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理论中有什么缺陷?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风大 可稍息否​ 发表

我觉得,很多人对城市和乡村的理解,都是非常表面的。

很多人一提起城市和乡村,就是 “喧嚣”、“嘈杂”、“灯红酒绿”,“宁静”、“淳朴”、“十里桃花”。

还有的人正相反,一想起城市和乡村,就是 “便捷”、“精彩”、“繁华高尚”,“孤寂”、“破败”、“渺无人烟”。

你不能说没说,其实跟没说差不多。

其实区分城市和乡村非常简单。

密度。

资源密度。

人力资源密度,城市远超农村。

金融资源密度,城市远超农村。

物产资源密度,借助强大的交流机制,城市还是远超农村。

城市的缺点主要是昂贵,农村的主要缺点主要是匮乏。

一个是有但是贵,一个是便宜但是没有。

就经营的角度来说,其核心差异就是:

农村的金融密度极低。

对于这个问题,三四年前进行过简单的讨论。

农村经营的最大特点就是金融密度偏低的问题。
在城市里,十个平方的门店,一百个平方的门店,三百个平方的门店,五百个平方的门店,对一般人来说就是个大生意了。那种上千上万平的买卖,想都不敢想。到了农村,一百个平方的土地你打算种什么?金子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资本主义社会的方式是将土地上的农民消灭掉,于是英国有羊吃人,美国有印第安战争,最后强行地广人稀,于是金融密度低的问题就通过经营面积大的方式解决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方式是将土地上的农民集中起来,一部分继续进行农业经营,一部分转型去做工业。新中国建立后一度掀起了社队企业高潮,就是因为集体化将大力浪劳动力解放出来,农村闲置劳动力过多,一旦政策开了口子允许农村搞工业,社队企业就爆发式发展。由于发展过猛,一度被迫进行限制。解除限制以后还是抑制不住的快速发展。可以说,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原本已经走到了农村就地工业化的前夜。当时唯一的问题是我国的工业底子太薄(国民政府时代,晚清留下的汉冶萍钢铁公司都被卖给日本做原料出口了,全国钢铁产量远低于清末,以至于出现了抗战如果再晚打几年、我国就有可能彻底失去抗战能力的奇观),刚刚建国一二十年,工业水平太低。发展到最后,很多村集体已经开始尝试农业机械化,渴求动力的农村纷纷购置了拖拉机。但是随着旧体制的终结,金融密度低的问题又回来了。于是私人家庭无力使用农机进行农业生产,拖拉机变成了集体打机井的动力源,机械化进程推迟了三十多年。
现在农村普遍在组织合作社。很多地方的合作社,事实上是购买、租赁农民土地进行农场化生产的农业企业。
中国农业重新走上了经营面积大的生产方式。
在信息革命时代,补蒸汽革命的课。[1]

所以事实上,中国是绝对不需要这么多农村人口的。

这也是为什么可以有大量的农民外出打工。

因为农村完全不需要这么多劳动力。

原先号称是十亿人口八亿农民,实际上按照生产力来说,当时只需要两亿农民。

人口过多,怎么办?

当时采取的措施,是优先解决产业问题,全部力量都填进了工业发动机。比如说一开始的盲流、后来的农民工、后来的下岗职工,也就是所谓的 “人口红利”。说白了,就是大量劳动力以跳楼价挥泪大甩卖,满足了东南沿海工业发展需要。

进入 21 世纪以后,这一发展模式进入了不可持续状态。因为我们为了解决人口过多产业无法容纳的问题,采取了通过政策强行改变人口结构的办法。

这个办法就是通过强行减少生育来压低总人口。其内在本质,就是试图通过改变人口的年龄结构,来解决人口因为行业结构问题而过剩的问题。

最后的结果是,政策推行的时候,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来不及改变行业结构。等到政策效果显现、人口总量下降的时候,人口年龄结构问题又导致了全行业的人力资源枯竭。

总之就是饮鸩止渴,什么都没解决,还制造了大难题。

当时真正可以采用的办法其实只有一个。在 80 年代以前,叫做 “输出革命”。在 80 年代以后,则应该叫做出国务工。

国内市场的确容纳不了这么多人口,但是国际市场可以。

印度尼西亚为例,这个在 1965 年和 1998 年两次屠杀华人的国家,总人口高达两亿六千万。该国华人比例则从 30 年代的 5%,到 21 世纪初下降到了不到 1%。这种地方就很适合大举移民。就算养不了两亿六,养活一亿也是好的。这可比拼死拼活,牺牲了人口年龄结构,结果几十年才少生 4 亿人强多了。

1998 年距离现在也就是 24 年。也就是说,如果你今年 24 岁,倘若你出生在印尼,你坟头的凤梨都种了六茬了。

我们付出的代价其实相当大。

事实证明,这种只算自己账,而且还算迷糊的做法,并不是太好。

农村的金融密度太低,拆迁成本也不高,但是出售价值也很低。这就导致农村经营必须上规模才有经营价值。再加上现在人口年龄结构注定了必然会导致人口急剧衰减的现象,那么农村金融密度进一步下降就是必然的事情。经营价值只会进一步下降。

或者这样说:

你在农村有房子的话,一般面积的宅基地你就留着破产以后托底就可以了,不要指望着发财了。

现在一直在讲农村建设。其实农村必然面临的结局是大量空闲用地。而且,是相对城市来说稍早一点点出现的空闲用地。两块地废一块地是必然的结果。

要继续投资的话,可能升级确有必要,但是扩张就毫无必要了。

因为农村经营模式的真正的前景只能是大规模合并。

只有大规模合并以后的农业才具有经营价值。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合村并居。相反,合村并居只会导致社会灾难。

农业合并和农村合并是两回事。

农村经营模式,或者说农业,必须合并起来,其稀薄的金融密度才能聚集出足够规模的金融实力。

而且越快越好。

农村作为生活、生产的基础,作为社会基础,重点是推进他们升级。升级的过程形成自然合并。

升级是关键,而不是像某些地方一样,强行升楼。

中国的人口行业结构是必须要改变的。实际上八亿农民的大部分早就出去打工去了,就剩下一个纸面上的农民数量了。

中国人口总量较多,就不能光闷在国内,廉价出卖劳动力。至于过去那个强行改变年龄结构的办法,有点过火了。

话说,究竟是什么时候,原先很清楚的二胎政策变成独生子女政策的?决策的人明摆着压根就没想着后人能活啊。

参考

  1. ^ 为什么有些人说中国 20 年后农业发展必火? - 风大 可稍息否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714194/answer/435399111

知乎用户 鱼头好吃鱼尾好吃 发表

农业单位土地面积产出值一定是远低于工业和的,也远低于城市里的服务业。除了迪斯尼等特例,旅游业的单位面积产值,比农业还要低。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所以共同富裕的解决办法只有一个:农业人口匹配农业土地面积。

具体到中国现状,那就是农业人口要向着一亿以下进化。

这时候原来的农业人口怎么办?以前是城市留不下,乡村回不去。

回到乡下?农业或者旅游业? 单位面积产值远低于城市的工业和服务业,注定乡村单位面积人口要远低于工业地区。

所以,回乡务农或者做旅游是无源之水。经济基础就不成立。除非所谓的回到乡下,能凭空变出大量土地。。。

嗯,也不是不行,大西北就有这条件。比如西藏新疆,旅游业搞起来,人均收入可以提高的,因为人均土地很大。但,这解决不了八亿农村人口的五难题。

而且,由于单位土地面积产值低。要么是人均产值还可以但是地理距离太远,以至于管理成本极高。西北就是这样。

或者人均产值很低,以至于仅仅是最基本的管理成本,就足以让民众返贫。所以必须依赖一些传统或者豪强人治来弥补资金的不足,就会有徐州丰县事件的发生。

温老的想法是很田园的:让人回乡村,国家通过产业政策想办法养好他们,让他们回乡从事工业和服务业。

那么真的可以工业化或者土地占用极少的高端服务业吗?一线城市的郊区做得到,承接溢出的工业。比如上海周边,比如珠三角。但是这种毕竟是少数。而且那些地方其实已经很接近城市化完成。而且是外地移民居多。谈不上 “回乡”。

要解决八亿农民回乡,如果温老的乡村工业化方案可行,那么,恐怕也应该先解决更加紧迫的,同样继续通过工业化改善人民收入的:三四五线城市。

极端一点的例子吧。韶关下面的乐昌县对比韶关市区。如果有一套能让乐昌工业化的办法,显然这套办法也能让韶关市区工业完成产业复苏。

最后,我的看法是,应该和温老的选择相反。不要想着怎么让农民能回乡。而是想想如何让农民进城活下来,活得好。

知乎用户 夜末未央 发表

温铁军的理论,或者说绝大部分人接触到的他的理论的缺陷大概就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这种感觉就是听了他的课,认同了他讲的经济理论,然后再和他提出解决的办法一看,发现和课上讲的有了冲突。

至少对我来说是有这种割裂感的。

直到我买了《解构现代化》看到了里面的附录二,国家资本再分配与民间资本再累积。

我相信这楼里,甚至知乎和 b 站上,无论是批评温的还是我这样的云学生,看过的寥寥无几。

起初一看,觉得说的很对,太对了,但是现在提出来好像也解决不了问题啊,有马后炮的嫌疑。

但是看下去发现里面的用词不像这个年代,于是好奇搜索了一下,

好家伙,最初发表于 1993 年……,吓得我一身冷汗。

如果对我国政治史有了解的应该都能知道 93 年附近的政治气氛,那么来看看这篇文章讲了什么。

多图预警~!其实有兴趣的同学真的建议自己去搜一下,可能会看出更多东西。


本文后面都是对上述这几点的论述和解决办法,甚至给出一个剩余价值计算股份的公式。

其他内容非常建议去看原文。

我只能说,人家在 30 年前就开始冲塔了,

什么叫战术冲塔啊,(后仰~)


这是一个在全面→转时代敢于用剩余价值来分析问题的人,你们觉得他看不到屋子里的大象吗?

要比激进,谁能比还原剩余价值这个提法激进?那可是在 90 年代初啊……

所以我的感觉就是,他不过是无可奈何之下选择一条勉强能走下去的道路而已

当他年轻时,面对刚刚进行改革的经济体提出过解决方法,至少我认为确实能解决很一大部分贫富差距与官 · 僚腐败问题。

可是这个解决方式并没有得到重视,甚至是以马经剩余价值为主的分析方式都得不到重视。

现在如通他再提这套东西,肯定也有人觉得他炒冷饭,一句话说一辈子。

简单点概括就是:

他年轻的时候反映问题:农民是国本,对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应该公平的给农民收益。

上面没声音,这条路走不通了。

现在反应问题:农民都兜底,再不给农民点收益,都药丸


再次声明我同样认为温现在的这套东西解决不了大问题,但是能勉强解决一点问题。

也就是当农民被城市掐草尖之后,一部分农民的生活问题。

解决大问题要解决屋子里的大象……


补充:我的观点是目的要向着康米而去,过程当然还是讨论,毕竟前面两次大实验和无数小实验都失败了。

比如房子里有大象,你可以开天窗,扩大门,掀房顶,甚至把大象杀了运出去。

但是不能装作看不见大象,或者直接把房子带人都炸了。


补充下对于认为温铁军忽视生产力问题的回复,也算是对这篇文章补全了一部分。

知乎用户 譬如朝露 发表

能看出问题来的人,如过江之鲫。

能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的人,凤毛麟角。

当听到温铁军让农民去搞农家乐,搞绿色农业,搞生态旅游,我就知道了,这人属于前者。纯粹看出问题后瞎扯淡。

知乎用户 纪卓阳 发表

文 | 猪八戒

共产党宣言》中提到 “在现代文明已经发展的国家里,形成了一个新的小资产阶级,它摇摆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是作为资产阶级社会的补充部分不断地重新组成。” 马克思、恩格斯根据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认为小资产阶级是占有一定生产资料且以个人劳动收入为主要收入,不占有或少量占有他人的剩余价值,以阶级力量对比将小资产阶级定义成摇摆不定的“补充部分”,认为它最终不可避免的要么破产沦为工人,要么上升为资本家(占少数)。至于小资产阶级的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这样的中间等级包括“小工业家、小商人、手工业者、农民” 这五种成分。毛泽东同志也说 “世界上最愿意改变自己地位的是无产阶级,其次是半无产阶级,因为一则全无所有,一则有也不多。”

小农是农民中的绝大部分,他们不同于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的土地农场主,也不同于流水线的产业工人。一方面,他们遭受着工业化、城镇化带来的巨大生活成本压力,除了保有较小耕地和农村住房外,近乎一无所有;另一方面,他们仍然希冀着通过自身努力保有或改善现有的生活条件,甚至实现的阶层的跃迁(尽管一部分已经实现了)。从小农占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在生产关系中所处于的下游地位来看,小农具有经济上的脆弱性、政治的摇摆性,还有一定程度的保守性。

开展小农工作是极其不容易的,试图维护小农现有经济地位更是不容易的。恩格斯曾在《法德农民问题》中批驳了德国社会民主党人自降纲领来联合小农的做法,因为满足农民土地私有制的纲领会把无产阶级的革命水平拉回到农民革命的维度上来。你看,中国历史无数的农民革命,都是新的地主取代了旧的地主。因此,没有无产阶级领导的、没有马克思主义指导的农民革命纲领,妄图建立没有剥削压迫的新型社会,简直就是在做 “春秋大梦”。可是,这样的历史在不断重演。

一、俄国民粹派的破产


俄国的 “村社社会主义” 曾在 19 世纪的俄国盛极一时,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知识分子 “到民间去” 的运动。其思想领军人物——赫尔岑提出,“俄国人民多半是信仰社会主义的人民,也就是最接近于实现这一切社会主义学说所力求达到的那一种经济结构的、那种地球上的村庄的人民。”他认为俄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社会的主要成员是村社农民,在资本主义尚未充分发展而且也不应该充分发展的情况下,工人阶级不可能成为俄国革命的主要力量。俄国 “未来人” 就是称作 “庄稼汉” 的农民,而不是工人。同赫尔岑一样,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俄国问题的解决,其根本点就是农民问题的解决。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小土地所有制是俄国农民的生存保证,而村社则又是农民小土地所有制的保证。因为只有村社的存在,才有可能给农民提供一块比较稳定的土地,农民也才不致于时时处在破产的危机之中。俄国的未来前途必将是社会主义,而实现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是农民的广泛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原则。在他看来,俄国村社自古以来的生活方式与未来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是一致的,即村社的内部已经潜含着农民集体生活的有利因素。因而,通过村社这一途径,广大农民可以较为顺利地过渡到社会主义,而不致出现思想障碍。

“到民间去”的运动在 1874 年春开展起来后,席卷了广大的地区,全国至少有 37 个省份卷入了这一运动。青年平民知识分子首先去那些曾经是农民运动策源地的地区——伏尔加河和顿河流域、乌克兰和乌拉尔。为了接近人民,很多人换上了农民服装,学习了某种手艺。他们的 “行装” 中还包括民粹派团体专门出版的一些小册子,这些小册子用农民易懂的语言讲述社会的压迫,揭穿农民改革的实质和沙皇这个 “主要压迫者” 所扮演的角色,号召人们举行反对专制制度和地主的起义。但是革命者当时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各个团体都是独立地进行活动,只是在遇到机会时交换一下情报。被运动的规模吓得惊慌失措的政府, 动用了整个警察机关。到 1874 年底,就有 1,000 多名宣传员被捕。从 1873 年到 1879 年,因 “社会革命宣传” 案件而受审判的就有 2,500 多人,其中有 355 名是妇女。

“到民间去” 运动最终失败了。据普列汉诺夫说,许多参加运动的人在走向民间时,“把进行‘社会革命’想象得非常容易,以为很快就会完成;有些人曾希望用两三年时间即可完成。”但是七十年代的农民还没有觉醒到要投入政治生活;他们还依附于地主、富农和农村政权,还遭受村社的压制,他们距离民粹派的理论构想还远得很。…… 连革命者自己都得承认,他们在人民中工作的成果 “同他们所花的力量及所付出的牺牲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到民间去” 运动失败后,原来的积极分子的出路包括:其中一部分对 “天然具有社会主义思想” 农民大失所望,丢掉了幻想;一部分转向了直接对沙皇的暗杀行动。

这时候的民粹主义还是代表着农民的利益,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和民主主义的要求,有一定的革命性。可到了 80 年代,民粹主义成为了农村富农利益的代表者。他们在政治上鼓吹小生产理想,试图将社会关系进行机械的联合,认为 “我们向来是把土地属于耕作者和劳动工具属于生产者作为道德的政治的理想”。列宁一针见血的指出:这种机械的拼凑,完全是因为 “作者不善于观察社会问题”,不明白中世纪形式已经动摇的现实。要想解释剥削,就只能用俄国社会的阶级组织和国家的阶级性质来解释,且摆脱剥削的 “唯一出路就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进行阶级斗争”。

二、温铁军农民问题解决的思路依然残存民粹主义的痕迹


民粹主义的典型特点是寄希望于农村的良好 “天性”,依托农民自身来解决问题、甚至实现社会主义。但往往最终结局是难以逃脱的失败。

2.1 农村的正向外部性观点是不是依然靠的住

农村的正向外部性是 “三农” 专家温铁军的典型观点。温铁军是推崇乡土社会的,认为乡土社会有内生的正向外部性作用。他在《告别百年激进》中讲到 “我们团队迄今所构建的主要理论创新可以表述为以下五点。一是人类文明差异派生论:气候周期性变化与随之而来的资源环境条件改变对人类文明差异及演化客观上起决定作用。…… 二是制度派生及其路径依赖理论…… 三是成本递次转嫁论…… 四是发展中国外部性理论…… 五是乡土社会应对外部性的内部化理论:中国作为原住民人口大国中唯一完成工业化国家,其比较经验恰恰自安于有着几千年“内部化处理负外部性” 的村社基础,其中的村社理性和政府理性构成中国的两大比较制度优势。但政府同样是人类制造出来但反过来统治人类自身的成本高昂的产物。遂有政府与资本相结合激进推进现代化之后的经济、社会、文化、资源、环境等负外向性问题…… 以期通过乡村建设使 “三农” 仍然作为中国危机 “软着陆” 的载体。”(温铁军, 告别百年激进. P9)

在封建时期,农村的生产关系,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有非常多的表述,核心是掌握生产资料的地主阶级与被剥削的贫雇农之间的矛盾。即使封建王朝在鼓励开荒时实施开荒者所有的土地政策时,名目繁多的土地税、人头税、劳役依然是压得农民喘不过气的大山。封建社会从来就不是天朝上国,而是彻彻底底的剥削社会。农村的社会管理是典型封建家长制,对女性的压迫场面还历历在目,更何谈乡土社会蕴藏了社会主义民主的萌芽。韩丁写的《翻身》中有这样一幕,在土改过程中为了斗争富农,要清算谁的祖上是地主。结果统计出来,甚至连贫下中农都能算到祖上三代是地主。为什么? 因为只有地主才能讨到老婆,才能繁衍下一代。贫雇农讨不到老婆,自然就 “绝后” 了。

第二个问题,农村在经济危机再次发生时能不能作为危机的 “软着陆” 载体。知网上有篇文章是这样的观点:“在新形势下,更要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农村的持续发展有效对接。其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吸引人和资本进入农村。农村是个空间,如果人和资本不进入,何谈乡村振兴?…… 在城镇化浪潮下,要吸引人和资本,不能光靠小农体制下的土地承包制度来‘固定’农村人口,必须重启新一轮的农村改革。而且必须瞄准中国农村改革的根本性问题,以土地制度改革为核心,进行一系列制度性改革,为更多的 “新农民” 和工商资本下乡提供更长期的制度保障。通过吸引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要素下乡,把土地资源资本化、进而资产化,既盘活农村资源,优化市场资源配置,也能让农民从中受益。”(唐韬,从 “农民的终结” 看乡村振兴的道路选择)

资本是一直在觊觎农村的投资乐土,可带来的结果必然是资本下乡、农民上楼。农民不断转化为城市的无产阶级或是规模化农场的农业无产阶级。如下图,我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 90199 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 63.89%。自 2010 年以来,有 16436 万乡村人走进城市,变成城镇人口。近 10 年来,我国城镇化率每年大约提高 1.421%,随着这一指标的高速增长,未来会有越来越多农民变成市民。笔者曾亲身经历城镇化,笔者居住的农村耕地被改作工业用地和住宅小区用地。变更土地性质过程中,富的是政府的口袋,而农民每亩地仅获得两至三万的补偿。拿到补偿后,多数农民想起的第一件事就是盖楼和装修房子。耕地占用补偿款和为数不多的多年积蓄变成了无法增殖的房子,有些人甚至不得不举债。每次回乡,经常能听到亲戚同乡在怨菜贵粮贵的声音。

城镇化推动越来越多的农民变成城市工人。而那些还保有耕地的农民,在后面的例子中我们会看到他们的收入结构,他们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务工收入。农业收入,对多数农民来说,是难以满足生活需要的。至少要保证间隙性的务工,才足以养活自己和家人。我们说农村作为经济危机的缓冲,一是因为有地,地的问题我们刚才解释了,土地流转出去了,即便是尚未流转,但土地产出的收益难以满足生活消费的需求;二是因为有房,很多农村已经不再给新出生人口分配宅基地了。从城里返乡后,住房应该还是有的,但可能需要跟父母挤一挤了。

农村在 2008 年经济危机爆发、在大批工人失业时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村的耕地和住房使得农民工返乡时,经济没有那么困难。而现在的农村,还能足够支撑这么多的工人回乡吗?回到农村的收入能支撑起孩子教育的开支吗?即便是能,时代已经发展到这个阶段了,依托农村来解决温饱兜底,还行得通吗?农民们能满足吗?

