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领导说过最让你遍体生寒的话是什么?
知乎用户 石头儿 发表 领导向你说: 这字你签就行了,没啥责任。 领导向纪委说: 这事我完全不知道!! 知乎用户 呵呵哒么么哒 发表 毕业前实习的时候,我的直系领导喝了点酒对我说:你来我们公司,公司教你技能,该你给公司交学费,不是公司给你 …
想提高行政效率需要的是首位淘汰
把基层单位的一二把手都开了
效率就上去了
是不是不可思议
据老夫多年观察,基层岗位的公务员,绝大多数,最开始都是想把自己的本职做好的。
但是,很快他会被现实教育。
举个典型的例子,搞审批的公务员甲,他肯定是希望尽快把材料审完,让他的服务对象尽早通过审批的。因为就那么多活,不可能有田螺姑娘趁他睡觉的时候帮他干,不早点搞掉不然活会越积越多。
但是甲的领导乙,他是不会去做审批工作的,他考虑的是怎么弄点花样出来,在他的领导面前表现一番,让自己的屁股能往上挪一挪。
不然他的年底报告只能写,我的属下甲,今年审批了 xxxx 家单位的材料,平均每家比去年减少了 xx 时间。而我今年就在办公室里打了一年的飞机。
于是乙今天要写文章,明天要出报道,后天要搞调研,年底要排文艺节目,当然这些活他自己是不会做的,当然是扔给甲做。
于是甲除了要审批,还要写文章,写报道,写调研报告,排文艺节目。
那甲的审批工作,你说还快的起来么?
相信我,把领导干掉绝对比末尾淘汰有用。
上一个月我这局里换局长。
然后一直没定下来,但是工作得继续。
然后指定一个副局做代理局长,但是这个副局刚好是那种等退休的那种,于是副局直接来个失踪。
整整一个半月,局里啥事没有,还少了一堆会议和宣传。
然后个个还是该干嘛干嘛,那期间根本不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
都是按规章和流程走。
唯一的问题是发文稿没人签字,发不出去。
其他的业务都顺利的一批,再也不用这里请示,那里请示,反正只看符不符合规章制度,符合的都给你办,不符合的要改的改,不改就不办。
然后新领导上任:哦豁,完蛋,这个不符合规章制度,但是领导要你把他办了,咋办?硬着头皮上,钻漏洞,打擦边球办了。
然后导致的结果就是既不符合规章制度,办事效率又贼低,因为大部分心思得想着怎么打擦边球。
所以说,无领导时候那就很舒服了,不符合规章制度?一边凉快去。
想优化体制内的效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带头内卷 / 瞎√8 折腾的主要领导(通常是一把手,有时候外加几个党委成员)给赶走就可以实现了。
2017 年初我们单位来了一个新的一把手领导,正县级。这个领导后台很硬,来我们这里就是躺平镀金的,一年以后顺利高升副厅级。
这一年是我们单位工作效率最高,且工作氛围最好的一年。
因为一把手只要躺够一年时间不犯错,目标就成功达到了,所以他不需要瞎整活。各个分管领导也(几个副局)只需要保证自己手里负责的业务不要出问题,所有的科室、部门的领导都只要管好自己那一块就行。
这一年我们单位的核心目标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整幺蛾子,不给自己加戏。所有人上班的状态都是精神饱满,干劲十足,每天的工作早点完成就能早点休息。那一年的工作效率创造了我们单位的历史成绩,市上的优秀奖励拿了一大堆。
用一个比喻来形容就是:我们是一头拉磨的驴,每天要拉够多少圈,产多少粮,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即可。
2018 年,一把手升走了,来了一个关系不硬的弱鸡,为了自己的前途只能疯狂整活,以显示自己干了很多业绩。
此时我们这头拉磨的驴,就得边拉磨边唱歌。一把手一看,哎哟~唱得挺好啊,以后咱们再加一条:边拉磨边唱歌边跳舞,给市上的其他领导们看看咱们的精气神!半年以后:跳舞好像还不够,再变几个魔术吧。一年以后:每天还要做五首诗。两年以后:每天早上先用两个小时召开拉磨心得交流会,然后平均每拉磨一小时,还得来二十个托马斯全旋。。。每周都请上面的领导来参观,看我们有多棒,拉个磨还多才多艺。
原本应该朝九晚五拉磨,但是明天早上有领导来参观,大家 7 点半来拉磨,拉磨的时候还要放屁,我们的括约肌很厉害,能把这个屁放成肖邦的夜曲。中午 12 点告诉我们等会还有领导来,不要吃饭了,原地待命。下午 5 点通知晚上还有领导来,到时候把屁改成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三年以后:我们每天工作内容的 90%,已经和这个单位的本职工作无关了,全是无中生有浪费时间的东西。
整个单位的风气也迅速下滑,愿意好好干活的人,要么老老实实被压榨到濒临崩溃,要么就是有原则、性子直导致被边缘化。大领导们的舔狗一大堆,各个狗仗人势,派系林立。
很多同事肉眼可见地衰老,每天上班人人一副苦大仇深的表情。这种状态下工作自然容易出错,目前我们单位几乎每年都喜提一个全市通报批评。
想更新一段,我们单位在 2017 年之前,过去的 10 年中唯一一次在项目上花钱比较多,是因为核心业务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升级,花了 300 万左右。这一波属于全国性的升级,市财政拨款。除此之外,其它的花钱都是办公耗材和电脑常规更换等等。
但是新的一把手来了 3 年,为了政绩,使劲申请项目,各种高大上的理由和噱头,前前后后光是大的项目就花了得有 1000 万。然而,这些项目有用吗?没有。单位里自己人全都知道,各种空壳,没有创造任何价值和收益。弄些花里胡哨的大屏,使劲请其它领导前来参观调研,今天揭牌仪式、明天签约仪式、后天 XX 活动,显得我们干了很多事情似的。
今年这几类的项目被市上强行叫停了,全部终止,再不给申报,不然的话今年还得 300 万起步。
这三年光我们单位就挥霍了至少 1000 万,市级、省级单位每年这样瞎搞的可不止一家,保守一点,乘以 20,这是多少钱?屏幕前的同志们,算一算。
这可都是你们真金白银纳的税。
这些钱撒给贫困户们不香吗?补贴小微企业不香吗?
前一段时间知乎还有个热榜问题,说是什么要整治处理 “躺平式” 干部。我就看笑了,整活干部和躺平干部,两者哪个危害更大?
大方向大政策由国家部委那群聪明人制定,省级单位顶多按照各省情况补充一下,再往下老老实实执行好就行了,一天到晚瞎整什么花活?
国家公务体系是一个庞大、复杂又精密的系统,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一个小零件小齿轮而已。除了最上面控制方向和油门的掌舵者,其它的零件们要保证平平稳稳运转下去。如果每个齿轮都有自己的想法,都要瞎逼整活,这个机器不出问题才怪。
这么说吧。
公务系统如果有 4 个人,要做 4 件事。
实际情况是:a 不干活,b 干 0.5,c 干 1.5,d 干 2。
现在实行末位淘汰,你猜会淘汰谁?
答案是 c。
a 不干活,因为他是公务员单位里的刺头,他觉得领导给他安排的工作跟他的能力不相符,于是他拒绝工作,每天任务是找领导打架。你要淘汰了他,他会天天上访,领导永远不得安生。领导没那个胆子。
b 只做 0.5,因为他是领导的心腹,他做的都是关键任务,上的了台面的,别看他只做了 0.5 的活,要是单位评分的话,绝对会拿到 1.5 以上的分数,而且公平公正公开,值钱的都在他这呢。
d 是单位的业务骨干,把他开了没人干活了,直接 pass。
c 呢,虽然他承担的工作不少,但重复性强,技术性低,一年到头年终总结也写不了几个字,干了 1.5 的活要是评分,也就能得个 0.5 分,一准被开。
看到这,是不是有人觉得 c 这种低技术低能力的被开活该?
朋友们,同志们,你们平时最关心最经常遇到的,就是 c 这样的公务员,他们承担了绝大部分面对群众的审批工作,收集整理你们提交的材料,联系 b 和 d 进行审核,拿给 n 多个领导签字。现在把他们都开除了,目的是让你们的审批流程更快更好,再不拖拉?
滑稽不?
很巧,我们单位就在实行末位淘汰制。
我们是省直派出机构,是开发区的管委会,某些人打着改革创新的旗号,使我们单位出现了多种身份并存的奇景,包括:省直公务员、区属公务员、市属事业编、临时聘用、劳务派遣、借调教师、合同制。
其中,借调教师和合同制(员额)人员除基本工资外,享受与公务员同等待遇,甚至可以竞聘局长、副局长。年底实行末位淘汰,每家单位淘汰 5% 的硬指标,我们单位有三个人被淘汰,很不幸我就是其中一个。
我被淘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考核分数完全由同事互评打分决定。我的情况稍复杂,虽然我是省直编,但我不是从省直整体转隶过来,也不是原来区里过来的,所以我没有团队。而且我从 2019 年元旦被确诊抑郁症,导致我放弃了所有社交活动,于是我就成了被人锤的破鼓。
说来实在讽刺,我不吹嘘自己有多优秀,但是我的确从乡镇参加工作,十年间从县里到区里又到市里,自己一步步努力走来,也获得过两次优秀公务员。而且在被淘汰的年度,我承担了本单位 1/3 的考核指标。
被淘汰以后,单位组织了培训班,但我请了病假,借机做了一个被工作耽误一直没做上的手术,也算因祸得福了。被淘汰的这些人,大多是有编制有身份的,培训班以后,进入一个叫做机动办的组织,用于支援各个局业务(这些人到现在也没有支援过,天天干呆着)曾经说的两年连续被淘汰就下岗的说法也不了了之了。
更加讽刺的是,后来居然有很多人争先恐后地要求被淘汰,可见领导层面的价值导向存在严重问题的。
以上是我所经历的事实,下面,我结合上述事实,就末位淘汰事情做一下个人分析。
为什么本次末位淘汰的人大多是有编制的?
因为没编制的如借调教师、合同制都是背后多多少少托关系进来的,对比这些考录进来的公务员,能量大太多了。
为什么非公务员身份的人也能竞聘领导岗位?因为领导要听话的干部,这个 “听话” 不是褒义词。
《公务员法》非常重要但却常被人忽略的第六十条,公务员执行公务时,**认为上级的决定或者命令有错误的,可以向上级提出改正或者撤销该决定或者命令的意见;**上级不改变该决定或者命令,或者要求立即执行的,公务员应当执行该决定或者命令,执行的后果由上级负责,公务员不承担责任;但是,公务员执行明显违法的决定或者命令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面对上级作出的违反相关规定政策的行为,公务员有权利拒绝。末位淘汰,就是要淘汰掉这些说 “不” 的人,无论你说 “不” 的出发点是出于什么,哪怕是从政策法规角度、还是从维护群众利益角度,都不行。
当末位淘汰成了打压异议、排除异己的工具时,那就会出现 “一言堂” 的局面,只集中不民主,这有悖于我党的基本要求
另一方面,一旦出现 “一言堂” 的情况,下一步就是豢养私兵,这个局面更加可怕,就像养蛊一样,剩下的都是硬茬子,你指望这些能能高效?倒也能,对领导交代的事,特别高效,但这些事与老百姓就业、就医、就学有关系吗?这些人眼里只顾着阿谀奉承,有多少能为群众考虑的?
好天真。
如果机关单位搞末位淘汰,后果不堪设想。
我说一个真事。某年,我所在的单位一把手换人了,新来的一把手非常有雄心壮志,一来就大刀阔斧搞管理,提出要正向激励干部。于是先招标请来了第三方开发考评系统,据说花了几十万,然后组织一班人马去研究制定考评体系和考评指标,是成立了工作组来搞这个事,搞了大半月出了初稿,反复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又花了大半月,最后终于上线了。
此后,每月底,全单位几百人至少要抽出半天的时间来填报这个系统,指标很复杂,填报了不算,还要找印证资料,也就是说你填的内容还要有依据,于是每个处专门安排一个专人负责收集汇总印证资料,每个人平时都要额外花时间留心收集。资料收集汇总后交到考评小组,考评小组又组织开会,一个人一个人的去评分,少说也要花上几天时间。次月初大家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分数了,分数和排名都在单位内部通报。
扣分的内容一般大家都不会报,那由谁来统计呢?于是又制定扣分细则,有领导批示批评的扣分,文稿有错漏的扣分,会务不细致被领导批评的扣分,办公室卫生不干净整洁的扣分。为了全面客观评价,又成立专门工作组负责收集这些扣分资料,又成立卫生考核组,每个月抽一天时间挨着办公室打分,于是每个处每个月至少要花半天时间来开展大扫除。
你以为这样就算完了吗?并没有。这个评价没有体现层层领导的意志,不便于领导层层管理下属,于是又反复调整修改,增加了领导的打分及权重,一把手给班子评分,班子成员给处长评分,处长给副处长评分,副处长给其他人员评分。后来发现每个处室都在搞平衡,否则,内部都不团结了。于是又调整评分系统,每个人都可以评价别人,但只能按比例评优。
总之,搞了两年,直到这个领导离开。这个考评结果应用了吗?没法用。
干得多错的多,工作量太饱和的根本没有时间收集印证资料,因为太忙反而容易忙中出错,文稿太多难免有错漏,于是扣分扣得躺平了。不忙的同志呢,把办公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还有闲情逸致养花种草,环境卫生就是满分,工作少,错误就少,没有什么扣分项。于是排位最高的,并不是工作干得最多的,也不是干得最好的,也不是业务能力最强的,而是那些活少不容易出错的。大家都参评后,发现人缘好混得开的同志又占了上风。
这个考评结果用于末位淘汰,可能就是逆淘汰了。
事实上,本单位年终评优和岗位晋升的时候,既不看这个考评体系排名,也不看平时工作业绩,看什么呢?看领导意志。
如果真的要末位淘汰,不知道又要滋生多少腐败。
SO,并不会提升效率,只会搞得效率低下,搞得大家又卷又累。
提出这种问题的基本都是体制外的人,并且年纪不大,简称,没经历还幼稚还自以为是。
末位淘汰,好啊,标准是什么,怎么考核,谁打分,谁监督,你怎么保证淘汰的是真的工作不行的,而不是领导看着不顺眼的?
你以为的末尾淘汰制:定好 kpi,大家都拼了命的工作,想尽办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为群众服务的质量。
实际的末位淘汰制:领导决定谁是末位。单位真正变成领导一手遮天的地方,大家都想尽办法讨好领导,该送礼送礼,该请客请客。工作?为什么要做?为群众服务,你爱死不死,和我有啥关系,我只要伺候好领导就行了。你投诉你举报?你一百封举报信顶得上领导开会的一句:我认为 xx 今年工作不太行,今年的末位就给他吧。整个体制彻底变成舔狗和裙带关系的天下,你还想办事?政务大厅的员工抬起头来看你一眼我都觉得他素质太高了,你愿意投诉你投呗。有给你处理事的时间我给领导编两句拍马屁的话不香?你勤勤恳恳,但末位被淘汰,你问为什么,告诉你张三李四是领导的亲戚,王五赵六天天请领导吃饭,努力工作的你像个笑话。
末位淘汰制就会圈养成私兵,然后你就可以体验到 90 年代那种,你盖个章得送条中华了。
你之所以觉得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整活太多,很多没啥必要的工作被各级领导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领导整活的本质又是为了政绩,对上负责的原则。
比如我说个例子:
中央下发一项任务,为期一个月,月底要求给结果。
省里拿到文件想了想,花了一周时间开始部署方案,下发到市。
市里看了文件,花了三天想出了一顿追责要求发给县里。
县里又花了三天根据本县实际状况布置具体操作细则发给乡镇。
这时基本时间就过了一半了。
基层开始操作,省里通报各市进度,基层才接到任务就被打了个倒数的排名,市里开始来督查组去搞事,乡镇又忙着去迎检,这一通搞完就三周结束了。
基层时间本来就不多,很多上户做的工作根本就来不及了,上面又追进度,只好编。
中央花了一个月时间,得到了乡镇 2~3 天内编的假数据,并且乡镇又被上面的工作搞死了,对外又没办什么事。
你以为你只修复了行政系统效率低的 bug,实际上你还激活了另立山头 / 结党营私 / 排除异己 / 贪污腐败 / 欺上瞒下 / 辖区独裁这一系列的新 “特性”
不能,因为末位淘汰只会加剧体制内的人身依附现象(事实上连私企也不能避免这个问题),因此公务员绝对不能实行末位淘汰制度。
行政效率低下的原因是末位员工造成的?
别搞笑了。
行政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恰恰是 “首席员工” 所致。
我给大家分析一下。
你想想,一个单位的 “首席员工”,往往是个什么角色?
我告诉你,往往是领导最欣赏、和领导最贴心、最能帮领导解决问题、最支撑支持领导、完成领导交办任务最得力、相对最有能力最有发展潜力的员工。
你想想,这样的员工,最有可能做些什么工作?
我告诉你,最有可能就是从事创先争优、迎检创评、宣传写稿。
因为,对任何一个领导来说,常规业务、主干业务虽然重要,但从来不是领导关注的点。
领导真正关心的,是亮点、是特色、是政绩、是新闻特色报道。
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这个领导能把工作搞得有声有色” 的声势。
这种此起彼伏的声势,才是领导能够博取上级眼球,不断露脸证明自己,从而不断换岗晋升的利器。
这,才是领导的命门。
因此,这么重要的抓亮点工作,必然要交给自己最信任的人来负责。
于是,这个员工,也就很有可能成为 “首席员工”。
他们有着另一个响当当的名号:——单位一支笔~
但是,一支笔,整天都在干什么呢?
在整活儿,“五心五情服务”、“同心圆管理法”、“一二三工作机制”。
他整天得搞这些。
搞这些,会带来两个显著的问题。
第一,首席员工本人,几乎脱产、也脱离了服务对象。
他看上去忙了 365 天,其实没有服务一个群众。
他不断地遣词造句、不断地编撰杜撰、不断归纳升华。
用无数宣传稿、通讯稿、特色总结稿;
用大量的宣传 VCR,高档的 PPT,以及精致的制度手册。
撑起了领导的光辉政绩。
但是,他浪费了国家发给他的工资,他没有干一件实事。(尽管他也情非得已)
第二,他整活,很可能会给业务部门带来麻烦。
本来,人家办理业务、联系群众挺好的。
现在,他要人家开理论学习会,用思想引领队伍,然后摆拍照片;
他要人家写五心工作法的心得体会,然后张贴在宣传栏,成为管理的优秀案例;
他要人家每天给你一篇短讯,反应和群众之间的温馨故事,形成 “真情服务工作本”。
于是,不光他自己没干实事,还严重干扰了业务人员办实事。
综上,你就知道为什么行政效率低了。
因为,假如一个单位编制 50 人,本来是寄希望于你们全勤服务群众的。
但是,你们却把最年轻、学历最高、最能干、最精英的团队,派去写材料、整活儿去了。
所以,整体行政效率就低了。
同时,这些 “首席员工” 们,在发光发热的同时,把其他从事具体业务的员工也带动了起来。
结果干活儿的时间就更少了。
因此,你会发现,所谓末位员工,只不过工作差点,但他多少还办了点业务。
而首席员工,不仅一年到头啥业务也没办,还折腾了其他人办业务的时间。
所以,要论行政效率低下的罪魁祸首,首席员工可比末位员工有资格多了。
所以,实行末位淘汰制解决不了行政效率低的问题。
当然,反之首位淘汰制,也解决不了问题。
因为,只要领导整活儿、抓眼球的工作模式不变。
那么,淘汰了首位员工,还会有新的人被培养起来,继续成长为新一代写手。
毕竟,工作主要是 “写” 出来的,不写,谁看得到?生命不停,文章不熄。
以上,我阐述了末位淘汰制的无用论。
接着,我要说说末位淘汰制的危害论。
在现行体制下,如果我们要确定谁是末位,请问,谁得发言权最大?
毋庸置疑,是领导。
有人说,要发扬民主,要公开公正,要绩效考评。
怎么说呢,懒得展开了。我只说一句,别想多了。
领导,永远是你们的领导,最终,这一切的决定权会落在领导的手中。
你猜,领导会不会把最不干活儿的老张列为末位呢?
未必哦~兴许老张和领导的领导有着不为人知的关系,私下里铁着呢?
一般领导敢动?
所以,最后被评为末位的,一定是最没靠山,领导最厌恶,人际关系最不咋的的人。
举个例子,我认识一个人,隐姐,浙江公务员。
双 985 平民家庭出身,背景为零。
特点是专业、头铁。
领导让她负责面子工程的信息化项目,申请了上百万财政项目经费,让她牵头开发公司做。
隐姐就是见不得这些,不断给领导 “使坏”
她技术过硬,直接参与理念设计,带着专家组论证,凭着口才和情商,变着法子说服领导,循循善诱,把项目里瞎折腾的部分一点点往下砍。
最后把一个几百万的预算项目,活生生做成了只有十几万。
结果领导傻了眼,不过专家论证程序都走了,一下子也找不到把柄、不好说什么。
就这么一弄,彻底得罪了领导以及第三方开发公司。
当然,最后这个面子工程项目系列都烂尾了(本来就是给上级领导参观用的,不可能发挥什么实际作用的,隐姐早就懂)。
但问题是,同系统其他兄弟县市的花费都是数以百万,只有她那儿花了十几万。
她告诉我说,她尽力了,虽然还是浪费了一些钱,但对得起群众了。
而且,隐姐也不是第一次这么干了,只要事情正确,她总是坚持已见。
领导把信息化项目交给她,主要也是因为确实没什么人懂。
但就这样一个人,如果搞末尾淘汰制,不用说保准第一个被淘汰。
因为没背景、又不听话,见不得 “抓眼球” 现象,还总是正义感十足。隐姐口才一流,能把死的说成活的,领导轻易还怼不住她。
越是这样的人,能力越强,越碍着领导的事。
恐怕,当事项目的领导和软件公司,做梦都想开掉隐姐吧。
那么,我们的体制,需不需要保存这样的人呢?
好在,隐姐活得也不算失败,尽管后来被边缘化了一段时间,但至少公职还在,给了她绝地反击的机会。
最终,心灰意冷的隐姐,把本事用在了创作上:
——当然她现在也没成一个成功的小说家,反倒把单位的一帮临时工全都培训进了公务员(强项是面试口才,实力秒杀一切培训机构),这事儿在当地都出名了。
隐姐后来就专心致志教人演讲和面试,就是因为有段时间我找人培训面试的事,也才偶然结识了她。
体制内有原则、有才的人很多,但有原则、有才的人变成末位,恰恰是一件最平常不过的事了。
隐姐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天然地把末位和工作量、工作态度划等号。
最后被淘汰的 “末位”,往往不是工作的末位,而是打压异己中的末位。
这一逻辑,只要用脑子想,就可以预见了。
那么,当领导终于能够名正言顺地清除异己的时候,请问又会发生什么?
不得了,这简直是中国直接跨过郡县制,倒退回了封建时代啊。
每个单位的领导,就是自己单位的土皇帝,要你滚,就有办法让你滚。
要不了几年,队伍里就再没有了 “异己”。
领导何止是一言九鼎,简直是皇命浩荡啊。
成群结队的员工拜服在主要领导的脚下,争先恐后的跪舔,把领导的鞋舔得都泛出了道道白光。
这么一来,本就掌握着单位的公权力和资源的领导,就更加放飞了。
恐怕,这单位就要变成私人的了。
我都不敢往下想了。
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得感谢那些看起来让领导很讨厌的刺头。
这帮人和领导不对付,天天想抓领导的把柄,发现点什么蛛丝马迹就给纪委举报。
领导只能小心再小心,又愁着干不掉这些人。
如果不是他们,真不知道权力会脱缰狂奔到何处去了~
好,最后一个大点,就是在末位淘汰制产生巨大危害之前,恐怕,行政系统自己就得崩了。
有人想怎么会呢?
