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是从俄罗斯“偷走”的吗?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现在已经是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军事行动的第三周。

到底该如何理解它,一场对抗“自由世界”的反击之战,还是满足“俄罗斯世界”的野心之战?特约记者彭福志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张昕,他从苏联的制度遗留说起,讲到俄罗斯当下的政治光谱,以及保守主义和国家主义抬头背后的复杂因素。他分析了普京的“历史学家”转向——他到底是为什么要长篇累牍地宣讲历史?帝国的幽灵到底有什么魅力?

与此同时,他也提到,俄罗斯与乌克兰两边的普通人都希望保持亲密的关系,期盼人员与货物的自由往来。不知道对于他们来说,现在和未来是否比历史更有意义?

苏联的世界观奔向前方,

如今的世界观回向历史

采访、撰文:彭福志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中,俄罗斯与乌克兰自由式滑雪选手紧紧相拥的场面,是全世界观众难忘的感动瞬间。然而,“我和你,心连心”的歌声刚落,“地球村”中的俄乌友情就被战争摧毁。2022 年 2 月 21 日,普京发表全国视频讲话,宣布承认乌克兰东部地区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为独立国家。

在讲话中,他指责北约利用乌克兰推行反俄政策,强调俄罗斯与乌克兰在历史文化上“不可分割”的关系。讲话中最具争议的部分之一,是普京称乌克兰是斯大林的“地缘虚构作品”,“现代乌克兰完全是由俄罗斯,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布尔什维克共产主义俄罗斯创造的,”是苏联失败的政策将“乌克兰从俄罗斯偷走”。

普京讲话三天后,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乌全境进入战时状态,根据界面新闻报道,截止 2 月 26 日,俄乌战争死亡人数升至 198 人,12 万乌克兰难民逃离。2 月 27 日,普京宣布将装备核武器的俄军战略威慑部队升级特殊战备状态。俄罗斯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核武库之一,俄罗斯国际事务委员会总干事科尔图诺夫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的采访时表示,“现在的情况比古巴导弹危机更危险。”

基辅被摧毁的建筑物 | 维基百科

普京在 2 月 21 日战前的公开讲话或许可以成为理解俄乌冲突的一个切入点,这番话透露了他的何种历史观与政治愿景?他所批评的苏联政策如何为当下俄乌冲突埋下伏笔?历史维度之外,当下俄罗斯政治生态与世界秩序如何影响当下俄乌危机?关于这个话题,特约记者彭福志专访了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与地区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张昕。

张昕认为,普京在 2 月 21 日的讲话中,无论是混淆作为政治实体的俄罗斯与更宽泛的俄罗斯文明体概念,还是批判苏联早期世界主义的想象,都流露出他延续“大俄罗斯文明”的渴望和建立“俄罗斯世界(Russian world)”的野心。张昕也认为,普京所批判的苏联历史遗留确实为当下俄乌关系埋下伏笔:后苏联国家为了稳固独立政治地位,倾向于同曾经的帝国核心国家(俄罗斯)脱开关系;凸显国家与民族统一性的需求,也让后苏联国家难以走上公民民族主义模式,倾向于打压并均质多元文化——这也是俄罗斯当下使用“法西斯政权”来指责乌克兰政府的原因。

另一方面,张昕认为,在近十几年来,俄罗斯国内的政治生态中占据主导的流派是“国家主义者和文明论理念的某种混合”,并且出现了“领土收复主义”(Irrendentism)抬头的倾向,这同更大的地缘政治背景紧密相关:俄罗斯的扩张一部分是希望以重建帝国体系的方式来反抗一个更大层面的帝国主义,即冷战后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与跨大西洋体系。普京所举起的“温和的保守主义”旗帜,以及他对欧美新自由主义和“白左”政治的批判,如今在全球也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拥护者——他们是冷战结束三十年后没有等到美好生活的人,是在“历史终结”面前失落的人。

