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被供应商扇了一巴掌
对于商业,我们的老祖宗有句古话是这样说的,说是一个店子做大了,于是就有些掌柜和小二看不起衣着普通的人,更不用说是穷人了,那简直是鼻子翘上天了。 现在我们有些企业也是这样,仗着自己做大了,就开始百般吸供应商的血,比如比亚迪。 是的,我说的就是 …
和恒大商票性质完全一样,受到的金融监管力度也差不多。
当然企业发自己的期票并不违法,如果有其他企业接票据,就是愿打愿挨。但从实业跳到金融行业,就要遵守金融行业的规矩——任何一张期票都类似于银行的钞票,代表了企业的整体信用,如果付不出,说明企业连高利贷都借不到了,应该立刻走破产流程,至少和同类票据相关的业务板块要清算。
具体来说,拖欠账款是普通债务。如果有 100 万的账款拖欠,法院追究到底,也不能说把几十亿产值的企业都拍卖还债,最多是扣住价值几百万的资产。当然,这样的债务也比较难借,供应商听说拿到的不是钱,而是几个月后付款的口头承诺,很可能当场翻脸把货带回去。
而迪链是金融票据,发给 A 供应商的票据,和发给 B 的,都共享一套信用,都用比亚迪的全部资产做担保。所以对方容易接受,到市场上抵押也能有比较高的价格,一定程度上代替了现金。金融债务比较好借,但动用了比亚迪的全部信用才能借到,还款也在同一个资金池里。所以,一张票据不兑现,等于所有票据都付不出,法院应该做的是立刻查封整个企业,无论资产是几百亿还是几千亿。
中国企业票据的问题就是按金融债务去借钱,延期的时候,又往往按普通债务去清算,两边的便宜都要占。世界上所有的便宜都有成本,这里承担成本的就是 14 亿中国人,额外担了一份金融风险。
借我一个朋友的评论:
中国的企业发票据的时候没监管,到期付不出又不破产,全世界都羡慕我们!
相比之下,我对日本企业是比较佩服的。约定账期到了,要是没钱,老板真的会为付款去借高利贷。借不到,那就干脆利落地死给你看。
企业死掉,对债权人也不算好消息,但肯定会明显改变经济生态,也会阻止更多的债权人进坑。所以,如果比亚迪能把每一份迪链都看做潜在的破产文件,如果法院能在迪链延期的时候第一时间查封比亚迪银行账户,我就对它发迪链持中立态度——怎么也不能比人家恒大差吧!
反过来说,如果迪链延期支付——无论钱多少,各级政府对比亚迪破产有半点迟疑,那就是把印钞权送给无数个企业了。任何一个正经国家,只能允许政府在印钱和国债之间搞跷跷板,其他机构染指这份权利,和造反是一回事。
以前叫欠条,后来叫商票,现在叫迪链,名字是不停的换,实际他还是一张欠条
上一个这么玩的叫恒大……. 所以比亚迪要变第二恒大?
某 tier 1 给比亚迪供总成件
该供应商想用迪链来支付 MCU 货款
你猜咋样?
人家不要,只收现金
原来在巴西这事之前,比亚迪就已经是这样了,我这才明白为什么经济发展可以导致有的人分配到 120% 的发展成果,而其他人反而还要倒欠 20%,说白了 “改善营商环境”的方式有偏差,你是民营企业,人家供应商不是民营企业吗?你把账期拖一年,人家怎么经营,怎么发工资?更有甚者,拿破坏 “营工环境” 的方式去“改善营商环境”,丢人丢到南美洲……
不往死里管就是下一个恒大。
这还没退潮,有人就已经把屁股露出来。
对比特斯拉确定 90 天账期现金付款,真的是………….
说你是资本主义,结果你连资本主义都不配。
简单来说,就是新一代 Q 币。由深圳某公司自己发行,1 比 1 软妹币。
估计深圳某公司要感叹为什么当年不让 Q 币当工资来发吧
如果按照 2024 年比亚迪销量 400 万台,假设每台车可以发行迪链占款 3 万,那按照半年的周期就是迪链规模 600 亿
那么,如果哪天比亚迪销量下滑了,年销量只有 300 万了,那占款规模就只有 450 亿了
那么有以下两种解决方法:
第一,比亚迪抽 150 亿资金填上
第二,苦一苦供应商,把迪链周期拉大到一年,这样盘子到 900 亿,又多了 300 亿
你猜民族之光比亚迪会用那种方法呢?
供应链金融不是新鲜玩意。
但一般是第三方平台打造的,围绕核心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
核心是,第三方提供担保。
现在比亚迪自己打造一个平台。再加上比亚迪保险。
一个造车的,金融资产快赶上销售额了。
企业真出了事,他自己的担保平台靠得住?
恒大 14 年开始搞商票。
应该是 16 年开始就只给商票了。
2016 年,谁会相信恒大会倒,老许会进去。
扩张这事吧,真就是个双刃剑。
迪链是伟大的金融创新,你作为迪子的供应商,你给迪子供货后迪子给你迪链 1 万,具备三条作用:
1. 到期后迪子给你现金(1 万)。
2. 在线上进行融资变现(一般少于 1 万)。
3. 把迪链给你的供应商抵扣货款(双方讨论是多少)
也就是说,迪子用 1 万的白条拿了你的货,而这 1 万的白条可以流通,这就可怕了,迪链可以被打包成债券进行融资,形成债券的债券进一步融资,假设 1 万白条融资效率是 70%,那么最终多次迭代的融资的这个价格是远远超过 1 万的。
迪链的价值完全取决于消费者对比亚迪这个品牌的认可度,也就是比亚迪的销量必须不能衰减才能保持迪链的估值,因此这才是比亚迪疯狂降价的原因,那么即使亏本卖车也无所谓了,反正迪链发行权在自己手里,想办法套点钱弥补亏空就行,更何况这个体系的受益者都能赚大钱呢。
今天不说迪链,说说果链。
苹果系的供应商,统称为果链。想要进入果链的供应商,除了需要满足苹果对产品的品质,工艺要求外,还需要满足一个重要的标准:社会责任审核,也叫 SR 审核。
这当中的责任,重点就是劳工权益。
包括:反歧视,工作条件住宿条件等等。
以前,有部分供应商,在审核的时候做一些小动作,比如在审核当天,让超时员工回避 (工作时间超出上限工时),教员工回答技巧。后面被苹果处罚了几家,目前基本都比较老实了。
11 月 30 日补充
SR 审核,主要范围是一线员工,操作工,技术员,线长 / 拉长等。到了主管工程师这个层级就松很多了。
苹果针对供应商的一线员工还有一个培训计划,要求供应商每年对员工进行技能,学历上的一个培训,以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与素质,要求参与人数需要达到一个数值。这个计划有一个官方的学名我忘记了。培训基本上是免费的,比如苹果官方的一个编程语言 swift 培训,全套苹果设备。我有一个同事就参加了这个编程培训,之前是生产员工,目前已经是一个工程师了。
房地产就是这么死的,烂尾楼就是这么来的,房产公司拿地是第一次空手套白狼,他们自己没有承建公司,拿了地交给建筑公司,要求垫资,这是第二次空手套白狼,开工就开始预售,这是第三次空手套白狼。这些钱到手,正经点的公司继续发展,不正经的开始套现离场。下面结果来了。。
风光的时候,谁也不会怀疑房产会出事,大房产公司老板上上下下都是巴结对象,某些地方比一把手还牛逼。但是大环境出问题,正经公司也难以为继,建筑公司拿不到钱开始停工,烂尾。。。。不正经公司老板找不到,钱没了,烂尾。。。。。建筑公司拿不到钱,拖欠大量材料,人工费用 —— 倒闭,下游企业拿不到货款,工人拿不到工资 —– 失业。购房拿不到房子欠债,整一个死循环。
比亚迪不是神,再大的企业都是说倒就倒的。台上说话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可以天花乱坠,讲经济,一分钱不对,账就做不平。到时候你不想让它倒闭也由不得你的。毕竟钱不会天上掉下来。
人人拥有铸币权,金融秩序它才不乱
腾讯看了悔不当初为啥不用 Q 币发工资
国内汽车行业的惯例就是 90 天账期 + 180 天承兑,能做到这点的基本上就算是良心企业了,甚至不止汽车厂家,机械、地产、电子电器等等行业都是如此,部分企业的甚至达到了 180 天账期 + 180 天承兑,也就是今年到货验收,供应商到明年的这个时候才能见到钱。
如果供应商因为企业拖欠货款缺钱了怎么办?
