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一种幻觉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文|西坡

我发现,我们的文化是一种“无我”文化。文化这个词太复杂了,据说有几百几千种定义,我这里说的文化主要是与公共表达相关的,也就是说话方式、说话习惯。

我们说话的时候,特别喜欢用“我们”来作主语,而不是“我”。比如一件恶劣的事情发生之后,就会出现这样的议论:“我们绝不能接受这样的事情,必须给受害者一个交代。”我自己也经常这样说话、写文章。

但是我今天却在想,这个“我们”到底是谁们?我以为的“我们”,跟你以为的“我们”,究竟是不是同一个“我们”?

再比如,假设的那件恶劣的事情引起民怨沸腾,某地方某部门做出回应,一般也是说:“我们已经注意到XXXX,我们十分震惊,对受害者深表同情,我们正在进行调查,一定会给公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这个“我们”按说是指某部门,但通常也是泛指,并没有一个具体的负责人出来说,这事是归我管的,我会如何如何。我们没有说“我”的习惯,说来说去都是“我们”。

所以很多事情就变成了:我们伤害了我们,我们十分震惊,我们呼吁我们不要继续伤害我们,我们希望我们给我们一个交代。

你有一个我们,我也有一个我们,他还有一个我们,但不管是受害者、旁观者还是责任人,全都说“我们”而不说“我”。

如果说,责任人不说“我”而说“我们”,是为了推诿卸责。那么为什么受害者和围观者也要说“我们”呢?或许是源于根深蒂固的“不敢为天下先”的思想。

在我们社会,受害者有一种挥之不去的自责心理。明明被欺侮被刁难的是自己,但总仿佛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最好自认倒霉,如果要起身维护自己的权益,那就是错上加错了。所以,要诉苦先得把“我”变成“我们”,这样才能理直气壮。

围观者嘴里的“我们”,是最微妙的。

还是拿我自己来说,当我要为一件事情发声的时候,我同情的当然是受害者,痛恨的当然是施害者。但是我拿什么打抱不平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是武侠小说,现实中谁都没刀没剑。

我只能拔出想象中的“公平之刀”“正义之剑”,我想象着,世界上应该有这两样东西,有了它们,世间一切不平事都能有个裁断。可是这两样东西不在我手上,我只能认为,它们存在于某个地方。我没有,但“我们”应该。所以我祭出“我们”,给自己壮胆。

但是我能不能召唤出“公平之刀”“正义之剑”呢?说实话,不知道。虽然有些时候,喊的人多了,错误的事情也能被纠正,似乎“我们”还是好使的。但你不知道,发挥作用的究竟是公平与正义,还是人群的力量。还有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是不了了之的,那把刀那把剑又去哪儿了呢?

我常常不忍正视自己的无力感,所以告诉自己,是“我们”的力量还不够大,再喊一喊,就会有更多的人加入“我们”。

现在,我却越来越想要承认,“我们”是一种幻觉。沉迷于这种幻觉,并不会让一个人变得有力,只会不断消磨一个人的行动力。

因为把“我”打包扔进“我们”,就意味着“我”的痛苦、“我”的信念、“我”的责任,统统归公了。“我”只需要坐着,等待“我们”的拯救。如果有什么不好,那是“我们”不好。“我”有时候会自责,自责不能改造“我们”,并遗憾未能拥有更好的“我们”。

然而,“我们”的问题可能恰恰就在于,只有“我们”,没有“我”。“我们”来“我们”去,重要的事情都被搅成了一摊浑水。

今天读到布莱希特的几句诗:

这些从不怀疑的无思想者/配得上那些不行动的多虑者。/他们怀疑,不是为了做出决定而是/为了避免做出决定。他们的头/只用来摇。他们用焦虑的面孔/警告沉船的船员水很危险……他们就未明的局势喃喃细语些什么,然后上床睡觉/他们唯一的行动是犹豫。

比不行动更可悲的,是把犹豫当作行动。不能继续沉迷于对“我们”的无尽等待了,“我们”和戈多一样,都不会来。而“我”,虽然微小,但清晰可辨、有棱有角,应该是个合适的起点。

继续阅读

到最后,只剩下了两条腿

防止失联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疫情对你的影响有多大?

知乎用户 Amelie 医生 发表 直接影响就是:不想活了,活不下去 我,90 后,一名医务工作者,已婚未育,坐标一线城市。 疫情不断的反扑反扑,我记不清支援过多少次核酸采样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得了防护服 PTSD,看到想到要穿防护服 …

高考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

知乎用户 毕导​ 发表 我对着这个问题左思右想,最后倒感觉高考的意义重大却也单纯。对广大普通人家的孩子而言,高中努力学习,高考考个好分数,在选大学和专业时就能给自己更多更好的选择。对我们大部分人,这可能几乎是人生前十八年的全局最优解。 说说 …

疫情对你的影响有多大?

知乎用户 Amelie 医生 发表 从来不玩游戏的我学会了和平精英吃鸡手游 一个女硕士每天匹配小学生 知乎用户 水墨青花 发表 “任何负面事件背后都有其正面的意义。” 我想从疫情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方面回答这个问题。 此次疫情对我们来说是一件不 …

比没人懂你更可怕的是有人懂你

收录于合集 #飞越粪坑 52个 文|西坡 微博上看到一个帖子,简单的一句话,但让许多人大呼原来如此。 这位博主的观察和总结都不错。你看似跟别人聊天,其实在跟自己聊天。对方扮演的是回音壁、复读机,把你的话稍加翻译和解释,再退回给你。你却觉得遇 …

为什么有人喜欢逃避“扫码”?

这几年,“扫码”应该是许多地区的人们最熟悉的事情之一了,它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衣食住行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里说的“码”不单单指健康码,而是指的是与epidemic相关的所有的码。不过,我自己一直有逃避“扫码”的习惯,我的原则是积极地发现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