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王陶陶的文《冷战时代的最大隐忧:中国年轻人的八旗子弟化》这篇文?
知乎用户 盖因斯 iFortune 发表 王陶陶同志号召大家多生,我会觉得他算是个真诚的爱国者,毕竟他自己也养了两个娃。 但他本人 “逃离工科”,却号召其他人进厂,就不太地道了。 而且现在早已不是 “人口红利” 的时代,如今讲究 “工程师 …
我现在有点替刘慈欣捏一把汗,他居然是个中立派。
总体评价刘慈欣的思想,说他左或者右,说他社会达尔文或者霍布斯,说他崇尚极权,或者说他向往西方,用文革的事讨好西方都是扯淡。
通读完刘慈欣作品,我是有资格评价他的,
他是个主题多变,思想极不统一的作家,在社会制度,科技人文,社会发展各种矛盾之间,他是采取怀疑一切,相信一切的态度。
如果用他自己的话说:“科幻负责的就是罗列各种各样的可能性。”
在他的科幻里面,既有《乡村教师》碳基文明大家庭这样的温暖,又有《全频带阻塞干扰》这样的冷酷,有《三体》这样的生存是文明第一需要,又有《流浪地球》这样的家园情怀,有三体文明这样机械严肃,只为生存的文明,也有李白文明这种高傲浪漫的文明,甚至在主题阴冷的《赡养人类》里面,诡谲而侵略性十足的哥哥文明其中的一个观察员,在最后居然对主角说了一声,“保重,弟弟”,真是耐人寻味。
他笔下,光是《三体》就多处显出他这种多变的特点。
生存大于一切,不惜一切活着,又要给岁月以文明。
对人性丑恶的厌弃,又给人类给予希望 。
用英雄拯救世界,但是又抵不过人民选择的浪潮。
揭示了中国 60 年代的往事,反映时代伤痕,嘲讽极权政教合一是僵尸,又讽刺了民主制度的短板,白左的虚伪。
他不变的大概只有,对于科学技术的信仰,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
而政治立场上面,他好像既不左也不右,就是中立。
反映到言行上面,
他既不会在德媒采访中迎合西方,在采访中他认真地为中国的国家政策,为脱贫作出的巨大努力辩解。
他又不会带头去发表一些文章言论,收割爱国流量。
如果尖锐的批评完全消失,温和的批评将会变得刺耳。
如果温和的批评也不被允许,沉默将被认为居心叵测。
如果沉默也不再允许,赞扬不够卖力将是一种罪行。
莫言到底属于哪派?刘慈欣到底属于哪派?
莫言其实属于温和批评派,虽然在作品里面讽刺过诸如计划生育之类的政策,但莫言并不对抗政府。
莫言本人虽然说:“文学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但他的政治言论极少,很少在采访中迎合西方媒体,自己本人也有深厚的体制内背景,比如二十多年的军旅生涯,还有作协的背景。
在获得诺奖之后,莫言还被西方媒体轮番炮轰,认为他不敢批评政府,不敢站出来维护西方价值观中的自由民主,不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家。
而这温和批评一派,是政府心知肚明,同时给予他们认可的,
扯什么诺奖拔高了莫言的,得了洋人的好处的,根本就不明白莫言的文学地位。
莫言 29 岁就以《透明的红萝卜》名震文坛,那时候,老牌的作家们评价之高:“今年中国文坛最大的收获就是出现了莫言。”
早在诺奖之前莫言就获得过体制内最高的奖项,也是中国文坛最高奖,茅盾文学奖。
看看业内人士,王安忆,余华,汪曾祺、史铁生等作家对于莫言的评价之高,就知道莫言根本不是浪得虚名。
早在 2007 年,各大高校文学院,社会科学研究所评价中国作家实力榜,就将莫言审定为中国第一的作家。
9 票(1 人):莫言
6 票(4 人):余华、史铁生、阿来、王安忆
5 票(5 人):北村、北岛、苏童、阎连科、贾平凹
4 票(3 人):格非、多多、铁凝
3 票(7 人):韩东、王朔、林白、陈忠实、张炜、韩少功、于坚
2 票(7 人):残雪、翟永明、范稳、李锐、张承志、刘亮程、东西
为什么现在莫言被网络这些言论冲击?
无外乎越来越极端的网络言论,无外乎北岛,高行健一类尖锐批评的作家都消失了,
如果现在还是各大媒体,知识分子普遍批评政府的时代,那么莫言简直和蔼可亲。
如果尖锐的批评完全消失,温和的批评将会变得刺耳。
网络暴力找不到靶子,那不自然轮到温和批评的莫言了嘛。
如果温和的批评也不被允许,沉默将被认为居心叵测。
等到莫言余华都倒下,那自然就轮到中立派了,这帮人居心叵测。
刘慈欣名气大树大招风,而且写过中国某个年代的东西,《三体》故事就是建立在那个基础上的,如果要批判刘慈欣,那段叶文洁往事就是铁证如山。
而且刘慈欣还因为雨果奖在国内爆火出圈,享受白人老爷的恩惠,这更加不可原谅了。
如果沉默也不再允许,赞扬不够卖力将是一种罪行。
如果只允许一种声音存在,那么,唯一存在的那个声音就是…
有一说一,
其实政府一直不怎么干涉文艺界的事,还是允许莫言这种批评声音存在,2012 年莫言获奖,外交部在西方媒体的采访中还亲自祝福过,而后央视和人民网也表达了祝福,刘慈欣更是央视采访不断,三天两头有国家级邀请。
古代唐朝用兵吐蕃,在大时代,民族战争大局下面,还有一个杜甫写着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用现在的话说,这不就是破坏大局了吗?
杜甫居然公然跟朝廷唱反调。
然而杜甫被抓了吗?
再想想白居易的《长恨歌》,这不就是批评以前的唐朝最高领导人?
苏轼更是成天在新旧党争中唱反调,天天批评变法对民生的破坏。
唐朝朝廷都能容下一个杜甫,
现代的政府又怎会容不下一个莫言?
但是网上那些四处煽风点火的,比如题主,建议你们自己闹去。
因为现在的风气就是你不能说一点不好。
根据事实提出批判,表达意见就是恨国贼。
但凡说了一点不好就是喷子,就是公知。
莫言被喷的书主要集中在书里的故事大多数都带有近几十年现实所发生的事的影子,像蛙,酒国,天堂蒜薹之歌等,尤其是蛙(讲的是计划生育)得了诺贝尔奖,这就触碰了某些人对于西方的敏感神经,凡是西方赞同的,我就反对。西方提倡什么,我就贬低什么。而他的檀香刑,生死疲劳等写的是万恶的旧社会就没什么人说。
接着类比一下陈忠实,写了本白鹿原,几乎没什么人说他写的不好,因为他主要写的是万恶的旧社会,而到了新的,他就戛然而止,不写了,挺聪明的。同样聪明就是电视剧亮剑没有把小说的结尾给拍出来。
还有余华,大多数人知道他,就是因为一本活着,说的同样是万恶的旧社会,而他后来的书,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第七天,就没有那么广为人知。
总之,你要说万恶的旧社会(几千年前到几十年前这一段时间)的不好,你随便说,没有人会给你戴帽子,说你是喷子。但只要你说的是几十年前(具体多少年,我也不好说。)到现在的不好,那你就是一张拜登手里的牌,拿了外务省工资的狗,接着扣上喷子,公知的帽子,再呈上开除国籍套餐。最后再得到一句:你觉得不好,你可以滚出去。然后还不给安排机票,就要滚出自己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想想就觉得挺好笑的。
最后希望大家有空可以读一读冯骥才的一百个人的十年,不要重蹈覆辙,对有不同意见的他人友善一点,批评并不代表不爱,只是是希望更好。
我也不喜欢媚外,但原因不在于外,而是媚。沾着一个媚字,事情就好不了。老话说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但凡一个人媚,肯定有所图,想事情就不靠脑袋了,自动让位给其它器官。不管媚外,还是媚内,都不怎么样。
现在媚外有没有老逼登发钱,不好讲,媚内倒确实有大把可以收割的流量。
媚内这桩生意,又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它越往深里做,就会把越多正常表达打成媚外。
莫言的书我看过一些,以前是因为学文学史,不得不看,像透明的红萝卜,属于当代文学绕不过的。后来是因为喜欢看,他的书中气足,写得生猛,比如红高粱,也是讲述抗战史故事,但是跟常规讲法不一样,有一种民间的野性美。
前段时间,还在群里推荐过莫言的小说。
我觉得莫言的书吧,有个特点,就比较容易犯忌讳。就是故事讲述的年代。对那个年代有官方叙述,略有偏离就会带来麻烦,这不像你讲个大禹爷在位时候的事儿没人管。讲莫言那个时候的事儿就容易出现问题,就是你说的版本跟官方版本不一样,方向出问题。方向出问题那就没有小问题,容易两头不落好。你比如姜文的鬼子来了,并不是说一定不会发生那样的事,不是那样,发生不发生两说,问题你不能那么讲,讲了就是方向问题。后面姜文咋样了,有记忆的网友应该都知道。
所以莫言的书又有一个特点,就是叙述视角不被信任。这个算是现代文学里一种比较常见的手段,叫 “不可靠的叙述者”,喧哗与躁动里就用过,给读者的视角干脆是智力有问题的人,用的很好,看到的世界也很新鲜。
莫言的小说,也经常这么干,讲故事的人自己就是个逼孩子,并不德高望重,嘴上没个把门的,经常荤的素的全撂出去,事实怎么样交给读者自己判断。这么做一来呢算是写法上的革新,不再像平凡的世界那么滞重,让当代文学能够在当代世界这样的视野里接轨;二来呢算是自罚三杯,把判断的自主权更多让给读者。作者摊牌了,不高高在上了,不全知叙事了,以上讲述全是个人记忆,如有得罪多多包涵。然后就比较容易滑过去。还是姜文,你看他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就经常抵赖,说自己记岔了、骗你的啥啥。
这就是个装糊涂的高手。
莫言可能也是难得糊涂吧。不过考虑到现在连我爱我家这样的情景喜剧都能被上纲上线,让莫言醒醒酒,恐怕也是 “情理之外、想象之中” 的事儿了。
顺便,如果觉得写那个年代的莫言容易杵摸,可以看看他写的民间故事(其实是汲取民间故事的写法,用他自己的话说,向蒲松龄学习),也挺好的,都是短篇。
五十年后,在座的各位和子孙后代提起互联网刚刚兴起的年代,说:“那个时候国内互联网管得还是很严的,经常莫名其妙就被删 Tie 封 Hao。”
旁听的年轻人立马反对:“怎么可能呢,互联网账号是私人财产,ZF 保证言论自由…… 上了年纪的人果然都比较媚外啊。”
我这是乐观主义,因为我推测五十年后会比现在自由。
悲观主义者认为无需跟后代解释这些问题,因为他们自己将亲身体会。
有些时候,我认为历史虚无主义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任何当事人亲历的一些事件,几十年之后都可能被认为是虚假的。
就现在,要说 50 年前的历史什么样,都会引起很大争论,哪怕你们的父母、爷爷奶奶都还在世。
类似的例子有很多,比如:
二战期间苏联和美国谁的功劳更大?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到底饿死了多少人?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社会是不是很乱?
产生分歧的原因有很多:一是当事人也是管中窥豹,个例不能代表整体;二是当事人的记忆力衰退,真实性出现偏差;三是主观刻意的歪曲篡改。
我想到人们曾这样形容慰安妇群体:“她们在等日本道歉,而日本在等她们死去。”
有些历史,一旦亲历者消失,就会被逐渐淡忘、抹去。
比这更可悲的是,有些历史,即便亲历者还活着,集体记忆就已经出现偏差。
我之前曾说,不同年代的人很难相互理解。
上世纪出生的人有很多公知,那是因为他们的亲身经历;
00 后、10 后有很多粉红,也是因为他们的亲身经历。
前不久,作家莫言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再次引起了舆论的关注。
身为国内目前唯一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国内大众对于莫言始终有一个疑问:他的作品是不是通过媚外来获奖?
其实莫言写的那些东西,放在几十年前可能就不叫媚外,叫还原现实。
莫言出生于 1955 年,张艺谋出生于 1950 年,所以他们的作品经常以那十年为题材;贾樟柯生于 1970 年,所以他的作品经常以下岗潮为题材。
贾玲出生于 1982 年,她执导的《你好,李焕英》同样出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却是一个鲜艳明亮,活力四射,人际关系和谐的时代,与贾樟柯作品里灰蒙蒙的滤镜完全不同。
如果真要对比的话,上世纪八十年代,贾樟柯是一名正在上学的青年,面临升学、就业等现实问题,而贾玲还是一个不到十岁的小孩,你觉得他们谁对那个时代的印象更真实一些?
集体记忆是被塑造的,每一代人的记忆都会有所不同。
防止被夹,文章同步发表于 “大海里的针” 公众号
汉武帝时代,有一种罪名叫 “腹诽罪”,很多人因为腹诽而丢冠杀头。腹诽是啥意思?就是肚子里骂人。虽然没有骂出来,但是,觉得你在骂人你就有罪了。
莫言显然是媚外的。莫言虽然没有帮外国人找自行车,但是,看莫言一眼就知道,他曾经试图帮外国人找自行车。
所以,他媚外是确凿无疑的。更何况他还获得了一个洋人颁发的诺贝尔奖。
[刑天唐伯志:茉莉:我的爱情故事(上)17 赞同 · 4 评论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7034926)
说莫言丑化中国的估计就没几个真正看过小说的。莫言当初得诺奖的时候很多人跳出来说莫言不配,xxx 的 xxx 都没得,xxx 比莫言差在哪,这类话可是满大街的。而那些 xxx 的基本上也都是以中国近百年为背景的小说,“丑化” 的内容其实都一样的。
写写时代的艰难,人性的丑恶就叫做丑化了,南京法院门口怎么没见你拉横幅说丑化中国丑化法院形象呢,这种行为可比几个小说情节恶心多了。
现在的人看个情节曲折的小说或者电视剧都受不了,现实主义从上千年的文学历程里走出来就是要告诉你生活没那么艺术化没那么美好,尼采几个世纪前就告诉你上帝死了你现在还在追求你的完美乌托邦呢。
如果莫言乳化的话,马尔克斯是不是也要被钉上十字架,拍纸牌屋的应该被暗杀了,歌词里带 usa 那些 rapper 直接分尸好了。
挺…… 正常的?
1965 年,大江健三郎应邀赴冲绳演讲,演讲后作短暂旅行。之后他痛切地感叹道:自己只是个浅薄无知的游客。于是决定一个人留下来,继续寻找和发现冲绳。1970 年,有关冲绳的散记结集为《冲绳札记》,由岩波书店出版。2005 年 8 月,二战末期的冲绳战中驻守冲绳座间味岛的守备队长梅泽裕少佐和渡嘉敷岛的守备队长赤松嘉次大尉的弟弟向大阪地方法院提起诉讼,状告大江健三郎和岩波书店,称《冲绳札记》记述的冲绳战中日军强令冲绳民众集体自杀事件是 “虚构的事实”,以“名誉受到损毁” 为由,要求停止发售该书,并赔偿两千万日元精神损害。大江健三郎凭借证据充分在一审和二审中胜诉;而日本右翼势力则在各种集会上强烈抗议大阪法院裁判不公,在寄给大江健三郎的新年明信片上詈骂大江是丑化日本的“非国民”,让他滚出日本国。
也有人因此称大江以及如他一样批判国内政权的德国作家钧特 · 格拉斯是 “用粪弄脏自己巢的鸟”,大江很喜欢这个比喻,并欣然接受。在他看来,用粪弄脏了自己的巢,正是对自己的巢之所爱最确切的表达。作为一名民主主义文学家,他的关注点始终在处于各种权力结构中被压抑的边缘人。
——《大江健三郎的冲绳之痛》 光明日报 2010 年 12 月 25 日
有谁读过 1949-1979 中国作家写的小说?
我只读过老舍的龙须沟,四世同堂,茶馆
鲁郭茅巴老曹,鲁迅早逝,其他人在这 30 年里只有老舍的作品现在还能读下去,另外四位的伟大作品当今已经基本没人看了。
那是绝不允许一丁点杂音的时代,也未见得能留下什么好东西。大概再过个 100 年,写近代中国文学史,这 30 年是要留空白的。
那个时代还没有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盗版,中国的土鳖作家还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叫做魔幻现实主义的轻功可以在镣铐上起舞。后来百年孤独满大街的盗版书可是给大陆作家启了蒙,大家这才明白,原来硬刚不行,就地十八滚也不行,只有这种经过傅里叶变换以后的写法才行。这才是真正的高级玩法。
至于抨击莫言写的不光鲜靓丽的,那些光光溜溜的华丽皮袍到处都是,各种春节晚会,歌舞升平。这难道还看不够吗?总得给子孙后代留下点啥吧?封建社会还给咱们留了诗词歌赋,元杂剧,明清小说,四大名著。也不能过了一百年,子孙后代一翻书:我去,这段时间咋回事?扒了来扒了去怎么都是正经东西?不正经的都哪去了?
莫言成名很早,80 年代初就上十月,人民文学了。知道十月,人民文学是什么刊物吗?人家莫言主流几十年了。
媚外是个很奇怪的帽子,想来想去可能有两个情况,一个是吹捧洋人,这肯定是媚外。至于掀开漂亮外衣,露出了里面大窟窿小眼子的破背心算不算媚外?这个还真不好说。关键在于:洋人看得见看不见!
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书被翻译成了外文,成了世界著名作家,被洋人看见了,所以就可以扣上媚外的帽子。至于那些许许多多跟莫言题材 差不多的作家,反正写了洋人也看不见,也谈不上媚不媚外,也没几个洋人能看得懂中文简体的小说,俏媚眼做给瞎子看,媚从何来呢?
所以莫言媚外不媚外不好说,倒是一帮光棍帮闲把洋大人的观感看的比天还大,动不动就说丢了中国人的脸。为了面子要打击自己的同胞作家,真不知道到底是谁媚外?
有个笑话说过去有个破落户,门后挂块猪皮,出门要用猪皮擦下嘴,嘴上有了油光,自然显得有面子。说莫言媚外的,大概就是这种破落户心态吧?
不是说咱们中国人,已经站起来,富起来,现在要强起来?强人真不用靠抹红脸蛋混世界,你就算在洋人面前把自己打扮的粉妆玉砌一般的可人儿,该骂街你不还是要骂街?该出手不是一样要出手?打扮的漂亮就不挨揍了?所以帮闲们就散了吧。现在的风格是战狼。。。。。。。
特附一首惊世骇俗的词(之所以惊世骇俗,是因为屎尿屁入诗的我只见过两位,一个是朱洪武,另一个就是下面这首。), 以慰籍大家脆弱的心灵:
念奴娇. 鸟儿问答
鲲鹏展翅九万里 / 翻动扶摇羊角 / 背负青天朝下看 / 都是人间城郭 / 炮火连天 / 弹痕遍地 / 吓倒蓬间雀 / 怎么得了 / 哎呀我要飞跃 // 借问君去何方 / 雀儿答道 / 有仙山琼阁 / 不见前年秋月朗 / 订了三家条约 / 还有吃的 / 土豆烧熟了 / 再加牛肉 / 不须放屁 / 试看天地翻覆 /
看看,这才是革命的气度!你管我写啥说啥?不须放屁!
