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誓言
高强度的工作,匮乏的物资,浓重的病毒,响亮的集结号,生死之交——疫情时期,这些是一线医护人员的日常 如果说武汉的什么地方最早觉察出这座城市有些异样,那应该是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银潭路的金银潭医院。 1 月 21 日,离武汉封城还有两天,金银潭 …
1月29日,
我们发布了文章
《媒体不死!武汉一线记者口述实录》,
没想到几天之后,
凤凰卫视特约记者、武汉人敖慕麟
一家三口就相继出现新冠肺炎的病症,
他本人也成为首位,
从感染病毒到逐渐康复的一线新闻工作者。
敖慕麟在武汉接受一条采访
敖慕麟的求助信息在网络上获得关注
患病早期,
他们和大多数在武汉本地的患者一样,
经历了看病难、确诊难、入院难的困境,
我们在后台接到无数读者的询问,
听说敖慕麟找不到床位,
他们全家怎么样了?
目前,慕麟和妈妈正在家中隔离,
而爸爸仍然留在ICU病房。
几天前,我们和敖慕麟取得联系,
那天刚好是他父亲的生日,他说:
“现在最希望是爸爸能够康复回家,
之后给他补办一顿生日宴。”
****自述 **** 敖慕麟 编辑 **** 莫竣威
敖慕麟(左一)与摄像师
1月23日封城后,武汉天气冻得厉害。白天气温跌至接近零度,而且还不时下雨,这种湿冷下,体感的温度可能比零度还要低。
也就是这一天,我开始作为香港凤凰卫视的特约记者,为他们做了一段时间的前线采访报道,主要关注封城后,整个市面的各种情况。
香港凤凰卫视新闻中心,敖慕麟曾在此工作
我是武汉人,这里是我的家乡。其实我在2016年已经离开凤凰卫视了,这次武汉封城以后,是前同事联系我,希望我可以以特约记者的身份,协助他们做一些武汉市面的现场报道。
我在香港工作和生活了差不多10年,之前在台里做过港闻记者,后来在凤凰卫视资讯台担任新闻主编一职。2011年本·拉登之死、2014年马航MH370失踪事件、2015年的巴黎连环恐袭等等,我都参与过新闻节目的统筹和策划工作。
敖慕麟曾是凤凰卫视记者
武汉封城后的前两天,都是我自己拿着自拍杆、手机,一个人在街上完成报道。之后几经周折,我联络到一位摄影师刘亦农,我们就组成了一个报道小分队:我负责采访出镜,阿农负责摄影,我爸帮我开车。
我们主要关注武汉封城之初,市面交通和生活的状况。那天下着小雨,市面上人很少,当时连接江岸区和武昌区的长江隧道关闭了,我站在宽广的武汉大道,偶尔看到有车辆飞驰而过,路面有点湿滑,地面的反光映着几个大字:“出城通道封闭,敬请谅解”。这就是武汉大年三十的傍晚。
另一个是去了解物资供应情况,我去了麦德龙超市,也去了几家药房,起初口罩药物还是相对充足的,我采访了药店的老板,他卖的一次性外科口罩50个/盒,50块,他就对我说了一句,这个价格肯定跟平时一样,我们关键的时候肯定不会“发国难财”。
走访过的药店
总之,武汉这个城市,是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状态。
在特约记者这个身份之外,我只是个普通的武汉市民,仅有的外出防护装备就只有口罩。我在选定采访地点的时候,已经非常谨慎:不去医院,尽量选择人流不太密集、比较通风的地方,工作回家后第一时间进行全身消毒。
没想到这样,还是受到了感染。
敖慕麟在武汉市区报道新闻(影像来源:凤凰卫视)
** “如何感染、在哪里感染,**
** 我完全没有任何头绪” **
1月26号天气依然不好,自己的身体特别冷,也感觉有点累。这几天,手机、电脑、电视等一切媒介,关于疫情的信息密集轰炸。我想每个在武汉的人,心里都会默默问自己:我得了吗?我有可能得吗?