2.2 问题的关键是农民愿不愿意破产的问题

温铁军接着讲 “在农村,农民有房子有地,相当于“小资产阶级”,你让他变成产业,意味着变成无产阶级,有人愿意从小资产阶级变成无产阶级吗?…… 当农村土地不能再分配,断了他们回家乡去当“小资” 的路,城里又把本来不愿意当产业工人的农村青年逼成高度组织化的工人阶级时,可不就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 100 年不能落地、现在终于得以落地的机会了吗?”(温铁军, 八次危机. P309)

成为无产阶级当然不是小资产阶级愿不愿意的事情,他自己当然是不愿意,他不愿失去他的土地,甚至土地公有对农民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土地公有是社会主义的解决办法,单纯的农民性质的政党是提不出这样的口号来的。多数的小资产阶级并入无产阶级的大军,是历史所趋,是资本发展集中化、规模化的必然要求。爆发新冠疫情以来,做小生意的人面临这样的转变还少吗?这里不用多说。

温铁军认为 “逆城市化” 趋势为农村振兴带来了希望。当然严格意义上讲,农村振兴的说法不对,因为农村从来没有 “兴” 过。他认为 “人们在地产压抑和不安全的挤压下,就得去思故乡。…… 世界上已经出现了三四十年的逆城市化潮流。……21 世纪最大的社会结构变化,就是中产阶级的崛起。…… 随之,中产阶级引领的“去城市化” 则势必成为一种趋势。…… 现在很多地方搞得撤乡并镇其实是对乡土文化的一种极大破坏,农民分散式的居住方式是庭院经济得以保证的根本。对农民土地的掠夺就是破坏了这种传统的庭院经济发展,这是农业恢复生态的基础条件。”(温铁军, 告别百年激进. P209)

这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说法。有没有一个非常庞大的中产阶级群体一直是个争论。如果你认为有房、有车就是中产阶级,那么,恭喜你,“你赢了”。按照这样的理解,3 亿多的农民工(这里是估数)都是中产阶级;那些日常收入还算稳定、时刻可能会因为就医、教育等问题面临窘境的工薪阶层也可以计入中产阶级!?再看温铁军的说法,“在地产压抑和不安全的挤压下”的 “中产阶级” 要搞 “逆城市化”。而事实上,根本就不是这样,有钱的住着大别墅的少数的有钱人,是不会有压抑和不安全的感觉;真正有着压抑和不安全的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工薪阶层。他们能抛弃掉手上的岗位去“思乡” 吗?无非是绵绵无期的 “乡愁” 和财务自由的奢望。

2.3 能不能去意识形态的问题

温铁军极其不妥的思想是去意识形态化。他讲到 “我认为团队在这五个领域的思想创新,在五个方面所做的去西方中心主义、去意识形态的理论探索……(温铁军, 告别百年激进. P10)”“我们搞乡村建设的人,是一批‘不分左右翼、但分老中青’的海内外志愿者。…… 中国乡建运动之所以能够延续百年而生生不息,乃在于参与者大抵做到了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去激进’,不照搬西方左右翼搞的党同伐异。”(温铁军, 告别百年激进. P4)

如果出发点较好的角度来理解温铁军的初衷,“去意识形态” 是为了争取多数、规避麻烦。或许是可以理解的,但也要经受批评。如同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评》和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作的批判类似,为了团结小资产阶级的利益,丢掉了自己根本立场和观点。但从其 “八次危机” 的解读中来看,好像不是这样。

有人的地方,便有左和右。意识形态是不可能从人的思想和言语表述中摘除掉的。资产阶级一般为资产阶级代言,无产阶级也用自己理解来认知社会、改造社会。每一个人都处在一定生产关系之中,每一个人的认知和思想离不开他所处于的那个时代和具体环境。即便试图顺应现实、不谈政治,本质上仍然是放弃了对剥削阶级的抵抗。去意识形态化!剥削阶级当然希望我们不用抵触的想法对抗他,为了让无产者无法团结成为一个阶级,他们用尽了手段。不要自己去蒙住自己的双眼。丢掉阶级分析的工具,更如同自废臂膀一样。应该拿起武器来!想一想《国际歌》的歌词。

总而言之,温铁军的理论本质还是资产阶级经济学,表现在维护私有制,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出现的问题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危机混为一谈;温铁军貌似代表农民的利益,从其阶级本质上看,实际上代表是富农阶层的利益。另外,他所鼓吹的样板袁家村和战旗村都是离城市比较近,得到政府特殊扶持发展旅游业和培训基地的村庄,这是不具有可复制性的。

三、从现实看小农困境


争论了这么久,我们回望一下现实中农村的景象:

3.1 小农的经济状况是非常紧张的

从知网上了找了一篇文章,介绍丽江市永胜县三个村民的家庭收入情况。村民甲有一女儿上大学,大学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通过国家助学贷款,2008、2009 年不用还贷 (含利息),故两年的支出中不包含此项费用。村民乙的丈夫和儿子在农闲时都外出务工,此项收入在家庭收入中占大部分。村民丙有两个女儿,大女儿 2010 年刚考上大学,小女儿上初中。女儿的学费和生活费是较大的一笔支出,村民丙的丈夫常年上山砍木材,所获得的收入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三户村民的收入主要依靠种植水稻、玉米、番茄、小瓜、豌豆、蚕豆等。三户都饲养猪,但基本亏损。村民乙、丙的家庭中有人员在农闲时外出务工。

村民甲在 2008 年的净收入为负数,主要是 2008 年全年的农作物纯收入为 11243 元,但当年养的猪生病死了,亏损 3330 元。当年也没有外出务工,收入纯粹依靠农作物种植,支出较大,女儿上大学的生活费为 4800 元,故 2008 年的净收入为负数。而 2009 年的净收入为 1912 元,比 2008 年的净收入有所增加,原因在于 2009 年养猪的亏损较小; 当年买了耕田机替别人耕地能挣钱; 另外,由于二女儿在 2008 年底出嫁,在支出上有所减少。

村民乙 2008 年的净收入为 11947 元: 全年的农作物纯收入为 7058 元,养猪纯收入为 1270 元,外出务工获得 12800 元,2008 年的收入为 21128 元,外出务工的收入占 60.58%。当年的支出为 9181 元,故净收入也相对村民甲而言较高。与 2008 年相比,村民乙 2009 年的收入减少了,全年的农作物纯收入为 10554.5 元,养猪亏损了 3194 元。丈夫没有外出务工,只有儿子外出务工,获得了 3620 元,所以,全年的净收入有所减少。

村民丙在 2008 年的收入是三户村民中最高的,全年的农作物纯收入为 9378 元,养了一头母猪,产小猪仔 20 头,共卖得 7000 元,除去成本 2505 元,纯收入为 4495 元。丈夫一年砍木材大约 150 天,每天约 75 元,获得 11250 元,占家庭全年收入的 48.73%。虽然收入高,但是由于大女儿上高中,一年的学费为 2500 元,生活费 400 元 / 月,一年的生活费是 4800 元; 小女儿一年的学费是 250 元。教育支出为 7550 元,占了家庭支出的大部分,故 2008 年的支出也较高。而在 2009 年,净收入为-5655 元,收入与 2008 年相比也减少了一半多,支出并未变化。之所以净收入变为负数,是因在 2009 年农作物纯收入为 4768 元,与 2008 年相比已减半; 另外,养猪、马亏损了 5236 元。丈夫和 2008 年一样上山砍木材,获得 11250 元。在支出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收入减少,所以 2009 年的净收入出现了负数。(张云竹, 永胜县期纳镇农民收支状况调查———以 2008、2009 两年的收支为例)

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部分农民外出打工,可以增加家庭收入。但有一部分农民不愿远离家乡,仅靠有限的几亩地进行常规种植,收入太低,他们选择了在农闲时就近打短工来增加收入。从调查中可得出,村民甲的家庭中没有人员外出务工,仅靠种植为收入来源,虽然农作物的收入在三户村民中较高,但是支出也相对较高,所以净收入比较低; 村民乙 2008 年儿子和丈夫都外出务工,虽然农作物收入只有 7058 元,但外出务工收入了 12800 元,比种植产出高得多。而 2009 年只有儿子一人外出务工,务工收入仅为 3620 元,比上年减少了很多,虽在 2009 年增种了红花,全年农作物收入 10554.5 元,但是总体收入下降了。村民乙两年的净收入都呈正数,原因还在于家庭劳动力比另外两户多一人,而且少了教育支出。村民丙两年的农作物收入分别为 9378 元和 4768 元,丈夫砍木材的收入两年都为 11250 元,是收入的重要来源。很明显,从目前云南的实际状况看,农民外出务工是增加收入的最快途径之一。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农民的支出是多方面的,比如在子女教育的支出、在医疗方面的支出,支出压力很大。而因耕地面积有限,农作物产值有限,要满足生活支出的需要,农民不得不就近或外出打工。至少从这一点来看,小农的处境多数时候同工人是一样的。笔者曾在天津西青区某劳务市场了解过农民打短工的情况:他们从农村出来后,挤破了头在劳务市场里面为期 1 天或几天的临时工作,工作完成后现结。农忙和春节就回到农村。没有劳动合同,也没有五险一金,丝毫没有保障。用他们自己的话,是 “饿一天、饱一天” 的状态。

3.2 务工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

从下表中看出,山东省济南市、青岛市等地农民工资性收入一般占比为 50% 以上,个别占比达 77.8%。工资性收入本质上讲就是出卖劳动力的而获得的交换价值。

3.3 小农的易破产性

这是从知网中找的福建茶农渐次破产的例子。在 2010 年的市场盛期,自产茶叶相比售卖茶青的利润优势十分明显,这推动了中农阶层的繁荣; 然而至 2016 年,这种利润优势迅速蒸发,一批茶农不得不放弃生产者身份。这部分中农的数量在 2016 年前并不显著,原因可能是大量贷款建造厂宅的茶农不得不继续做茶以还债; 但在 2016—2017 年田野调查期间,可以看到不少厂宅和茶厂空空如也——最触目惊心的无疑是那些吱吱呀呀、挂满蛛网的菁楼。…… 最直接的体现便是 S 自然村一批遭到弃用的集体菁楼。这几栋木结构老菁楼,建于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是包产到组后由各组村民集资建造的,一直由一些没钱建造厂宅的茶农共用,但近些年来,除了一两间还有人使用外,几乎都处于濒临倾颓的状态。作者好奇为何不再使用菁楼,有茶农说,菁楼中的茶 “做不起”: 做一批茶,需要烧一天一夜的松木,光木材成本就要花一千多元,因此至少要把菁楼内铺满,也就是至少几百上千斤的青叶,才会比较合算。“我们哪里做得起那样的规模啊! 随便在家里做做就算了” 这看似有道理,实则让人费解: 曾经村民为了共用省钱而建造的菁楼,如今为何就用不起了呢? 还是说只是到最近才 “做不起茶” 了? 一位 S 自然村的茶农算了一笔金骏眉的账:“你别看有人今天把金骏眉卖了个天价,可茶农就不干了,明年茶青的价格必然要上涨。于是金骏眉的价格也跟着涨呗! 也就只有能卖出去的人才做得起金骏眉了!”换言之,龙头企业和大户的漫天抬价,大大提升了中小农制茶的成本。(黄华青, 茶业消费革命下农村的资本积累和阶层分化——基于福建 G 村的调查)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农民的小规模经营在面临资本大规模集中经营是很难生存下来的。

四、我们的态度


4.1 农民的问题无法单独解决,他们的问题必然随着无产阶级的问题一同解决。

**4.2 正确对待农民的两面性。**一方面,农民群体占有或部分占有生产资料(耕地),之前,农民靠从事农业劳动为生的,对土地占有具有强烈愿望,把土地看作是生存的唯一依靠。所以,农民革命的核心目标也就是对生产资料——土地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当前,农民,即便是没有 “沦落” 成无产者的农民,他们的生活越来越与现代社会分不开,越来越遭受高物价和高生活成本的逼迫,农民的自身处境越来越接近无产阶级,越来越表现出强烈的对现状的不满。或许他们还对改变命运、跻身剥削阶级还保有希望,或许他们还因对维持现有生活水平抱有很大期望而执迷于小私有制的状态,他们表现出较强的保守性。农民一直是一个兼具保守性与革命性的群体。如果进一步分层次来看,一般来讲,越是小农,他的小资产阶级地位越不稳定,他身上无产阶级的特征就越多。阶级对立日益严重,劳动人民渴望社会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4.3 农民是要团结,但不能屈身于农民群体的认知水平,不能用牺牲无产阶级的根本政治纲领来团结农民。**马克思的工农联盟思想,始终在坚持要消灭小农土地私有制、实行生产资料国有、对农民进行分层研究的观点。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重点批判了为团结农民而放弃政党政治原则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给奥倍倍尔、威李卜克内西、威白拉克等人的通告信》中说:“如果其他阶级出身的这种人参加无产阶级运动,那么首先就要要求他们不要把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等等的偏见的任何残余带进来,而要无条件地掌握无产阶级世界观。”

为了避免失联请加 + 激流网小编微信号 wind_1917

知乎用户 飞跃本屯 发表

刚开始听温铁军教授讲课的时候,总有一个大致流程。

先是恍然大悟,问题的本源是这里呀。

然后开始深思,这样能够解决问题吗?

最后发现华点,温铁军教授推崇在乡村建立富足半封闭的小农经济圈,可建立起来后会有多少人愿意去呢?教授和他的学生们可都是一线城市安家了呀,自己都选一线城市别人会选去农村生活吗?

知乎用户 夏木​ 发表

觉得讲的和苏南农村很像啊,不过苏南农村是依托上海这个龙头,然后是星罗棋布的大中城市,把产业延伸到了农村。

不过那边的农村人大部分都是要么去工厂上班,要么自己做个小老板,开个小厂,或是跑跑生意的,剩下的一部分人是承包了大量土地大规模耕种的,也有养鱼、养螃蟹什么的。一般人家自家种点蔬菜水果什么的,然后我看每个村的财产收支什么的都有公布。

江南小镇搞旅游的比较多,也是一大产业,比如苏州东山、西山、甪直、同里什么的,属于下边县级市昆山、常熟什么的也有很多这样的小镇。比如像东山、西山除了旅游,养鱼、养螃蟹这结养殖业,还有茶叶、杨梅、琵琶、橘子这些也有很多。

小孩子上学一般都是去镇上上学的,有校车接送,一般中午在学校吃一顿饭,晚上放学会把学生送到附近的接送点,家长如果还没下班就抽空去接一下。下班了就直接接了回家。

居住条件事实上比城里要舒服的,一般人家都是一幢小楼房,一个小院子。

但是乡镇的教育会比城市要差,这个是肯定的。但我看小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总体还是不错的。

问题就是其它地方的农村能不能有那样的条件了。其实那些江南农村,如果孩子教育能和城里的一样好,那真的比城里生活舒服。

知乎用户 望云山景 发表

分工提高效率,而分工受市场规模限制。即规模决定效率,规模大小取决于当下的技术水平。

古代技术水平低,村社规模的小农经济在规模效率上是可以接受的。但在现今技术水平下,中国农村的土地和人口聚集度都毫无效率可言。

八十年代所谓的百业兴旺,是计划经济造成供应短缺、而城里的规模工业还没调整到位这一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一旦城里的规模工业找准需求,农村小作坊自然会倒闭,除非以牺牲环境和安全为代价。

很多政策看起来之所以那么奇葩,其实只是在等,时间到了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效率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治大国如烹小鲜,稳才是第一位的,要有战略腚力。

知乎用户 山雨芝年 发表

温铁军跟你讲了半天宇宙大爆炸理论,看见你点头了。

他马上说: 因此,应该倡导吃土。

就是这味儿。

他分析的过程正不正确都不能论证他提出的方案是可行且合理的。

他希望继续牺牲农民,把农民禁锢在地理。

知乎用户 motton 发表

我倒没资格说温老的理论有什么缺陷,只是看温老的视频一直没有想清楚两个问题:

农业的生产率真的能比得上工业么?

农村振兴的价值逻辑?

知乎用户 互道一声真重 发表

温铁军又不是没指导过实践,结果如何?理论近几年被吹上天,落地一塌糊涂。

知乎用户 tianpei-guo 发表

中国经济学家最大的问题是:

他老是要教你怎么生活,怎么办!(他老想当家长,我是你爹)

我们需要做的是:

告诉农民你可以做什么,我支持你。(我是服务员,你要进城,我支持你,帮你做好后勤服务,解决你医疗养老问题;你要留在农村,很好,我解决农村的问题。)。

知乎用户 吴橙子 发表

温某常讲的原住民国家日本,人口 1.27 亿,种植业农民 200 万。大概不到百分之二的比例。

欧盟有机食品嘴上吹的震天响,有机食品市场不到四百亿欧元的规模。够多少从业者分呢?欧盟人均收入约 16000,大概有 250 万。欧盟人口约 5 亿。

旅游业每年得几十人次的游客才能养活一个从业人员。全国总共能有多少游客?难不成所有人每年几十次互相旅游着玩?画面太美。

知乎用户 kfcdj0115 发表

缺陷就是温铁军再觉得 1+1=2 不对也没法把它变成 1+1=3.

农村发展不起来是有内在逻辑的。

首先第一产业,农业,自古农业就是收入非常低的行业,当然大地主因为土地多还有副业收入还是可以的,可是自耕农很可能一场天灾就破产、欠下高利贷成为佃农,实际是少部分地主收入较高,大部分底层农民生活赤贫,从古到今,国内国外的事例都说明了一点:农业不赚钱,只有少部分人可以靠着大规模种植赚一点辛苦钱。那现在中国人均耕地多少?人均三亩地种什么他也赚不了。

第二产业,工业,不清楚温铁军的百业兴旺是指手工业还是工业,反正手工业我自动排除,不可能竞争的过大工厂、大机器的。至于工业,乡镇企业我建议温铁军的粉丝了解了解健力宝的故事,这里不评价双方谁对谁错,我只想说明当初那批乡镇企业干的好的不会满足于自己乡镇企业的身份,干的差的更是自然消亡了。何况现在从头发展的话,离港口、火车站等运输途径没对方近,员工没对方容易招(互联网公司这种根本没地点要求的公司都基本在大城市就是因为只有大城市的医疗、教育、生活各方面能留的下程序员)、和各种供应商的关系没对方熟,凭什么竞争的过对方呢?

第三服务业,农业不赚钱,起码这么多农民的情况下不赚钱,工业竞争不过城市,过去竞争得过的也都不甘心继续当乡镇企业,农民就没有钱,没有钱就没有消费,没有消费就发展不起来服务业。

问我怎么解决?没办法解决,全世界没人解决的了,说日本,日本就 200 万农民,农协发钱让年轻人回乡种田都没人去,说德国,原东德地区的人口流出解决了吗?

我劝温铁军的粉丝现实一点,取消农业、城市户口的差别,降低城市房价,帮助农民工更方便的落户城市才是现实的解决方案,去挽救注定衰败的农村再多的钱也填不满。

知乎用户 TOM DIG 发表

我给你说说一些吃财政饭的 “专家” 都有什么毛病

首先就是理论都落不了地。A 地苹果很出名,卖价高,利润高,专家就总结一大堆经验要其他地方学 A。A 种苹果,你是 B,你就种桃嘛;C 就种梨,D 就种葡萄。大家都有各自 “特色”。实际上这些专家既不知道如何种植也不知道如何运作品牌。就好比明星收入都很高,所以建议你的孩子以后做明星,从现在开始学唱歌、跳舞。就好比博士个个都很有学识就建议你孩子从现在开始就学习小学课程。既不考虑本身条件也不考虑市场情况,反正人家成功了你不成功肯定是你的原因嘛。

其次,以偏概全。某地做成了某件事,各路专家就都来了,总结经验,系统理论,规划未来。然后就到别的地方教别人了。就是烂的不能再烂的那种套路了。比尔盖茨辍学成功了,你也得辍学;巴菲特炒是股神不懂数学,你也没必要学。对比尔盖茨爹娘干啥的,巴菲特几岁就能接触股市了只字不提。反正人家成功了你不成功肯定是你的原因嘛。

还有,报喜不报忧。成功了就大吹特吹,不成功就只字不提。其中还包括 A 成功的地方大吹特吹,A 背后所付出的代价只字不提。A 搞了个东西很有 “面”,各路专家都给你吹,至于 A 是不是硬拿钱维持这个“面” 还是牙打碎了往肚子里咽,他们不关心。

知乎用户 小 Chris 发表

道尽农民的苦难,却给不出一条理想且符合现实的办法。

国内合作社不少了,可这些年,合作社让农民挣到了钱了嘛?

说让金融下乡,你随便抓个真种地的问问,农业保险和补贴又搞得咋样了?

我就不提用期货订单来对冲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这等高级金融操作了。

ANYWAY

温老最大的贡献是:把农民这几十年如何被剥削,被谁剥削,为啥要被剥削,给讲清楚了。

至于其他的,比如如何当下解决问题(农民如何通过种地挣钱),

噗。。

哎,算了。。

-———— 分割线 ——————–

话说,今天我还跟一国内农业教授聊到未来国内农业发展呢,

我们都不约而同地认为:精确农业(Precision Ag)必定是主流趋势。

也就是转型成资本密集型农业

至于温老所说的生态种植,鱼米共生啥的,就当听个乐吧。

说好听点:传统乡土情怀型农业发展

说难听点:过家家

其实国内农业发展的根本问题他知道,我知道,很多这个领域的业内人都知道

可是呢?

知乎用户 空空​ 发表

有多少人真正研究过温老的 国仁 (green ground)之类整套研究?

无异于看了个时间简史速读,就开始想批判霍金物理民科。您四大力学什么水平?

我也就在读温老的八次危机,这已经是科普类似物了,却依旧反复强调他严谨的方法论。用实际数据去寻找城市多次软着陆背后的原因。

温老从来都是,他提供的只是一个视角,对中国问题的一个解释方法。

讨厌这样的问题,不是讨厌自由的辩论,温老理论的局限从他自己的书都能找他,他自己都有写。而是这问题的动机根本就是不学无术的人为人身攻击寻找一段自己都不懂的话。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温铁军理论说来说去就没个落脚点,全是空话大话套话。

不论他怎么反复强调老的发展模式没前途,你总的告诉我们新模式怎么操作吧。没有,光批判不抓药,问就是自然资源资产化…… 怎么资产化啊大哥!给个方法好不好。

既然是资产化,你上不上现在的金融平台,你这个资产服不服从现有的金融规则。你告诉我你资产化了,那请问可以自由交易吗?这些集体所有的山水,让不让卖来卖去?

哦只想盘活自然资源,不想承担资产化之后的市场风险,这可能吗?这不是白日做梦吗?如果资产化了以后不让交易,那又怎么能称得上是资产化,自己起个名字骗自己玩呢?

想桃子呢?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好处一分钱没有坏处包圆。

之前就出过事,某地区山林资产化,整座山卖给资本家。资本家也不开发,囤着卖给别人,自己圈一波钱就把大山交易走了。现在山的产权不知道到哪家银行了,区林业的人没产权,山就在旁边但是不能上山开采。不知道说法要到没有。

好几年前的事了,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但是温广泛在大众面前讲演就是在那几年之后,估计是施政失败了被扫地出门开始寻求社会影响力。

知乎用户 贾汉杰 发表

这题我懂,黑不动温铁军这个人和他的完整三农问题的理论体系了,就开始找所有和他相关的黑点和缺陷了。所以我打算做成个小总结,看看还有什么关于温铁军的奇葩回答,来丰富一下我干瘪的想象力。


1 已经有第一位选手把丰县事件强行联系扣到温铁军三农理论头上,这想象力不去 NASA 开宇宙飞船可惜了。


2 第二位选手似乎是位 “农业专家”。但他似乎中文不大好,加黑重点不够精确,我给他重新做了加黑标记重点,大家自行领会什么叫资本密集型农业的成分~

“今天我还跟一国内农业教授聊到未来国内农业发展呢,我们都不约而同地认为:精确农业(Precision Ag)必定是主流趋势。也就是转型成资本密集型农业”。


3 第三位选手登场先夸看温铁军似乎解释清楚了原因,但解决不了问题,引出关键话语

教授和他的学生们可都是一线城市安家了”。

**“**安家”这个词用得很微妙,营造出一种 “温铁军经过奋斗在城市中安家,反过来忽悠别人去农村做奉献” 的微妙词语氛围。

事实上,温铁军出生就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父母是人大老师。现在常年在全国各地的农村乡镇。石嫣,清华大学毕业留学美国农学博士士后,回国后师从温铁军读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和同为博士后的丈夫程存旺扎根农村,创造国内社区支持农业新模式。

别的不说,这位同学的语文词语使用很会,值得上面那位画错重点的同学好好学习。


4 第四位选手依然采取了欲抑先扬的老套路。

“温铁军的理论没有错,但是全国范围找不出来一个用他理论成功的农村案例”。

这个说法我看到过无数次了,不变得配方熟悉的味道。我以前写过具体例子。但他们不会看,看见也不会承认。毕竟只有经过他们认定的才叫成功。

我老家就是典型的温铁军的政策方式,通过乡村振兴改善环境,兴修水利,河清了有鱼了很多钓鱼的人,过去就有老人织网兜的历史手艺,现在改成做渔网渔具,全国能排前三,附近好几个村都在搞。过去养殖污染环境,现在不让做就改为做鸡笼养殖笼,企业已经上市了,也创造很多农村就业,环境好了还有一部分旅游的产业收入,谁告诉你农村只能搞农业,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农村百业兴旺。

我自己工作原因去考察茶叶市场,四川和福建也是这种模式,几个大茶园,过去种粮食作物,收成低,只够生存。现在环境非常好,就发展旅游业。山地海拔高种茶叶,村里建立有茶叶工厂,对外生产工业用茶,也有部分旅游高级民用茶叶。当地农民在工厂做工炒茶之类的,每天时间也不长,而且不是天天干,一年八个月。平时自家地里面茶抽芽采摘的时候,就趁做工闲暇时候采自家的卖。还有依托旅游业的炒茶娱乐项目。农村十里不同风,因地制宜发展不同产业,这是温铁军一贯坚持的,也是为啥他在全国各地不同地方搞实践,因为每个地方资源禀赋都不同,这才是乡村振兴真正的内核。


5 第五位简单明了

“违反经济规律”。

确实,中国经济发展也违反 “经济规律”,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也是违反 “经济规律”。

另外农业发展要符合农业规律,而不是工业规律和经济规律。


6 第六位

“他希望继续牺牲农民,把农民禁锢在地理。”

首先这位同学出现了错别字。温铁军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 “鼓励市民下乡”,另一句是 “农村百业兴旺”。

知乎用户 Louis 发表

咱就别研究文艺作品的科学性了。

知乎用户 坏胖子 发表

比较重大的缺陷是没有忽悠到他的粉丝真去农村,而是学会网上打嘴炮。

而且理论过于复杂,只要有人描述他的理论,下面必有人回,你看过没有?

