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山下乡”:是振兴乡村还是“分猪肉”?
“你的团队能不能分到猪肉,取决于你和猪肉老板关系铁不铁。” 特约撰稿人 白莉莉 发自浙江、广东、湖南 2022-06-13 李晓佳团队参与的中国南方某村乡村振兴项目。这个以“在地乡声”为核心的项目,涉及策划传播、空间运营、线下活动等多方面内 …
我的观点在之前的文章中说的很清楚了:
为什么连续 13 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三农问题,但是农业却没明显的发展?也缺少高学历人才加入?
再补充一下近期想到的。
认真研读了《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并与之前的《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等文件进行了比较。
怎么说呢?…… 该重视的基本都重视了,该强调的基本都强调了,如粮食安全、防止返贫、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机种子等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等等…… 但是,与之前的《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相比,有两个问题强调力度仍然不足甚至有所后退。一是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二是农民合作社。
估计是国际形势日益严峻的原因,近期农业相关文件及会议(例如:“全省春耕生产暨大豆生产电视电话会议”、“耕地流出整改工作会议” 等等),哦…… 不仅农业相关会议,甚至综合性会议也必提的要点、最为突出的核心就是耕地安全和粮食安全。
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 1.3 万亿斤以上;四川就提出建成 5000 万亩高标准农田,保障粮食产量 700 亿斤。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印发的《2022 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实施方案》,今年全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推广任务面积为 310 万亩。我们近期工作的核心就是种大豆,保(恢复)耕地,促进果粮间套作。
但是,“农民合作社”是乡村振兴中提纲挈领性的要件,如果 “农民合作社” 没办好,乡村振兴除了搞搞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外就真没什么能有显著效果的措施了。
事实上,如果真能解决农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问题,国家不是怕花钱,而是怕花不出去钱!当今世界的农业发展,无一不依赖于政府补贴和扶持,但怎么补贴和扶持是个关键。所以,即使真如某些人所言 “南街华西周庄之流是由于政治吃到了特殊利益”,也至少让惠农资金真正发挥了实效;而不是象其它地方一样,送钱都送不出去,即使送出去了有时也是送到骗子手中,即使送到农民手中有时也发挥不了作用,即使发挥了作用有时也是畸形或负面效应…… 实效极差。
但是,要办好 “农民合作社” 又确实牵扯太多太广…… 别的不说,至今仍然在宣传 “一包就灵,一夜脱贫”、“一年翻身,改变面貌” 的小岗神话,仍然没有重视周家庄、南街村、华西村这些最佳的合作社建设改革的 “试验田”,各部门院校合作,系统性地深入探讨、协助改革其已经在新形势下暴露出的监管、财务、任免等制度问题……《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较之前的《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等反而有所后退,证明这是个巨大巨深的 “改革深水区”。
我国农业改革的逻辑以及进一步改革的思路是怎样的?乡村振兴建设应该怎么做,农村的根本出路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连续 13 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三农问题,但是农业却没明显的发展?也缺少高学历人才加入?
春过雪消:如何评价人民公社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春过雪消:小农经济(包产到户)是否已到最后的末路?
春过雪消:农村的乡村振兴的根本怎么建设,农村的根本出路到底是什么?
春过雪消:为什么连续 13 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三农问题,但是农业却没明显的发展?
春过雪消:1949 年,中国(大陆)的工业水平和规模在世界上能排到什么等级?
春过雪消:如何评价建国后、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工业体系?(近现代史之核心:国家工业化——不能理解工业化的重要和困难的人,没有资格评论中国近现代史)
春过雪消:就中国而言,近代到今最伟大的人是谁?
春过雪消:如果你可以改变你的国家一个政策或者法律,你会改变什么?
春过雪消:有哪些农业上的事实,没有一定农学知识的人不会相信?
春过雪消:中国整体的潜力有多大,尽头在哪里?
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尔。(结尾有更新)
这是广西横州市一家茉莉花茶加工厂正在窨制茉莉花茶。横州市出产的茉莉花占全国的 80%、全世界的 60%,今年茉莉花鲜花收购价格一直在每斤 12 元左右。
这是南宁市武鸣区的沃柑种植基地。武鸣沃柑年总产量已超过 120 万吨,占全国沃柑产量的五分之一。
这是广西隆安县火龙果基地(夜间灯光效果)。2021 年,隆安县火龙果销售量达 18.5 万吨,鲜果销售额超过 12 亿元。而隆安曾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脱贫还不到两年。
我举的这三个例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三种农产品都不是当地传统农作物,大规模种植多不过十来年(茉莉花有 20 年以上),可谓人为生造的农业产业。
然而其产业规模之大、带富效果之好,远远超过早期推广者的想象。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是不是有进步,我们要看细节,更要看大节。
你吃到嘴的鸡鸭鱼肉、瓜果桃李,你看不见的滴灌、水肥一体化和通往各个村屯的公路,都是乡村振兴的进步和成果。
(7.5 更新)写这个回答的时候,我就已经料到评论区有人要拿 “不是种粮食”“非粮化” 说事,所以我放了上面这张图片——这是位于宾阳县古辣镇的稻田。
宾阳县全县年种植优质稻逾 5 万公顷,“古辣香米” 年产量超过 33 万吨,同样带动了周边群众致富、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一个乡村振兴驻村干部不请自来。
我是一考上公务员就被派来驻村了,我一开始以为乡村振兴应该主抓产业振兴吧,产业不搞起来没钱怎么带动乡村振兴。等我真正来村里了开始工作了才发现我们做的还是全是台账材料上的工作,这些工作意义真的不大……
检查倒是很多,一个月至少一次,多的时候一个月来了好几拨。但是检查来检查去还是围绕着脱贫攻坚巩固的一些工作检查,而且每次都要给你鸡蛋里挑骨头,一开始还会担心检查,后面已经佛系了,反正工作我都我做了,脱贫户和监测对象该享受的政策都享受了,你爱挑挑,挑出问题我就整改呗,反正每回都能给你挑出点毛病。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固然重要,但是不是花费太多时间精力在上面了呢。
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是怎么样,反正我驻村所在的这个县,除了脱贫攻坚巩固的工作和数据,其他压根都不重视,我觉得现在不要改名叫乡村振兴好了,改成脱贫攻坚巩固吧。
噢对了还想吐槽一点,我们驻村就跟坐牢一样,本身在村里住了还不行,时不时晚上突击查岗。行吧查就查呗,晚上必须得在村里,连去镇上都不行(如果被查岗查到就会说你脱岗)。主要是我有健身需求,镇上也就十来分钟的路程,晚上下班了去镇上健身房健个身都不行,因为按规定离村就得打报告,无语。
可以肯定的是,乡村振兴是一个伪命题!乡村从来没有发展到一个让人骄傲到让人回过去的地步!乡村一直是贫穷落后,从来没有过富庶到让现代人都怀念程度!所以所谓的振兴乡村?到底是振兴什么?振兴贫穷?振兴愚昧?振兴脏乱差?
乡村所要面临的问题是发展,怎么把乡村发展起来?怎么把乡村的生产力提高起来?怎么把更多的劳动力转移出来?这才是乡村发展所要面对的真正问题。而振兴的命题,一开始就是错误的。
现在的农村面临什么样的问题?第一,人口结构单一,老龄化,青壮劳动力外流!所以,发展乡村最重要的就是把人口留下来。但是这个留应该是一种引导性的,而不是强制性的。让农村人口自愿留下来,而不强制留下来。所以,让农民留下来,所要面对的直接问题就是就业。
所以第二问题马上就出来了,如何的提升就业?是把城市高污染的行业转到农村?还是把附加值低的行业转到农村?可以肯定的是,不管哪一种,在城市里人们不愿意干,到农村大家一样的不愿意干。即便是干也是三五天的事儿。
比如现在的农村,有不少从沿海地区转回去的低端制造业,一开始政府还帮忙招人,到处做宣传。但是,工资太低,福利太差,大家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干,宁愿闲着也不干。后来政府看企业招不到人,就往各村摊派,给村支书任务。这也好解决,村支书安排几个没事儿做的村民去工厂干三天,再回家就行了。任务给你完成了,工厂你留不住人还怪谁?
这说明什么问题?现在的农民并不傻,不会因为工厂建到老家附近就跑过去给你干,你给的福利不到位,谁也不给你干。所以那些低端制造业到农村去,几乎可以肯定是工厂的灭顶之灾。不仅同样是招工难,而且生手多,需要重新培训。问题更大的是生产成本并没有降低,而且因为运输与周转的原因,成本反而增加了。
所以要留农民在家乡就业,把低端的制造业转移到农村是行不通的。必须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才可能有立足之地,才可以留得住农民。
所以第三个问题也出来了,什么是特色产业?因地制异!比如现在农村这些年种蔬菜的都赚了钱,比如大葱,比如大蒜,比如生姜。这几年的行情的确成就了一批小富翁。但是这样的行情又因为政策的原因而不能长久了。
原因很简单,疫情发生一来,国外的粮食禁运,国内的粮食虽然不至于缺少,但是一个客观问题也提了出来。如何保证国内的粮食安全?如何保证粮食的产量就成了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所以也可以看到,某地因为种了几十亩地的蔬菜而被推平,某地因为种了水果而被推平。为什么要推平?因为这些耕地只能种粮食,没有经过上级的同意就不能种其它的农作物,蔬菜也不行。
难道蔬菜不是农作物?当然是,因为现在各地政府都有固定的粮食产出定额,有了粮食定额就必须有相对应的种植面积。如此一来,蔬菜还能种吗?就算是你自己的耕地,你能种吗?没有经过政府的批准,只能种粮,不能种菜。
种粮,收益还小,一家一户种上一百亩也不及一家人到城市打工的收入!农村只能种粮食,如何留得住农民?连自己的土地种点菜都不行,如何留得住农民?
如果只能种粮,别说发展农村了,农村将会更加迅速的消亡。事实很明白,十来个人把地一承包,全部机械化,可以种十个村子的耕地。十个人通过机械可以种十个村子的耕地。那么村子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农民还有留下来的必要吗?
所以,我们一边想着发展农村,却又做着消灭农村的事儿?不是这样吗?可以肯定的说,只要农村只能种粮食,十年之后中国将会再消亡十分之一的农村!
如果把农村消亡了也就是一种发展,我也就无话可以说了。
勉强来答一下。
这个其实和学校抓学习是一样的。
教育局开会说要把成绩抓上来,特别是针对那种特差生(贫困户)。
校长回到学校召开教师职工大会,讲了一上午,制定了各种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案,并把责任明确到每个老师。
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对班级学生进行了个摸底,也搞一套方法,叫优差生一对一帮扶。
最后开班会宣布提升方案和帮扶方案。
氛围已经到这了,开始施行了。
优生想给差生打印份试卷,找老师解决,老师说要校长审批,有的校长说你自己想办法,有的校长说上面没有此项经费,要申请。校长就交一份文件关于提高 Xx 学习成绩的有关费用的文件到教育局,教育局一看,你这属于采购不归我们管,你要去某某单位批示,然后校长再去某某单位,某单位说你要先把成绩搞起来我才能给你批。
此时有的校长就此作罢,有的校长就开始做成绩(比如把试卷设置的更简单等等)。
然后你猜学生成绩提高了没有?但是从优生到老师到校长都觉得自己做了很多事情。
乡村振兴,是以物质为前提的,有的地方经济不怎么样,天天搞什么乡风文明和创文活动,本末倒置,群众还要配合他们。今年培训课一老师讲的好,乡村振兴战略基层干部没有理解透彻,实施起来问题很多,农民家门前小块地一不准种蔬菜,二不准养鸡鸭,反而要种些对农民来说没用的草。既没有了农村的特色,有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怎么振兴?
乡村振兴,为什么感觉离自己很远呢?
周边的村庄的道路已从土路变成了水泥路,村里的房子越盖越高,但是人越来越少,就过年的时候村里热闹些,这两年因为疫情过年与平常一样,大街上也不堵车了,听不到放炮了。
村里年轻人为了生计一年到头在外边,家里新盖的房子住不了几次,不出去无法养家,出去无法顾家!什么时候既能养家又能顾家呢?
乡村振兴一直 在路上,我们也一直在期待!
如果你感到乡村振兴没自己什么事,那就赶紧跑路去城里安身立命就对了。
我驻村的村里有两个村干部,每家都是种一百多亩地,乡村振兴他们干得特别有干劲。还有两个种粮大户,也是每家种了一百多亩地,种粮种水果种药草,干劲十足。
其他没有这么多地、没有农机的户,基本都跑去江浙沪打工去了,赚钱也不比种粮大户少多少。
这就叫乡村振兴,没有城市工商业发展,没有生产力进步,乡村振兴就是个伪命题。所以在乡村振兴中,要找到自己的方向。
只要稍微了解农村现状的人,都应该知道土地规模化耕种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人均土地太少,普遍 1-2 亩,一家一户耕种模式下只能维持温饱,过去吃饱就满足了,如今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现代生活的需求了,且一家一户的耕种模式效率太差,付出的劳力、时间和收入不成比例,所以如今年轻人基本都不愿种田,在我这里的农村,很多田地都承包给大户了,部分的没能包出去,也是 50-60 岁一代的农民在种。40 岁以下的年轻人基本没有种田的了。
按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等目前 50-60 岁农民退下来后,下一代人也不会再种田了,土地将更加集中,以种田大户为主,或许也会出现资本投入的大农场。 总之可以预期,一家一户的耕种模式必然会逐渐淹没在时代潮流之中,未来的农业是在 “种田大户”、“资本农场”、“国有农场” 等模式之间的选择而已。
私有农场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私有资本是以追逐利润为第一目的,不会管社会责任、粮食安全,什么更能挣钱就会种什么,而中国是地少人多的国家,粮食安全又是头等大事, 到时候优质、无污染粮食会成为有钱人的专供, 农场里也会有盖起一座座孙府王院,成为有钱人的度假场。国家大的工程等建设,征地也会困难重重,就算只是承包了土地使用权,承包几十年,效果也会一样的。
中国曾是一个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人们有深厚的土地情怀,搞私有农场,社会效益会是个大问题,对社会公平、稳定都是一个充满未知的考验,和平繁荣时期还好,一旦经济不好将会更甚。而且从经济效益来看,土地私有化,并不能带来多大经济上的利益,中国的农业产值,大约占 GDP 的 8%,还在不断下降中,而美国不足 1%。国家的强大是因为科技、工业的强大,不是因为农业。
从社会效益上来说,“国有农场” 建立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但国有农场存在一个先天难题,那就是管理效率问题,因为我们有前车之鉴,大锅饭弊端已经深入人心,如何有效管理呢,这个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国有农场” 也就失去存在的前提。
有人说用现代企业管理的办法,我觉得是行不通的, 农业生产不像工厂集中在车间厂房里,便于管理考核,全国有几十亿亩耕地,而且大多在远离城市、远离交通,山高水远之处,就算高度机械化也需要几千万劳力,不像城市工人打卡上下班, 农业工人必然长期定居在农村,拖家带口,彼此或许沾亲带故,久而久之,根本无法有效率管理和监督,并且穷乡僻壤同样是招不到年轻农业工人。
要解决 “国有农场” 管理效率,可以用全民服役制度,很多国家全民服兵役,中国因为人口多,不需要全部当兵,剩下的可全部服农役。年满 18 周岁,必须在兵役和农役中选择一种,根据需要服役 2-3 年,服农役,在农忙时耕种,平时也一样进行军事训练和学习。 中国目前每年出生人口 1500 万左右,若服役三年就有 4500 万的劳动力,高度机械化后,完全满足需要。
在服役制度下,军事化管理让管理关系极其简单,没有劳动成果的分配,农业生产的收获,全部上缴国家粮库,人员是流动的, 铁打的营盘流水兵,管理效率不会有问题,如果军队使用机械化种田都出工不出力,那就是天大的问题了,还能指望军队打仗。
全民服役制度不仅让国有农场有了存在的前提,让国有农场能集中力量做到私有农场做不好或不愿意做的事,如大范围整合耕地、布局大型灌溉设施、开垦荒地、植树造林等等。同时对服役的年轻人也是极好的锻炼。
这一代在城市长大的孩子,只知道喧嚣的城市,高楼大厦,电脑手机,未来是让人担忧。如果高中毕业到农业区劳动三年,让他们亲近生养我们的大地田野。进入和城市完全不一样的环境,在那里找到自己的根,脱去城市的浮躁,除了城市的迷虹灯,也有机会能仰望下夜晚璀璨的星空。和当兵一样,会影响人的一辈子,影响我们的国家的未来, 没有比教育问题更重要的问题了。
听说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当兵了,国家也在大力提高军人待遇和荣誉, 但现在兵源持续素质下降,体检标准一再降低,更关键是,很多是独生子女。 曾看过,有分析说中国不敢打仗,理由是:士兵大都是独生子女,现在世界不太平,战争离我们也并不遥远,一旦打起来,如果有较大的死伤,确实将是独生子女家庭不能承受之痛, 我想虽然我们不会因此不敢打仗,但是这确实是一个隐患。如果实行全民义务服役制度,这些问题就不存在了,任何人没有身体原因的情况下,只能 “兵役” 和“农役” 二选一,军队将优先非独生子女,且身体和心理素质好的优秀的兵源。
除了管理问题,农民问题是 “国有农场” 另一存在的前提, 很多人反对 “国有农场” 是因为,担心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后,一旦城市消化不了这些劳动力怎么办?或者城市爆发失业潮,他们会变成无根的流民,将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而现在的农村起到一个就业海绵的作用。
这些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但其实无论有没有 “国有农场”,未来从事农业耕种的人都将大幅度减少,这是机械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农业从业人员锐减,迟早一定会面对的,1 个人就能做的事,不可能让 100 个人去做。目前农村情况也是这样了,绝大多数年轻人已经在城里就业了,农村日常只剩下老弱妇孺,见识了外面世界的年轻人,其实是已经回不去了,回去了也不会种田了。“国有农场” 的建立,不会让农民失去根基的飘零城市,反而会让农民进城务工无后顾之忧,理由如下:
1, “国有农场” 不会剥夺农民在乡村居住权,如果是因为整合耕地,需要搬迁的,农民可以自由选择就近村、镇或县城安置。农民的居住条件只会更好,更便利,不存在大家所担心的,失业后无立锥之地的困境,反而是土地私有化的发达国家,流浪无家可归者众多。
2, 农民依然享有土地权益,现在农民把土地承包给大户,租金也就 5/600 元每亩,其实就算农民自己耕种,收益也差不多就这些。 而 “国有农场” 建立后,农民终生享受土地的收益,只会比承包给种田大户更多(具体的分配模式后面详细说明)
3, “国有农场” 只从事主粮的生产,比如水稻、小麦、棉花等。而蔬菜、水果、农副产品依然留给农民去生产。 国有农场的周边,交通便利地方,留出足够的田地,让继续愿意务农的农民从事农副产品的生产,种植养殖等。
“国有农场” 后,农民生活和现在并无太大改变,房子住的更好,继续享受土地收益,如果还想继续从事农业,可以种蔬菜、杂粮,也可以搞养殖等等,从事农业的收入将更高。
” 国有农场” 模式以看成是:服役的城乡的年轻人以劳动力入股,现有农民以耕地入股,城里过了服役年龄的不享受土地收益,这样既照顾现有农民的利益, 也让城乡在下一代上自然而然的融合一起了,经过几十年后,最终人人都服役,人人都享受土地收益,成为真正 “国有农场”, 年轻时候在农场劳动 2、3 年,可终生免费享受农业收益,可以推出类似医保卡形式的粮食卡,每月往里打钱,专门用于购买粮食类产品。这不是福利,是自己年轻时的劳动所得,前提是土地国有。
“国有农场” 可以解决城乡融合、城乡公平的难题,化解潜在社会矛盾,如今没有农业和非农户口之分,统一居民户口了,现有农业人口如何和城市人口无差别融合,如何确保融合过程中的城乡的公平呢? 还有土地承包权会一轮轮继续下去吗? 这些问题 “国有农场” 都可以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解决。
国有农场将使中国的耕地面积、粮食产量都大幅度增加,从而有更多的土地用来改善中国人居住条件,让中国家庭从拥挤高楼的一个个格子间搬下来,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解决低人口出生率的前提。
总之国有农场建立后,除了经济效益之外,更重要的是改变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增强主人翁感,极大提升社会凝聚力,让年轻人走向田野开阔眼界、心胸,锻炼身体;更好的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会让中国社会根基深深扎根于大地之中,任凭世界风雨飘摇,岿然不动!!!
