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不爱存款是真的吗?普通家庭真的没什么积蓄吗?
品葱用户 大君主行动 提问于 11/4/2021 墙内有一个说法是美国人不爱存款,喜欢消费,甚至突然让他们家里拿出几百刀几千刀的存款都拿不出来。 真实的情况是什么?美国人为何不爱存款?美国普通家庭有积蓄吗?换言之,中国人算不算世界上比较爱存 …
亚裔细分法案 当初就是台湾人主推的哦,海外亚裔的好日子还在后面呢。
就算不翻旧账,我们逻辑推理一下。
在波士顿华裔有多少人,不会有人认为她是靠华裔选上去的吧。她要不对给自己投票的白人与少数族裔中的多数利益负责,那她也呆不到下个任期。那请问这些选她的人会接受她对华裔更好吗?难到不是更期待她以自己的身份方便从华裔身上切走更多蛋糕,而不需要担心背上种族歧视的帽子吗?
没什么值得的奇怪的,这事也谈不上什么 “觉醒”。之前有赵小兰、骆家辉、杨安泽……,现在美国贸易代表戴琦也是华裔。
华裔是宣誓效忠美国的美国人。如果硬要说这些人与中国有什么关联,除了外貌特征相近外,可能就是这些人借助外貌特征的便利在损害中国利益方面更具杀伤性、对中国人更具迷惑性了。
对于大多数华裔来说,要面对和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是消除美国主流社会对华裔的歧视,很遗憾(用这个词不代表我表示遗憾,只是行文的需要)从种植园时代到互联网时代,这个问题仍然毫无进展,在可见的未来,华裔群体也大概不会有什么 “觉醒”。
反倒是华裔的自残和自愿奴隶化,是谁都挡不住的。举个例子,臭名昭著的《亚裔细分法案》,是要把占美国人口约 5% 的亚裔再次强行划分成数个 “亚品种”,这是曾经纳粹集中营的做法。重点是,此法案一共有六个发起人,其中三个是华裔。
杨安泽那些痛恨自己血统、把任何过错都推到自己的血统上面的话语也是犹言在耳,难道这些就是华裔的 “觉醒”?
我早就给过解决他们困境——也许只是我一厢情愿认为华裔的自残和自愿奴隶化是困境,而华裔不那么认为——的方案:
…
拿美国举例,爱尔兰裔、非裔、德裔、西班牙裔、墨西哥裔、亚裔(不包括华裔)、华裔几大群体中,只有华裔(包括华人)普遍(主流)以极其负面的态度看待、评价、对待自己的祖国和祖国人民。
要想摆脱受歧视的生活,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对祖国和祖国人民善良一点正面一点,只要主流华裔(包括华人)群体能够做到并坚持一年以上,他们会发现他和他们的子女受歧视的环境自然而然就消失了。
…
有太多的华裔——尤其是在美华裔——对中国的痛恨甚至超过了白人和日本人,不只是我对这种现象感到奇怪,我接触到的很多外国人也对这种现象都感到震惊和错愕,在这些外国人的认知里,即便是从非洲部落里出来到美国的黑人也不会整天咒骂诅咒非洲。
也只能推断个大概原因,如果中国越来越好(事实也是如此),他们当年的选择就越显得错误,也许只有中国的衰败和崩溃才能证明他们叛祖离乡的正确吧。
这个群体意识始终深陷误区:他们认为向美国主流社会献媚并撇清与中国的关系,甚至争相做攻击中国的马前卒,才会有机会融入美国主流社会。可是一个连自己的祖国都不尊重甚至唾弃和攻击的人,又如何能期望获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呢?
总的来说,华裔(主流)是一个自残和自愿奴隶化、唾弃和攻击自己祖国的群体,你觉得这个群体能 “觉醒” 出什么?
美国疫情死了几十万人,他们有很多人虽然身心在美国,却从不关心美国和美国人,他们更喜欢常年顶着时差,到中国的网站上,用中文为中国人科普美国的一美元炸鸡。
总不可能认为他们 “觉醒” 了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吧?
…
感谢赞和评论。补充内容:当然不是所有华裔都这样,也有极少数不同,但是现在的主流华裔圈子的风气,还用我多说吗?
沃伦的弟子。她老师沃伦确实很厉害,近年的主张感觉比激进左派桑德斯还左,看过她以前质询富国银行 ceo,把 ceo 逼的像个复读机一样,最多的动作就是思考,然而屁用没有,思考完还是复读机,一句否认或者确认的话都不敢说,就怕给沃伦抓到话茬搞的下不了台。沃伦就是富人税的提倡着,全美 700 位十亿级以上富豪的对头。
不过这个消减警察预算的主张让我不寒而栗,想起了奥巴马龙兴之地,民主党大本营的芝加哥,那治安简直是无语了,尤其所谓南城,除了芝加哥大学那一小块地方,其他的地方,警察想去搜查不带个十几辆车,再来个几十号防弹衣加头盔,全副武装装备全自动步枪的防爆队支援,都不敢进。
这么多赞,不可思议啊,其实也是有感而发,侄子在波士顿读大学,看到消减警察预算加民主党激进左翼,真的是为侄子有点担心。
至于华裔参与美国政治,随着第二代,第三代亚裔华裔融入美国社会,应该能看到更多,但这和中国没有关系,人是美国人,受美国教育长大,参与美国选举必然要讨好美国选民,美国选民的想法才是这些参与美国政治的亚裔华裔需要思考的。
我觉得即使有亚裔或者华裔美国人当了美丽国总统也和我们无关。因为人家在加入美国国籍的那一瞬间,就放弃了作为中国人的身份,也就是说放弃了彼此之间的文化认同。所以我们也不要往自己脸上贴金,或者去跪舔他们。事实证明这些华裔美国官员并没有对我们更友好,骆家辉,赵小兰都是鹰牌代表。
借用三体里的一句话 “走上岸的鱼已经不再是鱼了!”
不信你看看美国入籍宣誓。
美国国籍宣誓词:我完全放弃我对以前所属任何外国亲王、君主、国家或主权之公民资格及忠诚,我将支持及护卫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和法律,对抗国内和国外所有的敌人。我将真诚地效忠美国。当法律要求时,我愿为保卫美国拿起武器,当法律要求时,我会为美国做非战斗性之军事服务,当法律要求时,我会在政府官员指挥下为国家做重要工作。我在此自由宣誓,绝无任何心智障碍、借口或保留,请上帝保佑我。
对于美国华人来说,36 岁的华裔吴弭创造了历史。正如她自己所说,她打破了「隐形亚裔的循环」,让不被注意的亚裔真正走到了公众舞台之上。
就在昨天当地时间 11 月 2 日,她当选了波士顿市长,并且是该市历史上首位女性市长,也是该市历史上首位有色人种市长。要知道,波士顿建市以来一直由爱尔兰裔美国人或意大利森美国人主导。
吴弭的父母,是来自中国台湾省的移民,像美国那些成功的亚裔移民二代一样,吴弭的人生同样是一幕逆袭剧。
看到她夸张的妆容和一脸职业假笑,就知道这人和中国没有任何关系,所谓华裔身份对她来说和普通人脸上长个大痦子没什么区别,只是一个外表特征而已。
当然,有的地方会用长没长痦子来区别人的高低贵贱,以前从来没有长痦子的人登上大雅之堂,现在有人顶着这么大一个黑点走上去他们就欢呼进步了。但其实这个人和之前走上去的没有任何区别,甚至还因为自己长着痦子受到了很多歧视,从而特别痛恨痦子。
华裔为什么表明自己的归顺而拼命攻击华裔的例子很多,从朝鲜战争那个凭着黄皮肤欺骗志愿军的二鬼子,到后来的一大堆香蕉人间谍,都是这种典范。
而且我们看到这次的两个竞争对手一个是华裔女性,一个是阿拉伯裔女性,这说明此次选举就是铁了心要弄个外种女人来彰显 “进步”,无论谁赢了都是 “进步”,也是一种赢麻了。
这就像一个公司,在主业上想不出办法了,就用改商标、换 CEO、挪办公地点。。。等无聊的方式体现自己的改革决心。然后大张旗鼓的请一帮记者来,每个人塞上几百块钱,要他们捏着鼻子写出一篇本公司要奋发图强的报道来。
这么干也许能拉起几毛钱的股票,但永远无法从本质上解决问题,但谁让他们就喜欢表面功夫呢!
汉武帝时期,霍去病除了英勇善战,快如闪电,装备精良以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军中有一定数量的匈奴人。
这些匈奴士兵非常了解匈奴部落的生活习惯,居住的地形地貌,总是能够提供正确的建议,打的时候可以迅速找到匈奴。行军的时候,又可以悄无声息的行动。
11 月 2 日是美国 2021 年的选举投票日。去年的选举日经过一天混战选出了新的总统。
今年是单数年,不是选举大年,值得关注的选战并不多,主要就是几个州长和大城市市长的选举。
今天我们聊聊美东另一重要大城市波士顿的市长选举。36 岁的华裔女性吴弭(Michelle Wu)当选成为波士顿历史上第一位女市长,第一位少数族裔市长。她的获胜为美国亚裔参政提供了新的思路。
和参与纽约市长选举的杨安泽一样,波士顿市长参选人中也有一位华裔,而且还是位女性——吴弭(Michelle Wu)。她对阵的是另一位少数族裔(阿拉伯波兰裔)女性——Annissa Essaibi George。
两人是波士顿市议会的同事,彼此十分熟悉和了解,都是经验丰富的职业政客。
A 吴弭(Michelle Wu)
作为台湾移民后代吴弭今年只有 36 岁,却是所有初选候选人中在市议会资历最老的,还当过市议会主席。
吴弭的政策主张属于民主党激进派,她奉马萨诸塞州参议员沃伦为导师。
吴弭提出波士顿城市版本的绿色新政,主张免费公共交通、削减警察预算和权力、进行房租干预控制。
波士顿的绿色新政
深谙新世代新媒体选战宣传策略使吴弭深受波士顿广大年轻人和高级知识分子的喜爱。
吴弭背后也获得了一大票知名人士的背书:包括本州参议员沃伦和 Ed Markey,同属亚裔的伊利诺伊参议员 Tammy Duckworth,四朵金花之一的麻州众议员 Ayanna Pressley,前麻州州长 Deval Patrick 等。
B 安妮莎 · 埃塞比 · 乔治(Annissa Essaibi George)
面对来势汹汹的吴弭,民主党温和派希望复制纽约市长初选时的成功。
中间温和派的 Essaibi George 今年 47 岁,自我定义为阿拉伯裔美国人,父母分别来自突尼斯和波兰,她之前当过学校老师,也做过小买卖。
相比吴弭生在芝加哥长在芝加哥,上了哈佛后才来到波士顿,Essaibi George 则是土生土长的波士顿人,这也是她这次竞选主打的在地联系牌。她也是深受波士顿市民喜爱的前市长 Walsh 的盟友,甚至还陪着 Walsh 的妈妈去投票站投票。
在政治倾向上,Essaibi George 属于民主党建制派实干派,更受温和派和老年、白人选民的青睐。
Essaibi George 批评吴弭公共交通免费的政策是不现实的。这其实民主党激进派的通病:政策主张都看起来非常美好有吸引力,但很多都只能是漂亮的口号,是没办法落地实现的。
Essaibi George 还主张雇佣更多警察,改善治安,这一点与民主党激进派主流观点完全相悖,但使 Essaibi George 获得了警察工会、消防员工会和护士工会的强力支持。
选前最后的民调显示吴弭的领先优势超过 30 个百分点。最终吴弭以 63.6%-36.4% 巨大优势当选。
吴弭父母都来自台湾,她爸爸来到 IIT(伊利诺伊理工学院)攻读化学工程研究生,刚到美国就生下了吴弭。吴弭父母当年来到美国时几乎都不会英文,从四五岁起吴弭就当起了爸妈的翻译。
吴弭高中时候父母分居后来离婚,母亲受打击而精神失常,22 岁刚从哈佛毕业的吴弭就成了 11 岁的妹妹的监护人。
为了治疗妈妈的精神问题,吴弭想开一间小茶室让妈妈经营,但遭遇了各种恼人的官僚手续问题,这使她愤而选择继续攻读哈佛法学院,并把妈妈妹妹从芝加哥接到了波士顿。
在哈佛法学院,吴弭认识了她的学术和人生导师,当时做哈佛法律教授的伊丽莎白 · 沃伦。后来当沃伦决定去参选参议员时,吴弭也加入了她的团队。
同时吴弭也利用在市议会实习的机会,设计了餐饮业流水线审批流,开启了餐车项目,成功吸引了时任波士顿市长 Thomas M. Menino 的注意,拓展了在波士顿政界的人脉。
2012 年吴弭进军市议会,轻松胜选,成为波士顿市议会里第二位有色族裔女性。而第一人是著名的四朵金花之一的 Ayanna Pressley。
吴弭的成功在于优异的素质、强大的内心、实用主义哲学、精准的判断、果断的时机把握和不错的运气。
吴弭的政治光谱其实并不是一直都这么激进进步。甚至在刚上哈佛时她都不确定自己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刚当上市议员时也是站在偏保守的民主党立场上,
依靠温和派的力量吴弭在 2015 年当选市议会主席,但马上吴弭敏锐地察觉到更激进的进步主张的未来前景,她发现凭借身份种族性别肤色,配合更左更激进的主张是对自己政治生涯最有帮助的,所以她又果断投入了民主党激进派阵营,完全不顾各方指责压力和此前的恩恩怨怨。
而且吴弭早就开始布局选市长了,已经暗中准备了多年了。吴弭在 2020 年 9 月就宣布挑战 Walsh 竞选市长,是第一位开启竞选的候选人。而那时 Walsh 正如日中天,连任几乎是毫无悬念的。
世事难料,谁又能想到,2020 年 11 月拜登当选总统,2021 年 1 月拜登提名 Walsh 当劳工部长,3 月 Walsh 卸任市长进入内阁。
最大竞争对手的离开对吴弭来说真是天赐良机。这种运气加预判让吴弭占了先手,拥有最长的准备时间和宣传曝光度。
这次选举标志着波士顿人口结构和自我画像的变化,也再次暴露了民主党内部激进派和温和派的矛盾激化。
波士顿市长两百年来一直由白人男性担当,但今非昔比,波士顿现在人口构成中,白人只占不到 50% 了。而现在的波士顿市议会里,也是女性多于男性,少数族裔多于白人。
今年三月,波士顿市长 Marty Walsh 升迁劳工部长后,市议会主席非裔女性 Kim Janey 代理市长。
本来 Janey 希望顺理成章接下市长宝座,结果却连决赛门票都没拿到
波士顿市长成为空缺引发了民主党激烈初选斗争。史无前例地,初选排在前五的都不是白人,任何一位当选都会创造历史。
五强当中有三位是非裔,这不可避免地分流了非裔选票。拥有执政优势的代理市长 Janey 又被不断反扑的疫情搞得焦头烂额,抗疫不力饱受诟病。而且同属激进派的 Janey 又比不上吴弭更 “左”。
再加上亚裔高知人口的猛增,最终吴弭击败了一众非洲裔对手从 9 月 14 日的初选中脱颖而出。
所以对于本次波士顿市长选举最沮丧的反倒不是白人,而是非裔黑人团体。他们奋战了几十年希望推出一位非裔波士顿市长,结果最后功亏一篑,三位非裔谁都没有进入决赛。
虽然亚裔是美国人口增长最快速的族群,但他们整体参政热情并不高。据调查亚裔和太平洋岛民裔占美国人口比例已经超过 6%,但在民选官员中只占不到 1%。全美前 100 大城市中,只有 6 位亚裔市长,全在加州和德州。
而华裔更是亚裔里参政度较低的,吴弭的这次胜利极大提振,可以鼓舞更多亚裔华裔参与美国政治中。
相比政治门外汉杨安泽,吴弭这种更职业,更有经验有能力的亚裔政客更值得期待。少玩弄身份政治,多讲真才实干,这才是未来亚裔参政比较扎实可靠的途径。(更多关于杨安泽的内容可以跳转:
而在政治光谱的选择上,我们在最近的选举中已经屡屡发现,选民并不喜欢 “温和 / 理智的少数族裔” 这张牌。虽然各个选区的情况有所不同,但是最近一飞冲天的政治新星往往是:**极端保守的白人男性(共和党),温和派的白人女性(共和党),保守派的黑人(共和党),以及进步派的少数族裔(民主党)。**因此来看,走进步派甚至极左派路线可能是亚裔参政最好的选择。
吴弭政治前途也是大为光明,可以成为民主党下一世代重点培养的新星,她的下一步非常值得观察。
关注我,公众号 @华府工作小透明萝贝贝,美国国会 & 选举专家,带你在一线看华府政治。
更多文章阅读:
坐标浙江,做企业三服务已经 10 年了。
都知道,浙江外贸企业很多,这几年受贸易战影响很大,最大的应该是产品销售去美国的,和原料来源澳大利亚的。
说起来也很搞笑,看似中美澳的贸易战,但相关外贸内行人都知道,其实就是中和伪中的贸易战,很大程度上是黄皮肤人和黄皮肤人的战争。不得不说,中国人真的很聪明,有家规上外贸企业老总和我们说,有次中澳相关能源的谈判上,澳谈判成员 7 人,华裔 4 人,这些人以前长年在中国从事能源行业工作,和基金工作,对谈判的价格判断的及其准确,对国内相关企业的能源消耗了解的非常详细,给出的条款都是对方利益最大化的条款,签也不是不签也不是。
大家还记得疫情期间,有个把自己当人上人的澳籍华裔女士吗,其实对做企业的来说,这样的人,还真的不少。现在做外贸企业,和国际巨头合作,都要接受对方是监督。也许你会问了,合作双方,只要供货方提供质量合格、过关的产品就可以了,这就太年轻了。现在欧美联合,搞了一个工人监督,啥叫工人监督,就是你想要和国际大企业合作,必须接受对方派驻巡查的督察队定期巡查,如果巡查 996 或者加班工资,那其实还是好的,但是巡查的内容包括企业的生产,资金,用工,甚至来年的计划等等全部内容。是不是和卖身契很像,但寒碜吗?赚钱,不寒碜,要不然花这么多钱起来的企业,就得跪下。这些监察队一般都是一个白人当队长,N 个华人组成,像不像以前的带路党? 这些带路党可没那么好当,都是高知识分子或者领域专家,美其名曰就是外企,享受高薪。
因为驻企业的次数多了,因为疫情管控和服务,我和一白人队长还蛮熟悉了,他告诉我,十多年前驻华是个苦差事,生活条件差,回家不方便,白人高管都不想来,现在来大中华区域,现在欧美总部是要竞聘的,目前的来大中华区域,权利大,市场大,资金多,“生活好”,为什么这里打双引号,你们以为白皮都是浪漫的绅士吗,我见到的都是喝点小酒就要去 ktv 找 girl,一企业主说,为了和美国一大厂做上业务,交际费花了 500 万美元。队长说,派驻大中华地区的精英,几年后回去还能提拔,内部竞争太激烈了。对了,顺带提一句,该队长在美国的老爹,得了疫情,后来痊愈后失去味觉一年多还没恢复。
那么这个问题就很好解释了,关于已经变成华裔的中国人,其实如果中国出事,我相信每个人的故乡情结肯定还是有的,出钱出力的人不在少数,但都成为华裔了还为祖国鞠躬尽瘁的都是极少数,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时,总能找到各种理由,来把枪头对准曾经的母国,而且他们擅长这个,甚至只会这个。你不信?看知乎就知道了,有多少出国十年的孩子,还在为国内的子民操着拳拳之心,这辛辛苦苦拿到了绿卡,不好好享受生活,每天就想着在中文网普渡众生,开启民智,就很搞笑,把自己当观世音吗?用我一出国留学朋友的话,中国人出去想要在国外捞钱,还得捞中国人的钱,吹的天花乱坠的,不是代购就是中介(只是原模原样转达,没有看不起代购的意思,赚钱就是赚钱,只是看不起那种高高在上的人设,说这话的朋友,还给我代购过奶粉)。政治家和科学家,商人不一样,科学家比较单纯,商人有市场就愿意投资,但是欧美越多的华人从政,打压中国只会越厉害,越精准,华裔女市长比白人男更危险。
