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农业税之前,农民到底要上交多少收入?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图图是只大耳朵猫 发表

就这么说吧,现在这些所谓躺平的年轻人算个丁日,父辈那一辈早就玩剩下的了。农民真正当人的只有 07 到 13 年那几年,13 年以后又成了牛马,被剪的又是啥都不剩了。

我老家湖北,也就 05 年以前,我老家大片的良田都是荒芜的,农民情愿每天在家睡觉,靠打鱼摸虾弄挖中药弄点生活费也不愿意种地。我父母那时候年轻,种几十亩地,各种税费下来一年买不起一个一千多的彩电,我父母都是攒两三年才能给家里添一件大件比如摩托车彩电拖拉机。当时到了什么程度,有人因为生病,老婆去照顾,地里荒了一年交不起提留,直接整个家里被村干部和派出所搬空,一家四口大冬天在地上铺稻草睡觉。

很多人直接摆烂,我不种地也不交提留,你爱怎么样怎么样,反正我种地没钱不说,年成不好还倒欠一大笔。比如 2000 年的大旱,救济粮只肥了某些人,农民一毛钱拿不到。你养猪,养猪也要交钱,00 年前后每家每户贴一张纸,你家几口人几头猪多少地,要交多少钱,都写的清楚。

当时光这也就算了,有人外出打工,但是家里的徭役得服,对了叫出外工,我父亲年轻的时候自带被褥粮食到几十公里以外开山修路,修堤坝修水库,农闲的时候一去个把月。到我小时候基本上这种长期的就没了,短期的还有,比如隔三差五的去加固水库,给河堤割草,给村里种树之类的,如果家里没人年底就会有村干部上门收钱。

到最后是个什么情况呢,村干部个个发财,就这么说,那些年的村干部没有不发财的,一个 300 多人的村,五个小组,每个组有队长,村干部十几个,编外人员二三十个,还有联防队员各种乱七八糟的,当地笑称跟母猪生崽一样,一生生一窝。到不收农业税以后村里有几个村干部?三个,一个书记一个会计一个妇女主任就没了。农民除了个别有关系的或者特别勤劳的,基本上个个欠债,到取消农业税以后好多人欠的提留又被追讨了好多年最后实在收不上来的才减免了。

我家乡也算产棉花的地方,棉花不能卖给贩子只能卖给棉花站,我小时候跟着父亲去卖,先得去指定的地方脱籽,然后再拖去棉花站,棉花站还得跟你分一等二等到五等,没有关系没有熟人就二三等顶天。棉花站收到棉花给你打个白条,这个白条能抵一部分提留和农业税,粮食也是一样,去专门的粮站也是给你分三六九等然后打白条,到最后甚至去村里的小学弟读书也拿这个白条抵账。

农民辛苦一年别说存款,很多时候真的连看病买衣服的钱都没有,99 年左右吧,我父亲攒了几年买了个摩托车,还没上牌,交管所和地方派出所就找上门来了,直接摩托车拖走。后来罚款加请人吃饭最后才把摩托车拿回来,上了个牌。我大学毕业以后工作了几年,有一年我跟父亲说我我才出来工作多辛苦,如何如何可怜。父亲喝着酒跟我讲,那一次摩托车被拖走,父亲掏空了家底还借钱才赎回摩托车,那时候我哭着要买水彩笔,父亲几个晚上没睡觉打着手电筒去抓蜈蚣,那时候蜈蚣一条才 2 到 5 毛,父亲抓了几天攒了百来条,穿好之后拿去街上卖,我家到街上 7 公里,父亲摩托车骑到一半,车没有油,我们那是丘陵跟平原交界的地方,去镇上三个大上坡,父亲推着摩托车到了镇上卖了蜈蚣才有钱加油。

父亲讲的甚至流下了泪,那是我除了爷爷奶奶去世以外,第一次看父亲流泪。

而且那时候还特别喜欢折腾农民,大概是 96 年,我们那上面来个干部,要带大家种果树致富。然后就组织所有青壮年出外工,把所有的旱地全部种上了梨树。但是苗木存活了需要嫁接啊,很多人根本没技术,树苗种的良莠不齐,而且嫁接的苗木也不知道上面哪里弄来的,嫁接出好多品种。最后这位干部应该是升官发财了,我们那的梨子根本卖不出去,刚开始还好梨树中间还能种庄稼,后来梨树大了遮阳了,梨子还卖不了,大家有自己砍了,我家大概就在 03 年左右砍的。

后来又组织养鸭子,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们那在我记忆中到现在,都没有吃鸭子的习惯,只有吃鸭蛋。我们村有三个水库,于是就每家每户收钱,再其中一个水库养了鸭子,最后鸭子养出来了,一个比一个瘦,也卖不出去,最后一家发好多只,那是我第一次吃鸭子,母亲也没有烹饪鸭子的经历,第一次做,按炖鸡那样做的,做的不好吃,我觉得味道很差,导致直到现在我都不喜欢吃鸭子。后来这些鸭子也被母亲拿去送人了。

在后来我记得又搞集体林场,每家每户出钱,在我们那的深山里面种松树杉树,当时交了钱还每家发了个手写的股权证。这应该是我印象中唯一成功的项目了,几十个山头种的松树杉树,后来成才以后,最开始出过钱的乡亲们还能享受再自己盖房的时候可以去伐几根松树,后来伐的人多了,政府就把这林场承包出去了,然后承包的人跟林业局派出所联合起来,抓到砍树的就罚款。到现在二十多年了,林场有声有色,那个杉树一批一批卖的很好,但是我家的股权证早就不知道哪里去了,我家也没有分到过一分钱。

知乎用户 空调 27 发表

贴一个影响极大的李昌平上书总理的信,截取部分,里面数字很多,大家管中窥豹吧。

我们这儿的田亩负担在 200 元 / 亩。另外还有人头负担 100 400 元 / 人不等。两项相加 350 元 / 人亩左右。一家五口种地 8 亩,全年经济负担 2500 3000 元(不含防汛抗灾、水利等劳动负担)。农民种地亩产 1000 斤谷子(0.4 元 / 斤),仅仅只能保本(不算劳动负担),80% 的农民亏本。农民不论种不种田都必须缴纳人头费、宅基费、自留地费,丧失劳动力的 80 岁的老爷爷老奶奶和刚刚出生的婴儿也一视同仁交几百元钱的人头负担。

由于种田亏本,田无人种,负担只有往人头上加,有的村的人头负担高过 500 多元 / 人。**我经常碰到老人拉着我的手痛哭流泪盼早死,小孩跪在我面前要上学的悲伤场面。**我除了失声痛哭外,无法表达我的心情。痛苦与无奈一切尽在哭泣中。今年的负担还要加,您说这是怎么回事啊!少壮去打工,剩下童与孤,又见负担长,唯望天地哭!

我在农村工作已有 17 年,先后担任过四个乡镇的书记,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沉重过。我不知道全国的情况,至少我说的情况在湖北省有一定的代表性。现在农民太苦了!农村的工作太难了!农业潜在危机太大了!

勤劳的小蜜蜂:李昌平: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三农问题的来源)

知乎用户 尤新 发表

——陈桂棣《中国农民调查》2004,90 年代安徽农村

——曹锦清《黄河边的中国》2000,90 年代河南开封附近农村

知乎用户 师爷孙​ 发表

取消农业税是一个比较好听的说法。

其实核心是不得向农民收取摊派任何税费及相关资金项目。

单纯的农业税对农民来说其实并不是什么伤筋动骨的大事儿,要命的东西,叫做

三提五统。

三提五统到底收多少?不知道,因为三提五统相当一部分是县乡自己订的,没人清楚知道各地到底是个什么比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一个娃娃,02 年左右的一个夏天,下河捕虾捕鱼,攒的 500 不到,家里老人生病,进医院半天,就没了……

而那时候水稻好像八毛一斤,扣去化肥农药等,一亩就赚几百块,而我家是近三亩地。

小时候因为农业税交不起,被村干部拎着衣服领子,从学校课堂上拖出学校,要求交农业税。路上还被扇嘴巴! 我气的事后拿起搬砖,就朝他儿子脑袋拍去! 被人拦下! 我就找机会把他子嗣拎进粪坑里! 我那时候非常清楚未成年没死刑,为什么?因为家长灌输的!

村干部要收拾我,家里人就准备开始开干了,因为这不是跟政府的矛盾了! 这是小孩子不懂事! 你要是敢动,家里绝对会跟他拼命!最后他爱惜独子,再也不敢这么对我。你们明白为什么那时候要养儿子了吧?谁家儿子多,在那一亩三分地话语权就多!

================== 分割一下补充一下 ========================

要交多少税那时候我的确不清楚,但是我只知道一年不够吃。每次快收稻子,我奶奶就要出去借粮。家里菜地产出要拉出去卖,还被城里城管没收或者城里市民蒙骗。

稻价有网友指出不是八毛,好像是这样。

以前农村有多惨,我依稀记得小时候,老人农闲纳凉,谈论的是什么?谁家老人查出癌症,跳河、上吊、喝农药,他们说这话的时候,很平常,甚至也会笑,笑后补充一句这样也好不受罪,不拖累子孙,我到时候也这样,周围一群老人附和。

这就是那时候的农村,你们医保老保啥都有,他们啥都没有,他们只能在认知的范围内,尽量争取生活资源。这跟素质没关系,当年东北大下岗,多少高学历沦落风尘,我能理解那时候的他们,他们只是想好好活着。是什么让他们变成这样,不值得反思嘛?

在如今生产力发达的时候,我们不要抛弃他们,也谢谢政府,开始负担起医保等福利。

知乎用户 执伞者孙羽​ 发表

农业税是小事,要命的是三提五统。

1999 年全国抽样调查 + 周飞舟在全国各地实地调查的结论是三提五统规模相当于农民年收入的 14%,两倍于农业税。而且这玩意各个地方没有定数,收多收少全看当地情况,有的地方三提五统能达到正税的五六倍之多,自然是搞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至于这事怎么搞成一地鸡毛的还得从万恶之源 94 税改开始说起。

94 税改其实非常简单明了。核心就两件事,一是中央和地方重新划分税种和分成比例,把财权收归中央。二是针对当时非常普遍的地方瞒报税收这一情况,组建直属于国家税务总局的国税系统,部分税种由国家统一征收。目标是双管齐下保证中央手里有钱可花,结果非常成功。

但是税收总共就那么多,九十年代的时候补基建账需要钱的地方又多,中央兜里没钱了所以要 “苦一苦” 省里,省里就 “苦一苦” 下面的市县,市县 “苦一苦” 乡镇,不光要他们自己解决自己吃饭问题还要上缴一部分收入。乡镇一看自己这里除了农田和老农民要啥没啥,就只能苦一苦他们了,结果就是县乡财政全靠向农民征收三提五统。原甘肃省财政厅厅长周多明在任期间曾经出过一本书名叫《公共财政覆盖城乡的制度建设:甘肃县乡财政改革与发展研究》,书里指出县乡一级财政困境主要问题有五个,分别是①本地税源不足,只能向农民收税;②分税制带来的 “财权上移,事权下移”;③政府投资重政绩轻回报;④基层政府机构过多;⑤财政支出缺乏管理。总结下来就两点,基层钱少事多只能向农民收税;天高皇帝远没人管他们怎么花钱。

所以中央取消农业税的同时要给各个农业县天量的转移支付帮他们填上口子,但是这只解决了问题 1,没有解决问题 2 甚至还导致问题恶化了,接下来还得看中央怎么出牌解决这个问题。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自己看吧

农业税全国 15.5%,三提五统 27%,两个加起来 42%,再加上地方政府摊派的,超过 50% 很轻松

ps1:计划外生育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数额国家有规定的计算公式。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标准,分别以当事人双方住所地县 (市、区) 人民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作为计征基数,结合当事人双方的实际收入水平和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情节,确定征收数额:

1、违反本条例规定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每年按其基数的百分之二十,合计征收三年半的社会抚养费。

2、违反本条例规定生育第二个子女的,每年按其基数的百分之三十,合计征收七年的社会抚养费。

3、违反本条例规定生育第三个子女的,每年按其基数的百分之四十,合计征收十四年的社会抚养费。

4、违反本条例规定生育第四个以上子女的,按其孩次及相应的计征基数和比率征收累进的社会抚养费。

农村超生非常常见,超生一个就要收未来三年半的纯收入的 20%,超生两个就要交三年半纯收入的 30%,以我在农村的个人经历来看,超生两三个在农村属于非常普遍的情况,这些罚款嘛。。。。。。

ps2: 鉴于某位湖北的知友在评论区的反应,我找到了一份湖北省某县的调研材料

1、头税
  J 市农民负担如全国一样,是从 1980 年代末重起来的。1980 年代农民负担相对较轻,以 A 镇为例,1988 年农业四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和屠宰税分别为 42.067 万元、0.29 万元、1.172 万元、0 万元和 2.095 万元,合计 45.614 万元。到 2000 年,以上五税分别为 147.13 万元、56.85 万元、0 万元、5.31 万元、32.02 万元,合计 241.31 万元,为 1988 年的 5.3 倍,其中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更分别为 1988 年的 196 倍和 15.3 倍,简直不可思议。根据 1988-2000 年 A 镇乡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表的统计,农业四税 + 屠宰税在 1994 年由上年的 60.9 万元突然升为 98.1 万元,升幅达 61.2%. 此后连年上升,到 2000 年升至 241.31 万元。就是相对稳定的农业税也是 1988 年的 3.5 倍。J 市是全国商品粮基地,J 市农民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特别是粮食收入。考虑到农资涨价而目前的粮食价格基本未涨,农民 2000 年的收入较 1988 年并无实质增长,从以上国家税收的快速增长来看,头税已经不轻了。
  2、二税
  再来看 “二税” 的情况。二税即三提五统经费。按照通行的说法,“三提五统” 是农民向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缴纳的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和社会公益事业的费用。村提留包括三项内容,即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是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从本组织成员生产经营收入中提取,用于维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扩大再生产、兴办公益事业和管理开发的费用。其中公积金用于村级集体生产发展所需,具体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植树造林,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和兴办集体企业。公益金用于村级集体福利事业所需,具体用于五保户供养、特困户补助,合作医疗,以及其他福利事业。管理费用于村干部报酬和管理开支。五统包括乡村两级办学、计划生育、优抚、民兵训练、修建乡村道路等民办公助事业,是由乡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向所属单位和农户收取的。
  根据《1996-2000 年 A 镇农民负担准鉴项目及指标一览表》,A 镇 1997—2000 年 4 年间,三提五统的总数没有发生变化,其中三提 220 万元,五统 146.6 万元,分项为:三提中公积金 58.7 万元,占全部三提五统的 16%,公益金 73.3 万元,占 20%,管理费 88 万元,占 24%,三项合计占 60%;教育附加(乡村两级办学)为 108 万元,占 29.5%,民政优抚 13.7 万元,占 3.7%,民兵训练 5.2 万元,占 1.4%,计划生育 7 万元,占 1.9%,公路建设 12.7 万元,占 3.5%,五项合计占 40%.
  以下来看 A 镇三提五统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及分项用途。
  A 镇是典型的粮产区,几乎没有工业,第三产业收入也仅限于集市贸易,因此,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粮食。1995-1996 年是全国粮食价格最高的时期,中稻价格一度超过 0.8 元 / 斤,随后中稻价格不断下降,至 2000 年市场价和收购价仅止 0.40 元,价格降了一倍,因此之故,从 1997 年至 2000 年,农民收入实际上是下降的,下降的幅度相当大。但在上报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中,这个数字无论如何是难以减少的。据《A 镇国民经济统计资料(1996)》,1996 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2146 元,参与农村经济收入分配人数为 3.55 万人,全镇农村居民纯收入含间接分配及非生产性纯收入 166 万元,合计 7,624 万元。1997 年三提五统 366.6 万元,占上一年度 1996 年农民居民纯收入的比重为 366.6/7,624=4.81%,接近中央规定的三提五统费不超过上年人均纯收入 5% 的上限。
  按中央政策规定,三提五统一定三年不变,所以 A 镇 1997-2000 年在《农民负担准鉴项目及指标一览表》上反映出来的三提五统中总额没有变化。因为这些年农民收入事实上是下降的,可以肯定,到 2000 年三提五统已突破了上年农民纯收入 5% 的上限,但因为农民人均收入计算的任意性,而不能在数据上反映出来。举例来说,A 镇关于 1997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说,1997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在 1996 年 2146 元的基础上增加 629 元,达到 2775 元,增幅达 29.3%.1998 年的国民经济统计资料认为农民收入继续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2820 元,较 1997 年人均增长 45 元。A 镇农民收入增长的不算快。S 县 199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年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2940 元,1998 年为 3020 元。
  有意思的是前些年 A 镇人民人均纯收入的多少。据 A 镇统计站的资料,1993 农民人均纯收入为 888 元,1990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647 元,1989 年为 683 元,1988 年为 600 元,1987 年为 542 元,1985 年为 431 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 1985 年的 431 元增加至 1993 年的 888 元,增加 1.04 倍,走了近 10 年时间,而从 1993 年的 888 元增至 1996 年的 2146 元,增加 1.44 倍,仅用了 4 年时间,到 1997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 2775 元,增加 2.15 倍,仅用 5 年时间。可见农民统计收入增加之快,是十分惊人的了。
  农民统计收入自 1993 年以来的快速增长,不是农民实际收入的增长。出现统计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的原因,与 1991 年国务院发布的《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规定 “农民直接向集体经济组织缴纳的乡统筹村提留,以乡为单位,不得超过上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5%” 有关。在百分比确定之后,要得到较大的分子,就必须扩大分母,乡村要得到更多三提五统收入,就必须将农民人均纯收入报得较高。
  根据 A 镇统计资料,A 镇农民 2000 年人均承担三提五统费用为 112.3 元,1985 年为 34.2 元,2000 年是 1985 年的 3.3 倍。
  2000 年人均承担农业税收为 90.4 元,1985 年为 12.2 元,2000 年是 1985 年的 7.4 倍。
  若计算农民承担的其它税收,2000 年农民人均承担税收为 1988 年的 5.45 倍,1985 年的 10 倍左右。
  仅仅说三提五统,增长的并不是很快,因为中央在 1991 年以后一再强调农民负担不超过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5% 这根底线,三提五统成为农民负担的代名词,而在 5% 的底线规定之前,农民承担三提五统费远高于上年纯收入的 5%. 以 A 镇为例,1990 年农民承担的三提五统费为上年人均纯收入的 11.2%,1989 年为上年的 13.0%,1988 年为 12.5%. 在农民负担问题引起全社会和国家领导人的普遍关注之后,三提五统以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统计数来变相收取费用。在 1990 年代前期特别是 1980 年代说 “头税轻、二税重” 是对的。但经过 1990 年代对三提五统的治理,三提五统相对份额减少了。以 A 镇为例,1985 年农民承担的国家税收与三提五统的比为:1:2.8,1990 年扩大为 1:3.5,1996 年则变为 1:1.05,2000 年为 1:1.24.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农民负担的国家税收,只计算了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而没有计算以农村居民为主或同样向农村居民征收的其他税种如车船使用税、耕地占用契、契税等等。

若计算农民承担的其它税收,2000 年农民人均承担税收为 1988 年的 5.45 倍,1985 年的 10 倍左右。已知 a 县农民收入绝大部分来自粮食出售,88 年到 00 年中国粮食亩产增长比例不超过 20%,如果 88 年税负超过 10%,那么 00 年的税负将超过 50%

资料来源

农民负担的现状与症结——湖北 J 市调查 * 贺雪峰 / 王习明

链接

中国研究服务中心 (cuhk.edu.hk)

知乎用户 红烧大板儿砖 发表

农业税不可怕

毕竟有数

可怕的是

白条子 提留款 这玩意可没数

忙活一年一张白条打发你不是开玩笑的

小时候最幸福的时候就是冬天出河工

有大肥肉吃……

知乎用户 图总裂夫司机​ 发表

农业税其实不算什么,理论税率很低。但只要你存在征收,实际嘛……

我岳父当初对我印象转好的原因之一就是他说女儿上学那几年正是负担重的时候,农业税取消了才算好些。我问他正税之外,村提留和乡统筹之类还要交多少?

他说你居然知道这些? 他们村里的孩子都普遍不知道了。正经农业税他说应该是 600 多,提留统筹等各种摊派加起来又 600 多。有的时候,一年要交 1500 左右,1990 年代的 1500。当时他个人一年的生活费不足 500,包括了口粮,农村粮不值钱。

而且农民的负担远不止此。比如农村三通项目,本是国家投资,足额拨付。但是到了乡村,普遍存在需另外摊派。

国家以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在很多地方都要打折扣。甚至卖粮渠道被人为垄断,进而产生压价和白条等问题。造成农民实际负担进一步上升。

更有甚者,学校无桌无椅,需要各家自备。

正税之外的这些摊派,各地的额度和减免取消的先后都有不同。到了 90 年代中期,国家开始有各种补贴发放,优先照顾贫困地区和老区。

但是由于基层的退化腐化,农民真正能拿到的凤毛麟角。有的省市尝试组织工作组, 监督发放。但某些地方厚颜无耻到了工作组离开再把钱收回来的地步。甚至有工作组在礼堂前门发,他们在后门收的事情。

科技进步让很多政策可以直通个人,比整风更早开始改善农民的境况。

失地、粗暴的产业导向导致农民实际破产等更严峻的问题与提问无关,就不在这里说了。

为何取消农业税根本改善了农民负担问题? 因为近乎一刀切地砍掉了征收工作。无论你大斗小斗,国家给你扬喽。收都不收了,千年来积累的踢壶沥尖等等艺能才用不上了。

任重道远。

知乎用户 王老五 发表

女儿出生后,父亲带我到南湖地头,指着那块麦地对我说:该分家了,这片麦子今年你收。

心里窃喜,表面还不情愿:就分这?

