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上半年 GDP,北京首次超过上海,怎么看?
知乎用户 刘振 发表 我的天 都这么玻璃心的么? 咋了???说北京坏话了??? 我就贴了个数据。。。急眼了 有这精力好好工作,多交点税,给中央缴点财政不好么 难不成都是一个个都是正黄旗老北京人了?不用交税? 北京真棒 知乎用户 澎湃的海 …
你开个工厂,随着发展,你需要扩张,你可能会投资建新厂,于是你要更大的场地,市区不行就郊区,郊区不行就郊县,郊县不行就邻市、邻省,然后需要更多的工人、大学生等等。
随着时间推移,从你的工厂出去的人自己也可能会开厂子,可能做相同的业务,也可能做上下游的业务,开在各种不同的地方,但不会距离太远,因为供应链在这里。有人开厂子,就需要招工人、招大学生。
久而久之,产业聚集就形成了。
你开个投行,随着发展,你需要扩张,你只需要在写字楼里面再多租点办公室就行,写字楼市中心多得是,管够,要多少有多少。就算 1 个投行变成 100 个投行,市中心的写字楼也不可能容不下,连郊区都不需要去,况乎邻市和邻省。而且投行有啥上下游和产业链可言?投行需要招工人吗?
你别说北京旁边的河北了,你就说北京自己的郊区:延庆平谷密云顺义门头沟大兴房山又发展得如何了?甚至你就看市区的丰台又吃到多少东西海朝的转移了?
要知道,北京 8.5 成经济是三产。
兄弟们,别点赞了,我只是分享了我的一个片面的看法,看起来就像我刻意黑北京似的。
其实我更想看到评论区喷起来,对事不对人的那种喷,这样大家都能有一些观点的完善。
我的观点一定是非常片面的,但是我是真的觉得这份不便利是导致北京周边得不到发展的很重要原因。
原回答:
看了高赞们回答,我都笑了…
但凡从河北去过北京,并且从浙江江苏去过上海,就知道这其中的差别了!
离北京最近的北三县,都是平原,隔了一个潮白河,那是各种检查站!让你明确知道你不是北京人,就是严重不方便!长三角哪条河不比潮白河宽??
从苏州去上海,我竟然不知道界线在哪儿,没有哪怕一个检查站,恨不得地铁都快互通… 北京到三河的城铁,喊了十年了,没有…
北京的发展,连天津都不带!还想着带河北?这是要笑死我?
我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北京产业不可能外溢给周边城市,或者一些产业不会往北京周边放,同时利用北京的人才资源。而上海是可以的。北京检查站的这个单向通行性,基本杜绝了产业往周边流动。
举一个亲戚的例子吧,他刚毕业时在一个跨国公司工作,上班需要去苏州,所以就蹭一个学长的车,他们人都在上海住。后来这个学长创业,需要一个前端平台,他就用业余时间给写了一个,然后进入一个创业圈子,现在是一个创业公司 1 号员工,老大是这个师兄的同学。
他们进出上海市,没有任何限制,不用怕迟到,不用担心回上海被卡半个小时,相对轻松很多。
在北京敢考虑住在北京,去北三县上班的情况吗??上下班就两个路口,能急出问题。
有一个说法,要想富,先修路。河北上来就被从中间扣掉了两块。怎么富?
我觉得河北的条件不比我们山东差,平原大,港口也有。但是看看山东的高速公路,再看看河北的。
——为什么上海旁边的江苏浙江经济发达?
——题主啊,江苏浙江经济本来就发达,和在不在上海旁边有必然联系吗?“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的时候,还没有上海什么事呢……
先说一个很重要的立论,上海既是江浙经济发达的结果,也是江浙经济发达的原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内这两句话都对。因为——
1)开埠之前的上海县城,以及如今归入上海市域的嘉定,青浦,松江等地,在历史上都是江南地区的一部分,江南地区在中国被迫进入海洋贸易时代前,已经是经济上最发达的地区了(换而言之,1840 年之前,江南实际上也是内陆地区而非沿海地区)
2)上海的城市规模急剧扩大的根本原因,是太平天国战争导致苏南浙北不少地区的居民大量逃难至上海,洋人刚刚建立起势力的上海,反而成为中国人躲避战火安身立命的避难所(想想是多么讽刺的事情),苏南浙北吴语区的人口也就此开始大量定居上海
3)此后在上海快速兴起的过程中,最为中坚的力量,莫过于苏南地区的民族资本家,以及宁波地区的商人群体。“上海人” 这个群体,本身就是由本地人(即原属于江苏,1958 年后划归上海的各县,包括宝山,嘉定,青浦,松江,上海县,金山,川沙,南汇,奉贤,以及本人父系祖籍崇明),苏南人(以苏州人最多,无锡人其次,亦有为数众多的常州人,常熟人,宜兴人,丹阳人等等),浙北人(宁波人最多,绍兴人其次,其余诸地也都有较多人口,杭州因为是大城因而相对较少),南通人(包括南通本城和海门,启东),扬州人,苏北人(以盐城人最多)所构成的
换而言之,“上海人” 的祖籍,普遍都有苏州,无锡,宁波,绍兴四地之一
4)19 世纪下半叶开始上海的繁荣,也加速了本地,苏南,浙北,南通,扬州这些地区的人士流入上海,而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由于漕运废弛导致苏北地区社会经济秩序的崩溃,以及因此而造成的后续天灾人祸,也令以盐城人为代表的苏北地区居民大量流入上海,上海也再一次成为周边地区民众的避难所
同时,不仅是上述地区的居民大量进入上海,同样还有山东,安徽,福建和广东四省的大量居民,在这段时期内进入上海
5)1958 年行政区调整,原属江苏的 10 县划归上海,上世纪 80 年代,江苏开始撤地建市的历史,其中昆山,太仓,常熟,沙洲(现张家港),吴江,吴县(现已划归市区)这 6 个县划归苏州,超级地级市的历史由此开启
6)作为中国的工业和经济中心,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工业体系开始升级,上海的产业规模开始做大,需要的上下游产业规模也开始不断增加,因此环沪地区在改革开放之后,迅速通过 “苏南模式”,依托靠近上海的地理优势,经济开始得到快速发展。最典型的是昆山,一方面承接上海,一方面承接需要产业升级的大三线企业,此后又利用台资发展起来,直至如今的中国最强县;而苏州本身也在 1992 年李光耀访华后开始着手建立工业园区,就是如今的苏州工业园区
随着中国的产业发展升级,苏南地区先是依托上海,再是通过自己的独立创新,杀出了一条道路,到了 2021 年,苏州的工业总产值已经可以与上海分庭抗礼,上海 - 苏南 - 浙北地区已经成为全世界产业最完整的地区
7)相比于苏南,改革开放之后,浙北地区(杭嘉湖地区和绍甬舟地区)最初的发展,跟上海的关系反而不是特别密切。相比苏州无锡,同为环沪城市的嘉兴,以及近沪城市湖州,接收到的上海溢出是比较有限的,杭州作为强省会,本身的产业结构也比较完整,无需特别借助上海去发力,而宁波虽然与上海渊源很深,但在地理上和上海之间有杭州湾的天堑,因此受到上海的直接辐射也相对有限
但是浙江人对上海的影响力,在新的时代里仍旧继续着。随便举一个例子,上海作为中国快递业的中心,靠的仍旧是一批来自杭州下辖县桐庐的浙江人,他们在上海创立了我们耳熟能详的三通一达,也开启了包邮区 “通达” 的历史
上海本身就是以苏南(甚至 “本地” 也可算作苏南)和浙北人为首所快速崛起的一个城市,自然而然地,在早期上海崛起并成为中国工商业乃至文化中心的过程里,最重要助力的也是来自苏南和浙北两地的人士。同时,改革开放之后,长三角核心区域,特别是苏南地区的迅速发展,也和上海这个工商业中心的能级密不可分,从而也慢慢形成了上海 - 苏南 - 浙北这个经济发达,互补性很好的长三角核心地区——上海的历史,本来就是和苏南,浙北相互依存,一荣俱荣的历史
甚至到了现在,我们很容易发现,整个华东地区,凡是能够在地理上更快承接上海 - 苏南 - 浙北这个超级经济圈外溢的地区,就更加发达,比如皖南地区的马鞍山和芜湖,小马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跟南通不相上下,甚至超过了长三角老 15 市的扬泰二州,以及浙南的衢州和丽水,而芜湖也已经超过苏北各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芜湖人均可支配还是超不过衢丽二市,足见浙江的民富)
================================================
我在另一个回答里早就提过一句话,北京作为现代城市的历史底蕴远远不如上海,看完我上面非常粗糙的上海近现代发展史,诸位是否能够明白一二?
首先我们来弄清楚一个概念,河北是否真的天生就是穷困潦倒的地方?**不好意思,以河北 “糟糕” 的自然禀赋,七普 7461 万,比法国或者英国全国更多的常住人口是怎么来的?**河北的自然禀赋,相对于太湖平原的苏锡常和杭嘉湖地区,那的确没法比——不仅河北没法比,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没地方能比。问题是,比不过太湖平原 = 自然禀赋差?这话听着就像数学水平比不过高斯和欧拉就是垃圾一样可笑
地理上的事实是,河北多山,但同样拥有幅员辽阔的大平原,而且河北的山主要还是在西部和北部,辽阔的华北平原是由北京,天津,河北所共同拥有的,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尽管背靠着太行山,但都位于水流相对充沛的大平原上。至于以高中而闻名的衡水,以及河北唯三临海城市之一的沧州,更是全境基本都位于大平原上,且水资源并不稀缺
如果河北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如长三角核心区的太湖平原,我想也不会有太多人去苛责北京什么,因为大家也不是拿着河北和世界上最得天独厚的一块宝地去比,但是
1)2021 年,河北的人均 gdp,在我国内地 31 个省市自治区里,排名第 27 位,全国范围内仅高于贵州,广西,黑龙江和甘肃四省
2)建国初期,天津是中国第二大工商业中心城市,仅次于上海,到了 2021 年,天津的 gdp 已经钉死在了全国第 11 名,早已被上海周边的 “最强地级市” 苏州,“电商之都”杭州所碾压,也已经明显落后于南京,甚至在 2022 年上半年已经被宁波无限追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天津早已经被同为北方港口城市的青岛甩开
3)环京的河北城市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甚至已经开始明显落后于多山的环成都地区,以及环西安,环长沙地区,要知道成都可是被黑了多少年的 “吸血城市”,西安长沙也是再典型不过的一家独大城市——甚至,就算是环郑州地区,都要比环京地区发展得好一些
这事情夸张到什么地步呢,保定,张家口,衡水的人均 gdp 只有 40000 人民币出头,其中保定和张家口都是接壤北京的地级市。上述三个城市的人均 gdp,低于山东省,山西省,江西省,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所有的城市
让一个拥有大片平原,水草也完全不能算贫瘠的省份,发展成如此感天动地的模样,是谁的罪孽?其实真的别怪天津,人家从建国的全国老二,改开时候的全国老三,跌落到现在这个惨兮兮的样子,要是还怪罪天津也真的挺可怜的,所以 “环京津贫困带” 这叫法,真的是对天津太苛刻了
更何况,河北是不是从来都那么萎靡?答案显然是否定的——2003 年,河北最顶峰的时候,gdp 总量曾经排名全国第五,仅次于 “四巨头” 粤苏鲁浙。那时候,北京的 gdp(3663.1 亿)仅仅是河北(7098.56 亿)的一半多一些。到了 2021 年,河北(40391.3 亿)已经跌落到全国省市自治区的第 13 名,仅仅勉强压过北京(40269.6 亿),而同时河北的人口总数则高居全国第六
=========================================
顺便再说一句,自从新世纪以来,总体上国家的经济发展差距是在缩小的,内陆地区中心城市,在软件硬件水平上,和上海这样的城市,差距从曾经的肉眼可见,到现在已经差距不大,而各个省份的 gdp 总量也在不断超越上海
2000 年,gdp 总量高过上海的省份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河北,辽宁七省
2021 年,gdp 总量高过上海的省份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湖北,福建,湖南,而安徽的 gdp 总量已经不断逼近上海,很快应该就会完成超越
辽宁是因为东北的整体衰落,暂且不表,而唯一被上海反超的关内省份,就是河北,而河北同样也是人口 7000 万以上的省份里,唯一 gdp 总量不如上海的
另外跟大家说一个可能很多人不相信的事情,石家庄的 gdp 一度是高于南京,雄踞全国前 20 的
这事情,你们品品究竟是为什么
因为北京的发展靠权,上海的发展靠商,这是核心本质的不同。
靠权的发展是怎么样呢?
靠权的发展是垄断,是特许,是批文。
所以你看到北京非常容易形成圈子文化,圈子里有大哥,大哥有消息,有特别通道,有背景,这一群人围绕一个大哥身边互通有无,走的是正常的商业规则之上的规则。
所以你看到北京的人做事的人喜欢画大饼,喜欢立高度,喜欢和政治人物去挂钩。
这样围绕人,围绕政策去做的商业活动,资源必然会集中涌向核心,导致的结果就是周边越来越穷,北京越来越富。
而靠商发展是合作,是协调,是配合
所以你看到上海人讲契约,讲规则,合作中规则大于人情,精打细算的拟定合同,痛痛快快的执行,合同怎么写就怎么做,没那么多弯弯绕绕。
商业的发展取决于资源的调配和流通,以一个企业的生产周期为例,上海市内精英人才负责研发,金融和营销,上海周边的苏锡常负责生产制造管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互相协作的闭环。
这样围绕产业发展的去做的链条式商业活动,自然而然会带动周边的发展,因为他们是一体化的系统。
这里夹带一下广东的发展,珠三角的经济发展链条大致和长三角一致,区别在于长三角的企业更大(国企多,外企多),产业化更多元完整,所以上海的产业辐射更广,而珠三角的企业小(民企多),辐射的范围也小,只能集中于广深佛莞。
——————
关于封城的事~你们真觉得上海做的了自己的主吗?怕不是美国电影看多了,州立法?
因为北京旁边的河北省,有保定市、廊坊市、张家口市、承德市四个地市。
张家口和承德受制于地形因素,山地多、平原少,加之位于北京上风上水的方向,很难布局大型工业企业。
在 2016 年之前,张家口也好,承德也好,其实还都有大型的钢铁企业,之后逐渐迁移到了河北省其他地方。
但是无论如何,张家口和承德,受制于地形、人口以及北京等因素,很难成为经济高速发展的区域。
保定和廊坊,则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地方是河北发展的边缘化区域。
京津冀一体化也好,京津冀协同发展也好,其实在河北真正生根落地,主要是因为雄安新区的设立。
从一体化到协同发展转变的过程中,河北省主推的策略是什么?是石保廊创新发展试验区。
之所以推这个策略,原因就在于,谁都不傻,谁都能看得出来,京津冀想协同,首先要找的地方是和京津挨着的地方。
但是无论是保定也好,还是廊坊也好,这都不是河北省的中心城市,也都不是河北省重点发展的城市。
河北省其实对京津冀协同也好,一体化也好,并不上心。
这就跟河北省对高校发展不上心一样。
原因就在于,河北省是一个沿海省份,省会石家庄位于极其内陆的地区,距离太行山十分近。
把这样一个省份交给任何人规划,都是一个烫手山芋。
天津隶属于河北之时,就能明显看出来,天津已经逐步把渤海湾区域的港口地域逐步圈起来了。
即便如此,河北省仍旧有一大片的沿海区域。
但是河北省会三迁之后,新省会石家庄距离河北沿海区域实在是太远了,所以河北省从省会迁往石家庄之后,几十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建设新省会,外加发展河北的沿海区域。
京津冀,从来都不是河北省发展的主旋律,即便在雄安新区设立之后,京津冀的协同,更多的像是北京、雄安、廊坊、保定部分县市之间的发展。
河北的省会是一个发展的大重点,而河北沿海的黄骅和曹妃甸是小重点。
黄骅也好,曹妃甸也好,其发展和西部地区有着极大的关系。
因为这两个地方的港口,主要是运输煤炭的,而煤炭来自于内蒙古、陕西和山西。
黄骅港有神黄集团的朔黄铁路,此外还有河北自己投资的邢黄、邯黄铁路。
曹妃甸有北京的首都钢铁,此外还有河北自己投资的张唐铁路。
而无论是黄骅还是曹妃甸,都有河北各地市迁往的大学。
黄骅在沧州区域的经济、税收,曹妃甸在唐山的经济、税收,都是位于绝对前列的,而这两个地方,也都是在河北位于绝对前列的。
这和河北省的发展策略有很大关系。
至于石家庄,更不用多说,石家庄是用河北全省的资源堆起来的城市。
石家庄的主要高校,河北师大是天津、张家口、保定迁移的高校合并组建的,河北医大是保定迁移过去的,河北科大、河北地质、河北中医学院等高校,也都是天津、保定、张家口等地迁移的。
石家庄大量的医院、博物馆是从保定迁移出去的。
除此之外,石家庄的省属国企,是河北省利用整个省份的优势国企组建起来的。
这也是为什么石家庄在河北省的税收那么高,曹妃甸在唐山的税收位列第一,黄骅在沧州的税收位列第二。
原因就在于河北资源的分配,主要是分给了这几个地方。
曹妃甸的前身唐海县,在 2008 年左右,GDP 也好税收也好,都处于唐山各县倒数,但是现如今已经是第一了。
而石家庄,虽然受限于地理位置的劣势,在高铁建设上很匮乏,但是河北省给石家庄规划了一个庞大的高速公路网络。
比如为京港澳高速绕城修建的新元高速,再比如为增强石家庄的高速地位修建的太行山高速、西阜高速。
而河北省修建的太行山高速,迟迟没有得到河南省的回应。
因为在此阶段,河南省一直在推的高速公路是安罗高速,用来对接湖北省的武大高速,这条高速向北修建的话,会经过河北广袤的平原区域,然后直接到北京。
而这些河北平原的县城,是没有直接到北京的高速的。
从这方面来看,也不难看出,京津冀协同也好一体化也好,没法推进。
换句话说,河南省和湖北省,其实都远比河北省要更上心,更想实现更多县市和北京联通。
但是在河北省,排除掉北京周边的保廊张承,以及唐秦,其他剩余区域,其实首先要做到的是和省会石家庄的联通,然后再是北京。
这么一搞,就搞不下去了。
HBNP8e"> 石家庄位于北京西南,而河北众多的县城是位于北京正南和东南的,总不能绕个大弯先去石家庄,再绕个大弯去北京吧?
上海旁观的江苏,主要是苏州和南通,这两个地方,是真得和上海对接上了,昆山工业园,距离上海的距离十分近。
但是北京周边一看,有哪个大型工业产业园?
河北省的发展,集中在了石家庄、黄骅和曹妃甸等几个地方。
而这几个地方,距离北京的距离都很远。
北京周边的区域,以房地产为主,像样的工业企业都没有。
而河北的投资,都在距离北京很远的几个地方。
所以北京旁边的河北,怎么可能发展的起来?
有一个逻辑请题主注意一下,上海因江浙而兴,河北因 BJ 而穷,是江浙自古富庶加上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造就了上海的繁荣,而河北不用我多说了吧。
既然题主想让我对比一下江苏和河北,那我就对比一下吧。
首先来看上海和 BJ 的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上海为 0.2:26.5:73.3,BJ 为 0.3:18:81.7,这里面第二产业是指加工制造产业,第三产业是指现代服务业和商业。
这个结构比例能说明什么?说明上海工业占比比 BJ 高,而现代服务业和商业却不如 BJ。为什么?看看上海周边的江苏和 BJ 周边的河北你就明白了——上海起码没有把工厂外迁到江苏,反而凭自己的工业实力影响到了江苏,而且江苏不必 “为了上海的蓝天白云” 关闭工厂;再反观 BJ,为了自己的蓝天白云把工厂推给河北,然后河北还要经常为此关闭工厂,再从河北挖走资源和人才来发展自己的第三产业。就这,你觉得河北经济可能有所发展吗?
其次,江苏可以以发展自身经济为首要目标,河北行吗?河北的首要目标就是要供着 BJ 这位爷!不说别的,答主亲历了今年上半年廊坊 “一刀切” 封城,在自身物资供应紧张的情况下还得留出来照顾 BJ,而廊坊还是河北离 BJ 最近的地级市。试想,苏州需要这样供着上海吗?唉,我们廊坊守着 BJ,是真的命苦啊!
