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副总裁回应「网传数据打包给美国」:数据存放国内,坚决起诉维权。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知乎用户 新京报贝壳财经 发表 还是那句话,空穴来风不可以讹传讹。很多人对网络安全审查有误解,不妨从法律角度做个解释。 实际上对滴滴进行网络安全审查不必过度解读。从根本上来说,是行业、领域预判措施,而不是处罚,故而无须为此紧张。 基于多部 …
诸位有没有发现一件事,就是以往在惩罚资本无序扩张的时候,哪怕罚了 200 亿,后面也紧跟着一个 “各部门联合约谈”,然后当面教育一通,大公司们纷纷表示要痛改前非,坚决遵守国家定下的条条框框。
但是这事到现在已经接近一个星期了,国家直接下死手了,没有任何约谈,没有任何整改,没有任何活路,根本就是对滴滴彻底失望了。
国家意思也挺明确的:
我不想和你谈了,也不想再给你机会了,和你那可笑的掩体一起下地狱吧!!”
有这么一个不常见的常识
我国的部分军事管制区域,在地图上是无法识别的,就是说你人在这个地点,但 GPS 或者其他定位系统定位不到准确地点信息
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保护特定机关单位或者机构的安全
所以,滴滴的数据泄露在我看来,已经不是资本不资本的问题了,是国家间的问题
最近在做的一个项目,地点在某部队基地,研究所很多老师参与,基地里打车是定位不到,所以我们都默认到一个附近地点
假设一下,一个大量教授,工程师等高级知识分子集体会去地方(怎么确定身份?研究所,高校,公司,机关单位,顺着线索一点点扒下去,太多有价值的信息了),但地图上又没有值得他们去的区域
如果这些数据被某些势力盗取,该区域简直是未来战争的活靶子
普通公司,大楼,人流量车流量更不用说,很多已经被隐藏的信息都会暴露在对方眼里
要是对方玩阴的…… 要是潜伏期长的病毒从某特定人群中开始传播
很难想象这种危险有多近,多听起来荒谬现实却很有可能发生
大数据时代从前调侃一下是杀熟,衣食住被杀一杀也就罢了
要是一个人的活动轨迹被暴露,一群人的活动轨迹被暴露,一个国家的活动轨迹被暴露
这已经不是资本不资本的问题了
这是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是国家层面的安全问题
围观评论区,我再补充一个不常见的常识
卫星再高清,图像分辨率再高,但就是拍到一张图片啊,图片的位置怎么和地理意义上的实际位置对应呢?要投影啊,要编码啊,这里面涉及到很多东西,按照国际惯例(世界各国都这么做),定位上显示的位置和实际上的位置是有偏差的
就是说 GPS 还有其他卫星定位系统帮你定到的经纬度,压根就不是你实际在地球上的经纬度
具体细节请自行查找,和遥感有关
举个例子来说,从卫星看到的这个区域,诶,这个地方有意思,我要扔导弹,我要炸它,我根据大致的经纬度定位了,我炸了
结果发现 dog 太阳的,压根没中,偏了百来米
为什么,故意的啊,整个世界都是故意的,地理课告诉你我给地球每个地方划好块,是个在地球上的生物都有经纬度信息,但你以为你在的位置就是你以为的位置?大家都默认了地理信息是国家重要机密,想和准确经纬度对应?做梦,就是要全给你弄偏离
那如果准确信息多了,具体轨迹都有了呢?这就是在帮助校正被刻意偏离的信息
还有,我没有给滴滴扣帽子,唯一说滴滴也是说它数据泄露可能是个问题,其他都是基于假设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朋友要纠结不自己开车要打车算泄密这件事
我参与的项目密级不高,但因为工作量大,要参与的人就比较多,全国类似的项目很多,都车接车送这不现实,当然只能自行前往工作地点
如果是密级高的,那不但车接车送,还会把人单独请到一个被隔绝的地方工作呢
但很多项目涉密了可不至于到那种绝密的程度啊
我们要对工作内容保密,接触资料保密,不得工作时携带通讯设备,不得拍照等等
但怎么去工作地点也能成保密的一环了?
没那么夸张的,自己开车的确更保险,但也有限号,要有车啊,要会开啊,我们也是普通人
打车无可厚非吧,难不成去干活,要我们公交转地铁再转公交再步行过去
我有一次结束了回去,挤地铁,累的站在地铁上快睡着
而且很多基地就在市区,看着不起眼罢了,能有便捷的交通方式过去,为什么不选呢?
这个本来是数据被利用数据被泄露的问题,怎么反要怪到我们这些干活的人身上呢?
活着就够难了,哪能做什么都算无遗漏啊,再好的程序猿都不能说自己的每一个程序都完美绝无 bug 吧,那测试运维还吃不吃饭了
不想你威胁国家安全。
美国有一个会计二号头目(即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不管法国,德国,中国,只要公司在美国上市,都要受到二号头目的审查,范围包括查阅工作底稿,检查现场等等。
我们当然不同意这种挑战底线的做法,直接给拒了。
地图上灰色地区是没有在美国上市公司的,绿色是配合二号头目检查,黄色是马上会开放限制的地方,红色是不配合。
绝大多数国家都接受了审查,唯独中国例外。
于是,美国就千方百计,想把我们纳入审查范围内。2020 年 5 月,美国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里头有这些细则:
被美国证监会确认的特定外国公司,必须披露以下信息:该上市公司或其运营实体的董事会中是否有中国共产党党员及其姓名;该上市公司的公司章程或公司治理文件中是否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党章或党章内容。
上市公司董事是不是党员,也要管?修改之后,明显更加针对中国。
于是,我们又出台了《数据安全法》。
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数据处理活动,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开发利用,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制定本法。
不要觉得这种话只是废话。
只有被法律白纸黑字写到章程之后,才意味着普遍执法的可能。
这是第一步,定性。
滴滴这段时间做了个什么事呢?
前几个月,滴滴大数据杀熟闹得沸沸扬扬,没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一扭头,6 月 30 日党的 100 周年,滴滴官网上看不到敲钟的照片,滴滴员工也不能发朋友圈,他逮到这个极为掩人耳目的时机,低调上市了。
滴滴这么做是不是厚道,各位自有评判,规范马上就来了。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第九条:审查重点评估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带来的国家风险,考虑以下因素:
(一)产品和服务使用后带来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被非法控制,遭受干扰或破坏,以及重要数据被窃取、泄漏、损毁的风险;
(二)产品和服务供应中断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业务连续性的危害;
(三)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开放性、透明性、来源的多样性,供应渠道的可靠性以及因为政治、外交、贸易等因素导致供应中断的风险;
(四)产品和服务提供者遵守中国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情况;
(五)其他可能危害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和国家安全的因素。
五条内容,已经说的很直白。
既然某人纯粹从个体自我中心出发,漠视集体安全。钱不想少赚,那么该你承担的责任,一个也不能少。
这是定则。
接下来,第三步,定量。
滴滴先是 7 月 2 日停止注册新用户,7 月 5 日,APP 下架。紧接着,今年在美股上市的公司,boss 直聘,货车帮,运满满,也陆续接到通知,停止注册新用户。
未按照要求进行网络安全审查,将面临停止使用,罚款最高采购金额 10 倍,责任人员最高 10 万元。
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内容,要求在 30 个工作日内完成初步审查,可以延长 15 个工作日。并且网络审查办,要求提供补充资料,运营者提交资料的时间不计入审查时间。
配合审查的情况下,30~45 个工作日,不配合,那么这个事件就搁着。
自己考虑怎么办。
国家安全风险,不防怎么样?
1956 年美国空军战略司令部制订的一份绝密文件,《1959 年原子弹需求研究》,B 站有个专门讲这个事的视频。
[全面解读美国原子弹计划,中国哪些城市是目标?【历史调研室 11】_哔哩哔哩_bilibiliwww.bilibili.com
这份文件以社会主义阵营的 1200 个城市作为摧毁目标,往哪个坐标打,投放多少枚核弹,每个城市都有详尽的计划。
比如说对准天津的 7 枚核弹,目标有:军校,燃料库,港口,国家电网,政府指挥中心,等等。
直指要害,力求一次摧毁,能让整座城市彻底瘫痪。
这个视频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座城市都有一个 275 的目标代号,这个代号的释义是:人口。没错,他们曾计划杀掉我们每一个人。
国土安全,与我们所有人息息相关。
滴滴在中国拥有 3.7 亿年活跃用户,1300 万活跃司机,出行日均交易量 2500 万次,是出行基础设施。
在城市里,滴滴一天行程几百万公里,几万辆车实地测绘数据。只要数据层次够丰富,能推测出中国交通节点,人口聚集区,甚至比规划局更了解市政交通。
滴滴内含的数据,战略和军事意义重大,一旦发生不可挽回的意外,后果极其可怕。
这就是为什么,网信办对其他的 APP 还算宽容,10 天内做整改检讨就好,像 keep,今日头条等等。
而这些在美上市,又掌握地理或个人信息的中概股——boss 直聘,货车帮,运满满——审查强度立马拉满,不是停止新用户注册,就是下架。
你们集体到纳斯达克敲钟,体量做的挺大,接受审查没问题吧?
想要商业价值固然没错,兼顾集体安全,上车前过一道安检,这要求不过分吧?
当年棱镜门事件,让世界看清美国嘴脸,至此之后,各国信息安全提上日程,我们也着手建立信息防火墙。
这些海外公司,未必犯了什么大错,不一定是大家口诛笔伐那样扣上叛国帽子。
真实情况,更像是我们自发的一次信息保卫战,阻止美国二号头目对国内数据进行审查,不给他们趁虚而入的机会,保障信息网络安全。
国家网信办安全协调局局长赵泽良说过:
网络安全审查这个问题上,没有国别和企业的区别,都是一视同仁的。产品提供者要作出法律承诺没有窃取用户信息,一旦被发现要承担责任。
先审,后查,很多海外上市公司已经接到通知。
审查还会继续,我们拭目以待。
事情来得出乎意料地快! 看了网信办的官号发文后, 感觉已经很温和了,到目前为止!
7 月 2 日,国家网信办在官网发布公告,启动对 “滴滴” 的安全审查。
7 月 3 日,滴滴方面发文辟谣并声明将追究造谣者法律责任。
7 月 4 日,国家网信办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称,“经检测核实” 后出台下架 “滴滴”APP 的措施。
说实话,我最先看到的其实是 7 月 3 日滴滴的辟谣文章,再往前追溯原由才看到网信办消息。像这种大的上市公司的调查, 本来以为还要互相扯皮起码几个星期才有初步结果,万万没想到,第二天就已经有处理措施出台了。
这里有个重点是,这次是单独对一个 APP 的下架! 以前都是成批次几十上百的下架通知,这次是单独对 “滴滴” 的违规下架通知,印象里是第一次!
此番 “滴滴” 赴美上市的整个过程,给人最明显的印象就是“很快”“很神秘”。
似乎有点 “悄悄滴进村,打枪地不要滴干活” 的感觉!!
6 月 11 日,“滴滴” 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首次提交(IPO)申请;
6 月 30 日,滴滴出行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7 月 1 日凌晨,“滴滴” 估价首日涨幅仅 1%
不得不说,“滴滴” 选择上市的时间真的很特殊!
短短 20 天内,既不搞敲钟仪式,也没有什么对外媒体发布会,悄悄地就走完了在美国纽交所上市全过程。
别的公司上市前早早就开始舆论造势,恨不得天下人都知道。但这次 “滴滴” 的动静甚至不如近期赴港上市卖奶茶的奈雪,给人一种非常神秘的感觉!
真的是公司大到一定规模就可以 “大而不能倒” 吗?
要知道,滴滴掌握的不仅是国内道路情况,还有国内用户的各种隐私数据!
都知道资本是要疯狂逐利(吸血)的, 但是只要妨碍到国家安全,共和国是一定不是居心叵测者的生存土壤!
一家靠资本扩展起来的企业。
“滴滴”2018 年营收 1353 亿元
“滴滴”2019 年营收 1548 亿元
“滴滴”2020 年营收 1417 亿元
但直到目前为止,“滴滴” 都是所有互联网公司里面烧钱最多的公司,烧到目前都是亏损的。
如果没有资本支持,你能想象 “滴滴” 会变成什么样子吗?
“滴滴” 股权分布:
软银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 Entity)持股比例 21.5%, 投票权 21.5%
Uber 持股比例 12.8%, 投票权 12.8%
腾讯持股比例 6.8%, 投票权 6.8%
“滴滴” 创始人兼 CEO 程维,总裁柳青,副总裁朱景士 三人共计持有持股比例 9.8%, 投票权 52%
虽然资本是没有国界的, 但是资本家是有国界的!
在 23 次融资(找钱烧)上市后,虽然股权被稀释了,但 “滴滴” 高管整体身家也有 400 多亿了。 而在这次赴美上市过程中,招股说明书先后进行了 3 次变更,给高管突击发放期权,散了一波大红包!
最终大家发现:
在内:公司虽然一直在亏损(烧钱), 但是股东受益了,高管也赚钱了!
但是, 羊毛从哪里来的呢??!
在外:司机师傅赚钱比以前少了,用户是否真的享受到了实惠低价呢?
或者只是肥了 “中间商”?
滴滴现在真的比出租车更便宜吗?
起码上下班高峰期时,出租车时没有浮动价格的,但是滴滴价格在这个时间段会高出很多。
很多人说无音频无真相,那么我百度云盘了滴滴客服最新给我的回复:
执行法律是法院的事情,滴滴平台没权利执行法律,只有公司规定。公司规定是啥,就是不告诉你!!!
[
滴滴不用执行法律 - 客服 226679.mp3
9.4M
·
百度网盘
](https://pan.baidu.com/link/zhihu/7NhVzcuYhiiGRilnkXb2N0JWe0SYF2bwdTt2==)
滴滴是我碰到最嚣张的,客服直接大骂我,说他不用遵守中国法律的。终于被制裁了,大快人心!
________________
投诉滴滴一周半了,事实很简单,就是被拒载,订单秒完成。车子毛都没看到,要我付钱。
详情可以看另外一个帖子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5129042/answer/1941337045
诉求也很简单,按照《上海市出租车管理条例》对司机进行处理。简单地投诉,扯了一周半,听了无数话术和推脱,最精彩的来了:
6 月 18 日早上,滴滴客服工号 232749 直接和我说,他们滴滴无视地方规定,不执行《上海出租车管理条例》。上海交管委也管不了他们,滴滴只执行公司自己的规定。问他下,那公司规定处理是什么?回答是一切处理都是黑箱操作,不能给受害乘客任何反馈。
还好及时录音了,这么一个小小的客服,语气里面充满了对乘客傲慢和法律的不屑一顾;厉害!
在人性贪婪的底色下,资本如快速充气的吞金兽,变得极其凶猛。
很多企业为了生存,迫不及待拜倒在资本石榴裙下,之后毫无耐心的资本茹毛饮血,残忍将原有企业的根基吞噬干净,转身开始下一家。
滴滴出行的上市如同其他国内著名大企业的上市一样,是资本必须完成几何级翻倍收益,然后退市的必然结果。
大家都知道 6 月 30 日的第二天是什么日子,滴滴选择在 6 月 30 日上市,很可能是为了避免上新闻热搜榜而被关注的情况。
因此,我们不能不怀疑,为了遵守美国的上市标准,滴滴的数据很可能出现了某些方面的重大泄漏。
今天,处理结果,来了,下架!
