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私密小组将停用,出于哪些原因考虑?豆瓣未来将如何发展?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星落风起 发表

我补充一点 你们没提到的

她们在微博控评占优势 就是靠豆瓣私密组里集合火力瞄准特定议题用机器人控评 刷出需要后,就带动边缘跟风人士一起上 节奏就起来了

看到不符合她们论调的评论 就可以机器人集体出动举报

就算带歪了 也就几块钱一个黑卡手机的号 成本非常低廉

根据我的经验就算在微博 单对单 或者没有豆瓣集中火力控评的评论,她们也就这样没有什么战斗力的

她们一半优势是人多,另一半就是靠豆瓣

知乎用户 lishimin 发表

私密小组就是 “信息茧房” 孵化器

过去贴吧,论坛,BBS,新闻评论…… 除了新闻评论是有筛选的,前三个就是公共论坛,由版主管理。没有推送机制,只有回复置顶,各种信息大家都一样看得到,虽然混乱,但没有信息茧房。

过去匿名发贴,造谣成本很低,但谣言并不象现在这么流行。因为任何贴子下面的跟贴都是公开的,相关的信息补充,质疑,辟谣,都跟主帖在一起。任何人点开贴子,所有的跟贴信息也一齐看得到,所以谣言走不远。“真理越辩越明”,看起来箭拔弩张的争论,虽然各种观点碰撞,争吵得很厉害,因为各种观点被网友同时吸收和思考,极化现象不明显。除了版主,层主发贴人没有权限拉黑删贴,任何输出观点信息必须接受别人的反馈,躲都躲不掉。

而现在自从美国发明了微博机制,每个博主都有了控评和定向输出信息的权限,形成一个个小圈子。谣言因为非常吸引眼球,从一个圈子转发另一个圈子,而辟谣信息天生走不远,转不了几个圈子。因为没看到谣言的,对辟谣也不感兴趣。当私密圈子拥有私密流量,流量就能变现了。这大大刺激了造谣换流量的动机。以前公共论坛,流量是属于论坛的,所以没人为获得流量造谣。当年谣言攻击具有明确的利益指向,而现在谣言无所谓伤害谁,只要博眼球。如同电脑病毒从恶作剧到搞钱的进化。被查处谣言的只是一小部分(集中于时政),大多数谣言因为没有明确的受害人,属于不受控状态,比如老年人热衷的各种食品安全恐吓信息。因此拉黑控评权限只能营造表面的和谐,却暗地里孵化极端主义。

人肉搜索刚出现时,是正义的替天行道。那会儿没有实名,真的是五湖四海的网友凭人肉来搜的。能发动人肉的必然是犯了众怒的。那会儿没有大 V,没有粉丝,没有 “关注” 到人,最多关注到版块,以内容为核心。而内容是公开的,可以跟贴任何反驳质疑。有人将谣言传播几十个论坛,就有人跟帖几十个论坛辟谣,所有信息都逃不过搜索引擎。现在很多信息都藏在 APP 中,不在搜索引擎里。而且 APP 里也找不到,只会推送出来。所以辟谣跟本追不过谣言,更不要说拉黑删评了。

**信息茧房是由移动互联网机制造成的,危害极大。**各个领域自觉不自觉地走向极化,全方位瓦解社会。发明者美国自已也遭殃了。单单由官方进行定向打击某观点某立场某拳师,也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而且病症是隐性的,等到公众意识到了,极化观点已经成熟并出圈了,尾大不掉了。现在打击极端的方式是封口,用封堵的方式减少观点碰撞,表面上二极管不见了和谐了,实际上它们还在小圈子里不断修练,一圈子观点越一致越走向极端。

信息茧房演化

信息开放初始层面:BBS(电子公告板)公共论坛,以水木清华和天涯为代表,是完全开放的。仅仅按大类设立几个版块,由版主管理,只涉及版规,不涉及内容,造谣辟谣都是网民自已。那会儿论坛是个信息丰富互相帮助学习。什么争议谣言带节奏,都不是主流。一度流行的 RSS,就是以论坛为基础的一种媒体。

信息茧房第一层:贴吧,以主题为核心建立的版块,对信息更加细分。相当于建立了很多版块的论坛,版块多到只能搜索而不能用列表。一方面使得信息更加集中专业,一方面信息的扩展性不畅,得由搜索引擎来补上。一些热门大吧就如同公共论坛一样,话题已经大杂烩了。象李毅吧,没什么谈论李毅的。

信息茧房第二层:知乎,以话题为核心建立的版块,在论坛中的主帖,相当于知乎中的版块,每个层主拥有了拉黑删评的权限。虽然不同观点有碰撞,但争辩不充分。各个回答之间的交互不通,所以有人截图挂人。信息推送成为用户的主要信息源,热榜的权重大大增加。用搜索已经不能一网打尽所有相关信息了。好在除了 APP,还有网页版开放给搜索引擎。

信息茧房第三层:豆瓣,各种小组介于贴吧和微信群之间的状态,相比于贴吧有加入门槛,在贴吧浏览发言不需要吧主批准,吧主是事后管理。而加入小组就经过了筛选。小组与组长更加紧密,贴吧的创立者和管理者是分别的。

信息茧房第四层:推特,微博这类移动互联网的社交产品。用户之间网状联接,点对点关注,相当于每个人都有自已的小组,但是组员之间是不通的,组员只同组长交流。每个人既是组员,又是组长,大组长称为大 V。大 V 具有信息流动的绝对权重,有能力兴风作浪,有可能滔天骇浪。而且这种流动是私密的,从一个组跳转到一个组,没谁能控制流向和流速。辟谣无法弥补谣言危害,因为这是两个独立的信息流分别流动,辟谣完全不能覆盖谣言的范围,何况每个组长都能阻断自已那组信息流。成员接收的都是片面的信息,难以收到全面信息。微博抖音这类 “短” 信息本身也具有天生的极端倾向。全面完善的观点必须要篇幅来保障输出,将一篇中立文章切割成 144 个字符一小段一小段的,每段单独输出就只有片面观点,话说不完哪。

信息茧房第五层:朋友圈微信群,这是更加私密的小组,不提供搜索茧房功能,更别说里边的内容了。QQ 群早就有了,起初并不是主要信息传播渠道。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QQ 群微信群成为了传播茧房大 BOSS 的平台。

信息茧房终极层:自媒体公众号,这是微博与微信群的缝合怪,茧房毒性的叠加版。传播流量完全归公众号所有,流量变现成为媒体的终极目标。公众号有极大的意愿不择手段的获得流量,造谣是小 case 了。如同现在的病毒是勒索比特币和弹窗,不象过去那种纯破坏为了炫技。越是夸张不实信息 越眼引眼球 传播越广 流量越多。而且所有的公众号都可以拉黑控评,同话题的相反信息不太可能在同路径下出现。所有被处理的虚假谣言仅仅是无法显示,但是已经传播过的危害没法弥补。而且不涉敏感的谣言基本上不处理。大 V 粉丝在茧房中长期练蛊出来的邪教传销式的饭圈文化,比如咪蒙这类的。

**削减信息茧房的紧急补救措施:剥夺公众号的控评权力。**所有公众号必须眼睁睁地看着反对意见挂在自已的作品下面一起传播。任何读者可以自由评论作品,作者和读者平等争论,各自发表意见。有违规言论可以举报让管理员来处理。谁都不能删除自已的发言,想删除就举报自已。

知乎用户 经验加 3 告辞 发表

这个处理结果大家开心吗?

这是用合肥男童的命换来的!

知乎用户 allen xun​ 发表

大多数人是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的。


某音有一位科普博主,严某钧。他的视频大多数是用一些简单的理论来解释反驳一些营销号和网络谣言的,流量挺大的。严博主有一个观点:理论上来讲,没有一把菜刀是真正从原子的的粒度将食材切成两部分,准确来说,是挤压。

然后呢,有一个卖刀的,我已经忘了他叫什么名字了。他疯狂的说严博主在胡说八道,而且找了很多黑粉攻击他。他说自己的刀就是在切割原子,因为自己的到是水磨刀,开过刃,特别锋利。最神奇的是,他画了一张图,上面有一排原子,他说难道不存在一种十分巧合的情况么?他这个刃正好劈在一个原子上面,把原子切开了么?但凡上过高中的就应该明白,原子被分开这个能量又多大,具体可以参考 1945 年广岛和长崎两地的历史资料。

我当时看完视频的时候就一个想法。某音不是按照大数据匹配的么?这 TMD 是把我当做傻子了吧?????

后来,我还被推荐了一个这个卖刀人士的抗争言论。他认为学术观点不一样可以讨论,但是不能直接否定他的观点就是错误的。我没办法,只好拉黑了。

过了两天,我两岁的儿子找我玩,我比较忙,没理他。他出去之后把桌子上面的东西都扔在地上了。我气冲冲的跑过去,抱起来就训他。结果,我抱起来的时候,他很开心的笑了。

这个时候我明白了,人家不是傻子,人家只不过是发表一些弱智的言论寻求关注罢了。要知道人家的本质是卖刀。做生意的第一步是有人上门,第二步是介绍货物,之后才是做生意。虽然人家的智商可能比我两岁的儿子还要差,但是人家情商在线啊, 明白如何通过攻击一个大网红,来吸引客户啊。


之前有个美剧很火,绝命毒师。和这个剧有点相似的一个剧叫做,单身毒妈。美国卖大麻是违法的,但是吧,如果成立一个宗教,送大麻就没事了。信众可以给宗教捐款嘛。

如果我每天发表一些神奇的言论,比如说俄罗斯和乌克兰的问题,孩子为啥必须和老爹姓,女孩子结婚要不要给彩礼,黑丝白丝哪个更漂亮,女生独立不结婚好不好,等等等,总而言就是什么流量多我就跟着什么流量走的言论。

如果我再聪明一点,针对此类二元对立的问题建立两个群呢?

比如说,我支持俄罗斯的大佬建一个群,支持乌克兰的大佬建一个群。今天有个新闻,不给卢布就断气。俄罗斯的群里我就说,乌拉,能源在手,天下我有,胜利属于我们。乌拉兰的群里我就说,兄弟们,坚持住,卢布马上就要退出欧元区来,俄罗斯必将成为被全世界抛弃的国家。

这岂不是爽翻?反正没人知道我是谁,也不知道我的观点是啥。我有两个账号怎么?

关键在于,我可以将这些问题分类总结。要知道,人总是喜欢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说话。如果一个女生要高额彩礼,那么我告诉她,她老公就应该把工资上交,她大概率是同意的。同理,不要彩礼的女生可能更愿意夫妻双方商量着来。

那么基于这种情况,我是不是可以做一些预测,做一些引导?

比如我会引导喜欢黑丝的男人看黑丝美女,推荐喜欢独立的女性看一些女强人励志的小说。

赌场赚钱的本质是他们收取赌徒的抽成,他们永远不会下场和赌徒赌钱的。

你觉得一个流量为王的平台会选择发表有明显倾向的言论么?

现在这个年代,说什么不重要,有多少人说才重要。


如果理解到了这一步,那这个事情就好办了。

我们是不需要白手起家做一个平台的。我们只需要去现在这些平台阐明这个想法,提出一种可行性方案就可以混口饭吃了。你们难道不知道一个岗位叫做产品经理么?

比如说,加密通信。

陌生人在一起的时候吧,谈论最多的永远是装逼和如何装逼。

匿名陌生人在一起的时候吧,将会展示出人性最可怕的恶。

你听说过 telegram?你见过 potato 么?如果没有的话,各位想想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最阴暗的想法是什么,然后有一个可以完全信任的地方可以和别人讨论这个事情,会是什么感觉。

爽吧?

君子慎独啊。

因为独处的时候更容易滋生内心的恶,这种恶不会突然之间把你变成十恶不赦的人,但是会慢慢腐蚀你。

更可怕的是,一个有着强大自制力的人,他们在有意的向一些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灌输这些东西,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个在私密小组中的人。


如果你觉得我是在危言耸听,你可以买个机票出国个,看看推特上面搜索黑丝的结果是啥。

知乎用户 来去的加菲 发表

豆瓣私密组停用,微博的控评群也该全部停用了。

私密组和控评群,说白了就是人为制造了一个信息密闭空间,方便饭圈可以无所顾忌的进行撕逼、控评、集资活动。

因为密闭空间,可以形成一种信息闭环,而这种信息闭环又是饭圈洗脑的利器。

如果微博超话是一个大的密闭空间,那么这些控评群,就是饭圈洗脑的基层组织。

豆瓣私密组之于娱乐组,也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饭圈治理想要深入,解散豆瓣私密组和微博控评群,是一定要做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一个女性朋友说她的合租舍友就是资深豆瓣玩家,给我介绍了一下某些追星和辱男小组

首先,进组需要写 500 字以上申请小作文,包括组规考试,从哪里知道的小组、为什么要进、对 xx 的看法以及表示对组长的尊重

其次,入组以后需要对组长绝对服从,虽然组长发言不多,但是组长的意见一定不能反对,并且赞成组长意见和立场的意见也不能反对,否则轻则踢出小组,重则号召组员网暴甚至人肉。并且组内除了含妈的辱骂和诅咒都是被允许的,比如用鲨了某人,某人明天必被泥头车撞之类的(辱男小组内仅允许攻击男性)

再者,被踢出组以后还想再次加入,需要加入一个新的备用小组,向组长或者管理员反思检讨,并且还要等名额

最后,这样的小组里,居然有 10 万多人,而且这样的小组居然有几十个

我反正是怕了

追更:据可靠消息,提到的部分小组已经被雪藏(小组搜不到,并不再对外开放,但组内的人仍然可以正常交流,类似 qq 群),目前该类小组账号在网上售卖,价格 10~100 元不等

知乎用户 真的很真实​ 发表

从我的女同学奔袭几百公里找我进行女权传教开始,我就意识到豆瓣的妖魔鬼怪邪教有小众转成大众的趋势,而且集中在高程度教育人群,我的交友圈,都是朴素简单的普通人,没有一个特立独行的,但是极端女权竟出现在我身边,咱就是一整个震惊,意识到这件事不简单有没有。

女同学,考研压力很大,一开始只是用豆瓣搜一些英文书籍看,结果误入了一些女权小组,刚好她接触欧美文化比较多,刚好又对一个男生暗示表白失败,于是她成了一个极端女权,豆瓣某些小组的言论就是她思想的根据地,去年她跑几百公里来找我,很久不见甚是想念,秉烛夜谈,结果谈了一宿女权,过程就是她给我灌输,我见招拆招,不停的劝,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我顶着黑眼圈马不停蹄把她送上回家的列车,一路走好。

极端到什么程度呢?举个栗子,咱从小到大的集体照都是女生在前面,男生在后面,没有人觉得异常吧,但她觉得这就是女性受到侮辱的绝对证据……

本来我想劝她,发现根本劝不动,因为偏执,只要可以让 “女” 有“权”,一切常规的道德,逻辑,哲学,道理,亲情,国家都必须为它让步,她看待问题,必须先从女权的角度切入,再然后才是其它什么,其只有一种思维模式,而且她没有意识到。

我同学还考研上岸了,咱就是祝福祝贺她,但是她跟我说是凭借女权这个课题把女权当做研究方向,复试成功的,因为面试她的教授也是女权,而她的学术水平怎么样呢?考研三年未成功,一朝投机上岸了。

所以,必须强制介入,整改,该关关该停停。

知乎用户 陆仁贾​ 发表

作为混过豆瓣的人说一嘴。

豆瓣的私密小组是黑盒,不透明不公开无法监管,是事实上的法外之地。

豆瓣小组如果出乱子,那么私密小组的乱子比公开小组大 N 倍。

摆明说,豆瓣设计的私密小组自己没审核管理能力,又不接受公共监管和法律监管,这意味着啥?

你说私密小组里有部分人组织进行大规模屠杀我都信。

因为不可证伪。

目前给私密小组功能关了,你当是豆瓣自己想关?

各位看时间戳:2022 年 3 月 15 日网信部门工作督导组进驻豆瓣网,2022 年 03 月 29 日豆瓣发布公告称 4 月 18 日私密小组将全部停用。

直接砍死这个业务功能而不是罚酒三杯式的整改或者暂停运营,私密小组有多乱可见一斑。

这么说吧,多年不见阳光的毒虫滋生之地被掀翻了。

至于豆瓣的发展,说实话,我又没拿豆瓣的咨询费或者工资,这是我该考虑的问题吗?

作为一家有限责任公司,能满足用户需求以吸引用户就活着,否则就卖身或破产呗。

知乎用户 枕水​ 发表

了解以下名词将为你打开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远邪(豆瓣的一个名叫远古邪恶的小组),姨学(姨是阿姨,阿姨指刘仲敬,因为说话很娘所以被称为阿姨,他有时也会以此自称),数卷残编(刘仲敬的网名),大洪水(姨学名词)

如果你想了解什么是逆向民族主义,就去了解刘仲敬的语录。他确实相信中国人是既愚蠢又危险并且品质低下的劣等民族,只有在白种人的领导和统治下才能不对人类做出危害性举动。被白种人教化过的日韩属于被白人启蒙过的黄种人,地位稍稍高于中国人,中国人虽然蒙昧但还有拯救的希望,而俄国则是彻底没救。未来如果中国人不悔改皈依白人,必然会有一次大洪水来彻底清除掉这个劣等民族。

我在很久之前第一次接触这类言论的时候简直受到了莫大的精神冲击,同时惊奇于这么牛逼的豆瓣小组是怎么活过来的,而且他们还有组织的对反对他们的网友进行过人肉以及线下暴力。还有各种盗号。在这背后是一个严密组织的团体,有资金有纲领,成员里有私企老板也有国家高级干部(市厅级,不确定是不是他吹牛,但是老板肯定有)。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应该是被刑法打击的对象。(后来才知道直到 201X 年线下人肉行为才被立法惩治)

后来见识稍微多一点之后就见怪不怪了,有时候看这些东西反倒还有一种变态的快感,有点 SM 内味儿,后来了解到其实欧美白人那边也有不少逆向民族主义者,认为白种人是天生的低劣民族,缺乏中国人的教化,必将走向自我毁灭。有时候在网上看他们的言论感觉还蛮飘飘然的(冷知识:西方的川粉大多都崇拜中国,属于一种自我心理投射,但他们其实也不了解中国真正的情况。)。再后来我就爱结合两边的逆向民族言论一块看,有种冰火两重天的感觉。

知乎用户 嘿嘿嘿 发表

已经有在知乎上打拳的了,就是把豆瓣那一套搬过来

还贴个转载自豆瓣,生怕别人不知道她是豆瓣出来的拳师

对了,教大家如何辨认拳师。

比如说打野来帮我方 adc 抓对面 adc,打野在我方 adc 摸鱼的情况下,一通操作杀掉了对面辅助和 adc,别人都说:“哇,这打野好秀。” 我方 adc 却说:“抓人不是一个打野最基本的义务吗?”

然后打团的时候,打野切后排一通骚操作,adc 依然在摸鱼,别人问 adc 为什么输出这么低,adc 说这是我的自由,打团的时候我想输出就输出,不想输出就不输出,大家都在骂这个 adc 傻逼,adc 直接说:“你们这是歧视 adc 这个位置。”

这个 adc 通过道德绑架来贬低打野对团队的贡献,从而造成一种打野没什么了不起的假象,其实就是为了掩盖自己是废物是事实,以及达到白嫖打野的目的。在需要 adc 为团队做贡献的时候,adc 却选择拿自己的弱者身份逃避。这种 adc 就是拳师。

在这里给各位兄弟姐妹提个醒,如果有人在你面前拿弱者身份道德绑架你,要你干这干那,你直接告诉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弱者是不配跟老子提要求的”,反正你只要没有道德,就没有人能道德绑架你。

知乎用户 KOTL 发表

我就想知道去年合肥那个把小男孩从楼上丢下来的女的,是不是豆瓣某个小组的

知乎用户 二猫 发表

以前了解过一阵豆瓣小组,对,就是那几个流量最大的娱乐组,这些小组活跃度也是所有小组活跃度的支撑组。

个人认为,能被从公开大家都可以看到的小组,转为只有那里的成员才能看到的私密组都有四大特点:恨国、女拳、极端粉圈,极度信息茧房。

除去明星粉丝撕逼,八卦不谈。

豆瓣一开始其实并没有太明显的女拳的风气。

一开始有的,是恨国风气,当然,那时候公知还很流行。

后来,我们网上风气越来越知道爱国才是真理,不再被部分所谓的大 V,公知,带节奏时,豆瓣恨国党也就稍微消停了,但是他们只是藏在了角度里,随时会再度出来。

可以凭个人感受的说,感觉豆瓣的小组里,有四分之三,都是爱国用户,但是就是有四分之一恨国用户,天天带节奏,而且还是组团来。

这点和知乎现在的 1450 非常相似,都是组团的。

但是豆瓣这些恨国党,应该海外党不少,因为他们经常半夜出动,就开始造谣,第二天人间蒸发。

所以豆瓣恨国党真的不少。

后来女拳大概 2019 年吧,感觉风气开始厉害了,就是突然开始多了,明显感觉这些人是引进进来的,女拳来了,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从女人要平等(这句话是对的,男女平等)

到男的都不是好东西(越来越极端化)

到我们的国家不适合女拳存在(开始有些反正政府倾向)

到女人无国界,世界上的女人们联合起来

(好家伙国家都不要了,这是要造反啊!

而且这句话是女拳提的,这些女拳想让女人联合起来,不是真的想为女人做好事。她们只是单纯的利用性别因素为自己所用,领头的女拳争取对自己有利的利益,吃饱喝足去下一个地方继续挑事,她们绝不会管普通女人。且这群魔怔人极度排除男人的存在,和巨大的鞋教一样,危害无穷。)

豆瓣小组就这样一步步,越来越恶臭,极端

以至于后来出现了豆瓣女用户杀婴事件。

国家其实在以前就多次敲打豆瓣。

但是这件事之后,打击的更严了。

国家说改,豆瓣就把小组雪藏,私密起来。

就是面上看不到了,但是还存在。

国家罚了几次款,豆瓣每次都是阳奉阴违。

然后,网信办入驻了,因为再不入驻,真的不行了。

一群本来就集合了粉圈,女拳,恨国为一体的小组,本来就是恶臭之地,再把这些恶臭藏于黑暗之中,那得有多恶臭?

这群人就像 X 一样,慢慢的被养蛊,等到哪一天,就会被洗脑去杀第二个婴孩,第三个……

当然,网信办入驻后,可以看到成果显著,私密小组起码都已经被停用了,扬了这群极端生物的老巢,让他们四处流窜,起码不要再成规模。

下一步,希望网信办把雪藏小组也停用,因为很多雪藏小组,同样恶臭。

网信办干得漂亮!

豆瓣自作孽不可活。

这力度不够,还得整治。

知乎用户 同工 Same​​ 发表

豆瓣的运营同工我认识几个,我结论:

别担心豆瓣了,咱们知友们还是担心自个吧。

(1)豆瓣的盈利模式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除却传统网站的广告分成,

豆瓣明面的独特盈利模式在于:电影票务网站、电子书售卖分成,涉及的广告宣传等等。

同时豆瓣是目前国内互联网对于电影评分领域的独一档存在,对标国外 IMDB。

这其中的说头就很大了——

例如国外对于 IMDB 评分和电影票房之间的数学模型研究很多了,不赘述。

(2)豆瓣私密小组对于豆瓣盈利有贡献吗?

我个人观点:**几乎没有,**所以豆瓣平台无缓冲得就给直接停用了。

所以结论:豆瓣网没准还会运营得更好。

(3)豆瓣私密小组被停用的影响之一:

贴吧:有吧务在管理 + 等级发言。

公众号:身份证绑定 + 腾讯 110 在线(今年 3 月往后)

抖音 / 快手 / b 站:视频形式本身就是门槛。

微博:连微博都上线了 ip 地理位置**。**

所以私密小组停用后的这些___群体,

大部分会去哪?

运营们赶紧研究研究对策吧。

知乎用户 szyxihaikbhio 发表

从塔的角度来看,豆瓣被一次次的整顿真的是丝毫不冤枉。

私密小组和雪藏小组,具有构建信息茧房的完美条件。不是组员邀请,其他人是根本进不来的。也就是说,在这个小组里能发言的人,必然是 “价值观” 高度一致的人。可能有人想说贴吧也是类似的,但贴吧和豆瓣小组相比有着明显的几点区别:

1. 贴吧是默认为可以发言,除非吧务把你封禁。豆瓣是默认不可以发言,除非组长允许你进组。

2. 贴吧的封禁小吧主只能封 1 天,大吧主最多封 10 天,且申诉只要大吧主超过 3 天不回复就默认自动解封。豆瓣只要移出小组,你就永远不可能发言。

3. 贴吧没有讨论非公开的功能,也就是说任何言论对所有人都是可见的。如果一个贴吧趋于魔怔化,其魔怔发言是可以被传送到其他吧,通过隔空对线的方式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已经趋于魔怔的现状,达到一种自我纠错的作用。而豆瓣一旦讨论非公开,也就意味着除非出现叛徒(概率极低),再极端的言论都会被合理化,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极端化越来越加剧。

这种私密小组带来了两批人群,一批是反贼,一批是女拳,两者高度重合。前者毫无疑问挑战了塔的底线,后者其实塔一开始没什么要管的意思,后来男婴坠楼事件也算量变引起质变,引起了塔的警惕了。这件事当然微博和豆瓣的小仙女们一直试图抵赖,但那事一出来豆瓣就被禁止评论 15 天,真相也就昭然于天下了。

当然小仙女们可能还有两点不服的,一个是难道知乎贴吧虎扑没这种问题吗?另一个是豆瓣也有很多正常的组啊?