当晚,母亲告诉我,她感觉自己有一点发热。用体温计测过体温发现超过了37度。我马上警觉了起来,当时我让她先服用了一些退烧药,回房间进行休息。
1月27日晚的武汉某社区,群众高叫“武汉加油”
1月27日,很多人响应微信群的号召,在家自发打开窗户,高唱国歌、高叫口号,一声声凄厉的叫喊 “武汉加油”、“武汉加油” 回荡在夜幕之下,悲壮又动容。后来这种行为被劝止了,因为大家都对着室外大声呼喊,会增加受感染的风险。
当晚,终于连我也开始出现发烧的症状。
我们有担心,但没有恐慌。初期,我和母亲的症状都比较轻,只有轻度的发烧。甚至有一天晚上我没有感觉到任何的不适,但测了一下体温依然是37度以上。我们知道武汉市的前线医疗资源非常紧张,任何一间医院的发热门诊,都处于爆满状态,所以我们不敢贸然去医院,打算先自我在家隔离,一日三餐就由父亲负责。
对于如何感染、在哪里感染,我完全没有任何头绪。我试图回想走过的地方、见过的人,但始终我们不知道敌人在哪,它到底有多大规模,也不完全清楚它的传播途径。
点击图片,重温敖慕麟在武汉封城初期的采访经历▲
冒着风险出去采访,我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我需要把信息传递出去,这是责任,然后就这么去做了。直到28号左右,我父亲也开始发热,并伴有肌肉酸痛和全身乏力这些新冠肺炎的典型症状。我开始变得非常担心。我无法判断,接下来的病情会如何发展?我们一家人会怎么样?
** “没有床位、120救护车要等4小时,**
** 我真的等不起” **
父亲的情况比较严重,我需要想办法作进一步的检查和确诊,但当时我了解到的情况是,有很大部分人因为对疫情不了解,心里恐慌,一旦出现任何病症,都跑去定点医院希望做个检查,多家大型医院的发热门诊,排队等待的人已经排到室外。
1月26日,武汉出台措施,
由社区卫生院负责新冠肺炎病人筛查工作
(图片来源:武汉市卫健委网站)
而我记得在之前采访中曾经报道过一则这样的消息:为了缓解前线的医疗压力,武汉发动社区卫生院对发热市民进行筛查,如发现有新冠肺炎疑似或严重病例,才会转诊到上一级的定点医院进行收治。
所以当时我就决定先去街道的卫生院做检查。29号早上我们一家人开车过去,大概10分钟就到了。这里地方不大,就两层楼,但比起定点医院,这里排队的人不算多,目测大概十几个左右吧,而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已经穿上了防护服。
因为这是武汉肺炎爆发以来,我第一次进入医疗结构,出于职业的本能驱使,我还询问了一下护士们的工作状态和物资情况。她们当时回答说情况还好。
街道卫生院的医疗设备有限,我们只拍了X光,做了血常规的检测。因为人不多,不到半个小时就拿到了结果,显示三人血常规的指标存在异常,我和我母亲的问题稍微轻一点,而我父亲当场就已经被医生要求说,必须要作进一步的检查。
如果按照标准的流程,我父亲这时候应该由街道卫生院安排,统一组织转送到定点医院接受诊治。但是医生直接告诉我:“医院转运的交通工具是120,因为运力不足,如果你们要等,起码4小时。”
敖慕麟自我隔离期间服用的部分药品
我觉得我等不起,即便到了医院,也需要排队做检查,在不了解定点医院的情况下,我不想冒着交叉感染的风险去医院排队。所以我在卫生院开了一点奥司他韦,也就是达菲,一种流感的特效药,之后去药店买点阿莫西林、一些中成药、解毒胶囊之类的。然后先自行回家休息。
当天晚上,我父亲的情况不是很理想,身体变得虚弱。在我不断打听之下,终于了解到武汉第三医院光谷院区可以做CT,人也不多。我家住在汉口,医院在武昌,当天晚上我们就开车,从城市的一端到另一端去做检查。
接诊敖慕麟的医生
晚上医院的人不算多,很快就轮到我们。接诊的医生,防护服上写着名字和三个字:萌萌哒。也许是医护人员之间,在互相鼓舞士气的一种方式吧。
CT的结果显示我们一家三口肺部都有感染,父母是双肺感染,我是单肺感染。医生说父亲的情况必须马上入院治疗。但是他们这里没有床位,没办法收治。我们只能按照医生开的处方去买药、去吃药,按照医嘱三天后复诊。
从1月30日到2月1日这三天,一家人都待在家中自我隔离。一个人待在一个房间,在家都戴着口罩。饭菜都是自己做自己的,然后各自端到房间里面自己吃,尽量避免近距离的接触和交流。
这三天我也尝试去联系一些医院和朋友,看是否能为父亲争取到入院的床位。但面临一个问题:我们只做了CT,还没有确诊。按照当时的流程,只有核酸检测呈阳性,才能确诊为新型肺炎,才有资格住院。但各种消息都在告诉我们,做检测的资格很紧俏。
三天后也就是2月1日,我们再到医院复诊,照了CT也查了血。显示我和父亲的感染面积仍在扩大。医生还是要求我父亲马上住院,但是他们仍然没有床位,最后我们也就只能够接受输液治疗。