很简单,可以用主机厂的商票作为抵押,向主机厂控制的金融公司贷款,或者将商票出售给金融公司,贷款当然是有利息的,出售商票也是要贴现的。
但是对于下游的销售商,主机厂的态度完全不同,4S 店必须先付全款才能排产发货,排产的周期是很长的,如果 4S 店没钱也不要紧,也可以向主机厂控制的金融公司贷款;这也是为什么 4S 店各种坑蒙拐骗,搞的消费者怨声载道,但是大部分主机厂依然不愿意直售的原因,因为消费者可不会接受这么苛刻的付款条件。
国内付款比较痛快的一般都是合资或者外资企业,比如华晨宝马、一汽丰田或者广汽丰田都是 30 天账期,直接给现金,当月 15 日之前到货开票,月底前就能见到现金;广汽本田、小米、特斯拉的账期都是 60 天到 90 天,直接结现金,这都算是行业之光了。
这也是国内的供应商都愿意与外资、合资企业合作的原因,因为企业的资金是有成本的,且不说有没有利润的问题,企业根本压不起这个钱。
买比亚迪的汽车,能用迪链支付吗?
作为零配件商,极越出事时看了一下系统里的帐,300 多 W 的单子,只有 7W 没收回来。
然后看了眼我们最大的客户,业务量的确大,只是欠款已经 3000 多了。。。
恒大以前就是这么干的,比亚迪不过是下一个恒大而已。恒大 3 万亿,比亚迪 6000 亿,五十步笑百步,自地产金融化后,汽车界也金融化了。
看到目前恒大的现状,就能看到比亚迪的未来。一旦大环境不好,销量放缓,比亚迪就会爆雷,先是拿不到钱负巨额债务的供应商,再到拿不到车或没有售后的车主,一连串爆雷。其实可以换位思考,如果迪链或者恒大 “商票” 真那么好,其它制造业公司为何不效仿?首先,是因为有底限,至少以后还想在圈子里混。其次,这是引鸠止渴,借新债还旧债,债务只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直至爆雷。
因此,出于保护,不要购买比亚迪任何产品,包括汽车、股票等。
长期垫款在各行各业都有。
当年乐视这种企业搞装修都不付钱,让装修队垫资,何况比亚迪这种拥有产业优势的大企业。
1958 年 12 月东德宣传部长辛德曼来华访问,表面上称赞,背地里嘲笑中国人不拿工资还工作。
其实他不懂,在中国,很多时候真的是 “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想当工人?你还得有这个门子呢。
30 年后成为东德二号人物的辛德曼就笑不出来了,又过了 30 年连西德都笑不出来了。
支付宝当年没干成的事让比亚迪干成了。
这种公司能发行自己的金融信用,并且自己具有随意修改承兑时间,利率等金融手段。其实从世界各国的范围看,也是很奇怪的。这也是一个巨大的空白,法律、规则空白。
就如同几年前恒大暴雷一样,余波到今天还未平息,比亚迪这个处理不好也是一波爆炸,而我认为这玩意的出现主要由两方面原因。
1. 中央政府也是没弄得太明白这玩意威力到底有多大,有多少操作空间和漏洞。等到爆发的时候就晚了,但是这两年也给房地产擦了不少屁股了。
这东西实质就跟反应链条一样,滚动起来的速度非常之快,也就是说在运用顺利的情况下,加上公司业务发展迅速,很快就会通过上下游的商户企业,堆积出一大笔金融资产。而这些金融资产如果处理得当那么当然就相安无事,如果处理不好就是一颗颗的巨雷等待引爆,比如恒大的现状——不仅自己倒了,还影响上上下下的供应商,从业者,并且垮台后也就此掀开了中国房地产这几年的下坡路,影响可谓是不小。
2. 企业没有正常的融资手段,于是变成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去获取资金,对比起金融系统发达的欧美世界,我国的企业获取金融手段堪称贫瘠,小一点的公司规模,贷款需要抵押,银行因为是国有的,不敢冒险,也不愿承担风险。
于是使用的方式是完全不承担风险的土方法,就是只看实体资产抵押贷款,而对于一个需要用钱的企业来说,自己就需要钱发展呢,哪里有多少资产可以抵押?
即便做大了,需要上市,于是也出现了及极其搞笑的一幕,中国最有发展前景的企业纷纷跑到美国去上市。这些情况都说明中国企业的融资困难。
所以政府对于企业发行自己的金融工具,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毕竟水总得有地方泻,资金总得有地方汇聚,企业才能快速发展。你这不让那不让,那企业发展怎么办?
