如何评价 B 站 2020 年五四青年节宣传短片《后浪》?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哈札尔学会 这样说:中国网络叙事笼罩着一种以大城市理想生活为原型的 “全国现代性” 想象,即似乎全国都有触手可及的 wifi、丰富的商品和全天候服务的快递外卖 (其实背后是一个个的廉价劳动力)………

让你可以打鸡血般高呼中国强大。

一种城市中心主义更是垄断了如今传播领域的话语权。在这一过程中,城市中产被塑造成了社会的主体,其生活方式也成了全国看齐的对象;而工人和农民作为城市生活存在的基石则逐渐被边缘化,成为了偶尔受到社会人文关怀的弱势群体。

他们的种种经历和声音被城市的喧嚣和繁荣所遮蔽,被拒斥在 “主流文化” 之外(想想某些人对快手抖音的鄙视)或者被审美化欣赏(比如华农兄弟以及咳咳,很多时候的快手),好使人们心安理得地享受着现代城市生活的便利。

实际上那些不能发声,不能进入某些人的视野就不存在了。正如

@付有地 说的:“中国没有不可接触者,中国有存而似无者。是分洪的蓄水池,是宝贵的劳动力,是无面者。” 这就像德波认为的一样:“在现代生产条件无所不在的社会,生活本身展现为巨大景观的堆聚。直接存在的一切全都转化为表象。” 在景观社会中,“呈现的东西都是好的,好的东西才呈现出来。让你被动的接受,景观通过表象的垄断,通过无需应答的炫示实现了。”(居伊德波《景观社会》)

借此德波发现

“汽车的专政和随之而来的高速公路延伸,带来了城市中心的粉碎和郊区的扩张。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和乡村消失,不再代表对他们两者分裂的超越,而是意味着他们的同时瓦解”、“城市化是真正的分离技术”、“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如此可怜地被限制”(同上)

不提城市本身,单论这种源于城市中心的 “全国均一的现代性” 想象而言,自然也诱使人愿意为 “保卫现代生活” 付出代价,因为这样的现代生活被预想为是进步的、很美满的,但他们不仅事实假设了现代生活已经匀质地实现,而且充满了对农村的蔑视

然而,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既不等同于落后和愚昧,也不是充满欢乐的故园;**同理,城市虽然是在新的生产方式确立后兴盛起来的,但城市并不必然代表了进步,城市也面临太多的问题。**认为从农村到城市是如此的进步本就是中国几十年一以贯之的城市中心主义的体现。

城市并不必然代表进步

因此,另一位思想家雷蒙威廉斯得出这样的结论:城市无法拯救乡村,乡村也拯救不了城市。鼓吹什么田园牧歌(大农场 “净化心灵”)和彻底的城市化(美国小城镇大 house)都是痴人说梦,在《乡村与城市》等相关著作中,雷蒙 · 威廉斯认为,城市与乡村的这种矛盾与张力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遇到的一场全面而深重的危机。

现代化的后遗症猛看是消除乡村与城市的差距,但因经济的支撑,这种差距其实不是变小而恰恰是变大了且被掩盖了。

**在意识形态上(几乎所有问题都被资产阶级)用 “发展” 这样一个抽象空洞的概念掩盖起来: 一个贫穷的国家正处在富强的“道路上”,**就好像 19 世纪的工业化英国:一个穷人只要有了正确的观念、肯刻苦努力, 就会走. 上变成富人的 “道路”,只不过他暂时处于这个发展过程的较低阶段而已。然而事实是贫富之间的鸿沟越来越宽,其造成的后果影响又是如此广泛,以致这些后果正在决定着世界的历史。(雷蒙威廉斯《乡村与城市》)

毕竟现代本身是最不均衡和最撕裂的,当你以为全国都能用上钉钉上网课,河南的孩子要因此自杀,陕西的孩子连不上信号,这种匀质的实现终归只是自欺欺人的呓语。

所以居伊德波复读了《宗教的本质》这段话给现代社会做注脚:

对于符号胜过实物、副本胜过原本、表象胜过现实、现象胜过本质的现在这个时代…. **真理被认为是亵渎神明的,只有幻象才是神圣的。**木易 movie​

一个很直接的感受就是:视频只关照到了 “一小部分” 青年,而忽略了太多生活中应该得到更多鼓励的青年。

视频里,那些出国体验高空跳伞的、那些在闹市区穿汉服的、那些在电竞舞台恣意挥洒激情的,画面看起来都很酷,配合何冰老师节奏拿捏得恰到好处的演说以及慷慨激昂的音乐,的确能够给人带来很澎湃的观感。

做这样的青年多好啊,能够有很多选择的权利,能够体验丰富的生活。

但是,放在现实生活里,这些炫酷到令人心情澎湃的青年状态,其实只能发生在 “一小部分” 人身上。大部分的青年人,那些生活在农村、小城里对未来感到迷茫的青年人,那些毕业后满怀希望却屡屡碰壁的青年人,那些才步入社会没多久就不得不考虑买房买车等问题的青年人,那些为了能在大城市拼出点成绩而努力加班的青年人,那些成绩优异、能力出众却敌不过 “有背景”、“有关系” 的那一撮人的青年人,他们的生活,也是这么炫酷吗?

