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 2020 年全国人口净增 204 万,创 59 年来新低,透露了哪些信息?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儿孙自有儿孙福,没有儿孙我享福。可怜天下父母心,不当父母我省心。

知乎用户 闪电老鬼 发表

前些年公安部门招录辅警一般要求年龄不超过 45 岁,有的甚至 50 岁的都要。而这两年呢,全部改成 35 岁。说明什么? 说明人太多了,简直太多了!

知乎用户 Yentl 发表

有利有弊吧,要辩证的认识这个问题。

虽然是 59 年来最低的,但是也是未来 59 年最高的呀。

虽然一孩从 1000 多万跌到 500 万,跌幅就 70%,但也可以看到三孩从几乎可以忽略的几万涨到 200 万,涨幅超过 10000%。有好有坏,光明未来吧。

知乎用户 walle 发表

好消息可能是未来 10 年里的最高

知乎用户 听风君 发表

那年我四年级,学校新开了一门课叫 “社会”,和三年级新开的“自然” 构成了小学的全部笔试考试学科,计入总成绩。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时讲到 “计划生育” 的时候,老师说,“每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只能是延缓增长的速度,而不能减少人口。本来多两个人,现在多一个人,还是多啊。”

当时我就觉得不对劲,老人会去世不算进去的吗?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那 8 个变 4 个,4 个变 2 个,2 个变 1 个,人口下降速度简直恐怖好吧。

年少的我并没有选择反问老师,因为这个老师很倔,并且会打人。等过年回家的时候,再去找他对线。

知乎用户 虎踞阳台全村鹰 发表

不说了,要知道这个数据,多少统计人熬秃了头。**2020 年几乎可以肯定,中国人口是负增长的。**并且负增长是长期且不可逆的。

举个小例子,让我们见微知著。重庆卫健委一直有一个数据公布,那就是公布每个月的新生儿数量。这个制度到了 19 年 7 月就结束了。为什么呢,因为 1~5 月,每个月平均就 1 万多。到了 6 月,一下到了 7 万。这多出来的 6:13,中间差的 6 万人,就是现实和理想的差别。 从 8 月开始,重庆不再公布每月新生人口数据。

在这种现实和理想巨大差距的情况下,2020 年的出生人口是 1200 万,死亡人口是 1000 万。

现在就两个问题:1、2020 年我们到底减少了多少人。2、人口负增长是从 2020 年开始的吗?还是更早?

知乎用户 武中剩有 发表

净增 204 万意味着离 “人口零增长” 还有 104 万。

是的,不是 204 万,因为不同的团队有不同的判断。

“我国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一直处在变动中,到底什么时候会出现人口峰值,人口负增长到底哪一年会到来?不同的团队有不同的判断。” 贺丹表示,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个团队专门作人口预测,并提出了一个零增长区间的概念。
“也就是说,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相差 100 万的时候,就处在人口零增长区间,那么很大的可能, ‘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会进入零增长区间。但是,这个区间的时间延续可能有 5 年甚至更长时间,等人口变化稳定之后,才能确定是否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 贺丹说。

我还是忍不住想说:

早就有的数据为什么要翻来覆去地炒作呢?

非得给人民群众的耳朵磨出茧子吗?

就不能写出来点新的东西吗?

知乎用户 古都大同​ 发表

依照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理论,我们照猫画虎,也可以总结一个高出生人口、低薪资水平、高消费水平的不可能三角理论,不知道有没有人研究这个理论,舔着 B 脸先命名为 “人口不可能三角” 吧。

这个三角说明的问题就是,在 “①高出生人口、②低薪资水平和③高消费水平” 三者之间,我们最多只能得其二,而不能同时得其三。

在这个三角模型下,有三种情况。

一、如果①出生人口处于高位,③消费水平也处于高位,那么薪资水平不能处于低位,否则前两者必损其一。这种格局,②低薪资水平的目标不能达成。这种模式,北欧这种地方比较容易达成目标,人少钱多福利好,一家子生几个孩子还是可以接受的。

二、如果①出生人口维持在高位,②薪资水平维持在低位,那么消费水平必然降低。这种模式,③高消费水平的目标不能达成。这种模式,非洲比较直观,孩子哇哇的生,但收入很低,人多钱少,所以,它的消费水平就高不了。

三、如果②薪资维持在低位,③消费水平维持在高位,那么出生人口必然降低。这种模式,①高出生人口的目标不能达成。比较明显的就是我大种花了,虽然收入低,但房价高呀,所以,孩子只能是越生越少。

考虑到国家的发展前途,决策层选择哪条路我都觉得无可厚非,也无可指摘。但我相信,没有人能够扭转规律。

能够改变的,那叫规则,不能改变的,那才叫规律。

自改开以来,我们所依仗的就是人口多、薪资低、市场广阔的优势,借此吸纳了大量的外资,快速补齐了我们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短板。正是这个历史进程,让我们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现如今,外面的世界动荡不安,外部市场消化不了那么多过剩的产品,挣钱的门路越来越窄,我们自然而然的要转头拉动内需,这是客观需求,无可厚非。但囿于过往的道路选择和巨大的社会发展惯性,既要低工资,又要高消费,那么出生人口必然要做出让步,这是非常冷静和客观的。

现在我们的思路明显是既不想改变②和③,又想维持①,这就是走了邪路。身为一个唯物主义者,我不信这种逆规律的事情能够成功。

如果想要维持①,又不想改变②,那就得改变③,而③中的重中之重是房价,以近两年的动向来看: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如果想要维持①,又不想改变③,也行,那就改变②。不过,已经有什么恶意讨薪了,我不想再整个什么非法涨薪的大新闻。

有这空,我还要多温习温习联播。

知乎用户 门掩黄昏 发表

为什么知乎把同一个问题换了不同的皮来问这么多次?

1+2=3

2+1=3

3-1=2

3-2=1

你们是不是以为是看日本小电影,同一个脚本换不同女主角拍也一样有人看?

知乎用户 一直住顶楼 发表

2020 年的车轱辘爽文已经看腻了,没有 2021 年的就不要再问了

知乎用户 祥子 发表

类似问题答了好几次了。现在土地收入,劳动力优势,人口增长构成了死锁三角。如果你要结婚生子,那么为了你的下一代你要落户,落户就得买房。然而,这里是一小半人年收入不到一万二,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超过香港纽约,人均 GDP 刚超过一万美元,制造业主要优势还是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哪有那么多人具有这个能力呢?买房的结果就是背上几十年贷款,然后时刻担心被优化,只能战战兢兢去讨好上司,默许一切违反劳动法的行为,自愿地充当制造利润的工具,忍受恶劣的工作环境。然后你还得担心自己哪天生病,担心老了怎么养老,为了不被药钱掏空钱包,你不敢消费。这样一看,普通人要是结婚生子,那是几乎没法在城市里像个人样的生活的。两种人除外,要么在互联网企业拿命赚钱,争取 35 岁前赚到足够原始资本,要么进入编制不愁丢饭碗,人生平坦的一眼就能望到头。这两种人能有几个?

那么企业能放弃劳动力优势吗?互联网企业确实能,但贡献大多数就业的实业不能。劳动力优势仍旧是我国制造业的第一竞争优势,因为土地能源成本比不过东南亚,技术比不过德日。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即使是如此压榨员工多数制造业企业活得还是很艰难的,近年灵活就业人数是与日俱增的。垄断行业的国企确实是遵守劳动法,所提供产品价格远高于国际均价,就这样不少国企还是年年亏损的,你觉得民企玩得起吗?而且垄断行业的国企是不怕破产的,真做不下去了财政会出来兜底。原因也很简单,企业由于土地能源等因素成本不比国外同行低啊,提高薪酬就活不下去啊。曹德旺确实在美国建了厂,倒闭的民营厂撤走的外资厂确实不少,搬到东南亚的厂确实也不少。

而且劳动力优势也不仅仅是企业层面不敢放弃。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其实是很明确的,就是要让资本和劳动力回归制造业,因为制造业意味着出口,出口意味着外汇,外汇意味着国际影响力。所有阻碍资金和劳动力回流制造业,提高劳动力成本的因素都是脱实向虚的风险,都是不被鼓励的。劳动力优势使得企业能够负担更高的税收和土地能源成本,这保证了财政在 GDP 中占据大头,保证了充足的外汇收入,这样国家有钱集中精力办军事外交这样的大事。靠着对外援助在亚非拉获得的广泛影响力,我国的国际地位稳步提升。这种路径依赖是很难破解的,因为劳动力进入卖方市场是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这是不稳定的源头,我国的传统就是稳定重于发展。

你会发现所谓勤劳忠顺,默默奉献而不求回报的老黄牛精神是被刻意营造成一种社会共识的。深圳地铁的广告和城市宣传片鼓励人们加班,不躺平,不摸鱼;苏州法院判决不愿意加班的员工向公司赔偿;模仿西方工会要求 “讨要薪水,减少工作时间和改善工作条件” 的尝试一律被视为是收了西方资助恶意破坏生产秩序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大牛助手这样能够欺骗打卡软件的程序连开发者也被抓起来了;拍摄工地实况的大猛子和拍摄瑞典程序员按时下班的 maksim 都被严重警告而不得不停止原先内容的创作;还有什么 “当代青年从未选择躺平” 之类的宣传画就不说了,你要是在网上抱怨生活苦,就会有一堆人混淆个人和环境的问题,说你自己不努力云云,还会把什么老太太上街卖菜,农村残疾人买不起假肢裹个草垫子就去干活之类的苦难拿出来歌颂一番,然后反问你凭什么不努力。这种力度光靠资本是达不到的

好,那么降低土地成本,加强企业支付薪酬的能力,并严格执行劳动法,同时平易房价,这样能不能让工人结婚生育的顾虑降低?答案是土地价格根本不敢降低。外交军事开支在那里压着,地方分到的预算严重不足,连养老和医保都吃力了,还有一大帮拿着几倍于平均工资,享受廉价住房,廉价医疗和平价食堂等福利的公务员要养,还得去各种挖路修地铁以获取 KPI,那自然只能靠土地收入维持。现在土地收入占总开支四成以上的城市为数不少吧?而且一旦房价剧烈下跌,那么之前已经买房背上房贷的人就算彻底被夺走了人生中大部分财富,这个会带来多么严重的不稳定因素呢?要是因此带来大量断供潮,带来的严重金融风险又要如何抵消?

所以你不必奇怪为什么房屋成交量一再下跌,市场机制却没有起作用去降低房价。为啥供给端市场调控失灵?因为土地起拍价不是市场定的,低于起拍价就流拍了,而且商品房过多降价的行为是被定性为恶意降价的。为啥需求端市场调控失灵?因为你租房就不能落户,不落户有很多权利就享受不到,就不算真正扎根在城市了。

然而房地产终究是需要人来买的,要是新增人口逐渐枯竭,那么通过房地产来维持地方开支的路径就会走到头,于是这就形成了三角死锁的闭环。

突破闭环的唯一可行出口似乎在于让渡一部分用来锦上添花的开支用于地方开销,这样地方才能够缓慢降低地价,在郊区新城提供低价住房,并且降低租房落户门槛,然后企业成本才能降低,员工房价收入比才会降低,才敢于结婚和生育。

知乎用户 unknown​ 发表

中国有三波婴儿潮:建国后、1962-1973、1986-1990(回声婴儿潮)[1]

在 2020 年前,我听到最多的论调是中国人太多了

现在还能在知乎的沉淀数据里扒拉出一些蛛丝马迹。

中国人口是否过多?中国人口减少能不能提高社会福利和生活质量?有什么有效的方法减少中国人口的数量?中国人口减少后,就业就会简单吗?

日常聊天里,某些问题里,抱怨人口过多算是某种正确共识。

其实人口太多也是政治共识,否则搞什么计划生育呢?

就既有逻辑看,人口净增减少,这是好事啊。

证明政策落实到位,人口控制有效,是伟大胜利啊。

到了 2020 年,好像画风一下就变了,开始不谈人口总数,开始谈人口结构了。

为啥?