他的理论犹如魏晋清谈、明朝东林党、清朝清流,除了唱高调,啥用没有。

知乎用户 威仔 发表

他想让社畜和农民结合抢大集团的蛋糕

知乎用户 积分积不准 发表

他理论没啥特别过分的缺陷,基本都可以自洽——**只要你不非要在现实里找用他理论的例子——**不然你没法见到这个问题下那么多在评论区里套温的车轱辘话的人了。

温铁军有一个最大的问题,你没法在现实里找到任何一个按照他的理论实践成功的村。我大一大二的时候特别喜欢看温铁军、张为维的视频,但我真的不记得他什么时候举过一个用他的理论实践成功的村。

以他的身份地位,肯定找过几个村实践过他的理论,但我没见过他在他的节目里举过例子。如果真要证明自己的理论,你举个成功的例子难道不比你说一大堆理论更有说服力?

当然也可能是我当年看的少(不过也不算少了,几个他的集锦讲座都看过,二十来个小时呢),也可能这两年他的节目举过例子我没看所以不知道,有人看到了可以说一说。


我一直说一句话:用嘴投票不可信,用银子和脚投票才最可信。

你光说理论不给实际行动,你让我咋相信?也许你的理论很自洽,但现实里没人用啊,那你自洽又有啥用?

哪怕是浙江一些脱贫的农村,最终也都是通过加入省内工业化的一个生产环节或者依托省内庞大工商业人口提供服务业才实现的。本质上还是变成了县城加入了城镇化。

问题是全国 70w 个行政村、几百万个自然村,有几个能有浙江这么得天独厚的交通以及工业条件?又有几个村有浙江那么庞大的中高消费人口做依托?


温的理论跟劳动剩余价值理论很像。

有没有道理?有道理!
逻辑能不能自洽?基本可以自洽!
能用不?这两都不说话了。

温的理论听起来好不好?好啊!不用背井离乡当地脱贫致富,能不好?问题是现实里没人用这个成功过啊,现实里也跟他说的不一样啊。

你看八九年前说的产业转移、西部开发、东北振兴现在还提吗?不都是变成了百业振兴、做好城市外来人口安置工作、大力发展那几个都市圈吗?翻译成人话不就是继续推进城镇化、加强产业聚集程度吗?现实里政策的做法完全是跟温相反的啊。

再比如劳动剩余价值理论。这东西好不好啊?好啊!自己生产了什么,用生产价值计价获得报酬,自力更生、不用被剥削,能不好吗?

问题是现实里没人用啊,现实里你的劳动报酬仍然是由需求端决定的而不是生产端决定的啊。生产过剩价格降下来了,你难不成说:“不行!这跟我的生产付出的劳动价值不一样,你必须按照我的生产价值付给我报酬”?这不是扯犊子吗?


所以你问温理论有啥缺陷?我觉得没啥大的缺陷,唯一的一个小缺陷就是——现实里他用不了。。。。

知乎用户 maomaobear2 发表

温铁军有一条很好。

不迷信,你爱什么理论,什么理论,我就信事实。

然后找理论去解释事实。

这个世界观是对的。

他这套东西,倒不一定多么正确,只是一种观点。

他的理论来源于他找的一些数据。

譬如新中国刚开始通胀率高,他解释为法币通胀的延续,原因是 30 年代银子没有了。

问题是那个时候在打仗啊!

整个解放战争,两边都是货币超发的,怎么可能不通涨。和 30 年代银子没有了差太远。

他说朝鲜战争带来的大规模投资救了新中国。

事实是苏联给 156 个项目的时候。战争早就结束了。

就是说,他找一个事实,然后给一个解释。

这个解释靠谱不靠谱,数据关系能不能对应,其他因素影响有多少。他不管。

他对历史的解释,也是这种东西。

因为荷马史诗记载打仗,所以西方文明是男盗女娼的海盗文明。因为罗马帝国奴隶多,所以是是剥削奴隶的文明。

资本主义也是把有色人种当奴隶掠夺的文明。

这个理论对西方的生产力进步毫无认识。

鸦片战争前,他能用白银储备,说中国不是落后挨打,而是富裕进步才被抢。

这属于对 1840 年英国实力的无知。已经有点神论的影子了。

他提倡的农村建设,有一定的道理。

城乡二元制,农民都是小资产者的说法有一定道理。

中国的人口和资源搞大农场有点困难。能搞的确实是杀光原住民的地方。

他的八次危机,十次危机的说法有些牵强,怎么定义危机?

城乡二元化解危机的本质。

是政府用分田,不准兼并,给农民上了生存保险。再困难也饿不死。

你出来打工挣钱,没有工作了回家种地暂时没钱,但是饿不死。饿不死就不会大乱。等危机过去,再出来打工挣钱。

农民工根在农村,不怕失业。政府回旋的余地就很大。

农村衰落,农民工在城市定居,失业就需要社会保障,没有就会乱。

知乎用户 不吃猫的鱼 发表

杨小凯比起来,温铁军连学生都算不上

知乎用户 ok 不提交 发表

其实谈 “温铁军理论中有什么缺陷?”

最主要的是先要弄明白温铁军的理论到底是什么,他的思维来源是什么。

温教授的理论很庞杂,一会 “我最崇拜毛教员”,一会 “我们来学习一下梁漱溟晏阳初吧”。

他不知道毛和梁晏的根本分歧是什么吗?他不清楚毛的认知里,梁、晏一个封,一个买,乃是中国人们近代最主要敌人吗?

我想温还是清楚地,但他不愿承认,依旧试图斡旋,取消一切矛盾,就是斡旋。当然,这种斡旋本质上还是倾向于梁、晏的,一如四套房的斡旋本质上还是倾向于美国的。

从此基础上我们就能理解温的理论了,温在乎的是稳定,哪怕社会不发展,甚至倒退,只要稳定就好,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的一些缺点,但是他谋求的不是向前发展以解决,而是倒退回封建制度去解决。

所以温的理论最大缺点是什么呢?你甚至想倒退也做不到啊,就一如《乱世佳人》里,阿希礼都认识到,即便南方打赢了又如何呢?我们永远无法回到过去的生活了。

知乎用户 prg45 发表

有什么缺陷。就是道理都对,但是难行动。

还有一帮不知道是坏还是真听不懂的在断章取义

顺便

偷换概念不外如是。用工业化的资本增密排斥劳动来套用在所有就业上。那么美利坚在去工业化走向金融的今日何德何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财富?西欧产业兴不兴旺,农村又是不是集中?

知乎用户 大先生 发表

温铁军,他的缺陷是一一一当下最后一位中国农民的亲人了,他奔走呼号一一不要遗忘农民,不要忽视农村,不要小看农业。

你行你上啊!

知乎用户 弓正字明 发表

只知道怎么花钱 不知道怎么赚钱 纸上谈兵 空中楼阁 所谓嘴炮学者

知乎用户 流云 发表

20220319

缺陷在于他根本就不是经济学专家,只是一位三农专家而已。

火了的原因,也是他的言论是为大众发声,获得大众的好感而已。

———————————

最近看完了《八次危机》,发现温老的角度很新颖,语言很通俗。但是,不精辟,不系统。

首先,对危机的理解,描述性大于概括性。描述了几次农村如何转嫁危机的。但是为什么?对于农村是否是彻底的坏处?由于没有更深入的理解,所以没有深入解释。

其次,对于发展国家的原始积累,发展国家对于发达国家的依附。也是只描述了结果,没有深层次的去分析。给读者造成了一种假象,没有依附,发展国家就不能原始积累。

最后,我来说一下,我所理解的这个问题吧。

农村之于城市,同于,发展国家之于发达国家。所以,温老书中传达明显的两个讯息是有问题的。第一,城市需要感谢农村的牺牲,解决了城市的危机;第二,发展国家需要感谢发达国家的付出,因为这让发展国家实现了原始积累。同样的事情,不同屁股,就不出现了不同的感谢。

什么是经济危机?生产要素过剩(含劳动力)。比较通俗说就是,减少的购买(购买力和购买欲望)和增多的生产要素之间矛盾。怎么解决经济危机,增加购买(新产品或者印钱)或者转移过剩的生产要素。

如果理解经济危机的本质,其实我们会发现,农村之于城市,发展国家之于发达国家是一个事情。农村和发展国家都需要原始积累(生产力进步),城市和发达国家需要转移过剩生产要素(人也是生产要素)。一方有需求,一方有供给,各取所需而已。

纯理论上来说,双方都不需要感谢,城市不需要感想农村的牺牲;发展国家不需要感谢发达国家的支持。交易而已

从实际来说,不可否认,温老说的的确有一点道理,感谢是需要的,只是感谢的原因不是因为 “交易” 这个事情。

第一,过去几十年,农民的确做出了巨大牺牲,这是不可否认的。在国家原始积累的初期,农产品所换取的生产要素,绝大部分都用于了工业投入。通俗的讲,我们国家主要靠农产品去挣外汇,而这些外汇却没有首先用于农民,而是用于工业投入(工业生产力提高)。当城市出现了危机,通胀的生产要素才进入农村,实现生产力进步。取之农民,用之于城市,最后才流转到农村。的确需要感谢过去几十年几代农民的付出。不过,现在我们已经实现了原始积累,取消了农业税,角色也发生了变化,成了取于城市,用于农村,集体脱贫。

我们感谢农村,不是由于其在几次危机时间点上发挥的作用(转嫁危机和生产力进步是同步的),而是过去几十年、持续地为国家原始积累做的付出。

第二,感谢苏联。虽然苏联的过剩生产要素需要转移,但是为什么要转给你?农产品哪里都可以买。为什么要买你的?虽然有时候,影响市场成交的因素有很多,我们还是要感谢愿意与我们交易的对方。

我们感谢苏联,不是因为通过交易我们获得了我们所稀缺的生产要素(因为这些是我们通过廉价的农产品交换的),而是其愿意与我们交易。

这样看来,温老是有一定屁股倾向的 “实践倒推理论” 派,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导致其结论不具有普遍性,不具有系统性。需要重新客观地总结归纳,才能精辟系统地解答过去的经济危机。

最后,感谢温老的角度,让我也更好了明白事物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世界的发展。虽然不完全正确,但是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知乎用户 吉翁兵 002B​ 发表

把一切问题解决的出路归结到三农问题。

知乎用户 Gavin​ 发表

我看了很多温老师的书和视频,感觉温老师没啥理论吧。

他用的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那一套理论。不过是相对独立的(和海外,西方,学术界无关)研究了中国的情况,用的都是政治经济学的那一套理论。实际上他就是总结了中国建国以来的历史。得出的一个结论,那就是,政府干预非常重要。中国经济之所以发展快,历史上没有出现严重得社会问题,根本原因就是国家干预。

温老师提出中国工业化历史上是如何解决生产过剩问题的,他这个说法其实挺民科的。因为官方学术界并不认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上存在 “经济危机”,也不存在 “生产过剩”,他这种说法算是一种创新吧。但是我个人还是赞同他的说法的,因为我比较喜欢社会学,喜欢抽象的思考这些问题,我也觉得生产过剩和社会制度无关,生产过剩是一个纯粹的经济学问题。无论国家是社会主义的,还是资本主义的,工业化生产往往都会导致生产过剩……。但是中国历史上的社会问题,不仅仅是生产过剩导致的,但是也确实有这方面的很大原因。

温铁军老师主要搞得就是宏观经济学研究,基本理论就是马克思,亚当斯密,凯恩斯那一套,理论上我觉得没有任何创新。

至于温老师对于输入性通胀的说明,对于世界格局,依附理论的说明,这些东西都不是他创造的,都是别人的,很多都是西方左派学者的理论或者结论。

我觉得温老师的东西还是可以看看的,视频和书籍都可以当作一种科普作品去看,可以让你更客观更好的理解中国历史,世界格局,国际关系以及这些东西的现实综合表现。至于理论,温老师基本没有什么理论创新。当然我记得他自己说过自己有什么理论创新,但是我真的不记得了,这段时间没有复习,我这些文字都是根据我自己的尚且存在的记忆印象写的。不是很客观。

知乎用户 哈哈哈 发表

缺陷不就是农民没有权力,没有带有权力的组织来抵抗来自于市场、政治、自然尤其是来自于政治的风险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VD4mqm 发表

他对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总结很有道理,十次危机的理论逻辑清晰,自成体系,虽然未必绝对正确与全面,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视角。

真要说他的理论有什么缺陷,就是他发现了许多问题,却并不能很好解决这些问题。解决问题很难,这不怪他。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说乡镇有得住的,真的不明白还是假不明白?

狂野的医疗,没人的小学,工作机会无,你去好了?

喜欢温铁军的是不是都是一帮没有毕业的学生啊?

你在乡镇找工作,就那么几个好果子,还被各种利益集团收割了。你想工作提拔,不得托点关系走点后门啊?

知乎用户 陈必红​ 发表

如果从 1949 年开始中国获得无限石油和铁矿会如何?

知乎用户 倪胖儿 发表

我以前一直是温铁军的崇拜者。认为大部分人都是无知。现在我却不这么认为了。

因为我想起了毛泽东为什么能够发动人民群众。为什么人民会选择毛泽东,不选择正规的国民政府

大家都知道小农思想的目光短浅。但是为什么那么多小农愿意跟随毛泽东,愿意牺牲自己的性命也要捍卫毛泽东说的那一套?

答案就是只有通过支付代价的变革才能够改变实质。

温铁军的所有演讲我都看过。他所陈述的国内外历史都是客观规律的演变。

可是最终他的主张却是不通过支付代价就想实现实质性的变革。就像甘地一样用爱去感化。

他在自述自己成长经历时,他对自己的评价非常的正确。他确实没有得到很好的改造。他在接触最底层人士的时期是在知青下乡阶段,其余阶段都是处于上流社会。

城市确实灯火辉煌,大量产业过剩。但是城市里的财富却被极少数的人占有。大量像 “气球哥” 这样被时代抛弃的人仍在为了温饱而奔波。

农村确实空心化,主要原因确实因为城市虹吸造成的。但是如今这个社会谁愿意当农民每年挣个一两千?绝大部分农村青年哪怕租房也愿意在城里生活。

想要彻底改变这些本质问题仅仅通过媒体呼吁,感化资本就能改变?感觉就是在做梦。

还有就是去打造生态、有机、康养的村庄是否能普及?中国目前有 70 万个行政村,上百万个自然村。

能达到温铁军所说的生态、有机、康养条件的村落有几个?没有达到条件的是不是继续进城务工,等村庄自然消失?

很多回答问题的人下面评论就说那你提建议呀?只会当键盘侠。

我只会说任何建议都没用。人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人类最大的问题就是从来不在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只有等到不得不改变的那一天,人才会去改变。

知乎用户 三千世界 发表

温属于细节研究的很透,但大方向完全不对。

温研究的问题是农民很苦,农民很累,农民吃了亏,这些都对,建国这么多年,工人,军人,教师,医生等等行业都苦,都累,都吃了亏,只是农民更苦,更累,吃了更多的亏。

但温的方向完全不对,本质上,为了解决农民问题,温的方案是用降低生产力的方式给农民补偿,用来提升农民生活水平。这完全是不能接受的,政府自身是不能够创造任何财富的,政府的财政收入,均来源于生产力提高后,人民贡献的利税。只要生产力持续提高,政府财政收入将持续增加,重新分配的财富也将持续增加,整个群体的生活水平将会越来越好,现在为了提升农民生活水平,降低了生产力,是不是走了回头路?

检验生产力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看生产成本,美国农业发达,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美国粮食和肉类成本低,日韩农业不发达,典型特征就是他们自产的粮食和肉类成本高。

温的方案,不管生产什么产品,都可以考虑一下,在这样的措施下,生产成本是最低的么?有没有更好的生产方式?如果能找到,说明生产力可以继续提高,那么要推行他的措施必然要以降低生产力作为代价,最终必然失败。

温的地位不低,这么多年了,温肯定也试点过他的方案,为什么到现在都没有成功的著名案例,问题在哪?我觉得就是不能提升生产力,无法跟同类产品进行竞争。

===== 分隔线 =====

更新一个回答,我现在算是明白为什么温喜欢提农村蓄水池功能,以及为什么我总是感觉温提倡的方案降低了生产力了,可以看一下下面的回答。

温铁军所提出的 “资本增密”“技术增密” 分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会导致“排斥劳动”?

知乎用户 洪权​ 发表

看过一些视频,对温老的精专还是很支持的。

要说缺陷嘛,就是不要跨界。做精专的农业研究就很好了。做自己的长处。

不要去跨界搞经济问题。

因为,经济和农业是天然的水土不符。

跨界搞经济问题,温老危已!

能看的出来,温老对农业非常在行,抓到核心。但是,对经济问题入门都没有做到。只有一腔热血。想象了一个美好愿景。

如果找一位经济顶级研究者者合作,可能有一些可行性。问题是,看来温老有信心。没看到自己的短板。

如果有人能跟温老有联系,请震醒温老,不跨行,不跨界。只做自己一亩三分地,只做自己最精通的才是最好的路。

知乎用户 逝影绝忧 发表

他在说什么?

我不清楚你们有没有这样子的感觉,

在听他讲分析叙事的部分,很有条理,说的很好,

但是在讲解决方案的时候就直接从北京跳到丰县了,

这里有一个鸿沟。

不仅仅他一个人如此,

看过一些中国年轻学者的著作,

也是这样子了,

实然分析做的很好,我很认同,

应然分析直接跳跃。

在评价温铁军理论有什么缺陷的问题前,似乎更重要的是温铁军的理论是什么,

而不仅仅是公开场合的汉字与汉语。

先说这么多吧。。。

知乎用户 Boris​ 发表

温教授属于实践派,所用理论以紧贴实践的实用主义为原则,理论的系统性基本谈不上。其所用看上去并非像一个理论大厦,有系统的基础概念,再按照严丝缝合的严格理论推导形成各种事物内在关系,可以系统的解释所遇到的经济现象。

他们这种做法的好处很明显,不必受理论体系的局限,进入各种窠臼,能收放自如。

知乎用户 威尼斯总督 发表

只有一个缺陷,城市小青年已经被豢养习惯了,对野外做农业投资不感兴趣。野性这东西是野外磨练出来的,对于城里圈养习惯的年轻人来说,去野外等同于自找不愉快。打猎、耕种、放牧这些都是野外生存的本事,大量人口进入城市后这些本领只会退化,退化成自己的爱好而不是谋生技能。

你如果说中国人不愿意回农村是不想当农民,那美国红脖子可是当农场主,美国不也年年农业人口流失?美国红脖子的开车打猎拓荒都是城市小市民眼中的自由,怎么还是没人去?

指望圈养的老虎出去虎啸山林,爪牙锋利否?

知乎用户 hullo 发表

温铁军教授总是强调自己是三农专家,而不是经济学家,为什么会这样的呢?

一方面可能是温教授谦虚吧,另一方面则主要温教授的理论与现有的主流经济学理论不兼容。

改开已经四十多年了,新中国已经成立七十多年了,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在经济理论方面,中国却很是乏善可陈,能够勉强解释中国经济成就,主要就是温铁军教授的危机论,和林毅夫教授的新结构经济学。

温铁军教授主要是解释前三十年,林毅夫教授主要是解释后四十年。

那么,温铁军教授的危机论到底说了什么呢?

其实主要就是用教员的矛盾论来研究经济现象,矛盾论认为主要是矛盾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危机论则认为主要是危机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但是,我们就要问了,中国有矛盾,有危机,苏联也有矛盾,也有危机,广大亚非拉国家都有矛盾,都有危机,为什么只有中国成功了呢?

因此,矛盾论之后,必须要有实践论,危机论之后,也必须要有实践论或者改革论。

那么,究竟要怎样实践,怎样改革呢?

温铁军教授并没给出明确的答案,林毅夫教授倒是给出了答案,一要有为政府,二要有效市场。

广大发展中国家又要问了,怎样才能实现有为的政府,怎样才能实现有效的市场呢?

中国专家就要挠头了,这个,这个,孩子没娘,说起来话就长了,你们先要有一场彻底的革命,需要一个毛泽东,还需要一个整体利益的政党,还需要——

这时候美国专家站了出来,你们只需要自由,只需要民主,自由民主是普世价值,包治百病。

方案方法越简单,越具有煽动力,越容易照搬模仿,因此,大多数国家都会听美国专家的,少数人的确能够获益,但大多数人却很是糟糕,典型的例证就是拉美,因此,拉美的政治经常陷入两种极端,要么极右上台,要么极左上台。

无论是温铁军教授,还是林毅夫教授,说的也基本符合事实,但是,实践起来都太艰难了,几乎不可复制,那么,这样的理论也就缺乏普遍意义。

人类最具备普遍意义的思想理论,主要有两种,一是自然领域方面的科学技术,二是社会领域方面的中心边缘理论。

所谓自由民主的本质也是中心边缘理论,越靠近中心就越发达,或者成为中心的外部重心也会更发达,而边缘化的地方,和边缘化的人口,则永远也没有希望。

所以,要想实现经济发展,只有两个途径,一是成为中心,二是成为中心的外部重心。

中心的根本就是自我循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关键就是规模优势和体系优势。

重心的关键则是依附中心,依赖海外市场,几个重点行业,或者几个重点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和世界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中心化道路,没有几个国家适合,甚至除了中国就不再有国家适合了,而重心化道路,则过于依赖外部环境,主动权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也是自由民主能够忽悠很多国家的主要原因,很多国家都认为,或许老美就把我们这里当做重心了呢。

实际上,经济学理论就如糖果治病,几乎没有哪个富豪是通过经济学理论致富的,更没有哪个国家是通过经济学理论而富强的,矛盾和危机是普遍性的,但成功却很难复制,甚至不可能复制。

一种思想理论,能够产生实际作用,关键在于打通自发与自觉,矛盾主要是自发的,实践主要是自觉的,也就是打通矛盾和实践,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对于几乎所有国家而言,都很难实现。

温铁军教授的危机论,的确很好的解释了自发性,但是怎样上升到自觉性,怎样实践,怎样才能成功,他并没有给出答案。

或许,温铁军教授自己知道答案,但他不能说,因为说了反而令人更绝望,就如对着一个穷孩子说,你将来只有百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机会能成功,这话尽管是事实,却太打击人了。

对于穷人或穷国而言,努力了也不一定成功,而对于很多二代三代而言,不需努力也能成功,那么,很多穷人和穷国就会选择躺平。

知乎用户 刘昊 发表

医疗下沉难度太大。一个 200 床的二级医院正常运行需要 300 医护,而医护人员能达到人口的 0.3% 在发达地区来看都算高配,300 医护就是 10 万人口,这个医院建在哪,哪里就是县城。其他服务配套行业情况也是类似的,你可以去发展乡镇,但把一个乡镇科教文卫配套好了之后你会发现这里已经变成新的县城了,那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在原县城的基础上发展 20~30 万人规模的县域经济呢?

知乎用户 不想上吊朱由检 发表

说农村百业,前三十年中国几乎所有农村都挖空心思搞产业,能搞的都搞过了

知乎用户 丰亨豫大 发表

对历史的总结比较到位,但是不要指望过去的经验能指导当下及未来的实践。

温教授这几年一直在提倡农村集体资产货币化、证券化,但是现实中的例子只有少数几个靠旅游发家的村落,资本目的是挣快钱,所以也就只能搞旅游业。可是,旅游业能成功的有几个?日本不是已经实践过了?更何况苏联解体后,俄国把国有企业也证券化了,把股票分给老百姓了,可结果如何?谁敢说中国的农民就一定会比俄国工人表现的好?