我再来说说。
大家知道,我们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是要参加考试的。
这个考试是很卷的。
会卷掉一大批有心想进队伍,但缺少硬实力的人。
现在大学生遍地都是,理论上,每个人都有资格。
假如王思聪想当进税务局当公务员也是可以的。
只不过,他考不进。
当然,王思聪这个例子举得不太恰当。因为人家有的是钱,不惜的当公务员。
但资产少一些的钱思聪和孙思聪就不一定了,他们的父辈在市场上摸爬滚打,积累了资本。
如果一个孩子继承家业,一个孩子进入政府,那是最好不过了。
可惜,能不能考进,还得看公考。
公考是一道大闸,尽管它未必有我们想得那么合理、那么公平,但它的作用巨大。
他避免了一个人相当就能当公务员的问题,也就避免了权贵和资本垄断公务员的可能性。
注意,要辩证理解,不是权贵和资本当不了公务员,而是不能垄断。
这是国家行政运转赓续的基石。
但是,末位淘汰制,轻易地破解了这道大闸。
因为,任何一个经历厮杀、考入公务员队伍的人。
他之所以愿意付出成本来竞争和考试,是因为国家许诺他进了队伍,便余生无恙。
吃的苦中苦,为的是余生无恙,就那么简单。
余生无恙,支撑起了苦中苦,而苦中苦,筛选掉了权贵和资本,使公务员队伍里,有大量的寒门和普通人。
就是这个逻辑了。
好,今天假如告诉你,好不容易考进公务员后,几年后很可能被领导打了个末位清理了。
那么恐怕,考公的吸引力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是一份随时可能走人的、需要看老板脸色的工作。
这样的工作,参照市场双向自由选择可以,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精力搏命考?
不值得。
既然你不值得,那么,最值得的人就填补上来了,权贵和资本。
他们有信心,和领导达成交易不被淘汰;
他们有信心,和领导形成利益共同体,逐步把控行政体系;
他们还有信心,最终做到领导,彻底将资本和政权合一。
所以,末位淘汰制这种动摇根基和根本的东西。
做做管理实验,写写管理理论可以。
国家家大业大,民族复兴任重道远,可别瞎折腾了啊~
有朋友对隐姐感兴趣,我正好聊几句,她是个比较有意思、特立独行的人~
隐姐办公室曾有个爱抠字眼、一篇文章能抠一个星期每天加班到 12 点的男同事。
很得领导赏识,本来大家得过且过相安无事,但他的缺点是嘴比较碎。
不知怎的看不惯隐姐,就喜欢到大领导那里抱怨。诬陷隐姐仗着自己学历高,对单位的人事安排不满。
这就触到了大领导的逆鳞,转头第二天就在全系统大会上很严厉地批评隐姐——没指名道姓但提到了学历,大家都知道是批谁。
墙倒众人推是千古真理,那个时候,跟隐姐站在对立面 = 政治正确,连夜学都有人拐弯抹角给隐姐难看讨领导欢心。
比如,说到单位信息工作不好就说 “985 研究生都没怎么动笔啊” 之类()暗指隐姐。
隐姐采取的策略是全程虚应不接茬,平时少说话,对人谦让。
但从那之后但凡嘴多喜欢损人的在隐姐这儿工作上一律不予配合,自己想办法去吧。
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有一次搞信息化项目,隐姐坚决认为数字赋能不是数字万能,不能搞技术的刚性嵌入要讲究结合实际服务群众,尽量不要形式化。
最后项目搞下来被上面批示。省里的大领导就说要下来调研。
这玩意儿单位除了隐姐根本没人懂,因此基本整个接待方案都是隐姐做的,还弄了个逼格特别高的 PPT
人生会有一些关键时刻必须要把握住,解说前一晚隐姐做到 12 点,反复推敲 PPT 和解说词。
说话方面隐姐确实有些天赋,加上准备纯熟所以当天解说特别成功,可能领导们都没见过这种不装逼的风格,就满堂彩,起身离开的时候书记都特地过来轻轻跟隐姐说了一句 “你讲得非常好”,一路都跟大领导打听隐姐……
一战成名,大领导从那次以后就完全对隐姐改观了。隐姐在单位的境遇也完全转变了。
这算是个逆袭的故事。
笑死,全世界有几个公务员系统末位淘汰的,有没有人给我数数?末位淘汰极容易引发官僚体系的不稳定,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接受的大忌。救民先救官,官都没了,拿啥救民?如果强推末位淘汰,引发干部队伍的混乱,那么很容易引发社会动荡,我随便举个例子就好了,一个团长不想被末位淘汰最好的办法是什么?紧紧握住他的团就好了。
末位淘汰制度起源于杰克韦尔奇的通用,他有三个重要理论假设:1、员工创造的价值和创造价值的员工分布服从正态分布;2、产品生产质量与员工的能力完全对应;3、产品质量服从正态分布且遵循西格玛原则。
这是一个 50 年前的理论,这套理论有极强的限制性和适用场景模型。不是什么企业,组织都可以使用他,不是用了他组织立马腾飞。对于制造业流水线,他的指标比较客观,且符合假设理论,那么就可以使用末位淘汰制度。但是在金融,互联网和计算机等高技术产业,这套理论并不怎么适用,任正非有一篇关于末位淘汰的反思,我觉得他写的就很中肯。
根据谷歌的研究表明,员工能力的分布其实是幂指数分布,如果这时候用了末位淘汰,用了还不如没用。末位淘汰会激发人性中最大的恶,当管理者利用恐惧统治员工时,恐惧终将注视着你。大家都是打工人,谁都会有那一天,被末位淘汰掉。与其在你这被末位淘汰,还不如有能力的时候换个稳定的地方。你看现在通用也把末位淘汰取消掉了,祖师爷都不用了,怎么还有牛鬼神蛇无脑崇拜?
末位淘汰,就是在给领导养家奴。
大家不要总觉得公务员效率低,磨洋工,那些看着很懒散、佛系的底层公务员,很可能才是真的能默默为老百姓做些事实的人。
窗口单位,才是最底层、最累人、最终给老百姓真的在办事的人。
希望老百姓醒醒吧,敌人从来不是这些人。
人的善良,通常很难达到舍己为人。
办事效率高,老百姓满意了,结果就是自己这边活会越来越多。
一个工作效率高的基层公务员,这辈子可能就跟升职加薪无关了。
很多人在钻营当官,很容易领导比兵多。一个高效的兵提干了,很可能需要再找三个兵。公务员是有编制限制的,大部分人都在做 ppt,写稿,算计人心,真正干活的,就那么几个人。
如果真的搞末位淘汰,淘汰领导不行,那只能淘汰埋头干活的大头兵。结果就是连良心发现的公务员都很难遇上了。
基层公务员、教师、医生和普通老百姓一样,都是底层。这些人看似生活的更好一些,也是因为人家客观上真的读书多。
大家可以去问问,在中国,基层公务员、教师、医生,根本没几个敢认为自己是中产。大家都是底层民众,多少还是能够共情,有些善良的。当这些人都沦落为走狗和家奴的时候,那社会才叫可怕。
不说别的,如果一个教学水平还不错的教师,给领导当狗,还是出去私立学校,或者去当家庭教师?
老百姓真的没有必要痛恨编制,因为编制是让老百姓还能有概率接触到优质资源的一个核心因素。
知识分子还是有些风骨的,沦为家奴,很多人接受不了。
想法幼稚。
首先谁来考核,如果单位领导考核,那就没啥用处。
如果让人民群众考核,那能考核的是那些政务大厅办事的,党政办怎么考核?
并且,这样的结果就是,办事大厅的人员肯定要被扣分,被淘汰。因为,总有人不满意。
领导看你不顺眼,想开除你了,就派你去办事大厅。
哥们,没必要把末位淘汰制奉为圭臬,好像只要用了它,什么效率问题都解决了。这不叫有想法,这只能暴露出,你除了末位淘汰,其他啥都不懂的事实。实际上,通用自己都不玩末位淘汰了,你以为这个东西很有用吗?用在生产流水线、计件工资这种劳动数量容易客观计量的地方,末位淘汰制是有一定的优点的。政府事业单位的工作,更多的是事务性工作,考核部门可以对工作量或者工作质效进行定性分析,但是无法做到定量。而不能定量,就不能选出末位,所以末位淘汰制本身就没有使用条件。尤其是行政机关,工作一旦被定量分析,那就会产生灾难性后果。不知道你记不记得,刚开始打新冠疫苗第一针的时候,某些地方执政能力较差,下达了硬性的疫苗接种指标,直接导致各个单位跨区域绑人拉走打针,文明点的打一针疫苗给二斤鸡蛋,不文明的我就不多说了。如果在这件事情上实行末位淘汰,打疫苗最少的工作人员辞退,你猜猜这个事情最后会变成什么样?设想一下,如果一个警察背负着开罚单的任务,今天如果他开不了罚单,他就会被末位淘汰,此时在他面前有一个歹徒光天化日之下持刀伤人之后正在跑路,在歹徒旁边有一辆违停汽车可能一会就开走,你说这个警察是应该去制服歹徒然后被末位淘汰呢,还是应该去违停汽车处贴上罚单保住工作呢?这时就有大聪明站出来说了,末位淘汰制不是那么僵化的,可以按照工作量换算成积分,然后最后通过积分比较进行淘汰。那么制服歹徒值几积分,贴罚单值几积分?心里想一下,这个歹徒可能追不上了,搞不好还得受伤,不如不去管他,大不了多贴几辆车。你要是把制服歹徒的积分定的很高,那就没有人愿意去抓违停了。有一天你被抢劫,打 110 报警,警察说,对不起,我这个月积分已经达标了,正在通知积分排倒数第一的同志过来处理,你觉得这样高效的单位,好吗?工作量一旦被冷冰冰的数字量化,那么所有人都会被迫用数字而不是责任来衡量自己的工作。它影响的不仅仅是公职队伍的稳定性,更是摧毁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根基,变成了为 KPI 服务。
你确定该执行的不是首位淘汰制?
今年年初的时候,单位组织冬奥志愿者,我们主任就报名了,也成功入选了。
因此要进入闭环七十多天。
这七十多天,整个科室气氛融洽,工作轻松又高效。
人在城管局,前阵子遇到个投诉:
一住户投诉说他家后门的下水道堵塞,我去现场看了,发现主管道并没有堵塞,堵塞段是他家房子到接入主管那段管道,位于一条三米左右宽的背街小巷。
根据规定,这是需要住户自己疏通的。
解释过后,住户也表示理解,同意自己找人挖开修理(老旧城区,没有预留管道,原管道坍塌堵塞需要挖掘重建)
然而这时候,问题来了。
没过两天,住户又来找我,说邻居大妈不让他挖。
我:你没跟她说,做好管道后会帮她修复路面吗?
住户:我说了啊!我保证会帮她修好,比她原来的路面还要好!(原路面只是破破烂烂的薄水泥路面)
那还有什么问题?
这就有点奇怪了。
于是我来到现场了解情况,听了半天,总算弄清楚了邻居大妈的意图。
原来住户早前在楼顶搭了个天线,邻居大妈认为有辐射,所以住户修管道要路过她家门口时,她故意找茬,就是要 “逼” 住户拆天线。
你不拆天线,我就不让你修管道。
这毫无道理的逻辑,让我哭笑不得。
我给大妈科普了半天道理,一码归一码,大妈就是不听。
按正常手续,我可以联系执法队保驾护航,强制把这个挖掘修管给做下来。
毕竟人家房子的污水管道就是要从你家们口的道路过去的,你不让人家修算怎么回事?
如果隔壁也有样学样,不让你家污水管从家门口过,那所有房子的污水都自产自销吗?
当然,这样一来事情就闹大了。
我们平时做事,也不会这么生硬,即便自己占理。
于是我只好向我老领导问计。
老领导去了现场,跟邻居大妈唠嗑了几句,没一会儿就告诉我:解决了。
我大感神奇:怎么做到的?
老领导说:你要跟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啊,把道理讲明白了,群众还是能理解的。
我不屑(跟他太熟了):那我讲了半天道理怎么她还是不肯?
老领导只好摊牌:聊了一会,发现她妹妹的老公是我一朋友的儿子。
我:这么巧?
老领导高深莫测:谁知道呢?
还能如此?!
邻居大妈是知道自己理亏的,遇到个熟人,自然不好再胡搅蛮缠了。
至于是不是真的熟人…… 谁知道呢?
从这件事,我就看出差别了。
实际工作中,根本不是每一件事都可以照章办事解决的。
要完美解决,需要找对工作方法,要找出这个方法,又需要大量的基层工作经验。
而老牌公务员,他的基层经验和工作方法是可以秒杀年轻公务员的。
可以想象,如果实行末位淘汰制,这种老传新的教育方式,就不存在了。
大家都是竞争对手,我凭什么教你?
甚至,他还会给你使绊子,怂恿你把事情闹大,激化你和群众的矛盾,在上级面前给你上眼药。
群众自己遇到的问题,也会沦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得不到及时解决。
行政效率,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会大大降低。
事实上,末位淘汰制是资本想出来增加利润的手段,它的本质是不管死活,往死里压榨员工的利用价值。
用在私企尚且很反人性(例如 35 岁让你离职、怀孕逼你滚蛋等),用在国家单位更是可笑。
体制内效率低并不是因为没人好好干活。
相反体制内的一线牛马比工厂里的 996 工作强度还高。
体制内效率低是因为严重的官僚主义,所有官员都为了帽子服务,脱离群众。
为群众办实事,只是附带搞搞,主要工作是编政绩求升官发财。
自然在群众看来,其效率就低了。
其实,政府 80% 的官员回家吃空鋿什么也别干,行政效率会大幅上涨。
举个简单的例子:
“三零创建”:做假资料
提 “两率”:相当于淘宝刷好评
“六防主促”:做假资料
更别说还有一堆党建、创文、创卫、人居环境等一大堆假要去做。
这个地球上,除了少数野心家和牛马,剩下的人都喜欢效率低下。
你觉得效率低下是问题,说明你不是野心家,就是牛马。
像我们这种普通人,每天都想要拥抱效率低下。
过日子嘛,吃吃喝喝玩玩乐乐,效率是什么东西……
人类为了更好地吃喝玩乐提升自己的效率,
但正常人绝不喜欢为了整体效率的提升提升自己的效率。
因为后者你能得到的,只有内卷,浪费,高压,仇恨,嫉妒,愤怒……
那种阿里华为味儿,这群牛马可能一辈子都洗不掉了,香飘万里了属于是。
我们公司前阵子面了好几个互联网的人,被我领导关了,原话就是感觉交流起来很奇怪,笑。
做人要做闲适人,学习要学数计英。
然后你给关系户打低分还是给干活的牛马打低分?关系户拿了低分得淘汰,你打算不给谁面子?干活的牛马拿了低分淘汰,活让关系户干?
假如啊,真的实行末尾考核制,我是说假如,那么就会出现如下情况:
我在乡镇所负责的工作中,有一项叫做安全生产,那么我的考核肯定有一个不能出现安全事故或重大安全事故吧,否则就是一票否决。那我每天的工作就是,联合乡镇部门执法大队,市场监督管理局某某所,公安局某某所的同事,天天挨家挨户查漏补缺,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而且天天都来,你认为当地人民还活不过日子,商店还开不开门?
会导致这个单位的每一位非一把手的人员,特别是新来的人员或者分管同志都是跪着要饭的。
知道为什么体制要把人事权收到党委吗?知道为什么人事部门 / 组织部门永远是核心部门?知道什么叫山头主义,拥兵自重吗?
提问题的人可能都知道,他可能不蠢,就是单纯的坏而已。
行政系统最大问题在于如何打破地方利益集团,而不是效率低下!
地方利益集团触目惊心!
我浙大毕业,考皖南县城公务员,家境贫寒,长相可以,高大帅气,学历拔尖。
进体制相亲经历如下:
我在经济口,对象不论是群团口,教育口,卫生口,三天都能把我家底摸的一清二楚。
一个护士和你单位副局长是亲戚;一个老师伯父是你单位某部门负责人…
你想找个情感伴侣根本是幻想!
女方感觉你长得不错,学历不错,人不错,会明白告诉你,她有哪些资源,你跟她结婚会到什么职级,单位哪些领导会因为这场婚姻和你称兄道弟,把你当自己人!她们理所当然接受了这套逻辑,并认定我也会加入其中,选择适合的对象结婚,婚后当大还大,当小还小!
这种赤裸裸的交换关系把我吓坏了,婉拒介绍,和合肥一个大学老师在谈。
然后单位苦活重活都到我这。我一个浙大学经济的,让我去招商。说招商锻炼人!
初中生招商能喝会道,我承认我不如他们!
我适合做产业规划,经济分析,偏偏不让我做、怕我搞太好起了势头。破坏所在单位内部现有的平衡。省里夸我写的调研材料好,县里批评我好高骛远,只会写材料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你一个人天大本事也搞不过一群人抱团排挤。
单位还有个同济大学给排水专业的,因为干工程不上道被派去锅炉房烧开水。领导说烧开水也是给排水!专业很对口!
今年我遴选地市写材料去了。不伺候了!
就中国目前大部分县情况,末位淘汰只能是当地家族打击异己工具!
我在江西某地调查国企时候。
有个国企,里面实行和末位淘汰制差不多的东西。
就是尽可能的批评和调动人员,和他们讲做不好就会被调动。
那这带来了什么影响呢?
1,员工冲突急剧增加,开始互相推诿问题,并拒绝提出解决方案,因为怕有违上级意思。
2,投诉开始不断增加。
3,员工健康状况下降,体检完毕后数人住院。(关于这点,我是拿 21 年体检数据对比 22 年体检数据)
4,领导开始出售业务,就是通过频繁发布指示让下级部门无法正常工作,然后进行批评,并且将该部门业务外包出去。
5,领导以权谋私,例如将一些物品免费赠送给家属,以自己身份命令下属去免费服务领导及其好友。
6,一言堂,调查的目的就是有个员工向其他部门递交了举报材料,后来该员工当保安了;另一个员工在开会期间对其行为和最近方案提出质疑,目前也在保安;还有个员工发牢骚,对于部分业务外包提出自己看法,多次警告依然讨论,现在也在保安室。
7,无限讨好领导,我的评价是和狗一样,就是为了避免自己被穿小鞋。
末位淘汰制,对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来讲,是不合适的,这就是教训。
如果问后续,后续就是没有问题,目前该国企依然这样运转。
不会,会造成大问题的。
如果我是管一条街的食品安全的。
他是管这条街环境卫生的。
那只要这条街上不出现任何食品店,那我永远是 0 风险,我工作永远是优秀。
至于为什么这条街没人开食品店那你别管,市场选择。
那我上班时候嚼块泡泡糖吐街上,也只个小小的道德问题吧。
真是太好。作为领导干部,居然不能开除不听招呼的下属。
现在可以末位淘汰,实在是太好了吧!
晚点给小丽说今晚去陪张局,不然她就是最后一名了。
感觉提这个问题的人太天真 -。-
体制内的工作是一个去能力化的过程。
在体制内干上十年,除了少数技术人员,大部分搞党建的、搞办公室上传下达的、搞检查督查的、搞资料审批的,都不再具有去体制外谋生的能力了。
这时候你要威胁到他们的饭碗,这是威胁他们本人和家庭的生活乃至生存。
这批人绝对会把手里的 “权力” 发挥到极致来确保自己的饭碗。
至于群众的饭碗?不好意思,顾不上了。
举个栗子。
哦现在做的是一个县局所在行业的疫情防控工作。
平时就是通知一下开会,或者定期下去转转,看各个企业有没有把疫情防控的门面工作做好,比如健康码贴没贴,口罩戴没戴,台账写没写,场地消毒有没有定期做之类。
就算别人没做,最多也就批评几句,口气还不好太重。
因为说实话,在不威胁自己的生活的前提下,哦也有那么点情怀,也会想着尽量不要给别人造成太大的麻烦。大家都是找一口饭吃而已。
但如果现在要末位淘汰了,哦为了确保自己不末位,那只能把上级要求的那些不合理的防控要求不折不扣落实下去。
比如本行业所有从业人员,从正式员工到保安、清洁工、厨子、司机,每人每周核酸两次;但凡有接触境外业务的,每天核酸一次,独立闭环隔离宿舍,双倍人员配备轮班工作。
你们有什么实际困难?网点人少走不开?地方参检人数太少做不了混检,单检价格太高?没条件配备这么多人员和物资?不管,必须落实,不落实就通报,就下整改通知书,罚款,停业整顿。
至于这种情况下企业能不能活,企业如果倒闭了这些员工吃啥,不好意思顾不上了。如果企业活下来哦被末位淘汰了,难道企业养哦吗?
这还只是一个局里面压根没啥权力的工作人员而已。
这些都是哦的职责范围。虽然不能一个人就决定了罚款啥的,但如果末位淘汰的压力真的来了,哦把书面报告交到领导桌子上,领导会给驳回?
哦不信。
再说了,一个局里面工作人员末位淘汰,那一级政府里面所有部门要不要末位淘汰?
喔,今年档案馆没出成绩,但档案馆领导是县委书记的亲戚,那就把倒数第二位的大渡河造林局裁了吧。
大造局:??????
大造局:那行吧,明年的树你们去种。
那领导们开心坏了,都不用跟你玩阴招穿小鞋。
直接送你去政务中心或者类似的窗口单位呆半年。
然后你就会因为收到群众投诉被评为本年度末尾
开除
公务员采用编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防止腐败,如果没有编制,上级可以随意开除下级,那政府机关就基本上是属于领导干部的一言堂了。中国的政府机关效率其实不低,别被洗脑了
陈胜、吴广:因天气原因即将被人道主义淘汰的国家工作人员。
刘邦:因为未完成组织任务即将被淘汰的国家工作人员。
李自成:因机构精简裁撤被淘汰的国家工作人员。
黄巢:被国家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屡次淘汰的知识分子。
如果实行末尾淘汰,那我就一切向现行的 KPI 看齐。我不仅不要被淘汰,我还要当第一,至于你的体验?抱歉,这个与 KPI 无关。
都玩过游戏吧?逼氪逼肝遇到过吧?游戏你可以放弃,生活你放弃一个我瞅瞅?
如果我是交警,我就拼命罚,每辆车都看下来给我吹气,只要有度数,那就是验血。
如果我是法官,我就拼命审,小罪从重,能枪毙绝不无期,能从重绝不从轻。
如果我是警察,我就拼命抓,但凡你行差踏错,我直接往顶格关,以前各打五十大板,现在各打一百。只要进了局子,一律当做嫌疑犯,你打个架我都当你是犯人,看看能不能审出业绩来。
如果我是工商局,还是那句话,吹毛求疵,往死了罚。
如果我是…… 等等,一律以 KPI 为准,你 KPI 要求罚钱,我就往死了罚,你 KPI 要求犯罪率低,我就敢保证辖区一例犯罪都没有。
不知道这样说你们理不理解?
在解决评价方法如何客观有效之前,末位淘汰制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糕。
1. 如果谁末位又领导决定,那就会变成拍马屁大赛;
2. 如果民主评议,那就是拉帮结派。
你觉得哪个能解决问题?
“以改兼赈,两难自解” 谁提出来的?
我大明理学后进,江南书香世家,写的一手锦绣华章的高翰文。
实战水平呢:踏入杭州不到三天就被上司郑必昌、何茂才顺利抓到把柄;不到三十天就自己坐上囚车解送京师,经胡宗宪海瑞再三叮嘱才勉强保命,顺带还沦为商人和太监玩剩下的 “接盘侠”。
胡宗宪对高翰文说的一句话用在这里非常的合适:圣人的书是拿来读的,拿来办事则百无一用。
末尾淘汰这样的制度,放在纸面上进行分析法推演,可以说是一项圣人创造的接近完美的管理创新,一定的激励和约束可以有效激发团队整体战斗力,避免躺平,出发点绝对正确,逻辑上高度自恰。
然而,现实中的末尾淘汰制呢,咱就不举体制内了,就说某为的狼性文化和 35 岁淘汰制吧,改名版的末尾淘汰制。实际效果如何?基本沦为资本家规避劳动法的帮凶,异化为对劳动者残酷剥削的工具,还间接造成了整个行业疯狂的内卷。劳动者毫无安全感,尊严丧失殆尽。
经历过社会的毒打的人和初出茅庐的人对制度和理论最大的差别在哪里?我想在于对人性复杂性的认识。
制度是明规则,人性是潜规则。制度是用来给人看的,人性是用来做事的。
任何制度出写在纸上都是崇高伟大的,朝鲜古巴也自称民主共和国。但人性永远是自私而趋利的,所以… 朝鲜人民今天幸福的生活是你我羡慕不来的。
末尾淘汰制在人性自私趋利的作用下,就会变成权力对普罗大众的控制,因为评价谁是末尾的权力在领导手中。
连体制外都玩不转的制度,更何况体制内,一旦推行根本用不了几年,100% 出现 “劣币驱逐良币” 问题,到时候整个单位除了裙带就是舔狗,别说行政效率没有解决,整个系统都有死机崩盘的可能!
