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国家即将推出「个人养老金制度」?该制度有什么特点和优势?
知乎用户 36 氪 发表 我小时候,我父亲傻乎乎给我买了个保险。 一年几百块投入,坚持 5 年。 90 年代,两三百块也真不是个小数目了。 回报很丰厚:我上大学时每个月领 30 块,大学毕业就回本,如果读硕士博士还能血赚。 我退休后,每月 …
全额交的保险,因为没孩子说扣就扣了。
这个提案要是过了,想生孩子的多半不会增加,愿意交保险的一定会减少。
还有那些因为身体因素要不了孩子的人怎么办?
把插在他们身上的刀拔出来再扎一次吗?
这个看起来是用来促进生育,实则是放弃人口增长,并且基于老龄化的现实变相降低养老金。面对十几年就会大变的养老金政策和巨大的通胀风险,最合乎逻辑的选择将继续是存钱养老。另外,目前人均寿命即使是东南沿海也尚未突破八十岁,如果进一步延迟退休,可以领取养老金的年限将不足十八年,就算百分之百的系数级差也不足以弥补抚养一个子女的投入。所以这个建议实施后人们可用于养育子女的经费更少,生育率将进一步降低,连同社会消费也会一并减少。养儿防老这个事情最好不要指望了,就目前这个生育率下就业尚且困难,脱产考公已经成为一个职业了,别啃老就不错了。你要把子女培养成可以防老的人上人在教育方面还需要额外投入大量资金,还需要一点运气,毕竟如果你的子女头铁非得去生化环材机械的领域当公酱奉献自我,那即使是 985 硕博也得几千块拿几十年,还不如送外卖,养活自己也费劲。要不就去几十个人争一个当街道办事员的苦差或者去小学管小屁孩,而且随着基层财力的紧张和教培的倒掉,这两个职业也逐渐没有油水了。就算你的子女能进互联网他们也未必就能有钱给你防老,未来大环境就是要把资本和劳动力逼回制造业,互联网这种吸纳资金人才的大户必然各种受限,更何况他们有争夺社会影响力和改变社会形态的潜力,根本不利于稳定。随着各种不确定性,资金在逃离中国互联网,对于这种赔本赚吆喝的行业那码农未来也难有溢价。就算发展到日韩这个水平,啃老族居然在这两个国家堂而皇之的存在,考公仍然是他们最热的出路,老年人依然要靠灵活就业自我养老。至于合不合理,当然是不合理,因为并不是子女的养老金在养你,而是你交的养老金养活自己,所以逻辑上讲只有多交多得,没有道理和生育绑定。况且人类不是实现某种宏大目标的工具,生育是自由而不是义务,剥夺丁克的权利是没有道理的。
至于人口问题的正确解法,我之前发了好多次了,我不妨再老生常谈一次,关键在提高结婚和一孩。现在土地收入,劳动力优势,人口增长构成了死锁三角。如果你要结婚生子,那么为了你的下一代你要落户,落户就得买房。然而,这里是一小半人年收入不到一万二,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超过香港纽约,人均 GDP 刚超过一万美元,制造业主要优势还是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哪有那么多人具有这个能力呢?买房的结果就是背上几十年贷款,然后时刻担心被优化,只能战战兢兢去讨好上司,默许一切违反劳动法的行为,自愿地充当制造利润的工具,忍受恶劣的工作环境。然后你还得担心自己哪天生病,担心老了怎么养老,为了不被药钱掏空钱包,你不敢消费。这样一看,普通人要是结婚生子,那是几乎没法在城市里像个人样的生活的。两种人除外,要么在互联网企业拿命赚钱,争取 35 岁前赚到足够原始资本,要么进入编制不愁丢饭碗,人生平坦的一眼就能望到头。这两种人能有几个?
那么企业能放弃劳动力优势吗?互联网企业确实能,但贡献大多数就业的实业不能。劳动力优势仍旧是我国制造业的第一竞争优势,因为土地能源成本比不过东南亚,技术比不过德日。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即使是如此压榨员工多数制造业企业活得还是很艰难的,近年灵活就业人数是与日俱增的。垄断行业的国企确实是遵守劳动法,所提供产品价格远高于国际均价,就这样不少国企还是年年亏损的,你觉得民企玩得起吗?而且垄断行业的国企是不怕破产的,真做不下去了财政会出来兜底。原因也很简单,企业由于土地能源等因素成本不比国外同行低啊,提高薪酬就活不下去啊。曹德旺确实在美国建了厂,倒闭的民营厂撤走的外资厂确实不少,搬到东南亚的厂确实也不少。
而且劳动力优势也不仅仅是企业层面不敢放弃。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其实是很明确的,就是要让资本和劳动力回归制造业,因为制造业意味着出口,出口意味着外汇,外汇意味着国际影响力。所有阻碍资金和劳动力回流制造业,提高劳动力成本的因素都是脱实向虚的风险,都是不被鼓励的。劳动力优势使得企业能够负担更高的税收和土地能源成本,这保证了财政在 GDP 中占据大头,保证了充足的外汇收入,这样国家有钱集中精力办军事外交这样的大事。靠着对外援助在亚非拉获得的广泛影响力,我国的国际地位稳步提升。这种路径依赖是很难破解的,因为劳动力进入卖方市场是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这是不稳定的源头,我国的传统就是稳定重于发展。
你会发现所谓勤劳忠顺,默默奉献而不求回报的老黄牛精神是被刻意营造成一种社会共识的。深圳地铁的广告和城市宣传片鼓励人们加班,不躺平,不摸鱼;苏州法院判决不愿意加班的员工向公司赔偿;模仿西方工会要求 “讨要薪水,减少工作时间和改善工作条件” 的尝试一律被视为是收了西方资助恶意破坏生产秩序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大牛助手这样能够欺骗打卡软件的程序连开发者也被抓起来了;拍摄工地实况的大猛子和拍摄瑞典程序员按时下班的 maksim 都被严重警告而不得不停止原先内容的创作;还有什么 “当代青年从未选择躺平” 之类的宣传画就不说了,你要是在网上抱怨生活苦,就会有一堆人混淆个人和环境的问题,说你自己不努力云云,还会把什么老太太上街卖菜,农村残疾人买不起假肢裹个草垫子就去干活之类的苦难拿出来歌颂一番,然后反问你凭什么不努力。这种力度光靠资本是达不到的
好,那么降低土地成本,加强企业支付薪酬的能力,并严格执行劳动法,同时平易房价,这样能不能让工人结婚生育的顾虑降低?答案是土地价格根本不敢降低。外交军事开支在那里压着,地方分到的预算严重不足,连养老和医保都吃力了,还有一大帮拿着几倍于平均工资,享受廉价住房,廉价医疗和平价食堂等福利的公务员要养,还得去各种挖路修地铁以获取 KPI,那自然只能靠土地收入维持。现在土地收入占总开支四成以上的城市为数不少吧?而且一旦房价剧烈下跌,那么之前已经买房背上房贷的人就算彻底被夺走了人生中大部分财富,这个会带来多么严重的不稳定因素呢?要是因此带来大量断供潮,带来的严重金融风险又要如何抵消?
所以你不必奇怪为什么房屋成交量一再下跌,市场机制却没有起作用去降低房价。为啥供给端市场调控失灵?因为土地起拍价不是市场定的,低于起拍价就流拍了,而且商品房过多降价的行为是被定性为恶意降价的。为啥需求端市场调控失灵?因为你租房就不能落户,不落户有很多权利就享受不到,就不算真正扎根在城市了。
然而房地产终究是需要人来买的,要是新增人口逐渐枯竭,那么通过房地产来维持地方开支的路径就会走到头,于是这就形成了三角死锁的闭环。
突破闭环的唯一可行出口似乎在于让渡一部分用来锦上添花的开支用于地方开销,这样地方才能够缓慢降低地价,在郊区新城提供低价住房,并且降低租房落户门槛,然后企业成本才能降低,员工房价收入比才会降低,才敢于结婚和生育。
养老金不是相互宝。
而是养老保险。
保险。
如果按专家这么一说,不如取消养老金制度,完全实现养老靠子女,你不生就没得人给你养老,岂不是更好?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9512674
历 史 文 件 不 具 备~
比较可能的执行方法,是:实际领取的计算方法基数不变,多生的额外按阶梯计价补贴。而基数不变的部分靠此前的加大印钱建议用通胀均衡损益。最后再靠行政手段强制要求拥有劳动雇佣关系的自然人和企业必须按实际情况缴纳五险一金,以维持社保基金的滚动结余。
至于先天性不孕不育的归类为例外条款也可以,计个平均生育基数补贴发放呗
宏观来看,鼓励生育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人才是第一生产力,没有下一代,我们的生产和创造出来的财富(不只是钱)没有任何意义。
人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固然不假,不过人首先具有生物性,其次才具有社会性。社会科学终将是为了生命科学服务的,若生命都不存在了,这个社会是为谁建设呢?
为知友们提供更多信息:
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建议从养老金视角看鼓励生育问题
近日,厦门大学教授赵燕菁再度阐述了他基于养老金视角的鼓励生育的建议。
· 养老金制度下仍然是代际养老
赵燕菁指出,在以前的家庭里,“孝” 是非常重要的,下一代赡养上一代的老人,这几乎是所有家庭的一个契约,人们通过家庭成员互保,对冲生命周期带来的风险。
但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可以更好地代替家庭的这些功能。有了医保、社保、养老金制度以后,家庭互保的功能相对减弱。这也很大程度解释了,为什么金融发达的国家比穷国的生育率更低。
· 但金融工具是否真的替代了家庭代际养老的功能?
赵燕菁认为,表面上看,我们的社保、医保、养老金等都是个体缴交的,但是所有金融的本质都是今天和未来的交易,养老金、社保也是一样的。
中国的养老金制度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需要跨代进行统筹。
通俗来理解,**我们(指工作者)现在交的养老金,养的是我们父母这一代(指退休者),**而我们今后领取的养老金,实际上是由我们的子女一代在缴纳,其实仍然是代际养老。
“今天我们的养老并没有代替原来的家庭互保功能,只是因为养老金的缴交和发放的两端都是基于个人,给了市场一个错觉,让人们以为可以摆脱对下一代的依赖,以为我们自己交的钱可以在未来养活自己。” 赵燕菁指出。
· 有人质疑,为什么不通过个人养老金账户养活自己?