深刻表明了一个道理:资本没有祖国,但资本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任何资本家一旦忘了自己的双重属性身份,只想充当国际资本的贩夫走卒,而不愿意担当国家民族资本的责任和义务,等待这些资本家们的,可想而知了。
毕竟中国不是美国 ······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专门分享视频号干货的人,我喜欢交一些做视频号的同道。
实际上,这件事大家伙都在等着风。
如果滴滴真的卖了信息还不接受重大处罚,未来肯定还有其他互联网公司铤而走险。
如果处罚力度大了,那多大的度又是合适的呢?
要知道,这个事情,恐怕已经是整个链条级别都出了问题,
在某个链条位置的人该怎么处罚,事小,
对于一个已经做到这么大的互联网公司,还如此有背景,怎么处罚,这个度,可是很多人都在盯着的,
只能先减少损失了,先下架。
———更新一点—————
古代,上面最担心的不是建立一个新的秩序,而是担心打掉一个秩序之后形成权力真空,权力真空开始吸附周围的权力进入其中拉扯酿成更大的不稳定因素。
[如何看待「运满满」「货车帮」「BOSS 直聘」被网络安全审查,停止新用户注册?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0104949/answer/1979269351)
另外,要说明一点,互联网公司是真的不简单,具有独立找一个突破点进行顶层设计直达民生终端的能力,这种能力我建议内部消化之后,对外扩散,
最后申明一点【数 据 主 权】真的很重要。
这次事件,既是教训,也是机会。
挑着日子上市呀,这是打算献礼?看着没有献礼的样子呀。
现有材料来说,这上市速度简直是奇迹呀,华尔街这次操作流程是找的草台班子了么。凭啥别的大公司都是几个月,几年的走流程,这公司不到一个月就搞定呀。特事特办到上市都不用纸质文件签字原件的么?上市都不用审核文件报表的么?上市都不用做尽调的么?承销商都不用谈判的么?买壳上市都没这么快的吧。
以前说资本家原罪,无非是投机倒把,侵吞国有资产,插足行业垄断这类的老黄历,在各位老板多年不断的洗白下,都不算事了,好几个老板都敢在回忆录里写当年违法违规的经历了。现在这个新玩法,是打算玩出新原罪么。
首先,看时间。
微博的夹总(王高飞)是 6 月 29 日加入了滴滴董事会,也就是说夹总刚当上董事没几天,滴滴就出了这么个情况。
所以,到底滴滴这次泄露隐私,和夹总有关系吗?而且滴滴突然下架,夹总会受到什么影响,他会有什么结局?这一点值得注意。
我个人认为柳家责任跑不了,夹总也和这件事情有直接的原因。
所以,两个都跑不了。
而夹总一上来就泄密,还泄露给了境外。更何况夹总有不少公知历史。
也难怪微博那么多女拳。既然是被夹总管理的,自然会往女拳方面引导。
希望这次把夹总的事情办妥以后,由国家管理微博,这样一来就会好很多。
最后,关于滴滴的柳青:
更新
这件事情和维他奶也有间接的联系。
大家还不知道吧
维他奶的内地商标所有权是柳谷书申请的。
柳谷书是柳传志的爹,而滴滴的柳青是柳谷书的孙女,柳传志的女儿。
柳传志 5G 投票的时候投给了高通。
再更新,滴滴独立董事还包括苹果副总裁。
而且这位副总裁还是前美国军官,曾是美国陆军的一名军官!!!
而王高飞居然和这种人平起平坐,柳家居然让这种人来进董事会!!!
当然,要真抓人可能还抓不了这个美国军官,但柳家,还有微博,一定要查清。
现在非常希望国家接管微博,这样一来微博的女拳风气也能清理了。
某 L 姓一家人值得被挂路灯
1 滴滴撞了什么枪口?
首先就是网上猜测滴滴将自己收集的中国用户与道路的敏感数据提供给美国。
我的看法与大众相反,现在中美是啥关系,不用我说大家都很清楚,滴滴的用户数据与道路数据有多敏感,网络很多科普文章,这里就不复述了。所以,滴滴管理层但凡有点头脑也绝不会——也绝不敢将这些敏感的数据提供给美国!
滴滴管理层如果真敢这么干,管理层最后的处罚就不是滴滴下架的问题,而是整个管理层都要到有关部门喝茶的问题,甚至不排除被移送司法机关的可能。
那么,滴滴究竟是撞到什么枪口呢?
首先,本次滴滴在美国上市异常低调。别的公司上市都有各种宣传,又是敲钟又是开新闻发布会,但是滴滴却反其道而行之,没有任何宣传,媒体报道几乎看不到,连最基本的敲钟仪式都省略了,公司管理层和投资者连朋友圈都没发。
不但宣传极为低调,而且上市时间也有点精心策划的味道——滴滴上市时间是北京时间 6 月 30 日 00:45,众所周知,这个时间国内政府部门与宣传机构正在准备迎接建党百年大庆,而大部分民众则已经是睡眠时间。
总而言之一句话,**滴滴本次上市属于典型的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恨不得国内民众与媒体都看不见。
电影《地道战》截图
那么滴滴为啥这么刻意低调?
因为滴滴很清楚,自己在美国上市如果引发了国内民众与媒体的广泛注意,那么一定会给自己带来大麻烦!毕竟滴滴拥有的海量用户数据与道路数据在中美剑拔弩张的背景下太敏感了!即使滴滴没有将这些敏感数据提供给美国监管方,民众与舆论也不会不担心这种可能性!
站在管理层的层面,一个拥有敏感数据的互联网企业去美国上市,并且接受美方的监管,这件事本身就有极大的安全隐患。
2 外国公司问责法案
我这些描述并不是危言耸听。
今年三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公告称,已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最终修正案,这个法案其实主要就是针对中国在美上市的企业。
简单讲一讲这个《外国公司问责法案》。
2001 年美国爆出安然公司造假案件之后,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个萨邦斯法案,这个法案就是成立了一个 PCAOB 机构对美股上市公司审计师进行监督。这种监督有两种,一种是一年 1 次(或 3 次)常规型检查,一种是发现上市公司有违规行为之后的执法型检查。
2013 年,中国财政部与证监会与 PCAOB 机构签署了一个合作备忘录,在这个文件中明确规定 PCAOB 机构只能对中国在美股上市企业进行执法型检查,因为这个常规型检查涉及中国的经济主权的问题——中国监管部门绝不会同意有外国机构拥有对中国企业常规型检查的权力。
最后是美国人做出了让步,让中概股成为美股中唯一可以不被 PCAOB 机构常规型检查的企业。
但是去年瑞幸造假事件爆发之后,美国就以此为借口,迫不及待推出了这个《外国公司问责法案》!
中国政府好不容易争取的 “免检” 权力被瑞幸这颗老鼠屎糟蹋得一干二净!
也就是说,滴滴即使上市时没有向美方提供敏感用户数据与道路数据,但是美方却可以依据这个《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对滴滴进行 “常规检查”,届时美方完全可以以 “保护投资者利益” 为借口让滴滴交出各种敏感的用户数据与道路数据!
所以,如果不想被美方进行 “常规检查”,唯一的出路就是退出美国资本市场。今年 5 月,我国三大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就被纽交所勒令退市。
(来源:新浪财经)
想一想这三大运营商拥有的庞大用户数据,不可能接受美国所谓的 “常规检查”,大家就明白它们被纽交所勒令退市的原因。
同样我们对比一下三大运营商在美国资本市场的遭遇——在美方对中国在美上市的企业各种打压的背景下,却对滴滴上市一路绿灯,各种配合(包括上市时间),其包含什么居心简直不问可知!
同样,滴滴在明知道美国已经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已经拥有每年对中概股 “常规检查” 的权利下,依然要坚持去美国上市,**这背后的意味可堪玩味。**所以,现在全网讨伐滴滴其实也算不上有多大的冤枉。
3 利益面前选择冒险
现在问题来了,滴滴明知道赴美上市存在巨大的风险——包括被民众讨伐以及管理层约谈等等,滴滴前期刻意低调其实就是已经预感到这些风险——为什么还要坚持去美国上市?
利益!永远是利益!
滴滴成立了 8 年之久,前期各路资本砸了几百亿,这些资本当然不是活雷锋,它们都是要获取实实在在的回报的。
如果等待滴滴通过经营收入来回报时间太过遥远,所以,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市来套现离场就是这些投资资本最好的出路。
那么滴滴在哪里上市呢?
**国内主板市场肯定不行,**因为我们主板市场要求上市企业至少连续 3 年盈利,滴滴目前显然不满足这个要求。
**科创板倒是对企业盈利要求没那么高,**但是科创板套现离场也只能拿到人民币——对于滴滴外资股东而言,这是不大符合其利益的,因为人民币还不能自由兑换,人民币要换成美元转移出中国有各种条条款款限制。
说句诛心一点的猜测,即使是某些中资资本,最近几年也非常热衷于到境外上市,因为在中国如果要把庞大的资金转移到境外是很麻烦的,但是境外上市却很方便,套现就可以拿到美元,根本不用挖空心思去转移资本离境。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胡乱猜测与本文主题无关。
滴滴最后还是选择去国外上市。
本来滴滴去港交所上市也是一个选择,也不会有现在这些麻烦,但是香港资本市场不但普遍估值较低,而且对于企业开拓全球市场也没啥帮助。
而同样的企业拿到美国资本市场不但估值高得多,而且在美国上市通过与华尔街金融资本捆绑,还有利于企业开拓北美市场!
所以,从利益出发,滴滴去美股上市就是最顺理成章符合逻辑的选择,虽然去美国上市存在巨大的舆论与政治风险,但是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滴滴选择了冒险。
然后,就一头撞到了枪口!
4 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6 月 30 日滴滴才刚刚在美股上市,7 月 2 日我们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就发布公告——
(来源:“网信中国” 微信公众号)
前面我分析过,滴滴目前不大可能给美方提供自己拥有的敏感数据,那么国家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为什么还要对滴滴进行 “安全审查” 呢?
以下分析仅为我个人的胡乱猜测,大家权当瓦舍听书好了。
第一,滴滴现在没有提供,那么未来在美方 “常规检查” 的压力下会不会提供?这就需要提前审查。
第二,就算是滴滴主观上不会向美方提供敏感数据,但是会不会出现 “人为失误”,导致敏感数据泄露?这同样需要审查。
换句话说,对于滴滴敏感的用户数据与道路数据的收集、管理、使用等所有的环节,都应该进行安全审查!确保滴滴所有敏感数据绝无可能泄露给美方!毕竟,滴滴已经是在美国上市的企业!
另外,也是更为重要的是,既然滴滴拧着中国民众的意愿也要强行去美国上市,那么未来管理层对滴滴加强监管也是顺理成章顺应民意的事情。
滴滴也没有好抱怨的。当初滴滴作出去美国上市的决策,就要有接受这个结果的准备。
所以,这次安全审查如疾风暴雨,7 月 2 日才发布安全审查公告,7 月 4 日结果就出来了。
(来源:“网信中国” 微信公众号)
从这个通报来看,滴滴在 “安全层面”(数据管理)暂时没有什么问题,也就是说,滴滴至少还没有向美方提供敏感数据,但是,滴滴存在 “严重违规违法收集个人信息” 的问题。
其实非法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所有的互联网平台都多多少少存在这样的问题,现在滴滴撞到了枪口,自然惩罚就非常严厉——所有应用平台下架滴滴!
7 月 5 日,又一轮安全审查风暴刮向一批互联网企业。
(来源:“网信中国” 微信公众号)
这几个被安全审查的企业都是今年在美国上市的企业,被审查的原因也不难猜测——**BOSS 直聘涉及就业数据、另外两个涉及货运数据。**而同样今年 3 月去美国上市的知乎就没有被审查,因为知乎不涉及敏感的数据。
这一轮安全审查风暴某种意义上就是给我们互联网企业提个醒,如果拥有敏感数据却要去美国上市是存在巨大的风险的!
不要抱侥幸心理,不要耍小聪明(比如滴滴那种刻意选择上市时间),监管的眼睛时时刻刻的盯着你们,所有的鬼魅伎俩在监管的眼睛下都无所遁形。
请记住,中国总有一些人在毫不懈怠地守护着这个国家的安全。
5 逆时代趋势而行
以上就是对滴滴事件的梳理。在文章的最后我们跳出滴滴事件,从更宏观的视角谈谈我的看法。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大多数人都在逆趋势而行》,所以这个世界成功者永远是少数。在时代的洪流中任何人任何企业都不要试图去对抗趋势,否则,即使滴滴这样的庞然大物一样会撞得头破血流。
那么滴滴事件是逆了什么趋势?
这里简单讲一讲。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加入以美国为首的自由经济体系,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在这个自由经济体系里扮演着一个苦哈哈的角色——
干的是中低端产业,做得是脏活苦活,以巨大的资源代价与环境代价为欧美国家提供廉价的中国商品,然后辛辛苦苦赚来的外汇还没地方用,最后大部分购买美国国债——
其实就是把钱借给美国人。
所以,中国在这个自由经济体系是遵循这样的经济循环——生产商品→卖给美国人→外汇以购买国债的形式借给美国人→产生新的消费,再次购买中国商品。
这样的循环最大的问题就是不但中国经济对外贸依赖很大,而且整个外循环深度依赖美元货币(在 2008 年之前,人民币的发行甚至就是锚定在美元上),我们外贸做得越大,其实就是变相在加强美元的霸权地位。
2013 年开始,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这个一带一路倡议力图构建一种全新的外循环——借钱给发展中国家启动基建→聘请中国企业 + 购买中国设备→基建为发展中国家创造需求→出口中国商品满足需求。
这种全新的外循环模式相比前一种模式不但更主动,而且可以逐渐摆脱对美元的依赖,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
**
所以,从 2013 年开始,不但外贸占比中对美出口逐渐下降(去年东盟已经替代美国成为我国外贸出口的最大经济体),而且人民币跨境结算也突飞猛进。
2021 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金额只有 8.47 万亿的背景下,人民币跨境结算金额高达 17.46 万亿,**同比增长高达 82.6%!
写这么多是什么意思呢?
意思就是,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开始,我国就有意识逐渐降低对美国出口以及美元的依赖!
这句话换一个说法就是我国主动在慢慢与美国经济体系脱钩!
经贸与美国脱钩,人民币与美元脱钩!
只不过中美经济捆绑了 30 年,我们更希望这个脱钩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就是缓脱钩;
而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战、科技战,本质就是希望与中国经济搞硬脱钩!
中国搞缓脱钩,美国搞硬脱钩,双方斗争的焦点就是争夺这个脱钩的主导权。
但是,中美脱钩是大势所趋!
我们常说,中美关系回不去了就是这个意思。
这就是时代的趋势。
我们有些企业没有认清这个大趋势,为了一己私利,带着庞大的敏感数据去拥抱美国,这就是逆趋势而行!最后一定会撞得头破血流!
以上就是对滴滴事件的宏观思考。
这里是 @花猫哥哥,更多深度内容,请关注公众号:猫哥的视界、猫哥的世界;哔哩哔哩**:花猫哥哥 713**
相关阅读:
什么时候查知乎?
知乎监听采集用户数据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滴滴上市,无声无息,严重违背了正常规律。而且要做到这一点,让媒体们都闭嘴,代价可想而知。
但滴滴依然这么做了。
不是在美上市有重大问题,怎么可能这么做?