前者呢,可能很让她们失望,贴吧虎扑的历史军事讨论区是相当兔的,知乎神味重一点,但尊重教员等几条红线是牢牢守住了。豆瓣的贴标签事件,无差别骂各种塔里的元老,这种事情真的是其他平台望尘莫及的。

后者呢,那我来反问几个问题自然就能解构这种话术 “抗日战争时期,你是会对日本人整个群体极为仇视反感还是说理性的去判别谁是正常日本人谁是军国主义”“某地爆发了鼠疫,你会是对这个地方的所有人敬而远之还是会仔细去判别他是不是感染者?”

所以有句话用来形容豆瓣再合适不过了 “渐入鲍鱼肆,反恶芝兰香”

知乎用户 林大路​ 发表

知乎就挺适合他们

  1. 可以匿名
  2. 不显示 IP
  3. 还可以改名
  4. 开会员还可以多次改名
  5. 还可以筛选评论
  6. 支持拉黑
  7. 还可以恶意举报对方
  8. ……
  9. 知乎有『圈子』功能
  10. 知乎官方特别『欢迎』发引战言论

知乎,你得赶紧有动作啊

别一个小功能开发三个月

网信办都等不及了

知乎用户 一粒小橙子 发表

果然开始关小组了

之前进驻的时候就说了

治理豆瓣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关小组

但是核心还是没解决

小组关了,但是小组里的人

还在源源不断的产出内容

蒸一锅馒头,发现馒头馊的

把锅砸了,下一个锅就没问题了吗

最终还是要靠内容审核准入

跟其他内容平台一般

加大审核投入,换成平台治理

保证所有发在平台上的内容都是正当合理的

但问题又来了

他没有商业化,哪来的钱搭建平台治理?

目前我觉得无解,只有倒下这一条路

知乎用户 第七页纸 发表

其实最初豆瓣的私密小组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让人讨论一些不方便公开讨论的事情的——比如各种癖好,sex 相关,甚至情侣建一个只有两个成员的私密小组留一点 “纪念”。后来变成这个样子,不知道阿北有没有想到,反正我当初是没想到。

豆瓣建立之初有相当强烈的自由主义甚至是无政府主义——比如说小组的管理,官方对小组的管理就是没有管理,谁先到先得,组长最大,组长干什么官方都不管,其他用户不服你就自己建一个相同话题的小组。

对于言论方面也是,2008 年的时候豆瓣官方删影评书评的理由从来都是一条:对网站生存造成威胁。甚至曾经发过的通知邮件明明白白的告诉你,删你评论的原因是因为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删除,别怪我,不是我想删的。

阿北其实是一个有自己的洁癖价值观并且有一些理想主义的人,或者至少曾经是。比如说当年豆瓣 “足迹” 项目组爬了穷游网的数据被爆出来,他直接承认,也没有推到临时工头上,并且保证再也不做旅游类产品——至少至今 9 年了,他还没有违背这个承诺。

他很有可能认为绝对的言论自由是正确的,别人说什么都不该管。如今他应该是被逼的没办法了,再这么下去网站怕都要没了。

更何况结合之前锁分锁评,就算曾经有什么理想主义,也早就败给了地心引力

毕竟都快十年过去了,豆瓣早就不是那个豆瓣,互联网也早就不是那个互联网,世界更不是那个世界了。

对于这个没有什么收益,带来的流量又都是危险流量的产品,其实还是早点砍了好。

其实我一段时间也是持 “绝对言论自由” 这个观点的,但是没有边界的自由言论开始影响到现实世界中的行为的时候,言论自由是否应该有边界,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困惑,十多年来目睹的一切让我愈发感觉,有的问题从来就没有天然的永久正确,向前一步是奴役之路,往后一步是万丈深渊。

知乎用户 shimo.yu 发表

关闭私密小组和整顿娱乐小组,是很好的,但是对于豆瓣来说,砍到动脉上了。

鹅组,草原组,瓜组等人数都是 20 万加,基本都是活跃用户,这一批人是流量贡献者,同时也是引起争议的人。

豆瓣的管理基本没用,虽然各组都拥有小组管理员和小组组规,但是规矩还是固定的人在做,固定的人在执行,而人是会有偏心的,比如同样违规的帖子,一个骂 A,一个骂 B,管理员偏好 A,那他只删前者,不删后者。在某些组,还会特意允许开某个人,某个群体的黑贴,嘲帖,不能有安利贴。这也是为啥明星维权纷争里总出现豆瓣的身影的原因…… 管理员的价值观也会影响内容的呈现,比如管理员是极端女权,那么当帖子内容涉及到男性,那就只能是负面的,只允许负面情绪输出,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刘学州事件,当时有人开了帖子讨论,为他惋惜悲痛,结果热评区就是辱骂开帖的楼主,说她与国男同情,还说刘学州这样的男性死了才是好事…… 特别极端的输出。

而豆瓣的机制有有个不同,那就是热帖热评会保留在显著位置很久,这样的极端刺激会源源不断地对后来者进行一个洗脑,就像色情暴力血腥这种东西一样,长时间接触下来,就算是个正常人,也很容易发生变化。可是豆瓣又不敢官方删帖,一旦官方操作了,那就是用户互搏变成用户对平台互搏

还有个比较关键的点,那就是别有用心的人掺杂其中,在多次社会新闻里带节奏造谣生事,把节奏无限上升至国家,政府,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去年成都男高中生 ZS 时间,还有去年上半年吧,各组差不多凌晨 2 点左右,突然一大批人打着 “女权” 旗号疯狂刷屏发帖,大意是 xx 女权大 V 被封号了,我搜了下提到的女权号,结果有好几个与境外 NGO 都有联系…… 而且被封号已经是至少一周前的事情了。

这群混杂在里面生事的人,豆瓣很难及时管理,也缺一个落到实处的实名认证,没有一个统一的一刀切的政策…… 它与知乎不太一样,知乎如果用户举报,会有其他用户来裁决是否违规,但豆瓣是管理者的一言堂。

文章提到的泡菜组被关闭也不足为奇,我曾经看过他们的帖子,多数是追韩娱的粉丝,会在某些严肃话题上跑偏,无底线倒向韩国人…… 对了还有韩娱组

……

综上,被整改不足为奇。

豆瓣未来怎么发展,我觉得还是应该回归到内容创作上。现在豆瓣缺少真正的优质内容生产者…… 很多热帖是对立的挑动,还有造谣传谣,并不具有含金量。

以往的标志性功能书影音评价,因为粉丝大乱斗和资方下场,权威性下降,客观准确真实一个不沾

创作上,豆瓣主要是文字分享,它与微博,小红书,知乎不同,是限制了圈子的,微博是公开的,引流更快,所以豆瓣做 IP,孵化网红在现有机制下很难实现。

怎么打破各种组之间的壁垒,让适合大众的内容呈现是个难题,或许也可以学下知乎,微博,抖音,有一个总的热榜或者话题来作为主推,在显眼位置呈现

提供一个专有分区,给文学创作者,我知道豆瓣上也有很多写作的人,有些新人也在尝试自己更新创作,但流量太分散了,很难被人关注到,这样平台与作者制定分成,又是一个 IP 孵化平台了。也可以向 b 站那样,搞激励,鼓励有能力的人产出

也不限制于文学,影视综都可以搞,豆瓣上的编剧还是蛮多的,记得之前我曾参加过一个活动,大概就是综艺的构思,也挺有趣的,很多人都提出了奇奇怪怪的点子。

豆瓣的评价功能,要恢复以往的声誉,几乎不可能了,这是它对用户的一个开放,就像知乎从以前的学术科研开放,B 站从二次元等小众开放一样,为了流量,不可能恢复高身段。但可以做一个关联度算法,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比如一部剧,得到了 8 分好评,那我直接做个分析图出来,打了高分的用户与剧的关联词是什么,核心标签是什么,打了低分的用户又是怎样的。这样出现粉丝刷分,可以有个直观呈现。如果有冷门好剧,也不会因为假大空难懂的简介被忽视掉,增加同题材或类似题材的话题关联,去做一个推荐。

同时,也可以作为一个数据提供者,豆瓣有各种影视剧的讨论小组,提供各种意见,把这个直接和长视频平台捆绑起来,做一个反馈,给下一波内容提供一个方向。现在许多影视剧就很滞后,当不了开创者,很多都是老套路重复

在审查机制上,也不能再持续搞管理者一言堂了,实名认证必须落实,设定一个发言违规限制,达到一定次数,直接封号处理,引入正常的正式人工审核,取消内容固定沉淀模式,热帖设置时效期,过了就不推送

其实现在就是一个改革的好时机,因为很多负面信息集中小组被关闭,无限期封闭,这么多的用户流向哪里?以往的内容不能搞,那你只能做新东西出来给老用户了。或者转型,面向新用户。

知乎用户 不高兴和爱谁谁 发表

不要玩文字游戏留死角。希望这个私密组包括雪藏组。

这些雪藏小组才是真正的核心元老级别的。

知乎用户 豆酱葱 发表

圈地自萌,圈地打拳随意,但是煤气泄露被炸活该。

某些拳师自己被炸也就算了,连累广大网友。现在什么网站都被 “普鲁士书报检查制度” 祸害。为啥贴吧虎扑南拳都知道网络不要代入现实你们豆瓣女拳师不行,偏偏要到现实去杀男婴,“男权社会压迫”与一岁的孩子有何关系?你们在杀人犯将要犯罪时,能不能发挥一下仅存的良心去说点话制止她(哪怕有一点温和言论也好),你们有没有考虑过他的母亲在孩子被摔死后会有多伤心,多愤怒?

总之,鹅组就是杀人犯的间接帮凶。豆瓣早该被图图了。

知乎用户 唔唔唔 发表

素材如下: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五四 发表

看到有很多人说算就没了私密小组也有 qq 群之类的和一些豆瓣老用户惋惜,不知不到你们有没有想过下面这些事

就强化极端言论这块,qq 群和论坛性质的豆瓣小组是没法比的,qq 群有很多极端的我也加了不少极端 qq 群,有左派进步,有女拳,有反黑,还有很多乱七八糟的,但都有个特点,就是抛出某种观点以后会讨论一阵子,但是过去后这个观点就会逐渐被群友遗忘。如果这是个论坛性质的呢?会把这些观点固化,放在论坛的头版,每个人每次上论坛都会看到这些观点,同时也会强化新人的极端思想。

还有,对于舆论管控,qq 群也是没办法和私密小组来比,很直观的现象是,豆瓣小组可以删评论和删帖子,把不同意的帖子删了,留下符合观点的帖子,然后就可以慢慢的把某个私密社区打造成一个只有一种声音的社区。而在 qq 群里讨论,无论这个群是多么极端的,只要有小部分不同的声音,最后基本都会慢慢的吵起来。就洗脑这块,豆瓣真的甩了 qq 群不知道多少条街。

豆瓣小组的人数就不要说了,一个大型的私密社区,几千个有统一极端思想的人,这群人的极端思想还是外部不可见的?!

最后,我真的很好奇,豆瓣这么多年了,这么多小组,有 run 国外的,有崇洋媚外的,有女权的,有同性恋的,各个领域内都有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小组,可为什么就没有一个左派进步小组呢?左派进步小组 qq 群里一抓一大把,活跃发言者大部分都是一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学生和一些我这样的愤青?可为啥就是没在豆瓣的小组里有一个左派进步小组呢?

听说台资在豆瓣的话语权挺大的,我就豁然开朗了,豆瓣这些小组,也就搞搞女权,同性恋,美化国外,顺便无端骂骂政府这种给国内民众添堵的事情,真正能造福底层民众的事情他们是不敢做也不想做的。

最后,各位 18 周岁以上的公民去登记选民吧,去各自的街道就可以登记,然后积极的参与政治活动,给能代表自己的县级人大代表投一票。我们是有选举和被选举权的!只是政府从来不宣传,而且他们内部也有一套不通过选举来推选人大的选拔机制,但是我们要先争取啊,我们自己先去选,如果这套选举不能代表我们选民的利益,再去谋求改变!

知乎用户 银河星爆 发表

不必管他明面上出于哪方面考虑,只要知道豆瓣私密小组将被停用就是好事。

私密的信息茧房就是密谋犯罪的空间。

而且豆瓣的第一大股东是美国挚信资本(源自美国著名的大学基金会如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等投资方),挚信资本投资了,果壳网、科学松鼠会、丁香(中医黑)、粉笔、三橙传媒,回形针

豆瓣的 tw 人特别多,其实豆瓣就是个 1450 基地。前不久一个自称未来人的 kfk,打着繁体字,被扒出就是一个 ww 作家。一个未来人连新冠都没预言出来。

以上原因也能解释豆瓣为什么是女权第一大本营,比微博还严重。

微博女权那么严重,也有豆瓣的很大责任。虽然说微博女用户多,但豆瓣私密小组会组团,看到任何男性负面新闻,或者女权词条,就组织转发评论,增加热度。久而久之微博也会越来越女权(虽然说微博本来就比较女拳)。

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公开私密小组,后果将不堪设想。

知乎用户 微微的微风 发表

以前我没觉得,那天在小组里回复了一个关于 “警校招收名额男生多,女生少,女生录取分数线比男生高很多” 这种贴子,就这个现象发表了下自己的看法,然后…… 反正感觉她们不会思考的,你不能说男警察对抗歹徒更有优势,你不能讨论录取分数线高低受报考人数多少的影响,简单来说就是你不能说男的好,她们为了发泄厌男情绪,为骂而骂,并且被骂的男生不能反驳,什么东西都能推到 “父权社会”“男权压迫” 这种结论上,有点 “这国怎,定体问” 那味道了。

知乎用户 剑皇啦 发表

正义之举。

建议直接关停豆瓣社区。

这次依然和集美们一样,把评论区管起来。

知乎用户 王青阳​ 发表

找几个典型出来打一打把,杀几只鸡儆猴也好呀!

知乎用户 三只猫​ 发表

混豆瓣小组的,除了自我宣泄,还有逃避过于公开的舆论空间。
这些年,随着天涯、猫扑等公共论坛过气,微博、朋友圈、知乎等强调 “个体表达” 和“私人领域”的社交平台逐渐成为主流。
但当自由的语言环境走向极端,就会导致粉丝多的 “大用户” 主导舆论,“小用户”但凡发表一句反对意见,都会被粉丝围攻谩骂。
其次,公开化的社交平台对用户的偏好、教育程度等分类界线不明显,各种类型的用户混杂在一起,导致你说一句什么,都有人在评论区发表牛头不对马嘴的观点,甚至纯粹抬杠,多糟心!
豆瓣小组的门槛,为我们阻挡了 “圈外人” 窥探的目光、莫须有的争议,并有效地区分各偏好用户群体
——《新周刊

但问题来了,话题高度凝聚的小组尤其是明星类的,太容易产生:

“饭圈” 粉丝互撕谩骂、拉踩引战、挑动对立、侮辱诽谤、造谣攻击、恶意营销

尽管后续豆瓣做了很多措施来挽救:

  • 豆瓣小组的名称将不能再含有 “吃瓜”、“爆料”、“拉踩” 等诱导集中八卦爆料、拉踩引战等内容。
  • 豆瓣官方针对 “粉丝聚集”“谩骂互撕”“八卦爆料”“制造舆论”“养号刷评” 的行为上线相应措施,加快清理问题小组,解散打投等涉及 “饭圈” 乱象的小组。

但积重难返~


至于未来,公平公正公开和谐文明平等……

知乎用户 卖眯蒙 发表

只停用私密小组,并不能解决问题,就应该彻底关闭豆瓣社区,只保留书影音评分。豆瓣明显贼心不死,还想留一口气复活。

如果真的想惩罚豆瓣上的极端分子,就应该搞实名注册,发言评论全公开,并实行有奖举报,对上面的极端份子开展一波猎巫行动。

知乎用户 洋三岁有钱钱​ 发表

谢邀,当年在豆瓣里当过一段时间的卧底。

小组里还有诉苦大会,就是找了个不可说软件,轮流上麦讲自己被男权社会如何欺辱。(审核还挺严,进去第一件事就是每人语音讲一句女权的话,防止有男的混进去)

其中有个 00 后说自己从小就内向,买卫生巾什么的都偷偷摸摸,后来上了大学之后她一个舍友大大方方的借给她卫生巾用,然后说这玩意很骄傲,觉得不好意思都是因为男权的压迫,还推荐了她来豆瓣,于是她觉醒了。

逢男必喷,只要对面是男性,就不能给他好脸色,并且还无故损毁,偷窃她们班上男生的东西,说要把前 20 年受的压迫翻倍还给男性,最后在软件里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

我心里想这不纯纯的魔怔人么,结果发现其它的姐妹纷纷夸奖她,说她独立思考,认识到了这个社会压迫女人的本质。

在这群人看来,最大的目标是给女性 (权),其他的什么友情,道义,亲情,社会,国家,都可以往后靠。

最后我弱弱的问了句那要是个人没那么大的力量,咋办。

那个主持人给我来了句:真到那时候,起码我要上街带走几个男宝,为下一代女权做出自己最后的贡献。

知乎用户 Dorian Electra 发表

豆瓣被彻底 censorship 并不是像很多纸糊意见领袖那样是因为女权,而是其组织形式涉嫌秘密结社,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历朝历代法律所能容忍的程度,不论是女权还是远邪还是复果什么议题,被根除都是迟早的。

关于豆瓣小组的秘密结社性质,请看此文章简要说明:

https://zhuanlan.zhihu.com/p/482432734

以下截图仅仅只是浅显一例,证明豆瓣不完全是所谓女权横行或者粉丝饭圈撕逼这类娱乐过度的问题,而是有更深的暗流在里面。

可能诸位对豆瓣的情况了解还是不够深,其实豆瓣已经涉及多起线下事件了。接下来豆瓣高层也许会出事,希望如此。

知乎用户 EL machine 发表

实际上无论豆瓣这些小组本身内部发表和散播任何极端言论和仇恨思想,我都觉得无所谓,国女的本性就是那样,豆瓣只是个引子,非要赖到谁头上喊着 “都怪 xxx 带坏了我的神仙姐姐” 来强行无视性别间的根本对立有点太天真了,和那些赖境外势力挑拨的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但既然豆瓣这帮人平时就极其乐于动用举报大棒操纵铁拳东砸西捣肆意侵害糟蹋别人的自由,那自己被砸的时候有什么资格喊冤呢?

知乎用户 呵呵 发表

垃圾总要找个归宿。

你把他们扫出那个垃圾角,不代表他们就消失了。

知乎用户 epicvio 发表

豆瓣 7 年用户。曾在某 10W + 大组当管理员。

豆瓣本来就是女性和造作文青比较多,文化偏低的女性最喜欢干嘛呢?答案是:抱团。公开小组的抱团程度,你点进任何一个争议性话题的转发、收藏区一眼便知。这些低层次女性就是在唧唧喳喳中获得一种奴隶间的认同感。

公开小组尚且如此,私人小组呢?我不好说 (⌒▽⌒)

豆瓣小组的氛围,日复一日在这种无意义重复的发酵中,已经成了爽子姐说的 “发烂发臭” 了。说是粪坑,那都便宜它了。在这种氛围下,理性言论总是会被淹没(如果这个组的组长有刻意经营本组则另说),而最具有攻击性和最激发庸人的共鸣的言论会被追捧。而反过来,这种氛围也会最大程度鼓励用户说得更加激进和情绪化。

我的评价是,死水就继续烂下去吧。

知乎用户 不畏将来 发表

好似,开香槟!豆瓣私密小组很多涉及极端女拳、奉孝甚至反人类的,封了就是为民除害

知乎用户 锦熙​ 发表

豆瓣的有些私密小组就是粪坑和黑恶的孵化地,自然需要彻底整顿。而且这次说了只是清理私密小组,私密小组可以转为公开运营就可以存在,所以那些人担心的什么?怕见不的人,见不得光吧!类似 “父母皆祸害”、“躺平学”、女拳极端主义、动物保护主义、阿姨学、大洪水、数卷残编逆向民族主义等等这些极端思想和观念的群组才会害怕社死和曝光于众目睽睽之下吧。

正经的小组不会停用、关闭,好好的,所以带节奏的人也就死了那颗心吧。君不见百度贴吧、天涯论坛等等也曾经清理了大量的垃圾帖子和贴吧。

3 月 29 日,豆瓣发布公告称,因业务调整,4 月 18 日私密小组将全部停用,6 月 30 日私密小组功能正式停止服务。在此之前,小组组长可提交申请将私密小组转为公开小组

豆瓣现在的盈利主要还是广告和豆品,还有卖课之类的,周边之类也是有一搭没一搭,并没有比较成熟的赢利模式。使用豆瓣广播的用户和小组用户并不是同一拨人,后者很多是 2017、2018 年以后才进入豆瓣,因为饭圈追星、黑粉、八卦等等目的来抱团全暖,而前者主要是交流书影音的咨询和分享一些文艺、学术、生活的片段感想和体验。

新老用户的价值观念的冲突与撕裂也加剧了豆瓣的分裂,使得小组虽然出圈、黑火但同时也不断给豆瓣招惹事端,引来麻烦。包括互相举报、导致豆瓣被限制使用、被应用商店下架等等,也不止是一次了。或许拆分小组和广播、书影音功能是一个选择,虽然也是一招死棋。

据悉,3 月 15 日,针对当前豆瓣网存在的严重网络乱象,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派出工作督导组,进驻豆瓣网督促整改。

随后,豆瓣 App 在包括华为、OPPO 和 vivo 等部分应用商店被下架,但豆瓣相关人员称豆瓣 App 在部分应用商店被下架和督导组进驻豆瓣网督促整改无关联。

知乎用户 熊皮帽子近卫军​ 发表

我还是要强调一点:

豆瓣没有网左,一个都没有。

我是正经玩过一段时间火研垃圾场的。

豆瓣的管控力度是这样的:你不允许在豆瓣直接说 “宪法” 这两个字。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85082 发表

只能说是大快人心,之前刘学州去世时候,豆瓣上面还是一片叫好赞扬之声,最高赞有几百赞,写的是世界上男人又少一个太好了,姐妹同情男人干嘛,有男人同情他们的。尽是诸如此类的言论,不断冲击着我的价值观。从那以后,就卸载了手机上的豆瓣,在微信小程序里面标记看过的电影与书籍,在网页版上看看影评,再也不想看小组里的内容。

虽然小组的内容不堪入目,但豆瓣的书影音标记功能以及很多有深度的影评在国内无可替代,希望豆瓣及时整改,趁早去除小组功能,回归最初的 IMDB 般的模式。

知乎用户 张小白​ 发表

恐怕知乎又要更加的一泡污了。

自从微博搞出个显示 ip 来,知乎变成什么鬼样子了大家都看得见。

马上又要把豆瓣的茅坑给炸了,知乎还能有个好?