真当注意过当时莫言得奖风波的人全死了;
当时海外的皿孕分子怎么骂他的,还有些海外媒体如何拿他当过 20 多年兵说事的,这些不用架梯子,应该还能搜到一些;
莫言真像他写的《檀香刑》一样,两方面都在骂他……
经历过大跃进、文革的老一辈国人,心中多多少少都有些惧内。
受过教育,八九十年代中外差距最大的时候出国见过世面的那部分老一辈国人,心中多多少少都有些媚外。
有些人实际素质不怎么样,靠着为人知和不为人知的理由,成了时代先锋。
他们见世面却没有自己思考,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如果再没脑子、没点智商情商,就很容易成为公知,带路党,甚至汉奸。
公知是些什么人,不用我赘述吧。
而这些老一辈媚外者,如果现在还在体制内甚至领导岗位,就会干出一些不符合时代潮流的东西,比如替老外找自行车,山东学伴,上海骂中国人的美国人不犯法。
极端的,就是宁波这种,替外国杀人犯洗白,犯罪说成纠纷。
这些体制内的媚外领导,其实和公知没什么两样,都是德不配位、脑子跟不上屁股的家伙,因为一点父祖余荫或投机倒把的运气踩在时代的风口上,上了天的猪罢了。
请问,莫言符合上面说的哪种?
恐怕只符合第一种。
惧内我是认同的,时代的伤痕没那么容易消除。
对大跃进文革的适度恐惧,是有意义的,可以防止我们再犯错误。
但有些人听风就是雨,看见短袖子就想起计划生育,莫言对时代的反思能直接联系到崇洋媚外叛国求荣。
这些人和猪也没什么区别。
更
看不懂 “有些”、“部分”、“某些” 这些词的意思,揪着我一个定义使劲杠的,建议回炉小学。
人类果然都一样,当年的红小将大部分没脑子,现在美国的川粉没脑子,知乎的年轻用户依然大部分没脑子。
因为莫言他真的得过诺贝尔文学奖。
当年培养 “文化自信” 时有一个保留节目,就是让大家了解诺贝尔奖有 “曾被提名的中国作家” 存在(名单包括鲁迅、胡适、沈从文和林语堂这些),以佐证中国文学有能力在世界文学界占据一席之地。
后来,莫言成为了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
之后,诺贝尔文学奖就和奥运会一样,中国既然有过第一次体验了,也就不太关注这些了,或者说,关注的重点逐渐转变为评价此后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和举办奥运会资格的人与国家,到底配不配,以及究竟他们是靠什么得到的诺贝尔文学奖和举办奥运会资格的。
同时,因为近些年(其实早已有之)国内外文体的政治化,得到国外的文化类重要奖项,除非是第一次得(像《三体》)或者尚未得到的那种,不然就会有 “迎合西方价值观” 之嫌(像《北京折叠》),也就成为了疑似 “媚外” 的某种“证据”。
而莫言的作品,由于并不是很符合国内 “主流市场” 偏爱的那种,他的这种 “媚外” 嫌疑,似乎就人云亦云,更难被证伪了。
99.9% 的人,先安一个媚外的罪名,然后找证据,一找一个准,你说过那么多话写过那么多字,不信没有媚外色彩。
哪怕没有,只要哪句话说中国哪一点不好,哪怕是描写人性,就是媚外。鲁迅都媚外,何况莫言有实锤——还有比接受外国人的文学奖更大的媚外行为吗?
因为莫言他就是崇洋媚外啊
咱们大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这种崇洋媚外份子,其中作家最多
比如说吴承恩,西游记朝代背景是什么?是大唐啊!玄奘三藏是什么身份?是御弟,皇帝的结义兄弟啊!
一个当世第一王朝的统治者的兄弟,要不远万里去国外取经,这时候国外有文明吗?不都是假的嘛?这是什么?这不就是国外的月亮比较圆,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吗?
还有,师徒四人 + 白龙马一路上还得有通关文牒盖章才能通过,而不是设定这些小国摄于我大唐威势而夹道欢迎,跪舔上宾,这是什么?这不就是吴承恩文化不自信的表现吗?
同理,还有李耳,这个 “老子”,占着无数中国人便宜,人人都得喊他一句老子的人,竟然是化胡为佛而不是化胡为道,我想着已经不止是崇洋媚外了,说是吃里扒外也不过分。
至于莫言巴金之流,更是罪上加罪,他们一个写 WG,一个反思 WG,笑话,WG 是什么?中国历史上存在过 WG 吗?WG 只是中国文学虚构出来的幻想而已,只要没有这些崇洋媚外的作家,只要他们不写,WG 就不存在,什么?你问我 WG 中死去的那些人,破碎的那些家庭?很简单,人是自然死的,没有被人毒打过,没有被关牛棚过,就这么寿终正寝了,家庭嘛,也是自然破碎的,破碎的原因嘛,大概是因为成员之间勾心斗角罢了
像吴承恩老子莫言巴金这种人,我认为应该封杀,我们应该将道德经焚烧,将西游记踢出四大名著,将当初举国为傲的诺贝尔文学奖这个光环让给国外势力,让何新教授的希腊伪史考以及一众伪史宇宙的学术作品纳入四大名著的范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彰显我泱泱大国的文化自信,才能有机会超越韩国,成为地球文化之渊源
如果把莫言攻击毛的那些言论摆出来,只怕是可以直接用英烈保护法把他送去牢里蹲几年了。
体制内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当年重走长征路,他直接对着毛井冈山故居的床说,老子恨不得跳上去撒泡尿,锵锵三人行里有一期有个嘉宾就说过这事。
等着看呗,只要中国的政治风向继续极化下去,这些人迟早要被揪黑料检举揭发批斗攻击,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左右两派互害的仇怨,比天高比海深,没那么容易化解。
至于什么崇洋媚外,这帽子扣的还真是有趣,攻击莫言的人是怕扩大化了吗?怕火烧到自己头上,呵呵。
因为他鼓掌鼓得不如他自己的名声响亮。
姑且把《天堂蒜薹之歌》当做屁股朝西的《竞选州长》,那么那本《酒国》又能算啥?
“吃婴儿” 和川朝的 pizzagate 阴谋论是怎么走到一起去的?
为什么偏偏如此切合基督教撒旦魔鬼的刻板印象?
解放战争后,许多人从大陆败退到了台湾。
资助《自由中国》的雷震,发表了著名的 “反攻无望论”,惹了众怒。
于是雷震去问胡适,说 “胡适先生,为什么我明明说的是真话,却惹得大家不高兴呢?”
胡适说
“因为真话,敲碎了别人的梦。”
莫言就是这样不讨喜的人,讲了一些那个年代的糟心事。没得诺奖之前,也没人批评他媚外,相反还对他有些犀利、痛定思痛的评价。
可能莫言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把隔夜剩饭写成 “珍珠翡翠白玉汤” 吧。
现在风气很值得反思。
莫言是一个作家。
没有一个国家要求每个具体的人需要与国家所有的观点保持一致。包括 YSL 国家。
人的视角是天然的,不与所有人一样的。
作家只是因作品的传播,观点思想更裸露在大众面前。文学、艺术大多如此。
毛主席他老人家也说文艺要百花齐放。
就是说表达在大框架内,是自由和多样化的。
不明白现在为什么有那么多人,需要批文人,因为这类人没背景,还话多吗。要知道整齐划一的时代,是最没有个人空间的时代。这些人到底是没经历过,是天真,还是坏?
莫言的作品,陈忠实的作品,还是大江健三郎、米兰昆德拉的作品,每个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不要以认知的缺失,来对作品,来对下蛋的母鸡,进行攻击。
什么叫媚外,谁批的媚外?
我们政府也没有这样定过性,怎么到您这里,就媚外了?您确定的媚外标准?
只有伟光正的年代,你们真的想体验?你们确信你们是胜利者?
“蛙” 里所描述的,小人物的痛,是实实在在。不要把写出他们的痛的人,人群说成猪,你对人民没有感情,才是猪。
因为西方赞扬,我们就要批斗,那是反智的。
莫言有篇文章用了鲁迅先生的话:
墨写的谎言,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言下之意就是,他不想拿笔写些太平的谎言,而是在用墨写 “血的事实”。
我个人认为从逻辑上来说,打倒他非常简单:
1、把他笔下「高密」的故事都读一遍。
2、找出几个典型事例,证明那不是文学的手法,而是对事实的歪曲。
比如说他的获奖作品《蛙》,里面关于________的描写可谓是一抓一大把,我看着用心险恶的很。
我想只要在其中找到一两个关键的点,证明这片土地上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是媚外者不怀好意的编造,而非文学家对事实的艺术加工,那莫言媚外者的名号也就实锤了。
可十多年过去了,三胎都开放了,还是没有人能宣布莫言笔下的________是子虚乌有。
我猜问题肯定出在 1 上,莫言这人实在是太坏了,魔幻现实主义就算了,竟然还整些意识流,不正儿八经的叙事,写出一些脱离群众的作品,害得广大不媚外的人士竟然连他笔下的「高密」讲了啥都不知道。
而那些正儿八经读了莫言作品却没找出毛病的,要么其心可诛是缓则,要么脱离实际是傻逼,要么党同伐异搞圈子,要么扛着____反____。
还好我们有这么多热心人士,他们慧眼如炬,尽管统共就读了几段莫言的文字,但以他们的大智慧。只需要一瞥,就能看透莫言几十岁一人和他的几百几千万字——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也。
我还是太年轻了啊,
想了想还有一种微乎其微的可能,关于某些事实的记忆是 “错误” 的。
不说了,作为精唐,我去准备我的第一张大字报——炮打反动文人杜甫。
你们完全没有把握住要点。
莫言媚外,指的是莫言政治立场不正确。就算拿了诺奖,也属于被打倒的对象。
为什么非得把莫言打倒呢?
因为这是斗争需要,需要牺牲莫言。
为什么需要牺牲莫言,而不是牺牲苏童、余华、郭德纲呢?因为莫言拿了诺奖。
但现在形势紧急,我们需要打倒诺奖,因为诺奖下一次很有可能要把奖颁给政治不正确。
我们感觉上当了: 诺奖先给莫言颁奖,把自己与中国文学捆绑起来,与中国社会捆绑起来,将来再乱颁,我们反击诺奖时就会投鼠忌器,不能说,没法说得诺奖的没个好人——有莫言在那呢。
所以,现在形势所迫,我们为了避免陷入 “投鼠忌器” 的被动局面,只能自己先把器给砸了。咱先把莫言打倒了,再收拾诺奖就利索多了。
可以这么说,中国白话文作家,有一个算一个,只要想扣媚外的帽子,没一个能跑。媚外,本来就是正治上的事,与文学没多大关系。随便举个例子吧,哪个翻译家不比莫言更媚外一些?
莫言并没有媚外,只是那一批作家经历过文革,面对以西方哲学为核心的西方文学,表现出极大热情后,又以西方哲学为核心,加上中国故事,创作的文学作品,让西方人甘之如饴。
这些年来中国文学界最大的问题,就是按照西方哲学观来写中国社会百态。
西方哲学观继承自柏拉图,社会观念的土壤不同,西方哲学观和中式哲学观的不同,导致个体与群体关系之间关系不同,让西方小说主人公只适合西方社会存在。
柏拉图的理想国奠定了整个西方世界哲学观,其中的洞穴假说和太阳假说,诞生在希腊社会盛行的众神崇拜,盛行于伊斯兰教盛行的阿拉伯帝国,然后发扬于基督教一统天下的欧洲,整个西方哲学史就是柏拉图的假说的延续,并且在其理论上继续添砖加瓦。
柏拉图的洞穴假说就是怀疑神的存在,个人对于群体远离,才能保持个人清醒与立场,不被以神信仰为主题的社会同化,但是又不能公然反对神的存在。
在西方从公元五世纪开始,由原始社会进入分封制的神权时代,基督教塑造的欧洲是一个以教会为主的团体格局,群体以上帝为主要崇拜对象,任何质疑神存在的人,都将会受到极端惩罚。
柏拉图的洞穴假说大行其道,核心就是用晦涩难懂的语言,用直观映像质疑神的存在,个人和对群体理性的半脱离。整个欧洲近代哲学家成长最快那些年代,基督教还是大行其道,直到二战后基督教开始被现代社会替代,但是 1900 年之前西方哲学和神权社会的对立关系依然如此。
而西方自文艺觉醒(所谓文艺复兴)后,柏拉图的理念开始大行其道,西方小说的主角是独立于群体之外,个人永远是清醒的,所以看西方的小说,主人公永远都是孤独的,群体对于个人,大部分小说里都是群体愚昧,个人独醒。
宗教带来的原罪理论和拯救理论,仍然影响着西方,所以西方的小说是柏拉图理论和宗教理念的复杂混合体。
中国永远都是另一个景象,儒家理论从一开始就摆脱了神权社会的影响,不必晦涩的映射群体的无知愚昧,儒家的核心哲学不是去质疑神,也不必脱离群体才能保持清醒,而是直接进化到,个人如何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然后进入群体管理结构中改造群体。
中国人不相信一个人会突然改变,通过基督山伯爵式的奇遇改变自己,而是相信通过一番勤学苦练,掌握本领后,才能进入管理层,改变国家与群体。
所以四大名著里面,《西游记》是个人融入小团体,然后进入大团体取得地位。
《水浒传》是无数个体组成大团体试图改造社会。
《三国演义》是个人直接领导群体,改变国家命运。
《红楼梦》是一个小群体与大群体的关系。
今天的西方社会,基督教仍然占据社会结构的主要构成,仍然影响政治与经济,大量人群依旧以基督教为主要凝聚手段。
大量小说作者依然保持自己独立于群体之外,这样才不会被群体意识绑架。
这都是柏拉图式假说和西方宗教社会矛盾的体现,群体对于个体超然的恐惧,其实就是宗教社会里对于哥白尼式人物的处理方式,宗教对于觉醒者的态度就是恐惧,然后毁灭,而哥白尼也正是洞穴假说和太阳假说最极端的映像投射。
但是西方观众们喜欢哥白尼式的悲情,总期望有这样的人物引领人们走出黑暗,但是自己却沉沦在宗教里拖着改革者的后腿。
这个问题在中国就不存在,中国永远都是个体要通过磨练和学习,获得进入管理层的资本,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本质都是个体人物,通过磨难与学习获得进入管理层资本,进而改变社会的能力与地位。
中国人不需要哥白尼式的悲情,盗火者普罗米修斯在中国其实没人理解,因为不需要,中国是盘古式的人物开天辟地,女娲补天改造自然,神农尝百草改善人们体质。
喜欢西方哲学的的人 ,在哪里都是孤独的,在西方是注定孤独,在中国是没市场,中国主流社会从来就没有神权社会,所有以质疑为主题的哲学观念都没市场。喜欢西方哲学的人,在中国的孤独感也来自于此。明明每句都是人话,但是整个人就是和社会格格不入。
而西方小说主人公,面对整个人群的非理性成为主流,群体的愚昧就是衬托主人公清醒的最好工具,同时脱离人群的人,比如是悲惨的,宿命般的孤独总是存在西方小说里。
可是中国社会,是不可能像西方那样群体陷入神权的,中国人向来欢迎改革者,刘邦起义天下英雄来投,刘秀如此,曹操如此,李渊如此,赵匡胤如此,朱元璋亦如此,孙中山如此,延安亦如此,这就是中国读书人都希望能改变社会,并且不会因为神权和贵族群体压制而失望。
西方至今特权阶级仍然存在,中国在唐朝解决的问题 ,西方直到二战的大规模死亡,才解决贵族群体问题,而群体神权化,这个只解决了一半,社会却又被各种理念构成的群体绑架,西方小说里最终其实都是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对立问题。
西方小说里最大的反派就是人类社会,人类才是主角一生要面对敌人,他们恐惧主角的力量,害怕他们改变社会,同时人群被各种舆论所引导,趋向与愤怒与无知。
而莫言的小说里,太多主人公都是在面对群体的麻木与迷茫,这是文革那个年代养成的人群观念。
儒家社会影响的中国人,都是期望自己思想能改造社会,著书立说是中国传统哲学观里最基本的体现,每个人都希望成就事业,改造影响社会,个人引领社会进步,个人致力于改造影响群体,才是中国传统哲学观的体现,但是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根本的不同,让中国这些文学家们走进西方文学创作路径里,但是又苦苦挣扎,找不到国人认可的方向。
莫言的诺贝尔奖,就是来自于其小说里面,个人与群体的对抗,这种从柏拉图哲学观衍生出来的东方小说,外国人自然一看就懂。
中国传统评书《三侠五义》这些小说里面,都是个人进入群体获得成功的故事,这种基因根植于国人血液之中,西方小说永远都是少数人读物,就是那种哲学观在中国土壤极小。
欧美那种神权社会人群,在中国就是没有土壤,欧式哲学观诞生的文学土壤,会催生出大量的文学作品。
可是在中国,这种个人改造社会的,并且和群体融合的哲学观,与西方哲学观是相互冲突的。
中国的大部分文学家还在西方的哲学观里挣扎,一心想要寻找个人与群体之间对立关系,为什么没有人写出超越《白鹿原》的小说,那种个人与群体之间融合关系,大部分小说家并不明白。他们依然觉得自己是孤独的,并且寻找生活中极端孤独的个人案例去创作,无论他们多么痛苦,他们都是走在欧洲人晚上写的老路上,他们永远不会在这条路上有新的发现,因为欧洲人比他们早了几百年。
中国需要属于自己哲学观的小说,那不是痛苦,而是中国人的世界。
莫言是中国国籍人士,中国共产党党员,前解放军军官
他的作品描写的是土地上真正的劳动者——农民,他自己的母亲,和他所爱的大地。
他爱土地,爱母亲,爱劳动者,他是中国人,是党员,是解放军。
一群说他媚外的人,问一下自己,自己为这个国家出过力吗?
你们的爱国心靠说一个党员,解放军不爱国来体现吗?
到底谁更爱国呢?
给你说一个故事吧,我国 68 年就有人可以得到诺贝尔文学奖了,一群外国人读到这位先生的作品时,大为称赞。
据说是到了决赛圈了,评审员总得找这位作者吧,于是来了伟大的中国。
结果发现,66 年这位作者就死了,死于自杀。
外国人非常诧异,因为其一传说此人被人尊敬,被国人称为 “人民文学家”,其二此人是基督徒。
最后也不了了之了。
这个人叫做老舍。
有朋友说这故事是老舍儿子编的,好似的确是这样。
但,老舍无疑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值得尊敬的作家。(不论是官定的:鲁巴茅郭老曹,还是改革开放后学界热衷过的老舍热,甚至很多普通读者所喜欢的《骆驼祥子》)
他的作品是珍贵的,有人情味儿的,和中国人很相关的。
他的惨死也是遗憾的,不应该的。
我只希望悲剧不会重演,一个高尚的作家不会受到莫名其妙的指责。
我喜欢看贾樟柯的电影,突然想到贾导《贾想》里面也有这样一段 “媚外” 的故事:
这次大会安排给我的翻译是一个原籍天津的女孩她八岁出国在加拿大长大。翻译的中文口语非常熟练,只是我从小被学校训练,习惯用书面语演讲,这给她添了些麻烦。当我谈到 “没有细节的历史是抽象的” 时,她一时找不到恰当的措辞就翻译成了“历史是模糊的”。
这时候,戏剧性的一刻发生了——台下一位年龄不超过二十五岁的中国女生,突然站起来打断我的发言,高声说道:“翻译在篡改导演的讲话!”