要学会看政策,只要不是那种点名要什么时候实现什么目标的政策,都是虚的而已
猪,家禽不少地方都不给养。
乡村振兴需要投资。
几千万的事儿只给 100 万是很难办的。
要不我们用 100 万买点涂料,给村子里冲国道的房子刷刷白吧。这应该够用了。
这就是乡村振兴难的地方,缺要素、人才、资金、技术包括土地,区域差异性大。
不好振兴才要振兴,要不就不用振兴了。
乡村振兴这事得看怎么说了,如果你拿现在的乡村跟以前比,那么毫无疑问,乡村已经振兴了!
可如果你拿乡村跟城市比,拜托,乡村这俩字已经说明问题了好吧?如果乡村的发展比城市好了,那么那里是城市,那里是农村,估计要好好想想了,反过称呼还差不多
从大势上来看,本来就是一直在路上,
从局势来看,农村欠账较多,现在是还账的时候,还远远不够,
从实际上来看,正在稳步推进。
2017 年提出乡村振兴,
2018 年写入一号文件,出台意见,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上下水,厕所革命,暖气煤层气,主要是补上生活设施的短板;
这些我的家乡都已经基本实现了,农村有了统一的自来水,有了下水管网,有了水冲厕所,有了煤气灶,有了暖气。街巷硬化也第二次做了。
2022 年,也就是今年开始,主要是乡村建设行动,主要是补生产设施的短板,
四好农村路,冷链运输、物流站点,冷库等设施,这个也得三至五年吧,
下一步就是农业服务体系,包括种子、农资、农业技术服务的公司,这些都要在乡镇布点
现在的感觉,各地在发动群众上做得不够,农村自发推动力度不大,
毕竟,生产生活设施主要靠政策来做,但产业发展,要靠社会资本,
还得靠农民搞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
一句话,水渠正在浇筑,农民的水也要蓄势待发才行。
当然,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仍然是县乡村三级组织要干的事情。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确定一项重大战略,意在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从近几年来的实践看,乡村振兴已经在路上,成效明显,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我最近有机会回老家农村一趟,耳闻目睹乡村振兴给家乡带来的变化,突出的有以下几点;一是农业产业在改造传统中不断提升,产业扶贫、产业致富,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成为农业产业发展的自觉,多链条衔接,农业走加工、深加工之路,效益大大提升。二是农业农村生态条件不断改善,农田、村庄、道路绿色发展,垃圾集中收集、农村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大大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面貌。新农村建设,美好乡村中心村建设示范引领,正真使农村美起来。三是农民开始富起来,家家过上了好日子。几位亲戚舅老表,都是七十多岁的年纪了,他们子孙满堂,幸福美满。儿孙们有的在外打工当上了老板,孙子们也上了大学,现在他们不在参与种田劳动,有的放羊悠闲,有的帮忙管理果园,一群小山羊年底收入二、三万,果园净收入四万以上,吃不完,用不清,腰包鼓悠悠。承包地里种粮食,社会化服务一拖到底,基本实现了生产机械化。洋溢在脸上的幸福感,获得感,使我感到高兴而又羡慕。乡村振兴在推进,农村农民新变化。乡村振兴的行动,必将给希望的田野带来无限生机,给三农发展开辟新的路径。(未完待续)
一口吃不了胖子,乡村振兴不可能一蹴而就,可能会是一个漫长的工程,农村其实是在变好的,我个人对乡村振兴持乐观态度。
看看我的回答
很正常啊。乡村振兴的关键是集中土地,规模农业,企业化运作。一句话,重建人民公社。
这个不搞,农村只能继续贫困。
创新出方案嘛,当然要从最广大最可爱也是最弱势的农民开始。
关键词:村委会、直播、提高群众积极性、百业兴旺。
全网独一份,往下好好看。
三农是最热的话题,抖音上助农也很热。
头部网红大部分助的是农民吗?助力的是大供应链,大贩子,低价销售吸引流量,进而供应链再去地头压低收购价,这是损害了农民利益,而不是助农。
当然不乏有良心的网红是真正的助力田间地头的农民,但是他能助力几场呢。
所以解决方案就是村委会承担起责任,把蛋糕留在村里,利益留给农民。
现在的村委会逐渐年轻化,有学历。村委会以社会团体形式入驻抖音,或者成立合作社入驻。全国有几十万个村,这就是几十万个小型公会。每个村少则几百人多则上万人。这就是起号阶段的初始粉丝,还是铁粉。
现在大家都知道每个村都有微信群,在群里发发通知,但这是闭环,给村民带来不了利益,抖音才是大开大合的平台,更大展示精神价值,切切实实能给村民带来利益的平台。
账号发一发村里老照片和现在新风貌的对比,农忙时的场景,有才艺的村民,有特色的美食、农家乐、经济作物、山河景色,这都是素材。
盈利点在哪,在直播。刚开始和熟悉的其他村委会商量好剧本,打一场各自带货自己村农产品、手工艺品的 PK,又 或者 PK 村民才艺。
有自己村民在直播间点赞评论,热度起来会吸引更多流量。谁的直播间更有乐趣,产品更好,才艺更好,谁就能留住更多流量。当这个认知全国认可后,打遍全国,同时交流全国学习全国做得好的村委会。
粉丝做起来后,不仅带货,也扶持村里有才艺的男女老少。而且农民自古以来不是只靠种地为生,农民是百业兴旺。凡是适应网络的产业将会遍地开花。
老百姓受益,村委会有政绩,抖音欢迎,国家支持。只要后台账务对村民公开透明,用到村里建设或帮扶特别困难的群众,就没问题,何乐而不为。
农村的强盛在于朴实,衰落也在于朴实。
强盛于拥有比别人更吃苦耐劳,更有奉献精神。衰落于朴实到发现不了自身其他价值和展现这些价值的平台。网络对于老百姓很多都是用于打发无聊时间和当朋友圈一样发发自拍了。抖音是一个人人平等的平台,你能展现价值,必定会得到回报,因为价值一定体现利益。当然认识到这一点,整个社会有这个共识还需要时间。
作为最基层的带头人,村委会,也是最接近最基层的管理者,有义务也有责任带领大家一起干,发掘群众的价值,积极性。群众很难无组织自发的有这个共识,村委会做出结果,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大家才会一起转变观念,一个有活力的农村,百业兴旺的农村会更快到来。先知先觉者树立典型,新时代新风貌的基层领路人。
乡村振兴,你不让农民无风险的直接看到利益,而后开了窍,跟风去干,一切都白搭。
首先人心是贪淫,奸诈的,永不满足,且为达到虚似的目标为不顾一切的进行实试,同时不排除羊面前是狼,而狼面前是羊的一帮畜生,又狐借虎威,有的借风试陀进行打压农民,当新官上任时看准时期进行有势打击目标,因此有一小促阶级敌人,他们混在革命队伍中,打着中央的伟大旗号,以此为尡子进行中囊私包的狗当。其实中央的意义非常明显就是引导乡村进入共产大同,这也是共产主义的目标,因此科技进步,产量大步提高,定把粮棉油,菜蓝子变成水一样多的产物,同时优化空间结构务服于产业需要,这才是目的,同时农民由于没有农会组织,一盘撒沙,总是被邪恶所利用。有的一刀切不能养羊,鸡,种田,让农民变成不食烟火的神仙,所以有必要进行文化大革命的风暴,把牛鬼蛇神彻底扫除。
乡村振兴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也是一项宏伟的规模化脱贫工程。乡村振兴目标是一个高标准、高质量的社会发展目标。若能实现,不但会对中国的经济、政治、民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对整个世界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积极的影响。乡村振兴若能成功,必会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然而,在我——一个在农村生活了近 50 年、研究农村创新发展 30 余年、推荐 “乡村振兴模式”(“互助合作化与生态化发展模式”)2 年多的农民看来,乡村振兴——这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至今为止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绝大多数的农村老百姓、包括在很多基层干部眼里,“乡村振兴”仅是一个新鲜的、与他们毫不相干的词汇。在极少数的农村老百姓眼里,“乡村振兴”就是 “扶贫和救济款” 的代名词。
乡村振兴,困难重重、任重道远。就目前状况而言,乡村振兴目标短时间之内难以实现。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乡村振兴研究水平太差,地方政府对乡村振兴普遍不够重视。
一、乡村振兴研究水平太差的根据
现在举国上下拿不出一套具有规模化推广价值、符合全国农村地区实际发展需要的乡村振兴模式——找不出一套能够淘汰现行的、相对落后的 “农村单干化发展模式” 的新型发展模式。不仅如此,现在恐怕连一套科学统一的乡村振兴目标实施体系也拿不出来。因为要制定科学统一的乡村振兴目标实施体系,就必须要对乡村发展问题进行系统化的研究。现在一些乡村振兴研究方面的文章,在我这个农民看来,都觉得幼稚可笑。
乡村发展问题是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性问题。当前,乡村发展落后问题,即农业生产成本高、利润低,农民的农业生产收入少、消费能力低,村集体组织工作效率低、管理能力差等问题,产生的原因——农业生产用地 “碎”和 “少” 等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落后老化为主的乡村管理制度落后老化问题的长期存在,是导致乡村发展不断落后的根本原因…… 现在广大农村就陷入了这样一个错综复杂且不断恶化的发展困局。
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落后老化问题,是导致乡村发展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当前乡村振兴的主要障碍。若想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首先就要解决好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落后老化问题。该问题不解决,乡村振兴就不可能成功。
二、地方政府对乡村振兴不够重视的根据
乡村振兴目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目标要求的是:整个农村区域的的经济、民生、政治、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全面综合、长久的振兴,而不是个别村庄的表面、局部、短暂的振兴。所以说,乡村振兴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虽然全国各地都在搞乡村振兴,但是,现在任何一个地方的乡村振兴模式都不具备规模化推广价值,不用说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就是在本地区都无法推广。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地方的乡村振兴模式都没有达到对 “乡村单干化发展模式” 升级成功的要求。不仅如此,地方政府几乎都存有 “只待乡村振兴风吹过,便将其束之高阁” 的想法。我的切身体会是:现在除了中央,不管多么完善的乡村振兴模式都不会让地方政府产生兴趣。所以说,依靠地方政府探索,乡村振兴的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 目标永远也不可能实现。
乡村振兴成功的希望就在于中央政府。中央政府什么时候实施统一的乡村振兴模式,乡村振兴的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 目标,就会什么时候实现。
乡村振兴现在最需要的是制度、政策的调整与完善,而不是 “砸钱”!推广正确的乡村振兴模式,如顺水行舟、行必达之。
最后,作为一个自认为很懂农村发展问题的农民——我想说,希望中央政府多给我们农业生产一线的劳动者们一些提建议的机会!现在找个有效提建议的途径太难了。我始终相信,只要上下同心,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指日可待!
乡村振兴是温铁军贺雪峰们给反对取消户籍的获利者的借口,“乡村会好的,你们再等一等,你们不需要城市的福利,路不是已经给你们修好了吗,为什么还要来城市?”
为什么深圳不需要振兴?作为试点城市,深圳少了很多其他地方有的限制,它自动就兴旺发达了,各种资金自动就跑过去了。
能解开农民的各种限制吗?温铁军贺雪峰们说不行,我们需要农村做城市的蓄水池呢,到时外星人入侵了怎么办?到时候小行星撞地球了怎么办?到时候都向我们扔核弹怎么办?金融危机到时候都失业了怎么办?农村的地都没人种,我们没饭吃了,要让它们给我们种粮食啊。
能解开农民的各种限制吗?温铁军们说不行,土地全部卖给马云们怎么办?到时候马云们全部拿来建高尔夫球场,会把我们全都饿死的。到时候大地主们不交土地税怎么办?收不上土地税,我们国家就崩溃了。(收不到大地主的土地税,所以只能加收小农的土地税,让它们不堪重负,是历史农民起义的原因之一,而现在会收不到大地主的土地税吗?)
房价贵是因为土地不够吗?是因为开发商心黑吗?
上学难是因为学生多吗?是因为学校建得不够还关闭 “低端人口” 学校吧。
就医难是因为病人多吗?是因为医院建得不够而且集中吧。
温铁军们说把农民限制在农村就没这些问题了,你们的生活就不会受影响了。所以谁是温铁军的支持者一目了然。
追加:
包产到户后最大的改动就是允许田地出租给别人种了,可能再等 30 年就会放开另一个限制:允许老子的户口迁到儿子的城市户口本上,同时保留确权的土地产权。要有耐心哦,乡亲们。
“什么?30 年后你都死了?那可以让你农村户口本上的后代继承啊。什么?儿子女儿的户口为了孙辈上学看病都转出去了?那只能转给村干部了,谢谢您的付出,我们会给您们立一块纪念碑的,爱您,比心 。”
把泥路搞成水泥路,
勾掉水泥路还田,
或在水泥路上种红薯。
所以一直在路上。
先把农村人当成跟城市人一样的地位,即可。
路漫漫。
2020 年我们单位去广西的对口扶贫地区看看。我跟着一起,才见识到什么叫 “崇山峻岭”,什么叫 “脱贫攻坚”。
从县城到村里开车要一个多小时。山间公路。实话说,到了拿我心里在盘算,就这地方,道路、电力、网络铺过来,要花多少钱。这地方都是原地扶贫,那异地搬迁的地方,原来得是个啥条件。
当地有一个养鸡的扶贫项目。扶贫企业提供鸡苗、技术指导,最后收成鸡。
这种山沟沟,在中国有多少?振兴?发展什么产业?
制造业是别想了,在县城平原地区搞还可以,就这地方的物流条件,没法整。
搞特色农业,搞旅游业?广西,真的不缺这种山。桂林山水甲天下呀。
因为乡村振兴本质上是人才振兴。只要还有地方在搞大蒜、西瓜抵购房款这一套,还在迫不及待地赶农村劳动力进城上楼,乡村就不可能真正振兴起来。
近四十年来中国的人才是按照农村—县城—地级市—省会城市—北上广深的梯级流动的。从名义数据上看,四十年来,农民从九亿变成了六亿,虽然只少了三亿人,但这三亿人都是农村的精华,可以说农村最优质的劳动力都流向了城市,留在农村的只有老弱病残和低素质劳动力,造成严重的空心化现象。
三亿农民进城这个数字不是简单的加减关系,而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比如原本一个能干的劳动力养两个不能劳动的人,这个劳动力一旦进城,剩下的负担便全部转移到了村、镇一级,给乡村发展带来极大负担。在很多空心化严重的农村里,老人无人赡养情况十分普遍,就是这一现象的力证。
要想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第一要消灭城乡硬件差距,让农村和城市在基础设施硬件水平、公共服务上达到同等水平,增强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第二要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简而言之就是找到一条怎样在不颠覆现有家庭承包体制的情况下,找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道路;第三要在维护好农民现有利益的基础上,解除城市人才、资本下乡的种种限制,实现城乡人力、资本健康的双向流动。
当前,我们的乡村振兴还处于第一阶段,向着第二阶段努力,距离第三阶段还是很远,但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投资,因为这不仅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对于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也是未来几十年我国继续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必由之路。
做服务业,要有人口
做商业,要有交通
做工业,要有资产
有上述三要素的,都城镇化了,甚至是大城市
三要素回流乡村,才能真正振兴,否则也只能补贴一下,农业本来就不太赚钱,毕竟现代社会吃得多吃得少有钱没钱的都不在意,重要是吃得好,而这乡村也很难做到
他们是很努力的,贡献是很大的,之所以让你没有感觉到振兴,是因为你缺少一双慧眼。
农村形象的改变你没看到,几十年的老房子被拆光了,你没有发现,你更没有发现这些垃圾被拖到山上挖个坑埋了,或者是拉到某处合理的处理了;你肯定也没有发现一两百年的榫卯结构的漂亮的老房子被拆了卖,从而改变了乡村的美貌,放眼望去,清一色的混泥土楼房,漂亮极了。
不能养鸡,不能养牛,不能养鸭,污染环境的同时,影响农村形象,很大程度上让农村变的更美了,这都是乡村振兴的结果。
最值得一提的,农村随处可见的旱厕,基本被拆光了,虽然拆了农民又会花钱偷偷盖起来,但是很快就会第二次,第三次撤除,不管农民花了多少钱,反正旱厕对百姓健康不好,农村一片祥和,喧嚣中一片赞美之声。
至于什么时候会建公厕和水厕,你们要有耐心,总会建的。
围墙除了村干部家的没有拆,其他该拆的也拆了,极大改变了农村普遍落后的外貌。
至于企业扶植和创办是一大特色,企业用的虽然是自己房子,总还是要为基层做点贡献的,每年一万两万还是要贡献的,环保排污总得有个价值。
创办企业也是有的,首先上头就有指标的,于是乎,基层就开始认真办事业了,“借” 村集体的山种茶树,种茶叶,种杨梅,再安排几个亲戚打理打理,虽然年年无收,但不能否定他们办企业这个事实,工资报销,也没少发给辛苦打理企业人员。
扶贫更值得表扬,每次拍照都很齐全,每个月或者几个月不等都会定期精选两三个目标客户帮扶,有时候是一袋我都吃不起的大米,有时候是一桶说不上名字的油。
所以我说,不是没有进步,而是需要慧眼去发现。乡村振兴不仅现在在路上,以后也会一直在路上,永远在进步,最终达到共同进步。
乡村振兴战略包括: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五个方面。
1、产业振兴:中国农业的生产方式、组织方式、管理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嬗变。
2、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需要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现代农业,呼唤着乡村人才振兴;
3、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体现浓郁的当代特色乡村文化、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气象;
4、生态振兴: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实施农业绿色发展理念;
5、组织振兴:群雁要靠头雁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共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乡村党组织就是主心骨。
从土木结构变为砖瓦结构,砖瓦结构又变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俗称” 楼房 “。再从简单的楼房变成精致的楼房,室内地面由水泥变为瓷砖,窗户由木质变为塑钢。目前,农村住房结构逐渐城镇化,房间功能设置更加接近城市,从烧火做饭变为天然气、电池炉,传统的土炕变成” 席梦思 “,从井水、泉水变成自来水。
国家开展乡村振兴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乡村,农村越来越干净整洁,绿化美化也做得更好,特别是经过美丽乡村或新乡村建设的村落,更是乡村休闲旅游的目的地。以前农村路边没有路灯,还经常停电,但是现在基本上都是有整夜的路灯和监控。
过去农村的道路基本是土路,遇到下雨天便泥泞不堪、坑坑洼洼。现在通村公路已经纵横成网、四通八达,柏油路或水泥路成为乡村普遍的景象,过去的土路已经很少见了。现在很多地方也都有了城乡公交,出行更加便捷高效。即使没有,骑车去城里也很方便,汽车也可畅通无阻。在农村也可以安装宽带、网线,在家中上网也更加方便。
现在的农民很多已经脱离了传统的农业生产,通过其他途径和机会获得财富;即使从事传统农业,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和机械化大生产的政策推行,也有了更多闲暇时间,充分体现出农民慢节奏的惬意生活。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发展也让农民”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安全有了更好的保障。
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相信农村会越来越好!
说一千道一万,乡村的主要产业还是农业,农业就不可能让所有农民都发财致富。只有一条路让乡村振兴,那就是工业社会高度发达,国家靠税收来补贴农业。
乡村振兴是地方政府的业绩,也是漫长的过程,振兴的前提是经济带动,没有好的带路人没有好的项目,那只是刷存在感。不过乡村振兴对国家来说是发展趋势,城市就业大都想逃离,乡村可能是唯一的地方,心安处乃吾乡
没有这样的变化,中国就没有强大,中国真真的强大是在经济建设上科技制造业,服务上的强大。一个大国的强大,没有一好的管理,合理的法制就不是强大,很多人喜欢的西方的强大,就不知道为自己强大为国强大。
这是个大工程,慢慢来,别着急!
