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口区卫健委确认干部钱文雄 12 日不幸身亡,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知乎用户 好白菜都让猪拱了 发表 官媒都是王八蛋,这话就摆这儿了。 前天晚上不只是钱文雄的自杀传遍朋友圈,同样得到大量转发的还有老太太跟社区的录音。就是那个患病希望去医院但是迟迟得不到安排的老太太,和那位已经做了工作但是没有任何效果完全不知 …
我还是那句话,上海疫情发展至今,很多事情大家都看在眼里,出现了不少荒唐的事情,
以及和这座大城市的能力和形象所不相符合的事情,消磨了大家很多的好感和信任度,缺乏公信力,是主要原因。
所以,很多时候花一些力气去解释某些 “质疑”,和一些毫无力度的辟谣意义并不大。
有时候应该想想,为什么质疑的声音那么大,谣言为什么需要花很大力气去辟,而辟谣的结果依旧大不如人意,
真正原因在于你做了什么,群众不认可。
当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都难以满足,以及真正身处其中的人体会到了真正的样子是什么样的,
在那个时候,某些言语传不传播已经不重要了,群不群演也不会有人去看,辟谣不辟谣也不会有人去看,
因为自己心里已经清楚,事实如何了。
这个心里的事实未必是真实的,只是因为基本需求的不满足,以及在疫情面前,面对不同类人不同的态度中感受到的不公平,所延伸出来的内心感受和自认为的事实。
这种击打着部分人内心的需求不满足和不公平才是真正重要的,才是比谣言比质疑更可怕的事情。
谣言之所以有土壤,是因为有些人的内心动摇了。
在这件事上,“质疑” 只能说明很多人是失望的,是对心中所信任的那部分所失望的表现,
公信力的缺失,导致的是即便是真的,群众也会觉得是假的,一个事实,群众也会怀疑是 “质疑”,对辟谣都失去信任。
所以,有些时候,把力发在一些宣传的点上,意义并不大,即便澄清,也是宣传给没有身处这段上海疫情当中的人看的,
那些身处疫情中的中的人,需要去看这些对外的宣传吗?
不需要,他们本身身处其中,感受难道不更真切,比宣传的更真实,更知道体会是什么吗?
把力度放在回复质疑上,做好宣传上,永远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当食物都成了稀缺品的时候,谁还有心力去看,去信任这些新闻?
不要差别对待,制造不公平,闹一些令人费解的新闻笑话,
做好实事,真正下沉到基层,解决困难,解决民众需求才是更更更重要的事情。
不能说这位女子一定是群演,但上海此次有些报道,要是说没有群演,我是不信的。
不仅有群演,而且还真演,演的冠冕堂皇,演的理直气壮。
这是 4 月 8 号的一则卫视报道,这时上海居民处在水深火热的抢啥抢不到阶段,它真是敢演。
另外,本世纪最大的辟谣谍战剧,碟中谍都不敢这么演。
为啥会有这样的信息?
因为比这魔幻的事的太多了
以至于大家碰到这种事就觉得干得出来。
放一些图大家感受一下吧。
还有各种假物资
堪比 315
那这些呢?
来源微信群聊
来源微信视频号:是 MINA 酱
以上图源侵删。
我与这位阿姨无冤无仇,阿姨为何要把我当傻子
假作真时真亦假。
当信任不在时,说啥都不好使。
自己数数,上海辟谣了多少次?辟谣塌房了多少次?
呵呵。
其实就算真的是群演,也不用太大惊小怪
这位女士大概率也不是专门找的演员,只是在超市买菜顺路被拉去拍几个镜头
就算她确实不是演员,难道要发一篇虚假报喜的报道很难吗
反之,如果生活秩序确实在逐渐恢复正常,拍镜头前给人点提示也并非不可
我发现魔都喜欢关注芝麻蒜皮的事情
媒体总把目光投向自以为的 “热点”
微博一堆抗疫求助的怎么没有上新闻呢
偏偏邬主任一头痛就上了热搜
这个大爷已经求了快一个月了
希望媒体帮帮这类人吧
生命之花正在凋零
至少在现阶段,大部分群众是不讲理的。
如果你平常的所作所为让群众信赖,偶尔出点问题,群众也会选择性失明,或者在心里给你开脱。
如果你平常的所作所为让群众失望,哪怕有真凭实据说明你没错,群众也不会认可。
我前两天讲过居委完成任务的常规流程,摆拍上报街道,街道在各居委上报材料中选好的上报区里,区上报市。因此,假如有一个居委正好有一个强大的摄制组合,业余导演、业余摄像、业余演员,都非常到位。那么,凡遇到比较急的上报需求,就会直接把任务派到这个值得信任的居委会。当然专业人士肯定会跟下去,比如公媒体或者区宣的摄影器材肯定比街道、居委好很多。但是,短时间内紧急需求比较多,就容易穿帮。
裁判是我的人,主办方是我的人,平台媒体喉舌全都是我的人,你怎么跟我斗。
现在就等上海辟谣来辟谣了。
让我们查一下讲这话的人民群众!!!
什么都能说,没什么不能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以小姐姐没被炸号,也澄清了,但我觉得她说的没问题,就这样吧。
绝不可能,就算一部电视剧里出现这么多次也是个片尾能出人名的配角了,凭什么污蔑人家只是群演。
干啥啥不行,辟谣第一名?
一样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问:啥能搞笑?答:说相声的。
错!新闻也能搞笑,上一次是西安,这一次莫非是上海?
上海不是在辟谣:就是在辟谣的路上。
之于超市新闻为什么被大家质疑?
上海官方应该问问自己:谎言是不是太多了。
——任何一座城市,脱离了人民群众都会信誉破产。
上海和吉林难兄难弟,一起抗议疫情。
4/15,吉林已社会面清零,上海 4/14 日新增 25000+。数据比任何语言都有说服力。
上海信誉破产。
被公知和买办裹挟,被境外敌对势力渗透,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上海的疫情终将过去。
疫情后上海的重建,是在精神与信仰废墟上的重建。
一种极宝贵的东西被摧毁了,就是上海普通市民和全国人民对这座城市的信任。
超市新闻被质疑的第二个原因:新闻造假太多了。
来看看西安一月份新闻:新闻也能搞笑,新闻发布会也能搞笑。
一样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这几天,西安官方视频内外众人都哄笑起来:
视频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西安新闻:三个马雪娥?一桌麻将三缺一?
西安又现荒诞奇闻被网友群嘲,西安群众新闻网播发了一个新闻:《西安的烟火气又回来了》。
竟然出现了三个马雪娥,分别是水果店老板马雪娥、怡康药店店员马雪娥、乡卫生院院长马雪娥。
原来是「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做为暗号。
现在暗号直接改成「马雪娥」了?
官方媒体连马雪娥名字也能窃?
当然。
孔乙己早就涨红了脸说过:
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结果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店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三个马雪娥?于是西安官方视频内外众人都哄笑起来:
一桌麻将三缺一?视频内外也都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这几天,陕西省人民政府官方微博 “陕西发布” 搞了一个视频,视频中就有忙前忙后的马雪娥的身影。
此时的马雪娥,是一名卖药的。
马雪娥作为一名卖药的工作人员,在采访中高度肯定了西安的抗疫成绩,
同时感谢各级各部门英明决策和果断行动。
几乎同时,陕西日报倾力打造的新媒体群众新闻网也发布了一条几乎一致的消息,
消息中的主角是马雪娥。唯一不同,此时马雪娥,是西安市水果店老板。
不久之前,河南官方新闻媒体河南焦作市电视台也打造了一期先进典型节目,节目主角也是马雪娥。
唯一不同,此时的马雪娥,身份是一家乡镇卫生院的院长。
同样河南,根据官媒报道,马雪娥突然又多了一个身份,她是当地计生协会办公室副主任,并在抗疫中荣获 “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抗疫先进个人” 荣誉称号。
神奇了吧:隔着屏幕都感觉她累,群众演员都懒得换了。
怪不得每次彩票中大奖的
——都是脖子上有痣的同一个有志青年领奖。
这几天,西安河南官方视频内外众人都哄笑起来:
视频内外也都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无论怎样,这些官方新闻在了公众对疫情的焦虑之中,给大家带来了快乐的喜庆的黑色幽默气息。
三个马雪娥?一桌麻将三缺一?