父亲凝望广阔田野,像康熙远眺万里江山,沉默半晌:你娘说,再给你几个碗。

母亲不光给我五个碗,还给个小方桌,两条板凳。

从此,自立门户,带领她娘俩,过起小日子。

收完小麦栽稻,栽完稻交公粮,接过队长递来的条子,我倒吸口凉气。

父亲分我那块地,三亩半,地洼苗稀。小麦堆在那儿,日天两千斤,而条子上几样加一块,要交出去八百多。

问父亲,他三句话,打消我疑虑:

一,咱庄稼没种好,产量低,这得怪自己。

二,千家万户一个样,不会让你一家多交。

三,一定记住,种地纳粮,天经地义。

我知道父亲心理:现在政府多好,分田单干,大米白面吃不完,还想怎么的。再说下去,他开始回忆万恶的旧社会……。

我很干脆:明天交。

接下来,精心侍弄自己那块稻田。秋季大丰收,亩产高达一千二百斤。

公粮也涨,四项款、提留等等全算到粮食里,交出去近三分之一。

老婆望着一袋袋稻谷装上车,满眼不舍。

我心疼,还得安慰她:知足吧,咱还剩这么多,去看看别人家。

秋后算账,应该是针对种地人说的。

霜降前后,村委会出场,哪庄总有几个 “滑皮蛋”,以各种借口不交公粮。村里派车统一上门催缴。

二勇今年买到假种子,欠收。到他家时,发现有一袋掺进很多稻瘪子,被支书披头盖脸,连踢带扇。他爹赶忙上前,陪笑脸,挨个递烟,愿意用自己粮食补上。

村干部都是本庄亲邻,老少爷们,吵吵骂骂,实在收不上来,也没办法。

到乡里出面来收公粮,可不是闹着玩的。

人多壮威,一二十口人下来。村干部带到门口,乡干部指挥公安联防上前,一时鸡飞狗跳,哭爹喊娘,乒乒乓乓。

黑二哥家在庄后面,孤伶伶三间土墙瓦屋。两口子种五亩多地,稻谷还在场上晒着,被计生办拉走大半,留下口粮,不够,明年继续。

乡里来人,他拿把铁叉拦门,乡长手一挥,几个小伙窜上来,摁倒捆好,开始装粮。他老娘,腿有残疾,哭喊去跳汪,爬有十几米,没人理,捶胸扑地,大喊:老天开开眼。

黑二嫂坐在树荫下,披头散发,轻轻拍着怀里小儿子吃奶,眼前一切,似乎与她无关。

邻居议论:这个乡长不错,没把黑二拘留罚款。

稻田生虫时,黑二嫂打药没掌握好,有一亩多秧苗烧死了。两口子为此吵打几回。

粮食被收走后,又吵。黑二嫂气得一个人在锅屋睡。

第二天早晨,黑二哥喊她干活,人都硬了。

整瓶敌敌畏,一口没剩。

黑二哥狂扇自己耳光:悔恨没把药瓶藏起来。

黑大嫂看着药瓶,喃喃自语:想死,怎么都能死。

那些年,农村妇女喝药自杀真多,黑二嫂很快淹没其中。

第二年,更加用心管理自己那块地,种子用最好,化肥是日本尿素。总产量又增加几百斤。

公粮还是涨,又摊上河工,不去,交四百块钱。总帐一算,还不如去年。

春节,老婆想添件新袄,县城转一天,最终没买。

那年,一斤水稻,两毛七。

村里有人转户口、退地。我知道父亲和队长关系不好,硬着头皮,揣条烟,找上门去。

队长一口回绝,我拿出烟,又说试试。

三天后告诉我:实在无能为力。

我有些恼火:信不信,我把地一扔,带老婆孩子进城混去。

队长嘿嘿一笑:乡里有一百种方法把你公粮钱收上来,信不信?

别人信不信,不知道,反正我信。

在村里转两天,终于有人愿意 “接盘”,有条件:每季贴他两袋尿素,有河工,我拿钱。

我噌地站起来,紧紧握着他手:

成交!

国家取消农业税,他取消我化肥,土地流转之前,一直是他在种。

现在,那块地,什么事不用问,一年到手四千。算是 “因祸得福”。

种地不纳粮,还有补贴,哪朝哪代有过,说共产党不好?良心大大地坏了。

这句话,父亲不知对多少人讲过。

分家之前,我一直认为:这么穷,是父亲没把地种好。

知乎用户 陀思妥耶夫兔斯基 发表

具体多少我不知道。但我小时候经历过那段时期。

这么说吧,那时候我家里很穷,一年只能吃一次肉,就是过年的时候。

有一年,村里收农业税,我们家没有交,村干部就趁着我们家没有人,带人拆了我家的木门,把缸里的粮食都搜刮走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知乎上有很多回答都是怀念 “大厂时代”,厂里福利有多好,食堂吃饭不要钱,宿舍不要钱,结婚分房子,孩子上学有子弟学校,上学前还有厂托儿所,孩子大了还能接班。

大家都觉得当时的大厂环境,才是真正的 " 社会主义 “。现在 996 压榨越厉害,越怀念当年的工人。

为什么那时候工人的福利待遇那么好呢???

城乡剪刀差。

海量的农民供养了少数城里人的 “社会主义”。

河南的农民最多要缴 60% 的土地产出。

所以,每一个怀念当初 “大院生活好” 的答案,我通通都要点踩。

因为我爷爷辈不是工人阶级,我爷爷辈是农民。

农业税虽然取消了,可粮食价格是受管控的呀!

农民的权益依旧被 “剪刀差” 了。

算了,不说了。。。

。。。。。更。。。。。。。。

评论区各种 diss 我反对 “价格控制”,说如果抬高粮价,会被美国农产品冲垮市场。

可关键美国的粮食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啊!美国的低粮价不仅来自于科技发达,也得益于平原广阔,而更重要的原因是美国常年的 “农业补贴投入” 和发达的农产品期货市场。

河南今年大丰收,水浇地亩产小麦有的一千两百斤,旱地亩产也有八百斤。村里都是好坏结合的分地。基本上平均亩产一千斤的样子。

那一千斤小麦多少钱呢?收购价不到一斤一块五。

算上种子、农药、化肥等,一亩地还要支出三四百元。

也就是一亩地哪怕是今年大丰收的情况下,种植能获得一千多元的收入。算上换季的玉米,全年收入不到一千五 / 亩。

知乎用户 阿汤哥​ 发表

只能委婉的说不堪回首。

依稀记得有人抗税被吊起来打,没劳动力了,被迫弃荒也要被罚款,出去打工那时候需要各种证,否则还有可能被强制遣返。

当农民,年轻的时候被剥削,老的时候没有保障,病了原地等死,后代成了留守儿童,努力的孩子成了小镇做题家计划生育被强制扒家,现在又要你多生。

三座大山对广大老百姓来说是永远存在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尸 发表

不一致,早就发现了,中部是 60%,是收成的 60%。收一千斤,交 600 斤。

当时一直以为全国都是 60%,跟着陕北朋友去当地玩,我说问你们枣子亩产这么多低,一年交 60% 的提留那不是饿死了?他们表示当地只收 10%。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前几天跟农业农村局一个领导去临县学习,长路漫漫,听这位副局长聊,领导跟我们聊天,要不聊人情世故,要不聊专业 要不谈见解。

中间他说了一句话非常好,好到可以完美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农村家庭矛盾很多,一个原因是养老,另一个原因是税,现在都解决了,家庭矛盾明显降下来了,也没有前几年那么多自杀的人了。

我清晰的记得,作为九零后,当时村里好多老人都选择喝农药自杀。

我爸爸之前去青岛、大连打工,后来我妈生我时候,因为穷,多病,老爸在家里照顾了一年,当时村里有义务工,年底统一核算,你不干需要交钱给大队,我爸就一直干义务工,他还天真认为年底怎么也能挣千把块钱,结果年底发了不到几十块钱。我爸他们彻底死心,第二年还没有出十六就背上行囊打工去了。

大家可能以为只有农业税,其实还有好多其他的支出。那几年真的是血泪啊,为什么江李评价如此低,而朱评价要高,也是因为此。

再加一点哈。我记得上小学时候,每年都有任务,需要挖板蓝根什么的,学校给学生强制规定,必须要交多少多少,不够的要交钱,当然多了的话,给给你返现。因为中药材嘛,有时候老师收了是一个数,到上面交的时候,往往因为水分流失,不够了,所以我们交给老师的时候,老师往往会把这些东西放在太阳下暴晒。

每年五一十一什么的时候都有任务,而这个时候正好是农忙的时候,所以好多家长心痛那几块钱,干完农活还要在田野里挖这些东西,最后一称不够数,还要交钱,我上高中时候,因为县里穷,无论你学习怎么样,去县一中和三中上,都要交择校费,分别是 6000 8000 10000。这个钱一直持续到我上大学时候,后来就不知道要不要了。

农村当时有多难,前几年爆出来许多餐馆状告镇政府打白条吃喝,欠下来好多钱。当时乡镇一级干部下村吃喝,村里没钱也要管饭呀,更不要提三提五统,三提五统指村级三项提留和五项乡统筹。村提留包括三项,即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 乡统筹费,是指所属单位(包括乡镇、村办企业、联户企业)和农户收取的,用于乡村两级办学(即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计划生育、优抚、民兵训练、修建乡村道路等民办公助事业的款项。

有大神列了一个当年的收款明细就知道了,当年的压力有多大,所以人民的名义上有一个妇女交不起几块钱自杀的事情,那时候还要给村集体义务养猪。

我工作后,一直在基层,好多村现在还有当年的饥荒没有还完。。。。。。

另外,其实割韭菜还是割的那些人啊,不信看房地产。

知乎用户 出默 发表

亲身经历的人,上不了知乎,说不了话。

我们都是旁观者。有人说我是恨国党,贴论文让我看。

我没那么高大上,说几个自己身上的小事,细节背后,自己想吧。

故事背景:地点江西农村。时间,九十年代。物价我只记得肉两块出头一斤,一年到头吃不了几次肉,其他记不得,那时候,太小了。

故事一:放牛,大人(算是姑姑)会教,这个草可以吃,怎么吃,吃了会怎么样,那个树的叫谷叶树,叶子可以吃,树皮可以吃。

我姑姑是 70 后。

故事二:我吃煮熟的红薯,剥皮丢地上喂狗,被我爸一筷子抽头上,骂浪费。

我爸饿过,掉地上红薯皮也要捡起来吃掉。

我爸是退伍军人,退伍前空军基地地勤,退伍前在台海一线服役,算有知识有文化有技能,不过是对赚钱养家没什么暖用的技能。

故事三:我在学校打疫苗,(就是打了胳膊上有疤的那个疫苗,我知道有些省份免费打),97 块一个人。对比以下,那时候义务教育不免费,学费 10 多块,肉价两块多。家里收入情况我不知道,我昏昏噩噩后知后觉,我只记得不打疫苗会被老师说被同学说被嘲笑:差不多不打疫苗口水都带毒的那种感觉,同学都远离你,不和你玩。可以感觉那时候几个兄弟打疫苗是一笔巨款。我记得这么清楚,是因为我拖到最后一天才去交的钱。倒不是我多懂事,我被嘲笑好多天了。

故事四:98 洪水,本来没事。为了保九江,被安排成为泄洪区,水稻全没了。抗洪我们家分了一搪瓷碗榨菜。我还蛮高兴,不用上课了,可以玩水了,可以网鱼了。

故事五:父母两个劳动力,养不活自己第一个儿子(本人),要送走。后来情况好转,接回来。这时候已经块靠近两千年了。

这发生在重男轻女的江西,不是万不得已被逼无奈,谁会把第一个儿子送走?

江西相比邻省,各项政策执行力度不大,还能接纳安徽湖南一路讨饭流浪过来的人。(现在江西农村老家伙还很多人一听安徽湖南就说:你们那很穷吧?什么毛病?还不是那段特殊饥饿时期的记忆形成的认知惯性)

回到话题,江西的政策执行力度并不大,可即使这样,从很多细节可以知道当时农民生活有多难。是土地不够么?是天灾么?

回到话题,江西一个政策执行力度不大的地方都都这样了,那临近地方是什么样子?

我拿不出数据,也写不了论文,我只讲我朴素的经历,管中窥豹,可见当时农民负担。

从 50 到 90 后,我爷到我爸我姑,伴随他们都有长时间的挨饿的记忆。没到农夫饿死的地步。

半个世纪的吃不饱啊。

我倒没饿过,大米饭够,只是没菜,更不要说肉了。

从经历里面我拿不出农业税占百分之多少,我后知后觉,明白了父母那一辈的苦。

给我扣帽子也好,说我文化低也罢,说我没觉悟也行,您高兴就好。

到了一定年龄,已经没有争论和解释的欲望了。

关于计划生育,也有抓孕妇抓超生的搞笑故事,都是干部装傻手电故意不扫孕妇躲藏的地方,糊弄乡里说没看到,然后打个哈哈过去了。也算是江西基层干部的特色吧。对超生的牵牛拆房听过但我们村没有。让女婴死掉的人残忍事情也有,有 10 个姐夫的男同学也有,特羡慕他,10 个姐夫给压岁钱,羡慕。

糊涂点好,较真起来,就伤人伤己。

that s all。

补充一下现在得情况,即使今天,种禾,把农民自己干活的人工算进成本里面,还是纯亏损。

我就特反感老豆还要种。他又不干活,栽禾要请人,100 多一天,收禾收割机,打药请无人机,要亲自动手的可能就是知乎上骂声一片的在村水泥路上晒谷了,杂七杂八,怎么算都是年年在亏钱。讲不听,也是烦。

插个图:今天的减脂餐。辣椒,差不多整个长身体的阶段,初高中,吃最多的菜。辣椒和盐,拌饭,拌粉,拌面。那时候带辣椒去住校,从周一吃到周五。

现在已经三高了,尿酸还高。

想吃肉都不敢吃了。

知乎用户 四海漂流 发表

作为一个经历过当时情况的农民,说一下我们华北这边的吧。每年必交的有夏季公粮也就是小麦,每人从一开始的几十斤到后来一百多斤,每年不固定基本上每年都涨,加上除杂除潮实际交的更多。秋季,农业税、三提五统、各种集资这是常规的,间歇性的计划生育保证金、各种保险名目繁多花样百出,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呢做不到的。从一开始的每人几十元到最后一二百甚至更多。具体可以搜一下三提五统包含内容。

说一下当时基层胡闹到什么程度当笑话听就行了,九二年我在乡里干零活,大院里一百多人快中午的时候几乎没人了,跟厨师聊天问都去哪了,说去下村了食堂伙食不好还得自己拿钱,下面招待肯定不错。我们村干了几年的支书被搞下来后欠款公开 ,招待费欠饭店白条三十来万,欠卖油条的一万多,欠卖小菜零食的也不少。后来邻居说这几年他家基本没做过饭。当时最好的生意是开饭店,我们这个穷乡僻壤的小乡镇竟然有十多家,而且生意火爆。

最后几年干脆不收小麦了,以钱代粮。反正我一家三口每年都在一千多元。你可能觉得一千多也不算多,可架不住收入少啊!那时候农业科技也不发达亩产并不高,而且人均不到二亩地,小麦每亩 5-6 百斤玉米 8-9 百斤亩产算高的了,赶上年景不好会低很多。而且价格也不高玉米在 4-5 毛钱一斤左右,记得有一年每斤七毛多乐的不行,小麦会高一两毛,去掉成本也就剩不下多少了。年景不好是真的赔钱。

那时候我们这种地是不合适的,也就勉强度日,以至于很多人弃荒不种,结果还导致出台了一个规定弃荒要遭受处罚。没有出路只好外出打工,我记得打工十来年会后到两千年左右,已经买了彩电摩托和小拖拉机,其实都是打工所得,这个水平在我们村也能排前几名了,想一想大多数的状况就知道什么样子了。

其实农民减负是一步一步实现的,先是免交公粮,教师和公务员工资国家发放,基层减员,废除农业税,禁止乱收费乱摊派,到后来粮食直补,发柴油票,种子化肥补助,加大反腐力度。真是一步一个惊喜,面貌是日新月异。

真要感谢朱总理等一些心系农民的好领导,查腐败减轻农民负担,缩减基层机构取消农业税和后来的补贴政策以及新农合,这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民生存状况,虽然还有不足我坚信会越来越好。

知乎用户 向阳花木 发表

基本一半左右吧。可不是农业税一项,各种税费提留,加上基层各种摊派,而且越来越重,下来达到总产量一半多点。秋里还要交大几百钱。有时候在粮站或者花库(那时候秋季都种棉花,棉花只能卖给花库)直接扣。以前交到乡里粮站,后来收粮的来到村部,送到村部就行了。2000 年左右各地附近村子有的农民抗粮抗税闹的很厉害,乡里根本管不住。后来没几年才取消的。后来才知道原来县里,乡里,村里加了好多名头的税费。就算人家抗粮乡里也不敢真的判他们,乡里心虚不占理。那是没网络,没媒体,信息不发达,农民好傻,说多少就交多少。此外,抗粮的越多,老实人的负担越重,总量又不少,又加给老实人,老实人负担,豁出去抗粮就越多,恶性循环。

剩下粮食当然不够吃了。吃红薯呗。红薯产量非常高,一点都不择地,种不成庄稼的地方种红薯,亩产几千斤很容易,家家户户都挖红薯窖,那时候农村卖不上价,在农村三四分一斤都没人要(小麦四毛多一斤,也奇怪,那几年啥都涨就农产品价格不涨,直到某一年粮食最低收购价)。从夏末秋初就开始吃红薯,一直吃到来年春天几月份。一天早上 晚上都是红薯为主,稍微配一块馍,很多时候都是纯红薯。中午则是面条等面食。我妈说我再小以前,就算面条,也要在面条锅里下红薯,那时候我小不记事吧。反正到现在为止,特别讨厌红薯。我是河南平原农村,90 年代初的人。那个时候,我妈们已经觉得是好日子,比生产队时候强太多了。不管咋样,也以白面为主,我从来没吃过红薯面,黑窝窝。就算秋冬那几个月,中午也绝对是面食。能吃饱穿暖,尽管勉强,终归天天吃白面。

知乎用户 私人信息管你皮事 发表

说个题外话,为什么八几年会有严打,其中重点就是车匪路霸,而且乡镇比农村、城市都严重。

简单一句话,活不下去了。

当时,农村的承载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再加上农业税、三提五留,农民已经活不下去了。五六十年代的婴儿潮,到八九十年代长大成人,吃不饱饭饿肚子,没有其他生活技能,连下苦力也没有地方,后果可想而知。城市有公安,外来人口没有户口,只能集中在火车站汽车站这些地方。而农村一个比一个穷,你抢谁?最终三不管的乡镇,尤其是交通往来的干线就成了重灾区。严厉打击车匪路霸,这样的标语,我九几年都还看得到。

当然,犯罪不对,杀人偿命欠债还钱。但大家同甘共苦一起抗,一起努力,也没那么大的怨气。但当时的农村干部,以它们干的那点喔蹉事,九成九都要去踩缝纫机。紧跟时势,小镇做题家就很好理解了。死人不管了,活下来的人有些东西不想也不愿自己的子女再去体验一边。

以前,跟一、两个老逼登在逼乎里面吵过,关于胜天半子毕业后择业的话题。它和它的父母没经历过农村,没经历过吃不饱肚子,体制内上层,享受着红利,跟一个农村大学生谈留学、律所、下海,怕不是胜天半子活不到电视剧开演吧。恐怕这些老逼登看八几年的严打,跟我们看美国零元购差不多一样的态度,反正不在同一位面。

知乎用户 杨若泠 发表

小学学费两三百一学期

暑假到了我们校长就去村里家访,讨债

香蕉收购价 1 毛到 1 块,台风数量看老天爷心情

“几百块钱”

你品

知乎用户 陈圣 发表

交多少税不重要,重要的是农民种田更难赚钱了。虽然免了税,但剪刀差人为扩大了,实际拿走的更多。

**1985 年至 1991 年间,小麦价格在 0.4-0.5 元 / 斤。2017 年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格标准是每斤 1.18 元。**据统计,从 1949 年至 2000 年的 52 年间,农民给国家缴纳了 7000 多亿公斤粮食。1950 年,农业税占当时财政收入的 39%,1979 年,这一比例降至 5.5%。2004 年,农业税占各项税收的比例进一步降至 1%。免征农业税、取消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可减轻农民负担 500 亿元左右。

2017 年全国粮食亩均总收入为 1017 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扣除生产投入费用,全国粮食亩均收益(未扣除人工费用、土地费用和折旧)为 653 元。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2021 年,全国亩均种粮收益 824 元,为近五年来最高水平。

产量固定,亩收益几十年也就提高一倍。产量翻倍,亩收益几十年也就提高四倍。人民币何止贬值 4 倍。之前还能赚点钱,现在是完全不赚钱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价格波动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价格波动与居民工资水平的对比分析_手机网易网

知乎用户 专注绿化王胡子​ 发表

我家还有几张收据,现在不知道还在不在了。

除了农业税(大概三百多),还有提留款,统筹费,土地承包费,农村教育附加税(后加到学费里了 30 元),国防义务税(15 元 / 人),农村电网费,排灌费,广播费(5 元),派工费(不出义务工 30 / 工)。这些加起来,估计有好几百。

不过,我们这里工厂多,很多人在工厂上班,这些费用大概一个人白上三个月班的样子。

我们村,大概有三分之一不交农业税,一半不交乡统筹村提留,乡里企业多,也不在乎这点钱,也就没有暴力催款。

知乎用户 硅基生物 发表

取消农业税的原因是收上来的税不够收税的工钱,你说交多少?

你总不能把乡贤收的族税算到奉孝身上吧。那么多家产上亿的村长乡贤都是儿子在城里打工致富的?

