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情愿做家庭的奴隶吗?还是做自由的女王?”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收录于合集 #人物志 43个

今天我们要讲的王映霞,有“杭州第一美人”之称。她在大文豪的追求下,做了他婚姻中的第三者,最初感情轰轰烈烈,他鼓动她不要做家庭主妇,跟随自己成为“自由的女王”,后来却闹得对方被登报羞辱,两人断绝关系,不欢而散。多年后,她终于走入一段平静幸福的婚姻。

晚年她在回忆录中回顾,感慨道:“如果没有前一个他,也许没有人知道我的名字,没有人会对我的生活感兴趣;如果没有后一个他,我的后半生也许仍漂泊不定。历史长河的流逝,淌平了我心头的爱和恨,留下的只是深深的怀念。”

第一个“他”,是郁达夫。第二个“他”,是钟贤道。

王映霞,本姓金,学名金宝琴,1908年生于浙江杭州。

父亲金冰孙,祖上是盐商,但到了父亲那一代家道已经中落。母亲王守如,出身书香门第,外祖父王二南精通书画,学识颇丰,是当地有名的读书人,南社的成员。

她自小被过继给了外祖父王二南做孙女,改名为王旭,号映霞。小名琐琐,“琐”字由王、小、贝三部分组成,合起来是指“王家的小宝贝”。正如此名,一家人对她极尽疼爱。金家的孩子一出生就交给奶妈照顾,而母亲坚持亲自喂奶。小王映霞跟着外祖父熟悉传统文化,又到外祖父朋友王先生创办的里弄小学堂读书。

长大后,她开始接受新式教育,先是进入教会学校弘道女校学习,1923年考入浙江女子师范学校。因为相貌姣好,又经常参加社团活动,她很快成为学校的校花,甚至渐渐有了“天下女子数苏杭,苏杭女子数映霞”的说法。

她在浙江女师的班主任是一位刚从北京大学毕业的新老师。北大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王映霞的老师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学的影响,自然也会把五四新文学带入教学中。郁达夫是五四新文学中的重要代表作家,想必也曾多次出现在师生的口中。

(王映霞)

十九岁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王映霞在现实生活中,真的结识了郁达夫,他们的恋爱经历更是轰动一时。

(郁达夫)

郁达夫,著名作家。1921年从日本留学归来,与郭沫若等人一起创办了文学社团创造社,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表现真实自我,呼唤理想社会。其代表作《沉沦》讲述了一名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作为“零余者”的生活,以抒情的笔调,借鉴日本“私小说”的露骨描写轰动文坛,写出了弱国子民的悲哀与对国强的沉痛呼唤。

1927年1月14日,19岁的王映霞到父亲的老朋友孙百刚家暂住,遇到了32岁的郁达夫。当时郁达夫对王映霞心生好感,甚至称得上一见钟情。第二天,郁达夫邀请王映霞到四马路的豫丰泰酒家喝酒吃菜,趁着酒兴吟诵了两首七绝,补上题目《赠映霞》,送给了王映霞。此后,更是开始了对王映霞的追求,视王映霞为创作上的缪斯,常常相约见面。

郁达夫在日记中常常提及王映霞,“我也醉了,醉了,啊啊,可爱的映霞,我在这里想她,不知她可能也在那里忆我?”,“王女士已了解我的意思,席间颇殷勤”,“王女士待我特别殷勤”。

王映霞则回忆“我这个人天性活泼,爱说爱笑,不怕陌生人,这使郁达夫产生了误解”。

对于情窦初开、追求热闹浪漫的王映霞来说,郁达夫对她的用心有着极大的吸引力。但当时的郁达夫已经结婚,有妻有子。郁达夫的原配妻子孙荃问郁达夫,是否有意于王映霞,郁达夫承认了,并不掩饰自己的移情别恋。孙荃无可奈何。

(郁达夫与原配夫人孙荃)

孙荃出身书香世家,家境殷实,品行端正,才华出众。因欣赏郁达夫才华,嫁给“既无恒产,又无恒业”,出身破落乡绅之家的才子郁达夫。两人一度热恋。婚后,孙荃为郁达夫生了三个孩子。

王映霞虽然对大作家郁达夫的才华满怀仰慕、心生好感,却也犹疑,她几次提醒自己,不要沉迷于对方的追求,开始采取回避的态度拒绝郁达夫,甚至为躲避回到杭州老家,又到嘉兴去教书。到嘉兴后,她给郁达夫写信,表示两人只能做一般朋友。郁达夫收到信后,写下日记:“接到一封嘉兴来的信,系说王女士对我的感情的,我又上了当了。”