赵燕菁回应称,这其实就是相当于个人储蓄的概念。
当社会的资本总量增加时,如果养老金不能随着资本的增加相应增值,而仅仅是以储蓄的方式增值,就算最后完全兑付,也很难实现有尊严的养老。
这不仅仅是因为通货膨胀,同时也因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新产品逐渐成为生活必需品,而最初设计养老金制度时,并没有为这些新增的消费做准备。
也有人质疑,可以通过购买商业保险等方式来保障养老。赵燕菁指出,要考虑到除了富人以外,很多家庭难以负担商业保险的支出,这就意味着一定的代际统筹是无可避免的。
· 按照生育情况 “分级” 领取养老金
在解释了养老金制度后,赵燕菁提出,如果有的家庭生育子女多,有的家庭生育子女少,甚至没有子女,那么养老金在未来应该怎么兑付?这是一个新问题。按照现在的模式,退休后获得养老金和养育多少子女是没有关系的。
**“这也意味着,如果你不生育小孩,未来其实很大程度是靠别人家小孩交的养老金在供养。**如果大家都不愿意生育,养老金制度也就成为了‘无源之水’,随着人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而下一代的人越来越少,人口抚养比例失调,下一代的负担也将越来越重。”
赵燕菁由此提出一个设想与建议的方向——在设计养老金领取制度时,应该与生育情况相挂钩。
比如不生育的,退休后只能领取最基本的养老金,生育一个小孩的,养老金标准再相应地乘一个系数,依此类推,设置分级。
实际上这背后的问题,是让市场恢复正确的信号,在小孩抚养成本越来越高的今天,应该让抚养小孩多的家庭在社会再分配中获得更多的分配。
有质疑提出,这一建议的实质是惩罚不生的人,但换一个角度,其实可以看作是对生育家庭的奖励。
诚然,选择 “少生” 或“不生”的家庭,都是出于独立、理性、自主的选择。但基于生育的正外部性考虑,如果通过养老金方面的制度设计,增加一个新的约束条件,或者说告知大家未来预期的养老金差距,这将可能改变一些人的生育决策。
当然,赵燕菁也提到了其他鼓励生育的措施,尤其是帮助年轻人降低生育、养育成本。
相关新闻:
**近日,任泽平研究团队发布研究报告称,**解决低生育的办法是尽快建立鼓励生育基金,央行多印 2 万亿元,用 10 年社会多生 5000 万孩子,解决人口老龄化少子化问题。
尽管 “印钱” 的方式备受争议,但争议背后,专家学者们基本达成的一个共识是,当前确实有鼓励生育的必要,并且要真正从大家 “不想生”、“不愿生” 的原因出发去解决问题。
从各类调查结果来看,生育率下降的原因有多个方面,包括经济负担重、婴幼儿无人照料、女性难以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生育观念转变等。
任泽平就谈到了生育观念的问题,他提出:1975-1985 年出生的这批人还有多子多福的生育观念,而 90 后和 00 后不要说生二胎或者三胎,很多人甚至连结婚都不愿意。
生育观念的变化背后,无疑有着诸多因素,其中一个因素在于,随着养老体系的日益完善,很多人摒弃了过去 “养儿防老” 的观念。
随之而来的是,当生育率开始下降时,已经有不少担忧提出,由于人均寿命的延长,未来 “少子化” 与“老龄化”叠加,养老金体系入不敷出怎么办?应对这一问题,正是一些专家学者呼吁鼓励生育的逻辑起点之一。
来源:21 世纪经济报道、红星新闻
当然不合理,养老金制度的本质,就是参保人在有工作能力的时候交钱,以备退休后失去赚钱能力手停口停。
这本来就是参保群体内部的利益分配,即便说逐步延迟退休,或者提升最低缴费年限,本着谅解态度,大家也都知道养老金结余不够了,算名正言顺吧,对这种内部利益分配还算可以理解。
但你现在说跟子女数量挂钩是几个意思?
子女多少,耽误我多交钱或者少交钱了吗?
现在生育率出问题了,就和子女数量挂钩,下次房市出问题,要不要跟房子挂钩?或者还有什么其它的钩要挂。这块本来就不肥的肉上,到底能挂多少钩?
另外再说一句不太乐观的,其实很多人,目前都还没算过自己能领多少钱。这篇文章里详细写过计算方法:
我不知道这个教授算过没有,以及他是从哪年交、什么时候领,最后能领多少钱的。还是说另有船票,搁那偷着乐?
果真要挂钩,不妨研究一下像教授这种,及以上更高收入的群体,也算是智库人士、深沐国恩了,看这部分人士怎么出点力所能及的力。看看那里,有什么钩可挂。
对有钱人来说,这些钱或许不算什么,但是对大多数的、以最低缴纳基数缴养老金的群体来说,这笔并不算丰厚的退休金,真就是退休以后唯一的收入来源了。
而且现在还不知道届时延迟到多少岁退休,目前男性退休年龄都 65 了。
这个真的要执行就是国策级的违约,别忘了计划生育也曾经是基本国策。
人民供养他读书,工作,年老。
他却走到人民的对立面。
我以前觉得人怎么会知识越多越反动呢?
真的是有这样的人啊!容不得人民群众的一点点所谓空间。
把人民群众压榨到最后一滴血啊!
人,怎么可以这么,这么坏哦!
如果生产力不发展,他说的是对的。
中国的养老模式,是混合养老
一部分钱是你自己的积蓄
一部分钱是年轻人养你。
你自己的钱,随着通货膨胀,很可能不值多少钱了。
毕竟,你存的是纸币,不是黄金。
年轻人养你很重要。
而如果大家都不生孩子,没有年轻人了,养老保险也就破产了。最后清算,大家没有养老保险了。
要让养老保险可持续,不至于几十年后就崩盘。就需要生出来孩子养。
这是他的理论基础。
但是,他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生产力不动的基础上的。
而生产力是变化的。
如果,未来一个年轻人,依靠 AI,能制造 10000 倍的财富,养活 10000 人。
那么,少几个年轻人,养活老人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未来老人依靠 AI,能制造 1000 倍的财富。(70 岁老人,操作一下电脑做日常维护,一个矿厂自己采集 100000 吨金矿。)
他说的问题就不存在了。
等下,我自己工作时候交的养老保险,怎么变成了靠别人家孩子供养?
双博士就这思路?
脱离群众时间太长了,就只能靠幻想维持发言频率了。
养老金?你去问问现在年轻人,他们是更担心现在还是更担心老了以后?明年的房租还不知道在哪儿呢;后年还不知道在哪个工地搬砖呢;三年后会在哪个城市落脚还不知道呢;十年后还不知道。。。老了以后的事儿,就老了再说吧。
这里面其实还隐藏着另一个更加致命的问题,那就是——老是一件几十年以后的事情,以专家们朝令夕改的劲头,到自己老了的时候可能已经改了十次八次了。那时候如果有孩子的就不能领养老金怎么办?道理也讲得通呀!你有孩子还来吃国家的!你简直是贪得无厌!
所以说大家也不要在意砖家们的建议,他们也是为了能对得起自己的津贴得说话。但因为实在是不了解底层到底是些什么东西,只能凭着想象瞎编。
不过咱们也得感谢专家们不了解底层,不然出点儿什么歹毒的主意逼你,更难受。
当然不合理。最基础的事情,退休金叫养老保险,从买的那一刻起,这一份退休金到退休时发就是按你买了多少年,买了多少钱的标准,而且还和你当地的生活水平挂钩来发的。要是和孩子挂钩,那么你在买的时候就应该说明,起码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否则你现在说改就改,谁还买保险?只要你够无耻的把这两项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挂钩,就有企业可以把所有不生孩子的员工变成承办外聘。到时候参保人数不足退休金发不出出来的时候,你这乱说话的教授拿人头赔么?
现在大部分人在工作以及能生育的时候,有明确法律法规——计划生育政策规定他们只能生一个小孩,到现在他们要领退休金了,你就说按子女数量挂钩?然后和之前交了多少年保险费无关,只是因为孩子少的少给?
那你还不如说直接说把退休吞了不给发就好了。
这就奇怪了。
有孩子的,孩子给养老,还有养老金。
没孩子的,没人给养老,还要对养老金下手。
一个锦上添花,一个雪上滋尿啊。
大家都理解,现在生育率下降了。
原因是啥,都能扯上一大堆,但肯定不是因为养老保险。
所以对养老金下手了,这不就是牙疼拔牙,结果在肛肠科打了麻药。
是麻了,麻错了地方啊,根本不对症。
专家们脑子里都是馊主意,我来给专家们上一课,给他们启发一下,如何解决低生育率问题。
我说给专家们上一课,说实话,这话说得有点托大。但是我这么说,也并不完全是没道理。有人建议印钱生娃,而且是每年印 2 万亿,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咋回事,这是要用全社会的通胀,去补贴生育。但是这么说太露骨了,给人感觉不好。
拐弯抹角可以理解,但是说专款专用,所以不会加剧通胀,而且说是科学论证,这就有点不实事求是了。一个经济学家能说出这种违背常识的话,我觉得我给他们上一课,好像也说得过去。
经济学家们建议用钱解决人口问题,客观上来说,他们推动了国人对生育率问题的重视,但是我要给他们泼一盆冷水,他们都是学西方经济学出身,思维方式,分析工具,解决办法,都是在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上进行的。解决低生育率问题,指望他们能提出什么靠谱的方法,相当于是指望魔法打败魔法,不过是用新的问题去解决旧的问题。
我今天要跳出他们的思维范式,原创性地提出一些个人的思考和解决办法,我尽可能用简单的分析工具,找到核心的逻辑和问题,然后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话说给大家听。当然如果你有理有据,我也欢迎你来给我上一课。
言归正传,我今天讨论低生育率问题,还是按三个步骤来进行,分别是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首先我们就来看看低生育率到底是个什么问题。
首先我们请出专家的两个很重要的数据图。就是下面这个,为了清楚地说明低生育率问题,和专家们的方法问题,我对原图,作了一下标注。把这个各个国家的生育率曲线,用红框分为了三个阶段。
其中 1950-1970 年代为第一个高生育率阶段,1970-1990 为第二个快速下滑阶段,1990 年代后期至今,为第三个低生育率阶段。
专家提议印钱补贴生育的依据,就是从上面这个图出发,主要说的是第三阶段,大家的生育率都很低,然后他又拿出了下面这个图作为对比,下图里的国家,由于采取补贴措施,生育率就回升了。
我为啥说要给他们上一课,就是他们为了自己的提议,不惜歪曲事实。上面这个图里,你要仔细看,他故意把 2015 年之后,这几个国家的生育率走势去掉了,那 2015 年往后是什么情况呢?我帮他们做了一个图,给你标注出来了。
很显然 2015 年后面的出生率,都是快速下滑的,但是如果把这后半截展示出来,是不是就没说服力了?这里面,俄罗斯生育率那条曲线,波动最大,记住了,我一会还要用我的模型给出一个更完美的解释。
好,到这里其实问题已经就出来了。现在所有研究人口问题的经济学家,思路和方法都集中在我上面那个标注图的问题三上,也就是怎么解决生育率过低的问题。但是我的观点不同,我认为要解决低生育率问题,首先要找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而把问题放在问题三上,就没有找准问题。
我觉得低生育率问题,是结果,而不是问题本身。真正的问题,是下面这两个:
问题一:为什么在 1950-70 年代,全球各国的生育率都可以维持这么高?
问题二:为什么在 1970-90 年代,全球各国的生育率又都集中出现了大幅下滑?
我觉得这两个问题,才是本质问题。把这两个问题搞清楚了,才能搞清楚高生育率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没的?我们才能说低生育率问题是不是真的无解,如果有解,解在哪里?而把目光集中在问题三上,去找别的国家补贴生育的推动作用,只是刻舟求剑。
为什么这么说呢?你可以看看这些国家的生育率,在大幅补贴之下,也不过是小幅反弹而已,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再回到千分之 2 以上,而在 1950 年代,压根就没有低于千分之 2 的。
这难道不才是真正的问题吗?
当我们找到了真正的问题,接下来就是搞清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这个搞清楚了,后面自然就可以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办法了。对这两个问题,我要提出两个原创性的概念,分别用两个指数来进行解释。不但要能解释国际的问题,也能解释清楚国内的问题。
首先来说第一个问题,为什么 1950-70 年代,全球各国的生育率都可以维持这么高?
