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B站评论区,终于明白《后浪》的问题出在哪里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高考工厂”毛坦厂一年一度的送考活动。/ 图虫创意

**《后浪》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

互联网时代,既然想创造某个概念来指认一个群体,那么这个概念本身,至少要经得起追问。

作为“bilibili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激起的舆论浪花,一浪一浪打在每个人的手机屏幕上。

5月3日下午五点,五四青年节前一天的下午,视频《后浪》发布,截至目前,仅在B站播放量已经超过两千万。

“人类积攒了几千年的财富,所有的知识、见识、智慧和艺术,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自由学习一门语言,学习一门手艺,欣赏一部电影,去遥远的地方旅行。”

过了知天命之年的何冰,一番激昂的演说,在不同受众的脑海里,唤起的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如他所说,面对这些美好事物,所有年轻人都梦寐以求“选择的权利”,但回到一地鸡毛的生活,真正能任性一把的人好像又寥寥无几。

献给年轻一代的演讲,有的年轻人却不买账。

老实说,五月四日,本来就是一年一度给青年打气鼓劲的日子,《后浪》作为一部鼓励年轻人的宣传片,作为一部B站介绍自己的广告片,本身并没有太大问题。

但也不得不承认,内心刚刚被《后浪》撩拨得有些振奋,忽然看到“90后坐拥400栋楼”登上热搜,的确是一件很容易让人泄气的事。

后浪和后浪并不一样。/ 澎湃新闻

从最初的赞扬,都随后的质疑,再到当下的争议、调侃、解构,围绕《后浪》的舆论经过数次反转,不同年纪、不同阶层、不同经历的人,都在这个话题之下说着自己最想说的话。

说到底,理解或是不理解,支持或是反对,接受或是拒绝,很在意或者无所谓,都是这个多样世界里的人之常情。

几天过去了,回到一切的起点,排在《后浪》评论区前列的“热评”,大都来自一些官方账号、知名UP主,后面跟着数万个赞同。

而如果选择“按时间排序”,就能看到一些最近发布、没那么高热度的评论,那或许是一些“互联网小透明”的碎碎念,或许是来自平凡“后浪们”的平凡声音。

工地上的年轻建筑工人。/ 图虫创意

** ……我爸爸只能每个月给我一千块钱的生活费让我在学校里好好生活,我爸爸不比潘石屹差,我爸爸也是好爸爸。**

这是一条很长的评论,内容纷乱,甚至有些语无伦次。

作者列举长长一串人与人的差别,最后将这种差异的原因,部分归结在原生家庭上——不过,有别于互联网上流行的对原生家庭的反思和挞伐,作者在结尾很懂事地写下“我爸爸也是好爸爸”。

家庭的差距映射为下一代的差距,这是每一代年轻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八九十年代,激励人好好读书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后半句就被人改成了“不如有个好爸爸”。

而今时今日,这种差异变得更加悬殊。

上个月底,央行发布的《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显示,中国城镇家庭中,总资产最低的后20%家庭资产占全部样本家庭的比例仅为2.6%,而对于资产最高的前20%家庭,占比超过了60%。最“有钱”的前10%家庭,占有了近一半的总资产。

根据报告统计,中国前1%家庭的净资产占全部家庭净资产17.1%。/ 《2019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

当你来到一座陌生城市,看着突破天际的房价咋舌时,本地同事拍拍肩膀,热情地告诉你:“来了就是xx人。”

你丝毫不怀疑他的善意,但却有十足的理由怀疑这种说辞。

更重要的是,曾经“寒门子弟勤奋好学,富家子弟疏于学业”的传统叙事已经彻底破产,信息流通让天花板渐渐透明,我们虽然无法更上一层楼,但却能清楚地看到成长在更优渥家庭的孩子,到底有多努力。

B站上那些最优秀的UP主,已经在诸多领域充分展示了这一点。

如果说,他们的勇敢、自律、国际视野、富于尝试,并不是继承自家庭,那么相应的,普通青年的懒散、倦怠、拖延、抱着手机刷到半夜,也不全是出于本性。就如同写下这条评论的作者,也承认自己“又懒又笨又馋”。

所有对原生家庭的审视,最终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对于有些生来就要为了生活拼尽全力的人,又怎么能苛求更多。

B站也有画风不太一样的UP主。/ B站up主养殖户@鄂人小艾视频截图。

看了之后没觉得有什么啊,没觉得有能戳到某些人痛点的地方啊

鲁迅的那句“人与人的悲观并不相通”总被引用,但当我们发现,生活在同样一个社会的人,竟然可以隔膜到这种地步,还是忍不住感到讶异。

但仔细一想,一个端坐在高级写字楼里的白领,和一个风吹日晒的外卖小哥,即便年龄相仿,但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确实可以做到全无交集——除非,女白领偶尔想要点外卖。

上班族不会随着夜幕降临而离场。

这很容易让人想起郝景芳的那篇《北京折叠》,一座都市的空间和时间都被分割开来,供不同人使用,“大地的两侧重量并不均衡,为了平衡这种不均,第一空间的土地更厚,土壤里埋藏配重物质。人口和建筑的失衡用土地来换。第一空间居民也因而认为自身的底蕴更厚”。