知乎用户 阿根廷的旅人 发表

我说说为啥只查豆瓣,不查知乎微博贴吧。因为豆瓣总体来说就是个贴吧加 qq 的结合体,既有贴吧的人数和社区管理,又有 qq 的进入门槛,并且里边的人也可以随时看到。这很容易筛选里边的人。只要你不那么极端,你进不了,然后如果你不那么极端,你就会被踢,整个豆瓣宛如一个精神传销场所一样。

其他的,比如贴吧,魔怔人是有,但是会有越来越多的正常人进来冲淡魔怔人,从而使整个贴吧回到正常水平线上。豆瓣不可能,一些正常人进不了组。

再对比 qq,qq 群人少,一些极端的群相对来说危害小,也不容易拉人。豆瓣则是把组里的极端言论展示一遍:要是你愿意,就申请加入,不愿意你也反驳不了。从而导致豆瓣越来越极端,甚至危害远超微博。

这次总体上是好的。打掉私密小组,把拳师最阴暗的一面暴露在阳光下,再动用社会力量歼灭。

知乎用户 抽雪茄的鱼 发表

我算是比较早用豆瓣的那一批人了,注册的时间是 08 北京奥运会那年。我说一下豆瓣小组是怎么走到今天的吧。

08 年那会儿的豆瓣其实带有很多早期互联网论坛的特征,基本是一个熟人社会的网络投影。当时遇到一些比较文艺的朋友,都会互相询问着加对方的豆瓣号,就像今天两个初次见面的朋友会打开微信互相扫一扫一样。当时我加入豆瓣是一个大学同学带的我,他组织了一个去中华世纪坛美术馆看画展的豆瓣同城活动,我也通过这次活动正式开始了我的豆瓣之旅,后来我去芝加哥留学的时候也是学的那个同学在豆瓣的芝加哥同城里面组织了几次看话剧的活动。到今天为止我豆瓣上绝大多数的豆友也都是现实生活里认识的朋友。

豆瓣小组最开始基本也是和豆瓣同城一样,带有很强的社交属性,像早期著名的小组 “吃喝玩乐在北京”,就是给在北京的豆友组织各种聚会活动用的,很多人会发帖“今晚去 K 歌,看电影” 之类的召集有兴趣的人,或者有豆友会发一些自己在北京各种吃喝玩乐的自拍。早期的豆瓣小组其实是对所有人开放,可以随意自由出入,没有任何审查,想加入了就点一下 “我要加入” 的按钮就可以开始发帖回帖了,想离开了就点一下“我要离开” 的按钮便可以离开那个小组。

但是这种很随意的属性后来就被打破了,10 年左右豆瓣开始了大规模的放开注册。我们今天经常调笑的一个梗是所有社交 app 最终都会沦为 yp 软件,其实互联网社区也是一样,豆瓣小组下面很快就开始有了各种各样污秽的发言,像调戏漂亮女豆友,找 py 这种东西很快就来了。豆瓣小组的应对其实也很自然,就是开始引入小组管理员审查机制,小组不能再随便进出了,要加入以及加入后的发言必须由管理员审核。所以今天被各种诟病的豆瓣小组管理员审查制度并不是很多人脑补的是一个要处心积虑制造信息茧房的阴谋,它最初被创造出来的初衷其实反而恰恰是为了要屏蔽那些乱七八糟的人和帖子,从而净化社区环境。所以如果把豆瓣小组的发展历程比作一种文明进程的话,那么一个很讽刺的结果就是:所有真实世界里的桃花源都会一步步地异化为她最初想要逃离的那个秦国。当你为了解决一个个现实问题而赋予一部分人权力的时候,这个权力的最终走向必然是自我和极端化。

豆瓣最初的创立是带有创立人阿北强烈的个人气质,就是那种很随意很温和的发言环境。到今天为止我都没有再看到一个像早期豆瓣那样一个给人带来最大创作鼓舞和创作热情的中文互联网社区环境。但是这种环境永远带有两面性,像豆瓣上那个臭名昭著并最终被腰斩的小组 “父母皆祸害”。我还记得这个小组早期的发言更多的是一种吐槽,就像《欢乐颂》里的樊胜美有一个永远贪婪无比对着她吸血的原生家庭,这种父母在现实中确实是存在的,所以有类似遭遇的豆友会发帖抱怨。在早期还是熟人社区的环境下,这种抱怨还能控制在相对理性的范围之内,因为人在熟人面前还是要脸的。但是随着社区的不断扩大,熟人边界开始模糊,这种吐槽开始变得越来越肆无忌惮,内心暴戾自私的一面就暴露出来了,这个时候就有了两种声音,一种是随声附和帮着发泄情绪,一种是试图从理性上劝和讲道理。但是我们也知道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人在发泄情绪的时候是根本听不进任何劝告的,这个时候再从理性的一面去劝慰对听者来说反而更像是一种嘲讽,于是这些试图理性劝和的人和声音都被踢走了,这个小组的氛围就一步步地走向暴戾,直至最终三观彻底崩塌。其实到今天依然无法想象像这样一个充满戾气和负能量的怪胎居然能够诞生在最初那么温和的豆瓣,这背后的原因反而恰恰可能是因为早期豆瓣没有一个负责总体审核的管理员,她只是纯粹地在提供一个能够随意表达的环境。阿北最初所希望的是在随意温和的土地上能长出一片相敬如宾的森林,但是现实就是自私暴戾的毒草会一步步把所有养分都据为己有。

其实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豆瓣那些被封掉的小组就像是陀翁笔下的《群魔》,她们从一个个最初或许还是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初衷一步步地走向异化,那些温和的开拓者手中的权力被更凶狠更极端的人夺走,因为这种极端迎合了大部分人的内心渴求,然后那些初衷就被一步步地扭曲为彻底的自我。如果这么想的话,其实反而释然了,这可能是每一个网络社区都无法避免的宿命吧。

知乎用户 维斯特帕列 发表

没卵用

前几天俺在某小组看到仙女挂人地图炮国蝻。

俺举报顺带同样截图挂她。

结果豆瓣把我删了,小仙女的地图炮还留着。

顺带惋惜下好多勾搭组的消失。

知乎用户 巧克力喵喵岛​ 发表

豆瓣难民要来叻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豆瓣私密小组其实很有意思,会给人一种躲在角落发烂发臭的感觉

我有幸看见过一个私密的娱乐小组,在这个小组里面从最开始的各家都能说话,最终演变为一方舆论控场,再变为控场的这家肆无忌惮地对其他自己看不到的群体诋毁打压,美其名曰 “讲道理”,最后自己都信了,再传播给更多的人。

其实这种私密小组是群体极化的利器,群体极化和信息茧房不同,她们知道外界是怎么样的,但是这些只会把他们推向更一致的观点。逐渐她们会无意识地跟从于该小组内主流观点,并将其内化,形成一套自己的 “逻辑”,并深以为然。

这样的娱乐私密组顶多是败坏明星名声,引发饭圈争斗。但凡是一些更敏感的关乎意识形态的话题,在这样的极化下很容易出问题的

知乎用户 斯大王 发表

现代社会的「做人」共识,是靠当众抽嘴巴子的威慑平衡建立起来的。

那么如果一个地方的人可以随便放屁不被抽嘴巴子,那么这个地方就会变成厕所。

知乎用户 默默 发表

请问对中国大陆了如指掌的台湾水军,我们应该怎么处理呢?在十几天以前,我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

第一,加强对三无小号的清理。

第二,利用大数据,对特殊时间特殊时间发言的账号进行监视。

第三,对互动异常的账号进行监视。

第四,彻底整理封闭的信息茧房,豆瓣尤其。果然应验了!!!!

第五,对有影响力的大 V 定时公共曝光其言论,让公众审判,不能让他们自己构造信息茧房。

这是我之前的回答。

2022 年清朗专项行动有关情况发布会召开,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知乎用户 无语​ 发表

我就想看看知乎和微博这两个平台啥时候会被调查

知乎用户 正午马天尼 发表

豆瓣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很多事情你应该去意会,去年整改的时候就应该把全部小组功能停用,别人都停了社区就你脸大。结果怎么样,结果整改完了,今年又是工作组进驻。如果当时豆瓣把社区关停,可能还有一线活路,虽然也活不久。

现在又是挤牙膏一样的应付整改,不知道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非要拳头砸下来才明白死活吗。

另外,不让资本控评是生存不下去的,你不让资本控评就没有商业价值,没有商业价值,那不就是独立内容平台吗?岂能让这种平台存活。

豆瓣反正是死定了,要么变成小红书那样的网红推荐平台,要么被关停,不可能允许第三条路,没有第三条道路给你走,这个网站一开始设想的路线就是不允许走的。

知乎用户 司小南​ 发表

没什么其他原因,就是必须要整改。

网信办此前入驻豆瓣,并非只有大家普遍知晓的评论打分问题。私密组其实是更大的问题,秘密结社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被法律允许。

豆瓣并不是只有月亮组才是私密组,很多组,都是普通人想象不到的。

知乎用户 队长别开枪是我 发表

我认为现在的私密小组转公开小组是最优解了,所谓真理越辩越明,既然觉得自己的小组没什么问题,那就公开出来看看嘛,总不能一边在私密小组里装修信息茧房一边抱怨不自由吧。

我反正觉得没啥好怕的。

知乎用户 Moemoe Li​ 发表

看了一遍回答,依旧不太理解。啊是,信息茧房,是又怎么了?

qq 群、微信群、bbs,哪个不是信息茧房,让你进才能进,哪个不是老大说了算。

这机制本身是没问题的。

赞同知乎立刻跟进该功能。都学了二十几个网站了,咱不差这一个,说不定火了呢?

知乎用户 王嘉然 发表

谈谈女拳话题

说点实在话,我是从没认为女拳有错的,有错那她们早就违法,早就就进局子了,既然法无禁止自然都可为。女拳是国男非常值得学习的对象,国男应该观察研究女拳到底是怎么组织起来并发挥日渐惊人的舆论影响力最后给自身争取到巨大的利益的。

从这个视角出发,豆瓣和微博的相关话题是国男很好的观察对象,国男向她们学习可以极大加速促进国男的进化,关停女拳的讨论会延缓国男自我觉醒的进程,这并不全是一件好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某群体在微博上发疯,恰如她们自己所言,“石砸狗叫”。

知乎用户 真理与面包​ 发表

这就是组织的力量

比如维权,为什么要建群呢

有的人负责制作统一的衣服

有的人负责组建法律顾问团队

有的人帮忙联系媒体

有人是行业内部人士,帮忙认定关键证据

即使,你没啥人脉资源,没啥专业能力

维权需要的费用,群内大家 AA 分摊

再不济,当大家打算去商家要说法的时候

去 1 个人和去 100 个人,商家的处理方式肯定不一样,对不对?

这就是组织的力量,也是这些群组的作用

有了群组,就能集思广益,就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知乎用户 stars 发表

玩了豆瓣那么多年,才知道原来还有私密小组?

什么样的小组被称为私密小组?又是怎么个私密法?难道靠搜索搜索不出?只能邀请?

好家伙,豆瓣真会玩

要我说,直接关闭社区最好,小组功能暂停使用

我玩豆瓣最主要就是为了标记自己看过的影视剧,从来不加入小组,也不发表任何言论

在我看来,豆瓣除了书影音这方面做得好之外,其他方面一塌糊涂,乌烟瘴气,而豆瓣几乎很少管这些

以前的豆瓣好歹还是文艺青年聚集地,现在混入了各种妖魔鬼怪,恨国党、女拳等等

之前豆瓣上一些党史、传奇人物传记之类的影视剧被标记为谎言、欺诈等等标签就是个例子,搞得豆瓣直接关闭了标签显示

虽然对于豆瓣来说这些都是用户自己标记的,但是豆瓣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放任不管是吧

之前还被爆出豆瓣某个小组官方管理员还是个恨国党

所以豆瓣真的该整改,狠狠的整改一下才是,各种谣言满天飞,很多谣言的源头就是豆瓣,还有女拳教唆犯罪的,甚至在现实中直接行动的,说是培养罪犯都不为过

还是老老实实做个书影音类 app 吧,这也算是回归初心了

知乎用户 流星暴雨​ 发表

哈哈哈

看了不少回答,都缺点意思

这拳那拳、饭圈什么的的只是表象

《不受监管 + 凝聚性强》才是被锤的原因

不知道现在还有几个人记得内涵段子

当年以极快的速度让整个互联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比如今的抖音还火

然后突然有一天整个 app 都直接没了,简直是前所未有的封杀力度

内涵段子 App 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如何看待内涵段子被直接封杀?内涵段子 app 的凝聚力为什么这么强?

内涵段子里确实有黄色、有暴力

但仅凭这些绝不至于雷霆手段整体封杀

真正的原因是它能形成 “组织”

而豆瓣私密小组也差不多

虽然用户数量远不如内涵段子

但是私密的性质,导致其几乎不会被审查

这样的存在,在 2022 年这种时候

是一定会被关停的,没有任何疑问

如何评价微博话题「偷着乐」?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8023538

刚才碰巧看到了这个问题

也是类似的性质

hhhh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绝对私密的小组,会像电影《浪潮》一样,短期内就可以培养出纳粹一样的群体。

这样的小组,大概率有一个非常自恋,甚至反社会的领导者。

知乎用户 迟迟不到 发表

让她们可以私密的抱团而毫无控制,最后这种到处抱团打拳却不觉得自己在打拳的会越来越多。

知乎用户 Terminus​ 发表

好耶

知乎用户 越上柳梢头 发表

豆瓣这个软件本身其实一直挺咸鱼的,n 多风口都不追,就守着它那点文青的范儿。现在连最后一点独特的东西都没有了,那就意味着它将失去剩下的竞争力了。未来估计会消失吧。

至于很多认为私密小组解散了就能解决问题的同志,我只能说你们还是太天真。类似的论坛千千万,无非是以后她们有更多的窝搞狡兔三窟了(就类似于现在的 h 论坛一样),说不定以后可能还会更难搞了。毕竟对部分极端群体来说,这属于破家之恨了。后面肯定是更积极更隐蔽的兴风作浪了。

知乎用户 房住不炒科技兴国 发表

豆瓣版本的女拳 - 亚速营 - 纳粹要终结了吗?

又是那任泽平出来捣乱了吧,女性的未婚同居率达到了 33.33%?难道中国男性都是娶别人同居过的女人?

任泽平哗众取宠,建议多封禁他几个月


2021 年结婚对数出炉,当年适婚对数和单身狗对数双双下降意味着什么?

数据补充:我国历年出生人口、结婚人口以及未来的人口走势

与命运的抗争,多少人最后又认命了,全球各国结婚年龄是多少?认命是否等于买房?》《房价硬着陆和生育率软着陆,如果生育率掉水里了,房价也同时掉水里了,你先救谁?

密 - 3:从 2010-2021 年结婚刚需人数测算房屋供求关系,以及投机客数量,商品房过剩率和过剩差额到底是多少?单身狗总数测算》《心理学研究:舆论关键词监测,“买房”“结婚”“摇号” 被多少人关注,购房、婚育、消费数据说明了什么?

在上述诸多文章中,我们对我国的出生率和结婚对数做了对比,通过商品房供给数量我们做了刚需对比,以及对未婚人数做了测算,最后得出了一些结论。

**2021 年全国结婚对数 763.3w 对,预计初婚对数 563w 对,以 27 周岁测算,2021 年适婚对数为 973w 对,单身率 42.14%。**从数据来看,单身率并不高,还没有上升到 50%,预计在 2024 年我国青年的单身率会上升到 44.08%。

单身率的提高与社会的进步有一些关系,对比欧美国家,现代婚姻更加倾向于同居式生活,而不以领证为法律界限进行契约式的生活

我国目前存在一部分这种情况,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因为商品房价格昂贵而无力支付高昂的房价才无法结婚的。

**2017 年我国单身狗人数创出了历史新高,达到了 589.84w,2020 年创出第二新高 463.7w,**此后随着我国计划生育的效果显现,适龄结婚对数持续降低,预计 2024 年适龄结婚对象仅有 785w 对,因此从 2020 年开始我国的新房刚需需求量也和适婚对数一样长期下跌。

2020 年受制于疫情因素,很多人推迟婚期 6-12 个月,因此 2022 年的结婚数据更加能反映自然条件下,人类对于婚育的需求程度。

[1] 这种情况下房价还可能翻倍吗?

参考

  1. ^ 结婚率与房价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MjE5MDAzNw==&mid=2247487581&idx=1&sn=dcf9906244e97900b084cd68eddf214b&chksm=fb84b967ccf330717ed31a5bdd7dde7bbc966e4cbb2bd4e3fc31fb1a158896abebea35a8b913&token=1021301360&lang=zh_CN#rd

知乎用户 妙极​ 发表

直接上图

这是什么反人类的问题啊?不知道当地网警当时在干什么

知乎用户 莱布尼茨​ 发表

得,知乎微博贴吧即将迎来一波互联网流浪者们。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女拳斜教一日不除,神州不得半日安宁。

前有女拳致伤致死男性,后又因实施难度转而蛊惑女性自尽,希望彻底铲除!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事让我想起了当年的内涵段子被关停的事件,真要说起来豆瓣这次的问题比内涵段子恶劣严重多了。

字节是聪明的,快刀斩乱麻直接关停该听话就听话,反观豆瓣,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说是封禁私密小组,结果硬给了两个多月的缓冲时间?怎么,生怕小组成员找不到新家?雪藏组闭口不提?这些功能能给豆瓣带来多少利润要这样死保?让人不得不怀疑豆瓣 boss 的屁股是不是就是歪的。

知乎用户 高安路老实人​ 发表

雷声大雨点小

折腾了那么一大串最后就整了这点东西

踢皮球踢的够可以啊

挠痒痒呢?

知乎用户 张九月 发表

豆瓣的未来早就没有了好吧

05-08 年玩豆瓣的时候大家都在干嘛,找书,找电影,找碟,在很多电影和专辑下面,经常会有一堆一堆的下载链接

标注大量的读过听过看过是件很牛逼的事情,如果你还能在书影音页面下面发表一下书评和影评以及乐评,那你就是个受人追捧的高级文艺青年

观众找到了资源,看了个乐呵,你得到了满足心理高潮

当然这并不能满足人和人沟通交流的欲望,于是有了小组,以城市为单位的,以兴趣爱好为单位的,还有以 xp 为单位的,在这里,有全中国最年轻最开放最傻逼最有探索精神的小伙子小姑娘,在小组,你不仅能租房、转卖二手物品、吐槽,还能约炮,还能谈约后感,开个帖子或者写篇小黄文对妹子 / 小伙子点评一番,这极大的刺激了年轻人的欲望。

但是现在,为什么年轻人都不玩豆瓣了,这就是另外一个需要长篇大论的话题了,现实的情况是,大约 2018 年后,你再去看看曾经热闹非凡的小组,尤其以城市为单位的小组,几乎是个连微商和招嫖都不愿意来的地方了

为什么豆瓣放任哪些过激甚至极端的言论呢,因为除了这些人,没人在玩豆瓣了,你把他们封了,他们只会去找其他的交流工具和平台

小组只是豆瓣为了解决用户留存的工具,从来不是豆瓣的未来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水干了,鱼只会从一片海洋奔向另一片海洋

知乎用户 硅基生物 发表

是因为徐州伟大父亲的事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深度好文可读:

豆瓣拆迁,私密大白 |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说实话,感觉私密组被禁是一个很好的社会科学研究话题。或者已经有人研究过了,但本题下我暂时还没看到很好的学术答案。。

考虑以下几个特性,我们很容易就能给网络社区分一下类:

私密 (A) / 公开 (B)
群 (C) / 论坛 (D)
有准入 (E) / 无准入 (F)

ACE: QQ 群,微信群,电报群

ADE: 豆瓣私密小组 / 私密论坛 bbs (比如 sis) / private subreddit

ACF: 无?

ADF: 私密邮件列表?

BCE: 公开聊天群 / reddit chat

BCF: 无?

BDE: 豆瓣普通小组 / 公开论坛 (比如虎扑) / 知乎 - 筛选评论 / 微博 - 精选评论 / 公众号 (公众号媒体属性更多,放在这里并不是很合适)

BDF: 贴吧 / 知乎 / 微博

要论对塔来说哪种模式更 “危险”,哪种模式更容易滋生极端思想,那应该是 ADE > ACE > BDE = BDF。原因

  1. 论组织性,“论坛”的形式比 “聊天群” 强太多了,很适合 “小众思想” 的传播。
  2. ACE 一直是塔所着重关注的。因此对于匿名个体,豆瓣的私密性会比 QQ 微信要好。很多人不想用 QQ 微信,就是因为很容易被开盒或请喝茶。
  3. ADE 服务提供商自我认知偏差。豆瓣肯定自认为自己的小组就是个小论坛而已,和其他社区产品比也不火用户也不多,没意识到产品形式的细微不同会造成社会影响力的天差地别。这也是为什么豆瓣整改了好几轮都没啥成效,估计完全就在糊弄了事。

这么看,私密小组被封也不怨。而且仔细想想,市面上也确实没有同生态位的竞品。

知乎用户 妮可妮可妮 发表

豆瓣变成粪坑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进入小组需要审核通过的制度。

这就很大程度屏蔽了除单一元素外的其他因素,就很容易出现各种千奇百怪的小团体。

只要大家都能随便加入,那小组自然就不是问题,道德下限最多也就贴吧的水平,从单一元素变多方混战。

还达不到现在超越微博,朝着反华,打拳的路上越走越远。

知乎用户 粽子​ 发表

兄弟们,如果把大部分软件都当搜索引擎来用,观感会好很多的。

知乎用户 刘君 发表

豆瓣电影标记了 1200 部电影,最近几年看的还都是欧洲三大以及上海东京这些 a 类的,艺术、思想以及社会价值很高的作品,当然也有很多热门优秀商业电影,看完一部都认真评分,还根据电影内容选取几个标签 “美国 / 法国 / 意大利 / 中国 / 巴西…. 剧情 / 爱情 / 惊悚 / 喜剧 / 警匪 / 战争 / 扶贫….. 女性 / 家庭 / 儿童 / 难民 /…. 二战 / 纳粹 / 反战 / 主旋律 / 小成本 / 乡村 / 励志… 科幻 / 魔幻 / 奇幻 / 漫改 / 名著改编…” 这些。

结果 tnnd 有贱人在某些作品给标注了 “返工” 这样的标签,还因为在自己圈子里传播,搞得这个小圈子都在这部电影标注了相同 “返工” 标签,然后圈子外的看这部作品后给加标签时,看到了这个排名逐渐上升的标签,知道了不得了的大事,立刻截图举报…. 现在豆瓣电影不能再加新标签了,只能在自己原有的一些基础标签里选择。

….

主要槽点是,为什么豆瓣能容忍加这种标签的存在!!!!

我们这些电影爱好者,对现在标签封禁里就封禁这件事完全没有意见,但对小圈子贱人还有豆瓣,非常有意见!!!!!

狠狠的搞,搞的人仰马翻才好。

知乎用户 哦嚯嚯​ 发表

观知乎网友两面派二鬼子言论。

禁动画禁游戏时,知乎楠拳:不行,言论不自由,文化不自信,国内文化高压,怪不得比不上灯塔国

禁豆瓣小组时,知乎楠拳:行!里面全是女拳,禁的好!

原来这些人想要的文化自由是 “我喜欢的多多益善,我讨厌的越封越好” 啊。什么权力都没有呢,就想党同伐异,这种人也配谈民主自由吗。

所以说,无论禁游戏动漫还是禁豆瓣小组,真的是一点不招人同情。有些人真就只配被人管着。

知乎用户 GOPE 发表

出现不当言论的时候,

什么情况下,铁拳会砸在发言人头上,

什么情况下,铁拳会砸平台。

我们小平台都很慌的,用户评论都不敢开。

知乎用户 猎奇道人 发表

20 年,我因为写了了一个质疑豆瓣评分机制有问题的回答,600 赞却被骂了 700 多回复,最后还被举报掉了。

现在两年了,你再提到豆瓣那底下所有的回答那全是骂豆瓣的。我就想要是我那个回答是今天质疑豆瓣的,一定不会被骂这么惨。

其实之前就有跟我一样质疑豆瓣有问题的,被好几个三四千赞的知乎答主给一顿讥讽。还举了好多例子好多理论来反驳为什么豆瓣是中国最好的平台以及为啥知乎微博贴吧都不如豆瓣。

然后,二连打脸:某土豆红梅赞 9.7,光点 10.0。

还是顶着一大堆一星评价给出来的,就贴脸给你表演不要脸了,你能怎么着吧。

我倒是不知道事到如今谁脸疼。

这是第一拳,然后第二拳也抡上来了。还是女拳。

所有人都意识到了女拳完全是豆瓣孵化出来的极端组织。对豆瓣的反感又上一层楼。

现在是第三拳下来了,这次是铁拳。工作组直接入住,提出大量整改。

已经基本上帮豆瓣说话的回答都完全没有。偶有几个豆瓣人,也是属于反戈一击的类型。

真应了那句话:

为恶不灭, 祖上必有余德, 德尽必灭。

再怎么讨厌豆瓣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豆瓣在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当之无愧的影视、书籍甚至游戏的核心指标。也在一段时间内是比贴吧更好而且更干净的爱好者聚集地。这就是豆瓣的余德。

当然,曾经而已。

现在豆瓣处于德尽阶段,大家眼睁睁看着豆瓣被自己一拳一拳给抡死。

知乎用户 AI 产品经理 Santo​ 发表

关于公开小组和私密小组的区别,豆瓣的帮助里是这么说的:“公开小组可以被搜索到,私密小组无法被组外成员浏览,并且无法被搜索到,并且必须由小组成员邀请才可加入。”

从 “私密小组” 产品定义看,重点有二:

1、无法被非小组成员浏览及搜索

2、只有原有成员的邀请,才能发展新成员

前面这两条作为前提,不妨再来加上一些概念,比如吐槽、比如赚钱,毕竟这两条的都是用户刚需!

接下来,看看一些定义,

传销:是指组织者发展人员,通过发展人员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非法获得财富的行为。

集会:泛指有思维或行为能力的个体,在指定场所或固定场所为主动或被动展示目的而进行聚集的行为。

其中聚集于露天公共场所(指定场所或固定场所),发表意见、表达意愿的活动(主动或被动展示目的,如: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 1989 年 10 月 31 日通过并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中规定,必须依照法律规定向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并获得许可后才可举行

这就能明白为什么要关掉 “私密小组” 的功能了吧。

再说说产品本身,未来有没有翻身的可能。

半熟人社交,其实近 2 年火的就是 Clubhouse 了,仔细一看,它跟这个私密小组其实就很像了,一样的邀请制和基于主题的社交。

Clubhouse 通过开设房间并发送邀请码的方式将用户聚集在一起,围绕一个主题邀请嘉宾一起聊天。

用户希望借助这个平台融入自己平时接触不到的圈子、也希望获得这些圈子的同好带来的具有稀缺性、有价值的内容。

从这个角度来看,Clubhouse 和豆瓣虽走着社交的路子,但性质上却更倾向于内容平台——依赖顶流明星的内容输出来支撑聊天室的火爆。

同时,Clubhouse 的嘉宾可以随时参与 / 离开话题的讨论,而未受到邀请的观众可以旁听,如果打算加入讨论之中,需要举手申请,得到主持人的同意后成为嘉宾。

基于以上这几点,如果是我,会做这么三件事:

  1. 把私密小组改为可以搜索的机制,但保留邀请制。
  2. 将平台逐步内容化,用户进行分层,扩大对垂类高质量内容生产者的补贴。
  3. 不断寻找新的亚文化输出渠道,比如 B 站视频里的弹幕,或者 Clubhouse 的语音社交创意。这样,豆瓣的精神理念保留,产品则要进行大的革新。

如果大刀阔斧,这事儿看起来有机会。

但豆瓣儿会这么干吗,肯定不会,这需要长时间高成本的时间投入。

最后,豆瓣是不是好公司跟豆瓣产品还是应该分开看,就凭豆瓣是个 955 的好雇主,也值得在行业里生存下去。

知乎用户 尔朱荣​ 发表

国内长期以来,意识形态管控过于宽松。

直到乌克兰战争,发现略有被外部控制和主导的不知道哪来的舆论裹挟瞎站队的问题。

所以今后该管的会管起来。

暂时轮不到知乎,不过建议自觉逐渐从紧。

知乎用户 水平不够会被 发表

知乎跟紧了啊,这么大波流量。

知乎用户 猫大师 发表

在国内,没地方给你发展私密亚文化圈子。

除非你们租个小房子,定期线下交流。但那太扯淡了。

国内互联网迟早有一天会发展到朝鲜和古巴的模式。

不过话说回来…… 那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真正状态啊…… 我们这确实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了……

===========

加一嘴啊…… 私密亚文化圈子的 “私密” 不是你们想的那种“私密”

有部分国人的精神世界是多空虚?私密爱好就只能是反动、打拳和黄色?

