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极限通勤每天来回 6.5 小时,如何看待我国 1400 万人忍受极端通勤?通勤时间带来哪些影响?

by , at 03 September 2022, tags : 通勤 时间 小时 工作 上班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搜狐新闻​ 发表

通勤时间还影响了游戏行业、影视行业、短视频行业等等娱乐行业。

可以说,中国现在很多娱乐行业的发展方向,都是为地铁设计的,因为上班族在地铁上坐牢,太无聊了。

我做短视频 up 这段时间,明显总结出的规律就是,视频点击量大的几个时间段分别为——早高峰、晚高峰、午休和睡前。

其中早高峰最多,经常是我早上一起床发现视频火了,我分析的原因是,因为上班族们只有早高峰是最统一的,下班时间午休时间和睡觉时间都不如早高峰统一且固定。

而快节奏碎片化的娱乐和信息获取,绝对会影响大众对知识的态度,以及思考的习惯。

所以,通勤问题对整个国家的影响远比很多人想的还大。

知乎用户 画画的花噎菜​ 发表

这个大数据啊!

是的,我也是极限通勤,稍微好点,5 小时。

20 分钟电动车到地铁 9 号线松江南站站。

5 分钟进站,并坐上地铁。

1 小时 40 分钟,到达终点站曹路。

5 分钟出站,并骑上共享单车。

20 分钟,到达公司。

单程正好 2 个半小时。

目前一周只一到两次这样的通勤。

大多数是自驾。

小区门口上申嘉湖高速,转沪芦高速,转外环高架,转路面,全程 78 公里,过路费 31 元,幸好路面只有 5 公里,70 公里以上高速,且申嘉湖是外环的外环,车不多。所以通勤只要 1 小时 10 分钟。

每天顺风车带一个人,分担一下费用。

目前每月通勤大概 3000 元,公司油补 700,顺风车大概 1300,自己负责 1000 左右。

还可以坚持。

幸好我们弹性工作时间,不用加班。

但是通勤确实挺累,周六周日不咋想去远的地方。

而且,心疼车啊!一个月 4000 公里啊。

下一份工作,肯定不会这么远了。

知乎用户 趁年轻 发表

所有的长时间极端通勤说到底都是以牺牲睡眠,损害健康为前提的。

研究普遍认为长时间通勤会降低人们的幸福感,那我就就着这个话题,聊一聊幸福这件事吧。

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工资是十年前的好几倍,却没有感受到幸福?甚至还感觉自己不如以前幸福呢?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一个人的幸福感主要是由三大因素决定的,收入、家庭因素和健康状况。

收入并不是决定幸福感的唯一因素。钱越多,人就会越幸福,这只是人们的一个错觉,这是幸福收入悖论。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在收入这个因素下,人们会进行社会比较,人际比较,怎么讲呢?就是如果你自己的收入增加了好几倍,而你周围的同事,亲戚和朋友收入没有增加,你是能感受到幸福感的,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是你的收入在增长,你周围的同事,亲戚朋友的收入也在增长,这么一比较,其实,你的收入跟没有增长一样,因为你比较的基准线会随着你的收入增加而增加,更何况人的欲望是得不到满足的,当你获得的足够多的时候,你想要的也会很多,以致于你感觉不到幸福。

而影响幸福的另外两大因素,家庭婚姻和健康状况是自我比较,我们并不会去和别人比家庭婚姻,而且别人家的家庭婚姻到底怎么样,也是很难让别人发现和知晓的,健康状况更是如此,我们不会说我和别人身体健康怎么样,而是只要比以前更强壮,更健康,我就会更快乐,在这两者上都是自我比较,和以前的自己比较。

我们现在人之所以挣得钱越来越多,却越来越不幸福,就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钱越多就会越幸福。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物质需求是与拥有的东西同步增长的。金钱带来的幸福感提升是虚幻的,而牺牲家庭生活和身体健康造成的幸福缺失却真实存在。是不是这样呢?你看,为了赚更多钱,我们加班熬夜,损害了自己的身体健康,也失去了陪伴家人的机会,最后,只能钱越来越多或者也可能没有挣到钱,却也越来越不幸福。

现在大家为了挣更多的钱,挤在大城市了,忍受着合租房,忍受着长时间的通勤,仅仅只是为了大城市的高薪,但是,损害了健康,也失去了陪伴家人的机会,你以为在大城市生活的年轻人真的比在家里县城里工作的年轻人幸福吗?真未必。

所以,更幸福的秘诀就是:花更多的时间在家庭生活和身体健康等方面,花更少的时间追求金钱。

幸福的经济学》这本书的作者是幸福经济学之父伊斯特林,他证实了 “伊斯特林悖论”,告诉我们幸福并不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财富多少。

我目前在一个二线城市,有家人,有自己的房子和车子,每天有大量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真的是挺幸福的。

知乎用户 非著名程序员​ 发表

集中办大事的必然结果。

就谈到通勤时间这个事的时候,表层是经济差异,深层是城市规划,但根本在于资源配置,在于集中办大事。

为什么说极端通勤是这个逻辑?

很简单

因为城市规划发展的时候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压根就没考虑人文因素。

而经济建设这个事,讲究的就是集中。

往浅了讲,合作比单打独斗强,往深了说,产业链会自发积聚在一起。

资本天然倾向集中。

因为这意味着更低的物流成本,更小的沟通成本,聚集起来天然就能形成产业竞争力。

举个例子好了。

你周末要去逛商场,这边的商场云集,各大商家入驻,琳琅满目,网红店云集,那边的商场干巴巴一个,没有配套,就单纯的商场,你会选谁?

强强联合是商业发展的不二法门,规模效应是要讲的。

但规模效应的代价,就是个人成本骤增。

大家不妨去那些大商场问问,那些在商场里的打工人,他们住在哪呢?

无一例外,离得很远,因为规模效应把当地房租给拉高了,打工人根本住不起,即使公司愿意出这个钱,也顶多就是整个合租房,美名其曰员工宿舍。

情商低一点的说法。

这不是什么合租房,而是现代化的贫民窟。

几个到十几个人挤在一个房子里,私人空间约等于无,换来了相对廉价的房租,有了一席还算便利的安身之地,社畜一词,就来源于此。

但问题在于,人不是社畜,人是社交动物,合租房这玩意,对付刚进社会那几年还行,但只要把时间线一拉长,人要结婚,人要生子,合租房就满足不了需求了。

就连动物,没有巢也不敢生育,又何况是人呢?

但这样一来,问题跟着就尴尬起来了。

商业聚集的房价已经被规模效应给抬起来了,打工人买不起,而且商业中心周围配套的学校医院神什么的也未必好,所以怎么办呢?

去到价值洼地,房价没那么高的地方买。

于是距离一下子就被拉长了。

牺牲的,就是通勤时间。

但就这,多少人想牺牲还没这个门路呢?

你说这种现象能有根本改变吗?

暂时看不到希望。

为什么?

因为集中办大事,规模效应是有路径依赖的。

想要照顾人文,你就必须牺牲规模效应,放弃这些商业上的利润,但问题在于,谁又愿意放弃掉这些呢?

知乎用户 曹多鱼​ 发表

但凡有更好的办法,谁愿意疲于奔命。

身边虽然没有每天通勤 6 个多小时的,但 4 个小时以上的大有人在,有人问为什么不换工作或者换地方租房,哪有那么容易啊。

我们公司在浦东的银城路,团队同事里面我所知道的,至少有 3 个在嘉定,1 个在宝山美兰湖,1 个在松江大学城,1 个在闵行吴泾,上班基本上都要将近 2 个小时,去年 14 号线浦东南路站开通之后,从嘉定过来可能会稍微快点。

住嘉定的 3 个同事里面,1 个是租房,因为她的老公工作在嘉定汽车城附近,所以牺牲自己的通勤时间,为了让老公上班方便。

还有 2 个是买的房子,因为买不起市区,嘉定相对便宜。之前我们公司办公在静安,从嘉定过来还不算太远,搬到浦东之后通勤时间又增加了半个多小时,但也没办法,房子没法跟着你走。

如果他们在公司附近另外租房,第一是要花钱,每个月至少 3、4 千,第二是要牺牲和家人团聚的时间。

住闵行吴泾的同事,就是花钱在公司附近租了个房间,每周一到周四住,周五回吴泾自己买的房子。但如果后面有了孩子,可能还要再考虑换房,不然陪孩子的时间就会很少。

住松江大学城的同事(租房),是因为来上海的这些年一直生活在那片,熟悉的朋友也在那附近,就干脆不换了。

住宝山美兰湖的同事(租房),则是因为租的是公司另一位同事的房子,价格相对便宜。我问过他为啥不换个近的,他说也习惯了,反正起点站有座位,戴个耳机玩玩游戏也就过去了。

至于说为什么不换个工作,因为工作没那么好找,就那么简单。

我们公司的收入不算很高,但还算比较稳定,也不至于裁员或者降薪,疫情期间住在公司的同事每天还有几百块补贴。

这几年来同事中也有离开上海的,但是很少,我们团队只有 1 位老家湖南的同事,去年跳槽去了长沙。

其他人为什么不走,因为上海挣的钱多。

如果你问他幸不幸福,他可能说不出来,但如果你问他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他真的没有。

知乎用户 晨星​​ 发表

说白了就是房子过于值钱,劳动力过于不值钱。

房子太贵,不能随便换房子,靠近市中心的房子买不起也租不起。

北京那么多在燕郊买房和租房的呢。

然后劳动不值钱,所以路上通勤的时间,你一点都不心疼。

如果,我说如果,你业余是一个成功的网文作者,通勤 3 个小时,你能更新 6000 字。每个月能赚上几万块。

你肯定在公司附近租个房子了,省下时间写小说,对吧。

这时候你肯定心疼你的时间,因为那就是钱啊。

所以说还是经济账,扭曲的内卷产生出的恶果。

知乎用户 乌麻布​ 发表

阶层晋升渠道收缩,资本收益压过劳动收益,后来者原始积累困难。

阶层晋升渠道收缩,但没有完全关闭,留了一些念想,结果是万人过独木桥,冲过去就有跨越阶层的机会,所谓的一线漂流。薪资待遇就在那里,机会也就那么多,真是你不干总有人补上。那么当社会完全僵化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大范围的躺平。一些人透支身体的卷和另一些人放弃幻想的躺平是同时发生的,这也是阶层晋升渠道收缩的表现。

什么导致了阶层晋升渠道收缩呢?一般是资本收益压过劳动收益,就好比黄四郎的比喻,几条命换几代的家产。前段时间不也有类似的问题么,你的奋斗和我几代人奋斗的家产怎么比。结果就是,参与生产的不管是一次分配还是多次分配,都不如掌握资本(人脉积累也是一种资本)的群体。加上信贷扩张时期资产泡沫扩大了这种鸿沟,一线的房子动辄上千万,就按 1-2% 的租售比,也是几个劳动者一年的收入。还有另外一个表现,大伯与二舅事件,分蛋糕的岗位是可以世袭罔替的,一人飞升的故事一直都在,所谓的好干的岗位对外释越来越少,阶层固了晋升渠道收缩。

现在就是这么个趋势,想要实现阶层跃迁,机会本来就不多,万人过独木桥,成功的几率与自身的透支率正相关,比别人更能低需氧,更能忍受身体的透支,原始积累越快,为了阶层的跃迁,陷入无情的内卷之中。当然这种社会僵化的背景下,也有另外一个走向,低欲望社会,一些人极致的卷与一些人放弃幻想的躺平同时发生。

本来税收是应该调节这种分配极化的,至今依旧靠着土地税向后来者更多的征收,而没有资产持有税,利得税、离境税、遗产税等压制社会僵化的税种。阻力越大,对经济体长期发展越有效,不管是年轻人的身体透支还是躺平,都是经济体承担不了的代价,分配改革不能再拖了。

知乎用户 王克丹​​ 发表

某次我跟我媳妇儿同时出门。

她已经穿上白大褂坐好了,我刚进地铁站,还没等到地铁来。

我媳妇儿给我凡尔赛,说,真没劲,上班太近,路上都没有刷手机的时间。

我说,有本事你把这句话发朋友圈,看看多少人骂你。。。

╮(•́ω•̀)╭


根据交通院统计,北京是我国平均通勤时间最长的城市。

北京仅有 58% 的人能在 45 分钟内完成通勤,比上海还低了 10 个百分点,意味着 1 小时以上的通勤时间是家常便饭。

我院很多小护士没钱没势的,倒个班基本不回家,总共休息七八个小时,有三四个小时要浪费在路上,何苦呢,洗个澡去宿舍忍忍就好了。

曾经实习的时候,有了动车以后,那天我和我同学同时下夜班出的医院,我住南五环,他住天津,结果是他先到家。


要问为什么会这样,自然是某段时间的发展规划不合理,工作地点集中,老城区和行政区经济区重叠,房价过高,打工人承受不起,便去五环外,六环外,七环外租房子买房子。

当然我们很早就发现问题了,现在各大单位都在往外搬,我院新址离我住的地方会近不少,通勤大概能有半小时。

但有近的就有远的,我省了半小时,就会有人多花半小时。

这种规划得在十几年后才能看到效果,毕竟很多人不会为这点事换工作,有个好工作是多不容易。不管是有房的按房找工作,还是有工作的按工作找房,这都跟现在已经有稳定工作或稳定房产的人关系不大,得看下一批了。

所以至少未来 10 年之内,这种情况不会有实际性的改变。


地铁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东西。

包括我,北京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选择地铁通勤,2019 年统计,每日超过千万人次乘坐地铁,上下班是 2 次,那除以 2 就是有超过五百万人选择地铁通勤。

这导致北京现在拥有全国最复杂的一张二维平面的地铁交通网,当然加上三维立体的就比不了重庆了。

要知道 08 年奥运前后那几年,北京还只有 3 条地铁线,这张网也就是最近十几年的事而已。

地铁的好处就是稳定,误差时间小,不像开车或者公交,堵起来,俩小时也是它,你没任何办法,只能提早一点出来,打个富裕量。而稳定的地铁通勤能让打工人多睡几分钟,大家普遍缺少睡眠。

大量的地铁带来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尤其是对于现在流行躺平的年轻人,地铁里很多岗位适合躺平,工作时间规律,工作压力不太大,虽然挣不到什么大钱但是饿不死,(当然也有很累很卷的岗位)。

大量的地铁通勤带动了大量互联网流量,我每天主要刷知乎的时间就是地铁上那段时间,看周围人,要么刷剧综,要么玩游戏,如开头我媳妇儿吐槽的那样,这段时间是其他通勤方式没有的。

大量的地铁给北京的旅游业也带来了便利,不管是二人自由行还是拖家带口逛北京,亦或是赴京看病办事,地铁远比其他交通方式要便利。


当然,无论交通方式如何,通勤时间的加长,一定意味着个人自由时间的减少。

![](data:image/svg+xml;utf8,)

大家的体能会变差一些,因为没有了运动的时间。

大家的精神更紧张一些,因为自由时间少了,想弥补就得靠熬夜,猝死的人会更多一些。

大家的面基机会少很多,因为没时间。

大家的钱包更空一些,因为路上的各种行为很可能要花更多的钱。


生活不易,珍惜当下吧各位。

(。・ω・。)ノ♡

知乎用户 追风月影​​ 发表

有请专家解答

知乎用户 非扯迦南​​ 发表

这就是个人人都不想,但大多数人都没办法的事情。作为小镇做题家的你我,好不容易来到大城市大拼生活,你考到了西城的中央部委的工作,我在西二旗的互联网大厂上班,西城的房价大家是了解的,10w/㎡以下不叫学区房,西二旗本来就是个农村,现在互联网新贵老贵纷纷入住,房价消费也是蹭蹭往上涨。看着工资卡,你想了想还是到石景山或通县住吧,我看了看选了六环外。上下班大概 2-3 小时的通勤是家常便饭。有一次我到北京南站送朋友回天津,他都到家了,我还堵在路上。痛苦么?痛苦。但有的选么?

知乎用户 申晨煜​​ 发表

上班 8 小时通勤 6.5 小时,这样的工作如果不是薪资待遇特别高的情况下,估计没多少人会接受的。

上班距离的远近,真的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打工人的生活幸福指数。有人每天通勤 10 分钟,就可以有很多的充裕的时间做其他事情。而有人每天通勤 2-3 小时就已经叫苦不迭,不仅要早起还要晚睡。

其实,如果工作各方面确实都不错的,完全可以考虑附近租房。如果工作一般通勤时间还这么久,那是真的没有任何必要性的。

也有很多打工人会选择跨城上下班,如果所有的时间成本、金钱成本以及生活舒适度都能接受的,也是未尝不可的选择。

数据显示,在中国,有超 1400 万人正在忍受单程超过 60 分钟的极端通勤,研究普遍认为长时间通勤会降低人们的幸福感,但也有财经专家认为,通勤时间长对个体是坏的,而对企业和城市发展不一定就是 “坏” 的。

并不清楚这个数据的来源出处,不过有一定可以肯定的是,在没有买房的前提下,没有谁会傻到一直通勤 N 长的时间来上下班,那简直就是玩命式的奔波,不仅是幸福指数的降低,更会让人因为疲劳而降低整体效能。

也许这个数据是想呼吁打工人就近买房,但实际而言,如果不是特殊情况,大家都想着减少通勤时间,陪伴家人放飞自我。

知乎用户 壹哥​ 发表

这其实就是公司与打工人之间博弈的结果。

为什么小城市里各种就业机会很少?

因为没有公司选择开在那里。

公司为什么不去小城市?