而且像比亚迪恒大等公司更是如此,恒大以前是各地方政府的座上宾,巴不得他想办法从别处弄出钱来,多买一点地,所以当然不会制止。
至于现在的比亚迪更是如此
汽车——政府在这个行业上投入了太多的心血和寄托的愿望,地方政府有就业率,税收等指标。国家层面更是把它视为明珠,指望着它对内能发展起来利国利民,对外能出去国外干架,去哐哐收割老外呢,怎么还可能去掣肘这些企业?毕竟自己又不用掏钱,是上下游的供应商掏钱垫付,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所以这些情况当然都不会制止了。
毕竟这些情况说破天,即便恒大砸了,比亚迪砸了。政府方面又没有太多的直接损失,要损失也只是这个行业上上下下的供应商从业者。从民间角度来看损失很大,但是从政府角度来看,它又没什么损失的,所以当然放纵了,成了美事一件,有损失也不会直接砸到他头上。
最后,从这几天比亚迪爆出的供应商事件,再到探究这个迪链的深扒,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在搞比亚迪,不过我还是不明所以的写一下,仅为分享探讨。
最后我看到评论区有人回复比亚迪,认为其不应该和恒大对比,并且给我扣了一个居心叵测的大帽子。我只能说,比亚迪的基本面确实是比恒大要好的多,可是恒大出事前也是被大公国际评为 AAA 的最高级信用评分,就如同现在站在神坛上的比亚迪一样。
而迪链,比亚迪如今的账期呢?
我能查到的数据是 90 天 + 180 天商票 =270 天
特斯拉的账期是 90 天
小米汽车的账期是 60 天
刨去繁杂的概念,就比亚迪如此长的回款周期,乘以比亚迪现在这么大的销量,想想也知道这 270 天积攒的待付金额肯定是个天文数字。
不用对着一个商业公司拍胸脯保证说他没问题,如果他真的没问题,那么就把账期做的正常一点,从 270 天变成 90 天或者 60 天。他现在这么长的账期,并且还和恒大一样弄出个商票可以有利息,宁肯让供应商拿利息,也要推迟他们取本金。就能看得出比亚迪的资金流有多么的紧张。
每次看到这样的消息,我的脑子里面就不由自主的回想起之前洗这帮人的言论:
“只要我们国内公司做到全球前几百强或者前几的公司,我们的日子就会好起来”
嘴角就不由的上扬起来,权利从来都不是凭空出现,而是通过争取,目前来看,这条路已经堵的死死的。
本质就是商业承兑,和银行承兑不一样
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来承兑。 相对而言保障性更强。
但是,作为供应商,没听说谁家不爱收现金,爱收承兑的
你问问那些包工头子,还愿不愿意收地产公司的承兑
刚开始看到这个词的时候,我以为是比亚迪上下游产业链的简称,没想到是金融工具。
暴雷是早晚的事
负债还没解决呢,就搞这东西,明显是利润率太低的结果。
能压榨的基本都压榨了,员工、用料。
等供应商也跑了,交付不了就特么欢乐了。
巴菲特都跑了,犹太人也坚持不了多久。
本质上跟恒大商票是一个东西。
恒大能在地产产业链 “发行” 商票的底气是房地产二十年长牛、第一大民营房企及其背后无数银行甚至更高存在的背书;比亚迪的底气是新能源车销量第一及其背后无数银行甚至更高存在的背书。
恒大商票破产的两大原因也正是房地产二十年长牛的终结、以及更高存在的变化导致背书失效。
所以比亚迪必须赌新能源车的市场空间大趋势持续增长,且自己必须是市场中销量的佼佼者,否则整个信用体系就会破产。这也就是为什么它如此追求极致降本:轮子必须转起来。
至于新能源车的市场牛市还能走多久、比亚迪在这个市场还能称王多久,那就不是我能预测的了。
他老人家的愿景是先富带动后富,
实际上发生的是,
先富要么卷款跑路,要么用欠条买货,
后富他们是一点也不想带。
比亚迪估计是快要炸了。
恒大的楼是不能移动的车。
比亚迪的车是能移动的楼。
更新,同行告知,奇瑞也开始搞宝象了。宝象和迪链票都叫商承。这就是我说的,劣币驱逐良币。
以下是原答案
20 年前,你去银行买任何理财产品,都是保本的。你甚至去买股票,闭眼睛买,都不亏。
10 年前,银行只对自营的理财产品保本。代售的不负责。
3 年前,我银行的同学告诉我,银行自营的理财也不保本了,千万别买。
1 年前,河南银行暴雷。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只有储蓄才是保本的。其他的都是金融产品,都不保本。
对企业来说,没有哪个企业的全部资产都是在银行存着的。因为你有付钱给供应商买材料。做出产品卖给客户,客户验收后付款。这中间有周期。所以,要引入一个概念,银行承兑汇票,简称银承。所谓银承,就是甲方跟乙方签订了付款合同以后,乙方采购生产供货,甲方验收付款的票据。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未来理论上一定会发生的钱。而银行需要审查合同,调查买卖双方,最终出由银行具承兑汇票。我们可以看出,承兑汇票是银行出具的,所以是可以转卖的,类似于国债。转卖的意义在于赚这几个月的利息。
总结,除了银行储蓄和银承,其他所有的,都叫金融产品,金融产品,金融产品。重要的事说三遍。
2024 年了,居然还有人为金融产品站台,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收了钱的?
我在汽车零部件行业工作十几年,换了几家公司,无论是对供应商,还是客户,只见过电汇和银承。比亚迪,是第一个自己印钱的。
你不要跟我说什么迪链票本质和承兑汇票一样。什么叫本质一样?你去商店买东西,你支付宝里的 1000 和 10 张毛爷爷,店家可以要求你不许用支付宝,只能用纸币。这叫本质一样。那么,供应商可以要求只收电汇,承兑汇票,不收迪链票么?
我真的很佩服广东的企业,不仅有创新还能不要脸,点赞
这不就是一个商票吗?
换了个名字就这么新鲜。
只要能承担流动性的作用,企业之间本来就是各种票据平账。
真以为大企业见几百万,上千万的合同现金支付啊。
不然为什么现金流是单独的财务考核指标。
哎
985 社区现在已经这样子了吗。
前有皮带哥后有字母哥,一丘之貉
说实话这个话题下面的气氛有点莫名其妙,
不能说 100%,80% 的企业在用商业承兑没问题吧?