医院排队缴费的人
** “从有希望到失望 **
** 我筋疲力尽,但没有绝望” **
我完全没有想到自己到了这样一个无助的地步。
眼看父亲身体越来越虚弱,我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尝试找原来的同事和朋友,跟他们讲了我自己的经历和情况。看能不能找到相关资源可以让父亲住进医院。
“医生建议我父亲因指标较危急,需住院。恳请领导联络有关医疗资源,安排我父亲入院,万分感谢。”
敖慕麟的求助信息,2月1日晚在朋友圈传播
从2月1日当晚8点开始一直到半夜,我的求助信息一直被不同的人在朋友圈转发:有朋友、有老同学,还有网络上的大V账号,很多媒体同行把我的求助信息转发到微博,引起了很大的关注。港台媒体机构如《明报》、《HK01》、《中时电子报》在第二天的报刊中也转载了我的经历。
媒体对敖慕麟的情况进行报道
当晚敖慕麟的微信收到各种消息
之后我的手机一直在响,打到都快没电了。微信上不停地有好友给我发来消息和慰问,也有很多人添加我好友,因为消息太多,连里面的新消息提示都不显示数字了,直接是三个点,根本回不过来。
朋友们很热心,给我发来了很多他们所知道的消息。不少人告诉我蔡甸区的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刚刚完成新改造,有600-700张床位,专门收治肺炎病人,那边也可以做到核酸检测,还附上了联络电话。
我拨打了医院那边的座机,但根本没人接听。但眼下的情况,已经不容许我再等了。我决定第二天还是先去医院那边试一试。
武汉某医院的急诊科过道(图片来源:向凯)
2月2日,早上10点我们就到了那边。发热门诊已经是人满为患了,走道上密密麻麻全部是人,很多患者只能在室外进行输液,也有人在露天的环境下等待入院。那天武汉的气温大概8度左右,风很大。我亲眼看见一个年纪较大的女士,她坐在轮椅上,身上盖着几层很厚的被子,就在室外等着被安排床位,不知道还要多久。
要做核酸检测,就必须先挂号,但医院没有人工挂号窗口,只能通过自助挂号机去完成。我让爸妈先留在车里面等我,自己一个人去排队。
发热门诊的自助挂号机就在室外门口处,当时只有十几个人在我面前排队。但是,整条队就一直僵持着,根本没有动过。我也不敢走开,因为只有这个办法可以挂上号,哪怕做到核酸检测,已经算是一个进步了。
武汉某医院的候诊大厅(图片来源:向凯)
然而,我从早上10点多一直排到下午3点,超过四个小时,机器就没有一个号放出来。我身边全部是发热病人,他们都在那儿等着。排队的人逐渐离开,在我前面就只剩下一对夫妻,他们两个人就这样轮流,在机器面前不停地去点击屏幕,不断地刷新页面,希望能够在第一时间拿到号去看病。但四个小时,没有任何收获。
武汉某医院的候诊大厅(图片来源:向凯)
后来我了解到,因为病人太多,医院根本没办法消化,所以当日后续再也没有继续放号了。
虽然我没有绝望,但就这样在户外白白折腾了一天,我没有拿到号,也没有得到确诊,更谈不上什么治疗,真的让我很沮丧,很彷徨。加上我开始出现了严重的咳嗽,当时终于体会到什么是筋疲力尽。
我没有任何想法,只想赶紧回家休息,吃点东西补充体力,再想想下一步该怎么办。
敖慕麒的求助信息被大量转发
无奈之下,我只有再一次向认识的人寻求帮助。
当晚又再有新一轮的信息不断涌过来。但我实在太累了,已经接不动电话,后来我的大学同学帮我做对接。当中有很多朋友在外地发来消息,不过他们并不了解武汉的情况,就像今天的遭遇一样,那些医院是接诊的,但需要碰运气,需要等。很显然,我父亲当时的情况,已经不适合这样了。
庆幸的是,这天终于联系到比较明确的核酸检测和入院信息,2月3日我们三个人一起去医院做了检测。当时我父亲的检测结果是阳性,直接被收入院,而我和母亲是轻症,只需回家自我隔离,按时服药治疗。
武汉金银潭医院是新冠肺炎的定点收治医院
** 我和母亲自行康复,**
** 父亲却仍然在ICU接受治疗 **
就这样,这段时间我和母亲一直留在家里按时服药,正常生活。目前体温已经恢复正常并维持两个礼拜了。其他症状也慢慢消失。
2月15日,武汉下了一场大雪
2月15日,我们和她的最新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证明呼吸道现在未监测到有病毒。不过湖北在12日改变了新冠肺炎的确诊标准,将临床诊断病例纳入确诊病例,所以根据CT复查结果,我是被确诊患上新型肺炎。
最近,区里的相关部门经常打电话来询问我家人的身体情况。每次打来都问同样的问题,我问做这些统计后续是否会有配套的支援安排?打电话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三番五次同一个部门问同一个问题?