第三,相同距离下,昆山县城到嘉定城区之间,建成区已经连片了,而亦庄到廊坊之间仍然有大片农村。上海愿意让自己的建成区与江苏连片,BJ 却不愿意让自己的建成区与河北连片,这能说明什么我想大家都知道。
第四,江苏与上海之间可以平等对话,请问河北和 BJ 之间可以吗?凡是涉及 “江浙沪一体化” 的工程,没有几件干不成的,但 jing jin ji 的工程又有几件干的成的呢?苏州去上海没有“进沪检查站”,廊坊去 BJ 我想大家都懂吧。
所以,归根结底,上海把江苏当成自己的兄弟,而 BJ 则把河北当成自己的奴隶,自然江苏发达而河北得不到发展了。
京沪至之于周边的关系
是截然相反的
上海是江浙发达的产物
背后则是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汇合
它反过来也反哺着江浙两省与长江流域
和上海不同
另一座城市则是政治城市
它要从本就不甚发达的华北截夺养分
才能养活自己
这一向是单向的索取与孝敬关系
更遑论形成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注意逻辑。上海因江浙而富,河北因京津而穷。
如果说安徽是南方散装省份的代表,那么作为北方散装省份的代表,河北当仁不让。安徽散装,是因为江南省纵向切割,地理、交通和文化中心南京,变成别人家的了。而河北散装,是因为政治、地理和文化中心北京,变成了全国人民的了。天津再割一刀,交通中心也变成别人家的了(河北平原所有河流,都是从天津入海的。天津在河北平原的地位,就像上海在长三角平原的地位)。于是乎,河北只能散装到底了。安徽的散装,还有可能通过高铁、高速逆天改命,河北的散装,基本看不到头。
河北为何会窘迫到这种程度?应该说,从元代定都北京起,河北的命运便已注定。既然享受了靠近首都的好处,那自然也要承担靠近首都的坏处。
让我们从头说起。
战国时期,河北的情况是这样的:
北部是燕国,定都于蓟(北京);西部是中山国,定都于顾(定县);南部是赵国,定都邯郸。中山国先是被魏国灭掉,不久复国。后来又被赵国灭了。此时黄河下游的北流(禹贡河)仍从天津入海,南流也从沧州附近入海。尾闾均播为九河。也就是说,河北平原大部,仍洪水遍布。
两汉时期,沿袭了战国时期的南北二分的传统,将河北分为冀州和幽州。河北之所以简称冀,源于此时(九州的称呼,来源于战国时期的士人,对未来天下一统后的规划,黄河以北为冀)。幽州的治所在北京;冀州的治所先在东平,后迁到邺县。黄河北支已经断流。南支,也已改道到利津入海。海河开始逐渐形成。
其后五胡乱华,列国纷争,到隋唐,河北一统,归于河北道,治所大名(这也是河北这个名字的由来,因为在黄河以北)。
不过这种状况没有维持多久。安史之乱以后,河北群雄割据,河朔三镇形同外国。
五代十国,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北宋的河北,已经变成两国分治了。辽的南京道,和北宋的河北西路、河北东路。大宋为了保护边境,在河北设了许多战备州。黄河短暂改道,流入河北。
到了南宋,终于都归金国了。但是金国直接把首都迁到北京,称中都。河北四分,北为中都路,东为河北东路、西为河北西路,南为大名府路。
到了元代,河北终于归于一统了,不过,全都是中书省直辖。因为首都在北京(当时称为大都)。
明成祖把首都再次迁往北京,河北终于有个称呼了,叫北直隶。然而,北直隶并不是一个省,而是归六部直辖。
到了清代,继续定都北京。继续被直隶。但好歹算个省了,先有直隶巡抚,后有直隶总督。
也就是说,从元代到清初,河北并不是一个省份,它只是首都的附郭。如果非要说首府在哪儿,那当然在北京。清代终于算一个省了,直隶巡抚,先是驻扎在大名府(1658),其后迁往真定(1660)。其后设直隶总督,驻大名府(1661),其后移驻保定(1669)。鸦片战争以后迁往天津(1870)。
民国以后,迁得更频繁,从 1913 年到 1969 年,在天津、保定、北京之间,来回迁了 11 次。最后终于迁到了交通发达的石家庄。本来 1971 年他们还准备继续迁往保定,周恩来总理最后下令说,不要再迁了。这才安顿下来。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还是得先从河北的地形说起。
北面是燕山;西面是太行山;东面是大海;南面和山东河南接壤,不远处是黄河。整体可以分为北部燕山地区、西部太行山地区和东部平原地区。
燕山以北,是内蒙古高原;燕山东北,是东北三省。古代的内蒙古高原,是游牧民族的天堂;而东北三省,渔猎民族和游牧民族混杂(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松嫩平原多渔猎,而嫩江草原、科尔沁草原多游牧)。无论是渔猎民族,还是游牧民族,在古代农业属性的中国来说,都是边患。为了防备边患,汉族最擅长的,便是择城据守。而北京便是最黄金的建城地点。北有古北口、冷口和喜峰口通往东北和内蒙;西北有居庸关通往宣化盆地进而通往塞上。北京正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整个河北的北半部,之所以从先秦到宋辽,都能和南半部分制,原因正在于此。而元明清三代,之所以全部定都北京,也正是肇因于此。元清是因为北京地近塞外,可以随时撤走;大明则是要天子守国门。也正因为要天子守国门,所以除了河北平原之外,扼守山海关的秦皇岛、扼守燕山通道的承德、扼守居庸关——洋河通道的张家口及野狐岭外的坝上草原,都成了河北的一部分。
而南半部,因为地近中原,所以其地缘价值,在于争霸中原。早期的邯郸,中期的邺城,中晚唐的大名,晚期的真定,都有此因素。争霸中原,一为和山西角力,一为和山东河南角力。和山西角力,则邯郸、真定地位吃重,因为山西河北之间隔着太行山,而邯郸、真定,守卫着太行山两条最重要的通道:滏口陉和井陉;和河南山东角力,则邺城、大名地位见长,都是黄河以北的首要屏障。
河北之所以和河南、山东不是以黄河为界,原因有三:
1、明初因为从南方发迹,以南统北,首都在南京,所以朱元璋在统一过程中,把南部的几个州府直接划归河南,方便控制。双方基本以漳河为界。其后将错就错,再也没有改回来;
2、黄河从南宋开始,就一直走南线入淮,所以当时的河北、山东之间,是没有黄河的。北宋时,河北东路、河北西路和京东东路、京东西路,还基本是以黄河为界的。金国灭宋后(此时河北平原已没有黄河了),在河北两路最南面割出大名府路。后来又废大名府路,并入山东两路。其后复置大名府路,但博州(聊城)、德州、棣州、滨州并没有划回来,就一直留在山东了。到清末,黄河北归,并未走王景故道和北宋故道,而是挤占了济水河道。山东和河北就更没法以黄河为界了(河济之间,从先秦起,就是齐文化圈)。
3、河内之地济源、焦作(怀庆府)一带,因为地近洛阳(洛阳是九朝古都),是洛阳的门户,又是山西通往河北的轾关陉、太行陉所在,从秦汉起,就一向是归河南管辖的,从来就没有归属过河北。
因为从元代以后,北京就是首都,而且都是大一统王朝。所以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北京都是河北平原的中心城市。省会定在保定也好,石家庄也罢,都动摇不了这一点。有北京在,无论省会设在哪儿,都是一个摆设。打开高速公路图和铁路图,北京像一个太阳,所有射线都是从这儿发出的。
那能不能退而求其次,找一个地理上的交通中心呢?河北平原百川东流,都交汇于天津入海。天津是河北的地理中心。但可惜,天津也变成直辖市了。
天津的崛起,一如上海,海洋时代来临,这种河口的港口城市,具有天然的经济优势。但天津又不如上海,那是因为离北京太近了,天津除了自身的正常发展,还要承担保卫首都的功能。所以一会儿是直辖市,一会又降为省辖市,最终变成了直辖的二线城市。
有北京和天津在,河北会永远散装下去,且无解。设想你是一个承德人,石家庄发展的好坏,与你何干?石家庄不可能越过北京,辐射到承德。你大概率也不会越过北京,去石家庄打工。整个河北,是不会有经济中心或者龙头的。
那依靠北京和天津呢?天津自己连自己都拉不动,把一个直辖市,活成了二线城市。依靠北京呢?和长三角相比,长三角尽管上海最富,但苏州、杭州、无锡都不弱。但河北和北京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人均 GDP 不到北京的 30%,只有全国平均值的 2/3,全国倒数第五名。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北京的 39%,全国平均值的 84%。苏州无锡有成片的工业园区,杭州有发达的互联网经济,这些全在北京,河北什么也没有,只有钢铁水泥,而钢铁水泥,注定是打不过高附加值的精密加工和互联网的。整个河北,找不到一个新一线城市。唯一的千万人口城市石家庄,人口还在持续减少。
所以河北省的规划,一会要打造换京津城市圈,一会要打造沿海经济圈,一会要打造省会经济圈,最后哪儿也没搞好。河北完全没有沿海省份的气势,硬生生活成了一个中西部的样子。东部的位置,中部的经济水平,西部的思维,这是河北最生动的剪影。
除了中心城市,从古至今,河北内部区划变动也非常大,尤其是东部的平原地带。西部和北部靠近山区,相对稳定(但因为经常是边境,所以州郡分分合合也很多);而东部水系一直在变,沧海桑田,变化频繁。从黄河南迁退出河北平原,到曹操修运河沟通白沟(卫河)、泒水(滹沱河)、鲍丘水(潮白河),到杨广修大运河,水系变化非常巨大。因此,秦汉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河北平原的区划斗转星移,完全不像浙江、福建一样非常固定。州城府城也变换频繁,常使人有黍离之叹。比如汉代的巨鹿郡,在唐代已不见踪影。唐宋的贝州(恩州),到明清也已没落消失。
目前的河北,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北部的燕山四市(承德、张家口、秦皇岛、唐山北部)、西部的太行山四市(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四市)和东部的平原三市(衡水、沧州、廊坊)。共 11 个地级市。北京和天津挖去了两块,因此廊坊的三河、香河、大厂,唐山的芦台、汉沽农场成了飞地。燕郊人民,也幸运的成了半个北京人。
北部燕山四市,张家口扼守居庸关 - 洋河通道和坝上草原,承德扼守平冈道,秦皇岛扼守山海关,唐山扼守喜峰口和冷口。不过张家口(因走西口而兴)、唐山(因矿而兴)和秦皇岛(因港而兴)都是后来兴起的,之前的中心城市是宣化、遵化和卢龙。
西部太行山四市,保定扼守拒马河道(蒲阴陉)和唐河道(倒马关)。石家庄扼守井陉(石家庄也是后来兴起的,之前的中心城市是正定)。邯郸扼守滏口陉。邢台承上启下,连接正定和邯郸。同时,大陆泽未干涸的时候,邢台是大陆泽和太行山之间的要冲。这四座城,能兴盛至今,京广铁路,也有再造之功。
东部平原三市,廊坊此前均附属于北京,直到铁路时代兴起,才因铁路立市。沧州古代有海盐之利,又是运河所经之地,京师命脉所在,京师以南、黄河以北第一要地。明清两代,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是河间府。直到铁路时代来临,沧州才又梅开二度。衡水则是河北南部河间以南的又一中心城市,古代这一区域称为冀州,是河北的南大门。不过随着铁路时代的来临,中心城市从衡水湖南侧的冀州,移到了北侧的衡水。平原地区,因早期湖泊遍布,因此,有小山丘最先成陆的地方,可能就最先建了城。后起的各个城池,则多因河道变迁。
燕山四市:
承德城,地处河北通往辽东的燕山古道之平冈道要冲,康熙 42 年在此设立行宫,之后人口与日俱增。1723 年设热河厅。1733 年罢热河厅,设承德直隶州。民国期间设热河省,承德为省会。取承受先祖德泽之意。清代之前,承德地区基本都是游牧民族为主,到清代,才划入河北省。
唐山城,是清末因开平煤矿而崛起的。1939 年设唐山市。因境内有唐山而得名。唐山因唐太宗经过而得名。唐山是河北经济的龙头。而钢铁是唐山的支柱产业。唐山是全球钢产量最高的城市。近几年国家去产能,唐山首当其冲。连带着整个河北的经济也一路向下。唐山在古代对应的地缘板块是河北通往辽东的燕山要道卢龙道和无终道,也就是喜峰口和冷口。这一区域在古代的中心城市是蓟县、卢龙和遵化。
秦皇岛城,因清末开商埠而崛起。此前为临榆县所辖,榆关即山海关。1948 年解放后建立秦榆市,1949 年改名为秦皇岛市。因秦始皇登临而得名。毫无疑问,秦皇岛对应的地缘标签是山海关。秦皇岛尽管是因秦始皇而得名,但很明显,秦始皇时代,那里还是个岛。真正变成关内外的交通要道,还是在宋元以后。在那之前,榆关古道还没通,很多地方还在水里。明清时期,这一地区的中心城市是卢龙。
张家口城,因清末走西口(准确的说,应该叫走东口,走西口是经杀虎口到前套平原,走东口才是出张家口到蒙古高原)而兴起,清代属宣化府。宣化城是张家口宣化盆地的中心,因为宣化是从北京出军都陉经怀来延庆到大同,或者从宣化向北到蒙古高原的必经之路。而走东口主要是山西商人,直接从大同到张家口,再北上蒙古高原就可以了,不需要经过宣化。张家口就逐步取代宣化,成为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了。民国期间设立察哈尔省,即以张家口为省会。燕山以北的坝上草原,因为要拱卫京师,也归属张家口管理。张家口通往坝上草原的野狐岭,是兵家必争之地。宣德四年(1429 年),指挥使张文始筑城堡,名张家堡。嘉靖八年(1529 年)守备张珍在北城墙开一小门,曰 “小北门”,因门小如口,又由张珍开筑,所以称 “张家口”。张家口地区在清代之前,同样是农牧交界之处。
太行山四市:
保定城,曾是清末、民国期间和建国初期的河北省会(清末和民国期间,河北省会在保定、天津、北平之间迁来迁去)。在宋代,因处于宋辽边境,而又是赵匡胤的故乡,故设保塞军,后升为保州,元代改为保定路。取永保安定之意。这一地区对应的地缘板块是太行山交通要道拒马河道(蒲阴陉、紫荆关)和唐河道(鸿上关、倒马关)。因为保定地处平原,又位于北京到正定的交通路线上,所以逐步取代了这一地区之前的中心城市易县(扼守拒马河道)和唐县定县(扼守唐河道)。清末卢汉铁路也从保定经过,保证了保定没有被时代抛弃。
石家庄城,是卢汉铁路(北京通往湖北武汉)和正太(河北正定通往山西太原)铁路修通之后,因位于两条铁路交汇点上,从一个小村庄飞速崛起的(当时的两条铁路轨距不一样)。1968 年,河北省会从保定迁往石家庄。从此一飞冲天。曾经叫做石门市。这一地区对应的地缘板块,是穿越太行山沟通山西河北的交通要道井陉(井陉通道西端是山西省城太原,所以井陉是山西河北之间最重要的通道)。这一地区在古代的标签是真定(正定)。之所以正太铁路当时没有直接修到正定,是因为到正定需要跨过滹沱河,而修桥是一件很费钱费力的事儿。正定落地,石家庄升天。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其实最早的真定城,就在现在的石家庄附近,是后来才迁到滹沱河北的。
邯郸城,早在战国时期便是赵都,对应的地缘板块是太行山交通要道滏口陉(邯郸经滏口陉,通往山西上党盆地)。新莽时期,刘秀与王朗再次血战,刘秀屠城,邯郸开始没落。到东汉末年,邯郸的地位被永年取代。到卢汉铁路修通,经过邯郸,终于压倒永年和大名,重新崛起。同时又有铁矿,工业也进一步发展。目前的邯郸,虽然因为成语而出名,但其实靠钢铁活着。全球钢产量,中国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邯郸第四。邯郸据说因为邯郸山而得名。也有说邯郸在战国以前写作甘丹。有学者认为太阳出升过地平线叫甘,太阳落山过地平线叫丹。邯郸即日出日落之地。另一个古都邺城,和邯郸一直在这一板块互相争雄。
邢台城,春秋时期便有邢国筑城于此,也是赵国的第二首都。对应的地缘板块是古大陆泽,邢台扼守这大陆泽和太行山之间最窄的地方。唐代,邢州瓷器名扬天下。到宋代,邢州又是河北最大的冶铁基地。之后或兴盛或衰败,到卢汉铁路修通,经过邢台,同时邢台又有丰富的铁矿,故一直屹立不倒。邢作为地名,在商代便有记载,曾经是商代的首都之一。
平原三市:
廊坊城,因铁路而兴起,差不多位于北京到天津铁路的中点上。地处北京和天津之间,1949 年设镇,初名郎房、廊房,1950 年安次县政府迁往廊坊。1982 年设廊坊市。此前的大部分时候,廊坊都是北京的属县。据说这里最早是侍郎的房子,故名侍郎房。
沧州城,同样是因铁路而再度兴起,津浦铁路经过沧州,让沧州从一个县城重新变成了地级市。北魏设沧州,隋唐大运河修通之后,河北段的运河,大半在沧州的掌握之中。到明代,划归河间府,清代归天津府,同样扼守大运河。到民国再度因铁路崛起。沧州因临近渤海,故得名沧。
衡水城,也是因铁路而兴起的城市,衡水是石德铁路(石家庄到德州,联通卢汉铁路和津浦铁路,1941 年修成)上的大站,又靠近滏阳河畔,遂发展为中心城市。之后京九铁路开通,又经过衡水。衡水 1948 年设衡水专区,辖 13 县。1952 年撤,1962 年复设。在此之前,衡水湖南的冀县才是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从西汉起就是郡城和冀州的州城,一直到清末。冀县能够脱颖而出,大概和较早从古大陆泽中成陆有关(冀州城北有山),算是河北平原南部的中心城市。衡水湖北的衡水崛起,冀县无奈只能化身衡水市冀州区了。衡水古名横水,因为古漳水在出大陆泽之后,一路向东,是横着的,故名横水。
除了上述这些城市,燕赵大地上,还有许多早已没落的城市,让人扼腕叹息。
正定,早先叫恒山、常山、真定,扼守着井陉通道。一直是州府治所所在。千年古城,因为石家庄鸠占鹊巢,从而没落。常山赵子龙,也变成石家庄赵子龙了。
卢龙,扼守无终道(冷口)和山海关。从唐代起,便是平州的州城。其后是永平府的府城,直到清末。到近代,被港口秦皇岛和矿城唐山取代。
定州,从汉代起,就是中山国的国都。唐宋为定州。位于唐河下游,扼守唐河道(倒马关)。明代并入保定府,清代又重新独立。随着和平时代的来临,定州这种纯粹军事目的的城池,开始衰落。
和定州处境类似的,还有如下州府:
扼守拒马河道(蒲阴陉)的易县,唐宋设易州,明代并入保定府,清代重新独立。
扼守军都陉(居庸关)的延庆(汉代叫上谷郡,唐代叫妫州、明代叫延庆州),清代并入宣化府。
扼守平冈道(古北口)的密云(汉代叫渔阳郡、唐宋叫檀州),明代并入顺天府。
扼守卢龙道(喜峰口)的蓟县(唐代叫蓟州),明代并入顺天府。
邺城,位于漳河南侧,从三国时期袁绍迁冀州于邺,到曹操建邺都,其后一直到隋初,邺城都是河北平原第一大城,是河北的门户,和洛阳长安鼎足而三。不过隋文帝毁邺城,将魏郡迁往安阳,邺城从此深埋地下。之所以一蹶不振,可能主要原因是漳河不稳定,而隋唐大运河又开通了,运河之侧的大名,彻底把邺城按死在地下。(邺城远离隋唐大运河,曹操所修连通漳河和白沟的利漕渠也早已淹没)
清河,从汉代起,就是清河郡的郡城。唐为贝州,宋为恩州。位于清河(黄河南迁后的故道,也就是后来的白沟、卫河)河畔,也是隋唐大运河河畔的繁华都市。京杭大运河修通后,卫河改道入临清,清河远离运河,开始衰退,并入广平府。
大名,从隋唐大运河开通,割魏郡东部成立魏州,位于卫运河河畔的大名,便逐步成为河北南部第一大城。到了宋代,为了防备契丹,大名府更是成为北宋的北京。元明清大名依然屹立不倒。不过随着铁路时代来临,以及解放后河北河南山东的换县,大名府四分五裂,大名彻底被边缘化。河北要是早知道濮阳有那么多油,估计就不换了。
永年,和邯郸一样,扼守滏口陉,位于滏阳河下游,从三国起,邯郸没落,永年取代邯郸,成为郡城。其后是洺州和广平府的府城。到民国,铁路兴起,永年再次被邯郸取代。
河间,从秦汉到明清,一直是郡城所在。河间是北京前往中原的必经之路,也是河北平原的地理中心所在。到铁路时代,被沧州取代。唯一留下的,可能就是驴肉火烧了。
冀州,从汉代起,便是信都郡郡城所在。其后除明代外,都是州城所在。铁路兴起,被衡水取代。冀县活生生的把九州之一的冀州,活成了一个县。现在成了连独立地位都没有的区。
赵州,从南北朝时期设赵郡于此,一直沿袭到清末(明代曾并入真定府,清代重新独立)。没有铁路,只能再次归于石家庄。
深州,从隋代设立深州,一直沿袭到清末(明代曾并入真定府,清代重新独立)。没有铁路,只能屈身于衡水。
河间、冀州、赵州、深州,这些平原上的城市,能够兴起,可能和早期河北平原上湖泊遍布,这些地方较早露出水面或者地势稍高不易水患有关。
对了,据说普通话最标准的不是北京人,而是河北承德人。更准确的说,是承德滦平县。
北京的蓝天白云都能临时关停山东的污染企业,河北得遭了多大罪啊。
河北的人才流失太严重了。
营商环境的构造对比京津都有差距,说白了就是砸钱能力不够。
河北缺少主力高校。
北京核心部门基本不分流。总部和税留下,其他的搬走,而其他的本来也不在北京。
多好,,,为咱们河北人送建筑废料,,怕咱环境太好,,,,哦,,,还有,,,官厅水库也在怀来,以前为北京供水,然后现在那差不多就剩水库底子了。。。。现在不为你供水了,所以,,,倒垃圾??? 狡兔死,走狗烹啊。。。。
大部分答主都从经济角度说的很清楚了,我说点别的:2022 年北京的常住人口调查结果是接近 2200w,专家论证说承载 2500w 没有问题,但要知道这个 2200w 只是半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如果再把流动人口算上,实际上早已突破了所谓的承载上限。如果没有南水北调等相关配套工程,这块土地的基础承载力不会超过 1500w,那么,超过上限的人口靠谁来养活呢?我想这个答案大家应该很清楚了。
刻板印象——上海以前只是个小渔村
真相——上海后来吞并了松江府。而明清时代,苏松并称。上海自身的素质就是长三角的经济重镇之一。
进入海运时代以后,上海作为长江入海口,拥有得天独厚的天赋。即是江浙两省以密集的水网和发达的城市群拱卫出了上海,也是天赋异禀的上海激活了江浙两省的经济。
这张图很好的展现了 “长江入海口” 的经济价值。(黄色为黄河流域水网,绿色为长江流域水网)
江苏江阴,一个长江边上的普通县级市,江阴港在 2021 年全球港口排名中上升 9 位,排到全球 16 位。
这个大致什么概念呢,宇宙灯塔世界最强美利坚,无一个港口吞吐量排江阴港前面。
港口吞吐量,意味着一个地区经济活力。而这样的港口,江苏还有两个更大的排江阴港前面,分别是第 7 的苏州港,和第 15 的泰州港。后面还有 16 的南通港,24 的南京港。
这三个港口也是全球内河港口一二三位。
类似的还有珠江流域,不过珠江入海口那片基本算海了,所以一般归到海港里面,分别是第 4 的广州港、第 21 的深圳港,第 25 的湛江港。
到了河北,会发现只有纯粹海港,排名第 3 的唐山港,和第 17 的黄骅港。第 10 的天津港也算上,3 个港口沿渤海湾分布。
很多说上海怎么带动江苏浙江经济的回答,会把上海港作用无限放大。但实际上江苏长江沿岸都是港口,长江是改革开放后江苏发达的财富密码。拿江阴来说,那个造风力发电机的远景科技,他们造出来的风机从厂里出来后直接可以装船,运送到全球各地有海上风力发电机需求的地区,这便利程度,是河北任何一个非沿海城市都无法比拟的。
而现在的经济格局,在人口增长停滞,经济增长放缓的大背景下, 会不断放大,形成强者愈强的格局。比如母基金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2 年最受投资机构欢迎的区县排名,江阴排名第十,榜单上有苏州 3 个区 1 县(张家港市),受益于苏州港;广州 3 个区,受益于广州港;杭州 2 个区,南京、厦门 1 个区,以上都是沿江或者沿海地区。
内陆城市只有成都 1 个区(第 7)、义乌(第 8),合肥 1 个区(第 11),这三个地方为什么受投资机构追捧,搜搜相关问题有很多答案,基本上也是内地经济增长最好的几个城市。
河北需要港口吗?显然需要的,渤海湾 3 个大港口(算上天津港)很说明问题。但一个港口的辐射距离是有限的,距离越长,陆上运输成本就越高,且一些特殊的大型装备就无法大规模生产,港口的效益就越弱。
珠三角就很能说明问题,尽管珠三角一圈都是大港口,但辐射范围也就是那一圈城市群,环珠三角核心区就是广东贫困带。
而河北的海河,只能通航 2000 吨级船舶,而且还不是所有河段都能支持。和长江、珠江轻松通航万吨级货轮真的不能比。
我前文提到的江阴港,是能通航、靠泊、掉头 20 万吨级货轮的,基本大型海港配置,这也是江阴港这些年排名迅速上升的原因。长江下游和海河,中间差了 100 倍的差距。
还是前文提到的造海上大型风力发电机的远景科技,它可以造在长江下游沿岸,可以造在沿海城市,但就是不可能造在河北海河流域的某座城市。
航运条件,能毙掉大量制造业企业,剩下一些对航运条件不是特别看重的企业,河北需要跟义乌、成都、合肥等城市抢。有些是地理位置好,比如义乌,虽然不靠江不靠海,但是在浙江中部,又有大型货运机场。成都合肥就更不必说了。
而更恐怖的事情,我上面已经提到过,强者愈强。当一个产业在当地发展成规模,后续相关的企业就会毫不犹豫跟进,并且形成新的配套,比如航空港、铁路货运港。而没能抓住机会的地区,就很难再虎口夺食。
河北航运靠不上,航空港因为北京关系也靠不上,铁路其实也是差不多道理。光靠公路运输?
