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常态化:在百姓排队与实验室造假中前行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申明: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与单位

核酸阴性现在成了很多中国老百姓的出门必备。核酸检测的有效性还非常短——当听说一个城市出入公共场所要求72小时而非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时,人们的反应是“放松”了。不难看出核酸常态化,实质是全民核酸的频率极端化。

如此短暂的有效期,意味着民众需要经常做检测,从一些城市的实践结果看,为了“可以出门”,把好不容易出门后的时间花在排队做核酸上,并不罕见。

出现这种颇具讽刺意味的情况也是可以预计的。以2500万人口的上海为例,72小时核酸有效期,即使所有居民“完美分配”,完全错峰,每天也有超过800万人做核酸检测的需求。

至于建设步行15分钟的核酸检测圈,尚不确定多少城市真的实现了。即使做到了,每个检测点对应了多大的潜在服务人群?需要检测的人群如果出现聚集——比如某个区域恰好人多,大家又恰好在某个时间都来排队(熟悉上班早晚高峰的应该不难理解这种可能性),走路15分钟能到检测点与实际做一个检测要多久时间显然没太大关系

如今尚是6月,如果到了7、8月酷暑之际,仍然需要日常户外排队做核酸,潜在的健康风险不可不防。

不过就在需求大增,老百姓排队检测之际,核酸检测的各种负面信息也不断传出。多个检测机构因不规范甚至是造假上了新闻。财经口的媒体纷纷报道核酸检测赚钱不易。

一边是人人都要做核酸过日子,一边是靠核酸过日子的丝毫不安稳。这又是一种讽刺。

各个核酸检测机构违规里,情况描述得比较详细的是北京的一家检测机构,把10混1的检测样本擅自进一步混样。我们也以此为例,分析一下这种违规带来的实际风险。

根据一些新闻报道,该机构是把10混1的样本再度每三份合一份检测,也就是实际检测成了30混1,已超出了目前批准的上限20混1。这种过度混样相当于是稀释了检测样本,会降低实际检测灵敏度。但真实影响会有多大呢?

首先,如果样本都是阴性,那倒没什么。本来就没有病毒在样本里,3个10份0病毒混在一起无非就是30份0病毒,结果都是阴性。

可是,如果里面是有阳性样本的,问题就复杂了。核酸检测的实质是对病毒的基因组片段做复制,一直复制到仪器能检测出的下限,到这个下限所需的复制次数就是ct值。样本里病毒越少,到同一个下限需要复制的次数越多,ct值就越高。

国内目前新冠确诊的ct值标准是40,感染者解除隔离的标准是35——康复后可能有病毒尸体还是能检测出,因此把ct阈值调高。但在北京冬奥会时,奥运村采用的确诊标准就是35。把ct值定太低,一是康复者可能总是因病毒尸体检测为阳性,二是出现假阳性的风险会增加。

假设某个10混1的样本里有一个阳性,这一个阳性感染者单独测核酸ct值是35,10混1后检测相当于是连续稀释3倍多一点(1混10保存液为单检3倍),那检测出来的ct值会加上“弥补”稀释效果而多做的1次多复制,成了36出头,还是检测得出的。

按这个机构违规继续3份合1份检测的做法,如果非常不幸,剩下29份都是阴性的。那实际成了一份阳性样本被连续稀释4次不到一点(1混3是正好为单检9倍),检测到的ct值会是38出头,无限接近40的标准线。如果3份合1份的违规操作还不是很小心,取样不平均,正好有阳性那管样本少取了一点,那最终ct值超过40,出现阴性报告,漏了阳性案例,完全有可能

那是不是老百姓就要担心周围实际上有很多阳性感染者,只是因为黑心实验室而漏网呢?

