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景贤和丁盛的一段公案   ——两个同病相怜人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徐景贤和丁盛的一段公案  ——两个同病相怜人

作者:周志兴

今天说徐景贤和丁盛的一段公案。

常说人以类分,徐景贤是文人,丁盛是武人,但是,阴差阳错地,两个人之间发生了交集,而且有了死无对证的案子。

两个人都已作古。

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徐景贤这个人,当年上海滩的徐老三。

徐景贤是上海人,1933年出生。虽然家境不错,但是父亲却是以老师身份为掩护,1927年就成为上海地下党的成员。虽然他没有坚持到底,中途脱党了,但是,比起姚文元有一个当过叛徒的爹,还是强了不少。

其实,他和姚文元走过的路很像,都是高中毕业没考大学,都是解放初就参加了政府工作,都在宣传口,都喜欢舞文弄墨。甚至张春桥都当过他们的领导。

如果说有什么不同,姚文元的文字功底似乎更胜一筹,徐景贤的行政能力略微高强。

不过,这个今天不多说。

说说丁盛。

丁盛是员战将。虽然建国初评定军衔是少将,但是,他的军旅生涯还是可圈可点的。

有一本 《丁盛将军回忆录》,这本书的封面总结了丁盛的一生:“战衡宝,平西康,攻瓦弄,人称大胆将军;离新疆,出广东,谪京沪,众谓落难英雄。”

丁盛比徐景贤大20岁。1913年,丁盛出生于江西省于都县,那是中共的第一个苏区政府,在那样一个环境里,他17岁的时候加入工农红军,也是顺理成章的。

丁盛打了不少仗,也勇敢。让他成名的是衡宝战役,这是一场由林彪指挥的对白崇禧一战。

那时候,丁盛是四野135师师长,奉命在衡阳宝庆一带阻击白崇禧的钢7军,钢7军是白崇禧的王牌部队,白崇禧号称小诸葛,广西兵能打,也是众所周知的。

丁盛也猛,他率军一路奔袭,没想到冲得太快,进入了钢7军的包围圈。关键时刻,丁盛临危不乱,积极下令抢占四周的高地,同时联系友军,固守待援。坐镇指挥的林总听说135师被围困后,派了6个军的兵力反包围钢7军。

这时候,丁盛的部队成了敌军肚子里的孙悟空,配合外围的友军里应外合,全歼敌军五万多人。

丁盛以一个师的兵力,拖住了敌军一整个王牌军,而且身处险境临危不乱。

此战过后,丁盛名气大涨,不但受到了林总的表扬,中央军委也发来了嘉奖电报。

1953年,丁盛担任了新组建的第54军军长,参加了朝鲜战场上的最后一战——金城反击战。

1959年,丁盛的第54军又参与了西藏平叛,为西藏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1962年,驻守在四川地区的第54军参加了中印边境反击战,由丁盛前线指挥部,统一指挥第54军和昌都军分区的部队。在瓦弄战役中,丁盛指挥军队歼敌1200人,把剩余的印军赶到了边境线以南。

其实,如果不是丁盛不安心在新疆建设兵团的工作,也许,他还会安安稳稳地在军队一直工作下去。

但是,事情就总是发生一些阴差阳错。

1964年,丁盛被派到新疆建设兵团当副司令,算是又进了一步,成为大军区副职。但是,他不愿意。组织上反复做工作,罗瑞卿、贺龙等都出面了。他这才勉强赴任。

文革中,新疆建设兵团也乱了,这又不是一个正规的部队,等于是军队的问题他们有,地方的问题他们也有,于是,丁盛准备换个地方。

找谁呢?正好到北京开会,他找了老首长黄永胜,让他帮自己挪个位置。黄永胜曾先后两次担任丁盛的上级领导,两人有交情,就把丁盛带到了毛家湾。

四个月后,丁盛接到了调令,去广州军区担任副司令员,而黄永胜正好是广州军区司令员。

不久后,黄永胜进京担任总参谋长。在剩下的几名广州军区副司令员中,林彪推荐了丁盛接任第二任广州军区司令员。

而当时开国中将詹才芳也是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并且也在解放战争时期加入到了四野,林彪却没有推荐他。我想,主要原因其实在黄永胜。

但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随着林彪和领袖之间裂痕越来越大,黄永胜也濒临倒霉。1971年8月,领袖南巡到广州,敲打丁盛说:

“你和黄永胜关系这么好,来往如密切。他若是倒了,你怎么办?”