公路运输只能作为发展工业的辅助物流手段,是无法成为主力的。
河北发展不起来,地利不行,首都也加了一点 debuff,但主要矛盾还是地理上。
最近 30 多年是全球化海运贸易的时代,想要经济强大只能参与到国际贸易中来。
看地图,**朝鲜半岛和日本本岛把中国上海以北的所有北方沿海港口的向东直接出海口全部挡住了!**所以我国北方城市想要进行远洋贸易,尤其河北,货轮从河北出发要出海要比在上海出海多走 800 多公里的路程,自己想想多少燃油要被耗费。所以大多数国际贸易的货轮都直接把货物卸在广州卸在上海,然后走陆上运输销往内陆。
河北发展不了太强大的国际贸易,只有东南沿海能发展远洋贸易(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不说东部沿海,而只说东南沿海的原因),或者说上海深圳等港口把本该运到河北的货物分流了。试想下,如果东边没有日本和朝鲜半岛,从美国运的货物可以直接经日本海进渤海湾运到河北,会是种什么场景?就是因为中国与美洲的贸易都是从九州岛南部那条海运线过来,人家不会多走 900 多公里运货到河北去,人家直接卸货在上海或者宁波。
所以虽然都是靠海,河北的地理位置可比南边差远了。何况还有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包围渤海,韩国的货轮卸货到大连或者青岛连云港,都不会再多跑 200 多公里绕远路运到河北秦皇岛。
**河北的地理位置不优越,不适合国际贸易导致经济发展不如东南沿海,这才是本质!**河北要不是靠着北京,估计河北现在和东北一样惨。雄安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对吧?不是北京照顾你们,河北和天津哪有资格搞新区?当然啦,中国很多地区的发展都是政策倾斜的,上海的浦东新区和深圳的经济特区也是政策倾斜。
北京只是个纯消费城市,几十万领导干部,他们的家眷,几百万公务员事业单位央企国企人员,加上离退休。
上海是汇聚江苏和长江沿线的能量然后发射出去
原本上海就是江苏的
作为一个在上海读本科的,出生于石家庄,从小在北京的人。
北京论宜居就是五线城市好吧。苏州比北京都不知道强多少倍。
这就是为啥中国现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是沿海港口城市。
同时这也是供应全球中低端工业产品的中国生产这些工业品的地方会选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原因。
他们最终形成了苏锡常南通等,以及佛山东莞惠州等这两个被称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拥有连绵工业区的城市群。
而渤海作为北方海域以及中国内海,成本相较于南方的还是高了些。
这也是可以解释胶东半岛为啥比辽东半岛的经济更好一点的原因,简而言之靠南的港口条件更好一点。
因为当时中国没有加入全球贸易分工,又要出于安全性等多方面的考量,所以此时交通线更发达的陆上地区起步的发展要快一些。
而当时东北的铁路网密布,华北不仅紧邻东北其铁路网也已初具规模,而中国的其他地区铁路网都只在起步建设。
所以天津由于即处于安全的渤海湾内海,又是当时链接东北华北的唯一(现在已经基本被北京取代了,但当时很长一段时间从东北去北京要先去天津)铁路枢纽,会在上世纪有一个经济十分发达的时期,是因为处于那个时期的天津区位实在是得天独厚。
其实吸血这个理论也是对的,但实际上沿海地区货物沿海运供应全球,所以属于吸全球的血。但内陆地区成本最低利润最高的还是沿公路运输的就近工业区,所以每块区域可以 “吸血” 养起一个区域中心大城市,他们来供应这一区域的工业物资。
这也是近期大家会在争所谓区域中心城市的原因。
好逗的一个问题,江浙的发达和上海的关系不大,相反我还认为上海的发达是靠江浙带动的
江苏发达是因为有长江和海岸线,江苏最发达的部分就是长江沿线的苏锡常宁,便利的内河航运是江苏发展的基础,上海发达也是因为占着长江出海口的位置
河北则更像内陆省份,天津虽是北方良港但也缺乏像长江一样横穿河北的内河,因而很难辐射到河北,秦皇岛虽然也是滨海城市但一来港口条件不好,二来距离河北腹地太远,起不到什么作用,反而在经济上与天津辽宁互动更多
这个问题有几点很有疑问。
第一个就是夏天停水停电为北京缓解用电用水压力?
这一点很奇特,要说十几年前似乎是有这种情况,但是现在这种情况还存在于哪里?
第二个就是污染企业迁到河北?
真得吗?
说句实话,北京的企业迁出去的可真不多。
而且拿首钢说事就有点无语。
因为首钢当时不是一定要搬迁曹妃甸的,山西省和河南省乃至天津都在争抢首钢,最后曹妃甸赢了,首钢搬迁到曹妃甸。
河北省的经济不发达,和北京有间接的关系,但是没有直接的关系。
间接的关系在于北京大刀阔斧地招商引资,以至于把河北的劳动力吸了很大一部分过去。
不用去看北京的中关村以及金融街这些区域。
其实单是看看亦庄,看看北京五环以外,都会发现河北省没有一个城市做到北京五环以外的招商引资的。
过了南四环,是小红门和旧宫,其实单是这两个在大兴都不太发达的区域,都有着工业区。
而旧宫往南,是亦庄,亦庄就更不用多说,工厂和商务楼更是排开了。
而从亦庄过了凉水河,则有着北京奔驰的工厂。
这是北京经济发达的一个侧面。
北京固然有着发达的互联网经济,有着金融街,但是北京还有着十分密集的工业园区。
北京的汽车产业、食品产业、电子产业,其实一点也不少。
上海与其周边的江苏地市,都是一样的。
上海固然有着发达的金融产业,但是上海的工业园区也很多。
到了苏州,工业园区更是密布。
先是苏州上海交界的昆山。
然后是苏州。
昆山和苏州的工业园区,比起北京的亦庄来,一点都不逊色,甚至还要更大。
所以江苏的经济支柱在哪里可想而知。
但是北京周边的河北省区域,完全没有什么连成片的产业园区。
而到了河北省,最大的钢铁企业唐山钢铁是这样的。
在唐山市,你再也找不到成片的产业园了。
而河北最大的汽车企业长城汽车最大的工厂在徐水,是这样的。
唐山钢铁和长城汽车都有点像是孤岛,他们周边都没有连片的产业园。
而北京亦庄、昆山和苏州却完全不同,他们是一片的产业园区。
北京周边的睡城燕郊的卫星图是这样的。
除了房地产,你完全看不到一些产业园之类的。
北京周边的河北迟迟没有发展,不尽然是北京的问题。
我看到很多河北的知友总是拿护城河,拿北京来说事,觉得真得有些南辕北辙。
北京对河北的影响是大,但是真得不是方方面面都在影响河北省。
河北省的招商引资力度不强,这是真的。
之前网传宝马曾经想要和保定的一家车企合作,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宝马最后去了东北,不知真假,但是可以看出河北对企业的吸引的确不好。
四川、安徽这些省份在之前就一直在关注,当时觉得这两个省份超越河北真是在所难免。
因为四川即便只发展成都,但是成都吸引力度真是很强,招商引资的力度真是很大。
而安徽真得是多点在发力,不仅仅合肥在发展,其实南京周边的滁州、芜湖、马鞍山的招商引资力度一点也不小。
安徽省真得是全盘想要长三角化,不太顾忌自己是否要保持省格。
河北省在这方面真的不太行,一方面知道北京影响河北,一方面又不想全盘接受这个影响。
河北省总想着和北京站在一个平等的角度去对话。
但是北京周边环绕着一圈河北省的城市,这些城市真得是不会在乎河北省的省格。
现在看来,河北省招商引资、吸引人口似乎也很难。
因为越来越多的人都知道河北省有衡水中学,并且大学投资也不强。
这样的环境也很难吸引别人前来。
河北,其实算是中国最一言难尽的一个省份了。
挨着北京,但是环绕北京的地市,保定、唐山和廊坊都没发展起和环上海的地市那样的产业园,甚至这些地方连产业园是什么都没概念。
换了省会,省会也没发展起引领全省的产业。比起环京贫困带,其实环省会贫困带更触目惊心。
人口在外流,出生人口也在下降,但是衡水模式却越来越普遍,高考难度一年比一年大,高考分数也一年比一年高,整个高考搞成了一个死局。
大学多是清朝、民国就建立起来的,结果比起很多建国后才建立的学校还要差劲。
说起来之前比四川、安徽、河南还要富裕,结果这些省份对高校的投资都比河北多。
总而言之,对河北观察得越久,越是感觉很害怕。
搞错方向了,江苏浙江一千多年来一直都是中国最发达地区之一,上海发达只是江浙带出来的,但北京不是
你对区位发展的理解逻辑反了。一个地区是否发达,首先跟这个地区本身的位置有关系。这个位置不光是靠近哪个重要城市,更在于从地理上,物流交通上,它是不是更符合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换句话说,你看到的江苏很发达,其实即便没有上海他也会发达。或者再换句话说,是因为江浙沪的这片区域本身的位置比较适合于现在经济发展的趋势,因此他们都发达。而刚好上海是直辖市,它的政策各方面又更有优势,所以上海显得很突出,江苏和浙江成了你口中的上海周边。
你看一下我们国家 GDP 前十的城市,只有北京一个北方城市。换句话说,你觉得北京如果不是首都,他能够保持现在的位置吗?答案是,不能。
中国现代经济发展的南强北弱是一个经济发展大趋势的问题,因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变了,导致了经济发展的重心南移,因此你会看到不光河北,整个北方的经济总体上都是不如南方的。只不过河北刚好在北京周边,从位置上显得有些特殊,所以你想到了和上海周边去做同等类别。
解释一下什么叫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经济重心南移。
建国以后的三四十年的时间里,我们的经济增长是以基础设施建设,大基建大投资拉动的。在这种经济模式下,谁更靠近资源,谁更靠近重工业,谁的经济就会更好。所以你会看那个时候北方的经济发展很好,东北在刚建国以后的一段时间,经济发展速度是快过上海的。
加入 WTO 以后,我们国家的经济逐步转向是由贸易服务科技等第三产业驱动。即便是原来的重工业靠资源发展的这些产业,很大程度上也依靠进口原材料和大宗商品发展。这就决定了海岸线更长,有更多优良港口的南方,成为更适合经济发展的地方。你大概不知道,我们钢产量最高的企业前三有两家(宝武钢和沙钢)都来自一块铁矿石也没有的上海和江苏。
不要觉得只要有海岸线有港口就一样,大不一样。
比如你从美国运一船货到中国,然后再分销到中国各地,你最理想的靠港码头是哪一个?毫无疑问是上海。因为在上海靠港你的货卸下来一波可以装船,沿中国海岸线往北,往南输送到北到东北南到海南的沿海各省,而上海在海岸线的中央,向北向南的运费都差不多。而如果你上来就停在大连,那么货如果要运到广东海南运费就会很贵。同时上海卸船的货还可以顺长江进入内地,运费也很便宜,上海又是多条铁路线的交汇地,选择路路也很方便,因此上海自然就成为了物流中心。
由于你是物流中心,所以票据交换融资等业务随之发展,你就必然成为金融中心,又是物流中心,又是金融中心,你会惠及更多的优秀人才,这里也就成了教育和高端服务业发展的地方,一个城市圈自然就兴起了。而你捋一捋上面说的这些,如果不是因为上海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的话,他是做不到的。
而上海周边的江苏和浙江某种意义上可以部分替代上海的功能,毕竟离得不远。所以江浙沪地区的发展是经济重心南移以后的必然趋势。但是京津冀地区的发展完全有赖于北京这个首都的特殊地位,跟地理位置没太大关系。如果说江苏靠近上海可以部分取代物流中心的作用的话,那么河北靠近北京是完全不能取代北京所能起的作用。所以发展结果不同,也就可想而知了。
更何况原来河北的发展依靠的就是煤炭和钢铁,尤其是钢铁产业,而近 10 年来,钢铁产业受到环保的压力都一直处于关停并转当中。虽然环保是个更大的主题,但这客观上对河北的经济是有伤害的。
所以要理解你的问题,其实也很简单,你假设上海不是直辖市,你觉得江浙沪能发展吗?哪怕没有现在发展的这么好,但其实也一样可以。但你如果假设北京不是首都,你想象京津冀地区能发展的很好吗?
这比较对象就不对。
俩本身就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古代经济基础暂时不提,就说自然条件。
你以为的环上海地区是苏南浙北 + 上海本埠,
实际上的环上海地区坐拥全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现阶段)货运成本最低的经济腹地。
长江经济带(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 11 个省市,面积约 205.23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 21.4%,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 40%。
海权时代尚未过去,外向型经济仍是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这种条件下拿全国近一半人唯一的出海口和其他任何一个地方比,都是不讲道理。
上海是工业城市,曾经长期占据国内工业产值第一的位置,最近才被苏州超过。北京也可以算有工业,但是明显不是主业。工业的产业链很长,昆山给上海打工就可以成为第一强县,整个苏南 + 上海,靠着长江这条黄金水道,运输条件无比优异,而且宁波舟山港是中国最好的深水港,简直是完美组合。北京的工业规模有限,这些年还要严查环保,而且没有海运条件,更难以辐射周边。
这事得这么看,如果不是首都,地处华北的北京并不会发达;而江浙沪无论是否有首都,经济社会都会发展到很高的水平。
有些问题,还是自己查完资料任不了解的情况下,再提问吧。
上海以前就是江苏的,江浙自古都是富裕地区
如果没有上海, 江浙依然很富.
如果没有北京, 河北依然很穷.
因为河北的地理位置一点也不优越.
有没有可能是京冀本来就不行,是因为北京是首都所以诞生了一座大城市。
而江浙自古就行。
当然是地理造成的,不提人。
这话说的,不如看看从明朝永乐年间到民国,这五六百年,河北什么时候比江苏(南直隶)强了呢?所以啊,和北京上海没关系,是河北本来就比不过江苏,就别拿北京说事啦,现在这排名也挺好的,非要和强的比干嘛,和隔壁的山西内蒙比不行吗?
苏湖熟天下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扬一益二,江浙富庶了一千多年了。
江浙人文荟萃,名校众多,是人才汇集之地,长三角除了上海特别强,其他各类型城市均各有特色,各有各的名校,各有各的特色产业,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缺点。人才并不需要都往上海去,在其他城市也能有好的发展,优质企业也不需要都到上海去,到适合他的城市可能会发展的更好。
在行政上,上海与江浙是平等的,经济上是互补且竞争的关系,京津冀不是这样,至少在行政上不是这样。
河北缺乏明星城市,头部的唐山 GDP7000 多亿,石家庄 6000 亿,河北急需提高省会首位度,这是各省会必走之路,不然人才和其他资源将一如既往的流向其他地区。
以上为个人愚见。
江苏浙江富裕时候上海市还没出现。
唐宋时期以来,江南一直是中国最富裕地区。可能只有广东能比一比。广义上江南包括现在江苏,浙江,上海,安徽徽州等。自古以来鱼米之乡富甲天下。连《马可波罗游记》都感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长三角的发达是地理位置的原因,而北京天津的发达更多是政治的原因
北京经济总量比上海低不到 10%,但工业产值只有上海一半,所以北京主要靠服务业。
服务业特点是相对而言产业链短,且不容易外溢。北京的金融行业、互联网行业、总部行业怎么也不会自然外溢到河北。而且,有些生意只能在北京做,上海都不行,何况河北?
