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作家方方?
知乎用户 破坏环境的人 发表 最开始,我以为方方说的是武汉 到后来,我以为方方说的是中国 再然后,我以为方方说的是东亚 到最后,我终于看出来了,方方说的是欧美 一个优秀的作家 她的文字 就应该具备这种穿透时间与地域的力量 直指人心 检验一 …
实话实说、批评政府是权利; 道听途说、信口胡诌那叫违法。
感谢评论区知友指出的问题,关于鲁迅小说在日本出版我百度了一下。
“早在 1937 年 8 月,日本改造社就已经出版了七卷本《大鲁迅全集》,比上海复社出版的《鲁迅全集》早了近一年时间。
《大鲁迅全集》的出版是日本改造社社长山本实彦一手策划并功成的。山本实彦是明治时期的新闻记者,对中国的文化现象特别是左翼文化现象非常关注,认为中日两国 “交换彼此的创作” 很有必要。日本研究鲁迅的学者在思想上基本属于左翼,就对中国的态度而言则是亲中派。”
从里面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文集在日本的出版基本上是应日本左翼亲中派文人的邀请,且在出版后确实起到了在日本宣传中国现代文学的积极作用。这和当下方方日记在美国出版的导词 “威权国家、监禁生活” 等不可同日而语。
以下为原答案:
就问一个问题吧,鲁迅先生的小说,如果当时的日本政府让他在日本出版,他会答应吗?
如果说方方的日记无法在国内出版,这是政府的问题,但她若因此选择在美国出版,那么是她的问题。
以为会写东西就是文人了?忍辱负重才是内核。
再补充一下吧,方方日记在美国出版是她的权利,法制社会尊重公民的正当权利。我们关注的是这种选择在价值上是否可取。某种程度上支持和反对的双方有着不同的理念支撑,类似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理论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是否适应当下的现实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占据上风。
我之所以持反对意见,因为我个人认为在当下的国际环境中,方方这种行为对国家来说弊大于利。这还是假设她真的心怀天下的情况下。
你们的权利?我先告诉你,中国人民的最大权利,就是能活下来。
更遑论你们这群两头恰饭的骑墙派。哦,不对,现在已经是慕洋派了。
李厚辰说,大家埋怨方方的,无非 “家丑不可外扬”。
你错了,大家埋怨方方的,是她在毫不了解真实情况的基础上,在你们这群人称之为 “战地记者” 的同时,肆意对疫情防控进行抹黑。方方的医生朋友告诉她,广西护士去世了。打脸了吗?什么叫家丑不可外扬?疫情爆发以来,只有武汉当地在一开始的时候存在死角,后续呢?没有处理官员?没有处理红十字会?没有用全国人民的鼓励和支持,给予武汉最大的希望?这一切,难道是你们做的吗?难道是方方女士坐在自己的大别野里发动河殇公知和方孝子们做的吗?
李厚辰居然将我国的伟大的疫情防控胜利,类比为农村女性受到家庭内性侵的 “家丑不可外扬”。
我真是为这种逻辑感动哭了。红十字会丑闻,这 “家丑” 外扬了吗?李文亮医生得到了应有的荣耀,这 “家丑” 外扬了吗?哦!对了,你们又会说,当时训诫的警察处理了吗?这就是公知、河殇以及西方孝子们的逻辑:不学欧美,就是原罪。不过这一点上,我是佩服方方女士的。她勇于将她家中发生的事情写在日记里,毕竟人家的狗,需要洗澡。武汉封城造成的无法复工,她家的保姆无法上班,耽误了她的狗洗澡!真是一种感人的逻辑。
看看,这一副嘴脸,感情您们这些平时恰着饭、拿着钱、颐指气使、作威作福的人们,原来竟是如此不相信自己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不过我惊讶于你的智商,你竟然通过你的公众号,证明了方方的信息来源是 “道听途说”,也好,既然你们不承认我们在发展中取得的成绩,那么我们也有权指责你们。“社会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不也是你们说出来的吗?
方方女士就是这样,发声支持她的人,也都是这样。什么仇什么怨,只要是指责的声音,就是 “极左”,忙不迭地给别人扣帽子、贴标签,却不想一想,自己在这股左的浪潮中,得到过了什么好处?自己曾经背着“人民作家” 的称号,屁股坐的是不是过于歪了?别人是左倾,你是什么?修正主义?哦,不对。方方女士一再强调过自己不是 party 员,自己参与不了湖北省作协党组的决定,所以你不是修正主义,你还配不上搞修正主义,你只是一个将自己阶级化之后与人民站在对立面的特权人物。
这句真的看吐我。你们甚至方方女士本人,真的认为自己是当代鲁迅了?真的以为现在成长在红旗下的一代人,是 100 年前麻木的中国人?你们太搞笑了,打着皿煮和滋油的幌子,挣着美刀,居然还好意思如此大言不惭地谴责别人。鲁迅先生的稿酬,是凭本事挣来的,他是要唤醒当时割裂的社会;而你们是什么?你们是在赌自己的历史的名声,挣着昧良心的钱!
百年不遇之大变局,小鬼终将会一个接一个的跳出来。方方不是第一个,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放弃幻想,准备战斗!
最后,用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结束:“水至清则无鱼,人至那啥则无敌。”
2020/4/16
转引一些话,无法达成共识的话,我们可能就不需要讨论,因为除了情绪恐怕得不到真正有用的观点:
关于权利与义务
权利和义务是密切相联的。任何权利的实现总是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例如根据合同法规定,成立合同关系的双方当事人相互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又如, 财政机关有依法收税的权利, 企业单位、公民等就有依法交纳有关捐税的义务;而就财政机关收税同国家之间的法律关系来说又是履行行政义务。
什么是义务?一般说来,法学上的义务是一个与权利相对应的概念。说某人享有或拥有某种利益、主张、资格、权力或自由,是说别人对其享有或拥有之物负有不得侵夺、不得妨碍的义务。若无人承担和履行相应的义务,权利便没有意义。
故一项权利的存在,意味着一种让别人承担和履行相应义务的观念和制度的存在。如果说权利表示的是以 “要求”、“获取” 或“做”为表现形式的 “得”,那么,义务所表示的就是相应的以“提供”、“让与” 或“不做”为表现形式的“予”。
从权利前设推导相应的义务,是现代权利话语的一般逻辑,但是,从根上讲,权利乃是从道德义务里推导出来的。
人权就是从每个人对同类所必须承担的相互尊敬、平等相待的道德义务里推导出来的一种制度理性。 同时,权利与义务并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有些义务缺乏相应的权利,例如,原始群体里的相互义务,基于德性的神圣义务;有些权利则缺乏相应的义务承担者,尤其是诸多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缺乏实在法意义上的义务承担任者,并因此缺乏可诉性或司法上的可主张性。
关于言论自由
言论自由是指公民有权通过各种语言形式,针对政治和社会中的各种问题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言论自由不是绝对的,任何挑战国家主权和社会稳定的言论,都不属于言论自由的范畴。
言论自由通常被认为是现代民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概念,在这概念下,它被认为不应受到政府的审查。然而国家可能仍然处罚(但非禁止)某些具有破坏性的表达的类型,如明显地煽惑叛乱、诽谤、发布与国家安全相关的秘密等等。
关于公众平台违反个人言论自由
我必须举几个极端例子,各种小网站(包括儿童色情)、各种暗网、各种诈骗平台、各种 cult 平台,N 号房间…… 这些平台自由么?
与此相对的,微博、贴吧、豆瓣、B 站,这些平台违反我们的言论自由了么?
首先,这些网上庞杂的信息以及庞杂的被删除的被误删的信息,它们不都是发言后的结果么?有任何人阻拦你骂党骂国家甚至进行犯罪活动么?
所有的审查都是事后进行的。这应该是共识吧?