就有那么一圈人喜欢自己玩,又不想让别人知道,网上也方便交流,怎么就不行?

比如有个爱好叫 “废墟探险”,那些拆了一半,或没拆,就放那儿放了十几年的老建筑,进去拍拍照,给自己这平淡的生活找点新奇和刺激,不知道你们听过没?

别人也就自己玩玩,组个圈子发点照片,我不说有多少人知道呢?

知乎用户 可蓉 发表

每个家都应该要有一个厕所

国家也是家

支持豆瓣吧!

知乎用户 丘田​ 发表

让一切都在监管之下

让一切都在阳光之下

让一切都在可控制中

但是依然有人躲在黑暗里

但是依然有人在制造黑暗

但是他们是谁呢?

他们是光

光的背后就是黑暗

只有光才配拥有黑暗

知乎用户 独家七 发表

不要在厕所里放炮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直接撤销了豆瓣这个 app 不行吗?

除了看影视评分,豆瓣还有几毛用

知乎用户 环米微升 发表

仅仅停用私密小组?

如此反人类的 app 就不能给它下架吗?

早就知道豆瓣会有今天了,只能说活该!

知乎用户 Kause 发表

早就说过了,别以为你和铁拳一直能站同一边,影响稳定的,都要被铁拳砸。

知乎用户 奸奇大魔里德逊 发表

出于管管的考量。

没法发展,不是豆瓣没法发展,是整个文化产业都没法发展。

就算豆瓣私密小组真的是茧房,那么凭什么人们就不能有留在茧房抱团、自甘堕落的自由?

知乎用户 刘姨​ 发表

豆瓣现在最有用的就是租房小组,是真的好用,刚挂上去五分钟就有人来电话咨询了,第二天就谈好要签合同了。

其他小组已经不用了,私密小组就加了个月亮组,不混摇滚圈所以也多年不看了。

知乎用户 雨木 发表

一群牛鬼蛇神马上冲进知乎

将进一步拉低知乎的下限

知乎运营团队要打起精神了

毕竟

知乎的节操终归要比豆瓣高些

知乎用户 吕华阳 发表

咋说呢。

不知道多少朋友上过旱厕。

旱厕这玩意,拆的时候,总是会散得一大片恶臭。

难闻吗?

确实难闻。

但好处在于,臭气里是长不出新蛆的,臭气散光,也就没苍蝇了。

知乎用户 BBScloud​ 发表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私密小组都有问题,如果有正常的被牵连,的确有些可惜。

不过豆瓣某些小组的立场的确值得考虑,这也是本次督导组进驻的意义。任何自由都不能凌驾于法律和风序良俗之上,更不能扰乱正常的文化秩序,风清气正是我们每个人都应享有的环境。

如果小组本身还有存在的价值,不妨试一下转移到 BBScloud,同样可以实现社区化功能,也可以关闭公开访问和注册,采用邀请制,内容审核采用微信官方接口。电脑和微信小程序版数据同步。

使用 BBScloud 建论坛很方便,特别是首次建站的站长,注册账号后直接一键搭建独立站点(含微信小程序版),无需考虑服务器、建站程序,也不用安排技术支持人员,省心省力省钱。

BBScloud 是国内唯一的 SaaS 社区论坛建站产品,具有发帖、文章、组图、视频、文档、问答、工单等热门功能,并且支持版块管理、权限管理、用户勋章、积分商城等运营热门功能,支持独立域名和独立小程序,支持 sso 单点登录,稳定安全,体验企业级的服务。

免费建站:点此进入

知乎用户 有待考察 发表

直接封了豆瓣不就行了?当年封杀内涵段子怎么那么快?

哦,我想起来了,打狗也要看主人

知乎用户 红松鼠 发表

只能说好死

知乎用户 neilwang 发表

十几年的老豆了,看看现在豆瓣那些小组,台独的台独,港独的港独,聊骚的聊骚,夹腿的夹腿,约炮的约炮,爬灰的爬灰,甭管什么样的腌臜事都能找到道中挚友,而且还没人管那怕举报了也没用!现在也就看看有什么新电影才去豆瓣看看,那些狗屁的动态赶快跳过,你要是不小心往下一翻就肯定看见一群阿猫阿狗拖了半条裤子秀下限!

这么多年看着豆瓣变化真是… 看他起朱楼看他宴宾客看他楼塌了!

知乎用户 云痕 发表

应该按法律公开抓人,判刑。

《危害公共安全罪》,《教唆罪》以及邪教相关罪责都是适用的。

涉事的平台和用户都应该抓一批。不然无法震慑目前为了流量无所不为的网络环境。

如果只关平台不判刑,那只是把垃圾扫到别的地方,给了它们继续危害社会的机会。

知乎用户 几率重组 发表

利好知乎。

知乎自从准备上市并且上市之后,就沉沦了。

自从微博显示 IP 地理位置之后,知乎就沦陷了。

知乎有许多肉身不在中国或者精神不在中国的会用汉字的人。

知乎用户 andleft 发表

豆瓣赚钱又不靠私密小组,靠的是那一点广告。豆瓣想发展,就该好好发展书影音,跟影视剧多联动,经营好它赚钱的部分。

小组这玩意,要经营就该用算法推荐,然后用大数据筛选出来高风险小组,关掉。把优质组当作激励,鼓励大家进行优质创作,类似 B 站的激励。

豆瓣小组一直有有趣的内容,可更多垃圾内容拉低了豆瓣小组的格调,豆瓣只要把垃圾内容剔除,把有趣的内容推广就好。

豆瓣小组最大的问题就是在推荐上乱七八糟,什么垃圾都给你推。在审核上,又是两眼一闭啥都不管。

知乎用户 头疼脑阔大 发表

关我们什么事,好多人上豆瓣就是找个电影推荐找电影看,其他的我可不关心。

知乎用户 踩死那只老鼠人 发表

别急着高兴。。。下一个说不定轮到你了。

知乎用户 里法师 发表

挺好的,豆瓣的发展什么的…… 现在连打分属性都不是很靠谱了,别发展了。

知乎用户 草根菩提 发表

开香槟咯。众所周知,暗网人称小豆瓣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豆瓣很有趣啊,不知道为啥都在骂…. 推荐机制不都是自己选的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关注豆瓣魂组喵,关注豆瓣魂组谢谢喵

知乎用户 Caroline 倩倩 发表

自从豆瓣把我的账号夹了之后就再也没去过了

知乎用户 颠倒芸芸 发表

再怎么停用也阻挡不了有人继续使用 不能从源头上解决的问题都是噱头

知乎用户 氮气 发表

时机有点巧。

我估计很多人没看到这个新闻,微博也不会给你推送这个新闻。

但是右边的热搜新闻,百度微博都有的。

知乎用户 27 岁是颗仙人掌 发表

人总要找个圈子给自己的价值观找点依靠。没有这个也会有别的。这种明面上的渠道关停的多了 地下的渠道就会变多。

知乎用户 挡不住地浮动我心 发表

豆瓣女拳小组在现实中屠杀男婴为什么没人在乎?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对豆瓣印象最好的时刻是 2010 年左右。

那时豆瓣上有一群看不惯文艺装逼犯的,建立了 “葫芦屯” 宇宙,对豆瓣的主流的装逼意识进行解构,“技校精英”、“金链汉子”一度成为热门词汇,也因此被豆瓣运营者敌视。直到因为 “阿尔法城” 事件,很多人被豆瓣铁拳出击,彻底封号,才瞬间转衰。这些人转战微博,反而成了当时的头部大 V。

当时的微博,是一个比豆瓣包容的多的平台,是因为运营方的目标一直是靠流量恰钱。如果草根大 V 能带来流量,何乐而不为呢?然而随着微信兴起,微博用户流失严重。尤其是国内近几年全面进入流量时代,微博敏锐的发现了低龄化用户的需求,all in 流量明星及其粉丝,才变得乌烟瘴气了。

豆瓣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包容的平台,它体现的一直是某类人群的价值。如果胆敢这种价值进行犬儒化的解构,动摇装逼的基础,它也会变成铁拳。

不过对豆瓣威胁最大的还是知乎。

知乎用户 没有放射性了 发表

开启 cp 粉被毒唯骑脸举报的新时代,以后大家别磕 cp 了吧

知乎用户 恋尘 发表

豆瓣的小组模式其实就是去中心化的体现,小组的模式其实是模仿当时的贴吧,但是有的小组准入的门槛比贴吧要高,管理员有权力踢人出组。

私密小组不对公众开放,也无法被组外人员所搜索得到,由小组成员邀请才可以加入。

事实上,这样子的做法有好有坏。好处就是保护了小组的隐私,不会被外人所窥视;也不会让各种各样的人员混入,保持了一定的独立自主性;而且其实也容易防止极端思想的扩散。

不过坏处也明显,封闭和茧房容易导致小组成员思想极端化,又由于封闭性与同质性,会强化这一种思维的发展,这也是相当多的豆瓣小组看起来像是邪教的感觉。

而知乎的模式则与豆瓣相反,是公共平台,知乎的管理方面权力极大,而且还有仲裁委员会的决定可以判定你的言论是不是符合知乎的主流意见。

知乎的管理方面可以随时删帖禁言,甚至发布诱导的问题,并且进行言论的控制,而知乎的点赞和折叠机制又导致了非主流意见的弱化,管理方面操纵着知乎的一切。

综上,知乎和豆瓣的机制不一样,但是效果反而差不多。

当然了,这一次豆瓣私密小组的停用更加可能是上面防止组织化而采取的行动,不过在当前各种的思想对立白热化公开化的时候,这并不会妨碍有人猎巫,将这一些行动作为打击对手的武器,并且予以正当的借口。

知乎用户 灯鹿​ 发表

私密小组这种形式,有利也有弊。

一方面,它确实可以在繁杂的互联网环境中,为同好们创造出一片 “净土”;

另一方面,它的私密属性,也注定了会有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在小组里发布一些有违公序良俗的内容,而这就是它最终被停用的主要原因。

当然,最终落到这样的 “功能直接被停用” 的局面,对于那些遵纪守法、仅仅是希望有一个纯粹交流空间的用户而言,无异于“无妄之灾”。

这些用户可以在小组被停用之前,互相联络,互相加联系方式,通过微信群或者 QQ 群,再构建出一个这样的环境。

因为本质上,社区的意义是由人来决定的,而不是承载平台。

不过群聊还是不具备社区那样的 “内容可保存”、“可转发分享” 的优点。

如果有朋友有这方面需求的话,可以考虑一下使用【灯鹿粉丝圈丨线上微型社区 / 论坛】

(点击进入官网,领取免费试用名额)

灯鹿粉丝圈微社区, 公众号社区首选微信社区, 专属微信公众号的微论坛​www.myfans.cc?tn=zhihuSQLT

灯鹿粉丝圈上线运营六年以来,不仅服务了很多企事业单位,也为相同兴趣爱好的朋友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

粉丝圈的社区规则完全由组长或管理员制定,可以很好地把控不良信息、做好内容风控,还同好们一个放心交流分享的天地。

写在最后:

我是 Winter,一个爱码字、爱手作、也爱撸猫的运营女汉纸

我在「灯鹿粉丝圈」,为大家带来不同微信社区的最新运营故事!

如果这篇回答对你有帮助的话,就给我点个赞吧~

知乎用户 鱼之水 发表

这会倒是没人来敬畏 “人有自由表达的权力” 了,一溜烟开始“君子慎独”“党同伐异” 了。

乐死我了

知乎用户 紫萱的重楼大哥 发表

多次因内容违规被罚
今年以来,“清朗 ·‘饭圈’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开展,豆瓣随即开展整治 “饭圈” 乱象的专项工作,豆瓣小组也成为重点整改区域。
今年 9 月底,拥有近 70 余万粉丝的豆瓣最大娱乐小组 “豆瓣鹅组” 被暂停使用 2 个月。直至 11 月 23 日 15 时,“豆瓣鹅组”正式回归,近 70 万组员需要先回答五个问题才能发言,这些问题包括 “什么是被提倡的理性、友善发言?”“如果发现违规行为,应该如何处理?” 等。
据豆瓣数据,截至 11 月 26 日,在整治 “饭圈” 乱象专项行动中,豆瓣已删除违规和不良信息 42 万余条,禁言违规账号近 5000 个,解散或停用问题小组 80 余个。
据悉,豆瓣小组是其创始人阿北 “无心插柳” 的产物。2005 年 3 月 22 日,阿北创立了第一个科技类的 “Python 编程” 组,自此豆瓣小组开始发展,并受到越来越多粉丝的喜爱,但在随后的时间里,豆瓣小组被良莠不齐的用户不断渗透,部分内容开始朝着无序的方向发展。
今年 4 月,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曾因违反广告法被罚约 1.6 万,并没收违法所得 4090.8 元。行政处罚决定书披露,经查,2020 年 11 月 20 日至 2021 年 2 月 2 日,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在公司官网上发布的 “用一套方法搞定所有外语学习” 的广告里含有违规内容,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2018)相关规定。
今年 8 月,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对该公司罚款 4 万元。处罚事由为该公司于 2011 年 08 月与 2021 年 07 月期间,存在出版、传播含有宣扬淫秽、色情、赌博、暴力或者教唆犯罪的网络出版物的行为,违反了《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第二十四条第 (七) 项的规定。
今年 11 月,该公司违规使用奥运标志被罚 3 万。当事人承认在宣传中不够严谨,出现了疏漏,导致上述问题的发生,知情后已及时处理改正。该公司违反了《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2018) 第四条第二款,未经奥林匹克标志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为商业目的使用奥林匹克标志。
天眼查信息还显示,该公司关联多条法律诉讼,案由多为网络侵权责任纠纷、名誉权纠纷等。
有传媒行业分析师认为,豆瓣在商业化层面一直走得比较慢,因此各个板块都是在 “放养” 的状态下成长起来,这种弱干预的管理模式能够发挥用户创造优势,但风险在于没有正面的舆论引导,容易导致内容混乱,偏激的思想愈演愈
商业化故事要怎么讲?
作为在国际上找不到对标的一家企业,豆瓣一直是比较特殊的存在。它给人的印象非常多元,但又无法被贴上某一固定的标签,但由于其 “文艺范” 的人设,豆瓣在商业化变现的路上走得并不顺畅。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曾参与豆瓣融资的投资人表示,“阿北应该跳出舒适圈,尝试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了,他的产品已经做到 100 了,商业化还是 0
天眼查信息显示,豆瓣网经历了 4 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策源创投、挚信资本、红杉中国、BAI 资本等,最新一轮融资发生在 2020 年 7 月。
“没什么盈利点,又不会讲故事。” 互联网产业观察者蒙遗善对财经网科技指出,与豆瓣同期的 B 站、知乎等均已上市,大众点评与美团合并后成为独角兽,搜狗也在引入腾讯投资后高速发展,但豆瓣却一直面临着商业化的压力。
事实上,豆瓣曾经在音乐、图书、电影领域都曾拥有过不俗的影响力,但在发展的道路上,却屡屡被其他入局者超越。例如,在音乐领域缺乏版权,只能提供链接,使得用户流向了音乐软件;在电影方面没有播放路径,最终止于影评;阅读同样也无法跟其他文化公司竞争。
业界认为,豆瓣似乎只能做评分界的标杆,但在评分一事上,豆瓣也遭遇着前所未有的质疑。近年来,屡屡有媒体报道称,豆瓣评分已被 “饭圈” 和“水军”盯上,其中 “饭圈” 有组织的去给音乐、书籍等打分,“水军”则进行批量养号、买卖账号,开出不同的 “刷分控评” 套餐等操
不过,豆瓣也曾多次回应刷分事件,称豆瓣评分不参与商业合作,“豆瓣评分资本运作” 的说法都是谣言,豆瓣评分考虑了很多因素,尽可能中立地还原大家平均的看法。
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豆瓣也尝试过各业务板块的拓展,例如从 2011 年起,分别推出了豆瓣阅读、豆瓣电影、豆瓣 FM 等独立的 APP,但效果不尽如人
值得留意的是,据天眼查 App 显示,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豆瓣在线直播 Android 版应用系统” 在近期获得登记批准。这也意味着,“文艺青年”豆瓣也将迈入直播的行列。不过,在直播行业已被快手、抖音等占据市场的前提下,想要突围也并不容易。

我觉得业务增长始终是企业的核心逻辑,豆瓣或需结合自身资源和特性去不断探索、调整和优化旗下业务,才能避免用户流失,并赋予平台新的活力,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走得更长远。

知乎用户 Gustave 发表

除官方外的任何一个有规模有组织有倾向的群体最后都会被 ban 掉的,时间问题罢了,之前是内涵段子,现在是豆瓣,下一个就是…… 我很讨厌女拳,但 “你们也有未成年的一天” 的事还没过去多久吧,某些事,某些人说什么就是什么,在这样的前提下,某些虽然人人喊打却只是因为刚好在黑暗森林中开了枪才被二向箔攻击的群体即使被抹平,那也只能说明 ta 们被注意到了,所以就理所应当地消失了,再无其他,仅此而已。

知乎用户 镜姬 发表

老老实实做一个影视动漫图书等文化作品讨论平台,附带一些生活交流功能就行。那些私密小组全部改成开放的,且必须要严格审查一些特殊词条和账号。

知乎用户 大厂乐乎 发表

我看了高赞的一些回答,都在说豆瓣私密小组如何恶臭、如何存在一些超越正常人类认知范围的内容。

但是我的观点是:

1、豆瓣私密小组的关停,不会对这些 “超越人类认知范围的内容” 的存在有任何影响,顶多是从一个比较大的平台流向了各个不那么大的平台,温床始终存在,只是从一个被发现的阴暗角落转向了另一个阴暗角落。

2、“私密小组” 的产品形态不背这个锅,豆瓣的审核和管理应该背这个锅,这些内容的存在和曝光属于审核层面的巨大失误。不管是不是私密小组,某些内容就不应该被审核通过。


如果你认为答案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评论~

我是大厂乐乎,一个专注互联网打工人的社区。

在这里我们认真扎实的讨论业务问题、分享专业知识、梳理读书笔记,我们一起吐槽职场乱象、寻求避坑方法。

知乎用户 Max Katopodis​ 发表

回归正常影书评论,对于平台来说需要炒作和流量,这一下可能要了命了

知乎用户 长风​ 发表

真有趣。

表达观点,不是要与差异较大者进行交流,获得另外视角的参照,而是要小圈子里互捧臭脚、自嗨啊。

这可是真爱智慧。

知乎用户 利康 发表

知乎就是下一个,哈哈。

谁都别说谁,谁都躲不过

知乎用户 peterpei 发表

小组就是大型小团体,思想在哪里不允许被异化。

和 nazi 没区别,不然也不会有合肥那事

知乎用户 刘一泽 发表

做梦吧,这帮人还在欢呼雀跃呢。以为国家考虑了男性呼声。

那边妇女保障法第二版出来了,在男性的反对声中居然与第一版一致。丝毫没考虑到男性权益

一群笼中鸟,只会自我高超

知乎用户 12345​ 发表

如果说枪毙十个私密小组成员,肯定有冤枉的,但枪毙九个,一定有漏网的。豆瓣私密小组是几乎国内平台最反动的垃圾桶,姨学,神友,极端拳师聚集地。虽然有时候监管会禁止一些无害的内容,但在豆瓣上我支持正义监管。就是这帮人在粪坑炸了以后会不会去祸害其他平台(比如说这里)就不知道了啊。

知乎用户 丘山 1024 发表

写这么多,豆瓣月活不行,盈利不行,明星粉斯比吧啦吧啦。这踏马全是豆瓣的问题吗?恶人利用平台宽松的环境作恶首要应当是惩罚恶人。宽松的环境首要是为了那些占多数正常的用户。豆瓣的书评影评,国内那个平台能出其右?斯比带节奏豆瓣恐怕排不到国内社区头牌,不是所有 app 都没有价值观或者唯金钱作唯一的价值观。

除非豆瓣被你核了,否则硬盘总有一块 1024 倍数字节空间留给它。

知乎用户 Vane 发表

转为公开?

西瓜和小板凳已经准备好了。

知乎用户 螳臂当车 发表

知乎用户 程序员康复指南 发表

看了一些言论,豆瓣一些人是我所看的即世界,信息茧房不断洗脑,最后变得太极端了

知乎用户 幻可可 发表

豆瓣的核心卖点是什么——影评。

我就觉得豆瓣就该把除了影评以外的功能全部砍掉…… 你影评对主旋律颇有微词我还可以认为 “豆瓣客观公正,对艺术高标准严要求”,但是小组真的就是网络乐色集散地,特别是某些小组。

我觉得把小组功能砍掉之后,会更有利于豆瓣自身的发展。

知乎用户 慧姐说创业 发表

我在豆瓣关注和加入的都是公开小组,哈哈。

很早之前加入豆瓣是因为某天看到别人说上面有个神奇的 “互助回忆小组”

你只要输入很模糊的信息,就有人考古回答。

我当时有一首学生时期非常喜欢的小众歌曲,死活想不起名

就试着描述了下 MV 场景。结果第二天一看,回复里真的有人说出了歌名!

爱了爱了!这届网友优秀!

后来听朋友说豆瓣上有很多私密小组。咱就是说豆瓣不是分享和互助为主,私密的意思是?

斗胆猜测怕是有什么见不得光的东西吧……

我喜欢偶像主要是娱乐,不玩饭圈,也不是很懂性别不同有什么番位可争。

只听说有粉丝抗议来抗议去把偶像的资源给撕黄了。

这是图啥呢?

不过说真的,现在我不怎么玩豆瓣了,遇到难题下意识的反应也是上知乎找。

我周围越来越多的豆瓣玩家也转战知乎了。

虽然我依然爱豆瓣,但什么东西都得跟上时代潮流。

该治理的治理,负能量的东西少一点,大家会更愿意选择。

所以也期待豆瓣这波治理完以后,更加规范。

我可以都爱的。笔芯~

关于职场和生活,知友们如果有什么困惑,私聊我~

知乎用户 东郭的郭 发表

所谓私密,只不过是普通用户看不见而已

对于监管机构,完全是公开信息

只不过之前没兴趣来理你而已

这种名存实亡的自嗨组原本就没有意义。

停用也正常。

知乎用户 韩信 发表

1450、恨国党: 我反对!

知乎用户 毅重帷幕真神技 发表

打击疯狂卑劣的女拳,光打击豆瓣是没用的,对微博和小红书的强力整顿,必须要跟上!

知乎用户 ICE 发表

因为类似于韩国极端女拳 Megalia 的组织在豆瓣私密小组盛行。这些组织但凡干一件人事,也不至于一件人事不干。要是直接公开的话,法院法官直接加班到中秋节

知乎用户 多吃苹果多喝水 发表

才知道有私密小组这种东西,但我不明白,当初出现这玩意的初衷和原因是啥?为啥要私密?

知乎用户 Burgundian 发表

鱼肉百姓的策略,从来就分为合众与分众两个大类,尤其在百姓自我愚弄的过程中,更为显著。

知乎用户 亚当 发表

我要去月亮组看看有没有人说这事

知乎用户 60 秒尽知天下事 发表

| 2022 年 3 月 30 日,农历二月二十八,星期三!