商业承兑是非常正常的企业金融工具,
很多举例的都假设迪子不行了,供应商怎么办,
然而迪子不行了,供应商该拿不到钱还是拿不到钱,和有没有迪链没关系。
你不能说恒大用商业承兑暴雷了,
所有企业用商业承兑就都会暴雷。
比亚迪巴西电动汽车工厂建设期间,近 500 名中国员工面临恶劣的工作环境。
外行别来参和
连恒大,蚂蚁金服都来了,知乎的用户下沉做的太好了,发言是完全没有门槛的
苹果,丰田也有这个东西,为啥不提呢
将近十年前俺们中石油就这么干了,你们呐 不要总想搞个大新闻!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早些年我管全省汽柴油采购,从山东东明海科京博这些炼厂买货进来。七成现金走银行汇款,三成走商票,三个月期。
然鹅这个商票呢 还是我们中石油自己的昆仑银行开的票。转来转去反正都在我自己手里。
就是压你款了 咋滴吧
搞来搞去都是为了减少资金占用成本罢了
哈哈,看了一眼这不是我们圣 哈耶克 最爱的货币去国家化吗,怎么这么多人骂了
一群八公玩意有意泼污水口径统一把这事往恒大、蚂蚁金服的案例上靠,我就知道那句话又可以拿出来用了,“诸位昼哭夜哭,能哭死董卓否”,cc 都没开始用劲举报和审计呢,给几个狗粮豆啊这么卖力。
不会是提前知道了 11 月比亚迪销量,又是个让你们晴天霹雳的消息吧
供应链金融是一套非常成熟,而且遍及整个行业的一套金融体系,当然我知道大家并不关心,而只是关心站队……
其实稍微有一点儿金融常识就能够想到,供应链是天然的金融需求方。
整个供应链其实就是两条相反的流动,物流从原料商到加工商到终端销售,现金流从终端销售到加工商到原料商。
在金融不介入的前提下,整个链条会因为资金的问题各种卡住。
因为这里有一个天然的时间差的问题。
比如说你现在想买一辆车,如果有得选,你肯定会想,我拿到车才能付款吧。
但是,上游的铁矿石矿场老板也是这样想的,我要拿到钱才能给你铁矿石吧。
请问一辆车从铁矿石到交付到你手里需要多久?满打满算一年问题不大吧,毕竟中间不仅仅只有铁矿石这一种原料。
也就是说,为了你今天能提车,整个供应链需要把你的车的整个费用全部垫付一年。要不你就只能下订然后等整个供应链跑起来吭哧吭哧。
好了,现在迪子每年卖 300 万辆车,如果全部由迪子垫付,那么要垫付多少钱?
3000 亿,这个就是迪子的年销售额。
其实像铁矿石这种,你还不是付款就能交货的,你得先提前规划,然后矿场才会根据你的需要规划产能。
但是我们不考虑那么多,我们就按 3000 亿计算,
如果没有供应链金融,迪子为了卖你车要垫付 3000 亿……
算了,你还是预定吧,现车,现车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你想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为了可以让汽车尽快的交付到你的手里,整个供应链必须引入金融。
也就是说迪子必须先欠上游供货商的钱,那么上游供货商为什么同意让迪子欠钱?因为迪子有销量在这里,迪子年销售额 3000 亿,给你打个 2800 亿的欠条没问题吧。这样迪子就只需要垫付 200 亿了。
供货商也垫不出 2800 亿的巨款,所以供应商继续向上游去要账期,同样的道理,因为供应商的出货量大(因为迪子出货量大)。供应商的上游也同意供应商先欠着……
这样一环套一环的应收应付连锁债务,是整个供应链的常态。
你不这么玩,你先去银行借 3000 亿,你说我要造车,我要年销售额 3000 亿。
银行表示:你觉得我长得很像冤大头吗?
这也能叫做创新,是不是你认为金融就是存钱吃利息啊?
其实你要再想深一点点儿,你就能明白为啥最近这么多幺蛾子。
迪子为啥能欠供应商的钱?因为迪子有销量,有现金流。
但是真的只有迪子才是玩供应链金融的?
很显然其他车厂不会真的不懂这个创新吧?
所以,迪子的销量不达预期,那么供应商就会提前要求迪子还钱甚至先款后货。
你想想看,其他车厂难道真的都是先款后货的?
迪子的销量增长的同时,是不是有些厂商的销量没有增长甚至是负增长?
负增长意味着什么不要我多说吧……
同样的道理,迪子为什么能威胁供应商必须降价?
上面也说了,供应商也是欠着上游的钱的。
供应商的上游为什么愿意给供应商账期(也就是打欠条)?
难道不是因为供应商的出货量大吗?
供应商的出货量为啥大?
因为迪子从这边采……
最后,供应链金融是非常成熟并且运作了很多年的一套体系,有些人真的是很恶心。动辄百万漕工云云。
我国一直都是制造业大国,难道制造业不在供应链上?以前我们生产东西卖到国外的时候,外国的资本难道不是贪婪的?他们难道不玩供应链金融?难道不寅吃卯粮?开什么玩笑,只可能比我们玩得更花,更出格,更没底线。
但是话说回来,如果不是因为 WTO 我国加入到全球供应链体系中,几十年的经济增长的奇迹是天上掉下来的?
不要端起碗吃肉,放下碗就开始骂娘了。
很危险的东西。感觉总有一天会爆炸,炸死一批产业。
不知爆炸了有没有人给兜底。
如果大家都有样学样,你比亚迪搞迪链,那我小米搞个米金支付不过分吧,那我长城搞一个长城币是不是也可以,我腾讯搞一个 Q 币支付是不是更理所当然,华为、网易、阿里、百度大家都推出自己的支付体系,不用人民币,这不得乱成一锅粥。恐怕到亡国的地步。所有,建议严打比亚迪。
说实话现在知乎情绪输出太多,客观的回答太少了。
迪链本质就是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有两种,一种是银行开通,一种是财务公司开通,举个例子:
比亚迪去银行存 100 万现金,然后获得 100 万承兑汇票,这个承兑就可以在市场上流通,比亚迪付给 A 然后 A 在付给 B 公司,B 在付 CDEF 公司,最后一个人到期了就可以拿着去银行换成现金。
所以你可以看到,在这期间,虽然承兑流转了几十家公司,但其实钱一直存在比亚迪的账户,利息就被比亚迪和银行拿走了,这种商业承兑所有公司都可以做。
但是大企业集团有很多财务独立的子公司,不想把利息让给银行怎么办呢? 那就自己成立一个财务公司,这个财务公司就承担了银行的角色,比如比亚迪汽车 给弗迪电池公司付款,弗迪在把这个承兑给其他供应商,这个钱在供应商之间也是可以流转的。
基本所有的车企都有自己的财务公司,2009 年上汽集团就开通了自己的商业承兑,其他的公司就不说了,
上汽财务公司电票系统正式上线 10 月 28 日成功签发第一单
我看很多人把承兑当成账期给计算了,这其实是错误的,因为承兑本身就已经有流通性了,谁也不傻傻的收到承兑以后就真放着等到期。
收到商业承兑以后可以继续流转,如果花不出去也没事,可以找第三方 “贴现”,比如银行利息是 2 个点,第三方会收你 4 个点,票贩子就挣了利息差。
这个贴现点数没有固定值,要看财务公司的信用,也要看票面额度,还有要到期的时间,比如还剩一个月的承兑,基本就等同于现金了。
之前也有人发文说过,承兑的本质其实是大企业对小企业的盘剥,不过总体来说小企业也不是傻子,现金和承兑价格自然 也不一样,财务成本早就算好了
最后在补充一句,一般银行承兑的流通性肯定是高于财务公司承兑,但是也有不一般的情况,一些小的村镇银行暴雷也不是新闻了,有的银行是上了黑名单的。
我公司财务就给过一个拒收名单一大堆
恒大商票玩剩下的东西
现在看看恒大什么鬼样子
我一直好奇,比亚迪的车现在是卖的非常好呀。
这几年国家支持力度也非常大,比亚迪也不是新生企业,而是几十年的老企业了,按道理银行贷款也应该是充足的,要想开设新工厂加大规模不会有贷不下来的问题。是怎么要弄到资金流不足,需要用欠条来拖供应商的欠款的?