平台有没有资格删除?你在违法网站上肯定不受约束,但是你用的其它平台,使用前可都是签了条款的,不签不能使用。
你说这霸道不合理么?人家本身就是一个产品,而且只要不违法违宪,它们的跳跃就是正规合同。我们应该具备这种基本的法律素养。
你想畅所欲言完全可以自已创建平台发内容。你说就是自己的平台也会 404,那么请问为什么 404 了?如果完全合法的内容 404 了,请将网信办、广电局告上最高法。
法律是高于政治和个人的。我们不是学法的,但基本的法律素养该有。关于公众平台的言论规制,可以使用知网或者豆丁网一类的网站搜索到相关论文,本科水平,甚至高中生应该一般都能理解。
我这里举一例:
原文链接在这:
http://www.doc88.com/p-5166498309224.html
如果以上共识可以达到,我觉得我们就能理性不带情绪地讨论问题并得到实质性有建设性的结果了。
还有,多看书确实是好事。看多了,会独立思考了,看《1984》《美丽新世界》这样的书时也能有批判性思维。未曾真正理解的事情,切忌不要急着下判断,先思考。
下文我犯的错误就异常愚蠢,引以为戒。
———————
2020/4/15
晚上熬夜到三点多,亲自看完了方方日记。个人观感,我对她的判断完全错误。虽然日记有缺陷,但不应当诋毁。并不存在损害国家利益一说。
保持对言论自由、国格与人格以及 “猜忌文化” 的原观点。
为自己只接受二手资料而妄下判断致歉!
以下内容算是观后感:
https://mp.weixin.qq.com/s/pSHRRKZycFMYW3vYUpvieA
——————
2020/4/13
还是想补充一句,我觉得质疑和辩论都是好的。但应该要避免情绪,辩论不是吵架。任何辱骂、伤害等行为都很低级。辩论双方的目的都应该是出于希望世界变得更好才对。
首先引用文章里的两句话: “真心写字的人,看重每一篇内容,为了表明他感觉重要的东西,总是选择不同的话题切入,视角重复性很低” “我控诉熟练修辞以制作阴谋和猜忌的人”。
为什么引用?**因为 “猜忌文化” 这个很能调动情绪的词,第一次提出来很好。**在回形针那篇文章里,逆着所有人的声音,给你分析利维坦、公权力的时候听着很有味儿。但说多了,就不是那味儿了。
这个词本身就是一种扣帽子。“猜忌”这种贬义词,本来可以用更中性的 “质疑” 来替代的,但是“质疑文化”,明显没有那种批判的味道了。
存在所谓的 “猜忌文化” 么,朋友?这个词提出来以后还真就坐实了它的存在——你说别人在猜忌,这本身难道不是一种猜忌么?
“‘北美留学生日报’‘青年大院’‘卢克文’之流,都是上述‘敌对议程’的铁杆鼓吹者,这又是不是生意?抖音上疯狂夸赞中国的外国人,火锅大网 Nathan Rich,郭杰瑞,歪国仁研究协会,靠一直竭力证明中国比外国好的外国人,又是不是生意?”
像上面的这个段落,又是不是 “猜忌”?
再说这篇文章。其实和之前的 “健康码”“回形针” 这两篇说的就是一个问题,翻来覆去:公权力、私权利。
感觉就像《1984》《动物庄园》之类的书看多了一样。
方方有没有言论自由和出版权利,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就要看她是不是人民。(这段表述是错的❌,但是在中国,宪法虽然确认公民享有言论自由。但同时规定,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权利时,不得破坏社会秩序,不得违背宪法和法律,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或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什么是人民?现阶段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这是接受过初中政治教育的人都该明白的事情。
为什么要拥护,为什么要接受国家这样的定义?因为这是在阶级尚未消灭之前最好的方法,就像我们现在还只能接受法律的约束而不能 “画地为牢” 一样。
我们国家现在的阶级还有什么?人民以及人民的反面。一般而言我们都是人民,我们交出自己的部分权利给国家这只利维坦巨兽,然后我们就能比较相安无事地生存。
利维坦会受到限制么?当然会,我们有人大代表制度,有政协制度,或许制度不能保证一切,但制度可以改进。
李老师觉得国格不该大于人格,不然国格终有一天将不受控制。真有可能么?我不认为有可能:1)国格大于人格是有条件的,2)其次国格大于人格是有限度,3)国格大于人格时,还有宪法和法律可以供个人为自己辩护。
然后,回到文章内容。
这篇文章的逻辑其实很有问题,李老师一边批判批判方方的人在 “猜忌 “方方,一边自己同时在” 猜忌 “这些“猜忌者”; 一边痛批很多人靠掀方方老底来“猜忌 " 方方,一边又在掀视频创作者老底;一边说质疑者把知识分子视为特权要打打倒的不合理,一边自己又在说这些质疑者只会“猜忌” 和“构陷”。
为什么对方方使用的词语跟对质疑者使用的词语的褒贬不一呢?
“随后讲者用了长达 2 分半钟的时间对年轻人极尽吹捧,视频弹幕也轻快起来,一片‘别夸了,要膨胀了’的媚俗气氛。”
以上所谓 “媚俗” 的评论又是怎么做出来的呢?李老师真的了解过 B 站的弹幕文化了么?
总之,我不认为存在什么 “猜忌文化”,这样的词汇本身也是熟练修辞下的产物。因为这个词本身就含贬义而不够客观。方方可以写武汉日记就是合理批判和质疑,其他人质疑她的行为反而成为 " 猜忌” 了?
创造 “猜忌文化” 这种词汇就是哗众取宠调动情绪的 “猜忌” 行为。
方方日记国内没出而首先在国外出,这种事鲁迅是干不出来的。批判如果是希望国家好,那便直指当局者,出版在国外能达到的结果除了供人消遣,便是 " 递刀”,毫无疑问。
她的行为要是真的伤害了国家的利益,其实就是伤害我们所有人的利益,是对武汉以及所有中国人在疫情中的努力的背叛。那么她其实已经是人民的反面了,这是确确实实的 “扣帽子”,但是是有前提和有宪法支撑的扣帽子。
自由是有限度的自由,是不能干预别人自由的自由,而不是个人自由无限膨胀肆意妄为的自由。
前文的一处说法是错的,而且很愚蠢地混淆了政治概念和法律概念,已经在括弧里更正了。
关于方方的事,最近又有了些看法,写在下面,欢迎和我讨论。
首先是关于 “失声” 的问题。
这个其实是维护方方者的核心观点了,说要看到局部,要听到少数者的声音。如愿以偿,他们做到了。
这很正常,后真相时代,网络时代,我们听到的声音几乎都是少数人的声音。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少数者 “信息茧房” 里。
自媒体时代,凭常识而论,你们觉得什么样的信息点击和流量最多?你觉得新闻为何叫 “新” 闻?你觉得各种浏览器置顶的几条官方消息有多少人有兴趣么?
大部分真正受到关注的声音,其实都是少数发生的、消极的、调动情绪的声音。“雪花” 警告,“时代的一粒沙” 为什么都快成梗了?就是因为太多了。
中国人为什么口味越来越重越来越辣,就是因为辣椒这种刺激的调味品越来越普遍,辣带来的痛感所刺激产生的多巴胺的阀值不断提高,只有加大量才能得到从前的快乐了。
少数声音不同的声音当然重要,每个人都有发声的权力。但当我们通过各种媒介看到这些声音的时候,要知道什么叫**幸存者偏差**。我们所看到的那些 “新闻” 之所以新,是因为它不普遍。
什么是主要矛盾次要矛盾要弄清楚。
国内的矛盾国内解决,我们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是更严重更主要的矛盾。国家受到伤害,你觉得这个国家里的少数人的声音还能被听见么?
方方日记在国外出版,作为当代鲁迅,民族良心,请问这件事给国家和民族能带来什么进步和好处?
西方国家能帮助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么?人家忙着转嫁国内矛盾的时候,帮你出版一本针对这个国家矛盾的书,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你觉得他们想要干什么呢?
少数声音消失了么?
