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央行发布 2021 年物价大概率会温和上涨?这预计会带来哪些影响?
知乎用户 日落闲云归 发表 今年全世界货币大放水,总量可能达到几十万亿,美国一年就印了整个货币发行量的五分之一。钱印出来总是要花掉了,这么大体量的货币,任何一个市场都是无法单独消化的,所有国家和企业都想把手头的货币赶紧花出去,变成东西。所以 …
这并不奇怪,我在昨晚的这篇文章里,就预判过 1 月份 CPI 很有可能破 5。
这会最直接导致央行降息的可能性进一步下降,也会让央行在当前经济滞涨的大背景下,更加左右为难。
本文会就此做详细分析。
在前天有一则新闻,是央行副行长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明确表示在 2 月 20 日下一次 LPR 利率报价的时候,会大概率下调。
在去年 8 月份,央行推出了 LPR 利率改革机制,把过去对法定基准利率的锚定,变更为对 LPR 利率的锚定。
这使得在 LPR 利率改革之后,实际贷款利率是跟 LPR 利率挂钩的。
降低 LPR 利率,实际上就是降低实际贷款利率。
但这又跟直接降低法定基准利率,进行全面降息,有很大的区别。
如果说降低法定基准利率,是全面降息。
那么降低 LPR 利率,则是更精细化的微调。
在当前疫情对一季度经济重创的大背景下,很多机构调研中小微企业都出现巨大的现金流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央行不进行全面降息,而是仍然使用 LPR 利率这个更精细化的调整工具。
是当前我们经济面临滞涨问题的一个无奈选择。
本文会就此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跟大家先来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 LPR 利率。
对此我去年有多篇文章有过分析,不过最近新读者比较多,还是简单再做个介绍。
在去年 8 月份之前,我国一直是以法定基准利率作为实际贷款利率的锚定。
比如当前法定基准的贷款利率为 4.35%,所有银行的实际贷款利率都需要在此基础上去发贷。
也就是没有特殊情况,银行的贷款利率是不会低于法定基准利率,正常银行也只会在法定基准利率基础上去加利率,只有那种不差钱的最优质企业才有可能拿到接近法定基准利率的贷款利率。
旧的实际贷款利率 = 法定基准利率 *(1 + 浮动倍数)
由于过去十几年,每次只要央行一降低法定基准利率,也就是全面降息。
这个降息放出来的钱,通常没有按照央行预期流入实体经济,而是大都流到房地产去了。
而在去年我国的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又有着 “房住不炒” 的战略需要,再加上由于猪肉价格飞涨,导致 CPI 通货膨胀的压力不断增加。
这种情况下,央行需要降息来刺激经济,但又需要避免出现恶性通胀,还要避免放出来的钱又再次流入到房地产中。
于是,央行就想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用 LPR 利率来替代法定基准利率。
在去年 8 月份,央行进行 LPR 利率市场化改革。
实际上就是把就有的实际贷款利率,从法定基准利率的锚定,更换为 LPR 的锚定。
旧的实际贷款利率 = 法定基准利率 *(1 + 浮动倍数)
新的实际贷款利率 = LPR 市场利率 *(1 + 浮动倍数)
所以在改革后的实际贷款利率里,LPR 利率实际上是取代了法定基准利率的位置。
而原来的法定基准利率是央行直接决定的,那么这个 LPR 市场利率又是怎么决定的?
LPR 利率 = 平均数(MLF 利率 + 18 家银行报价加点)
这个 LPR 利率之所以被称为是市场化改革,是因为最终 LPR 利率是由 18 家银行报价取的平均数。
但我们从上面这个公式可以看出,LPR 利率实际上最大的决定因素是 MLF 利率。
那么 MLF 利率又是什么呢?
这个简单说,就是银行从央行借到钱的资金成本。
比如说,当前 MLF 利率为 3.25%,这代表各大银行从央行那里借到钱的利率,也就是银行拿钱的资金成本。
银行从央行借钱到的利率为 3.25%,然后银行转手把这钱再放贷出去给企业,这中间自然是是要加价的。
银行的大部分利润,就来自于这中间的加价,也就是息差。
银行的日常运营,还得考虑各种坏账,正常来说,至少需要 0.9% 的息差,才能覆盖到银行的所有运营成本。
换句话说,银行从央行以 3.25% 的利率借到钱后,必须至少加 0.9% 的息差,才能让银行至少不亏钱。
也就是 3.25%+0.9%=4.15%。
而实际上,4.15% 正是 1 月份最新的 LPR 利率数值。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旧有的贷款利率体系里。
银行即使以 3.25% 的利率借到钱,仍然可以按照法定基准利率 4.35% 放贷出去。
而新的 LPR 利率机制,银行以 3.25% 的利率借到钱,但最低却可以用 4.15% 的价格放贷出去。
换而言之,采用新的 LPR 利率机制,银行至少就少赚了 0.2% 的息差。
不要小看这 0.2% 的息差,那可是代表着成百上千亿的利润。
因此,我们从中可以看到,LPR 利率改革,首先第一个目的就是要挤压银行吃息差的空间,把银行一部分利润挤出来,用来缓解实体经济的困难。
但这个实际效果,其实也不是太好。
为何?
因为实际上,绝大部分中小微企业,完全没有跟银行议价的空间。
当前实体经济困难,中小微企业负债压力很大。
很多银行为了避免出现坏账,都对中小微企业放贷,保持十分谨慎的态度。
也就是说,中小微企业别说拿到接近 LPR 利率的贷款了,甚至连拿不拿得到贷款,都是一个问题。
因此,实际上中小微企业拿到的贷款利率都是远高于 LPR 利率,正常也都是 6%-7%。
那么谁能拿到 LPR 利率的低息贷款呢?
自然是那些信用评级很高的优质大型民企,还有国企。
所以,实际上 LPR 利率机制改革,最终最大的受益者还是这些大型企业,增加了他们跟银行议价的空间。
但不管怎么样,LPR 利率改革,确实会比原先的利率机制,会改善一部分实体经济的资金压力。
毕竟大型实体企业受益,也对整个实体经济有正面影响。
但 LPR 利率的推出,并不单单只是为了挤压银行吃息差的利润空间,来环节实体经济压力。
更主要在于,去年 CPI 通胀压力持续上升,实体经济又需要刺激的情况下,一个无奈之举。
否则,如果 CPI 通胀压力没那么大的话,央行早就直接全面降息了,又何必用 LPR 利率挤牙膏的形式,慢慢降息。
举个简单例子,当前美国的通胀压力很小,所以美联储去年直接大刀阔斧的一次性降息 75 个基点,也就是 0.75%。
而央行在去年 8 月 20 日首次推行 LPR 利率后,在 5 个月的时间里,一共只降息了 10 个基点,从 4.25% 降低到 4.15%,比法定基准利率也只降低了 20 个基点。
所以,相比美联储的大刀阔斧降息。
我们的 LPR 利率降息,可以说是用挤牙膏来形容。
从 2019 年 8 月份推出 LPR 利率后,我们一共降低 LPR 利率。
2019 年 8 月 20 日,首次 LPR 利率推出,从 4.35 降低到 4.25%。
2020 年 9 月 20 日,LPR 利率降低到了 4.2%。
2020 年 11 月 20 日,LPR 利率降低到 4.15%。
此后 12 月 20 日、1 月 20 日,LPR 利率一直保持 4.15% 不变。
从上面过去这半年的 LPR 利率降低过程,我们可以发现,这的确是一种挤牙膏的过程。
而央行之所以如此小心翼翼的挤牙膏,原因就在于去年 CPI 因为猪肉价格飞涨,而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
CPI 指数就是物价指数,去年因为猪肉价格飞涨,整个物价指数一直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
这通俗来说,就是大家手里的钱,会变得更不值钱。
如果在本身 CPI 指数上升的周期里进行降息,有可能引发恶性通胀,这会直接导致一个问题 “人民币贬值”。
这就是为什么央行在去年面对那么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在那么多地产经济学家的降息呼声中,依然坚定不全面降息,而是新推出一个 LPR 利率,来做挤牙膏式降息。
