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1.5 万儿科医生消失背后,9000 万中国家庭无路可退》?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汤圆君 发表

面对这个邀请,还是来评价下。

无地自容。

我这个人向来不喜欢看这种无病呻吟的东西。

作为一个心脏外科医生,每天都要直面死亡,拼搏或者放弃,金钱还是生命。太过柔软的心会让你过得异常艰辛,而冷漠恰恰是最好的保护壳。

但是关于这集人间世,关于这个帖子,我觉得,我应该带着一种缅怀,或者说,挫败感,来写下这样一些东西。

因为我,曾经,是一名儿科医生。

没错,我,是那逃离的 1.5 万分之一。

每天都在孩子的哭闹中度过,上个急诊门诊犹如人间炼狱,半天要看完五十几个病人,带着一杯水出诊,结束时,一口都不曾喝过。

仔细想想我的儿科医生生涯。

门诊被病人家属投诉脱岗,在病房和家长打架。

如果有纪录片拍我,我一定是个糟糕透顶的儿科医生。

可是投诉我脱岗的家长不知道那天我 39 度高烧,拉肚子拉到脱水,他打给医务处的时候,我蹲在厕所站都站不起来。

看我打家长的人们不知道,我是因为那个三十多岁大老爷们打了才上班的小护士一个耳光才拍案而起。

其实儿科医生不怕苦的,

真的不怕。

我们怕的是别人冷漠和怀疑的目光,和敌对的思想。

我是个懦夫,选择了离开。

留下的兄弟姐妹们还在坚持。

我的朋友圈被这一集《儿科医生》刷屏,一堆医学公众号写着似乎儿科医生有多么伟大,多么不容易。

可悲的是,转发的只有儿科医生自己。

我们以为自己可以感动世界。

可悲哀的是我们拼尽全力,却连诊室桌子那头的你都感动不了。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儿科 icu 的那道门。

门里门外,是生与死,更是担忧、猜忌与满腔的热忱。

你问我后悔不后悔离开儿科。

我回过头看看,竟看不清来时的路。

突然想起那句词,

一切为了孩子,

为了孩子的一切。

可不可以,我祈求你们,祈求这个世界,有那么一米阳光的温暖,为了孩子的医生。

知乎用户 卢彦宗​ 发表

正常,我们医院早在几年前就取消了儿科病房和急诊,原儿科的病房给了整形外,因为三甲医院的要求,仍然保留儿科门诊。儿科只剩两个老教授撑腰,俩正高主任医师博导好多年没有学生报考,下面没有副主任医师没有主治,真正意义上的后继无人。

没有学生没有病房,一线干活的就是规培轮转的全科医生。

-————————————————

说一句,其实不用这么悲观,无论以后怎么样,就算儿科医生再短缺,也不会让我国老百姓看不了病的。我国看病难的问题一直都在解决着,现在有全科规培医生。实在是缺人了大不了再规定内科规培生也要轮转儿科,外科规培生也要轮转儿科……

再不行再规定儿科轮转出科必须挂一半人,挂科的规培延期,考不过不给规培证不给评主治… 办法多的是,所以其实不用担心没有医生看病的。

至于内外科的规培生到儿科会不会看病。那就不考虑了…

-————————————————

再说一句,前几天我们这一直弥漫着一股阴霾,因为刚刚发布的 “规培强制三年” 的规定。不论硕士博士,不论专博科博八年制。

我 30 岁的专博师兄,在临床上已经干了 5.6 年,他这样博士毕业还得再规培 3 年才能正式签医院找工作。

我问他,你说制订这规则的人是不是太不了解实际情况了,像你这样在临床干了 5、6 年的专博还需要三年的规培?

他说,上面的人才不管你究竟需不需要规培三年,只是因为如果不这样,一线临床就没人干活了,延长规培时间,才能让临床一线一直有人干活。而且一个规培生一个月才 5、6000,要是招一个正式职工不仅要给编制还要给待遇……

这就是——

休克代偿期

知乎用户 陈子杨 Dr.outside​​ 发表

前两天听了个事,有个朋友学儿科的,15 年毕业,正儿八经执业医师考试 + 三年规范化培训。完全体了算是,前两天聚会吃饭,有一个膀大腰圆搞骨科的渣男,说了句:你是不是执业医没考过学的儿科?

朋友眼睛一红,就离开了。

昨天发微信给我:这么多年挨打挨骂都熬过来了,没想到最伤心的竟然是业内同行的歧视。真不想干了。


杀人诛心莫过于此


引用田吉顺老师的一段话

如何理性看待卫计委为解决儿科医师,急诊医师紧缺而采取的执业医师考试定向加分录取政策?这在医疗行业也有应用。医疗行业也是信息不对称的市场,比方说患者不知道什么样的医生是好医生。现在政府通过设立一些考核监督制度来传递信号。比如政府评审出医院级别,希望使得级别越高,医疗质量水平越高;政府设定一些职称评定标准,希望使得职称越高,医生业务水平越高。这样的评审就是一种成本,水平一般的医生要在更高级别医院获得更高职称,需要付出更大成本,那么他就会选择放弃,这样就可以把「好医生」和「一般医生」区分开,让大家可以简单的评价大医院的高职称医生就是好医生。(这里对于评审的内容不做评价,仅讨论这种形式。)
现在看国家卫计委出台这项政策会带来什么影响。我们知道儿科学是和内科、外科、妇产科并列的最重要的二级学科,儿科学不是简单的对某个系统研究,而是要对人类一定年龄段所有系统全方位的研究,需要医生同时兼具内外科思维,这种要求至少不比其他二级学科更低。
根据卫计委政策,如果一个医学生执业医师考试成绩比较低(没过及格线),但是加考儿科学的成绩加起来能够到达及格线,那么这个医学生也是可以拿到儿科专业的执业医师资格的。这看上去「合情合理」,毕竟加考内容是儿科学,我把这个医生也局限在儿科学领域了。但是如前所述,如果一个人对于整个内外科的知识有欠缺,你怎么保证他对儿科的认识是好的?对于医学的认识只有 50 分的人,考两次加起来他就变成 100 分了;但是显然,对于这种「100 分」的医生,大家都知道他只有 50 分的水平。
现在如果按照这样的信号输出,我们知道水平是 50 分的人是可以做儿科医生的,那么这样就会阻挡真正水平是 100 分的人选择做儿科,因为在这个领域里,你已经没有方法去区分 50 分和 100 分的人了。这样的结果就是,即使是有 100 分能力的人想要做儿科,他的最佳选择也应该是放弃,因为将来他和 50 分水平的人向外传递的信号是一样的,这对于 100 分的人来说就是很大损失。那么久而久之,你就可以保证在儿科领域里,最终都是 50 分的人在做医生。
同理可得,急诊科的医生也都变成 50 分的人。

知乎用户 猫浪 发表

儿科是一个稀有职业,稀有到连知乎也很少有儿科医生来亲自答了,但越稀有,人们就越好奇,儿科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1. 六个家长

这是个非常吸引女性的科室,很多天真的小女孩以为儿科就是和儿童打交道,每天看到水灵灵的小眼睛心都快融化了,快让我们治好这个小天使吧,嘤嘤嘤!

其实和你打交道的是六个家长:他爸,他妈,他爷爷,他奶奶,他外公,他外婆,六个人你必须交代六次,因为这六个人对小天使的爱都是平等的,不然你就是态度不好,你没有医德,

2. 护犊子

由于我国计划生育做得太好,晚婚晚育已经流行,这个宝宝就是家里的唯一,你要是弄疼了宝宝,家长会找你拼命,你要是治不好,轻则骂庸医,骗子,重则当场替宝宝复仇,

这种家长有一个识别方法,就是他在刚找你的时候,态度极其卑微,口头禅 “医生你看看我孩子,多少钱都要救救孩子”,事前态度多卑微,事后打你就有多狠,

遇到态度卑微到尘土的家长,我建议要多考虑,免得自己变黄土。

3. 被同行嘲笑,被院长点名骂

儿童用药有严格的禁忌和剂量,正规的儿科医生不可能开出大剂量的药品,也没有成人花样繁多的检查,更不可能使用进口器材,科室收入自然就低,

而医院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要自负盈亏的,也就是说报表一上来,别的科室全是盈利,就你儿科亏钱还事儿多,所以院长每次开会必点名开骂,跟骂国足一样,另外高收入科室的同事会嘲笑你是 “辣鸡科”,觉得是他们赚钱养了你,

哪怕是莆田系也很少去收购儿科,因为儿科难赚钱,

4. 在家长心中地位低

比如一个上学的孩子,家长要求插队,理由是 “我儿子要学钢琴 / 游泳 / 书法 / 跆拳道 / 课外辅导”,在他们眼中,医生的地位是不如这些课外辅导老师的,在你这儿排队,是浪费孩子的时间,课外辅导对孩子才重要,你不重要,

当然孩子也很可怜,我也不知道高烧 40° 去学奥数是一种什么体验,

5. 消费者是上帝

“哎呀,医生,你看我又来照顾你的生意了”,医疗产业化已经深入人心,病人找你看病是给你饭吃,他们是顾客,他们是上帝,他们是你的衣食父母,

医患关系是真的变差了,以前治好一个重症小朋友,家长还肯认给你做干儿子,现在是不可能了,想都不要想。

以前儿科医生最大的成就是三世同堂,一开始是给宝宝看病,后来宝宝也长大了,结婚了,当年的小孩也成了父母,再带着他的孩子来看病,这种成就感你在肿瘤科就很难体会。

6. 工作环境差

儿童表达不满的方式是哭,尤其你用压舌板必哭,哭声极大,这本是人类的求生本能也无可厚非,

以前医院调来了一个副院长,性格很鸡贼,他每天上班不坐办公室,最爱搞突击检查,生怕哪个医生偷懒让医院亏钱了,但是他从来不检查儿科,为什么呢?

因为他从负一楼停车场停车起,他就能听到来自儿科震天的哭声,所以他从不检查,

小窍门:如何才能快速找出医院里最好的儿科医生呢?

你找最聋的那个就对了。

…………………………………

7. 不快乐

同样是花钱,我买衣服,买包包,买显卡,买 AJ,是正向反馈,我花钱我快乐,

但生病不是,没人想生病,这钱我是被动花的,所以一开始就嫌挂号费贵,就算我不差钱,我见到医生心里也不舒服:凭什么开那么多检查,“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最后,我花了钱还要让我排队,这是什么态度?

现代医学有观点认为人的大脑要发育到 30 岁才成熟,可家长很多是 30 岁以下的,两个年轻人带着一个小宝宝,一共三个宝宝,

再加上六个钱包早就交给了房子,初为人父母的年轻人生活也并不好过,于是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抱怨、担忧、不安、郁闷、失望、这些负面情感,不会发泄到他老板身上,会发泄到儿科医生身上。

我特别羡慕那些能带给别人快乐的职业,笑着笑着,就把别人的钱赚了。

哪怕那就是个饼,比如财富之饼 p2p,保健之饼 Q 健,独角兽之饼小黄车……. 人们对他们的恨,都不如儿科医生。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三甲医院内科医生一枚,儿科就在我们科下两层,记忆中每天儿科都是属于春运那种,我在儿科有一挺熟的兄弟和我形容:上班时候连水都没时间喝一口,还要随时在抽屉里放钢盔帽。有个印象就是有个小女孩他爹,因为护士给小女孩打头皮针时小女孩乱动导致进针失败,小女孩大哭,他爹一耳光就甩人护士脸上,而且还骂骂咧咧的,我那兄弟赶过去劝阻,被那男的一拐撂翻在地,把手摔折了。然后就是住院治疗,我去看他,他和我贫:“太值了,住院简直不要太爽,工资照领,还不用上班,下次我上班了就在雇一人把我脚弄折,我在住 tm 的一个月,哈哈哈哈。” 我也只能在旁边哈哈哈哈,其实内心的苦只有自己知道。我这兄弟每月能领一万左右,可能会有人说不低了,但几乎是 365 天,天天无休的高强度工作,这点工资真心不高。而且他还是本硕博连读的学霸,于情于理这点收入都不能说高。和她谈了好几年的女朋友因为他工作时间太忙,也和平分手了。

然后就前年我们市有一外资在这儿建了一个医院,名字就不说了,在魔都的人应该都知道,就是各种高大上和国际范。这个医院就各种在公立医院挖人,然后我们医院的儿科主任带着他的三个徒弟,其中就有我兄弟集体跳槽,院长拉都拉不住。他跳过去将近半年,我堂哥的儿子肚子疼老是不好,我带着去找这兄弟看,看病的过程完全被震撼,一进医院就有护士全程陪同,也不需要挂号排队什么的,我兄弟是单独一个办公室,环境特别好,要是不是他穿白大褂,可能会把办公室和某个四星级酒店房间搞混。就诊时候完全没有原来医院儿科的乱糟糟的情况。后来堂哥带他儿子去做检查,我乘这个间隙和他聊了几句,了解到他现在最多管 10 个病人,每天接诊的人数也有限制,上四天就可以歇一天,晚班一周 才一次。来这儿就诊的患者,家庭非富即贵,小孩子一个简单的呼吸道感染住个几天院,自费最少两万以上。简言之,这所医院就是为有钱人开的,这儿有比一般公立医院好很多的医疗环境,在公立医院那些排队缴费检验的各种需要时间等的在这儿都有人帮你弄好,医生的水平也完全可以达到或者超过一般三甲医院医生的水平。唯一不同的就是,这儿看病很贵,不是一般的贵。最重要的是他的工资比原来翻了三倍左右,每个月可以固定三万以上,还找了个女朋友,胸很大那种。我除了羡慕,还是羡慕,但我没有博士学历,这种私立医院是来不来了。

我虽然不是做儿科的,但每天也是累成狗,也会时不时遇见医闹,也会经常遭人病人白眼,但我还是会全心全意去服务我都每一个病人。不过要是我也有机会跳槽去这种私人医院的话,我肯定也要跳槽的。因为我也是个正常人,我也想要休息也想要钱。哈哈。还是可耻的匿名了。

知乎用户 Mr 海 发表

儿科医技一枚,中午是 12:00 到 13:30 休息,13 点左右,我吃了食堂午饭在诊室躺一会,一个老太婆敲了五分钟的门,我开门后,她强行要求我立刻给他做检查,理由是他孙儿好不容易睡着了 (检查要求睡着),她情绪激动,哭闹吼叫,歇斯底里,无奈打了医院特勤

而这,是这周打的第三次特勤,今天周四。

知乎用户 alice li 发表

内科医生来强答一下

当年从医学院毕业时,和我同级近乎 200 毕业生,据我所知,其中只有 1 个人的专业是儿科。现在工作了,每周医院大交班,儿科的接诊人数都比其他科多一个数量级,听他们汇报出入院人数,就忍不住倒吸凉气。

儿科医生的短缺是个客观事实,无论有多少人叫嚣着:既然嫌苦嫌累不干就别干了,也改变不了这个现实。事实上,确实没多少儿科医生了。在大北京,内科医生要在三甲医院求职,起步要求就是博士。而儿科,据我个人所见所闻,本科都能留在三甲,如果还是儿科硕士,那基本上除了顶尖儿科科室,其余医院随便挑。

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四百多个答案,很多答主已经或明或暗的分析了儿科医生短缺的原因,我也不再赘述。既然是问如何评价,我不自量力地说说自己的一点思考。

儿科的困境,根源不在医生身上,也不在患者身上,具体在哪里其他答主分析的很清楚,我不再重复。

吊诡的地方就在于,医生和患者都是直接受害者。然而,归根结底,还是患者付出的代价更大。

对于医生这方面来说,没错,被骂、被打、被误解,工作疲劳、收入低微,一肚子委屈确实不假。但话又说回来,除了少数同行,已经付出了身体甚至生命的代价,绝大部分同行,其实都有能力可以逃离。通俗来讲,真要是撑不下去,撂挑子不干了也就是了,不至于被捆死在这个困局里。

可是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呢?

儿科医生越少,意味着带孩子看病排队的时间将越长;

医生越是被抹黑,越是需要各种客观检查支持自己的诊断,就诊时,孩子做的检查就越多;

越是都怀疑医生居心不良,诊疗就越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那么孩子生病时,本可奋力一搏,也只敢循规蹈矩。

医患关系恶化所带来的后果,如果能够量化的话,我敢说,两成后果报在医生护士身上,八成后果都将报在每一位生病的孩子和其父母身上。

最最关键在于:

恶性医患关系,对医生的折磨,绝大部分只是在精神上,等医生们绝望了放弃了,一旦辞职,这个精神的折磨和枷锁也就卸下了。

可对于患者及家属来说,延长排队所耗费的时间精力、过度检查所支付的费用,更不要说 “自保式诊疗” 所丧失掉的未知的生存可能,这些有形的、无形的代价,患者和家属这一方,不但没有任何能力来规避的,甚至,他们连感知和评判的能力的都没有。

尽管眼下来看,医生护士是弱势的,每天都在工作中遭受言语和肢体暴力。可实际上,由于巨大的医疗知识的鸿沟,患者才是弱势的一方,因为无论医患关系如何,他们始终都是 “拎不清” 的那一方。他们分不清楚,对面的医生究竟是 “拼尽全力” 还是“不功不过”。

医生认可的 “好医生”,几乎都诊疗水平过硬,能切实延长患者生命。而患者口中的“好医生”,往往都是态度温和、能迅速缓解症状的。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患者们没有能力去辨别哪个医生医术好,“态度” 和“症状缓解的速度”是他们唯二能够感知到的评价方法。

所以,同样的,当医患关系恶化时,医护基本都知道根源在哪里,而患者们都简单的以为是 “现在的医生护士太冷血、没耐心”。那些排队时间太长就打骂医生,还有那些为医闹拍手叫好的普通大众,他们真的痛恨医生? 非也,他们只是就诊体验太差,又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所以只能发泄不满而已。辱骂医生护士,不过是因为这两类人是最容易接触到的而已。

你很少看见医生或者护士,认为自己这么忙、这么累、这么穷,都是患者造成的。他们对患者和家属,更多的是 “求理解”“求体谅” 的心态。他们非常清楚,自己工作体验这么差,真正的根源在哪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患者和家属,普遍都认为,自己就诊体验这么差,主要还是因为医生护士态度不好,耐心不够。

所以,医生和护士,日子再难熬,也是睁着眼睛的,知道问题在哪,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来规避风险。而患者这一方,既不知道问题出在哪,也不知道自己将要为恶劣的医患关系买单。当看见有人砍伤医生,甚至有人冲进手术室,他们的反应居然是拍手叫好,殊不知,这些事件的所有恶果都将要自己来承担。

有关空难的问题里,大家经常说,飞机上的每一条规定,都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其实我特别想说,临床上每一条诊疗常规,也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有时候是患者的,有时候是医护人员的。

举个栗子

一个医生,按照诊疗规范,今年看了 100 个咳嗽,人均花费 100 元。其中,98 个是感冒,另外两个体质较弱,1 个月之后进展成了肺炎,其中之一重症肺炎死亡。家属一气之下,暴揍医生,认为其把肺炎误诊为感冒,在人指点之下,拉横幅、摆灵堂、讨说法。人命关天,灵堂天天摆着,影响实在恶劣,医院和家属协商,最终赔偿 30 万,医院支付 20 万,医生本人支付 10 万,同时取消评优、延迟晋升、扣发年终奖。

等到第二年,还是 100 个咳嗽,只好每一个人都抽血培养、拍肺 CT,哪怕凭经验知道应该不是肺炎,那也不敢不拍啊。万一有谁又进展到肺炎,指责自己误诊,这初诊时的血象和 CT 就可以证明自己没有误诊。结果,每人花费 600 元。

你说,这 100 位患者,每人多花的这 500 元,是不是在为恶劣的医患关系买单?

这位医生,受的委屈、扣的奖金、支付的赔偿,是不是也在为医患关系买单?他本来单纯的看病,现在担惊受怕的生怕被人捏住把柄,这个工作糟不糟心。

区别在于,医生好歹有点专业知识,知道以后如何规避类似的风险。也知道自己这份代价是为什么付出的。实在委屈受够了,有一天也有能力辞职逃离。

而患者呢,不但不知道自己这 600 块里面有 500 是多付出的,也不知道自己是在为谁买单,更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逃离。

大家都是普通人,一般都是惯性思维。你看病苦苦排队 4 个小时,5 分钟就结束了就诊,心里一肚子火,碍于素质不好发作,这时有个暴脾气,一把揪住坐诊的医生,起手就是两个耳光,你当然觉得解气。你其实并不知道,这个甩耳光的行为,导致明年出诊的医生又少了一人,明年你再来,就得排队 6 个小时,3 分钟结束就诊,他的暴力行为,最终是要其他所有患者一起买单的。等到后年,排队时间更长了,这下子连你也忍受不了,开始辱骂医生干什么吃的。于是,你也成为了加害者的一员。最终,就是人人害人,人人被害。

我很赞同《人间世》有一集的结尾,其实作为一名医生,遇到的 99% 的患者都是讲道理的普通人,可就那 1% 的糟心事情,真的糟心到足以重刷我的三观。感谢那 99% 的患者,我写这篇回答,就是想让那 99% 的人也知道,那 1% 不光是在辱骂我,他造成的损害其实是要我们剩下的所有人一起来买单的。

医生可以逃,普通的通情达理的患者呢?希望大家能意识到,这些冲动的言行,不仅仅是寒了医生的心,其实是实打实地损害着自己的切身利益。都是一起背锅的难兄难弟,不求大家英雄救美,至少也别拍手称快吧。

2019.4.21 更新

这个答案受到这么多人的认可,真的是挺意外。谢谢大家的肯定,评论区每一条留言我都看了,平常挺忙的,不怎么长时间刷知乎,所以没能逐一回复,敬请谅解。还有很多朋友问能否转载的,答案是都可以,如果是用于商业用途,麻烦注明一下转载来源即可,我的本意就是想让更多的人有和医生一样的共识。

知乎用户 Wiz 发表

不是医生。

在美帝待过很久,保险断档的时候,那真是:小病靠上网,大病去教堂。 没保险连最烂的医院都不收。有了保险,生个大病也是倾家荡产。

回国后,带娃去华西附二院,全国最好的儿科医院之一,看病,挂号费 13 块。。。

13 块??医生看个娃,你们收我 13 块,医生赚几块?这个简直是反智。真的觉得起码应该把挂号费翻 5 倍,把钱给医生,让医生直接通过挂号费把钱挣了。免得钱被黄牛,药商,医药代表莫名其妙的赚走。

普通医生 1 天看 30 个人,一个病人赚个 50 块钱。基本可以不流失了。医生也不用靠开药挣钱,总费用还能少点。

说实话,感觉现在大众消费观念,还是一种基于本能的直觉。就是说:对不可见的可变成本非常敏感。医生可能对病情就是几句话,这几句话可能还没经过他思考。多数人觉得花钱买这几句话不值得。问题是他上了 8 年医学院,3 年实习,无数个病人之后才能轻飘飘给你说这几句话。同样的钱,要是去淘宝买个用不上的东西觉得很值。找个搬运工吭哧吭哧帮你搬家具觉得很值。医生的工作,既看不见,又不费力,当然不值了

怎么样可以 @一下卫计委?消协?人大?涨涨挂号费,提高医生待遇,把硬扛医闹作医院和辖区派出所领导的 kpi,任何在医院门口堵门的算寻衅滋事罪,动手的做伤情鉴定国家该管几年饭管几年饭…… 讨论得热火朝天的又不能解决问题。

知乎用户 朙朙 发表

现在还没崩盘说明还在代偿

不知道哪里看到的一个睿智操作

知乎用户 藤萝花落​ 发表

正经 985 大学儿科研究生毕业,三甲医院第三年住院医师,在急诊轮转经历了流感肆虐的恐怖冬天,留观室两人一张床,抢救室三人一张,没有氧气源,监护仪也用完了,背后强大的 PICU 同样没床没氧源,而我们的夜班才刚刚开始,叫号器显示等待人数在 400-500 人,我们一个上夜班的组只有 3 个人。我们不奢望不忙,只希望不要来太多需要抢救的孩子,能够按部就班的叫号看病,秩序井然就好。然而不可能的,除了重病号,还有太多的家长只觉得他们的孩子是孩子,别人家的都可以等着。凌晨时分,我们要一边看病一边忍受在门口嫌叫号慢而谩骂的家长,我属于容易受影响的,出现这种情况我通常会停下手中的工作,向面前的家长道个歉,告诉他们太吵了我看不下去,静静等那个骂人的自己停下来。有一次护士看我受不了吵闹,跟门口骂人的老泼妇理论,告诉她大夫被她吵的看不下去病了,老泼妇说 “干不下去就回家啊,在这干什么”,听完这个好想撸袖子跟她干一架,但是不行啊,态度不好被投诉要罚钱啊,小半个月就白干了。

我们夜班带组的医生都是高年资主治或者副高,不少年龄都超过 40 岁,他们和我们干的活一样,有时来了我们处理不了的病号他们还得帮我们,每 4 天一个从天没黑到天大亮的不停看病的夜班,有哪个职业像这个职业一样糟蹋人呢?

知乎用户 碧落 发表

“祝民营医院挖光儿科医生”

知乎用户 张医森会得多​ 发表

作为内科医生… 我其实也准备转行了…

赚钱少… 没尊严… 没有假期和合理的福利保障…

世界上也就中国大陆的医生是这样吧…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医生都是精英阶层… 我们呢?搬砖的都算不上吧…

离开医生这个行业… 我赚钱也没问题…

可是看病的患者呢?管理医疗系统的人呢?反正大批的人说过了,你爱干干,不干滚… 好,儿科的先滚了,我们内科的也逐渐在滚了…

你们这么对医生,我们不做医生能活…

你们不看病,能活不?

知乎用户 ADD LI 发表

最开始他们的态度是:

叫什么苦叫什么累哭什么穷?不干滚蛋,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然后他们发现真招不上人来了。

后来他们的态度是:

降分,强制轮转,强制转专业。

然后他们发现这招根本行不通。

再后来他们的态度是:

没有就没有了,地球少了谁都照转!

反正你说要他们出钱,他们坚决不考虑,你说要群众出钱,群众坚决不答应。

他们说都怪群众打骂医闹,群众说我们知道要尊重医生,然后矛盾发生在自己身上,立刻失控,孩子都这样了,我知道要尊重医生,可这 tm 谁能忍啊!坏医生就该打!他们说群众激动是情有可原,法不外乎人情。

所有人都把自己的钱,看得比儿科重要,所有人都把自己的情绪,看得比法律重要。

所以没有什么 9000 万家庭无路可退,这是上至领导、下至群众、中至医院,所有人的共同选择。

唯一无路可退的是儿科医生,特别是儿科医学生,因为所有人对你们的态度都是,宁可缺着,我也不想改变我自己。所以我不知道你们为什么要报儿科。

知乎用户 河之洲 发表

实习轮转儿科真给我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心理阴影。

简单说就是钱少事多每天累死累活,你的家人病人家属还都不理解你。

而且儿科医患纠纷超级频繁,现在孩子都是宝,有什么问题叫医生必须以百米飞人的速度出现。

实习时亲眼见过,值班医生在看一个小患者,另一个小患者家属来叫她,就因为先看完这个再过去,耽误了几分钟,后面那个家属直接又骂又推,差点把值班医生推摔倒。当时那个医生怀孕七个月了!

至于儿科门诊,那是比住院部更可怕的地狱模式!我跟了一天就觉得自己要焦虑爆发了,整个脑袋嗡嗡嗡地响,像三四天没睡觉一样!

然后,儿科医生全院收入最低!

要钱没钱要尊重没尊重,人家都说物质精神两手抓两手硬,这个啥都没。真愿意继续待在这个岗位上的,不夸张说我就是觉得特别伟大!是真正脱离低级趣味的人,然鹅他们仍然得不到最起码的尊重。

所以缺儿科医生奇怪吗?不奇怪!

这绝对只是个开始,未来十年,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政策出来保障儿科医生的待遇和安全,那么只会愈演愈烈!

知乎用户 刘不言 发表

那 80 万医学生呢,他们能退到哪里去

每年都有找我咨询志愿的学生

老师,儿科怎么样

我调出新闻给他看,儿科很穷,很累

我不怕累,年轻时候穷点也行

我点出下一条新闻,儿科医生出诊被打

他有点犹豫了,这小概率事件吧

我切换新闻,某市发热疫情严重,要求儿科医生延长工作时间,周末无休

算了老师,您再推荐点别的专业

毕业那年,我同学内科求职被刷,儿科主任打电话给她,

我们这里可以来,专业不对口没关系,规培不规培没事,男的女的都一样,

她给我描述这个故事,当我傻逼啊,实在找不到工作就不干这行了,去公司

今年出门讲座,看台下黑压压一群学生,

我问你们将来想学什么专业啊,

大家都笑,不说话,

我说那学儿科吧,

一大片拼命的摇头,

令人欣慰

有学校就比较坑,入学就把你分到儿科,

家长带孩子来找我,儿科考研能换专业吗,

我说幸好,现在还能,

趁早。

今年考研分数最高的啥专业,整形,肿瘤,

一个个四百分的大堆大堆,扎眼睛,

儿科呢

上海交大把儿科和内科分开,单独画了一条线,

低了十分

我一向只推荐能力一般想上名校的,可以看看儿科,没准能捡漏,

其他情况在我的专业报考课上,儿科一概放倒数第一,

救一个算一个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如果有人不想听故事。。。或者故事听腻了。

我倒想趁这个机会说两句。

现在的天朝人其实已经阶层分化得非常严重。

很多职业在大多数人眼中,已经默认是不需要尊严,不需要家庭,不需要自由的人了。

我刚去加村的时候,面对着满大街 6 点后就关门的店,其实很不理解。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早关店?他们不想赚钱吗?

我刚回国的时候也是很高兴,清晨直到半夜的快递,外卖,滴滴。

真方便啊,真对我有利啊。

年纪渐长。。。自己有了家庭,才发现,才理解。

所有普通人都该有尊严,都该有家庭,都该有自由。

用别人的尊严,别人的家庭,别人的自由来构建自己的方便。。。其实并不值得自豪。

号召这样做的。。。更加是无耻。

我能理解我们国家还在发展中,很多很多很多事情逼不得已。

但我觉得大部分人早就忘了这点。

最可恨的是有些人还故意扭曲了这一点。

知乎用户 前行者 发表

这其实是当前世界医疗系统中的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低收入高风险领域的医生倦怠与转业所引发的劳动力危机已经威胁到了很多国家的公共医疗体系的可持续性。

它初看似乎可以归因于法律法规不健全,表现为诸如医院无法制止医闹,升职过度看重科研,医护人员工资过低等细节问题。

看的更深一些,则可归因到卫生经济学上,具体表现为如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初级和社区保健系统高度不完善,以致医疗资源聚集于上层和发达地区,致使资源分配不均等,无法满足社会的公卫预防需求及很多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于是便产生了矛盾。

但是当把这最表层的两点与欧美对比时,就会呈现出一个很令人困惑的问题:欧美总体法规健全,初级保健系统也很成熟,但为何还会有医生职业倦怠和劳动力危机?

于是就只能再往更深一层溯因,上升到经济学问题:比如我国每年投入医疗领域的 6-7% 的 GDP 总值,在总量上就无法满足国民总体需求,于是不论各方怎么用力拉被子,总是无法盖住所有的人,暴露在外的医生和病人也只有不断被冻死。

而其最核心的根源,甚至要上升到政治经济学的高度:在很多现实环境里,政治的强制性,束缚了医生,使其成为廉价劳动力,经济的逐利性,则扭曲了医生,使其成为了剥削病人这一过程中的抽血导管。这二者是否必须选择其一?既然国民已经纳税,那么作为与其生命直接相关的社会公共服务,国家是否应实实在在的承担起责任,从土地税,房产税,烟草税,铸币税,资本家特别税这些灰黑色的资金里拿出足够的资源投入到医疗领域,为国民提供合格的医疗服务,且在这一环节中阻止利益集团剥削服务提供者和接受服务者,而不是让医生或病人用生命和血汗去替国家付这笔账,甚至有时还被逼的要为此自相残杀?

但事实上,限于制度本身的运行机制问题,资本主义国家在这一问题上,总是倾向于拖延与逃避责任。比如在医疗最为发达的美国,NIH 的预算近年也被砍了又砍,本该在经济危机时期成为保护社会公共健康的最后防线的国家医疗体系,却成为了经济危机下最先开始崩塌的牺牲品,这也实在是很讽刺了。

知乎用户 M3 小蘑菇 发表

国家应该搞个医闹网,或者叫哭丧指南网,记录袭击过医生的医闹的信息,今后谁家里有人得病因为缺少医生而耽误了治疗,就去这些医闹家门口哭丧

儿科医生消失的背后,是许许多多袭击过儿科医生却逃脱社会惩罚的人

知乎用户 老杨叔聊志愿填报​ 发表

卫计委和病人继续作吧,哪天到了摇号看儿科就都满意了。

知乎用户 训子​ 发表

这是我以前的一个回答,觉得很符合这个题目,于是又复制粘贴过来了:

我科室原来有个临时工护士,人聪明又勤快,脾气也好,科室对她评价很高,有合同工指标转正时,就让她去报考了。
有天看到她在值班室抹眼泪,就问她怎么了。她答道护理部准备把她分配到儿科门诊注射室去,她不乐意,说实习时就在那里呆过,没有一天不挨家属的骂,有几次还差点挨打,她的带教老师没有一个没挨过打的。可护理部强压:要么去儿科,要么滚蛋!
后来她还是离开了我们医院,她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爸妈把我养这么大,花钱供我读书,不是为了让我被人打骂的。
连一个不满 20 岁的小护士都知道不立危墙之下,何况那些医生?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20 年以前,我一个亲戚的亲戚,在镇上医院,穷的女儿读书都交不起学费。后来到了深圳私立医院,据说是专治不孕不育,10 年就年入百万了。我同学的母亲,在镇医院工作了了二三十年,一个月三千多还是多少,09 年去了县里一个私立医院,马上就 6000+,后来去了上海一个月就 20000 + 了。

医生不是不值钱,同学从小在医院长大了,他说稍微有点本事的医生都走了,目前镇医院还不如诊所了,前几年表弟骑摩托车摔了,我开车带他去镇医院,人家根本不治,就说自己没缝伤口的针,基本上就是只看看感冒打打疫苗了。你想看别的?去县里啊,县人民医院是二甲,之前还好最近这两年去排队也是排到哭,去过几次有一次去看皮肤科,挂号费是十几还是多少我忘记了,最后没打针给了点药四五十块钱。医生也没空跟我细聊,几分钟就打发了我。诊室外面全是人,医生也忙的不行,所以我也能理解。

然后人民医院旁边不远新开了一家私立医院,人民医院办于 50 年,位置好,但是太多年了,医院停车位少的可怜。但是私立医院不一样啊,进门就有保安引导你,环境好,什么都好。去年 10 月份,侄女眼睛有点不舒服,人民医院要排队,表哥就和我带着女去私立了,果然细致,一个人就看个一个多小时,算上检测什么的,最后说没什么大事,两个多小时花了 3000+。

总有一天,就像十几年前的学校一样,医生全去了私立,感冒发烧的小病就去公立医院,大病就得去私立医院,大家就都开心了。对了,看眼睛那 3000 + 医保都报不了。

我一直觉得,医生就是一份工作,谈不上高尚。但是也没阴谋家想的那么不堪吧。素不相识,骗你十万八万也能理解了,你去看个医生,多少二甲三甲医院挂号费十几块几十块,医生为了这十几块害你?什么医生故意害我的阴谋论都有。您是什么身份,至于让医生见了您两分钟三分钟就来害你了?你说一个医院一年看几万几十万个病患,不出一点错也不现实,但是你要说医生故意出错故意害你我就觉得可笑了。昨天那位二哈母亲甚至说医院为了 20 块和她理论了两小时。我真的无法理解,南京的三甲医院,医生就为了二十块的中成药注剂,跟你理论了两小时。最后还删除了病例,然后导致自己孩子脑瘫了。大概你那 20 块医生能提成到 20000 吧。

以后,公立医院儿科紧张,没事啊,到时候私立医院,或者会有资本直接办儿科诊所。涨价就是了,只要能赚钱会有人做的。不过就是公立医院 100 收费私立医院收 1000,什么风险大?那就收 10000 啊。反正每家的太子都那么金贵,多花点钱应该的。多请点保安,医院封闭起来,看看这些皇亲国戚再怎么去砍医生打护士。

估计到时候又得来知乎问,为什么公立医院儿科没有,私立医院儿科那么贵了。

知乎用户 观察者 发表

爱人曾在某地方准三甲就职一年多,该医院十几年前儿科能开展数项全国领先技术,特别是小儿神外,经常有周边省份的居民带着孩子去该医院就诊。

等爱人在此医院工作时,荣光早已不在,儿科人才断档的非常厉害,不仅所有领先技术全部遗失,儿科整体诊断水平也下降到水准线以下。

有多夸张,我讲个事。

儿科接诊了一位四岁的小女孩,症状和流感很像,住院四天治疗完全无好转,主管医生意识到不对劲,让转院到邻近省份的省会某三甲。

当时爱人在此医院轮转到急救中心,她跟的救护车,当天到了以后小女孩立马被诊断为噬血细胞综合征,第二天抢救无效死亡。

这个事对爱人打击挺大,虽然在临床上见惯死亡,但是没见过小孩病逝,而且在救护车上和小女孩交流了许久,这让她更难过。

她查询了下这个病,死亡率虽然非常高,但是如果第一时间及时诊断正确,还是有一丝丝挽回的可能。

如果此事到此为止也只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是该医院儿科临床水平堕落的一个证明,后来的一些情况才让我和爱人都有点心里发寒。

爱人给四个当儿科医生的大学同学打电话,聊起这个事,只有在郑大一附院的同学轻描淡写的表示,这个病在临床上见过三四次,不算罕见,能够第一时间诊断出来,其他三个在地方医院的同学都表示没见过这个病。

虽然医疗资源集中在强三甲,并且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大趋势无法扭转,但这种巨大的割裂在儿科上格外严重。

这篇文章用暴力伤医杀医未免有博眼球之嫌,说实话这根本不是问题的核心,没几个医生会因为害怕这种小概率事件而改行,医生都是普通人,是和你我一样操心柴米油盐酱醋茶,孩子在哪上学的普通老百姓,也只会因为普通人的想法去对待职业选择:钱够不够?事多不多?