**我只知道,我们都可以发声。**没人有权利堵住我的嘴巴,这是自己的自由。但当对话产生,当言论要传递给更多人的时候,**其他人的自由也不能因为我们的自由而被妨害,**对吧?
矛盾是,我们想让言论被更多人听到需要媒介,各种平台就是媒介,但信访办一类官方的机构、人大、政协等权威渠道也有,出版社也是渠道。
我们的发声官方堵了么?堵了就是这部分机构的错。
更多的应该是平台和出版社方面的管制。
我随便写的小说不会得到出版社出版,因为没有利益,我更不可能在公众平台发黄赌毒一类违规内容。
你说官方媒体、主流媒体、公众平台一片和谐,你说存在删帖、封号行为,你说这不合理。这当然对我们想要表达的人来说很不合理,可是官方和主流媒体是有自己立场的,他们代表自身利益,为了稳定肯定要这么宣传,不然西方国家对我们国家的攻击会更多。而且官媒党媒本身从未避讳过热点事件,紫光阁、共青团中央等媒体对于微博删的热搜各种贪腐黑等行为都会报道。
至于公众平台,只能说人在屋檐下,你使用别人的产品,人家为了自己的平台不惹麻烦,为了方便管理,自然会采取一点手段。这对我们发声很不利,我们也是要就此抗争。
所以,每次微博控热评删除话题的时候,我们都在转发,都在发声。我们的声音消失了么,没有,虽然受到压迫,但我们的对抗其实已经将声音尽可能的传达出去了。那些敏感事件,其实只要一些关键词或者字母,大家都能知道。
这不好,我们还要抗争。
但我们失声了么?宣扬我们失声的公知失声了么?宣扬我们极权的西方国家和各种搅屎棍失声了么?
我们还有信访、人大、还有政协、还有党员干部。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不相信我们的制度和国家?
理性地想一想,多少年来我们是不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已经养成了不相信官方不相信制度和国家只羡慕所谓民主自由的习惯了?
苏联的教训学不到么,真想被和平演变?
只有我们的制度和我们的国家才会维护我们自己的利益,世界的资源是有限的,大部分头部资源已经被发达国家占据了。你就是个个人主义至上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也要应该希望这个制度这个国家好吧。国家受到伤害,想想遭殃的是谁,还不是我们平民百姓。
在国外出版会让我们的国家好么?方方一个作协主席要是觉得自己失声了,你可以抗争啊,你也是体制内的吧?
那个几个人对着耳朵说悄悄话的传声筒游戏,为什么最后一个人往往说的话就变味儿了?还不是因为过程中的每个人都只把部分对自己而言的正确信息当作了全部。
方方现在把声音传达到了外面,哪怕后面出现客观的内容了,你觉得对方会怎么转述?
谣言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现在网上有 “谣言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的话?就是因为片面解读。
局部要给予关注,但局部不是全部,也不是事实真相。什么是主要矛盾什么是次要矛盾请弄清楚。
在中国被称为 “东亚病夫” 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1902 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
他之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 “东亚病夫” 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
日本就是通过西方的医学认识到西方科学技术的价值和意义的,鲁迅也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
当时的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迅速强大起来,但日本军国主义的势力也在同时发展着。在日本,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鲁迅,经常受到具有军国主义倾向的日本人的歧视。**在他们的眼睛里,凡是中国人都是 “低能儿”,**鲁迅的解剖学成绩是 59 分,就被他们怀疑为担任解剖课的教师藤野严九郎把考题泄露给了他。这使鲁迅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
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这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
方方质疑国家和制度,我们质疑方方。这都是我们内部的矛盾,我们在讨论,**理不辩不明。**但是现在国外以特朗普为首的西方国家各种中国起源论的舆论下,还在国外出版,我只觉得觉得这场景和围观中国人被砍头一样麻木?
方方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没有被任何人阻碍。所有人对她的批评都是事后批评。方方书里的批评也是事后批评。性质是一样的。她的书预售了,我们只是觉得很不该。
网络上的言论自由本身就有很多争论。不仅是平台会封禁一些内容,个人的微博评论也是博主可以删除的。我这篇回答下的精选评论也是我自由推荐的。并且网上的各种言论是有 “举报” 功能的。
渠道本身只是产品,有商业属性。任何被封禁前的内容都已经是行使过言论自由权的内容,而我们在使用这些产品的时候,其实已经勾选了无数条和产品提供方签订的协议了,平台方事后也依法享有对平台内容的监管权利。
封禁的内容多半也不正当。知乎平台的正当内容被误删后也可以申诉。
官媒也常被平台封禁,这跟平台对内容管控的手段肯定是有关系的。哪怕灯塔国的公众平台也经常进行内容管控,这就联系到极权的观点跟西方常批评我们的行为有什么区别呢?
对于方方,我赞同她的事后追责的观点。疫情后患者的问题也要处理好,不能像 03 年一样。
刚看到一篇很好的文章,也是探讨方方的,留个链接,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巴黎日记:巴黎华人对方方日记的态度开始起变化 - 宋鲁郑 - 观察者网m.guancha.cn
反复读了几遍这篇文章,只能说是可惜了。其中提出的几个问题其实是很值得讨论的,但作者把这些问题放在方方日记一事上却有些剑走偏锋了。
1.“家丑不可外扬”对国人的束缚:文中提到的性侵家暴一类,确实是这种思想带来的弊端,在当下,有些家丑是有必要外扬的。但我个人认为这不能与方方日记做类比,人们对方方口诛笔伐的主要原因还是她笔下 “家丑” 的真实性
2. 有人借此说明方方不该拥有这样的出版自由:这点同意作者观点,利用此事来对本来就所剩不多的言论自由空间进行进一步压缩之人无疑是可恨的。
3. 国内环境下个人人格的缺失:这点是有一定道理的,自古以来我国相对于西方来说更重家庭,在个人和社会之间隔着一层家庭,形成了伦理社会。而西方则是个人直接属于社会,所以个人人格更能得到突显。虽然伦理社会一定程度上埋没了个人人格,但也带来了一定的好处,比如在抗击疫情时我国的这套政治体制更能集中力量干大事。所以在探讨人格与国格时切忌脱离具体环境,我个人认为二者难分对错,但存在哪一个更符合国情。
4. 夸赞的声音也未必符合事实:其实这个质疑本身提得很有意思,之前质疑赞扬真实性的声音确实很少见。不过,质疑赞扬的真实性并不能证明方方发表不实描述的正确性。这个逻辑就好比 “因为别人也可能撒谎了,所以我撒谎没错。”
5. 控诉推广 “敌对势力” 的人:同意这一点。我也十分厌恶一些话题下清一色的 “敌对势力” 舆论导向。树立境外假想敌的同时,殊不知中国才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挑动公共领域对立带来的弊端最后只会全部作用于自己国家身上。
6. 最后的几段控诉:这几段所控诉的现象确实是当下存在的问题,但 “所有” 一词我认为是不合适的。我身边有鼓励学生批判思考的老师,有可以深入探讨价值观的朋友,有教育有道的父母,也见识了一些愿意为公共事件发声的公知。作者的这几段排比或许可以成功煽动部分读者的愤怒情绪,但我只能说没法打动我,甚至让我觉得有些刻奇。
总之就是 其中颇有几处闪着光的思想 可惜被激烈的情绪和另一些缺乏逻辑的阐述给淹没了。
当然,以上也仅仅是个观点罢了。
躺在床上又想了想 其实我能理解作者情绪激烈的原因。如今中文写作的创作空间本就被各种限制压缩得几乎难以喘息,方方日记之事如果被有关人员拿来当靶子以此继续压缩国内的创作自由。那这不仅对于文艺工作者,更对国内文艺领域都是一记重创。在这个时候发出一些捍卫创作权利的声音是必要的。但无论如何也应该以文字讲逻辑为前提,否则只会适得其反。所以这篇文章真的,可惜了。
我有必要再发一遍我的文章
不适合这个时代的人发出的声音便是代表落后一代,声音生锈了,要润油,呵呵!
我看过几篇某位作家的封城日记之后,有种疑问,除他之外的武汉人,是怎样的生活?
想要联系待在武汉并且很理性的人去了解到底怎么样。毕竟我们都没在武汉生活而且某些媒体都有过报道被困武汉的一些人一些特殊群体的突出问题
人们对她的最大舆论就是猜测扭曲事实的行为和文字中极其强烈或者说有些极端的情绪传播和表达
肯定的声音是她有在危机紧张的时刻发出了另一种值得思考的声音,用自己的经历去告诉了某些发生在武汉的真实情况
但是后来的情况变了,由于人们对于 zf 的不相信种子埋下了去,心理上有了提前预设,所以方方文章中的事情对公众有很大的吸引力,人们当时都在想要了解武汉的真实情况。
人们确实都知道 " 一一个时代都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
在抗击过程中向好的一方面的报道是必要且不可或缺的,新闻媒体的报道不会有激烈的情绪和极端的言辞。
方方是个作家,是个个体人,作家被人们带上的标签就是独立和思想自由。
一个特定时代情况下的氛围所决定的特定内容的传播,是必要的。在万人自危并坚守抗击不断关注的情况下,心理的天平不能倾斜。
对于方方的印象,我只停留在 “一个时代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
确实不应该,但是另一种声音要以怎样的姿态和怎样的情绪被发出,这个是值得深思熟虑的,并且在特定时间空间环境下,发声的姿态要好好的揣摩,不是说不能发声,是说怎样发声。
封城日记中的文章,我看到了最后几篇。等我阅读完这些文字,最直接的感受是,她作家的身份值得去考究。
不配为一作家。
她确实用笔触写了自己经历的,但对于她自己经历的事情的真实性,不免得令人怀疑。
方方日记中文字
文学从来就不和新闻一样,必然会有自己的情绪和主观想象。
看过日记最后几篇时,内心的感觉是愤怒的,暴躁的或者说无法平静的。
朋友圈和空间出现了我的评判,我的同学问我:“你问什么要那样说她?"