悄悄完成,躲在党庆下,企图就这样蒙混过关,造成既成事实。
越是故意这样,问题越是严重。
万幸,满门忠烈的柳家,终究没搞定有关部门。
两个通告,严厉程度远超一般情况,不批评不罚款直接下架,可见有关部门的震怒。
但是吧,今天这个通告写的太长了,还让滴滴改正,我的心情一下子就不好了。
截止目前(7 月 5 日凌晨 2 点),App Store 已经搜不到滴滴出行,搜索滴滴出行,排名第一的是滴滴车主。
但是
微信支付页面的滴滴出行入口尚在,滴滴出行的微信小程序还可以正常进入。
是鹅厂头铁?还是反应慢?还是想钻空子?我不敢轻易揣测,毕竟南山必胜客不是浪得虚名,只能拭目以待。
之前看到新闻有的平台被罚款或者是限期整改,这次直接被下架,绝对不是小事。
涉及到国家层面,还是到了「严重违反违规」这个程度,肯定是做了很过分的事,国家才会重拳出击!
危害国家信息安全确实需要严惩,有关部门可以以此为契机,也是一个开始,全面整治一下国内互联网企业存在的滥用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真的搞不懂有些 APP 为何非得要访问个人通讯录和位置相册。这方面国家需要保护到个人的信息安全。
这也提示我们,用户信息安全保护都应该提上日程了,对于许许多多的 app,他们到底拿我们个人信息去干了什么,我们对于信息的去处一无所知!
在这个信息化的世界,用户信息可能比现金都要值钱,为什么我们没有权利去了解和保护呢?
看过 Cambridge Analytica 纪录片的人都明白科技巨头对用户的思想和行为操控能力有多强。用户数据贩卖和操控真的是细思极恐。
下一步应该再鼓励和引导一个新的打车平台,治理一下打车平台存在的问题,同时也要照顾滴滴司机的生活问题,这也不是仅仅下架软件这么简单,还有很多后续工作要做。
七一期间眼瞅着德艺双馨的老资本家挖坑把自己埋了,让我们吃瓜群众看的既气愤又酸爽。
2019 年柳氏退休时,南方系给予他的报道标题正是:《柳❌❌荣退,四十年改开史上独一无二的企业家人生》。
这事干的有点 49 年入国军的赶脚了,现在的结果可谓是要锤得锤,且处处都是实锤。
今天又搜了搜,该事件的第二只靴子还没有落下来,虽然没有定论,但不妨碍咱先聊着,想到那说到哪,对的错的您都别当真,有些也是我在网上做的读书笔记。核心思想就是:**控诉无良资本家以及某买办家族西方的白手套。**权当开胃小菜,静等后边的大瓜。
**首先,国家很生气后果很严重!**那为什么国家很生气呢,这还要从资本作恶的动机、手段和产生和后果说起。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先聊个和滴滴看似无关的某泉水事件。
某泉水公司长期以来极为成功的广告策略,是通过虚假宣传,潜移默化地让这个品牌成为了全中国人民心目中 “令人放心的国产品牌”。
然而 7 月的第一个礼拜,在这 “并不特殊的日子里”,咱们要以沉痛滴心情,宣布一个曾经骄傲的民族品牌的 “死亡”…… 只是咱们的痛心是表面上的,真正心如刀绞的是钟老板,因为他的身价在这几个月折损了 2700 亿,而全公司市值损失了 3000 亿。真要追究原因吧?可以归结于 “一个桃子引发的血案”。
经过媒体的不断曝光和宣传,很多网民意识到了此事的严重性,开始在网络上声讨农夫山泉的迷惑行为,称其不仅是 “大自然的搬运工”,还是 “核废水的搬运工!”
背后的原因是啥?
**呵呵,其实这就是资本的力量了!**去年上市之前,某夫山泉就组织进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基石投资认购活动,在报道中,这场股票认购异常激烈,业内众多知名投资机构,包括部分央企想要入股,都未能如愿。
最终,一家神秘投资机构击败了众多官方竞争对手,出现在了最终认购名单上,它就是著名日资企业——欧力士 (ORIX) 集团。
据悉这家公司规模非常庞大,山泉只是小买卖,真正的重心是福岛。
在相关新闻中,欧力士为地震后的福岛进行战略投资,包括投资建设福岛光伏电站,开发福岛当地观光旅游线路,为福岛重建旅馆等等一系列举措。
这件事可以总结为以下 “可能的动机”:一家在福岛境内拥有大量投资,涉足多个产业的日本资本集团,突然发现福岛因 “核废水排放事件” 而名声变臭、地产估值下降,不得已于 2020 年收购了农夫山泉一部分的股权,并强势指导这家知名瓶装水企业,做虚假广告,为福岛的名声洗白,尤其是在中国境内洗白。挽回自己多年来在福岛的投资收益…
如上:
一家卖核废水的公司一但和境外的反动资本勾结,做起恶来就能如此肆无忌惮且丧心病狂,丝毫不顾及母国人民的养育之恩。那么一家掌握了海量中国人的核心数据,且准备海外上市,认贼作父,即将不受中国法律约束的公司又能做什么呢?
按照滴滴的《个人信息保护及隐私政策》,其中定义的个人信息范围大到令人不寒而栗:包括用户密码、身份证号码、面目识别特征……
滴滴掌握了你的一切信息,你在大数据面前就是透明人。对于个体我们的信息不值钱,但是数亿人的信息汇聚在一起,就可以成为某些国家获取中国情报的重要途径。
……
其次,再聊聊资本家会有什么 “福报”!
滴滴公司虽是美国、日本、英国资本的混血产物,但之前低调在大陆赚钱还能苟活,最近的一系列骚操作,属于其领导层急于套现的一种冒险行为。愿赌服输,既然你们敢踩中国大陆的底线,那么别说 APP 被封了,整个滴滴高层可能都逃不掉……
按照某些网友的猜测:盐铁专营,收归国有;涉事人员,先崩后问。
直接死亡应该不会,毕竟是我们需要依法治国,爆锤资本家的手段多种多样,没有必要走极端,再说还有那么多司机需要依靠滴滴养家糊口。
按照以往的惯例来看,罚款是必须的,拆分不可避免。也就是滴滴将会步小目标发明家的后尘,这次恐怕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彻底失去作恶的能力。
以上由于只是猜测就不展开了!还是那句话 :让子弹再飞一会。
最后再提一嘴。
这两天支持乱港暴恐分子的乳品品牌 “维他奶” 风波,各位应该也是知道的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维他奶当年进入中国大陆地区的一系列代理,包括商标注册,正是某柳姓老板的父亲一手操作。
一切都连起来了,某家族真是满门忠烈 (犬),可谓古有三苏,今有三柳。
如何对待德艺双馨的老资本家?诚然现在舆论有点极端化尖锐化,但是在这种你死我活的局面下,容不得任何动摇,容不得任何慈善,容不得任何手软。
当今国际对抗趋势愈发清晰,在中美两国目前事实上大使级外交已断层的背景下,必须斩断这些祸国殃民的西洋抓手!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
不打破旧世界,如何能够获得新秩序。滴滴事件国家关门打狗,对老百姓影响有限,对资本家震慑极强!
中国的资本是不是快忘了自己姓什么了。
起底柳家的三代人:维他奶、联想、滴滴
作者:闻道即行
提要:柳家三代人,柳谷书、柳传志、及其女儿柳青和侄女的故事。
香港联想投机失败,柳谷书的一世英名差点被柳传志毁于一旦。
最近几天的热点事件,无疑就是滴滴因涉嫌危害国家安全被调查,以及维他奶慰问刺杀香港警察后自杀的员工。
而这两件重大事件,却以奇妙的方式与柳传志家族扯上了关系。
而 2016 年播出的央视纪录片《创新之路》第五集《凡是专利 定有传奇》披露了鲜为人知的历史:维他奶在中国大陆的商标注册是柳传志的父亲柳谷书办理的。
更加鲜为人知的是,香港联想投机失败,柳谷书的一世英名差点被柳传志毁于一旦。
从歌功颂德的文字中发掘真相
1. 柳传志重视的不是科技,而是用利益搞定人。
在关于柳传志的传记中,津津乐道的都是关于他如何在困难条件下拉关系、找门路、打点关键人物、赚快钱等等,而不是如何科研、攻关、建立核心技术能力。
2. 投机赚快钱
柳传志投机赚快钱的思想由来已久。联想刚开业,柳传志听说江西妇联有一批彩电,兴奋的汇了 14 万出去,结果 20 万创业金一下子被骗了 14 万,刚起步就濒临破产。
全靠中科院计算所给了联想生意,并把倪光南和汉卡无偿给了联想,才活下来。
1994 年,柳传志拒绝倪光南投入资金搞研发的同时,联想却花 6000 万在惠州买了 50 万平米土地投机,结果地价一下子跌了 70%,损失惨重。柳传志最后硬着头皮让郭为救火,让联想把板卡基地建在惠州来解套。
而柳传志在香港联想的投机活动,利用了他父亲的公司为其担保。
柳传志的父亲柳谷书,1984 年 63 岁时赴香港创办了中国专利代理公司:香港国企 - 中国新技术转让公司。
柳传志让联想、他父亲柳谷书的公司和香港导远公司各出 30 万,合作创办了香港联想。导远公司是个皮包公司,由吕谭平等四个年轻人创办。
香港联想的主要业务,就是让柳谷书任董事长的中国新技术转让公司担保,从香港银行大量贷款,用于囤积电脑配件投机倒货。
1994 年香港联想投机获利 8000 万。紧接着香港联想囤积了 66 万块奔腾和 486 芯片,准备大赚一笔。但是由于 AMD 与 Intel 的激烈竞争,奔腾上市不久就大幅度降价。另外,内存条的价格从 12 美元 / M 跌到 2 美元 / M,因内部管理原因未能及时处理。香港联想连续两年巨亏 2.45 亿港元,不但把过去投机的获利全部亏完,且已资不抵债。
因为 1992 年香港联想上市增资时,联想投入了 1270 万美元,其中 717.42 万美元作为北京联想的增资,另外的 552.58 万美元由柳传志私下作主违规借给港方股东。理由是股份给少了对方没有动力好好干活。
倪光南实在无法理解为什么要借钱给港方买联想股份的做法,强烈反对,最终导致了倪柳彻底决裂。
现在好了,香港联想已经事实上破产,对香港银行的借款无力归还,这笔坏账如果算到担保人中国新技术转让公司头上的话,柳传志父亲柳谷书一世清白就要被他儿子毁了。
而柳传志自作主张借给导远公司的入股金对方也无力归还。
创业教父只得再次到中国科学院 “求救”。周光召和严义勋两个人亲自陪柳传志去中国银行,以科学院的名义担保,让联想拿股票抵押,贷款 6000 万元,再加上中国银行的特别支持,一共解决了一个亿的资金,归还了香港银行借款。
这时候香港联想已经没有赚钱的业务了,1 亿的贷款怎么还呢?柳传志想到的是,把北京联想最赢利的业务包括联想电脑、联想科技等注入到联想香港上市公司,才再次避免了倒闭。
导远的股东因投机导致公司濒临破产,符合逻辑的办法就是收回对方的全部或大部股份,以归还 552.58 万美元借款。但是这样一来,当初的借款条约就是违约了,而且倪光南的告状也就成了实锤。
所以柳传志只是让对方退出了联想的经营,但仍
然保留全部股份。此后北京联想注入上市公司,联想股价从几毛钱涨到了几十块。导远的股东卖掉了少量的股份就轻松还掉了联想 552.58 万美元的借款,股东吕谭平由此成为几十亿元的巨富,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宁可把钱拿去投机或借给港方股东,也不肯踏踏实实的投入研发,这就是柳传志。
破产倒闭时几次依靠国家拯救,而成功时功劳都是自己的,这就是柳传志创业教父的真面目。
3. 为一己私利驱逐倪光南
联想的程控交换机,1994 年元旦的时候就在河北廊坊开局成功,从技术上来说比当时华为的草台班子强得多。倪光南要求将程控事业部改成子公司,当时程控事业部有 80 人,是仅次于杨元庆领导的微机部的第二大部,由倪光南学生罗争领导。
柳传志谎称程控事业部本身就亏得厉害,变成子公司完全没法控制,坚决不同意。但当时研发部门的数据显示,从开始研制到当时,前后三年时间内,程控交换机不仅已经收回了开发成本,而且还获得净利润近 300 万元。
同样是 1994 年,倪光南与复旦大学和长江计算机公司达成合资建立芯片设计中心(“联海微电子设计中心”),还为联想争取到了经贸委《多媒体技术产业化》项目的 1100 万人民币的拨款和数千万元的贷款,在实际上完全解决了向 “联海” 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的投资资金问题。柳传志一方面称没钱否决了这一项目,却在同期投入 6000 万去惠州炒地皮。
此外,1993 年,倪光南组织了软件中心、小型机部、R&D 部三个部门联合开发 LXBS 金融平台软件,市场反映良好。
然而,倪光南反对借钱给香港联想股东增资,以及反对香港联想投机得罪了柳传志,被柳传志驱逐出了联想。
柳传志总是吹嘘没有他就没有联想,实际是没有柳传志,联想走倪光南的自主创新之路,联想就是另一个华为,而不是现在这个尴尬的样子。
4. 联想国有股权被私相授受
因为当年中国掀起了市场化浪潮,国家要在五年内逐年减少对科研机构的拨款,中科院计算所被迫拨出部分人员和资源创办联想,是为了给全所留条后路。
联想所有的人员工资由计算所承担,资金、技术都来自计算所,联想几次因柳传志投机失败濒临倒闭,都是靠计算所和中科院的挽救。
然而,联想最后几乎成了柳传志的私人公司。不仅在公司一言九鼎,国有股权的受让也是一个人说了算。
2009 年,柳传志的好朋友,民企泛海集团卢志强以 27.55 亿元的价格从国科控股手中收购了 29% 的联想控股股权。这样国科控股 36%,联想控股职工持股会 35%,中国泛海 29%。
就这样,联想从一个 100% 的国有企业,成了国资占小股的公司。
同为泰山会会员,在卢志强的泛海入股联想这件事上,柳传志居然毫不掩饰的公开说:
【“我与卢总在办公室谈了一次,三个小时。在谈这件事情上,我们肯定有默契,可谓一拍即合,甚至没有过任何反复的磋商。”】
这种私相授受,私下出卖国资的猖狂言论令人叹为观止。
柳传志一直热衷于抛头露面,热心名利,担任各种企业家、商人协会主席,自称创业教父,民族脊梁,还提出要承认以他为代表的企业家的突出贡献,给予相应的政治地位、承认他们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
环球人物 2016 年 1 月《柳甄,专车市场挑战 “不可能”》提到,柳家有 1/3 做了律师,有 1/3 在做投资,还有 1/3 的人加入了创业企业。
柳传志女儿柳青,1978 年出生,北京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到哈佛大学攻读心理学硕士,毕业后在高盛工作,2014 年加盟滴滴后被外界熟知。柳甄是柳传志弟弟的女儿,2015 年加盟滴滴竞争对手 Uber,出任高级副总裁,实际上也是中国区最高负责人。当时,联想是神州专车大股东,柳家人包揽了中国的专车行业。
然而,中美贸易战一来,柳传志却成了缩头乌龟。
联想一会儿说我们不是一家中国公司,而是一家国际公司;一会儿又说联想可以把生产线搬到国外去……
2019 年 8 月 17 日,在亚布力企业家论坛上,柳传志开场就引用了《蒋介石日记》,称要谈几句肺腑之言。
下面是柳传志亚布力演讲节选,黑字为柳传志原话,红字为我们的评论。
我是抗战时期生人,确实经过大的风雨,我想谈几句肺腑之言。
1931 年,“九 · 一八”,老蒋一枪没打,东北就被日本人占了。后来蒋介石这个日记揭秘以后,看出来了,老蒋不是不想打,是打不了,于是就只能做出一副受委屈挨人打的模样向国际社会讨个公道。
没错。
“2019 年,中美贸易战,柳传志一枪没打,联想就投降了。后来柳传志日记揭秘以后,看出来了,老柳不是不想打,是打不了,于是就只能做出一副受委屈挨人打的模样向中国社会讨个公道。”
我岳父是湖南人,我有一次跟他聊天的时候,问他这一生中什么是印象最深刻的时候?他说是 1942 年,他被日本人抓了伕,命大,逃了出来,但是和他同行的一个小伙子腿上中了一枪,人没跑出来,被抓回去了,他说估计是被挑了。他讲的时候讲到了细节,听得你不由得不毛骨悚然,不由得不血脉贲张。但是血脉贲张也不过就是现在的讲,当时他们连大气都不敢出。国家窝囊啊!