LPR 利率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在于,更方便央行进行灵活和精细化的调控。
从上面分析大家也看到了,LPR 利率的调整,首先最大的基础是 MLF 利率。
而说是市场化利率,但因为银行的自身不亏钱的息差空间也就是 0.9%,这个是很难出现较大变化。
因此,实际上 LPR 利率的调整,就是央行通过调整 MLF 利率的调整来实现的。
也就是只要央行降低 MLF 利率,就可以降低 LPR 利率。
所以,最终实际利率调整的水龙头开关,还是在央行手里。
只要央行降低借给银行钱的利率,也就是 MLF 利率,那么就可以通过 LPR 利率的下降,达到降低实际贷款利率的目的。
而之所以说这比之前法定基准利率更灵活是因为,央行每个月中旬都有一次调整 MLF 利率的时间窗口。
并且央行调整 MLF 利率的幅度,可以最低 5 个基点,也就是 0.05%。
不像法定基准利率,通常一次调整最低要 25 个基点。
所以,从调整时间周期和调整空间幅度,LPR 利率都比法定基准利率要灵活不少。
并且,相比法定基准利率一套一调整就是全面性的,LPR 利率可以做更精细化的面向调整。
为了区别普通企业贷款和房贷区别。
央行还特意给 LPR 利率做了 “1 年期 LPR 利率” 和“5 年期 LPR 利率”的区别。
1 年期 LPR 利率,主要就是面向绝大多数企业的贷款。
而 5 年期 LPR 利率,则主要影响我们个人的房贷。
这使得央行可以通过 “窗口指导”,让 1 年期 LPR 利率在小幅下行的时候,5 年期 LPR 利率保持不变。
这样就是为了能够在实际降息之后,尽可能把钱流向实体经济,而非流向房地产的目的。
可见,在当前 “房住不炒”,还有“通胀压力” 的大背景下,央行为了刺激实体经济,也是煞费苦心。
但当前最大的问题在于,本次疫情对大多数中小微企业的杀伤力太大了。
清华、北大一项对 1435 家中小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84.91% 的企业账上现金余额只能够维持不到三个月的时间。
并且 58.88% 的企业估计疫情将导致 2020 年的全年营业收入下降 20% 以上。
这是一个很严峻的事实。
我之前也在文章里分析过,相比 2003 年 SARS,我国当前的服务业占比已经超过 50%,成为了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在 2003 年,我国的经济结构是这样的:
第一产业贡献率 3.1%。
第二产业贡献率 57.9%
第三产业贡献率 39%。
而在 2019 年,我国的经济结构是这样的:
第一产业贡献率 3.8%。
第二产业贡献率 36.8%。
第三产业贡献率 59.4%
而疫情对第三产业的打击是毁灭性的,这也是为什么说本次疫情对今年经济的影响,会超过 2003 年 SARS 的主要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整个实体经济,有强烈的需要央行出手抢救的需要。
注意,这里是 “抢救”,代表着事情的紧迫性。
所以在 2 月中旬的 MLF 利率,以及 2 月 20 日的 LPR 利率,出现下调是没有什么悬念的事情。
但现在问题是,下调多少?
当前疫情对我们经济的最大冲击,不仅仅只在于对第三产业的重大伤害。
更在于进一步推升了 CPI 指数的上升,会让整个宏观经济面临更大的通胀压力。
大家现在出去买菜就很清楚,整体食品价格要比春节前,还要上升不少。
由于去年的 1/2 月份 CPI 指数是全年最低点。
几乎可以预判,今年的 1/2 月份 CPI 指数会有较大的同比上涨,我个人预计破 5 都不是不可能的。
由于疫情导致全国进行了长达半个月的全面防控,整个物流除了防控需要的物资运输外,几乎陷入了停滞状态。
这会直接推升了整个物价指数的上升。
所以实际上,当前经济面临的通胀压力,会因为本次疫情变得更大,这也是央行当前比较左右为难的局面。
基于此,我估计 2 月 20 日的 LPR 利率下调空间也不会太大,预计也就是在 15-25 个基点左右。
极限是绝不会超过 25 个基点,否则引发恶性通胀的风险系数太高。
这也是为什么央行在当前实体经济如此需要抢救的情况下,仍然不进行直接降低法定基准利率,来全面降息,而仍然使用 LPR 利率来做挤牙膏式降息的缘故。
我们可以做一个形象的比喻。
本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不亚于一个本身有心脏隐患的病人,突发心脏病,导致心脏骤停。
而央行的降息,就好比是一个心脏起搏器,可以通过对心脏刺激,来让心脏重新跳动起来。
比如说 2008 年美国的次贷危机,也是一次经济心脏骤停,当时美联储是短短一年时间里,连续降息 10 次,也就是连续做了 10 次心脏起搏刺激后,才把美国经济从心脏骤停中抢救回来。
我们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我们这个病人,不单单只是心脏有隐患,还因为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导致还存在其他并发症。
如果过度使用心脏骤停,有可能在把心脏抢救回来的同时,却引发了其他并发症。
这就是当前央行所面临的左右为难困局。
但可以很明确的一点是,如果经济真到了爆发经济危机的程度时,央行即使不想降息,也不得不降息,并且需要连续降息。
央行的易行长,在去年 9 月 23 日曾经有过这样一段讲话。
在这段讲话里,易行长已经有所暗示,我们当前比起发达国家来说,仍然处于较高的利率水平。
而我们维持这样较高的利率水平,最终目的是为了在最关键时候,能有政策工具进行对冲调整。
这句话的潜台词其实就是说,如果一旦爆发世界经济危机,我们一直维持的高利率,就是最好的弹药。
相比美联储去年加息周期骤停,一次性降息 3 次降低 75 个基点,相比欧洲央行已经是负的 0.5% 利率这样的奇葩水平。
我们当前的利率确实还算比较高,也就是应对危机的弹药是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是最充足的。
如果世界经济危机在今年爆发,美国和欧洲都会面临没有弹药的窘境。
美国还相对好一些,至少还有一定的利率空间。
但欧洲这种已经普遍负利率的状态,是完全弹尽粮绝的状态。
恐怕如果今年爆发世界经济危机,第一个倒下的就是欧洲。
所以,这实际上也是我们去年到现在,一直小心翼翼不舍得全面降息的主要原因。
就是为了给可能到来的世界经济危机,预留比较充分的弹药,来进行防范。
所以,大家如果今年看到连我们央行都开始进行累积超过 50 个基点的大幅度连续降息过程,就意味着恐怕世界经济危机已经爆发。
这是一个最明显的信号。
因为危机不爆发,央行是绝不会大规模连续降息。
因此只要央行大规模连续降息,就意味着经济危机恐怕已经爆发。
当前疫情对经济的杀伤,还只是初现端倪,会有一个滞后效应。
所以 2 月 20 日,央行还能通过 LPR 利率,做 15~25 个基点的挤牙膏式降息。
但如果到 4-6 月份,一系列问题全面浮出水面的时候,恐怕央行所面临的降息压力会更大。
而在那之前,央行应该会尽可能采取除降息之外的手段,来对中小微企业进行 “抢救”。
事实上,过去一周,各部委已经出台各种措施,尽可能抢救企业。
再比如,对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转结年限从五年扩大到 8 年。
再比如提出鼓励地方采取缓交社保费等方式来促进企业 “稳岗”。
再比如,疫情防控期间的用电成本也会降低。
这一切一切的配套政策,最终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抢救企业的现金流。
只要企业现金流不断,不爆发债务危机,那么一切困难就都只是暂时的。
之前也跟大家分析过,我国今年经济的最大风险在于,民营企业的债务压力。
从 2018 年开始,我国连续两年的民营企业违约率一直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
这是基于整个经济大环境巨大的下行压力所带来的结果。
我国企业的杠杆率,资产负债率,一直长期处于世界较高水平。
这在一个快速经济增长周期,能够最大化扩大利润,扩大规模,实现倍速增长。
但问题在一个下行压力较大的经济转型周期,这样高比例的杠杆率,就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地雷式隐患。
