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通报不再能左右舆情 | 舆论手札
原创 照相的宋师傅 旧闻评论 西部某幼儿园发生铅中毒事件,官方通报了中毒的原因,是幼儿园园长一班人买了彩绘颜料,稀释后做成食品让幼儿与老师“服用”。这个毒源的官方认定,发了通报,但没有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民间各种推测,恶猜铅中毒事件另有隐 …
大周末的骂人,实在是忍不住了。
这骂,不包括我一贯尊重的一些经济学家。他们以前已经为经济学常识发过很多声。
骂的是经济学界的整体沉默。
他们在任由经济学的最后一道防线崩溃,最终堕落成一钱不值的学科。而他们自己,也将变成最低贱的群体。
为什么骂他们?
最近,大众舆论正在兴起反“内卷”、反“价格战”,一如几年前的“一鲸落,万物生”。甚至,连《价格法》的修订,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治理“内卷式竞争”。
美团阿里京东0元购、平台“仅退货”、快递“8毛送全国”、光伏“产能过剩”……全都成了被治理的对象。
大众、官员的思维很简单、很直接:既然这些行业的人都抱怨“价格战”让大家辛辛苦苦还赚不到钱,那用有形之手去阻止“价格战”,行业不就有利润了?经济不就复苏了?这道理,是不是看起来非常地成立?
大众、官员有这种直觉式思维,可以理解。
但经济学家群体必须站出来,告诉大众和官员:这种直觉式思维是错误的。
上个世纪,大众也认为,市场经济下,企业无计划生产,无序竞争,重复生产,导致巨大的浪费。如果把生产计划起来,不就可以避免浪费,轻松打败市场了?而且,工人还不受资本的剥削了,既有效率,又符合道德。对这种“以有计划的生产来避免浪费、提高效率”的直觉式思维,不仅普通大众,就连罗素这样的大哲学家,都深深着迷。于是,一些国家陷入计划经济,人们吃了一个世纪的苦。
你看,今天的以反“价格战”来避免行业“无序竞争”,是不是和上个世纪的直觉式思维一模一样的?
上个世纪,只有米塞斯、哈耶克站出来,告诉大众,没有价格,不利用分散的信息,所有生产都是浪费。
今天的经济学家必须明白,价格,是经济学的底线。如果连价格规律都不尊重了,还要经济学干什么?
所谓的“价格战”,完全不是大众、官员理解的那样。
有些“价格战”,其实是“广告战”。
例如,当年滴滴、快的、神州租车等等网约车企业烧几百亿,补贴消费者坐网约车,那“价格战”也是非常惨烈。
但你想想,如果滴滴、快的花几百亿元打广告,劝你去使用网约车,你会不会用?我想大部分人不会用。别说花几百亿打广告了,就算花上千亿打广告,大部分人都会不为所动。
但它们烧钱补贴你坐网约车,你马上就会用。你看起来它们“浪费”了几百亿,其实人家节约了上千亿的广告费。
今天,网约车已经是人们生活中离不开的事物,大大提高了人们的效率。如果没有当年的价格战,网约车能发展这么快吗?
有些“价格战”,则是对前期扶持政策的清算,例如光伏行业的“价格战”。这里就不多说了。
有些“价格战”,是经济萧条期,市场在重组经济结构。当价格低时,企业重组生产结构付出的代价低,有利于快速完成重组,经济走向复苏。如果禁止“价格战”,抬高了价格,市场就无法重组经济结构,拖延了经济复苏,甚至让经济复苏永远无法到来。
总之,大众、官员眼里看似无序的“价格战”,其实都是非常必要的、必不可少的。
市场不是傻子,企业不是傻子。拿外卖大战来说,如果不是有利可图,京东、阿里为什么要拿着真金白银去跟美团比烧钱?它们留着现金不好吗?当然了,它们杀入外卖,不代表它们一定能成功。优胜劣汰是市场的残酷规则,优胜劣汰之后,就是行业的大发展,就像当年的网约车一样。
而今天大众大张旗鼓地反“价格战”,结果也必然像几年前的“一鲸落,万物生”一样,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可惜的是,即便人类经过了上个世纪整个世纪的重挫,也没有吸取教训,今天的经济学界,米塞斯、哈耶克式的学者依然非常非常稀缺。竟然,几乎看不到经济学家站出来维护价格规律。
这真是一个极度不争气的行业。
原创 照相的宋师傅 旧闻评论 西部某幼儿园发生铅中毒事件,官方通报了中毒的原因,是幼儿园园长一班人买了彩绘颜料,稀释后做成食品让幼儿与老师“服用”。这个毒源的官方认定,发了通报,但没有得到社会大众的认可,民间各种推测,恶猜铅中毒事件另有隐 …
蒋雨融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天降舞台是她的幸运,拿错了剧本是她的不幸,却不是她的错。 撰文丨关不羽 新晋哈佛女孩蒋雨融的口碑犹如过山车,印证了那句老话——“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公众人物的光环虽好,也得把握得住。 01 因缘际会的幸运儿 看 …
知乎用户 王克丹 发表 如果大家还有记忆,应该知道 2023 年 7 月汽车工业协会拉了十几家汽车汽车、想搞价格联盟,理由也是避免过度竞争,也不知道是没有法务审核,还是负责人太异想天开等因素,发文倡导到删文也就短短几天,好的一方面也算 …
知乎用户 凤凰网汽车 发表 看来这个世界终究是物质的,中国这边的销量一崩盘,德国那边的福利马上就下降,什么高薪什么假期什么权利保障都是建立在物质上的,吹的什么 “体制”“民族性” 全都靠不住 知乎用户 无双 发表 什么是产能过剩?这就是产 …
作者 / Xiaochuan 编辑 / 莽莽 × 低音 裁员通知来得措不及防。 以致李嘉明回到工位久久无法回神。而在 40 分钟之前,人力资源同事找他谈话时,他还曾一度以为是公司要对他进行薪酬调整。 毫无预兆的失业彻底打乱了李嘉明的规划。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