也像抗疫期间的暗号口令,折射了领导层和媒体界的潜意识。
歌词有云:右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
长安是指鹿为马的发源地:指鹿为马,鹿已难寻。
现在官媒左手一指马雪娥,右手一指马雪娥。
大家中指朝上一指不知道该说啥?
官媒系列马雪娥构成一个寓言,传递着难以言说的信息与情绪。
有网友小结了咏马雪娥的诗朗诵。
马雪娥,我们的好同志,你在哪里啊?
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
我们对着水果店喊:马雪娥?
橘子回答:她刚离去,她刚离去。
革命征途千万里,她大步前进不停息。
我们对着药店喊:马雪娥?
感冒灵低语:她刚离去,她刚离去。
你看不见那沉甸甸的药架上,还闪着她辛勤的汗滴。
我们对着卫生院喊:马雪娥?
手术刀铿锵有力:她刚离去,她刚离去。
卫生院里任务多,每个检测核酸的人正在回忆她亲切笑语。
我们找遍了整个世界。
啊,雪娥,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
辽阔大地,到处都是你深深的足迹。
啊,雪娥,我们的好同志。
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我们世世代代想念你。
你看:不仅官媒新闻能搞笑,新闻发布会也能搞笑。
为啥开发布会?
通报情况,解决问题。
为开会而开会,浪费公共资源,浪费公众感情,不如不开。
1 月 11 日,西安疫情防控发布会,记者提问被刷屏了!
“请问:居家期间市民看电视刷手机会造成颈肩疼痛,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发布人称赞:“这个问题很好!”
一个敢问,一个敢答!
高!
实在是高!
高家庄的高!
但明眼人对记者和院长是发自内心地充满了同情的。
一个卖拐,一个接拐。
这一解答,就用了整整的 11 分钟,占用了整个疫情防控发布会三分之一的时间。
一个奉旨提问,一个奉命脑残。
这么一个惊天动地问题,震惊了视频前的所有公众。
这一问一答:伤害性不大,对公众智商侮辱性极强。
视频前观众心里一万只羊驼在奔腾!在咆哮!
西安解封有什么计划表?
机场病毒传播源头得调查情况?
外地人员离开西安有哪些安排措施?等等。
这才是公众最关心的吧。
西安,一千多万人口的国家中心城市之一,目前正因为新冠疫情而处于封城状态。
就在这一千多万人最关心、最主要、最权威的疫情信息渠道上,
有人放了这么一个不痛不痒、长篇大论的问题。
有网友说:整个发布会非常安静,放一个屁都能听得见。
文风会风背后折射的恰恰是一些地方的官风政风。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可怜疫情发布会,不问防疫问颈椎。
这个世界:有些人就是又特么的蠢又特么的坏。
![](data:image/svg+xml;utf8,)
有群演算什么稀奇的,五花肉演起来了才稀奇呢!
她绝不可能是 “群众演员”,
她明明是 “主演”!
其实这事吧
如果上海市民都可以安安心心地买到蔬菜,一边配合防疫,另一边即使是被隔离,生活也不受过于离谱的影响
那么不管你是不是群演,那都是小事一桩……
假如说大家都能像说的那样过得好好的
到时大家还会帮你说话:对啊,演不演的有什么关系?这就是事实啊,这画面就是我的真实生活啊,没毛病
所以关键不是群不群演
是大家的日子实际过得怎么样
是不是这个理?
爱丁堡这次彻底玩脱了!
抗疫拉胯就拉胯,非要搞点新奇的角度和打着显微镜找出自己夸克级别的闪光点以证明自己的努力和贡献,重点都搞不对,今天美食大赛,明天超市稳定供应,后天领导头疼,重点呢,重点呢?
哦,金山,崇明社会面清零,这小词整的,我还以为上海全面取得抗疫的胜利了呢?
我们没必要核实你发的每一条信息,但联想到你之前的一贯尿性,我们可以直接选择不予相信,这就是信任崩塌的结果!
而 ZF,则是公信力的全面性溃败!
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第一经济强市,我党强大社会公信力背景下的中国第一大都市,把自己的社会信任度作到分崩离析的程度,前景不妙啊!
疫情一过,一个缺乏公信力的 ZF 不被追责,怕是天理难容!
群演?你们看不起谁~~
我来洗一下吧
演戏其实没什么古今台外都是如此,论演技功力我们这边属于糊咖,华人世界的影帝影后都在对岸的那些立委 / 议员 / 民意代表。
关键呢…… 一方面上海遍地柯南,维权意识在大陆过高。一方面平时演戏大家睁一眼闭一眼,特殊时期演戏就不要怪柯南们把你扒光游街了。
这还不算什么,我认为 5.1 如果不解封后面业委会 / 家委会 / 企业职工团体 / 律师 / 不讲武德之人都会开始打着红旗来和政府辩经了。到时候各级政府,企业,外卖平台公司,医院什么都会被不断搞事。
事实只有她自己知道,不要把民众当傻子。天天精选评论
现在很多人怀疑的事情是下面这种
如果是无意入镜的普通人,上海怎么做到这么快找到该女子,并且让女子回应的? 这效率要是用在查密接,送物资,上海也不至于现在这个样子
公众对这么多新闻咬文嚼字,吹毛求疵,寻找破绽的事情**,上一次还是出现在 BBC 抹黑中国的时候**。然而这种事情却再次发生在了我们国家内。给我们切实展现了一个官方失去公信力带来的后果。
这个问题上海官方怎么回复? 完全是送命题,不论回答还是不回答,都会有一把刀指着你。目前没有破局的办法,这些新闻,足够全国笑话一辈子。
而且是真是假得由官方判定,你看这个精选评论,就很有意思,很多人本来抱有怀疑态度,现在深信不疑了。
主要是现在官方媒体公信力已经丧失太多,大家都不信你的辟谣,你一辟谣大家反倒都信了谣言。而且跟着一个精选评论,就算这是真的巧合,也会带有极大的误解。
现在这个事件带给我的感觉就是,下次遇到这种拍摄的,估计民众就直接跑了。好事一件没有,还会被当成群演。
以前一直玩狼来了的游戏,这次真的狼来了,你辟谣,谁信啊?
在上海,政府的公信力已经被毁的差不多了。
从有困难找政府,到现在 “辟谣就是官宣”,一呼百应的政府威信呢?认同感呢?
“党的执政基础就是群众基础”,历经这么久,这么多磨难,这么多牺牲才得来的深厚群众基础,就这样被毁坏吗?