知乎用户 不走路的路 发表

这么给你说

要不是生产力发展

化肥农药让粮食大增产

有些地方啊,部分地区啊

早就农民起义

知乎用户 大道至简 发表

现在提农业税总是故意忽略 80 年代开始的三提五统,因为三提五统时比大锅饭时还要负担重

知乎用户 学 IT 救不了中国 发表

如下图所示:

96 年,每户每年交 680 现金或是用粮食抵,外加出 55 个工,就是有 55 天为公家修桥修路植树等等,全是白干,还要自带干粮和水。

网上百度可以查出 96 年农村家庭收入,农业为 1400 左右,这个是纯种地,不包括养鸡养猪等。养鸡养猪算是外块,能有一半家庭养就不错了,类似于现在打工人晚上开个滴滴或者周末跑个外卖,算你够拼。

综上所述

680÷1400=48.5%(现在年薪百万税率也才 45%)

结论:按家庭计,要是现在全家上班月入一万,到手只有 5150,而且每年只能领 10~11 个月工资,因为其中有两个月(一户一人)或一个月(一户两人)是义务劳动。

PS:现在每月交一半的是还房贷,好歹还落了个房子和户口,不买房也不用交,当时交一半可是纯纯的交税。资本家听了都落泪。

题外话:

而且当时还没有义务教育,孩子上学还要交学费,书本费,杂费。我记得当时我上小学一学期学费 90 多块,因为我拿一张老版 100 交的,找了几块零钱。书本费好像是二三十块(2000 年前后)当时交学费都是记本子上,等都交得差不多了,才找零钱,不然找不开,因为老师没有那么多零钱找。

另外一件事也是这个时间,我哥小学升初中,语文数学两门满分 200 分,分数线多少忘了,村里大部分人都没考上,初中开价一分 200 块钱,要上学的话大部分人都要花几千块钱,没人掏得起,村里人就去镇政府闹,开着所有的三轮车带着好几个耍社火用的三眼炮,围在镇政府的院子里放炮…… 后面就是便宜了点,好像每家按孩子成绩基本交了三五百就上了。造成的后果就是每个班六十多人,最后一排挨着后墙。

https://wk.baidu.com/view/082e215eb7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19

知乎用户 华山梅轩 发表

刚包产到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恰好那几年又风调雨顺,家家户户老少齐出动,拉着架子车交公粮,有时得排一两天队呢,老百姓沒啥怨言,以前吃不饱肚子,现在政策好吃饱了,皇粮国税,积极缴。那是我十岁前后的事,绑根绳在肩,帮拉架子车,粮缴了有余钱,能吃几个油果子呢。

缴着缴着领不到钱了,粮站给你个收据,证明你缴了多少粮还多缴了多少,拿回去各村各组统一结算,俗称"打白条"。缴着缴着没人拉架子车了,队长(组长)雇拖拉机送,好多天都完不成,每年总有"钉子户"得乡村强制执行。那时我三十左右,镇副。

真整得农民苦不堪言的是特产税,那纯属生孩子沒屁眼的税种,我见多了一亩苹果卖千把块,特产税就 180,可我还得收收收……

三提五统更坑人,不多说,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下。县里任务下达,限期完成,到期先扣掉你镇上所有经费,限期缴齐欠帐,要不领导换人,呵呵。镇上呢,收收收一一农民骂我们土匪真沒骂错,借借借一一"普九"教育有硬指标,教学楼盖不盖?欠工队钱,每到开学工队锁楼门,唉。教师工资,唉,最惨一年春节,镇政府发了两个半月,教师发了七个月,教师围了院子,领导全溜了,有屁办法啊。

幸亏中央发现了基层实情,先后取消了农民税费,我现在想起当年从上到下的一个机构就想笑,减轻农民负担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家才不会发愁,苦的是农民愁的是乡镇干部。

曾经有本书,《中国农民调查报告》,不知现在还找得到不,呵呵,总算熬过去了。

知乎用户 道左 发表

比清朝高

知乎用户 俞登 发表

许多农民把征购粮也算在上交的数字中,在取消农业税前交的粮分两部分,一是农业税,这是纯交的,初期大约平均 15%, 到七八十年代以后有所降低。二是征购粮,这是给钱的。因为当时粮食还是统购统销,卖粮必须卖给国家粮站,按规定除留口粮外剩余的必须卖给国家,农民心理上这也成了上交粮。

至于后一部分的数量各地不一,产粮多的肯定交售的多。公社化时期国家规定了农民留口粮数量我记得插队时看过一个中央文件规定根据当地产粮多少每口人可以留 360 斤到 460 斤(原粮),这点粮食小孩大人混着加上自留地一点产出基本能保持半饥半饱。因为集体化时粮食打下来都先进集体粮库,掌握在干部手里,有的地方能按规定留口粮甚至打些埋伏(我插队的队就有瞒产)。当然不排除某些地方干部为政绩而超售,这样农民能吃到的就少了。

承包以后,收到的粮食先进农民自己家,自然就有了更多的打埋伏瞒产的机会,毕竟要先保证自己先留足加备荒,所以许多地方改为定额交售,预先规定要交售的粮食。但不管怎么说农民吃饱的机会就多多了,两千年前后我跑过苏北、安徽一些农村,到过的农民家都存了两年也吃不完的粮食,虽然钱还很少,但饿肚子已经极罕见了。

知乎用户 墨知 发表

有可能上交完所有收入不够,还得倒贴。

原因是农民收入很难准确计算,所以纳税依据的是调查出的理论收入,运气不太好,买的假种子或假化肥,几乎颗粒无收,这时候你还得按理论收入来缴纳农业税,所以还得倒贴进去一部分钱。

当然这种情况,那些种植技术高超、营销水平高的农民实际收入大于理论收入,反而就可以理论上少缴税了。

知乎用户 莹如玉​ 发表

更新一下,回应

@飞翔的尘埃

这位右先生的质疑,顺便辟他的谣。

我说根据世银数字,七十年代中国人均寿命增长约九岁,和八十年代增长近于停滞鲜明对比。

@飞翔的尘埃

先生喊不对,59 年中国人均寿命 59.2 岁,69 年 62 岁多。

我问飞翔的尘埃先生你的数据出处在哪里?他拒绝回答还问我的数据出处。

我在这里明确把世银的数据出处亮出来,可以自己去验证。

倒是请问,飞翔的尘埃先生你那 59 年中国人均寿命 59.2 岁,69 年 62 岁多的数据出处呢,再不亮出来就只当是造谣咯。

右壬自己的资料否定右壬自己的观点真是个乐子。 在下面的这个回答中

废农业税之前,农民到底要上交多少收入? 某位右边铁匠抛出所谓 “总收入和纯收入比例关系”,来试图证明 “1976 年农民分配占总收入的 32%”, “九十年代农民虽然苦,比七十年代就是天堂”。

不过我先举一个最基本的事实,看一看到底哪个年头更像天堂:

-—————————–

1976 年中国农民每人交二十元的提留,然后剩下人均纯收入一百四五十元(集体分配收入为约 110 元,再加上铁匠先生口径的个人副业收入),而平均每个农民的看病费用个人支出两三元(1978 年全国个人支出卫生总费用 22.52 亿元),子女上学费用每学期三五元。

1999 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 2210 元,然而看病费用要平均每人支出一百多元(1998 年农民个人支出卫生总费用九百多亿,农民还陷入看病难,贵,小病靠熬大病等死的境地),子女上学费用每学期几百上千。

-—————————–

下面咱们再仔细看看他自己上传的资料应该怎么算:

由图可知,设 1976 年总收入为一百,其中费用合计为 35.39,也就是说占总收入的 35.39%(而费用中绝大部分是生产费用,也就是说生产成本,买种子化肥农药农机等等都必须得花钱),刨去费用后,纯收入为 64.61(也就是说占总收入的 64.61%),然后在纯收入的 64.61 中拿出 3.89 作为国家税收,拿出 10.07 作为集体提留(用于下年度的扩大生产,集体的教育,医疗,养老等福利使用),剩下的 50.73 为农民分到手的个人纯收入

而且,当时农民真正的个人纯收入远不止上面的集体分配这一部分,铁匠先生自己都承认 “除了从集体获得收入,农民还有副业收入。不到集体收入的一半”,就按他的口径往少里算,按副业收入为集体收入百分之四十计,则农民自己的副业收入为 20,则农民的(集体收入 + 副业收入)高达 75。

一, 我可真要冷笑了,铁匠先生的原话 “1976 年农民分配占总收入的 32%” 是怎么算出来 的,敢赐教吗?

二, 而且铁匠先生又拿张图,证明 “三提五统时代,农民纯收入在总体收入中占比 70 以上。98 年是 72%”,我就问了,七十年代生产成本占总费用的百分之三十上下,那么九十年代的生产成本占总费用的多少啊?有下降的那么快吗?然后九十年代的农业税占比很轻,但三提五统官方规定占纯收入的 5%,实际是不是普遍超过大家明白,更重要的是当时不计其数的乱摊派,被纳入该表统计范畴了吗?

三,都不考虑乱摊派的统计问题,就拿原表来说,七十年代有一项重要的 “集体提留”,相当于农民个人纯收入的百分之二十,铁匠先生把集体提留当成“负担” 计算,却不知道这正是当时 “集体力量大,人多办大事” 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反映。正是有了集体提留,农村才有了提供基本且廉价的医疗,教育,养老等福利基础,就像现在人人都愿找有五险一金的单位,也就铁匠先生能嫌弃 “五险一金负担太重”?

我们用最实际的数据对比看一看:

1976 年中国农民每人交二十元的提留,然后剩下人均纯收入一百四五十元(集体分配收入为约 110 元,再加上铁匠先生口径的个人副业收入),而平均每个农民的看病费用个人支出两三元,子女上学费用每学期三五元。

1999 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 2210 元,然而看病费用要平均每人支出一百多元,子女上学费用每学期几百上千。

怎么样,铁匠先生比较比较,1976 年和 1999 年,到底哪一年对中国农民更像天堂啊?

知乎用户 石二郎​ 发表

小时候记得,每年都要和爷爷用两轮车拉着稻谷去交公粮。稻谷收割回来,脱粒晒干,用两大蛇皮袋装得满满的,爷孙俩就推车两三公里山路去村里交。

这两袋 3、400 斤左右,一般会剩四分之一袋回来。到了粮所,递上粮本,称好后,要自己推到粮仓里倒出。

那个粮仓,印象深刻,大概三四个篮球场那么大,高 10 米以上,进去就是如山的金灿灿的稻谷,稻谷都新晒干送来的,空气里都是浓浓的稻香。

从粮仓旁边的小路回家,在外面见到了爬来窜去传说中的仓中鼠,个个身剽体壮,肥得流油,可惜我不是李斯,没有悟出什么人生哲学。

当时我家就四亩稻田,加三亩只能种玉米花生的山田,一亩稻田产稻四五百斤,算下来纳粮大概在 15~20% 左右。

跟其它回答对比低了不少,可能是因为我们是国家级贫困县的原因吧。

我爷爷一点也不觉得交的多,因为他经历过最贫困的时期,他小时候家里是稀粥都不够喝的。

而现在,饭管饱,一个月还能吃上几次肉。

爷爷说:他小时候,只有过年才能吃一回肉,一人一块,像一块豆腐,和那时对比,现在的生活简直就像是做梦。

当然,改革开放之后,大家都出去打工了,田地也荒了,交公粮直接给钱就行,几百块大家根本没放在心上。

每次过年,满桌的鸡鸭鱼肉吃不完,我爸就会、每次都感叹说:小时候谁能想像有这样的生活,满桌的肉吃不完,我那时别说鸡鸭,过年有条鱼都开心得不行………

这就叫,人的悲观际遇各不相同。

知乎用户 飞鱼归海 发表

农业税,三提五统,计划生育,各种摊派集资(包括教师工资,修路修渠,埋电线杆子,大队的喇叭等等),甚至干脆就没有明目直接交人头税,大人多少,小孩多少,只要是喘气的都得交,交到你饿不死就行!

村里人提到 JL 二人,恨不得弄死他们。

知乎用户 吕椽 发表

或十税其二,或十税其三,十税其五亦可,税其六亦可,有不足者以提留税补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太爷爷出生于 1920 年,党员,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退伍回乡务农。

他老人家与 2003 年去世,我现在还记得他当年的吐槽:“我们打日本人打老蒋图的啥啊,这日道过的,还不如日本人在的时候呢”

知乎用户 Gaarmat​ 发表

三提五统很多都是地方上的摊派,因为地方财政极端困难,公务员老师发不出工资,所以千方百计从农民嘴里抠钱。

知乎用户 从容面对 发表

80 年左右,我们这儿流行种烟叶,虽然辛苦,但是温饱没问题,每年还是能存个几百块。那时候一台 14 寸黑白电视也就五六百块。生活是越过越好,人民有盼头有希望。

90 年前后几年,我们这儿刚开始学种西瓜,除了种水稻,留下一两亩地种西瓜,大概就能收入 1000 块,都快赶上乡镇公务员了。过了几年好日子。

大概 93 年到 2000 年,西瓜普遍种植,不值钱了,便宜的时候五分钱一斤,赶上阴雨天,白送可能都没人要,一大半都烂在田里。连化肥钱都不够。

那有人就要问了,为什么不种水稻。

那时候谷子一百斤才三十块左右,即使到 2000 年也才五六十块。而且这期间也是农业税和各种摊派最重的时候,扣掉化肥农药成本,上缴各种摊派后,除了一家人的口粮,几乎就没有余钱。

每家的男人如果不在农闲时节去城里做苦工,一家人的开销是不够的。差一点的,可能过年都换不了一套新衣服。

这期间农民的负担最重,农业税也是最难收的,一半以上的农民欠村里各种税费,而且这时期也是计划生育最严的时期…… 计生罚款也是万元起步强制征收。

为了收欠税村干部进屋抢粮,为了征收计生罚款牵牛扒屋的事儿没少干。强制堕胎,一尸两命的事,估计全国都有…… 逼得很多人背井离乡外出务工

至于后果,以前毛主席时代建立的口碑和威信降到最低,农民对政府怨声载道,丧失最基本的信任,党的基层组织,几乎涣散…… 农村成了贫穷落后的代名词。

这期间农田大面积抛荒,农村青壮年全部涌进了城里,进到了血汗工厂里…… 然后就有了第一代的留守儿童

直到今天,虽然不收农业税了还有补贴,但是农村人的普遍出路还是去城里打工。

2008 年后国家虽然在农村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出台了很多政策,新农村建设,村村通公路,自来水铺设,送家电下乡,厕所整改……

然而农村依旧留不住人

有条件的年轻人都会搬到城里

村里还是只剩一些上了岁数的老人

这些人劳动一辈子,也没有养老保险,只有每月的一百来块钱,也算为中国的养老事业,减少财政支出,社会稳定做出了最后的贡献。

没有年轻人的农村

振兴乡村又从何说起……

知乎用户 万乃石​ 发表

战争开始于遭到抵抗的那一刻,交多少也取决于加至遭到抵抗的那一刻。

其实吧无论是三分之一还是多少,相比于民国都不够多,遭遇的抵抗也没有到遍地干柴的局面。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良心比民国乡绅们好,而是因为他们手中只有一些治安力量,并没有真正的武装。

教员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提到:土豪劣绅势盛时,杀农民真是杀人不眨眼。长沙新康镇团防局长何迈泉,办团十年,在他手里杀死的贫苦农民将近一千人,美其名曰 “杀匪”。

团练就是这些人手中的武装,在可以随意杀人的条件下农民必然会被剥夺的一贫如洗。要多少你就得给多少,敢不给就是 “匪”,就要杀头!

有些聪明的后继者虽然自己不能公开拉队伍,却可以学商君,用奸民治善民。随着春天的到来万物滋长,有些被镇压了的地痞恶霸也茁壮起来了,正好作为有益的补充。

在这些聪明人的治下就能多收点儿,那些笨蛋也逐渐有样学样。

所以很多时候统计数字就是扯淡,统计权在人家手里,说你富了你就富了。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就曾经按照家产收税,本心确实是好的,奈何统计权在乡绅手里。你家有一棵树都能算成巨额财产,人家有个聚宝盆也只忽略不计。

总之如果真较真去查就会发现,哪个地方都是特殊情况,全都得按照例外征收

知乎用户 头号云玩家 发表

2001 年,旱灾,花了不少钱抽水灌溉,但收成还是不及往年,全年净收入 900 元。那一年当赤脚医生的爷爷收入 8000 元,之后我爸妈就去城里打工了,我也成了留守儿童。

种田?种田的猪肉都不敢买(当时猪肉 7 元 / 斤)。

知乎用户 重度患者 发表

没法计算,除了生存,除了简陋的生产资料(未必属于农民),农民几乎没有任何财产。

你可以说 5% 农业税,或者又是哪些费,什么提留,又或者出工挖河修路,这可能要写很多套论文或者直接出书才能说个一二三。

干脆无脑的说,约等于

19 世纪美国南北战争前的黑人奴隶。

19 世纪中期,俄罗斯也废除了农奴制,不过很不彻底,斯大林体制一样,把人完全当作生产工具,然后合法的剥夺他们的财富。

现在是 21 世纪 20 年代,生产力超越 19 世纪十倍不止,人们的生活并没有同步提升。

资本和权力利用合法的同谋,轻易让普通人一无所有,并且可以做到合理合法规范透明。

就比如,最近看新闻,说是消费市场暴涨,例子是奢侈品和价格高昂的旅行受到热捧,供不应求。

但我们都知道,工资增长陷入停滞,竞争压力增大,物价上涨,国家在拼命的印钱花钱,但都截流到了权力和资本圈子里了。

权力和资本利用危机的机,人民则负责承担危,历史上,天灾人祸之时,统治阶级往往更加腐败,横征暴敛,土地兼并,乱局中,手握权力和资本的人,会自觉的努力保全自己,去掠夺更加弱势的人是最佳的选择。

农民是中国阶层链条中最底层的一环。

中国完成工业化之前,收农业税,农业税甚至都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利用剪刀差收割农村农民,完成资本积累,促进工业化。

工业化建设高潮期,驱赶农民入城,约等于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羊吃人,把农村的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建立工厂,以中国的用人条件和环境来说,说句血汗工厂并不为过,就算这样,也比农村好。

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

利用农民工建设房地产,再让农民入城买房,搭上所有能利用的资源。在农村苦够了,活腻了,痛疯了,哪怕一点点机会,农民也会让自己的下一代进入城市,当个城里人。

我奶奶饿死过孩子,在困难时期。

我三爷在病痛中自杀了,为的是不拖累亲人。

我仍记得母亲生病了不去看病怕花钱,忍着难受仍然在土地里劳作。

记得孩童时每逢生日我会得到一个鸡蛋。

记得父亲拉着车走十几里路交公粮。

记得就着蒜吃馒头,用开水泡干馍。

记得下雨时,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记得我和牛住在一个屋里,每天割草喂牛。

父母并不懒,可以称得上异常的勤劳,和每一个当时的农村人一样,黝黑粗糙又沧桑,饭量极大,力量惊人,仿佛可以忍耐这世上一切的苦难。

以前我不懂,现在知道了,这些苦难,就是他们的人生啊,他们一出生,世界就是那个样子的,所以到现在,他们只会感恩命运,也会轻易的认定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苦。

我真是太消极了,去看看飞盘回点血。

知乎用户 老巫婆 发表

那时候已经不在农村了,家父母虽然在村里,但从来报喜不报忧,所以不很清楚。

只知道谁家孩子在学校,谁家必须交齐所有费用,不然不让孩子上学。有不少孩子,是这样辍学的。

知乎用户 世界树的影子 发表

坐标江苏南部,2003 年,我父亲在外务工,工钱被拖欠 (那时候拖欠农民工工资是常态),我母亲在家务农,家里欠了 1800 多的农业税交不上,母亲被乡干部带着警察上门抓走拘留,到了拘留所,打电话给我父亲,父亲说他也没钱,要不在拘留所绝食死了算了。母亲不想死,哭着打电话到我学校找我,我到处借钱,凑够了数,转账给乡干部,才把我母亲放了出来。

周边乡镇真有闹出人命来的。这可是 21 世纪的江苏苏南

感谢江西的老大哥们。

知乎用户 哪吒 5566 发表

对于中国,自打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了。

在当时,国家或者每个人唯一的财富就是粮食的多少,也是强大的标志,各地主老财也是邨粮为主。

农业税就是国家的经济积累,也是二千多年来农民的最主要的沉重负担。各个朝代换汤不换药,不变的是农民依旧苦不堪言,

对于农业税各位看客家里基本都有农村人,好坏可以互相问一下。

这里只说农民的沉重负担下的一个缩影:

82 年的英德县是广东最北部山区,农业产出很少,说得不好听,解放了几十年连温饱都没有解决,但各种公粮税收什么提留总得要上交。

有户人家可以用家徒六壁来形容,一床像样点的被子都没有,更别说什么财产了。

交不出各种杂税,但任务下来总是有办法的,完不成各级组织也不好过,遂出动公安局长亲自上阵到这家农户收缴,翻遍全屋,实在太穷,但看到猪圈里有二头百斤左右的半大的猪,公安局长强行拖走。

这农户全家都指望这二头猪是明年一年的开销,在 7、80 年代一头 120 斤左右的猪也就卖个 50 元上下,眼下唯一的经济收入被公安局長强行拖走,生活实在没有指望了,比忆苦思甜还要苦,日子真是无法过了。

你们猜后来怎么啦,猪拉走后,一家六口人嚎淘大哭一下午,待得天黑后,全家投湖自尽。

后续,该作恶多端的公安局长犯案太多,有一年被枪毙了。这局長那局長不因朝代更迭而变好变坏,全凭基因顺序排列。

知乎用户 路人甲 发表

除非是种烟草,那三分之一应该是真的,别的肯定不到

不过除了农业税,还有一些地方税和基层比较常见的摊派。农业税属于国税,不可能太重的(大约是 15% 左右的税率, 各地按实际情况增减)。但是农民纳税人哪里会区分国税地税和摊派费用呢,一股脑统统加起来,交三分之一是真有可能的。

顺便感叹一下,时代真的不同了啊!城镇居民 2003 年才取消了粮油关系(俗称购粮本),中国最后一批国际救济粮是世界粮食计划署 2005 年运来的。换而言之,在那之前,我国总体来说还属于 “吃救济” 的状态,能在 2005 年(2004 年逐步减免,2006.1.1 年全国生效)取消农业税,为 9 亿农民松绑,真的是需要极大的魄力的!

知乎用户 还是小黑屋里梁先森​ 发表

从小城里长大。但 01 年有一件让我终生难忘的场面。那几年宏观调控有些失灵。农民们看到种什么转钱就第二年一窝蜂的种植。然后第二年赔钱。

01 年冬天,有一辆严重超载的三蹦子缓缓驶入小区 卖一分钱一斤的大白菜。因为没人收,卖不出去。我们小区差不多是最后一个他拉货去卖的小区了,因为再往市中心走就不够油钱了。

知乎用户 理智​ 发表

我小时候有个税种叫特产税,每次我在街上玩看见收特产税的,我就喊我妈 ,收特产税的来了 ,然后朝吐他们口水,然后跑回家插上大门。

知乎用户 金州铁匠 发表

负担再重,也没达到 50%。

看看这个

鉴于很多左壬连数据都看不懂经常和我歪扯。我来说明一下。

一:该表里面是数字是百分比。

二:58 年人民公社刚开始时纯收入分配占比 52.3%。随后三年困难时期,60 年纯收入农民分配占比 60%。在那十年开始前,比 60% 略低。

经过艰苦奋斗,76 年农民分配占比终于从 60% 到了 50%。

五:和左壬吹牛不同。我不会冤枉隐瞒。根据抽样调查,除了从集体获得收入,农民还有副业收入。不到集体收入的一半。

按照一半算下来,农民分配比例大概在所有收入的 60%。

伟大不伟大?感恩不感恩?

农业税之前呢?还三提五统呢?还农民苦呢?

苦不苦,看跟谁比。跟后来比,农民是苦,要是跟前面比,那就是天堂。

三提五统时代,农民纯收入在总体收入中占比 70 以上。98 年是 72%。

知乎用户 AdFc​ 发表

此问题描述是废除农业税之前,那我的理解怎么也得是 1949-2006 这段时间吧。结果怎么又变成仅仅 90 年代咗咗的狂欢了呢?

真以为你们司马昭之心,路人都不懂是吧?

知网上有两篇文章有关建国以来农民负担的。

为了给大家省点时间,我直接放图了。

知乎用户 飞翔的尘埃 发表

看到一个左壬的精彩逻辑忍不住要分享一下。

你说当年粮食不够上亿人挨饿,他就说挨饿为什么预期寿命还能高于韩国?

你说现在印度 2 亿人挨饿,预期寿命一样高于当年的中韩。他就说印度数据造假。

你说不是数据造假,这是预期寿命的计算方式决定的。他就当复读机说那为什么挨饿的中国能高于不挨饿的韩国?

