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促进法》来了,然后呢?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原创 简法 SimpleLaw 简法

《促进法》选择“重申”而非“重建”,简单地指向那个可能本就运转不畅的旧有体系,这能在多大程度上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新法出台

**《民营经济促进法》**终于出台了,像一颗投入水中的石子,在舆论场上激起了不少涟漪。

立法本身无疑是个大动作,毕竟**“民营经济”这四个字的分量,在当下中国的经济版图和社会生活中,没人能否认。高层反复强调“两个毫不动摇”**,现在又有了专门的法律背书。

但多年的社会经验告诉我们,法律文本是一回事,现实运行往往是另一回事。我们发现,《民营经济促进法》很多意在约束不当行为、包括潜在的政府干预的条款,其法律后果最终指向的还是**“依法”处理**。这本身没问题,法律体系本就该相互支撑。可问题在于,**“依法”的那个“法”在实践中是如何被解释、被执行的?**是所有市场主体真的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面对同一套规则,得到同一种对待吗?还是说,依然存在着某种“身份”上的隐形差异?

“依法”的困境

我们清楚的是,《民营经济促进法》本身并不是独立的处罚依据,它更像是一个指引,将具体的惩戒权力交回给《行政处罚法》、《反垄断法》等现存的法律框架。该罚的,依据原有法律本就该罚

这种安排的潜在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说,那些损害民营经济的行为,本就已在现有法律的规制之下,那么现实中挥之不去的困境(如选择性执法、地方保护、隐性壁垒),恰恰说明了原有法律体系在执行层面的不足或扭曲。如今,《促进法》选择**“重申”而非“重建”,简单地指向那个可能本就运转不畅的旧有体系**,这能在多大程度上带来实质性的改变?这是否回避了真正的难题——即如何确保那些既有的“法”能够被公正、有效、不打折扣地执行,尤其是在涉及到权力制约和政府自身行为规范时?

更进一步说,这种路径依赖,是否会让这部《促进法》沦为一种**“立法上的表态**” 它满足了程序上的需求,传递了某种积极信号,但在具体的约束力上却可能显得绵软无力。毕竟,若处罚的依据、标准、程序乃至最终裁量权都没有本质变化,那么仅仅多了一部“指引性”的法律,对于那些在复杂政商关系中早已游刃有余的潜规则而言,又能构成多少真正的威慑?它更像是在呼吁一种理想状态,却未能提供足够坚实的工具去锻造它。这部法律的象征意义,似乎远大于其可能产生的直接法律效果。

落地之间

我们不能脱离现实的土壤去谈论法律。过去这些年,民营企业经历过高光时刻,也感受过阵阵寒意。政策的钟摆、执法的尺度、市场的“玻璃门”、“旋转门”……这些东西塑造了企业家的真实体感和预期。一部法律的出台,能否真正扭转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改变一些**由来已久的习惯性做法?**比如,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项目审批、资源分配时,能否真正做到不偏不倚?当民企与国企、或者与政府部门发生纠纷时,天平是否能真正保持水平?当遭遇不公时,寻求救济的渠道是否真的畅通且有效?执行层面的决心和能力,可能比法律条文本身更牵动人心。

说到底,信心这东西,不是靠一纸法律就能“促进”出来的。它是过往经验的积累,是对未来稳定性的预期。这部法律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一个新的观察窗口。它更像是一个官方的**“承诺书”**,承诺要为民营经济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但承诺能否兑现,承诺的分量有多重,还需要时间和无数个具体案例来检验。

民营经济的活力,关系着就业、创新、税收,最终也关系到我们每个普通人的生活。它的兴衰,从来不只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甚至关乎更深层次的社会结构和信任基础。

且看未来

所以,这部法律出台了,很好。但兴奋过后,更多的是冷静的观察。它会成为那根撬动现实改变的杠杆,还是仅仅停留在**“看上去很美”的层面?我们每个人,无论是企业家、打工人还是消费者**,其实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和见证着这个过程。历史会给出答案,而在此之前,不妨多一份审慎的关注,少一些轻率的断言。

路,才刚刚开始。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法治经济才是最好的市场经济

2024.01.10 本文字数:1495,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导读:今后的法治建设中,应当将竞争中性、要素获取、准入许可、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等制度上升至法律高度,营造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确保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 作者 | …

第一财经|法治经济才是最好的市场经济

@whyyoutouzhele:1 月 10 日,第一财经再次发表冲塔社论《法治经济才是最好的市场经济》文章称,法治经济才是最好的市场经济,尤其是对民营经济来说。加强民营经济领域法治建设,首先是,对民营经济发展政策碎片化进行清理。当前,涉及 …

温铁军又开始信口开河了

在外出差,本来没有时间更文。但无意间读到温铁军最近的一个帖子,不吐不快,这是忍不住在这里说几句。 如图所示,他说,当年帮助中国走出上世纪90年代经济危机、躲过亚洲金融危机的关键原因,是发行国债搞基建,是推出东北振兴、西部开发、中部崛起,是金 …

周大伟:为什么很多人听到西方就很抵触?

原创 周大伟 知鸦读书 在当今社会,我们不难发现一个现象:很多人一听到 “西方” 这个词,内心就会产生抵触情绪,情绪一下子就上来了。如今,有些朋友只要一说到国外,尤其是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还没开始深入探讨,情绪就先占了上风。然而,在探讨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