更新 1:当然,我指的并不是所有的国外有人都这样,我服务的企业里也有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技术人员,很大一部分都非常认同和热爱中国的文化,他们有的来自乌克兰,俄罗斯,有的来自德国,西班牙,都很喜欢在中国工作生活,我觉得他们比那些高人一等的华裔更可爱。
更新 2:引进外资和外企在浙江经济发展历史上,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用外资盘活市场和企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现在年轻人都在说 996,换成 20 年前,农村里人想要找个 996 地岗位还得坐上十来个小时的火车去打工,山区不愿意出门的,农闲时就是打牌赌博,后来企业进来了,经济起来了,税收多起来了,才有了钱修路,修高铁,造房子,在离家最近都地方上班。其实最早的一部分本地企业,很多都是给外企提供原材料或者配套服务的,后来渐渐做大,又用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慢慢替代。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外资也盈利了几倍几十倍几百倍。市场竞争没有对错,有钱可以一起赚,但是一定领域内竞争是有瓶颈的,话语权蛋糕就那么大,竞争就会有立场,我没有很多人那么高尚,选择民主自由,我是中国人,为了本土利益,我必须站在中国这一波。
华裔参加政治活动确实在增加,但是,这对于华裔并不是什么好事。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讲一个历史事件。上世纪八十年代时,在关于联合国秘书长人选的问题上,中国支持的萨利姆和美国支持瓦尔德海姆形成焦灼状态,双方各自连续投了 15 次反对票,致使两人都没上任,最后来自秘鲁的佩雷斯 · 德奎利亚尔成为联合国秘书长。
这个事件说明一个问题,在两强相持不下的情况下,第三者最容易脱颖而出。吴弭的当选,恰恰可以说明这个情况。事实上,媒体的分析已经说明了,美媒分析认为,两位候选人之间的竞争标志着波士顿政治的一个转折点。波士顿历史上曾有过紧张的种族关系。
翻译下
什么叫做波士顿政治的转折点。
什么叫做曾有过紧张的种族关系。
无非是在激烈的种族问题面前,白人不再认可拉丁裔、非洲裔的候选人,而拉丁裔、非洲裔也不再认可白人候选人,作为人畜无害的亚裔且女性,反而是最能弥合各方分歧的存在。毕竟,选一个白人,拉丁裔和非洲裔觉得不爽,反之亦然,还不如选一个亚洲裔的,虽然指望不上做什么好事,至少不能做出什么坏事吧。
在这种大趋势下,华裔的参政意愿,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会增加。特别是客观上,在美国种族问题严重且不可调解的情况下**,亚洲裔特别是华裔,反而能起到缓冲的目的。这个时候华裔也会非常乐意的念叨几句诗,然后去从政。**
不过,这对于美国华裔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华裔政客,是缺乏政治基本盘的。在过去的百年里,美国的华裔来源,遍布两岸三地。这意味着,美国华裔的文化背景、政治倾向等方面,区别是很大的,甚至可以说,美国华裔的内部差别,除了皮肤,比美国白人和黑人差异都大。
[
美国岁月 华裔移民口述实录林世钰 9787516627723 新华出
京东
¥19.60
去购买
领红包
最高 6666 元超级红包
这种情况下,就导致华裔很难团结起来,选出一个可以代表他们的人。同样就导致了,华裔政客一旦进入政坛,就是 “依附性政客”,即没有基本盘的政客。必须要依靠迎合其他种族,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而迎合的方式,恰恰是捅向同胞,因为其他种族是真捅不动。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华裔政客一些看起来匪夷所思的看法。比如,2020 年美国总统候选人之一的杨安泽,声称身为亚裔感到羞耻。而纽约市亚裔细分法案的提案人,恰恰是市议会的两位华裔,陈倩雯与顾雅明。
所以,华裔如同被时代之潮冲上高头的小船,看起来高,但是可能带来更多的风险。
【【原声中字】——创造历史,首位华裔波士顿市长 Michelle Wu 竞选影片公布!- 哔哩哔哩】https://b23.tv/8hkeQV
问题刚出来的时候,就有几个疑似高华在强答,什么华裔好棒棒,什么海外华人的骄傲,什么美国的多样化。
从这次投票来看,虽然吴弭最后成功当选,但其实投票主力还是非裔,五位竞选人里非裔也占了三个,华人的势力在波士顿其实并不多。吴弭想要坐稳自己市长的位置,可能并不能太多的给华人资源倾斜。
而且,我觉得有些高华也不必自欺欺人了。
吴弭有个有钱的白人老公,出生在八十年代移民美国的台湾家庭,父母原本不想让她参与政治,因为觉得太黑暗。
我不能说她不听父母的话吧,但叛逆心肯定是有的,这也算是华人家庭的通病了。
从小的经历,让她其实对华人文化没有多少归属感。
当然我们也不能奢求一个美国市长能有多亲中,她也没这个义务。
但说什么华裔的胜利,华裔觉醒倒真是大可不必。
毕竟
以上。
以上。
华裔应该学习印度裔和黑人——只要是同一种族的,先不管你的理念是什么,我就支持你,绝不支持其他种族的人。
只有这样,同种族的人才能互相讨好,报团取暖,越来越壮大。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互相攻击,内讧不断。
华裔和印度裔可以说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
如果一个公司部门招进了一个印度裔管理人员,那么不久之后,这个部门就能塞满印度裔员工,拉帮结派,进而占领整个公司——印度裔会想尽办法招同样是印度裔的人进公司,先不管质量,首先要在数量上压倒其他人。
如果一个公司部门招进了一个华裔管理人员,那他(她)会尽可能的不招华裔人员进公司。对于原本的华裔员工,也会更加苛刻,比对其它人种更严厉。
所以美国(欧洲)印度裔总是希望美国(欧洲)印度裔越来越多,费劲心思要把印度人运到美国(欧洲)来;而华裔却……
印度人:我把更多的同类拉上车,我们就能抢方向盘了。
华人:终于挤上车了,得赶紧把车门关上,不能让其他人上来了。
就那百分之几的人口比例,还得细分一下一代移民 ABC 台湾大陆香港澳门……
觉不觉醒,打起来都是进集中营的命。
觉醒?也可以这么说吧。越来越多的亚裔,正慢慢摸索着在美国的 “成功” 从政之路,这条路将:
1)不会以美国亚裔利益诉求为出发点,华裔参政更不能以华人群体利益为出发点。原因很简单,美国亚裔人口比例太小,在投票时又严重分化,不能左右最终的选举结果。
我之前所在的城市,前几年有一位一代华人参选市长,她抱有我们一般中产阶级华人重视的价值观:重视家庭、鼓励奋斗、不喜欢政府养懒人、不纵容非法移民等等。这个方向,基本上是温和的共和党派。这位候选人很优秀,也走得很远,我们当地华人非常支持,出人出力出钱助选,但是很遗憾最后没有胜选。
根本原因是,这种持共和党建制派的立场的选民,基本上是中间偏保守的白人,他们对亚裔非常不感冒。你持这个立场去参选,吸引不了这个区间的选民。而亚裔中间,传统民主党也很多,所以从亚裔身份认同角度出发,也是不大有票选的号召力。
2)吴弭选择的激进民主党路线,倒可能是未来亚裔、尤其是人畜无害脸的亚裔女性,从政会偏向的路线。
吴弭虽然年纪不大,但是从法学院毕业就开始混美国政治圈,也是一位资深政客了。起初对选择民主党还是共和党也有过彷徨,但是以她过人的敏感,她慢慢跟定了沃伦这个大佬,朝激进民主党的方向奋进。原因无他,因为在选民说了算的选举政治里,激进左派反是亚裔女性最容易成功的一个方向。这个选择,与其说是理想主义,不如说是实用主义多一些。是不是很讽刺?
民主党的激进派,从桑德斯到沃伦,获得年轻人和知识分子的支持最多,中间选民还是不太感冒。现在的美国,人心思变,但是又厌恶风险和动荡。大多数人期待一个不一样的政治面孔,但是又不喜欢老白男(女)的疯疯癫癫和咄咄逼人。有什么比一张朝气蓬勃、温和理性的亚裔女性面孔更适合激进左派的路线呢?
这好比一剂猛药,配了个温和的药引子,让人能吞的下去。这次吴弭能以 60+% 对 30+% 的选票大胜很说明问题。
3)亚裔作为一个少数族裔,怎么样用自己的族裔身份,去获得最多的选票,这是一个大问题。怎样获得党内支持,又是一个大问题。
骆家辉和赵小兰,基本上解决了后一个问题,就是获得党内支持,以精英身份参政入阁。
杨安泽的政策还是有开拓性和理想主义的成分在,那又怎么样?连纽约市长的初选都没有进入。
政治这件事,最以成败论英雄。为了自己的成功,也就是票选胜出,立志从政的亚裔不得不做出自己的政治选择。这个选择不一定是以背叛自己的族群为目的,但是一定不是以迎合自己的族群诉求为纲领。换句话说,亚裔参政并不一定把稳固美国亚裔基本盘,作为第一优先。
这一点,同黑人参选以黑人族群为基本盘,或者拉丁裔参政以拉丁族群为基本盘,有很大区别。
你说,现在的美国华裔政客,连面向美国国内的族裔牌都懒得打,还能对中美关系有什么影响?那更是八杆子打不着的事。
——————————————————————
首次在知乎上获得近千赞,诚惶诚恐,再说一点个人的感想。
华人参政是否代表着政治觉醒?
在任何社会中,人们都有一种寻求 “合群”(social conformity)的需要。在社会压力下,很多人会说服自己,同意主流意见。这种希望合群的意念驱使下,人们甚至会改变根本的信仰和观念。
政客们,大多不过是在集体催眠之下,投在幕布上的幻影。
台湾人。
当 English Tsai 过一段时间再窜访美国的时候,才是我们判断这位家里从台湾跑过去的华人女市长是否值得合作的时候。
如果这个市长主动要和 Tsai 见面,就说明她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内成为统战对象。
刚好这个市长上任的时候,也是美版、中版《三体》宣传片出来的时候,聊聊这些事背后的文化现象。
最近国产三体的宣传片出了,看完我略有失望,可能是我对三体期望太高吧,感觉有一种浓浓的网络大电影的感觉,演员除了 “陈独秀” 还很喜欢,其他的,感觉不适最佳人选。
特效也不行,感觉很一般,还能看,但是不够啊,不够精致啊。
反正你让我挑刺,我还能挑出一百个,最多打分 4.6 分,反正…
看完三体中国版以后,我在抱怨的时候,突然在微博刷到了美版三体…
看完我只能说。
中国版三体,我必须给满分!
这是美版三体的演员,你感受一下:
这是章北海,眼神非常的智慧。
这个自带隐身效果的,据各路分析,极有可能就是罗辑(黑辑),罗辑在小说中是面壁者,相当于是潜伏者。潜伏顾名思义就是要隐身,所以黑辑夜晚是无敌的,这很合理吧?
这是成心的。眼神也非常的智慧,也一看就是 “大聪明”。
这是叶文洁。
这是白天明。(正面角色,必须是白人)
我们回过头再来看看中国版三体,是不是正常很多了?
下面是剧照截图:
如果不看美版,这个三体我感觉拍的一般,但是《唐伯虎点秋香》说得好,你之所以觉得秋香姐不好看,是因为缺乏绿叶的衬托,一旦有了美利坚绿叶,这国产三体瞬间就顺眼了。
美国派的这也不是三体,而是政治正确者联盟,属于典型的美式样板戏。
这种宣传方式,也确实是符合美国现在的政治气氛的。
比如 11 月 2 日,美国波士顿市长选举落下帷幕。36 岁华裔女议员吴弥当选,成为了波士顿首位华裔女市长。
这个美国女人上台以后第一时间没有先关注任何美国的具体问题,而是马上开始秀样板戏,强调自己的女武术家 BUFF,强调自己的 “个人成分” 是多么的又蓝又砖。
她不去解决任何问题,而是马上就开始熟练的斗争,划清敌我界限,再就开放嘲讽国男(美国男性),完成了特定向选民的仇恨动员。
讲话的时候,这个美国女人还对国男(美国男性)进行了挑衅式的嘲讽,说你们今晚就是当不上,是一个非常张杨、笠练的人。
她这个演讲,感觉有点像这个图。
“打到文明主体,美利坚属于政治正确。”
我声明我是支持的,我就爱看美利坚铁锅炖自己,只要你别传播过来, 你加大力度我支持。
随后外媒都开始狂欢,这是 BUFF 政治的大胜利,在吴弥身上有 2 种 BUFF,首先她是女性,其次她是台湾人(可以成为美国台湾问题的好 Dog)。
至于亚裔身份,我觉得这只是外媒在抬举她,因为那并不是 BUFF,而是被歧视的象征。至于华裔身份,那在美国根本不是 BUFF,是舔 Dog 和免费钱包的象征。
吴弥当选的时候,你注意看她背后的支持者,都是美国武术家。是没有 XX 染色体以外的生物的,因为如果你没有 XX 染色体身份,你在美国民主党里面,就是 “个人成分” 有问题。
作为一个美国华裔,她也非常懂自己的身份使命,马上就熟练、而顺从的唱起了美式口号,要打倒一切不包容的人,塑造一个多元化社会,为美国资本引进便宜的非法移民劳动力造势。
很明显,她就是准备接纳非法移民的,甚至可能是中东难民。
在这样一个政治正确的国度,美国拍出这样一部三体,也就不奇怪了。
现在的西方政治正确已经疯狂到了什么程度?
再看看这个新闻吧,根据欧洲时报报道:
11 月 2 日,欧洲委员会在网上发起庆祝文化多样性和 “戴头巾自由” 的宣传活动,引发巨大争议。由于舆论压力过大,当晚,欧洲委员会将宣传内容全部删除。法国政府发言人阿塔尔 3 日表示:“法国是唯一向欧洲委员会就此事进行干涉、要求删除内容的国家。”
先解释一下什么是头巾,头巾是难民信仰的中东宗教束缚女性的一种方式。类比的话,就相当于是中国旧社会让女人缠足一样的产物,是典型束缚女性的产物。
但是西方政治正确已经疯狂到什么程度了?我下面解释给你听。
就是说,二战之前,整个西方都是搞白人种族主义的,不是只有德国纳粹搞,其他欧洲殖民者也一样。
二战以后,整个欧洲被打报废了,于是欧洲人就开始极端反思。就好像二战之前他们搞极端种族主义、民族主义一样,二战后他们就开始搞起就极端圣母主义。
我相信这个极端圣母程度,大家看文章这么多年都是有所耳闻的,比如如雷贯耳的挪威布雷维克案。(参考阅读:这不是三体,这是欧洲)
二战以后,欧洲的方式逻辑是这样的。
为什么会诞生纳粹呢?就是因为强者会欺压弱者,如果我们无限同情弱者,不就没有纳粹了吗?
二战后,西方政治正确的底层逻辑就是,强者任何情况下绝对不能歧视弱者,如果弱者与强者发生矛盾,必须无条件收拾强者,甚至仅凭小作文就可以定罪政治不正确。
你不得不说西方人的思想是很有趣的,总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了解了这一点,你才能理解,为什么西方女武术家都支持引进难民、支持宽容中东宗教信仰了、支持 LGBT 了,因为这些人也都是西方社会里面的少数派、是弱势群体。
西方政治正确的底层逻辑并不是支持女武术家,而是支持弱者。虽然这些弱势群体也是相互有矛盾的,但是必须全部宽容(养蛊的感觉),否则一旦出现有弱者可以被合理欺凌的例子,西方政治正确体系就会崩溃。
所以才会出现前面那一幕,11 月 2 日,欧洲委员会在网上发起庆祝文化多样性和 “戴头巾自由” 的宣传活动。
这个活动是欧洲委员会搞的,欧洲委员会是以促进欧洲人权、法制、文化为宗旨的白左圣母组织,里面基本都是西方女武术家。
欧洲委员会此次宣传活动是由欧盟通过其 “权利、平等和公民” 项目来共同出资,初衷是为了打击 “反对欧洲中东化的仇恨言论”。
因为支持 “戴头巾自由” 也是属于无条件的同情、尊重弱势群体。(类比一下,如果我们这里出现缠足自由、嫖娼自由,大家想想看,什么感受?就懂了。)
但是为什么后来又被删除了?特别是法国,为什么法国反应最强烈?
因为法兰西已经快彻底中东化了,政治正确的多元化假象,已经在法国快演不下去了。这次法国大选,右翼泽穆尔都崛起了,要说把有些群体赶出去。
甚至有法国舆论表示,未来的法国大选,是法国最后的自救机会,“好日子” 确实还在 “后面”。
所以出现了奇妙的一幕,法国反对多元化,反对 “尊重束缚女性的头巾” 是自由。
而西方女武术家支持头巾自由,因为支持头巾自由虽然会导致中东化,但是可以演吃卯粮继续混一段时间,让西方女武术家继续维持 “谁弱有有理” 的政治原则。
这样西方女武术家的政治特权就可以维持。
而如果头巾自由持续,绿化扩张到一定程度后,欧洲就会阿富汗塔利班化,最终西方女武术家也会自然消失。
简单来说就是:
西方女武术家 反对 捍卫国家主体性,因为支持绿化,才能维持自己的特权。
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主义力量,已经无法容忍中东化力量了,因为如果继续中东化,西方女武术家的个人自由,就会彻底消失。
法国政府发言人阿塔尔 3 日严厉表示:
“法国是唯一向欧洲委员会就此事进行干预、要求删除内容的国家。”
“法国政府对这场宣传活动并不知情,这样的宣传完全不顾常识,我们不应将宗教自由与鼓励佩戴宗教象征混为一谈。”
其实,不是法国不想退让,而是法国已经圣母过了,已经退步到了墙角根了。你走巴黎部分大街上,还以为去了阿富汗或者北非了,他已经没路可退了,再退法兰西就真的没了。
如果西方继续在坚持政治正确的话,下一步可能就不会停留在文斗了。
我看完这些事,我感觉我看不懂,但是我大受震撼。对此,我只能说,西方的情况不是小好,而是大好。
还好,所幸我们中国这边完全是没有这些问题的。支持解放妇女,支持尊重女性,是每个中国男性义不容辞的责任。
建议很多父母,以后千万不要送子女去西方学文科,因为效果可能和送阿富汗学文科是一样的,毕竟未来阿富汗的,也就是西方的了。
相信欧洲以后,可能会和阿塔有很多共同话题,甚至可能称兄道弟,毕竟大家都是一天要做五次朝拜的人。
最后,附上一张三体人发给我的照片,据说这是未来的巴黎。
然后三体人还告诉我,面对西方政治正确,他说:
“不要学习”
“不要学习”
“不要学习”
文章来源 公众号 每日怡见
他们觉醒个基吧觉醒。
只是舔罢了。
真要觉醒了就建设射箭芦荟主义了。
撑死就是个政客,懂个屁的政治。
花瓶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华裔的政治水平个顶个的差。
大学有门选修课,叫软实力研究
任课老师嘛,社科哲学院的,懂得都懂
上课的时候呢,就说了这个美国议员和我国人大代表的对比。
灵魂发问
人代代表人民了吗?你们真的投票选过人代吗?你们选的人代你们真的知道吗?