你告诉他因为中国 50 年代稳定后就高于韩国,并且是高的多,结果搞了 20 年被追上了。这和一个人天天败家还是千万富翁的笑话是一个逻辑。

这回当不了复读机了,他说他不信,和世界银行的数据不一致,他只相信世界银行的数据。

你好心告诉他,世界银行的中国数据做不得数,尤其是改开前的数据。他说他就是要信。

你说那印度的预期寿命也是世界银行的数据你为啥不信?他说你在造谣。

总之,在左壬看来,数据好看就是一切。不好看的数据肯定是造谣,证明不了是造谣那就无视。啥亲身经历都不如他认定的数据。也对,在计划经济下一切不都是统计数字吗?有的人明明只是个统计数字,但偏要认定自己是编制宏伟计划的大人物。对此我只能说愿你早遂所愿,生生世世做一个为了让数据好看而存在的橡皮擦。

知乎用户 鬼火渊 发表

具体多少不清楚,反正我小时候跟着一起去的时候是用大推车装了好多蛇皮袋去的,当时我家算我一共 3 个人

知乎用户 死性不改 发表

废除了农业税也没少收啊,只不过以前是只接收,后来是从农具种子化肥企业收,其实收的更多了

知乎用户 一行一度 发表

在废除农业相关税收之前

我国城市人口一直是靠农民养的,就是字面意思

不是工业

不是商业

10 个农民养 3-4 个城里人,还得给其中一两个的福利与社会保障买单。

知乎用户 konway 发表

纳粮分公粮和购粮

其中公粮是国家收的,要实物

购粮可以用钱抵,但那时工作机会稀少

打工的人极少

农村没钱,一般还是给粮

我记得购粮比公粮多得

购粮好像还能返回点钱,我也不太记得了

然后交粮积极的还会奖励些保温瓶之类的盆盆罐罐多

交粮地点在几公里外的粮站

一般是两三家合起来请个手扶拖拉机

约好日子一起拉过去

我去过两三次

一大早天蒙蒙亮就要出发

因为要排队

一般下午三四点能回来

午饭吃自备的稀饭咸菜

最后还有各种摊派

比如教育附加费,修路,修桥,政府统筹

省市县镇乡层层加码

自家杀猪过年要纳税

自家种的树,砍了做农具啥的也要纳税

自行车,入户要给钱,每年也要给钱

每年都说修公路,每年都收一笔钱,但一直没修过

唯一跟外界联通的一条省道,是条只有 2 车道的沥青路

有个出名的坡,路窄弯多坡陡,每年都出好多次事故,特别是卡车,坡太长,中途刹车片发热了就失灵

一直到零几年时

才由上级派的施工单位修起来了

镇里到村的土路,后面也铺上了水泥

每回看电视

都发现交的比政策多得的多

老爸老是念叨

中央的政策好

都是地方这些干部太坏了

但是呢,中央不给钱

财政全靠地方自筹

县里有时连教师工资都发不出

当时又没什么工业

要收钱只能向农民伸手了

中央做了好人

基层干部做坏人

隔壁村有个头铁的

从来不交农业税

村干部来

他就拿把刀出来挥舞

连派出所的人都来了

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收不上来的税

就只好分摊加在老实人身上了

至于征收时的暴力事件

牵牛掀瓦,捆人抢物

时有发生

这里就不多说了

九几年一个暑假去到珠三角姐姐家

问她住这平时要交什么税

她说从来没有人来收过什么税

交水电费就行了

我当时很吃惊

卧槽还有这么好的不向村民搞钱的政府

这简直是天堂啊

当时就暗下决心再也不会回老家

但是

二十年后才知道

我还是太年轻了

殊不知人家收税的手段更高明了而已

税都收到几十年后了

总得来说

越穷的地方,政府税源少,缺钱,税反而越重,吃相越难看

当然

现在有个转移支付

穷地方的地方政府的财政比以前好多了

[飙泪笑]

知乎用户 执念 发表

三分之一算良心的。加上地方的起码 50。当初农民过的什么日子你可以找个村老人问问,他们会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和你说。就我家老一辈现在只要保证大米配腌菜他们就觉得很满足。你可以无法理解他们以前过的什么日子。地瓜这种不挑地方长的东西以前对他们来说就是美食,一锅水里面能有几十颗大米他们管这个叫粥。我小时候就是吃这个,米还是从别人家借的。一个月吃一次蛋汤都是美食。一点没夸张。再加上计生罚款。然后每年出公差去修水利修桥等等,是那种自带干粮干活没有钱的公差,艹。至少那时候还叫他们叫农民兄弟,现在叫农民工了。。。很多人可能无法理解这么困难了为什么还要超生,就是因为难才更要生,以前养孩子养一个和养三个成本相差不大,但是你种地的时候人多力量大就体现出来了。现在生活好了肉吃得起了你见大家愿意多生孩子了吗?以前民智未开,政府说交多少农民就交多少。艹。这里真得感谢江西农民。而针对农民的收割现在只是换了方式而已,可以参考家电下乡。

知乎用户 千帆尽 发表

说说我们这里吧!

农业税是 15.5%;三提五统加起来一般比是农业税的 1.6—1.8 倍,按 1.6 大概就是 24.8%。

这是直接交的,大概占 40.3%!

这还没完,还有个东西叫摊派,具体是什么费用不知道,反正光收钱!我们这一般有农业税的 1/3!就是 5% 左右。

大概就是一年保底交 45% 的收成上去,就这样

其实是一起取消了,只是用了个好听的说法 “取消农业税”,算是丧事喜办吧!

这也是我们这很多人死都不回农村的原因,他们是直接把原因归到了乡镇干部头上的…… 当时还有不交不准上学的,然后就有人教小孩 “未成年杀人不犯法”,干部们怕了就放小孩去上学了。

知乎用户 Kumarajiva 发表

农业税是个笼统的说法,具体的来说应该是农业税费。这个问题你看一看如今的汽油价格成分就懂了。

至于农民要交多少税费,这个没有准数,因为各地各年都会有变化,而且粮食收成也不总是一成不变的,大体上来说,能维持一个饿不死农民是常态。实际上这个东西是没有办法详细统计的,除了缴纳财物,还有服劳役的,这个更加没法统计了。

中国的农民里有一个算一个,到今天为止全都是佃户,因为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拥有自己的一寸土地。这也是他们对于各种残酷的剥削只能低头认命的根本原因。

知乎用户 听 1450 讲相声 发表

别的地方不清楚,就我们这边来说,坐标湖南常德

这么说吧,那个时候如果你作为户口本上的户主不 “偷奸耍滑”,不和各种干部打游击耍无赖,而是老老实实一分不少的交税的话,那基本上你只能靠吃土或者喝西北风养活全家。

注意,生理意义上的吃土喝西北风,不是修辞手法和夸张。

知乎用户 李旭东 发表

能说清楚还用得着改革

知乎用户 tianpei-guo 发表

我就给你说一下干群关系恶劣成什么样子吧!

干部下乡,我们这里提前通知大家,结果大家都要去走亲戚,要不把门锁了。

反正就是让干部找不到人。

特别是计划生育的人下乡,结果是:

到老乡家吃饭,找不到人,要吃饭都吃不上!自己带方便面吃。

………………

当时:我哥那时候中专毕业在乡政府当会计,每次计划生育,也要跟着工作队去堵人(防止孕妇跑了),大半夜线人密报,某某某在家,我哥他们分成几路,包围人家屋子,就叫门,门开之后一拥而上,把孕妇抓去流产。

颇有鬼子进村的意思!

知乎用户 剑啸九州 发表

没废之前,做过生产队长。

带领老百姓暴力抗过税。

其实农业税比例不大,是混杂在一起的村提留,乡统筹,农机税,宅基地超标费,等等各种名目的费比较多。我们村大概一人 138 左右,每年有出入。

关键在于所有的费都是强制定价,强行收取,村组干部奸诈狡猾横行霸道,欺男霸女。

另外是国家统计局和农业部的针对农村经济的统计报表在村里全部弄虚造假,严重蒙蔽国家上层。

所以那时的中国农村,不仅在经济上被乡村盘剥,广大农民在人身和精神上也处于严重的压抑与仇恨状态。

但好在哪里都有敢带头反抗的正直的人,所以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国农村已经呈半农民起义的状态。

还好,国家及时调整了政策。

知乎用户 陈生 发表

翻遍答案没一个对的,也没一个有用的。

不要天天翻文件,找各种记录,那都是纸上谈兵,才过去三十年,找几个父辈问一下比什么都强。

地点湖南农村,种水稻的,两季,早稻亩产 600 斤左右,晚稻亩产 700 斤左右,当时田亩丈量不够精准,丈量松的地方亩产千斤也是有的。

以八五年到九零年左右为例,当时农民负担主要是两种,一种叫经粮,这种是真正的农业税,折合每亩约 25 斤稻谷,没有钱的。还有一种叫购粮,是强制收购的,每个地方不一样,根据田的肥瘦而定,差距较大,处于小平原地带,灌溉条件良好,标准是最高的,折合每亩 180 斤左右,半丘陵地带是 70 斤左右。收购价应该是一毛多,但实际上从来不给钱,称为 “打白条”。

所以当时的农民真正负担最高是 200 斤每亩左右,然而更实际的情况是平原地带人口众多,人均只有六七分田,算在人头上这个税很重了,而很多半丘陵地区,人口少,人均一亩多地,购粮只有 70 斤每亩,算在人头上就很轻了,各地的实际负担差距很大。

到了九十年代,因为长期 “打白条”。很多人就不交购粮了,经粮倒是交的。很多人说农业税收不上来纯属瞎说。要给钱的购粮应该不能算农业税。还有很多地方修了灌溉系统,还有一笔灌溉费,最后都成了糊涂账。当时南方农村宗族势力还是很强的,明显不合理的收费很难执行下去。

知乎用户 我就不说 发表

有没有一种可能: 收入 - 死不了的花费。

知乎用户 潇洒的霪荡 发表

新中国没有农业税。

农业经营和农民日用品,是统购统销。

虽然很多冒充左派的人总是说中国欠农民的。

但是实际上统购统销政策,在农业国,是农民和工人双赢的策略。

工分是可以兑换很多急缺的生产工具。

比如胶鞋,雨衣,铁钉,肥皂,棉布,火种,照明油。

后来走私泛滥,导致商品滞销,经济崩溃。

这时候整体环境被破坏。

最后的结局,是农民被三提五统搞的饿死,上吊,喝农药。

工人下岗,带着老婆去做皮肉生意。

知乎用户 屁股有痣 发表

历史如车轮一样滚滚前行。中间流着老百姓的血和泪。我是 80 后,对于这样的问题形成概念,大约在 2000 年左右。我们那是西北偏远山区,小县城下面的村镇。当时很多年轻人没有学历,没有正经工作就出去打工。两三千块钱的工资,那简直不要太羡慕了。因为在农村你只能摘点果子呀,卖点粮食,挖点草药卖了换钱。便宜不说,还特别耽误时间。每年要交农业税的时候,很多家庭都是愁眉苦脸矛盾不断。在缴纳农业税的前后,一些蛮横的村干部会和乡民们发生激烈矛盾。出人命的也有。2000 年的 300 元在农村的时候,不夸张的简直是巨款。那会子猪肉才三块钱一斤。平时生个病大多数人都是在扛。因为要靠粮食解决生计问题,地里的劳作强度简直不是现在年轻人能够想象的。我曾经参加过割麦子插秧,掰玉米,挖红薯,摘果子,剥树皮等等。十四五的小伙子搞一天躺在床上起不来。并且基本上要天天来。现在的时代好了。

知乎用户 jinrui 发表

在新中国建立前,收起的税赋,基本上俩标准:

第一是官僚阶级能不能吃饱,有没有满足。

当然,这个需求也是有弹性的,基本越来越高。

第二个标准,就是当地农民反抗的烈度,能不能被官方力量,所压制 控制。

知乎用户 pipedream 发表

我没有具体的数字,但是我可以给你我自己的亲身体验。

我家在吉林省四平市的一个村里,耕地很多,产量很高,平均一个农民可以分得 3000-4000 平米耕地。

在上世纪 90 年代,一户农民,5 口人的地,一年到头,想攒 2000 元在手里是非常不容易的。

2000 年之后取消了农业税和几乎所有的负担,后来又给了直补,现在的农民,平均一年一年种地一户人家净收入 30000 元很正常,如果能干一些的,肯养猪养牛,那么一年净收入 10 几万元也很正常。

我表弟夫妻俩种 4 口人(包括我舅舅舅母)的地,还有一些租来的地,种出的玉米养了几百头猪,去年一年收入了大概 50 几万。

最明显的区别是,现在的农村,没有人把家里有一台小轿车当回事情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湖北某地。

1. 政府收农业税很暴力,对交税的农民态度极其恶劣,基本没当人看,交粮中吼骂是常有的事。种的小麦,水稻要晒的跟石子一样硬才收,品质最好的拉去交给当地粮站。棉花,晒的用口一咬要嘎嘣响才拖去棉花站,而且,被棉花站的人各种为难,印象中,天蒙蒙亮父母用牛车拉着棉花去镇上,天黑了才回来,不达标的会责令拉回家再晒,晒棉花遇见大雨的基本就不能卖好价了。

2. 每年都会有那么一段时间,我爸会出远门,说是上堤,后来才知道,是跑好远的地方,挖河。每家每户都有任务,挖一段河。这是农业税的一种。

3. 我们那土话,叫提留,经常听大人们说交提留,说提留太重了。后来明白了,提留就是农业税。

4. 小时候我也疑惑为什么要交提留,有个伯伯跟我说,因为我们喝的水,呼的气都是国家的,要给国家交钱。

5. 那时候农民多穷?母亲跟我说,小时候哥发烧,烧的说不出话了,找村口小卖部的人借了五块钱去旁边镇上看病,拿了点药,花了一块五,救回一条命,是的,真的是救回一条命。

6. 读小学时候,奶奶会把家里的鸡蛋攒着,卖钱。

7. 有一年,伯伯家年底干鱼塘,抓了两条大黑鱼,堂哥说想在团年饭上吃黑鱼,伯伯反对,把黑鱼拿到镇上卖了。

这是什么时候的农村?97 左右吧

2010 年,快毕业时候,爸给我 2000 元,说 “你毕业这段时间花钱多,拿着用吧”,后来才知道,这是 6 亩油菜田的全部收入……

以上,是我经历的农村。

知乎用户 彩虹小马分你一半​ 发表

直接上直观的图,2002 年,15 亩地要交 1493.2 元,快接近 100 块钱 1 亩地了

知乎用户 唐尸三摆手 发表

蜜蜂要上交多少蜂蜜?

要看蜜蜂酿了多少蜂蜜。

辛辛苦苦一年到头,反而还有欠了村集体几千块钱的!

信不信?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如若不然,当年工人爷爷们的那些福利又是从哪里来呢

知乎用户 第六十一条 发表

多到后来打架拼命才取消,如果你月薪五千,让你交多少你会打架拼命!大概就是那么多

知乎用户 肥胖猫 发表

新中国的农业税大概分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 1978 年前,农民除了交农业税(公粮)之外还要承担各种统购统销任务、还有各种劳役。我村里老一辈对那时的总结就是长年吃红苕,能吃上白米饭就是很幸福的事了。

第二个时期是 1978 年后,农民除了交农业税(公粮)之外还要交 “三提五统”,我们那边还要给村小学和乡中心小学、乡中学交建校费,上学除了学费之外还要交一份建校费,还要交电网集资(我家还是电网出资人呢),负担还是比较重的。我村能吃上白米饭了,但很少吃肉,大量劳动力去珠三角打工。

第三个时期是 2000 年后,因为国企改制减轻了政府负担,再加上城镇化率的大幅提升,逐步取消了农业税及对农民的各种摊派。

知乎用户 律香川 发表

我是 80 后,感触特别深。

小时候最怕的就是农忙,真的觉得,我一定要好好读书,以后再也不想干农活了。

但也没办法,空有理想,家庭没条件。初中毕业后就上工地当杂工。

交多少农业税,我其实也不知道。

我家是这么交的,我家种了 2 亩水稻,2 亩菜田,水稻一年两收,菜田种菜,收成不固定。一年只交一次税,以干稻谷抵税。

两亩地大概能收到 14 袋干稻谷。一袋大概在 80-95 斤左右。这里面,交税大概是 3-4 袋。

知乎用户 舟远书斋 发表

坐标鲁西南,80 后,世代粮农。

在我模糊的记忆中清晰的记得,那时候每年收完小麦,爸妈用地排车(人力平板车)徒步 4-5km,把晒干扬净的小麦送到粮所。

检验,划价,然后回家。

如果检验不合格,比如含水量太高,粮所拒收,农业税就交不上。

每次去都能看到倒霉蛋在粮所就近的道路上摊晒被拒收的 “水货”。

如果晒了还是不合格,那就只能想办法贱卖自己的水货,高价买达标的小麦。

有些妇女扛不住这种压力,直接在粮所放声痛哭。


玉米小麦轮作,小麦基本全交,玉米才是自己的。

知乎用户 尺图 发表

先不说农业税,我先说说三年自然灾害。

这是我奶奶给我说的。

北方住窑洞,收粮的把窑洞地面土翻了一遍。

后来听说别的地方为了防止藏粮食,让换房子住。

也不让逃荒,你哪也去不了。

有逃出来的,说了一句: 后来连尿尿都不往老家那个方向。

好了,再说农业税。

我九七年的,有记忆的时候,我记得我爸推了一推车粮食出去,问去做啥,回: 交公粮。

除了交公粮,还要交钱。

当时几百块钱吧,现在看起来不多,但…… 当时粮食才几毛钱一斤,合起来 1000 斤的粮食左右。

当时很穷,粮食可以换西瓜,农民,几斤粮食换点西瓜,记得都不舍得换。

总的来说…… 古今也差不多。

知乎用户 紫罗畅想​ 发表

我记得 1998 年的时候,我家交公粮(那时候就是这么叫的)。

一般情况下,村里给一张纸条。

上面写的户主名字,你家几口人?多少地?需要缴纳多少粮?

这里面包含了村提留,乡统筹等多项明目。

也就是说,当时村委会的所有开支都是村民兑的。

另外政府的很多开支有相当大比例也是农民交的粮食

那时候,我大伯,二伯和我们家。

三家 28 口人,我们家要开三轮装一大车。

我现在想来,最少 2500 斤以上。

那时候农民还不流行打工,开着三轮车拉一车粮食到镇粮库交公粮。

他们那的人根据粮食的干净程度,水分,品质给小麦定品级。

也就是说,你家小麦颗粒饱满,晒的干,没有杂质就可以作为高等级小麦作价高点。

如果你的小麦品质差就便宜。

那你家就需要交更多小麦。

所以交粮现场免不了吵吵嚷嚷。

我父亲说,那时候小麦也就是自己吃和交公粮。

自己还要贴化肥。

好在那时候都是人工收割,人工播种。

所以,需要花钱的地方不多。

只有秋天的玉米才是可以卖钱给小孩交学费什么的。

这就是我个人的感受。

知乎用户 蚀日 发表

胡建, 没数

大概上交后还能吃饱

如果种两亩烟草, 辛苦点一家六口一年到头甚至能赚一千来块, 都够上学了

比旧社会已经强多了

非常感恩

知乎用户 互联之物即世界 发表

你们的付出无人知晓,你们的功绩与世长存。

劳动人民贡献着,被歧视着,这样的社会是千年竞争的结果,世界是残酷的。

知乎用户 行走尘都 发表

2004 年将户口从成都农村牵走,就是因为要交一个户口 1400 多的修路费。当时,大学食堂两荤一素套餐 2.5 元。

知乎用户 爪哇岛野人 发表

我只跟我妈交过一次公粮,满满一地排车,大概够我们家吃半年的。只是公粮。

现在改成收城乡合作医疗保险了,一个人从 8 块涨到了 350,最开始的 8 块的时候我们这电视台报导的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大量剩余,只花了农民的八块,政府补贴的 24 块基本上没动,那时候还考虑增加报销药物种类。

然后国家就把城里没有医保的人也加进来了,从 30 块年年涨,一年+30,一年+30,今年秋天要收 350 了。

知乎用户 不可不读 发表

那是个吃人血的时代啊。只比战乱强点。种小麦却没吃过小麦的 20 世纪末期。建国 50 年。

知乎用户 冠之可马卡托 发表

我记得小时候养猪也要交税。

开始一头猪交几块钱,然后几十块,上百块。

最后固定在一百多。

我家还在屋后专门盖了一个简陋的草棚子,门口堆满木柴,里面偷偷养猪,厨房后的猪圈里养两头要交税,外面偷偷养两头没交,收税的一直没发现,哈,偷税漏税。。。。。。。。

知乎用户 仗贱走天涯 发表

不是上交多少收入,而是要上交的跟收入无关,跟收入无关,跟收入无关。

知乎用户 拓跋炅 发表

苛捐杂税,多如牛毛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尚为不足

年年村官催讨 “欠款”,并生利息

凶横无比

知乎用户 a 5070129​ 发表

有个电视剧《黑脸》,说的是姜瑞峰的事迹。

你可以看看里面杜志国吴若莆演的郑氏兄弟下乡收钱那几段。

里面农民骂 “你们干部读书看报的钱还要我们农民出!!”

