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杨浦区邯郸路某大学教师持刀伤人,被害人已死亡,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知乎用户 温酒 发表 不久的将来,满大街都是上没老,下没小,没有对象,租房住的失业中青年…… 他们的确是乌龟王八蛋,但你不会因为不是乌龟王八蛋就有两条命。 知乎用户 温酒 发表 大佬们别赞了,我错了。 虽然我的专业已经绝户了,校级硕士毕业典 …
现在国内这么多人愿意去签非升即走,无非是想着清北的坑满了可以去华五,985 留不下的可以去 211,一本不行还可以去民办碰碰运气。
虽然坑了很多人,但由于非升即走在国内刚实行没多久,暂且还有许多洼地可以去填。非升即走本身客观上也增加了大量的临时岗位供给,导致很多人虽然最后留不下去,但暂时还在岗位上,有希望心态就还没崩,所以不至于有太大动荡。
但等再过几年,第一批非升即走的人都过了两个聘期,第一波解聘潮来临,下面的学校编制也都满了,增量都已经转化为存量,这批年近四十的高学历 “人才” 再也没有能去的地方的时候……
那时候爆发的系统性矛盾可能更可怕。
看看到有人说退休的问题,只能说太 naive。
高校正常的招聘,本来就是可以填补因为退休而空缺出来的岗位的。而非升即走,则是在这些岗位的基础上,增加了大量的,临时的,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注定留不下来的岗位。
这些岗位上的人,在特定情况下会变成社会不安定的定时炸弹。
如果低一层级的高校到时候能够吸收这部分被淘汰的人,那自然皆大欢喜。
但如果低一层的高校也开始实行非升即走的时候,层层往下走之后,总有没法兜底的那一刻。
金字塔底座崩溃时,能量远大于塔顶。
至于为什么非升即走制度会变成这样,之前这篇文章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搜了下他的 pub。
09 年有篇 AoS,被引 170 次。[1]
16 年之前在没挂邯郸路某大学的文章不说了。
17 年一篇 Stat。[2]
19 年在顶尖 review 期刊有篇 comment,[3] 一篇 Bernoulli。[4]
20 年一篇 EJS。[5]
文章虽然不多,但质量非常扎实。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他的文章除了和博导合作几乎都是自己一个写的,由此可见…
作为同专业的搬砖工,一声叹息。
怎么说呢?
有些事情的本质就是矛盾的啊。
躺平你不许,自杀被说怂。
那么必然就会产生 “武德充沛” 的事情。
所以每次遇到自杀之类的事情,我就劝大家少说些冷嘲热讽的话,少干些火烧浇油的事情,否则吃亏的只能是大家,只能是社会。
老师果然是老师。
卷到崩溃只会蹦极的研究生们学着点。
我之前说过,国内给的教职猫腻太多,前期有人义无反顾全家回国。过了两年之后发现情况有些不对头就开始给这边准备回国的打预防针。
结果就是目前我身边回国的全部是拿到绿卡甚至公民的才回去,随时可以抽身回来。美国的房子租出去,绝对不卖。目前我替两家人租出去的房子代收水电费账单。
前期确实有人抱着一腔热血回去想做点突破来着。只是没想到还有 “特聘” 一说,还有 “编制” 这种东西,还有待遇可以给理论最大值(甚至远超理论值),还有最后一招“领导已离职,承诺不算数”。
跟你这么多阴招比,我只给自己家庭留个后手,这情怀上个新闻联播不为过吧
罗俊校长一定要注意安全
逝者安息!
我们来捋一捋行凶者的学术经历。
行凶者姜文华之前是 Rutgers(New Brunswick)2009 年毕业的博士:
查阅 US News 的排名,该校的数学专业在全美排名第 22 名:
再查阅他的 research gate 主页(Wenhua Jiang’s research works | Soochow University (PRC), Suzhou (SUDA) and other places),可以找到 7 篇论文发表(或许未必是他全部的学术发表),分别发在了 The Annals of Statistics、Journal of Multivariate Analysis、Statistica Sinica 等期刊上。其中绝大多数都同时挂了他博士期间导师 Cun-Hui Zhang 的名字。
至于其读博前的经历,姜文华是复旦大学数学学院自己的本科生毕业。在网站上可以查到,姜文华 2000 年进入复旦大学数学系读本科:
(注:该网站目前无法正常打开,但仍可通过百度快照进入)
而在复旦大学数学学院谭永基教授去世后的这篇回顾谭教授教学成果的文章中(谭永基教授的人生历程,享年 73 岁_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退休教授、博士谭永基),有提到 “王伟叶、姜文华、吴家麒因此获得了复旦大学首届校长奖,这是复旦大学设立的最高奖项”。这三人都是 2000 年进入数学系的,是同一级的同学(在上面的图里,都在倒数第二行)。由此描述看,姜文华在本科期间应该是一位相当优秀的学生,甚至可以说是他当年导师的得意门生了。
经过这番简单的梳理,我们看到:姜文华高考后于 2000 年进入了复旦大学数学系读本科,本科期间表现看起来相当不错。本科毕业后,进入了专业排名 22 名的 Rutgers(New Brunswick)数学系读博,2009 年毕业。毕业后,发表了多篇论文。先是在苏州大学任教,后来于又回到了复旦大学数学系任教(参考关于公布 2017 年新增硕士生指导教师岗位任职 -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 PDF)。再然后,由于非升即走制度,被复旦大学解聘,于是就有了现在这桩惨剧。
至少在我这个外行看来,姜文华是复旦的本科,又在比较不错的学校 / 博士项目毕业出来,手里多少有点文章,似乎算是背景条件还不错的青椒(青年教师)了。当然,至于他的学术成就具体如何,我无法做出准确评价。
但饶是一路名校毕业,姜文华在回国之后,辗转苏州大学和复旦大学这么多年,仍然无法获得一份安稳的教职,终于走上了害人害己的绝路。
为什么会如此?归根到底,除了他个人性格的原因外,还是国内大学最近这些年疯狂搞的 tenure-track(非升即走)制度,实在搞的太狠了,把青椒们给逼上了绝路。
所谓 “非升即走” 制度,指大学对招进来的教师,只签 6 年的临时工合同。到了第 5 年的时候,如果觉得你不行,就无条件让你走人。这个 “不行” 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觉得你论文发表不够,或者觉得你课没教够,或者系内教师选举团投票不让你过,等等。
这个制度本来是从美国引进的,本也没什么,毕竟国际通用的制度。但国内大学引进之后,就变了味。比如说,很多学校利用这个本质上就是临时工合同的制度,来要求青椒们比拼论文,二选一、三选一、乃至几十个人中选一个的情况都有。谁发的论文多,谁就留下。与此同时,青椒作为学院教师队伍里的最底层,除了要死命发论文外,往往更加是要在系里伏低做小。想来这个姜文华,也是经历了这些种种的不堪。
所以说,这种变了味的非升即走制度,说白了就是在养蛊,在逼着青椒们疯狂地、无限制地内卷。
在一年要发这么多论文、承担这么多教学量、和这么多人整天拼来拼去的情况下,怎么可能不出几个心理扭曲的变态?一路名校毕业的天之骄子,怎么可能都能忍受学校和院系领导这么多年的任意揉搓?
前些年的时候,中山大学博雅学院的甘阳老师被青椒当众打耳光,其实也是因为升职无望,和这回复旦的事情性质相似,只不过恶性程度不同。
国内的这些个高校,为了学校在国际排名上提高个几名,就死命地逼着青椒来发文章,用这种养蛊的方式来搞出蛊王。现在出了这么恶性的事件,也是可以预期的。而且,可以想见,如果将来继续这么搞下去的话,这种事情很可能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恶劣。因此,这件事不能孤立地看待,而是应该把它放到整个国内高校学术评价体系的劣化中来整体地看待。
但具体到个人,还是应该奉劝国内高校这些个把持权柄的大佬们稍微善良一点,尤其是对青椒们稍微好一点,别再为了自己系里在专业排名上提高个一名、两名,就把青椒当蛊来养。对青椒们好一点,才是真的对自己好一点……
复旦这两个字不能提吗?复旦在媒体业界势力很大呀
人才引进名为引进人才,实为高校长工。
博士毕业做一轮博后,再人才引进当青椒,考核压力巨大,科研压力、教学压力、指导研究生压力,许多新来的高校老师甚至都没有学生报名,从头到尾靠自己最后的学术成果也许还得挂大佬名字。
青椒压力大,一两点睡觉是常态,大家都说熬资历熬成果,熬出头就好了,但要是成果不够被解聘怎么办?只能换学校呗。
35 岁是青年教师一道坎,过了这个年龄青年基金从此无缘,年龄越大没有职称接项目越难,没有项目没有基金搞科研就是纸上谈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现在的高校圈,是年轻老师学历越来越高,学校招聘标准越来越严苛,青椒压力越来越大,和学校里有编制的老爷差得远着。
又想少花钱,又想办大事,就让青椒们卷,卷出问题了,才能被社会关注。
高校圈,也是一座围城。
听说是因为没有编制,“非升即走” 被解聘,中年失业走投无路才酿成的悲剧。
所以大家明白,为什么那么多清华北大的博士,放着科研不搞,大学教师不当,非要挤破头跑到深圳去当中小学教师和街道办公务员了吧。
姜某某复旦数学本科,罗格斯大学博士,2009 年博士毕业去深圳当中小学教师或人才引进为公务员不要太容易。
深圳中小学教师事业编不怕失业,稳定年薪 30 万,全年带薪休假 165 天,比起大学里的合同工,那可真是有钱有闲有尊严,有这样的舒坦日子过,谁还会去想不开,要对上司 “一剑封喉” 呢?
这就说明,哪怕是什么名校博士,除非能当上人民富豪,否则没有编就等于没有鞭,人生都是瞎忙活,饭碗随时可以被人打破,最后只能在编外社达斗兽场里染血封喉。
[如何看待深圳中学「豪华」教师阵容超 4 成是博士,博士当中学老师是否大材小用?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6302299/answer/1752881718)
以后我建议大家对身边 35 岁左右,没有编制,没有房子或房贷压力很大,张嘴就是女人现实,特别是名牌大学毕业的朋友多留个心眼,谁知道他们会不会突然杀疯。
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复旦
有什么好瞒的吗?
关键词:凶手 39 岁,离异。
之前我跟朋友谈内卷的时候说到,在婚育率低下的未来,一旦人到了已经送走父母的岁数开始孑然一身后,做出冲动的事情很可能不会考虑后果。
可知乎上总有些精神肉食者和伪社达们老觉得像这位青年研究员最后升不上就是自己没能力、是撸 sir,永远不会认为自己可能成为案件里的凶手或被害人。
梳理一下捅人者的人生轨迹:
1.00 级复旦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 [1]。
2.2004 年到 2009 年在我校(Rutgers)读统计 PhD,导师是统计系的张存惠 [2],毕业论文题目是_Topics of High-dimensional Inference_[3]。
3. 之后去了 NIH 底下的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4],博后,至少 2010 年还在那里。
4. 之后去了 JHU[5],博后,2012 年以 JHU 为单位发了文章 [6]。
5.2012 年以苏州大学为单位中了一个青基《高维数据的非参数经验贝叶斯方法》[7],学科是数学 > 数理统计 > 时间序列与多元分析,大概就是那时候回国的。title 是副教授 [8]。
6.2016 年的单位还是苏州大学 [9],2017 年的单位就变成邯郸路某大学了 [10]。title 是青年研究员 [11]。
犯法是不对的。
但是一个复旦本科留美名校博士,复旦大学中青年教师这种天之骄子,39 岁被作为人才输送到社会,还是做数学研究的。在中国社会他下一步的出路是什么?我确实想不出。换位思考我也要崩。
他也许有些事情不是做的足够好,但是一个留美博士,海归 12 年,在仅仅是也许 / 可能卷不过别人的情况下,就一下子阶级跌落好几档,这个学术选拔机制有问题。
当然,学术界不能 tenure 短期都是要阶级跌落的,这点不分中外。但是中国更可怕的是到这个年龄你可能没有重启的机会了。
评论里说美国也有 tenure failed 的,这个当然。但是美国可没有什么大学搞只有一个 tenure 坑,却找 10 个 tt 进来卷的,也没有什么 39 岁就业歧视。其实如果放开年龄限制,允许这位能考公,可能他就不会走上这条路。
大佬们别赞了,我错了。
虽然我的专业已经绝户了,校级硕士毕业典礼也被取消了,但还是怕被追回学位。
学校排名是一时的,学子评价是一世的。
黄达人校长是我唯一的校长,老校长说:“大学之大,老师第一,学生第二,行政第三。”
不是学生毫无归属,教师民不聊生,行政大权在握。
希望国内教师岗聘制度越来越规范,让老师有尊严的退出。
非升即走导致的,39 岁签的 6 年没达到要求,王书记只是传话的,当场被姜某砍了,我个人认为该罪犯占责任的 60%,40% 还是邯郸路学校的责任,这个事情也映射了邯郸学校这几年发展停滞,各种本子申不到的缩影。这些年来校内政治斗争太严重,科研气氛几乎被消耗殆尽,同样的资历,闵大荒学校给出的待遇是邯郸路学校的数倍,大量的优秀人才都选择闵大荒去开拓,邯郸路学校无可奈何只能给人才画大饼,这就是大饼破了之后的悲剧……
不说别的了,现在人家问我邯郸路学校还能稳居第三的时候,我心里无奈的苦笑,第三?能保住第五都谢天谢地,这样子搞,能保住前十都是奢望了,闵大荒死敌,杭州大合庄主,合肥金寨霸主,北京怀柔上人,无一不显示已经稳稳超越邯郸学校之势,希望这次事件能加速当前邯郸幕府的灭亡,让新的科研领导人再次恢复邯郸学术圣地的光彩。
时代的一粒火星,在个人身上就是熔岩。压力向下传导,传导到无法转移那一层,逐渐堆积。
但是,为什么压力一定要通过自己传递给对方呢?为什么不能枪口抬高一寸呢?如果必须把压力传递给他人,那么为什么不能换一个岗位,比如一个闲职吗?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郦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 徒中壮士原从者十馀人。
个别情况下,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那就选择逃避吧。制订这样的规则的组织或个人,很快也会灭亡。赫连勃勃的大夏国没维持多久。
阿利性尤工巧,然残忍刻暴,乃蒸土筑城,锥入一寸,即杀作者而并筑之。勃勃以为忠,故委以营缮之任。又造五兵之器,精锐尤甚。既成呈之,工匠必有死者:射甲不入,即斩弓人;如其入也,便斩铠匠。
幸好,《绣春刀 2》之中,沈炼逮捕殷澄,殷澄就要进入锦衣卫诏狱;沈炼不逮捕殷澄,所有人就都难逃一劫,那种 “我不加害对方,我便没有活路” 的局面,我目前还没遇到。
当然,还有些人利用向下传导的压力,不但不枪口抬高一寸,反而扩张压力,谋求私利,或者寻求施虐的快感。
这样的人遭遇什么样的结局,都是咎由自取。
非升即走。一个坑位招来了 6 个人,五年,完成 10 篇论文的可以留下,但只有一个名额。
五年后,六个人分别完成了 10、9、8、7、6、5 篇论文。
张博留了下来,其他五个走了。
学校只付出了一个坑位,但收获了 45 篇论文,折合 4.5 个坑位的满负荷工作量。
而那走得五个人,虽然失去了青春,但收获了怨气呀。
谢邀。
我主要还是佩服邯郸路某校的舆情处理能力。
例如被转发 5000 余次的政务微博号 “警民直通车 - 上海文保”,上个月就直接提了两次复旦,均为正面。开号以来总共提了 88 次。
而同在上海且地位相当的上交大,总次数就只有不到一半了。
当然,本地号可能确实有不便之处,搞不好从业者都在一个微信群里。
但你们这些媒体也用 “邯郸路” 这个词,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邯郸路”成了事件爆发后、最 “默契” 的推送词。而“复旦大学”,在此时此刻的百度资讯里只能搜到两家,分别是:
反正我什么标题都要抓出来用算法推送一遍的腾讯网(而且我企鹅和十几个省级媒体有正式合营公司,比就比谁怕谁谁怕谁):
混乱邪恶方是我的英雄本色的网易新闻:
营销里有一项工作就是对搜索结果进行优化,确保别人搜你的关键词,找不到多少负面。复旦这么大一件事,此时此刻搜索结果居然如此 “干净”,这是值得广大新闻系传播系公关系的学子所认真学习的。
是不是涉及命案就要隐去学校名称呢?
非也非也。最简单的,你以 “大学+跳楼” 为关键词搜索,能找出一堆校名。
注意,我说的不是黄 V(多为自媒体和个人号),我说的是蓝 V(机构号)。而且就连有可能引起示范效应的大学生自杀事件,他们也是这么 “直言不讳” 的。
这和新闻伦理没啥关系。
当然,这么详实的操作,也是有理由的:
5 月 9 号开始,某机构直接进驻 20 所中管高校(副部级,直接管理),为期两个月。在此期间,开放多种联系方式,欢迎群众直接反映问题。
因此行凶者可能在时间点上有所考虑,造成了非常 “不合时宜” 的影响,必须要进行一定的干预。
言尽于此吧。
网传出消息的时候我就猜是青年研究员,然后真的是青年研究员。据我多方调查青年研究员年薪约 10 万,还有上海市给安家费 60 万,6 年后非升即走(也就是说 6 年拿 120 万工资,还有,不一定每个人都是这个数,毕竟我消息来源也就几个)。青年研究员是副高级别,正高待遇,这待遇咋样大家琢磨吧。续聘要求大概是拿到正高(大部分是 4 青级别帽子才可以),没有大腿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留下。所以还是要放弃幻想,留不下是正常的。
还有,这学校是有点不讲究,所谓正高待遇一年 10 万,还不如其他三个同城 985。然后新江湾城、枫林路、邯郸路都是天价房,西南角那家好歹房价低啊而且钱也多给些。
最后,希望这不是个开始,希望没人踩油门,希望大佬身体健康。
ps: 提个问题,阿里开出 50 万的包,请问你的年薪是多少,有多少是阿里付的。
高校广告写的 30 万,请问你的年薪是多少,有多少是高校付的。之后你又申请到了国家或者省市的项目,项目里的劳务费是否要计入年薪。你又炒股赚了些,是否也算年薪。
画大饼迟迟不给兑现、及学校某些方面的内卷。
导致了这起悲剧的发生。
39 岁的年纪,估计是博士之后才没几年。
大家可以推算下这位教师人才引进前后的历程:
博士毕业以后做一轮博后,
然后人才引进当青椒,
完了面对考核,同时还要面对科研压力、教学压力,甚至生活压力。
在校内估计早就看透这个熬资历,排辈分的氛围。
而学校既想少花钱,又想出成果。
这种情况下青椒们能不卷吗?