上海工业有上下游,链条长。其实也不能说是上海带动,改开前苏锡常工业都有基础。之后上海的产业要土地、要资源,上海承接不了会外溢,有些配套厂商直接就在周边设立了。其实在上海呆久了就发现,说上海带动也不合适,周边地方都很强,也拉动了上海的消费和房地产
有一点您想多了,河北一直为北京服务,这不假,但是现在这个服务法可是 2013 年以后才出现的。我作为一个北京人,对此也很惭愧。但实话说,我惭愧也没啥用,毕竟西城区一些单位不惭愧。
2013 年以后,实话说,北京的产业结构也出了很大问题。原本北京的经济结构可不只是总部经济,而是很全面的。80 年代就不提了,即使是 00 年代,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北京都比较发达。那时候河北也停电服务北京,只不过服务的是北京的工商服务业。现在似乎河北停电少了一点,但服务还是要服务,服务的真的就是总部经济了。
对外宣传上,这叫 “根据首都功能,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最新版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地图集》上说,北京根据首都城市功能,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工业从电子、机械、化工、轻工、纺织、印刷等传统行业逐步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型建材等技术密集型行业过渡。
那好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新型建材(后面三个都可以算高端化工业),哪一个能辐射周边,在周边形成配套产业链?哪个都不行。这些产业都是高度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产品往往一个园区内就搞定了。总部经济就更甭提了,一个楼里自己忙活儿,楼下小老百姓都辐射不到。
那北京能做商业中心吗?本来可以的,北京原来是北方的小商品贸易中心,北京就算没有水运能力,也有当时中国最发达的铁路网之一。结果呢?
上海的产业结构完全不同。上海地方小,但工业门类非常齐全。地方小意味着不能独占所有行业,工业门类齐全意味着需要的配套产业极多。上海又扼守长江口,自然能辐射整个长江流域。
其实,北京长期以来一直有做北京还是做首都的争议。今天可能想象不到,这个争议在当时是公开的。现在倒是尘埃落定——做首都,连北京市政府都迁到通县了。一个专注于做首都的北京能带领河北发展,怎么可能呢?廊坊北三县每年能交那么多税已经算不错了。而且北京选择做首都,河北工业就不是污染工厂迁到河北的问题,而是工厂不管污染不污染都办不了的问题。就因为这个,河北经济才从国内中游一直掉到现在这个位置。河北的承德、张家口本来条件就差,唐山、廊坊和保定又得折半壁江山,那经济能好才有鬼呢。就算是靠旅游业,河北周边也玩不过北京啊。
只有一个原因,分工不同。
而北方作为能源、粮食、重工业基地、原材料供应基地、初级工业制品基地,注定了就是给东南沿海做地基和配套的。
河北一亩地,种小麦,收入是 1200 元,而南方一亩地用来盖工厂,收入是几百上千万。
河北炼一吨粗钢,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可是收入还不如南方造一台电视机高。
那么河北人民说,我们不想种粮食、我们不想炼钢,我们也想做干净卫生高利润的轻工业,很遗憾,不行。
同理还有,
山西:我不想挖煤。
河南:我不想种地。
我们都想做干净卫生高利润的产业,很遗憾,国家给你们的分工就是这样。
有人要抬杠了,你想做高科技,没人拦你啊。
呵呵,前段时间,河南老百姓自己的青储想 1500 卖掉,官方都不允许,必须等 2 个月后成熟后 1200 卖掉。
别扯什么南方人会搞经济,这么说吧,北方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粮食、森林、大面积的平原,这样的条件,如果真的允许北方自由发展经济,我敢说北方 gdp3 年超南方,5 年远远甩开南方。
很简单,南方要资源没资源,要粮食没粮食,靠着吸血北方来发展。比如去年煤炭价格,市场价 2400 元一吨,可是山西保供煤 450 元一吨供应南方,相当于南方光这个能源成本就省了 1900 元,如果南北方完全按市场经济走,那光煤炭一项,南方的生产成本就要飙升 400%,还想竞争?做梦吧。
哈哈,炸出了一群得了便宜还卖乖的南方人聪明论者。
我就拿煤炭一项来提问:
1、东南亚用 2400 元一吨的煤和南方用 450 元一吨的山西保供煤竞争,能否竞争的过?
来,无论你是大学、硕士、博士学历,但凡有一个人,你告诉我这样的成本差距下国外企业怎么和南方企业竞争。
2、请问南方同样使用 2400 元一吨的煤和东南亚竞争,成本翻 400% 的情况下,你确定你能竞争的过东南亚?
3、请问南方使用 450 元一吨的煤所节省的 1950 元的成本,这个成本是谁在承当,是谁在被剥削?
4、去年山西老百姓用市场价购买劣质煤,而优质保供煤以远低于市场价供应南方,请问到底是谁得了便宜还卖乖?
之前国家说过:没有马云的时代,只有时代的马云。什么意思?就是是这个时代产生了马云,不是马云创造是时代。同样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那必然要走欧美资本积累的过程,那就是剥削一部分人,去扶植一部分人;剥削一部分地区,去扶植一部分地区。但是,很多人只要前半句:先富。却无视了后半句:先富带后富,共同富裕。
我的观点还是前面说过的,北方要什么有什么,只要政策松手,自由发展,北方经济 3 年超南方,5 年远远甩开南方。
原因很简单,山西、内蒙、陕西挖的煤,我可以 100 块一吨供应其他北方省市重工业;河南、东北产的粮食,我可以成本价供应北方;新疆的天然气、棉花都可以低价供应。
我就问:北方以 100 元一吨的煤炭和你南方到国际买市场价 2000 多一吨煤炭竞争,成本差距 20 倍,北方一年就能把南方轻工业企业挤垮。还有粮食、蔬菜、木材、棉花的巨大成本差距,我就问一句南方的同胞们,你们怎么和我们竞争?
所以,你们还会觉得南方的经济是自己的聪明才智吗?
河北不是发展不起来。在京津冀一体化被提出来之前河北的经济还是蛮强大的,至少在什么 GDP,人均 GDP 之类的排名上都是看的过去的。
江苏本来就发达,和上海没关系。
河北历来就不发达,因为没有航运。
苏南土著答一下
江苏本来就很发达,上海以前还是松江的时候江苏经济就很发达,江浙沪江浙沪不是白叫的,江浙的发达和上海没有因果关系,相反上海是江浙这个经济体系的一部分。
而且上海和江浙那是真正的弟兄关系,你对一个上海人说自己是苏州人,常州人,杭州人,没有几个上海人会歧视你的。因为上海自己就是这个文化圈子的一部分,上海也一直以很开放的姿态对待江苏和浙江。
反观北京和河北,其实古代河北的经济一度也是不错的,但是现在海权时代,河北落后了,而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北京根本没把河北当成自己圈子里的一环。北京,天津和河北名义上是京津冀地区,其实京是京,津是津,冀是冀。都说江苏散装,其实京津冀才是最散装的,因为京津冀彼此根本没有什么认同可言。就拿北京和河北来说,河北人想去北京,麻烦重重。在北京,河北人这个身份也经常会受到无形的歧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河北这个省份居然成了穷的代名词。北京人看河北,如同江苏人看安徽,而河北人看北京,就像内陆人看沿海城市一样。彼此根本没有任何认同可言,文化上是割裂的,利益上是冲突的。客观上河北也确实为北京做出了巨大牺牲,但只有牺牲没有回报,河北人的怨气也可以理解!
上海周边是先于上海发展起来的。古时候姑苏、会稽、无锡、扬州都很发达。
而北京包括周边,千百年来或是边防,或是战乱。
是因为江浙经济发达,才有的上海。并不是因为上海发达分钱给江浙
原因有很多,但肯定不是资本家剥削造成的。
因为上海是经济中心。
它掌握着资金和人才。
而北京是政治中心。
它掌握着中国的一切。
河北发展不起来我也无法理解,人口充裕气候温暖。。。
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之一。
工业的产业链很长,上海市放不下,只能布局到其它地方。
类似的,广州佛山,深圳东莞。
而北京吗。
北京的生意。出了北京二环线,都不好做。
三个原因吧,一是自南北朝开始的经济中心南移,这是 1000 多年的历史大势,唐中后期开始加速,两宋时期基本奠定,建国后一段时间的高光时刻,其实是计划经济和特殊发展时期逆规律堆积资源的发展,是定都北京带来的福利集中兑现,是不可持续的。二是发展环境差别,稍微主观说一下,全中国除了珠三角一带,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环境能够比得上长三角这块的江南佳丽地,真正的天选之地,河北所谓的优越的地理位置可能是在唐宋以前,现在可以称得上糟糕,自然环境和气候跟长三角比也是相当糟糕;三是人文方面,河北绝大部地处华北平原,农业历史及其悠久,附带的小农文化和习俗也很顽固,总体来说,跟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适配程度是远不如长三角的。
总体而言,河北的过去很辉煌,燕赵大地上贡献了太多中华历史上的英雄儿女和辉煌段落,但时代过去了,千载变迁下,物是人非,当年商业繁荣的赵国业已成丘墟,湖沼遍地的华北平原也是过眼云烟了,如果不是明清至今一直定都北京,河北只会比现在更困难。所以河北不是因为北京才迟迟发展不起来,而是北京提高了河北发展的下限。
(发稿于 1996 年)新华社石家庄8月27日电 新华社记者 江山 梁栋
8月初,一场总降雨量达200亿立方米的特大暴雨,突然倾注在河北省太行山区,一时山洪暴发、水库漫溢、河水横流……
在险情面前,河北人民识大体、顾大局。他们将危险和损失留给自己,为保卫京津和国家经济建设重地的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保京津、二保铁路、三保油田,最后保自己”
8月4日,河北省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普降大雨,81个县市降雨量超过100至400毫米,暴雨中心高达670毫米;漳河、滏阳河、滹沱河暴发了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大清河汛情居高不下,致使部分地区交通、通讯、供电中断,许多村镇和农田被淹,人民生命财产受到重大损失。
汛情就是命令!当天下午,河北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紧急电话会,对防汛抗洪作出部署。为了加强对重点大堤的防守,河北省层层实行了行政首长负责制。
当主管农业的陈立友副省长冒雨赶到河北省防汛指挥部调度中心时,黄壁庄水库水位已超过汛限水位8.91米,长达7公里的副坝多处出现裂缝,水库水位还在以每小时10公分的速度上涨。一旦垮坝,洪水就会直接冲向比水库低50米的石家庄市,危及京广铁路和京津的安全,情况万分危急!如果让水库大量放水,就要淹没下游行洪区和滞洪区的百万亩庄稼和130多个村庄,同时威胁滹沱河北大堤。
“我们一保京津、二保铁路、三保油田,最后保自己。” 陈立友从电话里听到省委书记程维高坚定的声音,“我们既要及时调整水库下泄流量,坚决保住水库;又要避免集中泄洪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坚决保住北大堤。”
按照省委指示,陈立友同几位水利专家经过周密计算和仔细研究,毅然决定让水库按最大泄洪量每秒3600立方米泄洪。他们立即通知滹沱河中下游各市县,抽调力量守卫大堤,然后命令黄壁庄水库提闸泄洪。后来他们又9次调整水库泄洪量,既使洪水及时下泄,水库化险为夷;又保住了滹沱河北大堤。
南堤与北堤之间,闸前与闸后之间,也存在着全局与局部的矛盾。对此,河北省的态度同样鲜明:舍局部保全局、舍小家保大家。
口号声中,县委书记跳下去了,县长跳下去了,民工们跳下去了……
在河北省防汛指挥部调度中心墙上,一幅大型水利图引人注目,图上分别用红色和兰色划出了一道道河堤。红色的是关系京津、铁路、油田的必保河堤,主要有滹沱河北大堤、白洋淀千里堤、东淀北围堤、白沟河左堤。兰色的是只涉及河北省利益,属于要保但不是必保的河堤。河北广大干部和群众为了死守这4条必保大堤,付出了艰辛努力和巨大牺牲。
8月5日凌晨3点,黄壁庄水库大闸全部打开,汹涌的洪水象脱疆野马滚滚而下,无清地吞噬着庄稼,淹没着村庄……
6日上午,洪水沿滹沱河北大堤进入衡水市。北大堤西起石家庄市无极县,东到沧州市献县,途经衡水市安平、饶阳和武强县,长百余公里,是防止洪水北上的重要堤防。由于堤身质量差,未经洪水考验,险工险段极多。虽然北大堤以北只是衡水市极少的一部分,北大堤又比南大堤高出1.3米,可为了确保北大堤万无一失,衡水市委书记白润璋带领市多数领导和10万民工,日夜坚守在堤上。
在守堤最为紧张的日子里,记者来到这里采访。登上堤岸远眺,只见堤内洪水翻滚,一片汪洋。堤上,人来车往,十分紧张:运土的小拖拉机、三码车列队前进;光着脊梁的民工们往草袋里装土,争分夺秒地加固堤防;堤外帐篷里,妇女们埋锅开灶,升火做饭;沿大堤东行,迎面开过一辆辆赶来增援的满载某集团军万名指战员的军车,以及装着草袋、木桩等抢险物资的卡车;写着 “人在大堤在!”“誓死保卫北大堤!” 字样的标语随处可见。
6日下午,安平县地段北大堤外侧,突然冒出一米多高的水柱。“不好,堤内出现漏洞!”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随着 “誓与大堤共存亡” 的口号,县委书记刘苏芳第一个跳进了浪涛滚滚的洪水。紧接着,县长石小琢跳了下去,数百名民工也争先恐后跳了下去。在激流中,大家手挽手,在洞口围成了一道人墙。堤上的民工,飞快地传递着草袋。由于漏洞太大,草袋扔下去,就被旋转的洪水卷了进去。大家又接着往下扔,10个、20个、100个…… 一连扔了3600多草袋,才将洞口堵死。接着,他们又堵了第二个、第三个漏洞,排除了几十处险情。
县长石小琢的家,就在北大堤。他弟兄三个都参加了抗洪斗争,家中只剩下老母一人。在坚守大堤的8天8夜里,石小琢眼睛熬红了,喉咙喊哑了,说不出话来,仍然坚持指挥。期间,他路过家门上百次,没有回过一趟。在守卫大堤的过程中,河北人民不仅表现出患难与共、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还发扬了舍已为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他们从自己家里拿来塑料编织袋、木桩,有的甚至搬来铁锅、被褥,堵在堤上;大堤上急需土袋,乡亲们就争着让民工到自家的宅基地上挖土装袋;还有数不清的老大娘、姑娘们,主动给守堤的民工送来开水、烙饼和鸡蛋。当衡水市委书记白润璋谈起这些时,感慨地说:“我们的干部太好了,我们的老百姓太好了!”
他们用生命固守着大堤,将洪水拦在了堤内,淹没了自己的家园
海河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泄洪河流,在治理时曾制定了 “上蓄、中疏、下泄” 的原则。当洪水超过海河设计能力,为保证海河不决口,在中游地区设置了滞洪区,把洪水暂时蓄起来。这次,由于洪水过于集中,河北省防汛指挥部不得不动用大陆泽、宁晋泊、献县泛区和东淀等4个滞洪区。
为了保证京津安全,只有把水留在自己的土地上,滞洪区人民深深懂得这一道理。为此,他们承受了巨大的牺牲。
宁晋泊,是我国华北地区最大的滞洪区,滏阳河、北沙河等9条河流在这里交汇,为了将奔向海河的水拦住,人们修建了滏阳河大堤。今年当特大洪水来临时,这条大堤牢牢地把水滞在宁晋泊内。7日下午,滏阳河大堤出现险情。宁晋县委书记张彦惠火速抽调2000民工上堤抢险。民工们挥锨如飞,抬筐如梭,堆袋如山,拼死保卫大堤。人们哪里知道,这2000民工全是滞洪区内被水围困的群众。他们清楚,大堤越坚固,堵截的洪水越多,家乡就淹得越重。他们更懂得,如果大堤保不住,洪水在宁晋泊留不住,就会冲向下游的天津市,那样国家的损失就更大。他们没有一丝埋怨,整整奋战了十几个小时,用自己粗糙的双手保住了大堤;但他们的家乡已完全淹没在洪水中。
提起献县48村,凡是了解海河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是个老泛区。如今,它又一次成为一片泽国。那天,当汹涌的洪水向东贾庄桥村逼近时,这个村的33名干部和民工却离开了守卫本村的堤埝,向保卫京津的北大堤上奔去。年过七旬的彭西领得过半身不遂,至今走路还一瘸一拐的,可听干部一说,也要去。别人劝他,他说:“我会打桩,应该为保卫京津贡献力量。” 到了堤上,老人积极带着大家搭架子、喊号子、打木桩,整天忙个不停,一直坚持到洪水减缓。
廊坊市东淀是大清河水系滞洪区,下游直逼天津市海河的西河大闸。当东淀水位不断上涨,淀内26万亩农田和57个村庄被洪水淹没时,廊坊市曾多次呼吁西河大闸开闸。河北省防汛指挥部了解到海河出海口淤积严重、出水不畅,泄水过多有可能影响天津安全时,便指示廊坊市不再要求西河水闸泄洪,而改向其它泄洪闸泄洪。廊坊市委书记张成起对记者说:“这样会减慢洪水下泄速度,但为了保天津,我们应该这么做。这些年,廊坊依托京津,经济发展很快。保卫了京津,也就是保了我们自己。”
北京也带动了 “旁边”,但这个“旁边” 不是地理意义上的旁边,而是科教和产业意义上的 “相似” 之地。
事实上,任何城市发展,都会带动其它地区的发展。但这种带动的地域性随着产业升级而减弱。农业时代,一个村子富庶,周围村子受益。工业时代,一个城市工业化发展,周边的城市可以接受其产业外溢。但信息时代,这种外溢就不必然体现在地理上的 “旁边”,而是科教及产业结构上与之相似的城市。
以企业为例,上海的代表企业如宝钢,起步于上海,最重要的原因是区位(当然还有历史原因),所以扩张第一站,大概率是有相似区位的长三角。北京的代表企业如字节跳动,起步于北京,最重要的原因是人才和教育。所以扩张第一站大概率是有相似人才的深圳。
(近十几年来,受北京带动最明显的城市,恰恰是与之相隔甚远的深圳。从清北的深研院,到人才流动,到专利输出,再到产业结构,深圳都是南方城市里和北京联系最紧密也最受益的城市)
回到原问题,很多人想当然的 “A 城市发展了,周边城市也该发展” 这个命题,其背后有一个隐含的前提假设,就是 A 城市发展靠的必定是区位优势。因此,周边城市与之享有相似的区位,自然也应该发展。工农业时代,该假设确实没错。但在信息化时代或第三产业中,这个假设就完全不成立了。如果高考的时候北京林业大学招办说:“我们隔壁的清华引进了一批人才,所以北林重大利好”,你肯定当个笑话听。但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清华深圳研究院来说,却着实是个利好。
所以,原题目一个更好的表述是,“为什么受北京带动的城市离北京远,受上海带动的城市离上海近”?答:因为北京三产高,上海二产高。三产的外溢不受地域限制。
首先,如果按照发展速度,上海周边并没有更快,不信去国家统计局看看近 15 年工资水平。但是,必须承认,上海周边基础更好,这也是事实。这个,必须承认,河北基础本身就薄弱。
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历史上,河北前身直隶的城去建设,本身也是围着北京和天津转的。而且,相对而言,历史上,苏州,镇江,扬州经济也好于河北地区。历史积累,导致了经济发展水平,长三更高。
其次,华东更有吸引力,一个很大原因在于,整个华东地区的新城建设力度大。这就导致了,华东地区实际上是全国吸引人才。
事实上,华东所谓发展速度,也是看城区扩张本身的结果。我调查过几个城投公司标债风险事件,我没有查到河北的情况。事实上,河北城投力度确实偏保守一些。但是河北建成区面积,本身就低啊。
对于河北执政者而言,一旦出现风险,很可能直接冲击到北京。可是,城投哪有没风险的,贵州的非标闹成啥样了。
另外是,大下岗对整个北方经济破坏力,严重低估了。不得不承认,当时的救火行为,确实有必要,但这个破坏力,还是不可忽视。
河北当年邢台等地区工业被破坏的非常严重,例如红星厂直接下岗了一批工人。很多北方工业大省,工资水平一度比拉萨还要低(这个问题,请自己去国家统计局官网查找),2006 年,石家庄在 36 个中国重要城市工资,已经是倒数第一了。而郑州,长春,哈尔滨也是倒数。
而当时,上海,杭州,南京工资,是这些地方的近乎两倍水平。你说,长三角发展好,人家 15 年前发展就足够好。这就是事实,不开玩笑。
最后补充一点,北京本身产业带动能力,着实有限,这点是事实。因为北京后来起来的产业来看,就是吃 IT,金融,以及部分服务业的功劳。但是,服务业不是工业,汽车你可以把一些产业链上下游分给其他省份。上汽可以说,我们的下游分给苏州。金融业,服务业你怎么分?你也没法分啊。
另外,北京主城区位置并不容易辐射到河北,北面不说了。南面城区距离河北固安,廊坊距离均太远。这里开发影响都会减弱,而昆山几乎和上海连上了。安亭再差,起码有地铁,而房山窦店,可没有办法修地铁。
但凡熟悉北京的,起码都从北京西站坐过火车,你可以看看,北京和周边城区融合度如何?这里面最核心的问题是,北京和河北在城建投资上,想法高度一致,保守的想做好老城区。这就错失了一个融合的机会,雄安新区可以说有一个效果,倒逼北京和河北拿出钱去搞新城。
ps:倒有个方法可以带动河北,那就是城建。河北钢铁工业就能赚钱了,也能加大融合力度。可是,北京城建本身就不上心。北京建成区面积增速,全国倒数第一,绝对数量上,也不如长三角城市。而且,这东西是一个巨大的财政包袱,你敢搞么?想想贵州非标城投债,你是河北领导,你敢拿自己政治生命开玩笑?