我在很多场合都表达过以中国这个人口体量,还在发展中国家的客观形势,能保持目前的人均寿命简直是世界公共卫生的奇迹。

医疗是一种资源,资源就代表稀缺性,很多事归根到底都是经济问题,说白点就是人多且穷,但是这毕竟关乎真正意义上的未来,希望国家能从宏观上稍微倾斜下资源,人才梯队的建设非一朝一夕之事,有时候现在省的这些钱,未来要百倍千倍的还。

感谢阅读,祝好。

知乎用户 Kyoukai​ 发表

曾经我在某公立儿童医院工作过一段时间(其实全国一共就那么几家儿童专科的医院,估计都能猜到我是哪的),我来说说吧

先丢张图给你们看看医院能拥挤成什么样

我们医院在儿科也基本算得上扛把子的级别了,但年轻一代的医生里面还是有不少硕士的,你看看现在哪个三甲医院里面还招硕士的?只有行政人员才会招硕士了好么?

而这些’不缺人’的医院里面,也只有儿科和急诊才招硕士,另外这两个科目考试的分数线也降了一大截,为啥降?还不是因为没人考?最近有个同样来庆应读博士的急诊科医生,也说是因为夜班实在是熬不住了只好出来了

文章里把伤医作为儿科医生人才流失的关键点,但实际上儿科急诊没人愿意干的原因很复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待遇,儿科在人群当中占比很小,综合三甲医院的儿科自然是效益垫底的,因此要不是卫计委要求,综合医院是不想开设儿科的,这也就意味着儿科在医院没什么地位,也没什么钱赚,本来医生的工资也不高,在医院里面还垫底,谁愿意做?

其次是劳累,那些老年病为主的医院,比如安贞,阜外,或者肿瘤医院,虽然人也不少,但不至于一个人看病一家子围着一个医生问东问西,然而在儿童医院,一个孩子生病起码来 2 个人,动辄 4 个人或者 6 个人,妈妈抱着孩子爸爸停车,奶奶排队交钱爷爷给孩子冲奶粉等等等等… 这就导致了医院极端的拥挤不堪,工作条件非常的恶劣,甚至还经常看到孩子就地拉屎撒尿的(家长居然不管),搞的医院内部的空气非常的混浊,更别说很多孩子看见白大褂就哭了,一个孩子哭已经很吵了,50 个孩子一起哭,那就是人间炼狱

再有就是晋升难,儿科已然累到爆炸了,医生们还必须挤出休息时间来做科研,否则连副高都难升上去,谁愿意一辈子当个主治?现在三甲医院的职称评级标准,副高一般需要几篇 sci,有的医院还要求影响因子,以及各种国自然等基金,这些都是需要很长时间细细打磨才有可能中标的东西,假如你上了一天的夜班,你还有精力看文献做实验吗?不可能的,然而不晋升的话意味着什么都没有,拿着一点微薄的薪水在这个环境里待着,谁都觉得活不下去

其实医生们是不喜欢跳槽的,因为职称晋升等等一系列最关键的资源都在公立医院里面,出了这里你就没有上升的渠道了,更何况私立医院也想要有经验有名气的大夫,一个小大夫人家是不乐意招的,至于转行,除了能去药企以外,还能去哪?你临床上那些知识出了这个象牙塔屁用没有

那些伤医的问题我也就不说了,这是原因,但其实这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只是看到的人多所以才觉得这个事情是关键点

你问我怎么办?作为个人而言,我建议能出国的出国,能转行的转行,找个能要你的地方过一些还能当个人的日子,路虽然不多但还是有的,各位同行请保重

对于国家政策层面,不好意思我水平太低没法想出来什么好办法,我只是觉得几年之内这个情况只会越来越严重,假如再来一次比上次还要严重的儿童流感大爆发,甚至出现不少死亡事件的话,或许才会有转机,多的我也不说了,怕号被封

以上

知乎用户 GEMINI 发表

我有一个同学,原本在地区人民医院儿科上班。在外人看来,她的工作稳定,收入不菲,时间自由,受人尊敬。

突然有一天,她辞职了,并且回到了县里一家公立医院,转到了行政岗。

我问她,为啥放弃更大的平台,更好的待遇回来?

她说,她怕了。

就在她辞职前的一周,她同科室的一个男医生被病人家属打成了重伤。而她就在现场,目睹着这一切发生却无可奈何。

“现场一片狼藉”,她一边回忆一边面露恐惧地说,“如果被打的是我,可能我已经死了…”

我有点震惊地看着她,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我也是一个当父亲的人,当年孩子抽血和打针时歇斯底里的哭喊,让我难以忘怀。我也生怕医生下手重了,我也怕医生手艺不精。但是我绝不会记恨医生,因为我知道,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无比希望孩子能好起来。我从未想过,医闹离我们这么近,也未想过医闹能有这么可怖!

“其实回家也还好,离家近,不用租房子。” 她突然叹了一口气,“反正原来也就两千多工资,差几百块,正好抵了房租了。”

我突然想起,在她刚工作的第二年,12 月的一天晚上九点多,她给我打过一次电话,让我帮忙给她买点感冒药,再买一点吃的。

半小时后,我带着东西来到她租的小房子里,看着她蜷在沙发上瑟瑟发抖的样子,觉得特别可怜。我永远忘不了她一边抽泣着一边吃东西的样子,心酸,太心酸。

所以,当一名儿科医生,图啥?

她说,她当年脑子进水了当的儿科医生。

儿科医生太多的无可奈何,太多的胆战心惊,太多的黯自神伤,把她逼走了。

而她,只是数万个被逼走的儿科医生之一。

我们对他们太苛刻了,往往忘记了当儿科医生的同时,他们也是人,也有喜怒哀乐,也有家长里短,也有父母妻儿,也需要充电休息。

当家长的,谁不心疼孩子啊,但是儿科医生他们难道就会见不得你孩子好吗?实际上,他们和我们一样,巴不得下一秒孩子就健健康康活蹦乱跳。

儿科医生心寒了,转行了,下一刻,心凉的就该是我们自己了。

“当一名儿科医生,图啥?”

希望以后这个问题能有无数个答案,而每一个答案,都能留下一名儿科医生!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好意思,儿科医生可以回答一下

就今天来说,门诊看一天水都没怎么喝,一直在解释病情,凭心而论,我的态度还是不错的,毕竟儿科家长容易焦虑,孩子一哭家长也烦躁,我能平心静气的和家长沟通,也能够缓解家长的焦虑。

今天看了一个肺炎的孩子,双肺的喘息音和啰音,片子拍出来也是肺炎,我建议家长住院治疗,毕竟小朋友病情变化快,住院调整对他是有好处的。家长急得眼泪出来,我看着挺可怜的,就让她出去想一想,后来家长一直没有回来。中午下班的点,我担心中午休息会耽误她住院,给她打了电话问情况,说她不想住院,我心里一惊,嘱咐她一定要过两天再回来看,语气无比真切。

其实事情到这个地步也就就差不多了,整个事情的处理,我觉得已经仁至义尽无愧于心。但让我措手不及的是,这个家长在我下班前再次找到我,说在其他医生那里看开了药没有让住院,指责我没有医德,狗屁的医学硕士,为了赚钱让她孩子住院,认为我早上说的话刺激到了她,足足骂了我十分钟,最后拍照,说要投诉。

突然眼泪就流下来了

之前的记忆开始涌现,一个高热不退的娃,家长拍着桌子恶狠狠的骂我,各种粗俗不堪的字眼,瞪着眼睛要搞死我。一个即将出院的孩子,家长在不同意调整床位后,恶人先告状报警说我们威胁她娃生命… 太多这样的事情了,不知道其他成人科室是不是也这样呢?

你说我工作的单位级别不高是吗?不好意思,三甲儿童专科医院,top1 和 3 都待过。是当地人素质不高吗?不好意思,都是文明先进城市。

工作四年,没有节假日,工资和付出的完全不成正比

好累,我觉得我会退出,就当作一个树洞吧

知乎用户 螺旋真理​​ 发表

说个类似的案例吧。

我自己有时候会和北京地区在博物馆工作的人聊聊天,大概从 10 年前开始,我会在无意中询问他们所在博物馆的人员年龄结构。

尽管没有去查阅人事档案,凭借口头询问,我也可以粗略得出一个结论,至少在北京地区的博物馆,没有多少 70 后在博物馆里工作。

因为 70 后参加工作多在 90 年代,那个时候商品经济大潮扑面而来,全民经商的价值观使得一代有理想有知识的年轻人,纷纷离开工资要靠出租展厅获取租金来发放的博物馆,投入市场经济中。

导致的结果是博物馆事业几乎缺了一代人,等我们现在需要优质而智力密集的博物馆事业来建设文化软实力的时候,发现问题来了。

是的,当时国家没钱,博物馆建设只能欠着。但是所有当时欠下的,到后来真正要用的时候,都要几十倍几百倍的来还。

儿科医生而今的处境,恐怕要比当年的 70 后博物馆工作者还要差。博物馆工作者的待遇,也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

鲁迅说学医救不了中国人而弃医从文,其实文艺也救不了中国人。但是如果医生和文艺都没了的话,后果是什么,不用再说了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到文章中提到儿科医生薪资,作为一名整形外科医生,深感惭愧。

—————————————————————

我有五个助手,协助我完成每天的 3-4 台手术。

手术都是在前一天排好,提前通知我。

每天早上 10 点钟到单位,助手已经消毒铺单结束,有时候在术前画线、有时候已经开始注射麻药…….

我只需要换好衣服,拿起助手递过来的手套,开始进行手术。手术结束后,我的小医生助手会负责缝合。

就算是这样,我还是觉得不过瘾,准备多培养培养那个小医生,最好是能把切开、祛除皮肤这部分也完成了。而我只需要做个内固定、搭个支架之类的工作,这样就更完美啦。

单位有两间手术室供我使用,这一台开始,下一台就做术前准备。

在这套手术流程中,我并没有要求按时吃饭、每台手术留有空闲休息时间。是老板主动要求助手们要自己算好时间,尽量不要耽误 “院长” 的休息和进餐习惯。

院长打引号,是因为我觉得自己最多只能胜任整形外科小科主任的职位。

不出意外的话,每天 6 点钟下班;意外基本上就是老板过来说:“院长啊,有一个顾客,非要让你给术前设计;这个人是 ****(就是有钱有权有地位这一类、或者就是临时加塞的手术)。

当然、谁也不愿意经常加班。

如果连着几天都需要加班的时候,我就会很恼火。

就会和老板吵起来。

不过最终会看在老板每个月给我发六万多的工资,也就很高兴的忍耐了下来。

没有办法

老板有钱

他就可以在我这里为所欲为

譬如说:让我加班、让我多做一台手术。

—————————————————————

你问我如何评价?

我只想说:我都这样了,还在不停的发牢骚!出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还跟老板吵起来!作为文章中的儿科医生!能特么不消失吗?

能吗?

—————————————————————

除去非要待在儿科的医生,谁愿意留在这种科室?

难道是图儿科:钱少、事多、风险大?

知乎用户 陆家嘴李某 发表

继续闹吧,市场化改革还是太慢

等到医术高明的医生全去了民营医院

经验丰富的老师全去了私立学校

业务精湛的税务全去帮资本家逃税

人脉广泛的法官全去帮有钱人打官司

屁民们就开心了

知乎用户 AnxietyVendor 发表

就没人想过医患冲突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么?

患者觉得我每月纳税交医保,看个病花了巨款排了一整天的队,但是没受到应有的服务。

医生觉得我为了这点破工资还得把命搭进去。

那么问题来了,钱呢?

核酸有钱,建方舱有钱,造航母有钱,国庆阅兵有钱,甚至给非洲兄弟打水漂都有钱。

然而给医学院多划点研究经费没钱,进口新药进医保没钱,给医生护士涨涨工资没钱,甚至连保障医生护士的加班费都没钱。

拿脚趾盖儿想,半辈子辛辛苦苦把学位拿下来又熬过见习,学医的人即使不算同龄人中的佼佼者,至少智商和抗压能力也是中上的。但凡能靠正当收入体面安心地过日子,谁愿意跟那点红包拉拉扯扯,还要背负骂名啊?我劝打算学医的,或者还来得及转行的医生们,了解一下美帝走狗日韩、万恶之源五眼联盟这些天天石砸脚国家医生收入是什么样的,再决定你要在哪个国家学医,或者干脆要不要学医。

然而这一系列的结局,竟然是 TM 医患冲突。“塔冲不动我还冲不动你么?” 太 TM 中国了。

学医救不了中国人。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总是牺牲牺牲牺牲! 医生和老师不应该是披着华丽锦缎被献上祭坛的牲口!

医生和老师的共同点在于工作时间永远不止八个小时!

同样被高高的捧起来,要师德医德,但社会地位却是低到土里,误人子弟和庸医这俩词儿永远是悬在千千万万老师头上的利剑。

更可笑的付出了这么多,这俩职业风评却极差,在上千万的群体中每出现一颗老鼠屎,都能让不良媒体高潮,都能让他们引导操控民意后吃到由泪水制造出来的饕餮盛宴!

最最让人不能理解的是,极辛劳高标准严要求低地位差风评过后,挣得还少 ,上升渠道还窄,上升空间还小 。。。

顺便说一嘴,二者都能偏一偏就能挣大钱。。

医人类改医动物,在课上教改成课下教

至于问题? 不妨改成 “在 9000 万家庭面前,1.5 万儿科医生无路可退”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曾经在私立医院做过一段时间儿科

不是临床儿科 口腔儿科

口腔儿科某种程度比临床更难

我非儿科出身 只是实在太缺人了

我被小患者咬过

很疼 我只不过轻轻叫了一声 就被家长投诉说吓到他的孩子了

而我的伤口迁延一年都未愈合

我去看病 皮肤科大夫问 干啥的 我说儿科的

她看看我说 改行吧 谁做儿科啊

后来又有一次家长咆哮的对我说 老子掏钱了

你赚的就是这个钱

当时我就决定辞职了

这个职业 有成就感吗 有的

小朋友看完牙甜甜的对你笑 说谢谢阿姨

可是更多的是疲惫

没有人关心你

从单位到患者

所以自己再不关心自己

还会有谁呢

全社会都在说要重视患者体验

医生的体验呢

患者可以动不动就投诉 打热线

医生呢

只有前辈同行之间的彼此安慰

这种安慰能持续多久

也许消失的医生会回答这个问题吧

知乎用户 太阳城索拉利斯 发表

看到某个匿名答案:

我不知道这个回答是从网上复制来的,还是从哪里听说的。

回答中所描述的和实际情况有很大出入。

实际情况是:美国的医学生从第八年(本科四年 + 医学院 4 年)的 4 月份就开始有收入了,因为这时医学生正式进入医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2017 年 Medscape(医景医药搜索引擎)调研了来自 29 个科室的 1900 名美国住院规培医生的年平均收入:第一年:55200 美元,第二年:56600 美元,第三年:57700 美元,第四年:60700 美元,第五年:62600 美元,第六年:64300 美元。

.

在亚组分析中,美国儿科第四年住院规培医生的平均年收入是:58300 美元。

而这个数字还不包括:医疗健康保险、牙科保险、视力保险、旅游津贴、膳食津贴、购书津贴等等。

.

可以类比的是,2017 年美国人的平均年薪是 49000 美元。

而国内儿科规培生的收入能达到所在城市的平均月薪吗?

.

另外,如果美国儿科医生到了答主所说的 35 岁,那他们的平均年薪是:212000 美元。就算把美元换成人民币,不知道 35 岁的中国儿科医生有没有这个收入?

.

最后,美国主治医师以上的儿科医生平均年收入是:1440000 美元。

知乎用户 馒头 Moko​ 发表

在 2016 年年初,国家卫计委就曾提出 “儿科医务人员不足时,可以对高年资内科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充实儿科医疗力量”,此条消息当时引发了医生群体的争议,在社交网络上也充斥着反对的声音。

这个提议只能说是为了暂时缓解儿科资源短缺问题的缓兵之计,个人认为挺不靠谱的。就先不说执业医师法不允许超范围执业,内科和儿科,本质上也是两个不同的学科,用药指征不同,疾病不同。儿童本身器官的发育不完全,不同成长阶段稳定性不一,在治疗和药物用量上面,与成人有着很大的差距,通过短期培训就上岗,可以说是很不妥当的操作。

但是卫计委为什么能提出这种 “无理” 的意见呢?

是因为真的没办法了啊!

当年的新闻里曾说:

在近年来随着 “单独二孩” 和“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逐渐放开,关于本就紧缺的儿科资源能否应对新增人口的质疑更是被多次提起。《2015 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我国共有 11.3 万儿科医生,每 2300 名儿童才配备 1 位儿科医生,儿科医生缺口逾 20 万。而儿科医生的大量流失,还在加剧这一问题。最新的数据显示,2014 年,中国儿科门诊急诊数量相比前一年增长了 6.6%,达到 46 亿人次。然而儿科医生的数量相比前一年,却减少了 16%。

三四年过去了,想必现在的情况更不容乐观。

这篇《1.5 万儿科医生消失背后,9000 万中国家庭无路可退》里面提到的三个真相,其实适用于整个医疗行业,并不单纯是只有儿科存在这些问题。那么为什么现在只有儿科医生这么短缺呢?

1. 政策及经济原因

儿童用药剂量规定相对严格,正规开药的话并不能获得什么经济效益。以药养医的政策导向,导致科室收入低,经济效益差,一些综合医院被迫关停了儿科。而开设儿科的医院,儿科医生收入基本都在年均奖以下。大家都是要吃饭的,这种不平衡导致许多人离岗或者转行。同时新医学生在这种行情下,宁愿去选择竞争更大的科室也不愿意去没什么人报的儿科。所以现在据说考研的话儿科还挺好考的。如果有选择的话,谁愿意去压力大,风险高,还不挣钱的科室呢?薪酬不匹配是一个主要原因。

2. “孩子” 的特殊性与患儿家长的过度焦虑

如果你去过儿科诊室,你会发现那简直就是个大型菜市场。小孩子的哭闹和每个大人脸上的忧心表情,长期处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对医生的心理也是很大的一个考验。而且儿童患者跟成年患者不同,很多时候他们描述不出来自己的病情和哪里不舒服,而大人总是想试图告诉医生自己孩子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然而有时候这些信息是片面的甚至不准确的,会对医生的诊断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胎开放以前,大多数孩子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孩子生了病,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拖家带口带着孩子来看病的场景比比皆是。一人生病全家担忧,每个人都恨不得替孩子分担一下,都恨不得让医生立刻马上把自己的宝贝治好。这种焦虑情绪充斥在儿科的每个角落,医生护士不受影响是不可能的。相比于其他科室,患者是有自主能力的成年人,一般没有那么多亲人围着制造焦虑。另外一些年纪较大的老年病患,亲属对于治好病,或者立刻治好病这一点没有那么大的 “期待”。所以这方面对医疗人员造成的压力要相对小一些。(当然只要在医院,患者和家属就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担心忧愁悲伤甚至绝望,此处只讨论父母因为担忧孩子而对医生和治疗效果产生的急切的过度期望)

过大的经济压力,心理压力和工作压力,促成了 **儿科医生转岗——人员短缺,剩余医生工作强度更大——高强度造成更多人离职(医学生也不敢报)**的恶性死循环。

儿科资源短缺是现有政策,国情和工作环境下,医疗行业出现的缺口之一,放观整个医疗大环境,医患关系也是目前的大问题。

作为父母都是医生的孩子,我深知国内医生的不易以及医患关系的复杂程度。

我还记得我爸跟我说他曾经被患者家属打,过了好几年才敢告诉我妈。

我还记得曾经我妈接到我爸电话说病人没抢救过来,家里人可能要闹事。然后一直没消息到半夜,我妈也不敢打电话就在家里忧心忡忡的等到凌晨一点。

但是我也记得,一个病重的患者,我爸天天守在科里,想把他救过来。连续两个星期每天十点回家,脸上乌云密布我都不敢跟他说话。最后病人还是没撑住。病人家属走的时候,突然回头给我爸跪了下来,磕了一个头,说谢谢你啊医生,谢谢你。据说我爸当场眼泪就下来了。

我还是相信大多数的病患都是善良的,不然医生这个行业,早就撑不住了。

有些事,需要国家调控才能变得更好。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说生活这个体系里。我们可能无法做出改变大环境的事情,可是如果每个人都能多一点点耐心和理解,这个社会是不是就能有一点不一样呢?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k9hTIt 发表

欧阳娜娜上热搜之后,许多台湾网友开始说一些不友好的话,最常见的一句就是,“有本事别拿台湾健保卡”。

其实大陆的医疗已经是被人诟病得很严重了,但并没有想着去解决,而是想方设法地搪塞。

最省时省力的搪塞方案就是无休止地剥削医生这个群体。当然也有部分医生拿红包等等乱象,但根源还是医生被剥削得太过可怜。

这让我想到了电视剧里和珅与纪晓岚的辩论,一斤口粮换三斤麸糠,以及救民先救官等等看似天经地义的怪论。

其实就在讲一件事,当下只有这个方案才是唯一可行的,所以无论它有多么不合理,多么残忍,多么荒诞,我们只能用这个方案。

但是闭口不谈我们走到今天这个避无可避的局面,其根本原因是什么,是谁造成的,该追责谁,该惩罚谁,该改变什么。

和珅口口声声说国库亏空,所以无法赈灾,但不说是正这些尸位素餐,贪污腐败的官员才造成这样的后果。发生问题的时候,他们只会遮掩,拿一个似乎天经地义的方案来搪塞朝廷,搪塞臣民,甚至还从中发国难财。但要他们将搜刮的民脂民膏吐出来,让他们承认自己的罪恶,那比登天还难。

医疗也是如此,他们双手一摊,“不剥削医生又能怎么办呢?”

“救人要紧啊,这是一条人命啊。”

不救我良心不安,救了,我牺牲自己的健康,还没有钱拿,凭什么?

绑架医生,剥削医生。

让人不齿。

知乎用户 包心鱼丸 发表

啊呀破百了,谢谢大家,更一下。

女儿有自己的 iPad,自己会控制时间,玩大约半小时左右就会关掉玩别的,长这样

由于她目前只会写几个简单的汉字,所以很会用 Siri 找东西,一般她玩 pad 的时候我们就随便瞄一眼,不大过问。有次听见她对着 pad 说:Siri,帮我找粉碎性骨折的手术图片。我心想还有这种操作?就去瞄一眼,满屏幕血淋淋的图片啊!大家可以自己找看看,就不发图了(请慎重搜图)。我这个半个脚趾踏在业内的人看了都眉毛一挑,她脸上一片波澜不惊。

更夸张的是,她英语班一个同学,男生,外公是医生,据小男生的妈妈说,也是喜欢研究这些,和我女儿更关注消化科和外科不同,小男生对皮肤科比较感兴趣,看的图片更是惊悚,偶尔会和他妈妈讨论,多半是当妈的落荒而逃。我和他妈在英语班家长休息区讨论一会,都陷入无语。希望他们俩可以成为好朋友吧。(笑中带泪)

以下是原答案:

这是我五岁的女儿爱看的书,带去幼儿园当分享读物被拒绝的那种,图片过于写实,老师说有小朋友看哭了。

女儿说,以后要当医生,给小朋友们看病,我(一个十几年工龄的医院行政岗)温柔地摸着她的脸,问:人体最重要的器官是什么?

她答:大脑,心脏

我说:对呀,我们从现在开始努力,以后为心脏和大脑生病的患者看病好吗?

她激动点头。

儿科阻止 · 达成。

知乎用户 尹天​​ 发表

文章事实部分写的不错,但是归因归的非常奇怪。

一边是高薪、时间自由、受人尊重,一边是收入不高、加班严重、动辄被打被骂。不难想象,不久的将来,儿科医生从公立医院流向民营医院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到那时,只会出现一种情况:愿意且能支付更多钱的家长,孩子将会在民营医院接受更好的治疗。而剩下的人,则只能在下半夜孩子生病的时候,守在急诊门口,掰着指头算还有多久医生才上班,医院才开门
暴力伤医—医生流失—医患关系加剧,这个恶性循环的闭环已经形成,而我们每一个人都身处其中。

明明是,钱多,事少,并且受尊重,导致医生从公立前往民营。但是最后归因,却只归到了暴力伤医上来,刻意忽略了医生在公立医院钱少事多的尴尬境地。

并且用的词也很有意思,“流失”。

为什么我要特地提出这两点?

因为,文章作者认为,尊重医生,善待医生,这是让医生留在公立医院的办法。

可是,医生为什么要留在公立医院继续那份钱少事多的工作?

为什么从公立到民营的人才流动,变成了 “流失”?

我们且不谈,每年国家都在释放信号,表示即将取消公立医院的医生事业编制。

人社部宣布取消医生和教师的事业编制,利弊几何?

就说医生自己,越是优秀越是 nb 的医生,越是应该给他们优秀的待遇,而不是把他们捆绑在公立医院,用大量的工作和低廉的薪水去束缚他们。在两会上建议取消医生事业编的,大多都是医学界的专家学者。

专家两会建议:取消医生事业编制_健康界

真正尊重医生,就让医生自由选择自己的未来,让医生去追逐高薪工作,并且我们为之买单。

不出钱的尊重叫什么尊重?

到那时,只会出现一种情况:愿意且能支付更多钱的家长,孩子将会在民营医院接受更好的治疗。而剩下的人,则只能在下半夜孩子生病的时候,守在急诊门口,掰着指头算还有多久医生才上班,医院才开门

我实话实说,文章作者所说的这种 “恶劣情况”,才是真正对医生利好,尊重医生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才能得到自己理想的薪水,并且有自由的业余时间。

不然,让医生继续不管上下半夜的忙碌,不管自己女儿的成长,拿着一千多块的工资(这些都是文中所述),

只为了得到你的一句 “谢谢”?只为了得到你的 “善意和尊重”?

抱歉,你的善意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省钱的需求,这种善意不如不要。

所以,文章的事实部分是全对的,但是归因和引导是全错的。

我们应该倡导医生自由的选择未来,如果能有医生从公立医院顺利前往民营,并且获得一份事情更少钱更多的工作,我们应该鼓励他们这么做。

用个例很多但是很不普遍的 “暴力伤医” 来进行总结归因,尝试来引导读者对医生释放更多的善意和尊重,这样的引导是片面的,这种做法本质上掩盖了医生在公立医院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忽略了“适配能力的工资才是最大的尊重”。

医生需要的绝对不仅是一两句谢谢,而是实实在在的工资。

9000 万中国家庭无路可退的背后,是 1.5 万儿科医生的无路可退。

以上。

知乎用户 御风楼主人 发表

我妹夫是某省最大医院的儿科医生,我朋友是某市最大医院的儿科医生,这个问题我问过他们,一言难尽。

首先,身体上的疲惫。我妹夫说过年期间儿科急诊一个大夫晚上能接二百多病例,家长挤满科室站满走廊,那种气氛,只要是进去就觉得喘不过来气,更不用说接诊的医生了,真是忙的连口水都没工夫喝。别的科室的医生夜里值班还能睡好觉,儿科的几乎不可能。有些儿童但凡咳嗽两声,家长就去找医生。

其次,精神压力大。我朋友说手机几乎二十四小时都有电话,哪怕是休息期间,哪怕是休息期间的半夜。她自己也有孩子,说可以理解家长的心情,但实在受不了有些家长的做法,孩子已经出院了,医生也说没事了,可回到家里,孩子但凡稍微有点反应,电话就又打来了,你跟家长解释是正常现象,有些会安心,有些就会逼问出了事情谁负责?我这个朋友有天值班值到凌晨三点精神崩溃,给我抱怨说一定要转科室,不想干了,哪怕是不做医生也不愿意干儿科了。一听见电话铃声就莫名恐惧,快抑郁了。

第三,儿科的医患纠纷更多,医生风险更大。儿童就诊哭闹其实很正常,但是家长不能理解,亲眼在门诊所见,一个感冒的婴儿被门诊医生用压舌板压着舌头查看喉咙,哭闹不止,家长上去就是一拳,骂医生下手太重……

某院儿科急诊来一患阑尾炎的儿童要做手术,家长点名要科室主任主刀,该主任表示自己很多年没有做过这种小手术了,建议换别的主治医生,没什么问题。家长当场电话打给院长,说你们儿科的主任如何如何,你看着办吧。随后,换知名专家来做手术,原儿科医生主任隔天便被停职。做手术的那个专家知道那家长背景强大,倍加小心,不但把阑尾切割了,还顺便把肠子捋了一遍,就怕事后出问题。也因为这样,患病儿童的手术创口切的很大,医生胆战心惊,儿童本身也受罪,何必呢?

至于不遵医嘱,不信医生的家长,更是大有人在。

这篇文章发出来的时候,我看完给我妹妹发了个微信,说一定要劝妹夫谨慎小心。我妹妹说:儿科不是好科室,每年每个医院都急缺儿科医生,越缺越没人愿意去。

知乎用户 韩默​ 发表

先说个看起来跟问题无关的要点——医疗资源是一类特殊的、越增加供给就越不足的资源。

这个世界上唯一一类不会生病的人就是死了的人,活人你越是治好他的病他就越会得更多、更难治的病。只要人们还没有对死亡建立起正确的态度、只要人们觉得生病了治不好不正常能治好才是应当的,医疗相关的问题就绝对不可能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根本就不是什么靠投入资源、尊重医生、社会公平能解决的问题,而是要靠人真正理解和接受生命的局限性才能解决的问题。

儿科医生确实是不足,原因很多答主都分析得很清楚了。可就算是哪天儿科医生足够多了,成人科室的医生呢?治老年病的医生呢?国家再怎么依法严惩医闹难道能拦住某些不理解生命、不接受死亡的病人和病人家属歇斯底里甚至以命换命求个发泄?

病这个东西,找得到医生看就看、找不到医生看就算,技术和金钱够治得好就治、治不好那就拉倒。非要认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应该保证所有病人都有机会看病、都可以尝试所有可能的医疗手段,这虽然不是病,但也真的没得治。

医疗资源够不够多、分配够不够公平是个问题,但再多的资源再公平的分配落到不知道疾病是什么死亡是什么的人身上也是白搭。有人说求生欲了不起、激发了不知道多少奇迹,其实求生欲才是人心里那个永远填不平、不断吞噬一切的无底欲壑。

愿每个人都能接纳死亡,然后向死而生。

知乎用户 会飞的火野猪 发表

我就读的是中国高考分数最高的医学院,很多年没有人毕业后去干儿科了。偶尔有一个被调剂的,不用两年就会辞职换一个新的出路。考分第二的医学院,只要毕业愿意干儿科就可以当优秀毕业生,但是相比起未来的身家、性命和生存,一个优秀毕业生又算得了什么呢?

对于整个社会的年轻父母们,无路可退谈不上,私立医院还是会有儿科医生的,只要有人愿意出钱,一定能找到很好的儿科大夫帮你看病。

只不过,现在不愿意掏的钱,过几年让全体人民加倍偿还就是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去年流感,我儿子不幸中招,半夜上吐下泻,发烧…… 没办法一早去医院挂急诊,拿到号去儿科急诊一看,人山人海啊,一问导诊大姐,说至少得等到下午两点多…… 然后,我们就先回家了,一点半多又过去,那时候孩子也不怎么烧了。后来快三点轮到我们,一进去就觉得那个大夫特别疲惫的样子,坐在那里问了我们一句,就闭上眼睛,过了大概一分钟又睁开,开始问诊。他估计四十八小时都没睡了吧,我就安静地等了一会,希望他能短暂休息一下。那阵子医院都爆满,新闻都发了。医生真是特别辛苦的一个职业,尤其是儿科,因为病人都没办法描述自己的病情,家长又会因为急切的心情夸大描述病情,很容易误导医生。所以我特别恨那些在医院闹腾的,谁不是爹妈生的,那些医生的父母知道孩子被这样对待,得有多心疼啊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来自非儿科专业十八线县城临时工医生的回答

内容比较长,可能比较乱,但我觉得我说的每一段都能反应一定的社会现象。

本人山东的,211 学校医学硕士,是的,你没看错,211 硕士虽说离知乎网友平均教育水平可能有差距,但是比全国人民的平均教育水平能高不少了,可是我仍然是十八线县城医院的临时工。为什么呢,当年也是有机会留在大城市的,抬头看了看房价,非我的工资和家庭能承受,更何况小县城还有我的爱情,我的父母,所以就回来了,可惜虽然是 211 硕士,在人情社会关系错综复杂的县城里,我仍然需要拖关系才能让领导赏一口饭吃。在读研期间发表了好几篇 SCI 和中华,参加的课题从省部级到 863 都有,不说优秀,至少能混个良好,而为什么混了一个临时工的差事,因为国家大形势,因为小地方的中国特色,不做过多解释。

因为上学的缘故,全国最顶级的医院我也待过,全国最普通的县城医院我也工作过,所以个人的几个观点,当然不限于回答题主的儿科问题,想到哪说到哪,仅供大家参考。

1. 这些年我们国家的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但至少还算不算发达国家。万恶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医疗体系成熟完美么?当然不是的,前些日子加拿大妈妈哭诉医疗体系让她等了 2 年才看到医生,结果已经被拖成癌症晚期了的新闻有人看过吧,简单来说,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那么富裕都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医疗问题,我们的人民群众哪来的自信要求自己必须有更好的医疗待遇?

2. 参与医疗体系的玩家大致共有五家,政府,医院和医护,患者,药企。经过十几年的漫漫医改之路,我们现在能听到的声音大致有这么几句: 我们今年将继续加大对医保基金的投入,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有了长足发展;;劝人学医,天打雷劈,我的孩子将来要是学医,我打断他的腿;;看病难,看病贵,越来越难,越来越贵;;国家机构与 XXXX 药企谈判,XXXXX 药品纳入医保,降价 X%,XXXX 既便宜又效果好的药在市面上很难买到了,需要加价才能买到,XXXX 药品停产,以后都木有了。所有玩家都说吃了亏,没得好处,那所有的玩家吃的亏都去哪了?我觉得肯定有人没说实话,至于是谁,知乎网友智商都很高,我觉得能猜个差不多。

3. 儿科的问题,只是中国医疗的一个缩影。真的只有儿科大夫转行跳槽吗?确切地说,儿科的问题只是更严峻。当年高考的时候,很多人看了几部电视剧,医院里看过几次门诊,以为白大褂一穿,天使光环一带,救死扶伤,这成就感,杠杠滴。知道为啥穿白色的大褂么?除了显得素雅之外,白色的衣服弄上血污的时候,拿漂白剂一漂,又恢复白色了。更多的人上了大学才知道,摞起来比人都要高的书本你要都了解才能勉强本科毕业,而东部地区但凡经济差不多的县城医院起步价都是要硕士的,我是来上大学享乐子的,居然让我读比高中更晦涩难懂的书,还他妈比人都高,于是,我所在的班级 60 人里面,除了十几人考研深造之外,只有十几个人勉强拖关系找人进入到县级医院,至于市级医院嘛,除非个别专业或者背景深厚,否则烂大街的本科学历根本不好使,至于其他 30 人嘛,我就是混个文凭,有了文凭可以考公务员事业编教师嘛,实在不行我爹妈还在银行电力烟草系统,说啥也能给我安排了,家庭条件不好?妈的家庭条件不好你还敢学医?!

4. 为什么会有题主的问题?其实就是待遇问题。三百六十行,哪一行好干?!学医累,学医苦?你能累过酷暑下工地上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的农民工大哥?!风险高?你能高过边防、消防、缉毒、警察叔叔和兵哥哥?!压力大?都在养家糊口,是个男人肩上的担子都不轻。但是!但是!但是!老话都说了,叫 “不患寡,而患不均”。

先说医疗专业内部,同样是门诊一天工作,同一家医院的血液泌尿骨科病号加起来也没有一百,而一个儿科门诊可能就一百多,但是因为儿科用药的原因,不管是住院还是门诊还是手术,儿科的费用比其他大部分科室的都要低,换句话说,给医院创造的效益低!大家说医院不是公立么?事实上医院的发展几乎全靠自己,政府几乎不会投入,自负盈亏,很多时候医院还要给财政垫付一部分医保资金。所以医院需要挣钱给临床后勤行政辅助科室发的工资需要自己挣,你给医院挣 10 块,医院给你 2 块,挺多了吧,可是其他科室可以给医院挣 50 块,即便医院拿出 5 个点,依然比你多五毛,你说这事气人不?怎么改?提高薪酬?妈的你就给老子创造这么点效益,我他妈给你那么多点,你让人家眼科泌尿胸心等其他几十个科室怎么看?老子这院长还混不混了?

再说说医疗外部,同一地区的普通工人们一个月 4k,老师们 5k,公务员们 6k,银行烟草电力 8k+,大夫们工资加奖金 5k,大夫们说了,我们这么多活天天加班顶着被砍的压力才这么点工资,你看公务员们各种福利,你看老师们那么多假期,关键我们比他们平均多上了 4 年学,最起码还多掏了四年学费呢,怎么发工资的时候成了这个情况了呢?送外卖和快递的小哥都能发我两倍的了,说好的大夫高大上呢,我那天使的光环呢?咋也没给我加点分。别人会说,你这是越老越值钱。屁,老子现在 30 了,没钱怎么找媳妇,还他妈以后,老子现在没钱没房子没车没媳妇,哪他妈还有将来,一群神经病。

说到私人医院,额,说明一下,私人医院不包括莆田系医院哈,私人医院技术实力很强,莆田系医院只要死不了人就敢往死里治。同样的大夫,保证工作量不超,保证待遇不少,好多人说了,为啥大部分医生没有去私人医院呢?这就牵扯到我们学医的初衷了,但凡能在医院坚持上班的,少数害群之马除外,都在坚持自己当年的理想,是的,你没看错,都还是有理想的,都想着救死扶伤,都盼着医疗环境会好起来的,只是如果大环境持续下去的话,这样坚持的人会越来越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还是这样一个理念:我是医生,我在公立!公立!公立!医院,这里的患者最多,我能最大程度发挥我的所能。当然,还有一个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原因,私立医院待遇好,可不是谁都可以随便去的,不可否认,任何单位都有混吃等死甚至完全是吃干饭的蛀虫,医院也不例外,私立医院能看上的大夫在公立医院通常也是有真才实学的,他们往往是在公立医院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很难混上中层更别说领导层了,既然当不了领导,还干嘛整天累死累活的出力不讨好呢?

