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质疑,“数据雷同”,中国仿制药巨大争议是谁惹的祸?
** 1.27** 知识分子 The Intellectual 图源:pixabay 撰文 | 苏惟楚 严胜男 ● ● ● “麻药不睡,血压不降,泻药不泻……” 先是来自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医生,在地方两会期间,通过政协提案质疑一 …
有朋友惊奇地向我求证,国家药监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多份生物有效性数据雷同。
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已经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一共 1988 个(包括同一药物不同规格或剂型)。
下载以后对比发现,尽管公开的数据非常有限,确实有多个品种连小数点后两位的数据都完全一样。
比如瑞舒伐他汀钙片,原研药是阿斯利康生产,商品名「可定」,一共 12 个品规通过一致性评价,南京正大天晴与 Lek Pharmaceuticals d.d 的对比如下图:
无独有偶,盐酸曲美他嗪片,原研药由施维雅生产,6 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中,湖北四环与远大医药的数据也出现了雷同。尽管 Cmax 等参数顺序跌倒,甚至两个厂家样本数量都不一样,几何平均值,甚至 90%CI 都保持了高度一致。
集采药质量挡箭牌被戳破
日前上海政协委员称「麻药不睡、血压不降、泻药不泻」,炮轰集采药物效果不好,质量欠佳。与以往每次被质疑时一样,医保局总是拿出一次性评价来做挡箭牌。所有集采药物都通过了国家药监局的一致性评价,质量保证,不容置疑。
一个仿制药要正规通过一致性评价,难度很大,要求非常高。我国 6000-7000 家药企,数以万计的仿制药,到目前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也才 1988 个品规。除了需要通过实验室的质量标准检测,还需要在人体试验中验证其生物等效性。而这些验证方法和流程,不论美国日本,基本是国际惯例。
然后,如此严肃认真的生物等效性研究,却出现了大面积的数据雷同。难怪有人质疑,并不是仿制药质量不好,而是中国仿制药质量太差。
中国仿制药,劣币继续驱除良币
据仿制药领域资深人士透露,上述情况并不意外。一致性评价早期,有的公司实打实做,三次才通过,生物等效性验证成本 3000 万以上,而后来同品种其他公司 800 万包过。
据猜测,这样的数据雷同,不排除第三方公司分包给了同一家下游公司,导致数据完全一致。否则同一品种的竞争对手公司怎么可能轻易地共享数据?
始于 2012 年的一致性评价,本来很有希望扭转中国制药劣币驱除良币的糟糕状况。但在 2018 年集采即将启动之前,一致性评价开始加速,各省药监在验产等环节也开始放水。
10 轮集采,始终坚持低价中标,外资原研已经全部离场,一些实实在在做的仿制药企,成本高,即使中标也位于尾部,得到的采购量很少,生存越来越难。
** 1.27** 知识分子 The Intellectual 图源:pixabay 撰文 | 苏惟楚 严胜男 ● ● ● “麻药不睡,血压不降,泻药不泻……” 先是来自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医生,在地方两会期间,通过政协提案质疑一 …
2025.01.25 本文字数:1117,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导读:专家表示,最好应该把所有的原始数据都公开出来,接受公众的监督,而不是仅仅看最终的统计结论。药审中心网站关于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公开数据均已不可下载。 作者 | 第一财经 钱 …
点击蓝字关注,多点在看防失联 **声 ** 明 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与单位 很多人问药监局网站上仿制药一致性数据雷同,这应该是昨天(美国1月23号晚)曝光的,我看到后也赶紧去药监局网站上看了,下载了部分文件。现在药监局也有了正式说明: …
前置声明:本文对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公告的意见是主观推定,并无直接证据,读者请自行谨慎判断。 今天发文质疑国家药监局公开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试验出现数据雷同后,药监局审评中心紧急“修改”了数据,并发布声明称“个别数据重复系编辑错误”。 1 …
问题一:程序合法就能得到好药吗? 面对公众和医生群体对集采药疗效和安全性的担忧,国家医保局一直以来都信心满满,多次拍胸脯保证疗效可靠,安全可信,因为能纳入集采的药品都经过了“一致性评价”。 一致性评价,指的是药品企业在申请认证时提交的样品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