” 我并没有持续关注她 “,这是对话过程中的一句话。
确实,文字的内容变了,当初社会紧张的气氛和人们心理需求变了,限制于特定环境中的文字一直渲染的情绪被人们后知后觉发现,错了。
还请你们不要急,我会说明我的感受和我看到的原因**。**
方方文章引起的舆论进入我的视野的是因为扭曲梁护士死一事, 在她后来文章中的表态,是道歉了,但是,给我的感觉是” 极不情愿的道歉了 “。
她先说为什么对于那件事有那样的写法把梁护士在当时写走了,因为询问了专业高级的医生,后来在舆论面前所迫不得不道歉,这时她又写自己询问多名专业医生,用医生说话‘‘那就还是道个歉吧”。
这是一句很不情愿的道歉,她用多重铺垫的陈述去力求消磨舆论的情绪,并在后来模糊了护士到底的生死,转向另一个话题。
有些明显的掩盖逃避舆论,一些人在做错事情因为自己个性强硬不愿承认错误之时往往会用模糊的手法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获得原谅。
这也是在大众舆论事件中最常用的手法。
我关注的只在她对待事实的态度上,这样来看,事实在她手中就好像信手拈来,“自己创造。”
她缺乏一种作家沉稳的理智的情绪在里面,易爆易怒是她的主导,得理不饶人让人看见了几十年前人的特性。
在她对于封城日记中回应的反对的声音的言辞中,你能看到一个作家用词鄙陋并且其中饱含着愤怒,极大的愤怒,狂躁的愤怒。她质疑博士学历甚至贬低诋毁其他人,这首先不是一个公众人物该做的,更不是一个作家该做的,公开表态怼人,这种事情在一一个公众人物身上还真是不多见。
只有两种人会对于一种反对声音莫名暴躁 ,一种是自己的真正事实被毫无理由的歪曲污蔑,一种是心虚。
如果我的话语偏激,也请见谅。
她的言辞着实有些让人生气和无可奈何吧,对于 16 岁高中生回信,她写了太多低劣之词,在测他是否是虚假,文章公众没看到,并没有人知道他是否真的是高中生的笔触。
在谴责某些高校教授时,文字的面貌不可描述。
我看到高校教授的文字,有情绪,但没有卑劣之字。
日记———真实记录可以公之于众,但是不可见人的自我情绪请收藏起来。
封城日记在前期被人们肯定,是前期武汉的舆论和大众心理、社会氛围交杂融合下的产物。
在复杂混乱大场面中,确实需要一个小镜头去把事实记录下来,记录中的内容某些是事实,某些有待考证。
我国在重大事情防控方面的信息公开已经在不断地完善了,局限于大众传播的平均水平,事情就像某位记者所说:“我们永远不能揭示真相,只能尽可能接近真相。” 如有记忆偏差,还请自行修正。
她的某些声音应和大众心理当时的表现,是确实被肯定的。
后来舆论偏差了,分化了,这是因为文章中的某些东西改变了。
利用舆论的东西变多了。
情绪的激烈性大大增强了,人们混乱中的理智慢慢恢复了,渐渐意识文字的某些错误性了。
就好像利用舆论和大主体的营销传播,在无限消费着事件和社会情绪
对于事件和病毒,我们要永远有些公平理性的态度去看待。
扭曲事实和渲染情绪,并且大声指责不同声音,这是在扼杀一个社会的正常发展,当部分人士赞扬她的文章具有某些值得” 惊醒 “的声音的时候,文章里的文字同样也在扼杀反对她的声音。
受众群体言论折现了她的文章吸引了怎样的知识水平和理性态度的人。也同样折现了她是怎样的人。
两篇文章共通之处还望大家一起体会。
墨华:回看封城日记,方方的文字里蕴含着极端的情绪,非常规情况下促进了文字的传播!
原文链接
公众号链接
墨华:高知识水平下的思想犯罪是否可以让我们反思自己的教育文化和社会风气。
知乎链接
我誓死捍卫方方以及任何一个中国公民出版此书及类似书籍的权利。
我誓死捍卫自己质疑方方出版此书内容的真实性的权力。
家丑不可外扬跟批评别人添油加醋嚼舌根是不一样的。
很不幸,这些靠出卖态度赚钱的人遇到了这个人人都可以发声的时代。但既然在这个世代,那就别想再翻身了。新生代民众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发出的群体性的声音,比任何一个时代的方方们的声音都要响亮。
落后于时代的东西就该乖乖呆在垃圾桶里
一般人如果不同时满足相当的财产、阶级、影响力等条件,想要遇到这种聚光灯下被围攻的被讨论的情况,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并不认为方方身上发生的东西荣誉也好围攻会让我产生共鸣。希望不要拿那句今天你不为方方发声明天他们就来找你来劝我加入,我没那么大能耐。另外,要想破坏改革开放,这个人肯定要有点权力,从实权这一点上,说小粉红扰乱浪国舆论氛围还可以,说小粉红能破坏改革开放那是瞎扯。不过,支持方方的各位大学教授大学领导名门后代还有作协的手中的权力和影响力,倒是能抵千万小粉红啊。
PS: 周社长牛逼!。
有人总要以记者的要求,要求作家,写作者肯定以自己观察到的东西来写作, 难道史记还要去调查有没有三皇五帝?
李厚辰是谁?
论战升级,质疑者们应该清楚,此役可能是乘胜追击,也可能在城外被打伏击。
这个李厚晨,是将 “追问真相” 引向“表达权”,上当了吗。
从双方的发言来看,方方支持者不断挥动文笔,转移战场,逐步将质疑者引向不熟悉的领域,然后聚而歼之。
因此,质疑者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表面上好像你们是进攻一方,实质上是为了保卫自己的领土而主动出击,但是不要忘记自己的根据地,那就是 “真相”。
质疑者们质疑方方日记,是基于日记内容的捕风捉影、未证事实而发,不应脱离这个最根本战场,而贸然出城拼刺刀,你们追求真相的理工科直线思维拼不过他们的舞文弄墨、神神叨叨。
-——————— 坚守实事求是,不要出城拼刺刀 ———————-
一大堆人如方方之流,不参加社会生产劳动,浮游于较上阶层,不识五谷不健四体。忽略声音从何而来,不知质疑者是 “求同” 还是“求异”。
若不是随意将似于幻觉之个人日记当纪实报道公之于众,大家是可以 “求异” 的。
若不守住个人表达的边界,任个人主观定义世界、捏造事实,大家开始是要求 “求同” 的,明显越界且不知廉耻,大家就不可“存异”。
方方日记充分证明武汉 60 天搞定了病毒,100 个廖君都没有日记有说服力。美帝 70 天了,越来越厉害。事实胜于雄辩,舆论战正需要方方日记在国外的出版。如果说地方政府前期表现不及格,后期中央政府至少九十分以上,这点在方方日记里都有体现。那些搞方方日记最起劲的人,绝对有一小部分人借助舆论想转移视线,从而推卸责任。
哪的野鸡又来蹭汪主席的热度
都是些什么人呐?
现在理想国出版社怎么水平都如此低下了?
用汪主席驳斥胡总编的话:
你以为你谁啊?
谁特么需要这样那样的野鸡阴阳怪气的跟年轻人讲道理?
谁特么不知道我不赞同你的话但我维护你说话的权利
可我维护你说话的权利,但你也不能瞎说对吧?
你瞎说还不让人骂了?这也不好吧?
她用笔杆子帮武汉战胜了新冠吗?