这样的隐患是企业面临较大的债务危机风险,而本次疫情又直接重创了企业的现金流,等于进一步放大了企业的债务危机风险。
这是我们当前所需要极力避免的一件事情,就是一定要避免出现大面积的企业债务违约现象。
因此当前不仅仅只是央行降不降息的问题,而是需要各部委自上而下联合起来,来帮助中小微企业度过难关。
但这实际上也只是临时之举,即使 ZF 出面帮助企业纾困,但实际上危机也不会因此消除,只会进行转移。
比如说一家企业的现金流因为疫情出现问题,但为了纾困,银行不给予其断贷,甚至还进行续贷。但在疫情结束之后,这家企业并没有恢复过来,最终还是破产。
那么实际上,对这家企业的纾困所带来的风险,是转嫁到了银行身上。
再比如,ZF 如果通过减税降费来对中小企业进行纾困,那么本身就面临较大的地方债务压力的各地方,也会因此承担更多的风险。
实际上也是把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转移到了 ZF 身上。
这也是在做大规模企业纾困之后,我们所将面临的又一个问题。
但不管如何,这也都是我们度过本次难怪之后,才需要面临的问题。
比起出现大面积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的巨大风险,其他后续问题,都只是次要问题。
因为很多本来优质,可持续创造利润的企业,如果因为疫情的冲击而倒闭,这是最大的社会资源浪费。
这种情况,是要极力避免的。
本文来源 “星相大白” 公众号。
![](data:image/svg+xml;utf8,)
我每天晚上 9 点都会发表金融、时事、股市的分析文章,欢迎大家关注。
谢邀。
这个月的 CPI 出现了如此之高的数据并不意外。原来没有爆发疫情之前我们的 CPI 就受猪瘟影响很大,这次疫情出现再一次推升几乎全社会的成本,使得这个月的 CPI 出现异常走势。所以哪怕这个月的 CPI 再高,也不能说明现在国家正在经历全面通胀,因为无论是从 PPI 还是核心 CPI 来看,都无法得出通胀的结论;如果有些人说这是通胀,那么接下来这几天即将公布的 M2 增速就会立马打他们的脸(但据估计这帮人又要说 M2 可以作假了)。所以认清事实很重要,结论必须要有一套能够完整的逻辑,不然是很难服众的。
那么这样的 CPI 有没有分析的必要呢?有。它可以帮助我们验证之前做的预测。上一篇公众号文章里面提到,这次的疫情对全社会是一次考验,尤其对高杠杆或者现金流很紧张的企业来说是极其严峻的,尤其是在经济下行期,企业无法获得有效需求,创造不了收入增长,就会开始债务通缩的螺旋。这个月的 CPI 就是对上面这段话的验证,疫情远未结束,高峰期尚未来临,人民群众信心更是没有看到复苏的苗头,可以预见 CPI 在 2 月份依旧会有很强的上突走势,与这个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 PPI 的继续探底,巨大的剪刀差继续压制着政府的经济政策施展,使得政府不得不考虑先解决就业而不是更长远的需求问题。**划重点,我是说先解决就业,就业的解决并不意味着需求端解决,有可能是以下两种可能:要么人为创造需求,要么抢夺他国市场。**前者大家都懂,大搞基建是咱的拿手好戏,可是这抢夺他国市场是怎么个玩法?这就要靠政府财政政策来搞事情了——世界上几个需求较大的区域北美欧盟体量摆在那里,疫情前的格局国家可以接受,可是这个疫情一来,我们还能接受吗?不一定。再说主要进口国美国也有很多削减顺差的要求,也就是说存在一个这样的操作,**通过抢夺其他国家对主要进口国的需求来保障国内就业。**那么具体国家会怎么做呢?汇率不可能动手脚这个被美国欧盟盯得死死的,补贴,配额是两个可以有充分操作空间的工具。**因此可以大胆设想,国家后续会做的事情大概率会是对进出口企业尤其是出口企业的大量利好政策,这样有多重利好,既解决国内就业问题,拉动需求,又可以满足贸易伙伴要求,还可以扩大税基,一举 N 得。**所以这次疫情之后,饼干哥十分看好进出口企业相关板块不是没有道理的,上面就是这个论点的强力理由。
除开进口企业之外,进口会进口什么呢?饼干哥认为是**农产品(主力应该是玉米和大豆)和油气。**油气很好理解,美国的油气在国际上的价格较为公道,大量采购不会损害咱国家利益,也是满足贸易平衡的一个很好的选项,玉米大豆更不用说了,老百姓日常吃的油,家禽吃的豆粕,工业用的很多原料都离不开玉米大豆。我们用大脑思考思考,离开了这些进口的玉米大豆,用我们手里赚的那点钱,能买几两肉来吃?咱不能太贪心,你不能既要求吃有机原生态的家禽吃的满嘴流油,又要求只付工业化生产出来的价格吧?这不现实。我们要做是面对现实,就如咱群里之前讨论的,老百姓不会轻易选择粗茶淡饭的日子,除非现实逼迫他们不得不如此,对于大部分普通百姓而言谁不喜欢大鱼大肉莺歌燕舞?这就是现实。
既然说起了进出口,那么还有俩个板块肯定要提,航运和物流行业。这是对进出口最紧密的两个行业板块,尤其是航运系,后续大量的进出口离不开它,长期来看这两个板块会有相当不错的前景,如果后续有人想投资,关注这两个领域是可以的。
最后我想说降息的事情。之前文章提到,国家的降息概率同疫情持续时间成正比关系。这话再强调一下,从目前放的风来看,这句话很有可能会变成现实。
更多文章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每月一饼,专业解读 M2 宏观经济。
结论:
1 普通人尤其是贫穷人口支出会增加,或者降低生活质量,
2 由于黑天鹅产生,新房房价横盘微跌为主,
3 其实物价上涨,早有预料,
4 大家多储备钱,目前情况少投资 p2p,少短期投资房产,三四五线城市房产,
1 贫穷人口支出会增加,且支出增加不少,
我们只有两种选择,
要不减少一些其它支出,要不少买点食物,少吃点肉,降低生活质量,
CPI 同比上涨 5.4%, 食品价格上涨 20.6%,非食品价格上涨 1.6%;消费品价格上涨 7.7%,服务价格上涨 1.5%。
注意一点,食品价格上涨 20.6%,
由于穷人往往把钱更多用在吃上面,实际对他们影响会更大,
比如今年晒香肠、晒腊肉,
去年我奶奶旁边老人晒腊肉最起码 30、40 斤,给子女一个人一点(这些老人其实不算穷,中国普通老人,都有退休金)
今年一般就腌制 10 来斤,
还有很多只晒几斤,甚至没有晒的,
以前家家户户肯定多多少少晒一点,
原因是猪肉贵了,
其实米价格也在上涨,
2020 年 1 月我观察到武汉中百最便宜米价格变成 2.59 元 / 斤,
要知道去年 2019 年 3 月的时候,这个米价格在 2.19 元 / 斤,
9 月左右,这个米价格在 2.39 元 / 斤,
这段时间,武汉情况特殊,我没有去看,
今年我舅爷爷看我奶奶,带的是 30 个肉圆子等其它东西,
往年一般都是 60 个肉圆子起步,
我们很感激舅爷爷,
无它,肉价格贵了,
我贼喜欢吃肉圆子,一餐可以吃 10 多个,
我妈妈今年做这个花费增加很多,
2 目前知乎常常吐槽的小企业拿不到贷款,
这个我详细调查了,
如果企业有担保东西,很容易拿到贷款,
比如有房子抵押,做经营贷款,年利率是 3.88%,如果小企业业主不会找银行操作,
找专门跑这的人帮忙,给他们 1% 到 1.5% 左右手续费用即可,大额还可以还价,
如果小企业商品销路好,利润可以,企业流水充足,
即使小企业主没有房屋担保,也可以拿到贷款,利率不高于 5%,
难拿贷款是一些利润低,销路一般甚至不好且没有担保的小企业,
这种企业主:1 没有担保物品,也没有替他担保的有实力人,
2 他们企业利润不高,很微薄,
3 产品销售也一般,
恰好这类中小企业是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状况,
中国一个是产能过剩,要减产
可关键这类型中小企业养活很多很多很多劳动者!!!
3 关于房价,
今年上半年全国 1 线城市 + 新 1 线城市新房房价 99% 横盘了,
一些城市有可能会微跌,
下半年大概率也横盘(除开大规模政策)
上半年 99% 城市二手房要跌不少,毕竟现在二手房都没有成交了,
下半年估计也难,
但是 1 线城市 + 新 1 线城市新房房价暴跌可能性不大,
而新房销售困难,
二手房业主肯定卖不过开发商,
开发商连中介都可以拉去卖新房,
房地产分析:
4 一般大规模对中低层减税,
要么失业率增长,要么面临通货膨胀压力过快,
所以之前减少个人税,其实有一定征兆,
看一个视频,是采访潘的,
其去年预测可能物价涨,
采访文字:
主持人:“您认为现在在某些地方还是能看到比较明显泡沫,房价过高?”