作为中国人,自己心里有数就行了
别天天大惊小怪
有人总是计算有多少钱可以实现财富自由,却没有想过普通人一辈子能赚多少钱,花多少钱。
如果我们一眼望到老,其实很明显,我们一辈子的收入和大部分人一样是既定的。按照目前的工资水平计算,以年入 6w 计算一个成人的收入,生命周期按照 60 年计算(20-80 岁),那么大概一辈子的收入现值是 360w。如果很幸福,你的家庭另一半也上一辈子班,也能活到 80 岁,恭喜啦,你们一共的收入是 720w。
一辈子如果真的看到头了,也就没有什么梦想了。
我们假设社会中产的收入还要高些,也就是年入 10w,那么一个人的收入是 600w,两个人的收入是 1200w。如果一辈子你没有继承父母的资产,那么顶多消费这么多价值的商品。
我们换算以后就更清晰了。一套房子大概是 100w-200w,按照 150w 计算,每个月 1500 元的衣食住行开支,一年合计 2w 元,一辈子是 120w,一辈子经历两次大病,一次是中年,一次是老年,每次进医院大概是 20w,两次合计 40w,此外每年感冒发烧计提 1000 元,60 年大概是 6w 元,这些都是硬性开支,合计 316w。也就是无儿无女过最穷酸的日子,活到老,也需要三百多万。一旦你需要养儿养女,开支会更加多,比如一个孩子一年开支 2w(只吃饭上公立学校),25 年需要 50w,两个孩子穷养需要 50w,一个孩子加结婚费用,不买房的前提下,需要 70w 投资。如果很不幸,你的孩子没出息还要你买房付首付,那么你还得准备 50w 首付,否则他极有可能不认你了。合计投资需要 120w,也就是穷养一个孩子需要这么多钱。
这个大前提是你的父母不需要你花钱,此时合计开支在 436w。
**也就是你的人生余额为 360-436=-76w 元。**当然假设你还有老婆,你们两个的余额为 360*2-436=284w. 算起来还是娶老婆划算一点,**前提是你的老婆一个月只花 1500 元,包括吃饭、衣服、手机、化妆品,当然这个完全不可能。**按照常理来计算,女人的开支是男人的两到三倍,也就是除去基本生活费以外,每年的开支还有手机一部,化妆品衣服若干,以及部分休闲交友开支,大概是 2-3w,也就是 60 年合计 120w-180w。
你们两的收入余额为 284-180=104w。除以 60 年大概是 1.8w。
难道这个钱真的是被你们享受了吗?
当然不是,你也不可能没有朋友,也不可能没有父母,当然,这 100w 可能是你投资的损失,作为韭菜,从历史来看,几乎每个经济体都有泡沫和萧条,那么这 100w 就是你给泡沫经济贡献的产物,比如房子、P2P、创业等。当家庭收入折现合计为 1200w 的时候呢?
孩子就得上私立学校,两个家庭劳动力的开支就大了,私家车成为了多余的负担,一个孩子一年私立合计消费 8w 元,两个 16w,25 年开支大概是 400w,外加各 100w 的结婚资金,大概孩子消耗掉 600w,其余 600w 中,两个劳动力合计每年 6w 开支,360w 开支,加上汽车 60w 开支,一共合计 1020w,不附加医疗开支。
最终中产的剩余价值为 200w 左右,比无产多 100w 左右,这多余出来的剩余价值,也就是给社会泡沫贡献的价值,也就是中产存在的价值。
传统意义上一个家庭的劳动力是 1.5 个,生育率大概也是 1.5,目前全社会的生育率为 1.3,也就是所有的中产开始向无产靠近。
我们计算过资产阶级大概是 100w,无产阶级 130000w,中产大概是 9000w,中产是资本家收割的主要对象,无产迈向中产然后被收割回到中产,中产迈向资产被收割,轮为无产。
乔治 - 奥威尔在其作品《一九八四》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社会被强烈的划分成几个部分,大家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下,像螺丝一样完成自己所属的那个环节,在社会机器面前,一切都显得苍白无力和冷酷。
低欲望社会充斥着一个时代,一个月花完就啥也没了,那么中国房奴的剩余价值是什么?
是利息!
我们把房奴的收入折现以后发现房奴的剩余价值 = 房子贷款的利息,最后被金融机构榨得一干二净。千万不要小看每年 5% 的利息,普通的人收入不具有增值属性,银行资本才具有这种属性,因此资本过剩供给的情况下,剩余价值其实就被资本提前贴现了。
只要房子存在,人活着,这种关系在签订契约的时候,就终生有效了。
满清社会富足吗?
从一些外国人的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到,遍地都是饿的皮包骨头的农民,如果这种以剥削口粮为富足的社会值得歌颂,那就是对文明的玷污,我们如今看印度人、非洲人,不就是这样的吗?印度人口和我们规模差不多,但是口粮仅仅我们的一半,难不成我国老百姓吃多了?
当然不是,而是他们吃少了,朝鲜很少见大腹便便的人,大部分都是瘦瘦的,因为饿的不行,领袖过节才能吃上豆腐,平时油脂摄入更是少得可怜。
我们实现牛奶自由了吗?
[1] 很难说,严格意义上来说,很多地方喝牛奶还是奢侈品,**只有小孩子喝,成年人和老人摄入量有限。**但总体上比印度要强很多,毕竟他们吃不饱。为什么欧美大部分人很穷呢?因为他们的收入和笔者计算的结构一样,剩余价值被大企业安排的井井有条,汽车、手机、旅游等,能有剩余价值存余的只有精打细算的中产。如果作为一个中产不精打细算,同样是一辈子花光吃光,什么也留不下。—- 算了算,我们大部分人其实花超了,只能后半辈子少花点了。
这不是第一次了吧?上次另一个哪里的老太,也是群演。看到网友回答了,叫马雪娥。
精神病人会承认自己有精神病吗?
荒谬~
想起来当年老家因为某件事情上了电视台的事儿。
土地问题,当地很有名的一档节目。
接到举报,电视台就去村里采访了。先是拍了几段进村的镜头,后来又拍了一下村委会的门脸,然后村里领导们也不敢怠慢,对着镜头那是躲了又躲,始终拍不上个正脸。
后来过了一段时间节目播出了,俺们一看啥呀?这是谁呀?旁边标一 “村民”。
然后进村的镜头是对的,进了村就不认识了,村民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可竟然大家都不认识?
从此我就知道了,电视台是不撒谎的。人是不是群演?不知道,但人家标的没错啊 “村民”。
进村了呀,至于采访的是哪个村的村民重要吗?不重要,不撒谎就是了。
这个女同志我相信也不是群演,人家肯定是职业的。群演什么档次?就这几个镜头能给几块钱?掉粉儿!
你看,再一次的,她 它们都没有撒谎。
即便这回是真的,又怎么样呢?
辟谣就跟放屁一样,辟一次被打脸一次,政府公信力就是这么被败光的。
公信力清零了,就别怪再喊狼来了的时候,也没人相信了。
说个亲身经历的事情。
2000 年前后某一天,我还是在校大学生。晚上熄灯前夕辅导员和团委领导突然来到我们班几个男生宿舍,说明天一早有中央领导来我校视察食堂工作,并与师生亲切会谈。于是大晚上的临时培训可能的回见要点……
第二天一早起床,大家换了衣服等待时间。结果行政人员赶过来说,为了万无一失,上午就不要动了,等安排…
第二天新闻联播中出现了报道,眼神好的同学在视频里看到了至少六七位认识的辅导员,当然,不是装腔作势的成年版辅导员,而是素颜青春版、类似于大学生那种。
我们学校这一趟遭遇的出发点,是为了不出篓子为了安全性。那么上海市这起闹剧的出发点又是什么呢?
我觉得,大概率与上海市物流紊乱、对外省市支援的蔬菜物资表现消极有一定关系。
他们需要营造出 “一切安好” 的氛围,然后就可以逼着上海人民买高价菜、给不良配送人员天价小费,还要对发放劣质物资的某些人员感恩比心… 结果就是,某些人不但捞到了硬硬的阿堵物,还能收获锦旗得到政绩呢。
一箭双雕,赢麻了~
不要以为是危言耸听。举个例子,被封控时间最长的上海小区叫做 “江南欣苑”,它位于闵行区梅陇镇,封禁天数已经达到了 50 天。然后梅陇镇副镇长等人因为发放劣质猪肉等物资被调查处理。
根据警方通报,这批以 760 万元购买的猪肉,进价是 300 多万元。
![](data:image/svg+xml;utf8,)
而 300 多万买到的肉是这个样子的:
![](data:image/svg+xml;utf8,)
嗯,这玩意我在上世纪 90 年代见过,就是著名的母猪肉(nai 头肉),正规市场都不会出售的。
另外还有居民透露,这批猪肉中还有臭肉、淋巴肉。看着都难受。
在长达 50 天的封控期内,这个艰难卓绝的小区人们,在奋起自救的同时,理解并坚决执行上海市的全域静态管理政策。然后就得到了这些物资??