这种平行时空的瞬间在我们的都市里俯仰皆拾,比如工业园里加班加点的年轻人,很久都没有目睹过所在城市的黄昏向晚,恰如背着单反走街串巷的本地老大爷,早睡早起、精力充沛,永远也不会知道凌晨一点,在自己熟悉的街道上打车是什么感觉。

人口更向大城市集中。/ 图虫创意

在《后浪》所引发的争论里,有一句显得尤其刺耳:“人家几辈子的积累,凭什么输给你十年寒窗?”思虑再三,很难给这句话扣上一顶对还是错的帽子,毕竟,站在对方的语境和立场,这样想似乎也没什么好指摘的。

类似的评论还有很多。

“感觉,这个宣传片挺好的啊。为什么我看到很多评论哭穷呢,现在网络和社会的确挺好啊。挺好的年代啊,现在咱们吃的苦有上一辈吃的苦一半就不错了。为什么都在哀嚎呢?我真的很疑惑。”

是啊,为什么呢?

在菜市场长大的孩子,和从没亲自买过菜的孩子,注定无法互相理解。/ 图虫创意

我不否认这个视频积极的一部分,确实现在的年轻人探索性和创造性更强了,但是这并不是全部人,更多平凡而努力的青年劳动者都在默默地努力。而他们,都不在演讲的所有镜头中。

太多人诟病,《后浪》里缺少普通劳动者的身影。我们历来尊重劳动、赞美劳动,但这份尊重和赞美能不能转化成生活的改观,还要打一个问号。

除了上面提到的原生家庭差异,选择也成了人生的重要分水岭。

报志愿的时候,是选择冶炼专业还是计算机专业呢?手上有余钱的时候,是买股票还是咬咬牙买房子呢?

如果买股票,是买獐子岛还是买茅台呢?如果买房,是回老家鹤岗买个大房子,还是留在奋斗之都深圳买一个仅能容身的小公寓呢?

时间自然会告诉你答案,却不会给你重新选择的机会。

地铁上的年轻人们。/图虫创意

十年之后,想想刚迈过三万元门槛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对照上百万元的住房,很难不产生魔幻感。被行业差异、飞涨房价、城市发展拉开的距离,仅靠努力劳动,就像骑着自行车追汽车,总是越追越远。

也有人反驳,互联网行业堪称最近几年最大的造富机器,让多少年轻人通过奋斗实现了财务自由?可话说回来,众多身在传统行业的年轻人,又何尝不在奋斗,没有赶上拆迁的年轻人,又何尝不在努力呢?

就像买了原油宝的投资者,除了后悔当初的选择,也只好像乌江边的项羽一样苦笑一声:“非战之罪。”

你见过凌晨的早餐店吗?图/《早餐中国》

《后浪》就当做鸡汤,重要的是好好学习,挣钱养家,该面对的还得面对,管它是好是坏,有钱了你才有的选,何必纠结于这其中的说辞,永远也辩不清楚。

“永远也辨不清楚”,这是一切互联网争论到最后,参与者常有的疲惫感受。

《后浪》中一闪而过的UP主们年纪普遍都不大,他们所展示的精彩生活,让人很容易联想到背后的家庭因素。

对于一个活了二十多年都没滑过雪的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滑一次雪的价格,这再正常不过了。/ 图虫创意

当我们天生站在物质基础之上时,一不留意,就忘记并非所有人都站在同样的高度。就像镜头中出现的电子设备、滑雪跳伞、汉服乐器,在有些人眼里,是与生俱来的日常生活,而在另一些人眼里,每一件闪过屏幕的事物,都自带价格标签。

前一种人的司空见惯是真诚的,后一种人的本能算计也是真诚的。我们经历截然不同的人生,最终的互不理解、“永远辩不清楚”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高考前的百日誓师。/ 图虫创意

类似的,很多讨论最后都变成了屁股选边坐的游戏。酸、仇富、躺赢、含着金钥匙出生……各种指责满天飞,不仅无法说服对方,甚至连基本的理解、了解都做不到。

尤其是《后浪》里那句“弱小的人,才习惯嘲讽与否定;内心强大的人,从不吝啬赞美与鼓励”,提前判定的“弱小”,让批评者听了格外不是滋味。

当一个人彻底接受现实,如评论里所说“管它是好是坏”“何必纠结于这其中的说辞”,再也提不起一丝言说的兴致时,离告别青年步入中年的时刻,大约也不远了。

就像最近两年流行的那句“佛了”,佛了之后,就不再争论,一切随他去吧

上班族买早餐,营养不够,鸡蛋来凑。/图虫创意

今早看完~后浪~内心太澎湃了,致敬了一下

这条评论不在《后浪》,而在《非浪》。

《后浪》发布的次日,五四青年节当天,网红“朱一旦的枯燥生活”推出一条模仿《后浪》的视频——《非浪》

“非”指非洲,熟悉“朱一旦宇宙”的人都知道,在这个故事里,朱一旦是一个为所欲为的富裕老板,惩戒下属的方式,就是将他送去非洲分公司。当然,如果在非字下面加一横,也能解释得通。