还给人贴完标签。整天左的右的不说人话
她汪主席咋就这么能呢?
一个体制内的作家写写日记好像同情一下群众
就让那些什么公知野鸡什么的高潮了吗?
本来是个路人,但是看着那些各种野鸡写的耍小聪明的文章讽刺批评汪主席的人
真是越看越来气!
失态了,望多见谅
告辞!
典型的偷换概念
我们反对的是她目前以这种形式出版这本’日记’的行为,并不否认她有在她想在的地方出版她的作品的权利。
本质上就是我不赞同你说的话,但我赞同你有说话的权利。
这文章是典型的把’不赞同你说的话当成了不赞同你有这项权利’来讨伐。靶子都立错了。
目前大多数所谓的自由派常犯的错误罢了,归根结底是中国的教育缺乏逻辑学这门课,再浅显一点,数学没学好。手动狗头
有多少光明
就伴有多少黑暗
我满怀对光明的热情
也不吝对黑暗的批判
有多少美好
就伴有多少丑恶
我醉心对美好的寻找
也坚持对丑恶的弃唾
有多少幸福
就伴有多少眼泪
我向往对幸福的追逐
也讴歌对眼泪的安慰
“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但是你必须闭嘴,你不健康。”
“我哪里不健康了?”
“你的脑子不健康。请把嘴闭上,不要说话。嘘!”
“如果我一定要说话呢?”
“你看,我就说你的脑子不健康嘛!”
偷换概念。
本来讨论的是方方日记中是否抹黑了中国抗疫事业,这个李某人啰里啰嗦了一堆,变成了方方有没有发言权,这是两回事。
另外,作家有写书出版的权利,人民群众自然也有批判的权利,若批判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如果她仅仅是自己写日记,那她随便去写,谁会去管,但她将日记在海外结集出版,日记中的内容如果不符合现实,有可能会造成其他国家对中国的误解,这种行为难道不能批判吗?
至于她的房子问题,目前并无定论,还是等相关部门的调查结果出来再说,对此我并不想做出恶意的揣测。
看到这里我就看不下去了,把中国抗疫比作天主教性虐和法国排犹 “德雷福斯案”,这世界已经没有是非善恶了,这帮人为了把方方拉回来,是打算把边界模糊降低到什么程度?这比喻成立的话,大部分欧美国家此刻正在大屠杀吗?
控诉啥?又不让你发声么?只是你这类的叫吠,年轻人不喜欢了,你就可以骂他们极左?你可以吃饭砸锅,换桌子,就不能让我砸你饭碗?说屁个言论自由,说到底,都是利益相关!虚伪的文人被百姓拉下马,不应该么?
" 在法律的底限之上,你若觉得对方话语中有失实之处,以事实反驳就是。无限拔高发言门槛让人闭嘴,其动机怕都不是追求事实。
当然更不必猜忌动机。我想,以事实回应虚假事实是最好的方法。
我同左拉一样,只有一项热切的渴望——人性。我只想饱受磨难的人可以终获他们的权利,而这无法被任何人施与。"
事实胜于雄辩,这个肯定是对的
然后他又错了
法律底线 + 道德底线才是我们讲的 “底线之上”
他又马上把自己和左拉放在了同一个高度上
然后他谈到了权利,却淡定地漏掉了义务。
任何只谈权利而只口不提义务的人,都是空想派,夸夸其谈可以,付诸实践就是错误百出。
说真的,享有权利的前提是履行义务
而义务中很明显有这一条——
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一致原则
左拉的作品是在废墟中仰望光明
他的开头只给我一种感觉
他就是一个假装为人性发声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罢了
就这样
说个题外话
我挺喜欢看理想公众号的
为什么看理想要和李厚辰合作???
看到推送的文章, 作者是他
我是真的烦!
因为李想主义,我取关了看理想
评论别来刚 讨厌一个人也是我的权利
首先请作者不要代表我们,你只能代表你自己。
前面作者控诉的那五条我不想反驳了,之前已经写过一篇文章了。
在最后一条作者说 “方方一定是基于良心和责任在书写,也是带着风险在写。”
责任?如果还有一点责任就应该把事情搞清楚再写,尤其是疫情里生生死死这么大的事情,而不是凭自己的感觉和想象。
良心?我记得她因为说错护士的事情之后,说那就道个歉吧,转而就说” 说明现在大家都在关心这个事情。” 对不起,恕我不能理解这个时候还能做这种小聪明,把一个尚在死亡边缘挣扎的人,说成已经死了,不是应该诚恳的道歉,之后基于事实写自己的日记吗?这应该是对自己心怀歉意的态度吧。但我从她后面的那句话来看,她并没有觉得这是多么严重的事情,还巧妙的转移了大家的注意力,认为她也是因为关心人家才写错了。(如果真的关心不应该谨慎一点吗?如果真的关心别人是不是不用着急立即向全世界宣布她已经不在了?)
带着风险在写?她的风险在哪里?不要把什么事情都上升到一个高度,觉得会有人迫害她。我没看到她写的日记有什么风险,只看到她的日记引起的全世界的关注。
还有希望这个作者也不要控诉了,“为了方方的名誉?” 方方的名誉已经享誉全球了,你这么做是希望方方不要再出名了吗?方方老师知道你这个想法吗?
再有,希望不要有人再拿她跟鲁迅比了,文字比不过,情感比不过,骨气更比不过。方方看似写了许多人的苦难,但是从她的文字中却丝毫感受不到她内心的悲痛。这是我反对她的理由,不真诚。
希望那些支持方方的人知道,绝大多数反对的人不是极左,也没有把出版这件事看成多大的事,出不出版也是她的自由。不要动不动就神化这件事,不要觉得 “说真话” 就是有骨气,刚正,人格独立。话谁都会说,评定一个人不要看她 / 他说的话,看看做的事情吧。是谁一直在说左左左,是谁一直在激化这个矛盾。
尊重他的声音,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但是我不完全认同他的叙述和观点。
同时,对相关内容进行进一步思考可以着眼于别的对象和内容,不一定非得要涉及方方。
希望大家能尊重我的看法。
立场先行,但还要看似客观的一一罗列,所以看着啰嗦 混乱
他的文章有时候要表达的观点很简单,却要长篇大论的,绕来绕去的,有时候会赞成他几句,但再往下看几句又会觉得,不是这样吧…
方方那篇文章让人觉得他并非不带立场。他用了很大篇幅去描写观察者网的视频,看看他用的字眼:起底,搬弄是非,吹捧,媚俗,猜忌, 这种带强烈立场的词汇,并说该视频也是所谓的议程设置。来自于外部势力攻击是事实,外媒的煽风点火是事实,董先生视频大多是带戏谑口吻去说的,后部分提到方方认识局限而引发的误会,我觉得说得挺客观的,因为方方的态度也不是想沟通的态度,但是李文章里面并没有提到这部分,只是说视频讲者说方方扣帽子…
还说方方拿了高价薪酬,鲁迅也是,请问鲁迅会马不停蹄的发外文版本让世界了解中国吗?鲁迅写文章是给国人看的,不要扯鲁迅了好不好,如果要提,麻烦李先生学习下鲁迅写作好吗?懂什么叫短小精悍吗,慷锵有力吗?
最后他把方方描述为真诚的写作,并和他最喜欢抨击的 “猜忌” 联系了一起。我不否认方方带有感情的写作,且大部分是真诚,但是我很不妥李先生一直叫我们观察局部,同时对大众合理的怀疑扣上公共猜忌的名字。
小我和大我之间的选择。
百无一用是书生,我觉得用在这里最合适,无论何时都只是沉浸在自己的小领域小世界中。
出书不犯法,家丑早就通过新闻扬出去了,方方的小道消息哪天没有上新闻呢,新闻里面有起因,有经过,有调查,有解决办法,不比一个市井大妈消息灵通准确?需要方方添油加醋选择性的扬吗?这种做法咱们不主动做都有人代劳,方方更积极一些,仅此而已。
人格定义国格,那么方方之流肯定不在中国的主流国格之列。而且你指的人格让我想到了福奇,求生欲满满简直就是忍辱偷生,人格不要了,也没想明白他要什么利益。你这段批评改成英语发到纽约日报再贴合不过了。
猜忌机器启动只是网友自发行为,希望你能尊重言论自由。
第 5 段其心可诛啊,国际舆论和文学写作让你混为一谈,我不认同。
第 6 段我特别认同,排比句用的真好。
最后一段,发生的权利仍然存在,得到共鸣的就会获赞,不认同的就可能不评论不转发,反对的就可能被骂。左拉代表了犹太人控诉,方方代表了哪些人呢?但肯定不是武汉人!
