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父母对体检说“不”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从易

全文3700余字,阅读约需7分钟

很多老人一直抱着“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想法,真有什么大病了,就“顺其自然”点,以避免给孩子带来“麻烦”。大病都不打算治,何况是体检呢?

延误的体检,致命的疾病

62岁的黄姨得了癌症,胃癌,晚期。

黄姨是母亲的堂妹。丈夫十多年前就过世了,黄姨独自抚养儿子曾剑长大。曾剑在市区的一个基层事业单位工作,虽然与黄姨在同一个城市,但相距60多公里,加之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与黄姨相聚的时间并不多。黄姨一直在村里做点小工和农务,想多攒点钱,让30岁出头的曾剑赶紧买房结婚。

黄姨得了癌症这个事儿,母亲隐隐觉得有苗头。今年春节过后,母亲凑巧与黄姨一起参加婚宴,发现黄姨整个人暴瘦,在婚宴上也没怎么吃,早早就离席了。母亲建议黄姨赶紧去医院做个检查,黄姨以身体挺好为由搪塞过去。之后又见到黄姨一次,她状态还是很差,母亲很担忧,但黄姨依然说自己去卫生所看了,没什么大碍。

意外发生在今年6月,黄姨因为疼痛难耐直接晕过去。独自醒来后,黄姨才打电话给自己的亲妹妹。妹妹第一时间把黄姨带到县里的医院做检查,情况很不乐观,当下黄姨就转到市区的三甲医院,一查,胃癌晚期,已经扩散,已无手术的可能。

亲戚们都往医院里赶,大家劈头盖脸质问曾剑:你妈妈病这么久了,怎么你都没发现?怎么没想着带妈妈去检查?

曾剑一度情绪崩溃,既为黄姨患病伤心,也感到相当委屈:这几年他提过好几次要带黄姨体检,黄姨均拒绝。过年回家,他发现黄姨暴瘦,胃部不舒服,吃不下东西。一回市区他就给黄姨在三甲医院预约了一个体检套餐,特别加了胃镜检查,但黄姨就是不去。

曾剑又预约了一次,打算周末带黄姨去,不巧所在城市发生疫情,前后静默了整整一个月。这波疫情后,基层工作前所未有地忙碌,曾剑一直没空回家,但电话里屡屡催促黄姨体检,黄姨总说自己没事,不要浪费钱。

直到实在瞒不过去了,黄姨才说真话:她胃痛已经两三年,最近一年胃痛加剧,一直忍着,实在痛得受不了,才到卫生所买点止痛药。儿子现在还没结婚,一旦自己去医院查出大病,儿子要娶亲就更难了。所以,她一边强忍着疼痛,一边到处求神拜佛、找各种偏方、不断自我安慰:是小问题,很快会好起来的。

疾病不会理会任何祈祷。黄姨哭着跟母亲说,她还想看着曾剑结婚生子,还要帮曾剑带孩子。但现在化疗已经花了很多钱,而她的情况连手术都做不了,只能撑一天是一天。黄姨既有强烈的求生欲,又因为治病花钱有强烈的“负罪感”,她一遍遍说:早知道就去体检了。

“早知道就去体检了”,这是很多罹患重病的老人共同的后悔之处。不少年轻人有定期体检的习惯,知道防患于未然的道理,会帮非体制内的父母预约常规体检(体制内的老人都有定期体检的福利)。只不过,劝说老人去体检,从来都是相当艰巨的任务——老人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和借口不去,诸如身体很好不用检查、各种各样的检查太麻烦了……

我自己也遭遇这样的烦恼。母亲一边亲眼看到了黄姨的悲剧,一边拒绝我给她预约今年的年度体检,“我不会去的。”我说,“你看看黄姨,活生生的教训。”母亲的理由是,“我又没有不舒服,不舒服了就会去检查了。”上一次我带母亲去体检,已经是三年前的事了,三年来劝了无数次,母亲就是不为所动。

****“怕得病花钱”****

多数老人拒绝体检,主要是害怕真检查出什么好歹来。一旦有什么大病,治病就得花钱。很多老人一辈子没什么积蓄(或早就花在孩子身上),生病得由子女承担费用,害怕成为子女的负担。黄姨就是这样的心态。

这些年来医疗改革确实取得了很多实绩,我们目前建立起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网。只不过,这个保障网还有待织得更缜密一些。