当然不会啊。
18 年机构改革应该听过吧。知道辽宁怎么改的么?把三年停招的行政编用于进行纯事业编转公务员,不对外发公告,把各种渠道录入的事业编转成行政编,大概有一万多人。
同时逼迫通过省考的部分人员签订事业编合同,把行政编让出来,理由是行政编不足。
如果末尾淘汰,你觉得先被淘汰的是谁呢
有的小伙伴很好奇现状,我就补充几点吧
1. 辽宁小城市组织部门把省考人员转任到行政单位了,但原事业编渠道入职的人员也就是过渡参公还在原单位。
2,辽 a 和辽 b 两个副省级城市,所谓的竞争国中的城市,组织部门要求省考参公人员签订事业编聘用合同。大部分省考人员已经签合同了。
这类问题回答几次了,末尾淘汰首先要考核,用个大家都容易看到的事情举例,
信访问题,一个地方信访多,化解的也多,那管理信访的领导好还是不好,专干做的是好还是不好?另一个地方信访少化解的也少,领导和专干又怎么评价?你要说多的好,明年少的也会变多,你要说少的好,明年多的也会变少。
同样,基层派出所治安情况,破案多好还是没有案件好?你要考核就要考虑当地情况,如果是环比,那么,你会看到案件多的地方一年比一年数据好看,案件少的地方怎么办,排最后?但是案件少就说明治安好,不是应该拿优秀呢?你给了他优秀,别人又不服气了,他案件少是民风好,他们单位都没什么事做,历来都是如此,我们环境稍微复杂的地方,累死累活的做事,结果还要淘汰我?你淘汰不做事的那边,首先不论实际如何,他们治安就是好,而且,你敢淘汰,明年那边案件就会多。
你先解决考核的问题,再说末尾淘汰。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我国的行政系统效率远远高于西方国家,以疫情防控为例,先看疫苗接种
——中国接种情况——
截至 7 月 11 日,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34.1 亿剂。
截至 7 月 11 日,全国疫苗接种情况(来源:凤凰新闻网)
——美国接种情况——
截至 7 月 5 日,美国已有 2.60 亿人接种疫苗,约占总人口的 78.26%。其中,2.23 亿人(67.00%)完全接种,另有 0.38 亿人(11.26%)至少已接种一剂。
截至 22/7/7,全球累计接种新冠疫苗达 121.4 亿剂,累计接种量前三国家:中国 (34.1 亿)、印度 (19.8 亿)、美国 (6.0 亿);全程接种率前三国家:阿联酋 (98.0%)、新加坡 (91.7%)、智利 (91.6%),中国截至 22/7/7 全程基础免疫接种率为 89.5%,加强免疫接种率为 56.3%; 60 岁以上老年人完成接种一剂 / 全程接种 / 加强免疫接种占比分别为 88.6%/83.8%/65.7%。
再看重点地区及国家新冠疫情概况
——欧洲——
据 WHO 报道,截至 7 月 8 日,欧洲累计确诊病例约 2.32 亿,累计死亡病例约 203.1 万。
截至 7 月 10 日,最近一周,欧洲新增确诊病例(每百万人)
截至 7 月 10 日,最近一周,欧洲新增死亡病例(每百万人)
截至 7 月 10 日,最近一周,欧洲因确诊新冠住院病例(每百万人)
——英国——
据 WHO 报道,截至 7 月 8 日,英国累计确诊病例约 2,288 万,累计死亡病例约 18.1 万。据 Our World in Data 网站数据显示,截至 6 月 30 日,英国累计接种疫苗约 1.50 亿剂。
截至 7 月 8 日,英国新冠疫情概况
截至 6 月 29 日,英国累计接种新冠疫苗情况
截至 7 月 8 日,英国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每百万人)
截至 7 月 6 日,英国每日新增死亡病例(每百万人)
——美国——
据 WHO 报告,截至 7 月 8 日,美国累计确诊病例约 8,717.7 万,累计死亡病例约 101.0 万。据 Our World in Data 网站数据显示,截至 7 月 6 日,美国累计接种疫苗约 5.98 亿剂。
截至 7 月 8 日,美国新冠疫情概况
截至 7 月 5 日,美国累计接种新冠疫苗情况
截至 7 月 10 日,美国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每百万人)
截至 7 月 10 日,美国每日新增死亡病例(每百万人)
截至 7 月 8 日,美国每日因确诊新冠住院病例(每百万人)
——南非——
据 WHO 报告,截至 7 月 8 日,南非累计确诊病例约 400 万,累计死亡病例约 10.2 万。据 Our World in Data 网站数据显示,截至 7 月 10 日,南非累计接种疫苗约 3,695 万剂。
截至 7 月 8 日,南非新冠疫情概况
截至 7 月 9 日,南非累计接种新冠疫苗情况
截至 7 月 8 日,南非每日新增病例(每百万人)
截至 7 月 10 日,南非每日新增死亡病例(每百万人)
最后看全球全球疫情概况
据 WHO 报告,截至 7 月 8 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约 5.51 亿,累计死亡病例约 634.6 万。据 Our World in Data 网站数据显示,截至 7 月 11 日,全球累计接种疫苗约 120.9 亿剂。
截至 7 月 8 日,全球疫情概况(来源:WHO)
截至 7 月 8 日,全球各区域累计确诊病例
截至 7 月 8 日,全球各区域累计死亡病例
截至 7 月 8 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排名前 10 的国家详情
截至 7 月 10 日,最近一周,全球新增确诊病例概况(每百万人)
截至 7 月 8 日,过去 7 天内,全球新增确诊病例排名前 10 的国家详情
末尾淘汰制的思路要求打破体制,可前提是你是否理解体制?
进入体制的年轻人是把未来的劳动时间资产化运作的,也就是抵押未来劳动时间,甚至加班,来换取稳定收入待遇,并且更重要的是,随着劳动价值因衰老递减收入待遇并未下滑。而不进入体制的年轻人则是追求单位时间内利益最大化,也就是要追求高杠杆的岗位,最大程度得到最多利益。这本来就是两种方式,既不要羡慕一部分人发财,也不要羡慕一部分人稳定。
所以,打破体制立刻就会出现人才流失,也就是大量骨干特别是业务技术有经验的骨干,因为失去了稳定收入,从而跳槽下海,反正到哪都要 KPI,能力强的在哪都能吃上饭,为什么不去一个钱多的呢?
你们会看到法院院长立马变身律所合伙人,你们会看到市局大队长立马带着兄弟搞了安保公司,你们会看到三甲医院专家立马去了私立医院,重点中学教师立马去了私立中学。他们的生活质量会直线上升,收入翻番,接多少活自己说了算,无案牍之劳形,再也不用填一大堆材料浪费时间,该下班下班,该回家陪孩子陪孩子,也再也不用操心什么别人给红包你又要想办法送回去这些破事。
你不会看到机关事业单位里只剩下快退休的老人和刚毕业的年轻人,你不会看到老百姓看个感冒要排队下午两点就要接孩子放学。
这种考核制就等于下放给了领导无限人事权。在现在的对上负责制的体制下,可想而知整个系统内会变成什么。
以后抓贪腐,感觉案子可以不用审了,一单位整局子的都拉出去枪毙。(看看河南那个码现在都啥样了,所谓的一放就乱可不是说着玩的。)
至于说啥让人民群众打分
先不讨论让权的可能性。问一个在评论区看到的问题:
挑战一下,请说出你所在县市区的发改局,交通运输管理局,交通工程建设中心,住建局在项目建设领域的职能边界分别在哪里?
体制内的运作机制不要说普遍初中学历的大众了,非专业对口的本科生看了都头大。
职能划分都搞不清楚,你怎么给领导打分?
同类打分更扯,假如你住在杭州市西湖区,没有具体接触怎么给隔壁这么多的县市区打分?
老百姓根本不具备对不直接接触业务条线工作打分的能力,给所在的的基层站所和办事窗口打分打分已经是极限了。
最后
人民群众考核指标是什么?群众满意度?群众对一个单位每个人干什么了解吗?满意度从何而来?接触到的办事人员还可以根据工作态度打打分,坐办公室的你连面都见不上的,你给人打分?凭什么?政务公开?那领导依旧可以把张三干的事安在李四头上,群众只能看到李四业绩满满,张三 “游手好闲”,然后把张三考核出去。
敢提出这种问题,是不是想反对中央想谋反?想开历史的倒车,让中华大地再次陷入军阀割据,四分五列,百姓陷入战乱的困境。其心可诛。
之前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一个理论,但不记得是哪本书了:
公务员之所以是 “铁饭碗”,是整个体制稳定运行的根本。
大概意思就是正是因为每个公务员都受到这个体制的保护,所以才保障了公务员是人民的公务员,而不是领导的公务员。
比如古代的行政机构,一个县级行政区(地盘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了),往往仅有少数的几个是有编制的,大部分所谓的 “吏”,都是靠县令自收自支自养的,收入、位置、工作、成长都产生于县令,而非朝廷,自然而然古代的“吏” 往往是县令这个 “虎” 旁边的“伥鬼”,是县令的附庸和爪牙。
但是现在的制度就不一样了,哪怕你的局长对你再不满意,顶多不提拔你,他没办法扣你工资,也很难开除你(开除一个公务员的行政成本应该大于招募一个公务员吧)。
这就从制度上保证公务员绝大部分不会发展为某个领导的私人队伍。
回到话题这个**【末位淘汰】,这个制度如果存在,那会让每个单位掌握淘汰的领导的权利大到难以控制的地步。**
你不听我的,你不附从(注意不是服从)我,今年你就是末位,你就要丢饭碗。
如果这样,公务员队伍的风气会如何发展?相信大家都有了自己的认识。
比如最直接的一个现象:
如果不幸遇到了某些领导,那么洁身自好的就有很大可能性被踢出队伍,谄媚附和一起贪赃枉法的就可能越来越多。如此发展下去,那一个单位一个部门就是塌方式的腐败,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放在公安、国土、住建等核心部门呢?
不寒而栗。
话说回来: 如果一定要实行末位淘汰要怎么办?(或: 公务员退出机制如何建立?)
这个问题以我有限的智商是想不出一个完美的方案,但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比如:
就想到这些吧。
想多了,首先拿什么去衡量不同岗位绩效,第二绩效是否合理公平,不公平的,就是排除异己的好手段
所谓末尾淘汰,最后淘汰的都是林岛的异己,提高工作效率其实还有个办法,末尾淘汰林岛,不淘汰员工,但是这样会产生新的问题,就是大部分人不想提拔,少部分想提拔的人变本加厉的折腾,或者变本加厉的捞
很难得的一句话犯了两个大错误
其一,“绝大部分地区行政系统效率低下”,你是跟其他国家比了,还是跟其他行业比了? 我还说我国行政系统效率远高于国外行政系统,高于 996 之外的行业。
其二,末位淘汰跟效率就成正比?
再简单说下结论,公职人员搞末尾淘汰就是动摇国本。
很简单,接受末位淘汰的公职人员必定认同社会达尔文。既然内部可以这么卷,那体制外为什么不能优胜劣汰,自然选择?
困难的企业帮扶个屁,还减退税,早点倒闭吧,老弱病残为要去管,抢个屁险救屁个灾,贫困落后地区就是因为人垃圾,没用的团体和个人通通可以淘汰了。
所以题主问出来的问题,就是在颠覆政权,分裂国家。
我最近在写本单位的考核方案,不管怎么写,我都觉得不完美,也希望有做过类似工作的同仁可以分享一下,如何加强公务员内部考核,在公务员平时考核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同时能激发人更好的工作。
说回问题,末尾淘汰制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是任何好的方法最终都是要落实的, 如何落实才是关键。
先说明,我说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人干净、努力工作的前提之上,那些所谓的什么人情、关系,我不讨论,加进来太负面了。
我就说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一个单位实行末位淘汰制,那考核的标准是什么?怎么去判定一个人是末位?如果是客观的打分,那要不要体现主观,作为一个领导,我不能主观的评价我底下的人,那我怎么去管理?底下的人都以客观的打分为依据,那完全可以不需要领导,按照条例工作就好。也许有人觉得这不是就很好吗?领导们都可以取消了。的确如此,可是遇上突然的不在客观打分里面的事情,谁去做呢?算加分题?会不会卷的打起来呢?打起来谁去评判呢?或者客观和主观打分相结合,那怎么样结合呢?权重比例是多少呢?
其实我们想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目前的公务员招考都没有实现所有岗位按照分数从高到低选岗,那我们怎么去保障每一个单位的末位就一定是最差的呢?可能 A 局的最差,比 B 局的最好都要优秀,结果我们淘汰了 A 局的最差,这里面是不是又有一个公平性的问题呢?当然我们也可以说,这是他自己的选择,那会不会出现以后报考的时候,大家就选,哪个单位弱一点,我们就去弱单位,进而变成了劣币驱逐良币呢?
我曾经想过,末位不淘汰制度,仅仅是让那个末位暴露出来,会不会好一点呢?放在全局,或者放在为民服务上,这些都没有问题,甚至很多人都觉得很好,可是对于那个末位的人而言,有的人会被激励,努力工作,有的人可能放弃,继续躺平,还有的人可能就被贴上标签,被人有色眼镜看待,从而心灰意冷。而这些是我们考核最终想要实现的吗?
我目前的思路还是在如何去激励努力工作,工作优秀的人,考核最终的目的就是提升服务质效,让优秀的人出类拔萃,而不是把目光停留在不优秀的人身上。我把优秀的都选拔出来了,提拔了,晋升了,涨工资了,剩下的人,不努力,躺平,那就是他自己的选择了。
想太多了,可能更差,末尾淘汰可能淘汰的就是没有关系的
有些事不能就不是直接对私,而是对公,效率高低根本就不是某一层级能够决定。
一个绿化工程,
走正规程序,请示、立项、审批、造价、招标、设计、施工等一套流程走下来,没有 30~40 天基本不可能。
效率低吧?
换个推进方法,
周六上午接到通知:“下周一,某省厅领导来我处调研督导……”
第二天周日下午,整个绿化工程就已经完工了。
同样的事情,
同样的人去执行,
效率天壤之别。
所以,这屎盆子能扣到 “工作人员” 身上么?!
某一年单位要求每部门每季度必须评出一个 “差” 的人员。组织部部长把她部门 “差” 的名额无奈地给了她自己。
效率低,不是因为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而且因为体制大的通病!
你可以去一家大企业看看,包括私企!你以为企业效率就高了?一样是层层审批!慢的要死!我曾经在跨国外企申请一个权限,前前后后搞了一个月,因为啥呢?因为,首先我要提申请,提申请前,要先口头跟小组经理讲,小组经理跟部门经理讲,讲完才能正式从系统里提申请。我先提申请,然后小组经理批,然后部门经理批,然后总经理批,然后大区负责人批,然后转到亚洲片区负责人批,亚洲片区负责人转到印度分公司去,印度分公司那边再层层审批,等到印度的人和我对接的时候,我等了整整两周!然后,那人操着一口地道的印度口音英语,听的我人都蒙了,搞了半天,说我电脑有问题,申请不了,我踏马这边又找人修。印度和我们这有时差,我记得大概是 4 小时(说错了不负责),我们上午上班,印度还没上班;我们下午开会,印度上午才上班;我们晚上下班了,印度下午上班才开始。总之,又搞了一个多星期才找到印度的联系人,当天又忙了一下午,才搞好。
就一个权限,我申请了一个月,被领导骂死了。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
对比之下,中国政府的效率是很高很高的!你去国外试试看?等急死你!
让领导只负责开会,别 bb 就可以了。我们是新单位,曾经有段时间一个领导都没有,就几个科长商量事,效率极高。后来 3 名领导配齐,工作越来越多,效率越来越低,每周大量工作都在各种务虚上,都在怎么给上级领导汇报上。单位领导还说我们工作效率低下,呵呵,不是你要求一周开好几个会吗,各种流程反锁的汇报,请示,审批,上会,工作可不难以开展吗
如果是只针对工作人员的话,那绝对不可能解决效率问题,相反,会成为单位一把手打击异己报复对手的工具。
标准由我来定,考核结果我把控,淘汰的是你,我怕啥。反正没了张屠户,也不可能吃带毛的猪,正好腾出位置来又可以招新人了。
若是真想解决,不如直接先从各单位一把手动手,自上而下,未位淘汰,能者居上。
不要再每天盯着那些小鱼小虾们,他们已经够可怜的了,放过吧!问题的根子真的不在那里。
那感情好,里边一些正儿八经做事的都会被淘汰。我们单位分一线执法和机关两部分,机关人占多数,一线反而少些而且分散,因为工作性质,年轻人进来基本去一线,与机关接触不多。
我们单位干过这么一件事,年底评优秀按全员投票决定。 你猜结果如何?
结果是一线基本被剃了光头,票数多的全是机关的。惊不惊喜,意不意外?后面领导看着方向不对了,赶紧把这个投票结果作废,把指标下放一线了。
如果真的搞末位淘汰制,标准在哪里?标准谁定的?工作怎么量化?真正做事的人是无法参与标准制定的。真要淘汰,那些老老实实上班又没关系又社恐的,绝对是第一批被清退的。
有些人以为做公务员就是在做一个数学试卷,考 0 分的是能力不行,交白卷的是态度不行。把各种 0 分淘汰掉,让能考高分的去晋升,皆大欢喜。
然而事实上,试卷最大的优点是有 “正确答案”,公务员这个工作没有。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末位淘汰制度之下,你拿到一个 1+1=?的题目,你知道按一般情答案是 2,然而改卷的老师(上级领导)要的答案是 3,巡考(各种监督)在旁边虎视眈眈,看看谁敢答错这么简单的题目,要把他淘汰掉。
这个时候你有三个选择,写 2,领导认为你态度不行,没有担当,淘汰。不写,所有人都认为你开摆,淘汰。写 3,那天各种监督就因为这个 x 把你送进去了,淘汰。
这个时候作为一个绝对理智人你会咋办,写 3 啊,因为万一没被发现呢?2 和不写都是当场淘汰的,哪怕救命稻草有毒,你也得先扯了再说。
干的活不一样你怎么考核?比如干办公室后勤的和干财务的、干工程管理的?
就算一样的活,55 岁的干不过 30 岁的,可 55 岁的拼命干活时,30 岁的还吃奶呢。
这个问题根本不值一驳。
行政系统的低效多数时候恰恰是因为他们在艰难地承受着上级压力。他们的上级机关不想让他们给你们办这些事,但是他们却还是在办。
效率本身就是个中性词,是没有立场的,当国家机器运转起来的时候,你最好希望他是站在你这一边的。
你家门口的公共设施坏了,公务员们可以非常效率地走完流程批款修缮,也可以非常效率地走完流程决定缓办。你希望是哪个?
现在有那么一群废物,他们拿着报告单在办公桌前琢磨了一晚上,战战兢兢拿到单位领导面前,小心翼翼请他批阅,就为了让他同意批款修缮。他们不得不到处打听这位大人的行踪,找准时机跑到会场上,卑躬屈膝地接过领导的提包,毕恭毕敬地递上报告,特地拿文件夹夹好,奉上钢笔一支,低声下气的说 “请您批示一下。”
拿到批示之后,他们又要去找三方询价,最后还要审核订单,甚至还得自己先垫钱,等半年一年后又跑去报销——被财务当孙子骂 “半年前的单子报什么报”。
出了门还要被你们骂 “效率真低,一群废物。”
你以为他们靠什么工作,靠信仰啊,靠的就是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信仰呗。难道为了钱?难道为了名?
如题这般
那谁来为人民服务?
你不会真以为我不会抱几本书画好词好句写学习笔记吧?
你不会真以为我不会觥筹交错奉承领导吧?
你不会真以为我不会搞黑材料递小纸条吧?
你不会真以为我不会把活一推四六五吧?
你不会真以为基层公务员是天真烂漫做题家吧?
你不会真以为基层公务员不会行贿走关系然后摸灰色收入拿烟拿酒吧?
小学生给同学抄作业都知道 “你把漫画书借我看看” 呢,吃拿卡要是骨子里的天赋,是全人类刻在 Dna 里的记忆。你真当基层干部们没吃过没见过,不会卡你吃你拿你要你?
你如果只是个普通百姓,任何一个基层单位的小吏,哪怕他还只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如果他真想搞你,他就能有办法让你乖乖地把自己老婆女儿一齐打包洗干净送到他床上去,然后自己在门口撅着屁股喊 “领导请您开心”。
不过是他还没学会。
或者是他不想。
而已。
为什么文不给你批啊?为什么证不给你办啊?为什么问题就在那没人管啊?
你不会以为是基层公务员不肯批不肯办不肯管吧。
现在是因为我是党的干部,组织的人才,我的钱他动不了,我的职级他降不掉,爷们的政治地位在那摆着,逼急了我写举报信跟他一换一。
我人虽然在单位,可是我的人事在上级党委手里,我的钱在上级财政手里,我有公务员法照着,他要辞我,得过各级党委会,得有人下来谈话。我可以和光同尘,我也可以明哲保身,我也可以大隐隐于朝。我有选择。
你要是让我的来去升降,吃饭的资格都握在本级领导手上。那我就没有选择了。无非是把心思从为人民服务上挪到服务领导上去,你以为花的精力有什么不同么?
巡视员调研员,说白了都是服务员。你老百姓把基层官僚往对立面赶,那基层官僚大可以向权贵投降。
你以为那些窗口小科员手里捏着资格章、执法权的刀笔小吏就没有地方商人见缝插针么?你以为他们看着那些拍领导马屁股蛋子,然后平步青云的同僚,就不眼热、不心动么?
你以为他们内心中就真的没有一丝闪过自己也要去拿票子、摸奶子、玩裙子的念想么?
你以为他们为什么就没去呢?
嫌累啊,嫌烦啊。他们就想保饭碗,不想高升,不想发财,所以远远躲开,照章办事。可是你现在居然想砸他饭碗,把他往绝路上逼。
给你服务,是因为党要求为人民服务。是因为党开除干部的红线仅仅是不许违法乱纪。哪怕是最虚无主义的解释,那也是因为党组织牢牢把握住了干部队伍。他们吃党的饭,只有党能砸他的碗。
而你居然要把清退干部的权利从党的手里分走——那你就是把我们的干部队伍从党旗下拐走。
我们的干部队伍就不能再只听党的话了,他们还得听自己领导的话了。那么接下来,老百姓就全完了——再也不会有哪怕一个人为人民服务,不会再有干部来解决人民群众的问题。他们都会彻底倒向那些贪官污吏,他们都会去与地方商人交通联络,他们毫不在乎这些豪绅如何鱼肉你们,他们只需要从法律上找些依据就可以强行通过一些项目。
到时候让你没地方住,看不起病,吃不起饭,上不起学,只能去工地工厂,一天只有三顿饭,每天工作十八个小时,睡四十人的大通铺,三十多岁一身职业病,然后去街上流浪等死。
这些曾经都发生过。而你却还在觉得,是基层干部对不住你。
这个问题有一个底层逻辑。政府并不追求高效率。
群众和普通工作人员对领导实行末位淘汰制确实有可能。
倒数第一怎么判别。一个办公室里,一个人管固定资产,一个人管公文,一个人写材料,一个人负责党务,等等等,大家都有自己的一摊活,谁干的最不好怎么决定,谁决定?
鲶鱼效应确实能增强活力,却也破坏团结。说白了就是为了不被淘汰,除了做好自己,不可避免的就有人会拉低别人。如果为了混口饭吃大家没心情好好干活,心思都在你争我斗上,靠排挤才能保住工作,这就得不偿失了。
人事权是非常重要的权力。地方的领导要是能掌握手下干部的 “生杀大权”,不需要要理由,一句你是最后一名,就能让你卷铺盖走人。那这地方一把手的权力就太集中了,就 emmmm 了。
官僚系统如果能高效当然是好事,但一个社会不是只需要高效,还需要稳定。一个政策领导一喊,大家一哄而上,都怕自己是最后一名,流程能省就省未必是好事。企业是可以破产的,但是体制不行。
工作需要竞争,国家需要安定。
公务员是国家的干部,不是某一个人的员工;
公务员的薪水来自纳税人,本身并不会创收,加班不会提高生产力;
工作态度问题,是个人的问题,你把那个人放在哪,都是那个德行。
效率不低,只是被太多工作牵着了
国家实行编制就是为了防止干部变成领导的家奴,体制内要求的是什么,是队伍和人心稳定,就算把班子领导全部换血,工作照样能推得下去。实行末位淘汰制,谁来考评?