有时候,幽默比严肃更有力。

老板“朱一旦”用熟悉的嗓音缓缓念道:“我看着你们,满怀羡慕,我朱一旦积累了几十年的资源,所有的人脉、渠道、资金和经验,像是专门为你们准备的礼物,底薪优厚,提成给力,包吃包住,非洲文明的面纱。被层层打开……”

句句都对应《后浪》,句句都在调侃。如果说《后浪》是献给年轻人的赞美,那么《非浪》就是看似替老板说话、实则替打工者张目一场大型解构。学着何冰老师的神态,念着似是而非的台词,一切都变得幽默起来。

置顶留言是朱一旦自己的解释,网友在下面回复:“都懂。”

目前,《非浪》的播放量已经接近五百万,三万九千多条评论里,导演小策的评论排在前面,“求生欲”强烈:

“今早看完~后浪~内心太澎湃了,致敬了一下”

写在最后

为什么《后浪》让这么多人不理解呢?说来说去,最大的原因应该是割裂。

互联网时代,既然想创造某个概念来指认一个群体,那么这个概念本身,至少要经得起追问。

但很显然,“选择的权利”“弱小的人习惯否定”“同一条河流”这些说辞,并不足以覆盖“后浪”所描述的群体——或者说,那些忿忿不平的人压根就不在《后浪》描述之列。

有的后浪在苹果商店前排队,有的后浪在地铁站里排队。/ 图虫创意

以片中出现的何同学为例,去年他体验5G速度的视频,因为成熟的创意、精美的文案、炫目的剪辑一夜爆红。在最近的一期视频里,何同学回忆起父亲送给自己的第一部大屏手机——2014年的一部iPhone 6。

六年前,iPhnoe 6的首发售价是六千元起,而直到去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是26523元。也就是说,还有一半的人,一年中可支配的收入在两万六千元以下,这部已经过时的手机,对今天的他们仍是一部奢侈品。

人们的争执并不是针对视频里那些UP主本身,更不是B站上那些快乐的年轻人,而是割裂,以及很多人对割裂的全然无知。

有好事者替视频中所有活动算了算价格,上天跳伞,下海潜水,去四次欧洲,拍视频的所准备的乐器、服饰……如果都尝试一遍,要花41万元。而接触这些领域、习得这些技能的信息成本、时间成本,就更是无法估量的了。

可以想见,未来的一段时间,“后浪”将成为中文互联网上的流行词汇。/ unsplash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后浪与前浪翻腾奔涌,绵延不息,用浪潮形容年轻人,倒也贴切。

只不过其中的一些浪花,注定像《海的女儿》结尾的泡沫,在阳光下悄无声息地升上天空;又像打工诗人许立志在流水线旁写下的诗句,“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然后沉入水底。

✎作者 | 曹吉利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广告合作请联系微信号:xzk96818

推 荐 阅 读

点 击 图 片 即 可 阅 读 全 文

舌尖上的高考,什么聪明药都不补脑

我爸妈没那么辛苦,不需要我哭这么惨

曾经的中国宝洁,六神也救不了

****

这个反女权idol,让所有女人精神高潮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后浪”们如何面对后疫情时代

煽动后浪的,得利的都是前浪 图/图虫创意 “后浪”一词突然在五四青年节火了。“那些抱怨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看看,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当演员何冰演颂出《奔涌吧,后 …

前浪装个B 站着踩后浪:喝下这碗“五四”孟婆汤

墙内反思 Original 将爷 人格志 2020-05-04 文丨将爷 大家好,我是老将! 今天是五四,是个非常特别的日子。 “五四”是属于青年人,精神内涵是常青的。有十几年了,每到这日子,老将都会给报刊写些相关文字。 今年准备得早,想专 …

前浪驱赶着后浪死在沙滩上

1 后知后觉看了B站的“后浪”演讲,某种程度上,这或许可以看作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曾经边缘的一种青少年亚文化,力图向主流靠拢,但结果是自己也会变得更“正能量”。 在这段话里,一方面说年轻人有了选择的权利,但另一面又潜在地否定了这一点,因为你不 …

奔腾吧,后娘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可瞬间免费关注辛不苦。关注辛不苦,人生不辛苦。 (一) 五四青年节,突然被一篇熊文刷屏了。 这篇文章叫扑腾吧后浪,据说是代表中老年人对青年一代的赞歌。 其实是一家搞笑视频网站bilibili的严肃广告。 把这篇文章贴在这里 …

为什么朋友圈里转发“后浪”的大多是领导和老板、叔叔阿姨?

昨天夜幕临近,看到盆友圈里一则视频“bilibili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刷爆朋友圈,齐刷刷地霸屏。点进去看了之后,感觉这个大叔如此义正言辞地夸奖年轻人,略有点小尴尬。最后大叔略作停顿,突然扭头猛地大喊一声“奔涌吧!后浪!”,终于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