看了评论,我大概明白了,但又有点不明白。
只能说,从我的三观认识来说,如果评论区说的任何一个原因是真的话,比亚迪这种公司都不应该存在。
恒大暴雷前一两年,网上一直有关于他杠杆率、上市对赌和财务造假的信息,所以为什么普通网友都能看到的问题,金融监管部门却看不到?
正常状态是供应链公司本来三个月后拿到应付款 100 元,现在通过迪链低于 100 元就可以提前拿到,似乎挺好,但是这里面有几个风险。
1、刚开始肯定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但是当用的公司越来越多,当迪公司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付款时,本来是已经几千亿的公司倒闭,有可能演变成连锁反应,很多公司都得跟着倒闭,造成的影响可能是恒大那种几万亿。
2、这东西就像 Q 币一样,理论上发行公司是可以无限发,当然如果你无法兑付,无限发就会变成废纸,但是这里面有个时间差,理论上只要按期还,就不会崩盘。
3、本来迪公司账期可能是 6 个月,迪公司想变成 9 个月账期,你作为供应商可能不同意,但是如果现在有迪链,迪公司资金紧张,想账期变成 9 个月,你咬咬牙是不是同意了? 甚至 可能未来变成 12 个月账期,你的账期过长变现成本就越高,你的利润在减少,风险在加大。
4、假如以上都没有发生,迪公司经营越来越好,规模达到现在丰田的水平,年销量 1000 万台车,营收规模 2 万亿,那你再回头看看这个迪链,像不像一个小央行? 可以发行货币(债券)。
比亚迪为了市场份额就要低价,低价就要全产业链降本,供应商为了利润,只能扩产能用量换价,而且比亚迪这么做,会带动整个行业都这么干,养猪、光伏都有过这个阶段,电动车高歌猛进的时候没有问题,如果销量停滞,大家可以问问光伏从业人员的感受…
比亚迪的迪链并不是票据。也不一定是债务,要看具体条款如何。
但是比亚迪的模式和恒大是一模一样的。比亚迪非常依赖于周转率,这需要终端市场大量卖车。但是在中国消费降级的今天,还有多少能力每年消化 3000 万辆车是存疑的
所以今天应该回避电动车,不只是比亚迪是所有的电动车,顺带回避电池。电动车和光伏都面临产能出清,这只可能通过破产及合并解决。
你要说比亚迪倒闭爆雷,那隔壁上汽不正在打样么,巅峰时期的 700 多万辆,估计今年不到 400 万辆,也还是一片歌舞升平啊,也没见你们替被上汽不再给订单,或者取消订单的供应商,发不出工资准备倒闭的供应商说啥啊,而且也没见国内汽车销量减少啊。这应该足以说明和恒大之流不一样吧,房地产可是实打实的在恒大事件之后崩了。你要说降价质量得不到保证,我也没见涨价了质量就得到保证啊。日系利润爆表,在你们眼里对供应商好,员工好的国外车企不是质量好的不得了,那最近钢材,气囊,燃油测试,动力,底盘,发动机等等测试造假,丰田章男没事喜欢鞠躬都是假的么
船大难调头,据我所知,虽然现在笛子热度很高,但是各家 4s 店盈利能力非常非常差,别说 BBA 了。甚至连丰田大众一半的利润率都达不到,投资人也是干着急,车卖的确实多,利润也是真的微薄,指望售后挣钱,大部分笛子车主除了首保免费去做一次。之后从来没去过。这种模式似乎只有厂家挣得多,但是笛子不知道是良心坏了还是真没钱。一直在拖供应商的款,比亚迪的上下游其实真的都挺难的。
这下面一些人少见多怪的,不懂不要强答,暴露的是个人的无知。商业承兑汇票多少年的玩意
这样做事的企业的产品,一毛钱都不要去买!
这种企业就是市场经济的毒瘤(癌),不择手段的挤占其它企业的市场份额,却没有给予自己员工应得的福利和给供应商们一个光明的未来!搞那些教育慈善的噱头有个 P 用,老老实实把钱按时给供应商和下面人,大家日子自然好过,用不着你拿别人的钱在这装善人!
不能好好善待自己的员工和供应商,还有闲精力去搞善事谋虚名的,有一个算一个,没一个好东西!!!
本质上就是商票。
建筑行业前几年商票极其泛滥,这玩意儿出现说明两个事情,一是甲方已经做得很大了,大到店大欺客的顶点了,二是这个甲方资金有很大的流动性不足。
现在来看,很难说比亚迪再野蛮扩张下去不会成为另一个恒大。
这玩意真是魔幻。
银行靠各种金融产业赚钱就算了。
地产也开始靠金融赚钱。
互联网大厂们都加入其中,自己搞自己的金融平台,也赚这玩意的钱。
现在连造车的都要加入其中玩金融了。
比亚迪的未来不知道,不过目前来看之前的这些公司,只要一开始玩金融,那么产品和服务越做越差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其实就是商票。
就是不知道受不受《票据法》《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办法》管理。
虽然我国商票本来就管得很松了。
各种链估计多得很,你看市面上那些大的房地产,估计都有自己的链。
没什么好评价的,国家的姑息,让这些资本家变本加厉。
先说一个东大三角债时代(80 年代到 90 年代初)流传下来的段子:
某地方国企的厂长正在训斥手下的采购科长:
所以千万不要低估东大企业的下限,毕竟东大的采购都不是猪! 当然了,那个年代也不可能说什么都不给——最常见的方式是打 “白条”(欠条)。
最近不少人拿恒大类比比亚迪,说比亚迪和暴雷前的恒大非常相似。甚至财报比恒大更难看。恒大 16 年开始全部使用商票(商业承兑汇票)付款。当然了,恒大一直到破产,这些商票也没有兑现过。实际上和 80 年代的白条也没有区别了。
恒大暴雷后,其债务银行贷款占比并不高,最大的一块是供应商的手里无法兑现的商票,几乎是银行贷款的两倍。
迪链其实比亚迪自己做的一个线上支付平台(据说是腾讯提供技术支持,)。运营商为深圳迪链科技有限公司。
不过腾讯并没有投资迪链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的唯一股东是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你可以把迪链看成是比亚迪自己做的一个电子商业汇票系统,比较可怕,这个不像银行使用的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银行会根据出票企业的信誉和账户余额对企业进行限制。比亚迪可以逃避监管,疯狂扩张信用野蛮生长。
根据迪链公司公布的数据,截至 2023 年 - 5 月迪链开具规模已经超过 4000 亿,而 2022 年 1 月到 2023 年 5 月短短 16 个月时间,迪链开具规模就超过 3000 亿,现在迪链的开具规模大概率已经超过万亿。杠杆已经达到了几百倍的水平。
与此对应的,比亚迪汽车的销量和员工数量开始爆发。DoNews9 月 13 日消息,比亚迪集团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今日在微博上透露,今天,比亚迪员工总数突破 90 万,是 5300 多家 A 股上市公司里员工人数最多的,比第二名还要多 40 多万人。
作为对比,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丰田的全球员工总数也就是 38 万人,还远不到比亚迪的一半。而丰田在国内两家合资公司(一汽丰田员工大约为 1.2 万,广汽丰田则大约为 5500 人)。
某迪已经是一个比恒大更加 XX 的 “怪胎” 了。
我有个主意不知道是否合理
上下游厂商拿到迪链的欠款单是否可以把相关票据转卖给四儿子
四儿子用迪链上的欠款单去找厂商进货
就是万一比亚迪自己都不认这迪链,就有意思了
跟恒大的商票没啥两样,早晚玩完。
手上要是有,趁早到黑市折价卖了,免得到时候血本无归。
冷知识
赏饭吃的富士康
账期是见票 6 个月,还有 6 个月承兑汇票
一年
你想拿到钱就得贴现
可比比亚迪坑爹多了
而且他是带头坑爹
这不就是房地产商票的套路吗
相比房地产,比亚迪才多大点规模
就算炸了,顶多工人亏一两个月工资,消费者亏万把块钱的定金
比房地产亏一套房风险小多了
有啥可怕的?连这点胆子都没有,玩个屁金融
银行承兑我都觉得是耍流氓,别说这玩意了。
这种动作对中国产业链的危害是巨大的,会使得产业链上的企业处于饥饿甚至发不出工资的状态,降到研发投入和积极性,严重的甚至会拖死企业。而这种巨型企业还会有示范作用,会有大量的企业跟进,国家还怎么提升产业链。
作为享受国家补贴和特殊照顾的龙头企业,应当带头杜绝这种情况呀,没想到带头搞。
有些人以为自己的行为是爱国在保护国家的企业,是在他们是在……
恒大欠了 2 万亿,比亚迪又准备炸个多大的雷让全国人民背?