农村也不是城市的垃圾桶,城市和工业出现经济危机了,总要农村、农民接盘,这能持续下去吗?农村的青壮年还有多少?16 年中国就成为无可争议的最大工业体了,农村在此之前就已经被工业深度改造了,农村除了基本吃喝没有货币化外,其他都得要现金支付,哪里有什么 “大疫止于乡村”。

人类产业就是不断集中化发展,从游猎到采集、游牧,再到定居农业,再到手工业,再到机器大工业,集中化程度在不断加深。偶尔遇到危机,经济模式可以向后缩,但把向后缩当作克服困难的法宝就刻舟求剑了。

知乎用户 很纯粹的世界​ 发表

有缺陷,但方向是对的有利于调节区域贫富差距,随着城市发展虹吸农村的人口和财富是必然的趋势,中国人又特别多,在人口没有明显降下来以前就是一个高度内卷的国家,发展农村让农村不至于特别难堪,至少能解决农村地区 405060 养老问题,避免什么都不管农村养老比几十年前还差的局面。

等上 30 年大量人口自然老死,农村土地集中,剩下才好发展集约化农业生产更多的农产品。到时候国内人均 GDP 现在 2 倍多都是正常的。按 30 年老龄化估算到时候有 11 亿多一点人口。

国内将来是要和日本学习弄出大量中产出来,最好是纺锤形,虽然不太可能,但做一定要往这个方向做,因为和平年代资产兼并就是会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近期部分退休领导主张弄成宝塔型,笑死人,宝塔型后果就是过个 10 年又变成现在这种锥子型。用纺锤形心态去做才能保证宝塔型能成功。

无论是经济还是事物的发展都是动态平衡的,可能有人觉得过去投资中部西部大开发都是错的,可一点不投带来的后果就是财富彻底留向沿海地区,沿海地区人什么都不干就能通过土地增值去掠夺大量中西部地区财富。这不是鼓励躺平是什么,现在的方针就是中部崛起,来微调沿海的虹吸效应

还有 15 年红利估计就没有了,至少农村地区的人能过上中低收入但配套设施齐全的小民安宁生活,大量在这个过程中建设的房子都会便宜卖给人住,甚至很多地区比鹤岗更夸张送房子给人住。

社会的将来在大国大城理论被推行时就注定,将来全中国的人半数以上人集中在一二线及其都市圈周围,而四五线和农村就是专门用来休养生息给中低收入又上岁数人的养老区,毕竟这么多年基建该有的配套设施都有了,维护成本并不高。

时代的发展总是让后知后觉者承担代价。全世界二战后因婴儿潮而兴,也将因这代人逝去而重新开始新的发展模式

知乎用户 卡拉迦迪斯 发表

太有人文关怀了

知乎用户 王止修 发表

自从看过温老师的演讲片段后,我基本上读完了温老师的大部分著述(《八次危机》这种普及类的书,不算学术期刊上的文章)。

我一直怀疑温老师说的山水田林湖草综合开发这件事的投入产出比。能够实现综合开发的资源,有个前置条件是基础设施能跟上。 农家乐、有机食品产生的价值应该远远不能够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相提并论。诚然国家已经担负了建设成本,那维护成本呢? 造桥修路三通五通都是全域性的,而旅游资源不可能全域开发,综合算下来,这个东西能够支撑住基础设施的维护吗?

我只能理解为,山水田林湖草综合开发是相对于现状更优,能够综合开发一些生态资源总比不开发好。 但这似乎跟温老师的宏大叙事不相符合。

我只能不怀好意的揣测,温老师似乎是想把 “山水田林湖草综合开发” 这个概念先搞起来,利用金融放大器来缓解当下的债务。至于未来能否真正实现经济上可持续的生态文明,就交给未来的人去做了。

知乎用户 猪猪侠​ 发表

有一点缺陷

那就是农村山林湖草资本化

我觉得应该尊重农村现状

不要低估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等过个几十年,随着农民觉悟和思想的提高,农民都会提高居住和生活品质

有些人老惦记去改造农村落后现状

没不要

你们把农村规划好就成,别去农村瞎折腾

现在的农村房产和生活水平,比几十年前进步多少

都是农民自发搞起来的

就像江浙沪那些农村,看到港澳台那些小别墅很好,就努力挣钱学着样子开搞起来

所以别过度干涉农村,别老想着印钞上项目,都是浪费民脂民膏,过于主观和唯心

知乎用户 宫乘风​ 发表

没什么缺陷,

他号召都市小资去建设农村 — 描述的田园牧歌

他也清楚都市小资不会去 — 都市小资又不是真拿个啥

更清楚都市小资用听号召来表达自己的意义和存在。—- 都市小资还是有点追求,这点追求是都市小资区别于其他的关键

非常清楚都市小资去了农村还是都市小资吗?—- 农村怎么小资法,农村只有土灶烧酒,没有红酒

所以就可以一直号召。这都闭环了,哪有缺陷?都市小资渴望逃离的是都市的规则和压抑,可不是都市单位便利和物质基础以及机会。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去都市化的田园牧歌里度假,等想喝辛巴克,想卖驴牌包包就回都市。

当然如果 tg 不搞异地搬迁扶贫,这简直可以又一直搞下去。

所以算不上缺陷的缺陷是没考虑 tg 居然玩真的。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r9KxZq 发表

没有什么缺陷,最主要的缺陷就是触动了资本垄断的大蛋糕。完全改变了分配机制,让某些个高利润行业失去了巨大的不合理空间。

温铁军理论的一个核心是百村百业,但是这个业不仅仅是农业,而是各种业态,也就是分封而治的一种状态,借助现代交通与网络体系,实现产业由过度集中到合理分化的一种状态。

结合市场经济来说,就是区域性的小规模的自给自足,比如说五百万人口的区域搞一些产业刚好满足自身需求,这样大家都有钱赚,但是不能过度扩张。挤压其他地区。

目前工业社会的唯一目的就是垄断,地域,国家甚至是整个产业链垄断。

温铁军的理论之所以会被人喷,是因为短时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便是百年之后也很有难度。实现这样的目标的基础是高度发达的科技和高水平的人均教育。以及合理的人口数量。抛弃这些隐含约束条件是不会有任何好的结果的。

现实是残酷的,资本运作已经无孔不入,农民未来的路依然很长时间是摸石头过河的,所以在工业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要提高农民收入,未来只能是集体土地上市这样一条路,这就又回到了当初土改的出发点,以地换。。然后重新分配。

知乎用户 三和浪子 发表

不符合经济规律。

人口会自然向城市(能够赚钱的地方)集聚这是现代社会一种普遍规律。农村人均几亩地,一年赚的钱,没深圳电子厂一个月赚得多,农村人享受不到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为什么不往城市跑。

至于他说的农村百业,请问投资 400 亿可以有点水花吗(独山县),全是烂尾楼,拿着纳税人的钱乱挥霍,难道不应该反对吗?

农村就应该结合比较优势发展属于自己的产业,而不是所谓的百业。农村人口少了,人均自然就上去了。这才是正道。

知乎用户 核动力电子羊 发表

第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工人阶级在城市 996,你想用工业化的成果把小农都补助成小业主。某地土改改出一堆小布尔乔亚的事情还历历在目呢,你问问工人阶级答不答应

他用很多华丽的词藻包装了一个乾隆爷理论——“为了解决农村低素质人口的就业问题,我们减少大规模生产,补助农村小生产者,让所有人都看起来是安居乐业

第二,试图挽救即将消亡的旧时代农村

他在各种理论,各种演讲,各种叙述中若有若无地自居 “大家长”,有一种 “我是乡贤”、“没人比我更懂三农问题” 的傲慢心态,并抱着这种心态纸上谈兵。

至于他的战绩,之前已经有人举例过,这里不做赘述。反正睿智的帝都市民不会再为他的生态经济打钱了

第三,机械唯物论谬误。

他的理论丝毫不和科技结合也不考虑科技的发展,假定生产力在原地踏步,我们应该怎么安抚那些农村 NEET(No Education,Employed or Training)

一部分农村居民缺乏教育和培训以至于找不到工作,他给出的解决方案是用一些带有噱头的 “高附加值” 产品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譬如,农民伯伯亲手种的稻米,亩产是集约化农场的一半,标价是集约化农场的一倍

随着科技的发展,别说小农,技术工人也会逐渐被机器取代。他还沉溺在过去任职于中央部门的辉煌中,企图将现在的问题归并为往昔的问题而加以解决

第四,意识形态冷漠。

他的国际关系理论总以不发生冲突、避免正面对抗为前提出发,片面的从经济的角度看待苏联的灭亡,忽略思潮对政治实体的多方面影响

常常摆出一种 “就事论事,不谈主义” 的态度,故作高风亮节。然而,实事求是地把蛋糕做出来,怎么分配就是看 “主义”。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他想要构建和维持一个农村“百业兴旺” 各种生产小而全的经济基础

他是有意识形态的,但是他不说,或者是不敢说。转而用一种 “农民之友” 的口吻伤春悲秋,塑造自我形象。这个我们见多了,十八世纪末的巴黎有这样的人,二十世纪初的俄国有这波人,现在中国也有 “人民之友” 了,这是好事

第五,缺乏实干思维,拒绝为更深入现代化服务。

不把农业当工业。不把农业工人当工人。不把农民工当城市的一部分,思想停留在一个人伺候几亩地的年代,停留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获成功的年代,并像努力用政策来维护小农和小农的经济基础

现代化就是要大生产代替小生产,国内外市场融合。在考虑农业问题的时候,务必要考虑东南亚一年三收的稻米,北美敞开供应的玉米大豆

以当下是一个互相比栏的时代为借口,掩盖他想要充当裱糊匠、开倒车、行懒政的事实

第六,去依附理论的片面性

这玩意吹起来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黑起来就是宣扬民粹,挑动对立。他试图劈开西方的一切影响,建立一套话语体系

但是,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啊。外国人说的剥削到你这里来就不是剥削了,外国人说的阶级对立到你这里来就大和谐了。试图掩盖矛盾,不愿意直面问题,想要粉饰太平,并在寻求一些既得利益者为其买单

最后,个人感觉温有点坏,怀疑是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之流。越看越像川普,上 B 站当孩子王

知乎用户 哄哄 hello​ 发表

缺陷就是造成天价不合理的农产品消费

80 块钱一斤的炒干面豆子

天皇都吃不起吧

知乎用户 松撻 发表

他所有的言论和著作的目的在于,长期处于被视为蝼蚁的汪洋大海中,为他们能持续地提高生活品质,不被剥夺基本的生产资料努力太多了。让拿着羊毛剪的,让那些来自汪洋大海,跻身或者附身资本的,以为驾着龙舟的人咬牙切齿,还不好下口。要说有不足就是,目前为了这个目标还前路艰难。

所以,针对这个问题,缺陷就是问题本身。

知乎用户 moyuer888​ 发表

温铁军算不上一个认认真真的学者。无论是研究能力还是语言表达能力都存在问题。他属于那种比何新水平更低的不入流。

他喜欢宏大叙事,但学术功力不够;好发惊人之言,但论证无据;喜欢与主流意见反着来,但说的只是小道理,否定不了主流的大道理。

另外,我感觉他喜欢改开前,而尽力抹黑改开。

知乎用户 随意​ 发表

乡贤这两个字就是最大的缺陷。

我们看看乡贤都是什么人: 晁盖,曾头市,扈家庄。。卢俊义。。这都是典型的乡贤。

我本人就是农村的,我们村的” 乡贤” 我最知道是什么东西了。无非是有钱或者有势的人。钱可以是任何途径赚的钱,比如 BD 村、诈骗村、骗保村等等。势力可以是任何势力,比如黑恶势力。

村里有一大特点就是兄弟多者势力大,势力大者赚钱快。就这么简单粗暴。知道农村为什么重男轻女了吧。

兄弟多的就可以掌握村里的话语权,进而掌握村里的集体财产分配权,进而赚钱就快,进而就成了” 乡贤”?

我去 TMD 乡贤。

知乎用户 在路上 发表

当年的政治经济学老师,人大的经济学博士,是梁漱溟,晏阳初,温铁军的粉丝。每次上课课本不讲,一大半时间都在讲这几位。所以,我虽然不了解温的观点,但是一直对这些人有些敬佩。

最近偶尔在 B 站看到了温的视频,作为一个农村出来的人,我不认同他的解决方法。温现在主要说的就是,当年我们选择牺牲农民来进行工业化,农民苦啊,来博取出生农村这些人的好感;转头又是我们一穷二白,又要独立自主,要发展只能牺牲农民的利益,虽然我们苦,但是我们独立,以此博取大旗党,独立自主派的好感。最后讲到农村的未来发展那就真离谱了,我一个农村人都觉得不现实。

城市里出生的这些人认同他那是你们没有真正在农村生活过,农村根本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农村出生的人还认同他的观点,我觉得您就是真的太把自己家里那两亩地当回事了。拜托,大部分人的地不是在城市的郊区,除了种粮食种菜没有其他的用途。我们家有十亩地,您要是真觉得农村有前途,一亩一千块,我愿意承包给你,三十年五十年都可以。

再说第二产业,当年的乡镇企业为什么大部分都是失败了?现在又凭什么成功?

第三产业就更别提了,横店是个特例。金融业就更别说,一群泥腿子搞金融,你不是害老乡吗。

老老实实搞好城镇化,让农民工能获得城市同等的待遇,让我们能方便得落户城市,才是正路。现在的房价,这条路估计是不大好走,所以基本无解。

马上 60 后也要集体退出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了,60 后农民工绝大多数还是要回到农村老家养老,他们回去可能还会把抛荒的地在种起来,承包给别人的地再收回来自己种,这两年农村的集约化可能还会退步。

知乎用户 人间大炮一级准备​ 发表

温老的窘境是后工业化时代的农业专家。

我国农业的问题由来已久,要想根本解决太难,2006 年废除农业税都是千百年来头一次的壮举。

在工业化时代,要想解决三农问题,

1、要减少种养殖从业人口。

2、要农业工业化。

3、要让农民参与高价值产业链环节,比如流转、批发和零售,比如参与农村金融环节。

但是这太难实现了。

我国毛时期的农村合作社是一次伟大的农民自我组织,但最终还是难以为继,一句话概括是,全群体维持高能级运行是不可持续的。

生产关系还是要符合生产力的水平。

这都太难了,人是经不起考研的,人性是趋利避害的。

毛时期的标准的干部是损己利人,大公无私,一碗水端平的好干部。这种人的存在在人类历史上都是少的,非常态化的。

所以怎么办,只能拖,只能等。希望社会蛋糕越做越大,希望分蛋糕越来越公平。

但太难了。

因此温教授更多的是一种理想主义,是一种人类高能量状态的理想组织形态。而现实中,是不可行的。

知乎用户 景翳翳 发表

1. 没有回归到资源利用与分配上,还是强调了资源上游管理的价值,实际上就是资源管理的名义,垄断的实质。资源本身是公共的,根本不应该有过高的价值。上游资源管理也都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蛇头事业,也就是说农民必须变成资本家进行要素市场垄断才能改变自己的现状,这显然违背了农民的传统意志,2000 年的农村的朴素、热情、生机勃勃的风气现在全部都没有了…… 农民商业化是和农民的价值观完全违背的号召,农民怎么可能都来响应呢?农民心里共产主义的状况非常左,城中村里的农民自然 “会做人”,但大部分农村农民是普遍朴素且把共产主义当作信仰的,这样就注定了一切让农民转型经商的政策最终都是政绩政策,实际上效益不高……

“成王败寇” 论人是错误的,支持对低收入者直接发钱。

2. 分析结构角色化,(角色是没有意义的,社会关系才是有意义的)缺乏多个更实际的分析结构,已经有网友指出来了,“今年是初一的同学大扫除,明年是初二的同学大扫除”,没有提出农民的儿子比农民还穷的现实问题。农民最在意的子女的未来偏偏没人提,不给农民解决最重要的问题,当然他自己可能意识不到这个问题

3. 经济管理与传播混乱,但是幸好还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尤其是写城市集中教育资源进一步剥削农民的时候,总算是提出了农村没有公共治理资源,不止是教育,医疗、人文、环境、精细物流、宜居基础建设、公共服务、多元商业平台等,农村一样都没有…… 全都被集中在大城市了。

3. 实践性极低,风险控制完全没有,对农村每次的改革最开心的永远都不是农村人,每次改革肥的几乎都是贪官、恶绅、奸商……

农民其实落不到多少好……

知乎用户 van 发表

温很有迷惑性。他对年轻人的毒害,送他四个字:温水煮娃!他们不是为农民,还是与权力勾结,为自己名与利。

知乎用户 Carlo 发表

他的理论缺陷就是因为它是理论,而不是现实,而现实就是人们用脚投票,难道有谁比他们自身更了解自己需要什么?如果真的有大规模回流那一天的话,我相信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不太好过。

回农村和小乡镇发展,至少在现在看来还不是大多数人的第一选择,日本其实是一个可参考的例子,他们的农产品利润率绝对比中国的高得多,但人还是往都市圈挤。

中国未来数十年老龄化速度吓人,的确会有相当多一部分年龄到点了的人会回去,但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干不动了,回去好歹生活成本低很多 (养老金的问题我就不说了),乡镇的医疗服务麻将馆丧葬之类的行业应该能兴旺起来,其他的就不知道的。

知乎用户 Mr Liao 发表

希望他老人家去了解下农村宗族关系对人的束缚和打击以及农村那传说中 “淳朴” 的民风是否真的存在过哪怕一天一小时一秒!

逃离农村,不只是逃离农业,更是逃离那恰人的生产关系,这点不用生活在农村,逢年过节回趟老家感受下就好~ 我想这也是绝大多数人逃离农村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所在。

在城市,你自己劳动自己吃饭,没有乱七八糟的亲戚关系,朋友相处随缘,没有膈应你的邻里关系,门口一关,丰俭由人,甚至一辈子不需要认识你的邻居,你的邻居也懒得管你的闲事,这不好么??

至于农业生产,他老人家那套不行,只有 “小管理者 + 机械化智能化” 生产,才是解决的办法,为了避免农村生产用地被资本家“兼并”,国有参股是必要的。

我也曾相信过想象过农村的美好,现在的我坚定的支持持续推进城市化进程!

知乎用户 倬彼昊天 发表

他不相信银行会破产,因为他认为银行破产代表的不仅仅是银行破产。

苏联都解体了,东欧剧变都发生了,银行破产为什么不存在可能。

知乎用户 jac 发表

农村百业到底是哪些?上次举了个打铁的例子,难道是手工业?

最近说生态资产货币化,这是搞旅游业?

没有数据支撑这个产业规模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农村里面人才必定会被城市甚至大城市吸引走,他的理论更多的是传统的儒家道德层面,现在想扩大社会影响力用以上达天听。不管农村农业理论再强农村没有人才去实验这一铁律决定了农村农业在工业化社会中是没有竞争力的,导致资金和技术进去农村农业是没有回报只会消耗掉别的产业生成的利润使国家失去竞争力。现在所有的农村农业问题具体解决的方案就是其他竞争力强的产业利润由国家统筹转移支付反哺农村农业。农村农业的经济模式决定在工业社会中能承担被社会淘汰人员的就业问题,解决被工业淘汰后的人民就业问题。工业技术的发展不是扩大就业人口而是提高效率,减少就业人口。能扩大工业就业人口的方式是工业发展对外销售,服务业也是解决就业人口的大产业,服务业目前还不存在工业效率提高导致的产业人口减少这种特性。还有他的所谓的农村解决财政危机的假说是不存在的,农村人口在农闲时节大量外出打工(农村的自留地保证了农村人口的吃饭问题,一亩地的粮食能保证一个家庭吃 2-3 年,剩余的可以种植蔬菜,家里的猪能保证一年都有肉吃不是新鲜肉),打工收入都攒下来解决家庭住房问题,在解决家庭住房之后还有剩余。此时工业化的成果还主要由城市享受,水电下乡及家电汽车下乡并且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补贴才使得农民享受到工业化的成果,要不然现在农村的农民还大量手持现金而过着没有家电汽车通信的改开前生活方式。在整个给农村通路和水电通信连接的过程中中央是用债务的形式给农村建成的基础设施。温的假说是中央吸血农村,这种论断不知从何而来。

知乎用户 房海波 发表

【温铁军】工业化的本质到底是什么?_哔哩哔哩 (゜ - ゜) つロ 干杯~-bilibili

温铁军的知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缺陷严重到说话都自相矛盾。

一方面说农村百业兴,一方面自己又说工业化的核心是一个资本增密的过程(当然这点也是错误的),资本增密必然带来产业的集中,产业集中了又怎么农村百业兴。

知道为啥温铁军日常打破西方经济学教课书了吧,因为他的说法实在经不起推敲,懂点经济学常识的都知道不靠谱,于是他先在这里打的伏笔,一旦别人拿经济学常识来反驳他,他马上说教科书不对,那他就处于不败之地了。

工业化的核心是让工业生产成为国民财富的核心来源,并使之可以持续进行,资本增密只是一个表象,把表象当核心,这也就解释了为何温铁军对工业化社会如此缺乏了解,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案如此民科的根源。

知乎用户 你也不用太吝啬 发表

乡镇怎么开展工业是个问题

怎么从城市要回资本发展基建物流能源

怎么把工厂成本比大城市还要低

农业养不起那么多人

旅游也养不起那么多人

不发展就只能每个月拿一百多养老金

可问题是从哪拿钱发展

不能容纳大量就业的乡镇怎么发展乡镇

知乎用户 hYY 发表

什么特色手工、绿色生态、旅游都只能救一个地方的农村,救不了全国。其实现在搞的这些都是有排他性的,一个市下面有几个这种特色村可能还能吸引人,如果每个村都是特色村呢?人们对旅游、生态农产品、手工艺品的需求是有限的,最后这些村子也会卷起来。就好像现在搞地理标志农产品一样,它们定价高是因为市面上还有大量普通农产品,如果有朝一日百分之九十的农产品都是地理标志产品,都能讲一段 “故事”,谁会为这些东西买账呢?

知乎用户 硕鼠不食黍 发表

温铁军的理论忽略了一个巨大的群体,这个群体就是中国粮食生产的主力平原地区的农村,在华北平原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区的农民保障着中国相当一部分的粮食安全。

中国的土地中至少十四亿亩土地是种植没有什么经济价值的粮食作物,而种植这些粮食的地区除了黑龙江之类的地广人稀的地方外,都是中国人口稠密的地区。

这些平原地区,尤其是淮海地区远离中国现有的大城市,乡村旅游几乎可以说死路一条,而平原地形除了粮食种植几乎可以说没有什么生态价值,而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又会危及中国的粮食安全。

至少在豫东,鲁西,皖北这些地区温铁军的理论可以说毫无价值。

知乎用户 王东来 发表

温铁军最大的问题,就是将农村过于理想化,这也是我自始至终反对他的理念的原因。

温老 X 的理论基本上就可以概括为用现代的技术和生产方式武装农村,让农村变得更加强大,不再是蓄水池而成为造血干细胞,依托农村完成社会转型,并最终让中国的生存状态变得更好。

乍听上去没有问题,对吧?可惜徐州丰县的事件,让温老 X 的想法彻底破了功。徐州不穷吧?丰县也不是贫困县吧?但是(此处省略若干字)

这些农民已经掌握了现代的技术,但是他们用这些现代的技术更好的犯罪!如果这些农民掌握了更好的技术,他们会不会直接去城市里肆无忌惮的抢夺妇女呢?我并不是在假设犯罪,而是这些犯罪已经赤裸裸的发生在我们中间了。至于宗族械斗、踹寡妇门这些农村经常会发生的事情,我就不多科普了,这也是农村为什么要多生男孩的原因,而这些问题温老 X 又如何解决呢?