回到我开头提的:三波婴儿潮

这里先放一个基本数据:中国人均寿命大概在 77 岁左右。

第一波建国后,基本上是(假设)安享晚年状态。

第二波 1962-1973,会在未来十年左右逐渐退休,进入(假设)安享晚年状态。

第三波 1986-1990,成为社会中间。

但恐怖的是啥?

第二次婴儿潮自 1962 年三年自然灾害结束后开始,这一波高峰在 1965 年,持续至 1973 年,是我国历史上出生人口最多、对后来经济影响最大的主力婴儿潮。这时期,国民经济情况逐渐好转,补偿性生育来势很猛,人口出生率在 30‰~40‰之间,平均达到 33‰,10 年全国共出生近 2.6 亿人。占当前全国总人口数的约 20%。他们已成长为社会的中坚。
进入 1986~1990 年,中国上一次 “婴儿潮” 新增人口已经成家立业,进入生育年龄,又产生了第三次婴儿潮,称作回声婴儿潮。其中 1990 年是这 5 年中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由于计划生育政策,此次婴儿潮出生人口总量虽不及主力婴儿潮,但也有 1.24 亿,接近当前全国人口的 10%。作为主力婴儿潮的下一代,回声婴儿潮,亦撑起了一个代表性的名词——“80 后” 一代。

最重要的信息第一条是延迟退休,让第二波婴儿潮这 2 亿 + 人不离开劳动力市场,使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不至于一次性崩溃。

第二条才是人数的对比——两次婴儿潮,数量差一半。

这意味着即使放开生育,第三波婴儿潮每对夫妻都生育二胎,也仅仅是维持第三波婴儿潮左右的人口数量。

直白说,比直接生育数据减少更恐怖的是生育潜力断崖式下降。

如果叠加外部风险,譬如… 不敢举例,但谁敢保证没有 The World War III 呢?

更重要的是,中国是一个原住民大国,想要引进外部人口,需要担忧的是啥?

腾笼换鸟会不会导致笼子直接崩了?

都不提经济发展的路径依赖… 也就是喜欢吃人口红利。

还能说什么呢?

只能说未来很光明,但未来到底来不来是个问题。

参考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 / 婴儿潮 / 10893464

知乎用户 陆仁贾 发表

前面插一段个人政见,不一定正确:

都说中美争雄,时间在我。

但从人口趋势上来看,恐怕时间还在美国。

中国的强势期来自于 80、90 后这一波同时保质又保量的劳动力。(高等教育大范围普及,出生率尚可)

也就是说,最迟 2045 年左右,第一批 80 后开始退休时,中国就会开始走下坡路。

最迟 2055 年左右,中国的黄金时代开始进入尾声。

预计 2060 年前后,会陷入不可避免的大衰退。

除非能找到逆转生育率的特效药,否则这个趋势保持下去,中国对抗美国的窗口期就是这 20 几年。如果这 20 几年内美国没被彻底打垮,只要凭借自身多元文化的优势,保持比中国更强的对外优质劳动力吸收率,就可以坐享胜利果实。

所以,美国的需要做的很简单:

1. 硬托时间,比如技术卡脖子什么的。(不过论拖时间,似乎制造、延长疫情是最好的策略?)

2. 制造恐婚、恐育、两性对立,等一切负面影响生育率的热题。(似乎正在做了。)

3. 极力维护自己” 具有包容性 “的对外形象,比如针对少数族裔的政治正确。(一直在做,但似乎有点做过头了。)

错过了这次,之后 100 年内,中国都不一定会有这么好的机会。届时主要目标,恐怕就是保证核心区域的完整性。

(不要说什么人 AI 拯救老龄化,AI 也是要投入人力去研发制造的,正如防止机器淘汰了纺织工人,但是却需求了更多的工人去研发生产防止机器)


说过几个朋友吧。

一个南京买房,月供 10k,郊区,在南京工作时收入 16k,不堪重负。后来上海工作,收入 25k。

一个杭州买房,月供 12k,郊区,两口子在杭州工作时收入 20k,压力也巨大。后来上海工作,收入 30k。

我本人买房比较早,15 年南京远郊,月供 4k,在南京工作时收入 16k,成了唯一一个有孩子的。后来考虑到高薪人才引进,想为孩子博一个上海户口,也来上海了。

身边几乎所有同龄人都如此,能生孩子的,要么是像我一样买房早的,房贷压力很低的。要么是父母给力的,可以替子女还房贷的。

否则生孩子,带孩子,上学,每一道都是他们跨不过去的坎。

因为国内有一个很神奇的现象:你在一个梯队的城市工作,那么你的收入大概率没有办法覆盖这个城市的房子和教育成本,必须去高一个梯队的城市工作。结果就是你要么别生孩子,要么生个孩子当留守儿童去。

比如你在县城养一个娃,买一个学区房,你就得去市里工作。

你在市里养娃买学区房,你工作得去省会或者其他经济好的城市。

你在省会养娃买房,工作就得去北上广深。

想去北上广深养娃买房,有机会还不如移民。。。

知乎用户 小镇电话 发表

哥几个、姐妹们一定要多锻炼身体保持健康呀,等待见证历史。

知乎用户 万事胜意 发表

数据是不是真的我不知道,但是我觉得这个趋势没错。

我,男生,也不想结婚。

我做不到一些男生那么极端,只谈恋爱不结婚。

我恋爱也不谈,在学校的时候是想谈谈不到。毕业的时候不想谈。

这类问题我本来不想回答,我只是不明白一点,很多女性都说不婚不恋,可我遇到的女性不是这样,我说我不恋爱,不结婚之后,她们纷纷摆出一副姐味十足的样子,告诉我多接触女孩子,女孩子没那么坏,“那是你的圈子问题”“都是网上的,现实中没有遇到这么多”。

我就奇怪了,男生不婚不恋不是帮助她们实现人生吗?怎么姐味说教,一套一套的。

我找不到过得也真舒服。

我写下面的话,可能会让人感到不适,不过没关系,我也不是为了让谁开心的。

女全总是对杭州下水道、上海冰箱案重拳出击,对王宝宝、苏享茂唯唯诺诺,所以我也不想和她们有更多接触。

我来说说自己的条件和生活。

在诺大的城市中,我还算是一个勉强有人籍的底层。

我身高 170 公分,大学毕业后保送本校硕,在大城市从事的也是不算好的工作。

我早上 7 点多坐地铁,9 点多到单位,打卡,然后工作。

12 点半吃午饭,看工作安排,下午或是 6 点半下班,或是 8 点下班。

然后回家,我的家是我租的一间屋子,虽然这里的车房和我无缘,但是这不妨碍我的屋子还是和其他底层的人的不一样。

进门是我的房间,这边房间兼作卧室、书房和餐厅,我有两个柜子,一个柜子里摆满了手办和歼 20、055、003 等我国的军事装备模型,另一个柜子里摆满了书。装书的柜子,第一层是李永新老师的书,第二层是我喜欢看的书,很杂,从童年的回忆《冒险小虎队》到《古文观止》都有,我最近花了 800 块钱买了一套清代学者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这套书在学校的时候老师就让我买过然后阅读,可惜我当时不听话。

放手办的柜子顶端,是我的小提琴,我学过几年小提琴,现在拉不了协奏曲了,简单的没问题。放书的柜子顶端,是我的陶笛和长笛,是我的汉服社的朋友送我的礼物。可惜,我只会陶笛不会长笛。严格来说,陶笛也不算会,我只能吹两首曲子《故乡的原风景》和《千年风雅》。柜子旁挂着我的学位服,当时一时间没租到学位服,就花了点钱自己买了一套。

学位服后面是我的太极服和道服,我每次放假就回去和一位体育老师学习武术,我从大学以来就一直练柔道。

我的书桌上有药罐和药杵,因为我的朋友里有南京中医药大学的硕士生,我也对中医感兴趣。

我煮完晚饭后边吃边看平板,吃完后到阳台上吹晚风喝咖啡,时不时用我的陶笛来个《千年风雅》。

我不否认我是有恐女厌女倾向,现在的女性被女全弄得各种事情都有,知道是一滩污水,我远离它可以吗?

有人说这是我的圈子问题,对,我的圈子是很低端,所以我选择独善其身。

现在有人说我这样活该单身,我很高兴。

我问一句,圈子高结婚就是好事吗?

我虽然是 E 人,但是我认识 A 男,他是留学回来的,前女友无数,现在结婚了,他老婆也是一所大学的学科教育硕士,颜值也很不错,但是他还是后悔,我以为他是凡尔赛,毕竟他家里有接近十个亿,老婆也很漂亮。

他说哥,我结婚了,再怎么样想玩,还是或多或少要顾及老婆的感受吧?我懂他的意思,他怀念那段和小姑娘能随便共度良宵的时光,可惜随着他的婚姻一去不复返了。他老婆家境是普通,不过智商不算很低,他不见得每次都处于上风。

至于我们 E 人,我没想过,混的好了到 40 岁找 20 岁的,我知道我没有这个能力,但是吧,我不找对象不婚恋,就没有账单,没有房贷车贷的账单,没有人在我旁边说 “你看别人的老公多好,你怎么一点本事没有。”

所以我也不婚恋。

魔都房价别说 5 万一平,就是 5 亿一平,也伤害不到我们 E 人,买得起的人不屑有婚恋,买不起的人不需要有婚恋。

我从不参加团建活动、不参加交友活动、拉黑所有婚介所和介绍人,我身边的女性不说全部,大部分说着不婚不恋的,至少百合、珍爱、世纪佳缘注册了其中一到两个。

我有个长得很帅的兄弟,他就做了我十分鄙夷但是帮助女性摆脱婚姻困扰的事情,大学时期每学期换三个女朋友,硕士时期少了很多,也有两个左右,其中年龄最小的还有刚上大学的学生:

用他的话说,她们都不想结婚,我也是让她们得偿所愿,“女昏馬户 “,也不是男性这么说她们的。

她们也有人说我们学历低圈子差,那我只能说,虽然确实如此,可我们至少高考的时候带笔了,也没在考场上睡大觉。而且看到一些女全的标准,211、985 现在好像不是她们眼里的高学历,本升专才是,那我们没机会了,错过了硕升专的时候。

就这么多。

知乎用户 成祖木隶的雁翎刀​ 发表

2020 年净增人口创 59 年新低 人口零增长时代逼近了?

来源:第一财经

在疫情、育龄妇女减少等多因素的影响下,2020 年出生人口创下近年来的新低,同时,我国总人口净增长也明显下降。
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 2021》显示, 2020 年相比 2019 年,全国人口净增 204 万人。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对 1949 年以来历年人口净增量梳理发现,2020 年净增人口数量创下了 1962 年以来的新低。

![](data:image/svg+xml;utf8,)

1961 年以来历年人口净增量(注,数据不涉及港澳台地区。来源:第一财经记者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整理)
数据显示,受三年自然灾害影响,1960 年、1961 年总人口连续两年下降。1962 年迅速反弹,当年净增人口达到了 1436 万人。其后,从 1963 年开始到 1975 年,年净增人口均超过了 1500 万人。1976 年后净增人口数量虽然有所下降,但也都在 1100 万以上。尤其是,从 1986 年到 1990 年净增人口均超过了 1500 万人。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净增人口也一直保持在 1000 万以上。
跨入世纪之交的 2000 年,净增人口 39 年来首次下降到 1000 万以内,为 957 万人。到 2010 年,当年净增人口只有 641 万人。不过,2012 年当年净增人口达 1006 万人,成为新世纪以来的新高点。
2016 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当年净增人口也达到了 906 万人,随后几年,年净增人口不断减少,2017 年至 2020 年分别为 779 万人、530 万人、467 万人、204 万人。
此外,如果以 10 年为一个阶段来观察,上世纪 50 年代人口增加了 13040 万人,60 年代在前两年人口下降的情况下,总增长人口仍达到了 13464 万人,70 年代增长人口为 16871 万人,80 年代净增人口为 15162 万人,90 年代增加了 13082 万人。
进入到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国内人口仅增加了 7664 万人,第二个十年在生育政策调整的情况下,人口共增加了 7558 万人。也就是说,新世纪以来的 20 年里,我国人口净增加量低于上世纪 70 年代的增量。
从发展趋势来看预计,今年人口净增幅度可能继续走低。这其中的一大原因是,近年来,净增人口持续下降,与出生人口的变化紧密相关。
根据第一财经记者统计包括贵阳、河南等地公布的,前三季度出生人口数据、新生儿筛查或户政出生登记等数据都出现了同比下降的情况,降幅均超过一成,延续了持续下滑的态势。
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教授对第一财经分析,从现有的情况来看,人口总量增加的动力缺乏,越来越难,出生人口越来越少。发展的趋势,就是越来越接近于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相交叉的边缘。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王培安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人口多了不好,但也不是越少越好。如果生育率太低,规模降得太快,年轻人口缺乏,老龄化问题就会很突出,削弱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加重经济社会的负担。因此,要切实把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落到实处,大力构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提高出生人口数量,改善人口年龄结构,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

阅读原文

知乎用户 酩酊不醉​ 发表

净增 204 万!稳中向好!

