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顾一切的防疫,也要考虑后果……
成都可以说是被一名叫“热带雨林”的网友,搞得被迫发明了新词“原则居家”。结果新词的热效应还没过,又一个新词出现了: 就地静止。 昨天山东青岛有一辆救护车发生交通事故,市民们就近参与救援,伸出援手,然后当地通报:请参与救援负压救护车的市民,就 …
路上看到有车出事故撞翻了,你会不会上去帮忙救人?我是肯定会的,相信你也会。
如果撞翻的是一辆救护车呢?那我更要去帮忙了,本来救护车就是装的病人,这出了事故就更危急啦。
那,如果撞翻的是一辆负压救护车呢?你怕不怕运送的是新冠确诊患者?
9月6日,青岛一辆救护车发生事故
首先,我们群众哪里分得清普通救护车和负压救护车呢?见到同类受伤了,上去搭把手把人拉出去,帮忙打个120,这是生而为人的本能。见义而为,都不需要一个勇字。
而且,就算车上是新冠确诊患者,出了事故也得上去帮忙啊,总不能先去借一套防护服穿上等核酸结果出来才能救人吧?新冠大概率是个无症状,可车祸不救是真的会死人啊!
按理说这是非常小概率的事件,但它居然真的发生了。
9月6日晚,一辆负压救护车在青岛城阳区发生交通事故,车辆侧翻,人员受伤。多位热心市民上前帮忙,将病人和随车的医护人员救出,等待下一辆救护车来接走。
然后就出现了魔幻的一幕:
当地政府第一时间关注的不是感谢热心市民的义举,而是发通告寻人,让参与救援的各位原地静止,配合后续防控措施。
简而言之,你救了“不该救的人”,现在要对你进行隔离,请主动配合。
通告看起来彬彬有礼,有理有据,可背后的冷漠却令人不寒而栗。
我反复看了好几遍全文,对参与救援的市民一个谢字都没有。反而是一连串的就地、立即、配合……不知道的还以为这些市民做了什么违法犯罪的事情需要主动投案呢。
而且,发出通告的部门似乎根本没有考虑过这些参与救援的市民处境。
人家可能在下班路上,出去玩的路上,顺便做了件好事,没有感谢也就罢了,谁知道还成了无妄之灾,要被隔离防控,这搁谁碰到都心里不好受。
更重要的是,大家都有正常的生活秩序,都要养家糊口,因为做好事救人导致被隔离,这损失谁来承担?难道救了人还得倒贴?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按照当前的疫情防控规定,如果参与救援的市民真的成了密接、次密接人群,你要找人也好,要隔离也好,没毛病。但这事儿不该这么干,通告不该这么发,不能这么没有人味儿!
一个正常的社会里,做了好事可以没有感谢、没有奖励,但绝不该让好人再承受损失。如果政府带头将寒气传递给热心市民,那以后谁还敢救人?
如果这些市民没有得到奖励和补偿,以后大家看到救护车翻倒只怕要像看到油罐车翻倒一样赶紧逃跑了。
接下来是我行我上的时间,我来教教你们青岛,有人味儿的通告应该这么写:
寻人通告
2022年9月6日20:17,一辆负压救护车在城阳区春阳路与祥源路交叉路口发生交通事故。在现场多位群众的积极救助下,伤者已得到妥善救治,目前情况稳定。
在此,向各位热心市民的义举表示诚挚的敬意与衷心的感谢!
由于该起事故系在运送新冠确诊病例/密接人群的途中发生,参与救援的市民可能与病患发生近距离接触。为保障您和公众的健康,按当前新冠疫情防控相关法规与政策,需要请上述市民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进入公共场所,并请尽快与城阳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67761223)取得联系,以便我们提供相应防疫健康服务。
上述热心市民在配合防疫筛查与管理期间不需要承担任何费用,由此产生的误工损失将由我区酌情承担,并向相关部门申报奖励。
再次感谢热心市民的义举,感谢大家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配合与支持。
基本常识公众号代拟
2022年9月6日
有点人味儿,别寒了人心,很难吗?
为防失联,敬请同步关注备用号👇
成都可以说是被一名叫“热带雨林”的网友,搞得被迫发明了新词“原则居家”。结果新词的热效应还没过,又一个新词出现了: 就地静止。 昨天山东青岛有一辆救护车发生交通事故,市民们就近参与救援,伸出援手,然后当地通报:请参与救援负压救护车的市民,就 …
一、 讲个“疫日常”,有点像段子。 在成都封城通告的前三天,一个叫做“热带雨林”的成都网民,在微信群内发了条“内幕消息”,说成都即将实施静态管理。 消息措辞挺像那么回事,加上当时成都确实日确诊超过100例,且一些病例是在主动就医时确诊。这条 …
防疫必须依法进行,株连三代内旁系亲属涉嫌滥用职权。 根据新闻报道,河北承德高新区出台防疫政策,对于主动交代行程,配合流调工作的流调对象严格保护个人隐私安全,全力免费救治。对故意隐瞒行程、拒不配合流调的,一经查实救治费用自理、列入失信人员名 …
**标题:**中国到了调整疫情防控政策的时候 **作者:**安邦咨询 **发表日期:**2022.8.28 **404 日期:**2022.8.29 来源:安邦咨询 主题归类:清零政策 CDS收藏:公民馆 **版权说明:**该作品版权归原作 …
文| 龙之朱 编辑| 酒颜 一次长途转运,竟成了“夺命之旅”。而医院推荐的“救护车”,居然并无执医资质。更奇的是,当事人投诉后,当地卫健局处罚了转运单位,却并未触碰涉事医院。 几乎每一个不幸的背后,都有各种“不巧”“刚巧”,而一连串的奇巧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