话锋一转
西方议员才是代表人民的,是人民选出来的,是要靠和地区人民拉进距离,人家才选你的。议员选上了就得为人民说话。你不替我们说话,对不起,不选你了。
不得不说,当时听的我一愣一愣的,感觉挺对的,又有点奇怪。
当然,我不是在这讨论这种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一个新冠已经给出来了嘛,还用浪费口舌嘛。
就想人大代表是某个地区的代表,议员也是某个区的议员,看美国大选都知道的啊,总统候选人都是有基本盘的嘛,哪些州,哪些群体,哪些组织…… 这些才是人家能当上总统的依仗。
那么这位华裔女性市长的基本盘在哪呢?
是当地华裔一人一票投出来的,还是白人老爷选出来的,还是自己黄皮白心纳了投名状的,
一个 “华裔”“市长”,就能搁这讨论华裔美国人参与美国政治的积极性?
还不如打 “女性市长” 的旗号,讨论美国女性参与政治的热情
这种妆容,美式假笑。
为什么要强调华裔,
一个美国人当了美国市长,
关心她干嘛?
市长的职责是把城市治理好,
如果要独特,
一头牛当市长,更独特。
米国已经魔怔了,自己把自己忽悠傻了。
我们一个乡长,治理能力都强过他们总统。
关于美籍华人的嘴脸,钱学森和他的堂兄弟是最典型的例子。
钱学森回国了,他的儿子现在也在为国家出力。
钱学森堂兄弟没有回国,拿了美国籍,他的儿子获得了诺贝尔奖,多次刻意强调他是美国科学家不是中国人,中国的血缘对他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美籍华人从第二代就彻底没有了中国人这个概念,他们从骨子里认为自己是地道美国人。
吹那些美籍华人实在荒唐,国家养育了,培育了他们,最后他们变成了反华的美国人,还养育培育了一代代黄皮白心的后代美国人,本质就是没根的东西,靠不住。
为什么清华北大中科大等学校没有被美国列入黑名单,就是指着这些学校给他们输送人才呢。
我最反感的还不是这一点,我最反感的是这种人当了汉奸还要踩中国一脚,用 “回国待遇,学术环境,理论研究” 等荒谬的借口**给背叛做遮羞布,**大概邓稼先钱学森屠呦呦等人都不如他们清醒。
公知们特别喜欢阴阳怪气 “国家今天还在宣传个人奉献”,噗,你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前人奉献出来的,怎么有脸诋毁奉献?典型的数典忘祖。
时间回到 2016 年,钱学森堂兄弟的儿子在美国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车祸永久地离开了他深爱的美国,同年,钱学森的儿子受聘为西安交大荣誉院长。
最后附上加入美国国籍的宣誓词:
“我完全放弃我对以前所属任何外国亲王、君主、国家或主权之公民资格及忠诚,我将支持及护卫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和法律,对抗国内和国外所有的敌人。我将真诚地效忠美国。当法律要求时,我愿为保卫美国拿起武器,当法律要求时,我会为美国做非战斗性之军事服务,当法律要求时,我会在政府官员指挥下为国家做重要工作。我在此自由宣誓,绝无任何心智障碍、借口或保留,请上帝保佑我。”
这种事不是第一天出现,也不是最后一次。下面举几个例子。
第一个
戴琦出任美国贸易谈判代表的事情大家想必早有耳闻,此人曾在美国贸易代表署担任高级律师,专门处理中国事务,是奥巴马的打手之一,随着拜登的上台,戴琦再度得到重用,有望成为历史上首位担任美国贸易代表的亚裔女性。
戴琦的父母是台湾移民,人称台二代,虽然家庭背景早早西化,但这丝毫不妨碍她精通中国事务,如果拜登的提名获得通过,她将接替现任贸易代表莱特希泽,成为中方直接面对的强劲对手。
戴琦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粤语和闽南语也十分在行,这让她和中方的谈判游刃有余,此人对华向来强硬,但表面上并不反华,相比特朗普、蓬佩奥这帮凶相毕露的极端人士,戴琦可以说是非常温和。
当然,温和不代表不可怕,戴琦在接受提名的演说里明确讲道:“我为代表美国控告中国而感到骄傲。”
作为黄皮肤的亚裔,想在美国走到高位必须交纳投名状,戴琦的曾祖父是戴笠,他是蒋介石的左膀右臂,作为国共竞争的失败者,他们不得不流亡美国寻求庇护,所以对中国的仇恨是刻在骨子里的,这种深藏不露的狠角色尤其值得警惕。
除了戴琦,在美国政坛走到高位的华人还有几个,他们分别是前任商务部长骆家辉、华人巅峰杨安泽、狗头军师余茂春、竞选大师罗杰刘、人权斗士董继玲、劳工部长赵小兰。
如果说台湾移民是出生所致,跟随父母迁居还情有可原,出生在中国大陆的几位同志就有点十恶不赦了,比如余茂春是安徽人,读的南开大学,罗杰刘是广东台山人,中学肄业,以香港为跳板移民美国,这俩是真正的狠人,比戴琦和骆家辉狠多了。
下面谈谈罗杰刘。
罗杰刘的名字是中西合璧,其中 “罗杰” 是英文名,“刘”是中国姓,类似杰克马,“杰克”是英文名,”马”是中国姓。
罗杰刘是潜藏在幕后的大神,他的职位是竞选经理,这个位置虽然不显眼,但却是两党哄抢的香饽饽,此人极其擅长拨弄选民心理,曾帮助马萨诸塞州的沃伦拉了一大堆选票。
罗杰刘是沃伦两次当选马萨诸塞州参议员的第一功臣,也是前国务卿克里的选举幕僚,而克里是奥巴马的副手。
罗杰刘非常厌恶共和党,发誓终生不为共和党效力,所以过去 4 年遭到了埋没,此人在美国政界得到的评价非常之高,只是从不发表公开评论,接受采访也很少,以致于很多美籍华人都不知道这个人的存在。
罗杰刘被称为马萨诸塞州第一竞选机器,要不是 2016 年为了大局让步,他代表的沃伦会跟希拉里在党内杀得天昏地暗,但罗杰刘这个人很识时务,做事八面玲珑,希拉里夫妇在国际上的重大活动也要靠罗杰刘来打前站,他为民主党的很多大佬效过力。
低调不显眼的罗杰刘
罗杰刘的原则是谁也不得罪,在谈到自己的成功哲学时,罗杰刘说:“当你有机会的时候,你可以利用机会为自己创造辉煌,也可以为其他人创造更大的舞台,我选择后者。”
罗杰刘 1992 年在美国政坛起步,最初被当成州法院的清洁工,那个年代还没有美籍华人混出来,他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处境。
罗杰刘的思维模式比较像中国的白手套,中国官员必须保持清廉,名下无法持有多余的房产和股份,这就需要白手套代持,而白手套的成功除了办事牢靠,更多还是因为背后的主子有能量。
罗杰刘专门帮大佬办事,一边可以展现自己的专业,一边可以获取政治资源,算是相当聪明的定位,而下面几位就不一样了。
Part2
今年民主党的初选有一匹大黑马,他就是杨安泽。
此人父母是台湾移民,在美国呆了很多年,他出生就在美国,比余茂春和罗杰刘的起点高得多,虽然是个毫无政治背景的商人,但杨安泽在民主党内排名第六,把很多名气颇高的老牌政客甩在了身后。
杨安泽是华人学霸的代表,他擅长数学,对公式和心算信手拈来,在网络上有一群杨安泽的忠实拥趸,他们用眼花缭乱的动图宣传他的核心政纲:给全民发钱。
杨安泽主张每月给 18 至 64 岁的美国人发放 1000 美元,不附带任何条件,目的是应对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对就业市场的冲击,然而只要你算一算账就知道这有多么不靠谱。
美国有 3.3 亿人,18 至 64 岁的人口超过一半,我们就按 2 亿人算。
这 2 亿人每月发 1000 美金,一个月的开支就是 2000 亿美元,一年是 2.4 万亿美元,美国一年的财政收入才 3.4 万亿美元,光是军费就占了 7000 亿,再拿 2.4 万亿去撒钱的话,美国政府连公务员的工资都发不起。
就是这么一个奇葩的政策,让杨安泽得到了大量人群的拥护,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人没啥水平,无非是通过讨好群众来获取支持,在美国的形式民主之下,政客一个比一个没下限,鼓励不劳而获都能成为党内第六,可见民粹主义盛行到了什么地步。
杨安泽之后是董继玲,此人出身政治世家,跟戴琦一样是台二代,她父亲是陆军中将、台湾铁路管理局局长;家族里最负盛名的爷爷董显光曾任中华民国驻美、驻日大使,还教过蒋介石英语。
虽然是官二代,但董继玲在和美国人的交往中听到了许多辱华言语,她曾经认为美国价值观是平等、奋斗和博爱,但现实深深伤害了她的自尊心,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从未想过投入中国的怀抱,而是想改善美国,于是踏上了从政之路。董继玲发现亚裔是最沉默的一群人,他们不停地工作,该争取权益的时候却不去争取,所以她努力团结亚裔发声,在女权问题和种族问题上做了不小贡献。
骆家辉是大家熟知的人物,也是董继玲的顶头上司,俩人都在商务部任职,而赵小兰是上述 7 个人里唯一的共和党成员,她是特朗普政府的交通部长,老公是著名的麦康奈尔。
麦康奈尔是参议院的共和党领袖,为赵小兰从政铺平了道路,当然,赵小兰本身能力就很强,她在里根时代就是交通部航运署的副署长,相当于中国的正厅级,在老布什时代爬到了交通部副部长,相当于中国的副部级,当小布什上任之后,她出任劳动部长,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内阁的华裔。
除了上述 7 位大名鼎鼎的华人政治家,还有一些不怎么出名但不容小觑的人物,比如符江秀和罗玲。
符江秀是铁杆川粉,她把民主党比喻成奉行共产主义的卖国贼,曾在 2016 年竞逐北卡的众议院议员席位,被称为 “华人女版特朗普”。
在符江秀看来,美国的主流媒体长期对群众进行洗脑,黑命贵运动和反法西斯行动中的激进分子相当于中国的红卫兵,她认为拜登没有主见,是被操纵的傀儡,而特朗普有一说一,十分真诚。
符江秀是极具代表性的恨国党,她认为美国早就该撤销对香港的特殊关税照顾,对中国的态度该回到尼克松访华前的程度,他说中国没有兴趣双赢,只知道占西方体系的便宜,她以反华为己任,最高目标就是搞垮中国。
至于罗玲,她是民主党人士,是拜登华裔助选团的创办人。
罗玲认为拜登尊重科学,有人文情怀和悲悯之心,是个稳重睿智的政治家,风雨飘摇的美国需要这样的领袖,她的华裔助选团是在今年 6 月成立的,通过短信拜票,视频制作、翻译、募款等工作全方位支持拜登。
在 6 月到 11 月的竞选期,罗玲的团队打了 3 万个电话,发了 30 万条短信,制作了 200 个视频的中文字幕,可以说是华人历史上最大规模、最深度介入总统竞选的一次战斗,为拜登的上台立下了汗马功劳。
Part3
纵观华裔政客,无论政见有什么分歧,无论出身有什么差异,他们的共同点就是爱美国,恨中国。
了解美国的人都知道华人生存的艰难,华人第一次大规模移民是 1840 年开始的淘金热,他们趁着这股浪潮来到加州,随后长居于这个地区。
华人参与了美国的洲际铁路建设,修筑了著名的大平洋铁路,面对工作强度大、死亡风险高的残酷环境,华人表现出了吃苦耐劳和坚韧不拔的品质,逐渐成为修铁路的主力,但与此同时,他们却面临着薪资不平等和排华情绪。
华人无法融入白人组成的罢工阵营,相当于美国的工贼,这导致白人对华人十分仇视,这个历史渊源延续到了现在。
通过压缩自己的生存空间,华人在美国艰难地生存下来,但因为缺乏斗争精神,华人长期受到歧视,这群人很擅长搞自己人,在白人面前却乖得不行,资本家说一就是一,各种舔。
除了膝盖软,他们还存在语言不通、举目无亲、文化差异的障碍,华人集中在基础性和技术性岗位不仅是个人选择,也是现实所迫,无论你在中国是干嘛的,只要来了美国,你的人脉和阅历都得归零。
在美国,人和人的处事方式完全不一样,中国式的小聪明往往成为别人的笑料,比如见面给人递烟,很少有人接手,聚会时的酒文化纯属丢人,给红包走后门更是行不通。
美国人从来不玩直接腐败,那个太低级了,人家玩慈善基金和政治献金,玩出书演讲和旋转门,都是绕着弯腐败,中国人不懂,用最粗暴的方式处理事情,自然是四处碰壁。
由于缺乏经验,中国移民往往拿着最低的报酬,干着最累的活,处在食物链的最底层,所以能在美国混出头的华人那是真的人精,能力绝对没得说。
这份艰难同样体现在数据上:
在全球百强企业中,仅 30 家企业有亚裔董事。
在 1211 个董事会席位中,亚裔只占了 32 个席位。
在 100 位 CEO 中,仅 2 人有亚裔血统。
在硅谷,有 1/3 的工程师是印度人,中高层管理者 15% 是印度人,印度人正在统治硅谷,反观华人,除了李开复、陆奇、沈向洋等少数精英,绝大多数人集中在程序员的岗位上。
呆在硅谷的华人很努力,但沉默寡言,只知道埋头苦干,他们缺乏管理意愿,眼光只放在专业上,因此得不到高层赏识,前段时间浙大学霸在 Facebook 总部跳楼,就是被怀疑遭到了印度上司的压榨。
细数前文那些异军突起的华人,他们要么靠祖上余荫,要么靠极端阴狠,总之无一例外地针对中国,他们的能力固然不差,但你想想美国政客来中国爬到正部级是什么画风,你就知道其间的门道。
华人在美国谋一份事业不难,难的是走上高位,能在地狱难度的美国政坛出头,除了自身的努力,更多是缘于中美对抗的加剧,在历史进程的推动下,美国需要有的放矢,需要对症下药,需要能读懂中国的人才。
如果新当选的波士顿市长是一位专业优秀,因为自己卓越的工作而受到市民爱戴的肌肉饱满,下巴宽大,性感强壮的中年华人男性。他为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母国成就感到自豪,他和华人社区有广泛的联系,他和自己母国亲属有紧密的来往,他有一个完整纯粹的华人家庭,无论是血统还是文化。另外,他对如何当好一个市长,有一套鲜明完整的立场和卓越有效的工作方法,他的背后有一个精明强干的华人行政班子。
那么我会由衷的为美国的华裔送上我的骄傲和祝福。
但是很可惜,我 tmd 一条都没有猜对。我看到的只不过是几百年文化输出下,一个白人的战利品。
当地时间 11 月 2 日,美国波士顿市长选举落下帷幕。36 岁华裔女议员吴弥 ( Michelle Wu )当选,成为这个马萨诸塞州首府历史上第一位女市长、第一位有色人种市长、亚裔市长。过去 199 年,这个位置上都是白人男性。
据悉,吴弥的父母是中国台湾省移民。她本人在芝加哥长大,后来为了就读哈佛法学院,搬去波士顿地区。本月她将正式就任,也将成为加州和得州之外的大型城市中,唯一一位亚裔市长。
看了一下问答里的介绍:
典型的国际居民家庭,这些人有时候在法兰克福、有时候在巴黎、有时候在伦敦,或者在纽约和维也纳,他们在哪里都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轻松愉悦。
是的,国际居民是无国界 的,但是只要还没有把自己的肉身转化为 “比特” 在互联网上自由流动,那么他的生命就还受到现实的威胁,而作为传统权威和暴力的 持有者——旧的民族国家还远远没有到消亡的时刻,任何一个公民都必须接受一个民族国家在现实世界的保护,而这种保护并不是无偿的, 他们必须和这个民族国家建立起一种超越经济利益至上的义务关系,因为公民是有国界的,民族国家可以通过道德约束、必要时加一点 “劝说或者威胁” 的方式强迫他们服务于民族国家的利益。
这些人是典型的国际居民,这样的人会爱中国吗?
不!不会!”
这一点美国就天生有利,因为这样的国际居民们不会爱自己的祖国,但是一定会爱一个以维持自己阶级利益(出身高贵具有工资以外收入的绅士)的大帝国的国家。
艾森豪威尔是德国裔美国人,二战时期担任盟军欧洲总司令,看把德国给打成什么样子?
![](data:image/svg+xml;utf8,)
美军 442 团,几乎全部由日本裔美国人组成,由于个子矮,被其他美军称之为土拨鼠部队,全团战损率高达 314%
打得德军一度怀疑人生:我们不是已经和日本人结盟了?为什么日本要打我们?
六星上将潘兴将军,德国后裔。
一战末期,他协同英法联军的德军发起总攻,成功突破兴登堡防线,而这也成为了压垮德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还有吕超然之流,更不用说,更不用讲。
这帮华裔美国人,跟中国没半毛钱关系,等他们上台之后,肯定比其他种族,对我们更狠!
我之前在知乎关于吕超然问题下有评论:不要认为这个人是汉奸,他是美国国籍的美国人,而且从来没有认同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他来说,杀死志愿军战士这才是爱他的国,为他的国消灭敌人。
听到他说 “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就放松警惕的志愿军战士,太善良了。他不是中国人,他是有着黑眼睛黄皮肤的美国人。当然志愿军战士也是见识所限,没有想到这一招,可是既然有了这样的先例,为什么还不提高警惕呢?
