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思维与自由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应该”思维与自由

作者:黄明红

昨天,星期五的早上,四点多就起了床,五点多就到了公司参加一个重要会议。会议后总部给个跟进事项,我认为数据不合理,跟美国老板反映。他也觉得我说得有理就跟总部询问,总部给了回复说不要改动,并给了理由。但我觉得理由说反了,就又跟老板说了一下。老板说就先这样做吧,“end of story.”我当然能感受到老板的不耐烦,心里有点不舒服,因为我觉得自己是有理的,他这样的回复有点武断。但同时也理解他不想继续跟总部接洽的那种心理,如果我自己直接跟总部接洽,我可能会据理说明,但既然通过他,他有他的为难处,于是我就照做了。

到了中午的时候,我刷了手机,看到“科学猫头鹰会员群”筑起高高的楼,翻了一下,正是因为方先生最近一期节目《司马南在美国买房有什么问题?》引起的讨论。有两个网友正在用类比说明:

A:“如果不是因为阿朱,乔峰会管阿紫的死活吗?”  B:“不管因为谁,他纵容阿紫保护阿紫就是保护一个恶人,应该吗?”  A:“他保护的不是恶人,而是对阿朱的承诺。”  B:“他认为那样是对的,是应该坚持的。”  A:“感情世界里谁又没有心结呢?”  B:“但是在看小说的人看来就不应该这样。”

B的几个“应该”看得我怵目惊心。照这样的思维,我早上工作上的事情在TA认为也是“不应该的”了。以TA的逻辑,既然我认为自己对,就应该坚持,即使为此跟老板关系搞僵,以致于最后丢了工作也应该在所不惜。但我觉得,这也不是什么原则问题,我已经表达我的看法,老板或者因为面子,或者有其他的考虑不采纳我的意见,最后结果可能会造成一些麻烦,大家承担结果就好了。而且,我认为对也不一定就是对的。

我接着往上爬楼,居然看到平时给我们上课的一个医生老师C退群了,说了句:“sorry,就这样一帮子方粉,再见了。”这个医生平时不常发言,我好奇发生了什么。原来他是因为方先生最近的一些视频,他认为不严谨,于是就提出他的疑问,并在群里提出他的一些观点如下:

“我只是希望方老师以后转这类视频时真的要特别谨慎。尤其是有人指出视频的问题后,需要适当的反省。”  “‘冲锋枪不够威武了,坦克出动。’如果不能从这句话读出‘镇压’的意味,我要准备投降了。”  “你对方老师要求太低了“  “不传谣,弄清楚再转发一些骇人听闻的东西。不论对谁(我关注的人),这是基本要求。否则不会浪费时间关注。”  “‘常识’告诉我方老师错了。”  “方老师如果看到你们这样辩护,不知是喜是悲?”

从C的发言也可以听出他背后的很多“应该”思维,可能他认为方先生有很大的影响力,就“应该”谨慎,“应该”反省,就“应该”不能出错。C自己认为话里有“镇压”的意思就是有,其他人也“应该”听得出来。他有没有想过,当他说着“应该”时,背后隐含了很多假设,问题是你或者这些假设就一定是对的吗?你的认知就比方先生高吗?你可能说我不一定都是对的我的认知也没有比方先生高,但方先生也不一定都是对的。那么,你既然不一定对,你有什么权利叫认知比你高的人应该怎样?既然你承认方先生的认知比你高,你为什么不想想他做的事有可能有你不了解的地方?你是不是可以设法提高自己的认知去理解一下?如果你经过思考还是想不通,觉得方先生出错了,你是不是可以直接在公众平台跟他指出而不是在群里发牢骚?如果你跟方先生指出了,你是不是又觉得他应该要回复你?他不回复你是不是又觉得是他的错? 你知道他可能没看到也可能觉得不重要就不想回复,可以吗?还有,你可以质疑方先生出错,为什么就没有想过自己也可能出错,或许群友们跟你探讨的看法是有道理的呢?不知道C想过这些问题没有。

仔细想想,我觉得“应该”思维背后体现着对别人的指责和不尊重。你如果认为方先生应该怎样而去建议他不要发什么视频,不管你用怎样客气的语气,那背后的潜台词是你认为你是对的而方先生是错的,你是在指责方先生没有按你的想法做。方先生是心里多么敞亮的一个人,对自己做的事了然于心,对你的心理活动了如指掌,你的“应该”彰显着你的狂妄,显然就是对他的不尊重,他凭什么要对你客气?尊重是互相的,对不尊重的包容就是对恶的纵容。所以,方黑之所以成为方黑,我以为背后都有自以为是不尊重人的这些问题在。