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表明,只有当一个国家的家庭自付现金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在20%以下,灾难性医疗支出和因病致贫返贫发生率才可以忽略不计。不久前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总费用的比重已经由2012年的34.34%,下降到2021年的27.7%;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比例,分别稳定在80%和70%左右。

是有进步了,但距离20%以下比例仍有空间。

以我所在的城市为例,像黄姨这样的大病,大病保险统筹基金实行分段阶梯式赔付:大病保险实际报销金额小于5万元的,赔付可报销费用总额的55%;5万-15万之间的,赔付65%;15万-25万之间的,赔付75%。封顶线25万元。假若病人可报销金额25万元,那么他需要自费支付8.75万,自费比例33%,这已经是最低的自费比例了。

换句话说,大病的自费比例在33%-45%之间,远远高于20%;而一些重大疾病如果金额超过25万,那么超过25万的部分就得100%自费。

暂且不论对于一些家庭来说,要拿出几万块并不容易;大病治疗中有很多项目是无法报销的。笔者的岳父2015年做了食管癌中晚期切除手术。扣除报销外,自费10多万元;2018年做了一次复查,单单各种检查费用就花费了1万元(仅PET-CT检查花费了8000多元),加上化疗自费6万多……

医疗之外的费用开支

医保对于大病治疗,固然有一个兜底的作用,但大病给一个家庭造成的冲击范围大得多——后者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医疗行业学者范彩军在《因病致贫返贫主要影响因素及对策》的研究中,利用构建的模型,对2021年凉山自治州昭觉县齿可波西乡三个因病致贫返贫家庭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因病致贫返贫除了医疗支出这个因素外,非医疗支出同样密切关联。

非医疗支出包括异地就医的交通费、住宿费等,在这三个个案中,它们占到了因病支出费用的35.6%。此外,罹患大病也必然给病人以及陪护亲属的工作机会带来影响,造成收入损失。该研究的结论是:因病致贫返贫的几个影响因素里,医疗支出的影响比例最大为34.8%,非医疗支出占19.3%,误工损失占11.4%。

也即,不仅仅是医疗支出,一些大病的治疗往往要到北京、上海或者省会城市的大医院,交通、住宿等方面的花费不可小觑;而老人治病子女得陪护,请假时间一长收入自然受影响,“一人大病,全家失衡”的局面由此而来。所以,老人害怕得病,担心一得病家庭运转就停摆了。

而说实话,年岁不断增长的中年人自身何尝不也是怕得病?害怕体检的中年人不在少数,倒不见得是没有钱治疗,而是得病意味着事业中断、收入减少甚至消失,或者说机会成本高昂,这些比医疗费用更可怕。

更怕成为子女的“麻烦”****

绝大多数老人已无什么事业了,他们主要是害怕花钱,更确切地说,害怕花子女的钱,也怕“麻烦”子女。

很多年轻人在城市里立足,房贷、车贷、孩子的教育费用等几座大山压着,为了稳住工作、获得晋升机会,他们兢兢业业地忘我工作,“996”是不少人的工作常态。工资就这么些,在房贷、孩子的培训费,与老人的治疗费用之间,该怎么分配?一天到晚在加班,周末假期都没有,哪里有时间一再向领导请假去陪护老人?

社会学者刘燕舞直言不讳地道出这个残酷的真相:年轻人为了在市场经济中轻松上阵,参与激烈的社会竞争并胜出,比他们更加弱势的、没有保障的体制外老人,在潜意识里就成了他们要甩掉的包袱。“现代性讲究市场理性,讲究竞争,看重核心家庭的利益最大化。”他在调研中说了一个骇人听闻的著名例子,一个在外打工的儿子请7天假回家,看望病危的父亲。两三天过去,发现父亲没有要死的迹象,这个儿子就问父亲:“你到底死不死啊?我就请了7天假,是把做丧事的时间都算进来的。”老人随后自杀,儿子赶在一周内办完丧事,回城继续打工。

“久病床前无孝子”,或者“重病床前无孝子”成为一个并不鲜见的现象。在经济账面前,于子女而言,对病重老人的照料是体力和精神的透支,不少子女滋生出“太麻烦”“不划算”的冷漠和消极。