剧场瞬间安静下来,人们被这一幕搞懵了,都愣在那里。那位中国女生突然用英文讲起来,然后又把自己的话翻译成中文,她说:导演说历史是抽象的,而翻译却故意翻译成历史是模糊的。让西方观众以为中国不重视历史,什么都是模糊的,这是别有用心地抹黑中国!
我愣在那里,一下子没想明白 “抽象” 和“模糊”的区别,因为同时我在想另一个问题,一个翻译上的错误,是不是有必要上纲上线说成故意抹黑中国。
我一时想不明白,好在主持人换了话题问我,我开始继续介绍电影。过了一会,当我从舞台上走下来的时候,这位女生突然拉住我激动地说:你的翻译是不是台湾人,看样子应该是台湾人,她在故意歪曲你的讲话,她在抹黑中国,她应该是 “台独分子”。
我说:不,她是天津人。
她愣了一下突然跑到旁边的新华社记者那里,面对摄影机说:刚才那个翻译歪曲导演的讲话,她在西方人面前讲中国人不尊敬历史,中国的历史是模糊的,你们一定要把这个事情揭露出来。
我像局外人一样,站在一边看着这位女生。
她将个人、政府、国家概念模糊在了一起,为了虚无的面子,可以无视一切,这就是她的 “爱国主义” 吗?
她的低龄也让我吃惊,是什么造就了一个生活在北美的中国女孩如此激烈的国家主义信仰,和如此脆弱的国家信心?
总有或多或少的民众对抨击和打压十分热衷,他们拒绝一切适当性的形式与逻辑,用一种绝对性并夹带暴力的沟通方式赋予一些个体问题强烈的敏感性和情绪性,徐童拍过一部纪录片叫《算命》,一个双腿残疾的算命者带着一个傻老太太在这个时代算别人的命也算自己的命,贾樟柯拍过小武、天注定、三峡好人,他用一个个个体在时代下的翻滚和压力展现不应该遗忘的历史,是枝裕和也拍《无人知晓》,昏黄的催账单上是孩子们爱画画的痕迹,而今天的泡面汤留作明日,妹妹也早已死去,房间留下我和两个更小的孩子可能明天就死去,侯孝贤拍出《悲情城市》被誉为台湾社会的手术刀,王小波写黄金时代说一个人被斩首旁边的人竟然说他不会发元音,沈从文写萧萧那个重男轻女的讽刺童话,任何艺术存在的根本是为了发现个体,寻找存在。
发生在一个民族身上的苦痛和记忆首先是针对这个人而言的,其次再是一个民族的共同假想或政治工具,否则丝毫没有意义,我们对个体的尊重和个体的真实太匮乏了,以致于出现那么一丁点的异常都会被视作异类,一个有良心的作家,既是尊重真实也是敢于发声的,国外的批评和奖励不是丑化历史的动力,莫言经历过那段岁月,他是一个有良心的作家,他选择记录下自己的经历,细细咂摸这段自己的苦楚,如果要说他媚外,一段真实的存在竟然是媚外的,那一段时间内一些真实存在的人被选择性无视了,那群人活着的生活对外国人来说是一种见不得光的事物,这也是不自信和懦弱的自我轻视。
在一次电影节别人问贾樟柯这个同样的问题:
有一位女生,二十岁左右怯生生的样子,放映后她问:导演,我想问你一个让你会不愉快的问题,你为什么要拍这样脏兮兮的上海,拍这些有政治色彩的人,给西方人看吗?
我说:我在拍上海的某个侧面,上海除了浦东、淮海路之外,还有苏州河两岸密集的工业区,还有南市那些狭小的弄堂,生活就是这个样子,上海就是这个样子。
女生突然愤怒起来:那你有没有考虑,你的电影被外国人看到,会影响他们对上海、对中国的印象,甚至会影响外国人对中国投资的信心?
我也愤怒起来:想那么多外国人干吗?就为了那些投资,为了外国人怎么看中国,我们就忽视一种真实的存在吗?中国十三亿人口中有很多人依旧生活在贫穷的环境中,难道我们可以无视吗?
短暂的沉默后,女生对我轻蔑地一笑,说道:是啊!为了祖国的尊严,我们当然不应该描述那些人的情况。
我被她的话惊成了傻子,我突然发现了这些 “爱国主义者” 的逻辑。他们所谓的 “爱国主义” 就是基于那些虚幻的国家意识而忽略活生生的人的命运,这其实是畸形的爱国主义。脱离人本主义的 “爱国主义” 是可怕的。如果集体回避我们的社会问题,如果我们的文化没有能力反映我们生存中的真实困境,未来会怎么样呢?
大多数人文化基因都散发着一种自私自利的气息,他们打着为你们着想、为国家着想的旗帜,挂羊头卖狗肉,充斥着文化流氓的气质,将真实刺痛感当做威胁,将虚假虚荣心当做高尚,忽视个体存在的意义和现状,驱赶一切不属于荣耀和光辉的事物当为秘密,回避真实是一种可耻,惧怕真实是一种可悲。
我也要写一本书
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
中国的人民朝气蓬勃
中国的社会和谐稳定
中国的人民安居乐业
中国的农村繁荣昌盛
书中的中国是完美的,书中的中国是洁白无瑕的。
书中的中国没有 996,没有高房价,没有天价彩礼,没有看病贵,没有贫农,没有犯罪,没有吴签,没有贪官,没有资本家
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新美丽新新中国》
希望各位到时候给我捧捧场啊
怎么着,他帮外国人找自行车去了?
通过一个回答,就能测出知乎里一堆智商在 250 的高级知识分子,我的荣幸。
1、美国翻译给他翻《红高粱》的时候,为了符合美国人或者西方人的价值观,询问莫言是否可以改结尾。这位翻译家是葛浩文,基本上想要扩大自己在西方的知名度就需要这样的人来翻译,而且葛浩文的翻译手法可以了解一下。
关键是,莫言同意了。
2、这个我不是很清楚。西方主体似乎比较喜欢看到咱们的糟粕文化,以达到他们的那种政治目的,懂的都懂。而莫言,最爱写的就是这类作品,刚好有迎合西方口味之嫌疑。
3、比较同意一个评论员**(李建军)**的看法。莫言的写作文笔浓厚,非常活跃,但是畸形。
4、通过他在一些社交媒体上的表现,感觉他的为人处世有些小聪明。这条仅为个人直觉。
莫言的粉丝大大们别跟我杠,杠就是你们赢。
我在此表个明确的态度。
首先,我的答案是为了回答 “为何莫言被批媚外?” 这个问题的,某些悬垂在地表上空 50cm 的大眼睛你们睁开点看清楚了。
其次,我的第一条,第二条,第四条回答点关注的均是莫言个人,均未上升到文学批判角度,如果你们连这都看不出,我只能说你们可真牛。对于 “糟粕文化” 我觉得我的说法有些不当,因为那本质不叫文化叫糟粕,被人写出来勉强叫个糟粕文学。我也没有否定国家的糟粕,毕竟就算是个生物就会产生糟粕。50cm 的眼睛们你们真的看不到?
而且你们读过的那点书也不配在这里搞什么文学批判,不必在大家跟前秀。第三条做了粗体修改,大家可以了解下,我搁这也只是个人观点。
“我们这个民族有它自身的先天不足,正常的兴奋转化成病态的亢奋,自信便化为无知的狂热。一九五七年的失误,一九五八年的挫折,一九五九年的持续亢奋,一直到了十年 “whdgm”。现在一旦睁开眼,看看世界,人家早已把我们甩下了整整一个世纪,心灵的觉醒就转化为心理的失重,虚妄的自尊逆转为沉重的自卑,因此狂躁不安,烦乱不已,莫衷一是,一切像是坠入五里雾中,一切都不信任,一切都怀疑,人人都要顽强地表现自己的主体意识,强调自我的存在,觉得怎么也不合适,怎么也不舒服,虚妄的理想主义摇身一变成最近视的实用主义。
民族价值的贬值导致了对个人自我价值的呐喊、追求,但对个性的追求是有个临界点的,如果超过了这个临界点,以强烈自卑为基础的对自我价值的强调和追求,推到极致便是自我价值的完全丧失。”
节选自贾平凹《浮躁》
当年莫言在军艺的创作班学习,与他同班的《高山下的花环》的作者李存葆发表了第二个名篇《山中,那十九座坟茔》,这篇小说又一次引起了轰动,骂莫言的可以看看李存葆这两部红极一时的作品,深刻揭示了特殊年代我军指战员承受的苦难与无谓的牺牲,当时专门为这篇小说开了个座谈会,所有的参会文学家及文学批评家都赞不绝口,只有莫言发言说这部作品的文字像黑板报体,当时会场颇为尴尬,因为莫言自己尚未发表过什么知名作品,这么评价同班同学李存葆显得太狂妄了,回去莫言就一气呵成写出了神作《透明的红萝卜》,给当时的文坛打了个样,就像电影《一个和八个》《黄土地》那样让人觉得跨时代的里程碑作品出现了,我认为莫言后来的作品也许考虑过媚俗,但绝对不是媚外,只不过他的作品在国外也同样受到欢迎,确切的说莫言是被外国人媚。文学、音乐、绘画、戏剧、电影除了通俗作品外还有不通俗的创作,体现了作者个人对世界的感知和表达,这些创作丰富了现代艺术的创作手法,他们中间的优秀作品及其作者会得到专业界的认可,喜欢看通俗作品的人未必理解得了,莫言的小说、贾樟柯的电影、郭文景的交响乐都是受到世界范围肯定的中国文艺的瑰宝。b 站上有很多外国人对中国高铁、桥梁等赞不绝口的视频很受欢迎,怎么受到最高级别的评奖的莫言却受到质疑呢? 也许莫言的作品没法得到现在年轻人的共鸣,但是新一代作家中没有像莫言那样能写好现今中国人的生的苦闷与性的苦闷不也是很遗憾的事吗?
回答这个问题的究竟有多少人读过莫言?究竟多少读过马尔克斯?究竟多少人还在读书?
我读过莫言,也读过马尔克斯,还在读书。
假如我们认同读者中心论,反对作者中心论,那么解读作品的关键在我们怎么看待自己的历史、人类的历史、人类的未来。
大可不必把所有反思民族历史的作品都扔进某个筐子里。举个例子,公车上书、百日维新、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护国运动、五四运动…… 一系列斗争历史的背后,都有前辈们的论战。他们反思民族的历史、期望民族的未来。他们在当时被人追捧,被人攻讦,被人批判,被人抓捕,被人营救,被人暗杀,被人追随…… 他们在历史的大潮里,做着一种 “自觉” 的事业。今天到了我们如何看待他们、如何启迪后人的时候了(吹牛一下,反正不纳税)。
我们的依据是什么?在批评前辈的时候,我们的依据是什么?
就莫言来说,他能获奖离不开他的作品。应当说,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的作品及风格也不错。可是呢,只要读过的人往往会自动二分。
比如《蛙》《生死疲劳》《红高粱》。《蛙》可以说是与人们既熟悉又陌生了。那《蛙》讲了什么故事呢?中国人生育的多彩历史。手法上,我还是很喜欢的。里面的主人公是个妇产科医生。她有着两幅面孔,一个是接生的女娲天神,一个是死亡的无情魔鬼。我们会发现这种二分合一的人物塑造在莫言的笔下比较常见。作品里的主人公往往是可以极端地二分法理解、二分合一地调合。这个医生的功过怎么评价?我们会发现这就和问我们怎么评价民族的历史是一样的。是的,我们可以抨击小说中的医生及时代的偏执、狂热、撕裂、愤怒、无可奈何,我们也可以称赞小说中医生及时代的纯真、大义凛然、人性光辉。莫言小说在于负面评价的部分我们很容易看到,但我们不满意。因为时代的洪流裹挟着人们前进,人们的选择既无奈也动人,时代人们被迫二分,人性使人们二分合一。计划生育政策推出了,人们要么遵照政策,要么遵照历史。莫言使我们去反思政策与人民的关系(战后文学比较常见了,他们都喜欢日本文学,喜欢村上春树等等)。这种 “反思”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个人对历史的深刻体悟,体验中超脱会在其中成长散发魅力,体验中沉沦会在其中变成老妖精。这也是河殇派公知搞启蒙的原因。读者也容易二分合一。问题就很大。读者要评价《蛙》,就要评价《蛙》背后的计划生育政策,我们就在这里二分了。评价《生死疲劳》就要回到我国的土地政策与时代变革。我们甚至可以说莫言包藏祸心用心不良,但我们却不能回避这个评价。我持的态度是后三十年不能否定前三十年,这种态度上,否定论者可以认定为河殇派、走狗。
比如计划生育政策。30 岁以上与 20 岁以下会出现极大的撕裂感,双方不会理解对方在说什么,仿佛是时代的鸿沟。这两类中间的人在新政策的裹挟之中。我们能够选择吗?我们有的选吗?照样可以有人写一部新的《蛙》《生死疲劳》。在这个基础上,我认为莫言深刻地体察了民族的伤痛。
问题是今天的我们不愿意揭伤疤了。我们更希望超越苦难,寻求光明,享受生活。我们的民族自信心渴望汉唐风骨。我们读者更向往美好的生活与光明的未来。所以,我们在当今的文学里找不到一个人,说他是可以代表时代的人物。优秀的作家很多,服众的没有。说实话,很多人在莫言获奖前根本不知道莫言是男是女,很多人在刘慈欣获奖前根本看不起科幻小说。
莫言在这种时代潮流变迁的背景下,被捧被批都是正常的。确实我们在这个历史时期二分很容易,合一很痛苦。走极端让人看不清前进的方向。回归现实,一夜暴富与一步错一切皆空这种二分不也正在上演?
2016 年以前,我还遇到过中美和亲论里中国做妾的支持者。那时候,骂可比捧容易。那个人动不动国外媒体怎么报道,国外学者怎么评价,国外怎么先进。这种叫媚外求荣吗?我读大学的时候(2016 始),学习了美国的制度设计,就坚定地认为,美帝不拉挎不拆台是不可能的。2017 年还遇着鼓吹三权分立的法律学者(从此我成了坚定的反废死派)。
我们不也在历史洪流里前进吗?
举个例子,某加麻大籍男性艺人,道德沦丧早成事实(至少 2016 左右就已经问题很大),可到了 2021 年才人人喊打。问:如何这种前肯后否、表里不一的现象?保持其粉丝体面的唯一办法是体面的前后互不否定论。
就像鲁迅文集,鲁迅先生笔下的中国人形象过时了吗?我们又能全盘接受鲁迅文集吗?鲁迅笔下的某些中国人形象可能永远都存在,但鲁迅笔下的所有中国人形象不可能永远存在。
回到莫言等作家,我想我们还没有到可以盖棺定论的时候。尽管他们有被扫尽垃圾堆的迹象了,有些已经是露出垃圾本性了。莫言小说里,还有着民族精神里值得肯定的一面。莫言的问题究竟怎么评价,还是要基于历史而不是静止。我个人支持莫言刘慈欣继续创作。发奖给他们的某个作品是别人认为该作品迎合了他们的偏见,和他们本人所持态度关系不大。比如《三体》系列,为什么给第一部发奖而不给第二部第三部发奖?固然可以有很多解释,但唯一合理的还是后面两部展示的精神面貌不符合别人的偏见,甚至批评了别人的偏见。
有些批评者真可能是过度解读的红学爱好者。红楼艺术含量固然庞大,但每家都能 “自圆其说” 和自相矛盾就有些离谱了。在很多学术专著里,引用《金瓶梅》做民俗文化研究的比引用《红楼梦》的要多,这是学者偏爱还是学者偏见?
同样地,大家是偏爱还是偏见?我认为莫言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就其作品被批媚外合情合理,就其作品吹捧也是合情合理的。像红学天天吵,啥都能吵,正说明了其价值和堕落。
某些人应该一视同仁嘛,不能总逮着莫言一个人薅。
那谁刘慈欣,三体第一部写的什么?
按照某些人的标准,三体第一部是妥妥的伤痕文学嘛,还是国外拿奖的伤痕文学。
加速(
其实没什么 个人观念罢了 个人感慨罢了
要把莫言竖成标杆 批判他就没有意思了
莫言写的小说,从来没有抹黑过中国,相反很多都在歌颂人民的坚韧不拔和智慧。
先说一句题外话,很多人都说人性很复杂,但是却对人性的复杂度没有一个直观印象。比如,我在网上可能会问候你全家。但是生活中我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人,一个人在不同的人面前也是不同的性格。莫言的小说里的人都能充分看到这一点,一个好人可能有自私自利的一面,一个坏人可能有对人温情脉脉的时候,就像檀香刑里的角色。
很多人对莫言的批判根本站不住脚,因为莫言笔下的角色从来都没有脸谱化。至于说因为莫言笔下的日军长得白被文中的人称作先生就是洗白日军的人要么是大脑发育迟缓,要么就是断章取义刻意抹黑,因为正常人都知道长得好不好看和坏人好人没关系。另一些就是自身文艺鉴赏水平还停留在看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层次。认为人性都是单一的,好人都是没有重大瑕疵的,坏人都是坏到底的。
这位老人叫黄建华,他是参加了抗美援朝的老战士,他回来以后在中国的中科院工作,他还说自己要在去世之前写一本抗美援朝的书,讲讲他和其他战友兄弟们的故事,讲讲艰巨的抗美援朝过程中的很多故事,可是他的书至今为止,还一直卡着,不给出版。他已经九十岁了,不知道能否活着看到书出版?
这个人叫方方,她武汉封城的时候写了一本《方方日记》,不断出版一路顺畅,不到半年时间,还翻译成了世界各国多种语言,童话大王郑渊洁可想不通了,非常生气和难过。
这个人叫莫言,他写了一本《丰乳肥臀》,里面的共产党形象很差,是个哑巴,是个变态,里面的国民党对老百姓很好,杀猪给老百姓吃,还有几个老百姓吃撑了。还有包办婚姻,国民党要多好有多好,共产党要多差有多差。
在《丰乳肥臀》一书中,共产党一无是处,不仅迫害母亲,而且像土匪一样残害无辜,土改时吃包子不给钱,还把卖包子的抓了,卖棺材的、开油坊的、教书的私塾先生都成了斗争的对象; 抓不到司马库就把他两个只有一两岁的小女儿枪毙掉…… 而国民党却好处不少。
可是我就是不明白啊,为什么我们看到今天留存下来的信,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请告诉我这是为什么?