知乎用户 猫思愚 发表

农业税是百分之二十多,但村提留和乡统筹加起来可能超过农业税。更关键的是这俩给巧立名目流出了空间。

知乎用户 古村老槐 发表

那时农民占全国人口 90%,农业是第一产业,当时 GDp 叫工农业生产总值。农业税是全国统一的,但农业提留款则由地方制定,有高有低。这不能说过去错了。古时没有工业,农民不纳税国家机器都没法运转。闯王造反之初不是有个口号 “不纳粮” 吗?结果是推翻明朝后,纳粮更多。

知乎用户 一个路飞倒下去 发表

触目惊心。

谢谢回答

知乎用户 蒟蒻 发表

不是上交多少的问题,就算是留下的那部分,左派们还觉得那是他们赏给你的,至今还在向你要债咧。

知乎用户 言草 发表

农业税、特产税、三提五统,教育费。

知乎用户 Attudy​ 发表

我的记忆中还有好几家一起推车到粮站去交粮的场景,但那时候交的并不多,两三家凑一板车,小孩子跟着去主要就是好玩。具体情况刚问了我妈,所以大概有了一个了解。

实际情况就是:公粮的缴纳情况并不固定,有时候也并不是只交一次。

  • 首先公粮其实是公购粮,分 “公粮” 和“购粮”。

公粮大部分情况下是需要根据种地面积交的,也有硬任务和指标,大的原则是 “种的地多交的粮多”;购粮交了之后国家会根据粮价返钱的,相当于是国家集体购买。

至于交多少,每一时期或者每一年都不一定相同,有时候差异很大,具体大队会提前通知,像有些答主说的交一半的情况也有。她印象中在农业社那时候交的相对较多,到后面就越来越少了,直至取消,当然她说也有可能是因为农业社那时候亩产低的原因。

题外话,我妈她们村有个很大的粮站,每到交粮的时候,周边很多村子都到那个粮站,一大早就排队去交粮,去晚了当天要是交不到后面还得再去。她说她们小的时候也很喜欢跑到粮站去看交粮的(跟我们小时候一样爱凑热闹),毕竟那时候真的是车水马龙(基本都是板车)的,甚至比过年还欢快。村上要专门安排青少年 “维护治安”,说是因为人太多,每年都会有那种去交粮时候,粮食被偷的情况,而去的人是会管饭的,但她们女生没机会,哈哈哈。

  • 然后就是有时候不是一年交一次。

有些年头会交两次甚至三次(三次并不多),那个也不能算是公粮,类似于政治任务,都有自己的名头,一般叫 “XX 粮”,大多是市、县给分配的,要求每个大队完成,也有可能跟公购粮一起收了。但这种基本都是在农业社时期,分地(包产到户)后基本很少了。

农业社时期,那时候要挣工分,青少年和大一点的女孩子都可以,但是有区别的。工分主要有两种,按她们说的一种是 “死的”,一种是“活的”。“死的” 就是你做一天,给你记多少分(一天好像是七八分,女生要少两分);“活的”就是安排一个工作,全部做完就直接给你多少分,具体要看大队怎么分了。她说那时候挑粪和拾柴(农作物秸秆)这两个活都是抢着做的……

有些人不需要干活也可以得工分的,比方说干部、烈士、五保户…… 还有像磨豆腐、磨面、放羊…… 也给算工分(放羊是一个挺好的活,薅羊毛啥的不知道,但她说放羊的一般都会挑个桶,要随时捡羊粪……)

别的社或者大队给自己干活,也要给别人记工分的,到时候会计统一核算来记工分,然后看用粮食还是什么来平账。

每年收获纳粮后就根据工分来分配粮食和收获,粮食(小麦)的话她印象中一个人也就能分 100 多斤吧(小孩不挣工分,所以不算人头)!后面会多一些,但也没有太多。粮食(小麦)是硬指标,必须要种够,其他的土豆、玉米、蔬菜啥的就看实际情况种。但就这人均 100 多斤,基本都会拿出去换成粗粮,不然光吃粮食一家人撑不了几个月,也就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吃一顿白面馒头和面条,那时候的收获一年到头只有够吃还是不够吃两种说法,大部分人不存在吃饱的可能。

但我记得我们小时候其实也没有感觉粮食很多,有时候在农忙前还需要去借粮食,可能是因为每年会卖一些换钱的原因吧,但基本上每天都是白面。那时候交粮主要是按地交的,我妈说分地时候我们家是分的三个人的地,2000 年左右公购粮一年就交 140-160 多斤,相比较那时候产量,基本就是洒洒水意思一下!那时候我家一年的粮食得有 3000-4000 斤吧!后面就免除了。

不过那时候开始农村也慢慢的不怎么种地了,我们家貌似 08 年就种了两三块离得近、地势好而且比较肥的地,其中一块种成果园了,其他也都不种小麦,多是一些蔬菜瓜果类的,剩下的地基本就是其他都种树了(其实就是半荒状态)或送人了,我记得有一块地因为太远了,就直接送给那块地旁边地的主人、隔壁村的一家人了。

我貌似自从上五年级就很少下地干活了,上高中后就只去过果园吧,有些地现在都不知道叫什么、在哪了…… 现在的地也就只有村庄那一圈还有人种一下,其他基本都是被整租后种果园或大农场,但大部分是直接荒废了,毕竟现在种几块地没有什么出路和活路……

知乎用户 小可爱已黑化 发表

对于公粮没有具体概念了,就讲讲农民过的都什么生活吧

时间从我出生 1991 年 - 2010 年我离开农村。

太黑暗的咱都不讲了,

就讲我亲身经历的吧

首先从小没有玩具,是真没买过,升初中后进县城才让母亲买了一个几块钱的游戏机

家里几乎没支出,锅碗瓢盆都是找走街串巷的手艺人铸造的。

茅厕也没有卫生纸这东西

更加不会买菜了,都只吃自己种的菜,所以夏天豆角、番茄、土豆,冬天大白菜,冬天只吃白菜可以想象吗

猪肉的话只有春节可以吃,没有空调、冰箱,所以都会将肉煮熟腌制,可以从春节吃到五一,你能想象农村的老人吃生蛆的豆干、猪肉吗?

村镇没有工作机会,农民只能边种地外出务工。

农村家庭从什么时候开始用冰箱、空调的呢?大概是 90 年代这批孩子长大需要结婚时,2010 年以后吧。

现在是 2022 年,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吧,也许主要原因是外出务工和孩子大学毕业,但当地仍然没有工作机会。

说农村是被遗忘的角落一点不为过。

知乎用户 一步一步 发表

你说的单指上交国家的,还是包含地方上的税?

单国家的比较少,可能也就 30-50%,包含地方上的大概 70–120%,年景好的时候大概占收入的 70%,年景不好超过 100%。不然也不会出现大量农田撂荒的情况。

你可能会问那怎么当时还有很多人在种地,粮食产量也没下降那么多呀?

因为当时不管你种不种地都要交税呀,我们那边是地反正分给你了,你不种也必须交税,要是不种地可以不交税,当时可能没多少人种地了,粮食危机提前几十年就开始了。

当时那种情况下一个家庭没有一个外出打工的,生活会过的很艰难,吃的可能不少,因为粮食也便宜。但是孩子上小学一年一两百的学费都交不起,这个不是个例,是相当普遍。农民的贫困可想而知,种地的不赚钱可想而知。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坐标中部山区,九十年代初,家里五口人,四个人分了地,水田约 3 亩种两季水稻。无水旱虫灾年,早稻亩产八九百斤,晚稻亩产六七百斤,年产粮四千五百斤。公粮送到三里外的地方,那里有车接收。我们一家出动,父母要两担交替,两个小孩每人一担(小的太小,挑不了),估计六七百斤。不管种几季,公粮是一定的,所以大家都种两季,上交大约 15%。这是其中一部分,另外每口人要交当地乡镇府四五十元,涨到六七十元,当时人工一天十块,需要一个人一个多月的苦力收入。当时就业机会稀少,并没有打工一说,主要的工作机会是下井挖矿(高危高收入)、伐木做矿坑支撑、挖木桩烧炭卖,还有烧砖块。当时家庭男性劳动力现金收入的一半用来交地方税,另一半用来交学杂费(你没看错,那时义务教育并不免费)差点忘了还有种子农药化肥钱。电费、盐、肥皂等日常消耗要靠养鸡卖蛋。养两条猪,一条卖了做猪本,另一条杀了过年。

知乎用户 梨子 发表

《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农民对国家建设的贡献分析》孔祥智,何安华

1. 农民通过工农产品价格 “剪刀差” 所作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在 1953—1986 年,国家对农产品实行统购统销,通过工农产品价格 “剪刀差” 的暗税方式为工业发展汲取了大量农业剩余。

剪刀差”概念产生于 20 世纪 20 年代的苏联,20 世纪 30 年代被介绍到中国,并针对中国的国情被发展和广义化。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剪刀差”是指在工农产品交换过程中,工业品价格高于其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其价值,由这种不等价交换形成剪刀状差距。从新中国成立到九十年代,国家工业建设逐渐从依靠农业剩余转向依靠工业剩余,但是,工业化究竟从农民身上汲取了 多少农业剩余呢?采用严瑞珍的比值 “剪刀差” 动态变化相对基期求值法,1952—1997 年的 45 年间,农民以工农产品价格 “剪刀差” 的方式为国家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 12641 亿元,平均每年 274.8 亿元。自 1993 年起,工农产品价格 “剪刀差” 的相对量逐渐下降,到 1997 年已降到 2.3%,但绝对额仍高达 331 亿元。

2. 农民对国家建设的廉价劳动力贡献

1978 年以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速度不断加快。外出就业农民数量从 1983 年的约 200 万人增加到 2008 年底的 1.3 亿人,25 年增长了 65 倍,年均增长 18% 左右。

进城的农民工处于就业末端,大部分干的是最脏、最累的工作,工资水平普遍较低,且增长速度慢,而平均劳动时间却大大高于城镇职工。从农民工的工资及其增长情况来看,农民工的典型 贡献在于其 “廉价” 性,在于多付出少索取。

以城镇职工的年平均工资为参照,假设农民工的劳动生产率与城市非农产业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之比是 1∶1.45,据国家统计局的年度统计结果,2007 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 24932 元,那么当年农民工应得的年平均工资应为 17194 元。实际上,2007 年农民工的实际年平均工资为 11000 元左右,即一个农民工一年只拿走了 11000 元,剩余的 6194 元就都留给了城镇。如 果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取 1.3 亿,则 2007 年农民工仅工资差额一项就留给城镇 8052 亿元资金。若按改革开放后我国 GDP 的年均增长率 9.6% 计算,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以工资差额的方式为城镇经 济发展节省成本达 85495 亿元。

此外,2007 年末,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参保率分别为 14.2%、24.1%、8.8% 和 30.6%,那么,仅节约社保成本这一项就为城镇经济发展节省成本达 2880 多 亿元。简单地按每年 9.6% 的增长速度计算,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为城镇经济节约社保成本至少 30576 亿元。综合来看,农民工通过工资差额和没有强制规定上社保的方式为城镇经济发展积累 资金达 11.6 万亿元。

3. 农民对国家建设的土地贡献

农民的贡献还表现在为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了大量的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1949 年以来,尽管进行了大规模垦荒和复垦,但工业化和城镇化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全国耕地面积由 1950 年的 10035 万公顷减少至 1995 年的 9497 万公顷,减少 5.36%。据国土资源部统计,1987—2001 年,全国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3394.6 万亩,2003—2006 年,每年实际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 600 万亩 左右,2007 年全国新增建设用地 568.4 万亩,2008 年降为 548.2 万亩。根据陈锡文等的资料,1961—2001 年的 40 年里,国家共征地 4530.19 万亩,并且自 1983 年起每年的征地规模都在 110 万亩以 上。

从我国的征地补偿标准来看,无论是根据目前依据农业产值来计算的征地补偿标准,还是考虑土地从农民手里到最后的资本化开发所获得的增值收益,农民出让土地所获得的补偿都非常 低。2005 年全国共有偿出让土地 165584 公顷,取得土地出让收入 5883.8 亿元,每公顷土地出让金收入 355.3 万元;出让金纯收入 2184 亿元,每公顷 131.9 万元。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在土地用 途转变而发生的增值收益中,地方政府大约获得 60%—70%,村级集体组织获得 25%~30%,真正到农民手里的已经不足 10%。

据专家估算,1978—2001 年,中国城市化建设明显加快,国家通过地价 “剪刀差” 的形式,为城市建设积累了至少 2 万亿元的资金。也有学者大胆估计,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从农村征用了 1 亿多亩耕地,若按每亩 10 万元计算,高达 10 多万亿元,但征地补偿标准较低,地方各级层层扣留,真正到农民手中的不足 7000 亿元。我们在一项调研中注意到不少市县区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已经占到财政收入的 35%,还发现某些经济发达省份部分地区征地补偿费仅占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的 2.5%,高的也仅为 26.7%。因此,我们不妨从各年的地方财政收入粗略估算农民失地为工业化作出的贡献,估算方法如下:根据 1987—2007 年各年的地方财政收入总额按 35% 的比例算出各年的土地出让金,然后取征地补偿费占土地出让金的比重为 10%,则土地出让金的 90% 就是农民失 地的资本贡献,最终的估算结果为 44235 亿元。

上述三项合计约 17.3 万亿元。

知乎用户 啥都不知道 发表

感谢江西老表

真的感谢

不愧是革命老区的同志

知道怎么争取自己的利益

知乎用户 Lebensky 发表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头税轻,二税重,三税是个无底洞。

七只手,八只手,都向农民来伸手。

大明朝一开始农业税率也低啊,但是农民也顶不住后面不断增加的加派、摊派、杂税。

知乎用户 亚格 发表

1.06 年之前行政机关对农村收的是什么,是税抑或是费?

首先明确一点,税和费作为财政收人的两种形式,均有其存在的客观性和必要性。在对过往农村税费的认识中,必须得明确其概念才能对其进行后续分析。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预定标准,无偿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大基本特征。收费是政府为实现其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按照一定规则采取收费、基金等非税方式, 由中央和地方分别筹集,用于特定专门用途的财政性资金。收费具有明显的专用性、补偿性、服务性和社会公益性特点。税和费作为两种财政收入形式,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严格区别。税与费虽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都是国家或政府凭借政治权力取得财政资金的方式,具有共同的特点:第一,收税和收费的主体均为政府及其授权单位;第二,二者均是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形式,从性质上讲都属于财政性资金;第三,税与费的分配对象都是一定时期内的国民收入;第四,二者都以行政权力为依据,具有行政强制性的特点;第五,二者都以国家行使了社会职能为前提。

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从税费改革到综合改革收费与收税虽是两种不同的财政收入形式,但两者的特性不同,主要有如下几点 (实际上主要有 5 点,为了便宜叙事只抽取 2 点简单介绍即可):

A 收费以受益为特征的有偿性与税收的无偿性的比较

政府收费用于特定支出,满足特定需要,基本上具有对等补偿性质,收费对象在缴费的同时能够得到政府机关的管理性服务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如各种签证许可收费),缴费者可以从公众确认某一信息或自己获得某一生产经营资格中直接获益。这一特征表明收费对象的受益与支出是直接对应的,而且,政府收费不以组织财政收人为目的,收费标准与收费对象的收益是不对称的。而税收收入由国家统筹使用,用于一般性的财政支出,满足共同需要,从财政活动的整体考查,税收是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可以说是有偿的;但作为单个纳税人而言,缴纳的税收与其收益之间并没有相应的对等关系,这种收益是间接的,即税收具有无偿性。

B 收费立项的灵活性和税收立法的相对稳定性的比较

由于政府收费用于特定支出,是用于满足特定活动的经费需要,这就决定了不可能也无必要由最高权力机关或地方权力机关立法决定收费的开征或停征,不但收费的立项权要下放给央政府或地方政府,为了适应各种特殊情况,收费标准也要由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制定,表现出相当的灵活性。**由此可以看出,收费的立法层次较低,主要是一些行政规章,而且在时间、范围、标准等方面比较灵活。而税收本身具有固定性,征收范围、征税对象、税率等都是事先由相关法律确定的,实际征收活动必须严格依法进行。**税收的法律层次明显要高于收费,主要应是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中国也有一些行政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不可能经常变更,税收政策也不可能随时进行调整,而客观情况却是复杂多样而又不断发展变化的,收费立项、收费标准制定的灵活性决定了收费在一些场合大有用武之地。因此,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所有凭借政府权力取得的收人都设置成固定的税种,税收只能是政府收入的主要形式,而绝非是惟一形式。

由以上其实可以看出,对于当时的农村来说,征收的不仅有费还有税。更重要的是,从加黑部分不难明白无论税或费并不是说一群体历史性缴纳多少国家机关就必须施益于你多少 (各位不妨想当代农民养老待遇,当年同为国家贡献的固定工就可以视同工龄,而老农民呢?); 而本部分最后加黑文字聪明的朋友应该已经理解了,恰恰是因为收费权力的地方化造成了各地当年费用征收极其不规范化最终导致不仅该征费用不合理且征收范围之外还出现各种摊派。

2. 征收内容具体是什么,都由什么来组成?

新中国农业赋税大体上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税收,二是收费,三是劳务。税收包括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屠宰税。收费可分为三类:集体收费,政府收费和各种 “三乱”。集体收费主要指村提留和乡统筹。村提留包括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所以村提留又叫 “三项提留”)。公积金主要用于村内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植树造林、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和兴办集体企业;公益金主要用于村内五保户供养、特别困难户补助、合作医疗保健以及其他集体福利事业;管理费主要用于村干部报酬和管理开支。乡统筹主要用于安排乡村两级办学、计划生育、优抚、民兵训练、修建乡村道路等民办公助事业(所以乡统筹又叫 “五项统筹”)。以乡为单位,农民承担的 “三提五统”,不得超过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5%。政府收费主要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集资,如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教育集资、农村中小学杂费、居民身份证费等。

除此之外,从建国起国家一直保持着类似古代劳役形式的劳务活动即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统称 “两工”。义务工是指由乡镇人民政府商村集体经济组织在农村进行植树造林、防汛、修缮校舍等公益事业时,要求农民无偿承担的一种劳务,是农民为地方和集体公益事业所做的贡献和义务。积累工是在农村进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植树造林时,要求农民无偿承担的一种劳务。《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规定,按标准工日计算,每个农村劳动力每年承担 5-10 个义务工和 10-20 个积累工。劳动积累工当时规定主要在农闲期间使用,严禁强行以资代劳 (实际上后期存在着大面积的以资代劳现象,因为 84 年松开进城限制后相较于进城务工可赚取的报酬,两工费用则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3. 各自的比率是多少,不同时期是否有不同表征?

A(单纯) 农业税

新中国成立之初,农业税制并不统一。在老解放区,东北实行比例税制,华北实行按人口扣除免征额的比例税制。新解放区由于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村财富占有极不均衡。为了限制富农经济发展,调节农村各阶层之间的收入水平,这些地区采取了累进税制。如《华东区农业税征收通则》规定,贫农负担一般为其全部土地常年总收益的 5%—10%,中农负担一般为其全部土地常年总收益的 15%—20%,富农负担一般为其全部土地常年总收益的 25%—35%,地主负担一般为其全部土地常年总收益的 40%—60%。1950 年 9 月 5 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新解放区农业税暂行条例》。9 月 8 日,政务院颁发了《关于新解放区征收农业税的指示》。两个文件试图结合土地改革,对新解放区的农业税征收方式进行规范和统一。《新解放区农业税暂行条例》规定农业实行累进税制,从家庭人均收入 151 斤起征,税率分为 40 个等级。条例颁发后,各新解放区大区人民政府在 1950 年、1951 年都据此制订了本大区的征粮办法。至于老解放区,1950 年仍沿用 1949 年的征收制度(只有华北区对 1949 年的公粮征收条例作了若干修订)。1951 年对原条例作了若干修订后,重新颁发了老解放区的农业税暂行条例。这一时期,尽管农业税负担的基本政策是全国一致的,但具体征收办法在各大区之间并不相同。

1952 年 6 月 16 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布了《关于 1952 年农业税收的工作的指示》,对原来的税收制度作了重要修订,并公布了修订后的东北、华北老解放区的税率和新解放区已经完成土地改革地区的税率。根据政务院的指示,各大军区军政委员会修订了本区的农业税征收办法,农业税制再次朝全国统一的方向迈出了一步。1958 年 6 月 3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出台,农业税制在全国最终得到统一。根据这一新的农业税条例,农业税的征收实行比例税制,以粮食作物常年产量计征。条例规定全国平均税率为常年产量的 15.5%。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平均税率,由国务院根据全国平均税率,结合各地区不同经济情况,分别加以规定。改革开放以后,农业税也在不断调整。1981~1985 年,农业税的实际负担率是 2.96%,负担不断下降。而在 85 年中央也决定将农业税以征收粮食为主,改为折征代金,就是将农业税应征粮食的数量,折算成货币金额征收。这是从实物税向完全货币税转移的一种过渡形式。

B 农业特产税

农业税条例颁发以前,各大区对于经济作物都是按同等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的常年产量来计征税额的。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的税率是相同的,附加比例也是相同的。但是由于经济作物的收入高于粮食作物,因此,经济作物的实际农业税负担比例要低于粮食作物。1952 年,粮食作物的负担比例为 14.2%,经济作物的负担比例为 8.3%。1957 年,粮食作物的负担比例为 12.2%,经济作物的负担比例仅为 6.4%。1958 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基本上仍坚持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名义税率相同的做法。该条例第六条第三款规定:“种植棉花、麻类、烟叶、油料和糖料作物的收人,参照粮食作物的常年产量计算”。虽然该条例第四款规定:“园艺作物的收入,其他经济作物的收入和经国务院规定或者批准征收农业税的其他收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规定计量标准”, 认为各地可以适当调整粮食作物和园艺作物的税收比例,但一般也是根据园艺作物的实际收入来调整税基,税率仍保持与粮食作物相等。当时,国家需要农业为轻工业发展提供廉价原料,所以在税收上采取了鼓励经济作物生产的优惠政策。1983 年,国家为了平衡农村各业之间的收益,对园艺收人林业收入、水产收入等征收农林特产农业税,规定税率为 5%—10%。而且强调。“过去对农林特产比照或参照粮田评定常年产量征税,负担过轻的,应当改过来”。1994 年,国家将原来征收产品税和工商统一税的部分农、林、牧、水产品与 1983 年规定的农林特产税税目进行合并。合并后的农业特产税税目包括烟叶产品、园艺产品、水产品、林木产品、牲畜产品、食用菌、贵重食品。税率最高为 31%,最低为 8%。自此,农业特产税成为国家对农业征收的第二大税种。

C 农业税附加和收费

新中国初期,农业税是国家财政收人的重要来源。中央政府为了保持对农业税的控制,防止税收流失和农民不堪重负,对农业税附加进行严格限制。1950 年 3 月 24 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在《关于统一管理 1950 年度财政收支的决定》中规定:“地方附加公粮,不得超过国家公粮的 15%”。3 月 28 日,政务院《关于新解放区土地改革及征收公粮的指示》中再次规定:“地方政府附加的公粮不得超过正粮的 15 %”。1951 年 6 月 21 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发了《关于 1951 年农业税收工作的指示》,要求 “全国各地区农业税地方附加,不得超过正税 20%,随同农业税附征之”。由于当时全国农业税制尚未统一,地方附加极难于管理。对此,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在 1952 年 6 月 16 日发布的《关于 1952 年农业税收工作的指示》曾决定:“全国各地农业税的地方附加,一律取消。今后对农业只由中央统一征收一道农业税,不再附加”。但中央政府很快改变了这一决定。在 1952 年 11 月 22 日发布的《关于 1953 年度各级预算草案编制办法的通知》中指出:“1953 年度乡(村)镇预算列入国家预算后,所有乡(村)镇原在工商税、城市房地产税上的附加,及一切未经法令规定的自行摊派等,一律停止征收。但在乡(村)镇财政整顿的过渡时期,如有关公益事业,确系出于农民自愿,并经过乡(村)镇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及县人民政府批准得行摊派,惟必须限制在不超过中央农业税的 7% 范围内”。农业税附加 1955 年规定不超过正税的 12%,1956 年规定不超过正税的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颁发后,农业税和农业税附加在全国得以统一。条例第十四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为了办理地方性公益事业的需要,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可以随同农业税征收地方附加。地方附加一般不得超过纳税人应纳农业税税额外负担的 15%;在种植经济作物、园艺作物比较集中而获利又超过种植粮食作物较多的地区,地方附加的比例,可以高于 15%,但是最高不得超过 30%。” 除 1961 年为应对农业危机国家将地方农业税附加比例降为 10% 外,其余年份基本保持在条例规定的水平上。

1983 年,人民公社体制被废除,农村成立乡(镇)人民政府。为了保证乡(镇)人民政府正常运行,全国设立乡(镇)财政。乡镇财政除与上级政府分享农业税和工商税外,还获得了在乡村办学、计划生育、优抚、民兵训练和乡村道路建设等五方面费用的征收权,简称 “乡统筹”,村则有权征收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 简称 “村提留”。1991 年 12 月 7 日國务院颁发的《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规定,村提留与乡统筹不得超过上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5%。但由于难以监督,实际上,村提留、乡统筹不断增加,导致农民负担日趋沉重。

在后期的合并、简化税费过程中, 国家把农民向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交纳的各种收费或集资项目取消, 合并到农业税中, 即 “费改税”。同时, 提高农业税的税率, 将农业税率从原来的占农业产值的 3% 提高到最高 7%。为了维持村民委员会的正常运行和村级公共服务, 规定对农业税征收 20% 的附加税, 即最高相当于农业产值的 1.4%。也就是说, 农民交纳的法定税收形式上最高为农业产值的 8.4%。

4. 可信的额度到底是多少,征收与减免的动力、影响是什么?

