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已启用 19 个方舱医院、开放床位近 7 万张,累计出舱 1.1 万余人,目前当地情况如何?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上海时期改造了大量的方舱,此后大部分的方舱随着恢复解封,基本都拆除了改造措施。当时一个方舱需要改造一周左右,即使同时若干个同时开工,高峰期方舱建设跟不上每天两三万新增,更别说相关海量密接了。等到建设到最大量,超 …
这波滞销纯粹是人祸。是过度防控对物流运输的打击,导致时令蔬菜不能顺利销售。
天寒地冻,室外种植的蔬菜,卖不掉就要烂在地里。
新闻里重点只有这句:
苏先生对天目新闻记者表示,往年都有外地的客商来本地收购,今年疫情对往来交通造成了影响。
为啥没人来收菜了?蔬菜批发想来也是一个稳定的生意,没理由往年的客商,今年就不来了。来不了就两个原因:一、人过不来,二、运蔬菜的车在高速卡口防疫点,不能顺利上下。
疫情以来,送过货,安排过车下高速的人,才知道高速口、防疫卡口有多难搞。
每个市都有自己的防疫政策。你还找不到发布的平台,以高速口为准,不时还有变动。
年初上海疫情对经济伤害巨大。不光是上海的经济地位,上海大也有限。那会真是物流断途。你有个外省行程,根本不让你下高速。
经济、经济,你物流不畅,买卖不通,哪来的经济。
整到交通部破防了,开会,弄了个全国统一格式通行证,不让你一省一个土政策瞎搞,才挽回一点。
说实话,我到最后都没开出来过,这个全国统一格式的通行证,找政府主管部门盖章办理,真不是普通人能轻松搞定的。但压力确实给下去了,各市确实给渠道放车下去了。
我写这个回答,就是想尽自己所能发点声,提醒下大家,重视下过度防控对物流、延伸到经济流通的打击。这才是悄然蚕食经济的大毒瘤。
这一年多,各市防疫政策,高速防疫卡口,真是整到我心力俱疲。还有压车费用、叫吊车去高速口倒货等费用,增加的各种不可控成本。
今天在某音看到下面这视频,想到自己的经历,有感而发。也没想到河南那边,到今天了,过度防疫还能整到各市蔬菜滞销的地步:
上面视频虽然删了,但是关系一省民生,问题也是早早在开会安排在解决的,措施第一条就是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严禁违法封路:
河南 。针对省内多地蔬菜滞销,河https://v.douyin.com/rH7UP4u/
再举个相反的例子:
因为俄乌冲突,欧洲要去俄罗斯能源,一整年全世界市场上,天然气、石油、煤炭等能源物资都被抢到紧俏。
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物资,从夏季保供电(今年水电还枯竭),到冬季保供暖,一整年都是重点保障通畅的。
陕北这边,有点风吹草动,居民区封起来,加码起来,比别市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真的太有钱,而且经济全在卖煤上,完全不怕封控损伤经济,是真敢封。
但就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都是封小车,不封拉煤车。核酸、健康码一查,封条一贴,就放你下高速拉煤。
其实 ZF 是知道,对重要的物资,该怎么合理防控的同时,保障物流通畅的。(咋没人叫这些拉煤车去矿上所在政府,开了通行证去高速口接车下来呢)
但 “不重要的物资”,就全看你运输方自己的本事了。地方 ZF 是一点风险责任不想担。
久而久之,没有在特别 “赚大钱” 的商人们,面对运输上不可控的防疫成本,就被动地一点点减少了商贸往来了。
综上种种不难看出,事关民生、重点保供物资时。在领导们重视、安排下,其实也是能在顾及防疫的同时,合理流通的。
而各行各业、一个个小小的普通商家,在一波波不可预测到来的疫情面前,就只能一次次面对防疫的铁壁,望而兴叹,自己承担运输风险增加的成本了。
麦收的时候,即便是有疫情的省份也可以保障小麦收仓,这到了蔬菜就做不到了?
“宇宙中心” 山东曹县那边菜农忍痛犁掉自己辛苦种出来的 10 万斤蔬菜,河南这边更加魔幻,直接毁掉 2 万亩滞销蔬菜。
疫情期间听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非必要不……”,可就是没有给什么是必要的事做个定义,以致于下面在执行的时候直接做成了 “不……”,对于他们来说都是 “非必要”,这样简单又方便,不用动脑分析,更不会有什么责任。
我有个做开发的同事说过一句话 “工作中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是资源没到位罢了。”
同理,滞销蔬菜不是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果从上到下给与足够的重视,像麦收一样的关注,怎么会出现将成熟的蔬菜犁掉的事情发生。
同样是在河南,因为疫情,富士康招不到工人省内各地可以摊派名额解决,怎么到了菜农这就没有任何动作呢。
十分好奇,当公共资源耗尽、居民储蓄耗尽的时候,该怎么应对?
财政赤字货币化,直接给居民发钱还是免除部分存量债务?估计哪一个都是成本巨大且不好实现吧。
但这又是一个客观上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很难。
河南,山东,云南,在这次冬季的大棚菜,会面临很大的亏损。
地方政府能够做的很有限。
与制造业的分工不同,制造业分工产业链上下高度集中,且产成品大概都是耐储物品。运输上的阻碍,往往会造成库存积累,造成生产端停工。
但农业蔬菜不同,经济地理分工现象明显,相应的消费,一定需要跨越多个省市县乡行政区。且产品为易腐品,仓储成本极高,需要大量冻库设备和耗费大量电力。必须即产即销。
但疫情状况下,各个城市主要消费地,面临着疫情防控下的种种通行证,核酸检测,入境隔离。在这些措施下,即使出产地当地,采取一路放行,但相应的输入地,反而不敢放行。尤其是对于疫区,高风险区的车辆,某种程度上只能采取单向输入的措施。这种情况下,根本没办法保证运输的通畅。
个人建议,应当首先对运输车辆,运输人员,各地市场人员,以较高的时效,进行全国性的核酸互认,保证运输的通畅。在整个流调已经崩溃的情况下,优先和重点处置运输链的流调。
但这涉及到全国性的协调,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定得下来的。
这一季的菜农,会有很多血本无归。
下一季的菜蔬,价格会暴涨。有冻库仓储设备的囤积商,会大赚特赚。
物价的上涨,会进一步削弱民众防控的意愿。需要权衡,是运输链通畅,低物价环境下的疫情好管控,承担一点运输端的风险,让运输端首先群体免疫。还是在高物价环境下,直面居民经济储备耗尽的风险。
中国的饮食结构中,蔬菜占很大比例。云南,河南,陕甘等地蔬菜农业存在劳动密集的特性。这轮疫情,一定会对农业产生严重影响。
当然如果一定要严格防疫,建议干脆疫情区内部放开运输管控。大致将目前中西部地区,划出疫区自有运输圈。
时间就是金钱,政策早一步,菜农损失少一些。当老百姓居家吃不上菜的时候,大概就真不介意什么味觉丧失的后遗症了。
“现在不卖出去,小麦无法播种,影响的就不仅仅是这一季菜的收益了。”
近日,河南多地出现农户蔬菜滞销现象。据河南本地媒体报道,汝州市纸坊镇蔬菜种植面积 2 万多亩,350 万公斤小葱、93 万公斤菠菜、19123 万公斤白菜等多种蔬菜遭遇滞销,当地只能消化蔬菜产量的 10%,剩下 90% 的蔬菜往常会发往省内其它地区和省外,但当下,大量蔬菜被滞留在地里。
2021 年,河南省以 7612.4 万吨的蔬菜供给位列全国地区供给第 2 位,占全国供给总量的 10.16%,蔬菜外销链条辐射周边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等地。
甘肃、山东、河北等地也出现农产品滞销情况。甘肃泾川县一位种植户在网上发布 3 千斤沙窝萝卜求售信息:“之前卖到天津 2 块钱一斤,现在 2 毛钱都没人来拉。” 山东曹县菜农在地里毁菜的视频引发网络关注,“一斤菜才赚一毛两毛,雇一个人收菜的人工费要好几十块,菜卖不出去,也雇不起人收,只能打烂在地里。” 一位合作社菜农说。
作为一个蔬菜大国,中国蔬菜年产量从 2017 年的 6.92 亿吨增长至 2021 年的 7.67 亿吨,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2.6%。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2 年我国蔬菜产量可增至 7.91 亿吨。
11 月 19 日,河南出台蔬菜促销 10 项举措,严禁层层加码,多举措对接省内外客商采购。
一张由河南当地媒体发起的 “助力河南农户卖菜” 表单在网上公布,仅河南当地,农户在其中写下了石榴、梨子、鱼、芹菜等 200 多条农产品滞销求售信息。而另一边,多家果蔬供应链相关企业开始助力河南农户蔬菜销售。
表单链接:https://docs.qq.com/sheet/DSVN1Vm5DRmNzSllm
来不了的大客户
“往年来收菜的大客户不来了。” 这是菜农对今年蔬菜滞销的描述,一位蔬菜收购公司负责人说:“销售渠道是农户所缺乏的,特别是个体农户。”
河南中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较早开始助销河南蔬菜,经理侯彦军接受界面新闻采访称,公司之前不卖蔬菜这样的初级农产品,他先找了几家卖新疆苹果的经销商做试点,把滞销蔬菜引进店里销售。作为援疆企业,公司在省内有多家消费扶贫馆。
“这次就是纯做公益,从合作社或农户手里收萝卜 2 毛一斤,我们只会把运费加上,并且跟经销商说店里卖也不加一分钱,能便宜一些就多销一些。”
侯彦军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填进表单后,给他打电话的菜农以个体户居多。“个体户的调配能力欠缺一点” 他说:“我们现在主要是去蔬菜的主产区收,那里每家每户都以种菜为生,滞销压力会更大。”
据河南省相关数据统计,省内 50 个种植大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蔬菜滞销情况。
河南本地的供应链服务平台万邦云仓也加入助力蔬菜销售的队伍。公司经理柴旭阳接受界面新闻采访说:“我们把公司的核心供应链信息都共享出来,对接农户与便利店、团购平台、线下商超等渠道,这些渠道的选品经理选择达标的果蔬拉到线上线下去销售。”
“目前对接的餐饮连锁协会销量非常差,因为居家的人多,消费受影响” 柴旭阳说:“不能及时转化的菜,我们会对接一些食品加工厂。”
广东农批市场经销商郑先生也建议农户把滞销蔬菜引进食品加工厂,“有一个河南农户联系我想出 3 吨干辣椒和 30 亩地白菜,我跟他说广东这边收菜价格很低,运费不划算,把菜卖去食品加工企业是更好的办法。”
“我们只是对接菜农和商家两端,至于商家真的采购了多少,这个统计还要费很大劲儿。” 柴旭阳说。
供应链断了
大部分企业能提供销售通路,但怎么从农户手上拿菜却是个难题。一家果蔬经销商对界面新闻说:“农户能提供什么样的货,我们就能帮他对接什么样的商户,但需要农户自己运到郑州来,农户本身没有配送能力,郑州大型超市或企业有物流车又因为一些限制去不了。”
一位河南超市老板在网上发布了一段视频讲述自己拿不到菜的经历,“一共想去 8 个滞销地拿菜,前一天给每一个高速路口打电话确认,有需要村里开证明的,有需要村里和镇上同时开证明的,有开了证明告诉不让下的”。
在杜辉飙看来还有运力问题,他在新疆哈密开了 13 家超市,疫情前每天能消化上百吨蔬菜量,跟河南农户对接上之后他说:“我自己付运费拉来也不行,蔬菜可以走绿色通道,关键是运力不足,司机被封在家里或是路上。” 杜辉飙的超市平时从哈密本地果蔬批发市场和成都市场拿货,最近从成都拉菜也并不顺畅。
一位菜商向运输蔬菜的司机询价,从河南西华县到郑州市 160 多公里的运费是 1000-1200 元,平时的价格是 700-800 元。
11 月 19 日,河南出台蔬菜促销 10 项举措,严禁层层加码,要求优先核发蔬菜运输车辆通行证,启用通行证地区可实行一车一证一线路,有效期内车辆可多次往返。
郑州本地团购品牌二刘团购的团长刘明伯告诉界面新闻记者,由于是保供企业,在有正规企业资质、正规货车和消杀证明等条件下,公司在 “郑好办” 上申请了车辆通行证。
“最近一个多月我们从农户这里销出去的菜有十几万斤,” 团长刘明伯说:“车进不去村里,我们提前跟农户联系好把菜拉到路边装车,再拉回郑州卖。番茄在超市里卖到 3.98 元一斤,我们从农户那里拿番茄加上运费不到 2 元,再在我们的团购小程序上卖 2.3 元一斤,销得很快。”
地里与市里菜价倒挂
“随行就市”,万邦云仓经理柴旭阳跟农户对接滞销蔬菜价格时,农户一般这么说。而在上述 “助力河南农户卖菜” 表单中,一些农户为了尽快出掉地里囤积的蔬菜,写明“低于本地市场价出售”,一些农户写道“如果有企业自己来拉并承担人工费用,菜免费送。”
与此同时,多位菜商反映郑州市内菜价在升高,“农户卖红萝卜 5 到 6 毛一斤,还包含装车包装费,但现在郑州市区要卖 1.4 元一斤。”
据《农民日报》报道,北京新发地市场近期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从 10 月底到 11 月初,蔬菜的地头价与市场价走势 “背道而驰”,一些品类的蔬菜地头价从 1 元跌至几毛、甚至几分,而新发地市场的蔬菜价格周环比上涨了 9.03%。
“河南这两年疫情频发,受困的菜农甚至直接在村里微信群说,谁需要菜戴好口罩自己去地里拿吧,不卖了”,侯彦军描述老家村里的种菜情况。
2021 年,河南省的蔬菜供给位列全国第 2 位,供给量达到 7612.4 万吨,占全国供给总量近一成,仅次于山东。
长期在广东农批市场代办的郑先生指出:“现在市场上怕的就是有涨价心态。”
“河南是蔬菜种植大省,还是尽量想把滞销的菜往省外出,菜如果长期出不去对价格会有影响,市场传导效应可能会逐步显现。” 柴旭阳说。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正在积极推进江苏、浙江、安徽等周边省供销社对河南滞销蔬菜的采购力度。据中国供销合作网,截至 11 月 22 日,全国供销系统采购河南各类蔬菜约 1950 吨,其中省外助销约 890 吨。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近日也倡导发挥全国各分支机构的渠道优势,拓宽河南蔬菜销售渠道。
“希望能对接有消化能力的省内外渠道,现在不卖出去,小麦无法播种,影响的就不仅仅是这一季菜的收益了。”
记者 | 吕雅萱
在三四月份上海封城的时候,我老家,也就是号称上海菜园子的苏北某县,广大菜农也同样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上海那头是菜价飙升,而这头地里是菜开花变老(正值春天),还好当地有个蔬菜脱水厂,低价卖出去了一部分,剩下的只能用拖拉机翻耕在地里。
其实最惨的还不是菜农,而是那些规模养鸡户,由于当时上海疫情已经波及了我们那里,所以几乎所有物流停滞,货车不让下高速,鸡蛋卖不出去也就罢了,鸡饲料也进不来,导致大量的鸡无料可吃,后来经多方反映,允许送饲料的车把车停在高速口里面,这边养殖户把车停在外面,人工一袋袋递过来……
他们菜卖不出去,郑州人是吃高价菜。
自从 10 月 15 日封控,哦,不,静默以来。我的周围新增 6 家菜店。
销售模式是,不给菜价,不给单价,只算总价 + 跑腿费。
封的严,送货费 50,封的松 25。
一边是提高支出。
另一边,多数公司又不发工资,能在家干活的公司又给你少发。
一边提高了支出,一边降低了收入,然而这两边,是没人管的。
所以我就不明白了,为什么会有共存派这个说法。
我要求共存,是因为防疫只管病毒,没有配套措施的。
你让一群封控不影响工资的人去决定封控,让一群因为封控而赚钱的人去保证封控的食物供应。
这是让老鼠进米缸吗?