1973年,领袖亲自部署八大军区司令对调,丁盛和南京军区司令换岗,他到了南京。

张春桥此时兼任南京军区政委。

这下,丁盛和张春桥有了交集。

张春桥是文人,他没有军权,哪怕后来他兼任过总政治部主任,但不是穿上军装就被军队接受的,所以,他一定会拉拢新任的南京军区司令。

要我看,丁盛也许打仗很行,但是,他在政治上还是很不行。所以,他出问题也是难免的。

不是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吗?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人的头上,就是一座大山。这粒灰落下来了,恰好丁盛就在这里站着。

1976年8月8日,丁盛在视察完大洋山岛和小洋山岛后,就从吴淞口上岸,就近住在了延安宾馆。当天晚上,马天水、徐景贤和王秀珍等人前来探望丁盛,几人在房间里谈了一会儿。

徐景贤后来的交代,丁盛曾说过,第60军驻地临近上海,十分重要。但是军长张明和政委魏金山都是许世友的人,丁盛指挥不动。说完,丁盛就让徐景贤他们早做打算,几人就此道别。

两个月以后,“四人帮”倒台。

1977年3月24日,华国锋在中央军委座谈会全体会议上突然宣布:“南京军区司令员丁盛硬往‘四人帮’那里钻,他在第十次路线斗争中犯了错误。叶帅再三告诫他,初犯从宽,再犯从严。‘四人帮’在上海的余党把他当成自己人,他到上海,很隆重地接待他,他参与‘四人帮’在上海余党密谋搞叛乱。他的谈话有记录可查,‘四人帮’在上海的余党听了丁的谈话以后加紧发武器,发了7万多件,急忙派人到北京来向‘四人帮’密报。一个大军区司令参与‘四人帮’搞阴谋,搞夺权,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这问题严重了!

丁盛被隔离审查,并被开除了党籍。

他当然不服气,他认为,他没有和四人帮沆瀣一气,他在那天说的话也不是这样的。他要求徐景贤做出解释。但是,徐景贤没有回复他。那时候,徐景贤已经失去了人身自由,没有组织安排,他也不可能回复了。徐景贤出狱后,在他写的回忆录中,也没有再提到这件事。

那么,是徐景贤造谣诬陷丁盛吗?

我觉得不是。首先,他们在上海有过见面,也聊过天。他们没有私交,肯定会聊工作。丁盛的工作就是南京军区的家长里短,说些话也正常。但是,绝对不会是和武装暴动有关。毕竟那时候,毛泽东还健在。

我认为,徐景贤也没有料到他的短短几句话的揭发会让丁盛有灭顶之灾,所以他其实无法回复丁盛的质问,但是,他又不能说自己是无中生有,所以,出狱后不说此事也许是最合适的。

要我说,丁盛政治上的不成熟也表现在此。对他的处理,不是因为他说了这样几句话,而是他已经侥幸在大军区司令的岗位上多混了几年了。

他是四野的,林彪的麾下。他是黄永胜的部下,他的大军区正职从林彪、黄永胜那里得到。林彪和黄永胜都倒台了,他却安然无恙,怎么说得过去!

徐景贤的话,只不过给了整丁盛的一个抓手,没有这个抓手,也会找到别的。南京军区这样一个重要岗位,怎么能够交给一个和林彪、四人帮都有瓜葛的人呢!

仔细想想,丁盛的命运就算不错了。

一个枪林弹雨中闯出来的军人,而且他还胆子很大,当连队主官的时候就得了“丁大胆”的绰号,居然能够活下来。

作为林彪的部下而且受到林彪关照的人,在913事件之后,虽然也被审查,但是当证明与林彪集团没有瓜葛之后,1972年3月,他仍然被中共中央任命为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广州军区党委第一书记。

居然能够继续平安地当了五年大军区司令,算是奇迹了。

而且,最后,他只是短期被关押,也没有坐牢,而是自由地过日子。

1982年7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对丁盛下达了一个《免予起诉决定书》。决定书虽然肯定了1980年起诉书中所列的丁盛罪状,“已构成策动武装叛乱罪”,而且“经审查核实,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只因为丁盛是“从犯”,组织上得出了结论,认为丁盛错误是有的,但不是很大,再加上战争年代的战功。所以,对丁盛免于起诉,退出现役,以团级干部身份交由地方安置。

丁盛还是不服气,就向上级领导和老首长申诉,但最终也没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结果。不过在老战友和老首长的帮助下,组织上考虑到丁盛曾经的战功,把丁盛的待遇提高到了副师级,并交由广州军区干休所安置。并且,丁盛的生活费也一下子提高到了500元每个月,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已经不少了。

而丁盛的家人,也被组织接了过来,和丁盛生活在了一起。

1999年9月25日,这位“大胆将军”于广州去世。即使在去世后的称谓上,也处处设限——不能称“同志”,不能提及前任职务,甚至不能称“红军战士”。最后只得以“丁盛老人”的称谓离开人世。

其实,他的那个冤家徐景贤又何尝不是被时代的那粒灰尘击中呢?