这样的态度直观传递给老人,中国很多老人又过于“懂事”,他们不会据此苛责子女的“不孝”,反而因为自己得病而心生内疚,后悔自己得病被发现,甚至有了轻生的想法,认为早点离开自己可以解脱——不用受病痛折磨、不必被子女冷眼相待,也可以让子女一劳永逸甩掉累赘。

刘燕舞发现,自1980年以来,农村老年人自杀死亡数占全人群自杀死亡数的比例是最高的,为48.84%;60岁及以上的农村老年人自杀死亡者中,具有各种疾病的病痛者占比达到了78.43%。刘燕舞说:“农村自杀的老人中,有超过一半带有‘利他’性质。”

所以,很多老人一直抱着“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想法,真有什么大病了,就“顺其自然”,以避免给孩子带来“麻烦”。大病都不打算治,何况是体检呢?

说到底,绝大多数老人害怕体检,其实还是害怕得病,害怕花钱,害怕得病了给子女带来麻烦,害怕得病了讨人嫌。

这背后折射出的深层次问题,是医疗保障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尽可能减轻家庭的负担。不仅仅是提升医保报销比例,也应更多考虑到非医疗支出,以及误工问题。比如需要进一步均衡医疗资源,避免优质医疗资源向大城市的三甲医院集中,病人可以免于千里迢迢去看病,不用在交通、住宿上面有过高的花费;又比如需要让劳动法更多兼顾伦理人情,让“探亲假”“陪护假”不停留于纸面上,不要逼子女做算数题。

诚然,当下的都市中年人、年轻人压力不小,可无论如何,这都不是将赡养责任纯粹作经济考量的理由。当我们的父母可以成为“代价”,谁说等我们老去时,我们不会成为子女的“代价”呢?

对于那些孝顺、有心带父母去体检的年轻人来说,当务之急是要对父母普及观念,让父母意识到:真正为子女考虑、为他们省钱的方式,是有病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掩耳盗铃、讳疾忌医只会带来更糟的结果,经济和精力的支出都更多、老人遭更多的罪、子女也遭更多的罪。

于是我下定了决心:今年无论如何得带父母再做一次体检。

题图来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新闻站

*欢迎给南都观察投稿,投稿邮箱 guancha@nandu.org.cn;本文已加入“留言赠书计划”,优秀留言将有机会获得《快手人类学》(台海出版社)一本。

点击关键词,阅读推荐文章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看待北大教授钱理群卖房住养老院?

知乎用户 老钱 发表 我一直和我老婆说,我们老了基本上是要进养老院的。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不仅是个养老问题,还是个教育问题。现在父母都很焦虑孩子的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们家自然也不能免俗,所以我和老婆也讨论过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 …

如何评价网传辽宁丹东 93 岁老人自杀事件? 是否真实?

知乎用户 喷格拉底 发表 我惊呆了,这种事情的词条竟然会 “黑” 掉,不是小事故,它是一条人命啊! 继丹东那对驱车拿药的父女被以涉嫌袭警带走调查后,这是又一起同样的事件,并且更为严重。 目前,微博词条已经被删除了。 但是请大家看一下,这个消 …

什么样的老年会很凄惨?

知乎用户 小熊爱吃蜜​ 发表 重男轻女的老太太,年轻时不管女儿,结果女儿靠自己混出来了。年龄大了便做女儿的吸血虫吧,一味的把女儿的血往儿子身上输。结果惹恼女儿,落得个无人依靠的下场。 病房一老太太恶性肿瘤,病重,一个人住院,没见过家人。因为 …

凤凰深调|洗澡,4200万失能老人的体面

** 凤凰网原创** 洗澡,关乎老人的生活质量,也是一种人的基本需求。 作者丨傅一波 9月初,77岁的王全开躺在40度左右的温水里,手脚弯曲僵硬,但神态放松。 一名助浴师手持花洒,另一名擦拭着他的身体。洗澡水从花洒喷出,落在他的皮肤上,王全 …

不生孩子,靠养老院养老靠谱么?

知乎用户 吞舟之鱼 发表 正如戒网瘾学校真正的服务对象是家长,养老院的服务对象,实际上是子女。谁有能力发动违约惩罚,谁才是真正的话事人。 搞清楚这一点,答案就不问而知。 题主这个问题的问法,背后体现出的是很强的契约精神。逻辑是,只要有钱就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