对方回答说:“会上报等上面安排,是上面领导让打的。” 封城已经一个多月了,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力资源花费在这样的统计上。
小区实施了封闭管理,出入处有人把守
敖慕麟家窗外的风景,楼下是一排排停驶的公交车
小区已经实施封闭管理一段时间了,外人不让进,居民要凭证出入,并且限制出行次数。购买物资很不方便。前几天通过微信,向菜贩订了一些蔬菜,无鱼无肉,148元,包括4元一斤的大白菜、15元一斤的葱蒜、10元一斤的小葱、青椒和1.5元一个的鸡蛋。价格都比平时至少翻了一番。街边小店一壶没有任何包装和生产信息的5斤装酒精售价138元。
非常时期,涨价可以理解,但如果这成为常态,我想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负担得起的。
家里的泰迪犬中秋
我家现在状态最好的是叫“中秋”的泰迪,她一如即往地爱恋她的球。只是每天可怜巴巴地蹲门口,似乎期待着我带她去楼下溜溜。
这段时间,我非常感谢老东家凤凰的领导和同事们提供的各种帮助和支援,以及母校人大的师长、校友和同学们的关心。就连在香港一起居住过三年,没怎么正常讲过话的女室友,现在每天都给我发一大段信息,介绍香港抢厕纸的战况,给我鼓励为我祝福,真的很感动。我想那三年我们讲过的说话加起来,都没有这两周说得多。
今年的2月18日,是我父亲59岁的生日。我祝他生日快乐,虽然他现在在病房里听不到,但我希望他能够度过这一个难关,回家后,我们一起吃饭,这是我现在最大的心愿。
图片由敖慕麟、向凯提供
封面摄影师:谢丹
▼
高强度的工作,匮乏的物资,浓重的病毒,响亮的集结号,生死之交——疫情时期,这些是一线医护人员的日常 如果说武汉的什么地方最早觉察出这座城市有些异样,那应该是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银潭路的金银潭医院。 1 月 21 日,离武汉封城还有两天,金银潭 …
1 共和国的历史上,依靠正式的行政命令封锁一座城市,似乎还是头一回吧。 说不害怕肯定是假的,但是其实事态发展到现在,惊讶的指数反而降下去了,更多的是适应,适应永远都在比预想得还要更糟糕的讯息。 有时也在回忆2003年非典时期自己都在做什么, …
「疫情是魔鬼,我们不能让魔鬼藏匿」 1 月 23 日凌晨 2 点「交通封城」令公布时,张奇还在刷手机。 张奇是北京人。1 月 20 日,他坐高铁到武汉来探望朋友。此前媒体已经零星有了关于武汉新冠肺炎的报道,而病例数据在 20 …
这是驰援武汉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疗队领队朱畴文的谈话录音,讲述了他和他的团队从抵达武汉,进驻医院到参与治疗过程的经历,在谈到武汉和武汉人时,他几度声音哽咽。关于防护物资、关于病人收治、关于疫苗、关于心理压力、关于人文关怀……他一一道来, …
我是记者郭静。 如果说武汉是这场疫情的中心,那么中心的中心,就是金银潭医院。作为武汉市传染病专科医院,这里是最早打响这场全民抗“疫”之战的地方。在与死神较量的正面搏击中,身为一院之长的张定宇,他拖着身患“渐冻症”的病体,还要默默承受妻子也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