国家窝囊,就是大气不敢出的理由吗?为了抗战胜利,为了建设新中国牺牲的那么多人,为逃避责任找借口了吗?
中美贸易战,我们国家的态度非常鲜明,明确说明是 “不愿打、不怕打,但必要的时候不得不打”。我想这是我们的心里话,我们不愿意打。
实际上棒子落不下来,是因为现在的格局是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真的要抡棒子,美国的企业家就算它账,就会联名上书。
贸易就是买卖。买就是市场,比如芯片市场,中国和美国所用的芯片占了全世界的 54%,中国占了 32%,凡是这方面跟中国有利益相关的美国商人,真要跟中国杠起来,他不能不想想他的股东干不干。
真是可笑,就像蒋介石幻想着 “国际社会” 介入帮他反对日本侵略一样,柳传志还幻想着美国企业家会为他联名上书呢。
这就是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应该说此刻真打起来,吃亏大的肯定还是我们,但是他们也得受伤,可能还是重伤。
吃亏大的肯定是联想。而任正非说了,非常感谢特朗普,在全世界为我们做了这么好的广告,我们还是在增长……
但是在当前困难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有信心,必须众志成城,抢占有利地形,不是嘴上不怕打,而是行动不怕打,真正要做好不怕打的准备。
嘴上说得好听。请问联想准备好了吗?联想一会儿说我们不是一家中国公司,而是一家国际公司;一会儿又说联想可以把生产线搬到国外去……
当年就是人家拿钱我们出苦力,做了好东西卖到国外,人家挣十块,我们挣一毛,但就这么滚着,雪球就越滚越大。
问题是华为可没有人挣十块自己挣一毛。华为靠的是研发和高科技,而不是联想靠捡人家不要的东西,还要用国内的盈利去补贴国外的亏损。
现在我们虽然有了一定的科技实力,但我们的基础确实还是很薄弱,一遇到考验就会表现出来。所以我们要格外地保持冷静,格外地虚心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到世界科技社会。
很薄弱的是联想,而不是华为这样的企业。
一个月以前,我和北京中关村企业家代表团访问了卢森堡,因为联想控股收购了卢森堡国际银行 90% 的股份。我举这个例子无非是想说,在任何一个领域,今天的中国企业都能国际化,都能和世界 “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紧紧地融合在一起。
在美国撕破脸皮明确要不惜一切手段打击中国的时候,柳传志还在一门心思的想着什么 “国际化”,什么融合,而非国家安全。
这就是资本的心声吧。
也难怪,他的女儿会带领滴滴,不顾一切在美国低调上市了。
——而且是选在 6.30,这不是明摆着自以为是以为国家没空理他们?这不是挑衅吗?
我们应该庆幸的是:中国,不是全由资本说了算的。
关于滴滴泄露信息的恶果,大家都说的很清楚了,我来说点别的东西。
这种行为叫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滴滴泄露信息的事件,是过去互联网野蛮生长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区别只在于这家公司是叫滴滴,还是滴答,亦或者叫答滴。
过去的十几年是互联网在中国飞速发展的十几年,因为监管机制的滞后,或者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国家对于互联网公司在客户的隐私保护这一块是比较放松的。
这在助推互联网公司的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隐患,那就是无数的客户信息落在了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公司手中。
古早的时候,用过一款手电筒软件,一个手电筒 app,居然也要读取通讯录,也要读取通话记录,这是想看看我的朋友里面,有谁和我同时使用手电吗?
各种 app,只知道不停的索取各种权限,通讯录,通话讯息,gps…… 我想不起来还有什么权限是他们所不索取的。反正没人管,那就多要一点是吧。
这些信息到了各种公司手中,那就没人管他们怎么使用了。如果只是用来做大数据分析,用来推送广告还是好的,类似于滴滴这样的,就会对国家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这次滴滴的事件,除了是在美国上市,除了公司规模大,结果漏了蛛丝马迹;那么假如是家小公司呢?假如是很多家小公司呢?
我不是很懂,但我觉得少量的数据应该是很容易就被带出国的,那么几十家,上百家小公司的信息被带出国外,通过交叉对比,通过大数据,一样可以带来如同滴滴这样,给国家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
所以滴滴犯了错,下架整改是应该的,但也不能仅限与此,互联网的野蛮生长已经告一段落,现在应该精耕细作,要开始好好保护消费者的隐私信息,从而在源头掐断信息泄露的问题。
喜大普奔。
说个今天刚发生的。我打车出去吃饭,六个人,准备两辆车,我和媳妇各打一辆,我的价格是 27.8,我媳妇 25。这只是开胃菜。
然后我媳妇说,叫个商务车好了,一辆车就行。然后我退出滴滴,我媳妇叫车,六座的 80,媳妇觉得太贵,还不如叫两辆。我重新进滴滴,价格变成 33 了……
前后一分钟不到,同一个手机,同一个账号,目的地没变,我没挪步,两次进入滴滴的价格差了 5.2 元,差了 19%…… 真挺恶心的
过去十几年,一些上市公司或者名人明星,都选择在半夜流量最低,大家关注最低的时候发布利空消息或者个人负面丑闻,这种行为被称为 “半夜鸡叫”。
经过发展,“半夜鸡叫” 如今主要是两种模式:第一,半夜低关注时段搞突袭;第二,以特殊日子特殊热点事件为掩护,暗度陈仓。
国人事先都想象不到,滴滴这个 “全民使用” 级别的互联网巨头,居然在 6 月 30 日选择赴美上市。
根据时差,滴滴美国上市开始交易时,国内正是深夜沉睡之时,更何况第二天,全网热门,全民关注,都被 “庆祝建党百年” 的全民狂欢所占据。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上市从资本市场融资,都是企业发展 “划时代” 的大事,在滴滴之前的任何企业,上市之前都要给媒体发红包,给各大平台买热搜,买软文。
像滴滴这样捂得严实,半夜鸡叫突袭上市的,还是第一次见!
滴滴这个 “国民出行” 第一平台,偷偷摸摸的,到底在躲什么?
壹、滴滴突击赴美上市的原罪
滴滴的这次赴美上市,突然到什么程度呢?
不仅是我们普通群众事先不知情,就连滴滴内部核心员工也不知情。
滴滴 6 月 30 日美国上市,在此之前的 6 月中旬,滴滴控制人程维和柳青在内部职工恳谈会上,回答了很多职工问题,谈了滴滴的困境与发展路径,但是完全没提到赴美上市的时间。
互联网科技巨头,最喜欢玩的一种 “亲民又民主” 的套路,是 “内部员工信”。企业重大事项,重大难关,重大变革,往往都是通过控制人的“内部员工信” 来凝聚人心。
程维在最近的 “滴滴内部员工信” 之中,也对赴美上市的事瞒得密不透风。
滴滴 6 月 30 日赴美上市,7 月 1 日全国都在庆祝建党百年。
7 月 2 日,滴滴的重要投资资本,推动滴滴赴美上市的高瓴资本才在官微上以 “祝贺滴滴上市:迎接可爱城市和美好出行” 为题发文。高瓴资本称自己长期看好并支持滴滴节能减排的绿色发展模式。
可是滴滴的 “半夜鸡叫” 并没有骗过国家监管层。“国家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也在 7 月 2 号就发布对滴滴进行安全审查,同时为了防范滴滴泄露信息风险扩大,“停止滴滴新用户注册”。
7 月 3 号,针对网上 “滴滴将中国核心路网信息” 以及 “普通民众出行大数据” 打包送给美国美国监管层的消息,滴滴副总裁网络直接回应,表示“滴滴绝对没有这样做”,同时要起诉造谣传谣的人。
7 月 4 日,国家 “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就给出了调查结果。滴滴从上市筹备,到赴美上市,手法很清晰,就是为了与国家管理层以快打快,搞突袭。
国家监管层这次从调查到结果,也给滴滴上了以快打快的一课。
从官宣开始调查,到出具调查结果,要求滴滴全面整改,各大平台 “下架滴滴”,禁止下载,也就两天时间。
从国家层面的初步调查报告里,并没有明说 “滴滴有没有将路网地图信息” 以及 “用户出行大数据” 交给美国监管层。国家监管层只是确认滴滴 “严重违法收集并使用” 了用户核心数据。注意,除了收集数据,这些数据还被他 “使用” 了。
如果北风今天就断言滴滴把中国出行大数据与核心地图数据出卖给美国政府,那确实是没有实锤的揣测。
现阶段滴滴的罪行只是 “严重违法收集并使用” 公民隐私数据。
那么滴滴赴美上市的原罪是不是只有这些呢?
当然不是,滴滴在建党前夜赴美上市,他的原罪与美国特朗普政府 2020 年通过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攸关。(以下简称为 “HFCAA 法案”)。
HFCAA 法案规定,所有赴美上市的企业都必须接受 PCAOB(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对会计底稿的审查,否则将被强制退市。
可同样是在 2020 年,中国通过了新《证券法》。
新《证券法》第一百七十七条明确规定:未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境外提供与证券业务活动有关的文件和资料。
也就是说,中美博弈已经进入了 “法制博弈” 的新阶段。在两项法律都生效之后赴美上市的企业,不提供财务底稿给美国审查,就违反了美国法律,可如果不经国务院同意提供底稿,又会违反中国法律。
从滴滴的财务底稿上,已经可以获得大量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出行信息。包括哪个城市的业绩增长快,哪些城市总额高,哪些城市利润高,哪些城市的高净值人群多,哪些城市的滴滴用户平均里程最长或最短。
这些数据都能通过财务报表看出来。
并且为了核实财务是不是造假,当然就可以要求提供城市的用户大数据以及路网信息进行比对。
所以只要滴滴还继续在美国上市,就代表他准备接受美国的监管法律,就算今天没有交出核心数据与路网信息,未来的财务审核季到来时,还是得被迫提供。
所以滴滴的 “窃取国家机密数据” 以及 “数据出卖给美国” 不是正在发生,就是走在“即将发生的路上”。
所谓 “原罪”,就是从滴滴的股票代码在美股生成的瞬间,就已经注定,未来某个时刻,会付诸实施的罪行。
贰、夹在中美博弈风暴中心的不止滴滴
滴滴的原罪除了涉嫌 “出卖国家安全核心信息”,另一个就是在中美博弈关键咬牙期 “跨海投降”。
实际上,2013 年,中国财政部与证监会与美国证券财务监察机构签署了一个合作备忘录。
这份谈判文件中明确规定美国证券财务监察机构只能对中国在美股上市企业进行执法型检查,不能进行常规性检查。
因为常规型检查涉及中国的经济主权。中国监管部门绝不同意有外国机构拥有对中国企业常规型检查的权力。
最后是美国人做出了让步,让中概股成为美股中唯一可以不被财务机构常规型检查的企业。
所谓‘执法性检查’就是只有明确证据,证明你有财务造假的嫌疑,美国监管机构才能财务调查,不用按季度或者按年份提供常规检查报告。
到了 2020 年,随着特朗普政府反华的牌越来越少,最终才将中概股的常规检查重新立法。
也就是说,中概股过去拥有 “豁免检查” 的权力,如今被检查,相当于被特朗普政府施加的新制裁。
中美两国现阶段正在重新接触,重启经济谈判的关键期,取消 “美国对中概股” 的审查,也会是一个谈判筹码。
中国企业为了抵制美国新的检查法案,去年以来已经有大批企业回国或者回港上市。
电信三大家也在今年五月联合宣布从美国退市,回到中国上市。
这当然一方面是因为电信三大家身背中国民众通信的核心大数据,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对美国新的制裁措施,检查法案坚定不配合的决心!
可是仅仅一个月后,中国互联网科技排名前十,在出行领域实现垄断的滴滴却公然赴美上市。
这就是让美国人拿话柄:你看,你们国内的企业,自己情愿接受我们的检查,宁愿违反你们的《证券法》。
滴滴在中美博弈相持阶段赴美投降,这个出头鸟当然要严厉打击。
同时,我们不能被滴滴一叶障目。
就在滴滴的审查结果公布一天后,7 月 5 日,国家 “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 宣布对 “运满满”“货车帮”“boss 直聘” 进行网络安全审查。
对这三家公司的审查,证明我们国家对 “网络信息安全” 的守护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 “针对滴滴” 一家。
这三家公司,都在今年上半年美国《外国公司问责法案》通过之后赴美上市。
其中货拉拉在我国大型货车的互联网长途货运拼车业务中,占据 60% 以上的市场份额,BOSS 直聘今年的公司及应聘者注册信息增长都在 70% 以上。
受去年疫情影响,今年货运物流业,以及就业求职都加大了向互联网转型,这两家公司也就身背中国的货运物流大数据,以及高端人才库与全国就业大数据。
我国政府绝对不会同意这些公司将这样的核心数据交给美国审查,因此在美国上市的他们也就成为中美博弈的 “暴风眼”。
叁、国贼资本的升级形态
我在以前的文章里,一直强调 “资本是中性” 的,资本为财,财为水。
最终资本是成为救济苍生的 “活水”,还是冲毁堤坝的 “祸水”,取决于运作资本的人。
在旧中国,我们都努力团结红色资本家,民族资本家,而且我们如今高速发展的经济模式,离不开 “国家资本主义” 的影子。
所以,完全消灭资本,是不可能的。
可是不同的资本,当它选择了不同的获利模式,不同的变现渠道,他就有了属性,有可能站在背叛民众利益伤害民众利益的对立面。
如今的滴滴,违法收集和使用民众的隐私数据,这就是一种 “窃取” 行为,这些数据与国家路网地图核心数据结合在一起,就成为了“窃国行为”。
窃取国内核心信息与数据,倒卖给竞争对手,国家安全最大威胁的美国,这就是 “国贼” 行为。
这个时候,原本中性的资本,就已经被利欲熏心的美国资本,变成了出卖民众利益的 “国贼资本” 了。
很庆幸,因为我们党和政府的初心是 “为人民服务”,对资本管制,资本垄断一直处于高压态势,以至于我们内地的“国贼资本” 还处在滴滴这种 “小偷小摸” 的雏形阶段。
大家可能会疑惑,像滴滴这样的收集窃取国内核心信息,出卖给美国的行为,都只算 “国贼资本的雏形”?
那更高段位的国贼资本是什么阶段?
国贼资本从滴滴这样小偷小摸升级后,第二阶段就是 “维他奶” 这样的 “吃饭砸锅” 阶段。
“维他奶”集团不仅仅在这次七一杀警事件中,美化暴力,支持恐怖主义员工,在以前 “毒传媒” 苹果日报乱港时期,维他奶就是商业金主之一。
“维他奶”一直以在商言商的名义,长期在苹果日报发布赞助广告,从而成为 “港毒喉舌” 的重要金援。
可是维他奶集团明明 71% 的营业额,75% 的盈利都来自于内地,未来的业绩增长,股价支撑都来自内地,可是他们偏偏成为 “吃饭砸锅”“给奶不认娘” 的“国贼资本”。
肆、国贼资本的终极形态
“维他奶”都已经到了 “支持恐怖分子”“支持叛国媒体” 的程度了,应该算是国贼资本的高段位吧?