以上两表可以简单反映 90 年代尤其是税费负担最严重那几年的情况。有一个人们都很关心的问题-为什么 90 年代对农民的征收会那么严重? 这就又得回到制度的路径依赖上了。在传统的经济体制下,城镇居民的消费和工业企业的投资都是广泛享受补贴的,它没有反映为财政补贴,是因为广大农村默默承担了提供补贴资金的义务。一旦农民的商品生产者意识觉醒,对农产品提出了高价要求,或者国家为刺激农业生产而提高了农产品收购价格,这些隐性的财政补贴就成为了公开的财政补贴。而当时政府也经常会对企业的盈亏加以干涉,从而塑造出的消费者、企业和政府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十分密切,以至于企业遇到任何问题之后首先想到的是向政府索要一定的补贴,而政府也将补贴亏损企业作为自身的义务。“父子关系” 不能有效的解除,是传统经济体制下的潜在补贴转变为改革后公开补贴的重要条件。换言之,此时政府的财政预算不仅得应付社会转型以来的各方开支,并且出于主义取向必须得持续为其基本盘输血,仅 91 年就为其补贴 510 亿元,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年的补贴相当一部分都是因为其人员福利和冗员造成的。这也就是如今一些群体所言的国企改革工人下岗时农民也不好过的原因之一,不过很明显他们的逻辑颠倒了。

那么为什么国家会在后期启动税费改革呢?很简单,因为不合理。不合理的原因有很多,在这里因为时间原因就举一个最明显的例子。以当年城市工人缴纳税收为例,其个人所得税税率为 5%,起征点是 80,然而当时职工月收入为 692 元,也就是说实际上很多人都不用纳税。而当时农民法定形式税收缴纳比例则是 8.4%(实际上从前文也可以看到实际收取是要超出该数的),这就形成一种怪像-在一个城乡二元体制国家相对富足的城市工人负担反而要比农民轻松许多。因此,从 90 年代后期实际开始的农村税费改革可以称得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另: 所谓丰城事件我们找不到任何有确信力的来源)。进入 21 世纪之后,我们能够发现,在这方面的改革几乎是每年都要出一个大文件,譬如 00 年取消义务工积累工,废除集体收费; 01 年乡村义务教育和师资教育经费大幅增加并实际落实; 0203 持续改革农业税,04 年开始四项补贴,06 年全国范围内正式取消农业税,而农业税的取消并不简简单单地被一些人理解为只是费用上的减轻压力,这一小步意味着改开以来的城乡二元体制的消解已经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也标志着对于三农着想的务实的第二代领导到第四代领导所做的数年工作迎来了其历史性里程碑。

参考文献:

王惠平. 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 从税费改革到综合改革

许光建. 中国农村税费改革的回顾与评价 [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4,(01):31-34.

王蓓. 中国国有企业亏损补贴问题研究 [C]. 东北财经大学, 2013.

孙瑜. 国家征购农民粮食主要方式研究

知乎用户 犹记西庭十二年 发表

别的地方我不知道,以我自己经历而言,农业税在我小时候对于我的家庭而言相当的沉重。

我父亲中建二局工作,户口迁到天津塘沽,母亲务农,两个姐姐,加上我,家里只有一亩四分水稻田,一亩半的地。并非像有些人那样七八亩,可能各地情况不一样,也可能跟村支书之类的有关吧,反正一直都是那点田地。(大别山区,全是丘陵,没有电视里面那种平原,只能人工,没办法用机械,也没那条件。)

这点田地压根不够四个人吃的,每年还要去买粮食,还要交农业税,那时候没有车,映像深刻的是夏天四十度的天气里母亲用扁担挑着两袋米步行三十多里带着十来岁的我从县城买完粮食回家的路是那么漫长。

而且还要以工代赈,各种建设活动,比如修公路,填湖造地。。。我很小的时候见过那种全县上十万人一起修路的情景,至今难忘。

小学五年级我就开始学会打农药了,那种背在背后的药桶,估计现在的小学生都没见过,记得那时候用得最多的农药叫赛单。

这个世界很多人都觉得自己过得苦,其实在更偏远的云贵川地区,过得更苦的人比比皆是,但是媒体不会去宣传这些,因为它与我们所炫耀的中华崛起是如此格格不入。

就比如劳动法,比如每年公布的各地平均工资。广大农村的务农人员,城市里的那些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有被统计过么?

不信的话,你大可随便找一家餐厅足浴店之类的,问问那些拿最低工资的服务员。

知乎用户 培风爱图南 发表

深夜看到这个问题,不禁回想起当年跟着我爹去收税的场景。我不说农民交了多少比例的税,你们自己感受。我爹去收税一般都会带着我,原因是有孩子在场,大家有所顾忌不会动手。农民那眼神完全是看仇人一样,我虽然年纪小,仍然可以感受到他们深深的敌意,我爹之前收税就被人打了,但上面交代的任务又不能不完成,后来他就想到了这个办法,每次都带着我去。那些人平时都很友善,对我也不错,我和几家的小孩还是同学,唯独每年收税的时候那种亲近的感觉就没了,巨大的反差让我印象深刻。我有一个同学她爹是个光棍,领养了她,我爹去收税的时候就坐在他们家的院坝里,就是那种石板铺的坝子,上面可以晒粮食。我爹也不催,反正就坐着,一直等到快天黑,她爹实在是拗不过才拿了一叠钱出来。真的,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黑黢黢的双手,握着一叠皱巴巴的钞票。真的,这辈子我都忘不了她爹的眼神,就是那种可怜的噙着泪的样子。我同学每年的学费都是后面补齐的,因为我妈是老师,知道她家的情况。我爹干了三年就干不下去了,至于为什么,我想大概是他是一个高傲但还算有点良心的人吧。至于你说那个年代的官方统计数据,我都觉得可笑。比如某一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我们村的卡都是凭我高兴随便填的,类似的表我也填过不少。原因嘛就是人手少,我爹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反正随便填填也能交差,最后我爹奖励了我一个手提的那种公文包,上面印着 ### 人口普查,蓝色的,最后被我拿来装饭盒弄得全是油了。

知乎用户 nlali 发表

这么说吧,以前有一个七站八所的提法,就是在乡镇这一级,有农机站、农技站、城建站、计生站、文化站、广播站、经管站、客运站等,还有派出所,司法所、土管所、财政所、工商所等,这里的七和八都是最低数,实际只可能更多。

七站八所里的人员,收入都是需要从农民那儿来的!就算国家拨了点基本工资,但要想收入高,都得通过乡镇政府从农民手里拿!所以究竟是多少,就要看这些公仆们的良心了。

当然后面很多站和所都撤消掉了,农业税也不用交了,但要农民供养的公务员数量没有变,情况就不会有太大的改观。当然相比以前,一是可以出去打工赚点钱,二是城里社畜们买房支撑起土地财政也承担了部分压力,所以日子还是好过了许多。

知乎用户 李广 发表

农民比城里人更早就有公积金,后来这钱去哪就不知道了

知乎用户 何夕 发表

不止是农民,普通打工仔、纳税人,又何尝不是 “要纳天下之税” 呢?

知乎用户 公子慕白 发表

坐标某个边境省份,通过小时候的记忆,谈谈对于农业税的印象。

那个时候的农业税被叫做 “提留”。老家早些年主要的经济作物是甘蔗,小时候的记忆是,一到过年前,收了甘蔗,过年买新衣服的钱有了,来年的学费和提留有了。家里五口人,土地是姐姐们出生不久土地包产到户的时候分到的,加上父母,一共一亩多一点地。地是好地,都是坝子里的地,可惜那个时候除了一大半土地种甘蔗(一年一收)外,家里的经济来源就是种菜和卖菜,遇到菜价不好的时候,真的是抓瞎。

父母是老实农民,文化水平不高,重要的单据都会放在饼干桶里(很多 80,90 后的记忆),我后来稍微大点翻饼干桶,一年一亩多地的 “提留” 大概是 200 多。时过境迁,也没有太多对于 “提留” 详细的记忆!

说点侧面的例子,用当时的物价做个比较,96 年到 02 年是小学期间,早餐菜包 3 毛 1 个,肉包 4 毛 1 个,米线(好像是暴露了我来自哪里)有 5 毛和 1 块的!按照这个标准来计算,200 多差不多够一家五口吃一个月的早餐!还有对于当时家里收入的记忆是,冬天起大早跟着大人去摘黄瓜或者摘辣椒,摘一大车,100 多公斤一大车,遇到黄瓜泛滥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几毛钱甚至几分钱一公斤。放到现在都是很好的蔬菜,没有销路,价格不高。农民不懂经济规律,头一年卖的好的东西往往第二年就卖不出去。

那个时候几乎家家都会养鸡养猪补贴家用,要是遇到养的家畜家禽得病死掉,真的是天大的打击!那个时候猪肉,过年的时候 10 块钱一公斤(我们那里斤指的是公斤)都算是高价了。

因此在 90 年代,农业税对于很多普通的农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 2006 年国家正式废除农业税,不仅仅宣布 2000 多年农民交农业税的历史被废除外,还标志着国家对于三农问题的重视!

有了国家的重视和各方面(不仅仅是三农方面)的帮助,才能让我这样的寒门子弟,我这样的小镇做题家有机会读书,有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

最后说点题外话,最近 “小镇做题家” 的话题又被重新讨论起来,我想借用《雍正王朝》的台词结束本次回答:

朕是当了四十五年的皇阿哥,水里进火里出,六部办差,外省民间闯荡出来的铁骨头、硬汉子!你们读的书啊,朕全读了。你们没读的书,朕也都读过!当年在黄河里,朕被洪水冲了一天一夜我都没怕过,我还怕你们把朕给淹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坐标山东

何止农业税,我记得每年夏天收完麦子就要交公粮,好像一个人头二三百斤,每年那时候新闻联播都要播什么不要给农民打白条,笑话,我们这连白条都没有好吗

等到秋收过后第二波就跟着来了,包括但不限于:集资、提留、农业费、灌溉费,后来改成农业税了,但是还会有几种其他费用

你们知道的农业税,其实只是农民应该上缴国家的一部分,算下来公粮才是大头,不交可是会被上门搓麦子甚至牵牛的

我们祖上还比较给力,一人能分二亩多地,交足国家的,剩下的勉强够自己的,隔壁村才一亩多,每年都要倒贴。90 年代一点也不风调雨顺,我记得不是淹了就是旱了,当时又没有像打工的地方,为了多收入点,村里的农民无论日晒雨淋都趴在地里,希望能种好一点,收入高一点

这还不是惨的,好歹我从小就能吃饱饭,我前女友家是河北的,0 几年,就是停止农业税前,她家还吃不饱饭,每年都要拿家里的麦子换点便宜的玉米凑合

知乎用户 MaceLiu 发表

咱们国家的农民可真的太惨了,一方面大家需要吃饭需要有人种地,以前分农业户口和城市户口,就是为了摁住农民老老实实种地。

然后种出的粮食一直交公粮交到了 2000 年之后,说实话这个造成了很多农民失去了跟随时代发展的机会,你们在投机炒房下海经商的时候,人家农民得老老实实种地。然后国家搞大基建和制造业了,这个时候又想到农民,把大家拉去工地和工厂当廉价劳动力,又扛着国家的发展好几年,很多人结果连个社保没有,职业病倒是一大堆没人管。

然后呢,农民的孩子们又随着国家推动城市化建设进城买房了,所谓掏空六个钱包的大部分还是农民家庭的。

虽然说一代人又一代人的使命,但每次都让农民作为前锋去抗也真的说不过去,好像真的只想坑农民一样,之前搞新农村建设,很多地方为了赚农民手上那点辛苦钱,把大家忽悠到一起住,结果呢后面承诺的配套一个都没,还失去了自己原来可以种的地。

所以啊,我们的农民以前还得交税的时候,真的是和地主家的长工差不多。

知乎用户 哥舒华 发表

为了经济建设,

积累原始资本,

列强可以去抢

可以去殖民

可以去倾销工业产品

但是我们没办法

只能压 zha 农民了

我们这些农民是被牺 sheng 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

————温铁军的观点

知乎用户 明晚 发表

我是 91 年的,我小学的时候,每年会多放 2 次假,叫忙假,因为大人们收庄稼家里要有人做饭,老师们也要收自家庄稼。收完以后要到镇上粮站交公粮,每季起码是一个拖拉机斗。去了之后,如果粮食质量不好的话,还不收,改交钱。

庄稼收完之后,就开始妇女带着儿童去拾荒,一个忙假基本都在这个事情中过去了。

我们家孩子多,孩子都要上学,只有 10 亩地,超生没有地,开学的时候要交学费,学杂费,小学生一个人大概 1-200,很多同学交不起,有些同学读到三年级就不读了,放羊放牛。

小孩在闲的时候,捡破烂,钓鱼钓虾,下笼子…

我有次生了一场大病,妈妈问我想吃点啥,我说我想吃芹菜炒肉,后来也没有实现。过年了买了 2 斤肉吃一个整年,那时候猪肉是 3 块钱一斤。

到底要交多少我忘记了,大家都很忙碌,大人小孩没有闲的,可是就是刚够吃口饭

知乎用户 love 飞​ 发表

我们这里把农业税和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统称(摊派款),不低于年家庭收入的 40% 甚至更多,我记得很小的时候交完钱春节过年的时候家里只剩 5 毛钱,因为靠天吃饭收成不好的时候交不齐只能欠着一部分,5 毛钱过年印象最深了,我爸赶着骡车拉着家中只剩的一袋豌豆去县城卖了买了袋面粉,可气的是遇到奸商这袋面粉还是变质的,蒸出来的馒头软趴趴的体积和生的时候一样大,你们可以想象一下。5 毛钱给我买了糖过年吃!

村子紧挨着部队驻地,就是在村子里修建的,一个营的规模 4 面围墙,村民去里面偷东西被抓的不少,年年都有!我母亲也是其中之一,

她是偷煤,一起的还有 20 多个,都是同村妇女,

那年冬天太冷了比往年冷的多,秸秆不经烧,山上又没有多少树,

抓住被拉到 20 公里外的部队保卫科关里面,村里通知各家男人去领人。

我妈说审问她时:“关你 1 个月伙食费你得出” 我妈说:“我没钱交,我吃炒面呀!”

“炒面” 抗美援朝的时候国内供应入朝部队的军粮,我妈说的炒面还要差一些,是用莜麦炒熟磨粉后食用,

小时候最开心的事就是每个星期日可以去营区看电影,户外墙上刷白了,投影,自己拿小板凳!

你一年家庭收入的 40%-60% 拿出来上交,如果个别年份遇上雨涝、冰雹、雨水少、收成只有去年的 70%,交完你只剩 10%,而且这个金额是年年只增加不减少,

现在免去了!老了种不动地了!退休了的农民每个月有 120 元退休金养老!已经很不错了!

知乎用户 你火了 发表

大家想一想,在土地财政之前,政府的收入来自哪里?公务员事业编的工资,退休金来自哪里?

知乎用户 弄笔小小生 发表

公粮 25%,余粮 15%,三提留五统筹各地根据各地的情况而定,义务挖河道修河堤等徭役每个年份任务不一但是肯定有,从小跟着父亲去交公粮深知农民之苦,如果农业税当时不取消用不了十年肯定出大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是农民的孙子。90 后,所在省份全国经济前三。我在 90 年代的时候还饿过肚子。你就想想吧,更差的地方是什么样的。

知乎用户 莫默 发表

那时候,当村长是被骂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知道。

但是我小时候的时候,村干部来爷爷家收农业税,家里交不出来,于是把爷爷家的能卖钱的日用品啥的都搬走了。

知乎用户 张社长 发表

农业税是国家对所有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也是老百姓口中常说的 “公粮”。在整个封建社会,农业都是国家最主要的税收来源,且农民赋税呈现越来越重的总体趋势。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底子薄、基础弱,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很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例,农业税成为国家财政支持工业化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

进入上世纪 90 年代,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财力支出缺口不断增大,而基层财源却有所减少。农民不仅要缴纳农业税,还要承担许多维持基层运转和公共事业发展的费用,俗称 “三提五统”。再加上各种乱摊派、乱收费、乱集资,农民负担越发沉重。

2003 年 10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暂停征收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2003 年 12 月 31 日,国务院颁发《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宣布从 2004 年 1 月 1 日起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并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进一步降低农业税率或免征农业税。”

取消农业特产税的 2004 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2936 元,是 1997 年以来最高的一年,粮食总产量也扭转了连续 5 年下降的局面,达到 4.69 亿吨。从这一年开始,农村税费改革进入新阶段。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5 年内取消农业税。国务院开始在全国降低农业税税率,还选择在黑龙江、吉林两省进行全部免除农业税试点,同时鼓励沿海及其他有条件的省份先行改革。

农业税的取消,是对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解放,给亿万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是中国数千年农业史上前无古人的创举。

据测算,与改革前的 1999 年同口径相比,2006 年取消农业税后,全国农村税费改革每年减轻农民负担 1250 亿元,人均减负 140 多元,平均减负率达 80%,农民负担重的状况得到根本性扭转。

2004 年农业税占全国总体税收的比例不足 1%,这个比例非常小,但是从绝对量来看农业税仍然是一个不小的数目。比如 2004 年全国共完成税收收入 25718 亿元,如果按照农业税相当于总体税收的 1% 计算,那么农业税也有将近 257 亿,这对于广大农民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所以农业税的取消,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张社长:2022 年新手股票开户看这里,看过这篇文章将会让你避开所有的坑

如果觉得内容对你有帮助的话,记得点赞哦,原创内容能不能发光,就差你的赞通。

更多股票知识可关注微信公众号;殷社长谈价值投资

知乎用户 寻花 发表

流尽英雄血,换来旧山河

知乎用户 陶瓷水杯 发表

反正我们那里一家二亩三分地的,有人交不起,村干部一群人气势汹汹上门扒粮的狠劲儿,破门板儿给你踹烂了

小时候也就九几年快 2000 年吧,最常见的苹果也就一两个月买一次,香蕉是当时我眼里最高贵的水果,也就过年能尝尝味道。

知乎用户 大叔小兵 发表

乱讲,我们哪有啥农业税,社会主义能有这玩意吗!

讲真,任何时候小屁民都应该懂得‘这盛世如你所愿’!

知乎用户 五维空间的猫 发表

我姐花了一万买的城市户口,为了不交农业税。交完之后,老爸说了一句,你姐可以吃上公粮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为什么只敢抱怨,不敢起义

知乎用户 谢幼度​ 发表

说个搞笑的事情

04 年左右,我爸已经是某单位副局长。。。

哪怕是他工作忙得不可开交,每年年前都会特地回一趟老家,请乡镇村里的干部吃个饭。让他们照顾一下我的爷爷奶奶,有事情多担待。

我爸是农村出来的大学生,他们家 7 个孩子就考了他一个大学生出来。他出来之后呢,父母也在继续务农,为了万事行个方便,当然我爸也比较上道,每年还是要回去给那些乡里的书记,村里的支书啥的拜个年,拜托一下。

你说那时候农民好过不?当然不好过啊。。我爷爷奶奶好歹有个衙门当差的儿子都过得不是很好。有些老乡还没有衙门里面当差的儿子,你说他们过得好不好?

知乎用户 桃子 发表

坐标湖北,交农业税那会儿,我才上初中,交多少其实不清楚,但是我记得,他们会用拖拉机拉走大概几十袋吧。

但是农业税不是全部,他们还要收钱的,这个不能用粮食抵。

我家 11 亩地,年产粮食大概一万斤出头。

有一年可能是粮食收的少吧,他们把我家的黑白电视搬走了,不过后来又还回来了。

好在我家就我一个孩子,没有罚款,隔壁家就不一样了,生了两个要交罚款,当时还很羡慕他们家孩子,一碗辣椒酱就能吃上两碗饭,胃口真好……

知乎用户 国王 发表

也就剩口吃的吧,辛苦劳动并没有带来什么,倒是有一批人日子过的很舒服

郭嘉强大,付出最多的群体是谁?食利最多的群体又是谁?是同一个群体吗?

知乎用户 川建国 发表

批判农业税没问题,也证明了废除农业税是种巨大进步。

但说不如解放前的,脑子多少有点大病。

远的不说了,就拿民国说吧。

成都平原核心地区,佃农比例超过 70%。

和现在租房一样,租地也是需要支付押金的,大多数佃农只能通过借贷来支付押金。

收获之后,佃农通常只能得田中正产物总收获量的十之一二以至十之三,其余则须悉归地主,如成都平原,田每亩产量二旧石者,须纳谷一石六斗;川东南北等处,“田面” 产量一石者,须纳谷七八斗。四川交租习惯,多以水稻为主;佃农的主要收入,则来自水稻之外的小春或旱地作物。从全川范围来看,平均谷租率约 60% 以上,分区的情况大概是:“成都平原谷租额普遍为百分之六十四强,最高竟达百分之八十四;最低亦百分之四十。川南区普遍为百分之六十二弱,最高达百分之七十一,最低亦百分之三十八。川东区普遍为百分之五十九弱,最高达百分之六十六,最低为百分之二十八。川西北区普遍百分之五十八,最高达百分之六十四弱,最低为百分之二十九”。

这只是提到了佃农所需支付给地主的租金,还没提到赋税了,四川的情况太复杂了,各路军阀各种名目收税,重新回去看看让子弹飞,那不是预言,而是民国纪实,电影中的鹅城就是现实中的郫县。

川军二十一军就创造过一种叫 “感情捐” 的税,大家猜猜这个税是干嘛的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98 或者 97 年吧,我那时候还小,山西农村,真记得家里二十多亩地,居然有时候吃不饱饭

知乎用户 anday​ 发表

豫东农村,历来都是嫌地少,应该是九几年村里分地,有些人家村里多分地都不想要,因为要交公粮,种的多交的更多,那时家里都是傍晚凉快时推着架子车大队小队排着去交公粮,记忆中一半左右是要交上去的,那时各家刚够温饱,还没流行外出打工。

知乎用户 陕西声科电子 发表

反正我是记得小时候,交公粮时候的情景,在粮站门口挤得水泄不通的,为了能交上去,晚上不睡觉的在哪里排队。

交完公粮,每家剩的粮食也就不多了。有的地方甚至不够吃了。

知乎用户 岚澜 发表

楼上答主说了好多。还有一个能佐证的,90 年代农村妇女自杀率不断攀升,都成为一种现象了,为此还专门有调查报告,就是因为贫困,虽然矛头没直接指向农业税。

知乎用户 零向量 发表

社会上为什么看不起农民?

穷、脏、怂、愚昧、没见识、没文化……

这,就是农业税下的农民

吃饱饭才几年啊,三十岁往上的人都记得过去是什么样,后果就是逃离农村,以致厌恶农民。在批判一些人看不起农民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这其实是历史的缩影呢

知乎用户 张三 发表

以前好久的事记不清了。只记得老妈说过,交公粮的钱(对,交公粮是给钱的,算买农民的粮食了),七扣八扣,几乎不剩下了。

虽然现在属 “工人阶级” 了,还是要为农民说句话。

以前因为国际形势,我们必须依靠剪刀,努力干成点事,我们可以理解。可以说,在整个国家层面上说,农民不比工人的贡献小,可你看看现在,养老金的城乡差别。

某些城里人,可能在这种环境下过的时间长了,己经形成了,农民的贡献,不过如此的观念。

哦,对了。我小时候,是在姥姥家长大的,直到开始上小学时(那时没什么幼儿圆,都是 7 岁时,直接上小学一年级)。为什么呢? 因为姥姥姥爷、舅舅心疼自家闺女,养外孙,减少一点闺女家的负担,虽没多少,能少一点是一吧。我现在还记得,姥姥村里的人,打趣我:又来了? 带粮食没有?