张昕在采访中提到,国家交锋之下,两国普通人并没有得到足够关注。2021 年年底一份民调显示,俄罗斯与乌克兰人在被问到何种相处模式最为理想时,两国结果都是超过 70% 的人选择“保持当下独立的政治身份,但双方互免签证、人员货物自由往来”。这份结果或许让许多人出乎意料,长期以来,我们对乌克兰与俄罗斯关系的想象,是颜色革命后的疏离间隙,东西拉锯下的摇摆动荡。然而在真实的生活里,普通人最希望的不是割裂、敌对,你死我活,而是开放的边界、自由的流动,密切的交流——如冬奥会场里的那个紧紧拥抱。

俄罗斯与乌克兰自由式滑雪选手拥抱|AFP

01

苏联遗留与“俄罗斯世界”构想

普京在开战前发表了承认乌东两地区独立的演讲,演讲里他强调乌克兰是“俄罗斯历史、文化和精神空间不可分割的部分”,俄罗斯和乌克兰在精神文化上的关联是什么?

**张昕:**从民族和文化的角度来讲,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同族同源,即历史上的东斯拉夫民族。它们有共同的宗教,古教会斯拉夫语是俄罗斯人跟乌克兰人现在使用的语言的起源。基辅一直被俄罗斯人认为是俄罗斯文明的起源,有所谓“基辅是俄罗斯诸城之母”的说法。

他为何说这些精神文化的关联“不可分割”?

**张昕:**这里有一个比较微妙的地方,就是普京提到的“俄罗斯历史、文化和精神空间”里的“俄罗斯”,指涉的到底是什么?是当下属于政治实体的俄罗斯,还是更宽泛的、笼统的俄罗斯文化或者文明共同体?对此的不同解释容易引发冲突。

普京在演讲里说的应该是后者,这里就要提到“俄罗斯世界”(Russian world)的概念。这个历史概念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被独立后的新俄罗斯的一些政治文化精英重新调动,到现在已成为政治上经常使用的概念。它大概指现代的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乌克兰人是东斯拉夫民族在基辅罗斯基础上共同衍生出来的三个分支,历史上有一个以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为核心的文明共同体。当然,关于这个文明共同体内涵和边界的阐释有很多版本,常见的一种是使用俄语、有斯拉夫文明认同的人就是这个共同体的成员——总的来说,这是一个以文明为基础、可能的地理和身份边界远超当下俄罗斯国家的共同体。普京的演讲里动用的就是这个广义的、宽泛的文明体的概念,但是,动用一个文明体概念去论证作为政治实体的乌克兰“不可分割”,就可能有很多争议。

文明体和政治实体的认知在当代政治话语里有很强的模糊性,由此产生的争议不仅发生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一个例子是,2020 年白俄罗斯驻中国领事馆的微博账户发布了一篇题为《白罗斯不是白俄罗斯》的文章,要求在以后的外交交流中将其中文名改为“白罗斯”。因为“白俄罗斯”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这个国家是从当代的俄罗斯这个政治实体中衍生出来的,改为“白罗斯”则是想从中文译名表示如今白俄罗斯的文化历史根源是罗斯。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谈判代表团在白俄罗斯会面|AP

普京在演讲里批评了苏联时期的政策,他说,“按民族划分国家的行政区,并给予具有主权的加盟共和国退出苏联的权利,为国家埋下核弹。”这里具体指的是苏联当时什么样的政策?

**张昕:**布尔什维克革命后,沙俄这个多民族的政治实体分崩离析。“破”发生后,“立”的时候有许多难点,布尔什维克需要想办法劝说各个民族加入新的政治实体。作为国家构建的一部分,当时的民族政策具有妥协的意味。后来逐渐成型的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制度,是把作为“政治-地理”意义上的和作为“文化-族群”意义上的民族,在加盟共和国层面实质上揉在一起——15 个加盟共和国实际上具备了各自命名民族的“母国”的意涵,比如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就是乌克兰人的母国。