就讲两点
我喜欢看郭杰瑞的视频,因为他并没有刻意地抬高中国,贬低美国,借用上面的一个答主的话说,看得出郭杰瑞热爱他的国家——美国!
我支持方方的言论自由,她是用日记的形式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以消息的来源渠道是邻居、朋友,呈现出的结果有失偏颇,也无可厚非。我没有看过方方日记,也没有过多地关注这个事件,因此我没有能力去评价她的作品,更无法去揣测她的初衷。真的很想问问这篇文章的作者,你又不是方方,你怎么知道她在想什么?
另外借用胡锡进的观点(不知道自己的理解是否正确),方方可以把武汉抗疫的后半段表也写出来。我个人认为,既然在国外出版,写出了前半段的伤痛、黑暗、绝望无可置否,但为什么不把后半段的有序、齐心协力、付出、温暖与曙光都一并写出来,这不是更有责任心?
文章没细看,但是看见了一个批评土改。我笑了,这就是公知的水平吗?
对于任何文章或视频,任何平台、个人,点开他的内容列表看看,就一目了然。真心写字的人,看重每一篇内容,为了表明他感觉重要的东西,总是选择不同的话题切入,视角重复性很低。
我想借这句话说说目前公知被全网诟病的原因。
诚然,公共知识分子要跳出社会事件涉及的利益关系,从历史、社会、人文等角度提出自己的见解。不同于偏左官媒观察者网,无论事情是对是错都要立场先行,因为官媒的功能即喉舌。这类在李老师等公知看来立场千篇一律的内容自然 LOW 的很了。所以呢每次都想方设法的整点新花样了。
比如,官媒说中国抗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时候公知就要说这些成果牺牲了一个季度的 GDP,生命和经济哪个更重要平衡点在哪里,我们真的做的很好嘛;又比如中美舆论战升级甚至相互指责对方制造了病毒,公知会说狭隘的民族主义从来不会把国家推向进步,发展时能不能有些更高的理念。
这些说法听着都很有道理,最大问题是,公知碰到同类问题自己和自己都也不能保持统一立场。
就好比哪天灯塔国作者写了本《纽约日记》指责 ZF 的低效民众之悲惨在推特被喷,希望李老师们依然能挺直腰杆去捍卫作者说话的权利,而不是反手跪舔民主透明。
毕竟待同一话题的视角每次都不重复和每次都重复没有任何区别,两种方法都在使用对自己而言最熟练的方法量产吸引受众,谁又比谁高贵呢?““生意人” 李老师,和维护敌对议程的生意人,这是个无限循环的套娃。
为什么我会赞同方方的观点,难道我也是卖国贼吗?
我没出过国,不认识任何一个外国人,也看不懂英文作品,也讨厌外国反华势力。
去年 12 月份的时候,也有人给我发了所谓华南市场市场传染病的事情,并提醒我,最好买点儿口罩和消毒液。我还说,这么大的事儿,政府肯定不会隐瞒! 因为代价太大了!
以后种种,皆以政府发表为准。不去相信那些流言。方方指责了一些她所认为的失职人员和措施,也有赞扬和肯定的话啊!现在多数都在指责乃至谩骂!
如果你们是对的,那方方就是坏! 那我就是蠢!
你们都是正义的爱国人士! 你们辛苦啦!
感觉自己不配为中国人!
我在想,一二九事变时,鲁迅躲在日租界,日本友人的地下室里写事变日记。
马路对面就是日军司令部
鲁迅还说过: 我向来是不惮于以最大的恶意揣测中国人的! 如果西方反华势力利用这句话来抨击中国,你们会怎么看呢?
我不认识任何外国人,
但我认识很多中国人!
他们大多数人,
他们宽容,也会苛刻
他们努力,也会懈怠
他们明智,也会愚蠢
他们热情,也会冷漠
他们理智,也会冲动
他们高尚,也会无耻
他们慷慨,也会吝啬
他们诚实,也会撒谎
他们坦荡,也会狭隘
他们就事论事,也会杀人诛心
他们什么都会。
他们首先是人,然后才是中国人。
如果人数多就是对的,少数派就不该存在。
没看过没调查就发言的都是流氓,三观正的基本删了不少
面对突如其来的袭击,一开始都会有些措手不及,哪怕是在已有一定准备的情况下。大家对二战纳粹德国 “闪击” 苏联、日本帝国主义偷袭珍珠港的历史都很了解,而最后获胜是苏联和美国。前期失利,后来缓过神来,采取了许多积极有效、强有力的措施,疫情也得以控制,已经很不错了!你看看现在的世界疫情就应该明白,我们前期虽说有错但只能算小错。
作为作家,我觉得以 “时代的一粒沙” 书写疫情下的牺牲是值得夸赞的!要是能再弘扬一下爱国主义、民族精神那就更好了!真不该写成这种 “方方日记”,除了被国外的“甩锅侠” 利用,能有什么价值?
这些批判方方的人啊,到底有没有看过方方日记。我看了十几篇就已经热泪盈眶。在我看来就算给她颁发诺贝尔文学奖都不为过。
现在社会是一个舆论和信息爆炸的社会,可同时又是一个精神匮乏的时代。信息的窗口无外乎抖音,头条,微信公众号,微博,知乎这几个,而这每一个窗口都没牢牢控制住,那么无论有再多的声音,再多的信息,也都是一个声音在爆炸,所有的自媒体清一色的鼓吹敌我矛盾,将自己置于全球各国的敌对面,提到国外就是敌方势力,仿佛全世界都在反对中国一样,俨然回到了二战以后的冷战格局。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国际反华势力的言论都被无限放大为国家意志,任何的批评都被冠以第五纵队的帽子。在这样的背景下批判方方已然成了一种政治正确。甚至有些人说出什么 60 年前那场斗争还不够彻底,思想余毒还在流窜这样的说法,俨然是红卫兵小将自居了。
可是设身处地的想想外国的老百姓也是人,他们也关心自己的疾苦。方方日记这个时候走出国门,恰恰是因为国外的老百姓也对这场灾难有感同身受刻骨铭心的痛苦,而方方日记正好引起了他们的共鸣,这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中国文化既莫言之后又一次引起了全世界价值观的认同,对于中国而言,本该是一个值得肯定的事。方方日记既不是一个新闻通稿,又不是一篇法院判词,更不可能构成什么呈堂证供,如何就能成为一把刀子呢?一小撮反华势力歪曲本意的批判和利用,竟然使得整个中国的自媒体舆论一致对内的攻讦自己人。莫非是都认同了反华势力的舆论,无话可说了,转而将矛头对准方方?好像打倒了方方就能让那一小股的反华势力闭嘴一样。
不在想说什么逻辑,什么言论自由,什么伤痕文学等等这些东西了,只是想说日记的出版让我恶心,试问在你结婚典礼上,突然一个人在到处和人说新娘不是处女,你说恶不恶心,是不是处女新郎自己不清楚?要你这么四处传播(举的例子可能不太恰当,反正就是这么个意思)
先是方方,后来又蹦出来个李厚晨。。。。这都是谁啊谁啊!? 谁给的这些人自信。。。。。 作家在中国有这么广普廉价吗?
支持方方的观点有一本日记掀不起多大的风浪来,国家要对外自信;还有的人攻击不支持方方的人是爱国奴,借着爱国的幌子,丢掉了说真话的良心和勇气。这些支持方方的人都忘记了就事论事的道理,我们的焦点应放在判断方方出版日记这件事是否合理的身上,衡量这个唯一的标准就是是否对祖国造成不良影响,这个标准不受不同意识形态、思想看法和价值观影响,是很纯粹独立的标准。如果对造成了不良影响她就确实做错了,没造成她就没做错,这个道理很简单!爱国是大多数国人内心深处最朴素、最本能、最天然的情感,为什么会被有的人扣上爱国奴的帽子,甚是不解!网民愤怒的原因无非就是她的行为可能会对国家造成不良影响而别无他意,我想最后实践会告诉国人答案方方是否做错?