针对这个问题,我要提出一个幸福感与生育率的概念,就是当人们在幸福感比较强的时候,生育愿望最高,不用鼓励,甚至是挡都挡不住。而全世界在 1950-70 年代,就是这个阶段。
那个时候全世界来说,有个相同的时代背景,那就是二战结束,各国都开始搞生产,物质生活条件开始变好,世界趋于和平,不再担惊受怕,所以这个时候世界各国的生育率,普遍都很高。
那么关于这个物质生活与幸福感的关系,我要提出一个曲线,叫阿旦物质与幸福曲线,就是下面这个图。我把纵坐标设为人们的幸福感,最低是 0,最高是 100。横坐标代表物质拥有量,分为四个阶段,一个阶段 20 年,分别是从无到有,从有到好,从好到多,从多到过多。
物质给人带来的幸福感,会有个边际效应递减。从无到有的这个阶段,幸福感的提升是最强的,从有到好这个阶段,幸福感也会增加,但不会有前一个阶段那么大。再往后是从好到多,幸福感会经历一个由增到减的转折点。到了从多到过多这个阶段,物质很多时候已经不能带来幸福,反倒会成为一种负担。
我用这个物质与幸福曲线,来解释第一个问题,就是任何一个国家,在解决了粮食问题对人口增长的制约之后,只要生产力上有一个大发展,把物质生活水平提高,那么在 20 年的时间内,其人口出生率,一定会维持高位。
那么为什么是 20 年内呢?因为 20 年就是一代人的时间,等下一代的人出生成长起来之后,他们从出生开始,物质条件就已经是在有的状态下,他们没法感受从无到有的这种幸福感,顶多只是感受从有到好的这个过程,幸福感不会像上一辈那么强。
这也是为什么从 1950 年代开始的高出生育率,各个国家基本都只能维持不超过 20 年的原因。
下面我再说第二个问题,为什么 1970-90 年代,全球各国的生育率又都集中出现了大幅下滑?
一方面是我上面说到的,20 年以后,下一代人成长起来的阶段,是从有到好这个阶段,幸福感虽然也还有提升,但提升的幅度远不如上一辈人。而且他们还要面临另一个问题,就是我接下来要提出的第二个曲线。
在从无到有的这 20 年,其实也是一个资本进行积累的初期阶段,而到了从有到好的这个阶段,需要发挥市场化的作用,通过调动人的欲望和需求,去推动社会取得更高的发展,但是资本化的推动作用,随着资本的不断发展壮大,也会带来一个副作用,就是必然会走向以利润为导向。
说到这里,必须先补充一个概念,那就是在资本视角下,人,到底是什么?
西方经济学,对于人,有两个很重要的理论,一个是理性人假设,一个是需求理论。理性人假设,是假设所有人都会给自己争取利益最大化。而需求理论,是在现代工业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下,觉得只有不断刺激人的欲望,刺激消费,才能让需求稳定增长。
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在资本视角下,人到底是什么?包括现在的经济学家讲人口问题,你都可以有个直观的感受,就是他们口中的人,都是工具人。这跟前面的幸福曲线是相互关联的,就是当经济发展,物质水平进入到由好到多的阶段时,发展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人的幸福,还是为了资本的需求?
如果理解了这个基础,我就可以提出我的第二个曲线了,叫阿旦信用卡与生育率曲线。我先讲下这个曲线的来历,就是要尽可能找到一个客观的标准,来衡量资本化对人消费欲望的影响,想来想去,我觉得信用卡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标的。
一个是信用卡申请,需要是成年人,而年纪较大的人大部分也不用信用卡,这样一来信用卡的主要使用人群,和主要生育人群,重合度比较高。
信用卡及其他消费金融数字用户年龄分布
另一个用信用卡借钱消费,超前消费,这在过去都是我们没有出现过的一种情况,用它来衡量资本对个人消费欲望的影响,是合理的。还有一个,我没有用信用卡的消费金额来衡量,因为这跟各地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密切相关,所以最后我用的一个指数,是人均信用卡张数。
我们先来看,我国各省 GDP 和出生率之间的一个关系。从下面这个图可以看到,人均 GDP 和各省的出生率之间,有点随机分布的感觉,线性关系不是太明显。
人均 GDP 和各省的出生率
然后这里有一张,2016 年全国各省人均持有信用卡张数,由低到高的分布图。
2016 年全国各省 / 直辖市人均持有信用卡数量 (单位:张)
我借鉴专家的方法,把各省人均信用卡张数和出生率(红点,右轴),整合在一起,得到一个信用卡与出生率指数关系图。
这个信用卡与出生率指数,整体上比较好的反映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人均信用卡张数越多的省份,其出生率也越低。当然这里面有偏离度比较大的,比如大幅偏低的,主要是东北三省,什么原因大家都知道。也有大幅偏高的,主要是广东,福建和山东,它们的潮汕,闽南地区,以及山东几乎全省,都还有比较强的生育愿望,不然这个指数的拟合度会更高。
到这里,根据阿旦信用卡与出生率指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资本对个人消费欲望的影响越强,会导致生育率越低。
现在我们有了这两个指数,我们可以用它们来对全世界现有的生育率问题,进行一个解答,大家可以看看是不是合理。我们先来看我们国家的出生率的变化。
可以看到在 1950-70 年代,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出生率是维持在很高的,如果我们用第一个物质与幸福指数,是很好理解的,那是个从无到有,幸福感最强的阶段,所以出生率也保持很高。
进入 1980-90 年代,除了代际人口带来的生育高峰影响外,由于改革开放,物质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又一次经历从无到有这个幸福感最强的阶段,也是出生率大幅反弹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现在人都说那个时候计划生育特别严,其实反过来就很好理解,因为那个时候的生育愿望是真的非常非常高。
如果是到了 2000 年往后,就算是放开了让你生,生育率也会不断走低。为什么呢?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那时候逐步进入了从有到好的阶段,人们的幸福感的提升,变得没那么强烈了。另一个就是过度市场化,直观感受是各项生活成本越来越高,本质上则是生活方方面面市场化之后,需要越多越多的刺激各种欲望,才能维持需求增长,这个时候资本会鼓励人们追求享乐主义来维持各种需求,但是享乐不等于幸福,最后生育率还是不断下降的。
可以说这是全世界,实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方式,最后都会遇到的问题。我们可以再用这两个指数,来分析一下,以色列和俄罗斯的人口出生率。1973 年以色列打赢第四次中东战争后,总体进入和平期,此时是从无到有的高幸福感时期,高出生育率维持了大约十年,之后也是一路走低。
再看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前后,经历了从有到无,幸福感急剧下降的时期,出生率也是不断下滑。直到普京上台之后,国家开始慢慢扭转这个态势,生育率也小幅提升,但是从 2000 年到现在,第一个 20 年过去了,幸福感最高的时候结束了,现在俄罗斯的出生率也开始快速下滑。
可以说这个模型,很好的解释了各个国家的生育率变化问题。这里面有个例外,就是越南,本来从 90 年代开始,越南进行改革开放,也是进入由无到有,幸福感最强的高生育率阶段,但是越南出生率没有明显提高,因为他们此时实行了严厉的计划生育,把出生率给压下来了,现在越南也开始面临低生育率问题了。
现在全世界的出生率,整体基本都是在下降的,是个大趋势,经济学家站在西方经济学的坐标里面,根本理解不了这个事。如果用信用卡与出生率指数作为工具,就很好理解。
美国自 80 年代开始实行新自由主义,资本取得大发展,然后在苏联解体以后,全球一体化加速,是美国资本全球扩张的三十年。这三十年里,全世界都快速进入过度资本化状态,它对人的生育愿望是起遏制作用的,这是全世界同步出现生育率下滑的根本原因。
当我们搞清楚了是什么和为什么之后,要怎么办就变得相对清晰多了。其实要提高出生率,就是针对性的采取两个办法。
第一个办法,重置幸福坐标。
归根结底的说,提高生育率,不是不能指望 90 后,00 后,而是只能依靠他们。繁衍生育本来是人的本能,不靠年轻人还能靠谁呢?这实际上要求我们要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不是说就直接去发钱,拿他们当经济意义上的工具人,而是给他们创造机会,提高他们的幸福感。
在物质总量上,我们现在可以说,基本上已经进入了由好到多的阶段,大家的感受不一样,主要是分配的问题。在现在的物质基础上,我们还要思考的是,怎么提高 90 后,00 后的幸福感。
我觉得唯一的办法,就是重置幸福坐标。要让 90 后,00 后有那种从无到有的幸福感大提升。怎样从无到有?这要站在年轻人的角度,去看他们最想要什么?解决他们的痛点,他们的幸福感自然就会大幅提升。
这里面,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每一代人都有一代人的机会,核心就在于不能让上一代人通过资本积累,而占据过多资源,那样社会就会失去活力。国家现在也在做的,就是反垄断。这个事比起发钱来,要难,而且见效慢,但是肯定更根本。
除此之外,现在全社会对生育率的反思是不够的,大家都只想在物质上,再给孩子多攒点多留点,但是孩子们的幸福坐标,可能早就已经不再以物质为标准了。未来是什么标准,他们要什么标准,怎么实现年轻一代的从无到有,这可能需要全社会一起参与反思和改变。
第二个办法,遏制资本无序扩张。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儒释道三家,从来没有一个是引导人们去专注物质生活享受的,都是反享乐主义,提倡关注精神生活的富足。而现代消费主义,与此恰好相反,鼓励透支消费,刺激欲望,把幸福感建立在物质基础上。
本质上这些都是资本扩张过程中,为了利益而不断向生活方方面面进行渗透的必然结果。说实话,这是一把双刃剑,资本是中性的。把有利的一面用好了,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推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但是不加限制,又会带来人的资本化问题,最后反过来会抑制生育率。
本质上来说,这是目前人类遇到的共同难题。美国作为资本主义的标杆,现在也面临贫富分化,白人出生率持续大幅下降的问题。这可以说是人类的发展思路和方向,到了需要做出调整的时候。如何利用资本的积极性,又遏制它的破坏性,这是人类新时代的老课题。
它难就难在,这个边界不好把握。但是如果我们要把提高生育率作为一个大事来对待,就不得不往这个方向,进行探索。因为,除此之外,别无它路。
很多人估计还想看细化的办法,其实有很多,此处省略两百字。但是要立竿见影,一针见效,恐怕没那么容易。关键是要找对方向,方向对了事半功倍,方向错了,事倍功半。
资本化的本质特征,会带来增强的马太效应,加剧两极分化,这就是我们传统文化里说的,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怎样改变这种情况,是所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我们现在解决解决医疗,教育方面的过度市场化问题,反垄断,遏制资本无序扩张,搞共同富裕,本质上是釜底抽薪的大招,都会改善低生育率的问题,只是需要时间。
但是印钱生娃,不过是扬汤止沸,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代人应该有一代人的机会,给年轻人创造新的,属于他们这一代人的机会,让他们的生活充满希望,提高他们的幸福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
而要根本解决问题,还要形成更大的社会共识,探索新的发展之路。
著名复旦大学教授黄有光曾建议实行【一妻多夫制】。
收到了全国网友最广范的问候。
网友纷纷建议先在黄有光还是光有黄?凡正是黄教授家试点一妻多夫制。
砖家教授当列社会十大恶人。
社会十大恶人排行好像是:
贪官,买办,砖家,富二代,官二代,开发商,城管,公知,精日,美分。
说话的哲学有三:
第一,错了不行。
第二,对没有用。
第三,有用才对。
经济学家为什么喜欢说正确的废话?
