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抗疫要不得
躺平抗疫要不得 作者:李长青 设想有人阳了,发烧全身疼,在床上躺了五天,到第六天感觉好多了,刚刚下地活动,突然呼吸困难,胸痛,继而晕厥,抢救无效死亡。大家觉得他是死于新冠重症吗? 这个题目在某个新冠信息互助群发布后,很多有一定医学素养的朋友 …
收录于合集 #吕萌 109个
**图、文、视频 ****|**吕萌
**剪辑 **| 沙子涵
编辑**|** 陶若谷
“医生,报告出来了没有?”
“再等等吧,前面还有急诊的(患者)报告。”这是过去5天里影像科室门口经常出现的对话。
12月31日中午,影像科走廊依然排满了等着做CT的病人。办公室里,医生侯俊正在为一位73岁的患者写检测报告——“双肺见磨玻璃状高密度影”。侯俊顾不上吃午饭,上午四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里,科室为患者做了63个CT检查,其中50个是检查肺部的,这是平日里影像科3天的工作量。
影像科有3个大夫,1个护士,7个技师,一共11个人,平常是5个人倒班。最近,科里大概感染了7个医护。侯俊是科室主任,症状稍轻,在家休息了一天,就来上班了。带着37度2的低烧,他除了白天的日常工作,晚上还要值夜班,给病人做检查,出报告,都是一个人。
●在影像科走廊,患者排队等待检测CT。
●在工作台前,侯俊在检测患者CT。
从12月24号起,医院迎来看病高峰,每天影像科做的CT检测要在100个以上,多数患者是周边村镇的老人。侯俊统计,从胸部CT显示结果看,肺部有不同程度感染的患者达到80%,65岁以上老人居多。一些老人最初的症状较轻,觉得能扛过去就扛,持续发烧、咳嗽才会到医院,但那时肺部已经出现问题。
一位82岁的患者,肺部感染面积有60%,片子上显示双肺“发白”,出现了低血氧症,呼吸急促,需要立刻上呼吸机。但医院只有三台呼吸机,分别在急诊室、重症监护室和呼吸科,当时都已经给重症病人使用,侯俊和院方紧急联系了上级医院办理转院。
●为患者做CT。
●晚饭时间,侯俊在办公室里加班。
侯俊是两个孩子的父亲,小女儿出生不到百天。政策放开后,他顾不上爱人和孩子,她们搬到了丈母娘家住,每天只能通过短暂的视频通话见上一面。科室同事想让他元旦休息一天看看家人,侯俊分不了身,“现在正是缺人的时候,还有很多事情要盯着。”
眼下,他最担忧的是CT胶片存量,按照现在每天检查的患者数量,一天科室里最少得用300张片子,量供不上。胶片厂家元旦假期发不了货,最后医院从临汾临时调来5000多张胶片,才让侯俊松了一口气。
●侯俊在看患者的CT。
同样忙碌的还有医院的急诊室。给患者测量血压、做心电图、开药方,医生李利娟的脚步一刻不停。原本急诊科有5个医生,两人感染了在家休息,一人被调到了发热门诊,只剩她和科室主任。晚上,李利娟考虑到主任年龄大了,身体熬不住,就一个人值夜班。
在急诊工作了10年,这几天让李利娟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12月31日,急诊室里接诊了60位患者,是平时的5倍。
●12月31日,救护车去村里接回急诊病人。
许多乡、镇、村的老人滞留在急诊室。据李利娟观察,多数都有不同程度肺部感染,症状主要是食欲不振,全身无力,严重的会出现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低。12月28号,一位阳性患者来的时候,血氧饱和度只有46,正常人的数值在95以上,CT显示,肺部感染非常严重。患者有基础病,又引发心力衰竭,面色青紫。病人到急诊是当天下午5点,晚上11点去世了,李利娟很无奈,“想尽办法治疗了。”
目前,李利娟觉得最紧张的就是床位,医院骨科和肿瘤科的闲置病房已经被临时征用,收纳肺部感染病人,但床位依然非常紧张。没床位的只能在急诊用药先观察监护,有患者出院了才能转移。
●31日白天,李利娟为肺部感染者吸痰。
●患者的孙女守候在病床前许久未离开。
●在重症监护室,护士给重症病人戴面罩。
●中午在走廊里休息的患者。
在医院床位紧张峰值到来前,父亲提前住了进去,是吴雪青近期最庆幸的事。
71岁的父亲有基础病,肺气肿,去年4月查出肿瘤,一直在市级医院化疗。吴雪青和妹妹都在北京做家政,父亲平时由哥哥照顾。政策开放后,吴雪青在网上看到有基础病的老人感染后病情严重,父亲最近一次化疗效果不好,吴雪青不放心,决定提前回家,半夜了买票,上了火车才给领导打电话请假。
吴雪青担心路上会感染,回家后没有直接去见父亲,自己一个人在家隔离。那时,妹妹已经感染还没转阴,在北京发着烧,没法回家。但第三天吴雪青也发烧了,在家待了一个星期。
●吴雪青和妹妹吴慧琴在病床前照顾父亲。
