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胡锡进卸任环球时报总编辑,将以环球时报特约评论员身份继续工作?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看到各位知乎网友讨论热烈哈,老胡我在退休前发表一次老胡不中肯的看法:

老胡在此也说说心里话。

老胡认为: 哪有什么声音一致,只不过沉默的是大多数。

咱们国家互联网发展啊,给了沉默大多数发声的机会。

过去,报纸和媒体本来初衷是咱老百姓的消息来源,中立。

如今啊,各种媒体只是看法的发声筒。谁声音大,谁就腻害,至于说的什么,反而不重要。

那啥分化越来越严重,即使是同一个村,其生活态度也很大差别。所以这声音能一致嘛。

老胡我所做的不过是画一个同心圆,惟愿社会和谐安定国家富强。希望老胡后续的工作能给大家带来欢乐。

知乎用户 薛定谔的猫不见了 发表

担任 16 年《环球时报》总编辑的胡锡进宣布卸任!对于今后去向,他这样说…

12 月 16 日午间,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在其微博发文宣布正式退休。

他在微博中称道,“我已办理退休手续,不再担任环球时报总编辑职务。今后我将以环球时报特约评论员身份继续工作”。

小编注意到,胡锡进的微博个人简介已从《环球时报》总编辑变更为《环球时报》特约评论员。

**

**

胡锡进:我已办理退休

不再担任环球时报总编辑

12 月 16 日中午,胡锡进在其个人微博以及微信号发文官宣卸任《环球时报》总编辑。

他在文中称到——

老胡转过年就 62 岁了,到了退休的时候。我已办理退休手续,不再担任环球时报总编辑职务。今后我将以环球时报特约评论员身份,继续为环球时报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继续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竭尽所能。

在此,衷心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环球时报的支持、关注,感谢对我的鼓励,以及批评鞭策。老胡给大家作揖了。”

胡锡进 1960 年 4 月出生于北京,祖籍为河南平顶山汝州,目前已年满 61 岁。1982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1982 年 07 月至 1986 年 09 月期间,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 87153 部队教员,1986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系读研究生。1989 年获前苏联硕士学位。毕业后的胡锡进选择从事新闻行业,进入了人民日报国际部做助理编辑、编辑。

胡锡进曾在美国、日本等国采访,并曾进入我国台湾地区采访。采写过大量独家新闻,并参与策划了一系列重大新闻采访活动。

1993 年,胡锡进被派往萨拉热窝,担任《人民日报》常驻南斯拉夫记者,从事新闻报道。3 月 19 日,胡锡进抵达萨拉热窝。在巴尔干半岛,萨拉热窝被称为 “欧洲火药桶”,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波黑战争均起源于此。胡锡进深入战火中的波黑,亲身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带回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后写作《波黑战地采访手记》一书。1999 年,他获得 “中国杰出青年外事工作者” 荣誉称号。

1996 年,胡锡进结束采访任务,回到国内。回国以后,胡锡进被提升为人民日报社国际部编辑、主任编辑,这是他事业的里程碑。

1997 年,《环球时报》正式创刊,胡锡进被任命为《环球时报》副总编辑,并于 2003 年赴海湾采访伊拉克战争。上任副总编辑以后,胡锡进迅速找准定位,他将主要的关注点放在国际新闻上。在胡锡进的带领下,《环球时报》迅速做大,到 2005 年,《环球时报》已经成了有影响力的报纸。2005 年,胡锡进被提拔为《环球时报》总编辑。2009 年 4 月,《环球时报》创办英文版,胡锡进兼任英文版总编辑。

从 2005 年算起,**胡锡进已任环球时报总编辑 16 年,**他时常通过社论、微信公众号,或是微博等社交媒体,发表言论,几乎逢热门事件必评,相当活跃。

他在新浪微博拥有 2423 万粉丝,是颇具影响力的 “网络红人”。

**

**

此前报道,胡锡进: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

我不奢望自己的羽毛完好无损

2020 年 12 月,胡锡进曾遭环球时报副总编辑段静涛实名举报。

2021 年 1 月 29 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人民日报社纪检监察组通报了对此次举报的核查结果。指出段静涛举报胡锡进的问题没有事实依据,举报问题失实,将根据调查结果追究段静涛的纪律责任。段静涛在会上作了深刻检讨,表示对自己的冲动行为非常后悔,向胡锡进和无端受到牵连的同事道歉,将诚恳接受组织作出的处理决定,以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胡锡进在会上作了表态发言,表示感谢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社纪检监察组对此事作出的澄清,将和社委会成员一道,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水平。人民日报社有关负责同志在会上要求,环球时报社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监督管理,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共同把环球时报办得更好。

胡锡进是当下中国最受争议的媒体总编辑之一。他用自己的方式争取最大的话语权,并认为自己的高明之处正在于找到了与主流价值观的契合之处。

另据澎湃新闻 2015 年 11 月报道,在微博沉寂一个多月后,十一月初,《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带着自己的视频脱口秀节目《胡侃》,重返舆论场。

在接受采访时,胡锡进说:“价值观和生存哲学在我这里不是对立的。要能持久发挥影响力,保持长期生存是前提。”

而上微博、署名 “单仁平” 的社评、自拍、脱口秀,以及或将问世的社论视频版,都是胡锡进充分利用新媒体,以期扩大《环球时报》影响力的步步尝试。

“我已是舆论场的场中之人,有谁进这个场子是为了‘低调’而来吗?如果为了低调,我会选择另一个职业。” 他说。

胡锡进,已做准备,从未怯场。

【对话】

澎湃新闻:最近看了你的《胡侃》,一如既往的直白,点赞、嘲讽当然也是一如既往。我只是好奇,舆论场对你并不友好,你为什么就不能选择低调一点,为什么要屡次自己跳出来成为舆论的中心?

