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债的尽头,是谁的钱包?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原创 倪刃 黑噪音

图片

化债,是将要持续数年的一个巨大财政项目,也是影响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重大事件。

化债的前提是,顶层终于认识到了地方债务的压力山大并且要着力解决。那么地方债究竟有多少?高达40万亿元。

2023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超40万亿元全年利息支出1.2万亿元

化债的目标是什么?官方表述如下:2028年底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将从14.3万亿元大幅降至2.3万亿元,平均每年消化额从2.86万亿元减为4600亿元,不到原来的六分之一。

我国政府债务包括法定债务和隐性债务。法定债务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发行的国债,以及省级政府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

化债主要指的是化解隐性债务。

隐性债务是指地方各级政府在法定限额外,通过其他企事业单位等举借的政府承担偿还或者担保责任的债务,好比“隐藏的冰山”,没有被记录在政府资产负债表中,不易被监管。

当前,一些地方的隐性债务规模大、利息负担重,不仅存在“爆雷”风险,也消耗了地方可用财力

中国的地方债问题与“中央—地方”二元财政关系密切相关,化解地方债的内在逻辑主要围绕中央调控、地方自救、市场约束三个方面展开。

从历史上来说,分税制导致地方政府“钱少事多”: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政府收入占比上升(通常超过50%),而地方政府承担的支出责任(如基建、社保、公共服务)远超其收入。

也就是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钱多,地方钱少

地方政府为填补财政缺口,依赖土地出让收入,并通过地方融资平台、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形成大量隐性债务。现在房地产下行,造成地方政府财政收入锐减。

土地财政依赖推高地王地方卖地收入创新高_湖北频道_凤凰网

债务累积的结构性问题主要在于,部分地方债务主要流向基建、棚改等低收益项目,债务偿还压力大。

面对这样的债务问题,化债的内在逻辑一直都有,只不过现在才开始大力实施。

首先是“开前门、堵后门”:鼓励地方通过规范的专项债融资(“开前门”),同时严格控制新增隐性债务(“堵后门”)。

还有央地财政再分配,也就是提高中央转移支付,特别是对中西部财政困难地区的支持,如一般性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等。

另外就是大家现在都很熟悉的——设立专项化债工具:比如通过政策性银行设立城投公司救助基金,以市场化方式缓解地方融资平台流动性风险。

与此同时,地方层面也得自救。

首先得优化债务结构,即通过债务置换、展期、调整利率等方式降低偿债压力,如以低息政府债置换高息隐性债务。

化债最终是依靠收入,所以要增加收入来源。主要方式是推动地方国企改革、提升税收收入(如消费税改革)、盘活存量资产(如提升基础设施效益)。

还要减少财政浪费,减少对低收益项目的投资,避免重复建设、盲目扩张,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17地财政自给率不足50%,财政部再次要求过紧日子,钱去哪里了?_手机新浪网

除了以上这些,关键是还得加强监管。

必须提高地方债务透明度,建立债务统计和预警机制,防止隐性债务进一步扩张。否则,等于一边往船外舀水一边还不堵住窟窿,没有意义

还要加强市场化机制的建设,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鼓励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收费等方式偿债,推动市场化债务管理模式,如城投公司的市场化转型。

在以前,很多弊病都是缺乏监管、缺乏市场化所造成的。地方政府权力过大,缺乏监督,在财政上可以说想做什么都可以做,就会导致惊人的腐败和浪费

总的来说,当前中国化解地方债的逻辑是中央加强监管、地方自救增收、市场强化约束,在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前提下,逐步降低债务规模和风险,实现财政可持续发展。

这一过程既需要中央提供流动性支持,也要求地方政府提升自身造血能力,同时通过市场化改革提高债务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

但是,谈何容易?如果做不到真正的改革与改变,化债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超10万亿创近年新高!财政部:我国财政状况整体健康安全,债务率不高

目前具体的、最新化债的方式有什么?主要是三个方式:

1、中央债务置换地方债务;2、中央发行专项债券;3、地方棚户区改造到期债务不用提前偿还。

说简单点就是,用中央背债的方式,替地方顶债。

可能有的人会问,中央背债难道就不是债了吗?最后,不还是得还?确实如此,所以化债的本质不是消除债务,而是债务转移、债务延迟。因为中央发行的专项债券、超长期国债,等于是把还债的期限延迟到很长,在这背后,是中央的信用做背书。

那么从根本上来说,化债的钱究竟是哪里来的?实际上就是来自于今后社会新创造的财富

这就到了下一个话题,怎样才能保证债务能真正地顺利化解掉?

这个问题可以理解为一场赛跑,也就是说,民间创造财富的速度如果超过了债务膨胀的速度,最后就可以化掉。这就要求经济发展一直保持健康的速度,如果出现经济发展缓慢的情况,债务可能还会继续膨胀。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冰岛、希腊等欧洲国家曾经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出现过国家债务危机,也就是国家破产的风险。当时幸亏欧洲进行了救助,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就是国家债务没跟上财富创造速度和经济发展速度,导致债务爆表、国家成为了“失信人”。

如果当时任由这种情况发生,欧洲没有采取措施干预,那么可能会引起一连串的信用危机,进而导致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因为,金融危机的本质就是信用危机

言归正传,究竟是谁的钱包在承担地方债?

1、中央财政(全国纳税人):通过转移支付、专项债政策、央行流动性支持,间接承担部分债务成本。

2、地方政府(地方纳税人):通过提高税收、土地出让、压缩支出等方式,地方居民承担一定的化债成本。

3、市场投资者:部分债务可能通过市场化手段解决,投资者可能承担损失,如城投债违约或债务重组。

所以,地方债化解的本质确实可以理解为“纳税人买单”

中央政府的主要职责是,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市场化改革等手段,让成本在全国和地方、政府和市场之间进行分摊,以防止财政系统性风险。

化债的尽头是谁的钱包?答案不言自明。

图片

·END·

欢迎加入我的讨论社群,现在已经有700位读者在里面与我进行你问我答、股市投资交流(仅投资知识,不分析股票和进行投资建议)、宏观经济动态、独家专栏文章分享、时事动态探讨、好书推荐、往期被禁文章分享等等。

这不是微信群,是“知识星球”app旗下的付费社群,费用88/年。欢迎扫码加入:

图片

防失联或者知识星球加入咨询,都可以加我个人微信:

图片

写作题材敏感,有封禁风险,防失联大家可以关注我的备用号: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允许再多借一点

11月8号下午消息,全国人大常委会同意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加上此前的4万亿和2万亿,有些媒体欢称放水12万亿,市场一片欢腾。 4万亿是2023年末发现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形势严峻,于是此前已审议通过,将在未来五年累计 …

坚定不移

公报出来了。 有人对比往届的文本,数这个词那个词出现多少次等等。这种解读意义真不大。 因为,某个概念、提法虽然是确定的,但在不同形势、不同时间会被赋予不同内涵。比方说改革,当然是具有共识的,但改革的方向就各有各的理解。有人认为让市场在资源配 …

中国政府部门债务现状

原创 学之智 学之智经济 学之智经济 微信号 LXZeconomics 功能介绍 分享经济、市场、投资观点 (学之智经济原创) 同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国家相比,中国的政府部门杠杆率并不高,整体债务风险可控。发达经济体政府部门负债主体主要是中央 …

地方债,终究还是中央扛下了所有

地方赌赢了! 全国人民都输了! 小孩赌气将玩具扔在路上不拿,最后不得不返回去拿的,大概率是父母,而不是孩子。 地方债也一样。 瞪眼这么久,最后还是中央买单! 昨日财长的新闻发布会讲得很清楚:拟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