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课间十分钟”背后:为什么孩子和老师都苦?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原创 维舟 三联生活周刊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号 lifeweek

功能介绍 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

发表于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虽然“课间10分钟不许出教室合理吗”最近才冲上微博热搜,但就像很多社会现象一样,在得到足够关注之前,它其实存在已久。

文|维舟‍‍‍‍‍‍‍‍

编辑|王海燕

七年前孩子上小学,去了没一个月,我就发现他每天上学都愁眉苦脸,尤其到校门口挥手告别之际,有时感觉他都快要哭出来了。孩子个性温和内敛,我一开始以为他是不是在学校里被欺负了,问下来倒也不是,他只是难以适应那种氛围。当然这种不适,每个孩子在刚上学时多少也都有点,甚至我自己当年也有过,但最让我惊讶的,就是得知他们在课间都不得离开教室,至于为什么,“老师没说为什么,就说不可以”。

他的学校还是上海的区重点小学,占地虽然不大(刚好才100亩),但布局也很紧凑,教学楼之外就是大操场,下课了就算在操场跑两圈,时间都够用,但现在,下课了也只能眼巴巴看着,不能挪窝,上厕所限2分钟,上完了不得在走廊底下多作逗留。

《暗格里的秘密》剧照

就算是996的打工人,隔一段时间也总能放放风,天性好动的未成年人,课间都只能待在教室里(现实中又往往等于待在自己座位上),这可想而知有多么禁锢人。我从小不算是好动的,下课时很多同学冲出教室去操场上追逐,我也未必跟着去,然而,你可以去但选择不去,跟你没的选择只能待在教室里,完全是两回事。

**作为一个放养的家长,我不担心孩子一时的学业起伏,最怕的就是他厌学。**因此,当我察觉到这种学校氛围可能是导致他每天不想上学的影响因素时,就试图向老师提议改变这种有违孩子天性的做法。然而,就连一些对此同样不满的家长,也并不认为这是多大的事,而任何建议都很容易被一句话打回来:“出了事谁负责?”

半年后,在我的坚持之下,孩子转学去了一家双语学校,那里至少外教的授课方式会宽松很多,孩子也没有此前那种抗拒上学的情绪了。然而,一年多后,外教逐渐出走,课程压缩,妻子也认为我当初那样让孩子转学不免小题大做,从性价比的角度来看不划算,在几番争执之后,又把孩子转回了公立学校。虽然他本人也知情同意,我们也承诺会在周末弥补他户外互动的时间,但内心深处我不能不想:缺乏活动自由,对孩子的体格乃至精神发育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

《小别离》剧照

**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虽然怎么说都不为过,却极有可能并非教育机制考虑的重点。**熊秉真在《童年忆往:中国孩子的历史》一书中指出,明清时期传统的苦读价值观“所训练出来的理想男孩,是一位安静异常,不好嬉戏,少有友伴,也几不涉足任何户外及体力活动的‘标准小书生’”,他们其实是“小大人”,“举止完全不类儿童”。

望子成龙的中国传统家长们希望他们早早就明白“一心只读圣贤书”,完全放弃天性的快乐,将智育变成一切幼教活动的焦点,“其他的兴趣,不但如上述体力和户外活动,一律在排斥之列,就是同样是看书阅读,家长也不许子弟浪费功夫在浏览经书之外与科考无关的‘杂书’上面”。

不难看出,这种教育思维定式的影响直至今日:一个文静、懂事、不打闹戏耍也不看“闲书”的孩子,难道不正是好孩子吗?这有什么问题?实际上,我也是受这种教育理念灌输长大的,但不论如何,至少我小时候不至于连课间十分钟都没有,为什么现在连这也容不下?

《米小圈上学记》剧照

如果去问问小学老师,得到的答复会是:学校从未明文规定孩子课间十分钟必须坐在教室里,只不过大城市寸土寸金,本来活动空间就有限,精力旺盛的孩子如果奔跑打闹,就很容易引发不测,现在的孩子又都那么金贵,谁家都不想出事,对吗?因此,按照这个逻辑,势必出现的做法就是:“禁足”是不禁的,但课间活动也仅限于本班教室外的走廊,并且会安排师生执勤,管控奔跑打闹。

乍看起来,这似乎不无道理,但问题是:以往的城市学校,也同样活动空间有限,日本的小学更不见得宽敞,有的甚至就是一栋高楼里的几层楼面,为什么没有这样的管控措施?

