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总,移动支付不普及不是因为美国落后,而是因为美国先进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柳总,移动支付不普及不是因为美国落后,而是因为美国先进

作者:刘戈  来源:微信公众号“听戈”

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德高望重的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柳总狂吐槽在美国生活的不方便:联络方式落后、网速不好、出门还要带现金…生活一点不便利。柳总说的句句是实情,用自己的亲身感受证明中国移动互联网非常领先,为中国企业家鼓劲儿。

现在,在一个中国五线城市的菜摊上,两个年过六旬、小学文化程度的大爷大妈进行交易的时候,最典型的场景是:买家拿出手机,扫一下卖家的二维码,支付后提着菜走人。对于七十多岁依然活跃在工商界的柳总因为在美国用不了移动支付而吐槽就相当自然了。短短三、四年时间,移动支付就从新锐年轻人的潮流变成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最广泛的支付方式。

所以在国内用惯了移动支付的国人出国的确会感受到种种不便,并因而觉得咱至少在移动互联使用场景方面已经实现了赶英超美。但话说,美国是因为落后才没有普及移动支付吗?住在美国的美国人民真的需要移动支付吗?

答案是,不需要,至少是不必须。原因很简单,一是美国信用卡早就实现了人口的全覆盖;二是美国商业场所早就普及了POS机,日常生活很少有需要现金的时候;三是美国信用卡使用条件很宽松;四是美国人民形成了“寅吃卯粮”的光荣传统,很多人养成了先用信用卡和银行借钱消费的习惯。

而中国一是信用卡不够普及,银行对信用卡的发放有相应的条件,至少一半以上的成年人没有信用卡;二是广大城乡的商业服务还是以小店铺为主,没有配置POS机,所以在移动支付普及之前需要大量使用现金支付;三是信用卡使用条件过于严格,到现在银行在办理信用卡的时候都要努力诱导顾客设置密码,以方便在被盗刷时免责,而美国信用卡根本不需要密码,只要不是本人签字,客户根本不用为盗刷负责;四是大部分国人不习惯透支消费,不太爱用信用卡。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才给移动支付提供了非常庞大的市场,所以互联网巨头们才纷纷进入这一领域。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马斯克率先搞出了Paypal,但很快发现这东西不能实现他的伟大梦想,赶紧卖了去搞了汽车、火箭。

这就是所谓的后发优势,但后发优势虽然是优势可依然是后发的优势。后发的优势是单点突破,先发的优势才是全面覆盖。后发优势要想追上先发优势,就要首先知道先发优势是怎么来的。

信用卡是怎么来的

信用卡的出现和普及,源于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经济生活方式的改变,更是金融机构充分竞争的结果,也和金融机构对政府监管的巧妙规避相关。

信用卡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突然热起来的。“在你的邮箱里,甚至门脚下,总是会有一些你不想要和不受欢迎的东西——一叠崭新的塑料信用卡堆积在其他已有的信用卡上面。你喜爱的银行卡和你可能从来也未听说过的银行卡正在蠢蠢欲动。他们想要的是你的钱和迄今为止被当地的大商家所垄断的收费和分期付款业务。”这是1969年7月8日《纽约时报》的报道,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尽管有些商店拒绝使用,银行信用卡仍旧火了起来”。

当时纽约的一些大商店并不欢迎银行卡,但仅仅在两个月后,商店的坚冰就被打破,没有人会拒绝给他们带来生意的新玩意儿。“美国主导时尚的服饰连锁店之一的弗兰克西蒙公司最近决定接受万事达银行信用卡,因为他自己的信用卡运作已经无利可图,而且在3个城市进行的银行信用卡使用结果令人鼓舞。

弗兰克西蒙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举例说,银行卡可以吸引更多携带银行卡到纽约和其它大城市的旅游者,创造更多的销售机会。”这是1969年9月26日《纽约时报》另一篇报道文章中的片段。

关于第一信用卡的诞生有各种说法,比较被接受的一种说法是这样一版传奇故事:1949年纽约曼哈顿商人麦克纳马拉有一次和他的律师在一家餐厅吃晚餐,当他送走客人叫来服务员结账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身无分文。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给自己的妻子打电话让她赶紧送钱过来。一个真正的商人总是会在每一次自己的经历中发现商机——如果有种类似卡片的东西可以随时带在身边,代替现金就能支付就方便多了。商人的另外一个特质是说干就干。不久之后麦克纳马拉与他的好友合作投资1万美元,在纽约创立了“晚餐俱乐部”(Diners Club),准备向人们推销可以用来支付餐费的卡片。