魏后凯:
乡村振兴要靠外力推动,但最终应该走内生型乡村振兴之路
魏后凯认为,农村人口的减少是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前提。随着城镇化推进,农村人口将向城镇集中。城镇化对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的增收、推进县域内的基础设施跟公共服务一体化将起到重要作用。
魏后凯提醒说,城镇化对乡村也会带来一些严峻的挑战,如空心化、农村人口老龄化、村庄数量的减少等。他提供了一组数据。按照七普数据,乡村 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是 17.7%,比城市高了 6.9 个百分点。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的比重 23.8%,比城市高了 8.3 个百分点。根据测算,2007 年到 2020 年,全国行政村平均每年减少 6000 个,自然村 1991 年 - 2020 年平均每年减少 4.7 万个。他判断,未来村庄数量还会减少。到 2035、2050 年不可能还有现在这么多村庄,未来的村庄一定要按照人口居住情况,优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
对于城镇化进程中如何推进乡村振兴,魏后凯认为,
第一,乡村振兴要靠外力推动,但最终应该走内生型乡村振兴之路。乡村振兴需要外力推动,应鼓励资本下乡。资本应该跟农村村集体、农民、合作社形成共同体,不能是只有老板赚钱,农民不赚钱,也不能是老板一直赔钱,一定要形成利益共同体。
第二,乡村振兴要靠产业多元化,研究欧美国家发展经验发现,乡村产业会越来越多元化。以前对农村的定义是,农村就是单纯从事农业的地方,但是随着乡村产业多元化,乡村从事农业的人口将越来越少。
第三,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把社会资本撬动起来,单纯靠财政资金是杯水车薪。
第四,把农村现有的资源激活,打通资源变资本、变财富的渠道。现在农村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很多处于闲置的状态,如何激活农村的资源,打通资源变资本、变财富的渠道,非常重要。
慎重看待返乡创业潮 乡村振兴需要人、地、村、业的重构
针对当前的返乡创业潮,刘守英认为,从数据来看,农民现在回流的比例、数量在增加,但这并没有改变城乡关系基本的规律。“很多农民返乡是回到了县城里,并没有回到村子。如果大批农民返村了,将是现代化进程的巨大退步。”
刘守英认为,返乡最重要的是乡村产业的回报。如果乡村的产业没有实现回报,那返乡就是一个伪问题,而且是不可持续的。“现在确实有回村修路、做一些工程的,我们在地方也看到这个空间、那个空间,这个创业基地、那个创业基地,很大一块是靠补贴。如果产业回报出不来,回到乡村以后的人在乡村从事的报酬不能跟城市差不多的话,这个不可持续,只能作为讲故事。”
在刘守英看来,乡村需要人、地、村、业的重构,这一轮的乡村振兴是如何让乡村这个系统重新打通。“乡村要实现人、地、村、业系统的重构,这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搞农村工作的人千万不要浪漫主义,我们搞了几十年的乡村研究,最为担忧的是,农民出去没着落、搞农业报酬低、长年辛劳、对未来麻木看不到头,一些人诗意般地描绘农民是最幸福的,是最令人羡慕的行当,那不是胡扯吗?我觉得这是个良知的问题。” 刘守英说。
乡村振兴?
请允许我对此用 “嗤之以鼻” 这个词语来表示一下嘲讽。
既有有撤村并镇,何来乡村振兴?
不是自相矛盾么?
中国每年消失上百万个村庄你们不知道?
城市化的过程就是乡村消失的过程。
城市化抽走了劳动力,抽走了年轻人,抽走了资金 ,抽走了乡村的一切。
在这种情况下,提乡村振兴,不是自相矛盾么?
如果把乡村振兴理解为农村富裕的话,也只能是先让农民富,农民富了乡村自然富,问题是,现在的乡村还有让农民富裕起来的条件么?
农产品市场早就通过世贸协定让度给了美国农场主,让美国工业化的农业和国内小农经济的农业竞争,国内农产品根本就买不出来价格,在这种情况下,乡村振兴无疑是难上加难。
乡村振兴不要再提 ,城市化进程还在继续,国家刚刚出台了发展县城的战略计划,以后县城是承载人口的主要平台,乡村还会进一步衰落,消亡。
没有必要为此感到遗憾,这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因为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城市化,工业化的过程。
乡村作为居民点没有必要提振兴,应该振兴的是农业!
乡村振兴已经是基本国策了,政策执行自然有个过程,各地情况不同,响应速度不同,也就造成了你的感觉。
再说乡村振兴项目,快则一两年,慢则三五年,没办法周期慢。
从扶贫攻坚一路走过来,我认为乡村振兴在扶贫和共同富裕两大战略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指的是巩固脱贫成果,堵塞返贫通道;启下,指的是减小城乡差距,释放近十亿农民的消费能力和投资需求。
所谓一直在路上,实际上已经如火如荼得开展了,只是大家离基层太远而体会不到。具体不好描述,如果打听一下乡村快递的现状就会理解这一步的艰难和价值。
应
要求,我分享一下感受。
能否取得实质性进步在于两点:利益驱动和领导视野。
首先,乡村振兴的目的是富农。单纯帮农民卖东西是行不通的,通过生鲜和批发渠道很容易实现,但如果产品标准、附加值不提高,就没有溢价,没有溢价就没有利润,利润不够农民或者合作社哪来的积极性?
其次,主管领导的视野是效率的关键。凡事等、靠、要,把有限的投入花在传统媒体,甚至花里胡哨的品牌设计上,是很难实实在在帮到农民的。
谢邀。乡村振兴本来就不是吹糠见米的工程,你看看德国、日本乡村振兴之路就知道了。德国,1947 年启动乡村振兴工程,30 年后,德国乡村才真见成效。日本比德国晚十年搞乡村振兴,也是耗时半个世纪才显成效的。我国国情,没百年奋斗,才可能有德国乡村那种成果。
前几年经常下乡,对口帮扶贫困户的过来人来说说吧。
扶贫时候最重要的事情: 做台账,得抓铁有痕,不管你做没做,台账是必须要整理出来的,也是最重要的,大部分领导可没空也没心思去贫困户或者帮扶对象家里看看,来了,走一圈,看看台账,台账才是判断你帮扶成绩的最重要标准,没有之一。
脱贫这种东西,政府出点钱,农民也出点钱,建个小楼,把楼外面贴点砖,安装好铝合金窗和门,就到位了,一层楼大约 2w 左右,按照两层算,再加把外面装修好,总价大约 5w,装点门面嘛,不寒碜。
其实是有了进步,最起码基础设施都有了,例如路灯,水泥路,垃圾桶这些东西,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没有真的提高我就不知道了。
我自己不需要驻村,更不用住在村里,一般都是上午在单位,吃完午饭休息会,大约 2 点开车去帮扶对象家里,但更多的还是周末去。
我也是农民出身,常见的农活我都会做,插秧,种果树苗木,收割水稻,除草等等等等。帮扶对象干嘛我就干嘛,还不算累。
总体来说,现在的乡村最起码比扶贫之前的要好了不止一个档次。
振兴,首先要有人。没有人,谈何振兴?
去年有一个新闻:
在宁夏有个村庄,仅一户人家居住,叫独家村。其实这片地区有 3 个村庄,共 4000 多的村民,但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村民渐渐搬走,只剩下了马德海一家人。而这个村庄,也成了名副其实的独家村。宁夏西海固的一个村子,360 多人,现在只剩下 4 户人家
人都没了,谈振兴?就有点缘木求鱼了。
现在东北的大规模人口流失,别说农村,就是大中城市的人口都在流失。农村的房子再过 10 年,估计都会是空房,再过二三十年,很多农村可能就会一片凋敝。人没了,谈何振兴?
现在人口都集中到中心城市,所有的资源也都向中心城市聚集。没有资源,如何发展农村?如何振兴?
最可怕的是,越集中的模式,抗战争风险能力越低。战争发生,不需要杀伤多少人,只需要断掉你的电源,城市里的人就无法生存。
电没有了,城市里的饮水如何解决?老百姓上厕所如何解决?一旦中心城市被摧毁,人往哪里疏散?物资供应如何解决?
不用大规模战争,就是一个小小的疫情,东方孟买的物资供应搞成了什么德行?
论高瞻远瞩,还得上毛主席啊!
毛主席 1961 年的那句论断的实践:
人不要都挤在城市里。积极地在农村发展工业,使农民就地变成工人,这就要使农村的生活标准一定不要低于城市……. 每一个公社将来都要有经济中心和高等学校,培养自己的知识分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农村地区人口过多的问题。
摘自《文革史》山区也可以搞大社,多种经营综合发展,开始办小一些也有好处。工资制度青年、妇女都高兴。增加自留地那一套道理都是农村工作部出来的。 一九五五年我就提倡办大社。 全国搞一万五千到两万五千个社,每社五千到六千户,二、三万人一社,相当大了,便于搞工、农、兵、学、商与农、林、牧、副、渔。这一套我看将来有些大城市要分散,二、三万的居民点,什么都会有,乡村就是小城市,哲学家、科学家多半要出在那里。每个大社都将公路修通,修一条宽一点的洋灰路或柏油路,不种树,可以落飞机,就是飞机场。 将来每个省都搞一、 二百架飞机, 每个乡平均两架, 大省自己搞飞机工厂。
…… 全体劳动妇女可以解放。实行工资制度,搞农业工厂,每个男人,每个女人,每个老年,每个青年,都有工资,发给每一个人,和以前分配给家长不同,直接领取工资,青年、妇女非常欢迎,破除了家长制度,破除了资产阶级法权制度。还有一个公的特点,是劳动效率比合作社可以提高。
摘自 1958 年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在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人口会减少。**如果让减少下来的农业人口,都拥到城市里来,使城市人口过分膨胀,那就不好。从现在起,我们就要注意这个问题。要防止这一点,就要使农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的生活水平大致一样,或者还好一些。**有了公社,这个问题就可能得到解决。每个公社将来都要有经济中心,要按照统一计划,大办工业,使农民就地成为工人。公社要有高等学校,培养自己所需要的高级知识分子。做到了这一些,农村的人口就不会再向城市盲目流动。
摘自《毛泽东年谱》
你再问?
乡村是不能振兴的,否则靠压榨农业和农民来为工业和城市积累发展基金的国策就无法维持了。
就如同,工人的工资不是提不上去,而是不能提上去,否则提高利润率以扩大再生产的模式就会破产。
所以,乡村振兴注定永远只能喊一喊而已,谁要是真敢去做,你看国家会不会腰斩了他。
我读书的时候是东北振兴,现在怎么样了?
有一次 8 点多要求在单位加班看优秀扶贫干部的新闻直播,大冷的天,我满怀期待,以为是焦裕禄似的好领导,结果,结果,有一个扶贫干部扶贫的方式先抓 d 建…… 抓 d 建……,然后,然后就没了,没有修路,没有产业,没有教育,就是 d 建……
为什么说,乡村振兴是历朝历代政权合法性的必然要求?
“乡村振兴” 战略这两年大量出现在媒体宣传上,并不是单单适应新时代发展孕育而生的新概念,也不是什么无本之木的假大空,而是历朝历代社会治理的本质要求。我们可以从三个相互联系的层面来理解。
传统历史意义上的乡村振兴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更是一个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这一点在过去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体系下尤为突出。务农人口的基本盘牢不牢固,农民是否被束缚在土地上安心从事农业生产,是否垄断了主流意识形态的解释权,就是这个政权稳定,社会安定的最大影响因素。所以历朝历代的统治阶级无一例外,从商鞅废井田,开阡陌,从孙文平均地权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必须解决最小单位的农业人口对于土地的生产积极性问题。这不仅是满足耕者有其田的朴素追求,更重要的是维持社会稳定的政治基础。
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这件事会如此突出呢?因为中央集权型政权的法理性在于权威正当。儒教千年浸润的天命理念,往往会树立一个理想化的统治者,以此奠定中央政府的权威不容置疑,作为稳定各地的基础。这也决定了当生产生活环境恶化时,老百姓会把希望寄托于政府由上而下的作为,为民服务,一旦矛盾激化,理想化身破碎,往往都是激进的破旧立新,而不是主动寻求温和改良。
所以对于政权周期性最大的矛盾从来不是外部因素,而是内部因素,在这内部因素的主要方面,即脱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在传统农业社会,这个脱产人口就是脱离土地的农民,这些流民的诉求成为王朝兴衰的决定性因素。正如教员的 “人民战争” 对于蒋介石的 “地方军阀整合” 的胜利一样,老百姓一旦失去信心,往往选择更为彻底和激进的行为,打破一个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由此可见,这是我们这个人口大国的传统政治特性。
市场经济意义上的乡村振兴
1978 以后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创造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代,彻底改变了我们的传统经济基础。经济上的融入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思潮下的企业成长,催生了大量的用工需求,将大量农民从束缚他们的土地上剥离出来,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这其实带来两个结果。其一,经过长期的个人奋斗融入城市,成为依靠固定薪酬生活的小资产阶级;其二,未融入城市,打零工,灵活就业,辗转在城乡之间。无论哪一种情况,一方面,无疑增加了工薪阶层的数量。另一方面,脱产人数大大增加。
当然,在新自由主义派的眼中,这是市场自由竞争的结果,农民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环境,收入水平选择自主融入城市工业经济,农业也应该由承包商整合兼并,形成规模效应,提高经济效益,看似是一个两全其美的结果,符合他们心目中的乡村振兴。
现实中的危与机
部分经济学家眼中的自由 “乡村振兴”,必须且只能建立在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之上。现实情况是,一旦经济增速下滑,中美脱钩,进入衰退,生产过剩,失业人口大增,传统市场经济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叠加我国的政治传统 (即集权式的大家长式管理),回不到乡村的现代版 “流民”,可能引发不可估量的社会治理风险。
发展新时代下的乡村振兴,就是要发挥好农村的社会缓冲器作用,一个划时代的成就将呼之欲出。通过全域旅游实现农业的服务业化,借助电商下乡大幅提高亩产效能,坚决不搞 “羊吃人” 运动,以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民与土地捆绑在一起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从而提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抵御防范重大社会风险的能力。这也是很多人不理解的,甚至将其污名化为 “发展乡村小农经济” 的真实原因。
只不过这一次,乡村振兴不再仅仅是对中国社会治理传统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次伟大尝试,也不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次伟大探索,更是对历史周期律的一次重大挑战。
这么大的事,哪那么容易看到进步呢?耐心等待吧。
作为一名乡村振兴打击者表示,我们干的活就是不让乡村振兴的!
因为资本下乡不是资本有善心,而是农村有着更为廉价的土地资源!
但是现在自然资源部 (原国土资源部) 越来越收紧政策,大棚房,非农化,非粮化,操作的空间越来越小,光靠修地球能有多少产出?
进步是有的,只是需要分阶段、分地区、分领域逐步推进。
第一、可能题主所参考的乡村,其资源分配优先级较低。由于行政资源是从上往下递减,当渗透到乡村时,资源自然就少很多了,而且这些资源需要向最贫困地区倾斜,比如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是集中资源帮助最贫困乡村变化的例证。可能题主参照的乡村并不算特别穷,所以资源分配优先级靠后,但厕所革命、生活污水管理这些实实在在地普惠乡村。
第二、可能题主所参考的乡村,难以被改变。在一些偏远,交通不便的乡村,资源投入的性价比过低,才有了异地搬迁扶贫这一脱贫手段。乡村自身的自然资源,环境特点,文化氛围,人口特征等都影响着乡村振兴的实施方式,每一点都可以成为阻碍推进进程的原因,所以乡村振兴是很不容易的。
第三、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内部造血,但这往往是最难的。振兴需要产业造血,但产业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收入保障、用才环境、生活环境等配套。没有这些配套,人才不来,产业不兴,就没有资金,就没法改善人才所需的配套,形成负循环。而链条涉及的领域很多,加上中国乡村数量大,处处都需要钱,这决定着乡村振兴难以一蹴而就。
十四五规划、政府工作报告和民生实事中都把乡村振兴定为重要任务,2021 年国家专门出台了实行《乡村振兴促进法》,这些都说明国家的重视。如果想知道乡村振兴是否在落实,应该看看政府文件中所说的具体任务是否在推进,只靠感性并不准确。
一帮号称驻村扶贫的,连主要任务是什么都没搞明白。
回去翻翻下乡时候组织部发的任务文件,第一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配套行动二个,一个是扫黑除恶,一个是打击微腐败。
风清则气正,名正则言顺。农民不缺乏发展的内发动力,需要的是一个可发展的环境。
村名自治这个经,有唱好的。但大部分都是唱歪了,不打击歪嘴和尚怎么说发展。
如果说乡村振兴,那么本人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的应该最有发言权。
因为我的研究生课题就是在做乡村振兴,主要是干什么呢?
看过电视剧山海情吗?里面有一个教当地村民种蘑菇脱贫的教授,凌一农。
我的研究生导师大概就是做的这个事情。
我当时来之前想的很好,我和老师教授农民们种植技术,农民们笑呵呵,款待我们喝酒吃猪牛羊什么的。
但是现实压根不是这么回事!
我们是和当地政府合作,搞扶贫项目。文件和协约写的很高大上,但是实际上会碰到很多问题。然我疑问我们究竟能不能帮到人家。
农村的劳动力太稀缺了,绝大多数都是老人和小孩,青壮年都去城里去打工了,请问你教谁这个技术?
其次是 gl 主义和形式主义还是有的,我问当地农业局的人说种植资源圃能不能挖一些材料,人家说不行,因为不好看,领导要来检查。
我????????
那你其他地方也得种的很好啊?
并不是哦。懂的人太少了,植物长得很差劲。我们把全国采的野生样品全种到人家那里了,结果就没发几颗。
还是自己种吧以后。
你知道为什么一百个村子搞乡村振兴九十九个都选择搞旅游嘛?
因为带村民勒紧裤腰带咬牙搞工农的,产品要是卖不出去赚不到钱,村民是会半夜拿锄头去敲你门的。
搞旅游就不一样了,就算都是赔钱,改造过程村民开心领工钱,改造好了的村居环境民房也不亏,村民开开心心就接手了。
这两年出差调研到过的所谓乡村振兴示范村,千篇一律都是搞旅游,就算有特色产业也要搞个旅游。介绍起来都有模有样,营收情况嘛,没见过一个敢吱声的。
都搁这以工代振,又怎么能真正振兴乡村呢。
不能只看说了什么,要看做了什么,事实上乡村振兴能做的事情并不多。
“既要,又要,还要” 的调式是用来说的,我们可以在会议、文件上说 “既要加大重点项目的投入快速增加,也要确保非重点不降低”。
但实际情况是,资源有限,做大重点培育对象是中心任务,此时下面要五毛,上边给一块。非重点怎么办呢?可能连本该拿的五毛钱都拿不到,这才是现实情况。
《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
二、科学把握功能定位,分类引导县城发展方向
(四)加快发展大城市周边县城。支持位于城市群和都市圈范围内的县城融入邻近大城市建设发展,主动承接人口、产业、功能特别是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过度集中的公共服务资源疏解转移,强化快速交通连接,发展成为与邻近大城市通勤便捷、功能互补、产业配套的卫星县城。
(五)积极培育专业功能县城。支持具有资源、交通等优势的县城发挥专业特长,培育发展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强化产业平台支撑,提高就业吸纳能力,发展成为先进制造、商贸流通、文化旅游等专业功能县城。支持边境县城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公共服务和边境贸易等功能,提升人口集聚能力和守边固边能力。
(六)合理发展农产品主产区县城。推动位于农产品主产区内的县城集聚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做优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更多吸纳县域内农业转移人口,为有效服务 “三农”、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支撑。
(七)有序发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推动位于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的县城逐步有序承接生态地区超载人口转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发展适宜产业和清洁能源,为保护修复生态环境、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提供支撑。
(八)引导人口流失县城转型发展。结合城镇发展变化态势,推动人口流失县城严控城镇建设用地增量、盘活存量,促进人口和公共服务资源适度集中,加强民生保障和救助扶助,有序引导人口向邻近的经济发展优势区域转移,支持有条件的资源枯竭县城培育接续替代产业。
国家意见将县城分为了五类,大致可理解为 “市郊县”“专业县”“农业县”“生态县”“衰退县”。意见对农业县城、生态县城、衰退县城的要求都是逐渐集中,有条件甚至要考虑向周边转移人口。大批县城都姑且面临集中甚至转移的命运,级别更低的乡村还能奢望振兴?
而且以上内容是有事实支撑的:根据一些县公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细部来看,广大中西部非县城老龄化数据已经非常难看,搁隔壁小日本,类似老龄化数字能算 “国难”。
**政策只能分配资源,不能创造资源。**乡村振兴需要分配资源的地方太多,结果就是大多数地区分不到够用的资源。
大多数乡村地区,搞搞扶贫确保生活有兜底,推动建设让偏远山区对接现代化,给老人每月发个百八十块之类的事情是可行的,因为这些投入有边界,财政负担得起。
要搞产业振兴,大多数乡村缺乏区位优势(如果真有优势,早就有人投资办企业了),只能靠政策和砸钱。农村地域辽阔,需要砸的钱犹如无底洞,很多缺乏区位优势,既没有年轻劳动力也没有消费市场地方,就算搞起来产业,缺乏政策和财政支持也难以为继。
到最后,大多数没有特别的区位优势,也没钱可砸的地区,只能搞特色农业和旅游业。
这类产业同质性太强,比如我家这边有几十个村都说自己养殖了吃中草药的土鸡,都搞周末农家乐钓鱼煲土鸡汤,消费者基本局限于本市县,能卖到周边市县都属于热门产品,根本提供不了多少就业岗位。
归根到底,人口向城镇聚集的趋势是不会变的(所谓的 “逆城市化”是去往基础完善环境良好的大中城市郊区,而非返回农村);资源有限的前提下,也无法给予农村振兴所需的资源;缺乏区位优势的乡村 “一窝蜂” 上马产业大同小异,结果乡村振兴就只能永远在路上,年轻人只会越来越少,乡村只能越来越老。
或许,这件事情错的不是政策,错的是世界。
坐标渝东北小县城,前一阵子邻居有个白事,打电话叫我回去帮忙,我回去一看基本全是老头老太太,五十岁以下的人都很少,指望这些人能乡村振兴?