这就是我们的人民,他们理应受到褒奖和尊重,而不应当被劣质猪肉嘲弄与伤害!
❶ “圆环套圆环” 的封控战
上海市的 “全域静态管理” 是从 3 月 30 日开始的。而随着 2 天之后浦西区域封控,原本的 “鸳鸯锅” 防控被摒弃,上海人民的生活节奏被按下了暂停键。
这个过程,已经持续了起码 20 天。
为什么用这个奇怪的 “起码” 二字呢?因为在此之前,当地已经有一些小区因发现确诊及阳性人员而被封闭,且上海市当地政府也根据区县街道情况,分期出台过程度不一的管控措施。
理论上,如果疫情持续或者运气不好,小区是可能出现持续封控的尴尬局面的。
例如早在 3 月 3 日,松江区九里亭街道某超市发现 5 例阳性人员,有 1 例是居住在闵行区梅陇镇的江南欣苑。因为溯源状况复杂,江南欣苑开始封控。
吊诡的是,这个小区在每一次解封后的几个小时内,就又因为上海市防疫政策及区域要求而再次封闭,大致情况如下:
也就是说,在整整 50 天内,江南欣苑满打满算,仅有 13 个小时可以囤菜扫货,堪称上海市受封控影响最大的社区(请记住,江南欣苑位于浦西闵行区梅陇镇,这个地点我们在接下来还要提到)。
相对而言,被封控最久的人则难以统计得多。目前有案可稽的个例是,浦东新区北蔡镇某个不幸的人儿,在 2022 年以来已经被陆续封控:
超过了 70 天。
平心而论,除非是灾难、末日电影的重度爱好者,估计正经人都没有想过有这样极端的情况出现。以至于,广大文学青年们不得不模仿《甲方乙方》,用抒情笔调写着:
不知不觉,2022 年的春天已经过去了,我很怀念它。
❷ “国难财” 缘何屡禁不绝?
然鹅,当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并配合 “静态管理、动态清零” 的时候,却不断爆出不和谐的声音。例如利用这一突发灾害大肆捞取额外的经济利益,也就是传说中的:
发国难财。
(一)敲竹杠的小虾米
疫情当前,各种生产与流通环节的成本提高是客观事实。一例突发的检测阳性可能导致仓库封闭,一个临时管控措施可能导致卡车堵路、配送物资完不成 “最后的一百米”…
例如上海人民总结出来的生活经验里,就包括一条:
只要有开团信息,一定要参与一下。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团购商品什么时候送达。
因成本提高而导致商品价格上涨,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大家对此都有预期。
另外不容忽视的一点是,面对传染性极强的奥密克戎病毒,暴露在流通环节的个人总是面临未知风险。他们也必然要求超额利润。
吴思曾提到过一个 “社会生存规则”:
血酬就是流血拼命所得的酬报,体现着生命与生存资源的交换关系。
虽然吴先生所讲的 “血酬” 特指以生命为代价从事暴力掠夺的收益。但据此引申,在疫情面前坚持平价供应的从业人员是英雄,而由此索要更高补偿的工作人员也是正常。
我们尊敬英雄,但我们不能以英雄的标准,去要求所有人的行为。
因此,当网上曝出 2022 年 4 月 10 日,某快递小哥日收入达 10067.75 元时,网上虽然一片惊叹,但总体上还是表现出足够的理解。他们冒着被感染风险,晚上在桥洞下休息,不值得多一些报酬么?而这万元日薪中,用户打赏金额达到 7856 元,似乎也为冒着健康风险的快递小哥增添了几分说服力。
然而,事情正在起变化。
4 月 15 日,某平台小哥代买 6 桶泡面和 20 个鸡蛋。在最后的交接阶段,这位赵姓快递小哥瞬时变卦,**约好的 577 元 “跑腿费 + 物价” 直接涨到 900 元。**双方争执之下报案。
![](data:image/svg+xml;utf8,)
毫无疑问,赵某这种任意打破契约并 “坐地起价” 的行为,不但有违人伦,还践踏了社会秩序,最终因 “涉嫌非法经营” 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而我的第一反应,居然是想起一位四川朋友向我普及的民间陋习:
话说民国期间,峨眉山等地的轿夫把人抬到半山腰,突然把滑竿(类似于轿子,由竹子制成)停下来并敲击抬杆。坐滑竿的人为了避免被扔在 “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的半途中,不得不捏着鼻子加钱。
这一生动形象的描述,迅速被全国人们熟知并流传至今,即:
敲竹杠。
![](data:image/svg+xml;utf8,)
问题来了:
几十年过去了,为什么在市场化最发达的上海地区,配送环节还会出现这样肆意妄为的行为?
一方面,是因为长期封控下配送能力不足,双方议价能力发生逆转所致——小哥接单应接不暇,你不加够钱,他就敢转手接别的大单,逼着卖家相互 “内卷”。
**另一方面,则是现实中难以统一定价的计量标准。**通常而言,快递价格是根据货物价值、运输距离、配送难度等因素定价的。然而在当前封控期间,所有衡量因素都变得模糊起来——如果按照 “运费不超过货物费用” 的常规观点,本案中货物和运输都是平台捆绑销售的,而平台并未公布运费配送的计算公式,也未直接告知 6 桶泡面 + 20 个鸡蛋”单独值多少钱。
当然,众多 “恶意抬价” 的终端环节乱象,仅仅是江湖小虾米而已,在食物链上头还有来头更大的主儿。
(二)囤积居奇的大鳄
由上例中引发出来第二类 “发国难财” 的“奇才”。他们通常:
① 具有雄厚的资本金,能够囤积大量物资;
② 具有快人一筹的精准信息及错综复杂的关系,能够先人一步利用信息差,并把货物神奇地运到终端客户手里。
如果说上海全域封控初期出现的 “真假通行证” 事件暴露的是管理方面的疏忽,那么 4 月 19 日上海警方通报的一则案情,却把囤积居奇党的细节暴露在公众面前。
![](data:image/svg+xml;utf8,)
用阿 Q 的 “洋腔滨” 外语来说就是:
See?在 9 天内,卖菜 175 万元获利 150 万元,利润达到 600%。侬晓得伐?
马克思为了生动地阐述资本的 “异化” 力量,曾在《资本论》中引用过邓宁格的名言:
所以:
在 600% 的利润下,大鳄们能干出点什么事来?这个问题我想都不敢想。
(三)藏身内部的蠹虫
然鹅,实事求是地讲,各种乱象横行还与隐藏在抗疫战线中的蠹虫——例如不担当不作为的某些人员,或乱担当乱作为的人员——有关。
4 月 20 日,上海通报 3 起疫情防控不力而免职的干部。其中有一例是这样的:
据悉,因防疫干部不力,导致了 “品相不佳、变质变味” 的边角料猪肉被发送给社区居民,引发恶劣影响。
![](data:image/svg+xml;utf8,)
重点来了:
还记得本文开头提及的被封控时间最长的上海小区 “江南欣苑” 吗?它就位于闵行区梅陇镇。在长达 50 天的封控期内,这些艰难卓绝的小区与个人,在奋起自救的同时,理解并坚决执行上海市的全域静态管理政策。
这就是我们的人民,他们理应受到褒奖和尊重,而不应当被劣质猪肉嘲弄与伤害!