有力反驳了今年就负增长的可笑言论!

事实证明,西方想用人口问题来唱衰中国是行不通的!

今年咱们国家已经出台了许多鼓励生育的政策,我相信咱们的人口会慢慢回升并且再创新高!

中国人会越来越多!中国也会越来越好!

为生在中国感到自豪!

知乎用户 红旗插遍地球 发表

大家切莫太过悲观。

总的来说,这是一件好事,说明国家说的话还是有人相信的。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国家为了让我们生三胎,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我简单的举几个例子。

首先是,如果你生了三胎,那么你之后背井离乡打工后,你可以获得非常高的租房补贴,据传高达一个月 220 元!

其次是贷款降息,假设普通人去银行贷款的利率是 3.5%,而你生了三胎后,可以降到 3.2%!这是多大的让利啊!

甚至还有个别地区,都出台了补贴政策!!!你生完第三胎后,当地政府会一次性给你发 3000 元的补贴!!!3000 元啊!快赶上我一个月工资了!

在看到这些政策后,我坚信!我们的生育率一定会赶超日韩!直追欧美,全球第一也肯定不在话下!

知乎用户 白夜行 发表

修改精简:

人口负增长趋势无可避免,因为曾宣称放开二胎后每年出生人口峰值将达到 4995 万,生育率将达到 4.5 的翟振武提倡自主生育,且未否认记者提出的 “有学者预测认为,到 2025 年,我国 60 岁以上老人将达到 3 亿,占总人口 21%,接近深度老龄化社会” 观点。

低生育率、老龄化的问题,要靠共同富裕来缓解,但利用技术进步提高生产力、推行智能化运用做大蛋糕等措施受限技术进步,来不及解决问题。

对 “共同富裕不是劫富济贫” 的观点持保留意见,这代人要有奉献精神,未来要探索自主养老新模式。

界面新闻:按照国际惯例,一个国家或地区 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 10% 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有学者预测认为,到 2025 年,我国 60 岁以上老人将达到 3 亿,占总人口 21%,**接近深度老龄化社会。如果放开生育不能应对老龄化,你觉得最紧迫的工作是什么?

翟振武:我们现在也在做预测,如果全面放开生育限制,大概每年新增加出生人口 30 万左右。你想,每年增加 30 万和现在每年出生一千四五百万人相比,微乎其微,都不够波动。

翟振武:现在一些人建议放开三孩,我觉得是对人口形势和政策不够了解。本来全面放开生育,都对人口形势没什么作用,中间还要加一个环节有什么意义呢?从 2013 年的单独两孩政策,到 2015 年出台全面两孩政策,现在生育率回落下来了,严格说就是最后一步了,中间就没有必要再加一个环节了。下一步,我觉得应该就是自主生育。全面二孩五年|专访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十四五” 期间应实现自主生育

知乎用户 焚海炖鱼​ 发表

统计局说了,劳动力资源仍然比较丰富

统计局:我国每年出生人口 1000 多万 劳动力资源仍然比较丰富

知乎用户 三年 发表

我现在唯一担心的是国家为了弥补生育会在教育双减问题上操之过急跨越式推进,结果是学生教育内容减量降难度,教育质量反而下降。

减是简单的,而教育多样化增量方面却是实打实看各地财政。中国毕竟还有 5 亿农村居民和 6 亿低收入群体,这些人的居住地能不能支撑这种中产教育模式呢,我要打个问号。

最终可能会牺牲半代人的教育水准,不同地区基于区域教育经费差异出现真正的固化现象。值得庆幸的是鸡娃中坚的 9000 后是过剩的,能弥补一些这种损失。

知乎用户 卧牛 发表

人类文明在发展,各行各业变得越来越高深

今日的工作难度比起古代的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养儿也一样

现代人虽然寿命变长,但衰老并没有延缓多少,智力比起古人提升也也有限

所以有限的技能点往往被迫在生产专精和生育专精中选择一个来加,否则就跟不上时代前沿

知乎用户 M3 小蘑菇 发表

确实迫在眉睫了!

我想向有关部门建议:开展 “精准扶生育率” 活动。

能生的,想生的,掌握全国 90% 财富那一拨人,计生办成立专项办公室,分配到每一个上述家庭,争取让这些家庭多生,并颁发 “英雄家庭” 荣誉称号!

其他利国利民的好想法,欢迎补充!

知乎用户 御影. Mikage 发表

升起的烟花,从下面看?还是从侧面看?

而且这不还有 204 万吗… 烟花大会都还没到,还能透露什么购票信息?

当然有人会说你是被放上去炸开的那群,这不也挺好吗?大文豪芥川龙之介在他的短篇小说里写过这样的句子:

“我在想烟火的事儿,好比我们人生一样的烟火。”

烟火就是人生,人生就是烟火。

知乎用户 槙念 zhen1​ 发表

好运来祝你好运来

好运带来了喜和爱

好运来我们好运来

迎着好运兴旺发达通四海

叠个千纸鹤再系个红飘带

愿善良的人们天天好运来

你勤劳生活美你健康春常在

你一生的忙碌为了笑逐颜开

打个中国结请春风剪个彩

愿祖国的日月年年好运来

你凤舞太平年你龙腾新时代

你幸福的家园迎来百花盛开

好运来祝你好运来

好运带来了喜和爱

好运来我们好运来

迎着好运兴旺发达通四海

叠个千纸鹤再系个红飘带

愿善良的人们天天好运来

你勤劳生活美你健康春常在

你一生的忙碌为了笑逐颜开

打个中国结请春风剪个彩

愿祖国的日月年年好运来

你凤舞太平年你龙腾新时代

你幸福的家园迎来百花盛开

好运来祝你好运来

好运带来了喜和爱

好运来我们好运来

迎着好运兴旺发达通四海

好运来祝你好运来

好运带来了喜和爱

好运来我们好运来

迎着好运兴旺发达通四海

好运来祝你好运来

好运带来了喜和爱

好运来我们好运来

迎着好运兴旺发达通四海

通 四 海 好运来

知乎用户 红瑛 发表

生那么多干嘛?人力红利让资本家有了让我们卷的本钱还不够吗?继续让下一代人继续卷吗?

知乎用户 屠夫三千 发表

日本出生率 1.34%

中国出生率 0.852%

韩国出生率 0.524%

大有把韩国比下去的趋势。

如果日本韩国大幅降低永居、移民门槛,不知道又要虹吸多少年富力强的越南人过去。

日本可是砸钱刺激生育了的,不知道越南财政还有没有钱了?

还有那个所谓的不劫富济贫,意思是做大蛋糕?但你做大蛋糕的速度能有多快?还来得及不了?

知乎用户 水果 发表

主要问题难道不是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结婚了吗?不结婚哪来的孩子啊!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2020》[1] 推算,未婚人口约有 2.1 亿,其中男性 1.27 亿,女性 0.83 亿。

2013 年以后,我国结婚率更是一路向下俯冲,“六连降” 的结果就是:2019 年的千分比创下了近十年新低,6.6‰[2]

现在的年轻人咋就不爱结婚了呢?

成本太高:“自己都养不活,谈何结婚”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婚姻一直都是经济问题。

不只是与钱有关,而是人们总会以经济学眼光判断它 “值不值”。

茫茫人海中挑选另一半,找与等都需要物质和精神的高成本付出,要让人想结婚,这些成本要在婚后能收回来甚至获益更大。

而现实却是:寻常人家的 1+1 不一定能≥2。

数据显示 [3]:在一线、新一线、二线城市的单身青年中,40% 是月光族,四五线城市里更是多达 76%。

试想,两个月光族组成的家庭,大概率入不敷出。况且——

  • 单身时,可以租房,结婚就得背上房贷;
  • 单身时,时间是自己的,婚后就身不由己;
  • 单身时,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婚后为孩子报 N 个补习班拼命攒钱。

女性,还要考量生娃养娃对事业的阻碍、顾虑家务劳作对身心的影响。

此外,“离婚冷静期”的规定,又进一步增加了 “投资者” 难以脱身的风险。选择结婚,愈发艰难。

标准改变:“比起钱和颜,我更爱有趣的灵魂”

婚姻的本质是 “利益交换”,双方需要满足对方的需求。

以前婚姻模式:“男主外、女主内”,讲究 “男财女貌”,男人负责赚钱,找个女人想想怎么花钱,然后生几个孩子防老;女人负责漂亮、贤惠,找个男人赚够家庭花销,然后生几个孩子防老。

但随着经济发展、平等意识增强,传统婚姻观念变了。

社会地位、经济基础、颜值外表…… 都不再是择偶的必要条件。

现代人结婚,更看重精神层面,要的是比单身时更幸福的亲密关系,享受甜蜜的爱情、长久的陪伴、温暖的心理寄托。

就是,“丰腴的钱包”和 “好看的皮囊” 都很难打动我,而 “有趣的灵魂” 才是结婚的动力,愿意跟 TA 一起探索平淡生活蕴藏的快乐。

至于养儿防老,不好意思,我有在交养老保险,也看好有专人护理的养老院了。

单身上瘾:“一个人的生活也很好”

真正的爱情应该是两个灵魂同一频率的共振,而不是迫于经济、社会压力的妥协。

良人一直不出现的话,单身就是最好的选择。

![](data:image/svg+xml;utf8,)

当然,这需要底气,而社会发展给了越来越多人这份底气。

2019 年白领生活状况调研报告》显示 [3]:白领中“未婚且单身” 的比例最高,为 40.18%。

这些单身者接受了更优质的教育、有基本的经济保障,他们讲究生活品质,愿意享受个人独立自由,比起为家庭作贡献,更在乎自我价值的体现。

当一个人将自我价值实现作为生活动机时,注意力会主要集中在工作和自己身上,个人感情生活自然会被忽略。

有需求就有供给,在这个背景下,“单身经济” 崛起,“一人份” 产品花样百出:

  • 一个人吃火锅对面会放只熊;
  • 一个人去游乐园可以走快速通道;
  • 一个人去旅游就住青旅单人床位……

甚至连生孩子都快能一个人完成了,何必为了结婚而结婚?

![](data:image/svg+xml;utf8,)

许多人抗拒婚姻还因为:确实不到时候。

晚婚助推器:“我毕业都 25 了,不得先奋斗几年?”

80 后这一代开始,大学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明显增多,导致初婚、初育年龄都在推迟。

普通大学生,本科毕业 22 岁,硕士毕业 25 岁,博士毕业 28 岁。本科毕业后工作几年再考研考博的话,年龄只会更大。

按照传统观念,求学自然比成家重要,学都还没上完怎么能结婚呢?没有经过几年奋斗,首付哪里来?“老婆本” 哪里来?