●吴慧琴握着父亲的手。
父亲按她的嘱咐平日不出门,还是没能躲过,12月22日测出阳性,因为抵抗力不行,持续高烧,说话也开始模糊不清。村里诊所的治疗条件有限,很多处方药没有,监测仪器也没有,24日父亲住院,当时病情严重,用呼吸机的时候都需要拍背,她从大夫嘴里听到了那句话,“做好心理准备。”
入院7天里,吴雪青偶尔听到隔壁病房有老人去世的消息。她不敢想像父亲没有及时住院的后果,时刻盯着检测仪上的数值,生怕有一点异常。最近两天父亲病情稍有缓解,有了饥饿感,“至少还要再住院一个星期观察。”
●因为病床紧张,吴慧琴临时在走廊的折叠床休息、陪护。
(视频:县城医院的新年前一天 拍胸部CT患者激增 重症病房没床位)
等了两天,76岁的贾殿傲终于从急诊留观室转到了临时安置的骨科病房。精神好了一点,前两天喊他都不理人,现在还能说几句话。村里人知道他是个中医,常找他看一些头疼脑热的小病。村里陆续感染后,他担心自己变阳,就在家呆着,大门上了锁。
但一大清早,就有村民围在家门口找他看病,还有求退烧药的。不开门,村民就用脚跺墙,翻门进来,贾殿傲只好开了门。每天从早上7点多开始看病,晚上9点多回家,没到三天,之前存下的药就用光了,他只给自己留了几片“安乃近”备用。
●贾殿傲终于从急诊室转入病房住院。
●女儿在医院照顾。
贾殿傲觉得自己平时身体不错,没什么大毛病。12月26日,他开始发烧,38度,不想吃饭。起初症状不明显,但后来感觉喘不上气,去了医院,没想到检查结果是肺炎。住院前,针扎到手上都没有感觉,还咳了血,贾殿傲以为自己不行了,“弄不好就过去了。”女儿告诉他,炎症只是伤到了黏膜,带点血正常,别吓唬自己。
12月31日急诊室挤满了病人。贾殿傲输了两天液,总算等到床位。村里人还在找他输液,但他没精力关注了。
●急诊室医生记录病人信息。
●晚上8点,急诊室医生李利娟抽空吃晚饭。
●临近午夜,急诊室依然忙碌。
“静推20毫克安定!准备心电图!”晚上10点左右,医护人员为独居老人贾新发做药物治疗。高烧43度,贾新发全身抽搐,出现惊厥,CT显示双肺感染严重。陪在身边的是他的外甥,也是照顾贾新发最多的人——他今年60岁,有先天性疾病,没有结婚,一直自己住。
放开后,外甥每三天会去家里看看他。贾新发也很少出门,顶多在门口转转就回家。最近一次去,老人躺在床上不说话了,村卫生所的人说可能是癫痫,外甥赶紧叫了救护车。
●贾新发接受瞳孔检查。
●医生在观察贾新发的血氧和心率,外甥在边上等。
●外甥带贾新发在影像科做肺部CT。
●外甥拿着贾新发的CT诊断书。
经过急救,贾新发体温从43度降到39度5,但情况依然不乐观,医生建议住进重症监护室。当晚,重症监护室病房已经没有床位,医生给其它医院打电话,询问情况。2023年到来前一个小时,救护车载着贾新发转院,驶入县城的夜色。
●贾新发又被抬上救护车转院。
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著作权归属极昼工作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形式使用,另有声明除外。
- END -
躺平抗疫要不得 作者:李长青 设想有人阳了,发烧全身疼,在床上躺了五天,到第六天感觉好多了,刚刚下地活动,突然呼吸困难,胸痛,继而晕厥,抢救无效死亡。大家觉得他是死于新冠重症吗? 这个题目在某个新冠信息互助群发布后,很多有一定医学素养的朋友 …
在过去两周内,最少有100个人问我同一个问题:是否能买到被称为"新冠特效药"的Paxlovid? Paxlovid由辉瑞公司出品,由包装在一起的两种独立药物组成,分别是:奈玛特韦片和利托那韦片。因为最近消息源太多,在此我 …
医院的发热门诊正彻夜难眠。 在正处在感染峰值的城市里,高龄的、有过基础病的高危患者,正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12月15日晚,在朝阳医院发热门诊,这里的空气里,弥漫着拥挤、焦急、担忧的气息。晚上9点,候诊台已经叫到了800多号。医护人员的脚步 …
**编者:**疫情管控放开后,由于多数人没有感染过,属于易感人群,短时期内会产生一个感染高峰。医院是高风险地区,本文访谈一位北京三甲医院的主管护师,了解这一过渡时期医院的情况,作为记录,也给其他地区的管理提供参考。 受访者****简介: 主 …
收录于合集 #维舟 50个 维舟(专栏作者,南都观察特约作者) 全文4000余字,阅读约需8分钟 如何选择临终时的医学治疗方案(安宁疗护或是延长生命)乍看是一个医学问题,但本质上是一个社会问题乃至人生哲学问题,因为这意味着科学理念的深入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