因为在小城市招不到足够多合适的人。

公司在大城市的选址,也是一个道理。

选在这个位置,会有很多人愿意过来应聘。

如果公司很难招到人,并且来应聘的人都说,你的这个位置实在是太扑街了,不给我双倍工资,我肯定不考虑过来。

那公司估计就会考虑搬家了。

比如经典的广深问题,同样的岗位,同样技能要求,深圳开的工资就是能高一半以上。

这就是因为,一些能提供高工资的产业和公司先聚集在了深圳,长期以往,导致了更多相应的人才也聚集在了深圳的结果。

而广州聚集的则更多的是制造业兄弟和各种外贸服装零配件个体户。

但是,等这种局面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在局部发生一些反转。

比如这几年我就见过,深圳的优势行业的一些公司,搬到广州后,反而招聘到了更好的人才,而且用人成本也相应降低很多。

这是因为很多人虽然在深圳工作,但却把家安在了广州,属于周一到周五住在深圳出租屋,周六日回到广州的家里。

当他们发现,在广州也有能提供差不多待遇的公司之后,就会考虑跳槽过来,而广州相对较低的房价和物价,也让他们可以接受相对低一些的工资。

但是这种现象在十几年前是几乎不可能出现的,因为这些公司选择开在广州,就会找不到足够多的满意的人才,而去深圳就可以。

同样的,广州前些年,有一些很优秀的创业公司,在做大后纷纷搬到了北京,也是因为,在这个领域,北京的人才密度更高,广州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了。

这都是公司跟着人跑的现象。

而一些人之所以还愿意承受超长时间的通勤,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个工作暂时的吸引力还足够高。

如果在北京,你的工作只有三四千的到手收入,需要经常加班,没有加班费,也没有编制,还要你每天单程通勤两个小时以上,你会怎么选择?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弗兰克扬​​ 发表

变相 996,既然要求群众多去消费提振内需多生孩子,起码得有足够自由发展的时间吧。

要清楚大部分公司是不把通勤时间算进劳动时间的,最多给点车补,意味着通勤时间成本主要被劳动者自己承担,违背了按劳分配原则。

极端通勤是一方面是额外制造了无效的交通 GDP,降低了劳动效率。另一方面抬高了劳动力再生产成本,劳动力折旧维护成本过高缺乏足够工资补偿容易早衰。

这种重物轻人思维下以降低劳动效率换取物质积累,可能都撑不到 35 岁就要提前离开。

说白了还是劳动力过密化投入的结果,亲资本路径下只是重物思维。

那什么时候公司愿意把通勤时间算作劳动时间的时候,对于许多劳动密集型服务业自然会选择搬到郊区。

毕竟资本也会核算资本的再生产成本,过密化的劳动力不仅便宜听话,还不必承担通勤时间成本,自然是只考虑地租。

所以真正的问题不是就头痛医头,通勤时间过长就想着在交通或买房上解决。前者是政府责任,后者是劳动责任,真正的责任是白嫖通勤时间的资本。

知乎用户 卧牛 发表

大城市的集中优势迅速面临边际效应递减的问题。

北京甚至认为进一步人口集中反而是负收益,主动清出人口。这种边际效用递减的直接结果就是社会运行成本高企。

我说个数据:传统巴黎市区的人口 220 万,加上大巴黎包括城区周围的上塞纳省瓦勒德马恩省塞纳 - 圣但尼省伊夫林省瓦勒德瓦兹省塞纳 - 马恩省埃松省七个省,共同组成巴黎大区,这片地区在古代就已经被称作 “法兰西岛”(ile-de-france),都会区人口约为 1100 万。你说中国有多少城市赶上巴黎大区了?

那中国又有多少城市产生出了巴黎那些城市职能?反过来,我们的人口有效利用率是不是太低了。真的只有聚集到千万人口的时候才能有效利用起基建,建立起产业集群,发展出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吗?

有人动不动就这个地位就几十万人,投资基建不如直接搬走。按照这个标准,欧洲除了巴黎,柏林,伦敦,其他都应该拆了。德国第二大城市汉堡不到 200 万人,中国一个普通二线城市的纯城市人口也比这个多一点吧。

中国现在各个地方的人口利用策略简直就是 “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抢人的时候恨不得都抢过来,要用人的时候又都当牛马用。当初三线建设说探子铺的太散太小没有竞争力。现在完全反过来了,集中的领人发指。难不成还真要建设 30 个国际大都市啊?

中国的人力资源使用,就是太不把人当人了。人多随便用,效率不行拼数量,反正有的是人,什么极端通勤,耗材嘛。等他耗不动了就自己走人了,正好又一批年轻人可以填上。

可世界上哪有什么用不完的资源。

中国现在的社会,各种各样的制度都一副和人口有仇和年轻人有仇和生孩子有仇的样子。也算得偿所愿,出生率死给你看。就是不知道这种赢到底有啥意义呢?

知乎用户 林夕邦邦 发表

记得当年我在帝都上班的时候,租住在朝阳区,上班地点在丰台区,每天早上 5 点起床洗漱之后去挤公交,然后路上 2、3 个小时到达公司,下午下班依然是抢公交再坐几个小时的回到出租屋,这个时候天已经黑了,真的是披星戴月上班,夜幕降临到家,真的很辛苦。

最后终于因为没有能力承担高房价,终于决定选择逃离,来到了现在居住的城市,至此,早起晚归的生活状态结束。

所以,对于通勤这么久的人来说,其实都是为了一份工作为了自己的生活,都在为自己的理想付出努力,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知乎用户 珍惜当下​​ 发表

我觉得这个问题不算问题啊。

经济和空间往往是表面上决定你通勤的重要因素。但最重要的其实是你自己的想法。

1 你所在的城市:

大城市的通勤一定比小城市长。你既然想享受大城市的生活,享受大城市的工资,就必然要接受大城市带来的通勤困境,这个就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

说到底,城市大,必然会带来通勤时间的增加,这个问题如果想要彻底解决,那就得发明瞬间转移机器。

再说句现实的原因,即便你住上海郊区,也不一定到市区工作啊,还是可以在郊区工作啊,为什么呢?说到底还是郊区没有合适的工作,每个月拿不到足够多的钱啊。

通勤时间的忍受极限是和你渴望的经济收入与工作状态挂钩的,大多数人为了钱,会提升自己忍受通勤的阈值上限。

2 你所住的地段和工作的地方(经济 + 交通考量):

不用我说也知道,市区的房租一定比郊区高。而工作的地方如果在市区,那么你租房的选择就可以多很多。如果你工作的地方不在市区,那么你往往可以选择对应的郊区租房。

如果你不差钱,想感受大上海的夜晚,那么你可以选择住市中心。

上海有几个不同的市中心,对应你工作的地点,你可以选择住不同的郊区。

徐汇、黄浦、静安、长宁四个地方分别延伸不同的郊区。

浦东自成体系,大多数在浦东上班的人基本就住浦东了,因为其他郊区过去都远,住市区又贵。

基本上只要你住的不是特别偏,上班通勤一天都能在 3 小时以内。很多时候,一天 2 小时足够了。能一天上下班加一起在 1.5 小时以内的算非常幸福了,1 小时以内很难想象。

如果出现像题目中所说的单趟 3 小时,我非常建议你换一个住的地方。决定通勤的不仅仅是空间和经济,更多的还有生活状态。一天 6 小时,太累了。

当然,你不在市区工作的话就爽多了。

比如我住嘉定,我如果去徐汇上班,单趟 1 个小时,一天就是 2 个小时。

可我如果去普陀上班呢?那么单趟就半个小时,一天就 1 个小时。

如果我就留在嘉定上班呢?可能单趟也就 40 分钟甚至半个小时。

我看了一下题目中的女孩儿,其实不太理解,她是住在一个很偏的郊区,然后去另外一个很偏的郊区上班,这就相当于我住嘉定很偏的地方,去浦东很偏的地方上班一个道理。她完全可以选择住在公司附近,或者在住的附近找工作,反正都是郊区。为什么要分开选呢?


题外话,说个自己的例子:

我 1516 年那段时间住上海浦江镇那边,联航路地铁站,出门到地铁站骑车 10 分钟,然后坐地铁,50 分钟左右到工作的地方,总共花时间也就一个小时。我当时合租的,一个次卧,一个月 1000,第二年 1100。

那应该是我在上海租房最便宜的两年。

知乎用户 须尽欢​ 发表

宁愿累死,也不肯 xx

到底是谁的错?

知乎用户 小狐狸精綠寶石盒 发表

90 年代,家人告诉我:通勤时间不能超过 30 分钟,不然就是浪费时间,幸福感下降。

所以一直遵循这个理念找工作,果然很幸福舒适。

如果现在工作需要 30 分钟以上的通勤时间,我会做相应调整:

1. 辞职。

2. 打车 / 开车。(对于公共交通)

3. 工作场地附近租房。

案例:

1.2020 年,因为工作岗位调动,通勤时间由 15 分钟延长到 45 分钟。就每天打车上下班,通勤时间能控制在 25 分钟。(8 个月)

2. 工作需求,通勤时间延长到 2 小时。租房,通勤 5 分钟,值。(3 个月)

3. 因为通勤时间长,放弃过工作。

知乎用户 翻的一脸好白眼 发表

每天极端通勤可不是少数人,当年我在深圳上班的时候也是那样,每天坐公交车要坐 40 分钟才能到站,下车之后还要走 15 分钟才能到公司上班,我这种情况还算是比较好的,好歹中途不用换坐公交车,也不用考虑换乘地铁,已经算是比较直得直线了,比很多人要舒服多了。

我的一个同学从龙华民治那里,要坐车到横岗,然后再走路到公司上班,这个通勤更要命,主要是中途需要换乘交通工具才可以到达,早晚高峰深圳那个堵车的交通状况,前些年估计很多人深有体会吧,特别是梅林关那边,当时我知道了之后告诉他,我宁可不要钱,我也不这么坐车上班,每天的早上和晚上的时间全部浪费在路上了,而且还要来回倒换公交车,上班都已经够累了,坐公交车更累!

后面偶尔也遇到过身边有连续做地铁,然后换乘公交车,在路上都差不多要接近两个小时去上班的,实在无法想象乘坐车的痛苦。

如果说来回 6.5 个小时的通勤时间,其实在深圳,有一部分人早已经达到了这个情况,这并不稀奇。

长距离的通勤上班有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住宿的问题,有些是需要便宜的住房条件,毕竟越往繁华的地方租房成本就越高,租住的价格就越贵,越偏远一点的地方成本就越低,住宿的价格越便宜。

而深圳现在还有不少城中村面临着待拆的状态,一旦这些城中村都拆了,有一些想居住更便宜一点的住房的,就需要再次往城市的边缘移动,那么上班通勤坐车的时间成本就会更为增加。

也许将来城市化更好了,在城市当中没有城中村,全部都是商品房、花园房,这些低端劳动者、上班一族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偏远一点的住房选择,面临更长时间的通勤坐车上班,希望有人能考虑到这一点,不要把所有的城中村全部都拆完。最起码留一部分给一些实在住不起花园小区房的人,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人住在横岗、布吉,上班到罗湖了,也不会有那么多人住在宝安、西乡,上班到南山了,南山科技园的早上难以打车进去,晚上难以打车出来,谁经历过谁知道。

知乎用户 知玉成​​ 发表

首先,没去过北京,说什么超过一小时就是极限通勤,您这辈子没见过堵车吗?

地铁一站西直门啥的倒你家门口的,那 95% 人买不起也买不到。

地铁 40 分钟倒 20 分钟公交的?夸张一点可能还在三四环边上。

就事论事,北京就是一个规划死结,某年某月,一大堆公司在什么西直门东单王府井上班,想想能不出问题吗?

第二,上海通勤 6.5 小时纯粹起哄架秧子。前两天已经驳斥那个苏州买房的广告了,那人家号称 51 分钟上班好吧?

我很久以前去金山某个开发区办事,从陆家嘴开车出来,不怎么堵车,上了高架高速然后一路限速油,进对方公司 1.5 小时。

感觉再开开我去杭州玩一圈得了。

而且据我知道杨浦区租房子不算太贵,你自己看看路费划不划得来?

第三,如果说到孩子教育,我就不得不沉默了。对于一些群体,如果没有规划计划,自己又非要折腾,那就是这种反人类的结果…… 也倒退解释为什么现在生育率低。

不过我还是要算个账。比如你在杨浦租个房子,入个菜小,自己每天多三四个小时分给孩子…… 当然教育方法不能离谱,这样几年下来,哪种对孩子好一点?就不提金山是不是有啥不能放弃的世界名校?

最后,本来就是特例,又加上 1400 万这种大数字,然后偷换概念一小时上下班就是 “极限”…… 说实话这个标题我非常反对,用心恶毒,手段高明。

知乎用户 茶哥反鸡娃​ 发表

我有一次在西安某大厦乘电梯,上去时有一个年轻女员工(其它公司的),拿着手机,是两个手端着,两个大姆指极快地在手机上按着,指速极快,上面一行一行的汉字飞快地蹦出来。我当时就说你这个录入速度已经不需要坐在电脑前用键盘办公了。未来年轻人都这个录入速度,乘公交或者地铁就能办公了。那中国的生产力碾压美国了,哪里有什么极端通勤?

知乎用户 陈必红​ 发表

我上下班也差不多四个小时不到,

来回 50 多公里,

早上 6 点 50 起床,

7 点多出门,

到单位 9 点不到点,

晚上 17 点下班,

到家 18 点 40 左右,

不过我是地铁有轨,

大概率还有位置坐,

然后看剧玩手机,

一路上风景也不错,

所以感觉还可以,

如果自己开车还堵车的话,

估计受不了→_→

以前找工作也遵循半小时原则,

公司搬家了,

就换个公司,

年轻任性,

但是随着岁数渐长,

再也不敢轻易离职重新开始了,

本来现在这份工作离家很近,

上班不用 15 分钟,

但是由于岗位调动,

一下子由超近变得超远

有时候真是人算不如天算→_→

通勤时间长带来的影响也很明显,

早出晚归,

本来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

硬深深的变成了 775→_→

回到家吃个饭,洗个澡,

没多久就要睡觉了,

第二天一早又要出发了!

一个字累!

然后为什么选择了地铁有轨公共交通,

只有一个原因,

上下班时间路上太堵!

开车反而每天还要提早出门,

只有地铁和有轨能保持准时,

每次上下班时差能保持在 5 分钟之内,

能睡到最后一分钟起床,

地铁虽然比开车慢,

但是不用驾驶,

还可以玩看手机,

路上时间其实还是你的,

可以自己支配做一些事。

所以,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

并不是自己选择了通勤时间长,

而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_→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

人生就是如此,

坦然接受,微笑面对,

心怀希望,砥砺前行!

知乎用户 真二世明王​ 发表

说好听点叫极限通勤,说难听点是疲于奔命。这种模式使人身心俱疲,万一赶上加班或者应酬,可能还不如在公司打地铺。

现在失业率这么高,找工作难上加难,保住饭碗才是关键。

如此长的通勤时间,若不是收入低房租高,入不敷出,谁愿意上班通勤 6.5 小时呢?

知乎用户 张导​ 发表

这得多好的工作才能配的上六个小时的通勤?

![](data:image/svg+xml;utf8,)

建议所有打工人把通勤时间纳入工作考量

因为时间也是你的「有限资源」

看过太多待遇不错但因为超长通勤距离放弃的 offer

地铁直达还算省心

最怕单车 + 公交 + 地铁轮番折磨

不论媒体把某些事件渲染的再好

这种长时间通勤不值得效仿的

不仅是对身体素质的考量

更是对精神意志的摧残

你看看地铁上哪个打工人眼神有光?

麻木和疲惫才是我们的勋章

知乎用户 互联网侦猹队​ 发表

我就说点简单粗暴的,还不是高房价、高房租逼的。

还大拆城中村。城中村没了,工资还是那么点,普通打工人不去郊区怎么办呢?落得个左手卖血汗养企业家,右手交房租养投机炒房家。榨干普通打工人好了!

丧文化,躺平,低欲望怎么来的?被逼的。

是这一代年轻人不行吗?不是。是这一代社会大环境和大形势不行了,对打工人太不友好了。

影响?我个人吧,希望远程办公软件越来越发达,我希望美国科幻电影里的全息投影成为现实。

给我一台电脑,一个 wifi,全世界都是我的。

我到时就找个山清水秀的宜居小城,开门见山,推窗映绿,鸟戏窗台,猫卧膝间,一杯清茶配点心。

去你的钢筋混泥土高级办公楼,去你的通勤 6 小时,我要带着我的电脑回小镇。

知乎用户 疯丫头​ 发表

高铁高楼地铁是为了高效率高利用率,高效率和高利用率是对工件来说的。

高铁、高楼、地铁不一定代表着人的生活品质真的到了较高的地步,这些东西也可能只是起到了促进人口流动、带动经济,提高国家整体实力的作用。真正和每个人的生命质量息息相关的东西有哪些,其实是不难想到的,偏偏这么多人容易被表象上的发达迷惑。

知乎用户 花重锦官城 发表

我做人做事的思路一直是:如果改变不了环境,我就努力改变我自己!

大学期间,有一位大学老师曾在课堂上说过这么一句话:“你怎么才能超过其他人?如果人家学习的时候你也在学习,人家玩儿的时候你也在玩儿,你怎么超过人家?你凭什么超过人家?只有在别人玩儿的时候,别人休息的时候,你还在玩命的学,你才能彻底的超过他!” 这段话可谓是影响我的生活至今!

**即使是博士毕业进入工作岗位,我也没有停止过学习!**工作之后很多人都说没有时间写论文,但是我工作 4 年还是在坚持写学术论文,虽然文章的水平确实下降的明显,但是也发表了多篇 EI 论文,其中还有 2 篇是 SCI 的期刊论文。所以说对于我来说,像每天通勤的宝贵时间,我都是有很好的规划过的,近一年我的通勤时间基本都奉献给了知乎!

每天往返单位和家我是坐地铁,单程算下来大概要 60 分钟,也就是说一天有 2 个小时的通勤时间。为了能更好的利用地铁上的时间,我每天都背着小马扎,在地铁上先找个地方先坐下来。如果你也是坐地铁通勤,我也建议你入手一个!

**早上上班的话,基本上是半程补觉,半程写作。**我在知乎上写的 1600 + 回答,这其中有 50% 是在地铁上完成的。这些写作方面的锻炼,也让我在工作中受益匪浅,我不再害怕领导临时布置让我写材料;另外也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让我讲话做事更有条理性,尤其是在面对一些需要临时发言的场合。

晚上下班的话,因为工作一天也比较疲惫,前半程主要放松,对我而言就是刷 B 站,我个人倾向于关注一些知识财经类 up 主。恢复的差不多后,后半程则以刷知乎为主,主要是寻找适合自己回答的问题,并开始构思,以保证明天一早有的写,形成良性循环!

