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算非学科类培训?教培行业在寻找边界
****************▲ ****************2018年12月4日,内蒙古通辽第五中学附近的补习广告牌。(视觉中国/图) 全文共4107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有人则冷静地认识到,哪怕是非学科类培训,一旦再陷入“内卷” …
花巨额财政拨款建设起来的义务教育体系,被校外培训干得几乎渣都不剩。部分学校老师和国家离心背德,以吃里扒外为荣。
K12 教育资源作为国家烧钱供应的廉价必需品,被资本活活炒成天价奢侈品。穷家长只能砸锅卖铁,背债供学,给社会稳定带来巨大隐患。
内卷不断加剧。学习时间不断增长,花的钱不断增多,但学的东西除了用于竞争没有任何用处。学生未来能用于社会工作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反而把最珍贵的身体学废了。**学生废了,家长穷了,国家垮了,只有培训公司的老板大发横财,**还把钱拿到国外挥霍去了。
国怒,民怨。
都没说到点子上。
国家出手的真正原因是,资本把校外教育机构当成了下一个风口。
想一想当初视频网站是怎么玩的,想一想外卖软件是怎么玩的。第一阶段,境内境外资本大量涌入,不计成本的砸钱抢占市场份额。第二阶段,并购兼并,形成几家巨头垄断市场。第三阶段,随意定价,想干嘛就干嘛,消费者只能二选一或者几选一。
这个进程如果在发生在教育行业,可以推演一下。第一阶段,资本不惜代价抢优秀教师特级教师,高薪不好使就送房子,还不动心就搞联谊送女人。几年之内就能用很小的投入把国家多年花钱花精力培养的优秀师资力量都占为己有。第二阶段,各种资本坐在谈判桌上讨价还价,完成几家巨头的市场垄断。第三阶段,全国优秀的师资力量都掌握在巨头手里,公立学校只剩下青黄不接的,断层的教师,就像美国的社区大学一样,学区房概念彻底消失,百年大计毁于一旦。
到了第三阶段,就不是单纯生意上的事儿了。教育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稀缺的资源,因为这东西都是各个国家自己费时费力培养的,压根就不在市场上流通。现在突然出现在了交易市场上,你想会发生什么事儿?
届时美系资本可以在自己的教育机构输入亲美教育,日系资本可以在教材中抹杀日军侵华暴行,台系资本可以混淆一个中国概念,境内资本甚至可以培植自己的党派和执政党掰手腕。觉得危言耸听吗?当年仅仅一个网红历史教师,就带歪了多少学生的史观,有多少人多美国心生向往,现在可以全国的特级教师。
所以这种刨坟式资本运作行为势必会动摇国本,国家必须出手,敢在国本上动土的必须死。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是必须死。我党的手段各位是知道的。
当然,课外辅导班是不受大的影响的,给孩子们培养下兴趣爱好,弹弹钢琴学学外语还是有好处的,简单规范一下市场秩序就行了。
记得当年看过一部纪录片,讲英国一所公立学校学校成绩不好,让中国老师过去支教,结果在中国式教学方法的作用下,英国学生成绩普遍提升。
该纪录片推出后,网上都在讨论中英教学方法优劣,只有英国伊顿公学校董的评论一语中的。他说,所谓的中国式教学法无非就是延长教学时间,督促得更紧一些而已,英国的私立学校一直都在这么做,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那个时候看到这条新闻的我突然意识到,我们这一批人小时候讨厌的所谓 “填鸭式” 教学和拿着微薄工资逼着我们用功读书的老师,其实是前三十年最后的余晖和福利。那个时候,每一个孩子,无论贫富,都是按照 “社会主义接班人” 的标准来培养的。随着教育市场化的铺开,培养接班人所需要的精英式教学服务只有伊顿公学这样昂贵的私立学校才能提供,而廉价的公立学校的孩子们,就只能去 “享受快乐的童年” 了。
本来想把当时我就这个问题写的一个答案找出来贴在这里,结果找了半天,也许是年代太过久远,已经找不到了。
随后几年教培机构和衡水中学之流的快速崛起印证了我当时的判断。
对于今天教育市场化这一脚狠狠地刹车,我举双手双脚支持。用财富差距来决定教育水平,绝对不是我们这样一个国家应该走的道路。王侯将相并没有种,知识为门阀世家所垄断,就会让国家陷入魏晋南北朝那样的黑暗年代。英美这样没有历史的浅薄国家不懂这个道理,我们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泱泱中华不能不懂。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为平民百姓提供向上渠道维持社会稳定,更在于扩大人力资源投资范围,让社会保持一种人才辈出、活力不绝的状态,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万年长青的秘诀所在。
==========
没想到这个答案会火,当时用手机随手写的,一些问题没有写清楚,下面补充一下。
一,关于打击教培没用,有钱人还是可以一对一教学的问题:
优质教育是一种资源。当初推行教育市场化的初衷,是引进社会资本,共同把教育产业做大做强,提升优质教育供给、降低成本,让更多的人负担得起优质教育。结果事与愿违,教育市场化走上了高价竞聘、垄断资源、提价限售、供给少数化精英化的路线,这与教育市场化改革的初衷完全是相违背的。打击教培行业,其目的在于打断资本垄断聚集的势头,把原本属于大多数普通人的优质教育资源还给大家。至于有钱人一对一辅导,从社会总福利的角度来说,只要普通老百姓的利益没有受到侵害,有钱人的福利越多,整个社会的福利就越高。你有钱没事,只要不和普通老百姓抢,哪怕你天价聘请哈佛耶鲁教授给你做家教都无所谓,国家还要感谢你自费为国培养人才。
二、关于智能化自动化以后对于工人需求降低的问题。自动化不是先进制造业的全部。先进制造业还有着高复杂度、高集成度、高技术和资本密集度的特征。航母、大飞机、航空航天、芯片、汽车,哪一个不是带动了几百上千条供应链,创造了成千上万个就业岗位?你一个生产玩具娃娃的工厂就算全自动化又能消灭几个就业岗位?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经济快速崛起导致的劳动力结构性失衡,一方面低技能劳动力供给过剩,另一方面高技能劳动力严重短缺,推行职高教育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三、关于中考、高考分流问题。之前对 “厂仔厂妹” 的歧视,本质上是因为劳动技能教育没跟上,劳动效率低下,供给侧内卷严重导致收入水平提升不快。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还是要提升和优化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确实让没有读书天赋的孩子学到对社会有用的傍身之技。“厂仔厂妹”的收入不会永远这么低,高收入就业岗位不足的现状也不会一直持续下去,大家要对未来前景有信心。
作为行业内工作者,我在小学校外培训机构,同时是鸡娃最厉害的海淀区,我仅仅从机构本身来说一说为什么校外机构被打压吧。我是在英语教学行业。
首先,校外机构基本超纲教学,一年级的孩子学八年级的内容,那是常有的事情。教研的工作人员基本上是傻 x,有个什么事情就 “加难度”,根本没有在好好研究如何与公立学校甚至欧标对接,这个,对于不熟悉标准和课本的家长来说,一坑一个准。
超纲教学,如果对着标准来做,那 ok,至少知识体系是完整的。
但是教学机构,盈利为主,**根本没这个条件去补课件里的知识漏洞,**你以为是一个完整体系,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漏洞百出的破布袋子,初级阶段的时候这些漏洞就已经存在了,到了高年级,根本别想补起来,潜意识里全是基础漏洞。我看了那么多教育机构的教材,使用官方教材的(包括原版和外研社微调之后的)还可以信一下,至于那些 “自主研发” 的,我说实话,课件经不起推敲的,自主研发个 pea 啊就吹牛。这个“自主研发”,包括但不限于那些“和 xxx 合作的”。
**一个单元内的内容级别相差巨大,单元与单元之间没有衔接,级别和级别之间疯狂重复和毫无级别之分,**这个级别的教研 “组长” 和其他级别的教研 “组长” 之间没有任何交流,缺少系统整体的把控,出些个垃圾课件,家长还追着跑。
海淀区啊同志们,多少高知家长,都被机构愚弄,就算是博士生导师,隔行如隔山,只要服务好,家长说啥干啥,那就是好机构,根本没有这个基础去看教材怎么样。就算是同样教育行业从业者,也很难看出来,比如像那些在一个公司工作了五年十年的,根本没有其他公司经验的人,是绝对看不出来的。更何况,有一些机构,才不要你工作了五年十年的呢,一两年调岗的比比皆是,就看你年纪小力气大没有家庭没有娃,使劲造呗,加班呗,效率算个 pea,质量往后排,凌晨睡觉的就是好员工。
还有一个,是教材本身的问题。
上一条说了,所谓好机构的教材,“自主研发”,你们就当 “攒起来” 的就好了。以为真有盈利机构去潜心做课程打磨啊?以为什么机构都有这能力啊?我在不同的公司工作下来的经验,也就碰到手指数的过来的公司在做课程打磨。关键,打磨课程的能力,真的不是机构大就能做到的。
“攒起来”什么意思,你们自己品。某教育机构 “借鉴” 的课件,直接把新招聘的高管吓跑。当然,“借鉴”得好,对家长来说不是损失,这里就按下不表了。
说回课本,你们见过课本里有常识性的错误,教研还告诉你一定要按照课本来的吗,还跟老师强调这是一个知识重点,课上一定要这么教。。。我 tm。。。。。好说歹说还要做 research,你 research 你个头啊,这是常识,常识好吗??说到这个我就生气,就这样吧,我自己改就行了。关键,真不是他们 chun,是真的没有这个知识积累,额。。。。这就瞎搞呗能咋样,人家也确实工作挺努力的了。
你们见过课本里中国地图都缺个脚的吗?对,就是那只脚。
我。。。。。真是绝绝子,我就差给你鞠躬了我。
你们见过课件例句里面那些自瞎暗示的例句吗?比如:你从悬崖上跳下来过吗?
我。。。我谢谢你啊,谁 tm 能有这经历?
第三,孩子三观和心理健康的问题。
我有部分家长,每过一段时间就要跟我说孩子心态崩了,我是 “快乐教育” 的反对者,我鼓励什么阶段干什么事情,但是劳逸结合一定是很重要的,有些机构么。。。。我都不想说,自己觉得自己可厉害得很,不知道是眼睛虾还是头脑简单。
我虽然在英语培训行业,但是我真的觉得语文学习非常重要,你没有这个知识积累,你拿什么跟人交谈,语言只是工具而已,脑子里有的东西,才是自己的财富。语文学习,非常影响孩子对其他语言的理解,你们自己品。
第四,可能牵涉到的利益问题。
很多地方,公立小学可不可能和校外机构合作呢?你们自己品。良性合作没问题,问题是,有多少是良性的合作?
公立学校和校外机构各自的角色和功能,绝对不可能倒过来的。
我虽然是从业者,但是还是要说,幼小培训行业的乱象,行业外甚至部分行业内的人,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
**是真的很有问题,而且问题很大。**反正作为从业者,我很乐意看到这种整顿,因为看到那些个家长被愚弄的样子,我是真的很无语。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 “三岁见老” 这句话多有道理,其他回答说的什么让家长生孩子什么放假,都不是主要原因,就是有人看到了上面我说的乱象,所以才有这次整顿。这次整顿,一点点都不冤枉的。其他原因根本不是主要原因。
第五,有个前同事做金融的,去年就跟我说,他们已经不投资教育行业了。我相信金融机构对市场的嗅觉。
毕竟在中国,资本想要疯狂收割,尤其是教育之类的行业,难免受到关注,一关注吧,要规范下不过分的。上面说的 “照搬” 的机构,就是线上的,线上讲究的是快,是抢占市场,中国市场太大了,资本都喜欢,一喜欢,就容易失去理智。某线上订单寿命短得很,为啥还有那么多资本要投,就是想什么都捞在手里呗,日久天长么。某两个线上机构,连小说 app 上的广告都 nm 争着上,我就看个小说,还老被这些机构广告轰炸,说实话,真的是烦死了。
不管因为什么吧,这次整顿是迟早的事情,也是必要的事情。
最后,我还是鼓励家长们,**好好培养孩子的心理健康,好好了解一下孩子每一个阶段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这个真的很重要,超纲学习那么多,有个 pea 的用。鸡娃没问题,也要有科学的方法,智商,体力,兴趣,认知(这点尤其重要!)跟得上的,随便你怎么鸡,**更重要的是,**家长自己也要擦亮眼睛,**没事翻翻孩子课本,那种中国地图都缺个脚的课程,它有胆子教你,你也给我退了,简直毒害青少年。
礼貌而短暂的分割:哔哔 —–
有几点我需要说明一下:
1,关于教研能力:
哦这个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我所说的 “教研” 也绝不是 “教学方法和内容” 的打磨,而是那些自认为有 “自主教研能力” 的机构,“自主”的程度有多少?这个,不了解教材和标准,我相信很难有人看出来。但是还是那句话,就算是 “照搬” 的,那与家长而言也不是什么大事,内容质量过关就行,而那些不过关的,只要看不出来,那就是没问题。
问题,要发现了那才是问题,没发现,就是一个噱头。
2,我以上说的都是关于英语教培行业,见本回答第一段最后一句话。
英语行业是一个可以有很多噱头的行业,因为国内家长大部分不太清楚这里面的门道,以为英语就是英语罢了。
之前在一篇回答里写过,一套英语教材,要么是欧标,要么是美标,要么新课标,其中,新课标和欧标相对来说比较接近,一套教材,有人告诉你欧标和新课标都能对上,那么还可以试试,如果告诉你欧标美标都对标,那就是纯扯 egg 了,欧标美标那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完全两样的标准。适合的人群也根本不一样。
目前国内有自主研发能力的机构,基本没有。上面也说了,你要自主研发,相当于另立一个标准,那对于盈利机构来说根本就不可能,退一步,根据现有的标准来 “原创” 课件,那也是少之又少的。大家不要把 “自主研发” 想得那么简单。
**现在我们认为的 “教研” 应该是根据现有的知识大纲和课件来打磨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但这个的前提是,你用的教材够权威,**如果教材自己都漏洞百出,你教研一百遍,他还是有漏洞的。而如果只是 “大约大概估摸着” 去填补漏洞,那也是很悲剧的。何况有些教材根本不应该出现某些内容,你要怎么改?改了你要怎么向家长交代?说我们的教材烂不照着学?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有些机构所谓的 “自主教研”,不仅仅受自己能力的制约,更是需要考虑运营和公关成本的(虽然有些工作人员的公关意识低下)。
3,英语教学是有隐蔽性的。
比如,小学生学微积分,是个人都知道绝对超纲了吧?是个人都知道不符合孩子现阶段认知吧?
但是英语不一样,我告诉你我是高级的美式教材,然后小学生学的是中学的英语学科知识,或者学的甚至是美国中学的内容,如果不熟悉教材,很少有人能看出来。
再隐蔽一些,一个知识点需要在不同年龄和认知阶段铺开学习,你的孩子今天直接学圆了,有几个家长能知道这个知识点我的孩子这个阶段学到什么程度就好了?很少。
再再隐蔽点,某个不连贯的课件里,某个不连贯的表达,就是那种似是而非的。
还有一些乱入的增课,以及消失不见的课程内容。emmmm,举个例子,把你肋骨折掉两根,然后给你安十个心脏支架。
4,这不是单单 “教研能力” 或者 “教材” 的问题,这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问题,涉及到方方面面,所以问题就不是单方面的问题了。教学方面的问题有,实际操作的问题也有,比如教学机构为了成班,把不合适的孩子组成了一个班级,我就遇到过,这种情况,你连骂人都没处骂去,家长骂人只能揪着老师骂了。
不整顿,以后孩子要出问题。
5,我没有要说服谁,爱信不信哦。
有好的机构,你们可以推荐,但你推荐了,也不要怪别人提出来缺点。当然,你可以另开一个回答,这样方便大家匿名评论。
最后,我以上说的就是现实的状况,并不是说所有教学机构都应该倒闭,也不是说让大家都别去教学机构,而是,家长信任教学机构,那么教学机构也要给出点诚意来,别把人当猴子耍。我们是需要校外机构的(或者家庭教师),因为有的孩子是很聪明,学校里的知识可能真的喂不饱 ta,但是这一点,教学机构完全可以有对策的,犯不着把乱七八糟看上去 “很厉害” 的破布袋子喂每一个学生都吃下去。要么因材施教,要么把破布袋子给我缝好了,别拿出来以为大家都眼虾。
有些疑似教学机构的人也别来混淆视听,没要摔了你的饭碗,没有要饿死你,也没有要你完美,只是要你负点责任,只是告诉你,把你饭碗里的狗 x 捡干净再拿去给人家孩子吃。
下面是一个相关报道,大家可以看一下 “双减” 到底在减什么,同时,重视教育,尤其是重视教育是否被 “过度资本化”,整体来说,是一个好的苗头。而选在这个时候,个人觉得也是考虑到了某些国家暂时腾不出手来搅和本国市场,“其他因素” 的影响,总的来说,可能是相对较小的。
关于老师们,包括从业者的我自己,建议及早做两手准备,加油。
什么生育率,育儿经济压力大,确实是原因之一,但谁都没指望革一下补课班生育率就蹭蹭蹭了。
是孩子们出了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价值观:
现在网上某些带节奏的营销号、明星的价值观有多恶臭,正常有理智的成年人尚且不能完全分辨,对于孩子们来说,真的好吗?
多少十五六七的孩子天天和我说 “恐男症”、“厌女症”、“不婚不育保平安”、“生孩子就是生韭菜” 这样真的好吗?我知道不能把青春期的孩子说话太当真,但是,当这种精神毒品慢慢腐蚀着我们的下一代,到底是教育提高了,大家觉悟了,还是有人在故意带节奏??结不结婚生不生娃不要紧,挑动男女对立几个意思?整个民族如果从内部就对立了,还哪有希望?
再说某些明星,就前两天被清网这个吧,都说帅,哪里帅了?长得有点男人样吗?像个瓷娃娃一样!我追个瓜还得从头补课,问题是补了半天都不知道这个明星到底是干啥的?唱歌跳舞拍戏,有一项能拿出手的么?最后一看都三十多了,三十多了?!还跟没长开的小男孩一样,小鲜肉?小哥哥?私下里豺狼虎豹披着外国人的皮祸害中国小姑娘,这种人怎么当的偶像?
还有,现在多少小朋友,开直播,PO 自拍,学习不好好像也没所谓,反正以后当网红。
???
所以你看组合拳现在已经挥到了娱乐圈,这拳不会比校外培训轻的。
而这点反推到教育上,我们的教育是失职的。老话讲 “教书育人”“闻道授业解惑”,作为教育工作者,扪心自问一下,除了在陪刷题,鸡娃,培养做题家,有多少真的在 “育人”?最重要的三观教育阵地,早就丢了啊!
孩子们早教是美国的,动漫是日本的,追星是韩国的,外语是英国的。内容里夹带多少私货?我们民族自己的自信呢?
为啥打压校外,先要帮助改善校内老师在学生家长中的形象,别都学校混日子,校外补起来。先要让学生家长一定认可校内老师,先树立在校教师的威信,回归学校是教育主阵地,接下来,才能要求素质教育,价值观教育。
教育是民族的未来,这块阵地,绝对不能丢。
第二是人生观:
我是补习教师,政策的打压真的会影响到我的生活,理智的预计,三年内还不至于饿死,后面还不知道怎么办。
但我是真的支持打压校外培训。尤其是资本乱入的校外培训机构。
为什么?
我太心疼这帮孩子了,真的是唯学习论,唯分数论,问他们以后想做什么?考上大学之后要干什么,全是一脸茫然。没有一点理想和方向,没有一点目标。
说句不太正确又很正确的话: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走考试升学这一条路的。
补习班,尤其是资本裹挟下的补习班,把整个学校教育架空了,资本乱入各行各业,绑架老百姓的收入和梦想,让普通老百姓除了有编工作,根本活不下去,于是反过来更加焦虑孩子的学习,因为不学,是真的没有出路。
孩子们抑郁了,焦虑了,没有理想了,好不容易有点理想也不被支持。
整顿补课班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大力发展实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让中职、技校真的变成 “校”,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每个梦想都能被尊重,每个职业都可以体面养家。
这部分见我的另一个答案:
第三是意识形态: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年轻时候,我也曾认为资本主义是对的,我也认可社会达尔文主义那套。
认可的前提是,我认为自己一定是优胜劣汰中胜出的那个。
但是真正思维稳定了,你才知道,绝对大多数人,是不可能真正当上顶层的。掠夺别人的,极大概率不是你自己。而社会主义,最起码能让绝大多数辛勤努力的人有口饭吃。
最近这几年,各个行业被资本乱入,每个被影响的行业都生灵涂炭。资本在干什么?烧钱,圈地,贩卖焦虑,上市套现,吸血走人。
包括很多思维和观点,包括很多流量明星,哪里是他们自己红起来的,无非是资本为了自己的利益让他火起来。很多观点,其实是资本想让你看到的。
在校外机构这方面,资本干了什么好事儿?某些上市大机构网红老师公开输出崇洋媚外的价值观,以移民办绿卡甚至嫁老外定居国外为人生赢家,为啥?不宣扬国外好怎么卖课?美国上市谁是金主?
还有 20 年的优胜,还有华尔街、英孚…… 资本帮着扩张,不停的扩,扩到最后资金链断了,老师没有课时费、员工没有工资、学生没有课上、家长没有退费,全没有好结果,钱呢?钱哪去了?
最恨人的学霸君,双十一双十二还促销屯课一波,忽悠家长教育贷,元旦回来破产倒闭,说没预谋谁信?帮着卖课的销售自己都没想到被老板坑了,入职就是大骗子。疯狂买课的家长是找不到背后大老板的,是打是骂都是员工挨着。
资本嗜血,不光把你兜里有的钱抢过来,还让你背上贷款,没课上没房(租房贷)住,还贷不能停。
20 年前的补课班主要是答疑补差(在职教师先不聊),教师讲个茶水钱,基本都是口碑,都是附近的孩子,尤其是爸妈比较忙,没办法辅导功课那种。没有贩卖焦虑,没有鼓吹学校不行,没有说不来我这上课我就培养竞争对手。有需求就去补补,没需求大街上跑两圈吃个冰棍集个水浒卡孩子也还算有童年。
退一万步讲,20 年前家长为啥没那么焦虑?因为那时候不管干啥多少还能养家糊口,虽然高考是独木桥,但过不去还是有活路的。工人的工资虽然没有干部高,但是工龄长的也不少赚嘛。最起码当时一个勤勤奋奋的工人买房子结婚,不至于掏空六个钱包还背 30 年的债
现在呢?要么在高考中杀出一条血路然后依然不知道干啥,等着 996,35 危机,过了今天没有明天,要么技校职高出来混混社会混混日子,月薪两三千的,哪里还有未来?是怪 “三和大神” 躺平了,还是怪资本把事儿做绝了?
看着吧,从蚂蚁金服到滴滴,从社区买菜到学区房,从校外辅导到饭圈乱象,锤资本这拳,一定是最重的。
暗搓搓期待:
1 职业教育会兴起,手艺人工匠精神会兴起,各行各业都可以体面养家
2 重体育轻娱乐,把那些弱不禁风男身女相的明星踢出去,还青少年一个健康体格和正常审美。
3 缩小贫富差异,扶持制造业和工业发展,严格按照劳动法监管企业用人。
祖国麻麻是真的好,天灾人祸,她都想方设法在护着自己的娃娃。
未来可期。
小透明刚好这两天失业,随便写几句,这么多人看,有点吓到了,那就更一下吧。
1 评论基本都看了,除了还没来得及看到就被删除的,我基本都看了,挑几条统一回复下哈。
2 关于教育改革,就教育这一方面,我个人觉得补课班只是一部分,接下来私立学校也会被清理(某些地方已经开始了),放心,公立学校也不会放过的,教育是国之根本,重新树立公立教育的权威,重点抓学校的教育,提升教师地位和福利,还惩戒权给教师,这都是早晚的事儿。还有就是本科研究生大约会有缩招趋势,很高兴评论区有朋友和我想法一致。
其中,扶持和整顿管理公立校才是重中之重,评论区里就可以看出来,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矛盾真的很严重,整顿补课班,首先是把孩子还给学校,其次,也要逼着学校进步改革,把公立教育 “靠谱化” 才是重点。
这次的打压,真的是史无前例的力度,包括前两天被热传的踹门抓……emmm,我也觉得不好,好歹是读书人,多少还是会有些清高和颜面的吧。这几天圈子里也是消息满天飞,人人自危。
我是从业者,当然也只能从我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至于决策啊、方案啊,我没那个思想深度,也确实想不出来多高明的解决方案,不过我相信国家在尝试让教育好起来,但是肯定需要时间,也肯定会有很多争议或者不妥,慢慢在探索中求进,我们拭目以待。
教育是国之根本,真的不能丢。
个人预计补课班可能会回到二十年前那种状态,有补课的,但很少,不至于全民焦虑,大多也是邻里邻居互帮互助,连看娃带辅导作业,赚一个茶水钱,主要是对学校的补充,主要是替家长分担家庭辅导的压力。
而目前的补课班甚至学生甚至某些在校老师,几乎都认定不在外面补就啥都学不到,新课都在课外学,这才是问题所在。
个人盲猜校外培训不会完全急刹车,当然大连锁大机构尾大不掉,肯定不要想了,小机构自由教师这种,会慢慢萎缩。随着从业者的陆续离场,和没有新的从业者进入,随着家长们对公立校恢复信心和职业教育有序发展,当所有人都发现真的是 “各行各业都可以体面养家”,我们的未来就有希望了,当然,这个行业也就会慢慢萎缩了。
3 原文有说到一些不靠谱的老师,当然评论区也提到了一些为了续课啥都讲的老师,以及某些网红老师(我年轻时候也是某某门徒的)。就像我们不能否定他们偶尔的歪一样,我们也要承认相当多的从业者只是老老实实教书上课,没那么会营销,只是一份普通工作,养家糊口而已,这波整顿,对这部分人包括我在内,都是一场危机。
为什么骂资本,其实除了跑马圈地,套现离场之外,还有很多问题。我之前和几个朋友聊的过程中有一个共识,正儿八经做口碑的小机构,是绝对不敢玩儿囤课办卡那一套的,更是绝对不会做赔本买卖,顶多老师试听半小时,行就缴费,不行就算了。学生大多数也是转介绍,不会花几十上百抢一个生源。资本乱入,他是真的敢烧钱拓客,给老师一百一节他敢买学生 9.9,还不算大额广告推广,房屋租金,就这,有资金链不断的道理吗?
另外还有一个蛋生鸡鸡生蛋的问题,大家现在对公立教育信心不足,全民补课班,很难说都是公立校的错,个人观点是有资本在推波助澜的,然后就激发正反馈,学校越吃不饱,家长越慌,家长越慌,越报课外班,越报课外班,学校越吃不饱,越来越渣,一泻千里。全民补课,全民焦虑。
4 想要教改成功,职业教育改革真的要跟上。
每个孩子都值得尊重,每个梦想都值得被守护。我理想的未来是不管孩子和我说什么理想,医生也好,教师也好,实验员也好,售票员也好,出租车司机也好,餐饮店老板也好,服务员也好,会计师也好,工程师也好,美甲师也好,快递员也好…… 我都有信心支持他的理想,可以很有安全感地支持他向自己的目标进军,而不是 “孩子你这个理想不现实,买不了房成不了家养不了自己”。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是每个人都要去做 “人上人”,只要每个位置的人,都能积极健康生活,都能体体面面养家糊口,都能按时上下班,都能规律作息,都能获得尊重。他们的一胎二胎三胎,才能真正摆脱“内卷” 的束缚,问一问自己的梦想。
5 啊,对了,还有两点
第一,虽然我不认可那谁的颜,但是我尊重认可他的颜的朋友,颜值审美确实因人而异,但是很高兴大家只是在颜这点上提醒我,看来人品确实是没得洗了。
第二,生不生孩子的事儿,也同上,我尊重理智思考后的不婚不育,反对的是孩子们什么都不懂,价值观没有形成,啥经历都没有,啥好事儿都没尝过就轻易谈不婚不育,并且天天被这个思想影响,这无异于精神绝育。
感谢懂我的朋友,笔芯。
———————
新闻应该连起来看
财新网这篇报道,颇有些狗急跳墙的味道,实际的情况是,原本依托公立学校,利用公立学校的资源收高价生的私立学校,要么转公立,要么完全切割。而淮阳一高正序此列,其与淮阳最好的学校淮阳中学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这次整治重点正是这些挂着名校台头,其实是各地投资商和这些名校搞利润分成的 “伪公办、真民办” 学校。
过去的十几年,以衡水中学为代表的一些公立学校迅速产业化、资本化,衡水中学成立了教育集团,拿着公办学校的资源开办高收费民办学校,这种情况已经呈现出扩散的趋势,许多学校学习所谓的 “衡水模式” 并不是仅仅学习他们严苛的管理,更学会了他们如何借鸡孵蛋,借树开花,利用国家支持公办学校的资源,掏空公立学校,一步一步地将其变为某几个人的囊中之物。
现在回到这个问题本身,教育产业化、资本化与课外培训机构疯狂生长,是过去几十年间,教育行业整体向资本靠拢的一个缩影,学而思,新东方,衡水中学等纷纷在美上市,热钱疯狂涌入,教育逐渐脱离其原本的公益性与普惠性,最终使得教育资源愈发不均衡,竞争与内卷日益加剧。给学生、家长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我国的实际情况就决定了,公立学校必须成为教育的主体与中流砥柱,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育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同时保证相对的教育公平。
我来提供几个不一样的角度,课外培训被打击,和很多人以为的内卷,促进三胎关系其实不大,其实是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是遏制教育私有化的问题,很多人不知道,在一些地方课外培训机构其实已经把学校完全架空了,很多学校甚至已经出现校领导背后和课外培训机构勾结分红,学生只在学校里挂个名和供升学用的学籍,然后一天课都不去上,全部去课外培训机构读书,很多课外培训机构实际上已经变成了实际上的私立学校,更不用说那些所谓的三四点放学的政策对课外培训有什么推进作用了,再这么下去公立学校还有个鸟用,教育就私有化被私人资本控制了,而这些培训资本又大批跑到美国上市,所以。。。。。仔细想一下是不是有点不寒而栗的感觉
第二个,为了教育公平和效率,这里说得公平不是能不能考入大学的教育机会问题,而是另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教育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教育是为了什么各位有没有想过?高等教育,一定是为了培养高级人才,特别是科研类人才吧,而高级人才培养,势必需要这些进入高等学府的人本身具有能够学习这些知识的兴趣和能力吧?那么问题来了,课外培训只管到把人的分数提高,送入高等学府,那之后的呢?这些通过培训送进去的人,我可以这么说,至少有一半其实是无法成为高级人才的伪人才,简单点讲就是高分低能的废物,根本无法适应后续在大学里的学习,当然,这里说的无法适应不是说他们会堕落放纵自己不好好学习无法毕业,而是这些人本身就没有总结,归纳知识,然后举一反三的能力(不然想想,有这种能力的人,比如各地的高考状元,有几个是补习补出来的),这个弱点前期可以用补习弥补,但补习能管一辈子吗?这样的伪人才大部分根本就无法从事学术性专业的工作,而他们大量考入大学,客观上就是在挤占走那些上不起补习班而又有相关天赋,或者本身有兴趣从事科研工作人的机会,造成大量的教育资源浪费,所以现在切掉补习,其实就是在切掉这些靠着氪金抓套路进入大学的伪人才,增加给那些真正有天赋的人进入高等学府的机会
最后,还有一个原因,补习班良莠不齐,里面混杂了很多负面的东西,一些补习机构甚至已经成为了藏污纳垢的犯罪之所,其中典型的,如黑外教问题,市面上的外教可没几个有证的,基本都是三非外国人的就业首选,这些在国外就是混混乃至罪犯的群体进入这些容易接触儿童的机构,无异于虎入羊群,想想之前爆了多少外教性侵虐待儿童的事情吧,其中有一些比如某孚的,上百儿童受害,机构为了压丑闻全网封杀消息,再有一个是教材问题,补习机构如果在里面塞入私货各位想想有啥后果,特别是结合第一条那些在美国上市的机构来说
因为从高层角度考虑,国家一定不希望穷人的上升之路彻底被堵死。
你要知道,穷人孩子的路只有一条:上课在教室好好听讲,下课回家多做点盗版教辅的习题。可能这个教室冬天漏风夏天漏雨,可能那个老师他普通话都不漂准。
而有钱人的孩子,人家从小都霸占着最好的教育资源,不信你去重点班看看有几个学生是农村穷孩子的?