胡锡进:我已是舆论场的场中之人,有谁进这个场子是为了 “低调” 而来吗?如果为了低调,我会选择另一个职业。确实有一些人对我不友好,这个国家主流社会中的人和元素,在舆论场上遇到一些不友好声音的,恐怕不止我一个。作为一位时政媒体的负责人,我想我不该奢望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追求自己羽毛的完好无损,甚至我也没有权利这样做。

澎湃新闻:记得上回采访你的时候,你说,《环球时报》只是一个名字,《环球时报》也可以办得跟《南方周末》一样,关键看谁来办。所以你认为《环球时报》现在走的这条路与你个人的价值选择是高度契合的。但外界依然认为这是你的生存哲学。你上次也说,“没有人完全不考虑自己,完全不考虑自己的集体利益,就《环球时报》而言,我们对个人利益和对集体利益的考虑,应该是正常的。”

胡锡进:价值观和生存哲学在我这里不是对立的。要能持久发挥影响力,保持长期生存是前提。我的生存哲学并没有不正常,有些人感到诧异,那是因为他们对媒体行业不了解,加入了太多他们自己的想象。《环球时报》的话题领域很宽,前沿的话题我们都在努力触及。我们能在这种情况下得到较为安稳的生存,这既有我们的智慧,也是时代进步的表现。

编辑 | 程鹏 易启江

校对 | 孙志成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 @胡锡进、人民网、环球时报、澎湃新闻

知乎用户 每日经济新闻​ 发表

1999 年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被袭击时,胡锡进是国内最早得到这一消息的人

中国最好的战地记者——吕岩松

吕岩松,被誉为 “不屈的战士,党报的骄傲”;“英勇无畏的新闻战士”;“恪尽职守的战地记者”;“不屈的战地记者等。他于 1967 年生于黑龙江省,是一个“憨厚、热情的东北小伙子”; 1985 至 1989 年在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学习, 1989 至 1991 年在人民日报社国际部工作, 1991 至 1993 年任人民日报驻俄罗斯记者, 1993 至 1996 年任人民日报国际部编辑, 1996 至 2000 年任人民日报驻南斯拉夫记者, 2000 至 2001 年任人民日报辽宁记者站站长, 2002 年至今任人民日报驻莫斯科首席记者。他是中共十六大代表,“第十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 等荣誉获得者,被人事部和中宣部联合授予 “优秀新闻工作者” 称号、被前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授予 “南斯拉夫之星” 勋章。

作为一名优秀的记者与战地记者,吕岩松在其 10 余年新闻工作历程包括战地采访上,曾经创造了许多个 “第一”、“唯一”、“最”。他曾多次被指定为时政记者,参加中央领导重大外事活动的报道; 1991 年被人民日报派驻俄罗斯,成为该报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驻外记者; 1998 年 2 月作为第一个被特许并深入科索沃战区报道时局的中国战地记者,第一个采访了激进的阿族解放军;在 1999 年 3 月至 5 月间,第一时间向国内发回北约对南联盟发动空袭、北约使用 5 枚导弹袭击我驻南大使馆、 3 名中国记者牺牲、死难者的遗照及现场等一系列全球、国内首家和独家新闻,其中发表在 1999 年 5 月 18 日人民日报第一版的《中国使馆升旗》成为全世界独家新闻

吕岩松作为一名党报的新闻工作者,不仅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性和政治敏锐感,而且对工作兢兢业业,踏实肯干,他撰写的内参多次为中央有关部门的正确决策提供准确依据。1996 年 5 月他出任人民日报驻南斯拉夫记者。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塞尔维亚语,很快便能用塞语工作。他并没满足于此前驻俄采访报道的经验,而是认真研究南斯拉夫、巴尔干地区的安全问题,他所采写的文章由于扎实有深度而引起有关研究机构关注。

特别是 1999 年 3 月 24 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前南联盟轰炸以来,吕岩松 “以党报记者的高度责任心,冒着生命危险,及时、准确地发回大量新闻稿件和照片”。北约轰炸是在 3 月 24 日北京时间凌晨 3 点开始,吕岩松 5 点就发回稿件,成为国内独家新闻。 5 月 8 日北约野蛮轰炸我驻南使馆时,死亡距他只有十几厘米,最后他成了使馆唯一幸存的中国记者;他临危不惧,在轰炸发生仅仅 15 分钟后,于第一时内向国内报告这一震惊世界的重大事件;并在使馆随时可能再度发生爆炸的危险情况下,他置生死于不顾,一边帮助抢救伤员一边进行现场报道,及时发回许多独家新闻稿件和数千张照片,让全世界人民了解事实真相。

1999 年 5 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及时出版了吕岩松的战地通讯报道集《我亲历中国使馆被炸——来自南斯拉夫战地的报告》。战争结束后,吕岩松的战地摄影展《目击暴行》在全国巡展,其战地摄影作品集也很快出版了,引起全社会强烈反响。

**炸馆事件发生在 5 月 8 日北京时间凌晨 5 时 45 分。吕岩松从一片黑暗中搀着妻子摸索着逃了出来。在生死攸关的紧急关头,他没有想到带上个人物品,却本能地带上了照相机、摄影包、海事卫星电话等新闻工具,完全忘了自我,心底里装的只有工作。他出来第一件事,就是将消息通过手机传到他的前任、人民日报国际部主任编辑胡锡进家里,这时离大使馆被袭才 15 分钟。**不久吕岩松又把新华社记者邵云环牺牲、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及使馆武官等 3 人失踪的消息报了回来。而吕岩松在熊熊烈火中发出的消息,就是中国甚至全世界关于此次事件的第一个反应。这不仅为人民日报的报道增了色,也为我国的外交、我国政府的决策赢得了宝贵时间。

吕岩松将消息通报国内的同时,还立即着手现场新闻报道。他第一个详细报道了我使馆被炸事件,第一个发回了确认 3 位中国记者牺牲的消息,第一个发回了死难者的遗照,第一个报道了北约使用 5 枚导弹…… 8 日上午 10 时许,吕岩松强忍住悲痛,作为现场唯一活着的中国记者,向人民日报网络版发回了目击中国使馆遭袭的文字消息,里面已明确写出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朱颖夫妇也遇难了。这是中国第一篇比较详细描写中国使馆遭袭击的稿件,也是在全世界首先写出除新华社记者邵云环遇难外,许杏虎、朱颖两位也同遭厄运的消息。

吕岩松用自己悲愤的笔,记录了侵略者的野蛮罪行,也记录了中国人民的满腔义愤。一封封慰问信、一个个电话来自祖国四面八方,人们亲切地称他为 “飞翔在战火中的凤凰”。生死关头方显英雄本色。3 位烈士在敌人的轰炸中倒了下去,吕岩松又义无反顾地冲向战场。

吕岩松曾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没有第一手材料,写不出好作品;没有牺牲精神的记者,永远成不了优秀的战地记者!” 早在科索沃危机爆发前,他多次去过波黑、科索沃的战争前线,甚至在科索沃的大山里见过 “科索沃解放军”,这是需要有相当勇气的,因为那帮激进的阿族武装分子对中国记者很不友好。《人民日报》编辑部的同事们十分担心他的安危。但他为了采写到第一手材料,冒着被阿族分裂主义者袭击的危险,深入科索沃腹地采访冲突双方的武装人员和居民,想方设法了解详细情况,昼夜赶写并发回了数十篇对南联盟时局分析、评论的稿件,成为那段时期《人民日报》国际报道中的闪光亮点。 烈士记者许杏虎生前说过,吕岩松 “所采访过的被轰炸的地方是所有中国记者中最多的一个”。吕岩松去过苏尔都利察两个危险的居民街、国际列车被炸的格尔戴利察峡谷现场、贾科维察附近的难民车队被炸现场、总统官邸被炸现场、塞尔维亚电视台被炸现场,还去过其他很多敏感地区,采写了 170 多篇见报战地稿件。他在南摩拉瓦河畔写道,“南摩拉瓦河,你是历史的见证人。今天你目睹了北约的暴行,明天你一定会看到它如何被钉到人类文明的耻辱柱上!”