每天 60 秒尽知天下事
1,29 日,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东塘街道现代华都小户型楼栋调整为中风险地区。
2,29 日,安徽淮南凤台县李冲回族乡民族村、凤台县李冲回族乡李冲村、凤台县刘集镇淝北村调整为中风险地区。
3,29 日起,黑龙江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 14 号等 3 地,佳木斯市汤原县东湖城 6、16、17 号楼等 3 地调整为中风险地区。
4,新冠口服药 Paxlovid 进入至少 8 省份,目前售价为一盒 2300 元,纳入医保,专家:效果比较明显。
5,2022 卡塔尔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 12 强赛小组赛,中国男足 0 比 2 不敌阿曼队,最终排名小组第五。
6,北京规定,自 4 月 1 日起,进口冷链食品实行预约进京,未经查验不得上市销售。
7,上海印发措施,承租国有房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022 年免除 3 个月租金。
8,河南:拟将餐饮从业者戴口罩入法,涵盖外卖配送人员等,不戴口罩最高罚三千。
9,河南:7 岁女孩离家走失后遇害,最后在垃圾堆找到她的遗体,村干部:同村 70 多岁男子被警方带走调查。
10,公安部:4 月 1 日起驾驶证买分卖分将被重罚,代替他人扣分牟利的最高罚 5 万,一次记 12 分,组织他人买卖分牟利的最高罚 10 万。
11,豆瓣发布公告:4 月 18 日私密小组将全部停用,6 月 30 日私密小组功能正式停止服务。
12,第五轮俄乌谈判结束:乌克兰称放弃加入任何军事联盟,放弃设立外国军事基地及驻军;谈判将会继续,希望在两周内达成协议,俄决定大幅缩减在乌军事活动。
【微语】万般皆苦,别人都在对抗,你也不能服输。

知乎用户 逗比小码农 发表

下一个应该就到知乎了吧。

毕竟几个亿美元的经费,这都还不算 1450 的。

微博显示地址了,豆瓣沦陷了。

舆论战看这样子没地方去,大量入住知乎了。

贴吧的流量比知乎少了太多,抖音发内容要审核。

想来想去,知乎要遭。

拭目以待。

知乎用户 千千世界 发表

这波啊,这波属于官方出手围剿。

这也变相给女拳定性成恐怖组织,自此,女拳开启了网络上的流亡之路。

知乎用户 乐呵呵 发表

不要给她们再抱团的机会停用之前禁止在小组里发帖,不然就是继续换个地方抱团而已。

知乎用户 读娱 发表

文 | 指月

3 月 29 日刚宣布了私密小组即将关闭的消息,3 月 30 日豆瓣又发布微博宣布起诉微博 “不正当竞争”,并配图指责微博未经授权使用多个豆瓣小组组名。

没想到到了 2022 年,豆瓣的烦恼还是这么多。

近两年里豆瓣几乎是每个月都在整改,据相关媒体统计,仅 2021 年豆瓣就被约谈 20 次,多次予以顶格 50 万元罚款累计被罚超 900 万元,期间 APP 下架,小组回复功能暂停……2022 年豆瓣似乎仍然离整改完毕很远,今年 3 月 15 日网信办宣布针对当前豆瓣网存在的严重网络乱象,派出督导组入驻豆瓣网督促整改。

从不断整改到市场竞争,事件焦点始终在 “豆瓣小组” 这个功能上。豆瓣小组的困境,是否到了伤筋动骨的程度?

小组岌岌可危,豆瓣陷入焦虑

说起来有些戏剧性,豆瓣在 3 月 30 日宣布起诉微博还登上了微博热搜。虽然豆瓣从来不是中文互联网中那几个规模最大的平台之一,但大众对于豆瓣小组的命运还是十分关注的。

过去,豆瓣官方通常是不怎么发声的。豆瓣最开始是创始人阿北用居住的豆瓣胡同命名的网站,而豆瓣小组就是 2005 年最早上线的两大功能之一。从创始人到最初的用户群,豆瓣都是一个与 “文艺青年” 基本划等号的地方,虽然在规模扩大后用户群变得越加复杂,但一来豆瓣的发展目标向来不会定得很高,二来豆瓣的两大“立身之本”——小组和电影评分,在过去十来年的中文互联网里也基本处于一枝独秀的状态,因此豆瓣并不是那种始终处于增长焦虑中的产品。

但如今的豆瓣似乎很难继续淡定了。这其实在此次发声中就可见端倪,比如豆瓣在配图中认为微博在超话社区中使用豆瓣上已有的小组名称属于侵权,但一些知名的小组,比如豆瓣在配图上列出的 “可爱事物分享、今天喝咖啡了吗、这件衣服好看吗、上班这件事、糊弄学” 等,在很多平台都有类似甚至同名的圈子小组或话题版块存在。用户在社区长期沉淀下来的无形资产,法律能否认定知识产权归属于豆瓣,还是个未知数。

而说到产品模式,豆瓣小组本质上只是一个可以设立门槛的、主题多元分散的 BBS,这也并非是豆瓣所独有,比如上线时间比豆瓣小组还早几年的百度贴吧,而如今微博、今日头条、知乎甚至看似不相干的 B 站、网易云都在经营自己的类话题社区版块。

话说回来,豆瓣小组之所以独特,关键点其实既不是小组名,也不是时间排序的经典 BBS 版块模式,更多在于其用户生态本身。

但一方面是自身发展遇阻,一方面是其他平台对话题社区的积极布局,所以豆瓣的焦虑,主要在于小组的独特价值会随着屡次整改、直至取消私密小组后变得岌岌可危。

虽然在不少路人眼里书影音才是豆瓣的绝对主流功能,但小组既是流量源,也是内容创意活水源,对豆瓣而言非常重要。豆瓣小组失去活力,是多数豆瓣用户不愿意看到的,也是豆瓣想要避免的未来。

豆瓣何以至此?

其实无论是豆瓣还是后来的知乎、B 站,任何从小众起步的内容社区都难以避免用户规模扩大后的社区矛盾。按这个思路,豆瓣从一开始就应该是用户矛盾最严重的一个。毕竟书、影、音用户、千奇百怪的各种亚文化小组、撑起社区活跃度半边天的饭圈,几乎都是难以互相理解的群体。

但豆瓣不仅没有早早炸锅,反而一度是不同用户群之间最 “相安无事” 的平台。之所以形成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除了豆瓣曾经的拆分式运营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豆瓣几乎从未有过 “平台下场主导” 的思维,而是自始至终用一个 “小” 公司能做到的方式去运营——把权力交给用户。书影音的资料库来自豆瓣用户的自发上传;小组由用户自己创建并成为组长,组长可以任意设置小组的准入门槛。

这样做带来的好处,显然构成了豆瓣小组能够发展至今的源动力。在读娱君看来,豆瓣小组之所以独特,关键就在于豆瓣用这种 “放养模式” 积累起的用户生态——不论小组的主题多么千奇百怪,组长都能通过自设的门槛真正聚拢志同道合之人,而 “私密小组” 的存在,更是进一步使豆瓣成为能吸纳无数隐秘需求的海绵,这块海绵的孔洞还是各自封闭独立的。

豆瓣从来是一个 “小” 公司,这曾经是让豆瓣能够维持 “非商业化运营” 的优势,但也意味着它无力去广泛参与小组的内容生态塑造。可以说正是豆瓣官方的缺位,才让豆瓣小组逐渐有了大量活力十足的内容水源,豆瓣给了小组足够的自由度和高门槛去让用户自己筛选同好,这是豆瓣小组在大环境中显得特别珍贵的根本原因。

但问题也恰恰由此而生:用户越来越多,鱼龙混杂,小组话题多元到了极点后,难免触碰到一些边界。随着内容规模和广度不断扩大,乱象逐渐滋生甚至逐渐入侵书影音版块,而小而美的豆瓣却根本无力管理社区环境越来越复杂的海量小组;另一方面,小组自身的整体生态也开始恶化,原本小众的、富有文青气质的网络社区,因对立情绪的扩大而失去了一部分用户。

同时在长期的整改过程中,豆瓣的运营能力也暴露出了很大的不足。近两年豆瓣在整改过程中清除了大量小组,这些小组中难免也有许多普通用户的心血,但人力有限、身不由己的豆瓣,除了大范围删组之外似乎也没有能力进行更细致公正的筛选,用户体验的下滑也近乎不可避免。

豆瓣的隐形财富藏在小组里,但危机也藏在这里;完全用户主导的自我生长式社区成就了豆瓣小组,但也成为豆瓣小组如今岌岌可危的内部原因。

现状的形成,另一大原因在于豆瓣错过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踏上潮流的时机:在最初的 APP 战略上,豆瓣延续了过去的拆分式运营一口气上线了十几个 APP,但最终没有一个能跑出来好的效果;等到豆瓣承认错误时,豆瓣 APP 已然错过风口,彼时豆瓣没能做大做强,也为后来的审核能力、运营能力不足埋下了伏笔。

而外部竞争态势也日渐激烈。在中文互联网中,有志于打造圈子、话题小组社区的平台为数不少,虽然不具备豆瓣私密小组那种隐秘性,但其他平台也各有各的独特之处。比如诞生于 2003 年的百度贴吧历史更为悠久,基于搜索引擎和开放关键词的形态积累了深不可测的内容海洋,只不过随着 2019 年宣布隐藏 2017 年之前的所有帖子,贴吧的历史积累损失很大。但因为当下网络社区用户的复杂性,贴吧海量的主题依旧有着强大的用户规模和活跃度。

如果私密小组这样的产品形式不被容许,那么豆瓣小组今后面临的竞争显然会远远高于过去——微博有更大的受众范围和社会话题传播的天然优势;知乎有知识社区的性质、基于问答模式的讨论机制;今日头条有强大的流量规模和资金扶持实力…… 同时它们也都有打造自己的圈子、小组内容社区的既定目标。比如今日头条在去年就上线小组板块,同时开始招募小组长入驻运营,提供了一些现金扶持功能以吸引用户加入小组。

屡遭整改、小组自身矛盾、外部竞争环伺。小众成就了豆瓣,但也让豆瓣疲于解决过多复杂的运营问题,而从平台初始价值观角度来说,豆瓣或许从未希望成为主流,只不过造化弄人,是用户们自发地把豆瓣变得如此复杂,进而推上了浪尖。

用户情怀不是永恒的万金油

对豆瓣来说,目前唯一的好消息是许多用户依旧对豆瓣有着强烈的情怀和好感。在豆瓣相关微博讨论下,不少用户表达了对豆瓣的同情之心,这些年里面对豆瓣缓缓起步的商业化历程,不少豆瓣用户也是急在心里。除了依赖流量的广告营收外,豆瓣自己也的确没能拿出什么好的商品,除了豆瓣电影 / 读书日历还能卖出去不错的数字外,豆瓣其余的周边实在没有太大吸引力。

随着豆瓣遭遇整改、起诉竞争对手,用户对豆瓣的情怀短期内还在随之高涨。豆瓣小组的优势并不在于组长或者小组名,而在于用户生态本身,但用户之所以留在某个平台,更多的原因可能是习惯和网络关系网。不过长期来说,用户情怀从来不是永恒的,也不是万能的——千千静听、虾米音乐、ACfun、搜狐视频、猫扑…… 中文互联网历史中 “流行一个时代” 的产品至今下线或默默无闻的案例为数不少。

用户在平台之间迁徙或许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这有两方面原因:其一,用户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满足需求的生态在某个平台被破坏,那么用户另寻他处几乎是必然的;其二,互联网内容行业是个充分竞争的领域,同类型产品跌倒后,其他平台势必积极主动地接收用户。比如虾米音乐下线后,网易云等其他平台迅速就准备好了直接导入歌单的功能来接收用户迁徙。

而回到豆瓣小组所在的领域来说,其实各家的社区功能原本就互有重叠。小组、微博、知乎、贴吧等等用户构成虽有差距,但实际上并不是井水不犯河水、泾渭分明的存在,同时使用其中两到三个产品的用户为数不少。用户转换的成本并不高,问题只在于其他平台能否提供良好的产品体验,特别是更稳定、更垂直细分、同时也更私密的话题讨论功能。

豆瓣小组经过十几年风风雨雨走到今天,用户对平台的感情并不会随着私密小组的下线而直接倒台。但豆瓣如果继续 “佛系” 下去,恐怕会在潮起潮落的中国互联网市场中越走越远,只靠情怀和怀旧,并不能阻挡潮流滚滚向前。

不过还有许多豆瓣用户一直在发出另一种声音:豆瓣本就应该是小众的、远离大众话题、远离商业化的地方,回归书影音和小众文化的豆瓣才是真正的豆瓣。

但问题是,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条件而言,豆瓣能回得去吗?

* 原创文章,转载需注明出处

知乎用户 tiny 发表

咋改都没有用,豆瓣就是藏污纳垢的地方,

怎么改都变不了。

知乎用户 杨天 发表

直接关了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只说知道的,先解释私密小组是什么:

被动私密—许多小组是被雪藏变成私密的,比如同性社区,官方不想看到。比如吵架的明星类社区,涉嫌打榜和控评。

主动私密—一些组管理员邀请制,官方有一定审查,因为人数够多了不想加,也变私密了,比如你和 10 个朋友建立个组。类似于微信群聊。

圈子私密—还有一些可能是八卦不想圈外人知道太多,月亮组讨论乐手内部消息的。

违规被禁—另外有鹅组好像是雪藏,因为有明星撕来撕去,也有性别对立话题。还有一些组不熟不知具体情况。

小组作用—根据具体爱好讨论话题,例如哈哈哈哈组,就是讲笑话。高压锅爆组,讲高压锅趣事。买书组就是买书的相关分享。此外电视剧电影也有组,可以进一步讨论。

小组不是什么妖魔化的东西,只是爱好分享,确实有组走打架路线,也有很多对立的,但是这不是组的初衷。组的建立是爱好分享,而私密的意义是更小众爱好聚集,不伤害别人,圈地自萌,其实没什么问题,但随着 “对立” 的情绪高涨,对言论的管制收紧,以及社会上 “非友即敌” 的氛围,哪里都不能避免争执和谩骂了。豆瓣是,知乎是,微博也是。

影响可能是流量没那么大吧,可能接下来更多平台要被治理。

希望豆瓣做好电影读书音乐,以及社区良性互动。友好讨论,认真分享,小众爱好聚集都是美好的事情,但是刷流量和撕不是。

补充一点:很多人连私密组是啥都不知道,就不用强答,说私密组是暗网的就很好笑。

知乎用户 阿观 发表

豆瓣一些小组,产生了很多有风险的内容,这些内容会极易导致豆瓣被关停。
但豆瓣考虑到组长、用户的情绪,没有直接一刀切删除小组或关闭小组,而是将他们雪藏,或给予设置私密小组的权利。

没有一刀切的直接关停小组,这一点的确还是比较人性化的。因为毕竟,对于很多组长来说,毫无报酬坚持很多年,运营一个小组是非常辛苦的。

但是豆瓣可能没有意料到小组一旦设为私密后,组员的讨论便失去管理,会带来情绪的聚集效应的无限放大,让讨论变得更加失去管控,便带来微博控评、影评控等诸多背后的风险因素。

知乎用户 一盒蛋黄苏 发表

停用是因为违规甚至更严重了

豆瓣未来如何发展不是我们该关心的问题,所有喜欢豆瓣的人其实都希望它能够保持初心

知乎用户 流光容易把人抛 发表

墨子和杨朱,刚好是两个极端。

墨子,是为了有利于天下,恨不得像大禹一样 “腓无胈,胫无毛”(《庄子 · 天下》);杨朱,则是 “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韩非子 · 显学》)。

胫,就是小腿;腓,就是小腿肚子;胈,细毛。

就是说,墨子是风里来雨里去,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腿上的粗毛细毛都磨光了;杨朱,则是在他的小腿上拔一根毛都不干的。

一个是 “一毛不留”,一个是 “一毛不拔”;一个是 “毫不利己”,一个是 “毫不利人”,怎么说火就同时火了,说没就同时没了呢?

知乎用户 XXXXXX 发表

早就不用豆瓣了,上面某些人三观歪得没边了,看着脑壳子疼

知乎用户 青黑色的墨池 发表

把厕所炸了。蛆还在!像虎扑这样的 app 是走另一个极端的,进不去。但 b 站知乎几乎可预见的会越变越臭了。虽然现在也没多高。特别 p 小将已经不堪入目了。

知乎用户 三石珐子 发表

其实这两年外网一些组织和个人对大陆内部互联网的渗透和引导是非常明显的。豆瓣这次不过是把谷仓打开晒晒太阳,小意思而已。还没动手呢。

知乎用户 雪色羽 发表

现在才管,垃圾

知乎用户 纪年酱 发表

自由和安全从来不是兼得的,两者一直都是此消彼长的关系,选择偏向一个另一个一定会会被削弱

每个人在选择立场,在做出选择时,都要先想好自己是否可以接受选择的代价

另外,在思考的时候尽量不要把有些已经拥有的东西当做是必然发生的

知乎用户 对方正在偷人 发表

拳师,恨国党,1450 黄撒人,没了豆瓣,不能去微博,你猜他们会去哪里?

没错,破乎!

知乎,越来越垃圾。

知乎用户 学医狗 发表

人头落地以前看都不看。

当杀未杀之人满坑满谷。

知乎用户 锅男保护协会 发表

打掉东莞结果全网都是鸡,出台审美走上台面影响青少年,做鸡思维包装成 xx 主义荼毒全网

知乎用户 就看和 发表

好管呗,还能有什么考虑 罚款那么多次了,豆瓣老板做慈善也不是做来给有关部门交罚款的啊。

知乎用户 孤独的前行者 发表

不懂就问,某些微信群,qq 群不也是私密的吗?为什么没有享受到这种处分呢

知乎用户 悉子清 发表

豆瓣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无论一个小组组建初衷是什么,最终都会变为几个团体相互抱团排挤,党同伐异,剩下一家独大,其他站队成功的人留存。

留下来的就没事了么,不,逐渐会开始下一轮的抱团 - 排挤 - 洗粉 - 留存,周而复始。

条条框框的组规看似公平,实际上只是既得利益者洗脑的一种手段罢了。想定什么组规我(组长)说了算,顺我生留,逆我者踢跟你开玩笑?

层层洗脑的后果就是,产出的蛊,都是又大又毒~

有幸见过一些私密组的发言,叹为观止!只能说关的好

知乎用户 Cigent 发表

在当前的审查环境下,豆瓣、贴吧、微博、知乎都是一样的。

所谓整改,无非是一批批地输出赛博难民罢了。

知乎用户 勃动力学 发表

豆瓣是无辜的!都是知乎的错!笑拉了快。

知乎用户 evol226​ 发表

豆瓣小组停用还不是因为某些恶臭男人在里面教唆他人杀女婴和捅女司机?

知乎用户 Nina Einstein 发表

曹书记调任网信办副主任,既专业对口也有处理矛盾的成功经验,终于精准出重拳了

知乎用户 白齐生 发表

都快秘密结社了

要干大事先要串联嘛

知乎用户 WWong 发表

建议停用所有需要申请才能加入的聊天群组,或直接更改为可公开访问群组内信息的方式。包括并不限于微信群、QQ 群、以及各类平台的粉丝群等私密群组。

知乎用户 sky 发表

垃圾 app 没有前途了

知乎用户 以德服人 发表

什麼時候整頓一下知乎?

經過谷愛凌 / 俄烏事情

我感覺知乎比豆瓣更需要整頓.

知乎用户 星返​ 发表

有没有可能这个世界上有个东西看着和私密小组一样,长得和私密小组一样,而且还叫 QQ 的东西

知乎用户 bitcointomoon​ 发表

这都是中心化的必然结果。在中心化平台上,没有绝对言论自由。

人类急需一个绝对去中心化的言论平台:没有门槛,一经创立,不可停止,不可控制,绝对匿名,历史数据透明,永久保留,永久可查,这将是 web3.0 最大的成就。

知乎用户 张华 发表

关了就关了,教培电影那么多从业人员不也~~

知乎用户 露露缇雅 发表

我只能说大快人心,看着那群人跳脚简直是一种乐子!

看了下一些豆瓣理中客说什么游戏,色情,我就想问问,这几个和豆瓣被整改是一个性质吗?

豆瓣被痛打原因没点数么,还不是因为各种违规操作不能被及时处理,比如扬言捅人的。

如果是游戏早就第一时间就处理了

还有一些跳出来理中客道歉的,呵呵

我只想说

某些人道歉,理中客,不是因为自己的言论而道歉,只是怕自己的利益受损罢了,决不能给她们翻身的机会!犯了错就得挨打,别以为道个歉把别人拉下水就能混过去,豆瓣这种私密性质只能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就应该严厉惩处,罚的还不够,只是一个平台没了,而曾在上面作恶的能逍遥法外,总有一天会让你们绳之以法。

有理中客说,她们只是说说,和现实中男人比起来不算什么。但其中的逻辑问题是,一个女性在网上发表 “我要 X 男人” 和一个男性发表 “我要 X 人” 并没有区别。然而某些人一直不能理解,因为她们眼里只有性别,只会指责那些网友,说拉偏架。

给社会造成不良影响的不就是这群人吗?我们广大网友是维护社会公序良俗的正义公民,就是要让那种不知廉耻,口出狂言,公然发表骇人言论的人无所遁形,让社会公理砸烂它的招牌!

一个违反社会公理的平台,居然还有人不知廉耻,对于平台发表这些恐怖言论不管不问,这会让大家感到恐慌,封的好!就是让这些人跳脚让大家看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大家不用担心私密小组切掉后用户分布问题了。

就苹果安卓豆瓣下载量显示,还没知乎一半数量。

且很多人用豆瓣的同时,还在用知乎,b 站,抖音,微博等等等。

关闭私密小组是好事,直接切断了戾气滋生点之一,不让这些信息茧房发酵,就不会让用户被情绪左右 (这个是有调研论证的)

关掉容易让用户互相产生负能量的场所,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用户身心状态的,其实这点我信息大家也能感受到,不同的软件,扮演的角色不一样,心态也不一样。

拿我来说,最近两年,每次上知乎都给我推送一堆撕逼问题,看的我好好的心情瞬间爆炸。[飙泪笑][飙泪笑]。

所以啊,人类用那么多软件没什么用处,凭空给人消遣,我现在最佩服的就是营销号,左右观众的情绪 yyds。

知乎用户 刘志鹏 发表

豆瓣本身就大把分不清现实和电影的。

再加上私密小组,里面说是精神传销组织都不过分。

里面女拳就是出圈了而已,什么冰恋的,人与动物的,恶心的玩意多了。

不是人呆的地方,早关早干净。

知乎用户 拾叶 发表

百鬼夜行?你就是豆瓣炸了跑出来的鬼吧,匿名 + 关闭评论区玩的挺溜的。

你评论区喷不了你,我开回答喷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豆瓣私密小组的雌性有多恶心,去过的自然懂。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控评、挂人、刷榜这些都不是大问题。只要还能被外界看到,就算被塞了抹布挂了城墙,起码还能截图举报。所以公开的群组还是有一定下限的。而私密的群组失去了制衡,下限就没法说了。停用私密小组相当于打了蛇的七寸。目测以后大概会变成类似微博吧。

知乎用户 洋葱小姐与猫猫 发表

对于船莲的恐惧根深蒂固

知乎用户 李东 发表

要我说,早该停用了。

我们在 qq 群和微信群,也是私密的,可也没有小组那么私密。

不光如此,在小组里面,比起贴吧,权限狗权力更大,党同伐异更彻底。

而且在贴吧和群里面,只要举报,大多数时候就有结果,反馈效果很好,管理员不会像小组一样装死。

在一些三观不正的小组,只要有选择性地删帖和置顶,就可以纯化群体,挑动事端。

你说需要流量,我理解,但是人血馒头吃得也太多了吧。再不赚钱,过滤一下关键词,重点小组管理好,也不是很难吧?

豆瓣以后怎么发展?

先把多少年不变的界面弄好看点,这总没问题吧?至少把提交按钮弄好一些。

然后真正弄一些兴趣小组,照样有机会,毕竟江湖地位在那里,站点系统上也没什么大问题。

微博已经投诚了,豆瓣被搞了,接下来知乎也该动动了吧?

知乎用户 不觉流年暗换​ 发表

这个问题下乎壬的费拉德性属实暴露无遗了

知乎用户 猫奶 发表

一切的根源,

是资本主义。

只要豆瓣还是资本家控制,

只要豆瓣的资本家还是以追求资本增值而存在

那么一切问题,都不会改变

今天在豆瓣

明天再瓜瓣

仅此而已

知乎用户 怀念 2001 年的我 发表

我建议豆瓣关闭所有小组,因为豆瓣被一群女权垃圾占领了,只要你说男人好,说男人怎么样都有一群女人骂你。围攻你。

真心建议这样的小组全部关闭,自己嫁不出去,还希望全世界的女人都和他们一样。豆瓣现在给我的感觉就是一堆怨妇。

知乎用户 北谣德邯 发表

wb 是不是也要管管?

知乎用户 郭楠们觉醒吧 发表

其实大家都明白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厕所臭,不是因为它是厕所,是因为它里面的东西臭。

从安徽那个案子之后,塔看似对豆瓣的打击力度加大了,但对本质的问题依然是一副不管不问的状态。

那个丢孩子的的女拳师到现在也没出处理结果,整个事件都被捂得严严实实。

觉得厕所臭,就把厕所拆了。至于里面的东西,完全装作看不见。

最后的结果只会是,厕所不臭了,因为它已经没了,但里面的东西跑的到处都是,所有地方全都变臭了。

冲完马桶之后,污水要顺着下水道去到污水处理中心,处理好后再排放回自然环境。这才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而不是简单的把马桶砸了,就觉得什么事都解决了。

知乎用户 当代波尔布特 发表

好似,开香槟喽!

知乎用户 Arin​ 发表

好似!开香槟咯!