![](data:image/svg+xml;utf8,)

同时,80 后 90 后从小就是家庭中心,被照顾得较多,结婚后生活将发生极大转变,从备受呵护的孩子变成别人的丈夫、妻子、父亲、母亲,真正的独立才刚刚开始。

是早早肩负起家庭的重担,还是多当几年不食人间烟火的咸鱼?他们心中自有决断。

而对于原生家庭并不和谐的人,就算家里有矿,对婚姻生活一地鸡毛的恐惧也会让 TA 累觉不爱,权衡之后选择在围城外观望。

所以,有人认为,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单身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另类标志。

他们不是不把结婚当回事,而是太把它当回事,所以不愿意将就。

作为个体选择,单身无可厚非,旁人也给予了前所未有的认可与包容,但在社会主流环境中,单身却是一种不被提倡的生活方式。

调查数据显示 [11],60.4% 的单身人士仍在期待美好爱情,即便现在是坚定的单身党,未来也有可能改变执念。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 中国统计年鉴 2020[J]. 年鉴, 202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19 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R/OL].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3] 智联招聘.《2019 年白领生活状况调研报告》[J]. 报告, 2019

[4] 梁俐. 女性独身, 一种无奈的选择. 婚恋家庭, 2003,7:43-44

[5] 柯毅萍. 女性独身的原因和走势. 思想战线, 2004, 30(2):30-34.

[6] 曾俊林. 结婚还是独身这是个问题. 四川省情, 2006,6:41

[7] 刘之钰. 独身女性心理浅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2, 28: 141-142

[8] 田耘. 当代中国单身女性现象的伦理审视 [D]. 石家庄: 河北师范大学, 2008

[9] 赵妍妍. 女性独身现象伦理分析 [D]. 苏州:苏州科技学院,2015

[10] 王磊. 中国未婚青年人口的特征与变动趋势分析.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2018,32(10):48-56

[11] 张锐. 单身经济: 年轻化与个性化交融. 证券时报,2019, l1 月 / 5 日 / 第 A03 版

知乎用户 腾讯医典​ 发表

换个角度看,现在是中国 5000 年历史上人口最多的时候,盛世!

知乎用户 深海鱼 发表

从小我就被教育,我们中国地大物博,但是因为十三亿人口(那时候还没十四亿),所以我们的生活水平不高,祖国背负了十三亿人的沉重负担。

长大后,总宣传为了保障十四亿人的口粮安全,制定了耕地红线。

所以这个信息,就是好极了。

知乎用户 RAY 发表

人口生育率下降,也不仅是我们,全世界都经历类似情况,世界人口的年均增速,在过去 40 年,从 2% 直接腰斩到 1%。

有种观点认为,生育率下降,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知乎用户 九霄​​ 发表

失望吧。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是分配制度却出现了巨大偏差,结果就是没有人相信勤劳可以致富。

对,这就是大家不喜欢这个社会的原因。学习好没有用,努力工作没有用,创新创业没有用,运气好机遇好生的好比努力重要一百倍 。

你十年前买套房,比你工作三十年努力工作有用,你选错专业,毕业后只能过牛马生活,大家出来工作就是为了钱,996,007 无限卷起来,35 岁退休,你敢生孩子,你敢养吗?

知乎用户 云仙人 发表

实在不行,咱们生产点假的 byt 真假混用,顺便提高大台成本,不想生也帮忙生下来

知乎用户 正义的未来 发表

对于普通人来说,制造人口焦虑没有任何用处。

原因其实很简单,真正理解宏大叙事的人是极少数的,懂得人口经济学的依然也是极少数的,大多数人只能看到自己的。

我们自己的角度可以看到什么?

就业困难,体制外企业丧心病狂地加班,但没有相应的报酬增加,绝大多数都是免费加班。可能自己累到死都赚不到足够丰衣足食的钱。

结婚困难,房价高企,消费主义盛行,多少人崩在最后一关彩礼这里就不用多说了,关键是离婚率还走到了中国历史最高水平,你结婚可能要了父母半生积蓄,但却有可能走不到白头偕老这一步。

没有自己的业余时间,没有钱结婚,没有钱买房,不能给孩子提供一个至少是比较好的生活环境,生孩子的怕丧偶式育儿,怕孩子变成事实上的留守儿童。

所以才有了各大平台包括官媒频频催生拉警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见鬼情况。

怎么办?

实际上疫情给了我们很好的机会。

国际上,病毒共存政策彻底失败,在有预期的未来,各主要工业化国家都会抓紧时间贯彻中国的清零政策,但是问题在于,这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结束,少则一两年,多则四五年都不是不可能的。

这大大巩固了我们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同时因为我们是唯一能正常开工的经济体,我们以前很多不能做或者没有空间做的事情可以做了。

比如,产业升级,将中国的工程师红利彻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比如,反垄断,反违反劳动法规,压制 996,对外人民币升值,提高企业的实际盈利能力,让企业扩张员工规模同时不会出现成本暴涨的情况。

比如,压制房价,把房价卡死甚至阴跌一点,再逐步提高人民收入,让人民逐步买得起房

比如已经在做的双减政策和职业教育并举的同时加快制造业投资,提高制造业收入水平,让更多人可以通过正经的职业教育转化为高级技术产业工人,获得体面的收入。

比如,推进父母双方产假制度和产后培训制度,目前女人怕生孩子的很重要的点在于生了孩子以后会跟职场出现脱节甚至会因为产假太长被解雇,那就推行双方产假制度,父母同期休产假,并给予母亲进行产后职业培训,没有结婚的男女实施国家强制性年假制度,避免未婚族的内卷。

比如,推动实施国家保育制度,对度过产假有带孩子需求的父母提供保育,建立国家统管的保育院体系,为学龄前儿童提供工作时间的看护和初步教学活动,费用从父母双方缴纳的社会保险里扣除,当然还是得国家补贴的。

这些都是可以做的。对于我们这个拥有悠久传统的国家来说,只要人民压力不大,生孩子其实不算是什么难事,只要政府能狠下心给人民减负,所有人都会生不可能,但大多数人甚至于一半的人愿意生,也已经是极好的事情。而国家也不要天天想着什么人口红利,我们需要的是工程师红利,高级技工红利,是优质人才的红利,而做到这些,不仅需要不同层次的优质教育,更需要社会上有足够的岗位,能让大家在有充分竞争的前提下不出现极度供不应求的局面,这才是人口政策的终点。

知乎用户 辰熙 发表

数据不罗列了,以上太多的回答里都有。

从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咱不是行家,也不说了。

但我是一个活生生的 70 后,和诸多 80 后,90 后都是国家鼓励生二胎、三胎的主力。

从切身感受来谈一谈为什么作为主力却应者寥寥,“出工不出力”!

![](data:image/svg+xml;utf8,)

首先我们看一个现象:

在从 70 到 90 这个庞大的群体里,想生二胎的早就生了,有些是国家政策放开前,有些是刚刚放开后。

大部分生了的原因是认可自身能力(包括经济条件,身体条件,养育条件,情感等)。

国家政策的开放仅仅是锦上添花,绝不是关键因素,再往大里说,也仅仅是 “临门一脚” 的作用。

透过现象看本质:

不生的原因就是这 “苦逼” 的生活!

我本人经历了事业的高峰到低谷,从外资高管到互联网创业者,从 2000 年的年收入 50 万到创业失败后负债几百万,如今成为一名网约车的专职司机。

在网约车司机这个群体里,尤其是所谓开高端网约车的司机群体里,(小科普一下:网约车分快车、经济型、舒适型、商务型;一般舒适型指的是 B 级车,商务型指的是 MPV,这两种所谓高端车的司机服务要求更高,价格也更高)如同外卖骑手一样,聚集了太多 “不得志” 的前成功者,或者说有很多所谓 “虎落平阳,龙游浅水” 的前张总、王总和李总等。

我记得很清楚,在入职培训开始前的新人自我介绍时,几乎一般都是之前自己开公司或做生意失败后,投入这行的;而且普遍年龄都在 35+。

为什么要提这个?因为这批人代表着 70 到 90 体制外的主体,他们学历高,大学本科是基本;经历丰富,一般出道都在一些大中型企业做出过一定业绩,担任过一定中高管职务;然后也经历了个人创业的成功和失败,从几百万身家到负几百万身家;对新生事物有着很好的兴趣和研究;在某些方面的能力非常不错。

同样,他们也都有一样的压力和困惑!

其一:年龄

前段时间有个热点是 “一位 45 岁精通技术的程序员难找工作写信求助国务院”,这是事实,是目前人力资源市场上残酷的事实。

读史君曾做过外资总经理,到互联网公司创始人,可以说一家公司开办所需要的一切文字类资料(包括组织架构搭建、公司章程、制度、考核、外宣、内培、企划等)都是熟门熟路。即便如此,投简历过两百多家,能收到回复的寥寥无几,收到面试的也是最终因年龄而无疾而终。更多招聘启示会在条件中赫然而立:“年龄 39 岁以下。” 这是读史君在招聘启示中看到的年龄最宽的条件。

当然你要说难道没有对年龄确实没有限制的招聘吗?有,大部分是寻求联合创始人,也就是你要带资进入。

或者,你确实在某个领域享有盛誉,被返聘。

这就引出其二:这个群体的人,他们的能力属于高不成低不就。

尤其在中国几次创富浪潮中,他们前期的成功和后期的失败都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真实的人间写照,他们有优点:对梦想的执着,对事业和家庭的责任!但他们也有缺点:能力尚无法在商战中脱颖而出、做事不够狠、手段欠缺、没有好的运气,虽拼尽全力但终究成为万骨枯中的一具。

当从高峰跌入谷底时,蓦然回首,已经步入中年,社会在飞速进步,后浪尚且难以自保,怎会顾忌前浪,只有把你狠狠地拍在沙滩上。好在,他们的责任没有丢,面对上有 70 岁的老母,下有十几岁尚处于投资期的孩子,还有已经湮灭于柴米油盐生活琐碎中的夫妻生活。他们无力无心去进行 “造人” 运动。

其三、糟糕的经济状况和繁多的支出:

这个群体依然顽固地保持着人前的衣着光鲜,但背后,可能是每月要还的高昂债务,对父母健康的祈祷(住一次院就是敲骨吸髓),孩子的各种必须支出的养育教育费用,对自身未来养老支出的担心,最后还有对生活一点点美好的向往支出。

其四、沉重压力下的超强工作:

前几年,我们对外卖小哥倾注了很多的同情和关注,甚至登上了春晚小品。读史君当时就乐了,外卖小哥是辛苦,可辛苦的仅仅是外卖小哥?凌晨的五点,当城市还在睡梦中的时候,早餐小车的大叔大婶已经开始张罗第一单生意;蔬菜批发市场已经人声鼎沸,小贩们吃力地拉动装满车的蔬菜赶往社区蔬菜市场;公交车司机,出租车网约车司机已经打着哈欠开始发车;有上高中孩子的父母已经开始在厨房忙碌张罗早餐。晚上十一点,天已经漆黑,餐饮从业者或在地摊前,或在前厅后厨忙碌,某个写字楼里面也是灯火通明,诸多 “大厂农民工” 依然在电脑前加班。

中国人太勤奋了,勤奋着维持着最起码的生活,幸福吗?幸福!

因为中国人对 “给他人美好生活” 的向往的坚定是全世界少有的,宁愿牺牲太多也要让自己所爱的人,所负责的人生活哪怕好一点点。

因此,从年龄、能力、经济状况、超强工作四个方面来说,作为二三胎的主力,他们现在是宁可 “舍得一身剐,也要让他人更幸福”!为此,牺牲自己在所不惜!