在共产主义理论里,民族和国家都是阶级社会的产物,随着革命的发生早晚要消亡。当时苏联是想短期内利用加盟共和国的制度安排,将不同的族群联合在一起加入这个新的政治实体,在具体的实践上是希望借用甚至是强化“民族”这个壳、但把民族认同的内核慢慢抽干(有点像现在我们民俗村的感觉),因为最终苏联要超越民族这个概念。

但是,在这个妥协的制度建立后,民族身份却在实践中不断被强化,这跟制度安排的最初设想是背道而驰的。到苏联晚期,15 个加盟共和国已经初步具备了独立民族国家的政治性质,所以之后苏联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加盟共和国就变成很方便、很自然的一个进行“切割”、“分家”的既有模板——在理论上,苏联的“解体”其实有很多种不同的可能;但在现实层面,苏联作为一个多民族联邦制国家解体的具体形式,跟它的加盟共和国制度和民族政策直接相关。

普京认为苏联这一制度是“将乌克兰从俄罗斯偷走”,他为什么这么评价?

**张昕:**列宁当时非常反对大俄罗斯沙文主义。苏联最初建立的时候也确实是一个有世界主义想象的政治实体:它既不是俄罗斯人的民族国家,也不是苏联人的民族国家。它的国名里没有具体地理空间的概念,也没有特定人群的概念,这在当时来讲很有超前性与革命性的,那时的希望是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后新产生的政治实体都能加入苏联这个大家庭。

近几年普京日渐清晰的对苏联的批评主要在于,苏联削弱了他认识中“俄罗斯世界”一以贯之的历史传承性,在民族政策上他非常批评列宁当初赋予加盟共和国退出苏联权利的安排。这几年普京和一部分政治精英对俄罗斯历史给出的某种“通三统”的努力,也希望打通沙俄、苏联和新俄罗斯之间的历史勾连,但是苏联在有些层面把这种历史承袭性打断了,包括普京批评很多的列宁的民族政策如何打断了作为一个多民族政治实体的俄罗斯的历史。普京在前两任总统任期里对这些评论得比较少,从 2012 年开始的第三任起,他对于民族、史观这类问题的发言和论述多了很多。

在普京的史观里,现在乌克兰的这块领土相当一部分是历史上的俄罗斯领土(historical Russian land),它们可能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划出去的、列宁划出去的、斯大林划出去给乌克兰的,最近的一块是 1964 年赫鲁晓夫把克里米亚划到乌克兰。从这个意义上,他说是从俄罗斯“偷走的”。

这些加盟共和国内部对自身民族身份的认同增强,是不是也切割了普京眼中的“大俄罗斯文明”?

**张昕:**对,加盟共和国制度在某种意义上强化了一个超越性的大共同体(苏联)下的小共同体内的身份——虽然最开始是希望逐渐淡化、“抽干”这一组小共同体层面的身份认同。

在普京看来,苏联的民族政策切割了历史上一个延续的、广义的“俄罗斯世界”或“俄罗斯文明”,他的这种史观也体现在俄罗斯和有俄罗斯族裔居民的一些前苏联国家之间的关系上。比如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境内俄裔居民的语言权利、文化权利、二战史观等跟俄罗斯分歧一直很多;哈萨克斯坦也有类似的问题,哈前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之所以这么坚定地要把哈萨克斯坦首都从阿拉木图迁都到北面一个自然环境差很多的地方阿斯塔纳,很重要的考量也是保证俄罗斯族裔集中的哈北部地区政治稳定。

苏联十五个加盟共和国|维基百科

在苏联这一政策下,乌克兰和俄罗斯当时的关系是怎样的?