末位淘汰有一个狠扯淡的点,淘汰的是地位最低的不是最应该淘汰的病灶,就跟放血疗法治病一样,无辜的血管挨刀子,病灶却啥事没有。
举个具体例子,公司业务方向出问题导致经营困难然后末位淘汰砍掉基层员工降本增效。
不能,因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首位末位。
在于,明确职责,权利,对谁负责,谁来负责。
这些不明确,效率高不了。为什么流水线效率高?一个人负责安螺丝,一个负责拧螺丝,螺丝没安上就是你安螺丝的事儿,没拧好就是你拧螺丝的事儿。职责明确,权利清晰,对谁负责明确,谁来负责明确,效率肯定提升啊!
行政系统是什么?是五个人安螺丝 + 拧螺丝,然后另一个部门的五个人,负责拧螺丝 + 安螺丝!
看起来是十个人负责,但是究竟是谁负责啥呢?不知道!谁有什么职责呢?不清楚!对谁负责呢?不知道!那你效率怎么可能高?
如果是这样的话,龚勿源上班就成了敬酒大会,
魏什么,因为决定谁领头谁末尾,靠的是岭岛的印象,
而要使岭岛加深印象,靠的是跟岭岛敬酒时的酒量,
民营企业,不少用了这个制度,问题解决了吗?
民营企业贪腐、人事提拔甚至比体制内更加黑暗、不公平。
没用!
一是 “末尾” 这个概念无法明确。
二是公务员效率低下的原因也导致无法开展 “末尾淘汰” 这项工作。
给你说个单位的情况:9 个人,1 个长期病假(这个是真的有病),1 个一年到单位的时间不超过 1 个月,领导连工作都没法安排。1 个零零碎碎的到单位来一下,领导只能安排一些特别轻松的工作。这些人都是哪怕把情况反应到纪委,最后都是高高拿起,轻轻放下的。反而领导可能被安排一个领导不严,以后会被穿小鞋的。
还有 1 个家里有娃,安排的工作爱干不干的,还有 1 个上了年纪,只能安排一些不重要工作的。
这两个虽然毛病多,但是领导用点手段在一些实在没办法的场合也能硬安排着上,但是让主动去干工作,也不用想。
剩下的四个人几乎干了单位 70%——80%的工作,不到一半的人,干着大多数工作,工作效率不高吗?肯定高呀!但是这个效率高高不到老百姓头上。
至于要淘汰,哪个是末尾。肯定是从干活的四个里边选一个呀!最起码也是要在基本干活的六个人里选。至于不干活的 2 个,选上也报不上去。如果一定要选他们两个,弄不好你这个领导都叫人家末尾淘汰掉了。
可是……
那 4 个干活的他们的效率没有任何问题呀!
基本干活的 2 个,效率虽然低,但是好歹还是在干活着。
笑死,末尾淘汰制就是资本家用来压着无产阶级的手段,让员工拼命内卷。一帮被压榨的底层人,还要去赞同这种手段,真的是又蠢又坏。
那最后的都局面不就会是这个国家由一小撮人控制了吗
大家都知道大脖子病吧
这个病呢就是缺碘导致的
碘进入我们身体,会在甲状腺和酪氨酸合成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在我们未成年时可以促进体格发育、脑发育,同时促进摄入物质的分解代谢。
很重要的一个激素,身体缺乏时,我们的下丘脑就要骂他的下级垂体,你怎么回事?你那个下级单位甲状腺好久没有上交甲状腺激素了。
垂体就想啊,这甲状腺激素生产不出来肯定是甲状腺人手不够啊,于是垂体就分泌他的信号兵—促甲状腺激素,于是甲状腺接到上级垂体指令开始招兵买马,于是甲状腺开始增生肥大。
但是卵用没有,不是甲状腺不工作,是你体内压根没碘啊
总结,效率低下不是甲状腺不干活,是没碘
为什么下丘脑垂体不听听甲状腺的实际情况?
你甲状腺分不清大小王了吧?谁是上级谁是领导?你不埋头工作,抱怨倒一大堆。
这种典型的官僚主义导致了身体的紊乱,效率的低下。
你现在末位淘汰就是这个思路,割了甲状腺他也没碘
现在政府搞减县增乡,一定层面上确实能解决现在基层人员不足的窘境
但最终要去除官僚主义,唯上主义,才能解决问题
行政效率低是因为对上不对下。
你觉得基层部门效率低,是因为都忙上面布置的事了。
表要不要填?KPI 要不要抓,年底的目标责任要不要落实,
把一个单位的人开除三遍,不动这个根本就没有意义。
首先说结论:不可能,实行末尾淘汰制恰恰会把想做工作,能做工作的淘汰掉
对于中国这样的人情社会来说,末尾淘汰制就是太阿倒持,把公务员的生杀大权由组织部交给个别领导。
不同单位,不同岗位,不同业务。咋末位淘汰。
他是管审批的,我是监管的,隔壁是检验的。
咋淘汰。
审批多的淘汰还是审批少的?
罚款多的还是罚款少的。
检验合格的还是检验不合格的。
相同岗位相同业务不同地区?
我们市一百多家监管企业,6 个人。隔壁五百家八个人。用什么标准淘汰?
末位淘汰,赛马不相马等等曾经流行的管理概念,现在一个个都证明了适用性非常有限,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甚至产生反作用。管理上的概念大多数从现实归纳总结或是模型来的,都有局限性。
一般管得好团队主要是团队领头人优秀,有一个健康合理的构架,有几个骨干。可是在做模型分析的时候会把这个团队的管理方法归纳总结形成一套可推广的经验。真推广的时候往往问题重重。
知乎一般都是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行政效率低下这个说法有依据吗?啥叫行政效率?我们政府的组织能力还叫低下?怕不是效率有点太高了,我甚至觉得在某些方面效率有点太高了。我了解的几个部门包括我们自己效率可是一点都不低。但是效率高不代表可以快速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甚至解决不了问题。这里边两层意思。一是问题之所以是个问题肯定是不那么容易解决的,要不然他就不是个问题了,里边有人的因素客观条件历史背景一大堆因素,你去硬推会发现阻力重重,题主感觉效率低;二是你所谓的问题可能是是你出于自己利益的诉求,可能跟别人或是制度是冲突,怎么给你解决,开什么玩笑。比如你想办个事情,明明就是侵占了公共利益,但是又没有哪个规定说不给你办,很可能会被搁置;或者你申请的事项大厅受理后有后续局委按程序跟进处理,但是你也不知道,只想咋这么慢;或是你想办个合情合理的事情,因为没有相关依据就没有人主动担责,也给你打太极;更有甚者你就是被故意刁难了,可是你自己不知道。
不管什么问题,末位淘汰都给你解决不了,还会产生其他比如一言堂,山头团伙之类的问题,没有末位淘汰其他答主说得现象就已经存在了,如果末位淘汰了,会更严重,也别指望留住啥优秀的人了
不会。
因为,体制内的效率低下,是管理体系效率低下所致,是各种事情从下到上必须走流程、一一报备、等领导答复所致。
省级 5 月 20 号出的文,传到县级是 6 月 13 日。要落实的事截止 6 月 15 日。
两办的秘书工作常态:工作时间跟会或无事,下班以后写材料。为什么是这种局面,因为领导们白天忙着开会,开各种会,只有下班时间才能有空部署工作,往往要求明天下午下班前交,涉及需要别的单位提供材料,于是就得等,等着都提供了,然后汇总。往往很多材料,都不是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工作太形式主义。这种形式主义,在业务性很强的窗口单位可能还好。在其他办公室部门,形式主义很严重。各种工作都要留痕。出去开会,讲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拍几张照片,写几行会议记录,证明自己干了这项工作,生怕来检查时,证明不了自己清白似的。就这种风气,搞得我现在干啥都觉得不是在干工作,而是在自证清白,证明自己确实在工作。
各级检查。有时都没有办法沉下心来好好地想想工作怎么干最好,时间都浪费在迎接检查上。同一项工作,县级检查时,要求材料这样分类,说你缺这缺那。好吧,按要求整改。市级检查时,要求材料那样分类,又提出不同意见,甚至是和县级意见相左的。好吧,按要求整改。省级检查时,要求材料按新的模板分类,还会提出不同的意见,甚至是吹毛求疵的意见。好吧,按要求整改。中央巡视组来检查,又会以全新的角度来审视,继而提出新的意见。好吧,按要求整改。并且,所有检查,似乎都是周五通知,周一来。每回一来,所有材料都要复印一份,装订一回,存档。就这样,一项工作,自己做的时候嚼一遍,县级来了陪着嚼一遍,市级来了陪着又嚼一遍,省级来了陪着再嚼一遍,中央来了陪着还嚼一遍。回回都是周末嚼,加班加点地嚼。嚼吐了。
我见过最搞笑的事情是,提倡无纸化办公,办公平板和公文系统都配置好了,每年要交好几万运维费用,最后,文印室里的机器唰唰唰,恨不能昼夜不停。
你说这是小兵们效率不高的缘故么?是这个体系,就是僵化的。
我们干工作,我都不知道一项工作最后的落脚点是哪里,我也没有调研过,整日在办公室里写材料,玩文字游戏。省里来的方案市里扒一遍,出了市级方案,再来县里,扒一回,成了县级方案。全国一盘棋就是这么下的。有时,扒的时候都不看看里面有的话适用不适用自己。
体制内的工作,大都不是高精尖的岗位。我们把过多的精力,浪费在的形式上。
我想,国家的顶层设计是好的,但是,一层一层执行下来,就变了味。也许在部委这样靠近中央的地方会好一些,至少是一传手。
领导只要不怕 “人盯人”,就来试试。
末尾淘汰多少都带有主观性,不但不能解决效率的问题,还有可能引起混乱。
要知道在体制内淘汰一名员工(违反党纪政纪,够格开除的除外),其原因是考核打分处于末尾,带来的后果是:他或者是他的亲戚家属等,可能会一辈子盯上某个领导。
想想自己做事,总是有双眼睛盯着你,是什么感觉。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最激烈最复杂的斗争,没有强有力的权威支持,没有过硬的能力,碰都别碰。
在 2001 年,我在某个乡镇工作,当时的镇党委书记就搞了末尾淘汰,注意名字是淘汰,实际上是末尾待岗,在基层只发基本工资,还要待在某个办公室,上下班还要考勤。
当时的书记才 36 岁,得到了时任县委书记的大力支持。
即便在这种情况下,被待岗的人,也是往各个地方去要公平,要说法等。
这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那个时候,基层还有各种资源可以使用,激励措施多,现在呢?
对于效率这个问题,需要站在一个历史的维度去看:
解决乱作为花了十年的时间,还需要巩固;
要想解决不作为,慢作为,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效率的问题,不是简单的工作效率问题,是与当前的任务,可以调动的资源,管理激励制度,习惯性的认知等相关的。
二十年前,干好工作是妙手,只问结果,不怎么管过程
现在,干好工作是本手,不仅要看结果,也要看过程。
在当前的环境下,用过去的办法,来解决现在的问题,是不是有点刻舟求剑呢?
但是不是就没有办法呢?
我觉得追求有限的工作效率是应该的。
所谓有限的工作效率,是要与自己当地本单位的地域相匹配的,
比如像我们四川一个地级市的统计局,与沿海地级市的统计局,虽然级别一样,但是可以获得的支持,不是在同一个量级的。
第二点是用人的公平性应该越来越高
公生明,廉生威,干部在人事制度下,还是群众,他们盼望公平,或者说是相对公平,即便没有被选上,也会服气。
前县委 ZZBZ,在大会上公布考察的目标,使用的标准,考察的程序,考察的结果等,虽然算不上百分之百的准确,但主要核心点是到位了,他在这个岗位上做了五年,给人的感觉是相对公平的,当然这离不开在背后支持的 XWSJ。
第三点是考核更加科学
现在的考核,尤其是那种上台读稿子,然后点大家打分,人人都有打分权,但是对于两类人是不够公平的:
只会干事,不会社交的人
敢于干事,得罪人的人
所以在评分的科学性上,还是需要分权重,比如领导打分,中干打分,一般干部打分等,需要赋予不同的权重。
考核的结果是用来看待干部工作的,是发现干部的优缺点,是用来正反激励的,不能一搞考核,把单位弄得人人自危,这就失去了考核本身的意义。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一个单位,不一定需要非常高的效率,但一定需要稳定的。
当然还有些特殊的情况,可能会带来高效率,比如单位领导有前途,或者是单位领导工作很有艺术,或者是一个地方有特殊的机遇等。
效率问题,是在稳住基本盘的前提才是有效的
盲目追求效率,本身就不效率。
一般是逆淘汰。现在是自上而下的考核,而不是自下而上的评价。
某单位,不上班的人员,有某局局长太太,有市某局副局长公子,有某副县长的侄媳妇,还有某逢年过节几千几千送礼物给局长的某在外不知干啥私活的中年男,你觉得你是局长你该淘汰谁
肯定不会啊,你只要在体制内观察过就会发现,工作效率低压根不出在人身上,是出在模式上。
一句话:体制内工作模式需要学企业,而企业应该学体制内的职工生态。
体制内缺的不是工作效率高的人,绝对不缺,体制内从来不缺知道如何干活的人。
而这些人才始终受制于工作模式,他们知道怎么干活效率最高,却不能那么干,不仅仅是因为形式主义,而是受制于工作模式,这种工作模式下,想在预定工作轨道内高校完成事项,需要从下到上每一个职工都全力以赴,但体制内的组织架构往往不是扁平式,而是垂直式,有一环出现问题,下面的步骤就都没办法进行。
而体制内基层领导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为了能在自己这一环节上加大效率,他们选择了什么方法?——选择了分流,权限下放。比如我是采供处处长,咱们单位采购什么东西都得我跟后勤处处长共同审批,上到买一亿飘十亿的医疗器械,下到买个几十块的沐浴露都要我批,我根本来不及。于是他们会把权限下放给办公室某位职员,受制于权责问题,这位职员可能有用章权,替领导审批权,但关键还是要去请示领导,就导致分流这一环不仅没有提升工作效率,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
买卷卫生纸、买根钢笔、买一只麦克风、桌椅板凳云云。需要 OA 打报告→分管领导审批→后勤处、采供处审批→招标。。→签合同买→运回来入库→出库给职能科室。
连买只笔都需要分管领导审批,又因为担心权责分配,买一支笔都需要后勤处与采供处共同合作才能买的下来,连一支笔受制于权责问题都要公开招标议价,还签个合同。有这个时间职能科室自己从家带了就。。
但这个模式一直这样运行是因为目前具体国情也只能依靠它维持运转,你换任何另一套招来东施效颦一定比现在更差。所以优化工作模式一直没有从源头入手,而是选择去先优化把跑腿变电子,把纸质报告变成 OA 系统这种治标不治本的行为。
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也只能优化工作效率,而无法改变这一工作模式。
反过来,企业是该学习体制内职工的生态环境,就像你回首一下上世纪的工人大军,谁家里没个头疼脑热,替班,早退都是兵家常事,因为工厂已经成为职工们的大家庭,大家在一个大院下生活,当年的工人享有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福利。就现在来看,体制内的生态环境也显著优于私人企业,我们不讲规章得讲点人情,谁的婚、丧、病假等等正当理由,体制内的领导绝大多数是给批的,而且很通人情,早上晚来一会,晚上早走一会都是睁只眼闭只眼,直管领导也是每月考勤能帮你多报就报上,没有利益冲突的普通同事都是互相帮衬着的。
当然企业的最终目的是盈利,按照定义企业只会去压榨员工而不可能优化员工生态环境。
越是无能,越会把末位淘汰制当成宝。
我说我们这的情况你体会,你好好体会。
某部门八个编制,领导一人,工勤占了三个(关系户),只剩四人干活。四人累成狗,效率也上不去。
这次重新定编,为了提高效率需要缩编,只给五个编制。你觉得会砍谁?
不光砍掉干活的,还要安置一个退居二线的领导,工勤身份一个都不敢动。
这就是结果。你细品
要那么高的效率干啥?效率高了大家没事干,精力旺盛去闹事吗?
公务员队伍,需要的是稳定,动辄 “末位淘汰” 是用最低级的管理,去管理最专业的管理者。
公务员职业的评价标准,总体分两类。一类叫依法行政,也就是法律规定该咋办、公务员就咋办。更有甚至,公务员区别于普通百姓的,叫 “法无规定即禁止”,而老百姓是 “法无规定即自由”。两者的差异,显而易见。
对公务员的淘汰,实际上是两个极端:一方面是列入淘汰名单标准很高,一般而言,只要不违法,都不能淘汰公务员。另一方面是一旦进入淘汰名单,处罚的非常严厉。按法律规定,企业缘故被辞退,辞退费是月工资 ×30 年工龄,比如月薪 5000,30 年工龄,补偿费是 5000×30=15 万元。
而同样月薪 5000、30 年工龄被辞退,同样是月薪 5000、30 年工龄,就要少很多。首先,月薪按公务员最低档也就是办事员最低标准(比如 2000);其次是工龄的算法是满 10 年算 4 个月,然后满 1 年算 1 个月,30 年工龄最多算 24 个月(少了六个月)。辞退费就变成了 2000×24=4.8 万元。
或许有人吐槽,公务员谁会拿 2000 的月薪?你说的对。公务员网上招录都是以本科,是以科员起步的,而且,还不是科员一档,而是科员二档。办事员,实际上指的是高中学历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换句话说:30 年工龄的科长和 30 年工龄的省长,辞退费是一样的:都是按办事员最低档算。
公务员水平的提高,或者说优秀公务员的衡量标准,“依法行政”属于理所应当,根本就不算成绩,更不用说优秀了。论能力、论成绩、论优秀,是看 “自由裁量权” 的操作。也就是说,那些没有明确规定,或者并不完全符合法律规定的部分,你是怎么操作执行的。简言之,就是找不到相应的法律法规做标准,却要求你充分体现法律精神、作出更高水平的、更优秀的裁量 —- 通俗的说,叫“讲政治”。
什么叫讲政治?一个乡的治理叫乡治、一个县的治理叫县治、一个省的治理叫省治,只有国家级的治理才叫政治 —- 政务院治理。所以,讲政治,其实就是最高、最顶级水平的治理。当然,对公务员而言,绝大多数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这就是一个衡量标准。比如说,达到政务院水平是 100 分,低于的就又 90、80、70。。。。。。这就是公务员的进阶。理解国家政策的走势,预测未来政策的颁布等等,都是优秀公务员的必修课。
如何评价一个公务员是合格的,靠法律法规,靠岗位职责。这个都是有据可依的。评价一个公务员的优秀,考核的是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这个不是固定目标的及格、良好、优秀,而是动态的竞争。是卷面 100 分,你考 120 分被淘汰,因为 130 + 的太多了。当然,或许你 110 分就是冠军,或许你 130 分名落孙山。总之,这是竞争,是更高、更快、更强。末位淘汰,是哪个幼儿园的玩意?
什么叫公务员末位淘汰?就是一个主任医师生病了,一个 “久病成医” 的开处方:一只退烧针,计量随意,可以肌肉注射,也可以静脉注射,还可以口服。
职能部门末尾淘汰??你想被罚死吗?
有这种想法的不是蠢就是坏,而且蠢是多数。一看就是没经过社会的毒打。
1. 行政效率低下首先维护了纳税人的大部份利益。你觉得有路子的喜欢高效还是低效。肯定是高效啊。高效少走程序,审批放宽。疫情期间,“高效” 的不走采购流程,不公示,不招标。某些人不要太开心。
2. 末位淘汰的标准根本无法制定。不同单位,同一单位不同职位冷热不均。看看学校医院就知道了。
3. 用公务员是安定社会举措之一。末位淘汰?不仅容易形成小团体,而且职微权重造成破坏是无法估量的
不会,会更加严重。大家都考虑如何完成有打分权利那个人或那个群体的各种要求。中央彻底失去对地方的管控。
要不说有时候的改革,就是胡思乱想,一排脑门就决定了。
这玩意从另一个方面,就代表着可以集权了呀。
我想干谁就干谁。
反正他末位了。
大家为了不被末位,根本无心工作,想着如何溜须拍马,让领导高兴。
一是多干多错。脱贫、生产安全、舆情、疫情防控等一票否决项目上容易出现一刀切的怠政现象。参考疫情层层加码,禁止区域流动等现象。
二是权力下放。人事是三重一大,现行制度开除要单位上会、要层层批复报备,管理权限在上层机关。如果末尾淘汰,那就是指标性的。谁负责考核,上级机关考核吗?没人手、不了解现实表现情况。所以只能是单位一把手考核,变向权力下放,加剧一言堂,容易滋生团团伙伙。哪怕是民主投票,吃亏的依旧是不搞关系的老实人。
三是人才流失。各地公务员降薪背景下,如果连稳定这最后的优势都丧失,公考热可能就会降温。一旦进入体制变得容易,那么(官、富)二代们也更容易掌控机器,深化护城河,维护既得利益。
公务员本来就有类似的机制,但不淘汰人,只扣钱。完不成上头布置的任务,一个大区一个大区的罚目标奖金…… 闺蜜她们区被连续被罚了三个季度了,每月只有到手的 2000 多块钱,据说再完不成任务,领导都要被换了
没办法,之前她们区太不像样了…… 导致这个窟窿越来越大,现在就算天天加班到 12 点,也完不成,单纯说说她们单位,本来有 12 个编外网格,但第二季度被某个阴阳怪气的老四级主任(从他 32 岁研究生毕业选调到单位,十多年了)骂走了 3 个,说人家工作不努力,其实最不努力的就是他自己,这种情况下也天天摸鱼、拖后腿(分配给他的活,要么拖着不做,要么乱做),和领导、同事吵架说自己不在意那点钱,40 多了也没个提拔,没有干活的动力(他不服领导比他小不少),还当面骂领导毛都没长齐、臭傻 * 之类的。
总之很震撼
最后公务员是不可能全末位淘汰的,哪里都需要牛马,必须保持 3 二代,7 牛马的配比,才能保证既有人卷着干活,又能抬高二代进入的门槛。而且也不会清除懒惰的牛马,正是懒惰的牛马激励着其他牛马更卷,形成一种,只要本牛马加油干,超过这几个懒牛马,就能成为新一代的大错觉。
这确实比企业仁慈得多,起码只是一个牛马当 2-3 个牛马用而已,但企业则希望牛马以一当十,甚至以一当百
根据 “经是好经,都是被下面的歪嘴和尚把经念歪了” 的开环控制理论,似乎可以进一步推导出,通过末尾淘汰对下面干活的和尚进行考核评价,可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提问的大概率是个非体制内的人。
就这样说吧,公务员系统开始实行末位淘汰制,工作效率提升是肯定不会的,甚至压力都不会是公务员承担。
但是普通老百姓大概率会突然感觉到生活压力大的喘不过气来。
某省某市交通警察支队年度第一次周例会
同志们:今年的任务下来了
经过知乎题主的倡议,我们单位实行末位淘汰制度
从现在开始到年底最后一天
每个大队罚款最少的民警要被开除
现在,听我命令:所有民警上街抓违章
末位淘汰就是资本家为了让你们内卷好坐收渔翁之利的方法,居然还有人支持这个?还嫌不够累?
不会,想的有点多。这样可能会更严重
这是想当然,有些工作你就算 007 也完不成,有些工作你日常干都可以超过任务目标!
这样搞,基本上基层人员都要被末位掉
不会,不仅不会,如果真的末尾淘汰了还会造成更严重的低效。
首先,实行末尾淘汰,就需要有末尾淘汰的规则,而公务员需要的末尾淘汰规则,不会像生产车间或者是商场淘汰亏损商铺,那样单一,只看产量或是利润率,而是需要更加多样化的考核,很重要的是制定规则时,要考虑更多的突发或临时事件。又因为工作的内容不同,涉及到定性与定量的考核,这样的规则很难指定。
假如一个部门,几个人分别负责不同的工作,那如何对这几个人进行末尾淘汰呢,我认为轮岗是最公平的,但是如果一开始轮岗,工作效率多少是会下降的,因为涉及会的教学不会的。
再有,中国人是最善于制定规则,也最善于利用规则的,假如,一个部门 10 个人,在进行末尾淘汰打的考核期,人们肯定会选择高分项进行工作,而不去选择低分项,是高分项之所以高分当然是因为工作难度大,需要周期长,而低分项很大可能是日常琐碎的工作,这样一来日常工作也会受到影响。
还有,末尾淘汰,10 个人最后一个名离开队伍,换句话说,只要走一个,其他 9 个就安全了,那这样的话,斗争就来了,暗地里下绊子,9 个人想尽办法把一个按住最后一名,其他人的饭碗就保住了。这样的话效率还会高吗。
题主认为的末位淘汰制,把剩下百分之十不干活的裁了。
现实中的末位淘汰制,不干活的都在,没关系的不肯帮关系户分担的被裁。
先对几个概念亮明观点:
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晋升途径非常有限,换来的是工作的稳定,进而为社会提供稳定。末位淘汰制结合公权力系统,会将差错率权重做得非常高,因为原本的纠错成本就很高。
举例来说,老张和老李都是公务员,老张全年总体工作效率比老李高 25%,但他比老李多办错一件事,造成一个行政诉讼还败诉了,单位年度评优肯定没有了,全员绩效奖金可能也受影响。
老张老李是仅有的末位淘汰候选人,一个人工作效率高很多,办的事多自然错误也多一些,另一个不会给单位造成麻烦。
你作为单位领导会淘汰谁?