潘:“就是一个最基本的常识,
两个常识,
第一个,人均住房面积超过 34 平方米。”
主持人:“我们已经超过了。”
潘:“这个数字是住建部一个副部长在亚洲博鳌论坛上说的,
这个数字还是一个比较权威的数字,
这就是发达国家水平了,
第二个我们为了好比较,就叫租金回报率吧,其实跟租售比是一样的,
租金回报率,
现在办公还不错,
百分之三的租金回报率。”
主持人:“一千万的房子租不到一万块钱。”
潘:“而我们银行的贷款是多少呢?
基准利率是 4.9%。
4.9%,你贷不着,
都是百分之五,百分之六,
你现在把钱从银行百分之五,百分之六贷过来,
这边租金回报率百分之二,百分之三,
这生意怎么做呢?”
主持人:“那我就奇怪了,
因为您最近两年之内还卖一些楼,
您这楼基本上都是带租续约的,
我看了看回报率就三点几。”
潘:“二点几不到三。”
主持人;“就二点几,那他资金成本四点几、五点几。”
潘:“五点几,四点几就算好的了,所以我应该卖掉。”
主持人:“那买的人是傻瓜吗?”(主持人非常直接笑了)
潘:“每个人算账不一样,
他们寄希望房价还得涨,
地价还得涨,
资产价格还得涨。”
主持人:“他是为了升值是吧?”
潘:“为了升值,
现在说房价高了,
这个地方又限制那个地方又限制,
我说千万别限制房价,
XXXX 发了这么多钱,
中国的 M2 是 GDP 的二点一倍,
美国是零点九倍,
你不让往房地产上面跑,
跑到葱上去啊,
跑到猪肉上去啊,
跑到面上去啊,
猪肉面等等这些市场太小了
就让它跑到房地产里面去吧,它是一个蓄水池。”
2018 年其预测预测:说到钱跑到葱上去,跑到猪肉上去,跑到面上去;
财政部提前下达 2020 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 18480 亿元 – 时政 – 人民网
未来还有一定可能降息降准,
8 年新高,按照数据来看,百分百属于通胀。
不过,我已经想好了经济学家的分析了,
去年是:排除猪肉,都是通缩。
今年:排除新冠,都是通缩。
加息反正是不可能加的,
副行长已经提前预告了,20 号的 MLF 和 LPR 利率将降低,
这是提前公布逆回购之后,再次提前公布降息啊。
没办法,只有陷入这个循环了,
经济增速下滑,降息,CPI 继续涨,消费开始跌,然后 GDP 再降。
除非壮士断腕,可是,谁愿意当那个在壮士。
大概率是在座的各位。
谢邀,黑天鹅事件时不易预测的,但影响却是举足轻重的。
1)cpi 本就很高,12 月 cpi 同比为 4.5%,准确来说,去年一年的 cpi 都很高,诱因主要是猪肉价格的暴涨,这个观点还是很容易得到证实的,但猪肉价格怎么涨起来的现在也没有一个定论,猪瘟肯定是有影响的,是否有其它的影像参数不清楚。
2)每年春节食品价格、消费品价格都会略微的升高,因为我国人即使一年的拮据,过年的时候也会敞开的花钱。
3)疫情的影响,昨天刚去超市采购了物资,一个超市番茄涨到 8 块且货源紧张(其中一个,另一个 6 块),土豆等耐放食品价格几乎翻倍,猪肉均价在四十块左右,很多地方停止宰杀活禽促使其他肉类价格上涨,猪肉价格刚呈现稳中有降的趋势,就又碰上本次疫情,可谓是祸不单行。
总的来说,cpi 基础本就很高,经济上如果 cpi 过高应该使用的是收紧货币政策,但事实上近期的各种货币政策都是相对刺激性质的,有 lpr 利率低于基准利率的影响,有新年降准(降准在基准利率政策下,本不能单独刺激信贷,但新利率政策下会影响 lpr 利率,进而影响信贷规模)的影响,前面的因素才是维持高 cpi 的根源,外加节日和疫情黑天鹅的影响,促使 1 月的 cpi 达到近几年的新高。
CPI 5.4%,创下 2011 年 10 月以来的新高。
CPI 攀升,三个原因:一个是猪肉价格仍在高位,拐点最早要到年中才会出现;另一个是春节带来的常规影响,历年都是如此;第三个是疫情带来的冲击。
CPI 居高不下,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面对经济下行,还是应对疫情冲击,降息都是不得不迈出的步伐,而降息最怕的就是物价处于高位。
这会带来一个严重后果:滞涨。
货币宽松已经不足以大幅刺激经济,而货币之水很容易被漫灌到日常生活领域,导致通货膨胀。
许多股市投资者和炒房团,都在期待疫情结束之后的大水漫灌。但与 2003 年不同,与 2009 年更不同,与 2015 年也不同,特殊时期的大水漫灌,将会带来去穷无尽的问题。
没办法,经济处于两难状态,只能扛过去。
央行应该会选择小规模降息 + 非对称降息,对中小企业定向降息,而对房地产适度小降息,前者需要刺激,后者只要维稳即可。
作者:樱桃小财女
就在刚刚,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1 月份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到 5.4%
这是去年自 9 月份突破 3% 这个临界值以来,连续第五个月上涨。
是 2013 年以来,过去 6 年的最高值!
CPI 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通常用这个指数来衡量通胀率,通胀越高,代表我们手头的钱购买力下降,钱在贬值。
而通常如果 CPI 达到 3%,说明一个国家有通胀,货币政策通常要开始收紧。
2. 为什么会超过 5%
在这个特殊时期,CPI 冲破 5%,我认为主要有如下 3 个原因:
春节期间通常是物价的一个高点,这个不难理解。因为这时间统统都放假了,产能下滑,加上春节期间人工成本会比平时更高, 而且部分需求会有增加。
猪周期依然还在影响之内,猪出栏需要一个周期,真正要消除猪周期,必须要到今年下半年 Q3 开始,整个上半年猪周期都会对 CPI 有显著影响,从统计局的数据看,畜肉类上涨了 77%.
肺炎疫情引发产品直接或者间接上涨。
3. 那么肺炎是如何影响物价和生产的呢?
**首先,**新冠肺炎疫情直接引发医疗保健类产品价格上涨,这里主要是医疗保健类产品,从统计局披露的数据看,医疗保健类产品上涨了 2.3%, 在非食品类上涨幅度仅次于肉类和蔬菜。
我特意查了下统计局 CPI 的权重构成,其中食品和居住基本就占了 48%,而医疗保健类产品只占比 10%,对 CPI 目前权重并不高,而且主要是药品。
对于大家关心的消毒产品和口罩,有没有统计进去?
我没有查到消毒产品和口罩是不是在统计范围,大概率是不在统计. 而且医疗类产品权重本来就不算高,所以对 CPI 的实际上涨的影响没那么大。这个是实际统计口径的问题。
但是对最近两个月来说,口罩俨然成为了必需品,而平时厂家给大医院(一线城市价格)供货报价普通口罩 0.25 元一个,医用外科口罩 0.5 元一个, 现在卖到 5 块,10 块一个了, 而且关键还买不到 ,对居民消费支出挺大的。
**其次,**疫情间接引发了其他一些产品涨价, 主要是蔬菜,特别是 1 月底那些天,很多人在朋友圈开始抢蔬菜,包括什么叮咚买菜都靠这波吸粉无数。
我自己也深有体会,昨天去买菜,一个萝卜年前是 9 毛一斤,昨天去买已经是 3 块 3 多,从统计局的数据看,蔬菜上涨了 17%,上涨幅度仅次于猪肉。
再次,疫情会影响消费品的供给。之前有网友在知乎上就有人爆过鸡蛋的问题,给大家直接举两个案例来说明。
来自知乎网友 昆逸
不管是不是在湖北,供给侧肯定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影响,只是其他区域程度较弱而言,供给不足,也必然导致部分产品上涨。总体上看,这次疫情,除了延续了猪周期的影响之外,短期异常涨价的主要是食品中的鲜菜、非食品中的医疗保健,以及部分其他因为供给出现短缺的产品。
引发短期通胀是在预料之内的,很多人第一时间反应,CPI 这么高,钱是不是又要贬值了,其实大可不必这么理解。
疫情对物价的影响都是短期的,03 年 SARS 也是如此。疫情消灭后,蔬菜回归正常。
相反,影响更大的在生产端。
疫情来了, 企业没法复工,对生产与运输都会造成打击,, 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可能没有那么多现金流,必然导致一部分抗不下去的企业破产,从而引发员工失业。
一方面需求将继续收缩,另一方面由于产业链分工环环相扣,一些企业停工破产会对上下游企业生产造成影响。
对生产端的影响主要看 PPI 指数, 因为 1 月份疫情之后实际也不开工,2 月份的 PPI 数据要等 3 月份才能看到,实际对 PPI 的影响估计要到下个月再分析。
对于 PPI 而言,一旦回升节奏被打断,通缩压力将会加大。
4. 对货币政策有什么影响?