题主这就是方向理解错了,越努力越拧巴。
你以为的乡村振兴:
建设现代化农村,农林牧副渔的全面集约化、机械化作业,依托自然资源与地理优势,合理发展乡村产业,在物流基础上适配周围产业状况自适应建立村镇的小规模第二产业,带动农村就业,促进人口回流,形成农村经济循环体与城市互补,逐渐引导逆城市化趋势。
实际上的是乡村维稳:
避免农村衰败,力求在农村消亡的过程中保障农业稳定与农村留守人口的治安问题,防范黑社会与非法宗教组织在农村滋生;尽力盘活农村储蓄;加强与城市经济体的链接,从经济上、人口上保障经济周期的低潮期有足够大的缓冲空间,避免过快的城市化进程。
简单来说就是,剥削惯了,给点小恩小惠就要你感恩戴德,干点人事吧。 花上万亿搞基建眼睛都不眨一下。 花点钱收购农民粮食,扣的跟啥一样。 就这还共同富裕。 讲出去也不怕脸红。
郑州大水,附近多少遭殃的,房子被淹的不在少数,谁管过农村的,都关注城市,最后补贴,一说十几亿!能到手一亩地,几十块,够吃炖面条,够大人们吃饭嘛?而且申请到手容易嘛?
因为管乡村振兴的,喊乡村振兴的,不是利益相关方。
因为有些人喜欢玩挂羊头卖狗肉的文字游戏,就像如果你想翻寡妇的墙头,你平日里就要大喊礼义廉耻一样。这么多年干打雷不下雨,已经足够表明,你知道他知道你知道,他知道你知道他知道你知道,然而他并不怕你知道他知道你知道,全国都繳了械,可以任意坐庄参赛了。既然如此,躺平可能是一种对抗的选择吧,就像甘地的不合作运动。
各地差异太大,需要因地制宜。活细就得靠慢工。
眼光放长,可能要好几个五年计划,一两代人,才能完成发展。
毕竟县域经济完成腾飞,中国就是发达国家了。
发展中国家是 Developing Country,发达国家是 Developed Country。
![](data:image/svg+xml;utf8,)
希望县域经济体能有更多的人才,去建设,添砖加瓦啊。
越来越多的 985、211 高校硕博生选择去小县城发展,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喊一喊口号安抚一下利益受损的农民兄弟
江苏一镇人大主席与人妻通奸被抓
4 月 19 日,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青伊湖镇人大主席左某与下属居委会女干部通奸现场被抓的消息被大量转发,引发关注。
举报人张某称,其妻是青伊湖镇的一名居委会干部。2022 年 4 月,他怀疑妻子与青伊湖镇人大主席左某有染,并根据微信聊天记录判断出两人存在不正当关系。4 月 14 日,妻子告诉张某晚上不回家。当晚 8 点,张某驾车至青伊湖发现妻子与左某在一起,随后张某尾随两人至青伊湖农场,发现左某与妻子在车内发生性关系。拍照留下相关证据后,张某驾车将两人带至沭阳县纪检部门,并在途中向青伊湖镇党委书记汇报了相关情况。
沭阳县政府官方信息显示,左某主持镇人大工作的同时,还负责当地招商引资、财税、金融、保险、国有资产管理等工作;分管经济发展局、生态环境和建设局、国土所,联系农商行、粮所。
何止乡村振兴。
这几年闹的大小政策,哪一个真正惠民利民了?
全 tm 形式主义
乡村振兴的逻辑本身有问题。
就拿最基础的产业振兴来说,基本标杆都是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特色农业,主要指高附加值农作物,瓜果蔬菜,中草药,包括部分经济作物。实际上农村也只有靠这个。
问题是我国人多地少的现状无法改变。我国本身耕地有限,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的存在和粮食安全的要求决定了绝大部分耕地必须要用来种植主要粮食作物。如此一来大面积的种植特色农产品本身就不太现实。十家的地只有一家能种水果本身也不可能让十家人都富起来。
同时呢,我国的消费能力也制约了农村产业发展。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产品本身属于改善型消费了,理论上说十四亿人吃车厘子能起码让一个地区都富裕起来,问题是能大量消费车厘子的可能还不到百分之一,于是产业上限也就下降了百分之一。另一方面,十四亿人用来消费农产品的总额也是固定的,全国农村一股脑去搞,最后只能是一地鸡毛大量挤出淘汰破产。
产业发展起不来,其他的都是无本之木,没什么好说的。至于想让农村大规模发展工业或者旅游业,懂得都懂。
今年 4 月末,镇里说让我任某村支书。
村里情况,和我面临的问题,都不说。就说说这两个月我的工作和感想吧。
乡村振兴?振兴个毛。
1. 村里大部分时间被镇上各种工作占满了。我来的这两个月,县里巡查组查了,县里组织部查党建,县里副县长来查 “四个全域”,市里来入村调研,省里督导组来看看。每一个都得提前两三天准备资料,打扫卫生,然后随时准备战斗不能远走。你哪有时间振兴?
2. 各个口各种资料。包括核酸检测台账,三农秋收统计表,安全生产责任状,化肥发放台账,合作医疗补交费用,四个全域照片报表,专题明珠生活会记录。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都得写。
3. 日常核酸检测。我把这工作单独拿出来,就是因为太浪费时间了。每周两次采集,我们需要的工作: 提前一天按照名单核对每个人的行踪,以便第二天检测的时候更快出数据,县里排名好看。检测当天一上午,下午还要对未检测名单再次打电话督促。这意味着一周七天,光检测这一项工作,就要占据 1.5 天✘2=**3 天,3 天!!3 天!!!**非常耗费精力!这里我感谢某新闻批评邯郸市防疫过度!真特么过度!
4. 不再说村里各种人的短视和装逼行为了。跟上面三个比,这都不是事。
综上所述,村里时间已经被无穷无尽的报表和检查占满了。根本没时间好好琢磨这个村该咋振兴。
干实事不行,喊口号第一,乡村振兴,听听而已,千万别当真,喊这个口号的人,也根本没打算振兴,因为振兴乡村从投入产出比上衡量非常不合算,城市还振兴不了呢,那有功夫振兴乡村,乡村的未来大概率大趋势相比城市来说是一天天凋敝。所谓振兴乡村也就是硬化一下路面,把厕所改造成水冲厕所,仅此而已。
振兴乡村靠运动肯定不行,只能靠市场顺其自然,振兴乡村运动中搞的精准扶贫。听着很细致,很有效。在特定自然环境中,某企业扶持网红农产品,确实有点效果。但优质农业投资销售,本应是市场行为,被当作精准扶贫成果。产业扶贫,也应当依靠市场而不是政府,背离市场规律最终一定失败。异地搬迁,山上搬到山下,房子外表漂亮,可无处就业,生活不便,大量空置。更理想化的是,精准扶到个人,靠对口扶贫单位的接济,这怎么能长久?!振兴乡村如果只靠政府而不靠市场,终究是昙花一现。
我农村人,我现在觉得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大规模机械化铺不开……
资本主义国家有着数百年的土地兼并历史,农村基本上只剩下少部分拥有大量土地的人和他们的雇员,他们可以很轻松地给自己的几百亩几千亩平原田地开展机械化作业。播种就拉几台联合播种机开过去,浇水就用喷头喷灌,打农药用大型机械,收获就联合收割机开过去,完了。
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通过集体化的方式构建农业机械化,早在斯大林时期就有常驻公社的农机操作员,可以为公社的农田进行各种机械化操作。
而中国的问题在于,农民太多,耕地太少,而且没有联合。
我家里农村,老人家基本上就只有几亩地,全是小农经济的人力照料,撒尿都得撒在尿桶里面当菜地的肥料,机械化?收割机?喷灌?
你就这么点地方我都不知道收割机够不够转弯的,怎么机械化?
现在农村尴尬的问题在于,你想靠种粮大户去拉机械化能力,但是种粮大户本身能力是有限的,而且不可能还是散户阶段突然出现一堆种粮大户,土地兼并总得有个过程不是。
然而,出于一些政治上的因素,大力搞集体经济也变得不那么可能,小岗村现在开始了集体化道路的改革,争取脱贫致富。但是中国的耕地分布也决定了集体化的作用依然有限,农业人口下不去,这么点耕地依然效用有限。
问题就在下不去,怎么下去?土地兼并让农民破产进入城市打工重复三十年前老路?
我目前想不出有什么好方法解决,也许有人可以,但是我确实不大行。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城镇化水平要高。这两者之间,是先有后者,才有前者。
乡村振兴战略是大大在 2017 年正式提出的,根据 2021 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 90199 万人,占 63.89%; 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 50979 万人,占 36.11%。根据联合国《世界城镇化展望》(2018 修订版)》,2018 年,全球城镇化率达到 55.3%,世界发达地区的城镇化率为 78.7% 。
从经济占比来说,2017 年第一产业增加值 62100 亿元,比上年增长 4.0%,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 7.6%;2021 年第一产业增加值 83086 亿元,比上年增长 7.1%,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 7.3%。在世界发达国家中,2020 年美国第一产业占比只有 1%;日本占比 1.2%;韩国占比 1.9%;德国 0.87%;英国 0.52%;法国 1.68%。(数据不精确,仅作为参考)
从以上两组宏观数据来看,我国要迈进发达国家,农村人口比例会继续减少,第一产业的占比还会降低,总而言之,二三产业要更加发达,支撑更多的城镇人口,反过来再反哺农业和农村。
至于乡村振兴一直在路上,为啥没感觉,这也是分区域,分先后,也需要时间。比如大城市周边的农村,那日子当然安逸,而四川大巴山老家的农村,除了房子是打工人新修的,其他变化是真的小。
说说我身边的事
好几年前我们村要用地建厂,用了一户人家的地,公司给了补偿,不知道有多少万,反正少说几十,多的可能百万(我们这些人没有资格知道具体数字,地的主人估计也不知道),但是那户人家只得了几千。
后来地主人不服,去理论,然后就被打了。打人的是派出所所长养的一群打手,为啥知道呢,他们经常一起出去吃饭喝酒,大家都知道。
打得不算太重,起码没有死人,只是住院,所以没有形成大新闻。
然后我们村集体去市里静坐,后来说是给处理,最后地的主人好像多得了几千还是万把块,反正大头是不要想了。
处理了人没有呢?不知道,没有后续,没有消息
不过后果还是有的,我们村换届选举了。
前两年,也没啥通知,也没啥说明,夜里把很多老房子推倒了,我外婆一觉醒来(为了方便我们就近照顾,睡在大舅家里),家没了
然后建水泥路
去年村口出现了两张布告栏,说要建广场亭子什么的,那些推掉的房子都是用来建设的
说好去年九月完工,现在呢,没有下文
你不能说他们没有做,只是水泥铺到一半,没动静了,剩下的地还是泥地,草都长起来了,走也不好走
那两张规划图上的七八项内容,一个都没有完工
我们反正躺平了,乡村振兴,振兴谁了?振兴领导去了
20 世纪,“乡村振兴”(因为背景不同、环境不同,只能用引号代替)也发展过一段时间,事例有希望能抛砖引玉其他朋友来回答;21 世纪,乡村振兴是一条新路子,自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去摸索→实践→总结→实践→总结,如此循环,过程中肯定会有失败的,但是也会有成功的,但是这条路子是对的,毫无疑问。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的前提是;
(1)要严厉打击乡村的地痞 流氓 村霸 宗教疯子 宗族势力。没有稳定的治安,乡村不会振兴。
(2)恢复曾经的公社生产队,让做农的有组织支撑,有社会分工,有规模经济,零散的农人不再受歧视压迫。
只输血 ,不造血,根本上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还有一个就是乡村留不住年轻人,缺少活力,你说怎么能进步呢?
五千年来,乡村基本年年有人才,懂得事物发展规律的人每年都有,然而五千年没啥进步,为啥,劣币驱逐良币的微观环境而已。
其实乡村振兴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放开农村宅基地买卖,允许城里人去农村盖房子居住。只有乡村有人了,特别是有富人和年轻人了,他才可能振兴。你不让人去农村住,他怎么开展乡村振兴。感觉我们国家乡村振兴只是口号,实际行动却是背道而驰的,
你一边把农村的有钱人赶出农村,搞城市化,然后还不允许城市人去农村实现逆城市化,最后农村都没人了,只剩老弱病残,他怎么搞乡村振兴。
你扶贫时候填表吗?表填得好,是不是数据就好了?那乡村振兴你跳出填表?填!
村里都没年轻人了,靠啥振兴?
建个豪华村委会,搞几百米廉价灯光秀没有用的。
我老家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沙县小吃的沙县的一个乡,全称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郑湖乡郑湖村,一个地级市乡镇,你一定觉得是一个不错的地方,而这个地方真实的情况是,两条进城的山路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的,这几年新农村喊得山响,成果是把几十年前的山村老路硬化了一下,弯还是那个弯,坡还是那个坡,稍大点的货车不敢进村,时不时有坠山或卡弯的事故,两条进城公路不到 40 公里,班车需要走一个多小时,如果把你空投在路上,你一定以为是与现代文明绝缘的大凉山里与世隔绝的大山。当然还得是过去的大凉山,现在的大凉山并不如此。
今年好几次京东给我妈买牛奶,然后都告诉我要自己到邮政局提货,我上一次京东购物需要邮政自提要追溯到 10 年前新疆阿勒泰的萨尔布拉克镇上,这真讽刺,作为东部沿海省份,有如此优越感的地方居然无法享受京东的便捷。我向京东客服放映情况,回复他们打站点了解解决。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今天我才知道,由于我们乡太偏远,京东已经放弃了,如果你有兴趣翻翻地图,看看萨尔布拉克在什么位置。
90 年代有句名言:要想富,先修路,大路大富,小路小富。看来政策到我们乡的速度远远落后于边疆地区。
乡村振兴,国家可以做很多事情,水路电网人居环境,都能改善,但是乡村居民收入这点,国家没法直接塞钱。所以很多人觉得乡村路宽了,环境好了,可是乡村居民收入还是那样,想赚钱,还得出去打工,离开家乡。说产业兴旺,什么产业,哪个老板,傻了吗把工厂建在乡村?哪怕在县城工业园区,也比在乡村好。
当然,也有一些产业适合建在乡村,那就是农产品初加工。可是,你们村,你们镇,有值得深加工的农产品吗?就以河南为例,普遍种植粮食,收获后直接入库归仓,米面粮油,不适合乡村来加工销售。
想提高农民收入,除了打工,还有土地经营收入,不种粮食了,粮食不值钱,种点值钱的东西。这几乎是唯一出路,但是这时候就面临销售难题。卖不掉,农民折腾两年就放弃了。
所以乡村振兴,应该是挖掘当地高附加值农产品,帮助农民进行初加工,然后销售。这样才能让农民赚到钱。
这个问题确实涉及范围太广了,盲人摸象。我说说我摸到的这个脚趾的感觉哈,我感觉是基层领导都在演,没人是真的想搞一个彻底的、科学的振兴,这个见效太慢了,还没干完就调走了,不如来点立竿见影的,铺条水泥路、粉刷一下墙什么的。至于产业、人才什么的那些他们不懂,也不想懂。
还有就是各自做各自的,今年县里给笔钱修了路、明年局里给笔钱要修雨水管网、后年来笔专项资金又要高振兴。嘿嘿,第一年拆了各家门前自己种的菜、树,铺了宽阔的马路;第二年拆了第一年的路挖开埋管网,然后再铺好路;第三年挖开第二的路又给栽上了树。反正倒是都完成了任务,也有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
要回答这个问题,对农村的历史变革进行深入考查比侃侃而谈更重要!
我们也不能凭一地一村来概括政策得失,必须考虑到中国各村的实际村情。
比如我现在手头就有一本关于农村调查的书,是董江爱的《三晋政治:公共财产治理中的村民参与》。她实地走访调查了山西四个乡村,也发现了各地的发展情况和政策落实情况差异非常大。
(以下内容都来自于这本书)
A 村,壶关县西庄行政村中的一个自然村,民国初期土地集中现象就比较严重了,而且产业单一,村民基本上只务农。抗日战争时期 A 村属于日占 “维持区”,夹在日军、公道会(国民党)和共产党三方势力之中。平时要听日本人的话,牺盟会来了就听共产党,公道团来了听国民党。
谁来了听谁的,骗得各方都高兴,不要来村里找麻烦。
国民党阎锡山此前实行过村制,日占后 A 村又恢复了以自然村为单位的治理,也就是 “村民选出来家境富裕的有能力处理复杂局面的人”,但这种乱世下,选举出来的村长会很快被害,最后逼得富人花钱雇穷人当村长也没有人愿意当。在迫不得已的危急关头,村民们第一次用民主的方法选出了陈天兴来当这个冤大头。
这位村长不久就因为与共产党组织有来往,被日本人抓去喂了狗,被狗吃得只剩下了头,家里人就为他糊了个纸身子埋葬了。
当然,无论情况多么危险,富人们都把全村人的平安当成 “不可推卸的责任” 来对待,用尽一切办法维持住这种 “三方势力” 的平衡。
在共产党的努力下,尤其是 “二五减租” 之后,包括 1942 年春天的借粮、减租、清债、反霸等运动,又在抗战后废文约限高利贷,这才基本改变了 A 村紧张的阶级关系。
1945 年,党在阎锡山原有的三级政权机构的基础上,重新划定全县行政区划,重设区长和村长。1946 年 10 月正式开始土改,分 “思想沟通和诉苦”、“划阶级、斗地主和收财产”、“土地分配与张榜” 四个阶段进行。从 1947 年二三月份开始,也就是土地分配的斗争结束后,要求立即进入 “清查和思想教育阶段”,政府下派的土改工作队(作者特地补充政治主任是一区区长的哥哥),他们还组织了 A 村最贫穷的三个人成立农协会,又开始划分阶级,在本来已经明确的 3 户地主和 3 户富农的基础上,揪斗扩大到十余户。
1948 年年底,开展了对土改的纠偏工作。
1953 年,成立互助组。一开始,多数农户是不愿加入的。
农户之间在农忙期间以劳动记工的方式合作,每个劳动日 10 分,10 天一结算,参加互助组的群众积极性很高,到年底比单干户的粮食产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农闲时期,互助组也会联合群众搞副业。
于是,实践证明,互助组收益很高,群众入社积极性也就高了。A 村于 1956 年年初合并了三个初级社,即以财产入股的初级社转变为财产公有的高级社。村级领导由上面下派的工作组指定,这时期工作组积极听取群众意见,并经常根据群众反映的问题更换村干部。
高级社的农业管理生产方案被随后到来的 “大炼钢铁” 打断了,社员被集中到十几里以外的西庄村,而村里只留下了老人和小孩。在 “大炼钢” 的号召下,社员们拼命硬干,一般人请假是批不下来的。
有一家夫妻都去了西庄,两个孩子在家里都病了,发高烧,有人捎信给他们,他们连续两次请假都得不到批准,致使两个孩子都病死在家里。
为了吃上猪肉的一件小事,陈建华老人记了一辈子。
许多农民一辈子没有吃过猪肉,特别想知道猪肉是什么味道,为了品尝猪肉的味道,他联各四户人家集资买了半斤猪肉(每斤 0.45 元),做好后根本咬不动,有的说是炒老啦,有的说是肉切反啦,最终大家还是没有弄清猪肉到底是什么味道。
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农民自留地、家庭副业、农村小商小贩等全部取消。粮食产量减少,农副产品供应紧张,
1959 年 7 月,壶关县开始了调整工作。1961 年 6 月继续调整,自然村从 659 个增加到 1009 个,同时人民公社逐步确立了以生产小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 管理体制,取消食堂,允许自留地和家庭副业,加强了农业生产。1962 年,县委再接再励,继续改革,又完善一批制度,同时推行了三包一奖的生产责任制,促进了农业正常发展。
书中通过对 A 村人民公社制度如何运行有详细的论述,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总之概括起来就是 “严格,科学,量化,民主,公开,透明,按劳分配”,但是 “农业管理成本太高,生产力水平低,生产效果很差”,说人话就是,管用但太复杂,人民公社在农业发展水平低下的 A 村没有达到预期应该达到的效果,连社员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都成问题。极高的劳动强度和极严的制度规定,仍然没有换来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当然,虽然说人民公社制度是非常严格,但是社员和干部实在饿急了也会背地里还是做一些 “化公为私” 的小事。
一位老奶奶告诉我,女人干活时爱说爱笑,总是唧唧喳喳,非常热闹,但在扯玉米时,整个劳动场所鸦雀无声,各个都在偷吃嫩玉米,乘人不注意,啃上一大口,然后闭上嘴慢慢地嚼…… 农民不仅吃不饱,还要饿死人。
作者还调查到,A 村村干部偷吃也是 “集体作业”,也全都“保秘” 不敢说。也不知是在这种带头偷吃风气的影响下,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干部和群众在当时的特殊年代反而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矛盾记录下来。
从 1958 年到 1961 年,A 村粮食人均从 282 斤下降到 236 斤,其实也有大饥荒的因素在吧。
1979 年,村干部内部发生矛盾,第一次启动了党内民主选举来产生党支部成员。
宋留富当任党支部书记后,A 村经济面貌焕然一新,人均年收入从 1979 年的 56 元增加到 1989 年的 608 元,A 村的副业蓬勃发展起来。这样,主管副业的陈忠孝由众人推举成了新一任书记,宋也升迁了。
陈加强了党组织建设,不断把优秀党员输送到 A 村集团有限公司的重要管理岗上,企业经济建设速度和管理水平都有提升。1996 年,党员人数增加,为了更好发挥党组织作用,A 村成立了党总支。
1999 年,A 村撤党总支设村级党委,党委下设 8 个党支部。但是,党委并不包揽一切。同年,村民选举产生村委会,由于村民对村委会的工作很满意,村委会的人员安排比较固定,多次换届选举村民都没有参与竞选。2000 年,A 村经济开发区成立,村党委担任开发区党委。陈带领党委严守 “三条君子协定”,概括就是:一要团结,集体决定,集体的钱一分不动,要廉洁;二是一心为公;三是开拓创新,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求发展。
“以党建促进企业发展”“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正是 A 村企业发展起来的法宝。
有一件事必须提一下,A 村的村民代表会议选举一直比较冷,村民对代表的工作很不热心,有的人被选上代表还想辞职。
而 1996 年代表选举却相当热闹,原来呀,陈 1991 年在大会上承诺,如果到 1995 年村集体生产总值达到 1500 万元,就带领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到南方旅游。结果,说话算数,1996 年还真的带干部们去了河南、江苏等地明星村实地考查去了,也去了一些大城市,村民们大开眼界。2006 年 3 月,村集体包机,党员和代表们去了香港、澳门等地旅游,回来之后呀,村民和代表们更加积极投入到村民代表的换届选举中了!