三农问题的解决,可以靠教育,可以靠社会主义集体农场,但绝不能靠温老 X 那一套理论,如果靠了这套理论,就相当于给三岁的孩子一把猎枪,让他去打猎一样。你以为他能打来猎物,实际上他会拿着这把猎枪去做别的事情,而让三岁的孩子拿猎枪的制度,就是最大的罪恶!

这也是我一直反对温老 X 的原因!

知乎用户 Yuri X 发表

农村证券化

那么问题就来了,有证券就得有收益。

如果你说从环境的角度来讲,植被带来的水土保护和碳中和这些算收益。

也不是不行,那你得有办法让不买你证券的人拿不到收益。

总不能不买证券的人断水断电断空气吧?

看,死局。

如果强行全民征收……

那 TM 不就城乡支付转移么……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来来来列一下百业能有多少业?中国有多少村?一个村一个业够分吗?

以岗位论,市里面几万块就能搞一个岗位,农村几万块怎么能弄出一个岗位?把农民限制在农村就是解决方案了?农村人不是人?

知乎用户 Alex 发表

赞温的,给你画了张最终效果图,很美,但农村百业太过空虚,怎么复兴乡村,复兴到什么一个地步,他也给不出一个答案。这群人不考虑过程。国外有部分成功经验,但我们与他们有些东西真不一样的。我们国家有且仅有一个话语人。

反温的,比方山贼等人给你了一个过程,依旧将农民村作为一个电池,他们不考虑电池里的电用完会出什么问题。历史上这群人永远不会考虑后果。这个时候无论左还是右,都是相信市场的,贡献完了滚回农村才是市场选择。

所以根本上农民该不该在国家发展中分利,如何分利,剪刀和反哺,不能快百年了还让反哺成为一句空话吧。但看知乎,就算标榜左,也并不希望农村能分利的。

说那个点吧,你要搞大城市群,那现在就要把公租房和同权这个缺补上。或者耕地不能动,那宅基地动起来,只准城市资产变现,农民手里的都不能变现不合理。

知乎用户 无铭 发表

最大的问题和缺陷是,时代不需要。三农问题,农民农业农村,我们分开来看看这三者。

一:农民。中国还依然保有一定基数的农民,但这些农民基本上都是上一个世代的人。自 80 年代后的人口,基本上都是工业人口。农民作为中国历史上存在数千年的群体,在今天已经事实性走向了消亡,这个是时代进步的结果,也是工业化的结果。随时技术的进步,农业所需的人口只会越来越少。

二:农业。农业作为第一产业是基础,是保障,但也仅是基础。要发展经济,要提供就业,要升级产业,这些都和农业关系不大,农业作为保障性产业的要求就是不出问题就行了。

三:农村。这实际上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温铁军理论中的核心,也是国家乡村振兴的核心。但是实际上农村要走向何处,目前是一个死结。因为中国目前无力对广大农村进行改造,既没有精力也没有资金。农村发展道路目前比较主流的,一是撤村进城,二是乡村振兴。前者是消灭三农问题本身,既取消农村,消灭农民群体,一劳永逸的解决三农问题。这实际上也是之前政府主推的政策。后者是目前政府现在进行运动,实际上前者也被纳入了后者之中。温铁军所呼吁提倡的也正是乡村振兴,但实际上在面对区域差距越来越大的现实时,什么政策都不好使。

知乎用户 王大飞 发表

理论没啥问题,

也许 15 年后就会慢慢实现。

等到农村空心化越来越严重。

各地开始爆发出问题的时候,温老的观点可能才会被重视。

有一点。

我认为各个农村不适合大规模开展所谓 农家乐,或者特色旅游。

每个地方都开展,等于每个地方都不开展。

而且会导致当地政府玩命贷款去搞特色。最后一屁股债。

换句话说,现在搞农村 资本化性价比不高,环境不成熟。做了绝对亏本。所以资本会放弃。

多读读历史,

长久以来。

农村都是乡绅自治。

其实有些东西温只是点出来。但是没有明说。

就是一味的工业化是不对的。

未来的工业化生产,必须结合算力。

不能无脑搞过度生产。 不然生产力过剩,会导致很多问题。

目前来说,不能解决生产力过剩的问题。

也不能解决,城市虹吸乡村人力的问题。

既然这 2 个问题无解,只能让城市化加剧然后爆发新的问题,最后开始收割城市,例如房产税,户口门槛加剧,逼一堆人再回农村。

再做个循环。

哦了。

知乎用户 Ti-Jing 发表

川普的建墙理论有什么缺陷,他的理论就什么缺陷。

知乎用户 godian 发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知乎用户 一丁一丁​ 发表

温铁军的理论没有缺陷,但是围绕这个理论的使用问题很大。现在很多人把温铁军当成速效救心丸,认为只要按照温铁军老师的理论执行,就可以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我始终认为那位的话是相对真理: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解决农村问题的根本就是提高生产力。

那些机械化耕种的土地,就应该尝试精细化工厂化智能化管理,提高亩产和土地的承载能力。

不能机械化的丘陵地带,就应该平整土地,创造机械化的条件。

实在无法平整的土地,就应该针对性的培育耐寒耐旱,方便管理的作物,为农民提供更优秀的育种,提高本地生产力。

这一切的先决条件就是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保障义务教育的执行。

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一定是农民现代化。

知不知道镇上的鬼火少年最崇拜的是什么人?是那些带着几个兄弟和两万块钱上山开赌场,两个月赚到三十万的 “大哥”。你指望这些人长大以后振兴农村,靠什么,靠借赌债吗?农村金融业是吧。

其次就是该有的投入不能少,平整土地,机械化农具,育种的科研投入等等。

迷信温铁军老师的理论,说白了就是相信上下嘴唇吧嗒一下,政策一给,一纸红头文件一发,乡村就自己振兴起来了。这种唯心主义观点是要不得的。

我们想要收获,就必须从财政里拿出钱修学校,再派人把镇子上的鬼火少年抓回去读书。然后花钱把各种架子搭起来,让这些文化水平高于自己父辈的年轻人探索自己的道路。

在这个前提下再用温铁军的理论,就比较合适了。

……

我最近接触了一次农民和蔬菜公司的矛盾,农民在矛盾中毫无议价能力,只能拿起扁担打人。

这让我联想到,就算温铁军的理论原地实现,农民在农村发展好了自己的产业,乡村经济给振兴起来了,然后呢?

那些没有科技含量的小厂在集成商面前是什么地位?恨不得把菊花都给爸爸献上去啊。

就广大农民现在的文化水平,就算真的家家户户都把田种好了,硕果累累全部丰收了,他们有什么议价能力??他们连肯德基每天卖几只鸡都不知道。

天上地下的信息差,这样的农村,最后还是城市的奴隶。

……

农民唯一的出路就是走出去,接受教育。

振兴乡村的唯一途径就是投入金钱和精力,让接受教育以后的农民回乡以后有新的劳动平台。

指望单靠一套理论拯救乡村,做梦。

知乎用户 大蔚王 发表

温铁军在批判领域是老左的路子。老左普遍信仰人的价值从劳动中获得。直观因素的不劳动是道德败坏 客观因素的不劳动是社会问题。这是老左得势以后 可能比资本家更狠的根源。

温铁军在建设领域的问题。没有系统性的经济学思维。他推崇日本农村 这点就是很多老左都避之唯恐不急的。日本土地私有化不说 日本还是地主乡绅绝对主导基层文化民俗的社会。日本农村很多经济要素 背后都是上百年来大家族乡绅政治控制下完成的。中国一旦放任基层宗族家族化控制经济要素 gcd 迟早下课。

最后 温铁军的粉丝 不是真正的干农活的农民 是农村或者县城出身 急于寻求阶层流动的农二代知识分子 这些人没赶上第一批城市化大潮红利 所以寄望于第二次的村镇化大潮红利

这些人不懂的是经济发展和次序是不以人类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这与西方经济学洗脑不洗脑毫无关系 西方资本主义有洗脑的理论 但是经济发展次序论也是逻辑铁律

比如我去年打车遇到一个出租司机 北京平谷农民 津津有味的说农村现在比城里强 城里挣不到钱了 农村开个农家乐一年几十万收入

这个人就是不懂经济次序的井底之蛙 农家乐火爆的原因一定是城里人赚的钱更多了 农家乐不是服务于农民自己的 村镇工厂的商品一定是能外销大城市 才会维持经济稳定的

这是经济次序的逻辑铁律 跟西方洗脑没关系

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不是农民愚昧 是中国顶端知识分子愚昧 人类的经济发展次序 都是高端带动中端 中端带动低端的 农业种植和牲口养殖 在 5000 年前就是尖端产业

商人的祖先是靠掌握种子保存技术 成为奴隶主的 周人的祖先是因为掌握在牲畜的配种技术发迹的 西周是第一个大规模使用太监的朝代 因为周人直接把阉马技术用在人身上 这些在当时算黑科技了

中国农民混的不好 主要是中国城市化质量低 中国城市质量低 是因为中国高端产业不行 高端产业不行 是中国知识分子不行 温铁军是不行的代表 虽然他在某种程度上对汉奸买办集团提出了批判和挑战 但这种挑战是义和团拆电线杆反抗洋鬼子式的

温铁军的智力可能 j 还落后于农民 我去年与家里附近菜市场里卖菜的农民大哥聊起来温铁军搞得无公害农作物 农民大哥斩钉截铁地说 一个西瓜三十一斤的成本 五十一斤的售价 你们城里人谁买啊

这个大哥的智力水平能看到无公害农产品产业发展与否的根子是城里人有钱没钱 是城市带动农村 他比中国很多三农学术义和团强得多了

知乎用户 云岫 发表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半吊子货。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qDr6JU 发表

分析问题,头头是道,解决问题,胡说八道

知乎用户 KKKEEE 发表

你只要懂得农村除了土地和老弱病残(年轻人没有门路的都跑了)还有啥?资本不会做慈善,下乡后会发生啥呢?不会真的有人认为自己能控制经济规律和周期率吧?

知乎用户 王李 发表

他对三农问题的看法和十几年前台湾一些大忽悠挺像,而台湾大忽悠们的思想来源于日本,日本现在三农什么样所有人都看得清楚。

农村不是蓄水池,不论是古代陆权时代私有制土地时期,还是社会主义改造后上山下乡时期,危机来临后,妄想通过把人束缚在落后生产力的土地上,解决生产力发展带来的问题,都会造成人间惨剧,只不过把地点从城市变成了农村,管理者眼不见心不烦罢了。

生态农业也不能和作坊农业划等号。现代农业本质上是最大限度开发人类的力量,包括脑力和体力。这个过程是向着每一吨产出消耗的人类力量和能量逐渐降低前进的。以后的农业形态必然是远离城市的农村地区合并后建立大规模的国营农场,产出经过简单处理后进入城市进一步加工。城市近郊则发展一批难以机械化智能化生产的产品,同时附加值也高一些。这种看似合理的形态也远不是终点。为了效率,管理者会训练人类,改变绝大多数人的习惯,以在多方面成本中找到最低的点。效率则是为了竞争,而不是退出竞争。

去依附从感觉上是正确的,看似美好的,但其本质就是退出竞争。冬天留恋温暖的被窝。

不论是温教授还是台湾大忽悠还是日本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缺乏对科学的敬畏。他们不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试图用重组生产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他们把人作为主体,忽视科学发展改变人类的现实。

知乎用户 无念 发表

温卖得好的那几本都读过,看了这个问题下的回答,觉得大多对温的观点的描述和自己理解的不一样,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买的都是盗版,全部缺页漏字了?

首先,关于温是不是用了很大篇幅论述农民吃亏,奉孝欠农民太多了?答案是对的。农民作为社会的底层(不讨论残障人士,妓女,乞丐等,他们在改开前的中国历史上很难算作是人,社会从来就是真的把他们当牲口的。)付出最多,收获最少,农民用自己和后代的血汗为中国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托底,实事求是地说,奉孝就是欠农民的。

然后,温提倡的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投资三农领域实际是不是还欠农民的债?答案还是对的。应该还欠农民的债。

最后,也正是觉得这个问题下大多数答案跟自己看温的书感觉不一样的地方——温的 “向农民还债” 是出于什么目的?我想可能每个人读他的书理解未必都一样了。

我觉得温在这个问题上是比较冰冷的,倒是很符合他反复强调的 “去意识形态” 研究。温从来没表达过向农民还债是出于良知,是为农民好,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他的立足点一直都是农村可以承受危机!**这是他多年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不是拍脑袋来的,很多的误解就是把这个结论强行带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色彩。而温是一再强调要避免这样看待问题的,他的书里一再出现 “去意识形态” 是即包括去西方本本的经济理论,又包括去 “阶级斗争” 的马列主义的。

历史上农民承受了危机,为工业化买单,为现代化买单,为国家资本主义买单,甚至为积累将来的对外 ×× 能力储备买单。但买了多次单以后农民口袋空了,没有能力再无条件买下去了,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农村人口移出,产业凋敝,土地撂荒(至少我们村是撂荒了一半)。请问理智的人如何对待这样一个老为我们买单的朋友?是出于良心帮他一把吗?不是的,是为了让他能够继续在我们某天请客没带钱的时候帮我们买单而帮他一把。说白了,温的理论里,农民从来就是作为 “战略大后方” 的,是作为可能的可靠的危机承载主体,作为有条件再次被牺牲的群体的。再直白一点,不向农民还债,就不怕哪天他们揭竿而起么?这是主动还是被迫?一个政府也好,一个社会也好,是希望其治下多一群不稳定分子还是希望把他们变成可靠的战略大后方?温是什么人?他搞政策研究的啊,智库啊!切实从 guojia 利益出发的人,没有那么悲天悯人的。也就是说即便按他的理论实现了对农村的补偿,农民这个中国最大的群体也仍然扮演的是体育馆里安全垫的角色,即便有时候为了打扫或整理我们短暂地把安全垫扛在肩上或顶在头上,但安全垫终究是用来踩在脚下的,我没见过哪里的安全垫一直被顶在头上。讨论温的理论是不是能改变农民弱势地位,甚至寄期望于让农村变得比城市更美好以便我们这些新生的由农民后代转变而来的传统马列主义意义上的正宗无产阶级有一条更好的路走,起码是搞错了对象。因为他从来就没这么想过,他要的是能够给你条退路,免得你活不下去而拿起不该拿的东西,搞得好你还能作为经济危机的承载主体再次为了 ×× 伟大理想而奉献一把。

因而我觉得他的研究关于历史事实的描述那一部分是没有问题的,即符合数据,也符合我们的记忆和感受。他的理论推导部分起码做到了自洽,是不是正确,是不是有缺陷有待验证。若非如此一切争论都不过是意识形态的论辩罢了。**而用理论作用于实践,从认识世界跨越到改造世界,这从来不是专家学者所擅长的——这是许多人的又一大误解。真正擅长这些的是政治家,改革家,甚至是财阀,军阀…… 总之不是温这类人。**所以他的实验搞不好是正常的,这不能证明他对过去的描述是错误的,也不能证明他的理论推导是错误的。验证他的理论需要的不是他本人亲自下场实验,而是需要一批政治家,改革者往前冲。

温的观点对普通人的认知有好处吗?当然是有的,我们长期处在一个极端的思想统治环境中,少有人是真正拥有独立自主思考和判断能力的(不用阴阳怪气或者不服不忿,这点上全世界都差不多,只是不同的国家民族用不同的思想统治方式罢了。),温的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你可以拿去参考。比如我越读温的书,就越是觉得——千万不要当农民。在这片伟大的土地上,哪朝哪代都是农民最倒霉,吃最多的苦,遭最深的罪,活得不如蝼蚁。哪怕 “改革” 也不见得是为了让你从此翻身把歌唱,不见得是为了让你掀翻原本骑在你头上作威作福的老爷们。上面这件事倒是实现过一次,可惜时间太短了,我们只能依稀记得,曾几何时这个国家的最高权利机关确乎是有很大一部分的人是农民出身的。你甚至还可以顺着温的理论推下去,在实现了农村振兴以后,一部分人安定了,社会重新拥有了一个高级别的安全垫,但仍然会有相当一部分人成为传统意义上的真正的无产阶级,你怎么知道你就不是其中的一份子?所以看他的书不但不要抱有什么有救了的期望和懈怠,反而更应该加把劲往前冲。多读点书,免得受别人的骗;多做点事,免得受印刷品的骗;然后再回去多读点书,免得受自己的骗。

知乎用户 挨踢 发表

最大都缺陷是, 咱们的资源、科技水平都不是最好都, 甚至很好的都算不上。 所以但凡和外国关系好的年份,他的路子就比不上依附外国实惠。他的理论是救国于危及之中用的。但凡外国政策给点优惠,人们就会反对他的理论了。只有末路之中, 大众才会认可他都路子。 。

知乎用户 风无垠 发表

违反经济规律

知乎用户 胖子许木木 发表

温铁军教授理论水平,不在其专业范围内,我个人没有资格评论,当然专业人士可以评论,但我也基本不信。

如果你看过很多温铁军教授的视频,温教授提到过虽然 TG 有诸多缺点,但是也有优点,因为他知道 TG 也有官僚,形式主义等诸多问题,但想在这个充满官僚和形式主义体系里做事是需要点智慧的。

但温铁军教会了我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凡事先研究基本问题,然后再独立思考。

举两个例子:

  1. 温铁军教授有个怼女权提问的视频,有兴趣大家 B 站能搜到,视频中提到一个非常朴素的方法,做任何研究都要先研究基本问题,而这个基本问题就是财产关系问题。
  2. 这个世界上,工业化形成之后一定是排斥劳动力,信息化也是,那如果劳动者不占有生产资料,就会产生剥削问题。

对于普通人只要能理解上述两个非常基本的问题,用脚投票就是最好的选择

延伸一下财产关系:

  1. 婚姻关系中,最基本的是财产关系问题,男人与女人
  2. 职业生涯中,最基本的是财产关系问题,个人与公司
  3. 商业领域中,最基本的是财产关系问题,甲方与乙方
  4. 农业集体中,最基本的是财产关系问题,个人与集体
  5. 资本主义中,最基本的是财产关系问题,群众与资本家
  6. 社会主义中,最基本的还是财产关系问题,群众与郭嘉

知乎用户 穿拖鞋的招财猫 发表

你们读过温铁军的书吗?看了几个视频就反驳?读懂了《去依附》吗?谈缺陷也可以,读明白在谈啊?至少读一本《八次危机》啊!

知乎用户 夜泮 发表

缺陷就是没有照顾利益集团,导致二八颠倒。理想主义在具体事情上的麻烦就是不能照顾相关利益体,导致流产。所以支持日本农协也就是最大限度把利润留在底层,缓解中间环节盘剥。之前也有视频聊过弊端,温老也知道难点。毕竟不可能有人花钱为人民服务,哪怕是政府也好被层层盘剥,按下不表先谈理想。做点知识储备罢了。

看似合情合理,这就是推行难得地方。农村百业也好,市民下乡也罢。都需要制度和基层官员支持和权利重组。矛盾也就出在这里,已经到碗里为啥还得进锅里重新烩?

知乎用户 Rogy 发表

什么问题?

只有一个,分配不均啊!

农民,工人,公司职员都要向公务员看齐。破除铁饭碗,打破制度篱笆,全面开放啊!

知乎用户 机械核心 发表

千算万算没算到中国年轻人不当农民了

知乎用户 南瓜包子来俩 发表

无法解决

14 亿人口需要的农业基础必须是大规模集约化

一旦大规模集约化农业实施农民失去土地造成天量失业人口

的矛盾。

知乎用户 山贼 发表

温铁军理论最大的缺陷就是不实事求是开始造谣鼓吹自己的理论,也从来没有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为什么温铁军作为水平高超的经济学家,知名度却这么低?

2022 03 16 更新:

有很多人推崇温铁军的成本转嫁论,认为是道尽了社会发展的本质。我只能说这仍然是 “农民吃亏论” 的翻版,本质仍然是只是想分蛋糕而不是想做蛋糕。而成本转嫁论本身就是荒谬的。

假如温铁军在村里扛着锄头种五亩地,一年收入 5000 元;温铁军的邻居扛着行李外出打工,一年收入 5 万元,那么,能说是外出打工的邻居成本转嫁到了温铁军头上吗?如果计划经济时代,不能给出优于农民种地的待遇,我请问谁愿意离开土地去终年三班倒的劳动?如果所有人不论干什么工作待遇都一样,那么大家都会普遍选择去种地,根本就不会有工业发展、科技进步,经过几十年还是会扛着锄头种地靠天吃饭,吃不饱穿不暖。而工业发展的逻辑就是聚集发展,产业聚集自然带来人口聚集,人口聚集自然发展出服务业和城市。

社会发展的本质是生产力的进步,先进生产力总是会获得社会发展的较大成果,而落后的生产力则只能获得生产力进步的普遍福利。

2020 12 06 更新:

温铁军讲城市化积累了危机,实际上是在否定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建设成果,这与 “四个自信” 是背道而驰,极其不自信。虽然现在开始改口跟着提山水田林湖草综合立体开发,奈何走了几十年邪路,再修正也回不到正确的道路上。

2020 11 27 更新:

温铁军的理论核心是工业化城市化是资本增密技术增密排斥劳动的过程,城市化积累了经济危机,所以要搞乡村振兴

但实际上工业化城市化是资本增密技术增密的过程,但并不排斥劳动。

如果工业化城市化是排斥劳动的过程,那如何解释现代的工业人口规模远远大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劳动创造了财富。资本是由人的劳动创造的,技术是人的劳动创造的,所以资本增密技术增密实际上是劳动增密。任何新的技术,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由人的更多的劳动创造的。比如汽车工业,世界第一辆汽车是卡尔 · 本茨发明的三轮汽车,非常简陋。可以想象有多少零件,而现在的汽车,大概由一万多个零件,汽车的产业链也延伸的特别长,遍布全球各地。而汽车相关的装备制造业也十分庞大,汽车的零件都需要由机械设备制造,这些设备制造业需要长长的产业链支撑。这些产业最终成长为发达国家的经济支柱产业。

因为城市积累了经济危机,所以要发展乡村振兴,这个说法就更荒谬了。

这个说法常见理由是城市产能过剩,所以积累经济危机。那么在城市之外发展新的产能就不过剩了吗?把城市的一部分产能转移到乡村,产能就不过剩了吗?削减一部分城市的产能再转移一部分到乡村呢?那就更不靠谱了,远离产业聚集区、消费市场,这种工厂的竞争力只会被严重削弱,最终倒闭。

即便想不通以上的这些东西,那么想想自 2013 年脱贫攻坚以来,一亿人口脱贫是因为乡村得到了一点投资还是因为参与工商业的发展?