如此。。。最终成了此起悲剧的导火索。
我们再来看下具体情况:
被害的当事人是 49 岁,不要小瞧这十年。
也许这十年直接体现在了科研资源的配置差距上,
估计早已不是一时兴起而报复,而是平日里积怨已深导致恶果。
非升即走、考核不通过、职场倾轧。。。
何止是高校老师圈,各位想想自己的行业吧。
此类情况不胜枚举,
只是没想到,
如今这种情况已经卷到了教书育人的地方。
可叹。
悲剧已然发生了,
闹到了剥夺他人生命权利的地步。
内卷归内卷,同情归同情。
还是相信法律定会给予公正的判罚。
请问下
现在还反对年轻人躺平吗?
有时候,当人的压力大到一定程度,同时又没有得到对应的正反馈的时候
他可以不选择躺平或者奋斗,他可以选择第三种选项:暴走
他会自暴自弃,甚至以 “光脚不怕穿鞋的” 的心态去伤害其他人
比如这位持刀伤人的教师
躺平,在某种程度上只放弃自己,不危害他人,有可能是这个时代年轻人的最优解,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这个世界。
反正就算不躺平,也买不起学区房,转不了正,拿不到编制。
不是吗?
但是问题是,很多时候到处都充斥着 kpi、“非升即走”、“奋斗者协议”,你一旦躺平,就要面临考核不合格、六年后无法续约、失去职位…,这也就导致大部分像我一样普通的年轻人不能躺,也不敢躺。
进则买不起房,转不了正,就算奋斗也根本看不到希望;退则不敢躺,不能躺,躺平即失业。
进退维谷,看不到希望,于是很多人走到了绝路上。
不能躺平,才是这一系列极端事件的根源
以上
我博士毕业已经到了第六个年头,从一个理工科地方高校跳槽到一个文科地方高校,职称按部就班的评上硕导升到副教授,核心刊物攒出省部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 看上去似乎一切四平八稳,实际上,我没有哪一天感觉轻松坦荡,类似于某种… 不敢躺平却无时无刻不想躺下的疲惫。这不是刻意的个人凡尔赛,而是学术圈青年学者普遍存在的心态。
现在的我,打开专著想的第一件事不是怎样阅读,而是如何取巧,跳过阅读阶段以最高效率整合论据,把论据搞到手,著作就可以撇了,妥妥的抖音式阅读法。那些当年觉得何等深邃的经典,当下重新翻只是觉得无聊,却又不得不读,因为写论文需要评项目要用…… 写论文已经成了某种批量生产的勾当,学术会议充当某种产品展销会,样品生产的越多销路自然就越广,书籍不是书籍,而是库存的零件,文献不是文献,而是需要整校的机器……
不知从什么起,我作为一个人文学者,看见书,居然会烦,然后升腾出某种无明业火,想要驱散虚无感,却闭上眼睛陷入疲惫带来的更彻底的虚无。然后忽然意识到,我毕业才六年。六年前,我是认认真真打磨自己的博士论文,觉得这是自己的成果,要努力把思想提炼初观点,持续培育自己的学养。现在呢,读书码字无非做活儿罢了,乐趣断然是没有的,没有乐趣却又是必须要做的,对自己的身份进行理论概括,我,无疑已经成为了…
一个、批量生产文科垃圾论文的、自以为是却无法自得其乐的、学术民工。
那位失去理智拿起屠刀的,也是一个学术民工。他杀了一个人,却杀不了体制,太阳照常升起。
我和他的区别,可能仅仅在于我没有了学术乐趣却依旧有生活的意愿,他因为坚持不了学术乐趣而失去了生活的资格。
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与局外人无关,所有的人都不过是借题发挥,作为 “局内人” 的我,只有一种 “这事儿早晚要发生” 的麻木。评价考评机制如此,发生极端事件只是一个时间问题,“高级知识分子”这个标签,被非升即走夺走了 “高级” 的尊严,被急功近利消解了 “知识” 的意谓,只剩下了“分子”,那种可以杂糅进利益链条的渺小无状的存在。
资本逻辑引领下的高等教育有其客观规律,吃人肉不吐骨头的场景当然也包括象牙塔。二十年来 中国人已经慢慢习惯了工厂 996、办公室 996、中小学 996,没理由不会习惯高校科研 996。高校科研有着工厂、办公室、中小学的根本区别,它其实不是绩效驱动,而是单纯的成果驱动的,绩效可以靠计件计时衡量,所谓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然而无论人文社科还是理工科科研,成果驱动或多或少充斥着一点玄学意味,那就是努力了也可能只肝出来一地鸡毛。如果夜以继日只能捯饬出无足轻重的鸡毛,饲养员早晚都要腾笼换鸟。
用不着大惊小怪,国内学术界生态的恶性循环早已经开始了,打破唯论文论不过是掩耳盗铃,不以头衔标签多寡定待遇更像是个冷笑话。这几年,各 985 高校的博士后队伍愈发的像整齐划一的工仔厂妹,且后继着源源不断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国内土鳖博士混的比留洋博士强这种过去看来的奇葩事实,现在各高校随处可见,毕竟头衔换不来成果数量与项目平台,各种各样的 “倒反天罡”,对应哄抢的无非是上级部门施舍下的碎银几两。象牙塔干不干净我不知道,但富士康能搞无尘车间这是一个基本常识。终会有一日,知乎这种人均 985 的拜学历教平台的信众们,会明白资本逻辑驱使下万众一心皆民工、条条大路通工位的结局。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我再次重申我一贯的观点,选择躺平或者佛系的人是现代社会的福分,是最不坏的结局。
如果人家想躺平你都要舆论围剿,那现代社会随便一个人破坏力都非常强。
PS. 张益唐一开始博士毕业也没卷赢,又是餐馆打工,又是开出租车的,混了很久才慢慢混回学术界,晚年才一鸣惊人。
他有这个打零工躺着的宽松环境,之后有建树能一飞冲天,没建树也可以混过一辈子,不至于去搞事吧。
想起了 16 年的李思涯掌掴甘阳。
没想到五年后变成了这个样子。
这事涉及到的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青教非升即走制度的问题。
而是中国的研发资源过度集中在高校系统内的问题。
中国因为长期缺少必要的发展压力,而系统性的缺少在编制外的、有足够容量的人才蓄水池。
那就是产业界的研发力量。举个例子——原本制药业应该会自发的建立大量的研发机构和相关服务业,于是会自然吸纳大量的分子生物学、医学、化学…… 等等门类的人才的。
但是没有。
制造业应该会有大量由企业建立的研发机构,来为大量产生的博士硕士们提供生存空间的,但是也没有。
实际上,大部分的专业硕士——尤其是博士——是应该在企业下属的研发部门供职,服务于一些旨在争夺世界级的细分市场优势的项目的。
这个方向才是学术研究最大规模的实践。而高校自己应该去关注知识探索里更偏向基础、公共、普适的部分。
要想减少这类事情的发生,真正釜底抽薪的绝不是什么 “改变青教制度”——那连扬汤止沸也算不上。
而是要解决企业设立自己的研发机构的顾虑。把 “激励企业自发设立严肃的、有野心的研发机构”,提升到“国家养士” 级别的战略高度来考虑。
这毫无疑问是接下来中国继经济、军事之后,在科技战场以及随后的文化战场上能不能同样实现势均力敌、乃至于后来居上的关键所在。
太惨了,哎。
尤其和周围类似资质的人一比,要么已经美国 tenure,要么在互联网 ds 吃着火锅唱着歌,要么在药厂躺平,真的目不忍视。
城里的白菜,不好拱啊。
以及有必要澄清一点:其实他老板其实给他指的才是康庄大道,奈何他自己非要钻牛角尖做学术。NIH 的博后可能学术上没那么硬核,但是绝对是走工业界非常好的入门经验。他要是 NIH 博后完直接去药厂老年统计师起步,干到现在怎么着也是副导演了,下限也是房车车娃娃狗,运气好来了我司这种,现在起码大几百万美金躺户头上…
选择 > 做题啊
一家之言,主观看法,利益无关。
国内的 Tenure Track 只能整个邯郸学步。别人的 Tenure Track 目的是为了让青年教师能够 Tenure,国内把它变成筛选青椒养蛊的手段。压榨青年教师在 9 年 (最多 9 年好像是因为给 10 年合同就变成终身的了) 之前出成果,还基本不给经费,间接导致大部分青椒根本无心教学,一心科研,有时还要压榨学生来给自己出成果确保 Tenure,导致国内本科生教学大都垃圾。只能说本来许多高精尖博士是不应该加入卷教职的行动中的,不过国内产业转型失败,业界根本就不能吸纳全球数量最多的博士,这些博士也就只能卷教职,造成压力极大,淘汰率极高的非升即走制度。我没有记错的话,武大曾经的 tenure 成功率只有 4%。
所以对于寻短见的大家还是要宽容点。不然天生万物以养人可能就是他们新的路线了。
我对 tenure track 长期以来都是持负面态度的,原因很简单,这个制度和苏联留下来的名册制和等级授职制不兼容。tenure track 美其名曰扩大用人单位自主权,实际上是对科研的全局国家计划是一种变相破坏。
虽然说,学界的名册制和干部制度里的名册制不太一样,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名册制首先是要有一个名单,这个名单在学界的体现就是编制。
只有先核定岗位数,再核定编制数,这才好进行有效考察。如果任由一些单位搞事实上的严重超编聘用(即大量的 tenure track 轨教研系列辅以极高的淘汰率),那么则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 大量的人才在为实际优先级不够高的目标呕心沥血、殚精竭虑,而真正高优先级的目标却无人问津。最终结果是大量的有型投入和无形投入与高优先级的有效产出的关联性极低。
这种资源和目标的错配,是迫切需要改善的。
当然了,退出机制很有问题也是了。
高校 tenure track 出局的,也应该给个多样化的安置待遇嘛。
都是博士,甚至还都是博士后,又做了几年研究和教学,对这批人开一个绿色通道,送进政府当公务员,在政府直辖智库里继续做研究,对于改善治理能力,增强一下各级(特别是各级地方政府)政府对各学科和各产业的前沿和大趋势的态势感知,也是很有价值的。
如果有人要喷,我还是那句话:一个博士后,二十年受教育年限,八年全职教学和科研经历,配不上一个技术向的公务员编制,还需要公考?
要是姜老师知道自己复旦留不下,还能在上海当个公务员,会不会激情杀人呢?我估计几率很低吧。
当然,我个人希望不要判死,死缓之后注销掉他的户籍,把他一个数学博士安排进惩戒营继续搞研究吧。如果死立执,等于一下折两个数学博士,损失属实巨大。
相比之下,那些要躺平的年轻人简直就是菩萨再世,温良恭俭让的谦谦君子
更值得关心的是这个回答下一大票的共情。
或许嫌疑人有自己的个人问题,也许他就是脾气暴躁,诸事不顺
问题的关键是,能和他共情的人是如此的多,这是个共性问题
在这个卷到死的社会,太多人受过类似的委屈了,一个个都急切盼望着一个突破口
细思极恐
中国大学的青年教师群体真的是内卷重灾区。
像这种名校留教的,现在光国内 985 本硕博已经没资格了,筛选标准已经达到国外本硕博甚至是教授。
复旦博士毕业的去三四线不入流学校教书才是主流。
别说什么博导年薪多少,我们来说青年教师,像我们文科毕业的,留校每月五六千,太卷了吧!!
现在还要求不升即走,太卷太卷了!年轻人不要生活的吗?!读到博士真的太无望了!
我是 15 年毕业的文科生。当时情况已经如此。留校真的,太苦太难。
———————-
知乎上不仅人均年薪百万,还都是博士一毕业就都是博导的。
果然,这位事主之前是苏州大学副教授,到了贵旦反而变成研究员了。呵呵!!
年轻人不要生活的吗?
高校里的陈腐冗杂气息还不够多吗?
呵呵!!
我是文科生,我只说我知道的,上海高校的文科专业的青年教师,工资多少,呵呵,就差不多这个数。教授们大概可以到年薪 15 万左右,但那时基本也是退休年龄了。而且,越是高贵的学校工资与严苛的标准越不相称。可能吧,上海不缺优秀人才,顶着一个名校光环,不给钱可能也有许多人会去应聘,真是傲慢至极!!读书十几年,好不容易熬成高校教师了,结果只是高校的廉价劳动力和韭菜,可悲无奈可悲!!
航空界有个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 29 次轻微事故和 300 起未遂先兆以及 1000 起事故隐患。
能干出杀人这种事的,都是不值得洗地的极端分子。但是这样的事故背后,一定还有很多不那么极端的人,在面临同样压力的时候不会去杀人,但是会以其他方式增加社会的戾气,比如把不小心迟到的外卖小哥骂一顿之类的。
高校的非升即走和业界的 35 岁现象,最大的问题其实是让身处系统之中的人失去了退出机制和再来一次的机会。中国现在发展这么快,指望一个人靠一项技能在一个行业工作一辈子是不可能的。从不合适的岗位退出(很多时候其实是行业本身的问题而不是个人的问题),重新选择更合适的地方,这是一件应当成为常态的事,我们也不应该对退出者抱有太大偏见、认为其能力不佳,从而歧视性地剥夺其机会。“能力得跟得上年龄”,这句话看似有道理,实则有毒。(当然,也不全是年龄问题,比如年轻的直博退学学生很多时候也会成为被歧视的 “退出者”)
这个事件中的死者错了吗?可能并没有。错的是整个社会的傲慢与偏见,但是恶果却让他一个人承担了太多。可是每个人也都可能成为那个被当做出气筒的倒霉的人。
这就是献忠
我觉得有几位回答已经很好了。我补充说几句。
6 年非升即走是某位领导的 brainchild,而且是其一贯作风(怪不得双鸭山大学的人都来吃瓜了 ( ̄o ̄) ,看来优秀校风也是代代传承呐 ( ゚∀ ゚))。他同时还制订了类似 KPI 的考核要求下发到学院,如果完不成指标,学院要吃苦果(什么苦果你们都知道的(¬㉨¬))。据说当时就有一些学院的领导和他呛。
真没想到学生内卷完老师来内卷。近几年,内卷将会是很大的社会问题。
中山大学一青年教师,曾经甩了院长几巴掌。看来,中大男教师,已经是个自控的人了。
同样是几年前,广州某大学一个计算机方面教师,弄死了另一个教师夫妇两人(假如那个 “某” 字影响了阅读,可以把某字去掉)。更惊奇的是,计算机教师和被弄死的教师,他们研究生时期的导师,是同一个人。同门相残。
看到了数学男教师被警察抓捕时的视频。很痛心。男教师头发很少了,说话很条理,中途哽噎,说长期受到了不公待遇和陷害。姜文华老师平时应该是个木讷和理性的人。
但愿姜文华老师能判个死缓,然后再在牢里有时间去攻一些数学难题。当年杨小凯,也是在牢里,练成了盖世神功。目前未知道数学院院委书记是否有什么不好的针对姜文华老师的事。
此事,对国家教育部会是个警示,后续相信会出头一系列政策。
是时候关注一下国内的非升即走情况了,但是也很矛盾,说一下为何矛盾。
根本原因是:博士供大于求。
六非:来我这里吧
高材生:去 nm,没前途
高材生:名校给我机会吧
名校:来做临时工,爱来不来
一、非升即走——临时工
这几年,国内学会了国外的非升即走策略,就是给予青年教师相对高薪和更高的起点
(比如入职就给副教授甚至正教授,当然是特聘的。还允许招硕博,而正常的序列,需要很多年才能达到)
但是付出的代价是:严格的考核,非升即走。
比如前俩年武大当时搞这个,119 位被考核教师中,只有 4 人通过评审入编,淘汰率高达 97%。
对于这些青年教师,可就惨了。
回国三四年,基本上忙于适应环境,做科研也难有大产出,结果考核不过,你再想着去其他学校,可是其他学校也不傻啊。
你都是大龄青年了,科研水平几年后可能也差不多要废了,而且还不一定比得过刚入职的小青年。
再加上几年的熟悉,人也变精了。
所以,非升即走,想找个便宜下家,也不容易。
这起事件中的姜某就是如此,先去苏大,后去复旦,6 年非升即走,结果自己没达标,可是已经 39 岁了,再加上离婚,基本上可以说是陷入了严重的人生危机。
只是可惜了死者,他只是代学校受过。
但是,学校真的有错吗?这也是我想说的另一个内容。
二、学校的无奈——僧多粥少
其实,这些年来,非升即走之所以出现,背后的原因就是:人才过剩。
2008 年, 我国博士学位授予数正式超越美国,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到如今,我国每年毕业博士 6 万多。
这是个非常庞大的规模,再加上大量的海外归来学子,可以说,我国的博士是严重超量了。
面对这种情况,学校的机会本来就不多,一个稳定的学校,对于师资的需求基本上是固定了,哪有那么大的缺口。
于是就出现了 “特聘” 系列,反正就是临时工,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
正常学校,一年退休几十个老师,理论上也就进来几十个老师,这些老师往往需要从讲师——副教授——教授一步步做起,毕竟名额有限。.
而特聘人员呢?往往一步登天。
直接给副教授甚至教授待遇。普通教师序列想要拿到硕导博导也需要好多年,可是特聘序列一进来都拥有。
至于待遇更是悬殊。
后者可以达到前者的好几倍。
这种情况下,那自然就是利益和风险匹配了。
现在不少学校有大量的特聘,多的听说鸭大一年可以达到数千人。这么多人,按照规模,最终肯定只能留下几十个,剩下的都只能找下家。
其实,也就是,愿赌服输的过程,如果赌赢了,加入学校正式行列,输了换地方。
只是,有的人,不愿意服输,极端的就成了这样子。
所以,当前,其实谈论谁对谁错,真的很难。
如果高校严格限制,按照传统序列,那么每年全国 4000 来所高校,估计缺口也就是万把人。剩下的五六万人,那都将无法进入正规教师序列,这些人怎么办?