我倒是奇怪,为什么会有清零派的存在,不会因为他们封控不会零收入吧。
在河南这有啥稀奇的,农民卖不出去,我们这被一堆关系户高价供应着,农民自己的麦子还不去耕种。
还发明了新词,叫核算异常,连阳性都不敢说,全县上报的一个确诊的都没有,但一封封一个多月,确诊起码上千
前几年我经常跑农批市场,下图为自己调研后拿到的市场结构:
河南的农民自己不掌握渠道,距离几百公里以外大城市的饭店、农贸市场摊主一般只去本地的农批市场采购,双方缺乏直接联系渠道。
而能将两者联系在一起的是长途贩运商贩(俗称:菜贩子)。
菜贩子多为个体经营,带车(大部分时候雇佣其他个体货车,少部分有自己的车)蔬菜产地收菜,再拉到大城市的农批市场销售。
今年以来,河南出了很多奇葩的事情
外地疾控部门判断河南的某地是否有疫情都有极高的难度,更不用说普通人了。
不能实事求是的报数据,赋码规则也是乱来,疾控部门的信誉值已经基本没有了。
在这样的操作下,河南人外出遇到隔离的概率就很大了,所以菜贩子不愿意去。
所以物流受阻的原因是复杂的,无法单一归因。
抖音” 一哥 “的视频,乘坐重庆洋渡 - 忠县客船的乘客大多数为进城卖菜的老农
如果出现大规模疫情,由于高龄人员重症率高,生产端会受很大打击。
肉联厂人员密集且低温潮湿,极易发生群体性感染。
2020 年美国养殖业多次受到影响,销毁多余生猪。
美国目前每天屠宰约 51 万头生猪,但受疫情影响,多家大型肉类加工厂停工,已经减少了约五分之一的产能,因此,养殖场将面临 “猪满为患” 的处境,从而影响继续繁育。美国的生猪饲养企业可能不得不对多余的猪只实施“安乐死”,然后销毁。美国肉类加工企业泰森公司(Tyson Foods)董事长约翰 · 泰森称 “食品供应链正在断裂”。
美国肉类短缺的问题于 2021 年秋季再次出现,越需要人工操作的肉类越短缺,价格涨幅最大的是蟹肉。
2021 年秋季,美国还闹起了 “蟹肉荒”,9 月蟹肉价格上涨至每磅 50 美元~60 美元,个别电商售价甚至高达 121 美元。远高于过去五年 19 美元~30 美元的均价区间,暴涨约 590%,不少餐厅因此直接下架了蟹肉餐品。
我国公路物流货车多为个体户所有,目前这批人年龄偏大,年轻人愿意跑货车的很少。[1]
与 2016 年的调查结果(35 岁以下占比 66%)相比,货车司机年龄明显往中老年偏移,年轻货车司机占比下滑了 4 成,换句话说,5 年间路上跑的还是那批司机,却鲜有年轻力量进来补充。
如果大车司机群体感染,极有可能导致物流瘫痪。
2020 年的新闻:
随着新冠疫情持续大流行继续使成千上万的工人处于迫使退出,美国的托运人和卡车运输公司正面临卡车司机的严重短缺。美国数据显示,不仅卡车就业人数同比出现短缺(十多年来首次),而且随着货运需求的增长,小车队的卡车司机人数也急剧下降。
官方数据显示:从 7 月到 10 月,100 辆规模以下车队的卡车司机数量减少了 15 万多人,使本已稀缺的运力更加紧张。[2]
据央视财经微博,在疫情冲击下,全球供应链条受到持续影响,物价飙升、生产中断、收货延迟等。事实上,无鸡可炸的不只是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等许多知名快餐连锁企业都面临着原材料供应短缺的问题。最新数据显示,美国 2021 年 8 月份禽类供应量同比减少 20%;牛肉储备同比下降 7.7%;猪胸肉储备同比减少 44%,降至 2017 年以来最低水平。
2022 年 10 月,受油价、供应链等问题影响,美国火鸡价格翻了一倍。
通货膨胀和禽流感暴发等问题致美国火鸡价格飙升,这对相关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疫情严重城市一方面要承担保供任务,同时还必须减少人员聚集,存在矛盾。
在 11 月 12 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商务部提出了 “将根据地方需要,加强跨区域联保联供协调”。[3]
可以让汝州(无疫情地区)和疫情严重地区(例如重庆主城区的某个街道)结对子。
疫情严重地区的社区汇总需求信息(每个社区按整集装箱采购),并向对口地市直接下单,每个集装箱内可以进行品种搭配。
无疫情城市承担物资采购、初次加工(例如整猪分割、冬瓜切块)、分拣打包任务,外运产品为蔬菜包。
以上方案有成熟案例:2021 年年底的浙江上虞
可参考当时的新闻:
2021 年 12 月 11 日,上虞疫情防控处于关键时刻。12 月 11 日下午 15 点左右,杭州联华华商集团接到了来自绍兴地区的紧急保供需求,因疫情管控绍兴上虞区有 3.9 万居民无法外出,1.5 万户家庭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必须马上进行食材物资配送,落实生活保障。得知这一情况后企业立刻行动,为确保在第二天 12 月 12 日上午 8 点前送达指定地点全力以赴。
19 点,保供商品清单确定;19 点 30 分,集团高层抵达位于杭州勾庄的生鲜物流基地靠前指挥,同时 170 名员工驰援基地;20 点,保供物资分别运抵基地,打包工作全面启动。
杭州世纪联华勾庄生鲜集散中心把原本的停车场清理出来,作为临时的装箱基地,并从各个分店和总部抽调了 300 多人组建分拣小组,从晚上八点忙碌到第二天下午四点,才终于把第一批货(40000 份物资包)按时发出。
对于必须用公路跨市运输的物资,在高速公路上的合适地点设置换装场,货物卸下后由疫情严重城市货车继续运输(消杀后换司机、甩挂运输都可以),避免外地货车司机感染隔离的问题。
公路货车不进入疫情严重城市,则司机感染的可能性就可以大幅下降,可保障全国其他地区的物流畅通。
具体办法:
尽可能调集冷藏集装箱,冷藏集装箱的可以多装绿叶菜,普通集装箱装耐存储蔬菜水果、粮油、方便食品等物资。
发运地完成货物质量、数量清点、分装和集装箱装箱,可由相邻城市分别出几个集装箱,再统一发车。
安排集装箱专列运输,专列不经停沿途编组站,直达疫情严重地区,再将集装箱用拖车送到小区内部或附近,安排吊车卸车、掏箱,并直接分发。
集装箱返回前,进行消杀。
时效参考:杭州—广州 X115/6 次特快班列最高运行时速 160 公里,初期挂运 13 节 XL25T 型专用车辆,每节车厢载重 20 吨,可装载 7000 多件电商货物,整列运输容量等同 30 多辆 9 米 6 厢式货运汽车,全程运行时长 13 个半小时左右,是浙粤两省间开行的首对图定特快班列。
疫情期间疫情发生地会取消大量铁路客车,可用这些客车的时刻开行保供列车。
在小区内或者小区旁边的道路上卸车 / 掏箱,随后物资按小区单元领取,不再进行分拣作业。
这么大的量,必须靠外商来收购,但疫情防控真的把这条路堵死了,河南当地给外商开绿灯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比如港商过去河南,先经过广东,广东疫情严控就过不去了
平台团购采购商应该可以采购量很大,他们是多仓发货多仓采购模式
河南当地的蔬菜货车只要拿到绿卡,能送往平台指定仓即可
有的平台采购量是很大的,每天近 2000 吨蔬菜量
以下是我八月份接到一位大佬给我的果蔬采购清单,仅仅只是广西仓采购量就不少,还有全国多仓采购量就更大了
最后没有合作成功,原因是我没有这么大的现金流,付款方式和价格也没谈拢
希望多几位这样的大佬直接去河南采购,解决滞销问题
前不久重建供销社的政策出来时,网友也有非常多负面情绪,甚至有担心退回票证时代的言论。
供销社其实是国营农业或供销公司,是解决新农村问题的,让产销合理对接。根本目的不是让国资同民营资本争夺市场,而是给社会托底。是发挥制度优势,解决社会痛点,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好事。
供销社不是计划经济的回归,而是准备做一些新农村和产销对接的事情。是国资和政府在尝试给社会托底,促成农业不断向好的良性循环。
同志,你该少看点这种负能量的东西,让我们把目光投向 1929 年经济大萧条时期,关注一下资本家宁可把牛奶倒进河里也不肯给工人。。。
前几年我还会关心和分析一下这类果菜滞销的新闻,现在不会了。
因为最近有人说,供销社体系是专门进行这方面工作的,具有强大的物流和分销体系。
那两万亩蔬菜还是个事儿吗?有请供销社,请。
咋看?汝州连续发文已经复工复产,已经常态化防控,你问问现在在汝州的人,有几个能自由跨乡镇活动的?各乡的菜自己吃?纸坊才多少人?能吃的完?
汝州从 9 月 26 号开始宣布封城,市区是 9 月 28 号商铺关门,铁皮拦路,到现在两个多月了,前 50 天,市区的菜 100 块的蔬菜包,分量倒是挺足的,20 斤萝卜,20 斤白菜,还有 10 斤其他配菜,什么红萝卜,土豆葱之类的。也就前几天政府发了两波蔬菜包,是因为天天晚上各小区敲锣打鼓,各街道路口出现了大规模冲突。
政府公布的保供超市,老城超市,大张超市公布的保供物资价格很亲民,但是有个卵用?大多数小区是买不到的,小区的志愿者只送他们的高价物资,你线上下单送小区门口了,志愿者就说我们很辛苦,人不够没法送,但是送他们指定的物资就瞬间有人了。
就昨天我媳妇在小区团购里买面粉,一个 10KG 的普通粉要 58,我擦,河南汝州可是个农业城市,河南的主食农作物就是小麦,特么这价格比苏州都贵!
如何处理?首先肯定是要 ZF 出面解决了,如果这都无法解决,那农民能怎么办?