分配是有一定的问题,但是只谈分配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制造更多问题。马克思主义始终认为,社会矛盾是既患寡又患不均。如果不通过创造增量来解决问题,只想分配原有的,那不过是封建社会的城头变换大王旗。如果一种思路,体现不了生产力进步,只是折腾现有格局,那就是没有意义。

解决问题的方案就是生产增量和更加公平的分配模式两条腿走路。

以下是原回答:

逆生产力发展规律,逆市场经济规律。

看似为农民着想,实则要让农民一直承受工业剪刀差。

我是驻村扶贫的,帮扶的村人均 1.3 亩耕地,由于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才有几户可以种一百多亩水稻。外出务工的,大部分在上海打工,人均月工资在 6000 以上,按 6000 计算,一年打工拿六万还是可以的,即便再少一些,五万也是有的。

如果按照温的理论,在农村搞百业,即便是有外来资本投资,也长久不了。这两年小龙虾养殖一拥而上,小龙虾今年的收购价已经低到 12 元左右一斤了,基本就是成本价。许多养殖户在年初就把虾塘填了重新种水稻。

市场规模就在那里,他不是你加大投资就能做起来的。反而是如果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让人民收入增长起来,消费市场的规模会扩大,农村的产业也会跟着增长。

另外要说的是,任何产业,都避免不了规模化和技术化竞争,小农经济真不具备竞争优势,小农经济不过是中国这个人口大国在这个时代的小确幸。

借督工睡前消息的评论说一说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开始了开始了 第五纵队开始干活了

不会真有人认为温铁军比得上逼乎网友吧? 不会吧? 不会吧?看温铁军、林毅夫网上吹水也就图一乐,真要学东西,建议他俩来知乎,咱网友开个专栏给他俩上上课

知乎用户 乌拉尔萌狼布狼牙 发表

乙、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封建贵族并不是被资产阶级所推翻的、其生活条件在现代资产阶级社会里日益恶化和消失的唯一阶级。中世纪的城关市民和小农等级是现代资产阶级的前身。在工商业不很发达的国家里,这个阶级还在新兴的资产阶级身旁勉强生存着。

在现代文明已经发展的国家里,形成了一个新的小资产阶级,它摇摆于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并且作为资产阶级社会的补充部分不断地重新组成。但是,这一阶级的成员经常被竞争抛到无产阶级队伍里去,而且,随着大工业的发展,他们甚至觉察到,他们很快就会完全失去他们作为现代社会中一个独立部分的地位,在商业、工业和农业中很快就会被监工和雇员所代替。

在农民阶级远远超过人口半数的国家,例如在法国,那些站在无产阶级方面反对资产阶级的著作家,自然是用小资产阶级和小农的尺度去批判资产阶级制度的,是从小资产阶级的立场出发替工人说话的。这样就形成了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西斯蒙第不仅对法国而且对英国来说都是这类著作家的首领。

这种社会主义非常透彻地分析了现代生产关系中的矛盾。它揭穿了经济学家的虚伪的粉饰。它确凿地证明了机器和分工的破坏作用、资本和地产的积聚、生产过剩、危机、小资产者和小农的必然没落、无产阶级的贫困、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财富分配的极不平均、各民族之间的毁灭性的工业战争,以及旧风尚、旧家庭关系和旧民族性的解体。

但是,这种社会主义按其实际内容来说,或者是企图恢复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从而恢复旧的所有制关系和旧的社会,或者是企图重新把现代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硬塞到已被它们突破而且必然被突破的旧的所有制关系的框子里去。它在这两种场合都是反动的,同时又是空想的。

工业中的行会制度,农业中的宗法经济,——这就是它的结论。

这一思潮在它以后的发展中变成了一种怯懦的悲叹。

知乎用户 努力的喵小二 发表

请题主先说一下什么是温铁军理论?

知乎用户 姜涛 发表

理论的最大缺陷在于掌握权利和掌握资本的都对三农问题不感兴趣,即便知道他说的对,也认同农为国本,农村的良性发展可以缓和社会矛盾与危机。振兴三农需要钱,海量的钱,而农村就像个无底洞不管多少钱一平均就毛毛雨了。至于城市反哺农村,现在连退休工资能否收支平衡都已经难以做到靠啥反哺,三农是命脉,不过产出比太低,低技术含量的乡镇企业也很难在市场竞争中存活,平均地权后的小农社会是稳定的,但再也回不到那个时代了,农村的衰落无可避免,不管情意不情愿,最后还是会走向城市化,而农业将走向美国化的集约生产。这是历史必然。

这也将引发一系列问题,有些还会比较尖锐,比如最要命的就是我国山海关以南耕松散缺少大平原不适合集约化大农业,而低效的小片耕地注定需要更多的人工,也进一步压低了农民收入。小片耕地失去了种植价值,种地与做工收入达到一定差距,就只有留守老人更重了,他们老去的时候必然后继无人。届时中国的粮食安全会不在像现在这样乐观。

至于社会稳定器与经济危机缓冲垫的功能也将失去。

知乎用户 以善为本聊世间百态 发表

以善为本聊世间百态(原创)

看过温铁军有关三农问题的视频,认为温铁军对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并没有切实可行的理论。

温铁军主张城市资本下乡,带动乡村振兴;和村民自治减少政府管理。其实,温铁军忽略了资本是逐利而生失利而亡,大量城市资本投到农村中去能获得足够的剩余价值吗?现代社会的农业在 GDP 的比重相对较小,容不下大量资本保值增值。另外,村民自治会让宗族势力称霸一方;各种违法犯罪得不到及时有效打击。封建社会几千年的官不下乡与民不告官不究,导致乡坤豪强危害一方,社会从底层开始腐烂。

乡村振兴只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通过法治与民主让农民告别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等,改变认亲不认理、讲情不讲法的普遍现象。

2021.12.25.

知乎用户 打三战 发表

最近看了一个美国纪录片《富豪谷底求翻身》,一个衰落的只有 10 万人的铁锈小城镇,拥有酿酒业,房地产,机械行业,餐饮业,装修业,有企业孵化中心,能举办大型烤肉节。当地居民仍然相信美国梦,肯为了自己的家乡努力奋斗。

而中国的城里人却希望农村人到大城市的贫民窟去,而不是进行农村城镇化,真的令人作呕,恶心!

知乎用户 Tsai 沐辰​ 发表

农村产业回归,尤其是高科技,创新产业高附加值的回归最为重要。

我记得曾经看一个德国的旅游片,人家闻名世界的汽车厂就在小镇,如果在中国,这一点其实很难想象。

因为在我们心里,可能小镇什么的建立大型工厂,不对味儿啊。这怎么可能怎么可以是土啦吧唧农村应有的形象?

但是回过头来想想,其实人家做的很对啊。为什么呢?

1、高科技产业高级技工

尤其是众所周知的芯片产业,需要技术积累,需要企业不怕负担不怕养老。不然那些有了技术积累的人,可能在周围环境(超级城市高房价 - 高消费 - 高压力 - 企业超龄辞退)中消失。而乡镇企业不用怕,为什么?因为一般这种工人用的都是当地人,而乡镇一般消费也不高,这种工人一般自己妻儿父母都在身边,想要跳槽的欲望会降低。进而能够专心沉下心来好好工作,这个时候才真正能够把企业看成自己的企业。甚至,他的后代儿子女儿也有可能从事和他一样的职务,进而产生技术积累(我国目前除国企外,很少有企业有能力能够做到)。

2、生活条件优越并令人向往

为什么我们国家的人都喜欢去欧美国家?是喜欢人家的高楼大厦?不是的。就以德国为例,人家工程师直接在这个乡镇里可以住两层小洋楼,下有地下室,车库,上有阳光房,小花园。内部设施一应俱全,在 1980 年人家就已经在村领导挨家督促下,有自来水、供电设备、供暖设备、安全检测、抽水马桶、洗衣机、烘干机、净水器、洗碗机、吸尘器等等一系列电器,由村干部挨家协调各户的房屋美观建设(不是咱们这种村里没有美学设计的统一规划,以及不能盖二楼的农村规定,人家能自选自建的方案很多,除非你的设计稿太没有审美以及安全隐患,才会被退稿重写)。所以,你会发现人家的小镇是真的漂亮,家家户户都是两层小洋楼。也人性化很多,他们仍然有葡萄园果园,很多果子都烂在地里没有人摘。他们自己的(离家很远的农田)地里规定什么都可以种,只除了不能荒芜。他们闲的时候,例如周末节假日,会聚集在一起,村里人举行茶话会,闲话唠嗑。

你说,这样工农结合的小镇,你想不想去,你向不向往。不管你现在住的是鸽子笼还是不能现代化(自来水,抽水马桶等)的农家院,你是不是都会喜欢?

那你觉得如果是给科研人员这样一个环境,他愿不愿意继续好好工作,会不会羡慕鸽子笼的各位??不会羡慕吧?

现在,我们农村改革建设是可以动了。但是我认为给农民的权利太小了,房子只能改不能建??重新扒了建个小洋楼可以不可以?国家把水电以及排污系统安排上可不可以?买些好的电器装上可不可以?一些需要静心的研究项目放在小镇拉动内需可不可以? 这些可都是拉动内需啊!

研究人员不用顾忌高房价可不可以?说穿了,房子就是让人拿来住的,之所以一定要在所在城市买房,不过是担心百年之后无安身立命之地,以及医疗教育。

只要不把所有资源集中在一个点上,其实乡镇可以把这些给解决,而且人民的幸福感也会上升。

3、保留本土本地特色及标志古建筑

因为人的流失,所以很多有历史意义的古建筑都斑驳了,甚至网上曾有过一个清朝大官古宅,一块块拆了卖国外。

说到底,还是他们不能在自己的家乡立足,能安身的地方无处安心,能安心的地方无处安身。漂泊一世,最后很可能无处安魂。

所以,最近网上也兴起了一股回乡热,不再在城市他乡浪费青春,回家承包土地,做自己的田园居士。

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更多的人归乡(因为有太多即使在其他城市打拼一辈子也无法安身立命的人),并建设自己的乡村。且随着在外闯荡过的年轻人回村,能够带来新的知识,以及对农村形成新改变。以及提出更多的新概念,新思想。

………

总结,而基于以上,需要放开更多农民的权利。不怕形成乡绅,城里又不是没有富豪,村里有几个怎么了?

但是,现在看到的并不是期望的方向,农民的权利依然被限制,村里的权利被限制。现在应该做的是村里的权利放开,超级城市向农村输血输资源,并且在村民和村里权利限制的基础之上,形成好的农民察举制度,以及管理制度。

以上

知乎用户 张华 发表

谈不上缺陷,但他的理论不是面向发展的。

当然这是个阶段性问题,温铁军提出理论的时候是没毛病的,但是这个理论不能适应目前’双循环’态势。

农村,农业,农民这是三个截然不同的问题。现阶段的情况是,三者的发展需要城市提供保障。而不是城市发展需要农村提供保障。

知乎用户 枯法者 发表

开征直接税,那宅基地收不收?农田作为土地资产收不收?

收的话,三农问题不是更严重了的吗?

知乎用户 geluds 发表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 年我国粮食播种面积为 17.64 亿亩,较上年增加 1295 万亩,增长 0.7%。2021 年粮食总产量近 6.695 亿吨,较上年增长 2%。

2021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5128 元,比上年名义增长 9.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8.1%。

算一下就知道了,平均亩产 759 斤粮食,按照最贵的大米一斤 15 元测算,一亩地一年的产值也就 1.1 万,还不到可支配收入的三分之一。

知乎用户 观自在 发表

缺陷到没发现什么!

问题是大部分人根本都听不懂!

首先研究理论基础不一样,大部分学的是西方教科书上关于经济规律的解释,然后套用到这里来批判,问题是,温一再强调了西方教科书和分析方法的问题,再三强调不要用西方教科书来解读,但是无奈表现欲强的人大部分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其二,问题在于农村工作的方针,温提出的是宏观方面的策略,举全国来看中国各地情况本身差异就很大,即使以前合作社有做的好的,做得差的,承包制有做的好的地方,也有做的不好的。一个宏观策略,要看到是对整体的价值,而不是用举几个反例来证明不好,说白了搞不懂战略和战术的区别。站在自己视野的角度去解读。

其三、最最根本的是,温压根就没有提出具体的执行策略,反倒是好多人觉得他讲合作社的优点就是支持合作社,然后开个各种套观点开始批判,显示自己的能耐。

最后温一直在强调,他的背景是学的研究方法的。他提供的不过是一个解读现实社会的一个方法而已,这个方法和传统的西方教科书不一样。但是解释力却要他们强!他最终的目的是想让大家了解到他的解释方法,并且能从不同于西方的观点来看待中国的农村问题。

看了好多人写的抨击温的文章,大部分都是网络截取一个两个案例资料然后开始展开一段说理就说温说的这个不合理,那个不合理。说实话,连简单的论证都写不全,更是看不懂这些人在说什么?温的理论确有缺陷,任何社科的理论都会有,至少在我这个层面是看不出问题的,因为我接触的资料广度和深度,以及研究都没有办法相比的。但这至少是一个现象,也就是中国本土的经济问题研究思路和方法开始被提出来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另外一种经济学开始了发展,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不知道,但是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开始以中国自己的案例做研究。以后究竟会是西方经济学的补充,修正还是独成一派!我们还是谦虚的拭目以待把!

知乎用户 三生愿 发表

要想帮助农民,必须提高农民的生产力。温所忽视的问题是,只有在密集资金的支持下才能组织密集的人力进行技术研发。而田园式的乡村是没研发能力的。

农民与其他劳动者一样,只是一个工种。其他劳动者互相之间在竞争,竞争失败的转行干别的,怎么到了农民就非要干一辈子农民?

从土地里刨食的工作,最好是交给其他国家的人去做。咱们的兄弟姐妹们应该从泥土里抽身出来,造枪造炮造飞机军舰,难道怕其他国家产了粮不上缴吗?

温的理论是有用的,哪个小国家不想种地,想搞工业化了,就可以把温送过去当顾问。

知乎用户 四通八达的湖 发表

大家说了那么多

总得先把温的理论摆出来

再说其中哪里有问题吧

知乎用户 认知 · 感悟 发表

温铁军教授的缺陷就是踩了利益集团的脖子!因为他说出了问题的关键:共和国今天公有制经济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你们要私有化拿什么交换?拿命来换!把无数革命先烈的命还上!字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有人怕了所以到处找温铁军的缺陷!

知乎用户 whillims 发表

农村的核心问题就是人的问题,因此不能脱离农民本身的素质谈乡村建设。人资本环境统一和谐,才能真正促进乡村建设。

知乎用户 观澜阁阁主 发表

最大的缺陷就是农业养不了这么多人,现在第一产业占 gdp 比重在个位数,你说破大天,就是一分钱不拿农民的也对改善 6 亿农民的经济地位没有太好的办法,何况十几年前是 9 亿农民。所以只有减少农民的绝对数量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只有等时间,什么政策都不好使

知乎用户 一天搞砸一件事​ 发表

缺陷就是土地产出对应农产品价格呗

我们国家农产品价格又不是自由的…… 所以他的理论属于狗屁不通

知乎用户 仗贱走天涯 发表

他想要让农民通过农业以及他说的百业富起来。

知乎用户 大哥大​ 发表

温老所有的理论有一个前提,就是国家第一。这让左派不服气了,这不是民族主义吗?这不是反帝不反修吗?其实这是没把近代史摸透。整个近代史告诉我们,民族 zcjj 是有软弱性的,他们靠自己根本发展不成大资本,根本不可能和老牌资本家斗。而无论是哪个阶级,都有一个根本利益,就是国家不能崩溃,一旦国家崩溃,难道美国工人阶级会和你中国工人不分祖国不分国界吗?难道资本家就有好日子过了?张一鸣的例子还在那儿呢。gljj 就好过吗?你现在可以说移民还是因为你有一个强大国家,一旦这国家崩溃,你就是带着钱到国外也不过是案板上的鱼肉罢了。所以说温铁军不纠结意识形态,只研究问题,只研究当时有哪些问题,怎么解决的。

知乎用户 背逆民者不可救 发表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知乎用户 zcwd 发表

对工业发展史的总结,感觉有其独特的视角和分析方法,说的总体是逻辑清晰的,乍一听,比西方对工业发展史的一般解读可能更合理。

但是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道路的展望,感觉就说服力不足了。总结过去总还是基于一定的历史事实,但预测未来,大家也知道,用经济学预测未来就是比较扯淡的事,不是说经济学本身有问题,而是预测未来太难了,人类不可能指望通过学习一门学科就当神仙。众多社会学科,能准确的描述过去已经不易了

如果说,温铁军对未来经济发展道路的设想只是一种方案,那么,可行性有多少,光听他说,听不出个味来,论证并不及他总结工业发展史来的逻辑清晰。听温铁军谈发展史能听进去,听他说未来就索然无味了。

知乎用户 吹奏着唢呐的人 发表

我只是个普通的工科大学生,我就说一下年初看完 10 次危机与去依附后的拙见(我的观点肯定有很多错的地方啦)

倒不是说理论与缺陷,他也没有理论,最多是带有立场的 “他人的理论” 总结下来就是中国模式。(他本人也深知,所以说自己是社会调查员)

他说过的话都有人说过,只不过别人说话比较隐晦,也不像他这样一股脑全说出来了。

直白点其实就是把大家心知肚明的潜规则说出来了。

中国模式强调了半天都是说怎么把经济发展围绕农村,让农村能更好的吸收国家经济危机。

(但这是好的,客观上发展了农村的物质基础,但是依旧没有摆脱处理危机的模式,危机爆发时农村依旧是最惨的)(但是还是要声明,从国家主权独立自主的角度出发,他表达了一种 “这是两害相取取其轻” 的意思,按照他的意思,城市很难经受的起冲击)

我个人感觉在看完之后对过去的发展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没有感觉到特别大的违和感。

但唯独拘泥于这之中存在的一个道德与历史包袱:那就是公开表明过去把发展代价转移到社会某个特定群体(开国群体)身上与对社会发展利弊的权衡是否冲突,是否有驳于社会发展本身的初衷(有点滥觞)。

换句话来说,苦了一批人,造福千万家。

他给出的解释是充分考虑国情与国际形势最终演变成如今的客观结果。

(我反驳不了,是因为我太菜了,凭我贫乏的大脑我也很难想出有没有方法,通过新的分配方式让把城市都修的更加稳固,而不是把护城河修的更深,把城墙修的更厚)

知乎用户 我爱吃鱼 发表

温的方法追求的是绝对生存,强化乡村能抵御经济危机以至于世界大战,而却和发展是相抵的,大城市的效率永远更高,个人更赞同温,因为那一天迟早会到来

知乎用户 青青子矜 发表

我记得国内奶制品产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因为没有足够的奶牛产奶,而从圈地养牛开始的话周期太长成本太高,于是奶企通过半卖半送的方式将奶牛给到农户,然后在各地设置奶站,低价收购牛奶,再统一进行加工成产品,打了一场名副其实的牛奶产业的人民战争,现在像我老家依然能看到类似的生产模式,一些小老板将被单枕套之类的订单分摊至很多农家,家里的妇女用缝纫机进行加工,完工后小老板再挨家挨户收货结账,这样只要在收货时做好质检,这样的轻工业品生产对于农村里的各个利益方都是受益的,增加家庭收入,摊薄企业成本,提高社会稳定,减少运营风险,还不会耽误农业生产,我想温老的乡村振兴应该就是类似于这种的形态

知乎用户 守心 发表

农村发展不好,从古至今,很多时候是理论问题么??

定位就是韭菜,想怎么发展?有理论又要怎么实践?殖民地可以一步跨越到社会主义?

有没有缺陷不知道,也没法去实践,政治经济的本质是生产和分配,农村也好,今日的房地产也好,不都是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往前走,哪有那么多理论可以用到实践里呢。

知乎用户 天方夜谭 发表

垄断农产品销售,垄断是资本主义的一大特征,这是敏感词。在没有新的理论支持的情况下是不宜谈论的。然而垄断农产品销售又是必须的。私有化的垄断解决不了三农问题。公有化需要领头人必须有所牺牲,有所放弃。

而且要抛弃市场经济,拥抱计划经济,可是计划经济才刚刚放弃了不长的时间。如果重提,与现目前的发展趋势又起了冲突。同样需要在企业构架有新突破。CEO+法务+精算师+质检构成四角关系。

还有一个问题,直播,隐私细化。隐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经济隐私,一个是消费者个人隐私范围界定。

垄断,分配,计划经济,透明生产,透明销售,透明消费构成了温老师的主要缺陷。

知乎用户 白虎保护我 发表

最大的缺点就是以后农业如果更科学化,那么只需要很少的农民就能养活全中国人。温的理论里的农村就没那么多农民生活的空间。

知乎用户 萧拂雪 发表

农民进城万万不可,土地是保证农民生活稳定最后的基石。农民进城说得好听让农民以土地入股,实际上土地不被农民直接攥在手上分分钟钟被骗光。

现在城市老工人的待遇都没法保证还能保证城市新工人的待遇?要让农民进城没有后遗症首先解决工人阶级的问题,农民问题最终还是工人阶级的问题。

知乎用户 多多 · 阿鲁卡 发表

依我看,温先生最大的缺陷就是把不谈意识形态这个前提摆在最前面导致了一帮不谈意识形态不舒服斯基十分不爽。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没觉得他有理论。

他就提了他的看法。

由于他不懂经济学,又是文科生逻辑差,因此很多地方出了原则性错误而不自知。

相信我,文科顶级专家都在北大,这才是大佬依靠的真正智库。

当然,领导有时也会叫这群人去咨询,毕竟,愚者千虑,也会偶尔得一得,听多了,某些人在北大混不下去,就只能去 xxx 了。

北大有民科,人大,厦大出几个民科不奇怪?

知乎用户 皮带扣 发表

能系统地关注农村问题,仅仅这一点,就已经是最大的价值了。

不能因为有缺陷就全盘否定。

知乎用户 社会主义不养懒汉 发表

总体大方向是好的,比那帮经济学家强多了。 最大的问题,他的政策短期实施不了,违背现有的城镇化政策。是要继续博学工农还是反哺农村?占据城市资源的既得利益阶层是最先反对的。

资本不可能主动下乡,进行前期铺设。集体化需要政策引导,组织。需要一笔财政投入。

反哺农村虽然可以缓解,就业率上升。与既有徒弟财政是背道而驰的。

知乎用户 Thermoz 发表

主要是资本下乡难度大。资本是逐利的,每个村子都有不同的官僚处事方法,情况复杂,推进效率低,前期下乡的资本大概率是要亏本的,没人愿意干。如果由国家资本带头投资,农村数量众多,怎么圈,怎么划分,经济账怎么算,工作量巨大,同时拉动经济和就业的效果又没有基建显著,而且下面很容易执行的慌腔走板,搞出人祸,是一条可以走,但十分难走的路。

大家都向往美好的世界,一万个村有一万种不同面貌,人民在各个村游玩的不亦乐乎,但现实往往十分骨感。

知乎用户 失败人生 发表

他不明白的是人性

有钱人绝对不会让渡出利益给穷人的

知乎用户 自寓智充 发表

缺陷就是怎么让城里的房东,地产商,和地方政府得利。他们不得利,还有可能剥夺他们的利益,反对的力量这么大,有最好的理论也没用。 马克思理论这么好,为什么就古巴实行。

知乎用户 希丽卡​ 发表

……

知乎用户 麻瓜丶丶丶丶 发表

没有房地产来的快,你让飞驰的独轮车慢下来慢慢造坦克怎么可能嘛……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d038G8 发表

我认为搞农业产业发展不是以前的一窝蜂方式,得引导。题主说的我也认同部分,农村的确容易用脚投票跟风模仿,以前我们这边种荔枝深有感触,广西钦州市这边的。02 年我给家里摆摊过,4 元一斤然后第二年就是 3 元,第三年就是 1 元,最惨的是 1 元 3 斤到后面果园免费摘,因为采摘的工钱都给不起了。最长久的是种植桉树产业,其他的能容易模仿的,市场蛋糕容量不够的都是价格竞争。农村的发展,我支持但是要搞产业规划,不能让农民自由发展,政府要有能人才行不然还是烂摊子,不看好。。。

知乎用户 阿呀哟 发表

低估了人的作用,太理想化了

就像管理学里 性善论和性恶论一样

知乎用户 困扰搬运工 发表

温老师就讲清楚了二件事:

1. 农民为什么不富裕,

2. 城里人是怎么富的,

怎么解决二者的贫富差距,需要千千万万中华民族继续艰苦奋斗。

知乎用户 嘉嘉 发表

他的理论跟先进生产力的方向不同,他描述的看起来是个降级系统。我认为当前的问题其实是城市化还不够快,城市化的代价主要由新市民承担。我根本不相信乡贤们能带领我们实现产业升级。

知乎用户 程昱森 发表

山东,集村上房,真的是老百姓的现实需求。

因为并不是所有土地都能享受到工业和城市扩张带来的增值。

知乎用户 huyou 发表

理论没经过实操,都是浮云。

知乎用户 胡工 发表

总体上,温老师是认为城市发生危机时,农民工还能将农村当成一个最后的退路。。。

只不过实际上,80 后的生活习惯大概基本上已经和乡村生活绝缘了吧

回农村?当回农民?干农活?