同理,不要对 Micelle Wu 抱有任何期待,她是美国人,凡事以美国利益为先。而且华裔 + 女性两个身份(华裔往往对中更加强硬,女性往往比男性更加强硬),她日后很可能是反华急先锋。为波士顿的同学们感到担忧。
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下,美国华裔群体对美国的忠诚度备受质疑,美国加大了对该群体尤其是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性工作的美国华裔的政治审查,为此,由华裔美国决策者、教育家、商业领袖、科学家和社团领袖组成的精英团体正努力抵制所谓的对亚裔美国人的敌对忠诚 “挑战”
华裔精英参政实为白人老板打工,只有比白人老板更反华反共才能融入美国政治精英圈
桑德斯的 “民主社会主义者” 基本是高税收、高社会福利的北欧模式在 21 世纪的变体,其实质是福利主义国家。它背后的思潮是 “二战” 后欧洲社会主义政党放弃了社会整体性变革后的社会民主主义。换言之,桑德斯的社会主义是在现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两党政治为基础的美式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针对工人阶级生存状况提出的某种改善与调整。
桑德斯是左圈不是激进左派。
一、美国华裔的参政现状
2019 年 5 月 8 日,美国联邦人口普查局的数据显示,“全美亚裔总人口超过 2200 万,其中华裔最多,有 5219184 人。” (4) 人口规模的扩大使得群体实力大大增强,美国华裔的政治参与程度明显提高。
(一)个人的政治参与
参加选举登记和投票是华裔个体最普遍的参政方式,也是华裔运用手中的选票影响政府决策的重要手段。就亚裔内部来看,根据亚太地区美国人投票(Asian And Pacific Islander American Vote)的调查报告,2014 年华裔的参政热情远低于印度裔、菲律宾裔和韩裔等其他亚裔族群,拥有更多参政热情的华裔不及亚裔整体水平的一半,而拥有更少参政热情的华裔却高于亚裔整体水平,华裔的参政积极性明显落后于其他亚裔族群(表 1)。
但是,据皮尤研究中心分析,“在 2018 年的中期选举中,有超过 50% 的选民参与了这次投票,这是近年来中期投票率最高的一次。” (5) 如表 2 所示,在这次投票中,亚裔美国人和拉美裔美国人的投票率增长最为明显,分别增长到 40.2% 和 40.4%,与 2014 年相比,亚裔美国人的投票率增长了 13.3%。
表 1 与以前的选举相比,亚裔选民的参政热情变化(2
虽然不能将 2018 年亚裔投票率的增长等同于华裔群体投票率的增长,但是据相关数据显示(表 3),2018 年华裔的参政热情也有着明显的提升。华裔的参政积极性几乎与亚裔整体持平,在计划投票的人数中,华裔达到了 86%,高出越南裔 22%。而在 2020 美国大选中,美国华人选民的参政热情有了进一步提高。近期一份关于亚裔美国人的调查显示,47% 的华人选民持有比以前更高的投票热情,27% 的华人选民的参政热情保持不变 (1) 。
另一方面,**参选总统、议员与政府公职也是华裔个体参政的重要方式。**在 2020 年美国总统候选人中,华裔杨安泽的出现引起了华人社会的关注。与传统上关注移民、控枪或抨击在任总统的竞选方式不同,杨安泽认为第四次产业革命将导致卡车司机、客服热线中心员工和零售店员失业,并提出以发放全民基本收入的方式,缓和这样一场革命必然会带来的阵痛 (2) 。因此,他主张 “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简称 UBI),这吸引了大量草根阶层的支持,华裔身份也使他获得了华裔群体的大力支持。2020 年 1 月,由于民调支持率未达到要求,杨安泽止步于民主党党内第七轮辩论,但退出大选的杨安泽已经以政治评论员的身份加入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将其参选经验运用到为公众阐明选举和候选人的事业中 (3) 。此外,政治委任也拓宽了美国华裔的参政路径。华裔精英可以通过总统、执政党派或其他官员的任命而获任政府公职,赵小兰(Elaine L.Chao)、骆家辉(Gary Faye Locke)等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担任政府公职的。
(二)社团组织的政治参与
早期的华人社团主要以地缘性组织为主,再加上排华期间华人移民无法参与选举活动,20 世纪初华裔参政社团组织的数量十分有限,直至民权运动之后华裔参政团体才迎来了发展和繁荣。随着美国华裔人口规模的扩大,华裔社团组织的数量也随之增长。截至 2004 年,据美国亚裔参政问题研究的著名学者连培德教授估计,当代华裔社团有 6 000 余个,其中参政社团组织的数量难以确定 (1) 。除了数量大幅增长,这些社团组织的功能也渐趋多元化,涉及社区服务、公民教育、政治动员等多个领域。随着美国华裔群体规模和社会实力的不断发展,华裔社团的政治性功能日益凸显。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下,美国华裔群体对美国的忠诚度备受质疑,美国加大了对该群体尤其是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性工作的美国华裔的政治审查,为此,由华裔美国决策者、教育家、商业领袖、科学家和社团领袖组成的精英团体正努力抵制所谓的对亚裔美国人的敌对忠诚 “挑战” (2) 。
根据华裔群体来源地的不同,华裔社团组织主要分为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再移民四种类型,代表各自的华裔群体利益。
二、美国华裔参政的效果评估
随着公民权利的恢复和参政意识的提升,美国华裔扩展了参政形式的范围,实现了政治参与自由化,再加上美国华裔总体经济水平和教育程度等社会因素的发展,华裔群体的政治力量逐渐壮大。从目前来看,华裔参政的效果可以从参政主体的扩大、参政方式的扩展和社团的政治性功能上升这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一)参政主体范围扩大,投票人数增加
一直以来,不管是早期的移民团体还是后来的政治性社团,精英群体都是组织建设的主体。在排华期间,由于参政权的限制,精英群体通过组建政治性社团、个人接触和开展民权运动等方式参与政治,为华裔群体争取政治权利而努力。当华裔的公民地位被承认后,他们通过参与竞选或接受政治任命等直接参与政治的方式,成为华裔政治力量的中流砥柱。
与此同时,随着群体参政意识的觉醒,华裔参政的主体逐渐扩展到平民阶层,草根型参政社团的兴起就是这一趋势的体现。此外,华裔投票人数增加也是参政主体范围扩大的重要表现。社会反华事件的发生促进了草根阶级参政意识的觉醒,他们意识到选票是参与政治、维护权益的重要工具。“梁彼得案 (3) 后,通过联成公所登记成为选民的华人数量激增 20%。” (4) 就华裔群体来看,他们在参政议政过程中更加关注社会性议题,特别是种族歧视和不平等问题。参政团体通过提供公民教育、建立华埠社区等方式帮助华裔尽快融入当地社会,提高参政意识,这使得华裔群体有一定的维权能力,可以利用合法手段解决族裔不平等问题。
当前,美国华裔群体的投票率与早期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与其他少数族裔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在 2018 年的中期选举中,以离华埠最近的糖城(Sugar Land)投票站为例,据站内的华裔工作人员观察,“上午该站已经陆续来了 150 多人投票,但其中华裔只有三名;糖城是大休斯敦地区的华人聚居区,但印度裔与越南裔居民的投票热情一直远高于华人。” (5) 在 2020 年的美国大选中,尽管美国华裔的投票热情达到历史新高,但在一份关于美国亚裔投票热情的调查中,在亚裔族群中仍处于较为消极的状态 (1) 。
(二)选举方式与非选举方式并行
截至 2008 年,“美国担任中小城市市长的华裔就有 50 位左右,特别是在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州和东海岸的纽约,华人参政意识的上升态势最为明显。” (2) 相较于全国型政府公职而言,华裔竞选地方型政府公职的难度更小,只需在所在选区赢得一定选票数量即可。政治委任也是美国华裔进入政坛的快速通道,通过政治委任担任公职的美国华裔一般都是在各自的领域能力突出之人。以骆家辉为例,1996 年,受力宝集团政治献金案的影响,美国华裔的政治形象一落千丈,但是民主党人骆家辉却以巨大优势当选为华盛顿州州长,随后成功连任州长,政绩卓越。正是由于他出色的政治能力,2009 年,奥巴马总统就职后委任其为内阁商务部部长,又于 2011 年委任其为首位华裔美国驻华大使 (3) 。
政治表达是公民以合法的方式表达政治观点和政治诉求并希望影响政府决策,有集会、请愿和发表言论等形式。目前,政治表达是美国华裔平民群体最常见的非选举参政方式。在遭遇社会不公现象时,华裔群体往往会就某一特定问题展开集会或游行活动,呼吁社会平等。由表 4 可见,不管是反华言论,还是提倡教育不平等的 SCA5 提案 (4) ,或是华裔警察梁彼得的歧视性判刑,都引起了华裔群体的强烈抗议,进而有效维护了华裔群体的利益。
此外,通过政治捐款和媒体宣传等也是非选举参政方式的表现。尽管 1996 年的政治献金案给政治捐款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是选举耗费的巨额财富大多还是来源于选民尤其是富豪的政治捐赠。为了争取选民的支持,媒体宣传在选举期间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与犹太裔相比,华裔在媒体行业的掌控力较弱。
三)社团政治性功能更加明显
当前,美国华裔社团的功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以地域或血缘联系的传统社团逐渐转变为具有特定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功能的专业性社团。在经济与政治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美国华裔社团的政治性功能愈发明显。
经过长期的发展,早期的海外华人商会转变为成熟型华裔社团,连接出一条以华裔身份认同为基础的沟通网络。1991 年,由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呼吁的第一届世界华商大会顺利召开并传承至今,成为各国华商经贸往来的重要平台。借助于商业网络,美国华裔与其他国家的华商构建了良好的沟通渠道,并借助于国际贸易和跨国公司等方式进入其他国家。美国华裔社团要想维系良好的经济关系,就不得不关注政治决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即使是单纯的经济型社团或族裔社团,也表现出政治功能的色彩。
至于美国华裔参政社团,它们也强化了社团的政治性功能。一般来说,参政社团的基本任务就在于进行选民教育、帮助选民参与投票活动、募集政治捐款等工作。就近年来华裔在投票方面的表现来看,这些社团的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华裔的选票力量也得到了重视。此外,出于选举策略的考虑,华裔参政社团十分重视跨族裔合作,努力协调华裔与其他少数族裔的关系,并成立一些跨族裔社团,与如伊州韩华联谊会、亚太裔交流协会等。
三、美国华裔参政的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人口数量、经济程度和教育水平越高的少数族裔,他们的政治参与程度也就越高。当前,虽然美国华裔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美国所有种族和族裔的选民中,华裔的投票参与度是最低的 (1) 。借助于层次分析法,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次来看,政治制度、政治行为、政治意识和中美关系是影响美国华裔参政的四个重要因素。
(一)美国华裔参政中的制度限制
在一国政治中,政治制度是必不可缺的关键要素,也是公民在参政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规章制度。国家类型不同,政治制度也就不同。在美国的政治制度下,选区划分和投票权限制是华裔政治参与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选区划分对选举结果来说非常关键,为了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两党都试图以有利于本党的方式划分选区。由于历史原因,白人占据了大量的政府公职,为了避免少数族裔力量的壮大,选区划分时政府经常会将少数族裔规模较大的地区分而化之。亚裔美国人的数量不及黑人和拉美裔美国人,且华裔人口分散于全国 (2) ,再加上选区划分的影响,华裔选民很难在所在选区占据优势地位。另一方面,如果某一选区内的华裔选民规模庞大,非华裔的美国人可能会主动放弃这一选区,这在客观上会加剧华人群体的边缘化趋势 (3) 。
根据美国各州的规定,公民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够投票。首先,只有在所在州居住满一定时间才可以参与该州的投票。其次,“选民登记是确认公民选举权的法律程序,美国的法律并不规定所有符合选民资格的公民必须在选民名单内,而是由选民根据其自身的意愿决定是否列入。” (4) 此外,选民登记过程也较为复杂,不仅要提前登记验证,还需通过在线登记、邮寄登记和亲往登记这三种方式取得选民登记表并填写,这就需要公民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但是 2016 年的数据表明,38% 的美国亚裔成人的英语说得不太好,而 2014 年时只有 38% 的西班牙裔、3% 的黑人和 2% 的白人说英语的情况不太好 (5) 。由于担心程序复杂或难以阅读选票,许多英语水平不高的华裔会拒绝参加选民登记活动。
(二)美国华裔参政中的行为限制
政治行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政治参与则被看作是政治行为的实施过程,因此,从政治行为角度观察美国华裔参政问题也是一条可行的分析路径。
在美国,当选总统和参众议员都需要参选者符合一定的参选地居住时间条件,相比之下,竞选地方政府公职只需公民在选区居住期限满一年即可,这也是华裔在地方政府任职人员数量较多的原因之一。与此同时,获得选民资格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移民必须在美国居住 5 年以上才能申请归化为美国公民,而且申请程序极为繁琐。根据皮尤研究中心对美国移民归化率的调查,美国入籍移民总数从 2005 年的 1440 万增加到 2015 年的 1 980 万,增长 37%,多数族裔归化率大幅增长而华裔的归化率降低了 1% (1) ,这意味着拥有选民资格的人数在减少。此外,参选政府公职一般要求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当选就意味着他要放弃现有的工作。由于任期限制或民意变动,华裔当选者不得不面临再就业的问题。因此,许多华裔家庭成员并不赞同或支持家人参加竞选活动
选票的分化则是华裔参政中的另一行为限制。著名华人政治家吴光标表示,“根据华裔群体身份背景的差异,其投票意向出现分化现象,” (2) 在 2020 美国大选中,美国华裔群体的分化趋势更加明显。正如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所长罗伯特 · 戴利(Robert Daly)所说,美国政治已进入前所未有的两极分化状态,中国移民团体也不例外 (3) 。尽管总体上,美国华裔选民更倾向于拜登和民主党,但仍有一些坚定的共和党支持者或特朗普 “铁粉”。在这些选民中,有因为移民政策、平权运动和经济政策而支持特朗普的,也有因为民主党过度强调少数族裔保护、LGBT (4) 等理念价值而选择共和党的。相较而言,支持拜登和民主党的华裔选民则多为支持主流价值的本土华裔和被特朗普行为所激怒的华裔群体。他们认为特朗普在疫情期间无视种族主义的负面影响而随意使用“中国病毒” 等词语,使得华人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5) ,希望拜登上台后,能够尽快控制疫情蔓延、缓和社会矛盾 (6) 。
(三)美国华裔参政中的意识限制
政治意识是美国华裔参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并在其参政过程中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就目前来看,参政意识弱和政治信任度低是该群体在意识层面的主要参政限制
尽管美国华裔人口规模不断扩大,但该群体的参政程度仍远不及人数较少的日裔等其他亚裔群体,随着代际传递,美国华裔的美国化程度逐渐加强,但他们的政治参与意识仍较为薄弱。一方面,较好的生活条件可能会导致部分华裔群体缺乏改变现状的政治动机;另一方面,贫困华裔群体可能具有强烈的政治动机,但由于无法得到有效的信息或没有足够的参政能力而被迫放弃参加政治活动
政治信任指的是 “公民根据政府或政治系统绩效完成的情况所形成的指向政治或政治系统的信任或态度” (7) 。一般来说,如果对现任政府及其官员的政治信任度较高的话,公民的参政积极性和政治效能感也会随之增强。在美国华裔群体中,大多数人在遇到不公平事件的时候宁愿采取息事宁人的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对政府的信任度较低,不相信政府及其官员会维护华裔群体的正当权益。据调查,与其他亚裔相比,华裔对美国政府官员的信任度要低:亚裔整体对政府官员信任度为 55% 而华裔仅为 39%,且采取反对性参与的比例较高,究其原因,除了华裔所遭遇的歧视和偏见之外,主要是因为中美关系的变动 (1) 。
(四)美国华裔参政中的中美关系因素
居住国与原籍国的关系变动必然会影响移民的生存与发展,中美关系的好坏必然会导致华侨华人在美国的生存环境的变化。自中国迅速崛起后,美国在人权、知识产权和台湾等问题上插手中国内政,“中国威胁论”卷土重来,华裔再一次成为被质疑忠诚度的少数族裔群体。美国百人会(Committee of 100)发现,“被判犯有间谍罪的亚洲被告人的刑罚是其他种族的两倍,根据《经济间谍法》被起诉的华裔人口比例从 2009 年到 2017 年增长了两倍。” (2) 自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来,中美经济贸易的冲突、美国 “印太战略” 的推动以及对华签证管控等都显现出特朗普政府的对华强硬立场,美国华裔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因此,此次大选后新政府的对华政策不仅会带来中美关系的变动,更会直接影响到美国华裔的生存空间,这也是美国华裔在这次大选中积极发声的重要原因。
中美关系成为影响美国华裔参政的重要变量。2020 年美国大选正值中美博弈和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之际,美国华裔参政也呈现出新的特点。
第一,年轻一代推动华裔参政。早在美国黑人弗洛伊德和布鲁克斯被警察暴力执法致死时,华裔年轻人就显现出对社会歧视和种族主义的强烈不满,认为少数族裔群体应该与黑人一起争取权益而非置身事外。在这次大选中,已经意识到参政议政重要性的华裔青年群体正在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在帮助民选官员竞选期间_,_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华裔学生于仲文发现许多华裔选民因不熟悉投票机制或未认识到投票的重要性而无法行使投票权,而疫情使得 2020 年投票机制更为复杂,因此他组织创建了长岛亚裔学生联合会(ASALI)这一长岛青少年组织,目的在于帮助华裔选民投票,使其声音引起政府重视 (3) 。18 岁的伊利诺伊州华裔维克多 · 史参加了代表选举并成为伊利诺伊州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Democratic National Convention)最年轻的代表,希望改变亚裔年轻人不关注政治的现状 (4) 。
第二,大选加剧内部分裂。由于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的差异,美国华裔两代人之间的政治分歧愈发明显,而这次大选中两位总统候选人支持者的对立立场将加剧华裔群体内部的分裂。得克萨斯州的第一代华裔李先生表示,“华人本身遵纪守法,努力勤奋,注重教育,注重理财投资的这些理念,和共和党的理念是完全相符合的。” (5) 但拥有美国成长背景的第二代华裔则更加认同民主党的执政理念。华裔群体中还存在相当一部分的摇摆选民。调查显示,在受访的华裔选民中,56% 的人表示会投票给拜登,20% 的人表示投票给特朗普,而摇摆立场的人数比例占到 23% (1) 。在两党的总统候选人政见如此不同的情况下,摇摆华裔选民不得不在两党之间进行选择,华裔内部的分裂趋势将更加明显。
第三,微信成为华裔参政的主要交流工具。在 2016 年的美国大选中,“北美华裔特朗普助选团” 由 3 人微信小群发展成为近万人华裔助选组织,并成为此次大选中特朗普唯一会晤过的在美华裔群体 (2) 。在 2020 年大选之中,“微信” 仍在华裔群体的政治沟通中发挥重要作用。支持特朗普的华裔美国人联盟(The Chinese American Alliance)在微信上管理着 30 多个小组,每个小组大约有 200 名参与者,其官方微信账户拥有超过 9 万名订户 (3) 。微信已经成为美国华裔交流政见、宣传政治理念和开展竞选活动的重要社交工具。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美国大选的程序可能会变得更加复杂,对于那些无法正常参与投票的华裔选民而言,微信求助将成为他们理解投票程序、获得参政帮助的重要手段。
美国华裔女作家张纯如曾指出,“华人在美国处于周而复始的循环,美国社会对华人一直在容忍接纳和疑虑恐惧中旋转。” (4) 当前,美国试图以强硬的对华政策来淡化国内社会矛盾,美国华裔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母国与所在国的连接纽带,我们期待华裔能够充分调动群体积极性,将社会力量转化为政治能力,以更好地保障自身利益。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华裔能够继续发挥其在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领域的优势,推动两国关系向好发展
引自
美国华裔参政的成效和影响因素分析
杨晶滢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 华侨华人研究院)
桑德斯的社会主义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主义
张婧
2020 年美国大选的民主党候选人竞逐中,现年 78 岁、自称是一名 “民主社会主义者” 的伯尼 · 桑德斯(Bernie Sanders)再次参选。虽然从目前的局面来看,他已经很难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但他所提出的政治主张,仍然揭示出美国社会内部的一股潜流
桑德斯出生于一个犹太裔移民工人家庭,青年时代深受 60 年代美国社会运动感染,后于 70 年代正式进入政坛。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信奉社会主义的参议员,亦是近年少数成功进入联邦供职的社会主义者。桑德斯并不隶属任何政党,一直都以独立人士身份出现在选举中,由于加入民主党党团运作,因而被认为属于民主党候选人。在长期视社会主义为敌的美国政界,桑德斯无疑是一个异类。他的方案大致可概括为对内的高福利、高税收以及对外的保护主义外交。
桑德斯竞选方案中最醒目的是他对全民福利的强调。他提出了一系列全民福利式的解决方案,包括全民医疗保险、提高最低工资、免费高等教育等计划。这些方案在美国政治光谱中都是非常激进的。
比如,桑德斯的医保方案,要比奥巴马在任时致力推动的 “奥巴马医保” 更为激进。他呼吁建立全民医保,为美国每个人,包括没有在册登记的非法移民,提供全面医疗保险,在服务点提供免费医疗、孩童抚养等服务,并消除 7900 万美国人持有的 810 亿美金的逾期医疗债务。在高等教育问题上,和拜登、布隆伯格主张对低收入地区、低收入人群减免教育学费不同,桑德斯主张确保全民可享有免费的高等教育,为就读于公立大学的学生免除学费,使学生不再承担教育债务,其中包括免除美国所有学生约 1.6 万亿美元的债务。他还提出全民住房保障计划,承诺将投资 2.5 万亿美元建造近 1000 万个永久性住房,“保证每个美国人都将获得一个安全、体面、负担得起的住房”,以结束无家可归者的住房危机。
与民主党主流强调 “重塑美国的中产阶级” 不同,桑德斯更关注美国社会中下层人民。除却普遍性的福利措施,桑德斯竞选中抛出的核心议题之一是,扩大工作场所民主。他主张通过工会运动,恢复工人争取更高工资、福利与工作环境的权益。因此,他承诺要扩大工会规模、增强工会力量,保护工人免于辞退并享有工作保障与带薪假期,同时强化雇主的责任义务。
高福利意味着联邦政府需要支付大笔费用。桑德斯对此并没有什么与其他左翼政治家不同的方案,仍然是主张要通过高税收,只不过比其他政治家更为激进。比如,向亿万资产者征收极端财富税,在 15 年内将亿万富翁的财富减少一半,对大公司 CEO 征收收入不平等税;实施公司税制改革,提高企业所得税到 35%;将年收入超过 1000 万美元的最高个人所得税提高到 52%;对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品征收金融交易税等。他还提出一些更为激进的政策,包括将大公司资产的 20% 分配给工人,禁止私人健康保险等。
“保护主义 + 绿色” 的对外政策
在贸易政策方面,他同特朗普同属于保护主义者,但出发点并不相同。桑德斯从工人的利益出发,反对跨太平洋伙伴协议(TPP),认为 TPP 由大企业财团推动,对美国工人的保护太弱;他抨击导致美国工作流失海外的外包政策,并在不同场合多次不赞同将美国工人放到与第三世界低工资的市场直接竞争的举措。同时,他承诺,将重新协商最近新签订的美墨加协定(USMCA)并将 “在根本上重新签署贸易协定,以解决美国工作外流与提高工资的问题”。
桑德斯批判美国所扮演的全球角色,支持减少军费开支。他提出的外交政策聚焦于人权、经济平等、民主与和平,与美国前总统吉米 · 卡特的 “人权外交” 有相似之处。
此外,延续着民主党在环境政治方面的路线,桑德斯不仅主张美国重返气候谈判,还要在气候变化议题上承担领导性角色。桑德斯提出了针对未来 15 年、预算达 16.3 万亿美元的 “绿色新政” 计划。他提出将取消对化石燃料的补贴,暂停新的联邦化石燃料租赁,禁止能源公司在近海钻井,停止化石燃料的进出口,打算在 2030 年实现电力和交通全部使用可再生能源并创造 2000 万个就业机会。作为左翼候选人,他尤其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对有色族裔社区的影响。相比于民主党候选人拜登与伊丽莎白 · 沃伦的气候提案,桑德斯的提议关注的是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人群,以及气候变化议题的社会、伦理效益,而非单纯的环境效益。
如何理解桑德斯
桑德斯所提出的一些进步观点并非完全由他独创,一部分也借鉴自其他的政治人物。比如,财富税的想法源自同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之一、现已退选的伊丽莎白 · 沃伦,区别在于他提出的 8% 的税率更高;全国租金控制(national rent control)、强制将公司财富分配给工人等举措则借自英国工党领袖杰里米 · 科尔宾,区别在于桑德斯所建议的分配财富额度的 20% 是科尔宾方案的 2 倍。但桑德斯所提出的所有观点、举措都直接瞄准美国的收入差距悬殊、分配不平等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也更为激进
桑德斯的主要支持者为美国的中下层民众。与其他民主党候选人相比,桑德斯在美国的大学校园与城市中的年轻人中拥有更高的支持率。在选举经费方面,他拒绝接受富豪的捐赠,主要通过网络捐款筹集经费。
主流媒体对桑德斯一直都不乏质疑。《经济学人》曾刊文指出,桑德斯是 “美国梦魇”(America’s nightmare),质疑其“空想式改革” 花费浩大。因桑德斯所提出的福利国家计划与民主党议程并不同步,他也受到了民主党内部的质疑。多名美国学者撰文指出,桑德斯所提出的种种方案不可能在国会获得通过
桑德斯的 “民主社会主义者” 基本是高税收、高社会福利的北欧模式在 21 世纪的变体,其实质是福利主义国家。它背后的思潮是 “二战” 后欧洲社会主义政党放弃了社会整体性变革后的社会民主主义。换言之,桑德斯的社会主义是在现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两党政治为基础的美式资本主义制度框架内,针对工人阶级生存状况提出的某种改善与调整。
她要是个电影明星,演的是上汽的女主角,怕是已经被冲碎了。
这不正是你们说的眯眯眼吗?还能再眯吗?