因为有用的话接地气的话他说不出来。
所以只好说正确的废话。
混么,谁不会啊?
**
**
A、全球扫描:经济学家没有比中国更容易当了。
许多中国人还在攻读博士时的志向,就是先在美国捞一个终身教授,然后回国再去立言立名。
无论现在攻读的是金融定价,还是宏观理论;
无论现在攻读的是计量方法,还是货币理论;
无论研究的是美国的教育问题,还是拍卖机制;
都不妨碍他们在对国内一知半解,都不妨碍他们在从未调研的基础上对国内任何课题都大放厥词和危言耸听。
经济学家在中国混的这么好,得益于经济这个字。
经济,经世济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使得在美国并不特别火的一个专业,在中国居然有了济世救民的意味。中国人理解的经济和经济学的本身实在有太大的差距,一开始,老百姓看到你学经济的,马上就认为你在研究治国方略,因而肃然起敬。于是乎买股票也想问你,炒房子也想问你,找工作也想问你,美国打不打伊拉克也要问你。
我们对经济学这门学科还是充满敬意。
只是经济学涵盖的范围太广,任何一个学者有生之年,经济研究最为成功的只是某一个方面。但是却方便许多人顶着一个经济学家帽子,无耻地利用大众的迷惑,对任何方面指手画脚。
一个个砖家经济学家小圈子,就像这社会上无数小圈子一样,一两只经济学家,一大群砖家,正在畅谈大道,指点江山;这情景就仿佛凡间夜市,大家聚在宵夜摊上喝啤酒吹牛逼。
B、收割流量:经济学家喜欢说正确的废话。
什么是正确的废话?
你看人家经济学家管清友不建议年轻人通勤上花过多时间。他表示长时间通勤的要害在于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路上。与其花 2 个小时上班,不如在公司附近租住,把时间用来投资自己、充实自己。
这还用您建议?
我是喜欢坐公交挤地铁体验人生吗?
如果能步行上下班,出门走路十分钟到公司,下班走路十分钟躺倒家里床上,我不知道更舒服?
我不但知道这样更舒服,我还知道单独整租一定比跟别人合租更舒服,我还知道每天吃外卖没那么健康;我还知道不要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忙工作,要有时间精力读书学习自我成长。
年轻人他们不是不想,是被生活所限制了而已。
专家就是专家,专家老懂了。
你看人家说的这话,非常圆润,滴水不漏。
专家说的很清楚,年轻人即便是努力赚钱也赚不到多少钱,你就得把时间用在提升自己上。
多好的建议啊!
而且人家还说了问题的本质:
反正你也赚不到啥钱,没必要啊。
这话真特么有道理啊,我怎么也无法反驳这句话。
啊对对对…
就是在他看来,年轻人都跟傻逼一样,明明赚不到多少钱,还要忍受长时间通勤,去上班。
真的是思蠢啊…
真是高屋建瓴的观点啊,我怎么就想不到呢?
我已经陷入了自责中。
这样的想法,这一刻,我大受震撼。
这表示出专家不是一个目光短浅的人,真的是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这种人也配称之为经济学家?
也配来教人?
真的是和白岩松一个德行,明明早就不和年轻人一个阶级,偏偏还装作一副人生导师的样子还挺美的吧?
站在高处,看到的全都是华美盛世,人间仙境;
谁知下面,看到的却只有阴霾重重,人间闹剧。
一句话:如果有的选,谁愿住这么远?
回到问题本身,” 年轻人在通勤路上花多少时间” 不是年轻人自己可以决定的。年轻人的通勤时间,更大的决定因素在于,城市规划和公共交通建设。
经济学家的工作原来是在媒体上制造笑料,娱乐大众?
哦,这么说经济学家他们还是脱口秀演员?
C、搏名出位:专家为什么喜欢讲反人类的屁话?
这年头,无脑无良专家教授特别多。
而且这些人有个共同特点,喜欢说些反人类反伦理的屁话。著名经济学家复旦大学教授黄有光建议实行【一妻多夫制】。收到了全国网友最广范的问候。
网友纷纷建议先在黄有光还是光有黄?凡正是黄教授家试点一妻多夫制。
还有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前华安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专家说:“把钱花光,为国争光”。
林专家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多家媒体的专栏作者,多家研究院的特邀专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中国国际金融论坛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
职务很多,头衔也很多,身份也很多。
每个头衔都光鲜亮丽。
此前老百姓一直以为:爱国容易,为国争光很难。
毕竟争光这件事,普通人不敢造次。
没想到,林专家告诉大家,为国争光现在变得很容易了:
只要把钱花光,就是为国争光。
林专家差一点就喊出 “三光政策”。
林经济学家吐出这个观点来,还特意强调自己前两年就说过,言语之间,似乎还洋洋得意,觉得自己对经济学做出了重大贡献。
揣着明白装糊涂不可怕,奉旨脑残的专家才可怕。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最著名的名言是这句:社会财富的分配应以老百姓不起来造反为底线……
所以你看:总共五个馒头,白岩松和樊纲们就吃了四个半。大家都没有购买力,经济能有活力吗?
12 月 10 日,现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北大汇丰商学院教授的樊纲表示:
居民收入增速远超房价,楼市没多大泡沫。
看着樊大经济学家满面春风、掷地有声的语调,你恍惚间以为,根本不是他错了,而是全国人民脑子错了:收入涨得快,房价涨得慢。所以,我们买房特容易!
不对啊,就这?
还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问:樊纲讲这话时 “这小脸红扑扑的,不会是刚下酒局吧”?
答:“难道你认为他说瞎话会羞的脸红?”
这帮叫做著名经济学家的人能解决问题么?不能。
他们能的仅仅是利用问题,捞一笔。
哪你说这帮经济学家是啥?
简单概括:事后诸葛亮。事前猪一样。
D、恒甫先生:他们欺世盗名!他们欺骗中国人民!
邹恒甫何许人?
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
邹恒甫先生很早以前上海财大有个演讲。
邹恒甫先生以自己办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多的人与事,以耳闻目睹大陆经济学界之种种怪状以至切身体验和感受,大骂从国外回来的海龟绝大多数都是欺骗中国人民的欺世盗名之徒、沽名钓誉之徒。
到国外就很老实,一回到国内就开始癫狂,就开始装大。
并多次点名骂 “三纲五常” 樊刚、易纲、胡鞍钢、张五常、张维迎、林毅夫、海闻等著名经济学家之诸多怪行,大陆著名海龟经济学家当晚差不多被邹恒甫先生一网打尽,包括央行行长周小川,甚至连同台就坐的田国强教授也不能幸免。恒甫先生调侃说,轮流坐庄的 “中国留美经济学会会长” 是一群入不了美国经济学主流的留学生自己过干瘾、意淫。
台下哄堂大笑。
弄得国强教授甚是尴尬;并骂海闻教授对别人说 “某人是他领导的学会的会员是小流氓习气!骂汪丁丁一会数学家,一会经济学家,一会又是哲学家,搞不清他究竟是个什么家。
总之,一路骂下来。
上海财大师生平生哪见识过如此演讲,掌声雷动大呼过瘾。邹恒甫批评国内一些经济学家,大快人心甚是锋利:
张维迎这辈子已经没学术前途了,以后只能在社会上胡混了。大概从 2000 年开始,张维迎、陈志武和郎咸平…… 这些人就都没再搞学术了。
郎咸平有经纪人帮他联系 “业务”。
吴敬琏一直炮轰权贵资本,其实他本人就是权贵。
不然他为什么要给权贵资本当独立董事、白拿高薪?
张维迎经常骂垄断,那他为什么要去垄断央企当独立董事、白拿高薪?
除此之外,最让人厌恶的是一些经济学家和社会名流利用公众信任给 P2P 骗子站台。无底线坑了无数平民百姓。有些货跨年度演讲还动不动号召人们躬身入局?
当你们给骗子站台时,你们是躬身入局?
还是假装入局其实是躬身做局?
你们的演讲为什么不约而同地不提 “P2P”?
是有妇科病一样的难言之隐,洗都难以一洗了之吗?
你们很适合代言恩威药业的广告 " 难言之隐,一洗了之”!
可惜你们洗不干净!
中国经济界的所谓专家,一个一个不要裸奔了。
全国人民看着呢!
**
**
E、会说人话:是当专家教授的基本功!
现在的专家教授,何以沦为过街老鼠?
**这是因为:**专家队伍中有太多败类,妄顾操守不要廉耻不屑毁誉,甘当利益集团代言人。乐滋滋阿附权势甘为家奴,或逞邪媚或充打手,所发言论纯为捞取私欲。
**直白地说:**现如今公众观感中,专家压根不是与专业、严谨、高级等词关联在一块的,而是高级文痞兴风作浪、伤风败俗的标签。
甚至简直就是:人渣 + 骗子合成的碳水化合物。
专家教授,从未像现如今这般声名狼藉。
专家教授,最大的问题,已是信任危机。
真正踏实治学的无人问津,一些演员却被人信以为真。
也不晓得啥时候开始,公众与专家们,成了敌对关系。
对于这些人,公众不只是再难相信他们言说的靠谱性,不仅觉得他们胡诌乱道,就连其人品德性也疑虑重重。
国内目前做采访最积极的就是一些经济学家,什么媒体什么场合什么话题都接。
好像经济学家就像是天才,一通百通。
其言立论轻率,瞎对比爱出风头,论据缺乏数据漏洞百出;其论绝大多数仔细看,从来没有什么新意,都是套话,甚至连套话都不是。
实在不是一个有操守的学者所为。
我们是该怀疑他们的智力呢,还是该质疑他们的公信力?
专家群体也是有分野的:一类群体是葆存着良知的,言行代表着广大百姓的利益;另一类群体,则为社会上某些利益团体所豢养的。
其实,每个大学都有许多认真踏实,低调治学,严谨说话的经济大家。他们大都对某一个方面有了深入的研究成果才说话,言之有物,言之有据。
深深敬佩那些忧国忧民,但又不是哗众取宠的学者。
中国经济学家的舞台比任何国家都大,这是因为中国人骨子里的平天下冲动,也有政策对经济运行的过多干涉,也源于中国特殊的历史时期。
真不希望看到这个舞台被人糟蹋,糟蹋到被列为十大恶人。
可以断言,只会服务真理,可以不鸟钞票不鸟权势不鸟大众的理想专家,至今还未出生。
所以,教授也好专家权威也罢,一旦有好买家,出得起价格,倘价钱到位,或者专业不值钱,良知却可以按斤两卖掉。
知识声誉与良心,在黄金与黄马褂前,委实屁都不是。
一个段子说:
两只乌龟打赌,谁先动谁就输。
几千年过去了两只乌龟仍然一动不动。
这天来了个专家,专家仔细研究后说,以我多年的经验看,这只乌龟背上的甲骨文已经说明,它已经死去五千年了。
这时候另一只乌龟缓缓的探出头来说到:
妈滴,都死了也不说一下。让我白白守了这么多年。
突然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
哈哈,你输了,专家的话你也敢信?