所以,这些年来,我看到的情况是
1,非升即走抱怨很大,压力太大,前途未卜
2,其他人依然义无反顾加入这个序列,而且还要抢。
本质上,依然是供需平衡被打破了,导致博士太多了。
可能还是要正确的塑造博士的人生观吧,做科研进高校并非唯一的路,也要降低期待。
顺便,结合我们一堆青椒的看法:慎重去 “非升即走”,坑不小。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_天子之怒_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一些流传的内部消息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与非升即走的制度有很大关系,青年教师被榨取完价值就抛弃了。这个制度把青年教师当成了韭菜,一茬一茬的割,只是没想到遇到一个刺头,韭菜没有割成,反而把镰刀崩坏了。希望这个事情也能给高校的决策者们一个警告,做事不要太过分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评论区是系统关闭的,不是我设置的。
这个问题非常严重。国内是有严格年龄限制的(不写在明面上),达不到要求,走容易,可是走哪呢? 无论是从教育资源还是从人力资源,一个 40 岁科研分流的博士,企业不要(因为没有企业经验),混社会?不被社会吃了就不错了。至于婚姻、家庭等等,这不是 20 年前啊。20 年前,博士作为人才引进,还要解决配偶问题。除了绝望,就还是绝望。每年 10 万名左右的博士生,几年累计下来,就很大的团体。原子化的高龄博士毕业生团体,哪有什么未来和希望?而且居然养活不了自己。
[因为残酷的非升即走,他发过 Cell、当了 16 年博导,却依然遭辞退,被迫开出租车糊口mp.weixin.qq.com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mp.weixin.qq.com/s/vXbcvXHVcdOhIidjkx2cug)
因为残酷的非升即走,他发过 Cell、当了 16 年博导,却依然遭辞退,被迫开出租车糊口其实这是东亚文化的通病。东亚文化对求知本身没有热情,东亚文化对知识的高度功利性,以及传统人文色彩(假设有一点)在现代条件的缺失,与西方人文的对立,最后是极大化的工具人、原子人。人生中该有的甜蜜安逸喜乐思考等,都没有了。剩下的就是谋生与享受。 我说什么,做什么,其实都没用。力气太小。只希望,今后好一点吧。这个社会的喜气洋洋,不能仅仅是在各种发布的情况下。
今晚, 闲敲棋子落灯花。
我突然想起张益唐了,他当年有个很一般的职位,以及很大量的空闲时间。除了大型科研项目,相当一部分科学研究是很静态的。比如理论类的,需要的是安静的时间和空间。我在美国院子里住的一个小女生,很一般的学校毕业的,在近郊滑雪场的餐馆做服务员。一个月连小费在内,2400。她的房子两个女生合租,连水电 450,这个钱包括了院子里的车库费用。吃东西,自己做,一个月不超过 500,外面吃,一个不超过 700。重要的是,有大片自己的时间。当年张也是,虽然赛百味兼职,
“我就问美国和中国哪个搞研究好?张教授说当然美国好,因为美国养活自己是不成问题的,比如在 subway 打工,业余时间就可以搞数学。但是在中国,包括各个方面的压力,亲人和朋友的,已经社会的不理解等。还有,美国的专家评审只看你的论文,不看你的职业。他发表论文的时候,职位仅仅是个普通大学的讲师(具体也不记得了,反正没有到副教授)。但是那些权威的专家还是很认真的审核了他的论文,如果是中国专家。。。呵呵。”
作者:姬良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841194/answer/7434155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还有人说博士升不上去可以去做中学老师。现在中学老师门槛很高。首先是年龄。各种证书都有考的年龄限制。其次 40 岁,没有教学经验等,基本不会有学校卖你博士的帐,看在情面上,最多给你一个复课兼职做做。这是我亲眼见到。至于培训机构,培训机构基本上是体力活,40 岁的,很少招。最后做什么?超市理货员。一个月 4000,月付。我为什么知道?我投了 200 多份简历,没人要我的。唯一让我上班的,是我楼下的超市。
这个问题真正麻烦的地方,三方面
1、经济本身是有大问题的。如果经济非常好,那么就有民间力量来做基础研究。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民间基础研究机构是有的,后来维持不下去。
2、经济结构有很大问题,没有企业级的基础学科研究。企业有研发,应用型的研发。基于大企业的基础研究、基础研发极少。
3、越来越强调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区别及进入的难度。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是就业人口多导致的。其实不是,是强化社会管理导致的。一个人不按部就班,错过节点,人生失败。这样的例子多了以后,就起到了社会训诫作用。劳动力人口,就只能按照既定社会范式生活、工作。小心翼翼,深怕走错一步。走错一步的代价,是饿死,而不是简简单单所谓社会阶层降落。你让 42 岁,从未打工的,原子人博士,去超市理货,45 岁左右出各种意外的可能性极大。
现在,从价值观来说,横向的,同龄人之间;纵向的,不同代际之间,全部分裂。我去年年底,评论一场高中生游学,北京、香港、上海、纽约、温哥华等地的高中生,展示作品,商业的、艺术的、科学研究的,全球连线,一起讨论。但就在那个会场,走出会议室,公共空间的桌子旁,几个高三的孩子在一起写作业。很辛苦的在做政治题。就是 100 平方米内,两群不同的孩子,他们的未来会怎样?这些问题,根本的,不是钱的问题。
另外劳动者年龄是个非常诡谲的问题。一方面 30,35,40 都是一个一个门槛,过了就很多事不能做了。一方面,劳动力紧缺,要延长退休年龄。还有一方面,自动化程度飞速变高。我最近半年无论超市还是麦当劳,就没有直接跟服务员接触过。这些事情,只要你想,那就是炸裂,炸裂。更何况还有街上占据一半人流 + 车流的外卖人员。这究竟在干嘛?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文明?太离奇了。
我们现在各种进一步的政策,都是要在反复的血淋淋基础后才有。从对青少年的保护、到公共安全,到今后可能会有的用人配套政策。政策制定时,总是假定,人是理性的,个体觉得不行,会放弃。但在政策执行的时候,又百般引诱对方,放心,去做,你机会很大。
我本来上传了抓他问话的视频,但系统不认可。视频非常震撼,他满身的绝望。
向死而生,这叫希望。
向死而死,这叫绝望。
从躺平到向死而死,还剩几步?
宣言: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baijiahao.baidu.com宣言:中国没有辜负社会主义baijiahao.baidu.com
现在轮到,不要辜负这些劳动者,这些不管学历大小的劳动者。不能让大部分劳动者只能以个体商业形式来谋生。知识需要得到应有的尊重,教育需要得到应有的尊重,而不是要通过变现的方式让得到的知识和受过的教育成为个人生存的本钱。
不然,被侮辱的教育和知识,是会反噬的。
有人转了我这个问题,非要我说两句。
说实话,真没啥好说的。
当这个社会卷到一定程度,这样的事情是必然会发生的。
这只是一个开始。
这里再做个预判吧。和台湾一样,大陆的世代矛盾也会愈演愈烈。
穷则独善其身,这可能是咱们作为普通人最大的智慧也是最大的善意了。
除了西南某高校又出了个新名词, 邯郸某大学 。。
前几年我八卦的某兄弟校学生叉导师咽喉,导师叉所长咽喉, 现在终于出了更有影响力的。。。
这个事情之所以让人如此唏嘘是因为在某个年代,比方说 80-85 后成长的那个年代, 很多人真的是以科学家作为终生理想的。
这个老哥是复旦本科, 05 年前后拿全奖出国很不容易。他能拿到 rugers 全奖博士,本科时候基本上是系里的学神, 说是全国的学神也不夸张。 统计在美国很好找工作,他博士毕业以后做了几年博后就回国了一心学术, 家都安在学校门口老破小,很明显是为了节约时间。如果想赚钱去药厂早就经济自由了。
在复旦他的产出也不错, 我打赌他比老一批强得多。 我国高校特有的能力倒挂问题,但是老人能悠哉悠哉划水他只能卷铺盖走人。
有才华又努力了一辈子最后落得这么个结果。。。
看了下光滑已经上不去了, 动作很快啊
这对其他研究猿其实是利好,近期考核肯定都过了,大家伙全部可以上岸了。
姜老师牺牲我一人,幸福千万家。。。
[1 个视频]
这个新闻看的特别难过,想了好一会儿才写。
这事就是一个悲剧。现在先要看一下警方对于事件的调查。
但是本质有一层还是职称和长聘岗位的设计问题。实际没有那么多真的位置,而现在的职位发的颇有「加杠杆」的「泡沫」味道,因此长久看来,能不能 40 岁以后继续在大学工作都是问题。
对于一个 39 岁的大学辞退老师,你说能找什么工作?大学和高中初中知识讲法和管理不匹配,而科研院所有的是年轻人可以招募,教辅行业也不是想上就上。估计出路也就快递小哥和司机师傅。
难过,替无辜逝者难过,也替天下青椒难过。
这是奉献的时代 这是忠诚的时代
爱人也是复旦青椒,毕业留校七八年搞科研,非升即走,一再承诺的标准不断提高,去年文章改的头大,基金申请失败直接辞了,工作这么多年啥都没有除了申请时连续熬夜眼睛差点瞎,终于在我反复劝导下开窍了。现在还有时间陪陪孩子,和我看看电影到处玩玩,暂时躺平其实也有意义的,还是老话说得好,树挪死人挪活。
姜老师如果自己家庭还在能有人随时关心疏导一下也不会走这条路,唉
从在读博士和可能潜在的也许未来也会进入高校的数学博士的观点说一句吧。
这件事提醒我们这些数学博士们要认清楚自己的境遇,即使以后被炒鱿鱼了,也不至于做极端的选择。留得青山在 不怕没柴烧。
至少要培养一样谋生的本事,比如
让你们学术圈天天学美国的破烂制度,看,学出事了吧?
人家美国的学术圈都是社会边缘人和外国移民,你拿美国的套路来对付身为社会核心的翰林院学士,出了事做题家惊诧你兜的住吗?
青少年,甚至一些中青年,他们所选择的所谓「躺平」,其实就是一种「非暴力不合作」。
这是我很久之前就和一些朋友提到的观点。
当时真正让我担心的,是会出现「其他方式」的「不合作」。
哎,现在,来了。
只希望高校院所之类的地方,能够避免类似惨剧的发生。
有人说「共情」的人很多值得重视。
「举个例子」,如果考核要求课时量,而就是不给你排课,让你考核过不去,然后弄你,你又能如何?一点办法都没有。
某高校院所招聘合同上面写了,如果院所违约,赔偿应聘者五百元;如果应聘者违约,赔偿金额一年要几万块。你又能如何?一点办法都没有。
或许很多人的脑海里,都涌现过武松、石秀之类的形象?
甚至是不是也都有那么一丝寒意的念头闪过呢?
这种问题不解决,大概早晚会破裂出来。
不久的将来,满大街都是上没老,下没小,没有对象,租房住的失业中青年……
他们的确是乌龟王八蛋,但你不会因为不是乌龟王八蛋就有两条命。
人真的是很主观的动物。之前安庆伤人案,我就觉得嫌犯罪无可恕,应该原地枪毙;现在数学系的引进人才因为被解聘而杀人,我却有点理解和共情。
我老公给我看这个新闻,我还在想 “青年研究员” 算是什么职称…… 到底算副研还是正研……
看了相关信息,原来是个 “副高头衔、正高待遇”,然而所谓的正高待遇年薪十万……
十万啊我的天…… 在上海啊…… 博士啊……39 岁了啊……
然后就连这十万也要没了……
这心态不崩还能咋样啊……
我其实就一直跟我老公说的,你别看我博后工资挺高,现在好不容易能留也是三年合同制,三年后我如果留不下来我就准备去家门口居委会,离家近上升通道明朗而且我学历优势降维打击也不错啊。
我老公可能以为我开玩笑吧。
然而我认真的啊……
说明帝国の燃料是真的危险品)
看到嫌疑人被警察控制住说的话,说到 “在单位受到很多……(不公平待遇)” 时哽咽,觉得特别难受,想到了自己的一些经历。
搞学术的弱是原罪(我指我自己)
看了高赞回答后,背后突然一凉,因为这个事件的主人公是数学专业的,那么他的手段大概率不会很离谱。
但是换到其他专业呢,如果铁了心要进行极端行为,很多专业都可以办到,更不如说这些在各个专业浸淫很多年的科研熟练工。
众所周知,法师的群伤技能是很离谱的。
最后,人是被逼的。
我觉得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王增琦的工作也很烂,恶心学生恶心老师,希望她得到应有的下场
我知道匿名挂人的行为很烂,但是请大家相信我,我这么做是正义的
事实证明了躺平和认命是绑在一起的,如果一个人不准备躺平,那他往往也不打算认命。不认命,但没办法改命,就只能要别人的命,顺便把自己的也搭上。
起码,这次不会有人说他是个 “巨婴” 了。
要素很多是吧,其实要素不多,只是主流和老爷们喜欢用不同的角度去尝试 “解决” 同一个问题而已。
现在群众给答案了,就看你们喜欢不喜欢了。
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博士找工作的艰辛。并不是说找不到工作,而是说要找到一个合适的工作真的太难了。 既然都走上了读博的道路,很多人还是希望继续投身研究岗位的。如果要找其它岗位,也没必要浪费时间读博是吧。
现在很多高校普遍推开了 “非升即走” 的教职岗位,相当于一个临时工,合同只有效几年,而且入职的时候会签订一个“成果要求”,合同到期后再次考察是否达到当时约定的要求,是否能够转正,能留下来的机会并不高。
然后这个规则就被很多高校搞成了一种剥削年轻博士的手段,大量的招这种非升即走,然后用完就扔。 无论是什么学历,30 多岁就被优化清理失业都是很难受的。
博士这个词并不贴切,读博后就业的道路其实越来越窄,因为做的东西越来越专一,技能越来越单一,被清理后很惨。。
大学高数老师曾经在课上吐槽过,说外国高校的数学老师是几年出一篇论文,国内这是要求一年出几篇论文……
我又想起小学时的一件事来,当时问我爸为什么不通过要求破案率来促进破案,我爸回答说因为这样会导致冤假错案,于是我羞愧不已,觉得自己真是太幼稚了。现在想想,“目标倒逼奋斗” 真的是既自然又无知的想法,只不过有的人只是想想,有的人真的这么做了。
可以预料到的是,未来这种事情会不断出现,且事态会越来越严重,而且你永远也不知道你割的韭菜什么时候会反手夺下镰刀割了你。
一声叹息,这年头学数学的不好好转行做金融搞什么学术啊,前几年复旦一个专业一般的 4 级教授貌似正式工资也就 10 万多一点,青年教师只会更苦逼,五角场的房子吓死人啊,家里没矿的就别掺和学术,这是人上人玩的,读书改变命运但也要选对方向,反正通过搞学术改变真的太难了。
我记得上大学那会,副院长说她父亲是老交大的教授,一个人的工资能养活全家老小和两个保姆,现在大学老师除了极个别的,大部分能在所在的城市买个房子安身立命已经算很厉害的。
凶手是 2017 年进的邯郸路某大学,算起来是 35 岁开始的 tenure track,真的是…… 头太铁了。这个年纪进 tenure track 拼一把的,一定要给自己想好退路。不管是去企业还是跑路到次一级的学校,哪怕进三本带专职校,总要了解一下这些去处并且做好心理准备。而且他之前在苏大已经呆过一轮了,一般这种没拿到长聘的情况,大部分人都会去差一级的学校躺平。再开一轮 tenure track 的都是猛士,而二轮长聘还没拿到的通常结局都很惨烈,不管是在北美还是在国内。这是从个人层面讲的悲剧。
我在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心里突然想起了几年前敝系 tenure 考核没过的国人 AP,自从离校之后这位老师 linkedin 也不更新了,有两年完全没有消息。不过没过几分钟就查到他已然回国拿了正教授的职位,而且身在天坑学院但是现在主要做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看起来是发达了。北美也有 tenure 不过的问题,但是一来人数少,除了最顶尖的学校以外基本上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国内这些 985 级别的学校哪儿来的脸学哈佛不留自家 AP?二来就像我刚说的那位老师一样,拿不到 tenure 还可以跑路回发展中国家的母国一流学校。国内 tenure track 上的这些青椒,如果真的是很想做学术不愿意去二三本,跑路能去哪儿呢,非洲 985 吗?
最后,我觉得有司趁着调子还没有钉的太死,最好反思一下还要不要对躺平口诛笔伐得这么狠。我的一个高中同学也是从 Rutgers 统计系出来的,按说比这位凶手晚毕业晚回国好多好多年了,应该是卷的更厉害了吧,但是人家直接回我们老家一个双非一本,不在双一流跟人卷了。稍微动动脑子想想也该知道,到底是不跟人卷来卷去舒服躺平的人,还是此案这种带着不成功则鲨人狠劲儿的人,对社会稳定经济进步的危害更大。
非升即走算个 p。只要家庭背 jing 雄厚,很差的人也能获得名牌高校正式编制。
(以下内容纯属虚构)
有个男的,成绩不好,一路开后 men。在海外水了一个博士学位,读博期间毫无科研成果,一篇论文也没有发表,更无头衔 (简历部分注水);本和博专业毫不相关;博士毕业时已经超过了 35 周岁。
这样的人,也被 “弄” 进名牌高校任教了(不是中国人民大学苏州校区),教该校号称全国第一的 A + 学科,还深受器重。虽然也是 6 年非升即走,但他到期后肯定能留下来,获得正式编制,前途一片光明。
他的秘诀就是三个字:开后 men。
看到了一个很短的视频
疑似杀人的老师看着文质彬彬,双手背后,满是血,半跪在地上。
心情有点复杂,先生也在复旦,刚读博不到一年,已经是心力交瘁,硕士 3 年的学业,都不及他博士开题这 1 个月的崩溃来的多。
杀人固然且绝对是违法的,但是这一次,真的希望能看到详细的心理描述,到底是哪一个环节的错位,导致了这一声叹息。
本人曾经在复旦数院就读,最新的消息是数院姜文华杀了王永珍,以前还上过姜老师的数理统计,课上是非常不错,但是脾气确实暴躁,之前有个同学被他丢粉笔头,还有个学长直接给他轰出了教室,当年我下课的时候还经常问他问题,现在想想,可真的是后怕。可能评教的时候学生给他的评价比较差,导致一步一步到现在被解聘杀人,真的是悲哀啊!