我在地铁上也尝试过看书或者听课,整体上说在我这儿效果不好,主要是由于需要换乘两次,所以经常有坐过站的情况,坐过站就比较麻烦,再倒回来至少也要浪费 10 分钟。另外,听课的话,我通常会记笔记,但是在地铁上记笔记确实很不方便,所以尝试了几次也就放弃了!

除此之外,我有一个原则就是:如果我哪一天心情不好或者身心很累,我不会强逼自己,累了就去刷抖音,要是能起到改善心情、缓解疲劳的作用我觉得也非常好!需要规划,但是也不要规划的特别满,给自己留些余地,要不然很难坚持下去,劳逸结合才是王道!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天能够收获一点点,请相信时间的力量!但是我必须说的是我坐的是天津的地铁和不是北京的地铁,我上班途中大天津的地铁是这样的:

而同一时间大北京的地铁是这样的:

我要是在北京我连手机都掏不出来,我还写什么知乎!(。•ˇ‸ˇ•。)


我是正男

@工藤正男

,一个多读了几年书的博士,你的点赞、收藏和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每周五晚 8:00 知乎直播,敬请关注!

知乎用户 工藤正男​​ 发表

通勤时间过长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 Daniel Gilbert 认为人们永远也不会适应通勤,每天都是新地狱。今天可能是包子配茶叶蛋味地狱,明天可能是大拇哥被踩得嗷一声叫地狱,后天也许是眼镜被挤掉后抽不出身弯腰去捡眼睁睁看着眼镜踩踏全过程地狱。从家里到公司,可谓一条百爪挠心的比惨之路。

根据《我们的科学》杂志的报道,较长的通勤时间甚至可能毁了你的婚姻。一项对瑞典 200 万已婚人士进行的长达 10 年的研究发现,通勤时间较长的夫妻 (这里的通勤时间定义为 45 分钟) 离婚的可能性比从不通勤的夫妻高出 40%。

![](data:image/svg+xml;utf8,)

通勤时间就是不锻炼的时间。还有: 不做饭,不睡觉。根据对美国人时间使用调查 (American Time Use Survey) 五年来收集的数据进行的分析,“上下班路上每花一分钟,就会减少 0.0257 分钟的锻炼时间、0.0387 分钟的做饭时间和 0.2205 分钟的睡眠时间。”“当通勤时间较长的人做运动时,他们的运动强度往往低于通勤时间较短的人。

减少社交时间,事实表明,网络社交远没有现实社交来的稳固,其带给人的愉悦感也没有线下社交给人带来得多,仅仅在刚开始时会觉得很有趣,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感觉将会越来越少。

通勤时间过长将会占据人一天的大部分时间,996 再加上好几个小时的通勤时间,回到家中几乎只能睡觉,而不能干点别的,再者过长时间的通勤对人的心理造成的危害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在不经意间。

![](data:image/svg+xml;utf8,)

通勤时间过长,占据人太多的业余时间,没有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且没有时间去提高自己,也许有人说在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上依旧可以学习,但是是真的吗,你能确保自己的学习效率吗?就算你学的进去,能坚持下来吗,学习从来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时间的自我行为。

通勤时间过长将会对人的身体有极大地伤害。在现代这种快节奏的生活中,上班族压力大、工作繁忙,每天还需要消耗两个小时在通勤上,这种困境颇为不可想象。长期处于这种状态,无形中消耗着上班一族的精力,严重损害身心健康,甚至会形成慢性自杀。

据调查,基本通勤时间过长的通勤族基本上都患有肠胃方面的疾病,这主要是因为常年不按时吃早餐所引起的。长时间的通勤使通勤族基本没有时间锻炼,加上原本的上班时间,身体大部分处于亚健康甚至是不健康的行列。以及会对人体的泌尿系统产生损伤,因为不能想上厕所就马上去,得憋着。

![](data:image/svg+xml;utf8,)

当然通勤是有显示出一个好的信号,那就是你有工作,有钱赚,不然通个鬼的勤啊!

想要解决通勤时间过长的问题,那就住的离公司近一点,当然啦,大部分导致通勤时间过长的人基本上是因为没办法住得近,因为挺贵的,吃喝还不方便。

还有就是逃离大城市,当然如果你离开大城市基本上早就离开了,也不会有这个问题存在。

那这就形成了一个无解的局,想要依靠公共交通系统升级来减少通勤时间基本上不靠谱,因为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最后在说一句,真想要减少通勤时间,在其他的大前提不变的情况下,就只能靠你自己在通勤之路上学点东西,提升一下自己。要么就发挥啊 Q 精神,调节心理,没别的办法了。

人艰不拆,加油吧!

知乎用户 瑞冠口腔李 发表

谢邀,超过一小时的确实不少,但是这种单程 3 个多小时的每天上下班的情况一百个里面也见不到一个,没什么讨论的必要。

知乎用户 rubbic 发表

以前纯通勤 2 小时,现在纯通勤 40-45 分钟,个人认为,40 分钟这个通勤还算可以接受,不会觉得累,但是一旦到了 2 小时,基本上工作日就是工作和睡觉,几乎没有空闲时间了。这里的纯通勤指的是家门到公司门口的时间。

知乎用户 泉禾丹 发表

女性可能更容易接受极限通勤。

我的一个前同事,就是原本在徐家汇工作,后面租房搬到了需要来回四小时很远的地方,然后不到两个月,她终于抗不住辞职了。

住距离工作近点的小区也可以,要么像王漫妮那样精致穷,要么像欢乐颂那样合租,要么就是租差一点的老小区。

女性与其他男性合租往往有诸多不便,所以?女性往往比男性住得更远,因为男性往往对生存环境要求没有女性那么高,并且男性与女性合租也往往没那么尴尬,,,,

所以男性往往不会选择如此极限通勤,没必要。

知乎用户 一梦千年 发表

城市化意味着产业的聚集,而产业的聚集意味着人流的聚集,但是产业周边居住有限,所以一些人不得不承受极端通勤。如何解决呢?

1. 产业进一步分散,虽然可能会牺牲一点效率。目前北京在尝试这种做法,效果多少会有。

2. 互联网再升级,能改变距离的除了提高速度,就是网络化。

3. 重新梳理交通线,对于郊区人流聚集区,建设快速通勤铁路。但是效果不会太好。

人口随产业流动,没有产业的城市人口流失,有产业的地方人口拥挤。所以分散产业,互联网再升级才是良药,其它都是治标不治本!

知乎用户 博弈论者​ 发表

殖民体系的受害者

知乎用户 神会​ 发表

第一,我觉得不止 1400 万。1 小时通勤,也就是 15-20 公里以上吧,应该比较常见,我单位搬家之前,我也是其中一员,电动车转班车是 1 小时,自己骑电动车或者坐公交,都得一个多小时。现在单程 45 分钟,也不轻松。

第二,3 小时上班路,这是给开多少工资啊,居然没有第一时间辞职。工资如果多,完全可以自己开车,或者在单位门口租房。如果工资不多,那图啥呢。

第三,通勤时间长了,早起导致睡眠不足,在路上也太累,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知乎用户 才子是我弟 发表

很难理解把时间浪费在路上的做法。

可能是因为我从来没享受过高薪的快感吧。

就算是在大城市,我租房子始终没离开单位两公里范围。

宁愿多花点钱买时间。

能多躺二分钟,我绝不坐起来;能早进屋二分钟,我绝不在外面溜达。

如果过得不舒坦,那么工作和挣钱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当初买房时,看中了离单位半小时车(电动车)程的楼盘。

老同事都劝我三思,毕竟骑 20 多分钟电动车,每天往返单位两趟,下雨刮风、烈日严寒,冬天连午觉都睡不好。

年轻同事也说,她今年一定要换近处的房子。天天半小时,月月半小时,长年累月下来积攒的疲惫和无奈,真的受够了。

于是我买了离单位走路 20 多分钟的房子。

骑自行车 10 分钟,骑电动车 5 分钟,坐公交车 3 分钟。

麻烦就麻烦在,坐公交车要等 5-8 分钟不等,且要走一段路拐个弯,去马路对面坐车。

当距离不是问题,就是时间和金钱在较量。

2 块钱,实在不划算。

我的自行车爆胎了,哈啰单车又找不到——严重怀疑,这几天市区对小蓝车进行了清理。不管我走哪条路,都没有遇到一辆救命的小蓝车!

只好顶着秋天的大太阳来回奔波。

原以为会减肥,谁知道狼吞虎咽,后知后觉吃撑了。这一天除开基本工作量,还走了四段 20 多分钟的路,我真的太饿了、太累了。

上秤一称,妈的。

新学期,是班主任了,不能卡点上下班当混子了。每天早晨、下午,还要早去十分钟。

看来,要买一辆电动车了。

知乎用户 诗不成​ 发表

如果我找一份北京的工作还非要坐绿皮火车,也打死不搬家的话,我的通勤时间就长达一周多了。

知乎用户 公子二哈​ 发表

知乎用户 orchimike​ 发表

上海有个叫 “卡园” 的地方,里面都是各大金融公司的金融科技部。

我目前的项目正好在曹路附近,具体地址大概是曹路到川沙的中间区域,就是 9 号线终点站下来,还要坐十几分钟公交车的样子,这个位置可以说真的很偏很偏了。

但我家住金桥,平时上下班就还好。

但是项目上的开发老哥,家住在松江,先骑车骑十几分钟到地铁站,再坐 1 个多小时地铁,下地铁再做十几分钟公交到项目,项目园区还很大,到工位差不多两个半小时过去了。以至于我每天最担心的就是他哪天受不了长时间通勤,然后离职跑路(现在处于项目上线的关键时期,我自私的希望他要离职也能晚点离)他也告诉我,要不是身上有车贷早跑路了。

我和他同时下班,我到家吃完晚饭了,他还没出地铁。每天比别人多丧失一个多小时的时间。

老实说如果搁我身上,我不管怎么样都会跑。

所以说,这也是大家抉择小城市还是大城市的一个关键考量要素。

小城市你无论在哪工作,都不会离家太远。而大城市就不好说了,毕竟你也不能时刻保证你的换工作频率和搬家频率完美同步。

更别说小城市的交通环境比大城市好很多。

每天浪费好多时间在通勤上,对生理,心理,还是交通费上都是折磨

这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知乎用户 摸鱼达人 Liryo​ 发表

现在孤身一人在上海。

距离公司 1 公里的地方租房,老破小。

1985 年的房子,80 年代的家具。

安慰自己一下,这当年应该也是工人小干部才能住上的,楼梯楼 3 楼。金 3 银 4。

为的就是加班之后方便回去,省下时间去跑跑步,健身一下。房租快赶上我在家乡的月供了。

之前在三线城市的家乡,通勤时间 2 个多小时,共享自行车 + 地铁 + 共享自行车。

有朋友在广州上班,住在佛山,每天通勤时间 4 个多小时。地铁 + 公交。

虽然在家,晚上见到娃的时候,娃都睡了;早上去上班的时候,娃还没醒。

但凡是有得选择,都希望能多些自由支配的时间。

知乎用户 俨哥谈管理 发表

数据显示,在中国,有超 1400 万人正在忍受单程超过 60 分钟的极端通勤,研究普遍认为长时间通勤会降低人们的幸福感,但也有财经专家认为,通勤时间长对个体是坏的,而对企业和城市发展不一定就是 “坏” 的,长时间通勤可能提高居民收入,拉动家庭消费。有论文写道:“网络消费成为上班族的重要消费渠道和通勤时间利用方式,有利于缓解通勤时间过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升居民通勤幸福感。”

知乎用户 快看​ 发表

我是宁愿在 n 线城市工作,拿三四千工资也不愿意过这样的生活的,我只能感叹人和人的差别太大了。

知乎用户 快乐 ing 发表

每天上班时间:8 小时;

每天吃饭时间:2 小时;

每天通勤时间:6.5 小时;

每天睡觉时间:8 小时;

8+2+6.5+7=24 小时;

每天 24 小时 - 24 小时 = 0.5 小时;

剩下半小时憧憬未来。多充实的每一天啊。

知乎用户 长钾 发表

搭配今天的微博热搜看,就更有那味了……

有时候看看我自己和身边人,不自觉会陷入恍惚之中:

我们这一代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日本,是一流的经济、三流的生活。当时日本 GDP 排名世界第二,但很多日本年轻人觉得自己过度劳累,整天加班,活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我感觉,现在我们的状态跟那时候的日本年轻人就很像,每天因为工作忙得要死,动不动就要加班,父母、社会还希望我们赶快结婚,赶紧生孩子,赶紧买房子。

更可怕的是,即便我们按照正常的流程读书、毕业、上班、加班,但拿到的工资还是不足以支撑买房、买车、享受正常生活。

卑微如此,时不时还要被讽刺 “你为什么不努力?”、“为什么年纪轻轻就躺平?”、“996 是福报”,早起晚归拼命肝的结果,就是拿到手的钱可能连吃饭交房租都不够。

淦!!!

这段路太陡峭了。

知乎用户 是酱小油呀 发表

我这根据 “每天听见吴晓波” 的频道,看到的是这样一组信息,如下所示,供参考:

当前,如果你在北上广深工作,早上从家里到办公地点平均通勤时间是多长,这个数据是:

1、北京,是全国最长的。一个人上班花 97 分钟,也就是一个半小时才能到他的办公地点;

2、广州,是 93 分钟;

3、上海,是 90 分钟;

4、深圳,是 87 分钟;

北上广深,上班时间,平均时间基本上要一个半小时左右。顺便说下,在北京出差时,我曾经造访过居住在门头沟区的一位同学家里。我曾经做了个实验,我出发的地点是东直门地铁站,从这里开始计算时间,先乘坐地铁 + 乘坐巴车 + 同学接我并带我步行回他家的时间,单程正好是 2 个小时。经我询问,同学每天上下班的通勤时间大致接近 4 个小时,他的工作地点在中关村。

也就是说,假如上班时间是 8 个小时,上班下班时间会超过 3 个小时,这就是大城市上班族的时间成本。我们换算一下,以北京为例:

目前,北京市一般公司职工的月平均收入在 7000 元左右,如果每天上下班的时间需要花费 3 个小时,一个月工作 22 天,每天工作 8 小时,那么每小时的成本为:

7000/22/8=39.77(约等于 40 元)

每天 3 小时的通勤时间成本 = 3*40=120 元

每个月的通勤时间成本 = 120*22=2640 元

也就是说,每个月收入(按平均 7000)的三分之一以上实际上是每天上下班的通勤成本。

美国布朗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人上下班时间的长度对一个人的影响大于他的工作日的总时间长度。

根据研究,比如 2 个人,如果一个人花很少的时间上下班,但每天工作 10 小时;另一个人上下班需要花费 2 个小时在途中,工作时间为 8 小时。两者比较的话,尽管花在充满压力令人不快的工作任务上的总时间相等,但前者比后者拥有更健康的生活习惯。

调研机构的调查显示:

上下班通勤时间超过 1 小时的,普通认为,通勤比工作搬家,或者去医院看病的压力更大!

其中,早上通勤是一天中最不令人愉快的时间,晚上回家的通勤不愉快排第三位,工作则排在第二位。漫长的通勤时间给大家的健康和幸福感都造成了消极影响。

综上所述,她单程 3 小时的通勤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了北上广深一个半小时的单程平均通勤时间。

从这个角度来说,她一定是及其痛苦的。

我不知道一个人月收入达到多少才能弥补这种痛苦。

辞职就对了。

知乎用户 石油人​ 发表

我想,这位女生极限通勤每天来回 6.5 小时说明了她没有更好的选择。

而我国 1400 万人忍受极端通勤也同样是没有更好的选择。

至于通勤时间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心理负担,精力负担,家庭负担等等。

在当前防疫的形势下,人们已经顾不上通勤问题了,有份工作,有份收入,多跑路算啥?

知乎用户 溪边一枝梅 发表

【逼到份上】我相信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逼到份上,让你干啥干啥。

——你说不想,那是没逼到份上。

知乎用户 知行者​ 发表

这是功能划区的恶果。以前经常吹嘘城市规划功能分区,完全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政策。整个的商业办公区应该融合进社区里面是最好的。

知乎用户 大风过岗唯草犹存 发表

容易死

我一直是以为每天忍受四个小时通勤的我已经很难了,没想到还有更难的。

但是我不会同情六小时的,因为都没人同情我。

显而易见的变化是人会暴躁,焦虑

平日里得过且过的一些小事会被无限放大。

我这里就要说说菜鸟的快递了

都说小哥辛苦

小哥的辛苦是看得见的,满大街的小哥辛苦可以汇聚到一个具体的人身上,大家都同情小哥

结果就是菜鸟堂而皇之的代替客户收件,每天驿站都下班了,人还没到家,一个星期取一次快递,拿到父母寄的水果都馊了

就这样还有人到处洗

对周围人的容忍能力也降低了

什么车上外放抖音的,以前只是心里骂两句,现在不能忍了,直接开骂,特别是那些中老年人吃得好穿得暖,身体强壮早晚抢地铁,还外放!

还有小孩子,

一是别人的小孩,公交车上暴打小孩的那个,真的感同身受,忍不了他们聒噪、尖叫乱不乱跳,以前看小孩子做个鬼脸逗一下,现在只想离得远远的

二个是自己小孩,都在手上,啥也别说了,生活都没有,哪儿来的性生活

父母亲戚天天催生孩子,跟我说身体不行可以去医院,可以试管…… 我都想笑,我都提前跟年期了,还搁这儿跟我提小年轻的事儿……

房子是一个问题,机会也是问题

有些工作就只集中在什么软件园、高新区

其他地方同样的工作工资低得吓人,岗位也少得吓人

更本木有办法

前段时间看了个人抱怨,盛世繁华没有我,后半句怎么说来着,反正挺不爱国的

我也不知道该赞同还是反对,总之已经任命了,我们这一批就是干电池,什么时候被榨干了,或者什么时候想通了

就挖个坑埋个土,数个一二三四五,再见

知乎用户 没图说个 Java 发表

每个个体,都会做最有利于自己的选择。。。。。每个选择都是你自己选择的。。。所以。

知乎用户 剑风传奇 发表

如果真的只有 1400 万人的通勤时间超过 1 小时,那只能说明我国已经进入到发达国家中晚期阶段,即大多数人只需要一份轻松的工作就能房子狗子一家子了。

我们可以对比下同样被超大型城市困扰的日本和韩国是个什么情况。

日本方面,根据日本总务省统计局的平成 28 年社会生活基本调查显日本示,日本上班族平均通勤用时是 1 小时 19 分,东京圈的通勤时间更高:神奈川县 1 小时 45 分,千叶县 1 小时 42 分,埼玉县 1 小时 36 分,东京都 1 小时 34 分。

韩国方面,2017 年韩国就业门户网站 “JOB KOREA” 发布有关韩国上班族通勤时间调查结果,韩国上班族的平均通勤时间为 101.1 分钟,首尔上班族的通勤时间最长达 134.7 分钟超过了 2 个小时。

说中国只有最多 1400 万人超过日本和韩国的平均通勤时间,怎么可能?把超大型城市刨除了,光二三线城市都远不止这个数。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要先知道问题到底多严重。这个 1400 万人数据显示的是一片向好,我国超大型城市应该多建快建,不会给百姓带来多大影响的虚幻。而不是说百姓很苦。

知乎用户 飞跃本屯 发表

6.5 小时就叫极限通勤?