专家公信力全部来源——会说人话。
然后才是会说专业的话。
现在各种专家的建议是越来越奇葩了。
前有让央行赶紧印钞:
后有观点:养老金领取额度与子女数量挂钩
你们是不是把方向搞错了!
首先,各个 90 后 95 后是不想生,是生不起,难道让自己含辛茹苦的孩子给其他人养老吗?打着这个如意算盘,你给再多养老金也没有用;
其次,鼓励生育,真正生的都是有钱人,他们会担心养老金问题不够吗?
最后,也给普通打工人普及一下,每月辛辛苦苦交的社保养老保险,退休到底能领多少?90 后靠养老金靠谱吗?计算公式是怎样的?
我分 3 种情况进行说明:
先说前面两种的差异:
以深圳为例,假如居民和职工每年都交 4800
而且个人缴费金额和居民养老的基础养老金、当地社平工资每年都按 5% 的水平增长;
十五年退休后,居民养老一年可以领 2 万多,而职工养老呢差不多可以领到 4 万块!
可以看到,这两种待遇相差还是比较大的!
这点也不难理解,毕竟居民养老领的基础养老金呢是当地规定的金额,
而职工养老是和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缴费年限等这些因素挂钩的!
职工养老保险计算公式是:
这个公式,又会涉及到三个概念:
是不是很复杂?算了,直接举例子,让大家有个大概了解。
举个例子:
30 岁的 小张,在北京工作,每月的基本工资是 8847 元;
按北京的缴费比例,养老保险这块,个人交 8%,公司就得给他交 16%;
再用缴费基数也就是老王的工资 乘以 比例,那么老王当时一个月要交 707 元(8847x8%=707 元);
公司要给他交 1400 多(8847x16%=1415 元);
再假设他的工资和当地平均工资都按每年 5% 往上涨,
等小张到了 60 岁变成老张 就涨到了 3.82 万,这时候他也可以退休了 !
我们把他这 30 年来交的社保录入到公式,那得出来 他退休后每个月能领 1.55 万,如果小张的工资一直比平均工资高,那以后养老金也会远远高于这个数!
相比于职工养老,居民养老保险可少得多了。
还是先看公式:
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深圳的老王 60 岁退休,一共交了 13.9 万的养老保险!交了 15 年!
再加上当地的基础养老金 ,那算下来每个月能领 1483 元!
另外,很多地方交居民养老还有额外补贴 :
比如深圳,年龄超过 65 岁的老人,每月多发 50 块;要是超过 80 岁,就会多发 100 块!
虽说不多 但蚊子再小也是肉,总好过没有!
这个问题可是很重要的,因为养老金会和当地平均工资有关;你在老家领养老金,和在北上广深领,差别可大了去。
要想在某城市领退休金,你首先得在当地至少交够 10 年;总的来说,会遵循 “户籍地优先、从长、从后计算” 原则。
比如,老王是佛山人,先在佛山交了 5 年,然后在上海交了 15 年,最后在广州交了 15 年。
那么退休时,老王可以优先选择在佛山领(户籍地优先),也可以在最后参保地广州领(从后计算)。
但如果最后在广州没有交够 10 年,那就回上一个城市在上海领(从长计算)。
如果老王的一生坎坷,兜兜转转,没有一个城市交够 10 年的,那就回户籍地领。
以上。
有人说牛逼你反向计划生育罚款啊,你看还真有人敢这么想。
人家养孩子的时候你不发钱帮忙,等退休了你发钱激励?玩延迟奖励上瘾是吗,锻炼大家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想象力?
目前对于人口问题,我觉得唯一逻辑自洽的是翟东升的理论,首先让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然后收货币税,收来的钱发给年轻人,一直发到 40 岁,帮助年轻人抵消原生家庭带来的不公平竞争,同时减轻年轻人负担。年轻因为购买力强,再把钱通过消费流通出去刺激消费拉动投资。
当一个人有钱有闲有女朋友的时候,他就比较容易想干点色色的事情,这样才有改善生育率的现实基础。你让一个没有性生活的人生孩子,有丝分裂吗?
在改善生育率的问题上,我实在是无法认同赵教授的观点。只有年轻人才生孩子,不如多问问年轻人,什么是挡住他们性生活的拦路虎。
计划生育实施时,超生的人,会丧失很多权力,比如公务员,老师等职务被取消,晋升无望。
这本身就是法盲操作,
作为一个教授,现在提出和子女数量挂钩的退休金,退休金是本来年轻时积攒的钱,本来就是他的,有什么权力取消?
这和当年进村抓计划生育,砸锅搬缝纫机的土匪有啥区别?
弄反了吧,没有子女或者子女少反而应该多拿养老金吧?
回归养老金的本质,何为养老金?主要就是用来居民养老的。那既然生了孩子,还不只一个,则说明有人来养老,不用担心老有所养的问题;反倒是没孩子的,无人赡养,则更应该多拿养老金呀!
其实,若是有能力生养,人家干嘛不生?还不是现实逼的?
用养老金来刺激生育?这未免太不地道了吧!
如果按照这个方法简直就是对守法者的一次重大打击,其原因现在和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领取养老金的是经历过计划生育的老人,在年轻时候遵守国家法律只生一胎,在老了领取养老金的时候因为他只生了一个孩子所以要少领,而那些在年轻时候不遵守国家法律生多胎,在老了领取养老金的时候因为他生了多胎所以多领,这简直就是告诉人们遵守法律法律会打压你,而违反法律法律会优待你。
因为该教授是我国少数能够领取高额养老金的人,所以在他从自己的角度提出该建议可以理解。
可我国大多数人是领不到高额养老金的,所以他这个建议非常脱离社会,解决不了社会问题。
另外,我国现在的农村老人是因为还有耕地,与社会联系不大,苦就苦了发不出声。而新一代人以城镇居民为主,没有了土地保底,与社会紧密联系,不保障这么一大批人最低生活收入?
非体制内的诸位,也不要有依赖养老金的想法,当然也别有依赖孩子的想法,还是趁着自己还能挣钱,多通过一些金融手段储存一笔养老钱才行。这样我们老了以后给国家的负担会小很多,这才是支持国家的表现嘛。
所以我干嘛要交养老保险?
给人制造一个拿捏我的方式?
不怕没孩子的人,连保险都不交?信不信更加不稳定?你确定你的思路经过了论证?
这一建议明显非常不合理。
首先,历史遗留问题就没办法解决。
老一辈,兄弟姐妹都很多,但是他们遵纪守法的人,只有一个孩子,偷生超生的,孩子才多。
首先,如果政策执行了,是不是意味着奖励不遵守规定的人?
那我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将来,只有不遵守规定的人才能得到奖励?
其次,劳动力固然是一国之本,但是你不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忽略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付出的多,创造的价值大的那批人。
如果你过分鼓励多生育的人,那人生努力还有什么意义?多生孩子就完事了。张艺谋的人生成就也就不是多么牛皮的导演,而是他的七个孩子了。对了,他还被罚款了,据说罚的不少,他媳妇吐槽了一句,还被骂了。
这样就会导致,想有更大作为的人,都跑去能有更大奖励的地方,而不是在这个人人争先恐后生孩子的地方。
最后,就是文章开篇提到的社会稳定问题,这是打算把某部分人逼到角落里,然后明确告诉他们,你们已经被我们抛弃了,对,就是抛弃,自生自灭吧,不会再提供任何保障了。
您觉得这样的人群,有利于稳定?
反正如果我交了一辈子社保,最后因为我没孩子,就把我交的钱,都分配给没交保险但是有很多孩子的人,我肯定接受不了,至于接受不了之后怎么办,我还没走到那一步,我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你设定了缴纳标准,就按照标准来,哪怕钱不够了,你可以人均下降,而不是拆东墙补西墙,你拆的不是东墙,你拆的是东房的房梁。
就这?就这?就这?
不考虑全面就可以拿来建议?
不深入调查就可以指点江山?
不顾全大局就可以左右思想?
高,实在是高。
(配图:一个超大号的大拇哥送给你)
这似乎不合法理,但又是我们政府能干出来的事情。
逻辑上来讲,退休金,是一种以国家信用背书的由财政负担的强制性保险,交的多,拿的多,交的少,拿的少。
但是,我们也能很明显体会到,政府对于生育的迫切渴望,已经由意志逐步落到现实层面上了。
比如最简单的个人所得税,如果只讲法理,那么也应该只和个人或家庭收入挂钩,无关其他因素,但在事实上,个人所得税有很多抵扣项目,比如,买房、赡养父母、养育子女等。
而抵扣这种形式,又不同于明着对单身人士加税,所以很多人无法察觉到自己其实已经被差别对待,被征收了事实意义上的 “单身税”…
同理,养老金也可以这样操作,先降低全员养老金水平,然后按子女数量,给补贴就好了——我又没扣你钱,你不生孩子拿不到额外补贴怪得了谁?
当初独生子女高考加分这种奇葩的规定都没人觉得有问题,政府要多发钱,孩子多的自然没意见,至于你有意见,你一个无儿无女的退休老头老太太,无论线上还是线下,还能干得过人家生了三胎的同龄人么?
毕竟歌颂生育可比赞美节育要理直气壮地多,英雄母亲的称号重新捡起来就是了,人家含辛茹苦养大三个国家栋梁,退休之后国家多发点钱怎么了,就问你怎么了?
自己家的舆论阵地,攻守转换还不容易么。
这种基本逻辑能力有缺陷的人,为什么会是个堂堂 985/211 大学的教授?
学者不能动辄上帝视角,以公共利益的名义,发出不切实际的 “怪论”。
继 “印钱催生论” 之后,经济学家对生育政策又出奇论。
近日,某高校教授提出一个设想与建议的方向——在设计养老金领取制度时,应该与生育情况相挂钩,比如不生育的,退休后只能领取最基本的养老金,生育一个小孩的,养老金标准再相应地乘一个系数,依此类推,设置分级。
当然,该设想对生育的关注值得肯定,但这个药方开得甚至比 “印钱催生” 还要离谱。
养老金 “缴得多,拿得多” 是共识
先说操作性。
尽管中国养老金的制度设计十分之复杂,但在老龄化社会的冲击下,养老金面临匮乏之忧,一个基本的理念是要鼓励公众多参保,延长缴费年限。
但如果按照该设想的改革方案,势必模糊养老金制度的政策预期,对公众参保的积极性造成一定程度的挫伤,进一步恶化养老金的收支状况。
毕竟,无论养老金的具体制度设计是怎样的,在公众的朴素认知中,养老金的发放标准主要是应由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共同决定的,即 “缴得多,拿得多”。
如果突然多了一个 “养老金与生育挂钩”,缴费人很可能对缴纳养老金产生疑虑甚至某种抵触情绪,按照经济学常识,政策预期不清晰总是会影响“市场情绪” 的。
只有强化 “缴得多,拿得多” 的共识,在做实个人账户上下功夫,而不是给养老金发放设障,才能够提高公众参保的积极性。
更何况,养老金改革目前的重点是呼之欲出的 “延迟退休政策”,退一万步说,即使方案有一定合理性,猝然出台,也会影响延退政策的未来实施。说白了,延退政策已经有一些争议了,再叠加一个更有争议的 “养老金与生育挂钩”, 争议加争议,养老金改革还怎么顺畅推进?