说实话是非常悲哀的一件事情,是整个大环境有问题。现在高校海归轨道的生存环境是房间里的大象,很多人都避而不谈。
一方面高校对年轻教师乱割韭菜,招聘的时候一波波地收进,用完了就赶人。大学里面既没有工会对教师进行保护,学校招人进来也是养蛊策略,只是给个头衔没有任何环境和政策上的相应支持。越好的大学也越容易店大欺客。我身边都有朋友被学校以奇怪的理由在续聘的时候从副教授降成博士后的。这种事情在其他地方真的是闻所未闻。
社会上的年龄歧视也是问题,导致如果在 35 岁以后的中年人在社会上要找工作也是困难重重。这意味着 35 岁以后如果在一个学校留不下去,哪怕愿意去更差的学校再奋斗别人也不要你。后面每年国外毕业的年轻人一波接一波前赴后继,学校更本不怕招不到人。走上社会凭借学校里面这点工作经验跑去业界说实话对于很多专业来说也很难生存。
如果高校生态环境不改,社会环境不改,以后大家有样学样这种问题还会层出不穷。
天 C 非升即走搞得如火如荼
但各个高校学的却是牛 g 蛇 s,不学不行,学却学不到精髓,于是把青年教师用非升即走的方式,养盅一样招进去,约定三年或者六年考核,不 “达标” 就走人,这个达标本来就没有标。
这样换来的就是青年人才引进后,拼命发论文给学校干业绩,期望一点渺茫的机会,聪明点的几年内抱个大腿,干活做人麻溜点留下。
从中山大学的八千人引进,到武汉大学内卷大 c 坑,很多高校单位顿然就掌握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创收密码,那就是何不多招呢。
人才博士引进一般年龄都在 30 以上,这样六年过后,学校再以不达标的理由,踢掉一层人,换一批年轻点的干的动的
反正坑位有限,能留下的比例就那么几个,剩下的与其说非升即走,还不如说直接被踢掉。
这人目前 39 岁,还处在非升即走的阶段,只是个,这种模,式下的典型而已了,都是逼的,只有同情
邯郸路还某大学?
恶心
我都关着窗
这些事儿你们复旦可以花点儿钱嘛
哪怕嫖呢?
你这又是邯郸路又是某大学
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嘛
哦已经花钱了
那没事儿了
看后震惊。
姜老师,04 年复旦数学学士,09 年美国统计学博士,此后美国博后,方向非参数经验贝叶斯、非参数回归、多重假设检验。
在美期间不如意、离婚、回国后苏州大学不续聘、在邯郸路大学待六年,不达标解聘。
某种程度,姜是大神级别。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绝对胜者。大学期间的佼佼者,美国读博也相对顺利。其研究的内容高深莫测,智力显然碾压普通人。
然后呢……
结局呢……
姜的人生进度条好像是一开始就 90%,很快的 95%、98%、99%、99.5%,然后,啪,归零。
一路拔尖有可能通向震古烁今,也可能通向自我毁灭。其实,哪怕被解聘,他还有许多不错的选择,去中学、去研究所、去培训机构。但是,他做对了许多数学题,却做错了这道人生考题。
这就是抽刀向更强者么?
做人要学会道家思想。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遇到矛盾,要善于通过一些方式把矛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做领导也是同理,遇到矛盾,不要把矛盾激化,而应该慢慢去疏导。这个对于为人处事的智慧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走到这一步,原因实在是太多了。以下缩小范围,仅讨论姜某的科研选择上。
第一,回国时机不正确。
人是有 market value 的。做学术也是如此。如果姜某在美国更好的单位做博后,可能回国会去更好的地方。如果姜某在美国做了助理教授,不管任何学校,回国有各种一步到位的引进项目。如果姜某在美国最后 tenure,不管什么学校,回国了位置都低不了。如果再有一些奖、fellow,那就更好了。
这是一个现实的因素。如果毕业了立刻想要立志报国,那么很遗憾简历太薄了,参与竞争是非常没有优势的。即使国内有人,引进有很多硬的门槛是绕不过去的。
国外博士,即使是计算机四大名校的,为了去好的国外学校,尚且会坚持读六年博士然后才毕业,然后多做一期或者几年博后凑文章,再努力当期刊会议审稿人丰富自己的简历。选择博士后单位还要精挑细选,以确保自己的 market value 持续增长,保证自己的简历越来越好看。找教职也需要老师们出面搞好关系,因为现实就是如此。想要一步到位是不现实的。
姜某直接选择苏州大学,这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如果姜某回国第一站是更好的地方,比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副教授(科大缺教书的数学老师,会努力留人下来),然后争取转正,之后再跳到别的学校,不会只有青年研究员的待遇。
而姜某第一站选择苏州大学,自己的 market value 就已经降了很多了。当复旦不能给出好的待遇的情况下,他不愿意多等几年把自己的简历变厚再去申请更好的待遇,而是直接就去了。在苏州大学做的一般的时候,没有想过跑到国外大学重回轨道制(这是完全可能的)。
第二,不愿意改变自己的研究方向。
很多人说当老师最自由,可以自己当老板、做自己想做的东西。可是现实是残酷的,大家是要混口饭吃的。
就算是张亮麻辣烫的老板,也要做客户满意的麻辣烫。
学校是有考核的。要不考核文章,要不考核申请的横纵基金量,要不考核各种国家课题完成量。
跟着流行趋势走(all in 深度学习),做一些新颖的问题,文章才容易中,才容易上好的会议期刊。做和企业应用结合的,愿意去和企业负责人 meeting 的,才能拿到企业的钱。要申请国家基金项目,要懂得和同事一起努力,也要懂得顺应潮流,才能中大项目。
坚持做自己的方向、坚持做偏理论的方向、坚持不跟风,精神可嘉,但失败的可能性很大,而且其实给没有给学校很多的价值。
举例,如果我研究 P != NP 这样的宏伟问题,有可能做出来了拿了所有的奖、在学术委员会给别人评职称,但是更大的可能是(1)发不出文章、(2)没有企业感兴趣、(3)不容易申请到自然科学基金。注意这三者还是互相关联的。如果你有文章,你也更容易获得资助,甚至企业可能会过来找你合作研究。
而如果我专门研究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懂得某些领域可以水文章,懂得如何想办法让学生可以满足毕业要求,然后我找阿里巴巴、华为等公司的课题做,合作申请专利,再和学院几位老师一起申请大基金项目。几年之后,我可能是复旦大学 — 阿里巴巴数据挖掘实验室的主任,每年有多种 funding 来源,学生培养进度顺利,我上的深度学习课选课人数爆满,试问你学校如何开除我?顶多升教授需要无限年,但是副教授是能拿到的。
许多学校都有很多大的项目,比如重点实验室、超大的课题。如果你愿意去打杂,直接进入大老板团队,稍微转变一下自己的方向,依然发挥自己的专长,留下来通常不是问题的。
第三,要用学生。
在高校任教,教书已经会消耗到许多精力,是一定要把活儿转给学生的。学生做起来当然没有老师好,但是这一方面是必然的选择(老师没有那么多时间),也是学院的希望(很多学校也考核老师的学生能不能拿奖,比如中科院百篇优博)。学生是需要管的,这和企业要管员工一样。
如果一个人博士期间,每年可以发 10 篇文章。当老师之后教书消耗精力、写基金申请书、担任学院各种其他职务,一年能发 5 篇就不错了。但是如果这位老师能带学生发文章、和其他老师合作发文章,也许这个老师一年就可以有 20 篇。
如果一个人只是想静下来做研究,不想去教书和申请经费,不想当学生的保姆和班主任,那么可能需要去国家研究所或者企业的研究所。前者的竞争也很大,而且通常待遇不高。后者现在越来越偏向应用,是不太可能招收做贝叶斯理论的,而且待遇可能会下降。
人们要意识到 “静下来做研究” 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事情的,通常只会发生在你做的研究和国家、企业重大需求一致的时候,比如研发大规模杀伤性核武器、研发光刻机、研发癌症特效药的时候。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是误导了大家,学术界不是这样的,做科研也不是这样的。实际上你需要的是 “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走是不够的,要登攀。
另外,除了学术界,工业界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基本没有上述所说的所有问题。在华为主干线上班肯定要比当老师轻松的多,在北美上班更是如此。工资也会很高。学术界内卷严重的时候,为什么要去陪卷呢?
最后,这位党委书记不容易。大家不要忘记这些默默在基层岗位发光发热的人们。没有一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是绝对不会去选择一个宣布解聘决定、为集体决定背锅这个职业的。
何为内卷?非升即走。
何为躺平?中止下滑。
博士毕业,其实心态上就求安稳了
最好是安安稳稳搞研究,高高兴兴上正轨
结果哪想到博士毕业才是真的试炼的开始
给个期限,非升即走。
但研究又不是做包子,谁知道期限?
读博士搞研究,要是碰到题目不对,老板不好
活生生地把自己活成了高风险低回报的事
名校博士毕业,谁扛得住做十几年合同工,迟早要疯的
真的忍不住说一句:
我国让很多老老实实按部就班活着的人为拍脑袋搞出来的不确定性承担的风险太高了
这么高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的玩法,代价那肯定会是人命
你说难道他们没想过吗
从大学教材开始,苏联教材注重课堂讲解讨论,所以写得薄;美国教授懒得讲那么详细,所以写得很厚;中国教材什么样,课堂教学什么样,上过大学都有数。
欧美的 tenure-track,是抱着发掘新人的心态全力支持培养,实在扶不起来也没办法,所以留任率 90% 以上。
中国的所谓飞升疾走,包着什么心态,鬼知道。
27 岁在美博士毕业,成果不俗,结果连个稳定的科研环境都得不到。当初陈景润讲不好课,也没啥科研成果,也没人把他撵走啊,现在整个社会都是功利场,高校更甚
我早就说过了,RUN
复旦不能提吗?
这位姜老师太冲动了!
想当年我在某双非大学被人严重陷害。学校时任党委书记李某以嫌疑人导师是工程院院士身份,不但不调查嫌疑人,而且竭力阻碍校长调查,同时也不给我任何说法!多少个不眠夜,我想手刃了他们。但考虑到我幸福的家庭,暂时放弃了!
我相信,干过太多坏事的人,迟早会有报应的!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再说,有仇,也不必立即就报。
各位,不要冲动,尤其是长期被不公平对待时。
终于能理解我们学校引进的一个数学教授所言为什么不去复旦,宁当鸡头不当凤尾就是这个意思。在我看来,高校的青年教师是真的可怜,外表看似光鲜,实则到手寒酸,还要上无数的课,住垃圾的教师公寓。环境相当吃人。幸好张益唐没回国,要是回去去了复旦怕不是也被解聘流离失所吧。尤其是搞数学研究这么纯粹的学科,人才真没必要回国,这个别特么扯上报国回国,国内这种非升即走迟早会有这种事爆发,第二个卢刚罢了,希望未来更多鸣不屈敢造反的人。这吃人作呕的 bureaucracy system。我可不是对杀人者辩解,做奴才习惯了别来互相倾轧,都是被剥削的可怜人罢了,何苦难为你我
高校的非升即走和私企的末尾淘汰其实异曲同工,本质就是养蛊,蛊王获得最丰厚的那份,竞争失败者被定义为 loser。
官方还意识不到躺平已经是最温和的方式吗?不躺平的话,复旦大学这样的例子未来层出不穷!
最近,怎么了?
邯郸路上唯一一所大学,确切说,邯郸路上只有复旦。
被捕后,嫌疑人说,谁谁陷害他,自己这么努力,被解雇可能这辈子完蛋了!看完之后,整个人都不好了。心理问题,又又又是心理问题。 大学实行非升即走,末位淘汰的方法,这些高材生们的心理无法接受,出现了这种情况。唏嘘,更可悲。
媒体们都在跟这个新闻,嫌疑人:
姜文华,苏州大学副教授。2004 年复旦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学士,2009 年美国 Rutgers University 统计学博士,2009 至 2011 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 和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兴趣:非参数经验贝叶斯、非参数回归、变量选取、多重假设检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11201327(2013.1-2015.12)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2176(2012.7-2015.6)负责人。项目名称:高维数据的非参数经验贝叶斯方法。
目前得到的消息,供参考。
留美期间,他的美国导师不让学校聘他,他才回国的,这个能说明一些问题了。
目前嫌疑人已被捕…… 视频不易发布,容易被和谐,见谅
说是数学学院党委书记被?
引进人才,6 年不达标解聘…
数学系这么学术化的专业都这样…
非升即走害人啊…
现在高校压力也真是大啊…
对青椒们好一点吧!
也许幸好当年没留校…
国内的这种 tenure 制度的必然结果
六年非升即走,等到当好几年的临时工
最后的时候,直接赶出去,编制也没有了,事业也没有了
中年了,一无所有
他是能自己想开了,去送快递;还是能想开了,去送外卖?
做事太狠,最后肯定献忠满地
最重要的是,tenure 坑的还都是博士
又有头脑又有执行力又坚定的人
真报复起来,比没文化的底层,厉害多了
来说说答主的个人经历。
北美商科博士,并不优秀,曾经面试过几所国内高校。遇到的情况大概有以下几种。
国内高校请自己想想,但凡有商科 elite journal publication 的,有几个人会来你这?你要是 Top2 也就算了,连 Top50 都进不了,还这么多要求?啥 resource 都没有就想让我发 paper?你长这么大是吃空气吗?
还有一点,面试前完全不看简历,只要投了就给面试,面试不满意让我走就行了,还要羞辱我一番???我学校你没听过是你自己孤陋寡闻,你还要炫耀一番?你听过的藤校生会正眼看你一眼吗?
讲真,国内很多教授,挂名文章其实啥也不干,啥也不会的情况(至少我这个领域是这样)在读博期间见的太多了。这些人无非是出生的早赶上了好时候。
很多人问我,现在还要不要出国留学。我的回答一直都是,即使现在这个时候,有机会、有能力,就一定要出国读书。不管是被这样的人教还是被这样的人管,都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难道现在学校希望的是大家就老实的走?就硬白嫖?用完之后一脚踹开就一点事儿都不会有?不会吧!!
最近恶性事件频发,我想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个人问题而是社会问题。
如果不做好蛋糕的分配,不落实八小时工作制,不解决日益激化的阶级矛盾。
我怕的恶性事件会变成常态,更怕我们会变成第二个美国(社会矛盾方面)。
一定要加个狗头才行么
我昨天看到凶手名字时候受到了惊吓。。我曾经和他面试过同一所大学的教职。。哪所大学就不提了,不想让其他人卷进这场新闻。
当时是每个应聘者单独面试,没轮到的人就在休息室休息。我看大家都不说话,有点尴尬,就问他们各自是做什么方向的。除了他以外所有人都简短介绍了一下自己,他就一言不发,低着头看手机。后来面试结束,大家准备回家的时候,他突然主动跟我搭话,说现在海归在国内高校不好混,他十年前就回国了,以前在苏州大学。我问他在哪里读的 PhD,他说新泽西某校。我心想总不会是普林吧,普林的 PhD 也要来和我们卷这种学校的教职了么,就问他是不是 Rutgers,他笑了笑说是的。
其实他说 10 年前就回国任教了的时候,我觉得有点奇怪。我以为他已经拿到了正式教职,只不过想跳槽去别的学校同级别的职位,所以不理解为什么会让他和我们这些刚开始找教职的人一起面试。现在才知道,他是复旦考核没过,从头开始找下家。我不太清楚这所大学面试的时候有没有问一些刺激人的问题。比如,你之前在复旦任教,为什么要来我们学校?你除了青基以外,没有申到其他基金么?你现在的年纪,还能写出好的论文,申到基金么?——根据我面试的经验,他们问问题真的非常直接,非常 “功利”。
我当时本着交流求职信息,同时多向前辈请教的想法,还加了姜的微信。他说平时不怎么用微信,我看了一下好像真的不怎么用,好像连朋友圈功能都没开通。。
这么多干电池,谁是受益者?谁又在享受充电?
谴责那些人吧,好像产生那些人的只是他们自己,而不是他们所在的社会。
好像只要谴责了那些人,这些事情就不会发生一样。
好像只要谴责个人的精神问题,社会就是美好的,但是请想一下一个美好的社会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人。
晚期资本主义,人人有病。
而我朋友的第一反应竟然是:又多了两个坑出来了。
啊… 这
R.I.P
“当场宣布” 这一举动其实是宣告了这个老师奋斗了十几年的所有心血没有得到认可,宣判在该校的圈子里是不合格的(“劣等”)的。这个老师带着这个名声,再找工作工作不易,有点” 圈内社死 “的意思了,这个报复的举动可以理解
uysy 苏大数学系似乎根本没有非升及走的制度
在我记忆里面 2017 年 似乎统计方向很多老师都
自己跳槽去 清华 和 复旦了
以至于我 2017 的统计课都是些莫名其妙的教的
看看苏大统计方向
2017 年根本没有人有教授职称
2021 年两个人有教授职称
一个人本硕博苏大
一个人本硕博博士后苏大
怎么可能解聘一个有统计四大的人
首先,犯罪者伏法这是应当的。
同时,另一方面,高教发展的实在是太快了,三十年前,二十年前,十年前,现在,高校的招聘标准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 “特聘们” 的心理健康和压力又应该由谁关心呢?高校不应该成为养蛊场,青椒们也需要更有尊严地教书育人,而不是成为用之即弃的合同工。
最后,年轻人选择带编制的学校吧,硬卷不值得,至少不会 35 岁后失业…… 不过我看该老师在苏州大学已经是副教授了一样不续签合同吗?还是只是特聘副教授? 特聘 yyds,非升即走 yyds
这是内卷引发的悲剧,这样的悲剧并不是只发生在中国,美国那个杀害章女士的伊利诺伊大学物理博士同样是生活非常窘迫,他的心理变态多少有这方面因素。
我有个可怕的预感,未来学术圈会越来越卷,特别是自然科学。容易啃的骨头在过去几百年已经啃光了,剩下的骨头极有可能是永远啃不动的,我们不可能永远依靠画大饼去吸引研发经费,投资人不是傻子,比如量子计算领域,再过十年依然没有实质性突破的话,热钱一定会渐渐流出。
分旦糕的人越来越多,旦糕却越来越小,怎么可能不卷?
要看此种制度的效果。
而此种制度的大背景是,全中国吃财政饭的、或者说非营利机构,有几个行业,会制度性的在中年解聘员工的?
国企、外资、上市公司、老牌民企,严格遵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如果不是企业扑街,有几家会制度性的安排解聘中年中层员工?
哪怕同一个工作单位、同一个屋檐下,行政岗位、校三产会出现此种竞争行为吗?
推而广之,破学校会出现这种情况吗?
小前提是,博士毕业 28 岁左右,一个六年聘期 34 岁,两个六年聘期 40 岁,人到中年,没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需要放在人才市场拼搏?
我们没有形成完善的社会用工保障体系,结果率先把国家培养的最优质的一批人,推到了最竞争的市场中;在最不应该采用大范围竞争制的科研行业,率先搞竞争,扯吗?
一个人,人到中年,被辞职,原因是该岗位要求持续创新,而员工不能符合此岗位要求、不能持续创新?
外企,起码也会先降级、调任,让其自行离开吧?
这是全行业的问题,不是高校行业,而是高校科研行业,这么玩,祝好吧。
《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劳动法》第二十条
劳动合同的期限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 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以上,当事人双方同意续延劳动合同的,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千万不要以为不让躺平就会老老实实的做奋斗者,没准是奋臂螳螂呢?