你作为也有投票权的一般员工又会淘汰谁?
你作为新进单位的员工,看到这样的结果,下一年将以怎样的态度迎接手头这些看似枯燥单一,但确实还有那么点风险的工作?
国家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末位淘汰制,不仅不会解决目前绝大部分地区行政系统效率低下的问题,反而因为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会造成更大范围且更理性化的效率低下。
铁饭碗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很多该被保护起来的人没有被保护起来
这个想法可能是有点天真
末位淘汰制一个在大部分企业都实行不了的东西,你还想搬进政府?你以为这么多企业这么多部门不搞末位淘汰制是老板没眼光不懂科学管理?你以为铁饭碗是规定的不能裁?是工作要求稳定才稳定,公务员岗位天生就是稳定的,古今中外都是。
几十年的例子就这眼前,公职人员需要稳定,不稳定的也会变稳定。即使是在企业,也不会让外包人员掌握重要岗位。任何组织大了都会低效,这是组织制度上天然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人的问题。创业公司比腾讯公司高效,并不是腾讯公司的商业精英不行。群众所认为产生低效的那些岗位和人,本来就不稳定
行政效率低下从来都不是基层干部的问题。我们不想早点干完活回家??我们非要和老百姓扯皮最后被投诉??累不累啊。
但是为什么还是低下?中央下指导精神,省里研究方向,然后市里开始作妖。很多不靠谱,不接地气,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破事都是市级搞的。两头受气是基层,最后还得被追责。懂得都懂。
太太,你也不想你老公在单位排末位吧?
末位淘汰的关键是怎么算末位,谁来评价。
如果是内部环评的话就是看谁人缘好,领导说了算的话就是看谁和领导关系好,按标准来评的话不同地区和职位的标准又不好定也不好衡量,内部答辩又嫌花费时间形式主义,人民来评的话那就成资本主义了,啊不,是会被资本操纵选举。
私企能末尾淘汰是因为老板会要求经理做事,经理才会把淘汰压力传递给下属。
目前一把手的考核确实有些失准,唯 GDP 论挺严重的,但是即便唯 GDP 也有效率底下的问题,有的是开摆了,有的是因为怕担责推脱。
公务员现在确实缺乏退出机制,至少把开摆了的清出去是所有人都能认同的,建议设计好淘汰机制,至少能解决一部分问题。我们从建国来走过无数的弯路,摸过数不清的石头,再摸几个也无妨,实在不行再改回去,公务员随便能招到人。
很多人都说不是基层太懒的问题,我也没说要解决效率低下的问题,只是要把摆烂人清出去,“要把摆烂人清出去” 是一个帕累托改进应该所有人都认同吧。
真的实施末尾淘汰,那要规则做什么?一个公务员,即便你兢兢业业,没有违法违纪,最后也有可能因为末位淘汰被开除出队伍,这公平么?
何况,请不要忘记,公务员系统和事业单位统称国家机关,国家机关是国家政权的具体执行单位,国家政权是由政党执政的。政党啊,那是一群人,我们的党中央一会一个学习,为了什么?向党中央看齐。但一群人怎么会一条心?一个想法?靠学习还是靠末位淘汰制?末位淘汰制,那就是一个党同伐异的神器啊,那是真的用了一段时间就变成一条声了。民主集中制也就真的变成一个口号了。
说到这,我就想起了历史书里张国焘的肃反运动了。肃反是什么?你不和我一条心,我就从肉体上消灭你。国家机关的末位淘汰制,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你敢违背我的命令,我就开除你。
末位淘汰就是给领导无限大的人事权,不管是对政府还是对私企。
私企可以实行末位淘汰是因为私企老板要为他不合理的用人制度承担后果,虽然他掌握无限大的人事权,但他不敢滥用。
政府不能实行末位淘汰是因为领导用人不合理后果是由公众承担的,他既掌握了无限大的人事权,同时又不担风险,你说结果是什么?
况且无限大的人事权即便是在私企也是逐步收缩的,越来越多的法律和政策都在限制私企随意开除员工,发达国家很多都尝试实行终生制,你却想倒退。
最后补充一条:卷尼玛呢!「手动狗头」
在机关事业单位,真正能干事的上不去,不干事的升得快。包括大学末尾淘汰制水份也重得很。为什么中共中央组织部会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换届中,坚决防止和严肃查处拉票贿选等严重违反换届纪律的问题,“绝不让正派老实的人吃亏,让投机钻营者得逞”。
搞单位淘汰制吧
如果每年都末位淘汰一个人的话,那没几年被淘汰的就是你,而不是你眼中那种摸鱼躺平的同事。
我家有个亲戚,已经从某国有银行退休了。据他说当年银行改制的时候,需要买断工龄一部分人。一些人自愿买断了,剩下的人还是多,怎么办?领导也不敢直接说让谁下岗,说了得罪人怕下班路上被套麻袋打,于是搞出个末尾淘汰,业绩占一部分,剩余分数行内员工不记名投票,投出要淘汰的那个人。结果被投票淘汰的要么是没有后台的,要么是不舔领导或者领导看不顺眼的,要么是平时工作认真业绩好被别人眼红的,一帮混日子的牛鬼蛇神反而留下了。。。。
这事太简单了
这么说吧,某单位为了解决下级部门领导不做事的问题,特意新增加了一项考评内容
那就是单位的一、二把必须负责处理本单位的业务量 20% 以上,不然就扣分。等于说直接帮该单位的业务员减轻了 40% 的工作量,好政策啊。
于是该单位的业务员的工作量反而增加了,除了要完成 60% 的业务,剩下的 40% 的业务还要做得像单位的一二把手去做的一样,比自己直接完成还要难。
甚至还白白多一份工作,那就是做一份证明该单位一二把手真的在做这些工作的档案材料。
实不实行末位淘汰制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来评定、怎么评定谁是末位?
说相声的都知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通俗来说,就是工农医等等标准明确的应用型学科相对来说好评价优劣,而文(包括艺术)和理都是缺乏客观标准的,不好评价。文科:我说法律这么定,你说法律那么定,怎么评价?全国跟着你做实验,一半实践我的法律、一半实践你的法律?理科:我说弦理论是唯一解释,你说弦理论问题一大堆,怎么评价?两人都不发工资,等 100 年后辩论清楚了再发工资、评职称?
偏偏文和理又是人类社会意识、组织和科技进展的根本基石,不能因为难就不评价、让其随便发展、让其臃肿低效。
所以,其实如何把不能客观评价的领域尽可能地找指标进行客观化,才是目前解决问题的痛点。这个问题很难,没有大智慧是很难办好的。评价标准有了,怎么处理评价不合格的人,才能被进一步考虑。这需要一群无私的天才来思考、解决。
但是在天才出现之前,我们恰恰能从反方向加以努力,那就是尽可能把容易出问题的点先排除掉!
大一时学 “基础生命科学” 课程作为专业入门课,老师就说:“对于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两件事:**其一,活着;其二,繁衍。**所以在座各位将在生命科学专业奋斗的同学请记住,未来你们最重要的课程就是 “生物化学” 和 “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因为前者和活着相关,后者和繁衍相关。”
其实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很像,也要从人的根本需求入手,从 “活着” 和“繁衍”两个角度思考腐败的来和去。
从 “干部亲属不得定居国外、申领外国护照” 开始,到 “无产阶级党员干部不得给身体健全的子女留遗产” 等等等等。其实能做的很多,就看怎么做。
很难,是因为这些选择对于既得利益者而言是反人性的。
不会,只会使国家机关更快地变成真正的黑社会,这一点它们非常清楚,你可以制造阶级隔离,但是绝对不能直接宣布帮派规则
谁不知道鲶鱼效应好使,关键是谁来当这个鲶鱼?
到时候鲶鱼不好找,就装模作样往里扔寄生虫,一池子鱼都得死光。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如何看待英国最高法院裁定 uber 司机归类为正式员工,享受最低工资带薪休假等权利?
所以很明显,机关国企事业单位,采用末尾淘汰,kpi 驱动,996 勤务等方式管理员工,早就是个历史事实了,并,造就了基建狂魔等工作奇迹。
能,但是你不能光淘汰小别扇,你得淘汰领导啊。哪个部门连续三年年底考核成绩不好,说明班子出现了问题,那就把工作能力强的领导弄过来,原来的领导该学习学习,该锻炼锻炼去。
权利是领导的,出事了责任是干活的。如果末位淘汰,没几年干活的都开了,剩下几个人精带着每年流水的临时公务员奋笔疾书。
如果有人认为,“效率” 是行政系统追求的首要目标,那这个人要么是没在体系内工作过,要么是在忽悠你,要么自己都没在体制内玩明白游戏规则。
在各级领导的追求中,“效率” 大概算是都排不上前 3 的目标了。
行政系统为什么要一味追求高效率?可以更加高效地腐败吗?
看似人数过多的工作人员属于系统冗余,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比如疫情爆发,体制就依然能保持运转。
末位淘汰的目标是最大化地精简人员,压缩用人成本,最终以提升单位投入下的人力资源效率。然而政府机关、国企以及巨型公司这样的存在本身就不需要达成此类目标。
管理上有个很神奇的逻辑,当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以上,效率就不是组织追求的最高目标,需要实现的功能才是!当需要实现的某项功能与提高效率相冲突,那么宁可牺牲一点效率也要保持某项看似不常用的功能可运转……
有句古话怎么说来着?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军队就是最符合上面描述的组织!大军可以按照效率的高低来裁军只保留最强的部队吗?一个系统的强弱不仅仅要看效率,也要看体量。
讲个段子,某市市辖区换了个年轻的一把手,喜欢玩微信,要求群内交流办公以提高效率,下面投其所好,搞了二百多个网格群,每个单位都有一个维护员,监督全员在群,公务员事业单位每人至少加二十个群,搞得大家工作时间手机响个不停,又不敢开勿扰,还要求随时关注领导指示,据说一把手随时会巡视某个群问问题,折腾了大半年,大部分群刚开始还有人说话,后来百分之九十变僵尸群,宣传部门则宣传领导新工作思路,利用社交媒体深入一线提高效率,一年多后领导高升,新领导认为上班时间看手机严重影响公务员形象,责令与工作无关电话也不准接打,二百多个网格群一周之内销声匿迹,彷佛从来没有存在过。
然后你会发现市长或者省长可以完完全全掌握一个市或者一个省了
不能
你想一下你身在大明朝… 你只是一个老实本分养家糊口的县衙小吏,朝廷政策与上级县老爷指示相悖,你是坚决听从朝廷指示?还是糊弄朝廷拥护能直接决定你下次绩效的老爷?
所以究竟是朝廷说的算还是地方官老爷说的算?
末位?哪方面的末位?
满意度末位?哦,信访局全员淘汰,同一单位内部也是这样,财务满意度满分
盈利与亏损?哦,那税务妥妥第一名,同一单位内,交警争相罚款,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创造出很多罚款方式。民政为了节约开支,所有困难群众一律不管。
谁来排名?
单位领导排名?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他让你干违法擦边的事情,本想反抗,但是想到房贷,你都不敢反抗。
内部投票?那必须得跟单位人拉拢好关系,至于工作业务,干的好不好?干不干?都不重要。
第三方机构评定?如果年底审核,那么做 Ppt 展示,将成为单位最核心的工作,其他业务一律靠边站。如果让第三方机构全程跟踪,那么相当于公务员总人数乘以 2。而且你确定第三方机构就不会有腐败?
之所以搞公务员很难开除、不能末位淘汰这种制度设计,就是说明,国家认为领导干部胡作非为的风险大于公务员消极怠工的风险。
只想说个例子。
某天,群众来单位办业务,小王凭借优秀的业务能力,几分钟就完成了除领导审核外的所有环节,然后小王多次提醒领导审核,但是领导没空,最后导致半个月后才审核办理完成。以上皆为虚构,像上面这个事件中,你说是谁导致了效率低?末位淘汰会让谁背锅呢?
行政系统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是官僚主义。体制设计只唯上,不唯下,只唯名,不唯实。工作人员能力评价的唯一标准是领导看法。
官僚主义造成的后果就是脱离群众。掌握解决问题的资源的人本身不会被问题所困扰。交通局的干部不用挤地铁,食品药监局的干部不可能吃到地沟油和黑心药。被冻死的军需处长现在只出现在课本里。所以他们解决问题的动力只有上级领导能赋予。
解决办法早就有了,就是走群众路线。领导干部直接参与生产劳动,取消一切特权,普通群众也可以有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利。
末位淘汰的本质是转移矛盾,目的是分裂底层。末位不等于糟糕。末位只能说明你没有别人做的好,不等于你做的不够好。全班 100,你考 99. 你是末位,但不能说你知识点没有掌握到位。
末位淘汰能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是人力资源廉价。有太多同质化的替代品。
效率低,一个人的问题,可以开除一个人,都有问题,那就要一把手反思了。
当然,这也是混淆了很多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哈耶克说的自发秩序被破坏,随便找人背锅,解决不了问题。
小朋友有这个想法很正常
末位淘汰的话,行政效率会更低下。
懂机关的,就明白一个事情,干活的人永远在干活,不干活的永远不干活,并且两种人晋升或者评先奖优的机会一样多,甚至后一种人机会更大。
末位淘汰,不管使用什么标准,最终决定的肯定还是人。别指望用制度能约束一切,不可能。
想想每个单位的评先奖优,是不是都是那些干活的人每次都是优秀或者先进,是不是都是那些干活的人每次都能获得晋升。
如果不是,那想想,如果末位淘汰,是不是有可能被淘汰。
因为,真正干活的人,不会围着领导转悠,不围着领导转悠,领导根本想不起你的。
先问体制内有没有试过末尾淘汰吧?
据我了解,在过去三十年本县(后改区),在县一级层面组织了两轮末位淘汰,一次比较严厉,淘汰的直接降低级别,另一次温和些,只是免除领导职务。
结果是在镇街部门里,往往是最年轻的班子成员吃亏,或主动或被动成为了班子的末位者。
有些领导三十出头,意气风发,结果自末位淘汰后就过上了养老的生活。
要搞末位淘汰 就同级别对标末位淘汰
省里对市级领导对标排名
市里对县级领导对标排名
搞出事儿来 老百姓闹事 直接大扣分
第一次末位 降级留用三年且不得升迁
三年内再次末位 停职降级扣发当年全部绩效 再次安排岗位后五年内不得升职
首先,末位标准怎么定?!
不可以!
国企私有化之后还不够受苦吗?私有化之后该有的毛病还是会有,只是会多出另外很多的毛病。现在有几个个人敢放心进银行的自己心里都有杆秤吧?平心而论,服务态度好是因为自负盈亏了吗?不是,是因为罚工资,投诉,人民素质变高,单位组织培训。多个 vip 号很多人都受不了了,你想的服务态度是奢侈品店里的?那些人的一部分对不是目标客户的态度搜一搜就知道吧。真全盘按照资本主义的来,大家都是老百姓,觉得自己是重要的那一类吗?越实行这种东西只会越给 “人上人” 方便。
该做的是规范行为守则,增加表明惩处条例,而不是盲目的把一些只会互相伤害的鬼东西填进来。
应该实行上位淘汰制,按照宣传成绩开除该单位一把手,卷宣传的单位有几个效率高?
这个问题特有意思,好像末位淘汰很有用似的。
事实它的弊端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难以去纠正。
外面的企业看似效率高,实际都是为了钱不择手段,尤其是销售岗位。
你觉得别人服务你,是为了你好,是站在客户利益角度?别搞笑了,在 kpi 考核和末位淘汰制下,不拼命坑你才怪,不拼命赚信息不对称的钱才怪!我也不是说,企业和个人都必须高尚,但至少应该在客户利益和企业利益,业务员利益这三方上取得平衡。而末位淘汰和唯 kpi 论正在消除这种平衡,使得销售者,不在会有任何站在客户利益的偏向,变得更套路,更不择手段!
它就像一个毒药,短期内让企业吃得甜头,并且使得企业吸毒一般,无法戒掉,只能拼命地压榨员工,并且让客户的权益进一步压缩,吃干抹尽!
但当它意识到要这个问题,提出要转变时,要调转方向时,会发现什么事情都得靠 kpi,靠指标去实行,甚至企业的价值观,文化的灌输,也只能去设定 kpi,为什么?因为在唯 kpi 和末位淘汰制下,非 kpi 的事情变得毫无紧要!谁还去爱护企业的一草一木?谁还去无私奉献?看到企业丢的一纸一笔,谁还会去捡?因为大家不傻,那不在 kpi 啊!
这种制度只会让人,让员工变得冷漠!
目前我是真不知道它有何存在的意义!
而你还希望政府单位也这样?
不能。
文官系统的本性就是扩权、加预算,不负责。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前面有许多现成的路可以走,非是不听呢,越摸石头越摸到深水区出不来了。
最后淹死了!
这就是历史周期律,等老百姓养不起这些大爷了,就去他娘的爷反了。砸烂了重来。
好家伙,家天下是吧?
解决行政系统效率低下的问题,仅仅是依靠末位淘汰制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工作人员实行末位淘汰制是用错了方向,个人建议对领导实行末位淘汰制更有利于工作的开展,能够进一步的提升工作效率,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
第一,末位淘汰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考核手段,对效率低下的人员进行相关的考核,但是在考核的过程中依旧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如何来衡量办事效率低的问题,通过什么样的标准的来评判效率低,是该办理不办理,是不该办而办理了,还是胡搅蛮缠之后不给办而投诉说效率低,这些问题也是在实际的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所以需要正确的看待行政系统效率低下的问题。
第二,之所以建议对领导实行末位淘汰制,一方面是一个单位的主要决策权在领导身上,工作人员说白了也仅仅是一个打工仔,并没有实质性的决定权,而且也只是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来办理相关的事情,所以领导才是一个单位办事效率低下的核心人物;另一方面领导对职工还有管理权,职工办事效率低下领导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至少是放任了相关工作人员在办事效率上的不作为,所以对领导实行末位淘汰能够更好的促进相关工作的效率。
第三,针对领导实行末位淘汰制,一是可以实行相关的行政效能考核,对行政效能低,蜗牛形态的办事效率进行诫勉谈话;二是进一步实行 “好差评” 的相关制度,针对长期存在差评的办事人员,进行调离岗位;三是领导应定期对单位的工作开展研判,着力于为人民服务的这一宗旨,这样才能切切实实的提高办事效率。
综上,末位淘汰制理论上好执行,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依旧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所以还需要大家集思广益来优化解决行政体制中办事效率较低的问题,从制度上解决好。
以交警来举例,假设这个单位完全公平公正,领导大公无私,公正严明,那么每一名交警同志的 KPI 应该如何来计算呢?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那就是根据交通违法的处罚数量和金额来确定,如果一个交警在他的辖区内,处罚的数量多,金额大,那我就有理由认为这名交警同志是尽职尽责的,因为你看人家天天在外面执法,规范司机的驾驶习惯,清理道路上的违停车辆,抓交通违章违法,表现在外在当然就是处罚数量多,金额大了。好,那么按照题主的末尾淘汰机制,处罚数量最少的,金额最少的交警同志被淘汰,就会造成一种情况,所有的交警同志都拼了命似的罚,转弯不提前 3 秒打转向灯,罚,超速 1 迈,罚,路边临时停靠一下,罚,出了剐蹭事故,我的天,你还敢出事故?先一人罚款 500 冲一下 KPI,管他主责次责,都有一个观察不周。你说投诉他过度执法?不罚你,他就要丢工作了,投诉算个球?不知道题主开不开车,想象一下,到时的画面。
问题里说的绝大部分地区行政系统效率低下,有什么数据支撑吗,行政系统高效的模板又在哪。
末位淘汰,看样子应该是题主对我们这种基层小兵有意见,觉得办事办的不顺,没有符合你的预期,但办什么事都有流程有制度,基层的执行者们可没有改变这些的权力。
末位淘汰这个事,谁来决定?什么标准?科员,科长,处长直至省市一级都末位淘汰,淘汰完了再来一批人,能决定这个事的人如果不满意了是不是又要淘汰?然后公考热就成功被你这个主意泼凉了,这样弄几年,如果你爸是市委书记,你就会看到你几个叔叔伯伯当了常委跟你爸搭班子,各大局一把手全是你老家拉来的乡里乡亲。你去办个事,发现大厅里没人鸟你,一问你爸,你爸说他也没办法,窗口办事的人都是老家来的,轮流上班,末位淘汰得淘汰他们,今年淘汰的后年就又来了,老家还替补了一批人,干不干活一个鸟样,反正隔一年来领一年工资完了还得回去种地。结果你一看新闻,省里一把手咋是你妈的二舅,你终于知道了,末尾淘汰真是太棒了。
当年被末尾淘汰留下的精英造就了现在的国内官僚作风,你说有效不
整治体制内不干事,尸位素餐的现象我大力支持,但是把末尾淘汰这种体制外的糟粕引进体制内这不是搞笑吗?
实现不了。
举例 1,前提: 两个相邻地区同样的工作性质。
A 地,全年破获刑事案件 10 例,刑事案件破获率 100%。
B 地,全年刑事案件 2 例,刑事案件破案率 50%
就这个简单吧,你说吧,谁是末尾? 应该淘汰谁。(这就是一个简化的例子,别扯那个部门怎么着)
举例 2,同一地区,不同部门。
甲部门,全年培训再就业人员 1000 人。
乙部门,建设水利项目 3 处。
你说这玩意儿咋比,咋个末位淘汰?
不能,因为这个系统淘汰的是不会做人的人 和 不会讨好上司的人。
从来不会淘汰不会做事的人。
莫非您就是刘焉?
不能,主要你可以去贴吧看看,想当公务员的这部分人,是什么心态,他们根本就是为了享受,为了钱去的,这样的人,你指望他们为国家服务吗?虽说我想的可能自私,你会问凭什么人家为你服务,得到的报酬你还想少?你问的明面上是人都该理解并认为是对的,可是当官不为民谋福利,你做公务员干嘛?就算不给你钱,该服务也必须服务的,公务员服务人民其性质决定了。如果为了钱,如果为了权力,如果为了享受,这些人效率还会更低。与其让这些人去我认为真不如让那些愿意为大家服务的人去当公务员。
末尾淘汰制有些地方以前实行过,效果并不理想。公务员效率低下的问题症结不在于不能淘汰,而在于 tizhi,其实和公司一样,小的公司沟通和执行成本很低,但是像淘宝,华为这种大公司其实虽然说天天加班,其实效率也不高,当一个事物大到一定程度,效率自然会变慢,所谓尾大不掉,船小好调头。例如一个部门出台一个文件要经过写改征求意见上会会签,最后才印发。所以效率慢是 zhidu 的问题。和淘汰谁关系不大。
私企都不用了的管理方案你想让国家机关用,你可真是个人才。
只要领导个人掌握人事任免权
那……
你看……
封建王朝是不是都这样啊?
你以为国家公务员是就一办事员
实际上如果赋予他们领导任免权的话
他们的基层人员就是以前的胥吏
那领导不得玩儿了命地榨治下的群众啊?
三年清知府,千万雪花银也就指日可待了
事业单位也一样
任何一个事业单位如果开动马力大搞特搞 KPI
相信我,这个社会不可能存在市场化,只可能全都是官僚资本经济
有权有政策还有钱,能人辈出,你是个什么水平的企业家能玩儿的过他们?
要不是当初吹市场化的风,一大批人用各种方法侵吞了优质国有资产
你以为能有这么多所谓企业老总能混起来?
现在也就是除了 GDP,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指标搞这些
大家都是各自想办法,全省各部门一起发力搞点儿好康的
要不然肯定开足马力榨人油啊
你看河南,你看青岛,你看广西,你看河北,你看小红楼……
只要掌权者被赋予了人事任免权,那一定会出现土皇帝
你喜欢那种古早时期的日子?
当狗那么开心吗?
有没有想过为何效率会低下?不做不错,多做多错啊,以前有想法大干一场即便有错都可以总结改正,现在动不动就问责处分,都是赚钱养家的,跟自己过不去?
