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新闻伦理之前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3月21日,东航一架飞机坠毁。次日下午1:00,公众号“每日人物”发表题为《MU5735航班上的人们》的文章(该文章目前已经被发布者删除)。约1小时后,公众号“人物”也转载了这篇文章。

质疑扑面而来。在微博上,诸如“吃人血馒头”“暴露受害者隐私”的指责不绝于耳。

昨天晚上,又有公众号发表文章《「人物」报道笔下的侵扰悲痛问题》,站在新闻伦理的制高点上,给“人物”扣上了一顶“侵扰悲痛”的帽子。

本人并非新闻学术专家,对于“人物”的报道是否真的涉及“死亡敲门”“悲伤告知”“侵扰悲痛”等概念,无法做出科学准确的判断。

但坦诚地讲,“新闻伦理”并不应该是阅读本篇报道时应当首要考虑的问题。毕竟在当前的新闻环境下,是否能够“恪守新闻伦理”的决定权,或许并不在媒体自己手上。

举个例子,在《「人物」报道笔下的侵扰悲痛问题》中,作者提到,“快新闻更应该体现在事故救援报道上,而不是故事化的软新闻上。”

我未能准确理解“事故救援报道”的意涵——或许是派记者前往现场,拍一些照片,录一些视频,做一场直播——这些固然也很好,很有价值。可惜的是,“人物”能做的,确实只有“故事化的软新闻”。

先不论“人物”是否处于《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名单》中,也不论“人物”是否拥有《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作为一家专注于中文人物报道的媒体,“事故救援报道”属实不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

就算“人物”突发奇想,意图转型,想要临时扮演一下前线记者的角色,也未必能如他们所愿:如今事故现场的报道的视频、音频几乎都来源于某几家主流媒体,你让“人物”去凑个热闹,怕是强人所难。

有人也提出,“人物”就算要报,也不应现在报,**“媒体是否真的需要如此匆忙?我们又是否真的如此需要故事?”**言外之意,你等家属心情平复了,调查结果出来了,稿子再发也不迟。

诚然,通过逻辑的推理、文献的分析,你很容易得出上述的结论。但象牙塔里长出的树苗,未必能挺过外面的风吹雨打。

“人物”不抢在事故发生次日发稿,这篇稿子的结局,大概率便是雪藏在公众号后台的草稿箱里,永永远远。

当然,我无意责怪该文(《「人物」报道笔下的侵扰悲痛问题》)作者。毕竟在当下的互联网舆论场中,每逢恶性事件发生,指责媒体已经成了保留节目。对于新媒体从业者来讲,这已经是一种思维惯性,一种路径依赖——不骂媒体,许多人都不知道该说点什么了。

媒体不发声,就是“中国媒体已死”;媒体发声了,就是“吃人血馒头”;媒体发声快了,那必是“蹭热度”;媒体发声慢了,那必是“收了钱”。

在东航事件中也是如此。在微博上,诸大V都对“人物”及其报道发表真知灼见,甚至连为“人物”发声的其他媒体人都被挂、被指责,其阵势之大,让我不由怀疑,他们是不是把“人物”当成了东航坠机事件的幕后推手。

“黑心记者”“媒体屁股歪”“敌在内部”“为了流量不择手段”,诸如此类的评论数不胜数,难以罗列。仿佛只要没有媒体,恶性事件就消失了,互联网就清净了,社会就变好了。媒体是万恶之源,永远骂媒体,永远热泪盈眶。

最吊诡的是,光谱两端的人都在骂媒体。一边骂媒体春秋笔法、惟恐天下不乱,另一边骂媒体明哲保身、败坏新闻伦理。好像媒体人体内真的都有恶魔基因,不干点坏事浑身难受。

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媒体人其实也不想“干坏事”,不想“明哲保身”,不想“败坏新闻伦理”,只是他们好像也没得选?

笔者本人并不在传统媒体工作,但认识一些传统媒体的记者朋友。据观察,他们大多并非十恶不赦之徒:不会看到一个坠机事件就哈哈大笑,惊叫流量来了,稿费来了;更不会醉心于对受害者进行二次伤害,读者一气愤,他们就高兴。

但现状是,如今许多媒体的作品确实有许多问题——质量上的,道德上的。我们可以批评,也应当批评,但如果只批评表面,是否显得有点鸡贼?

说回此事,你当然可以指责“人物”存在新闻伦理的问题。但在讨论此地的新闻伦理之前,你不如先讨论此地的新闻本身。

保持联系:

豆瓣:@smdlz

Matters:@donkey

以及我的另一个账号: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简单而客气地情绪输出一下

防杠声明 本公号里都随笔,不是评论,也不是报道,文中大量使用大概、可能、也许、maybe、我觉得等词汇,拿新闻报道要求来抬杠的请直接取关。 新闻操作的意义和规范别的前辈都说了,想了解干货的请去看看别人的文章。这里没有干货,不要在情绪里找干 …

石扉客:没有任何理由可以阻挡记者报道灾难现场

本文首发于2014年3月8日《博客天下》新媒体平台。 博客天下微信号:bktx2012 文 | 石扉客(《博客天下》主编) 每当昆明事件和空难等突发事件发生时,一些新闻学界老师总是习惯第一时间对业界发出不要这样不要那样的谆谆教诲。相当不以为 …

褚家朝新|新闻实战——不报道逝者才是最大的伦理问题

作者:褚朝新 最近一直在坚持写新闻业务专栏,开头第一篇写的就是新闻伦理。 在大学里学了四年新闻,毕业后在新闻单位干了十六年新闻,可以说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有相当的实战经验和教训,对于新闻伦理的问题向来也很重视,所以写这个专栏拿新闻伦理开篇。 …

不灭的丰县议题究竟意味什么? | 舆论手札

去年底至今,简中舆论场大概只有三个主题,丰县小花梅事件是列第一位的,冬奥像是插播的临时活动,等到乌克兰战争爆发,冬奥会及其明星运动员的光环快速熄灭。即使远程围观战火时,小花梅事件仍能冲将进来,在战争悲剧上嫁接铁索寒。 这是一个耐人琢磨的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