唯一的方法,就是做酸菜、腌菜、泡菜来挽回损失了。
只是怕到时候这些菜加工之后还是卖不出去的话,就更雪上加霜了。
哎,伤心呀。
假的,我刚看了新闻联播,国家稳中向稳,人民安居乐业
不可抗力的原因汝州已经封控五十多天,本地农村家家户户大门被铁丝拧紧,本地菜销不出去,全市居民都只能吃外地进来的高价菜,长时间被封控大部分居民没有任何收入,生活成本却在增加
目前经过各方渠道的努力,河南汝州市纸坊镇时令蔬菜滞销的情况已有部分缓解,但没有根本解决,还是缺少可以进行大量收购的外地客商。
农民辛辛苦苦播种、浇水、施肥、打药、除草… 好不容易等到能丰收的时侯,却等来了 “白菜价”,与其卖掉,还不够功夫钱,不如 “就这么忍痛废掉。面对农民的种植农作物,当地政府理应为他们打开销路,让农民干活有力量,对未来有信心。这样农民的日子才能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我家也有土地,我家亲戚也有,同村的更有,虽然作为农民遇到这种价格低到血亏的时候确实只有直接铲平当肥料,还要搭进去一个叫犁田拖拉机的钱。
但是没办法,2 分钱一斤,你要请人择菜、再清理包装,统一发走,还要搭进去一个人工钱。
不过河南汝州这个事情显然是属于人祸,不是天灾。
或者说就是看运气,你要说用科学的手段、金融大亨的方式来种菜,那就不是农民了。
通常农民就是挣两年钱亏一年。
很多蔬菜都是有最佳采摘时间的,一旦过了这个时间,比如莴笋、萝卜之类的就会变老,啃不动,而且也很不好吃;还有已经过了小雪,后面遇到打霜,没有大棚的及时采摘的直接就死了。
蔬菜又不是柿子,只有少部分打了霜以后反而好吃,但是大多数都是看天。
然后就是运气,你今年刚好种豆苗,结果大家都种,自然价格上不去,亏、血亏。
还有一些蔬菜,只能种一季,然后得翻土、堆肥、堆有机肥;否则你直接种一定颗粒无收。
关于铁棍山药的
男人吃了女人受不了,女人吃了男人受不了,男女都吃床受不了。
有记者问,这么好的山药为什么不多种些?
老农笑着说,种太多地受不了。
所以因为各种疫情一刀切的政策,导致人家无法采摘、无法及时卖出去,自然就只能烂在地里了。
现在的农业都有保险,但是这个不属于理赔范围。
农民种的地不是你家小院子的自给自足,那是 90% 以上都得卖出去的,靠的就是这个收入了。
其实这几年从 “退耕还林” 到“退林还耕”也是解决类似的问题。
买菜不能完全靠山东、河南,你得本地自给自足。
全民核酸你不能影响大家的工作、劳作和务农;前几天成都也开始爆发了。
一开始学校是要求双亲做核酸,但是我们街道就 2 个点,而且隔壁的街道还要过来做,因为近。
但是我们街道有 3 万人,不排个 2 小时根本做不了,刚好我那两天又比较忙,每次去都直接吓回来,我没法配合啊,我耽误了时间我是要违约赔款的,所以我没法配合。
但是也得尽量配合,谁让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到国家的栋梁呢,你不配合、大家都不配合就乱了。
所以我只能赶工赶完自己的任务,抽了 2 小时去排队做了。
要不女儿不能去学校。
好不容易做了,又开始五天五检了,好了这些一下增加到 12 个点,基本过去就能做。
所以有时候不仅仅是 “不能一刀切” 还得“及时响应”,要不应急响应中心是干嘛的?
你还得考虑整个当地产业链、经济的侧重点,尽可能的保证大家的收入不下滑太严重。
其次原来口罩一元两元一个,现在基本都一毛钱一个了。
那么对应的核酸检测的成本也应该尽可能的下降,这东西不是暴利,不是让你以此牟利和暴利的。
三年马上就要过去了,可能还有三年,先天下之忧而忧吧。
有些地方被封控,吃不到新鲜的蔬菜,而有些地方大量蔬菜烂在地里也没办法运出去,到底是怎么了?
特别是大货车,很多地方不让下高速,防大车司机跟防贼一样,怎么能行?
以前听到那些政策,还感觉有些强人所难
后来看明白了,
我说好听话,你办恶心事
相互打配合,谁也不用丢乌纱帽
不然的话,加码的下马才对啊?
关键点就在这两个字上:
防疫的优先级就是设定的太高才会导致西安封城起至今的种种问题,它不能高于物资医疗这些更加人命关天的东西。
各地都会有些名额给企业,所谓 “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企业” 可以不停工,哪怕封城都要闭锁厂区 24 小时不停机,这些是为了避免停机重启的损失还是真的停一下就有人挨饿受冻生病无医?既然这些工厂可以顶着疫情继续上工,那运输、农业因为什么必须对疫情让步?还是在秋收季?没有能力把采买转运保障起来么?
西安时候显着盒马是因为除了盒马都送不出物资。
上海时候看着京东是因为他努力想送但是不让去。
现在总不能瞧着秋收烂地里回头谈 “微幅” 上涨吧?
像之前讲过的,为了环保封掉农村老头老太太的灶,就要负责给他们冬天安排供暖;那为了防疫去封控,也要负责他们吃得上饭,不然凭什么听话?
之前违规下地罚款五百,图啥偷偷去地里?
现在一路封控卖不出菜,图啥继续去种地?
农业需要快捷通道,需要一条尽可能快的解决方案。
目前有的余粮如果可以吃,为什么要考虑开仓平价?
小意思啦, 等到疫情高峰的时候, 或许可以看到清醒过来的一些菜农们集体闭关.
类似魔都的抢菜高手们, 会怀念还有菜抢的幸福日子的.
参考: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8217777/answer/2770848563
类似的问题也出在山东,每年都有农产品滞销,这次不在于市场而在防疫。
如何看待媒体评农民毁菜,称「勿让加码伤农」?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但反过来说,客商和司机确实是易感高风险人群,放松防疫风险同样大。农村普遍老龄化,医疗资源薄弱。大城市在高喊要饿死,农民是真的在饿死和病死做二选一的群体。
现在与其纠结这个问题,不如考虑真正重建供销社,搭建全国统一的闭环供销体系。同时更要建设大量货运铁路,降低人力介入程度。
当然这都是至少五年后的事,远水救不了近火,后悔也没用,只能在防疫政策上折腾了。
20 年疫情的时候。
我就说过一个方案。
全国高速公路收归国管。
在高速上修建转运区,按照红区和绿区分区管理交接。
不管疫情有多严重,不管地方政府怎么搞,弄什么土政策。
但是交通和物流大面上都不会出问题。
我相信,如果放开了,起码不会滞销
以前,我们骂资本家宁愿把牛奶倒掉也不给穷人喝,今天河南汝州的农民将白菜打碎在地里,我们却觉得辛酸。能否帮帮他们?
最近河南汝州市纸坊镇的村民在网上求助,那里是河南的 “蔬菜之乡”,全镇 2 万亩蔬菜滞销,有种植户甚至直接将成片的白菜打碎在地里。
疫情之下,真的很难。但再难也要坚持挺住。其实冬天恰恰是蔬菜供应缺乏的时候,不应该出现滞销的情况,但由于疫情之下交通运输不便,收购商无法过来,大量白菜只好烂在地头。
一面是缺乏当季蔬菜,一面是滞销。守望相助,恐怕需要更多政策绿灯。各地对物资运输,还请高抬贵手,更不要再出现 “封裆部” 之事了。
妥妥人祸,但是能怎么样呢?
一刀切和清零就是等式的两边,不能一刀切就不可能实现清零,这个问题下一堆人可怜农民,喷一刀切的,但是你换个问题,问放弃清零的话,几乎都是一边倒喷共存的
那么问题来了,两者不可兼得的时候怎么选呢,还是那句话,死道友不死贫道,别人这里,坚决反对一刀切,到自己头上,坚决反对共存。
所以能说啥呢,这个世界,最终的最终都会求仁得仁,所有人都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的
今年河南真的是杀疯了,上大分。
基本上在热搜榜没下来过,前几天的大火还没出结果,现在又来。
想起董宇辉的一句话 “谷贱伤农”,蔬菜卖不出去,不是伤农,是杀农!
今年蔬菜滞销的情况很严重,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菜运不出去!各地防疫政策都是 “非必要,不出省(市)”,运送蔬菜的物流车辆去哪里都要被隔离,谁还敢运菜?
今年国庆,我们一家上高速转了转,高速上的车少之又少,看半天才能看见一辆车,大卡车更是没有。在服务区就只停了一辆车。
而以往,这里车水马龙,到处都是车,小车、大车,热闹非凡。服务区的快餐店、小卖部也是生意兴隆,如今快餐店、小卖店都关门了,不知道已经关了多久。
国庆,应该是高速最忙碌的时刻,都没有车,可想而知,平时更没有车。
我恰好就在一家国内大型汽车公司工作,我们公司生产的就是商务用车,也就是大卡车,以往国内卡车每年销量大概在是 100 万台左右上下浮动,今年,惨不忍睹。以我们公司为例,以前一个月生产卡车 1 万多台,最高产的时候一个月 1.7W, 1.8 万台,现在没订单,每月只生产 3-5K 台。最少的时候,一个月只生产 2K 多台。
疫情摧毁的,不是一个行业,是多的行业,是多个产业链。
菜农的菜运不出去,物流公司或者司机没活干,所以不会买新车,卡车制造厂卖不动车……
蔬菜滞销,不仅菜农受损,整个产业链都遭受重击。像我这种国企员工,工资现在一个月只发 30% 绩效工资。有的员工一个月就发 2000 多元,有同事家里有两个娃的,真有点养不起。
希望疫情早点过去!
滞销的菜,卖不掉就是负资产,放库房还有维护成本,再不收割冬小麦都种不了,这叫做止损,掐指一算这个损失最小的。
疫情层层加码,现在还有十天,能有救吗?
嗯?周期性生产危机?
河南这边不是建立了大量供销社嘛。
听很多人说,有了供销社就能解决老百姓吃饭问题了。
嗯,怪不得菜农要忍痛犁掉蔬菜呢,当地老百姓吃饭问题都解决了,你不犁掉还能咋滴。
就是新闻所在地,汝州的,不过我在平顶山市区。
眼睁睁看着芹菜从
2.5 元。
1.5 元.
1 块钱。
6 毛钱。
第二天试管异常,目前基本封禁。
芹菜价格 9 毛了。
我去,居然在热榜!
这滞销的让本地人欲哭无泪,不管是买家还是卖家。
我们缺菜吃,但是通道没有,没办法方便吃到菜!
菜很便宜,大家也都很想买,但是在家封着不方便。
最近买菜的流程是这样的:找菜商买菜,菜商配送到防疫关卡或者小区门口,然后需要志愿者再送到各家楼下。
一多半志愿者就是真的志愿者,没报酬那种,有的买瓶酒精都得自己掏钱。像我们家属楼老小区去关卡取菜的话,志愿者得跑一条街,一里多地。
不敢买多了,不敢买重了,不敢买次数多。
所以吃的也少,我在汝州的亲人大部分都经历过 “菜荒”。我家是断菜大概一周,实在没菜还是亲戚费了好大的劲儿,找了认识的执勤,做了全套防护,跑了半个城送的。
就这情况,不滞销?开玩笑吧?
这时候想起传统批发的好处了?
不提中间商赚差价了?
不提网络平台销售了?
不提直播带货了?