为此人民日报社在 1999 年 5 月 17 日举行吕岩松英勇事迹表彰大会,决定给他记大功一次,晋升两个工资档次,颁发一次性奖金 2 万元,并颁发其记功奖励通令,号召全社职工向他学习。面对国家和社会给予的崇高荣誉,他自己十分平静。他把报社给的奖金全部捐送了烈士家属,并一次次要求大家封锁消息;还十分真诚地对所有关心他的媒体及热心读者说,“我只是留在南联盟的中国记者中的普通一员,大家的风险概率是一样的,并不存在一个特别的勇敢者。我所做的是记者的职业道德要求我必须做的。

引自

战地记者:他们让战争更真实

作者:李子迟

知乎用户 山间的风​ 发表

外界普遍猜测胡锡进为啥退休?很简单啊,他到点了,到点了就得退休。

那么有人问:他退休后干嘛呀?他退而不休,就是他虽然卸掉环球的职务,但是他在中国的舆论场上,应该还会积极活跃存在。

知乎用户 储殷​ 发表

对于胡锡进的很多观点,我并不是很认可。

但这也是人之常情,身为媒体人评论的事件非常多,很难保证所有的观点都和所有人一致。

**但 CNN 污蔑《环球时报》为 “中国民族主义小报”(**CNN 每次提到《环球时报》都要加这个词”tabloid“”。。。。。估计是有深仇大恨。。。)

敌人的污蔑,足以证明胡锡进基本上完成了他的使命,为中国人发声。

新时代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实际上是下降了。也不会很全面。

新时代的媒体人往往是知乎上的小答主,B 站上的小 UP,甚至论坛上的一个普通回帖者。她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发表自己的个人观点。聚沙成塔,这些小内容集合成一个整体。以后,胡也将是其中的一员。

知乎用户 伯光君​ 发表

有争议说明冲在前面

有非议说明立场坚决

有抗议说明策略对路

有评议说明媒体达人

不管怎样,首先他是一名工作者。工作者的根本要求就是对自己的职业负责!从这个角度老胡的表现,大家是心里有数的!

至于特约评论员的角色,在当下的国内国际形势下,老胡新的身份某种角度应该说有了更大的空间。估计后续更为犀利或直白的表述应该只会增加不会减少,拭目以待

知乎用户 容驿 发表

我这么说吧,老胡在网上的热度是超过环球时报本身的。特约评论员是个过渡的临时身份,如果双方都足够聪明的话,这个临时身份完成过渡作用后,就应该废弃不用了。

知乎用户 Wang Elk​ 发表

老胡还能上推特舌战群儒吗?

合法的那种。

知乎用户 一觉醒来又赢了 发表

斯人难得,怕是以后大家都会懂了。

总体上,老胡爱国的立场是不容质疑的。

老胡也确实为媒体事业奋斗了一辈子,老胡面临无论何种奚落訾骂、冷嘲热讽,老胡始终温润和煦,不忘肩上担当,不失文人气质,不畏千夫所指。

但作为一个媒体人知道,老胡的位子不好坐,外有宵小攻讦,内有异见汹涌,两面不讨好的时候不少。

所以不得不佩服,老胡是有大智慧的,在左右横风中仍稳坐城楼,调度有条,尽职尽责。

遗憾的是,台湾还没有收复,少了老胡叫嚣骂阵,战斗力少一半以上!!

祝顺!

知乎用户 羊咩咩​ 发表

一日天降大雪,老胡,张维为,陈平,纽约大别野开着地暖吃着牛排,用瑞士奶酪下美国红酒。酒至半酣,三人决定作诗咏雪。

陈平作为主人,先起头:“二千红钱货冬衣,三千美元不能及”。

张维为接道:“华夏民工衣随意,美国中产哪得比”。

胡锡进摇头晃脑吟道:“二位贤弟皆有理,老胡不能再同意”。

这时,远在几千公里外,某地别野外面墙根下一个冻得瑟瑟发抖的 *** 骂道:“放你妈的狗屁!”

知乎用户 双零君​ 发表

问题可以联合起来看。

如何看待 jk 罗琳因为 “反跨性别” 被白左开除左籍,

如何看待佩洛西被人指责对华太温和?

在网络时代,你不可能指望一个搞纸媒还是半官方或官方性质的主编,去表现得很 “鹰派”,因为他不是做自媒体的,不是 b 站 up 主肝帝董佳宁或者波士顿圆脸。他的本职工作是展现环球时报的态度,而不是做 kol。

胡锡进整体还是比较温和不太激进的,偶尔被逼急了还是会激进一些,不知道新任的总编怎么样。

知乎用户 华海境 发表

知乎键政,不管什么立场,在对外上,加起来输出都比不上一个胡锡进。

胡锡进微博很有意思,最是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台湾大停电那一天,往常一贯被骂来骂去的老胡微博下面,评论和谐地很,简直像进了 Porn 一样,在那之后再看网络评论,看这种撕裂观点对轰,虽然大多数时候还是很生气,但是多数情况下也能控制住了,毕竟,谁知道这些账号背后是个什么玩意儿呢。

知乎用户 爱染香 发表

我发现这个问题虽然冲上热搜了,但只有一条热评获得了 500 多个赞。

这是不是本身就意味着,即便在知乎这个价值观比较一致的社群,对于老胡本人的态度仍然存在着比较严重的撕裂呢?

相信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

老胡一直是一个充满激情、不时说着点 “阴阳怪气” 的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的人。

让你分不清他到底是左还是右?姓共还是姓美?

最后不得不给他来个 “骑墙派” 的定位。

他长期冲在舆论第一线,似乎让人忘了他还有另一个身份——一个 60 多岁的 “老大爷”。

我想在他退休的这一刻,

环球时报总编辑这个社会身份将不再属于他了。

剩下的,只是一个当年在任时候有点叱咤风云,又有点争议的老头。

不管未来他发表什么言论,引起多少不满,甚至造成什么不好的后果。

出于对一个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奉献了几十年的、把负责的一摊事儿搞得有声有色而又不违纪不违法的长者的基本尊重,

大伙儿是不是可以稍微嘴下留点情呢?