亲爱的同志们,看见了你们,我们又悲又喜,喜的是可得救了,悲的是这几个月我们受尽了亘古未有的大大灾难。国民党伪军自占领潍县后,烧、杀、抢劫、抓丁、抢粮,无所不为,潍北全县被拉去牲口两千余头,粮食被抢精光,被抓壮丁难以统计。更残酷的是广大群众被残杀。两年多来,潍北人民被残杀者已有千余,直到今天寒亭据点周围的死难同胞仍曝尸旷野,无人收拾。纸房区李家营一村,即被活埋七十余人。残暴手段更令人闻之毛骨悚然,铡刀铡和活埋已成为蒋匪的普遍手段。有的先割耳、舌,而后活埋;有的妇女被拔去头发铡死;有的妇女被剥光衣服,绑在树上轮奸,并用烧红了的枪条插入阴户,活活搞死;有的被剥光衣服绑在树上用开水浇,把全身烫起水泡,再用竹扫帚扫,名为 “扫八路毛”;有的用剪刀剪碎皮肉,名为 “剪刺猬”;有的全身被刀子割开,丢在火红的锅里,叫做 “穷小子翻身”。纸房东庄蒋匪在街口安下十二口铡刀,按户抓人铡死。邢家东庄一次被铡十二人,妇救会长一个四岁小孩,也被铡成三段。贫农韩在林兄弟三家十五口,有十四口被铡死,剩下一个老母苦苦哀求给她留下一个后代而不得,她看到自己的孙子全部被铡死,悲痛得自己也上吊而死。…… 高里区一个妇救会长,死时曾对大家说:“告诉共产党、解放军,一定为我们报仇!”
歌颂共产党的书,从来不能出版,只有是攻击我党的,各种大奖、翻译海外。
不知道这些冤魂要是看到莫言的《丰乳肥臀》,会不会高兴?会不会觉得自己,死的很冤?书里面不是说国民党给老百姓吃猪肉吗?为什么你们这样残酷地虐杀我们呢?莫言啊、莫言啊,不知道那些老百姓死的时候,有没有吃国民党杀的猪
实在不清楚为什么评论权限无法修改,而我通常在回答的时候都是默认 “任何人可以评论” 选项……
所谓批判莫言媚外的,不外乎这么几种人:
一是同行冤家,看不得别人高过自己的;
二是无知民众,永远是盲从权威声音的;
三是极端粉红,只知今日好不晓昨日愁的;
而最可怜的,就是第三类。
所谓 “夏虫不可语冰”,他们生活在温暖的季节,却不知道这世界上也曾有刺骨的寒风。他们今天衣食无忧,却不知道昔日同胞的困苦。他们觉得一切理所应当,却不愿意接受这是源于前人的呐喊与积累……
在我看来,同是文人,莫言远比郭沫若有风骨。
至少,他没写过这种应景的诗歌:
献给在座的江青同志
亲爱的江青同志,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你善于活学活用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
你奋不顾身地在文化战线上陷阵冲锋
使中国舞台充满了工农兵的英雄形象
也没有写过试图让自己亲爹改姓的诗歌:
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
天安门上红旗扬,
毛主席画像挂墙上,
亿万人民齐声唱毛主席万岁万万岁!
万岁万岁寿无疆!
毛主席呀毛主席,
你真赛过我亲爷爷!
1976 年初的时候,还是这个态度:
庆文革十周年
四海《通知》遍,文革卷风云,阶级斗争纲举,打倒刘和林。十载春风化雨,喜见山花烂漫,莺梭织锦勤,茁茁新苗壮,天下凯歌声。
走资派,奋螳臂,邓小平,妄图倒退,奈 “翻案不得人心”。“三项为纲” 批透,复辟罪行怒讨,动地走雷霆,主席挥巨手,团结大进军。
但不到半年,就变成这样了:
水调歌头 · 粉碎 “四人帮”
大快人心事, 揪出四人帮,政治流氓文痞,狗头军师张,还有精生白骨,自比则天武后,铁帚扫而光,篡党夺权者,一枕梦黄粱。
野心大,阴谋毒, 诡计狂,真是罪该万死,迫害红太阳,接班人是俊杰, 遗志继承果断,功绩何辉煌,拥护华主席,拥护党中央。
至于媚外,看下人家这个高度再来批判莫言:
我向你高呼万岁
斯大林大元帅,你全人类的解放者,
今天是你的七十寿辰,我向你高呼万岁!
一个人要活到七十岁,甚至一百岁,
本来并不算得是什么稀罕的事。
一个人假使无益于人而且有害,
那就让他活到十七岁也未免太多。
但你,全人类的解放者,你的生命
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生命,全人类的生命。
你的七十岁已经救活了不知道好几万万的人民!
你的七十岁已经是地质学上的年龄了,
已经是天文学上的年龄了,
你是以宇宙的生命为秋,
你是以宇宙的生命为春。
而且空间不能限制你的伟大,
而且时间不能限制你的长寿,
你已经活了七千亿万恒河沙数地质年,
你还要活下七千亿万恒河沙数天文年,
你是无穷尽,你永远无穷尽!
稀奇的是你已经死了多少次了!
劳动人民的敌人,帝国主义者,
战争贩子,大资本家,大地主,
一切剥削人的吸血者和他们的爪牙,
都诅咒你死,愿望你死,并欣幸你死,
你确确实实是死过多少次了!
但你依然活着,而且还要永远活着!
旧时代的救世主耶稣,
死了一次,据说是复活了一次;
新时代的解放者,你,
死了多少次,也复活了多少次。
耶稣的死是真的,复活是假的;
而你的死是假的,复活却永远是真的。
我曾经看见过你,你伟大的解放者,
那是一九四五年的六月三十日,
在你的领导之下吧纳粹德国消灭了,
拯救了全世界的劳动人民,
恰好迎接了苏联科学院的二百二十周年纪念,
那天晚上你在克里姆林宫
欢燕 * 全苏联的学术界的权威,
战斗英雄,劳动英雄,和全世界的进步学者,
你从七点钟入席一直陪到十二点过,
你和全唐的人同欢共乐足足五个小时。
那是多么惊人的健康和毅力啊!
我曾经看见过你,你伟大的解放者,
那是一九四五年的八月二十日,
苏联的人民既消灭了西方的纳粹德国,
又击溃了东方的皇道日本,
集秴着十六个共和国的光荣的兄弟
在红场上进行着体育节的胜利大检阅。
那是光辉灿烂的欢乐的一天,
你在万雷鸣动的欢呼声中
出现在伟大列宁的墓上,
从上午十一时站立到下午四时,
你和全场的人同欢共乐更足足站了五个小时。
那是多么惊人的健康和毅力啊!
我曾经看见过你,你伟大的解放者,
那是今年一九四九年的五月一日,
莫斯科举行劳动节的庆祝,
在红场上有二百万人的大游荇。
我们从捷克的首都布拉克参加了
保卫世界和平大会的归途躬逢其盛,
时间虽然相隔了四年,而日子,
依然是那么光辉灿烂的欢乐的日子,
你又在万雷鸣动的欢呼声中
站立在伟大列宁的墓上,
从上午十时站立到下午三时,
你和全场的人同欢共乐也足足站了五个小时。
那是多么惊人的健康和毅力啊!
时间尽管流淌,物质尽管流淌,
你的健康和毅力是不变,是永远不变!
你和辨证唯物主义一样永远不变,
你和历史唯物主义一样永远不变,
你和人类实力走向共产主义一样永远不变!
不,这样的称颂或许有背与辨证逻辑吧?
你应该也是在变的,但是全人类解放者,
你是愈变愈坚强,愈变愈健康,愈变愈不朽了!
不朽的马克思和你同在,
你和马克思一样永远不朽了!
不朽的恩格斯和你同在,
你和恩格斯一样永远不朽了!
不朽的列宁和你同在,
你和列宁一样永远不朽了!
原子弹的威力在你面前只是儿戏,
细菌战的威胁在你面前只是梦呓,
你的光热将使南北两冰洋化为暖流,
你的润泽将使撒哈拉沙漠化为沃土,
你的智慧将使江河改流,山岳奔走,
打的永远年青,人类永远如兄如弟!
斯大林元帅,你全人类的解放者,
今天是你的七十寿辰,我向你高呼万岁!
莫言不过得了一个诺贝尔文学奖,郭沫若除了拿奖当院士,还曾经是政务院副总理,也算是国家领导人啦!
[郭沫若_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l/bTOcklpT?bk_share=copy&fr=copy#
](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l/bTOcklpT%3Fbk_share%3Dcopy%26fr%3Dcopy%23)
所以,说莫言媚外的又怎么解释郭沫若的行为呢?
之前戴建业被拿出来批的时候我就说过,实际经历过十年和改开初期动荡的人,他们的创伤,怀疑和对西方的盲目崇拜,如果表现在言论上,那么是需要理解的。
但有些人把这种内心的创伤转化成行为上对国人的鄙视,这一个是个人品德的问题,二就是他们就是我经常说的钢印族,意识形态变了, 他就是敌人。
莫言媚外,《红高粱》主题曲是抗日歌曲。。。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你怎么敢拿外国的宝贝,敢获得外国的奖?从电影到文学,文艺可不能有不同的颜色。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知乎传统真是不剩啥了。
谁先来科普下谁批判莫言媚外了?
我去拜读下再来发表意见。
有人让我在知乎里搜 “莫言 媚外”,我搜了:
看起来有点权威的是第二条,但打开来看:
这是给红色作家做个排名,莫言明显不在这个范围内,网友瞎参和个什么劲儿?
就好比《金色少年》排个儿童文学百名作家,也不会因为莫言得过诺贝尔就把他请进去吧?
自己立靶子自己打,还打得那么热闹。
我滴天呐~
说实话,最后还不是你群众喜闻乐见的,和我 tg 有什么关系?到了关系自身利益的时候还不是以我之心度你之腹,都别装了,摊牌吧。
建议高校里所有研究国外文化,艺术,法律,教育,哲学,历史,语言的都打成媚外
那个年代的人,尤其在改革开放后,基本上没有不价值观崩塌的,并且开始了媚外模式。莫言作为经历过十年的人。见过了太多人性的扭曲与肮脏,又都反应在了其作品当中,自然会给人一种反动的印象。
看到有回答说文人尤其爱崇洋媚外,这话对。但应对在莫言身上又不对。从莫言的作品中来看,可以看出莫言写的东西在本质上的确对当局不太友好,可人家从来没媚外过,没怎么捧外国来讥讽本国。大多还是着重描写本土老百姓的苦难和大环境造就的人性问题。
因此,莫言的作品属于伤痕文学,里面有他对当局的不满,对历史的不满,但他没说外国的月亮比较圆。跟很多人比,他算不上媚外,甚至压根不算。目前我读过他的书,觉得最反动的也不过就是《生死疲劳》,写的还挺有趣,当局都不禁,甚至相当长的时间里还在各大书店的畅销书专栏上醒目的摆放着。可见莫言还是得到官方认可的。
有谁看过这本书,举个手。
关东卧龙
98990 次赞同
去咨询
《光明日报》6 月 22 日发表中国作协党组成员秘书处书记吴义勤《中国文学的红色基因》。文中列出了中国百年来上百具有红色基因的作家和作品,新中国建立后作家的作品也有数十部,而莫言和他的魔幻大作却不见踪影。
吴书记指出,讲好 D 的故事是中国新文学的神圣使命。比如郭沫若的《女神》最早表达了对共产主义的呼唤,表现出摧毁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革命精神;贺敬之、丁毅执笔的《白毛女》深刻揭示 “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的主题;老舍的《龙须沟》通过龙须沟的古今对比,表达了对新中国的无比热爱;金一南的《苦难辉煌》全景展现党建立红色政权、领导人民进行伟大长征和革命战争的恢宏历史。
吴书记强调:文艺要为人民群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而莫言的作品不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显然不在百年名作家之列。
————————
很显然,得西方诺贝尔奖的作品肯定不是讲 D 的故事的。而作为中国最顶尖的作家,不为社会主义摇旗呐喊,很显然是媚外的。
这逻辑没问题,反正我信了。
先说原因,因为嫉妒。大量中国人,就是 ds 心理作怪,见不得别人好,例如我前日写了一个回答。
有人就评论了;
这些人到底是什么人呢?相信有八岁智力都不难搞清;
再放一个更搞笑的;
所以我很认同知友的那句话,“扫盲工作任重道远!” 知友建议我拉黑加删除,我觉得拉黑可以,删除就算了,当反面教材吧,也算对社会的帮助。
近年来,有件事我特奇怪,就是很多人说他们自信了。在我看来,自信从来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自己努力加环境成就,二者缺一不可。我觉得,我算比较自信的人。自信大概来自三点。
第一点,形象。有句话叫 “始于颜值,忠于人品”,感觉好像是人品>颜值,但问题是,没有颜值这个始,谁有闲心观察你的人品?男人不一定要追求颜值,但干净健康的形象很重要。同一个人,状态好与状态差时,自信程度也是不同的。国家注意形象,个人也一样,形象是 1,其余是 0,没 1,0 再多也没用。
第二点,现实物质生活。人穷则志短,如果没有家人提供大量全国各地生活学习选择,让我有机会接触大量古物真迹,我觉得我的自信也会相当有限。
第三点,学识和见识。我觉得见识>学识,但二者又是相辅相成的,世界要多去多看,这没问题,但问题是,我有很多空姐和企业家朋友,他们也去了很多地方,但积淀和收获并不多,原因简单,他们平日还是比较忙,能静心读书的时间有限,我的建议就是争取多读书。
总结一下,自信不会从天而降,形象(这个需要天赋),财富(可以继承,可以创造),文化(见识,知识)缺一不可。至于批评莫言的人,你看他有哪个?说什么话不重要,重要是谁说,如果身价百亿的大藏家,或著作等身的大文人批评我,我会反思,但问题是,现实中他们很多人都称我毛兄,虽然他们年纪远大于我,但依然如此称呼,他们尊敬我不是因为我优秀,我非常平凡,而是因为他们优秀,他们永远是向人学习请教的态度,这种态度,也成就了他们的成功。能人有一个特点,就是他能发现你的长处,并学习利用,譬如我对东南亚较为了解,他们就会反复问我关于东南亚和小乘(上座部)的问题,弥补自己的短板。我就会问他们关于书法、汉藏佛教艺术的问题,弥补我的短板。但差的人他没有弥补的能力,抹黑就是唯一生活寄托。就这么简单的道理。
莫言就是媚外,我们目前取得的成就包括却不限于:
1. 世界排名第二的 GPA,并已预订第一,幸福感接近满分,我身边的爱国朋友都有共感
4. 男性人均身高达到 1 米 8,我朋友的外国朋友说美国人见到中国人直接不敢说话,黑人直接被中国人暴打逃走
以及一众耀眼成就
莫言呢?作为一个中国人,做出如下行为:
1. 汉语写的小说,竟翻译成洋人的玩意?蚯蚓一样的文字,给外国人看,刻意揭短,难道不知道我们中国人站起来了?
2. 俗话说知识越多越反动,这不就验证了?一个作家,每天光整些不亲民的作文,能不能走出家门创造 GPA?是我兔工地缺人还是你莫言以逸待劳?
3. 写的那什么三流网文里面,全是说国人不行的,我直接怒了,中国人站起来了你莫言是不知道,还是装作看不见?
4. 拿个那什么狗屁诺贝尔奖,西方昂撒人主导的选秀大会,完全是花拳绣腿,强调无管控的邪恶自由主义,完全没有实用价值,昂撒人会给中国人颁奖?有鬼啊,暗地里嫌疑已经很高了,一定要严查搓搓美国人的锐气。
5. 退出中国作家协会,你怎么敢?让我听听,是谁培养了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他又是怎么回报培养了自己的社会?退出中国作家协会,你怎么敢?
6. 靠着污言秽语对这个国度的主人狂暴攻击,导致大批网民愤怒,影响社会治安,引起内部相互猜疑,扑面而来的罪恶气息!
什么都怕对比。
上个世代的人,骨子里是自卑的。
是自己看不起中国的。
恨自己为什么是投胎在中国。
这是普遍现象,而不是个例。
认为中国好落后,好差呀。
自然而然的,他的文笔,也就是去写那些消极的东西。
积极的他也不感兴趣啊。
因为他心里就是在批判,在痛苦,在悔恨。
现在中国富强了,年轻人可以平视甚至俯视西方国家,自然觉得他们有病。
有此可见,种族主义更是扯淡,就是有钱腰杆子硬。
南俄罗斯原住民也就敢找找本土文人的茬了,原住民在自己地盘上的地位待遇就不说跟欧美白人比了,比得上第三世界的黑叔叔吗?
2012 年莫言得诺贝尔奖的时候,我记得天涯冒出来一堆贴子,说他作品低俗恶心、崇洋媚外、自曝家丑、卖国求荣,印象最深的是有个几百层的高楼,楼主拿着百度百科上母亲被 QJ 生子的情节声称《丰乳肥臀》是乡村艳史,文学地位大约等于少妇白洁。
那时候我还比较少不更事,也开了个贴子,科普故事情节,告诉别人 QJ 这段情节在全文中可能连千分之一的比重都不到,母亲这个角色其实更像女性、母性和乡土的化身,莫言绝对对他的故乡爱得深沉,等等,还特意把对应的原著片段贴了上去。
不过很快我就觉得索然无味,感觉自己其实是在和空气斗智斗勇。因为有耐心点进我这个贴子看原文的人,本来也不会光凭百度百科就判定一部作品;而相信这就是乡村艳史的人,基本不会点我的贴子,就算点进来也是无脑复读机,根本无法有效交流。所以我与其翘课在这里做慈善,不如干点更有意义的事,例如回去上课。
这事让我学到两个道理:第一,不是所有人发言都有理有据的,特别是网络上,很多时候不用在意别人说啥;第二,做人还是要少对不了解的事情说话,不然容易暴露智商。所以现在我看开了,爱说啥说啥吧,我闭嘴买书。
所谓的莫言媚外,大抵是称莫言 “丑化” 中国。然而,听听鲁迅怎么讲的。
漫骂
倪朔尔
还有一种不满于批评家的批评,是说所谓批评家好 “漫骂”,所以他的文字并不是批评。
这 “漫骂”,有人写作 “嫚骂”,也有人写作 “谩骂”,我不知道是否是一样的函义。但这姑且不管它也好。现在要问的是怎样的是 “漫骂”。
**假如指着一个人,说道:这是婊子!如果她是良家,那就是漫骂;倘使她实在是做卖笑生涯的,就并不是漫骂,倒是说了真实。**诗人没有捐班,富翁只会计较,因为事实是这样的,所以这是真话,即使称之为漫骂,诗人也还是捐不来,这是幻想碰在现实上的小钉子。
有钱不能就有文才,比 “儿女成行” 并不一定明白儿童的性质更明白。“儿女成行”只能证明他两口子的善于生,还会养,却并无妄谈儿童的权利。要谈,只不过不识羞。这好像是漫骂,然而并不是。倘说是的;就得承认世界上的儿童心理学家,都是最会生孩子的父母。
说儿童为了一点食物就会打起来,是冤枉儿童的,其实是漫骂。儿童的行为,出于天性,也因环境而改变,所以孔融会让梨。打起来的,是家庭的影响,便是成人,不也有争家私,夺遗产的吗?孩子学了样了。
漫骂固然冤屈了许多好人,但含含胡胡的扑灭 “漫骂”,却包庇了一切坏种。
这是莫言的悲哀,也是中国人的悲哀。
莫言被说成媚外者,这根本不是批评,而是抹黑,是十分严重的污蔑。
这样说的人,可能是出于别有用心的目的,可能根本没看过莫言,只听说过 ,也可能只看了表面,不想深究。
但恰好相反的是,莫言在深究,在反思中国人的历史和文化,并勇于揭露这些阴暗细小角落里的东西。
从这个角度上讲,莫言不愧为一代大家。
他因为你们采访,一开始讲多话,后来都真的莫言了,他妈的怎么还被批媚外。
这个世界上只有不讲话的小说家还有不讲话的记者,才是好文学家吗?