原来吹得那么牛,实际上还得靠传统批发啊,都是战五渣……
直播间的助农大主播们,是你们立功的时候了。
当地老百姓说,大货车司机进不来,因为疫情防控等原因,不管是当地,还是沿途的,对大货车司机都极为严苛。
像蔬菜这些不易保存,必须快速运达的货物,司机们不敢接,他们不敢承担风险,万一沿途在哪个站点给人扣下了,这一车就祭天了,所以,菜就只能锄了,感谢党,感谢国家,感谢组织,给了我们一个美好的时代,和平的时代。
不是河南的。
我老家那边是种辣椒的,我表妹和她老公因为疫情的影响没什么收入,今年 6 月份回家种辣椒了,借钱承包了 40 亩地种辣椒,想靠这次翻身,往年辣椒收购价都 2 块钱,最高的一年差不多 4 块钱,我妈说现在辣椒收购价 3 毛钱,雇人采摘就要花 1 毛 2 左右,还要给人家管饭,真不如犁到地里做肥料了算了。
我在城市里的超市逛了逛,辣椒卖 2.6 一斤……
惨不忍睹啊,没有流通的快递,就没有流通的经济。
我转载杜甫。
我深刻感觉到《兵车行》的价值。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一场帮助农民 “抢救” 滞销蔬菜的行动正在展开。
受疫情影响,近期全国多地出现蔬菜滞销。据媒体报道,一些地区的蔬菜半价甚至降价 70% 处理也难卖出去。面对这一问题,多地正发力解决 “交通梗阻” 等问题,助力农民卖菜。
因售卖困难、种植量大、无商收货,只能忍痛将近十万斤蔬菜直接毁掉…… 近日,一位山东曹县农民遭遇 “芹菜卖难” 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广泛关注。
这样的情况并不是孤例。河南汝州市纸坊镇素有 “蔬菜之乡” 之称,该镇 37 个村中有 28 个村种菜,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 2 万余亩,年产各种蔬菜 30 万吨以上。近期,纸坊镇农户们种的白菜、萝卜、菠菜等蔬菜大部分都出现滞销。
专家分析指出,近期蔬菜滞销,一方面是由于天气原因,全国蔬菜丰产,集中大量上市,大白菜、洋葱等同比上市量有所增长,白萝卜甚至增长了 15%;另一方面,受疫情反弹影响,多地餐饮业基本停摆,终端消费需求减弱。
运输困难重重,也是近期农民蔬菜滞销的主要原因。受疫情影响,个别地区疫情防控政策 “层层加码”,对运货车辆采取“一刀切” 政策,货车难以及时运货,让蔬菜出村难上加难。
有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个案例:为助力蔬菜销售,有采购商拿 1000 万元在全河南省找滞销产地收菜,虽然已经有了村里和镇里开的证明,但还是被堵在了高速路口。
帮农民 “抢救” 蔬菜,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调整政策,解决这一问题。
11 月 19 日,河南省率先专门出台了十条措施助农卖菜,要求严禁 “层层加码”,多措并举帮助菜农对接销路,要求各级交通运输部门严格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 “绿色通道” 政策,免收车辆通行费。优先核发蔬菜运输车辆通行证,严禁擅自阻断道路,确保通往蔬菜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关键场所道路畅通。同时启用通行证地区可实行“一车一证一线路”,司乘人员、车辆、运输线路应与通行证信息保持一致,有效期内车辆可多次往返。
在河南省统一部署下,该省各地纷纷行动,出台有效措施,为蔬菜运输 “亮绿灯”。
比如,河南省焦作市面对多个县市出现蔬菜滞销的现象,印发了《焦作市蔬菜促销工作方案》,提出优先核发蔬菜运输车辆通行证,做到优先承运、优先装卸、优先查验、优先放行。
新乡市采取多项有力措施帮助菜农化解蔬菜滞销难题。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促销蔬菜 5300 多吨。
为畅通物流运输,商丘市发放鲜活农产品及农资车辆通行证 3100 张,打通销售堵点难点,确保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畅通。目前,商丘市已累计销售滞销蔬菜 1 万余吨。该市还启动了 219 个冷藏保鲜设施冷藏储存储备,规避市场风险,错峰上市销售。
在山东多个蔬菜生产大县,面对农民蔬菜滞销等情况,也已开始着手调整防疫措施,畅通物流循环。
不仅北方地区,近期广东、福建、重庆等南方省份也出现蔬菜滞销,当地一些基层部门通过专门联系沟通,为蔬菜销售开辟优先通道。
受疫情影响,重庆市巴南区鱼洞街道金竹村蔬菜遭遇滞销,当地村支书每天在村里的菜地和装卸点奔走,与邮政人员、农户打电话上百通进行沟通,打通蔬菜销售 “堵点”,为金竹村 72 户农户销售黄秧白、四季豆、瓢儿白、菜苔等十余种蔬菜共计 80000 余斤。
如何有效解决蔬菜滞销问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表示,目前,部分地方疫情防控仍存在 “层层加码” 问题,尤其交通方面的限制已经对一些地区的鲜活农产品销售造成较大影响。我国出台了进一步优化疫情防控二十条措施,其中就要求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严禁随意未经批准阻断交通。
姜文来认为,下一步各地在疫情防控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也要重视农产品销售畅通、农民收入等民生问题。特别是蔬菜等鲜活农产品保鲜期短暂,运输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农民利益能否得到保障,应该开辟蔬菜等鲜活农产品的运输特殊优先通道,畅通鲜活农副产品销售。
专家表示,正所谓 “不误农时”,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农产品的产和销都应该尽量把握好最佳时机,这样才能保障农民利益、确保农产品稳定供给。
这个新闻看得挺难受,想起小时候上学说资本主义社会浪费,说资本家把成吨的牛奶倒掉,维持奶价还是什么的,反正是真觉得浪费可恶啊!
大庆封城时,我家人每周都有政府给送的免费蔬菜包,不过我不太清楚是菜农捐赠的还是政府批量采购发放给居民的。
这个新闻里菜农只能铲掉,感觉当地政府是不是应该能有所作为呢?能不能批量收购,发给疫区人民呢?!或者卖给需要的地方省市呢?!不是有些地方的居民在买高价菜么?!不过这涉及很多资源调配运输安排等环节,肯定不容易。
网络信息社会最大的好处,就是这种新闻能及时曝光,就算这批菜解决不了,至少能给避免出现更多类似现象提供启发和应对思路。
疫情真是一口好锅,什么事都可以往里面装,看了很多回答仿佛只要放弃防疫躺平,就可以解农产品滞销问题了。疫情已经成了躲避责任最好的借口,农产品滞销是疫情出来之后才突然出现的吗?疫情之后就不会出现?
躺平可以解决一些疫情问题,但是躺平不是万能良药,解决不了农产品滞销问题。
农产品的渠道、物流、金流全在菜商手里,而农产品种植也缺乏规划供求关系会在短期和小范围内出现失衡。农民在农产品销售中,不参与销售,也不参与物流、金流、信息流。这才是农产品滞销的根本原因。
环顾四周,日韩两国他们是怎么解决农产品问题的?很简单:成立农协,由农业协会来协调农产品种植、掌握运输、销售渠道,并且由农协出面来协调进口农业产品。
韩国、日本也不是大规模机械化作业,但农民收入基本都可以和城市白领持平,并且没有大规模农产品滞销问题。
前不久,世界人口突破 80 亿
但有 17 亿人口面临饥饿问题。为此,巴西总统曾因国内严重的饥饿危机,泪流满面。
农民起早贪黑的劳作,蔬菜滞销,当地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基层政府,如果不能帮农民脱贫,不能帮农民销售粮食,不能让农民享受到劳动的成果。是当地政府的耻辱。
网络现在出现很多为农民直播销售的公务员,当地政府是否有借鉴?成天在办公室混吃等死,还一副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嘴角,看着真恶心。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们需要有实干精神的政府。真为这些农民感到心痛。
希望能有需求大的公司帮帮这些农民,如果有购买途径,本人愿意尽绵薄之力,购买一批。
真正 “过度防疫” 的 14+7 时期都没这种事,反倒放松之后的 5+3 发生了,一张嘴就喷过度防疫的躺匪们大概是以为所有人都是金鱼只有 7 秒记忆。
也不要扯什么 omicron 不一样,omicron 是 2022 年 1 月发现的,上半年除了某堡之外可没发生过这种事。
前阵子的 “重建供销社体系”、“创办社区国营食堂” 等政策应该就是为了解决当下的流通问题的,也就是当局铁了心的要放松入境 + 保一产二产,至于三产,死了就死了,空缺部分就由国营的供销社顶上。
滞销的原因是什么?
一,没有人知道?
二,不方便运输?
三,要价太高?
四,质量太差?
五,不符合市场需要?
六,为了广告说假话?
七,产量过大?
帮不了,没招。。。
今年一直在买高价菜。难道还要我再多花点钱吗?
封就完了。。。
之后那些保供单位就知道去哪进货了,还能压价,利润更大,量还多。
哈哈哈,保供单位它可太会了!
这个时候应该有供销社出面了吧
郑州市民吃不上菜,高价买菜。
汝州菜农蔬菜滞销,忍痛犁掉。
这是为什么呢?
https://weibo.com/yeka52?tabtype=newVideo&layerid=4837876027625544
看一下收菜的人怎么说。真假与否自行判断。
政府做为不够,如果是小面积的蔬菜可能政府跨区域协调意义不大,可两万亩不是小数
涉及民生问题不是小事
做为一个掌握更多、更全信息的政府部门,真的没办法跨区协调区域之间的调货销售吗?市场的需求真的就没有吗?不是吧?是真的没有市场需求?还是政府相关部门根本就没想去管或者不想去管?大家可以自己思考
真的是看着心疼
这种因滞销就毁菜的现象,是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浪费,跟我们在政治课本上学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倒牛奶一样。
不管这个滞销是过度防疫造成的,还是跟风种植产生的。
对这种情况,有形的手(政府)可以进行调控的。不能光把眼光放到房地产上。
打通运输渠道、避免过度防疫阻挠也好,还是类似粮食进行保护价收购,然后仓储、加工、作为福利分发给家庭收入较低的等几条线并行。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还有多少人能深刻体会到。
在乡下,一顿饭吃不完就会剩着下顿热热吃,不会随便倒掉。
在城里,很少有吃剩菜剩饭的。
菜农的菜卖不出去,有很多原因,但是大部分都是人为原因,不是天灾,都是毁到自己人手里的。
浪费才是最大的可耻。
没种过地,体会不到那种心疼。
就像你看着自己的心血突然被灭,不得不放弃。
可悲可叹。
超市买不起,鲜菜烂地里
挨过了天灾,躲不过人弃
奇了大怪了
老百姓:菜价上涨,偶尔还需要抢菜
菜农:蔬菜滞销,忍痛犁掉
上一次这么完美的错过,还是我和我的心上人
可以找拼多多朴朴卖菜网啊
老家白菜八分钱斤,一颗三毛钱
办法。
制作腌菜。
尽管美国在坠机赛道略胜于俄罗斯,但是我们在倒牛奶赛道再次压制美国。
正在封控,刚才又没抢到面条,蔬菜也贵的要死,买的菜明天才能配送。今天准备吃政府发的统一老坛酸菜了。
一方面想买菜的人买不到菜,一方面想卖菜的卖不出去。
疫情已经这么久了,各地政府的管理能力还是如此拉跨,这根本就不是放开不放开的问题,当管理能力跟不上时,你放开或不放开最后结果都是灾难性的。
每天都在说不能一刀切,结果呢?
地少人多,居然还会滞销。
不让你们的蔬菜滞销,我的蔬菜包怎么可能卖的出去?
无论高低风险区,回去一律隔离。你让大货车司机怎么整?谁能耽搁的起?
那些拿这个说供销社的人,这和供销社有毛关系。
真一视同仁的话,供销社的车就能无视防疫土政策畅通无阻的去农村收菜了?
不就是比收菜的菜贩子更有 “能力” 搞个特殊通行的牌牌吗?说白了想推崇的还不是搞打击正常收菜路径,再搞特殊给供销社开绿灯那一套。我还是第一次见有人能把这些假想的骚操作说的那么清新脱俗的。
另外我没有反对供销社的意思,也别给我扣高帽子。我非常欢迎供销社作为市场主体的一部分公平、开放的与菜贩开展竞争,前提条件是一视同仁,也别搞什么特殊化。供销社的车能去收菜的地方,菜贩的车也能进;供销社的人能去卖菜的地方,菜贩也能进去卖。那些把这个事件作为供销社支持理由的人,你认同这一点吗?
姥爷们吃喝特供特产,公费公保。这种市场现象很正常不要大惊小怪。
各地管理者从不考虑物流车量的功能。
不错不错,资本家倒牛奶的我们可是学会了
原则上,对滞销蔬菜动态清零,
毕竟,菜农对于蔬菜也是应犁尽犁。
当然了,这些都是自愿的。
而且汝州擅长捕捉鳄雀鳝,
建议以后菜农都转换养鳄雀鳝。
与此同时,我在北京某小区内全区封控了七天了……
只有一家个人小门店能卖半新鲜的菜……
管杀不管埋?
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防疫爱好者会认为这是正常代价。
防疫不是保一产二产吗,后面吃的菜在保证不了,那就是充卡,谁还想封锁,保经济,吃的都保不住了,
做成腌菜
你只要搞清零,他的影响就会延展到社会方方面面,各行各业。
不止人传人,物也传人。
何止受损的是农业一家?
运输业大卡车司机,陪你在路上干耗着,他没完成任务,他受不受影响?
我们国家总体战略规划,生小孩,一年比一年降低。
出生率一年比一年低
为什么?很多传统家庭,他没法结婚啊,你封城怎么结婚?就是要走程序啊。
丧葬业也是。
我刚刚随便一说,四个行业了,就别提众所周知的旅游,航空,饭店这些行业了。
受影响岂止一家呢?
所以,你问我有什么解决方法?
我告诉你,无解。。。除非特批,但是特批就是自欺欺人。
小时候,我家开过养鸡场,我们一家老小都可以靠这养鸡场活得很滋润,我爷爷甚至还成了十里八乡的养鸡大王。
后来不记得是哪年,禽流感爆发了,镇上一直在叫大家扑杀鸡鸭鹅,我家也紧张得不行。
爷爷看见有鸡出现一点点异常,就立刻把那一圈的鸡杀掉,然后挖坑埋起来,不敢叫消息散出去。
当时我还小,不知道禽流感是什么意思,就问我爷爷为什么要因为一只鸡杀掉整个圈的鸡。
他解释说如果不立刻处理掉,可能会导致其他圈的鸡也出现异常,这样死的鸡就更多了,这,就是让其他鸡活下去的代价。
我顿时泪湿了眼眶,原来爷爷表面上这么残忍,实际上是为了让更多的鸡活下去,为此即使背负屠夫的骂名也在所不惜……。
正当我无限脑补的时候,爷爷啐了一口痰:“这些鸡死了也就死了,全都死完也无所谓,只要能保住养鸡大王的称号,付出再多的代价也值得。”
听到这里,我又收住了眼泪,原来爷爷那么虚伪,我恨他,恨他这些残忍的行为。
爷爷看出了我的心思,便拍了拍我的肩膀。
“咱爷俩说说就行了,你可不要出去乱说。等以后养鸡场交到你手上,你也必须对外说我们是为了让更多的鸡活下去才办的养鸡场,懂了吗?”