这个牺牲里,“造人” 是根本不值得一提的。

(全文完)

知乎用户 读史观影说时政​ 发表

要切实把… 措施落到实处,大力构建… 政策体系,提高…,改善…,推动…

知乎用户 零陵别上将军​ 发表

中国炒房的三种模式:拍地模式、限价模式及品牌溢价模式

在《中国房地产研究》中我们介绍过城市炒房的十种方法,分别为

1 人才补助

2 人才落户

3 团购促销

4 新房二手房倒挂

5 无人机灯光秀、塑造网红城市

6 开大会,斥巨资开运动会、峰会

7 引进 BAT 打造产业园

8 城中村改造

9 城市郊区拆迁

10 宏大规划,造城修地铁

以上十种办法只能算是炒房方法,我们今天要透过炒房方法,分析总结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三大炒房模式。

拍地模式:

顾名思义就是一直抬高招拍挂的地价,企业从商品房项目的一期开始,逐期涨价,地皮也逐年涨价,营造一种面粉贵于面包的假象,导致群众一致看多。

此模式广泛的存在于我国的一线、二线城市,尤其是深圳,全国不断土拍,不断创出楼王就是这个道理。

以最新一块楼王的地皮地价抬高所有地皮的地价,所有开发商再集中提高售楼部房价,集体涨价,以此往复可谓是一本万利。

全国大部分的城市都经历过这种 “地王式炒房”,每当城市地王诞生时,炒房客和投机客欢呼雀跃把酒言欢,

“地王式” 的炒房中后期可以参考郑州、青岛、天津、武汉的商品房走势,土地海量供给,城市郊区都能炒出天价,最后又跌出地板价。

限价模式:

限价模式主要存在在杭州、西安,人为的在第一批的新房中刻意限价,使其低于二手房,这样新房供不应求,当地政府可以海量供地赚取大量土地出让金,而由于新房有赚钱效应,抢不上,对应的二手房开始涨价,二手房涨价以后,新房的限价标准向上抬升,以此往复,新房不愁卖,房地产迅速发展,激发全民投机的热潮。

限价模式的特征就是二手房成交量显著很低,新房供不应求,天天在摇号抢房中,甚至爆出喝茶费、捆绑销售等奇葩附属条件。限价模式明显比拍地模式要稳一些,但是留下的隐患也比拍地模式要大一些,大量的获利二手房无法抛售交易,迟早以低于新房的价格抛售,到时候新房定价体系会土崩瓦解、片瓦不存,前期涨得多高后期就跌得越多。

![](data:image/svg+xml;utf8,)

品牌溢价模式:

三四线早年间都是本土开发商开发,时常出现烂尾和无法办理房产证的问题,2015 年以后,全国性的开发商进驻三四线城市,以高于本地开发商 2000-3000 元 / 平的价格进行销售,配属豪华的装修和定位,迅速抬高了三四线城市的房价。

[1] 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碧桂园、恒大,这些房企就是三四线城市的主要地产商,拿走了城市大片的土地,三四线城市房价过万的县城超过 100 个,这些房企赚的盆满钵满。品牌溢价模式除了在三四线城市以外,还存在于一线、二线城市,比如星河湾系列、汤臣一品系列,通过较早的拿地囤地,十多年开发一个项目,厚利慢销,打造房地产中的奢侈品,而各大房企中本身也有以豪宅著称的项目,比如泰禾院子,均价要比周边高出 2000-3000 元。

参考

  1. ^ 临界点到来 - 12、1、2、3 月份数据将彻底决定最终明斯基时刻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MjE5MDAzNw==&mid=2247486405&idx=1&sn=cb9a58c1b826a85f4f97080ec6c70831&chksm=fb84a2ffccf32be922074655f164058b92d2bff8ffa1c11592b475ce31603e6aac61d9e102ed&token=916907175&lang=zh_CN#rd

知乎用户 娱乐人间 发表

彭叔一直都很反对一些经济学家说国内生育率低,是因为国内年轻人的思维转变了,而实际上国内当前的生育主力,是 80 后,这些人还是比较传统的,就算再开放,80 后结婚生子的文化印记,几乎都是刻在灵魂里面的东西。

彭叔走了那么多地方,朋友那么多,富的,穷的,丑的,帅的,真正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的,很少,100 个里面,一个都不一定挑出来。

那么为什么明明大家都还处于传统的思想当中,生育率,结婚率就那么低。

主要就是因为房价太高了,不管你结婚,生孩子,房子都是你逃不过去的一个槛,你结婚要房子吧,生孩子也许你还要给孩子准备套房,或者你自己会担心自己生下来的孩子,以后他自己买不起房,你也帮不了他,他最后成为老光棍。

高房价虽然不是生育率、结婚率降低的唯一原因,但绝对是主要原因。

别把这个问题往人家 00 后身上推,00 后都还没到法定结婚年龄呢。

其实现在结婚率、生育率不断的下降,核心原因还是要提高年轻人的获得感,和参与感。

年轻人不结婚,不生孩子,归根结底,还是对未来的一个回报期望存在着很大的怀疑态度,觉得自己付出了那么多,最后回报也许很低。

就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彭叔问了很多有房的年轻人,问他们为什么不生孩子,他们已经有房了,他们说自己有房,但是他们的孩子却没房,他们也没能力给孩子买房,害怕以后生了孩子,给他买不起房,会被孩子说你没法给我好的生活,还把我生出来干什么。

这是生孩子的,还有不结婚的,都是觉得两个人在一起以后,不但无法让自己有更高的提升,反而会拉低自己的上升空间,以前两个人一起努力,各种向上走,而现在两个人在一起,有可能是往下走。

这些归结起来,就是年轻人没有获得感,也没有参与感,他们觉得那些好的房子,和他们无法,他们努力,也参与不到那些好事里面去。

要给多给年轻人一些机会,才能彻底扭转一些问题

知乎用户 有事问彭叔​ 发表

1949 年,全国人口 5.4 亿,现在 14 亿… 2000 年,全球人口 61 亿,现在 78 亿… 如果哪一天人口降低到单个人力回报非常高的时候,愿意生的人自然又会多起来,价钱没到位而已

知乎用户 宛陵公子 发表

一线城市,从单纯的数量优势,部分人想生二孩,到现在的经济环境和存量市场不敢生,更注重子女质量和家长和老人在内的个人生活品质

60 后婴儿潮一代的子女,或者叫婴儿潮回潮的 80 后一代,虽然赶在房价上涨前上车,但一般非郊区拆迁的市民手里也没有多套房。

普通人在新一线二三线城市也就是一套自住,最多二套改善。除非是 90 后的快退休或已经退休的社会中坚又赶上改革红利的 60 后父母还有退休返聘,加上积累了一辈子还买得起,能当六个钱包。不然,作为 00 后子女的 80 后父母他们很难为子女尤其是儿子在当地准备一套婚房

农村不了解,但除非是养鸡场之类的实业企业家,但由于土地政策,建筑业也不好干。

一般来说,农村普通打工人的积累比城市居民更慢。由于他们和他们的父母由于户口和政策,肯定在城里没房这种大额不动产,无法对抗十年翻一倍的中国物价消费,现在 100 元的餐饮在十年前只需要 50 元。

还有原因就是没人带孩子。在城市里,上海老太太现在也不催生了,带孩子给老人带来的精神压力太大了,大人双职工挣钱养家,生孩子奶奶姥姥就栓住套牢,对老人都没有好处

然后现在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女儿和侄女这种,另外还有女婿,还要照顾他们的父母长辈,那一代都八九十了。

真正上有老下有小的,反而是这批人,也就是 60 后前后。很多人的父母和家庭成员又没有医保

知乎用户 阿典 发表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知乎用户 海阔天空 发表

当前社会的不可能三角

高资产价格(房价)、劳动力优势(DRQ 优势)、人口结构健康(生育率)

三者只能则其二而弃其一,不存在三种都要的情况。

目前的情况是这样:

①资产价格始终不敢爆破,但是实际的生育率数据变化告诉我们,生育率乃至结婚率和资产价格是强烈负相关的,一直强调稳定,不涨,是拖不住的,因为育龄人口过去一年就会老去一岁,不存在拖的时间窗口。现在的步调是,按住商品房的上涨势头,同时加速发展长租为主的保障性租赁住房,谨慎看好目前的对策,如果租赁真的可以给人安全感的话,新加坡何必搞建屋发展局呢。

②劳动力优势(DRQ)这块,最希望的当然是提升工薪阶层的收入,大家荷包鼓起来是最好的,让劳动的收益更高,不仅仅是生育,消费都会跟着好转。但是全球化分工我们处于底层的现状,短期并不会改变,说起来还是得继续打螺丝挣血汗钱。产业升级那么容易的话,世界上早就全是发达国家了,哪来的中等收入陷阱呢。

③人口结构目前看,对生育的放开还是有一定幻想的,觉得三胎四胎还能稳一稳,谨慎看好放开后的生育意愿释放,在幻想破灭真正有效的措施出来之前,只能试持续摆烂。

知乎用户 正能量的波波波 发表

这房价,现在年轻人是真的买不起房子,没房不能结婚,不能结婚拿什么生?

知乎用户 Dr. 北海 发表

996 要结束了

劳工福利要建立起来了

知乎用户 徐超武 发表

知乎用户 不亦说乎 发表

我每次都在想。

最后一波生育高峰就是五十六十年代那辈人的孩子,也就是八九十年代出生的一波人。

这代人每年大概有两千多万。

而现在的 10 后 20 后基本是这代人的孩子,出生数量多少!?1500 万上下,这还是开放二孩的结果。

而 2021 年出生数量已经接近千万了。2022 甚至可能跌破千万。

也就意味着 40 岁的 80 后,30 岁的 90 后,基本只有一半的人可替代。

而更有数量庞大的 50,60 后~他们也接近 60-70 岁了。

而且这辈人,有挺大部分留在农村,守着家里的宅基地和少得可怜的土地~

一旦这代人慢慢逝去,广大的农村地区会怎样!?

知乎用户 套路​ 发表

现在生育率降低都不是新闻,现在这都已经非常的明确。老龄化加上生育率降低,这就是内卷带来的问题,这都不用是说什么。

而且,正常现在的话,如果说是去看净增人口的数目,基本上可以说,现在这两年由于疫情导致的经济的下滑,包括社会的消费水平的降低,这都是非常大的因素。现在大城市根本上就不太会有人考虑继续生育,即使现在开放了非常多的福利政策,包括三胎。

所以,可能大家更关注的是点下当前的生活,而不是去生孩子,虽然现在劳动力短缺,但是依然由于国内还是很看重学历背景,你再短缺的劳动力,也没有人去做职业教育和技术工作。即使发展这方面的技术人才教育,但是依然没有什么效果。

所以,这个时代它就导致了这样的因素,你只有过去这个时代,等经济恢复了之后才能有变化的可能性。

留学理论分析 — 国内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人口压力突出,全国 2 亿本科,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出国提升势在必行(附韩国世界 500 强东国大学入学毕业要求极低的中文授课传媒硕士介绍和西班牙大龄博士签证展示)

知乎用户 西日韩留学吕老师​​ 发表

I usually send it in English, which is not easy to delete

知乎用户 飞天拉面神教​ 发表

前几天刚和大学的哥们在群里聊起来这么个事~

关于党政报刊宣传三孩政策,要求党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

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嘛,但现实的问题是每个家庭每天要面对的。

20 年,全国人口净增量创新低,统计的结果一点儿也不让人意外。

从根本上来说,还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家庭对下一代养育、教育的观念早已不同于以往。

而一般家庭收入资产又不足以从市场大环境中抢占更多的资源,债务、工作压力、养老医疗、教育支出已经让普通老百姓家庭难以支撑。而家庭人口新增目前是完完全全的支出项。

所以谁愿意生,生得起养不起,是最现实的问题。

我的同学大部分都已经成家,几个熟悉的哥们,孩子小的才周岁大小,每天正常给孩子日常喂养花销不算,生了小病都惊动全家。孩子大的已经快上小学,公立幼儿园没有名额,不得已只能上每年 5 万学费的私立。

这都是看得见的花销,看不见的还有更多,基本上每月的工资都是掰着指头盘算的。

就这,还不够么?还想再来一个?不够来俩?

在看得见的未来里,人口增量减少会是持续很长的一种趋势。

人口结构化的问题根源不是多生就能解决的,何况不是谁家里都有矿撑得起,所以相较于三孩政策这种呼吁,希望党政部门关注更多实际的和根本的问题。

努力解决人才、教育、产业结构的大方向问题,这个问题才可能有好的解决路径。

知乎用户 鲸微 发表

不是说了这代表稳中有升么,怎么又来问一道?

你天天问这些是有什么居心?