我读书时候十几年前了,我们班 60 来个人。
20 来个是官二代或者官员亲戚孩子。人家就是可能你学校的主管单位或者什么实权单位,塞个小孩子你校长怎么拒绝?
20 来个是本校教师的孩子或者说教师亲戚塞进来的。人家就是本校牛掰的金牌老师教了几十年了,塞个小孩子你校长拒绝这个以后的课堂质量你想想?
10 多个有钱人家的孩子。交费嘛… 你收三万五万十五万,又不是收三千万五千万,交嘛,我给你三万明面儿上的暗地里再给你 10 万多大事儿?
剩余的,才是一些真靠脑子考进来的本地普通娃以及少的可怜的乡下农村娃。
比例就这么悬殊。
正常的好学校,不说衡水那种奇葩学校哈,一年能有几个 c9、985211?
也就是这学校最好几个班里拔尖的那一小拨。
加起来百八十个撑死了,你觉得这百八十个里头…
是天天凑一波砸钱请老师补课的有钱人家孩子多呢,还是家里务农一个学期教辅几百块钱都花着心疼的穷人孩子多?
别嫌这个百八十的数字少,你学校要是年年几百个 985,你这是北京四中还是人大附中?
至于其余的普通班级,我们都叫那些班为炮灰班,就是给学校送学费的,基本是出个专科苗子都不容易。
说回来,为啥现在开始打击这个校外培训班?
就是因为这些年发展下来,经济腾飞的同时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讲真,我们读书时候小班补课是 150 一节课的样子,大班儿也就几十块一节课,普通人家做小买卖,一个月全家赚五六千咬咬牙也能消费起。
现在卧槽,一节课动不动五六七八百,然后普通人家一个月还是全家赚五六千,消费不起。
培训班彻底就成了有钱人的专属,你说这怎么玩儿?
再加上资本介入导致培训班的迅速扩张,导致两级分化越来越严重。
穷人孩子进个重点班都难,人家孩子重点班混着放学又各种培训班儿伺候着…
以后人家就是头猪也能被喂去本科,你孩子连本科的屁都闻不到,什么感想?
再加上我国独特的科举制度,有一些工作学历不行你都不能报考…
那可预见的未来,以后国家掌权者可能从高到低会这么排序:省厅是有钱人的孩子—市局是中产的孩子—县局是小康孩子。
底层是穷人的大专娃…
那这个国家怕是又回到了旧社会。
别说不可能,这个如果不遏制,以当今这贫困差距扩大的速度,再加上资本扩张的疯狂…
估计用不了十年你就不可能在好学校见到穷孩子了。
所以国家做这个,是想强行把有钱人的孩子尽量拉到跟穷人孩子一个层次上竞争…
效果不一定如愿但是初心挺好。
我看有人讽刺中国官方教育不如私人教育质量高所以打击培训班儿的…
这个质量不如人家倒是的确,毕竟一个是要养着几亿人让他们尽量都能学下去,另一个是只要让我的客户快乐就行… 这怎么比?
但是对打击培训班儿这事儿有意见就大可不必了,从普通人的角度来说,你要想想,未来一节课涨到 800、1000 人民币的时候,你是属于那个买得起的?还是买不起的?如果你支持,那到时候买不起,你孩子就注定被淘汰。
从你是开培训班儿的商家角度来说,小打小闹你就是质优价廉想着少赚点一节课你收个百八十块,让穷人富人都能消费得起,信我不仅没人会找你麻烦大家还得夸你。
但是如果你是开培训班儿的大商,那活该死去。别说什么你赚钱辛苦如何的,我骂你难不成还要管你辛不辛苦?
主要有四个问题
1、和公立学校争夺教师资源
2、校外教培行业不按照国家的教育大纲走,自成体系
3、导致家庭教育开支急剧上升,生育率降低
4、资本裹挟下的校外教培机构以盈利上市为目标,而不是以教书育人为目标
看原文啊。。。。
哪有那么多戏,原因、目标,都写在文件里了。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www.gov.cn/zhengce/2021-07/24/content_5627132.htm?trs=1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gov.cn/zhengce/2021-07/24/content_5627132.htm%3Ftrs%3D1)
现在的补习班,150 块一节课算是便宜的吧,
就按这个算,语数外三门 450,一月上四次 1800,已经是公立学校学杂费的两倍了。
一学期算五个月,那上完要 9000,可以去全国任意景区旅游。三年下来 54000,可以买辆车,六年下来 108000,可以买鹤岗的房外加带暖气费。(黑龙江普高率比全国平均高两成)
要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补习到高考结束,寒暑假合起来算一个学期,那就是 243000,若是去德国法国意大利这些不收学费的地方留学,可以付一至两年的生活费。
这笔学费如果大部分能落在老师手里,让老师去消费,那经济总可以景气一点,职技校学生的前途也不会那么差。但是这笔钱大部分都落在了补习机构的口袋,老板董事们赚的盆满钵满,又不会去消费(对了,把外国人当洋大人也和这些补习机构老板脱不了关系),那不就和一个毒瘤一样,不割他割谁。
菜园子里的韭菜快被噶秃噜了,大头还不是园主噶的。
叔可忍婶不可忍!
不敢多说,简单几句。
80、90、00 的文化素养的平均水平是非常高的。即便你只上到高中,就算学习成绩一般,也懂得基本的物理知识,知道什么叫函数,能够看读通简短的文言文句子,还了解一些基础的政治、经济、历史知识。
这一点,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其实都做不到,因为学生的培养,绝大部分不是强制的,只是提供可供选择的资源罢了。中国即便国家不强制,家长也会强制,因为有高考存在。
但在现代社会的分工中,国家并不需要所有人都有较高和全面的文化素养,尤其是技术性工种,需要的更多是技术上的熟练。一个电工,懂得中国历史,当然不错,但对他的劳动生产率意义不大。
但是,如果劳动力普遍都有较好的文化素养,那么就会陷入这样一种问题:大家都追求符合自己知识水平的工作,但社会并不能提供这么多的相应岗位,社会需要的技术工种,又没有人愿意去做。大量的社会问题就会产生。
总之,尽管没有人喜欢,但一个社会的劳动力水平的稳定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形,而非倒金字塔形。吊诡的地方就在,这个金字塔,只要你不管,放任资源去自我分配,它是会自然产生的;这个倒金字塔的出发点则很好,力求把底下的人搞得少少的,把上面的人搞得多多的,但它的结构非常不稳,上面的一大部分最终还是要坍倒到底下,而这个极具破坏性的过程,没有人愿意看到。
初中现在要求家庭作业原则上不超过九十分钟,我初中数学不好,九十分钟我可能一道大题都没解出来。
——
技术工种,待遇并不差,尤其是高级技工,多了解一下行情便知。问题在于,你没上过职校,电工也好,厨师也罢,哪怕开挖掘机呢,就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上了大学再去上职校的,至少我没见过。
另外笑我做题速度慢的,你们真笑到点子上了,假如当年我九十分钟解不出来就放弃了,也不多做题了,那我可能也就不上大学了。
——
针对质疑和反驳,最后再更几句:
1、高校缩招不能解决问题,只能加剧内卷,因为大家还是会拼那个 1%。关键在于要限制你拼。如果说 “躺平” 的根源在于现实跟不上预期,那么禁绝 “躺平” 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降低预期。如果社会分工发生结构性改变后,现实或许还会大于预期。有了预期,就有消费,那社会的活力就又会回来,进入下一个良性循环的阶段。
2、提高文化素质当然是好事,但社会提供不了那么多相应岗位也是现实。其中产业升级不顺利是根源。打个比方:你为了提高通勤效率买了辆车,结果发现堵车和停车位都是麻烦,不仅提高不了效率还多花费了一辆车的钱。现在只有断舍离,赶紧再把车卖了,等以后基础设施等条件更好了再买。
3、技术工种的工作强度和工作环境当然不好,但现在只要是体制外的工作,要说强度和环境,真差的不多。实在不同意的,各自持保留意见吧。
4、题目问的是根本原因,我只是提出我的看法和分析,完全不代表我要这样干,我有那个决策权吗?我个人当然希望敢拼、能拼者都能实现社会阶层流动,可有的孩子,比如初中的我,就是愚钝,他每天要是只有九十分钟,又怎么拼呢?时代变了,更多的只有无奈。
公平嘛
你知道,中国人特别喜欢攀比
明明没有中产的收入,知乎上标签自己是中产的比比皆是,当然这种大多数是骗子。
但是现实是,没有中产的收入,很多父母给小孩的教育是赶超中产的投入。
中产一年给一个孩子投入是 10~50 万
这类家庭做不到投入 10 万,也要拼命的投入七八万,七八万你知道对于普通家庭的收入来说占比是多少吗?
能达到 30%~70%
还不说房贷车贷生活费
所以你觉得生了一个孩子的这种家庭
还有动力再生一个孩子吗?更不说三胎
抛开生孩子来说,一个家庭 30~70% 投入了教育,准确的说是给了培训机构,这种经济会繁荣并蓬勃发展吗?完全是畸形滴~
一个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
虽说都可以毫无怨言的投入(姑且这么认为),但是两口子的想法不一样。
有的觉得上公立学校,靠娃天赋,偶尔开个小灶,差不多就得了~可是如果另一半不这样认为,觉得特么两岁就要开始学英语,三岁开始学游泳,四岁就要认识八百个汉字,五岁能背唐诗三百首。
两口子能不闹矛盾吗?
日积月累必然分道扬镳
你以为这样一个家庭可以重组为两个家庭?
两个家庭又再生一个孩子?
你想多了 (ー_ー)!!
大概率一个心已经死了
另一个想办法找个有钱的,还要特么的帅
但是事实是有钱多金的又不傻
偶有成功只能说是个例
所以不如把这种本身畸形又野蛮生长的圈子直接强拆了,重新洗牌。
中产的自己请家教,一对一,悄悄的。
还敢到处装逼你就举报那位老师。
因为现在培训机构对整个中国社会, 已经弊大于利, 甚至百害一利了。先说几个比较隐秘的点。
一.
培训机构为了迎合市场,引进国外的教材,特别是英语课程。很显然,国外教材里面包含不少不符合中国价值观的意识形态内容。这是一个非常严肃和严重的问题。 往大了说, 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二
国家有要求外教持证上岗的政策。 培训机构为了让自己聘请的那些临时工外教表面上达到要求,向美国英国认证机构支付证书认证费用,帮助外教获取 tesol 证书。在本国市场,主动使用外国的行业标准,大家体会这是一种多么软弱下贱的行为。不排除这里面有外国教育产业势力介入的可能性。
三.
资本家嘴上都是 “教育和初心”,本质上都是利益。99% 的头部教育培训机构,最终目标就是在美国上市后圈钱。特别像掌门一对一这种,投资人里一堆日本,美国,加拿大的投资人, (见下图掌门一对一的例子, 信息官网可查). 中国培训机构和国外资本形成密切联系,联合起来收割中国家长。
资本家投钱到教育行业, 肯定不是做慈善, 显然也不是为了教育。终极目标只有赚钱。怎么赚钱?只能是从中国家长那里。那为了更好的收割家长,动用各种不道德甚至违法的操作, 制造焦虑,玩出分期买课,贷款买课这种畸形的东西。
在整个教育培训行业, 真正有良心的, 只剩下一部分的中低层员工, 他们有可能是真心实意地想帮助学生提高能力。
四.
再说下线下的英语培训机构。很多都是不具有合法身份的黑人,签证到期后非法逗留的黑人。危害性极大, 这方面不想多讲, 大家自己体会。
五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电商行业,, 也是高度资本化的。 但是国家为什么仍然鼓励他们发展, 只做适当的监管? 而对教育培训行业直接压死。这些行业可以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 方便中国人生活, 促进消费, 带动整个中国社会进步, 能够反哺社会发展。 而教育培训行业除了能切实提高一部分学生的成绩外, 其他方面几乎是一个吸血鬼。可以说是百害一利。
我只说两个数据:教培市场一年的产值是 1.43 万亿,而我国一年的军费是 1.27 万亿。
然而,985 和 211 大学的录取率还是那么多,招生规模没什么变化;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还是那个样子;大学毕业生却越来越多了、每年考研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花了那么多钱去内卷,实际的高端产业和岗位并没有增加,主要是剧场效应增加了整体的门槛,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与国民负担。很多家庭到了孩子需要教培的阶段,为了孩子教培,被迫牺牲家庭的正常消费开销,谁叫咱们的俗话也常说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呢?
但这并不代表,这些人民的积蓄,是可以用来浪费的、是可以不产生实际意义的价值的。
与其这样,就算不去消费,再多造点 J20、海里多下点饺子不香么?真理在东风的射程之内,产业升级与高端市场的开拓也需要与之相应的军力为发展保驾护航。
经济好了什么都不是问题,经济不好了什么都可以被当作经济问题处理。这事说白了就是七普加疫情两个达摩克利斯之剑挂头顶上了,奉孝没得选。
当年互联网资本玩那么野,奉孝不是看不见,而是觉得没必要出手,因为发展是过剩的,一味管制不仅年末数据不好看,而且还会让更多资本流入房地产,得不偿失。
但这次不行了,经济不好你们这帮虫豸还跟老子唱对台戏,那就不玩了,直接掀桌子,让你看看老子到底有几条大腿。
想跑路房地产?呸,日子不过了,这次第一手就是先把房地产商的蛋杠爆了。
资本也聪明,其实资本最怕掀桌子,但商家的小九九,万事不离极限施压,加上心眼养坏了,贪心一上来,all in 押在大而不倒奉孝不会掀桌,甚至还想搞出逃的路子。
然后就…… 对吧,真不能怪谁,说到底就是资本利令智昏,奉孝低估形势,如此而已。
消除教育资本化运作的可能性,给过去的教育产业化错误政策擦屁股。
从历史到现在,能上高中的学生比例从来没有超过 50%,可这个问题前段时间突然火起来了。
如果大家都能上大学,那谁还愿意进厂?
你不进流水线,我不进流水线;你不上工地,我不上工地,人口红利从哪里来?
提高蓝领待遇是能吸引大家做蓝领,可是蓝领待遇提高了,人口还能是红利吗?人口不是红利,种花还能崛起吗?
所以要打压大家上高中上大学,打压做题家的产生,而不能提高蓝领待遇。
校外培训机构是一个封闭的聚会场所。
课外培训机构上千千万万的袁腾飞罗永浩的授课的内容可防可控吗?
年轻人滋生的情绪可防可控吗?
电报上看到的神友感觉多数都降到 18 岁以下了,文化程度看上去也不高。
“再不迅速扭转形势,共和国的命运和前途就面临着粘重的~ 威胁!(挥拳)”
其实就是生育率的问题。
第 7 次人口普查结束的时候,国家提出了三胎政策,当时大家还嘲笑说我买不起劳斯莱斯,难道是因为摇不到号吗?但后来发现国家认真了。
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4 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加班工作太辛苦,第二房子太贵买不起房,第三教育成本太高太焦虑,第四,实在太丑找不着对象。
你会发现国家在整治教育的同时,除了第四帮不了你,其他的都在帮你。三胎政策发布没多久,互联网大厂就开始取消大小周取消 996,为什么?因为背后肯定有人找他们约谈了呀,紧接着互联网大厂开始被反垄断打压。
房地产市场也被整治,三胎政策出台以后各个地方限购限贷政策更严,深圳还出现了二手房指导价。三根红线,集中供地… 房地产公司一片哀嚎。
不要觉得这些东西都是没有关联的,其实这都是联系起来的一盘棋。
看到高赞答案说的什么影响到意识形态价值观等等。这恰恰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们这个社会为什么会形成唯学习论,唯分数论,为什么家长如此焦虑,为什么教培行业之前如此风风火火,不是教育行业本身的问题,不是因为你教培行业教孩子们要唯分数论,价值观是不能教育的。价值观一定是在这个世界的共同影响下形成的,今天孩子们或者有些家长是这价值观,不是教育行业教他们的,而是我们整个社会共同形成的。
我们当下处在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状态,资源总量不够分布不均,所以好学校就这么多好工作就这么多,所以我们要通过中考高考进行严格的选拔。所以才会导致大家恐慌焦虑阿,这不是教育行业教你焦虑的。是你担心自己在有限资源的分配中吃亏,是你担心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时候你被挤掉下去了。
因此不健康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形成,不能全怪教育行业,是因为我们整个社会的资源状况还不足以消除大家心中的焦虑。所以为什么整治教育的同时也在整治房价整治其他。所以为什么现在共同富裕这个概念被提的很高。就是这个原因。
职业教育啥的地位要想提高,不存在于教育本身,而存在于你毕业以后怎么样。如果你是职校毕业的收入和本科毕业生差不多,那职校的地位当然自然就会提高。教育的一切问题,其根源都在于社会,而不在于教育本身呀。
1、私立教育的花费的沉重负担
2、培训乱象和教育质量的下降
3、年轻人结婚痛点与育儿支出
4、私立教育对公立教育的侵蚀
5、减少育儿费用——扩大内需
6、总结
真正原因:为三胎政策的辅助政策。
虽然对富裕阶层影响不大,但是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家庭来说意义非凡。
不过也要认识到这个政策整体的好处来,它能够很大程度节省普通家庭的教育支出,同时将教育的责任重新还给公有教育体系。能够最大程度减轻家庭在教育方面的开支。
九年义务教育全免就是让公有教育承担更多的责任。从而从教育公平源头上带来更普遍性的公平。
然而我对家里那边的私立教育很不满意,太贵了,私立初中学费一个学期八千,包住不包吃。至于学前教育复读高中私立高中学费也很昂贵。这绝对是地方教育的痛点所在。
从这个方面来说,对私立教育的遏制和补习班的遏制是对更多的普通家庭负责。从长远来说,就算是一刀切也是利大于弊。
至于那些各种补习班的乱象也更不必多说,有的老师课堂上上课像是猫教老虎学艺留一手,等到私人培训班补习班再开课。还强制要求自己的学生一定要报培训班。还有的老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私有培训班上导致学校的工作做不好。
另外彻底清扫课外培训机构也算得上三胎政策的辅助性支持,从教育方面为家庭减负。
之前谈过,当前年轻人结婚的痛点所在:
养老,育儿,买房。
养老方面已经延迟退休年龄了,所以不好再延长退休。
买房方面,房地产也不能迅速崩盘,所以能够采取政策也就只能在育儿方面下手了。
育儿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教育环节,从这个方面理解,一切都清清楚楚的。
虽然会给部分做私营教育的带来损失,但是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可以算是很好的政策。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私营教育的存在基础,它是在挖公立教育的墙角基础上,公立教育的老师大多都是接受了国家的专项补助如师范生和对口师范生,这个群体从小学到大学到研究生受到国家的多年补助。而私立教育只是来摘桃子,用高薪聘请教师,然后把成本摊到所有接受私立教育的家庭和家长身上。从而完成了私立教育空手套白狼的魔法操作。挖着义务教育的墙角,赚着广大普通家庭的钱财。然后政策一来拼命喊冤。认为国家在针对你。说真的,这财本就不义。
公有方面的退却都会导致私有方面的全面侵占。
国家一方面需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是一旦被资本攫取高额利润,就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涉及到国计民生的部门,私有的大肆发展都会毁灭原先的公有基础。
而教育几乎可以说是民族的根基,这些方面让资本强势进入几乎是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不负责任。
所幸现在,回归正常。
另外再说一点,取消课外培训机构不仅能减轻家庭教育负担,更为宏观的作用就是能够给家庭更多的可配置金钱用来消费。为什么教育消费不行?因为它除了造成卷不能带来更广泛的有利于民生和经济的方面。为何?因为虽然高等教育多次扩招,但是名校就那么多,这就是资源的限制性。所以在螺壳里做道场不仅毫无作用,反而会促进卷的激烈程度。
而消费,也是基于我国的现状来说的。我国目前面临的四降一升问题也要求我们在扩大内需上想办法,那么问题来了,如何促进消费,那就要让国民更有钱,更有钱一方面是开源一方面是节流。开源有点儿难,那就节流,从教育上节流就顺理成章了。
综合以上,
全面禁止课外培训机构——降低育儿成本——保持劳动力优势。
全免禁止课外培训机构——降低育儿成本——促进家庭经济收入——促进消费——扩大内需。
我能看到的有这么多。
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这都有着清晰的逻辑链条的。
本来房价高已经劝退一堆想结婚生孩子的了
但是架不住有些真爱哪怕出租房也可以结婚生子
这时候,劝退上面那批人的,就是各种校外辅导班,校外培训班的鸡娃行为
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是没有钱也没有时间精力让孩子去上这些辅导班的
这样的话,自己的孩子极有可能重蹈自己的路,甚至还会活的不如自己
那干脆就别生了呗
好吧上面是我编的,真正原因是德尔塔在国内开始扩散,要大力打击各种非法聚集,所以就针对培训机构了
国家打好了基础教育的底,教培拿着分数割韭菜。
结果:
1、有潜力的孩子在分数这一考核标准下被题海练习生降维打击。
2、没啥潜力的孩子牺牲了童年,浪费了学位。
国家教育的任务是择优选拔人材、培养合格的劳动力,让孩子们树立基础的三观,多读点书来面对工作和生活。让聪明、自律有潜力的孩子能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走得更远。
“天赋决定极限”,教育只有实施天赋选拔,才可能实现素质教育,快乐童年。
至于 “选择、努力或背景决定能否到达的极限”,是就业之后的事。
校外培训机构不培养人才,干扰正常教育秩序,结果是人才极限下压全民素质降低,社会内券更加严重。
PS. 有人说唯分数论本身就是错的,我也认同,问题在于,你能找出更好的标准来吗?
国家反复强调的核心是:确保义务教育的公平。
为什么要确保义务教育的公平?
因为要让那些来自普通家庭、尤其是贫苦家庭的优秀的孩子有上升的通道,
通过国家提供的义务教育,从社会的底层,进阶到中产。
通道必须顺畅。
为什么要有这个通道?
自古以来社会重大动荡的重要诱因之一,便是社会阶层固化,优秀的人没有上升的通道。
结果就是:要么这些优秀的人造反,要么就是国家高层人才凋零,国力渐弱。
国家现在进入高速发展期,最需要的就是社会的稳定。
为什么校外培训会堵住这个通道?
校外培训是通过时间、金钱、各种资源的投入,让没有花钱的孩子在义务教育的竞争中,落于下风。
普通中产家的普通孩子,只要经过培训,就能轻松超过不花钱的贫苦家的优秀孩子。
不仅如此,很多学校还在通过设置门槛,强调素质教育,将金钱和资源,对于升学的影响进一步强化。
结果就是,最好的学校,招收的不是最优秀的那批孩子,而是家里资源最多的。
久而久之,变回进化成强者恒强,世袭罔替。
老封建老资本主义的弊端就来了, 这就威胁到国家根本了。
至于很多人讲的生育率,内卷焦虑等问题,跟动摇国本相比,并不是那么难解决。
教育公平或者说上升通道的畅通,是国家的大后方稳定的关键。
只有这样,才能抽出精力在经济上和美国掰手腕
一旦经济上中国占据了主动,就会有大量的高质量的就业机会产生
内卷的核心就是高质量的工作机会太少。
大家不得不通过卷的方式来与对手竞争。
为什么国外发达国家没有这种现象,因为优质工作机会多,且社会福利好,无论工作还是不工作,都可以过得很好。
生育率低怎么破?
生育率低的原因之一是计划生育叫停得稍稍有点晚。
房价对于生育率的伤害可是要比教育内卷更严重哦。
多少年轻人因为高房价,加上丈母娘对房子的要求,连婚都不敢结。
即使掏空家底,透支未来买了房,也已经心累到无法生育了。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很麻烦,但也不是解决不了。
解决办法其实并不少,也不是当务之急。
目前有一些国家,比如说加拿大澳洲,通过移民政策,吸引年轻劳动力,尤其是护工类。
再比如说德国,通过免费的留学,吸纳高学历人才。
只要政策得当,年轻人没有太大的生育压力,人口上升还是可期的。
所以中国在缺人口的时候,实在没办的时候,国外的方法也是可以借鉴一二的。
只讨论事情不提解决方案,不是我的风格哦。
打压校外培训能否彻底解决问题,达到真正的公平吗?
目前只是权宜之计,只是一个开胃菜而已,相信国家还会有后手。
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方案是:
全民免费的素质教育。
请让我慢慢道来。
素质教育是个非常大的坑,如果不加上全民和免费两个限制,就是阶级分化的利器。
中国的高考系统引用的是前苏联的模式,是以筛选科学家为目标的教育体系,这个体系同时通过超纲的学习,达到智力筛选,也就是智力高潜力大的孩子,可以一直坚持下去,而智力跟不上的,就会被一次次的考试筛选所淘汰。
而现在大家经常听到的素质教育,则是资本主义国家提出的。
素质教育本身是契合教育的本质的
但是它有着唯一一个弊端:占用和消耗大量资源。
所以,只有那些拥有大量社会资源的人才有资格享受素质教育。
即使是有钱人家的傻孩子,也能给培养得像模像样, 甚至在某些领域还可以成为达人。
而那些需要耗费大量资源的领域,就称为了这些人的专属自留地。
器乐、马术、赛车、极限运动、红酒品鉴、古玩鉴赏、高达驾驶等等,即使资质平庸,也可以通过资源的碾压,让大多数竞争者连门都进不去。
所以怎样才能确保公平?
那就是根据资质分配资源。
通过学习效率来将学生进行分档,而不是通过学习成绩。
就算有钱人家的孩子怎么用钱来堆,成绩除以时间等于效率,这个效率怎么都不会高。
这样,有钱人家的孩子的成绩和普通人家的孩子的成绩,就不会受到太多金钱和资源的影响。
这样,普通人家的优秀孩子,就会脱颖而出,和其他社会阶层的优秀孩子一样,
享受到国家提供的更多的教育资源,
接受更有挑战的学习任务,
未来承担更重要的社会职责。
而权贵家的普通孩子,
可以继承家族的财产和资源,
但没有机会鱼目混珠,
进入到国家的尖端领域。
可以成为富有的普通人,但不可以成为富有的权贵。
财产可继承,但权力不可继承。
钱和权利混不到一起,就没有那么多人一心追求金钱。
钱和权利混不到一起,人们对于权力的追求也会更加单纯。
未完待加更
加更 1:
为什么出国留学既流失人才,又流失金钱,国家还在支持?
因为留学是帮国家解决了一个大的难题,还是教育公平的问题。
就算流逝了部分优质的人才,就算损失了大量的金钱,跟它对社会稳定带来的好处相比,还是留学更好一些。
古往今来,科举舞弊都是杀头的大罪。
即使在封建时期,贵族阶级已经世袭罔替,但仍然禁不住科举舞弊,通过非法的手段获得上升的通道。
现在国家对于高考招生的公平性十分重视,打击不公平手段十分严厉。
我见过亿万富翁使出浑身解数,愣是没有办法让自己的孩子拿到一个一本的统招录取。
这在资本主义国家,是不敢想象的。
要不是出国留学这条路,那些有权有钱的人将会摧毁大学招生的公平性。
花钱让孩子出国读好大学,比花钱在国内读好大学简单多了。
如果没有留学的疏,只有堵得话,根本堵不住。
试问那些手里攥着大把钞票,手中掌握骇人权力的人,
当他们使出浑身解数、一心想要让他们的孩子去国内顶尖大学的时候,
谁能堵得住?
加更 2:
打压校外培训能够对社会各阶层的人有什么影响?
社会高层:没有半毛钱影响,再怎么打压,也不会影响到我想让孩子去到名校的目标。如果我的孩子资质确实平庸,无法在高考的领域占得先机,那么我就考虑送孩子出国。我甚至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选择高考的路线,因为太辛苦了。
社会中上层:没有太大影响。相比于校外培训,我为了孩子付出的可是更多的。学区房、进名校、名师辅导,哪个不是耗资甚巨。无论是高考还是出国,都难不倒我。
社会中产层:
孩子优秀的家长:太好了,这样我的孩子就可以靠自己的实力上到理想的大学了。让那些想着花钱就能超越我孩子的凉快去吧。
孩子普通的家长:太好了,终于不用卷入这场卷来卷去的竞赛了,我们也不想花这么多钱,但是其他孩子都辅导,我们不辅导不就落后了吗?现在不让培训了,大家都松一口气。大家都辅导,跟都不辅导,结果差不多。卷来卷去太讨厌。
孩子平庸的家长:太糟糕了,本来孩子就跟不上,还不让我们培训,那我们家孩子怎么才能上好学校呀?
社会中下底层:
孩子优秀的家长:太好了,这样我的孩子就可以靠自己的实力上到理想的大学了。自己拼不过其他孩子的家长,本来还对孩子有愧疚,现在太好了。感谢国家感谢党。
孩子普通的家长:跟我有毛关系?反正不打压我们也不花钱让孩子培训,能上什么学校就上什么学校呗。
孩子平庸的家长:跟我有毛关系?赶紧毕业混个文凭找工作挣钱。
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家庭情况的人,会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反应,更何况每一个个人的想法和立场都不同。
所以在这里反对我的人,反对的是我说的没有道理呢,还是触碰到了你的利益或者挑战了你的固有的理念呢?
加更 3:
有知友评论道:
那凭什么我们这些中等生家庭就是炮灰?
这个问题十分典型,因为这部分人是学校打压校外培训的主要受害者。
义务教育卷起来的主要群体就是:
差一点就可以考上高中,差一点就可以考上本科,差一点就可以考上一本的学生家庭。
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考不上就说明智力或者学习能力有劣势,符合国家筛选人才的规则(虽然这个规则是不完美的)。
但经过培训,每上线一个学生,就意味着有一个没有经过培训的符合国家规则的孩子被挤下去,就是一次违反国家筛选人才的规定。
这个过程中,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
所以,通过校外培训强行提升考试分数的方法,是违反国家制定义务教育和高考的规则的。
想要改变孩子的命运,可以让他出国留学,可以给孩子攒钱买房买商铺各种投资,可以给孩子整容,可以让他学习美术、音乐、体育等技能,可以在人生的其他阶段帮孩子弯道超车。
但是不可以在公平的赛道上犯规。
社会有无数条上升的通道,这部分家长不在其他的通道上努力,而是把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强加给孩子,让孩子承受了自己年龄本不该承受的重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懦弱行为。
我就是一小孩,我不懂什么真正原因。我只知道我的表弟现在已经变成了一台学习机器,平常放了学要上辅导班,周末全天辅导班,假期也是全天辅导班。苦不堪言,身心俱疲。
当剧场里有人踮脚,最后就逼着所有人都得踮脚。
所以打击踮脚行为,无疑是有利的。至少对孩子们而言,爽就一个字儿嗷。
当然,光打击踮脚的人,远远不够。
下一步,就该打击那些早早的跑到剧场前几排,挡住后面观众视线的人。
对于政策,永远不要认为真的是能够完完全全高瞻远瞩,海专精算。我对这件事情感到悲观,如此决绝的对校外机构进行处理,恰恰说明最关键的问题没有解决,但是事情(生育率)又到了火烧眉毛的境地。
目前这种房价横盘几年又涨的局面根本没有办法提高生育率,暴跌产生债务出清抗几年以后就是新的局面,一直横盘就意味着一直危险,这种站在钢丝上的感觉让每一个人都必须万分小心,15 年以后无论是体制内工作的竞争度还是生育率都极度紧张。
而对应到目前的校外机构又是最容易做的,产生效果的领域,可以说一纸政策下去立竿见影。我当然不是说校外补习成风就好,只是告诉大家一个本来放任的东西,立马砍断到禁止,本身就说明了政策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问题暂时缓解了,但是远远没有解决,因为根本问题没有看到任何处理的迹象。
另外,参考韩国的发展历程,我对我们完全扑灭课外机构可能性存疑(如果你对亚洲发达经济体韩国的认知仅仅停留在财阀玩儿女人,吃不起猪肉蔬菜麻烦就别评论了),
从事线上一对一行业。正规一本师范毕业(非免师)毕业发高中教师资格证哪种。毕业进过私立,后来转线上教学。首先国家真正的目的应该是要规范教育机构。我知道的补习机构水课的老师不少,有些之后念 PPT。课堂不接受学生发题目问问题。老实说我刚开始也这样,基本是半年多才做到高中题目基本都能当场完成。之所以不说全部都可以是因为浙江和江苏地区题目是真难,如果当场分析太浪费学生时间了。现在这个工作我知道高三学生一节课掏 200 左右,我到手 70 左右。这个价格我个人是可以接受的。我不需要招生,不需要谈续费,甚至课件都不用做,有专门的教研老师定期更新题目。只要上好课就可以了。小学那面老师课时费更低。如果国家可以成立公益网课一对一平台,那么补习的成本会很低的。起码小学老师课时费一小时压倒四十不成问题。现在家长高额的学费其实都是在养教育行业的一批人。线下机构还要养房东。家长以为一个小时付出三五百,起码有两三百的效果吧。但是老师工资只有几十。就是挣个辛苦钱,干这行其实就途个省事离家近。一个月六七千工资也可以了。现在国家要掀桌子,不知道是要彻底到什么程度。反正已经考虑转行了,公立是不可能去的。我媳妇就是公立。早上八点打卡,晚上六点下班。一周两个六点半的早自习,三个十一点的晚自习。工资到手 3200 多。算上绩效等一切补贴都不用纳税。高中放月假,寒暑假各两周。去公立有什么意思?反正都要考还不如考公务员呢。
上次官方政策说要把 “三孩” 落实到政策上去,恐怕有些人还意味着只是说说而已,这是小看了官方的决心。对于决心这回事,我党一贯的作风是特别硬朗的,对比下抗美援朝,对比下杭康国安法,对比下最近跟美帝死磕。
政策的调整伴随的可不是产业上的调整吗?毕竟高考是个选拔赛,如果放任市场这么折腾,把家长的钱和时间都折腾没了,谁来生育,谁来稳住未来发展的人口基数?比起关乎国家生死局的东西,校外培训机构算个啥?