不是所有岗位都要求效率,
贯彻落实中央的各种精神,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法律法规,说普通话,不脑补,不装逼,不搞事,不扯淡。
就这点要求做到了,就是好干部,效率低都是模范了。
你逼着你爹挣钱效率高给你买房。
明天断了你的辣条钱,所谓开源节流,效率更高。
房子有没有我不知道,辣条肯定没了。
求您们好好休息,吃饱喝足,心情愉悦,万寿无疆。
方便的时候,做个人。
怎么可能,
我觉得不需要像其他答主那样说那么多。简单概括一下: 末位淘汰,谁是末位?你定还是我定?所以末位是谁是个很玄学的事情,你没办法保证淘汰掉的末位是不是真的末位,也没办法保证这么干之后大家都去可劲儿拍领导马屁。啥也不是!
末位淘汰制如果要实行,必须搭配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集中制才会有效,民主能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从而筛选出不合格的人;集中则能保证政令畅通。但是目前大趋势是稳定压倒一切,效能倒不是那么重要。体制不改单纯提倡效能,犹如空中楼阁,并不能解决问题。目前督导的比干事儿多,你说效能是提高了还是下降了?(笑。。。)
末尾淘汰制唯一的可能就是把单位变成一言堂。
倒是首位淘汰制可能会有点作用:效率低下的单位淘汰一把手。
不过有人觉得可能实行么。
xx,你也不想辛辛苦苦考的公务员编制被末位淘汰吧?
告诉你为什么不行。
第一,因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很难用数据去衡量工作情况。大家工作分工不同,比如一个乡镇里,负责民政计生财务党务农业农村技术支持后勤保障的都是各 1 人,你怎么说谁应该淘汰?行政事业单位不是企业,一条流水线 20 个人做一样的工作,你有个可比性。
第二,就是因为领导没有人事权,只能说顶多在分配工作上小小的偏心一下,或者能够向组织推荐干部,但绝对没有辞退的权力,因为这种保障,体制内才不会出现一个单位全员唯上媚上的情况,领导提个不合理不合规甚至不合法的事,绝大多数干部是会反对的,甚至敢去组织部反应问题。如果末位淘汰,把这个权力给单位领导,你猜会发生什么?这是对人民的不负责任。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简单来说未来可行。
但是这个评判方得是非人!也就是转为权威性可靠的 ai 来判断。而这个 ai 必须得有体制内单位多年工作经验作为样本。
我可以跟你保证,不出 5 年,整个体制内焕然一新,当然代价就是遍地横尸,因为革了一群老领导的命~
当然你可别高兴太早了,5 年后就轮到我们要被老领导的子女革我们的命。
不过既然你本质为提高行政效率,也就是为了崇高的社会主义伟大复兴,所以我才告诉这个方法给你。
效率低下给你举个例子,镇领导把精准扶贫这样吃力不讨好的事交给一个愣头青全程接管,各个村进度不一样不说,经常是上面指导文件还没下来,接通知督导组先下来巡查,结果一星期内补齐所有资料,检查的一来,扶贫资料 2014-2019 共 5 年,扶贫手册、扶贫数据因为政策变动各种问题,指导完了几百份资料重做,下次巡查组换一波人来,又查出资料一堆问题,走了又重做。最绝的是两波指导的意见不一样,根本不知道听谁的。上面一句话,下面跑断腿,下村、做资料经常要村委全部出动,加班加点整资料。
目前,上级对下级有很多考核,虽然没有末位淘汰,但是可以打听一下,为了提高考核成绩,都到了什么程度。可能体制外的没啥感觉,那么创城,多少都接触过吧,受过影响吧。借鉴一下。
可以提高效率,顺便把腐败也提升下。
想多了,末位?什么末位? 是看做错事少,还是做事少? 多做多错,少做少错。 你怎么排。 政府单位,特别是基层。有的人手里只捏一个事情,有的一个人捏好几个事情,你怎么评。
回到这个问题,首先得搞明白体制内效率低下的原因是什么?
我在小县城体制内工作了六年,体制内效率低下真正原因还是 “大锅饭” 干好干坏一个样。我先举几个例子,在编人员因喝完酒吹风身体出现意外,不能正常工作,十年没有来过单位,但是工资仍然正常发放,工资绩效一样不少;还有某君,去年想提拔副科失败,从此彻底躺平,单位领导拿着文件给他安排工作,直接怼一句我看不懂,我不会,每天迟到早退不干活,但是工资仍然正常发放。单位里其他干活的人见了知道了,会怎么想?这么几年,我是真正理解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含义。尽管国家出台了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条例,连续几年考核不合格才能辞退。但是领导们为了自己的提拔,没人愿意得罪人(体制内轻易不会撕破脸不死不休),原因就在于提拔有一个民主测评过程,会一对一征询本单位工作人员意见,你局长今年敢给某个人考核不合格,在提拔民主测评的时候谁敢保证考核不合格的人不会说那个局长在德能勤绩廉某方面有问题?为了提拔,大家都是老好人!单位一把手曾经说按考勤,迟到早退的年底扣绩效,真到了年底,被扣绩效的人直接当着一把手面给上级打电话,怕吗?怕,绩效补发。所以当单位里的老黄牛看到摸鱼偷懒的不干活不会受到惩罚而且工资还照发,每天还轻松,不用加班,老黄牛心里会有怨言吗?还会保持年少时的工作热情吗?肯定不会,归根结底,制度很理想,但是执行不了哇,暂时就这么多吧,其他的多了不能说。
看完了那么多答案…
我几乎就要信阿里 / 腾讯没有人干活了….
末尾淘汰大概率会淘汰掉没背景的,不会来事的,老实做事的。建议先淘汰掉领导!!!
那会解决掉所有不听一把手话的人,体制内考核,大家都懂,谁优秀谁称职都是老大说了算,你不听话,违反政治纪律,考核末位滚蛋,剩下都是听话的人,让你咋操作就咋操作
行政效率最低的人,恰恰是那些搞特色亮点的领导,为了政绩博眼球,创造出许多本职工作以外的工作,直接拉低了基层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这些领导的工作效率为负值。
比如文明城市创建,你今天本来可以处理 8 个群众的事情,但创文要求你至少半天穿着红马甲去站外面晒太阳,剩下的半天你要用一大半时间把今天创文的成果图片文字整理好发给办公室,然后你大概只能加班处理两三个群众的事情。
诸如此类。
如果去除唯上唯特色的考核机制,每个基层员工的工作效率都可以大大提升
不会完全解决,但是肯定会有进步。
那些担心有背景之类的问题的,你以为现在没有末位淘汰就没有这种问题了?不能因噎废食啊。而且有压迫就有反抗,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多了,肯定会爆出来,然后才有可能处理这帮关系户。不然问题都不爆出来,指望谁去处理?
所以,末位淘汰制是应该也必须要进行的,不然这帮老爷进去就躺平了,还会为人民服务?不抢人民群众的钱就不错了。
效率问题不是末位淘汰的问题,而是制度和技术,以及选人用人的问题
一个网上政务平台,可以提高很多行政效率,同时挤压很大的腐败空间,这是技术问题。这还会在快速完善进步中。
一个逢进必考、一个职级并行、一个反腐永远在路上的制度,也提高了很多公务员的积极性,提高了办事效率,减少了很多问题。这也在快速进步中。
如果让萝卜坑延伸到招聘公告出台之前、甚至是高考的时候,如果让借调成了曲线救国,如果让某些临时工比公务员还 “中”,如果老实人辛辛苦苦干活却被“民主投票” 投到原地踏步几十年,那积极性怎么起来?效率怎么提高?
再者,也不要笼统说大部分行政系统效率低下,因为很多部门效率不错了,而且还在提高中。问题是有没有很好的纠错机制,比如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句话很多人都懂,但是草野反映的问题、提出的建议能否被重视和采纳?这是一些地方需要注意的,让我们的行政系统有更多的进化属性。
那单位还不成一堆一堆的小团体了,让领导少逼逼能解决大部分的效率低下。
你觉得机关事业单位不干活的都是什么样的人?
末位淘汰真的是什么好办法吗?你去调查一下世界五百强企业有几个是用的末位淘汰制。
在岗不称职你可以辞退,又不是没有正常的退出机制。末位淘汰是什么东西?劳动者没有人权?大概只有贵镇那些不把劳动者当人的 “狼性” 企业喜欢这一套东西?
你这个末位淘汰是基层开展,还是全体开展?
如果全体开展的话,头头脑脑需不需要末位淘汰?
如果头头脑脑也参加评比,emmm
我只知道实行末位淘汰,我们单位第一个淘汰的估计会是我,因为我既非军转,也无门路,更无职务。
昨天在微博看了个视频,丹东广电竞聘失败的主持人质问领导,他有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连不上班的人都竞聘上了!呵呵
体制内的问题不在于效率低下
末位淘汰也解决不了效率低下问题
但末位淘汰最终会进入体制内。全社会都在卷,越来越卷,体制内也逃不掉。
体制内的所谓逢进必考,不过是一个大专生就可以参与的考试。通过了编制考试当不了体制内逃离内卷的护身符。(最近有传言有地方开放了的高职人员参加考试,从上海疫情来看,就有好多高职之类人员在体制内)
与许多人反对允许 35 岁之后考编制相对应的,许多人就呼吁把没升上去的 35 以上体制内开除。其实大家不满的并不是体制内 35 以上有很多人摸鱼。而是 “我这么卷,凭什么你可以不卷”。谈能力,你那个考试啥也不是;谈贡献,你们哪怕处处留痕,也拿不出啥像样的贡献,你们凭什么?
接受了资本主义的好处,就得接受资本主义的一切,你体制内也逃不掉,别想逃掉。
又一个加剧阶级固化的好办法
不要说末位淘汰了,政府机关连人员考核都做不了。因为机关上很多工作都没法定量的,甚至一个单位内部不同科室之间的工作都完全不一样,这两者之间你怎么比较。
就比如一个是办公室的一个是业务科室的,这两者怎么比。你说业务科室重不重要,肯定重要,业务工作干不好说明这单位连本职工作都没做好,这是根本性的。那你说办公室重不重要,就不说什么组织会议,财务和人事了,单就写材料一个,你说单位需不需要对外宣传,那宣传不就得写材料;你说单位领导和上级汇报工作时要不要好材料,你要是写不好,最后汇报时亮点不突出,关键数据没体现,最后领导一寻思,你们单位今年也没啥成绩啊,最后影响单位总体绩效考核奖了;那你说向更上级争取政策资金时要不要写好材料啊。
所以说每个科室都有它设置的需要,而一个单位内部不同科室之间就如此不同了,那不同部门之间呢,更难以考核了。
其实机关内对公务员的考核基本都是一碗水端平,大部分人是合格,再剩下几个是根据资历啥定的优秀,大家考核结果都一样
可以,把工作最积极的几个淘汰掉,这样可以缩减效率差异,大家看起来都差不多了。
你觉得魔幻吗?不,我们在努力解决问题。
记得任正非说,以前华为也学着搞过员工末尾淘汰,搞了一段时间没什么效果。就反思,咋回事。后来搞中层末位淘汰制,问题全解决了。
要不要,咱试试。
行政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在机制的内耗
不是员工的问题
提出这种问题的人,根本就没有体制内工作过,体会不到问题所在
行政效率低,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员工的问题,员工能有多懒呢
都是些日常的业务,没啥技术难度的事
难度在于执行机制的运转
种种审核,种种讨论
都需要领导去拍板,但是领导一天的时间也就是那么点
大家都是二十四小时
形式主义才是所有效率低下的源头,但是形式主义源头是哪里呢?肯定不是基层
没见过末位淘汰制,但是见过一个单位的绩效考核,有一项最重要的打分标准就是公文差错,发现上报领导或者上级部门的材料,发现一例扣 1 分。因为这个标准是死的,其他的 “态度积极”“遵纪守法” 都是些不会扣分的指标。
后来呢,基本上是写材料最多的人,扣的分最多,而那些干活少的,写材料少的,甚至混日子的,不时能拿个满分。
所以呢,简单的绩效考核,实际应用中都能这么的不公平,你指望能把别人淘汰的考核系统,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公平?
题主问了个傻子问题
你们还认认真真的讨论起来了……
你搞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效率不高。
先搞清楚一个责任承担和法的滞后性问题。
一旦实行末尾淘汰制,你们认为淘汰的是不称职的还是不合领导心意的。公务员队伍中还会不会出现改革派,进步派,开放派?统统不存在了,只留下保守派和溜须拍马派。
如果能末位,这个末位考的未必就是日常工作能力了。
世界任何国家公务员都是最稳定的工作,没有搞末位淘汰制的。行为行政事务不是经营活动,很难以以准确的指标来量化考评。搞末位淘汰,很可能先把自己搞乱了。
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体制内工作很大的特点就是,本地区都是一人一岗,工作内容完全不重样。地区与地区之间才有跟自己一样的工作
不像社会上,单位里面很多人干同一种工作。
工作内容完全不一样,怎么比。
末位淘汰,好啊,怎么定义 “末位”?是职务末位?级别末位?人脉末位?资源末位?资历末位?能力末位?还是业绩末位?
说完定义,再来说裁判权,末位是谁,谁说了算?上头说了算还是基层说了算?领导说了算,还是群众说了算?内部说了算还是外部说了算?很多公务员都是外地人,在本地无亲无故无根基,很显然是弱势群体,怎么办?是不是以后要搞本地化任职?
很多时候,不折腾就是最好的处理办法,内卷的行业有几个好结果的
35 周岁以后每年参加一次公务员考试不过的踢出编制
现在的行政效率不是太低,是有点太高……
只要进行一把手末尾淘汰制,效率立马就能上去
有些人挨了爸妈打,就希望别人家父母都打孩子,说啥好呢
不能,就说公安系统,如果末位淘汰,立马会出现钓鱼执法。
别盲目崇拜效率。
你要搞这个,就得有一个前提:体制内效率低下,是因为那几个工资两千,什么评优评奖都拿不到的小职员。
在此前提下,才有把他们淘汰了,效率就会升高的说法。
末位淘汰应该没用,因为主要问题不在末位层,而在高位层。如果是改成哪里行政单位效率低下就淘汰单位负责人我想应该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效率低下是普通工作人员的问题吗?绝大多数人不说无私奉献,本职工作履行到位是做到了的,为啥效率低别的回答也说了,无用的报告报表学习笔记,没完没了的文山会海,而且行政机关搞末尾淘汰最后只会养出一堆狗腿子,到时工作效率更低
你知道企业真正缺钱效率太低,没辙的时候,先动人事的那部分么?是砍高管!扁平化!一个高管的薪资够养活一个部门的!末位淘汰?砍掉你一个就能救回企业的现金流和效率?你把公司的钱打自己卡里了?还是你把盖章塞回家了?
怎么提高效率我有研究,绝对有效,就看有没有种去执行了
把所有厅以下领导干部全部就地开除,会提升 3 倍的效率。因为中间领导都没了,人少了三分之一,效率直接提高一倍,然后那些舔领导的人也没处舔了,只能好好干活,干正经活,效率又提高一倍,总共提高了 3 倍
把 40 岁以上的非领导人员开掉,工作丝毫不收影响
体制内真正给你办事的,都是末位的。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客观的选出末位那个人?
举个简单的例子,前两年改大部制,几个部门合并成一个大科室,我们部门提拔上来个小肚鸡肠的副主任(正科)。有一次这孙子让我一个搞数字的,跨部门加班去起草政策文件……?wtf,给我一堆政策文件让学习,在上面还找不到依据的那种。这能惯着他?开了这个头以后起草个东西都找我了。所以我就跟他说您第一次开口,平常关系也不赖,这忙我可以加班帮您干,但是没有下一次,如果是哪个领导说的(他声称是某个领导说我可以,说我年轻云云),您让他直接找我。
说到后面也抱怨了自己活还干不过来的现状,可能我说的气急,语气也不太好,然后这孙子就记仇了。以前每季度单位考核,科室领导打分,我这种业务主力都在前 1/3,最近几年还弄过几次嘉奖和优秀。然后这王八蛋居然给我弄成全单位倒数第三,倒数第一那哥哥正面怼过他,我看见就气乐了…… 而且这孙子一年多都这么打分,还当面都没事人一样,反正绝对一腹黑的主。有几次我都想找他问问是什么意思,要觉得人不行我申请换科室,要觉得工作干的不好您提出指导意见。后来一琢磨,也不扣工资也不扣奖金,爱咋咋地。人在做天在看,他把手底下几个小兵都打分成单位倒数(底下三个正副科长他倒是没敢打低分,要不然都要造他反),正显示出他领导有方呀。
这不去年年终考核结果出来,我和原科室另一个大姐都得了嘉奖,这大姐也被他打分成后 1/3。这孙子还在我们面前买好,说知道你们辛苦特意在领导那争取来的。我们心里话,就你做的那点破事谁不清楚。这不两年过去了,前阵子科级调岗,他的副主任没了,变成副主任下面一个科长了,报应不爽。
这就是现成的例子。现管在日常考核上把小兵拿捏的死死的,好在我们单位上级领导清楚哪些人是真正能干活的。这要是他一手遮天,末位淘汰不敢说全部,但肯定有真正干活的。说句不好听的,那个正面刚他的大哥要被末位了,首先就要到各个部门去告他,再无宁日。
思考两个问题
单位里的周公子和高书记会是 “绩效” 最低的吗
自罗俊开创非升即走,教授开始卷科研水论文之后,中国大学科研环境变好了吗?
宝贝,体制内第一重要的是为领导服务,而不是为人民服务
去看看身边那些实行末尾淘汰制度的私企就知道这个方法好坏了。大多直接排除异己成为一言堂。少数地方在领导带领下发展,然后成为一言堂,接着腐化下来。
这不就是历史上被淘汰的察举制,只不过察举制是让谁做官,淘汰制更狠,断人饭碗。
说个笑话你别当真。
比如我们单位吧,基本上是干活的不提拔,提拔的不干活。为什么你懂的…
如果实行未位淘汰,几轮一过,就没有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了。
难!
效率低下和干活的人没有关系
末位淘汰你淘汰再多也不会提高效率,因为能实质上推动事件进展的人是不会让自己被至于要参与末位淘汰这个序列里的。
你比如你去办个证吧,窗口的有本事给你当场把这个证批了,他还需要坐窗口为你服务? 他有这实力不知道坐办公室?
要提高效率只有一个办法,外部压力。
没有外部压力靠内部自我促进那简直是与虎谋皮。
公务员系统作为一个稳定的系统,他不需要对外部环境【人民群众】负责,只需要对内部【上级】负责,前者对他毫无办法,既不能开除他也不能减他工资,后者对他重要性极大,既能提拔也能加钱。
如此一看,按照稳定系统的流程不出错更为重要,如此这般才能从吏变为官。
真正接触基层群众的县区部门和街道编制很紧张,很多都是一两个人负责一项甚至几项工作,两个人负责一项工作的很多是执法(检查、处罚、强制等)工作,法律要求至少两人,而且效率低下很多时候是为避免行政机关滥用权力,由法律、法规、规章要求限制的。
如:1. 对外要作出一项行政处罚,①需要先按照 “双随机一公开” 年度抽查计划或接到群众举报后由两名执法人员进行行政检查,②检查发现违法线索后填写立案审批单,经执法人员、执法机构负责人、法制机构负责人和行政机关负责人签字后决定立案,③立案后进行进一步调查,并对行政相对人进行询问,综合群众提供、检查发现和询问笔录确认存在违法事实后做出拟处罚决定,④如拟作出责令停产停业、较大数额罚款等较重处罚,经法制机构负责人法制审核后,报局党组会议进行集体讨论,⑤集体讨论后下发行政处罚告知书(告知违法事实、法律依据、陈述申辩和申请听证的权利),⑥如当事人未陈述申辩或申请听证,在 7 日后填写行政处罚审批单,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告知行政相对人违法事实、法律依据、申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权利及时效,⑦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在信用中国、政府信息公开进行公示并报同级司法行政机关和营商办备案,⑧行政相对人未按期履行义务下发催告通知书,经 30 日行政相对人仍未履行义务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2. 对内要以规范性文件形式出台一项政策,①需要先由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制定计划,②由拟稿科(股)室按照会议纪要和上级文件精神草拟初稿和征求意见函,③经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签字同意后,向各相关单位发送征求意见函,收到反馈意见后进行修改,修改后再次征求意见修改,报局法规科法制审核,经主要领导签字同意形成讨论稿,④由局办报政府办申请在政府常务会议上讨论,⑤上会通过后填写法制审核审批单报同级司法行政机关法制审核,⑥填写发文审批单和政府办用印审批单,经拟稿人、核稿人、拟稿单位主要负责人、政府办核稿人、政府办法制科负责人、政府办副主任、政府办主任、拟稿单位分管领导(分管副县(区)长)签字后印发,⑦印发后在政府信息公开和政务新媒体平台进行公示,并将备案报告、规范性文件正式文本和说明报同级人大常委会和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备案审查。
你还别说,有些地方还真的再实行末位淘汰制。还不是淘汰普通干部,而是淘汰主要领导干部。这么干的结果是老实肯干的被召回了,圆滑世故的被留下来,胆大包天的升职了。这是干事创业的考核形式决定了考核结果,屁股决定了脑袋,上面需要什么样您觉得什么样,再多说下去就不合适了。
末位淘汰制淘汰的是谁才是关键。
有关系的,会舔的,有能力的不会被淘汰,被淘汰的永远是老黄牛。
就跟升职一样的,如果那么好解决,还会等着你来提意见吗?
当年国企改革,裁的是不干活的关系户还是普通员工?
教育减负,学生负担是越来越少还是越来越多?
先富有没有带动后富最后达到共同富裕?
天天吵着房价高了穷人过不下去,现在房价下跌了,穷人就好过了?
总觉得搞条法律制度就能约束既得利益群体。结果都是在往自己脖子上挂绳索。
球员球证都是人家的,你玩?你再玩?
效率低不低我不评论,但我可以肯定一条,绝不会搞末位淘汰,那是企业一套的做法。为什么口罩病那么多公职人员愿意冲在一线,难道真的是百分百靠爱驱使?其实不为别的,因为我是组织的人,组织待我不薄,我退休了组织养,我生病了组织关怀,所以关键时期我要顶上。
如果公务员搞末位淘汰,那淘汰标准无论是什么,无论多么规范合理,最终都要由人来评判,而这个人肯定有领导,那这样的话,组织与领导意见相左的时候,有末尾淘汰的情况下你听谁的?
如果是企业有末尾淘汰,在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你可以为了企业利益奉献生命吗?
所以题目有问题
怎么判断是末位?很多工作是无法量化的,干一样的工作,他就排在我前面?凭啥呢
不能!因为既然是排队,就无论如何都会有最后一名的。也就是说即使你再怎么努力,也有可能是最后一名。你觉得这样公平吗?况且评分本来就带有许多主观因素,大家在办公室里,做的事情却可能千差万别,且很多事情本身就没办法用量化来衡量,所以所打出来的分不一定就客观准确,因此行政事业单位不适合用这种方法。
并不会,淘汰的是没背景且不会做人且为人老实的,这个人工作努力很优秀,但是由于他不会跪舔领导且没有家庭背景,就会在排位中低于啥也不干家里有背景的,或者啥也不干家里没背景但是特会跪舔领导的,或者干的不多能稍微跪舔领导的,或者啥也不干资历很老敢于跟领导正面刚的。
这个人也被称为小镇做题家,可能是我,也可能是你,还可能是他。
国企民企体制
人生的真谛就是摸鱼
最大的价值是家庭
首先你要有末尾淘汰制的工资
比如说老子多办了个调解案
特么的就必须给老子多发二百
但是没有啊
一个月都是铁打的蚊子腿
那还是算了吧
大家都是打工人,求求你们放过公务员吧
我就是末尾,淘汰我吧!
一个人干三人的日常工作
还要经常完成临时性任务
咱就是效率高,轻车熟路
咱就是腰杆子硬不会卑躬屈膝
看我不顺眼干掉我呗
实行末位淘汰是所有领导干部梦寐以求的事情,用不了几年,子子孙孙家天下。
要解决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首先要搞清楚行政效率低下的根源是什么?
当下,行政效率低下的病根就是自上而下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如何解决呢?当然是拿下的官僚越多,行政效率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问题难就难在官不是老百姓选的,老百姓也拿不下他们呀!这就回到了那个永远无法解决的总病根。
那有的人会问怎么办呢?实话说,真的没办法。等着折腾呗!
张三得病李四吃药,官员得病百姓吃药,这些年,不是一直都是这么过来的吗?