知乎用户 Kause 发表

每次出问题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苦一苦百姓,百姓苦太多次了,真的不想生孩子了

知乎用户 萧岳 发表

还有没有人说 “你不做有的是人做?”

有的话什么信号都透露不了。

还有,别再扯什么人口少了岗位少经济更不好。

我记得上历史课讲鸦片战争时,说的是英国想要的是中国当时庞大的市场,结果发现,光有人口,卖不动货,所以才卖鸦片。

有人口没钱消费,经济哪里能好?

钱在哪里?

知乎用户 大匠 发表

会影响我奶奶的每月一百零几的退休金么

知乎用户 努力的向前飞 发表

现在的年轻人毫无欲望可言!!!!

都在躺。。。。。

知乎用户 日小月 发表

根据国家统计局 15 日发布 11 月份国民经济数据,并就民众关心的房价、物价、消费、人口等热点民生话题进行了回应。

  1. **部分城市房价较快上涨势头得到抑制。从全国来看,房地产市场总体稳定,商品房销售和投资保持增长,增势有所减缓。**付凌晖指出,但也要看到,部分城市受人口流出、经济发展困难等多重因素影响,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有所增加,一些前期依靠高负债盲目扩张的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上升。尽管存在这些问题,房地产行业稳定发展仍然具备较多有利条件,比如经过市场调整,市场参与者更加理性,房地产长效机制也在逐步完善。
  2. 没有看到消费降级的变化。“这两年消费形势往往会受到疫情的扰动。但从总体来看,消费升级的态势在持续,我没有看到消费降级的变化。” 付凌晖说。“只要把好疫情防控关,明年消费发展仍然大有可为。” 付凌晖判断。
  3. 我国每年出生人口 1000 多万。 第一,劳动力资源仍然比较丰富。每年出生人口 1000 多万,人口的总量规模还是比较大的。
    第二,劳动力整体素质在提高。知识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都在改善。
    第三,少儿人口的比重也在提升。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0-14 岁的少儿人口比重比 2010 年上升了 1.35 个百分点。目前三孩生育政策以及配套措施也有利于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善,促进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
    付凌晖认为,从这些情况来看,我国劳动力无论是在总量上还是劳动力素质上,都有巨大的有利条件。更要看到,中国过去依靠大量低成本的劳动力投入促进经济增长,从未来来看,我们更多地还是要转向提高技术,通过技术进步来促进经济增长

分析:目前房地产事业稳定发展有较多有利条件,我国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居民收入增加有保障。市场保供稳价有力有效,居民消费价格总体温和上涨,消费预期总体稳定。经济逐步恢复,社会保障不断完善,有利于增强消费信心。劳动力人口规模比较大。

结论:经济预期好,房地产健康发展,人口众多每年出生人口 1000 多万呢!明年消费发展仍然大有可为。

大家不要多虑了,都好好干活吧。(狗头保命)

房价、物价会涨吗?消费降级了吗?权威回应

[1] 房价、物价会涨吗?消费降级了吗?权威回应 [EB/OL]. https://mp.weixin.qq.com/s/XVcziniyD93Dqh2XtBDtRA, 2021/12/15.

知乎用户 二米饭 发表

请大家别评论了,我看了下,这边评论有近一半是直接被系统删除的,不确定是人参公鸡了还是被管理针对了,希望大家不要误以为是我干的~

刚又看了下,这边连续被管理删了十几条评论……

我真的很好奇,你们到底评论了什么……..


很抱歉,又为祖国添麻烦了~

就如某个高赞大佬说的,这里的评论大多阴阳怪气的,我也想怪气下

其实说句难听点的话,能上某乎的人群大概率已经超过近五成的国人了,而且大概率是适婚适育的年纪,毕竟说穿了,四五十的玩某乎的还是少数,十几岁的娃娃都还在读书,没空来对线

但是,很明显的可以看出,关于性别、生育、社会热点这方面的问题占据了某乎主要流量来源,而各种不明身份的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那么,从这些评论和文章可以一定意义的阐述出,现在为什么人口净增屡创新低了

七普过后,各位很明显的可以看出,郭嘉已经不惜一切代价提高生育率,但是效果大家也显而易见

那么问题来了,有多少人想过为什么?


我发现很多评论关注点是,才这点力度就叫不惜一切代价?限跌了就叫不惜一切代价?

emmmmm,怎么说呢,只能说,网络上口嗨还是容易得到赞同的

我想请问下各位,那怎么才叫不惜一切代价?照某些说的,房价无所谓了,跌回二十年前?医疗教育全面平均化?你生一个郭嘉给你一百万?老公媳妇包分配?开征单身税?第二套房产税拉满?教育免费化?孩子十八岁之前郭嘉养?房子直接分配?

很棒的想法,我也想,但是各位口嗨完毕后,有没有想过,在现在这种情况下,现实吗?

如果直接随意跌了,那现在一个城市几十万套的法拍房翻十几甚至几十翻是不是轻轻松松?有没有想过这些断供的人处境吗?你觉得这些供房的全是不婚不育的人群吗?你们想过,真到那时候,多少行业企业和人员因此会破产,多少人会失业?各位有没有查过,现在失业率是多少了?房产这种支柱性产业毁了,多少行业会因此崩盘?在座说这话的童鞋会不会失业呢?有多少人经历过 08 年的金融危机的?有没有想过,真到那时候,你们真的只会在意房子吗?连生存都是难题了啊~

我也希望房价跌回二十年前,但是就我现在而言,更希望他稳住,就举我现在行业的栗子吧

餐饮行业算是和在座各位最息息相关的行业了吧?餐饮行业也算是国民经济的方向标,如果餐饮行业不景气,说明人民没钱消费了,经济下行,而你们知道今年餐饮行业有多惨吗?就我开会看到的大数据,餐饮行业整体差不多是前年的 8 成,微微比去年上升,请在座的各位思考下,如果现在任何一个支柱性产业倒了,你们还能真的在这吹水吗?到时你们不会担忧饭碗吗?所以,你们想郭嘉如何不惜一切代价?直接不限跌?别逗了

再有,在座的应该有教育行业的吧?今年新东方有多惨,大家都应该知道吧?虽然小公司或者单店可能混得更好,该补课的还是补课,该内卷的还是内卷,但再怎么,和前些年比,有非常大的改变了吧?就站在郭嘉角度,请问各位该怎么办?严打吗?真的可行吗?

医疗方面,作为经常混迹医院的我而言,和十年前相比,真的好很多了,可能很多评论的年纪不大,或者纯粹就是吐槽的,但有稍微年纪大点的想想看,十年前,看病有多难~ 现在是不是好多了~ 有医保其实开销比前些年少了太多了

说穿了,来这嘲讽我的是否能考虑一下,假设真的所有的按照你们所谓的不惜一切代价落地了,你们就真的觉得满意了吗?你们真的就会结婚了吗?某些男性童鞋,你们觉得到时候女性要求的是有房有车了吗?别逗了,女性要求的永远是大部分人没有的,都有了她自然就不会拿出来提要求了。而某些女性童鞋,到时候男性啥都有了,你们难道不只能拼颜值学历和身材,这不更卷了吗

至于为什么现在都觉得结不起婚,生不起娃,养不起孩子。emmm,再举个身边的栗子吧,小时候叫穷有穷养富有富养,现在我身边都说,生下来如果不能给最好的就别生了,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资本天天告诉你五百块钱的奶粉好,一百块钱奶粉对孩子发育不好,你会买哪个。小时候你听过月子中心吗?现在互联网天天喊月子做不好,烙下病根子,你老婆听了说要去月子中心,你让还是不让?普通医院也能生娃,但是某某亲戚告诉你老婆,生娃有风险,要去最好的医院,那你说钱会少吗~ 譬如你找个对象,本来送个情书就行了,现在说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冬天的十根烤肠,一顿饭吃你半个月工资还觉得出来吃饭是给你面子,这些和郭嘉有啥关系,资本干的活啊~ 郭嘉也一直在打压这个啊~ 这个就不能多说了,不然又要被举报了~

所以,各位别那么戾气,理性吃瓜,合理分析~ 谢谢

知乎用户 啊啊啊啊 发表

看了一堆答案笑死我了,真是太幼稚了。说个数据,中国每年记录在案的人流手术至少 1000 万例,这还不包含小诊所里尚未记录的,实际数字可能更高。只要国家严格控制人工流产,生育率低迷的情况便可迎刃而解。

ps 许多人太没有想象力了,看看下面的北医三院的视频,专家教授站台促进生育,理由还都是为了你的健康着想,你有何话说?协和医生出来讲堕胎危害的时候已经不远了

知乎用户 知乎过来者 发表

1962 年开始

这个年份很危险啊

因为上一年……

也就是说,去年人口净增长快接近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了

知乎用户 HTPC​ 发表

我觉得没什么好担心的,62 年来最低,说明 62 年之前有更低的时候?

既然那时候我们都安然度过了,现在国家那么重视,相信也可以度过的

知乎用户 总被删答案 发表

呜呜呜。

别再发这些新闻了,我好怕出生人口越来越少,以后没人给我养老。

我会积极生育,一胎生八个,也会劝身边人都跟我一样一胎生八个。

呜呜呜。

知乎用户 二哥 发表

相对于出生率,更需要关注养老负担,70/80/90 独生子女将面对 2 个中年照顾 4 个老人和一个小孩状况。

由于城市发展的不均衡,大家都在大城市打拼,父母留在老家,如果夫妻双方不在一个城市那照顾父母的压力更大。接到一起居住面临住房空間和生活習慣兩方面的壓力。總之就是個難字。

70 到 90 後正是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面臨上下雙向壓力。生活幸福指數也就是個數字,能好好活著就是幸運。70 後 80 後還面臨就業歧視,退休延期雙重打擊。

關注未來不如改變現在,讓 70 後 80 後可以照顧好孩子 照顧好老人 照顧好自己。

知乎用户 AKKA 发表

当拿破仑第一次击溃反法同盟的时候,法国人也觉得优势在我

知乎用户 AwakeTiger 发表

这说明生育率降低了,而且非常严重。

如果不想办法提升生育率,那么未来老龄化问题会非常严重,会出现劳动力不足等严重问题。

那么,生育率为什么那么低呢?

我们知道房价,和育儿成本很高,但这真的是主要原因吗?

在我看来这些是外在原因,内在原因也很重要,甚至更重要。

外在原因可以通过取缔课外培训,设立离婚冷静期解决一部分,但想要解决内在原因就难了。

民众的思想观念是最大的内在原因。

现在有一部分人,成天网上宣传反婚反育,什么婚姻是男人压迫女人,生孩子就会让女人短寿,给男人当生育机器,被压迫。结婚率低了生育率也会更低。

你别觉得这种言论只是网上的少部分言论,这个群体长期的影响已经比极端饭圈危害更大,毕竟这个群体直接影响到了生育率。

而这个群体正是成天挑拨性别对立的女权主义群体。

西方国家为了增加生育率,降低离婚率,也有离婚冷静期,几乎每个发达国家的离婚程序都特别繁琐。就拿美国举例,美国每个州的规定都不一样,但总的来说都需要上法院,而且需要分居 6 个月以上,证明夫妻感情的确破裂才可以诉讼离婚,然后还不一定离得掉。德国的离婚程序也很复杂,成本也很高。首先,需要到当地市政厅登记开始正式分居,一年后才可以进入离婚法律进程。而且请律师也很贵。相对来说我们的离婚冷静期就简单多了。

可是,即便如此,问题的根本没解决也没法提高生育率。

从欧美第二波女权运动开始,欧美的生育率就直线下降。现在不得不靠移民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再看看韩国,韩国女权是世界上最激进最极端的,结果导致韩国生育率降低到 0.9。韩国和欧美的区别就在于韩国不是移民国家。

如果想要提高生育率,光靠免学费,取缔课外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而现在正是清朗期,需要像整治饭圈那样整治女拳才行。

再看看现在各大平台,N 年前还有不少人晒二胎晒娃,现在别说三胎了,就连晒二胎都被攻击的那么惨,各种 “婚 lv”,“慕竹” 的帽子给你扣上来。连女性为主体的小红书,因为有不少秀恩爱的博主,因此被骂“小 lv 书”。

所以对待女权群体,要比对待饭圈更严肃才行,否则在女权的舆论霸权领导下,提高生育率是不可能的。

知乎用户 银河星爆 发表

国家统计局:劳动力资源仍较丰富,劳动力整体素质在提高

这说明什么呢?这代表我们的计划生育政策完美达成既定目标,实现了人口资源与社会资源的完美对接,让我们实现了从人口陷阱到优质劳动力的跨越,让我国实现了引领时代的伟大目标。

目前的净生育率创 62 年新低,主要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生育意愿受疫情影响降低是正常的,至于疫情会不会持续个百八十年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受此影响我们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角度还在加速,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的支出也会大幅增加,收入受人口影响减少也是正常的;不过一边是养老金从中央调剂超 7000 亿,一边是养老金 18 连涨,一边又是养老金收入差距过大,这是另一种魔幻的现实吗?