为何
这名字就媚外
莫言
砸烂瑞典文学院,救出管老头。
莫言真的里外不是人。
当年获奖的时候无数人骂他替党说话,手抄延安文艺讲话,说他抄作业。说他是体制内的人(作协副主席?),多少人跑到诺奖评委会要求取消他的资格。
现在又说他媚外,暗黑。
从莫言这你就能看见,这几年舆论风潮起伏转向。我自己反正觉得挺为批评他的人脸红的。
纵观中外,这些文人都是些崇洋媚外,思想反动的家伙。
吴承恩的西游记中猴哥竟然敢反抗天庭,反抗天庭也就算了还护着唐僧去西天取经,这说明什么,这说明老吴想要推翻朝廷,想要给西方带路,何止媚外,简直是隐藏的奸细,带路党。
那个叫罗贯中的更过分,书里说什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盼着朝廷灭亡啊,这是妥妥的反动分子,这是企图颠覆国家政权的人民罪人啊。
对,还有更嚣张的,一个叫曹雪芹的家伙,写的那本红楼梦,盲顾社会事实,抹黑我们大清的美好生活,我和你讲要不是大清亡了,是要判刑滴。
中国这样也就不说了,那些外国人也是
有个叫雨果的法国人,大肆污蔑自己的祖国也就罢了,还涉嫌污蔑祖国的英雄,这个人屁股是歪的我和你说。
一个叫列夫托尔斯的俄国人也有一样学样,在复活中大肆污蔑自己的祖国,这是什么,这是叛徒。
还有一个叫莫泊桑的家伙,他在羊脂球里暗示了什么,暗示了社会上层的虚伪,他这是什么,这是不怀好意,这是居心不良,这是搞分裂搞反动,这是收了外国资本的钱。
看看这些文人没一个好东西。
这个问题下可能有一些专业文学鉴赏的,不过绝大多数都不是专业的。不过这也不要紧,因为不论专业不专业,所有人都没有看过莫言哪怕一个字。基本都是在空对空,写一些很宽泛的东西,然后给批评莫言的言论先扣个大帽子。
如果要谈具体的问题,比如莫言是不是媚外。表面上答案很简单——不是。因为莫言从来没有在他的文学里给舶来形象留过很重要的位置。当然,如果你非常粗浅的阅读他的作品答案当然是这样……
今天就谈文学,别以为打着 “言论自由” 的旗号就可以抹杀。
我们先看几个关于 “吃人” 的文学意象对比吧。
日本左翼文豪:可恶啊,都怪陆军军曹,自己仗打不赢还天天打骂我们。什么烂武士道,我不想当兵只想回家,不知道家里人都饿死没有。这些军曹天天杀中国人,可恶啊中国人好可怜。今天军曹居然逼我们吃中国人的肉,谁要吃这个啊我们都沦落到吃人肉了日本必败!
中国文豪鲁迅:还记得小时候我有个奶妈阿常,经常摆个大字。她给我讲故事,说以前闹红毛的时候太惨啦,围城的时候好像是吃人了真可怕太可怕了。我后来写《狂人日记》把这段写进去,主角貌似是吃了妹妹,太恐怖了主角疯了。
中国作家莫言:人肉真好吃,人肉太好吃了,我们中国人祖祖辈辈都吃。爽啊,特别是吃婴,味道最好。太喜欢吃这个了,不说了一会还要去乱伦呢。全家大乱 x 我们中国人最喜欢!
如果你完整看过《丰 x 肥 x》和其他莫言短篇,你就知道我这总结还是给他遮掩了,原文更劲爆。
莫言的媚外在文学上,是通过逆民来表达的。莫言从不描写外部世界,他只把目光看向内,通过不断进行丑化内部来谄媚外部。
不需要说洋人多美,只需要说你国多丑。
同样是描写 “吃人” 这个丑陋点,我们可以看到本身就身处旧社会的鲁迅,以及日本左翼文豪,都绝对以一种排斥的方式来描写。而莫言,也只有莫言以及前三十年的很多中国带作家诸如方方,贾平凹,阎连科之流的人非常喜欢彻底投身进去,把这个东西包装再包装,扩大再扩大,直至上升到一个民族性的层面上。
不客气地说,莫言的文学本质是一种狼图腾,一种逆民的自画像。通过自污来博得国际上的一种意识形态认可。
在莫言的笔下,民国的中国以及现在的中国,生存和物质都不困扰人,这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人自己喜欢吃人肉,穷的吃不上饭要吃人,很富有了都成富豪了还是要吃。中国社会是没有人类秩序的世界,中国人没有人伦可言,只有喷涌而出的兽欲。
我这还是掩着写的,莫言原文更劲爆。
可问题来了,鲁迅本身就生长在旧社会,为什么他笔下的中国人没有像莫言写的一样像狗一样交配,像猪猡一样进食?那时的人不是更贫穷更落后吗?
很简单,还是那个结论:因为莫言本身就是个逆向民族主义者,他对于中国人真实是什么样没兴趣,他只是在立起属于他自己的文学《狼图腾》。
顺便说一下,莫言本人长在红旗下,后来参军,一生穿军装写作。他说他见过他笔下的那些人和事那纯粹是 lie,撒给洋记者听的。他在哪见?他住的大院里?
所以莫言的书只有方方的闺蜜,阎连科这样的人在大学中文系里吹捧,市场上基本没人看。因为没人想看别人谩骂。完全脱离实际,纯粹在造谣诅咒谩骂,这种文字只在洋人那里有市场。
莫言得奖那一会,很多书店把莫言的书摆在进门最显眼的位置,我因此可以拜读研究。之后我再去买他其他著作时却发现书店里早就没了踪影,老百姓都不买,送去化浆厂了。
我想了想,倒也和研究结果相符。
最后问一句,为啥莫言粉丝三无号这么多啊,一个小答案半夜钓上来三条半夜发帖的,挺能说明问题了。你们中文系毕业都当水军吗?还是说一个个自称中文系?
关于莫言的文学批评,比如 “往金杯里撒尿”,不是我说的是很早以前评论界就有的,你们都没听说过吧。呵呵,莫言对于“母亲”“祖国” 这些所谓 “上帝的金杯” 文学意向极尽污浊之能事,这不是我说的也是早就有的批评了。
得了洋奖,也不会改变他写的是什么。
莫言的文学是公知精神用艺术包装后的文学。可以说,就是公知。公知的特点就是,虽然他声称要反映一些问题,但他却什么问题都不写,而是自己编造谎言。莫言写的就是这么一种谎言。明明中国也有无数的问题,可他不会去写的,他会直接全盘否定你,把你编排成一个彻底混乱的地狱。
真正的问题不表达,真正的错误不反思,而是干脆全盘否定咒骂。甚至于,是穿着军装,享受着国家配给的资源,带薪谩骂。不客气地说,莫言和方方是一类文学,也就是三伪文学。
表面上看,他们把能反的都反了,谁都要喷,怎么会是三伪文学呢?可是,什么都反对,也就等于什么都不反对,甚至是什么都支持。是一堆用反对包装起来的废话。表面上气吞山河口喷万物,实际上言无一物空空如也。对于社会真正的问题,反而是一种高级的伪装。这也是莫言文学永远比不上鲁迅的地方。前排挺莫言的,也没有一个敢说莫言写了什么。
麻烦各位别天天拿言论自由来压人了,如果只要胡说八道就算文学艺术,那在坐的各位肯定一人一个诺贝尔文学奖,毕竟你们都没看过莫言就护的如此振振有词,按照各位的标准自然是各个大文豪,方方日记也当是经典了。
每次看到莫言小说里对高粱地的描写,就忍不住想起家乡那片绿油油的稻田,一个是浓烈的红,一个的明艳的绿。
只有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才能写出那样的文字。
莫言书里的人物们,其实比起现实来已经算美化了,至少他们觉醒了。
而如今的人们,很多仍旧在铁房子里熟睡着。
因为艺术是主观的,莫言的作品并非对客观事实的准确反应。
从写作技术的角度来看,莫言是一名优秀作家。但与严谨的科学研究不同,莫言没有足够的统计分析技术以及对科学范式的深入了解,这使得莫言的文章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而在大是大非面前,该局限性显得格外扎眼。
莫言,以及很多与莫言类似的企图描绘秘鲁人的生活的作家,都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过度聚焦于苦难;而对秘鲁经济发展、军事成就、贫富差距不断缩小、人们幸福水平不断提高、政治家的利他主义精神和清廉作风、教育资源分配逐渐公平、完善的劳动法和完善的劳工权利等重要事实轻描淡写,甚至没有提及。**中肯的说,批判现实可以,但这不表示批判现实就是 “只说坏,不说好”,更不表示有影响力的作家总是要 “报忧不报喜”。
有人说,在许多著作中,莫言是以高密东北乡的老农民的视角来看待世界,这种写法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这里,不得不再次强调,艺术不是事实。而当艺术与事实产生偏差时,尤其是有影响力的艺术与事实产生严重偏差时,艺术创作者就不得不反思了——莫言,想要描述农民生活的大作家莫言,以精湛的写作技巧将秘鲁社会负性的零星个案无限放大,这可能会给读者带来负面影响,使读者变得消极悲观、郁郁寡欢。莫言以及所有与莫言存在相似之处的作家都要为此承担责任。历史的真实不会放过那些不在乎历史的真实的人。
因此,建议莫言向胡锡进、曹丰泽、李建秋、空一格、陈平、张维为、红色共济等伟大作家、伟大思想家学习。
你敢说他书里的问题不存在吗?不太可能吧?而莫言一开始是为了出国拿奖而写书的吗?也不太像。如果莫言是媚外,那他曾经获得的茅盾文学奖显然也是个媚外奖项。而既然茅盾文学奖是媚外奖项,那得了茅盾文学奖的作者也就都是媚外作家,那中国文坛自然也是……
别笑,这不就是粉红逻辑吗?从几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上头找联系,然后扣帽子——
先画个靶子,比如张三媚外,然后去扒他的全部言论有无批评国内现状的。若是有,那国外也喜欢报道国内负面新闻,他和外媒一致,那就是媚外无疑了…… 然后就是扣一个境外势力的帽子,然后谁敢给张三 “翻案”,谁就是罕见。看着眼熟对不对?这不就是○卫兵吗?只不过人家好歹还需要懂点马列,背一背毛选。这群粉红是不需要这些的,只要记住一句你敢在大是大非前面谈逻辑…… 就行。
因为他没有向题主学习——拒绝接受外国颁发的诺贝尔文学奖呀,当然是媚外了,手动狗头
题主说的是莫言还是莫言的书?诺奖文学为人颁奖而不是为书颁奖,在我看来,本身就不够现实主义。因为作家生活在现实世界,他吃的米会有涨跌,他住的房会有拆迁,他的父母会离世,他的子女会生育。作家和老百姓一样,在他生活的世界里,变化总是引导着不变。
所以什么是政治?你以为只是口号、纲领和法律,其实落实到人身上,就只剩下衣食住行的改变。
文学,尤其是现实主义文学,不讲政治是根本不可能的。所谓的纯文学,所谓的艺术只是艺术,那仅仅是读者自己的一厢情愿罢了。作家自己无时无刻不在与政治发生联系,如果没有参与广义的政治,他是如何当兵而深造呢。
只要进入不同的社会,莫言确实不会变成李逵,但至少会变成另一个莫言。如果给作家颁奖而非作品本身,那么一定会给他的社会背景颁奖,给他的政治背景颁奖。
就拿马尔克斯来说,我们都知道他的魔幻现实主义来源于什么,想表现什么。没人能否认他的笔下,有着生机活力,作者喜欢,读者也喜欢。那么魔幻之处大概在于,明明有光却偏偏照不亮房间,明明有力却最终没能拿起羽毛,明明什么都在改变却还是在轮回。这也是拉美政治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拉美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马尔克斯不凭借生活中的政治,何以创作出一个庞大的世界?
那么马尔克斯对他的拉美各国满意吗?让诺奖诸位自己去拉美扎根,愿意的有多少?
莫言书中的社会,你想去生活吗?我不想,读的时候就很恶心。有人说他在抹黑,其实过去的历史才是真黑,无比复杂的黑,掺杂着无数光明和肮脏的黑。说他的作品有意媚外,稍微过了。
可那段历史本身,是属于莫言的,是属于当时那代人的。那段历史,既不能真正代表莫言之前的社会,也不能真正代表如今的社会。
而最真实的社会,只有如今。这一点,马孔多的人们都知道,诺奖知道吗?
诺奖自己不说清楚,自然有人替诺奖说清楚。就像你要是欠了账,假装忘了,对方自然会替你算清楚。
这就是莫言在得诺奖前后,社会评价不同的原因。把 “艺术和政治无关” 这种明显有逻辑漏洞的话当做座右铭,就是在给双标开后门。
我们这个民族,在文化上已经进去了自恨自贱的阶段,我们必须说自己丑恶,说自己下贱,说自己腐朽,说自己阴暗,才是正常的。
狗头被屏蔽了?
你写的东西不是夸赞祖国民族的,而且老外还喜欢,这不是媚外是什么?有人说,不说好话就是媚外了,当然不是,你在家偷偷说,不要让外人知道就不算媚外了。莫言要写了不发表,也就不能算媚外。
我们国家很大,会发生一些不好的事,发生了怎么办?忍。比如你被电信诈骗了,下次长点记性就行,非要说出来,老外知道就说中国人不诚信,这样影响多不好。
不忍你说出来了,你就是给老外递刀子,媚外。现在信息传播太快了,很多事情忍着吧。就像你老公打你,你非要到处说,害的他被人骂甚至没工作,你觉的好吗,你觉得你是爱他的吗?物业办事不力你非要说出来,害的物业被骂,你不觉得自己丢了整个小区的脸吗,你连自己住的小区都没法爱,还爱别的吗?你为什么不搬走?
现在世界形式如此复杂,一个合格的公民只知道盯着自己国家,不去把大把时间花在监督批评西方上,这不是媚外是什么?就像方方,非要写武汉日记,为什么不写纽约日记?纽约没朋友?不会用谷歌或者瞎编吗?
曹雪芹、李杜、施耐庵、罗贯中、关汉卿、吴承恩、鲁迅……
非常幸运,他们生在了古代,否则我们永远看不到那么伟大的作品
感谢古代的包容,允许他们描写底层民众,允许他们描写社会不公,允许他们发表作品
那些觉得莫言烂和媚外的人估计没有读完莫言全系列各个时期的小说。如果读过还说这种话要么是觉得自己政治正确要么就是没有文学素养,要么就是断章取义想入非非拾人牙慧。
说的没错啊,莫言就是媚外啊。
我是一直致力于反对莫言的。不说别的,那些鼓吹莫言的敢不敢把莫言写的文字复制一段上来让大家讨论讨论?我确定你不敢。因为随便一段都充斥着黄暴内容,让人观感不适。莫言的小说毫无情节可言,基本上所有的文字都是为了引出他想写的黄暴黑暗内容服务的,看完他的书,你根本想不起任何一个故事情节上的高光片段,也没有任何人性上的高光时刻,只有无尽的黑暗愚昧暴力无知,他笔下的中国人毫无人性的光辉,只有扭曲的心态和暴力的行为。
就这种完全虚构的暗黑系恐怖小说,粉丝居然说 “真实”。我去!哪里真实了?莫言写的是小说!小说!小说!小!说!不是报告文学,不是新闻稿,小说就是虚构的,想象的。难道这帮粉丝觉得仙侠小说科幻小说灭世小说魔幻小说童话小说甚至武侠小说都是真实的咯?简直莫名其妙!
要说真实,莫言亲眼见过美国防控新冠疫情失败,导致感染了几千万,死亡 62 万,哀鸿遍野,他为啥不写?他亲眼见证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奇迹,亲眼见过无人机升空、高铁飞驰、空间站上天、蛟龙入海、航母下饺子、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路网建设飞速发展、遇到天灾人祸大家齐心协力互相帮助渡过难关…… 他甚至见证了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无底线抹黑,他为啥不写?因为不能拿西方意识形态的奖。他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还是很有点小聪明的。
中国人民一向是智慧、勤劳、坚强的,不然也建立不了新中国,欧美侵略者各自在自己的国家对原住民进行了种族灭绝,而他们在中国进行的种族灭绝政策因为中国人民的及时反抗失败了,那还是国贫民弱的旧社会,中国人民靠自己本能的智慧有力反抗了侵略者狠毒的灭绝政策,天津教案、太平天国、义和团…… 英勇的中国人民从来没有放弃过反抗,这些优秀的品质莫言都看不见,他可能只会写他自己吧。
他为了拿奖,把心里那点阴暗全都挖掘出来了,然后放大到整个民族,非常对西方的胃口,跟方方写的日记有什么区别??年轻我们有文化有见识,要有自己的判断力,何必被敌人牵着鼻子走?洋人认可的就一定是好的吗?那他们还给奥巴马发了和平奖呢。奥巴马攻打利比亚、叙利亚好几年仿佛不存在。诺贝尔奖就一定客观吗?他们发这个和平奖对利比亚和叙利亚的人民公平吗?
真正好的小说是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水浒传,三体,甚至金庸的武侠小说…… 人人耳熟能详,这才是真正来自大众的喜欢,关于这些小说开的问题数以万计,无数网友参与进来讨论故事情节、讨论人性、讨论角色的无限可能,一个字一个字的推敲细节,动不动贴原文上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但是谁见过有人讨论莫言的小说吗??你敢把莫言的小说原文贴上来吗?网络平台都不敢给你这个机会深入讨论莫言小说,本来就是大篇幅充斥着限制级黄暴内容,社区都会会落下一个传播暴恐内容、管理不善的口实。
总之就是,莫言就是为了一己私利故意抹黑中国,给外媒送弹药,官媒不是不该发声,而是发声太晚了。即使是粉丝也从来不讨论他的作品,从来不讨论莫言小说写的那些故事,因为从来就没有故事只有抹黑,这就是垃圾小说,莫言迟早会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
毛主席说:“如若不被敌人反对,那就不好了,那一定是同敌人同流合污了。如若被敌人反对,那就好了,那就证明我们同敌人划清界线了。如若敌人起劲的反对我们,把我们说的一塌糊涂,一无是处,那就更好了,那就证明我们不但同敌人划清了界线,而且证明我们的工作是很有成绩的了。”————按这个标准,莫言被敌人接纳了,还给他荣誉,说明他一定是同敌人同流合污了。
莫言的书我看过,还看过好几本,我没有看到所谓的媚外,也没有看到所谓的丑化国人。想问一下,是不是现在不唱赞歌就是不爱国就是媚外。那像大刘那种小说里总是有外国人还得过外国奖的是不是也是媚外勾罕见。那我学英语用外国产品、专业学外国书的是不是罪大恶极。来,xfh 我给你发言 你今天说不明白你码出门被车创 si
曾经中国的红色文字为人诟病,现在终于有个肯怀着文学的良心血淋淋地剖析自己乃至自己民族的作家赢得国际认可,又看不惯字里行间中国曾经的不堪。
若要作出伟大的作品,展现与剖析是少不了的,为了所谓政治意义写作,的确是作者的乃至话语体系的悲哀。
指责莫言的人,请自己先去看看他的作品,不要跟着各种营销号人云亦云。红高粱里抗日的情节没人看见,檀香刑反封建抗击洋鬼子没人看见,丰乳肥臀里面坚韧的母亲形象没人看见,反倒是中国确有的糟粕的展现被无限放大。
作为作家,媚外有太多高效的途径,但我相信扎根高密土地的莫言是不屑甚至不齿的,总有人以自己深沉的爱在土地上耕耘,但至少不是那些以一星半点只言片语指责莫言的人
在大是大非前讲事实,说真话,不批你批谁?