大家肯定会关心,新冠肺炎这么猛,国家会不会降息刺激一把经济。
现在央妈还是面临一个矛盾:
所以,央妈降息有空间,但是时间选择不会太快,大概率仍然使用逆回购以及降准的政策,等 CPI 降下来再筹备其他招.
时间大概率是下半年。
参考往期:刚刚,CPI 继续冲高 4.5%,2020 年钱要发毛吗?
发布于 11:16
知乎经济的答主水平真的挺水,前面全是扯犊子,后面是干货,有兴趣的看后面的干货。
看大家都把 CPI 和疫情放在一起讨论,这就很扯淡了,因为你们根本没搞清楚到底要比什么。
先提前说一下:CPI 的核心的食品类,这有 28% 的比例构成,食品类 CPI 跟跟食品供需有很大关系,那么食品供需呢?是农村劳动力市场决定的,长达十几年的食品类 CPI 的长期上涨,实质是城市化导致的!
我们回顾一下过去几年,春节所在月份的 CPI 的环比增长就知道了,为什么对比环比,因为要做特定时期的比对分析只能用环比各位,不是看同比啊!
2020 年,也就是今年,春节月份 CPI 的环比增长 0.9%
2019 年,春节月份 2 月环比增长 1%。
2018 年,春节月份 2 月环比增长 1.2%。
所以对比来看,完全不明白这个 CPI 这有什么好惊讶的。
而且这种 CPI 和货币政策有什么关系?那些叫着降息会拉高 CPI 的人,是不是完全不了解中国 CPI 的构成?
说放水导致房价升高, 然后房地产成了蓄水池,CPI 数据是假的人的是你们。
现在还没怎么放水,CPI 高了,说一定会放水然后民不聊生的也是你们。
食品 28% 的比重,居住 20% 的比重(这个居住是不包括房价的),文化 14%,交通通信 10%,还有乱七八糟的就不说了。
从 2000 年到 2019 年,中国食品类 CPI 上涨了 140% 以上,非食品类 CPI 上涨不到 30%,这和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一样。
那食品类 CPI 和货币政策有什么关系?有关系肯定有关系,毕竟弗里德曼说过:通货膨胀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货币现象。
但问题是,CPI 和货币政策这个关系真没你们想象的那么大,不管央行降息还是加息,猪还是需要 100 多天出栏,牛还是一胎一两头,不会说加息了,小猪生出来第二天就是肥猪,没这个说法。
那 CPI 在哪里跟货币政策有关系?
劳动力市场!
如果有兴趣研究各行业信贷水平的话,会发现非食品类行业的信贷水平更高,这也符合一般经济学的规律,因为食品类行业要符合自然生产规律,当食品类企业观察到产品价格升高的时候,这并不代表他的收入可以获得更多的增长,因为食品的生产需要时间,如果贸然的扩大生产,当食品能够从农田或者畜牧场出品的时候,往往价格已经有所回落,扩大的生产往往会让企业损失严重。银行对这种企业的信贷发放也会更加保守。
这也就是经济学里面所谈到的 “可贷资金理论”。
也就是说,食品类行业并不是一个资金密集型行业,这意味着货币政策,诸如降息或者升息,并不能会给食品类行业带来直接的影响。
那么劳动力市场又怎么与之相关呢,降息会导致非食品类行业获得更多的资金供给,从而这些行业有更多的资金去参与劳动力竞争,这就导致了食品类行业在薪资上的竞争力落后于非食品类行业, 从而推高食品价格。
这就是货币政策和食品类 CPI 的关系,请各位不要误解成了食品类 CPI 上涨的关键因素。
那么,降息是不是会导致 CPI 上升,那么我们来看看 PPI 吧,以及为什么要降息。
要知道如果降息的话,企业会扩大信贷,扩大投资,这样就可以拉动经济增长,这就是降息的目的。
PPI 是生产价格指数,我们可以发现,每次降息以后,PPI 总能够有一波上涨,而如果长期保持息率,不做任何调整,或者收紧信贷政策,PPI 会长期负增长(2012 到 2014,2017 到 2019),那么这时大家应该就心里有数了。
这也可以佐证上述食品类观点,虽然在 2012 到 2014,2017 到 2019 年这几个年份,我国没有进行息率的调整,甚至是升息的,但是由于我们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政策宽松,这就让大量的农民工没有回到农村,依旧在城市里,没有让食品行业的劳动力更加富余,所以 CPI 依旧保持一定的正增长。
观点一:CPI 上升的原因主要是受疫情影响
需求端:因为交通管制,并基本暂停所有群众聚会活动,消费需求冻结
供给端:由于缺少口罩等医疗物资,疫情导致大量企业复工困难,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目前返程率不足 20%,生产恢复较慢
参考非典时期,CPI 上升很正常。2003 年 3 月~ 5 月全国 CPI 环比平均比前三年对应月份均值高 0.2%
观点二:这次 CPI 上升的罪魁祸首是猪肉价格上涨
这波上涨,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攀升。CPI 总体上涨 5.4%,其中有 4.1% 是因为食品价格上涨导致。而食品中的罪魁祸首是猪肉,它贡献了 CPI 上涨 5.4% 中的 2.76%。其次是鲜菜,贡献了 5.4% 里的 0.45%。
但如果结合季节性规律来看,这次 CPI 上涨之所以异乎寻常,主要还是猪肉的原因。猪肉价格 1 月环比上涨 8.5%,显著高于季节性规律 2.1%,是食品分项的主要拉动。鲜菜价格上涨最高,为 15.3%,但并未高于季节性规律 16.7%
为啥 CPI 受猪肉影响这么深呢?主要还是 CPI 编制方法的原因。由于 CPI 的编制采用链式拉式指数,猪价上涨会推升猪价权重,导致 CPI 受猪价影响变大
看上面这张图,wind 里导出来的。我们可以看到,从 2018 年 5 月开始,猪肉价格就开始一路往上冲了 。
观点三:猪肉价格会得到一定的控制
政策上面,政府肯定不会坐视不管呀,会有各种政策。上周刚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就强调了猪肉这个问题
数据上面,猪肉的供给有所改善,可以帮助控制住猪肉价格继续上涨。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康震在 1 月 8 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9 年 12 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增长 2.2%,连续 3 个月环比增长,比同年 9 月份增长 7%,显示全国生猪基础产能回升势头逐步稳固
观点四:这次 CPI 破 5,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
因为去年春节是 2 月,今年春节是 1 月。而春节前 1-2 周物价都会涨。所以今年的 1 月物价自然比去年 1 月高。剖除掉翘尾因素的影响,CPI 只同比上涨了 1.4%,而不是 5.4%
观点五:CPI 上涨并非反应通胀
前面所述,主要是因为猪肉供给不足,导致猪肉价格上升大幅度拉升了 CPI。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因素,1 月核心 CPI 同比上涨 1.5%,相比上月涨幅扩大 0.1 个百分点。核心 CPI 低位,说明大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依然低迷,总需求不足
怎么看待?