另外婚姻问题也挺严重的;婚姻问题在 20 世纪末到 21 世纪初可能是爱情问题,但到信息现代化以来,婚姻问题就变成了经济问题。相亲男没房没车去相亲就是自取其辱,但高昂的房价就是掏空六个钱包也买不起。

女拳问题就更不用说了;男女都是人类,大家也都是刚出社会没几年,凭什么一个工资几千的人类女去要求人类男买几百万房?这样的婚姻不要也罢,这几百万放在人类男自己手上花不香吗?潇洒个三五十年也就够了,七百八十个苟活也没什么意思。至于什么传宗接代那是旧时代的臭毛病,既然人类女性都现代化了,人类男性现代化也没毛病吧?

智能制造机器与人类的生产力问题;在工业信息化时代准第四次工业革命中,人类在生产力竞争上已经永远无法追上智能机器了,未来的人类将有可能卸掉生产力的重任,将其解放在智能机器人身上。智能无人工厂已经在加速推进中,各种资源的生产制造将不再需要人类(有时候感觉元宇宙概念突然爆火是一种必然,一种假如现实社会已经不需人类劳动,未来人类将何去何从的设想)

在工业化时代的生产力和智能信息化时代的生产力又是另外一回事,三五个人负责智能工厂生产力就可以比肩现在几百上千个人工厂的工业化工厂。那么人口是第一生产力将变成一句疑问句?

知乎用户 道常混 发表

作为 80 后,罗列一下答主比较在意的(下一代有生之年系列),过几年回来看。数据有些是记忆的,未必准确。

1、2020 年中国生育率 1.3,低于日本,2021 年可能更低。作为对比,普遍认为健康的更替生育率是 2.1,发达国家平均是 1.6。

答主认为,如果保持这个趋势,在现有移民政策和不发生国际黑天鹅事件的前提下,到 2100 年,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比重,可能将从现在的 18% 左右降到不足 7%,而 1900 年的时候这个数据是 25%。

2、2020 年中国的抚养比例大概是 43%(每 100 劳动人口需要负担的老人和儿童数量),马上达到 50% 的人口红利边界,其中老年抚养比例大概是 20%。

答主认为,如果保持这个趋势,在现有移民政策和不发生国际黑天鹅事件的前提下,到 2100 年,中国的抚养比例可能达到 120% 甚至更高,其中老年抚养比例大概接近 100%。

3、人口政策有极大的惯性,中国实施严格的控制人口政策(计划生育)40 年,还没有真正迎来总人口的快速下降。

答主认为,即使现在开始真正实行有效的鼓励生育政策,可能也要坚持至少 50 年才能真正开始初见成效,值得思考的,一是未来 50 年会不断暴露出越来越严峻的问题,怎么应对,二是怎么保证真正有效的政策坚持实行 50 年?

至于怎么办范畴内的东西,看心情续更吧。

知乎用户 闻沨 发表

不急,35 岁限制都还在,没事

知乎用户 穆汉 发表

若干年后再翻到这个提问时,或许会对这个标题感到惊讶。

新生儿数量断崖式下跌,去世人口数量断崖式上涨

知乎用户 超级大可 发表

革命尚未结束,同志仍需努力

知乎用户 对对对你说的都对 发表

很多人妄想人口少了以后不会卷,生活能容易一点。实际上人口越少越向大城市集中,城市里各行各业会越卷。一二线以下城市由于年轻人流失更容易形成熟人社会,少数乡贤掌握大多数资源,留在当地的年轻人为了更少的资源争的头破血流,更卷。

知乎用户 李穴力 发表

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女性劳动参与率,到最近才降低生育率,已经很不容易了,即要参与社会大生产,又要进行人类自身的再生产。

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倾向于少生。生孩子会耽误挣钱,学历越高,因为生孩子耽误的钱越多。如果单纯追求生育率,就要禁止女性上学或者不鼓励女性工作,让她们只有一条路可以生存,就是结婚生子。但是这样搞 GDP 至少会减少 40%,大家生活水平至少倒退 10 年。按照部分国人过分精明的特性,大家更不会去生女婴,预计男女出生比会达到惊人的 130:100,彩礼价格水涨船高,产生大量结不了婚的青壮男性,社会动荡,不得不发动战争消耗多余男性。。。。

但是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可以通过调整分配来解决这个问题,例如:为已婚已育夫妇提供优质免费住房,不生孩子的人的住房通过市场化解决。成功扭转生孩子耽误挣钱的趋势,变成生孩子有实在看的见的好处。

知乎用户 hushenhuwei 发表

这个问题下大部分回答都是阴阳怪气,输出情绪摆烂。出生人口的减少将影响着我们社会方方面面。

首当其冲就是教育,2021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 900 万人,2022 年则预计超过 1076 万,我国 2020 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出生人口 1200 万,2021 年预计 1000 万左右,也就是说当前高校毕业生人数直接超过该年出生人口,我国教育规模、教育体系将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对于 985、211 学校还好,对于双非、二本、专科相当多学校将面临合并的趋势。师范类学校规模将继续削减,教辅机构已经元气大伤,专职教师数量和高校科研岗将削减规模。

再者将是经济,出生人口的下滑直接影响婴幼儿产品如奶粉、尿不湿、玩具服饰等。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产业齐全的国家,从第一产业到高新金融产业都覆盖,是全世界最大工业产值国家,同时也是拥有地缘优势、劳动力优势和产业优势的大国,出生人口下滑将影响经济内需求,需求端的减少进一步影响供给,我国或不得不退出放弃部分产业,产业端再进一步影响科研端,降低非紧缺重点学科科研经费。

其次还有医疗、居民就业,这些不用过多阐述。

我国人口峰值或将两年之内到来,一个超级大国的兴起除了巨大的国土纵深更需要庞大的人口基础,生产资料永远不能完全替代人作为劳动力的主观能动性。

希望国家能进一步制定相关政策,促进生育率,维持出生人口规模。

知乎用户 ZJULAM​​ 发表

真好啊,不管那时候卷不卷也不管还是不是 996,至少等这批孩子长大,就算房价不跌,也不用挤在大城市拥挤的合租房里,困在自己的那十平米小房间过活了。真好啊

知乎用户 影下 发表

目前来说不是问题, 因为大量本科生毕业就考研, 大量 35 岁青壮年劳动力被优化掉, 恰恰证明中国人口目前还是过剩的, 只要人口过剩, 就会卷下去. 大家不要担心

知乎用户 你的叔叔 发表

说明人口还在增长,有些人所谓的人口暴跌是言过其实的煽动焦虑之言。

在我看来,中国现在人口太多了,最好早点转为负增长。因为不转为负增长就意味着人口数量年年增长,对环境承载力的压力更大。

1.《从梁建章、任泽平领衔发布中国人口预测 2021 版》https://zhuanlan.zhihu.com/p/446294561

2.《为什么说 “人口红利” 是庞氏骗局?》https://www.zhihu.com/answer/2238976488

知乎用户 俗士 发表

从一个方面来看,1200 万的 20% 就是 240 万,这个今年出生人口不能跌幅超过 16%,但是看全国已经出来的数据,那是超过了 16%。

好的方面看,这个增幅也不低了,很多国家人口都负增长,2020 年还是正增长。

知乎用户 大明只有一个太阳 发表

讲道理我不觉得这个问题和七普出来时候的那些问题有任何区别

知乎用户 闻天语 发表

透漏了不是出生人口多,而是老年人越来越长寿,死亡率越来越低了。

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却有七八个老人,都这样了,人口还能增长。

可想而知,现在人有多长寿。

但是老年人,他不是劳动力啊!而且需要占用大量的劳动力资源。

你统计一下劳动力的增减更有意义。

只谈人口数据,不合适,应该看人口结构。

知乎用户 创业说​​ 发表

居然还净增了 204 万呀!

我觉得这个成绩已经很了不起了。

204 万的增长 > 1000 万的增长。

我个人觉得,媒体也好,经济学家也好,人口学家也好,真得不要天天放风了。

不生,不生,真不生。

要生你去生吧。

让六个钱包的樊纲去生。

让恒大顾问任泽平去生。

让携程旅游梁建章去生。

让人民大学教授储殷去生。

就别难为这些普通人了好吗?

在我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衷心地认为这其实仍旧是一个成就。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从 2018 年开始看爽文,看了好多年,发现这个爽文居然还没迎来高潮。

你说这个爽文怎么折腾来折腾去就不能让我们看看反转和高潮呢?

2020 年,全年出生人口达到了 1200 多万,这只能说明再艰苦的环境,肯定也会有生活在优渥环境里的人。

再苛刻的生存,也依旧会有不少产物出来。

目前 2000 元人民币就能获得比 3000 美元更好的生活环境,这份福气被 1200 万个小宝宝们享受到了,可以说,真是幸运不已。

三福加身的九零后一代,享寿着福报,贡献着福利,哺育着福气,呼吸着身在罗马的空气。

这一切都说明,我们又赢了。

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人口还在净增长,那就是赢赢赢。

如果有人觉得不满意,不妨在这里贡献我的策略。

我认为,提升生育率是很容易的。

首先,生育要从社交抓起。

比如说,每个地方都有公务员和教师以及医生群体,这部分人被尊称为施一公

施一公群体应该勇担大局,勇扛大旗。

我个人认为,每年应该积极搞起施一公社交季。

从 5 月搞到 10 月,入场券为零,但是单身男女必须参加,已婚已育但是未生满三胎的也必须参加。

在这一时期,大搞促生 party。

连续参加满五年并且生育数量达到三胎的,可以保留施一公编制资格。

达不到的,直接打回普通人身份。

其次,生育要从购房者群体抓起。

大家都知道,有恒产者有恒心。

因此,对于那些有房的人,应该加大对他们的促生力度。

比如说对于京沪这两大城市有房产者,按照人均生存面积制定生育指标。

每 20 平住一个人,这样一算,假如一家有 100 平的房,那么必须住够五人才行。

如果没有住够的,那么就应该积极引导剩余房屋出租。

比如我在网上曾经看到过,偷税漏税的女明星郑爽在上海居然有着大房子,看那个房子,够住 20 人的。

而郑爽家里就那几个人,她如果不积极生孩子填满整个房子的话,那么我们就应该让她把剩余的房子让出来,把房屋让给江西之前生八胎的家庭去住。

积极促进郑爽这样的人去做精准扶贫。

我相信,其实不用多促生,仅仅这两个方案,就能提升社会生育率。

知乎用户 好好吃饭饭 发表

难道应该永远增长下去?