**张昕:**苏联时期的民族政策其实取得了很多成就,这一点在现在的公开讨论里经常被忽视。上世纪 50-60 年代苏联官方叙述中“苏联已经解决了民族问题”的说法并非单纯的政治宣传,因为当时社会矛盾没有集中在民族这个维度上,包括乌克兰(人)跟俄罗斯(人)之间的关系。但现在很多西方学者和一部分乌克兰学者在讨论,要不要把后殖民理论用来理解苏联内部的关系、乌克兰是不是当年苏联或者俄罗斯“殖民政策”的受害者等等。这些在史学界还是争议很大的问题,我没能力下定论。

02

当下的俄乌关系与冲突里的普通人

苏联时期的政治遗留如何影响了当下的俄乌关系?

**张昕:**苏联解体后,原来的多民族联邦制国家变成了15个独立的民族国家,这些新独立的国家普遍有很强的动力稳固自己的民族性、为自己的新国家寻找历史上的合法性根源,学术语言里把这个叫“国家构建”或“民族构建”。这一过程在后苏联的情境里又同时结合了去帝国、民主化的过程,客观上造成的一个结果是:为了强化自己和之前帝国中心的区别、凸显自己新独立的国家和民族的统一性,这些新实体采取的不少做法其实妨碍了自己走上某种所谓公民民族主义(civic nationalism)的模式。

可以解释一下公民民族主义吗?

**张昕:**公民民族主义主张把民族视为所有公民都共享平等权利的公民共同体,能够容纳文化、语言、宗教、种族的多元共存。概念上与之相对的是族群民族主义(ethnic nationalism),后者认为民族成员的身份认同取决于血缘或共同的祖先,是一种相对封闭的民族身份的政治认识。

苏联解体后分出来的国家,为了夯实民族国家的政治地位,首先有很强的动力去脱开跟曾经帝国核心即俄罗斯的关系。另外,哪怕独立后新的政治实体是一个多族群、多语言、多宗教的国家,还是会有很强的倾向把多个维度的多元性均质化。无论是在波罗的海三国还是近 20 多年的乌克兰,它们的国家和民族构建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去俄化和激进的民族同化政策,以及对二战史观的重新叙述。俄罗斯对“颜色革命”(指 21 世纪初期,在前苏联和中东北非地区发生的以颜色命名,以和平的非暴力方式进行的政权更迭运动 )后乌克兰的批评,除了亲西方和加入北约这个角度,还包括乌克兰国内政治出现的极右翼倾向,俄罗斯方面也由此开始使用“法西斯政权”来指称乌克兰政府。这也是现在俄乌冲突和俄罗斯与波罗的海三国冲突起源的一部分。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普通人怎么看同双方的关系?

**张昕:**普京前段时间有一篇题为《论俄罗斯和乌克兰人的历史统一》的长文,论述了俄乌历史渊源和曾经的亲密关系,称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属于同一个民族,论证了乌克兰倒向西方的恶果,呼吁乌克兰不要成为西方国家的“反俄工具”。如果说要承认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是同一文化群体的两个现代分支,绝大多数人(包括大多数乌克兰人)都能够接受;但如果把他们视为现代国家意义上同一个政治实体的必然的一部分,尤其两者之间还有从属关系,那么争议就会很大。我认为,很多俄罗斯人也会觉得没必要做。

去年年底,俄罗斯和乌克兰两边都做过一个民调,问受访者两个国家间处于哪种状态最理想。两边的民调结果差不多:将近 70% 的人支持两个国家保持当下独立的政治身份,但双方互免签证、人员货物自由往来,这是他们都希望的一个状态。

战争中基辅民众在学校的地下室避难|路透社

这个结果很有意思,在大多数人的想象里,“颜色革命”后乌克兰就倾向与俄罗斯做切割,但对普通人来说还是希望两国处于紧密的状态。

**张昕:**高度流动也意味着乌克兰人跟俄罗斯人认为没有必要在政治上相互切割。这种想象的关系和施密特式的“你要么是我们(us),要么就是他们(them)”的敌我关系完全不一样:我们不是敌对的政治共同体,没有必要搞得剑拔弩张,只是保留各自的政治体,人员、文化和商品的相互流动都可以保持高度自由。很可惜,现实和这个理想背道而驰了。