第一个问题当然是怎么赚钱?按现在的说法是解决盈利模式的问题。他们决定是,不向自己的用户收钱,而是向愿意加入的餐馆的人收一笔折扣,毕竟他们的卡片会为餐厅带来顾客。晚餐俱乐部迈出了当代信用卡历史的第一步。这张被翻译成大莱卡的信用卡鼻祖至今虽然式微,但依然是不少老派美国人出门旅行时最喜欢的支付工具。大莱付账卡没有银行背景,不提供循环信贷,持卡人必须每月偿还全额欠款,也没有预先设定的固定的信贷限额。

大莱卡在餐饮界做的风生水起之后把它的付账卡生意扩大到其它旅游娱乐方面,到1960年前后持卡人数已达125万人。大莱的支付卡生意直接威胁的是美国运通的旅行支票。随着战后美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美国大众到国外旅行的人数日益增加,运通的旅行支票成了最受欢迎的支付手段。1955年,运通为客户提供了约125亿美元的旅行支票,占据了全世界旅行支票行业市场份额的75%。

随着大莱卡对运通旅行支票业务的不断蚕食,到了1958年10月,运通终于坐不住了,决定发行自己的付账卡。第2年,运通推出第一张塑料制作的卡。塑料卡上的卡号、持卡人姓名等主要信息,都制成凸纹,可以在刷卡机上把这些信息通过复印纸印到收卡单上。这一创新,不仅明显降低了伪冒风险,而且收款员也不必再用手抄写信用卡信息,大大简化了刷卡程序。从外观上看,此时的支付卡除了没有磁条,外形已经接近于我们现在使用的信用卡。

大莱卡发行第2年,银行业才醒过味来:别人抢走了本该属于他们的生意。1951年,纽约弗兰克林国民银行发行了第一张现代意义上的信用卡。这些信用卡用来赠给那些有实力的潜在客户。银行与商户签订协议,当进行交易时,商户将信用卡上的信息复印在销货单上。银行则按售货单的交易额直接向商店付账,并记在客户在弗兰克林银行开立的账户上。信用卡为银行带来了存款客户,成百上千的银行开始效仿弗兰克林国民银行的信用卡方案。

但在整个20世纪50年代,信用卡的生意并不理想,很多银行信用卡亏损严重。这是因为一方面消费热潮并未到来,另一方面由于美国当时的金融管制,大量银行只能在本地区营业,银行只能和本地的商家签订协议,而持卡人恰恰在外地更需要信用卡。为弥补这一缺陷,美洲银行开始与加利福尼亚州之外的十几家银行达成了许可协议,授权其发行美洲银行卡,这就是维萨卡(visa)的前身。1966年,另外16家没有被邀请的银行在纽约成立了另一个组织——银行同业信用卡协会,就是今天万事达卡国际组织的前身。

随着维萨卡组织和万事达卡组织的不断壮大,多数银行不再坚持单干,纷纷加入这两家信用卡组织。起源于银行的信用卡其即时信贷和循环信贷也是起源于付账卡的信用卡所不具有的。银行信用卡后来居上,成为全世界人最常用的支付手段。

信用卡的出现和普及,源于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经济生活方式的改变。20世纪50年代随着高速公路网的建成,美国人口重心从都市迁向郊区,传统的家庭小店渐渐被品种齐全、规模庞大的连锁店挤压取代。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外出旅行,有更强烈的消费欲望。简便的支付方式和借钱消费的诱惑迎合了新一代美国人的需求。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信用卡终于出现井喷式增长,信用卡从有钱人身份的象征,过渡到平民百姓的日常支付工具。出现了《纽约时报》报道的那一幕。

回顾信用卡发展的历史,饶有趣味的是:正是由于美国法律对跨州银行业务的禁止,逼着银行不得不联合起来,成立中立的信用卡联盟,而信用卡联盟的产生为信用卡系统开拓了更广阔的天地。美国的银行家们没有去抱怨行业监管的无理,没有坐等银行法松绑以后再去建立全国性市场,而是通过不断创新,硬是走出一条柳暗花明的路来。

几年前的一个春节,我到缅甸去旅行。对于这个国家的封闭和落后我做好了各种准备,但依然没有想到——在这个国家的任何营业场所都不能使用任何信用卡。这超出了我的预设范围,最后只好厚着脸皮向接待我的朋友借钱。在我回到国内1个月之后,我被告知缅甸已经从当年3月起开通了面向外国人的信用卡业务。你懂得——这标志着这个国家红红火火的资本主义时代,终于来了。