人家北漂东漂南漂的才叫极限通勤好吧!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一次分配不均衡、同工不同酬才是根源

知乎用户 lauv 发表

极限通勤本质上是资本主义过度发展的产物,与生育率暴跌其实是一回事。

大城市一方面吸收了过度的优质就业,吸收了过度的优质人口。另一方面面积有限,为了进一步承载这么多资源就得不断扩大。这样,久而久之就导致打工人居住地与办公地越来越远,通勤时间越来越长。

资源过度集中于大城市,是资本主义的常态。其好处在于效率高,有利于生产力发展。这一点每个人都能感受得到。然而凡事有利有弊,有好的一面自然就有坏的一面,最大的坏处也是非常非常明显,就是直接导致了生育率暴跌。

就拿极限通勤来讲,大量打工人上下班就得 3 个小时,加上工作 10 小时,一天在家之外的时间就得 13 小时。加上睡眠 7 小时,在家的非睡眠时间只有 4 小时,4 个小时能干什么?如何生育,哪有时间生育?

为什么越是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生育率就低,原因很多人当然都能列举出一大堆。这里提一个之前大家忽略的角度。就是资本主义带来的地域差异。

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导一切,资本永远流向最能增值的地区。这样资本流向一地,这里资产增值,财富增加,产业就业增加。会进一步吸引更多资本到来,进一步增加财富,产业与就业。形成正反馈。而资本流出地区则为负反馈。强者恒强,弱者恒弱,这就是马太效应。这带来两方面影响:

1,大城市集中过多资源,吸引大量人口流入。导致各种生活成本高企,比如我们都知道的房价。事实上这个问题中反映的超高通勤时间也是一种重要的成本,时间成本。一天只有 24 小时,过高的通勤时间自然就是成本。同时大城市过于强调效率,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竞争激烈,过渡内卷。让人长期处在高强度高压的状态下。这导致大城市虽然人口流入大,但流入的人口无法用来生育下一代,不过是资本主义的电池耗材而已。

2,另一方面小城市由于什么资源都没有,缺乏优质就业。导致年轻人大量外流,社会老龄化严重。虽然各种成本不高,但也没有钱,没有年轻人,自然也没法生育下一代。

这样大城市成本高压力大生不了,小城市没人生不了。一来二去,生育率自然不断下滑了。所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逃不开这样的规律,所不同的是欧美国家由于有基督教天主教犹太教的教义与之对抗,生育率下滑相对较小。而在儒家思想主导的东亚,就出现了崩盘。中日韩都是这种走势。

几十年前,在刚开始发展的时候,当时中国一方面很贫穷,一方面社会非常平均,贫富差距几乎不存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发展经济,提高效率,将资源集中于一些大城市是非常合理的。

而在改革开放已经发展到极高水平的今天,一方面效率的红利几乎消失,近年来经济增速逐渐下滑,增长动力逐步衰竭,边际效应递减极为明显。而另一方面,积累了几十年各种不平等已经把社会扭曲到一个不稳定状况。

打个比方,某人皮包骨,过瘦弱。此时就该多吃肉,多补充蛋白质,强健身体。此时多吃肉自然好处大大的,但如果这么一直吃下去,就会由瘦弱变成肥胖。再一直吃肉,就会吃出糖尿病,高血压等一系列疾病。

现在中国就是这种状况,经历了过度重视效率的几十年发展。目前正面效应越来越小,负面效应越来越大。无论是过度通勤,还是生育率暴跌,乃至于年轻人低欲望躺平,其实都是负面效应的现象,就像过度肥胖导致的糖尿病高血压一样。

那么应该怎么办?

肉吃的过多就要少吃,要减肥,体重正常了自然就健康了。同样,过度重视效率导致了巨大的地域阶级不平衡。矫正过来,让全国整体一盘棋均衡发展,是不是各种问题就会相继解决?

做个设想,如果中国前 400 名的企业均衡分布在中国排名前 200 的城市。100 多家 985211 高校科研院所同样均衡分布在排名前 100 的城市。这样哪里都有好的就业,哪里都有造血能力,但又不是过多,竞争也不会过度激烈。就业与生活成本达到一个平衡水平。是不是就可以改变目前这种生育率断崖暴跌的局面?是不是也不会有过度通勤?

知乎用户 悟空孙​ 发表

首先,这个朱小姐,明知道自己住金山,那一开始为什么要选择这份杨浦的工作?全上海难道就这一家公司能去?
所以极限通勤什么的,都是自找的,活该呗,最后忍不了了只能辞职,有啥好说的呢。
其次,引申给其他朋友,有很多外地朋友经常咨询我上海买房问题,其中很大比例的外地朋友相比市区老破小都更愿意选择郊区新房,关于这个问题,我必定会提醒的一个因素就是:买房要考虑工作。现在很少有人一份工作 10 年 20 年的做下去,工作一段时间后跳槽是常态,你要考虑万一换工作,居所的通勤时间和通勤便利性是否还能得到保证。对上海人置换房子也是通用的。

如果你的工作性质会比较特殊,举个例子比如属于高新技术领域,当前工作又不在张江紫竹这种地方的,那么买房选择时是否应当未雨绸缪一下,浦东要考虑离张江金桥近一些,浦西要离漕河泾紫竹近一些,甚至为了选择面更广,直接选择浦江、三林这种两边都能兼顾的呢?如果选了一个尴尬的位置,那就不是坚持坚持的问题了,后面换工作也无法改善通勤条件,因为等你离开了现在公司,将来适合你的工作大几率都在这几个地方。
如果你的工作性质不特殊,那选择一个能涵盖市区通勤圈的地段更会让你找工作变得游刃有余,比如市区老破动迁小区,几站地铁就能过江的话,浦东浦西的工作基本都能找。你要是住嘉定新大商品房,那浦东的工作就跟你无缘了,住南汇新大商品房,那浦西的工作就跟你无缘了。
老公老婆不在同一个行业时,又要如何选择呢?谁开车?谁地铁?优先考虑谁?
这里面一定会存在取舍,又要住的好,又要通勤方便很难兼得,怎么找到折中的方案,或者怎么下定决心选远大新还是老破小,是需要好好分析好好研究的。

就我个人建议而言
我觉得单程通勤时间最好呢,是控制在 1 小时内
不行的话,在 1.5 小时内是相对可接受的,再远就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困扰
每个人都只有 24 小时,8 小时上班 8 小时睡觉,一日三餐 2 小时,剩下只有 6 小时了,如果路上通勤花了超过 3 小时,如果再加个班,你还有自己的时间吗?
记住:对大部分人而言,工作是为了生活,如果没有了生活,工作还有啥意义?

知乎用户 布衣村长 发表

谢邀

“离家近” 一度是职场人心目中最理想的工作标准之一,然而能够如愿的却只有极少数。但我还是希望大家勇敢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并承担随之而来的一切麻烦和后悔,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主角。

通勤时间过长,耗损精力、浪费生命还有时间永远是在外游子避不开的话题。

今天早上广州 3 号线的地铁特别特别挤,挤到让我觉得暴躁且忧郁。

突然就想算一笔账,假设大家工作的时间都是标准的 8 小时,正常年工作日 250 天左右。

A 通勤时间 1 小时,每天来回两小时,B 通勤时间 15 分钟,每天来回 30 分钟。

那么 A 每年花在通勤上的时间是 250*2=500 小时。

B 每年花在通勤上的时间是 250*30/60=125 小时。

B 每年比 A 多出的 醒着且舒适的自由可支配的时间 为 500-125=375 小时。

375 小时是什么概念呢?

由于浪费在通勤上的时间是不需要解决生理需求、纯粹可以用来工作或休闲的自由时间,所以如果把这些时间折算成假期,我们以 8 小时的工作时间来折算,那么就是:

B 比 A 每年都多出了 375/8=46.875 天的假期。

再算一步,如果 A 和 B 从 25 岁到 45 岁这最能奋斗的 20 年里都保持这样的通勤时间,那 B 比 A 多出来的累计时间将达到:46.875*20=937.5 天,如果还是用每年的工作天数来折算就是 937.5/250=3.75 年。

3.75 年工作时间好像看起来不太长?但人生一共能有多少个 3.75 年工作时间呢?如果 25 岁工作 60 岁退休,那也就是 9.3 个 3.75 年罢了。

如果一个人的工作对他很有意义,3.75 年足够做成许多事情,如果他想用这个时间学习技能或培养一个兴趣,3.75 年也足够学得有模有样了。

当然你可以说可以在通勤的时间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比如看书学习、工作等等,但是首先以广州为例,公共交通的环境并不舒适,环境噪音非常大,通常还会非常挤,空气不流通的话味道也不太好。

在这种情况下坚持工作学习是非常需要毅力和精力的一件事,甚至就是单纯地刷手机都不会觉得享受和放松。

而且由于空间的限制,可选择做的事情非常有限,像运动、画画、写字、烹饪、绣花、听音乐(噪音大听音乐伤耳朵)、还有跟家人一起相处等等,这些都是无法做的。如果是开车的话,那甚至连手机都刷不了。

根据我在广州地铁上的观察,绝大部分人在地铁通勤的时间里,既不能让身体得到很好的休息,疲惫的状态也无法支撑干点啥有意义的事情,甚至有时候还会挤到连手机都掏不出来。

综上所述,通勤时间过长简直就是在浪费生命。
当然你也可以说,那就别远距离通勤,住在单位附近就好了。

但…… 要么是付不起的房租和买不起的房,要么是无法忍受的居住环境,成年人做的选择,哪一个不是深思熟虑权衡利弊后的结果呢?

能力和欲望不匹配的现实造就了我们被围困在这种 “留不下的异乡回不去的故乡” 的困境之中。

(当然我身边也有许多即便在大城市安家落户的人,也依然承受着超过多小时的 “极限通勤”。)
但…… 我还是要乐观地讲一下,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放弃什么、抓住什么,可以由自己定义。

我相信那些能长久地坚持 “极限通勤” 的人,他们的心中,一定有一种动力在支撑着,他们所选择的,也一定是当下的自己认为的那个最优解

或许随着时间的流逝,每个人心目中的最优解会发生变化,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勇敢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并承担随之而来的一切麻烦和后悔,每个平凡的瞬间都是伟大,每个普通人都是自己的主角。

“这辈子其实很长,长到你可以跌倒再站起来,做梦又醒过来;这辈子其实很短,短得你没时间再去勉强自己,没时间再去讨厌你自己。”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我不再牺牲自己的自由时间,不再去勾画什么宏伟的明天。

今天我只做有趣和快乐的事,做自己热爱,让心欢喜的事,用我的方式,以我的韵律。

知乎用户 心世界​ 发表

忍受通勤 3 小时的来聊聊。电瓶车一天往返 60km,但和身边的人比还真不算最远。我老婆工地上班,一天往返 80km。我一个金山的同事,开车上班近 100km,为了省钱天好就开摩托车。其他还有 70km、60km 的。从比例看,我们一个单位大约 2/5 的人通勤往返距离在 60km 以上。而在原单位我往返通勤时间是 4h。可见这种所谓极限通勤其实非常普遍。

要说影响,自然相当于每天多工作 3-4h,少生活同样的时间,致使一天工作 12-13 个小时成为常态,时间都浪费来路上了。

有人可能觉得是工作待遇好,大家不愿意换工作,其实真不是这样。我们行业收入在上海本就比较低,而这些人的收入在同行业里也只是中等水平。那么为什么大家宁可忍受长途通勤,也不换工作呢?

我觉得是没有更好的选择。一个技术人员,从他进入行业开始,就是按照行业需要被塑造的,其相对于其他人的职业优势只有在这个行业内才存在,一旦脱离了这个环境,他这么多年的积累就要归零,成为一个和初出茅庐的学生一样甚至更加不如的劳动力(没有年龄优势)。而对一个早已饱和的行业,跳槽的机会几乎是没有的。因此,维持现状就成了最优的选择。

年轻人有着无限的精力和视野,就像一颗尚未萌发的种子,对未来充满希冀,更容易认同人可以通过学习适应任何工作的观点。但被塑造后的人则清楚,那不过是缺乏实践经验导致的幻觉。塑造后的人只是社会生产系统中的螺丝钉而已,M20 的高强连接副对 22 的孔来说就是废品,对 18 的孔也是废品。

知乎用户 max​ 发表

如何看待?人家自愿呗。

知乎用户 米采昭阳 发表

知乎用户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 发表

我也极限通勤,床离升降桌距离超过 1500 毫米。

日常通勤经常需要 3000ms。

知乎用户 猪骑士 发表

忍受?

请问是她住的地方没有工作,还是她工作的地方没有地方住?

她选的一定是她能力范围内的自己最倾向的选择。

不想长时间通勤,要么住的贵,要么收入低。

如果你觉得通勤是忍受,高房价是不是忍受?低收入是不是忍受?想忍哪个忍哪个。

都不忍?天底下还有这么好的事么?快介绍给我。她才忍受一个,我忍受了两个。

有更多的选择并不是一件坏事。

怕就怕在没得选。

知乎用户 马蹄 发表

虽然但是,杨浦区的单间不用 5000,杨浦区是内环房价 / 租金洼地,大片大片的老旧住宅区任您选择

知乎用户 颐雪烁​ 发表

不躺平死的痛苦,躺平死的舒服。

啥?你想活?看看周围,他们给你留活路了么?

知乎用户 阿康 发表

1、城市本就不该那么大,我也不建议我们的城市要建设成那么大。

2、一些人属于 “宁死不屈” 型的,偏执的,必须留在大城市。

3、有些人的能力,不足以让 ta 或是找到住处周围的工作,或是在工作地附近买房 / 租房。

4、冷冰冰一点说:1400 万人能忍受的通勤,就算不上极端……

5、我不认为这一切应该发生,也不认为这些事的存在很合理。

知乎用户 普通青年 发表

1. 一定还会有专家建议,在公司附近租房,甚至是买房,来降低通勤成本,提高人民生产力

2. 极限通勤,跨省通勤,在如今这个时代,很常见,

因为,这就是生活的压力,你不去做,总有人可以顶替你,可是,你又要靠什么生活呢?

3.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找到一份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期待后续不要再看到类似于:

’我月薪一万二,但是工作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要不要辞职?“这种问题。

你大可以辞职,会有一堆人等着替你。

4. 生活就是现实,就是不轻松,你可以想办法,但是,办法基本也解决不了什么实际问题

所以,希望未来每个努力拼命工作的人,都能涨工资

这次才是最实际,最可行的降低极限通勤压力的办法。

知乎用户 小梦 发表

肯定是假的,至少今年四月份、五月份,在上海,她不可能每天通勤 6.5 小时。

知乎用户 支浩宇 发表

通勤来回 6.5 个小时确实是极限了,一般来回 2 个小时正常,通勤时间太长了,上班时间就没有精力了。

知乎用户 Andy​ 发表

北京真的是通勤重灾区,就算去掉那些在天津住在北京上班的这种较极端现象,市内通勤也够受的。北京地下地铁可以说基本都要挖空了,禁了摩托限了号,但还是没办法缓解早晚高峰时期路上的拥堵现象,因为人真的是太多太多了。拆迁把北京本地人拆到郊区,市区腾给有钱人炒房、企业家盖楼给打工人卖命,争取最大限度发挥这块几乎可以说是全国最贵土地(之一)的价值。多少打工人租着和别人合租的 3 居甚至 567 居的违法隔断房,七八个人一个洗手间浴室这么过着,为了一居而一居的奇葩户型层出不穷,没窗户的、淋浴对着厨房不隔断的我都见过,但凡想在公司附近租个正常舒适点的房对一个普通打工人来说都可能是让你攒不下钱的租金,就算没有无良中介卷款跑路平台、按这个租金押一付三对一个普通应届生来说也是一笔巨款。忍受极端通勤无非就是想晚上那仅有的几小时睡得踏实点或者感受一点亲人爱人的温暖,让自己在这个仿佛畜牲道的日子里有那么一点时间活得像个人,又或者是能攒下钱回老家买套真正的 “房子” 过一点正常的人生。极端通勤是选择,但也是普通人不得不做的选择。

极端通勤能让 996 变成 076,十一二点到家七点离家是很多人的通勤常态,让这个本就病态的工作时长和压力彻底变成压死骆驼的稻草,对企业也完全没好处,当然老板不太需要知道你打工的时候是通勤两小时还是十分钟,但打工人对这种生活的不满最后还是会归结到工作本身的。房价贵、租金高,这种高价生活成本在社会上满足了谁?大部分企业和雇佣员工双输,真正的获利方会不会对这个热点话题发表一下深表遗憾?

知乎用户 kiunchiku 发表

我曾跟好几个住在诸如燕郊之类地方每天五六小时通勤的北漂沟通,他们觉得在二三线城市生活的都是 low 逼,所以我能说什么?

所以当二线城市的朋友跟我讨论网上的北漂长通勤视频时,我说你千万别同情他们,他们可看不起你。

知乎用户 无夜​ 发表

按这个思路江浙沪大部分城市我都可以去上班了。也不用每天 6 小时,周一去,周三回家,周五回家,一共 16 小时,每天通勤平均时长 3.2 小时。

格局突然打开了。

知乎用户 小灰​ 发表

职住严重不平衡 都是高房价闹的

知乎用户 天天天蓝 发表

这能有什么影响呢?