宅在家里 n 天,出去市场买猪肉,首先档口就少了很多,43 块钱一斤的猪肉,我的心在滴血
其他食物也在涨,但是现在因为疫情宅在家,又没收入,还能怎么看待,哎
关于这个问题,今天刘煜辉的知识星球更新了对疫情之后的宏观经济预期。我也先不说我自己的,先重复一遍他的话,再说我自己的理解。
1. 刘煜辉认为,疫情下的经济逻辑是需求,复工只是形式,一切都要回归需求,而中国只有一个需求枢纽,也就是房地产,因为房地产是最好的印钞机(顺便反对一下蓄水池论),也就是需要通过货币贬值来救市。
2. 刘煜辉认为疫情造成的医疗系统瘫痪,中小企业倒闭,就业收入一团乱麻,cpi 暴涨,都会挤兑房子,房子再挤兑地方,地方再挤兑中央,中央在向美帝申请自贬以争取救市空间。
3. 但是矛盾在于,美帝因为第一阶段协议达成,不愿意人民币贬值,也就是说如果房地产涨价,是损害美国利益的。
4. 总结,刘煜辉认为这次硬着陆需要一次政策性贬值才能挽救市场,而现在因为第一阶段协议需要受制于美帝,缺乏合适的贬值手段,所以目前僵持着,短期内只能靠市场自我调节,大的动作不会短期就落地,我们也只能做宏观一角的预测。
从第四点开始是我自己的理解。
4. 在这个政策空白期,完全交给了市场进行自我调节,市场是缺钱的,并且地域又被切割开来,需求被压制的同时也压制了供给,总体是相对压制了供给多一些,那么 cpi 必定会失衡,也就回答了答主所问的问题。预计短期内 cpi 应该都是居高不下,在新的政策落地之前。
5. 有些答主说这是通胀预期,是不对的,市场是缺钱的,是倾向于通缩的,而政府是想要通胀来救市的,市场是空头,政府是多头,话应该分清楚来说。空头和多头是会互换的。别现在傻傻的就去买房,万一政府比预期晚两个月救市,你作为多头就会爆仓。
现在这个时候做任何预测都是假的,多空双方正在博弈,谁也不知道结果。
哀民生之多艰。
前几年房子席卷了大部分人的财富,有的人没钱也咬咬牙买了,最近房价倒是不涨了,只是苹果吃不起、猪肉吃不起,生活质量被迫降低,这还只是一般人,何况那些挣扎在对底层的人民。
很多数据的背后是大家都见不到的真相:
时代的一粒微尘,落在个人肩上都是一座山,愿大家都能负重前行。
物价还会上涨,38 一斤的肉真吃不起呀,特别是食物(肉蛋)
第二:全面小康看来成空谈了,人们连肉都吃不起,总不能算小康吧
参考一个月前我的另一个回答:中国 CPI 破 4,代表什么?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 1 月份全国 CPI(消费者物价指数)数据,同比上涨 5.4%,创了 8 年新高。一般认为,CPI 到达 5% 的时候,就有较明显的通货膨胀了,说明物价上涨较快、同时货币价值正加快贬值。
对此,国家统计局的分析是:
环比看,CPI 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 1.4%,主要是受春节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因素影响。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 0.4% 转为上涨 4.4%,影响 CPI 上涨约 0.96 个百分点,其中鲜菜和猪肉价格分别上涨 15.3% 和 8.5%,影响较大。
从同比看,CPI 上涨 5.4%,涨幅比上月扩大 0.9 个百分点,也有今年与去年春节错月、去年对比基数较低的因素。其中,食品价格上涨 20.6%,涨幅扩大 3.2 个百分点,影响 CPI 上涨约 4.10 个百分点。
所以,整体看,当前通胀为结构性问题,这次 CPI 的大幅上涨主要还是受食品价格影响,同时,核心 CPI 继续处于低位,且物价上涨未显示有扩散至食品之外的趋势,也不用过于担忧通胀危险。实际是,如果剔除以猪肉、蔬菜为代表的食品价格影响因素,CPI 同比涨幅仅 1.3%,而 CPI 在 1% 左右,已经存在通货紧缩的危险性和压力。
那么,具体对个人有什么影响呢?
第一,不仅是物价涨了,更重要得是手里的货币贬值了。
打个比方。去年 1 月,你在超市买了 100 块钱的东西,现在买就需要 105.4 块钱。同时,你在银行也存了 100 块钱,1 年期利率 1.5%,到现在账户是 101.5 元,但实际是,购买力相当于去年 1 月的 100*(1+(1.5%-5.4%))=96.1 元。你的钱贬值了。
第二,CPI 影响经济政策调控,可以辅助我们投资决策。
我们刚分析了当前 CPI 反映的通胀结构问题。在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判断 CPI 后续走势。随着春节假期结束,生猪供应开始回升,二季度物价主要还是疫情影响的短缺问题,物价相对可能较为平稳。但三季度,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猪肉供应量加大(政策鼓励下,去年下半年养猪的不少)CPI 将逐步回落。
所以,CPI 上涨的危险并不强烈。下一步,经济调控重点肯定是降低食品价格,同时宽松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这也会给股市、债市带来机会。
关注我,分享家庭和个人理财知识。
刚刚看完
的最新视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03 年疫情期间食品(肉类)价格基本平稳,因为供给和需求(餐饮业)双双下跌,而疫情结束之后,下半年的食品价格会直接起飞。所以问题来了,现在疫情期间 CPI 都已经达到了 5.4%,食品价格上涨 20.6%,那等到疫情彻底平息之后,物价会达到怎样的水平?
实际上因为东非蝗灾的关系,世界粮价必然飙涨。同时,我国草地贪夜蛾爆发的可能性很高。
我不懂什么放水不防水,纯粹从粮食供给和安全的角度看,非常不乐观。
细思极恐。
明斯基时刻。
加息是不可能加息的。
放水就像恶魔的低语,即将渴死之人抵挡不住的诱惑。
哪管他洪水滔天。
换不了绿钞的,买点比特币。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感觉问题的各个答主比回答本身有意思。
2020 年 1 月 CPI 为 5.4%,其实只是略超预期。
去年 12 月,我在分析 11 月 CPI 的时候,就判断了 1 月 CPI 会破 5。
如何看待中国 2019 年 11 月 CPI 同比增 4.5%,PPI 同比下降 1.4%? - 黎歌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0193825/answer/929903519
根据当时的模型,我还判断 “1 月以后,CPI 将逐渐回落,在明年第三季度,CPI 将恢复到 2% 左右的水平。”
把疫情的影响考虑进去,CPI 回落的速度可能会变快,因为现在大家居家隔离,都不出去消费了…
对于 A 股投资者来说,是否需要担心通胀高企呢?
答案是,没啥可担心的! (不过平时买菜确实会贵一些…)
这一段时间通胀高企,都是因为供给冲击引起的,先是非洲猪瘟,后又是新冠病毒。
而事实已经证明了,供给冲击引起的通胀上升并不会制约央妈放水,最近一段时间,央妈在公开市场投放了大量流动性维稳,还把公开市场操作的利率水平下调了 10BP。
今年 “稳增长” 的目标绝对比 “控通胀” 的目标重要!由于疫情冲击,一季度的 GDP 多半会低于 5.5% 了,甚至不排除跌破 5% 的可能性。
你可能觉得 GDP 只是一个冰冷冷的数字,但 GDP 背后关联的是亿万中国百姓的就业生计,政府是不会对失业率大幅上升坐视不管的…
所以啊,今年逆周期调节的政策力度肯定会比较大的,股市也会受益于流动性宽松的环境!在宽松的环境下,科技板块仍将是今年股市的主线!之前在我的公众号跟大家分享了几只泛科技版块的基金,目前我仍然坚定的看好!
在出口创汇严重受限的情况下(毛衣战),扩大内需是唯一能做的,然而如此高企的 CPI 之下,央行应对疫情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却不得不降准降息,就好比走下坡路有人在后面推了一把!可以说一次疫情把之前两三年的软着陆努力全部漂没了!而这回可没有一个居民部门帮忙接着盘了(货币化棚改得益于之前的藏富于民)!除非输出炮弹让战败的邻国帮咱承担,老美一直是这么干的。
可以预见的是(立贴为证):2020 年将彻底加速进入经济下行通道,除了食品和医疗(真正意义上的生存刚需),所有工业品、房产、股票等等一切都将面临超跌风险。同时倒逼房产税出台,加速税改进程,彻底将房地产挤入下行通道(大家存的 RMB 接不住的盘子只能是大家存的房子来接)!
普通工薪阶层(也可以指思想觉悟还没到毁家纾国的人)该怎么做?减少投资!减少负债!减少消费!稳住工作,熬过寒冬!