远远不算,“维他奶” 升级之后,国贼资本的第三阶段,依旧在香港,就是以长江实业为首的 “垄断利益集团”,香港长期金融利益的既得利益者。
在香港回归前十五年,这些利益资本集团暴露的并不彻底,并且会用他们稳定香港来从内地置换更多的政治便利和经济利益。
与 “维他奶” 只是暗戳戳的支持 “港毒闹事” 不同,这些香港既得利益集团,垄断资本家,已经有了幕后策划,实控港独分子,与高层叫板谈条件索要利益的能力。
他们一方面挑拨底层民众,三观不健全的年轻人,将他们的人生失意,将他们的资产被掠夺,全部转移到内地的发展上,从而隐藏了自身的血腥剥削真面目。
同一时间,又在公开场合唱高调,试图扮演 “混乱终结者”,“各退一步调停者” 的角色,实际上却是用自身影响力为筹码,狭洋自重!
幸亏国家最近十年逐渐认清了香港资本既得利益集团,是香港祸乱的根源,不再和他们做交易,从依赖他们转为收拾他们。
我们揭露了香港的两种层次的 “国贼资本”,一方面惩治他们,一方面也要在内地防微杜渐,避免第一阶段小偷小摸的 “互联网资本”,向第二第三阶段进化。
那么 “长江实业” 这样的垄断既得利益集团就是 “国贼资本” 的最高形态么?
当然不是,“长江实业”如果没有被及时打压,最终升级成长,就会成为 “国贼资本” 的终极形态,毁国根基的财阀。
国贼资本的终极形态,最典型的,就是韩国财阀。
韩国人均 GDP 极高,已经是世界公认的发达国家,可是这样的国家内卷却极其严重,发展停滞,人口锐减,这背后的根源,都是财阀的极限压榨。
许多国人都爱看韩国电影,韩国这些年赚取国际口碑的高质量电影,与早年靠爱情与偶像大火不同,都是靠极为尖锐的社会矛盾与超写实风格。
我们看韩国电影,最直观的感受,是 “真敢拍”。
这几年一些韩剧的反派,最终阴谋都上升到 “总统” 的层级,或者高层政治的某一派系,一群官员。
韩国电影里最极端的矛盾,已经是底层民众的极致内卷与国家秩序,国家体制的矛盾。
这些韩国电影,韩剧的投拍公司,背后的掌控者其实就是韩国几大财阀。
韩国揭露现实,极端残酷的内卷电影,有没有让韩国年青一代试图改变这个国家,一切更美好呢?并没有!
韩国当下最大的问题是房价极高,年轻人没有上升通道,社会也缺乏公平的环境。
这一切,都是几大财阀从资本顶层开始制定的产业规则与经济规律决定的。
底层民众的一切苦难,都是财阀资本导致的。
可他们却有足够的力量,控制媒体与影视业。他们只提供两种东西。
一种是向 80% 普通民众贩卖软色情优质男女偶像,形成奶头乐产业链,让这 80% 的人选择躺平,无望到死。
另外的 20%,自认为自己够聪明,有抱负,会 “试图寻找民众痛苦的根源与社会的毒瘤”。
财阀资本也很喜欢这些人,给他们安排的是精心制作的 “现实风格的揭秘文化”。
财阀资本告诉这希望变革国家的 20% 精英,这个社会的顽疾就是政府,就是现行糟糕的,与财阀对抗的政治体制,让韩国年轻人对政府民怨极大。
所以说,国贼资本的最终形态,不仅可以控制国家的经济命脉,还可以操纵民心,挑拨公民与执政者的关系,最后逼迫政治力量成为自己财富传承的护卫者。
我们国家现阶段在 “国贼资本” 刚刚露头的时候,进行严打,就是避免它们最终进化到控制传媒,挑拨政府与人民的终极形态。
今年,我们都领略了一百年前的年轻人从懵懂到觉醒的过程。
一百年前的 “觉醒年代”,最典型的标志,是五四青年们喊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的口号。
如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国家走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我们的和平崛起,是对国际霸权主义秩序的颠覆,是百年后的再一次 “外争国权”!
为了确保 “外争国权” 的胜利果实,当然要从 “内惩国贼” 开始!
已经堕落的国贼资本,必须承受人民的铁锤与镰刀!
作者:北风雪林(beifengxuelin)
中国的企业不为中国人服务,就该整改。
滴滴垄断市场后,对外,用户和车主两头压榨,用户觉得打车体验差了,车主觉得挣钱少了;对内,压榨员工,强制员工加班,最后只有滴滴高层那一小部分人受益。
现在为了利益,滴滴都敢违规使用用户信息,并且国家网信办这么重视,说明事情不只是违规使用用户信息这么简单。
有些风口上吃了红利的人,他们把企业做得再大再强也不是人民的,他们也没把我们当成他们同胞。所以这种企业做得再大再强,也不必为之自豪。
上中学政治课的时候,一直不太理解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的意义,以及说到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时的“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通过蚂蚁,抖音和滴滴相关事件,我深刻理解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意义,以及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中学政治课真的好经典!
[
红色资讯 第 22 期——滴滴中航维他奶蹦迪
红色共济
的视频
· 779 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95485543090692096)
问:如何看待网信办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 App ?你支持不支持吗?
你问我支持不支持,我说支持。看看爱国网民的欢呼,早该如此啦!
现在滴滴之所以曝出这样的敏感性,是因为有外国人的介入。那位美国西点军校毕业的美国军官成了滴滴的董事。而且滴滴从事了五年的中国高精地图测绘业务,还收集了很多人的资料。如果不是资料泄露的风险和恰逢美国军官入局,我估计一百年也不会有人找滴滴的麻烦。
当然,现在也没有真正打算对他们动手,现在的处罚是以收集个人信息的理由下架,实际上,这个理由等于没说。那么多公司,哪个 APP 不收集你个人资料的?百度地图不收集吗?搜狗拼音不收集吗?微信不收集吗?微博不收集吗?淘宝不收集吗?京东不收集吗?美团不收集吗?饿了么不收集吗?
处罚一个滴滴打车,如果用这个理由,那就是只是轻轻敲打一下,就像《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的一个场景,大贪官和珅去审另一个贪官,还义正言辞把他批判一番。自古以来,五十步笑百步的多,百步笑五十步的,倒也不常见。
那么真正应该警惕的是什么呢?大家请看这份招股书,恐怖的是,这份招股书里面,有被捧为 “民族魂” 的联想集团柳传志的女儿柳青做高管,有腾讯刘炽平执行董事做高管,还有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张勇做高管。他们加上这个美国军校的平头哥,一家人整整齐齐了,都是最忠诚美国的人,都是美国良心。触目惊心哪!滴滴在美国成功上市,竟然一点儿宣传都没有,像狡猾的日本鬼子一样,“悄悄地进村,打枪的不要”。现在看来不是低调,而是心里有鬼。
问:我们本来就知道美国想用这种方式控制中国,控制中国的产业,这不是很正常吗?
这是已经曝光的放在光天化日下的,还有其他看不见的呢?外资已经融入我们经济的血脉里面去了!最近闹得很火的张陶打人事件,中国航天投资,居然是一家外资企业,2013 年转换为外资企业的身份了,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最近爆火的维他奶员工刺杀警察事件,维他奶的高层居然是柳传志的侄女柳甄。柳传志忠于美国,果然是满门忠烈啊!在 2014-04-01,央广网还专门报道过他一篇文章,在那篇文章中,他还交代了行贿、吃回扣,还有南巡告状的事,真是令人目瞪口呆。
更目瞪口呆的是,现在已经是光天化日之下进行渗透了!红色资讯第 19 期曝光的中国青年报里面的台独记者?人家硕士论文都是写的攻击我党,批判共产党的,结果呢,这样还能进党报。
更更目瞪口呆的是,睡前消息 184 期曝光过的曹山,也叫鲍恩保,用两个身份证,说是搞芯片,骗了上千亿。马鞍山安芯、安徽瑞成微芯、济南市泉芯,这名字听上去熟悉不?从南骗到北,从西骗到东,今天还在骗,这里还有他戴口罩迎接领导的照片。
连右派的媒体都看不过去,直接点名道姓念身份证、骂骗子了,这人怎么还没被处罚呀!不但没有处罚,被曝光还是不处理。观察者网好不容易做了一次背叛阶级的事,居然一点反响也没有,难怪现在他们啥都不报道了,采访刘亦菲去了。估计他们是看懂了,没什么骗不骗,渗透和被渗透,事实的真相,不过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罢了,你情我愿的,知道不知道?
现在美国在全世界拉拢圈子围殴中国,这些大资本会站在哪边呢?不值得关注吗?!
问:现在出现这么多光怪陆离的现象,曝出的林生斌事件,航天投资书记张陶打人事件,是为了转移网民注意力吗?
一切掩盖矛盾的办法都会尝试,我今天看了一下热搜,第一位是美国人刘亦菲和林允柳岩杀青。第九位,是维他奶股价大跌。至于滴滴下架,前 50 个里面,也没有出现。我经常在 B 站听一些越南的 up 主骂越南青年恨铁不成钢,越南青年,送外卖累成狗,一转眼看着越南明星跳舞,又高兴得卷毛狒狒一样,是扶不起的烂泥,关心什么国家大事?听了这些话我是很难过的,这是丢人的,这是可耻的。
在视频最后,我给大家看一段奶头乐的访谈片段,与各位共勉。
辛辛苦苦偷偷摸摸收集来的全国韭菜的隐私数据,一朝全送美国人了,换我我也得气得直接掐死它。
已卸载滴滴和花小猪,考虑使用首汽或者地方平台。
作为普通个人用户,滴滴只要不把去 XX 会所信息推送给我老婆看,我其实并不在乎给不给美帝。但问题在于滴滴几乎完全掌握了我国青年人的所有打车出行数据,个别一两条数据并不会泄密,但海量数据和美帝原有数据的交叉验证就可以透露很多信息。
比如一名大学教授及学生在某段时间频繁打车前往涉军涉密单位住所地,就可以推断其参与项目,等到这些学者或者学生到西方国家访学留学的时候,就可以定向窃密或者找个理由检查电脑,再不然就是把你丫人扣着(我有同学的教授就被美帝扣了好几年)。
再比如某些民营企业的工程师,某段时间频繁打车从单位前往本市机场,数个小时后又从西安机场打车前往阎良飞机城,就可以高度怀疑其参与了空军项目的研发,再加上美帝卫星监控数据,比如那段时间阎良试飞基地频繁试飞某类型号的新机型,这甚至可以匹配到该民企到底参与了哪个型号哪部分的研究。
再再比如,有些保密单位的位置原本是搜不出来的,只能显示 xx 区 xx 路 xx 号,但是这些研发人员要是在滴滴上开了含有单位名称和税号的电子发票,这不就把位置暴露个底掉,而且还能反向追踪到他们的家庭住址,甚至通过夜间亲友提示,还可以追踪到研发人员亲属们的身份信息。
以上的信息我个人认为是比单纯的道路数据更为敏感和可怕的,滴滴辟谣只否认了泄露用户数据,四舍五入等于承认泄露道路数据,但即便是他们辟谣了没被泄露用户数据,大家猜想是否有可能只是没有泄露用户的真实身份证和手机号等可以直接关联到个人的信息。在很多大厂里,一个用户除了真实身份数据外,还有建立一个虚拟的身份,比如 10xxxxxx 号用户,理论上这个数据是有初步的脱敏处理,无法通过这个 10xxxxxx 号用户直接关联到个人真实身份,但即便只是把这个虚拟身份产生的真实行程打包给到美帝,仍然可以泄露大量的国家机密,威胁国家安全,当然可以诡辩这个虚拟用户身份和数据不属于真实的用户数据,但我觉得要真没泄那还则罢了,要是真的泄露了这一层的数据,你们柳家满门忠烈,也是时候以身殉美国了。
滴滴的疑点:
(1)上市时点赶在百年大庆前夜,定价与上市交易同步进行,着急得要去投胎似的。
(2)锁定期诡异,所有股东、高管甚至部分期权全部被锁定,只有上市发行部分的股份是流通状态;
而且跟其他平台反垄断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滴滴是在两条线上同时被查:
(1)网络安全——现在中概新股 IPO 应该都要交审计底稿;
(2)反垄断——各家都一样,估计滴滴的反垄断调查结果马上就要出来。
滴滴这个是要拿 1500 万司机的生计和城市的交通治理来跟监管掰手腕吗?
接下来的一些路线猜测。
1、不严重版:滴滴被审查,被要求数据整改。甚至罚款。短时间下跌 20%,反弹。
2、较严重版:调查整改,业务受影响。SEC 介入,美国投资者索赔。面临中期下跌,可能会超过 30% 以上。
第三种,非常严重版就不说了。
以上答案整合自长桥社区滴滴话题:https://longbridgeapp.com/hashtags/106194
也欢迎大家来长桥社区一起探讨
长桥证券:从阿里走出来的互联网一站式海外资产配置平台,覆盖美国、中国香港、新加坡、日本和中国内地 5 大证券市场。来长桥,用投资看世界。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知乎,欢迎大家访问长桥社区:社区
昨天看到了滴滴被调查的消息,就去查了查相关的法律法规。
美国在之前通过了《外国公司承担责任法案》(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 ),这项法案 “旨在要求特定证券发行人证明其不受外国政府拥有或控制”。按照法案中的某些要求,要在美国上市的中概股的合规审核流程将会更加严格。
从具体操作来说,如果 PCAOB(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因证券发行人采用了不受委员会监管的外国公众会计师事务所而无法审计特定的报告,则证券发行人必须作出上述证明。更近一步的是,如果 PCAOB 连续三年无法审查发行人的会计师事务所,则该股票将被禁止在全美交易所交易。
这一条与国内最新颁布的《证券法》以及《关于加强在境外发行证券与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严重冲突,相关规定除了要求境外发行证券与上市过程中,提供相关证券服务的证券公司、证券服务机构在境内形成的工作底稿等档案应当存放在境内,还明确了境外发行证券与上市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涉及的跨境证券监管事宜应通过中国证监会进行,现场检查应以中国监管机构为主进行,或者依赖中国监管机构的检查结果。《证券法》中亦规定了:境外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不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直接进行调查取证等活动。未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境外提供与证券业务活动有关的文件和资料。
其实自从瑞幸咖啡等诸多事件过后,中概股在美国的名声普遍不是太好,大量公司考虑从美国退市,在香港或内地上市。在美国上市有很多有利的方面这不否认,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加严格的审查。结合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要想在美上市真的非常难,比如写回答的知乎平台,在美国上市也是非常不容易,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筹备。但外面披露的情形来看,滴滴为什么会什么会这么顺利?我个人分析这与滴滴的股权结构和业务有关系。
总而言之,滴滴不一定如网上所说把数据给出去了,但是滴滴在美上市成功,如果美国不改规则,美国相关部门就可以要求滴滴提供审计底稿以及相关数据。这个时候,一面是国家安全,一面是退市威胁,这滴滴是给还是不给?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
通过手环手表上的健身 APP 获得某些机密地点的准确位置(外媒曾经报道过),通过滴滴确认了经常往返于此地的有哪些人,再通过网络工具查找或者通过其他渠道购买到这些人的详细信息(个人信息被多次转卖应该已经不算什么新闻了吧),最后在国内寻找愿意收钱的人去拍照确认(已经有不少此类新闻了),并结合卫星进行监测,最终,就可以确认特定人物的行动轨迹。
敌对势力只要掏点钱(比如用比特币),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完成这些。
接下来,监听通讯,或者安排汽车炸弹、无人机之类的(比如那个被杀的伊朗科学家)。
在这些环节里面,有哪一个是你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吗?