不仅仅是校外培训机构,房价也在被打压,娱乐圈带歪节奏带歪价值观的现象也整治,这次不是针对一两家,是组合拳整治。
反过来,作为国人,创造价值更应该为社会解决问题,顺应发展潮流,而不是自私自利,置国家的发展于不顾,不合理的产业是应该削弱,给有潜力的产业腾机会?
贩卖升学和竞争焦虑都是在创造需求,就像军备竞赛的最大赢家是武器商,
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就像一个 “莫比乌斯环 “,全民补习、教育的疯狂内卷,
就像 **“剧场效应 “,**只是让原本可以发挥作用的选拔机制失灵,
从而只能通过加大题目的难度,应对所有学生水涨船高的分数,
而为了挑战更高的难度,
学生们继续加大补习的力度,成为一个恶性循环。
教育私有化,亡国之道。校外培训会导致一定程度上的教育变质,且国家和地方政府无法直接控制企业基层。
K12 是指小学教育到高中教育,实际还包含了学前教育。大致是孩子 3 岁 - 18 岁的年龄段,这个年龄段正式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小孩子很稚嫩,家长很年轻,父母阅历不足,教得好则三观正,不良因素影响多,后患无穷,把祖国的未来交给资本和私企,国家不放心。
周六日以及寒暑假,还有每天的放学后的时间,学生会在校外培训机构呆的时间和校内差不太多。教育部能管得了公立学校的老师和课本,能管得了上下课和教学内容,命令能直接下达给任课老师,可管不了培训机构的销售。我一般叫校外培训的老师都叫销售,老师逐梦,销售逐利。
市场是唯风口导向的,什么挣钱就涌进去干什么,为了获取用户和节省成本不择手段。国家对公立学校能掌握实际情况,具体怎么样心里有数,下一步要调整什么会有详细的依据。而私企教育就是个黑箱子,并且主导权掌握在无数个大小公司手里,在教育过程里发生什么,灌输什么,调整什么,国家根本无从知晓,你总不能召集各大教育公司开个会,统一出个课本吧。这些东西连公司都控制不了,他们也不关心这个。指望企业有社会责任意识,还不如指望狼能给兔子当宠物。
而企业在提到 K12 时,看到的是前景,金钱,用户,付费率,续课率以及客单价,不会顾及到价值观的内容和社会影响。就算提高成本投入,也提升了考试分数,不一定灌输正确的价值观。于是大量的钱被校外培训机构拿走了,公立学校拿走了很少的钱,好事让公立学校做了,钱让私企拿走了。
家长想不了那么多,人家都报班了你不报?于是宁可节衣缩食,也要把孩子送进课外教育机构,哪怕是闭眼选了一个,大量储蓄和资金流入资本方,这可不是做电商有买有卖,有商品有生产,教育培训而是纯粹的资金单向流动,动动嘴皮子,几万亿十几万亿的钱从家长的口袋流入个人手里,中间不涉及任何资源再分配和实际产出,十万亿来了个乾坤大挪移,细思极恐。
校外培训费用价格不菲, 正好能榨干家庭必要开支外的多数支出,直接影响了消费,这里的消费,实际也直接关系居民的生活水平,中国的家长大家知道的,砸锅卖铁也要送孩子念书。国家好不容易把学费降下来,小学初中基本免费了,家长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用来提高生活,促进消费,现在校外培训一出,钱让他们拿走了,国家对教育的减免相当于白干了。
好处全让你校外培训机构拿走了,出了事国家背锅,孩子的成长国家背锅,怎么这么不要脸呢。
鉴于滴滴、阿里、腾讯这些企业出奇一致的德行,以及没有底线的底线,实在没有必要对学而思、作业帮、新东方等等高看一眼,滴滴最危险的是掌握了用户和国家地理数据,那么校外培训机构手里掌握的是少年儿童的教育,是国家未来的未来,不彻底打压下去,无数的资本和家长还会蜂拥而至。认识到这一点,你会觉得这种打压不过分。
杀人需灭口,斩草需除根。校外培训机构还是社会现象,留下这个因市场资本疯狂而衍生的怪物,给社会带来百害一利的影响,还不如大刀阔斧重手打压,至于差生的成绩怎么办,再研究出台办法,实在不行中小学学校自己搞,收费低,甚至免费。这样至少教师苦一点或赚一点,学生安全一点,国家放心一点,家长消停一点,把家长的钱先截留下来,别都祸祸了。
庆幸他们还没有奶粉那样的游说集团,让企业家当人大代表,真是耗子请猫当三陪,min 主不要命了。
不值道哇,爱什么原因什么原因。
【韭菜不好好躺着,还装睡,悄悄坐起来,竖起耳朵打听外面发生了什么…… 这幅画面太好笑了。】
薛定谔的躺平。
下面这篇文章原载 30 多年前的《红旗》杂志,(1975 年 5 期),是关于教育问题的 大家自行欣赏
近年来,在苏修社会里,出现了一种新的行业。这种新行业,虽然没有被苏修叛徒集团列入他们 “巨大成就” 的栏目内,但倒真的搞得不坏,正在以很快的速度 “发达” 起来。这里,且举这种行业的几个小例子,使读者开开眼界。
先看 “私人授课” 业。此业现在盛行苏联全国,据说是专门为中学生进入大学而设立的。私人授课每小时可得五至十个卢布,相当于普通工人一天半以上的工资。在莫斯科街头,“圆柱上”、“墙壁上”,“大门道里”,到处是这种花花绿绿的广告,简直让人眼花缭乱。
再看 “代人考试” 业。据《莫斯科晚报》载,有一种“代人考试组织”,专门代人投考大专学校。这种组织业务繁忙,应接不暇。有一个成员上午到食品工业专门学校代人考试,下午又到纺织工业大学代考,第二天又到莫斯科大学代人投考经济系。考取后,每位收取代考费五百卢布。
其次看 “论文出售” 业。《共青团真理报》载,罗斯托夫铁路运输工程学院里有一种“联合组织”,专门“帮人做毕业设计、学习论文、测验作业、实验室作业”。一份设计,售价九十卢布,有的一百五十卢布。
再其次看 “毕业证书制造” 业。《消息报》介绍的一个“毕业证书制造所”,一张毕业证书售价一千卢布,两年中他们就销售了五十六张这样的毕业证书。
若问这种行业为什么如此兴隆,那就要看看苏修的教育制度了。随着资本主义的全面复辟,苏修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早已成为进入特权阶级的阶梯。苏修总头目勃列日涅夫说:“国家主要是从经过高等学校培养的专家中吸收从事经济工作、党的工作、国家工作、外交工作、军事工作和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干部。”
许多材料证明,大学文凭是选拔干部的决定性标准。有此文凭,即使是个白痴,也能捞个一官半职;无此文凭,即使你是 “共产主义劳动突击手”,“从战争年代起” 就做某项工作,并且 “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但最后是“被裁掉”!勃列日涅夫的话以及无数事实告诉人们:只要一进了高等学校,或者干脆只要设法捞到一张大学文凭,那就能够得到高官厚禄,就有飞黄腾达的时机。要是进不去呢,那就对不起,只能“永远” 当一个被人看不起的 “执行者”。许多人为了达到“高升” 的目的,当然就只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于是各种稀奇古怪的行业都应运而生了。
可不能小看这种新行业。特权阶级要把自己的爵位和俸禄传给他们的子女,一个重要的办法就是通过教育一途。而这样做,没有上述行业的帮助,就有点儿难处。你说考试吧,“中学课程”并不完全包括大学 “考试中应考的所有材料”,一般中学毕业生怎么去考?有了上述行业,苏联的资产阶级新贵们就不怕。他们有的是钱,可以雇请“家庭教师”,或使子女进各种学费昂贵的私人“补习班” 之类。这样把子女塞进高等学府以后,总算放心了吧?可是还不行,有些公子小姐们一向吃喝玩乐,谁愿去死啃书本?不能毕业怎么办?还得依靠上述行业。
在 “教育市场” 上,只要不惜重金,什么毕业论文、毕业文凭,甚至 “副博士” 之类的头衔都可以买到。有了这些玩艺儿,就可以骑在劳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了。不难看出,苏修教育领域的新行业,完全是适应特权阶级对劳动人民实行资产阶级文化专制的需要而产生的。
“有钱,就可以进入高等学校”,这是苏修一家不大不小的官方报纸吐出来的一句很难得的真话。当然,苏修统治者 “标准的提法” 可不是这样。因为这么说,他们那个冒牌的 “” 不就露了底?你听,苏修《国民教育立法原则》说得多么堂皇:苏联全体公民不分财产和社会地位,“在受教育方面一律平等”。但事实呢?在苏修叛徒集团的统治下,劳动人民既没有那么多的钱去雇请 “私人教师”,又没有那么高的地位来得到同僚们的“照顾”。他们的子女,无论在分数面前,还是在其他什么面前,怎么能同那些公子小姐们“一律平等” 呢?
且以他们自己对新西伯利亚所作的调查为例,那里有近百分之九十的农民子女被排斥在大学门外,而城市知识分子(不要忘记,其中也包括官僚)的子女却有近百分之九十都钻进了高等学校。按照苏修的 “立法原则”,或者可以这样说吧,百分之九十和百分之九十还不是“一律平等” 么?
其实,什么抽象的 “自由”、“平等”,从来就是资产阶级的谎言。列宁曾说过:“只要阶级还没有消灭,任何关于一般自由和平等的谈论都是欺骗自己,或者是欺骗工人,欺骗全体劳动者和受资本剥削的人,无论如何,也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列宁的话,这样无情地揭露了一切关于一般自由、平等言论的虚伪性。可是,以 “列宁主义者” 自命的勃列日涅夫们,在明明不平等的事实面前,还在那儿高谈着 “一律平等” 之类的神话,这难道不正是为了欺骗苏联劳动人民吗!
学校商业化,知识商品化,这完全是苏修全面复辟资本主义给教育带来的必然结果。苏修统治者通过校内教育和校外宣传,公然要青年人树立 “合理的利己主义” 世界观,并且毫不隐讳地对他们说,“学习、掌握知识”是一本万利的买卖,“这是一个将能产生高额利钱的贮钱匣”。既然 “知识”、“文凭”、“学衔” 都可以用金钱买来,那么,这些东西一旦到手,当然就要立即投入“周转”,以谋取更大的利润。亏本的生意谁会去做?这种腐朽透顶的“教育”,是一个黑色染缸,别说特权阶级的子女,就是少数劳动人民的子女进校后,也必然要受到腐蚀和毒害。它只能培养那种以赚钱赢利为人生哲学的新资产阶级分子,即培养特权阶级的接班人。
苏修教育领域这种新行业,闹得乌烟瘴气,引起了劳动人民的愤怒,于是苏修报纸也不得不说上几句对此表示不满的话。这当然只是装装样子、骗骗群众而已。他们心里明白,擦掉主人身上一点儿浮油,根本不可能触伤老爷们那肥胖的躯体。
那些真正敢于揭露这种丑恶现象的社会根源的,不仅文章登不出,恐怕连作者都早已被关进了 “疯人院”。而经过精心筛选后登出的那些不疼不痒、避而不谈问题实质的文章,简直无异于莫斯科街头的广告,对这种行业只能起到提倡、鼓励以至“介绍经验” 的作用。
很显然,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那就意味着推翻苏修现存的社会制度,这是苏修统治者连想都不敢想的。然而,统治者不敢想的,苏联人民却要想,并且终究有一天还要行动起来,再一次扫除这些秽物。
可能因为中美关系会继续恶化。我们要从文化上教育上杜绝出现一些断不干净的情况。
比如禁私立禁外教禁国际学校,这个看起来和校外培训没多大关系。上海还把英语排除到主课之外。
这就是我的猜想,猜错了说明猜错了。
仅仅一个内卷不至于动用这么多部门如此大力度打击。
我觉得家长培养孩子思路要从孩子变优秀将来去那个国家都可以过得很好(比如去日本美国),变成好好学习将来为了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八零后真是神奇的一代,小时候还有粮买米面还有定额,还有粮站这种存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也影响了我们,成年后赶上房价物价攀升,现在竟然还能见证中华民族崛起复兴。
教培行业崛起的本质是什么:教育资源的稀缺性。
高考指挥棒在这里,录取名额有限,你不上,其他人就会上。他补课了,你不补课吗?他培训了,你不培训吗?他题海了,你不题海吗?无论是衡水模式还是教培行业,其逻辑基础都在于此。
但是国家、家长、学生是真的喜欢或者需要这种 “军备竞赛” 嘛?并不喜欢也不需要。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1. 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坚决防止侵害群众利益行为,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对于国家来说,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落实为谁培养人才以及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对于家长来说,减少家长教育焦虑,减少教育额外开支;对于学生来说,减少学习压力,全面发展。
减少校外培训,国家赢了,家长赢了,学生赢了,赢麻了。谁输了?培训机构的资本输了。
平时知乎总爱说 “内卷”、内卷”、内卷”,这一次摆明了反“内卷” 还不开心吗?
政府政策往往不是孤立的,你得将政策连在一起看。整治培训机构是为什么?
近几年义务教育提及最多的一个概念就是:优质均衡发展,一系列政策,其目的都在于此。
比如去年开始所有小升初包括民办中学在内都需要参与派位,这个政策的出台我甚至觉得算是教育体系的自我革命,涉及到利益纠葛可比教培行业大多了,各方反对的声势也大多了。今年省人大,关于这方面的政策后续的提案我都看到好几个……
再比如教师轮岗、偏远地区津贴、农村教学点建设、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禁止高中拔尖录取等……
义务教育大部分的政策指向的都是:教育公平。
我们长沙四大名校高考一本率 99%,而不算很差的县一中甚至不能保证升学率。我能接受因为经济不均衡带来的教育不均衡,但是这个差异不能如此悬殊。
我不知道国家规划的教育未来应该是怎么样的,美国和日本有前车之鉴,我们可以摸着他们过河。但是在我心中一个理想的教育体系应该是,学生能够**就近入读且能享受到差不太多的教育资源,即便高考失利也能够找到体面的工作继续生活。**从短期来看,教培机构和择优入学一样是阶级提升的方法之一,但从长期来看却恰恰相反。
理想与现实之间总有巨大的反差,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反差久放弃一个正确的道路。
“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这不应该是个笑话。
片段一:2012 年 6 月
那时我中考刚结束,班主任和我们大力宣传位于市中心的某补课班,该班抓住了中考之后家长们想赢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心理,所以会请一些高中名师来用一个月的时间把高中的各学科的全部知识突击一遍,用老师和家长们的话说,“让孩子对所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班主任把补课班说得天花乱坠,说办该班的机构找的全是本地区最好高中的最好的老师,收费也不贵,只要 2000 块钱,让我们想去的这几天可以到她那里报名。即刻报名的学生不绝如缕,有的自己拿不定主意的,就到走廊里给家长打电话寻求意见。最后,班里大部分人都报了名。
暂且不谈是否有回扣这个问题,2k 块钱,1 个月的时间,能否帮助我真正在高一开始就赢在起跑线上? 当然以现在的眼光看,2k 是一个很小的数目,但对当时的我来说,2k 似乎更能让我出去好好旅个游。于是我用 2k 块钱到北京玩了一圈。
后来我在健身房碰到了一个报班的同学,我问他在那学习有什么感受,他说一开始学习热情都还很高涨,越到后面逃课的越多,一是听不懂,二是课程排得太紧,大家都很疲惫,比如他现在和我同样在健身房,就是因为逃了上午的数学课。
————————————————————————
片段二:2014 年 1 月
那年我高二,从同学那里得知教我们的某科老师在办班补课,一节只要 40 块。我们高中是地区最好的高中,这位老师又是我们高中公认教这科最好的老师,我觉得既然知道了,当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所以周六就和他一起去听课。
教室就在市区主干道旁的一个老旧小区里面,上了 3 楼,走上缓台,七拐八拐,走过一个又一个楼道,才到了补课班门口,还有半个小时老师才会来,但已经有 10 多个人等在门外有说有笑。
上课之前,会发两页题,就是本次课要讲的内容,这种讲法我也很喜欢,因为知识点学校上课的时候已经听全了。课讲得确实好,和学校里面讲课时的听感一模一样,这位老师确实不是那种为了把真正的知识留到补课班上去讲而在正课上 “保存实力” 的那种渣师,是真正把补课班作为对于学生学习的一个很好地梳理、提升的手段。我自此也在这里补了很长时间,有一次坐在后排,发现和前排的气氛截然不同,玩手机的,聊游戏的,聊番剧的,反正就是不听课,所以从此我每次必早到,以免不幸坐到后排去。显然,很多人顶着大雪来上课,花出父母给予的 40 块钱只是为了完成父母的任务,而并不会给他们带来哪怕一丝一毫的提升。
那个时候我们这边的移动支付还很落后,每次听完课,老师都会让我们把钱直接放在讲桌上,每次都有三四十人,所以我作为最后走的人每次都会看到桌子上的钱堆成了一座小山,这个场面令我至今难忘。
————————————————————————
片段三:2021 年 5 月
4 月 25 日广东省考翻盘失败了,幸好吉林省考进面,还有上岸的机会。于是我一路硬座坐回家,在 qzzn 上找到并加了几个考生自己组织的面试练习群,根据广东报班的经验,这种自己组织的练习比花钱报班的效果还好。
5 月中旬,我们组织了一次线下练习,中途来的一个小姐姐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是两个孩子的宝妈,聊着聊着话题不可避免地转到了现在的补课现象,在某一点上我们发生了一些小分歧,我说盲目跟风补课不能让孩子提升,最重要的还是让孩子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她回我说怎么可以不补啊,人家都在补,你不补不就是落后了吗? 你还小,不会懂的。后一句话让我着实没法反驳,我不能站在一个娃妈的立场上看问题,而且我的经历确实特别有限,只是我个人的片面角度。在后来各个机构游走蹭练习的时候,我也认识了一些宝妈,她们对孩子学习的重视确实让我很钦佩,但她们的焦虑又让我很不解,所以我在想,讲道理也许永远无法消除她们的不安和焦虑情绪,还是希望能够一纸令下,把所有补课班赶尽杀绝,倒逼老师们在校认真讲课,实现大多数人的公平教育。
————————————————————————
我最为痛恨的是那种学生家长两头蒙骗的补课班,一边对家长无比承诺,收取费用,一边对学生连哄带玩。教育本就是公益事业,zb 的入驻只会让整个行业乌烟瘴气,让补课热成为一种匪夷所思的现象。
这个可以和打压网络游戏等一起来看……
因为:
1. 校外教育加大了教育内卷,在攀比之下严重增加了教育成本,是很多人不敢生孩子不敢养,人口生育下降的一个因素
2. 校外教育脱离了官方能够完全主导的教育内容,这是官方不愿意看到的。
很多人都没搞懂教育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它对时局的作用。
中国的教育是尽可能平衡美国和日本的方案。这两个方案在我看来就是极左和极右的差别。前些年的教育就是偏向了极右,导致市场化的教育体系和中国设定的非市场化中高考红线一起搞出来衡水这种特符合中国国情的怪物。
但是它的本质是为了让社会流通起来,让人保持流动性。只有流动,才能让社会获得活力,在时局上,只要有希望,所以共同富裕才会被人接受,人可以为了未来而忍受现在,前提是他们看得到方向。
知识如果不使用就是废物,而培训机构是彻彻底底找到了这个体系的漏洞 – 国家无法逾越的红线,考试制度。培训机构做的事情是将这种流通性切断,变成一个固定模板与套路,这也符合几千年来我国那群腐儒搞出来的八股取士套路。最终走出来的大部分都是根基不牢,奇淫巧技一堆不知变通的废物。例子太多了,从考研的学校歧视到大厂高层全都名校。
其实想听更深层的原因的,就是市场化必须要被监管,否则就会出现繁荣衰退的循环反复。而作为稳定时局的根基之一(几千年读书人地位)是无法接受大规模衰退。尤其在过去三十年中国梦幻时代中因为教育吃红利的民众,还停留在知识能改变命运的时代。而随着这一批人的结婚生子,使得教育进入到了过度繁荣里面。如果再不监控,泡沫将会搓破,萧条将会到来。在这个时局下,不能接受这样一个变数。
如果觉得绕可以把教育理解为一个对未来的风险投资,要回收成本需要多少年?然后盈利多少年?在未来折现一下就知道。如果收益率极高,那么就推向繁荣,收益率极低推向萧条。生育率只是一个间接的表现形势。
所以国家将教育定义非盈利,完美打击了市场化。并提出教师轮岗制度和小学区房的取消。已经将教育推向了左派。下一步应该要动私立,来保公立资源,虽然我不看好能动私立。这样会戳伤积极性,但未来教师的待遇将会提高,而且教育的繁荣会走更远。
祭旗,凡发国难财者,杀无赦。
一鲸落,万物生。不要以为可以像韩国是财阀一样可以为所欲为。
这句评价阿里的话,我觉得适用于当前对整个资本的整顿与敲打。
何止教育行业,看看这几年资本尤其是互联网资本干的那些事,民办教育、民营医疗(福建系)、社区卖菜等等,以及阿里、美团、滴滴做大后的质变,他们不但没有丝毫促进社会进步、创造社会财富,反而干的大都是挖绝户坟的勾当,在烂泥堆里恰烂钱。
他们每年赚取这么多的利润,有任何科技、社会、民生上的贡献吗?没有。但凡这些资本能培养出一家像谷歌、微软这样的企业,也不会落到现在人人喊打的局面。
2. 这次,难道真的打算启动消费、估计生育?严控房地产继续加杠杆,打压教培等,目前一系列对资本打压,都是给普通家庭减负。
但消费要想起来,没个三五年休养生息,个人觉得很难。毕竟,这几年普通家庭省吃俭用买房的习惯养成了,杠杆想降下来也远非一朝一夕,无论生育率还是消费能力的提升,都是个慢功夫。
是实现 2030 年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总目标的一小步。
本质重拳是针对意识形态的。真正的核心在于 “去处外资”“规范课本和课程”。
[
“双减” 的根因:藏在 2017 年政府文件里的教育蓝图被我找到了
晏晏老师的视频
· 14.4 万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06953527944667136)
打压完了之后呢?恢复到当年北京二三环部委赫鲁晓夫楼和三四环高校筒子楼里毕业于全国重点大学的家长们自发组织小组给子女们补课的情况吗?当时胡同大杂院里的孩子想补课是拎着猪头找不到庙门。
我当年中考时候,李鹏同志刚刚请长假。隔壁在乡下野了两年的姐姐被揪回来让自己物理教授的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的后妈,化学副教授的爹,科技情报所英语研究员的后爹高强度补习了一年。那家伙,反正省理科实验班叫她考上了。
我感觉是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非常不理想,给领导部门敲了警钟。按理说每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应该在 2020 年完成,但是因为疫情推迟到 2021 年发布结果。可是以我们国家控制疫情的能力和由于疫情产生的隔离和低流动性,如果进行人口普查的话是可以更迅速的得到精确结果的,那推迟发布数据的原因就可能是数据显示跟预期相差很大,为了保证准确性又进行了仔细的盘点,所以才推迟了发布。
从数据上看我国人口增长率是降了 0.04%,人口有 14.1 亿,但是注意这是 10 年的平均值,这个 0.04 看着不高,但可能没有体现出十年来下降的趋势,完全可能出现近三年来甚于率陡然下降的情况。那为什么生育甚至结婚率都下降的原因就值得政府部门仔细考虑了。不要以为政府部门不知道房价高,工资低,上学难,生病贵。
一个国家要发展肯定得有人,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肯定会越来越广泛的参与到世界的各个角落,那就更需要人了,但我们的人口一直在下降。说句不好听的,日本当年没能把中国给占领了完全就是因为人不够多,如果日本人口有当时中国的三分之一的话可能中国就真没了。人口数量降起来是非常快的,因为人适合生育的时间相对于整个生命周期来说很短,现在表面上看人口数量还可以,但是如果有很多人因为客观原因选择不生,那用不了两代人中国人口砍一半都可能。你能想象你的孩子到你的岁数的时候中国只剩下 6 亿人左右的情况么?而且这 6 亿人里可能很多还是老年人。那时候我们国家可能比瑞士还干净,不管是街道还是住房内都干净,因为没有生气了。
所以一定是要保证人口正常增长的,最低目标也是让出生率略高于死亡率从而保证人口整体数量变化不大。那所有阻碍人口生育的问题都会被当做最主要最重要的工作来做。收入,教育,医疗,养老就是普通人的四座大山。收入问题不是一下可以调整的,会影响到企业税收和物价,牵扯面太广,只能缓步实现,四个大山里收入问题也是最大的问题,估计是会最后调整。剩下养老虽然是问题,但是并不直接决定生育,甚至有可能因为养老条件太好反而更促进不生育,且养老基本就是个纯投入但是产出很低的社会福利问题,也不会优先解决。那能入手的就是教育和医疗了。医疗最主要的原因不是没有足够的医疗能力解决病患,而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大城市相对集中,中小城市医疗条件不好;大医院条件好,社区医院条件不好。这需要重新分配医疗资源,这种重新分配意味着医务工作者的收入会有影响,一跟收入相关的话,就不能立刻执行,牵扯面太广。那能动的就是教育了。
而事实上对教育的改革也是最快出现的,并且是第三方营利性教育机构。新东方学而优这种培训单位, 如果有人接触过就会知道那费用有多高了。教育和医疗行业是最不能产业化的行业,因为知识和健康没办法量化,没有花 100 块买 100 块知识这种事。所以一旦教育医疗产业化了,那就没有什么定价标准了,人死之前可能觉得把所有钱花了保命都值,如果这种情况下引入商业逻辑,那就待命而估吧,教育也同理。
所以这次新规明确说明了教育机构必须是非营利组织,都不能上市,不能引进外资。已经上市的要不切割要不退市。这是自从四座大山里相对最容易下手的地方下手。先把教育问题解决了,然后是医疗养老,最后是提高收入。这样做最根本的目的是把阻碍人民生育意愿的问题都给解决了。教育改革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房价肯定也要被处理了。
未来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政策核心也一定是保障人口生育率,保证想生的人都生的起,养的起。这是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大事。
任何改革,都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甚至最初看上去好像会损害所有人的利益。
因为人不是神,也不是机器,任何政策在执行的时候都可能出现偏差。有些人会将一些比较极端的情况收集起来说话,这样一看前途必定是 “黑暗” 的。这些人也就达成了阻碍改革的目的。 这样搞啥改革都干不成了。
我们看改革,首先应该看它的目标是否正确,然后我们要看的,不是不允许出现偏差,而是看这偏差是否在可控范围内,这偏差是否会损害根本。只要一个改革的目标是正确的,偏差是可控的,主体方向没有被偏斜,那么这个改革就是应该支持的。
至于某些个体,也许确实受到了损失,但在一个较大的社会群体之中,没有损失的事情是不存在的,既然总是会有人损失的,我们衡量一个社会行为是否合理,不能从个体是否被损害出发,只能从整体是否进步出发。
最简单的例子,比如病毒来了要戴口罩。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放在较大的社会群体之中,必然有人会受益,比如生产口罩的长生会借机涨价,比如有些本来就有戴口罩诉求的人。但也有人会受到损失,比如觉得口罩无用的人,比如那些天天开 party 的人,比如无钱购买口罩的人,比如一些对熔喷布过敏的人。有损失是不是就干脆不戴了?不戴就要多死人,这些死了的人难道就不是损失了?
为什么要打压校外培训机构?因为从总体上看,校外培训机构对于社会进步没有半点积极意义,全是危害。
有人会觉得我这样说很极端,他们觉得学习了总是有好处的嘛,我要告诉你,正确的学习才有好处,错误的学习是没有好处的。
当然了,培训分很多种,能提高技能的培训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中,本文所讨论的是那种纯粹的奔着高考去的那种培训,也包括一些间接的,诸如择校类培训,加分类培训等等。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校外培训的危害进行论述。
一、校外培训的结果必然导致精英教育
即少数富裕者会垄断教育资源。最后的结果就是,优质教育资源都集中在了少数所谓的名校,这些学校学费高昂,能给好老师发高工资,其他普通学校即便是培养出了好老师,也会很快被挖走,普通人几乎无法获取优秀的教育资源。
然后是好的学校被垄断,好的大学被垄断,好的工作岗位被垄断。最后是阶级固化,富人等同于文化人、文明人、社会精英。而穷人,由于从小就只能接受劣质的教育,最后必定会成为失败者的聚集地,穷人会等同于文盲、野蛮人、粗鲁、罪犯、懒惰者、不思进取、混吃等死。
二、校外培训的结果必然加速教育内卷
由于富人垄断了大量优质教育资源,大量普通人的教育资源会越来越少,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资金去竞争额外的教育资源。但是由于教育资源的总盘子不会增大,普通人的投资有效率会不断降低,最后的结果是明明应该直接获取的资源,但在花了大价钱之后却只能获得劣质版。
优质教学资源从哪里来?必然是从那些所谓的名校,名师中获取。而名校、名师也有培养成本,这成本中最大的一项是经验成本。经验成本不可能骤然提升,结果就是名校和名师的总量几乎是固定不变的,或者只能缓慢增加。
总量一定之后,如果花钱就能获得更多优质教育资源,那么有钱人会占领大部分优质教育资源,而剩下的少量资源则由普通人进行分割。普通人的份额总量大大减少。
但是普通人之中也有贫富差距,那些条件更好的家庭会增加教育投资,其结果就是会挤兑原本就不多的教育资源,将剩余的少量优质资源挤兑之后,剩下的人就只能得到微量的优质资源了。
所有的人为了能尽可能多的占据资源,会不断加大投入,但因为总量不变,结果必定是内卷。假设在 2000 年每年花 5000 元可聘请一名优质教师进行每周一次的一对一培训的话,到了 2010 年,可能需要花费 5 倍的价格才能获取 3-4 人班培训的资格;到了 2020 年,可能需要花费 10 倍的价格才能聘请这名优秀教师进行 10 人以下小班的培训资格。家长们花的钱更多了,但得到的教育资源却更少了。因为物以稀为贵,更好的教育资源已经被更富裕者垄断了,作为为数不多的 “亲民” 的优质资源,身价自然会不断上涨。
三、校外培训是吃里扒外的行为
所谓的优质教学资源,不是这个老师天生就是优秀教师,他最初也只是一个菜鸟。优秀教师必定是要从事教育事业多年,而且能够接触到各种优质资源才行。比如某学校拥有极佳的生源,进校的优生比例较高,这样的学校教学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培养优秀教师的能力自然就大大提高;还有一些学校本来就优秀老师扎堆,相互之间能传授更多经验;有的学校经常组织高水平的交流培训学习等。
请注意,最初这些事情都是公立学校在干,没有私立学校什么事,更与校外培训班没有什么关系。 现在的所谓私立学校,所谓的校外培训班,都是从挖公立学校墙角起家的。国家好不容易培养出了个优秀教师,结果某些机构花点钱就挖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就这样被偷走了。
关注我的人都知道我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态度,市场经济体制有它的好处,也有它的坏处。我们不能只看见好处而忽视坏处,也不能只看见坏处而因噎废食。我们希望逐步改造它,让这个原本出生于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它的特点就是有钱有资本就有权利,我们希望有一天它能够转变为更为进步的,对公众更加公平的经济体制。
在教育资源上,教育的市场化成就了一大批名师名校,但也摧毁了普通人获取优质教育的机会。我们人民群众需要优质教师,但我们需要的是为人民服务的优质教师,不是为富人服务的优质教师。在纯粹的市场经济体制之下,优质教师必然会被腐化为只为富人服务的群体,这不是我们希望的结果,所以国家才要出手打压。
再说一遍,我们需要的不只是优秀教师,而是能普惠大众的优秀教师。如果一个优秀教师只为钱服务,对于普通人来说,他不但不是财富,反而是内卷的推动力,是站在人民群众利益的对立面的。我希望国家能够坚定这个立场,宁缺毋滥。
真正独立的私立教师是不会被处罚的。你看看那些被处罚的都是一些什么人?都是一些拿着公立学校工资,然后兼职去捞外快的人。比如某些学校明明是公立学校,却去把某些指标卖给了培训,然后还把优秀老师 “交流” 给培训机构赚外快。比如某些老师明明拿着国家发放的工资,却不把精力放在日常教学上,反而忙着各种“夜生活”“周末生活”。吃着人民的饭,却砸了人民的锅,不处罚他们处罚谁?