在某种意义上,养老金改革(延迟退休)与鼓励生育同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两大发力方向,但如果为了后者而影响到前者,就是得不偿失了,毕竟 “养老金与生育挂钩” 对鼓励生育的效果难以预测,但这对养老金改革的冲击却几乎是明确的。
“生得多养老金就多” 是在惩罚不生育?
再说理念。
在中国生育率日趋下滑的当下,鼓励生育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算是一个中国社会的共识。
但是,鼓励生育是共识,不等于说惩罚不生育甚至少生育是共识。
该设想中,或多或少包含了 “惩罚不生育” 的理念。
从社交媒体的反馈来看,公众对此设想的主流声音是:因为我不生或生得少,所以就要遭受养老金被克扣的惩罚吗?
该设想的的初衷或许不是这样的,但作为一个公共政策,更多要看公众的理解和反馈。
鼓励生育还是要拿出 “真金白银”
当然,即使最近个别人提出的 “鼓励生育” 方案漏洞百出,我还是认同思考问题的一个大方向:要拿出真金白银来鼓励生育。
因为,我们无法回避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目前生育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生养孩子成本太高,影响到了家庭的生活质量。
前几天一篇文章指出:“假使我不生娃,也不愿意催生,只是有人想生,但他们遇到了一些现实困难,我是很愿意把自己纳税(也许是通胀税)的一部分用在帮他们解决困难上的。这是在造福我自己的未来。”
说到底,鼓励生育是需要成本的,这个成本总是需要有人要承担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过于高蹈和不切实际,光说一些 “生育是每个人自己的问题” 此类的漂亮话,而不想考虑任何社会资源重新配置,不想站出来承担成本,不仅解决不了什么实际问题,也是一种空谈误国。
但在此之前,我们不能动辄以公共利益的名义,脑袋一拍,怪论一发,便将鼓励生育的成本随意安在某个群体身上。
特约撰稿人 | 张明扬(专栏作家)
编辑 | 丁慧
实习生 | 韦柳伊校对 | 陈荻雁
郭德纲说过,中国的专家每两人枪毙一个,绝对没有冤假错案……
你让她直接说就是想让国家今天违约、明天违约、后天违约,天天都在违约,对老百姓的什么承诺都不作数得了
养老金的发放方法,是多少年前就定下来的,除非是遇到非常危急的情况,比如实在发不出来,或者危机迫在眼前,要不然绝不能改动。养老金政策的每一次改动,都是对缴纳者的违约,民众对国家的信心都会遭到打击
举个比较明显的例子说,你看有人的养老金拿几万,有的只拿几十几百,这种情况合理吗?当然不合理,但为什么不改变?因为你的改变就是一次违约,违约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可以在养老金之外的框架中寻求解决,比如针对贫困人群,每月定时发放贫困补贴,把最贫困人群的收入提高至一定程度,但绝不能随便动养老金的发放
这些个专家学者,也不知道他们是真傻还是装傻,竟然如此轻易的拿国家信用来开玩笑
想要增加人口最好的办法是增加民众对未来的信心和安全感
但这个砖家的提议明显事与愿违,如果采纳这样的建议,只能让民众对这个国家更加失望,不仅人口不会增加,民意基础也会瓦解
现在都快活不下去了你还拿未来那似有似无的养老保险来诱惑要挟我们?
按照现在这种国情,不生孩子起码还可以在肉眼可见的当下享受一下生活,一生孩子当下的日子都过不下去了,谁还顾得上养不养老啊。
再说了,养老保险那可是保险,领多少如果不跟交多少挂钩而跟生孩子多少挂钩,那之前交了很多却没办法生孩子的人怎么办?我处于信任买的保险,你反过来拿着我的钱要挟我生孩子,那岂不是赤裸裸的敲诈勒索?跟流氓有什么区别?信不信这政策一出来大家立马要求取出之前已交的金额且以后不在缴纳保险?
现在这一个个的专家真的挺有意思。
大家都说不河狸,我觉得挺河狸的。
还能有比这个更河狸的方法吗?恐怕没有了吧?
这样的举措出来以后,关于交社保这件事情,估计大家也会内卷起来,反正也领不到,那么企业交的社保多,我们就少去或者不去这种企业,因为不划算。
这是一个类似于 “前(cai)进(you)④(men)” 的举措,我觉得应该要大力支持。
没关系,多搞点,都一样。
(好像又多了一个穷人补贴人民富豪的政策,挺好的)
砖家
别不多说,我只想知道这个教授家里有几个孩子,他的孩子又生了几个孩子,他是不是已经退休,是不是已经拿到退休金?
其实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
无论是减税还是高福利,都解决了不了生育率的问题。
要增加生育率只有一条路,就是社会倒退。把互联网停了,公共电视台减少,关闭公共娱乐场所,生育率立马就能上来。
说白了,结婚率和生育率问题,本质上有点像能嫖就不娶。
现代社会能 “嫖” 的地方太多了。你就算给人人发房子,发钱让他躺家里,他宁可躺床上刷手机,他都不会生。
养老金真正需要的是公平,而不是差异
把养老金变成一个激励手段而不是原来的基本保障手段,用动态的不确定性代替稳定性,会消除养老金给人带来的安全感。
首先不应该单纯的根据子女数量来定,比如欧美一些黑绿家庭通过多生孩子来获取补贴,我国或许也有类似的情况。
在我国人口问题不单单是人口数量的问题,而是人口质量的问题,如果单纯的追求数量就是一个大号的印度,其中还涉及到受教育人口,而人口红利本质上是指可以用于产业化的人口,在没有外卷的前提下。
建议将子女的个人所得税划归到父母的养老账户,此外再根据子女受教育程度划条线,比如,至少得完成 9 年义务制教育为一个及格线,然后再看其他的学历,比如,高中,本科,硕士等等。
今天在这条新闻下看到的评论:
我知道自己长得不好看,收入也不高,追了那么多人始终修不成正果,给国家拖后腿我也很抱歉。
本来在情场、职场已经郁郁不得志,但我还是不想在领养老金时,还要再受一次歧视。
大家好,我来自 40 年后的 2052 年,我穿越了。
我至今记得 30 多年前,这个政策实施了,我的邻居老张选择了信任 gov。
6 年疯狂生了 8 个,日子过得穷困潦倒,8 个孩子挤在破旧的出租屋,靠夫妻两个人拼命的工作才养活了,虽然孩子一个都没考上大学,但也都长大了。
昨天我孙子遇见了他们家老大,热心的问他:叔叔,你这一把年纪了,打了这么多工,也没有女朋友,一定攒了很多钱吧。我看见他家老大红着眼睛握紧了拳头,我想他肯定憋的很难受,他的银行卡余额肯定会让我震撼。
跑题了…
我之所以穿越过来就是告诉大家,昨天老张去世了,原因是因为他刚退休了一个月,结果你们讨论这个政策取消了。他一口气没上来……,对了,现在已经延长到 73 岁退休了…
这招是直接摧毁国家的信用根本呀,高等教育里坏人还是多呀
说说我的观点,
站在国家的角度,对,你们都是专家、教授,你们都没错
但,站在一个普通老百姓的角度。我们真的只是你们眼里的数据吗?
作为 “小民”,我配有自己的“尊严” 吗?
-————————————————————–
现在社会,生孩子照顾孩子,现在主力还是女性,如果女性生 3 个孩子,
除非是体制内,其他大多都是 “全职太太” 和“家庭主妇”,
这部分人,大多都是自己交社保或不交社保
一、自己交
这部分人,会按多的交的有多少?大多是按最低数额来交
你交的少,还拿得多?你确定?
二、不交社保
那将来退休金怎么加?加到另一半的身上?
【我是不是突然。。。】
养一个小孩的钱省下来就足够养老了吧?省下来的精力和时间还可以赚更多的钱。
这个建议一旦实行,不生孩子的年轻人连养老金都不交了。
执行计划生育最彻底,被宣传政府来养老的一代人正好要领养老金了。
然后养老金根据子女人数领了?
换茬人好吗?
您也别挂钩了,直接不生就不给养老金不是更简单?
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原典】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 · 颜渊》
【注译】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国家就保不住了。
【解读】这是中国古代民本论提出的一种道德要求。孔子的门徒子贡问怎样治理国政,孔子以 “足食、足兵、民信” 三者应之。子贡问:“如果去其一,先去哪一项?”孔子答 “去兵”,若再去其一,则“去食”。去食不是就要饿死吗? 孔子解释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民是立国之本。孔子很重视人民的力量,他把赢得民众的信任看得比生命更重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一个国家必须有人民的信任才能稳定。纵观古往今来的中外历史,垮掉的政权,其失败之由,千差万别,但有一条是共同的: 失信于民。人民对政府失去信心,这个国家就会灭亡。从古到今,博得人民的信任,让人民对政府充满信心,是执政者的重要任务。
真是个大聪明。
这么聪明的办法,欧美没想出来,日韩没想出来,新加坡也没想出来,就只有我们的教授想出来了。这说明什么?
说明全世界最无耻的人在我们这里。
病急乱投医行为大赏系列
额,大写的无语!
在计划生育时期,很多人都只生育了一个子女,但是养老保险还是正常缴纳的,现在跟子女数量挂钩让当初严格执行政策的人怎么想?
先来说一下,我国的养老金领取计算方式:
城镇职工退休后,养老金计算公式 = 基础养老金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过渡性养老金
这里面的基础养老金则 = (X+X×Y) ÷ 2 × N × 1%= X× (1 +Y)÷ 2 × N × 1%
举个例子,算一下:
假如,本人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为 6000 元,本人历年缴费指数的平均值为 0.6(60%)。
若本人累计缴费了 15 年,基础养老金 = 6000 × (1 + 0.6)÷ 2 × 15 × 1%= 720(元)
若本人平均指数倍增为 1.2,基础养老金 = 6000 × (1 + 1.2)÷ 2 × 15× 1%= 990(元)
若缴费年限倍增为 30 年,基础养老金 = 6000 × (1 + 0.6)÷ 2 × 30× 1%= 1440(元)
若平均工资翻了一倍,基础养老金 = 12000 × (1 + 0.6)÷ 2 × 15× 1%= 1440(元)
总的来说,基础养老金:
(1)与退休时的社会平均工资成正比。
(2)与本人缴费年限成正比。
(3)与本人历年平均缴费指数成正相关,但是不成正比。
如果依据子女数量,养老金标准乘相应系数,那么很明显是对 60 后、70 年代的人不公平的。
关于社保,还可以看看这些回答:
想了解更多,请继续关注我们 @51 社保,如果还有薪酬、个税、社保相关问题,欢迎随时来撩~
各种专家教授,只有呼吁一件事是算正经事:〔打土豪〕。
其它事的呼吁都是不正经的行为。哪怕为冤案发言。
要么好好写出研究报告上交建议,要么老老实实跟群众同等地位共同生活。
=
以专家教授身份为冤案发言,也是不妥的,但可以谅解,以群众身份发言呼吁,这可以。
●身份头衔带来额外的话语权,额外的话语权也要承担同样的责任与道德规范。
别看了独生子女们,坑的就是你。
为国家牺牲一辈子怎么了?
依据眼镜蛇效应
我猜想 大概率会多很多 贩卖人口的。或者虚报户口的 来领取高系数养老金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公平吗?