我就说嘛,早早晚晚都要出事,以前都是自杀,浪花都没朵大的,这次终于有个刺头了。
一个读了二十多年书的名校博士,为了一个高校老师的工作,为了留下来进入体制内,最后恨到杀人。
39 岁能做什么呢?公务员要 35 岁以下,私人企业需要工作经验,当然可以去送外卖,做快递员。
让一个复旦出身,海外名校博士做个培训机构老师,送个外卖,也能活嘛。
但是对于这样的学术人才来说,打开了眼界,他无法接受这一点。
具体情况不知道,但是现在内卷愈演愈烈,大家都知道要进体制内。
因为我们都会 39 岁,都会变老,都怕被解聘。
有点悲哀,不是吗?
看了一些回答,苦读二十多年的名校博士,为了能有个体面的职位(体制内),被折磨成这样确实有点不人道。
除了体制内,整个社会其实对 35+,40 + 的人都很不友好。
国人躺平被嘲讽,鸡血无门路,人到中年,还是尽全力修行,来保持内心的平静。
平时,多三五知己朋友,多聊聊也会多些出路,尽量不要采取极端的行为解决问题。
对用人单位,也建议对员工尽量多些关怀,至少得让感到绝望的人看到点希望。
善哉善哉……
清华毕业后去德国的电工
刚在豆瓣和知乎同时看到这条消息
然后知乎在分析这种现象的原因
豆瓣在…… 打拳
又一轮对国男的嘲讽
石头里蹦出来,没有背景的人,飞得再远可能也跳不出那只手掌。
何以解忧,唯有入关。
按我们目前的内卷程度来看,不管你有多努力多不容易,绝大多数人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参考高考),而这绝大多数人里总会出现那么一两个极端点的要带走几个人的。
有针对性的复仇还有防范的可能,那种随机动手的遇上了就自认倒霉,毕竟大马路上那么多人,你哪知道谁失意了准备动手?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入关,把那些武力充沛又为人激进的人尽可能送到美国,这样他们当牛仔的同时还能让远在家乡的我们都住上大豪斯。
各施行 “非升即走” 制度的高校注意提防 “模 仿 犯”
太吓人了,不知道视频能发出来不
哎,这件事的定性已经没啥多说的了,
但自己未来可能也会走科研这条路,看着始终还是觉得难受,甚至有点悲凉。
复旦:你直接报我名字得了
众所周知,我们的特色 tenure track 结合了苏式和美式的优势,既没有保留苏式的编制,同时剥夺了美式 tenure track 里助理教授的招生资格和高待遇。哦对了,还有不到人家十分之一的通过率。
一言以蔽之,不给你钱,不让你招学生,你还是一个大概率六年后要被扫地出门的临时工。哈哈哈!牛逼!
受某评论启发想到………… 首先杀人害人肯定是不对的………… 但刑法里可能还有一些不伤人的罪………… 然后嘛………… 毕竟牢饭也是铁饭碗不是………… 还包吃住………… 加上纯数或形式理论物理研究对硬件要求不高………… 只要监狱的囚犯学习电脑能上网 arXiv, libgen, scihub 就有搞头………… 如果能连上服务器连数值模拟的现象学研究都能做了………… 空了可以看看狱友狱警里有没有天赋异禀的,闲着也是闲着只要对方乐意不妨教着玩………… 然后提篮桥有望成为国内顶尖的学术机构 (๑❛ᴗ❛๑)
他被米国导师坑了,当年耶鲁要他的结果被导师挡了。
后来他硬是要回国。问题是他似乎不知道中国的体制内对性格特立独行的人的压制比美国要凶得多。
按说青年教师三十五岁拿不到青基就已经要滚蛋了,杀人还得到 39?这哥们得多能忍啊
注意,我对这件事的定义是赌博行为,赌博行为即是本人并不具备将胜利优势逐渐积累,逐渐累积,逐渐扩大,并且量化胜利的行为。
一场不能将赢一步步做到掌握本质,掌握推理逻辑,掌握进步原因的事情。
就相当于你赚了十万,但你这十万是天上掉下来的,是某个有钱的老板看你喜欢就给你的,是小学课本中在树桩边等待兔子的人。
守株待兔一样的行为则是赌博。
而我知道几位在投资领域极为出色的朋友,他们从来都是极力避免赌博 / 投机,尽力的将能力逐渐提升,避免损失。
但在学校里做非升既涨不一样,除非你在大城市有几套房,不然你作为一个没靠山,没退路的普通人,你的心里压力和底气是极为不足的。
随随便便一件事情就能直接压垮你。
我做科研的朋友为什么能够专心,领着三瓜俩枣的工资专心着做事?他父母给他准备了多套房产。注意,多套。他哪怕是不干科研,凭借长时间做科研训练出来的严谨逻辑,我相信他无论怎么样都能混的很好。
而老师不一样,长时间的举轻重量不能增肌。这是无法否认的事情。重复并不一定会进步。
无法量化成功。更进一步则不足以进步。
当然,触犯法律是错误的,为了避免更多的人陷入生活破碎,只有远见才能避免。
躺平无耻,跳楼巨婴,燥起来,人人有忠献
怎么还邯郸路某大学
就是
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大学
直说不行吗?
有的人因为内卷已经发生了惨剧,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却还在争取进入这个内卷的资格。
这个新闻的当事人双方都是受害者,
可悲的是,找不到加害者。
更可悲的是,无数人还在争着去抢那个受害者的位置呢。
所以,明天热搜一掉,大家该干啥干啥去吧。
突然发现今天是高考的日子,不知道多年前以优异成绩考入名牌大学的当事人对未来有着怎样的规划?
无论如何,当他挥出刀的那一刻,他就已经死了。
这次大学教师伤人事件,我个人认为就是中国教育内卷的一个缩影。中国大学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怪现象,就是每一个老师都得必须发表论文,有科研成果,然后才能够提升地位,才能够有前途,所以就导致中国的大学里边所有的老师都在想方设法的搞论文,搞科研。
但是这种事情想一想都觉得很搞笑,难道中国的大学老师都这么厉害了,每个人都是科研的奇才,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这个制度却是这么制定的。所以,想要在这个体制内获得地位,那就只能拼命的内卷,拼命的互相竞争,互相抄袭,互相造假。尤其中国高校从 1999 年开始扩招后,让本来就底子不厚的大学人才变得捉襟见肘,很多人应该都是属于破格提拔进入大学教师行列的,而现在大学为了完成所谓的任务,为了提高所谓的知名度,却要求这些教师们去完成一些他们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而且是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这个感觉真的就是在儿戏。
我们经常说 “十年磨一剑”,我不相信任何事情,或者是任何一个科研成果的出现是不需要长时间钻研、研究,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就可以完成的,如果能够简单完成的,我想也不是什么重要的科研成果。这也是中国大学的另外一个怪现象,每年中国发表的论文和所谓的科研成果我感觉可能都不计其数了,但是真正的能够应用的,落到实处的,能够带来进步和价值却是屈指可数,而中国每年投入到大学里面的科研经费却是在年年的增长,这难道不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吗?
要用理性思考,比如,制度不让人活,首先指的是制度不让执行制度的人活。
邯郸路就一家 “五角场文秘学院”,“青专” 并掉以后,连第二个疑似大学都没有。其他内容看其他贴,我不敢“造谣”。
我觉得,大学教师要关注自己的退路。要事先想好,一旦有一天,大学呆不下去了,自己还能做什么,市场上有没有人会为你的知识和能力付钱。就像郭德纲相声里提到的,习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帝王不买,则卖与识家。
大学老师很多是从象牙塔到象牙塔,并不了解市场的行情,了解以后,你可能会觉得豁然开朗。比如说,数理化领域的青椒,如果你知道市场上一对一补习国际学校数理化课程的费用,是上千块一小时的时候,你还怕什么大学留不留你。大学不留你,你直接去开个班补补课,一周干两天休五天,就比大学开给你的工资高了。
我作为过来人(做过学术临时工,制定过临时工管理制度,如今已经是正式编内老师,所以匿名),回答几句。
一,关于国内高校山寨的预聘长聘制,已经有很多文章讨论,废话不多说,一句话:这就是校长们的私心,希望用论文冲国际排行榜。
二,中国大学是公立大学,老师都是给编制的,和军人一样,所以老师连医保都没有。编制多少,是教育部,教育厅统筹安排的结果,比方说,某些学校国家只需要你是一个普通大学,每年就给你这么多编制,单靠国家给的编制,想要搞出许多论文冲榜,很难,所以只有学校自己掏钱养论文枪手。
我们要知道大学的钱哪来的?
1。国家拨款(这个想都别想养人)
2。双一流补充经费(这个钱很难花,养人也难)
3。地方财政配套(这个钱能用,但是基本上养人不够,特别像中大深大复旦那种疯狂的搞法)
4。学校自己找的外财(校友捐赠 / 附属医院 / 校办企业等等,这个比较多)
三,但是养人是很贵的,多数学校准备的钱,就是校长的一个任期,校长任期内 OK 了,泰晤士冲上 TOP 多少了,就行了。校长退下来后,这笔钱很可能就没了。
老师怎么办?找个理由解聘呗。
四,收入。
这些预聘长聘的老师,学校公布的钱,其实是用人成本。
扣除五险一金甚至办公室租赁费,到手的,还不如编内老师。
多数老师都是吃哑巴亏,知识分子要面子,所以年年有人入坑。
有的临时工老师,连工会福利都没有(很多丫连档案都不转!工会都没你的份儿)
五,再说说临时工命运。
很多回国的临时工,都是 80 后。
偏偏遇上自己的院长,是 70 后教授,
这些教授院长,多是当年高校扩招留下来的一些不学无术之徒,但他们掌控了权力。
比方说,我一个朋友所在单位的院长,就是一个大专毕业升本科的辅导员,扩招时趁机会读的在职博士,混的处级干部官场,最后靠四级职员转的正教授,论文都是一群人署名,最终还能帽子头衔两不误。
这样一逼,居然管着十几个常青藤海归。
下面的人不服,这逼也不可能善待这些人。
但愿这位院长能寿终正寝。
六,最后小心翼翼说一下复旦杀人案。
这是一次极端的抗争。
姜老师的行为,极不可取,绳之以法也是咎由自取。
但是,这个事情也希望给国内那些冲排名的大学一点教训:
少年不可欺。
出来混,是要还的。
在一个被四处卡脖子的时代,对于愿意回国的知识分子,若不能代之以高宾,将其用在实处,而是搞成某校长冲排名的棋子,这是对一个时代的玷污,也是对民族的不负责任。
因此,
对于这种恶法的始作俑者,当追责!
可靠消息大部分是个人原因
教师精神状态一直以来都有些不佳,同事和学生都有反应
没办法,国内的非升即走,从学生到教师都在疯狂卷了。。。
学统计的来答一波。Wenhua Jiang 之前发过 Annals of Statistics, 在数理统计领域里基本是最顶刊了。可以说他在 2010 年以前的成绩是很突出的。2019 年他发的 Bernoulli 也是顶刊之一,这些期刊地位的确是国际级的。单从学术上来说,在那时他是很优秀的青年学者,到如今的地步也是可惜了。
看来他的心态近几年肯定是有大问题的,但有些事情一旦做出来就没法原谅也没法回头了。无论在学术上的路走多远,心态还是最重要的。
彻头彻尾的悲剧。
只学非升即走,不学配套制度,现代大学的表,翰林院的里,可不是搁这里养蛊呢,如今被蛊反噬,那能咋办?
看我在这里写一篇,故意杀人的法律分析吗?
其实高校搞数学的,真的挺苦的,一是收入不高,没有外快,二是搞纯数学压力还是很大,一般性格都是比较内向的,容易走极端,熟识的几个搞数学的朋友,几乎都是在发牢骚。
本案虽然极端,但也管中窥豹,如果在不完善配套制度,一味地把这些青椒用完即弃,也就别怪出这类事件,早干嘛去了?
说真的,一味打压,只赌不疏,连躺平都不让,那只能在沉默中爆发了。
比起来,双鸭山打耳光那位,真是儒雅随和。
是时候反思调整新机制了:不可能让学院的负责人为不合理的机制背锅!高质量科研不可能三六年搞得出来的。这一轮机制探索下来,可以保留的是:人才选拔机制——杜绝裙带关系,由人才工作小组集体挑选最优秀的人才进高校,门槛提高。进去以后,给个讲师(都是博士),管个温饱,如果科研不行,就要搞好教学,什么都不行,就开掉;如果愿意从事教学,工作 20 年,晋升为教学副教授,但是教授得有科研成果。有的博士,愿意拿微薄的工资进行长期科研,就让他们搞去。现在科研的发达是前面稳定的科研环境产生的,这一轮改革的目的应该是杜绝箩底橙混入高校,选尖子进去高校,但是科研是复杂的,就算是尖子也需要漫长的时间,罗院士测数据都测了几十年。现在这套机制保留进人的那一块就好了,入职后,开人要慎重。出生率低也跟这个机制有关:三六年一考,顶尖脑子都没时间生孩子,既影响人口数量,也影响人口质量。希望大家顶起来,让机制建设者看到。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震惊!无奈!从最早的下毒到现在的动刀子,印象中每年总会出点事,可大可小,所以我一直自称母校是海菌菌医大学的。
全国的无头衔的青年研究员应该联合起来……
多了不能再说了……
这个非升即走是从美国学(xiao)来的
这倒是让我想起了卢刚博士,把副校长以下整个系给干掉了,其中就包括太空物理学的擎天巨擘范艾伦教授~
不是不想向上了,是真的没办法向上了。
躺平一段时间,有助于释放精神压力。
博士都这样了,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你们那些位置太高的世界,我也不是很懂。
我本不想懂的。
各行各业的风开始刮起来了,事情正在起变化!
复旦三杰张维为、陈平、沈逸不知道有什么感想,反正肯定是境外势力的锅。
最近有个女教授挺活跃的,名字想不起来了,也是复旦的。
这下群英荟萃了。
建议在复旦举办文斗、武斗大会,直抒胸臆,各凭本事,让大家一次战个痛快。不然就要出大事了。
按照历史经验,武夫开始献忠的时候,其实并没有什么可怕的,文人开始献忠的时候才是。黄巢、洪秀全等等,都读过书。
读书人献忠,往往说明整个上升通道堵死。此外,读书人由于有文化,很容易发展出组织,这也不是武夫可比的。武夫充其量就是土匪强盗,不成气候。
张飞和关羽在碰到刘备前也没想过干大事,梁山好汉们也得听宋江的。
前几年,读书人自尽的比较多,今年开始,可能献忠的就比较多了。这就是事态进一步恶化的证明。
姜老师的行为是违法犯罪行为,毋庸置疑,但也给一些领导敲响了警钟,保不齐那个青椒被逼急了,也会做出违法犯罪行为,所以领导们还是兜着点。
听说以前有的博士毕不了业,把导师叫到天台威胁导师,有的直接自己疯掉了,然后吓得导师有了心理阴影以后再也不敢逼学生。
这些做法都是不光彩的,但是都有一点作用,就是对上面人进行震慑。
或许比一个人默默跳楼投河强。
不让躺平? 那就只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了呗。
希望隔壁珠三角某综合性 985,华中省会某综合性 985 好好看看,学习学习。说实话这事情最早发生在上海而不是这两所学校,有点出乎我意料。
随着这两年第一批特聘陆续到期,
这只是个开始。
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欺人。
在工作中,我还被人要挟过给我车扎胎,给我划车,还有人要要了我的命,我的领导就因为给他管理的人其中一个打了低绩效,绩效工资低了一些,就扬言要杀了他,工作中我还跟这个人干过一架。
我也有想过要杀了某人,但我从来不会去说我要杀了某人,我会告诉某人令我不满意的地方,改了就改了,若不改,能凑合在一起共事就在一起共事,凑合不了,那就能分开就分开,若是分不开,那就干一架,看谁能赢了,还好现在我还没有遇到不可调和还分不开的矛盾。
贪,都是贪害的。飞升疾走这个狗屁制度就是无尽的贪欲搞出来的学美国学了一半的扭曲东西。
不是青椒贪,是高校贪,上面的学阀贪。跟资本家剥削上班族一样,资本家给尽可能少的工资,哪怕是以公然违法为代价,也要压榨打工人,同时还不停地洗脑,让 996ICU 的劳动者以为自己有前途,就算不爽也敢怒不敢言,完全失去抗争的勇气。高校一样,拿所谓的飞升疾走把青年才俊骗过来,榨干人才的辛苦付出和创造力,最后随便找个破理由,让你达不到要求,升是不可能升的,就让你走,你不走我们怎么找新人才来压榨啊。
贪,高校制度设计者贪,既得利益者贪,扭曲的是圈子,害的是青年人才。邯郸路某 F 高校是嫌你年龄大了打发你走,某 SEU 踢走博后还让你退工资退补助,等于几年全部给人家大学白干。各种花样,就是想用最廉价的东西换来年轻人付出自己的青春。
最可笑的是,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看看今天人们的整体受教育程度,比二十年前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但是,人尽其才了吗?学术圈有足够自由的空间让年轻的人才施展拳脚吗?大概是没有吧。如果没有,如果平均学历的提升只是为了看起来好看,这无疑是浪费资源。
我想看到更好的学术圈。
凶手可恶,必须要接受法律的制裁,另一方面,这个现状也让人想骂人,没有什么办法,但我一定要骂几句。
逝者安息。希望 F 大早日恢复平静。
什么某大学,不就是复旦嘛。要脸就别干龌龊事。
关注年龄 39 岁。
非升即走,6 年,那么他找到这个工作实在 39-6=33,33 岁找到工作。
但是没有符合要求。
今年 39 岁了。
过了网上传说的 35 岁退休年龄了。
未来工作不好找。
躺平的人,主要是大学毕业生。如果算从 18 年福报论开始算,22+4=26,如果是研究生 25+4=29,也就是说躺平的关注人群,最高年龄不过 29 岁。
这里的关注人群,是那群饱受其害的人。
常年 996。
不过躺平最大的危害是不买房。
没房就没压力,就不能被控制。
这个某大学教授,39 岁,应该结婚了,买房了,但是没有工作了……
未来如果还有 35 岁退休的说法,恐怕……
房贷往往是 20 年 30 年,所以确实没有资格躺平。
但是反过来说,如果有房贷但是没有工作,只能放弃房子,如果卖的钱没有还够银行贷款,还要继续为银行打工。
没有房子也要为银行工作,但是还是没有工作……
未来……
众生如刍狗,谁能复得出。
复旦牛嘛!热搜第一到撤热搜,全程目睹,微博就复旦官微呗!都变成政治正确啦,牛啦牛了,更印证了一句,有钱有权可以让任何话语销声匿迹!
杀人不对!不同情
哎,邯郸某 top985 学校还有谁。。。
“邯郸路某大学……”,干嘛不明说?!