一个封闭的社会,条条框框越多,“应该”思维就越普遍。近一两年,我在帮助我父亲整理出版一本他在改革开放之初到90年代中期作为科学家出访世界各国的日记,名为《天涯鸿爪》。书中,我在每篇出访日记后面以女儿身份写一段我自己的感想,其中关于80年代初出访美国的日记我评论道:

“日记中有段话特别引起我的兴趣,‘同Paul Swepston交谈时,他认为我们钼原子簇的研究工作做得很好,何不将成果在美国杂志上发表?他说等J A Ibers教授外出回来后同他一起商量此事。对此,我打算婉言谢绝,理由是主要文章已在国内投寄《中国科学》,不宜再投其他刊物。我心里想,尽管在美国杂志发表无疑可出出风头,但我宁愿让我国自己的杂志多引起国际上科学界的注意。’我特意去问家父,并坦率告诉他我觉得他这样做很可敬但有点天真,他也点头说:‘当时的思想认知有局限性。’”

在编辑审稿时,就把“但有点天真”后面的那句话删掉了,我跟编辑理论,他说这句话带有作者的个人观点,不符合主流观点。这显然又是“应该”思维要把人框住。我的父亲之前因为“爱国”的思想框框限制了自己研究成果的传播,现在他认识到了那个想法是有局限的,他个人的思想实际上是朝着世界主流方向在进步,但是那个环境就希望把你框住不要进步。

在这样封闭的环境下,个人要跳出框框很难。科学猫头鹰群其实是群友们可以喘口气的地方。现在,C决绝离去了。看着他在群里的头像,那大约是他和他妻子的合影吧?两个人微笑地面对着镜头。我突然感到很难过,想象他背向镜头离去的身影,想象着他头上顶着很多“应该”的条条框框,或许就此把他自己框定在他的办公室里给病人看病吧。他会因为病人没有做“应该”的运动,没有吃“应该”的食物,没有在“应该”的时间到办公室而对病人起反感不给他们看病吗?如果他有孩子,他会觉得孩子“应该”进好学校,“应该”不能是同性恋,“应该”不能玩游戏吗?这样想着,我的心情抑郁起来,感觉整个人被什么东西包裹住,伸展不开。我想C就这样离开了或许也很难过吧?可是,如果他不能打开心房,抛掉应该思维,他甚至连同周围的人或许也会过得很累很拘谨很压抑很沉重吧?其实,如果认真体会方先生的推文和视频,你会发现方先生是个很有趣的人。C似乎有善挑剔的性格特点,如果他尝试换个游戏心态,就去挑出方先生有趣的地方,或许生活就会变得有趣得多,也开心得多。希望他继续关注方先生,尽量带着学习的心态而不是挑错的心态,或许人生就会更加敞亮起来。

抬头看看窗外,蓝天白云,小鸟在天空中自由飞翔,我的心情也顿时开朗起来。很庆幸自己的孩子是生长在这一片自由的天地里,老师教他们的是“not just read the word, but read the world”,他们有广阔的天地可以去翱翔。如果他们在国内呢?想来会很艰难,不过也是有路可走的。看到科学猫头鹰的群友不管条件多么恶劣,都创造条件让孩子去游历,去接触大自然,引导他们去理解各种社会现象,以自己的最大能力用行动去带领孩子寻找生活中有趣的事情,看了觉得很开心。这样的家长,他们的头脑是开放的,心灵是自由的。当这样的人多了,他们就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冲破各种条条框框。

不被约束在各种条条框框中,没有“应该不应该”,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过上像方先生那样自由自在天地任我行的自在生活。只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方先生的自由首先来自于头脑的开放,心灵的自由。给自己自由,给他人自由。

(写于2022年8月20日)

(XYS20220831)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吹捧”还是“赞扬”? 一念之间

“吹捧”还是“赞扬”? 一念之间 作者:黄明红 我的文章《傲霜的金莲花》在新语丝发表后,我也把它分享到科学猫头鹰的群里。不少群友给予鼓励。有一个群友有不同意见,说是“吹捧文。”我问他:“‘吹捧’含有言不符实之意,您可以具体指出哪里言不符实 …

·方舟子·

·方舟子· 在美国,支持妇女有堕胎的权利一派被叫做“支持选择派”,他们认为妇女对自己的身体有支配权,要不要堕胎由她们自己选择,“我的身体我做主”。反对堕胎的一派不叫反对选择派,而是自称“支持生命派”,他们认为胚胎、胎儿也是人,所以要支持还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