大多数的青年人,压力不比中年人小。他们可能完全不渴望过得有多炫酷,只会希望压力能小一点点、人生能更顺利一点点、生活能更好一点点。

不是所有人都渴望自己的人生要活成如你们所认为的那种 “精彩”,他们可能只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平安健康地与家人一起,过一种幸福的小日子,哪怕平平淡淡,哪怕一点都不酷。

我们要理解这样的青年人,也要关照到这样的青年人,更要鼓励、认可这样的青年人。

B 站的这支《后浪》确实能让不少人感到激情澎湃,尤其 B 站的用户似乎更能 get 到它所表达的重点。追逐自由,追求梦想,勇敢体验,丰富经历,接纳多元,这些都是符合 B 站氛围与文化的重点,从 “广告效应” 而言,这支视频算得上是一个很不错的案例。

但若是基于整个 “青年” 群体而言,这支视频的所关注和关照到的面显得窄了一些。

其实我个人更想知道的是:今时今日,到底怎样的人,能称之为 “青年”?

我个人想提一种希望:希望所有青年们能够多一些独立思考、多一些勇敢、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善良,少一些情绪化的判断、少一些键盘上的攻击,在大多数人都不太发声的情况下,要学会包容不同的观点,不要动不动就举报。

PS:在此推荐一部国产好剧:《恰同学少年》,建议青年们去看看。你最怀念哪部电视剧给你的感觉?

云舞空城​

我是学地质的,我略懂一点海啸。

当海啸发生时,从海面到几百米甚至数千米深的海水都在整体运动:这其实是一种波。

当海啸推到岸边时,由于海底越来越浅,海水的波就向上涌动。

但是水显然不能无限往上堆,于是便会垮塌,这就是浪头。

而形成高耸浪头的海水,永远只是表面的一层——更多的海水,将波动的能量耗散在对海底泥沙无休止的搬运和冲刷上,缓缓的涨起,消散在沙滩上,你甚至不会注意到它们的存在。

那些站在时代浪尖上的青年,永远只是少数的一群——更多的青年,将青春的能量耗散在无休止的事情上:为学业拼搏,为事业拼搏,为更好的生活拼搏,慢慢的奋斗,消散在中年人的肚腩里,你甚至不会注意到他们的存在。

追求自己的热爱固然是好的,值得讴歌;但更多人不得不将热爱让位给生活。

拥有选择的权利固然也是好的,但更多的人在努力使自己拥有选择的能力。

其实,我对海洋表层海水如何来到海面这件事并不关心,就像我也不会关心许多后浪们为什么拥有选择的权利一样。

这个世界有很多事,用 “存在即合理” 就足以解释,阶级固化什么的亦然,“他们的生活” 亦然。

但是,奋斗在改变外部世界面貌、改变自身社会阶层属性道路上的年轻人,更值得我们去讴歌。

没有芸芸众生的平凡,如何衬托一小部分 “后浪” 们的光鲜靓丽呢?

所以,这大约是一个 30 多岁的准中年人看完流泪、踏入社会不久的晚期青年人嗤之以鼻、尚未工作的大学生们兴奋不已、未成年人们看完欢呼雀跃的视频。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你看,辛弃疾早就看破了。

“啊,今天的北京好凉快啊,哈哈哈哈哈”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奔腾吧,后娘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可瞬间免费关注辛不苦。关注辛不苦,人生不辛苦。 (一) 五四青年节,突然被一篇熊文刷屏了。 这篇文章叫扑腾吧后浪,据说是代表中老年人对青年一代的赞歌。 其实是一家搞笑视频网站bilibili的严肃广告。 把这篇文章贴在这里 …

为什么朋友圈里转发“后浪”的大多是领导和老板、叔叔阿姨?

昨天夜幕临近,看到盆友圈里一则视频“bilibili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刷爆朋友圈,齐刷刷地霸屏。点进去看了之后,感觉这个大叔如此义正言辞地夸奖年轻人,略有点小尴尬。最后大叔略作停顿,突然扭头猛地大喊一声“奔涌吧!后浪!”,终于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