大多数人其实乐意接受文化上我们是很亲近的两个民族,不完全一模一样,但是很“近”。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也是类似的说法:白俄罗斯跟乌克兰、跟俄罗斯“我们是很近(close)的”。所以你也会看到今年冬奥会上有俄罗斯和乌克兰选手拥抱的场面,去年东京奥运会时,乌克兰政府规定运动员不能跟俄罗斯运动员有亲密动作,但乌克兰跳高运动员雅罗斯拉娃还是和俄罗斯运动员拥抱了,她在回国后受到了政治处罚,这是非常可悲的事情。

03

俄国内政与世界秩序如何塑造了俄乌战争

在美国历史学家小杰克·F. 马特洛克(Jack F. Matlock, Jr.)的《苏联解体亲历记》中,作者认为俄罗斯传统里有“异乎寻常的扩张热情和帝国情结”,也有学者认为俄罗斯历史有较强的“普世主义”倾向,即强调俄罗斯是天神所赋、是拯救斯拉夫世界乃至整个人类的民族。你如何评价这些观点?

**张昕:**比较常见的说法是,俄罗斯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还有早年民族形成时东斯拉夫人迁徙过程的影响,确实有空间上扩张的热情;研究文化史的学者会说,俄国自 15 世纪开始的四百年历史就是不断扩张的历史,由此面临的永恒困境就是不断扩大的空间和人口相对稀疏、高昂的治理成本之间的矛盾;普世主义的弥赛亚情结也有。但我对这类说法还是保持谨慎,避免本质主义的判断。

我只能说,现在以普京为代表的这代政治精英有追求历史传承性的执念。比如曾经担任普京处理乌东和南奥塞梯问题的总统顾问弗拉季斯拉夫·苏尔科夫,他在近期的一篇文章《混乱去哪儿了》里很直白地说,所有帝国内部的问题都是靠对外扩张来解决的,现在俄罗斯也面临类似的局面,内部的熵值越来越高,要释放出去就必须对外扩张,这是一个物理规律,无关好坏。

俄罗斯正教会牧首与两任俄罗斯总统合影|路透社

许多历史学家也指出过,当一个国家内部衰弱、政局不稳时,统治者往往倾向于对外进攻以凝聚国内团结,你觉得俄罗斯符合这样的模式吗?

**张昕:**我觉得有很强的倾向。多说一句,俄罗斯跟历史上其他一些帝国的区别在于,它是一个大陆为主的帝国,帝国分家后,原来帝国成员都是搬不走的邻居,帝国中心和之前的“边缘”部分也不会自然切割开,这也为后面以某种方式重新结合起来提供了便利。对比以前英帝国以海洋为主的扩张,其殖民地都在海外,帝国体系崩溃之后原来的中心和边缘的地理距离很远。

俄罗斯互联网上也有很多支持扩张的声音,中文世界常说的“皇俄”——即大俄罗斯扩张主义者——如今在俄罗斯影响大吗?

**张昕:**在政治精英层面,俄罗斯的政治光谱上有三个主要流派:首先是自由主义,总体上偏西方,希望俄罗斯能够在文化上亲近欧洲,政治上加入跨大西洋体系;第二是国家主义者;第三是这两年越来越兴起的文明论和欧亚主义。

总体上来看,自由主义政见在文化领域,比如媒体、教育、艺术圈,还有年轻人当中有一定的空间,但在现实政治里,他们的权力非常小。现在占据主导的是国家主义者和文明论理念的某种混合,在普京的表达里也能够非常清楚地看到这两种理念对他的影响。应该说这种混合的结果部分支持了扩张,或者更精确地说,支持了一种类似“领土收复主义”(英语里的所谓irrendentism)的倾向,就是把历史上失掉的东西要回来,我现在的人要重新进入历史上属于我的那个空间,这种思维在过去这十几年来有比较清楚的迹象。具体而言,比如“俄罗斯世界”的概念在上世纪 90 年代末主要用来描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人社区作为离散的孤岛的含义,2000 年以后就越来越多和“领土收复”结合起来了。

这种倾向为什么会在过去近 20 年里抬头?

