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透视“透明计算”事件
换个角度透视“透明计算”事件 作者:潘漓江 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是轰动性的。它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争议,产生了空前的国际影响,同时令组织者与评委成为众矢之的。 这一风波已经持续快三个月了。张院士在网上公开演示视频后不久,就有网友发现用 …
点评《科技日报》:从“透明计算”事件谈学术批评
作者:日科技报
“透明计算”是什么?看不懂。张尧学该不该拿奖?没主意。我只能说,科学界的是非论断,外行人无从置喙,只能听行家的。
【到底是哪些行家评的,得先让大家知道,是不是?】
“透明计算”拿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舆论大哗。与此相对的是:同行们没哗,不说好也不说坏。
【同行们没哗?你自己都说了,你是外行,你怎么知道同行们没哗?】
1月31日刊发的一篇媒体文章,迄今为止最详尽地采访了反方观点,而文章里几位质疑者,全部是匿名;另外,尽管科技部奖励办表示他们如接实名举报会调查,但还没收到实名举报;代表同行声音的中国计算机学会,发了一篇让人联想的呼吁改革政府奖励制度的建议,却随后撤下,并声明与2014年授奖无关。
【典型的揣着明白装糊涂,CCF的声明不是摆明了此地无银三百两么?】
从以上事实可见,虽然网上的匿名批评者群情激愤,不匿名的计算机专家们却鸦雀无声,不外乎两种可能:第一,内行们不觉得透明计算获奖有不妥;第二,有内行质疑,但不想他的意见被大家看到。无论如何,学术团体没有质疑张尧学。
【恰恰事实是第三种乃至第四种可能: 学术和科技体制恶化到学者不敢发声,那一定是危害到专业人士的饭碗乃至于生存,或对学术腐败已经麻木了】
既然同行们没意见,我们凭什么质疑张尧学?
【凭良知,凭常识,凭逻辑】
说同行们没意见,可能有人不同意——很多网上的文章,就列出各种专业材料分析透明计算不配拿奖。问题是:匿名发表的内容是否算一种值得认真考虑的学术讨论?我认为,如果是学术问题,比如透明计算是怎样一回事、创新点何在,那即使是匿名,也是学术讨论的一部分,可以帮助我们外行去理解。
【学术与匿名与否有关系么?你都说你是外行了,学术讨论的事,你如何能明白?】
但有些涉及他人名誉的论题,所有人应极端慎重地对待。因此,公正的旁观者应该反对匿名的负面评论。匿名的负面评论,听上去再有说服力,万一是误伤,那损伤是不可逆的,也找不到人负责。公正的学术批评,应该消除这种可能性。
【这段说的非常对!任何针对人身的攻击都是必须禁止的】
即使“疑点”再多,比如被质疑者的文章没几个人引用、他多年来一直在当官、他的代码看上去跟别人雷同,但这些只是疑点,不是定论,万一实际状况并非质疑者所想的那样呢?
【纠正一下,这些不是疑点,是事实!就如指纹和DNA的证据作用一样确实可靠!外行就不要凭想象瞎逻辑】
涉及伤害他人名誉的事情,即使谁有他认为铁一样的证据,也应通过合法的途径,递交给一个公认具备权威性的公共团体去评判。而不是“先喊一嗓子,大家一起来讨论讨论”。“真理越辩越明”这句话,适用于学术观点分歧,不适用于名誉疑案。
【这段话说的很对!问题在于:1.“透明计算"的成果,恰恰是在非专业领域进行“炒作”的,在业内“几乎”没影响; 2.该奖的“评委”恰恰没有公开,是否具有专业性,大家不清楚】
如果有评论者认为,他找不到可以信赖的评议机构去递交质疑,我支持他去分析和批评这种状况,这也是一种珍贵的学术批评。但这不等于评论者可以此为由,宣布自己有权把攸关他人名誉的负面帖子,扔进一个匿名的、可快速复制传播的、发言者不准备为其言论负责的评论场。
【的确如此,如果说“透明计算”团队因此而遭受名誉损失,首当其冲的责任者就是科技部,为什么不征集专业人员进行辩论?为什么不从专业上进行调查?糊里糊涂的评了一个“大奖”,出了事,袖手旁观,怎么没见你评论一点啊?说到底,屁股决定脑袋的人,不配涉足科学技术,所以,建议你们的报纸名字还是调整一下顺序!】
(XYS20150209)
换个角度透视“透明计算”事件 作者:潘漓江 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是轰动性的。它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争议,产生了空前的国际影响,同时令组织者与评委成为众矢之的。 这一风波已经持续快三个月了。张院士在网上公开演示视频后不久,就有网友发现用 …
【“上述技术已授权给联想等知名企业进行产业化,在军事、教育、金融、政务等诸多领域获得了大量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透明计算理论和技术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产业界的高度评价,被全球IT 巨头美国英特尔公司总裁评价为“代表了下一个计算时 …
张尧学太谦虚了:“我……没有参与透明桌面项目” 作者:羽矢 http://hlj.ifeng.com/economy/detail_2015_02/05/3528958_0.shtml张尧学回应抄袭:“透明桌面”与“透明计算”不同2015 …
关于要求调查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研究成果真实性 尊敬的方舟子先生: 您好!我们是一些在海外从事干细胞研究的中国科研人员。感谢您多年来在维护科研诚信方面做出的努力!近年来看到中国在干细胞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重要的研究成果,很是欣喜和骄傲。2014 …
评针灸师对美国医学会杂志的炮轰 作者:lw56102 去年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了一篇关于针灸治疗慢性关节疼痛的临床试验研究的论文,结论是针灸对于慢性关节疼痛没有明显效果,所谓的效果可能是安慰剂效应,不能持久。曾有美国媒体专门采访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