讲真的,这篇推文最开始我还在认认真真的看,但是原谅我我真的看不进去。作者的第一个观点,家丑必须外扬。然后举了两个例子,我实在不明白这两个例子的外扬怎么和《方方日记》进行类比。这种类比简直是不可理喻,抗疫的前期,没有一个国家不会犯错,没有一个国家没有面临医疗系统崩溃的危险。我们暂且假设方方日记里的信息都是真的,我也只能把这篇作品看做 “为了批判而批判”。
然后作者说,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这句话让我深有感触,当方方把所有批评他的人都打成 “极左” 派的时候,我觉得这就是对这段话最好的印证了。
一个双标者的标准范文。
口里说的正义,实际还是生意。
既然笔者认为文学创作盈利无可厚非,那么,就要接受,作为盈利性商品的《方方日记》,被市场选择的结果。创作自由,批判更要自由。
最近李老师的两篇关于方方的文章,我认真耐心地看着他举起笔杆子,给自己越写越爽。
一旦读懂他密集的话语背后真正的意思,你会发现他将一些偏执的社会现象,严厉地罗列出来,却其实是站到了另一个偏执的立场上进行批判,只是不知他是否觉察得出。
反正我觉得他写嗨了。
这家伙完全不知道关注焦点,焦点并不是 “家丑不可外扬”。
而是日记真假掺杂,这种东西才可怕。如果全是真的,外扬就外扬了。
两个字:吐了
这就是陷入了一种无法证实与证伪的混沌中。
之前知乎批判理中客有个高赞说的是,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难道我们还要真的去找哪个所谓的失踪日本兵?
与此相对的则是板上钉钉。
但是,中间的模糊地带无法用二元的批判。
需要实事求是的评价事物。
好了实事求是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实事求是的判断依据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
老套娃了。
没看过《方方日记》,完全是因为网络热议的流量推出来的。所以好奇的看了看几个事件点。
也不准备看,毕竟它只是《方方日记》,就是个日记而已,她写的她负责就好,谁让日记这种东西里面体裁,内容,啥东西都可以呢。弱弱的说:“我对他人隐私没啥兴趣”。
《方方日记》能出版,那就说明一件事儿,这里面没有所谓的 “一刀切”。愿意说啥随他去说,身正不怕影子斜,继续努力为人民服务即可。
我们还有那么多事儿要做,没工夫跟她这儿瞎掰扯。生活还要继续。。。。。
建议书名改为《如是我闻》
断脊之狗也敢狺狺狂吠!!!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哦,上帝啊,春天到了,那该死的梅花香也许太浓厚了。”—- 玫瑰
浓厚到把那原本愚昧的老太瞬间变得伶俐起来。
浓厚到原本躺在地下的汪主席动了一下棺材板。
若你要问它为何。只因这梅花太艳。
使得那鹰叼的玫瑰黯然无色。
彼时,大洋东岸吹起了一阵风。
果然,夹杂着石油气息的空气是甜美的。
它向往随风而逝的自由。
它向往随风而来的财富。
(词穷)
又一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观点导师!
还能有什么新花样?和他不是一边就是反智,没头脑,网络暴民!他们在指责别人搞红小兵的时候,可是毫不客气,打倒批臭,上纲上线,玩的 6!真好笑,这叫现身示范吗?
哦,又一只想为 辩解的公知啊,围猎就对了。
任何事情都不要太绝对。发表观点是没错的,但总喜欢根据自己得观点弄一套论证给别人灌输结论得错毛病要改一改。所以文章里面部分下结论得语句包括标点符号本人不敢苟同。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不给结论。
首先表明: 我反对
我尊重她写日记并发表的权利,但这并不妨碍我对她进行道德上的谴责。
发表日记的时间点之特别、发行的速度之快,真的是前无古人。(这次发行的速度甚至是超越了发行程序)
国外破格发行,明显就是用来给自己抹黑他人时加点料,让自己的惨败不那么那看,并且巩固自己的政治基础。
题主说家丑必须外扬,那要看扬给谁! 如果二战时,你把国内的黑暗与弱点交给法西斯,你会被如何看待?现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并不适合把自己的过时给别人当枪用(黑枪)。(况且这个过时是在闭卷考试时犯下,比对面好了不少)
最后希望方女士能不逐蝇头小利
你,农村来到大城市,通过努力奋斗在别墅区买了房子。周围邻居一看,你们农民工不应该都是给我们服务的么,送个快递外卖,当保姆保洁,洗浴中心按个脚什么的,怎么能够跟我们平起平坐,并且还想在同一个高大上的办公楼工作。
他们感觉没有天理了,就天天在外面说你各种不好,各种屎盆子往你脸上扣。小区乱丢垃圾肯定是你,半夜小孩吵闹扰民也是你,说你家暴,大男子主义,连孩子都打,一个月才洗一次澡。。。。。。就想让你丢了工作还搬出小区,乖乖去送干苦力给他们服务。
这时候你家表姑来了,批评你们夫妻老吵架,还有各种坏毛病。邻居听见了,请了你家表姑去业主会上好好宣讲。你表姑还真去了,而且现场有同声翻译以便让不同国籍的业主都听得懂。你表哥这时候也说你表姑说的对。你邻居说,看吧,你就是垃圾,我们以前说的都对,你就是垃圾,垃圾滚粗我们小区,滚粗我们办公楼!!!
李厚辰大概也许就是你表哥吧。。。
这似乎是找到了新的恰烂钱途径?
还是不需要接头人的那种
真好,有点心动是什么鬼…
这文,只有言辞,却几无事实(除却 05 生意那段)。
这恰恰是对其前言的讽刺。
前言摘录如下:
“在法律的底限之上,你若觉得对方话语中有失实之处,以事实反驳就是。无限拔高发言门槛让人闭嘴,其动机怕都不是追求事实。
当然更不必猜忌动机。我想,以事实回应虚假事实是最好的方法。
我同左拉一样,只有一项热切的渴望——人性。我只想饱受磨难的人可以终获他们的权利,而这无法被任何人施与。”
李厚辰是谁?要是国家都没有了,你去哪儿要权利?
深刻体会臭老九这一词了
关于方方日记,更多的应该问问武汉人,没有经历,就没有发言权,毕竟道听途说总有偏颇
人类永远不会记住历史给他们的教训
今天的新闻,不知道以何种的心态对待这 4000 条鲜活逝去的生命
芳芳日记中说到很多的问题。即使真的存在过,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比如说李文亮医生,义无反顾的发出自己的声音,来保卫更多的人,甚至被公安找上了门。最后他的行为得到全社会的敬佩。很多人都为他流下了眼泪。但是他们的家人却是痛苦的。没有母亲想失去自己的儿子,没有妻子的想失去自己的丈夫。试问,当时李文亮发出声音后,有多少人会去相信?大多当成八卦新闻。
我们的防控疫情做的很好。但也失去了 3000 多条人的生命。这是不能忘掉的。**现在很多人都在网上跟美国跟其他国家比,这有什么意义。这都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在抖音上看过一条视频。**一个女孩看着自己的父亲被送上了,去殡仪馆的车。。撕心裂肺的哭喊着,我没有爸爸了,我该怎么办。**我们会感同身受吧!但第二天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也许这就是普通的人。要不然疫情也不会在全球肆虐
方方日记让人看了感到气愤, 因为他对疫情中做出努力,做出贡献的人和事,视而不见。这是我们全体中国人都是有目共睹的。我也感到很气愤,但是我希望那些日记中问题永远都不要再发生,即使是假的,也要防患。不想再次受到伤害
不管芳芳是收了谁的钱,还是他自己想要出名,或者处于更年期的大妈。对于这次疫情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想不单单是在武汉。本次全球抗击疫情,我们中国取得了最好的表现。这离不开政府的当即力断,离不开前赴后继的医疗工作者,离不开全国各地基层工作者的严防严控等等。这是多么的振奋人心。中国是何等的强大团结。我更希望在日后可以防患于未然,守护像李文亮这样的英雄,因为在平日中,他曾经和我们一样。
针对,评论回复。
第一,我国早已不是以前的旧中国,面对西方世界的无端指责,无理要求,满嘴喷粪,我们国家表现出来硬气,比如说贸易战,奉陪到底,用实力说话。比如现在的疫情,国家已基本解决,而西方世界正在为他们的自大傲慢而复出代价。不会因为一本,毫无证据来源,甚至是虚假的,方方日记而感到困难。一切都凭实力说话。赔款赔个屁,一群跳梁小丑。中国政府搭理都不会搭理。中国人民更不会答应。况且官方新闻并没有报道,如人民日报客户端,只是一些自媒体。
第二, 方方日记为什么要埋没一些英勇事迹,对一些报道也是去头掐尾,使得日记那么不理性,不客观,片面。如果为了在西方成名牺牲我们的利益,这是可恨的。就事论事,芳芳写的日记是他没有良心。这场疫情确实发生了很多问题,比如红十字会分配物资不均,一线医护工作者没有口罩,防护用品。某某官员对疫情统计一问三不知,能力低下,使人愤慨。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芳芳视而不见。在这场疫情过后,我们不能忘记暴露出了问题,不能忘记那些失去的生命,不能沾沾自喜,因为这一切都是用生命为代价的。受到的伤害和获得的成功都是不可磨灭。
文章中有漏洞
这一句话中列举了国外的问题,但是他没有考虑国外是确实发生了,而《方方日记》是对事实的扭曲,是半边现实。
这这个链接有 https://www.zhihu.com/answer/1108432699
方方日记在前期是可以激励人民的,但是后期的效果众所周知。
直到现在,她还在说只有别人错了,装作一脸无辜的样子,就没反思过自己,草寇猖行,口无遮拦!