~分割线~
上海 IP 的人,还真敢胡说,把河北吹的上了天了。我就问一句,2006 年,河北石家庄工资 36 个城市,排在倒数第一,这是一个好的环境么?
当时石家庄工资水平,只有杭州,南京的一半儿就不错了。而当时兰州和乌鲁木齐,你们眼中的西部,工资都比石家庄高。
北京对河北发展确实帮助不大,但河北以前也谈不上多好。还有,忘了告诉几个上海 IP 事实,河北经济最好的 6 个市,3 个围着北京,最好的唐山,离北京 20 公里左右。最穷的三个市,两个市在河北最南端。靠近河南和山东,按你说法,最穷的市应该是涿州,廊坊。
就算承德,山区也能在河北中游。你说北京红利没影响河北?我咋那么不信呢?
不是,能不能把地图拿远点看。
长三角和京津冀本来就是强调上海、北京特殊地位提出来的,事实上全局对应的是长江下游城市经济带和环泛黄海城市经济带,然后就可以大致得到对应几个城市。
上海市→韩国首尔市、京畿道
苏州市→韩国仁川市、朝鲜开城市、朝鲜黄海北道
无锡市→朝鲜南浦市、平壤市、朝鲜黄海南道
常州市→辽宁大连市、盘锦市
南通市→山东烟台市、威海市
泰州市→山东东营市、滨州市
镇江市→河北唐山市
南京市→天津市
合肥市→北京市
宁波市→青岛市
就这手牌能打的好?需要我把河北各市对应的长江下游城市列出来吗?
秦皇岛市→江苏扬州仪征市
承德市→安徽滁州天长市
唐山市→江苏镇江市
廊坊市→安徽马鞍山市
保定市→安徽滁州市(除天长市)
雄安新区→安徽铜陵市(除枞阳县)
石家庄市→安徽安庆市+铜陵市
沧州市→安徽省蚌埠市
剩下的跟这个城市经济带就没有什么关系,所以说 “南边逍遥津,北边紫禁城” 旁边都是要饭的多。首尔周边的仁川、威海、青岛等地有穷的吗?北京跟合肥才是一类,跟上海有什么关系???
因为上海如果不是直辖市,那它就是发达的江苏省的一个发达的地级市。
北京如果不是直辖市,那它就是贫穷的河北省的一个贫穷的地级市。
上海本身就是靠优越的适合经贸的地理位置吸引着大量的投资,临近上海的江苏地方当然也沾着适合经贸的优越地理位置的光,能吸引溢出上海的投资。
反观北京及其周遭河北地方,并不是什么适合经贸的地理位置,北京只能靠着首都这个行政资源来吸引投资,周遭河北地方既没有行政资源,本身又不是适合经贸的优越位置,自然就没资本青睐了。
机会给了不中用啊
北京对津冀投资三年超 5600 亿
上半年,涉及北京的国家高速铁路网全部开工,“轨道上的京津冀” 加速形成。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年底前将实现兴延高速、延崇高速平原段完工,基本建成北京新机场航站楼主体工程,推进航空公司基地、空管、供油工程建设。交通部门还将落实高排放货车绕出北京六环政策,推进中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由公路向铁路转变。
产业合作领域,曹妃甸示范区已累计签约北京项目约 130 个,张承生态功能区绿色产业加快落地,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 2 个数据中心投入运营,4 个项目实现开工。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空间和产业规划编制完成,目前正加快推进共建共管方案的研究。另外,天津滨海 - 中关村科技园挂牌以来新增注册企业超 500 家;北京 · 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共吸引 100 余个项目落户,其中签约北京医药企业 90 家;保定 · 中关村创新中心吸引近 150 家企业和机构入驻,有一半来自北京。
最新统计显示,2015 年至 2017 年,北京对津冀的投资呈现井喷态势,认缴出资额累计超过 5600 亿元。
上半年,北京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全市 PM2.5 平均浓度为 56 微克 / 立方米,同比下降 15.2%,这也显示出三地协同推进生态治理的成果。下半年本市将携手津冀持续推进永定河综合治理、大运河生态环境治理,完成 10 万亩京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
5、北京高新企业异地搬迁实现资质互认
截至今年 5 月,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的分支机构已达 7000 余家;上半年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 75 亿元,累计超 540 亿元。
一系列数字的背后,是北京中关村对津冀创新发展的辐射与带动。目前,京津冀地区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异地搬迁已实现资质互认,创新资源在三地流动将更加通畅。
下半年,本市还将加快 “三城一区” 建设步伐,深化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合作站和北京技术市场服务平台的合作,为三地企业、科研机构提供联合研发、测试检测、技术转移等多种服务。
医疗卫生领域的协作更加务实。上半年北京与保定达成了五个重点医疗合作项目,本市 17 家医院与河北 20 家医院建立合作关系。33 项临床检验结果,在京津冀 296 家医疗机构实现互认,21 项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在 110 家医疗机构试行共享。
在公共服务方面,京冀两地今年将继续实施北京 · 河北数字学校优质资源共享项目,深化与保定等重点医疗卫生项目合作,加快冬奥会新建竞赛场馆建设及改造,推进配套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天津滨海 - 中关村科技园共新增注册企业共计 355 家,注册资本金达到 582463 万元;注册个体共计 311 家,注册资本金达到 2194 万元;园区先后聚集了百度(滨海)创新中心、京东(滨海)云创空间等一批专业化的孵化加速平台。中信网络、大众出行、合众共享、中合投大健康、北京迪安捷精准医疗、轻松筹、北京蓝星清洗总部等多家企业签约落地。
从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获悉,滨海 - 中关村科技园在全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的同时,创新企业服务方式,主动精准对接北京资源,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今年第一季度,科技园新增注册企业 73 家,注册资本 8.6 亿元。中信网络、大众出行、合众共享、中合投大健康、北京迪安捷精准医疗、轻松筹、北京蓝星清洗总部等多家企业签约落地。
日前,滨海 - 中关村科技园对中关村雨林空间、中关村智造大街等众创平台进行线下一对一辅导,充分发挥众创平台企业集聚优势,鼓励众创空间向落户企业宣讲最新政策。天津滨中科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便是受益人之一。该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系统开发、移动互联产品开发等业务的公司,目前为天津地铁 7 号线、11 号线等项目提供智慧工地监测服务。为深入开展帮扶工作,助力企业开拓市场,科技园邀请天津开发区建管中心与天津滨中科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就智慧工地的智能监控、人员管理、数据收集及分析、系统构建等进行沟通交流和对接,为企业发展提供助力。
科技园在帮扶企业复工复产、政策宣讲的过程中,发现一批规模可观、业务广泛,在园区办公但未在园区注册的企业。科技园灵活转变招商引资方式,积极储备招商资源,建立企业联络机制,争取这类企业在园区注册。同时,科技园深挖现有资源,鼓励企业拓展业务规模,激发园区内生动力,对其他省市意向落地企业将沟通方式由 “面对面” 转为 “屏对屏”、“线下” 转为 “线上”、“近距离” 转为“远沟通”,实行项目网上签约、合同邮寄。据了解,天津市圣成国泰机电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3 月份在园区新注册 4 家子公司,注册资本 2110 万元;甘建投华北建设有限公司也意向将在园区增加部分结算业务。
不懂江南经济和地理的常会说江南自古就繁华,仿佛古代富过,就会一直富下起。。。农耕经济时代的财富会传承到工业信息化时代。。。
如果真的认为现代江南的富裕是传承自古代,那么请解释一下 : 为什么现代江南城市离上海越近越富? 古代江南城市也是如此?
人均可支配收入离上海越近的城市就越富!不用查了,直接告诉你:江南城市沿沪宁线一字排开
苏州比无锡富, 无锡比常州富, 常州比 镇江富
连不是江南城市的沿江三城也是如此排列,南通比泰州富,泰州比扬州富
古代江南富裕度也是这样向着上海雁阵排列?
古代不是扬一益二,离上海最远的扬州最富嘛? 现在扬州呢,江南城市垫底!原因只有一个,离上海最远。是上海辐射的末端。 而其它城市就只讲一个理,离上海越近越富!
离北京太近,离天堂太远
原因就四个字: 衣冠南渡。
有没有一种可能:
如果北京不是首都,不是河北变得跟北京一样富,而是北京变得跟河北一样不富裕呢?
同时两者都比现在差呢?
没有可比性。大神告诉你 还是跟安徽比吧
不从太久远的历史说起,那没人看。从比较接近的古代说起,与今天更有关系。
江南比北京河北一带,是鱼米之乡,温饱之后,人们更加有精力从事读书和手工业。所以江南自明朝以来进士举人的数量高于其他省份,也包括北京和周边地区。能够吃饱饭,必然想要改善日常生活,所以手工业和商业就一直比其他省份发达。而北京河北如果许多人去读科举和从事农业以外的行业,可能有饥荒之忧,所以相应的,北京河北的商业和手工业一直不如江南;商业和手工业落后,会造成经济不发达,最终贫穷。这是北京周边地区河北比上海周边地区江苏贫困的第一个原因。苏北也没有赶上这么好的条件,类似北京周边,也与苏南拉开距离。
第二是从明朝以来,江南手工业和商业发达。上海(那时是苏州一部分)郊区,已经有许多农户完全脱离了农业生产,他们从商人那里购入棉纱,在家里纺织成布匹,再卖出去。从前的小农经济,是 “男耕女织”,就是仍然以农业为主,妇女在家务空余时间才织布,织成的布做家庭消费,不做商品。江南纺织专业户的出现,已经脱离了农业;有些人富裕,可以购买好几台纺织机,有人贫穷,一台也买不起。有手艺的穷人就到他们家做雇工,出卖劳动力换取粮食或工资,这已经是资本主义的萌芽了,是所谓 “前工业社会”,就是生产方式是榨取劳动力剩余价值的,但是作业方式却不是大工业化机器生产,仍然是手工的。历史学家范文澜说:即使没有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江南迟早也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所以,当改革开放时,苏南乡镇企业呈现爆发性增长,是有历史根源的。浙江的家族企业也是这样,古老的传统埋在当地人的血脉中。富裕不是天上来的。
有些地方的人,说起自己省份落后了,第一就是埋怨国家不给政策,不给投资和大型项目等等,而不埋怨自己。当苏南乡镇企业竭力打拼、销售们提着包挨家挨户的寻找客户、技术部门到处请上海的 “星期日工程师、周末技术工人” 来他们这里 “赚取外快” 时;当浙江家族企业在以纽扣、皮带、打火机、拉链、头饰这种低技术又蝇头小利的东西为自己赚第一桶金的时候,那些地方的人在干什么?望眼欲穿的等有没有国家级、省部级大项目批到本地。按照国家的说法,就是这些地方的官员抱着 “等、靠、要” 思想,没有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也没有调动当地老百姓的积极性(其实这些地方老百姓也和官员一个思想)。所以,不要再眼红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角,也不要指责上面对谁 “偏爱、偏心”。种子撒到不同的土地上,结不出一样的收成。
…………………………… 补充………………………
一)英国工业革命是从纺织业和蒸汽机开始的。但是在蒸汽动力之前,有个纺织女工珍妮,已经改革了纺织机,人称 “珍妮机”。元朝的上海松江女人黄道婆,也改良纺织机,才形成江南手工纺织业发达,她是中国的珍妮。不过时间比英国珍妮早几百年,纺织机仍然是木头的,珍妮纺织机是金属的。黄道婆和珍妮这种下等人女工,除了教科书,都被人忽视,光环都照在瓦特等大发明家身上。
二)江南除棉布外,桑蚕丝绸也发达。曹雪芹曾祖父曹寅,是江南织造,就是江南纺织局局长。康熙来南京就住他家里。朝廷对江南织造业非常重视。康熙、乾隆这么多次南巡,总是向江南跑,就是不去西南、中南、广东。颐和园建筑群靠湖边有一个小小 “苏州街”,以示京城皇家对苏州的思念,不知大家玩的时候注意没有。
三)上海徐家汇人徐光启,是明朝万历年的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相当于部级官员。可他是当时中国少有的天主教徒,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是朋友,传播了不少欧洲天文、物理等等学识,用现代语言说,是个 “技术型官员”。现在徐家汇有个小小的光启公园,实际上是他的墓地,墓前有十字架。
四)当康熙、乾隆们游江南、对江南说不尽的 “偏爱”(有些人老是用这个词骂上面)的时候,他们老家就是东北,汉人们还在农耕、满人还在渔猎,除了进北京的打天下英雄们变成人上人(就是有通天纹的),吃着皇粮,人称 “铁杆庄稼、八旗子弟”。最后,康熙、乾隆们还把自己老家也弄丢了那么大的土地,今天是白人的,黄皮是外乡人。
从地理来讲,由于河北靠近的是政治中心,服务业居多,工业和制造业发展相对的落后于江苏,而且中国近代工业是起源于江苏,差距是从近代开始拉开的,还有就是上海对于江苏的辐射作用,不是太大,江苏更多的是自身的发展,因此才会有差距。
前面很多大佬已经说了关于地理区位上的问题什么经济条件原因,河北天然比不过江苏。但是这些问题原因顶多是京津冀比不过江浙沪这个层面上,放到全国就算是珠三角也不能和江浙沪这个层面比啊。咱们放到个体上,北上广深可以并列,南京杭州苏锡常宁波东莞佛山,河北有城市可以和江浙拿出来单独比吗?按照家底和区位来看,河北和山东很接近啊,事实山东 GDP 完全吊打河北,再看看没有海岸线的河南也是比河北高了一大截,山东有青岛、河南有郑州,河北有啥城市能拿得出手。这就不得不说北京这种 bug 阻碍存在了,毫不夸张的说,假如没有帝都,河北绝对可以排名靠前的多。大家都知道农业最不挣钱,按照道理河北靠近北京,应该最能收到产业链影响,事实上呢,各种政策限制,这些年因为环保,河北关厂停产多少?别人是先富起来再搞环保,河北是因为别人要环保和环保。再说交通,大家都知道要想想富先修路,国际庄空有一个交通枢纽名号,而北京恰恰占了河北心脏位置,知道进出北京要多麻烦吧。大家都说上海排外,可是外地牌照在上海也就高架上不了,你河北的车随便去北京跑跑?各种资源凡是北京需要的,优先供应,问题这种供应不是以市场价来获得了,这个河北算是损己利人了。上海需要什么,可以向周边买,大家互惠互利,河北行吗?不谈北京 bug 存在,光谈什么区位什么经济规律都是耍流氓。
不吹不黑理性分析:上海为什么会成为 “上海”…….
首先,根据近代以来的 “国际惯例”,国际大都市必定会“选址” 于港口城市
然后中国自明代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告诉我们,天朝的这个国际大都市必定应该是处在长三角地区(当然,近代还没有这个概念)或者说江浙一带
以上两点相结合,就注定了基本上江浙地区必定会被造就一个国际大都会
那么问题来了:近代历史(更 “直白” 的说是近代以来的白毛子列强侵略者们)为什么会选择上海成为“上海”,而不是宁波?而不是连云港?甚至是南通?
这里简单分析下:自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打开了中国大门。清政府被迫实行门户开放,沿海许多城市被迫建立了外国租界,上海也是其中之一。
那么我国沿海有那么多的城市,洋人何以独独看中上海这块地方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上海的地理条件得天独厚(以当时的科技、军事等发展水平来看):
1、上海处于我国漫长海岸线的中部,向南向北的海运都十分方便。特别由于英法等列强都是从海上来的,这一点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2、而且相比周边港口城市,上海还有一个优势:正好处于长江出海口,内陆航运是当时我国最便捷的地方。海运、河运可以连成一体。(那时的货船、军舰都比较小,可以直接从上海抵达武汉)能便捷地深入我国内地,这些都是入侵者梦寐以求的。
3、上海还有一个地理优势通常大家想不到,就是上海有一条黄浦江。黄浦江虽不长,却比较宽、比较深。(对于当时的海船及军舰来说。而至今黄浦江还能通航万吨级的大轮船)而且黄浦江汇入长江的吴淞口就离海边不远。这就使黄浦江成了一个十分方便的优良的不冻海港和一个难觅的紧急避风港。这一点对于从海上来的洋人尤为重要。
正是这三大地理条件,以当时的 “侵略需求” 来看,在我国找不出第二个地方。这真就叫老天爷赏饭吃~
因此,很自然的,上海就被选择成为了 “上海”
这里必须要强调的是:
1. 相对于当时的科技、军事等的发展水平
2. 主要是天时地利造就了当时的上海,而不是当时的上海人造就了上海
然后,之后的国民政府、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政府,肯定是会选择延续租界时期上海打下的良好的工商、金融等基础,继续大力建设上海,给与各方面的支持
这是任何一个管理团队都会做出的必然的正确的选择
因为当时上海的上述优势相对于其他地方,还是太明显,所以没有一个政府会选择另辟蹊径重新选址建设国际大都市吧?
………..
于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上海就成为了今天的上海……..(当然,其实东方巴黎时期的上海在全世界城市中的地位比现在要要高很多,至少比现在的东京排名要高。。。。这是另外的话题,此处不展开,呵呵)
讲完了历史,下面来聊现在 —–
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进,尤其进入 21 世纪以后,人类社会、科技、军事、物流等发展日新月异
1. 上文第 2 点中提到的 “内陆航运” 的作用和优势似乎已经不是很重要或者说老早被淡化了
2. 而另一方面,随着海运的发展,上海港并不是最最优良的深水港口这点应该也是业内老早的共识了吧??
也就是说,纯粹从港口建设的角度来看,不得不承认如果抛开省市之间的 “恶性竞争” 的话,隔壁的宁波港确实比上海港优良很多,也更适合建设成超级大港
当然,最终国家和上海选择了洋山港来抗衡宁波港,但洋山港实在离上海本土太远,性价比并不高,
从全国的全局战略高度来看,这并不是最佳的选择………(当然这不是本文重点,此处不多展开了……..)
当然,即使是这样,由于一百多年的沉淀和积累,目前的上海在各方面的综合优势根本不是宁波可比的,
因为国际大都市不仅仅是国际大港口,还有其他太多的要素!!!
所以存在即是合理,上海依旧是上海。。。。。
最后,如果,我仅仅是说如果,白手起家从头再来的话,以当今人类的社会、科技、军事、物流等发展水平来看
让白人或者说国家重新选择的话,是不是还是会选择现在这个位置的上海成为 “上海”?还是会选择宁波或者其他地方成为 “上海”?