折 1400w 人肯定收入相对较高,否则不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话说 15 年前我也是 6.5 小时,看在钱的面子上忍了呗

知乎用户 随便一说 发表

带来什么影响,我只知道,上个礼拜单位居家办公,我的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知乎用户 李宁 发表

公司不会感激您,招新人比帮您租房子容易的多,千万别自我感动。

这种情况累死在路上比猝死在公司更难被鉴定成工伤。

知乎用户 怪兽的荣耀 发表

开题人金小姐已离职!真是为了编新闻而编新闻… 请问 1400 万是哪里的数据显示?极限通勤的定义是多久?

下次搞个通勤时间 8 小时 / 天的新闻,通勤路上吃饭睡觉,更有流量。

知乎用户 汴梁王​ 发表

我在上海工作的时候,每天通勤 5 个小时

居然还能坚持不迟到

现在上班距离五公里,还是开车去,结果每个月都迟到十次左右

知乎用户 金陵小老头 发表

就这通勤时间,都赶上上班了吧!

知乎用户 鱼事爱评 发表

给她点个赞?

顺便吐槽制度,房价?

知乎用户 小确幸 发表

完全不加班的情况下有 14.5 个小时是没有自由的。从南京坐高铁去上班恐怕都用不了这么久。这种苦都能忍,为什么不回老家。

知乎用户 27 岁是颗仙人掌 发表

说一个真事

同事在广州花都住,天河上班,同事为了避免通勤,不放假就在公司睡,不回家。公司附近有健身房,他办了个年卡,下班就去健身房跑步健身,然后洗澡洗衣服。然后回公司睡觉,睡醒就看看书玩手机上班。

你们可以看看如果从花都到天河每天要多久要多少钱。

知乎用户 倔强的老韭菜​ 发表

来回 6 个多小时?还是通勤?

6 个小时是什么概念,我骑摩托从燕郊出发走高速去石景山听讲座来回也才 4 个小时,而石景山和燕郊之间隔了四环内的所有北京。

看了问题的图,如果我是在终点上班,我会往北沿海的方向找房子。

而这个女的竟然往南隔了一个上海主城区找房子

所以只能得出一个结论,这个女的明知道租的房子和工作的地方不在一个方位上,还不搬家。

这女有问题。

知乎用户 青野健一 发表

资本的本性之一就是喜欢集中喜欢扎堆。通常都是扎堆在大城市的市中心。行话就是所谓的聚集效应。

而我们的城市规划也出奇的喜欢把各种资源扎堆规划在市中心。

两者的叠加,就造成了一方面医疗,教育,就业岗位等资源都在市中心,另一方面市中心的房价和房租高昂,远非一般打工人能承受。所以不得不住在郊区。由此便产生了巨大的通勤需求,也就是早晚高峰。以深圳为例,最堵的地方永远就那么几个点,比如梅林关,南头关,科技园等等。

其实国内住房难,交通拥堵等问题,本质上都来源于此。

知乎用户 瞅你咋的​ 发表

民族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建设模式、检索通路的长度上限及跃迁距离上限。

知乎用户 白鹭​ 发表

据报道,女生极限通勤每天来回 6.5 小时:如开车每月需花费 5000 元, 目前已离职!

家住上海金山区朱泾镇的金小姐,在杨浦区某公司上班。由于路程较远,她先要骑电动自行车到公交站。坐一个半小时的公交后,再换乘地铁。到站后再坐班车到公司所在园区上班,单程需要 3 小时 15 分钟,每月花费 800 元。

金小姐表示,如果开车,单程在一百公里左右,早晚高峰单程也要将近 2 小时,加上油费、过路费、停车费,每月花费要在 5000 元左右。“也有尝试过在公司附近租房,但这样成本更高”。由于通勤时间过长等原因,金小姐目前已从公司离职。

来源:微信公众号 “湘南新日榜” 首发。

这位女生极限通勤每天来回 6. 5 小时。讲真的,每天来回的通勤时间超过 2 小时就应该考虑是不是换个新工作,或者在公司附近、交通便利的地方租房,大好青春年华不要浪费在通勤上!来回通勤 6.5 小时真的好离谱了,每天多睡两三个小时不香吗?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一份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数据显示,2021 年,在中国有超 1400 万人正在忍受单程超过 60 分钟的极端通勤,长距离通勤已成为大城市普遍存在的现象。

研究普遍认为长时间通勤会降低人们的幸福感,但也有财经专家认为,通勤时间长对个体是坏的,而对企业和城市发展不一定就是 “坏” 的,长时间通勤可能提高居民收入,拉动家庭消费。有论文写道:“网络消费成为上班族的重要消费渠道和通勤时间利用方式,有利于缓解通勤时间过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升居民通勤幸福感。”

不是在打工,就是在打工的路上。长时间的通勤已经成为很多打工者难言的痛。每次遇到通勤相关的报告出炉,总能引发网友热议,吐槽声不断——“打工本就辛苦,光是通勤,就耗尽了所有力气。” 舆论对此也是 “口诛笔伐”。
不过,“极端通勤”,不能止于吐槽。一方面,在各界多年的吐槽过后,仍有很多打工者被困在长距离的通勤里。而且,还不断有人加入到较长距离的通勤大军中来。

“极端通勤” 已经影响到打工者的身心健康,亟须采取措施进行改善。相关研究表明,通勤时间与个人生活满意度、工作和健康满意度以及家庭满意度都有负向关系——过长的通勤,会降低人们的幸福感。

在各种社交平台上,常常能看到打工人吐槽通勤的痛苦:长期呆在封闭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承受着交通拥堵的折磨,无论是坐或者站都浑身疼痛,噪音很大,空气凝滞,哪怕是玩游戏、看剧都很难放松下来,反而会导致视力受损和头痛。一言以蔽之,通勤时间过长是扼杀现代人幸福感的元凶之一。

极限通勤,是人们权衡了金钱、空间、时间和精力后做出的选择。一些人为了更便宜的房子,选择了住在地铁最后一站,这也意味着他们要早起赶地铁、忍受人挤人,将数小时花在通勤路上。虽然艰辛,但那些住在北京地铁最后一站的人,仍奋力在这个逐渐饱和的城市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

北漂、深漂…… 每天极端通勤好几个小时,风雨无阻!如果不是为了碎银几两,谁愿意如此奔波?那么,你平时单程通勤需要多久时间?

来源:微信公众号 “湘南新日榜” 首发。


end

热榜观点,见闻资讯,世象人生!

微信公众号:湘南新日榜

知乎用户 湘南新日榜 发表

专家说了,应该就近租房居住

虽然在专家的建议下已经取缔了群租房,但房子还是好租的嘛,不行就多给点钱嘛,反正打工的草民又不需要吃喝拉撒,插上电就能干活,浇点自来水就能靠晒太阳孕育后代。

知乎用户 酱油七号​ 发表

国内最牛逼的事情是,大家都知道房价是屎,还毫无办法得硬吃

知乎用户 大大大夭兽 发表

住在金山的人一般都在金山工作,很少会到市区上班,因为太远了,最多也就是去去徐汇和闵行。这也是为什么市区老破小存在的价值,远大新住着舒服,但路途太远通勤辛苦啊

知乎用户 yofensan 发表

钱多,离家近,事少。

它总要占一个吧。

知乎用户 感恩咸因戊大戈人 发表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大家不够团结,嘴上都在骂大城市的房价和通勤,身体上却都很诚实挤在大城市里。

房价的无底线上涨本质上跟所有人都想要有关,试想一样东西大家都不要,它能卖出天价吗?

资本家都疯狂逐利,普通人都拼了老命去追随,水涨船高是不可避免的。

前两年我们这四十八线的房地产商们也昏了头,以为别人大城市房子卖疯了,他们也可以。于是一年之间,一个 150 万人的县城竟然同时开了 10 几个楼盘,平均工资 2000 的地方房价竟然敢叫到 5000,最早竣工的一两个楼盘卖得风生水起,赚得盆满钵满。然而风头一过,去年开始剩下的七八个楼盘全部偃旗息鼓,卖不出去——疯狂降价——现在已经降到 3000 也卖不出去……

当所有人都想要一样东西时,这样东西一定会奇货可居。

团结起来才是正道

知乎用户 菱歌​ 发表

**这已经不是工作,而是地狱般的摧残。**上下班路上不是像散步一样悠闲,而是有噪音、有高速的人流、需要注意安全、还要看时间和车辆,在车上还需要小心滑倒。实际上比上班都辛苦。如果通勤时间一共花了 3 个多小时,即相当于又工作了 5 个小时。无论是时间和精力,都是受不了,就算工资高,年轻人也不建议去做这样的工作。

至于专家说对通勤时间长对城市发展有好处,那就让专家去做这 “对城市发展有好处” 的事情。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不要总是希望或要求别人做对城市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自己可身体力行嘛!

最后,通勤时间长对整体社会、城市和国家都是不好的,既浪费资源(工人工作时间、燃料、司机时间和更多车辆),又对其它服务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比如说餐饮、娱乐休闲、影视、游戏和互联网。社会的发展应该是工作及相关时间越来越少,君不见,英国已经试行了 “一周四天” 工作制。我们却还在这里讨论 996/997、甚至每天通勤时间 6.5 小时的事情,难道我们不是在同一个星球吗?

知乎用户 光阴的赞歌 发表

多么简单的事情,因为穷租不起工作单位周围的房子,因为租不起房子所以必须长时间通勤

但是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勤劳还这么穷就是不能谈的事情了

知乎用户 dark truth 发表

通勤的时间太长,就是把宝贵的时间花在了上下班的路上,属于一种时间浪费,通勤时间太长让人会很疲惫,在上班的时候会觉得精力不济,通勤时间太长也会消耗人对工作的热情。

经济学家认为,如果年轻人把很多的时间花在通勤上是得不偿失的,因为会浪费掉生命中的宝贵时间。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因为年轻人的时间堪比黄金,把时间浪费在通勤上是一种蹉跎时间的行为,不值得提倡,可以想一些其他的方法,改变这一状况。

一、通勤时间太长浪费了时间

俗话说,千金难买少年时。年轻人的时间尤其宝贵,如果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通勤上面,是一种对时间和生命的浪费,所以经济学家认为年轻人应该权衡其中的利弊,尽量缩短通勤时间,把时间花在刀刃上,这样才是尊重生命的做法。

二、通勤时间太长让人疲惫

很多年轻人的一天的通勤时间很长,上下班的途中花去两三个小时很常见。这不光浪费了时间,也让人身心疲惫,特别当通勤时间特别长时,他们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工作上,也影响到身体健康,对人也是一种慢性折磨和消耗。

三、通勤时间太长影响到人的心态

通勤时间太长让人疲惫,同样会影响到心态,让人觉得身心疲惫,间接影响对工作和生活的热情,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慢性消耗,渐渐会让人觉得有些提不起精神,变得颓废,对生活和工作毫无热情,会让人渐渐的陷入到甚至会让人渐渐的陷入到抑郁的情绪当中,对人的心理素质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也很可能会影响到人的一生,所以通勤时间的长短,对年轻人的影响非常大。

知乎用户 ggggggg 发表

提到通勤就是苦大仇深,提到雄安就是冷嘲热讽…… 那还能怎么办?卷着呗…

知乎用户 gyuyuytvugj 发表

说来说去,其实是大城市不该再造一栋房子,不该再进一个人,打工人应该尽早抛弃幻想,往二三线移动。

特大城市的房价问题和通勤问题是矛盾的。房子越多,通勤越差。

如果你们觉得房价太高了,那你们也应该觉得通勤时间还不够长。

而我觉得通勤时间太长了,还是涨房价吧。

知乎用户 张某某 发表

作为三线城市的居民,我被这个数字吓了一跳!我真的无法理解这么长的通勤时间~

毕竟从城东郊外到城西郊外的最远处,无论是开车还是坐公交,也就 3~4 个小时,也不会有他明显的高峰拥堵期,最多就是路上的人多一点……

我周围的人,上班一般都是骑电驴或坐公交,有的直接步行,一般都在半个小时左右。

想这么长的通勤时间,实在是不敢想象!

这要是朝九晚五的话还可以,要是朝五晚九,就不用回家了~

知乎用户 q1q2q3q3 发表

产业分布不均匀,都集中在一块,怎么办,我必须过去工作,工作不能自己过来找我吧,我有房贷呢,md 这租房都和我房贷一样高了,工资一大半进了房东的口袋,他们拿着我的钱,去买房子,逛商场,苦逼的打工族

家门口没有适合的工作, 家门口的工作养不起房贷, 总不能换个工作搬一回家吧, 本来就买不起房子。劳动力太贱了,找工作像是把自己卖出去一样,还想卖个高价,可在公司眼里,还使劲压榨你,最近几年都不好过

有合适的工作,通勤算什么,近两年又疫情,我有个同事 3 年没回家了,每天通勤 6.5 小时,最后最起码能回家噻,我现在还有同事因为跨了省不能回家的,他女儿百天了,他家在河北,现在还在考虑这些事,你想想通勤 6.5 小时又算得了什么?太可笑了

知乎用户 老板一杯凉白开 发表

我说我上班只有十几米,通勤时间只有十秒钟,不会被打吧?不会吧不会吧?

早上八点起床,洗漱,冲个麦片粥,八点二十八到村委会。

可我的工资也只有不到两万

来张图片感受下

树荫到红牌牌的距离

不是这么近,我哪里有时间在逼乎上和亲爱的知屌们吹逼呢

(税后 3000)

知乎用户 这个杀手不太萌 发表

只要国家坚持炒房政策,不仅是近 2000 多万人要忍受极限通勤。

还可以涨到 2 个亿,四个亿。

加油。

不仅生育率会越来越符合计划生育,

八十年后,还能引进外来人口给我们干活服务呢。

知乎用户 遗忘 发表

挺佩服她,家住杨浦,一次去金山办事,非工作日开车来回都累的半死

知乎用户 章鱼小丸子​ 发表

让我想起了《北京折叠

此书构建了一个全新的 “北京”,所在年月不祥(大概是在 22 世纪),这里被“折叠” 为三个物理空间,小心翼翼地为三个空间的人们分配每一个 48 小时。

身处底层第三空间的人,人数最多(5000 万人),但被分配到的时间最少——每人只有 8 小时。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从事着垃圾分解工作,主人公老刀就是其中之一。全书讲述的就是老刀为养女糖糖筹集幼儿园学费而冒险违规在第一和第二空间传递信物的经历。从而,身为第三空间代表的老刀也带我们见识了一番未来 “北京” 其他空间的不同。

先是第二空间的代表——刚踏入职场的白领。他们 2500 万人兢兢业业地生活在秩序井然的高节奏工作,在来自第三空间的垃圾工老刀面前兴致勃勃地谈论着自己的理想,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第一空间,不论是一份爱情还是一份前途。

拥有同样面积的第一空间人口最少,只有 500 万人,仅仅是第三空间的十分之一。他们是北京城里的权贵和富豪阶层,他们制定城市规划和法律法规,他们控制着其他两个空间的发展秩序。

被折叠的北京中最讽刺的是书里的空间翻转中时间的设定,在 48 小时为一个周期里,第一空间享用 24 小时(清晨六点到第二天清晨六点),接着第二空间享用 16 小时(第二天清晨六点到夜晚十点),最后剩下 8 小时给第三空间(夜晚十点到清晨六点)。

未来不仅会有大批的人失去工作,还会失去太阳

知乎用户 丽君 发表

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体会长时间通勤是多么消磨人的,虽然已经是三年前的事了,但我仍然记忆犹新:

之前在北京实习的时候,公司在望京,租的房子在回龙观,通勤路线是公交转地铁转公交,单程大概 1 个小时 20 分钟
早上急急忙忙爬起来赶公交,如果没赶上这班,下一班要等 20 分钟,为了避免迟到只能自己走到地铁站。骑车是不可能骑车的,首先自己买的自行车一周必被偷,其次早上小区门口是没有共享单车的,都已经被骑到地铁站了
赶到地铁站后发现站台上早已排起了长队,执勤大妈在一旁高声维护秩序。好不容易轮到我能上车了,如果我在前面就很幸运,因为后面的人会把我挤进去;如果在后面就会很悲催,挤进去也可能被前面人的双肩包撞出来。经常是热心的执勤大妈实在看不下去,帮忙把我摁进去。
进了地铁刚松一口气就听到旁边人拆开了某个包装袋,然后闻到散发着葱花味的煎饼果子,然后听到他咬薄脆的咔咔声。想到自己睡懒觉也没来得及吃早饭,我的内心呜呜呜,我的肚子咕咕咕
好不容易熬到下了地铁,在地铁站出口吹着冷风等着不知何时才能来的公交,因为朝阳区几乎每天堵车。期间看着 360 的班车师傅亲切的招呼员工上车,看着美团的班车载满员工后开走。在没有班车的公司实习的我已经记不清这是一大早第几次破防了
下班就更累了,忙了一天头昏脑涨还饿,朝阳区物价贵、昌平区相对便宜,为了省钱我都是滚回昌平再买馒头和菜做饭。
回家路上地铁依旧是没有座位,电脑包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换到左肩,感觉肩膀都不是自己的了,腿也软的恨不得瘫地上
下了地铁就是熟悉的糕点屋蛋糕的香味、烤肠机的烟火气、路边大妈卖草莓的吆喝声,继续一层一层给我的双腿挂 debuff
最后回到家,直接瘫在床上动也不想动

毕业工作后特意租了公司附近的小区,8:40 起床,9:00 就已经到公司打上卡了,只能用一个爽字来形容。

知乎用户 1.jar​ 发表

特大型城市就是这样,寸土寸金,居住环境拥挤,通勤恐怖。

舒服的模式是大中小型城市群,强化城市和城市之间的交通。

知乎用户 让我睡个懒觉​ 发表

难解

知乎用户 神皇境剑修 发表

我单程 3 公里到公司

步行,自行车,公交车,主要这三类方式

没觉得幸福感多高

工资太低吧

知乎用户 诺曼地豆腐 发表

不用怎么看待,这是一种生活状态。

中国还有几百万人,每年极限出差,一半以上的时间在路上、在外地。这叫忍受吗,这是工作、状态、选择决定的。

那宇航员,一上天就半年,怎么说呢?