为什么电影明星不行,运动品牌不行,政治明星就行?
我实在理解不了有什么可分析的。
我就假设她最后一路势如破竹,28 年以后侥幸赢下了美国总统的大位。
我们应该感到高兴吗?
不是应该感到更加紧张吗?
首先,华裔更了解华裔吧?第二,台湾人最恨大陆人没问题吧?
有什么值得分析的?台湾人在美国觉醒了跟我们有毛的关系?
台湾人得势在美华人不是应该更紧张吗?
跟我们在中国国内更是八竿子打不着吧?
我们怎么老是喜欢攀亲戚,骆家辉的脸丢的还不够吗?
人家当你是亲戚吗?你✓8 谁啊?
没有华人参政的时候,说人家是边缘群体,被盎撒人无视。
有华人参政的时候,又说人家是盎撒人的傀儡,政治花瓶。
麻了麻了
未来华裔参与政治会更多的。因为美国理工科对华裔越来越防备,那些学霸们肯定有一批要转去经科 (政治经济法律),而这是出政客的最多的地方,学霸们获得老师的认可后被引入政界也就顺理成章。
这对中美两国来说,都是风险与机遇并存的。虽然依旧天然反华,但其出身和教育背景决定了他们身上还会有中国式思维的基因,这种基因加入美国大脑后,是让美国更强大还是更病态,需要好好观察。
以我在美国生活多年并做到高管的体验,华裔在美政治参与意识觉醒是个伪命题。不是说多宣传多鼓励华裔去从政,就能解决问题的。
这就好比说华裔很少在 NBA 成功,是因为华裔的 NBA 意识没有觉醒 ^^
华裔在美国之所以从政人数少,并不是因为缺乏从政的意识,而是这条赛道对华裔的不利因素太多,想要走这条路成功太难。
一招让废柴脱胎换骨,产生奇迹变化mp.weixin.qq.com/s?__biz=MzU2NDEwOTA0Mw==&mid=2247485549&idx=1&sn=8fe89b1a4008d238962442b9fe1bc189&chksm=fc5143f1cb26cae716be0a7c63cbac37860458f0886af3698afbf9fb4a178d2a5dc1d8cff3a1&payreadticket=HOcU5V6NnRcSrBd94EOq_F0RytMs4xNLOSYfoHUZeccK-ZyV5gEl0Id35b6FakmqaoF8CZ8#rd三道门:怎样走入别人内心?mp.weixin.qq.com/s?__biz=MzU2NDEwOTA0Mw==&mid=2247485637&idx=1&sn=924717e0e179c4596c863928d5a3219b&chksm=fc514359cb26ca4f161ae906c5f7729bb11256e77565f021dc3a8c0b47a962a87e03399bb2d4&payreadticket=HL14GHqeQ4W_G96fawh7LuvyVWoAPpnwQyG6HxfKiTE-c76enjxde4H2JUUmcEOgI2FH35U#rd
那么,吴弭是怎样克服这些障碍的?
(待续)
按照百度百科的数据:
根据 2006 年美国人口统计 GR2,该市拥有 596,638 人口,239,528 个住户,和 115,212 个家庭。人口密度为 12,166 人 / 平方英里(4,697 人 /㎞²)。住户平均密度为 5,203 / 平方英里(2,009/km²)。不过,波士顿白天的人口将增加到大约 120 万人。人口的起伏是由于郊区居民到市区上班、上学、就医,以及从事其它事情。根据人口统计,该市的种族构成为白人占 54.47%,黑人占 25.33%,印第安人占 0.40%,亚裔美国人占 7.52%,0.06% 为太平洋群岛人,7.83% 为其它,4.39% 为 2 个或 2 个以上种族的混血。14.44% 的人口为西班牙裔美国人或拉丁美洲人,可能是任何一个种族。
波士顿的亚裔美国人居民比例肯定是不能和白人与黑人相提并论的,那么吴弭的 63.1% 得票率是哪来的?她的对手市议员安妮莎 · 埃塞比 · 乔治(Annissa Essaibi George)是第一代阿拉伯 - 波兰裔美国人,那么有没有可能是不希望安妮莎 · 埃塞比 · 乔治当市长的人选择了吴弭?
我们知道,现代西方选举政治中有一个很常见的名词,叫 “联合政府”。联合政府(coalition government)又称多党政府(Multiparty Government),这种政府组合本身就是一种政治交易,是因为一个主要候选人或是一个党派不能搞定对方的情况下,选择与对方或是第三方合作,以便于己方如愿当选。
更何况选举这种事,一个强大的候选人未必比一个好控制的傀儡更容易当选。
在选举中,候选人本人不一定需要有能力,ta 只需要有一个强力的团队,团队成员可以是任何领域的任何人,但一定不会让候选人本人说了算,这也是资本主义国家最常见的情况,也就是一群资本家、政治家出于利益的需要,捧了一个人出来当领导人,而这个人必须服从 ta 的团队,也可以称之为赞助者或是后援会。
吴弭的 63.1% 得票率是哪来的?全靠有色人种?全靠华裔?呵呵,更可信的情况是她的老师,美国参议员伊丽莎白 · 沃伦提供了支持和协调。
没啥意义。人的肤色、种族不决定内心,大把华裔踩着同胞在拼命往上爬。还需要观其言行。
在加拿大,学校家长委员会有一个执委会,代表家长们决定多数学校事务。有一个华裔家长,人是一个热心的人,但在所有的决策中都是无条件支持西人提案,华人的提案一概反对,比如华人想保留乐队、数学俱乐部,西人要取消 (实际上是西人学生不擅长),她支持西人。选上这样华人就是当地华裔的灾难,关键是他们自己还不觉得自己有问题。
社区委员会也是如此,要选票的时候打华人牌,选上后只支持西人提案,选她的华人完全被忽略,或者不愿意不敢站出来为华人发声,连在社区推广反对仇视亚裔的活动都不站出来大声支持,选出这样的华人对华人有啥好处?还不如某些有进步思想,支持多元文化的其他族裔候选人。如果再碰上一个道德有问题的,更是只会给华人挖坑,在各族裔面前展现一小撮华人坑害同胞的丑恶嘴脸。关键还是,她们不觉得自己有问题,只要乖乖地听白大人的,就是懂西方价值。
真正的加拿大价值是: 尊重多元文化,各文化在保持自身特色的方向上自由发展,同时各文化也互相学习,携手共进,共同形成加拿大价值观。西方价值观不等于加拿大价值观,香蕉人们就不要呱噪,混淆视听了。
果党后裔逆袭攻占美国,哈
一个华人在美国,假如 ta 凭能力找到了一份薪酬可观的工作,我认为这是合情合理;
假如 ta 凭勤奋考入了知名的大学深造,我认为这是天道酬勤;
假如 ta 凭实干发明发现了现一些瞩目的成就,我认为这是踏实有为;
假如 ta 不知怎的拿到了美国军方实验室的 offer,我心下一凉,觉得这人大概率有问题;
假如 ta 进入了美国行政系统,不要犹豫或错愕,毫无疑问,ta 的道路己然与我们背道而驰。
只要记住,美国绝不是傻子
网上看到的评论 —
我个人看法亚裔女性能在美国选上市长部长,深层目的是想撕裂中国男女对立,经济 科技 人权 港台手上什么牌都基本打完了,美国唯一保持媒体优势,这个时候打女权牌确实没办法中的办法了,毕竟中国文化圈的日本韩国男人都女性化了,加上中国独生子女思想更加独立都容易带偏,美国想赌一下!
只要你们有关注美国,就会给中国男女性对立找多一个借口!
以华制华?
可惜晚了,中国人已经彻底觉醒了,香蕉人没用了
此女已是时代的注脚
华裔?你看错了,她是黑人。
华裔的政治密码:“我恨中国。”
希望更多的华裔能够把握这个密码,在美国政治圈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从 “我必须恨中国。” 变成 “我为什么恨中国。” 再到 “我恨中国的哪一部分。” 最终要“我可以喜欢哪方面的中国。”
逐渐转变并让华裔在美国政坛抱团,到可以影响选举。
但是,请记住:你只是在扮演。
不管怎么说,以 36 岁的年龄、华裔女性的身份当选为美国波士顿市长,这本身可以成为成功女性的励志典范。所以,对于吴弭的当选,我发自内心表示祝贺。但也仅限于此。她的当选,与华裔在美政治参与意识的觉醒无关,我更不看好她会为改善中美关系带来助力。这背后的逻辑,有必要梳理一番。
波士顿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的首府和最大城市,这个州在美国有相当的影响力,著名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就位于该州。作为该州首府波士顿市的首任华裔女市长,吴弭的当选所引发的轰动效应是巨大的,毕竟这个职位的权重相当于中国的成都市长、武汉市长或西安市长,以 36 岁的年龄,身居这样的高位,的确说明她足够优秀,值得祝贺。
但是,她的当选,并不意味着华裔在美政治参与意识的觉醒,或者说,这与觉醒无关,甚至根本不存在觉醒的问题。
华人天生就是政治家,天生就有问政的自觉,尤其是读书人。中国几千年读书治学的信条就是 “学而优则仕”。十年寒窗苦读,皓首穷经钻研,是为了什么?不就是想在科举考试中出人头地,有个一官半职么?
作为华裔,尤其是深受中华文化影响,至今还说着汉语的一群人,尽管置身异国他乡,你要说他们没有参政议政的意愿,不管别人怎么想,我是绝对不会相信的。所谓 “在美政治参与意识的觉醒”,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实际上,在吴弭之前,已经有朱棣文、骆家辉、赵小兰、杨安泽等人活跃于美国政治舞台,美国现任对华贸易代表戴琦也是华裔,根本不存在 “觉醒” 这个问题。只不过,在美国的有色族裔中,华裔在政坛上的表现很不显眼,这么多年,能出几位市长、州长、部长,已经算是上天开眼。
都说黑人在美国的地位差,但是,非州裔在美国政坛上的表现,足够让华裔汗颜。市长、州长就不说了,在美国军界、政界赫赫有名的前国务卿鲍威尔就是非州裔;总统奥巴马祖籍非州肯尼亚,是正牌的非州裔。就算同属亚裔,华裔别说跟在日裔比,连印度裔都有了副总统这样的狠角,你能说华裔在美国政坛上的际遇不够憋屈吗?
归根结底,不是在美华裔不想参与政治,而是鲜有参与政治的机会,不是你不够优秀,而是人家对你的信任度不够,一万个不放心。中国人太聪明,太能干了。不要认为中国人才嫉贤妒能,西方人在这方面的表现更加卓越。千万别跟我谈什么西方民主,别看他们的选举场面多么震撼,多么富有悬念,其实谁能当总统、州长、市长,都是背后的金融大佬、军工复合体的寡头们说了算。去年的美国大选,特朗普是如何输掉选票的,地球人都知道。特朗普的支持者不服,去国会、白宫讨要说法,最后讨来的却是一通棍棒和子弹。这样的民主,你相信它是民主吗?想歪了。
正是因为华裔在美从政不易,一旦有了从政机会,他们就会充分顾忌华尔街大佬们的态度,会极力配合总统不折不扣地执行对华政策,个别人在执行时甚至还会有创造性的发挥。在这样的背景下,千万不要指望他们会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带来多少助力,更不要指望他们会为自己的祖国两肋插刀,只要他们不在背后捅刀,就谢天谢地谢人。
说到底,华尔街及美国政府能给华裔从政的机会,通常情况下是有背景考量的,尤其是当他们需要中国、有求于中国的时候。
2009 年,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此时的美国被次贷危机折腾得只剩半条命,急需用钱。环视全球,发现中国最有钱,只有中国能救美国。于是,早已离开政坛的华裔人骆家辉被奥巴马任命为商务部长,两年后又被任命为驻华大使。很多人认为,这是美国对中国释放的善意,网络上追捧骆家辉的文章多如牛毛,认为骆家辉必然会为改善中美关系构筑起友谊的桥梁,一些人甚至喊出了 “救美国就是救中国” 的心声。结果呢?美国是得救了,中美关系改善了吗?美国对中国做出的巨大牺牲感恩了吗?从钓鱼岛事件到目前正在进行的贸易战、科技战,这其中的无数恩怨,凡此种种,我就不细说了。
现在的美国,比奥巴马刚接手时候的美国更加艰难,今天的中国比那个时候的中国更加富有。美国盯着中国的海量财富,两眼发直,早想着据为己有,只是阴谋阳谋用尽,却没有从中国这边拿到半点好处。中国也一点没有要拉它一把的意思,毕竟这些年它对中国做的龌龊事太多了。
怎么办?美帝又一次打起了感情牌。一些华裔政治明显走进了公众视野。戴琦、吴弭……
当然,我衷心希望这些在美的华裔政治明星能够仕途畅达。不过,对于她们会为改善中美关系提供助力,我不抱任何希望。
因为,自从她们加入美国国籍的那一天起,她们就不再是中国人,而是美国人。作为美国人,美国政府的官员,你相信她们是帮美国政府做事,还是为中国人民争取利益呢?只要看看她们入籍美国的宣誓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加入美国国籍宣誓词:我完全放弃我对以前所属任何外国亲王、君主、国家或主权之公民资格及忠诚,我将支持及护卫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和法律,对抗国内和国外所有的敌人。我将真诚地效忠美国。当法律要求时,我愿为保卫美国拿起武器;当法律要求时,我会为美国做非战斗性之军事服务;当法律要求时,我会在政府官员指挥下为国家做重要工作。我在此自由宣誓,绝无任何心智障碍、借口或保留,请上帝保佑我。
因此,在对待中美关系上,千万不要因为她们的华裔身份,就对她们心存幻想,那是幼稚的表现。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所有的非美族裔,诸如德裔、非洲裔、西班牙裔、爱尔兰裔、墨西哥裔、华裔、华裔以外的亚裔等,唯有华裔是以极其负面的态度看待、评价、对待自己的祖国和人民著称。试想,一个看不起自己祖国和人民的族群,能指望别的国家和人民看得起他们吗?这也是在美华裔在美国政坛难以伸展的重要原因。
别忘了,吴弭是出生在美国,成长在美国,受教育在美国,志向亦在美国。她的父母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移民美国的,从台湾移民美国。到底对中国,尤其是中国大陆的政府和人民有多少感情,只有她本人知道。
如果说有着华裔的身份,就会对中国亲善的话,试问:日本人是不是华裔,韩国人是不是华裔,新加坡是不是华裔……,同文同种呀,它们对中国亲善吗?