说明现在中国经济存在严重通胀。
但由于老板定的翻一翻目标要完成,需要 GDP 增速达到 6% 才能完成。但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一季度可能会达不到 6% 了,所以需要后三个季度发力了。
怎么发力?好像除了房地产,我看不到有其它手段了。
现在,央行的水已经放出来了。接下来该投资啥,你们看吧。
意料之中,
1 是稳增长的压力山大,宽松政策已经实施并且可预见仍将持续。节前讨论的 “控通胀” 和“稳增长”的纠结,在疫情休克全国经济的情况下已经无需争论。
2 是叠加了春节因素,传统周期,一定程度上也有推高作用。
相对于 CPI,今天让人欣慰的是 PPI 的转正,尽管只有 0.1%,不及预期的 0.21%。希望趋势向好,2 月份也能维持。
理财投资,交流请加 xipi-xipi
CPI,我是不相信统计局的。
才 5%?
就算是食物占消费比重 30% 以下,但这些年可是蔬菜、肉类全面上涨,怎么看都不止这么一点。
2020 年 1 月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幅创下 5.4% 的新高,上一次破 5 还是 2011 年 10 月。2008 年金融危机后,央行开始实施 4 万亿刺激计划,一直到 2011 年都是宽松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导致 2011 年 CPI 全年同比上涨 5.4%。
国家统计局有官方的解释:食品类,蔬菜受春节和疫情影响上涨较高,猪肉价格同比上涨 116%,环比下降 0.2%;非食品类同比上涨 1.6%,环比涨幅 0.6%。受疫情和春节影响,医疗保健、教育文化和娱乐、通信和交通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PPI(工业生产价格指数)同比由上月下降 0.5% 转为上涨 0.1%,环比持平。同比涨幅最大的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上涨 17.5%,环比涨幅为 4.3%。随着疫情的发展以及二月份执行延迟复工政策,工业生产将会持续低迷一段时间,加之产能减少、旅行锐减等引发的原油需求下降,原油价格已经跌至一年来的最低水平。
以隔离方式应对新冠病毒是非常有效的办法,但客观来讲对于经济的杀伤力也很大,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隔离方式是为了创造时间窗口和病毒打歼灭战,持久战的代价是经济的不能承受之痛。你我的消费,就是他人的收入,尤其是现在服务业已经占到 GDP 的 53.9%,不能复工消费将受到抑制,传导到生产,再进而影响到消费者的信心,将给经济增长造成巨大的压力。
为维护疫情时期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和货币市场平稳,2 月 3 日,4 日两天央行实施了 1.7 万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确保流动性供应充足(1 月 24 日至 2 月 7 日公开市场有 1.18 万亿元逆回购到期)。之后,央行在 2 月 10 日,2 月 11 日分别操作了 9000 亿元和 1000 亿两笔逆回购,对冲了两日分别 9000 亿和 3800 亿的逆回购到期。逆回购操作不是长期的投放,仅是解决银行体系内的短期流动性问题。2 月 7 日,在国务院应对新冠疫情联防联控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市场预期下次 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中标利率和 2 月 20 日公布的 LPR(贷款基础利率),也有较大的概率下行。
在 CPI 破 5,面临通货膨胀的风险下,央行大水漫灌式的操作不太可能发生,而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进行更加精细化的操作,调整政策利率,层层传导。随着经济下行的压力增大,进一步降准的可能性在增加。从克制的调整状态到宽松货币,将是央行的一个抉择。
以上回答节选于我的专栏文章:https://zhuanlan.zhihu.com/p/108017923
通胀压力很大,央行左右为难,之前错误降准太多,全去了股市,肥了游资和散户,现在指望他们掏钱?只能疯狂 ipo,熊市 3-4 年,逼他们转型投资,否则他们的钱拿着也没用
物价飞涨收入不变或下降,虽然官方不说但我本人明显感觉滞胀日子难过了,不代表别人误删
只能稳杠杆了
很正常的水平 看看往年就行了
没有什么好说的,暴力通胀了。而且,这只是个开始
还可以
这还不简单吗?访问官网 http://www.touyan1000.com 搜索关键词_“1 月通胀”,“CPI” 即可查到有关 1 月 CPI 全方位解读。_
本文来自公众号:千寻投研。
据统计局数据,2020 年 1 月份,CPI 同比增长 5.4%,涨幅较前月扩大 0.9 个百分点,远超 wind 终端统计的市场预期值——4.8%;PPI 同比增长 0.1%,工业品价格增速由负变正。
广发证券 - 郭磊 -《通胀,既有趋势叠加疫情初步影响》
1 月 CPI 数据包含一系列的影响因素:
春节错位
由于 2020 年春节在 1 月下旬,2019 年春节在 2 月上旬,这一错位会导致 1 月 CPI 同比偏高。对于这一点,市场之前有充分预期。
油价调整
受美伊冲突影响,12 月中下旬油价上升斜率较高。国内成品油价 12 月 30 日上调幅度较大,1 月 14 日又没做调整,导致 1 月燃油价格反映比较集中。汽油和柴油价格分别上涨 2.7% 和 3.0%。CPI 交通工具用燃料环比上行 2.7%,同比上行 7.2%。
疫情影响
这一影响比较难剥离。粗略看,食品价格环比略超季节性(4.4%)、租赁房价格环比略低于季节性(-0.2%)、医疗保健类价格环比超季节性(0.6%)等特征可能包含疫情扰动,但目前尚不显著。
华泰证券 - 李超 -《1 月大概率是全年 CPI 高点》
交运物流有望逐渐恢复正常,疫情对食品 CPI 的持续影响有限
国家高度强调维持正常物价秩序、打击投机涨价行为,随着交通物流逐渐恢复正常,居民日用物资的正常充足供应有望得到保障,民众短期内非理性囤积生活物资的行为将逐渐平息。全年看,疫情对今年 CPI 中枢的影响略偏负面。
提示关注农产品结构性涨价的可能性
一是猪周期的回升及见顶会带动相关粮食需求回暖,部分饲料原料——玉米、豆粕等,可能随着猪周期见顶、生猪补栏完成而出现涨价;
二是预计 _2020 年流动性环境整体充裕,部分农产品价格波动可能受流动性驱动而放大。_历史经验来看,橡胶、豆粕、玉米、棕榈油等品种价格容易受到流动性环境的扰动;
三是由于持续迁入的境外虫源叠加本地新繁殖虫源,_2020 年草地贪夜蛾病虫害风险可能增大,_提示关注病虫害风险对粮食产量的扰动。
民生证券 - 解运亮 -《疫情对通胀有三波冲击,目前处于第一波》
预计疫情对物价有三波冲击。
第一波冲击,全国各地交通管制期间,以供给运输受限影响为主。食品价格结构性上涨。
第二波冲击,企业陆续复工至疫情彻底结束前,以需求收缩影响为主,物价有向下压力。
第三波冲击,全国大部疫情影响结束后,以供给恢复时滞影响为主,物价有再次向上压力。
分析师对于二月 CPI 的预测值分歧明显,最低值为 3.1%,最高值为 5.4%。我们汇总了 25 篇研报的观点,供各位读者查阅。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即可获取报告全文。
央行近期大放水救市的可能性小了
至于我们普通人,量入为出,现金为王是最好的选择。
中国一二月的数据单拿出来看同比都不是很有价值,因为春节对国家经济有着巨大的影响,而春节又是一二月来回晃的,所以季度的数据可能更能够反映经济运行的状况,我选择不看这个数据。
问题是救急的药,平常都在当饭吃!各种副作用现在都成大问题了!