接下来,本书重点记叙了 A 村逆风翻盘的传奇故事。
1979 牟,A 村集体外借粮食 20 多万斤,债务达 6 万元,全村已经几十年没盖过新房,没砌过窑洞了。79 年的冬天,饥寒交迫的 4 户人准备迁移,村干部闻讯后赶忙来劝。他们也不愿离开祖祖辈辈生存过的土地啊!只要集体能给他们借点粮食,他们就答应留下来。干部们也没有办法,为了让村民过年能吃上白面,他们借粮都借到几十里以外的村子了……
村民也都出来为他们送行,哭声一片,情景十分凄惨…… 宋留富在家没敢出来,村主任满眼泪水,默默地送走这些人家……
那天晚上,支部会议格外沉重,宋把主题定为吃饭问题,大家也都明白是什么原因。随后,一个又一个党员开始自我批评,反思与检讨出了不少错误。这时,一个支委不知从哪里听说了小岗村已经分田的小道消息,村主任建议也这么干,责任主任自己一人担。支委们一致要求有难同担,会议决定了把离村远又贫瘠的 400 亩地先下放到户,定下规则:
3 口以下家庭分 1 亩,4 口以上的家庭分 1.5 亩。
土地下放的政策惊动了县政府,很快主任和书记又无罪释放,壶关县根据上级要求和实际情况,开始尝试各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到 1981 年底,除了优质的一类田,A 村其余不利于管理和机械化的田全部完成下放,甩了包袱又实现了粮食增产,解决了吃饭问题。1982 年,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全部下放,生产资料低价卖给农户,农民开始有生产和择业的自由,私人工商业也发展起来,标志着 A 村的人民公社正式解体。
接下来,A 村在村集体没有一分钱收入的情况下,开始鼓励村民自建砖窑自己盖房,摆脱对集体的依赖,还对危房进行了改造,村民们终于有了安全的住房,人均年收入翻倍增长。
后来,村干部动用各种关系,贷款 5000 又集资 5000 为村集体兴建砖厂筹款,又搞来两台制砖机,利用一个国营水泥厂废弃烟囱(专家调查后认为理论上可以用,但从来没人实践过),开始了轰轰烈烈的 “工业革命”。
村干部带领全体村民挖通了村子到烟囱的通道,工程并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点火实验了。
在点火实验的时候,绝大多数村民都在现场,个个精神紧张,整个现场静悄悄的,砖厂的火点着后,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不远处的废弃烟囱。在烟囱里冒出烟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异口同声地喊出来了 “冒烟了” 这几个字,高兴地跳跃着,欢呼着、喜悦的泪水夺眶而出……
但是第一窑砖烧制失败了。陈忠孝并不甘心,他组织人到长治建材厂学习技术,终于第二窑砖成功了!凭借第一年获利 13.5 万元的好成绩,村里意识到了陈和工业的重要性,增设一名副业干部,由陈当任。
A 村大力发展副业振兴集体经济,同时对社员零星副业收取少量管理费,至 1983 年,村集体工副业收入达 64 万元,既还清了贷款,还有闲钱建大楼办学校。1984 年,壶关县彻底取消了农村人民公社,实行乡镇管理制度,即把公社改成镇(乡)行政机构,把生产大队更名村民委员会。
集体小企业在 A 村蓬勃发展起来,至 1990 年,工副业总产值超 360 万元。而村民个人经营的副业开始从发展走向衰落。
真正令 A 村人民骄傲的还要讲 “八五”“九五”“十五” 计划。陈上任书记后,开始思考如何把小企业发展成大企业,他想到了通过媒体广告来招商引资,结果起到了巨大经济效益。在外部投资强劲有力的推动下,加上村子办企业学习了华西村等明星村的先进经验,还有不少外地民工进村打工,A 村企业产值突破了 1.06 亿,远超 “八五计划” 制定的 1500 万元的产值目标。而 “九五计划” 更是一顿操作猛如虎,不断通过投资建厂在村内构建完整的产业链条,上交国家税金突破 1000 万元,更是基本完成了从农业村向工业村的奇迹转变。
当然,在企业扩张的过程中,A 村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十五计划” 中,A 村并没有止步于企业发展带来的滚滚红利,不仅成立开发区把周围 8 个村全部纳入自己的产业圈,还建立了村集体统一规划、宏观调控、股份分红等机制,从粗发经营走向集约经营,走向规范的股份制企业,村集体享有 42%的股份分红。A 村始终走在国家发展的前面。
A 村走的是精英治村的民主化、工业化道路,村干部在集体企业中担任重要职务,收入最高,如果没有民主监督和村民自治,很容易滋生腐败。同时,A 村对外来人才给予了一系列在分配上的优待政策。陈也非常重视民主集中制的建设,每一次村务改革,都是对民主集中制的重大考验,村民代表以及党员与企业高层干部之间也会有激烈的争论,但最终在讨论与实践中,党员与代表都积极配合,干部也能积极采纳群众意见,保障了村民自治的充分民主,保障了集体经济的充分发展。
村集体不仅善于投资,更是在文化发展上持续投入,才是 A 村落后面貌得以彻底改变的原因。
B 村,是曲沃县少数几个在全县解放前就开展土地工作的村庄。
B 村耕地大多握在外村地主手里,无地贫雇农多。无地贫雇农主要通过地主手里未出租给佃户的土地耕种谋生,有长工、短工。有土地的贫农在自然灾害面前根本无法自保,只能向地主或富农低价出卖土地或直接借高利贷生存,倒致土地集中现象日益严重。书中还详细介绍了 B 村地主剥削各种不同的形式。
B 村人与 A 村人不同,解放前广大农民虽然困苦,但从事其他行业的人也多,有私塾,有瓦匠,有修自行车的,甚至还有豆腐坊,做小买卖的等等。农民之间也互相扶持,一些农户的牲口拉磨邻里乡人都可以借用,只要留下磨底麸就可以走了。
未完待续……
农村青壮年流失,靠三八六一九九部队振兴不了。
乡村振兴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农村自来水、电、水泥路、危房改造、垃圾处理、生活污水、路灯照明、改厕、畜禽入圈等等这些工程不仅仅是浩大,而且是伟大,潜移默化的在改变农村的面貌, 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从一走一脚泥的农村,大小便随便的农村、幸福指数高过城市的农村,现在的农村已是城里人向往的地方,怎么能说没有进步呢?
乡村振兴当然是在路上,而且永远在路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单说农产品
说几个我现实中遇到的问题
1,好多农产品哭穷自己货好的很,卖不出去差销路实际上忒贵质量还差。
2,大量供应商吃该政策红利,依次充好,伪造各种质检,证书,和资质可恶的是部分产品也作假,也有老老实实做的,可好的产品利润低啊或者该品利益不够分配不让入,也有卖的好的产品,但是质量差成本低
3,振兴的产品大部分是针对对口扶贫城市,各机关单位和企业,价格虚高高出市场价,但销量还很高,必经购买方有补贴
4,从源头到用户手里,各环节都吃着各种高利润,里面包含了你能想象到的各种环节层次的人都要吃一口
5,还有各县镇村级利用职权关系吃国家红利,各种搞产品种植等,人家明确说了卖东西转不了大钱还累得慌,就每年啥也不干做做样子就行,吃红利就堪比一家中小型公司利润了
也确实改善了农产品产业化,也就从 2022 年开始各项规范和食品溯源及奖惩和标准有极大的提升,但振兴的产品一点不亲民,也不难怪因为主要针对的是第三条人群,他们有补贴啊,又不花自己钱
我觉得可以解决:(做梦)
1,完善各种法规 (前提是 zf 公信力提升,才有威慑力),重罚造假,掺假,违法的供应商和源头生产地,级加工厂
2,下发扶持资源公开透明,不黑吃黑,不贪污受贿
3,制定积分制,符合国家标准及优秀的企业放出来做典范推广 (削弱国有或体系机构参与,不是不让参与)
4,像某夕夕这种现象级的玩擦边,骗人,忽悠等手段的平台得提高规范要求,就一个假货天堂 (为什么要提这个,因为当初扶贫时期太多这上面的垃圾供应商,原产地参与,他们习惯以次充好,从不考虑如何优化质量,至少你得符合国标吧,至少不掺假吧)
扶贫也好,振兴也好其实都是为了提高产业化升级,让农村富裕起来的国策之一,但是吧大部分人都想着投机取巧了,基本吃国家红利,能做实事的人太少,这种情况能有进展就奇了怪了
不知道有没说到主题,文字功底太差,学问不够
[cp] 建设区域公用品牌的起点是产业的选择!
在做产品品牌的时候,我们一般会选择具有爆品像的产品做品牌。
比如,小马宋老师在给云耕物作做品牌营销营销策划的时候,就从云耕物作众多的产品中选择了红糖姜茶这个产品去打造品牌。
其实,区域公用品牌也是一样,它的起点也是选择什么产业来做区域公用品牌。
目前,有很的地区,并没有选择产业,而是用一个公用品牌来统领整个产业,也就是说,一牌多品。类似于,宝洁公司用宝洁这个品牌去统领宝洁旗下的所有产品。
当然,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当地的产业放任式发展,每个产业都有点,但每个产业都不强。这就好比,一个学工商管理的学生经常说的那样,我什么都懂一点,但什么都不精通。
但是,这样的做法,看似做了很多,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更严重是,这样做,会造成消费者认知的混乱。
其实,作为区域公用品牌,并不是要多个产业齐头并进,要做的是一县一品,一县一业,进而实现一牌一业。专注于一个产业做大,做强,做名。
这其实就是品牌战略的本质,并不是选择做什么,而是选择不做什么。
但是,选择放弃,又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人皆恨失的人性,让每个决策者不愿放弃。
选择什么产品去做建设品牌,就成为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出发点。
那怎么选择呢?
其实,一个地方应该集中力量发展当地最具特色的优势、特色、高效益的。这个产业是一个地方的产业名片。
比如,眉县就选择了猕猴桃这个当地有特色的产业,去完成区域公用品牌的建设。
当然,如果一个地方没有有拳头产业或主导产业,但是通过内部研究和市场研究,找出当地可以做强做大的优势产业,下定决心去发展这个产业,通过品牌建设把它培育做大。
这也充分说明,一个优秀的区域公用品牌专家,同时也要是一个产业专家,至少是一个产业内行。
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起点就找到具有爆品像的产业。
你觉得呢?
by 孙寻者
连在城市都要看一看地盘和学区,还乡村振兴,想什么呢?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如何呢?
西部大开发,又怎样呢?
违背经济规律的事,是做不好的。乡村振兴的方向错了么。
乡村振兴是个很大的战略性部署,不仅仅是某些方面的改变。
很多人会误解,认为乡村振兴是改变农村面貌,那是乡村风貌改造项目;认为乡村振兴是处理好农村乱拍乱放的景象,那是 “厕所革命” 和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认为乡村振兴看不到希望,还不如把中央资金直接给群众发展,那是对 “脱贫攻坚” 旧办法的误解和延续,是不可取的……
那乡村振兴到底是什么?目前看来,还是处在一个不断摸索进步的过程中。各个地方有各个地方的考量,需要因地制宜,更需要有一批专业性很强的人脚踏实地去谋划,去执行,当然,大方向还是由中央领导决策,只要不偏离乡村振兴总体纲领,就鼓励去探究符合当地生产资料,生产条件相匹配的可持续发展路线。让在大城市里漂泊的年轻有为人士重回家乡,建设家乡,最最重要的是让这群人有归属感
我想这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不掺杂官僚主义色彩,杜绝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贪污腐败,以真心去对待新农村改革,最终得到的还是民心
首先我们国家要有共识,
三农问题就在 “农” 字上,把农民农村限制在农业上的问题,
不要担心农业生产,乡镇即能工业生产也能农业生产,国家做好指导就行。
乡村振兴的切入点:
以现在的农村基础设施的工业可承载力其实不输城市多少。
直接说一种可行操作,每个乡镇从大城市引入一家或多家有市场接单能力的生产企业,不用生产企业投资,
1. 当地乡镇提供集体土地、
2. 乡镇的劳动力联合贷款投资集体所有制厂房、
3. 租生产企业的已有生产设备、
4. 参与投资的劳动力来生产、
5. 企业培训一部分劳动力成为合格生产人员、技能合格的生产人员再培养余下的劳动力、
6. 企业安排人员把控质检和物料管控、
7. 生产人员组成小组接生产任务及按生产量分收益、
8. 从利润中提取公积金维护厂房和增添生产设备。
其他的细节就不详细的说了,按乡镇实际的情况来操作,把握一个原则生产者是主体、劳动者创造利润获得利润。
后期发展方面,生产体系运转起来后,内部可以培育市场接单能力和工业产品设计能力。
对于国家战略来说,是让农村承接低端制造业、是乡村振兴的可行抓手、是三农发展的根本。所以政府可以给予政策支持:
税收政策,按法律规定收个人所得税,按法律规定乡镇企业所得税六个点、支持免税五年、减三个点五年;
能源支持,支持当地农民投资光伏发电、微型风能发电和水渠河流发电,给予贴息贷款支持。
贷款支持,按每个人给予建厂房的贴息贷款额度,组织起来的劳动力多就能贷款的多。与收付业务银行谈合作,获取长期的持续的低息贷款信用额度。
凭什么这样能做成?
原因就是一高四低:
劳动者创造多少得多少积极性高,
自己是生产者劳动力成本低、
乡镇自己的集体土地地租成本低、
乡镇农民自己发电能源成本低、
国家政策支持资金成本低。
小时候打预防针都会给一个糖豆,长大后才明白是起到了安慰剂作用。
个人愚见,现在乡村振兴是朽木雕花,核心原因是乡村的资源要素不在乡村人手里。
金山银山都不是乡村人的山,而是少府的山,乡村人被允许使用的乡村资源,只有人力资源一项,打工可以保证生活水平的稳定,但是要致富和振兴,没有可能。
资源要素的使用权不在乡人手上,乡人无法根据自己的需求支配资源。资源要素就是能够进行生产的资料,比如土地、水还有林、矿等等,乡村最核心的资源首先是土地。而乡村的土地使用权,其实不在乡人手上,如何使用土地,都被规划好了的,乡人其实是在规划好的土地用途上,作为人力要素被投入生产。最近的砍树、禁售青苗、宅基地难批等等,都是该现象的具体表现。乡人要把土地进行经营性质的使用,比如建厂建商业场所,则更困难。
资源要素的所有权,更不在乡人手上。土地、水、林、矿等等,实质上都不属于乡村(名义上属于),乡人无法把这些资源进行变现,去交换自己需要的资源,说直白一点就是乡人没有资产,没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其实是实打实的无产阶级。我认为把现在农人剥离开无产阶级是不对的,乡人并没有占据生产资料,生产资料不是他们的。
在既定的资源要素的再生产过程中,乡人也是处于被支配地位,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受限于当下的规则,比如养猪养鸡,说你不环保就不环保,说你环保就环保,乡人无法根据市场对自己可支配的资源要素进行自由调配,稳定自己的产出。乡人能产出多少,其实都是被规划好的。
乡村除了劳动力资源,什么资源都没有,怎么振兴?
如果把孩子送进城里读书,成为城里人,奉献三代建设城市,最终成为城里人,也算乡村振兴的话,那乡村还是可以振兴的,不过这个严格定义来看,应该是乡里人 “振兴” 了,乡村该啥样,还是啥样。
我想共产主义更提倡的,并非个人的振兴,而是阶级的振兴吧。
以我所在的无有乡来说,扶贫还须扶智,但扶智谈何容易。究其原因还是给的太多。无有乡今年的产业扶植项目是每户 2 头牛,拿上的群众心里洋洋自得,反正年底一算收入只要他说的低政府到时候反正会给低保、临时救助、以及其他东西。
首先是时间问题,乡村振兴这个概念执行的时间并不长,这项工作实际是在脱贫攻坚结束后开展的一项工作,到今天也不过仅仅只有一年的时间而已。对于这样一个全国性的大工程,你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不符合事物的客观发展规律。
其次,我在其它答案下发现了有人说乡村振兴是个伪命题,在这里我并不认同,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深挖乡村自身的潜力,由于乡村自身条件的限制,比如网络和交通的限制,致使一部分乡村的发展潜力并没有完全释放。诚然,当下中国乡村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空心村问题,比如年龄结构的问题,比如劳动力流失的问题,但是乡村也有很多优势,比如更优质的生态环境,比如大量闲置农田和土地,比如未深挖的市场。你不能在尚未得知问题是否能够解决之前就武断的说这是一个伪命题,那是不是在多年前也可以说脱贫攻坚也是个伪命题。好,就算是乡村振兴是个伪命题,我觉得也是有好处的,第一个是政策上帮扶能够在一定程度更快的整合乡村资源释放发展潜力,第二个是能够为新业态大量涌入乡村市场提供一个契机,第三个是只要是国家重视基层,那么农村的百姓大概率会获得好处。
最后,我其实对乡村振兴抱有好的期望的,虽然因为疫情的影响,国家目前并不能全力推进乡村振兴。但是我相信疫情过后,国家能够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时候,必定会有所进展。大家不要忘了,就算是没人回乡村,还有大量的基层公务员可以扎根到乡村,来支持乡村建设,或者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来拉动乡村发展,这个是兜底保障,我们国家并不完全是由市场或者未来发展趋势就可以决定一切的国家,这也是我们能够创造奇迹的原因之一。
没有特色产业的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
肉眼可见,本地的橙子质量比五年前高了不少,以前国营农场才能买到的优质橙子,现在超市也能随便买到。
本地产的荔枝以前和增城等著名荔枝产地相比,差距很大。这五年,我明显感觉市面上多了很多新品种。
但是估计田间管理水平跟不上,大概只有增城同样品种的七成水平!(甜度 外观 果肉厚度有差距 )
有条件的乡村才能振兴,没条件的只能衰亡。
乡村振兴只能因地制宜,比如青海的乡村可能日照充足,搞光伏合适。比如沿海的乡村,因为海运方便可以搞外贸出口,但是内陆的乡村没有这个条件只能搞当地的特色产业,像什么当地的土特产之类,手工制品等。
如果连特色都没有的乡村,说实话,就没必要逆势发展了,让其自然消亡比较好。
你得看说的人怎么干啊
提乡村振兴的人他未必就是干这个的,搜一搜没准人家论文等身呢,这多赚钱
看看他们写的论文,你说有毛病吧,从语句逻辑上你是很难找出来的,可一回到现实就知道纯纯鬼扯放屁,同桑基鱼塘多赢一样只能满足脑中的意淫和高潮,折腾人是一流的。现实中夏天太阳底下站一会都能难受死他们,还他妈下地?