郁达夫继续多次给王映霞写信,倾诉衷肠。

照顾王映霞的孙百刚坚决不同意王映霞与郁达夫结婚,为让郁知难而退,谎称王映霞将与郁达夫的同学徐钓溪(即信中的苕溪君)结婚。郁达夫忙写情书:“人生只有一次的婚姻,结婚与情爱,有微妙的关系,你但须想想你当结婚年余之后,就不得不日日作家庭的主妇……”“你情愿做一个家庭的奴隶吗?你还是情愿做一个自由的女王?你的生活尽可以独立,你的自由,决不应该就这样的轻轻抛去。”

最终,郁达夫打动了王映霞,但王映霞不愿意嫁给有妇之夫,要求郁达夫先行离婚。郁达夫答应了。

(青年郁达夫)

1927年,王映霞与郁达夫举行了订婚仪式。1928年,二人在杭州西子湖畔大旅社举行婚礼,许多媒体争相报道。他们的婚姻受到了不少非议,但在一些鼓励自由恋爱与自主婚姻的人眼中,他们是值得盛赞的“神仙侣”。

王映霞对初婚时的生活是满意的,两人真心相爱,生活富足,“每月开支为银洋200元,折合白米二十多石,可说是中等以上家庭了。其中100元用之于吃。物价便宜,银洋1元可以买一只大甲鱼,也可以买60个鸡蛋,我家比鲁迅家吃得好”。

然而,郁达夫并没有真的与原配孙荃离婚。郁达夫一面追求王映霞,一面对原配怀有愧疚:“一想起荃君的那种孤独怀远的悲哀,我就要流眼泪。”

当时的孙荃有孕在身,坚决不同意离婚。王映霞同情孙荃的处境,也不愿再看郁达夫为难,便不再坚持,只提出郁达夫不能再回浙江富阳老家与孙荃同居。面对儿子的重婚,郁达夫的母亲从未认可王映霞,把她当妾室看待。更荒谬的是,郁达夫后来也曾在文章中多次把王映霞当作妾姬看待,比作苏轼的侍妾“朝云”。

(王映霞与郁达夫)

从恋爱走向婚姻,郁达夫炽热的爱意渐渐平静,更加徘徊于对王映霞的爱情,和对家乡富阳的原配与儿女的愧疚。1932年2月,郁达夫取走家中的五百元,独自回富阳与孙荃见面。

王映霞对郁达夫的食言十分失望。

时局纷乱,郁达夫作为进步作家的写作被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严格审核。面对政治与经济上的双重压力,1933年3月,王映霞与郁达夫搬至杭州生活。1935年初,他们二人在杭州建造了住宅“风雨茅庐”,这是郁达夫起的名字,带着乱世中深居简出,低调度日的隐居味道。这不禁让人想到郁达夫的一首诗:“朝来风色暗高楼,偕隐名山誓白头。好事只愁天妒我,为君先买五湖舟。”这显然是他的美好愿望。

(王映霞与郁达夫)

然而,“风雨茅庐”并没有成为安静闲散、避世独居的处所,夫妻二人的生活也并不和谐美满。新居建成后,许多文化人士、政界人士前来交游、拜访,高朋满座,往来络绎不绝。王映霞并不是一个传统的家庭主妇,她如当时许多新鲜、时髦的新式女性一样,参加聚会、进行社交。她没有抽烟喝酒、看戏打牌这些恶习,举止谈吐尽显优雅,颇具魅力,很快成为了杭州社交圈中的“明星”。

喧嚣的社交环境或许打扰到了从事创作的郁达夫,那段时间,他的创作很不顺利,夫妻俩的经济也日益拮据。

(王映霞)

为缓解困窘,郁达夫经人介绍,南下谋求职位养家。1936年1月,郁达夫在福建担任省政府参议。王映霞只身留在杭州。

身在官场的郁达夫仍旧不顺利,开始郁郁寡欢,过起醇酒妇人的生活。其实,郁达夫早年留学日本,身心苦闷时也曾流连妓廊,他的代表作《沉沦》中对“性苦闷”的抒发本就带有自叙传的性质。

王映霞从杭州寄信给郁达夫,希望前往福州,与丈夫一起生活,郁达夫拒绝了。战争期间,王映霞终日惶惶,丈夫不在身边。王映霞无助时,郁达夫的友人许绍棣常来帮忙。日军攻占杭州后,王映霞带着全家逃难到丽水,再次受到许绍棣的帮助。

(许绍棣)