再次证明了资本家没有祖国这一论断。
从司机角度上来看,对于司机的影响非常大。短时间内很多用户会放弃滴滴,毕竟高德上一堆打车软件,其实服务也差不多,有些甚至更便宜。滴滴的司机会开始大量流失,本来就不够单,现在更甚。而且滴滴可能迫于反垄断的政策压力,一直把本平台的滴滴订单转派给其他小平台,例如深圳的如祺。司机们敢怒敢言,但是司服经理都是避开这话题,从不正面回答。可怜的还是这些司机,因为其他平台很多都是车企自己搞的,只要本品牌的车辆,还有些甚至不开放自带车加盟,都是租车模式。他们才是这里受伤最大的(其实还有美股股民),其他平台未必要现有滴滴带车司机,所以劝劝还在那里排队考试租车的司机师傅们不要入坑了,就是掉坑也换一个坑。滴滴有数百万从业者,除非真威胁了国家安全,不然国家不会真把滴滴给立即煮了,现在也只是要求暂时下架整改。
刚才看了下部落群里司机师傅们的反应,似乎没点波澜,好像对于非法收集个人信息或者国家安全什么的也不怎么在乎。以前天天在群里骂滴滴咒它倒闭,真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大家又不骂了,争取能拉一天是一天,也不想它真得倒闭。
用安卓手机搞机的人应该深有体会
一个滴滴出行为什么要申请 ROOT 权限?
滴滴出行是《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实施以来的第一案。
国家网信办、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财政部、央行等 12 个部委联合制定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于 2020 年 6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参考相关部门官网,滴滴出行是《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出台以来首次被公开实施网络安全审查的企业。
滴滴之后,又有两家公司被网络安全审查。7 月 5 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简称 “国家网信办”)公告,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运满满”“货车帮”“BOSS 直聘” 实施网络安全审查。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防范风险扩大,审查期间 “运满满”“货车帮”“BOSS 直聘” 停止新用户注册。
满帮集团(运满满和货车帮已与 2017 年 12 月合并为满帮集团)和 Boss 直聘则回应称将积极配合审查工作,并确保数据安全等。
值得注意的是,滴滴、Boss 直聘和满帮集团都是最近一个月在美股挂牌上市的平台企业。
网络安全成为当下的热点议题
当下,网络安全已成为国家、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议题。
滴滴、满帮和 Boss 直聘被实施审查也给全社会敲响了警钟: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问题事关重大不容挑战。
6 月 1 日正式实施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安全意义重大。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对国家、经济、社会、公众健康的安全至关重要,我国建立网络安全审查制度,目的是通过网络安全审查这一举措,及早发现并避免采购产品和服务给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行带来风险和危害,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供应链安全,维护国家安全。电信、广播电视、能源、金融、公路水路运输、铁路、民航、邮政、水利、应急管理、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国防科技工业等行业领域的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运营者在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时(涵盖核心网络设备、高性能计算机和服务器、大容量存储设备、大型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网络安全设备、云计算服务等),均应当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要求考虑申报网络安全审查。
除此之外,数据安全也正在成为平台企业的敏感点,国家即将实施多部相关法规,来加强数据安全的监管。
今年 6 月,我国第一部以数据为保护对象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以下简称《数据安全法》)已正式颁布,并将自 2021 年 9 月 1 日起正式施行。
《数据安全法》是数据领域的基础性法律,也是国家安全领域的一部重要法律。分别从数据安全与发展、数据安全制度、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政务数据安全与开放的角度对数据安全保护的义务和相应法律责任进行规定。
该法明确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建立健全数据交易管理制度、安全审查制度,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大。最终通过的法案加大了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尤其是对于核心数据,违反国家核心数据管理制度,危害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最高可罚一千万,并可追究刑责,这也意味着对企业的合规监管、数据交易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也即将进入三审阶段,两项法案相辅相成,推动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治理进入全新阶段。
《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相继出台,将会激发企业对数字安全、网络安全的全新重视。
赴美上市企业将迎来更严监管
滴滴、Boss 直聘等赴美上市公司被审查背后,还涉及到赴美上市的信息披露问题。
2020 年 4 月,瑞幸咖啡造假事件之后,美国对美股的中国公司加强了监管。今年 3 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最终修正案,一度引发中概股集体大跌。
该法案对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公司提出了更多的信息披露要求,核心内容主要有两点,第一,如果外国发行人连续三年不能满足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的审计要求,禁止其证券在美国交易;第二,上市公司需要提交文件,证明没有被外国政府拥有或控制,披露董事会里共产党官员姓名、共产党党章是否写入公司章程等。
《外国公司问责法案》正式生效之后,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想要保留上市资格,就必须满足信息披露要求。而这些信息披露是否会触犯国内的法律规定,还需要监管部门进行考量。
**可以预料的是,将来赴美 IPO 的公司将需要同时满足中美双方的更严监管,**一方面要满足美国的《外国公司问责法案》,同时更要满足国内的监管要求。赴美上市的道路将更加坎坷。
看到有说法说滴滴是将国民出行大数据交给了对面
想起有段时间铺天盖地的唾液测 dna 的广告
如果我国国民的 dna 数据被对面拿到
按照他们的尿性,研究点靶向基因攻击手段完全是可能的
就好像新冠疫情初期也有个说法,西方国家不重视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个病毒是对亚洲人群更易感的。。。虽说没有证据但是嘛。。。
朋友圈还看到个新瓜
说是 didi 的独立董事是美方军官?
~~~
一直以来都觉得任何公司只要上市了就必然是股东权益>用户权益的,因此从来不信任,也不打算信任任何一家巨头公司在用户信息方面的承诺
柳家三代,满门忠烈
柳谷书 维他奶
柳传志 联想
柳青 滴滴
柳甄 抖音
滴滴美国上市,第二天就下架。
美国上市就是要把打车数据给美国。这些数据能干什么?
比如,把数据进行分析,哪些地方滴滴司机进不去的,就是军事禁区。
还记得前段时间,特斯拉车带摄像头禁止进入政府单位吗?
哪些人在进不去的地方周围打车的高学历人群,就对这些人进行策反。
通过实际人数和打车数据可以分析的东西太多了。
这是出卖国家信息。
赴美上市就是交投名状。
既然你交投名状了,那就要杀。
没那么复杂,不听招呼,就招呼你一下。
和今天的三家被查的一样,都是最近去美国上市的。结合之前字节的声明,国家近来是不大希望你去美国上市。
原因当然有很多,比如美国要审核数据也是一条,但我想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资本蓄水池的关系。
去年五黄临太岁,到处都是防疫;要防疫,大家就要增发,一增发,肯定要推高物价。最近不就是美国嚷嚷着通货膨胀太高,之前涨的关税都要撤掉。
另一方面,美国的股市和比特币都在涨,而且是大涨,甭管是富翁的几百亿,还是中产的几十万,甚至吃救济的那一千四百刀,大家都往里面钻。
我国就只有房子了。问题是核心城市的房价太高,影响民生和实体经济,最好再找个蓄水池。然后你回头看看,中国股市和中国男足不知道哪个更烂,怎么蓄水?
所以,甭管这些科技股是不是骗钱的,你最好留在国内或者香港上市,别跑出去给别人当蓄水池,为人民服务,割韭菜你也留在国内割,至少国家能管得住你。
至于信息安全什么的嘛,找你问题肯定能找,说能危害国家安全?网约车业务这么多年了,国家有关部门居然还能留着这么大漏洞?你这是真当公务员一杯茶一张报纸坐一天啥事都不管?
所以,网信办查得了?工商、税务查不得?人社、安监查不得?环保、卫健委查不得?
只有国安真查不得,查了,性质就真变了。
国家应该单独给数据开个
类似于国土资源部一样的 “数据资源部”
专门负责数据的管理保护和资源利用
滴滴有没有把数据卖给美国先存疑
但是拿着数据放在自己手里把玩,分析和预测各部门的活动,还公众天下
说严重点,涉及到藐视国家权力了
这就是拥有海量大数据的公司对社会和国家的危险和风险所在
一个富可敌国(拥有海量数据)还对你了如指掌的公司
如果不受政府监管,政府必然会被架空
这是在任何国家都不被允许的
看了报道,总结下来,滴滴的问题主要在两方面:
第一,不顾高层多次私下告诫,公司高层在高度保密情况下,以极快速度在美股上市,还是故意趁着在 71 左右上市,以为都在忙着庆,想先斩后奏,做成既成事实。
第二,中国现在其实没有关于网络安全的法律,有的只是条例,规定等,2021 年 6 月 1 日才通过的《国家网络安全法》,而实行更是定在 2021 年 9 月 1 日生效。滴滴极速上市,目的很明确,抢在法律生效前上市,至于为啥这么做,是只要有脑袋,就能想清楚的事。
从柳传志到柳青没一个好东西,当然了,程维也不是什么好人。
我喜欢这种想到就办,不浪费时间讨论调查,不去管后果的监管风格,多好。
我屁股兜里还有五张委任状。
6 月 11 日招股,6 月 30 日上市,7 月 2 日审查,7 月 4 日下架。
看这个速度,明天如果说 “存在重大风险,停止运行” 也是有可能的。
赶紧开发票,该提现的提现。然后,换个打车软件吧。
这件事极有可能是非常严重的国家安全事件,可能说叛国罪都不过分
—————————
被下架这件事,如果真的是网传的泄露道路信息给美国,那直接就是死罪了,因为这意味着成千上万的人的出行信息都有可能被泄露,一些地图上没有标注的特殊单位位置也有可能暴露,对方通过一些人流、车流信息就有可能推算出这个地点是做什么的,这是极其严重的事情
就不久以前,你在知乎上回答一些关于滴滴的消息,过一会一定会有个滴滴的账号来回复你,如果你不理它,它还会私信你,让你发订单信息、位置信息啥的,现在想想,一身冷汗
体验方面,滴滴现在的使用体验是越来越差了,同一个地方,两三年前打车基本上都是秒接单,而现在是死活打不着车,而且有时候会给你派一个离你十万八千里的车…
关于滴滴的今天,我们需要反思什么?
偷偷摸摸上市,没有约谈就直接被下架,毫无疑问滴滴干了很坏的事,预计后面还有其他配套的惩罚,如今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我今天不想站在这个角度,只是说说我的两个反思。
第一、企业姓 “国” 姓“世”?
商界流传一句话,中国只有两个公认算的上号的民族企业家,一个是任正非,一个是曹德旺。
其他的不少都只姓 “资本”。
资本要什么?资本的目标永远是大,越大越好,做着做着,就要做 “世界性” 的企业。
我为什么要把 “世界性” 打上引号,并不是因为不赞许一个企业没有世界观,而是这个企业到底姓 “国” 姓“世”。
什么意思呢?柳传志以前搞的联想是中国企业,现在的 lenovo 号称是 “世界性” 的企业,要想尽一切办法淡化中国色彩。
2018 财富全球科技论坛上,联想 CEO 杨元庆被主持人问到 “联想到底是中国还是美国公司” 时,他有 7 秒是脑袋空白的,然后说:
联想是一家根植于中国的全球化公司,联想希望取之于全球,用之于全球。
贸易战期间,联想根本不敢说自己是中国企业,生怕受到影响。其实啊,就是个代工笔记本的企业而已,既没有过硬的产品,也没有核心技术,要看别人脸色行事,命根子被攒在别人手里,在如今的形势下,自然不如华为有底气了。
联想如此,字节跳动也遮遮掩掩,滴滴也一样,还没脱离国内市场盈利,就走出了国际范儿。总以为换个洋气点的 Logo,放几个外国管理层,然后就会被别人当 “国际企业”,当自己人。
这也是一个难题,市场经济的企业,人家想认资本做爹,你怎么好引导,你总不能逼人家都爱国吧?又不是人人都有那个觉悟,但养大了养肥了跑了,赚着中国人的钱干着作贱的事,还要说你土。
怎么办?
第二、都是怎么做大的?
针对教培机构的整治,是今年的事吗?越整治越多越大,整得上市十几家。
那你突然整治,那很多人有怨气啊,这一路怎么没人提醒提醒我别走偏了啊?
蚂蚁还好,上市之前按住了,这滴滴一交材料,美国那边跟自己亲爹办事一样,原来对中企各种卡,这倒好,一个月都给你办顺溜了。
滴滴跟优步快车搞资本大战时,那瑞幸咖啡、小黄红蓝绿车打价格战时候?美团百度饿了吗动则千亿的补贴大战,我们是不是觉得好像不是太大关系。
一旦到了最后关头出事,企业会觉得,我这一路过来,不也挺顺的吗?我们鼓励中国企业顺利发展,鼓励他们成为国际性巨头,鼓励他们出海竞争,但,这种不是高考前抱佛脚,而是 “亲子” 陪伴成长。
每次遇见滴滴司机我都会问问什么情况,除了专车司机使使眼神说这录着音呢,其余都在骂娘。
说给你降低补贴就降,承诺的都不管用,说不给你派单就不给,说抽水就抽水,说罚你就罚你,玩得就是垄断,玩得就是店大欺客。
你有怨言?滚蛋,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非要等个 XX 感受一下,才知道回来审查平台的问题。
关口前移,底线思维,监管的方式还需我们多反思。
第三、个人隐私算什么?
我的电话,估计一百八十个行业都知道,要不然怎么那么多人记得我的生日,比我妈记得还清楚。
一翻短信,各种有名有姓的叫得亲热。
前几天美国打来个电话,XX 功直接上来叫我的名字,做了半天工作,我问候了一下她家人。
干什么都要收集信息,我祖宗十八辈的信息别人都知道了。还好我不是什么明星,也没钱,可能好多人还懒得跟我打电话。
多少年了的三一五晚会说这个个人信息泄露买卖的事,有用么?制定了那么多保护消费者,保护个人隐私的法律法规,执行了多少?全是霸王条款。
然后直到危害国家安全了。
我们愿意牺牲自己的隐私交给国家,换回保障和安全,但我们是真不愿意把隐私给别人。
看到一篇文章,说现在的世界其实是割裂的,过去我们说,这个人是有国籍的,中国的美国的还是德国的,未来世界里,你看到的可能很多人的属性是互联网线下的。
比如,你是知乎国的?或者你是 B 站国的?还是脸书国的?
一个互联网巨头,就是网络的一个国家,围绕着它,人的互联网聚集属性远比国籍职业重要。
这是一个完全二元的世界,你出门看到的是一个,你在网络世界是另一个,你像林生斌一样伪装的人设,保存了很多好几年的证据,一条又一条逻辑缜密的解释,都会在网络世界露出马脚。
什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要反思如何快速跟上时代要求,掌握必要技术,转变传统思路,但这一切前都要问问自己,“我们现在真的做好准备了吗?”