知乎用户 捉妖师 发表

只不过是不交税了。相关的一些费用还是有的。

知乎用户 不论国事 发表

有多高呢,高到即便全国社会治安差,坑蒙拐骗多,打工辛苦,吃穿用度差,暂住证 (都懂),远离家人朋友天涯沦落,也要外出打工挣钱

不然你以为每年春节全世界最大的人口流动哪来的

除了队里每年各种土地税、人头税,还有上学的学费,我记得零几年我上小学,一学期的学费➕课本费两三百

说点无关农业税的

零几年的时候,我上小学,我姐上初中,她成绩一般,上不了什么好高中,家里负担也大,她自己退学了

我姐问我妈,为什么一分钱的零花钱也不给她,畜生都要花钱,她为什么都没有。我妈唠了有十来年,我知道有多心酸

我妈让我姐跟她学种田,说以后没书读的话,起码饿不死

从镇上翻县里的路,每年都在修,每年都坏了

小时候,我们那里种田还是纯靠人工,印象比较深的就是,收割完的稻子要一捆捆绑好,再用扁担挑到稻场,用牛拉着石碾一遍遍的滚过摆平的稻子,之后用扬叉把禾和谷子分开,最后把谷子装袋,用板车拖回去,给下一家腾地方。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比美国少。

知乎用户 迢迢牵牛星 发表

希望能有人把这个拍成纪录片吧,可能会被禁,但还是要有

知乎用户 查无此人​ 发表

我跟我父亲一块去交过公粮

但我没算过有多少,总是拉一车去,到了粮站排队,然后会有抽捡员用个长锥子扎进去检查麦的质量,不好就拒收,印象比较深的是,父亲把粮食一袋袋的装到传送带上,突然我家有袋粮食从传送带上掉下来,父亲跑着去捡,袋子都烂了,很无助,那时候小只记得父亲很无助

还有,我们这里盛产烟叶,对,就是你们抽的那种,这就是原料

烟叶属于经济作物,前期需要在塑料棚里育种,然后一颗颗移走种地里,前提是要把地打好,一缕缕的小高地,烟苗在高地种,低洼的地方一般种红薯。烟叶处理过程比较复杂,经历过的小伙伴都懂,刷烟,辑烟,炕烟,晾烟,分拣,缠烟,卖烟

卖烟就很难受

因为烟叶管控很严,本乡镇的只能卖给本乡镇的,有些地方收烟叶的很给,100 斤的烟叶按 90 斤甚至 80 斤收,本来好烟叶按照一般烟叶价格收,这种太普遍了,所有很多人会跑到其他好点的乡镇去卖,只为了卖个公平价

然后特色就出来了

每次卖烟叶的时候,为了防范本镇的人去其他地方卖烟叶,这个时期都会在各个路口设关卡,如果碰到你拉烟叶往外跑那就直接给你没收。

卖了烟叶就能拿到钱?想多了,都是给的白条,有时候上学,学校还要求每个学生上交烟条,那时候不知道干什么,有两年我家没有种烟,学校要烟条,也是把我爸妈愁的。

很感谢国家免除了农业税,结束了交公粮的时代,后来国家三农政策确实给农村带来了很多实惠。

知乎用户 雪天 发表

冀南平原,农村,大概是 1987 左右,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老师让部分学生回家,原因是家里没交提留款,交上了以后拿着单据再回来上课,我们回去了大概四分之一吧,包括我,那我自然是眼泪汪汪,压力山大去找爸爸妈妈唠叨,我妈和我爸说,哎呀,村里欠咱家钱,所以咱家没交提留。我说那咋办,老师也不知道这事儿啊。后来第二天我就又去上课了,也忘了是拿着什么 “路条” 去的!

知乎用户 swanlian 发表

交的挺高,但还有活路。

没活路就造反了

知乎用户 太田道灌 发表

约等于农奴

知乎用户 这盛世如愿否 发表

怎么回事捏,粉红战狼怎么不来救一救?

知乎用户 笨笨熊 发表

不知道现在给农村老人一月 100 多是良心发现了吗

知乎用户 AIAA 发表

知乎用户 鱼英 发表

好嘛,出现灵异现象了,明明系统显示

@飞翔的尘埃

先生对我的回复被系统删除,他却斩钉截铁表示没有回复过我。

是不是需要找渠道给小管家报告 bug 啊?

知乎用户 吕羊羊 发表

三提五统,苛捐杂税

知乎用户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发表

6 成到 7 成。

知乎用户 BeyondPN 发表

我小时候(估计 91 年到 95 年)有几年交完公粮小麦不够吃,只能吃玉米。

知乎用户 阳光 发表

我只知道压水井都要交税

知乎用户 No body 发表

咖啡店

知乎用户 多多多​ 发表

心中的圣人,国人的良心李昌平: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

知乎用户 dlydcc 发表

第四本,因为贱,所以生活艰辛,告诉你们真相,你们更受不了……

知乎用户 魔咒 发表

如果要你收入的二分之一,你会自杀吗?翻翻历史,什么情况下农民会暴动

知乎用户 自白 发表

知乎用户 土豆和马铃薯 发表

不光要交糧,還要交提留款。

知乎用户 爱你比心心 发表

交一半的收入用来养达官显贵

知乎用户 长风续锦​ 发表

那就要看你们当地政府的想象力和胆子了

知乎用户 海加尔山扛把子 发表

我记得小时候我们这里不是交钱,是交公粮。具体交多少忘了,反正每年要交差不多一半的粮食,年景不好的时候要交一半多。有的人家觉得交完不够吃的,就拖着不交,村支书就会把他家牛牵走抵公粮。

知乎用户 Healllllll 发表

没有具体规定

最早我家种麦子 一年总要交几麻袋麦子税 一亩地收八十斤还是一百斤来着

后来种苹果树 能卖一万多块钱 找关系送礼后 一年交两千块钱税

后来农业税就废除了

知乎用户 曙光是否就在眼前 发表

这个问题不会有什么关注度的。

现在很多农村出生,但是是在县区及市区长大的孩子,对农业税这个东西是完全没概念的。

知乎用户 one 发表

我也不知道多少,我家 5 口人,1.5 亩地,谷子尿素袋 6 7 袋吧。

知乎用户 西沽 发表

只能感叹,你们活的地方真乱。我记得我小时候,也收农业税,但是真收不到也就算了,计划生育也是这里躲那里躲,后来发现真不交也没啥大事,都是乡里乡亲的,总不能真的闹出人命来吧。记得堂哥给我说过一个荒唐的事情,我们县以前没钱,全县公务员老师政府服务人员 8 个月没发过工资,因为财政没钱。还好那时候县领导没玩摊派,反而想的是,我只要不想升,你就拿我没办法,反正烂都烂了,你能咋办。那岂不是,我们县 90 年代就开始摆烂了,最后上面看不下去了,出钱摆平了这些事情,到最后,我们都是贫困县。

知乎用户 小恩 发表

可以逼出农民起义

知乎用户 无懈可击 发表

我只知道要造反了

知乎用户 西部带善人 发表

苛捐杂税这个词就是为它量身定做的

知乎用户 郭郭郭 发表

豫西国家级贫困山区县,大概就是三分之一到一半。

知乎用户 hu 安 发表

单纯农业税不高,但是村里可以借这个由头,把各类摊派收费都摊到农民头上 ,然后这个锅中央政府背了。

至于到底到底多少,糊涂账一本,越糊涂越好,反正都是税。

知乎用户 名字统共七个字 发表

其他很多回答说了,农业税是小头,大头是三提五统。

我看过一本官场文,穿越的。里面刚好就是主角在县一级,时间就是九十年代,然后提到了三提五统及其引发的事件。

事件就是大过年的去人家家里催交三提五统款,不交就把家里值钱的直接拉走。这家也苦,就一个寡妇还拉扯仨孩子,愣是交不出钱,结果一气之下喝农药自杀(但是抢救及时没死成,救回来了)。见出了人命,围观村民也火了,直接把催交的干部给揍了一顿。主角作为县委书记就来处理这件事。(结局是主角签字免除她除农业税以外的所有税费,并给了一笔钱让她家过个好年,还资助她家读书好的那个孩子继续读书。)

虽然是小说,但你要说没这种类似事发生过那肯定打死我都不信——因为我看到这段时就去搜啥是三提五统了。

后来我就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

如果要聊三提五统,那肯定绕不开 94 年分税制改革。

巧了,现在大家都骂的房价问题也绕不开分税制改革。

知乎用户 自然而然 发表

请记住,留下国家的,扣除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当年的宣传口号

知乎用户 pencil 发表

山东,刚问了一下我妈。她印象里九七年大概要交年产量四分之一,还有一个按人口上交的 “集资”,化肥自费购买。

知乎用户 离离原上草 发表

2006 年起废除农业税。1999 年,我最后一次跟父亲一起去缴公粮。时间有点久,具体情况记忆得不是很准,大概是这样的:

当时家里分配水田差不多 3 亩,双季,年产水稻 4000-4500 斤。那时候政府的收购保护价差不多是每斤水稻 0.5 元。每年八月份缴公粮,我记得我们家那时候每年要缴的公粮应该是 300 斤左右的稻谷:把可以入库的谷子装在编织袋(就是装化肥的袋子)里,大概装三、四个袋子,然后联系农用运输车,运到镇上的粮库,查验后入库,运费好像是 5 元还是 10 元的样子。

我们那种田没有收益,有几个原因:一是人均地少,总体收益低;二是相对于稻谷的价格,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成本比较高;三是丘陵地区,田地都是一小块一小块的,不适合机械化耕种,人工和畜力耕种效率太低了。

知乎用户 风兮舞雩 发表

农税之重 要靠 revolt of abundant city

农民工哪里来的?可不是自愿出来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知道现在有多少人记得教育费附加这个东西,我是 1996 年开始入学读书的,每人每学期 50 元,我家三个读书一年就 300 元,一直收到 2003 年,相比之下我家按农田面积交公粮,一年折现金才 40 多元。

那年代的 50 元什么概念?我也不太清楚,但是小学时一毛钱就可以买一根脆皮雪糕了。直到 2003 年,开始提出最低工资标准后,广州的最低工资标准也才 400 多,那时候我堂姐去深圳电子厂,时薪不到 3 元。

废的不仅仅是农业税,而是农业税以及各种苛捐杂税,农业税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而已。

知乎用户 无情客 发表

湖北荆州下面乡下。水稻一年三熟。早稻全交,中稻留点点,晚稻自己生活。

知乎用户 穿着内裤的超人 发表

替我爹妈,感谢江西老表!

现在我爹妈,每月拿 100 元的补贴,只能说不会饿死

知乎用户 随便看看 发表

这都是小推车推出来,需要多少就交多少,求仁得仁。

知乎用户 feynman 发表

多到一想起那些苦难的岁月 我都会流泪

多到即使家里欠着外债 父亲也要咬着牙送我上学 希望我走出农村

因为这些税收 父辈那一代人吃了太多本不该承受的苦

知乎用户 runmei 发表

以前是农业税

现在是物业费,停车费。

知乎用户 小欧洲 发表

谈待遇越谈心胸越小,讲奉献越讲境界越高。

知乎用户 国税小达人 发表

85 年之前是实物缴纳。法条规定农业税是差别比例税率。产量的 15.5-25% 之间。1/3 不到。

1958 年,第一部全国统一的农业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以下简称《农业税条例》)颁布,采用地区差别比例税率,规定全国平均税率为常年产量的 15.5%,最高不得超过 25%。1985 年,农业税由征收粮食改为按比例征收货币,实现了从实物税向货币计税过渡。

实际征收情况

从 1949 年到 2005 年的 57 年间,全国累计征收农业税约 4200 亿元。从 1950 年到 2004 年,农业税在我国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已经从 40% 下降到不足 1%。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都是为了建设更好的未来,农民饿上几十年,好日子不就来了?

你们怎么能计较这么多?

知乎用户 土豆烧牛肉 发表

有一年收粮时,连续降雨!收回来的麦子都发芽了 - 芽芽麦,这种交公粮是不收的,陈粮也不收!最后我家交现金,那年我上小学的学费先欠着 - 69 块学杂费!家里吃了一年多的芽芽麦,口感真的差啊!

知乎用户 壮壮不壮 发表

家里栽的苹果树,每年清明树刚开花,村委就来地里看一圈给你估算产量产值,然后按 25% 计算征收国林税,至于半年后果子熟的时候树上还剩几个、能卖多钱在所不问。

知乎用户 jgsqj 发表

我记得我那里一般一家四口大概六七百的样子,对比那时农村做工一天十块钱,而且每家都还有义务工任务,每年冬季农闲的时候都要组织冬季大会战,主要是修路,修水库等工程,一般都要一个月,都是自己带米带咸菜,被褥打地铺

知乎用户 驿马迫火行 发表

坐标洛阳,不仅要交粮食,早期五六七十年代兴修水利的时候还要从各县各镇各村抽调人去干活,和徭役一样,没工钱,不管饭,饭由各村组织送去工地食堂,集中做,不过 90 年代的时候,抽人去做徭役的时候会有一些微薄的工资

知乎用户 江湖年少 发表

问了下家里,00 年左右,我家里说是交两三千。

江西这边,具体怎么交的就不知道了

知乎用户 自栩 发表

不止,狠的时候自己只能拿到四成

辛苦干一年

还倒欠生产队的人家也不是没有

我爸小时候家里只有四张嘴

丰收年也要一直吃番薯干

但因为化肥

就算只有五成的粮食

不挨饿也没什么问题了

主要是粮食要拿去换钱

光有稻谷和白菜是过不了日子的

知乎用户 王开 发表

为啥取消的,仔细看看。

知乎用户 往释随疯 发表

大概是一半一半吧,地少的地方,粮食不一定够吃。交皇粮的时候,粮站要求很高,大夏天要在粮站晒一天,再筛两遍才能过秤。

这仅仅是皇粮。

其他的不说了。

补一句,这社会吃人。

知乎用户 系色歌 发表

差人们想让你交多少就交多少

知乎用户 固执的一条鱼​ 发表

具体交多少不清楚当时年纪还小具体数字记不清楚,在我们老家农业税统称 “提成”,到交税的时候爷爷会拉着架子车去粮库交粮食。当时种田不赚钱还要交税,加之很多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很多田地撂荒,每村都有不交或者欠 “提成” 后来取消农业税自然欠的税款作废

知乎用户 可是我​ 发表

知乎用户 水手​ 发表

据父辈的人说,一年种地的收入都不够交税的(农村厨房的烟囱都收税),一年打工的收入不够交计划生育罚款的(每年回家路上钱就被收走了)。

当时基层官吏半夜去农民家,把小夫妻盖的被子给掀开,看有没有藏孩子。。。

知乎用户 JackBlack 发表

就记得小时候,每次交提留的时候,我妈会把麦子擦的干干净净。用湿抹布把麦子擦洗几遍,不能有脏东西。

知乎用户 凤起 2016 发表

应该相对当时的收入还挺多的,当时我爸爸是帮农村帮人家翻盖老房子或者新建房子的缴农业税还没什么压力,我邻居是身体不好只能务农的,他家没钱每次都来我家借,还有一家是烂赌鬼,我记得我家住楼房的时候他家屋顶还是盖的草,好几年都缴不起,后来有一年地里收的粮食放在门口晒,被几个干部直接扒拉走了。

去年我们哪儿有个人跳河自杀,我妈还在说,怎么这么想不开,现在的生活多好,都不要上交了。

知乎用户 牧马人 发表

没有标准。因为还有提留款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每个别说每个镇,就是每个行政村标准都不一样

知乎用户 星辰大海 发表

规定是家庭收入的 5%,出去提留啊,但这事得看村长跟支书咋想的

知乎用户 流名 发表

具体不清楚,我那时太小了,只知道每年家里都得先把交公的那部分稻谷弄好交出去再看剩下多少,再分给我爷爷奶奶多少。我们那边还有种植李子,也得拿麻袋装起来交到大队去。农业税废除后我家就不种地了,至今都没再种地,现在的地里种的是李子,我爸没了后也没人管了,就送给别人打理了,就一亩半的地了,原先是水田。以前还有零散的几块旱地,种番薯的,加起来不知道多少,十几年前被征收了,赔了 20000 吧。因为赔得太少,村民不同意,在公路开工当天集合去阻挠挖掘机进场,结果被荷枪实弹的武警镇得放不出一个屁。还是他们厉害,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老百姓只能受着

知乎用户 白日梦想家 发表

给大家看张截图,从图中的教育集资和义务工、积累工的金额推算,应该是户内人口是 4—5 口人!

按说 4—5 口人全年负担 679.44 元的相关税费并不是很高,人均只有 140 元不到,但考虑到当时的人口和就业状况,很可能户内成年劳力只有户主及配偶,剩下的都是未成年的孩子,毕竟农村孩子正常来讲,满 6 岁就可以参与承包地分配了!

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家庭收入,按照当时的状况,可以分为农业生产收益和务工收入,

知乎用户 Vic​ 发表

农业税是小头,大头在三提五统。这和明朝末年 正税不多 大头在各种杂税一样。

农业税正税不到 10%。三提五统 在 15%。

收三提五统大根本原因是 80s 开始国企连年亏损。地方财政 收不到税。更不提为农村基层转移支付了。 为了维持农村基层只能收三提五统。

后来国企改革 + 民营企业崛起。地方财政有钱了 三提五统就不收了。

所以一帮农村出来的在哪里 骂国企改革 国有资产流失啥的,我就想笑。不改革可以啊 你继续交三提五统。

知乎用户 房住不炒科技兴国 发表

汉武帝时期税制改革研究,为何西汉就出现了初步的资本主义税收制度呢?最终的作用和结果是什么?

实行摊丁入亩的财产税以后,老百姓不交税少交税了,人口出生率大面积的增加,从最初的两千多万人口,最终增加到四亿。四亿什么概念呢?四万万同胞,直接导致了清政府成为全世界第一强国。赞赏一个呗,公众号:房住不炒科技兴国再论房地产税和摊丁入亩,不要心存幻想

再论房地产税和摊丁入亩,不要心存幻想》接原文,汉武帝的税制改革与雍正的摊丁入亩哪个更狠,对于社会经济的进步哪个更大?值得我们研究。

自 1776 年美国立国以来,资本主义制度经过了多次大规模的改革,制度越来越完善,不仅表现在福利制度、行政制度、法律制度,还表现在税收制度。

一个国家要想强大,必须拥有合理的税收制度,税收保证了财政来源,而行政体制保证了社会秩序,我们在研究我国税制改革的历史中,从两千多年前的税收体制中得到了一些新的启示和答案。

**为何汉武帝时期的税制和当下美国的税制如此相似,两者的结局却截然不同呢?**汉武帝后期为什么国弱民穷,甚至面临财政破产,全国四千多万人,有一千多万卖身为奴隶。经历过文景之治以后,西汉国库充裕,在减税降赋以后,全国的私人资本开始强大起来,当时盐铁并不是国家独资控制,因此民间资本在几代的原始积累以后,开始发达起来。

汉朝的富裕还包括强大的对外贸易,因此在减税的作用下,国库仍旧盈余颇多,从《史记》记载来看,汉武帝初年全国已经形成了矿产、畜牧、盐铁、金融等超级富豪,这些富豪类似于美国的洛克菲勒家族,早期的高利贷行业已经初具雏形,出现了 “银行业” 地区首富。

然而富贵思淫欲,有这么多钱并不能满足汉武帝的野心,如何才能青史留名,这才是独裁者最先考虑的问题,从二战前独裁者的思维来看,大多数君王都认为拥有土地、人口才能扩大经济,开疆拓土做大自家产业即能光宗耀祖,又能青史留名,何乐而不为呢?—-

**汉武帝在位 54 年,与匈奴的战争持续了 44 年,最终的结局是国内的中产和小资产阶级被斩杀殆尽,综合下来是这笔账是亏损的。其中汉武帝的税收改革和当下资本主义的税收制度有很多相似之处,值得我们深思。**1 征收工商业税,原始的农业税主要在农耕为主的时代适用,而工商业发达以后,农业占 GDP 的比值已经很低了,因此汉武帝决定对工商业征收税收,车船税在当时已经开始征收。

2 成立 “国企”,立法确定盐铁国有控制,确定中央享受唯一的铸币权,后期财政紧张的时候,汉武帝通过缺斤少两给货币兑水,类似于现在的美联储放水。

3 通过 算缗 制度征收财产税,类似于目前的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收入超过多少铜钱,就必须纳税,偷税漏税者资产全部充公,举报偷税漏税者可得对方资产的一半,与欧美现在的税制模式非常相似,举报洗钱即可获得相关奖励。4 卖官制度,由于古代官员具有免罪和免赋税的权利,因此大部分的商人愿意花钱买官保平安,类似于当下美国的选举制度,政治献金是合法且公开的。

5 毁约制度,原本的经济模式还是可以维持正常的经济秩序,但是卖官制度导致税收开始减少,腐败滋生,汉武帝后期开始毁约,这些红顶商人被要求重新交税,甚至大部分人都被大清洗拿走了资产。

6 与民争利,利用政权赚钱,附着在商业税收上的苛捐杂税日益增多,甚至政府自身生产的盐铁等质量降低的产品出现了强买强卖,农民无奈又进入了木器时代,阻碍了生产力的进步。

利用国有资本操纵市场,表面上打压囤积居奇炒作物价,实际上背后的利益均被国有资本拿走。

诸侯进贡的礼品被国有资本高卖低买,国有资本进入市场与民争利,价格较低时买入,价格高时卖出,成为了市场上唯一的庄家,老百姓只亏不赚,成为韭菜。7 权贵裙带资本横行,而非裙带资本被全部瓜分,个体经济名存实亡,民穷国弱,原本私营经济发达以后,食物作为社会的最低消费配置,手工业商品作为奢侈享受,而中产阶级被消灭后,全社会的消费能力减弱,自然进入到内卷阶段,社会开始衰退。

8 失败的战争经济学,长期的战争消耗了大量的钱粮、物资,长达 44 的战争中漫无目的,对内横征暴敛,对外不断的战损。

战争经济学失败,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和平和创造 gdp,而汉武帝的战争导致了国家内部民怨四起,美国打下伊拉克有石油,石油美元可以获得收益,而汉武帝打匈奴没有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经济政治与战争成本不匹配。匈奴屡次挑起祸端主要是资源紧缺,汉朝的行为主要是去除匈奴人口,杀光、杀尽匈奴人,使其资源和人口匹配。

而战争使得汉朝和匈奴两败俱伤,类似于乌克兰和俄罗斯的战争,匈奴没有外援,而乌克兰有外援。—- 从历史角度来看,汉武帝北击匈奴是丰功伟绩,主要是因为历史书规定这么写的,实际上真实的汉武帝给民生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差点败光祖宗的基业。史上败家子排行榜中就有其人,而近代败家子中就有我们耳熟能详的 zhangxueliang,其本人除了泡妞以外几乎没有任何成就。