明明交的同样的份额,结果就因为生育问题,最后收益不同。
那些身体缺陷无法生育的怎么办?
那些生育了,孩子因为各种原因,无法长大成人的怎么办?
那些年纪大了,失去了生育能力,最后变成失独老人的怎么办?
更何况现在的社会,不是生几个孩子,多撒几把米,就可以把孩子拉扯大的年代。生了,养不起,怎么办?
什么样才是真正的公平合理?
那领导人中没子女或独生子女的怎么算?
赵老师说房地产还是蛮靠谱的,讨论养老制度感觉有点 2 13。
一、养老金谁能领取
能领取养老金的人是交了养老保险的人,大部分农村的农民,很少缴纳养老金,基本上没有养老金。
而这些农村的农民,只要能干得动,还需要帮儿子女儿带孙子外孙,养老自然大头靠自己身体底子好,其次才能考儿女,基本上没有想到过能靠养老金。
而因为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大部分有多个子女的,是农民。
对应来看城市市民,又可以分为两部分人群,一是常年没有缴纳过养老金的公务员体系,二是其他市民。这两种人群,大部分年轻的时候是计划生育的对象,没有机会养多个孩子,更加谈不上挂钩养老金的事情。
城市市民想对来说有较为完善的养老保障,对应就是有养老金,医疗资源也比农村丰富很多。
如果是对于老年人来说,这个本身就有的倒挂,没有保障的人群,也没有太好的医疗资源和养老金,但是优势是可能有多个子女,如果子女孝顺,可能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制度上的缺陷。
所以有一句老话,养儿防老。
二、养老的三个维度
第一层就是养老保险(养老金),这个尽可能的全覆盖。
第二层就是企业年金和补充养老金,这个很多央企和国企都在推,民企搞的比较少,本质上是一笔福利,对于员工来说。
第三层就是个人养老,我们现在最缺的就是这个,对应老美的就是 401k 什么的。
第一层应该与个人的缴纳养老金的金额和年限相关,而不是与子女多少相关。
第二层如果大面积推广,就会加重企业负担,这个取决于福利和利润的平衡。
第三层就是看社会机制了,如果大家都炒房了,就没人做养老投资了,如果房地产市场较好,可以把房子当成养老保底的资产;如果资本市场好了,那么个人养老金就有优势。
国家现在大力鼓励个人规划养老,给了一些税收相关的优惠。
不管怎么说,养老金不能和子女多少相关,这个变相就是歧视某些群体,很不科学。
这意味着丁克家庭直接放弃缴纳养老保险,
而且,生孩子是养育成本问题,不是养老问题,
生一个孩子,精英教育,孩子年薪几十万,自己 40 岁左右只顾自己生活就可以,美滋滋,
生一堆孩子,个个学渣,孩子年薪五万,自己 50 岁都还要为孩子们的房子、婚姻发愁,惨兮兮,
这位教授, 您父母供您读书有多辛苦您应该知道吧?供养一个教授出来有多难您知道吧?
拍自己脑门儿可以,但是不要把脑仁儿拍散了。
我始终搞不明白, 都是教授了, 按理都是博士级别的人物, 咋就不能好好的看几本书搞搞养老金到底是什么?
老一辈先不说, 这一代人, 养老金基本都是参与的养老保险, 养老金实质是一种保险制度, 换而言之, 多交多拿, 少交少拿, 不交不拿
子女多少影响他们交养老金多少吗? 显然不影响!
如果破坏养老金制度, 则交养老金的人就会日趋减少, 本就已经不堪重负的养老金更为脆弱
养老金虽然被成为福利, 但其资金来源主要还是参保人, 而不是厦门大学义务捐赠
至于所谓的子女少, 则以后交的少更加不知所谓, 那有人身体不好是不是医保要多交点? 这都什么话儿?
大多数人不生娃真的是生不起,而不是不想生!
爱生娃的有两种人:有钱人和没钱的人!
你们看看是不是?
富人:多生几个,反正养得起,家里还热闹;
穷人:多几个劳动力,不生白不生。
没记错的话前两天某经济学家刚说要 “印钱鼓励生育”,
这会又来 “生娃绑定养老金” 了!
合着累死累活多干几年还不如多生几个娃?
现在我们是否还在 / 还要回到 “养儿防老” 的年代?
生老病死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其中生死是天注定、病是概率事件,而老是必然事件。
不出意外,每个人都会过上眼花耳背、手脚不利索的老年生活,如何过上一个体面的养老生活,这是需要提前规划的事情。
如果你经济实力雄厚,年纪轻轻野心不大就先挣了一个亿,那么我看高端养老社区就挺适合你,高端养老社区可以算是养老院中的凯宾斯基。
据说住进这种养老社区比普通养老院的老人,平均寿命都要高 1.5 倍。
如果选择在这里度过晚年,你一共需要多少钱呢?
这边我以全国知名连锁的某康养老机构打个板,有押金 + 月费跟保险两种收费模 0 式,也不贵:
以北京的燕园一居室为例,
一种是押金 + 月费:140W 起步,每个月再交 8000 左右的月费
另一种保险:每年缴 20W,缴够 15 年
假设你想 65 岁进去找阿姨跳舞,拎包入住度过剩下的 20 年老年生活,那你一共最低需要:300W+。
坦白说,我看到这串数字是麻木的,因为人对自己遥不可及的东西都不会产生太多的情绪。
如果你跟我一样每天勤恳上班,努力让老板早日买上深圳湾。
积了好几十年的积蓄,终于盼来了退休的好日子
我们以后需要准备多少钱来养老呢?
可以先估算一下自己平时的消费情况,
像我,每个月租房水电,1500;吃的穿的 2000;交通跟其他开支 800,总开支 4400 左右
果然是深圳赚钱深圳花,一分甭想带回家。
想要维持现在这个生活(支出)水平,过完 20 年的退休生活需要:
4400X240(月)=105W(每月的开支 X 退休年数 = 未来养老的金额)
总的来说,顶配养老 300W,像我一样标配的 105W
但稍微有点常识的都知道,这还没算上通货膨胀:钱会越来越不值钱,高端养老我已经没眼算了,我们以打工人的情况举例。
假设我现在 25 岁,现在的 4400 块钱经过每年 3% 的通货膨胀,等过了 40 年到 65 的时候,
(公式:4400X1.03^40=14532)
就变成了 14532,要过完剩下 20 年养老生活,就得提前准备:344W+
这才是我们未来养老需要准备的金额。
但这还没完,因为这个数字还没加上生病或意外的开销,很多中年人年轻时多多少少都赚到一些钱,但年少不知愁滋味,有点积蓄就没把社保当回事。
结果一场病就把所有钱都搭了进去,这种情况也很可能发生在我们身上,这时候所需要的养老金额,就像盲盒一样,充满了未知。
目前我国主要的三种养老方式:
① 国家养老保险
关于养老保险要不要交的问题,网上讨论非常热烈,而且有的学者对后续养老保险的支付能力看法比较悲观,这里不做过多说明。
我们先看看如果交国家养老保险能领多少钱:
案例分析:
30 岁的 A 先生,工资 5000 元 / 月,60 岁退休,共交 25 年社保。
退休时,如果当地的平均收入为 8000 元。
则其领取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金额度为:2863 元 / 月,领取替代料 = 57%
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的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
它是衡量劳动者退休前后生活保障水平差异的基本指标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全国养老保险平均替代率从 1999 年的 45.45% 下降到 2007 年的 32.58%,8 年间下降了 28.3%。
简单地说,一个退休者如果 1999 年退休时能拿 45 元养老金,那么到 2007 年只能拿到 28 元。而且,如果不采取措施,随着经济的增长,平均替代率水平会越来越低。
基本结论就是靠国家的基本养老保险,能够保证我们基本的生活,保证我们活着是可以的,但是想保证一个体面的退休生活就不要想了。
② 个人养老
想过上一个体面的退休生活,是需要我们自己提前准备和规划的,这是一个财务规划的问题。
不同的人的收入情况和对退休生活的期望是不同的,如果想做好养老规划,建议做好如下 3 点:
要知道自己老年想拥有什么样的退休生活,估算一下大致的生活费和医疗费用,还要预留出一定的休闲娱乐费用支出,要算计得知道自己大概的费用支出是多少。
财务规划是通过投资组合来实现的,我们要计算一下,我们退休后的收入来源还有哪些,常用的可能有国家统筹的养老保险、房屋租金收入、商业养老保险、银行利息等等。
相信只要有了财务规划的意识,我们就能大概知道自己目前的准备情况,哪些是保证的收益,哪些是不保证的,每项收益的风险情况。
目前实际上国内的通胀保持在 5%-6% 左右,所以就算已经有了一定的现金积蓄,也要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现在看起来够用,是否 20 年之后还够。
③ 企业年金
这块的速度发展比较缓慢,覆盖群体非常有限,而且基本上是国企和一些大型集团才会选择参保
如果能参保肯定是好的,只是目前能参保的人太少了,讨论的价值比较低,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虽然我知道很多人对养老金的态度不乐观,觉得交社保没必要。
但社保不只包含了养老金,还有医保、工伤、失业和生育。没有医保生病不能报销,一场大病需要的费用超乎你的想象,它很有可能是我们打工人未来的一根救命稻草。
储蓄记账
记账不是为了让你以后要缩衣节食紧巴巴过日,而是分析自己过往的消费行为,
知道哪些消费是冲动非必要的,要知道在这个消费主义的时代,无论话说得多漂亮,都是为了让你掏空口袋。
学习理财
不会理财不如不理财,就像前阵子风很大的全民搞基,没有做好功课的小白们纷纷下场,从此眼中再也见不得一点绿。
如果你还年轻本钱不多,不如把钱花在增值自己身上,学一门技能或者语言,这才是对将来最大的回报。
等做好功课,再去考虑稳健的投资,将来有条件的话也可以考虑配置商业养老保险,给未来多一份保障。
总之,无数的新闻告诉我,多生几个娃真的无法确保能过好老年生活!
“专家们” 消停消停吧!
这个建议,不提也罢。和子女数量挂钩?契约精神哪里去了?
这建议合理。
啥建议都合理,只要你能保证我退休的时候还按这个规矩来。
你现在挂钩了,我当然生。
然后过三十年告诉你,这么弄不行啊,我们得换个规矩了。
那既然我领不到,为什么强迫我交,这不合理?