知乎用户 红旗小法师​ 发表

老胡不再中啃了,爷青结~ 反转了,爷的青春开始啦

话说他评论区下面的 1450 又准备往哪去呢

知乎用户 时代娱乐者 发表

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宣布退休,这名 62 岁的老兵从 29 岁开始从事新闻工作,32 年的时光,胡编与中国的媒体事业发展进程紧密相连,这 32 年,胡编和他的老伙伴共同定义了媒体工作者,这五个字是中国媒体人传统的为民发声演变成也可以有很多人为中国发声,因此说,他们是有着历史性的功勋不为过。

接下来一祝胡编健康开心,退而不休,他也不会退休,尤其是他对世界永远好奇的大脑。同时我们也要祝福《环球时报》走上更快的发展道路,因为人们对《环球时报》有更高的期待,谢谢你老兵胡锡进。

知乎用户 叶勤劳 发表

胡锡进的微博几乎从来不关评论。在他的每一条微博下面,他被辱骂污蔑过无数次,但是没有任何人因此进监狱。

老胡还是很不错的,温和而不偏激,至少能够凝聚绝大多数人的共识。如果你去看看 2013 年前的几条发言,他算是建制派里比较开明的。

或许换个其他人放在这个位置上,还不如老胡。

知乎用户 van derek​ 发表

谢邀。

老胡该把我从黑名单里放出来了吧… 我都忘了当年在他评论区里吐槽啥了…

(ㅍ_ㅍ)

知乎用户 王子君​ 发表

胡锡进经常提”要用一颗平常心看待 “” 不要……“。因为胡锡进从未表达过明确的批判或支持,所以被认为是叼盘子、没立场。但实际上将胡锡进单纯看作没有立场、随风摇摆并不是准确的。胡锡进也有立场,例如胡锡进在莆田杀人案热点时期备受抨击的文章里,胡锡进不是没提要处理导致了悲剧的基层村干部,他文末更是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杀人必须严惩,杀人犯即使事出有因也不值得同情。再例如胡锡进说 1000 枚原子弹,这个时候胡锡进就丢掉了”我们应该发展核武器,但也不需要追求过度发展“的中肯,变得像是一个普通的网络用户

胡锡进的宗旨是一以贯之的,也就是让大家不要遇事就激动,一有风吹草动就就将其上升解读,放大小事的意义,也不要总是持有过于激进的观点,两边对辩,要坚持基本的善良、爱国、敬业、奋斗的价值观。很多答主都提到后一点,也就是他想塑造社会共识,弥合社会撕裂,从而将舆论引导到爱国、积极的方向。这其实是不全面的。胡锡进是典型的温和建制派,他骨子里不相信为了一起案子或者一个政策有争执不休,或者动辄上纲上线到主义、阶级、社会矛盾或者 run 了的必要性。在他眼中当下的社会是在平稳向好运行的,当然其中有不合理的因素,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有在进行调整的措施,但因此而不相信整个体系的合理性,对着体系本身进行质疑,或者抱着嘲讽的态度要 run,在他看来是过度反应了。相信国家的能力,相信主流价值观是好的,就事论事,在法律在道德的框架下,这是他一直想要表达的。但是显然在当下的现实面前许多人用自己的声音进行了一次斯巴达公民大会式的投票,胡锡进每次指出没有必要那么激动,或者情况没想象地那么严重,或者呼吁大家就事论事,尤其在知乎这样的平台上大批人用自己或自己身边人的亲身体会驳斥了胡锡进的看法

某种程度上胡锡进本人就是他相信的东西流产的象征。作为 62 岁的全国性大报总编辑,胡锡进和三线城市都买不起房的年轻人之间很难有多少共同点。胡锡进批判莆田杀人案主犯时代入的角色,和网民出于朴素的同理心认为这起案子中的受害者罪有应得的时候代入的角色是完全不一样的。胡锡进认为大家对于欧阳中的认知会是在公司久不得升迁嫉妒心起的角色,但事实上人们对他的认知已经接近于官逼民反了。胡锡进说”一家人凑个首付,苦几年也就过去了,买房没那么难 “是他对当下社会认识最真实的写照,也就是” 苦几年就有出路“的,但当这一共识也开始破灭的时候,胡锡进被批判并不是一种值得欢喜的好现象,反而…….

知乎用户 远山微明​ 发表

真是让人痛心疾首,痛心疾首啊。胡主编卸任的不是一个报社的总编辑之职,而是舆论鼓风机的插头啊。

胡主编做特约评论员委实是极大的人才浪费,联合国没有空出来的适合我胡主编的位子么?没有抓紧给设立一个啊。你看我胡主编头发浓密切乌黑,正是精神状态最佳的时候,不为地球全人类带来最好的舆论引导难道不可惜么?

但是话说回来,闻胡主编引退,我还是挺开心的,特别开心,也不知道为什么。

知乎用户 秋海棠 发表

忽然有些感伤。

我是环球时报的老读者了,记得上小学的时候父亲会拿两种报纸回家,一种是写着 “参政消息” 读作参考消息的报纸,另一种就是环球时报。

那个时候很多大事发生,美帝国主义轰炸大使馆、南海撞机 81192、第二次海湾战争、阿扁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查韦斯日常痛斥美帝国主义、美军进攻阿富汗。

我那个时候一边守在央视跟着张召忠将军一边对共和国卫队无限期待,一边将费卢杰这个地名记进脑海,一边等着父亲将环球时报带回家。

最早的环球时报很厚,没有改版,没有涨价,信息量很丰富,在我心里同参考消息地位差不多。

后来环球时报改版了,变薄了。

再后来父亲不带环球时报回家了,我也不看央视的新闻了。

我不知道环球时报跟人民日报是一家子,也不认识胡锡进先生。

真正认识胡锡进先生是在互联网时代。

环球时代的总编辑,在微博上 “忽左忽右”,“老胡中肯”。

其实回过头去看,胡锡进先生真的是整个改革开放时代的见证者。

作为一名报人,他带领着环球时报成为当时中国销量最好的报纸。

作为一名微博账号,他也有着自己的声音,虽然这个声音不能被很多人接受。

这本来就是个不能看合订本的时代,胡先生的话本来也不能代表他自己,跟着总路线一起动摇很丢人吗?