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中国社会似乎普遍默认,孩子在校期间的一切行为,校方都要负全责。**课间打闹,就算只是蹭破点皮,往往也少不了家长一通打闹。前些年,某大学生抑郁自杀,虽然没有证据表明其死因与学校管理有何关联,但家长大闹之下,校方最终还是赔了20万私了。一个班主任怎么能看得住三四十个活蹦乱跳的孩子?那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一刀切,你们干脆都给我待在教室里别动。

《小别离》剧照

虽然也有像我这样的家长持有异议,但必须承认的是:**在“学生就该一门心思读书”的强大社会共识下,学校的这些做法其实常常也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多年来,很多学校都会没收学生的电热水壶,理由是怕引发短路火灾,这引发了许多学生在网上吐槽,但现实是:市场化的私立中学也会收缴电器,因为学校的客户不是学生本人,而是学生家长,他们同样怕出事,在把子女全权委托给学校之后,也要求他们承担全责。

**概言之,这就是“责任下移、权力上移”,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名义上的责任无限大”和“想尽办法不负责任”这一体两面的两种极端,毕竟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在这一竭力转移责任的多层复杂博弈之下,孩子们的课间十分钟、烧开水不便,那都不过是个小小的代价,因为万一出事的责任是谁也担不起的。然而,这其实又根本不是出自真正的责任心,因为假如课间打闹无须校方负责,那他们想必也乐得不管。

《米小圈上学记》剧照

一位高校老师曾和我说过这其中的微妙之处:“如果发现出事的苗头,校领导为了逃避责任,就总是把责任分散出去,让我们这些下属签署一堆责任书之类的文件。就算是真的有了问题。他也不自己轻易做决定,总是开个会让匿名投票;但是参加匿名投票的人多精明啊,他们也不想承担责任,就会投反对票。这样程序越来越繁琐,每个人都累得要死,但又改变不了。我觉得老师一点责任也不用承担也不对,但我就是不明白,大学生已经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为什么老师要像大家长一样为他们承担无限责任?”

对中小学来说,这个问题就更棘手了,因为社会默认未成年人还不能为自己的行为完全负责,这就给一线教师施加了极大的压力,他们既不敢让学生有任何闪失,更不能给所在学校造成麻烦,没有任何容错的余地。其结果,现在很多老师处于长期焦虑状态中,曾经“挤破头”想考上教师编制的,不少人都后悔了。

《暗格里的秘密》剧照

很多人以为老师只是教书,其实现在小学老师的教学任务和行政任务基本是三七开,有老师总结了自己在教书之外的一堆活计:“早自习、晚托管、看学生吃饭、看学生睡觉、上课、备课、教研、共同体、PPT公开课、各种表格、心理健康教育、街边站岗、志愿者扫地、安全教育平台、青骄课堂、青年大学习、青少年普法网、全国少工委、红领巾、钉钉打卡、青年大学习、禁毒知识竞赛、宪法小卫士活动、清廉学校、依法治校、防溺水、交通安全、五项管理、控辍保学、消防安全平台,还有各种APP任务、各种会议、迎接各级检查、完成各种教学外的表格,累,太累了!”

**令人心酸而又讽刺的一点是,如果你抱着“混日子”的态度或许还能应付这些层出不穷的形式主义,但你要是满怀教育理想进来,就更容易幻灭痛苦到无法承受。**日前有位23岁的女教师自杀,原因恐怕就在于此,她在遗书中称课外工作压力太大,“活动和检查让我像入了牢笼,什么时候才能做教书育人的工作?”

《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剧照

这就是问题所在:乍一看,似乎是老师夺走了孩子们快乐童年,可是扒开来一层层往里细看,就不免唏嘘“众生皆苦”,每个人都受困于这不尽如人意的系统之中,动弹不得,要改则牵一发而动全身。说到底,一线老师承担了太多教学之外的行政任务和无限责任,陷入唯恐出事的焦虑之中,且不说孩子们快乐与否了,连老师都难以把时间精力放在如何把书教好这一点上了。

要解决这个问题,急躁不得,只能抽丝剥茧,一步步来。要改变这种无限责任的心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至少应当逐渐把老师的教学任务和行政任务试着分离,也要容许孩子们有特定的时段去释放自己的天性。往深处说,这问题并不只是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那么简单,从根本上来说还需要“把老师还给课堂,把老师还给孩子”。

排版:布雷克 / 审核:同同‍‍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课间十分钟不让出教室的奇葩规定,教育部门装什么无辜?

课间十分钟不让孩子出教室这种毫无人性的规定是哪个学校最先实行的?这只怕很难查。 家长们当然想不通,孩子送到学校是去读书成长的,不是去坐牢改造的,凭什么不让出教室呢? 老师和学校也有说法,现在但凡孩子在学校有一点点擦着碰着,家长一个视频捅出去 …

取消课间十分钟,图什么?

最近有一个热搜:开学一个多月后儿童精神科爆满。 前央视主持人李小萌也站出来呼吁,不能忽视孩子心理问题。 为此她“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强制恢复课间10分钟”。 怎么,现在连课间十分钟都没有了吗?孩子们从早到晚在教室里要干坐一天? 看到这些话,我有 …

他们只想着捂住大家的嘴

收录于合集 #世事评论 170个 这应该是我听过的校园恶性案件中,最恐怖的了。而这样的恶行,竟然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犯下的。 如果不是媒体的报道,我绝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而一些网上流传的贴子,提供了更多令人恐怖的细节。 这是一起非常严重的、耸 …

上网课不治疗新冠

文|十三姐 公众号|格十三 昨天摸着自己的双下巴想了一天,这届孩子到底经历了什么。 三年来,就没上过一段整学,上上停停,运动和外出旅行都少得可怜,孩子都变宅了,去哪都不敢了。别的地方我不知道,就说上海,为了防疫,有两年体育中考都免了,学生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