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下克上的时代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开启下克上的时代

作者:吕利

“这里没有像织田信长、武田信玄这样耳熟能详的名字,没有桶狭间和川中岛这样精彩的战役,我们甚至没办法在日本地图上把应仁之乱的格局清楚地画出来,但历史又怎么可能像给地图填色一样简单呢?”

在应仁之乱以前,武士之间因为政治上的分歧在京都或者镰仓这样的城市发生巷战是很常见的事,小规模的巷战可能只有几百个武士参加,大规模的可能会上万,但基本上都能在一两天之内决胜负。像应仁之乱这样集中了东西军几万大军,断断续续打了几年也没有分出胜负的情况无论在京都还是在日本的历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就像二十世纪初的一战一样,德国和法国发现进攻战不如防守战管用之后就开始挖战壕巩固防线,然后研制新武器去突破对方的防线,应仁之乱的东西军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状况,也把京都的宅邸和寺院改建成要塞,结果让战局越拖越久。

各地的大名在京都集中了这么多的兵力打持久战,那么后勤补给线就成了很大的问题,这一点也是日本军事史上前所未有的。于是东西两军就开始在京都周围雇佣强盗和无主浪人,让他们去敌人的阵地和仓库放火,这些轻装的雇佣兵就是后世所谓的“足轻”。因为这些足轻到处劫掠,应仁之乱对京都市区的影响一下子扩大了,反而又在城里制造了更多的流民。在战场上,贵族的家被烧了或许还能逃到亲戚的寺院或者自家的庄园去,百姓的家被烧了就只能落草为寇,和足轻一起放火抢劫,而那些幸存的或者走不掉的人就只能把自己的住处也挖上壕沟安上栅栏封闭起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座座小的要塞。京都就这样掉进了一个无政府状态的恶性循环。

那么这个时候的幕府又在干什么,足利义视又是怎么跑到西军去另立幕府的呢?之前提到细川胜元的东军一开始就把将军的御所包围起来,从足利义政那里拿到了讨伐山名的旗号,而当时名义上担任东军主帅的就是足利义视。足利义视这个人一开始很可能是希望把讨伐山名当成一项政绩去做的,所以态度很积极,但后来战况不妙,西军等来一大波援军要发起反攻了,于是又逃出了京都。可后来西军的反攻也没有得手,战事又陷入僵持,所以足利义政在应仁二年开始设法让东西两军议和,但为了把山名和细川拉到一起来,义政首先得恢复自己和幕府的领导力。所以他一方面派人让足利义视回幕府,一方面又派人把当初反对把将军的位置让给义视的近臣召回来,这就造成了一个没办法解决的矛盾:足利义政离开了近臣就没有执行力,离开了义视又没有说服力,而足利义视同意回幕府的唯一条件,就是义政必须亲贤臣远小人,把和他敌对的近臣赶出御所去。结果足利义政在这一点上没法让步,于是担心性命有危险的义视就潜入了西军一方,被山名宗全拥立为将军,但没有实权,重要决策全都是山名宗全和西军的主要大名协商作出的,所谓东西两幕府的格局就这样诞生了。

八代将军 足利义政

在室町幕府陷入混乱的时候,本来被幕府镇压的南朝势力也复活了。东军的细川胜元之所以要控制将军御所,除了让足利义政给自己讨伐山名的正当名义之外,还让当时的朝廷也就是北朝的天皇和上皇颁布诏命,把山名变成朝廷的敌人。这个时候在大和国南部的越智,也就是畠山义就的势力范围里出现了一个人自称南朝皇族之后,于是山名宗全索性把他请到京都来,也奉为天皇。可以想象,本来室町幕府是一个因为支持北朝反对南朝才集结起来的武家政权,如果演变成南朝西军对北朝东军,那么整个幕府的逻辑也就宣告破产了。好在,这个时候南朝的势力已经很薄弱,连维持法统都很成问题,而西军自己在拥立南朝天皇之前,也已经渐渐地没有什么斗志了。

之前提到,山名宗全的阵营里除了畠山义就之外还有一个关键的棋子,就是他在三管领家的另外一个女婿斯波义廉。斯波义廉在应仁之乱爆发前被山名宗全扶持成了管领,但这个时候他只有二十出头,在幕府里只能当山名的傀儡,而在斯波家中也主要依靠自己手下的一个家臣,也就是朝仓孝景。朝仓孝景在应仁之乱的早期是西军在京都的一员大将,但他从京都回到斯波的领国越前的时候,当地的小气候正偏向东军不利于西军。于是足利义政抓住机会,把朝仓孝景挖了过来,还许诺让他当越前国的守护,虽然当时越前的武士不听幕府的号召所以没起什么作用,但由幕府亲自来打破守护大名和家臣的界限,这种事还是破天荒的头一遭。最后朝仓孝景的确为东军拿下了越前国,他的后代也成功地挤掉了斯波的势力,这就是后来和织田信长对抗的战国大名朝仓家。

山名宗全

从地图上看,越前国是一个连接京都和日本海的地方,西军的山名和大内领地正好集中在日本海沿岸,所以越前是他们从后方调兵的一个关口。如果后路被切断了,那么在京都的大军也就没法再打下去。山名宗全这个时候已经六十多岁了,虽然拥立了西幕府和南朝天皇,但他也得考虑给子孙留一条后路,和细川胜元争权只是次要的。这时在山名的家臣团里还出现了山名宗全精神失常,甚至切腹未遂的说法,这一方面表明山名宗全已经失去了对家族的统治力,一方面也表明当时山名的家臣也不希望继续打仗,准备用扳倒经觉和畠山持国的办法主动架空山名宗全,逼迫山名走到议和的道路上去。