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又朝他央求道:“晚饭做烧鸡吧,就杀那只养了两年半的鸡。”
若情况无误,应让造成此恶果者负责赔偿。
这跟帽子比起来都不事儿,两害相比取其轻。
很简单,根据以前中原省的经验,把农民变成农业从业者就行,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就像之前储户变金融消费者那样
今年的唯一感触:只有河南人才是人,只有河南的事情才叫事情,只有河南的新闻才有人看。
我身在杭州,义乌这么核心的电商大本营,被封控半个月了,我是通过商家那边发货问题知道的。广州方舱吊死人,消息都发不出来,发一个删一个。
君不见,郑州月月天天热榜第一,汝州农民蔬菜滞销全民讨论。
河南两个字,把眼球资源都霸占完了,你们让其他地方的人怎么办?哪怕真的有事发现,谁关心和在乎他们呢?
要不这样吧,我给其他省市的人民出个主意,以后你们倘若遇到问题需要社会舆论关注,偏又被互联网信息淹没,就大喊一声:我是河南人!否则你根本无法获得任何的舆论眼球。等有了热度,你再说:对不起,我不是河南人,我只是为了引起关注,再把你的问题详细说出来。
我们江苏也是,突然感觉菜价暴跌。然而餐饮菜价确实猛涨不止,老板们都想把损失从消费者身上榨出来,然而消费者却又没钱消费。
怎么处理?我看食品公司和蔬菜公司,又要重新挂牌了。
自作自受罢了。如果他们种植的是莲花清瘟中药难道会滞销吗。。?
酒菜差不多得了,什么叫受疫情影响。不会把闲置的房子租出去?不会拿自己的车去开滴滴?
一定是境外势力,一定是 1450,我们怎么可能这样
好像小时候的政治书里学到过这一段!
他们只是为了动态清零付费了。
合理吗,合理啊
真放开了他们能有医疗资源嘛,肯定是挤兑的嘛。
所以嘛,损失点菜真没什么
为了老人孩子,农民伯伯没有收入,饭吃的差一点而已,问题不大。都是为了你好。
要封的彻底,让城里人吃不上才行,别让高价菜进来了
为何便宜的蔬菜我们买不到,农民卖不出去?到底哪个环节出问题了?
坐标河南汝州,居家已经两个月了。
蔬菜包 50 块钱一个,内含萝卜白菜土豆若干,已经含泪吃了两个月。
昨天发通知说已解封,上街去买菜,又被赶了回来。
几十年家乡感情,一次防疫败的干干净净,心寒了。只防上面,下面人糊里糊涂,谁发通知也不信了,上不了街买不了菜,糊弄鬼去吧
是疫情的错吗?
不是。
即使没有疫情,也会经常发生这种现象。
根本原因是农业结构性过剩,供需不平衡导致的。
大规模机械化农业最大的问题不是产量问题而是销路问题。
规模越大风险越大,即使种了再多,收获再大,一旦卖不出去,轻者赔本赚吆喝,重者倾家荡产!
滞销蔬菜怎么处理?
量少还有比较大的处理空间,量大了,根本没有办法,只能烂在地里做肥料,想送人都难以做到,因为要收割、包装成本和运费。
城市居民没菜吃,要捡菜叶子,要吃高价菜!农民的蔬菜却白白的烂在地里。
荒唐!
要遭报应的!
继续全面清零,加油。
两周前已经在各个平台求助了,这是经过了多少爱心人士和多少人的转发才能上来热搜,有很多已经烂地里了。明星离婚闹剧能挂热搜好几条。。。
老家今年种的几亩萝卜和红薯,萝卜一毛钱一斤,红薯七毛钱一斤卖掉。我们在市里萝卜和红薯几块钱一斤。。。只能安慰他们没有烂地里就是好的。
当时上海自己的西瓜上海都吃不到,然后超市卖的死贵。
在农村菜烂在地里卖不出去,在城市大白菜 1.5 一斤,原因何在?
如何避免政策的一刀切?答案或许还是严格依法办事,而不是以政策为由便宜行事。
不讲法,或许一时会获得荣誉,最后会出一堆篓子。比如这位同志:
然而,还不到半年,就会遇到这种情况:
谁买单了,当然又是老百姓。是老家家中近 70 岁的父母和 95 岁的爷爷:
被认定违法了,东西拆了吗?没有。
为什么?因为这位韩主任,她的老公是遂昌县住建局局长。
看到这个新闻真的后背一身冷汗,蔬菜没办法运过来,其他地方接不到菜,导致菜涨价还是好的,最怕连菜都没得吃,然后呢,某些人乘机抬高物价,发财,完全不顾会不会有人饿死,这是真正会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安全了,甚至比疫情要更严重
卖给韩国做泡菜
敢危机我的官帽前程?宁错杀一千,不放过一个!
他们就是这个心理
不需要把美国资本家倒牛奶事件往上套,
菜农把菜翻地里面是因为第一没人去地里收菜,第二自己采摘拿去卖因为疫情车进不来,就算进来了出去随便那个地方因为疫情耽误点时间蔬菜也坏了,
还不如少亏点直接翻地里,
河南富士康 数十万人,每天消耗多少白菜?
早晨:白菜包子
中午:猪肉白菜炖粉条 外加 白菜豆腐卷子
晚上:醋溜白菜 海米白菜 等等
一个人一天消耗一斤白菜 整个富士康 就是 至少 30 万斤
一个周
一个月呢
我看了很多回答,都在说疫情的事儿。你想想,要不是疫情来背锅,我都不敢想你下面还要说什么了。
我想吃买不到
有菜的卖不出
滑稽
说到通行证,上海封控那会,有的公司为了走货,疯狂求人。有 zf 关系的,收费 2 万;没关系的,我听过最多的花了接近 10 万。一开始价格还坚挺,到后面就进入了中国人常规内卷模式,你不发别的部门就赚钱走了,也跟着狂发,就那么几天,内部人小赚几百万。
很显然,这上波卖菜难并非天灾,而是人祸引起。
都说疫情无情人有情。
今年以来的疫情比往年更加严重,但是,更加严重的是某些地区的过度防控。动不动就封城,动不动就静默,不能顺利出行,别说发展经济了,就是基本的生活,基本的生存都受到巨大的影响。
一方面,菜农的菜卖不出去,烂在地了,犁在地里,农民的心在滴血,你说,他们以后还会不会有种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需求方车出不去,人出不去,菜拉不到,需求方的蔬菜价格上涨,供不应求,市民有苦难言。
过度防控对物流的影响,直接造成对经济流通领域的打击,重挫了农民、物流、批发商的积极性。这么明显的事实,却有人依然我行我素。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在即,一号文件都是重视三农的,真心希望今年的一号文件能够在支持三农方面,出台更加具体、更加有效的措施。
河南买的是季卡,还是年度
为啥没有一个网上官方的供应平台呢?
菜农可以把信息挂到网上
年初嘲讽上海的。唉。都一个样。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些违背了宗旨和初心的人早晚要接受人民正义的审判
不做实事,全是口号和政绩,老百姓只会更惨。
真的看到了太多悲剧,有些东西真的不该这样做。
之前看过《我住在这里的理由》有关东北人在日本种菜的生活,那里种菜,农民是有保障的。
他们有一个农产品鉴定定价机构,对农产品的用药、辐射都有检测,然后还有最低的收购价格保障。
当然,对于我们而言,这种机构一旦出现,那农民可能更加惨,人情世故,贪污腐败,相互勾结的现象一定数不胜数。
粗浅建议:
一,对于大规模种植蔬菜水果的地方,对于农产品、基础物资要有绿色通道。不管什么疫情,多么严重,生活还是需要继续的。
二,大规模种植,要和企业签订合同,要有市场最低价的保障,收购价随市场行情波动。
三,需要建立农产品价格监督检查机构,避免企业操控市场价格,形成垄断。
什么捐款,划分任务的行为还是不可取的。这能缓一时,不能解救它,永远都适应不了市场规律。
(异想天开的建议,就当瞎说)
滞销不滞销我不管,我就问问你丰收没丰收吧。
市场上大白菜三毛一斤,已经说明问题了。
只是讨论有什么用?
能真正帮到几个农民?
在忍痛的又何止这些农民!
让城市静下来。
郑州高价菜想买还买不到,汝州菜贱到没人要,同一个河南两片天。
“大疫不过三年”,历史上的大规模传染病一般不过三年就结束了
希望转年开春,疫情逐步好转,再也不用担心流调、隔离、健康观测……
社会逐步恢复正常,经济逐步开始复苏,每个人的钱包开始鼓起来, 婚礼、酒席、秧歌、庙会等大型活动搞起来
不中呐
“管够” 是挣不了钱的。一个生意,你也能做,我也能做,怎么能赚钱呢。只有你做不了,我能做,才能赚大钱。
倒牛奶这就开始了?
不知道怎么看。不看不忍心,看了除了心痛还是心痛,看多了就只剩下麻木。
毕竟,同样的事情,仅仅是今年就发生了很多次。类似的事情,仅仅是今年掰着手指头可能已经数不过来了。
你知道原因是啥,我知道原因是啥,菜农知道原因是啥,那些人也知道并且知道你知道。然后呢?可能你连进自己住的房子都…… 嗯……
但是,——能看还是要看,总比看不到要好一丢丢。
小鸟市,呵呵
不知道你们是不是少吃菜了,可我这菜场的蔬菜还是满满当当的啊。
我们没少吃,地里的蔬菜卖不出去。那我们吃的蔬菜哪来的,城乡结合部今年蔬菜大丰收了吗?
我得想一想。
供销社呢?
不开玩笑,纯好奇,
我们目前物流业的情况和美国的情况相比,谁寄得比较厉害?
生产过剩。
这是相对过剩。
相当于人民群众购买力,还是相当于隔离政策的过剩?
人民群众的利益如何才能够最大化,这个不是博弈论可以解决的问题。需要科学评估和反思精神。
勇敢面对,勇于修改落后于现实的决策,才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郑州过来收蔬菜不让下高速 有啥办法
因为干旱,湖北菜价都涨多少了,河南滞销犁掉
我不理解
有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在这问题下阴阳怪气的,借机抨击的差不多得了,你们和上面那些只会喊口号没什么区别
两点疑问想让大家帮忙解惑
1. 为啥要费时费力犁掉?菜烂在地里不是肥料吗?这应该和奶不太一样吧。。有没有发视频施压的可能?
2. 如果按马云之前的路线走能不能规避这些问题
普通人相也敢信政府搞农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地点:山东
我们这白菜 2 毛一斤,8 块能买一大袋子
芹菜一毛一斤,但得自己去割(种的不想出人工费,往里搭钱了)
还有一些菜农,看卖不出去,直接让菜烂地里了
不犁掉不行啊,烂地里就难清理咯,影响种地。这个和家禽一样,养鸡场到了出栏时间处理不了,那就是赔钱货,一天几千斤的饲料或者粮食吃下去就是白喂的。
怎么卖?看当地规模,就这个别人家种一点,暂时几年放弃这种不耐储存的农作物,棉花,豆类这这种耐储存的还行,也不怕封控。
但是两万亩,应该是属于规模大,甚至签了合同的,应该有配套的保险善后,会有村委去处理。
但是在河南,处理不了也正常,见怪不怪了。
怎么又是河南啊
不知道这波看不见头的疫情
会让多少人心寒
最终会酿成多大的悲剧
我有一计
把这些菜地包给核酸检测公司,既能逐步控制住疫情,又能防止滞销。
做成蔬菜冻干吧
汝州今天已经是静态管理的第 59 天,昨天说是能解封了,但是解封区域非常小,大多数老百姓只能在本乡镇活动
无解,新闻里说往年大头都是卖给外地的买家。现在疫情影响,买家要么过不来,要么买回去也销不出去,这个市场供应链就是断的。
都提倡不聚集不聚餐了,就每家每户那些食量,怎么消耗这些易腐的新鲜蔬菜?
整体市场小了,这个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问题。应急办法是可以销往养殖场做饲料,但这不长久,毕竟做了饲料就更卖不起价了。关键还是明年少种蔬菜吧,改种一些耐储的作物。
我老家种植蔬菜的菜农都是小批量纯人工种植,今年的菜价也特别便宜,他们零售的都是常见的萝卜、白菜、莴笋,零售价都是 1-5 毛一斤,连种子钱都不能回收。
这两年疫情我们关注较多的是失业人员,殊不知大量的农民群体本来就没有固定工作没有纳入失业统计范畴,他们失去的是生活的保障。
买不起,卖不掉
你们说这是神奇的经济学。
农民,农民,农民!
三农问题解决了多久了??
鳄雀鳝啊,国庆前封控到现在也没解封,每个村子都封着,那就滞销吧
跳转各个群,各个 APP 都买不到菜都售空。
2 万亩蔬菜滞销犁掉烂在地里。
唉。
因为快递没受限,可以请顺丰快递
可以通过直播途径,我们来买
也可以找到直播带货李佳琦助农
不要仅限于线下收购
只要防疫问责制,奇葩新闻会一直刷新你对人性认知。
何止他们那,其他的没上新闻而已!
