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性意见|建议中产家庭的考生填志愿不要考虑就业前景

by , at 28 June 2025, tags : 白领 就业 专业 能力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每年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都会有很多文章教考生们哪个专业就业前景好,哪个专业将来更适合考公考编。我就不一样了,我建议中产以上家庭的老师们不要去考虑就业前景这回事。

这里我粗暴地给中产下一个量化的定义,一线城市以家庭总资产在 500 万人民币以上,年综合收入在 50 万以上为准,其它城市以家庭资产 300 万以上,年收入 30 万以上为准。如果考生的家庭情况在此之上,建议在填报志愿时就不要考虑就业前景了。

我来讲下没必要考虑就业前景的理由:

首先是未来就业热点并不明朗

总体来说,现在宏观的经济形势和未来的就业趋势都非常不明朗,也并不很乐观。4 年到 7 年后,哪些行业会迎来充分发展,哪些白领岗位需求会增多,根本说不准……

我知道大家现在关注的大热门是 AI 方向,可以确定的是,未来几年 AI 技术这个大方向的确会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具体落在哪个方向,具体能增长到什么程度,其实是说不准的。

AI 本身不会成为超大的行业,AI 在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的落地应用才是真正可以期望的方向。而未来十年 AI 会在哪些行业领域取得突出进展创造大量高薪岗位,根本是说不准的事。以罗永浩的认知能力和社会资源都看不准,普通人就更别提了,都是瞎猜。

而且,现在一些大学跟风开设的 AI 相关专业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和 AI 就业没有关系的,可千万别以为现在读个 AI 专业几年后就能赶上 AI 的风口扶摇直上走上人生巅峰。八竿子打不着的事……

倒是数学专业是相对比较确定能乘上 AI 东风的,但也跟具体的研究方向有关,跟学校有关,绝大部分高校数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就是个数学老师,别想太多。

然后是当白领挣钱有限且差距不大

在中国的社会语境中,人们讨论哪个专业将来好就业,基本都是考虑的各行各业的 “白领” 岗位。在此前几十年里,白领岗位比较体面,收入相对比较好,还有一小部分白领能跟着行业和公司实现财务自由。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啊,再过 5 年 10 年就更不一样了。

可以清晰地预见到,5 年后,白领阶层的收入会和蓝领的收入逐渐全面拉平甚至落后,生活幸福感相对新型的自由职业者更是会大幅落后。

也别说以后了,就现在,一个普通大学本科毕业生,在一线城市做一份月薪四五千的白领工作,都已经算是 “幸运” 的了,这点收入相对一个中产家庭的资产来说可谓微乎其微。

你也别指望自己能踩中一个更好的行业了,大部分白领工作的收入差距并不大,将来会进一步拉平。之前二十年由宏观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某些行业特别高的工资收入,在未来已经不现实了。

中产家庭的孩子,要么去创业追求更高的自我实现,要么选个相对没那么讨厌难受的白领岗位过普通日子,别在意那点工资差距了。相应的,这跟你在大学读什么专业基本也没关系的。

相对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想要完成阶层跃迁,想要尽可能多累积一些立身之本,才需要特别在意什么专业就业前景更好。对这些孩子来说,月薪 5000 和 8000 就有比较大的区别。作为代价,就需要把自己的兴趣和生活的舒适度往后放一放,更多去打磨自己的工具人属性,也要承受更高的社会变化风险。

再有就是就业机会总体会很少

过去几年,中国的应届高校毕业生都在千万以上,而实际找到 “体面白领工作” 的,目测不到一半。等今年高考的同学们本科和研究生毕业,整个市场已经积累了接近十年的毕业生高峰与就业低谷。而宏观经济几乎不可能有大幅度的改善,不会凭空冒出数以千万计的就业岗位来。

到那时候,所谓 “按部就班找个工作” 会是很奢侈的事情。大部分毕业生需要自谋出路,各显神通,和专业的关系就很小了。更重要的反而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人相处的能力,快速学习掌握新知识的能力等等。

给准大学生们一些建议

今年要去读大学的同学们,真正应该在意的是大学生涯怎么度过,而不是读哪个学校哪个专业。

现在的大学管理普遍有高中化的趋势,把学生继续锁在学校刷题,与社会隔绝,其实是非常不利于学生自由发展,不利于学生适应当下就业环境的。

如果你不打算考公考编和从事学术研究,建议跳出刷题的大坑,把大学生活的重心放在培养通用能力和增长社会见识方面。

第一,多交朋友,去和不同的人相处、合作,甚至冲突

其实,越是就业难的时候,越是 AI 替代那些简单重复白领工作的时候,和人相处和人沟通的能力就越凸显出重要性。

大学是进入社会的预备阶段,也是人生中很少的能平等接触到不同背景不同阶层人的机会,在这个时候抓住机会锻炼和人交往的能力就尤为可贵。

这里说的锻炼和人交往的能力,不是让你去学一些察颜观色欺上昧下的糟粕,而是学习与人有效沟通,平等协作,处理冲突这些通用能力。这些对于你人生的长远发展来说,比你某个学科绩点多 0.5 要重要得多。而这些能力,不是靠人教就能学会的,是要去和人相处才能学会的。

第二,多做事情,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通过做事情来快速学习,尽力与社会发展同步

在按部就班、专业对口的白领工作成为非主流的未来,更多人需要自己去设计自己的工作,规划自己的人生,需要亲身去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而不是依赖在某个公司的体系中做某个链条的工作。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只有在做具体的事情时候才能学习到,同样是学校教不了的。大学生的优势在于试错成本低,试错时间充裕,要抓紧机会去做事。从小到大,从校内到校外,从公益到商业……

去做事,才能跟社会发展保持同步,依靠在高校里上课学习,只会跟社会脱节越来越远。

第三,多去旅行享受生活

毕业之后,辛苦的人生还有很长很长,趁着时间比较多且时间没那么值钱的时候,去旅行感受世界的多元与人生的参差。

别搞什么特种兵打卡,多接触社会与当地人的生活。能在旅行中做些事情做些项目也是极好的。

以上,来自一位生活比较自由精彩、收入尚可,且能够创造一些社会价值的中年男性自媒体博主的建议,谨供参考。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天坑专业”怎么越来越多?

收录于合集 #高考 3个 微信已打乱公号推送顺序,请将“元淦恭说”设为星标🌟,以免错过更新 张雪峰“报新闻专业打断腿”言论引发的舆论涟漪,延宕时间远远超过预期。越来越多张雪峰关于志愿填报的言论被立体检视。批评张雪峰的人认为,他对于高等教育的 …

新闻专业到底能不能报?

又到一年高考季,围绕着张雪峰关于不要报新闻专业的言论,讨论一波又一波。多年前,我就写过《高考后如何选择学校和专业》(下称《选》文),在这篇文章的最后,我是有个结论的,“新闻系,最好还是不要报了”,但是我没有详细展开。 今天这篇文章,谈谈我的 …

为什么一直在说稳就业,但找工作却越来越难了呢?

知乎用户 无与伦比 al 发表 本人 25 届工科硕士,前几天投的简历,看到这待遇我都震惊了 几天没看,没想到随手吐槽的帖子会被大家关注,说下我自己的情况吧,硕士读的是生物方向,普通双非一本院校,投的简历是皖北地级市的一个食品公司,当然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