胡锡进与白岩松,是我们过去那个时代的缩影,或许他们早就已经褪去了光环,走到了一个节点上,只是我们没有发现。

在现在这个时代,权威早已经被无限结构,共识日渐成为一种虚幻的假说。

某些媒体一方面痛斥别人是流量和谎言机器,自己却彻头彻尾的沦为流量和谎言机器。

在这个时候回过头看,舆情机器里有一位胡先生真的是一件好事。

至少他虽然脱了,但没有完全脱。

互联网全是记忆,只要你挖的深,什么鸡毛蒜皮都能挖出来。

你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会被放大解读,这么个 “XX 不绝对,就是绝对不 XX” 的时代,即便胡先生只是完成一份工作,也会被人无限放大解读。

就如同他前段时间站出来为联想说了两句话。

其实你仔细观察胡锡进先生的立场,他的立场就是没有立场,就是 “官方立场”。

指责他没有立场,不敢对线。

实在是有点不问房间里的大象,专门责难摸象的盲人。

胡先生不管怎样,出现在互联网上都是公事公办,可谓风度翩翩。他不会平时躲在暗处,等到时机成熟跳出来收割流量果实。更不会挑动情绪,虽然这本来可以成为他的工作。

飞盘这种事,既然是组织交给的任务,能左右圆回来正是文字工作者的本事。

在可预见的将来,一切话语都会被放大审视的未来,现在退下来悠游山林,对于保持风度的胡先生当然是一件好事。

这样的舞台就留给东城区居民那样永远的弄潮儿吧。

祖国山河风光无限,祝胡锡进先生多走走看看。

希望他未来一切都好。希望以后看到胡锡进先生的账号多展现一些生活上的日常。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回归生活未尝不是个好选择。

希望少见环球时报特约评论员,因为我们已经有足够的任正平和钧正平了。

欢迎来到新时代。

知乎用户 徐如林 发表

胡锡进总编是个有大局观的人。

知乎用户 你个假粉丝 发表

虽然大家经常吐槽他左右叼飞盘、在弯弯上一直画红线,不过能忍受微博评论区里的嘲讽,也是一种气量吧。

知乎用户 紫光凌烟 发表

60 多岁的人了,老胡也应该好好休息一下。

前几年,基本不怎么看环球时报和环球网

但现在国际形势异常严峻复杂,在对外的舆论斗争这块领域,环球时报和老胡承担着先锋部队的作用。自然,也就天天关注环球时报报道和老胡的文章。

尽管大家对老胡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看法。但老胡作为环球时报总编辑,处于国内外舆论风暴的焦点。任务不但繁重,做好也着实很不容易。老胡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值得钦佩。

从环球时报总编辑的位子上退下来,对老胡来说应该是一种解脱。不过,相信老胡不会闲下来,更有时间精力做自己喜欢的事。作为特约评论员说不定在对外舆论斗争中更有发挥的空间,从急先锋变成深入敌后的奇兵。

期待老胡更精彩的文章,为我们带来对国际时事和形势更深入的分析解说。

知乎用户 第一因​ 发表

认识老胡是从前几年关注 HK 一系列事件后,老胡与环球时报就进入了我的关注,从微信公号到微博等各个平台,一般只要环球时报 与老胡的报道,都会关注,一直觉得特别正,把我的爱国心一直保持点燃,所以包括老胡包括环球时报,在我眼中,都是正能量的代名词。

最近从联想事件也好、其他各种让大众不一定苟同的言论也罢,大家各有所见!

对他本人不了解,也就不做过多言论

但不管怎么样都好,我们眼中的老胡有一点是不变的,对国家是绝对的忠诚以及拥护,也衷心祝愿胡主编卸任后,未来尽是坦途!

知乎用户 X.P 讲地产运营​ 发表

老胡能正常退休还是不容易,不过退休之后少了最坚强的挡箭牌,年初那样的事再来两轮,怕是很难不被批倒批臭了

知乎用户 炉边咸鱼 发表

胡锡进是一个 “classical” 的建制派(不 classical 的大家应该也都知道那么几个)。他一直以来都在试图打造和维护一个以爱国为底线的共识。

但是很明显,这是一个没有共识的时代。他的所有努力都是徒劳的,只会里外不是人。

老胡离开舆论场前,共识已经消失(这也不是坏事);

他离开后,更不会有什么变化,这一事件不过是给人一个感叹的机会罢了。

没有共识,那也不必有老胡了,正好也到了年纪,该走了。

再见,走好,好好休息吧。


胡锡进曾经是战地记者,去过波黑战场,这是我很佩服的。

后来他主要是做评论工作,立场虽然没怎么变,但是一开始被骂极左,后来被骂走资,可以说是很魔幻了。

说真的,我不赞同胡锡进的很多观点,但是对于胡锡进其人并无什么恶感。这些人也不过是在其位谋其政罢了,并没有做什么过分的事情,为人也还可以。这就差不多了。

现在新蹿红的某些人,不管是什么立场,都比老胡激进、有攻击性多了,不管是意见还是为人处世的方式。

知乎用户 刺客喵喵​ 发表

老胡退休的消息,日本电视台(NTV)的 NTV Net News24 迅速作出反应,报道了。

日网民的评论嘛,无非说老胡是中国官媒宣传机器。他们讨厌老胡利用其影响力,在网上说南京大屠杀、福岛核污染这些日本人最不想听的话题。

其实,一家外国媒体主编退休的消息,能让日本的大媒体迅速报道,让日本的网民知道他是谁,并发出评论,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老胡在外网充分实现了中国媒体人的影响力,并很好地运用了这份影响力。

外网用户们无论喜不喜欢老胡,都必须接受他的网络影响力。就像日本网民,再怎么讨厌老胡,也不得不 “被知道” 老胡又说南京大屠杀又说福岛核污染的事了。

这就是老胡的功劳✌︎(‘ω’)✌︎

知乎用户 南木香 发表

临退休之前,强行为联想洗了一次好地。然后又 180 度掉转批联想。

不愧是媒体界的老前辈,字字珠玑。

有立场的人会很快给人打倒,没立场的人才能左右逢源。

知乎用户 青陆​ 发表

文笔流畅,多产,但立场不对劲,经常见风使舵,墙头草一般。

总在试图多博眼球,引领舆论场以备不时之需。

但是,网民智商也在不断提高中。

知乎用户 jibuzhub 发表

老胡!国士无双!

知乎用户 加大马力​ 发表

请时报不要特约

请锡进不要评论

知乎用户 2020 中华崛起 发表

前几天刚说了这个。

知乎用户 老岳 发表

老胡这个人很有意思

任何问题都可以叼住,任何问题都可以自圆其说

而且文章评论之类的几乎都是固定的模板

先承认这个事实存在,再给其定性好或者不好

再来个但是来几句转折,看起来客观公正一点

最后再和稀泥发表几句看起来中肯的评论和意见

面面俱到似乎什么都说了又似乎什么都没说

简言之就是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你认为老胡是真不懂那可就太年轻了

老胡战地记者出身,能做到环球时报总编位置

其能力绝对毋庸置疑,其信息来源渠道和能接触到的资源也远超大部分人

之所以有些人觉得他是骑墙派,是因为这些人根本不是他的受众

老胡作为资深的粉红,他写作包括演讲之类都有自己的逻辑

不管任何文章或者演讲,究其本意,出发点都是爱国

都是为了拉拢广大的中间派,形成更多的社会共识

老胡现在退了,这个角色他将会继续扮演

知乎用户 文欣​​ 发表

功成身退!