所以乡村振兴重要吗?当然重要,谁不想过得好点?但你让一帮农村地区甚至待不了几年坐在电脑跟前斟酌词句想出几个聪明办法的人来看,乡村振不振兴就不那么重要了,一直有这个课题多好,最好一直不要振兴,振兴了也要吹嘘一番自己的科学头脑和地位。
干活挑着最轻松的干,邀功抢着最好的捞
乡村振兴首先得有人,现在这些脱贫村,就剩一些老头子,老太太,年轻人一个都看不到。真行个嘚。
还有一个贫困村啥都没有,不去修路,花几十万修一个党员活动中心,呵呵。
乡村振兴本质就是一个政策,就像你开公司,每年总要搞点东西做做的,那么作为国家,不需要考虑效益,他大搞乡村振兴,既可以提拔一些干部,又可以弄一批项目内循环,把财政用出去。
至于进步,大部分农村现在都是老年人,年轻人都往外跑,地处偏远,而且穷山恶水出刁民(不用杠,这没办法),怎么进步,为什么要进步,反正人口都已经不在农村了。说到底一方面是完成任务,另一方面又给一些利益者赚钱升官的机会。跟乡村到底振兴不振兴有关系,真要振兴,为啥不把各项指标和硬通货设施弄到乡村去呢
申请开放博彩业和青楼产业,立马振兴
从我自己的下乡工作经历出发得到了一些感悟,主观看法 勿喷
1 乡村振兴一直在路上这句话是没有错的,这个过程需要 20 年,或者几十年的时间逐渐完成,不能发动运动式完成。
2 乡村振兴需要的人才现在都奔着大城市去了,留下在农村生活的老人,留守儿童,以种地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农民(这里面绝大多数也都是 40 岁以上的中年人)。期望着走出去的人才回流是不太现实的。我们社会发展是要保障这些走出去的年轻人能够自由流动,追求梦想,而不是硬性要求他们回乡建设家乡,这不现实。
3 我所见到的农村有不小的比例是人口几十户,一二百户的村子,这些村庄随着年轻人的流失,老年人的相继离去,会走到凋亡的地步,这是自然规律。如果村子自然消失,或者小村合并成大村,这是不是另一种形式的 “振兴”?
4 如果在不久的将来,国家出台政策,允许部分资本进入到农村,建立养老房子,养老小院,我想有很多人愿意在年老的时候,有个小院子,种瓜种豆,空气清新,惬意生活。这也是一种乡村振兴的方式不是吗?不过资本进入农村,怎么处理宅基地集体用地,耕地红线等等问题,进而让农民自身利益不受损,不至于成为流民无产者 这都是执政者需要深度思考的。
新兴地主阶级起来了乡村就能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是基于脱贫攻坚战略升级而成,十三五末期我国实现全面脱贫,近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乡村振兴也才刚开始。
全国性产业发展集成服务商——国开联研究中心,有一个观点:乡村振兴的核心在于乡村产业的发展。只有乡村的产业发展起来了,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的自给自足,以及乡村经济的振兴。
然而,要发展乡村产业,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个体农户的松散式农作物种植,到农业的规模化发展,再到美丽乡村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后形成的 “乡村游” 的发光发热。这些都需要时间的培育和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慢慢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乡村产业。
只有乡村产业体系逐步构建完成,乡村振兴才会被大家所充分感受到。
认识一个贵州驻村的干部。
三天两头各种表格,上千个人的信息,各种汇总,村公所时长熬夜做材料,就这种情况,有个屁的时间去搞升级。
我在乡镇遇到的人,除了女的被迫留一两个在家照顾老人的。。都被我劝劝劝劝出去了。入赘给别人更发达的地方。也要走出去。落后的地方不是某一两项,而是全方位落后。
你让别人来农村。一个月挣一千五。。别人去北上广深。一个月几千啊。城乡差距太大。。反正要是不去发达地区,三十岁以前挣不到房子。去了还有点可能。。
就该放宽城市准入门槛,大家都能享受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振兴啥乡村啊?不是说先富带动后富吗?让城市越扩越大,扩大到覆盖原本的农村,容纳外来人口,那不就共同富裕了吗?
他们原本富裕的人爱移民就移民呗?去了也是跪舔发达国家的人。参见《北京人在纽约》。从刘亦菲,谷爱凌等移民来看。。国外的月亮就是更圆,走就走了吧
不给农村产业资源,如同无米之炊。
乡村只剩下老人了 等 10 几 20 年 老人们大部分走了 乡村就没人了 振兴个鬼 给事给鬼振兴?
这点,我还真可以说一说
其实进步不小的,太大的范围不知道,仅仅以我们县来说,目前几个乡镇附属的自然村都有了公路,通了自来水,建设了相对可以的乡镇医院,路灯的铺设也到位了,改造了电网,垃圾处理正规化,学校翻新重建,这是看得到变化
但是我知道你说为什么说看不到变化,因为最后留守农村的都是老人妇女小孩,但凡有点门路的都出去打工了,农村孩子选择去外地工作也不回来,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配合县域经济的发展来促进青年回流,你经济不发展,孩子没学上,生活不便利,就算是我这种都很难回来的
说到底,农业不能支撑青年发展需要,农业准确说种植业也赚不到钱,就是最大的问题。
用到文件中振兴的地方都有哪里?有人知道吗?
因为力度不够
把退休金超过五千的人集中起来安排到农村居住且不许回城
各种政策各种资源立马向农村倾斜
想不振兴都难
就像振兴河北教育一样
你大学优秀教师都让包着的那俩城市吸干了
相当于把整个省的教育资源集中供一小撮人用
整个省境内就没一所一流大学
拿头振兴?
农村振兴要靠人
更要靠人才
可眼下各大城市房地产库存还指望年轻人进城去化(重庆这边房企经常搞大巴车巡游,搞房交会 ZF 组织房企去乡镇摆展)
一面从农村吸血
一面口号喊破天
又婊又立
现在国家提出的 “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其发展需求,就是要本地化、生态化发展。却大量缺少能适应于本地化、生态化发展的人才,没有合适的人才,怎么发展?
那为什么会大量缺少能适应于本地化、生态化发展的人才呢?我们有那么多大学、高校,每年培养了上千万的毕业生,为什么还会缺乏这类人才呢?
让我们回想一下:
小学时老师可能是这样教导的: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只能当农民。于是,大家的意识里,当农民就是就业里最低等的。
中学时老师可能是这样教导的: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大学,就只能上技校。于是,大家的意识里,职业教育、技术教育就是远远比不上高等教育的,技术就业也是比较低等的。
所以就出现了千军万马去挤高考的独木桥,抢着进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在过去,县线是有农技校的,是结合本地的资源环境、农业、各种各样的条件做技术培养的,培养的是服务于本地化的人才,现在已经没有农技校了。
现在大家争着抢着进入的大学,他们的教材,很多都是从美国这样一个金融资本主导国家的教材体系照搬的,不结合国情、没有因地制宜,培养的人才不是服务于本地化的,无法适应生态化发展的战略需求,也无法适应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战略转型。
当前的教育体系以及教育氛围,是不鼓励人才服务于本地化的。
大量的教育资源被所谓的 Top 10、双一流等一心要融入全球化的教育机构所占据,这类机构的学生都是为海外培养的,他们的学生可以在海外开班会,内部的文化以崇尚出国为荣、以不服务于本国为荣。
当国家强调战略转型的时候,很多高校和高校培养的知识分子,不仅跟不上,反而一片负面评价。这些人占据着课堂、把控着教材的编写以及教学政策的制定,却培养了崇洋媚外的意识、发挥着阻碍国家战略转型的作用。
而服务于本地化的技术教育、职业教育,却得不到教育资源的倾斜,无法给当地培养适应于本地化、生态化发展的人才。
所以大家总听国家提乡村振兴,却总感觉乡村振兴一直在路上,没啥进步,那是因为现有的教育体系,没有为乡村振兴培养出合适的人才,没有人才谈何发展?
只有从教育体系上进行改革,倾斜教育资源于技术教育、职业教育,解决劳动力供给与国家结构性需求差异,才能推进国家提出的内外双循环、生态化发展转型战略,才能实现乡村振兴。
从开始提振兴乡村战略时,我就觉得是:
你们除了在区域中心城市买房,还应该回 N 线城市或城乡结合部再买点房或租点土地啊
振兴个啥?你去振兴吗?
乡村振兴就是个伪命题,
所有的经济富裕都是生产力水平的提升!
人类目前的生产力提升多依附于规模化,就像其他答主提的那样!兼并土地发展才是方向!
但是各种原因,比如现代市场化经济危机,乡村作为缓存!农业生产等…
目前中国的乡村振兴,走的路子是金融证券化!
就是把某一个地区的乡村证券货币化!
但是我觉得如果没有生产力水平提升的基础,盲目依靠金融去实现振兴,是空中楼阁,振兴不起来不说,还容易一地鸡毛!
我认为的乡村振兴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类似于 “站起来”,“雄起” 这类的感觉。
首先,道路硬化做的很好。以前镇~ 村,村~ 村都是 “水泥路”。现在成了真正的水泥路,甚至村~ 屯,屯~ 屯都是水泥路面。
其次,环境改善做的很好。有集中的垃圾焚烧点了(尽管焚烧还是污染),下游的村或者村尾不会在河里看到死禽了(以前死猪也是直接扔河里的你敢信)。
接着,电力设施有保障。以前的村子是不通电的,用电只能靠自己在河边做一个小型发电站,但即便是有电站也不能 24 小时随时使用,只能傍晚涨水,水能比较大的时候才能总,而且还得加装变压器。
次之,通讯质量有提升。打个电话不用满村找电线杆子了,甚至还同宽带了。
再次之,燃气有保障了。烧火做饭不用沼气了,点灯照明也不用沼气灯了。
随之,文化意识觉醒了。大人跟新生儿交流都开始用普通话了(虽然不标准)。
最后,家里有钱了。土砖变火砖,一层变两层。
我其实可以用硬件设施,精神文化生活这一类很官方的词来说,但我老家就是农村的,我很享受这种回忆乡村变化的过程。
以上。
没啥进步?
知道就着扶贫和乡村振兴,铺开了多少基层工作么?
基层党建,扫黑除恶,青年干部下乡扶贫,先富带动后富,防止脱离群众,凡提必付,。。。
在我看来,乡村振兴并不是一直在路上,而是已经成功振兴了很多,只不过以前我们不叫乡村振兴,叫城镇化。
乡村振兴,本质是希望农村能得到发展,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
这个是不是很眼熟?没错,我们的城镇化,不就是这样的一个进程吗?把周围的村子并入城镇,配置好相应的生活设施等,这个村子就振兴了。
林权制度改革,让农村振兴成为空话!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山林河流变成国家公园,几千年来的农民土地确权,摊丁入亩,王安石变法以来最彻底的变革。
其实一直在进步,可能短时间没感受到而已。
乡村振兴口号,政治意味多余经济意味。要说有一点经济的意思,也许还有点想挤出消费力,承接产能的想法。
如果拉动一个地方经济,你要说外国人不太懂国情还情有可原,活在这里的国人还要装糊涂就没必要了。现在虽说是市场经济了,毕竟国情在此,我们还是特色社会主义国家。
没有政策资源倾斜,你说振兴经济我都觉得有点搞笑. jpg。教育,医疗,基建,政策,所有的一切都在从农村迅速退去,确说什么经济振兴,拿什么振兴,就凭那一年几百的补贴吗。
去农村看看吧,可能表面一些房子建的好了些,但是年轻人没了,孩子也没了,学校都没了,但凡兜里能掏出几个子来的,再不济也要把孩子送到县城去,因为啥,因为农村连个像样学校都没了,从幼儿园到高中,教学能力萎缩到令人害怕。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还在努力为孩子脱离农村教育体系而努力。看看农村现在空心化,你就知道原来农村凋敝至此了。
我不懂经济,但是如果真想做到什么农村振兴,必须先对农村教育和农村医疗投入巨额资金,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报酬,缩小城乡教育、医疗等不平衡现状。挡不住人员外流谈什么经济振兴。
当然这又谈何容易,所以回到开始,振兴乡村也仅仅是一句政治口号而已。现在很多劳动密集型产能到处往东南亚或者国内二线城市走,为啥不往农村或者说县城,去县城不是一来提升经济还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因为没有人说服打工者回去,或者说不愿意让打工者回去。大城市化进程,也带来了巨额的好处,其中之一就是高房价(土地财政)。
这说明题主对乡村振兴政策完全停留在书面上,并没有见过乡村以前长什么样,现在长什么样。
这让我想到了之前一个热搜,一个农村的孩子回家隔离,当时给找了个很 “偏僻破落” 的屋子当做隔离点,当时底下回答很多也是认为这是一个不是人能常住的地方,然而就那个问题一下所分享的视频来看,并不是如那些人所说的那么差,甚至可以说环境还不错。可以看出,很多人对于农村的贫穷落后并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因此即便乡村的生存环境有了什么改善,很多人也是看不到的。
当然了,全国乡村那么多,可能题主也只是就某一个地区的乡村来作为例子的,我也只是以我这里的农村作为例子,并不具有广泛性,但以偏概全是不客观的,即便是某处发展的快了,某处发展的慢了,也不应该直接断言乡村振兴就是没有进步的政策
不太赞同高赞官方回答 (提到了种植茉莉花茶,火龙果,沃柑的这几个扶贫村)
乡村这么大大,不是搞出一两个典型就代表了乡村全部,一直吹嘘成功典型而有意避谈广大而没有提振的地区和人民,那就是在啃蛀和歪曲 “乡村振兴伟大工程”,是麻痹群众,是鼠目寸光和故步自封。[发呆]
别的不知道,一定要防范邪恶的互联网金融资本,这些吸血鬼往往嫉妒贪婪,后台都是国际资本,搞垄断,搞放贷,搞骗保等等,手段五花八门,过去几十年城市工人和小资产已经领教过了,农民也根本招架不住。
互联网金融企业基本都是来割韭菜的,工人被他们吃干榨尽负债累累,现在开始打农民主意了。互联网谎称助农扶农,但他们有什么好心呢?不出所料老三套,垄断农业金融资本,垄断土地产出效益,垄断农产品销售渠道。然后,打压吸食农民收益,强迫收取平台使用收成,花式提高消费者购买成本。不然他们怎么搞钱,更过分的是要提防互联网金融资本打集体土地的主要,毕竟地方机构都缺钱,一套互联网金融助力梦想,集体土地就偷偷流失了。
乡村振兴到 2050 年
我一向认为,要以批判性思维看问题,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对于某多多,某音,某手,某乎如此,对于政府部门的行为亦是如此。
我看到某些(强调,是某些) 政府部门的 “上形下效”,看到矫枉过正,看到本末倒置,看到文山会海,看到阿谀奉承,看到朝令夕改……
但我也确实看到了一些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实事。
前两个月在学习强国上的专栏 “为乡村振兴提建议” 上提了关于拓宽村道的建议。
这次回家便看到了村里面最窄最关键的村道竟然被拓宽了,顿时深受震撼。
原先的路只能勉强过得去一辆小型轿车,前提是司机是老司机,否则爱车受到剐蹭在所难免。
现在拓宽了,至少更加方便通行了。
至少我也看见了国家和人民关于乡村振兴的决心。点赞。
说个我听说的故事,山东某县,有一家本身运营的不错的果蔬合作社,后面也做一些收购水果的业务,想建个小冷库,因为乡村振兴政策,供销社去找人家沟通,非得逼着他建一个大型冷库,但提供的经费支持不够的,有帮合作社联系贷款,冷库建好以后,供销社欢天喜地的当乡村振兴业绩汇报上去了,合作社就被坑惨了,大冷库根本利用不起来,还要负担高额的冷库运营费用,还得还贷款,没多久就资金链断裂破产跑路了。
那是因为城市发展得更快。
乡村在振兴,对标的是以前的乡村。
乡村需要振兴,对标的是城市。
对比城市的大踏步前进,乡村那龟速振兴只会显得乡村越来越难。
而且,乡村振兴的方向似乎就有问题。
目前乡村振兴的模式,主要靠的就是集约化,这其实是一种很脆弱的模式。
脆弱在赢了吃肉输了吃土。
乡村没多厚的本钱,吃肉固然欢喜,吃土就扛不住。
因为中国的乡村面积实在是太大了,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太多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
这几年老家感觉比较明显的几件事儿:村村通、通燃气、通自来水、改厕所,都是运动式一阵风推过来,虽然确实也有很多的成果,但是,也有很多细枝末节的地方没有做到位,比如村村通工程,有很多地方最后一公里没有修好,比如改厕所,因为推进的快,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和村民的矛盾,厕所的质量也不是很理想,比如通自来水,各个村之间标准差异很大。
有时候,成果很容易被人们以往,成果光辉下的小问题,反而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也更能主导舆论。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城乡之间差距太大,乡村振兴虽然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差距缩小的幅度还是太小了,和人们的预期还是差距的。
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国家出台过一政策 “家电下乡”,截止日期是 2010 年 10 月。
那为什么要出台 “家电下乡” 政策。因为城市里的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冰箱彩电出口出不去了,货物积压在沿海地带。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卖不出去,产业回报没办法收回来,企业就要破产。
那这时候国家出台政策等于是救市政策。当时出口给的退税 13%,等于是给海外顾客掏的这个税钱,转到农村等于把这个优惠给到农民,只要你有农村户口,就可以享受到这个高折价补贴。
效果可以说非常成功,企业货物卖出去了,农民用优惠的价格买到了产品,国家稳定了经济。
那现在我们看乡村振新,我看到一种说法是,因为我们国内的大资产所有者所有企业,都在把资金投入到金融虚拟领域,大家都知道这是不健康的不正常的发展模式。但是同时国家又不断的搞通胀,稀释货币。如果企业把资金投入到实体产业,利润回报周期过长,远没有投入到金融虚拟领域回报周期短。同时城市资产者找投资方向愈来愈困难。
这时候国家下达了指示,给城市的投资者指明了一个方向,就是乡村振新。过去我们说基本实现了乡村五通一平,这指的是国内 50 万个行政村,但是我们国家还有 200 万个自然村还没有实现五通一平,这个投资市场是巨大的。
如果你所在地区已经完成了五通一平,投资都已经趋于饱和状态了,那看不到乡村振新的进程也是蛮正常的,本身投资方向不在这儿。
懂了伐
国家提的乡村振兴计划是战略布局,懂得什么叫战略布局这个关键词就懂得为什么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了。
扶贫先扶智,如果村民都是谢广坤刘能那种觉悟,一百年也振兴不了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光说有啥用。给钱啊。
人口是有限的,但乡村振兴和城市化城镇化对人口的争夺是无限的。任何产业都是需要人口支撑的,但是绝大部分农村是人口外流的,城市里人口的流向也是从边远镇村到核心街道居委。表面上乡村振兴是发展农村农业农民,但是实质是要增加乡村居住人口,可哪怕是廉价低质劳动力都是四五线城市要争抢的。乡村,是大家都想逃离,只留下念想的地方,变得再美丽,也只是年老时叶老归根的其中一个选择。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现实,没有优质教育、医疗和良好的就业收入环境,是留不住人的,哪怕是 60 岁的老头也要去大城市做农民工,而优质教育、医疗等从来是稀缺资源,国家的政策是没有能力让它们变得不稀缺。
乡村振兴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乡村振兴永远在路上!
国务院关于 2021 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公开的报告
贪污什么老话题就不提了,拿了钱工作从来没做好,即使是养的专家,不少科研没做好,忙着捞钱
不要看它说什么,要看它做什么。
在振兴,至少我们这部分地方在。这几个月,政府把那些没粉刷外墙的,政府自己出钱,把他们全刷了。当然了,重点是那些在马路和火车边上的,能一眼就看到的。很幸运,我家就在十字路口和铁路边上,那些师傅还是很认真的,刷的真不错,省了不少钱。当然了,那些在村里面的,不容易发现的,他是不会给你刷的。
你以为振兴的受益方是农民
实际的受益方是国家和资本
有竞争力的乡村需要振兴?