因为,长三角地区本身都是 “好地方”,
但从内部来看,其实上海的地理位置在长三角内部反倒是最尴尬的” 死角 “、断头路,
纯粹从地理位置来看,杭州、或者苏州反倒是最好的,(比如因为上海是 “上海”,所以各大铁路干线都要特意绕进上海,这是一种“浪费” 和“折腾”,如果放在或者或者苏州,会显得更四通八达、更便利)
但这仅仅是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仅此而已
我觉得可能最终权衡利弊综合考量,还是会选择在现在的地方作为 “上海”,因为虽然港口和内陆航运的优势不再明显或者淡化了,但目前的上海这个地方最大的优势(其实一直也是一个优势)就是:
地处中国经济最发达且体量相当的江、浙两大经济体之间,
这是一种角力后的平衡点,而如果国家把 “上海” 建设在目前江、浙版图内的任何一方,都会打破这种地理、经济、和人员上的平衡?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江浙两省的存在造就了国际大都市会被放在现在的上海?)
当然如果不考虑南北平衡, 短期内硬要取代的话, 那珠三角 (广深) 绝对是不遑多让的 ——- 只需通过优质资源(政策、人才、科教文卫等)的逐步转移南迁, 假以时日不消二十年超级国际大都会即可养成~
今天先点到为止吧……
江苏靠近上海的部分 可以做好承接上海产业转移的工作
河北靠近北京的部分 需要做好北京护城河的工作
能一样吗?
其实河北是一个位置非常不错的地方,如果把北京天津算进去就是清代直隶的概念,那是很强的 。把江苏和上海一起算,对标过去的直隶,你会发现都是好地方,去掉北京和天津算,江苏去掉上海和南京再看,确实是江苏占优势了。河北可以说是被首都影响了发展,这点实事求是没错误。
因为上海本来是江苏的…… 带的好了,国家给分出去重点培养了。
北京之于河北在经济发展初期,有漏斗效应
辐射效应还没有体现出来
在国内,有许多环某一中心城市形成的贫困带,而在上海,从来没听说过环沪贫困带,相反,与上海一墙之隔的苏州、无锡,人均 GDP 甚至超过了上海。上海人基本都有着浙江江苏的血统,许多人祖籍在宁波,苏州,杭州,上海的血脉,包括文化和经济,从来都是和江浙一脉相承,从来就没有割裂过。
上海靠租界起家,太平天国长毛之乱,苏州和宁波的有钱人很多都跑到上海避难,由此给上海带来了大量财富。当然,上海今天的市中心靠租界起家,但上海本身也不穷,毕竟有两府三县。如果只考虑狭义的上海市,这个城市当年是靠长三角移民,如考虑整个今天的上海市,它历史上从元代开始也不穷……
一句话,不穷也不发达,但太平天国带来的移民和财富,确实是上海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当时的江苏能喝上海什么汤?上海很早之前就是上海,但江苏并非一开始就是现在的江苏。首先上海滩作为冒险家的乐园,崛起之初非但没有造福全江苏,还在江苏身上狠狠撕下了一块肥肉,说江浙孕育了上海也不为过。
即使今天,大家公认的看法,上海实际辐射范围也只在苏南,到了常州影响甚微(再过已是南京都市圈的范围),苏州无锡等苏南城市在经济上的强劲表现,当然离不开上海这座门户城市的支撑,准确地说,上海是苏南发展的前提,但不是必然。能不能发展起来,最终还得靠自己。如果说靠近上海就能发展起来,为什么上海自己的郊县反而不如苏州的昆山、张家港呢?
在江苏省内,南京建立自己的城市群,连带周边安徽一些城市,包括省内镇江,南京往北,徐州、宿迁、淮安这些城市则联系得更加紧密,可见苏北的城市连南京都辐射不到,何况更偏南的上海呢?江苏就是江苏,上海就是上海,并非谁是大哥谁是马仔的关系,江苏经济并不仰仗上海鼻息。
只能说有了上海,江苏离 “国际化” 的路近了一点,这决定了下限不会低,但是上限有多高取决于自己。若没有了上海,江苏怕是做梦都笑出声,对了,笑出声的还有浙江。虽然,如今的上海是背靠全国资源之力打造的,但若没有江浙的土壤,初期的上海不一定起得来。上海没了,江浙的土壤会滋生出一个新的上海,和现在的上海一样。
自古以来,河北,北京,天津就是一体的,有时候叫做直隶,有时候叫做河北。
这三个地区现在不在一起了,北京天津单过了,如果你把其他省份也扣掉最牛逼的两个城市,你再看剩下的还有什么?
山东你扣掉济南青岛再看。
江苏你扣掉苏州南京。浙江你扣掉杭州宁波。
福建你扣掉福州厦门。广东你扣掉广州深圳。
有的省虽然比河北 gdp 高,但是省内都没有两个大城市,不好类比。
另外,比河北 GDP 高的省,就一个四川在河北西南,不知道何来河北发展和西部省份相同之语?
还有,北方经济普遍不如南方是一个普遍现象。山东经济比河北强,但是山东三面环海,地理位置也比河北强。所以,河北目前的 GDP 水平更多的是地理位置决定的。而不是被北京坑害的。
虽然啥事都赖北京身上比较容易,也比较痛快嘴,但是这不解决问题。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河北以前是有过大发展的,当时中央也是大力支持的,但是有句老话,男怕入错行,河北选了那个行业大发展呢?—- 钢铁业。
今天不仅仅是河北,全世界的钢铁业基地都在铁秀化,这真不是河北一家的问题。
连纽约芝加哥都带不动美国东北部周围的铁锈带,何况是北京呀。
为什么环京的楼市远远赶不上环沪和环生呢,用一句话去理解就清楚了
环京是一个主人,带着一帮仆人在发展,而环沪呢,是一帮兄弟在合伙在发展
环京呢,是一两个大哥带着一帮小弟在发展所以你仔细的品一下,所以就是北京一家独大,前面是灯下黑。
而环沪,为什么会成为全国的示范区?每一个县级市,每一个地级市都很强,一个小县城都非常非常的富有,因为他们是兄弟姐妹,它们的共同的发展。所谓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
因为江浙血槽厚,上海再怎么吸血江浙照样富,河北?本来就弱不禁风,加上北京就显得更羸弱了
奴才和生意伙伴的区别挺大的
硕士论文研究环太湖区域,可以略作解答。
江苏,或者扩大点说,环太湖区域的经济发达是自古有之;某种程度上,这一地区的经济发达是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典型体现。
在最早的时候,环太湖一带是非常贫穷的,因为滩涂地不适合耕种,要么是没水的丘陵,要么是动不动水患的临水滩涂。所幸人烟不多,尚能自给自足。
这一地区的逐渐富庶分为几个阶段:
泰伯奔吴带来了中原的农耕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力。(第一次人口大迁徙)
吴越时期,军屯,部队屯田开启塘浦圩田的序幕:围湖造田,大尺度的水利建设将滩涂地改造为适合耕种的良田。(为了军事需要,粮草的急需倒逼农业建设,同时军屯的体制较为中央集权,大尺度的塘埔尚便于管理)
实际上,塘浦圩田的历史地位是非常高的;在很多古籍中,其地位均与都江堰相提并论。这一水利建设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自吴越时期开始,以圩田为魂,直到明清时期才彻底完成,使得环太湖平原成为超越湖广的鱼米之乡。
宋朝,水利建设的重心转向漕运,大量运河开始建设,大圩制解体;所谓江南水乡古镇,很多运河水道都形成于这一时期,运河水网的发达为工商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宋室南渡,第二次人口大迁徙。大量北方贵族和难民迁居环太湖地区,据历史考证,很多苏锡常地区的传统村落均成村于这一时期。人地矛盾激化,原先的土地不再能满足粮食需要。太湖边的滩涂地开始了二次开发——凌港圩田拉开序幕,这是一种更为贴合小农经济的水利建设模式,更是塘浦圩田的有力补充和再次发展。
在水利建设—农业—官府赋税协同发展的基础上,民族工商业起源于这一地区,中国最发达的蚕桑业起源于这一地区,运河水网同时又诞生了发达的乡镇商业。在建国后,苏南地区的集体工业和社队工业又走出了费孝通所谓的 “苏南模式”。
总体来说,苏南浙北以及上海松江青浦地区,历史上就极为发达,甚至苏南浙北的发达更有甚于上海。
其原因有三:人口迁徙,人地矛盾催生水利建设与土地改造,终使得废土变沃土;
官府不断加重的赋税,催生百姓寻找副业,包括手工业商业,生存压力打破了封建时期百姓重农轻商不背井离乡的部分观念,同时水利建设为工农商业都提供了非常好的地理条件和基础;
这一系列的发展,其实形成了类似于农村包围城市的经济发展状态,下部的集镇村镇保持了非常高的经济活力,在战乱时期,成为了代替大城镇的经济发展中心(中心地理论),这种下部经济节点繁荣的现象最终又催生了建国后的苏南模式。直到今天,苏南地区县级市经济发展高于地级市市区的现象仍十分普遍,很多县级市都拥有非常强龙头产业。
北京和河北这对邻居的关系其实一直以来在互联网上讨论很多,很多人都疑惑为是什么明明背靠帝都这等共和国最核心的城市,但河北却很少能吃到相应的经济发展红利呢?甚至很多人会宣泄情绪认为是河北被北京 “吸血” 导致河北迟迟不能有所发展。但从我的角度看,造成这种状况和北京有关吗?有,但并不是很多人所谓的 “吸血论” 或者 " 护城河 " 之说。如何理性看待这个问题,我认为其实是一下几点导致的现如今津京冀和江浙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截然不同的原因。
1. 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城市他们所处的区位是不一样的,城市发展定位也不一样。北京作为首都所以他必然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同时他也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中心。这是他这座城市的过往历史以及现在的政治使命所决定的,是北京这座城市自带的原生色彩,但他不是经济中心 为什么?因为北京在地理位置决定了在当今海洋贸易占全球贸易绝对主导地位的背景下,他这样一个内陆城市发展经济的条件先天就不如上海。即便紧临天津港,比起上海港的天然区位优势也是有着巨大差异。所以这天然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北京无法承担经济中心的职能。这是区位差异造成的,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这就好像是一个人的出生,你无法选择你的亲生爹娘一样的道理。
2. 虽然相比上海发展经济的区位优势不佳,但也还是可以发展经济的,同样北京这座城市其实非常繁华,商业也十分发达,央企总部,互联网大厂扎堆,高校科研也是国内翘楚。那为什么不能带动河北天津等周边地区呢?因为很简单不是北京不想带动,而是根本带动不了。
经济发展靠什么?说穿了还是得靠工业,什么金融 商业 互联网其实都是在服务于最后的产出工业产品,让它能运转让它能变现让它利益最大化。金融玩的再神总不能虚空输出吧,还是得靠工厂开动机器生产产品出来。有北京的小伙伴的话你们可以想一想,北京现在还剩多少工业产业,还有多少工厂?有一定有,但不多,体量也有限。而上海至今还保有的工业产业且不说汽车制造、芯片制造、钢铁冶炼、港口机械、船舶制造、航空航天这些听着很高大上的名头。传统石油炼化及相关日化用品生产、电梯、机床及相关零部件设备、电子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甚至上海之前还是一座纺织业大城。有这么多工业门类和产业就势必会有上下游供应商的配套,会有部分产业外迁向周边辐射以及技术的下放。这些配套供应商和外迁的产业以及技术也能一定程度带动周边江浙地区的经济发展,再加上上海天然的出口贸易港的区位优势,江浙地区的工业产品除了做上海的产业配套和内销,还能更方便的出口贸易,做到相辅相成拉动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这些优势北京天然就不具备,工业相关产业数量和规模的薄弱也使得北京也的确没有什么产业配套或者技术可以下放给到河北,北京也无法帮助河北提供便利快速的将工业产品就近的出口变现。
3. 很多答主也提到过了,那就是京津冀和江浙沪的经济底子问题。江浙一带从明清起已然就是中央政府的财税重地,到清末开埠和民国时期定都南京后,江浙地区更是民族资本蓬勃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虽然缓慢且薄弱但也渐渐累积了发展工业所需要的原始资本和初步技术,这都是给未来发展打下的有利条件,这是先发优势。而近代以来北方地区包括河北还是多以农业生产为主,经济水平也相对落后,所以发展自然缓慢。
所以总的来说关于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发展,我认为北京 “吸血” 这一说法并不合理,如果条件成熟不可能存在一个负责任的国家政府说会放弃这个地区的总体发展来为某个特定城市输血。这种做法是不负责任的也不是不可持续的,这也并不符合国家的整体利益的。
北京是政治中心。
上海才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经济中心。
在北京商标代理,贸易代理,金融。
这些机构不是工厂,不需要大量土地。
而制造业需要大量土地,大量人。
这些东西他不可能只在一个城市。
对于江苏的发达其实和上海关系不大。
他们水运发达,制造业自古就发达。
这些地方的人,做事讲规矩,有信用。
所以制造业在考虑运输,贸易,规模聚集等情况下就进入正循环。
而有些地方,见到一个企业往死里坑。
不知道放水养鱼的好处。
自然就不能吸引大量制造业。
当然,北京本身制造业就比较少。
外迁的制造业就更加少了。
所以就没有带动周边的经济发展。
反而是北京的虹吸效应,把人才,资金都吸引到了北京。
让周边饱受大树下面不长草的痛苦。
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深圳旁边的香港如此发达,而广州旁边的清远却迟迟发展不起来……
有的城市是因为经济原因而自然成为发达地区的,有的城市是因为政治原因才成为发达城市的,这其中当然有差异
江苏在没有上海的时候就发达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没听说过,与其说是上海成就了江浙,不如说是江浙成就了上海。上海的金融和工业都来源于江浙。民国时期上海可是江浙财阀的大本营,一点也不输香港,当然现在也不输香港。河北有过江浙的财富吗。
我觉得问题的逻辑导向有点反了
上海的发达,得益于苏南富庶的长三角腹地。
而北京周边,近代以来,除了天津,未曾发达,北京之发达,得益于首都特殊地位,天津之势微,则缘于缺乏足够的腹地支撑,独木难成林。概言之,北京发达得益于首都地位,汇聚各方资源;上海之发达,得益于长三角的富庶,天津衰落,缘于河北及北方省份整体的衰弱
很简单,我也想问题主几个问题:
河北什么民风?江苏什么民风?
遇到矛盾是马上抡起拳头干还是大家心平气和地讲理?
遇到利益分配是大家凭实力说话,还是大家凭贡献说话?
2. 对于商业、投资、外资是否尊重?
看到各种商业行为,是看不惯骂奸商,还是尊重正当利益?
遇到美、日外资乃至韩国街、日本街是马上说当地精美、精日还是欢迎别人?
3. 对于富裕地区什么态度?
看到别人比自己富有,是马上说别人的财富都是国家给的,都是别人给的,然后说为富不仁,甚至有些排外和地域歧视,还是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内地贪官污吏致富不算)
以上所有选择决定当地是否会富有。
++++++++++++++++++++++++++++++++++++++++++
统一回复一下部分河北网友的质疑:
如果你觉得我说的不对,我建议你跳开自己的立场,去体会亚非拉对中国崛起的看法。
Reddit、Quora 关于中国崛起的他国网友的看法,总结一下有这样几种观点
1、西方国家对华的援助和政策支持(比如尼克松访华之后各种对华友好政策、技术转移、科技园区,帮助中国加入世贸等等)
2、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优势(比如中低端产业主要分给中国,没给印度之类的)
3、中国优越的地理位置(温带大平原、东部沿海交通要道、优良港口等,在其他地方很少有,孟买没有青岛港口条件好)
4、在非洲、中东、东南亚的中国投资,让中国获得平价原始矿产资源、廉价初级加工的劳动成本等。
至于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勇敢他们也有提到,最多的是承认勤劳。但是智慧是绝对不承认的。中国网友贸然说自己更智慧,很快引起争议,有人会说是种族歧视,然后删帖封号。
对了,印度人是一直觉得自己是最勤劳的,事实上也是,他们的工作时间比我们长。印度人也想着,我们这么努力,咋就没中国发展得好呢,肯定是中国坏,比如欺负周边小国之类的。
立场这种东西,很多时候是影响自己判断力的。如果河北大个子能够放下大爷姿态,放下心中的偏见,跟着我们这些也许你看不起的江苏小男人真心交友、观察、学习,也是能够致富的。
答案下边张嘴瞎 BB 的人太多了。
很简单,国家支持江浙啊,解放前山西是模范省,计划经济时代也长期位居全国前列,改开后现在变成了一个普通省。
1987 年宝钢用大庆的石油来偿还日本的贷款,大庆市收到每吨 3 元资源税
1992 年苏州工业园成为第六个特区,当初很多地区都在抢新加坡工业园,也包括河北,可是有河北啥事儿?