就在地里挖个土坑,白菜扔坑里,洒洒上盐,做成酸菜,来年卖给方便面厂
一边封控买不到菜,一边菜多到滞销,真讽刺
可能有些人对滞销没具体概念…
前几天家人去地头马路边买了一大包 (比超市结账时最大的塑料袋还大一倍) 生菜, 两块钱. 菜农说, 菜只值一块钱, 袋子是一块钱.
抛开种植灌溉管理不说, 只是把这包菜从地里拔出来装好, 人力成本也快一块钱了.
哎~
希望今年是自然灾害的最后一年,不过要做好准备,因为自然灾害可能还要延续 2+3 年。
这不叫滞销,滞销是卖不出去。这 T 么叫人祸,路一封,进不来,出不去,上哪卖?
就这种封控,挣钱的路径给人家掐死了,还想让农民去买房?恶性循环
我也是河南的
我们家乡特产是苹果 灵宝苹果
前几天刚寄了三十箱 结果快递发到郑州 封住了
水果啊 能封几天
这损失还不得自己单着
不用什么锅都甩给疫情,现在蔬菜水果肉类价格都在上涨是否有大商家在暗中作梗值得怀疑
我们这边苹果收购商说今年 6 月份的早熟苹果因为疫情一直压在库里,往年在 10 月份的时候早卖光了,10 月份收的苹果先放冷库,等啥时候 6 月份的苹果光了在卖(早熟苹果储藏期短,容易烂)
我们这里缺菜,被封在家里什么也买不上。
小镇本地菜都吃不起了 一封 坐地起价
这样的事情以后不知道还会发生有多少,每次看到就心酸和生气 ,,
纯粹是 赔付给参与非法集资 村镇银行非法集资活动的债
参与非法集资都能赔付,还不如参与非法集资 活动,在等收钱,谁还干活
蔬菜滞销的问题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而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生产与消费,始终是动态平衡的,而空间局部过剩的生产是无法人为消除的。
农业本身,就是靠天吃饭的行业。运气不好自然灾害已出现,可能全年努力白费。同时这类天灾事件的出现,也表现了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建设不足,农业科技技术和防灾减灾技术的推广,落实力度有限。
一是关于农业问题,
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要有实质性的进展。从中央到地方,必须制定农业科学的农业现代化方案,逐步在农业大省形成试点,不断总结经验成果,应地置疑的像全国推广开来。
短期来看,各级地方政府,应该从政策上去引导,相关企业在当地建设农业配套设施。同时构建一体化的现货、期货交易市场,以量定产,以产定销。
当下,农林牧管理部门,可以积极联动。专家咨询,企业沟通。讨论滞销蔬菜,转为用作生产农牧饲料的可能性。进一步,降低农民损失。
二是经济管理效率问题
这条新闻报道一定程度来说,反应了政府、市场、农户之间的关系,没有形成长效机制。政府对突发事件的应对缺乏一定经验,对市场信息掌握不充分,对农户生产的引导不到位。
政府作为市场的管理者,需要对市场有着更多的了解。依托当地优势产业跨地区合作,提升市场效率。推动产业升级,提高抗风险能力。
政府管理在提高上,需要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切实为群众利益着想,在本次事件中总结经验,完善对突发事件和防灾减灾的应对措施。
说实话,电商一开始出来时,我以为它能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能够快速打通消息链,后来才发现当年自己太幼稚,低估了资本力量! 最底层的菜农与菜贩倒霉!
说白了,信息技术发展并没有给百姓生产带来什么便利!
能下手自己犁掉也不愿意低价出售能叫农吗?真真农耕民族他还不配,
河南的菜都滞销了,那河南保供企业的蔬菜大礼包一定很便宜吧?
这就是为啥要恢复供销系统。
河南农民今年太不好过了。
我老家河南的,前几天给老妈打电话,老妈说农民白菜卖不出去,5 分钱一斤好白菜随便挑,她 1 块钱买了 20 斤开心坏了。我家不种地,当然是开心,但农民谁来共情呢?指望政府能补贴几个子,怕是化肥钱都回不来啊。
坐标重庆,不想说其他的,小区业主群每天讨论最激烈的就是某个 ** 可以下单了,现在每天 00 点后睡,就是为了在各个买菜网站抢点菜…………
供给端烂在地里,需求端有价无市!这波操作看不懂是为了健康还是为了经济………
咱也不和国外比,咱就说香港好像没听说封城多久多久,也没听说因为新冠阵亡多少多少(香港人口密度应该是超过国内一线城市的)
每天零新增,从 9 月下旬封控至今,菜和庄稼是烂到地里的,根本谈不上滞销,纯粹是因为农民自己不去收(呵呵)
big 胆,不去富士康在家卖菜?
1960 年饥荒,天灾➕人祸,死了好多人。我爷爷说当时地里的粮食熟了,也没人收,都在炼钢铁。
国家是属于每一个人民的 无论是支持清零的 还是支持放开的 都应该力所能及的去发声去表达 在相互交流中,让客观事实逐渐明晰起来 到底哪种政策才符合大多数人民的利益
河南汝州自 9 月 26 号开始已经静默(封城)两个月了
11 月 22 号迫于压力(上级批评封太长时间),发布了公告 23 号解封(只是公众号文字说明,没有任何公章文件),但实际上执行跟没解封一样(路上没一辆车,没有一家店铺开门,小区 / 村子不让出)
9 月 26 号河南汝州大规模爆发疫情,然后开始封城,封了一个月后(封城期间没有任何新增疫情数据,每天都是 0 新增),河南郑州突然富士康事件瞒不住了,大众才知道郑州也这么严重
更关心阿康昨个万人群架,乌泱泱至少几千人举着手机,结果今个一个视频都看不见,抖音同城切换功能也取消了。
老家山东。母亲打电话说,家里的蔬菜,附近十里八乡的蔬菜,都是这样。没人进来收。天灾人祸,自有分晓。
我老家河南的,我爸说菜卖不出去,只能卖给小超市,超市的白菜 9 分钱一斤,他花 1 块钱买了 2 个大白菜,青椒,芹菜,蘑菇,几块钱都可以买一大兜,几天吃不完
还记得课本上资本主义倒牛奶的课吗
有人说类似事件还有很多,后面会导致菜价上涨。
其实,除了北上广深这种特大城市,这种事件对其他大中小城市影响很有限。
首先现在离春节也就五十多天,菜价普遍有个涨幅也是周期性规律了,由供需关系导致;
其次,每个省份的大棚蔬菜种植基地是很多的,产量是过剩的,就算没疫情,由于市场规律影响,每年都有很多过剩蔬菜烂在地里;
最后我想说,地方政府执政能力和服务能力虽然都一般,但差距是真大。今年年初我们这草莓大量滞销,区里供销总社动员了全区企事业单位包括规上企业,集中采购了一波,立马就消化掉了,企业单位都有食堂,每天消耗是很大的。
摸着石头倒牛奶么
气!抖!冷!
晚上跟我父母打电话,我说最近菜价这么便宜,那些包菜白菜萝卜的不要买了,吃点平时舍不得吃的吧。
我妈兴奋的说包菜 9 分一斤,红萝卜好像两块多菜农要给她差不多二三十斤,我说肚子就那么大,不如吃点平时舍不得买的贵菜吧。
我家附近的超市鸡蛋 6.38,我妈今儿早上跑了近五公里买了 5 斤鸡蛋,因为 5.98。常年给他们念叨俩人至少每天一只,我家都不胖,一周半月不吃肉都无感的那种。不过我能做到平均一天一到两只蛋,他们俩人,我估计一周都做不到 6 只。
前两天我看社区团购豇豆三块一斤,今天在超市看五块一斤。夏天的豆角在超市一度卖到十二三块,昨天我在多多买菜上两块五买到。
他们说买包菜是因为泡菜好吃,每顿饭习惯性加一碟泡菜,我再次,n 次强调 20 天后再吃,唉,一月一万多的退休金花在买菜上能有三百块就很多了。
随口说说吧,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
为了防疫,做些贡献不应该吗?
呼唤供销社进行统购统销
恶意滞销
有些居民没牛奶喝,奶农们把产的牛奶都给倒掉,这是我从小就听过的资本主义社会里的故事,一直不理解;
现在有了对照实验了,应当是大抵理解了。
重申一遍,防疫没错,这件事不是防疫政策的锅,这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好政策。
都是抱怨的话,会被关闭的
我是汝州市纸坊镇人,汝州市 “封城” 整整两个月,疫情没有完全扑灭。做为一名家乡人,看到这类新闻真是痛心。
这很正常。都是万恶的资本主义搞出的罪恶,没有经济危机,制造经济危机。
很多人把这事往疫情上扯,这就是胡扯!疫情防疫是保卫大家的安康,防疫工作者都是天使。众所周知,国外疫情已经死了很多人了,国内大家都是在被保护状态,谁家没有老人和小孩?人民的健康就是最大的福祉,在这样的前提下,很多问题都是小问题!
疫情防控,保国保家。
就算老百姓很好管理,社会戾气也将越来越重
贵在运输费,
供销社呢,前段时间疯涨的供销社去哪了。
当官的怕乌纱帽不保,纷纷层层加码
各种路障,物流中断
农村蔬菜滞销
城市菜价上涨
四季度 CPI……
希望政府积极联络客商,帮助家乡人,辛苦种的蔬菜,真的很不容易
马上大家都没钱了,可以一起去大城市流浪了
我们老家,河南某小县城,萝卜 6 分钱一斤,我们村一个人直接不要了,在戏台子上吆喝,谁要的去地里自己拔,不要钱。都不够人工钱。
资本家竟然把菜犁掉也不卖给百姓
封?
我的家乡是全国蔬菜生产大县,北京新发地直供蔬菜县,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直供基地——山东省莘县。可以说我们县为东部沿海很多大城市保障了蔬菜供应。
可能大家知道寿光,但是不知道我们县,知名度没那么高,但是我们产量高啊,很多我们这边产的蔬菜都是贴寿光标再销售的。
我们这边温室大棚某一个镇就有几十万亩,两万亩蔬菜对于我们这来说真的不算什么。
看到没,一个村子被大棚全部包围起来。家家种大棚。每家每户收益好的话一年一二十万元问题不大,我们是农业大县,但是工业就不怎么滴。所以有句话 “藏富于民”,形容我们县很恰当,种大棚的镇街农村信用社存款额在市里那都是排头几名的。
那么,回归正题。疫情对于我们这种蔬菜大县影响大吗?
答案是,不大。当然这个也是有前提的。
前一段疫情其它省份紧,我们这边没有的时候,乡镇上的蔬菜收购市场是一如既往红火,有那种远路大卡十几吨几十吨的长期收购的,也有往周边城市贩卖的小商贩,两三天卖一车的那种。因为自己本地没有疫情,外地收购商一般也是长期驻扎,小商贩只跑周边,所以一切都比较稳定。再说了,农业大县,不能断农民的财路,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封控农村菜市场的。
举个例子,某镇专门种西红柿,镇上的某个市场大大小小的全部是往市场交蔬菜的农户。当时西红柿价格正贵,我小区门口买了两个西红柿 花了我 3.8 元。一问零售价格三四块一斤。想想吧,农户一天一卖,一电动三轮或者摩托三轮,三四百斤四五百斤,他们交的价格可能就两块多,每天一车,大概收入一千元。光这一茬西红柿,赚个三四万四五万的没什么问题。这还是一个大棚,多几个大棚的人家,一年四季,种三季蔬菜,算算收入吧。
为啥我们这不像汝州会出现滞销的情况?
首先我们种蔬菜历史悠久,2000 年左右我们县就引进了蔬菜大棚,已经有 20 多年的种植经验,各项种植技术都成熟,质量产量稳定,产业链也稳定。
其次,大规模的种植吸引了各地的客户,上百万亩的土地,种植的瓜果蔬菜种类繁多,茄子 ,辣椒,芹菜,韭菜,菠菜,豆角,莴苣,菜花…… 可以说要啥有啥,根据乡镇不同,种植的蔬菜有差别,总结一句叫:区域差别化,每一样蔬菜瓜果都有某个镇的人种植,并且规模都不小。
例如:外地客商来了,想收购西瓜 ,就直奔董杜庄镇,想收香瓜、甜瓜 ,就直奔燕店、魏庄镇等等。
并且每种瓜果蔬菜样式繁多,像甜瓜 就有几十上百个品种,你想收购哪种这里都有。这样,建立起了长期的口碑,不愁销路。
再次,既然我们县的名片是农业,各镇政府也会拿着这块做文章,这关系到镇街政府的考核排名,甚至领导职位升迁。所以大力扩建农村蔬菜市场,做好农产品质量把控,宣传地方蔬菜特色等措施也是积极实施的。
一句话,整体都是良性的,疫情没有影响当地生活,农民主要靠蔬菜致富,产业链畅通无阻,政府大力支持。
但是,最近情况有了些变化,河北省自 “二十条” 尝试性放开后,河北、河南疫情已经开始渗入到我们本地,整个地级市集体性爆发,某几个县新增特别多,这就导致政府不得不增加疫情防控手段。
目前,我们县通往河北河南的边界已经堵死,甚至我们县到隔壁县和市区的道路也出现管控,这势必影响蔬菜运输的。因为我们县蔬菜产量已经远远达到了供大于求的地步,可以说我们县供几个百万级地级市的蔬菜是没有压力的。但是,自身消化不了又运往不了外地的蔬菜,降价是必然的。
我家有亲戚种大棚我还没有联系,但是我妈昨天跟我说,现在芹菜便宜的要死,几块钱一大把, 去他们地里去拉,2 毛钱一斤。城区都卖 6 毛了。
蔬菜一旦运不出去,价格陡降是必然的。希望这波疫情能尽快过去,不影响农民正常蔬菜采摘。
话说回来,分析一波汝州吧。
跟我们县对比,都是省直管县(他是县级市)。
划重点:但是它的支柱产业是冶金,建材,能源,食品,这个是关键。
政府财政不靠这个,农业不是 GDP 的主要拉动力量,农业产业链这块政府不重视,加上河南省糟糕的疫情管理(希望不要喷我),农民肯定是最受苦的,要换到我们这长期农产品滞销,政府是吃不消农民的压力的。
现在全国都知道蔬菜滞销了,卖容易,关键是能不能打通交通运输卡口的问题,这种一个地方一个管控措施的模式,即使是绿通车也很难跑,况且蔬菜这种需要快速运输的产品呢!