四、扭曲了高考选拔人才的效能
高考只是一个筛选器,并不是最终目标 。我为什么敢说那些直接或间接针对高考的校外培训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呢?原因就在于此,很多人把手段和最终目的搞错了,将手段错认为了最终目标。
我们都知道高考中存在大量其实没有什么用的知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高考其实只是一个筛选器,它并不是选出最优秀的学生,而是选出一批比较优秀的学生,进入下一步的学习。因为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资源不足,必定要刷一大批人下来,让他们无法进入大学读书。要刷人,又要相对公平,所以只能组织大家进行考试,公平对决,让失败者服气。
高考,其实和直接量身高决定谁去读大学,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因为我们同样可以认为,身高比较高的学生身体素质相对更优秀,让这些人去读大学,对于社会来说,比让那些身体天生并不好的人去读书相对更好。当然前提是大家的基础知识水平要过关,不会存在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情况。
大家别笑,既然高考中本就有大量知识是 “无用” 的,那么我们为什么一定要依靠对这种奇怪的知识的掌握度来决定谁更优秀呢?
这就好比我们原本是准备选出最好吃的大米的,但是优质大米太多了,你得了一百分,我得了 99 分,怎么选才能淘汰人呢?有人就出了一个简单易行的主意,说正常大米不好淘汰人,我们就往大米中掺沙子(掺歪题怪题特别难的题),掺了沙子再评价口味,这样大家的分数就被拉开了。但是这样做分数确实拉开了,但对于选拔人才来说,命中率真心算不得特别高。
如果是量身高进入大学,至少在成本上有巨大优势。学生们将从巨大的考试负担中解脱出来,多学点更加广泛、全面、有利于未来发展,更加实用的知识。而且这样做也更难作弊,因为随时都可以复查。
当然了,人们的习惯很重要,人们习惯了通过考试来决定晋升,而不习惯通过简单粗暴的量身高来决定谁该晋升。高考,最大的目标是让失败者服气,所以必定不可能采用简单粗暴的量身高这种办法,而只能让高考来决定谁去读大学。但符合人们习惯的事情,并不意味着高效。
而大量培训机构,他们的存在必定会增加所有人的考试压力。原本就已经亚历山大了,还来了一群企图走捷径的竞争者,这对于所有学生来说都是噩耗。
最为关键的是,我们前面说了,高考虽然有一定的优质筛选能力,但它的存在第一目的不是为了筛选人才,而是为了让失败者服气。正如前面的那个例子一样,让一堆掺了沙子的大米更可口,本来并没有太大的意义,但是一群人为了走捷径,削尖了脑袋去研究的话,肯定是能够作出越来越可口的沙子米饭的。但是这本就是没有太大意义的事情呀——你花费巨大代价去把沙子做得很可口,其实和我们最终想挑选出优质大米并没有太大联系。
校外培训机构无非就是这几个绝招:
1、某某老师是高考出题组成员——投机取巧卖题的,对人才教育有什么价值?
2、某某老师有高考阅卷经验——卖经验的,学会了如何应对批改试卷的老师,但知识却没有提升。
3、某某老师是特级教师,或某名校教师——上班不认真,捞钱第一名,其实是分薄了正常教学资源。
4、我这培训机构与某学校有关系,择校可以获得内部指标,考试成功率高——投机取巧卖关系的,挤占了别人的指标。
5、某某国际组织的认证——掏钱就办证,智商税
6、 某某考试指定会场——同样是卖经验的,却说得好像没有你这考试就不能办了一样
7、我们什么题都有——肝就一个字,提前过上 007 的 “幸福” 生活,依我看还不如量身高
8、某某状元曾经是我培养的——且不说这事有几分可信度,就算人家真到你这里来过,有几分是人家自己的努力,有几分是你的培养?而且你别只说好的呀,那些落榜的也有好多是从你这里出去的吧。
你看,上面几个杀手锏之中,除了肝题之外,只有 1、2、3 三项与老师有关,而且这三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这老师得有充分的公办学校的经验和地位——换句话说,这老师的卖点就是公立学校。经常看见有些人担心打压了培训机构,优质教师会辞职去搞培训。我要说要走赶紧走,你真以为他们舍得走吗?失去了公立学校的资源,他们和那种大专毕业的野鸡培训教师又有多大的区别?
对了,还有一些人担心补课依然无法杜绝的。请注意,这波打击的重点是那些吃着公家的饭却偷油搞培训的老师。其实只要能把这些老师的心思拉回学校,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用在上班时间,就算外面还有补课班,这些补课也不会从根本上毁灭社会公平。
一方面是这些补课班的水平会大幅下降,因为优质教师被绑定到了课堂上嘛,校外机构不靠挖墙脚哪里来的优秀教师?另外一方面,课堂质量得到了提升,免费就获得了收费服务嘛。
退一万步说,即便是无法阻止补课,但只要能减轻这种问题,让公立学校相对更公平一些,那也是值得的。我们都知道不可能杜绝犯罪分子,但这不等于说就不需要警察了。
其实要说嘛,真正的富人本就不来竞争高考了,他们要高什么琴棋书画,什么拉杆遛狗,什么赛车帆船,虽然也是不公平,但是这种是少量的。只要堵住了大头,普通人就能获得利益。 但是这种改革是很难的,阻力是很大的,而且还容易出现偏差。我希望大家理智支持,并且保持警惕。不是警惕校外教师是不是被打压了,而是警惕是不是有人要扭曲改革目标。
向德国学习不错,问题是哪个时代的德国!
1936 年到 1938 年德国学校每周的体育课时从 2 到 3 节增加到 5 节。体育作为一门课程,它的范围扩大了,学业重要性也提高了,体育课内容包括越野赛跑、足球和拳击 (拳击是中学高年级的必修课)。体育成为中学入学和毕业时都必须通过的考试科目。体育成绩屡次不及格的学生会被开除或失去升学的机会。体育教员的地位也发生了转变,从以前的副课教员变成主课教员,学生的成绩报告单上由他们写上品格发展的鉴定。而且,上面有精神,要求各学校由体育教师担任副校长之职。
美剧《高堡奇人》看过没?
在一个平行世界,纳粹抢先研制出了原子弹,核平了华盛顿、莫斯科和伦敦,同盟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德意志第三帝国和大日本帝国瓜分了北美大陆。
好的,你知道这是虚构的架空的历史,很可笑。
可是,如果现实中,学校给小学生的历史、政治、语文、英语课本就是这么写的,你还笑的出来不?
我觉得别的回答说的抑制资本、减轻家长学生负担、教育公平等等都只是一方面,教育是最大的思想阵地,以上这类问题才是本质原因,是国家不能容忍的。
因为它违背了教育最根本的理念,仅此而已。
义务教育阶段其实是没什么竞争的必要的,因为义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所有人都能拥有一定的、可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基础文化水平。
但从高中开始就不一样了,学校是分等级的,老师的水平之间也是有差距的,所以其实教育也是资源的一种,既然是资源,那就不可能让所有人都能同等拥有。
我指的是,不能同等拥有,但可以在同等的起跑线各凭本事去争取——所有孩子都通过中高研考去平等竞争,但总有人会读重点学校 985211,也总有人会读专科甚至弃学。
这是很重要的,因为一个国家想要发展,那么他需要的就绝不仅仅是拥有先进的知识水平,他需要的是从下到上,从一线技术工人到中层管理者到前线研发者直到战略决策者的全线的所有人才。
所有人都想去当管理者、研发者甚至决策者,但没有人想去当一线的工人,这个问题需要解决,但是怎么解决呢?
那就是学历。
因为站在国家的层次来看,面对的就不是一个两个人那么简单,不可能挨个去了解他们,面对的是每年数以千万计的待业人口,那就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去做大致的分级,学历就是这个分级。
我们不得不承认人跟人是有智商、情商等等方面的先天差距的,而高智商的人能取得好成绩的概率确实更高。
现实是让成绩更高的人接受更高级的教育,但它的根本原则其实是,让智商更高的人接受更高级的教育。
因为只有智商足够高,才能够真正把这些高级的知识有效的吸收使用,甚至继往开来。
所以这就是教育中追逐好成绩的根本原因
你不是在追逐一个好的成绩,你只是在证明自己的智商足够高
至于证明这一点的方法很简单:中高考的知识高度相比于大学来说明显不够高,如果是为了考好成绩或者掌握知识,那么大学之后的补习应该更多才是,但事实上从幼儿阶段到高中阶段的补习班都数不胜数,到了大学却突然销声匿迹了。
所以这其实就是中高考的最终目的,它并不是为了考验你的知识掌握的有多牢靠,事实上初高中的知识内容博而不精,你就算全部掌握了又如何呢?放在生活里能用到的极少极少,放到科研领域那也就相当于刚看了个目录而已
它的目的只是为了:
检测你的智商,看看你应该得到什么级别的教育资源
明白了这个最终目的,你就明白我们现在打击补习班的根本原因了。
既然它们要检测的只是我们先天就拥有的智商和已经成型很难改变的自律、勤奋等因素,那么通过平时在学校的上课和家庭作业的完成就可以达到这一目的,一样可以检测得出来,那我们有什么必要再追加上学生的课后时间呢?
这就像你做个抛硬币实验,想计算一下正面和反面的概率,本来你试的好好的,这个时候有个魔术师站了出来,他说你让我来试,然后他一抛就抛了个立着的,一抛就抛了个立着的,最后你得出一个正反面的概率都是 0 的结论,你问他怎么回事,他还骄傲的跟你说,无他,唯手熟尔,那你这实验还做个球?
这就是现在的补习班教育的一大弊端,补习班会把不属于学生自身的自律和勤奋的品质给强加到学生身上,甚至能通过大量的练习达到一种我不懂,但是我能做出来的境界。
(真的有这种境界,我当初就是这样的,我一年光试卷就做了两千套,辅导书不计)
然后就会导致一种可怕的情况,那就是把优质的教育资源给到了一个本不应该得到他的学生,导致了资源的浪费,教育资源的浪费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损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国家的人才流失。
而现在所存在的从高中到初中甚至小学和幼儿补习,他们的根本目的都不是当前,而是为了能在最终的教育资源分配中,取得一定的优势。
所以既然是为了测试出学生的智商和品质,那我们就没必要去补习,因为你补习了别人也会补习,大家又会回到同一起跑线,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大伙只是在内卷,于国无益,学生学生累的半死,家长家长也跟着受罪,结果还没起到一点效果,只有补习班的商人赚了个爽。
与其如此不如统一规划,所有学生都不允许补课,这样学生也解放了,有时间做点社会实践活动了,家长也轻松了,有了相当一部分的休息时间可以过自己的生活,选拔的作用也不受任何影响,因为大家仍在同一起跑线,只有商人遭受毁灭性打击,岂不快哉?
所以对整个产业链的打击,其实都只是为了最终的教育资源分配的维护,这就是出于对真正的人才的保护。
有些朋友提到一个问题,大致意思是
‘那我们就放任孩子去懒惰吗’
这个问题说的非常好,可以说是跟题目毫无瓜葛,但是我同样可以回答你们。
首先请问各位朋友,你们问的这个’我们’指的是谁?
按照我的理解,‘我们’指的应该就是孩子的家长,我们当然不能放任孩子去懒惰,可是如果我们不能,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没错,这就是这个问题的答案。
‘我们’应该怎么做,也就是家长应该怎么做,而不是老师应该怎么做。
大家心里有数,在学校里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学生,他们只是教导知识就很紧张了,根本没功夫去管孩子的品德,只要你别捣乱,那就得过且过。
那么在补习班情况会好一些吗?不会啊,因为补习班同样是一对几十个啊。
即使补习班可以看着孩子勤奋,学习,当下的问题是解决了,那孩子上了大学之后呢?大学毕业之后呢?难道随着年纪的增长,他自然而然的就能学会勤奋了?
或者我们说,你让孩子去补习班,还不是为了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以后过得好一点?你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以后过得好,不只是为了他能考个高分啊。
你要是有钱你给孩子找家教,呵呵,我想请问诸君,你找来的家教只是专业知识过硬,三观这一块他们自己就一定闹明白了吗?你就能放心让他们教?何况也没见过哪个家教敢说自己能当人生导师的吧。
勤奋和自律这种品质恰好就是三观的一种,有了这个品质,孩子当然就不会懒惰了。
那么这种品质应该怎么获得呢?
学校补习班又不教,别人教你也不放心,所以其实答案是唯一的,只要你真心想让孩子好,你就得自己教,而且还只能在他成年之前教,因为他读了大学之后是要离开你的,等到那时候你想教也没机会了。
这个叫做亲子教育,也叫做家庭教育,诸君应有耳闻,然后会问这种问题的朋友,应该没有认真的去了解过。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古人也说子不教父之过,古人也是有老师的,但他们的家长同样也要亲自教育孩子,不仅仅是简单的说他要怎么做,更要让他明白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最终让他自己想去这样做。
当然了,教育孩子是很辛苦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教,把他养大成人就完事了,但这样的话你就得接受他以后有很大的可能要进厂甚至进号子。
相信我,作用是一样的。
现在你逼迫着他努力学习,等到有一天他自由了,他就会突然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干嘛了,大家都是上过学的,高分低能,本科毕业啥也不懂,这样的人大家见得还少吗?
现在国家打击补习班,就是要把家长和孩子的时间都腾出来,给大家以时间去做家庭的素质教育。
而且上文已经详细说了,你不能补习,别人也不能补习,并不会因此让孩子落后,大家仍在一条起跑线上。
当然了,时间给你了,机会也给你了,至于是把这个时间拿出来自己潇洒还是拿去陪孩子成长,如何取舍,那就看诸公自己的意愿了。
谢邀
拿出我之前在 51 工作的感触简单回答一下,分两个部分一个是机构一个是家长。关于国家大背景什么的,就不谈太多,看其他答主回答的有鼻子有眼的,我就不多嘴了。
1 对家长
明明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很多方面存在不公平、违反法律法规与道德的事情。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太 tmd 的卷了,老板不断压榨劳动力,因为知道你不能失去工作,但你也不敢去劳动保障局告他,就开始不断压榨了。
一样的道理,教育也是。明明考 90 就挺好了,一些从农村走出来的家长,感觉自己摇身一变成中产阶级、城里人了,就高农民阶级一等了;自己是白领了,不用搞脏活累活自己就高于工人阶级了;家里拆迁成拆二代了,就开始觉得自己是富人阶级了等等。于是乎,为了不富不过三代,就开始在孩子身上下赌注,教育成为了他们唯一的手段。
但很遗憾这群人能力有限(受到知识储备与时代发展的影响),很多的家长,他们依旧秉持教育结果的角度评判孩子,而忽视了教育的过程。在和很多家长沟通时候,问的最多问题是 “多久能有效果、这个英语教育对考试有帮助吗?” 等等,让我搞不懂的问题。他们我知道 51 教的是口语教育,也知道英语是一门语言,但对他们很多人来说来 51 这学习就是为了让孩子高人一等,邻居家小孩英语口语真好,自己家孩子也不能差了,就来报名了。也不管这东西怎么样,孩子能不能吸收,依旧秉持孩子交过来了,就没自己什么事情了。
这样的心态促使了很大一部分投诉与退费的产生,纷纷指责机构收钱不办事、骗钱等等问题。但后期审查看课程回放,会发现孩子自己就是抗拒;家长根本不管,完全放任孩子(但孩子自控力又太差);家长思维定势的误区,对外教、线上教育的误区等等。
继续说
这是家长的问题,这群手里有钱,还拿走了基本全部社会红利的人。很多人骨子里面都是商人的影子,不看过程、只看结果的观念很容易成思维定势的放在孩子身上。他们这群人还特别爱炫耀,炫耀以及孩子如何如何。当自己孩子不如别人,又喜欢比啊比,就和韩剧《顶楼》、《天空之城》里面演的一样。这群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多少有点崎岖,既有控制欲、又喜欢把孩子变成像自己对外宣扬的工具一般。这群人很多还处在社会中的权贵阶级,他们的孩子很多也会成为权贵阶级。这种内卷的影子多少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试想一下,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如果这种畸形的教育观念一直都保存下来,对社会发展势必没什么好运用。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也是在整治这群老阴阳怪气精致利己主义人群的维持自身利益的工具。所以,我挺支持。我多少还有点向往我父母内个年代有趣有童年的公分实践制度了。
2 对企业
在校外培训机构,简单点可分两种。大企业(业务覆盖全国的),小企业(以地方为主)。
大企业很多是乘着互联网的浪潮,做起来的。一种是像李阳英语这种专项的老牌全国机构(基本淘汰),另一种就是著名的 k12 市场了,具体不罗列了。
小企业,很多是以地方小型学科教育为主。我从小学上到高中的那种,很多都是校内老师来兼职。这种机构,说实话它最大的优点是让教育产业与商品化。就是你有钱了,你孩子学习不好,或者享受的教育资源不好,你也没法转学,那这有好的老师可以帮你孩子提升成绩,你给点钱,老师也挣点外快补贴家用,两全其美多好。
这种在老师不跳槽,学生成绩还能提高的情况下何乐不为对吧,这也是为啥早期国家不怎么整治教育机构的原因。为啥后期开始对在职老师、教育机构管理,很大的原因就是资本的影响这里一起总结一下。
以地方小机构为例,原来开机构的还算有良心的,对师资还是认真的找老师,管理也完善。后期整治在职的好老师不来了,那你这就开始找一些大学生、研究生、社会人、退休老师糊弄了。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家长与机构的矛盾不断加剧,告到教育局的的官司一年比一年多。同时,大家对教育的重视,让各种培训机构遍地开花就和 “星星之火燎原” 一般,你这多少严重影响学校的作用了。而且在教育大力发展的情况下,一些老师的师德确实不行。孩子在学校确实学习有问题,那就又只能去教培机构了。就恶循循环一样,对官办学校的信誉、教学能力影响都是越来越大。
再说互联网的 k12 市场,首先线上上课确实容易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并且赠课与实际课程的套路,一部分打法律的擦边球,一部分也确实坑害消费者利益。并且这些大公司,就是绩效要求。就是销售团队和运营团队的都有销售绩效要求,那你这多少有时候会为了出单违背教育原则(从 51 允许分期支付,我就有点不喜欢了)。大家都有业绩要求,小组之间也有竞争,都在拼与争。家长就和韭菜一样一茬又一茬;大客户就和奶牛一样,转介绍一个又一个家长。
同时互联网 k12 教育很多还想上市,那你这资金构成多少也会有外资(本来国家对外资进入国内就管控严格)。还有很多就是商业化运营,说实话所有的校外在教培机构都是企业,只是卖教育产品的罢了,然后就很多人觉得是披着教育外衣就一下子高大尚了。出事后,又骂商人心态。
总结一下,与其说打压不如说是根本性整治教培机构。在咱们这种重视教育的国家,校外教培机构确实为校内机构做了很大的补充,就是一种可选择的辅助性商业活动。当校外教培机构规范化后,不仅是对国民教育的极大补充,也能为国家纳税啊。非法的确实该取缔,违规的也该整治。
不过最后如果有家长看到这条帖子,还是告诫下:教育孩子真的是一个过程的事,并且是一个不怎么有结果的事情,别太功利主义看待教育。让孩子健健康康的成为一个三观健全、知善恶、知荣辱、有理性的健全人,才是大家应该努力的方向。与其在无穷无尽的内卷道路上一去不复返,还不如用浪费的票子,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
待更~
其实,网上可以培训的吧?
[陈必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播单 - 优酷视频list.youku.com/albumlist/show/id_23363398.html?sf=90200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list.youku.com/albumlist/show/id_23363398.html%3Fsf%3D90200)
真正原因有意思得很,简单说一下吧
一是上个月,流传着一教师微波上深渊,说珙舞愿补贴不规范,所以尚面降了很多宫无元的补贴的传说,实际上是没有这回事,恭唔援这个月补贴还涨老一截,但是呢,公和师之间的矛盾就扩大老,在本网站上大家也能看到不少公师对骂,这次打压培训机构是尚面的意思,那下面执行的功物怨可积极了,恩是憋了股劲要把教师们收拾了,所以为什么把打压校外培训机构和嫂黄瘩嘿划等号,而且势头更猛,教师宁可称自己是瓢昌也不愿暴露自己在补课,这就是原因。
二是大方向,是降低人力成本,扩招后的选拔机制,大多数人都能去读大专本科,出来后要的工资都很高,但现在的二本在十几年前就是大专,有些还是技校,这是不得行的。就是要打压培训机构,让学生的成绩在校内就决定了,不用通过校外补习来挣扎,一考定终生,分数低的去读技校,将来进廉价血汗工厂,降低社会平均工资,分数高的读大专本科,将来坐办公室加班,看到那么多进工厂的榜样,就会觉得自己坐办公室已经很幸福老,也不计较加班费。
三是岭岛私人想法,以《沉默的真相》为例,岭岛把子女安排进单位系统,子女择偶都是找同事里面的高材生,可那高材生是个做题家,硬生生把自己做没得老,如果高材生聪明一点,现在已经在澳大利亚和抹茶做邻居了,那才是巅峰。可见岭岛并不喜欢做题家,这从有家号称面向年轻人的关方报纸怒怼做题家的事情也可以看出来。所以,通过打压培训机构,减少做题家通过做题考进本科、考进贡吴苑、娶岭岛子女的途径升入上层的机会,也是岭岛最真实的想法。
所以这事跟降低教育成本、鼓励生三胎,嗯,关系不大。有人觉得,那打压了培训机构,小娃儿成绩不好,不就跟 “优生优育” 的挣测矛盾了吗,其实不矛盾,优是让指你听话,不是指让你学习成绩好,事实上我们从小到大面对的所有选拔,除了高考以外,其他都不看学习成绩,而是看你是不是听话。
] 中专中技校课程设置,已不能满足很多对应职业岗位当下对其基本知识的要求,更不能满足技术场景升级所要求的必备的数学、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储备。而经历过高中课程训练的,就明显好很多
希望尽早普及高中,取消中专中技校设置。
给港股降温
点到即止,自己去悟。说多了就没了。
《商君书 · 算地》
世主之所以加务者,皆非国之急也。身有尧、舜之行,而功不及汤、武之略者,此执柄之罪也。臣请语其过。夫治国舍势而任说说,则身剽而功寡。故事《诗》、《书》谈说之士,则民游而轻其君;事处士,则民远而非其上;事勇士,则民竞而轻其禁;技艺之士用,则民剽而易徙;商贾之士佚且利,则民缘而议其上。故五民加于国用,则田荒而兵弱。谈说之士资在于口,处士资在于意勇士资在于气,技艺之士资在于手,商贾之士资在于身。故天下一宅,而圜身资。民资重于身,而偏托势于外。挟重资,归偏家,尧、舜之所难也。故汤、武禁之,则功立而名成。圣人非能以世之所易胜其所难也,必以其所难胜其所易。故民愚,则知可以胜之;世知,则力可以胜之。臣愚,则易力而难巧;世巧,则易知而难力。故神农教耕而王天下,师其知也;汤、武致强而征诸侯,服其力也。今世巧而民淫,方效汤、武之时,而行神农之事,以随世禁。故千乘惑乱,此其所加务者过也。
译文:(网上找的,大家凑合看吧,自行理解)
国君更加卖力做的事情都不是国家的当务之急。他们身上有尧舜一样的品德,但他们所建立的功绩却赶不上商汤和周武王。这是因为他们掌握权柄的过错。
请让臣说说他们的过错。治理国家假如放弃权力而任用喜欢空谈的人,那么虽然自身品德好可功绩却少。因为使用《诗》、《书》的空谈游说之士,那么民众就会四处游荡轻视君主;作用那些隐逸之士,那么民众就会疏远君主并且诽谤君主;作用勇士,民众就会争强好胜不重视君主的禁令;手工业者被任用,那么民众就轻浮好动而喜欢迁移;有钱的商人生活安逸而且赢利,那么民众就会依靠他们而议论君主。
如果这五种人被国家选用,那田地就会荒芜而军队的战斗力会削弱。喜欢空谈的人的资本在于巧言善辩,隐士的资本在于他的高洁心志,勇士的资本在于勇气,手工业者的资本在于一双巧手,商人的资本在于他自身。所以,这些人以四海为家,资本随身携带,民众把自己谋生的资本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而且到了国外都投靠外国挟带借以安身立命的本事归附私门,就是像尧、舜这样的贤明君主也难以将国家治理好。
因此商汤和周武王下令禁止这种情况,就能建立功业。圣明的君主不用世上容易得到的东西胜过他们难以拥有的东西,必须用他们难以具备的东西来超过容易获得的东西。如果人们愚昧,那便可以用智慧战胜他们,世上的人有智慧,就可以用力量战胜他们。由于人们愚昧,那么他们就不会吝惜自己的力气而难以有技巧;世人有技巧,就容易有智慧而不愿出力气。古代神农教会人们耕田而成为天下帝王,这是因为人们要学习他的智慧。
商汤和周武王创造了强大的军队而征服一天下诸侯,这是因为诸侯们屈服于他们的强力。现在世人多机巧而且民众多放荡,正是仿效商汤和周武王的时候,可是君主们却做神农当年做的事,顺从世俗的禁忌,放弃了法治。所以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国也混乱,这是因为他们特别认真去做的事情都错误的结果啊!
据说韩国为了防止内卷,规定晚上八点后学生不得参加补习班,后果是很多学生八点开始睡觉,12 点起来补习到凌晨!
堵不如疏,目前看有关部门在教育事业上还没有一个高明的治理方法。
我非常支持打压校外培训的做法。我读初中的时候,八十年代末,学校就有给学生加课,我都逃掉了,然而我最终从小镇考到了县重点。而且我初中时回家几乎不写作业。到了高中,由于是重点高中,同学们都很拼命,那时候学校就让学生天天刷题了,只有我每天不上学校的晚自修,晚上回家就看看报纸,我的理科在班里一直很不错,如果考试出现从来没有过的难题,一般只有我能答出来。因为我回家不写作业,不刷题,对我来说都是没有做过的题。英语,因为回家没有背,当然跟不上上课的进度,但是随着每次考试和学期末的课堂复习,最终还是能记住所有需要记的东西。
我说这些不是为了自夸聪明,其实是我无法接受刷题这种学习模式。我也知道刷题会得高分,但我研究科学是认真的,刷题在我看来就是作弊。我那个年代学校虽然让学生刷题,但象我这种人至少还有活路。但是现在的学校,象我这种人只怕已经没有活路。
我高二的时候因为不讨班主任喜欢,被当全班同学训斥,我逃学了一段时间,后来因为在家无事,被迫又去上学,但是心思再也没有放在学习上,后来只考了一个普通重点大学。
我推测后面学校越来越内卷,象我这种人肯定是灭绝了。
我高中后来考上清华、北大、西安交通大学、浙大、中国科技大学等等的同学,都已经泯然众人了。我觉得这些人虽然考上了名牌大学,但是并没有社会责任感,我几十年前就看透中国的教育是这样的局面。
可悲的是,这种教育模式选拔出来的,全都是垃圾。我说的在座的各位全是垃圾:)
我认为,就教育来说,真的为国为民,就多多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堵不如疏。
真正让有兴趣的学生获得无限的研究资源,而不是教育资源。学校将来不必存在了,因为 “学习” 这个词本身就是愚人的,只有探索和研究才是正确的说法。
把补充写在前面。免得有些人看头不看尾。
有几个说看了第一段就看不下去,然后说了反驳的理由。我想说我要表达的就是你们反驳的那个意思啊,能不能看完在说话。
另外又有一些人问我那我自己做什么的?你们看看我以前的回答就知道了。我就是以前做财务,所谓的坐办公室吹空调,996,稳定的 “好工作”。现在改行了的。改的行业就是你们所看不上的那些,不稳定的工作。中间也开过网点,摆过地摊,等等。不知道你们对蓝领工作是什么想法,是觉得送快递纹眉是有多痛苦多差的工作,什么日晒雨淋,风吹日晒。可是我以前觉得 996 也很痛苦,那时候每天都很焦虑,经常加班到半夜,脑子处于高速运作。现在我没有五险一金自己买,没有双休日,工作时间不固定。但是我还是觉得几个工作都差不多。
还有人说那就希望我的小孩去技校。这不又在那里惯性思维,天然的觉得读技校比读重点大学差吗?我说了取消培训就是第一部,后面要做的就是让读技校的和读重点大学的人都有差不多的未来。比如以后蓝领拿几万的工资,服务员也有几万的工资。和公务员医生什么的并无差别。
我个人认为,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这种卷面成绩并不能完全真正反应一个人的智商,也不能帮助他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决定性的帮助。只能说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现在完全是太过于重视这些成绩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打个比喻,看看奥运健儿,实际上高的矮的胖的瘦的,都有拿冠军的可能性,都是 “体育” 成绩很好的。可是我们的教育就好像走进了死胡同,太过于重视要身体轻盈的柔韧性好的,把那些胖的人就一棍子打死,就说他们 “体育” 成绩差。可是实际上,他们可以在举重铅球等方面取得好成绩。
以前我们基础设施差,加上很多学生都是在农村长大。平时除了学习,还要干农活干家务。加上家里困难等因素,很多人读到初中高中就放弃学习,出来打工进入社会等。可以说是被动的进行了素质教育,避免成为一个考试机器。所以还没有特别显现出来体质差,死读书等问题。
现在大家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可以去养一个 “两耳不闻窗外事” 的只会考试的孩子。学校如果还是不倾向对体育、艺术等方面的引导,还是唯卷面分数论,那么家长是很难自发去放弃孩子的卷面成绩。因为别人都在提高成绩考好学校,我不可能去搞别的呀。
人的生活习惯是有惯性的。一个从小被培养着坐在桌子上看书学习的人,长大后一般就很难自发去接触运动艺术等方面的工作。他最多的就是做一个坐在办公室工作的 “白领”。不排除有个别人长大后还是思维灵活的,能创造出富有创造力的东西。但是整个社会所教育出来的大多数就是考试机器思维僵化,他们大部分也是倾向于选择坐办公室,做一些固定的稳定的工作。
另外再说说培训班,其实我觉得大部分培训班都很水。就是租一个地方加一些桌子椅子就可以开班了。我以前读高中大学的时候就经常去这种地方兼职,成本低又赚的多。培训班更像是家长太忙,把孩子送过去托管。你就想想吧,那些小学初中的知识有什么难度。一般大学生都能教,用点心几年下来就教那么点知识,都能教的很好。高中知识有点难度,但是也有一大把大学生研究生可以胜任教好。
可是全国的小孩一起学一起考试有什么用呢?别的方面全部都忽视了。比如说,现在一个普通的办公室岗位有一大把人挣着抢着去应聘,可是一个水电工按摩师缺非常稀缺。我之前做财务一个月四五千,可是我认识的送外卖送快递一万左右。
又比如我知道的一个护士没毕业就去学纹眉给人家纹眉。毕业后仗着自己医学院出来的,说起来也好听,纹眉生意特别好。一个纹眉好几千,一天能文眉好几个。做了几年已经开美容院财富自由了。
另一个同学是体育生成绩一直很差。但是因为学体育的关系,知道很多运动鞋。靠着这个特长卖鞋子,还是赚了很多。
这两个是自己脑子好思维灵活找到了出路。可是还有很多孩子思维不是那么灵活,但是也许他们本来靠着家长学校的挖掘,可以发展别的。但是因为大家都一股脑的去卷卷卷,最后成绩也不咋地,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失业或者只能做自己不擅长也不喜欢的工资也不高的工作。
如果是考试,那个护士在他们班级里成绩也不突出,那个体育生成绩是垫底。但是因为他们没有死读书,去发现别的道路。一样能创造价值。
我甚至觉得现在取消培训班还提前通知大家让你们早点转行已经是很好的。没有突然来一个通知说,以后体能 / 艺术 / 演讲等才能成绩占高考 50%。当然了说高考格局还是小了。其实应该这么说,大家辛辛苦苦考大学,以为自己的人生就会比那些成绩差的同学好,最后毕业后找工作发现工资和人家技校毕业的差不多。(其实已经有这样的趋势了。)
或者大家已经发现,辛辛苦苦上培训班花大价钱考试做题,最后即使上了好大学。也找不到 “好工作”。这些所谓的好工作就是和学习考试类似的,在办公室里电脑前处理事物。稍微需要动动身体的,就会被认为不是好工作。
这里要拿日本美国举个例子。当然我没去过外国,就是以前看他们的动画片电视剧什么的我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他们有很多的社团活动。好像文化课就占一半吧。(当然只是动画片里面展示的,不知道实际是不是这样,可能就是影视作品的美化)。现在想想还是挺好的。
另外再反对一下别的几个答案说的什么好教师被培训机构挖走,或者说钱都被教育机构赚走之类的这种想法。甚至于什么促进教育公平、让穷人也能考上好大学。格局小了!!