**张昕:**这里有更大的地缘政治背景,俄罗斯部分政治精英现在对领土收复主义、欧亚主义的执念,是希望以恢复、重建自己的某种帝国体系,来反抗一个更大层面的、以美国与跨大西洋体系主导的帝国主义。从 90 年代末开始,俄罗斯对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跨大西洋体系越来越不满意,一开始与欧洲平等地共建新欧洲的想法被拒绝,后来北约不东扩的承诺被一次次打破,俄罗斯自己的安全诉求没有被认可,曾经的历史空间也被西方国家不断介入扶植亲信。所以,俄罗斯帝国野心的扩张一部分是对冷战后单极霸权的反击。

这也是普京和俄罗斯最近十几年的政策在有些人群和政治力量中得到同情和认可的基础。比如,一方面,很多欧洲左翼会觉得,当今世界只有俄罗斯有能力和意愿挑战和撼动美国主导的全球帝国体系,普京这次军事行动前的长篇演讲里对美国和西方在南斯拉夫、伊拉克、利比亚、阿富汗等地行径的谴责确实能得到很多共鸣。我想这也体现出当下俄乌战争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欧洲也有右翼支持普京治下的俄罗斯,当然理由很不一样,主要是认可普京在文化政治层面的保守主义倾向。普京这几年越来越公开地高举“温和的保守主义”大旗,这套话语批评的就是欧美冷战后实行的新自由主义,他认为“白左”政治已经走到尽头,当下的欧洲文明没有以前那种先进性了,我的“温和的保守主义”恰恰可以来拯救真正的“欧洲性”——这种表述在东欧一些国家里也有不少支持者。

这是否同欧洲经济下行、在全球地位下降有关系?越来越多欧洲国家比如波兰和匈牙利也都出现了向右转现象。

**张昕:**对,苏东地区很多国家在三十年前经历了去殖民、去帝国、去共产主义的过程,但不少人发现,三十年之后美好的生活还是没有到来。我还记得当年我的保加利亚同学在保加利亚加入欧盟时和班里每一个人拥抱庆祝时那种兴奋的样子,但现在许多人发现生活并没有变得多好——苏东地区普遍去工业化,本国产业被德国资本控制,掉到产业链末梢,人口大规模外迁,乌克兰的女性变成“欧洲子宫”……失落之余人们就会有相应的回击和反应,在这一方面,前苏地区发生的变化和东欧是同一个过程的结果。

乌克兰的代孕产业|4W

04

俄罗斯****国内对战争的反应与未来预测

俄罗斯人对目前发生的事态是怎么反应的?

**张昕:**反应比较多样。有些人理解为对东乌两国的承认,一些人认为是“第二个克里米亚时刻”,但是相比 2014 年的欢欣鼓舞(指 2014 年 3 月乌克兰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并入俄罗斯联邦的事件),这次更多是甩甩肩膀、“就这样吧”的感觉。对自由派来说,更多的反应是哀伤、困惑、愤怒,很多人此前认为无论怎么样都不会出现战争,这些人会很担心接下来俄罗斯的发展、内政和对外关系的前景。距离国家权力较近、更为鹰派的一部分俄罗斯精英的反应是之前积累的紧张感得到了印证,他们认可当前的压制性军事行为,认为这是在纠正之前他们受到的不公正对待。他们诧异于这个决定的具体时机以及普京的两次讲话,但总体上都不太清楚接下来事态会如何发展。像 2014 年那样欢欣鼓舞的情绪、跨阶层的群情激奋和爱国主义激增的场面,目前没有出现。

普京在演讲里花了很多时间谈历史问题,政治学学界如何评价历史话术在政治角力中的运用?