徐景贤在文革中,做过一些坏事。但是,很多事情是按照张春桥的指令做的,例如他羞辱上海市的老市长陈毅。

在“九大”期间,张春桥指示徐景贤等人把陈毅叫来,在上海代表团内召开了批判陈毅的会议,把陈毅从井冈山到“二月逆流”的各种“反党罪行”来了个彻底清算,大批特批。直到大会秘书处的吴法宪把徐景贤、王洪文叫到办公室去,传达周总理指示,批陈要“适可而止”,并说“下一次会议是否就不开了?”

徐景贤的个人品质不坏。

“文革”中,他一人“得道”,亲朋好友并未“升天”。连他自己唯一的亲弟弟在云南插队好些年,他也没动用关系把他调回上海;亲戚中有人想参军,他也不给开后门;父母在破旧的石库门倒马桶倒了数十年,没煤气卫生设施,他也始终没有改善父母的住房条件。

上海作家程乃珊说过一件往事:

她的一位同事早晨骑车上班,不料车身擦到了旁边行驶的小轿车后轮部位,这位同事赶紧刹了车,幸好人没摔倒。这时,从小轿车里下来了徐景贤,身为市委书记的他弯下腰来看骑车人的双腿受伤了没有,并且一个劲地赔礼道歉。

一次聚餐,在饭店门口的垃圾箱旁边,散落着几只塑料瓶,先到的徐景贤弯着腰吃力地拾起一只只塑料瓶将它扔进垃圾箱里。

但是,时代的这粒灰注定要落在他的头上。

徐景贤1976年10月被逮捕。由于他交待清楚、态度主动,尤其是他配合了中央对上海的接管工作。中央原来估计接管上海“斗争将十分复杂,任务将十分艰巨”,为此组成了有17名省部级、58名司局级的强大阵容;但接管的实际过程却非常顺利、平稳。这其中不能抹杀徐景贤等人服从与配合的作用。

法庭准备对他作出不予起诉的宽大处理;将马天水作为上海的首犯判处18年徒刑。谁知马天水突发精神病,不能判刑。

但上海是“四人帮”的重鎮,要落实一名首犯须重判。当时上海还有一位市委女书记王秀珍,原是一名工人,文化水平有限,让她充当首犯说不过去。故首犯的帽子就落到了原本不予起诉的徐景贤头上:判了18年。

就连坐牢,徐景贤运气也不好,这么大干部,居然连秦城监狱也没有坐上,被关在上海的提篮桥监狱。

所以,我说,徐景贤和丁盛是两个同病相怜之人。

(XYS20250518)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我与法轮功的关系

我与法轮功的关系 ·方舟子· 我很早以前就开始批法轮功,可能是世界上最早批法轮功的。1996年,李洪志刚刚移民美国,想在美国招兵买马,在中国留学生中招收信徒,由他的信徒把《转法轮》发到ACT上。ACT是当时中国留学生扎堆的地方,相当于一个网 …

毕业17年后,一个清华人开始抛弃“标准答案”

毕业17年后,一个清华人开始抛弃“标准答案” 作者:孙滔 《中国科学报》 “这是我19岁那年每天起早贪黑发奋自习的地方。那个时候,知道前途是光明的,眼前却是黑压压的。该怎么开始这一生,完全没概念。幸之又幸,在日后的无数次犯傻发晕之时,几乎多 …

医不治亲何以为医

医不治亲何以为医 作者:棒棒医生 “医不自治”“医不治亲”的说法由来已久,但我一直觉得奇怪,作为医生,如果不敢治疗自己的亲人,这说得过去吗? 正宗中医其实没有这个说法。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序》中有一句话,“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 …

拜登患晚期前列腺癌是否保健医生失职

拜登患晚期前列腺癌是否保健医生失职 作者:李长青 今天美国的新闻头条是前总统拜登被诊断转移性前列腺癌。我看到有人在微信群里质疑,美国总统应该是每年都体检的,怎么会漏掉了前列腺癌。这个问题也可以引申为:这是否意味着拜登的保健医生存在失职?这里 …

川普宣布英语是美国官方语言的后果

川普宣布英语是美国官方语言的后果 ·方舟子· 很多国家的宪法或者法律都规定某一种或某几种语言是官方语言。但是美国的宪法没有规定官方语言,美国国会也从来没有通过法律规定哪一种语言是官方语言。最近,川普签了一道总统行政令,宣布英语是美国的官方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