江湾五角场周边集中了复旦、同济、二军大等大学,而邯郸路上就那么一所,搞得欲盖弥彰。
学校里也是个小江湖,各种资源和利益争夺,不过走到杀人这种地步,斯文扫地……
上海的生存压力太大,搞得人的心理健康有问题,特别是各种国营的单位和院所。我的兄弟在上海某单位内部争斗,搞到神经衰弱,很是痛心,相煎何太急啊!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吗?
没有报复社会,没有残害弱者。上面的名人名句,也只能是大家事后放放马后炮。他不是勇者,他只是个肉体凡胎。他无法对抗高耸入云的光华楼,只能舍弃一切,撬下光华楼微小的一角。
真的一开始就走错了,假如一开始往南方去、往内陆走,越偏僻越好。比如云南非省会八十线小城红河州去,结果就不一样了。
一来提高当地教育水平(个把个就不说这么大了,最多提高纸面水平);二来自己过得快乐绝不会被当成燃料;三来无欲无求(求了也没用),安静下来做学问说不定还能做出更好的结果。
当什么时候,八十线小城市的高校也能出个张益唐先生一般的人物、八十线小城的高校排名突然靠前了不被众人挖苦讽刺,这个学术环境才叫正常。当然非升即走的政策确实要改变。我觉得最好的方式是类似现在初高中老师一样的制度,新来的老师先去次一级高校做科研,做出成绩了再回来,做不出成绩就留在次一级大学。或者好大学就直接不招新燃料,去次一级的大学里挖做得好的老师,而由次一级的大学来进行广泛招新。由于次一级大学本身受地域、工资等限制无法养蛊,同时高等级大学也不断在挖人激励其不断吸收新血液,这样养蛊本身就变成了养大学,每一个青椒也能在这个制度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一级学校,最关键是科研经费应向次一级大学倾斜一部分(放心,大佬的学生也要去次一级学校磨练,同时自己的队伍也只能从次一级学校来,这样的倾斜是可能的。),这样学校和青椒才可能做到真正的百花齐放。
本质是国内产业升级失败的体现,这才是刚开始而已,用不了几年一旦国内千老一多,科研在国内就像公知一样彻底变成贬义词了。
结合最近的新闻,感觉报复社会逐渐常态化了。
大家好好学点防身知识,看看柯南也行,争取点背的时候不被顺便带走。
另外,“有话不能好好说” 是世界上最弱智的发言。
大家要引以为戒,珍惜别人好好说话的时候,不然刀就劈上来了。
不过也不要有太多恐慌,大多数报复社会都是 1 换 n 的方式,而不是暗杀,练练长跑差不多就够了。
邯郸路某大学 - 复旦大学
光华楼东主楼 14 楼 - 数学系
人物关系 - 同事(教师)
事发原因 - 因工作关系怀恨在心
个人猜测这就是社会内卷体制下的一出悲剧。内卷随着年龄不断升级,到了人生职场阶段,卷的可不是简简单单一次考试的分数,卷的是个人的前途命运,那就自然有人以命相争。
看吧看吧,不躺平就是这样。
所以说还是躺平好。
青椒六年不达标就解聘,而那些体制内 never reads a new book, never thinks a new thought 的老东西一个个活得有滋有味
快来请曹懂王给被害者上一课:
躺平又不允许,想来想去只能捂得充沛了。学术圈就是一个畸形的剥削圈,从上到下层层盘剥,每一层施加向下的压力都是在往自己的脖子上套绞索,这样的事情会越来越多的,只能说感受到刀子的形状之前,某些学阀 / 导师都不觉得怂,该压榨的还是压榨。有点黑暗了(滑稽)。我只能说饱受学阀压迫的人,最次最次也不要再自杀了。
Why always FD
一直挺好奇这个社会明明大家压力都大到爆炸,平常感觉社会秩序又挺好。
感情是啊,压力还不够,只要压力够了,圣人也会动武。
他 39 岁,失去工作。
我仿佛看到了未来的自己,希望那时候,我有退路。
作为一个天坑专业已发表顶级期刊达到毕业要求却仍面临着无比压力的在读博士谈谈自己的看法:
搞科研的人啊,还是要培养一点爱好,高雅的也好,低俗的也好,哪怕低俗到是晚上偷偷看 xxx 都好,这个爱好的作用一是给自己的情绪一个宣泄口,另一方面是让生活多彩一点,给自己对世界多一些眷恋。有牵挂有眷恋的人不容易走极端。
引用一句话:
一个人在二十几岁还一无所有,他想的是如何通过奋斗来证明自己。加入一个人到三十几岁还一无所有,他所想的可能是社会欺骗了他。
就业形势不好,导致高校扩招。扩招后的人终于还是要踏入社会。疫情又导致经济不景气,社会出事特别多。大家都不容易,一起加油吧。
(写于凌晨一点从实验室回寝的路上)
我觉得很好。
躺平不许。
自杀是怂,还浪费公共资源。
那留出来给人走的路再明显不过了。
而且,没有伤害学生,没有把刀挥向儿童。
做得很好了。
当然还可以更好一点:被害人看似是实施者,但他其实也不过是【非升即走】这个制度下的一个小小的执行者,甚至也算得上是受害者。
真正应该负责的,是这个制度的根源。
不难查,制度哪一年开始广泛推广,主管部门的主官当时是谁,网上一查很简单。
不管怎么样,你至少还可以匹夫一怒,血溅五步。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据自己知道的信息写的
09 罗格斯大学统计学博士毕业
回国两次六年聘期
一个拥有时代红利的人都落得这般田地
未来没有时代红利,不知道又是什么局面
就是这样
可惜,如果不去高校,毕业后随便找个中专或者中学混一混,现在也该几套房了
一个关于复旦大学的问题,底下的顶部回答是祝中山大学校长健康
就离谱,但是没有完全离谱
话说,一些高校在想要开除某人,或者因为内定导致不想录取某人却没有合适理由的时候,往往都会说这人心理测试有问题,并找个精神失常的理由辞退。按照我认识的某个交大老师的说法,那套心理测试题,基本上 90% 的高校教师做都会测出点问题来。
然后这次。他们算是自作自受吧。。。
这次不是 “拔刀向更弱者”,也没有什么 “键盘侠”" 只敢说不敢干 ““有种你去找整你的人啊” 等说法
而是人家拔刀向更强者了,人家也不伤及其他弱小,就是直奔主题,既然有人选择了 “非暴力不合作” 版躺平,那自然也有人会选择 “暴力不合作” 的躺平,只不过是另外一种 “躺平”
09 年就毕业了,那时候内卷也没那么严重,况且他的科研能力其实还是很强的。
只能说他选择的路径欠佳,人生机运也欠佳。
能得到耶鲁的垂青,哪怕被导师搅黄,也可以退而求其次,到一个中西部非藤校也并非不可取。
头铁要回国,985 211 的稳定教职拿不到,双非也是可以考虑的。
09 年,他还不到 30 岁,在国际数学顶刊发过文章了。可能性很多。哪怕转战码农。。
然而,他要在两所高校 飞升疾走。中间又遭遇了婚变。
一个学霸,一个地道的沪男,内心的高傲连累了他。
违法自然有法律惩处,非升即走的政策是不是也可以修改一下。
我自己看了下疑似(但是其实就应该是真的)凶手被警察问话的 1 分钟视频。视频中男子自称 “在工作中受到了很多陷害”“受到了很多不公正的待遇”。
目前尚不清楚是否与非升即走相关。也不清楚凶手在 3+3 的六年聘期内学术成果如何?是否有能人,或者熟悉情况的人查阅一下近六年该凶手的论文发表情况,看看是【成果多但是莫名被解聘】,还是【成果本身就不行被解聘没毛病】。如果能证明该教师被陷害,或是被制度 “割韭菜”,请各位仁兄拿出证据让我学习一下。现在没证据上来就骂制度,我很怀疑你们的动机。
总之,本人与著名答主
的观点相左并实名表示反对。我不主张一味地同情被害者而大肆挞伐非升即走制度或是复旦大学,当场杀人还割喉的人一定不是什么小白兔 纯洁天使,一定是个乌龟王八蛋。希望复旦大学校友、学生、教师能够给予更多的信息,看看到底他妈的是谁的毛病。
同时再和其他几个事情联想一下。大连开车撞人那个和投资失败(也有说和女友绿他)有关,南京撞人那个也有人说跟情感有关,安徽安庆那个也有人说和什么什么有关,难道 “事出有因” 就可以光天化日撞人、碾压、捅人、割喉了?要我说这几个没一个好饼,全是乌龟王八蛋变态杀人狂。
以上
补充视频截图:
就是这。他说道 “受到了陷害,受到了很多不公正的待遇”
想过国产卢刚事件有天总会来的,没想到是 40 左右的卢刚
这老师的行为如果能震慑到大批高校的无良行政,无良学阀,无良二代,那也是极好的。不过震慑归震慑,等王师来管事儿了还是要清算他们,不能放过
我来捋一捋。姜老师 09 年博士毕业,同年在统计学最顶刊 aos 发表一作。网传耶鲁要他应该不假,但他老师让他去 nih 看来是知道学术圈过于卷。请注意,以他这样的学术经历放国内是全国优博的水平,他导师是绝对没权力卡他的。11 年 nih 博后当时去苏州大学肯定是有编制的,苏大同学也证实了这一点。想想也是,苏大都混不下去的邯郸路会要吗?所以很重要的一点是,当年邯郸路大学挖他的时候是不是给了什么承诺?要不然他会就这么过去?姜老师在国内这几年学术工作并没落下,发表过多篇顶刊,但依然未能通过非升即走的内卷,因此发生悲剧。我在想,要是当年他只是以普通文章毕业没中 aos,怕也就不会走学术路线了吧。
最 dont face 的是武汉某 985,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被淘汰走了!
我知道虽然可能无解,但我还是多希望国家能够提高博士生和青年教师的待遇!真的,别再压榨了!非生即走的规则,本就是想要把大多数的青年教师逼出科研圈(一点活路都不给了),而不是筛选优秀青年教师的途径。
但是,请问 “规则” 到底有没有看到过,每一个科研工作者一路走来的艰辛,寒窗苦读,何止十余载!我从来都是不相信,什么所谓的天赋异禀!
我似乎看到了,一个吃人的时代,每个人都在不断异化。
有幸来欧洲某国学习,课题组 little walk 的时候提到关于出国开国际会议,我不说大家都懂国内的报销制度吧。可欧洲这边无论是 Prof 还是 PhD 都觉得是一种顺便的度假。报销非常灵活,灵活到大家根本不需要去投机取巧,其次,大家都不缺钱,也不会去想着占那点小便宜。另,PhD 也有非常完整保护的体系,老板不缺钱,所以做科研就真的是非常认真且细致的再做,慢工出细啊。那当然也不会无聊到去压榨学生!本就是一种合作关系。
国内为啥这么多 PhD 心理出问题,大家心里都没点 13 数吗?
我们国家科研真的需要一种良性的循环了,饶毅老师反对造假事件,其实映射的是制度体系框架背后的各种灰色地带。
我相信,如果,大多数的老师没有了生存的压力,那些真的热爱科研,且有能力的老师们,是愿意花着数年的时间潜心放在做研究上。而不是各大媒体上出现的各种关于老师和学生的负面新闻。
唉,心痛!什么也做不了,只想快点毕业找个地方躺平。
小时候被灌输做科研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鸡汤,上大学在数院成绩顶尖自己也觉得有望为科研出力,院里老师鼓励出国读 phd 发展,结果最后确实回母校任教了,却除了科研界可有可无的论文还要被赶走。就离谱。读书的时候天天被教导奉献自己,做有价值的人,前三十多年确实也是这样做的,最后一无所有,过激杀人,身陷囹圄,唉。
这就叫布衣之怒,伏尸二人,血流五步呗~
可惜有的人就是不懂做人留一线的道理,特别喜欢做欠揍的事情,迟早被砍…╭(╯^╰)╮
希望大佬们善良!哈哈哈 别真把人逼急了
时间走到 21 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学术圈已然不是象牙塔。
很多地方因晋升制度和游戏规则的不合理,成为对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进行压榨和 PUA 的大型修罗场。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生一些恶性事件,并非意料之外。
毕竟在残酷的游戏中求生,总会有一些孤独的灵魂走向极端。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会保护自己,学会调整心态,学会对抗抑郁,是尤为重要的。
如果你是深陷囹圄的学生 or 青年学者,一定要阅读下面这篇文章:
如果你已经深受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困扰,一定要阅读下面这份回答:
祝福各位早日战胜自己,成为内心强大的人,避免走向极端。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很多回答也并不是为罪犯开脱,只是借这个案件抨击一下 “非升即走”。
是的,这样显得很冷漠,理应先对犯罪分子进行唾骂,再对受害者表示同情,最后再谈什么 “内卷”“非升即走”“学术圈” 等,这样显得比较有人性,只不过很多人已经不想走这个流程了。
为啥不想走流程?我猜有 “苦秦久矣”“懒得多说”“司空见惯”“喜闻乐见”“与我无关” 等等原因,基本上都是屁股决定脑袋。我去微博看了一圈,风向就很不一样。
所以大家上网也就图一乐,就别尝试说服别人了。要么做个咸鱼,要么做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就是玩。
关于这个案件,毫无疑问的,凶手段残忍,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所有人都不要庆幸 “还好这事没落在我头上”,如果此类案件频频出现,下一个很可能就是无差别攻击,你怎么知道自己会一直幸运下去?
要不校长承担一下领导责任?
不同情嫌犯,我只是根据网上的故事在想,如果当他 27 岁顺利统计方向博士毕业时候,选择了业界或者华尔街打工,会是不同的故事吗?
这,值得吗?
为什么总能把别人用的好好的办法给玩变味?
这才是这次恶性事件,以及众多其他类似性质事件或者没严重到称作 “事件” 的事情里,最值得关注的地方。
我之前劝人没想好不要走,走了就轻易别回来,还有人对我冷嘲热讽扣帽子,不知道他们面对这种悲剧作何感想?
一把刀,两条命,两边都是高知分子,“宏大叙事” 一下的话那都是 “祖国的财富”,贴地气说说那都是某个家庭不可或缺的拼图,是某个人的心灵支柱——现在,什么都没了。
堵嘴又有什么用?问题就消失了吗?
与其想着要靠自己净化毒素,不如离毒素淤积的地方远一点啊。
这种问题只敢看
有时候躺下(单只我自己,奋斗者光荣),好像还是有那么一点智慧的
只要我够辣鸡,就卷不到我
只要我够宅,就痛不到我
“让子弹飞一会”,咱也不知道真相是啥
自先父之后,我觉得能活着就挺好的
毕竟咱没本事为先,也没勇气呐喊,咱就看看,如果有能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咱是能上的,至于别的,我躺着。
据我所知,在欧洲和英国,是不存在非升即走的,他们的制度其实可能更像上个世纪中国的学术制度,只要进了学校也就等于进了编制,非常稳定。非升即走并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制度,它只是来自于美国的舶来品。
有个问题是美国的制度并不一定都适用于我国,美国学术界的很多制度的运行,都是基于一个假设,也就是假设上位者都是道德完人。假如上位者脸皮够厚,那么这个制度根本无法对上位者做出什么约束,这会产生极强的人身依附。比如很多在读博士对国内导师制度各种不满天天把美国当做心中的理想国——我可以告诉大家,美国的制度赋予导师更大的权力。
这样一套制度的运行是建立在一个大前提下——美国是个人均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960 万平方公里土地三亿人,美联储可以无限印钞)。因此学校没有动力把下面逼得太紧,在非升即走这件事上的体现就是,MIT,Stanford 这个级别的学校非升即走淘汰率有 50%,而稍微差一些,在 top20 左右的学校,老师留下来的概率就能有 70% 了(具体数字忘了,就是这么一个数量级)。此外,由于淘汰率低 + 人均资源丰富,被淘汰的人也有个不错的去处(硅谷,NASA,制造业大公司为 PhD 提供了大量的研究岗)。
而我国则是人多资源少,学校有动力去 push 青椒们,而 industry 却没有足够的优质岗位给被淘汰者一条后路走。此外还要考虑到年龄歧视的存在,没有业界经验的被淘汰者转行进入 industry 的难度毫无疑问是 hard。前后夹击之下悲剧的发生是在所难免的。可以说,非升即走是根本不适用于我国国情的。
这个事情发生在高考的第一天,想来也真是讽刺。读书改变命运。读书也不能改变命运。读书让命运公平,读书也不能使命运公平。
身边事情有上过热搜,几百条的评论都是捕风捉影,就连身处真相附近的我,也被一次次刷新认知。从那个时候,我对高校体系,对老师这个职业的幻想都被磨灭。
有时候会想:真相是什么?谁有真正关心真相。我们只想听八卦。
我们只关心自己。
来一场 wg,把反动学术权威下了牛棚,空出教职给年轻教授,不就完事了吗,老教授们家里都有房,饿不死的。
什么你说要再来一轮扩招?三胎?