减少不是既定目标吗?减少不就是从某一刻开始吗,这是好事啊。

只不过有的吃到了剥削便宜劳动力的红利,有的吃不到。

知乎用户 懒羊羊 312 发表

人口形势如何逆转?且来关注以下 2 点:

1、年轻人为什么不想生了?成本问题

2、人口形势怎样才能逆转?教育,居住,医疗,就业质量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统计年鉴 2021》,报告显示,**2020 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 8.52‰,首次跌破 10‰,创下了 1978 来的新低。**年鉴显示,2020 年全国人口净增长 204 万,2019 年则是净增 467 万,2018 年增加了 530 万人。

一位育龄女性,平均生育 2.1 个小孩,也就是总和生育率保持在 2.1,才能保证正常的人口更替水平,即下一代人口总数不增不减。而 2020 年,我国总和生育率是 1.3。

按照这一趋势,出生人口越来越少,人口总量增加的动力缺乏,未来我国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人口负增长时代或将加速到来。

从 “三次婴儿潮” 到“不愿生孩子”

尽管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生孩子,但在过去的 60 多年间,我国先后迎来了三次婴儿潮。

第一次婴儿潮:1952-1958 年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鼓励生育政策,叠加和平的生活环境,迎来建国后第一次婴儿潮,年出生人口数稳定在 2000 万以上。1954 年出现生育高峰,全年出生人口数 2288 万人,人口出生率达 37.97‰。

第二次婴儿潮:1962-1973 年

三年自然灾害结束后,我国迎来第二次出生人口高峰,**这一阶段全国累计出生人口数量约 3.2 亿。**这部分人口在 1978 年后陆续进入劳动年龄,达到生产力高峰,女性自 2012 年开始进入退休年龄,男性也即将在 2022 年后迎来退休高峰。

这两次生育潮,让中国的人口总量从建国时的 5.5 亿人口直接跳涨到 9.3 亿,这为中国经济近 40 年的强劲增长和韧性带来了人口红利。

第三次婴儿潮:1986-1991 年

进入 80 年代后,虽然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但由于第二轮婴儿潮新生人口达到生育年龄,因此仍出现了新一轮的生育高峰,期间每年新生人口数量在 2200-2600 万人之间,累计出生人口约 1.43 亿,这部分人口目前年龄处于 30-35 岁,正值生产力高峰时期。

此后,**受计划生育政策和生育观念转变影响,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从建国时期的 37‰降至 2019 年的 10.41‰。**2015 年全面放开二孩后生育率曾出现短期回升,但二孩堆积效应很快得到释放,2020 年出生率仅为 8.52‰。

年轻人为什么不想生了?

房价高、育儿成本高、工作内卷…… 这些都被认为是影响生育意愿的原因。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田丰曾总结为:衡量生育意愿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生育成本。

直接成本

生育的直接成本非常惊人。生育需要结婚,结婚往往需要有房子,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住房支出在居民所有的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最高。**除了住房,教育成本也成为影响生育意愿最为重要的经济因素之一。

间接成本

**即生育和照料子女给家庭带来的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这一点在女性身上的表现尤为明显。**女性在职场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但在家庭中,仍然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多生孩子,意味着花费更多的精力在孩子身上,这压抑了女性的生育意愿。

人口形势怎样才能逆转?

2021 年以来,除了超预期的全面放开三孩之外,地方上出台了育儿假、三孩 “发钱”、多孩家庭优先获配公租房等刺激性政策

但影响人口结构的,不只是政策,还需要从住房、教育、养老医疗等方面加以应对。

房地产:刚需型、改善型住房需求得到刺激

2016 年以来,我国始终坚持 “房住不炒” 的监管基调,有效遏制了房价大涨大跌,促进了楼市健康稳定发展。结合当前人口结构,未来房价不存在 “普涨” 的支撑因素,房产投机行为不可取。

在二胎、三胎全面开放的背景下,改善型住房需求得到释放;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小型化,一部分刚需住房得到刺激。房企应更加重视刚需型、改善型住房产品的开发,不断提高持续经营能力,满足消费者对住房功能及相关配套服务的需求。

教育:学前托育、成年职业教育迎来发展

中国的学前托育、教育资源仍然供给不足。0-3 岁儿童主要由母亲或祖辈照顾,2019 年全国 0-3 岁儿童入托率仅为 4.3%,现有资源远远无法充分满足家庭的需求。应加大学前托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家庭生育意愿。

依靠数量型的人口红利时代终将消失,目前我国劳动力人口还是相对较多的,要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如素质教育、成年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等,不断提高劳动力质量,来获取人力资本红利。

医疗:养老医疗、康复护理等行业长期利好

与生育率下降相对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措施,全方位支持养老服务发展,强调临床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养生相结合。未来,人们的健康消费需求将逐年提升,养老、医疗、康复等行业成为 “坡长雪厚” 的大赛道。

知乎用户 林栖谷隐​ 发表

让公务员带头生三胎呗。

知乎用户 只能急刹车 发表

将来如果每年新增百岁老人的数量超过人口净增数量,会透露什么信息呢?

知乎用户 BD7NSM​ 发表

当初我和朋友讨论生孩子的变少了的时候,我说要解决这个问题,先得把那些辅导班都关了。

朋友不信。

不到一年,教育部发出通知要全面关闭校外培训机构。

我不是什么预言家,只是因为我知道这个政策会有效,然后就是我知道国家会执行有效的政策。

朋友不信,不是因为他觉得这个政策无效,只是他认为这个政策过于决绝,阻力太大,国家不敢实施。

我国政府几十年来,面对这种关系国本的问题时,都不会优柔寡断心慈手软。

而且比起计划生育来,鼓励生育其实就是推几把的事,难度和影响都不可同日而语。

所以我是一点儿都不担心人口问题。

对于我来说,重要的是猜猜国家会实施那些政策,如何提前准备避免损失,如何利用这些政策捞些好处。

至于那些看衰中国未来的,你们是不是也该去办移民了?

知乎用户 布鹿 发表

增加了 204 万,稳中向好。

知乎用户 星空 发表

作为一个曾经的经济狗,我爬上去看了眼《中国统计年鉴 2021

既然要谈论净增少,我就去找了一下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这部分数据,发现我国出生率首次跌破了 10‰,在死亡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自然增长率甚至不到 2019 年的一半。

自然增长率已经跌到了 1‰,再这么推下去,2021 年很容易就负数了,也就是说,我国人口可能就负增长了。

那我国究竟会不会负增长呢,我去查了一下开放二胎的时间

2011 年 11 月,中国各地全面实施双独二孩政策;2013 年 12 月,中国实施**单独二孩政策;2015 年 10 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对应看一下时间节点

看来开放二胎是对生育率有正向作用的,换句话说,今年开放三娃其实也会对人口增长率有正向影响,但是具体能影响多久,个人预估,不会太久。

那影响人口生育意向的原因有哪些呢?我想起来了一个数据,抚养比(_抚养比_又称抚养系数是指在人口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_抚养比_越大,表明劳动力人均承担的抚养人数就越多,即意味着劳动力的抚养负担就越严重。),于是我又去查了一下。

图片很长,不想慢慢划得可以直接看结论,我国的总抚养比从 1982 年开始,一直呈下降趋势的,直到 2010 年,开始反弹,目前的抚养比是 45.9%,几乎相当于 2000 年前的抚养比了。

然而对标 2000 年来看,2000 年的 65 岁老年人只有 7%,2020 年老年人的抚养比为 13.5%,翻了近一倍,在抚养比差不多的情况下,年轻人赡养压力几乎翻倍,在抚养和赡养义务的压力下,很多年轻人只能选择不生或者少生。

为了验证这个结论,我又去查了一下青年人的占比,果然不出所料,家庭户为基准,青少年占比下降了为 1953 年的一半,老年人占比翻为了之前的三倍

针对这份统计资料,国家其实一直在动,从教培动荡到三娃政策,国家在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方面均加大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虽然目前看起来还是杯水车薪,但是从长期看,随着各种利好措施的出台,为提振年轻人的生育意愿创造条件,最终人口出生率还是能与 2010 年一样 “触底反弹” 的

知乎用户 一一 发表

现在生孩子的都是 80 后

80 后独生子女人口基数少

并不是说大家不愿意生育啊

知乎用户 是一个简单的女孩​ 发表

第一,居然还在增长?第二,我想知道 2021 的数据

知乎用户 旅行的吃货​ 发表

知乎用户 是日已过 发表

经济发展,社会消费品需求和净增加人口有很大关系吗?和出生人口有直接关系好吧!总出生人口虽然下降了但是还在一千万,有什么大问题吗?人口总量下降是新出生人口替换了老人的结果。

中国出生人口下降的最厉害的时间是 90 年到 03 年,从 2900 万降到 1300 万。要是按照这个推算中国早就没有出生人口了,可是事实并不是如此。接下来中国出生人口的数量会在 1000 万附近徘徊,但是死亡人口会上升到 2000 万以上,这个过程我认为会持续四十年到五十年。然后会进入到一个人口稳定期。

这个过程最大的问题是养老压力巨大,养老支出占比增加,可是发展中解决问题就是增加生产力,让养老压力缓解。

除此之外对其它行业的冲击绝对不会像大多数回答那样剧烈。毕竟年轻人才是消费的主力!消费意愿最强,而去世的老人除了医疗消费多之外消费能力并不大!

知乎用户 晏之子 发表

在疫苗接种的情况下还有这个数字,挺好挺好

知乎用户 等风的光景 发表

我预计为了迎接这种局面的到来,应该会促进人口的进一步集中,比如四五线城市空心化,用更大规模的城市群来冲抵人口下降的问题

知乎用户 华夏​ 发表

既然有关部门那么喜欢房地产。那让房地产生不就好了。房子生房子!

知乎用户 多喝热水 发表

增量下降也是增量啊,

存量依旧在上升,

担心什么?

发展增速变缓,

人口增长速度减小才是正常现象,

该不会有人希望总人口数量暴增或者暴跌吧?

现在人的口基数确实太大了,

不论想怎样调节人口结构,

稳中求进都是必须的。

再说了,

题目说的是净增长,

是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的差值,

虽然有可能出现出生人口下降的情况,

但也可能是死亡人口上涨,

更可能的是两者同时发生,

那样的话也存在两者数量都变化不大的可能。

知乎用户 ABCC 发表

涨幅降低,可惜没有限跌令

知乎用户 shit happens 发表

国家方面?

与我有关?

知乎用户 青音战羽 发表

知乎用户 内容已被 delete 发表

出生率下降,虽然国家统计局再说,在新闻联播和一些权威性的官媒并没有定调。

所以,不要着急,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

有人问,高个子要是跑了呢?

他们能去哪里,去哪里不是给人当肥羊?他们也就欺负欺负自己人,洋人现在尊重敬畏他们不是因为他的自己多么有手段,而是 14 亿中国人创造了这个强大的国家。

人民万岁。

知乎用户 胜马君 发表

你想跟我去看烟花嘛?

知乎用户 李里 发表

[

韩秀云|我国出生率,创 43 年来新低!问?

韩秀云讲经济的视频

 · 10.3 万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446169323815120896)

知乎用户 韩秀云讲经济​​ 发表

这不挺多的吗?

知乎用户 isla 发表

在近日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 2021》首次透露了人口出生数据。根据年鉴,2020 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 8.52‰,首次跌破 10‰,创下了数十年来的新低。

(出生人口处于快速下滑期间。)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1950 年的人口呈爆发式增长,到了 2020 年是人口平台期,青壮年人口占据主导地位,这个阶段是人均收入迅速增加,房地产价格迅猛上涨的时期。

但从 2020 年到 2050 年的数据变化来看,情况就没有那么理想了。人口增速在迅速下降,青壮年人口无法补上。人口结构将日益趋于倒金字塔形。如今社会的主力军为 90 后,受当时生育政策的影响他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可继承家中的房子。再过几十年,今天的这群主力军人口拥有的房子,会被更少的子孙后代继承,从而令房子的刚需减少。

知乎用户 钮信融 发表

如果把人口出生减少看作是结果,那么有原因导致的这个结果,不去找原因解决问题,反而希望用行政手段强制干预,这本身已经说明一些问题。参照 770 法案,结果没有双赢,费尽心机,图个啥?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将修改,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避开正确答案 到处去寻找错误答案 也是为难他们了 不过我倒是好奇,到底七普有个什么惊世骇俗的数据,让他们这么着急? 又是砍行业,又是改法律? 知乎用户 SeeyoKing​ 发表 房产不崩,韭菜不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