最后,只能期盼汝州市政府多发力,聚焦农民的困难,疫情当下考虑底层人民的生活才更显关怀!
河南一家都三四十亩地是真的吗,我这一家只有一两亩地
想起来我双十一买东西,好多都发货不了,疫情对物流链的破坏太大了
所以说毛主席关于乡镇工业建设的方案还是有合理性的,不然稍微有点合格的脱水蔬菜生产程序也可以当做容灾备份消化一定产能
不知道这种情况能不能依靠当地党组牵头,农民自组织进行寄卖以回笼资金呢
所以说,供销社食堂的作用就应该发挥出来了。希望快点落在各个城市
别的僧人没去印度求取真经是因为毅力不够进取心不足一心向佛程度不深吗?
唐僧:贫僧自东土大唐而来,去往西天拜佛取经。
他有各个国家卖面子的通关文牒啊
躺着看!资本主义认为价格是供需关系决定!反应慢慢的轮回,大众的商品一旦丰收对农民是坏消息,一万吨是一块钱一斤。如果丰收,由于大户出手快,消息多,保证获利退出后,丰收两万吨价格最后不会是五毛,而是两毛。所以,盖了很多房子,房价绝对不能让它降!怪就怪蔬菜保质期太短,也没人规定蔬菜不准降价。不能种太多!要明白其实是种的越少农民越赚钱!
这篇新闻申报了吗?
我们不是在一个地方吧
你说得对,但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你说得对,但根据 1929 年美国资本家把物资损毁也不发放出去……
经过 22 年一年
河南之后需要拿出多大的诚意才能吸引人留豫呢
(其实在哪都一个样)
冰山一角,实际发生的比爆出来的更多,有些人忧心忡忡的考虑明天一些人的生活可能会变糟,缺不肯低头瞧瞧当前部分人已经举步维艰
一边是菜烂在地里;一边是一根萝卜几十元;
一边是货压在工厂里;一边是客户气急败坏;
一边是全民封在家里;一边是他人努力生活;
一边是互相吵吵不休;一边是努力创造价值……
就想问一句:谁替我们做的决定?
笨蛋,问题是经济!
只有上面把不要把地方官员政和新冠确诊人数过分关联,同时真正做到严查层层加码,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
但也不好说,我对河南地方官员执政能力不抱太大希望, 他们可能借封随意锁城市从中捞钱。权利越大,导致腐败的可能性越高。
因为没有政策说过度防疫会丢官帽子,只有防疫不力才会丢官帽子。 农民的菜烂在地里,菜商带着 1000 万现金下不了郑州的高速,但是富士康招工就一路绿灯,是不是很魔幻,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体制内的奖惩问题,富士康招工是市政府下达的命令,那肯定要完成的,至于农民的蔬菜问题,对不起,防疫优先
麻了。。。。。
这条新闻不利于团结,谁能联系一下管理,赶紧把这条新闻删了!!!防疫高于一切!!!相信祖国!!!
孩子快馋哭了 真的吃不起菜了
养猪吧,蔬菜卖不了还能喂猪,扔了多可惜。
这是我们乡镇超市白菜零售价
0.28 元 / 500 克。
你没看错,是 0.28 元
不是 2.8 元,也不是 28 元。
一颗 4.22 公斤的白菜,零售价是 2.36 元。
勉强能买到一瓶最便宜的瓶装水。
白菜的生长周期是 55 天,
也就是说,菜农辛苦小俩月,种出一颗白菜,也就能卖一瓶水的价格。
形容东西便宜,经常说是白菜价,这句话真鳎麻嘚太对了,还有什么比白菜更便宜的?
这就是所说的,规模效应带来营销风险增加
疫情期间,什么都不要做,就在家待着就好,做什么都有意想不到的后果的~
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明明本地没有疫情硬是要防控,伤害的是底层人民,农村人口本身就并不密集,还没有任何新增,硬是风控了两个月,互联网从业人员可以远程办公,居家办公,种菜的农民他们可不能居家办公,而且蔬菜损伤不是按天计算,而是按季度!冬天植物生长慢种植期长达 3-4 个月,别看风控 1 个月,损失的是 4 个月收成,一个月不打理,其他三个月全部白干,坐办公室的人不会知道这些。
今年春天老家的场景,不扔有什么办法?喂羊喂猪,全村都种的这种谁稀罕,成熟期封控,一冬天的收成没有了。这是去年的,那时候还是比较严一些的,规定的按区域划分,到下面加几次码就是市里有一例全市封控;
今年好一些了,规定按小区划分、精确到楼栋,加几次码就是城区有新增全区静默;反正下面总是要比书面上通知的的紧张一些,这些大家早就心照不宣了,上面领导也知道,如果问我如何看待?说了有什么用,办公室那帮人也看不到,口号该喊还是喊吧;中国加油!广东加油、深圳加油、北京加油!河南加油!
也不看看人家连花清瘟的供应链多牛逼
**这个问题其实不好解决,一方面要降价销售,另一方面要拓展销售渠道。**蔬菜它的保存周期不长,所以属于一个快消品,如果短期内不能把它卖出去,很有可能就需要承受经济损失,所以必须要做出快速的决断,一方面要降低它的价格来进行销售,另一方面我们就得要开拓渠道,比如说社区团购的方式,将滞销的蔬菜给卖出去。
河南周口
我们这里菜很便宜了,萝卜九分钱一斤,白菜一毛二一斤,青椒四毛一斤,都是因为运不出去
河南今年真的是……
我们这边菜价贵的都离谱
10.19 到现在外地快递一个都进不来
路子野的拼团冰鲜有蛋挞皮都有但是菜的种类太少了啊!不想总吃土豆菜花番瓜啊!
我守着花盆里的油麦菜十分忧伤
求求赶紧正常点吧!
【先进的 5G 呢?信息化呢?大数据呢?】
为什么卖蔬菜还在用这么传统的拍视频留电话的办法?难道是因为蔬菜供不应求?
郑州县城,静默的时候生菜接近三块钱一斤,一解封只要八毛钱,现在又封了
一方面很多人吃着高价菜
一方面菜滞销
要知道汝州疫情严重啊。
前一段很多人在家只能吃面。
但是一方面菜销毁
不是因为菜廉价
这是人祸。
谁是凶手???
呵呵呵
牺牲第三产业保第一第二产业,我看第一第二产业也保不住了
汝州疫情比较严重
补封控的群众无菜可吃,菜农大量蔬菜无处可销。试问当地 ZF 都在干什么!?据朋友发来消息,郑州马上进入新一轮全城静默,11 月 23-24 日两天已经抢不到菜,而且买的是放了很多天皱皮菜,这两种现象同时出现在一个农业大省,真是涨见识了。
这个问题从 20 年开始就存在,现在越来越严重而已!20 年我妈妈通州郊区就开始有蔬菜卖不出去,为了节省人工,当地人可以去采摘,从最开始的生菜,到今年菜心,油麦菜,生菜,香菜等,今年一年我妈买的菜少了很多,很多都是别人去摘了给我家送过来的,北京尚且如此,外地到底多惨可想而知!但是上面的人不知道,直到有些人看见大货车被劝返才想起来这些货物怎么办?但是普通公务员也无能无力!
听家里的一个种菜亲戚说,小县城葱一块钱一捆都没人要了。我还以为是现在高科技种蔬菜多了,降维打击,结果亲戚说是失业回乡人员太多,大家都自力更生,自己种菜了
我想起来看一个新闻,一个超市老板,拿着一千万帮助这些菜农,都已经提前报备了,也问了防疫政策,结果就是不给下高速,怎么都是不行,我只管疫情,你吃不上饭,那不我管,人可以了饿死,不能防疫死亡,
防控是个催化剂,好的坏的都会一窝蜂跑出来
目前看着毁菜感觉心疼,疫情可以背锅
过个几年,信不信没疫情也会出现这种事?
目前各地都在兴建温室项目,这些年好多做项目的也挣得盆满钵满,真以为就是好事?
粮食有法律兜着不能毁,蔬菜呢?
立贴,说的这些希望不会发生
蔬菜滞销会导致蔬菜价格上涨,不管怎么样,亏得都是老百姓
这事清零派知道咋办
飞克纽斯!供销社不会让这种事发生的
有没有可能是想高价卖,然后没卖掉啊!这几年蔬菜涨价好快!!
接下来应该要开始推广供销社了吧。
不是据说再分配经济内循环要靠供销社调节吗?
所以现在需要抛一点东西出来。
我没有说供销社不好的意思,只是猜新闻的目的。
江苏有部分地区大白菜也是滞销。我们村里有一户承包了几百亩种大白菜,然后因为最近大白菜价格走低,算了下运输费,感觉都回不了本,就喊村里的人去自取。然后剩下没摘完就直接扔地里,全被机器犁掉。
村里和隔壁村儿的人听说了,骑着电三轮就冲过来摘大白菜。我家就靠在那个白菜田附近,门前的小路异常繁忙。白菜田四周围了一辆辆车,田里全是摘大白菜的人,感觉就跟赶集一样热闹。大家都开开心心拖着一车车大白菜离开…… 只有种植户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我上网查了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很多,首先是因为疫情防控,车辆运输费大大增加。因为部分地方是疫情管控区,去了回来要隔离,而且也难获得通行证,造成蔬菜运输通道受阻,成本骤增。当然这影响的主要是长途货运,比如跨市、跨省的运输。那有人疑问本市市内(无疫情)蔬菜运输应该不受影响吧?
的确不受影响。但一个市内的蔬菜消费量是有限的,而且就拿我居住的小县级市来说,本来就是一个农业占比较大的市,蔬菜肯定是供过于求的。这就意味着,本市内的蔬菜积压越来越多,那价格越来越走低,同时运输价格再一涨,那卖蔬菜就很可能回不了本,只能毁菜。
而且今年还有一个特殊因素,那就是气候。往年到了这个时候,气温都下降了,蔬菜长得慢,供应量相对少。但今年同期气温高得离谱,蔬菜产量也蹭蹭地往上涨。本来就供过于求,这下就彻底完蛋。
真实情况可能远比新闻报道严重,本人老家商丘农村的亲戚也表示蔬菜每车仅售 20 多元,售价远低于收割成本,已经选择直接原地犁地销毁。
从国家层面,做疫情管控可以理解,但疫情管控优先却不能理解。疫情会产生灾难,但无序管控产生的灾难可能远大于疫情。核心不在于放开管控,而是选择最适合中国现状的管控模式。现阶段,跨省、跨市、跨区管控,且很多管控没有明确标准。合理的方案是按照流调、核酸结果进行风险评估即可,但现实是跨地区就需要重新隔离。居家隔离也是隔离,意味着连续多天无法工作,生活何以为继?
原本想吐槽一下政策制定的随意性,但实在不想参与政治部分。作为普通人,想远离政治实在是有些困难了。
汝州封了 50 多天了,没错是封城
建议河南以后也搞互联网,这样就不会有菜卖不出去的风险了,手动 doge
菜是别人的,官是自己的。
往好处想,证明了国家粮食储备充足。
有些问题 我虽然不会 但我相信一定有人会;
有些问题 我不会 我也不相信有别人会
当地农民今年收成不好,明年很多菜农或许就不种了。将导致蔬菜涨价。
可惜了 那么多好蔬菜,给宁波慈溪余姚这边疫情封控的人吃多好!
汝州的话 不难理解,从 9 月份封控 一直到昨天才解封。
再多说一句,多去超市市场逛逛会发现今年的应季蔬菜一直很便宜,我们这超市芹菜 3 毛 9 包菜白菜 2 毛 9 萝卜 2 毛 花菜 8 毛 上海青 小白菜生菜都在一块以下浮动,芫荽由于不压秤都不安斤卖随便捆一捆 1 块钱
苦的都是老百姓
我这边抢菜都抢不到。。。
数据安全是一项系统的整体部署工程,加密 + 监控已成为多数企事业单位信息防泄密的共同选择!让企业的创意成果、招投标文件、生产工艺、流程配方、研发成果、公司计划、员工信息、客户信息等核心数据更安全!