通勤时间可以自己把握用途,要睡、要用、要乐,状态是一种选择、没人逼迫谁。

这么回答恐怕有人要骂人了,但大概就是这样。

知乎用户 胆小的巴乔​ 发表

这本质上还是大城市的房价问题

估计当事人买的新房,一边还着房贷,自己的新房不舍得租出去,一边再去租房就负担不了。如果是金山本地的土著,早出去租房了

看不上城里老破小,非得追求郊区远大新,就要做好将未来工作地点限定在就近的副中心的心理准备,否者就的忍受更远的通勤时间。

如果钱不多,可以考虑先买老破小这种房进行过度,未来置换的时候好出手,或者租出去也有不错的租售比

知乎用户 王欣宇​ 发表

我每天通勤 10min,我都嫌路上的太阳大

知乎用户 呼啦圈楠 发表

我国 1400 万人忍受极端通勤,通勤都有哪些影响?

知乎用户 有道财经 发表

既然还有 1400 万在忍受极端通勤,说明还是有利可图的。就像案例中说的,当事人每月要花 5000 块的交通费。如果她月薪只有七八千。那她这个班肯定是上不下去的。能干下去,起码说明钱给的够。能忍。

知乎用户 陈清明 发表

根据狭义相对论,物体运动速度越快,时间越慢。

所以,理论上每天长时间通勤,你会比别人长命。

知乎用户 千金散尽还复来 发表

2 小时通勤 955 我都忍不了辞职了……

但人和人终究不一样。

知乎用户 假酒​ 发表

9 月 1 号因为通勤问题申请国庆节前离职了

公司每个月从申请通勤班车的员工的工资里扣除交通补贴作为通勤班车费用,然后要求员工乘坐班车必须预约,公司根据预约人数动态调整班车数量,将省下来的钱作为公司收入

7 月份,公司出了新的规定,乘坐班车的人必须扫班车上的二维码,未扫码乘车的视作预约未乘车,如果乘车未预约或者预约未乘车,第一次部门内批评教育,第二次口头警告,第三次书面警告

问题是公司还有一个入职时必须签的《就业规则》,规定受到书面警告处分后一年内违反相同的规定收降薪降职处分,受降薪降职处分后,违反相同规定受解除劳动合同处分

8 月 31 号,科长发了邮件,我在 8 月 17 号那天坐车没扫码

每天的工作强度那么高,下班时脑子一团浆糊,我真的想不起来那天怎么忘了

离退休还有几十年,一年上百天,只要再忘两次我就会收到书面警告,然后一年内再忘一次,就会降薪降职,再忘一次就会被开除

每年给公司创造几十万的价值,一个月去掉生活费攒不下四千,一年的收入加上公积金都比不上本地九十平房子涨的钱,现在我还要每天拿出三十块打车或者花两个小时坐公交?

我去问科长,是不是真的累计三次未扫码就会收到书面警告,她不正面回答我,又打电话给车辆管理科,他们竟然不知道就业规则里关于书面警告的规定

当晚十二点都没睡,公司把员工工资里的的交通补贴省下来变成自己的就算了,还要出这么严苛的规定处罚员工,按照我不到一百次就会忘扫一次码的记性,我肯定会被开除掉,我还不如自己离开

讽刺的是,9 月 2 号,科长和我说车辆管理科累计三次书面警告的规定因太多人反对已经取消了,副经理和我说那条规定只是选择性执行

可我回去一看,那个规定还在公司内网上公示着,白纸黑字,盖着领导的红章

知乎用户 TuskAi 发表

![](data:image/svg+xml;utf8,)

曾经有报道称,北京平均单程通勤时耗超 45 分钟,我觉得不奇怪,现在,别说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一些中小城市,上班一族的通勤时间也越来越长,少则半个小时,多则四五十分钟,一两个小时也很常见了,不过,上海这位 #女生极限通勤每天来回 6.5 小时 #则太罕见了,过长的通勤时间让上班族每天在单位和家之间疲于奔命,严重拉低生活质量。

![](data:image/svg+xml;utf8,)

那么,上班通勤时间多长合适,理想状态当然是越短越好,下楼即到最佳。你还别说,在我们单位,还真有一帮人就是下楼即到单位,为什么,因为我们单位建有几栋家属楼,跟办公大楼就在一个院子里,在家属楼里买了房子的员工不要 5 分钟就可以赶到单位,在食堂吃完中餐还可以回家睡午觉,别提多惬意了。当然,这么轻松的通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能是一种奢望。毕竟,现在的盖办公大楼顺带还建家属楼的现象已经基本上没有了,大多数人的家与单位之间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距离。

上班通勤时间,我觉得步行在 30 分钟之内,骑车在 20 分钟之内,开车在 15 分钟之内比较合适。步行在 30 分钟之内,天气好的状况下,提前 35 分钟左右的时间出门,不怕路上堵车,又可以锻炼身体,下班之后,如果不赶时间,也可以步行回家,这样,来回就有 1 个小时的步行时间,就不用晚上出门散步了,一举两得。骑车也是如此,20 分钟的骑行,时间不长不短,又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如果天气状况不佳,需要开车的话,路上能控制在 15 分钟左右是比较适宜的,万一堵车,20 分钟至 30 分钟也能接受。

步行 30 分钟之内,骑车 20 分钟之内,开车 15 分钟之内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事实上,很多人的通勤时间远远不止这么长,这也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一是不少城市都建设了新的开发区和新城区,把大量政府部门和机构单位迁入新区,而新区的生活配套设施尚不完善,许多人在办公地点迁入新区的同时,居住地并没有随之搬迁,造成了大量人口在新老城区之间潮汐式流动。二是城市路网结构和公共交通的站点路线设置不合理,大量上班一族放弃乘坐公交上下班,改为坐私家车通勤,连接新老城区的主要道路极易发生拥堵,许多人堵在上下班的路上,增加了大量通勤时间。三是大城市各种功能过于集中集聚,虹吸了周边大量人口和就业机会,城市发展呈现出摊大饼式无序扩张的大城市病

知乎用户 楚萍微客 发表

这事情 本质上还是大城市病啊,自己的收入不足以在公司附近租房或者买房,只能去偏远的睡城居住,再回中心上班。

根本办法还是国家多扶持一下内地小城市的就业,谁真的愿意在大城市遭罪啊,大城市留下精英,让普通人回老家也能找个糊口的工作好不好?

小城市真的太惨了,年轻居民去大城市创造财富,输送廉价劳动力,有钱人输送资金买房,大城市留下有钱人,赶跑老了的穷人让小城市善后,所以大城市必须给小城市转移支付!

知乎用户 一张白纸 发表

怎样的薪资才配得上这样的颠沛流离

知乎用户 王旺旺 发表

出生率看一下,坚持不生,总有机会的。

知乎用户 shanon 发表

有什么用?还是买不起房买不起车。

知乎用户 德国师爷德国法律 发表

人成为工作的附庸

知乎用户 看看月亮吹吹风 发表

可能他们把空闲的车租出去了

知乎用户 平均乎 发表

土地吃人,谁吃人?

知乎用户 学医救不了中国人 发表

不光是大城市,小城市的乡村教师也是一样的情况。虽然没有这么长时间。

我在村小上班,在市里住。每天七点不到出门,晚上六点放学,大家七点多。单程一个小时。先公交车,再和同事拼车。村里没有公交车,只能开车。

有些老师单程两三个小时,只能周末回家。

现在又让课后服务,还没有服务费。哎,去年的服务费都没有发。

知乎用户 染蓝​​ 发表

专家来分析分析 哪有空谈念爱,结婚,生孩子?

知乎用户 吴航 发表

动动脑筋,可以换到单程 1 小时,并且生活成本接近的区域啊。

知乎用户 侯志东 发表

我是个忍受不了通勤时间过长的人,所以工作和家之间的距离真的是买房必备考虑,对于许多人来说通勤距离也应该是买房(租房)首要考虑吧?

我很庆幸(说出来可能有些凡尔赛,多包涵)我没经历过通勤时间上的烦恼,从家到公司步行半小时(加上等红绿灯的时长)。我觉得这个时间段正好,我每天戴耳机步行上班半个小时时间正好用来听喜欢的音乐或是背背单词练习口语,一点儿没浪费。天气太热的时候就骑共享单车上下班了,大概十五分钟这样(算上等红灯的时长)可能很大原因在于我就业时选择了一个慢节奏的小城市,竞争压力没有那么大,所以我整个工作生活状态都是一种平缓的节奏。再凡尔赛些,第一次租房的时候刚大学毕业那时候住在离公司很远的地方(算得上离岛那种郊区了),每天要转一趟公交车过跨海大桥。早上我就很煎熬了,因为班车时间少很容易错过或是等太久,但是下午下班时我真的超享受那个时间段,公车越过跨海大桥那个六点多的时间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看着炽烈如火的太阳一点点掉到海里去,太美了。社畜一天的疲乏都在这种看美景的心情里洗涤殆尽。但还是嫌租房地方太远了,于是一年后搬离了,选择了距离公司非常近的小区。我还是觉得生活居住地尽量靠近工作地的好,真的真的,为了长久安定,为了享受生活。

知乎用户 方寸见地 发表

这都快 20 年的现象了,现在还拿出来说,我 08 年在北京的时候,从北四环去东五环,要走平均 2 小时,有一次错过了朝阳路出口,从国贸转了一圈,又多走路 1.5 小时,总计 3.5 小时。还有一次面试,从东五环走到西四环,用了 3 小时,愣是迟到了。

这不是什么新鲜事,都是心知肚明,就是北漂人虽然不满,但是可以接受的。有啥奇怪的。

其实在北京工作未必合算,通勤时间长,消费高,一年也攒不下几个钱,相比较小城市,其实差不多。但是哇,人之所以留在那里,是因为有两样别的地方给不了的东西,就是希望和自由。本质里还是觉得人生终有飞黄腾达的一天。而且不用听爹妈唠叨。

而且,作为过来人,年轻的时候明显没意识到青春的宝贵,而青春宝贵的核心是自由。

知乎用户 gao​ 发表

难以理解的不是极限通勤

真正难以理解的是

中国变态高的房价和房租

竟然还可以持续

对抗高房租高房价的社会主义战士

竟然被丑化为不理智

知乎用户 房住不炒来自地球 发表

1400 万这个数据具体出处是哪?

知乎用户 镜中衰鬓 发表

如果在北京国贸上班,9 点上班时间,可以八点半出家门的都是什么家庭条件

知乎用户 已消失 发表

谁让她非要呆在上海。

知乎用户 EVANGELION 发表

60 分钟通勤是常态 坐标深圳

知乎用户 11111 噼噼啪啪 发表

“我从未听过一个勤劳的人,抱怨啥啥啥”,真特么三流报纸

知乎用户 知乎 id 发表

有过往返近 3 小时的通勤经历

07 年,公司在南山科技园维用大厦,住南山后海,单层通勤时间 20 分钟;

08 年初,公司规模扩大,搬入福田八卦岭八卦三路荣生大厦,单程通勤时间达到 1.5 小时,公交车直达,但是大多数情况没座位,持续一年

带来的影响:

1、疲惫感十足,过长的通勤时间,长时间站立,严重影响工作情绪,现在看来,年轻的时候抗压能力还不错

2、家庭关系紧张,起的早,回的晚,家庭顾不上,家务承担也少,矛盾就多了

每天通行的还有两个女同事,一个少一站,一个多一站,他们如此长达三年,

我在 09 年初办公地址换到福田市民中心西的新世界中心,时间距离缩短一半

相比较而言,她们承受了更多更大的压力

知乎用户 kenny wong 发表

这个确实受不了,近 7 个小时,在路上花费 的时间,让自己感觉接受不了。可能是特别重要的工作吧,否则还是难以接受,而且有人还往返两个城市上班。

知乎用户 英才苑府​ 发表

专家:他们可以在公司附近买房租房住

知乎用户 一条帅气二狗 发表

这些女生肯定不聪明

可以把闲置的房子出租

下班了可以开自己 C 级车跑滴滴

这不就有钱在公司附近大豪斯了吗?

这 1400 万人,甚至不止 1400 万人,尤其是男的不要这么扣

男的少去 KTV

少买一点 iPhone14 Mate50 S23,parda,lv,不就有钱在公司附近租大平层了吗?

对自己好一点,住这么远肯定不是没有没钱吧

知乎用户 静静鸡与静鸡鸡 发表

为了找个通勤时间短的工作,宁愿降薪,可惜很难找到合适的,唉

知乎用户 乐橙​ 发表

资本主义 996 万岁

知乎用户 李梅烤肉 666 发表

我通勤来回四个小时,但我一周只要工作两天。。。所以我能忍受,就是工资低了点,目前正在涨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回答有很多说不能接受的,有说什么未雨绸缪的,很遗憾,现在可能就真只有一个地方可以去,其他地方的老板都穷死完了。

在这地方能干多久都还是问题,明天是自己先累倒还是公司先倒,这也都没有定论。

但如果先出了钱换个地方住,那马上钱就出了,不知道要挣多久才能挣回来。

知乎用户 技师 Keith 发表

一般人上班都会考虑通勤时间的,这通勤时间都快赶上上班时间,就算工资可观,时间长了人也受不了,不要拿健康去挣钱

知乎用户 莫西莫西 发表

估计都有迫不得已的苦衷啊!谁愿意这么长远的路花这么长时间通勤啊!

或者单位周围买不起也租不起房,或者单位附近有钱买房但离孩子上学太远了,长路漫漫通勤的都有苦衷啊!

知乎用户 sunwater 发表

房价

尊重理解祝福

知乎用户 顾北​ 发表

我只想知道她干了多久?

通勤时间当然会影响工作选择,这还用问?

知乎用户 道小忘​ 发表

60 分钟算极端通勤了就? 才 1400w?

知乎用户 心心念念是状元 发表

首先声明一下,本人来自五线城市,山西娃,“山西的娃娃,离不开妈妈” 哈哈~~~其实是因为我们这里资源丰富,不用去外面闯荡、探索。尤其是信息发达的现在,足不出户便知天下。没有忍受过极端通勤这种痛苦,但我就是好奇,为什么要让自己那么痛苦呢?女孩子就应该对自己好点,不是吗?

我现在租的地方,离单位走路需 15 分钟,公交 7 分钟,但要等,算下来也是 10 分钟左右。这几年因为疫情,查健康码、行程码,时间延长到 15 分钟左右。今年有几个月,坐公交需要提供五天内的核酸,我有点心累加不耐烦了,但因为公交车免费的,所以只能由它说了算。突然政府下达命令,坐公交要 3 天的核酸,实在受不了,买了个代步的电动车,4 分钟到单位,而且是单位楼下,并且单位还有免费的充电桩,简直完美、方便极了。

我是不支持这种极限的通勤。刚开始可能觉得无所谓,在上班路上看看书,刷刷小视频,但那是片刻的,重复下去,就会滋生痛苦,因为你在用除工作、睡觉以外的 8 小时干着无聊的事,交通工具、陌生人,一切都是冷冰冰的,没有感情的,毫无交集,毫无生机。慢慢下去,会滋生你的惰性,降低做事的积极性和效率。看似时间是自由的,可并不会让你放松,真正的放松是与内心有交集的,是有能量给到你的,是有情感流动的。你想想,你和你喜欢的人,去了家有烟火气的店,座位那么多,你俩选了靠窗的位置,并排坐着,轻轻说话,时而耳语,打闹,互相加菜。这才是放松,有能量的互补,有爱的滋养……

通勤时间一长,就会有不稳定性。加班会导致错过乘坐的交通工具,疫情检查乘车码也会延长等待交通工具的时间。本来就又累又饿的自己,心情会烦躁,委屈。回到家,有现成的饭还好,家人会关心你,给你热一遍饭菜,平衡一下所受的委屈。最怕孤身一人了,回到家,还要自己给自己做饭,没有亲人,没有说话的人……

所以辞职吧,找个离家近的地方工作。工作是工作,睡觉是睡觉,剩余的时间是生活、是安慰、是治愈。

过的轻松点,哪怕只是简单的三点一线,也有三点一线的丰富性。

知乎用户 亮晶晶的可可 发表

通勤时间长其实还是工作地点与工资的不对称,想要赚更多钱所以要到住宿成本更高的地方寻找工作,但是工资水平又不支持在工作地点附近居住,在小城市这种现象少一点,大城市比较多。

所以砖家认为,没钱买房租房还来一线城市,叫什么啊,一帮 QB。

知乎用户 懒懒散散不想动 发表

家住上海松江,工作地在虹口,上班时间 9 点。

日常作息是 6 点 20 起床,7 点出门,8 点 45 到单位,这还是在家和单位离地铁站比较近的情况下,光坐地铁的通行时间大概是 85 分钟,目前已坚持 4 年。

总体还能接受,主要问题一是 9 号线人太多了,早高峰 5%概率能坐到位子,基本上是 45 分钟一站到底,夸张的是晚上 11 点多返程时候人依然爆满。二是有时候加班超过晚上 10 点 45 分,就没公共交通可以回家了,打车大概 200 左右。

名下有沪牌车,但是自己也算过,公共交通一天花费 16 元,开车的话在时间上只能缩短不到半小时,还要担心车位问题,油费停车费过路费大概要 100 一天,不如老老实实坐地铁,还不用动脑子。

知乎用户 Kop 想要英超冠军 发表

还有一种 “类极端通勤”!什么意思呢?为了避免单程超 1 小时的极端通勤,避免堵车,需要很早出发,躲避早高峰。

![](data:image/svg+xml;utf8,)

2014-2015: 上班地点成都青羊区(西三环外),住在东三环。8:30 上班,最先是坐公交,好像是 43 转 78 路公交车,两边还得走一段。需要 6:30 左右就坐上公交车,一不小心就会迟到,领导会不高兴,不会关心你住的有多远。后来有邻居在那边上班,有时候蹭下车。

2015-2017:2015 年搬到金融城片区(南三环外),仍住东三环,通勤距离为原来三分之一。一般 7:50 前出发都不堵车,要到公司早餐的话就不超 7:40. 只需 20_30 分钟。这是最幸福的一段时光。

2017-2020: 因为家从东三环搬到东四环,通勤距离增加了 50%,只要 7:30 之前出发,就能在 8 点过打卡,然后吃个早餐上班。

2020 以来: 上班的起点和终点没变,但因成都这座城市太有吸引力,拥堵程度直线上升。到现在,老公 9:00,我 8:30 上班,我们却不得不在 7:00 出门以避开早高峰。

![](data:image/svg+xml;utf8,)

有时候我们也会吐槽,虽然是大城市,但这样的通勤,真的好让人没有幸福感!如果在小城市,我们可以多睡 1 小时,还能多出 1 小时自己的时间。

有人可能会说,可以搬到公司附近住啊!确实有的同事住公司附近,每天 8 点过走路上班,就这,每天居家可多出至少 2 小时。

可现实谈何容易啊!首先成都 CBD 高企的房价让人望而生畏,再者孩子读书成本、家庭生活成本都更高。

可是,为什么上班这么累、这么卷,大家还愿意待在成都呢?