估计 80 后基本上也只有老得干不动了,才会有这种想法吧。。。

知乎用户 tttrty 发表

怕死,总想关起门来自己干,不懂打出去,我们注定要和美国同归于尽的

知乎用户 缘随尘去 发表

作为一个温铁军的反对者,我最近突然看明白了。因为我一直以农村人的身份反对温那套。因为我觉得对于大多数农村而言只可能搞单一产业发展。搞复杂了,基建配套根本跟不上,成本高企毫无竞争力。硬搞就是那城市工商业的钱往这个洞里填。

最近真的我转过来弯了,我爷爷还在,农村的地也有,虽说我户不在了,但是真按温那套来我回村子里妥妥的既得利益者啊。我反对什么啊…… 那天真给他们搞成了,我带头回去领钱。我要求不高,我现在也就是个铁 five 拿 15k 一个月,回老家我要求不高拿 7k 就行。别说 7k 就老家你给我 5k 一月,还给我来点补贴,比如农业贷款农机购置补贴啥的我再种点地也挺好啊。反正有城市舔狗交税补贴我,我何乐而不为。

不说了,我这就去考个农学的研究生。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该说理论缺陷,该说理论太缺乏。

目前来说,真正有理论意义的是一个半。

一个是乡村金融,半个是成本转嫁

但乡村金融出自林大佬,林大佬认为普通人缺乏金融支持,于是给引申到乡村去了。

而成本转嫁,只能算半个,因为无限套娃下去,就是个死结。

诸如农业多工作岗位,那是贺雪峰教授的论文。最近贺教授好像又改口了。改成县域产业为主。(一开始是反对过激的城市化(开始时的确挺迅猛),后来觉得县城是不错的)

稍微以目前的行政职能来说,乡村涉及多少?

土地(土地资本资源≠工商业)自然资源归口、粮食(粮食≠农业,指战略安全)发改归口、住房住建归口、生态生态部归口、农业生产农村农业部归口、用水水利归口。其复杂性和城市差不多,或者说,同样作为人的居住点,能有多少不同?

某种程度来说,把城市和乡村割裂来看,就像把男人和女人完全割裂成两个物种。(据说,有些生物只剩一种性别时,会突变来着???)

而真要说缺陷,个人认为由于理论核心缺乏,于是为了凑数,一直在解释各种名词。于是,城市化≠城镇化≠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新型城镇化,emmm 反正我到现在还明白有什么不同。或者说,根本不该也不需要解释有什么不同,只需要看实际而不是过虚的意识形态。。。

最简单来说,就是看城镇化率的统计口径,一个是按户籍人口,后来是按常住人口,而常住人口的定义也改变了。

再看看城镇化的定义,简略来说,就是农人转非农人,农地转非农地,农业转非农业。而对于 “非农” 的定义,也从机械厂等等的变成包括农业机械化。(为了防杠,这里建议搜一下微耕机,而转基因作物也是工业的一部分)

随着定义的改变,从土地的城市化改成人的城市化(这个说法好像是社科院先提出的吧?)。

然而,温的视频里,一直把随时间发展的定义隔裂来说,把后期发展出来的定义说得像自己说的,而前期的定义则是顽固不化的大多数。

反之,对于一些名词又不加以解释。例如村的概念。例如自然村和行政村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每次说乡村,我都不明白在说自然村还是行政村。自然村,一般是行政村下的生产队,人多地方不说,少的就十户不到,而行政村,人就多多了,可能是十条自然村甚至百条自然村合一起。

对城市定义也不清晰,说城市的坏处,实际上是 CBD,而 CBD 对城市来说也是两个维度。简单来说,CBD 的酒店一天最便宜九百,而城市里房租最便宜不到三百一个月(按最差那种的话,甚至有更便宜)。所说的城市,到底是行政区还是建成区?行政区的话,有哪个村不是城市所管理的吗?建成区的话,哪个城市没点城中村?

所有乡村的好处,城市一样能做到,甚至更好。所有城市的坏处在乡村也一样会出现。就像温一直在 “去意识形态化”(虽然这也是一种意识形态),但其实就是把诸如“发展” 等“好词”的缺点说出来,把 “低效” 等“坏词”的优点说出来。那么我同样可以把城乡一样的地方提出来,然后通过后现代主义混和概念。

要知道,把一切混和以后,就没有对错之分,只剩谁说得声大就成有理了,尤其是含糊其辞的语言。还不如真的踏踏实实按着五年计划一步步走。

于是,大一大二,啊,好有意思! 大三,嗯? 书上有啊! 大四大五,甚至读研,这是上几年的论文了吧?

就是觉得大海啊,你全是水~

最后,如果只着重关注于乡村,而忽略城市的发展,随着城市目前如同脱缰野马一样往歪路走的话,只怕把无论城乡都带入坑。于是大家开始指责,你这个城市,太坏。

知乎用户 运猪车老司机 发表

活在 21 世纪的蒲鲁东主义者。只不过换了个马甲。其实上面早就看穿他了。在大下岗的年代,他就已经被晾起来了。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gCOV58 发表

农业经济与工业社会的比较后的失败是历史证明过的,就像马车比不过汽车。即使马车在秦朝再辉煌,在 2020 年马车是没有任何可能比汽车效率更高的。温先生理论的缺陷在于他总是历史事件和人在过去的成功来替代他们今天可能所谓成功。

我很支持他为农民出声的愿望和做法,但很遗憾的说。他所谓回归,用落后生产方式挑战城市化和工业化,失败是必然的。

知乎用户 朱成斌 发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对香港台湾允许一国两制,在无农不稳无工不富的工农业上,能国家致富的工业中以国企和中外私企等多种生产竞争创新溢价模式有利于进入世界市场贸易致富。。

而手中有粮心不慌,无农不稳的农业。农业属只能创新不能溢价匆高心慌或碰撞国际粮价天花板的行业。国家直投资农村集体土地共享用农业机械化农机凝聚留守农民承包土地户互助团结使用农机搞好各家承包地五谷丰登来六畜兴旺致富,振兴乡村农业。

即国家农业土地集体农机公有化 + 农民延续承包土地生产法。

。。。。。。。。。。。。。。。更新,

把现代化社会工农业生产力的管理作个对比:

工业厂房属现代化基建,企业主购买先进科学生产力入住厂房作公司,请农民工来无尝使用先进生产力来多好快生产工业产品,賺工人剩余价值增溢财富。

农业农田同工业厂房属性,国家发展私人农机,私人农机要农民去付固定费用请农机生产力来帮搞农业稳定收益发财,而把农业所有风险全由中国农民个人负担,你叫农民怎坚持农业生产积极性???

现代国家工业能如此快速发展,就是现代科学生产力是公司公有化,任劳动工人随时使用先进生产力工多熟练快好多生产产品,赚工人劳动剩余价值溢财富,又购买 (或创新) 更先进科学生产力来赚更多人工剩余价值的良性循环使工业快速致富。

假若企业工厂机器生产力不是工人共享使用,工厂农民工也象农村农民那样要付款才能有机器使用,后发工业国家能发展快必是个梦!

。。。。。。。。。。。。。。。。。。。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的秉性,水的自然。现代社会能如此高速发展,靠的是人民在各行各业都能总结各种工作劳动过程生产经验去 + 新科学技术机械动力去创新再创新现代科学生产力~~ 去省旧劳动成本旧原财料成本,机械化自动化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力竞争多生产人民高质量衣吃住行生活生产的好产品,快速满足人民向往高处走幸福的需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工厂的生产力是否先进就需工厂比机械化现代生产力给工人们通过生产劳动去检测~~ 快速生产的产品合格率高与否?

若产品合格率低就需工人工多熟艺总结指出合格率低的原因比技术员去改进~~ 这就是原创的创新。(想得到的不一定做得到,做得到的不一定想得到。只有劳动工人敢想,技术员能做相结合互动才能更快创新更好生产力)

农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生产力发展同理。美国农业一是大平原适合大型机械化,二是土地农场主一开始就是公司 + 奴隶开垦生产农业,三是福特汽车流水先进生产线产能过剩和美二战后的大型机械动力过剩转移农业机械化。

美国农场主有钱去购买农业机械化生产力,替代赶走的更多奴隶农民工,留小部分人开农机能更快更好多生产农业致富。能对购买的农业机械化生产力是否适应农业生产丰收实践来检验其先进性,能直接反应问题给农机制造厂或自请技术员创新符合农业生产丰收的先进农业生产力。

中国工业落后贫穷,靠农业发财而导致土地变成一部部活生生战争的血泪史。

农业土地属战争的胜利品,由皇帝分地封候给皇亲国戚与治理农村官僚财主所有,靠租地给农民耕种的固定租金发大财,而把农业的自然灾难与市场多收五斗的风险全抛给耕地农民自生自灭。

每当土地财主收租过重加上自然灾害严重,造成农民卖儿卖女民不聊生无法生活时就会反抗地主压迫运动,又会有新皇帝利用人民无粮心慌动乱鼓动农民造反战争去更朝换代做土地收租发财的新财主。

新中国解放战争打土豪分田地分给农民,成立农民合作社匹价富农耕牛吸收富人入社,共同发展壮大农业耕牛生产力发展农业,才使旧农业人挖田脚踩踏烂田的高劳动强度解放出来。释放劳动时间搞水利建设来增强农业抗旱防涝能力保护农业稳产丰收。

知乎用户 天象 发表

其实能够当作信贷下水道的产业多了,比如区块链,电子游戏,教育,医疗,等等。而且这些远比三农问题要好解决,都是蓬勃向上的新产业,根本不用推自然就发展了,还是服务业吸纳大量就业解决农村问题。那为什么不做呢?

要知道社会主义政权存在的根本是一些逆周期、逆经济规律的事情,比如剥夺农民,转嫁危机,强行发展重工业之类。如果没有这些,社会主义就和资本主义没什么区别了。通过扭曲市场规律,强行将资本向工业导向,从而给工业不正常高的国际市场竞争优势,争夺工业品市场,从而抢夺国际话语权,这是一贯的基本国策。苏联也是这么做的。

所以三农问题就是个牌坊,经常提一提安抚农民,永远不可能被真正解决。牺牲农民发展工业是既定路线,牺牲农民还不给补偿也是既定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内在要求。要是发展农村工业,城市重工业效率下降,出口降低,国际话语权怎么办?要打仗了,重工业不够怎么办?顺着这条路线走,很可能使中国走向被良好容纳在现存国际秩序中的路线。

这是路线问题,顺经济规律的路线和逆经济规律的路线的问题。温铁军说的当然有道理,这个问题叫路线问题而不是真理问题就是因为两边都有道理,无法简单地判定对错。温铁军的理论没有什么缺陷,无非就是他选择了和总路线相对的另一条路线而已。

让我们缅怀一下被斯大林干掉的布哈林同志。

知乎用户 刘十三 发表

农民没有了肥沃的土地,温说,“我们把剩下的土地集中起来集体作业,把不适合种粮食的边地山地种点果树搞个农家乐吧”。

温的理论不是追求土地失去,而是怎么用剩下的土地糊口。稳大于一切。问题是农民不想稳定嘛?农民稳定不下来的原因不在自己。用言语让食利集团停止饥饿不可能,更别说让他们吐出部分被吃下来的肥肉。

化肥涨价了,你能制止嘛?当然你可以使用农家肥取代工业肥,但这个适用范围是多少?你没那么多牲口,靠人积肥先攒上一百年吧。所以温说,工业肥有很多危害我们种地不用了,吃了那种粮食人的激素会多,我们改为无公害有机化食品生产。为什么不是改良有害的工业肥打造技术升级?因为你动不了这一商业领域,所以你妥协。

温的理论,在技术层面改变不了多少,在整体系统循环打造内生方面有很无力,在培养自身力量保障自身健康成长方面更是一厢情愿。说白了,你自己本身失血过多没有那个成本再造血液循环系统,人家也不会让你有那个时间来打造甩开别人玩的机会。你无力挣脱被食局面。

温和性的理论没有那个能力指导别人自救。没有粗暴点方式,是难以让食利阶层的管理成本上升的,进而造成谈判妥协的基础。无论温的理论目的是什么,你想培养市场让牛更壮一点,以便满足食利欲望。首先就得先让食利阶层先放缓一下进食速度,而这一点天然就不被食利阶层接受。历史朝代有那个接受教训了?发展速度不能降低,这可是中央共识!前面那几届会议的结论是明明白白的摆在那里。温的理论,天然就不被双方接受。你培养的速度,不能满足双方需求的速度,这个矛盾就是致命的。更别说,你有那个能力培养牛马肉食场吗。

知乎用户 Dou 发表

这人出生晚了,当慈禧军师合适。

知乎用户 Coral013 发表

温老的理论核心是三农。详细来说是通过加强农村建设,建设现代化农村。以此来疏解大城市资源集中,人口密集,利益圈层复杂,产业 / 劳资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现代化城市通病的问题。而大批量的现代化农村可以承接巨量人口,产业,文化等社会资源。将现代化大都市化整为零,让基层充分的自洽与自制——在个体层面可以充分享受物质生活,在群体层面没有各种富可敌国的组织。减少组织内部的维系成本,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与凝聚力。

问题是当前现行的社会架构已经是利益团里所构建的。他们是不可能放弃自己的城堡与仆人,让他们分夺资财来过自己的好日子。开国工业化阶段的工农剪刀差,08 年家电下乡,21 年汽车下乡等一系列运动都是将农村作对整体发展起 “兜底” 的作用(说不好听点就是夜壶)。利益流向始终是自下而上集中的。

并且温老的理论有些过于理想化——即便所谓的新农村建设完毕后,那么要如何防止新的资源垄断组织的产生呢?对关键社会资源的垄断是利益圈层形成的关键。这不是说因为你将现代化大都市化整为零成现代化新农村就会消失的。人自身的逐利性在漫长的时间累积下注定会形成垄断与利益圈层。之后又是一次历史的轮回。

温老只展示了最后的美好画卷,但却没给出可以从当下执行且能够维持成果的方法。所以说温老的理论在当下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梦想。

真的,农村在近代为整体付出了太多,他们理应得到他们所应得的!

知乎用户 我想 qu 转转 发表

我不信知乎大众有能点评温老的理论的水平

知乎用户 脱凡石 发表

其他作者对此已经讨论比较到位了,先说我跟绝大部分作者的共识:

1,按照马理论分类,温老师的理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主要讨论了小农这一小资产阶级对象,那么讨论的当然就是资产社会制度了。

2,现阶段一系列地产资本下乡圈占土地大发横财,地方政府搞 “占补平衡” 玩制度套利,造成了乡村各要素持续流向城市,导致乡村资源被掏空等一系列你谈到的小农困境。

下面我补充几点:

1,小农社会是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主要社会形式。温老师理论的小农村社制是根植于血、地缘关系的产权制度和分工制度天然派生的,而你所谈到的 “封建地主制” 在绝大部分地方是外部制度,以历史上人口稠密的珠三角地区为例,村域范围内农民种植的是祖宗田和太公田,因为村社集体不能开除村社成员,按照产权制度划分应当属于村社集体所有制(引自《八次危机》),自然就不是西方 “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的私人所有制

2,农村具有天然的正向外部性,特别是在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下。新中国工业化原始积累是通过农村集体化改革实现的,而后历次危机也是通过向农村输送过剩劳动力;允许农村工业化;投资新农村建设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等方式把城市危机转嫁到农村从而实现软着陆(引自《八次危机》、《去依附》)。更何况五通进村已经实现,新设计的 “三变改革” 是由政府出资并承担风险,把在地化资源证券化变现后产权分给农民使其成为股东的重构新型集体经济的举措(效果需要进一步验证),都在修复农村的危机承受能力,这是其正外部性的来源。

3,所谓周期性经济危机是工业化的客观结果,工业化是资本增密排斥劳动的过程,必然造成劳动力相对过剩以及工业产品过剩的问题(剩余价值论),跟采用市场经济还是计划经济制度发展没有关系。反例:宋朝商品经济发达,设立市场自由交易,为何没有引起商品大规模过剩和劳动力相对过剩导致经济危机爆发?再举一例,苏联在赫鲁晓夫时代开始也搞自由市场进行商品服务自由交易,只因其工业化程度高,生产产品过剩,需要对外出口消化,避免发生经济危机。

总结:

最重要的是避免意识形态化的讨论。因为意识形态化的讨论会为问题预设符合其价值判断的答案,导致无法批判辩证的看待问题。有些答主一直在强调的马理论我很认同。但是他们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两对峙,强行捆绑,以及其意识形态化讨论得出例如温老师理论是资产阶级理论,把市场和计划经济问题混为一谈等结论反而违背了唯物辩证法,也体现出他们对温老师理论了解不够深入。

以上观点全都来自于温铁军老师讲座,演讲及其专著,来源太杂无法给出具体链接和章节,请见谅

知乎用户 草帽英雄​ 发表

希望你们能和温,在具有同等学术能力的时候

再来说 “缺陷” 问题

知乎用户 nefe 发表

刚在读文革史 突然想起温铁军。一直疑惑他的动向,他的成果为何一直没成功。有点认为,他的农社模式不可取,看似是为小农经济,实则培养资本,为资产阶级开路。农村一人口密度不如以前,二是劳动力被取代,再回去搞小农经济与国家转型有点违背。有点相当于城市扩散农村,跟前苏联差不多。自上而下的提取和农村政权是他现在的身份不能,国家自然也不会同意,不过我最近看见他在重庆这边开展,想了想,重庆应当是把重点发展在科技重心,而不是小农经济。至于岗位,以后估计会发展成服务业为重心。技术取重点,艺术审美人文思想是亮点。 至于干部,确实不太熟里面的情况。

知乎用户 之乎者也 发表

缺陷:想通过农业本身解决农业问题。但农业问题不只是农业问题,更不可能通过自身解决。

现在农业问题直接体现:可支配现金收入低。

现金消费需求:教育、医疗、基本生活。其中基本生活方面在农村极低,城市相对较高。

由于农业本身性质(关乎吃饭),其带来的现金收益必定远低于工业(城市)。与教育和医疗两个现金消费需求产生巨大矛盾。这就迫使大规模农民进城打工用于提高现金收入。如果这个矛盾得不到解决,那振兴乡村都只是空谈。

如果把国家每年上万亿农业补贴一定程度上用于弥补教育和医疗这两大现金短缺问题。怕是如今的三农问题远没有现在这么严重。

如果能够解决农民教育和医疗现金支出问题 。那农民靠农业完全可以保障家里的基本生活,也可以保障粮食生产的质量和产量。

农闲时农民仍可以进城打工,用于提高可支配现金收入,同时还能弥补县城劳动力不足。虽然农民的可支配现金收入依然不高,但不用负担教育医疗等巨大现金压力。

这样就能一定程度上实现城市(高楼大厦),农村(田园风光)模式的城乡二元融合。

而农民现金收入虽然不高,但其它方面生活压力也没现在那么大。经过 10 年左右也会产生一定积蓄。这正好可以对抗周期性经济危机。一方面拉动内需消化过剩产能,另一方面改善农民家庭基础设施。最终实现城乡双赢。

在上面的前提下,可以尝试发展温老的山水田林湖草模式的乡村振兴。不是也无法用于提高农民现金收入,但是能极大提高生活质量。

知乎用户 C 雷霆怒 C 发表

你要明白理论是很难有缺陷的,温铁军以前的想法最大问题是在中国实行不了,但是人家在乎你评价他的理论吗… 根本不辩经。他是我想我能做我就去做,他的想法都是根据自己下地去乡村组建合作社之后总结经验来的,基本上 2 年就会有新的经验总结。

最近温铁军也不是说只乡村了,他现在迎合中央政策提出来发展县域经济,他早就摆脱在中国搞日本综合农协那种想法了。目前中国城镇化人口是算乡镇人口的,懂哥们想想办法把乡镇人口赶到县或市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在乎里讨论学者教授的专业领域里有什么缺陷。

基本就跟讨论火箭到底用不用水洗煤一样。

加上经济领域历史领域文学领域一向是民间大佬聚集的地方。

于是最后的高赞答案,

无非是,

我看水洗煤可以,毕竟洗的很干净,

又或者是,

我看水洗煤不行,现在都用锂电池。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温的解决方案总觉得怪怪的,彷佛是吃树皮充饥理论没有问题,现实也出现过,但应用推广就感觉不对劲了。

“农村蓄水池”是应付极端经济危机的一种手段,国家也会有此考虑,但不是大规模的常规手段,八次危机从数量上的累积把 “农村蓄水池” 的作用放大。

就如同修坝抗洪一样,理论有错吗,现实也可用,大规模推广恐怕会引起更大问题吧。

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巨大,也有对现代高质量生活的追求,但农业本身产品产值都有限,不断提高大坝规模强行留住这么多的人口,随着农村人口追求的提升,坝高洪更高,一旦溃坝那是一日千里吧。

换句话来说,现代经济危机是工业供需平衡危机,“农村蓄水池” 起到一定调峰作用,但增强工业时代供需匹配能力的稳定性也是解决方案吧。

知乎用户 图奇 发表

喜欢温老的无主角式的公式的温和叙事方式,我心目中完美的历史叙述模式应该是如此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对温老的理论完全认同,特别是他们的生态资本化部分,实质上和美国那批人搞元宇宙,搞火星移民差不多。想造个新的场子把多出来的泡沫给吸走,从而让目前的经济系统安稳着陆。

与其说是缺陷,不如说是一种失望,一种对温老扎实叙事能力附属的想象所产生的失望。如此注重实践的人,最终的办法,还是找一个更大的池子。我很期待有一种能直面危机根源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把泡沫不断的往新建的文件夹里甩。

当年的债务切割是一种缓兵的智慧。但这也带来一个坏的开头。温和通胀,新账换旧账,债务驱动型,这样拉起来的经济真的有意义吗。与此同时,当比例开始失调,所有竞争开始趋于高度内卷化,无效化的时候,我非常有理由怀疑人们对 " 新池子”里资本的表现能力的担忧。既然这上万亿的固定资产是缺乏有效使用和维护的,那么我们的 “造盘子” 政策是否真的那么无解?

中国人可以靠基建去吸引人,为什么国外不可以?

目前的我尚没有能力解开其中的疑惑,我们的规模化确实是性价比的选择,也是很容易在空间中大规模铺开的,但是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对我们创造这件事享有足够的主权?我们究竟是按照我们的方法论去认识和改造世界,还是一种被告知的价值观念和方法论,去完成我们的实践?

写的很乱,但是我真的很想知道答案,我希望目前世界上能有一种不空洞的,独有洞见的观察和方案,让我们的生产和交换更加安心?

知乎用户 温州阿想 发表

讲点不成熟的的想法,各位大佬轻喷。

理论中没有谈 “人心”。

思享 2022 里面有个案例:毕节市共同富裕的案例:实时 “两包一干” 方案

两包:包前端,包后端

包前期引进资本接活,包后期销售

一干:农民负责干活就行

资本出资 75% 股权,农民出苦力占 25%

我认为这种方案是最靠谱的,由党领导统筹,农民就安心负责干活。

前期肯定是没问题的,但后期肯定还是要面对组织内部的利益分配问题。

掌握话语权的,早晚会对重新分配蛋糕感兴趣,那时候只干活的农民还能保住 25% 收益吗?

知乎用户 大风 发表

缺陷就是一个由农民供养的教授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一口一个农民,一口一个农村,然后啃老本,葫芦里装老旧药,卖弄关子让人觉得很厉害。一个姓卢麒的也跟他差不多。一个字,出现问题咱们就喊口号加税,加税。两个资产阶级快死了,开始冲击名气了,博名了,来骗老百姓。他们本身的阶级固化了。而他们一无所知。这就是真相。

知乎用户 雷先生 发表

温铁军只有这不行,那不行,那你说说,哪个行?