**张昕:**这是个大问题,我提供我所能联想到的信息,我们同行圈子里曾有人写过“普京作为一个地理学家”,这几年普京又成了一个“历史学家”:他调用历史越来越频繁,最近几年发表了好几篇长文章和长篇演讲,都有很大篇幅的历史内容,每次都是好几万字,比如去年发表的俄乌历史关系的文章,以及最近联邦安全会议结束之后、宣布军事行动开始的五十多分钟演讲,也涉及大量历史议题。这里还有一个比较有趣的对比:苏联时期整体的世界观是以时间轴为主的,是往前的,是奔向前方的;解体之后,尤其是最近这段时间里,世界观在时间轴上越来越多往后看了,“未来”成为了“回到(某个)历史(节点)”的想象,另外也更多地依赖空间轴了。

可以对接下来的形势发展做一个判断吗?

**张昕:**对于战争的总体判断之前是有的。比如改变乌东的政治局面,很多人讨论过所谓的“奥塞梯模式”(2008 年,俄罗斯指责格鲁吉亚对南奥塞梯居民进行屠杀,对格鲁吉亚采取军事行动,战争结束后,俄罗斯承认南奥塞梯以及另一个单方面宣布独立的格鲁吉亚地区阿布哈兹独立),但俄罗斯武装力量突破这两个共和国、进入更广泛的乌克兰的领土,这是之前没有怎么讨论到的。甚至改变基辅的执政力量、建立某种程度上亲俄的一个政府,现在可能也是政治目的的一步了(俄罗斯政府目前的目标一是解除武装、去军事化,一是去纳粹化。)

我个人觉得,全境占领乌克兰的可能性仍然很小,更大的可能还是摧毁乌克兰的军事力量,政治上更换基辅政权,保证乌克兰未来不会加入北约,不对俄罗斯构成安全威胁。

经济上的制裁接下来肯定会有,但这些制裁对于俄罗斯具体政策执行的影响会很小,短期之内的军事和政治行动不会被制裁影响。现在的俄罗斯领导人短期上大概也不会把经济视为主要考虑的因素,经济代价被认为是愿意和值得付出的。

普京的两个讲话以及外长拉夫罗夫此前对联合国秘书长的回应有几个特点:一个是把乌克兰现政府称为“基辅政权”,其二是不断调动“种族清洗”的话语,这应该是为接下来进一步的军事和政治行动做出合法性的铺垫。

编辑:荒野

**▼
**

现在加入单读全年订阅

贴近思想的回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为什么俄乌战争国内反战的声音特别多?

知乎用户 Oshino 发表 好家伙,一串反问句把乌克兰的纳粹都给洗没了 按照最高赞答主《乌克兰不是纳粹》的思路 ,论证《美国不存在种族歧视》 : 如果美国是一个白人至上的,黑人受到系统性压迫的种族歧视国家,奥巴马这个得票率是怎么来的? 歧 …

为什么很多国人会支持乌克兰?

知乎用户 的是的的的的 发表 因为中国人多。 另一个问题里在问为什么很多国人会支持俄罗斯。 把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回答,为什么有很多中国人支持俄罗斯,同时又为什么有很多中国人支持乌克兰,我能给出的可以同时回答这两个问题的唯一解释,那只能是 “ …

为什么乌克兰更偏向于北约美国,而不是偏向于俄罗斯?

知乎用户 ZEGBUL​ 发表 并没有,亲北约美国那是因为目前是西乌亲欧派当权,东乌亲俄派想亲俄的时候,被西乌发动政变搞下去了。 下图是 2010 年乌克兰大选(也是最后一次正常的全国大选)情况,由亲俄的亚努科维奇和亲欧的季莫申科对阵,亚努 …

俄罗斯到底为什么要打乌克兰?

知乎用户 面壁者杨大眼​ 发表 1、 美国:你吃了两碗凉粉只给了一碗的钱。 伊拉克:我真的只吃了一碗。 美国:你怎么证明? 伊拉克:你不信你把我胃掏了看。 美国:你们作证啊是他要我掏的。 围观群众(西欧):是是是。 2、 美国:你吃了两碗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