知乎用户 dracos​​ 发表

不是早就外溢到谣乎了么?聚是一堆屎,散是满天蛆,粪坑没了自然满天都是屎星

知乎用户 年华 发表

几年前就说过,豆瓣如果不想彻底烂透。就早该砍了小组。

豆瓣的问题是管理层有太多需要吃牢饭的。

说他们纵容,拉偏架不为过,甚至管理员主动出来内涵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豆瓣的问题不只是女权

豆瓣真正的问题是反华,即反伦理道德

比如父母皆祸害小组,发明了 “生物爹” 一词汇,以及对许多国家政治宣传作品污名化

豆瓣的管理机制和审核,纯粹是邪教饭圈的抱团,我用了豆瓣十年,加入了 50 个小组居然都不知道所谓的私密小组(已经一年没怎么用豆瓣了),建议取消豆瓣的社交功能

知乎用户 杨威利 发表

好,实在是好,少年法庭 megalian 他们小组敢公开么,公开了分分钟社死喝茶!阴沟里的老鼠也只能在阴沟里才能活着了。

知乎用户 韵安​ 发表

很开心终于有人来收拾这帮傻哔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真的看见楼下回答有些无语,讲一些阿北真实的大多数用户基础。

我是应该最早使用豆瓣的一批人,懒得争执什么,只是想要在这个互联网上留下小组一点点好的影响,上面回答大多数应该没有使用这个 app 超过两年的人。但是对我而言,这个 app 是我手机完全没有替代品的 app,它对我而言极为特别,也很珍贵。

我从 14 到如今,从最早的康熙来了到八卦来了再到现在的鹅组,其实无论哪个平台,去看这个平台之前到如今都有很大的变化,但是豆瓣一定是这些 app 中用户粘度最高的 app,因为真的按照自己爱好本身的同时,我真的找到了一些自己的爱好,比如摇滚乐,纪录片,缠花等等,我也愿意在这样一个平台发布我为了我爱好做的事情,因为有回应,我能感受到,也能看到回应。

比如小组刚开始有美丽芭蕾的天鹅臂,一个人推荐,十天半个月,或者第二天就会有人回应你,而且你就算没有做,你也会愿意参与讨论,只是进了我的养马场而已。但是我在豆瓣学到最多的就是吃的,苹果醋做沙拉泡黄瓜减肥真的是一绝,我很难想象,在微博 知乎等平台,会出现我怎么做了,会有成百上千个人参与我的讨论,重复我的生活的可能我认为没有。

再然后徐州那件事,是豆瓣一个女生写了 200 多页的材料,虽然后来是很多人的帮助,但是那个女生如果一开始不是发到鹅组这样一个平台,得到那么多的回应,毫无疑问,我完全认为这个女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是如果没有当时那么多人给了回应,这么多的材料她到底会不会写完,而且过程中,会有人给她给予那么适当的帮助吗?

再然后,关于知乎认为的女权,这个平台的消失,并不意味着这个声音的消失,这些声音只会涌入其他平台。

至于说私密组养蛊,如果私密组存在的目的是因为那些,真的 qq 群都能解决了,因为豆瓣很多私密组,之前私密组被封的也很多,但是私密组是无法搜索到的组,这样一个组,除了 db 最大私密组月亮组,根本不私密之外,哪个不是本身有兴趣的人,才能找到人拉进去。

最后,豆瓣评分标准高,完全是因为,真的聚集了很多的文艺青年,也有很多的理想主义者,所以大家真的都在好好写那些可能没人看到的东西。如果要我说哪个平台最能找到你的爱好,我绝对会推荐豆瓣。

还有豆瓣的买东西一类的小组,虽然接连塌房,还有直播带货的影响,并不能让我创造 0 元订单的奇迹了,但是还是学会了海淘,还有攒钱买房子小组,扣组等等,真的让我在年轻时,就已经认识到了钱的重要性。

音乐 电影 电视剧 纪录片 书籍 等等这种爱好的东西,我作为一个互联网使用多年的人,我真的认为绝对没有平台能够取代豆瓣在此的优势,存粹的兴趣社区。

这也是因为豆瓣没有算法,没有会员,我发的任何一个东西,都会因为时间被人看见,而不是我的权重,我使用互联网很多年了,微博这些平台权重都很高,但是我希望看到别人的答案,因为我的爱好都是因为别人的答案,因为别人的生活,我从中攫取到了我的养份。

算法就是怎样的东西呢?比如豆瓣某个搞笑组,如果去了微博,微博权重高的就比微博权重低的搞笑,或者我最近看了两天笑话,我就很难被动看到不是笑话的东西了,我不想重复接收信息,但什么是我想接受的新鲜事物,也不一定,所以本人不喜欢太多算法的平台,比如抖音,就太典型了。

但是也由于这点,你的任何毛病在豆瓣上都会放大很多,你日常回复稍稍吹牛一下,没人会关注,但是豆瓣是一个理想主义很多的平台,比如晚晚从手捧到如今,你也一样收到关注,我觉得我在网上写东西,到如今就是特别圆滑,包括生活中,更是加很多 meme,很多委婉的词语,也是豆瓣带给我的。

因为真的表达不当,会特别容易挨骂,但是真的日常生活你能够吵架,网上成堆的言论涌向你,当时真的会很窒息,我刚开始使用时,发帖子真的遇到很多这种事情,当时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表达有问题,但是这也确实让我日常网上发表言论,都特别委婉,我无论在任何一个平台,都对明星评价很委婉,基本上任何一个艺人名不副实的黑料,我知道的都会顺便帮忙澄清。

虽然很多人说豆瓣攻击明星很多,但是我觉得绝大多数人,日常应该更少去说明星了,没有太技术含量的,没什么人看的,很有技术含量的就也是真实吃瓜心态,没什么真情实感。

回答的很乱,当作我的一个小记忆吧。之前自己还开了一个私密组写日记,不过这个应该不会受影响,只是不能继续写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私密转公开就好告了,也好取证和辟谣了。

我早说过,风水轮流转,回旋镖虽迟但到。

那些在私密组里任由谣言发酵,带节奏的田园女拳、借由境外势力搞文化洗脑的边缘化 lgbt 群体、二刺螈、激愤饭圈、跟风网络暴力狗的号召者和洗脑者,通过这次整顿终于能把肮脏一面大白于天下,让所有人都能看见一件事情完整的脉络和起伏。

所有跨平台具有明显舆论指向性,一环扣一环的事件,都是人为推动的,黑产细分到 kpi 定在楼层内赞,水军黑产群论条赚钱,带女大学生节奏把她们洗脑成田园女拳的疯子,销一次号能接着换一个号转生,同一层楼一个人互换男拳女拳账号自己互搏几十条几百条控制舆论获取流量,这些人终有一天迎来鞭尸,清干净都是护住了他们。

这不好吗?这太好了。

豆瓣早就该这样做了,不是其他什么人害了豆瓣,就是豆瓣这些无底线的用户害了它。

以女拳和饭圈为首,活活把一个影音书生活软件搞成政治和娱乐圈舆论阵地,各家脂粉下场放瓜养蛊带节奏,舆论沸反盈天,境外势力在里面教化小众边缘群体致使许多盲从者反华,反华人群跟边缘小众群体、饭圈、女拳、二刺螈部分人士高度重合,说个最好笑的,“简中”的称呼由来是台独份子,因为只有大陆使用简体文,但微博和豆瓣关键词实时搜索 “简中” 关键词,你自己看看搜出来一堆什么玩意吧。

私密转公开,破除信息茧房,这是豆瓣能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但是它太贪了,走到这一天罚了那么多钱才反应过来,太晚了。该罚的罚死,该告的告到吃牢饭,这才是它和它那些无底线的用户该有的结局。

哦不,还缺一条,风水轮流转,希望这些人也总有一天等到网络暴力,尝一尝被跟风群众骂穿地心澄清无力的好滋味。我希望他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能等到被彻底报复的那一天。

刚去围脖转了一圈,搜 “简中”“豆瓣”,真全是典型。这人点进主页一看,女拳,南朝鲜饭圈,欧美文化,lgbt 群体,还真是五毒俱全啊。。。

知乎用户 飞天意面 发表

上头终于懂了,私密小组这种专门养蛊的东西怎么可能让他继续存在

知乎用户 36 氪企服点评​ 发表

3 月 30 日,豆瓣起诉了微博,原因是微博在 3 月 29 日发起的 “超话新星计划”,宣传图中的超话名称,几乎都是复制豆瓣热门小组的名字。
豆瓣要求微博立即停止侵权,并要求 1 元的赔偿。这也是豆瓣 CEO 阿北行动最快的一次。
“我们组员会分流去头条、微博小组吗?” 豆瓣 “小象乐园” 小组有人发帖问道。

这次评论区的组员们一改往常,清一色的认为豆瓣小组不可复制。
从 2021 年清朗行动开始,每隔一段时间,豆瓣都会处理一部分违规小组和用户。一系列的清理整顿已经持续数月,豆瓣的监管规则也不断升级。
不过这次不同以往,私密小组的组长们全都收到了一份停服公告——所有私密小组将于近期停止服务。
与此同时,一些组员发现,微博和今日头条正在挖豆瓣小组的墙角。
一方面是内容审核日趋严格的豆瓣,一方面是虎视眈眈的竞品,但大厂们想批量带走用户,轻松复制社区氛围,看起来并不容易。
黑暗中的私密小组
“组长,你好,因业务调整,私密小组将于 2022 年 6 月 30 日停止服务。”3 月 29 日,豆瓣私密小组的组长小兔收到了一条豆瓣私信。官方公告显示,3 月 28 日开始下线私密小组创建入口,公开小组不再支持转私密。

豆瓣给了组长 20 天的时间,将私密小组转为公开,一旦超过时限没有转公开,私密小组直接停用,组员仅可浏览小组历史讨论。
相对于公开小组,私密小组显得极为神秘。尽管大多数公开小组,都设置了一定的门槛,需要回答对问题才能进入。而私密小组入门门槛更为苛刻,就像是一道暗门,在豆瓣上是搜索找不到的,只有小组组员邀请才能进入。
为什么要禁用私密小组?
一位资深豆瓣用户认为,可能正是由于其高度的隐私性,导致其中酝酿了许多令人不安的因素。
在私密小组,一些极端主义的群体和组织在悄然发展。这位用户曾了解到,有一个叫 “雅典娜学院” 的极端私密小组,组员们会去各个小组煽动女权,“他们会集体加入某个小组,然后指责小组里的帖子不女权,或者组长不支持女权,导致小组被废掉。”
另一方面,私密小组也是追星群体的聚集地。
“像豆瓣鹅组、自由吃瓜基地这些公共小组,有时候会出现我们爱豆的黑贴,这种情况下没法儿在微博公开号召控评,我们就会在豆瓣建个私密小组,大家把看到的黑贴发进来一起控评。” 一位饭圈粉丝说。
与此同时,微博和今日头条也正盘算着分一杯豆瓣小组的羹。
3 月 29 日,一位用户发帖称,最近很多平台都在挖组长,并附上了聊天记录的截图。

截图中,一位自称今日头条的社区运营的人称,“听闻豆瓣小组即将有大动作,头条小组正在招募小组组长,入驻即有流量扶持和活动基金”,并强调 “生活组、鹅组来了、人才组都已经来头条创建小组了。”
另一张豆瓣私信对话显示,微博超话也在邀请小组组长入驻,成为社区管理员。

微博账号 “超话社区” 同步发起了“超新星计划”,有眼尖的网友发现,配图海报中的超话名称跟豆瓣小组组名一模一样,“可爱事物分享”“吵架没发挥好”“上班这件事” 等等都是豆瓣的高活跃度小组。
这一举动率先引发了豆瓣用户们的不满。在这条微博的评论区,用户们用 “偷”“抄袭”“发豆难财” 等字眼形容微博,“直接偷豆瓣,这是人家组长和组员共同的心血啊”。
还有用户自发征集被微博抄过、搬过的帖,“带链接留到评论里,我打包发给豆瓣官方”,用以帮助豆瓣起诉。

而豆瓣也很快予以回应,3 月 30 日,豆瓣发微博起诉微博侵权,并要求赔偿人民币 1 元。
民事起诉状中,豆瓣表示,微博未经授权使用多个豆瓣小组组名,同时招募有豆瓣小组管理经验的人至微博平台建立与 “豆瓣小组” 性质类似的 “超话社区,抄袭豆瓣小组组名创意”;并且放任其平台用户使用大量的豆瓣小组数据信息、放任其平台用户使用原告商标。

随后微博发言人官微回应称,“微博超话所开展的超新星计划并非针对某一平台,属于正常的业务运营范畴,完全不存在任何不正当竞争和抄袭行为。”
这场判决最后结果如何尚未可知,如果微博和今日头条真的复制豆瓣,能走通吗?
挖组长,抄组名,看起来都不是对的方法
“豆瓣的珍贵在于人是目的,不是手段 。” 有用户在豆瓣鹅组发帖称。有人评论道,都说豆瓣最珍贵的是书影音,我觉得豆瓣最珍贵的是用户对它的一颗热忱之心。

在十多年的运营中,豆瓣沉淀出来各种类型的小组。
有豆瓣鹅组等娱乐小组,也有哈组、社会性死亡小区等轻松有趣的小组,还有好看的餐具拯救世界、请来参观我的房间等具有种草属性的小组,以及 985 废物、上班这件事等情绪类小组,对用户有很强的包容性。
而微博超话的领域更加垂直和细分。
例如好好学习的超话类型中,就分为 “考研”、“法考”、“法硕”、“会计专硕” 数百个超话,每个超话的话题都极具针对性。

在用户圈子上,豆瓣和微博、头条有很多不同。
豆瓣小组类型丰富,覆盖的年龄也相对较广。
而微博用户相对来说,更加年轻化。《2020 年微博用户发展报告》显示微博在 2020 年 9 月月活用户 5.11 亿,日活用户 2.24 亿,其中 90 后占比为 48%,00 后占比为 30%。
今日头条的用户群体年龄层偏大,用户群体更加下沉,这部分群体并非玩社群的主流群体。
但是在这次 “复制豆瓣” 的行动上,微博和字节都陷入一个误区。
豆瓣小组的核心并非组长,而是用户,而豆瓣的小组之所以能吸引用户,是因为优质话题。
组长在豆瓣小组是维持秩序的角色,并非意见领袖,甚至拼组等多个小组组长,都是因不当发言被用户推翻的。
“微博、头条与其费尽心思挖组长去运营平台,不如找各个小组的活跃用户去把社区气氛带起来。” 一位用户表示。
另一位资深用户回忆:“我知道最开始模仿豆瓣小组的是知乎,知乎搞了个圈子,很多和我们的组名一样,但是没搞起来。微博流量为王和豆瓣去中心化背道而驰,今日头条的核心用户群体压根不是年轻女性,即使豆瓣很多大组都被限制组员一天只能发一个帖,大家还是离不开豆瓣。”

私密小组停用后,豆瓣小组的未来
在整个互联网大环境中,像微博、头条这样的平台,是受到严格监管的。
以微博为例,2020 年,根据有关部门要求,微博热搜榜、热门话题榜自当年 6 月起,暂停更新一周。同时,微博承诺,加强对违法信息管控,健全内部审核处置流程,积极维护网络秩序,构建社区生态。
从用户体验上来说,如果发布带有敏感信息的微博,平台一般很难审核通过,或者作者发布之后,短时间内就会被平台撤掉。而且,在这方面,微博甚至不需要人工审核,直接通过后台算法就能检测出敏感信息,并且做出相应处理。比如遇到重大舆论事件,微博往往会关闭某一话题的评论功能。
头条受到的监管同样严格。以抖音为例,在抖音直播间任何脏话,或者不雅举动,平台有可能会自动关闭直播间。此前,抖音曾经因为低俗内容受到行政部门的顶格处罚。为了加强内容方面的自我审查,字节跳动此前也曾经招募数千人的视频审核团队。
相比微博和头条,豆瓣的审核对人工的依赖性高,审核标准相对宽松。除非涉及敏感话题,或被用户大量举报,帖子和言论不会轻易被删。对于用户发表的不友好、偏激言论,豆瓣选择了折叠评论这种折衷的方式,只有点击 “展开”,其他用户才能看到评论。
随着部分小组的停用,一部分用户可能就此散伙;但豆瓣有望建立起一个更加规范,更加适应监管的社区规则和审核体系,从长远来看,是一件好事。

另外,欢迎您点击头像关注「36 氪企服点评」知乎号,帮你发现更多高效实用的企服软件!更多精彩干货值得期待!或者将您的选型需求私信我们,我们将为您提供 1V1 的选型对接服务,有针对性的帮您推荐更适合的企服软件!

文章来源:36 氪
作者:妙啊 蓝莲花
原文链接:https://36kr.com/p/1678875753309444

知乎用户 傲娇欧巴 Rayn 发表

作为一个豆瓣十多年的老客户,不请自来!

豆瓣我是 08 年开始接触,也算是豆瓣的快速成长期,那个时候豆瓣的成员很小众,就是一些文青,大学生,还有一些留学生为主!为啥是这些人呢?你们永远记得,第一波吃螃蟹的人,都是比较潮,嗅觉灵敏,追求新鲜刺激的青少年!包括后来最早玩陌陌啥的一批人!

那个时候,大家开始加一些自己赶兴趣的小组,各种技术组,呻吟组,咆哮组,同城交友组啥的!后来,豆瓣以炮而红,才有后来大批人加入!本来,随着成员的增多应该活跃度更高,可事实恰恰相反,由于后来大批加入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豆瓣变的丑陋起来!

现在,我可以用事实来说话,比如最早时候豆瓣,有的小组就是交流啪啪技巧的,很多女的很活跃,每天新帖也很多,关键每个帖子都有很多评论,不管男女发帖,都会有很多人回应!

那时候,我随意豆瓣发个贴,晚上一起喝酒吃饭,都有很多妹子报名!然后吃喝时候彼此跟着感觉走,然后就啪啪去了!反正我基本没被拒过!甚至,发个约炮贴,都有妹子私信我,然后… 当然,妹子发这种贴,就不用说了,人家选择空间更大,肯定找个自己觉得最好的呗!那时候没微信啥的,一般 + qq,然后互换照片,有的甚至也不看你照片,如果约吃饭喝酒的话,一般照片都不看,直接定好时间地点,留个电话号码,剩下就跟着感觉走,毕竟大多妹子哪怕想要放纵一下,也更愿意选择第二种方式,毕竟还是要看下感觉呗!

之前我们说过,随着豆瓣火起来,玩家变多后,素质变的参差不齐!陆续出现那种绿茶婊,为了豆瓣找个男人买手机买包包的,也有很多职业半职业的妹子加入,美其名曰: 有偿!男的也一样,很多猥琐男出现,觉得豆瓣就是炮网,约到妹子出来吃饭,就代表可以睡人家!然后人家妹子不愿意呢?他就让别人把饭钱 aa 出来… 接着,这种事情越来越多,有不少人就会发帖曝光出来,这种帖子见多了,这种事情经历过,妹子谁还敢随便出来和豆友见面?

当初大家可以无话不说,可以随时发帖约人吃饭喝酒干啥的,其实是信任,知道大家都是纯粹的,就是因为无聊寂寞,或者心情不好,找个人一起吃喝,打发时光,吹吹水,感觉不错的话,就发展一下!那时候,和不少妹子出来吃饭喝酒,很多时候,我买了单,别人还要和我 aa,要不就是她请我吃饭,我请她去唱歌蹦迪啥的!就算是玩,大家也是单纯的为了开心,和利益无关!记忆最深刻的是,有次圣诞节,发帖约个妹子晚上喝酒,然后一个妹子私信我,我们定好时间,然后喝酒,完了就到我住的地方,然后她还是处,她就告诉我,她就觉得自己 20 多了还是处,怕以后找了男朋友,紧张丢人啥的,然后说就觉得我还是挺合适让她变成女人的那个人,其实她长得真不错,身高 168,刚在香港那边大学毕业,来深圳工作,当时我也刚毕业创业中,亏了很多钱,也告诉她,她还鼓励我,相信我一定可以的!结果那晚,一半的时候,她大姨妈来了,然后她说,要不帮你口吧… 真的挺好的,第二天回去后,她发个短信我,昨天不好意思,把你床单弄脏了,你把地址给我,我买个新的快递给你吧… 我当然拒绝了,其实是想下次再约她,后来是约过她两次,都被婉拒了,一次说最近比较忙,一次说要准备东西出差了,我也就明白了,她只是觉得我这个人各方面还不错吧,就是帮她达成心愿而已,对我并没太多感觉吧,然后我也就没在和她联系了!男人嘛,还是要洒脱点… 别人对你没感觉,那就别骚扰别人了,希望她幸福就好,毕竟也同床共枕过,哈哈

这只是其中之一,其实别的很多妹子也都很好,就不一一叙述了!

说了豆瓣的过去,那么现在的豆瓣呢?

现在的豆瓣,讲道理,你们见过打开小组,每个帖子下面都几百上千的回复吗?到处充满女权主义!其实不止豆瓣,你们能告诉我,网上哪里没有女权吗?网络上,各个都是公主,惹不起…

记得去年豆瓣认得一个妹子,加了微信,准备约喝酒的,嗯,她喜欢王一博,然后就谈到这里,我就说我喜欢王一博跳舞,贼帅,然后她就不停发王一博照片,说长得也帅,我就回她,长得比路人还是帅的,但是在明星里一般!然后她就炸毛了,和我吵,我懒得理这种智障,直接拉黑了,幸好没和她喝酒,不然到时候说不定还要打起来了…

还有一个喜欢肖战的,头像用的就肖战的,我就问她,你喜欢肖战?她就噼里啪啦的,兴奋的不得了,说一大堆,然后还说上次去哪里见他啥的,说真帅… 我就说,那你找男票也要这样的?她说是的啊,我直接回她,那你嫁给他好了,拜拜,然后直接拉黑,都啥玩意,看过她朋友圈照片,本来就对她没啥兴趣,是她加我喝酒啥的,才找个话题扯下,结果发现她迷之自信,就这长相还想着肖战呢?

包括现在一些群,比如之前一些豆瓣王者群,妹子一发照片,然后群里所有妹子都夸,什么小仙女,好好看!我他妈的,难道是我眼瞎?还有个豆瓣王者 kpl 群,好家伙,我他喵的就说了句,今天狼队比赛,你们看吗?一大群人攻击我,说狼队假赛队啥的,你喜欢狼队?我的确不粉任何队,只是顺口一说,然后就说没有,然后她们就说,那还好… 我们都最讨厌狼队… 我去你大爷吧,这都啥玩意… 然后就退了!难怪群里大多都是妹子… 吓死我了… 有毒吧

言归正传,豆瓣现在就是稀烂,说白了,高素质玩家基本不会玩了,这几年我都没发过什么贴,就是偶尔上去看看那些热门贴,看看那些奇葩的贴和回复,反正和我没关系,我连回复他们的兴趣都没有,就图一乐!

所以,私密组关停,那是好事,甚至我觉得把所有小组关停最好!让饭圈和女权自生自灭吧,网络已经成为了他们的非法之地,宣扬传播的太快了!因为有了网络,有了美颜,现在谁还不认为自己是个美女!另外,豆瓣未来前景不容乐观,短视频比不过抖音,论坛质量还不如知乎,发展个锤子啊!你看看现在豆瓣的人数和活跃度就明白了,完全是反比… 未来就是要精分市场,不一定会员多了,活跃度就高!就像我们之前身边只有两三个朋友,但是都是真正关心你的人,现在你有一百个朋友,真正在意你的有几个?可能还是之前的那两三个,但是你们之间的联系互动却少了!未来个人觉得,就是做小众市场,然后深挖掘!

知乎用户 宁纪骋​ 发表

然而,解散了秘密小组,不秘密的小组就没有极端者了吗?

豆瓣放任这些内容自流,举报都不管用,发展?活该被查处。

知乎用户 回马枪战斗团 发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OpTTUD 发表

未来还会有更多的男童被这群恐怖分子杀死,关闭一个社区,人家会转移到另一个社区,没啥用,现在幼师行业已经是重灾区了,大家家里有男孩的要小心。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b 乎贵编,你更应该关心 b 乎该怎么办吧。

B 站有战狼,微博显 ip,豆瓣将关停,战线去哪里?

知乎用户 虎哈哈​ 发表

炸了粪坑,还是会有拉屎的,堵不如疏。

知乎用户 Deserter 发表

阶段性成果。

网信部门进驻豆瓣网

豆瓣遭网信办进驻监督整改,App 已在各大应用商店下架,去年曾被罚款上千万 | 雷峰网

知乎用户 野狐禅师 发表

豆瓣私密组,就是一大群小规模的法轮宫。

知乎用户 HD 文 发表

豆瓣这种运营模式,能做那么多年,还能做的那么 “大”。

我都不得不怀疑,他们是有额外收入。

知乎用户 夜林​ 发表

豆瓣私密小组里面见不得人的东西是真多,封了好。

知乎用户 人间光影 发表

整改整改整改整改整改整改整改整改整改整改整改整改到红红火火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什么时候轮到知乎

天天钓鱼钓鱼。

饭圈被搞前天天推明星各种八卦?评价?

饭圈被搞后天天推男权女权?

屏蔽不了还。

与明星有关,料可信度连微博都比不过。

与男女沾边,立刻撕起来,在这块,人只存在南拳女拳理中客。而且有时候,挺正常的回答底下,疑似触犯机制有人扯男女对立

专业一点的问题,底下回答参差不齐(印象深刻的是,与美术校考有关的问题,回答者不知小圈是什么,而且被人点出还肆无忌惮的嘲讽对方。)

有些人正常问题(感情,生活),回答一个比一个极端。

涉及猫狗,虐猫虐狗是件好事???