❸ 一些感想
1980 年,剧作家沙叶新创作了著名的话剧:
《陈毅市长》。
话剧再现了新中国首任上海市市长陈毅同志的工作、生活和思想风貌。
1949 年 5 月,上海解放时满目疮痍,当时工业处于半瘫痪状态,各类生活物资奇缺,十里洋场各路资本家大肆囤积了大米、棉花、煤炭等物资(最紧张时刻,上海市储存的煤炭只够用 7 天),物价飞涨。并叫嚣着:
解放军可以打下上海,但搞不好上海。
在陈毅、陈云等同志的研究部署下,上海市政府向中央汇报时提出:
全国支援上海,上海支援全国。
于是,从华北、西北、东北等地紧急调拨的各类物资秘密抵沪,并集中抛售,一下子就让投机势力傻了眼…
![](data:image/svg+xml;utf8,)
上海打赢了这场引人瞩目的经济战争,不但证明了我党具有搞经济的能力,还证明了全国人民上下一心的执行力。
1981 年,《陈毅市长》被改编为电影,并入选中学语文课本。
以史为鉴,我们有理由相信,对于这次上海抗疫战中 “发国难财” 的行为,党与政府,以及人民群众都是不能容忍的。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必须讲方式方法,团结大多数人投入抗疫之战。正如教员同志所说:
(统一战线)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
具体而言:
对于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个人不良行为,要加以即使处理与教育训诫;
对于囤积居奇、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必须严肃处理、坚决打击;
对于自身队伍中的不良行为,要惩前毖后,保持队伍的纯洁性与战斗力。
如此,我们将建立起上下一心的最广泛统一战线,打赢这场艰难的抗疫战争。
最后,还针对最近的新闻与媒体信息,说一些个人感想吧。
在上海抗疫过程中,曾涌现了很多温馨感人的事迹,也暴露出了一些往日未能引起注意的问题。这很正常,一个 2500 万人的大城市,不复杂反而不正常。
然鹅,各种突发事件的讨论似乎走向了两个极端:
有一些人看着热闹吃着瓜,一副 “你浓眉大眼的上海原来也这样” 的架势; 另一些人则针锋相对,认为 “上海出问题是因为更信奉市场化解决方式”、“上海暴露的治理问题,是因为顶尖人才都去了企业去了金融行业”,甚至极端地挑起 “本地人与外地人” 的争端…
话说都 21 世纪了,面对汹汹疫情,全国各省市驰援上海抗疫、上海人民也作出极大的牺牲… 在这样的形式下,个别人还为 “上海人的上海” 或”坏事的都是外地人”而喋喋不休?
几千年前的《诗经》里,都有着 “兄弟阋墙,外御其辱” 的名句,还搁这儿可劲儿 “相互地域黑” 的人士,能要点脸、上点心,避免落入黑格尔的精准名言么:
daß die Geschichte die Eigenheit hat,repetiert zu werden,so lange,bis die Lektion begriffen wird.
人类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任何教训。
全文请参阅:
更多内容请访问公众号将军箭(jiangjunjian31)。左走天堂,右走金盆,弓开弦断, 一往无前。本号关注财经与民生,虽是自娱自乐,仍求立足干货!欢迎关注,欢迎转发!
不实,这是主演
侧面反应了公信力的缺失。
要知道西安的时候,那个群演是被实锤了的。
我跟你讲,这种事情太多了,不管真不真,主要看你信不信。
其实编制谎言可不容易了。
这事是放到电视上宣传的,找的人肯定要政治可靠吧。
现在上海疫情严重,群众演员没那么好找。
这个时候,群众演员反复出现在画面的现象就存在了。
怪只能怪你们这些观众,没事看那么认真干嘛。
你们没事刷刷抖音不好吗?
新闻是给你们的安慰剂好吧。
给你们一个针,还当棒槌。
真是棒槌。
我以前替人扛过 CCTV 时代周刊的那个摄像机的架子,跟着拍过几个视频。
这种也不算群演,就是在超市门口问到了,能不能拍摄入镜,我们是做什么节目的,想拍一下你的。你就正常买东西就好了。
买完了再说很好,你现在要去哪里,我们再去取个镜头,然后就去排队了。
这些都是需要沟通的,不然你几个人扛着收相机去录别人.,这么招眼,也得别人同意啊,又不是暗访的那种,没有被人察觉。
这么说吧,你看到的所有的专业镜头几乎都是摆拍出来的,而不是真的抓拍的。
说的没错,人家是特邀演员。
做个建议:以后少嘲笑,揭露 Bbc 啥的了,万一真把老百姓教育的能分辨真假新闻(这难度有点大),或者从根本上抵触、质疑官方媒体(这个很容易潜移默化),那不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你以为正常老百姓能看到 BBC 新闻?
然后针对这件事,我倒觉得不太可能是群演。
我做过五年新闻记者。
普遍而论。新闻采访需要事先安排采访对象,即安排 “群演”,通常因为 1 找不到真人 2 需要一个能说会道,说的话符合需要的采访对象。
但这条新闻不像,超市又不是没人(除非你认为镜头里所有人都是演员),别人又不是不能说话,这个女性貌似都没接受记者采访,真没理由费劲吧啦地找群演。
最后,这种事能引发质疑,说明我们好多媒体的公信力已经完全丧失了。这也正常。说谎太多,说谎的技巧倒不见增长。可叹可悲。
从取一大堆保鲜袋来看,是正常购物。我家之前也有这习惯,就现在超市不提供免费购物袋之后,在蔬菜水果这多拿点保鲜袋,到最后把东西往这些多拿的保鲜袋里一装就行。
只不过现在上海辟谣多了,还闹出了辽宁辟谣上海辟谣这种事。实在是没啥公信力,所以大家看到上海的报道第一反应就是不信……
我还寸步不让呢。
题干中给的链接,点进去可以看到北京日报的辟谣新闻。
新闻针对三个疑点一一做出了解释回应。
网传疑点一,她是谁?为何在一段新闻里反复出现?
网传疑点二,就这么巧?老是拍到她?她是记者的 “托” 吗?
网传疑点三,播出时,身份条字幕显示,她是当地的书记?
给出的解释,证据详实,可信度很高。
上海的辟谣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但这却成了部分人一概不信辟谣的理由。
标榜着理性思考,却选择性狂欢。
一个居民区,错峰购物,人数有限,拍到同一个人又有什么奇怪的?
为了验证新闻是否是编造,特地找到了新闻回放。
这条新闻截取自上海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 4 月 17 日中午 11 点 “民生一网通” 节目第 20 分钟至第 22 分钟。
说实话,看完新闻根本不会注意到这位女士在新闻中出现了三次。
明显是受采访的这位女士更显眼,她也出现了三次。
第三个回公寓的特写镜头,可以看到几位回公寓的居民,在采访党总支书记的画面里也能看到有几位居民登记回家,完全没必要盯着一个 “群演” 拍。
难道理性思考就是对着三张截取出来的照片批判,然后对后续证据详实的解释新闻视若罔闻?
好了 你们说的都很对 下次不要说了
演员就是演技派也要要多换马甲
老曹操了……
这阿姨褥了一堆塑料袋。
抽那么多塑料袋做什么。
从这点上看,不像群演。
如果是演员,为什么要做出褥那么多塑料袋的举动,这有点不自然。
但是,愈描愈黑了。
比如,这位最右,号都没了。
把人家的号都炸了,这一炸,此地无银三百两。
不信也信了。
更新:
现在点进去,号又有了。
强调一下,之前号确实没了,很多网友都见证了。
不信可以去看一下转发,确实没了一段时间,点进去显示「用户不存在 20003」,大家都看到了。
但现在去看,号又出现了。
再更新一下:
答主又去看了一下,该博主发声明了,称「是改名字,不是炸号」。
反正,无论炸没炸号,上海的公信力是消耗殆尽了。
为什么辟谣了,群众不乐意信了。
这个问题不应该反思一下吗?