现在农村建设肯定是有问题的,大量的土地抛荒,农村资源急剧流失,你到底有什么办法?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没读过温的作品。

仅从温最近出的一些视频来看,他的 “实践” 有些像是按图索骥,用理论在 “实践” 中找共通点。毕竟他是学者,能做的仅是从现实考察而不是真正意义的“实践”。

回答可能片面了,毕竟没真的去了解他的理论。

知乎用户 寒山 发表

所谓的百业兴旺太笼统了,农村有什么比较优势来发展百业?他的构想根本就缺乏现实的可执行路径。

知乎用户 子非鱼 发表

缺陷在于既得利益者没有收益

知乎用户 鲸起​​ 发表

农民缺少学术代言人。

有些人口不离农民,但是描述的农民不是真正的农民。

有些人了解农民,却不能用学术语言表达农民真正的意愿。

随意批评的意见,张口就来;关于农民的真知灼见,少之又少。

深度调查和深度研究三农的人,难得出一两个。

温铁军教授最大的好处就是,真正代表农民发出农民的声音,用学术的语言关切农民的真正命运,用实践成果帮助农民走出困境。

知乎用户 时间成影 发表

太理想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一方面,农业对于国家是很重要的,是不可舍弃的。

另一方面,农民没有办法仅靠农业致富,即使是生态农业也不能例外。

个人认为这两点是不可避免的冲突,人总是想富有的,没有道理我是农民我就心干情愿累死累活赚温饱,但农业由于自身的特性,无法做到致富。至于依托与农业的所谓第三产业(比如旅游业),发展是看天时地利人和的,或许很难满足预期。

我对温老的理论了解实在不多,评论区请多多指导,我说错了自然可改可删,只求文明评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温铁军的理论是建立在现行体系下的一种缓和策略。

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而即便是这种缓和策略,也是难以实行。

知乎用户 盗跖 发表

温老师从来没说过他说的叫” 理论 “。

他不止一次强调,那些是他与同事们对现实调查后的归纳总结,在后来者在构建新的不同于西方的话语体系时,给一些参考资料。(大意)

知乎用户 卿本佳人 发表

大部分人都觉得他的理论没问题 是解决方法有问题 历史只有螺旋上升 没可能螺旋下降

知乎用户 思無邪 发表

温教授关心三农问题,对农业有深厚的感情,他关于农村在中国历次经济危机中扮演了战略后方的作用都是事实。但是他忽略了另一个事实,那些危机都是中国工业化起步阶段的危机,那时的经验已经不能适用于工业化基本完成,正向更高水平工业化迈进的新时代。童年时代的鞋子再好长大了也穿不了,否则有削足适履讥。当代的农业已非传统农业,而是工业化信息化的农业了。中国的发展如逆水行舟有进无退,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不可能倒回去永老办法解决新问题,那是刻舟求剑。如果温老师能看到我的这段文字,还请他多三思三思。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个问题除非温老或者同级别学者回答,否则所有提出的所谓 “缺陷” 都只是“疑问”。将受限于自己阅历和理论水平而无法理解的问题视为“缺陷”,是一些民科不虚心或者盲目质疑权威的行为体现。

知乎用户 邓松山​ 发表

听温铁军主要是对过去的总结,述往事,思来者。至少明白过往付出代价的缘由,肯定过去政治家和人民的困难和成绩。既然过去不靠经济学家就取得优越的成绩 我们要继续保持这个传统(最多做个参考)

对未来的规划,无论完全听哪个流派经济学家都是一种罪恶 [滑稽][滑稽][滑稽]

结论就是,这个提问的预设议题是不合适的。温铁军理论有没有缺陷根本就不重要,我们要肯定温铁军对过去做的总结归纳工作,其他的,本来就没指望温铁军。

知乎用户 观天之熊 发表

没有什么缺陷。

温老的所有想法,不是理论。不是说他的想法不好,但确实还不是理论。他是出于朴素的情怀,基于较为局限(全球贸易时代的单调国家)的历史资料,对一个国家的某个业态进行截断式的研究,却又希望能进行全盘的运营。

应该是类似圣西门那个时代的 “空想农业经济想法”。还不是一个理论,所以没有什么缺陷。

想法是好的,中国的农村农业的自然禀赋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一些历史表象,一定程度支持他的想法。不过,那只是表象。

他的想法还缺乏一些类似认识论之类的根基。或者是基于中国的道家思想?别看他老是用马经的名词,但可能是温老特色的名词活用。

知乎用户 张杳杳纷纷 发表

不是专业人员,看不出什么。但是很向往他描述的农村

知乎用户 人间清暑殿 发表

温作为学者和青年的启蒙导师,没必要提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事实上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也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

温是一个有良知对社会有贡献的学者,对很多青年起到了启蒙作用,提供多元化看待事情和社会的视角。

温随便一说 “发展收益被强势群体获得,制度成本为弱势群体承担” 这种话都不是温黑能够达到的。

温黑们的论点无非 “唯生产力论”、“你牛你咋不提出一个解决全中国经济问题的答案?”“没有解决国家问题你就是瞎说” 这种初中生级别的逻辑并且对温的成就视而不见。

甚至有人用 “苏联分配房子这么牛还是解题了” 这种 “你整天喝水还最后还是死了所以喝水也会死没啥用” 的弱智观点抨击“分配理念”。

把社会主义和平均主义画等号既抹黑社会主义也抹黑分配制度,任何历史不结合当时客观现实来分析都是荒谬的。

他们懂什么 “软着陆硬着陆”?他们懂什么八次危机十次危机?他们懂什么现代化?他们懂什么城乡二元解构和乡村振兴布局?

他们看不到别人的进步看不到别人的探索看不到别人的贡献就好像两千年前商鞅变法是去抬柱子的那些人周围的苍蝇一样。

最后给初中生说句对不起。

知乎用户 伟光症​ 发表

温铁军 93 年理论的猜想

由于是违反当时意识形态具体认识的,所以很多想法必须采用很拗口很隐晦的来表达,就这样,还是大大超出当时世人的认知水准。

一、温的理论着重解决什么问题。

1、消费品过少?

2、生产力过低?

3、生活过难?

猜想由于当时成文需比较隐晦,所以其表达目标也不明确。

二、以对各发展线路前景的比较验证分析,从而推出 93 年后应采取的合适的发展线路,即模型。

1、其中,“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应是传统文化利益势力诉求相结合?含宗族家族及豪强(豪强必须提出相应的线路才能画大饼,从而集合动员劳动力,才能成为豪强;而画大饼必须切合劳动力的熟悉的利益表达形式。如乡民对通过用文化表达利益诉求的这一种操作方式比较熟悉)。十分隐晦。

三、温认为一直以来是通过内生原始积累来投入生产发展,发展生产力的。如工农业剪刀差、有所分配与限制的票证制度。言外之意,是内生积累是落后的,得还得更明确加入外部引进之路。

1、这符合科学共产主义的精神,至少不违反。

事实上,科学共产主义不仅仅在于内部共产,不仅仅在于使内部生产资料公有化,而更多的是使外部生产资料公有化,使内外部生产资料为公有化载体的发展而服务。所以,毛教员一代人在打造好这个公有化载体目标后,就积极推进拓展使外部生产资料内外联通的渠道,如以 70 年代中期中美上海和解为标志事件。

2、问题在于当时人们对生产资料公有化路线产生认识上的动摇,从而认为与之紧密联系的科学共产主义也是前景不好。并形成浪潮。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化路线的一部分力量就此受到极大的压力。温希望以逻辑推演树来分析公有路线与私有路线之间的利害,从而权衡出哪条路线真正有前景。为 93 后的探索提供一定的可行方向及依据。

3、社会主义并不是凭空生成的,其一些现象早就生发于古早历史中。只不过由于古早生产力极其贫弱,使人们无精力无时间去研究这些现象的源头衍发。如少数统治阶级内部有时也实行生产资料公有思路,由于内部博弈造成的不同比例量的精英仕人阶级跌落,客观上其也为广大底层阶级带来生产资料公有经验。如均贫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公有认知。其理念极不完善,却能组织起无数劳动者,对少数统治剥削阶级造成一次次的有力打击。失败原因多种,但本质是与生产力欠缺现状相适应的公有化应有限措施,却采取广泛化公有的错误政策?

4、由此,公有化进程是呈现出一圈圈推广的,而不是一次性推广。

四、生产力各要素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变化,导致了社会制度的变化。具体是:生产力跃迁,需要某种过往被忽视的要素地位权重不断升高,从而此要素的权重加大,又导致了社会制度的变化。如股份,在封建时代是被人忽视的,到了资本时代股份是受人重视的。劳动力价值在资本主义时代是被忽视的,到社会主义时代应受重视。此为标志。

五、社会主义的研究,应在数学理论上,引入新的数符,及由此生成新的动态方程式。此数符特征应是动态矢量。不然难以较清晰地表达社会主义发展路线图。

知乎用户 查无此人 发表

可能现在中国的大部分城市没有达到逆城市化的进度。

知乎用户 李世明 发表

温铁军有拳拳之心,可是主张却是不可行的。我想,主要原因还是没有深入农民。

知乎用户 直径 发表

总归有人要研究关注这个领域,然后去发展它,怎么可能一开始就是个完备的理论,中国人做事就是一步步摸索,他都这个年纪了,出来多讲讲课,我觉得是有积极意义的。战争,疫情,失业,城市将会是个灾难。农村应当受到重视。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发表

一个没有工业和商业的经济理论谁都很难认同。

知乎用户 苏联上单​ 发表

温自己就说过,自己的理论是毛坯阶段的,但是既然人家搞出来了这些理论,而且人家还敢说,踏实研究这就很不错了,再说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懂我意思吧

知乎用户 明心 发表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

这么想知道缺陷的话,你按人家的理论去实践不就行了?

不干实事,在这带节奏是什么居心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理论先不说,他思维和说话比较有意思,就是脑子不清楚的,卖了还给数票子。

知乎用户 黄洋界上炮声隆​ 发表

在座的各位如果有水平评价温老的理论,想必在农村呆的时间更长,理论研究更深入吧!我想是这样的!中国互联网的有学之士真多!

知乎用户 问君 发表

没有缺陷,有缺陷的是执行政策的人。很多时候我国的历史遗留问题是靠时间,也就是让人在没有意识到问题之前死去,至少也要让他在年轻的时候意识不到问题。

知乎用户 贝叶斯蝴蝶​ 发表

生产力

知乎用户 江陵城南偏西​ 发表

他看到了一般人不会注意的问题。但是在解决办法的层面并没有给出完善的解答。当然 “解法” 这个东西必须要来源于广泛的实践。所以完善他的理论已经不是他这一生可以完成的事情了,只有通过乡村振兴的广泛实践去完成了。

知乎用户 conz 发表

我觉得温老的理论主要是个守城之计,并不是攻城的计策或者方向,在 19 年新冠和中美对抗的环境下可能比较受欢迎,但是一旦世界格局发生改变,那这一套就不会受欢迎了,并不是对不对,而是受不受欢迎会不会被应用,保护三农个人理解就和黄金差不多。

黄金作为天然有价值产品当然是有自身价值,但是现在黄金被各种打压,这就和农业——食,作为人类天然资源一样,如果即将饿死,食物的价值是无限的,但是现在农业被各种打压,因为他是一个周期性的东西,如果以农业为锚定点,那金融的各种杠杆几乎就没法玩了,这和黄金一个道理,农业并不是天然低产值,而是现代社会本质是资本主义,这些天生不带高周期性的东西就是不受资本欢迎的,要把它换一种存在形式,比如期货,这样资本才会喜欢。

温老的问题是他的理论也许都对,按照他那一套玩下去保本没问题,但现代中国也是资本主导,没人会跟着他这么玩

知乎用户 无防诺顿 发表

三农确实重要,但是解决三农问题解决不了所有问题解

知乎用户 老刀把子 发表

温铁军的主要理论是成本转移论,乡建理论有点扯,不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知乎用户 摸过牌 发表

他的理论你是指成本转嫁那个吗?

知乎用户 蒙谷上单​ 发表

因为根据他 “资本增密” 的理论得出的结论应该是,农村的未来在于把农民挤出农村让他们进城(或者说的低情商一点,让他们不得不进城),而不是“农村应当是百业兴旺”

至于进城以后他们是不是生活的比在村里有尊严有体面,这个就难讲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算是温老的粉丝

农产品被强制平价的地方,我看不到他有什么改变的希望。

乡镇企业因得罪某些利益集团被迫瓦解,种地?狗都不去!

农村正在死去,他很难阻止

知乎用户 圣火令​ 发表

口径不对称。

与他所想论述的题目比的话,他站位低了,格局小了,视野窄了。

讨论宇宙,别说家长里短。

知乎用户 莫闻 发表

理论上没有缺陷,

比如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翘起地球。

理论上肯定没有问题。

问题是客观上没法大规模实践。

这就和电动车不准带人一样,

理论上电动车带人是不是很危险?

理论上如果电动车不带人是不是可以减少事故?

客观上能不能做到全国人民都骑车不带人?

我想这个问题是有目共睹的。

理论上我身高 172,体重 150 斤,属于偏胖。

理论上我应该多运动,并且减少食物摄入量,

客观上我能做到吗?

臣妾做不到啊!

因为我要上班 12 小时,

早上七点晚上七点,起床吃饭然后干活,

晚上七点下班吃饭后洗漱上床玩手机。

不是臣妾不想下班后去锻炼身体啊,

我也想去跑步健身啊。

可是臣妾做不到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缺陷我不知道,我又没全面了解过,不敢发表拙见。但这下面的回答和评论倒是让我大开眼界。现在的人断章取义、偷换概念的本领已经这么强了吗?要不是我看过他的一些理论观点,我怕是也会被回答和评论忽悠瘸吧。

知乎用户 无所谓​ 发表

没有缺陷,你们能找出来的东西,只能证明你们理解能力不足。

你尽管可以怀疑或者不同意一个国家智库专家的学术体系,但是不要怀疑他的智商。你们要是能从体系找到明显的缺陷,第一要做是先反思自己的智商。

知乎用户 曰守己曰奉壹 发表

能看明白,却又无力改变,是大部分知识分子的弊病。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1. 农业和军事是一个国家避免内忧外患、避免亡国的两个必要条件,农业是重中之重,这没错;
  2. 农业的未来在于高科技、工业产业化,比如之前取得突破的合成淀粉和蛋白质,也可以归并到农业成果中;
  3. 他严重忽视了农民的愚昧、自私、狡诈等劣根性;
  4. 农业的重点在土地而不是农民,农民并不重要,不存在离不开农民这一说;土地必须留下,至于农民,如果没什么用的话,去城市谋求其它工作就是了。

知乎用户 magua 发表

他说他研究了一辈子,最后的成果就是 《成本转嫁论》。它描述了一种客观的社会现实。

我的理解是:

事物的任何变化都会产生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好的方面称为收益,坏的方面称为成本

比如 “房价上涨” 这种变化,既产生收益、又产生成本。

社会现实是,获取收益的群体,不一定也承担成本,经常会把成本转移出去。

房产税来了,房东不想承担成本,就会想把这部分成本转嫁给租客,租客没办法把成本转嫁出去,就只能自己承担。

国内的循环也是,成本一层层的转嫁,最后砸在农民手里,由农民承担,这就是农民幸苦的根本原因。农民有没有办法继续转嫁?其实也有,往自然界转嫁,各种污染、各种有毒有害食品,有毒有害食品又流转到城里给打工人承担。

那么他的实践是什么?就是想把这个成本转嫁的链条给打断,入手点是三农,最后成果怎么样不好说,目前是尝试阶段。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这个理论的指导意义就尽量不要成为那种承担成本的群体,个人的职业成长规划、发展等,都可以考虑考虑承担了哪些收益、承担了哪些成本,哪些成本是自己产生的,哪些成本是被转嫁的。

知乎用户 小涛 发表

我认为他的理论脱离社会实践过于理想化,没有服务具体国情。或者说过于前瞻性脱离了现实,在中国人民币没有国际化之前,在中国产业升级之前,在中国重塑世界贸易格局及秩序之前,在有力量掀桌子和保障海外利益之前说实践为时过早。

1 因为中国时至今日在全球化中扮演的角色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制造强国并且 2/3 的产业是外国资本所有的。而且一旦开始产业升级很难保证原来的发达国家不为了维持自身的利益对我们围追堵截,甚至通过行政手段把中国商品禁止。国内产业受制于国际专利体系很难通过从科研技术创新到市场利益回报无法形成科研成果转化为红利正循环。

2 人民币国际地位尴尬,由于资本运作规律无法流通到国外的人民币只能剥削底层本国人民来维持经济运转。

3 军事力量不足,军事现代化建设未完成,未对过去的旧势力拥有全面掀桌子的底气。这是让周围国家相信人民币国际化的底层逻辑。

想要国家通过降低效率搞地方保护主义的乡镇企业来把社会财富反馈给农民,要么,保障中国的产品竞争力,(拥有几乎全部中高端产业链并且形成专利保护链,甚至进一步掌握定价权。) 短期内可行性不高。要么,搞人民币国际化通过铸币权收铸币税并且仅仅保留高端产业搞国家资本主义各个农村合作社协议生产,这要求中国拥有掀旧世界桌子的武力。(武力保障人民币的价值,在周边通过人民币结算,同时国家投资专攻技术瓶颈并打造新的专利体系。) 个人认为中国有搞共同富裕的理想,但是现阶段仍处于夯实基础的阶段,世界变局任未发生现在暂时不能付诸实践,但我相信会在未来 40 年内实现。

知乎用户 铜铃 发表

那个叫山贼顶着一个熊猫头像的为什么拉黑我 你是专业黑温老的吗 承认工业化过程中农民吃亏很难吗 高科技能增产但不能脱贫 国家需要廉价劳动力保证下流利润很难理解吗


又一个拉黑我的

反驳一下他漏洞百出的回复

一直都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 实践过程中也没有证明市场经济是对的 西部开大开发的本质跟乡村振兴不是一样的东西 西部发展了 西部大开发从来都是不以开发农村为主的 十大工程哪一个没做好? 这就是市场经济永远不会涉及到的计划经济

知乎用户 长沙房产 发表

取决于先天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为资本积累(资金、技术、品牌、市场)人文环境,资本有追逐利润最大化天性短期效果榨取最大化,马克思强调的是人的生产全面性、普遍性人与自然的互动表现为对自然的改造与适应。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就是要与自然和谐共处,任何理论都有局限性、缺陷判断理论好坏需要看符不符合大部分人的利益、符不符合自然规律另外提出问题要提供可参考的解决方案要不就会走入歧途把大家引入无休止的争论中而这对矛盾问题的解决毫无意义不具有建设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堂下何人岂敢状告本官!”

臆想既得利益群体做损己利人的事,

理想,伟大,就是太离谱。

知乎用户 老罗家的玉米棒 发表

觉着问题在于实践,只讲道理最终只能止于表面。

而关于实践,按道理说,应该要落实于农民本身的主观能动性。

关于这个理论在农民间的了解性有多少呢?他们是不是认可呢?就算农民的理论性不足,但是基本判断还是有的吧。是不是应该做全面的知识普及呢?哪怕只是告诉大家,有个温先生是这么说的,吧唧吧唧,你们自己看看对不对,讨论下有没有想法。

只要形成了认可,农民间创新的组织自然就会出现。有没有乡贤、要不要资本下乡、要不要城镇化,自然会有了结果。

你们在这里讨论,是在指点江山社稷吗?

知乎用户 字子策 发表

我就想说,你们那个水平那个见识和眼界评论人家?

知乎用户 思考者 发表

我看了 B 站温老的视频,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出现。

不过我相信,真金不怕火炼,这样扩大讨论也好,就怕问题者到时候撤销问题,毕竟资本永不眠嘛,大家都懂的

知乎用户 西班牙馅饼 发表

温铁军教授理论最大的缺陷就是

立场越不同 缺陷就越大

所有理论都是如此

其实 都只是提供了一个观点一个视角

有用的就吸收 没用的不用理会就好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 初生牛犊不怕虎” 是褒义,但是 “” 无知者无畏 ” 嘛

——谨以此献给那些啥都不了解就敢于批判的人

知乎用户 渊昊 发表

触动某些人分蛋糕那把刀

知乎用户 元贞 发表

日本韩国人搞农协,一个西瓜五六十甚至上百块。农民种地所需化肥,农机都得从农协指定。

大家凭什么认定有议价权的农协农民能有参与权?到时候五六十一个西瓜,几十块一斤米。而农民分不到几毛钱。谁有议价权?官僚,资本,地头蛇,狗腿子结合体。农民土地加块流转,其实就是土地兼并,农民要么进城,要么成为农村长工。

不加入行不行?他们控制农机,化肥。你敢不加入?

知乎用户 pilot 发表

只看过温铁军两三个系列的视频

我觉得最大的是去意识形态化

我个人非常不赞成这样做

知乎用户 小黑能 发表

我觉得看温的书不是为了找他的理论缺陷或是观点到底对不对,观点其实只是一个个人观点而已。要学习好的地方而不是你不认同的观点就去批评质疑。学习他的去意思形态来思考问题,用实践数据来分析,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国家的生态经济,农村确实应该重新来审视和定位。不断地探索整过国家生态中农村最终的归属。这不太可能是目前就能做出来的或是理论推断出来的,这就可能是道,可道,但做不到非常道。

知乎用户 大明乎畔的阿隆索 发表

最近在看温铁军教授的《八次危机》,恰好这学期学过发展经济学,我仔细想了想,可能逼乎网友对其评价相较于所有发展经济学 / 农业经济学家来说更为客观,毕竟洋玩意就是好,而温铁军离在知乎被封神只差了一个美国国籍或普林斯顿 tenure。或者说对于国内经史学,农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的职能普遍让位于大政府职责下,对于无限责任的热衷与要求造成了对其能力的质疑与不认可,但是实事求是地来说,网友所认为的真正的经济学家,可能不是经济学家,是神。

(未完待续,手机打字太累)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清楚,但是至少如果一个人上来告诉你说温的那一套不符合规律,说 “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是必然的,因为那里赚的多”,就代表那个人没读懂温的意思,其他的温的观点我水平不够,无法回答。

知乎用户 前途迷茫的小会计 发表

没有缺陷,你觉得有缺陷,那是因为你不了解温老,建议你回去多看看温老的书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陆铭和温铁军,你更支持谁?

知乎用户 杨大宝在思考​​ 发表 陆铭和温铁军两位大佬结合起来,才算是读懂了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 把二者对立起来,拉高踩地的,都是没有看懂的,或者别有用心的。 看似相反和矛盾的立场,背后是我们这么一个庞大的经济体如何高效发展起来的,综合 …

你为什么反对温铁军?请说出你的理由?

知乎用户 春过雪消 发表 开篇明义,我不反对温铁军。 作为一名农业农村工作者,我很赞赏和感谢他持之以恒的对农业农村的关注、研究和呼吁。也赞同他强调中国解决 “三农问题” 不可能照搬欧美发达国家经验,也不可能采用完全 “市场经济” 的观点,还 …

为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温铁军?

知乎用户 Orz 辉​ 发表 前段时间还在群里和 @天涯明月刀 谈起,我十多年前就读过当时温铁军的书和部分论文,不知道为啥他这几年又火起来了。 按理说,他不应该火,所以 “很多人不知道温铁军” 才应该是合情合理的。 首先,温铁军主要研究的是 …

怎么看温铁军建议学习的日本农协?

知乎用户 应江鸿 发表 最下面有更新,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首先,温铁军以前确实对于搞日本农协非常积极,也认为是东亚小农经济的未来发展模式。但后期他也逐步认识到这里面的局限性,毕竟日本农协也确实在衰落。 其次,对于搞全国性的农会依然他的目标, …

为什么上海会变成这样?

知乎用户 氓之蚩蚩​​ 发表 这个问题根本是不成立的。 “变成这样”是变成哪样?还是认为在 “这样” 以前上海是好的样子。 1、上海很多问题一直存在。比如社区结构上煤卫公用的二级旧里、“两万户” 老公房等劣质住宅比例全国前列;人口结构上老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