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新闻|总理记者会的前生今世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CDT 编者按:2024 年 3 月 4 日,中国全国人大会议新闻发言人娄勤俭星期一表示,今年的人大闭幕后不举行记者会,如无特殊情况,本届全国人大后几年也不再举行总理记者会。中国数字时代编辑测试发现,当天下午网易新闻专题《总理记者会的前生今世》遭到删除。

(2014 年)3 月 13 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作为两会的 “休止符”,总理记者招待会已成为各界对两会议程的最重要期待之一,是不可错过的重大事件。网易新闻为你梳理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前生今世。

四任总理答记者问

1993 年总理记者会予以常态化

1988 年李鹏第一次以总理的身份参加两会结束之后的记者会

1992 年唯一阙如的一次总理记者会

中国政府首脑举行记者会始自周恩来,但是从制度上予以规定始自 1987 年。1988 年是人大新闻局成立以后的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也是换届之年,中央电视台开始直播两会结束之后的记者会。当年 4 月 13 日下午,大会闭幕之后,应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发言人曾涛的邀请,新当选的国务院总理李鹏和副总理姚依林、田纪云、吴学谦,在人民大会堂出席了有 400 多名中外记者参加的记者招待会。

在此次招待会上,李鹏回答了记者提出的包括铁道部部长丁关根辞职、对知识分子的所谓 “压制、镇压” 和所谓的总书记与总理 “在改革问题上有分歧” 等各方面问题。针对美国《时代》周刊记者提出的关于他和周恩来的所谓 “特殊关系” 问题,李鹏坦然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背景,做了澄清。

但资料显示,彼时,总理在两会结束后参加记者招待会,仍是以国家领导人身份。

直至 1991 年 4 月 9 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第一次以总理的身份参加两会结束之后的记者会,至此,记者招待会的规格与级别均达到了一个高峰。

1992 年 3 月 20 日至 4 月 3 日,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召开,这期间,邓小平南巡实际上已成为两会代表和中外媒体关心的焦点,但当时南巡之事和邓小平谈话精神尚未正式公布。这一年,总理记者会没有举行,成为这一惯例开始以来唯一阙如的一次。

之后,从 1993 年开始,两会闭幕后总理举行记者招待会予以常态化、制度化。而与会的媒体则是从 600 家到 800 家不等。

对比历年总理记者招待会,发现通常一场总理记者招待会的提问人次不会超过 20;时间一般在 1 个半小时到两个半小时之间,比较特殊的是 2012 年的温家宝总理记者招待会,时长近 3 个小时。

记者会近半数提问机会给外媒

每年的总理记者招待会,均以人大新闻发言人的名义,向总理和记者发出邀请。

参加两会报道的外媒,几乎每家都能拿到至少一张总理记者招待会的请柬,这张白底烫金字的请柬,需和两会采访证件一起使用,才能在严格的安检程序后,进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

以 2007 年为例,在大会发给记者的 750 张请柬中,港澳台地区记者 200 张,内地记者 200 张,而国外记者占了 350 张。

总理记者招待会的筹备方之一,全国人大新闻局有关负责人向介绍,设置总理记者招待会的最初之意,是提供一个采访机会给境外媒体,让其更多地了解中国的内政外交政策,因此,在请柬发放时,会更多照顾外国媒体和港澳台媒体,在场地有限的前提下,很难满足每一家境内媒体的采访需求。

全国人大新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设置总理记者见面会的初衷是提供采访机会给境外媒体,让他们更多地了解中国,所以不仅记者见面会邀请函发放时会更多照顾外国媒体和港澳台媒体,提问机会也会向外国媒体、港澳台媒体倾斜。比如在 1999 年朱镕基总理的招待会上,8 个提问机会中外媒得到 5 个,而在温家宝两届任期内的 10 次总理记者招待会中,每年都有 6 到 7 家外媒获得提问机会。外媒中,美国媒体获得的提问机会最多,共有 28 次,英国媒体则获得 17 次。日本媒体每年几乎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提问机会,16 年间共获得 11 次提问机会。

李克强的记者见面会和朱镕基的首场记者见面会,第一个提问机会都给了外国媒体。而每场记者见面会,香港记者获得提问机会后比较关心 “如何支持香港发展”,台湾记者也会问及 “怎样加强两岸合作”。

如何从几百名记者中成为 1/13、获得提问机会,让每个记者都绞尽脑汁。1998 年朱镕基 “钦点” 一身红装的凤凰卫视记者吴小莉提问之后,每年的总理招待会,女记者们都会精心打扮,从职业白领装到艳丽公主装,从围巾到口红,每个细节都精益求精。

外媒记者关注西藏、人权等敏感问题

历次总理记者会经济问题都是重头戏

每年的记者招待会上,中国的经济发展走向、人民币汇率、西藏问题、台湾问题、中美关系问题、中日关系问题、人权问题、香港问题以及总理的自我评价等,都是记者们最关心的问题。

如 2008 年,奥运会召开前夕,对西藏问题的提问特别多,13 家获得提问机会的媒体中,美国有线新闻网等 5 家媒体的记者都提到了西藏问题。当年路透社还提了一个有关人权的问题。2012 年,法新社更直接提出关于藏人自焚的问题。央媒的问题也更切中敏感问题,2013 年中国日报提问就涉及劳教制度改革。