综上,除了财务自由的人,所有的职业的第一要务乃是养家糊口,我当大夫的首要原因是这个职业至少在大多数人眼里看起来比较体面,另外可以学一技之长养家糊口,当然不仅仅限于养家糊口,因为知名专家教授的挂号费在黑市上可以炒到几千块钱,别拿道德绑架,拿了让大夫满足的钱肯定会态度好,这是事实!任何行业都是这样!我的导师是博导,教授,享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央保健局专家成员,请他开飞刀大五位数都不一定能请到,你觉得你花 30 块钱的挂号费随便就能让他给你看病?做梦呢?我跟他师徒一场我都还不能随便见他呢。当大夫谁不想成为他那样的人,功成名就,背后的付出谁又能知道呢?估计就他和他的家人知道,我就知道他的宝贝闺女宁愿跟她爹不说话也不再从医。儿科医护转行去了内科,再有就是彻底跟医疗系统说拜拜,能当的了大夫和护士,其他的行业只要不太专业都能干,你让我现在去当个初中理科老师,我也差不多能干。当年我们学校有个很轰动的事件是两个还是四个本科毕业找不到工作,一气之下离考试还有三个月的时候准备司法考试,结果都过了,所以说,医护待遇上不去是转行流失的最大原因,离开待遇谈医改,所有的医改都是扯淡。

5. 说了这么多,有一个群体不得不说一下,那就是媒体。多数媒体在中国的医患关系中的作用可以说是搅屎棍,前些年的缝肛门事件,丢肾门事件,几毛钱几块钱治疗先天性巨结肠事件,近几年的山东孕妇纱布门事件,聊城假药门事件,每一件惊天动地博人眼球的事件背后都有一个或多个媒体单位或个人不惜蓄意捏造,只为博人眼球,目的达到了,只是据我看来,除了达到他们的点击量之外,更大的是给中国的医患矛盾雪上加霜,而没有有效的问责追责机制,以及本着同情弱者维护稳定的原则,我们的很多机构都是得过且过,最后不了了之,使得始作俑者肆无忌惮。看看人家进驻医院几年实地拍摄的(人间世)节目,再看看像某些电视台靠剪辑视频片段捏造博人眼球,你就知道有些人真的该下地狱。

6. 说的是整个医疗大环境,除了上流几个阶层,绝大多数国人没有事外者,除非你和孩子永远不生病。因为政策,我们现在的孩子少了,也是因为政策,我们的生活好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以前我们顾不上,现在有条件了,当然要追求更好的,你觉得县城医疗技术不行,你有条件去省城的,再不行去北上广嘛,反正你有钱,于是本来治疑难杂症的三甲医院门诊相当一部分用来看普通感冒发烧拉肚子,而基层医院却面临患者流失而医院入不敷出,医护技术水平下降,毫不客气地说,已经形成恶性循环,并且几乎无解。有很多人花千八百块钱吃顿饭不心疼,生病了花几百块钱就说大夫不是人,前脚在朋友圈抨击一番大夫,后脚找学医的同学挂号插队做检查找床位。孩子生病了父母当然着急,当然想第一个看病第一个治疗,最好前脚看完病后脚治好病,当大家都这么想了,那就悲剧了,护士一针扎不准,迎来的可能就是一顿暴打,谁给惯的?不知道。

7. 每个行业都有败类,当官的没有贪污受贿的?当老师的有木有强奸猥亵的?快递公司有没有偷东西的?饭店里厨师服务员有没有往你的菜里吐口水的?所以并不是所有的医护都不负责任,都要钱,都该死,大部分还坚持着自己的理想,可是能坚持到什么时候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拿我来说,虽然还是临时工,但我还能继续工作,医院给我的待遇可以在县城糊口,梦想有一天能有个编制保障 (我们科四个硕士,其中一个是本硕连读,当年可比我优秀多了,我 211,还有一个 985,都没有编制),我工作快 4 年了,期间很多人跳槽了,我不知道我会不会跳槽,我还期待着有朝一日能看到医患关系缓和的春天。

8. 很多人说改革,我相信国家医改局的政策研究室的人比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要沉稳,之所以弄到现在的地步,明白的人自然明白了,不明白的人说了也不明白。

9. 儿科医生工作环境紧张恶劣已经不是一天了,偶然听同事说笑了一句,但我却触动很大,他说:将来有一天儿科门诊都关了也没事,反正咱们都认识儿科医生,随时给孩子看个病还是可以的。还拿我和同事来说,我们都是硕士,我们都有博士硕士师兄弟姐妹同学朋友,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只要有必要,我们可以随时联系他们,他们办不到的还可以联系他们的圈子。知乎非医护的网友们,你们觉得自己有全天候随时找任何专业大夫的能力和实力吗?我相信大部分人是没有的。可是同事说的话,随着医患矛盾的加剧,真的会有那么一天。我们准备好了吗?看不完病人不让大夫吃饭吗?


以上。

还有好多在这里不能说的原因,以后再说,语文水平有限,说得比较乱,不知道有没有人看,可以讨论,请勿人身攻击。感谢您阅读到此!祝您身体健康。

知乎用户 豆子彩虹爸​ 发表

我同学,北京某银行支行一把手,跟我说,有一次他媳妇出差,闺女病了,他就和他老丈人带着去儿童医院看病。他在医院门口把老爷子和闺女放下,让他们先去办手续,自己去找停车位。一个小时以后,他回到医院门口,接上爷俩回家。病,没看成。这一个小时,我同学一直在找停车位,他老丈人尝试带着孩子办手续,发现根本没戏。于是三个人怎么去的,怎么回来,到家一合计,去私立医院吧,从此放弃了去公立儿童医院看病的念想。

我自己的经历,去年五月份带着俩娃回北京,彩虹妹终究还是小,病倒了。有了我同学给我扎的预防针,我根本就没考虑去近在咫尺的公立儿童医院试试,直接半夜打车去了某私立儿童医院。到了以后,就跟在美国看病的条件一样,酒店式医院,单独诊室,一对一诊疗,设备,器材,药品完全是美国标准,为了保险起见,还让彩虹住了两天院,四星级酒店标准,医院营养配餐,有人打扫卫生,护士随叫随到,医生定时来检查询问,三天以后出院,结帐,3 万。收费也是美国标准。

如果认为医疗是一种商品,那么应该让市场决定它的供需,具体到儿科,一方面儿科医生人数少,提供医疗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则是 2 亿多儿童形成的刚需,其结果应该是儿科医生待遇高,从而吸引更多人成为儿科医生,直到儿科医生的供给和儿童的医疗需求平衡下来。这就是我在私立医院感觉到的。

但如果认为医疗是一种公共产品,那么就应该由政府来保证供给,儿科医生人数少的问题要由政府来解决,这个观点要非常清晰明确,政府在这一点上责无旁贷。医闹伤害医生就打击医闹,待遇低就由政府补贴,职业发展差也需要政府有专门政策解决。

至于医疗到底是商品还是公共产品,我认为起码基本医疗服务应该属于公共产品范畴,如果以商品视之,其结果只能导致穷人看不起病。但如果把全部医疗服务都视作公共产品,那政府的负担又会过重。

最后,政府为什么在保证医生供给方面作为有限?因为资源有限。

那为什么资源有限呢?因为政府主导的医疗资源分配有倾斜。

什么样的倾斜呢?那我就不能再说了。

知乎用户 没救了自动出院吧​ 发表

这年头就儿科这个待遇和职业发展,有几个活雷锋继续呆在公立不走的?而且就算待遇起来,儿科这医闹频发谁敢呆?虽然每年论投诉骨科之类的最多,但那主要还是撕逼病假条开几个月的问题,斗而不破。儿科医闹更多的都是报仇泄恨来的能一样吗?

总不能几十万医生各个活雷锋吧。其实按照某些人的道理还是要求太高导致的,建议儿科从明天开始上班不用执医证就行。

ps:儿科的未来肯定是严格挑选病人且给钱多的私立。毕竟愿意掏钱还不夹生的病人家属本身也是尖端技术应用的基础。

知乎用户 晨光静水​ 发表

数年前,某些媒体夸大宣扬医生无医德,医院无节操,有的电视台甚至歪曲事实也在说!搞得医患关系更加紧张,好像进医院不是看病的,就是来医院讨公道的!这些年忽然换路子了,很多电视台在做纪实类节目,宣扬医生如何如何不容易,也许是有媒体人良心发现了,也许是上面有指示,也许真的是感受到了就医难!哪一科都难,儿科尤为明显!一个孩子病了,两个大家庭都为之奔波,排队多少小时看不上病,看上了没床位,种种抱怨那阵子刷爆了朋友圈。那段时间每天都有朋友,朋友的朋友相托,让帮忙想早点给孩子看上病,想给孩子找个床位。为人父母,孩子病了恨不能自己代替,那种心情都能体谅。但就诊高峰期一直持续,最后有的医院取消了儿科急诊,有的医院流感来临之际,全科的大夫都病倒了,不得不停诊… 可是,儿科医生没白没黑的付出,牺牲了健康、耽误了写论文评职称、错过了陪同自己孩子的成长,得到了什么?连起码的认同和尊重都没有… 我们医院儿科以前还行,也加过床,这些年几乎空床了。门诊量不算小,有点病就都让转北京天津了。同事说看门诊也挣不了什么钱,住院了出了这样那样的小差池,被医院一罚,有时候还要赔钱。干脆就这么混吧,反正也不是自负盈亏。就这么流感爆发那阵也没办法,北京天津的医院已经负荷不了了,本地的都托关系要住院找床位,看着科室这么忙也没个头儿,领导也着急,可是找这个谈找那个谈,谁也不愿意当主任。同事的想法我出卖一小下下啊,不算泄露秘密吧?其实干这行也不愿意辜负了自己那几年青春苦读,救死扶伤还是心头所愿。不是真说来了病号就往外推,鉴于同行 血的教训,察言观色要先于诊治病情,有的患者看上去一家人都挺好沟通的,也不会非让转院,还是该怎么看怎么看。有的一进来就气势汹汹,我们在哪哪看了,不行啊,你们这能看好吗?你必须我们好好看云云…… 这样的一般伺候不了,都会劝其转院。其实很多患者家属都是挺有素质的,但是莫名背锅的事情我们也是无语… 科室里有一个治疗就是某个大夫的强项,在北京进修过,怀孕五个月了,一个患者来闹事,还是一个带着几岁孩子的母亲,指着大夫就破口大骂,伸脚就去踹她肚子,幸亏助理眼疾手快把她拽住了,她还叫嚣着要把我们同事打流产了,同事被护送回家了,当天排在后面的患者都没给看,但那个女的天天来,在诊室里一骂就两三个小时。院领导安抚了我同事也不肯上班了,一直休息到孩子三个月大。这期间做这个治疗的患者就只能去北京了,花钱多程序还繁琐,一家人在那里吃住误工也不少钱。可这事怨谁呢?但有几个老病号跟她联系了,她也是回来给做了治疗。别的人就只能去别处了。她也说当初因为喜欢孩子才选择的儿科,现在挺后悔的了…… 医生们本来也是对自己的职业有憧憬有热爱的,可是努力付出之后渐渐开始质疑自己,在自己曾经热爱的工作里逐渐消沉迷失方向了,因为什么啊?如果你的工作让你越来越不开心,没有了成就感,渐渐寒了心,你继续下去的动力还能有多少?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hNurYl 发表

十八线小城。儿科大夫。

曾经和一个朋友及他的几个同事 ABC

一起吃饭。

期间谈到看病难的问题。

A: 看个病等一早上。挂个号大夫就说几句话。你说,十几块的专家号,根本就不考虑患者的感受。

我:听说前几年上海还是哪有个政策:就诊时间不能少于 10 分钟。

A: 就应该这样。你看还是人家大城市….

我:大夫坐诊 12 个小时不吃不喝,10 分钟 1 个,一天能看 72 个。你孩子这会 40°,排号 160。不好意思,请回去,后天来吧。

B: 那你收入高,我挂急诊科 12 块,你们一个月…..

我:是,一个挂号票给 1 块 5,我一天门诊看 100 个,一个月每天工作 12 小时连轴转没有节假日没有周末,随时可能被骂被打被砍,一个月挣 4500,你愿意干么?

C: 好了好了,吃饭吃饭,Z 大夫(我),麻烦留个您电话,我家孩子经常感冒,以后还得麻烦您。

我(不想留电话):有事你直接来医院就行了。我白天都在。

朋友:还是你们公立医院牛,人多的不行。

我:我去年就辞职了,现在在私立医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大学一个非常非常有能力的教授,本身就是儿科医生,后来老师读博的时候选择了心理学,转行走人。无非是钱少事多这样很俗的原因,但是人生本就是这么俗,老师有丈夫有孩子,不可能把一生奉献给别人的孩子让自己的孩子成长在单亲家庭。

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还有医生看吧。

知乎用户 松鼠山老农​ 发表

讲付出的时候社会主义,讲收获的时候市场经济,是我国各大行业的主要问题。娱乐圈,互联网,金融圈为什么最挣钱?因为都是舶来品,一点社会主义付出精神都没有。

知乎用户 怼天怼地 发表

我以前身体健康,没去过大医院,感冒发烧去校医院或者药店搞定。

去年罹患了高血压,嗯,我才 30 岁。这次去了辗转在两家大医院来回跑。

医生怀疑我是继发性的,就要排查一些继发性的病因,那检查多的,真是做到吐啊。我挂了一家医院的心内,又挂了另一家的内分泌。

有 “大病” 的人听说都这样?哪家科强,挂哪家?

我并没有觉得自己辛苦。我觉得医生比我还辛苦,门诊跟富土康三号流水线一样,医生各个都是张全蛋

一个病人接一个病人的进。

起身上个厕所,刚一出门,感觉一脚踩到了夏天垃圾堆,一堆拿着检查结果的人蝇拥而上。

强烈建议,以后门诊诊室里隔个洗手间,这样医生可以偷偷去洗手间抽个烟缓解一下心情。与此同时,外面等候的人并不知道医生上厕所去了,只会把怨气集中在正在里面坐诊的 —“这人得了什么要死的病,这么久还没出来。”

坐在里面的病人也很宽心 —“以前都是板凳没捂热就完事儿了。这次,我要把板凳坐穿。”

皆大欢喜!

大学的附属医院,教授 / 主任医师,一个号 15 块,就算一天挂一百个,一个月 20 天全上,挂号费全给他,3 万月薪。这也就是个应届 IT 博士的工资。当然他不能全上。他还去上课,科研,巡视住院部。他的收入还有业绩提成。IT 博士也有年终奖啊。

我在澳村儿看过一次发烧,路边诊所,医生还要提前预约时间。看了 5 分钟,65 澳刀。看了看喉咙,听了听肺,扁桃体发炎,开药,叮嘱几句,完事儿。

我暗自庆幸,当年没听我爸,去学医。不然留学回国面对这种落差得憋屈死!

知乎用户 学金刚打飞机​ 发表

昨晚夜班。

晚上 10 点 40 一个我院我并不认识的儿科护士找我,希望我能够给她看看是不是肛周湿疹。

看了后她问:听说你们打封闭效果很好,我适合吗?

我:适合呀。

她:那什么时候你方便呢?

我:现在呀。

她:不打扰你休息?

我:同事之间,我得原则是有求必应。

然后她去门诊买了药和注射器这些来了,我给她打了,并做了详细的后期治疗指导和复查安排。

她:我还是去交个治疗费吧。

我:为啥?

她:大晚上麻烦你不好意思呀。

我:真的没必要,有事随时找我,电话号码留给你,随时咨询。

大家看出来我在干嘛了吗?我他妈在巴结她!

我师父在我入行时是反复告诫我,绝不准给同行找麻烦,更不准说同行的坏话。现在想想,真有远见。经常和其它行业朋友吃饭,他们都让我带个儿科医生来。但我决不会这么做,因为他们是越来越稀缺的资源,认识他们和他们关系好也是我的资源。

我再次提醒各位,一线临床医护人员抱团取暖,对各位来说真的是个很危险的信号。

知乎用户 牛先森 发表

从医生培养制度说起:

建国之后,中国医学教育主要沿袭前苏联传统模式,将儿科作为独立专业。1998 年,教育部基于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新特点,参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对临床医学专业进行整合,把儿科教育作为临床通科教育的一部分。

同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取消了儿科目录。

很多人把儿科医生短缺的原因归咎于儿科本科的取消,但实际情况更加复杂。

按照当时的规划,教育部改革目的是为了医学生更好得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避免过早分科带来的未来发展瓶颈。因此,临床医学的毕业生将成为了儿科专科医生的更大庞大的来源。数据显示,仅仅 2015 年,儿科住院医规范化培训就有 4000 人。

然而现实却是播下的种子更多了,开花结果成为儿科专科医生的却越来越少。

从 1999 年到 2015 年的 16 年时间里,中国儿科专科医生仅仅增加 5000 名,而目前中国儿科医生缺口已经高达 20 万。同样没有设置本科专业的还有眼科、外科、内科、皮肤科等, 却没有面临类似的困境。

那为什么那么多种子选手最终没有成长为儿科医生呢?

因为儿科医生这份工作太难干!

据《2015 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 2010-2015 年, 中国儿科医生总数从 10.5 万下降到 10 万。《白皮书》数据也显示, 最近 3 年, 中国儿科医师流失人数为 14310 人, 占比 10.7%。其中, 35 岁以下医师流失率为 14.6%, 占所有年龄段医师流失的 55%。总体上看, 职称越低, 流失率越高; 学历越低, 流失率越高。且 35 岁以下儿科医生流失率较高, 城乡相仿。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院长孙锟表示,“上海统计数据发现, 这 3 年流失了 269 名儿科医生。其中, 综合医院流失率为 13%, 儿童专科医院流失率为 4%。”

为什么综合医院流失率更高呢?

《白皮书》数据显示, 我国 43.6% 的儿科门诊量、53.5% 的儿科急诊量是由综合性医院儿科承担的。可见, 综合性医院的儿科是儿科就诊的主力。

儿科的三个特点:

1、难干、风险大。

儿科被称为 “哑科”, 医生无法通过简单的问诊进行诊断, 诊疗过程自然要比成人复杂许多。因此, 儿科的发展在综合医院并不被看好, 所谓:

“金眼科, 银外科, 马马虎虎妇产科, 千万别干小儿科”。

加之现在家属的医疗健康认知水平跟不上内心的急切程度,导致医生再为儿童看病时犹如走钢丝一般小心翼翼,否则医患矛盾一触即发。

2、钱少、活多。

儿科医生的工作量平均是非儿童医生的 1.68 倍, 但收入只占成人科医生的 76%。

医学上的 “儿童”, 并不是成人的“缩小版”, 用药少、耗材少、大型检查少, 不能像眼科、外科等其他科室, 可以保持较高收益, 为医院获得很高的经济收益。儿科盈利能力太弱, 是医院的“低收入科室”, 科室的整体盈利和医生个体的薪酬密切相关, 因此, 儿科医生的收入必然不高, 但儿科的就诊人数却居高不下, 处于“赔钱赚吆喝” 的尴尬境地,

于是,改革之后对口的儿科本科取消,临床专业医学生也选择避开了儿科这个坑,于是加剧了儿科医生的短缺与工作强度。

3、没发展前途。

1998 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取消了儿科目录,严重影响了学科的发展。再加上儿科医生工作压力大、收入低,在发文章、评职称这条路上简直是举步维艰、雪上加霜,更加恶化了儿科医生的行业处境。

如果在人才市场上,这样一份工作可谓是要啥没啥,还不受到单位待见。一位三甲综合医院的儿科医生表示, 在目前的医疗体制下, 国家对于医疗的投入少, 医院有运营压力, 而儿科创收少, 儿科医生收入自然就少。有业内人士表示, 只要这个医疗体制大环境不变, 即便是在政策要求下给予儿科医生 “开小灶”, 都会被当成是一种 “施舍”。

综上,儿科医生荒可以说一个环环相扣的难题,非综合手段不能应对:

  1. 医疗市场化机制就决定了儿科的弱势地位
  2. 更加自主的择业选择造成了新鲜血液不足
  3. 新鲜血液不足恶化了现有儿科运营的处境
  4. 学科的前景限制了儿科职业的发展空间
  5. 运营赔本与学科弱势让儿科医生更加艰难
  6. 医生流失严重使得儿科 “濒临灭绝”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有多项措施齐头并进:

  • 逆市场化,提高儿童医疗服务收费标准, 并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 2015 年 9 月中旬举行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报考儿科的考生可以加试相关专业内容, 加试成绩可以计入总分。此举等同于降分录取。(有人认为这一点会更加降低儿科医生的地位。)
  • 2016 年,全国高校时隔 17 年后恢复了儿科本科招生。
  • 2017 年, 部分儿科医务人员薪酬同比增长 10%~25%。
  • 私立儿童医院与诊所的放开,为儿科医生提供了更多就业发展选择。

经过多项举措的努力,截至 2018 年底,儿科医生的数量增加了 1 万多。但是离弥补上 20w 的缺口还需要持续近 20 年。更何况考虑到未来人口、生源以及医疗市场市场环境的变化,即便儿科医生数量问题缓解,未来也更需要在儿科学科研投入资源,才能够真正推动 “儿科学” 向前发展进步。

目前,全面二胎已经放开,短期内儿科的局面依旧严峻,对于 “儿科医生荒” 的问题,人们还需要保持长久的关注与舆论压力。

知乎用户 清游漫潜 发表

作为一个年轻的儿科医生来回答一下吧。

我就是从内科活生生被拉去儿科的。

没办法,胳膊拧不过大腿,谁让儿科缺人呢?

首先很多人问为什么儿科医生这么累这么忙收入还这么低这个问题。

因为小孩生病多为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发病急,疗程比较短。三两天就出院了。周转率很快。加上小孩药物剂量远低于成人,所以总体收入还不如其他科室一个病人的三分之一吧。我的奖金之前在内科是五千左右,不算忙到不可开交。现在?有三千我就谢天谢地了。

所以效益远不如其他科室。直接关系到医生的收入。

从业这几个月,明显知道了儿科为什么叫哑科。沟通基本不能。父母家属齐上阵,着急得不得了。只要效果不好就连感冒都看不好…… 行吧,肺炎什么的都算感冒。

很累啊!

知乎用户 小狼​ 发表

我以前很想当儿科医生,实习时候在儿科呆了半个月。

带我的老师是个爱心爆棚,正能量满满,脾气很好,家里还根本不需要她挣钱的人。

她 40 多岁了很多时候还天真像个小孩子,家庭美满生活幸福。

她看到每个孩子都心疼的不得了,把每个孩子都抱着当自己孩子,还见到过她为了病重的孩子急哭了。

她不需要考虑工资回扣,家里不需要她挣钱。

然后我还记得她跟我说希望我和她一起值夜班,不然她一晚上根本睡不了(可是我哪有那个技术,写病历到半夜一点半只有急诊不收住院了我就回去了)。

我还记得她每年都要去江南玩两个星期,那 14 天她可以彻彻底底不用担心什么。

她应该是最纯粹最能坚持的儿科医生了,可是我听到的她所有的委屈都来自于病人家属,她要不厌其烦的给每个家属解释收的钱她一分钱都拿不到自己手里,就因为以前有个家属孩子都好了还疯狂质疑她是谋财害命,我见过她被家属气的泪水打转,还在劝家属不要放弃自己的孩子,因为那孩子窒息太久有脑损伤,救回来也很大可能也有智力问题。

然后当时儿科定的是住院的新生儿家长,只有周四上午才能来询问情况,我一开始还不懂,直到周四那天,从早上 9 点 20 查房结束开始,几十个家长挤在办公室,其中十几个家长围着她问自己孩子,连喝水时间都没有,一口气解答到 12 点半。有个问题是如果周三值夜班了,周四基本上也不可能休息上,如果不限制询问时间,基本上儿科也不用干别的了。

然后他们儿科那时候就走的只有 5 个一线,3 个二线加两个主任了,加上几个凑数的在读研究生,只有全体上阵才能勉强维持值班这样子,带我们组的儿科副主任看到个本科生想来儿科都亲热的不行,比起骨科那种硕士简历直接扔的高冷真是天上地下。去年我老师还和我发微信说又走了一个,那段时间四个一线倒班,她感觉要累疯了。

更别提孩子情况不好时,打电话把家长喊来,救回来了还好,有时候抢救一晚上,面对楼道里绝望,烦躁,疯癫等等各种状态的家长,像是抓住救命稻草一样围着刚从监护室出来的你,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开口,我自己都见过好几个家长听到不好的结果时仿佛被抽干了力气一样摇摇晃晃都站不住了。

就连我这个实习的,当年都在儿科写病历写到腰肌劳损,基本上坐下就起不来身。

以上那些,我觉得我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都能忍,我那时候就想当一个儿科医生。

直到我实习的倒数第二天,看到前一天来看病的一对年轻夫妇,躲在楼道的拐角里,抱着孩子拿着检查报告嚎啕大哭,那一刻,我终于崩溃了,我选择了逃离。

知乎用户 就是要吃肉蛋奶​ 发表

500 多个回答了,还是想写一写。儿科能有多累呢?都是做医生。我刚毕业时候也不懂这个道理,直到参加了规培,我们医院管理的严,一共 33 个月,我自己拟定的轮转计划,17 个月麻醉科,6 个月普外科,4 个月疼痛科,2 个月 ICU,2 个月呼吸内科,2 个月心内科,一天没落。

当我在麻醉科时,每天 5 点半起床,6 点 20 到医院备台,和带教老师一起访视患者,到逐渐独立,晚上六七点手术结束还要自己访视第二天的患者,一个星期都七八点下班,慢慢开始值一线的夜班,偶尔来一次白连夜连白的死亡 36 小时,我没觉得多累,年轻,充实,学的多,待遇好,同事关系和谐,老师言传身教,我只要做好我需要做的,想学的都有机会学。

再去普外科,半年时间,一个女生在一群大老爷们中间很受照顾,加上我本来的专业就是普外,也算习惯。夜班最多一宿 2 个肠梗阻,4 个阑尾炎,连收患者带做手术,4 点半接班干到第二天上午十点。从来没有下夜班一说,大家都一样,只要有夜班都是白连夜连白,阑尾炎的患者周转的快,每天不停出院入院,最多同时管过 18 个床(都不是重症)。我也没觉得累,主任像个大家长,温文尔雅,喝起酒来却不含糊,和我们称兄道弟。患者事儿少,都是来找你救命的。对你很尊重,极个别找事儿的,大家都一起解决。没见过什么重大错误,上级大夫都很有担当。

再到疼痛科,新兴科室,除了主任大家都很年轻,互相照应,互相学习,我自己管床上也可以独当一面了,除了介入手术穿隔离衣太沉比较累,都很好,患者来的时候疼的死去活来,治好了对你千恩万谢,夜班比较轻松,基本可以睡一宿(患者不重,不会有人病重的要死了,还去治疗疼痛),但是由于患者病比较轻,没有那么急切,找事儿的也比较多,加上长期慢性疼痛的患者焦虑的居多,需要一遍一遍安慰解释。故意找事儿的不再罕见,每周都有一两个,也能应付的来,好说好劝能安抚下来,忍气吞声不惹麻烦。

再到呼吸内科心内科,感觉就变了。内科女人多,大家干活都特别细致,显然就会比较忙。我一开始十分不理解,为什么会有这种过于细致的等级和分工。慢慢发现,患者找事儿的特别多。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内科的患者对大夫,完全没有对外科大夫的尊重,画风不一样,天天都有找事儿的!我也找不准其中变化在哪。内科患者病情多较外科重,到没有外科急(肿瘤除外),患者住院周日相对长。有好多天没来陪护过的家属,一来就跟医护人员打架,以彰显自己多么孝顺。有晚上夜班下半夜每隔十分钟叫大夫一次的患者,原因是我在这儿住院花钱了,不叫你岂不是浪费了。有赖着不走的,有质疑你所有治疗的,有各种不配合又不签字的。奇葩家属比奇葩患者多。呆 2 个月就感觉自己整个性情都变了。同事之间没有过多交流,责任分的很清楚,能甩锅甩锅,护士大夫之间也分工明确,等级森严。好处就是不会出错,出错了责任明确,坏处就是压的喘不过气,气的天天想打人。

再想想儿科,面对一群急切的家长,讲道的可能都不理智,不讲道理的岂不是要上天。

每个科室的体验是真的不同的。待遇不同是肯定的,轻松一点的如新成立的疼痛科,待遇可能差,累一点的如普外科,挣的可能多点,干多少活,挣多少钱,但起码觉得自己是个大夫,认认真真为患者做事,患者看在眼里,会理解你。但,有些科室奇葩患者聚堆,氛围诡异,得不到尊重。同样是 5+3+3,本科 + 研究生 + 规培,11 年书和临床实践走出来的技术工作者,凭什么每天要去儿科受气?因为你孩子病了你着急我就得忍着?不存在的。

我支持儿科医生转行。如果说将来小孩看病难,我宁可不生孩子,也不希望儿科医生同袍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知乎用户 三水 发表

谢邀。

儿科规培结束,要进入专科培训了。这三年在儿科临床摸爬滚打,有过宣告死亡,也有见证重生。有人说,没见过凌晨 4 点的儿科急诊,不足以谈论人生,也数不清熬过了多少个急诊大夜。但是不管是儿科病房还是门急诊,你都能看到一个人生命最初阶段那几年,是多么脆弱,又是多么可爱美好,并且寄托着一个家庭多少喜悦和悲伤、希望和绝望。更加能体会到,父母将一个孩子养育成人,付出了多少心血,又度过了多少心焦如焚的朝朝暮暮和日日年年。

呼啸而来的救护车,嘴唇发紫的孩子,哭成泪人的母亲,你总能在深夜体会到这个职业身上肩负的责任和希望;但又总能在那些家长的破口大骂和无理要求中反问自己,这一切是否值得。而当自己同学谈着买车买房炒股买基金的时候,只能看着上个月的奖金完全参与不进那些话题。

一次在抢救室抢救一个轮状病毒腹泻后惊厥的女孩,一边在指挥护士推镇静剂,一边听着奶奶哭天抢地说今天如果不让我们住院就从这楼上跳下去。抽筋止住了,孩子醒了。跟匆匆赶来的孩子父亲解释小朋友电解质正常,目前精神正常,没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可能是个轮状肠炎伴良性惊厥,今天神经内科没有床位,晚上先在留观室留观,明天有床位去住院排查其它可能情况,如果再抽可能要腰穿。结果孩子爸爸直接开始骂人说我们不收他们入院,只好解释孩子目前生命体征平稳,没有床位只能留观,只有惊厥持续状态需要收 ICU,几个家长没人听得进去,全家一起骂得更凶了,还打了 110 报警,没空理会这群人,报备行政值班,最后还是只能留观了。在留观室,孩子奶奶马上变了副面孔,“医生,我们都是为了孩子,我们也没办法”。一句 “都是为了孩子” 就成了他们践踏医务人员尊严的遮羞布。你们是为了孩子,我们不是吗?能不能多一分理解,少一点责骂?我和你们家无怨无仇,是我不让你们住院吗?刚才是谁在抢救你们的孩子?

我在医学院上临床理论课时,有位老师就说,现在医患关系这样,我们首先还是要从自己的角度来反思,是不是我们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太高,我们是不是可以再多一些耐心给患者和家属解释?因为我们掌握的信息是不平等的,他们面对疾病非常的焦虑,我们这时候应该多一点耐心和细心。因此从我做实习医生起,我就一直牢牢记着这句话。但时间长了就会发现,孩子生了病,家长的智商是真的会打折扣,就算再耐心向他们交待病情,总会有发生冲突的情况,而这样的情况多了,有些耐心是真的会磨得没有了。我不敢保证这个行业里没有坏人,但是从我的经历来看,这个年代能留在儿科的人,绝大多数还是有几分信仰的,因为觉得孩子可爱,觉得应该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和他们的家庭。但是我进入我们医院以来,接连许多老师辞职,也遇到自己的师兄师姐改行,有的是因为真的收入难以糊口,有的是被 “搞事情” 的家属彻底寒了心。我知道他们离开这里后,凭他们的能力肯定能做得更好,也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而那些还在急诊排着队的家属呢?那些千里迢迢从外地赶来求医的孩子呢?他们应该背负这一切带来的后果吗?

几年前刚上研究生的时候跟老板门诊时,看到那些血液病的孩子回来随访,当年命悬一线的小生命能茁壮成长,真的是一件很令人欣慰的事情。几个月前在自己科室轮转的时候有个白血病的小朋友在接受治疗后出现了很严重的并发症,便血了 2 个多月,两进两出 ICU,但家属非常通情达理,无条件接受医生提出的所有治疗方案,这个月初听到他终于好转的消息,真心为他感到高兴。前天在电梯碰到他的爸爸,看到他云淡风轻的问我这个月转到哪一层楼去了的时候,我又想起那个夜班这个中年男人焦急的眼神。这些家属和这些可爱的孩子,成了我们这些儿科医师坚持下去的理由。也许命运对他们不公,但他们选择坚持,选择相信,这也是我选择血液专业的原因,因为血液科医生是在绝望中举着火把,寻找点滴希望的那群人。

在门诊我曾经看了一个从外地来的咳嗽了两个月的孩子,最初是肺炎,各种抗生素轮流上阵,肺炎两周治疗完了,还在咳,因为支原体抗体阳性,阿奇霉素吃吃停停搞了一个月还在咳。问病史发现孩子经常发湿疹,经常用手揉眼睛鼻子,开了瓶仙特明回去了。过了几天在门诊遇到妈妈来配药,说吃了前几天开的药孩子终于睡了一个安稳觉,而他们全家也终于都睡了一个安稳觉。这种成就感也许很渺小,但是你的所学所长,为一个家庭带来帮助,真的是很令人开始的一件事。

这年头还呆在儿科的人,大多数还是内心柔软的人,那些可爱的孩子和通情达理的家长,往往很令人感动,觉得自己有价值。但 1% 的不信任、责骂、侮辱,会很快使这种感动消失殆尽。有时候渴望的,可能仅仅是被理解和被尊重。如果这种理解和尊重越来越少,9000 万中国家庭,就真的无路可退了。

知乎用户 一只爱西瓜的豆​ 发表

1. 鲁迅早就说过,学医救不了中国人。大多数中国人,尤其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骨子里永远是小农,不认可智力成本,不尊重脑力劳动。

2. 医学又恰巧是一门不像科学的科学,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没有药到病除的仙丹蜜丸,即使在现在,能够彻底治愈的病也少之又少。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儿科疾病起病急骤,进展迅速,多发变症,疾病的康复主要靠机体的自我修复,药物只是辅助和加速作用。然而,大多数家长不懂也不想懂。

3. 医生和普罗大众一样,面临同样的生活压力。儿科医生更加艰辛,用药种类局限,用量局限,某号称为人民服务的光辉执政党又压着药价,压着技术收入,爽了各级官员乌纱帽,得了一帮无知巨婴的拥护,只是埋掉了最重要的儿科医生。

4. 医生繁重的临床工作,科研晋升制度,再加上时不时的媒体煽风点火挑拨离间无端猜测,引起民众对医生的猜忌,博得眼球,消费着公序良俗。

我本科毕业后选择骨科研究生,内心十分佩服选择儿科的同学们。无一不是真正热爱医学,热爱小孩子,学习成绩优异,性格开朗热情之人,他们是真正热爱儿科的人。一想到未来他们将会面对一帮刁民烂人,面对无数的风险,不由得内心一阵凄凉。你们这帮屌人,接受真正热爱医学并为之奉献的优等生的治疗,还在那里口吐恶言,拳脚相加,甚至兵戈相见,对簿公堂,你们仗谁的势,又他妈仗的什么理,国家政府永远雨点小雷声大,也不让我们自己保护自己,我真心的想说一句,劝人学医,天打雷劈。附赠我曾经带教一句话给各位同行:永远不要让患者和家属现在你背后,如果一定会有人受伤,一定不要是自己,是他们!!!

知乎用户 莉莉莉莉​ 发表

危言耸听,真的,绝不是无路可退。

要我说,儿科医生应该率先被国家纳入医疗改革试点,鼓励儿科医生多点执业 + 鼓励社会资本建立儿科医院。反正现在儿科都这个样子了,不下猛药根本就救不活。

然后儿科医院可以成为我国第一个私立为主的大型医疗机构,一个医生标配仨护理人员,挂一个普通号 1000,教授号 3000,顶级专家 5000,一个流感输液 + 住院 5w,切个扁桃体 10w。到那个时候你再看看,儿科肯定不缺人。

只不过大部分人看病要花一大笔银子而已。但说实话,这些钱和你孩子的健康比算什么?