上汽 2018 年汽车销量 704 万流动资产 6412 流动负债 4139 基本 全部覆盖
上汽 2023 年 汽车销量 502 万流动资产 6196 流动负债 5474 财政压力上升了,但基本也能全部覆盖
但比亚迪自 2022 年流动资产 2408 流动负债 3330 1.38 倍
2023 年流动资产 3021 流动负债 4536 1.5 倍
而恒大暴雷那年恒大是 1.33 倍!恒大财务造假,所以真实情况是更早年份
比亚迪是被逼着冲销量,以销量预期止住短期债主,一旦销量下滑,首先背刺的就是他巨大的供应商
这东西早晚会发展成另一个恒大,暴雷,然后让国家擦屁股
供应链金融,多少供应链企业想搞还搞不出来呢。
比亚迪靠垂直整合的底子才能给弄出来的,
不想进别进就是了。
冒昧问一下,比亚迪接下来是不是打算发行货币?
有人故意混淆了流通期限。汇票会到期承兑。
既不是无限期流通,也不是新票抵旧票(重点)。
迪链是商业汇票的正常使用,而不是妖魔鬼怪。
当然,我必须指出商业汇票具有风险,并且风险倾向于转嫁到弱势一方。这是汇票的缺点,不是迪链的缺点。
很多答主实在是少见多怪。
首先,大型制造业企业有不少都是这么干的,包括了各种大型央企国企。比如,最早中车创设了中企云链、三一旗下有三一金票、国电投下有云链科技、中国移动旗下有中移链,等等。就单说整车制造这个行业,上汽有安吉链、奇瑞有瑞轩,吉利、东风、一汽等很多车企也都有自己的供应链金融平台,比亚迪搞个迪链没啥奇怪的。
其次,制造业企业对上游有大量应付账款本身是很正常的。企业从采购到生产到交付往往都有几个月时间,若想不对上游供应商欠款,就得向下游预收款,比如房地产预售模式就是消费者先给钱,房企再拿钱去建楼。又或者提高利润率,比如部分军工企业利润率高达五六成,那么下游只要预付个二三成,企业再去找银行借点流贷,也足够周转。不少车企虽然也收定金,但比例极低,其目的只是为了尽量防止消费者退单,完全不足以覆盖生产周转。当然,有些品牌的少量铁杆粉愿意付全款盲订,但那并非行业惯例,在订单中的占比也极低。如果有人要批判对上游的欠款行为,请这些批判者们身体力行,以后买车的时候至少预付个五成款,估计整车企业再找银行借点钱,扣去利润率后应该能勉强覆盖周转所需。
再其次,如果你认为制造业企业对上游欠款是正常行为,那么迪链这种集团内部供金公司反而是对上游的帮助而非损害。对于比亚迪这样有 AAA 主体评级的企业,理论上供应商拿着它的应收账款是很容易找各种金融机构做应收账款融资的,如果上游企业不去找其他金融机构融资而是去找迪链,应该想想是不是迪链成本比别的金融机构低(没有数据,纯推测),或者是小型供应商在其他金融机构拿不到足够授信敞口?迪链这样的集团内部供金公司之所以愿意给授信或者降低费率(费率是对风险的补偿,实际上就是承担更多风险),是因为他们对于应收账款的真实性以及供销关系的稳定性是有把握的,所以可以降低风险溢价罢了。上游供应商虽然拿债权贴现需要付出成本,但好歹在资金紧张时可以应急,而非拿着一堆债权干着急。至于某些人鼓吹比亚迪可以付息找银行借钱来补贴上游,请问你是做企业还是做慈善?企业有义务自掏腰包去帮上游供应商融资吗?即使比亚迪的高管们肯干,比亚迪几十万名股东都不会肯干吧?