不是群演是主演。估计不久就会荣升 恭喜 ️ ️
图转自网络。
狼来了,狼来了。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上海 ZF 的公信力正在一点一滴的消耗殆尽
我在等一个上海 ZF 的辟谣!
各位可以思考一下,她要真是普通人,哪来那么大能量辟谣呢。
在上海呆了三四年了,才知道有金山区这个区
这两天
一段关于新闻播出的聊天记录
在微信群里流传
好端端的一条新闻
怎么就被说成是摆拍?
![](data:image/svg+xml;utf8,)
近期,上海金山 “防范区” 里的小区采取 “一户一证” 的方式,让各小区居民分时段到指定商超采购物资。就在上周五(4 月 15 日)的时候,金山区卫清西路上的 “山鑫公寓” 也开启了小区居民分时错峰的购物通道。
从这条新闻的标题我们也可以看出,内容是说的是 “金山防范区有序开放 限时限流购物”。
小区分时开放,那周边当然要有相应的商超供给。**距离 “山鑫公寓”520 米的“华润万家” 超市也开门了。**终于可以 “出关” 了!小区居民的激动之情可想而知,记者也立马出动去感受一波居民们的“热情”。
**可谁想到,拍摄到的一位居民直接被网传为 “金山第一群演”?**为了彻底说明白,4 月 19 日记者又到现场做了一番调查。
网传疑点一,她是谁?为何在一段新闻里反复出现?
记者找到了这位被网友关注的 “女主角” 吴女士,她说自己是居住在山鑫公寓的上海石化退休员工,谈到自己的意外被 “走红”,吴女士是既无奈又委屈。
吴女士:**是托吗?我说怎么可能呢?**网上都是乱喷的,那天我们一解封,我就马上套件衣服出去了,就是怕超市里人多,想早去早回。
超市里我也没注意(拍摄),只顾着自己拿东西,回来之后就是正好他们在拍摄。我家里的人住在浦东的,我妹夫什么的,他都发给我了说,他们经理说我是居委书记。我问他你帮我澄清了吗,他说澄清了呀。我觉得很可笑,太滑稽了!
看到妻子被人误解,吴女士的丈夫十分气愤,4 月 18 日中午也在小区业主群里帮着妻子澄清了事实。
![](data:image/svg+xml;utf8,)
网传疑点二,就这么巧?老是拍到她?她是记的 “托” 吗?
超市监控画面显示,被质疑是 “群演” 的居民吴女士是在当天下午 2 点 55 分左右进入超市。
而记者是在当天下午 2 点 58 分左右进入超市。时间间隔将近 3 分钟,并非网友所说事先安排好一起进入超市。
为了彻底弄清此事,记者随后又赶到了这家超市内,在先后问了 4 位顾客后,终于找到了一位在 4 月 15 号当天也曾来过的消费者。
_
_
顾客张女士:15 号的时候是可以正常出来购物的,我来的时候,在门口排队大概十来分钟的样子,进来的时候人流量也是比较少的情况。确实是有这些顾客来买,我觉得不存在摆拍的情况,我觉得没有必要摆拍。因为如果真的是好的话,不管怎么样展现出来都是好的,没有必要去作秀。4 月 15 日我也来到这边,就是这里。
那为什么在超市拍完,小区门口又拍到这位居民?
根据导航显示,**记者拍摄的小区距离超市仅 520 米,刚巧该居民和记者的节奏重合了,**记者拍完超市购物,再到小区门口拍摄居民有序返回的时候,又拍到了吴女士。
住在小区沿街楼栋上的宋阿婆,当时正好目睹了小区门口采访拍摄的整个过程。
宋阿婆:肯定是真实的,因为我就住在这个楼上,看得清清楚楚的,因为外面不能出来,我就趴在前面看,正好看见他们这样(拍摄),我就住在这个三楼。
网传疑点三,播出时,身份条字幕显示,她是当地的书记?
其实如果网友们看完整个报道,是不会有这个疑问的。当天记者采访的卫清居民区的党总支书记寿玲妹。
_
_
寿玲妹 卫清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我是卫清居民区的党总支书记,她只是我们小区里的一位居民。
那为什么当吴女士出现的时候,会有 “石化街道卫清居民区党总支书记” 的身份条呢?**其实这属于电视新闻常用的剪辑方式。**为防止一段采访太长画面单调,我们会在采访视频中插入相关画面。
吴女士出现的画面其实就是辅助性画面,当大家看到这幅画面的时候,是可以听到石化街道卫清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寿玲妹的采访实况声,所以,大家看到的画面上的身份字幕指的是被采访者,也就是后来画面中出现的寿玲妹书记本人形象,并延续至采访结束。
事情的来龙去脉就是这样!
随着封控时间延长
人们生活不便、心情也颇烦躁
看到防范区的居民们可以走出家门购物
羡慕之余犯嘀咕、有疑虑可以理解
但是,在未经证实的情况下
把疑虑当成 “事实” 发到网上就太不负责任
把正常购物的市民称为 “群演”
也要考虑对他人造成的伤害
上海一警察背居民上楼背的是假人?
这种揣测是一种伤害
近日,网络上流传一则关于上海闵行区的新闻报道,讲述的是警察深夜帮助一位患病居民回家并背上四楼的故事。有网友指出,画面一开始,这位居民全身看起来是白色的,随后在背上楼的过程中,全身又变成了黑色。据此,网友认为是拍摄方在造假,背的可能是 “假人”。
△ 网友质疑的视频片段
为此,上海辟谣平台向视频的拍摄方闵行区融媒体中心求证,对方表示,拍摄现场均为真人真事,并非道具 “假人”。之所以造成误解,是因为警察执法记录仪运用的是热成像的工作原理,开启的是白热模式,这意味着当光线不足时,所有热体呈现白色,便于在黑夜中寻找目标。当光线足够时,就会转为正常拍摄,于是正常物体的颜色又显示出来。而老式小区楼道一般采用感应式灯光,因此拍摄模式随着灯光的出现和关闭,不断切换白热模式和正常模式,让大家误认为画面在 “造假”。
闵行区方面还提供了警察执法记录仪记录的完整视频内容。上海辟谣平台查看了这段 1 分 48 秒的执法记录,发生在 4 月 8 日晚上 21 时 59 分左右。视频显示,身着防护服的警察和患病居民均显示为白色,镜头内的景物均呈现黑白两色。进入楼栋口不久的第 46 秒,画面突然显现了楼道内一角的黄色灯光以及另一处的白色照明灯灯光。还能清晰地看出周边邻居的棕色大门、红色对联。紧接着看到画面里出现的这位居民,实际上身着的是黑色衣服、红色鞋子。
以下是执法记录仪记录的完整视频内容:
希望网友们不要在毫无根据的情况下,随意揣测,要知道这种揣测会给那些在抗疫一线付出的人们,带来巨大的伤害。
司机开救护车进上海一小区买烟?
非上海 120 系统车辆,司机已开除
4 月 19 日,记者多方核实,该救护车并非属于上海 120 系统车辆,属于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院方透露,该车辆为医院负责接送医护人员和运送物资的后勤保障车辆,经调查,当日这名司机在值班期间将车辆挪为私用购买香烟。该事件为司机个人行为,因严重违反医院的规章制度,目前医院已对其作出开除处理。下一步,院方将会加强对车辆和人员的管理和教育,引以为戒。
京东快递进不了上海康城小区?