1994 年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超过 50%,甚至超过了天津市的比例,更远高于基础设施完善的东北地区。
河北今天成了固定资产投资最高的几个省,说明啥?前些年欠债太多了呗。
根源在于上海在长江出海口,人家是从最基础的海运贸易开始,然后制造业,再到金融业。上海每次产业升级,都会把相对低端的产业送往周边省份,在发展过程中上海与周边省份经济关系互补。
但北京确大不相同,虽然河北也属于沿海省份,但河北的港口被割让给天津一部分,这部分优质港口的效益不能用于全省建设,仅仅富足了天津城区的一部分人。而且天津所依靠的海河及京杭运河,货运能力极差,完全无法与长江相比。
北京则是由于首都定位,强行集中全国优质资源,没有经过从贸易—制造业—金融的转化。从经济角度看是空中楼阁,没有任何能力转出产业,拉动河北发展。仅有的一些钢铁和高耗能产业,还要顾及首都颜面,不能发展。
综合以上现实,河北困境就很明显。在本就商业禀赋不高的前提下,省内三大行政体系并立,港口优势也被分割一部分。仅剩部分均为内陆农业,高耗能加工业不能发展,河北出路被彻底锁死。
对于雄安新区我个人看法不乐观,分走北京的资源无异于,动既得利益阶层的蛋糕,北京也没有自我造血能力,蛋糕分一块少一块。而天津和唐山本应合力发展的港口,由于行政体系不统一,天津部分的港口成了养活老天津人的安乐窝,目光极为短浅。
河北一省人力物力本是极为发达,虽没有内河航道,但却有优质港口,借助全省之力本能不弱于山东江浙。可惜北京首都的各种资源优势仅仅困在一市之地,没有充分利用。
其实河北人不在意谁当官,把北京天津和河北的官都统筹成为一个行政体系,才有望京津冀一体化,河北人才有望富裕。(官们不会同意就是了,北京和天津占了大便宜的也不会同意)
现在的河北人,就像丢失了出海口的东北一样,能做的只有逃离家乡。
如果没有北京,北方更穷。北京繁荣是做首都之后。否则也就是个前线兵站。
一个刚刚发生的现实的案例,宁波港拼柜出货,其中一个供应商在 0313 区号,是第一次出货,要求自己报关,OK,但你得给数据发预配吧, 她不管,抄送十几个人,没人出来说一句,电话问了不告诉你应该找谁,事情紧迫打了二十几次问,就是不告诉你,等到 21 点了实在没辙又不能放弃就抱着试试看问了对方的报关行(宁波的),报关行说他们就是这样问对人了回答你,你问不对人别想得到答案,第一次合作呀,又没开天眼谁知道应该找谁,最绝的事本来报关行要跳出来说的,对方觉得你态度不对,居然阻止报关行解释,让一个 10 分钟能搞清楚的事从早上 9 点半一直搞到晚上 22 点,牛不牛。
就这件事,体会到经济不好是有原因的
因为,一个是正室嫡出生的长子,是整个家族的脸面。即使他资质不够,也要为了整个家族的牌面加以重点培养。所以,一切嫡长子能够得到的资源,都要用在他身上。
另一个是妾室庶出生的,虽然也是亲儿子,该指点的我不会吝啬,但是剩下的任由你自己扑腾。奈何这个庶子天资聪颖,不仅给家里长了不少自己努力奋斗,还和身边够得到的庶出兄弟们一起闯出了一番大的光景,给家里挣了不少脸面。
但是,总不能因为庶子厉害,就让庶子当家掌权吧,这不合规矩呀。
也不能压着庶子不让发展吧,谁发展好都是家族的荣耀且不说,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是亲生的,这种事最起码还是做不出来的。
所以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继续努力培养嫡子,让这两个儿子的光芒不要差的太多,他就只能继续往他身上堆资源喽。
先别说河北了。
延庆 密云 怀柔 门头沟那个发展水平都辣眼睛。
北京那个地形和气候就不是和苏杭能对比的,能发展起来完全是政 Z 力量角力的结果。
但我上面这话并非是嫉妒北京的发展,因为过往很多分析都论证了为什么北京做都城有利于长治久安。北京作为大都市是有这个特殊的命格在的,正如东西方的壁垒促成了香港从渔村变世界都会一样。只是这个命格可以带动北京核心区域,无法带动北京的远郊区,更不用说河北。
有没有可能是北京如果不是首都也发展不起来?河北才是正常水平。。。上海周边的江苏也不是因为上海才如此发达,而且因为正是江苏如此发达才有这样的上海。。。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先有江浙制造业的发达才有上海作为港口的发达
江浙沪是基本一体的。本来上海人也基本都是江浙移民的后代。现在产业上,上海是工商业为主所以就必须有配套生产加工的工厂。由于环保和人工成本的原因,工厂现在基本上都是在成本相对较低的江浙,所以整个产业链是一体的,相互带动。北京由于是政治文化中心,政治是集中的,领导一句话就可以给你政策,批文,资金,所以谁离领导近谁就更有机会获利。文化上由于电影戏剧电视这种几十几百个人集中一个地方就能全部干完了,产业链上下游不明显,所以对附近的河北没有拉动作用。
讲政治和讲经济的区别
这个,有很重要的地理渊源。
上海天然属于江苏;
北京天然那啥河北。
北京自从元朝开始,就是帝都了。
帝都是天下人的帝都。
而上海到了本朝才刚刚成型。
民国的上海只是一个小小的上海。
1927 年之前,小小的上海由江苏主管。
1927 年 7 月 7 日,上海特别市政府正式成立,直属南京政府。全市境域规划为上海县全境和宝山、松江、青浦、南汇等县局部,共 30 个市乡。
1930 年 7 月,上海特别市改称上海市。
根据 1950 年的统计数据,上海人口籍贯构成,江苏占 48.06%,浙江占 25.78%,上海本地人占 15.05%。
1952 年,上海大部还属于江苏地界。
1958 年,国务院批准将历史上与上海关系密切的江苏省的嘉定、宝山、上海、川沙、青浦、南汇、松江、奉贤、金山、崇明等 10 个县,相继划入上海。
**这是上海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行政区划调整,奠定了今天上海市行政区域范围的基础。**同年 10 月,撤销 3 个郊区,将其城市化地区划入市区,农业地区划入毗邻的县,同时置浦东县。
上海市各区区长籍贯,江苏省一马当先。
上海市常委中,有三位来自江苏。
不是上海旁边的江苏经济如此发达,而是苏南经济本来就比较富裕,改革开放初期上海都还没怎么变化的时候,苏南经济就已经非常活跃了,各种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什么亿元镇,亿元乡到处涌现,商业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上海作为老大哥自然也要起带头作用,大搞浦东新区开发建设。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苏南都有各自的老家本领,跟上海有一定关系,但帮助不大,当时改革开放上海也才起步而已。要说受惠于上海的地区其实还是苏州东部地区多一些,尤其是昆山,基础差,离上海又确实是很近,上个世纪就开始把招商引资列入 kpi 考核了,卯足了劲儿薅上海墙角,给各种优惠条件,可以说把招商玩到极致,时光荏苒如今苏州已经成为苏南的大哥大了。苏南的猛冲猛追和上海的崛起造就了长三角的繁荣,河北发展不起来肯定综合因素有多方面的,但是从地方政府的主观能动性上来说肯定就比苏南差一大截了。
在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结合现在及过去的经济发展情况、国家发展经济的需要、国际产业和市场的位置,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两块地方,在全国范围内来看,是最适合发展经济的。
苏联解体后,如果只考虑自然市场条件,京津那个位置,本不该出现一个如此庞大的经济体。
但现在,在这个位置出现了这样一个庞大经济体,把本来就不具备经济优势的华北平原的资源,进一步集中,而与此同时,这个经济体还与河北是平级的、相对独立的甚至更高级的。
简单来说,华北平原,在当前,在国家大一统的背景下,本来就没有太多发展经济的优势,上限不高 ,资源还进一步被集中了,等。
有点儿类似成都之于四川。
但至少,就近提供了很多高薪岗位吧,让人才不至于非得离家很远。
对比一下 1949 年之前的天津 ,和 1949 年之后的天津,与河北经济类似的道理吧
河北在中国属于铁锈带,和东北山西是一样的,未来内蒙也有铁锈化的趋势
相比陕西的煤和四川的天然气更早开发,资源这块开始枯竭,现在去挖开滦的煤炭和大庆的油田一样,不现实
地理位置也不算好,沿海基本上沿着青岛和江门这条线,其余的基本上更接近内海,是远离主航道的,也远离国际分工,偏离这条线的广东粤西沿海和广西北海等也发展不起来。
还有客观上的铁锈带省份自己作死,玩政治等,比如辽宁放弃沿海身份后发展一落千丈。
还有一些耕地红线之类的不利因素(东三省 + 河南 + 江苏、安徽北部同理)
本末倒置,江苏发达和上海有关系吗?地名不一样而已,本质就是同一个区域,河网密布大平原靠海气候也好,不发达才怪
河北有这些条件优势吗?你把上海搬去石家庄旁边也没用。北京那是首都光环,就算现在迁都到拉萨,过几十年准保变成另外一个帝都,但西藏肯定还是老样子
因为北京是首都,如果北京不是首都,那么北京就是个卵。
主要因为位置吧。江苏经济发达,上海必然有辅助。
大部分发达地区的货物运输都比较方便。
我记得有一个河北的新闻,红色大横幅写着河北的发展目标 –“做好北京政治经济 “护城河””
“一保京津、二保铁路、三保油田,最后保自己”
打铁还需自身硬
北京作为被关注的都城是在天子戍边的明朝的事。但坦率的说,整个华北养活要求不高的农民还可以,而权贵增多,北京则养活不了,则一直需要江南鱼米之乡通过京杭大运河的不断贡养。
上贡,一直是中国的发展模式。全国理所应当养北京。河北各地理所应当养石家庄。差别在于数量级的巨大差异。而财政均衡同样是数量级的差距。
因为北京是首都,所以京津冀都不适合大规模发展工业。北京也一样不能搞工业,只能搞服务业,但是工业不发达,服务业市场也不大,北京很长一段时间都远不如上海,只有核心区有政府大院大公司总部很繁荣,而郊区却不能建厂无法发展非常落后。
而现在北京的服务业发展非常迅速,郊区也有很多公司企业。但是也没有溢出多少,河北依旧不能大规模发展工业,就没办法发展。
如果上海是首都,江浙一样很难发展,京津冀就可以取代江浙成为一片工业化城市。城市定位确实不一样。
说北京吸血的,你好好想想,北京是对河北有影响,但是真的是坏处么?比不上江浙难道是因为北京?还是说河北更想当自由的辽宁陕西还是陕西?说话动点脑子好吧,还有治理污染,河北污染都什么样了?这也能算成吸血?京津冀规划也能算成吸血?我只能说真棒,如果还一直都这么认为我只能说是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还有,其实原因很简单,看一下江浙和河北的产业差别就知道了,发展差距和北京上海关系不大
因为本身京津冀就差 从古至今 就这么简单
你把首都迁到雄安 就会出现另一个问题:为什么雄安旁边的北京发展一落千丈?迁到天津同理
盛唐开始,长江中下游地区就是 “鱼米之乡”,一直到晚清,gdp 和秀才人数江南各省都是全国一二三四名。鱼虾螃蟹红烧肉,排骨里脊狮子头。
北京呢?最牛的大清通天纹时代,皇城脚下,北京人早餐喝豆汁(馊了的豆子做的),中午吃卤煮(猪大肠等没人吃的内脏),除了过年基本吃不上完整的肉。
京津冀,不挖煤炼钢,不吃首都红利,有没有河南强还另说,凭啥和江浙沪比啊←_←
补充一下,有一句话叫 “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反正都不是好话,各位看官自行理解吧
如果你要就比较江苏和河北,差在教育上,江苏两个 985,十个 211。河北一个 985,一个 211,一个是东北大学的分校,一个在天津。
我在南京念书的时候,比较卷的同学就想着去上海,其实大多数其实准备留在本地。江苏的教育资源,如果不考虑人均,可不比北京上海差多少。南京大学不如复旦吗?东南可能比不上交大,但是加上苏州大学呢?还有河海,南京气象学院,南京医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这些在单一领域有传统优势的学校。然后江苏还有一堆国防科工委的大学和研究所。这些院校不但保证了工程师队伍,科研实力也能反应在经济上,再充分利用上海的口岸优势经济实现腾飞。
但,其实江苏在东部沿海省份是特例。
你比较一下浙江和河北的耕地面积,河北耕地将近一亿亩,浙江不到两千万亩,江苏耕地面积将近七千万亩。河北总面积 19w 平方公里,江苏总面积 10w 平方公里,浙江大概和江苏一样大,但是耕地不到江苏的一半。这些土地用来开工厂,当然比种地挣钱。但是,我们国家有耕地红线的,否则不是粮食被卡脖子就是要全国一起饿肚子。感谢河南河北山东!这些农业大省里面,经济普遍不如南方沿海省份,只有江苏做到了逆天改命。真属于是知识改变命运了。
另外,上海是口岸,北京是中心。。。。
人家江苏浙江,本身就是江南省份,又靠海可以与外国进行通商贸易,比较富裕,但人家江浙两省的人,很多家庭只生一个到两个孩子。很多江浙的 90 后就是独生子女了。人家江浙生一孩,当然有多余的钱吃喝玩乐穿好衣服买好车或者建好房子了。
而河北省你去看看, 上世纪 80 年代到现在了,一家生 3 个到 5 个的农村家庭比比皆是,河北省的 90 后大多有 2 个及 2 个以上的兄弟姐妹,本身就穷,还超生,它当然家家户户存不下钱了,最近 10 年才开始降低生育,因为实在是养不起了,但就这样还依旧生 2 胎呢。都 2021 年了,搞得河北省不得不出台政策,3 胎重罚。这样的省份,别说北京带不动了,玉皇大帝也难以拯救呀。
举个例子,北京人爱去张家口草原天路玩,开车来回路费也不少吧,但草原天路拟收费,但北京人不让。就是只想索取,留下
民国时期听说过江浙财团,没听过京津冀财团
因为离天堂太远了
能问出这种话的人大概率不知道什么叫雄安。
2035-2050 年这 15 年内雄安是和上海深圳并肩的二线城市。
发展方向不同而已,上海是经济龙头,所以上海周边经济发展被带飞了,北京是政治中心,所以我们河北政治最正确。
不要羡慕我们,希望全国人民都享受到首都就在身边的感觉。
因为上一任证监会主席是刘士余,江苏人,新股咔咔上
北京上海都是吸。
北京周围可以吸的有限,上海周围可以吸的多。
仅此而已。
因为你倒果为因了。
江苏不是因为上海而发达,而河北却的确是为了拱卫京畿而存在的。
江苏,特别是江南一带,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它的发达和上海无关。上海一直都是江苏的一个不太起眼的部分,元明后才有了一定的声音,清朝才开始因棉纺和水路交通的原因开始兴盛,但真正的崛起毫无疑问是因为鸦片战争后成为五个通商口岸的原因,此后逐渐成为近代化的城市的标志;而河北的历史,至少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前沿甚至是前线地带,如燕云十六州,直接面对北方敌人的冲击,地理位置、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多有战事,顾经济并非强项。尤其是定都北京后,其主要任务更是守卫京师,防卫北方民族,而不是发展经济。
也就是说,江苏并不需要拱卫上海,但河北确实需要拱卫北京,两者的角色和定位是不一样的。
此外,现代后,上海的发达可以辐射江苏,江苏反过来可以为上海的发达提供支撑。但北京的发达固然可以辐射河北,但因为地位特殊,也就把一些诸如环保包袱给了河北。
不过还是要看到,现代的河北后面还是可以从北京的发展中获得好处,毕竟,北京的空间不能容纳它的所有功能,必然会有所外溢,比如雄安的发展。
一是长三角有地理优势。上海江苏旁边,是长江。长江便利的航运,通江达海,利用水运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形成了长江经济带。江苏是上海上游,但它并不是盲肠,上游还有湖北湖南,再上游还有四川呢。这是老天爷赏饭吃,很大的发展优势啊。
长江是世界上通航价值最大的河流。长江以其世界第三大的流量和长度,最大的流域内人口和 GDP,构成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再看看,河北有啥通航河流?天津的海河也没有多少通航里程。
二是长三角有分工优势。长江串联起来,也就有了形成密切分工的产业链的基础。在发展期间,长三角始终协同发展,产业共进。而对于河北来说,北京的产业太高大上了,它自己的产业基础衔接不上,就像大学老师给初中基础的学生讲课讲不明白一样,这是 “推力”。在网络互联物流交通发达的现在,产业扩散的地理范围有了很大的延展。也就是说,以前产业转移很看重距离因素,而现在更远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二线城市比如苏州、佛山等一样可以争抢承接北京的产业,河北更难抢了,这是 “拉力”。
企业考虑的距离不是简单的地理上的距离,而是生产速度、沟通效率、运货时间和运货成本的综合。因此,河北不能简单的依靠离北京近来作为自己的竞争力,需要在地理距离近的基础上整合其他方面的竞争力,最终体现出比其他 “远距离产业承接地” 明显优势时,才能扭转产业转移的方向。
其实答案挺无聊的,因为江苏本来就富,没有上海的时候江苏就很富。
退一步讲上海也是江苏分出去的地。
上海给江苏带来的是锦上添花,江苏经济不是靠上海拉起来的。
总结,江苏命好,没办法。
写反了,是因为有发达的江浙才有的上海
你只看到了上海的灯红酒绿
看不到上海数不清的大小公司
上海管不到江苏,所以不能靠吸血来肥自己,合作需要利益均沾。那啥是离天堂太远离北京太近。
如果北京不是首都,北京就会和保定沧州一个水平;如果上海不是直辖市,上海至少还会和苏州嘉兴一个水平。
上海江苏,你不欠我,我不欠你,咱俩时而联谊,时而竞争,而我们河北,哼哼~ 拱卫心脏!!!!
因为上海和江浙是一体的,北京和河北是隔绝的。
几百年来,在上海工作生活,都有个苏州老家宁波老家,上海人多数是江苏浙江的移民。
而老北京则来自明清的皇族富户,来自近代的知识分子和革命者。和河北关系不大,而且要防止河北人口流入,避免不可控影响。
无他,缺水。
你将天津并入河北看看,江苏只分一个上海,河北分了北京和天津。
你可以看到很清晰的国内蒙巴顿方案的。
都一样的。
产业结构不一样,上海的工业产值常年保持全国一二,和苏州不相上下,货物出海出口非常方便,航线距离美日很近,而且上连长江沿线,内需市场也能满足,厂子自然多,厂子多了上海地价高了,低端产能不就外迁辐射其他地区了吗,长三角地区又没山的阻挡,河流多平原多,企业外迁土地成本低,内需外供能双吃,自然能以二产拉动经济啊。再看北京,北京不是一个工业城市,厂子很少,三产占比 80% 以上,二产和一产一共都不到 20%,你在去掉二产的建筑业产值,你想想北京制造业能有多少呢?这就没工厂能外迁出来,大部分三产产业的迁移灵活性比制造业可低太多了,制造业考虑土地成本考虑运输成本考虑劳动力市场价格就行,三产呢,政治互联网教育金融互联网传媒科研所,这迁移的考虑因素可就不止之前的成本问题了,还有很多潜在的因素,比如劳动力素质啊地区信息密度啊人才意愿啊等等,而且要搬你还得成体系的搬迁,比如互联网支持信息传媒,信息传媒支持金融,金融又反哺互联网,他们三在一块才能信息交流成本最小化效用最大化,你要只搬一家金融企业,或者只搬一家互联网企业,而不搬能支持他运作的相关企业,这家企业就不容易做大。天津呢,港口位置不如大连青岛,航线距离至美日比上海港远,适合做进口港,出口港不占优,冬季还半冻,反观上海港宁波港全年不冻,天津海河基本无法同行货轮,内需市场全靠铁路公路,运输成本就不用讲了,天津港还炸了一次。。厂子不倒也跑了很多,北京天津北部全是山,土地开发和运输成本比平原翻倍,水资源和长三角就没法比,连生活用水里地下水占比都很大(南水北调现在好很多了),工业用水就更别讲了。
企业家不是傻子,他们都是理性经济人,搬厂子前他们都会考虑很多因素的
我觉得你想问 “为什么江苏可以依靠上海经济这么发达。而北京却不能让河北这么发达”
有没有可能是近代以来江苏南部本身就很发达,而河北环京地区本身就比较一般?
北京最大的资源是政治资源,发达的都是能利用这种资源的,比如媒体和政策敏感性非常高的产业,而上海最大的资源是金融资源,而工业是回报最稳定的,只有工业资源才能转移周边带动周边。
这问题多少有点本末倒置的意思吧,江苏强又不是因为上海强,江苏很多年前就是国家的钱粮重地吧,而且上海一直到 1927 年前本来就属江苏的。难道不是江苏太强了养出来一个上海吗?
江苏有长江,上海是港口。河北没有长江,北京不是港口。
你研究一下北京和上海的制造业你就明白了,再看看江苏和浙江的制造业你就更明白了,再看看河北的制造业,这问题就是开卷了。
为什么北京周边这么贫困,北京确如此发达?
题主这是没读过高中,对区域经济完全不理解~ 才会问出如此本末倒置的问题
因为北方就是不行呗,每次大饥荒,基本上都是北方,听说过逃难往南方逃的,没听说过往北方逃的,我本人是河南人,但不得不承认南方就是比方好
你养我啊
大概是有一条江吧,再加上长江中下游平原
这是一个人文地理领域的研究课题,也就是经济先发地区对后发地区的影响机制及最终影响结果是什么。
目前比较主流的理论是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赫希曼认为,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先在某个区域发生,那么它就会对其它区域产生作用。先发地区的经济增长将对后发地区同时产生不利和有利的作用,分别称之为极化效应和涓滴效应。
极化效应:
一是指先发地区凭借自身优势会虹吸后发地区的关键要素,比如青壮年劳动力,尤其是高端技术型劳动力,另外先发地区投资效益更好,后发地区薄弱的资金也会被吸走,导致后发地区更加难以发展。
二是在国内贸易方面,先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产业发达,市场贸易中占有优势地位,进一步赚取后发地区的财富。
三是国际贸易方面,后发地区产业落后,多数情况下向先发地区出售基础资源,但如果后发地区想要涨价,先发地区则可以选择进口,优势的运输条件让先发地区进口资源非常便利,这导致后发地区再次受到压制。(中西部各大资源输出省便是如此)
涓滴效应:
先发地区可以吸收后发地区劳动力,减缓其失业问题。同时先发地区向后发地区采购原料、进行投资等,也会给后发地区带来发展机遇。而最重要的是,先发地区的先进技术、管理方式、思想观念等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进步因素向后发地区的涓滴,将对后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全方位的推动作用。
那么两种效应同时进行,最终会以哪个为主?结论是长期来看涓滴效应会占据上风。先发地区的发展会出现城市拥挤等环境问题,会自发向周边疏解扩散,后发地区的落后则从国内市场需求方面限制了先发地区的经济扩张,国家经济发展也将因后发地区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受到损害,于是国家将出面来干预经济发展,加强涓滴效应,促进后发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这也有利于先发地区的经济继续增长。
回到问题,津京冀与长三角发展格局的不同,其实就是核心城市经济发展时间的问题。上海早在清末就已经是商贾云集,经济发达的城市,长期的发展让上海的涓滴效应反超极化效应,从而带动了周边城市的发展。同样珠三角的城市群也是如此,广州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经济也发展了足够长的时间。而北京作为首都,在经济方面的发展速度就明显不及上广深,所以目前津京冀地区,仍然是极化效应为主,涓滴效应尚未反超,故而有北京吸干河北的现象。
理论上来说,只要继续发展一段时间,涓滴效应逐步占优,北京周边也能得到类似长三角珠三角的发展,实际上近年也能看到北京在不断把非首都功能逐步疏散到周边,这就是一种涓滴效应。按照这个理论,同样也可以观察成都、武汉、西安周边,大致也是如此。再往大了说,整个东部沿海之于中西部,也是如此。但这种发展所需的时长,都是以十年为单位,还会有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普通人择业安家,要么去已经发展成熟的长三角珠三角,其他城市群的话,还是去区域中心的先发城市吧。
这个问题有点意思。
江苏历史上就富裕,明清达到顶峰,上海却是近代弯道超车成为长三角中心城市的。
河北怎么比?北京历史上就是底蕴深厚,人文荟萃,更不要说明清政治中心的强势辐射,不可能让你自己发展经济的。看得你死死的,但是资源人口物料甚至机会都要为政治中心服务。实际情况不允许,政策规划也不会这么干。
至于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这些,更加不要比,我也不展开说了,省的落个地域歧视的骂名。是不是这样子,希望各位看官大神们去当地走走看看,我实地考察过,不细说了。
江苏了不起 政府工作高效 服务到位 而且人的整体素质高 人才虹吸效应强大
能让太监风光的时代基本没有正面儿阳光的
逻辑上就是错的。
1,上海本来就是脱胎于江苏。
2,江苏自古经济发达。
1. 我国是外贸型经济
2. 河北、天津不在主要航道上
3. 即使在东亚地区,离日本最近的是上海,离韩国最近的是山东,顶多加上大连
4. 天子脚下,合规成本高、资金成本高
综上,在经济起步、低端制造业转移初期,综合成本(人工、物流、资金等)比不过长三角珠三角,资本没有积累起来,一步落后步步落后。
河北临海地区是唐山和沧州,做外贸能比得过大连和青岛吗?大连和青岛又不如江浙沪以及广东。
东南沿海城市的发展靠的是吸收世界过剩的金融资本。
北京的发展靠的是强行吸血全国。
如果北京只保留政治中心,不再保留经济中心,教育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等等中心地位。全国人民生活水平、教育水平,投资市场活跃度,都会提高一大截。
而作为离吸血鬼最近的城市,被吸干是很正常的。
所有经济问题都可以结合地理因素。
上海和北京都待过的来说说我的看法。
上海有很多总部公司,不少五百强的总部也在上海,但是这些五百强的工厂在昆山啊,昆山工厂的供应商分布在江苏和浙江啊,供应商距离太远也不方便,成本也高,所以是一个点带动一个面。江浙沪之间产业相互交叉,人员来往极为频繁。
回头看北京,北京总部经济,都是不少央企国企总部,主要是服务业,而非制造业。所以天津与河北都起不来啊。天津和河北,都只有去北京拜访的,很少有北京去天津河北去拜访的。
因为江苏发达那是因为长三角流域,跟上海不上海没关系,你把长江的运力和水网搬到河北,河北地区也会大片发达。
换句话说没有北京河北也不会多发达 地理条件就在哪。你强行用政策造一个顶级城市,那肯定会吸收周围的资源,地理位置给不了的,肯定得用其他方面来补上。
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发展全靠负债,负债越高发展越好。看看江浙每年的负债和河北的负债就知道了。
因为上海,北京的国家地位不一样,北京是政治中心,而且已经当了好几百年首都,已经养成习惯我是老大,你们都要向着我,护着我,一切都是 “拱卫京师”,一切都是至上而下的行政命令。上海是国家经济中心,经济这件事不是靠至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就能完成的,一定是从下往上由老百姓自发形成的,所以北京就像一个虹吸管吸收着不单单是河北,整个北方都在被他吸干,上海就像一个鸡妈妈,在八十年代就带领着一群小鸡四处找食安家,现在这群小鸡都长成了雄鸡。大家都能撑起自己的一片天。
因为河北的领导想去北京,江苏的领导却不需要必须去上海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浙之富从至少从宋朝就开始了,跟上海有个毛关系?