安全感是人的压舱石。没有安全感的人,会在刺激面前做出高成本的反应。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证安全?安全来自于这两个方面:
1)来自人与自然的良好关系。“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面对刺激,避免被视作 “不安全” 的施者。
2)来自对一切事物的警觉心。对一切事物保有警觉,不要放弃怀疑、漠视威胁,避免作为 “不安全” 的受者。
姜先生刚来复旦时,我就上了他的课。当年他作为 “外聘” 的多元统计课程实在槽点过多。他平常为人颇为孤僻,而考试和上课内容几乎就没有交集,害得我以 B 收场。
最后我在毕业座谈会上还专门吐槽过,劝诫后来学子一定不要选他的课。
想不到最后闹得如此下场。
悲剧的发生从来就不是简单的这个人性格有问题,那个人不该 XXX。
学阀控制下的学术奴隶制度。一些老学阀早已不食人间烟火,滥用权柄,被人革命了。该清理一下学阀,该废除坏的旧制度,建立新的好制度,为人才的发展和良性竞争做作保障。
当年的复旦 ,清北,南开,交大,乃至后来西南联大,可以培养出 叶企孙,梅貽琦 ,邓稼先,钱学森 ,钱伟长,钱三强, 屠呦呦数不清的大家
而现在的。。每年就跟着 欧美那些科学大家后屁股跟风, 欧美人花了几十年研究神经网络,人工智能,提出各种创新 创历史的理论和观点。 这些大学的精英们却只能每年跟着他们屁股后面水文章,
还每年能逼死不少,还能贡献出杀人犯。。
我觉得这些大学不是退步了,而是当年的那些坏人老了后掌权了。
39 岁如果 tenure 能过解聘,谁能开心?何况是一路优秀复旦本留美博士博士后,考公等都有 35 岁年龄限制?他看到曾经不如他的同学比他混得好,大概率接受不了这种落差?做科研太苦了,没有强大的家人朋友支持,没有良好的心态,太难了。压力大工资低。我先生 985 副教授过了考核,发现就单单他的工资还不如我中小学老师高,哎
新时代面貌下的 “你不给我个说法,我就给你个说法”。
感谢知乎教育了我。
在人命面前,精英们忙着关心有没有 “复旦” 的名字,心疼犯罪者的境遇,批判大学的考核制度。
王教授和妻儿定没有料想到今天这场无妄之灾。犯罪者再多苦衷,也是犯罪者,不该被包裹作一个烈士般的人物。
我作为凡人,只能祈求逝者安息,凶手伏法。
非升即走应该反思。 为逝者表示哀痛。
为什么有很多老师不愿去高校呢,宁当鸡头不当凤尾就是这个意思。在我看来,高校的青年教师是真的可怜,外表看似光鲜,实则到手寒酸,还要上无数的课,住环境很差的教师公寓。国内这种非升即走,迟早会有这种事爆发。
最后我想说人生在世,处世要和善,不要因一点矛盾或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难事产生极端的心理。善良和邪恶只有一念之间,如果因自己一时冲动做出极端伤人的举动,这会将自己送入万劫不复之地。
行凶者自然有法律去制裁他。而根据经典的 “屋千蟑” 理论,1 个行凶者的背后,会有 10 个筹划过极端行为的人,有 100 个存在暴力倾向的人,以及 1000 个性格暴躁乖戾的人。
知识和教育将野蛮变成文明,是什么把文明又变回了野蛮?正是扭曲的学术圈。
读博 4~5 年,博后 3~6 年,没编制的教师 3~5 年——你的 10~15 年青春就这样过去了,换来的结果可能是一无所有,40 岁的时候继续当临时工。
高校早已沦为学阀当道、职场 PUA 横行的不毛之地了。你对高校的所有美感,只存在于世纪之初有幸搭上时代顺风车的那些幸运儿。现在,这趟车早就开走了。
不要返航,这里不是家!
别用内卷来套啊,这嫌疑人可不是小镇做题家,吃完瓜感觉更像是留美不成功 + 学术生涯失败 + 教职编制失败三重打击下的失败的偏激。
失败学来套更对味道,毕竟怎么看都是一个大城市中产阶级跃升阶级失败的产物。
事实证明过度挤压摔打电池也是会着火爆炸的
与世界和解,世界依然很美好
我们这里有世界极低的物价成本,有性价比超高的高铁,有发达的移动互联网,如果放下一些东西,你会发现世界怎么这么美好
如果赢不了,就放下,可以看看名山大川,一生这么长,不只一条路
还有超多的选择可以选,何必呢,哪一种不是精彩呢?为什么非要活成别人夸赞的样子?
行凶者对于被害人动杀心,不知事前是否有积怨。这一刀捅出去,我的天,他是预料到某种结果,事先带刀在身的话,可能对于他来说,绝望的程度够深。
从校方有关具体工作的领导来说,假如事先做一些沟通、疏导的思想工作,是不是能适当缓和人际关系的矛盾,或者说是让未达标者有一个心理缓和、情绪疏导,以降低冲突的程度呢?
捅了人了,一切学业上的东西归 o 了,白瞎了以前的成绩,据说其脾气暴躁,这就是情绪不稳定,情绪体方面太幼稚弱鸡了,完全把几十年奋斗全抹去了,可见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
唉!逝者安息吧!
生命可贵,希望人人尊重自己生命,更要尊重他人生命。
这一代躺平的年轻人也许是纯粹为了保住自己小命,迫不得已之下的选择,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抨击他们呢?
这件事说的邯郸路只有复旦大学,这个没必要用一大学替代,复旦大学是不能提还是交了保护费呢?
很多外面消息说是这个人成为复旦大学老师后,6 年工作完成后备被定义为不达标,学校后面不续签,39 岁面临失业压力后导致的悲剧。
其实这个老师算是人才把,何愁后面没有工作,不要把自己问题都归咎于别人。
但是当老师都做到这个份儿上面,这社会的压力可见是不分阶层的。
也希望复旦及时反思教学方面错误,不要就是为了面子各种删和屏蔽。
上两张图吧:
数学没转计算机然后失业是他(杀人者)人生中最大的决策失误。
一个彻底的悲剧,愿逝者安息。。愿大家都不必再被内卷。。
身处 “天坑” 行业。
某日喝酒,友人问:你对自己的处境甚为乐观,从你身上看不到网上所言之焦虑?
答曰:已烂至极点,愁有何用?
一来行业内卷严重,更有才能者尚不得重用,我何必愁眉苦脸;
二来待遇虽差,至少饿不死;
三来我既无人上人之执念,亦无家国天下之心,闲暇能与三五老友聚上一聚诉诉苦,骂几句,也算是一种发泄。
友人再言:我所忧正是如此,万一我等天坑和提桶人士 40 岁被迫优化,既无体力干活,亦无脑力转行,为社会所弃,何如?
答曰:对我等天坑人而言,某事既不需体力,亦无需脑力,掀桌而已,不必耗费自我。
友人:。。。
我:干了这杯!
首先对遇难者表示哀悼,对凶手亦表示惋惜。
我看到了且能理解知乎诸公对行凶者的同情,毕竟他曾是一名如此优秀的青年;
然而我还是要说句实话——
这位行凶者,死就死在他的 “优秀” 上。
大多数人的人生其实是这样的:考不上一本,二本也可以;月薪一万没戏,7k 也能干;提不上 “正科级领导干部职务”,有职级也能接受;女神不理我,找个看得过眼的就行……
这或许不怎么励志、也未必政治正确,但肯这么想、这么做的人大概率不至于走极端。毕竟 **“退而求其次” 才是人生常态,**谁也不敢保证自己永远是人生赢家。
可能有人要说,本案行凶者可不是你所述这类庸者;不错,他或许在某个专业方向颇有建树,但这不等于他在其他方面就没有短板。
一个人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长处,那是极好的;但更好的是他也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短处——特别是当他的长处还没有长到足以包打天下的时候。
如果他肯 “退而求其次”,即使内卷再怎么严重,以他已经取得的成就也不愁没饭吃(而且比大多数普通人要吃得好);
可惜的是,(或许是基于从小到大的学霸人设)他执念于自己的 “优秀”、就是不肯 “退而求其次”,将人生的全部意义押在一件事的成败上,赢了也就罢了,输了就注定血本无归。
这赌注,太大了。
人生有理想有抱负当然是好的,“我一定要留在帝都”“我一定要挣到一个亿”“我一定要考上国考”,这都没有错;能为之努力,那再好不过。
然而如果没有达到,还是要 “退而求其次”。
因为我们,可能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优秀。
我无意间点到微博那个视频的……
杀人的人被抓了,然后警察问他话。
警察:你从哪里过来的。
犯罪嫌疑人:我从家里过来的。
然后他说自己后来在单位受到了很多…… 一直延续到现在…… 受到了很多陷害,很多恶劣的待遇。
这么有文化的人却杀人,真的浪费知识了。你受不了也不能杀人吧,走别的途径解决多好。
目前微博把热搜全部撤掉了,估计今天高考,觉得影响不好吧。
对于恶性案件,如无法短时间深究起背后原因,必须控制传播范围,否则必群起而效尤。
寻常的案件报道就报道了,无所谓。
大连案件出的时候,我跟同事感概,传播范围这么广,有人要学,接着南京出了,我又感概了一遍,他昨天跟我说
人有吃瓜心态,但舆论还是得控制。
你不知道身边的炸弹。
复旦大学,这个性质很恶劣了,据说还有中央的领导这段时间正好在学校巡查。
据说被原来苏州大学解聘离婚后精神就有点问题,建议之后大学老师要多做心理检测,不然太可怕了。
观点就是,时代变了,红利变了,人多了坑少了。要是想去业界去问问去了的学长学姐是最好的。。。不要闭门造车,学术界也可以找人问,没有什么是最优解,要考虑自己家境,性格,能力做决定。
没啥可关注的了,非升即走制度下被解聘然后怒而杀人,自己说受了很多委屈。。。内卷加非升即走制度丰富了高校,采取新人新办法,设置很多新职位,用最小资源招来一批科研民工。。。希望能改善一下这个制度吧,要不就别扩招博士,有些专业博士去了工业界能干啥,同等条件下硕士生本科生优先呐,要是真想搞学术,去美帝也不错的。。。
制度变不了说啥都没用,喷是喷,该去还得去,合同该签还得签,搞科研的又如何,不也是该受欺负就受欺负。有时候科研不比人情世事更重要,太耿直太木讷也不适合国内学术圈。有些高校内的既得利益者长点心,别为了你所谓的排名,所谓的荣誉坑害一些想做学术的人,做研究就让人好好做研究。
不知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看到这个问题我开心的笑了,大学的书记终于逼出来一个大侠了。
汉东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系的故事
(仿人民的名义,汉东省)按照我的母校为原型,写个小说。
我对汉东医科大学作恶多端的书记恨之入骨哦。大学的书记就没有几个好东西。
罄竹难书汉东医科大学书记,我给你们介绍一下。
汉东省医科大学校的书记,他小三 临床医学系的辅导员 QQ 昵称 世事无常。
一个医科大学辅导员起的名字 晦气到了家。
世事无常 让 222 寝室的 姓 N 的学生给她老公找小姐。
姓 N 的那个学生为啥那么听老师话呢?
N 是个挂科超级多的学生,毕业超级困难。绩点不够得降级。
医科大学学生都不想去当兵。
世事无常 对 N 说 不当兵就降级,二选一。与其挂科太多降级,不如去当一年兵。
于是 N 就超级感谢世事无常,N 成为了 世事无常 的狗腿子。
N 就当了大学老师的脏手套,N 有了大学老师的庇护,在大学里无人敢惹。
N 在大学里物色那些挂科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女孩子。告诉他们,只要和书记睡一觉,就能像他一样,书记考前漏题给她。
女生挂科了 降级或睡一觉,二选一。
男的挂科了,N 收 3000 改卷子的费用,帮大家破财免灾。
不会吧?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大学老师】哎,你是大学老师,社会地位很高吧?待遇很好吧?
——其实,我们就是个挣工分的农民而已哈哈哈哈。
米果满足了四亿枪战梦想,窝郭也在逐步架设冷兵器作战体系
此事标志着窝郭 “刀剑神域” 时代的开端
怎么说呢,制定非升即走方案,还有具体执行,给青椒们打分整 kpi 的,从上到下的所有在编行政们,制定的每一份管理细则分配方案哪怕是谈话间的言谈态度,最终都会以一种形式表现在你们身上,见血的不见血的,合理的不合理的,都凭心吧,反正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实在觉得昧良心的怕人报复可以买个保险。不要总觉得有法律保护,法律更多是保护弱者,而那个患有精神病的老师是弱者。
诶,你们猜啊,哪个学院哪个学科精神病最多?
怪不得今天这么多警察,我还以为是领导来视察呢。
大晚上的还有警车在校园里开来开去。
这伙子数院的确实欺人太甚,我以前就觉得他们那里一定会出事,我一个文科专业不小心选了数院专业课,错过了退课,考不好挂了,也就罢了,我补考,又求爷爷告奶奶地求他们网开一面,我跟他们又没有关系,闭闭眼放我过去得了,结果还是把我挂了,我重修,期末为了保险,又是跑去求情,又是写信卖惨,他们还是又把我挂了!
就这么不知道是真榆木脑袋,还是以挂人为乐,欺负外院人?我又跟你们无冤无仇,没有竞争关系,纯粹任意选修,这么可劲地挂我有什么用?就不怕把我逼急吗?也就是我脾气好,忍耐度高,再说也是我自认学得不够好,因此挂了也没一句怨言,还是自己拼命学了一个寒假,第二次补考才过了——我觉得放到期末能考到 B 以上。
不过这么不明事理,不知道一个社会的道理:给别人找难受就是给自己找难受,不出事才怪呢。
我的天啊,这才几天,这么多
现在夏天,天热,要注意汽车里的燃油安全,免得汽车自燃。
在近年逐渐堆积的社会压力和当代媒体强大的传播能力的综合作用下,国内仇杀 / 报复社会行为已经开始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传染链了。
不知道舆情监管部门会不会注意到这一点并尝试着手切断,不过我倒是乐见它继续传播下去。
早该图图了。
政治内斗何时能止!科研人员才能安心搞学问
所以我就说,不要自杀,不要自杀,不要自杀
就是要这帮老棺材瓢子付出代价,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忍不住想输出一点暴论:
一个抽刀的人背后,还有一百个想动手但最后忍了下来的人,和一万个连抽刀这种念头都不曾有过的老实善良的人;
这人被一个养蛊制度白嫖完后没有选择报复社会,而是选择了和白嫖他的一把手一换一,
正是因为还有这样的人存在,养蛊游戏的设计者们才能稍微有点顾忌。
没想到啊没想到 这么点时间已经卷到高校教师了 还能再快一点吗。
能读到博士的人怎么想也不可能是天生暴力犯罪者 那么就连这种人都到了铤而走险的境地 ,大概就是基因变异了吧 和社会没关系对吧
在这里奉劝一句,能读到博士博士后的人 ,能走的赶紧走 。当然了 我知道说了也是白说,大多数人眼里看到的只是天花板 从来不知道地板在哪里
这其实是美国人的问题。
如果当年 phd 毕业后,他的导师能让他去耶鲁大学任教
那也不会有今天的悲剧
不留在美国,就会回国内卷,把大家一起卷到极致
为了自己的安全
你应该祈祷你认识的牛人都安全的抽到 h1b,拿到绿卡,永远的留在美国
永永远远的
(为华为写 homo 操作系统的高级安卓 java 工程师除外)
邯郸学步
照这样下去高校惨剧将绝不会以学生跳楼收场了。
学生还是太懦弱了,老师受到不公待遇后都敢去杀党委书记,学生受到不公待遇后,只有跳楼自杀。
实在没办法,你和老师干一架都比自己默默跳楼好。
根本没有所谓的 “对事不对人”,否定某件事的同时也一定包含着对办事人品格、能力、态度等方面的否定。而一路优秀上来的人自我意识太强,恰恰最禁不起否定,因此在被否定或拒绝后更容易产生偏激行为。
我觉着想要获得健全的品格,一定要在学生时代做次差生,一次就好,体验下不被认可不被看好甚至被打压的感觉,体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知自己的下限,究竟什么能忍,什么不能忍。如果不在学生时代做,迟早社会也会教你做人,突破你的底线,但那时的代价怕不是你我能承受得起的,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提前认清自己,在外界触碰到底线之前就主动止损呢?
我就想哪位大佬分析一下,非升即走符合劳动法吗?大学需要遵守劳动法不?为什么这个政策这么多年没有人举报呢?
从河北省到上海市
Jeder hat mich belogen, sogar die Universität! Die gesamte akademische Welt ist nichts weiter als ein Haufen niederträchtiger, treuloser Feiglinge!
真是刀尖舔血的学术生涯。
现在的内卷把越来越多人逼疯了,身为博士生的姜某,我感觉现在评价体系的残酷性并不亚于江湖上的打打杀杀。
看视频说他受到了很多不公正的陷害,所以作出了这样的行为。
也许我们真的很少关注,每天在课堂上认真教书的老师们,课后都是什么样的生活,背负着什么样的压力,他们的成长通道公平吗?真的如外界所言般光鲜亮丽吗?
还是像你我一样,每天为了五斗米折腰,每天心累得回家后只剩半口气儿,好不容易涨了点工资最后都交给了房贷?