所有伟大的作家都是描写人类苦难的。
莫言当时没本事出国,所以无法描写西方世界的苦难,只能描写中国的苦难。
所以就媚外了。
懂了?
因为没文化的太多!我看过他的作品,我觉得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作家!
一三五战狼,二四六媚外,星期天法国。
都习惯了。
之前国外有一个文化论坛,中国的官员带着莫言出席。然后其他恨国的文人纷纷骂莫言。
当然,真事说的难听,也是真实的,颂歌唱的在好听,也是一地鸡毛。
看到有别的答主提到找自行车问题,我也来给大家提醒一个热知识:日本人来中国大陆玩是不用签证的,即中国大陆单方面对日本免签。
这种不平等的免签条约,说不定跟莫言有关系,建议查一查。
其实上峰的容忍度还是挺高的。
批评莫言的大部分还是一些小鬼。。。
更不提有时候自己人搞自己人才是真的狠。。。
题主的问题需要分两部分。
第一,莫言有没有媚外
第二,为什么要说他媚外
对于第一点,我找不到莫言媚外的证据,所以莫言没有媚外。有人会说为什么我找不到证据就可以说明问题,是的,我找不到证据就可以说明问题,就可以把结论下死,就可以板上钉钉。为啥呢?因为我水平最高且人格最亮。谁要是不服,请移步公厕,大快朵颐。
第二点,为什么要说媚外,聪明的读者已经知道了,基于第一点我的回答,莫言媚外不成立,那么第二点就是说为什么有人要无中生有诬陷莫言媚外?
我给大家找到了答案:
乌有之乡:好得很:“媚外” 的莫言被踢出中国百名作家之列 185 赞同 · 270 评论文章
说莫言媚外的人,其实才是真正的媚外,把诺贝尔文学奖看得太高级了,诺贝尔文学奖是如此的高级,以致于莫言这种人是不配去得的。事实相反,2012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定工作是这样进行的:
- 今年这个奖给哪个国家好嘞?都说说看,畅所欲言嘛,不要拘谨吗,洞的逼晒嘛(dont be shy)!
- 沃(我)觉着吧,politics 蹂躏经济,经济蹂躏文化,嫩蒙(你们)看看拉个(那个)中国,CE 之间文化深入人心经济总量全球第二,文化照说也不差,要是俺们再不给人家评一个,地球人民会说俺们莫文化咧。沃的意思捏,今年这个球奖就给中国算咧。沃话说完,谁赞成,谁反对?
- 中国人腻害呀,不但发明了豆腐,还发明了把豆腐蘸屎吃的方法,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腻害呀!这次给中国人,我的,没意见的干活!
- 那就给中国,中国都谁在写书,有没有推荐几个过来呀?我看看,莫言?有人看过他的书吗?
- 我看过我看过,丰乳肥腚,那大奶子,那大屁股,so big,牛逼!给他我莫意见。
- 那就给他,散了散了!
当然,我描绘得有点荒诞,真相可能比这还离奇。外国人的视觉跟咱们不一样,且不懂汉语言的人永远无法领会汉语的精妙,这一点,国人千万别妄自菲薄,半个红楼梦就顶所有的世界名著了。
莫言有八个长处,有八个短处,机缘凑巧,评委看中了他的一个长处,把奖给他了,你也别眼红,你越眼红,说明你越 low。
可能因为我和莫言生长的环境不一样
我长大的时候:
不会饿肚子
可以吃洋快餐和零食
有好看的衣服
有电脑玩游戏,有电视看动漫
有学上
不用干农活
莫言生长的环境:
吃饱饭是最大的幸福
有流油的饺子是天上人间
我不是为莫言洗地,也不是再说中国落后
我只是想说,当我们静止的孤立的看待一个人的时候,出现错误的观点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即使在今天,农村(不是华西村这种富裕农村)出来的孩子,小城镇出来的孩子,也有更高的概率感到自卑,对大城市充满一种盲目的崇拜。
物质的匮乏就是有可能导致心理的自卑,导致心理上的弱小。
因为贫穷而自卑不是政治正确的事,但是这是人性。人性是可以超越的,但这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今天的我们,至少是我自己已经不用付出这种努力了,但这绝非是因为我自身的强大,而是这些沉重的历史包袱已经由我的祖辈,我的父辈替我背负了。
我很感激他们。
如果尖锐的批评完全消失,温和的批评将会变得刺耳。
如果温和的批评也不被允许,沉默将被认为居心叵测。
如果沉默也不再允许,赞扬不够卖力将是一种罪行。
如果只允许一种声音存在,那么,唯一存在的那个声音就是谎言。
似乎没人提到这段话,个人感觉还挺符合这个时代的。
先问是不是
莫言被批媚外,观点较为明确的是乌有之乡
再问为什么
莫言说自己 “不是为人民而写作,而是作为人民而写作”。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小说不是为了意识形态服务,而是为了反映人民的观点。他的史观也偏向和官史对立的野史,由此可以判断出他是有意和政治保持距离的自由知识分子。
乌有之乡是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左派的代表,“媚外” 也是其排除异己的惯用手段。比它左的红色中国都被批带路党,莫言这种自由知识分子被批媚外似乎不足为奇。
近年来左派内部的斗争史如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咪总:文化上的左派行为具体都是什么表现?2279 赞同 · 583 评论回答
这是 13 年的回答,原因分析依然正确,结果已大大超出预期(不可抗力)。毛右的乌有与毛左的红色中国势微,知乎微博 b 站上的左派大 v 多是阶级叙事加民族叙事(对应国内外矛盾的激化),可称之为新民左(和乌有这种老民左区别开,阶级了但没完全阶级,“资本” 的概念将阶级叙事和民族叙事完美缝合),毛左在分裂之后再次统一战线。
知乎的左派大部分是新民左,可笑乌有已跟不上时代潮流,旧时代的残党,新时代没有能承载他们的船
这就开始清理鼓掌不够热烈的人了?
央视去年给他做了纪录片《文学的故乡(莫言篇)》。
看完你就会有答案。
可能因为他批评过那个年代。
的确,莫言是批评调侃过那个年代,可是王小波不也是?
不说 wg 的积极性与消极性,只说对于那个年代的很多文人,的确是一种生理或心理上的创伤,因此,对那一整个年代有反思,有批判,再调侃调侃,可能再抒发一些小布尔乔亚的情怀,无可厚非。左一点的你可以说是他的局限性,右一点的你可以说是思想解了放。总之也能理解。
但说媚外真不至于,我是没有见到什么媚外的桥段。
我们都经历过被公知洗脑的时期,也都经历着目前网上流行的极左思潮,但扒开这些或左或右的偏见,感觉他更多还是借用自己的 “高密宇宙” 去表达什么吧。与媚外无关。
那些网络地摊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的带节奏,今天他莫言被踢出作家行列,明天又被官媒批判说他屁股歪洋人的狗
然后一些连他书看都没看过可能就 tm 知道个丰乳肥臀的网络喷子们开始拿起键盘打开知乎接上节奏:“莫言是洋奴才。”
简直 tm 是放屁呢,搁这儿。
莫言他不是完人,他思想的确有局限,他在得诺奖后也的确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才尽了,但没必要扣高帽,更没必要搞臭他。
他本来就不是神,我们也没必要把他拉下神坛再踩上一脚。
我的学生时代在他的书中哭过笑过(当然现在也是学生。。。) 客观认为也好,带着滤镜也罢,我还是觉得无论怎样,作为一个参过军,为人们发过声的作家,莫言值得读者尊敬
个人看法
那又是谁设置的学伴呢?
因为我们既被动又主动地选择遗忘我们的苦难。
美国的白人会铭记印第安人和黑人的牺牲吗?如果有一个印第安人苦难历史的作者获得诺贝尔奖,美国的红脖子也不会喜欢他。为什么网络上年轻人对莫言的评价越来越差了,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错误地以为当下所享受的物质文化生活是与生俱来的传统,很难理解以前的人为什么吃不起饭,会为了一个豆饼出卖肉体和灵魂。还有一部分现代人拥有自我殖民思维,把我们的先辈们当做可以牺牲的土著,而莫言的作品让这部分现代无法心安理得地享受现在的生活。
一部分人因为莫言获得西方的称赞而给莫言扣上媚外的帽子,其实这部分人也是不自信的,在意外国人的评价,以西方的评价来审视国内的作家,在外国人面前充满着自卑。
我们是原住民国家,工业化不是建立在殖民主义上,所以,付出代价的是我们的骨肉同胞,是我们的先辈。作为享受他们牺牲红利的现代人,故意遗忘苦难,是对历史的背叛。
媚外言重了。莫言和我爷爷是老乡,都来自一个叫高密的小县城,莫言那个村子离我爷爷那个村子挺远的,但高密这么就这么大,哪家发生了啥稀奇事一下子就传开了。我爷爷今年 91,经历过 wg 等特殊时期。他读过莫言很多书,以前我问他的莫言写东西怎么样的时候他总说一派胡言,但是过年喝酒的时候总会听他讲起以前的事,第二天总会跟没发生过似的,我爸跟我说少跟我爷爷提起这些事,他说你爷爷这辈子活的太小心,对谁都不敢说真话。
总之莫言写的事半真半假,或者说是有真有假,只是演绎了一个年代发生的事,只是对于现在整体偏左的环境难以接受罢了。莫言和我爷爷的年纪差多了,他见过的荒诞肯定比我爷爷少,也就是我爷爷读书少写不出来罢了。知乎上大城市的人太多了,可能也没法相信这些小县城小村庄里的魔幻往事。
可能会有人说我爷爷是媚外的或者我是媚外的,所以替莫言说话,我爷爷今年刚发的五十年老党员勋章,他是真真正正的爱国,几年前他还没这么老的时候一提起美国日本是真的能气的骂街,现在年纪太大没有精力骂街了。我虽然不算个爱国主义者,但我是一个纯粹的种族主义者,别给我扣媚外的帽子。
匿名是因为高密太小,没有别的原因
因为知识,审美以及品味这些东西普及的速度没有互联网普及的速度快。
因此,有一个互联网独有的词:“下沉”
当代网络最流行的文字作品,难道不是屌丝逆袭开后宫,霸道总裁当舔狗,兵王回家造狗窝这些么?
这才是主流。
不正常吗?贾樟柯也被批得挺厉害的吧,他俩除了职业不同外还有点儿区别,一个写的是上世纪的苦难,一个拍的是当代的苦难,共同点都是展现和表达了底层人民的苦难,再伟大的盛世也存在着见不得光的黑暗面,就像如今的美帝光鲜亮丽之下也满是疮痍。
在我看来,所谓文学家或是艺术家存在的必要性就在于此,一是为这些刻意被忽视的边缘人群发声,二是在我们这些人 “沸腾” 的时候,时不时揭一下这蒙起来的帘子,进而提醒我们自己也是这苦难中的一分子。
拒绝苦难就是拒绝自己,人存在于苦难之上,“沸腾” 就像伟哥能一时半会儿能给予你存在的感觉,药效过后就是长久的虚无,这正是人生本是苦难的现实投射。
谈不上媚,但是他对外国还是很艳羡的。
时代烙印罢了。
一开始是不说话的要被冲。
然后是不鼓掌的要被冲。
现在是鼓掌鼓的不起劲的要被冲。
后面可能会进化到鼓掌的同时但是不喝彩的也要被冲。。。。
因为不批倒批臭反动学术权威显示不出小将的革命性
俗话说得好,此人之肉,彼人之毒;一件对此人有利的事,难免会伤害另一个人。真正的君子知道,自己的见解受所处环境左右未必是公平的,所以他觉得明辨是非是难的。倘若某人以为自己是社会的精英,以为自己的见解一定对,虽然有狂妄之嫌,但他会觉得明辨是非很容易。明了萧翁这重意思以后,我很以做明辨是非的专家为耻——但这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当时我是年轻人,觉得能洁身自好不去害别人就可以了。现在我是中年人——一个社会里,中年人要负很重的责任:要对社会负责,要对年轻人负责,不能只顾自己。**因为这个缘故,我开始写杂文。现在奉献给读者的这本杂文集,篇篇都在明辨是非,而且都在打我自己的嘴。
**伦理问题虽难,但却不是不能讨论。罗素先生云,真正的伦理原则把人人同看待。考虑伦理问题时,想替每个人都想一遍是不可能的事,但你可以说,这是我的一得之见,然后说出自己的意见,把是非交付公论。讨论伦理的问题时也可以保持良心的清白——这是我最近的体会,但不是我打破沉默的动机。假设有一个领域,谦虚的人、明理的人以为它太困难、太暧昧,不肯说话,那么开口说话的就必然是浅薄之徒、狂妄之辈。这导致一种负筛选:越是傻子越敢叫唤——马上我就要说到,这些傻子也不见得真的傻,但喊出来的都是傻话。(非蠢即坏)**久而久之,对中国人的名声也有很大的损害。
我认识很多明理的人,但他们都在沉默中,因为他们都珍视自己的清白。但我以为,伦理问题太过重要,已经不容我顾及自身的清白。
伦理(尤其是社会伦理)问题的重要,在于它是大家的事——大家的意思就是包括我在内。我在这个领域里有话要说,首先就是:我要反对愚蠢。一个只会明辨是非的人总是凭胸中的浩然正气做出一个判断,然后加上一句:难道这不是不言而喻的吗?任何受过一点科学训练的人都知道,这世界上简直找不到什么不言而喻的事,所以这就叫作愚蠢。在我们这个国家里,**傻有时能为成一种威慑。**假如乡下一位农妇养了五个傻儿子,既不会讲理,又不懂王法,就会和人打架,这家人就能得点便宜。聪明人也能看到这种便宜,而且装傻谁不会呢——所以装傻就成为一种风气。
**我反对愚蠢,不是反对天生就笨的人,这种人只是极少数,而且这种人还盼着变聪明。在这个世界上,大多数愚蠢里含有假装和弄假成真的成分。**但这一点并不是我的发现,是萧伯纳告诉我的。在他的《匹克梅梁》里,息金斯教授遇上了一个假痴不癫的杜特立尔先生。息教授问:你是恶棍还是傻瓜?这就是问:你假傻真傻?杜先生答:两样都有点,先生,凡人两样都得有点呀。
在社会伦理的领域里我还想反对无趣,也就是说,要反对庄严肃穆的假正经。据我的考察,在一个宽松的社会里,人们可以收获到优雅,收获到精雕细琢的浪漫;在一个呆板的社会里,人们可以收获到幽默——起码是黑色的幽默。就是在我待的这个社会里,什么都收获不到,这可是件让人吃惊的事情。
看过但丁《神曲》的人就会知道,对人来说,刀山、剑树、火海、油锅都不算严酷,**最严酷的是寒冰地狱,把人冻在那里一动都不动。**假如一个社会的宗旨就是反对有趣,那它比寒冰地狱又有不如。在这个领域里发议论的人总是在说这个不宜提倡,那个不宜提倡,仿佛人活着就是为了被提倡。要真是这样,就不如不活。罗素先生说,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弟兄姐妹们,让我们睁开眼睛往周围看看,所谓的参差多态,它在哪里呢?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1997 年 3 月 20 日
我的《蛙》,通过描述姑姑的一生,既展示了几十年来的乡村生育史,又毫不避讳地揭露了当下中国生育问题上的混乱景象。直面社会敏感问题是我写作以来的一贯坚持,因为文学的精魂还是要关注人的问题,关注人的痛苦,人的命运。而敏感问题,总是能最集中地表现出人的本性,总是更能让人物丰富立体。
在良心的指引下,选择能激发创作灵感的素材;在我的小说美学的指导下,决定小说的形式;在一种强烈的自我剖析的意识引导下,在揭示人物内心的同时也将自己的内心袒露给读者。这是我在写《蛙》时遵循的并将在今后的创作中继续坚持的三项基本原则。
写完这部书后,有八个大字沉重地压着我的心头,那就是:他人有罪,我亦有罪。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于北京平安里
莫言有错,错在他学不会投机钻营、高唱赞歌(“文学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莫言);错在他不仅学不会前者,还学不好装疯卖傻,“明哲保身”(他们都在沉默中,因为他们都珍视自己的清白。)……
我希望多一些莫言
“对一个国家来说,拥有一个讲真话的作家就等于有了另外一个政府。”
而得出王小波 “崇洋媚外” 结论的人估计也分不清楚,什么叫自我批判。在他们的眼里,世界是非黑即白的,即你不认可东方的,那你就必定是认可西方的,所以你“崇洋媚外”。
理性求真的人会思考为什么中国人没发明青霉素,怎么才能营造合适的土壤氛围,让这样伟大的发明也能诞生在中国。于是王小波写出了《沉默的大多数》这样的作品。
而崇洋媚外的人则会直接下结论,中国人永远也发明不了青霉素,于是柏杨写出了《丑陋的中国人》。
而且这种不知辩证、不懂批判、非黑即白…… 属形而上的绝对论。顶多也就是半截子唯物主义……
如果本身意识形态就有问题,哪里来的资格去给别人扣帽子呢?不去反思一下自己的问题,反而打着 “爱 g 旗号” 充当 “道德” 警察,去给别人量刑定罪……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得出莫言媚外者,盖亦同……(1. 不是没读过多少莫言,就是压根儿没读懂莫言;2. 脑子是个好东西……)
为什么有些人就是不能允许不一样的声音存在呢?