不理解但大为震撼。

知乎,有问题就会有杠精。

知乎用户 雨雪雨雪 发表

一个个不受限制的,自由的,私密的的社区,就是一个个隐匿的根据地。

她们是扑不灭的星火,总能修养生息,然后带着复仇的怒火与经验卷土重来。

这就是女权拥有战斗力的根本原因。

毕竟先锋队总是牛逼的。

而知乎反建制的大 v 们看起来威风,不过是一茬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毫无成长性的韭菜。

平台在利用他们的流量。

而獭看起来似乎也容忍放纵,还招来兔兔们的抱怨,但这是为了消耗缓则精力的高超手段。

毕竟充满精力的缓则们总会反抗,还不如放在眼皮底下可防可控。

所以两者在利用缓则方面,不谋而合。

当缓则们利用无数努力去吸引粉丝,去凝聚共识,讨论区稍显繁盛时,就嘎然而止,被割了韭菜。

各方都不允许他们成长下去。

然后他们只能重新开号,重新成长,重新覆灭,只不过是一种悲剧循环。

——像极了被诸神惩罚的西西弗斯

诸神为了惩罚西西弗斯,便要求他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由于那巨石太重了,每每未上山顶就又滚下山去,前功尽弃,于是他就不断重复、永无止境地做这件事——诸神认为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为严厉的惩罚了。西西弗斯的生命就在这样一件无效又无望的劳作当中慢慢消耗殆尽。

而女权不同,私密性的讨论空间让她们能躲开克总的目光,第一次有了把石头推上山顶的机会。

一个群体只有能安心地发育,才能去凝聚有传承意味的共识,从而化为怒涛般的战斗力。

所以

一切 “让她们安心呆在豆瓣不要污染其他社区” 的言论,都只是在鼠目寸光。

知乎用户 千面怪​ 发表

啊?这就高潮了啊?有什么值得叫好的吗,我本人豆瓣知乎微博什么的都玩啊,我也并非豆瓣小组深度用户,不然我不会说我都不知道有这么多功能,你要是觉得挺好,我没意见,我急什么,一个个慢慢来呗。


小组私密的私密,雪藏的雪藏,炸掉的炸掉,禁言的禁言,防搬运的防搬运,你们不清朗我都不知道豆瓣有那么多功能,是谁整天扒开人家房门看人家躲起来说什么完了转身一屁股说人家造谣啊?知乎微博贴吧虎扑那么多公开的恶臭言论不管,去管那些连搜都搜不到的东西,闲的

合着清朗只清豆瓣是吧?

知乎用户 ANIVXMind 发表

提问者是不是在装糊涂?你不看新闻的?

还是个匿名用户提出这个奇怪的问题。

半个月前的新闻,你是装不知道还是真看不见?

知乎用户 半亩方糖 发表

豆瓣私密小组停用其实很好理解,只看私密两字即可。

私密是奢侈,被私密是常态。

豆瓣的初衷
六年前,我开始写豆瓣第一行代码的时候,是想做一个关于生活发现的服务。也就是说,豆瓣想帮人发现真实生活里的好东西。今天豆瓣有一百多人的团队了,我们依然在做一个关于生活发现的服务。
这个想法可以在 2005 年以来一直没有改动过的一个页面里看到,就是” 关于豆瓣 “。其中两段如下:
“豆瓣的发起者发现,对多数人做选择最有效的帮助其实来自亲友和同事。随意的一两句推荐,不但传递了他们自己真实的感受,也包含了对你口味的判断和随之而行的筛选。他们不会向单身汉推荐育儿大全,也不会给老妈带回赤裸特工。遗憾的是,你我所有的亲友加起来,听过看过的仍然有限。而且,口味最类似的人却往往是陌路。”
“如果能不一一结交,却知道成千上万人的口味,能从中间迅速找到最臭味相投的,口口相传的魔力一定能放大百倍,对其中每一个人都多少会有帮助。豆瓣随着这一个愿望产生。豆瓣不针对任何特定的人群,力图包纳百味。无论高矮胖瘦,白雪巴人,豆瓣帮助你通过你喜爱的东西找到志同道合者,然后通过他们找到更多的好东西。”
六年没有改动也是因为豆瓣一直在这个方向上努力。因为世界上一直没有一个伟大的 “生活发现” 网站可以供我们参考,豆瓣一边做一边琢磨,希望可以成为一个这样的网站。每年我们都学到一些新的东西,也走过一些弯路。现在也许可以回顾一下。
2005 和 2006, 豆瓣对 “发现” 的理解是 “个性化算法推荐”,就是“豆瓣猜你会喜欢”,包括后来的豆瓣电台。2007 和 2008, 豆瓣加强了“关于豆瓣” 里提到的亲友和同事的口口相传,这就是”友邻广播 “,今天叫作” 豆瓣说 “。2009 和 2010, 越来越多用户在群组活动里谈论生活的方方面面,于是我们把这部分单列出来,叫做“豆瓣社区”,也分化出了线上活动和豆瓣小站。所有以上的积累让豆瓣这个网站太复杂,开始给用户困扰,所以现在“www.douban.com” 分成了几个子网站,每一个都可以更加简单专一。
豆瓣最先实践的三个生活领域是图书、电影、音乐,因为算法推荐在这三个领域最有效。“关于豆瓣” 里也自然地用它们做例子。现在每个月几千万个人会用到豆瓣的图书电影音乐。我们觉得可以做得更好,依然在全力以赴。
但生活里除了图书电影音乐还有太多好东西在默默地等着你去发现,所以豆瓣也一直试着能在别的生活领域里帮到用户。2006 年我们试了一下 “我去”(旅行分享), 不是特别受欢迎。 2008 年的同城活动却很受欢迎。今年我们在尝试生活类的小站、社区里的二手交易、“豆瓣猜你会喜欢的团购”,还有一些手机应用。我们希望当别人帮你娱乐游戏八卦的时候,我们可以帮到你的真实生活。我们希望你不上网的时候,豆瓣也是有用的。
豆瓣最终会由多个简单实用的生活服务组合而成。放在一起,是你的生活方式指南。这个指南不是任何编辑达人写的。它是你写的,给别人用,反之亦然。
我们在这个方向上坚持了六年,以后还会坚持下去,因为这是豆瓣的初衷。感谢你对豆瓣的耐心和支持,希望在对未来的方向上,我们想到了一起。
(阿北写在 2011 年的文章)

2012 年的豆瓣,活跃着许多之后的名人与网红,比如张佳玮、留几手、罗永浩等人。

2012 年的豆瓣,还有无数神奇的小组,例如景涛咆哮组、高压锅小组、屁屎尿小组。

2012 年,豆瓣经历了井喷式的用户增长以及移动互联网的红利。

同某乎一样

当任何一个凝聚着高度文化身份认同感的小圈子经历大众化过程时,总会伴随着早先身份认同的失落。而这样的失落必将造成大量老用户的出走和流失,豆瓣也不例外。

知乎用户 羊羔 发表

豆瓣之前被罚多次,每次都不解决问题,玩文字游戏,许多有组织性的极端人士视而不见继续逍遥,在小组里当土皇帝,影响非常恶劣。

然而豆瓣最大的流量就是小组,未来不转型不变现发展很难。

知乎用户 仰望星空的孩子 发表

作为一个长期潜水豆瓣的♂用户来说,能保留住书影音和影评功能就足够了。

知乎用户 nana 发表

豆瓣喷子很多,小组审核牛 ,离谱的造谣确实多,而且拐弯抹角骂人讽刺一些人,非娱乐人员,新闻,政治很多的,有时候我都觉得其他平台会被封,被禁的,豆瓣都能发

知乎用户 周熊猫 发表

她们又开始塑造新的记忆了,开始把 “豆瓣” 放在受害者身份上,一股一股的影响知乎和抖音这种较公平的平台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虽然说是今日朱军,明日诸君,但是豆瓣这个应该是算明日,毕竟他们当初联合举报无职的时候也像我们这样笑的这么欢

知乎用户 格子 发表

知乎还会远吗?拭目以待

知乎用户 万里洋 发表

做好电影评分,书籍评分。

我觉得封这个不好,分而治之更好。

比如豆瓣微博女拳

知乎南拳

抖音战场

qq 社区正常聊天

知乎用户 中二社大法 发表

豆瓣小组,发言全部都可以禁止掉,只要别动书影音评分和记录就可以了。

这些极端女权的,和我们标记书影音的不是一拨人,玩小组的这些人头像点进去书影音没标记几本的

知乎用户 李二狗 发表

几年前玩过几个月的豆瓣,大概 2018 年左右吧,那时候还不懂什么叫拳师,只是在逛帖子的时候总感觉怪怪的。然后里面有很多招嫖的,车媛名媛啥的,还有很多骗子,饭托,剧本杀托等等,还有快餐,真是乱的很,后来就注销账号了。

知乎用户 淋王星仙子 发表

小廯钕们气的跺 jiojio,更臭了捏

知乎用户 乌鸦先生 mrwuya​ 发表

对于洋男,我唯唯诺诺。

对于国男,我重拳出击!

知乎用户 一二三四五六七 发表

豆瓣一般都被女拳把持着,他们举报二刺螈媚宅,招来铁拳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过自己也有这么一天?

另外我不是反对针对二刺螈的监管,而是认为这种监管必须有法可依。

知乎用户 y304445723 发表

多年后,会有人评价,这个人很有理想,想建一座无与伦比的花园。却没有本事将其搭理好,废弃后长满了野草,堆满了垃圾。引来无数的臭虫,将邻居们惹怒,最后是附近的人帮他解决,是一个不负责的人。

知乎用户 咸鱼 发表

税金小偷们做做样子给你们纳税人看罢了,你们不要闹腾了,在管了,在管了

然后呢,没有然后了

现在癌症晚期才想起来吃药,早干嘛去了

知乎用户 理塘在逃丁真 发表

手机软件里用微博加豆瓣的女人,碰到了最好绕道走

知乎用户 teaman​ 发表

混迹于豆瓣养猫养狗小组的我完全不知道豆瓣还有私密这么一种小组。

知乎用户 暖橘樱桃 发表

私密小组停了就停了吧。豆瓣别下架就行

知乎用户 花花花不满 发表

豆瓣真是活该,你不体面就帮你体面。哈哈哈哈

知乎用户 天天向上 发表

女拳太多了,乌烟瘴气,早该关闭

知乎用户 一把把把把住了 发表

开香槟咯

知乎用户 流星​ 发表

某些群体完全靠洗脑和信息茧房维系,一旦失去这种环境,力量和凝聚力就会渐行渐弱。

只有一小撮极端分子是走不远的。

知乎用户 OPE World 发表

豆瓣屁股歪不是一天两天了,老泥塘里王八多。

豆瓣自己不知道收留这些老王八有危险吗?肯定是知道的,但是他能撇开这些用户吗?撇不开,毕竟水脏了,谁也没有把盆里的孩子都倒掉的魄力。

现在平台一般都是靠用户,靠流量,没有新的营收方式,谁敢得罪用户,所以这次整顿不过是例行公事罢了,之后还会死灰复燃,等着看吧

知乎用户 kkk 发表

关掉一个信息茧房是为造更大的做准备

知乎用户 我要的夏天呢 发表

我看 qq 群,微信群等各种群,都一样的,只要进了那个极端群,不都是在相互养蛊吗

知乎用户 睡莲 发表

我觉得完全没必要,除了一些极端的小组,小众的没必要关。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还有人觉得是打击女拳,真的太天真了。

他们本来就是一体的,自己人会打击自己人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先看公告

很清楚,就是打击饭圈乱象


科幻小说看多了,我一直有一个奇怪的想法:人类的精神——或者说灵魂——是直接暴露在互联网上的,被囚禁在推荐算法里

在真实世界,由于肉体上的物理距离,改变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向来比较困难,传销还得把人关小黑屋里个把月才能洗脑呢

但是互联网不一样,不问出身,不管学历,只要敢发言,你的观点就能迅速的流向全世界,全世界的观点也如同潮水般涌来,汇聚碰撞,产生新的浪花。

直到推荐算法的出现。

推荐算法无形中,将人分入不同的小团体

而不同的圈子里有不同的行为逻辑,一旦不同的圈子发生接触,矛盾也就随之而来。

比如说肖战 227 事件,粉丝饭圈和几乎所有互联网圈子开战,甚至荒唐到与实体政治机构直接冲突(十问光明日报,检察日报

很难相信一个有社会生活经验的人,会愿意与大部分人或政府机构发生直接冲突,但对于饭圈可能不是这样。因为饭圈的行为核心 “对爱豆的爱情”,表现在行动上是打榜做数据,控评出警。

他们会和所谓对家(我至今不能完全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可以理解为情敌吗)对骂攻诘,花费大量金钱购买不必要的商品(咬一买三,倒掉的牛奶)来打榜。

这些对我们而言有些难以理解的行为,对他们来说却是稀疏平常的日常。而算法会不停推送相关内容,形成正反馈,反复强化这一行为逻辑

就像把人关在小黑屋里洗脑一样。

而私密小组就是小黑屋中的小黑屋。

如果进入过某些邀请制的秘密论坛,你就知道这里是互联网光鲜亮丽背后的阴暗面。

其中成员通常是圈子里特别核心的那一部分。由于彼此之间相互影响,他们往往会秉持着某种异于社会常理的观念,很多言论放在公共平台一个字都发不出来。

如果把圈子比作一个细胞,那这些私密小组就是其中的细胞核,它虽然不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却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外围圈子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们的影响。

这和很多邪教是类似的

不过,要进入这个领导层,必须有高的忠诚度,衡量忠诚度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 “奉献款”,不少信徒不断向上层捐献“奉献款” 以达到步步高升的目的,甚至有些人为此倾家荡产。
……
该组织内部等级森严,只有同一层级的骨干和信徒才会交流议事。同层级人员碰面时,也都以纸巾、茶杯等物件为信物,相互对上了才开始交流。
选自《是什么邪教组织体系架构如此严密?让人心甘情愿倾家荡产、抛家弃子?》

脱离监管的地方总是容易滋生黑暗,豆瓣私密小组,就踩在这条线上。

你猜为什么两星期之前网信办要入驻豆瓣,而不是知乎 B 站?

再猜猜为什么网信办入驻不久,豆瓣就解散了 15 个问题小组,现在又要停止私密小组服务?

但是,私密小组的替代品要多少有多少。最简单的,QQ 群开个 “不可被搜索” 就行。这次的行动如果不破坏根基,指不定哪天 “春风” 一吹,野草就再度生长了。

不过,被困在算法囚笼里,只有他们吗

我看到的,听到的也不是算法精选吗

我的意志是否已经被算法左右

我是否也是个,自以为自由的奴隶呢?

知乎用户 Louis 发表

现在只想知道豆瓣什么时候能倒闭

我多囤点香槟,等豆瓣死的时候开一波大的

知乎用户 路酱 发表

在一个没有人数限制的开放社区,有私密就不应该,豆瓣组属于个人,不属于组员共有,也不应该,进一个私密组,比当间谍都难

知乎用户 Mechanihcs 发表

遥想起南湖边的一条小船… 怕了怕了,禁了把

知乎用户 jdk 发表

现在评论管控越来越严,把各种发声口缩小,这样方便管理。但也越来越难听到普通人的声音了

知乎用户 宇宙监听员 发表

过得好谁愿意做乞丐?

知乎用户 银月城的小猎人 发表

垃圾豆瓣,反贼女拳大本营,希望直接关停

知乎用户 加速师 发表

杀杀杀杀杀杀杀

知乎用户 陈萌萌派蒙 发表

不需要担心,群里的豆瓣姐妹都被我拉来知乎了

等着吧,总有一天,知乎将是我们的第二个豆瓣

知乎用户 1111111222222 发表

豆瓣虽然经常被各种诟病,但是它还有一个不可替代的优势,那就是你打开的看到的小组最新的帖子,是最后一个顶贴的人顶到你面前的。不同于推荐制,或者粉丝制,因此,如果你在豆瓣上发布东西,流量大的小组轻易可以获得二三十回复,但是别的平台不可以,比如说,这条哈哈哈

知乎用户 BOHOOWAER​ 发表

好死 开香槟咯!

知乎用户 塞尔达 yyds 发表

不是,我就是无聊会去塔罗组免费算塔罗,这连算东西都不行吗

知乎用户 胡子​ 发表

拍手叫好

知乎用户 诗德 发表

知不知道有个小组叫摩羯男去死去死小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停用豆瓣私密小组,某种程度上来说,和台湾断电效果类似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怎么样,里面人都还活着呢,都还在知乎跳脚呢。

知乎用户 机壳 发表

和 telegram 性质一样的

电报都墙了,豆瓣可能不搞掉吗?

不然早晚得出个男女版的火车站惨案

知乎用户 乙乙 发表

内涵段子都能被强制关停

这个 app 还一直活着

你敢信

知乎用户 烟火 发表

这个是不是原因之一?

知乎用户 猫大大 发表

最好的办法还是把豆瓣的负责人还有高管全部拘留调查

里面肯定不少恨国党内奸

知乎用户 仰望半月的夜空 发表

世界上最大的饭圈是啥,世界上最爱搞个人崇拜的偶像又是谁?

说的就是你,孙笑川

@孙笑川 258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绝对不相信这个私密小组会真的停用,豆瓣会让它们以其他方式存在,上面来人调查,表面上看到的是停用,实际上只是暂时遁地了而已,豆瓣之前又不是没这么干过。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大家且看且珍惜,处理豆瓣之后就该是某高端网站了。

知乎用户 Halo 兰 发表

停了太好了,之后网络上少了很多乌烟瘴气

知乎用户 伟子男​ 发表

私密小组是个什么概念?

私密小组是只有接受组员邀请才能加入的小组,且创建后永远不能变为公开。豆瓣的历史上可能从未像现在这样频繁地整改过。北京网信办派出工作督导组进驻豆瓣督促整改、豆瓣解散问题小组 15 个;再往前追溯,2021 年豆瓣因屡次出现法律、法规禁止发布或传输的信息,被国家网信办累计罚款超 1000 万元,其中仅在 12 月,豆瓣就因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超前点评等问题多次遭到点名。豆瓣受到监管层高度关注与其内部的娱乐小组有关。如今,这个曾经的小众社区一度演变为了狂热粉丝们互撕谩骂、挑动对立的战场,而崇尚 “无为而治” 的和豆瓣官方,未采取有力管控措施。

**近年来,娱乐圈、“饭圈” 乱象频发,不仅对青少年群体造成了不良影响,更严重冲击社会主流价值观。“饭圈” 已经高度组织化。**过去粉丝的追星活动更多是个人行为,但网络的兴起给粉丝的组织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内部的科层化设置、专业化管理。

围绕 “饭圈” 已经构建起一条产业链。据第三方调研机构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红人经济商业模式及趋势研究报告》称,2020 年粉丝经济关联产业市场规模超过 4.1 万亿元。在这根 “金融资本—偶像—粉丝—商业平台—娱乐经纪—营销机构—广告商—厂家” 产业链条上,各个利益集团盘根错节,流量明星被看成是 “头部资产”,原来粉丝行为的“情感化”“娱乐化” 特征变为 “功利化”“物质化”,资本逐利性使得“饭圈” 偏离文化产业的初衷,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提升文艺作品的品质上,反而利用粉丝应援来赚取高额利润。

饭圈”粉丝是以青少年为主体,“饭圈”乱象表面上看是大量青少年追星行为造成的,实际上是受人引导而实施的 “从众” 行为,究其根源,是资本逐利偶像经济的脱缰失控。

豆瓣未来发展?

如今豆瓣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在监管的压力下,公司想避免负面舆情的频发,势必要加强对社区的审核,并为此投入更多成本,B 站、抖音、知乎等具有社区性质的 App,都配备了大量的审核人员。但迅速扩张人力,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投入,显然并非阿北的一贯风格。但是豆瓣已站上十字路口,如何平衡用户自治和内容审核,将决定豆瓣的未来发展。

知乎用户 TIKTOK 引流 发表

豆瓣以前一直用,现在用不了哎挺遗憾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嘶~

这是暗网?!

知乎用户 雪风号驱逐舰​ 发表

不抓不判,明天照旧。不但要抓要判,还得大力宣传。管他什么国际影响,管他什么言论自由,本来就没人说我们的好话啊。

知乎用户 唐俟 发表

可惜知乎回答不能开香槟

知乎用户 阿雨 发表

众所周知,女权在韩国是邪教,早就被封了

知乎用户 nol 发表

马桶还是得好好收拾收拾,没有马桶大便怎么冲到下水道?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巫妖王没了

知乎用户 哈哈哈哈 发表

某袭击男童的邪恶群体没粪坑了,散开有点危险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下一步我猜整治的软件是某舟,这软件极端程度真的离谱,就上次李赛高那些视频直接传都没事,目前会员已经有 2 万多人了。里面基本极端男权女权+恨国党+虐杀动物,开个群聊各种发不和谐

知乎用户 没事不要艾特我 发表

豆瓣这个有点可惜了,以前挺好的,就是分享电影分享书分享生活的社区,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变成这样。

知乎用户 我是小可爱 发表

生活组都没停,鹅组还在,清朗啥了

知乎用户 上海等一仙女下凡​ 发表

聚是一坨屎,散是满天蛆

知乎用户 茉一 发表

还有一个秘密小组, 真是用了那么久都不知道, 豆瓣原来真的很多功能啊,最初没想到是一个社交平台,就是看一下影评之类的,然后还有同城活动,看看有什么展览活动,再后来才知道上面有租房小组信息,为很多打工者提供了很多便利,不需要找中介也能在上面找到很多个人出租,省了一些中介费,后来才知道有相亲功能的,包罗万象,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人发贴,而且没有什么熟人朋友,可以当作一个树洞

知乎用户 马克马克波 发表

知乎不也是一样的问题。

知乎用户 池上累代​ 发表

再不管都整的跟邪教一样的了

知乎用户 肿瘤内科廖主任​ 发表

装扮得很像样的人,

在像样的地方出现,看见同类,

也被看见,这就是社交。

知乎用户 jx99 发表

不开盖早该停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请不要炸屎好吗,到时候溅的哪都是

知乎用户 孙小熊​ 发表

豆瓣再一次被整改了,国家网信办直接派出工作督导组进驻豆瓣督促整改,原因是豆瓣存在严重网络乱象。

这不是豆瓣第一次被整改,从 2021 年初开始,就不断被下架、关停小组,罚款。关于阿北管不好豆瓣的评论层出不穷。

从另外一个层面,可以说是豆瓣迈向进一步商业化历程的准备之一。现在豆瓣主要的盈利模式是靠电影评分。如果进一步扩大流量的话,那这些小组和自由的言论必将阻碍豆瓣的商业化进程,就算有更多的流量也会被这些小组和言论暂停。

但豆瓣一直发展不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豆瓣的社区文化过于奔放和自由,导致有很多偏颇的言论和小组,豆瓣很难也不想控制他们的言论,但工信部和网信办不会轻易放过豆瓣,被监管部门多次督促整改,被去年 12 月豆瓣曾一度面临下架。

成立 17 年,豆瓣的创始人阿北曾拒绝过一些投资机会,阿北更像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而不是潜心经营的职业经理人。他的性格成就了豆瓣的基调,始终在小而美的格调中不温不火。阿北创造了一个乌托邦,但治理的人不是他,而是乌托邦的所有成员。

纵使它的电影业务线可以对标 IMDB,它的盈利模式依然主要是靠广告这一古老传统的模式。豆瓣的用户数量仍然在百万级,而它的对标产品都已经是亿级或千万级。豆瓣的商业化进程依然缓慢。

而网易云音乐、猫眼、陌陌在豆瓣自顾不暇的时候,瓜分了很多它的用户,阿北也承认因为战略失误,错过了豆瓣发展的最重要的三年。

不知道应该说是后来者的凶猛,还是阿北的性格,让其一直陷于小众的局面,让我们期望这次整改对豆瓣是一个契机,能够真正审视自己的内容,寻找进一步扩大流量和新的商业变现的方法。毕竟稳定的高质量的内容输出,是一个社区型 app 的生存之本。

知乎用户 不成大佬不改名​ 发表

一去不复返

知乎用户 够干啥的 发表

豆瓣直接倒闭最好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希望不要影响我 YP

知乎用户 砖花随意 发表

别发展了,关门整治下架吧。除了推倒重来,不然都是换汤不换药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al5bXS 发表

知乎呢,除了豆瓣,现在全网能匿名的地方就剩知乎和兔区了

知乎用户 来自深渊 发表

豆油的攻击性呢,怎么不拉满了?

知乎用户 宛然​ 发表

有的私密小组确实只是一个爱好者的聚集地,比较小众所以不公开,也不希望打扰到别人。平时大家讨论问题也都是遵守法律法规、文明发言的,这样的地方没有了,我感到有些可惜。

其他的地方不了解,就不评价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挺好的,回归初心

知乎用户 Moly 发表

好死,开香槟咯

知乎用户 橘猫 发表

我唯一担心的是整的太彻底了。苍蝇都飞到其他地方了。

你在粪坑里扔炸弹,苍蝇飞出来想回去时发现家没了,那不得去祸害其他地方。留个坑就好。

知乎用户 阿杜 发表

没有阳光的地方,充满了垃圾!