再再其次,比亚迪对上游的欠款比例其实算挺克制的了。纵观我国所有已上市乘用车整车企业,把它们 24 年 Q3 的应付账款及票据、营业收入、前者占后者比例来列个清单,再将比例从大到小排序是这样的:
不难发现,比亚迪按这个收入体量,只对上游欠这么点钱,在车企行业中实在算是优等生。至于拿车企行业在整个制造业里的情况来看,如果有 WIND 的朋友自己去导下数据,就不难发现申万行业分类中有一百多个细分行业比车企情况还差。
最后总结下,我并不认为制造业企业对上游欠款需要被批判,也并不认为大型企业搞供金公司帮助上游企业融资需要被批判。如果真要批判这些行为,那么也应该先批判欠款比例更严重的其他行业,应该先批判整车行业里欠款比例排名高的其他企业们,应该先批判把集团内部供金公司第一个拿出来用的央企国企们,而不是拿着整车行业里表现相对优秀的比亚迪来批判。综上,本题的众多满口批判的答主们如果不是见识少,一定就是有特殊目的,很难不让人怀疑有人在组团赚钱。不过,赚钱又不丑,有钱赚请叫上我,谢谢。
昨天我发布了一篇《比亚迪 - 迪链签发突破 4000 亿!》,讨论热度远超我想象,很多读者直接在评论区吵起来了。和商票一样,迪链这类电子债权凭证同样也是备受争议。
评论区总结下来主要有如下几个观点:
(1)迪链相当于比亚迪的商票,到期兑付,在到期之前,供应商如果缺钱可以在迪链平台进行融资,是正常的商业行为。
(2)迪链在比亚迪负债项下的应付账款,属于无息负债,金额越高表明其在产业链中的地位越高。
(3)迪链和商票一样,是核心企业拖欠供应商货款的一种方式,评论区很多人担心比亚迪会重蹈恒大的覆辙。
和商票一样,迪链本质上也是一种延期支付工具,在普通人的观念里面,**核心企业你本可以支付现金却采用商票和迪链这样的延期支付工具,你就是在压榨供应商,压榨中小企业。**尤其是近些年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很多中小企业经营面临困难,批评商票、迪链这类延期支付工具的声音越来越多,而舆论通常站在弱势的中小企业这边。
站在政策制定者的角度,这些声音确实也听进去了,近几年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规定大型企业不得强制中小企业接受商业汇票等延期支付方式、缩短票据的最长期限等。有人会问,干脆直接把延期支付工具给废除了,企业直接以现金结算,这样不就行了?
现实的情况没这么简单,正如大多数股民在股市亏钱,我们是不是要把股市关了?延期支付工具的出现也有其合理性,2022 年票交所课题组的工作论文《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票据在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应用研究》就对此有所论证,依托于商业信用的延期支付工具实现了货物流动和货款清算在时间上的分离,是商品流通交换的 “润滑剂”。
越是经济下行压力越大,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越大,不仅包括中小企业,很多大学企业也是同样,企业之间拖欠账款越来越多。2022 年末,我国工业企业应收账款 21.65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3%,增速远高于 GDP 增速。
如果此时政策要求企业以现金结算,绝对会有大量企业爆雷,资金链断裂。目前这种状况只能说堵不如疏,疏不如引,通过引入商业汇票、电子债权凭证这类标准化的应收账款以替代传统的挂账,综合来看还是利大于弊,当然监管也不可或缺。
人红是非多。在中国很多人一点也不了解工业化后的世界怎么运转的。还停留在手工业的思维上思考问题。
那我考考你一个三年产量扩大十倍的公司。钱从哪来的?
现在你就是这么一家公司的老板,预计未来三年销量涨十倍。你需要扩大产能。但是建一个工厂的花费是你一年利润的五倍。你该怎么选择。
谢邀。最近比亚迪要供应商年降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接着就把迪链也爆出来了。既然说到了迪链,那我们来说说什么是迪链?
首先说明一点,迪链不是商业承兑,虽然迪链的运作跟商业承兑很像。迪链是基于大型企业集团核心企业的商业信用而出具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流通的信用凭证。这里的大型企业集团指的就是比亚迪。因此,简单来说就是比亚迪来做信用背书,开出的属于比亚迪自己的 “商业承兑”。
例如:比亚迪需要给供应商付 100 万的货款,比亚迪给供应商开具了迪链凭证,根据这个凭证上的时间,在时间到了后,供应商可以在迪链平台上收到 100 万的货款。
如果在迪链凭证到期前,供应商资金紧张,可以在迪链平台上用这个 100 万的迪链凭证进行融资以缓解供应商的资金困难。当然这种情况下,供应商是不可能拿到 100 万的货款的。
如果比亚迪的这个迪链能够一直按时支付,那基于迪链的交易没有任何问题,但就是怕迪链暴雷。
另外还有个非常大的风险在于迪链凭证并不是法律上认可的应付票据,并不受《票据法》规范,因此不确认为应收 / 应付票据,而是作为应收 / 应付账款核算电子承兑汇票。
站在零部件供应商的角度,应该没有供应商喜欢用迪链。因为迪链就是比亚迪延期付款的工具。比亚迪既然能够给迪链背书,那应该有能力给供应商直接支付现金,但是比亚迪却选择使用迪链等延期支付工具,对比亚迪来说,他的资金是都留下来,但供应商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另外迪链的发行也是快速扩张,迪链成立的时间是 2018 年 11 月, 在短短的不到 5 年时间内,迪链的开立规模快速扩张,截止到 2023 年 05 月,迪链” 开立规模破 4000 亿!!” 迪链如果暴雷,整个供应链上的供应商手里的迪链凭证都是堆废纸。
对于供应商来说,最好的收款是货款周期短,现金转账支付。其次是银行承兑,毕竟银行还是比较靠谱的,再次是商业承兑,这个一般是有一定金融实力的公司进行担保的承兑汇票。最差的就是企业自己搞的这种承兑。但是以比亚迪现在的销量,他对供应商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想跟他合作就必须接受迪链。所以供应商们哪怕再不情愿,也不得不接受。
那是不是要彻底杜绝这种延期支付?那也不是,延期支付工具的存在在市场交易中有其合理性。特别是在经济压力增大的背景下,不仅中小企业面临资金压力,大型企业同样如此。延期支付工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所以我们也不能武断的认为 “迪链” 就是个 “坏东西”, 但为了避免系统性风险,监管机构必须对这种延期支付工具,以及其发行量的控制做到指导和监控。不然,万一暴雷,整个汽车产业链都会万劫不复。
好啦,今天这个话提就聊到这啦!关注我,我们一起聊聊车圈那些事儿~
只想知道为啥唱衰比亚迪的大部分都是乌友呢?
比亚迪拉低整个行业的终端产品售价,恒大呢,是拉高还是拉低。
供应链金融是什么?
金融资本作为一个整体根本没有对信贷进行内容鉴定的能力,而产业企业有,因为真实的产业运转才是产生利润的,金融资本不过从中分润而已。
供应链金融就是让产业企业依据产业行为去借债,去给出信贷行为的价格。
铸币权为什么要属于银行?要属于金融资本?
铸币权在现阶段,属于产业资本是最优解。国家作为最大的产业资本拥有铸币权,然后让银行这个会计和出纳管管帐而已。
铸币权属于国家产业资本和优质民族产业资本,前者集中管理铸币权,部分授权给后者,并以 “是否带动生产力进步” 来考核后者。
比亚迪的东西越造越好,越造越便宜,越造技术水平越高。
东方的金融监管就应该是把信贷犬力从银行那里拿回来,赋予比亚迪。
不然呢,你不知道恒大引发了银行业的清算?
产业资本拥有部分铸币权,可以让老百姓开上产品力爆表的汽车。
你银行拥有铸币权,结果是借用一个影子,搜刮居民财富,这才是二者本质区别。
就非要让比亚迪去银行借钱,给银行交利息,才是公平合理是吧。
你们是银行养的 xxxx?