结果在应仁之乱开打后六年,山名宗全以七十岁的高龄去世了,在这之后短短两个月,四十四岁的细川胜元也去世了。开战的人一旦不在了,两家很快就达成了议和,山名向东军投降,但西军没有因此解散,而是变成了一个纯粹的反细川联盟。足利义政只能和西军的大名一家家议和,于是应仁之乱在山名投降之后又继续了四五年,才算宣告结束。

细川胜元

在应仁之乱以前,室町幕府本质上可以说是一个以将军为盟主的在京大名的联盟。正月仪式性的访问是维系联盟的纽带,如果遇到诸如讨伐大和国越智一党的情况,幕府要做的也是委派大名联军出征。但在应仁之乱期间,京都几乎夷为平地,虽然后来幕府短暂地恢复了守护在京制度,让一些大名回到京都来定居,但之前那种大名参与幕府决策、幕府要求大名表忠的模式已经被破坏了。那些同意停战的势力往往也只是同意不在京都开打,比如畠山义就在退出西军之后还是袭击了畠山政长和筒井,不但拿下了河内国入侵了奈良,还打到了京都所在的山城国,还有越前国的朝仓,也在继续和斯波争斗。

在这些地方性的新冲突当中,还有一个维持室町幕府的原则也动摇了,那就是守护大名和家臣之间的主从关系。在应仁之乱以前,虽然大名也会遇到被家臣集体弹劾的情况,但那一来是不止一名家臣的集体行为,二来也只是一种防御性的手段,他们只是把不中用的主君换掉,并不想自己站到前台上来。但应仁之乱爆发之后,因为在京大名往往需要在京都和自己的领地两条战线上作战,个别权力比较大的家臣就开始崭露头角。之前提到的朝仓孝景就是一个例子,而在西军这边,山名家投降之后反细川的势力之所以还能联合起来维持局面,在很大程度上也要依赖美浓国守护土岐家的家臣斎藤妙椿,当时的史料在记载东西军议和的时候甚至会把他的名字和守护大名列在一起。而这个斎藤妙椿的家族也就是后来被织田信长的岳父斋藤道三篡夺的那个斋藤家。当然,和斋藤道三那个时代相比,这些大名家臣的行为还不算严格意义上的下克上,但无论是将军对大名,还是大名对家臣的向心力,在应仁之乱中无疑都大大衰弱了。

右起:内藤湖南,富冈铁斋,罗振玉,犬养木堂,长尾雨山

相信读到这里,大家多少更能理解内藤湖南对应仁之乱的评价了。内藤湖南认为应仁之乱的时代是一个没有英雄的时代,如果我们把英雄定义成织田信长、丰臣秀吉这样出身武家社会的中层甚至下层,靠实力成为强势大名乃至武家社会领袖的人物,那么这个评价还是很贴切的,应仁年间不但当将军的足利义政没有表现出足够的领导力,山名宗全、细川胜元、畠山义就,还有大和国的筒井和越智也都只满足于眼前的利益,没有什么持之以恒的野心,《应仁之乱》这本书对于这一点并不否定。但作者吴座勇一通过这本书以及讲述应仁之乱这个事件想要表达的是,室町时代的这些人物尽管看起来没什么远见,我们也不能把他们看作比战国时代的大名更愚蠢的人,他们也在自己的游戏规则和时代里作出了极大的努力,在很多时候作出了合乎逻辑的选择,而对于这个时代的逻辑,作者用了一个当时的词来概括,也就是“一揆”。

我们印象中的一揆

国内关于日本历史的书籍里一般把一揆翻译成暴动或者农民起义,但在中世纪的日本,一揆的本意其实指的是一种基于共同利益的横向联盟,不仅反抗领主的农民可以叫作一揆,反抗守护的豪族、反抗主君的家臣都可以叫作一揆。如果把这个定义再扩大一圈,那么室町幕府也可以算作足利将军家和守护大名之间的一种“一揆”,那么应仁之乱本质上就成了室町幕府这个大联盟暂时分裂成东西军两个阵营对抗,但这两个阵营又在对抗中逐渐失去了各自的共同利益,最后自行解散的故事。这样的历史和我们在小说里读过、在大河剧里看过、在游戏里玩过的日本历史截然相反,这里没有像织田信长、武田信玄这样耳熟能详的名字,没有桶狭间和川中岛这样精彩的战役,我们甚至没办法在日本地图上把应仁之乱的格局清楚地画出来,但历史又怎么可能像给地图填色一样简单呢?《应仁之乱》这本书像观察昆虫一样抽丝剥茧地解释了一个被人忽视的历史时代的风貌,却在日本国内卖出了整整四十万部,或许就向我们证明了历史不需要极简,也能很有魅力。

**扫上方二维码去大象共读会,听吕利领读《应仁之乱》~
**

在这个话题无孔不入且热爱阅读的新媒体编辑部,我们经常在各种五花八门的公众号上,遇到或曲高和寡或趣味小众、但非常有意思的新鲜玩意儿。

现在,它们都将一一出现在这个栏目里。

我们也随时欢迎您的参与,留言向我们推荐您读到的低调好文。

本文由公众号「青年维也纳」(ID:YoungVienna)授权转载,欢迎点击「阅读原文」访问关注。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