低了,现在特殊情况,7% 也能接受。
首要任务是保生产保就业保资产。
老年人可以加最低退休工资,底层加一下最低工资能过下去就行,只能瓜一下中产的肉来救国了。
现在这个时点毫无意义,去年春节二月份,今年春节一月份,你看同比能比么,季调了么?还加上猪肉和肺炎。这个数完全不用看了,靴靴。不要刻舟求剑
问题不大,创业板已经新高,拥有存款的人要注意存款会被大量稀释购买能力迅速下降,应该把存款全部转化为资产比如股票房地产,马上又要降息了,股市必定大涨,中国的股市不用看估值,你只要知道通胀高降息就会涨就行,创业板十年内很可能到一万点,上证八千点吧,m2 会重回 10 以上,外汇会更加严格管理,这一波收割韭菜的机会就在股市和房地产,本质就是变相把别人银行里的存款稀释掉,让别人为你打工,这就叫做割 jiucai
CPI 上涨,说明单位货币代表的负熵减少了。
由此可知疫情对经济是有很大影响的。
从 CPI 上可以看出来,同比增加远高于前几年,主要原因,第一是由于猪瘟,第二是由于新冠肺炎。
等疫情过后,最重要的是增加使用价值的生产,以平复这两大灾难带来的损失。
由于负熵损失较大。因此,前几年使用价值为零的产品,其中一部分又存在了新的使用价值,如大量的冷冻猪肉,各种丰收的蔬菜水果等。
但是,只要生产恢复,以中国的生产水平,很快就会回到前几年的状态,预计用时在一年时间左右。
疫情只是暂时的,发展才是硬道理。
借用一句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就在刚刚,国家统计局发布的 1 月份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到 5.4%, 同比上涨了 1.4%。
这是去年自 9 月份突破 3% 这个临界值以来,连续第五个月上涨。
也是 2013 年以来,过去 6 年的最高值!
CPI 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通常用这个指数来衡量通胀率,通胀越高,代表我们手头的钱购买力下降,钱在贬值。
而通常如果 CPI 达到 3%,说明一个国家有通胀,货币政策通常要开始收紧。
为什么会超过 5%
在这个特殊时期,CPI 冲破 5%,我认为主要有如下 3 个原因:
春节期间通常是物价的一个高点,这个不难理解。因为这时间统统都放假了,产能下滑,加上春节期间人工成本会比平时更高, 而且部分需求会有增加。
猪周期依然还在影响之内,猪出栏需要一个周期,真正要消除猪周期,必须要到今年下半年 Q3 开始,整个上半年猪周期都会对 CPI 有显著影响,从统计局的数据看,畜肉类上涨了 77%.
肺炎疫情引发产品直接或者间接上涨。
那么肺炎是如何影响物价和生产的呢?
**首先,**新冠肺炎疫情直接引发医疗保健类产品价格上涨,这里主要是医疗保健类产品,从统计局披露的数据看,医疗保健类产品上涨了 4.8%, 在非食品类上涨最多,上涨幅度仅次于肉类和蔬菜。
我特意查了下统计局 CPI 的权重构成,其中食品和居住基本就占了 48%,而医疗保健类产品只占比 10%,对 CPI 目前权重并不高,而且主要是药品,
对于大家关心的消毒产品和口罩,有没有统计进去?
我没有查到消毒产品和口罩是不是在统计范围,大概率是不在统计.
而且医疗类产品权重本来就不算高,所以对 CPI 的实际上涨的影响没那么大。
这个是实际统计口径的问题。
但是对最近两个月来说,口罩俨然成为了必需品,而平时厂家给大医院(一线城市价格)供货报价普通口罩 0.25 元一个,医用外科口罩 0.5 元一个, 现在卖到 5 块,10 块一个了, 而且关键还买不到 ,对居民消费支出挺大的。
**其次,**疫情间接引发了其他一些产品涨价, 主要是蔬菜,特别是 1 月底那些天,很多人在朋友圈开始抢蔬菜,包括什么叮咚买菜都靠这波吸粉无数。
我自己也深有体会,昨天去买菜,一个萝卜年前是 9 毛一斤,昨天去买已经是 3 块 3 多,从统计局的数据看,蔬菜上涨了 17%,上涨幅度仅次于猪肉。
再次,疫情会影响消费品的供给。之前有网友在知乎上就有人爆过鸡蛋的问题,给大家直接举两个案例来说明。
包括前不久媒体爆出来的湖北疫区内的 3 万只鸡。
不管是不是在湖北,供给侧肯定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影响,只是其他区域程度较弱而言,供给不足,也必然导致部分产品上涨。
总体上看,这次疫情,除了延续了猪周期的影响之外,短期异常涨价的主要是食品中的鲜菜、非食品中的医疗保健,以及部分其他因为供给出现短缺的产品。
引发短期通胀是在预料之内的,很多人第一时间反应,CPI 这么高,钱是不是又要贬值了,其实大可不必这么理解。
疫情对物价的影响都是短期的,03 年 SARS 也是如此。疫情消灭后,蔬菜回归正常。
相反,影响更大的在生产端。
疫情来了, 企业没法复工,对生产与运输都会造成打击,, 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可能没有那么多现金流,必然导致一部分抗不下去的企业破产,从而引发员工失业。
一方面需求将继续收缩,另一方面由于产业链分工环环相扣,一些企业停工破产会对上下游企业生产造成影响。
对生产端的影响主要看 PPI 指数, 因为 1 月份疫情之后实际也不开工,2 月份的 PPI 数据要等 3 月份才能看到,实际对 PPI 的影响估计要到下个月再分析。
对于 PPI 而言,一旦回升节奏被打断,通缩压力将会加大。
4. 对货币政策有什么影响?
大家肯定会关心,新冠肺炎这么猛,国家会不会降息刺激一把经济。
现在央妈还是面临一个矛盾:
所以,央妈降息有空间,但是时间选择不会太快,大概率仍然使用逆回购以及降准的政策,等 CPI 降下来再筹备其他招.
时间大概率是下半年。
人民币日元化继续呗,既然汇率还这么挺着,摆明了告诉你们怎么保存财富,我话不多说,能领悟多少是多少
受此轮通胀影响,全国房价必涨,不是小涨不是微涨而是大涨。连续 cpi 已破 4,物价涨幅很快会传递到工资涨幅,最低人工成本已无法维持劳力必需品消费支出。此时楼市抄底正是绝佳时机,不排除未来出现涨幅超过历史同期最高点水平。
当代青年唯一出路租鸡青一还得加上一条:
吃素
通缩,不是通胀!
这次对中国本身的冲击是全方位的,我们也需要对每个方面把控,不然就会出现一蹶不振的情形
救企业要靠地方财政减税或续贷,地方财政压力大,地产夜壶要派上用场。房价又要涨一波?
本币贬值,赶紧换美元,买美债美股。可惜美股在高点,额,不过这三年,往回看都是高点。
其他 没了
今年的 CPI 都会在相对高位运行,时间久了慢慢的大家就适应了。CPI 高位运行是会让央行出牌时有些为难,但若中国这个庞大的经济体因为病毒原因被送进 icu 了而不抢救的话,他们会更受不了的。所以,还是那句话,放水可待!03 年面对重症时选择了大量使用激素,后果是股骨头坏死,但命保住了啊!副作用都会有,但命都没了其他就是空谈摆设!
很快会决定不公布 cpi,或者继续调权重,把什么必需品都去了。
非专业回答,春节 + 疫情,猪肉三季度应该会回归正常
关于通胀,我写了一篇文章建议,关于美国与香港会造成的影响后续更新
未来是加息还是降息?
知乎用户 日落闲云归 发表 今年全世界货币大放水,总量可能达到几十万亿,美国一年就印了整个货币发行量的五分之一。钱印出来总是要花掉了,这么大体量的货币,任何一个市场都是无法单独消化的,所有国家和企业都想把手头的货币赶紧花出去,变成东西。所以 …
新冠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中国复工复产进度慢于预期。疫情对全球和中国经济的影响需要重估,各国在相对逼仄的政策中如何腾挪?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出人意料。在中国疫情逐渐缓和的同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疫情已呈燎原之势,且增势迅猛。与此前疫情主要集中在 …
知乎用户 邓铂鋆 发表 取决于多少名为 “中产” 用各种奇怪的观念把自己精致包装的无产者因为收入骤降断供失去住处。我国是个大国,千万人口级别的阶层滑落每代人都应该有一次。 知乎用户 黄彦臻 发表 这回答里面 80%的人压根就不懂。 国家要 …
知乎用户 王克丹 发表 不再说恒大问题,只说我国银行最近几年的诸多应对债务风险的措施。 从时间线上来看,16 年涨价去库存之后,整个金融体系已经开始逐步收紧货币供应,限制信贷扩张的速度,15 年短期内 125bp 的降息之后, …
知乎用户 Ph 迪 发表 问的人比较多,我展开说一下消费。 消费为什么迟迟不能复苏? 大家都知道,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去年,我们顶着疫情的巨大压力实现了经济的 V 型复苏,2020 年全年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 4.7%,但是社零增速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