习惯了折腾,也就不差十回八回的!
末尾淘汰制只能提高流程速度。
如果是流程本身就有问题呢?
流程问题并非不可查,你只要把每月的文案工作汇总看看有多少无效文件、重复申报就可以了。
所以行政系统效率低下是普通工作人员的问题吗?
一个审批盖 8 万多个章,一个事情搞 9 万多个报告,这种流程能快的起来吗?
行政系统的问题主要是流程问题本身。
那么流程问题是谁的问题。
没错就是 001 号员工的问题。
一个好的组织结构有以下 3 个观察方面。
1、组元协同整合为系统、系统结构协调组元;
2、组元、系统互作而形态结构适应改变、趋向系统稳态;
3、组元组合而层级分化、组元分化而结合成系统整体。
简单的说如果流程本身是合理的,组织会出现工作层级的分化后自然趋向稳态。但是现实并非如此,出现的是组织不会出现层级分工,出现的是推诿扯皮,也不会趋向稳态,趋向的是勾心斗角。这就是组织结构有问题了。
这样的组织特征末尾淘汰制不应该针对普通职工,而是针对领导的。因为这是明显组织混乱造成的行政效率低下。
公务员已经是通过层层选拔,这种队伍效率上不去,搞末尾淘汰制,我只能说:
这玩意有个悖论,政府人员末尾淘汰得人都正气清廉公平公正,但是公平公正正气清廉了,效率不会低,也就不需要末位淘汰了
咱就不说淘汰,先说表扬
各个单位都有先进个人评选,你猜猜,这些先进个人是真的选干活的人,还是选关系户
就说这个,这可是先进个人哦,其他的我可啥也没说
你不会认为效率低下是因为那些你能见到的办事的人吧?那些人要是能做了主有决策权何必天天在那费嘴皮子,都是一份工作,谁不想顺顺利利开开心心。
效率低下是因为领导的命令效率低下,不是底层人员效率低下,提高命令效率是领导的事,底层人员的事是服从领导命令
至于部分底层人员摸鱼,那完全是内部分配问题,每个行业都有爱摸鱼的,有人爱摸鱼就有有奋斗逼多干,只要领导能把关好,外人看起来整体效率是没问题的
如果是底层人员普遍效率低下,不用你提出实行末位淘汰,领导会先于你忍受不了
不要太天真了,末位淘汰只会产生排除异己,导致的后果远比现在混乱。
体制内真这么干的下场不会是良币驱逐劣币,而是会恰恰相反劣币驱逐良币 + 官僚之风进一步膨胀。所有的职业里,私认为,只有销售这类岗适用某位淘汰,因为卖了多少销售额基本上就是一槌定音的成绩
一群人说什么不能给领导养家奴,说得跟现在领导没有家奴一样
实行末位淘汰制,行政系统效率低下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我不知道,但是一定可以催生出来一个个小山头,从此就是土霸王了。
题主觉的哪个危害更大?
以及行政系统效率低下不是正常吗?全球行政效率都挺低吧,中国这么多人呢,指定的政策都习惯是好几十年才见效果。
效率高的计划生育,还不到三十年就被证明可能有点问题了,这还不谨慎。
很多时候办事效率差,都是因为信息差,疑问不了解对方的规章制度,以及这个制度需要的条件有没有什么可以弥补的方式,这些问题才是造成了效率低下。
当然,制定政策的时候也是脑袋一热。
前段时间说是给电动自行车上牌,不上牌罚款,然后需要的条件,一,电动车合格证。二,居住证。三,购车发票。
问,能够在两个月内给全东莞的车上好牌子?
答:不可能 ····
一,电动车合格证,我那破车十年了,还能用,没有合格证,我那合格证被狗吃了,没有。
二,居住证需要居住满一年,或者交了社保才能办,我刚来的办不了,我没交社保办不了,我 ·· 反正就是办不了。
三,买车的普票,一般的商店没有,所以没有发票,税务局也不开那些,总 = 之没有 ···
就这个政策,真的是面对问题简单粗暴,提出条件,异想天开。
他低下我躺平,互不打扰,挺好的。
不会,大部分地区行政系统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因为公务员素质较低,无法准确把握政策,也无法承担行政错误的后果,导致行政方式趋于保守,没得到上级的书面保证,宁愿卡着、拖着,导致效率低下。但要提高行政效率必然要提高行政成本,深圳的行政效率全国第一,他们的公务员工资也全国第一,成本也第一,这是客观规律不是靠喊口号、写心得就能降成本下来的。
所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的办法就是简政放权,取消掉这些行政审批,只留些救助补贴发放窗口,等企业家把工人阶级榨出血来,再出来摘桃子,既收割了上层,也消灭了底层,只保留中层,达到共同富裕。
行政需要的是公平,不是效率
怎么淘汰?
领导决定?那么公务员队伍姓什么?
所有人大家一起打分?那么想想看最末一位是谁被淘汰?
淘汰后去哪?净身出户自生自灭?
有时候效率 “低下”,换来的是稳定,稳定压倒一切。
现在一部分觉得效率低下的人,无非是恨同一件事为什么别人能办自己办不了,因此拿效率低下做借口。但是这就牵扯到其他问题了。这些问题,才是真声应该解决的。
提出还问题的你,一定很年轻吧。道理那么简单,国家会不懂
末尾淘汰制是用来干什么的?
巩固与加强上级权力
不仅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反而会加剧,因为根本没找到症结所在。
首先,现在效率低下很大程度在于留痕二字,这是所有系统运行慢的原因之一,也是管理上卓有成效的方式之一,这个不可能消除,因为没了这个就没人知道究竟干了什么。
所以,看似效率低下,实际上忙的很,干了一件事情,至少得花一段时间留好记录,而且很有必要将这个记录做的跟花儿一样,否则就是 “单薄”。
其次,真要末位淘汰,自己想想留下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是兢兢业业如履薄冰,生怕哪里出错?还是无所畏惧满心搞个大新闻好出彩出色?有人引路,为什么要浪费时间?
最后,淘汰要看评价,谁评价?怎么评价?很多事情都无法评价,谁来评价更是个大问题,明朝张居正要求六年一京察,有兴趣的可以去搜搜资料看第六年是怎样的景象。
总有人觉得这个世界不对不好不应该,自己肯定能够力挽狂澜洗荡尘埃,但凡是多看看历史书都不会有这么狂妄的想法。
本质上底层职工都是工具,你依靠工具来解决效率,这不挺扯的嘛
疯了,这个淘汰权在领导手里的话,中央肯定控制不住地方
只要我不做,我就不会错
只要我不干,我就不会乱
只要我不想,我就不会偏
只要我不会,我就不会末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总有人认为私人的比公家的要公正透明。
举个例子,有的人一谈到民企就是效率高,人人做实事,一谈到国企就是效率低下,人浮于事。
为什么总有人默认私人的就是比公家的要公正透明呢?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系统需要的不是末尾淘汰制,而是瞎折腾瞎创新。作为前事业单位系统人员,我亲身经历的和朋友经历过最犯愁的也是最恶心的就是年年创新,但实际上就是年年折腾。
你像我朋友所在的是一个业务性很强的单位——医院,疫情的时候能看好病、做好疫情防控就已经很辛苦了,谁能闲着没事天天琢磨怎么创新?报技术局领导很难再往上推,报其他的就只能各种凑各种编,最后说的很高大上,但实际上懂得都懂。
包括我们也是,动不动就要往什么党口的大标题上靠,动不动拿新的要求去考核以前下发的文件,真的是很无语。
企业,比如销售人员末尾淘汰还可以,因为有比较明确的考核指标,比如销售额之类的。体制内依据什么?大家干的活不一样,也不能量化,你一个发文的,我一个办会的,怎么比?谁干得好谁干的不好?有的岗位就是忙,有的岗位就是轻松,按照工作量也不能比。如果真要推行,那么势必造成人心不稳,都不干活了,都去搞关系去了
那你就会把真正干活的淘汰了
末位淘汰?淘汰谁啊?干活的,往往不会和领导套近乎,即使不讨嫌吧,却不会讨的喜欢;偷奸溜滑的吧,往往巧舌如簧、能言善辩,也往往很有谄媚之能事,也往往能博得领导的欢心。如末位淘汰,你做领导,你会淘汰哪个?末位淘汰其实和评先评优一样,一奖一罚、一体两面的措施,相比之下,评优或许能更好体现初衷一点吧。别说对不会走关系的老实人是一种可能的激励吧,至少也是能保护这类人,不至于使这类吃亏太厉害。
并不能解决,具体原因不能说。
不用末位淘汰,系统内外打分,与工资挂钩就行。一个科室五个人,俩干活的,干活的收入和躺平的一个样,甚至还低,能有啥效率
末位淘汰制用过, 但效果与预期不符,而且很不符,最后不了了之。原因是天大地大,人事最大,懂?!
最后就是年底大家投票选一个业务最差的,然后在办公室摆烂的人把天天催别人工作的那个人投走了。
不会,谁来打分,按什么指标排位呢?如果实行末位淘汰制,不但不会提升效率,反而会让基层行政系统彻底沦为关系系统, 被淘汰的必然是没有关系的寒门子弟
要想提升行政系统效率,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缩减编制,缩减临时工预算。
上面不清楚,但基层效率低是因为实际干活人数只有有编加上无编总人数的 1/3,有的人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累的要死,有的人闲的无聊死。这才是最真实原因。
先说结论,可以,但是同时会有新的问题,比如需要大幅度加薪。毕竟如果没有稳定这个前提,没多少人能忍受如此低的工资,否则人员离职率高,队伍不稳定,腐败滋生等一系列问题都会出现。
相信很多考过公的同学都会写过这么一个回答,拓宽晋升渠道,建立合理的考评机制。这就是答案啊,为什么工作没有激情没有干劲啊,因为我觉得我升不了啊,在体制内那些天天划水,效率低下的是什么人?基本都是等退休,或者已经晋升无望的人,对于他们来说努力工作并无任何意义。至于末位淘汰制,我不好过多评价,大多数舒服的都是机关单位的人员,但是这些人你怎么去评价他们的工作?大家都是分管不同的工作,同样是完成工作凭什么你就完成的比我好?但是我个人觉得,如果真有这种机制,能够淘汰的也大多是一些没有背景,没有资历的小伙子,公务员里的水很深,很复杂。想要改革,需要从上到下彻底的调整,我觉得希望不大
接触过很多政府项目
我也曾想过类似的问题
后来深入了解
发现不是这么回事
各位大佬
大家都很聪明
事实上就我了解
很多知名院校毕业的都在高规格部门
他们笨?他们想不到?知乎都想到了,他们当然想得到。
以我了解
举例子,某系统几十年前年前就实行过类似的制度
有意思的是
每次都是实施两三年
取消
然后轮回八年十年
再来一次
我不敢说这是所有事实
但很靠谱,
很多单位都有过这种历史。
原因是什么?
就我了解的就是
超过五个人左右的部门
会因为这个制度乱套
甭管你有关系,受领导赏识,还是怎样
最终都会陷入乱套状态
相互举报
相互投诉
工作开展不了
。。。。
等等诸如此类
不一而足
最后就是
取消或者
淡化。
原因大家想想就知道。
你嫌他们还不够能折腾吗?
问这个问题的人自己喜不喜欢末位淘汰制度?其实潜台词就是别人末位淘汰提高效率然后自己得益,拿出有道德约束的公务员群体来提,以为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罢了。其实是非常卑鄙龌龊的双标婊想法,因为问出这种问题的人不会是什么必然的强者,真正的强者不需要什么末位淘汰,相对弱者是绝大多数,那么一项绝大多数人都不喜欢的制度,能够激发巨大的力量吗?不可能,因为这项制度激发的是极端竞争而不是合作,人人为敌,别看领导爽,一旦掌握不好就土崩瓦解,每年都要淘汰几个人,你以为这是权力吗?这是烫手的山芋,哪有那么多异己要排斥,排了几个效果最好,都已经个个是顺民了,你还要每年来?那就是把人逼上梁山,而且你的福利待遇能够跟上吗?能够抵消掉高风险吗?你领导没有这个权力。最后,公务员末位淘汰,这个示范在前,你以为你待的地方就不会跟随也搞末尾淘汰吗?问这种问题不是坏就是蠢,人不是机器。
末位淘汰要怎么评?谁评?要怎么监督???淘汰下来的人要怎么办?
要审慎用权呀!!!
我支持末尾淘汰制,但是末尾是谁不能由领导说了算。
最好是直接接入大数据分析系统,直接搞线上工作由系统直接拉取数据统计,线下工作由领导设立工作目标和工时,下级直接对齐领导将目标再次分解,基层办事员直接对接分解后的具体工作,每日填写日报及工时。
系统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自动统计所有人员的工作内容及工时,直接上传组织部。
大数据这么好的东西,当时是要先给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中国共产党使用了
别做梦了。
谁来决定末位是哪些人?
你以为的是会淘汰效率低下的人,实际上淘汰的是没有关系的人。
之前在某狼性公司干过,这家公司打绩效的时候也免不了根据领导的喜恶来,末位淘汰淘汰的也不都是干活最差的。
不会。效率低有几个原因;
第一,政府工作讲究的宁愿慢不要错,所以每个步骤都会慢。
第二,公务员考试基本一考定终身,没多少人会去遴选,会去考虑自身的发展。每个人的能力在不同的岗位都有不同的反应。只有放在合适的岗位上才能发挥最大效率。
第三,同工同酬执行得还是不够彻底,做事的工资低,不做事的工资高。降低公务员工资,提高末端执行人员的工资待遇势在必行。按劳分配,按能分配应该有一个平衡点。
第四,对员工的保护还不够,出问题的责任都是归到个人,所以每个人都只能在规则内办事,程序正义是效率低最大的原因。
第五,整体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很多人的思想觉悟跟追求还处于低层次。学习强国是一个很好的工具,潜移默化产生影响,当工作人员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付出的这种高层次需求之后,效率就会提高。
领导打分还是百姓打分?
领导打分变一言堂,百姓打分,以后公务员个个坐办公室,反正你见不着我,也就没机会投诉我。
时代不同,机关单位 55 左右的普通干部,电脑都不太会操作,当年接受的教育又和当前数据时代不同,但又为单位奉献了一辈子,五年就退休了,怎么淘汰???
所以你这想法是好的,实行不太现实
题主…… 别揣着明白装糊涂行不行?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效率低下是因为铁饭碗吗?不是因为只要老百姓闹事儿,是不是他们的问题责任人都要背锅吗?
不能!不能!不能!而且这样做只会越来越糟弄不好会恢复封建礼教
末位淘汰是非常落后的管理方式。
不会,我看你这题 10 秒后就想出了应付末尾淘汰制度的办法。不要小看有编制人的智慧啊!
我在社区医院工作,就给你讲个社区医院的故事。医保局和医管中心要考核住院病人的住院天数,住院时间久要扣分,一分好多万。本意是充分利用医疗资源,提高效率。
社区医院的住院部也要考核,然而社区医院的住院病人基本都是不死不出院的。扣分扣到死吗?那就只能出院。
动都动不了的老人怎么出院?家属也不同意啊。
医保卡出院,去隔壁社区住院。再从隔壁社区住回来一个,到了考核天数再换回来。
末尾淘汰制是什么完美无漏的制度吗?
而且效率高不高和末位员工有关系吗?是没听说过几个小时就注册好的保供企业吗?
其实国内体制内效率已经相当不错了。至于你的主意,一个字概括,烂。
会解决,让体制内牛马们内卷吧
一只羊几个脑袋?通过。
一只羊几条腿?通过。
一只羊多少毛?淘汰。
末位淘汰不是一个好的制度。
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
公职人员是为了给某个老板捞钱吗?捞钱不够就滚蛋?明显不是嘛!
这些吏应该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可他们的考核是从上面来的。
那么,只有他们工作稳定(只要不违法犯罪,该做的做了,就能不鸟领导),这样才有不会依附上级的可能。
不会,只会变成大锅饭,大家都是老好人,搞拉帮结派团团伙伙,效率会更低
效率和公平是无法兼顾的。
有这么一个事,一个学生上初中,但是父母双亡,报的志愿是无住宿的 A 学校。学生想调到有住宿的 B 学校(有学位)。你怎么办?
要是公考经历的人,肯定这么说:为人民服务,先安抚,后报告领导,最后圆满解决。这样解决肯定效率低下,那能淘汰他吗?
想想哪些人能够决策末尾淘汰名单?如果真的实行末位淘汰,那真的就是把单位中仅有的老黄牛给逼走了,结果单位中只剩下溜须拍马的人了 这样的单位,工作重心不是未老百姓解决问题了 而是为那几个能决定名单的人解决问题了,长此以往的结局就是单位人员奴才化 自下而上的奴才化
蠢问题。
真是搞笑,你知道有多少单位,实际人数和编制人数不符吗?编制人数 120,实际人数 100,实际人数累死累活,那 20 个人啥也不干。也不能说啥也不干,有的病休,有的借调。干啥的都有,这就造成,100 个人干 120 个人的活,效率能高么?????
如果领导权力越大,跪求的人就会多,风气就会更差!
部分单位可能会产生一定效果,但是对绝大多数地方不仅不会产生作用,甚至于导致负面效果。
就是工作差的没赶走,有点用的老实人却走了。
看看上海市就知道了末尾淘汰制,淘汰出来的不是精英,而是把精英淘汰了
看看评选躺平的无记名投票都选了谁吧
不确定,但肯定会滋生出来一个有核准末位权利的新权威机构出来。
说句不好听的,在根本问题得不到解决之前,任何体制内的评价体系最后都会是有关系有背景的人得利,做题家平民当完劳力吃哑巴亏罢了。
你见过哪个企业搞优化,高管董事把自己优化掉的?
再想一想,当年所谓国企效益低大规模倒闭的时候,是领导下岗还是工人下岗?
搞 YY 也麻烦联系实际,不然和体制内的打字机们 A4 雕花有什么区别?
做事的就不要搞这种没名堂的东西了,只会越搞越差!
我的建议是,
也不要搞末尾淘汰,就搞一条,先打破铁饭碗,全部变成聘用制,然后服务多少年或有什么贡献转正,然后,你看看效率肯定飞起!
不能!
首先,末位淘汰制不合法也不合理,因为再优秀的集体也有第一名和最后一名,你能说清华北大的倒数第一名很烂吗?
第二,末位淘汰制在公家单位没有可操作的标准,公家单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有的人是办公室岗位,有的人是财务岗,有的人是主业管理岗位,有的人甚至仅仅是驾驶员,怎么评价谁是末位?
第三,末位淘汰制对大龄职工无计可施,公家单位存在很多 50 岁以上的员工,他们普遍对互联网和电脑操作不熟练,比年轻人接受新事物的速度慢,但是他们可能在待人接物和处理事务方面比年轻人更圆滑老道,而且其中很多人背后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网,牵一发动全身。
不会
先假设你说的是事实,其实不然
行政系统效率低下是人的原因么?
你都说了是系统,和人有什么关系
再退一步,假如确实是人的关系
行政机关用什么指标衡量工作效能
就算你能制定出完美的标准,淘汰的
也是那些不出风头不善交际的人
而他们大部分是真正干活的
优秀公务员都能落在那些一年不怎么
上班的人头上
你还末位淘汰,还让不让普通人活
了?
第一,公平和效率永远的一对矛盾体,不可能两者兼有。
第二,政府系统内公平理应大于效率。
按照公务员这工作需求,造成其低效的并不是因为其自身能力弱,淘汰制没有用…… 反正更应该是加大对公务员的监督力度,尤其是社会监督。
会先淘汰做事的 正直的
编制内看到问题,希望不要实施这种制度,编制外,希望实施,其实该去除的是这编制的制度,而不是末尾淘汰制
考不上清华就枪毙,能不能解决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
不能,除非领导也是末位淘汰。
行政管理和企业有本质不同,绩效考核方法也是千差万别,而且最最重要的是保证社会面稳定,绝不是搞个什么末尾淘汰制能搞定的。
忙的四脚朝天了还效率低下,原因在哪里?是不努力吗?还末尾淘汰?
为啥要高效?
国家存在难道不是尽可能让每个人过的更好?
一边喊着内卷 996 一边喊着末位淘汰,都是舞铲阶级何必负相伤害
不会,效率最高的单位是哪?军队。军队实行末尾淘汰么?
这个一言难尽了,别说末位淘汰制了,就是绩效差异化考核,差距如果搞得太明显,就搞不下去了
很多工作是没有办法进行排名的,特别是内勤,行政工作等
会不会解决效率低下不知道,真正需要干活的乡镇或忙得像狗一样工资又不高的科局估计就招不到人。
效率低下是各种严格的审批流程导致的,跟人没关系
谁来评,算了吧,不觉得这是个方法
不能!
世间的真主、上帝、佛是谁?
还不是大阿亚图拉、教皇、住持么,而不是真主、上帝、佛本身。
为什么呢,因为大阿亚图拉、教皇、住持们负责翻译教义、也即代主传音!
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体制内的实行末尾淘汰会让他们成为领导的家奴。其他社会上的岗位不会呢?
能,于百姓有利,于官员不利,民大于天。
利益相关只能匿名,坐标北京,单位交通 X,正科。
末尾淘汰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要解决的是层层加码和派发过多形式主义的事。这个解决不了,无论是扩编或者绩效考核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任何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都是党的单位,都是党的公务员,是国家的公务员,是国家人民的公仆。不是任何单位的某位领导的公务员。
一旦有了末位淘汰,那就是领导说谁淘汰谁淘汰,就成了某位领导个人的公务员、某位领导的家臣了。
任何一个单位,只有该单位的领导了解你的工作情况,上级无法考核。亦或者该单位上报到上级单位。
如此一来,那就是你单位的领导决定了你的生死,那么意味着,所有的公务员,所有体制内的工作人员,都成了本单位领导的 “公仆”。那就乱了套了。
况且体制内,并不像私企。你以为提升效率就是好事?体制内,你把所有的活儿都做了,你可能厉害。但是你把事儿做了,代表了做事中出现了差错,全都是你干的。体制内,做得多错的多,追究责任也就只追究你了。
问这种问题的,一定是体制外的,压根考虑不到核心原因。只认为按照私企的提升效率制度就能有效率,任何事并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我认为可行,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目前,考上公务员或事业编就等于端上了 “铁饭碗”,如果自己不主动辞职或不犯大的错误,“混” 到退休基本没问题。
大约十多年前,局长为他好友的儿子 “量身定做” 了一个事业编岗位,笔试成绩刚好进入面试,在局长任组长的面试中顺利上岸。
抽烟、喝酒、耍嘴皮子是他的特长。虽然明确禁止中午饮酒,但几乎每天下午都能从他嘴里闻到酒味,迟到早退更是家常便饭,科长安排的工作高兴就干点,不高兴就甩脸色、撂挑子,从不打扫办公室卫生,两个暖壶只打一壶够自己喝就行了,连个人总结也得抄袭他人,在年度考核中年年都是 “基本称职”(最低档)。
按他自己的话说:“我又不想当官,有人发工资就行了”。
后来局长退休了,但他 “涛声依旧”!
那我这个老黄牛肯定是第一个被淘汰的。毕竟我是没个好爹才在这努力干活的。也只有把我淘汰了,才能空出编来给领导的侄子。
很多回答说正是因为铁饭碗,让公务员可以敢于反抗领导的腐败。
我想起港片里的一句话,一个翻译员想要分好处,被怂 “翻译员又不是艺术家,不要做梦了。”
基层公务员依法规执行,违法乱纪从重处罚,又不是让你搞创意。领导让你做,你做了要坐牢,挣 3000 块,哪里没得干,你还贯着他吗?他还敢叫你吗?反手给他举报到纪委。
一个月 3000 块工资,科长比你多 100。科长说让你让你把开会剩下的水果搬他家去,你干吗?