况且还可以催生一大批商业医保项目,又能创造 gdp,多好啊。

所以你看其实根本不是无路可退,而是现在这些人 “既想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又不希望排队、还想价格低” 这个想法无路可退而已。说实话跟发达国家比起来你这个急诊排几个小时也不算啥吧,况且一大部分儿科急诊还不是那么急的。既然别人能活得下来,我们也能啊。

什么?你说你不想排队,还要专家,还不能涨价?那你还是一路向南去印度吧,那边有条河叫恒河,听说喝那个水百病不生,百毒不侵。

知乎用户 风清 发表

这是在医疗体系里实际发生的 “用脚投票”。

公立医疗体系内及体系外诡异的利益分配模式和具有地域特色的神奇的医患关系这两个问题在儿科上放大了若干倍,题目提到的问题是这两股 “力” 共同作用下最突出、最典型的结果。

目前看这两个 “元问题” 是解决不了的。

前一个就不说了。

后一个,你翻新闻看看,前两天还有乘客打正在开车的公交司机。

绍兴儿科医生被打事件调查 家长不想孩子停课就打了医生

医疗环境搞成这样,大概战斗种族不需要医生吧。

知乎用户 追梦 发表

作为儿童医院医生的家属来答一次。

我媳妇研究生读耳鼻喉,同学只有她去了儿童医院,值夜班最多断断续续睡两个小时,偶尔整夜不能合眼,第二天还得做完手术才能回家睡觉。一般连着上 19 个小时左右,偶尔连着 24 小时,四天一个夜班,非常伤身体。成人医院晚上很少有人去看,大家比较能忍,也比较懒。

六天休息 1.5 天,休息时候也要去查房,回家最早 10 点半。

孩子放假时病人超级多,忙到男医生都累哭了三次。

女同事有好几个累到流产,其中一个连续两次流产成了习惯性的,哎。

绝对工资不低,小时工资不高,性价比很低。

最恐怖的就是家属闹事儿,大年初一陪同去值班,两个人被堵在医生办公室不敢出去,抱头痛哭 (´;︵;`) 虽然理解孩子去世的家长的心情,但是吃了电池过两周才发现,孩子高烧不退一直在老家当感冒治疗,家长还是要负担主要责任,还好闹事也只是为了钱而已,真要命的那才没得办。从这个角度讲,全面检查是很有必要的,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做医生可以,不会推荐任何人做儿科医生

知乎用户 牵引骆驼的人 发表

又一次反映了在我国知识分子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尤其是基层的工作人员。大家买房都会考虑三点,交通,教育,医疗,可是伴随着房价翻了好几番的城市快速建设中,城市内的教育医疗基层服务人员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待遇提升,这个待遇不仅仅是收入,还包括社会的尊重。

知乎用户 欧阳宇骢 发表

我凑个热闹,各位大夫不要毒打我

我想给大家提供一个外人的思路,从另外一个跟孩子以及家长打交道的职业的视角,来捋一捋为什么儿科大夫出力不讨好。

我先说结论,免得大家太长不看

1. 网络信息泛滥,不少人觉得自己在任何一个行业都可以比专业人员更懂,你不按着他百度出来的办法去做,就该说 “你会不会看病啊!”

2. 消费主义至上,营销号制造焦虑感,洗脑了一大批人,从基础教育、医疗,到各类日常消费,这批人的思想观念已经从 “贵的就是好的”、“收钱的就比免费的强”、“私立的就比公办的好” 变成了 “便宜的就不行,就是 low” 甚至于玩鞋的都会觉得价钱没炒起来的 aj1“佳得乐”low,价钱翻倍的匡威 1970s 比以前更有情怀,特价的阿迪耐克 low,仿佛一样东西,不管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只有转手翻番儿,才 “不 low”。于是公立医院里辛苦服务他们的医生护士,因为没有高额收费,他们觉得是低端劳动力,可以呼来喝去动手打骂,提供不正规医疗服务项目的各类伪专家,推销各种神乎其技昂贵至极保健品的“大师” 他们奉若神明,爱戴有加。为什么?贵啊!不 low 啊!

知道最受小学生家长欢迎的老师是什么老师吗?

补习班老师

很多家长,可以从头到尾,甚至是家长会上都不和学校老师沟通,但是他们会非常积极地向补习班还有小饭桌老师打听孩子学习情况。

一年级的学生,有的还不能够从 1 数到 100,可是家长已经报了珠心算!

当老师主动和家长沟通的时候,家长不断强调的是,珠心算班上的老师跟她说孩子非常棒。

数学老师多说了几遍你家孩子连数数都没学利落,不需要报珠心算的时候,家长生气了!

“你们学校老师水平就是不行,连数数都教不会!”

感情您孩子在珠心算班连数数都不用会,就开始算数了!

这种家长,已经失去判断能力了,她的孩子一定要上最贵最多的补习班,她才觉得自己不 low,回头出去到处得瑟,还要给你老师扣个大帽子,你们老师说得不对,你们上课不讲东西!就等着下班了补课挣钱!我要去教育局投诉你!

我上课不讲东西难道讲中午吃什么吗!别人孩子考 100 分是人奶奶在庙里求的签好!

你给人家长苦口婆心说怎么教孩子,人家跟你强调补习班老师夸孩子聪明,最后弄得好像我要抢人家生意似的!

我想想儿科大夫也一样啊!为了让患者得到合适的治疗一遍一遍地解释,要求家长又要给孩子这样又要给孩子那样,大夫明白治病需要过程,需要符合科学。

家长不管啊!他跟大夫讲,不对啊!网上说小孩这种情况,吃点什么进口水果就好了,根本不应该用药,用药有副作用啊!你们开药又开检查肯定是有回扣!我要找你们领导投诉你!

怎么样?像不像?

怎么办?不知道?

我只知道只要老师和儿科大夫敢抱怨,马上有人说,爱干干,不爱干滚!

就这一点来说我做老师比大夫轻松,你家长不信我我不关注你小孩还不行吗?别人小孩比你家的聪明懂礼貌还爱干净,我多教教别人孩子不好吗?

大夫就不行了,今天来的这家长就算是凶神恶煞,你也得给人孩子好好看。

所以尽管我对我可怜的工资收入很绝望,但是能不用跟大人打交道这一点还是让我很满意。

他人即是地狱。

知乎用户 康复 Doctor.Yin​ 发表

岂止于儿科?

优质医疗资源始终稀缺

病人去医院,最重要的目的是 —— 控制症状、缓解病情、早日康复


比如,“运动伤病”、“术后康复”,国内很多大医院并没有相关配套措施。

“运动伤病”、“术后康复” 的病友,多数是去骨科,临床 / 门诊常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大夫多是建议 “休养”、“不要运动”,没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

病人就诊情况不佳,就会通过其它途径解决自身的问题

公立医院有本事的医生,不会满足于医院所给予的那点报酬,他们会通过各种途径,增加自己的收入。

比如,外出走穴、开自己的工作室、诊所、门诊、医院等

优质医疗资源,自古以来就是硬通货


我接诊过一位省队退役的跆拳道运动员。他因为训练 / 比赛造成脚踝反复性损伤,所以不得不退役当教练。

上个月他训练学员示范技术动作,不慎旧伤复发。

他第一时间采用了 “PRICE” 急性伤处理原则,做了保护,休息,冰敷,加压,抬高的常规处理。虽然处理得当,但是第二天他的脚踝肿的跟大象腿一样

他知道自己的脚踝是老毛病,没把它当一回事儿。24 小时后热敷,烤神灯,体育专科医院用超短波,针灸,超声波对症处理,虽然处理方式没错,但是这一次并没像往常一样快速恢复。这引起了他的警觉


他受伤一个多月后,脚踝依旧肿胀,无法长时间的负重行走,关节活动发出 “咔咔咔” 的弹响声。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他通过队医的介绍来我工作室尝试。

通过查体,我发现 —— 他的脚踝稳定结构 “跟距关节”(跟骨和距骨构成的稳定关节)非常的不稳定。

他在过往比赛 / 训练,学员带训过程中,在较硬的地面上跑,跳。经年累月的过度训练,导致了距骨被动过度向上,造成胫骨 / 腓骨分离,对骨间膜施加的压力引起骨膜炎

骨膜的炎症刺激引起了胫前肌的劳损,这可能会导致炎性液体渗入筋膜覆盖区,产生骨筋膜室综合征。我按压他的胫前肌,对比健侧可以明显看到肿胀感,压痛感比较明显。

触诊脚踝周围的稳定韧带 —— 胫腓前 / 后韧带,距腓前 / 后韧带,跟腓韧带,与健侧相比,韧带稳定方向的活动度变大,韧带的稳定性功能受到了抑制。

脚踝内侧稳定的内侧韧带稳定性检查,踝关节外翻活动度明显变大,内侧韧带稳定性功能减弱

我再检查了他的运动步态,发现他左足是旋前步态右足是旋后步态。也就是说他的左下肢是过度外旋,右下肢是过度的内旋。

下肢体位,运动模式不对成,会造成骨盆侧倾 / 旋转,腰椎侧弯。

正常的脚踝受力 —— 关节骨性结构,韧带,肌肉,神经支配,血管营养等综合配合完成。

如果其中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造成脚踝受力不均,训练 / 运动过程中大大增加了伤病 / 慢性劳损的风险。

综合上述分析,我先是给他动态整复了踝关节周围的韧带,先让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肉等软组织恢复到一个平衡的力学状态。然后,通过手法整复,调整 “跟距关节”,“胫腓关节远端” 的良好对位情况。最后,针对关节的疼痛,肿胀症状采取超声波,针灸的方式对症处理。做完 3 个治疗步骤,他的脚踝不适自述好了一大半。

做完上述治疗也只是完成了一半工作,他的踝关节不稳,下肢内外旋不对称,骨盆侧倾 / 旋转,腰椎侧弯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我通过一周的系统手法整复,软组织松解术把他的肌肉力量不平衡,骨性结构不稳的架子问题处理好

最终,要想巩固疗效,降低训练过程中的病损率还要通过功能训练,训练方案的合理调整来实现。我还给他做了 “核心区稳定性训练”,深蹲 / 硬拉 / 分腿蹲 / 侧步蹲训练” 下肢功能“,伤病预防,恢复最终还是要在身体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加强针对性的科学训练


类似于这位运动员的伤病患者还很多,不论是公立医院、民营医院,都不能够很好的处理此类问题。

一个是专业技术性要求高,二个是这类病人不能够实现流水化操作,故难以实现大的盈利。

这就造成了 “供给 - 需求” 双方的博弈局面。

我花了很大代价掌握了 “运动伤病” 相关的治疗、康复技术,如果医院不认可重视、患者觉得贵,我就断然不会提供廉价的劳动力

中国 14 亿人口,我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专业技术,脱离医院的平台,去寻找那类认可我专业技术,愿意为我专业技术买单的人群。哪怕只有万分之一,也有 14 万人能够成为你的病友圈,你一辈子都不愁没事做、没饭吃,还能够受到这批人发自内心的尊敬。

既然我可以凭借自己的专业技术,获得更多的尊重、金钱、社会地位,就完全没必要在医院累死累活干那种钱少事多看人脸色的活儿


公众号:康复尹医生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业内人士说一句,儿科的消失只是起点哦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家人是医院的,能听家人描述的干货。

儿科的缺点:

1. 累,比看大人累多了,很忙。与小孩交流难,大人自己哪里病了可以描述情况,小孩呢?呜呜呜呜~

2. 钱少。看一个大人赚的钱要看 7 个小孩才赚的来

3. 医疗纠纷。儿童可是家长的心头肉,大人自己病了就病了而且抵抗力好,不看都可能好。小孩子比较脆弱,要是没弄好,可能就会出医疗纠纷。

以前一个小孩没救活,主治医生第二天被割喉,他旁边的护士被砍了 60 多刀(但没死,医院奖励了她一套房子)。不过这也算是个例,只是说明有一定的危险性,并不是时时都发生这种情况。

儿科的优点:

没人愿意干,学历要求低。我们那里三甲成人医院没有博士基本不要想,三甲儿科的硕士就可以了。

这是我作为一个旁观者看到的一些东西,不全面,希望大佬们指出这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这样说吧,去年北京市规范化培训儿科结业考试,卫计委领导口头向各考点传达思想:原则上尽量不要有儿科规培生不合格。

到了这个程度,你们的孩子是否还能放心让这些儿科大夫看呢?

这是个恶性循环,没人能逃离,除非你一生丁克。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三甲医院外科医生,我刚毕业留院的时候,就知道一定要和儿科医生搞好关系,不然以后我小孩肯定看不起病或者看不好病…

我为啥这么觉得,首先就是儿科医生的流失,我研究生儿科专业的同学,有的考公务员,有的去医药公司… 留下来做儿科医生的大概 70%… 干着干着离职的又是好几位…

再看行业内的现状,就我在的城市,本省排名前 5 的综合医院 (全国 top20 之内),因为儿科医生不够,一度停开急诊下半夜夜诊…

大批有能力的儿科医生离职前往私立医疗机构,收费标准我了解一下,有朋友供职的一间全国知名的私立妇儿医疗机构,急诊诊疗费大概 1500 一次,(本人所在地三甲儿科急诊诊疗费 21 元)… 而且目前从民营资本往医疗行业运作的态势来看,儿科必将是重点发展项目,往后也可以预估越来越多优秀儿科医生会向优质的私立医疗机构执业

其实这就导致了以后必然会出现的问题,如果你有钱,想让专家给孩子诊疗,可以选择优质私立医疗机构给孩子看病… 如果觉得私立医疗机构太贵,那就只能来公立医院,可能以后公立医院的急诊儿科医生都是规培的医师,排 3 小时左右的队,然后 5 分钟不到就拿处方离开…

其实优质儿科医疗资源的转移,并不是单单因为收入,我所在的城市很多医院的儿科 (包括我们医院),医疗指标是单列出来的… 也就是医院会单独对儿科的奖金分配进行倾斜 (我院儿科医生的收入属于医院中上层科室)…

但是我还是有很多儿科同事,宁愿不要事业单位编制,不要那么多收入,不要以后硕导博导主委的名头,也要离开去私立医疗机构… 为啥呢?在 5 平米不到的诊室里,一天看 100 个哭闹的孩子,面对焦急的家长,可能遇到言语的羞辱甚至人身安全威胁,合理的休假时间也会因为病人太多而被迫加班 (我们医院遇到流感季节,儿科医生必然要回来加班看病,无条件执行)…

有次见到一位离职的同事,现在供职在一家不出名的私立诊所,她说你看我现在,每天看 20 多个小朋友,和家长有说有笑,重疾患儿直接让他去大医院看,晚上不值夜班,收入比附院是少一些,但我一年休一个月都没问题,晚上 5 点准时下班接孩子回家… 这些不都是我们曾经想要的生活吗?

我可以这么说,优秀的儿科医生以后一定是公立医院稀缺的,而且一定会出现两极分化严重的儿科医疗体系,有钱的去优质私立医疗机构,有权的找主任教授加号看病… 条件一般的,只能选择资质薄弱的私立医疗机构 或者等待在公立医院的排队人群中

知乎用户 ericks 发表

看到一些人说贩卖焦虑也是无语,余生瞎几把过吧,人才流失是 " 好事”,越来越少,矛盾越来越激化,到无法调和的那天,就爆炸吧!总有完蛋的时候,看看到时候谁傻眼?“期待” 那一天到来

知乎用户 予安十七柒​ 发表

为什么要道歉呢,因为那个家长不依不饶,在门诊闹在病房闹,不但打断老师工作,还影响其他病人看病休息。

而且在现在谁弱谁有理的大环境下,她硬说你态度差,是掰扯不清的。

她可以无所顾忌的无理取闹,但我们还要考虑到其他病人的切身利益。争下去三方没有一方得利,而我们道了歉不过我们心里委屈一点,其他两方都是有利的,那么怎么做最合适伤害最小显而易见了。

我们何尝不知道这样做会助长那些人的气焰呢,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死磕到底最后两败俱伤。只能祈祷着大家能够理解一点:

医生也是人,总会有那么一天,委屈到无法忍受。现在还在忍耐,无非是心里还有治病救人的热忱,无非是当初付出了大量时间精力金钱,沉没成本太高,难以放弃。可总有心凉透的一天,不做医生,我们四肢健全,智商在线,转行也还能养活自己,而那些人将面临的是无医可看。

当然仅指那些尽心尽力规范行医却被骂的医生,医生本身有错被骂也实属活该。

……………… 分割线……………………………

医学生一枚

什么评价?没有什么评价,老生常谈,习以为常,意料之中罢了。

大一的时候统计大家将来要干什么,80% 是医生,如今经历了将近一年的实习后,已经不到 30% 了。

而听前辈们说,每年医学生的医生转化率只有百分之几。

最近在准备考研相关事宜,目标比较大,问了北大的同学。同学说,不用担心本院学生竞争的。为什么?因为本院学的好的,顶尖的那一批,都选择考国外执业医去国外工作了。剩下的基本是没的选择考本院的。

拔尖人才选择了出国,不拔尖的多数在实习和研究生期间就退缩了,转行或者退而求其次当相关专业老师。

医生少?很好理解了吧。

更何况最艰难的儿科。

同学之间公认的的,将来不能选择的四大科室:急诊科,儿科,妇产科,心胸外。

以实例说明:

去年冬天在儿科实习,刚入科第一天,跟着老师在门诊。

冬天儿科一向忙,排队排了好长,一个妈妈带着一个壮壮的活蹦乱跳的小男孩来看病,非要老师先给他们看,自然是不可能的,不说在他们之前排了好多人,甚至高烧的刚满月的娃娃都还在排队,而她家孩子目测活蹦乱跳的,完全没有理由插队。

家长见插队未遂就开始骂老师(脏话自动隐去)

我家孩子难受一早上了凭什么不给我家孩子先看。

什么我孩子看着没什么大问题,出了问题你负责的起吗?

我挂了你的号,给你钱了,你就必须给我看。

什么排队,我家孩子难受的厉害你看不见吗!赶紧给我们先看。

你什么态度啊你?!

我要向你们院领导投诉。

……

我们老师被骂哭了,我也哭了,我想,我以后一定不要来儿科。

下午跟老师在病房,收到了那个家长的投诉,要求我们老师写检讨并当面道歉。老师又红了眼。科室一众年轻老师也很生气,唯有老主任比较淡定。

主任先安抚了大家的情绪,让大家不要和那样的人置气。说:

干我们这一科的就是这样,小孩子不知道怎么说自己哪里不舒服,而现在哪个家长不金贵自己家孩子啊,孩子一难受大人一急自然管不了那么多了不是。不是说一定让你们体谅他们的言行,只是我们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不要再因为这些人事生气,不值当的。

又跟我老师说,你别难过,院领导也不是怪你的意思,只是家长那边实在难缠,这样吧,我去替你道歉,这周你歇歇,调调班,先别去门诊了,在病房吧。

心里一酸,老主任为什么能这么风轻云淡啊?这得经历多少委屈才能修炼的如此风轻云淡啊?

现在的小孩子可能都是玉雕的吧,我们这些 00 年前的曾经的孩子应该是土捏的。

我自认为我做不到老主任这样一般看开,所以也决定将来不从事儿科。

而我们一组的同学也基本达成共识。

在病房还有诸多糟心事就不一一赘述了,第一天的事情对我冲击比较大。

在儿科不管是病房还是门诊,都会经常见到怒气冲冲的家长。一个月间不知见了几回,已是不可数。

在其他科室的时候远没儿科纠纷多。

遇见过笑呵呵的让我们排队摸他腋下皮下气肿的老大爷;有遇见过让老师不要藏私,多教教我们的和蔼的大叔;也有遇见过老奶奶不晓得为什么主任帮她叩诊了还要让我们一群业务不熟练的学生叩,但她的家人帮我们很贴心的解释:现在不教他们这些年轻学生,将来谁来给我们看病呀。老奶奶立马说,那就多叩叩,你们得好好学啊。

我热衷医学事业,可我也是人啊,我不想在儿科被打击的放弃我多年的梦想,所以我不会选择儿科。

题外话:为什么妇产科大家也不太愿意选。因为太累了,女的当男的使,男的当牲口使,真的没有夸张。有天中午我下班了,有些专业问题想咨询一下妇产科老师,我从十二点站到了十二点半没看到哪个老师坐下来闲下来的,终于有个女老师坐下来,在电脑上整理大病历,我刚想上去问,一个护士拦住了我:你去找别的老师吧,你们 xx 老师,这会儿夜班还没下呢,快熬不住了。

是的你没看错,中午十二点多了,夜班还没下。

生物都有趋利避害性不是吗?

知乎用户 Evvvvance 发表

以前的宣传是一个职业多么辛苦多么赚钱少,这个职业就多么高尚,大家都要去,大国工匠里有一集就是高铁配件一个非常困难的部分得一个人来做,那个人为了练习这个吃了多少苦,最后点题给多 “少” 钱他多高尚,可拉倒吧。

现在倒是好了,不这样宣传宣传要尊重某些职业,可有啥用呢?谈感情伤钱。

又不是要啥赚大钱,本来做这行也算为了一些自己的精神追求,但起码得配得上一份还可以的薪水吧,博士毕业都 29 了,按上海规培新标准再来个三年,还要啃老?

说那些都是虚的,提高儿科大夫的待遇行吗?

知乎用户 GB18871​ 发表

很多问题都是人为干预出来的。

儿科医生不够咋办?挂号涨价啊,急诊 1000 块钱一个号,不走医保,分 800 给医生,其他医院拿。我跟你讲,分分钟儿科医生就够了。

领导都是学经济的,不知道提高价格能增加供给抑制需求恢复平衡的道理吗?我想他们是知道的。

但是压榨医生是何其顺手而又舒心的事情啊,反正好医院都是公立的,我少给你工资你也无处可去。在任个三年五年,剩下来的工资搞点市政工程也算个政绩。

医生受不了要自己想饭辙,那就找两个记者把犯错的医生抓出来批判一番,你们怎么能如此丧失医德呢?挑拨一下医患矛盾,该压榨的继续压榨。医患矛盾闹再大,火也烧不到政府头上。政府的原则永远只有两条,第一,医药费不许涨,涨了老百姓要骂政府,第二,政府不掏钱。其他你们卫生系统自己看着办。

这说到底还是觉得卫生行当不重要,不紧急,不值得你多分配钱进去。

知乎用户 奇迹之鹅 发表

一般专业人才短缺,正常的流程:领域人才减少,供不应求,提高收费,专业人员收入增多,学生看到有利可图而报考该专业,人才增多。

儿科专业人才短缺,沙雕想出来的流程:领域人才减少,供不应求,不提高甚至降低收费,工作量增多但收入不变,人才继续减少,降低分数招生,吸引想进专业但分数不够的学生,人才增多但整体水平下降。

是的,再苦不能苦了百姓,再富不能富了医生。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请自来。已签私立医院,已转行。我身边的临床药学护理同学,除开读研的,能跳的,都跳了。

不是医生,但也在儿科上过班。护理学大四,某三甲医院实习护士,在医院轮转了 10 个月。

说说在工作期间,我的经历吧:

先给前面的病人发药,有个大妈因为发药晚了几分钟从我进门骂到出门,解释不听,宣教不信;

不少家属喜欢吓小孩说 “护士要来扎你了” 直到把孩子吓哭,结果带孩子要打疫苗的时候又是这些人按都按不住怕针怕护士的孩子;

取针的时候病人乱动,自己被扎到,她还满嘴抱怨;

每个护士管二十多个病人,我老师七个月身孕就还得每天上九个小时临床,没什么急事儿的病人想插队输液被老师拒绝后就抱怨 “那个大肚子的护士怎么怎么”;

看到是实习生就不让取针输液,非要老师来;

几乎每个科室都有病人要问我是不是中专生啊为什么本科要来读这个专业啊为什么不去当医生啊当护士多没出息啊吧啦吧啦。一开始还会解释,后来保持微笑。

——————

(当然,有很多病人在我们忙完之后都会说谢谢,还些病人一直夸我服务态度好关心病人什么的。你们的鼓励就是让我坚持热情工作的动力~)

——————

病人可以去护士长那里告状、去医务部投诉护士,我们遇到不尊重医护的病人该怎么办?对吵?投诉?曝光?

制约机制一无所有。

最可怕的是老百姓以为低价享受高配医疗资源是永远的。直到儿科医生被民营医院挖光。

很多病人觉得自己挂十三块钱的号由硕博学历的主任医师看是理所应当的,觉得自己住每晚三十块的病房就是上帝,一群护士护师随叫随到还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住半个月报销下来三千块还要一直抱怨医院太黑心……

去日本之前我在药房买好了各种常见备用药,就怕哪里不舒服去看病分分钟花光预算。美国没去过,不知道发达国家的医疗环境是不是更香甜。

最后说一句,真心希望非莆田系的私人医院越做越好,不管是就医环境、医护服务,就医人数,哪个不比三甲医院要让病人满意?广大普通民众的医疗福利,就是被那些医闹毁掉的。微笑脸。

知乎用户 夜猫子的猫 发表

说点政治不正确的话吧。

儿科的境况的向我们展现了这个残酷事实,就是没有什么灰色收入的专科,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会变成什么样子。

之前动辄拿 “灰色收入” 带节奏,好像看病难看病贵都是因为医生群体没底线没节操,然而放开走市场化之后,人家真的能堂堂正正的挣到这么多钱,看病难看病贵依然没有解决,那么问题来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我从来不避讳这个事实,抛开医院开具的工资,医生的其他收入我都说不清楚哪些是正当的哪些是灰色的。但实际上如果没有这份灰色收入,医院里所有科室都会是儿科现在这个样子,在国家不掏钱为医疗体系兜底的大前提下,你是愿意多花点钱维持现在的情况,还是愿意看排队几个小时到几天的廉价医疗?

说实话,问我如何看待?我不在乎,自己在医院工作,以后自家孩子有什么问题了,自己多少懂一点,撑死了也就一个电话还个人情的事情,其他人.,….. 跟我有什么关系?

实习那会儿在儿科待了一个月,感觉每天都跟死金 liveshow 一样,上班吵到下班,中间还夹杂着各种屎尿味儿和奶臭味儿。一个住院医每天出入七八个患儿,带组的副高每天都要大查房,周末还有两个半天门诊,四五十岁的人一周七天不休息,工资再高都要斟酌一下有没有命花……

从内科医师培训后顶班,到儿科执医降分录取,使出各种手段就是不肯提高待遇,我就想看看 wjw 还会有什么骚操作出台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管是内科外科还是小儿科,中国医患关系的紧张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人口数量大。这点无需多言。

减少人口数量的唯一合理办法就是不生或少生,而这与动物的繁殖天性以及中国需要应对当前人口老龄化的现实都有很大冲突,所以短期内无法从这一点上寻求解决医患关系的出路。

第二,医疗资源分配倾斜。中国医疗资源配置的优先权在哪里?并不在小儿科,也不在内科外科耳鼻喉科

其实发达国家也笼罩着官僚、钱僚主义的阴影,但发达国家官僚和钱僚主义的优势,只在极端情况下才会凸显,比如太阳要吞没地球了,官僚钱僚可以雇一架宇宙飞船飞往半人马,普通人只能等死。

中国的官僚钱僚优势,则体现在就医难易和食品安全这些最基本的民生方面。

这一点可以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解决,但我国当前的主要目标还是搞经济,所以短期内依靠政府平衡医疗资源不太现实。

第三,人口平均素质依然较低。这一点在儿科医患关系上的最直接体现就是:我孩子是人,你儿科医生不是人。

国人目前在各种矛盾面前有一种让我疑惑的行为,那就是:个人素质不学发达国家,讲到赔偿却要向发达国家看齐。比如,发达国家是不打也不敢打医生的,这点他不学;但万一出现了纠纷,他就嚷 “人家英国美国出现这种情况至少要赔 100 万,所以你也得赔我 100 万,不赔我就闹死你!”

这个问题比以上两点更能看到解决的曙光。各位家长可以先从 “心平气和给孩子辅导作业” 做起——毕竟如果一个人连辅导自己孩子做作业都暴跳如雷,如何能指望他尊重外人?

第四,法律尚未对医闹作出有效的立法和控制。西方不兴医闹,因为 1)不敢——警察抓你,2)不需——保险赔你,而这些现象的实现,靠的是健全而细致的法律。

中国要想杜绝医闹,绝不能只靠在医院里安几个瘦弱的保安小哥,更不能指望医生护士自救。医闹一起,该抓人就得抓人。抓人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惩罚谁吓唬谁,而是不让其他已经等了 5 个小时的发烧病人等更久。

此外,还要强制 “医疗纠纷一律走法律路线”。谁对谁错,拿到法庭上说,而不是像市场上买菜一样,卖主要一块,买主出八毛。

总之,中国医疗矛盾的解决任重而道远。要想在根本上解决医闹和医生流失的问题,最关键的还是要靠国家通过立法促进医疗资源的平衡分配、保护医生的生命安全、保障遭受医疗事故病人的合法权益。只有病患的基本需求能够得以满足,大众作为病患的素质才会提高。

因为,只有每个人感受到了尊重和保护,他才会懂得尊重和保护他人。

知乎用户 学为好人 发表

患者应明白:

整个社会尤其政府是应做到:

医生受到平等的对待与尊重!

医生有合理的薪酬!

医生有合理的工作量,合理的休息时间!

======================================================

医疗方面还需要巨额投资。

既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低薪高负荷运转!

==========================================================

今晚刚看到的一篇文章。

北京三甲医院辞职医生揭秘:有的医生月收入 1000 万……

焦点时局 昨天

从医院辞职,就像在中国脱离任何一份体制内的工作一样。一张手续单上盖着来自人事处、财务处、保卫处、病案科、供应科、工会等共计 21 个部门的红色印章。医生王森才终于脱下白大褂,离开手术台。
在辞职之前,王森身心俱疲。他粗略统计,这些年由他担任主刀的手术一共 2000 多台,有他参与的手术不计其数。
工作量太大了。很多时候,他都是上了手术台才初次见到患者。那些患者已经被麻醉,身盖无菌布,只露出紧闭的双眼,静静地等待着王森。王森拿起手术刀,剖开他们的腹部,工作数个小时或者更漫长的时间。待手术结束后,当王森再次与那些患者在医院相遇,他却根本不记得他们的样子。
“以我现在的年资来说,已经熬过了最苦的阶段。但重要的是,最初想学医的心态是不是和现在的心态相符合。” 出生于 1982 年的王森,做了整整十年医生。他毕业于中国一所著名大学的医学院,获得临床医学硕士学位,在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王牌科室就职。从实习医生、住院医师开始,他一年一年地熬过了年轻医生最艰难的时段,晋升为主治医生,成为科室中同年资最优秀的外科主刀大夫之一,今后本应是平步青云,一帆风顺。
可是他却放弃了。中国医疗环境的凶险和未知让他感到悲观,他声称自己看到了很多 “黑暗的、隐性的东西”。辞职后,王森到世界各地旅行,然后移居上海,学习艺术课程,与过往的环境告别。
“大家都觉得,为什么看个病这么难,挂个号这么难,为什么医生这么冷漠,这么多矛盾……” 王森坐在上海的一家咖啡馆告诉端传媒记者,是因为 “每一个环节都出了差错。”
下面是前医生王森对端传媒所做的自述。
“在有限的时间内,住进来的病人越多越好。” 在中国做医生,不仅要精进医术,还要应对各种行政命令。因为公立医院作为 “事业单位”,是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社会服务组织,医生亦是国家体制内的成员,必须接受政府的管理。
在中国大陆深化医疗改革的进程中,为减轻管理上的压力,政府不再扩大公立医院的规模,于是医院开始强调 “周转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尽可能收治最多的病人。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医院的收入,还可以在数字上证明管理效率的提高。
**医术本应是 “精益求精”,现在却是 “多多益善”。**对于王森来说,初做医生的新奇与热情,很快便被这些从天而降的行政指令消磨掉。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是很有热情的,每天都能学到新东西,自己从开刀、切皮,慢慢地能做简单的手术,后来可以做复杂的手术,接触到罕见的病例也很兴奋。那时,手术室到下午四点半就不再接收病人了,科室里的同事有空余的时间,经常一起吃个饭,学习一些新技术。”
“后来,医院开始强调周转率,强调平均住院日,要提高手术效率。平均住院日,就像吃饭的‘翻台’一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住进来的病人越多越好,而随之而来的医疗服务质量会越来越差。这种东西对领导比较好,比如院长、主任,周转率高了,平均住院日缩短了,证明他们的管理有效,他们会很有面子。”
**“医院的指标是什么呢?每一年的手术量要提高 10%。**就是说不管上一年做到什么程度,下一年的手术量都要比前一年同期提高 10%。如果医生达不到指标,就扣除奖金。这样的结果就是,我要不断增加手术量,不断缩短病人住院的时间。”
以前一天做两、三台手术,后来增加到一天五、六台手术,甚至七、八台,这是我在过去根本不敢想象的事实。没有人反抗,大家都逆来顺受,随波逐流。就像北京的房价一样,最开始你觉得两三万一平米很贵,你觉得忍受不了,但是现在十万块钱一平米你也不得不买,你要继续忍受。”
“一位全国顶尖的大夫,一个月工资就五万块钱。” 在中国,培养医生的成本高昂。一名医科学生成为执业医师,通常需要七至八年,成为主任医师需要约二十年。但医生所能得到的物质回报却不一定尽如人意。
中国的医疗服务定价很低。通常来讲,门诊挂号费、医生护士的诊疗费都只有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医生没有高薪。

“做医生,基本上‘五年一个台阶’。医学院毕业生,从业五年可以考主治医师,再过五年就可以考副主任医师,然后是主任医师。一个医生在 40 岁上下,职称就基本到头了。”
“不同职称的基本工资相差不多。我作为主治医师的底薪是每月一千元(人民币),主任医师也就比我多两三千块钱。剩下的都是靠奖金,奖金就是临床工作的提成、手术的提成,按照比例分配。”
“我工作的医院科室,刚毕业的‘小大夫’(指年轻医生),一个月总收入八千到一万,住院总医师有一万出头。主治医师按年资分低年主治和高年主治,收入分别是一万五六和两万左右。副主任、主任差不多能拿到三、四万。基本上,(这三、四万)收入的绝大部分都是奖金。”
“我们科室有一位六十岁的‘大牛’(指权威医生),我有一次看到他的工资单,那个月他总收入是五万。”
“你想想,一个属于全国顶尖、‘Top Ten’(前十名)的大夫,算上奖金,他一个月工资也就五万块钱。”
**“现在手术收费是 1994 年定的,没变过。”(说明:2017 年北京地区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中对部分手术收费进行了调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曾有数次提议要改革医生的薪酬制度,提高医生待遇。王森也向端传媒记者指出,医生的劳动价值没有在医疗费用中得到体现;现在的手术收费标准是 1994 年定的,二十多年都没有改变过;现行的医疗收费,绝大多数都是耗材的费用,而支付给医生的人工费用其实很低。

“我们的手术费是奖金的一部分,它是当月返给大夫的基本手术提成费,大概是这个手术费用的 7%。例如,一个癌症切除手术,可能会做五到六个小时,需要四至五位大夫、两个护士、两个麻醉师,大约八个人。手术费是三千多元,其中约 7%(约两、三百元)返给手术的医务人员。我作为主刀,我拿这 7% 的提成中的一半,一百多块钱——也就是说我工作了五六个小时,才挣了一百多块钱。下面的主治大夫、医生助理所能拿到的钱就更少了,住院医生、实习大夫拿的更少,他们拿这个 7% 里面的 3% 左右,也就是几块钱。”
“并且,如果你的手术量提高不到 10%,这些奖金就不发给你了。”
“更可怕的是现在国家要实行‘单病种’管理(指某些病种的付费标准被固定下来,包括患者就诊期间发生的所有费用,业内俗称‘一价包治好’)。单病种有好处,也有不好,得区别对待。例如做一个腹部某部位的肌瘤手术,不管病人长 100 个瘤子还是 1 个瘤子,无论疑难程度多大,就是 3000 块钱。如果这个病人的花费超过了 3000 块钱,医院只好掏钱。就变成医院赔钱做手术了。”
“这就造成,只能给病人做开腹手术,而不会使用更加先进的腹腔镜。因为开腹手术的手术费只有几百元,腹腔镜(的成本)贵许多。但大家都知道,开腹手术对病人的创伤很大,腹腔镜打几个眼就可以了。”
“不过,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医生总有办法去提高收入,那就是灰色收入了。”

北京一所医院的手术室正进行腿部手术。(Getty)
“为什么全中国的大夫都想去骨科?因为确实很挣钱。” 在中国,不少医生都会通过走穴、药品和器材回扣等方法来获得 “灰色收入”,增加个人收益。有一些“灰色收入” 游走在法律的边缘,例如收受大额药品回扣,严格意义上来讲已经触犯了法律,但依旧在当今的中国医院中屡见不鲜。
医生的真实收入不仅取决于医术和年资,还与从事的领域、工作的科室,以及医德紧密相关。

**“有一些是‘正常’的灰色收入,**比如去讲学,讲一次课能拿两三千块钱的报酬;有一些是‘擦边’的,就是走穴,比如医生外出会诊,到别的医院做手术。现在国家是默许走穴的。以我工作的领域来说,全国最牛的几个大夫,走穴做手术的行情是一万到两万吧。”
**“另外一部分灰色收入就是回扣,**药品和器械的回扣。比如骨科就有很多器械,患者骨折了,医生放一个内固定钉子,或者一个钢板,都是有回扣的。做这种手术其实挺快的,手快的大夫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做一台手术。你知道中国最顶尖的骨科大夫一年能挣多少钱吗?一千万。例如为腰椎间盘病人手术用的人工椎间盘,售价是 5 万元,(医疗器械厂家)能给大夫的回扣是 1 万元。”
“政策是 “死” 的,人是活的,医生总有办法去提高收入,那就是灰色收入了。”“回扣要分科室。为什么全中国的大夫都想去骨科?因为确实很挣钱。心内科导管室做介入的也很挣钱。像我所在的科室这一块就比较少,没有什么耗材,有的也是‘小钱儿’,放一个止血的、防黏连的器械,一次可以提几百块、一千块的回扣。”
“还有药品和检查,像刚才说的手术是赔钱做,但在恢复阶段,医生可以给病人用各种各样的药物,来提高收费。”
“我所在的医院,收红包的医生比较少。个别的医生比较贪,爱收红包,但绝大多数医生不是。因为没有人对自己的医疗技术是百分之百确信的,万一出了点什么事,红包就是把柄。”
“科研压力就像脑袋上悬的剑” 中国的医生,只有 “白天忙临床、晚上忙论文”,才有可能在同行之中脱颖而出。
根据 1986 年中国国务院实施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医生职称评审和聘任是与科研工作相挂钩的。除了繁重的临床压力,医生不得不拿出很大一部分精力来写论文、申请科研基金。例如,在一些省份,若要晋升主任医师,医生必须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三篇以上的论文。
“大医院里面的每天都是车轱辘一样地转,除非是特别差劲的,其实所有医生的指标(例如手术量)都差不多,没什么可比的。谁能晋升职称,谁不能晋升职称,说白了大家最后比的是科研,谁能发文章,谁能申请基金。”
“科研这个事是永远悬在我脑袋上的一把剑,是一个紧箍咒,我时刻想起来都会头疼。”“但在中国,科研这些东西,很少有医生能发表 SCI(指被 Science Citation Index 检索的国际期刊),大多数人发表的文章,引用率都是零。纯粹为了晋升职称。”
“这是很大的资源浪费,还不如大家都踏踏实实去做该做的事,临床大夫就把临床做好,有兴趣和精力再去想别的问题。像有一些地方,比如香港,临床医生就是完全是按照临床医生的指标来去评价,不涉及你科研的内容,你做科研可以,自己感兴趣就去做,但是需要评职称,从‘副高’到‘正高’的时候,不评这些内容。”
“科研这个事是永远悬在我脑袋上的一把剑,是一个紧箍咒,我时刻想起来都会头疼。”
“就算置身事外,只做手术,不做科研。但到了发工资的时候,别人比我多挣几千块钱,总之心里还是会不舒服。”
“真正当了医生才开始学怎么和病人打交道” 中国的医学教育只重专业知识,忽略人文教育。王森感到,曾经的他作为一名医科学生,却对医者的社会属性没有足够的认知和理解。很多医生在从业过程中,只能向患者提供技术帮助,却忽略了人文关怀。
“医患矛盾也就是最近十年的事,我上学的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严重,大家关注的也很少。在我大学四年级,也就是进医院实习之前,有个老教授给我们讲了一节公开课,大概一个多小时吧,教怎么和病人沟通。进医院工作之前也会有个岗前培训,介绍一下这方面的事,但内容很少。”
**“和病人交流,不是靠别人教你才能学会,而是得亲身体验,或者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像在国外学医,学生要经过四年的其他专业的本科学习之后,才有资格去申请医学院,那个时候学生都 20 多岁了,心理比较完整,也有了社会科学的知识积累,再去做医生,是在相对比较成熟的状态。在中国就是‘速成’——高中毕业的小毛孩就来学医,从学校毕业就直接去接触病人,不太注重人文素养的形成。”
“当然,医生的心理压力确实大,成天一大堆病人和家属围着,两分钟看一个病人,还有过来‘加号’(指加塞看病)的,就不会耐心服务了,时间长了也就麻木了。”