曾几何时,教师这个光辉的职业,成了低收入的代名词,教师除了本职教书外,还有各种繁重的任务,完成不了,就被解聘淘汰。
最后为的是保住学校的光辉。
我曾经有位领导教育我说,你工作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这个组织的成功,只有你保证这个组织的成功,组织才会接纳你,否则,也请你离开这个组织。
后来我就走了,看不上这个 low 逼的组织。
其实这位老师本不至于杀人的,退一步海阔天空,放过他人,也是放过自己。
如果可以放弃现在所有,敢于重新开始,那接下来的生活还有无限可能,现在,可惜了。
故意杀人该怎么判怎么判。
博士在读。
我爸妈一直以为博后和临时工特聘是非常体面的高知工作。表哥做旅行社 20 年,没什么做生意天赋没有赚大钱,被认为工作朝不保夕的反面教材,也是离婚了一次。 一个高中同学华五的博后,工作 007,工资也不高,整天安排干杂活,留校肯定没戏,我妈认为他虽然辛苦但是社会地位肯定不一样的嘛??! 也难怪,社会变化太快了,以前大学毕业就不错了。
我想说妈,时代不同了,既然你在医疗系统,就比较下,你看病一直都是请人找的科室主任,或者主任医师,估计这辈子看病没找过主治。博后,呐,边上护长指挥的那两个规培的,你口中的小年轻。关键人家真年轻,还能留下一步一步来积累还有希望。有些临时的千老,工作不如意不说,肉体也老了,再单个身简直没法找对象了,谁也不是图你年纪大找你的。
09 年 10 年,复旦本科美国名校海龟,来我们西部某末流 985 还是可以直接空降副教授的。你说退一步,送外卖,收银跑堂,各种临时工,其实也能试试去干,只是现在折腾了一圈,实现了阶级的跌落。估计心态崩了。
我和我爸妈说的,我如果肄业以后,没什么事情干,去找我表哥打工干旅游。他们总说不至于,不至于。其实也没什么不好,只要走得出这第一步,也是好于万劫不复。
看过视频,直观感觉这人脾气不暴躁。
看某些答案里说他上课时用粉笔扔过学生,把学生轰出过教室。就这个时代还有和不认真听课的大学生这么较劲的老师,唉,该是一个多理想化的人。
本科数学,博士统计,就这两个专业前者门槛聪明,后者门槛视野宽广、冷静,哪一个也和脾气暴躁不沾边。
视频里,回答刀具从哪里买的,人从哪里来的,住址在哪,杀人原因,是否有他人知道杀人计划这些问题,只有回答杀人原因时他哽咽了几秒后才回答,其他问题,在当时周围噪音嘈杂的环境中,他都文静清晰的回答了。就在大学的课堂上,如果听这样的声音授课应该是种享受吧。
~~~~~~~~分割线~~~~~~~~~~
就他这个资历,如果去公司保守计年薪 30w 起跳。39 岁作为男性处于生命中花骨朵的年纪,那得有多少 HR 抢着逼着忽悠着带姑娘去相亲…。为什么要极限 1 换 1?他说被陷害,受了很多年迫害。
我来废话几句。
首先,不轮何种情况,受多大委屈,杀人都是不可原谅的,任何人没有资格剥夺别人的生命的权利。
所以这个青椒不值得同情。
然后说非升即走。
说实话这个制度不人道,不过这个制度不人道,但是你当年签了,那就是认同这个制度了,好比炒股,愿赌服输,好比买彩票,不能不中奖就耍赖,股票跌了就骂街。
相信他在复旦是非升即走,他的条件去普通 211 甚至非 211 应该能拿到教职不用非升即走,但是他选择了复旦,同样的人也有不少选择清华北大。
现在很多青椒找工作,都面临:985 非升即走还是 211 给编制,或者 211 非升即走而平台一本给编制等等选择。
好的平台自然要求高,现在各个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985/211 重点大学,基本上都是这一套路,除非你牛的一塌糊涂直接给教职(姚期智,张亚勤这类,肯定不需要非升即走)。
而签了非升即走的青椒们都以为自己是能留下的那一个人,而实际情况是留下的人可能是十里挑一,也可能是 5 人挑一。
前几年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的十里挑一,让大多数青椒明白了,非升即走其实就是一种剥削青椒青春的行为。
但是,当年你既然要赌,那就得愿赌服输。
当年说不定继续在苏州大学,不去复旦大学,现在应该也混的风生水起了吧。
杀人,不可原谅。
现在博士满大街了。不值钱了,所以校方才敢这么黑。
最后一句话:博士们进大学不就是为了躺平么,否则早去工业届拼杀了。
谁知道现在的大学老师,进来想躺平?那你迟早躺着出去。
复旦出圣人
历史博导冯伟
教授 陈平
国师张维为
凶手是复旦大学的教师,也就是大家经常说的 “青椒”,科研压力巨大。来复旦大学任教的时候,约定好了 6 年科研考核,任务不达标就解聘。
下午的时候,数学学院党委书记(传是死者)代表学院通知凶手,他被解聘了, 结果凶手当天就割喉了对方。
据说,ZY 巡视 Z 正好在学校,影响非常恶劣,希望以后多关注下心理健康吧。
这种 tenure 制度,是从欧美国家引进的,本身没有毛病,但是国内有点儿太卷了。加上有的人比较偏执,就发生了被拒,哎…
所谓的 tenure 制度,就是说你要在入职后的一段时间(通常不超过 10 年)有一定数量的发表,并且发表期刊不能差,好学校对期刊级别的要求也相应高一些。刚聘过来就是讲师,有的国家叫 assistant professor,有的国家叫 lecturer,下一级是 associate professor,最后是 professor,到了 professor(正教授),就不用担心被解聘了,你后面哪怕洗手不干科研了,学校也无法解聘你。但是,要想获得那份自由,前期的投入和辛劳是巨大的。
这种投入,不只是 AP 的那几年,还考考虑读博士那 5-6 年,也就是说,用 10 年的没日没夜,换后半生的对自己时间的自由掌握权力,值不值,见仁见智了。这也是为什么,我遇到咨询我博士留学的学生的时候,我总是非常谨慎的问对方,是否真的想清楚了,而不只是脑门儿一热,心血来潮。读博真的要谨慎。
博士与硕士的差距,真的远大于硕士与本科的差距,硕士现在都快卷成了本科的延长版了,不少行业,比如金融,硕士居然成了起步学位,汰…
这也是为什么学术之路不好走,不只是国内卷,国外也卷,因为坑儿太少了,除非有教授退休或者去世,不然没有多少位子出来,而教授这种职业,很多白发苍苍的老爷子干得仍然很乐呵,不少寿命还很长,导致学术界真的越来越卷。
我对于金融和经济专业更了解一些,Econ 虽然没有化学、生物这种那么卷,但是也越来越卷了,很多毕业于北美前 10 的名校的博士,也有不少无法正常 tenure 的,我见过博士毕业于北美 top,找的教职也是世界前 50 的,但是 5 年时间一篇发表都没有,最后去国际组织做咨询类的了。还有一个北美 top 毕业,快十年了,才有一篇合作的 TOP5,加一个 R&R 的 TOP 5,也是合作的,没有一篇 solo,最后也是非升即走,离开了。
这些青年学者,不是没有发表能力,只是名校对于发表的期刊有要求,而且这些顶级项目毕业的学者,心气儿也高,都瞄着好期刊去发,一般的期刊看不上的,所以会出现不少学者 N 年来,一篇发表都没有的情况。
人生路千万条,千万别想不开,干不了学术,去业界赚钱也是不错的。数学大拿们,来金融行业,一般人卷不过的。
我是
,关注我把~
首先:杀人 biss,应该偿命!
说点别的,别打我。
39 岁非升即走,太难受了吧。
口口声声的破 “五唯”,但是考核条件越来越严格,招聘人才越来越卷……
“奶头乐” 的年代,大学教师工资却少的可怜,不够在海上这种大城市买房,对,我说的是我自己。
武德充沛,我看他们那党委书记还真姓王。我估计这哥们会激励一堆青年教师磨刀,
非升即走制度下演变成的 “养蛊”,就是只是筛选人却不培养人,内卷的极致,这一点高校和民企越来越像了,实在是有辱斯文。这种做法注定了大部分人是输家,相当不负责任。这和大学应有的价值观是冲突的。教师都不相信的事情,你指望学生相信?大学自私到极致,你指望它培育出无私的学生?
个人来说,其实你看开了,没必要。不如学李白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你觉得很有逼格,很高大上的工作,很多时候是性价比很低的。没钱还累到死,也谈不上稳定。所以,你那么累是想干啥?退一步,海阔天空。
高校之卷,非升即走。
堪比我这行的。。。
悲哀。
心理关怀,不仅仅要给学生,也应该给到老师。
持刀杀人,罪无可恕。
但断人饭碗,犹如杀人父母。
据说这个老师上课很好,脾气很差。由于私生活不如意,在学生不能理解时,同事和领导应当早一些关心和理解。
逝者已逝。
生者已毁。
张献忠越来越多了
非升即走诱发的,都是无辜的人。
转: 嫌疑人是引进人才,本科好像读的复旦。
他到复旦约定六年为期考核科研任务,不达标就解聘,书记代表学院宣布解聘决定。被割喉,当场死亡。
当初耶鲁要他,但是他美国的导师坚决不让他去耶鲁,弄到一个美国统计机构工作,大概有点郁闷吧。后来离婚了,回国先去的苏州大学,不知待了几年,苏州大学不续聘了,可能那时有点心理问题吧。然后到复旦应聘,签了六年,可是脾气不好,大约慢慢也就上不了课了。这几年越来越恶化,院里不续聘了,他估计也有心理准备吧,所以用了这么极端的方式。
人形平头哥,不服就干。
何苦…
示范效应。
以后名校大概会有不少这种事。
大概不会判死刑吧?
无期?
可以在监狱里发论文,争取减刑了。
我看了一下他的文章,我预言过的事情出现了,计算机不知道哪里来的风,就会把你干挺
他做的是统计建模,类似于传统的机器学习
然而现在谁还用传统的方法建模啊,深度学习一把梭,这种水平的算法简直不值一提
深度学习不但砸掉了大部分传统机器学习的饭碗,连数学的饭碗都要砸了
计算机的优美就在于此,计算机的残酷也在于此。
“邯郸路某大学” 是什么鬼?
为什么要玩这种文字避讳的游戏?
匹夫一怒,血溅五步。
1. 养蛊玩脱了,该。其他养蛊还没出事的学校,自己看着办
2. 壮士受我一拜, 有此先例,国内青椒生存环境,大概会变好一些吧?
3. 人民开始觉醒,开始向 资本家、学阀 和 一切 X 阀、X 僚, 发动极限一换一,肉体消灭他们
而不是自己跳河,也不是抽刀向更弱者
这是好事
人民正在觉醒,这是好事
人 民 正 在 觉 醒 ,这是好事
SYSU 还有八千勇士呢,不知道这八千勇士会不会有人不甘心就这样被榨干后踢开 (^-^)
从此一个新梗诞生: 邯郸路大学
另外,继李思涯掌掴甘阳以来,“下克上” 的新潮流大概是时代卷起了新漩涡。
罗俊校长一定要注意安全!
养蛊反噬
邯郸路某大学某学院网站校外人员已经无法访问了……
叹息!
这个事情很严重,影响很恶劣。那可是数学学院党委书记、数学学院的一把手、党的代表啊。
最近外卖都不敢点了,就怕哪个压力崩溃的外卖员加点东西。
我翻了翻这历史没有年代,
没得办法,都想当大学老师然后躺平,后果就是后来的都躺不平
原来我都不知道上海杨浦区邯郸路有那所大学,现在我知道了
不同的文化环境需要不同的就业制度。
昧国那个非升即走制度在中国并不适用,这种制度在中国本来就是容易被腐败所侵蚀。
如同昧国那种依靠推荐信的高考制度在中国难以行得通一样。
中国有太多的人情,到时候推荐信就全成了废纸。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昧国没有就业歧视。
人家张益唐在昧国超市干服务员照样干得好好的。
但如果在中国,你一个高学历的去超市干服务员,那就是各种歧视的眼光了。
另外这种逼迫式制度本身也很难真正催化出思想的火花。
戴维质量管理有一个原则,就是安全原则。
人有了安全感,才能有精力做好事情。
学术也是一样的。
因此中国学术界需要怎样的就业分配制度?
个人认为还是应该铁饭碗。
如果觉得铁饭碗不好听 ,那就日本式年功序列制度,两者本质一样。
铁饭碗与考核制度并没有矛盾。
考核没有通过,学者的收入是会低一点,但是不能低到那种让人无法生活下去的水准。
让他可以继续做研究,说不定以后就憋出了张益唐那种大成果。
例如规定一个老师带学生的数量限制,管你多大名头的学者,带的学生数量都有限制,然后其他学生由谁来带,就由那些考核没有通过的人来带。
高考第一天出了这种事,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
一个博士,智商情商都超级高的人,做出了如此行为,他到底经历了啥?让他如此的不理智!挥刀砍死了一个人!
以前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读书人也挺不容易的!
我能说啥呢?许宁生校长注意安全!… 呵呵!
数学还是个不错的专业,此人前半生的成就胜过大多数人,社会本来就是不公平的,如此偏执大可不必,海归数学博士,搞个计算机、金融,哪怕去学而思教个奥数不香吗,不用一根筋钻教职牛角尖。。。
其实编制这种铁饭碗真的不太合理。
有编制的这群人的超然待遇是剥削于社会上其它所有人的。
甚至资本家也被他们剥削。
又一次打破了我国最安全国家不可一世的神话。
39 岁,学术出身那么好,在学校的时候都是非常拔尖那一类学生,现在混的那么落魄,太惨了。唏嘘唏嘘,杀人肯定不能被原谅,但是真的好惨。还是止不住想同情这个姜老师,哎。
奉劝所有想读博士的人,读博之前都想好退路。别到时候一条道走到黑,万劫不复。
看各位知乎 er 浓度越来越高的阴阳怪气,咋觉得知乎吃枣要步 nh 段子后尘呢……
各位老哥轻点冲啊……
我在这里想说一句,那些因为导师的、学校的,乃至那些所有因为淤泥一般大环境的问题而跳楼的想不开的,
睁大你们的眼睛瞧瞧!
什么才叫汉子,什么才叫血性,什么才叫魄力!什么才是雁过留声!什么才是重于泰山,什么才是虽九死而犹未悔!
自怨自艾、哭哭啼啼、寻死觅活能解决问题吗??
斗争!斗争才是唯一的出路!!
有力的出力!有渠道的发声!
等死可耻!斗争光荣!
名校数学系年轻老师,如果早早做金融专门搞量化投资,早早年薪百万甚至不止,何苦热爱学术做科研? 科研穷三代,医美娱乐富百年!奉劝各位热爱学术的,尤其像我这种出身农村或者小县城的,去欧美国家做科研吧!
不是,这个都没上热榜?势力这么大的吗?故意压热度?那我偏要说!
复旦复旦复旦!
等详细报道在分析具体细节吧。现在公布的细节太少了。但这么大的事一定要查清楚,不能就这么过去了。
别的不说,至少比那些无差别的好得多。
邯郸路有几个大学?还至于「某」?
我看有自称复旦学生的人骂他?这事谁都可以骂他,唯独复旦学生不可以。
因为以后一段时间,复旦必定会给学生和教职工一点甜头。…
还有,真的不要同情任何领导,想想他是怎么爬上去的。
张维迎老师搞出的好制度
以后校书记配备贴身保镖 12 人,校长 10 人,副校长和院书记 6 人,助理校长和院长 4 人,副院长 3 人,助理院长 2 人,有编制的教师 1 人。
保安要求 180 以上,体重 75-90 公斤,18-35 周岁 (超过 35 未升至助理保安队长的一律清退),着重型防刺服,持利斧,斧周围绑着一圈短棍。利斧砍别有用心的临时工,短棍打违反量化的在校生。
讲句实在话,张益唐在美帝被各路学术界大佬打压,落魄到快餐店翻肉饼,人家还心态好。这位在中国当了两轮特聘教师,至少中国对待他比美国对待张益唐好多了,杀人干什么?这家伙当年就应该留在美国找个快餐店翻肉饼,说不定翻到五十岁也能有个大发现
应该早想好了,39 岁了,也没成家没啥牵挂,只要自首不死刑,这辈子蹲号子里面和蹲办公室有啥区别呢?说不定静下心来还能焕发学术生涯第二春呢
国内非升即走制度是什么样的:
某校用一个坑位招了 8 个青椒
分别是赵博,钱博,孙博,李博,周博,吴博,郑博,王博
曰,6 年内发表 10 篇以上文章即可留下
6 年过去了,八位青椒非常努力
赵博钱博发表了 10 篇,孙博李博发表了 11 篇,周博吴博发表了 12 篇,郑博王博发表了 13 篇。
院领导对这八位青椒感到非常满意
赵博钱博虽然文章少,但质量很高,平均 if 是八人中最高的,治学严谨。
孙博李博文章虽然一般,但身出名校,同门师兄弟都是各路大牛。
周博吴博各方面都很均衡,科研教学都抓的很好,没有短板。
郑博王博文章又多又好,堪称卷王之王,对于提升院校的科研水平最有帮助。
院领导们难以抉择,在多次开会,权衡利弊之后,录取了第九位青椒,因为他是本院院士的学生。
连大学老师都有忠了?
早在两千零一十六年,一位伟大的先知,哲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博学学者就说过,在高校混,要带盾,随时要警惕危险。当时众人笑他脑子有问题,还取名 “盾座”。也许带个简易盾牌,能够在危急时刻,保护自己。
相信法律,严惩凶手。
有人说他可以去普通本科,我说一下我看到的情况哈,35 岁以下的普通复旦博士去中部普通高校还是没有问题的,39 岁没有副教授头衔没有人引荐高校也是不会要的。大多数双一流博士去根本没听说过的高校是现实,也不用觉得人家这不行那不行,因为你也不会有更好的去处了。至于去企业,一个学校可能有上千个博士教师,能接收上千个博士的企业一把手数的过来。可以去大专院校,恐怕天之骄子接受不了这样的落差。
1
他的学历和文章已经很完美了,09 年就有四大,20 年还有一篇 EJS 发表,还有 Bernoulli 啥的,真的在国内已经很牛逼了,不知道复旦还想要啥样的。看到有说他在苏州大学也没过 tenure,真的无语,这些文章换个 top3(或者放宽到 top10 吧)够几个人 tenure 了吧(
他的博士老板也很牛逼,个人感觉跟 copss 那些大佬也是可以比肩的。
如果不是以这种方式认识他,我一定会看一遍他的简历然后发一个 “真的好羡慕啊. jpg” 的表情。
非升即走,害人不浅。
当然,最后调查结果肯定不能归在非升即走上,应该是嫌疑人自身心理问题。
毕竟卷是第一生产力。
这证明了铁拳没砸到自己身上之前,是不会喊疼的
高考第一天出这种新闻还真是黑色幽默。。。
第一反应就是唏嘘啊… 也是复旦数院本科,挺好学校的统计博士,没想到… 逝者安息。听到这条新闻想必很多走博士路的同学都会迷惘一下吧
P.S.
没上过这位姜老师的课,只上过讨论班,当时这位姜老师算是一位组织老师。(授课给我们级上过数理统计,大家评价整体内容逻辑尚可,有些同学觉得略难一些。至于给分情况实在是数院和复旦长久以来的话题,不必赘述,与这件事可以说也无关。)
上讨论班时感觉姜老师比较沉默,属于比较醉心学术细节的人,偶尔会提问这样,发言较少。整体接触不多。吐槽一句,数院真的没认真把统计方向的发展放在心上,算是破罐子破摔的意思。前两年还在网站上看到欢迎数理统计的学者加入学院,那这起码的样子也不做呗。是缺这个钱还怎的了,总共只剩两三个常驻老师搞纯统计了,一个还是数学中心的和数院体制有别,剩下只剩云外仙的 yzl,这吸收不到人才不能不说和这个方向在数院算作鄙视链几乎底层不无关系。要找顶级的人才,你倒是得拿出和管院一样的钱啊 \ 手动狗头
知乎用户 温酒 发表 不久的将来,满大街都是上没老,下没小,没有对象,租房住的失业中青年…… 他们的确是乌龟王八蛋,但你不会因为不是乌龟王八蛋就有两条命。 知乎用户 温酒 发表 大佬们别赞了,我错了。 虽然我的专业已经绝户了,校级硕士毕业典 …
导读:没有博士学位的人,读完此文,不必嘲笑博士。归根到底是学术生产线出了问题。学术越来越水的背后是全民精神下沉。请问,现在大学教师中,除了“课题”需要,保持主动阅读习惯而且阅读有质量的人,还有几个? 读博士,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素养是什么?我 …
复旦药学院党委书记从学士到博士的飞跃 作者:张正义 尊敬的方博士, 作为复旦的教授(也作为一名海归), 深为您为建立中国的学术正义所作的努力钦佩不已! 今向您举报复旦药学院党委书记陆伟跃从学士到博士的一步登天, 请查实揭露这种在职挂名变相不 …
上海交通大学张力因学术造假被取消杰青资格,即将再次入选杰青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内科张力博士2020年因“明确科研造假”在杰青公示后,被国家自然基金终审委员会投票因为明确学术不端而被取消杰青,今年再次成为杰青候选人即将参加答辩。 …
品葱用户 大君主行动 提问于 6/3/2021 特别是北欧这种福利很好的国家,或者中东几个石油富国,按道理生活在这样的国家更容易想躺平,因为躺了也有不错的生活保障,那他们的政府就不怕躺平主义蔓延吗? 还有像东亚的日韩香港台湾,政府是如何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