单位里不是大部分的苦活累活都是一年 4.6 万全包的临时工干得最多。
效率问题不会解决,反而会造成破坏组织权利运行的新问题。
任何形式的末位淘汰最终都会演变为一把手直接掌握人事任免权,进而形成 “一言堂”,“家天下”,这在组织原则内是不会被允许的根本性错误,现有的一些擦边球式方法也早晚会被取缔。
公务员是党和政府的公务员,整体对组织集体负责,而不是领导个人的包衣、家丁。一旦领导个人通过末位淘汰等制度直接掌握了部分人事杠杆权,则必然在长期形成人身依附,把组织的干部转化为个人的家臣,进而将一级组织腐化为个人的小朝廷。公务员集体在宏观上对党负责、为党办事是维持政权向心力与稳定领导力的核心保证之一,维持党和政府内健康的政治生态远比效率问题重要得多。
解决效率问题短期可以靠行政指令和改变考察标准,长期可以靠完善群众监督机制,但任何效率层面的需求都不能以破坏稳定运行机制为代价。“末位淘汰制度” 只适应于部分商业运营,对于我国党和政府的组织运行模式而言,属于 “落后文化”,一旦正式引入,将是党内民主和党政平稳运行的极大倒退。
不能,效率低下的大部分原因不在于执行层面。
目前,群众之所以觉得体制内效率低,大体上是二个方面因素造成的。
一是对内务虚工作量远超对外工作量,导致效率低,我所谓 “对内务虚工作” 是指机关内部的各种党建、督导、检查、巡察等系列与服务群众没有直接关系且与单位本身运行也没有直接关系的工作;“对外工作” 简单理解就是直接服务群众的业务工作,包括但不限于自建房安全排查、食品安全检查、社保办理等等。好多人会注意到,对外工作推进缓慢,但没注意到的是,工作人员是有限的,这些有限的人员还要承担大量的对内务虚工作,自然会得出结论,效率低下。
二是环节层级过多,导致效率低。一项工作从中央部署,到县乡落实,差不多有五个层级。从省一级开始,每个政策的实际出台,基本都会经过业务科室草拟,分管领导审核,主要领导签字印发这么一个大致过程。而且按照文件的一般执行流程,收文后报单位主要领导,主要领导将该项工作交付某分管领导处理,分管领导再酌情交某具体科室处理。如果该文件涉及工作有明确的分管领导和业务科室还好,否则就可能会因职权不明晰导致扯皮。
在这漫长的流程过程中,完全可能存在因为某个环节人员外地调研或者开会、培训、其他工作耽误等诸多主客观原因,无法审核签字或者工作无法明确人员落实,导致效率低。
我在乡镇工作时,作为具体经办人员曾经拿到一份文件,要求上报资料。我第一次看见文件的时候,已经超过文件要求上报日期两周。
末尾淘汰能解决这些问题嘛?不能,把甲换成乙,工作量不变,环节依旧众多,末尾淘汰就得继续淘汰。这种淘汰毫无意义,甚至会因为熟悉情况的人的离开导致效率更低。
末尾淘汰不是不好,是有前提的。
前提是能够准确量化人员的工作业绩,而且这个量化能够体现公平性。
这就很麻烦了,企业的销售,可以量化,比如下个指标,卖出多少算多少,一目了然,当然实际中会有更复杂的体系。有些私立学校,对教师进行量化,比如班级平均成绩,等等。
公务员就麻烦了,量化起来非常困难,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搞群众服务的,搞机关服务的,搞技术支撑的,可以说每个人岗位都不同,换言之,岗位 A 上能做到第一名的人,岗位 B 上很有可能吊车尾……
这还得排出许多人为的因素,看看报道,不少单位都搞过数字化绩效等 “新奇特” 的举措,可实际上呢?在干部提拔上究竟参考了多少?最后都说不清道不明。
无法量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工作随意性太大,这和企业 “996” 还有所不同,企业 996 至少大部分来说,还局限在员工的岗位上,需要的是员工在同样的职责上多干,干的更好。体制内呢?大量的随机工作,谁会干谁干,搞错了一样要担责任,大量的学习开会…… 这些都是什么?怎么量化?
有个小例子,“学习强国” 知道吧,其实是个好东西,关键在基层,这玩意儿还有排名,问题是好多忙得人,不想,也不愿意还要花大量的时间搞这个分数,然后呢,你会发现,越闲的人,分数越高,好多年轻人,骨干,分数很低,过得去就行,那是他们政治觉悟不高吗?
没法搞
首先结论就不太对,行政系统效率低下你看跟谁比,如果跟其他国家比,效率算是非常高的;如果跟小企业比,那效率确实非常低。
第二个行政系统效率低下本来就是集权下的必然产物,因为权力都在上级,人事财权都在上级,怎么都快不起来,层级摆在那里。快起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放权,你把所有权力给基层乡镇,效率必然起飞,但我想这不是你想看到的吧。
有点跑题,就你的来说,末尾淘汰
那么执法部门的绩效怎么搞,执法次数,金额?
罚到你自闭?
安全生产部门绩效是不是看安全事故次数,越少绩效越高?
那简单,天天安全检查,把企业全部弄倒闭了就不会有安全事故了。
比如我在岗的能源相关
所有企业配变压器全部不批?这样用电量就下去了,为了绩效。
光伏为了绩效,不管屋顶墙面承重,硬装?反正几年后漏水貌似也、、
经信,发改,不管项目多烂,为了绩效全部上马?
不能够的啊!
要是出了这种制度,我盲猜一波
第一批被搞走的就是近些年各种考进去的,外地的,一天天净琢磨着赶紧考走的单位底层人口
说个笑话,听同事讲,在几年前事业编制中实行过末尾淘汰,然后刚入职不到 3 个月的新人被末尾淘汰了。最后这一批人去省里闹,现在虽然他们没在我们单位工作了,但基本的社保和最低生活补助一直在发,被淘汰的小妹妹现在在做生意,感觉挺快乐的。
那不叫末尾淘汰,那叫平民子弟做题家淘汰制或者是无权无关系率先淘汰制。做题家今年办了 100 件工作 90 件优秀 10 件没办好,合格率只有 90%,领导的侄子只办了一件还没人敢说做的不好,合格率 100%,那,把那个做题家给我开喽!
建议仅对领导进行末位淘汰,能者居之,庸者滚蛋。员工就算了,都是混口饭的。
怎么说呢,作为一名基层人员,我一直觉得真正的活其实都是基层在干,剩下的人有监督基层干活的,有指导基层干活的,有招人干活的,有记录谁谁谁干了多少活的,有通过各种途径关心关怀干活人员的,有通过宣传给干活人员加油鼓劲的。。。。等等等等。
所以我觉得基层已经很努力在干活了,我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别搞 kpi 了,因为要求疫苗接种率,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要被拉去打疫苗,基层负责疫苗接种的同事,告诉我,老人子女问他,出了问题谁负责。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但是,老人还是去打疫苗了。为了孙子孙女。
别搞效率了,底层需要容错率。
不要以为市里的人很精英。他们有的时候也会下傻逼决定。之所以,老百姓没有感受到这种傻逼,就是因为基层帮大家当场骂回去,又回来 “懒政” 了。
否则,你们会发现,天天有人走家串户,别管有没有疫情,你家多一个少一个人要天天汇报。出市回来都要汇报。天天健康申报,申报完学校,申报企业,申报完企业再申报村里。
没有必要了的东西,上级都觉得还可以再收收绳子。至于你要不要上学,工作,办事…… 他们是 #### 指挥中心不管这个,专项行动只管防控。
如果搞个末尾淘汰,那就要考核,考核就要量化考核指标……
了解基层,能够自觉过滤掉一些 “没有十年脑血栓想不出” 政策措施的基础干部为了不被淘汰只能开卷,大家就可以感受到市里某些部门有多飘了。
看看个人的企业就知道了
最后所谓的末位淘汰 kpi 考核 绩效分数 都是领导打的
给谁高 给谁低
跟你真正干多干少 关系真不大
除非你俩都做完全一样的工作 不然怎么比高低
再怎么量化考核 也不可能做到完全等价替代
简在帝心听过没
领导心里的人 不管干多少 领导都看在眼里 分数绝对低不了
你不是领导心里的人 你就是干活干到死 天天加班到后半夜 你绩效也高不了
顶多是 这个月 领导心情好 开恩了 给你评个稍微高点的绩效 让你平衡一下
你以为的绩效考核 = 提高效率的有效手段
实际上的绩效考核 = 领导铲除异己的合法工具
在个人企业上几天班 就知道所谓的末位淘汰是什么样了
肯定有企业做的好 真的提高了效率 但是大部分的只能说 学了个样子
根本就不是干部积极性的问题,不要以为公务员就很闲,喝茶过一天的只是少数。问题在于大部分工作时间都被写材料、做材料、迎检占用了,而且是硬性任务不得不做,很少有时间去做其他。
问题的根不在末位,在上位
行政效率低是因为不干活么?淘汰制根本没用。
行政效率低是由内部的评价和激励体系与为群众办事的本职工作不统一导致。
选拔考核一个干部是依据什么评价的?单位主要领导意见占大头。单位主要领导关心什么?关心能决定他命运的一把手的评价。怎么才能在一众局办中突出自己?做亮点工作、大搞宣传。那为群众服务的是亮点工作么?不是,这是常规业务、本职业务。所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一半的时间都在做领导关心的亮点工作,同时还要应付考核、督察,做台账。所以真正本职业务的时间占多少?这点时间能有行政效能?
不会,被淘汰的只能是没有关系,不会溜须拍马,不狠,手里没有领导污点证据的那部分人
张嘴就来,效率怎么低下了?基层活多的不得了,又急,我们平时开个会都感觉浪费时间,耽搁写材料,进去待两分钟就出来继续忙手头工作了。
我觉得公务员包括事业单位的问题是脱离群众太远高高在上,包括中国的政改问题就是人民监督权力不够,没有形成真正的依法治国。
我不反对公务员高薪,高福利,但是中国的公务员甚至事业单位都权力太大,应该被制约,没有制约一切的没问题都变成了有问题。应该成立工农阶级为骨干的独立组织,来制衡公权力的滥用与不透明。这几年公信力的坍塌就跟不透明关系很大,不透明才会有不信任,不透明才会有腐败滋生的地方。
譬如官员财产公示,我们并没有这一套,只有所谓的内部申报,内部申报人民如何监督?还有公务员的工资待遇,我到现在都不知道具体待遇是多少?我相信中国大把人不知道这个群体的薪资具体如何。难道偌大一个中国连一个标准都没有?巧立名目变相福利是否太多?花的全体公民的钱应该接受阳光下的监督吧,而不是自家人管自家事吧
可以。效率低下的原因就在于下面的人不听领导的,如果给领导很大的权力,下面的人不听话就会被整死,结果就是领导说什么下面就干什么,执行率 100%,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儒家的几千年来就是这种制度,每级领导都具有生杀大权,但是根本不怕山头主义,因为没有军权翻不起大浪,一级压一级。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听领导的能活,不听领导的就死。就算天塌下来,那也得先听领导的。制度就是这样设计的,不这样干的早被淘汰了。
不会。只有精简机构,精简法律法规,才能提升效率。
就像一条大河宽又深,它就不会拥堵。
资本主义的风都准备从根本上刮倒社会主义政党了么?
你真的以为你眼里的效率能大于一切?如果是这样,那好,比如某个村子贫困,现在要把它弄的不贫困,一是大力扶持,二是就地消灭,从效率上来讲,二比一容易的多。
就和老板为了节约成本用地沟油让你吃一样,真以为万事请资本入场就解决了一切问题,你怕是 no 作 no die 吧。
体制不需要效率,需要稳定,在必要的时候展现出来像基石一样的稳定,这才是体制的意义,不是你眼里的效率。
我们单位有个老哥。实名举报本单位,注意,不是领导,是单位,直接向本级一把手上级主管部门写实名信举报我们履职不力。最后真闹大了,年终给整个系统定了考核三等。我们能怎么办,上面的政策都是好的,出了事都怪我们基层执行歪了呗。我是小年轻我两头都能理解,上面只给指导政策,不给配套资金。本级政府财政压根不支持搞这事。咋办?都是中国人没必要装外宾不懂吧?上上下下领导,大家都明白,你报我看,心知肚明。这老哥是个实在人啊,感觉这政策这么好不切实落实,得给单位来一拳社会主义铁拳啊。
那么问题来了,你猜这个老哥,年底是因为党性突出提拔,还是末位淘汰。而现实中,今年选副科,比他晚近的给了实职。他还是四主,本来人就在单位边缘部门,现在直接被丢到下面干指挥部了,美其名曰指导基层建设,靠近一线指挥。因为就是他的举报市里现在把项目开起来了。真勇者,这个项目光利益冲突的扯皮方可以凑够四桌麻将。
公司企业为什么可以实行末尾淘汰制?因为他们的经费来源于盈利。企业要生存,要盈利,就需要创造利润。所以,企业不留无法创造利润的人。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是非营利性的,经费来自于财政。实行末尾淘汰制,不一定能改变效率低下,但有可能第一批淘汰没权没势没背景的年轻人。
不论哪里,干活的主力军都是这群年轻人!
看到这么多答友都提到了末位淘汰制的缺点甚至危害,我就不赘述了,大家说的基本上就是我想说的了。
额外补充一点,就是现在很多机关单位已经自己开始搞所谓的末位淘汰制了,而且是作为所谓 “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 的手段之一,所以这个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了吧?你们觉得问题被解决了吗?并没有。领导们所选择的,往往只会是最适合他们管理下属的方法,而不是最适合为民服务的方法;领导们所看重的,往往只会是自己的行政命令执行效率的高低,而不是最现实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效率的高低。包括前面有位答友提到的考核系统,我自己也有切身体会,所谓的督办系统就是最整活的系统,大量挤占工作时间,影响工作效率,而最后考核出来的人要么都是闲人,要么就还是领导想要的那些人(规则可以一直修改到效果让领导满意为止嘛)。
所以,末位淘汰制淘汰的是什么人,大家都说了,我就不重复了。
那简单,拉个小帮派,本帮的人无条件支持本帮的人,什么,你连一个帮派也不加,不淘汰你淘汰谁?
这种执行方法提议,如果是不清楚体制内情况的群众,可以理解。如果是什么专家,官员,代表等等了解体制内现状的正经提议,那这个提议人有大问题。
首先本人不是体制内,私企上班,也没啥亲戚在体制内干,也不是专家代表,这个得声明。
想要提高组织行政效率,淘汰一般都是小手段,要伴随其他大方法的调整来进行,否则就会搞出畸形的结果,毕竟已经假定人不行,那还只用人来执行淘汰,想想也觉得不靠谱。
架构调整是首要的,近些年国务院相关文件的精神指引都包含精简部门,减少无效审批,责任集中。好比农村合村,目的里就有减少管理成本,政府部门也是这个道理。精简掉的部门,对应人员可以铺到缺人的端口,如果不想干,再淘汰,毕竟公务人员不想为公服务,也没什么理由存留。同时管不了的领导,也能进一步展示出的确不行,那也换人。再者架构调整是通过大势来推动,大势下谁要是眼瞎,那就回家当盲人。
减少活动经费也是必要的,有活动就要有人执行,铺开做工作,不如就不要搞,还能减少贪腐。比如现在老百姓需要的普法,现在的首要问题是执法,不是宣传,代表性案子各大论坛一帮律师就给你普法了,农村偏远地区宣传不如多安排几个制服的下基层逛一逛。宣传十年,来个和稀泥欺负老实人,那十年全白干。
需要注意的是,信息化手段与提高效率没什么什么直接关系,要避免套着提高效率的手段,大张旗鼓通过信息化建设来搪塞。现在不是刚改革开放了,又大把的平台能做基础支撑,搞不了的地区也没有搞的意义,先把基建搞好了再谈信息化。
注重科技教育领域的发展。科教引进现代社会进步,社会进步带来格局变化,行政机构自然也要变化。这一点是一直没有搞好过的,一直都是等着指令再学习,再组建各种办公室办事处协会,再招人花钱搞调研,折腾两年发现啥意义也没有,机构就放那扔着了。公务员是住天上么?得下来花钱调研才能了解?
加强组织干部的专业度,搞修路的就让懂修路的管,搞农业的人之前得明白庄稼是什么长出来的,翻来覆去折腾必然会减少效率。减少专家依赖,聘一堆指导就会带来一堆环节。
最后,反腐是不可停止的,不能被不如不干事的论调吓倒,有这种声音说明干的不够彻底,说明体制内普遍思想认为干事就避不开贪腐,更说明做事的上下游全是需要贪腐。更彻底的反腐不光对政府,同时对维护市场,经济,民生有重大意义,更能作为有效的手段了解部门是否真的有意义。
这个问题就是典型的的寻衅滋事。
某单元 a 领导,b 下属。
a 领导贪污腐化,b 不同流合污。
年末,b 被 a 列为末位从而被淘汰。
第二年出,a 被纪检机构移送司法。
b 怎么办?平反昭雪吗?
现在 a 这样的领导有多少,你没点数吗?
有这个尚方宝剑,你以为会清廉高效?结果会是贪墨成风,官官相护,能留下的都会是 a 的共犯。
更大可能是淘汰掉默默无闻的老黄牛。
朋友单位前两年好像有一个年终的最差名额,大概是员工打分 60%,领导打分 40%(可能比例倒过来或者不是这个比例)。最后落到了朋友身上,原因很简单,他单位里人比较多,很多工作不交叉,流动性也不算小,自然很多人互相不认识,打分的时候差评就从不认识的人里随机挑一个。朋友恰好是一个只默默干自己的事,不喜欢交际来事的,而他工作性质也导致他很少和其他不在一个部门的人联系,他单位里大多数人不认识他,于是在奇怪的随机打分中,他居然恰恰好中招了。其实他刚刚拿了一个需要每天坚持但不怎么宣扬或者和单位效益不直接相关的奖项(怪不得说干得好不如吹得好),该加班加班,让干嘛干嘛,他干的虽然看不出啥创新成果、亮点难点,但也实实在在。当时他的部门小领导大吃一惊,所以也帮忙反映了,可是,想想也知道不可能推翻的。
所以,末位淘汰,淘汰的会是谁呢?能让领导看在眼里的有实力、有能力的人确实不会淘汰(领导看不到的实力和能力也就不是能力和实力),但那些滑不溜丢的老油子会淘汰吗?也不会,那些人要不会来事,要不有关系,要不会闹腾,基本不可能。所以最后淘汰的是人数最庞大、态度最老实,工作最实在、但是做不出彩工作的(就是那负责插秧施肥除草或者送饭打下手那批人,而不是收成时展示满田金黄麦粒、晒场时展示满仓稻谷的人,没办法,现在分工太明确了),就是最普通的你我他,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但绝对不是行政效率最低下的人。
把领导淘汰了就行了。相信我,能高速干好本职工作,才是最优解,而领导对这一目标只有负作用。
你以为改革一把利剑斩下奸懒馋滑之辈,
实际上你以为他们为什么有胆量奸懒馋滑?
你这把剑下去了,真就成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牛马了
干活没用现在只是私底下的共识,以后就变成了台面上的规则
首先,996 和末位淘汰,都属于严重违反劳动法,作为劳动者可以要求补偿金和赔偿,记住了,是违法行为。
公务员不属于劳动法管理,公务员法对加班和休假的保护甚至不及劳动法, 但是实际上体制内对人权的保护远远超过私企。
但凡是个国家单位,凡事都要集体讨论,涉及到个人利益,没有一个怂人。小科员当面对主任局长一把手提出意见要求是常态。每次选拔都是剑拔弩张,领导经常找不到人,怕被堵在楼道里,举报信那是满天飞。
很少看见私企员工参与企业重大事项讨论的吧?关于 996,人家都站你头上拉屎了,侵犯你合法权益,健康权生命受到威胁了,捋捋自己剩下的几根毛唾面自干继续干。程序员都混到加州了,被印度上司绿,摸摸鼻子默默走开,屁都崩不出来一个。混成首陀罗了啊这是?
政治你是一点也不敢碰,你从小最怕的政治,放在哪个国家,就是用来分配现有资源,维护自己利益,是成年男性的必修课,也是你媳妇是不是把你当人看的最终标准。
逃避了一辈子,现在有勇气拿起手机发问,公务员为啥不末位淘汰?
先说结论:绝对不可能。
分几个方面来讨论。
**第一,末位淘汰制在什么级别上实施?**普通科员?科级、处级、局级、厅级还是部级?行政效率低下是科员的问题吗?实际上并不是。绝大部分部室、处室,10 个人里就算有 5 个人不干活,另外有 5 个干活就足够应付日常工作了,并不存在说是工作效率拖沓之类的问题,上级部门或者领导要求的时间节点之前,目标任务 99% 都是可以完成的,所以在科员级别实施末位淘汰并没有什么用处,也不会解决什么问题。
那么,往上实施呢?首先,有关系的人能更快(或者说才能)上升到领导,末尾淘汰能淘汰到这部分人头上吗?剩下一小撮是凭自己努力上来的,本来就付出了比那些关系户多得多的辛苦努力,而且办事,懂业务,你去淘汰他们换一批?甭说会激起多大反弹,就算你换一批人上来,他们也知道自己很快就是要被淘汰的人,谁会给你认认真真办事?
**第二,末位淘汰的 KPI 如何制定?**公务员、事业编这种在政府机关工作的,不像企业里,销售为王或者做出多少业绩来可以有个定量的考核。政府机关工作的完全不一样,每个人负责的工作完全不同,有的负责民生、有的负责城建、有的负责经济、有的负责党建,怎么给每个人制定考核 KPI?指标本来就制定得不尽合理,有的完成很容易,但日常工作很辛苦;有的完成很难,但日常工作并不多;有的完成又难,工作任务也非常多。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了,很多人可能付出了巨大的辛劳,但是 KPI 考核却很难上去,最后被淘汰了,这就会使得一些岗位没有人愿意去,即使被勉强派过去了,也会完全丧失劳动积极性。
这么看来,末位淘汰不仅不能解决地区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反而会引起更多的其他问题。
不会,只会淘汰没有背景的人
末尾淘汰是一个好手段,但必须建立一套相对公平的考核体系。
怎么淘汰?谁来决定淘汰谁?不同岗位怎么权衡谁是末尾?
领导、班子决定淘汰谁,那淘汰的绝不会是能力差效率低的,而是由远及近淘汰,最后留下的都是有关系的或者马屁精,没准能干事儿的反而都淘汰了。
要不就群众打分投满意度来淘汰?那最后淘汰的都会是一线为群众服务的窗口人员、外勤人员,只要是办事的,都会有满意和不满意,不满意分数肯定就低,而那些两办、后勤、财务、人事的坐办公室吹空调接触不到群众的反而会留下来。
所以你看,根本就没有一个标准,也没法末位淘汰
一句话总结:末位淘汰制会直接摧毁寒门子弟通过公考改变人生的最后一点机会
肯定不会,要知道稳定大于一切。如果公务员都不稳定了,呵呵,整个系统……
你想的是淘汰那些不做事的人
实际上淘汰的却是真做事的人
看了题主的问题,我简要回答:
私企搞这一套都只能把自己玩死,机关事业单位末位淘汰肯定没用。某些单位适合高位末位淘汰,就都转起来了。
末位淘汰这种机制,是中层管理者想出来玩弄基层私企员工的。起到基层员工内卷的作用,但长此以往,会发现起初是能淘汰劣迹员工,往后就会连干活干的不错的都得淘汰了,不干活的中层管理天天修仙儿模式,反倒没事。
现代的管理模式,都是考核关键岗位的中层及部门领导绩效,不合格的开除他们,而不是拿基层干活的开刀。
知乎用户 石头儿 发表 领导向你说: 这字你签就行了,没啥责任。 领导向纪委说: 这事我完全不知道!! 知乎用户 呵呵哒么么哒 发表 毕业前实习的时候,我的直系领导喝了点酒对我说:你来我们公司,公司教你技能,该你给公司交学费,不是公司给你 …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快餐店,一货刚入职,冬天早上,一个妹子点餐要了冰红茶叮嘱多加冰,这个妹子我之前当班天天都能看见她,(店面小只有两个点餐台,一般都是一个人当班) 每天早上都要提神的冰饮或者咖啡。 餐齐了,没有冰。 妹子过来问,让加点 …
知乎用户 萝魏紫 发表 第一口虾仁只挖半勺,赶快吃完,再挖一满勺,这样就比直接挖满勺多吃一半。 汤一上来就热心帮忙分,还假装太烫,撇撇油,自己最后一个分,这样可以把汤里剩下的好东西拿走。 烤乳猪,五花肉等不要碰,太油影响吃海鲜的量。 淘宝 …
前后长达小4个月,找过各级领导22次、打过政府服务热线和各种法律热线6次、跑过劳动中心4次,我还是离职了,虽然拿到了补偿,可我已元气大伤。 配图 |《平凡的荣耀》剧照 潇潇是我几年前买房的置业顾问,今年年初,她罕见地发来微信请教我怎么写举报 …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以我多年的体制内工作经验告诉你,用人单位所谓被举报绝对是假的,目的是骗你自己放弃,好让别人顶替,因为省属事业单位招录是由省级组织人事部门组织,有问题也应该由组织人事部门通知你,如果考录过程中涉及到受贿问题,则属于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