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没有方方了
书书书 书书书 微信号 physicalbibliography
吉林通化副市长道歉
吉林通化的疫情让人担忧。其实病例只有两百多,放在全世界看,真不算什么,但是当地已经 “封城”,小区都不能出去。配送食物能基本生活用品出现困难,很多人的生活都成为问题。
有人在发动志愿者,在很多人谈论 “武汉封城一周年” 的今天,这看上去十分讽刺。更讽刺的是,有不少当地人发出这样一个感叹:为什么没有一个方方出来帮我们?很多通化人,开始在网上发帖求救,甚至有了“冲搜人”(冲击热搜,让人看见)的说法。
我不赞成有些朋友那种幸灾乐祸的态度,“你们当初骂方方了吗?” 通化人对方方的态度,可能和全国网友一个水平线。本公号的一些订阅者,大概也是这样的态度,“方方向外界说那么多负面,总是不好。” 这些人,只是没到自己遇到困难又无法开口的处境罢了。
我想讨论的问题是,在吉林通化,河北石家庄,甚至大多数北方(也许北京有一点例外的可能)城市,都不可能有方方这样的作家,冒着危险为自己的城市呐喊。
成为一个 “方方”,大概需要这样的条件:
要有这么一个人,在网上有相当知名度和影响力;
他/她要有发声的勇气,即便发声遇到压力,自己也能扛得住;
有相当发育的市民文化,假如 “方方” 失去生活来源甚至自由,能有一些人愿意提供支撑。
方方本人是独特的。她以前是作协主席,在体制内文化系统算是重要人物,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这样的人出来发声,会有一定的空间。当地政府即便感到不快,也不会轻易 “处理”。
更重要的是,方方本人在武汉读书、工作,深深扎根在这个城市,她对这个城市有使命感。她表现出的战斗力,真的让人钦佩,放眼中国各省市作协的 “前主席们”,能够像她这样勇敢的,还有没有第二个?
更更重要的,是武汉这个城市。看到一个视频,有几位朋友在疫情后到方方家去玩,表达支持。在武汉,除了方芳外,也有学者艾晓明、诗人小引一直在做着相同的事情。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方方在文章中所谈到的很多 “朋友”,那些人要么是医生,要么是政府相关部门,都愿意向她透露一些消息。方方闭门不出,但是每天都在 “采访”,就市民关心的问题努力核实。向她提供消息的那些 “朋友”,都非常可敬。在中国,这绝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以前读书的时候,教材对 “小市民阶层” 很轻蔑,视之为一个不求进步、不够革命的群体,但是武汉却恰恰拥有相对发达的“市民文化”:人们关心自己和周边的事物,有时候看上去“自私”,但是却也有一种捍卫自己利益的冲动。
相比之下,北方城市似乎普遍缺少这种 “市民文化”。作家们可能更主流,“站位” 更高,在这样的时刻,一定会谨言慎行。北方有 “传统” 的城市,像东北的“城市群”,来自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业,而不是像武汉那样靠码头和商业自然生长发育。
南方城市,不管是广州、上海,还是武汉和成都,大抵多少有一点市民文化基础,或者说有稍稍发育的 “市民文化”。这些城市,出“方方” 的概率,多少要大一些。不信大家可以看一下微博上比较活跃的作家,更多都生活在南方。
现在的防疫,大概也慢慢分成了 “南方派” 和“北方派”。上海一个小区,很落后,居民家连马桶都没有,所以不能“居家强制隔离”,在集中隔离的时候,老人带着自己的狗上车,一起去宾馆,而在北京,进行集中隔离的人就不准带宠物,人们只能为自己的狗和猫哭泣。
上海公布的流调,只包括地点和场所这样的真正有意义的信息,很好地保护了个人隐私,而石家庄一位患者,个人信息被泄露后,还被拉进一个陌生的微信群挨骂。
政府的高效和现代意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 “市民精神”。北方人经常看不起上海人的“怂”,说他们吵架吵半天不动手,不像北方汉子很快就抄家伙。但是,在疫情这样的公共危机发生后,你会发现,那种个人的逞勇斗狠毫无用处,面对铁拳都服服帖帖,反而是像方方那样“柔弱” 的女子,表现出了真正的刚强。
书书书 书书书 微信号 physicalbibliography
方方日记中提到的武汉东湖。 武汉神秘肺炎失控,庚子年除夕前夜,当局宣布武汉封城,接着武汉作家方方开始写封城日记,60天后停笔。方方日记的英文版« Wuhan Diary »译者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亚洲语言文化学院的白睿文教 …
题图:小白,我家从小动物保护协会收养的流浪狗。(摄影:作者) 此刻,武汉数千名在疫情中离去的亡者的灵魂仍然聚集于武汉上空,与我们一起在等待追责,等待反思……直到那时,它们方能释然,升上天空,变成一颗颗闪亮的星星, …
题图:三岁的女儿给她的美羊羊也戴上了口罩。(摄影:作者) 我在方方老师微博中看她说过,她作为一个普通人遭遇的这些,会让普通人害怕。是的,我这个普通人真的害怕了,我怕父亲讲述的那个疯狂的年代会回来。 往事并不如烟 昨日小满,上海已然入夏 …
题图:雏菊朵朵开。(图片来自网络) 常凯一家的惨剧,以一家四口的生命代价,给当时的武汉三镇,投放了一颗巨型信号弹。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拉响了一个紧急警报,提醒着所有的武汉人:注意,要注意,街坊们啊,千万要注意! 我心中的常凯 一、我心中的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