信用卡催生了信用社会

信用卡被广泛使用的另外一大功绩是促进了信用社会的建立。

近日央行发布公示,宣布受理了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的个人征信业务申请。这意味着,一个由政府主导的几乎覆盖所有人群的征信系统真正的建立起来。征信系统的全面覆盖,意味着绝大多数成年人的日常交易被记录在案,并且形成统一的、全面的、可查询的征信记录。

实际上,在征信体系更早建立的发达国家,征信的使用早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整个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美国是世界上信用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也是个人信用体系最为完善的国家。早在1860年美国就成立第一家信用机构,但在信用卡广泛使用之前,只是为满足商人之间做生意的需要。信用卡的广泛普及,让征信体系成为全面建设诚信社会的趁手工具。

信用体系的广泛使用首先需要法律的保障护航,包括《公平信用报告法》丶《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丶《公平信用结账法》等多项法律构成了美国国家信用体系正常运转的法律环境。在法律的保障下,美国的三大信用局和1000多家地方信用局收集了1.6亿成年人的信用资料。

信用产品的主要需求包括消费信贷的授信方、商业银行、保险公司、雇主、司法部门及消费者个人,在确保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创造了极为广泛的使用范围。信用记录不佳直接影响就业、升职、租房、租赁、工商注册等方面,会危及这类企业和个人的生存与发展。

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进入信用记录的内容不仅仅局限在公司或个人对银行欠款的偿付记录,一些日常的违法行为同样将进入征信系统。例如违章停车罚款,美国人都会乖乖的尽早去认罚,因为忘记交罚款不仅仅是像在中国扣分和交滞纳金那么简单,而是会在个人征信中记录在案,这一笔小小的罚款可能会成为你一生的污点。这里面的逻辑是,不按时交纳罚款,意味着欠政府的钱不还,当然纳入征信记录。

美国征信记录之所以能够广泛使用,成为约束个人行为的法宝,还在于征信记录的易查询性。每个美国人一出生就都有一个社会保障号码。学生查询考试成绩、申请学校、找工作、领工资甚至到银行开户、申请贷款、租房等都需要它。只要在查询系统里输入社会保险号,就立刻可以看到所有的信用记录。所以,大多数美国人都对自己的信用状况心中有数,有意识的维护自己的信用记录就自然成为大家的习惯。

一个有良好信用记录的人,无论是就业、经商或做其他事情,都比有信用污点的人要容易得多。美国雇主在招聘时往往会要求应聘者提供信用报告作为参考,特别针对重要的金融财会类岗位。即使是疏忽大意的一个小信用污点,也会使应聘者失去大好机会。据说信用记录甚至会影响婚恋交友,信用分低被看做不成熟的表现,说明对生活不负责任。

虽然央行利用银行交易数据形成的征信系统已经建立多年,但目前主要是用在企业之间或个人大额交易,其真正价值并未全面体现。现在,随着移动支付被纳入统一的征信范围,征信系统覆盖面迅速增大,这为征信系统在社会运转当中的使用提供了条件,它将不仅为商业活动提供信用保障,也有可能真正成为诚信社会建立的基石。

所以中国的移动支付发展快,把美国撂下好几条街是事实。但柳总用移动支付的后来居上肯定中国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则要打一点折扣。

美国虽然在支付方式的更迭上落后了,但其以信用卡为核心构建的信用体系依然是先进的,这个体系在经济和社会的运转上发挥的作用依然是先进的。先进和落后之间的区别不仅仅在于某项技术的使用,而在于整个体系的建设。这其中即需要企业对市场机会的把握,还需要法律的及时跟进、政府监管分寸的拿捏以及全社会对商业文明的认知。

(XYS20180307)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双管齐下 – Nei.st

在远离美国的地方,金融世界的神经系统正在重新连接 去年距圣诞节还有两周时,中国科技公司金融壹账通的高管登上了飞往纽约的航班。他们降落在寒冷肃杀的氛围中:因为怀疑电信巨头华为为北京从事间谍活动,美国立法者即将禁止这家公司向美国政府供货。但金融 …

红票子上轨道 – Nei.st

中国有一个精妙的计划来使人民币成为央行的宠儿 在 2004 年至 2012 年间,法国巴黎银行协助向当时受到美国制裁的苏丹、古巴和伊朗输送了 300 亿美元。它使用一个「卫星」银行网络,把能够定罪的信息从付款消息中去除,以此隐藏自己的行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