意志,意志,意志。
判断一个东西,就看它体现何种意志。
在西方,比亚迪不需要如此的压榨供应商,随便造点什么,一种车型换换车壳子和颜色,顶多去采购点现成成熟产品拼贴一下,就能厚着个脸皮说自己引领科技潮流,然后市值上五万亿人,甚至能当吕不韦。
但在东方,不行,你要造出更好更便宜数量翻倍又翻倍的产品来。
有些人说这种对供应商的压榨拉低了居民消费力。
这么说吧,造就 1000 万年薪 8 万的社会,要比造就一个 100 万年薪 10 万和 900 万人年薪 4 万的社会,有价值的多。
题主你可以问问一些跟央国企做买卖的生意人,问问他们央国企要不要小银行的承兑。
银承还挑银行呢,商承实在难评。为了高速扩张去抢市场,把该给的钱使劲拖着。多少企业主都是被生生拖到贷款到期资金链断裂的。
起高楼宴宾客,就现在迪子的扩张速度,各位最好盼着迪子别倒,迪子倒了,连工人失业都不算啥大事,多少在银行有贷款的企业会被迫违约,多少银行会出现大面积不良。。。。。
问题应该修改为:迪链和恒大商票的不同是?
承兑罢了,少见多怪。
我还见过给商票,然后拿商票再去销售公司做抵押授信的,然后给你一片的经销商授权,公司再出人给你跑市场包销……
这不是古早时期马化腾用 q 币发工资的事吗,被铁拳锤了两下就老实了。
希望迪子安心造车,别打金融的主意,我还等着汉降价呢。
好在车贷金额少,车主也不会提到烂尾车。
现在感觉版本进化的真快。
上一个极限压供应链的一把好手还是红米,大家可不是这样评价的。
兄弟们,我准备开公司了,我先请比亚迪给我预支 1 万辆车去卖,回款日期是 99 年,当然年利率可以是 5%。
比亚迪要是不会满意,可以谈,一切都可以谈。至于说未来不还款怎么办,不要小看后人智慧了。
可行性如何?
迪链相当于自己构建了一个生态圈,跟比特币比好处是有工业实物为基础,换句话说有抵押物。
比比特币差的是流动性,就像我想买个一万迪链做投资目前还不可能。
问题是,一旦生态形成,这玩意很容易失控,城投债尚且有土地和项目抵押呢,当市场不认的时候,还不是人人唾弃,恒大按理说还有不少资产呢,你看打折卖的有人接吗?内销版本次贷危机。
好的时候锦上添花,但是资本是肯定不会雪中送炭的,byd 作为上市公司本身融资渠道和现金就有一定的保障了,为什么还要开发迪链?
说白了制造业也想分金融业的一杯羹啊,金融挣钱太容易了,如果迪链能控制利率,岂不是比收购盛京银行给自己贷款更方便?贪天之功,最后玩脱了还不是等上头收拾,这种风气必须刹住,民族工业拿来赌,输不起。
第一百九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金融票据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四)签发空头支票或者与其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骗取财物的;
(五)汇票、本票的出票人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或者在出票时作虚假记载,骗取财物的。
因为开空头支票被抓进去的多
但因为虚开商业票据被抓的几乎没有
因为支票到期不付就是空头支票 rubber cheque,构成票据诈骗罪
而期票付不出,诶,不好意思,那是情势变更导致没钱的,开票时是有钱的
极端一点说,哪怕企业资不抵债,只要总资产>开出去的商票余额,那就不构成犯罪
所以大家都学精了,都开期票
比亚迪在书写自己的大而不倒的传奇啊,别整成恒大了就行。
苦一苦宫醬吧
一个有技术的企业想要高速发展是需要融资的。
我们作为金融弱国,比亚迪是无法像特斯拉和英伟达那样在股票市场上透支数十倍增长来进行融资。
所以 “迪链” 就是比亚迪的融资办法。
商业承兑不是什么稀罕玩意,南方电网、中石油、华润都在用,你们怎么不说他们马上要不行了?
你的商票成色如何,二级市场才是试金石,毕竟人家敢挣这个钱,就敢对商票的贴现率有信心。
那些举恒大例子的,你拿到恒大的商票想贴现,就是打骨折也很难找到人愿意收,但比亚迪是这样的么?
一想到我纳的税有一部分补贴了这货我就难受
中国老百姓,经济常识都没有,一个价格博弈都能内心脑补一场大戏。
你要他理解供应链金融,这个他完全没接触过,完全脱离他认知的东西?
对手的黑子把产业链常识,拿出来添油加醋,一顿营销,目的如何,不言而喻。
有的人的认知,配得上他的苦难
老套路了,就是货币化旧改的房票的套路。
垫资无论在制造业和工程领域都是常态,所谓 “迪链” 之流无非是把垫资金融化而已。没有强大的金融体系和工具,是无法搞好制造业的。
但制造业还是有点特殊的地方,就是大家都想要便宜的工业产品,那总要有人付出代价。
而具体化到谁付出代价的时候,需要付出代价的人群中总有个强势和弱势的区别,这也无可厚非。
问题是同样是一个金融工具,在真正讲究商业文化的市场经济体系中,它大概率是大家提高资金利用率的工具。在不讲究诚信的环境里,它就很容易变成:“老子就是欠你钱,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的流氓手里的砍刀。
对于商业,我们的老祖宗有句古话是这样说的,说是一个店子做大了,于是就有些掌柜和小二看不起衣着普通的人,更不用说是穷人了,那简直是鼻子翘上天了。 现在我们有些企业也是这样,仗着自己做大了,就开始百般吸供应商的血,比如比亚迪。 是的,我说的就是 …
不接受批评质疑的企业,叫民族企业可能不太合适,可以叫特权企业。 ——项栋梁基本常识 最近长城汽车实名举报比亚迪汽车油箱问题的事情引发了我的思考。面对长城汽车的举报,比亚迪是这么回应的: 前面说技术的部分我就不讨论了,汽车方面我不懂,再说 …
9月22日深夜11点,恒大召开“复工复产保交楼”专题会。次日一早,新闻通稿铺天盖地。王天鑫打开手机,刷了一下今日头条、抖音和微博,大数据铺天盖地的给他推送许家印的最新表态。他嗤笑了一声,摁灭了手机。不一会又忍不住打开。 王天鑫叼着一根烟,站 …
2020 年农历新年前不久,广州东南 60 多公里外的恒大汽车南沙基地,工作人员已为重要人物的到来准备多日。 这个临近珠江出海口的基地占地 126 万平米,相当于特斯拉上海工厂的 1.5 倍。开工一年多,H 型排列的三间巨大厂房尚未完工,只 …
如果复仇之神要设计一种武器来打击现代商业的标志——全球供应链,很可能会想到用病毒来袭击世界各地的生产设施。然而面对新冠疫情,商业的筋腱却在很大程度上扛住了压力,维系得非常不错。 航空货运受到了冲击,但海运照常运行——它相对较长的运输时间为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