哪个时代轮到城墙、护城河谈待遇问题的?
北京是一座权力型的城市,上海是一座商贸型的城市。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江浙原本就很有钱,上海在有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河北原本基础就不好……
因为江苏自己实力过硬,南京不说了,另有像苏州这样本就蛮不错的城市,选择了合作而非单纯地被吸血,然后苏州又去带西边的锡常,那么这样就不至被严重吸血,而且呢上海有把一些工业转移出去
而且上海北京都会从全国吸人才吸资源,但上海恰好又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北京讲真地理不是很好,然后上海就可以靠航运弥补一些,而且两个城市的定位也不相同,上海说白了经济和商业发达,大型经贸市场,北京,大衙门,那市场限衙门吸血力肯定不一样啊
北京的发达是几千年前的古代帝皇决定的,长三角的发达是几千万年的大自然决定的
离权力越近,就离公平越远。
上海最高峰佘山高达 92.8 米。江苏最高峰连云港云台山玉女峰高达 625 米。
北京最高峰东灵山仅有 2303 米。河北最高峰小五台山东台仅有 2882 米。
本来就是穷乡僻壤的地方。怎么比?
有没有一种可能,老早的时候,江苏 & 上海是一家的?
你看看唐山不就明白了
江苏发达一千多年了,上海才多少年…… 搞错因果了。
有没有一种可能,在另一个平行世界,把上海那块地方从地图上抹掉,江浙会比现在更富。
为什么? 因为没了上海,长江出海口也会自动出现一个同等级的大城市。而且宁波港一定也会比现在要强。
是江浙孕育的上海 自古发达
北京官多,俯视看人,上海商多,平视看人。你觉得谁周围会发展? 精英眼里,下面的可能都不一定算人,商人眼里,只有平等与分享才能发财。
京杭大运河不是冀杭大运河,40°N 和 30°N 有区别。
北京旁边不止是河北,还有山西、河南,都是如此。
上海兴起之前,江苏就是经济发达地区。本末倒置了。
因为江浙属于长三角,类似的,还有广州珠海深圳这些泛珠三角区域~
她们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靠海~ 而且都有良港~
河北也靠海,但大港口都远离京畿,而且是靠渤海~ 山东靠渤海的也不是青岛烟台本市,大多数是盐碱滩涂,很难有发达的港口经济~ 所以和靠黄海东海南海是两码事~
换句话说,江浙发达首先是本身资源优势发达,其次才是上海的龙头带动~ 比如,特别喜欢贴长三角城市群的距离几百公里的合肥,就不像江浙兄弟城市一样容易借力~
因为合肥离海远着呢~
因为江苏不是河北。
如果两者对调河北会更惨。
理论上是江浙造就了上海,江浙是因上海是果。
有没有一种可能是江苏浙江的经济本来就发达
百京的定位是用来发展经济的?
吴越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经济发达地区. 上海,哈哈,上海这暴发户才富了多少年?
明清时期江浙就比直隶富庶,那时候还没上海呢。
所以说,是江浙发达带动上海也发达,而不是上海发达带动江浙。
我司从全国各地采购产品出口。同样做商检,江浙的工厂说 2-3 天可以完成,山东的说一周可以完成,河北的说大概两周不保证。。。
不是有了上海港周边才发达,而是港口周边的长三角聚集了优质的产业和可供外销的优质产品才促进港口的发达。
是自古以来富庶的江浙为近代鸦片战争后被殖民的上海崛起奠定了基础,早期上海人,江浙人在上海办工业厂房,民族产业欣欣向荣,靠近殖民远离京都,少了很多掣肘,另外很多人觉得上海是三产城市,其实上海是个工业大城,江浙的人都知道以前上海货是好东西,现代工业化的上海也带动了上海周边江浙经济的发展,相辅相成,所以江浙沪一体化不是乱说的。
安徽?我不知道,不要问我。
温度的问题,北方冬天太冷,东北也没有发展起来,和人没有关系;相当于一到冬天部分产业就得停摆,资本利用率太低了。可以大力发展温度敏感性低的产业,相对会好些。
除非每年冬天像同纬度城市有海洋暖流过来。
北方省份的悲哀就在于离北京太近,离天堂太远。
我和河北以及天津的朋友探讨过这个问题,河北朋友说,一旦要开会,乞丐都要送天津,连下雨都要赶到河北去。自己细品。
第一、没有河网
第二、有卡
是因为江浙自古发达,所以有上海。
太平天国以前全国的金融中心叫清江浦,在淮安。后来整个江苏被打烂了,才在洋人的庇佑下形成了上海,上海本来就是从江苏划出去的。
如果没北京,现在的河北还要惨,河北顶多是个残血的山东。你能蹦哒多高?
我一直认为是定位问题。
河南河北是中国粮食的基石,产粮大省的定位没有改变的前提下,其他的都是虚数。
先有江苏 后有的上海 。。。。
你应该这么问。如果北京不是首都。他还会像今天这么富吗?江浙靠海,江苏还有长江呢,这是天然优势。
农耕文明的京师
工商文明的都市
上海,再扩大些范围→江浙沪长三角,经济发展总体来说是由大地理范畴因素决定的。
北京,也扩大些范围→京津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主要是政策影响为主,当然也有大地理范畴因素影响,所以强调个 <为主> 字样。
气候和自然环境很重要。
河北比起江苏,冬天太冷,夏天缺水。南水北调主要是解决北京问题,但如果河北有水,为何调南水?
北京人种比较特殊,比上海人还特殊,上海是吃肉还留点汤,北京是吃烧烤,只剩铁签子!!!
一个是吸血一个是带头大家一起发财。
主要是过去河北众多城市被定位于重工业城市,忽然遭遇严厉的环保政策所致。
另外跟政策的极度保守和贫瘠的水资源也有很大关系。
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因为在北京旁边才发展不起来?
要是公平独立发展,北京?呵呵。
你的比喻比错了,河北之于北京,相当于安徽之于南京。如果当年是选南京作为首都,现在河北的困境会一个不拉的凸显在安徽身上(可能稍微好些,毕竟安徽境内有个长江)。
墨西哥和美国就隔一道墙,还是发展不起来,墨西哥是不是要反思一下了?
苏杭富裕的时候,上海还是渔村吧。
因为起来的方式不同。上海靠经济发展,小企业变大企业变总公司,产业会向外转移;而北京是政治中心,直接建立企业总部。
配套城市现在确实能吹,事实上浙江早就落寞了,很多人不知道初期远远被河北甩在后面吧。自从沿海城市地位突出,任何在上海边上的城市都是配套。上海不再多照顾锡常的时候南通就飞了,就这么简单。
水生财 河北缺水哈哈哈
别问了,上海无论从铁路还是航空,都在使劲制约江苏的发展。
老说江浙沪发达 但我老觉得他们像暴发户一样的穷酸扣扣缩缩 不知道的 还以为跟西北一样 西北是真穷但是朴实善良 这里的人(商人吧)是富而坏 反而显得很穷很落后似的 还有一种没文化没教养的感觉……
对于一个经济足够发达的地区来讲,一个超大经济核心或许能带动它的发展,给他提供无与伦比的经济活力,比如苏州、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而如果一个地区,经济本身并不强大,一个超大经济核心或许往往会起到制约发展的作用。甚至不用说河北,哪怕是苏中的南通。网上很多说南通抱上海大腿,但就我看,对南通来说,上海的经济带动作用其实是比较有限的。但是,南通却因为和上海便利的交通条件,每年会被上海吸纳走大量的精英、劳动力。当两个地区经济悬殊较小,那么经济往来往往会表现为一种平等的利益交换,而如果经济悬殊过大,那么就会表现为经济掠夺。
没去过河北,但北京没少去,但应该是差不多的基本状况,但表征比南通上海这种关系要严重的多。
北京上海 ip 还是有意思啊
因为江浙沪发达的是经济,北京是靠权力中心
河北什么时候富过? 秦汉以来,2022 年的河北是河北历史上最富的时候。
江苏什么时候穷过? 衣冠南渡以来,2022 年的江苏是其历史上江南地区地位最低的时候。
所以,恰恰是北京带动了河北发展,因为河北的起点就低。
上海在吸血江苏,因为江苏的相对低位下降了,而且被上海取代了。
是这个逻辑吧?
发展不起来指的是?世界钢都在哪儿?都不算是吧。按照某些人的逻辑只要河北任何一个地区发展好了立刻就被开除出河北籍贯,喊着 “多了一个爷爷”。对于某些河北人最舒服的姿势就是坐着 20W 的车,上着一年 2W 学费的学,毕业演讲的时候自称 “下乡土猪,立志去拱白菜”,闷声赚着钱,嘴里卖着惨,获得一种卑劣的感受。
最近才知道的,上海是近交远攻,给上海保证用电用水用气的不是周边省份,而且四川、新疆、贵州。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两地的区位。江南、皖南、靠近长江的地区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这是从南北朝就开始的。河北处于黄泛区,自然环境和民风都导致人口外流,能留住人就不错了,谈何发展。
本来没有知乎账号的,看到有河北人冒充芜湖人黑芜湖,才注册了。恰好我就在河北出差,城市的名字比廊坊还滑稽,秦皇岛。这什么地方啊,我觉得这里跟皖北有什么区别吗?
如何看待芜湖市官方称当地人口出生率处于极低水平 ,已跌入「低生育陷阱」?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
哈哈哈哈,我服了皖北秦皇岛人了,用名字跟江南比历史底蕴
河北人说河北没有雾霾,大家肚皮都笑破了
上海抗疫这个屎样 亚非拉平均水平都不如
落后抗疫世界第一的天津一万条街
反正我不信上海产的大飞机
谁愿意做白鼠早死随意
北京旁边有个天津,不发达吗?河北于北京的关系,大概其就是安徽于上海的关系。河北对标安徽也不算差了。
江苏经济也不是铁板一块,也仅仅是苏州,南京,无锡这块,至于苏北一众经济,呵呵。
京津冀没有你说的这么不堪。当然你可能希望北京更好一些。但是发展就是要有个过程,不可能违反科学规律。
雄安新区还是很有发展的。不过需要时间,10 年,20 年,30 年来看。
没去过北京的同学可有机会去感受下,说实话会颠覆你心目中的印象,北京城市建设落后的像 90 年代,完全没有大城市的感觉。满大街 80 年代苏式建筑风格的房子,破旧不堪的过节天桥,小巷子就别说了一股酸臭味道。
建国初期苦一苦河北人民也就算了,这都建国多少年了还他 m 苦一苦河北人民,绝了,我建议迁都
说反了吧,就是因为江浙皖发达,开埠之后上海才发达,之后二者互相发展。
北京?不好意思,要不是因为首都,北京也发展不起来,河北当然也就更发展不起来了。
中国经济中心南移几千年了,
北京的真正工业产值也不高吧
上海因为江浙而发达,河北因为北京才落后。
上海的繁荣是包邮区繁荣的一个具体体现。
北京的发达是全中国经济发展的体现,而北京的发达没有足够外溢到周边,这说明中国经济还不够发达。
我寻思大搞环保之前河北发展的也不差啊
北京是文化政治中心,上海是全国的经济贸易金融中心,定位不同,辐射的能力自然不同。
环京地区甚至包括山东,要为京城的蓝天白云建设环保护城河,发展产业受限。炼化第一大省山东,甚至不在规划的七大产业基地,为啥?江浙不需要在这方面有顾虑,环境污染后纳入国家战略,国家出资治污。
上海还是渔村的时候,江苏就已经很富裕了。
河北千年四战之地,经济上面很久都不是江苏对手。又要同时伺候京津俩大爷。
你要这么看,如果把上海并入江苏,把京津并入河北看总量。是不是河北就显得气派多了。
北京是一个第三产业占比极其夸张的城市,基本上无法向河北转移任何优质产能,还有政策优势,河北企业也喜欢开在北京。
江苏人均 GDP、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均居全国省域第一,成为中国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已步入 “中上等” 发达国家水平。本文通过对江苏各城市 12 月到 2 月快递往来抽样,分析省内区域快递和经济平衡发展情况,样本总数 154 万单。
2020 江苏各城市经济分布如下:
![](data:image/svg+xml;utf8,)
江苏省内发出快递主要快递收件城市分布如下:
主要收件目的地分布:苏州市 20%, 南京市 13%, 南通市 11%, 无锡市 10%, 扬州市 9%, 徐州市 8%, 常州市 6%, 盐城市 5%, 连云港市 5%, 泰州市 4%, 淮安市 4%, 镇江市 4%, 宿迁市 3% 2 月主要收件目的地分布中:南京市增长 1.61%, 常州市增长 1.34%, 南通市下降 2.46%, 扬州市下降 2.24%
苏州市常住人口为 1274.8262 万人。2020 年,苏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0170.45 亿元。线上消费增长较快。全年电子商务网络零售交易额 2625.1 亿元,比上年增长 27%。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现互联网零售额 553.4 亿元,比上年增长 6.5% 。 苏州市发货主要收件目的地分布如下:
从苏州市发出主要收件目的地分布:苏州市 38%, 无锡市 11%, 南通市 10%, 南京市 9%, 扬州市 6%, 徐州市 6%, 常州市 4%, 连云港市 3%, 盐城市 3%, 泰州市 3%, 宿迁市 2%, 淮安市 2%, 镇江市 2% 2 月从苏州市发出主要收件目的地分布中:宿迁市增长 2%, 连云港市增长 1.96%, 南通市下降 2.64%, 扬州市下降 2.33%
南京常住人口 9314685 人,城镇人口 808.53 万人,城镇化率 86.8% ,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4817.95 亿元。 南京市发货主要收件目的地分布如下:
从南京市发出主要收件目的地分布:南京市 32%, 苏州市 11%, 扬州市 9%, 南通市 8%, 徐州市 6%, 无锡市 6%, 盐城市 5%, 镇江市 4%, 常州市 4%, 泰州市 4%, 连云港市 4%, 淮安市 3%, 宿迁市 3% 2 月从南京市发出主要收件目的地分布中:南京市增长 2.35%, 无锡市增长 1.27%, 南通市下降 2.27%, 扬州市下降 1.67%
无锡市常住人口为 746.2135 万人 ,其中城镇常住人口 617.8208 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82.79%。2020 年,无锡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2370.48 亿元。 无锡市发货主要收件目的地分布如下:
从无锡市发出主要收件目的地分布:无锡市 27%, 苏州市 19%, 扬州市 10%, 南通市 9%, 南京市 9%, 常州市 7%, 泰州市 4%, 盐城市 3%, 徐州市 3%, 镇江市 3%, 淮安市 2%, 连云港市 2%, 宿迁市 2% 2 月从无锡市发出主要收件目的地分布中:常州市增长 1.44%, 南京市增长 0.89%, 扬州市下降 2.17%, 南通市下降 1.61%
南通市常住人口为 772.6635 万人。2020 年,南通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0036.3 亿元。 南通市发货主要收件目的地分布如下:
从南通市发出主要收件目的地分布:南通市 38%, 苏州市 14%, 南京市 8%, 扬州市 8%, 无锡市 7%, 常州市 4%, 徐州市 4%, 泰州市 4%, 连云港市 3%, 盐城市 3%, 淮安市 3%, 镇江市 2%, 宿迁市 2% 2 月从南通市发出主要收件目的地分布中:南京市增长 2.72%, 苏州市增长 2.07%, 南通市下降 6.86%, 扬州市下降 1.85%
快递 100API 可以提供帮助。我们的软件与您的仓库、外包运输流程和 3PL 相连,以帮助您提高包裹履行能力。我们通过以下方式帮助您提升体验:
快递 100API 提供同城配送和标准快递运输接口服务,您可以在线选择 DHL、FedEx、USPS、UPS、澳邮、4PX、极兔、EMS 等提供国际快递物流公司。
快递 100API 不会收取额外费用而且还提供优惠发货价,帮助您找到最便宜的快递选择,节省您的物流成本,避免货代公司带来的麻烦。
快递 100API 支持全球 1200 家快递公司的物流状态查询。给企业及终端用户实时提供查询物流轨迹功能和快递状态自动更新功能。除了提供物流文字信息,还提供物流地图轨迹功能,让终端用户更直观了解快递物流状态。
快递 100 支持超过 45 家快递公司面单打印,提供标准板和自定义版,全面适应您的打印需求。无需手动回填物流单号,系统生成运单单号自动回传到您的 ERP/SaaS 系统中,提高工作效率。
知乎用户 刘振 发表 我的天 都这么玻璃心的么? 咋了???说北京坏话了??? 我就贴了个数据。。。急眼了 有这精力好好工作,多交点税,给中央缴点财政不好么 难不成都是一个个都是正黄旗老北京人了?不用交税? 北京真棒 知乎用户 澎湃的海 …
高考是最公平的但也是最不公平的。而且它的不公平所有人都能看到,但往往闭口不提。 比如2001年的时候,北京和山东使用同一张高考试卷。结果山东专科的分数线都比北京重点本科分数线要高。 有三名青岛女生一气之下把教育部告上法庭,最后自然不会有什么 …
知乎用户 中国经济周刊 发表 谢邀 我在另外一个地方写过了 你们居然还在看这种制造焦虑吃流量的假榜单… 你们注意看第六名,武汉。 为什么武汉会那么高?因为制作者是一个常年制作假榜单的骗子,叫武汉凯斌奇,是个湖北人 常年混迹贴吧的老哥估计都 …
知乎用户 搜狐新闻 发表 谢邀。 现在看,北京的思路还是很正的。 一是拉供给: 美团买菜按常态需求的 3 到 5 倍备货库存; 京东七鲜是 3 倍;盒马的门店是 6 到 7 倍;物美 / 京客隆 / 永辉 / 家乐福是 1.5 倍; 全市 …
苏州的防疫检查点(图源:搜狐) 前些天,圈群里流传这么一条消息:上海出城的高速公路口,防疫人员都用上了生命探测仪,防止货车里藏有从上海逃出来的人。 这已被迅速辟谣,但问题真正的关键并不在此,因为谣言的信息或许为假,但它背后的社会心理却是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