事前主动防御:对数据本身进行加密保护,从源头上保障数据安全和使用安全
事中安全可控:通过终端规范化管理,对信息泄密途径进行有效控制
事后有据可查: 记录各种操作信息,帮助管理者洞察到可能的危险趋向,同时提供事后依据
官方做的不够。河南的政府做的真的不算好。管着不让流通,农民卖不出,市民吃不上。
河南的防疫,真的是烂透了。身在河南许昌某个县城,官方不公布每天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数量,从 10 月 8 号到现在 11 月 24 还没有完全解封,县城里到处都是铁皮,我们都调侃襄县成一个个的自治区了。民众每天都在猜疑和糊涂中过日子。真的是服气,不过也让我看清了河南的真实情况,接下来奋斗目标就是早日把户口迁出河南,真的是烂透了。
很多人并没有注意到,当前疫情严重的城市并不只是北京、重庆、广州几个大城市,许多的二三线城市疫情的严重程度和上面几个大城市不相上下,但是在官方公布的数据里仍然只是零星的新增。
有一个办法可以大概了解中国不同城市的疫情情况:把抖音定位到不同的城市,看看当地人发的视频主题,封控,静默,方舱几乎是出现最频繁的。推荐几个城市:朔州,洛阳,德阳,聊城,银川,还有提问里的被封了快一个月的汝州。这些城市几乎就是当前一个个微缩版的北京,广州
老人孩子警告
高赞这个 @焚香抚琴 ,又是讲不明白道理就拉黑的主。跨领域还是别在这回答问题了吧,露怯嘴硬挺丢人的。
最后回你一句吧,我从来没有反驳过你的观点,只是认为你拿蔬菜和小麦对比,没有可比性。
你如果觉得我在给开绿灯找借口,那我只能说你说是就是吧。
还是那句话,在我国的体育领域,冰球和乒乓球永远不可能有同样的待遇。这点都想不明白,咱还是把蓝标去了好吗。
四五月的孟买,囚徒吃着十卢比一斤的菜,农奴的菜烂在地里。
喝过恒河水都是亲兄弟,这不,人家去新德里赛马场路 7 号了。
你就说其他邦的部长会咋想?毕竟和它一起喝过恒河水。
主要是封控的时间太久太久了,物流完全中断。同一个地方可能一边在吃天价蔬菜,一边万亩蔬菜烂在地里。
可恶啊
不是有供销社了吗?你这是恶意提问
天灾人祸
不会是强推供销社吧,有困难要上,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
我一直在想,压到政府公信力的最后一根稻草究竟在哪里?
受疫情影响还是防疫政策影响?
人在坡岛刚下公交~今年坡岛买中国水产和果蔬都比以前便宜不少,比如去年最低 9.9 新今年 5 新一盒的阳光玫瑰,去年 18 新左右今年 8.8 新一只的大闸蟹,我今年还买到 1 新币一个的大粒国产秋月梨,超市里中国产的蔬菜如菠菜也经常特价搞活动。具体原因就是疫情影响了国内物流,使得这些保质期较短的农产品更多的流向了华人最集中的坡岛。
sky 直播间卖点家乡蔬菜
建议农民都回家种地种菜采取最低消耗生活,也别去工厂打工城市送外卖什么的了。
自己过自己小日子岁月静好算求。
求仁得仁,菜农家里没有小孩老人吗
疫情下真不容易
都是为了老人和小孩,付出点代价算什么 3
我就是汝州的,25 斤萝卜送到家,5 块钱。对了前一段时间的蔬菜包 60 斤 30 块钱,将近十种菜!
农村人的仨瓜俩枣也算个事?白送给大城市也会被丢掉,犁了反而好。
有大国而无小民,小民可欺。
我们那的种植户把菜全部用拖拉机犁到地里,改种小麦了
我是新疆人,我们那的哈密瓜西瓜桃子和葡萄。两次了,20 年和今年,都恰好赶上瓜果季,居民想吃,农民经销商想卖,然并卵。不排除一部分农民能卖,但是消费水平和物流水平能和平时比吗?离城市近的求求姥爷们,还能保供,远的别想了。西瓜也别想了,又便宜又沉,不想麻烦志愿者。
建议每个省和市努力做到常规菜自产自销,这样自己协调自己就好了,
再怎么防控,物流快递绝对不能停,停了直接经济瘫痪,民不聊生。
谁在乎呢?
我大中华地大物博,不差这 2w 亩,而且蔬菜价格搞上去了,在收一波人们的存款,不错,一方面逼菜农降价处理,另一方面提高销售金额,这差价赚的盆满钵满,实不相瞒,本人姐姐卖水果已经开上大奔了
最近物流动都动不了,双十一买的东西还卡在出发地一动不动。。。
我感觉首先可以申请让政府相关部门出面,可以以政府名义捐赠给封控区域的居民,最起码不至于铲掉,再给政府做贡献的同时,会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扶持,或许在后续的时间里得到一定的政策扶持。而且也在当地出了名,做了好事,两全其美。
从 9 月底有 开始,到昨天才解,不得不滞销啊
老家坐标成都郊区农村,号称菜篮子基地,农产品交易中心直接因疫情封了
我爸做蔬菜批发生意,卖不出去,已经歇了。
最惨的是农民,我爸蔬菜千人群里,都在问有没有人买菜,这几天有很多承包土地的在转卖承包权。
菜贱伤农,明年菜价要涨了。
带着万本一利的经济风险去运输菜品,卡在哪个路口或乡镇呢,一车的生鲜就全赔了。以我老家为例,有一个密接,直接封村断路,那条路还是省道,真是无法无天了,感觉比 2020 年的武汉有过之而无不及。
线下经济一片萧条不必说了,线上经济因物流停运也只能自怨自艾。
我想 2020 年是天灾的话,2022 年人祸的成分大些。
经济增长并不是一个单方面的增长,这疫情让大部分人缩衣减食,影响的就是各个方面,其实我一直没有明白属于贡献 gdp 大头的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都在缩衣减食,为什么数据反而还在稳中增长呢?
我们这里今年好多农民的菜滞销了,喂猪喂羊烂地里了,但是我们一直还在家里封着,买着高价菜,白菜 1.8 块。种菜的 2 毛卖不出去,这样下去都得封疯。之前西宁一颗白菜 50 还上了热搜,我们蔬菜通道一直通的,结果我朋友说他们那里菜的人 了,种菜的地方成了高风险了……
知乎上很多人完全不懂大多数河南人,他们是坚定的防疫支持者爱好者,他们只痛恨病毒,富士康是因为怕感染宁愿辞职也要回家的。尊重他们的选择吧,不要可怜他们
北方官员为了保乌沙,一刀切比南方严重多了。不作为
天道循环
还能处理什么呢?口罩不摘,啥都白干
河南今年上大分。
不是三年前嘲讽美国农场主倒牛奶了吗。
太阳底下无新事,谁也不比谁更高尚,事没到自己头上罢了。
上海严重疫情,长三角地区封堵严重。都是各省的商务厅组织商队。将物质输送上海。
疫情控制下各路检查点障碍 要破开省内与省外的杜集。需要各省商务厅组织,采购与销售的合作。
那些吹供销社的满清遗老怎么不来谈了?
让某爱好者去把菜收了
我在广东高价物资,人家白菜烂地里,这都什么事,好浪费啊,不能晒干做脱水蔬菜供泡面厂商使用吗,活着腌成咸菜
我是土生土长汝州人,在河南开封上大学,一场突入起来的疫情,打破了多少人的平静美好生活。现在我妈在家已经隔离了 58 天左右了,期间也有买过算是高价的平价菜,两棵大白菜 20 左右。
明明河南省农业大省,小城镇附近都有好多果农菜农,疫情隔离期间,为什么小区和菜农商量好合作,菜农价格适当高一点,隔离在家的人可以正常消费,正常的供需平衡,为何不是一种两全的办法?抖音上刷到好多类似的,看着好心疼,好辛酸。
唉,汝州,一条雀鳄鳝,动用那么多人力物力,帮帮自家的农民都不行吗?真的,有时候普通平凡人很无力,只能考一些平台上发视频,宣传,但是有时候热度也不会多高。应该多关心关心基层人民。。
北京这大白菜一斤五块。
郑州的菜卖的很贵,而且买不到。你能拉来应该很好卖
怎么可能,杭州今年蔬菜价格上天了
河南周口市扶沟县也是,
前两天和在老家的父母打电话,我爸说,现在种菜的也不卖菜了,因为种的比较多,卖菜的话需要请人工收割然后装车,结果卖菜的钱还不够付人工费,
最后就只好直接开车犁掉了
郑州 25 号要开始静默,可以今晚都拉到郑州、大家因为封闭管理 都会着急囤菜的,能卖掉不少的,同一个省 核酸也省事了,为人民服务、做个人吧。
河南南阳新野这边也是差不多的情况,比如萝卜,集上只要 1 毛一斤。种的多的话,卖萝卜的钱还不够雇人去地里薅萝卜的呢。唉
别说汝州了,新乡就有。
我家附近有人承包土地种萝卜的,因为口罩原因,早就不管了,承包到期了让人犁了,周边二百号人去薅,没人管理所以长得都歪七扭八,亲戚有凑热闹的,还给我家送了不少。
含泪吃了一周萝卜相关的菜了。
啥时候是个头啊!
记起以前课本上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时候把牛奶倒到沟里的图文了
找外因解决不了事情,只有找内因方可解决。
1. 改种风险小的作物,例如小麦玉米等,蔬菜高收益高风险,抗风险能力差的话不建议种植
2. 增加冷库,通过增加储存时间,来抗衡风险
只能说贪心挨打
还敢鄙视美国倒牛奶么?
这就是我们这些躺废想放开的原因
这些资本家不该好好拷打么?把宁愿牛奶倒掉,也不给穷人,妥妥资本主义行为。
防疫爱好者看过来,你们家没老人?
这个数据增长的可怕不?正常应该在 0.5 个点左右吧,这一下子 1.6。应该是医疗资源被挤兑了吧,或者应该去医院的没法去医院,轻症拖成重症,重症直接搞死了。
饿死了都不影响升官
阳性了可是会的
还是不努力!
上联:
蔬菜包 98 块一包
下联:
蔬菜滞销忍痛犁掉
横批:
赢麻了
有的地方防疫吃着天价食品,有的地方蔬菜滞销忍痛犁掉。
这事儿发生在基建狂魔的 2022。
来收购的人被封高速了。
平顶山不是没疫情么,怎么会滞销呢?一定是农民不努力不想进菜地劳动,故意制造假新闻,企图污蔑 **
资本主义倒牛奶,社会主义犁白菜,非是天灾,此乃人祸。
预计明年菜价还会有一次大幅度上涨,老家现在甘蓝包菜五分钱一斤都没人收,已经开始长裂开了。家里人沟通,若疫情持续下去明年有抛荒弃种的想法。
忍一忍,相信人民公仆会有好的解决方法的。
往年产销基本是平衡的,疫情之下,我也不信哪个农民还在增产。
这就意味着,除了烂在地里浪费的,眼见的损失,必然还有外乡的 “城里人” 要吃高价菜 / 少吃菜 / 吃不上菜。
造孽啊!!!
我妈前两天给我电话
老家菜贩子,一斤一毛钱的卖菜
没办法╮(﹀_﹀)╭
这玩意没法仓储,价值又低,二次加工量也不大
想帮都没法帮
某部应该之前提出过相关规定,就是大货车以及物流相关车辆,如何同行。
上午有个新闻关于山东蔬菜的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上海时期改造了大量的方舱,此后大部分的方舱随着恢复解封,基本都拆除了改造措施。当时一个方舱需要改造一周左右,即使同时若干个同时开工,高峰期方舱建设跟不上每天两三万新增,更别说相关海量密接了。等到建设到最大量,超 …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在之前我一直要求共存,学校封校 公司裁员 拿不到工资,日子活不下去了。 现在我支持清零,跳槽去了央企,疫情反正我居家办公 工资一分不少,社区单位还发水果粮食慰问金,疫情期间坚持在岗上班三倍工资,别人死活关我屁事。 …
知乎用户 搜狐新闻 发表 还是太善良 我在苏州昆山,今年三四月份时封控,有家工厂宿舍区的超市一箱泡面卖一百五,工人直接零元购,虽然最后进去了十几个,但第二天所有人都吃上了平价饭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即使不看富士康厂区,郑州市区的做法 …
知乎用户 搜狐新闻 发表 疫情三年,小区流浪狗都混成警犬了。 知乎用户 弓长 发表 其实物业不用这么直接的 你把制服统一换成白衬衫。 保证外来人员望风而逃 知乎用户 Anonymous-Blackhand 发表 普通人平时不具备什么权 …
一边是万人马拉松,一边是扩(全)面(民)核酸筛查,成都的操作很多人看不懂,不知道风到底往哪边吹。 我试着理解一下成都的良苦用心。 调整防疫政策 最关键是给感染数据脱敏 最近大家都明确感受到了防疫政策调整的风向,如广州、石家庄等城市都实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