莘庄镇回应
“上海康城办公室不给京东卸货送货,
导致我们住户
很多东西进不来或被强制退款退货,
请帮解决这个问题……”
4 月 18 日下午
记者收到了闵行区莘庄镇
一名上海康城小区居民戚女士的求助
该居民反映
▽
上海康城办公室不给京东卸货送货,周围别的小区都可以,唯独康城办拒绝卸货送货,导致康城住户团购的很多东西进不来,或被强制退款退货,打 12345 也没用,居民们都很着急。
记者留意到
网上反映京东快递进不了康城的网友
并非戚女士一人
网友 “Carolyn H” 说:本人坐标康城,下午也接到了京东电话,通知 “小区不让京东的物流卸货,让我退单”。康城作为全上海最大的小区,人口大约 4 万人,在隔离的日子里基本靠小区里唯一的营业超市、团长们和跑腿小哥过活。好不容易京东采用采用“自杀式” 物流可以配送了,却被小区物业和所谓的康办拒绝卸货。
有网友晒出了自己收到的京东短信,短信上说:您好京东快递,由于你小区物业原因不让我们快递进去送,物业不允许你们下来拿,小区志愿者不给送…… 由于整个康城订单积压比较大,现在只能为您操作拒收,疫情过后如果你有需要的话,请您再次购买。
网友 “文甲吴” 求助说:本人在京东购买了很多婴幼儿必需用品,包括尿不湿、奶粉等,我们小区康办却阻止京东在小区卸货,希望上级政府能够重视当下老百姓平价刚需物资保障的需求。
18 日晚,记者联系了闵行区莘庄镇。镇里反馈说,鉴于康城内居民人数众多,康城社区中心于 4 月 9 日起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康城社区团购报备工作的通知》,规范社区内团购行为,要求报备物资信息、核酸证明等一系列流程。经镇里了解,4 月 17 日晚,京东快递未通过报备流程,也未与康城社区中心提前取得联系,直接将大批货物运送到康城南门卸货。因不符合康城团购规定,鉴于康城目前疫情形势,物业无法开展配送服务。而京东向居民发的告知拒收短信,内容存在偏差和歧义,引起居民误解。
莘庄镇透露,针对这一情况,康城社区中心正积极与京东康城片区进行沟通,希望京东按照康城社区团购流程进行报备。4 月 17 日晚当日送达康城南门的所有京东快递,康城物业和志愿者们一直在积极协调人手帮忙派送。18 日凌晨 3 点,所有这批快递已经全部送至居民所在的楼洞。到目前为止,康城南门已经没有京东的快递积压,这一情况,与京东发给团购居民的短信内容是有出入的。
19 日上午,莘庄镇对记者表示,由于是疫情期间,没有报备的快递大批量进入居民小区,容易造成安全隐患。基于此,康城物业已经与京东新桥站负责人进行了沟通,并于 18 日专门召开了座谈会,要求京东方面给出后续快递物流派送的方案,其中包括控制团购品类、履行非必要不团购不下单的要求,对团购物品分期、分类配送,不要一次性大批量配送,以减轻小区物业和志愿者人手不足的压力。“我们会根据京东给出的后续快递物流派送方案,然后还需要最后敲定,今天双方还要再进一步沟通。” 莘庄镇相关人士说。
19 日中午,负责上海康城社区配送的京东快递站点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此前早已和社区进行了送货相关的报备,**4 月 16 日、17 日也有在送货,但送货量非常小,18 日接到通知说要暂停配送。他表示,**期间一直在和社区沟通,看能否安排快递员或者志愿者在社区内部协助配送,但一直未有反馈,**4 月 18 日,在与上海康城社区方面临时一起开了个沟通会,社区方面要求给出具体的方案以及道歉信。
最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接触更优秀的人也可以让你成为同样的人,欢迎关注官方公号:灰产圈
灰产圈: 培养你的发散性思维 解密互联网骗局、实战揭秘互联网灰产案例、网赚偏门项目解析、分享网络营销引流方案。深挖内幕、曝光各类套路
灰产圈
109 次咨询
4.9
社科人文领域答主
225248 次赞同
去咨询
以前为了宣讲我当时公司产品的时候,
毕竟高新科技行业,一般人讲不来,说技术高吧其实算不上,但是稀缺性够高,
我比较全面,所以我上,
有电视台来拍摄,有领导来视察,
那些市民我一开始还以为是真的市民,
简单对过之后发现这些 “市民” 根本就心不在焉,
问问题的时候情绪寡淡,就是那种很麻木的样子,
另一边摄影机跟着主要的记者拍摄,
这群市民就开始不咸不淡的晃荡,等到摄像机跟记者要走过来的时候,
“市民们” 立刻开始做出姿态提问,我就适当解答,
摄像机照过去了,然后 “市民们” 又恢复了刚才麻木的神采。
你说这群市民是演员么?你说我是演员么?
我肯定不是演员,我一开始还挺激动的,为了这次采访准备了不少,所以我肯定我自己不是演员。
这群市民一开始在我眼里也不是演员,毕竟我第一次接触他们,真的把他们当作来参观的好市民了,
然后我思考过后,发现我准备那么多一点都没用上,我就是个猴,
我立刻领悟了,我跟他们都是演员,
市民是有经验的群演,拿钱办事,照章办事,该表演的时候不含糊,
我是冤大头被迫入镜,随便换一个能够讲这一套的领导或者演员,根本就不需要我站在那讲解,
人生如戏,都 TM 是戏。
至于这位大姐或者小姐是不是演员,无所谓了,
反正能拿钱办事,演不演又有什么关系,至于是主动出演还是被迫出演,又有多少演艺经历,
根本不重要,
重要的事实是,每个电视台都有这么一群需要的时候拿出来用的群演市民,
电视台赚到了宣传效果,群演市民能拿钱参与度高,
表演效果虽然不是很好,连我都能看得出来,
但是宣传效果有了,够了,
宣传么,包装么,我懂,
我为什么这么多牢骚?
当初拉我上台配合演出的时候,不给我钱,上电视还卡我镜头,
啊呸!浪费我准备那么多时间,我现在就在这里讲一讲真相,
我说的不是任何一个电视台,但是却是每一个可能的电视台。
辟谣了,不是群演,是主演
破罐子破摔,你能奈我何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精选评论
![](data:image/svg+xml;utf8,)
如果不是摆拍,记者又是怎么快速找到她,采访她辟谣的,好怪异。毕竟只靠脸找个陌生人并不是那么容易
很显然,上海有一帮忍者朋友。
我相信这位女士,一定是高级黑蓄谋把她都都拍到镜头里然后剪辑在一起的!!!
1 个月前,无需辟谣。
没有人相信谣言,大家心中的上海不是这样。
1 个月后,你只管说,我只管听。
大家心中的上海或许本就是这样。
现实比电影还魔幻,她确实不是群演,
她是:
这不重要
狼来了喊多了还有人信吗?
最近最打脸的莫过于辽宁辟谣 “上海辟谣”,打的啪啪响!
不然呢,难道该女子还大大方方承认自己是群演?
然后等着政府上门找喝茶,之前的群演费用也得退回去?