许绍棣,时任浙江省教育厅厅长,与郁达夫同在日本留学时结识。在“风雨茅庐”的建造中,作为朋友帮忙不少,是“风雨茅庐”聚会中的常客。

当时,许绍棣的妻子已经病逝,独自带着三个女儿生活。许绍棣对王映霞颇为照拂,王映霞很是感动,两人的来往越发频繁。逐渐,一些关于王映霞与许绍棣的风言风语传到了郁达夫的耳中。远在他乡的郁达夫到天君殿求签,签上说“鸣鸠已占凤凰巢”,更使郁达夫“确证”了妻子已经变心。

1937年,时局紧张,时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的郭沫若,邀请郁达夫前往武汉工作。

1938年,郁达夫离开福建前往武汉任职,担任军委会第三厅的设计委员,宣传抗日,组织爱国教育,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他将王映霞接来同住。可在不信任妻子的郁达夫看来,王映霞愿意前往武汉,是因为许绍棣又有了新欢。

在武汉,郁达夫与王映霞经常争执。王映霞以水土不服为由,要回丽水,但郁达夫疑心妻子与许绍棣有染,并不同意。

(郭沫若)

1938年春,郁达夫前往徐州慰问前线军队。在家的王映霞发现自己已有身孕,时局纷乱(又或还有别的原因),王映霞决定打掉胎儿。当时女子到医院堕胎需要丈夫签字,因此,王映霞找到了同在武汉避难的汪静之、符竹因夫妇,在他们的陪同下,到一家私人诊所经由汪静之签字,“借夫堕胎”。

(汪静之(左),郁达夫的好友,著名作家。符竹因(右),王映霞的中学同学)

郁达夫从前线返回武汉后,与王映霞大吵,原因是他发现了许绍棣写给王映霞的三封书信。郁达夫称那是三封情书,其中提及王映霞与许绍棣在碧湖过夜。

王映霞当晚离家出走,郁达夫则在王映霞家中的一件纱衫上写下“下堂妾王氏改嫁前之遗留品”。

第二天,郁达夫在《大公报》上刊登了一条启事,“王映霞女士鉴:乱世男女离合,本属寻常。汝与某君之关系,及携去之细软衣饰、现银、款项、契据等,都不成问题,惟乳母及小孩等想念甚殷,乞告以地址”,将家事闹得满城皆知。这样的行为很像现在的公众人物将家事发到社交平台,自然引起广泛讨论。面对丈夫的羞辱,王映霞颜面尽失。

后来,郁达夫与王映霞各让一步,王映霞写了悔过书,郁达夫刊登“道歉启事”,称此前在报纸上的启事是“精神失常语言”,试图挽回妻子的名声。

德国汉学家马汉茂搜集王映霞的书信,发现在1938年7月9日“致郁达夫君收存”的信件中,王映霞承认“与许绍棣君有精神上的热恋往事”,承诺“绝对与许君断绝来往”——但在晚年,王映霞坚持自己与许绍棣只是单纯的友人关系,说那是一封伪造信。而让夫妻争吵、郁达夫登报的三封信,仅仅在为许绍棣和孙多慈做媒。

郁达夫与王映霞立下协议,但实则破镜难圆。为远离闲言碎语,二人旅居新加坡,仍时常争吵。有一次,郁达夫一气之下将有着详细注解的二十首诗结集成《毁家诗纪》,不要稿费,只求发表,在出版物上公开斥责、羞辱王映霞红杏出墙。王映霞在一个早晨收到了刊登着这些诗的《大风》杂志,悲愤交加,发布了《一封长信的开始》和《请看事实》回击郁达夫的指责。在自传中,王映霞将此事描述为“大风刮走了最后的情结”。

(王映霞)

1940年,王映霞与郁达夫在新加坡协议离婚,新加坡、中国香港、重庆三地的报纸上刊登了离婚启示。8月,王映霞独自回国,这段婚姻自此画上句号。

还有一个第三人,就是曾经帮助王映霞堕胎的汪静之,在几十年后撰文《王映霞的一个秘密》,提到王映霞曾夜不归宿,并大谈戴笠家的富丽堂皇,认为王映霞与戴笠有私情。“戴笠是国民党的特务头子,人称杀人魔王。如果达夫声张出去,戴笠决不饶他的命。太危险了!这样考虑之后,我就决定不告诉达夫,也不告诉别人。”

双方视角、第三人视角兼具,真相藏于罗生门。

王映霞与郁达夫的确爱过,甚至在与郁达夫分手前几天,王映霞还亲手为丈夫赶做新衣裤。离婚后,郁达夫也在诗作中写下对王映霞的复杂感情,不乏思念:“愁听灯前儿辈语,阿娘真个几时归。”