等我以后有钱了留言的一人一套汤城一品
农村产业本身就有局限性。。。
口惠而实不至
因为只有城市的血汗工厂才需要这么多底层劳动力
别说农民,很快大量大学毕业生也该进厂了
工业才是吸纳就业的基础
至于种地,人怎么能种得赢机器?
特色农业搞得再花也只能养活这么小百个村
以温为代表的振兴家
幻想中的振兴方案根本就是空中楼阁
(温甚至能说出提高村委会权力这种事
我很怀疑他当年在农村生活是怎么生活)
振兴农村的唯一方法和结局
就是消灭大多数农村
有些人把经念歪了呗。。。
把乡村振兴弄成进城买房。。。
做任何事都有成本!
乡村振兴。咱们先来算算这笔巨大的成本谁来承担?
既然谈到了 “乡村”,与之对应的就是“城市”,那么要么“城市” 来承担,关键你看看这些城市市民,那些小资产阶级的网络面貌,大家觉得他们会心甘情愿地去承担吗?应该不会吧!那么就是 “乡村” 自己来承担,可是就各地那点家底,即使全拿出来都算九牛一毛。再一个,国内城市发展一直靠吸血下面的城镇以及乡村。请问一边要发展城市,一边又要乡村振兴。不觉得很矛盾吗?
乡村振兴从来都是 “安慰” 某些人的内心的,它实现的可能性几乎为 0
干事儿的不管什么口号都在忙碌,不干事的借着口号在忙乱。不管什么年代,什么世道。
因为真的没什么进步,你看星光福利院,只在城里建,村里路能修通都算不错了,村里要人没啥人,要物没啥物,能开发的村永远是少数。
在做律师之前在基层做过两年公务员,然后被派驻乡下,我本来不是考的乡下的岗位,然后领导语重心长的给我说,那小谁呀,好好干,干得好五年内调你回来,然后递给我一枚公章,让我好好和地方政府搞好关系,好好开展工作。跑题了,言归正传,就我在基层看到的,首先,无论哪一级政府,都搞形式主义,也就是说,从最基层的乡镇一级就开始搞形式主义造假了,那你还能期待真能乡村振兴吗?其次,乡镇一级那几爷子有一套 JQK 的行事准则,就是对于想要来投资的企业家,先勾引(J)进来,再慢慢框(Q)他,最后再锯(K)他,本来投资者来投资是好事,这尼玛发现来了就是冤大头,谁还愿意来?再次,就算是有乡镇企业,愿意操正步好好干事的都很难,反而有很多各种骗补贴的空客企业能赚的满满当当的,好好干事的你不把那几爷子伺候舒服,你就别想办成事。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怎么样,但这在四川我待的某市是普遍现象。那么乡村能振兴吗?你能靠农民种地实现乡村振兴?有些自私自利的掌权者坏了一锅汤,现在我们单位当时的一把手还在锦江监狱呢,在任两年查出来的贪污金额一千多万,还是个小县城的某局局长。所以说,有些政策,可能的确是好政策,顶层设计师的确是想好好干事,但下面执行就变味了,有些口号听听就得了,别当真。
乡村振兴了地还咋卖呢
乡村振兴不是口号喊出来的
资本都是逐利的。没有利润,资本会注入乡村吗?没有资本乡村凭什么振兴?用爱发电?真当种种咖啡豆看看致富经就发财了?
全面脱贫已完成,
百万漕工尚待哺。
产业转移没把握,
下派单位输血扶。
最近要求各省直部门必须派副处级及以上干部当驻村第一书记。原来的级别怕拉不来项目。
产业空心化,高房价,疫情扩大化,那里有钱振兴乡村。
也不能说没有进步,条幅不是已经挂起来了嘛。
一堆瞎答的,但凡平时关注一下新闻就知道现在还在制定总体方案,毕竟是个动国本的大事,修个川藏钢铁都规划十几年,更别说这了。大概 2030 年启动
啥叫振兴,你不干你现在的工作了自己去创业挣钱你拿什么挣,就算给你 2 亩农田你能靠种地种出个啥来。振兴局里的科员们但凡自己能在外边挣钱,谁还在局里受领导的气,早出来干了,自己都不知道怎么挣钱,怎么让农民们挣钱。别说靠政策,新能源政策好,辞职去干新能源啊,就算不知道干啥,随便干啥去创业现在各地也是扶持的不行,你看有去干的吗?
乡村振兴应首先振兴农业从业人口的素质和积极性,让农民能主动参与。。。否则喊喊口号,走走形式,农民不主动参与。。。一切只能空谈,肯定一直在路上。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乡村和农民!!!
因为这本身就是伪命题
根本还是经济问题,搞好经济了,收入提高了,物价降低了。
自然就好了
还是得搞合作社。
看毛选。以前有做过尝试的。提升农民收入提高财政收入。
乡村振兴是一个战略方案,需要有一个推进过程,其中包含很多具体内容,最主要的是让农民过上让人羡慕的幸福生活,奠定农业对国家的基础地位。
乡村振兴,是全面脱贫建成小康社会后的下一步棋,是建设中小城镇化的重要一步棋。
乡村现在主要是承载农业产业,负责国家的耕地安全粮食安全,涉及到非常重要的农村土地,特别是农业用地的问题
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提点建议
一、保障乡村的农业产业
众所周知,农业要规模化才能赚钱,而现在的土地家庭承包地的关系,种地不赚钱,都是老人在家里守着两块地,下一代还会不会有接着种都是问题
耕地红线、种粮地规模的红线这更是国家安全的大事
由村委会成立村办集体企业,将适宜机械化大规模生产的土地流转到一起,将长期抛荒的土地流转回来,将长期流转给他人耕种的土地收回来,逐步建成规模化农业生产
目标是收回所有零、小、散的承包地,用于规模种植
村办农业企业,由村委会全资控股,收益全部用于村民福利,收支全部向社会公开,由县一级负责审计
村办农业企业收回的土地后
种粮地应采取雇佣本地村民耕种(为主)或寻找种粮大户(少部分)承包种植形式,培养本土农业工人,吸纳本地村民就业
对原有规模种植土地,应当保留现状;对于原有的圈地后没按要求种植的,应当收回
在满足种粮地后的剩余耕地和非耕地的林场等,可以以土地入股形式招商引资或自行经营,种植经济作物发展特色农业
二、适当培育工业用地,引入本地适宜产业
农业一旦实行规模种植,就可以以少数人完成大片土地的耕种,这时候农业承载的就业人口就会不足,就需要在本地引入工业产业,吸引本地人口就业
第一步,综合评估该地,是否时候发展工业,再以县为基准通盘考虑,建立县工业园区,在县一级建立工业中心
第二步,由乡镇牵头,联系各个村委会成立乡镇合伙企业,将各个村剩余的工业用地指标集中在一起,流转回村里的农业用地指标交由村办农业企业征地运营
该合伙企业收入,全部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收支全部公开,由县一级负责审计
该合伙企业归口县级工投集团统筹管理
第三步,由乡镇合伙企业筹建工业产业园,以土地形式入股,同时投资建设乡村能源设施,组织村民进厂务工,充分发挥本地优势
对于乡镇是否适合建设工业产业园由县一级统筹规划
三、这是个长期工作,其间被征地人如何安置
第一步从县级统筹规划开始,明确各村的定位和目标任务
第二步是建设各级工业园区,带动经济发展,提供就业岗位
第三步才是逐步收回零散农业用地,将农村自留地是农民工最后退路的蓄水池作用发挥好,同时也是现目前农村老人以地养老的模式的继续
其间被征地农民,要以补缴养老保险和医保的补贴为主,货币补贴为辅,尽可能让其转化为工人
还一直在提依 X 治 X 呢
乡村振兴是战略目标,最终时限是 2050 年,你可以记住现在农村的样子,到 35 年再看看啥样。
不要纸上谈兵,要下基层去调研!
应该是疫情、引资环境 (外)、真正赢利项目等现实问题!投资资金难是其中重要环节!还有农村资源的整合难度非常大,一方面农民不愿舍去固定土地资产,利益难平衡,而投资者同样考虑回利周期。在项目投与被投资双方都没把握的情况下,只能观望!而国家直投只能限于基建,富于资金用在了民生,不可能把国营再扩大,会影响民营发展!中国还需民营大力发展。。。。。。乡村振兴是农民自己振兴,即民营由种植(农民) 向工业或农产深加工转型过渡,同样需要各乡镇事企融合、融资实现!只有这样各乡镇经济才能撑在农民自己手中,实现农民向工商转,达到共同富!如果由集体经济在农村设项,其资产总归属国产,而农民的创业积极性必大受影响!。。。。。
故,目前乡村振兴只是在进一步沉淀、酝酿中!当时机成熟则势不可挡: 中国的乡村振兴绝不能照西方资本主义模式一城里人入农村圈地成庄园 (地主式)。。。。。这样就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有成功的,不知一个,很多,
成就一个事情,基础的人、财、物都需要配齐。
现在国家政策向乡村振兴提供财力支撑,立项就可申请资金,但是,一个立项多数时候都还是有地域限制,助推一个地区的发展。
但全国那么多的乡镇,伴随这么些年的城镇化,人口都向城里流动,留在村里的多数是老弱病残的,或者城市生存技能不足的。那么这个立项做事的人,就只能从城里回流。有多少人愿意回到那荒芜的山野励志从头开始呢?当然也有少部分毕业肄业人员,有梦想,有能力,有资源愿意回归乡野扶农助农的,发展家乡。但不是每个乡村都有这号能量满级的人呐!
立事靠人,成事也需要人,光有国家资金支持,人才没有足够的回流,当然没感觉咯。
农民收入提高水平有限
就一句话,
钱都进了官员跟地头蛇的腰包,来多少吃多少。
如来,如如来,国家佛系治理呗。
农村里很多诸于二郎八蛋、文盲半文盲法盲等占据了领导地位,歪风邪气压倒正气,文盲法盲以身试法成为村里的强势群体,遵纪守法村民反而成为弱势群体,违法乱纪光荣,守法护法可耻,这样多少年过去了,乱像曾生,所以要想取得成果,不是一日之功!
喊着乡村振兴的口号,干着打压乡村的工作。强制村村合并,逼迫农民进城,这是乡村振兴该干的工作吗。新中国建国到今天,中国有几百万个行政村消失,乡村就是中国城市化的垫脚石,缩减乡村规模,压制乡村建设,才会有更多的人进入城市,搞工业化,搞城市化,如果把乡村建设的有声有色,就没人去城市,就搞不了城市化,城市化低,怎么成为发达国家。
难以振兴,国内农村太多太大了,光是基础设施投入都将是天文数字,更别想进一步改善提升了。随着人口减少,更多的农村消亡才是常态。
这种这种情况是显而易见的。之前叫扶贫,后来改为乡村振兴。实际上乡村振兴做的还是扶贫工作,上面的出发点很好,是更富的另外一个层面。但实际上到基层还是有很多问题的。这里做一些简单的列举:
其一,地方的乡村振兴资金相对来说比较丰富。一般一个省都会有几十亿的规模。但实际上些资金的用途还是有待监督。之前见过广西的扶贫工作,基层人员到驻点乡村建一些设施和设备实际上是自己用的。比如说篮球场。从这点上说,专项资金的专项用途一定要能保证,而且要有绩效考评跟进。
其二,乡村振兴还是缺乏相对比较务实的绩效考核。虽然说很多人也把乡村振兴称为数字扶贫,但在实际操作中,总不能变成摆拍扶贫。也就是说不能流于形式。
其三,扶贫工作不应该是简单的帮农民做什么或者给他们钱去做啥,实际上扶贫先扶智,而且还应该有另一种扶志。
其四,扶贫应该和数字乡村产业化体系共建。我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对扶贫的理解不是重新回到或帮助他们去做精耕细作的传统劳动致富。而应该在应用模式上有所创新,现在都在做数字乡村上应用体系,把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数字乡村体系才不至于脱节。
说只需要动嘴
但做需要动手
还有钱
乡村振兴,首先要振兴在乡村的人。
要加强教育,无论他们以后在不在乡村,在哪个乡村,都终身受益。
要加强卫健,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以后不论去哪个行业,都能终身受益。
只要他们能够幸福,管他以后在哪个行业哪个岗位哪个城市,是否在乡村呢?乡村振兴的根本点不是为了乡村而是为了乡村的人!
乡村振兴要持续到 2049 年呢,这才吹哨,路还长着呢。
因为大家伙都傻呗,不懂得学习小岗村先进经验,不懂得耍无赖不要脸,不能充分发挥学习小岗村的 “等”“靠”“要” 精神
你不 “等” 来沈浩同志,怎么有人给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卖力干活
你不 “靠要”,怎么能得到上级财政补贴和各项政策,扶贫资金
最重要的其实还是不要脸,只要能豁出去不要脸,九十年代还要饭的小岗村不就靠集体经济脱贫致富了吗
乡村振兴,只是城市化进程中对暂时难以城市化的地区的安抚,而不是实际目的。我国城市化趋势不会变,乡村在人口和相对经济体量层面上必然衰落。
也许一些旅游资源丰富的乡村能够长期被建设得 / 维护更好,也有些拥有成熟地方工业的农村被暂时重视,但大多数农村地区最后都会成为自然保护区或者大型农场或者被小城镇化。
因为这个过程有点长,不仅需要长时间的调研、考察、勘测等,还需要对调查报告进行整理、分析、总结;然后进行规划、设计,提案,最后施工,推广运营。
这一系列过程需要解决很多问题,资金、人员、方案、设施等。
1. 资金的审批是需要时间的,很多项目工作可能需要资金到位之后才能进行。
2. 人员的整合,包括政府部门人员、乡村村民、研究人员、方案人员以及建筑施工人员等等。
3. 方案创新,区别于其他项目,突出差异化是项目的基础,所以需要一个创意的、可操作性的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4. 建立完善的配套设施,项目主题升华,项目的便利性和丰富乡村活动等都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
总之,乡村振兴是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乡村只有找到合适自己的路,确定自己的风格才能走的更远。
我们正处在城市化高峰期,乡村只能越凋敝
那是你没有看到和进行比较。
我 2011 年到河北,那时的农村情况可比现在差多了。
现在呢?即使国内五线城市,都是差不多的状态。
为了这个,国家付出了多大的努力!
不听他说什么要看他干什么。不得不承认的是普工,农民依然是现在过的最不好的人群地位最差的人,而谁又是最支持党和国家呢?依然是工农,有福利时少有想着工农,讲义务是从不忘工农,国有难时能依靠的还是工农。恶意讨薪,恶意返乡,恶意种地,露天做饭污染环境罚,人口红利…… 一些人吃着人血馒头吃的肥头大耳大腹便便,一些人在时代的浪潮下艰难着求生存。
为什么乡村振兴不起来 就好像中国的光刻机 如果国家不大力支持 我想永远是做不出来的 我们现在的乡村就像改革开放沿海地区的初始 现在内陆地方要发展 可以说是非常难 夹缝中求生存 你拿什么和沿海地区比 别人已经更新换代多少年了 而且现在各种政策 农村这不能搞 这不能动 而且农村土地大部分荒芜 特别是以前的山地 土地的产值是有限的 如果土地不能集中 也不会有多大收入 如果土地集中 我相信政策不到位 多年以后农村将会是地主的天堂 最惨的是 丢弃农村土地 在城里又没有稳定就业的这批人 城里呆不下 农村回不去
一个屯几十人,一个村几百人,一半老头老太太
乡村问题是千年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会有变化的。所以,功在不舍,利在千秋。
感觉很多政策都是互相矛盾的,一方面城里拼命建房把农村人往城里吸,另一方面又喊乡村振兴。你人都被吸走了还振兴什么?
很简单,乡村没钱。
我们这边上一代村长的儿子,跑出外面打工了。
大多数乡村村长都难做,真的没钱。
我在网上经常看到 XX 村,多么黑暗,老是勾结。
拜托,相互勾结也是需要钱的。你去大多数农村看看,能赚几个钱啊。
权力不能变现,有多少人要啊。要你倒贴,怕是早就跑路了。
因为根本不可能,经济需要供求关系,现在各种生产都足够了,你猜为啥还得咱们九九六? 因为有剥削阶级。城乡差距不大后,剥削谁?说句实在话,咱们是为了生产而生产,不是为了满足需求而生产,是为特权阶级生产。
你把乡村振兴约等于扶贫就行了
扶贫办整建制变身乡村振兴局
我是农村的,我也一直在关注乡村振兴。其实政府还是做了很多事的,只是我们没有关注到。再者,农村太大了,现有的变化我们看不到。不管怎么样,我们要为乡村振兴政策点赞。
目前,我们乡村振兴进展缓慢,我认为有如下三点原因:
1、缺人。缺一个高瞻远瞩、敢为人先的带头者。俗话说的好,要想火车跑的快,还要车头带;再缺一个执行者。有了好的政策和好的领导者,再就是怎么做了,现在农村的大多数年轻人、中年人都出去了,剩下老年人心有余而力不足。
2、缺项目,缺好项目。现在一说乡村振兴就是乡村旅游,农家乐;这些项目千篇一律,毫无创新。有些乡村更本就不适合,但就是一股脑的上马,最后就是劳民伤财。我觉得,选项目要因地制宜,并且尽量引进一些工业(轻工业,手工业都行),同时乡村旅游也要有创新,再者也要学习互联网思维。我们要用这些项目,吸引人才回乡,同时也要吸引外面的人来我们这里。
3、缺钱。其实,我觉得缺钱都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有了人和项目,钱自然就来了。
万事开头难,现在需要有一人去破局,要做出点成绩,来改变现在年轻人的预期。
乡村基建做的好
其他不了解
乡村振兴是一个愿望。大家都知道,乡村必须要振兴了。但是,如何振兴乡村,却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办。这个问题如此复杂,乱如乱麻,真不好找出答案。这个问题如此简单,却没人说出这句话。
凡事问问自己配不配。
因为利益没谈拢,没有强力压制
乡村振兴需要做的工作有很多,是国家战略,国家不太可能直接支持每一个村,甚至每一个村民,而是从整体上进行战略规划,运筹,促使政府、企业、社会等用功夫于乡村,事实上自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太多企业、政府在想方设法地进行这一战略,用好这一战略,并在努力中了。
乡村振兴是一个重大战略,感觉不到是正常的,尤其是从个人角度来感受,但是从长期来看,从整体来看,变化是巨大的,等我们感觉到的时候,已经是剧变了!
比如,公路村村通,已经在交通上把各个村庄联结起来,为后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还有国家电网不计成本地普及到各个乡村,这些都是只有国家力量才能做到的。
目前各大企业、央企,甚至很多民企都在想方设法地地去利用乡村振兴战略有所作为,如果能用好这一政策,必将受益巨大!