“但是,话说回来,我身边的好多医生,我换做病人我也会打他的,(那些医生)说话特别冲,好像谁都欠他的。”
**“一个医疗纠纷耗了我两年时间” 在中国,医疗服务被民众定义为消费。**患者认为自己花了钱,理应有好的结果;一旦不如意,就会产生医疗纠纷。
很多重病顽疾的病患,常年看病,已经拖累得一家经济困难,从乡村的医院一路看病,直到县医院、省医院,最后到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医院,最后在那里去世,落得 “人财两空”。
患者作为 “弱者”,通常更加容易被同情。医院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患者斡旋,也通常会以“息事宁人” 的原则对家属以金钱上的抚慰。这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暴力冲突的发生。在中国,很多病患及家属认为只要威胁医院,就会或多或少拿到赔偿。
医院有专门调解纠纷的医务科,通常都会设置在一楼,因为一旦遭遇暴力事件,医生可以随时跳窗逃走。办公室内没有电脑、椅子和茶几,因为有可能会愤怒的病患家属当做 “武器” 来袭击。一位医务科的医生曾私下对端传媒记者表示,他从不为病患家属倒热水热茶,因为有一次,情绪激动的家属反手就将一杯热水泼到了他的脸上。
“现在的情况是,只要(患者)告医院,或多或少(医院)都会给点钱的。” 王森也陷入过纠纷:“我遇到过一次医疗纠纷。2011 年,我们科室收了一个年轻的急诊病人,是卵巢囊肿,她肚子疼,B 超显示卵巢上长了包块。但是她的卵巢里面还有一个小的包块,是一个 2 公分的畸胎瘤,B 超影像没有显示出来。手术时,我只把大包块给解决了。”
“因为是急诊病人,术前没有做充分的交流,术后病人做复查的时候,发现了还有小包块,就开始闹别扭。说为什么手术当中没有切除小包块,要赔偿,要 26 万。”
“1 万块钱是手术赔偿,25 万是精神损失费。她说自己受到的打击很大,整天抑郁,找不到工作,男朋友因此分手,等等。”
“然后就进入了医疗调解阶段。这件事前后耗了我两年时间,她见到我时始终都是很客气的,还感谢我把大包块切除了,但是没办法,穷嘛,就想讹点钱。”
“因为这件事,耽误了我一年晋升职称。最后医院赔偿了她几千块钱。但医院不承认医生有过失的,只是为了息事宁人…… 现在的情况是,只要(患者)告医院,或多或少(医院)都会给点钱的。”

深圳一所医院,一名医生走过走廊。
“当我成为主治医生,就不直接接触病人了。” 据《2015 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的数据,34 岁以下的医生在逐年减少。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在 2016 年公开对媒体说,有约 20% 的医学生毕业后不从医。王森则更加直接地表示,他周围的医生朋友都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学医。
而比起医生群体的流失,中国病人的数量却在不断增加。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因为压力、不良生活习惯、环境污染等原因,中国的患病人口在激增,官方预测从 2000 年到 2025 年,中国患病人数将增加近 70%。
如王森一样的年轻医生,他们的工作量超出常人想象,而他们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却很少被社会关注。
“第一次开皮、第一次缝肚子、第一次切除器官、第一次剔除肿瘤…… 其实只是暂时高兴一下,就过去了。真正给我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有感情交流的病人,而不是‘我能做什么’的成就感。”
“有一天,我要去别的病房了,她突然抓住我的手,呜呜地哭了起来,说 “大夫你别走,别的大夫都不管我,就你管我,我不希望你走。” 她就这样一直攥着我的手……”“我遇到很多恶性肿瘤的病人,中末期了,他们的表现是各种各样的。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老教师,和我母亲一样年纪,得了癌症,她的爱人刚做完心脏搭桥手术,老夫妻之间互相照顾。有一次,她来医院做化疗,床位很紧张,她和爱人只能在公共区域等待。那是个秋天的下午,太阳从西边的窗户照进来,人的轮廓就好像剪影一样。我从办公室出来,看见她把脚踩在爱人的脚上,她的爱人从后面抱着她,两个人一步一步往前挪,像是在做游戏,旁若无人。”
“另外一个女患者也上岁数了,得了癌症,脾气不太好,经常和别的病人、家属吵架。那时候我负责她,每次做完穿刺、放腹水之后,会陪她说几句话。有一天,我要去别的病房了,她突然抓住我的手,呜呜地哭了起来,说‘大夫你别走,别的大夫都不管我,就你管我,我不希望你走。’她就这样一直攥着我的手…… 这个病人像我妈妈一般年纪,这样地依赖我,那时我觉得自己是重要的。”
“内心能得到这种满足感,比我挣了多少钱,或者买了多大的房子的幸福感会持续得更长一些。”
“可惜后来,这种感受越来越少了。当我成为主治医生,就不直接接触病人了,给病人量血压、换药、查体、询问病史这些事都是下级大夫负责的,我最多就是早上查房时看一眼病人,做完手术再看一眼。”
“到最后是什么状态呢?完全就像是走过场,就是流水线。我经常替别的大夫做手术,术前我都不知道病人是谁,不知道他 / 她长什么样,看一看病历,就开始了。手术之后我都没见过这个病人,病人就出院了…… 人情上的反馈越来越少。我甚至感觉自己像一个卖肉的。”
“压力真的很大,有时感觉自己完全就是不负责任的,但是我没有任何办法。”
“我在这家医院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还是旧楼,墙皮都往下掉。后来医院的新楼越盖越多,大夫的工作条件还是那么差,所有的年轻医生挤在一个小屋子里面,抢电脑、写病历。一个屋子里只能放 10 台电脑,有 40 个医生去抢。”
“但这并不是主要的问题。能在国内做医生的人,就不会在乎工作环境有多差、工作强度有多大。以我现在的年资来说,已经熬过了最苦的阶段。但重要的是,最初想学医的心态是不是和现在的心态相符合。如果不符合,人就会很失落、迷茫,然后随波逐流。时间久了,负面的压力会越来越多,最终让我离开。”

知乎用户 学霸哥哥丶​ 发表

作为一个全科规培生,今年 1 月 2 月份在儿科规培轮科的我说一下。

我跟的带教师姐,年纪不大,也就是 26、27 吧。长相甜美、湘雅研究生出身。

在其他行业,美女、研究生、有体面的工作,26.27 肯定都结婚了吧。但是,我师姐还没有谈过恋爱 = =。现在男朋友还没有。至于为什么,大学期间是在某不知名学校,大学努力考上湘雅。湘雅读研期间累死累活单独倒班。毕业后工作快 2 年了,一年假期(包括年假)不超过 7 天!!! 每天都要来上班。 4 天一个值班。 一人管 16 张床。 今年过年,就 3 天假,还是隔着放的。大年 30 的年夜饭是另一个规培同学从家里提了几个菜我们一起在值班室吃的。30 那天收了 17 还是 18 个病人。中午是忙到下午 3 点才开始吃中饭,嗯医院盒饭。

至于医闹就不说了,哪个科室都有。

然后说说科室里面的人员配置吧。2 个刚毕业的研究生 + 2 个规培第三年的儿科规培生 + 3 个年纪很大的主任(副主任)。嗯 这就是我们儿科二病区的阵容。4 组倒班一线,2 个门诊,1 个在科室的总住院。 30-45 岁这个区间没人。 是不是很可怕,4 组一线只有 2 组是医院正式职工,还有 2 组只是第三年的住培学员。 如果不是这不是有规培资格的医院,那这个二病区建都建不起。由于 2 组是住培学员管,所以 2 线也累死累活。 对了,原本一月份我去的时候是有 5 组的,但是有一个医生表示要去搞教学,不想在科室上班,所以跑了。坐门诊的二线和他们聊天的时候说,一天看几十个个病人基操而已。

至于收入,当然我们这边属于大医院,儿科医生的工资还是有保障的,师姐也是蛮有钱的。不过相比于那些外科、心内这种科室,那就往后稍稍了。

说的很乱,想到哪说到哪的。只是想告诉大家两个事情:1. 儿科医生的确在减少 2. 儿科医生真的累。

对了又想起个事情,有一天,上副班,期间另一组白班的老师下午在加班整病例,接到一个电话,哭着走掉了,她外婆去世了,去世之后才告诉她。 我以为她至少要请几天假的时候,第二天早上交班的时候主任打电话叫她晚上来上班,嗯她那天值夜班。那几天真的感觉她很憔悴很憔悴,她和我老师一届的,也是个 20 多岁的小姑娘。哎。

知乎用户 子痕 发表

学长毕业后考研,不知道为啥选的儿科。当时散伙饭桌上觥筹交错,大家都谄媚地向学长敬酒。学长那时真是意气风发,感觉自己又帅了几分。

刚开始半年,他任劳任怨,激情澎湃。过了半年,他时不时在朋友圈发牢骚,恨自己当时没选外科。

如此又过了三四个月,他开始羡慕心内科的。

整整过去一年后,他滑溜的混迹在各个科室,前阵子他在咨询肛肠科大腿子还收不收跨考博士的……

我觉得,还好啊……

每年还是招儿科医生的啊,你看这不是某三甲又在招吗?

当然,医学人才一直很匮乏,所以其它科他们也招的……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eL1aj2 发表

还是怪咱们国家人太多了……

假设一个十几万人镇子上,就一个儿科医生,你看有没有人敢动他。

把这个数字各扩大个一万倍,很多人就觉得,我得罪了甚至砍了这个儿科医生,总还有别的儿科医生。

我只管我这片雪花落下~呵呵

知乎用户 二雷坑你没商量 发表

不是大夫,不是大夫,不是大夫,二叔家一家都是大夫

二叔本人是恢复高考后的医学生,毕业之后分配到了市医院,当时是中医药,到医院之后转的放射科,早年医疗系统 是怎么划分新设备和培训新医生的,鄙人不是医疗系统,不清楚

二婶比二叔年级小七八岁吧(据说是倒追,情报来源是奶奶,真实性为止,手动狗头),一直是护士,现在市某三甲医院某科护士长

二叔家的大哥母校是上海同济,专业是心脑外科,去过美国德克萨斯某医院作为交流生,去年回国分在二婶同一个医院的不同院区,嫂子也是同医院的,具体的科室本人不懂,太绕口,记不住

以上是背景,二叔一家全家都是医疗系统 的,可惜没一个是儿科,不过因为这些年的所见所闻,茶余饭后谈起一些多年前的经历和现状,也是感慨良多

先说说二叔的一位同事吧,同院的儿科主任,叫做 A 阿姨吧,答主小时候有支气管疾病,经常麻烦 A 阿姨,跟答主本人也算认识,毕竟每年季节交替就跟打卡一样过去挂号了

A 阿姨现在在行政岗,至于为什么,一年之内被家长打了五次,至于为什么,孩子病症不好判断,问了也不说,毕竟一个字都不认的孩子你指望他有多高的语言理解能力,家长一看孩子哭立马化身格斗狂人,一年五次啊,正常人谁受的了,A 阿姨最后一次被打住院,我去看她,她想吃医院隔壁的拌面,去店里买 的时候,最便宜的面一份 15,挂 A 阿姨一个专家号才 13,听二叔和医院几个熟悉的大爷说,当时那家长打人的时候,边打边喊老子花钱了,拿钱看不好要你一命之类的

再说一下二叔的同学,一位眼科医生,简称 B 叔吧,B 叔是眼科医院的大夫,医院在燕儿岛路,熟悉 的朋友可能已经知道我说的哪一家,眼科医院严格来说跟儿科真心扯不上关系,一样有被孩子家长打的,而且听 B 叔说,他也挨揍过。到这里有人会问,儿科医生被家长打我懂逻辑,眼科医生是几个意思?待我回答,眼科医院的院内,有专门的验光配镜室,经常有家长带孩子去验光配镜的,当时那里还没有外包,是医院自营,那里验光的几位号称人肉沙包,配过眼镜的应该都知道,眼镜只是辅助矫正和视力辅助工具,真正治疗近视一类的还要依靠治疗和习惯,打人的那些,基本都是孩子整天上网玩游戏通宵那种(答主上学的时候还没智能手机,那是上网泡吧的时代),作息不规律,不定期按摩和点滴眼药水,家长认为配个眼镜就能搞定,结果戴着眼镜撸网游,越撸越近视,孩子怕被家长折腾,就说眼镜不舒服,家长也不带思考的,经常有人直接冲进医院就动手,弄的眼科医院有一阵门口直接摆着路障

以上是答主本人知道的两件真人真事,因为不是医疗系统的,纯属门外户外,所以只知道这些

至于儿科医生现在越来越少,二叔倒是说过,特别是答主的侄子去医院排队半天之后被二叔看见之后,二叔回答过,二叔的说法和其他答主说法基本差不多,钱少活多命不好,儿科 的用药和检查很多都是受严格控制的,绩效方面任何科室都能吊打儿科,都是同样一个医院的,都是大夫护士,别人每月车贷房贷孩子学费交完了还能有余钱供二套房或者没事出去旅游买个大件之类的

儿科呢,每个月的绩效,奖金什么的全是垫底,别说买大件,房贷和日用开销都是紧巴巴的,隔壁科室的护士可能已经去过欧洲五国和澳洲旅游好几次了,看多了世界各处的风景,儿科的呢,说句不好听的,就算你是主任级医师,从青岛去趟济南旅游都得先数数自己兜里有几个钢镚,医师尚且如此,那些护士和实习的你用脚指头想想就知道了

至于活多这事,用二叔的放射科为例子,二叔医院的放射科,是上班 24 小时休息 48 小时,其他科室的不太知道,至于儿科,按照二叔的说法,没病人就是放假,能完整都得有说有笑的吃顿饭就是放假,下午一两点没下夜班的不说满街跑,也不是什么新闻,看好了,下午一点,下午两点没下夜班

命不好的话,各路答主回答里面,儿科医生被打,猝死一类的多的是,鄙人也不是医生,不知道那么多,鄙人要说的是另一个事,行政压榨,每年换季都是流感高发季,这些正常人都知道,儿童基本上都是流感的主要人群,小孩子体质弱,抵抗力差很正常,每到这时候,一堆家长就会打爆市长热线,这时候,你就会看到儿科彻夜灯火通明的坐满挂点滴的孩子和家长,有时候别 科室也会被拉壮丁拉过去帮忙,流感季过了之后回原科室,什么,你跟我说补助,说加班费,不好意思,但凡是二叔接触过的儿科大夫都没有,上级只会表彰某某医生护士连续工作多少天不休息,不回家,号召向他学习之类的,全然不会报道医生家里衣服几天没人洗,孩子天天吃方便面度日的窘迫

以上这些,实际上很多人心知肚明,鄙人不懂医疗行业,也不是什么分析师,内行的事情一概不知,但是医生也是人,他也有承受的极限,他的付出也需要回报,家长的不理解,孩子的不回应,社会的不信任,上级的不在乎,统统都变成一把把利剑插在儿科身上,变成了刺猬,一只可爱的小动物插满了利剑,上面的尖刺不正是无奈等等反噬么

再说一个医疗行业内部的态度,对后代职业的太多,很不好意思,不像某些答主回答里还有那种为了专业和爱孩子而坚守本职,甚至让自己孩子继续儿科这份职业的伟光正,那种人有没有呢,肯定有,至于有多少,大家心里有数。一些大夫,不管是聚餐还是朋友闲聊,说到孩子学医的问题,都是各抒己见,这个专业那个专业的,但是对于儿科,不管是现在正在儿科的,还是带学生的,众口一词,不让自己的孩子和朋友的孩子选儿科,有人直接放话,孩子敢选儿科直接打断腿,仍在家里当残废啃老也不准去儿科,还有人放话,宁可当个跑药品的医药代表也不去干儿科的,这些人里很多都是多年的老专家,而且大部分人也在学习号召的时候称赞过儿科的奉献,至于为什么这么说,别怪他们,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的有尊严一点

归根结底,儿科的问题,在我这个外人看来,就是投入产出严重错位,至于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不会,也不懂,我只想说,人人生而平等,没有人欠你的,也没有人惯着你的臭毛病,不管是儿科医生还是其它任何职业,凭本事吃饭的人,应该得到尊重,付出也应该有起码的回报,一边讲奉献一边挤兑,那干这行的只能用脚投票了,那些号召奉献却不补助的人,那些因为心疼孩子舅无端打骂医生的熊家长,那些为了眼球故意炒作三无新闻激化医患矛盾的无良媒体,希望你们抱着孩子,在一眼望不到边的儿科医院看着孩子因为病痛扭曲的小脸的时候,请你记住,你孩子的痛苦,你内心的焦虑,全都是你有意无意的作死自己作出来的

奉劝一句,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一字不改,也不匿名,有本事来咬我啊(手动狗头)

知乎用户 大狸猫 发表

问题就在于,如果能去别的科室,为啥要去儿科?你告诉我,为啥别的科都不去,非得去儿科?

作为一个内科大夫,如果哪天卫计委跟我说我们不需要内科大夫了,你给我滚去干外科,我告诉你我可以捡起规培之后再没碰过的手术刀,重新一点一点练起。告诉我去干妇科,那也没关系,虽然不免尴尬,但也不成问题。告诉我去影像、电诊,OK,假期增加了,VERY GOOD。告诉我去病理,麻醉,只要你觉得我干得了,我是没啥好怕啊。

但你如果一定要我去干儿科,SORRY,老子要回家开包子铺去咯。

知乎用户 虹城济 发表

今天刚看到的,这个人说出来这种话,还有那么多人点赞,虽然我不是医生,但是我真的感觉很悲哀。媒体宣传时候把个例当群体,给民众带来这样的对医生的印象,最后伤害的只有自己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匿名的回答吧。不想评价,只想从自身讲一点东西。

不夸张的讲,到我这一代,我自已家是五代行医了,我老公和他爸爸也是医生,可以谈的上医疗世家吧,现在两个人 40 岁上下,因为学医太累,还要不断地去进修,工作没有时间,26 岁结婚,30 来岁生小孩,小孩才八岁。我老公上班的时间 7127,什么是 7127,早上七点钟出门,晚上九点到 12 点之间回家,如果病人多,甚至可能一通宵不回家,每一周七天均是如此,一年 365 天,越是放假的时候越是高度运转。我老公倒是经常对孩子说,长大以后要当医生哦,但是我坚决反对。我老公的亲侄女儿,2018 年裸分高考分数 637,经过家里人一番的考虑,不学医,去学计算机。

在当今这个环境里面,学医绝不是一个好出路。每个人都知道,教育和医学是任何一个社会都不能缺少的一个职业,但是理论上如此,生活中倒是经常看到对这两个职业的咒骂。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好的与坏的从业人员,当发生一些问题的时候,不管道理站在哪一边,我弱我有理,医闹又怎样?吃瓜群众跟着后面也集体高潮了,医院就是沾着人血馒头地方。我是花了钱的,来找你看病,花了钱就要治好,不是理所当然的吗?你累但你钱多啊,你说你钱不多,但是你有职业道德啊,职业道德能带给你崇高感,这还不够吗?

当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这句话已经被说烂了。但现实就是这样。或者更多的是我晓得你们辛苦,但是侵犯到个人利益的时候,那与我又有什么关系,谁叫你们当初选择了这个职业呢?

行。那就从我自身做起,我自己的孩子坚决不准她学临床了。我周边的同事只要是从事临床的,80% 的人都是讲绝不允许自己孩子继续在学医了。劝人学医,天打雷劈。至于是不是以后会有很多很多人因为很少人学医,导致看一个小病要排队三四个小时,甚至几天,还看不上病,那又与我有什么相干?反正我在医疗行业里面,无非就是打个电话相互卖个人情,我帮你家看病你再帮我家看病,还没有被医闹被砍死的风险。

你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和谐社会,皆大欢喜。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医患关系,重点不在医,也不在患。

那是 “中间商” 的问题。

知乎用户 贺仙 发表

不断减少儿科医生的数量,能让老百姓意识到一个孩子很可能无法健康的活到成年乃至为自己养老送终,必须要多生几个作为备份,最终促进人口增长。

说来也有趣,中国没有儿科医生的年代,人口增长率还挺高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了下这个问题的回答,我觉得不生孩子比较合适

知乎用户 烟笼寒水​ 发表

我只是个普通家长,我无比希望这样的讨论能引起国家的重视,能出台政策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儿科医生待遇,大力培养儿科医生!小朋友六岁前生理性的抵抗力低下,反复生病很正常,经常需要跑医院看医生,儿科医生简直就是我们这些家长的天使啊!如果没有儿科医生,我们的孩子怎么办?

记得三年前的一个夜晚,我儿子突发荨麻疹,满脸大红疹子,看着很吓人,赶快带他去我们这的省妇幼看急诊,去了发现只有一个急诊医生!护士说能有一个已经不错了!前面还有一百多个孩子等着看病!考虑再三,放弃了,自己买点药吃了…..

一个月前,我儿子发烧,带他去华西附二院看急诊,因为他之前被怀疑过川崎病,所以一发烧我就首选最好的医院,附二院当天是挂不到号的,基本只能看急诊,只有两个急诊医生,当天看病的人算是很少了,我们等了四个多小时才看到病,华西作为仅次于北京协和的医院,在西南地区是权威般的存在,很多急症重症,其他医院久治不愈的都集中在这里,很多等了很久的病人想插队提前看,有重症的会马上插队先看…… 这还是夏天,小朋友生病的几率比较小,冬天,呵呵,急诊排队要排到大门外!医生患者都苦不堪言!这种情况下很多儿科医生都去私立医院了!也有很多转行了!这样下去,苦的只是家长和孩子!

知乎用户 行尸爱上了走肉​ 发表

喜闻乐见。巨婴们的孩子肯定是超级巨婴。所以让他们自生自灭吧。给人类,给中国留一条活路。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数据别人都摆完了,我从医生的角度说几句。

反正我是不干儿科,读研读博我也的确没有选择儿科方向。

和身边朋友讨论的时候,很多人都说,“谁傻啊干儿科,何苦为难自己”。

儿科实习的时候,第一天一个主治问我们,你们有没有选了儿科的?噢不用说了,肯定没有,我自己都后悔选儿科。

还是儿科实习的时候,经常见到一线不堪压力在值班室痛哭。

而且儿科科室穷,有些主任还会克扣规培工资。

所以各位珍惜一下这些 “傻” 的儿科医生吧,有些人的确是调剂去了儿科,这不假,但选择了而且做下去了的人,大多数是真心喜欢这个科室,想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奉献大众的,别这样对他们。

知乎用户 宁屿谦​ 发表

在职儿科医生,看我的签名。

越小的孩子抵抗力越差,越容易生病,所以来院就诊的孩子以婴幼儿及学龄前期居多,这群孩子来看病往往哭吵剧烈,问诊困难,查体不配合。每逢秋冬季节,流感肆虐的时候,拥挤的人群加上诊室里小儿此起彼伏的哭闹声,做一天门诊(上百的门诊量)真的可以要半条命。

然而这些都是可以克服的,哪有那么多轻松容易的工作,有许多人,面临着比我们恶劣得多的工作环境,为了生存也咬牙坚持。

最不能忍受的,大概是 “不尊重,不理解” 以及屡屡发生的暴力伤医杀医事件吧,近四年的儿科医生生涯,面临过来自患儿家长的无数争吵,质疑,指责。开化验单,跳起脚来骂 “怎么要抽这么多血的,没有医德”;排队时间长,跳起脚来骂 “小孩子生病等这么久出事怎么办,你来负责啊,怎么不多叫几个医生上班”(白 + 夜门急诊加病房只有五个医生,忙的时候大家都是连续几天上十二小时以上的白班再接着上持续 28 小时的值班,每周只有一天休息,怎么忍心让同事来加班,除了自己人,真没见几个家属可怜过我们);开住院单了,跳起脚来骂 “什么破医院,动不动就要住院,不住!”…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我承认当初选择这份工作还是为了生计,但是没有信仰我曾经也有热情啊,然而这热情,也已被这些琐碎背后透着对他人的自私冷漠给耗光了。

而我仍然选择坚守,最大的原因大概还是因为我需要一份工作补贴家用,而除了这工作,别无选择。

我打心底羡慕那些已经选择逃离的曾经的儿科医生,也深深地同情悲悯同我一样仍困在这份职业里的同仁们,因为我们,才是真的退无可退啊。

知乎用户 maomaobear​​ 发表

医疗的事情写过多次。

目前人满为患,是因为城市化,配套医院没跟上造成的。

1、前朱镕基时代

以前,没开放粮票,城市人就是城市人,农村人就是农村人的时候,医院是按照城市人口设置的。

一个二线城市,市区人口 100 万,有一个专业的儿童医院,有市级医院若干,区级医院若干,职工医院若干,社区卫生所……

儿童医院,市级医院,区级医院都是有儿科的。

看病儿童数量与医院数平衡,设立的医院编制,儿科医生数量,哪个年代,医生也是没有药品回扣的,红包是不敢拿的,收入类似,辛苦程度类似。

不缺儿科医生。

2、1998 年朱镕基改革以后

国企改制大下岗,职工医院取消,社区卫生所没有了。区医院萎缩。

三甲医院扩大。

但是,1998 年之前的几年取消了粮票,1998 年彻底改制之后,农村居民进入城市打工,成为城市常住居民,大量人在城市买房定居。

100 万的城市,到了 2018 年同样大小的市区,住进了 500 万人口,而且新增人口年轻人多,刚刚有孩子的多。人口增加 5 倍,儿童数量至少有 10 倍吧。

2018 年汽车普及,周边孩子也到市中心看病,儿童数量有 15 倍。

设立儿科的,三甲,儿童医院,无论怎么扩建,没有按照年轻人口比例增加。或者儿童比例制增加。政府一没给编制,二没给地,三没给钱。

怎么可能忙的过来?

医疗改革,医生拿回扣,拿红包,儿科油水小,医生不愿意干儿科。医生少,那就更忙。钱少活多。恶性循环。

3、解决办法要人口配套

城市人口容纳不是卖了房子就完了,进来的人要吃饭喝水,生病上学。

规划的时候,政府不能卖了地就完事了。

卖了地,盖了 10000 套房子,外地人落户了 3 万人,生了 5000 个孩子。这 10000 套房子的卖地钱,得拿出来,给 3 万人准备 3 万人的医院,给 5000 个孩子准备 5000 个孩子的幼儿园,小学中学。

配套的人员编制得给。

卖地钱,收的税不用,开发商利润都是自己的,让新居民老居民 500 万人,分享以前给 100 万人准备的医疗资源。不出问题才怪

4、关于放开编制

从资本利益出发,医疗放开编制,完全资本化是有利的,因为医疗是最强大的垄断。

患者与医生信息严重不对称,医疗过程中,有太多可以设租寻租的机会。

资本给医生压力,医生最后变成特种行业营销人员。

资本利益最大化角度,就是你得了感冒,先把你治坏成更严重的病,一直到你钱恰好花光,再把你治好。

一些医药公司不愿意研制根治药,愿意研制维持药,就是这个思想的体现。

医疗需要的不是放开编制,而是把药厂和医疗器械厂体制化,非利益化。按照铁路模式思考,考虑社会整体效益最大化,企业效益合理化。

进口药品,医疗器械,集中采购谈价格,国家力量逆向研发。

放开编制,利益化竞争,莆田系发财,社会和大众生命买单。

知乎用户 洪恩未报 发表

不过是老生常谈,济得甚事!

说白了就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资源绝对不足,政策支持力度不大,医疗环境依然恶劣。说了这么多年了,愿意相信的不能去改变,不愿意相信的会更加的嘲笑。

说什么无路可退,只是好为大言!

我们这边地方几年前,政府说要解决武疯子在街上游荡无人监管的隐患,于是召集公安和卫生两个部门开协调会,当时统计伤人倾向的武疯子约 500 人左右。结果讨论中发现精神病院医生有一个算一个加起来也没有 20 个,其它什么事都不做也要人均分管 20 多个,再一看,精神病院床位也不够…… 于是就不了了之,大家依然幸福美满过了这么几年。

还是我们这里,高血压病人约 19 万人,我们这边正规心内科医生加起来也就 30 个出头,平均下来是 6000 人一名医生。

多少年过来了,吃 XX 降压片的依然吃 XX 降压片,吃 XX 平的依然吃 XX 平,该脑出血的脑出血,该高心病的高心病,该肾衰的肾衰,也没有看到这十几万人无路可退。

儿科不一样么?看上去庞大的就诊队伍,实际上确实是重症对医生技术有刚需的有多少?真要是大医院的儿科关门了,更多的人最多也就是抱怨几句,然后找社区或者诊所的大夫给打上几针,或者是在药店里面听从那些导购的要求买上一堆药物。

真正的无路可退是整个医疗体系秩序的崩塌,离这一步还远得很。

或许你们有些人觉得社区或者卫生院的儿科医生也还行,我这几年下乡,基层不是没有儿科,就是拿些第一执业范围为内科兼职儿科。

曾经看到卫生院里面一名太婆带着几岁的小孙女找医生看病。

那名 40 余岁的中年医生用尖厉的声音吼道:打针不,打针不,打针不?

太婆小声说道:我听湾里人说小孩子打针多了不好……

没等她说完,中年医生便重重的用笔尖在处方上顿了几下,语速快如子弹:你家小孩不是咳嗽吗?咳嗽就是有炎症。有炎症就要打消炎药

完美的逻辑推理!

他不耐烦的扫了下身边的患者,下笔如飞:算了,算了,不打就算了。把这个药拿去吃几天。

处方轻飘飘的在空中飞舞,中年医生已经转向下一位,依然是不变的套路:

怎么不舒服?

打针不?

把这个药拿去吃几天?

不靠技术,全凭运气。

知乎用户 上帝向左撒旦向右 发表

这事发生后也不用去找什么问题的根源了,从上到下,从领导到市井小民每个人都是罪人,看看这些自媒体还有各种媒体怎么黑医生的,贵乎上喷医生的也不少,对于这些媒体和喷子来说少了 1.5 万个吸血鬼不是该拍手称快的好事么?希望各位小编,各路媒体人,教育你们的孩子,将来一定要做一个像白求恩一样的好医生,告诉你们的孩子,他们是白衣的天使,不是人,一定要把看病救人放在第一位,为建设美丽祖国无私的奉献,最好是 365 天不间断工作,为了工作勇于舍弃家庭,舍弃亲人,最重要的一点,看病治人分文不取!还自掏腰包给看病困难户一定的生活资助!这才是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标杆!简直一个活菩萨!加油!新一代的医务工作者靠你们了!

知乎用户 麦文学​ 发表

小孩子不会说话, 这是最挑战的地方。

而刚毕业的医学生都还没机会当父母, 这又是一个挑战。

即便是学医的父母, 也未必能搞掂自己家的孩子,可见儿科医生有多难当。

更不要说钱少的事情了。

月嫂甚至高年资的电梯阿姨,挣得比儿科医生还多, 恐怕大家都没有感觉。

所以, 1.5 万儿科医生消失是很正常的。

知乎用户 阿水 发表

表面是主义,背后全是生意

表面都是政策倾斜,实际什么都没有

喊口号,有用,那还会一年一年的儿科荒?

儿科看病难,是从底层大众蔓延到了小白领,以及一些企事业单位的中层,在病房里无论你是赤贫,还是开奔驰宝马,通通都在加床,因为你的社会关系也解决不了儿科荒,真正的大佬是不走你们的就诊通道的

年年喊重视儿科,提高儿科待遇,实际什么都没提高,而且随着医生流失,儿科越来越累,排队时间越来越长,恶性循环

对了,即使医疗体系内,儿科是最被看不清的,小儿科嘛,意思是小 case,殊不知是最麻烦的,即使是最近人世间那部里那位新华医院朱医生的晋升问题,出镜的院长号称同一导师的师兄妹关系,号称要来世再做儿科医生,向儿科政策倾斜,实际上呢,小师妹 40 多岁,博士,十多年献身儿科重症这个艰苦的地方,都没晋升到副高,都没在晋升上有一点照顾和优势,这就是说一套做一套的典型官僚,全国顶级的儿科新华医院都如此,其他地方可想而知

知乎用户 怪兽奥特曼 发表

我发现一个现象,公立医院花钱少报医保,但仍有人不满足现状继续闹。反而私立医院花钱不能用医保患者居然不闹,反而觉得收钱是对的。医生哪怕没看好也是自己得事,没人跟医生闹。所以说有些人就是贱的。

另外还要特别感谢国内的无良媒体,每一次医闹背后都有这些无良媒体放大扭曲,谢谢你们让我们看到了医疗行业,特别公立医疗行业的凶险。谢谢。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听说楼下儿科急症,三天一个 24 小时,早八点到第二天早八点,病号一个接一个,水都没机会喝,一天一夜 200 + 病人,这还看不完。就算这样,经常被骂,被打,被投诉。

我全心全意治病救人,自己熬废了还没 qian。。。

知乎用户 Apocalypse 发表

挺好。

看到不少人总说,这个职业这么不好,你辞职换工作啊,谁拦着你了?

某种意义上,我其实比较期待看到这些人自食恶果的一天。

知乎用户 奥司他萎 发表

没人愿意吃屎,更没人愿意吃屎的时候还有被暴打的风险。常规的解决思路是把屎弄得好看点,好吃点,再不行就对外宣称,屎是一种保健食品,可以延年益寿。

而某部门的做法是,屎随便吃。

不由得想起郭德纲先生的段子,他和女朋友走到一片大森林里,女朋友告诉他,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坏消息是,他们迷路了,今后只能用牛屎充饥,好消息是,牛屎有的是。

而我已经吃了十年的屎了。

知乎用户 韵韵 发表

我们本科上课的时候,有的课要到医院去上,一个星期大概两三节课。说实话我们不是很理解这个操作,因为到医院去上课地方很小,而且老师也很累很辛苦,而且我们到医院要打车去,还得打车回来,因为之前之后都有课,不能迟到,学院答应给的车费补助也一直没消息……

然后一次到医院去上的儿科课让我大开眼界了!

一个妈妈带着孩子来打针,问她孩子药物过敏吗,这个妈妈特别肯定的说不过敏,他孩子身体可棒吃嘛嘛香,然后我们老师就给常规治疗了。

结果没想到信誓旦旦的说不过敏的小孩居然过敏了(不是青霉素,是啥药我也忘了,反正是一种几率挺小的药物过敏),然后这个妈妈当时就不淡定了,气势汹汹的冲到老师的办公室的要打他。

在这里我介绍一下我们医院外科楼的构造,呈 H 形,两边是病房,中间就是护士站和医生办公室,然后 H 两竖的一半是医生的休息区,这个得刷卡才能进,里面有个会议室供老师们会诊用,我们上课就在这里。

我们在会议室里等着上课,就看到这位女士气势汹汹的冲进来与我们 N 目相对……

……

然后这位女性就退出去了,在门口恶狠狠的说:“我孩子过敏了,这事没完,等你上完课的!”

那节课我们特别胆战心惊,因为后来她老公来了,一米八几,五大三粗……

知乎用户 杨逸​ 发表

看你们说了这么多 都不过是亡羊补牢 我是直接劝退想报医学专业的高中生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至今已挽救了近二十个幼稚的灵魂 完美

知乎用户 朝花夕拾 发表

不怕了,新生人口越来越少,儿科医生不足的压力会越来越小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活该啊!