知乎用户 星期八 发表

一针见血,字字珠玑

知乎用户 趟了鬼了 发表

我觉得老胡没啥问题啊,这个人挺好的,怎么这么多冷嘲热讽呢?难道他有什么问题要出事了吗?如果不是你们这些人太不厚道了。

知乎用户 大风过岗唯草犹存 发表

怎么看待,羡慕呗。

很多人还叭叭的嘲笑老胡呢,太年轻了这些小盆友,老胡可算是事业单位退休的,这意味着啥,然后退休后还接着当评论员,这又意味着啥,双倍工资双倍欢乐啊。

唉,这些羡慕是没到中年危机的小盆友们无法体会的,我反正是恨不得和老胡换了。

羡慕嫉妒恨啊。

知乎用户 qwertry 发表

“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知乎用户 古都大同​ 发表

斗胆把马督工和胡锡进相提并论一下。

他们受攻击是因为总是骑墙坐中间派,今天惹你不开心,明天惹别人不开心,从来不讨好也不偏向特定的群体。

我觉得中国应该多一些这种人。即使胡锡进是无脑中立,也好过无脑冲锋;哪怕马督工分析的都是错的,至少他在用逻辑思维而不是情绪。

知乎用户 零壹 发表

不管非议再多,某些建议还是挺好的,印象最深的是,去年公开建议中国要扩核

知乎用户 飞翔的溜溜梅 发表

胡锡进比沈逸之流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

本质上做嘴巴的生意,是不能乱说的

知乎用户 球面刀卿 发表

都发钱等于不发钱

都下岗等于不下岗

都退休等于不退休

都涨价等于不涨价

老胡中出

知乎用户 The General 发表

胡锡进卸任环球时报总编辑,来看下他的生平经历吧!

知乎用户 白凡自媒体​ 发表

胡肯定是爱国的,可爱不爱,人民也不好说。

知乎用户 千纸鹤不吃鱼​ 发表

我只胡锡进卸任之后环球时报反而还不如现在,等到人们开始怀念胡锡进的时候,才是最可笑的时候。

既然不许不怀念,我们不妨好好怀念一番。

知乎用户 王东来 发表

中肯顶级 KOL,还得到返聘,前途大好,好日才刚刚开始!

知乎用户 乔之乎 发表

跟同样吃 “这碗饭” 的张维为、陈平不一样的是,胡主编水平其实稀烂的很,往往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理论基本没有,和人对线的什么的估计还吵不过知乎大佬。

不过很有意思的是他的 “胡锡进式话术”,简单举例——

群众:中国有 A 问题,这个您怎么看?

胡中肯:中国的确有 A 问题,但是已经做得很好了。

群众:那应该怎么解决?

胡中肯:中国虽然有 A 问题,但美国也有啊!美国不仅有 A 问题,还有 B 问题……

群众:不是,我是问你中国怎么解决 A 问题

胡中肯:中美两国都有 A 问题,但中国比美国做得更好,而且美国的还有 B 问题很严重,你看我们中国就没有 B 问题嘛!

群众:…….

胡主编几十年来一直在 “和稀泥”、“骑墙”、“中肯” 里徘徊打滚,你说他没学术水平是真的,但是在 “大是大非” 的问题上,他从来没输过。

或许… 可能… 大概… 直到最近兵败联想?

知乎用户 爱死麦迪 发表

这人经常发表长篇大论,但是通篇看下来,却是不痛不痒的。

这是一种谁也不得罪的理中客。

很多时候,旗帜不鲜明。

看他的社论,有一种 “听君一席话,如同听君一席话” 的感觉。

看完之后,心里只有两个字:就这?

后面,基本上他说什么,我都不看了。

这种老江湖老油条,为了避免言语上的漏洞,通常不会站立场。

所以,基本上是无法给你提供鲜明的观点,特殊的角度的。

他们通常说一堆话,却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知乎用户 晕车的老司机 发表

老胡就像上下班的电梯里总能遇到的那个憨憨邻居大叔。

看着一本正经,手脚却不怎么安分,站着不动就能整出十八般变脸,总能在接电话时说出些让年轻人目瞪口呆的经典语录。

每每遇到他在电梯间里打开抖音外放大悲咒,口中念念有词,人站在旁边多少有些厌恶。

但是周末看他出门遛狗抛飞盘,一不小心摔了个脚朝天,灰头土脸地牵着狗回家,心里又觉得有些好笑。

突然有一天,大叔他搬走了,他说他在城里玩够了,要回乡下遛鸟看戏去了。

心中居然有了些许寂寞。

工作归工作,生活归生活,台上话咱不在台下说。

祝老胡退休生活圆圆满满,顺风顺心。

老胡中肯!

知乎用户 元気田支店長​ 发表

胡先生评论感情很强烈,可惜水平不够,有些问题自己都没想清楚,所以难以服人。

不过他确实是个好人,有颗赤子之心,不关评论的态度很好。

看环球有什么高人出来吧……

知乎用户 Rocky Hong 发表

胡主编在传达声音上是合格的

在如何传达声音上是非常不合格的

知乎用户 威斯特喵 发表

一个很懂得审时度势的人,并不是坚定的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如果能有鲁迅先生一半的风骨也算对的起他这个位置了。

知乎用户 打了个蛋蛋 发表

老胡中肯

知乎用户 阿巴阿巴​ 发表

【胡锡进退休,冲上热搜】这两天,坊间盛传《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退休。今天中午,老胡在自
老胡是新闻人,其退休一事情成为新闻并冲上热搜,倒还蛮有趣的。对于老胡的评价,分成两级。喜欢他的人,觉得老胡战斗力极强,尤其是面对欧美对中国的围堵攻击,他说的话很是解气;不喜欢他的人,觉得他太圆滑,善于叼飞盘,讨好各个方面。

无论如何,老胡作为《环球时报》的总编,已经到站下车。在总编任上,有的话,可以说,但有些话,又不能说得太多太过。如今,已经退休并且极为熟稔自媒体的老胡,估计会更加活跃,也更好放飞自我。当然了,至于说今后老胡的风格会不会出现重大变化,会不会抖出大家不知道的什么内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知乎用户 老姚文字江湖​ 发表