还是那句话,对于吴弭当选波士顿市长,我表示衷心的祝贺,这是其卓越才智的证明。她的当选与华裔在美政治参与意识的觉醒没有任何关系,对于她会为改善中美关系带来帮助,我不抱任何希望。
其实我一直都有个疑问,在我们的统战系统眼中是否越反就越有统战价值,而支持者则毫无统战价值。就和大数据杀熟一样,忠诚度越高的客户,不仅越不需要给他优惠,而且越能榨取价值。
希望懂行的解答一下疑惑。
又是来自台湾的移民后裔吧。就和在日本从政的谢莲舫一样。
因为最仇恨中国的就是这些人。
其次是嫁给了当地人。
不要说华裔了,会混淆视听的。说台湾裔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未来,这样的人会越来越多
中国在国际上,将面对更多的亚裔对手,将是不争的事实,这里面有无能者,也有能力很强的人,不要觉得他们是亚裔甚至是华裔就会对中国有好感。
对手就是对手。
美国的精英阶层和平民是天然隔离(经济,地理,生育各方面)的,在精英阶层中,肤色的重要性会越来越低,精英阶层中也有竞争,精英阶层之间的种族生育融合最终会让种族和肤色,人种问题最终在精英阶层中消失。
最终中国面对的是一个完全种族大融合的复杂的精英阶层集团。(wasp 可能会付出一定努力守护种族纯净,但长期来看意义不大)
想要通过亚裔影响力影响美国政治,只能从提高底层亚裔占比最终从政策上影响美国政治的角度来实现,但我认为意义有限,亚裔人口占比的发展可能会远慢于精英种族融合的速度。
所以说华裔在美政治参与意识是否正在觉醒?
我认为我们理解的那个华裔平民阶层的意识并没有觉醒,但亚裔作为政治精英参与美国政治的意识确实存在。
但后者几乎无法以我们希望的状态存在,因为其本质是美国精英而不是华裔。
就这个华裔来看,她本身就是作为民主党精英而存在的,不是华裔。
其关于取消考试,按种族进行学习资源分配的提议,和削减警务开支的提议,显然就不能有效的代表华裔。
原因也很简单,单独的华裔政治精英优先代表党派,普通的华裔群体(通过集体推举代表人)参政,才能代表他们自己。
Elizabeth Warren 的学生,台湾人,支持黑命贵,强推亚裔细分,和支持租客不付租金,在黑命贵运动是发文章说亚裔文化特别歧视黑人,非把屎盆子往华裔头上扣,非常左的亚裔自恨党。以后可以专门治大陆来的华裔和他们的后代。
不知道为什么国内媒体掩盖了她的污点
补充:
1. 取消考试也是此人一项主张,理由便是种族歧视
2. 今年媒体为了掩盖海外地区欺负华人的污点,擅自修改新闻不是一两起了。
典型的还有今年亚特兰大枪击事件,当地警方公开宣称死去的 6 名亚裔是性工作者。
https://forums.huaren.us/showtopic.html?topicid=2666545&fid=398&page=1
所有的国内媒体都把这一条掩盖掉了
于是有了图片中的经典言论
关键点
参议员伊丽莎白 · 沃伦(Elizabeth Warren)的学生
伊丽莎白 · 沃伦曾参加 2020 年总统大选,当时在民主党 6 名候选人中排名第五位,远远低于拜登和曾在 2016 年党内初选中与希拉里 · 克林顿一决高下的伯尼 · 桑德斯。
后来经过她的努力,到去年十月份,民调显示,沃伦已经超越了民主党内的其他竞争者,紧紧咬住了排在第一位的拜登。她不是富翁,也不接受企业和财团 200 美元以上的捐款。但是在 2019 年第三季度,沃伦通过小额筹款募集了 2460 万美元政治资金,在民主党各候选人中仅次于桑德斯,居第二位,而每笔捐款的平均值仅有 26 美元
她的竞选倡议包括:建立 “全民医疗保险”(Medicare for All);拆分 “脸谱”(Facebook)、亚马逊(Amazon)、苹果(Apple)这样的巨头公司;对净资产在 5000 万美元到 10 亿美元之间的家庭征税等。
沃伦经常在演讲中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美国一个三口之家,一人工作就能养活全家人,而现在一家人工作也只能在温饱的边缘挣扎?
当年奥巴马是谁的学生来着?
克林顿是谁的学生来着?
克林顿与肯尼迪
2XXX 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已经超过 70 年,美国为世界第二,这 70 年来每年都有不少美国人移民中国。
这一天 Quora 出现一个热榜问题:36 岁的美裔女性爱丽丝当选中国广州市市长,打破广州市汉族男性市长历史,美裔在华政治参与意识是否正在觉醒?
爱丽丝的父母来自德克萨斯。(约 50 年前,德克萨斯又打起了南北战争时期的邦联旗帜,自称美利坚共和国 - 德克萨斯,不隶属美利坚合众国。后者始终坚持德克萨斯是美国的一个州。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美国,德克萨斯是美国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美国的立场,但由于人大通过了《与德克萨斯关系法》,每年出售武器给德克萨斯。)
爱丽丝出生于上海,毕业于广州的中山大学。
于是美国网友们在 Quora 上开始了热烈讨论,主要观点有:
1. 爱丽丝虽然是美裔,但肯定反美,对我们美国没有好处……
2. 中国是中国汉族人的天下,美裔这种边缘族群左右不讨好……
3. 爱丽丝是中国国籍的华籍美人,当上广州市长与我们美国人有什么关系……
4. 爱丽丝其实是德克萨斯人,中国现在卖武器给德克萨斯人,所以……
5. 这个问题下的高美太多了……
6. 爱丽丝还是不错的,中山大学很牛,支持……
欢迎补充
《纽约时报》漫画等地铁的华裔母女引发广泛关注,在美国白左主义影响下,美国华裔和华人成了重点被袭击的人群。华裔和华人开始走上街头表达抗议,口号是华人和华裔沉默不代表没有隐忍,但是美国社会没有太大的波澜,针对华人华裔歧视袭击从民间到了官方。
美国教育部门及移民局联合司法部最近频繁骚扰中国留学生,莫须有罪名一个接着一个被拿出来将中国部分留学生驱逐出境,这让经历千辛万苦和付出巨大代价的中国留学生及家庭感到万般无奈。
这些种族歧视已经形成社会氛围,拜登政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纵容以换取民粹主义者支持,华裔和华人保持者隐忍不发韬光养晦待时势转变。
波斯顿华裔女市长吴弭开创了一个历史,但是却无法改变美国种族歧视的社会氛围,她可以在自己波斯顿来宣扬消除种族歧视的法令。
在波斯顿历史上,白人至上主义者与反种族歧视者有着紧张的冲突历史。
2017 年 8 月 19 日,美国波士顿发生数万人参加的种族主义大游行,其中接近 4 万人为持反对种族主义的左翼人士,约 15000 名波士顿市民聚集在著名的波士顿公园,高举反对种族主义、新纳粹、三 K 党的标语,举行示威。
在 2017 年 12 月 12 日发布的一篇报告开头写著:“只要在搜索引擎输入‘全美最种族主义的城市’,波士顿无数次跳入网页顶端。”聚焦小组在全美主要 8 个城市取样后发现,非裔将波士顿列为最不欢迎有色人种的城市,超过半数 (54%) 的人认为波士顿 “不欢迎” 他们。
据美联储的数据,聚焦调查小组发现波士顿非移民非裔美国人平均净资产是 8 元。“这意味著他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贷款,比如车、房子,或储蓄。” 聚焦小组写道。而波士顿白人家庭的平均净资产是 24.75 万元,是非裔的 3.1 万倍。
反黑人种族主义在波士顿已有几十年的历史。20 世纪初,成千上万的黑人移民和难民逃离南方,来到波士顿。而居住在这里的白人对他们充满敌意。这种紧张关系直到上世纪 70 年代达到高峰,当时波士顿实施了校车计划,旨在用校车接送学生以结束种族隔离,推动种族合校,但由于种种原因,它却遭到了来自于各方的反对,尤其是白人的反对,最终白人和黑人之间发生了剧烈冲突,最终给种族合校带来灾难性后果,白人的逃离使得波士顿公立学校的种族隔离更为严重,这就是有名的波士顿校车危机 (BusingCrisis of 1974)。
1974 年,9 月 12 日,在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在法院下令取消在巴士上的种族隔离制度后,载着非洲裔美国儿童的校车被投掷鸡蛋、砖块和瓶子,白人学生与黑人学生之间爆发斗殴,身着战斗装备的警察奋力控制围攻学校的愤怒的白人抗议者,并出动骑警为黑人校车护航。
美国地区法官阿瑟 · 加里蒂下令将非洲裔美国学生送到白人学校,将白人学生送到黑人学校,以整合波士顿地理存在的种族隔离的公立学校。加里蒂在 1974 年 6 月对摩根诉亨尼根案的裁决中指出,波士顿事实上的学校隔离制度歧视黑人儿童。
9 月 12 日,“取消隔离巴士” 开始遭到白人的大规模抗议,尤其是在该市主要的爱尔兰 - 天主教社区南波士顿。由于抗议活动持续数月越演越烈,出于安全考虑,许多白人和黑人家长将孩子留在家里。
如今 47 年过去了,波士顿校车危机的历史可能重演,疫情中的美国出现许多不确定因素,新冠肺炎病毒被政治化,特朗普泼脏水给中国,拜登政府默认了特朗普团队营造反华氛围,这种情况下波士顿市沦为少数人的白人自然感觉安全受到威胁会被激起白人至上主义。
与吴市长一样被关注的还有新当选纽约市长,当地时间 11 月 2 日,美国纽约市布鲁克林区区长埃里克 · 亚当斯(Eric Adams)在纽约市长的竞选中胜出,成为纽约历史上第二位非洲裔市长。
在抗击新冠疫情方面,亚当斯表示,他支持纽约市现任市长德布拉西奥对市政工作人员提出的新冠疫苗强制令。
希望美国少数裔民众可以保持团结共同抵御种族歧视,在枪支泛滥和毒品横流的美国实现各自的美国梦。
综合而言,美国波士顿和纽约新市长由有色人种族裔担任,这是缓和社会矛盾一个信号,后期如何平衡种族矛盾要看拜登政府控盘能力。
[
汗青堂丛书 061· 堂斗 20 世纪初美国华人黑帮四次大规模
京东
¥34.00
去购买
领红包
最高 6666 元超级红包
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智商将精神发育迟滞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1. 轻度
智商在 50~69 之间,成年后可达到 9~12 岁的心理年龄,幼儿期即可表现出智能发育同龄儿童迟缓,小学以后表现为学习困难。能进行日常的语言交流,但是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能力差。通过职业训练能从事简单非技术性工作,有谋生和家务劳动能力。
2. 中度
智商在 35~49 之间,成年以后可达到 6~9 岁的心理年龄,从幼年开始,患者智力和运动发育都较正常儿童明显迟缓,不能适应普通小学的就读。能够完成简单劳动,但效率低、质量差。通过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可学会自理简单生活。
3. 重度
智商在 20~34 之间,成年以后可达到 3~6 岁的心理年龄,患者出生后即表现出明显的发育延迟,经过训练只能学会简单语句,但不能进行有效语言交流,不能学习,不会计数,不会劳动,生活常需他人照料,无社会行为的能力。可伴随运动功能损害或脑部损害。
4. 极重度
智力在 20 以下,成年以后可达到 3 岁以下的心理年龄,完全没有语言能力,不会躲避危险,不认识亲人及周围环境,以原始性的情绪表达需求。生活不能自理,尿便失禁。常合并严重脑部损害、躯体畸形。
作者:鸡根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8577989/answer/214800483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地时间 11 月 3 日,美国弗吉尼亚州和新泽西州等地举行了州长选举,另有波士顿市、纽约市等地区举行了市长等公职人员的改选。这一系列地方选举在一定程度上为 2022 年 11 月将举行的美国中期选举预示了风向。
在激烈的波士顿市长竞选中,年仅 36 岁的华裔民主党议员吴弭(Michelle Wu)以 56% 的得票率力克同为民主党议员的对手乔治(Annissa Essaibi George)(得票率 43%)。
吴弭的当选,打破了波士顿这座城市一直由白人男性领导的惯例,成为首位当选该市市长的女性以及首位少数族裔市长。此外,这也是华裔人士首次在加州以外的地区,获得美国一座具全国性影响力城市的执政权。
吴弭是民主党进步派代表人物沃伦的学生。
她在波士顿展开自己的政治生涯之际,这座城市的选民结构正渐趋于年轻化、受教育程度更高,族裔构成打破白人独大,社会立场也更加左倾的转变期。
吴弭倡导的进步派政策与这个城市的年轻人所关注的议题不谋而合:她主张将城市的开发合约更多分配给黑人掌管的公司、削减警察工会的权利、免除部分公共交通费用、甚至是恢复某种形式的公权力介入房屋租金价格的管控。
她在竞选期间表示:“在市政府工作近 10 年,我发现在政府里最容易做的事就是什么都不做。而在试图带来改变的过程中,那些想保持现状的人会被影响,感到不安,甚至遭受损失。”
批评者认为吴弭所承诺的,都是她无法实现的变革。
**在打破少数族裔和女性这两重 “天花板”、顺利当选波士顿市长的风光背后,这名年轻、形象出众的华裔女性,实际上有着颇为沉重的家庭背景。**也正因如此,吴弭才没有如大多数华裔移民二代般走上专业人士的道路,而是剑走偏锋地成为了民主党激进左派的新生代领军人物之一。
吴弭的父母出身中国台湾,他们刚移民到美国时甚至几乎不会说英文,作为长女的吴弭从小就担当了家里处理对外事务的重任。求学期间,吴弭是典型的 “学霸”,在 SAT 和 ACT 中获得双满分,最终如父母所愿被哈佛大学录取。
然而,吴弭的家庭早在她高中时期就已经开始瓦解,父母分居最终离婚。在哈佛求学期间,吴弭的独居母亲出现精神异常,后来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当时年仅 22 岁、刚获得一份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工作的吴弭不得不放弃咨询公司的高薪职位,被迫成为一家之主,一边向法院申请最小妹妹(11 岁)的监护权,一边带着母亲接受精神治疗。
对政府机构的繁文缛节颇为沮丧的吴弭后来考入哈佛法学院,并带着家人一起搬到波士顿定居。
在哈佛法学院就读期间,吴弭遇到了当时在此教授合同法的沃伦。吴弭的优秀和对自己要求尽善尽美的苛求习惯,给沃伦留下深刻印象;而她放弃自己的事业照顾母亲和弟妹的生活经历更让沃伦惊叹不已。从此之后,吴弭成为沃伦最亲近的门生之一。
吴弭在哈佛法学院时便着力扩大自己在政府部门的人脉;在波士顿市政厅担任法律研究员期间,她曾为当地的餐厅设计了一套简化的许可程序,并启动了一个餐饮卡车项目。之后,吴弭还参与了沃伦的参议员竞选工作。2012 年,她在波士顿市议会获得了一个席位。
**在担任波士顿市议员的四届任期中,吴弭因专注于政府工作的实质性事务而为自己赢得了广泛声誉。**她大胆甚至略显激进的提案吸引了不少年轻的进步人士,如实施全市范围的绿色新政和免费公共交通。
此外,吴弭擅长用社交媒体如 TikTok、Instagram 和 Twitter 与自己的选民沟通,除了发布竞选活动相关的消息之外,还经常会有她两个儿子的生活趣闻。
时而锋芒毕露的吴弭甚至会直接在社交媒体上批评时任波士顿市长的沃尔什,更在沃尔什民调居高不下的时候,率先宣布要与沃尔什竞逐下一届市长职位。
以上。
参考内容:
36 岁华裔女性突围当选波士顿市长 私募基金大佬从政夺下弗吉尼亚州
美国网民对吴弭当选市长的评论
从油管的评论来看,质疑和支持都有,没有一边倒的情况。总体来讲还是偏中性。
只能进一步证明华裔在美的改造越发成功了。
知道为什么世界各国,大多都有唐人街吗?
因为第一代华人,受到的是有史以来最强的排华歧视,加上文化的差异性,只能抱团建设一个海外的华人社区。
后来,新中国建立,抗美援朝打完,重返联合国等等,这种歧视已经不能放在明面上了。
但这种歧视是一直存在的。
如芒在背,如鲠在喉。
所以就会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老华人认祖归宗的情绪相当强,归根结底就是在国外呆着不舒服,下意识寻找舒适圈罢了。
他们的子女,也就是华裔,他们是在歧视中成长起来的。老华人是把自己封闭起来,但华裔们做不到。因为在他们的认知里,就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凭什么受歧视?
外国人是怎么认为的?
你是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你就是中国人。
华裔们当然崩了,为了证明自己不是中国人,他们的自我改造就开始了。
这种自我改造,目的是告诉洋大人们,我是想玩你这套规则的,我与那些同样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人是完全不一样的,我是不应该受到歧视的。
那表现上,就是洋大人赞成的,他们强烈赞成,洋大人反对的,他们强烈反对。
所以这种改造,和中国人是没关系的,或者说,人家的改造就是摆脱你,摆脱中国人的身份,你以为他们是炎黄子孙,你觉得他们同样能说汉语。其实他们最痛恨炎黄子孙,最痛恨汉字,最痛恨中国人。
他们会说,就是你们这些中国人,胆敢和洋大人作对,让洋大人对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的人患上了 PTSD,要是你们乖乖灭绝了,洋大人还会这么针对我们吗?
所以华裔们越发激进起来,洋大人也就越发满意了,华裔们开始走上了各种各样的仕途,有人参选了议员,有人成了高管,有人做了什么市长。
他们是洋大人们最满意的人,也自认为是华裔里最幸福的人,也是 50W 嘴里最可爱的人。
所以啊,擦亮眼睛吧!
华人这个词,华裔这个群体,都会被扫进历史的故纸堆中的,在今后的日子里,他们将是反华的排头兵,是穿着画皮的豺狼,是我们的敌人。
所以你问我怎么看?
她是纯美国人,很多回答在想什么呢?
这种二代华人多了去了,不从政还好点,可能部分人还对中国有点好奇和好感。一旦从政,个个都是反华急先锋!普遍的激进反华分子,估计就是所谓的皈依者狂热吧!她们从小在白人,黑人,拉丁裔的学校上学,成长,对自己的稀有的亚裔身份其实都有一种深深的自卑。即使在西海岸像旧金山那样的亚裔比例较高的地区,学校和成长过程中仍然不可避免的受到白人和黑人歧视,亚裔种族认知几乎都很受困扰,对中国的看法几乎都是封闭,贫穷,威权,专制,不自由,即使她父母都是中国人,可能还有爷爷奶奶从小照顾!我有不少在美国读书工作然后定居美国的朋友,我每次去这些朋友的家,朋友们都很客气热情,但说到孩子教育和身份认同,几乎都很头大。孩子在家几乎都是英语交流,虽然也能说中文。普遍对中国的认知和普通美国人差不多,觉得落后专制不自由!他们长大后从政更要与自己的中国华裔身份切割,会更加抵制和打压中国!美国人只是把她作为一个少数族裔的代表和政治正确,推上台而已,她恰好又是名校毕业,政治大佬的学生,可能又嫁给了某个白人,属于文化上皈依的自己人,和华裔政治地位好像关系不大!