知乎用户 月上吾心头 发表

好似

知乎用户 Coffee Prince 发表

不怕没好事儿,就怕没好人

知乎用户 厌鱼巫 发表

看大家都在说这些人如何如何要去哪了,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说一个人同时用多个软件是不违法的?现在的互联网用户本来就是高度重叠的,这种门槛感是不是该停不停了?接受各种莫名其妙的分类不是很无聊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豆瓣五年用户:

已注销,玩豆瓣的都知道上面的管控越来越严格,虽然注销的时候骂了阿北,但我知道很多事情不能怪他们,再见了

知乎用户 墨 plus 发表

早该关了,现在评论都是一边倒,偶尔有点新颖的看法被骂的抬不起头,真是无语。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曾经的 yp 圣地,永别了

知乎用户 孤独的尽头是自由 发表

做租房软件吧,豆瓣的北京租房讨论组比贝壳、链家靠谱多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按煽颠抓几个屁用没有

知乎用户 陈先生 发表

果然大是大非面前,搞黄色是小事情,是我狭隘了。

知乎用户 LeisurE 发表

为什么豆瓣能这么恶臭呢,因为他们的管理层就是臭的,据我所知他们管理层中的某些人甚至还有出来做电台的,打着学者的幌子发布恨国言论,但很小众。所以说实话整个全关停一点不委屈这个平台和在这个平台工作的这些人。

知乎用户 闲时无事 发表

停了吧,豆瓣早已经不是当初的豆瓣了,现在都乌烟瘴气的。

知乎用户 腐男 发表

知乎用户 y314 发表

看样子又只是自罚三杯罢了 并没有看到对该网站的有效惩罚 令人失望

知乎用户 绅士 发表

已收藏到豆列郭楠

知乎用户 小六子 发表

会有一些女孩失去经济来源的

这么做不是等于杀了她们嘛。

知乎用户 凉皮儿 发表

雄狮少年评分为啥那么高?

知乎用户 草莓哥 发表

一鸡死,一鸡鸣罢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还用问么,当然是 zz 原因。

知乎用户 john3 发表

支部建在连上

知乎用户 朝雾里​ 发表

给大家讲个笑话,我的毕业设计是豆瓣小组的数据分析。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是 PC 互联网时代的老豆瓣用户,到现在也不习惯用豆瓣 app,豆瓣读书和豆瓣电影仍然是我获取这两方面信息的主要渠道,但其他功能我基本不再使用,也没有在这个平台再进行过任何互动。

很多年前,因为反感肆无忌惮的大面积人身攻击,跟一个地图炮在小组内酣斗了几周,我不喜欢做口舌之争,但一是觉得有道理在先,另外每一次发言都会得到很多人支持,而对方的响应者也越来越少,就想辩驳的让对方彻底理屈词穷。但在对方一个支持者暗示了对方蕾丝边后,风向大变,对方拥者倍增,我马上被全方位攻击的体无完肤,成了孤家寡人,彻底落败。这种情况彻底恶心到了我。

所以, 今天这种情况,不是无风起浪的。

知乎用户 蓝雪云 Allen 发表

以前有个小组不错的

知乎用户 人不渡己 发表

很尴尬的是,炸了厕所,shi 和创造 shi 的人不会消失,会把其他地方变成厕所,就很尴尬

知乎用户 吟风沐雪 发表

突然发现显示 IP 这个功能挺好的

知乎用户 Mark berg 发表

下一个就是你知乎

知乎用户 欧 o 发表

水至清则无鱼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止私密小组该停用。娱乐组全部应该停用。

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

天天发帖骂这个骂那个的。

像骂人机器一样的。

知乎用户 真蒸汽小猫咪 发表

都一样

知乎用户 不知道取什么名字 发表

好似

知乎用户 一只云猫 发表

一个评价电视剧电影的 APP,花点心思研究研究评分系统不好吗?

非得整这些花里胡哨的。

知乎用户 吃粉丝煲吧​ 发表

搞不懂… 一个软件可以好好的只做评分方向,为什么要➕那么多妖魔鬼怪的功能???作死?

知乎用户 当拉玛不再嘲讽 发表

Google play 有没有类似的 app

知乎用户 梅子 发表

转战微博头条啦,一个个的,封了豆瓣以为就拦不住 1450 了吗?只会更隐蔽,更凶恶。

知乎用户 年老无为 发表

豆瓣的整治在意料之内,私以为早就该整治了。

以后豆瓣如何发展?就是回归影评网站的正常属性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原来还有私密小组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私密组不就是相当于一个大号的微信群嘛,或者说 tg 群组。

以前的那些私密组,什么声名狼藉的女人、我们都有 x 瘾、萝莉爱大叔、上海豆瓣什么什么的不知道还在不。。

知乎用户 狂撩老公 发表

本来就没怎么在豆瓣,一直是知乎用户,所以不做评论。

知乎用户 调香师 发表

我预言中国的衰落必定是因为女权。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你们不喜欢的,就不应该存在?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电报:言论自由!

豆瓣:封的好!

这不是妥妥的双标吗?

知乎用户 梦回 1915 2 发表

为什么不整贴吧?

知乎用户 无字碑​ 发表

我觉得下一个整改的应该是知乎吧,毕竟恨国党太多了,我怼乌克兰圣母怼的太累了,这样下去,原地爆炸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有个疑问,私密小组跟 QQ 群微信群的区别是什么?

知乎用户 elem_chou 发表

只要是不能被监控的,肯定是见不得人的秘密!

喂,里面在干嘛??

wocao, 竟然在斗地主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在这里叫好的以后不要后悔。

知乎用户 银盐​ 发表

根本原因是小组乱象太多 + 豆瓣治理不力。娱乐八卦饭圈、恨国、极端女权都集中在小组里了,清朗不清你清谁啊。先点名批评,再顶格罚款,现在是督导进驻,已经足够说明事情的严重性了。

大部分日活月活基本都是小组功能贡献的,而且据我对豆瓣的了解,逛小组的重度用户和书影音的基本不会重合,后者因为内容产出质量高,所以粉丝更多更有影响力。目前很多这样的友邻,主张把书影音和小组分隔。

而豆瓣之前也不是没有这么做过的。书影音和小组都出了单独的 App,但后来不了了之,大概是划不来吧。

小组太依赖组长和管理员自治了,豆瓣的审核,精力基本都在书影音评论和广播、日记里。而且豆瓣所有员工加起来大约 300 人,就算全员审核,在和豆瓣同量级的 App 里面这个审核人员也算少的了。


豆瓣小组会走向何处,自我阉割然后慢慢消亡吧,现在已经有别的平台开始照搬小组功能了。大一点的有微博,小一点的不说了。短期之内会出现小组的替代品,也许有的会背靠大平台越做越强,最后超过豆瓣小组。

作为一个 10w + 成员的小组组长,昨天已经有人来私信我挖墙脚了。

知乎用户 可恶 and 可恨 发表

有没有可能厕所是能养蛆,如果是露天农田,你拉再多,是不是屎也会干,养不了蛆?

知乎用户 horsemc 发表

知乎官方再不管理一下所谓的 1450 部队,下一个就是它了。你们知道是部队就是没有硝烟的战争。

知乎用户 白啾啾 发表

最后一片大块净土无了

知乎用户 我木知道 发表

搞这么麻烦,直接平了某个岛能解决很多事情。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所谓的私密小组比厕所恶心万倍,说是厕所那都是抬举了,简直是滋生黑暗的魔窟。

知乎用户 清风丿牧云 发表

某乎还是担心担心自己吧,别搁哪操心人家豆瓣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同平台的人似乎彼此之间总有偏见

作为用豆瓣多年的人,我很喜欢豆瓣的读书标记功能,而且豆瓣的小组多种多样,推理小说,恐怖故事,动漫推荐,翻译小组,学习打卡与经验分享,小众音乐等等。

这段时间的 “整改” 以后,我收藏的画画教程不见了,好几个常用的工具链接帖子也消失了,我有一个素材整理的收藏夹,平时看到值得收藏的东西就放进去,现在只剩下一半了。

而且搜索功能相当于废了,不管什么都搜不出来,真的很无语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问一下豆瓣妹子现在还有吗?以前陪伴了我很多个夜晚,如果没了,挺可惜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希望豆瓣早日下架。一切恶意对立的源头都是豆瓣,不夸张。垃圾场应该打扫干净,不能留着存放垃圾,任由垃圾污染环境。

知乎用户 风空 发表

在中国,一个言论自由的国度,用脚也想的出来是出于什么考虑。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vIzdDR 发表

表达一下担忧吧

说一下故事前提, 豆瓣这次整改大部分是因为合肥的那个案件, 那个组的人做的太过了. 然后就是表达一下担忧。

因为那些组的人其实并不会消失, 所以我很担心以后她们会去哪里, 很担忧, 我的观点就是一定是需要一个垃圾桶来放垃圾的, 现在豆瓣不让别人倒垃圾, 那么那些垃圾就会去别的平台.

担忧.

知乎用户 gagazyl 发表

爆区窝咯,殖乎恰豆落咯

知乎用户 众面 发表

4 月 14 日,豆瓣发布公告称,包括鹅组在内的七个小组被予以停用。此前,后羿射日组、豆瓣韩式泡菜小组、豆瓣茶馆等数十个问题小组已遭遇或关停或解散的终局。

过去一年可以说是豆瓣的多事之秋,据媒体不完全统计,2021 年豆瓣被约谈超过 20 次,累计被罚款千万元。2022 年以来,豆瓣已经连续发布 5 次进一步加强 “饭圈” 乱象治理专项行动的处罚公告,累计停用问题小组 56 个。

毫无疑问,商业化极度克制的豆瓣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活下去或已成为豆瓣接下来最重要的目标。

曾经,在张小龙为 Foxemail 的盈利愁眉不展时,初创期的豆瓣不乏变现机会,只是阿北的克制让豆瓣保留了情怀却也丧失了主动权。进入移动端时代,豆瓣又错失良机,在用户争夺和商业化进程上都丢掉了最后的机会。

先后推出十余款产品后,阿北留下 “不被打开的体验其实是最差的体验” 的金句。而张小龙则以 “小而美” 的微信开始走上人生巅峰。

分拆的豆瓣在 2014 年重新合归一处后成为 Web2.0 时代的眼泪;微信则开启了 Web2.0 的新征程。微信早已成为人们的一种 “生活方式”,而豆瓣始终是小众欢呼的 “精神角落”,阿北不懂豆瓣,还是豆瓣不识阿北?

01 胡同里诞生的产品

2005 年。

彼时 36 岁的张小龙带着商业化落败的 Foxemail 加入腾讯;同岁的阿北(杨勃)则在这一年刚刚登场。豆瓣出场即受到年轻人热捧,阿北作为 Web2.0 的代表人物登上《时尚先生》杂志。

此时,距离阿北做豆瓣这款产品的时间还不足 1 年。很多人也许知道豆瓣的名字起源于北京的豆瓣胡同,但鲜有人知道阿北的名字从何而来,他自己对此的解释是:因为搞不清我自己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所以第一个网名起了 “阿北”(“阿 X” 多是南方的称呼习惯)。

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美国加州大学物理博士,IBM 的顾问科学家,这些称谓随便一个被平常人获得都足以欣喜若狂。但阿北似乎并不 care,他毅然决然从 IBM 辞职回家,选择了创业。

2004 年 10 月,豆瓣胡同附近的一家星巴克店每天多了一位固定的中年人,他总是抱着心爱的笔记本随意地点一杯咖啡,在一个角落一坐就是一下午,这个中年人就是阿北。

▲图:阿北对豆瓣的期许

几个月后,豆瓣网上线,充满着文艺理想气息,阿北对豆瓣的定位是围绕在书影音周围的 “社区网站”,口号是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在 “关于豆瓣” 的那一栏里,阿北写道,“无论高矮胖瘦,白雪巴人,豆瓣帮助你通过你喜爱的东西找到志同道合者,然后通过他们找到更多的好东西。” 这句话被刻在豆瓣的基因里,至今还保留在 “关于豆瓣” 的主页。

跟知乎参照了 Quora,QQ 来自于 ICQ,微信学习了 kik 不同,豆瓣的理念属于阿北的原创。直到今天,它仍是国内难得的没有借鉴国外互联网的网站。

在最初的设计里,豆瓣只有读书和小组功能,电影是因为 “我爱电影” 小组的不断壮大后来才上线。带着浓厚个人风格的豆瓣骨子里对商业化就保持着十分谨慎的态度。

2005 年,在豆瓣还只有一个员工的时候,阿北曾经想把豆瓣注册为一个非营利组织。后来发现,注册非营利组织比注册公司复杂多了,再加上中国的非营利组织不能靠广告支持,才把豆瓣注册为一家商业公司。

在后来的一次讲座上,面对 “豆瓣未来规划” 的提问,阿北沉吟数秒后答道,“我对豆瓣的期望,不能用数字来描述。我希望它能促进文化产品的多元化发展。譬如,即便是很生涩的书,你也能在豆瓣找到同道中人,无论多匪夷所思的爱好,你也能在豆瓣小组中发现同好。”

这种对商业化的克制始终伴随着豆瓣的成长,也帮助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成为用户所引以为傲的 “精神角落”。上线一周年时,豆瓣的注册用户数就已经超过 11 万,拥有 4000 个小组。也是此时,阿北才迎来他的第一个正式员工洪强宁,也就是后来豆瓣的首席架构师。

实际上,现在看来小众的豆瓣在上线初期既不缺用户,也不愁商业路径。在变现方面,阿北曾将有过这样的描述 “当时,豆瓣上每 10 个链接就会发生一次购买行为。”

早期,豆瓣主要收入来源是和当当网、卓越等网站的收入分成。豆瓣通过提供 “价格比较” 功能将有购买意向链接用户链接到相应网站。用户每完成一单消费,豆瓣可以得到 10% 的回报。这正是阿北一直追求的优雅的赚钱方式。

在只有 5 个人的团队规模下,豆瓣很快给当当贡献上百万的销售额。这个成绩在当时的社交网络实属不易。

**阿北追求的是 “不庸俗的商业化”,因此在广告这件事上十分谨慎,直到碰到 “调性一致” 的匡威。**不仅如此,豆瓣还制定了非常严格的广告规则:每天的开屏只开放 1/4 的流量给广告;一个产品广告,用户一天内只能看到一次。

阿北对广告的挑剔程度难以用语言描述,一句 “气质不合” 就可以断然拒绝。而至于什么叫 “气质不合”,曾有内部员工给出的回答是:阿北不喜欢的就是气质不合。

这种对商业的克制,或者不低头,塑造了豆瓣独有的 “气质”,却也让它始终处于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豆瓣的一位投资人曾对媒体表示,“阿北应该跳出舒适圈,尝试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了,他的产品已经做到 100 了,商业化还是 0”。

02 阿北活跃的那些年

2011 年,豆瓣拿到红衫资本、挚信资本、BAI 资本联合投出的 5000 万美元 C 轮融资。这成为豆瓣迄今为止少有的高光时刻。但在这以后豆瓣先后错失了最好的商业化机遇、丢掉了移动互联网的风口,成为一个必不可少却又难以 “长大” 的产品。

获得红衫投资的那些年是豆瓣的荣耀时刻,也是阿北离 “站着挣钱” 最近的时候。2012 年,豆瓣日均 PV 曾达到 1.6 亿;而在商业化上,豆瓣当时对外的表述还是 “已接近盈利”。

那些年里,豆瓣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内容创作者,桃桃林林、木卫二等影评人都是从这里起家。豆瓣用户 “大丽花” 写下《小说,或是指南》的帖子,讲述了一位女孩从遭遇失恋到走出心理阴霾经历的帖子,后来被拍成票房黑马电影《失恋三十三天》。

豆瓣离商业化最大的一次机遇也是电影票。根据晚点的报道,豆瓣电影团队曾把电影票市场份额冲到市场第二,“猫眼被我们踩在脚底下”,豆瓣前员工刘潇说。在当时,豆瓣的电影团队只有 30 人,而竞争对手可能是上百人。但阿北很快以卖电影票不赚钱的理由把这个业务迅速关掉了。

以阿北的聪明和前瞻性不可能看不明白,“他就是不愿意赚这个钱,觉得这个活儿太脏了。” 豆瓣前员工刘潇在接受晚点的采访时说。“脏” 不是 “钱的那种铜臭味”,而是姿态优不优雅。

说白了,做电影票意味着砸钱、铺人力,团队需要扩张到成百上千人规模。这是阿北绝不想做的事。

某种程度上,豆瓣电影的商业化机会或许并不是巧合。从因为小组壮大而增加电影功能到后来的黑马电影,都在证明着豆瓣自带的 “电影气质”。

而在用户上,达到 1.6 亿的巅峰后,豆瓣也因为错失移动互联网的机遇转入低估,彻底 “沦” 为一个 “小而美” 的产品,走上和知乎、B 站不同的道路。

如果我们把时间回溯到 2009 年,会发现豆瓣后来的发展道路早已留下痕迹。那一年,豆瓣用户突破千万级。借助 SNS 热潮,豆瓣内部的小组活跃度极高。在书影音和小组的运营上如何抉择成为豆瓣必须做的选择。结果,豆瓣选择了中间路线,通过拆分绕过了这个问题,却也为豆瓣现在面临的 “评分质疑” 和 “小组问题” 留下隐患。

2010 年 2 月初,阿北在名为《豆瓣变形记》的帖子终坦言,豆瓣内部非常担心高度活跃的社区对书影音服务内容产生干扰,故豆瓣做出一个艰难但必要的决定:重组。

重组后,豆瓣社区将被聚合成主站;图书、电影、音乐三大版块,则被独立出来,作为商业产品经营。

彼时也是移动互联网风气云涌的年代,阿北把这种 “去中心化” 的拆分模式发挥到极致。豆瓣先后推出豆瓣阅读、豆瓣电影、豆瓣小组等十余个 APP。本节开篇所提到的 5000 万美元融资的重要用途就是被计划 “用于提升豆瓣网各个独立产品的运营水平及豆瓣网本身的扩张推广”。

错失移动互联网的黄金三年后,2014 年的豆瓣年会上,阿北曾亲口承认,自己对技术和产品的过于自信导致豆瓣的错失。当年 8 月,一款融合了豆瓣所有功能综合平台的产品豆瓣 APP 上线。

在发布产品的通知里,阿北写道,“手机上每个人面临成千上万 APP 选择的时候,有用但打开次数不多的 APP 成了所有人的装或不装的纠结。不被打开的体验其实是最差的体验。” 阿北在采访中说道,“2.0 发布后,Android 版本在两周之内每天打开次数翻一倍,iOS 版本一周之内翻一倍。”

2015 年,豆瓣将豆邮改为私信,受到用户大量抵制,阿北也为此罕见地向用户低了头,道了歉。这年年底,阿北在豆瓣发布《豆瓣电影评分八问》一文,详细回应了豆瓣评分机制及如何解决水军等问题。“豆瓣评分早已经不能反映文艺青年的喜好。” 阿北在文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然而,转年的 2016 年,一向低调的豆瓣就做了成立 11 年以来的第一支品牌宣传片《我们的精神角落》,依然透露着独有的文艺范。

也是这一年,51 岁的阿北迎来了自己的女儿,生活里从此多了一份牵挂。原本就低调的他更加鲜少露面。阿北在豆瓣广播的动态也停止在 2019 年。

03 阿北沉默,豆瓣叹息

随着阿北的半隐,豆瓣在 2017 年已然开始变化。这既有阿北的妥协,也是豆瓣的无奈。

在错失电影票这张商业化的入场券后,2017 年,豆瓣在商业化上多少有些超乎 “豆瓣” 的激进。在当年一封年中业务调整的内部信中,阿北说,“豆瓣进入了一个务实的阶段,需求和通道逻辑支撑用户,营收和成本的考量支撑商业,这两件简单朴素的事情是互联网公司的基础。”

随后,豆瓣开始同时在 “用户线” 和 “营收线” 同时大步前进。具体而言,前者以用户增长提速为目标,努力拓宽微博微信等外部渠道,后者成立以营收为目标的内容事业部,豆瓣市集、豆瓣书店等跟电商功能以及豆瓣时间为代表的知识付费项目纷纷跟进。

这些功能诚然都还是符合豆瓣文化和价值观的,不过姗姗来迟的豆瓣并没有在商业化上形成规模。而在 2021 年,豆瓣拿到直播牌照后开始踏足直播行业,已然明显违背了豆瓣的初衷。豆瓣的商业化并不是催垮豆瓣的最后一根稻草,真正让豆瓣岌岌可危的是用户的割裂。

直到今天,豆瓣的核心用户依然主要包括两类:其一是书影音的文艺青年;其二是八卦小组的吃瓜群众。而这两种用户一直是存在割裂的,尤其是,2018 年开始,伴随选秀再次兴起,相关小组越来愈多,饭圈生态开始形成。

▲图:《风起洛阳》让豆瓣深陷控评质疑

豆瓣著名娱乐小组 “八卦来了” 因此被迫关停,小组成员集体迁移到了后来知名的 “豆瓣鹅组”。豆瓣官方给予了小组 “无限自治权”,松散的管理后续直接造成组内充斥着谩骂攻击。其后,鹅组开始接二连三遭遇整顿,但类似的小组不断兴起,豆瓣娱乐小组乱象丛生。直到近一年,豆瓣累计关停了包括鹅组在内的几十个小组,同时停用了私密小组功能。

而小组遭遇危机的同时,豆瓣的另一条护城河书影音也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冲击。

尽管阿北曾经对评分问题作出诸多解释,但关于水军的质疑仍层出不穷。面对层出不穷的评分问题,豆瓣并没能拿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当然,这并不能完全归咎于阿北的不作为,但豆瓣确因此正在丢掉它赖以生存的护城河。粉丝刷分行为的日益增多大大增加了豆瓣评分的水分,结果有些用户出于 “反抗” 给不值得高分的作品打一星,“一星运动” 成为一种现象。

2021 年,《风起洛阳》《谁是凶手》的豆瓣评分出现未播出就被恶意差评,随后引发粉丝用五星好评控评现象,豆瓣评分体系面临坍塌风险。而随着官方对饭圈生态的整治,本就不富裕的豆瓣在一年间直接就被罚走千万巨款。商业没有亮眼之处,内容生态遭遇空前危机,作为 “精神角落” 的豆瓣该何去何从?

在阿北的理念中,豆瓣应该是一个文艺的乌托邦。但这个目标能达成的重要前提是:用户有自治意识、有美好的情怀。换句话说,至少,这个游戏的参与者是真诚的。但现在,豆瓣虽然每天也不过 300 万用户活跃其中,但用户群体显然已经变了。在经历过从 0 到亿级用户又回到百万用户以后,豆瓣承受的社区治理压力却陡然剧增。

而阿北对此选择的是沉默,或者说,阿北希望的是用户通过自我管理构建一个美好的乌托邦生态。但显然,时代已经变了,这就注定了豆瓣的衰落。豆瓣没有和知乎、B 站一样选择破圈,但阿北终究也没有完成自己的 “文艺乌托邦” 的理想,这不免让从这里路过的人们只能留下一声叹息。

作者|高心驰

编辑|胡展嘉

出品|众面(ID:ZhongMian_ZM)

知乎用户 毛豆 · 氓氓 发表

知乎先操心一下自己吧,你的前景没比豆瓣好多少

知乎用户 我就看看 发表

哈哈哈哈哈哈哈,看下来,我只能说大家应该都不咋了解过豆瓣私密小组,都想当然的觉得是啥女权之类的,其实吧大部分是追星的及其衍生,不用立着块虚拟牌子打空气,各位想找的女拳大部分都不私密,喜欢的话你们可以直接去冲。

至于阿北未来应该是不再希望受小组所累,麻烦的敲掉,剩下的就是单纯自余自乐的不过界患者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一天到晚调侃豆瓣,好像知乎好多少似的,一群群节奏党每天百鬼夜行。

知乎用户 红桃 k​ 发表

唉,只能说生不逢时,我才玩儿了两年,刚找到几个好一点的小组天天禁言,好了,现在直接没了

知乎用户 Mr.Pandora 发表

我虽然讨厌女拳,但我支持她们说话的权力.

你怎么就确信不会轮到你?

知乎用户 咕咚 发表

私密小组跟 qq 群不是差不多的东西吗?为什么不要求以后每个 qq 群都必须有审核。。。

我应该就加过一个私密租,算是购物小组,因为组长管理员不想再管理就转私密租了。我是重度豆瓣 er,不过一般都是看购物小组和快餐美食小组,主要是为了找优惠。娱乐组之前吃瓜的时候会看看不过没加过(就喜欢看粉丝破防在转发里面气急败坏 hhh)

推荐一个组:我在后厨打过工。成功让我戒掉了外卖每天自己做饭。在这个组,你会感受到每天都是 315.。。。

ps 虽然豆瓣最有名的是娱乐小组,但是购物小组才是月活最高的(可惜曾经月活第一的购物小组因为封禁 rh 品牌的事情消耗完了管理员和组长的热心现在小组已经关闭了)

知乎用户 槐麦青 发表

这有什么好审核的

知乎用户 无无​ 发表

什么时候把知乎封了,国内舆论发展就往前跨了一大步。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厕所没了蛆还在,批用没用。

蛆扭头去电报建组,你管得了电报?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怀疑我和部分答主用的根本不是一个豆瓣???

我自己也有雪藏组的房子,但是无论是公开组还是雪藏组,组长总是根据豆瓣要求更新小组规则,大家都很友好的讨论,生怕小组被停了

很多骂豆瓣很凶的人自己都没怎么用过吧,只是通过别人的二手资料来了解

如果只有一边倒的声音,那真要怀疑知乎自己陷入了信息茧房

知乎用户 三四 发表

33 个回答热榜排 35

同行是冤家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某 APP 的用户们做好舆论环境变的臭上加臭的准备罢(逃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各大平台纷纷显示 IP 是出于什么考虑?

知乎用户 清徽 发表 之所以不显示 IP,原因在于这个可以做为附加服务。 大数据分析中,有一项就是地址。 可以卖给商户这方面的服务。 有些地方还可以自卖水军、僵尸粉 那么为什么现在要扎堆显示 IP? 原因很快就要有正规的政策要求。 《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