因为,一旦待过成都,其他城市就变成了将就!

@知乎职场

@盐选职场

@盐选心理

@知乎城市 - 成都

知乎用户 这个名字有点长 发表

谢谢邀请。

在上海这个极端通勤 6.5 小时这个数据,看起来夸张,其实是真实的。

上海是个多大的城市?我本人生活在上海,我觉得上海很大,当然祖国的其他城市,我去的不多,但是上海对我来说,依然是大。

看过热搜,这位女士的通勤之所以需要 6.5 小时,那是因为她从上海的西南角一直异动到了上海的东北角,原谅我地理没有那么好,描述的没有那么准确,但基本上,她的通勤贯穿了半个上海。

这一路上,这位女士起码要换两趟地铁,加上女士本人描述的坐大巴车,真的用 “人在囧途” 来形容也不为过,更不用说上班,还可能遇到不能准时下班、要加班的情况,或者说恶劣的极端天气。

我本人是一个不能忍受 “恶劣通勤” 的人,我对恶劣通勤的理解是,上班时间单程超过 40 分钟。

然而,事实上在上海,上班通勤时间在一个小时,属于正常;一个半小时,也属于正常;两个小时,则显的有点过。

当然也不要住得离公司太近了,如果过个马路十分钟就是你的家,你的老板会让你多做很多事情。

其实有一个办法很简单,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不愿意这样做,假设我是学计算机的,我又无论如何都不想去做张江女,因为我不想去那么远的地方上班,如果我只想在黄浦区待着,那么,我就去找黄浦区附近的互联网公司。

或许前途无量的互联网公司集中在张江,但黄浦区不至于一家互联网公司也没有吧?如果黄浦区一家也没有,我就看看黄浦隔壁的卢湾、长宁、徐汇有没有?

作为上班族,通勤是每天都需要面对的事情,那也就是说,不能因为你喜欢这个大公司的名声和未来的前途,就需要每天把冗长的通勤时间都忍受下来,固然,能忍受下来的人很有毅力,但从个人健康和工作热情上来看,大可不必。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有限的精力放在最为可贵的部分就好了,既然是想要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或者多赚一些报酬,那么就不要在通勤上面,花费太多的精力,等你千辛万苦爬到公司,你已经累死了,你的工作怎么出效率?长此以往,你的健康状况怎么保证?时代抛弃你的时候,不会说一句对不起。

我说的再实际一些,当我去一家新公司面试,我会去看该公司的私用洗手间(只有楼层公用洗手间的直接淘汰),如果私用洗手间的卫生状况我不满意,我就直接回去了,我不会参加这家公的面试,因为如厕也是每天要面对的事情,你不可能因为自己洁癖,就从上班憋到下班,但如果你今天感受不愉快,你以后也不会愉快。

所以我的意见是,一定要住在离自己公司比较近的地方,就是以自己的住所半径多少米的范围内找工作;或者说,当你选定了一家心仪的,但有些偏远的公司,又打算打持久战之后,麻烦你搬到你公司的附近,不要把太多的时间花费在路上,那些根本就不值得。

知乎用户 千琼皎皎 发表

可能会有人不理解,都已经这样了,为什么还要坚持在大城市上班。

现在选择大城市卷的年轻人,大部分都是在老家无根基,没有办法在老家找一份真的很体面的工作(公务员、教师),剩下的工作大部分都是单纯的体力劳动,工资低廉。

那回老家去干什么?面对老家人的指指点点吗?去做一份养不起自己或者只能保持自己吃饱的工作吗?

我们选择出走家乡的那一刻,家乡就是回不去的远方了。

知乎用户 易喜糕 发表

城市规模过大,过于集中。

以及高密度人类与空气传播病毒的之间的必然挑战。

交通用地成本,碳排放。

都在指向一点趋势:

优先具备远程办公能力(同等绩效)的企业将赢得未来。

知乎用户 darwin lv 发表

我一直以为我是瞎子,没想到领导是盲人开车!

知乎用户 星辰大海 发表

生活所迫,没办法

知乎用户 小豆荚 发表

我认识的,

15 年前,在上海,也有这么苦的。

那时候,只有 5 条地铁。

3 号线,还叫明珠线的时候。

知乎用户 老夏 发表

你问地主啊,问我们?

知乎用户 何必懂得 发表

你不通有的是人通,鉴定完毕

知乎用户 一得阁拉米弄手 发表

备受煎熬

知乎用户 塔塔尔 发表

6.5 小时这个奇葩纯属自找的,脑子不正常

知乎用户 马虎恶魔号 发表

钱到位才能忍受,钱不够找换工作了。

知乎用户 啊系你啊林生 发表

不会算时薪吗,相当于工资只有 55% 了,这是多好的工作呀。

知乎用户 宁静致远 发表

我之前在杨浦上班,也在附近租过房子,5000 在杨浦可以找到还不错的房子了。

知乎用户 小鱼 发表

似乎在表扬这种行为,然后批评那边通勤一小时之内的别身在福中不知福

知乎用户 大米小麦 发表

不知道哎,我走路 30 分钟,后面受不了买了个电动自行车,现在骑车 15 分钟(堵车),不过主要还是因为在三线吧。

知乎用户 那一叶秋​ 发表

挤过地铁才理解,为什么短视频是现在最主流的娱乐方式

一手拽着拉环,一手托着手机,前后顶着陌生人的躯体,全身上下能活动的区域和霍金一样多

三分钟挪次位置,随时留意报站消息,心里想着接下来的操劳,片刻不得宁静

不是人民的娱乐太浮躁,实在是娱乐的环境太艰苦

知乎用户 林宇森​ 发表

蠢女的典范

知乎用户 总是被封号​ 发表

知乎用户 去动荡的远方 发表

工作难找,房子贵,人的时间便宜

知乎用户 顾律师​ 发表

祝福大家未来都能步行去上班,真的很爽

知乎用户 何 yulu 发表

浙中某县城,我同事女朋友在杭州,异地恋,我住乡下,有次下班后同事去找女朋友,结果他打车去火车站再坐动车到杭州了,我还没到家。

知乎用户 阿拉希​ 发表

让某些人吃的更饱,囊中更加富裕……

知乎用户 从此胖若两人 发表

如果不是为了生活,谁愿意这样呢?

知乎用户 三两 发表

报道有啥用吗?

他们想过解决吗?

知乎用户 大山深处的板蓝根 发表

刚毕业的时候经历过,现在回头想想真心佩服当时的自己,不知道哪来的动力。

现在的我只能接受骑电动车十几分钟到那种。。

知乎用户 niuzanzan 发表

这像慢性自杀,把时间都浪费在路上,很早很早的起床睡眠不足,由于在路上消耗了很大的体力,到单位工作精神状态不佳,每天靠咖啡顶着。下班回家超级疲惫,业余时间只想恢复睡觉恢复体力。于是业余生活大大缩水,什么恋爱,结婚,生孩子,都要给睡眠让路。

当这个人长期超长时间通勤身体长期疲惫,到了一定年龄就会身体吃不消,必然身体要出状况。

不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由职业让更多的人在家办公,但是这部分自由职业者收入极其不稳定,朝不保夕。

知乎用户 露娜悦音有声​ 发表

能力、基础、经济不足以支撑你在超一线城市安身立命的时候,不妨退一步?

一线、二线城市也香得很

实在不行,十八线小县城也很香

一定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吗?

知乎用户 钠钠 发表

经济的过度集中,甚至在同一个城市都不愿意均匀分布,而高薪产业的集中分布最后只会赛博朋克而已。

知乎用户 阿卡林我爱你​ 发表

我这几年的工作,前面几份都是步行 10 分钟的。现在这份工作更是直接住在项目里,通勤时间 0。只能仰望各位大佬了

知乎用户 陈辉 发表

还不是找个睡觉的地成本远高于通勤

上班八小时,中午还要休息一两个小时,再加上通勤,吃饭睡觉加起来才八小时左右。只能说太苦太累

知乎用户 九问 发表

我在上海时每天通勤俩小时感觉就够久了

没想到回来后每天变四个多小时了

知乎用户 冢中枯骨 发表

不够灵活,太死板了

知乎用户 Sia 歌迷 发表

现在单程不堵车 25 分钟,堵车 1 小时….

这是我极限了,毕竟年纪摆在这里。

知乎用户 Kelly​ 发表

绝对是标题党,不排除真的有人通勤 6.5 小时,但肯定不是常态。

上海我不了解,就说北京,包括燕郊在内,除非特意选择,几乎不可能存在 6.5 小时通勤。我曾经在延庆区 - 东直门通勤一个月,导航距离超过 81 公里,途经北京最堵高速京藏高速,乘坐公共交通的通勤时间也就是往返 4 个半小时左右,如果开车还能提速。

知乎用户 朱卫民机长​ 发表

四个字,非人生活

知乎用户 木易 发表

北京本地,媳妇河北,她北京 4 套房,核心区随便住。不在意通勤。远就开车。我们两个都自己有公司,这有什么可讨论的么,全世界一线城市都一样。你去曼谷工作。整个国家是慢生活。出租车司机不会按喇叭催前面车走。也就中国,因为韭菜好使唤,奋斗有好生活。

知乎用户 蹦哒哒​ 发表

一方面是活该

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你要这么折磨自己能有什么办法

另一方面是房价太高

在杨浦上班的人租不起杨浦的房子,但是公司租的起,这可真是件有意思的事,到底是房价太高还是工资太低,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说

这两年房地产危机四伏,不管它绷不住会影响多大,广大老百姓都是希望它绷不住的

知乎用户 张某人 发表

忍受的是:国家什么时候重新包分配包分房呀!

至少那个时候想生二胎都不让呢,现在你让人家生一胎都费劲……

不用说当年竞争什么激烈什么的,现在就不激烈?解决这个事情是不是应该考虑考虑,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知乎用户 Miss 张​ 发表

宁愿选择长时间通勤这样不人道的生活方式,可见肯定有更不人道的事情导致两权相害取其轻,那到底是什么呢?

知乎用户 云中月 发表

通勤时间问题核心是 “房价房租”;

个人以为的极限通勤时间 1 小时内;

通勤时间过长挤压私人时间,谁不想买个市中心房子散步 5 分钟上班?

只能在通勤与房价间平衡,更好的居住体验意味着更高房价或更远距离。

知乎用户 Alex 嘟嘟 发表

没人会选择极端通勤,除非他没有选择。

事少、钱多、离家近,这样理想的工作单位就好比极致美女,大部分人就算遇到也高攀不起。

大城市的大,让更多后来者的通勤时间越来越长,回小地方去?极少的工作机会,让没有背景,没有关系的人看不到希望。

每一位忍受长时间通勤的打工人,他们借这大城,装饰着美好的希望。

有人成功了,有人还在路上。

知乎用户 创作人姜先生 发表

感觉数量说少了,公司三分一人极限通勤。

知乎用户 犀奥 发表

还不是房价闹得

知乎用户 无痕 发表

房子太贵了,不管买还是租地段好一点的就是价格惊人,没办法呀。

所以只能选择住郊外,远离中心城区。

而且我们国家是倾向于打造大城市,教育、医疗、工作机会等资源都向大城市倾斜。

但凡年轻人想寻求更多的机会他总是要去大城市的,小城市工作选择少,甚至有些工作岗位都没有,有些专业出来你还真只能在大城市找得到对应的岗位。

而大城市人多机会多,成本也高,最主要的是住房成本,一般的好点的公司都是靠近中心城区的,而你想在旁边买房或租房除非家里有矿,不然刚出来工作的年轻人哪可能住的起,所以只能牺牲通勤时间了。

通勤时间长影响大着了,你要忍受每天这么多小时赶车(公交、地铁、高铁等)你得掐着点呀,虽然很多大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达(能不发达嘛那么多人)晚上末班车甚至到 11 点,地铁也是,但是挤呀,你觉得能在那么拥挤的环境下看书提高自己?

回到家你会很累根本就没时间想别的,你只想放松一下,所以怎么进修?怎么提高自己?不进修不提高又怎么有更多的机会往上走?

长此以往,人会习惯,会适应这样的生活甚至会麻木。

对了,长时间通勤你得考虑公司是否经常要加班,如果加班很晚可能你连回去的车都没有了,除非你自己有车或者打车,但是这种油费的成本又多了,一个月又少好多钱,而且就算你自己开车上班,不堵车吗?找得到停车位吗?停车费贵吗?

我们都知道通勤时间长不好,但是谁想呀?要不是没办法谁想这样?这不是某一个问题而是很多社会问题堆积在一起造成的现象,你要么改变它要么适应它。

知乎用户 默写九安 发表

这就是为什么我不买房的原因之一,公司随时可能换,我房子又不能跟着走,买房来干啥,每天在家呆的时间还没在地铁上呆的时间多我图个啥

知乎用户 铁甲依然在 发表

只有 1400 万?这么少?

知乎用户 rosa shan​ 发表

房产税。

现在中国很多城市占着好地方的,全是些不上班的老头老太太。

我单位旁边本来是单位家属区,现在已退休全跟本单位没关系了,现在单位的年轻人只能去很远的地方租房子。

知乎用户 胡萝卜丁 发表

修了这么多房子让你买,你怎么不买近点的房子呢?非要去通勤这么久。

买不起

哦,我也买不起。

知乎用户 往复随安​ 发表

这人脑子不太好使,这时间都相当于每天上班时间翻倍了,相当于自己拿工资实际付出了打两份工力(实际上还不止,因为每天超过限度后单位时间对人的消耗是更大的)。

或者也可以换个角度,她付出的精力相当于没有通勤的工作每天上 14 个小时。她直接在家旁边找个工作愿意每天干 14 个小时难道会比现在收入少

知乎用户 人生何处不青山 发表

开车超过半小时的公司直接 pass

知乎用户 洁洁爱猪猪 发表

你们讨论再多疾苦姥爷们也感受不到。

因为姥爷们朝 8 晚 4,定期双休,走路十分钟到单位,还有补贴早饭。每月补充公积金拿的手软。

知乎用户 逐渐迪化 发表

没在大城市生活过,我不能理解为什么有人要选择每天通勤 6.5 个小时,因为工作和居住地至少有 4 种组合。

知乎用户 张某某 发表

最近由于工作调动,也品尝了一把通勤的痛。

原先我和我老婆在一个地方(厦门观音山)上班的,我们住厦门岛外(杏林桥头),到上班的地方单程 25km,由于我老婆上班时间比较早,一般进岛的杏林大桥也不会很堵,单程可以控制在 30—40 分钟内,但是现在的工作调到让我直接调到了岛的另一头。

所以我得先走完送老婆的路 25km,这时候差不多 7 点 45 分,厦门开始变得有点堵了,从岛中间直穿过去虽然只有 16 公里左右,但是我却得开 50 分钟,所以我选择绕岛半圈,也是一个 25km,40-50 分钟的车程,加起来一共是 70-90 分钟的车程。

下班的话我老婆就自己地铁回家了,那我从新公司开车回家差不多 30-40 分钟,这样一天的通勤时间大概在 100-130 分钟左右,在厦门其实已经算非常长的了。

我开车超过一个小时真的觉得疲惫不堪,堵车更是会堆积自己的烦躁,所以应该如何解决呢?

我想了以下 3 种方案:

方案 1、平时我直接开车去公司上班,19km 车程,耗时 30-40 分钟,我老婆早晨坐地铁去上班,家楼下就有地铁站,得换乘一次,全程 50-55 分钟。

这方案的缺点就是我老婆要比平时提前 20 分钟左右出门,6:50 分就得出门,6:20 就得起床,想想就觉得很痛苦,而且原本一下地库就能坐车出发了变成要走一段路,夏天的话真的是有点煎熬。

从成本角度分析的话,就是我可以节省 40 分钟左右的通勤时间,代价是我老婆少了 20-35 分钟左右的休息时间,地铁单程 6 元左右,油费多跑 25km 的话 12.5 元左右,这个倒是可以忽略不计。

方案 2、让我老婆学车,我老婆是有证的,但是已经换了一次证(6 年)都没有碰过方向盘,第一次让我老婆开我车的时候我差点没有吓死!所以也一直没有让她上手,如果开车的话那她就还是 30—40 分钟的通勤时间,不再买车的情况下,我可以选择坐地铁 + 打车,单程 40—50 分钟左右。

这方案的缺点是驾驶从陌生到熟悉的周期太过漫长,而且年底我们准备怀孕要孩子,怕她到时候开车紧张。

从成本角度分析的话,就是多了个要在我老婆公司租个停车位,一个月 500 左右,还需要投入大量的陪练时间成本,我单程地铁 4 元 + 打车 10 元左右,这和原本的 12.5 倒是差别不大。

方案 3、在我老婆学校旁边租个房子,查了下 2 房的(60-70 平米)的价格差不多是 4500 左右,我还是可以选择地铁 + 打车上下班,这样我老婆上下班通勤时间可以缩短到 5-10 分钟,我的话差不多是单程 40-45 分钟。

这方案的缺点就是从现有我们两个人住 160 平的自己的房子去住 65 平左右的出租屋,而且环境没有现在的小区好,生活质量大打折扣,每个月增加 4500 的房租花销,但是能节约 750 元左右的油费。

如果到时候我老婆怀孕的时候我可能会选择方案三,无非就是租个更大更好的房子,那差不多一个月 6000 元左右。

是你的话你会怎么选择呢?最近真的因为这个问题很苦恼,求解!

知乎用户 甜甜圈​ 发表

这问题是谁问的?