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当儿科医生,工作忙,工资少。不管哪家医院,儿科的工资都是垫底的。作为儿科医生并不在乎工作忙,但是希望自己的工作有等值的回报,然而事实就是失望,失望,再失望。每次出现这种新闻,就会有一些公众号啥的宣传一下说儿科医生有多么多么的不容易,然后呢,朋友圈转发的都是同行,外行的人依然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没几天就销声匿迹了。

我自己就是个儿科在读博士,说实话,已经到了这份上了,对未来依然迷茫。我研究生入学那一年,儿科计划招生是 6 人,结果呢,就录取了 2 个,我和另一个小伙伴。我俩傻啊,怀揣着一颗热心就傻乎乎的来了。每天查房,跟导师上门诊,写病历,一上午几十号人,碰到个不负责任的家长,问个病史都要花好长时间,别说做点体检了,出去上个厕所就有人在外面嚷嚷,说一医生跑哪去了;让病人按号排队,竟然还有更年期老大爷说我不负责任,不给他孙子看病,要投诉我,NND,你去投诉啊,谁怕谁啊,就你家孩子宝贝,人家都不是人啊,让你排队有啥错的啊。这种日子一天两天还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真的会让人崩溃的。我们科里年轻医生多,为啥?因为经常干着干着人就走了,只能再找新人,结果干几年又有人走,护士就更不用说了。

毕业的时候,儿科找工作确实比其他科室容易,那时因为没人啊。我是退怯了,跑国外读博了,以后多条路选择吧。看情势再观望观望。

所谓无路可退的家庭,只能说是自己作的,把儿科医生都逼走了,能怪谁啊。等到需要的时候发现没人了,对不起,爱莫能助。我是无所谓啊,以后自己有娃了,可以先自己看着,其他人管不了那么多了,既然没有人关心我们死活,那我也可以做一个冷漠的路人。

知乎用户 胭胭 发表

作为一名医护专业的女生,我只能很生气的说,不是我们不想干,是那些吃着我们人血馒头的人逼着我们离开。我们用热情和善良对待我们的病人,用身体隔开病毒和细菌,没想到让我们倒下的,不是疾病和劳累,而是病人憎恶的面孔和网上无边的唾骂

人在做天在看,这些事情都是恶性循环。我们要保护我们自己和家人。我们也是有家人的,我们不是孤儿。对于我这种独生子女来说,我死了,我父母也差不多走到了尽头。我活的那么努力不是为了给你们做出气筒的

知乎用户 园丁复活 发表

反正我会一直坚持下去

铁肩担道义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觉得各位儿科医生朋友还是有够贱。

一边喊着人手越来越少,累死累活;要对付六位家长,医闹概率倍增;儿童和成人差别巨大,诊疗也难;钱给的也太少。。。

一边还能继续干活???还继续为 __ __ 服务???说明这些困难还不够多啊。还能再累一些,再闹一些,钱也可以再少一些,想必你们也能承受吧。

干的不爽辞职走人,集体罢工都是可行的举措。医闹能闹,医生数量千千万就不能抱团一起争取自己该有的权利?这个时候又要担惊受怕,思前想后了,结果思索了半天发了几篇不痛不痒的文字还不是滚回医院继续累死累活,直到猝死或者被砍死?

有空上知乎吐槽,不如赶紧想办法找个下家吧。你们的吐槽真的是很无力。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I14IPA 发表

家长:医生,为什么我孩子挂瓶三天了病都还没好,你的药是不是有问题?会不会过期了?

医生:你隔壁床的孩子和你孩子一样是肺炎,住院两天就出院了,为什么你孩子三天都没有好转?你这会不会是假孩子?

不要总想别人的问题,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一个班四五十个人,同一个老师教,总有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成绩不好不要找老师,自己琢磨去吧。

知乎用户 zhufusunny​ 发表

很正常, 都是中华民族某些” 传统美德” 作祟,要求医生有医德,却不告诉病人要病德; 告诉老师必须有师德,不告诉学生要有生德; 告诉年轻人要尊老,忽视他们自己要爱幼; 告诉消费者顾客是上帝, 却不告诉消费者上帝有上帝的仁慈与文明。

知乎用户 请甲状腺同学发炎 发表

华西医院,算是一流医院了吧,2019 研究生招生复试,儿内科、儿外科都等着调剂人来。护理也是等着调剂。

一般来说… 下列科室就是所谓的 “边缘学科” 了。别犟,我是说一般,临床病理学还不错

(以下为第一次答案)

实习的时候,去儿科轮了几天,至今仍有阴影。

早上主任带查房,我站在床边听主任跟患儿妈妈讲病情。躺在篮子里的小孩伸手拉我白大褂 ,我就拉了拉拽了出来。他再拉,我再拽,他再拉,我瞪了他一眼………

…… 这是我人生中最后悔的一眼,比 runningman 李光洙惹金钟国还后悔……

可能本人凶神恶煞,也可能丑出新天际,患儿表情凝固了,患儿五官开始扭曲,患儿开始嚎啕大哭(我没有表情包,请小伙伴们帮我寻一个三连表情,感谢 )

小孩多的地方,特别怕哭,哭是会传染的。一时间,儿科病区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小孩哭声。带教老师和护士小姐姐们已经司空见惯了,放下手里的活去各病房哄孩子,而我目瞪口呆………

也许小孩不会说谎,我真的长得很不好看吧

这是我第一次对自己的长相有了正确认识,也是我这个老直男下定决心不再碰儿科的诱因

后来…

么的在泌尿也有很多小孩,你试过用尿道探条给 4 岁小孩扩张尿道吗?(狗头)

知乎用户 施晓菲 发表

只要今年少生个几千万,这 1.5 万儿科医生的缺口不就补上了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不说儿科,我说点别的……

我家勉强算五代从医吧,从我外婆的爷爷开始就是从事医学方面的工作。

当年我高考成绩不给力,上不了好的医学院校,家里面说让我填志愿的时候写上 ** 医专 …… 等毕业以后去外婆的科室工作,我那时候死活不愿意……

现在想想,真机智!

医生很累,我知道的很多科室都是人力不足,排班表经常是 “工作 + 值班 + 工作” ……

你上一天班接着下班吃个饭就进入值班模式,一整夜之后第二天还要上一天班。如果晚上没有病人,你可以在科室内折叠床小睡,如果有……(我不知道沿海地区会不会这样……)

有人说工资:

一来也需要看科室的,就想题目说的儿科,不给力

二来真的是有能力,比如妇产科,或者生殖中心的,工资可以吊打同年龄大部分人…… 但人家这些科室三甲的要求起码都是 211 的硕士…… 生殖中心基本都是博士起步……

当然,还可以选择去私立医院。

另外医患……

我姨娘被病人打过,原因是病人自己排队排一半跑了,到他号时候人找不到了,后面还有一堆病人在等着,只能让后面的先看,等病人回来在看他。

结果病人回来之后看到自己后面的竟然先进去看病,立刻就冲进来打人……

对方边打边叫嚣着自己是黑涩会,要找人杀我姨娘全家……

我家人所在的医院,也发生过医护人员被患者家属捅死的事件(多年前)……

以前姨娘希望她女儿学医,现在已经不希望了,太危险了(后来表妹也没学医,现在大三)……

我们家到我这代,这只剩下一个表弟暂时还小,不过他目前明确表示不太想学医……

5 代从医可能断了……

小时候,医生和教师是最伟大的职业,现在……

我从事互联网,收入不比医生低多少,而且就算甲方再怎么虐我,再怎么改需求,人家也不会摁着打我,也不会边打边说要杀我全家……

知乎用户 丁一帆 发表

很早就说过了,中国人内卷成性,只买账稀缺性

再加上封建的生育欲望,导致所有东西都会变得稀缺

你一个东西搞得稀缺了,就能溢价几十倍

无路可退,你丫别生孩子啊

别人的孩子读医科你来享受?对不起,拿钱吧。

知乎用户 嫩白滑腻的萝莉妹​​ 发表

建议彻底取消儿科,既然家长都会用百度给自己孩子看病,听信七大姑八大姨的偏方和妖术,那还要儿科干什么?儿科建设属于典型的劳民伤财,建议全部取缔。

知乎用户 雨路青松 发表

不光儿科了,内科比如说呼吸和 ICU 一样在流失,70-90 这一两代的人,现在到了要好好理解、思考伟大领袖毛主席的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以及 “自学成才” 的时候啦。

很多地方现在住院都要预约排队,而且因为急疹、重症医学科的人员不足,就连重症病人都插不进去,所以要是自己没有金刚钻的话,请记住,下面是金玉良言,“千万别得等不起的病!”。

哦,还有,按目前国家强推的 DRG 付费,重病人医院是亏钱的,而且是亏上天际。超额的部分医保是一分都不会多出,也不允许病人自费的,所以每个重病人都会让医护人员的奖金少至少一两百,病情越重扣的就越多,上不封顶。所以如果你是重病人,请千万关注自己的排队情况,不要让人插了队。

简单介绍下 DRG 付费,用肺炎举例:

比如 DRG1 分是 1 万块,普通肺炎是 0.52 分,重症 0.98 分,那么肺炎医保只支付 0.52-0.98 万,如果你是个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心衰,需要呼吸机,高级抗菌素,特级护理,还得兼顾心衰,治好你可能需要 10 万,意味着科室将亏损 9 万,假如这个科室共 30 名医护人员,平均每个人就要扣 3000。

你为了 3000 块会有多拼命?

知乎用户 muser 老乔 发表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鲁迅先生早就说过:学医救不了中国人。

知乎用户 有人 发表

文章中写的是辛酸的一面。这面确实存在。

不过当儿科医生也有好处,有些医院比如学历要求不要太高,(相比其他科室要研究生,博士),我同学大学毕业后在浙江一个县可以赚到 7、8 千一个月,现在不知道有没有被送去规培。

不过我同学们都最讨厌去两个科室,一个急诊 (太累,而且夏天晚上喝醉了发酒疯打人的也可以遇到),一个儿科 (家长急了会骂人,打人也是可能的)。

等以后私立开始大面积挖人了,我相信儿科还是会火起来的。可能看病费用贵了点。

借用一句台词 “英雄,这样的结果是你选的嘛!”

2019-3-21,周四,13:53

知乎用户 微观世界 发表

去年暑假,我跟着儿科主任实习了一个月,每天早上 8 点到 12 点,这中间每天大概能接待至少 30 个患儿,可以说这个刚结束下个就立刻过来了,就主任一个人在办公室里接诊,我除了观摩学习,还得维持秩序,强调每次进来 3 个患儿和家属,因为办公室太小容不下那么多人,尤其是一堆人抱着患儿围着桌子。

其实平心而论,这一个月我没有遇到过一个不讲理的患儿家属,都是很心平气和的抱着孩子来看病。主任面对每个患儿大概用了 10 分钟左右,从看病到开药,遇到比较难把握的,为了患儿考虑(虽然有 30 年的经验,但究竟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还是很难把握)会交代先去验血,然后根据细胞指数开对应的药(小儿用药要很用心)。除非是疑似很严重的,比如小儿肺炎,才会特意交代家长先带着去照 X 光,还会叮嘱一句,这个新农合也给报销。家长们都很配合,按照主任交代的去做,没有任何不满(可能也是因为主任已经工作超过 30 年,在我们这里很有名气)。基本上每天除了忙一些,倒也不会有什么事。

以上我写这么多是先交代下背景

————————分割线—————————

在不是特别忙的时候,我也会跟主任聊一些事。主任告诉我,从 1988 年他毕业到现在工作已经 30 年了,他的同学,朋友最后还做儿科医生的,只有他自己了。

这么多年的阅历,多数人都是讲道理,当然偶尔也有那么几个没素质的家长。至于为什么主任坚持下来了,主任告诉我:“可能就是因为年轻(1988 年毕业)参加工作的时候,看到很多患儿家属为了孩子东奔西跑,愁的不行,医生还很少,我每天除了看病,回家就是吃饭睡觉,有时候值完班回家累的直接就睡。走前还得亲眼确认下住院患儿们,该吸氧的有没有吸,打针的有没有按时打。药有没有按时吃。家长陪床有没有什么不规范的地方(随便给孩子喂食物)。即便这么累,工资也一直不高。可看到患儿能够痊愈,家属也会说上那么几句感谢的话,也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所以虽然工资不高工作又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家乡,那就坚持下去吧,这么一坚持到今年就是 30 周年了。”

我不喜欢传播焦虑,我只是把我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的分享给大家。

所以,无论网上如何,请至少尊重你们所在县市省的儿科医生。尤其是像主任这种,有丰富临床经验的老大夫!!因为他们真的是退休一个少一个!在我的家乡年轻的儿科医生已经很少了,如果这些老一辈的医生们退休以后,年轻医生跟不上,那么未来会如何,就不用我多说了。

以上,请理解、尊重每一个医生。

知乎用户 何何何 发表

人民群众不懂啊。不懂的人就可以被有心人引导。

有段时间,媒体把医生描述成黑心恶魔,把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都推给医生。

导致患者殴打医生,甚至杀掉。

后来,医生受不了了,要罢工。媒体报道才收一收。

医生的敌人不是患者。患者只是被引导,把问题对准医生,保护真正需要保护的人。

李嘉诚在上海拿地屯地,啥也不干。一块地捂上十几年,赚个几十亿。但是,普通人最痛恨的是上海本地的拆迁户,认为他们不劳而获,是新时代的地主阶级。

步长集团的公主上斯坦福的故事没听过吗?

没意思,真的没意思。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L11w1Z 发表

一句话,中国人啊,使劲作吧。

知乎用户 阿拉斯加雪橇猪​ 发表

不是家庭无路可退,而是现今的儿科医生无路可退。

都在哭喊着看病难,谁考虑一下儿科医生的感受哇?

收入低,穷成狗。——被同行看不起。

天天加班,没空闲时间。——被家人看不起。

投入大,风险高。——被患者家属看不起。

人少,活多。——被领导当成工具人。

他们能做的,就是尽量活的乐观一点,免得被人瞧不起,唯一能诉苦的地方,可能就是网络了。

求求你了,提升一下儿科的诊疗和值班费,给他们涨涨工资吧,别看他们整天打肿脸充胖子,一副愤青的模样,他们已经无路可退了。

知乎用户 Aarron 发表

以前看到儿科医生被医闹打骂受尽委屈的报道,下面偶有喷子会说:那是你的工作你活该!受不了就别干!!有的是人愿意干!!!

现在好了,很多儿科同事们真的受不了了,不干了,愿意干的人也越来越少了。不少医院的儿科急诊撤销了,儿科门诊前的队伍更长了,私立医院的儿科开始兴旺了,听说有个别想对仅存的几位儿科大夫动手的家属先被旁边火急火燎的其它患儿的家长按住狂欧了……

知乎用户 热情暖气片 发表

一般知乎上涉及到某个行业的问题,很快就会有这个行业的业内人士来回答,但是大家看这个问题,我是没看到现役儿科专科医生来回答,儿科专科医生有多少可见一斑。

加一点我的想法,有很多人说伤医事件频发,我觉得这只是一部分原因吧,并不全因为这个,儿科收入超过肿瘤科好几倍的话你看儿科医生还缺不缺。肿瘤科出了名的肥科,为什么?用药量又大又多,定期复查各种大检查一查就是四位数。儿科都是小孩子,用药量只有成人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儿童又有很多检查能不做就不做。医院计算科室收入发绩效的,肿瘤科绩效能是儿科十倍你信不。常规就是辛苦一个月,儿科几百肿瘤科几千。都是同事,要你心态能平衡?能不想着转科?医生归根到底是一个工作,医生靠这个养家糊口的。你们工作收入低了可以跳槽,医生当然也可以转科。

而且肿瘤科患者预期值很低,基本没人打算在医院把癌治好的,所以病情恶化也不会伤医。儿科的病人家属都是恨不得医生吹口仙气就把孩子治好的主,你敢动作慢一点都要骂你。这两个工作环境压力能一样么?谁不愿意压力小一些啊,还能少掉点头发呢。

工作么,首先要赚钱,其次要开心,又不赚钱又不开心的地方留不住人不是很正常吗。别跟我提奉献,戒了。我也有父母家庭,我奉献不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为什么没有《xx 万家庭医闹背后,xx 万儿科医生无路可退》?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i5q5Xb 发表

某以儿科出名本科院校毕业。

研究生内科方向

现在我在国外,重新开始。

我们本科儿科班有个群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还在搞儿科。

当年实习,有个自称是某高校研究生的母亲,臭骂我一顿,我说我问问小孩情况要写病历,她让我拿到她面前写,MD,你懂毛线,自以为自己是导师就这素质。

实习也是看着各种破事,不想多说,医院没有护工,我们本科生推着孩子去做检查,家长连把手都不搭。

反正本科一年在儿科,毕业当时最好的医院说没执照不要,遂改行

儿科不够内科凑,我现在可以明明白白说,儿科东西全还给老师了,考个试可以,小孩我看不了。

现在出国了,发知乎评论还是回答当时有键盘侠还骂我让我赶紧改行。

呵呵,你看不见我看到 COPD 患者一个人来看病,我推着他,拿着氧气袋,打电话求影像科插队,15 分钟推着他照完片回来的 24 岁的我。

2018 年新年,我在电梯里面跨年,我推着病人转 ICU。

虽然医术上不是很高明,还需要继续深造,在同理心上我还是很理解患者,尽可能帮助患者。

键盘侠是会杀人的。反正我受不了自己那么努力,经济上还在啃老,完全没有假期,没有博士学位进不去教学医院,没有背景,每个月总会遇到几个垃圾病人,没日没夜加班。没有对象,没有自己的生活,没有快乐。然后键盘侠天天骂我们,我去。

我无法评价别人,我只想说,既然选择出来,就努力把握现在,好好努力,因为现在我看得到希望。

知乎用户 曦心 发表

有次听儿童医院的同仁说,他们晚上接诊患儿,一晚上挂号 800 多个,几个医生连轴转。父母带小儿看病,通常都是心头肉万般疼爱,孩子稍微有点不舒服啥的,都会紧张万分。小儿的针难打,碰到素质差的家长,看护士扎两针没扎上,直接就打人(这种也是看护士小姑娘,心理觉得好欺负。现在的部分无良媒体挑拨医患纠纷,现在的患者还未进院,就开始对即将遇见的医护心理有负面评价)。小儿的疾病自己要么不会表达,要么连话都不会说,病情变化快,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精养,一家几个人围着孩子转,上小学的孩子,在公交车上吃个早餐,还有爷爷奶奶辈的喂,书包也有他们帮忙提。这种家庭养育环境下,孩子大多非常娇气,很多医疗都不好做,大多家长不会觉得是自家孩子不配合,找医护麻烦的较多,没办法。有部分素质极差的家长带孩子看病,医生连口水都没时间喝,吃饭时间依然在忙,他们觉得这是应该,或者活该,觉得自己孩子还在不舒服,你医护就应该这样,一点同理心都没有。临床医生不选择儿科,都是被逼出来的。

知乎用户 哈喽山 发表

按照一些人都观点。。你不干会有一大群人来补位的。。这种情况只是暂时的。。。我其实也赞成这个观点的。。反正崩了后有国家擦屁股。。国家不会不管的。。。

还好我有儿科的同学。。。

知乎用户 最爱妲妃姬 发表

我这个回答可能会被很多人喷

之前看到一个回答说解放军也辛苦,外卖员也辛苦,也没哪个说不干了的回答。

但是,我想说,医生在中国这个环境还算的上是受教育程度高的一波人。不说博士硕士读出来怎么怎么牛,起码不当医生,凭自己的能力还是可以赚钱让自己生活的。他们是有更多的选择权。很多医生辞职转行去做别的专业也能做的很好的。有弃医从文的鲁迅,有弃医从政的孙中山,有弃医从乐的罗大佑,都是很好的例子。

但是病人没有,小孩和家长没有。生病了还是得去医院看,不可能说自己百度查怎么治病,去烧香拜佛怎么地。也没听过谁自学成才做手术。

活着都很辛苦,但是,如果人没有选择的余地,那就真的太糟糕了。

知乎用户 无名医师 发表

当寒冬来临的时候,没有哪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既然你们曾经做出了那样的选择,那就要承受那样的后果。

都是第一次投胎做人,除了品德极其高尚的,有几个还会选择儿科这个受人欺辱的科室呢。

然而我学儿科的,当时找儿科的工作找不到,你说是什么样的雪花罪过最大呢。

知乎用户 Double Sun 发表

本地某中医院有一个口碑很好的儿科医生,50 来岁,是该儿科的骨干。所谓口碑好就是医术好,不乱开药,态度和善。我家小孩以前生病找他看过好几回。

他有一次在帮我家孩子看病的时候说:我们这种儿科,在医院不受重视啊,工作量又大,n 多个孩子的药费还抵不上一个心脑血管病人的效益。

另一场景:带我爸去看病,没轮到他的时候,老爷子 “看的太慢了,这医生咋回事?” 轮到他的时候 “看的太快了,这医生咋回事?” 还要叨叨 “连我的片子都没看就给开药了。” 讲这个案例是想说,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医生那里得到最详细最好的诊治,然而资源就那么多。

知乎用户 仗贱走天涯 发表

这不只是儿科的问题,整个医疗行业就是这个趋势。以后穷人生病了可能又要等死了,等不到看医生就病死了。

我超级不理解那些伤害医生的人的脑回路,你如果发现医生对你态度不好,你就骂他、揍他、捅他,他对你态度不是会更不好吗?

知乎用户 茗音九曲 发表

90% 同行: 只要钱到位,啥专科我都会。

还有 10% 听了这话正在从棺材板里爬出来……

知乎用户 界明城 发表

我觉得儿科医生和老师有相似的地方

事关绝大部分家庭

公立机构要求高,工资水平相对低

大部分地区优质资源,依赖国家调配(定向生等)

私营机构能够获取暴利

真正的尊重永远不是口头上的,大家都是俗人,请拿出诚意来。

知乎用户 波利​ 发表

怎么会无路可退呢?加钱,加钱,加钱,别没事整那套虚的,都什么年代了,还指望靠道德,光给虚名不给权益,什么都跟欧美日比,不如别人就是垃圾,怎么医生的收入不跟这些发达国家比了?说到底还是自私自利,科技不如人就骂,反正跟自己也不息息相关,那些在相关行业挣扎奋斗付出的人又不是自己。医疗可是和自己息息相关,这时就失明了,不拿发达国家比了,希望这个群体无私奉献,巴不得他们一天 24 小时 25 小时在工作,医生护士订个外卖还觉得格格不入了。最好他们都义务劳动,分文不取全心全意为患者。你们说句谢谢就是对他们的肯定,看病居然要花钱?有没有医德?你要钱多事少离家近,医生就该当那个二傻子?

知乎上程序猿动不动就喜欢抱怨工作累加班多,你跟医生比比谁工作量大,一个住院总一干就是 48 小时,15 个月不带停的,真的就是无情压榨年轻医生,上点岁数谁受得了。你们在睡大觉他们还在手术台上,凌晨两三点你们都睡死过去了他们可能因为一个急诊又得爬起来。饮料不喝带芒的,拜拜夜班之神,就希望能好好睡一觉。

有些人说又没逼他们做医生不愿意做就别做。你们说得太对了,不愿做就不做,我认识的医生群体,他们很少有让自己孩子当医生的,即是有也通过自己的人脉让孩子们在相对轻松的科室。你说是有多大的决心,才会放弃自己一辈子的积累院系高校人脉资源,专业技能的积累,与这些非常优质的资源一刀两断让自己的孩子另谋出路。这不是说某些医闹导致的,而是这个行业的确是非常辛苦,吸引力不够。谁都不比谁傻,况且这些能上医学院的学子大多都非常优秀。

知乎用户 给你一个脑瓜崩​ 发表

我母亲就是一位儿内科的医生。

我不讲故事,就说一件事:

她是她们医院儿内科资历最深,职称最高,医术最好的医生,院长要求她做了 3 次科室主任她都拒绝了,转由其他人也都拒绝了。后来没有办法,科室内不能没有管事的,于是——科室内所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医生抽签(共 3 人,其实想让主治也来抽签的,这样就有 5 个人了),谁抽中了谁去当主任。好多年了,科室内没有进入一个新的医生,大多数规培完的都直接去别的科室,少部分留下来坚持几个月直接离职,我母亲一个主任医师每周要上两个夜班(有时候是 1 个),周末还得上 1 个半班才能轮转开。

她还没走是因为快要退休了,另外两个副高级没走原因同样,两个主治没走一是水平确实一般,二是也快退休了。一个科室平均年龄 50 岁,这在别的科室根本无法想象。

可能她的医院这种情况比较极端,但问题也显而易见。

你的孩子是人,你心疼你的孩子,你看着孩子生病难受你很担心和揪心,医生可以理解,但你孩子的病不是医生给他传染的,医生是帮你孩子解决痛苦恢复健康的,不是来挨骂挨打的。

医生辞职不干了,饿不死,能干医生的没傻子,学别的东西一样差不了。

但病人没人看病,谁遭罪谁心里明白。

不要求你们怎么样,请给医务工作者们最基础的尊重和理解,也请明白一点——在医院里,最不想让你死的就是你的医生。

知乎用户 黄琳雁​ 发表

我考大学那年,本校儿科系已取消。

我本科毕业时,我班临床医学专业 38 人仅两人选择儿科,如今仅剩一人坚守,而且是在 NICU,已不在儿科,一位身高 1.6 米体重 40 公斤的纤弱女子,有爱心、温柔,某天出儿科夜间门诊 (夜间门诊!注意是门诊!门诊!还“夜间”!为方便白天没空带孩子看病的父母而设!操蛋不?) 时被想插队提前看病的患儿父母混合双打,住院很久,休假很久,想辞职,被挽留,最终去了 NICU……

那个夜里她看了 173 个号,然后被打得骨折、脑震荡

那个操蛋的儿科夜间门诊无疾而终。

知乎用户 JIUQIANSHUODAO​ 发表

内人是医院系统的,平时耳濡目染不少事,我来说说。

本质上这个问题的提出,是一个严重的误区,也是作者甚至社会上大部分人的理解偏差,他们强制认为——医生的前提必须是圣母,只要不打不骂医患关系融洽,你就理所应当好好干,完全忽略了医生也需要赚钱养家,医生工作只是职业,所以这是什么狗屁逻辑?敢情别人上班是要赚钱,医生就是做奉献捐爱心?

一线城市儿科医生收入如何?很多人提过了不必强调,首先要注意一个儿科医生的产生也是高考成绩优异 + 辛苦读正规本科 5-7 年 + 规培轮转 2 年才出一个,门槛比同样收入的大部分技术工种高得多,这种职业理应什么收入水平?参考美国

平均年收入 21.2 万美元,就算去掉物价和汇率因素,起码一年 20 万 rmb 保底,这才是基本待遇,事实上能做到吗?

公立做不到,私立做得到,那就去私立,很简单嘛。既然一样是面对家长面对各种麻烦纠纷,为什么不去一个消费能力更强,人的素质更高,收入更高且环境更好的医院?很多低收入低文化群体就医真的很浪费资源,低成本医疗(感冒咳嗽等小病),可以占用大量医疗资源还纠缠不清,让他花个 1-2 百都嫌贵” 俺们村 xx 医生给孩子看一下才 10 块 20 块…”,给他看好了也不一定感谢你还觉得你坑他了。同样治病救人,与其受这些垃圾白眼狼对待,还不如去私立享受高素质高文化高收入群体,客客气气不说,买单也绝不含糊,哪怕有几个态度不好的,你忍忍也就过去了,毕竟挂号费贵,自己没亏待自己。

知乎用户 lives 李 发表

医学是一个很微妙的学科。

从整个范围来说:

商业化会促进药剂、治疗检查器械企业的良性发展;政府补贴会保证社会大众的基础医疗保障;

全商业化,一定会看不起病。

全保障化,全球加在一起都供养不起。

所以如何评价 “儿科医生消失” 这个涵盖在医学范围的问题之一。

说实话,我没办法评价。

我只能寄希望于此篇报道能让高层有所关注。

医学需要科研,但是科研的最终目的依然是治病救人。

所以我希望的是:

1、科研和治疗分开,不能让一线基层医生因为科研而失去升职加薪的道路,这样对医生和病患都是不公平的。

2、保障医生、护士的权益。

3、加大科研力度。

4、保障医学生分数线,吸收优质人才。

说白了,我不赞成加大对医生的监管,医疗事故和整体医生缺失比起来,是一个很小的范围。你可以说要除掉害群之马,但是马群都没有,光说害群之马是不是因噎废食?

在我来看,儿科医生和其他科室医生缺失其实都是同样的问题。

就是应该全面保障、提高医护人员的经济待遇、社会尊重等一系列权益,放宽对医生的额外束缚,对于医闹直接入刑。

用着一切手段,先保障医生群体的扩大,解决最基本的人民医疗问题。医生多了,你再说监管、再说其他。

我的道理很歪,估计不现实,但是这是我最朴素的想法。

知乎用户 Doctor 秦 发表

儿科老师一句话,犹在耳边。

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

宁治十妇人,不治一小儿。

很惭愧,很现实。

儿科无法和病人沟通掌握病情,就算是可以说话的宝宝也无法精确判断是他说的哪里难受,哪里疼,故称哑科。其实单纯看病的话,不交流并不难。传统中医儿科病不离 “惊吓食水,麻痘惊疳”,观脸色,看虎口,看看舌象,批批脉象。辩证治疗相比于癌症肿瘤来说就简单多了。

但是儿科的医患关系很敏感,家家把孩子当个宝,很多家长对于孩子患病感觉如临大敌,一个孩子看病来七八个大人陪着来的很常见。在治疗上医生就需要先向孩子父母解释一遍病情,嘱咐几句,再听孩子父母向孩子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解释几遍,嘱咐几句,然后医生再挨个回答孩子父母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的疑问。

一天在门诊上看好几个这种病号,确实很累很累。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其实曾经说过,我妈儿科大夫。

严禁我学医。

背后的血泪史这五个字就代表了。

譬如我从小身体弱,医院长大的,到现在都是有个风吹草动我第一个被放倒。这和我妈高龄怀我还奋斗工作有一定的关系。

又譬如我妈不知道我得过什么病,要问同事才知道。

说个长点的:

有病患男家长耍酒疯,抡椅子砸人,用没用别的凶器不知道,我就看到一椅子下去有位阿姨躺下了。我吓得点滴针头拽掉就要跑过去。有位阿姨死死抱住我的头,一边是她儿子一边是我。依稀记得的只有几个大夫护士拿拖把抵抗,还有地上那些血。

我在医院过了好几个新年,因为我妈值班。

还有我常年一个人在家睡觉吃饭。你们有妈妈,我嘛,基本和没有一样。

知乎用户 巴拉莱卡大尉 发表

又苦又累待遇差,自然是没人肯干,私立医院价格高,普通人负担不起,所以说这种活以后或许只找 AI 来干(所以 AI 从业人员能不能弄点实际的东西,别整天搞 AI 美颜一类乱七八糟的东西了)

知乎用户 止峻​ 发表

一般人都会过于强调自己的重要性,医生群里也是,虽然我也是其中的一员。

泼漂冷水,就算没有全社会儿科医生又如何?更进一步,就算全社会没有医生又如何?人类不会灭亡,社会不会因此而倒退十年,哪怕倒退一年都不会。只会加速人类的新陈代谢。我并不觉得医学是人类必须的,重要性远不及物理,数学,化学等基础学科对人类影响大。

一般人不会体会到医学的重要性的,只有经历过疾病的患者才会重视健康,可惜得是,这样的人比例太少了。

知乎用户 圣育强学生会会长 发表

就这种情况下

得是多闭塞的父母会叫你选儿科?

你上学的时候是要有多孤癖?没个学长学姐问问?

你见习实习是得有多不开眼,自己没个体会和对比?

当所有的分叉你都错过啦,最后选了儿科,那就别怨别人啦!!!

PS:至于那么多的措施,我没看出哪怕一点点想挽回的意思。反正没钱没资源!随便吧!

知乎用户 陈小狐 发表

身为一个医生(非儿科)实在是很能理解同行,我宝宝三岁,一般能不带去医院就不带去医院,一般小病小痛自己根据指南治疗一下就好了,一个是不想跑,第二,真的不是很想去麻烦同行,他们真的不容易。所以我自学了两本儿科教材,常见病的临床治疗指南。基本上能搞定常见儿科病,科里的护士和朋友也爱找我看看儿科,当然我也只愿意给这些人看。

我记得有一次宝宝高烧,我估计就是个疱疹性咽峡炎,但是老公急,一定要带去医院(不是我自己在的医院),想着抽血看看也放心些,当时急诊已经没有号了,当班的医生是个个子不高的女医生,人特别好(我们并不认识),立马同意给我加个号,等了不一会就看了,宝宝的喉咙,都是泡,用棉签接触之后宝宝呕了一口,里面混有血液,血的量并不多,但是看上去很红就像呕出来血一样,当然医生立马解释了说是疱疹接触性出血,要是一般不懂的人只怕会要发飙,说实话我刚看到那一滩红色也是吓了一跳,但是冷静了一下,仔细看了一下,发现血量并不多,连忙说没事没事,抽血结果也不是流感我就放心了。当时其实我一直站在办公室里,我跟老公说这么多小朋友,万一要是有人闹我们一定要保护医生啊!老公说是是是!医生肯定是不希望病人出事的,我能明白家长的心里,但是都是为人父母的,请理智一点,不要因为自己一时意气用事伤害了以后会就你们孩子命的人。

知乎用户 曾云​ 发表

不是医生,说个看似无关紧要的事。

前几年某天,忽然头疼得厉害。

然后去湘雅附三看病,

医生一副司马脸,让我觉得很不爽。

三言两语,开了药,然后我去刷卡

挂号费十块,加上买药,不到二十。

出门,停车费三十 ···

·······

药到病除之后,感慨良多

1、我的诊金居然没医院停车费贵,湘雅属实良心。

2、越是司马脸的医生,往往越牛逼,毕竟人狠话不多

3、听说儿科医生的门诊费也不贵

4、终于明白为什么我学医的同学去卖宵夜了

5、我绝对支持医生高待遇,但这钱我不想出大头。

6、这钱当然是国家出啊,国家没钱?多辞退几个公务员就有了。

7、医生当然比公务员重要,有疑问?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有个舅舅,是个骨科医生。

我妈说他以前是公立医院的医生,现在是私立医院的医生。

我舅是因为医闹转走的

有个小男孩,腿部骨折,住院打石膏,小男孩皮,不知道怎么把石膏弄坏了,又摔倒了,他的骨折就变得更严重了。

他的家长不开心,觉得是主治医师的问题

于是他们就来闹,把我舅舅给打了

很严重很严重,流了很多血

我觉得院方很过分,因为他们偏袒了那些打人的家长

然后有个私立医院给我舅舅抛了橄榄枝,我舅舅就这么转走了(当然具体比这复杂得多)

我舅舅说,我在这工资多,待遇好,假期长,院方把我当大爷,就诊的人素质高,我当然喜欢在这干

我小时候生过一场病,身上长了很对红包,然后一些开始变小,流脓

通过我舅舅的关系,我进了那家私立医院,因为那里有很棒的儿科医生

我很快就好了起来

那里有很多儿科医生

但公立医院里没有

因为我的舅舅是这里的医生,所以他们都对我很好,会回答我许多问题

他们说,这里的环境各种意义上的,都比他们以前呆的地方要好得多

我不细问,因为他们总是说 小孩子是不会懂的。

后来,我在一家公立医院亲眼看见一个家长扇了一个护士一耳光,嘴里还骂骂咧咧的。

然后我明白了

如果我是那些医生,我也不想干

儿科医生是照顾小孩子的 不是应付大人的,精力无法放在行医上,还要放在蛮横的家长上,明明应该是正常的医生与病人,却在一些人眼里是太监与皇上。

丝毫不懂感恩之心 只会埋怨。不相信专业人士说的话,光信歪门邪道

仅仅因为我的孩子怎么怎么,强迫你改病单,换药

动不动就要被打骂,还不能还手

当神圣的天使变成高危,而人们不知悔改 终有一天会全部失去

知乎用户 素年暖笙​ 发表

首先向继续坚持在儿科岗位上的医务人员们致敬,你们都是好样的,而我硕士毕业后就转行了【手动狗头】

既然转行了就脱离开临床工作来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为什么儿科医师难做。吵架纠纷发生率最高的是急诊科,第二是儿科;投诉率最高的是急诊科,第二的还是儿科。急诊科,特别是三甲医院的急诊科,被誉为医院圈中的下水道,当地哪家医院急诊科水平更好就更下水道…… 但是紧随其后的是儿科,这就有点似乎出人意料了……

儿科患者,或者是家里的掌上明珠,或者是父母的摇钱树【没错孩子还没死就问医生怎样能获得最多的医保赔偿这种事儿科 ICU 绝非罕见】,前者绝对难以忍受孩子受一点苦【去补习班除外】,比如感染性疾病就一定要让医生立即给退烧,退完烧之后另一波家属回头就说你给孩子多用药过度医疗【草泥马飞驰而过】。说到底,中国家长对孩子的健康观仍然存在着很大问题,一味放长线钓大鱼地过于追求孩子的将来,却忽视当下孩子的身体与心理健康,再举些例子~【例一】某孩子肺炎发烧,听说用抗生素不好,就一直拒绝消炎治疗,最后孩子死于重症肺炎晚期【他们可能不知道现在的鱼肉蛋奶中就有残留抗生素】;例二,某小可怜从小就有抑郁症,但家里一直不认为抑郁症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疾病而觉得孩儿的思想有问题,认为开(打)导(打)教(骂)育(骂)即可,结果小可怜十五岁的时候投河自杀。当然,后来两个例子中的家长分别投诉了儿科 ICU 和急诊科【投诉原因:医生抢救失败……】

知乎用户 蒋智 发表

以前讲什么儿童用药少医生医院挣不了钱,现在各种耗材药品零加成,私以为儿内科就是医院负资产。

现在医改要医院提高医疗技术收费,然而前几天开会我才知道单腔起搏器植入手术费 1200,双腔 1500,crt 三腔只要 1800,相比起搏器价格可以说基本上不要钱!而医生护士技师却为了挣这点手术费承担那么多风险。你们别看上去手术费还有 4 位数,这钱医院要抽走 90%,剩下的才是参加手术医护的站台费!医院也牛逼得不得了,外科手术费也要抽 70%,但一到心血管介入,就说你们不是真正的手术所以要抽 90%。总之医疗技术项目就是这么定价,能怎么提高收费?

还要说门诊挂号费涨价,你涨 50 还是 100 都没用,承担风险的还是医生,家属因涨价打骂的还是医生,涨价的钱不还是拿去补贴医院运行的各种损失损耗,傻子还以为能发到医生手上呢。

说起儿内科,更是呵呵了!哪家医院给儿科发钱不靠劫富济贫?

知乎用户 一大口老血 发表

我记得有人说过:“干不来你就转行啊,以为谁在求你似的。”

嗯哼,如你所愿。

知乎用户 猪小排 发表

儿科护士有句顺口溜: 锄禾日当午,护士真辛苦,一根小破针,一扎一上午。

此处扎针可以这么理解: 扎一个小孩,扎一上午,扎一群小孩,扎一上午。事实上,她们得扎一天。抽药,备针,对身份,扎止血带,扎针,还不算小孩的哀嚎,家属的逼视,整个过程都弯着腰,年轻小护士基本扛不住。

去过儿科的都知道,小孩子的哭声是此起彼伏的,而小孩子各个系统发育不完善,容易感染,就像一个精美的瓷器,美丽却易碎,如今虽然医疗基本完善,但小儿仍是病死率高发人群,儿科医生工作环境差,压力大,这是一部分原因。

当然,并不是只有儿科医生稀缺,就是骨科这种黄金科室,医生每天也会做手术到深夜,但为什么明知骨科医生饱和,还有人挤破头要去呢?