1983 年,吴弭的父母从台湾移民到芝加哥南部——一个以贫穷、危险著称的区域。初到美国,父母二人对英文一窍不通,为了学习语言,吴父翻着一本旧教科书一字一句地学习英语,母亲则是看了无数遍《奥普拉脱口秀》。
1985 年吴弭出生了,在她之后还有一个弟弟和两个妹妹相继出生。
和所有一代移民一样,父母对孩子们的学业尤为上心。在华人并不多的那个年代,父母为了让吴弭学好中文,双休日全家人开车一小时去上中文课成为家常便饭。而吴弭也一直很争气,从小就是 “别人家的孩子”。
但和所有二代移民一样,吴弭也承受着中美双重文化的 “夹击”,并在其中努力找自己的身份认同。
米饭、炒菜是华人的家常菜,但吴弭清楚地记得她把这些食物拿到学校时同学们的反应,那种伤害直击心底深处;还有,朋友来家里玩时取笑她父母口音。类似的经历还有很多,这迫使她很早就学会了如何变通,以及如何礼貌而不失尊严地做出回应。
吴弭高中时就修读大学等级的进阶先修课程,加入数学社团和仪队,在美国大学入学测验 SAT 和 ACT 取得亮眼成绩,她也在毕业典礼上,以 “蓝色狂想曲”(RhapsodyinBlue)钢琴独奏,惊艳观众。
吴弭的妹妹雪瑞(Sherelle)说:“他们(父母)总是让我们觉得,我们可以做任何事情,但无论选择什么,我们都必须成为个中翘楚。”
2003 年,由于学习成绩突出,吴弭作为伊利诺伊州的学生代表获得了 “美国总统奖学金”,并在高中毕业典礼上作为学生代表发表演讲;而双重身份的多元与艰辛又磨砺了她的领导力,高三时吴弭当选为“全美高中生联盟” 主席。
就这样吴弭凭着优异的成绩和优秀的领导力被哈佛大学录取,学习经济学,来到了波士顿这座城市。从此,她和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大学期间,吴弭除了重视学业外,她会做很多志愿者的工作。
比如每个周末她都去中国城给申请公民的老年人上辅导课;一些老年人课后会找她帮忙,请教她过期的电费单找哪个部门处理这样的琐事。
吴弭发现,在这个资源丰富的城市里,政府的工作本该提供这些支持,可偏偏却在人们最需要这种帮助的地方存在着巨大的脱节。
这些经历让她质疑当地的公共服务,为她未来投身政治埋下了种子。
但和诸多第二代移民一样,缺乏政治资本的她当时并没有把这颗种子变成一份工作的动力。
从哈佛大学毕业后,22 岁的吴弭走上了一条安全稳妥的职业道路——她加入著名的波士顿咨询公司成为一名咨询顾问,收入不错的她还还清了大学时期的学生贷款,成为了一名经济独立的女性。
当她在波士顿憧憬着大好前途时,命运和她开了个极大的玩笑——吴弭的父母在她大学期间离婚了,父亲离开了家庭,已经成年的弟弟也离开了家庭,在芝加哥的家里只剩下母亲经营着一家中式茶餐厅,还要带着年仅 10 岁和 16 岁的两个妹妹生活。
有一天,正在上班的吴弭接到妹妹的电话,告诉妈妈的精神出现了问题。
她急忙赶回家,发现妈妈不吃不睡,还给警察打电话说听到呼救声;要么就是在冰冷的雨天站在外面,一手拿着雨伞,一手拿着行李箱,等待一个身份不明的司机来接她去参加一个秘密会议,并且还对吴弭说 “你不再是我的女儿,我也不是你妈妈”。
母亲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无法再承担两个未成年的女儿监护人的工作。年仅 23 岁的吴弭不得已只能辞去工作并搬回芝加哥照顾 “疯母” 与年幼的两个妹妹,成为她们的监护人。
当同龄人正在探索独立生活、专注于他们的事业并广交朋友时,吴弭是大姐、家长、护士、家庭和财务负责人、教师和全职工作者,同时还要兼顾着经营妈妈的茶餐厅以补贴家用。
医院、急诊室、学校、保险公司、税务和食品卫生局成为她经常出入的场所,跟精神健康医疗人员沟通,在学校跟老师解释为什么爸妈不能来开家长会成为她日常要做的工作。
如果说大学时期在中国城做志愿者帮那些老人的经历为她投身政治埋下了种子,那么当吴弭亲历了与公共机构打交道后,才更深刻体验到了其中的巨大问题。
后来,在接受《波士顿环球报》采访时她说:“我知道在急诊室待上一整晚,只为一个床位的感觉;我为妹妹争取教育资源,以及为了开一间家庭小生意,在市政府官僚间打转。你需要应对繁文缛节才有机会获得服务;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结构和系统往往不能为说不同语言或有挣扎的人提供服务…… 这些都驱使我投入公共服务。”
吴弭希望自己在公共机构能真正做些有用的事情来帮助普通老百姓。
2009 年,母亲的病情有所好转,吴弭卖掉了茶餐厅回到波士顿,申请了哈佛大学法学院并被录取,她继续攻读法学博士深造。
当时在哈佛教合约法的现任民主党参议员华伦(ElizabethWarren),仍记得吴弭第一学期来到她办公室的情景。吴弭诉说她如何照顾母亲和妹妹,华伦听了惊叹不已,“在我执教 25 年里,从没遇过和吴弭做一样事情的法学院学生。” 这场交流也开启了两人的紧密关系。
华伦作为麻萨诸塞州的进步主义翘楚,当她今年夏天被问及为何替吴弭背书而非其他进步主义人士时,她简单地回答:“她是家人。”
在哈佛法学院就读期间,吴弭还进入波士顿市政府,担任法律研究员。在这期间,她为餐厅设计了一个简化的执照许可程序,启动快餐车计划,吸引了时任市长梅尼诺(ThomasM.Menino)的兴趣。
2012 年,当哈佛法学院的教授华伦决定角逐美国参议员的时候,吴弭成为她竞选团队中的一员。最终华伦教授当选美国参议员。波士顿前市议员康诺里(JohnConnolly)称赞吴弭 “对田野政治的非凡、天才等级理解”。
哈佛法学院经历政治洗礼,开始拓展她在政府中的人脉。
在哈佛法学院读书期间,吴弭还完成了人生大事——2011 年,她与交往多年的男友 ConorPewarski 结婚,之后生下两个孩子。
2012 年,吴弭从哈佛法学院毕业。2013 年,她赢得波士顿市议会席位,成为波士顿史上第 2 位在市议会任职的有色人种女性。
担任市议员 4 届多以来,吴弭以深入了解政府闻名,前州交通部官员邓普西(ChrisDempsey)形容她 “有条不紊”。吴弭以能产生深远影响的提议,吸引了年轻的进步主义人士,例如全市绿色新政和免费公共运输;她在 TikTok、Instagram 和推特上倡议这类活动。
2020 年 9 年,吴弭宣布投身 2021 年波士顿市长选举。
吴弭当选,对华人和留学生有何利好消息?
在吴弭提出的改革措施中,值得关注的有:
吴弭支持暂时的 Rentalcontrol(房租增长控制),但是她也说这不是长久的解决方法,同意长久的房租增长控制会对经济有反向作用。从根本上的方法是对住房的计划和发展做出根本性的改变,增加经济适用房的供应。
这几年,波士顿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导致对住房的需求增加,房价和租金都涨的很快。此条对广大留学生而言,算是利好。
吴弭提出要在波士顿普及可负担的 3-4 岁孩子的 Pre-K 教育,减轻年轻父母的负担。
而对年轻学生,吴弭提出要加强对波士顿的麦迪孙职业高中(MadisonParkTechnicalVocationalHighschool)的资金和师资投入,从而为波士顿地区培养更多的实用性技术人才。
她支持增加学校学生群体的多样性,支持波士顿地区三个需要考试才能录取的高中继续目前的录取政策(虽然在这一点上,市长支不支持没有实质性的作用,但此条偏向于擅长考试的亚裔)。
波士顿有 1/4 的警察年收入超过 20 万美元。吴弭呼吁对警察的加班工资设立最高限制,取消现在有的警察每出庭一次,自动算加班 4 小时的规定。
吴弭说,要让警察的加班工资花在真正的不可预测的安全突发事情上,并且要增强警察的纪律性,犯了严重错误的警察,要允许被开除。
节省下来的经费,吴弭建议成立精神健康的医生和社工队伍,专门用来响应各个社区的无家可归者,酒精毒品成瘾者,成立治疗中心(treatmentcenter),对他们提供帮助。
这将保障公园等公共场所有更为安全的环境。对留学生和所有人来说,城市安全都是一个重要的考量。
总之,吴弭的当选,被全美 ABC 视作是华人之光。
从今以后的新的一代的小女孩、小男孩,都有了 rolemodel,认识到华人也完全可以参与并做好公共服务。
这是个台湾裔华人,和普通华人不一样。最恨中国的就是台湾裔。
别指望台湾裔的能帮华人,她不欺负华人就不错了。
亚裔细分法案不就是台湾华人整出来的嘛
美国华裔亚裔遇袭的事件层出不穷,这又来一个主张削减警察预算的华女市长。也是,她又不会遇袭。
不过说起来,亚裔遇袭警察系统做事本来也不给力,削就削了吧。
蔡英文多了一个投奔的老乡罢了
一些美国人在美国觉醒了,跟中国人有关吗?
没啥意思。
这个问题极其无聊!
如果你是一个美国人,还是一个亚裔美国人,还是亚裔美国人里面的华人,你应该值得骄傲,而且还特别的自豪。
可是呢,你是一个中国人,一个跟你八杆子打不着的美国华人,在美国取得了政治上的成就。
和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以前的舆论,特别喜欢和海外的中国人攀上亲戚。
比如动不动就是中国的女婿中国的媳妇儿
现在这种情况仍然存在,比如这个问题的出现……
好好过好我们的日子吧!
二鬼子什么的,往往比本土人更加的凶狠!
真的吗?
但是关我什么事呢?
5 年多前,吴弭刚当上波士顿议长时,我就开始关注她。但她当时也只是华裔议员里的一朵金花,在华裔圈子里小有名气,还谈不上惊艳全美。
日前美国多地换届选举,她以超高票击败一位阿拉伯 / 波兰裔女性(她在市议会的同事),当选波士顿市长,看起来既顺理成章又非常不容易。
成功,是禀赋加汗水,还要一点点运气。吴弭的成长经历,是光环伴着荆棘;她从政治小白、温和派,在进步派大佬伊丽莎白 · 沃伦指点下,一步步左倾的故事,很像当初得了马萨诸塞州另一位时任联邦参议员爱德华 · 肯尼迪力挺的新人奥巴马。
目前不敢说她有问鼎总统的潜质,但要说日后比肩现任副总统卡马拉 · 哈里斯,也不是没有可能。
毕竟,36 岁主掌美国第八大经济都市(波士顿 GDP 超过旧金山、广州、香港),是多么骄人的成就!卡马拉 · 哈里斯 36 岁时,才刚担任旧金山市检察长的社区和邻里办公室主任,离市长宝座差得远呢——她跟旧金山黑人市长威利 · 布朗有恋情,是另一回事了。
市长算什么?
担任过美国市长的华裔并不罕见,尤其在加州的一些小城市,甚至旧金山、奥克兰这样的大中城市,也出过华裔市长;而在波士顿所在的马萨诸塞州,也曾有 28 岁的黄素芬当选费奇堡市市长的佳话。
吴弭出掌的波士顿,可不是普通城市。它按人口算,是全美第七大城市(旧金山是第六大),更是全美居民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城市。其西郊的大学城内,有哈佛、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学院、波士顿大学等,可谓精英荟萃。在这样一个都市担任一把手,没几把刷子能行吗?
恰恰吴弭是让美国人无可挑剔的学霸。她出生在芝加哥,高中阶段 SAT(修读大学进阶课程)和 ACT(美国大学入学测验)双满分,本科在哈佛修经济学,入读哈佛法学院后三年拿下法律博士(J.D.),堪称奥巴马隔了多届的小师妹。
仅仅这样,恐怕还不足以让人刮目相看,毕竟华裔的书呆子刻板印象很难消除。
吴弭的过人之处在于,她形象出众、善于识人辨物又有钢琴才艺,在高三当上了 “全美高中生联盟” 主席。可就在她 “春风得意马蹄疾” 的本科阶段,她分居已久的父母离婚了;当她在著名的 “波士顿咨询公司” 上班时,她母亲精神分裂症发作,无法照料吴弭的两个未成年妹妹(吴弭的弟弟成年后已离开家庭)。
她被迫辞职,回到芝加哥照料母亲,同时给两个妹妹又当姐姐又当妈(监护人)。在医院、学校、保险公司之间奔波之外,最操心的是,如何接手母亲打理的茶餐厅;为此,她在青年时期就体会到恼人的官僚政治给民众造成的困扰。
这段特殊经历塑造了现在的吴弭,给她的竞选故事添加了底层心酸的佐剂,也让她从点滴出发改良市政和官僚体制的观点,引起了共鸣。
不得不说,她名中的 “弭” 字有一定预见性。跟华裔女政客名中常见的 “美” 字不同,“弭”代表着弥合分歧、解决问题,所谓“弓无缘,可以解辔纷者”;“内弭父兄,外抚诸侯”,弭兵、弭患、弭谤不在话下。
为了寻找自上而下解决问题的途径,吴弭在母亲病情减轻后重返哈佛,攻读法律,结识了当时还只是哈佛教授的伊丽莎白 · 沃伦,成为其政治上的 “家人”。随着沃伦 2012 年当选联邦参议员,在其助选团队的吴弭也步入政坛,轻松当选波士顿市议会的议员,更于 2016 年初当选议长。
然后,她将目光瞄向了市长宝座。疫情期间,波士顿抗疫不力(哈佛校长也中招),吴弭去年 9 月宣布挑战市长沃尔什。本来她胜选的希望不大,但到了今年 1 月,拜登提名沃尔什为劳工部长,给吴弭扫清了竞选市长的最大障碍。
由于初选中 3 名黑人候选人(包括代理市长詹妮)相互竞争、分流了非洲裔的票源,作为亚裔的吴弭,在今年 9 月的初选和 11 月 2 日的决选中,都是一路领先,当选市长并无太大悬念。
市长一职虽然是很好的跳板,但居于市县的层级(美国的城市与统管户政的县通常平级、分工合作,但也不乏像纽约、达拉斯、堪萨斯城这种跨多个县甚至跨州的城市),低于联邦和州。其主要负责城市的日常运行,对于国政和重要的立法有隔膜,并不适宜作为进军白宫的大本营。
市长岗位锻炼的也多是协调、妥协的能力,而非纵横捭阖的政治手腕。纽约市的市长也不例外。最近 90 年里,没有一个美国总统是市长出身的。
华裔又怎样?
吴弭作为亚裔出任市长要职,在美国东部政坛还是挺不容易的。过往的资料显示,全美前 100 大城市中,只有 6 位亚裔市长,全在位于西南部的加州和得州。
亚裔和太平洋岛民裔,占美国人口 6% 以上,但在美国民选官员中只占不到 1%。相比之下,非洲裔占美国人口约 12% 并不算多,但他们从政的比例很高。总统、副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司法部长、大法官等联邦要职,都有黑人干过。
黑人主掌大城市,更是成了不容忽视的政坛现象。去年一份统计显示,美国前 100 大城市中,黑人市长占了 1/3 左右;前十大经济都市(纽约、洛杉矶、芝加哥、休斯顿、华盛顿、达拉斯、费城、波士顿、旧金山、亚特兰大)里面,黑人市长占了 6 个,还不算纽约市长白思豪,他妻子是黑人。
就在吴弭当选波士顿市长的同时,61 岁的非裔民主党人埃里克 · 亚当斯当选纽约市长,成为继 1990 年代大卫 · 迪肯斯之后,第二位领导纽约的黑人。上述纪录,是不是要改成 “全美 10 大城市,黑人主掌 7 个” 呢?
值得一提的是,现任芝加哥市长莱特福特、华盛顿市长鲍泽、旧金山市长布里德、亚特兰大市长博腾斯,都是黑人女性。也就是说,大都市的女市长,也早已不再稀奇。加上吴弭,十大都市里女市长占了一半。
这么一说,再回头看 “吴弭改写了波士顿近 200 年来一直由白人男性当市长的历史”,也就不那么令人格外激动了。事实上,这次竞选市长的前五名候选人都不是白人,最终与吴弭一对一 PK 的也是位女性,任何一位当选都可以说开创了历史。
早有观察人士指出,波士顿现在的人口构成中,白人只占 45%,而市议会里也是女性多于男性,少数族裔多于白人。只要利用性别优势善加发挥,在高知人群占优势的波士顿,女政客没有理由将市长宝座一直让给须眉。
何况,吴弭在大都市的成功,只是美国华裔中的个例(旧金山任期最长的市长、华裔李孟贤已去世)。而相比华裔,犹太裔、拉美裔和印度裔在全美政坛的能见度更高。
现任国务卿布林肯、白宫幕僚长克莱恩、财长耶伦、司法部长加兰德等,都是犹太裔;现任联邦参议员克鲁兹、卢比奥、梅嫩德斯(参议院外委会主席、民主党籍),都是拉美裔;现任副总统哈里斯、前南卡州长黑莉、前路易斯安那州州长金达尔,都是印度裔。
印度裔还在英国、加拿大内阁里掌握多个要职,而有人往往会以英国、澳洲政坛出了 “中国女婿” 引为美谈。
美国早已是一个各族裔共治的国家,而华裔在其中的政治份额很少,偶有出类拔萃者(如赵小兰、骆家辉等),便惊为天人,实在没有必要。
年轻是资本
吴弭带来的最大冲击,是她的年轻。
诚然,30 岁的市议会议长,搁在美国政坛也不稀奇。拜登 29 岁就当选联邦参议员了;俗称 AOC 的寇蒂兹,29 岁当选国会众议员;另一位拉美裔政客卢比奥,34 岁当选佛罗里达州的众议院议长,舞台也比市议会高。
但是,36 岁的大都市市长,还是要高看一眼的。
她的政治和人生导师伊丽莎白 · 沃伦,已经 72 岁,连任过一次联邦参议员,如果 2024 年不再寻求连任,转而支持吴弭竞选此职,那就是天赐良机。
通往国会之路并不难。波士顿是国会重量级议员的摇篮,曾与吴弭共事的波士顿市议会首位有色族裔女性——黑人普雷斯利,就通过上届中期选举进入国会众议院,成为与 AOC 并提的民主党 “四朵金花” 之一。
AOC 本人也是从波士顿大学毕业的,而与拜登私交甚笃的民主党大佬约翰 · 克里,也在波士顿学院读过书。凭智力竞走的哈佛教授圈,更是 “小联合国”。在这个“波士顿圈子” 里混出名堂的,走到联邦舞台上,对内对外都不会怵。
如果吴弭有几年市长历练(杨安泽就是缺了这一环,靠嘴皮子焉能当上纽约市长?),再进入国会参议院,干上两届积累国政经验,完了也不过 50 岁出头,正是再上一层楼的年龄段。
届时,同样出自哈佛法学院,“华裔奥巴马” 也许不是说说而已。
作者 | 谢奕秋
编辑 | 雷墨
看世界杂志新媒体出品
觉醒啥呀,二鬼子比鬼子还狠,不要指望他能对华人好点
从 Andrew Yang 到 Michelle Wu,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意义上的华裔目前要在美国成功参政,需要如下几个条件:
顺便说一句,美国近几年搞了亚裔细分,故意把 Taiwanese 作为一个民族单独列出来,和 Chinese 并列,上学就业办事各种地方填表的时候都得这么填,导致这种分法在美国已经深入人心。所以这问题的标题就值得商榷。你一头热把人家当华裔,人家压根不觉得自己是美籍华裔,只觉得自己是个美籍 ww。
少数族裔当个市长又怎么样呢?当上总统又有什么意义,看看奥巴马,他当了八年大统领,黑人在美帝的生活就变好了吗。
读点历史也知道,哪怕是皇帝都必须有自己的基本盘支持才能坐稳位置,哪怕是君权无比神圣的年代,和自己基本盘割裂的皇帝都没好下场,何况是人生而平等的现代。
再回到阶级叙事上面,人是很难背叛自己的阶级的,人当上老爷就和普通人不是一路人了,视角会发生改变,注定把普通人往死里压榨,种族肤色性别改变不了什么,阶级才是。
所以要我说,民主党很会玩这一套假大空的东西,用标签矛盾(可以是性别族裔肤色)来掩盖阶级矛盾,分化那些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去互相憎恨或者是憎恨一些不存在的敌人,而民主党这些人却一个两个都捞钱捞得脑满肠肥,卖国也在所不惜。
回到事情本身,你还是要看把这个波士顿华裔女市长抬上位的到底是谁,如果不是华裔本身,那她注定不会为华裔发声。
一个对亚裔开刀,支持亚裔细化,blm 运动时疯狂把锅往亚裔头上拉的人,竟然成了微博小仙女们的女权榜样。。。确定微博没被渗透吗?