换一种说法,如果全国一套卷,你就那么确定穷人考的比富人差?沿海发达地区考的比中西部好吗?
其实吧所有的知识都明明白白写在书里,也有辅导书课外书一大堆。那些知识又不是武功秘籍,只有高级教师才掌握。可能好的老师会有些投机取巧的考试秘诀,那也只是提高卷面分,一些小伎俩。和是否能提高整体的学生教育没什么关系。
领悟好爱学习的学生,自然就会求知若渴自己去学。不然为什么同样的上课,有的人就是能拿高分,有的人只能拿低分呢?现在的教育是去选出那些在学科方面本来就聪明的人,而不是让一个普通的学生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考出来也就和人家随便看看书一样的成绩。比如人家努努力再多学点就能造出来宇宙飞船。而普通人学到吐血都造不出来。
可是这个普通人他可能有别的方面的天赋,比如动动嘴皮子直播一晚上就能卖出几百万的销量。可惜考试不考直播卖货。那么这个时候取消培训班就是在告诉这个普通人别费劲去学造宇宙飞船的能力了。不如多看看别的赛道。
之前我们穷,只能让孩子坐在教室里学习。现在发展了有能力可以开展更多的学科,比如音乐美术体育演讲种地等等方面。也许在不久将来,学校生活会更加多姿多彩。学生也能更好的学到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东西。
到了那时候,那些在语数外文科理科上不是那么擅长的学生也有别的可以学习的东西。而毕业以后,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工作,工资社会地位都差不多。你考上了北京大学,他进了技术学校,我当了售货员,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与其猜测政策目的是什么, 不如思考如果大家都不补课,哪一类人(子女)会在双减政策在中获利,哪一类从政策中受损!
讨论个别极端现象,不做讨论。例如网上人们说的有钱人上私教,资产超过千万,不需要高考竞争;天赋极好,智商极高不需要补课的人(前千分之一)。对于剩余的大部分人,可以尝试讨论分类,那些人从政策中受益,那些人受损,zc 的目的,一定是为了保护受益者,
从政策收益大概有一下几类:
一:从政策中收益的家庭
1. 各级官员与部分公务员(这一类人收益最大)
这一类人掌握对 zc 的话语权,在双减中收益主要源于高质量的学区,大部分从小就上最有质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接受最好的教育,其他人如果没机会补课,这一部分优势就会体现出来。如果其他人不参与课外补课,除非天赋远超这一类人,不如无法与其竞争。
2. 名校教师(类似成都七中)子女以及部分一般学校教师子女(这一类人占比最多,相对其他人但不是有优势不明显)
懂教育的人比然在教育有优势,可以自己辅导,有部分与第一类人一样有好的学位。有人像脑残一样说教师子不能给自己的孩子补课,感觉很奇怪,其实本质是叫停辅导班,教师子女在高考中会有优势,但实际上相比第一类,优势并不大。而且并不是全部的教师子女都能获得优势,例如乡村乡镇教师与部分县城教师,可能学位不好,或者工作强度太大,基本没时间辅导,和普通家庭没什么区别。政策不是为了保护他们,但是他们间接受益。ps:每一个偏远乡镇教师和农村老师都是英雄。
3. 高级知识分子(大学讲师教授子女)
这一类人相对较少,但同时具备第一类和第二类的优点,和第一类人一样,有较高的话语权,可以影响 zc。他们在高考中占有优势更大,但是本身能量不如第一类,因此获得较好的学历以后,不像第一类一样能用学历像杠杆一样翘起较大的资源。
4. 经济实力较好且有较好资源可以获得名校学位的家庭
这里指的不是富足家庭,有些学校哪怕再有钱没办法,但是有人的确哪怕分不够也可以去很好的学校。
总结能上很好的初高中不代表有优势,靠自己实力考到名校里,那不叫优势。而本身智力不突出,但是仍然可以上很好的中学,再高考中取得比天赋更好的孩子更多优势,才是真正在双减政策中获益。
二、在双减政策中几乎没影响的人:
1. 家庭条件好,地区教育发达,天赋卓越者(前百分之 10)
只要他想,哪怕中考失常,上不了最好,可以上次好,地区教育发达,学校的梯度较大,择校范围大,这样的人,基本上只要有 985 实力,最后都能上 985,有 211 实力,基本都能上 211.
2、家庭条件较差,地区教育不发达或较为一般,天赋一般或较差(后百分之 50)
这一类人可以补课,但是经济不允许其大量补课,最终和地区教育水平叠加,很难跳出原来的环境。很多人说都不补了,他们就有优势,其实不管补不补课,去职校或者初中毕业直接进社会的不就是这些人吗?何来优势。
三、在双减政策中受损的家庭
1. 地区教育不发达,家境一般,但是天赋卓越或较好的家庭(例如偏远乡镇、一般农村较为聪明的孩子)
不同于教育发达地区,这些地区孩子没太多学校选择,视野受限,没有好的老师,这些孩子大概率要贡献一本率的,就是明明能上 985211,但是最后只能达到一本水平,然后出现在县级中学的喜报上,让人感觉一本上线率很高,教育不错的样子。由于教育发展水平有限,基本孩子能上的大学都会本身天赋该上的大学底一个层次,对于这些孩子,补课是打破困境唯一的途径。比如有理科天赋,靠自己搞定理综,然后报一个英语班课;或者语文文综出色,报一个数学班课。高三甚至高二高三报一年的班课,还是比从小堆语文英语或者买学区房去超级私立便宜很多的。
2. 家庭条件较好或者一般,地区教育发达,但是天赋一般(前百分之 20 到百分之 60)的孩子
补课的绝对主力军,这一类是受课外辅导收益最大的,也是双减中受损最差的。这一类家庭父母白领,部分中小学教师,部分底层公务员,本身没有较大的能量让孩子去地区最好的学校就读,或者为低学历个体户,可能意识不到好的学校和一般学校的差距,不知想尽办法让孩子去好的学校。这一类家庭经济实力中等,可以持续补课,中等的在校资源和优质的校外资源叠加,往往能爆出黑马。可能原本能上普通一本经过长期努力上一本,有机会冲击 211,能上一般二本,长期下来,大概率冲击一本上三四十分,或者原来能上专科,最后可能上了本科。但是与较好 211985 仍有一定距离。
ps:你们真不会觉得这个层次的孩子长期补课能上清北 985、较好 211 影响国家精英人才选拔吧?除了英语,没有一个老师,没有一个科目,让反应能力中间偏下的的人考到 90% 以上,我专门做高中物理,百分之 90 的人没办法在高考突破 80 分。有人说,以高中这点难度,还没到拼天赋的程度,你们不会真信了吧?
3. 家庭条件较好或者一般,天赋较差者(后百分之 30)
这**一类群体是补课的主力军之一,看似双减对其有影响,可以说有影响,也可以说没影响。**说白了就是花再多的钱,也只能上个普通本科的孩子。只要补课,长期积累补课,一定会有进步,但实际上现在的高校系统,压线过本科和接近一本,若上不了 211,基本上没本质的区别。因为家庭条件较好,甚至对他们而言专科和本科也没区别。说白了,对这样的家庭,也就是不想让孩子留下遗憾。也许 “补课不是为了上名校,而是不为了上职校” 这句话就是为他们定制的。
不要看别人怎么说,要看别人怎么做!做了谁获益!对于市场上的主要观点,
1. 不同意叫停培训班是为了保生育率,稍微想一想都知道,生育率低,不是大家生不起孩子,而是年轻人接不起婚。为什么接不起婚,我特么是因为生了孩子没钱上辅导班而不结婚吗?我特么是没人要!!我咋知道我为什么没人要。其实我知道,原因一在于媒体过分宣传精英论,年轻人过于强调奋斗,过于强调上进心,奋斗和上进心应该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一种结果,平凡才是常态,接受平凡的自己(我感觉我解接受,丈母娘不行啊);二在于那啥的确有一些贵。
2. 不同意辅导帮干扰了国家高尖人才科技选择,要是想选拔出具有逻辑具有创新的人才,请恢复数理化的难度,强调数理化生重要性,每次课改后数理化越来越简单,区分度越来越低,是导致高考选拔越来越弱的原因。
3. 不同意叫停辅导班是为了公平,影响高考公平最大的因素不是辅导班,而是英语。作为高考最重要的学科,很多农村地区初中才开设英语,高考一科直接被拉开二三十分。若是为了公平,请降低英语比重,比如满分变为 100 分;若认为全面学英语很重要,是国家战略的政策,请像城市一样开设农村地区英语,强烈建议农村地区也从小学开展英语教学。“三 - 1” 中的孩子,很多难以走出山区,根本原因就在于初中才开始学习英语,再好的数理化天赋,弥补不了英语上落下的差距。
4. 为了打击教师课上不讲,跑去开班。这个不同地区情况不同,云南没出现大面积的在职教师出来补课或者发动自己的学生补课。我对在职教师不能补课的政策保留态度,若在职教师给自己的学生补课或者老师之间互相推荐开班,我认为和学生发生性关系本质上没区别,都是利用在职教师身份优势,一个谋财,一个谋色。哪怕学生何家长主动也不行,wyf 和粉丝 xxx,难道未成年粉丝主动就可以了?但是如果一个在职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去机构或者自己发传单招生,把课上好,靠能力口碑获取学生,那我保留我的态度。也许有考虑,但是我不同意这个是主要目的,要做好这件事,限制在职教师就行,但是各地政策,从 18 年开始,一直是对机构严,对在职教师松。
我个人认为,双减政策真正原因:“三 - 1 和三 - 2”中的家庭,虽然资源不如 “一 - 1、一 - 3、一 - 4” 的(zc 制定者),但是奈何人太多,这么多人一起补课,会占掉很多这些人的资源。而政策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 “一 - 1、一 - 3、一 - 4” 在教育重的优势,保持精英地位。用储殷教授的话说,就是有的人上了船,要把梯子拆了,不让后面的人会把他的后代挤出去。
原来不想写这个回答的…… 因为某些原因…
但长夜漫漫,就当做消磨时间吧!
其实这个问题我可以精炼大白话几句就能说明白,一针见血的那种。
但那样的话 既不尊重党也不尊重国。
所以同胞们,且听我娓娓道来……
先说时局…
这两年疫情造成的影响,大家都知道。
也许你还看不出 咱国家经济受到的具体波动…
但请相信我,那是因为组织放水有道… 如果印钞机不咔咔咔轮轴转,你以为核酸检测用品 为何能把成本压缩那么低……(随后附图,不耽误你点赞!)
同时也请你相信我…… 组织靠得住,但不意味老百姓就可以高枕无忧,安然无恙了。
自从邓公在南边画了俩圈,咱们天朝就一直都是依靠 多边主义,对外开放 这条基本战略发展经济民生…
远的不说,就说支撑南方经济的制造业…
中小企业制造业这其中有纺织服装,化工加工,小商品制造,吃喝穿用玩,包罗万象…
其中代表性的有江浙义乌的小商品城
粤闽莆田的名牌 copy 工
总之南方经济的脉门是 出口,一旦国外经济掉链子… 中小企业订单和现金流将是巨大的隐患…
可能有朋友要说:内循环呀!
我再重复一遍
自从邓公在南边画了俩圈,我们天朝就一直都是依靠 多边主义,对外开放 这条基本战略发展经济民生…
而南方制造业的出口 也不仅仅影响我们的民生,在软妹币汇率这块也起着相当重要的 定海神针作用……
这么说吧,广东一中小 服装制造厂,其每生产一件 T 恤,算上人工原料杂七杂八,成本是 20rmb。
如果卖到 USA,那价格翻几番不止,虽然有物流关税杂七杂八,但总归是有的赚。
因为我们制造业低廉的成本,所以纵观全球我们只要打价格战,几乎没有对手……
是不是很似曾相识……
没错,前段时间,和特普 经济斡旋的时候,美方提过价格战这茬…
我在这里老话重提,不是胳膊肘往外拐。只是就事论事,不然过渡的太硬,怕同胞们不好 get。
所以为什么提到价格战呢,就是因为在后疫情时代,一旦出现全球性经济危机。
链式反应必将影响到我国。
而且,最先受到影响的就是南方制造业!!
(届时我们 rmb 汇率将会以不可控制的走势,忽涨忽跌——只是我个人的一种极端预判,也许不会发生,但的确是最坏的情况… 希望不会出现!)
理由有 2,
1、而南方制造业的出口 也不仅仅影响我们的民生,在软妹币汇率这块也起着相当重要的 定海神针作用……
这么说吧,广东一中小 服装制造厂,其每生产一件 T 恤,算上人工原料杂七杂八,成本是 20rmb。
如果卖到 USA 价格翻几番不止。
注释:全球的中产 & 低产 阶级生活用品市场份额,都攥在我们手上。这些市场一旦消费低迷,我国南方总会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将面临销售额低迷的状况。
所有企业都是边借贷,边花钱,边赚钱的。
我敢说,现在没有任何企业敢说,“我们公司压根不跟银行打交道” 这种大话。
所以,经济危机来了后,不论是现金流,还是源材料,辅材料都可能会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
企业不能正常运转,就会有裁员。账面出了问题,公司就得倒闭。(很现实也很残忍)
组织上 也许可以通过手段减少这种情况的出现,但经济危机不是拆东墙补西墙就能化解的。
如果这个窟窿一定会出现!将来的经济危机难以避免!
又恰好你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指挥官,你会有什么锦囊妙计?
如果你可以看到这里,那么预告一波前方高能……
不着急,先让我把理由 2 说了……
2 东南亚 非洲 巴西第三世界国家的低廉原材料→我国性价比极高的制造业→欧美国家优质的消费购买力。
这是近现代几十年来形成的 世界经济逻辑链条。
我们国家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说的形象些,顺风局咱们属于 ADC,稳步发展,一个小兵一个小兵打起…… 好比说,疫情前稳中求进发展的国情……
而逆风局,咱们只能是辅助…… 就是那种不管自己发挥的多好,队友拖油瓶,队友人头狗……
还是难逃败局的辅助……
这是很悲哀的事…… 只怪时局维艰,只怪疫起不巧……
所以不管你信与不信,顺风局我们是可以很好的控制 rmb 汇率的!但逆风局!rmb 我们说了不算!(这是非常大的风险隐患!!)
可能有人会问,那这不刚好找个机会挑战美元霸权嘛!rmb 升值不是好事咩??
如果你也有这种想法,就去再多读几本经济金融的书籍,再多关注几个经济学家……
我也不是说挑战美元霸权这事儿,不可行。只是它远没有我们想象那么简单!
美元当年成为世界通用货币,是因为漂亮国发战争财!你可以说它趁火打劫,可人就是劫着了!
这么说的话可能形象点…… 人美国佬是打逆风局的高手,就不说顺风局有多么水了吧。
可人不怕逆风局,去年和俄罗斯打石油价格战,不是给老毛子整了个血本无归么!
漂亮国最不缺的就是手段,最缺的就是底线。
所以为了避免肉眼可见未来可期的风险!
我们必须弱化 rmb 的权重!
问怎么弱化?
答 三张牌
1 放水烧钱 2 接水熬汤 3 水养一方
先说 1
放水烧钱不会引起通胀!(这么多年积攒的实力,够咱们败的。)但不通胀不意味这招管用。还是那句话,花钱能解决的事儿那都不算个事儿!就怕钱烧了,事儿还毁了。所以能看到疫情以来,咱们没学美国日本,起码对烧钱这件事是慎之又慎的。
再说 2
汤可以慢慢熬,熬小米粥败火清热养肠胃。
当然也可以熬快的,大米粥扛饿饱一顿算一顿。
以水熬汤,用钱换妙招。以刻时局维艰,这波不亏。
但是汤得有人看着呀!没有人看着糊锅粘锅了咋整?
水熬得漫出来 煤气火熄灭了不是很要命的事嘛?
水不能太多,水多了汤太稀。
火不能太大,火太大水熬光。
总之一句话,没时间没人才。
(已经熬好的汤,如数字货币、全面降准)
3,也只有 3 了。
那么何为 “水养一方”
这就说到这篇回答的核心了……
3 个养法…
1 养人才
2 养氛围
3 养地区
不管氛围还是地区,都是需要很大的试错成本的!绝对不是成功率很高的那种,
好比说 没人可以否认深圳的地理位置优势。
而且不说带来效益,光回收成本就需要以十年刻度为准。
经济危机说来就来,哪有那么多时间给你造!
所以综上所述
目前只有一个,可执行,可实施,不论顺风逆风都适用。
对未来而言,最为紧要的……
就是,人才发展。
编辑这篇回答以前,草草看了下前排回答。
有许多格局都蛮大的…
没错,打击课外辅导只不过是一盘大棋中…
小小的一个挺卒……
带来了后果很有可能是兑小卒子…… 但完全是可接受范围……
至于棋后续招,因为尊重党和国家,所以我不能说的太细。
但可以断言,国家不是莽撞清盘,也不是修正主义。
起码在人才发展这块…… 是有长远打算计划的!
你也要相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道理,可能是多头并进,也许会步步为营。
总之不管是弱化 rmb 权重(有很大的比重是为了弱化 rmb 权重),还是改变发展方向,都是向好的,劝大家也不要过度解读。
揣测太多了,也没什么用。不如和国家站在一条线上,面对风云动荡,面对艰难挑战……
评论区首评说 “云山雾照,不知所云。”
没办法,我总不能把 果策,还没有公布的果策 (也许我也会猜错,但万一猜中了呢?)
就扯闲篇似的 一股脑全都倒在知乎上面吧!
假设验证我测,那水表查烂,里面茶喝饱也不足以谢罪…
退一万步,没猜准,或者猜准了组织不跟我计较。
但是同胞们,观棋不语真君子的道理都挂在嘴边,把嘴挂出个大燎泡了!
还不懂 啥是 嘴下留德 的道理嘛?!
说了 几句大白话就能说明白的事!但尊重上面,所以我不能当大白话扯…
但没关系,反正上面也三千字了…
结尾就用大白话总结一下…
“现在打压校外培训机构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1 控制 rmb 汇率 (现在还不太好看出来,我也不想多解释,说过了要大白话,想看解释去看正文…)
2 改变发展方向:以前实体经济,后来虚拟经济,以后就是人才经济。(够雨过天晴,通俗易懂了么?)
3 连消带打:“消”是消除可见风险 (参考大白话 ¹) “打” 是打击传统人才培养 教育模式(参考大白话 ²)
校外培训机构为什么成为以上两个目标的牺牲品,你造了木有??
ps:跟 3 胎,没有直接关系。
只是为了改变内卷氛围的话,就应该取消公务员应试门槛… 铁饭碗最大!!!
为了交差(chai)。
人口生育率是被要求要提高的,但是根本原因他们不敢动,也动不了。就只能柿子挑软的捏了。捏的越狠越能显示自己其实很努力了。
因为以前的政策,错了!
摸着石头过河,摸到了制造业空心化和服务业大发达这两个炸弹!然后又中了环保牌!
低端关停,高端被锁死!年年都说制造业一个大厂还没顾家一个网点赚得多!萎靡,导致想要过上体面的生活,只有去金融、计算机、考公。。。可这些行业总岗位数才多少?内卷开始了!
想容纳庞大的就业,就只有制造业!特别是产业升级过的高端制造业!华为!京东方这样的。他们又能带动多少上下游企业!
为什么不生孩子了?好工作只有那么点!生那么多孩子,自己跟自己都竞争吗?
不解决工作岗位的问题,教育双减就是一纸空文,为了争夺有限的好岗位,内卷会愈加激烈!
不解决工作岗位的问题,三胎也是镜花水月,就算生一胎赏一万!这一万够干嘛?半年的补习费都不够!
美国人制裁华为,是打在了中国的七寸上!各个方面的七寸上!
各位听明白的,从支持华为做起吧!从痛骂那些批判华为的蠢货和坏人们开始,从让身边每一个人了解这一切开始!
非利益相关,我都七八年都没买过华为手机了,可华为的规模,其实几乎你在中国花的每一分用在通讯上的钱,都有一部分在支持华为的事业。
如果这样的公司中国有十个,一百个,一千个!
为什么打压?
1、减少国内财富外流,尤其是流向美国;
通过资本运作,教辅机构纷纷到美国上市。用股权形式对国内抽血;
2、降低养育成本,提升生育意愿;
生育率下降太快,人口结构性矛盾爆发就在眼前;
3、提高教育筛选能力,防止做题家污染中高端人才阶梯
没有产业升级和突破,是无法从本质上改变现在的教育资源紧张状态的;而产业升级需要的是有创造力的人才,不是答题专业户。
4、降低教育的社会焦虑,提升安定程度
教师学校放弃职责,线下变身赚钱大师。引发家长不满,却敢怒不敢言。
一、目的:
1、安全:
资本抢夺 人民的 权利(资本介入之后必定要获得 话语权 和 规则制定权);
2、稳定:
公平、阶级流动、整体社会财富结构、应对跟随自动化和智能时代所需人力变化等一系列相关问题的快速更迭(政府和家庭对 教育投资有效性 问题)、居民生活成本。
二、相关阅读:
1、公平、阶级流动、整体社会财富结构 解读:
hwasion:国家全面禁止校外培训机构之后,会带来什么影响?
2、教育投资有效性 解读:
3、公平 解读:
4、未来 解读:
hwasion:全国政协委员唐江澎表示:「孩子只有分数赢不了未来的大考」,你觉得呢?
我给你们说出个一二三四五来。
一、校外培训机构空手套白狼,以看似高昂的价格短平快地挖走了党和国家深耕多年的教育系统培养的教师人才。这属于新时代的窃国谋私——不是只有厂房铁疙瘩被偷了才算窃国,「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才」。
二、校外培训机构加剧了现代教育体系内卷化,加剧了学历焦虑,使现代教育体系加速倒退「科举化」,这与现代工业分工体系严重不符。用术语说就是,校外培训机构的出现,不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而是上层建筑的倒退。
三、校外培训机构抬高了教育成本,严重损害了教育公平,也可以说是严重损害了起点公平。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被消除前,起点公平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底线。
四、校外培训机构在抬高了教育支出之后,也严重挤压了民众的消费力,这与国家提振内需的大政方针相悖,更与党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初心与愿景相悖。
五、校外培训机构对社会主义事业有着潜在的严重的威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而贯穿其中的,归根结底是人。因此,「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就成了社会主义事业能够在曲折中继续前进的重中之重。而校外培训机构,说到底是资本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渗透,短期来看,它对起点公平的损害、对消费力的挤压会影响社会稳定,长远来看,香港殷鉴不远,可以说,资本对教育事业的渗透下,都不只是会不会变色的问题。
解决不了教育公平性的问题,所以选择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房价和培训,都是为了降低普通人生育成本,前年开始,连婴幼儿奶粉都有了,免费的,你没用上,说明你还够有钱,再是快乐教育,高中的录取率也降低,不需要那么多穷读书人,家庭阶层决定了你的起点,阶层不可逾越的问题很明显了,有的人他一辈子工作也赚不到什么钱,那我们不需要这么多高级人,咱们国家真实的失业率很高,主要问题就出在,穷人读无用书,有钱人没机会读书上,被迫出国买文凭。就业问题跟文凭有关,阶层问题跟就业有关,环环相扣。说句难听的,除非你往学术发展,不然仅仅就是靠文凭打工,那穷人大多数就不应该考大学,因为你学再高级的知识,也无用武之地,因为你的出身不被高阶层认可,而没有社会资源,你就注定百分百被淘汰回你原来的阶层,甚至是连开头都没有,就直接是家里蹲。我们这个教育系统,在穷的时候非常管用,但是现在社会财富的积累已经快完成质变了,仍然维持过去的理念,不仅是不合时宜和理论上的矛盾的问题,而是实实在在每年都在造成巨大的财富流失和经济损失,有些工作,不需要什么文凭的,但是你必须有钱和受过一定的教育,这样的位置很重要,但我们的教育环境很糟糕,没有给予一丝一毫的空间,只能是把财富拥有者的后代全部赶出国,再是一大堆的穷人内卷,现在都不是有钱人,中产也没机会接受教育了,也出国去了,要不是因为疫情,你看看留学的增长,不可能说,到了最后,只要你不是穷人,你就只能出国吧,教育的意义难道就是做题?会考试的就一定是人上人?那未来我们国家的每一个精英都是西方人培养的,这样的结果你能接受吗?我们早就应该反思读书扶贫的根本问题了,不能因为 0.001% 的穷人读书有出息了,就让百分百的穷人往这上面扑,99.999% 的穷人需要的只是钱,不是会写诗,有钱人才对从政感兴趣,穷人贪污反而更有动机,你见过哪个财会挪用公款是因为自己有钱的?我们解决任何问题的第一步,就是真实的面对问题,理解问题,千万不能再回避问题了,已经是不改不行了,有钱人早不理你的教育体系了,现在中产也逐渐抛弃,快一半的人口不认可你的教育的时候,你还不改,那多米诺一来,全崩就不远了
因为他想,就这么简单
1. 教育行业的整顿,既跟出生率下降有关,也能跟社会公平、财富公平、教育公平有关。结合房地产行业、互联网行业、教育行业的整顿,本质上都是为了确保 3 大公平;
2. 接下来可能会整顿的领域,就是医疗和养老了;
3. 教育行业发展到如今,真正产业化、资本化时间,也就不到 20 年,但这 20 年间,尤其是近 5 年,大量的线下、线上机构崛起,引发全民焦虑,加剧社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
4. 高考作为相对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既照顾到了底层劳动人民,也平衡了中、高层人士的需求,在短期之内也算是较为低成本的阶层逆袭方式。一旦教育机构横行,本质上是堵住了大部分国人向上跃迁的路径;
5. 在疫情期间,以及后疫情时代,教育机构还在大量增加,同时在线教育的肆虐,实际上也加速了行业整顿。对于学科培训这种破坏教育公平的产品,迟早要遭到清算。
6. 以及机构的跑路,消费者的投诉无门,都是在暴露行业的弊端。疫情作为机构倒闭遮羞布被扯去的一天,终于到来了!
7. 行业流水进的快,不压款,不垫资,导致阿猫阿狗都能做机构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接下来的入行门槛、经营门槛、运营门槛被大大提高。一些单纯趋利的投资人,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8. 而真正拥有教育情怀,教育大爱的人,会与教育永存!行业利润降低过后,能够存活下来,且坚持下去的,才是赢家。当然,我们还得继续拭目以待!
既然成立了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
就意味着接下去的所有政策都是为了整顿教育行业!
而整顿,也表明行业还是有前途的。
这种整顿,会利于行业健康、良性的发展!
但本质上会带来资本的退潮和行业入行门槛的提高。
所以,这次整顿,可以理解为正中行业七寸。
一、政策合规,所有机构都必须办理办学许可证,就能刷掉一大波;
二、收费合规,一次只能收取 3 个月学费,又能刷掉一大波;
三、教学合规,教学内容不能超纲,明确超纲要求,还能刷掉一大波;
作为从业 10 来年的老司机来看,这 3 点是行业七寸。
一旦实施下去,线下培训机构基本上将会整顿得较为规范了。
接下来的教育行业将迎来资本退潮期,与每一位从业者和企业主都息息相关!
财富公平和教育公平,会是接下来的主旋律。
当然,教育行业依旧存在机会,比如:兴趣特长培养、学生成绩补差,
在基于:1. 合规办学;2. 内容同步;3. 合理收费;虚假宣传等四大核心诉求的情况下存在,
并最终变成学校教育的补充。
一言概之:教育行业的商业时代已然过去,接下来进入的会是百花齐放的教育时代。
还未办理办学许可证的,还在继续超纲教学的,
还没适应一次只能收取三个月学费的,请一定要注意哦!
资本退潮,进入门槛提高,对局内人有好处,但仅限于你真的是在做教育。
同时,请千万要去留意账户上的现金流与未耗课是否对等,
如果有缺口的话,那过往欠下的债,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要还了。
规范运营,控制成本,比持续招生,持续教学,要重要得多!