滴滴被下架,在我看来这是传递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号,大家不要人云亦云跟风大骂,理性看待。
6 月 30 日滴滴在纽约挂牌上市;7 月 1 日中国百年党庆;7 月 2 日国家网络安全办公室宣布依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 “滴滴出行” 实施网络安全审查,期间暂停新用户注册。
7 月 4 日,靴子迅速落地,国家网信办发布通报,因为 “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对 “滴滴出行”APP 实施下架处理。滴滴也因此而成为第一个依据该法被处理的大型互联网科技公司。
**铺陈开来可以发现,以上时间节点绝非巧合,整个事件的内在逻辑,特别值得业界认真思索。**必须指出的是,在中美冲突已经白热化背景下,像滴滴这么优质的大型科技公司,不在香港或沪深 IPO,却到美国上市,就算没有官方公布的上述原因,在当前这个高度敏感的时间,也会令政府相关监管部门难以容忍。我注意到最近一段时间,很多原来在美国上市的高科技公司都回归内地或香港上市的规划,尤其是一些具有行业标杆意义的头部高科技公司,这样做是为了规避中美新冷战结构下的不可控市场风险,同时也可以看做是一种政治表态。从中国政府的角度来说,也有意通过促成这些优质高科技公司回归内地或香港上市,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对美国资本市场的依赖,巩固国家经济与数据安全,一方面也有利于打造中国的高科技资本市场,如科创板和香港市场,形成中国的纳斯达克,服务于内循环战略。再一个,我们知道,那些在美国上市的中资概念股公司,其市场营收与利润来源大多集中在中国内地,看一下这些上市公司的年报就知道,它们在中国内地的营收与利润占比普遍超过 9 成以上,包括滴滴。那么这些公司大量在美国上市,就等于通过资本分红机制,把从中国市场获得的利润,转移到了外国投资者手中,这非常不利于国内财富积累与二次分配。
事实上很多年前,就有人指出这个问题,对很多中资公司在内地凭借垄断地位经营却到美国上市大把分红提出质疑,包括不少在美上市的大型央企。只不过在当时,中美关系比较稳定,内地还没有科创板,中国也需要在国际资本市场募资的同时向西方学习市场经验,所以这个问题被暂时搁置。从美方的角度看,这也是美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霸权体现,它通过这种方式,像抽水机一样,从全球各国市场抽取财富,从而巩固了美国的金融霸权地位,助长了华尔街金融寡头的贪婪。在美国力量遥遥领先于世界各国的情况下,大家也不得不从实力现实出发,为了本国建设需要以及与美国关系考虑,屈从美国的金融霸权,尊重美国在国际金融市场的领导地位。
但是现在,情况已经发生根本转变,一方面,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 “道德失范” 已经很难再让其它国家尊重其领导地位,特别是在国际疫情危机期间,为缓解自身危机,美联储联手美国政府枉顾他国危机,拼命“开闸放水”,借助美元霸权优势,趁机收割他国经济果实,早已失去了一个领导者应有的风范,美联储以及华尔街金融寡头的贪婪早已天怒人怨。另一方面,也是最关键的,美国在实力上的绝对领先地位已经丧失,而中国的实力却在快速上升,就像中俄两国政府说的“你们没有资格再从实力出发与我们讲话”。与此同时,中美关系也已经深陷新冷战对抗局面,进入了你死我活的斗争状态,中国也没必要再尊重美国领导地位,迁就美国金融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像滴滴这样在业内具有标杆意义的高科技公司选择在中国还是美国上市,就不仅仅再是企业自己的商业决定,而是被赋予了强烈的政治意涵和国家利益色彩。
昨天有人在这里说滴滴在这种情况下还到美国去上市,是还要去当人质,去资敌。我认为资敌倒不至于,我相信滴滴的投资人与决策层都不可能有那个主观意愿,他们主要还是企业国际化、估值规模、金融市场环境、金融便利性考虑,但在当前中美对抗的大环境下,这确实会产生很多他们意料之外意涵,最起码在政治上欠缺妥善考虑。从国家利益来说,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促成这些头部科技公司在内地或香港上市,或者是回归内地与香港上市,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样中国资本市场就可以快速成长壮大起来,中国政府在中美斗争中也多了一个筹码,大部分中国境内投资者特别是普通中国人,也多了一个投资与财富增值渠道,可以通过在资本市场购买或持有这些公司资产来积累财富。特别是,在 “房住不炒” 的政策高压线下,房地产回归居住功能,正逐渐失去投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必须为社会上流动的钱找到新出路,在房地产之外为超发货币找到一个新储水池,同时也改变原来以房产为居民主要财富构成的畸形结构,增加居民证券财富比例。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滴滴作为一家业务主要集中在中国内地的公司,而且是一家具有市场垄断地位的互联网高科技公司,在该领域高居 “领头羊” 地位,如果能在香港或沪深上市,其象征意义与实际意义都不可低估。**相反,这个时候滴滴依照其投资人意愿到海外 IPO,就相当于是把通过市场垄断地位从中国市场得来的利润送进了海外投资者的腰包,主要通过中国境内市场投资获益的境内机构投资者、国家队和个人却失去了这个投资渠道。另外,这样做,中国资本市场也失去了一家非常优质的公司,而且还可能带来潜在的经济与数据安全问题,如果未来中美冲突延伸到金融领域,美国就多了一个要挟中国的工具,这对任何一个已经和美国陷入新冷战冲突的国家来说,都是必须考虑的事情。说句不好听的,在中美对抗已经白热化的情况下,就算是 “割韭菜” 或“被割韭菜”,你也要留在国内市场 “割” 或“被割”,不能跑到美国去让美国“割”。所以,就像我上面说的,就算没有网传的数据安全问题或这方面可能存在的隐忧,在当前这个时候,在中美冲突正如火如荼,而且还可能进一步恶化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对滴滴上月底(6 月 30 日)到美国上市毫无反应。
**坦率说,滴滴选择在这个时间在纽约挂牌上市,实在是有点缺乏一个巨无霸科技公司应有政治敏感性。这不是为难滴滴,而是个政策方向问题,是个大政治问题。大家都希望滴滴能更好发展,但是都希望它能在国内上市,回馈国内市场与投资者,服务于中美对抗格局下的国家战略利益,发挥政策模范作用,这就是整件事情的背后逻辑。**在原来中美关系还比较稳定的情况下,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但是,当中美关系崩溃,中国开始启动以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战略,这些问题就是必须考虑的问题。这也说明,中国已经对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势有了明确判断,在金融与资本市场已经做好了中美可能脱钩的最坏准备。
转自公众号:杭子牙
[滴滴被下架,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mp.weixin.qq.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mp.weixin.qq.com/s/8rN0_dz5m7SAx-hwQm_1FA)
我是一个大数据时代的坚定反对者
所谓的大数据就是将公民的隐私进行分析,
说得好听一点是大数据时代
说的难听一点就是违法乱纪!
卖菜赚钱还是卖国赚钱?
滴滴再迎重拳整治!
7 月 4 日晚,国家国信办突然发布消息称,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 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 “滴滴出行”App,要求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公开信息显示,滴滴出行是《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实施以来的第一案。国家网信办、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财政部、央行等 12 个部委联合制定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于 2020 年 6 月 1 日起正式实施。安信证券表示,参考相关部门官网,滴滴出行是《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出台以来首次被公开实施网络安全审查的企业。
随着滴滴事件发酵,资本市场开始关注相关板块的机会。这个周末,不断有私募人士和研究员表示,网络安全和信创两个板块可能会因滴滴事件而爆发。这其中,网络安全尤其值得重视。据数据,目前这个板块市值超过 5500 亿元,相关上市公司股东户数超过 188 万。
“滴滴出行”App 被下架
刚刚在美上市不久的滴滴出事了。
就在 7 月 4 日晚间,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通报: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 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 “滴滴出行”App,要求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据新华社消息,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于 7 月 2 日发布公告称,为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公共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按照《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对 “滴滴出行” 实施网络安全审查。为配合网络安全审查工作,防范风险扩大,审查期间 “滴滴出行” 停止新用户注册。
新华社纽约 6 月 30 日电,中国移动出行平台滴滴公司 6 月 30 日正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据介绍,滴滴创始于 2012 年,目前在全球多国的近 4000 个城镇拥有业务。
首先,给大家节选一篇滴滴在 6 年前的大数据研究 “成果”。彼时,滴滴未曾想到的自己的大数据在今天可以掀起轩然大波。
下文 2015 年由新华网发布,成果为当年滴滴研究院基于实时生成的移动出行大数据分析。通过对国家各部委打车数据分析,总结其运行规律。
在略显神秘的国家部委里,谁是高温天最拼的加班能手,甚至 24 小时无休?进出部委大院的人们有什么规律?他们又在忙些什么?滴滴研究院基于实时生成的移动出行大数据进行分析,与气温和新闻数据叠加,也许能从侧面回答这些问题。
本周最热的两天,13 日和 14 日,气温直冲 40℃,来自公安部、监察部、民政部、司法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卫生计生委、人民银行、审计署等部委的滴滴快的出租车、快车、专车使用数据,勾勒出以下图景。
这是 13 至 14 日汇总起来的各出发地为各部委的打车数据。
加班最狠——国土资源部(现整合入自然资源部)
首先想告诉你的是,可能没有不加班的部委。纵观上述单位两日内 18 时至凌晨 2 时,均有出发用车数据。如果将此视为衡量部委加班的一个参考的话,加班 “最狠” 非国土资源部莫属。除了 17 时到 18 时的下班高峰外,18 时到凌晨 2 时,从国土资源部出发的数量形成“夜高峰”,两日内数量达到 2,稳居榜首。
国土资源部 13-14 日汇总起来的的 24 小时出发量。
似乎有点意外,国土资源部加班在忙些什么?本周,国土资源部第三批巡视工作启动,八大督导组督战不动产统一登记职能整合、12336 违法线索处理工作座谈会召开,全国上半年立案查处矿产领域违法案件公布,第三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第一批次评选筹备工作也在进行,16 日,王广华新任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这些或许能解释国土资源部深夜仍有人乘车离开的原因。
除了国土资源部,加班 “较狠” 的还有公安部、外交部、商务部、教育部等,18 时至凌晨 2 时出发用车数据分别是 235、207、161、112,其中商务部、教育部多数在 0 时前离开,公安部、外交部、司法部、国防部、国家民委等在 0 时后都有不少出发者**。**
24 小时无休——公安部
有很多部委 24 小时运行。其中,公安部的 24 小时出发、到达量综合达 1327 次,高居榜首。更为惊人的是,全天每小时都有出发和到达的车辆,且十分平均,堪称 24 小时无休。比如从 0 时到 6 时,当一些单位出现 0 数据时,每小时前往公安部的数量分别是 13、7、13、68、71、10,从公安部离开的数量分别是 6、2、4、2、2、12,让人不禁想问,难道公安部的上班早高峰凌晨 4-5 时就来了吗?
公安部 13-14 日汇总起来的的 24 小时出发及到达量。
除公安部外,外交部也是典型的全天候单位,13-14 日,除了凌晨 3 时到 5 时没有从这里出发的数据外,其他时间有出行用车。本周,外交部部长王毅抵达维也纳参加伊朗核问题最后阶段谈判,所有消息都要第一时间发布,南非副总统拉马福萨、斐济总理姆拜尼马拉马等政要到访我国,也需要充分准备。
外交部 13-14 日汇总起来的的 24 小时出发量。
通过数据探究各部委的出行规律,遇到了两个比较低调的部门,一个是中央纪委、监察部,一个是工信部。从 13 到 14 日,中央纪委、监察部两处办公地点加起来的到达量仅为 13,出发量仅为 36,均排名靠后,但从查处到通报,新闻不断,“打虎拍蝇” 没闲着。不知道这与纪检监察部门放出 “千里眼、顺风耳” 巡视、现场查办大案要案有没有关系,也间接印证了外界 “决胜千里之外” 的传闻。
中央纪委、监察部,工信部 13-14 日汇总起来的用车数据。
各个部委中,上下班时间用车量还有些比较有趣的特点。比如交通运输部的早高峰从 5 时就开始,从 5 时到 9 时,以交通部为目的地的用车辆占全天的 48.6%。发改委的早高峰从 6 时开始,6 时到 8 时打车到发改委的占全天的 39.8%。科技部 16-18 时离开数量较为集中,偏爱到点下班。
看完上文,已经足以惊出一身冷汗,国家各部委从业人员的行踪、作息被分析的一清二楚。同时,居然也通过大数据从侧面印证,国土资源部(现自然资源部)是全部委最忙的部门,苦逼的 “国师” 们啊!
最后,三三学长从规划从业者的角度来看,总结一下如果滴滴外传的不仅是道路数据而包括滴滴其他数据的话,那么可能还会造成以下几项非常严重的后果:
1. 纠正地图坐标偏差
经常做规划和数据分析的同学或多或少都了解过百度坐标系和火星坐标系等奇奇怪怪名字的坐标名称,大家也都为坐标系的纠偏而头痛不已。三三学长也曾写过针对坐标系的一篇科普。
这些公开的网络地图为什么要挪动坐标呢?主要是从国家安全角度考虑,不让非正常人员轻易获得准确的位置坐标。但滴滴打车数据的公布,无疑可以非常精准的对任何偏移坐标进行高精度的纠偏,从而让一切坐标数据的偏移加密工作失去其应起的作用。
有同学说现在 OpenStreetMap 上已经开源了道路数据,且网上也有坐标纠偏的对应软件。但要知道的是,OSM 上国内的道路数据是静态的、不全的,部分山区与涉密区域部分的道路数据基本为空白。同时,坐标纠偏针对的往往都是网络公开数据,其数据公布者本来就已经在有关部门的监管下,对地图数据进行了加密处理,因此其可纠偏的数据大部分情况下是不涉密的。
2. 精准定位人流交汇空白区
结合实际经验判断,将车流、人流、现状用地信息叠加,在滴滴地图上可以轻松判定出人流高度交汇但信息为空白的区域。这种区域大多数为重要单位。通过数据初步筛选结合其他校核,可以很精准的判断出一大批具有相应特征的单位。
3. 分析保密单位工作性质
在常规地图上,我们往往可以看到有很多国家保密单位是经过加密处理的,也就是不标注其建筑和名称。但如果掌握其员工或访客上下班以及日常出行的滴滴数据,那么就可以推算其工作性质。比如访客约车初始地点的公司性质、员工下班后夜晚留宿的社区类型、员工工作日期间主要出行的部门类型等,通过多维度的分析,可以得出该保密单位的大概业务范畴。
4. 监控重要单位往来人员录音功能
在保密工作较好的今天,任何 app 在获取麦克风的时候都需要经过允许,但滴滴通过之前发生的司机恶性事件,已经给所有专车配备了录音功能。而滴滴对录音功能的安全性解释如下:
如果行程中无差评、无投诉,则已经上传的录音会在滴滴的安全加密平台上留存 7 天后自动删除。如有差评或投诉,保存 16 天。如是涉及投诉、甚至是诉讼,会保留到工单处理结束、或者诉讼结束后再删除。
也就是说,滴滴完全掌握录音的源数据与支配权,那么这一项数据如果被持续不间断且有针对性的随意调取,造成的影响也是非常恶劣的。
最后,希望大家重视国家层面的安全问题,重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无他,只是从滴滴出行转为了 T3 出行。
今天出门惊讶的又一次看到出租车的身影,出租车司机还在看到我的时候热情的按起了喇叭。可惜我看了一眼显示在路上的小地图后,我只知道他可能高兴早了点。
有司机爆料,最近一段时间,不少滴滴司机收到了擅自从事网约车经营的处罚提醒,收到信息的人最低被罚款 1 万元。
什么叫擅自从事网约车经营呢?