有的人害怕真实,拒绝接受真实,因为真实意味着不完美 / 有瑕疵… 意味着必有黑暗 / 阴霾 / 污浊 / 腐朽 / 邪恶 / 卑鄙 / 虚伪… 存在(过)让你觉得羞耻了?(跌倒本身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不必因为跌倒过而觉得羞耻…… 回避它,假装看不到它,不去汲取教训才是可怕的……)又或者是在害怕熟悉的影子也会被影射出来?(掩饰和藏匿并不能改变什么,照不到阳光的地方只会遍地发霉。那就更应该照照太阳了…… 只有勇敢地站出来,才会有机会痊愈。)
丑化国人是个筐,啥子都能往里装。
我寻思到底是文艺创作者闲了没事干,一天到晚丑化国人。还是文艺 SC 工作者,一天到晚闲了没事干,想方设法要给自己找点事做。
当年宁浩拍《无人区》,就因为所谓的丑化国人形象,审了两三年,后来看到成片,你们说就这么个荒凉无人区发生的玩命的故事,里面的人不就该这么邋遢吗?这样拍才接地气啊。总不能请几个流量明星,在黄土沙地里面梳个油头,脸磨皮磨得像瓷娃娃一样,浑身不染一尘的,一口流利普通话时不时还夹几句 english 搁那敲诈勒索,这样拍国人形象确实好了,但故事这样讲不是那么回事啊,不接地气啊,没有代入感啊。人家是来盗猎的,又不是来旅游的,干的都是玩命的勾当,谁还在乎形象啊?人要有那个闲心在乎形象还用得着来盗猎吗?
有时候我倒真的希望那些人是揣着明白装糊涂,闲了没事给自己找点事干,我真怕他们是打心里觉得国人形象就是小鲜肉、后浪那样的,那说明他们久居天庭,忘了农民长啥样了。
补充:
评论区有人说:当年政府把老百姓的锅砸了,猪牵跑了,对待群众问题简单粗暴!这些当然都是事实;但我们同样可以说: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这样比较下去就没有意义了,历史的尘埃落在每个人身上都不一样,产生的效果自然也是千差万别,评价历史问题一定要从宏观的角度出发。
比如我们假定秦始皇统一六国是错误的,死了好多老百姓,这些人都无辜的,因为皇帝一个人的野心白白牺牲了。但是如果没有秦始皇中华民族就没有大一统、我们也许还是散装的欧洲,也许已经被门外的野蛮人当成四脚羊吃掉了。总之大概率不会比现在过得更好。
按照这个思路,如果没有土改中国就是现在的印度或者菲律宾(菲律宾可是美国的亲儿子,现在如何大家有目共睹),如果不这样做工业发展不起来,中华民族永无翻身之日,会活在世界底层反复被欧美剥削,我们没得选,只有迎苦而上。
同样中国不搞计划生育,当年养不起这么多人,老百姓不能只有生孩子的自由没有养孩子的自由。
还记得当年凯申公怎么说的吗?
日本人进攻河南的手段这么毒辣,给灾民发粮食,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凯申公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我们总不能一边享受前辈们带来的福利,一边跳着脚骂娘吧!
原答案
莫言老师应该算是伤痕体作家的杰出代表了吧,只是伤痕累累的饥饿小说不是现实主义文学,不能反应现实中国人民的生存状态和一代人曾经艰苦奋斗付出的伟大意义。
如果否定了前人的功绩,只一味的强调他们生活的艰辛,那后人的努力又有何意义,这是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
莫言在他的诺奖小说《蛙》里,描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家乡的盛景,那是计划生育执行最严格的阶段,落实到山东的一个乡村,演出了一场场 “流” 与“生”的血战。
故事的主人公是个执行任务的干才,她目光如炬,从村里溜达一圈就能闻出谁家有喜;她铁腕如石,任是什么七大姑八大姨来求情,也得把大着肚子的媳妇推到车上带走;她意志坚定,最繁忙的时候一天十几台手术,看着血流如注,腿不软。
莫言说,“她” 的职业生涯里,做了上千台这样的手术,让数不清的老乡变成了 “绝户”。
对这件事我的看法是:除非站在上帝的角度,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或者套用美帝的 “政治正确”,否则很难评价对错。但有一点我们必须要承认的就是:那一代人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热爱,对人民的担当。
可惜这些在小说中我们都没有看到,作者只是在单纯的迎合西方的价值观。
既然要发展的看问题,那不如瞧瞧西方是怎么做的,比如英国!
大阴帝国是怎么发达的?
首先对自己狠:圈地运动推动土地集中,直接抢农民的土地,然后把农民赶到工厂搞 007,从 8 岁开始做童工;对别人更狠:海盗、毒贩、人贩子、抢劫犯….. 什么挣钱做什么。
他是贩毒的,我是打工的,他做一单生意比我挣的多 100 倍,他比我还努力,我做一单的时间,他做了 100 单…..
大国的崛起必然会伴随着小民的阵痛,做为资深社畜,996 的常年受害者,我本无意把这段历史说的那么玛丽苏,但也不用把他描述成赛博朋克,整的好像我们改回街机❌❌为纲某些人就会在北上广有三套房似的,实际上没有任何国家是靠分配实现工业化的,也没有任何国家是靠街机❌❌成为发达国家的。
正如罗翔老师所说: 我们无法在地上建立天国。中国在改开之前,由于没有殖民地,国家也只能靠底价收购农产品补贴工业,靠第一产业反哺第二产业。
如何反哺第二产业呢?
西方列强工业化原始积累,基本靠贩卖人口、战争侵略、偷盗抢夺、杀人放火完成的,带有血腥与原罪。英国靠圈地运动、贩卖黑奴、侵略殖民等卑劣方式完成的;法国、德国、俄罗斯、美国都是靠殖民掠夺、战争侵略等血腥手段完成的;日本靠战争侵略、丧失主权还有那啥等下三滥方法实现的。
而新中国工业化不同,除了前期苏联援助之外,大部分靠全国人民省吃节用,靠广大工人、知识分子抠牙缝省出来的。纵观全世界,只有中国工业化原始积累是干干净净的,能经受时间与良知考验。
全国人民都明白,如果不这样做工业发展不起来,中华民族永无翻身之日,会活在世界底层反复被欧美剥削,我们没得选,只有迎苦而上,终于换来今天的世界第二。
我国对国家的治理、对农村的治理、对旧制度的颠覆、新制度的建立都是人类社会科学史上的伟大探索和研究。既然是科学研究,就会存在问题和挫折,也会有失败和成功。我们不要用世俗的对与错,好与坏去评价它。而是要站在科学角度,去理性分析、总结、吸收它。这一点不容许任何人随意的抹黑、曲解甚至造谣!
最后,如果说的自私一点,人是社会动物都需要维护自身的阶级。
方方写 “软埋” 反对土改是家里成分决定的;柳家一门三代满门帝国主义忠烈(买办),所以国家对于他们来讲就是用来卖的。
莫言一家土生土长的农民,在文章中大放厥词难道是想把方方的爷爷们请回来;推崇西方的所谓民主自由,难道希望失地农民直接进城市的贫民窟、血汗工厂?
一群既得利益者却出来暗戳戳的反体制,这是不是扛着红 flag 反红 flag。国家已经说了,不允许吃饭砸锅!
看一个文学家或者作家是不是媚外很简单,他在写黑暗,写苦难,写痛苦,写悲剧,写落后的时候,是不是有对这些承受着者有些深深的同情和悲缅,有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无奈和愤懑。是否有一种希望承受者做出改变,渴望他们变好的初心,是否有一种分担承受者痛苦的愿望。比如鲁迅,比如辜鸿铭。个人觉得莫言不是媚外。
相反,如果有些人,高高在上,秀着优越感,天关说外国的月亮圆,外国如何如何,你国如何如何。你们需要我们的拯救的,基本都是媚外者。
他就是媚外,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更加堂而皇之!
诺贝尔奖除了青蒿素,其他什么时候对我们友好过?
去查查他的人大提案,全部都是西化提案,啥意思,就是全面引入欧美国家各种制度!
一个在基层工作 3 年的小白也不至于说这种话。
文风黄就不说了,你能想象一个满嘴黄色思想的人他会有多少正义凛然的气质?
笔下的人,大多反应的是一种崇尚自由的极化现象,就是为了所谓的自由,逾越一切的制度!
绝对化的自由在 2020 年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欧美人喜欢,中华民族还没到沦为种猪的地步!
所以说,这人真的恶心!
我不是莫言粉,我只看过他写的《蛙》。
在这个回答下说这本书抹黑计划生育政策的,我坚决反对。计划生育政策的功过且放在一边。至少莫言在小说里对计划生育的描写绝对不是空穴来风。
批评这本书的大概不是独生子女吧,没有被 “计划” 过,否则只要你回家问问自己的妈妈,那个时候所发生的事情——村里,城市里的种种,再来评论计划生育吧。政策上的功过我没有资格评价,但是就政策落实到基层,基层计生人员的行为,绝对说不上光伟正。
警惕拜登打莫言牌
有个搞 计声 的农村干部听说莫言的书获奖了,写的就是关于计声方面的事情。于是找来读了一下,看完之后觉得这书也没啥了不起,不就是我当年工作的日常吗??
来,我们吧笔递给这位工作人员,最好也递给所有做过相关工作的人员,让他们来写,他们会写成什么样?他们会不会只写对自己好的那面?会不会写工作的对象都是坏人?不遵守法律?作为读者的你能从他们写的东西中看到那个时代或者事件中你该看到的东西吗?
用文学客观的记录某些事情,莫言是真牛,就如你看水浒传,那些好汉是不是杀人越货?这就是水浒传为什么是名著的原因
莫言的书中几乎没有外国角色,更不存在刻意美化外国角色的情况,何来的媚外?
要是说批评就是媚外,那鲁迅岂不是更媚?
一件事物有好有坏,有人描述它好的一面,有人描述它不够好的一面,只是角度不同而已,没有高下之分,也没必要搞文字狱。
现在文学、影视、游戏等行业,主管部门的审核已经够严格的了,这不让写,那不让演。到莫言这,主管部门没说啥,反倒是读者朋友们来把关了?
他想说啥你让他说啊!如果是虚妄荒诞的、胡编滥造的,作为一个亲身经历着世界的成年人,你自己不能鉴别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行不行?
你要锤他,除非你觉得他书中所有,起码大部分情节,在现实中不可能发生,都是别有用心的瞎编。
但我看有些真实发生的社会新闻,怎么说呢?连小说都不敢那样写,因为会让读者觉得太假。
说明了国人思想集体转向保守。
跟所谓风气好不好没关系,国内民众对国外的态度开始转变,那相应的矛盾开始激烈化,以前不在乎的事情现在开始在乎了,就一定会变得保守,对外情绪敌视化,尤其是找准了靶子的情况下,国内民众的友好只能允许存在于对我们友好的对外势力身上。
而莫言这些人作为温和的批评派会被抨击,这是很自然的事,之前的民族自尊在过去已经被基本毁灭,现在处于新生未生的阶段,一切都还模糊朦胧,对过去 gongzhi 强加的批评自然要反攻倒算,矫枉过正伤及无辜再正常不过,这类温和派放在过去全球化时代自然是真正的大师,但放在现在保守势力民族主义开始逐渐抬头的现在,就不可能像过去一样被所有人认可了,因为我们新生的民族自尊还脆弱的很,敏感的很,自然会有许多人在承认他的文学价值的情况下反对他的政治价值。
总的来讲,我们还需要足够的时间来沉淀出我们真正的自信,现在的我们还远远不够,所谓的自信实际上依旧只是自卑的一种变体。
因为莫言是文人,无权无势,欺负他没风险
清风不识字 何必乱翻书
这波啊
这波是
围 Mo 救 Mo 呢?
莫言的小说确实反 d,但是媚外看不出来
这个问题虽然是关于莫言的,然后其实问题下面极少有人真的分析莫言的作品,而是支持或反对的两派人隔着莫言这个靶子互相攻击,当然,由于莫言得过诺贝尔奖,在大众心目中具有权威性 (即使大多数人根本没看过他的书),所以大部分得到赞同的回答都是挺莫言批判反对者的,这很正常。更正常的事,挺莫言派明明处于优势地位,但是却要摆出一副受到大众迫害的弱势姿态,这种我称之为“既弱小又强大” 的态势,既获得实际的优势,又通过名义上的弱势获取同情,让人们对另一方产生厌恶感,赢两次。
但是,很多人取得了优势地位后太过得意忘形,一味地对着自己心目中的 “极端小粉红” 进行攻击,他们可能没有认真考察过莫言的作品,也没有考察过批评莫言的人到底是怎么批评的,一看到这类问题,就想象出 “极端小粉红无理取闹迫害伟大作家” 的图景,然后对着一个想象出来的靶子疯狂发泄自己的愤怒,以至于言论中充斥着情绪导向,充斥着自己都察觉不到的双标。
比如,很多人一边排斥权威,认为对于权威的事物,比如主流价值观,掌权者,不能一味唱赞歌,要敢于去批评,但是一边又用诺贝尔文学奖的权威性,在根本不讨论莫言作品的情况下就确定了 “莫言是伟大作家,批评者全是 xx” 的基调。
再比如说,有些人一边强调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强调作家对社会的批评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强调不能一味地把所有作家的批评都扣上帽子打倒,可是,他们自己却给批评作家的人扣极端的帽子。
批评作家的言论有很多,其中当然有不少是读者水平不够的错误批评,但有些批评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不能全部抹杀吧? 就好像作家批评社会,难道全是对的? 那没关系,作家又不是全才,在一些实际问题上犯错很正常,即使批评的有问题,还是要容许批评的声音存在,这才是一个健康的社会嘛。同样的,也要容许批评作家的声音存在。否则,一边守护作家批评社会的权利,一边没收读者批评作家的权利,这是什么道理呢?
再者,认为作家的批判如何如何促进社会的进步,恕我直言,放十几年前还能说,但在如今,这种想法只能说是文艺圈的自嗨了。当今社会大众对文艺圈的关注几乎可以说是没有,作家对社会的影响力可能远没有几个短视频博主大,除非这个作家拿了国际上的大奖,有权威背书——国内的什么奖项,已经不够用了。作家批评几下就能引发全社会的共鸣推进社会进步之类的,只存在文艺圈的想象之中,当然这也有好处,就是你批评的不对,也不会产生什么严重的后果。
而且,很多作家的批评根本就是想象式的,他们太不了解真实的社会现实,不了解大众,很多时候描写的是一个他们想象中的社会,以至于作品中充满了个人的偏见,指望这种批评能推进社会进步那根本就是奢求。
当然,不能因为批评作用有限,或者批评的内容可能有错误,就不说话,不批评了,就好像不能因为销量不好大众不买账,主流文艺界就不出书了吧? 那么多探讨社会的作品中,固然有不少是作者水平有限讨论得不切实际的,但也有不少优秀的真知灼见。大众不关心文艺,致使这些独到的见解不能广为人所知,我看了也很痛心遗憾。然而文艺界对社会影响力日益衰弱是显而易见的事实,特别是作家群体,拍电影的如今倒还强上不少。因此吹嘘作家的批评如何如何推进社会进步,我只能说这是太抬举了,试图通过这种话术赋予作家本不存在的崇高地位和权威性——如果作家真有这么大的影响力,那么恐怕今天对于作家的批评还要严厉的多,毕竟掌握更大的影响力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只想要力量不想受约束,世上没有这样的好事。
总的来说,一部分作家,一部分批评者,包括这个回答下的诸多答主——或许可称之为批评者的批评者们,总是太急于去描绘自己想象出来的靶子,而脱离实际,以至于所谓的讨论问题,变成了一种自我情绪的宣泄。
幸运的是,这方面的讨论再怎么样混乱,也对社会没有坏处,因为大众不关注了,不幸的是,即使一部分作家,一部分批评者,一部分答主,提出了很有价值的见解,也很难让社会因此变好——因为大众不关注了。
莫言在何时何地,被何人何机构批评媚外?
我百度了一下除了一个所谓 “踢出百年作家名单” 的假新闻,和极个别不出名的个人博客批评他,根本找不到有规模的批评,反而是喊冤的一大堆。
这就是掌握文化圈和媒体圈的好处啊,垄断话语权然后利用垄断的话语权去设置议题搅弄风雨
下面一大堆回答,你们哪怕百度一下,找一篇有分量的批评莫言的文章出来,
再来说 “只能说好,不能说坏” 好不好
最后一个真实的反美派死在了二十一世纪的前五年。
余下,你我多少都沾点媚外。
媚外已经扎根进入我们的基因,我们甚至描述我们对外国人的反对的时候,最大的论据还会包括他们自己对自己的反对,这是怎样的一种自卑啊!
目前的斗争根本不是媚外与反媚外的斗争,而是温和媚外与极致媚外的斗争。
有些人认为媚外是可以拿到台面上来批判的,有些人不这么认为。
我估计他们没看过莫言的小说
我看得也不多,就那篇《丰乳肥臀》我看完了,其实当初想看这个是因为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了一个片段,那个母亲在干活的时候偷着将黄豆还是啥吞下去,然后回到家之后催吐,将还没有被消化的豆子给孩子吃。
说实话,很震惊
然后看了下,末尾说了节选自莫言的小说,虽然名字有点奇奇怪怪,但是我觉着写出这样片段的书不可能这么肤浅,结果,好家伙,上官家的经历是真的很让人震惊了,尤其是那一个个女孩儿,过得也太惨了些。
这个看下去可以发现和别人批判的黄什么的完全沾不上边,从那时候开始,我就不太相信他们对一些文章的评论。
至于从作者文章里看出媚外,好家伙,写苦难不行吗?不写,那就不存在了?
因为按他的作品的本质来说,他就是中国的蒲宁,帕斯捷克纳克和索尔仁尼琴。
看了篇文章,写得很好,我转过来。
https://mp.weixin.qq.com/s/SJaGE_PHf1Ncf-A0M41x7w
莫言媚外被攻击了。
老外,你们还要什么自行车啊。
诺贝尔文学奖,甚至所有欧美的奖项,对于 “东方” 文化本身就是抱着一种猎奇的心态,越是畸形,扭曲,另类的越是入他们的眼。
这就是他们对中国的一种刻板印象。包括,末代皇帝,大红灯笼高高挂,卧虎藏龙,等等。都是恰好迎合了他们对中国文化中高压的政治环境,压抑的性欲,扭曲的人性,等等负面的刻板印象。
我想莫言写作的时候,是没想着要奔诺贝尔文学奖去的,所以也说不上媚外。
那些以欧美的奖项反应出来的猎奇审美观为指挥棒,没有自己的审美观,得奖了就以为写得好,文学价值高的人,才是真媚外。
排除这些奖项的扭曲光环,莫言写的东西就是恶心的,小众的,反应的只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角落而已,不能说没有价值,但绝不能反应中国的现象,代表中国的文化。
给这种东西颁奖,就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傲慢与偏见。
写的人没媚外,给这种奖项捧臭脚的,以为这种作品能代表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的才是真媚外。
包括这问题下的大量高赞回答,和清华美院的眯眯眼模特一个样,莫言的作品就是中国文学中的 “高级脸”。
因为莫言的书里揭露的那些丑事呗。
当年做下那些罪行的人,只是因为时代的原因得以逃脱处罚。然而在逃脱处罚之后他们还不满足,试图掩盖他们的罪行。而现在他们的子孙后代开始继承前人的遗志了呗,把一件官方定性的时间开始试图洗白。当然他们不敢明着去质疑官方,于是就也就敢攻击那些提这件事的作者了呗。
说起来这些人的行为和东边那小岛上某些行径感觉有异曲同工之妙啊。
莫言被批媚外,或者诺贝尔奖被批反共、反华是个由来已久的事。莫言在年轻人中影响力有限,有关他的评价都不是近几年才产生的,也不是当下的年轻人炮制出来的。我不是很懂炒这个冷饭来对当下阴阳怪气逻辑何在。
1999 年 3 月 27 日,在杭州出席一次活动时,**金庸明确表示曾在 1996 年婉拒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说自己绝不会为迎合西方的理念而牺牲自己的信念。
金庸说到:
“按照西方人的传统,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第一必须反共,第二如果是中国人的话还必须反中国。**我够不上这两个条件,既不反共也很爱中国。**他说,诺奖评委们坚持很固定的西方评审标准,他们的西方民主自由思想对中国这一套来说基本上是反感的。
我认为诺贝尔文学奖不是靠强求或奔走活动得来的,除非你的小说能迎合他们的标准。但我不值得亦不应该为这个奖而牺牲自己的信念。”
这是否说明九十年代中国的风气就是你不能说一点不好,而且这种风气还蔓延到港台去连长居香港的金庸都被影响了?这么一对比,现在港台全民反华,两岸三地整体岂不是 “自由” 多了?