归根结底,钱没给够呗……

知乎用户 老武大仙法力无边​ 发表

医院上班的路过,我碰见过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就是我穿着白大褂在医院的时候,有个病号觉得排队时间长,对我冷嘲热讽乃至破口大骂,甚至还想跟我动手,可为什么第二天我下班路上看到他,他也看到了我,我就一直盯着他,跟着他,他甚至都不敢跟我有眼神接触。。。医院可真是个神奇的地方,他可以壮人胆啊。。。

知乎用户 阿尔冯 发表

突然有个脑洞:未来学校和医院相互勾结,瓜分优质资源。在学校旁开设医院,医院只对校内学生老师及其父母开放(坚决不收外面的人),而所有医护人员的孩子又有在该学校读书的权利。

这样,医院拥有足够的服务人群,拥有足够的盈利对象(人不少,学生加家长上万人),而且知根知底,保证家长在医院这边闹,学校那边就能把他孩子全校批评,弄得没法做人。同样,在学校闹事的,也会在医院滚动播放。

好的教育会吸引带着孩子来的医生,好的医生也会吸引优质的教师。一旦全国效仿,教育 + 医疗的资源抱团,到时候市面上的公立医院就基本不会有好资源了,医生不为自己也会为了后代而加入其中,社会上没被算上的人,要么去私营医院要么就只有忍受比现在差一万遍的公立医院医院。

不过这样互相抱团,两家独大,到时候自然会有很多黑幕什么的,而且这种氛围下也更加适合资本收割钱包。。。

想想都恐怖

知乎用户 豹团 发表

这种问题特别没意思,不用点开我都知道,又是同行们做痛心疾首状自己感动自己,结果果然不出所料,至于医院里儿科诊室,依然是 “大夫我告诉你我儿子出了三长两短我们全家要你狗命”。

如何看待? 我的看法是鼓掌撒花啊,喜闻乐见,喜大普奔,最好再少点,现在还有家长说出这话,明明说明少的还远远不够嘛。

知乎用户 七加柒​ 发表

金眼银外死急救

妇科基本笑脸收

要干小儿三思后

劝人学医天雷轰

皮一下

勿怪勿怪啊(手动狗头)


为缓解院前急救和儿科岗位专业人员匮乏的现状

医师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

院前急救和儿科岗位工作人员通过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后

可以自愿选择加试相应专业内容的加分考试

都为 40 道题

20 分

还要如何评价?

还能如何评价?

还想如何评价?

如果所有人都不肯放下心里的那些固有的刻板印象,就算这个问题被翻出来讨论千万次。

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还在读医科的时候,有人问我学医是不是想给人看病的?

我说不是,我说我学医只是不想某天没人来给我看病。

儿科医生会消失么?

会,但不会全部消失

但没有消失的那些,估计都是一些混了几年医学院,上了几次实操课

勉勉强强通过执助,靠着加分过的执医的人

这个局面真的是你们这些至今还在揪着 “医患关系” 不放的人愿意看到的么?

知乎用户 张张张不开嘴​ 发表

作为一个在国外护士,我的人生没有急诊,妇科和儿科,死都不会有,这三科都是出了名的压力大事情烦,去了都要老三年。同一届的好像也没几个去儿科,真的累。

国外都这样了,更何况国内。就作吧,我不信大多数人不生孩子,我更不信孩子病了你去公立医院看到前面排了几十几百个孩子,你能忍住不花你一个月工资去看私人医院,或者你孩子烧成痴呆?一个医生的训练要多久,十几年的投入,断档了要花多少代价补?还是那句话,市场经济嘛,花几十块钱门诊钱就想当大爷,我是真不知道哪个孙子那么便宜

知乎用户 邪恶菌 发表

我记得当初有人叫嚣,选了这个职业的是你们,有本事别干啊,干就别抱怨啊。现在好了,人家真不干了了

知乎用户 当归 发表

我不是从医的,所以只能从非专业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一、为何儿科医生要逃离?

1、从工作待遇上总结: 公立医院钱少事多有生命危险,这一点就不赘述了。

2、从工作本身上总结: 忍辱负重毫无尊严前途渺茫。

首先便是医院领导的不重视,由于创收能力远不如其他科室,辛苦工作得不到任何物质或精神层面的嘉奖,劳力又劳心。

其次便是病人家属施加的压力,孩子刚刚送到医院就催医生治;治的时候孩子一哭就责骂医生不负责任,动辄拳脚相加;治好了之后一家人还要反复询问确认回家之后如何护理;结果交钱的时候还不忘说一句医生心真黑。总之就是进退两难,毫无尊严,难以做人。

最后就是个人前途的问题,文章中写明了医生没时间写文章评职称的问题,这里也不做赘述了。

总结以上就是儿科医生是一个无论从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都无法满足作为一个正常人工作诉求的职业,逃离在所难免。

二、儿科医生逃离之后公立医院的困境

早在去年这篇文章还未发表的时候,我就提到过全民医疗普及之后公立医院可能会面临的问题:

医疗资金短缺,医保可能无力继续

从宏观上讲,国家经济增速减缓,老龄化加剧,未来的全民医疗负担必然更重,如果国家不采取新的货币政策或者建立新的医疗体系,医保政策必然面临全面崩盘,仅仅靠开动印钞机放水只是饮鸩止渴。

从微观上讲,每人每年只需缴纳几百块的医疗保险费用便可享受到商业保险的服务,动辄几十倍的报销比例,等到农村老人搞懂了医保的使用方法,公立医院和社会保障部门将会面临大批拿着医保卡的农村老人的逼宫。上有政策压头,下有病人抱脚,无路可退的公立医院只能是进一步缩减可报销药物的比例,限制可报销的手术费用,到最后医保卡的作用可能只能用来买点感冒药了,而且据说最近几年一些常用药的制药原材料价格已经上涨了十倍还不止。

儿科医生的逃离只是一个序曲,当医患关系日益紧张,当私立医院和公立医院待遇差距日益拉大,当地方政府无力承担公立医院医保政策的资金缺口时,公立医院的存在是否合理将会成为新的问题,而这个时候,人才济济的私立医院又会是另一种场面。

三、关于国家对医疗政策改革的猜想

从去年起,北方就有省份出现社保资金亏空的情况,当时就有声音说把南方发达省市的社保资金挪过去填补空当,粗一想似乎可行,但仔细一想发现好像全国的情况都不容乐观。

2017 年,上海市平均工资只有 6500 元左右,有近 90% 的人工资不超过 6000 元,这些钱连给国企员工发退休金都不够,可想而知上海又有多少社保资金节余来保证未来社保政策的继续呢?

由于公立医院的财政把持在地方政府手里,如果真到了无人可用、无钱可用的地步,最后地方政府未尝不会弃暗投明入资私立医院,以私为公,既能保证政策落实,又能填补资金缺口,反正群众看病花的是自己的钱,他们也有花钱买命的觉悟,人少了社保的压力也就减轻了,对于一个 14 亿人口的国家来说未尝不是好事呢?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纵观古今,无论是三省六部制,又或是文字狱为尊者讳,又或是丝绸之路,无一不是在今时今日被重新捡起。

再试想一下,电影里的人类清楚计划、星际穿越之类的未来会不会真的被实现呢?

生而为人,实属不易。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何止医生,我开个小药房,最不爱伺候的也是儿药这块。

总有些 SB 家长逼逼,我孩子吃不了这个吃不了那个,不爱吃。

开始我都挺无奈,后来看多了也有应对了。

那就别吃,等着病死?

不爱吃不能硬灌吗,又不是过敏不能吃。你孩子不爱吃饭的时候你由着他饿死?

你以为吃药是吃饭,还能挑挑拣拣的,平时惯着孩子没毛病,生病也这么惯着,你到底是爱孩子还是养不起孩子想要害死拉倒?

基本这套话下去就没人再好意思逼逼了。

赶紧给我结账滚蛋,老娘虽然是医学生,也不想白给你们看病。老娘只想靠着自己的医学背景安安静静开个小药房养花种菜有口饭吃,还不用被人医闹。

知乎用户 tess 发表

老婆是儿科医生,类似于人世间中的 picu 重症监护室,只不过是在 nicu, 刚出生的小毛毛,更脆弱。听老婆将生死,云淡风轻的。老婆经常一脸平静的讲到她昨天晚上将一个呼吸停止,濒临死亡的孩子救活,那表情如同讲昨天晚上吃了一碗饭。抢救完了,家长不知道,甚至领导也不会知道,周围的同事也不知道。很寂寞的,甚至自己都没什么成就感,只有当老公的一脸仰慕让她感觉到有些许成就。

知乎用户 秦墩子 发表

我觉得有个词语说的好:生态!你怎么对待生态,生态就回馈给你什么。当年读文明的冲突感觉亨廷顿似乎说得有点轴,现在想想轴的是我自己呀。

~~~~~~~~~~~~~~~~~~~~~~~~~~~~~~~~~

补充一下:当年儿科主任看我样貌清奇(满脸大胡子、能说会道、肯干……)忽悠悠我干儿科。我坚决拒绝!那时候天天给被闹得不能吃饭的老师们偷偷带饭、带水……

~~~~~~~~~~~~~~~~~~

另:有些同行说话太满、有的不同情同学、不同情护士……。

套用马 Boss 的话:该!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看见这个事是非常痛心

医生的名称真的是被没良心的媒体搞臭了。

众所周知,南方系一直都是歪屁股媒体,为什么不大胆阴谋论一下!外资出资控制媒体专门带节奏抹黑医生,久而久之医生风评变差,医患关系加剧,最后无病可看!

毕竟大众只管键盘打得爽,什么!医生比我赚钱!必须枪毙!什么!医生不让我插队!必须枪毙!什么医院看病收费!必须枪毙!

节奏就是这么带起来的,现在还有些人觉得开医生玩笑没关系,久而久之消耗的是广大医疗工作者的心。

前两年侄子高考报志愿,我当年被封为万金油的医科,被他们一家给果断排除了,理由就是所谓的医疗关系不好,工作累,没钱。呵!被无良媒体洗脑了呗。

顺便说一句,希望有些收钱发帖的公众号不要收断子绝孙钱,有些老百姓也别憨乎乎的被带节奏。

(不要以为外资水军是危言耸听,本人经营一个公众号。这玩意接触过)

知乎用户 左卡尼丁 发表

本人在三甲儿童专科医院,别的不多说了,最近给医大本科生带教,一共十来个班级,每班 15 人左右,问他们是否有意向干儿科,目前肯定的回答基本是零,再这样下去人才断代确实是个大问题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小时候体弱多病,常常光临一位认识的老伯伯那。虽然他脾气古怪,但我父母对他十分尊重。因此我也十分敬仰他,想成为他那样的医生。

那个时候,医生、老师和警察都是让人尊重的职业。

但如今,高考后一堆人告诉我不要学医,我伤心了一段时间。大学去医学院蹭课认识的同学,后面纷纷出国不回来了。

记得有个朋友说,是不是医疗开支便宜了,让人有种错觉,觉得医生也是便宜的。

不否认,在庞大的群体中,会有老鼠屎。尤其是人口基数大,老鼠屎就多了,会有黑心医生、黑心老师这种。人也不可能一辈子踩不到狗屎。

但是因此就是否定一群人,一个行业,未免太过偏激。

很多时候,我不明白,都在面临生死问题,为什么会去纠结态度问题。我不明白,为什么治病救人的人就应该和颜悦色,就应该牺牲自己去拯救他人。

他们也是人呀!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各位知友,

我有个倡议:买断儿科医生。

我们凑个 100-200 单位(100-200 儿童),每个儿童出 10000 元每年。买断一个儿科医生的职业生涯。相当于给医生开 100-200 万的年薪。

  1. 签约医生不能在其他医疗单位任职,也不能接诊非签约方的患儿。
  2. 签约方保证不进行医闹。就诊后果自行承担。
  3. 患儿进行定期复查,体检,疫苗接种。
  4. 患儿满 14 周岁,合约结束。
  5. 医生需上门复诊,油费或公共交通费用,由签约方均摊。
  6. 9 am-6pm 为工作时间(Mon.-Fri.),工作时间以外的接诊或急诊,由患儿单独支付费用,视情节(5000-20000 每例)。
  7. 无预约问诊期间,医生可自行安排科研或学习。
  8. 医生可享受每年 30 天的带薪休假。

条约大伙可以一起倡议,凑够 100 号人,就开始接洽医生吧。

长期物色三甲儿科资深医生。

——某一线城市名医介绍中心

知乎用户 迷迷蒙 发表

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

-《共产党宣言》

劳动者选择更安全高薪更受人尊敬的职业,也是很正常的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只有失去才知珍贵!

知乎用户 修身养性 发表

我是来找 加菲猫 的,想看看它又有什么幺蛾子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我觉得医生救人,是一种值得尊敬的事

但是事实总是让人寒心

一片好心,却换来患者的无端打骂

既然如此,一心一意救人,工资低,高强度工作还要被误解,被骂,被打伤

那我撂挑子不干,去过舒适清闲没人打扰的生活,不是更好吗?

人人平等,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尊严的活在世界上

医生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自由,时间,家庭和尊严。

他们凭什么被你们拳脚对待?哪条法律规定病人可以随意殴打医生?你平时打一个普通人都知道都会怕负法律责任,到了医生这儿怎么就这么猖狂,无视法律无视别人的人生安全与权利?

消失的不只是儿科,心内,急救,内科。。。。更多的医生正在流逝

知乎用户 李彦德 - 成都牙医​​ 发表

在我们口腔学科里,儿童口腔医生也是这样的。曾经和一位患者解释了一下为什么找不到厉害的儿童口腔医生。我敢说市面上大部分的诊所,甚至大部分公立医院的口腔科,里面所谓的专门看儿童口腔牙医其实都是各方面能力都稍微弱一点的牙医被塞到这个岗位上来的。至于为什么,不方便在公众网络里讨论了。好的儿童口腔医生也有,机构也有,价格就不是成人 1/2 的费用了,他们知道儿童比成人更费时间,至少是成人正常的费用 * 2 了。

知乎用户 沉默是金​​ 发表

不要怕,医保控费,马上就有便宜药可用。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vxonBp 发表

儿科医生们只想干干净净的赚钱养家糊口顺便留个小命活到退休。

当这些东西都变成奢求,上班如同上刑场,那这就是必然的结果么。

知乎用户 玥玥 发表

该怎么评价我不知道,我内心的格局没那么大不敢妄言。我只知道还没毕业的时候在检验科门诊实习一个月,见过两个宝宝的家长,一个骂我们科抽血的护士姐姐说她墨迹给她的宝宝抽血时间太长,还说要投诉,吵骂中她说抽血前的消毒工作是墨迹,找血管针扎采血时间太长,其实采血过程也就是我低头把几管血放架子上再抬头那么长。还有一个说我们给她孩子抽血抽多了,一脸不乐意,其实就抽了一毫升。

我实习的地方是门诊化验室,不是儿科化验室,我不知道在儿科化验室的老师们会怎么样,我不是医生,我也不知道儿科医生要面对什么。反正这些是吓到我了,只觉得儿科的患者家属比起一般的患者和家属更恐怖更会找事儿难相处。儿科化验室我是绝对不会去的。

知乎用户 ABC 发表

我自认为一直比较理性和文明,但就这个话题来说,儿科医生变少的重要原因就是一群傻逼父母认为他们的孩子是王子和公主并要求其他人也这样对待他们的孩子,而对待其他人如医生就像对待奴才一样,典型的严以待人,宽以律己,最可悲的是这种贱人真的不是个别,跟学医的朋友聊起来他说坚决不学儿科,不要脸的父母太多了。最终的结果,就是孩子看病越来越难,都是这群不要脸的父母作出来的。

知乎用户 黄药师 发表

关注了问题很久,今天有点时间,写写自己的感受吧

首先一点,医学生很多,儿科医学生也很多,但是儿科医生很少,你去随便找一个儿科医生问,当初谁的第一志愿就是从事儿科医生的?几乎没有,家里有个亲戚是儿科医生,当初她的第一志愿是从事外科,原因种种没能达成,最后从事儿科专业工作,现在是科室骨干,依然很忙,但是已经习惯了也不会抱怨什么

第二点,其实不止是儿科,稍微关注一下每年的研究生招生情况就可以知道,大家都知道哪个科室好,哪个科室吃力不讨好,有的科室百里挑一,有的科室无人问津,这是两个环,一个良性循环,一个恶性循环,好的越来越好,有钱有资源有患者有研究,什么都有,坏的持续恶化,只有患者,其他什么都没有

第三点,这是一个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的社会,但是大多数老百姓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有的人看病难,各种等待各种难,有的人看病就像吃快餐,想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抛开权贵不谈,我并不担心有关医疗资源欠缺的问题,因为我们家不欠缺,医护药全都有从业者,几乎在家就可以解决大部分疾病问题,我们也知道什么时候可以选什么样的医院就诊就可以最快最有效地解决疾病问题

但是我家不缺不代表所有家庭不缺,所以我还是会多管闲事,尽我所能的去分享一些我所知道的东西给我身边的朋友,个人的能力始终是有限的,始终还是改变不了这个专科医疗资源紧张的大环境

我就只能看着叹气心疼,只能期望每个人从我做起,至少从对医生的理解和对医生的态度做起

说句心里话,生老病死都有命数,医生可以拉你一把,但不能逆天改命,该谁还是谁

![](data:image/svg+xml;utf8,)

知乎用户 方小爬 发表

学医救不了中国人

知乎用户 杠起来好吗 发表

我来写一个另类的答案。

我就说说这 9000 万中国家庭到底该去哪儿?

第一,富裕家庭不怕没医生看,看不了专家号,还看不了和睦家吗?

第二,国家正推广的全科医生正是退路之一,社康中心的医生的患者群一般是儿科产科和老年科。

知乎用户 俞医生​ 发表

儿科沦陷完了,接下来该急诊科了,卫健萎的爷爷们接下来就要打断你们急诊的医生骨头了,且看后文吧

知乎用户 拿破輪精灵​ 发表

劳动法有待普及

知乎用户 仰望星空 发表

http://assets.dxycdn.com/core/error/404.html

丁香园 404 页面。

知乎用户 夏羽落冰 发表

让我从与儿科医生有相似的境遇的职业——小学老师来谈谈吧,应该也能说明点什么

一、

小学教师(儿科医生):工作太辛苦了,每天都好累

看客:什么工作不辛苦?你们老师(医生)天天朝九晚五,上班就喝茶看报的。和工人、农民比起来,你有什么资格喊累?

二、

小学教师(儿科医生):工资太低了,我个大男人做这行都养不了家

看客:你们福利多好啊,上学(生病)还不花钱,一年发多少存多少,奖金更吓人。我还听我三婶她二大爷家的外甥女说 xxx 老师(医生)一年收了一百多万红包,房子都买了好几套,开宝马上下班。所以抱怨工资低的都假象,全国的老师(医生)工资福利超高。要不是我考不上,我也想去当老师(医生)了。

三、

小学教师(儿科医生):小孩子不好相处,工作真难开展

看客:人之初,性本善。小孩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比得上我在工作上遇到的三教九流吗?再说不就是给小孩子认认字(开点药)吗?有什么难的,你们真不知足。

四、

小学教师(儿科医生):孩子学习(健康)有问题,你们家长也有责任

看客:我天天上班哪有时间,这不就是你们的工作吗?要是每个家长都能照顾(教育)好孩子,要你们干嘛?

五、

小学教师(儿科医生):…………

看客:不想干就辞职,真以为没你们不行了

于是:

不甘于事多钱少,还不被人理解的小学教师(儿科医生)们该辞职的辞职。同时也少有人愿意进入这一行

最后:

看客:为什么儿科医生(小学老师)缺口这么大还吸引不了优秀人才?

写在最后:

当一个职业付出十倍于收获时,尤其是不被外界理解尊重时,受损的永远是普通人。富人不在乎大米是 2 块一斤还是 200 一斤,因为他们有能力吃更好的。普通人却不行,所以别蠢了。

知乎用户 方块人生 发表

做医生真苦,感觉医生应该配个保镖。全副武装的那种,荷枪实弹的全程保护。

知乎用户 稻花香里说丰年 发表

因为工作也算与医院打过交道,儿科没具体接触过,但是也有耳闻。

目前的医疗体系是尽可能降低医疗费用的同时满足大部分人的医疗需求,降低医疗费用这块儿药品耗材和设备是有最低成本的,而医护人力成本则相对好调整。现状是,医生的固定工资加上绩效一般是对不起他的辛苦工作的,作为弥补,政策上对医生收药代回扣之类的事情民不举官不究。

儿科就是又苦又累又没灰色收入补偿,医患关系也紧张,除了有限制的市场化无解。

知乎用户 主治医师转行 发表

看图评价!

知乎用户 稳如死狗 V 发表

现在来问如何评价儿科医生减少?

你应该去问那些在儿科闹的。

你家孩子是宝贝没错,孩子病了你心疼也没错,看病打针一点不对就闹,现在儿科医生少了,这个锅谁背?

我在儿科轮实的时候,看到太多小孩病了哭了可怜兮兮的,家乡找大夫闹的。儿科医生,是被那些人逼走的。

如何评价?

有些人只要一直存在,儿科医生会越来越少,别的科的医生也会越来越少,有些人痛恨的教师,城管,警察,军人,银行职员,都会越来越少。

到时候第一个倒霉的就是他们。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儿内科实习,一周叫了三次保安。自己考研还报的儿科,心里一凉。

知乎用户 嗯哼​ 发表

这个国家不缺的就是人,政府大手一挥标准一降有的是人学儿科,也就是水平低点罢了,40 年前医疗水平那么差但那时的小孩不也长大了吗?医生注定是被剥削的阶层,制定政策的大人物看的远比屁民清楚,各位自嗨的同道可以洗洗睡了。

知乎用户 阿修 发表

医生,老师,消防员,底层村官,享受多大美誉,后面会承担多大压力。看看新闻报纸,最美医生,最美教师。其实,这些都是职业而已,职业不分贵贱,他们做的事情就是他们的工作,哪来的高尚低贱之分。

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职业回归职业。不要搞什么,最美这个,最美那个。

让每个职业市场化,做的好的,有能力的,多拿报酬。

看看现在,给你安一个,最美的 xxx。每个月拿两千块,你乐意不乐意?你老婆孩子要照顾不?父母要不要养?

知乎用户 大概就如此吧 发表

挺好的,破而后立… 亲眼见几次家属在那凶医生,至于骂护士,更是常见吧?至于新闻里的打人的,小 case 的嘛,不报导的多了……… 小孩不好沟通,查体不配合,父母在那紧张,打针也不配合,检查也不配合,本就导致儿科医护不好做,一些家长还极度嚣张,什么我着急了才动手的,额,人家也着急了,想打死你,打完了赔点钱道个歉你干嘛?呵呵呵呵呵… 这种就该去 vvvvvvvvip 的门诊看,把他们家宝儿当超级小王子小公主、把爸妈当大爷的私人医院… 当然,价格就相差甚远了。确实是压力大,比急诊妇科 ICU 压力都大,大就大吧、毕竟年纪轻轻秃顶了的程序员也很多,可是,收入还低…… 大家都要养家的好吗?毕竟 gj 就那么点矿,到底大部分儿科医生家里有矿否 gj 该知道吧?待遇又低,又委屈,不流失才怪呢…… 儿科估计有些是不盈利的,甚至有些做得越多,赔得越多的状态,这种模式,没补贴,后果可想而知…

知乎用户 叶孤城 发表

类似的文章,相似的提问,还记得去年 2,3 月份的流感吗?

不是一直有人喊着你爱干不干吗?

人是健忘的。真正的雪崩还没开始。等他们尝过切肤之痛之后才会真正懂得尊重吧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谁爱看谁看去,老子反正转行了

知乎用户 痴虎 发表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我们精神科也这样。但是精神科的短缺和后果更隐蔽,儿科还能报道一下,精神科医生短缺以及精神病人做的那些事天然属于被压制不被报道的信息。你们才看到几个新闻,你猜发生了多少?更何况还有很多带有猎奇氛围的事情和案件,比如,弑父。

但是不能多说。从个人方面,要保护患者及其家庭的隐私,从群体方面,要维稳。

19 年我们单位进了 6 个人,过了一年,走了 5 个。已经有三四年新进的医生没有退休的医生多了。人家退休的也返聘不回来。

就剩下的仅有的这几个年轻人,我知道的,就有两个在准备考走了。已经不是断层的问题了,再有这么三年,勉强稳住的结构都要稳不住了。每年医生招不进人来,别的岗位哗啦呼啦地进人,这个倒不是光我们单位的问题,我知道很多单位都是这样,懂的都懂,这没办法。我没走是因为离家近。他们是钱少事多离家远,也确实是难。

再说中高级职称医生和科主任。我们科主任的月总绩效大多数时候在 3500—5000 之间波动,别的同级单位随便抓出一个主治的综合绩效也不止这点。领导画了大饼,这些中高级职称才留下了,但也是蠢蠢欲动。一个主治哥跟我说,要趁着这三四年好好学,好好练,好好琢磨,大树倒不倒咱们医生才能都足够从容。然后又在那给我和另一个哥们画大饼,说什么专业前景很不错。我俩就无语地对视了一眼,有前景还会没人?

跑题了,下夜班,脑子不清醒。。。

不过不过儿科也是这样,有前景会没人?还不是钱少事频麻烦多。

知乎用户 老虎口陆家 发表

把门诊大厅从门诊大楼隔离开,设一道门禁,每个儿科患者仅允许一人陪同,若需要增加陪同人数,加钱;住院部颁发两个电子门禁通行证,不绑定身份,需要多的,加钱。

这是苦思数日的只增加儿科医生收入,而不会被其他科室效仿的办法了。

此举可以增加收入,减少人数以及因此产生地的所有问题。副作用很小,完全可以轻松用人民民主专政解决。

为什么要做到只给儿科医生加钱?

儿科医生收入低是现行医生薪资收入方式导致的。在此方式下,任何增加收入的措施都会使得全体医生收入上升,且使儿科医生的收入仍然处于同行的最低水平,没意义。在此方式外,任何适用于全体医生的增加收入的措施,会被其他科室医生效仿,照样使儿科医生收入处于同行业最低水平,没意义。举例:儿科医生累加 10000,急诊就会要求加 9000,妇产就会要求加 8000,骨科就会要求加 7000,其他科室要是少于 5000 也会不服。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完全是杞人忧天,国家很早就已经看出这个问题了,并且用强有力的手段来干预,且听我道来。

儿科看病难看病贵,说白了就是患儿的增加和儿科医生减少的矛盾,所以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思路,一是增加儿科医生,这个嘛,国家出台了很多不疼不痒,啊不是,卓有成效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了,所以我们先不谈这个。

第二个就是减少患儿的数量,说到这里,很多人是不是已经意识到了,没错,你答对了!

来,我们来看

18 年新生儿数量 1523 万人,毫无疑问,按照这个趋势,别说儿科医生不足了,我们很快就压根不需要儿科医生了。

国家高瞻远瞩,我们着啥急?

知乎用户 青梅煮酒话桑麻 发表

当初不学儿科,是因为实习轮转时受不了儿科的嘈杂,小孩哭,大人闹,骂也就算了,还有大人动手,太恐怖。

对了,还有,急诊也在医生慌的路上。

知乎用户 今是昨非​ 发表

不是儿科人,谁敢跟我动手我就打回去,大不了老子脱白服不干了。

知乎用户 冲虚散人 发表

劣币驱逐良币罢了。

而且现在患者很奇怪,认为病人进了医院就能把病治好。治不好就吵、就闹甚至杀人!

不是医生,但认识很多大夫。

蠢人们最终会自食恶果的,纵容蠢货的同样如此。

我们教育行业已经先行一步了。

对教师的无端指责,对学校的无理取闹,迫使公立教育资源越来越平庸化。

以后想要享受精英教育只能私立了。

知乎用户 Clematis 发表

这种事情我觉得大概可以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来做一个推测

当下儿科医生付出与收入严重不符,导致儿科医生越来越少,那么等人少到一定程度后,剩下的这批儿科医生必然会迎来全新的尊贵地位…

当十个人里就有一个儿科医生时,这个医生是不值钱的

但是假如未来,十万个人里才有一个儿科医生时,哪怕再急,家长也不敢再闹事了,政策也不敢不给这个人优待了

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但是这一天什么时候会来,谁也不知道就是了…

知乎用户 mjconan01 发表

当年选科前,咨询学长。学长微笑着鼓励我: 年轻人啊,放手去拼搏吧,选择你热爱的一科,尽情地去挥洒你的青春吧!

然而,在我满腔热情,激情澎湃,准备立下豪言壮志之誓时。他眉头一皱,老脸一沉。恶狠狠的骂到: 你要是敢选急诊或者儿科,打断你的狗腿!

现在非常感谢他!

知乎用户 123 发表

评价啥?这个行业的主导人员打心眼里就没尊重过这个职业,拿人当傻子玩,钱少纠纷多,干的又远多于别人,谁乐意干?最搞笑的,前几年为了增加儿科医师的数量,采用的方法居然不是改善以上三点,而是降低准入门槛,就这样还能好?大家都是普通人,谁不得过日子,还指望数以万计的儿科医务人员抛家舍业奉献自己去挨打?

知乎用户 深具世界眼光 发表

【不累积到 1.5 万儿科医生消失不能写文章是吧?】

然后又拉来 9000 万中国家庭给你壮胆。

烦死了。

最烦这种文章。

知乎用户 舒张压 发表

医生不足不光是儿科。

不过乐观一点看,这有可能是解决未来老龄化社会,老人潮的一个办法。

知乎用户 Prosaveronum 发表

这么说吧,母河马为了保护小河马通常脾气都十分暴躁且极具攻击性,时常有人因为此被河马咬死,一传十十传百于是就没人敢接近有小河马的地方了了。

如果要避免这种疏远,最自然的方法要么是在可能接触的地方设立各种屏障和缓冲,或是在母河马发飙的时候对其行为进行控制。

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母河马的发飙常被认为是性情使然,本身没有主观恶意,所以是无辜的,应该理解和包容。人接近了被河马咬死,则通常是死了活该。这种情况下,一个正常人的思维都会是用脚投票,趁早离开这是非之地吧。

一个行为的主观故意程度和道德上的接受度并不会影响人们对其后果的认知。若是住在某个地方的死亡率很高,不论它是因为谋杀,还是交通事故,或是天灾,我都会以同样的速度远离此地。这纯粹是个事实性的陈述。

知乎用户 草木黄落雁南归 发表

医疗太便宜的锅

我国医疗级别和美国一样贵就没这个问题了

最适合这些医生的形容是

“燃料”

知乎用户 pengyue 发表

这种事情在中国是没有办法解决的,你想要提高医生的待遇,就要出钱,而本身中国人看病生病占家庭总支出的大部分,医保的推出解决了个人就医,付出较大的问题。

那么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问题,就是提高医生待遇谁拿钱?有人说国家拿钱,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国家还不是发达国家,别看 GDP 不断增长,但是花钱的地方也很多,每一笔财政收入都有一大堆人盯着,比如局座那边的海军,老早就像要建设航母保家卫国了,政府就是没钱,为此国家损失大大小小 40 多个岛,差点南海都没了。

所以让政府出钱是不可能的。那么就是老百姓出钱,那么不就是无形中增加了居民看病压力,那和以前看不起病,生不起病的无医保时代没有什么区别?本来现在有医保有一部分人都看不起病吃不起药、

所以只有辛苦医生了,医生的工资就一直不能和自己的付出成正比。

如果想要提高待遇,将医生和患者比例恢复到正常状态,让医生能得到满意的薪酬和足够的休息与吸引力。那么就要学美帝的做法,减少公立医院,增加,严格审批,在政府监管下开设私立综合医院。将医院商业化,并退出社会医疗保险和个人商业医疗保险的两种社会医疗保障制度。

穷人用社会医疗保险。便宜,就医等待时间长,不接受预约,环境一般,雇佣警察和保安,保护医生个人安全,闹事就打出去,没有特别严重就到注射室去打针,打完针抓紧走,给其他患者留地方。

中等家庭和收入较高的家庭分等级购买商业医院推出的,分等级的商业保险。相对昂贵,就医等待时间短,可以预约,环境分等级但是一定比公立医院要高很多,态度打不还手,骂不还口(金主出钱了),有没有事推荐你住院观察一下,供你一天三次营养餐,想出院随时出院,想住下也没问题。

现在部分医疗已经开始这么做了,例如牙科(修牙,补牙,洗牙),妇科(妊娠)等,其他的医疗部门也应该开始尝试。

这么做的好处在于,患者可以选择自己能够承受的医疗,医生可以选择自己的工作环境,能得到相应的报酬和更好的休息,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医生行业,从而平衡医患不匀的问题。并且可以吸收大量的资本涌入市场,可以在政府监管下形成一个对政府(税收)有利的利益市场。

坏处是,穷人可能会因为看病等待时间太长从而失去最佳的救治机会,或者是因为负担不起私人医疗而背上昂贵债务。

中国政府努力的尝试的在做一个医疗公平的社会,但是这无疑是失败的,或者说是在失败的边缘。医疗本身就不具有公平性,因为疾病本身就不公平,例如两个人同时生一种病,有的时是一起好的;有时一个先好;有时一个好了,一个死了,因为人和人之间因为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影响,有差别性,所以只要医生没有出现医疗事故,这个时候你也不能怪医生。

中国人应该开始接受一个概念,就是你的病并不是医生治好的,而是你自己身体自己治愈的,实际上,人体除了眼角膜之外,其他所以器官都是可以自愈的,前提是你能活到自愈的时候。而医生做的是加快你自愈的过程,帮助在你活得时候完成自愈,并且有意识的矫正身体的自愈过程,不至于由于细胞的错误分裂信息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只要医生没有出现医疗事故,尝试着冷静的对待医生,虽然救死扶伤,但也不是神,一句话就能让人活过来,大罗金仙都没有的本事何况医生?

我感觉就现在儿科的情况,为了儿童的生命安全,与疾病的良好救治;为了增加儿科医生人数与儿科医生待遇;为了合理的分配社会资源,增加财政收入;时候开始让儿科进入市场了。

可以国家和部分企业合资开一个公私合营性质的试水,成熟后完全放手给市场与社会。这是现今解决医患关系,医闹,治病等待时间长,9000 万家庭无路可退的最好途径。毕竟都能去欧洲买进口奶粉了;都可以给孩子报没用的各种班了;看病救命的钱也应该是富裕的。

知乎用户 沙漠之鼠 发表

离开公立医院平台的儿科医生水平将直线下降。为什么这么说?公立医院无论在整体规模,高精尖设备的先进程度,人员素质等方面远远强于私立医院,更不要说医生个人经验的提高。每天看一百个病人和每年看一百个病人必竟是不一样的。公立医院培训上升机会也多的多,遇到疑难杂症的机会也多。现代医学对于辅助岗位的要求非常高。私立医院与公立医院差的太远。

知乎用户 古都的狼 发表

说一个亲自经历的例子吧。

一个亲戚在北京,混的算不错的了,体制内,蛮体面,回到省里都和各领导关系不错,人脉广泛。

有一次,他半夜联系我,说孙女生病,附近医院都挂不到号,求我帮忙。我说可以去私立诊所啊,北京那么多儿科诊所。他说也很难挂,而且,光挂号费就要 1500!!!

他知道我有一个同学在北京当儿科医生,所以他很希望和那个同学保持关系!我同学只不过是毕业三年多的儿科医生而已。

可以想象,一个人脉广泛的体制内有头有脸的人,竟然想和一个小儿科医生建立关系,足见儿科看病之难!

后来我联系同学了,但是仍然要等。后来他第二天干脆坐高铁会老家省会看病了,因为等不及了。

这就是现实。连一个混的不错的人都面临这样的窘境,更别说其他人了。

这就是很多人未来要面临的现实。

当然,也意味着儿科医生的短缺和价值。

总之,大家互相尊重吧。医患其实是绑在一起的。一方不好过,另一方绝对也过不好。

--

最后,再次毛遂自荐本人医学科普进展公众号:新球医讯

作为医学内人士,我感觉大部分人,包括很多医生可能都没有时间经历去关注和筛选最新国际前沿的和我们关系紧密的医疗健康资讯,而其实很多很有价值。我呢,就想做这件事,力求做一个绝对不浪费大众时间精力不搞花里胡哨的咨讯解读平台。有些进展其实和我们生活关系密切,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罢,也没有途径关注。如果及时获知的话,也许能在某个阶段提供帮助。这里不搞绿豆汤,不谈中医养生,不搞政策解读,这里只做一件事:解读和传递最新最有价值的国际医学进展!尽量筛选和大众有关联有价值的东西!如果不喜欢,可以忽视。如果觉得有意思,一定会有收获。

知乎用户 邵野 发表

1. 中国有大约 35000 万个家庭,大部分家庭还是有路可退的。努力使自己不成为那 9000 万。

2. 如果是那 9000 万,也不要急,如果你有一个儿科的朋友,抱紧他的腿。

3. 如果也没有儿科的医生朋友,也不要急,这边建议各位亲: 内科靠百度,外科看优酷,买药上淘宝,自己做手术。

知乎用户 Darcy 发表

儿科是真的没人主动选的专业,工作负荷极强,挨打风险极高。为什么医疗环境这么糟糕,所有医护都很清楚。

挺好的,都走。私立蹭出来,把流散的儿科医护全收了,以后诊疗费用翻几番,这样儿科的小伙伴大伙伴都改善一下收入。

我脑洞大了。实际上别人不是傻子,你不知道他是让其他内科的顶上,还是随便找人培训一下就上,或是找中医的来顶。总之不会让韭菜饿死,但也不给你饱饭,他知道这样你翻不起浪,也不会去翻。

知乎用户 硅基生物 发表

世界上不存在无路可退,如果存在,那说明你底线不够低。

退路一。录取降分,不够再降,再不够再降。降到修车也能当职儿科医生。修车的看一上午书就能靠过,有儿科和没有一样。

那父母怎么办?要么自己学医,要么出国。要是都做不到,还有更容易的:多生或不生。

退路二。涨价。

知乎用户 燕超艺 发表

反正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至于重赏

没有

知乎用户 夏洛特 发表

医生怕苦吗? 怕。学过医都知道,小孩子的治疗和成人相比是有明显区别的,诊断的时候要注意,开药要注意,预后也要注意。小孩子体质差,本来就是一块易碎的玉,有些病放在成人身上风险不大,但是若生在小孩子上,又容易蔓延又容易感染又容易有并发症后遗症。

听起来很可怕是吧,但是这医生也不想,医生还巴不得小朋友有金刚不坏神功,生病打个针吃个药马上好没有后虑,但这是自然规律啊,生物在幼儿时期本来就脆弱。但是很多患者不这么想,对孩子的爱淹没了他们的客观性,矛头自然指向儿科医生

另一方面也存在于其他科室。就是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生病是意外,那么去看病就变成了意外的损失,这样一笔意外费用就像赔钱,你开不开心?