老胡是不会退休的

老胡只是老胡第二

知乎用户 太阳元素 发表

环球时报总编辑是副部级或正厅级,其工作内容有:1、协助社长做好环球时报编辑部的日常工作;2、对时报执行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3、指导、组织策划时报的重大战役性报道;4、对每天的报纸进行审阅,评出当日的金牌记者、金牌编辑;5、主持时报编委会。环球时报是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社人民日报社主办与出版的国际新闻报刊,创刊于 1993 年 1 月。

《环球时报》的总编辑胡锡进,他不是一个公务员,而是一个资深编辑。

胡锡进是 1960 年生人,他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曾就读于国际关系学院、北京外国语大学,他也是非常厉害的媒体人,看看胡锡进的履历:

1989 年,胡锡进进入《人民日报》,曾在美国、日本等国采访。

1993 年,胡锡进进入南联盟采访,深入报道波黑战争,出版《波黑战地采访报道》一书。

1995,胡锡进进入台湾采访。

2003,胡锡进进入伊拉克采访,获取大量有价值新闻。

胡锡进采写过大量独家新闻,并参与策划了一系列重大新闻采访活动,多次陪同政要出访。

胡锡进是一个充满国家情怀和坚定正直的媒体人。站在国家的立场上,胡锡进的评论往往都是非常正面的,而且基本上都是实事求是的,有自己独特的观点。从早年还是现在,胡锡进基本上都是站在中国的立场上,始终都是维护中国的利益,从现在国内的情况来看,胡锡进的确是一位非常正直而且正能量的媒体人。胡锡进对于国际事物的点评也是非常的有主见,言语犀利,看完之后总让人振奋。在这次的疫情期间,胡锡进对于国际事物的评论,就说得很有好,立场客观,不激进,也给外人好颜色看,这也正是他讨人喜爱的原因。

知乎用户 辅美康​ 发表

有些伤感。胡大侠虽以借力卸力名著江湖,但武学根底仍是旧年代传下的横练筋骨、硬接硬架。当精于绵里针、斗转星移、一空到底的新派武师接掌武林之后,我想大家会怀念起胡家拳的趣味的。

知乎用户 梅囿仁 发表

打个赌。过个五年,不管立场是什么,大家都会越来越想念老胡。

知乎用户 零零落落零零落落了 发表

老胡属于外战内行、内战外行,所以国内外都有一大堆人对他咬牙切齿

不过相比在国内,老胡在外网的影响力要大的多,这种稀缺人才当然不可能因为退休就不用了

知乎用户 月巴虫丘虫引​ 发表

不知道为什么,听他说话总是被他的发型吸引,然后忽略了他说的内容。

知乎用户 雪影 发表

能按时退休,还是要支持一下的。

知乎用户 臧大为 发表

公平地说,胡总编对环球时报的影响力的扩展,是有比较大的贡献的。

作为主打对外报道国内新闻(英文版)、对内报道国外新闻(中文版)的党报,首要一条就是屁股要坐正,这是最基本的底线。

可以说胡总编基本还是做到了。

在这个基础上,胡总编想要扩大环球时报的影响力,选择了紧跟时代,做一个网红。

但是做网红的要求。。。可是比做主编高多了——如果你想在做网红的同时维持主编的人设的话。

做党报主编,你面对的大多是正经的读者。

做网红,你将对面对大量不那么正经的网友。

单纯做网红容易,赞也是捧场、骂也是捧场,只要红了,就有影响力。

但即做主编又做网红,就难了。

这两个身份一混合,你没有高超的水平,很难控制住场面的。

总体来说,胡总编做得还算差强人意吧,及格应该是及格的,但谈不上高分。

我不太看胡总编的言论,因为我和他的基本立场一致,一般来说他说不出太多对我有启发的话。

不是说他的话没用,而是说,他能说出来的道理,我基本都知道。

胡总编经验丰富,但理论上没啥创新,中规中矩吧。

即然如此,我还不如多看看立场和我不一样的人士的话呢,好歹能学点儿不一样的东西。

关于对胡总编其它方面的评价,既然已经退休,就不联想了。

胡总编走了,那就祝胡锡进老头退休生活愉快吧!

知乎用户 南囿乔木​ 发表

老胡以前是个公知,放到今天肯定被网友挂起来打倒了。

后来转向了,才有了今天的老胡。之前看过一个老胡微博的合订版。

幸亏转向了,否则哪能平安退休呢?

知乎用户 排骨​ 发表

我读过他写的文章,真的不错,简短易懂

中国缺少他这种敢说的人,很多人怕说多了被人骂,惜字如金。怕被报复,各种怕。

我喜欢他的勇敢!

无论他对事物理解的对错,我都支持他!

中国文坛缺少这样的人才!请坚持自己的信念!

知乎用户 风烟 发表

老胡以为:

知乎用户 太平洋棋牌室 发表

杨老师离接班又近了一步啊~

知乎用户 谢圭 发表

今天网络上流传老胡即将退休的消息。这个消息引起了网友的热议,不少网友对老胡的离开表达了充分的不舍。
老胡认为,老胡不仅是胡学文化的创始者,叼盘运动理论的时间家,传统的媒体老兵和优秀的爱国人士更是长期冲锋在传媒舆论第一线一个总编辑。

老胡想说的是,老胡虽然年纪已经差不多了,但总归还有发挥余热的空间。只要这个世界上还有西方势力的捣乱、岛内分子的反抗、社会上的不正确集体记忆等等,都会有老胡跳出来为大家指明方向的身影。

多年以来老胡用他的中肯之言影响了一批批 iwho 人士。总的来说这个世界只要上没有老胡,但人人都是老胡。环球时报没有总编辑,那人人都是总编辑。“老胡中肯” 不只是一句口号,也是我们这一代 iwho 修来的福报。为我们看守者舆论国门,像动荡时局中穿着秋裤扎马步的自信之锚,给我们稳稳的温暖,也指明我们航行的历史坐标轴。

知乎用户 美丽新世界 发表

影响他继续恶心人吗?不影响吧。那有啥可说的

知乎用户 清白之年​ 发表

首先恭贺胡锡进老师荣休。

对于老胡,还是心存感激的。

每当看到有比较负面或者有争议的时政新闻,有时我会先看看老胡的微博或者推特,看看他怎么说。他基本上划了一条线,只要不超过,就基本上不会被删帖禁言。所以对于在知乎上稍微写点东西的人来说,都要感谢他。

老胡另外做的一件重要的事,就是信息传播上的 “出口转内销”。

老胡会追对一些国外媒体的新闻,然后加上自己的解读。在大部分人不能直接看到这些报道的情况下,他起到了介绍和启发的作用,客观上是墙上开洞。看看他微博下的评论,也很有意思。关键是,老胡貌似不删评论。他这个胸襟,还是值得敬佩。