相信自己的眼睛,不要相信别人的嘴
很正常吧,记者进去拍了几分钟,刚好都拍到了她而已,本来超市里人也不多。
主要互联网上的喷子都很无脑,首先是不相信政府,不管是上海还是哪里的事情都一样,这些年有好多事是喷子无脑反政府,然后被啪啪打脸了。
其实正确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就事论事。政府有时候会撒谎,有时候是真的,要具体分析。喷子的思维就比较二极管了:上海政府的辟谣曾经有很多假的,那么它们所有的辟谣都是假的,其实上海政府真的辟谣也很多,上不了热搜而已,因为互联网的流量是由喷子们决定的,要求一件新闻必须要有喷点。
在他们精选评论之前,我相信这位大姐不是群演。
在他们精选评论之后,我相信这位大姐不是群演,是主演。
这件事里不被信任的是媒体和某些辟谣爱好者的作风。
我看到了上海市和媒体的辟谣,我相信他们的话。
但是我还是不知道上海市当前的整体情况啊,同时我看到的其他新闻还是在报道上海周边省市县乡镇出现了传染啊。
以结果论,上海市现在折腾快一个月了,疫情还是比较严重啊。
今年上海的 gdp 不知道多少钱,但是全部平分给被封城的 2500 万人,这种声音就会自然消失。
绝不可能是群演!
我是大女主!
哈哈哈哈哈哈,死鸭子嘴犟
常规操作不要奇怪,以下是合订本
网传西安媒体发布的一则视频中出现了两个身份不同的「马雪娥」,这究竟怎么回事?如何看待这一事件?
他们知道他们在说谎,我们知道他们在说谎,他们也知道我们知道他们在说谎,奈何他们不承认他们在说谎,并要求我们也不能说他们在说谎!
为什么要污蔑人家是群演?
新闻里找个熟脸拍摄不可以嘛,就是简单的跟拍吗,这位女士气质出众,举止端庄,戴着口罩也挡不住,自然被摄影记者挑出来拍摄,几个场景都有也是很正常的,因为本身防范区出门就是有严格规定的,不可能看到满大街人,满超市乱逛的,所以我觉得总体非常合理。
但是用这个新闻片段来表达上海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就没啥逻辑了。
这个视频要拍摄成功需要满足 14 天小区全阴,还必须在所属街道有一个那么大的超市,并且超市正常营业接待零散消费者,还要挑准时间在多个场合拍到同一个人,未免让我这种关了快一个月的封控区群众有点嫉妒了。
那么问题来了,是封控区疫情回落更能体现上海抗疫成果,还是防范区能出来购物更能体现呢,高下立判了啦。
其实很有可能就是电视台摄影师懒的缘故。
我举个一个例子,佛山电视台,有几乎 5-6 年,经常有新闻几乎每一次街头访问市民就是例牌一样,到佛山季华五路东建世纪广场天桥上访问一个,然后下了天桥面向东建采访一个,再面向马路背景是天桥再来一个。而且我甚至怀疑是不是连时间都是固定的下午两三点的时候去拍。
我不知道是不是群演,但如果一直在同一个地点拍摄的话,懒是肯定的。
你以为网上这些质疑是质疑?
它们只不过想借此来一场阿拉伯之春而已,可惜到今天,这套只能去第三世界玩玩。。。
这是上海这个防疫优秀生在抄西安那个防疫少年犯 “马雪娥” 的作业。
只不过西安当时大部分地方已经解封,有关部门想搞个锦上添花未遂;
而上海这个根据目前的情况,纯粹是屎上添花了。
特约演员指的是电影、影视剧中的小角色,通常只有几句台词,或在电影中具有某一片刻的戏剧意义。亦称 “小明星”。特约演员一天收入 500—1200 元,有一两句台词,或会在镜头前稍微露下脸;中特约演员一天收入 1500—5000 元,需要有较好的演技和经验,大特约演员一个镜头能有五千—几万元的收入,在演艺业内小有名气。
群众演员或称 临时演员,香港俗称:茄哩啡、临记或路人甲,是指饰演闲角如贩夫走卒、餐厅内食客和路人等的演员。群众演员工资大概为 150 元一天,工作八个小时,超时后每小时加 20 元,晚上、凌晨,下雨天,拍戏收入可能达到加 30 元每小时。
问: 你是不是里边的群演?
答: 我不是群演,你们造谣!
os: 菜主角我配角,明明主演,谁特么群演?
上海市的辟谣精髓,大姐属实玩明白了。
大家大多是借题发挥,至于想说谁,不言自明。
群演?你未免太瞧不起姐了。
请叫姐相关工作人员。
董卿:我不是托。
难道只有我好奇:
哪家公司这么年轻就可以退休了吗?
我真的要笑死了,脸皮哪能介厚
就你们屁事多,疫情过去,再过个两年,不都是中国抗疫史上的奇迹,上海不一样是英雄之城?
武汉封城的时候,鄂州派出所辅警家属晒吃不完的菜,黄冈还是黄石饿死的残疾小孩,武汉垃圾车不洗就直接拉猪肉等等等等都忘记了?当时喷的点还少?现在不一样是英雄之城?
大姐说得对,她「绝不可能」是群演!
群演露个面就得领盒饭,大姐一口气出演这么多,绝对是专业的… 主演。
“塔西佗陷阱”,得名于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
这一概念最初来自塔西佗所著的《塔西佗历史》,是塔西佗在评价一位罗马皇帝时所说的话:“一旦皇帝成了人们憎恨的对象,他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同样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厌恶。”
之后被中国学者引申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指当政府部门或某一组织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建议辟谣之前,先修好内功,有力度、速度、精度、温度、还有幸福度。
然后无需辟谣,自然无往而不胜。
如果啥都没有,睁着眼睛瞎辟谣,只会更进一步摧毁公信力。
有没有一种可能,其实真的不是群演?
只是收了钱,按要求在固定位置买菜罢了。
建议上海学习一下什么叫辟谣。
人们会下意识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生活常态去判断一件事物的真伪
难怪现在电视剧水平直线下降呢,原来剧组都跑这里了
对于在上海的人来说 金山就是另外一个世界 老实说 爱怎么演怎么演 反正他们都清零了 连隔壁苏州都比金山能代表上海
已经没人信上海官方辟谣了,分明是最大造谣者
是灵活退休的那种退休吗
其实,就算是纪实的新闻,很多为了镜头效果,都会重新摆拍一下,大家应该都清楚吧,这还专门辟个谣?
有一句话叫,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再四,这波辟谣很难相信
流调怎么做的,就怎么把几个人找出来不就得了
坐等上海 zf 找出几位一模一样的人
这届网友眼神都不错,上海别想着糊弄人
知乎用户 好白菜都让猪拱了 发表 官媒都是王八蛋,这话就摆这儿了。 前天晚上不只是钱文雄的自杀传遍朋友圈,同样得到大量转发的还有老太太跟社区的录音。就是那个患病希望去医院但是迟迟得不到安排的老太太,和那位已经做了工作但是没有任何效果完全不知 …
疫情爆发以来,中文舆论场中有一种声音:生命无价,所以不惜代价防止病毒传播是完全值得的。确实,对每一个个体而言,自己的生命是无价的。但宏观政策的现实并不如此温情:生命是有价的,甚至还可以被相当准确地量化。公共卫生学的一个基本前提是人类社会可以 …
知乎用户 搜狐新闻 发表 上海为什么被骂? 妖由人兴——《左传》。 上海的诡吊:不是主义就是生意。不是人才就是人精。 一切行为的背后都有目的。 说白了,或者人精们的生意经才是所有反常的本质。 只要把人精和生意这两个关键词嵌入反常的上海,一 …
今天有两篇爆文,都是关于上海的,一篇是《上海人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一篇是《上海逝者》。后者推出数小时后已经打不开,前者则坚持到了16时47分左右,同时创造了微信公众号推出10年来的一个奇迹:不但“阅读”、“在看”、“点赞”,都是10万+, …
知乎用户 毛肚不爱吃火锅 发表 通过辟谣一个假新闻,掩盖另一个真新闻。 1.《华亭宾馆隔离点几百例阳性泄露》 官方: 系谣言。 答案: 是几千例 2.《曹阳小区老年队集体阳性》 官方: 系谣言。 答案: 整个老年队阳性 3.《上海正在建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