但是其实健康是常态,偶尔生病也是常态

知乎用户 Yaya Yi​ 发表

很多人的逻辑真的是理不清~他们就愿意几千几万的买基本没啥用保健品,却觉得治病的几百块的挂号费贵~有人说保健品可以吃一个月,医生就看一次几分钟。你怎么不说你看一次就救你一命呢

—-—————————————-

补充一些

了解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医疗服务要是作为公共品,就会导致供给不足,看病难。像欧洲国家,公立医院排队长,只有急诊快。只要不是紧急的病,排了几个月到几年很正常的,你经历一次就知道在国内排几个小时是有多快了。国外或者香港地区一般的感冒发烧想去看急诊门都没有,护士先做排查,你根本见不到大夫。你只能去社区医院或是看全科医生。这么低的门诊费还这么快,出了中国还真是找不到别的国家了。

医疗服务也可以作为私人品来提供,就是像商品一样。那就结果就是看病贵,你说你的命值不值钱吧?你觉得值钱,那这个钱你就要掏,毕竟一分钱一分货吗;你觉得不值钱,那你可以走人,后面一大堆觉得命值钱的病人等着呢,商品吗,价高者得。典型的私人医疗就是美国。没有医疗保险的人是会选择放弃的,或者挨到 65 岁国家掏钱。

再说我国儿科,这种成本最高,收益最低,风险最大的公共品,就最短缺。这证明我国市场还是有效的,理性的,大家都知道趋利避害。如果您去看儿科,医护人员态度不好,您可千万别生气,毕竟愿意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的 “傻子” 真的不多了。

知乎用户 straysheep 发表

很简单,说到底没钱,事多还有生命危险。你别说 10 倍了,现在儿科的待遇翻个三倍,绝对就是最热门的专业了。问题是上头这波操作我真看不懂,咱就是不发钱,儿科人少是吧? 那医院不要硕士博士了呗,本科生来干活呗。同样因为这种情况,硕士里儿科也成了冷门专业。不想着提高待遇而是降低门槛,呵呵,我相信以后走的人会越来越多,一大批儿科医生要么换医院换科室,要么直接放弃当医生

知乎用户 快乐阿全​ 发表

现在有路可退了——「最后一代」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很久以前我就发现了有 “医患纠纷” 这样的事情。

我小的时候,不懂,以为只是拌拌嘴,我想大人们都心宽体胖,会互相原谅的。

等我长大一些,发现愈演愈烈,很多人已经失去了对医生的尊重和道德的底线,我想一定会有人保护医生的。

现在我再看,这样的政策。

以后要好好赚钱,带孩子去民营医院看病。

毕竟,治标不治本是永远无法解决问题的。

造成这件事情的根本是对儿科医生的不尊重和工资低。

你的政策是,让儿科医生容易考。

以前,你费好大心思才能吃一口热乎屎,政策不想着给换成米饭,选择了

让你更容易吃到屎。

真是个不错的解决办法~


我服了

还有人的回答里说用 AI 治病

MLGB

看来你完全不知道这个问题的核心在哪

儿科完了还有内科,内科完了还有外科,以后直接整个 AI 医院,医生全取缔得了

核心在于儿科医生的付出与收到的回报及尊重不成正比

你给我逼逼人工智能?

知乎用户 赵刚 发表

我花了 300 块买了一本小儿内科学,经常研究,等我有了孩子,也算半个儿科医生了,当然我只祸祸自己孩子,别人家的宝贝我可不敢瞎看,你们去把儿科医生都砍死吧,看看最后是坑了哪些乌龟的卵?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要我说啊,在中国这医疗环境下还有这么多坚持在一线的医生已经充分说明了我们中华民族吃苦耐劳的优秀品德了……

换成法国怕不是早罢工到过年了~

知乎用户 Neuromancer​ 发表

看到过有个问题说是情报人员被抓了是死扛还是招,高赞答案说的很好 “只有组织才能对抗组织

同理,医疗、教育等基础行业里面这些积重难返的问题,锅不应该由患者和医生背,这团漩涡里面的任何人,都是无辜的,个人努力不能也不可能改变丝毫现状,唯有政府的强力介入才能改变。把文章里儿科俩字换成急诊、警察、基层公务员,一点问题没有。要么忍要么撤,唯有大乱之后方能大治。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nOnWDQ 发表

儿科太危险,而且对医护人员要求太高。

这里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同样是输液扎针,你扎几次会急,你孩子扎几次会急?

我个人而言,如果是扎我,扎 3 次都不会往心里去,扎第 4 次开始有意识到这个有问题,到第 5 针要求换人。

扎孩子,第二针自己就要有意识的控制自己了,如果第二针还不行那就换人,而且态度不敢保证。

知乎用户 李鑫广 发表

作为口腔专业开来回答,角度多少会有点不同。

但大环境如此,你我都是一池之鱼。

个人浅见,与你分享,如有偏差还请各位斧凿。

古人就曾说过。宁愿给十个男人看病,不给一个女人看病,宁愿给十个女人看病,不给一个小孩看病。因为小孩子不会表达,检查也不好做,全靠医生经验。

现在,老人来看病不一定有人陪同。可是孩子生病一家老小都会来医院,甚至七大姑八大姨都过来。七嘴八舌的问一些不着边际的可笑问题。有教你如何治病的,还有教你如何做人的,甚至有录音,手机录像,查看病历,核对用药的。用药几小时就问为什么不见好转。两天不好,家长都会怀疑你的能力。可见儿科医生多难做。

现如今的医疗环境如此,咱放下不谈。

但是,我相信,国家,社会,会协调,会慢慢和谐,是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的。

因为我们只能相信国家。法律能给我们公正,

我以为,未来医生还是不可或缺的职业,因为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人的寿命也会越来越长。随着科技发展,能治疗,缓解的疾病,和症状,越来越多。科研人员功不可没,医生也是一样。

现在儿科医生很少,对儿科医生的需求量还是很高的。高质量,有经验的儿科医生更缺。我们国家已经在政策倾斜,让更多有志青年加入医疗行业,让医生好过一点。但医生还是供不应求。现在学校大力培养的人才,那也是十年左右以后才能在诊室值班。

目前我们做的就是做好本职工作,多替患者着想,做好沟通工作,提高自身能力,带好每一个学生。待遇嘛,应该会越来越好吧。

医生麻,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是我们份内的工作。继续努力吧兄弟姐妹们。为了以后。还能怎样?

也诚恳地请社会各界,能理解医生的努力!

至于多少家庭受到影响,不是我们考虑的。要反思一下是谁造成的。为什么会这样?

知乎用户 圆形山峰​ 发表

忽然间倍感惆怅,知乎热榜上经常能看到这几类东西。
1、医疗、爱情
2、时事新闻、动态、热点
3、人生、学习方面

本人去过北京 ** 医院(南礼士路 56 号)当过志愿者,看到了这世间太多的凄惨…… 希望大家不要轻喷。

一般来说很多患者都会骂医院、医生。
why?患者才不把那些医生当在眼里,很多患者都会瞧不起医生开的药、开的化验单
要不然就是说费钱或者没有用等等……

更何况一群抱着生病的孩子的外地家长?
那简直就是一群魔鬼!
我明明就是一个指路的却还要问我该挂什么号,还说我是什么玩意?
一群人抱怨着服务差还尽可能的想省钱。明明人家救人你却反倒说人家差劲!

当自己的能力和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时候,那大部分人都会选择逃离。

知乎用户 司空无生 发表

这个问题源头在哪大家都懂,就是不能说,说了绝对被删甚至禁言套餐。包括前几年网上大肆宣传医生不好黑心该死是谁的意思? 这几年医生少了,又开始说医生高大上像天使一样又是谁的意思? 患者生了病,花钱看医生,医生出了力赚了钱,结果现在患者嫌花钱多,医生却嫌赚钱少,那么问题来了:钱去哪了?

知乎用户 吃掉蘑菇仙子 发表

《人间世》中专门聊过关于中国儿科医生目前的困境。

儿科,又称为哑科,由于病人年纪小无法说出自己的病痛,常常要去靠猜或者询问才能找出病因,所以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当前中国儿科医生总数仅为 10 万人左右,

平均一名医生要服务 2000 名儿童。

儿科医生待遇少,没人愿意干,

很多人毕业以后,

都不愿意干这行?

近 3 年,

我国儿科医生流失人数为 14310,

占儿科医生总数的 10.7%。

这节片子也谈到儿科医生面临的一些困境,评职称,搞科研,家庭工作事业之间的平衡,时间的分配,以及面对生命的压力等。

故事中确实看到一个儿科医生的焦虑,惊喜,无奈,遗憾。能三天三夜不回家观察病人的一切生命体征,也能耐心抚慰小病友的情绪。

这里真的看到他们的不容易,这份工作需要更多的耐心,需要家长的理解和支持,需要社会对医生更多的保障和尊重。

没有医生不希望自己的病人好的,他们救死扶伤的心一直都在。

知乎用户 Valkla​​ 发表

我的老母亲曾是心血管内科主任,她的一句话说的特别好,城市建的漂漂亮亮,从来都没有人说给儿童医院修一修。你看破的。我问她为啥 她说不赚钱呗,儿童用药量才多少,救 100 个孩子也赶不上治十个大人 谁会去干这个出力不讨好的事。

所以呢这是个经济问题,儿科是最不赚钱的科室,然后还麻烦,可不救消失了呗。医疗市场化,呵呵 看的心酸。

知乎用户 鱼丸粗面 发表

凡是被传统家庭极度重视的人群和观念都不要碰,小孩和孕妇。

别说儿科医生,产科,内科医生也在快速流失

知乎用户 游魂 发表

别以为没有小孩或者小孩长大了就不关你事了,现在除了外科、眼科、整容、辅助生殖这种发大财的专业之外哪个专业的医生都在想着转行跑路,照这种畸形的体制发展下去等你们老了的时候医生估计只够时间给你开死亡证明书

知乎用户 森之鳞 发表

我不是医学生,也不是医生。

我们单位里一个年轻父亲居然很理直气壮的说,医生把他家孩子搞哭了就是医生的错。

我 tmd。。。。你真是大国工匠专业制杖。

看这篇文章的朋友们,或许已经有孩子,或许以后会有孩子。

别的不好说,但是个人觉得,小朋友到了医院哭闹很正常,打针疼然后哭很正常,处理伤口会疼然后哭很正常 ,医院里气氛不好吓人哭闹也很正常,小朋友病了不舒服哭闹也很正常。

但是你们作为父母,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个体了,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又不是小孩哭了打骂医生小孩就可以不难受,小孩就可以少疼少哭一点。

小孩会哭闹会生病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其实作为家长接受不了还返过来怪医生不好。。。明明是你们家长不够爱自己的小孩,只觉得孩子目前吃了医生的亏,却忽视了看病打针这是为自己小孩长远好。

知乎用户 SeeyoKing​ 发表

重点不是医患关系。

各位搞搞清楚。

重点是 钱! 钱!

工资不是医患关系舒缓能解决的。

大锅不在医患关系,大锅在哪?自己想吧。

钱给够了,工作时间长不是问题。你给加班工资啊。医患关系暂时解决不了,你给员工精神抚恤金啊。

啥都没有,宣传要缓和医患关系?

真的是治标不治本。

现在这个社会 3000 一个月,怎么活?一个人够呛,还要啃老。一家人干脆每天稀饭馒头了。还要养孩子?别幻想了。

说点实在的。有钱就能解决很多问题。还不是要求高薪,起码这个薪资能养活自己,养活家人吧?

知乎用户 tianpei-guo 发表

现在每年新生儿少 200 万,过几年每年新生儿到一千万以下,儿科医生就不缺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大半夜,看各位的回答看了也坚定了以后绝对不要选择儿科的决心,包括我男朋友我朋友,都不会,谢谢各位答主,大半夜的,看评论看得我冒火,实在抱歉,本回答和儿科关系不大,属于个人吐槽 。第一,什么叫喊取消医生事业编制的全是医务人员!??我想请问一下,我们行业的事不由我们行业的人提出难道要你一个外人来提?你一个外人会关心我们工资多少?有多长假期?凭什么你可以为你的行业鸣不平,而医生提出对自己利益追求的合理要求在你眼里就是黑心医生???医生都是仙女下凡喝露水不养家?寒窗苦读那么多年,找的工作也不轻松假期也不多,工资合理点怎么了?将心比心?都是巨婴吗?医生就该给你无条件服务?仅仅是职业,仅仅是职业!不是你爸妈!曾经我也对治病救人抱有神圣的使命感,看看你们现在做的啥子事!我和身边的朋友都仅仅当他是一份职业,要恰饭的嘛!别来杠,杠精以后自己百度治病!

第二,还有人说拿回扣!都 9102 年了,你说早些年信息不流通,拿回扣收红包吸金医生我倒是真的知道好几个,但是现在了,我之前见习问过我嫂子(儿科医生)你们收红包吗?我嫂子一脸看傻子一样看着我,对就是我现在看那些泼脏水给医生的人的眼神!她说不知道有药占比这个东西吗?当然不可否认医院为了盈利,再不能拿药回扣的情况下,现在的检查开的多了起来,但检查也是很有必要做的就当全面体检了,医保报销也不贵了。再来说红包,我嫂子说了,红包?你包多少?现在被发现了就是全行业的耻辱,还能在这个行业混?寒窗苦读那么多年,规培考研写论文才有的位置会因为你那点钱就放弃!?你以为你动不动就给一千万吗?

最后,我是真的比较生气了,感觉就是学医救不了某些人吧,也不是偏袒自己的行业吧!我只想说新一代的我们,将是未来的医生主力军,我们会把医生仅仅当成职业,而且,公立医院的医生不是服务业!请不要吆五喝六,要耍脾气去私立医院!

以上,有些态度不好,请不要来杠,来一个删一个,最后,请各位不了解药占比的去了解一下,别拿拿药物回扣来给医生了,会显得你很跟不上时代

知乎用户 张序 发表

补充一个点,很多人都是说的儿科多辛苦,讲为什么人们都不愿意做儿科,这都是说儿科走的多,而来源呢?

从来源上说,我觉得儿科赚得少,体制和医院管理上有问题,同时可以看见的一个点就是,从医学院校招生体系上也是有问题的,临床医生只能从高考选拔,而很多人学医以后发现,医生这么幸苦,根本不是我想干的,直接转行。而且好医生培养时制又长,所以从医的人其实并没那么多。而对于医生的平均薪资水平低吗?工资可能不高,但看看奖金,大部分医生在当地可一般是不算低的,但有很多人就是觉得花很多时间赚这点钱不值得啊。可以想见,如果现行的体系继续往下,想要进入的人进不来,想要出去的人持续往外走,那这个体系怎么可能会留得住很多人?

知乎用户 BBAD 资深维修工 发表

凡是专业缺口大,却没人蜂拥而至的岗位

都是钱少事多风险大

知乎用户 ylshao​ 发表

小时候看少年百科全书讲到一位中国古代的著名儿科医生钱乙,在介绍他的事迹时引用了当时医生圈子的一个 “潜规则”:‘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宁治十妇人,不治一小儿。’此谓妇人之病不易治也。小儿之病,古人谓之哑科,以其言语不能通,病情不易测。”(出自明朝张介宾《景岳全书》卷三八)

知乎用户 父母世界 Parents​ 发表

女儿期末考试期间,她遇上一个仅 10 岁的突发心肌炎患者,不得不在医院坚守了 116 个小时、整整四天半。想到家里无人关心的女儿,一贯强势的她也不禁崩溃痛哭。

一头是病房里翻江倒海般的生死,一头是女儿一去不复返的童年,选哪个,怎么选?

这一段感触颇深。很久前医患矛盾上升为社会热点话题,主要矛头还指向医生不作为、态度差、收红包,再几起医生被患者伤害致死的严重事件将公众的天平倾向至医生这个 “弱势” 群体。一直到这篇文章的出现,医患关系在一环接一环的冲突中局势出现了大逆转。

在这位医生的哭诉中,我们,也可以说是患者群体,终于意识到了医生不是跟患者完全对立的一面,他们跟我们一样有子女要养育有家庭要维系,我们在为子女的病痛折磨时他们的内心也有一份自己的牵挂,但是因为工作,还要额外背负另一份生命的重担。所有激烈的矛盾根源应该就在于医患双方都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这种根植于人性基础上的情感冲突是无法完全避免的。所以说,医患冲突仍会持续存在。

文章中渲染出医生的这种情感其实是为想要表达的论点奠定基调,引发情绪上的赞同,而情感上的理解与克制放在实际层面上很难彻底解决矛盾。所以归根到底,这篇文章的核心以及根本发力点应该是在点明儿科医生待遇过低,钱少事多,造成大量人才流失,这个解决办法就在国家政策层面了。

不过非常好的一面是让大家对医生有了客观的认知,能尽可能地多一些理解吧


父母世界账号精选来自美国顶尖育儿媒体品牌《Parents》国际版权内容,携手 Family Fun、 Time for kids、Eltern 等媒体品牌形成强大的母婴家庭媒体矩阵,全方位关注 0-6 岁育儿生活。你的视界决定了孩子的世界,加入我们,一起修行!

感兴趣的盆友们**欢迎关注我们的知乎账号:**父母世界,我们将陆续为大家奉上更为全面、细致的幼儿养育和美育教育的精彩内容~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作为一个卖奶粉的…… 遇到过孩子新生儿黄疸都能赖上奶粉的,孩子着凉了拉肚子了赖上奶粉的,孩子一天没拉屎赖上奶粉的,孩子饿了赖奶粉的,没给孩子转奶赖上奶粉的,孩子乳糖不耐赖上奶粉的,孩子乳蛋白过敏赖上奶粉的。

不敢想儿科医生每天要接触多少无理取闹的家长。工资都一样,没事儿谁去儿科受家长的气啊。

知乎用户 朲岚三九 发表

儿科劝退实在太正常了啊…… 就不说临床的儿科了,我们学口腔的,选儿童口腔科的也少……

虽说所有科室像是颌外 / 正畸 / 修复 / 牙体牙髓 / 牙周 / 粘膜 / 种植都是有喜欢的,有不喜欢的,但是总体来说是均衡的,就是不喜欢也不会多讨厌,可儿牙,有的同学选科的时候真的是一想到小儿科就脑袋疼,工作量大收入低哭闹声不配合熊家长…… 已经不只是厌恶了,根本就是恐惧啊。

实习的时候,就看着儿牙的医生加班最久下班最晚,特别是周末真的是恨不得一拖拖到半夜。就算这样,公立医院儿牙收费低,老师的奖金也高不起来。都调侃着,要是过两年再这样就去私立医院或者诊所,总不能在快要三十的年纪还拿着这么点儿的工资损害身体吧。

口腔尚且如此,更别说大临床了。面临的情况只会更复杂,更暴躁,更头疼。

一直问如何看待如何看待,可是能如何看待呢,现在的儿科医生情况就是这样,生病的小朋友数量不会变少,病人家属不会心平气和,同行歧视肯定会有,工资不会变多,总归是又累又穷了,撑得住的继续撑,撑不住的就不撑了。

都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如果儿科医生突然觉得自己以前选错了,那就重新选别的呗,用有的病人或家属的话来说,反正 “中国医生那么多,不缺你这一个两个”。

知乎用户 246810 发表

我们高中小一半人学医了 没人愿意来儿科 我目前也是学临床的 认识的所有人里面没有愿意学儿科的。。。这就意味着十几年二十几年后儿科医生更加少了啊。。。

总有人说 来知乎说学医差的都是年轻医生 年纪大混的好忙的不来说。。。那么年轻医生苦的累的受不了了 以后还会有年纪大的吗 以后还会有人选择当医生吗

最后是说好的那个文章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挺真实的,2018 年冬天流感大流行,我们科四个值班医生,其中一个怀孕 6 个月的,一个 42 岁的,一个母亲刚去世,夜班的时候心率达到 40 次 / 分的,最多住院人数达到 80 人,而且我们面临的不只是看患者,下医嘱,还要有写不完的病志,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中国 90% 的医生死在医疗文书上,还要开各种没有意义的会,学各种没意义的习,根本没有多少休息时间,护士每天微信步数 15000 起,就这样还有家长冲着我们喊为什么他们家孩子这么久还没打上针,更有甚者把我们投诉到了民心网,说我们收治患者太多,导致病房空气不好,可能有人说我们挣得多就行了呗,实事求是地讲,我那个月拿到手里的钱,一共 8500 块,包括规培补助 1600 块,很多时候都会怀疑自己这么坚持下去的意义是什么

知乎用户 Deionarra 发表

阅读理解,不就是说要丁克、或者别生二胎么(理解能力满分?)

知乎用户 古树红 发表

看完之后有点绝望。

看了诸多回答,只看到了恶化,没看到改善。

不懂,所以借地提问:这个问题是否有被重视?是否有解决趋势?

国家人口发展策略下,人口老龄化,要发展养老。鼓励生育,放开二胎,也许以后更多,国家层面除了建学校,儿童医疗保障是否有意识到?还是连口号都还没有呢?

如果这些都没有,那我作为一个普通人,真的会有点绝望。

医生、教师、军人。这是我认为要保证的社会根本。

知乎用户 花园静马 发表

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哪有这么好的事

想要儿科医生多,很简单啊,给钱啊。

你要是中国医生平均工资有美国佬那边一半高。

打死我都不信会缺医生。

而且就国内医生这个工作量,就国内这个内卷程度,

给高于美国医生工资的薪水我都觉得不过分。

大家都不愿意掏钱,还想医生数量增加?

哪有那么好的事情。

知乎用户 紫川枕流 发表

一个行业要是真的收入高 待遇好,所有人会打破脑袋往里进。

怎么没见哭着喊着考医的,考金融的到是不少,考公务员更是铺天盖地。

中国有两个职业最奇怪,老师 医生。一挨骂就是没有师德 医德。

其他行业很少提自己有什么德,也不知是为什么?

知乎用户 夜色 发表

我是不太喜欢这种煽动情绪的文章的,其实专业的儿科医院无论是医院效益还是医生待遇都不错。

问题出在普通医院的儿科,儿科是个很奇怪的设置,至少我认为应该在大部分科室下面设置相应的儿童诊室而不是单独成立一个儿科,儿保之类的可以设立单独的科室,其他完全没有必要。你说小孩感冒了,内科医生不能看?小孩骨头没有长好,或者骨折了,是儿科医生动手术还是骨科医生动手术?小孩心脏不好,小孩有肿瘤,最后还不是去了对应的科室。实际上严重的问题儿科门诊接了,都是送去其他科室了。所以儿科穷,利润高的生意都送别人了,当然穷。又累又穷,自然是是人都不想干,所以不如取消。

知乎用户 伊布太强了 发表

何止儿科?现在哪个行业的基层不缺人?有钱人的公子哥肯定去好岗位,又舒服又不能多干活还要拿钱多,钱从哪里来?

我们单位实在忙不过来了,招了两个研究生,人家来实习两个星期就走人了,你给那么点钱,还要别人这样那样,真以为人人都怕饿死?

我是挺佩服那些年轻人的,饿死和累死都是死,出头?想多了,几个领导在读书的儿子都瞅着好岗位呢,能轮到你?

知乎用户 高大全 发表

形势比人强,AI 看病我看是刻不容缓了。

知乎用户 言论不自由网友​ 发表

不破不立

知乎用户 虾与赞姨孰娇俏 发表

怎么评价?没法评价,事实就是事实,想改,但是不知道究竟怎么改好。

大部分儿科医生真的是被低收入和人格尊严与生命安全遭到威胁逼走的。

这跟患儿家属素质有关,但和医疗保障安全机制更有关。

打个比方,我小时候身体弱,经常住院,我妈不止一次和医护人员起冲突,并不是对方不尽责,仅仅是因为我的针不好打,打了几次没进去(那时瘦,又发烧,还哭的上气不接下气,有些脱水,血管瘪了是不好打,不是护士技术不行)。

我在儿科轮转的时候,被患者家属指着鼻子骂,正好被我妈看见了,差点上去拼命,被我死活拦下来了。

同一个人,身份不同,反应也不同,但有一点,都不利于儿科。

知乎用户 朱珠猪​ 发表

当管理者不把儿科医生当人来对待,不能满足他们作为人的正常需求,儿科医生也就无法将患儿当人来对待,无法满足他们对医生治病救人的正常需求。

当儿科医生生活质量,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儿童未来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也不会有保障。

可是,医疗界的管理者,以自己可以搞定儿科医生的话语权,可以无视儿科医生的生存质量,可以将自己管理上的无能推卸到医生头上而沾沾自喜。他们的孩子可以通过特殊关系得到救治就行了,别人家的孩子,他们不想管,管不着,他们也管不了。

知乎用户 皮蛋他二叔​ 发表

这是两年前关于相关问题的讨论,在一片 “医闹”“家长不配合” 的故事里,我尝试分析了儿科医生短缺,认同着寥寥

这几乎是必然,和私立幼儿园问题,“私立学校食堂食品卫生问题”一样,从 “默认放开二胎” 开始,就注定了这样的结局,配套的公共服务跟不上,开放二胎,可预见的未来还有 “养老难” 和“城市老龄贫民区”

公共服务不能涨价,需求又急剧增长,私人企业和外资相关公司就迎着需求提供服务,但是后者是以盈利为目的的

另外,儿科医疗的压力并不都源于正常的小孩生病,还有假疫苗,环境污染,食品问题(比如某葱省绝迹多年的儿童传染病这几年感染率飙升)

不过按照 WJW 的尿性,收着医药公司的好处,吃着特供食品,孩子上着机关幼儿园,多半这个问题的解决还得靠外资医疗机构的高价医疗

知乎用户 青海湖小白龙 发表

没毛病啊,公立医院儿科就是鸡肋,医生少病人多,累得要死,收入全院垫底,去私立立马收入翻倍,还清闲,脑子有坑待公立,用爱发电?

政策导向增加儿科医生,还不是跑私立,何况你政策导向还没多少用。

要么老老实实增加儿科收入,增加儿科投入,要么就等着公立儿科消失。

知乎用户 陆仁贾 发表

这是一篇典型的公众号文。

来,咱们撕一撕这个自称 “正能量、有匠心的公众号” 的文章,看看是否言过其实。

我看这种文章有个习惯,就是先看相关资料,可以简单的理解这是再创作,而不是创造。

能这么找资料,也是很辛苦是不是?

这些辛苦的作用就是文章第一部分有理有据有节,一下子就把人抓住了,但这部分内容的有效性是纪录片、媒体、调研机构保证的,公众号的作用,就是串联起来,我个人理解,作用有限


第二部分开始变得奇怪,首先是观点奇怪。

容我先我插入两个文章中的小 bug:文章中举例的郭庆源赵变香不是儿科医生,此处确认 bug 无疑。

而这两个 bug 例子支撑的观点 “用自己的健康,换取患者的健康”,很抱歉不成立

然后来看三个观点,也就是作者觉得儿科医生离开的主要原因:高风险、低待遇、高强度

实话实说,高风险被公众号极端化为” 一边忙着救人,一边想方设法保命,这就是他们最真实的世界。“看好,这段文字公众号自己加粗强调了,真实是这样的么?我看这个不像儿科医生,像战地医生,还是上战场那种。

其实个人认为,反馈医生真实情况应该加粗的是” 刨除工资低、工作压力大、晋升难、猝死、医闹、暴力伤医……“这是资料能反馈出来的,而救人保命,是极端化臆测。

包括有兴趣你可以看这一段:

每天都是 16 个小时以上的工作,他们牺牲了健康、牺牲了休息时间,以至于连自己的孩子的成长都不能参与。
付出这样大代价后获得的回报就是,少的可怜的工资、家人的不理解,患者的纠缠打骂甚至砍杀,连孩子都不放过。

发现问题没有?

少得可怜的工资没有给你一个全国儿科医生薪酬调查的数据分布;

家人不理解和患者的纠缠、打骂甚至砍杀,甚至殃及家人,是个例,因为没有数据或则事实来表明这具有普遍性。

所以从第二段的归因来说,极端化描述,臆测,无数据结论,为编造的理由引用无相关实例,这里我就开始给差评了。


第三部分,重点来了,开始贩卖焦虑

他们很快就会意识到,儿科医生大逃离的背后,将是 9000 万家庭退无可退。

点题,上下文都是围绕” 看病难 “展开的。

然而下面的严肃故事变成,呃,笑话。因为儿科医生逃离,就得问啊,这些人去哪了?做 IT 去了?卖猪肉去了?还是写公众号去了?

早前就有广州日报发布消息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21 名儿科医生中,有 4 名被民营医院高薪挖走,月薪三万,还不用上夜班。
一边是高薪、时间自由、受人尊重,一边是收入不高、加班严重、动辄被打被骂。不难想象,不久的将来,儿科医生从公立医院流向民营医院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哦,原来是被民营医院挖走了啊?你在逗我?

民营医院”高薪、时间自由、受人尊重 “不是刚好解决了儿科医生” 收入不高、加班严重、动辄被打被骂“的问题嘛?

怎么觉得这种解决方案有问题?这是一不小心脑子卡壳了?

文章一上来忧国忧民的说儿科医生高风险高强度低收入,贩卖完焦虑开始批判民营医院了。

难道民营医院不是医院,没有解决儿科医生的问题?

到那时,只会出现一种情况:愿意且能支付更多钱的家长,孩子将会在民营医院接受更好的治疗。而剩下的人,则只能在下半夜孩子生病的时候,守在急诊门口,掰着指头算还有多久医生才上班,医院才开门。

这段我直接贴过来的,要我看呢,就是为了贩卖焦虑纯粹的没脑子胡喷了。

先是将公立医院和民因医院进行对立,非此即彼,还预设立场:多花钱在民营治疗,穷人只能在公利哀嚎。

我就一个评价:真他妈坏。这不是挑唆矛盾么?不是暗示公立医院不能提供有效的医疗服务么?不是通过金钱分类制造对立贩卖焦虑么?

请问公立医院伤医你敢说没有这你篇公众号的撺掇嘛?你向受众传达的可是” 公立医院低价但无法满足医疗需求,而不满足的根本原因是医生不上班、医院不开门。“

暴力伤医—医生流失—医患关系加剧,这个恶性循环的闭环已经形成,而我们每一个人都身处其中。
可以预见,儿童医疗已经到了寒冬,在寒冬里,没有谁能独善其身。

这两句就更扯淡了。之前总结的没有数据支撑的理由还有三个,这里就变成一个了。(儿科)医生向民营医院流动就变成了医生流失,医生的限定词没有了,好像民营医院的儿科医生不能提供儿科医疗服务一样。

还恶心循环的闭环,您确认您知道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嘛?

还有,寒冬之中没有人能独善其身,或许这里应该限定” 有孩子的家庭无法独善其身 “?毕竟丁克表示不服、不孕不育表示不服、未婚未育表示不服、已婚未育表示不服。他们都独善其身了。


第四段总结,我就不评价这种伪善了,我也总结一下。

这篇文章四个部分,很典型的公众号创作套路。

第一部分引用媒体、纪录片、权威数据等等,一般来说,这种开篇可以把文章的有效性、权威性、真实性定在很高的级别。但请注意,这些都是引用,如果公众号有什么作用的话,就是引用

第二部分一般会通过归纳逻辑进行归因,但往往这种归因存在私货,就像这篇,臆测、强行举例、极端化描述等等。一般文章到这我就不看了,因为这才是作者的真实水平,引用不是

第三部分,一般就是要发表观点了,也就是文章的核心,有兴趣的知乎 er 可以看看,点题就在这一段。同时,制造对立和贩卖焦虑也在这一段。一个公众号或者文章的调性,基本你看这就行了。

第四部分一般不会很长,收尾,卖个惨,卖个好,卖个人设,收摊儿。

以下内容并不友善并涉及扒皮,阅读前请慎重。

刚看这个公众号,其定位是” 正能量、有匠心 “,但是我看了文章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儿。

如果刻意制造矛盾,无理由制造并贩卖焦虑,制造行业矛盾也算正能量,那特么这是负负得正,数学学的不错,但逻辑好像还差点。

至于有匠心,如果匠心的体现是寻找丰富的资料,的确辛苦了。但臆测、错误归因、强行验证,这那个都不算匠心。

或许正能量和又匠心都是愿景,那意思是现在做不到,但是这是努力的目标,至于达到达不到,骗完傻子谁在乎那些?

这篇文章有用的部分都不是公众号创造的,公众号创造的都是负面和错误信息,所以如果真的要评价这篇文章,也简单:引用部分全好评,创作部分全差评。

知乎用户 一只斧鸽 发表

很恐怖。

职业环境很恐怖

更恐惧的是医疗资源的缺口越来越大

当只有私立医院才开设儿科的时候,不寒而栗

知乎用户 edrthrtjr 发表

3 年后的现在是怎么解决的?希望有内行分析一下。

让我目测,似乎好像大概是出生人口的急剧减少,即从 2016 的 1883 万(七普)到 2021 的 1062 万(统计局),极大的减少了需求,缓解了矛盾

这个趋势下去,似乎不用担心儿科医生不足的问题了

知乎用户 太阳元素 发表

人口出生率稳步下降,孩子有病找个医生有多难啊?读书起码是出生几年后的事,看病那是还没有出生就要开始啦。

知乎用户 依然​ 发表

消失就消失呗,把儿科取消我都没意见,反正我这辈子是穷光蛋,结不起婚买不起房生不起孩子,所以,我这样的不太可能有后代,所以取不取消儿科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根本无所谓。。。

把儿科取消了,增加老年科就行了,以后老子退休以后天天去老年科烧香拜佛。。。

拜拜了您那

知乎用户 顶不住 发表

这个行业太严酷了,儿科医生需要极致的强大,身体和精神都是,身体不过关自己病,精神不过关,随时被各种辱骂刁难搞出精神病。

我接触到的几个几乎没有一个没想过撤出的,基本都是因为医生这行投入太多,几乎半个人生都贡献进去了,不甘心。但现在大趋势还是在让老实人入坑状态,真正有能力改变的人不打算改变什么,趋势不变,那么后面只会越来越缺。

知乎用户 知乎用户 mBQcS0 发表

明年合同到期我也滚了,要不是违约金太高,也不会等到明年。收入我觉得还凑合,虽然比兄弟科室低,毕竟还能糊口。就是太累了,而且没有尽头。科室人少到主任也得跟着值夜班,反过来说就算我当上主任不也是这么干么。碰到极品一点的患儿家属,一段时间心情都不好,然后你还不能停下手头的工作。我总扪心自问,图什么,值得么?滚了,反正我不干有的是民工兄弟干。儿科医生已经这么少了,再少一个两个的也没差。

知乎用户 渣宅直肥懒 发表

至今忘不了实习,八个家长围着我要血的情景,都忘了要先跑了。

知乎用户 Fantasy 发表

从这个问题有多少回答,有多少关注,又有多少非医学相关者回答,就可以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知乎用户 无根生 发表

文章没看过

但是儿科缺人已经是公认的事实了

曾记得好像当年的卫计委好像说过儿科不够内科凑……

???执业医师资格证的范围不是你定的吗?跨专业行医违法是你定的吧?

另外,见习的时候在门诊待过,两个小时里老师一共新接待病人 13 个,有 7 个拿报告单回来询问……

理解家长的焦急,但是…… 一个孩子生病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六个人一起挤在一个小诊室里,我们几个见习的学生全站在边上 “瑟瑟发抖

无数答案里提到工资问题很现实,很直接,不要用理想道德这些东西绑架别人为你服务,谁都要吃饭的,30 好几了还得靠爸妈救济要是你你干吗?

另外,为了缓解儿科医生的压力,在其他科室博士起步要求的时候,儿科瞄上了大专生……

知乎用户 走火入魔 发表

怎么能,别瞎说,只是穷人家庭无路可退了。优秀的儿科医生一部分已经去民营儿童医院了,普通号 900,办卡 1 万,门诊量下来了不用赶时间所以医生比在公立医院时更耐心。来看病的最次开的宝马 5 系。其乐融融…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所有的嘈杂,都会在孩子的病患和钱包上得到代偿,无关道德,只有轮回

知乎用户 边走边看​ 发表

儿科医学生现身说法

毕业转行,转专业的有不少

收入远不及成人大部分科室

干的活很多时候比成人累

稍微待遇好点的医院都不缺人

能随便去的医院基本没啥好收入

现在好一点的儿科专科医院基本都要博士了

好医院的儿科确实不缺人,有大把的成人专业找不到工作过来挤兑

规培是个 “好制度”,大医院更不缺人干活了

知乎用户 常昕 发表

很快,就不需要儿科医生了。

君不见产科医护在缩编吗?

知乎用户 霖麓 发表

又不影响天龙人

谁管你啊

知乎用户 祝知 发表

在当前医患关系的大背景下

儿科医生的逐渐消失是一个必然

社会、政府、医院都不愿意担当好自己在医患关系里的责任

让一线医生心寒啊

知乎用户 用真名不太好吧 发表

这个故事里,医患双方没有赢家。

医生们输掉了现在。

患者输掉了未来。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在此次疫情中,你看到了什么人间百态?

知乎用户 萧潇 发表 最近,因 “五个一” 政策滞留在国外的留学生让我想起了当初因 “武汉封城” 政策滞留在武汉的外地人。留学生们熟练使用网络,尚可发声引起关注,但是当初大批滞留在武汉的打工人员以及千里迢迢来武汉就医却因疫情原因不得不出院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