华裔≠中国人
何况是一个美国出生的台湾人,
80 年代的中国穷的响叮当,父母那一带对大陆就没多大好感,何况子女这代,
所以不用在乎她华裔的身份,而且她是市长,不是总统,
最后:“同胞?那得加钱啊。”
两个问题,一是亚裔在政坛上是否觉醒,二是亚裔的身份认同问题。
首先,亚裔是美国的一个年轻群体。为什么年轻?因为亚裔移民在进几十年来猛增,所以这个群体在美时间比较短,比较年轻。这个群体又分为老一辈和新一辈。老一辈是上世纪来到美国的移民,是初代移民,多从事中低层工作,或开中餐馆。老一辈两个特点,1)埋头做事,政治上不参与;2)亲共和党建制派。
新代亚裔,也就是新移民和老移民的在美国出生长大的子女,和老一辈很不一样。1)新移民多是读书之人,从业和工作与老移民有明显区别;2)二代之后的亚裔,政治上妥妥的民主党范围,尤其是在社会议题方面,由于新一辈在美国出生长大,从小就人为自己是美国人,但自己经历的不公平、刻板印象和歧视又时刻冲击之前的认知。新代亚裔进步,老一辈保守,新一辈和过去的 “老白男” 政治完全违和;3)正是因为理想 vs 现实,新代亚裔在政治上越来越活跃。老一辈的 “韬光养晦” 策略在新一辈身上不可用。
所以近几年来,亚裔的确是越来越加入、参与美国政治的。
第二个问题,是针对亚裔的 “归属性” 问题。我发现中国的媒体,十分钟情于探讨亚裔的 “中国人” 血脉根源问题。这可能是中国人思想和美国人思想上的一个巨大的差异。可以很直接了断地说,这人和中国没有半点关系。她是个彻彻底底的美国人。她父母来自于哪,她父母的父母来自于哪,都与她的国家认同无关。中国作为民族国家,长期以来人们以民族为主体,“国家”这个概念是近代引入。很多网民甚至骂她 “叛国者”,想想就可笑,“叛国者” 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如果现在还一谈到美国人就以为全是些白种人,恐怕是有些过时了。美国人不是人种,是国籍。
人家是美国出生的纯正美国人,关中国人啥事儿啊。美国之前有华裔政客,现在有 ,以后肯定也有,美国华裔好几百万,出几个政客有什么好讨论的。
据美媒报道,吴弭出生于芝加哥郊区,父母来自中国台湾。高中毕业后,她顺利进入了哈佛大学学习经济学。当时,吴弭并没有投身政坛的想法,按照父母为她设定的人生轨迹,她在大学毕业后进入了波士顿咨询公司,前途大好。然而,刚入职不久的某一天,她接到了妹妹的电话,“我们需要你回家,立刻就回来。”
由于离婚,她的母亲出现了精神健康问题,开始变得越发古怪,她会莫名对着电视大喊大叫,还拨打 911 报告 “奇怪的威胁”。当吴弭赶回家时,母亲正拿着行李箱站在雨中,声称 “一名司机要来接她去参加一个秘密会议”。她还将吴弭当作了机器人,并仔细检查了女儿的脸,寻找她不是机器人的证据,并对她说道:“你不是我的女儿,我也不是你的母亲。”
无奈之下,吴弭放弃工作回归家庭成为了 “一家之主”,这一度令她深受打击。2012 年,感到受挫不已的吴弭决定回到哈佛,进入法学院攻读研究生,并将母亲和妹妹一起带回了波士顿。她曾在采访时表示,这段时间无疑是自己人生的十字路口,她放弃了父母给自己写的 “剧本”——上个好学校找一份高薪体面的工作。从这段经历中走出来后,吴弭开始投身于公共服务事业。
在哈佛法学院就读时,吴弭成为了时任法学教授、美国民主党资深参议员伊丽莎白 · 沃伦的学生。在此期间,这对师生建立了亲密的关系。今年夏天,当被问及为什么支持吴弭而不是其他进步人士时,沃伦的回答很简单:“米歇尔是家人。”
进步派主张赢得选票,也面临压力
据外媒报道,在沃伦成为马萨储塞州的进步派领袖后,便带领着吴弭进入了政界。在哈佛法学院就读期间,吴弭已开始扩大自己在政府部门的人脉。在波士顿市政厅担任法律研究员期间,她为餐馆设计了一套简化的许可程序,并启动了一个食品卡车项目,引起了时任市长托马斯 · 梅尼诺的关注。而当沃伦决定竞选参议员时,吴弭成为了她的竞选团队一员。
2012 年,吴弭赢得了波士顿市议会的非白人席位,成为继阿雅娜 · 普雷斯利(Ayanna Pressley)后该市议会中第二位有色人种女性议员。随后,她于 2013 年当选波士顿市议员,成为民主党内进步派的 “宠儿”,并在 2016 年当选波士顿市议会主席。
今年,在年轻的进步派选民和非裔、亚裔、拉丁裔选民的支持下,36 岁的吴弭以压倒性的优势击败了同属民主党的市议员埃塞比 · 乔治,成为了波士顿市长。
报道称,埃塞比 · 乔治是土生土长的第一代阿拉伯裔波兰裔美国人。对许多人来说,这两位候选人间的竞争,意味着对未来的不同愿景,乔治扮演的更像是保守派人士代表,而吴弭则被视为新派波士顿人的代表。
据外媒报道,在很大程度上,本次美国各地市长选举取决于他们对警察和犯罪的立场。吴弭在竞选中也呼吁对此进行更大的改革,但她的历史性胜利更多是源自围绕经济适用房等问题的讨论。
在整个竞选过程中,她用 “影响深远的提议” 吸引了众多年轻的进步人士。比如,她支持气候变化政策,与 “绿色新政” 保持一致,还支持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微弱优势被否决的租金控制和租金稳定法案,以及提倡免费交通,废除波士顿规划和发展署等等。此外,她还利用 TikTok、Instagram 和 Twitter 等年轻化的社交平台为自己的竞选活动宣传,赢得了年轻一代的青睐。
2 日,吴弭身穿一身红裙宣布胜选,也终结了波士顿近 200 年来由白人男性主导政坛的局面。
不过,吴弭的批评者认为,尽管她成功当选,但这并不意味着她能胜任市长一职。她在城市发展领域的众多议题可能会遭遇强势人士的阻力。该市最受欢迎的进步人士之一、萨福克县的地方检察官瑞切尔 · 罗林斯称,外界对吴弭的变革抱有很高的期望,她将面临迅速行动的压力,但她可能会让很多支持她的人失望。
就连支持吴弭的政治顾问威尔尼拉 · 里维拉也承认,她将面临阻力。她表示:“权力的现实是,它从来不想放弃任何东西,等我们跨过那座桥,就会看到它是什么样子。她(吴弭)将不得不重建一种权力联盟。如果有一位市长不必为这个城市里所有有权有势的人牵线,那就太好了。”
我跟我百战程序员一起学编程的小伙伴儿们讨论这件事情!没什么可以看待的!吴弭只不过是华裔,并不是中国人,也不要指望她能对华裔做出什么贡献!她需要的是得到美国民众的支持!与中国以及中国人没有任何关系!
来源:华裔女性吴弭当选美国波士顿市长:母亲有精神问题 导师是资深议员
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看那长相妆容,跟我们有一毛钱关系吗?
加利福尼亚州有个亚裔细分法案,就数着美籍华裔民主党人最积极。
中美贸易战,就数着美籍华裔共和党人最能跳。
污蔑新疆棉花是强制维吾尔人劳动,就是一个澳大利亚籍华裔想出来的。
别对华裔有任何好感,他们既不喜欢中国,也不喜欢其他华裔,他们就恨不得可以基因改造自己成为白人呢。
问题问 “华裔在美政治参与意识是否正在觉醒?”
这作为大范围的普遍现象是否存在,我没有调查研究,说不好。我只说我的妈妈有一个同学十多年前就移民美国了,在美国某大学的某理工科系工作,她之前从来不参与、不关注,也不怎么喜好政治。
但是自从前大概两年前开始突然变了个人似的,参与政治活动非常积极。当然,她只是作为一个选民的身份积极参与各种活动。
我觉得,确实是这两年美国的社会变化,使之前这种不怎么关心政治的人也开始受到来自政治生活的很大影响。
觉醒肯定早就觉醒的,移民美国的华裔再怎么少,那也不能用巴掌来数,那这些人里难道就没一个想参与到美国政治体系当中吗?那肯定不是。远的不说,就说去年 2020 美国总统竞选时的杨安泽也是华裔吧,这说明华裔在美政治参与意识其实早就觉醒了。
但是即使觉醒,其实也没卵用,这个词虽然看起来挺粗俗,但是确实就是没卵用。在美国这个国家,个别人参与到了美国政治体系中的一环,并不代表着这一族裔就在美国政治中有多大的分量,也不能改变其整个族群在美国的地位。
像杨安泽,吴弭这样的华裔美国人,即使当选上总统,当选上市长,其又能如何。说白了,美国整个阶层还是以原来欧洲白人体系以及新兴犹太人体系掌握着整个美国。
比方说现在的美国拉丁裔和非洲裔人数很多吧,而且很多黑人还在各个领域为美国争夺着荣誉。比如在体育领域。然而黑人的社会地位改变了吗,并没有。这就说明了在美国社会,某一族群的某个意识觉醒其实并没有什么用处。
更何况,上上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还是黑人,当时奥巴马当选的时候,可能美国社会上的黑人都觉得他们这一族群在社会上会越来越好,种族歧视会慢慢消弭,然后自己慢慢被接受吧。然而事实是什么呢,奥巴马只是那么一零星的一两个人,而且还很可能是美国真正的社会统治阶层出于对整个美国社会稳定的需要推出来利益代言人。总统执政完成后。就在大家都在期待美国种族歧视放缓的时候,美国的社会却回到了原来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的情况,不然也不会有美过白人警察暴力执法致非裔男子死亡事件。
所以说,其实早就觉醒了,但是歧视仍然无时无刻存在,这不仅仅是针对黑人,也包括其他的,例如拉丁裔,华裔等等。这也就决定了参与意识是否觉醒其实用处都不太大。
最后的最后,记住无论是杨安泽也好,还是吴弭也好,请记住他们本身是美国人,不管他们是什么裔,当他们是美国人时他们就会考虑美国的利益。中华儿女要记住客观的去看,不要抱有任何期待。
奥巴马也是黑人总统来着
反正我是没看出来啥区别
首先,她是美国人。
其次,外国女政客比老白男还能反华。从希拉里到佩洛西。
所以打不打破又能怎样。
你們也有愛國的台灣女孩啊
其实我觉得是个好事。
美国无论谁上台担任任何职务,反华肯定是第一位的,这是美国全民从 18XX 年以来的共识,有快 200 年的传统了,是美国社会的最大公约数。
但是吧,让更多这种台湾华裔美国人去担任官员,会引发一个问题——这些人是华裔,还是”台湾裔 “?如果他们坚称自己不是华裔是” 台湾裔 “,那么显然是出尔反尔,数典忘祖的行为,因为以前一直是这么说的,突然改口,接下来可能被各种打脸;如果他们承认自己是华裔,那这种人多了,美国长久以来给美国百姓的洗脑” 台湾人不是中国人,所以作为爱国的美国人,一定要支持台独“,就不攻自破了。
既然都是反华,还是让他们自相矛盾一点比较好。
之前美驻华大使骆家辉,今番有波士顿市长吴弭,他们都是华裔美国人,何以如此说道?生物基因他们有华人 DNA,但文化基因上他们则是美国 DNA。
别指望他们在生理基因上因为长着一副化人脸而患上妄想症,他们代表美国价值观做人行事,根本不会有趋同于华人的价值逻辑。
之所以说美国华裔在政坛崭露头角越来越多,还不足以说明华裔参与政治的意识觉醒,也不足以改变美国政坛博弈的囚徒困境。
君不见,新加坡是由华人建立的国家,而且深受中国儒家文化熏陶,但行事作风上大大地脱亚入欧入美,本质上是近三百年西方圭臬风行寰宇。
不同种族的人分布在有影响力的经济体,但具体到该经济体都是有一套价值逻辑标准理论的,那才是文化、种族、肤色的差异化力量。
边缘性种族融入当地,本质就是去自身种族文化的过程,譬如骆家辉作为华人移民美国的第五代,才走进主流社会阶层的核心,但失去华人文化本色。
美国是世界上种族做多的国家,但因为历史短暂,美国梦就是发现新大陆的冒险家乐园,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故美国文化融合底色依然单薄。
这位吴女士,是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共产主义者。
一个像她这样的社会主义者、共产主义者,应该是最没有民族属性的,如果有,那一定是逆向民族主义。
其实 “她” 这个字都不太对,应该是“它”,因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者,是不分性别的。
它的前辈们,杨安泽同志、赵小兰同志,就是它的好榜样,看看杨同志、赵同志是啥样儿,就能看见她是啥样儿了。
一定会成为美籍华人的灾难。
真不愧是伊丽莎白沃伦同志的好学生,啧啧。
有人会问,为什么在美国混出名堂的华人,全是妖魔鬼怪呢?
其实这一点儿都不难怪,
搬到美国去的华人移民,一部分是 “共产主义接班人们”,就是前年开车车来表达爱国热情的那帮八旗子弟,这个没啥好说的,肯定不会参政,最有出息的也就是去华尔街,像它们的爹爹一样,给犹太人当马仔。
另一部分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你懂的),过去的靠着自己的努力,趁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以及福特主义的余晖,在异国他乡勤劳致富打拼出来的。
这群人由于在大清国的秦制之下,被压迫久了,再加上到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自然就养成了谨小慎微的生活习惯,就是传统秦制之下的儒家乡贤,比如《知否》里边的盛紘这种,很类似于美国的红脖子,
这类人不会害人,但不太会主动帮助别人,因为稍有不慎,辛苦打拼下的基业就会消失,所以更不会像美国的红脖子那样,去主动参政,
说到底还是民族认同问题,因为美国本来就是个昂撒白人新教徒的民族国家,汉人过去了,也只是异乡人。这没办法,如果不是母国被八旗祸祸成 sh*t hole 了,谁又愿意背井离乡呢?
这不奇怪,如果换了我,我也会是这类人。
上边两类人都不会参政,那就只剩下妖怪了呗。
觉醒不觉醒人也是美国人。
二代以后的所谓华裔,九成以上也就是一张皮。
跟什么数典忘祖之类的也没关系,中文都学不会了还谈什么认祖归宗?
也不是说华裔当选了就是什么打破垄断了。不会真的有人觉得这玩意儿真是靠票投出来的,或者华裔真的为华裔服务吧?俺猪羊珠玉在前,不会还有这样的傻子吧?
看美国 politician 为谁服务还是得去查一下他们的 donation 和 pac。
一个在美国出生的美国人当选美国市长,和我国几乎没有任何关系。
但是很多人分不清美国的反华和反华裔,以为是一件事儿,反华指的是反中国大陆这个主体,反华裔是反在美国的一切长的像中国人的美国人或中国人,这位女士反华是肯定的,但反华裔是不一定的。
另外,她本来就是土生土长美国人,不为美国利益考量难道还要为中国利益考量?那中国境内出生的黑人朋友们,比如 CBA 打球的邱天和祝铭震,是不是还得想想怎么为尼日利亚做点贡献?
她再华裔,血统再纯,她也是美国人,她只会代表美国的利益和自己党派的利益。
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这些所谓的华裔只会更加撇清自己的华裔身份,更加猛烈的攻击中国,更加恨中国。
将来中美如果有一战,解放军千万别忘了最先打死美军中的东方面孔。
意味着当地华人的好日子到头了,抓紧 run 吧。
希望他们能够让美国改变敌对中国的态度,甚至能够把美国卖了,让祖国登顶世界第一。
台湾人???????
本来大陆移民过去的就脑壳痛了,结果还是台湾地区的移民!这后面问题说不定更大。
查了下,老公白人,其实不算华裔的成功,不知道为什么上新闻了
人家首先是米国人,其次才是少数族裔,参与米国政治也天经地义。跟我们没啥关系。
品葱用户 大君主行动 提问于 11/4/2021 墙内有一个说法是美国人不爱存款,喜欢消费,甚至突然让他们家里拿出几百刀几千刀的存款都拿不出来。 真实的情况是什么?美国人为何不爱存款?美国普通家庭有积蓄吗?换言之,中国人算不算世界上比较爱存 …
反向总结:37%的网民对美国持正面看法,其中认为非常正面有18%,22%的网民觉得中国国际形象差,其中觉得非常差的有11%。还有4%拒绝回答,估计是怕被国安喝茶。如果这4%加上去,差不多4分之1的人觉得中国形象差。而差不多3分之1认为美国形 …
知乎用户 何三七 发表 说个真实的故事。十年前吧,爹妈送我来美国读书。我安顿下来后,我爹妈自行在学校所在的小镇(印第安纳州)上一家小餐馆吃饭,领桌坐着一对上了年纪美国夫妻,老先生的手都有些颤了。 可能一来餐馆的桌子之间离得很近,二来中部地区 …
知乎用户 发表 知乎用户 hellmasteres 发表 美国拍的这部纪录片我看过,跟中国的长津湖纪录片选取的角度完全不一样,中国的纪录片讲述我国志愿军如何艰难取得胜利。 美国这部纪录片就是形容整场战役就是个灾难,从美军司令部开始的轻敌导致 …
知乎用户 发表 美国人看完长津湖有什么感想? 知乎用户 喵 Guru 爱吃梨 发表 作为在美国坚定为国产片贡献票房的吃瓜群众,再多说几点: 国内大多数高票房片,在美国是可以看到的。疫情前的《战狼 2》,《红海行动》,《流浪地球》,《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