1. 监管司的成立,实际上明确了教育行业整顿的主基调不会是一刀切的做法,而是通过政策来对整个行业进行规范。结合过往教育部门发言来看 “不允许校外教育机构再造一套教育评价体系”。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现有校外教育机构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教育的公平性,到了必须要整顿的时候。所以,个人建议,无论是企业主和从业者都不能有侥幸心理。
2. 对于已经在局内的人,政策落地之前也没必要焦虑。因为焦虑也没有意义,一切都等政策清晰后,根据政策所述内容去做调整;而对于未入局者,今年建议观望到年底,目前入局不是明智的选择。
3. 从《通知》来看,有几点需要注意:
A. 监管司主要职责是对教育培训机构进行管理,既包括中小学生,也包括幼儿园儿童,也就意味凡涉及 3 岁到 18 岁业务的机构,都在管辖范围之内。
B. 从目前教育行业业态分布来看:素质教育、学科培训、出国语培、出国留学基本都囊括在内。个人看法是在这些大业态中,又会区别对待。
C. 少儿英语、思维数学、幼小衔接、学科培训、大语文等直接刚需或间接刚需类项目,可能会规范的方向是:证照合规办学、教学内容不超纲、收费周期不得高于 3 个月、不得进行虚假广告宣传。
同时,与之配套的细则会有关于各年龄段和学科教学内容超纲的定义。
以上业务板块的机构,建议关注政策落地后的具体细则,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
D. 素质教育规范的方向:收费周期不得高于 3 个月、不得进行虚假广告宣传,会是两个主要方向;在证照方面,不排除不用办理办学许可证的可能。
个人看法:
未来这些领域的机构,尤其是以学科为主,或许会回归到补差市场;
培优和拔高,会逐步演化为名师工作室状态,打游击战为主;
少儿英语和思维数学类型机构,会演变为专项科目补差;
一旦政策落地,机构最大的风险点是:收费不能超过 3 个月。教育行业一直以来的状态是寅吃卯粮,尤其是经历了疫情以后,大部分中小型机构已经追加几轮投资。落地后,不排除继续追加投资的可能。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的修正,相对而言不会是难点,毕竟大部分机构都是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只是在限定时间内调整教学内容,对机构来讲不会是致命伤。目前之所以焦虑,在于政策未落地,一切都是未知。
同样的,对于美术、舞蹈、国学、棋类、体适能等机构,或许会构成间接利好,学生时间可以重新分配。但在教学内容上,一定不能去触碰底线。
4. “指导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党的建设、拟订校外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 这些事情实际上部分已经在实施了,尤其是对于已经拿到了办学许可证的机构来讲,内部装饰、师资和价目公布等内容,包括一些大型机构内部建立党支部,都是属于基本明确的内容。个人认为,出现问题的概率不会太大。
5. 监管司在一定程度上是为这个行业建立规范标准和进行督办的部门,于大部分中小机构企业主与从业者来讲,是好事。这样的洗牌会利于行业规模重新打散分配。也能够让所有机构找到直接上司,而不是任何事情和证照的办理都陷入踢皮球状态。
6. 当然,从内容描述上来看,监管司主要还是停留在标准制定和监管执行的状态,具体执法还是由其他部门负责,只是能够为执法部门提供依据。所以,未来各地的整顿,依然可能是城管、公安、工商等多部门分工合作。(**刘一一,“深学邦” 创始人,专注提升教育机构的综合盈利能力,微信号:**sxblyy02)
对于未来政策落地后的教育行业看法:
1. 政策合规是大趋势,但不是机构生存的致命因素,大部分有证的机构,也会难逃倒闭的厄运。
2. 教学内容合规,无论是哪个类型的机构,实际上都是可以做到的,且能完成转型的。毕竟,这是机构的看家本领,换汤不换药的事,还是能做好;
3. 虚假宣传,那是可以规范的。尤其是那些一直标榜是以转介绍和续费为主的机构来讲,不管整顿不整顿,就一直没宣传过;
4. 致命伤是一次收费 3 个月,且要监管流水!请注意!这才是大招!一旦落地,大部分机构会长期面临追加投资,长期要死不活!当然,素质教育机构也难逃此劫。
5. 资金监管是行业七寸,入行门槛大大加高,投资总额增大,周转资金变多,追加投资周期起码以一年计,机构扩张速度减缓,盈利能力变弱。
6. 如果你还只是在焦虑是否能办到证,教学内容怎么整改,基本上就没看懂这个行业。你需要关注的是账户上还有多少余额,还剩下多少未耗课?投资款是否有收回?账户余额和未耗课是否对得上?如果有缺口,怎么来回补?
7. 当下,招生越多风险越大,尤其是找招生团队来做这事,无异于挖坑埋自己。毕竟,资金一旦监管,进退两难喽。
8. 最后,个人不建议这次低估整顿的决心。未入行者要谨慎,哪怕你想做的是素质教育,也一样等政策落地后再动;已在局内,有照无证,无证无照,都听天由命;已在局内,有照有证,就让子弹再飞一会儿,所有内容明确后,依规整顿就好。【内容来自深学邦刘一一,仅属个人观点,转发请署名。】(**刘一一,“深学邦” 创始人,专注提升教育机构的综合盈利能力,微信号:**sxblyy02)
我来恶心一下大家。德国之声有一个叫长平的华人记者,常住德国,以前对这人没啥印象,直到今天看到了他对我们国家关停培训机构的评论,发现这人简直就是从里到外的逢中必反,我们国家下这么大决心来打破教育僵局,维护教育公平,在他眼里确实这样的,实在太无耻。大家来感受一下吧。
继校外培训机构被一些省市纳入 “扫黑除恶”、“扫黄打非” 进行专项整治之后,中国媒体再次惊呼教育领域又出 “重磅” 新闻: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出规范 “国有民办小学初中” 的通知。根据通知,民办学校将转为公办或停止办学;两年左右,再无国有民办小学和初中
这无疑是对校外培训整顿一个很好的注脚:其重点并不在减轻学生负担,而是教育垄断和思想控制。
一个不容易忽略的事实是,在中国死板僵化的教学大多发生在公立学校,而创新探索大多来自民办学校甚至校外培训机构。为了应付升学压力,前者往往大搞题海战术;或者教学效果不彰,逼迫学生寻求课外补习。后者中的大部分固然也是利用前者渔利,成为加重学生负担的帮凶;但是,也有大量的民办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通过探索创新教育模式来吸引生源。我还认识不少民间办学者,真心诚意地立志于教育改革,千方百计利用政策空间来实践进步主义教育理念。这些创新教育模式或者进步主义教育理念,简而言之就是减轻学生负担,尊重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和批评思维能力。
进步主义教育反对死记硬背,强调在实践中学习,培养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不仅从教科书更要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学习——这些都是中国的 “素质教育” 口号里面所包含的内容。但是,进步主义教育的核心是人的独立、政治民主和社会自由。进步主义教育的理论先驱杜威用了几本书来阐释教育和民主自由的关系。
没有民主自由理念作为依托,减轻学生负担的素质教育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这个动听的幌子之下,政府高调打击校外培训机构和民办教育,其实质是垄断教育和集中洗脑。在这种情况下,对校外培训机构和民办教育的打击,就是在剥夺民众接受多元教育的权利。
本质: 需要廉价劳动力
前有人上人鄙视看动画,
中有土猪拱白菜。
复制知乎的一个回答。原链接在下方,我觉得中国最好别变成这样。
卖房子也要上补习班:内卷的韩国教育,有多可怕? - 正解局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373218324
残酷的竞争,令韩国人更加执迷于课外补习,进入好大学。
正解局原创
教育,一直是国人关注的话题。
论起教育内卷,我们的邻国韩国更严重。
补习班讲师天价,甚至为了补习,有家长卖房子。
韩国虽然只有五千多万人口,可是巨大的升学压力,令韩国补习文化十分流行。
在韩国,位于首尔江南区的大峙洞,有一条著名的 “韩国最高端补习班” 街,仅这条街上各种名目的补习班,加起来就有一千多家。
大峙洞上,韩国家长通宵排队抢位
但这个数字,只占江南区所有补习班数量的近一半,全韩国补习班的数量更是惊人。
据韩国教育开发院的《教育统计年报》显示,2014 年韩国私人教育机构数达到了近 7 万家,补习的学生人数超过了 700 万人,授课老师多达 28 万,达到了当时历史最高水平。
七年过去了,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刷新,而这个庞大的补习市场,背后是巨额的利润。
在韩国,一个学生上补习班得花费多少钱呢?
之前在热播剧《天空之城》中,里面的一个孩子,光补习费就花费了约 1500 万左右的人民币。
很多人看的时候,都以为这不过是电视剧夸张而已,但是现实中却真实存在。
韩国 2017 年的纪录片《课外教育悖论》中,多数家庭每个月补习班花费都要超过 100 万韩元,甚至有的家庭超过了 300 万韩元(约 17000 元人民币)。
这还只是普通老师的价格,有些在补习班包装下的名师,收取的补习费更是天价。
新闻报道
如此巨大的补习费用,令韩国家长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根据韩国统计厅发布了 “2017 年度国税统计年报” 显示,韩国人均年收入为 3519 万韩元(约合人民币 19.9 万元),平均年收入最高的城市蔚山市是 4216 万韩元(约合 23.9 万元人民币),其次分别为世宗市(4108 万韩元)和首尔市(3992 万韩元)。
韩国论坛讨论补课费
折算下来,一个孩子一年补习费,至少要花费一个双职工家庭年收入的八分之一,如果有两个孩子,其补习班费用,至少占年收入的四分之一。
再算上刨除的税款等,别说普通家庭,中产家庭的经济压力,也是非常巨大的。
韩国纪录片《差生 1——学习的痕迹》
但这并没有阻挡韩国人补习的步伐,月收入不到 100 万韩元的家庭,其孩子参加私人辅导的比例能达到 36%,月收入超过 600 万韩元的家庭更是舍得花钱,近 90% 都会让孩子去上补习班。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韩国家长每年为孩子的校外教育花费至少为 145 亿欧元,占韩国经济产出的 0.8%。
一个接受 SBS 电台采访的母亲表示,她家的孩子上一堂课的私教费就超过了 200 万韩元(约 11300 元)。
但对于这笔巨额支出,她不仅压力大,也感觉很迷茫,“如果把这笔钱作为孩子的创业经费,是不是更好呢?”
都说让孩子别输在起跑线上,韩国绝对是贯彻最彻底的国家。
在韩国,从幼儿园开始,孩子就已经开始踏上了补习班之路。
和中国孩子一样,大部分都是为了培养兴趣爱好,像围棋、舞蹈、钢琴等课程,通常是家长们最喜欢为自己孩子选择的。
进入学龄后,因为韩国不允许校内超前学习,为了能够有好成绩,课外补习班差不多成为孩子们提升的唯一途径。
每个韩国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堆满作业
早在 2010 年的时候,韩国就有超过四分之三的学生在课外补习,并且这个比例每年都在不断上涨。
据 2019 年的相关数据显示,在韩国上补习班的学生比率高达 74.8%,小学生就高达 83.5%,而初中为 71.4%,高中为 61%。
这些学生中,随便找一个人问,开学期间至少要补四五门课,寒暑假则更多。
在韩国,一个学生要远远比一个普通上班族更繁忙。
白天的时候,韩国中小学生去公立学校上学,放学后直接去各类私人教育机构学习。
直到夜晚 10 点,大部分学生才结束补习班的全部课程,补习班门外等待接孩子的家长和私家车,把马路围得拥挤不堪,但韩国人对此却是习以为常。
韩国小学生 12 点算是早睡
但上完补习班,并不意味着可以回家休息,还有一部分人会去自习室接着学。
最近几年,在我国非常流行的网红自习室,其实就是起源于韩国。
一些学生,在结束了一天高强度学校和补习班的学习后,就会去自习室接着复习,直到夜深人静,他们才拖着一身疲惫回家。
而《请回答 1988》中的 “不睡觉自习室” 也是真实存在,熬通宵后第二天再去上学也很普遍。
在自习室学习的韩国学生
《纽约时报》报道称,韩国学生每天平均要学习 13 个小时,普通高中生每晚只能睡 5.5 个小时,只是为了确保有足够时间学习。
离开校园后,他们待在私人补习班,通常都会持续到午夜,甚至凌晨一两点。
如此强压之下,韩国的文盲率大幅度下降,识字率高达 98%。
相关调查数据表示,韩国的一些小学生,早在五六年级就已经学完初中知识,每 100 名初中生里,就有 8 名超前学过高中内容。
可以说,课外补习,已经让校内学习变得越来越形同虚设。
长期超负压学习,令韩国学生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韩国家长攀比成绩非常严重,为了自己家孩子成绩好,无所不用其极。
《天空之城》中,朴英才千辛万苦考上了医科大学,但因为学习过程中遭受了巨大的 “教育压榨”,他在完成“母亲的梦想” 后,就报复性离家出走,结果导致他母亲悲痛欲绝,饮弹自尽。
《天空之城》朴英才内心压抑
这种教育引发的悲剧令人难过,现实里,韩国弑母的惨剧也是频发。
2011 年,韩国一名高三学生残忍将其母杀害,并隐藏尸体。
原因是他母亲逼他考第一,甚至有时候不允许他吃东西或者睡觉。
在高考模拟考试中,他在 70 万名考生中排名第 4000 名。
因为怕被骂,他涂改了成绩单。
结果母亲仍不满意,并打算去学校找老师。
因为害怕篡改成绩单一事暴露,他将母亲杀害。
事实上,大部分韩国学生都对自己父母心存不满,甚至憎恨。
因为高压教育,大部分韩国学生精神压力巨大,结果导致青少年犯罪率直线上升,杀人、偷窃、强奸等案件也屡屡发生。
学生压力巨大,悲剧频发,韩国政府也不是没有出台过文件,去改变补习班泛滥的现象。
韩国教育部曾下令,要求补习班和自习室 10 点就关门,结果却遭到了家长们的强烈抗议,最后不得不不了了之。
韩国学生为学长们高考加油
即便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韩国疯狂的补习班也丝毫没能慢下来。
去年 3 月,全球有 8.5 亿学生处于停课状态,而韩国的补习班却已经开课。
2020 年 3 月 5 日,韩国 KBS 电台报道,首尔市瑞草区当时已有 81 个补习班正在开课。
同一时期,光州市共有 650 处补习班处于停课状态,仅为当地总补习班数的 13.7%。
韩联社电视台也称,韩国已有 70% 以上的补习班正式开课。
新闻报道
当时,韩国政府为了能让补习班可以停课,承诺为补习班企业提供低息贷款。
但韩国补习班协会却以经营困难为由,希望政府能帮忙返还学费规模的一半。
结果,双方最终没能达成协议。
虽然停课时间韩国补习班算是最短的了,但是韩国家长却十分着急。
一家大型补习机构的负责人林圣浩(音)说:“许多父母给我们打电话,要求重新开班。”
韩国学生家长这么拼,说到底都是因为教育的内卷严重。
韩国出于教育公平的考虑,早在 1974 年就取消了重点和非重点高中的划分,完全靠抽签决定学校。
结果公立高中生源没什么差别,升学率也相差不大。
但是私立高中却不一样。
对于学生来说,私立高中有着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教育资源,名牌大学升学率也远远高于普通高中。
在韩国,上不同的高中,意味着未来已经不同
一个顶尖的普通高中生,再努力未必能上首尔大学。
可是私立高中的学生,即便排名再靠后都有可能上 SKY,SKY 指的是首尔大学、延世大学和高丽大学,是韩国顶尖的三大高校。
韩国高中生曾经自创了一首《血汗歌》,唱出考上 SKY 对韩国高中生有多重要:
“第一等是 SKY,第二等是 in 首尔,第三等是国立大,第四等是地杂大,第五等是专科大。”
根据 OECD 的统计数据,98% 的韩国年轻人完成了高中教育,其中 75% 会上大学,但只有 2% 才能进入 SKY 大学。
首尔大学教育学教授对韩国教育现状看法
这些年,虽然韩国人的文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教育的含金量却在不断下降,结果使得 SKY 学历越发珍贵。
同时,媒体和社会对于重点大学的宣扬,也令三大校地位步步高升。
譬如说,一个人要想竞选总统,是否有好学校的学历当背书,就成为这个人竞争力的强指标。
普通生活中,要想进入一个好的公司或者福利待遇好的岗位,也是看重学校背景。
韩国现如今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多数人高不成低不就,倘若名企进不去,也不愿意去做一些低技能的工作。
韩国纪录片《学习的背叛》片段
2019 年 12 月,韩国央行发布的报告称 “学历超过本人现任工作岗位需求的韩国人比例高达 30%”。
在优质岗位缺乏的情况下,他们只能选择 “高学历低就业”。
残酷的竞争,令韩国人更加执迷于课外补习,就为进入好大学。
但被首尔录用的只是少数,无论多么拼,大部分人注定都不过是陪跑者。
说实话,被教育压得喘不过气的韩国人,这些年除了给韩国补习班大量砸钱,用补习拉动经济外,其实并没什么大的改变。
这才是内卷的悲哀之处。
正解局,穿透信息迷雾,正解中国成长的力量。正解局是一个有见识、有深度、有诚意的时势财经大号,华尔街见闻、雪球、蚂蚁金服、世界经理人等多家主流财经社区特邀入驻,每天全网阅读超过 200 万人次。欢迎微信搜索正解局(ID:zhengjieclub)关注。
发布于 05-18
袁老师,石国鹏,还有锤子那前总裁,当初都是校外培训机构的知名老师。袁老师说,在于寻找和课本不一样的东西,进行提高学生认知。核心就出在不一样了。
加强班之类,可以说校外培训是漂移与体系之外的体系。几堂课可能就把学生领向另一个方向。尤其人文历史课程。如果按照真历史讲,学生很快就跑偏了。在学校有着密切的监督,但是课外缺乏监督,不能全笼罩在光辉下。学校学了十几年,校外几节课。就全跑偏了。
这回好了。校外辅导班变成了地下组织似的。
第七次人口普查
大家可以去百度查查建国初期的情况
二十年后严重老龄化
全国性的主体民族优势,不能避免区域性的主体民族占比过小所带来的社会动荡风险
老龄化有什么危害大家都知道吧,不用我说了。
我只说目前最要紧的
人口普查的时候,普查人员来我家了,我问了人家为啥都不愿意生孩子了?人家说:现在养孩子太贵了,别人家的孩子有这个有那个,自己的孩子没买,多不合适啊。别的孩子课外班都上满了,自己家的孩子能坐的住吗?好未来口号不是说:你家孩子来我们培养你家孩子,你家孩子不来,我们培养你家孩子的竞争对手。这是对面四十多岁男人的想法。
我总结一下,不生孩子的原因就是养孩子太贵,而这份贵重,是内卷出来的,培育孩子的成本根本不是刚需。解决的办法就是一刀切,大家都别内卷了。我们人口这么多,总有聪明绝顶的孩子,靠概率,不内卷也可以出世界顶级人才。
这是中年人为什么不生二胎的原因
————————————————
为什么年轻人不结婚也不生一胎?
首先是我们现在性开放,随便就能找到黄网或者 douyin 一开,里面小姐姐搔首弄姿,看完之后进入贤者模式,根本没有追求女人的欲望了,而且现在女人很开放,男人可以恋爱的时候就获得性资源,从以前性保守的方面来讲,很多时候,人想结婚是性驱动的,现在这个驱动因素没有了,所以年轻人都不着急结婚,不结婚也就不可能有孩子。
其次是我国有很多从事特殊服务行业的女人,她们在最佳生育年龄期间是绝对不会结婚生孩子的,这一部分女人,导致很多应该出生的孩子无法出生。
微博豆瓣女拳,洗脑女性,造成女人不敢结婚,仇视男性。男性反受其害,也开始讨厌女性。
城乡适龄男女数量不平衡。由于服务业集中在城市,而服务业喜欢招聘女性,所以农村的女性都被吸纳进城市生活,农村服务业几乎为零,所以男性比女性多。城市的女性找不到足够的城市男性结婚,由于进城的女性开了眼界,不愿意再找农村男性,所以城市出现大量剩女。农村男性急于结婚,所以农村地区彩礼越来越高。彩礼文化传播到本来就女多男少的城市地区,导致本来就很难出嫁的城市女性因为向城市男性索要彩礼更难出嫁。
我国房价高企,而我国婚姻传统要求结婚必须买房子,所以导致了结婚困难。我国大部分房子都是小户型,导致新婚夫妇最多只会生育两个孩子,因为房子空间不够。
很多工厂都是女工,或者男女平时在厂子里但是没有交流的机会,导致这些年轻工人在适婚年龄无法结婚生子。
避孕手段太便捷太低成本
————————————————
生育率和经济水平没有半毛钱关系。
大家应该警惕,日本的生育率都比中国高。这个对我国国防巨大威胁。
性越开放,生育率越低。
越不强调孝,人们越不想生孩子,因为谁愿意家里出现一个跟自己对着干的人?谁没事给自己找不痛快?得让人们觉得生孩子是自己获益,哪怕让他们觉得这个获益是长远才能看到的
————————————————-
未来二十年之内,中美必有一战
米国是绝对不会允许中国和平崛起的,中国周围的大国也不会允许,印太战略过几年一定会形成,这是亚洲版北约,根本不是什么经济合作组织
米国会利用这三个国家对中国进行军事施压
未来露西亚的态度还未可知,露西亚如果倒戈,中国就会进入很危险的情况
如果中国家庭都是独生子,如果孩子战死,中国的社会结构就会受到极大破坏,所以现在就要开始多子化进程,而且,中国和这么多国家对抗,不动员一千多万是绝对不够的
大家可以自己推理和计算,未来的战争时期壮丁是否足够征召而不会对社会经济结构造成破坏
——————————————
其他回答都是从教育公平,公立教育的坚挺存续,阶层流动方面来说的,我就不说了大家可以看别人的回答。
他们又不敢北京一起 全国卷,也只敢指导下房价(不是降房价)。
也就敢打击下培训机构,至于学校里的学习质量,建议参考都是公立学校,深圳南山区的清北硕士教小学数学,安徽小县城体育老师教小学数学,我们都不补课,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央行出的人口报告的结尾,不知道还有人记得不,“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掉入中等收入陷阱是因为文科生太多”。
为了未来高端制造业升级,有些东西必须要国内自己发展的。
一方面,教育要更灵活,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以后造芯片的硬件设施还需要很多技术突破。北大教授提的 10 年制义务教学也有这层意思。
二方面,把人才往制造业上面引。过去互联网概念、教培、文娱行业靠着高利润回报发出来高薪,吸纳了挺多优秀人才的。除了华为与之匹敌,其他的制造企业压根抢不到人,这让制造业升级的上下游企业很不好搞。当教培等不再是高回报神话时,人才能有一部分回到制造企业里去。
拙见。
很简单,因为人天生就有不同的起跑线。
所以说了半天根本没人愿意承认:人天生就是有智商差距。
要么,让天生的智商成为起跑线,要么让父母的资产成为起跑线。
很明显,国家现在觉得后者是不对的。
不打压,中国基础教育就会变成美国那样,最差的学校都是社区和公立学校,招不到优秀老师,科教水平也不行,穷人交不起高昂的学费,通不过面试和家庭背景调查,只能去公立学校,也没有多少提升空间,毕业就去洗盘子,除草,当底层工人,一人穷一生穷一辈子穷。
然后优质的师资向私立教育集团集中,打个比方,公立学校就给老师一万月薪,私立给三万,三万不够给五万,资本擅长做烧钱这种事。有钱人可以献金,可以捐助,可以让后代免试入学 ,直接拥有最优质的人脉圈,然后二代们组成类似骷髅会的学生组织,形成垄断资本的雏形。
资本暗潮涌动,源源不断的涌向校外教培领域,大有烧钱大战一触即发的既视感,先是占领学生资源,然后私立学校建立,直接凭借师资和强大的资本和公立对抗,当完成优质师资的分割,再处理,难度会提升几个数量级。
基础教育是立国之本,不打压,等着资本和平演变么
因为贵。
所有人花费巨额教育费用的结果就是孩子们一起站到了起跑线靠前一点,从结果看,不会对国家的人才选拔起到积极作用。
而巨大的投入只是养肥了少数教育机构,对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没有任何作用。
如此无用的东西,
不禁才怪。
教培行业太疯狂了。尤其是在线教育。
近年,资本大举入驻在线教育行业,展开‘烧钱’大战,广告铺天盖地,地铁站,公交站无一幸免。这样狂轰滥炸的宣传,极大地释放了教育焦虑。
每个家庭都不希望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看到隔壁家孩子上昂贵的补习班,也只能掏钱跟进。最终的结果是,孩子们陷入日益激烈的应试竞争,“内卷” 越来越严重。
更深层次来说,教培行业的过度疯狂甚至限制了教育公平。
当富豪花大价钱给孩子上辅导班的时候,穷人则根本支付不起课外培训费用,只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还是孔子当初提倡的 “有教无类” 吗?而当教育成了有钱人的游戏,穷人的阶层上升通道只会越来越窄,社会则会愈发不公。
这也正是教培行业为什么会被重拳出击的真正原因。
减少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让普通家庭的孩子心甘情愿的投身低端制造业,去和越南等国家竞争。
我刚上学的时候:公立学校以绝对优势压倒私立。
我上初中高中的时候:顶尖私立贵族学校已经隐隐压过顶尖公立一头。
现在:一些地方的普通公立已经不是普通家庭的第一选项了。
上述变化并没有多么地翻天覆地,但你要知道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原则上,一丁点变化都不应该有。
现在私立学校可能不太好动,那就先动机构吧。
真正原因就是现在不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路了,而是平等优先了,哪怕你富点的人,认花钱,也不行,教育如果被资本绑定,加重教育不平等,后面阶级必然固化,雪国的列车你永远是后面吃蟑螂的,首先松绑教育,让教育基本回归到差不多水平,这是正确的做法。
外向型经济向内向型经济转变。无论是中美毛衣战还是疫情影响,目前的大趋势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趋向于保守,中国要作最坏的打算。
内部构建自循环系统需要大量的技术性人力资源(参考前苏联)。
低端制造业外流,中国需要产业升级。
大学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受过高等教育又无所事事的群体是社会最大的不稳定因素,这个群体人数已经够多了。
提倡职业教育受挫,国内依旧在卷中考、高考,卷不过的直接厂子,厂子要是没有了怎么办?
现在直接干脆点,把 buff 取了,校内随便卷,想请外援不行。有钱的该留学留学,该交借读费交借读费,没本事的就躺平吧,接受职业教育,别卷了。
下一步收编民办,进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分类,校内卷不赢的直接送到职高。
往届生也会一并收拾,衡水、毛坦厂这些卷王的脖子上都架着刀呢。
其他什么资本介入之类的,想象过头了哈。
在职教师不允许从事家教行业这件法宝比你们想象中管用多了,大部分从事教师的人图的是稳定。有编制、生老病死国家管、退休工资稳定到手、名校身份加名师身份等同于社会地位(名校身份有些时候可比钱管用多了),至于挖走的,大部分是离退休、临近退休或刚进入行业没多少年,中坚力量还是稳固的。
前些年新东方、学而思大肆搞在线教育就滑铁卢了。优质教育资源永远在线下,靠的是人力而非财力。不亲临一线搞教育的人很难理解这一点。这么说吧,除非 vr 技术突破性发展并普及,否则在线教育依旧是权宜之计。
学生的自控力、教师的课堂掌控力、及时反馈机制都在制约在线教育发展。在线教育只能补充而非主体。
资本进入最多的是大学,民办高校才是资本的最爱,聪明的资本都往职业教育方面跑了,这才是未来的蓝海。
蓝翔、新东方这波脸都笑烂了。
重申一遍,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有活干。就算国内没活干,出国当监工也行啊!广大的非洲多能消化劳动力呀,国家路都给你铺好了,你得有很多走啊。
归根到底是你得有技术。
学历上工地能管饭吃么?
避免贫富差距过大,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培训机构的主要问题在于,培训机构出现的目的并不是教育而是应试。
至于所谓的公办学校老师被挖,这都是细枝末节。好的教育产业一定有好的培养机制,几个上市公司是无法和整个庞大的教育界抗衡的,你今天能挖走一个,我明天就能推出一双。
所以培训机构的主要问题在于,其本身对孩子的知识没有帮助,除少部分差生补差和优等生超前学习外,大部分的培训机构并不提供知识服务。
应试目标下的教育特色是,当别人考 100 分时,你考 99 就是失败;当别人考 30 分时,你考 40 就算成功。这是背离了教书育人的朴素价值观的。
但是课余时间过多,导致家长对于课外培训机构的需求又是真实存在的,所以禁只是第一步,如果不能增负占据孩子多余的课余时间,那培训机构只不过是换个方式存在罢了。
让社会形态逐步回归公共的本质。
一直以来,网上都有人吐槽新的 “三座大山”。
一是医疗,二是教育,三是住房。
资本化和产业化给这几个行业领域都带来了快速的发展,但同时也加重了社会运行的负担。
医疗的目的不是治病救人而是赚钱;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赚钱;盖楼的目的不是居者有其屋而是赚钱。
在资本化的价值观里,一切都得向钱看齐。而其导致的结果大多数人应该都已经见识了。
三明医改试点,让医疗资源回归公有。
打击校外培训,让教育资源回归公有。
最后剩下的大概就只有一个了。
如何啃下这最难啃的硬骨头?
让我们拭目以待。
我 88 年山东人,我这个年龄的老乡应该都知道减负是什么。
吐槽教改奇葩干嘛,我们吐槽二十多年了,竟然有人还指望能有改变,二十多年都搞不好的事情,抱什么希望。
以前还不懂为什么,现在倒是有点灵感,原因是制定者自己的孩子又不跟我们一个圈(一定要读 juan)养。
现在看来不是打压,而是直接 “要你的命”。
本质上,教育是一种社会投资。社会对孩子付出精力和财力,期待的是孩子长大后给社会带来收益。而课外补习班的猖獗让这种投资收益逐渐减少,甚至亏本了。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理想状态下,应该把人才培养成刚刚好能胜任社会工作的水平。培养多了就是无意义的,培养少了又胜任不了工作。当我们对学生进行了过度的培养,就会导致博士毕业拧螺丝这样的现象,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而当前的国内高学历人群就业形势大家也明白,博士毕业拧螺丝就快不是夸张手法了。
同时,教育作为一种选拔机制,选拔知识的掌握程度应该是其次的,首要的应该是选拔天赋和自控能力。这两点在将来的工作学习中要比单纯的知识有用的的多。但他们又难以量化,只能通过知识的掌握来量化,也就是考试。通过降低教育环境对普通学生施加的压力,可以扩大天赋和自控力对考试成绩带来的影响。以此选拔出来的人群应该是更优的。
最后,教育作为国之大事,民族基础,是决不能落入资本手中的。这是红线中的红线,底线中的底线。如果教育被资本裹挟,成为富人的玩物和韭菜收割机,对一个社会来讲,打击是虽然缓慢但毁灭性的。轻了要影响一代人,重了要亡国、灭种。
我认为这波打击的到来非常及时,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的一种体现。
愿我们的后代在摸爬滚打中不断前进
利益相关,教育机构从业人员,已从教师岗转顾问岗。
首先,只要中考高考不取消,教育机构可能垮,但是教培行业会换一种方式继续存在,且部分有实力和有人脉的从事教学的人员收入会不减反增。
以我自己为例,其实我是个水平比较菜的从业者,但是自从我转了顾问岗之后,我单纯依靠上课的收入反而比我做教师岗的时候多了……
因为有好多我以前教过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会把他们的学弟学妹介绍给我,而这一次的课时费真的完全归我了,再也没有机构抽成了……
原因很简单,我是教历史的,基本上 30 分底子来我这的,10 节课之后我能让他下次考试变 60 分,50 分底子来我这的,15 节课后我能让他下次考试变 80 分。
历史这玩意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 80 分以上就只能看缘分了…
其次,配合着 “普通高中和中职技校的招生比例必须达到一比一” 的政策看,其实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
在机构补课的话,以我们沈阳为例,其实课时费是很容易跟校长,顾问谈到 180 一节课,初中的课 150 一节也不是没可能。
注意,机构的教师就应试能力和教学水平而言整体是要比公立学校的教师高的,至少在教培机构工作的教师如果讲教材照书念,讲题照答案念,讲选择题时 “为什么 A 答案是对的,是因为 BCD 都是错的” 的话,是不可能接到学生的,机构也不可能容忍这类教师的存在。
而这类教师在公立学校里其实是屡见不鲜的。
我高中上的是重点高中,我们当时的历史教师就是讲课完全照着教材读,导致对历史最感兴趣的我上她的课不是看手机小说就是睡觉…
有一次她把我叫起来问她讲到哪了,我说 “老师,我在梦里已经绕过马六甲海峡了…”
最后此事以我被罚站一整节课,通知班主任,找家长告终…
当然因为我历史单科成绩从没出过年级前三名,我爸没揍我。
而你去找一个公立学校的教师补课,现在沈阳的行情是 500 起,有实力有名气的老师甚至能收到 1500 一节课…
所以如果真把 K12 一刀切的话,其实切掉的不是培训行业,而是规定了什么家庭条件的人可以补课,什么家庭条件的人不可以补课。
再深一步,也就规定了在智力条件和努力程度相同的情况下,什么家庭条件的人可以上高中,什么家庭条件的人只能读技校。
再深一步,在不取消行业从业学历门槛的前提下,也就规定了哪些人未来可以从事教师,公务员,企业白领,律师,事业单位,医生的职业,哪些人只能从事工人,服务员,地推,房地产销售,电话销售等行业。
最后,你们是不是明白秦代为什么要颁布《焚书令》了?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价值观导向问题,成本回收不回来呗
现在 90% 学生一切向钱看,多数制造业学生不羡慕数倍于他们月薪的互联网行业是不可能的,顺便感慨一下当年怎么选成这样
制造业学生回收教育投入至少要 10 年,而互联网学生只需要三年
在就业越来越难的情况下,这个数值再延长,这时候教育不踩刹车,什么时候踩
这个是要结合三胎政策,50% 升高中政策,以及英语教育取消政策一起,形成一套组合拳的,目的是尽快构建起来一个二元社会,其中在上的是源出于体制内并垄断知识的阶层,在下的是体制外几乎只接受忠诚度教育只能从事体力劳动的阶层,并且因为外语教育只对上阶层,所以将来在世界范围只有上阶层能代表中国,而下阶层几乎没法被外国人观察到。
具体到打击课外培训,就是确保除体制内的子弟假期托管班外,没有其他任何场所,能系统性学到能应对中考的以及更高的知识。
若能够确保这一套组合拳的执行,最快 20 年后,在 20 后的年轻人里,就会出现类似魏晋士族寒门与平民,曼德拉前的南非白人与黑人,卢旺达的胡图族与图西族,斯巴达的公民与黑劳士这样泾渭分明的上下二元群体了。
这样做的好处是很明显的,可以视为改开的 2.0 版本,彻底修复了改开 1.0 中不利于我兔的恶性 bug,比如在尽快产出高质量劳动力的同时,会产生大量不利于我兔的反贼知识分子的这种 bug。同时又能保证和改开 1.0 一样充分惠及我兔内部人士。
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来说,是一只巨大的灰犀牛。
国家应对的方式是放开生育限制,先放开二胎,再放开三胎。但是从之前放开二胎的效果来看,不太理想。
所以还得鼓励生育。发达国家常见的做法是直接给父母生育奖励,发一笔钱然后给超长的产假。
这在中国显然不现实。那咋办?那就降低你的生育成本。
教育、医疗和房地产,被民间戏称为新三座大山,这个庙堂上的人肯定也知道。
房地产要动起来最难,因为这牵扯到一级土地拍卖制度和地方财政收入,工程和阻力会很大。只能慢慢来。
医疗,阻力次之。也正在慢慢来。
最容易动的,就是教育。这跟生育关联也最直接。
**首当其冲的就是学区房。**笨虎在几年前就跟大家说过吧,学区房投资风险极大,因为只要一纸政策一变,绑定在学区房上的附加价值就会跟着缩水甚至归零。
最近两年在北京、上海、深圳,都逐渐应验中。
其次就是教培行业。
最近新东方、学而思、好未来、高途都跌成啥样儿了?