这事要从 2016 年说起。
那时候打车市场正火热,所以也就引发了一系列的乱象。于是相关部门就出台了一个政策,也就是一份名为《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文件,其中明确要求:经营网约车,提供服务的车辆需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提供服务的驾驶员则需取得《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简称「双证」。
根据这个规定,如果没有双证,就会被县级以上出租车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并处以 1 万元以上,3 万元以下的罚款,如果构成犯罪,还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这些司机,就是没有「双证」,却正常接单,所以被罚了。可能有人会说,司机违规,该罚罚,有什么好说的呢?
对,司机违规,不管什么原因,肯定是有错,但在我看来,责任更大的其实是平台。为什么没有「双证」的司机,却能被正常派单?平台至少犯有监管不力之错。
可现在相关部门的罚款,却只针对司机,而没有平台。
1,
根据调查,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网约车平台,在司机注册的时候,都没有要求他们提供「双证」,就可以顺利注册,并正常派单。同时,也没有相关的风险提示。
打开滴滴,找到相关注册成为司机的页面,发现只需要我提供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车辆照片这四项材料。
在「加入滴滴网约车条件」中,也只是对年龄、准驾车型、犯罪记录、车牌、车龄等进行了规定,但没有提及 “双证”。
而在首汽约车的注册页面上,同样没有看到任何对「双证」的相关提示,只要司机满足基本年龄、驾龄之类的条件,然后提供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车辆照片,就能顺利注册。
在曹操出行的页面上,相关注册材料中,「双证」显示「可选」状态,但不勾选,也可以顺利注册。
另外,如祺出行目前停止了专车司机加盟通道,只接受顺风车车主加盟。但根据该平台客服人员介绍,平台对顺风车司机加盟没有「双证」要求,司机根据要求上传身份证等证件,审核通过后即可接单。如果司机因为无证被执法部门查处,需要自行解决,也就是自己交罚款。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主流打车平台,无一例外,都在双证这件事上,存在着刻意的忽视和放任。
平台在司机注册的时候没有要求提供「双证」,也没有说明违规的惩罚,很多司机也是在收到罚款通知的时候才知道这件事。
对于大部分网约车司机来说,一万块钱无疑是一笔沉重的负担,他们很多人只是兼职做司机,渴望赚点外快,缓解经济压力。他们往往三四个月也赚不了一万,这一罚就全没了,甚至还得倒贴,可想而知这打击有多大。
2,
平台之所以刻意忽视 “双证”,在我看来有两个原因。
第一点,就是只罚司机,而没有针对平台的惩罚,这当然会让平台有恃无恐。
而第二点,则是「双证」对很多司机来说,是很难提供的。
因为,如果办了「双证」,自己的车就会变成营运车辆,这就意味着使用 8 年或者跑 60 万公里之后,就会被强制报废。另外在保险这一块,也要以营运车辆的保额缴纳,会比私家车贵很多。
而很多司机并不是全职跑网约车,只是兼职着做,这就意味着办了「双证」成本太高,很可能赚不到钱反而亏本,所以很多人就不想办「双证」。
平台也是抓住了这点,为了让更多的人注册成为司机,所以对「双证」刻意忽视,并对他们正常派单,从而保证自己的抽佣。反正到头来罚的也是司机,自己分毫未损,可以说是一本亿利的买卖。
虽然现在看起来只坑了司机,但大家别觉得这事和自己没关系,因为如果任由它发展,最终的代价一定会转移到我们消费者头上。
还记得之前货拉拉事件么?还有层出不穷的外卖小哥和顾客的冲突,以及各种网约车乘客与司机发生冲突的新闻。这都是平台作恶导致的代价转移。
司机辛辛苦苦跑几个月,到头来可能全罚完了,带着这股气,很可能对乘客态度不善,因为抽佣太高,加上成本,跑一单根本赚不了多少钱,甚至可能因为一个差评而亏本。
而对我们乘客而言,现在不比当年,平台趋于垄断,没有了补贴,打车的费用越来越高,近一点的路程都要三四十,远一些直接逼近小一百,花这么多钱却没有得到好的服务,自然也很憋屈。
因此,这就极大增加了双方发生冲突的概率。
**用时髦点的话来说,这就是平台的「结构性作恶」。**抽佣的时候毫不客气,出事的时候就把矛盾推给交易的双方,自己却像朵白莲花。这买卖,真的是「双赢」,司机输,乘客输,平台赢两次,难怪财报一个比一个好看。
根据招股书显示,滴滴 2020 年因为疫情也才降低 8.5%,2021 第一季度直接增加 105.9%。
好家伙,这一波又赢麻了!
然后快进一波,大家都知道了——
通过这件事,我知道了以下情况
我国国家部委出行没有公车,都是靠滴滴打车的
重要部门没钱配备公车,保密通话在滴滴车中说,会被录音。
新华社在 2015 年联合滴滴分析的国家部委出行情况,过了 6 年有关部门才发现问题。
滴滴出行默认都不开发票,造成大量逃税漏税
滴滴公司一个 20 年前在美国陆军做过排长,连长或营长的独立董事,可能是美军间谍。2016 年开始担任滴滴独立董事,5 年后有关部门才发现。可见潜伏了很久。
滴滴有罪是真的,骂滴滴可以涨粉也是真的
看似普通的用户数据,通过叠加完全可以推出重要数据。比如,通过个人连续的位置信息,很容易推导出他的家庭住址和单位地址;士兵休假和休假结束,他何时开关手机都会形成数据。如果多名士兵都发生了地址的改变,那很可能是其所在单位移动了。如果这个单位是核部队,国防科研呢?
滴滴下架情况分析及市场风向预判(简要版)
更详细的推理过程请移步:
[如何看待网信办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 App ?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0015739/answer/1983609784)
滴滴于上周登陆纽交所,IPO 融资 44 亿元。7 月 2 日晚网信办对滴滴启动网络安全审查,勒令停止滴滴新用户的注册,之后经调查,发现滴滴违规收集及使用数据,于 7 月 4 日星期天下架应用商店上的滴滴软件。
滴滴此次创了多个类别下的第一,第一家上市两天后即被监管部门审查并下架软件的企业,《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出台以来第一家被公开实施网络安全审查的企业,同时也是 2021 年赴美中概股中估值最高。
此次事件的下架原因,事件影响,未来监管风向引起市场各界的关注和分析。下文将从滴滴介绍、被审原因、事件影响及风向预测这个结构进行简要总结分析。
滴滴公司简介:
滴滴是全球最大的出行平台之一,国内市场份额最高占比达 80%。截至 2021 年 3 月末,滴滴在全球 15 个国家拥有年活跃用户近 5 亿,年活跃司机约 1500 万,平均日交易量达到 4100 万单,平台交易总额为 3410 亿元。
**滴滴无视监管态度,赴美上市。**根据两位接近资本市场的人士的说法,滴滴等数家公司(喜马拉雅、哈罗单车等) 4、5 月在筹备美股 IPO 期间已经和监管进行沟通。其它公司决定暂缓上市,但滴滴选择在北京时间 6 月 30 日晚间低调 IPO,不敲钟、不接受采访,以发行区间的高点拿到 44 亿美元。
**滴滴在成长中过程伴随着探索法规边界和监管底线。**滴滴的过去的牌照和收购 Uber 都没有预先向监管部门报备和申报,采取的普遍是先斩后奏的策略,以规模优势倒逼监管部门同意。此前曾收到商务部等一系列相关部门就运营问题约谈,但这一次,监管提出的已经不再单纯是商业问题,而是国家信息安全的问题,监管直接在其上市后第二天要求停止新用户注册,之后基于《网络安全法》实锤其违规搜集和使用数据,勒令国内所有应用商店下架滴滴。
下架原因推测:
目前市场上对于此次滴滴出行的下架推测有以下两个原因,分别是 1、滴滴先斩后奏,被监管部门多次约谈后仍无视监管部门的态度;2、敏感数据泄漏。
据接近中国金融监管层人士信息,北京方面对滴滴出行下此重手,有相当一部分原因是不顾劝解贸然赴美上市。据悉,监管层曾多次与滴滴高层进行沟通,在多次与滴滴的沟通中,也多次明确表达了对数据安全的重视,我国第一部关于数据安全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要到 2021 年 9 月 1 日才会正式实施。《数据安全法》一经开始落地,数据监管将更加严格,这也是滴滴贸然快速闯美上市的原因之一。
此次滴滴上市在宣传上尤其低调,据界面新闻报道,即使是内部员工事前也不知道此次公司上市的计划。上市前没有做任何对外的宣传,公司投资人和高管上市后也没有在公开媒体、朋友圈发布任何信息,上市时间更是选在了百年党庆之际。由于滴滴向 SEC 递交时间和公布数据安全法的时间重合,滴滴管理层和投资人也是想要在 9 月 1 日前快速上市退出,估计此次上市滴滴并没有获得国家监管层面的支持,但鉴于消费互联网公司的数据属性,**我认为滴滴管理层这样快速低调上市的操作也在情理之中,且不至于是直接导致下架的原因,**最多只能解释网信办在 7 月 2 日晚发起对它实施安全审查,并不能解释 7 月 4 日责令下架的要求。结合网信办的两篇公文,基本可以判断滴滴违规收集和使用数据已经被实锤,我也认为是本次被下架的主要原因。
2、 数据泄漏
由于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要求审计机构对底层信息进行尽调,PCAOB 同时也有权抽查部分底层信息,故估计滴滴有可能迫于股东压力或者经济利益向 PCAOB 等部门提供相关数据,以达成快速上市的目的。结合董监高人员和股东信息来看,来自股东(软银和 Uber 是第一第二大股东)的压力会较大。不排除已经泄漏部分关键信息的可能性。
后续监管层估计会持续督促滴滴进行整改,进一步法律合规,提高数据安全监控,高管人员政审甚至置换等一系列的公司内部整治。从宏观层面,监管也会尽早建立中概股在美股市场信息披露的准则。
监管背景简介:
结合近两天监管层在各方面的举动和反应,估计监管层早已对此类中概股公司有一定程度的关注,但滴滴作为导火索引起了监管部门对此的着重关注。
事件影响:
继滴滴之后,“运满满 + 货车帮(已合并)”以及 “Boss 直聘” 也于 7 月 5 日受到网信办基于《国安法》和《网安法》的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停止新用户注册。自从 2020 年 6 月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以来,目前已有三家互联网企业被网信办公开宣布实施网络安全审查。三家企业均为平台型企业,在 2021 年上市市值排列前三,均在最近一个月内挂牌上市美股,且都跟数据相关。
2. 中央对中概股监管快速反应:
今天 7 月 6 日傍晚 18:50 消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文称将加强中概股监管,切实采取措施做好中概股公司风险及突发情况应对,推进相关监管制度体系建设,明确了境内行业主管和监管部门职责。
市场风向预测:
像上文所述,滴滴大概率是引爆监管层有所留意的导火索,对于滴滴这家公司后续发展我估计监管层会要求或者已经要求 **1、重新修订用户隐私协议,2、滴滴监控数据会被纳入国家监管系统(如由公安部门负责监管),3、滴滴的数据存储和调用需经监管批准,4、公司高管进行政审。**但事情发展到目前为止,更值得关注的会是监管部门对于整个市场的态度。滴滴上市揭露了多个问题,以下三个问题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滴滴未来预测
紧接上文补充几点对于滴滴未来走向的思考问题:
1、监管层面如何处置滴滴,责令内部整治,还是更换管理层,还是国家企业(如北汽)接手,还是直接制裁?
a. 结合之前阿里美团等事件,对于较敏感的环节会直接监管接入(例如数据泄漏方面会直接通过政策层面快速解决),而商业运营层面鉴于事情已经发生,公司已经上市,从政策层面去影响商业活动会不会不算是最佳的选择,国际层面上也不利于国内开放金融市场的态势,会不会更有可能的是通过市场手段去进行重整 / 处理?
b. 如果通过市场手段的话监管部门会让现有管理层继续控制滴滴吗?鉴于滴滴一直以来对待监管的态度恶劣,过去一直采取先斩后奏,以结果倒逼监管部门发放牌照的做法亦时有发生,且现在也一直在打各种监管的擦边球,再加上目前无论国内还是国际市场对行业垄断的制裁,如果滴滴没有强硬后台做支撑,则滴滴明显是不受监管部门待见的,之后如果不能由国家控制的企业或管理层接手,估计将会受到如反垄断等类型的制裁(16 年和优步合并引起的反垄断调查到目前仍没有定调),鉴于目前滴滴市场份额超过 80%,届时将利好众多出行行业的其它公司(首汽、神州、美团),国家会不会扶持起一或多个竞争对手瓜分滴滴市场份额? 会不会重新利好传统出租车行业以网约车模式重新进入市场呢?
2、滴滴此次 ipo 融资 30% 将用于海外市场拓宽,30% 将用于自动驾驶的开发,而公司普通股的大股东则是软银和 Uber(合计占逾 30% 股份),宏观层面滴滴此次融资对国内的经济效益帮助有多大?对于境外投资者享受中国基础出行垄断红利国家会持一个什么样的态度?
同时针对今晚国务院和中共中央办公厅陆续发文强调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加强中概股监管,我也有以下几个想法想与大家讨论:
1、对于中概股出海上市政策必将更严,特别由于国家发展规划已不再推崇互联网 +,而是往制造业,科技创新方向转移,互联网类型的企业出海上市必将遇到更大的实施阻力和监管关注,而由于美国 PCAOB 和外国公司问责法对于底层数据的披露要求,还有多少企业或者什么类型的企业能出海上市呢?
2、出海上市受阻,我认为监管层面在另一方面也会将进一步加快完善国内资本市场机制,提高市场活力,为向境内初创优质企业提供多种境内融资渠道做长期准备,中期会利好港交所?最近香港频繁发出 “拆墙松绑” 等宽松资本市场审核的态度,香港资本市场对海外投资者没有汇率风险,有足够的吸引和凝聚力,而监管方面又可受中央监管,目前来看适合中概股回归以及未来初创企业奔赴上市,之后会不会国内赴美 ipo 数量逐渐减少,香港市场进一步活跃起来?
Reference:
如果真的查到有存在泄露国家重要机密信息的情况存在,希望能判死刑
知乎用户 新京报贝壳财经 发表 还是那句话,空穴来风不可以讹传讹。很多人对网络安全审查有误解,不妨从法律角度做个解释。 实际上对滴滴进行网络安全审查不必过度解读。从根本上来说,是行业、领域预判措施,而不是处罚,故而无须为此紧张。 基于多部 …
知乎用户 口袋哥 发表 哦,补充一下,高贵的 D 孝子认为自己公司向司机收取高抽成是在保护出租车行业的平衡,换句话说,要不是碍着行业垄断我 DD 早已天下无敌 含泪抽成,一个字,绝 ——————————原答案———————— 答案里有些滴 …
知乎用户 小龙人胖嘟嘟 发表 诚如 @王瑞恩 所说,某打车软件涉嫌证券欺诈绝非危言耸听。 不太了解美国证券法,以国内《证券法》举例,反正世界各国关于股票信息披露的精神都大同小异,即要求上市公司披露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 关于上市公司为何 …
知乎用户 新京报贝壳财经 发表 我自己是做律师的,也是做 IPO 的,所以对于这件事本身就不发表什么议论了。 但是想多说点题外话。做律师这十多年,除了普通遵纪守法的企业家,我遇到过两类企业家,一类是比较传统的民营企业家,有原罪那种的,没什 …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史无前例 国家网信办不会在没有证据,没有调查,没有核实的前提下说出 “滴滴出行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 请感受一下这简短有力的措辞,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恐怕今晚所有中国互联网公司听到这句话,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