老子在前方打仗,你在后方说我不尊重生命?
不敢说话,闭嘴就行了
很感谢还有如此明理之人。震惊于网暴的恐怖,也震惊于现在年轻人的轻狂。社会是一所好大学,不认真念,早迟被吊打。
一个别有用心的人为一部别有用心的作品辩护而向无辜媒体和个人泼脏水所做的一篇别有用心的文章。
不肯用发展眼光看问题的老公知们沉沦在自己的美梦里不愿意醒,还要把别人也拉进梦里。
论近期是非最多的日记,非方方那本莫属,而且从批评到谩骂再到污蔑,一浪高过一浪。尤其是居心叵测的 “境外出版势力” 介入后,内外勾结的 “汉奸” 罪名终于坐实,倒是简体中文版究竟能不能出、为什么不能出、如果出的话要等到什么时候、出了又会不会遭遇删减等问题,几乎无 “爱国者” 问津。
先就方方日记谈下看法吧,特意去搜了其全部日记,读了一下,然后多少有些理解其中的原委(请理智看完),不知有多少人像我一样,过年回家,疫情,一家人在家无所事事玩手机,各种新闻小道消息满天飞,越是骇人听闻的标题,越是夸张的内容越容易被父母谈论,然后为了防止父母成为传谣工具人,各种新闻帮他们辨别真假,搜集证据。在这些过程中我发现一件事,越是那种人间悲情,痛苦的内容,他们越是能相信然后气愤填膺或是慈悲悯人的,这应该和他们那一代人经历过的年代,遭受过的困难岁月有关!
同样的,看方方日记内容,不难发现她和其他父辈的这些共同点,但是区别是,他的文学水平,社会地位等不同因素造就了她把她的经历写成了日记,然后出版了。这其中的谁会地位这个因素很重要,因为地位使然,反驳的人会很少,而且越高的地位越容易给人一种自信心,一种几近自大的信心,让其对读到的内容更易深信不疑。
文学水平、社会地位本就为双刃剑,和新闻媒体、明星知名度一个性质,要看如何运用。文学作品,本就是有部分思想认知的表达功能的,所以若是创作者本身对事件的认知不够不正确的话,那所创作的内容是不可能有正确的传达的!就和新闻媒体人一样,新闻事件自己不调查清楚,了解足够的证据的话,很容易黑白颠倒,误导听众!
所以这个事件说方方没错,那是真瞎扯了,错了就是错了,不认只会带来更大的错误!但是说她卖国,汉奸之类的我个人认为不至于,很像是被有心人借助其文学名气和社会地位当枪使了!不过她若是依旧不认错的话,那结果与卖国所得的结果也没啥差别了,毕竟本质上对国家对名族的损害是实打实了!
———————————————————
再说这些各种的有头有脸的公开发声的支持者,其实本质原因无非有三:
一,是真的有和汪芳有一样感知,或者说一样被各种新闻洗脑的人,就如上面所说的父辈的那批人,他们受过当年的苦,见到这种苦难新闻大多原因相信,所以从思想层面就认可汪芳,这也是为啥支持她的教授、名人啥的多,因为社会上能达到一定成就的人,大多数是经历时间磨砺的有岁数的人。个人认为李厚辰也是这个范围内的。(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个经历,给长辈辟谣某个骇人听闻的新闻不合常识不合逻辑不科学之处,然后长辈回你一句: 你们就是没过过苦日子,这事怎么不可能,我们当年……)
二,有利益相关的,这其中原因就多了,学生啦,下属啦,朋友啦,文协的人啦,甚至水军啦,没什么好说的
三,就是最该被拉出来千刀万剐的那部分人了,也是网友骂的最多的卖国贼,汉奸,敌人之流!没什么理由,就是只要能黑中国就行,也是这个事件真正炒起来的家伙们,国外版创纪录的两周出版,国内搅风搅雨的,甚至国内水军大多也是他们买的而不是汪本人买的,原因很简单,没有支持者,汪大概率会直接认怂,都不用道歉,说明是自己认知不足即可!但有这些支持者,形成双方对峙,那她就等于被架起来了,再加上其地位,认错就比较难了!
不知道
1 如非看到了不愿意看到的东西,谁愿意做这羊头盛世里面人人喊打的狗头军师呢,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草木葳蕤对于诗人而言是个好消息、好景致,但是对于以农民而言却不见得,当你亲眼看到打了除草剂之后的草由盛转衰,如果继续选择漠视诗人对于时代变化的敏锐,那么,谁能拯救得了你呢。皇冠过重,必断其脖,是谁把所有的荣耀都揽在怀中,是谁把所有的黑斑都甩给他人,是谁的朋友圈里,那些因病筹款的链接渐渐多了起来,我不知道,我只晓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当狭隘的标准坠落人间,有哪个不疯狂,有哪个不变态,就像冰雹一样,把你脑袋砸几个大包,我看你还骂盛世,踹你到孟婆那里喝两碗汤,看你还敢写出身论,看你还敢写日记,你不知道这玩意有大资本主义的胎记吗,还得瑟,得瑟个锤子,你给人递一把刀子,来砍自己人,你咋不递一把枪来打自己人咧,傻不傻,要递也递一根中华牌香烟啊,递个锤子日记,要递也要递顺丰速递啊,用什么联邦快递,幼稚
真是一篇难得的好文章!
知乎用户 破坏环境的人 发表 最开始,我以为方方说的是武汉 到后来,我以为方方说的是中国 再然后,我以为方方说的是东亚 到最后,我终于看出来了,方方说的是欧美 一个优秀的作家 她的文字 就应该具备这种穿透时间与地域的力量 直指人心 检验一 …
知乎用户 斜阳若影 发表 她是那种一边抱有知识分子个人主义骄傲一边受新中国社会主义集体价值观教育的人,她习惯了把这两个视为互相对立互相敌视不相容的阴阳两面,而生活则告诉她两者可以兼顾。她憎恶这种苟且的兼顾,又无可奈何,只能以无可更改的命运为 …
知乎用户 千里江陵 发表 众所周知,郑渊洁是老阴阳师了,lbw 是新时代孔乙己 知乎用户 Freezind 发表 照这个趋势下去,这书在欧美得被禁:“表面上看你说的是中国,但谁不知道你想讽刺的是…?” 知乎用户 留学生日报 发表 我们 …
知乎用户 maomaobear 发表 方方 1955 年出生。 她妈上的教会学校,他爹 30 年代上的交大,属于民国地主富裕阶层。 这个阶层到了新中国是打击对象,她 2016 年的小说就是写土改的。 她家属于毛时代的过得很压抑的。专业技术 …
知乎用户 留学生日报 发表 已经凉了。在国内外都凉了。 最新的情况是,方方日记海外发售后,彻底凉了。销量极其惨淡。 因为啥,因为国外疫情比武汉魔幻多了,方方这日记就显得十分无聊了。 我传了一个 B 站的视频,讲这个事儿的,新晋 Up 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