这是生动地给全世界包括华尔街上了一课:
我举手投足间,就能轻易摧毁一个产业。
据说俞敏洪都哭了。但这件事儿他早就应该知道了。
这些行业巨头都有专门做政府关系的人。厉害一点的,6 月的时候就已经从内部拿到消息说要严打教培产业了。
这些人赶紧该卖的卖,该布局空单的布局空单。
华尔街那些巨头肯定也早就知道。
横盘的过程就是让大佬们先走,让无知的小散和小机构、还有一些公募基金进去接盘的。
一些更敏感的机构,撤离的时间更早。但值得注意的是,高瓴资本清仓了好未来等公司的同时,在今年一季度重新建仓了新东方,虽然只是轻仓。
当然,有关部门能轻易摧毁的不仅是教培产业,还包括游戏娱乐等等私营资本主要控股的产业。
这一届年轻人沉迷于游戏娱乐追星,和上一届还不一样。
上一届还是盗版泛滥的时代,玩游戏听歌看剧基本都不要钱。
现在干么都得花钱。掏钱的是父母,等于也增加了生育成本。
养一个都这么费劲了,谁愿意养三个?
这背后还有一个大背景,就是吃瓜群众对于资本的不满情绪越来越浓厚。
虽然成长于市场经济改革背景,但学校教的还是那些东西,马恩的名言一个个信手拈来。
美团、滴滴、蚂蚁这些互联网巨头,在成长的时候疯狂补贴让人民群众得了实惠。
现在气候成了,就想占山为王吃垄断利润?那可不成。小心给你们丫挂路灯上。
不想上路灯?您就乖乖配合大局,继续保持充分竞争,给人民群众提供物美价廉的衣食住行服务。
这生活成本降下来,不就又能多生几个了嘛?
最近吴签和阿里先后两件性侵丑闻,虽然关注度很高但也都只是普通的刑事案件。
然而却都引来了国家级机构和央媒的发声。
这就是借机敲打娱乐产业和背后的资本,为进一步行动做好铺垫的信号。
人民日报话说的很重:不要妄想像韩国财阀一样操控一切。
话都说到这份儿上了,大家做投资的时候,对教育、房产、游戏娱乐这些产业就不要抱有幻想了。
对这些互联网巨头的未来,也只能是谨慎悲观。
但问题就是,这些目前中国最挣钱的行业和公司不能投了,那我们投啥呢?
国家提倡的新能源?
宁德时代我是 2020 年初作为特斯拉概念股推荐给大家的,对吧?
但是现在呢?估值已经太高了。
有券商已经把宁德时代 2060 年的估值给算出来了,太疯狂了。
且不说中间这几十年还有多少的变数,就算未来几十年宁德时代果然是可持续增长的绩优股,但您真的做好了拿几十年不动的长期价值投资准备吗?
如果没有,还是先冷静冷静吧。
以上,节选自我的微信公号「笨虎的录音笔」
真正原因是人民群众找到了 “最优解”,
而个体 “最优解” 并不是社会“最优解”。
或者说,
个体想要培养的子女,
并不是社会需要的 “人才”。
举一个例子:
大多数个体都希望子女 “考公”,
然而有那么多位置么?
社会还需要工人农民快递员外卖小哥保洁阿姨。
表面上看起来确实公平,
让每一个人都受到一样的教育,
真的么?
柯南里面有段话:“银行家的儿子会成为银行家,企业家的儿子会成为企业家,政客的儿子会成为政客”,这些和 “学校教育” 有关系?
学校有教你怎么做银行家企业家政客?
让我们多生孩子,生完孩子复习班又可以满血复活
现代的所谓培训其实有时候就是一种竞劣,比谁更超纲,更破坏规矩,更不是人。
这个产业制造焦虑让人人都想当人上人,结果只能是造就两种人:一种是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毫无作用和发展,只会解题和制造难题钻营骗资源和占有资源的人。另一种就是价值观和身心被搞崩溃出现的广大心理问题年轻人。
国家打击这个的力度堪比扫黑,扫黄,它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打压一个产业的问题。而是为了保存这个国家的生命活力,把资源和生存空间留给人的尊严。避免在不久的未来复苏那些在中国历史周期里死而不僵的士族门阀,或者东林党徒。
●改革开放是为了有钱可以管,不是为了放出去彻底不管,该管一下的时机必定会有。
●培训机构的受众,是社会上以家庭为单位,意识、经济、数量最优质的群体,随着整体社会基建的构建,培训机构已经把这个群体从全国筛选的非常仔细,下一步资本一操作就是形成高度依赖。培训机构是干啥的?收钱,传达思想。等于最优质的群体不养 zf,出钱养培训机构,还求他们改造自己思想。〔任何专业都涉及思考方式〕
●现在严管就是要把这个群体打散跟整个社会再融合,避免形成被第三方控制的群体。
●同理互联网企业,以前的实体企业是不直接跟客户产生社交联系,再受欢迎的企业也跟人群不直接联系。可互联网企业是以直接社交为核心力量,成熟的互联网企业是直接控制着人群走向。这很危险。
=
参考这几年的风格,各领域捉虫,及时立法,以改造思想为核心原则。
要实现伟大复兴,需要什么?
地位不出乱子,
经济不出乱子,
民心不出乱子,
队伍不出乱子,
思想不出乱子。
2021.8.9 修改
原文括号为修改的内容
2021.8.8 更新
下面的推论是我结合自身所看所想所经历而得出的。
所以有些论据可能只是我的一面之词,并不能反映我们整个社会的情况,有些地方说的有失偏颇,欢迎大家指正。
对于政策来说每个人理解也不一样,所以我提供的只是我自己的一个想法,希望大家能够独立思考,友好讨论不要骂人,谢谢!
我先讲一个真实发生的事件:
x 市,是中部经济较为落后的一座城市,整体教育资源匮乏。
a 中是全市最好的一所公立高中,每年都在市区内以及各个县招收一定数量的学生。
b 中是 X 市市内的私立学校,c 中是 Y 县的公立高中。
第一个故事,在 2000 年前后,X 市相继有私人资本创办私立高中 b 中。在没有私立 b 中前,对于 Y 县来讲,那时想上高中只有两条出路,一是县内公立 c 中,二是市内的公立 a 中。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分数不够高,排名靠后,你是没有上高中上大学的机会,而私立 b 中的出现,分流了一部分去公立中学的学生,这就造成一个结果,县内 c 中的分数线下降。
私立 b 中有了成绩,接收了更多的学生,再加之大学扩招的政策,很多人愿意多花一些钱去私立高中,资本向来逐利,私立高中相继开设。同时这也造成,生源大量流失,Y 县的公立 c 中分数线持续下降,最后牌子彻底臭了,变成了 “谁差谁才去”、“去了也考不上大学”,而这一切的变化在短短十年而已。
第二个故事,今年教育界接连发生多件大事,北京学区房、对作业帮等机构的打压、禁止学生课后补课等。在此我还想列出来一些其他的事件
1、高等院校转设
这里的转设是指原本的民办二本 c 类院校,由本科转为职业本科。
2、有些学校大学招生人数减少
大家见过一个班五十多个人的大学吗?这些高校多属于那些,教育资源缺失,或者总人口极其多的地区,如果不招收多一点,省内的孩子就没有书读。而现在政策导向不允许省内的高校招收太多的学生,有很多莴笋了解的学校 2021 年招生人数减少近百人。
(对于一个班班级人数来讲,这个例子有些以偏概全。我所表达的意思就是国家缺少技术领域的人才,尤其是高技术人才,很少人愿意专注于一样技术做深做精,很多民办本科转设成为职业本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指向)
而那些分数不够的学生该去哪里呢?
————他们在起初就应该选择职业中学。而国家曾提出要让百分之五十的学生上不了普通高中,剩下的就是职业中学,培养高技术型人才。职业中学,职业本科,一气呵成。
那就让学生们别无选择,将小县城的孩子困在小县城里。
所以政策是这样的
1、缩减县城学生去市内公立高中的名额,到 2024 年停止对县内学生的招生。
2、拔高私立高中对县学生招生分数,以今年 X 市 Y 县为例,
私立学校 b 中,招市区学生 550、605;招县城的学生 600+,625+。可往年私立学校只划一条线,市区县城招收分数一样,
是政策导向,他们被迫缩减整体招生人数,他们被迫划定一个高不可攀的线。
考不上高中的只能自谋出路
国内内卷严重,人人都读大学,这导致一方面,国家在某些技术领域缺少人才,另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没有个人竞争力(会大大降低人民的幸福感,每天都为了生计疲于奔命。
试想,一个小镇青年披荆斩棘一路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他对未来充满期待,他渴望在一座小小的城市和心爱的人安家,他不想自己奋斗数十年只能回到家乡,让自己的孩子继续沿着他的轨迹走,因为他知道这一路来有多么不容易。
可是现实是现在普通大学生就业困难,这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讲。
在上个世纪,可以上高中但是去中专的学生比比皆是,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不同的活法,目前职业教育地位尴尬,属于下下策,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社会观念所造成的,而未来通过政策引导,未来职业教育状况应该会好很多。
有需求就有市场,在教育行业也是如此,所以课外培训机构赚的盆满钵满。他们一味制造教育焦虑,造成极其不好的社会影响。十年前的小学生和现在的小学生压力根本不在一个层面,我们不能让学生在那么小的年纪就背上沉重的负担,这背离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的本质,同时也是一种变相的教育不公。
通过打压培训机构,扶持职业教育,通过实实在在的好处转变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的观念。
我们有很多路可以走,我们可以去不断完善自身不断进步去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不是陷入毫无住止的内卷,或者因为学习没那么优异而学习技术就低人一等。
既要培养技术型人才,也要培养学术性人才。要让每个人都发挥自身所长,投身于自身所爱,提高我们整个社会的幸福感。
“一个人能考上什么学校”和 “补课与否” 毫无关联:
又没有禁书,想学东西的话,什么书买不到?
“一个人能考上什么学校”,要么 “智商碾压”,要么 “智商不足,记忆弥补”,归根到底还得 “自己要学”。
真正的原因在于:
农村、医疗、教育、环保、传媒、通信、金融、娱乐(包括体育)、能源、公共交通,是 XXX 掌控局面的主阵地——教育,尤其具有 “思想引导” 的作用,岂容他人染指?
但是,XXX 显然也忽略了一个问题:人不是存储器,人是有 “自适应” 功能的——等学生们一踏入社会,有些东西会立即穿帮的。
妨碍内需大循环发挥效能
很简单,家庭都把大部分可支配收入送给教培机构,他们并不会把钱反投入内需循环,只会沉淀,金融投资投机,到国外
和家庭把钱拿去买车,买吃的,买衣服等消费品可不一样,这些环节是大循环的一部分。
为什么要双减?为什么要禁止学科类的培训?为什么要在中考做教育分流?大家都没有看到问题的根本和严重性,国家意识到教育以及考试出现了严重的问题,现有的考试制度早已被教师和培训机构摸透导致已经不能筛选出真正的人才,这已经是动摇了国本,再不改革将影响两三代人,使得国家原地踏步五十年甚至是倒退,但是国家有些话又不能说得太直白怕伤害到广大人民的自尊心。
教育以及考试是为了筛选出人才,中国不缺人,更不缺勤奋的人,也不缺智力顶尖的人,核心岗位就那么多,现在内卷严重,每个核心岗位都是成百上千个人在竞争,国家需要的是智力顶尖同时又勤奋上进而且身心健康的人,而培训机构以及题海战术却能将智力平庸但是勤奋超群的人培养成考试机器,在考场上战无不胜,将智力顶尖却不如他们勤奋的人甩在了身后,这是国家想要的人才吗?但是现在这些人成为了考试制度的最大赢家。大家都知道考试是社会公平的工具,这些勤奋超群却智力平平的人屡屡考了第一,顺利地考上了公务员,研究生,教师,医生,国家发觉现在的高校、政府、教师、医生都慢慢被这些智力平平的人占满了,只要再过十几年,这些智力平平的人将成长为局长、市长、书记,科研人员、高校教师,校长、教育局长,医院院长、科主任、卫健委主任,如果这些把握民生命脉的人都是一群智力平平之辈,那国家将何去何从。但是人家确实是堂堂正正通过考试一步步走上来的啊,他们又特别努力,国家是既头疼又拿他们没办法啊,人家那么努力工作,总要让他们升迁吧,不然又要说国家不公平了。但是核心岗位就那么多,书记市长局长校长主任就只能一个人当,公务员教师编制就固定那么多,中国人口基数那么大,国家为什么不筛选出智力顶尖又足够勤奋上进同时身心健康的人,而且这样的人才对于这些有限的核心岗位也是远远供过于求的,何必要让智力平平之辈来掌握人民的民生大权呢?这就是为什么要教育大改革,新东方、中公教育之流确实帮无数平凡之人改变了命运,但是却伤害了国家的根本,成全了少数人却毁掉了好几代后人。而一个智力平平之辈在这些影响民生的岗位上能做出什么明智的决策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而这些民生岗位如果做出一个错误决策影响之深远是会毁掉几代人的,甚至是动摇国家的根基使得国家倒退几十年的,60 年代不就有活生生的例子吗?当整个政府、整个学校、整个医院都被智力平平之辈占据了,你能想象出后果吗?很多东西是单纯靠勤奋就能做到的吗?
但是国家能直说吗?国家能说你们这些智力平平之人就不要来掺合考试选拔人才这条路了,经过九年义务教育大概也知道自己的智力处于什么水平,认清自己的上限,读职业教育、去生产一线、成为基层服务人员,做社会正常运行的螺丝钉才是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国家真是苦这些智力平平又极度勤奋的人久矣,内卷也是这部分人推动起来的,他们深知自己的平庸只能拼命考研、拼命考证、拼命考公,就为了勤能补拙,把勤奋用在了天赋不足的地方,花十倍的努力来做别人正常努力就能做到的事情,使得社会的整体效率降低,有这个时间精力为什么不花在自己有天赋的地方,偏偏要让全社会的人陪你做同等努力来抵消你的努力。
中国真的不缺人才啊,但是考试制度的人才筛选功能屡屡被这些智力平平的人以及他们背后培训机构攻破,使得所有的人都要跟着他们一起内卷。智力的高低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基本成型了,孩子学习能力的高低在老师的眼里是一目了然的,为什么国家要在中考搞教育分流?为什么只让一半的人能上普高?因为大多数孩子到了高中阶段思想已经接近成熟,懂得要勤奋学习拼高考成绩,而国家就是不想看到这些智力平平的人通过勤奋把智力更高的那部分人挤下高考独木桥。而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是非判断能力基本依靠家长,学习的勤奋程度也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智商的高低跟成绩的挂钩也更加明显。那么有些人会说了,那智商很高但是没有好好学习的人不就被筛选掉了吗?其实国家就是想筛选掉这部分人,因为这部分人往往家庭教育都是出问题的,原生家庭所造成的心理问题是伴随终身的,国家同样不想让这部分人成为将来掌握民生的人,国家要的是身心健康的人才。还有人会说,还是有很多将来的人才被误伤到,但是国家的格局没那么小,中国人多,误伤一点又何妨,智商高并勤奋上进且身心健康的人已经足够国家筛选好几轮了,何必为了一点点埋没的人才而因小失大呢?智力顶尖的人,单纯靠老师课堂的授课就已经能够掌握好知识,再搭配适量的课后练习就能巩固好学习成果。甚至可以预见,将来的考试将越来越灵活也越来越难,因为真正智力顶尖的人是不怕这些的。
教育的最大矛盾在于,
1,国家把教育 - 高考作为一种筛选机制!要的是把身处各阶层的顶级人才筛选出来!
李世民所谓 “天下英雄皆入我彀中!”
让天下英雄入彀干嘛?
一为,国家服务。
二为,排除底层的不定时炸弹。
2,家庭把教育 - 高考当成穿越阶层的通道。
不在乎自己孩子本身的资质!只要砸钱砸时间能获取更好的成绩,通过筛选都是值得的。
那么**,校外培训对国家来说 ,就是干扰正常筛选的作弊外挂!会**导致原本应该筛选上来的人才,因为家里开不起外挂而沉沦底层,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当然,必须严加禁止!
对家庭来说,我管你要什么样的人才,我反正我得想方设法让我孩子过筛选。能作弊就作弊!成绩是刚需,培训也是刚需!
打压校外培训机构,从执行层面上来说,可以重新洗牌外挂市场,学科外挂禁止了,素质外挂要开起来!新外挂开起来继续搞小钱钱。自然也会积极配合!
所以打压校外培训机构,大概率最终是起不到封外挂的作用的!
有钱的可以请一对一家教,中产可以凑份子在家搞私塾!各有各招吧!就是家长的钱袋被打压是必定的。
利益相关: 四流城市市直学校普通教师一枚
工资 5000 左右,妻子也是教师,一个月 5000 左右,两个孩子,一个上小学,一个刚上幼儿园。家里有房贷得还,老人得养,这里物价比较贵,还有杂七杂八的各种开销,就工资而言,与月光族差不多。
之前有多年办班经验,和培训机构合作过。在学校我自己出钱印班刊,给学生出诗选,(我自己曾经出 1000 块钱给班里学生写的文章刊印出来,每个学生人手一本)但凡花钱的事,从来是自己出,怕给家长留下口实。因为自己的努力,也算得到了家长和学生,乃至领导的信任,不敢说所有人都喜欢我感激我,但就我所听到了解到的感受到的,还是可以的,有时候还能接到往届学生或家长的祝福和感谢。
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我能在校外办班,有额外的收入,大概一个月多了一份工资,有了一点底气。我从没有要求学生必须去我那里学,我的培训班里大部分都不是自己班级的学生,很多都是来自以前培训班学生家长的介绍。
但现在不敢办了,那么我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要维持一个家庭的日常开支和各种额外花销,还要存一些钱以备不时之需,在当前不找外快是不可能的了。这段时间我想了很多,最后决定试试有声书和当个写手。而不管哪一样,都会占用我大量的时间,以前一个晚上就备一节课的时光是一去不复返了。对于教学工作,我不可能再全心投入了。因为对于我而言,我先是一个父亲,一个一个儿子,一个丈夫,再者才是一名教师。
我也支持打击机构和有偿家教,但是我不喜欢这样的一刀切。一个答案说是国家为了控制下一个风口,或许吧,但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待,这样的打击恰恰是对大型的机构,对资本有利的。为什么呢?因为只有大型机构能有资金准备各种能应付检查的证,只有资本才能聘请全职的教师(有资格证无公职)。而市场是客观存在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市场将被资本占有。
简单来说,就是碰到红线了。
义务教育阶段,有三个主要功能,排名从主到次分别是。德育,筛选,提高全民素质。
这次碰到的红线是第一条,德育。
这条没得商量,一定要纠正过来。
校外培训机构为了体现自己优秀,以便招生,从公立老师私德,到教学水平,到校规制度全方位攻击。
使得公立学校的德育工作处在十分困难的位置,培训机构又不可能承担起德育的工作。当下一代的思想不可控,对党国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咱们就是靠做群众思想工作起家的,怎么可能丢掉基本盘?
这两年的校外做教辅的机构,已经站到国家对立面了。
对于顶层,有没有,没什么区别。
对于中产阶级上层,也不过是将家教请进家中。
对于底层,既没有钱也没有时间。他们培养孩子更多是靠孩子自身的天赋以及自身的努力,这项改革对于他们是真正的减负,而真正的生育大军是他们。
真正忧虑的哭喊的,只不过是中产阶级中下层。
当然,绝大多数盘踞在大城市东南沿海奋斗的他们也没有多少生育的欲望。
就像攀枝花每个月发 500 块钱给生育二胎三胎家庭一样,
这个政策本来就不是给他们的。
就两个字: 洗脑
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国家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即使按照市场规则运行,如果他伤害了大部分人的利益,仍然会被处罚。
一个商业,要想生存,怎么也得创造价值。
要么匹配了潜在的卖家和买家,促进了交易的达成,就像电商,打车软件。
要么提升了效率,使得一个过程花费更少时间成本,比如支付。
要么培育了新的价值,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就业当中,这一点,短视频也算是吧。
然而,教育培训典型的三不沾。
本来教育资源就不足,每个家长都为了好学校,好老师打破脑袋,然而,这些机构却把好老师都弄到一起,然后开始收割家长的钱。
我们本来在学校,好歹能享受一些,这下完了,老师全都更愿意去培训机构,在学校都开始磨时间了,因为那边给的更多。
你还得花时间去培训,才能保证能够得到这些资源。
教育资源没有增加,家长花了更多时间,金钱。
然后这些钱大部分给了培训机构。他们成了新的食利阶层。
这就是空手套白狼,套的还是公共资源。
看了一圈高赞,有的说资本有的说生育率甚至有的说价值观。结合历史来看,这些点都是原因,但不是问题中提问的根本原因。
开头不废话直接给答案:真正原因是我国现在的教育目的和以前不一样了。
回头看一下 1970 年到 2000 年,我们国家的首要目标是 “虎口夺食”。发达国家的蛋糕很大,多抢几个产业我们的国家就能壮大几分。所以虽然现在很多人选择性忘记,那个年代是鼓励精英式教育的。无他,国家真的需要人才,那个时候知识也是真的值钱。高中知识就足够建立起来一个烂一点的服装厂然后带动一批人的就业,英语说的稍微好一些就可以搞外贸养活一个地区的产业。那时候的教育目的,本质上是培养人才从发达国家手里抢钱。
2000 到 2010 就有点变味了,国内的基础制造业基本饱和,随便开个厂子就能赚钱的时代过去了。那几年宣传的最多的是 “中国创造”,是“产业升级”。所以学历更高的研究人员,基础更好的英语同传,甚至能去国外留学把先进技术带回来的精英学子都是需要的。而且那时候底层劳动力过剩,制造业还处于“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的年代,缺少的是有想法有能力的技术人员,传统工科依旧是热门专业。所以去看看那时候的新闻,媒体鼓励的还是精英教育。只不过这个精英需要更精了。
然后到了现在,中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科技升级进度已经开始放缓 (已经没那么多可学的了,科研水平已经超越很多发达国家了),抢的蛋糕主要在非洲的黑哥们手里所以也不需要那么多“高端人才”,反倒需要更多的埋头苦干不想投机赚大钱的“低端人才”。换句话说蛋糕已经抢差不多了,接下来的中心在分蛋糕上。这个时候所谓的高材生并不能再带来曾经的价值,相反社会还没有那么多高端岗位给他。所以要考虑的并不是“怎么创造更多的坑”,而是“怎么给相应的坑培养合适的人才” 了。毕竟如果人人都是“精英”,那谁去扫地?
总的来说就是,基础知识能够创造价值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教培这套体系现在已经沦为了大多数家庭经济上的枷锁。当然要取缔。
题外话说一句,看看北京上海的社区公务员录取名额就知道,要一群清华北大英语说的比自己母语还溜的人去搞社区工作无疑就是浪费资源。现在也确实没法给这些人更好的位置。但是让他们同样水平平移二十年?他们可能就是国家最需要的人才。
以史为鉴
“1980 年,韩国总统全斗焕——1987 年该国首次民主选举前的最后一位独裁统治者——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他首先禁止了所有的课外私人教培机构。当时,他的意图…:使弱势阶层获得更加公平的教育机会,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毕竟这是该国低生育率的原因之一。”
尔等居然敢开学校 跟 教育部手下的学校抢未成年人的教育权??
尔等不挨揍才是怪事。
但是话又说回来,
谁让那些亲儿子提供的教育质量那么差呢。
这篇视频回答中我详细介绍了,教培机构无法死灰复燃的底层逻辑!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工程,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改革开放后,经济领域的改革,因顺应了经济发展规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教育、医疗等社会方面的改革,由于万恶的资本过多渗透,使改革背离了初衷,民众非常不满意,以致民怨沸腾。现在,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清理整顿及取缔,应该说是拨乱反正之举。其意义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是回归教育的本来面目。少儿时期,要适应小孩的天性,在接受知识的同时,给予小孩适当的游乐时间,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不是成天读死书,把身体弄垮了。现在的孩子就是将来的接班人,对国家而言,具备一定的知识即可,需要身体、性格、智力各方面合格的公民。
二是促进社会公平。如果小孩除了课堂学习外,还要送小孩接受社会培训机构学习,这将给普通家庭增加很大的经济负担,有的贫困家庭因此只能放弃,而富裕家庭的孩子不在乎,这客观上导致了教育的不公平。
三是有利于优化生育政策的落实。当今,很多家庭因受时间、精力、经济条件等的限制,不愿意生育二孩,如果继续容忍社会培训机构散布焦虑,又要让小孩再上课外辅导课,这对普通家庭将带来极大负担,更没有生育二孩的意愿。
打破阶级固化,正确培养一个健康的人类和一群能终身学习进取的真正意义上的人才
现在补习班都不便宜,一般工薪阶层哪有时间和条件送孩子出去补习,等于最后打工人的孩子没空也没资格内卷,家里条件越好的卷得越厉害,最后打工人的孩子没学历继续打工,家里条件好的。。。。
所以,干脆大家都别课外补习了,国家统一组织内卷,全部都在学校老实待着,别管你有钱没钱,同一个屋檐下,要是条件一般还东张西望不思进取就别天天 Old golden age 了,同时,你再有钱圆锥曲线和导数也得自己算
更何况,一本往上的(二本啥样我不知道,我们高中一本线的分数基本就到 600 名开外了,高中毕业前我一直觉得 211 刚能获得抬头走路权一本以下直接开除人籍),各个梯队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不是你趴在那刷了多少题报了几个补习班就能把你从中流 211 扔到清北复交的,但是因为大家都在卷,都在报补习班,所以本来应该情窦初开的年纪被摁在教室里做题,而望梅止渴的那个梅子就是 “上了大学就好了”,把学习这样一种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东西弄成了梭哈,导致很多本来应该是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做贡献的人完全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就好像一个刚考完科目一的就再也不想坐进汽车里了。。。。
学生丧失了兴趣,国家损失了人才,全便宜。。。
对于一个大家全部都站起来了的电影院,指望有人自觉坐下来是不现实的,需要做的就是先把那些满世界宣传 “站起来才能看得清,看得清才是人上人” 的人给扔出去,然后把那些站起来的人全给摁座位上
该培训的是家长,不是孩子。
让小孩子走家长认为的 “成功人生” 其目的还是在社会功利。教育根本目的不是功成名就,是让大家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每一个中国人无论贩夫走卒还是引车卖浆者流,都要做收拾起精神、自作主张的大英雄。
对内卷的恶性竞争一刀切,让学生的每一分的努力都有意义,多余的精力投入到 xxoo。
**内卷:**现指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 “收益努力比” 下降的现象。可以看作是努力的“通货膨胀。(百度百科)
对内卷一刀切。
两点:
1. 对资本裹挟教育的警惕。
2. 减轻百姓培养子女的压力,鼓励生育。
结合其他热点:
公办学校暑期托管。
上个人观点:
不仅是校外辅导机构,还有各种民办学校,该降温了!
因为是读师范出身,所以我的同学都是老师,多数是公办学校,也有跳出去自己办班的,也有地方管的松吃两头的。
但是,不管自己利益相关如何,我们都达成了一个共识:
民办教育的发展是国家政策鼓励的,目前很多地方已经是过度了的,资金介入之后,前期用资本挖老师,挖到老师 1-2 年出成绩,出来成绩之后开始挖学生,当然,也有资本雄厚的建校伊始就挖学生。这两步走完,开始收割。
设置门槛,高收费。师资和学生已经被挖走。回过头来开始砸锅,各种诋毁公办学校。
就以大家熟悉的衡水来说,包括前面火过一阵子的张锡锋。我们怎么评价?
我们都说,那孩子不过是被推上前台的一个推销员。
民办学校,校外机构,进入收割阶段,谁来买单?
是普通老百姓!
但是,目前形式政策依然非常严峻,因为公办教育不赚钱,靠的是国家,国家政策如果依然对民办教育保持扶持的态度,形式只会恶化。
别的不说,就说眼下,很多公办学校推行小班化。
这个好不好?好!小班化教学多好啊!
可是,在推行小班化的时候,学校规模没变啊!或者变得很少啊!
那怎么小班化的?
你们想过吗?
是减少了招生数量啊!然后呢?没考上学的孩子怎么办?
只能去民办学校了!
教育和医疗对资本开口子,我们要始终保持警惕!
别再那里污名化公办学校和公立医院了!
什么衡水之类的,别贴金了!我站在应试教育这一边,但不站在你们那一边。
你们是商人罢了!
去年我有个学生去那里复读,普通班 150 多人一个班,后边同学望远镜看黑板。
高昂的学费,结果平均提升才三四十分!全靠宣传,全靠洗脑!
那是高考啊!
你们是在拿学生的前途开玩笑啊!
新高考了你们还拿旧题给学生做!还在拿旧一套搞,挖几个名师带一堆刚毕业的小年轻,给老师高工资,给学生搞题海战术、熬时间战术,从各地拿模拟题做,插进去几个自己改编还改编失败的题就声称是内部材料。最后成绩提升就那么一点点。
纯粹靠着忽悠去的基础好的孩子考在前面。大多数孩子无法发声,被隐藏。
知道你们宣传一流,知道你们背后有钱,今年全国各地又要开不少分校吧!
但是,我们做老师知道你们的本质,你们忽悠得了普罗大众,忽悠不了我们。
你们别再给自己贴什么 “逆天改命” 的标签了。你们根本不是底层百姓的代表。
你们,不配!