汉武帝时期一共杀伤 10w-20w 的匈奴人,自身损失也达到了十几万,其中战马损失达到了十万之巨。汉武帝末期,天下户籍减半,并不是一下子死了这么多人,而是有些人不堪重赋,卖身为奴,最终导致总户数、总人口降低。而总人口一旦负增长,全国的农业产量必然降低,总消费也降低,gdp 自然降低,如果不懂得种韭菜,经济必然长期衰退

-— 从战争经济学来讲,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并不符合美国的战争经济学,美国并未举国参战,这些战争开支对于美国财政来讲也是九牛一毛,因此美国至今独霸世界。美国建国以来参加的大小战役并不会动摇其国本,多是以大欺小,在科技、军事、经济方面完全碾压对手,且有联合军队,而俄罗斯、汉武帝并没有盟友。美国参战所需要的物资主要是通过美元资本来筹集,这部分美元资本通过增发国债以美国税收作为保证。

而美国国内保护私有财产,奉行藏富于民,依法治国崇尚契约精神,因此国内居民较为富裕,且生产力持续进步,而汉武帝采取破坏生产力的方式筹集军费,不仅没有发展战争武器、战争经济,还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历次世界大战都是生产力进步的一个阶段,而汉武帝的战争导致了国内生产力的退步,美国通过战争研发的无人机、直升机、飞机、航空卫星都民营化且产生了较大的商业价值。

汉武帝的时期的军事武器并没有发生较大的进步,也无法给实体经济带来增量收入,没有办法民用且拉动经济,最终一败涂地,终结了汉朝的繁荣。


[1]

汉武帝时期的税制改革远远超过了雍正时期摊丁入亩的力度和广度,汉武帝的税制改革破坏了社会契约,造成了社会经济秩序的大崩溃,而雍正时期的摊丁入亩却重塑了社会契约关系,缓和了社会矛盾,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

  1. ^ 汉武帝时期税制改革研究,为何西汉就出现了初步的资本主义税收制度呢?最终的作用和结果是什么?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MjE5MDAzNw==&mid=2247487863&idx=1&sn=6bdd0b18c851fe18ef219b157241ddc7&chksm=fb84b84dccf3315b769e0a4cf9af24fcaaf9dd5131663583147e7e52b904781652461f98ca17&token=1315298545&lang=zh_CN#rd

知乎用户 股市韭菜花 发表

国家征收农业税,在废除之前,以 1998 年为界,大致有过两个阶段……

1998 年,国家二轮土地展包,每家每户重新划分土地,之后,农业税征收额度开始上调。

就黑龙江为例,分产到户后,农民种田的热情和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当时有限的生产力条件下,土地产出量履创新高,加之 98 年之前农业税不高,农民收入相对稳定。

但 98 年之后,农业税的征收额度比二轮土地展包之前有所提高,再加上乡统筹、村提留等费用,以及一些乡镇另出机杼,收取的砂石费等费用……

以 1999 年为例,当时家里一垧水田的农户,每年上缴的含农业税在内的各种费用,大致在一千三四百元。

而当年,水稻的价格却低到了沟儿里,每市斤不到四毛钱,一小亩水田的产量,在七百至八百斤左右,抛除各种成本,眼睁睁的赔钱。

虽然当时农民可以通过为村里出工出劳,抵扣农业税,但也是杯水车薪。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两三年,然后,个别村屯的土地开始出现弃耕,一些农户开始变卖土地外出打工,在当时,一大亩水田,一卖三十年,只能卖一万元左右,完全是白菜价。

2003 年之后,国家开始推行一免两补,即在免征农业税的同时,给予粮食生产补贴和良种补贴,这项政策的出台,极大的激发了农民的种田积极性,同时,粮价抬头,外出务工的农民纷纷返村,一些已经将土地变卖的农户,甚至千方百计的往回要地,一免两补政策出台后的几年前,农民着实过了一段好日子……

[

Pic’s 花生酱 无盐颗粒 380g

知乎自营

¥58.00

去购买​

](https://www.zhihu.com/xen/market/mall/detail/1512471510447341568?mcn_card_id=1533408337403633664&source=goodsRecommend-pc&zh_nav_left=back&zh_nav_right=empty)

知乎用户 Stelip Comound 发表

你以为的农业税就是政府税法上写的那三瓜两仔?

实际上还有各种仿古的苛捐杂税徭役

比如地方政府每年派的什么修路、修水渠任务,出工出力,粮草自带

还有诸如教育附加费、集体提留、修路费、特产税…

在我小时后,常会出现要去借粮撑到晚稻收割时

就是这么荒诞

而他们

嘴上各种激烈抨击石壕吏

抨击唐王朝的腐败、堕落

行动上把石壕吏搜刮民脂民膏的招数有样学样,还加以创新

我知道

肯定有人会提

讨论农民的税负问题,就是别有用心,挑拨工农阶级

然而

干了这些堪比封建王朝压迫的事情,就是干了

连直面的勇气都没有

谈何改革?

我想,这也是改革迟迟无效的原因之一吧

没勇气,没魄力,没担当

知乎用户 asdfgh 发表

大概 120 到 200 之间吧一亩。有少数能到快 300。

知乎用户 恐虐神选 发表

前一阵子读了 陈桂棣《中国农民调查》.

简单来说理论上税率不高, 号称建国后红线是 5% 的农业税. 然而实际上上交的收入是 20%-30%, 其他都是税之外的额外征收, 也可以说是隐形税收. 通俗来讲就是费.

以至于《中国农民调查》这书中一半的篇幅描述的希望推行的税费改革, 其内容是将税费统一进正税, 一次征收. 即提高税收, 然后取消所有费用.(这个希望的改革也挺牛马的, 说参考古代的十一税, 把基础税率提高到 10%, 然后再加征 5% 的附加, 总税率 15%…. 就这还没搞下去.

(实话实说《中国农民调查》这书写的一般, 既无文学优美, 又缺乏数据严谨. 关键的统计数据, 作者大多未进行强调, 需要去文中自己找.)

总的来说就是理论上的税率不是很高, 但是实际上隐含税收, 相当的高.

(废农业税到底改了啥, 有人能讲一讲吗? 不是很了解, 取消正税后, 其他费是怎么处理的? 比如三提五统之类的.)

所以题主说的确实是真的, 其实不用看过去, 现在也是真的, 现在只是变了个形式罢了 (低廉的农产品价格, 工业剪刀差, 划分城市农村户口, 提供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等等)

知乎用户 狸谱 发表

知乎还不删?赶紧捂嘴啊。

知乎用户 怎么还不懂 发表

多收三五斗 学过这片课文嘛

知乎用户 摩托车不充电 发表

收入低是少上税的理由吗?说话怪外抹角的干啥啊。

知乎用户 louzhiguo0000 发表

90 年代末,我们村里一户四口之家的农户,给村委会交的农业税摊派等等费用,每年大概是 1000 元。当时一个建筑队农民工小工,一天 12 个小时搬砖搅灰这样的工作,报酬是 20 元。当时除了农业税摊派之外,成年的村民不管男女还要给集体义务劳动几十天,义务劳动一种叫积累工,一种叫锹工,如果不出工的话就得交村委会钱,缺一天工给村委会 20 元钱。

知乎用户 白木 发表

农业税其实不算高,真正多的是费和徭役。特别是费这一项,巧立名目,花式捞钱。税费平均 50% 上下,有些狠点的 60-75%。但是徭役嘛就不好算了,比方说修个路挖个渠说不定还会死人呢,或者四分之一的劳动时间被充公什么的,具体看开展什么项目。至于生孩子,那个就更多了,一般是足够让一个农民破产一贫如洗,3-8k。要不是二元制保护了基本盘,早就农民起义了。这就有点像满清八旗待遇好能打,随便干啥天下无事。

说起来农民悲惨的历史,告诉我们:人呐还是要多读书,这也太好骗了,韭菜天生就是被割的命。可惜真正需要看到这句话的人大抵是看不到,不愿意相信的。

知乎用户 世界核平 发表

1942 早晚得禁

以前吃的都是黄馍馍

知乎用户 林有朴樕 发表

一税轻,二税重,三税四税无底洞。

一税指的农业税,二税是县一级财政税。

三税四税指的是乡、村一级的提留款。

知乎用户 康乐郡公 发表

我告诉你农民以前需要干什么,我爷爷奶奶都八十多岁,全部经历过,城市社会主义的高昂福利需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一,三提五统

二,农业税

这是改革开放之后到农业税废除前的

徭役(这个可能不太好听,不过事实如此,修水库修路等很多工程都是直接摊牌给各公社,没有工资只管饭)

人民公社时代赚工分换粮食

这是改革开放之前的

知乎用户 sss ss 发表

过去,有一个很响亮的口号:工业支援农业,城市支援农村。

  新中国的工业化以及城市发展所需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农村,而工业支援农业,城市支援农村,是毛主席经济大协作思想和城乡一体化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工业和城市对农业的 “反哺”。

  毛主席对农业进行 “反哺” 的思想内容丰富,既包括物力、人力、财才等物质层面的支援,又包括精神层面的支援,归根到底,不能让农业总是吃亏,不能让农村落后于城市,工农业要“同时并举”,要消灭城乡差别。

  1956 年 4 月 25 日,毛主席在论述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中的 “十大关系” 问题时,指出要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不能只顾一头,对于国家与农民的关系,要吸取苏联把农民 “挖” 得太苦的教训,顾及农民的利益,他说:

  “我们的农业税历来比较轻。工农业品的交换,我们是采取缩小剪刀差,等价交换或者近乎等价交换的政策。我们统购农产品是按照正常的价格,农民并不吃亏,而且收购的价格还逐步有所增长。我们在向农民供应工业品方面,采取薄利多销、 稳定物价或适当降价的政策,在向缺粮区农民供应粮食方面,一般略有补贴。但是就是这样,如果粗心大意,也还是会犯这种或那种错误。鉴于苏联在这个问题上犯了严重错误,我们必须更多地注意处理好国家同农民的关系。”

  1957 年 1 月 18 日,毛主席主持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听取关于财政经济问题的报告,指出不能走苏联那样的路,为了发展重工业,人民束紧裤带,有了重工业,却丧失了人民。要提高轻工业和农业投资,大力发展农业,把古代农业转变为近代农业。针对政策方面关于 “农村左了,城市右了” 的说法,他说:

  “就是说农民收入不多,比工人少。这要有分析,不能光看收入。工人生产的价值比农民大,生活必需的支出也比农民多。政府对农民大力帮助,比如修水利、发放农贷等。我们对于工农业产品的交换是缩小剪刀差,而不是像苏联那样扩大剪刀差。”

  1957 年 1 月 27 日,毛主席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发表讲话,要求全党重视农业,因为农业不仅极大地关系国计民生,还是轻工业、重工业的重要市要,而且还是工业的重要积累来源,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资金,他说:

  “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农业就是工业。要说服工业部门面向农村,支援农业。要搞好工业化,就应当这样做。”

  1957 年 10 月 9 日,毛主席阅中共浙江省委关于从发展农业生产看社会主义建设的协作问题的报告,这个报告说:为了实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必须解决工业和农业、财政贸易和农业、文化教育和农业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援的关系,如能使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等等方面的科学成果,集中应用到实现农业发展纲要(指《一九五六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上来,农业的发展速度可以期望出现更高的增长。毛主席对该报告写下批语:

  “农、工、商、学四业必须协作”

  1957 年 12 月 16 日,毛主席主持召开华东五省一市党委第一书记会议,他在讲话中指出:

  “抓工业、农业、思想。要抓的问题多,主要抓工业、农业、思想 (包括学校、科学)。各省以农业为重点,城市工农业同时并举,城市支援农业。”

  1959 年 6 月 13 日,毛主席召集会议研究工业、农业和市场问题,指出农村要安排机械和化肥,他说:

  “搞工业的人不要只搞工业,要支援农业,多搞一点农业机器。要把农业机械分出来,搞一个小组,由总理专管,总理管不了我来管。把农业机械和其他机械放到一起,就把农业机械挤掉了。现在要搞个机构,管机械、化肥和水利。”

  1959 年 6 月底至 7 月初,毛主席在去庐山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途中及在庐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上提出要在庐山会议上讨论的十八个问题中指出:

  “农业问题:一曰机械,二曰化肥,三曰饲料。农、轻、重问题,把重放到 第三位,放四年,不提口号,不作宣 传。工业要支援农业,明年需要多少化肥、多少钢材支援农业,这次会议要定一下。搞体系,工厂要综合发展,公社要工业化。”

  1959 年 12 月至 1960 年 2 月间,毛主席与陈伯达、胡绳、邓力群、田家英等在读书活动中深入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针对书中的一些经验和观点进行了解读,他在解读中指出:

  “调整价格,就是调整工人和农民之间、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过去我们提高生猪、油料、蚕丝的收购价格,最近又准备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都是属于调整这些关系的范围。…… 关于工农业的关系问题, 要说工业向农业要求扩大市场,也要说农业向工业要求增加各种工业品的供应。要保证农民得到更多的工业品,保证农民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 赚钱不能过分,工农业产品的交换不能够完全等价,但要相当地等价。…… 要使重工业迅速发展,就要大家都有积极性,大家都高兴。而要这样,就必须使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轻重工业同时并举。”

  1960 年 3 月 15 日至 17 日,毛主席在华东六省一市第一书记会议上提出十四个问题同大家讨论,又提出要搞一次 “城市支援农村运动”,他说:

  “工业、财贸系统普遍支援农业问题。要把市、区、厂同农村、公社的挂钩固定下来。工业、财贸支援农业如何使之普遍化的问题,也要好好地具体研究一下。不是重轻农,而是农轻重。农轻重,主要是具体化的问题。”

  1960 年 12 月 30 日,毛主席在中南海召开会议,在谈到价格及大跃进时期遗留下来的退赔问题时,指出要实行等价交换,不能剥夺劳动者,他说:

  “粮价要提价,只提收购价,不提销售价。提收购价而不提销售价,每年差价只有十亿元,问题不大。这样,可以解决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工农业产品不等价的问题。我们很大一部分积累是来自农民,是不等价拿来的。…… 县、社宁可把家业统统赔进去,破产也要赔。马克思主义者永远不许剥夺劳动者。一定要坚决退赔,赔到什么东西都没有,有实物退实物,有钱退钱。不要怕公社没有东西,公社原来就没有东西,他不是白手起家,是黑手起家。只有退赔光了,才能白手起家。县、社干部可能不满意我们,但是这样才能得到群众,得到农民满意,得到工农联盟。”

  1960 年 12 月 24 日至 1961 年 1 月 13 日,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召开,其中一项重要议程是关于一九六一年国民经济计划问题,会议要求一九六一年中央准备再拿出十亿元专用于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同时适当提高油料、生猪和禽、蛋的收购价格,并决定于一九六二年进一步提高棉花和其他农产品的价格。

  1961 年 1 月 14 日至 18 日,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召开,全会决定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加强各行各业对农业的支援,争取农业大丰收。

  1962 年 7 月 17 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草案)》,决定草案中规定:

  “要集中和动员全党全国的力量,在物质技术力量方面,在财政方面,尽可能地支援农业,支援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我国的统一国民经济计划,必须以发展农业为出发点。安排经济计划的次序,是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不论轻工业或重工业,都要以五亿几千万农民的农村为主要市场;对于农业的投资,包括直接为农业服务的工业、运输业的投资,应该有计划地适当地提高;国家征收农业税和统购粮食的定额,应该在长时期内固定下来。除了国家正式规定的税收任务以外,不准各级机构自行加税,自行搞机动粮,自行摊派;必须在价格问题上照顾农民的实际利益,逐步地规定工农业产品的合理比价。”

  1962 年 9 月 24 日至 27 日,中共八届十次会议召开,这次会议确立了 “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 的总方针,把发展农业放在首要地位,把工业部门的工作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会议决定:要动员和集中全党全国的力量,在物质方面、技术方面、财政方面,在组织领导方面、人才方面,积极地、尽可能地支援农业,支援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分批分期地、因地制宜地实现农业的技术改革。工业方面,要适应农业技术改革的要求,按照目前的原料、材料和劳动力的可能性,进一步地进行合理的调整;商业方面,要根据为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服务、为人民生活服务的方针,通过国营商业、合作社商业、集市贸易这三条渠道,大力组织农产品和工业品、农村和城市的交流,供应农村更多的生产资料;科学文化教育方面,要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特别是要注意对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

  中国进入了全方位支援农业的新阶段,各行各业把农业作为服务的主要对象,国家的物力、财力、人力、技术资源向农业大幅度倾斜。

  1965 年 2 月 21 日,毛主席在听取薄一波汇报全国工业交通工作会议情况时,听薄一波汇报说工业支援农业有个问题,工农业产品价差大,农村市场不活跃,农村用不起拖拉机,他说:

  “马上降低拖拉机的使用费用,每亩降到一元以下,马上降到一元以下。”

  1965 年 9 月 15 日,毛主席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会议议程之一是讨论物价政策,指出:

  “在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要用二百亿元人民币调整物价,主要是降低有关农业的生产资料价格和一部分生活资料价格。”

  1965 年 9 月 18 日至 10 月 12 日,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批准了国家计委提出的一九六六年国民经济计划纲要,重申把农业放在首要地位,要求稳定征购,藏粮于民,并决定:

  “在‘三五’期间,拿出二百亿元来调整物价,降低农业生产资料和部分生活资料的价格,使广大城乡人民首先是农民获得好处。”

  1969 年 2 月 16 日至 3 月 24 日,全国计划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主要讨论《一九六九年国民经济计划纲要 (草稿)》,草稿规定:大力发展农业,加强工业对农业的支援。

  1971 年 8 月 14 日,毛主席审阅同意中共中央关于同意国家计委《关于一九七一年物价调整方案的报告》的批语稿,报告提出:着重提高油料、糖料等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降低化肥、农药等支援农业产品和一些机械产品的出厂价格和销售价格。

  伴随着大规模的全国支援农业的运动,农村、农业成了各种社会资源的流向地,农村成了一片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其中包括公社工业的蓬勃发展,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医疗卫生下乡以及城市知识青年下乡等,这可以都称之谓毛主席 “反哺” 农村计划的重要内容。

  在毛主席的思想中,要实行城乡一体化,缩小工农差别与城乡差别,为了防止在工业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的问题,他提出了这样的办法:“要使农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的生活水平大致一样,或者还好一些。有了公社,这个问题就可能得到解决。每个公社将来都要有经济中心,要按照统一计划,大办工业,使农民就地成为工人。” 在毛主席这一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公社工业化发展迅速,大量的农村工厂涌现出来,这些工厂门类繁多,包括农机、粮食加工、水泥生铁、钢材、建筑材料、电力、化工产品、医药产品以及众多为公社经济服务的小商品生产厂家。到一九七六年,约有二千万农民成了公社工厂全日制或半日制的工人,解决了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富余人员的就近就业问题。这些大大小小的工厂,就是后来人民公社解体后的乡镇企业。

  在支援农业运动中,农村的中小学教育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学校数量大幅增加,几乎实现了村村有学校;入学人数大幅增加,学龄儿童可以实现全履盖入学。据统计,仅在 1966 年至 1976 年这十年间,中国小学入学人数由 1.16 亿人增加到 1.5 亿人,初中入学人数(包括农村小学中附加的两年制初中班)从 1500 万人增加到 5800 万人。教育资源的充裕,农民整体受教育水平得到了大幅提升。

  农村医疗方面,得益于毛主席 “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的号召,整个国民医疗卫生系统下放到了地方。1965 年 8 月 15 日,毛主席与卫生部部长钱信忠谈话,谈到医疗下乡时说:“你说的半农半医这办法好。医务人员下去二分之一,任务一是医疗,二是训练农村医生。农村卫生员应给点工分。使用在农民身上的那部分药费,由国家出。”在医疗支农过程中,村、公社、县基层医疗网络建立了起来,城市医疗中心和人民解放军都派出了大批流动医疗队奔赴农村,并要求所有城市医疗人员都要在流动医疗队或公社的医疗中心所设门诊轮换地去工作一段时间。培训赤脚医生计划也得到了系统化发展,大量的赤脚医生经过培训后活跃在广大的家村,极大地改变和缓解了农村无医无药的状况。

  还有历时十年的城市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 运动,也在支援农业的运动中达到了高潮。1968 年 12 月,毛主席发出了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的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 运动由此拉开了序幕,大批的知识青年热烈响应毛主席这个伟大号召,奔赴农业生产的第一线,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洒在了国家最需要的地方,最广大的农村。“上山下乡”的知青总人数达 1600 多万,他们在青春年华,从城市来到农村,除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巩固工农联盟、加强农业生产这些方面的因素,更重要的是这场运动的示范和 “窗口指导” 作用,它是一种导向,也是一种纽带,它把社会资源和精神高地引向了农村,它把城乡有机地结合起来,它在支援农村的时代大潮中具有不可估量的精神价值。

  农业为新中国的工业化积累了 “第一桶金”,工业和城市返过头来回馈和反哺农业,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齐头并进,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达到“农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的生活水平大致一样,或者还好一些” 这样一种理想状态,这是毛主席的战略规划,他所做的那些支援农业的决策,无不是为了那个理想和目标。

星星之火:毛主席的工业 “反哺” 计划:搞工业的人不要只搞工业,要支援农业

知乎用户 天动万象钟​ 发表

1991 年《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规定 " 三提五统 “的征收标准是” 以乡镇为单位, 不能超过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的 5%

知乎用户 看我涮新出来什么 发表

多到收用正常手段不上来 必须要上突击队

知乎用户 ABC 发表

95 年左右,在上小学的时候,交公粮,提留,学校校长会给我们小学生开会,让家长交公粮!交不上的不能去上学,我们班 40 多人,那段时间可以上学的才十几人!

还有,那时有游行,放学每个班一个方队,然后去村里每个胡同喊口号,大致就是交公粮光荣等等!这是仅有的一点印象了

知乎用户 丁先生​ 发表

山东是一半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2006 年国家免除农业税是出于什么考虑?

知乎用户 发表 我国全面免除农业税主要是基于什么原因呢?侧重于改善民生减轻农民负担,还是侧重于征收成本过高不如不征收?媒体报道是我国政府的民心之举,是落实工业反哺农业的具体措施。但最近看资料发现,其实早在2003年,我国很多地方就已经自主废 …

农业税还会再重新征收吗?

知乎用户 提灯人 发表 不会,因为不敢,想想当初江西丰城的活埋事件。全国的农民都得感谢江西丰城人民,是因为他们,我们才取消了农业税,在此向丰城致以崇高的敬意,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1999 年 8 月份,在江西丰城有一位周姓农民,他鉴 …

农业税为什么取消?

知乎用户 Kumarajiva 发表 为什么取消已经有人说过了,我另外想说几句,中国的发展对农民的索取只能用残酷来形容,从城乡剪刀差到如今的逼农民上楼消化房地产,中国农民为中国建设的付出是巨大的。相对于他们的付出,他们的获取简直微不足道,提 …

为什么开征房产税的压力会如此之大?

知乎用户 CCTV-0 发表 瞎说一通。 中国历次艰难时刻,哪一次不是对农民下手?能举出例子来么? 而目前有多套房产,并且有能力继续购置房产的群体是谁?公职人员及与之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商人群体。 此时农民群体还没完全进城,那么,征房产税就是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