另外现在这个时代的风气是可以恨国,而文艺工作者不可说么?文艺作品发表出来不允许解读,这是什么道理?究竟是谁在破坏言论自由、文艺自由?
有些文青日常批斗内地电影、文学落后,被日韩港台碾压,进而上升到中国这不好那不好;可当你告诉他内地电影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获大奖的次数比港台韩加起来还多、和日本不相上下,内地有人得诺贝尔文学奖而港台韩都没有的时候,他们又说莫言以及内地第五代导演是靠迎合西方对中国的猎奇心态才得了那么多奖,实际还差得远。2012 年的中国人还天真地渴望着外国 “权威” 的认可,莫言得诺贝尔文学奖也被认为是一个鼓舞民族自信的事。可是国内文艺界又是什么反应?比如某殇派人士:“我没读过莫言的东西,对他不感兴趣,对他的祝贺是礼貌性的。莫言得奖和他的作品关系不大,是诺贝尔委员会识时务了。”现在批莫言或者内地第五六代导演媚外完全成了爱国者的罪行,成了 “这个时代” 的问题,这就是正确的集体记忆么?
更有甚者试图在这个根本无关大刘的问题下拉大刘下水,假惺惺地 “替刘慈欣捏把汗”。那么请问人肉大刘贴吧账号的是谁?批大刘物化、歧视女性的是谁?嘲讽《流浪地球》“太空战狼” 的是谁?骂大刘洗白暴君、纳粹的又是谁?《三体》日文版发行时又是谁急赤白脸地去跟太君告发它“辱日”?贼喊捉贼可真有一套。
顺带附上我之前有关大刘作品的一个回答,与该问题也算有些关联。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大刘现在确实被某些人盯上了。《三体》中描写叶哲泰被批斗的段落最近在一些场合被反复引用,毕竟无论是借 “小粉红” 之力斗倒大刘,还是借大刘的个人声望打压“小粉红”,对那些人来说都是有益无害的。但是好像这招挑拨离间效果不太好,所以有人急了,跑到这来更加露骨地煽风点火?
莫言本人不见得媚外,但他获得诺贝尔奖,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文学性。
我们需要莫言这样的作家,他在我们的体系中也是备受赞许的。他是天才,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莫言都不是独一无二的好。所以莫言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肯定是有政治因素的。就像三体第一部能拿雨果奖,第二第三部却不行一样。
要我说,真的不需要太在乎外国人的看法。中国文学好不好,应该中国人来评判。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里面,有多少中国人?如果一个世界级文学奖却完全忽视中国人的审美,它能算什么呢?
诺奖尤其是文学奖和平奖,就跟奥运金牌一样,我们国家积弱的时候是天大的事,国家强盛了也只不过是锦上添花。东京奥运会人民还在乎一块两块金牌吗?
所以莫言媚外吗?我觉得并不。没有必要这么纠结于是否获得诺贝尔。
单纯回答这个问题的话,因为他得了诺奖,仅此而已。有些更适合被普罗大众冠上这个名号的作家没获这么大名气,树小不招风。
但我不赞同这种说法,媚外本身就带着贬义,更妥当的说法是具有国际视野。莫言虽然我不认可他的文学成就,至少说他的文学成就确实还不配拿到诺奖,但我认为莫言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作家。因为政治原因被特定的国家批评的作家不是只有他一个,博尔赫斯,米兰昆德拉,彼得汉德克都有这种遭遇。
反倒是认为,一些所谓的红色文学,倒有 “媚内” 的味道。
1450 引领中国舆论的证明。
谁批了?
除了你 1450 谁批了??
如同:幸福的家庭个个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一个作家写书,如果他要写歌功颂德、社会中的好人好事,说不定就是千人一面。因为美好的事情、美好的社会个个相似,无非就是人人吃饱饭、人人有工开、人人安居乐业,没啥好写了。
所以,大部分作家,都会(喜欢)写悲剧、写人性的黑暗、社会中的阴暗面,因为不幸是千人千面的。
如果阅读量够大,纵观全球各地各个国家,看看那些出名的、红出圈的、红出国的书、新闻、故事、电影,大部分都是悲剧或者揭露阴暗面的居多。
自信点,
咱们国家已经过了那种害怕外国扑风捉影、恶意揣测的阶段。
允许作家们放胆去书写故事,也是一种大国自信。
有点意思,猜下一个应该是把很多莫言小说拍成电影的张艺谋,即 2008 奥运会总导演
是被诺贝尔奖害的。
本来一个作家写一点什么东西,只要大差不差都是可以的,但是诺贝尔奖要评中国人,就一定会看他写的东西对不对西方价值观的胃口。
诺贝尔奖本来就是讲意识形态的,不要说和平奖文学奖之类的了,连物理奖医学奖都脱不开意识形态。
今天批斗莫言,明天就轮到你了
在中国有一种很不好的风气,那就是谁批评自己的国家,谁就是卖国贼,至少不爱国。其实,爱得深的人才希望国家变得更好,才会努力去发现社会问题。夜郎自大,故步自封的,从来都不是爱国者,而是害国者!
莫言就是披露黑暗多了些。但如果他的用心没问题,他就不算崇洋媚外!
在蜡烛的世界里,电灯泡有罪。
不 “媚外” 的作家是不可能获奖的,因为他们写出来的东西基本是男默女泪。
教员说:实事求是。
以前我还不懂,觉得做到这一点很简单,现在才发现让他们做到这一点太难了
水浒传还讲造反呢,怎么没见你们去批判罗贯中呢?提点问题就要被批判,想来吴承恩西游记里那些神佛座下下界为祸的妖魔鬼怪,也是讽刺现实,得了便宜卖乖,端着碗骂娘,戳下你下跪的脊梁,拽下你的辫子,就恨不得把人钉上墙!
他的作品《蛙》《天堂蒜薹之歌》远没有现实残酷。
这篇边芹写的文章,《被策划的中国文艺》,链接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32147
对中国艺术类,影视,文化传媒领域有过很深刻的分析。传媒领域就是被西方 pua 的重灾区。审美观,价值观,解释权,都被西方人夺走了。中国许多文人根本就没有根植于本民族文化,他们既不了解中国的过去,也不了解西方文化,也无法创造符合中国利益的理论,成了无根的浮萍,最后被西方人欺骗,变成了西方的肉喇叭和价值观的奴隶,却自命不凡,号称独立思考。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32147
这么多念经党在我评论里念经,我就问你能把 150W 平方公里的土地念经念成 450W 吗?人均 0.6 公顷能念出来出来吗?中国有 14 亿人,他们也想过好生活,这中间需要大量的石油煤炭天然气铜矿锌矿你能给念出来吗?成天在这念经叽叽歪歪,连最基本的现实也认不清,也就靠这键盘上蹿下跳。
因为有些人被西方洗脑严重了,在他们看来西方的什么言论都是香的,却完全不顾国情。
美国有 400 多万平方公里平原,人均可耕地面积 0.6 公顷,还有世界上第一大石油出口,农业工业双丰收。那他们讲言论自由,分成多个派系没关系,毕竟美国照样有足够多的土地养活美国人民。
然后有些读书读傻了,犯教条主义了,他们看到西方的言论自由后就忘记了西方言论自由的底气在哪,一切唯西方是举。仿佛西方满意了自己就能成为一个优越的,充满高贵气质的人了。
但是他们再崇拜西方也没用。中国是个土地贫瘠的国家,能源上缺油少气, 150 万的平原面积人均 0.3 亩耕地还要去养活 14 亿人,这中间还要保证 18 亿亩红线,还要划拨一部分出来做工业区解决人民就业。在资源如此稀缺的情况下,中国政府以人民为中心加上人民辛苦劳作才换来如今的局面。
但是那些拿笔杆子的人统统装作视而不见,他们亲眼目睹了中国经济的崛起,目睹了天堑变通途,目睹了一项项利国利民的大工程,如此光明的现实里他们却不为人民发声,不为国家和民族服务。他们反而配合西方政治和舆论环境,用自己的笔把勤劳而勇敢的中国人民写成黑暗,愚昧,无知见利而忘义的代名词,这样的人不批留着干嘛。
北京时间 12 月 11 日 0 时 16 分许,2012 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隆重举行。瑞典文学院成员作家、瓦斯特伯格为莫言领奖致辞。
颁奖词全文如下:
瑞典文学院诺奖委员会主席瓦斯特伯格:
尊敬的国王和皇后陛下,尊敬的诺贝尔奖得主们,女士们先生们,
莫言是个诗人,他扯下程式化的宣传画,使个人从茫茫无名大众中突出出来。他用嘲笑和讽刺的笔触,攻击历史和谬误以及贫乏和政治虚伪。他有技巧的揭露了人类最阴暗的一面,在不经意间给象征赋予了形象。
高密东北乡体现了中国的民间故事和历史。在这些民间故事中,驴与猪的吵闹淹没了人的声音,爱与邪恶被赋予了超自然的能量。
莫言有着无与伦比的想象力。他很好的描绘了自然; 他基本知晓所有与饥饿相关的事情; 中国 20 世纪的疾苦从来都没有被如此直白的描写:英雄、情侣、虐待者、匪徒 – 特别是坚强的、不屈不挠的母亲们。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没有真理、常识或者同情的世界,这个世界中的人鲁莽、无助且可笑。
中国历史上重复出现的同类相残的行为证明了这些苦难。对莫言来说,这代表着消费、无节制、废物、肉体上的享受以及无法描述的欲望,只有他才能超越禁忌试图描述。
莫言的 ` 故事有着神秘和寓意,让所有的价值观得到体现。莫言的人物充满活力,他们甚至用不道德的办法和手段实现他们生活目标,打破命运和政治的牢笼。
《丰乳肥臀》是莫言最著名的小说,以女性视角描述了 1960 年的大跃进和大饥荒。他讥讽了革命伪科学,就是用兔子给羊受精,同时不理睬所有的怀疑者,将他们当成右翼。小说的结尾描述了九十年代的新资本主义,会忽悠的人靠卖化妆品富了起来,并想通过混种受精培育凤凰。
莫言生动的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被人遗忘的农民世界,虽然无情但又充满了愉悦的无私。每一个瞬间都那么精彩。作者知晓手工艺、冶炼技术、建筑、挖沟开渠、放牧和游击队的技巧并且知道如何描述。他似乎用笔尖描述了整个人生。
他比拉伯雷、斯威夫特和马尔克斯之后的多数作家都要滑稽和犀利。他的语言辛辣。他对于中国过去一百年的描述中,没有跳舞的独角兽和少女。但是他描述的猪圈生活让我们觉得非常熟悉。意识形态和改革有来有去,但是人类的自我和贪婪却一直存在。所以莫言为所有的小人物打抱不平 - 从日本占领到毛泽东的错误到今天的疯狂生产。
在莫言的小说世界里,品德和残酷交战,对阅读者来说这是一种文学探险。曾有如此的文学浪潮席卷了中国和世界么? 莫言作品中的文学力度压过大多数当代作品。
瑞典文学院祝贺你。请你从国王手中接过 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
莫言致辞:
我的讲稿忘在旅馆了,但是我那些话记在脑子里了。
尊敬的国王、王后和王室成员,女士们先生们:我获奖以来发生了很多有趣的事情,由此也可以见证到,诺贝尔奖确实是一个影响巨大的奖项,它在全世界的地位无法动摇。我是一个来自中国山东高密东北乡的农民的儿子,能在庄严的殿堂里领取这样一个巨大的奖项,很像一个童话,但它毫无疑问是一个事实。
我想借这个机会,向诺奖基金会,向支持了诺贝尔奖的瑞典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要向瑞典皇家学院坚守自己信念的院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感谢。
我还要感谢那些把我的作品翻译成了世界很多语言的翻译家们。没有他们的创造性的劳动,文学只是各种语言的文学。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劳动,文学才可以变为世界的文学。
当然我还要感谢我的亲人,我的朋友们。他们的友谊,他们的智慧,都在我的作品里闪耀光芒。
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
谢谢大家!
举个例子,一个美国作家几十年后怎么写黑命贵运动?有良知的优秀作家会写到黑命贵的来龙去脉,起因是白人警察跪杀黑人平民,然后激发了不可调和的民族矛盾,于是黑人群众上街游行示威,但是没有行动纲领,这个运动成为了一场灾难,他会写零元购的负面影响,但是也会不遗余力的像后人描述那些守法的正常示威群众,肯定他们为了人人平等的社会而进行的努力,而某些没良心的白人作者,为了讨好中国人,为了获得中国人的奖,会拼命描写打砸抢,忽视那些合法抗议的人,让后人觉得黑命贵运动就是一次流氓运动
查查莫言什么家庭成分就知道了
觉得黑暗的,欢迎你们去印度,那里没有所谓的黑暗历史
给个视频自己体会,这个 up 做的每一个小国系列,你们随便挑,你们中意哪一个就赶紧去哪一个国家
【非洲的切格瓦拉是谁?【奇葩小国 25】- 哔哩哔哩】https://b23.tv/UsluKa
莫言笔下的描述的故事既真实,又残酷,作者的本意不是丑化中国,只是那个时代的中国过分丑陋黑暗罢了。故事的真实如冷风刺骨,扎的透心凉;如利刃出鞘,拷问心灵。
例如莫言的小说《娃》,里面的日本中左,不残暴,抓了男主家人没有刑讯逼供,反而很客气。里面的计划生育干部万心,忠于党和国家,坚决执行计划生育,但在强制引产的过程中害了很多人命,包括男主的老婆王人美。
这些故事和典型,让其他生活在都市的小青年产生描述的不是事实,而是丑化中国的想法。
因为他没有舔奴隶主,主人放狗了
如果作家自己写什么要被你们这种人左右,那文学也别存在了。
问题越来越反智,流量恰饱了吗?
如果尖锐的批评完全消失,温和的批评将会变得刺耳。
如果温和的批评也不被允许,沉默将被认为居心叵测。
如果沉默也不再允许,赞扬的不够卖力将会是一种罪行。
如果只允许一种声音存在,那么唯一存在的那个声音就是谎言。
戈培尔有云:没有祖国你什么都不是
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本质上也是批判现实的利器。其他作家的现实主义作品都被压住了,莫言的作品获得诺贝尔奖后还能存活,未来它们会给后世大量信息。这是 D 不愿意看到的!
如果你说一个人贫穷,你只是描述这个事实。
你说这个人在贫穷下,如何的凄惨,这也是事实。
你说这个人贫穷凄惨下,不得已做的很多事情,进而推断出这个人人品不行,我觉得,勉强也可以理解,毕竟吧,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但是你说这个人贫穷凄惨,觉得品行不好,进而推断出这个人最大的问题是血脉,是人种,我觉得别人骂你是个混球是轻的。如果说这是你家,别人说你是狗腿子,我觉得没毛病。
ps,你如果用色情来表达艺术,我能理解,你如果用色情来表达暴力,表达色情,你跟三级片的导演区别在哪儿(《丰乳肥臀》)?
ps2,艺术的表现方式有很多种,如果你只会那一种表现方式,我能说什么?换句话说,这说明了什么?
鲁迅幸亏死的早
揭露社会黑暗和虚构社会黑暗还是有些区别的。
莫言批评国、民,国民批评莫言,这才是正常的舆论环境。
因为冲莫言不会被封号。
真正媚外的,比如宁波工程学院,都直接删帖封号,就没人说它媚外了。
看到了吗,大把人可以教莫言写文章呢!
有时候仅仅不够媚内就会被认定为媚外。
堂堂中国人,竟然拿外国人的钱!
就有些瘪犊子想给他安一个王八蛋的罪名,我觉着吧,这满天下欠整死的货是越来越多了
鲁迅不爱国,莫言媚外。只有维护清王朝统治的御用文人才是爱国者。呵呵
屈指算来,80 后 90 后里相当大一部分人,应该都是农民的儿辈或者孙辈,对那些年代的政治运动、社会变迁、天灾人祸,虽然没有亲身经历,但大概也从长辈那里耳濡目染过。
但如今看互联网上,我还以为网友们都是 2050 年出生的呢。
莫言有没有媚外,目前还不得而知。
那些给非洲配女学伴的各类大学是媚外无疑。
希望大家抓主要矛盾。
越南现在可是批评不得
因为大部分人,连莫言获奖的作品名称都不知道。
当需要财富密码时候,一个有名,但在广泛群体内不够有名的靶子,简直是完美的靶子。
不然,你试着把靶子设置成迅哥,设置成我心中的唯一真神:此处省略 xx 字,再看看市场反响?
知乎用户 盖因斯 iFortune 发表 王陶陶同志号召大家多生,我会觉得他算是个真诚的爱国者,毕竟他自己也养了两个娃。 但他本人 “逃离工科”,却号召其他人进厂,就不太地道了。 而且现在早已不是 “人口红利” 的时代,如今讲究 “工程师 …
知乎用户 Spontaneous 发表 今天我在某 18 线城市做了个实验。 先介绍一下背景,地点如图所示, 这是一个公交车站,公交车站后面是一个斑马线。很多人从公交车上下来之后,需要过马路。过马路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下车之后直接穿过去, …
品葱用户 大君主行动 提问于 7/10/2021 其实我是有点不太理解的,因为办奥运会,世界杯这种大型赛事,多多少少会促进当地城市发展,可能对国家整体的好处很小,但至少对举办城市应该是利大于弊吧? 假设沈阳要举办奥运会,正好可以借奥运之名来 …
品葱用户 大君主行动 提问于 7/7/2021 而且是同时报好几个班,钢琴,英语,画画,奥数等等,而这些孩子的家长自己能力就一般般,拿着4,5000的工资拼了命的给孩子报班,暑假更是不让孩子闲着,各种兴趣班轮流上。 这类家长是比较典型的中国 …
品葱用户 大君主行动 提问于 7/6/2021 中共现在是拼了命的煽动民族主义,但又不会轻易动武,甚至可能避免真的出兵以免真实实力暴露。主要就是秀肌肉给小粉红看。 但是民族主义上升到一定程度,几亿小粉红会不会在舆论上裹挟着中共对外开战?到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