如何看待部分农村女生生理期没有卫生巾使用?卫生巾优劣带来哪些影响?

如何看待农村养老金达不到 5 线城市最低工资标准?养老金每月发放时间调整带来哪些影响?

如何看待 18~25 岁年轻人平均月可支配工资不足 3000 元?25 岁比 18 岁的年轻人年长 7 岁带来哪些影响?

知乎用户 萝卜会发芽 发表

多大点事儿,当年的钢铁企业,哪个不是离市区远的要命?没房的单职工去上班下班坐班车晃悠俩小时?

我都能抓着扶手晃悠着站着睡觉,你信不?

知乎用户 切记莫谈果实 发表

我原以为之前实习每天三个半小时通勤已经是接近巅峰了,没想到还有更加重量级的。影响就是每次通完勤回到宿舍,人都麻木了。

知乎用户 咕咕咕 发表

可以说 8 年前在北京,通勤就这样,家里远亲在燕郊买的房,好在是在通州上班。

知乎用户 豆富小僧 发表

其实如果是开新能源车的话,单程也就一个半小时,100 公里还好。

如果是新能源到班车站附近停车再坐班车,自主驾驶时间也就单程半小时, 在大城市不算太难过。

长安米贵,居大不易。

我这几天每天通勤 70 公里以上,3 小时通勤,习惯了以后也就那么回事。。。只要能正点上下班,车子有 L2 辅助驾驶就好说。。

知乎用户 2-20 滑膛枪等 96 人​​ 发表

“极端通勤” 的代表人物可能是这一位,自称几十年来每天来回 400 公里的通勤……

BIDEN: “I commuted every_single day, 263 miles a day_, on Amtrak from the time I got elected United States senator."

知乎用户 还是不注名好 发表

要是南枫线通了就好了

知乎用户 Sayin​ 发表

讲一讲我单趟通勤时间 2.5 小时,日通勤近 5 小时的实习经历。

去年考研复试和专八考试尘埃落定之后,我终于回想起了我还有一门课叫 “毕业论文与毕业实习”。那时的我还没有实习过,尽管本科的实习报告和实习证明有太多的空子可以钻,五月了,顶着毕业论文还没动笔的压力,我还是在上海找了一份可以让我只干一个月的实习工作。

短期的实习工作并不好找,在入职时间可以完美契合的基础上,这份工作唯一的问题是单趟通勤时间长达两个半小时,公交 + 地铁 + 共享单车 / 步行整整两个半小时,单趟就要花 10 块钱的地铁票加 1 块钱公交。

每天 9 点上班,因此我每天得 6 点起床赶校门口车站早班的公交,然后乘坐地铁补觉、换乘、下车、骑车 / 步行。

为此,我还总结了很多经验,一是补觉,因为学校的地理位置,我要做几乎全程的 16 号线,要一个多小时,不晓得 16 号线为什么不开早上七点的大站车,明明是为了减少通行时间,却完美错开通勤高峰期。不幸中的万幸是一个多小时的地铁全程,很方便补觉。每天我的流程就是:上车、靠边坐下、睡觉。

二是省钱,我经常买地铁的一日票和三日票,小 tip:上海地铁一日票 / 三日票在有效期前进站都有效,也就是说,以三日票为例,合理安排时间,比如第一天早上迟一点,第四天早上早一点,按一天坐两次地铁的频次来说,三日票可以坐七次,有效期失效前进站也可以正常出站。

但是这个正常的流程很快就被打破了,因为我发现我五点半下班,晚上八点多才能到学校,休息一下吃个晚饭卸妆洗个澡就要睡觉,然而我的毕业论文和实习报告都没有写,于是,我只能用每天晚上一点点的时间和周末写论文,然后放弃了补觉,在地铁上,补我的实习报告。

更离谱的是,学校每天早中晚固定分类扔垃圾的时间我都完美错过,一周的垃圾只能在周末扔,端午节的时候公司发了粽子,我一边开心地感慨公司对我一个实习生雨露均沾的关怀,一边看着粽叶湿垃圾默默无语。夏天的湿垃圾,留一个星期是需要勇气的。

最后跑到通宵自习室门口的垃圾桶扔了。

现在回想起来,对于一个自闭社恐四年几乎没有外出的人来说,**大四的五月到六月是我最兵荒马乱,也最难忘最像大学时光的生活。**虽然慌乱,但是自由,除了毕业论文,短暂地不用为学习发愁。

每天白天和可能是同一批最早坐公交的人相看无言,大家穿得正式或非正式,玩手机或者轻声聊天,看着他们,想象陌生人都会在今天做什么,工作、回家还是去玩失去娱乐。对 16 号线的印象只有睡觉了,然后在换乘后站着听会儿音乐,《西西弗斯》《想去海边》《极恶都市》《人生浪费指南》,都是网红乐队的歌,但我很喜欢。偶尔因为分不清南京东路和南京西路坐过站。

从未如此关注和熟悉公交车和地铁的发车时间,看迟到的司机把公交车开得和冲浪一样飞快,我都不知道公交车也是可以用来飙车的,还能在返校的公交上隔着车窗免费看一眼海洋公园的灯光秀。

晚上还会陪朋友们在校园闲逛和拍照,感受在学校的最后一个夏天。去年的夏天没有在宿舍楼隔离,也没有今年这么热,风把暑热都吹散,安静的校园夜晚只有我们的低语和欢笑,连对未来的焦虑都快要在晚风中消散。

短短一个月的实习经历陪我跨越了中期答辩和毕业答辩,在查重前一夜极限交论文终稿,虽然是第一次交也是最后一次交,导师看了看就说,明天拿去查重吧,没啥大问题。答辩后见一见因为没课和实习而许久未见的同学,互相嘲笑对方的杀马特发色。

枯燥的数据录入工作让我想象自己是《古董局中局》中临帖的许愿。工作是辛苦的,但让我找回了小时候周五下午就在期待假期的感觉,这种感觉对过去把一周七天都塞满了假努力和精神内耗的我来说是久违的。

还有陪我从地铁站走到公司大楼的同事,和一个男生一起漫步校园的夏风沉醉的夜晚,我都告别了。

最后,再说一个关于通勤的段子。

合肥市献血 10 次(2000ml)可以免费坐公交和免费停车,献血 20 次(4000ml)还可以额外免费坐地铁。

也就是说从 18 岁开始,每半年献一次血,花上十年,最早 28 岁就可以实现公共交通通勤自由了 。如果每次献 400ml,这个周期还可以缩短。

我兴致勃勃地把这个节省通勤成本的方法告诉朋友,说我从现在开始献,大概三十岁就可以通勤自由了,朋友回:

“三十岁通勤还要天天坐公交地铁的话,也太惨了吧。”

知乎用户 空舟饮者 发表

我国人民能忍受的极端可远不止通勤。

知乎用户 沉钧 发表

如果自己有能力在家附近找到相同高薪的工作,谁又愿意花时间在路上赶工作进度?是图公交车上的灵感比公司的更多吗?

如果自己有能力在工作的地方附近买房子,谁又愿意花时间在路上吃早餐?是图公交车上的座位比家里的更舒服吗?

我就是一个小镇上的普通上班簇,镇子就那么一小片,骑个电动车顺便绕一圈,不要十分钟就绕完了。所以在哪上班都是离家近,如果想去大城市找工作,也至少会考虑住的地方与工作的地方距离有多远,能接受半小时以内的,要不然就找可以包住了,实在不想太多花费时间在上下班的路上。

看到新闻说有 1400 万人群在忍受极端通勤,我是很庆幸自己没本事,在小地方,虽然收入底点,但离家近。比这些拼命打拼的人幸福。我可以不要为高额的房价烦恼,不要为没时间享受生活而羡慕别人能有时间陪伴家人。

他们活的太累了,年轻的时候努力学习,考上了好大学,找到了好工作,以为好日子要开始了,然而,高额的房价当头来一棒,你还不得不接。

尤其是现如今,如果报道说自己城市有疫情,你是上班还是居家?你明明有借口说因为疫情,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放松一下了,但现实是,你休息的并不踏实,你会因为房贷焦虑,会为很长一段时间的生活费焦虑。

现在的上班簇,尤其是大城市的,没有谁能过的轻松。如果你愿意,可以像我一样,退回老家,不要那么辛苦,日子照样过的下去。

知乎用户 呆橘​ 发表

建议年轻人多动动脑筋,不要死板,闲置的小汽车,房子租出去,可以每天乘坐直升飞机上下班,这样做的话,每天工作八小时,剩下的时间都你可以用来休息娱乐了。

知乎用户 康青梦 发表

说明他们上班时间太短了,要是早九晚九,还能有这么多时间用来通勤?

知乎用户 zsh123 发表

通勤长,异地工作这些都是资源分配不均衡,不合理的表现。市场经济必然的结果吧!

知乎用户 普信男 发表

秦始皇摸电箱,赢麻了

知乎用户 一只傻风璃 发表

教员看到他的人民被逼成这样会很心痛吧。

知乎用户 晓风 发表

我们本该用这每天珍贵的 6.5 小时

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

却不得不挤在交通工具中

拼尽了心神奉献自己

无心欣赏身边逝去的风景和往来的人群

只得扑在各类工作软件里

回复信息

知乎用户 你的样子 发表

大多数工作都达不到都市剧中主人公那样体面,依靠个人努力立足在一线城市也实属不易,忍受极端通勤无非是承担不起核心区域的高房价、高租金,但凡能多个选择,谁会愿意浪费超过四分之一的时间疲于奔命。

社会竞争内卷,房产价值过高,导致在大城市难以物质自给,到小县城无法安顿心灵。这大概就是现代打工人最沉重的无奈。

知乎用户 月照天涯​ 发表

说说体会,我整体通勤时间 1 小时不到,通勤超过 1 小时的工作我基本不会去做。

通勤时间过长会导致身心俱疲,回家就想躺倒,完全没有业余生活。

在上海徐家汇坐 9 号线的人应该深有体会

早高峰 11 号线下来上自动扶梯拥挤程度超乎想象,然后转 9 号线,第一趟你排不到队伍前面的话,你根本上不去,得等下一趟才能勉强挤上去

上去以后挤到什么程度,我想从口袋掏手机,掏不出来,根本动不了

到了漕河泾开发区,漕河泾这个球地方给我感觉是好像有几百万人在那里上班

每次到了漕河泾,地铁基本下空了,恭喜你可以坐到座位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因为全国的城市都在炒房

​炒房就必须要人为制造土地稀缺性

​怎么制造稀缺性,划一块超级偏僻的区域

​所有高新技术公司通通都搁这儿

​管你在天南地北,你就说你来不来打工吧

人都​都来了,全挤一块儿了

第一阶段开始:​好,人多地少,涨涨涨

​群体性恐慌触发,集体屯房

​流动性商品房锐减

第二阶段开始:全市商品房集体上涨

​xxx 出面,大家不要慌,不要着急,我们积极加大土地供给,房子有的是

​第三阶段开始:无限供给土地,疯狂修楼造房,全民抢房,房价无限♾️接近大众能接受的上限。

​第四阶段开始:卖地搜刮来的利益(没有付出,便轻松拿来的超巨额利益),使得体制内待遇犹如天堂,上岸成了绝对正确。

第五阶段开始:要么上岸,要么有房

第六阶段也开始露头:婚丧嫁娶、生儿育女,所有人的所有事情都开始被或多或少的被这两件事情拉扯,对是拉扯,不是牵扯。

第七阶段,零和博弈结束:大众最终变成了 0,xxx 变成了 1,大众彻底输掉这场比赛,房价也最终等于了个人、家庭承受极限(大众),xxx 成了绝对的赢家,也使得 xxx 的效率处于绝对历史最高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个人效率也处于最低谷,全民叫苦

第八阶段,后零和博弈时代:

输掉零和博弈不可怕,可怕的是 1 是赢家的极限,0 不是输家底线,输家开始摆烂,0 变成了 - 0.8,社会总体效率也从 1 变成了 0.2。

话说回来,为什么通勤效率低

因为买不起房呗

第九阶段,负和博弈开始:

赢家不愿意让出利益,输家不再愿意产出效率,总体效率会持续下降,一直下降到刚好满足个人生存为止

第十阶段,负和博弈结束,赢家天堂,输家地狱:

生存也早就和房子绑定到了一起。你不买房,你女朋友、丈母娘、老丈人不同意啊……

第十一阶段,赢家的秘密:

思想品德很重要啊,哈哈哈……,还要继续加强小朋友们的思想品德建设……

知乎用户 扰民 发表

离家近,钱又多的工作好找吗?

不好找吧

离家远,钱又多的工作好找吗?

也不好找

所以通勤时间长,不过是将就着的将就

挤过北上广深地铁的人都知道,那架势恨不得挤成一团

这就是打工人的必经之路

如果不是为了生存,谁又会这么牺牲自己的时间和身体

能回去发展的,多少有点 “家底”,父母健在,生活保障不低不高

不能回去,或者不想回去的,多半是因为想要更好的发展

因为穷比什么都可怕,穷会让你失去一切,包括尊严

所以不得不忍受这种现状

每天通勤上班,下班,回家,三点一线

一点也不影响资本家的剥削

苦的只是卑微的打工人

知乎用户 锦囊学社​ 发表

人在浦东,工科劝退专业。当时来上海是因为家乡产业结构落后,硕士找不到对应的岗位。现在已经 9 个月了,每天通勤时间大约 2H,是我忍受的上限。

早上 8 点上车,晚上大约 8.30 到家,除去睡眠时间,可自由支配时间不到 4H.

说不定再干半年就 run 回老家了,归去来兮!一个人沪漂感觉也挺孤独的,特别是疫情期间菜常常买不到,饥一顿饱一顿。在家起码有同学,父母照应。

说到底,这就是城市产业结构规划不合理,地区发展和人才不匹配,以及过于高昂的房价 (打个比方,我房租 3000 一个月,50 年算是 180W,➗5W/㎡=36㎡)。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胡为惶惶欲何之?
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执杖而耘耔。
登东坳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如何看待?理解和尊重呗!!!首先造成极端通勤无非就两个原因。

第一就业压力大!你会不想在家近的地方工作吗?离家近意味着你可以多休息,拥有更多可支配时间。但为什么不?要么是薪资低要么是家附近确实没啥合适的工作岗位。

第二无力在城区买房(一般公司都会设在城区里),拜托现在有多少年轻人不依靠家庭能在工作期间买房?有人说可以租房呀。但是租房的价格就会很低吗?这也不是一个月薪几千块(普遍都是这个工资)的年轻人能够轻松支付的。

没有人会自找苦吃,既然人家愿意以这种方式工作,那么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没有人想吃力不讨好。

知乎用户 VAE 发表

佩服佩服,这类人我感觉佩服到五体投地了,太厉害了,这精神,感动中国没有你们我都不看了。

知乎用户 小笑葱 发表

我前两个月就是每天通勤来回六小时。每天要回家陪孩子,家附近就是村镇工资太低而且也找不到工作。

知乎用户 王可爱 发表

时间和成长 哪个更值得!

知乎用户 阿空​ 发表

不把人当人

知乎用户 什么是什么 发表

知乎用户 Wquest 发表

上海疫情后公司取消了上海办公室,全员去位于嘉定的项目或者杭州办公,通勤时间从上下班两小时变为四个半小时……

哪怕每天都不加班,也很累

知乎用户 辰海未央 发表

尽管如此,这依然是她们最好的选择。

知乎用户 遍地鱼雷 发表

杨浦房价确实高,租房也不便宜,可是一河之隔的外高桥,或者往上一点的宝山,都离杨浦不远而且房租也便宜,为什么非要住金山呢,这相当于横跨整个上海了,自己给自己找罪受

知乎用户 豆腐菜加肉 发表

一小时通勤竟然才 1600w 人

前天才和朋友说,感觉城市好大,一点也不幸福,有点羡慕活在小县城出门上班下班买菜的生活… 说回正题,目前国内存在这种极限通勤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城市太大以及房价太高。所以当哪一天中国人不把房子作为结婚的标配了,租赁住房发展起来了,可能这种情况会好很多吧。

知乎用户 你有听见吗 发表

武汉,每天来回四个多小时的来回答一下。

住蔡甸花博汇附近,在武昌螃蟹甲附近上班。

通勤时间长不怕,坐公交有位子就行啦!

我感觉就还好吧。

知乎用户 素一 发表

去南方打工的怎么说?

知乎用户 Andwen 发表

杭州市外来人口流入最多的城市之一,四季青等老区,车位配套不足是你们部门自己的问题 无能就滚蛋让位有能力的来做 你们敢来赶去罚来罚去 把所有免费的停车位都改成高额收费停车位 还是的找地方停车 该没地方停的还是没位子 还是堵车 小区包月停车 500 块 上班公司停车包月 500 块 是解决人民问题 不是解决人民 [点赞] 你们是服务人民的 不是为了财政创收为了 GDP 想着法子与玩资本的默契配合起来剥削人民的

知乎用户 苍穹 发表

我本来想说买辆房车、合租等等办法,但是想想,每个人的选择在他所处的环境里面,大概就是他的最优解了。就好像天干为什么农民不人工降雨一样,先不说他们能不能达到,就算能达到,人工降雨后他们还能挣钱吗?两点直线最短,也许可以让同事租在一起,开车保持直线回去,剩的地铁公交绕路;然后就是缩短距离例如房车、合租和集装箱(我们在工地就是住这个),很便宜。

最后,我住过火车站;你们也可以去试试。如果不想去,那就证明你们有更好的选择。过于也可以庆幸一下。

知乎用户 申小问 发表

恶意提问

请回答下一个问题:

如何看待我国近 14 亿人忍受极端核酸、极端防疫?带来哪些问题?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马云错了,“996”不是“福报”

马云错了,“996”不是“福报” 作者:Bryce Covert 2019年4月22日纽约时报 中国首富、电子商务公司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非常推崇极度过劳的工作方式。他最近赞扬了中国的“996”,意思是每天工作12小时,从早9点到晚9点,每周 …

接下来几年,什么是最正确的工作态度

Nicholas Roerich,Visitors from over the sea 连叔, 在学姐的推荐下关注的您,平时一直在看您给别人解惑答疑,今天看到这篇文章突然想那最近烦心的事给您说一说。 我去年大学毕业,目前在铁路局上班,但其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