真没必要。为什么?因为实际很多阳性感染者的载毒量是比较高的,检测出的ct值会很低。中国疾控中心的一份周报比较了一些奥密克戎BA.2与德尔塔输入病例的ct值,奥密克戎BA.2国内用的核酸检测试剂,测两段基因片段,ct值中位数分别是24与25[1]。当然结果的范围比较大,分别为15-39与14-38。

要注意即使是30,违规混样后ct值仍在35左右,妥妥不会漏。至于少数ct值偏高,比如35左右,虽说可能会成为漏网之鱼,但想一下这么高的ct值意味着什么。一种是感染非常早期,病毒复制还很少,载毒量低,这些人过两天病毒复制上来了,ct值就下去了,反正核酸48-72小时一做,跑得了这次,跑不了下次。另一种感染结束,复制高峰已过,剩下的死病毒查出来ct值高,对于这些没什么传染风险的情况,说实话,得饶人处且饶人,漏了也没啥损失。

所以这种私自混样的违规操作,遗漏的风险还真不是那么严重。那是不是这类违规没什么大不了的呢?

绝对不是!从科学角度看,违规进一步混样的风险在于造成假阴性,遗漏阳性病例。但从实际后果看,更值得担心的是阳性没被遗漏的情况

如前所述,大部分阳性病例即使按报道中的违规混样仍不会被放过。可没有违规混样下只需对10份样品的受试者重新采检即可。违规之后则要对30人重新采检。而且出现阳性后不单是重新采样的问题,还关系到限制受试者出行等其它防疫措施。从上海等地混样的操作来看,基本是同一幢楼内的样本混合。但这种违规混样,难保不出现地理位置极远的样本混合,一旦有阳性,波及范围难以控制,极有可能让很多人无辜受累。

这也是这种违规操作的最大危害:当核酸检测占据防疫乃至社会运转核心位置时,任何相关偏差,后果不仅局限于健康一方面,很可能会延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此不顾测试者所受影响的违规,给检测机构带来的好处有多大呢?最大的收益无疑是省了不少核酸检测试剂

我没有看到违规实验室负责的检测量是多大,也没有信息指出多少样本是违规操作。假设有9万份10混1的样本被违规混样,相当于省下了6万个核酸检测试剂盒。从一些新闻报道看,在2022年4-5月,很多地方的核酸试剂采购价不断下调,多人混检的每人份价格低到了3.5元以下[2]。

即使以每人份3.5元计算,6万个10混1的试剂盒,政府采购支出无非是3.5X10X6万=210万。

210万倒不是小数目,只不过这是对应了违规检测90万人次,一个检测实验室是否接了那么大的量可不好说。而且离一些人想象的核酸检测造富神话也恐怕相去甚远。

还需关注账面上的违规收入与实际的拿到手的收入是否有出入。常态化核酸检测的钱到底谁来付是有争议的,之前很多人假设是医保,现在医保认为改由地方财政负责。各个检测实验室账上记了多少收入,不代表实际拿到了多少——谁买单还没闹明白的时候,很难想象钱能全部到账。

无论是百姓浪费时间排队做核酸,还是实验室违规造假,这些核酸常态化后出现的问题都应关注并想办法解决。可如果不仔细思考这些问题背后的实质难题,总陷于指责表面的办事不力或利欲熏心,难免走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循环。

参考资料: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大家一起测核酸,一起酸酸酸酸酸

大家一起测核酸,一起酸酸酸酸酸 ·方舟子· 前一段时间中国各地流行抢疫苗,人山人海地挤在一起争着打疫苗。这股风现在已经没有了,因为抢疫苗也就抢那么一次,总不能过几天就再去抢一次。现在中国流行的是人山人海地挤在一起测核酸。哪一个地方发现了新冠 …

不参加核酸检测的人是什么心态?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以前我觉得他们是不听话的人,现在觉得他们才是明白人,我因为做核酸成了密接 知乎用户 李大琳​​ 发表 作为采样的医护人员参加了二十几轮大筛了,身体和心疼都已经绷到极限了。别说人民群众不想参加核酸检测了,我都想摆烂 …

每天一次核酸到底有什么意义?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很不理解,时空伴随 800 米就黄码有意义吗?是怎么定的标准? 某超市有确诊病例,该超市两条街外的公园人员都黄码了,病毒传播这么强吗? 800 米距离——> 黄码,危险! 测核酸——>1 米距离,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