离婚后的郁达夫远走南洋,投身抗战。1945年,革命烈士郁达夫在苏门答腊丛林被日军杀害,终年49岁。

战乱仍频,郁达夫的母亲不肯投降,在躲避中饿死。原配妻子孙荃独自抚养、教育三个孩子,新中国成立后,孙荃整理郁达夫作品,“使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公允的地位”,“回忆我的一生,我是会心安理得地升入天堂的”。

王映霞回国后,先后当过保育员、军委会特检处秘书,外交部文书科科员。在外交部部长王正廷的介绍下,她结识了重庆华中航运局经理钟贤道。

1942年,王映霞与钟贤道结为夫妻,结婚典礼极为盛大,“震惊了整个山城”,重庆的电影制片厂还为他们的婚礼拍摄了新闻纪录片。

(王映霞与钟贤道一起生活了38年,共育一子一女)

婚后,王映霞辞去外交部的工作,专心于家庭。王映霞的第二次婚姻是平静的,她在感情上也不再看重风花雪月。

解放后,钟贤道任上海航联保险公司副处长,一家人的生活还算富裕。1952年,王映霞突然被拘留,原因是她在重庆外交部工作时参加过国民党,但因只是口头参加,没有正式入党,既无党证,也未缴党费,二十天后被释放。王映霞被关押期间,钟贤道多次探视,对王映霞关怀备至。回家后,钟贤道在锦江饭店开了个房间,让她休养,后又带她到各地旅游散心。王映霞回忆那段时间,说:“真像是一次蜜月旅行。”

她这样评价第二任丈夫钟贤道:“他是个厚道人,正派人。我们共同生活了三十八年,他给了我许多温暖安慰和幸福。对家庭来说,他实在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好祖父、好外公。”

1956年,王映霞给周恩来写了一封长信,表达了想参加工作的愿望。数月后,她接到通知,参加了师资培训班。次年,五十岁的王映霞成为一名小学教师。“文革”期间,钟贤道、王映霞被批斗。王映霞在学校一边受审查,一边当油漆工、清洁工。“文革”结束后,王映霞选择了退休。

1980年,钟贤道病逝,终年72岁。

80年代,王映霞开始写作回忆文章,涉及与鲁迅、许广平、陆小曼、丁玲和庐隐等人的交往,也对郁达夫往事的许多误记进行勘误。1986年,王映霞被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在友人的帮助下,搜集了郁达夫书信四十九篇,结集成册,出版了极富史料价值的《达夫书简——致王映霞》。又将自身经历写成了自传。

王映霞晚年喜静,寓所是一个仅十多平方米的老房子,只有简单的老式家具和少量电器,没有电视机。冰箱上的花瓶中常常插着花。有人前去拜访,说房子太小。她回应:“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她不要子女们的钱,也不愿意搬去与子女同住,靠着退休金和文史馆给的车马费生活。饭后常常出去散步,天气好时会拜访老朋友,除看书读报外,其他时间多在枯坐、闭目养神。

(晚年的王映霞与女儿一家)

有人问她,闭目养神的时候在想什么。她说:“一片空白”,“只偶尔会想一点”。92岁接受采访时,她谈及郁达夫:“我所想的是一个安安定定的家,而郁达夫只能跟他做朋友不能做夫妻”,“同郁达夫最大的分别就是我同他性格不同”。

2000年,王映霞病逝于杭州,与钟贤道合葬于杭州南山公墓。

主要参考资料:

纪录片《见证·风雨茅庐》《人文深呼吸》

《王映霞自传》

《王映霞:关于郁达夫的心声》

《达夫书简——致王映霞》

版权声明

作者:Jiang

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精选文章

.张爱玲姑妈张茂渊:留学伦敦,沪上金领,78岁首婚嫁给初恋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评价许子东这个人?

知乎用户 发表 很多人都是从《锵锵三人行》这个节目了解他的吧。各位对他有何评价? 知乎用户 cshil 发表 许子东尖刻,狡黠还带一点知识分子固有的迂腐。 有一次窦文涛在节目中问各位嘉宾,如果知道自己一年后死掉,那最后一年里你会做什么。 许 …

许子东:我作为一个文学评论者|故事FM | CareerEngine

🎧 点击上方图片,跳转「故事FM」小程序,收听真人讲述。记得添加「我的小程序」,一键收听全部故事哟! 故事FM 做过许多职业故事,这些职业中能称为「家」的几乎没有。但今天故事的讲述者,称他为「文学批评家」应该不会有人怀疑。大多数人知道许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