祝老胡退休后生活愉快,健康长寿。

知乎用户 很结棍的外地民工 发表

一代奇强大师,两朝吊盘传奇。

老胡终啃。

知乎用户 来不来梅的鱼 发表

骂胡锡进叼盘真的没意义。他写的那玩意儿,在新闻里叫社论,定义是 “代表编辑部就某一重大问题发表的权威性评论。

新闻学大辞典的解释是:“(社论)集中反映并传播一定政党、社会政治集团或社会群众团体对当前重大事件和迫切问题的立场、观点、主张。

社论的三要点

一、代表报社

二、评论对象是重大新闻事实和重大时政

三、目的是引导舆论

作为一个党属报纸的主编,胡锡进的社论能写到那么大影响力,中国也没有第二个主编有这水平。

对于读者,每天几分钟看个社论就能了解党属媒体对国内重大新闻事件的定调,这时间还不值?

除了写社论,主编相当于一个报社的 CEO+COO+CCO。胡锡进掌舵期间,环球时报无论是经营、运营、内容上都有很大提升。作为主编,实在是没啥好挑剔的。

非要挑毛病,那就是环时搞新媒体造神 / 网红运营,把社论拿了用个人造神传教的形式发布。

这种方式会比传统官方途径集体发布的更有利于传播,赢了流量和影响力,但是一定是会牺牲被造神者的口碑的,观视频搞的那一堆人也都是同样的问题。毕竟肉身成圣这种事非常少,人工造神必死。

当然胡编自己也愿意,所以也不算啥大毛病。

知乎用户 一横 发表

老胡卸任,国之大幸!

以老胡的学识、见识,写个内参,水平都明显 / 嫌不够。

特约评论员?还是算了吧。

没有学识、见识,胆算个毬。误国误民,误导民声!

知乎用户 漫步兰皋 发表

我记得他刚刚洗过联想

知乎用户 某某某 发表

胡总编这十来年啊,其实就是个说相声的,而且就会说一段。

“扒马褂”

知乎用户 dinofox322 发表

最恨老胡的应该是粉 q 和战 们吧,哈哈

知乎用户 Ghjqqt 发表

胡锡进 1960 年生人,按照厅级干部的管理规范,其实 2020 年就该退了,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 “《环球时报》副总编辑举报总编辑” 这种典型的官场剧桥段:老胡不下,副手就升不上来。而胡锡进之所以能超龄任职,可能也是组织上一时没找到能承接他的角色的人选,而且 2020 年确实内外部形势复杂,换掉胡锡进可能引起很多不必要的解读。

事实上,胡锡进早就在外面注册了公司,他近年来也是通过个人的新媒体账号和《环球时报》社论(单仁平)两个渠道发声。任何关注中国舆论场的人都会注意到的一个事实是,胡锡进个人号的影响力在近年来有超越《环球时报》的趋势。而《环球时报》无论是新媒体账号还是官方网站,生态位都在受到胡锡进个人以及观察者网的侵蚀,更别说报纸本体已经基本是一个趋近消亡的市场了。

所以我的判断是,谁成为《环球时报》新总编辑是无关紧要的,以后的《环球时报》,除了社论和胡锡进的特约评论员文章之外,会引起关注的内容也会越来越少。相反,胡锡进卸下官职之后,在发言上会更灵活、更 “非官方”,这不管是对他的社会资本还是经济上的盈利能力都是好事。

另外分享一篇短文:

“左右” 议题的参考系

知乎用户 不愿透露姓名的乱匠 发表

这个时间点,不得不引人联想。

知乎用户 雨桐 发表

从胡编变成了胡评

知乎用户 这谁顶得住啊 发表

61 岁就退休了?不会吧?不会吧不会吧?

(该问题不支持匿名)

知乎用户 Jacob 发表

胡编退了?

知乎用户 股赌股赌股赌 发表

环球时报无形资产要减值一大半

知乎用户 jac 发表

可以参考局座退休前后

知乎用户 仿佛天下 发表

希望老胡卸下担子之后可以火力全开,让大伙们见识一下威力

知乎用户 澜丶 发表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知乎用户 北岛 发表

老胡中肯!

知乎用户 武藏氪氪氪 发表

老胡,装糊涂的高手。揣着明白讲些 “中肯话”,逗大家开心。我倒希望他能一直站在那个位置给大家带来乐子。可惜人怎么可能“中肯” 呢?人都是有立场的。所以老胡换个身份我也能理解

知乎用户 小老头 发表

以后请多说一些有营养的话,而不是一些模棱两可 和稀泥的废话。

知乎用户 猪头八​ 发表

年终拿了没?没拿就亏大了。。。

以后不在位子上了,可以放飞自我了,期待你能表现出你的真性情

知乎用户 艾虢鲗 发表

他就没有说准过。

知乎用户 移商换羽 发表

不管他的观点是怎么样的,但总体而言不激进,不极端,所谓和稀泥是在他那个位置最应该说的话,更何况环球时报在他手下也算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媒体了,不管评价如何分化,至少做起来了,有人支持也有人讨厌,正常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胡总编也成了革命对象?

以下文章来源于杭子牙 ,作者杭子牙 “什么人会害怕革命?人民会害怕革命吗?进步力量会害怕革命吗?都不会。只有人民的对立面,人民的敌人,才会害怕革命。胡锡进害怕革命,只能说明,他不是革命的朋友,他是革命的对立面。” 被广泛认为是“左派大本营” …

为什么有些人要骂胡锡进?

知乎用户 一直住顶楼 发表 胡主编最大问题其实不是他的立场,是他根本没有立场。他的立场都是上级需要他有的立场。 有时候一件社会事件开始的时候,他 “需要选择” 的立场还没有(被)选定,又要发言,你就会发现他在和稀泥, …

胡锡进挺住,网友们还想再骂你一辈子!

真的忍者敢于直面诟骂的人生,敢于玩味淋漓的屈辱。今年“5.20”,只属于胡锡进一个人,他收获了一生中最多、最真挚的赞美和理解。 生而为人,实属不易。胡锡进是好样的,作为《环球时报》的总编辑和新浪微博的镇网神器并非徒有虚名。海一样的胸襟,使老 …

【图说天朝】大型情景喜剧:《中 国 式 民 主》

近日,美国邀集全球110国召开的“民主峰会”举行在即,中国官媒频发“中国式民主”制度优异的论述,例如在两日前由国新办发布《中国的民主》白皮书,自称是“是当之无愧的民主国家”,同时攻击美式民主的“虚假”,加大与美国民主话语权之争。 @美国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