有些人张口闭口 “资本垄断”,“毁掉了公立教育多少年的成果”,要么就是没带过一天小孩,要么就是念经脑子念进水了。
真正原因当然就是年轻人生育意愿低,据说要降低生育负担,无论是逻辑还是时间线都是非常吻合。
为什么一上手就是校外培训?原因也很简单,肯定是先挑软的捏,不动培训难道去动高房价 996?
至于能不能降低生育负担,那是另外一回事。
校外培训一直,也永远都是在校教育的附庸,你可曾见过哪个小孩因为补课把学校内容给扔了?又何来 “毁掉了公立教育数十年的成果”?
任何一个 K12 机构,归根结底都是以提高在校成绩为目的而设计的,因为它自己没有升学体系,你不可能抛弃学校内容补别的东西考上大学。唯一的例外就是学而思的奥数,但是它也是小升初择校的产物。
至于 “资本垄断后可以随意涨价”,更是无稽之谈,新东方精锐学而思这些企业不是一天两天了,哪家能给你垄断了?虽然不便宜,但比起名师私下授课根本不算贵。我在的城市就有 XX 附中名师的夏令营,两个星期六万。
2019 年 1 月 15 日,浦东新区民办张江集团学校初二学生卢某某在家中跳楼。
2019 年 1 月 16 日,宝山区交华中学 1 名初二学生被发现在该学校 5 楼坠楼。
2019 年 1 月 16 日,黄浦区启秀实验中学初一学生赵某坠楼死亡。
这就是真实原因,没有更真实的原因了,你们没收了孩子的童年,请资本滚出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
结合食用一下,点到为止,不多讲
1、培训机构影响力太大,包括民办学校,已经严重影响了公办教育机构的地位,说重点,咱们毕竟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能发展成这样。
2、根源不在培训机构和民办学校。虽然他们现在发展得很大,根源是公办教育的问题导致了一堆问题,最终催生了这个市场。
3、但国家还没有解决那一堆问题,而且似乎也不想改,三个关键阶段:中考,高考,就业似乎都没有什么明显的改变。
所以,我觉得除了解决资本力量动摇公办教育机构的地位这个问题之外,就是想针对已经存在的问题做点什么,万一有用呢
毕竟,学生减负、素质教育等等工作做了这么多年,大家也都知道现在是个什么样。
你总不能真的让全国高考一张考卷,按人数比例录取吧?
总有人要背锅,那外人背总比自己背要好吧。
这是一个连环。你只看到了其中的一环。
先是校外培训、然后是游戏、再然后生长激素、奶粉……
你猜猜下一个是什么。
大国的新闻,你先别着急下结论、发评论。要让子弹飞一会。往往后来才慢慢露出真相。然后你才恍然大悟:原来当初是这么回事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所以,先继续看戏。
因为中国现在的教育结构已经和社会需要脱节了
中国社会现在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作人员,也就是所谓的 “技工”,而且需求量非常非常大
但中国现在的教育结构是照着培养 “精英” 的路子在走的,这个路子不能说不对,但不适合现在中国的产业结构,这种路子最合适的环境是”战时 “和” 高速成长期 “,相当于培养出来的每一个人都有担当” 领导者“的潜质
而很遗憾的是,可以预见到,中国未来几十年很难会有这种” 高速成长期 “了,美国人是打死都不会愿意的,被围堵是大概率的事儿,经济增长速度也肯定会慢下来
如果这时候还按原有模式培养,就会造成这样的现象——花高成本培养起来的人才没有工作岗位可以给他们,而基础产业链又有了严重的” 用工荒 “,社会需求和教育结构完全倒挂了
如果不改变产业结构,那这个问题就始终得不到解决,任何一个父母都是想让自己孩子去当”领导者 “而不是” 技工“的,这种内卷是无法破解的
所以政府选择了直接从供给端进行分流,没法对付家长,但可以对付学校啊,这样处理起来就完全有可操作性了
而且原来这种结构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这些按” 领导者 “标准培养的人如果大量长期的闲着,是真的会影响社会稳定的,别忘了,黄巢就是因为科举不第所以才造反的,张元就是因为殿试被黜落而选择投奔西夏的,洪秀全也是因为大清连个举人都不给他所以才一气之下造反的
课外培训班,表面是家长按需购买服务,我花钱关别人什么事。但实际上是私立机构挖国家墙角,使得优秀教师离开队伍,全国接受公立教育的人为此买单,所以要打击
实际上按照这个思路继续下去,本人可以预言,社会主义铁拳重锤私立医疗机构的日子,也不会太远了
为什么你们总在找 “真正” 的原因,而不相信明面上的原因——“反内卷”呢?
目前学校教育是围绕应试教育展开的。
小学一年级老师能在期末考前让小朋友一天做十张练字纸。
背后透露的是什么?
是源于对 “分数” 的恐惧。
首先是家长和老师对分数的恐惧,而小孩在这两位最重要的引导者的引导之下,小孩子也对分数恐惧了。
分数考得不好,小孩就知道自己失败了,就怕了。
受了公立教育的折磨还不够,小朋友还有可能会被家长带到校外机构。小朋友为什么会乖乖听爸妈话,就是因为小朋友也因为环境影响,导致他们对分数产生了恐惧。
然而,有些小朋友对分数越是恐惧,他越是做不好,他逐渐自我暗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 暗示到自己都信了。
因为围绕分数,总是会有一部分小朋友找不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他可能慢慢养成了懒散的习惯,撒谎的习惯,逃避责任的习惯。
目前斩断校外机构的根,就是为了先切掉一部分滋生 “分数恐惧” 的环境。
校外机构的老师,国家是不好规定教什么的。机构老师没有编制,那么相应的也没有编制老师那么听话。毕竟你在体制内,如果你做了触犯底线的事情,被国家发现了,你就没饭碗了。
然后,在校内,国家会先控制老师不让老师排名,不让老师告诉孩子具体分数,只告诉孩子自己的考核等级。也会严管老师所使用的教材,规定作业量。严管老师的体罚辱骂孩子的现象。让老师尽可能的用激励的方法去教育小孩。
孩子的向师性是很强的。当老师都告诉孩子:分数不是一切,就算考差了,要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小孩对分数的恐惧和执念就不会那么深了。
而现在公立教育的时间要延长,可能以前的家庭作业时间也要在校内完成,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断绝家长对于孩子学习的干涉。
国家控制不了家长的思想,但是可以用制度去控制老师。
让老师告诉孩子分数不重要,并且让老师主管孩子学习。(不过,再厉害的老师,一个人应付几十个人,辅导作业的效果可能也没有家长或校外机构老师一对一监管的好)
但是国家就是不想你家长去干涉孩子学习。不然家长又要 PUA 孩子:分数很重要,考差了要受罚。
国家想要的就是家长不干涉孩子正常学习,孩子回家就放松一下,或者陪着孩子看看书,锻炼锻炼,谈谈天。
而在校内,当没有 “分数恐惧” 的环境后,那么体育,美术,音乐,劳动这些课程国家就能较好的让老师执行了。。。
应试教育也是在撕裂孩子之间的信任。孩子们从小就听着老师表扬学习好的,批评学习差的。学习差的就对学习好的怀着一股不服气的心态,或者觉得对方和自己是有阶层差别的。而学习好的大部分也看不上学习差的。他们成年以后,可能就相当于是两类互不干涉的人了,两类在情感上不能互相理解的人了。
从小在合作而非竞争的集体中长成的人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但是如果是在竞争较大的环境中长大的人社会责任感是不强的。。
社会责任感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在资源较为短缺的时候,拥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会比较平稳的度过。
前几十年,很多人初中都没读完,但是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的年代。
但是,目前的花朵们,文化知识学过头了,可惜在体育,审美这一块似乎没什么进步,甚至倒退了,而且大家过分在意 “分数”,竞争意识过强,好的人永远只是那么一小撮,大部分人是慢慢没有信心,对自我发展悲观了 。
要是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对自我发展悲观的氛围,这个社会肯定停滞进步。
当年如果民众是一副对未来悲观,但对国家前途乐观的态度。。。tg 还有可能胜利?
如果很多民众对未来悲观,带来的也一定是国家前途的悲观。
带给国民乐观心态是很重要的。
目前国家处在一种相对不好的状态,矛盾逐渐凸显,网络上的语言也慢慢变得阴阳怪气了。
期待我们的政府官员们会有更成熟的解决方案。
分配先从中产开始。反应最激烈的是垫一垫脚能往上走的,本身就负担不起的群众不会有意见。
事关国家大事啊. 两会之后就说的很清楚了嘛, 决不允许在校外另造一套教育系统. 这种校外的培训机构已经事实上成为一套独立的教育体系了, 凭着高收益不断的挖高水平的老师, 势必加大的教育的不公平.
看不惯某些老师拿高薪。
害怕公立学校的优秀老师被民办私立学校、校外培训机构以高薪挖走,只剩下一群教学水平低的老师。
要我说啊,你想留下教学水平高的优秀老师,你也可以跟民办私立学校、校外培训机构一样出高薪聘请,把他们留下来,而不是打击校外培训机构、民办私立学校,就算你们打击了,把这些教学水平高的优秀老师留在公立学校,他们也会变得不优秀,变得教学水平差,因为没有给够钱,大家都一样,都是拿低工资,你觉得你能拿 3000 买到最新款最高配的 IPHONE 手机吗?不可能的。就算没有金字塔、阶梯结构,大家都站在同一水平面上,也是有人身高高,有人身高低的。
富农和中农教育军备竞赛过分了,最广大的贫农受不了了。
所以人为将培训班成本提高到超过留学,逼迫富农中农子女出国,将内卷输出。
不知道人怎么想的,不过政策具有合理性。
社会上有一个现象很不好。服务于大众的叫人民教师。服务于私人的家庭教师,培训机构的雇员叫做资本教师,也可以叫家奴。现在人民教师的生活水平居然比家奴要差。这两帮人居然还是同一个学校毕业的,这不行。
现在鼓励生育,又要鼓励优生,人民教师要扮演重要的角色。需要大量人才,要保证他们的幸福生活。
那么既然靠金钱笼络人才是自由市场,那么用权力争夺人才自然是合情合理的事情。灭了这些机构,人才就有了。整治家奴,哪怕禁不了,也要给予足够的羞辱,人才的相对幸福感也就上来了,一箭双雕。
兵法云,以正合,以奇胜。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主要还是要靠学校保障人民教师的待遇,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和社会地位是正。出点狠招阴招防止有些人惦记社会的教育资源,这是奇。
想出这主意的必定是个狠人,佩服。
北京城内不允许有比皇城更高的建筑
近期目标是逼迫资本亏本出局,已上市的要退出。长期目标是推倒重来,经过几年整合,探索一个新格局。
房地产行业和教育行业大家现在感觉内卷的厉害吧,如果不强行打断,这内卷才在山脚,离山顶远着呢!
房价行业卷的终极形态在香港,最后大部分普通行业的工资在一万多港币,而房价的在 8 到 13 左右,国内咬咬牙还可以再涨两波,就是看看路径选左还是右了。房价的形成路径没了解过,不多说。
昨天看了韩国的教培,谈谈教培接下来的路径吧。
1 教培继续发展,有钱人的孩子都要课外辅导,每人小学阶段五到七个课程。
2 课外辅导超纲超质,韩国很多学校小学或者初中阶段学完高中课程,课外辅导的质量也优于公历教育(投入都不一样,永远没法比),导致课外辅导的孩子多只上公立学校的孩子高一个纬度的的对比。纯公立学校的孩子学的强度和广度上都无法跟全民补课的孩子相比。
3 为了让大家在一个纬度上,开始全民补课,不补课跟其他补课的没法比,每一个孩子都要校外补课,而公历教育的进度和质量是无法比的上补课机构的。校外机构社会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海量的金钱超常规发展,而正常发展的公历教育咋比?校外培训的孩子来公立学校就是过家家,还想跟老师上上课呢,白天来学校睡睡觉,回家补课,公历教育名存实亡。
4 校外培训进入纯市场化资本化时代,校外培训老师好的一人难求,好的老师补课收入一年可以几百万美元,从上到下一个产业链形成,鄙视链,资本链拉全,好一个大产业,哈哈完。
再谈一个话题,教育行业是在房地产之后仅次于房地产能满足于资本的欲望的,资本的欲望一个是回报率,一个是安全性。高回报率只要胆子大任何产业都能满足,但是大佬做长期投资得看安全性啊。撒是最安全的产业啊,全民刚需,绑架全民需求。你一个资本大佬,把钱投入教育,收益率不谈,怕不回本吗,怕没人接盘吗?现在楼市投资是没有利润的,江浙资本和莆田系来教育行业赚波热钱就好玩了,不用想一定会来,因为不管怎样一定有接盘的。
额外加点私货
资本是个很贱的东西,一切东西总是要做到泡沫化做到崩盘才能停,你做一个稳点的产业百分之 5 回报率人家泡沫化尾期的百分之 20(数字乱写的就是个意思)大家会用脚投票,现在社会更疯狂,大部分投资者拿的是其他人的钱,宁肯百分之 50 的利润赌一下,赔了拉倒,成了一举成名,也不可能投资慢的产业的。最后泡沫化巅峰后的一地鸡毛谁在乎?
在基金行业没有一次疯狂的泡沫化和崩盘之前,投基金的 sb 居多。你以为你拿钱给人家投资,人家是赌博,崩了换个马甲再来,成了一举成名。看看这个行业的制度,规则,真是专门割韭菜的。等这个行业蹦两回大的,教育了一代中国人之后,再投基金吧,真的。
你是一个打工人,早上起来抓了个馒头就急匆匆的跑去赶地铁,路上踩死了一只蚂蚁。晚上那只蚂蚁在梦里问你,为什么要踩死他。你一脸懵逼,我什么时候踩死你了?
很多人是被教育机构忽悠傻了还是就是教育机构从业者,所以在这嘲笑国家政策?
事实就是,绝大部分普通家庭能接触到的普通老师,根本教不了什么很能提高成绩的知识,成绩好的过来人都知道,决定学生生涯成绩的只是学习习惯,而不是放学之后去补习班做题讲题。只是父母们比较焦虑,看别的小孩都在补课,非得把自己小孩拖进去才心理平衡罢了。
所谓有需求,才有市场,需求就是周围人都在补课,我不补课就会落后,而不是真正的补课能提高成绩 (也就是所谓的你来我们培养你,你不来我们培养你的竞争对手)。这个需求本来就是恶性的,被教育机构为了坑钱强行渲染的,国家需要掌握的知识都在大学里,你初高中学的再扎实,没那个脑子学会大学知识对国家来说毫无意义。
我还看到诸如此类 “取消补课让阶级固化”,“富人孩子能补课,穷人孩子就不行了”,典型的皇帝的金锄头,且不说你的竞争对手也就你班上那群普通家庭里的普通学生,富人占绝对的少数,就算富人全去了好学校也占用不了几个名额。最重要的是,你真以为富人的孩子和你一样要靠读书竞争?考不过你就出国留学了,或者就算读个大专又怎么样,你毕业校招第一批次进国企,他托个关系第五,六批进国企,你们还是一样的。
总之,国家的政策肯定是对普通人友好的,三座大山基本搬走一座,如果生育率再低,期待对房价动手喽。
新东方, 美国上市企业
学而思,美国上市企业
红绿蓝,美国上市企业。
还有不懂的人,去看看去年二建漏题,
可笑还有家庭拼补课,为补课的资本说事,简直是自己拿这自己脚丫子炖肉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本国人才的选拔和升迁都攥在美国手里………… 哪个国家肯干?
很多人都说和校内抢资源,不知道现在举报校内补课渠道是否通畅,家长是否碰到就举报。
10 年前我高中,老师搞补课,如果他知道你在其他地方补课,而不去她家补课,那么周一到周五,你猜猜她会怎么对你
这次 “双减” 政策,重点就在于减轻孩子学业压力,提高校内教学质量,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让孩子能够学得好、玩得好、睡得好,以符合身心发展规律来获得更好成长。这种目的下,学科培训自然会受到严厉监管。而且我们也不能一味 “叫冤”,机构的存在客观上加重了孩子学业压力和家长经济负担。现在,以强有力政策直接切断学科教育,让大部分人无班可报,自然也能够缓解大部分孩子学业压力。当然,只要目前中高考制度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学科补习的热情就永远不会消散。那在当前形势下,教育行业真的是“死路一条” 吗?素质教育也许是个转型发展方向。
在双减政策落地的现在,如何运营好一家教育机构?
个人觉得最难做到的是三个字:平常心!
政策接连不断,让从业者迷茫、焦虑而无可奈何。于风波下,如何修炼一颗从容的心,是一件难事。
更何况,教育机构的运营,是一项长期而繁琐的事务。
从大的分类上来讲,至少需要做好四件事情:市场、销售、教学、服务,而这四件事情之间又是相互关联的。
比如:当机构的教学和服务跟不上的时候,就不能去大面积的拓展市场,因为机构承接不住。但是,从整体流水来讲,又必须要扩大招生才能够有运营资金,所以这对于很多人来讲,是个非常矛盾的事情!
那么,我们具体可以从这几个维度去建立机构内部和自己的管理模式:
很多机构今年过得非常焦虑,一是频繁的政策监管和疫情,导致招生课耗压力很大;
二是假想敌的焦虑,没有搞清楚机构运营过程中的各个关键点的管控方式,同时没有建立机构内部的数据化体系,所以很多时候仅仅是跟着市场一起焦虑,但又不知道为何焦虑!
所以,回到最初的三个字 “平常心”,机构的运营,首先是一门生意、投资、事业,所以,必然是一件长期而漫长的事情。一旦开始运营,实际上进入的就是长跑阶段,我们要做到匀速跑步,并保持体力。
**在今年行业大动荡时期,看清路比做事更重要。**需要解读行业整改方向,更需要去分析自己机构是否合适转型。
实际上,深学邦并不建议大家盲目转型。
从大环境分析,很多学科机构会考虑转型成为素质类机构。但是素质类机构市场较小,难以承载如此多的学科机构也是客观因素。
其次,从自身硬件条件出发。需要考量自身机构消防合规,场地过关,相应证件,师资合格,还能再拿出多少钱来投资。
如果上述硬件条件通通不过关,也许,转行是一件更明智的事情。毕竟,及时止损也不失为抵御风险的好办法。
转发请署名【深学邦 刘一一】
关注我的知乎,分享更多教培干货。
这其实就是改革开放长久以来积累的问题逐渐爆发了,资本是条恶犬,松开链子,它就开始撕咬。
中国还有 6 亿人月均收入不足 1000 元,我党的基本盘是 9 亿劳苦大众,不是整天在知乎,微博上发牢骚的这波人。
校外培训机构断送了基本盘上升的通道,剥夺了他们的机会,不打压他,打压谁?
应该是组合拳当中的一套拳而已。如果不是,并没有什么用处。
且等等看吧!个人觉得后续会有一系列措施。
一是楼上一位 1000 多赞的网友回答的,国家和父母花钱受罪,儿女也受罪,只肥了培训机构老板。
二是这种培训机构影响生育,因为人们担忧的养孩子成本里这培训费是一个大头。
三是容易传播错误的价值观,单纯为了金钱,为了自己,为了死记某些考点,忽视了思想和体育的教育,容易让培训出来的学生经不起风浪和诱惑,甚至给人家做嫁衣。
四是不少培训机构游走在红线边缘,各种打擦边球,本身做的一些事也不太光彩。夸大宣传,制造恐慌,忽悠群众等等。现在该管管了。
五是要说,有些朋友被网络信息化弄得蒙圈了。实际上,以前人们照样有差距,但了解的没网络这么直接全面,所以感触不深。现在感觉好像别人家的孩子都那么投资,我家也不能让 “吃苦”。所以有的就觉得必须达到什么标准。问题是,你觉得达到好的标准了,当你了解了更高标准的孩子培养以后,又会恐慌了吧?这就和前些年谈的富养一个道理,你努力提供的富养,在别人眼里只是穷养,而且还可能培养了由奢入俭难的问题,导致更容易被单点破防(也就是像蚊子口器一样,假装条件很好集中给几次大的甜头然后拿下)。所以,不必攀比,更注重培养的效率和务实吧,根据条件来,不打肿脸,同时有些没必要的“才艺” 没必要浪费时间和金钱。
不仅培训机构,前些年浑水摸鱼野蛮生长的很多问题行业也都会被治理。
美国 20 年代的禁酒令禁住美国人喝酒了吗?
没有,事实证明,它只是养肥黑帮和警察。
校外培训机构污名化,图的无非就是有关部门权力变现。
降低社会运行成本。
因为传播瘟疫和终极感染太强了,
所以得削弱一下激活和滋养
去居民杠杠,众所周知,教育,医疗,养老,压着老百姓苦不堪言,甚至教育内卷化侵害每一个家庭,大家一起减负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这是我年少时经常听到的话,现在依然能够熟练的背出。
立场:反对取消校外教育。
对于走高考这条路上升的人群来说,有两个条件是可以提升孩子学习成绩的,一个是家长牛逼,本身就是从这条路走到社会高层的,俗称学二代。一个是花钱给孩子培训,家长要么没经验要么没时间,花点钱交给培训机构,提升一下成绩。而且花钱培训的不仅仅是有钱人,家境一般的人也在送孩子去培训班。培训班的主力也是面相这些人的,毕竟有钱人要没不走这条路,要么有更贵的培训方式,比如私教。
现在一刀切的取消校外培训,相当于断了一条腿,学二代、学三代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以后中考高考会被门阀占据。
这个和晋朝的九品中正制,有异曲同工之妙。
公立学校的优秀老师都被挖走的话。。。学区房还有谁回去买呢。。。
问这个问题,先要问一下 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 将会 对社会 带来哪些影响?
我个人觉得最近的一系列操作的目的都是一个:
降低生育成本,改善老百姓生育的欲望!
以前那么穷,却生那么多,为什么?
因为以前生孩子被认为是划算的买卖。
以前没有养老金,只能养儿防老。
以前养育成本低,生出来管饭就行(夭折率高)
以前孩子养到 10 来岁就可以帮家里干活了,18 岁才都可以独立出去赚钱补贴家用了,收回成本快啊
对比现在呢?
生活福利好了,老了能拿养老金,生一个传宗接代就可以了。不必生太多,有的甚至注重个人生活质量选择丁克。
现在的养育成本太高,相互内卷,从进口奶粉,进口尿不湿,到私立幼儿园。各种培训,大了还有各种兴趣爱好培养。成年了,还要考虑工作,住房等等。不但,收不回成本,棺材本都得补贴进去。
最重要的一点,现在的年轻人,虽然生活质量提高了,但是本身的压力比以前也更严重得多了,以致于看不到希望,最终选择躺平,自然没有了生育的欲望。就我个人身边的感受,有钱的愿意多生,没有钱的最多生一个,想再生也都说养不起。
说难听点,这东西不弄好,会芒。
解放消费呗。把花在补课上的钱,花在消费上可以带动多少就业。
当然了,但凡不是用屁股想问题的,都不会信这种鬼话,花钱补课理论上还能增值,还能勉强说服自己是为了孩子成为人中龙凤,不管经济好坏,家乡吃糠咽菜都舍得出这笔钱。
但是拿来消费是没有这个预期的,如果不能补课,存起来给孩子将来上学,结婚,生孩子,甚至创业不行吗,为什么一定要花出去!!!
让真正贫穷的人和中产、小资阶级有相对公平的竞争。因为真正穷的人是没有钱报班的,以前怎么样现在还是怎么样,没有影响。现在中产小资报不了班了那对穷的人就更有竞争力了,社会的财富也会逐渐差距缩小。(希望如此)毕竟说不能开展课外学习培训,他们可以打各种幌子开兴趣班之类的。
这么急,那肯定是影响到椅子的稳定性了。不然这么急干嘛
国家的基石: 教育,科技,军事,医疗。
教育是基石中的基石,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真正原因还是经济原因。
中国人的观念,修齐治平,成家立业,再穷不能穷教育。这种思想导致人把大量的钱投入买房和教育上,中国的多数人还是很穷的,房贷和补课费一掏,消费能力就几乎消失了。
房贷是国家命脉不能动,那就动教育吧,别补课,去花钱,刺激实体经济。
房地产再黑,地是国家批的,国家有收入,老百姓负担繁重的房价,国家抑制了一波通胀,还建设了好的基建,老百姓苦但也有好的地方。
课外培训机构那是资本化运作的东西,钱都是私人赚走了。资本家只知道什么东西火、赚钱就一拥而上,看风气不对就把钱撤走,也没有什么社会责任意识。对资本家而言,任何行业都可以弄坏,只要赚到钱全身而退就行,目前的教育行业已经坏了,哪天彻底趴窝了,资本家收割完就跑路,把烂摊子留给国家,国家心里 mmp 不知当讲不当讲。
一个中国家庭,节衣缩食到泯灭人性,也要拿出几千的房贷,然后就是补课费,我实在想不出有什么第三个东西能让这些穷苦朴实的老百姓把钱拿出来了。甚至哪怕是治病的救命钱,他们都可能不花。这种局面如果不控制,必然动摇中国经济命脉,会导致社会各行业陷入通缩的同时,个别行业扶摇直上,营造一种短暂的辉煌后就会崩溃,国家现在是要避免这种局面的出现。
出口、消费和投资三驾马车,都必须均衡。出口单一的东西,例如能源依赖国和农业依赖国经济普遍不稳定容易被制裁;投资要把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避免砸锅;消费要百花齐放,大家都能赚钱才能持续循环发展。
中国人有很大储蓄欲望,于是国家用房子这个东西营造了一种很好的消费必需品刺激经济,钱存起来不花危害大。
目前的情况,营造消费必需品这种力量,国家不愿意让资本掌握。国家营造一个房子,已经让中国人从高储蓄变成高负债了,再来任何的消费必需品,特别是长期消耗的东西,人的消费能力就吸干了,结果就是消费市场畸形,人只往几个特定地方花钱,其他行业全毁了。消费市场畸形把这么多行业都毁了以后,经济肯定出问题,资本家可不管,抽逃了就走,对于他们而言,只要能赚钱,搞垮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经济都不算啥 。现在把多出来不是那么重要的的消费必需品毁掉,就是在给多元化消费铺路,实现党中央的内循环大战略。
高赞的资本化反动教育猖獗,不是整死一个行业的理由。反动的主体是人和企业,这些毛贼,党、公安、司法、国安部门见一个打一个就完事了,人抓起来,企业查抄,屁事没有。我党我国的宣发部门也不是吃素的,颜色革命和和平演变都几轮了也没败,反动派倒都是灰溜溜的被暴力机关打死了。
还有教育公平、阶级流动、内卷化的问题,这些都不是事情,不足以影响大势。教育本身没那么大作用,只要能传递知识就行了,没有那么多加的戏。现在的问题本质上还是教培冲击多元化消费市场过于猛烈,导致其他行业消费不足发展受限。教育本身作用不大,它的经济作用却有可能把中国经济带向一条不归路。
我记得前段时间有私人公司挖供电系统的墙角,后续不清楚,大概率凉凉。
校外培训挖的是义务教育的墙角,凉凉并不意外。
我猜大部分人并不理解今尚代表着国内什么哪一帮人。
教育公平,为什么以前教育公平,而现在越来越不公平?
本质还是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有钱的人就能投资更多的钱在孩子教育上, 有钱的地方学校就能请到清北人当老师。穷的地方优秀师资都流走了。
也因为以前当老师赚钱少,优秀的人才都去其他行业赚钱了。现在,清北复旦留学归来的当老师, 好地方和差地方的老师差别越来越大。
以后山沟沟出个清北人越来越难了。 这种情况下, 能给黑人外国清北名额, 不知道能不能给穷苦地区名额。 还能带动当地经济!哈哈 。
1、让更多的家长退出竞争,接受上中职中专;
2、缓解家长经济压力,鼓励家长有时间和精力来生育;
3、这是一套组合拳,终极目的是为了提高生育率和生育意愿,优化人口比例。培训机构的关闭仅仅是个开始。
有个开地下钱庄的,累积了巨量的财富,后来有人眼红,要入干股,这个人加入后,生意更大了,引来更大的人物加入,后来钱庄发展成了地下王国,不仅有生意,后来还有了主义,不仅有票子,还有斧子。
微风起于青萍之未。NO1 既有高校深造经历,又有基层一步一脚印的耕耘经历,履历要多完整有多完整,还拥有最顶尖的智库,这样的人,你觉得他有昏招,只能说明你脑洞清奇。这样的举措,是作为国策推出的。是什么引起了他的警觉?从某宝某达到某团某滴,很连贯了。摆明了是要敲打资本。如果不肯醒悟,,,,
至少有几个层面,
1,当下人才结构性失调,太多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一毕业便失业,有很多失业很多年,社会没法提供这么多工作岗位,知识分子供给过剩。另一方面,技工或农民工则出现用工荒,据我所知,懂点技术的工人一天的收入 300 到 800。而且农民工还供不应求。如果再不进行调整,是会出问题的。
2,一定程度上缓解家庭经济压力,毕竟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每个月的补习费用还是挺高的,减轻家庭经济开支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生育率。
3,教育商业化的会导致很严重的问题,一个资质平凡的孩子,可以用钱堆出成绩来,然后挤掉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说白了就是不公平。当然,做不到绝对公平
商鞅 5 民只能说到这
当然,真正的原因是视频里无法告诉你的,你能看到的就是这三点,足以置之死地
真正原因就是去资本化;
看看现在做的大的课辅机构,能上市的绝不为人后,把互联网那一套拿来在教育行业里面玩,低价吸引,占领市场,然后养韭菜,一茬又一茬的割,把教育领域当成了圈钱圈地的地方,国家能不出手?
前一个例子是 p2p 金融,资本扶持下的野蛮生长,下场如何。
教培行业已经野蛮生长了,20 年。
现在是为未来几十年教育减负的时候了。
玩不过资本。就这么简单!
一个国家,医疗,住房,教育是国民生存的基本要素,这三样如果价格都很高,这个国家注定不会有前途。我国的住房已经被资本绑架,后果如何已经不用说了,多少年了,还没脱身 。我国得医疗总算开始走上比较正确的道路,侥幸没有成为房地产式的资本盛宴。而教育正是资本企图赚取巨额利润的新洼地,而且已经有了苗头,如果教育再成为资本的狂欢之地,我国的长远发展会收到严重影响。住房,医疗,教育是牵扯到人口增长,人才需求,生活质量,幸福指数等指标的根本物质基础保证。未来世界上最有前途的国家一定是教育资源又充足又便宜的国家 ,因为这关乎一个国家人才的需求满足与否,人才少的国家注定只能是个追赶者的角色,只有掌握最大量各种人才的国家无疑将掌握最大的科技生产力资源,从而获得最大价值蛋糕的分享。所以最近一系列动作正是对资本染指教育领域的狙击。事实上,国家应该利用网络这一新工具, 精心设计网络时代的优质廉价新型教育模式,无情打击任何贪婪资本介入 才是眼前最紧迫最重要的教育工程。
****************▲ ****************2018年12月4日,内蒙古通辽第五中学附近的补习广告牌。(视觉中国/图) 全文共4107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有人则冷静地认识到,哪怕是非学科类培训,一旦再陷入“内卷” …
知乎用户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 一场比赛,只要有明确清晰的终点在那里,对于想赢得比赛的人,那根弦就会一直是紧张的; 而高考线就是学生,家长心里那个明确的终点线; 无论学校怎样减负,有清晰目标的人依旧会设法去实现那个目标; 多办几所品质好的高 …
知乎用户 落木寂无声 发表 你这话说的,好像以前能进高中的比例挺高似的。 知乎用户 飞奔的马达 发表 之前在和知友讨论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轨制如何能够顺利实行时,我们一致的意见是: 要是真想引导教育双轨,做到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同等重 …
知乎用户 子安 发表 菜小菜中诞生的背景是上海取消民工子弟小学,允许外来务工者子女在一部分公办中小学接受义务教育。不过这只是原因之一,在民工子女入学之前,这些学校的生源就是相对一般的。 我当时读的初中是一个菜场中学,所在的地段比较差,住的 …
继整顿校外培训机构之后,中国又传出叫停民办学校的消息。时评人长平指出,如果说学校教育中将“习近平思想”作为必修课,那么学生课外补习英语就是一种私力救济。在这种情况下,对校外培训机构和民办教育的打击,就是在剥夺民众接受多元教育的权利。 继校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