我就是从事乡村振兴项目的,核心就是没有利益。
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规划和远景目标,不是一年或者几年就能达到的。
乡村的贫和愚是稳定的基础
要我当领导,先解决土地和人集中的问题。一人几亩地能有什么发展。
看看全国各地的地租涨幅你就知道了
首先,思想上没做出改变呗,再者没有产业化,只发些米面油等啥的不管用,现在,应该是在种树,种树种活奥,关键人们只管种下不管活没活,净做无用功了。
乡村振兴的根本是产业兴旺,没有产业乡村和谈振兴。
产业需要带动,需要有项目支撑,有实实在在为农村工作的党支部,有全心全意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努力的村干部。
同时还要有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太多太多原因导致乡村振兴一直在路上。
随着村党组织村支书的年轻化以及中央的大力推进,相信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会越来越多。相信我们的乡村振兴之路会越来越近
现在乡村振兴虽然有了一些发展,但是变化不大,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 现在农村耕地种田,扣除化肥农药人力等维护费用,不赚什么钱,甚至亏钱。很多开始转型种植蔬菜水果之类的,但由于有技术和销路等又很难发展下去。
二 很多国家的红利和补助资金层层下发下来,已经被各级扣了不少,真正到农民手里的所剩无几,没有建立很好的管理风控措施。
三 农村年轻人大量外流,有知识的年轻人都不愿回家创业,导致农村知识素养普遍不高,导致很多政策很难做到真正推广实行开来,也很难发展新的就业机会点。
四 现在农村虽然有了一些个别工厂项目,但基本都是低端的制造业,且工资普遍偏低,年轻人大多都不愿意干,再加上地理位置和销售问题发展可能并不是多好。
五 农村交通不便,没有像城市那样建立四通八达的服务网点,线上网店业务开展没有城市那么便捷。
六 技术人才不够,有很多项目的开展需要技术的支撑,不然很难发展下去,比如简单的养猪,如果没有一点技术的话,很容易因为环境卫生生病导致大规模死亡,另外销售也是一个难题,没有盈利很难持续下午,怎么控制风向,这些农民很多都不知道的。
七 文化素养低下,导致合作氛围不够,农村很多地方都是各自为营,有些人甚至有仇富心理,比如别人搞一个养殖场都可能会被别有用心的人算计。很多项目的开展需要大家的团结一致一起干的,个人很难发展下去。
八 没有发展出本地的特色,品牌效应不够,很难形成规模化就业点和盈利点。
同感,上面拔钱,下面分钱,钱都不知道摊在哪儿去了,没有足够的资金,没有先进的技术,没有专业的人才和年轻劳动力,没有真正为人民办实事的好领导,没有便利的交通,没有适合乡村发展的自然资源优势,乡村人民没有积极的致富力量和干劲没有资本投资等等,乡村要真正振兴起来难上加难,先把县城弄好了再说吧,县城都破烂的样子,乡村何谈振兴据说 ZF 都没钱了。
因为农村正在没落,农村青年正在流失,所谓乡村振兴也就是修修路,搞搞美化工程,做做样子项目,没有真正解决三农问题,农村经济提不起来,农民收入只能实现温饱,想要赚钱只能外出打工或做零工,农村土地需要改革,农村建设需要规划,农民需要改变就业途径,转变身份,规模化农业生产和特色农业是增收方式,但又不能全面推广。农村普遍山区丘陵,规模化不现实,特色农业只能个别搞,无法带动多数人。产业多样化,搞农村合作社,资本入住乡村许多建议都在提,但只能成示范项目,做做样子。因此乡村振兴正在进行。
为更好的 “学技术、助振兴; 学先进、超先进”,探索出乡村振兴的青杠模式,推动产业青杠、生态青杠、人文青杠融合发展,4 月 29 日,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三道堰镇青杠村组织村里 10 个自组织成员代表到眉山市彭山区参访学习交流活动,找寻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的 “他山之石”。
参访队伍一行率先来到 “刘沈厅家庭农场”,学习了“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 刘沈厅的回乡创业故事,了解了从 “新农人” 到“兴农人”的蝶变; 尔后,在毕鹏森院长的带领下,参访了眉山乡村振兴学院,分享了产业振兴带动人才振兴,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路径; 接着,又来到新桥村,听到了李顺科书记分享的小农户加现代农业的社区综合体运营模式,为农民增收的经验; 最后来到黄丰镇团结村,听到了来自上海的癌症患者戴育如老师扎根乡村开启公益服务之路,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培育村民志愿者、建立志愿服务队,以新媒体运营模式帮助农民增收的感人故事。
行程满满、亮点纷呈、启发良多,用声音、图片、故事、实景为参访人员上了一堂专业、感人的乡村振兴课。“我们虽然地方不同,所处环境不同,但是很多有益的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回去后,要把这次的学习经验转化为青杠树村的实践行动”,几位前来参访的骨干人员感慨的说道。
此次参访活动,是由青杠树村村两委主办、成都博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办,是 “星耀香草 · 益满青杠” 自组织培育项目的重要一环,通过参访学习交流,启迪了村民的智慧,增长了见闻,激发了自组织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为推动青杠树村的振兴发展统一了思想和行动,为青杠树村的腾飞注入了新的动能。
乡村振兴应该怎么参与碳中和呢? 碳信用是一个很好的参与方式。目前国家签发的碳减排方法学有 200 个左右,涉及农林牧、甲烷沼气、交通出行等多种行业。以林业种植为例,国家鼓励林业碳汇的发展,那么农民可以选择种植一些防护林等,有一些地方政府会对农民的低碳行为进行补贴,或者通过市场化碳交易的方式进行补贴,这样小伙伴们可以从中获得一定收益。国家和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个人和集体参与到中和进程。
[个人如何参与碳交易?79 播放 · 1 赞同视频
](https://www.zhihu.com/zvideo/1503764177965903872)
首先, 为什么要乡村振兴? 为什么过去很多年没有这个提法, 过去提的是新农村, 城市化. 为什么现在不大提城市化了. 因为已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 城乡二元结构, 造成城乡二元分割分治局面, 社会出现撕裂局面.
国家要乡村振兴为的是将农村作为中国经济的压舱石, 将目前社会的经济问题, 矛盾问题转嫁给农村, 使得中国经济能够软着陆.
农业是一般上讲只是第一产业, 在过去几十年里很多专家都强调农民只应该生产从而限制其乡镇企业等其他多元的发展. 导致农村人口大量外流, 经济也一直上不去. 对于资本来讲与其投入到周期长, 回报率低, 风险大的农业不如投资到股市, 影娱等其他第三产业 . 但实际上农业应当是百业, 但是被限制了, 特别是有些知名专家一直强调农业只是单一产业.
中国经济的发展不能像欧美国家对外扩张和转移, 中国没有这样的条件, 只能对内循环, 农村只唯一的可能性!
并没有哦 再往上发展 可以考虑看看新农村
流转,市场化,规模化
实现产业振兴要向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方向上寻发展,**乡村振兴不仅是农业振兴而且是百业振兴。**农村产业发展不拘泥于农业,紧紧围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村电商,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积极引导返乡农民,高校毕业生下乡进行创业就业,促进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可持续高效发展。开发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一体化产业链,增强农民在市场中的话语权,降低农民和大企业交易时的利益损失。
乡村的现状,产业陈旧单一、盈利困难、人员资金等各种资源外流、基础设施严重破坏、农村资源不能资产化等等一系列问题,因为城镇化的过程中,资源都在不断的流向城市,人、钱、地都在外流,乡村就像一个干瘪的老太婆,毫无生机。
但是乡村是整个社会发展的根基,根基不牢了,就危机四伏。另外乡村承载了几亿人民的生存空间。加上城市发展空间越来越小,经济要转型,产业要转移,需要新的增长点,只有乡村丰富的资源才可以支撑未来不断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必须振兴乡村。
乡村振兴会是个漫长艰难的过程,可见的土地需要保护和提升,基础设施需要修复和升级,农村的个人和公共空间需要重新利用,乡村产业需要创新,看不见的各种制度和机制需要变革,人才需要回乡,技术需要创新来服务产业。
有的条件好的地方,土地、基础设施等都有明显的提升,产业也有所改善,乡村面貌也焕然一新,但更多的地方才刚刚脱贫,基础非常薄弱,发展起来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人力财力政策和市场资源的共同发力。
乡村的发展需要克服各种困难,而且乡村振兴不仅是个长期活、苦力活,更是个技术活,各个地方都在探索乡村振兴路径,而且每个地方的路径都会不一样,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对于乡村振兴我们需要耐心,需要理解,更要社会各界的支持。
因为路很长?
我觉得你分析的很有道理,我也是农村的,现在跟我一样的年轻人都愿意去城里市里,农村只是 70 后居多了,但是他们又能耕作多久?其实农村就是缺乏资源,因为城乡差距的问题导致农村已经面临窘境,但是作为农业国来说取缔农村存在,但是粮食生产不行,而且如文章所说,现在最大的问题也是有能力的年轻主力涌入城市,过着压力山大的生活,变得麻木和幸福感低下,没有能力的在农村更是受尽这种生活的压迫,尤其是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和工业、科技带来的这种资本主义化思想的时代,以后应该吧农村打造成生态、文明,先进的农村化城市,享受真正的自然和生活带来的幸福感,而想要吸引年轻人的前提不妨先吧当地的年轻人培养起来,然后再通过完善各种设施和娱乐等等,做到特色和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
因为乡镇主要领导忙于镀金,副职工作相互推诿,普通干部忙于应付流于形式的各项检查,县级检查,市级检查,自治区级检查,国家级检查。一会儿是纪委检查,一会儿是农业农村检查,一会儿是大数据局检查,最恶心的还是 zzb 检查。一个事业编被抽到党建办工作,每天都在辞职的边缘挣扎。
去江浙农村旅游过,那边搞得不错,但中国除了江浙珠三角还有那么多农村呢
我是来自中部人口大省的农村,村子有上万人口
然而只剩老弱病残留在农村生活了,乡镇上除了乡政府有几个年轻的公务员,其他要么是小孩要么是老头老太
人都走完了,振兴个 p ,还是等自然消亡后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种植靠谱
乡村振兴是釜底抽薪的一招棋,来缓解城市化工业化带来的内卷。
此处仅展示提纲,工粽号与头像相同。
现在困扰社会的房价,996,其实就是新自由主义在全球渗透的结果。
新自由主义有一套非常高效的运作机制:大批量生产、消费主义、超级城市、经济活动高度金融化、自然资源高度商品化,这些工具互相促进,产生一个超级正循环,制造出大量廉价劳动力。
廉价劳动力提高资本家利润,利润又帮助资本家不断推动法律、制度、鼓吹思想来为这套体系服务。
欧美限制打压工会,鼓吹灵活用工,都是为了彻底让劳动力失去议价权的工具。只要维持劳动力的低定价,资本集团可以不断从这个体系中获利。
不要以为城市白领收入看着还行,就是不是廉价劳动力了,只要背着房贷不敢失业,面对无休止加班没有用脚投票的底气,失去了选择的自由的人,在性质上都是价值被压低的廉价劳动力。三万的工资能够提供的生活水平,对于他付出的劳动力来说,同样被严重低估,遭到过渡压榨。
同时,新自由主义客观上对账面 GDP 起到促进的作用也让很多国家明知有副作用也不得不迁就。但新自由主义的对经济的贡献被高估,产生的代价却一直被忽视。
经济可以用 GDP 衡量,一眼就看明白。
但是代价是环境污染,是年轻人不愿意生育。这些隐形代价,等被 PM2.5,生育率暴跌体现出来的时候,实际的问题已经很严重。
更可笑的是,通过杠杆翘起的房价,明明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反而还能抬高 GDP,变成对新自由主义的正面肯定。
靠着 GDP 即是正义的逻辑,新自由主义横扫全球,成为唯一通行的价值观的标准。所谓的 “普世标准”,只不过为了新自由主义的普世而服务。
现在国家决定振兴乡村,就是要给新自由主义踩刹车。在新自由主义主导的市场外,找一股平衡的力量。
这不是说,把人按在农村,不让进城就能解决问题了。
而是要在一个 “一切皆资本”“一切皆商品”“一切皆有定价” 的生产体系外,找到一种恢复人和自然联系,能够更轻松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来制衡新自由主义产生的副作用。
第一步是搞基建,修路通网到村村户户。
这是一切的基础,强化农村的基础建设,就能缩小城市和农村之间在生产条件上的差距。
城市最大的价值,是产业集中,物资和信息交换方便,有利于分工和发挥市场匹配的优势。
有了路,降低了交通成本,就没有必要一定要把产业上下游都集中在一个地方了。
有了网,就有条件拉平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信息差,信息流通了,才具备参与到经济分工的条件。
网络另一个重要的价值就是,让农村在教育和医疗两大民生基础服务上,具备享受到和城市同样标准的服务的条件。
通过道路和网络,扩大了城市集聚化的空间,把整个中国变成一个超大的城市。
可以说,这一步大棋,不是今天才开始的。中国在很早以前就已经为去城市化做准备。
第二步是搞扶贫,为农村留下再发展的种子。出去再多人,只要建制还在,就给回流打下基础。
现在挂牌乡村振兴,是要摸索落地一套让人依附在土地上的经济运作模式。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帮助各村各县找到自身定位,有效率的参与进现有的经济生产体系中。把现在产业最集中的地区的一部分生产职能,解聚到各个乡镇,在乡镇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为乡镇输入更多的商业和经济人才。同时要设计好配套的制度,比如村镇生产的规模,村镇集体经济所有制怎么运作等等问题都需要明确的方案和指导。
除了找到经济上的定位,还需要提高乡村在基础民生上的保障,缩小教育和医疗方面和城市的差距。才能把需要的人才留在乡村。
做到了这一点,让更多人留在乡村也能享受到城市带来的机会和便利,自然就减轻了城市化带来的负担。
城市化对我们最直观的负面影响,就是房价。不论房子怎么过度金融化,刚需是一切的根本。人们不再向往大城市,是降房价的最好办法。房价问题一缓解,996 等一系列的问题自然也会得到解决。
现代人的病就是城市病,用乡村解城市之围,需要长线布局,还要忍受得住牺牲短期利益。
要下这盘大棋,也只有中国政府具备这样的条件,敢动蛋糕,能动蛋糕,执政具有连贯性,有足够的权威去代表所有人解决问题。
中国摸索出来的这套解法,未来一定会为被新自由主义困扰已久的全世界提供新的标准答案。
你不要看它说什么,你要看它做什么。
你看化肥涨价了吧,疯长,你在看看粮食收购价的涨幅,你在看看农业补贴的金额。
《大国民》的歌词写得很清楚,我不敢打出来。
钓鱼不打窝不挂饵。
农村拆迁倒是搞了不少,盖了不少粗制滥造的房子。
振兴还是倒垃圾,心照了。
朋友,听说过京津冀一体化不?比乡村振兴还早提出来的,现在除了交通卡其他的有区别吗?
怎么没进步,成了公考的笔试面试热点,养活了多少从乡村出来的培训机构人员。也给了多少机会让乡村出来的大学生去乡村当公务员。
振兴各地村镇银行
乡村振兴,振兴的是乡村的产业。要振兴乡村的产业,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小农经济模式下,土地资源碎片化的问题。要解决土地资源碎片化的问题,就必然制造出 “失地农民”。必然带来一个问题,失地农民的就业。
如果以前一百个农民的土地,现在统筹起来了,用集体农庄或者其它模式来经营,但还是要用这一百个农民,这显然并没有提高生产力,反而要搞出一群管理层,反而让单位土地的产值下降。那么必然有很多的农民需要被从土地上剥离出来。这些农民吃什么?,只有一个办法,去城市,去工厂。
可是问题马上来了,第一,农民普遍缺乏劳动技能,即使到了城市,也是低收入人群。第二,现在产业升级也好,产业转移也好,工厂自动化也好,总之,工厂的就业机会是在减少的。加上今年以来,失业率高企,在这种情况下,指望缺技能的农民就业得到保障?,别逗。
乡村振兴,第一个要解决的是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就业问题,城市发展了,大量农民涌入城市了,农村的土地碎片化就可以低成本解决,然后乡村就有机会真正的振兴了。
因为农村穷,就给农村各种撒钱,授人以鱼,永远也解决不了根本矛盾。
现在很多的农村已经不让你盖房了,逼你进城去买房,这等于是逼农民进城,还振兴个毛线
我说句不好听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怎么把分下去的土地便宜收回来,可能他们在等户主自然老去,收归国有
也可能彻底城镇化之后,人都去住楼房,地免费收回来
无论大规模种植海上其他,一亩地一千块的年租金,种粮食肯定不赚钱。那怎么种都不行,平原不种粮食也不行。经济作物不算,
那就无解,或许他们在等什么……
扶贫,乡村振兴
好说话、踏实肯干的留给领导跟关系户,难说话的好吃懒做的留给我们
人家贫困户也知道上面来检查,做得不好训的就是我们。所以人家也不干,家里都不打扫,因为他们知道我们要去打扫!我们不打扫,那就是我们扶贫不力,工作不认真,轻则批评,重则扣绩效,甚至影响评优
至于他们的农产品,卖不出去就我们买,反正要么自己掏腰包,要么我们找人买
还得每个月写扶贫工作总结!写过这玩意都知道有多烦人
振兴振兴,农户高兴,领导高兴
我们呢?谁在乎啊
所谓的乡村振兴的意思就是城里人的油水榨干了,现在转向比较富裕的乡村了,当年的家电下乡三无产品怎么坑害农民的可是历历在目。
你没发现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吗?
你没发现工地工厂的工人越来越多了吗?
你没发现夜店按摩馆的年轻女孩越来越多了吗?
因为…… 这就是给你喊的,喊喊就算了,懂不懂什么叫安稳人心。
这就像一直提振兴东北,但却一直用实际行动振兴南方一样。
乡村振兴在 35 年才取得阶段性进展,50 年全面振兴,拭目以待吧。
乡村振兴的决战期在 2028-2032 年,现在时间还早。
农村养老每月 100 来块钱,你还想咋样?
这位广西日报大记者把我拉黑了,在宣传单位待久了,派头十足,学得一手引导舆论的好方法。我就开个楼回复你。
你提到 30 年前,我赞同,经济的确在进步发展,但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倒退的,记者的骨格。现在的 “记者” 和 30 多年前的记者相比,对社会不良现象的揭露批判力度是如同云泥之别。我认为 30 多年前的记者担得起 “记者” 的这一称谓。如今的领导宣传员,摇旗呐喊、歌功颂德,至多算记录者,有的嘴上还假惺惺的说关注社会民生。
我认为的乡村振兴,是乡村有活力有造血能力,年轻人是支柱和未来,年轻人不愿意留下,谈何振兴?我的家乡所看到的事情,至少比你蜻蜓点水般的观光访问(旅行)要多得多。的确有人存在偏见,但那又是谁呢?
反腐不也一直在路上?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不要想当然拍脑袋我不知道就说不存在。乡村发展如何是一个客观存在,不要我感觉我以为,你我感觉没有意义。客观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而中国乡村发展是一个庞大复杂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农村发展情况各不相同。有的农村发展出了新兴产业越来越好,有的农村发展一般凑合过,还有的农村人去楼空甚至退村环林变成森林草地。
从来没在农村待过吗?变化很大,尤其是 2000-2015
还全面小康呢
能振兴的早振兴了,不能振兴的,怎么也振兴不起来的
老爷们拿的太多了,长工没有的吃啊
76 年开始一直提要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巩固来巩固去,到 82 年巩固成人民民主专政了。。
知道农民的补贴政策吗?一共发了 100 个亿。钱都不往下撒,还谈振兴,真以为是用爱发电呀。
有关部门往乡村振兴花了多少钱?
钱都没花还想振兴,振兴个屁。
拿不起的乡村振兴和放不下的城市化,足以概括。
乡村振兴算政绩吗?能影响市,省一级的升迁吗?城市化能。
因为乡村振兴要钱
而大部分乡村没钱,同时也赚不到钱!
啥?有钱的乡村还需要振兴?
我还记得,反腐一直在路上
之前是脱贫,乡村振兴是后来提的。
至少我们村有变化,路越来越好了,公厕也改造完了。唯一可惜的是一村一品,我们村没啥特色产品。不过附近其他乡镇有红提葡萄园,搞得很好。这是我肉眼能看到的跟乡村振兴相关的东西。
我有个同事是眉县的,每年猕猴桃都很快就卖完了。收入很不错,这是一什么一业一村一品,里面搞得非常好的县。带动了不少就业,也提高了收入。还送了我一箱。
另一个同事是商洛,那边葡萄质量不错,那个地方搞得葡萄酒产业也都还不错。也拿到办公室喝过,还不错。
这是我身边看到的,具体细节我也不了解,只是听他们说的。
仅限个人视角,不具有代表性。
缺什么补什么,一直在提说明搞得不行,什么时候不提了,就有进步了。
“你的团队能不能分到猪肉,取决于你和猪肉老板关系铁不铁。” 特约撰稿人 白莉莉 发自浙江、广东、湖南 2022-06-13 李晓佳团队参与的中国南方某村乡村振兴项目。这个以“在地乡声”为核心的项目,涉及策划传播、空间运营、线下活动等多方面内 …
知乎用户 风大 可稍息否 发表 我觉得,很多人对城市和乡村的理解,都是非常表面的。 很多人一提起城市和乡村,就是 “喧嚣”、“嘈杂”、“灯红酒绿”,“宁静”、“淳朴”、“十里桃花”。 还有的人正相反,一想起城市和乡村,就是 “便捷”、“精 …
知乎用户 杨大宝在思考 发表 陆铭和温铁军两位大佬结合起来,才算是读懂了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 把二者对立起来,拉高踩地的,都是没有看懂的,或者别有用心的。 看似相反和矛盾的立场,背后是我们这么一个庞大的经济体如何高效发展起来的,综合 …
知乎用户 应江鸿 发表 最下面有更新,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首先,温铁军以前确实对于搞日本农协非常积极,也认为是东亚小农经济的未来发展模式。但后期他也逐步认识到这里面的局限性,毕竟日本农协也确实在衰落。 其次,对于搞全国性的农会依然他的目标, …
知乎用户 氓之蚩蚩 发表 这个问题根本是不成立的。 “变成这样”是变成哪样?还是认为在 “这样” 以前上海是好的样子。 1、上海很多问题一直存在。比如社区结构上煤卫公用的二级旧里、“两万户” 老公房等劣质住宅比例全国前列;人口结构上老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