盘点历次总理记者会,“中国经济”的 “点击率” 犹如一条稳步上升的斜线:李鹏总理在历次记者招待会上回答了 124 个问题,经济问题占比 16%,共计 20 个;朱镕基总理 5 次记者招待会,回答了 73 个问题,经济问题占比 28%,共计 21 个;温家宝总理的 9 次记者招待会,回答了 135 个问题,经济问题共计 38 个。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2009 年至 2011 年的三次总理记者会,关于 “中国经济” 的提问陡增,每年均达到 6 个,占提问总量的“半壁江山”。记者们的关注焦点也从 GDP 增速等老问题,扩展到中国经济的影响力、可持续力等新问题上。

除了经济问题,20 多年来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入世、非典、奥运…… 也从未在总理记者会上缺席。

温家宝代表中国政府首次对 “王立军事件” 表态

总理记者会多次发布重磅新闻

在总理记者招待会上,最著名的莫过于 2012 年温家宝总理的最后一次总理记者招待会。这次发布会是 16 年来历时最长的一次发布会,全程 3 个小时。在这场史上最长的发布会上,温家宝代表中国政府首次对 “王立军事件” 表态。温家宝直接回答:“我可以告诉大家,中央高度重视,立即责成有关部门进行专门调查。目前调查已经取得进展,我们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则,严格依法办理。调查和处理的结果一定会给人民以回答,并且经受住法律和历史的检验。”有关中央对重庆的态度,温家宝表态称,“现任重庆市委和市政府必须反思,并认真从王立军事件中吸取教训。”而这样的表态,在当时薄熙来尚未被官方宣布涉案的情况下,被外界解读为释放出某种特殊的政治信号。

而改革劳教制度则是李克强总理去年在记者招待会上透露的另一个重磅新闻,他在谈到该问题时表态:“有关中国劳教制度的改革方案,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制定,年内有望出台。” 半年后的中共十八大三中全会,废止劳动教养制度的决定成为现实。

朱镕基回应 “经济沙皇” 称号

个性化回答记者提问 总理展现 “凡人” 本色

李克强、温家宝、朱镕基首次亮相时,都会被问到一些个性化问题。

比如,李克强就被问到 “从政生涯一路走来,从最基层到最高层您个人的情怀” 问题,李克强说:“在我个人的经历,在读书、做事、文化熏陶当中,悟出一个道理,就是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这九个字不是什么典籍的原话,是我的心得。我坚信做人要正、办事要公,才能利国利民”。

温家宝也被问到,如何评价自己的工作风格。温家宝回答:“在我当总理以后,我心里总默念着林则徐的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就是我今后工作的态度。”

朱镕基也被问道:“人们称您为‘经济沙皇’等,您对此有何感想?” 朱镕基直言:“我不高兴。” 他说:“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虽然很怕辜负人民的期望,但是很有信心。”

此外,三任总理记者见面会上的一些个性化言语成为媒体关注焦点。

2003 年,温家宝答完最后一个问题后说,“实在抱歉,如果大家中午不吃饭的话,我们还可以再交流下去”。这个细节,经常被媒体提及。

1998 年,朱镕基让一身红装的凤凰卫视记者吴小莉提问,之后的总理记者见面会,女记者们都会精心打扮,力求 “醒目” 获得提问机会。

资料来源:新京报 京华时报 中国新闻周刊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朱同志的记者会为什么好看?

我的电脑里,保存着朱同志98年到02年,五次总理记者会的完整视频。 记得那些年,我年龄还小,却对这每年一次的答记者问很是期待,就感觉到有意思,尽管他讲的东西好多都听不懂。 前两天我感到焦虑的时候,又把这些视频翻出来复习一下,看了还是觉得十分 …

南方周末黄金一代:一群记者和他们的时代

官察院 官察院 微信号 gh_0e4a056a3db8 功能介绍 观察,官场。 2005年记者节,《时代信报》推出系列报道,追踪寻访了南方周末走向鼎盛时期的骨干记者和他们在南周的光辉岁月,记录他们的个人变迁,以及他们对时代与新闻的思考……试 …

灾难现场报道,为什么越来越少了?

资讯发达的当下,似乎足不出户也能了解现场情况。如今进入灾难现场,对于记者和受众,还意味着什么呢? 王文(现媒体人,入行近十年) 我刚入行的时候跑文化口,过了两年才开始做社会新闻。我们常说“天灾人祸”,天灾里往往包含着人祸。比如地震不仅和地质 …

外交部里是非多——刘英谈外交部的人和事

外交部里是非多——刘英谈外交部的人和事 选自《刘英自述》 毛主席说,做外交工作要不说话少说话 1950年调我们到联合国代表团工作,我们就到了北京。总理安排得很细,说洛甫的房子还没搞好,先住颐年堂那边吧!中办主任杨尚昆就把我们安排到那里去了。 …

财新记者王和岩:庸常的人生需要新闻给予的快乐

王和岩,财新传媒主笔,业界人称“三姐”,部分原因是岁月让她到了“大姐”的年龄,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同行对她的业务、人品的认可和尊敬。在“调查记者”日渐稀缺以致可以成为招牌的今天,她始终保持着一贯的低调,从未以此自矜,但她的新闻作品,比如谷俊山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