就建立全民社会保障制度就行了,只要你失业,找不到工作,不管是年龄大了导致的,还是身体残疾导致的,还是机械设备的投入导致不需要那么多人了导致的,还是你想找个遵守劳动法的企业工作但就是找不到导致的等等,就可以领取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金钱,你找到工作了就有工资,你办企业你入股了你还有分红,然后你就拿着这些钱去买养老保险,到了退休年龄就领取退休金,也不延期,领完为止,自己领自己交的,这个退休金多少只跟你买的养老保险多少有关。
养老金额度只能跟你买的养老保险数额多少有关,跟其他的东西都不能挂钩。
现在的学科,跨了专业的专家不是专家。
十年内,整体而言还是劳动力富余阶段,现在的舆论鼓噪都是资本家对劳动力越来越贵的操弄。
2030 年后,生育人数真是问题的时候,那就真发钱,真发钱,真发钱,以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按比例给二胎、三胎补贴。欧洲日韩发钱没效果的根源是发的太少了。比如我国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3 万,给你 3000 让你多生,你生吗?一两个月的工资而已,鬼才去多生,欧洲日韩就是这样干的。但是每年发 3 万,相当于月工资 3000,一直发到小孩 12 岁,还没人生么?当然不同年龄段不同比例,理由就是补贴家庭劳动力因养小孩造成的损失。
这位简直就是奇葩中的战斗机。
合理,支持。
现在两脚都是油门,两脚一起踩吧。
大仙都出来了
为什么生育率低,就是因为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太多了,我只能说,到现在还把考研和逃离婚姻和逃离生育放在一起,我只能流汗黄豆
——原回答——
没有意义,因为当下大部分年轻人不会关注自己老年时候生活的质量
听到过最多的就是,“年轻时不婚不育,老了安乐死。”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很大程度上人们的观念更多的是因为当下自己屁股坐在哪,而不是未来,屁股是会随着年龄的改变而往左往右移的,财富也是。
当下年轻人仍然觉得自己以后会有一份很好的事业,而不是职业。或者本身就把自己看扁,觉得照顾好自己就行了,为什么结婚和养孩子呢。其实这也说明了,部分家长的教育问题使他们的孩子在对于情感的认知方面过于失能和功利,而这个在经济富裕时,如像当下日本那样,一切都还好说。但是如果在未来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当下对责任的逃避更多的债是要到未来去还的。因为有很长一段时间,一部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是,你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能干,谈恋爱是犯罪行为,出去玩是坏孩子做的事情,你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
请问,这种模式下,年轻人生育意愿会高么,当下很多家长教育孩子都太过于功利性了
然后你把养老金和子女数量挂钩。那么最绝望的是那些失独家庭
我觉得最重要的两点,一是降低婚育年龄,都设定在 18 岁真的不算太早,重要的是性教育的普及,把它纳入思想品德课。比较理想的教材是戴维巴斯的《进化心理学》
二是,比起双减,更重要的是扩招可以缓一缓了。当下一个很特异的现象就是,一些女孩以一个很勉强的成绩考入了某些以文科为主的三本独立学院,然后毕业以后就一战考研,失利,二战考研,失利,三战考研失利,四战考研,失利。。。。。最终考成功了,然后读个 2-3 年,毕业后去就业发现年龄大了没人要。那就考公吧,然后再考上几年。等到最后发现自己已经 35 出头了。。。。
之所以有这样的现象,完全是因为一部分封建家长功利性的思维,不把自己的孩子当人看。觉得只要学习,其他的什么都不该做,只要做了就是不好
我就问,这种模式下,生育率怎么可能上去???
鼓励生育之前,有关专家教授应该先明白 “信誉度” 的重要性,然后在重要的场合敢于讲出 “朝令夕改” 的危害。
有些图有些宣传语真的没必要总贴,咱也不是非要唱反调,毕竟我没有立场,以我的年龄和经济能力是没可能生二胎,更不可能为三胎做啥贡献了。但是年轻人都是有文化有知识有判断力的,不像我父母那辈人,因为吃过苦受教育少,所以一号召就响应,现在年轻人眼界很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很强,不再是宣传海报口号标语能左右的群体了。想落实要拿出实在的政策。
现在最难的是养老吗?是就业。是生孩子吗?是结婚。
年轻人已经考虑不了几十年后的状态了,他们已经被高房价(房贷)、高物价(生活成本)、高强度工作和不稳定(低)收入支配的惊魂不定,自己都快活不明白了,还生娃?
又要过春节了,每年春节都是物价统一上涨的时点,大饼鸡蛋都要涨个五毛一块的,退休人员待遇越来越好,我们在职人员近几年一直跟公司共患难,工资普降,但房贷会降吗?房租会降吗?每年涌入招聘会的求职大学生人数会降吗?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卷的越来越厉害,能不能活着退休都不知道,还有心思琢磨养老金吗?
以后会不会因为这个政策的原因导致生育率上升把养老金盘活不知道,但是我猜这个政策一旦下达,能立马让现在的养老金变成无根之源。谁还愿意交钱?
把人当傻子耍,谁交啊?就算强制,不交犯法,有企业的也可以立马和企业商量按最低基数缴纳,没企业的灵活就业就更方便停了。大家都按最低基数最低年限缴纳就可以了,不生孩子的不愿意亏,那么年轻少交点,省下来的钱做商业养老或者投资;生了孩子的为什么还要按多的缴纳,最低基数最低年限交了,反正有娃就可以退休金翻翻了啊?
生育子女和养老金挂钩是不现实的。
既然要开脑洞,我觉得有个办法可以。
发钱就行。
以前不有独生子女光荣证吗?
改成三胎子女光荣证。领钱。
二胎也光荣,降级领钱。
不需要大刀阔斧改革,最经济简单直接。
既然开门洞不合适,那么总能开个窗了,是吧?
典型的上一代人的思维方式。
有道理!
孩子越少,老了越需要养老金来帮,系数就越高;
孩子越多,老了越不用养老金来帮,系数就越低!
手动狗头
同意,从你开始。
这个不比任经济学家发言更离谱,唱空国内人口危机,咋还不被禁言封杀呢?
类似这样的新闻,思维都是把人当成产品,需要的时候多生产,太多了就减产
我交养老保险的目的不是为了养别人家的父母。我自己的父母都是农民领不到养老金还需要我给养老。别人的父母能领到养老金是因为不是因为他们的儿女交了养老保险也不是因为我愿意养着他们,是因为他们年轻的时候交了养老保险或者为国家做了贡献。这个赵燕菁真是有点离谱,所以加大代际剥削和阶层剥削的建议都是在自毁长城。看看人家翟老师怎么说,让有钱人买国债,借有钱人的钱给年轻人发基础工资,带动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再用经济发展的结果创造的红利分给有钱人防止资产贬值。什么叫水平啊,搞城市规划的,就少管点经济的事情吧。
表面上是鼓励生育,实际情况是有钱人又多赚一笔。
前两天经济学教授任泽平研究团队提出了一个建议,说解决生育率问题就得解决生育基金,央行多印个 2 万亿人民币就行了。
直接一手狮子大开口。
然后他就被老百姓骂地狗血淋头,还踏马想割韭菜?印再多钱,都只会增大贫富差距。
还没过几天,另一名教授登场了!
厦门大学老教授赵燕青近日接受采访,重申他往日提出的建议:把养老金领取和子女数量挂钩。
该言论一出,瞬间舆论哗然。
说出来不怕诸位见笑,这赵教授的高论,确实有点高,我随便举个例子。
比如赵燕青教授说道:养儿防老积谷防饥,为什么发达国家生育率低啊?为什么中国现在生育率低了?主要是因为大家生活变好了,有医保、社保,还有养老金,不需要养儿防老了呀。
精辟不,之前大家踊跃发言说生育率变低是因为养不起孩子,这老小子倒好,直接观点反着来,别墅靠大海。估计这一舔,舔的某些人瞬间菊花绽放心满意足了。
当然,这还没完,赵教授瘾大的很,他接着说:
我们这一代交的养老金,其实养的是上一代退休的人。等轮到我们领养老金的时候,那就是我们的子女在交钱了。于是这给了大家一种错觉,觉得已经摆脱了对下一代的依赖,以为是自己交钱养自己,其实还是生养子女在防老。
所以啊,子女多的家庭,交的钱就多,就应该多领一份养老金。同时,这样也能刺激到生育率。
我滴的个乖乖,如此高论简直给我智商都震掉下来。听赵教授一说,合着我们上一代干脆就不要交钱了呗,反正都是子女交了在养自己。
其实他就是在大放厥词玩逻辑漏洞,这里面只有一个关键点,那就是你拿养老金,你也交了钱,理所当然没毛病。只不过养老金这种东西,它不是一交就能拿的,于是被赵教授说成了:子女交钱,养的是上一代。
赵大教授,您这翻来覆去的新说,还不如两年前直接 “惩罚不生孩子” 的惊天言论呢,真是越老越回去了。
当然,我们都知道,现在生育率的确是降了。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离开新生的力量。从宏观的角度来说,这确实不是好事。
可好好说话不行吗?生育率降了对国家发展不好,直接影响新生力量,减少人才数量,大家应该好好生孩子,好好教育…… 你看,人话多简单。非要反过来扯东扯西,一会生育率降低是因为大家的生活变好了,一会儿要把生育率和养老金挂钩,弄得好像大家生个孩子,还占了你的光一样,不骂你骂谁?
而且赵燕青教授这种提议存在的问题不要太多,如果一个人太穷娶不起老婆,咋办?养老金就没有了吗?那他年轻的时候还交钱不!如果一个人二婚,抚养子女的不是亲生父亲,那以后领养老金算谁的?关键还有一些人身体原因不能生,这种情况谁买单……
尤其是那些 60、70 后是遵守国家政策只生一个孩子,他们的养老金你是给他降呢,还是给他涨?如果给他涨,那钱从哪里来?如果给他降,你摸着良心说说这能说得过去吗?
养老金原本跟工作年资挂钩,逻辑说得通,要是听赵教授的搞一手跟生孩子挂钩,这算什么狗屁逻辑,说出去都要笑死人。
生孩子是自愿的,请不要再提这些有的没的建议了。如果连生孩子都不能自主抉择的话,那谈什么享受生活就太奢侈了。
最后说一个挺有趣的小故事:东晋晋元帝生子,大宴群臣。席间,殷羡上前贺喜,称:“祝贺陛下喜得贵子,然而我等无功受禄实在惭愧。”
晋元帝哈哈大笑道:“此事岂能卿等有功。”
没什么别的意思,就是希望各大教授大佬该干啥干啥,不要没事找事想方设法的插手到大家的私生活里来了。
不是孩子越少,养老金应该越多吗?
目前国家政策依旧是计划生育控制人口
为啥少生孩子支持国家政策要受惩罚呢
怒答一发,所说全错!
可以用一切办法让年轻人多生孩子。
我提议,禁售避孕套,避孕药……
嗯……
很多回答啊,犯了个错误,觉得 这个东西叫 “养老保险”,那它就应该是 “养老保险”。
然而实际上…… 你不交 给我试试呢。
去年,我们村 可是挨家挨户,要求截图拍照上传的,不管你是农村保险、企业社保、个人社保,都要交截图,不交?呵呵。
一个东西,它是什么,是因为 它的本质决定了它是什么,而不是它的名字。
假设,我假设啊,现在有个东西叫做 五税,它的逻辑跟你这个 五险一模一样,然后 你再来讨论这个问题呢。
你还会觉得 这个钱应该给你怎么怎么样吗?
所以啊,普通人看待问题,是站在普通人的立场上,觉得 这么这么做,才符合道理。
而专家看待问题,是站在更高的领地上,在他们的视角里,养老金、低保金、维稳金 等等,都是工具,现在只是把养老金拿来当作蛋糕 诱惑你们生娃而已
现在要解决人口问题,舆论、媒体、房价、教育、养老 等等,都是解决问题的工具罢了,有什么区别?没有区别,合适就拿来用。
你的意见?笑死,您戴表了吗?
我想起大明王朝里一句台词:死一万人是个数字,死十万人百万人也是个数字。
只要能解决问题,受益的人 总会说好;而受损的人呢?受益的人会流着泪说:谁让你们不积极响应政策呢,哎,我看不得可怜人,希望能给他们一点补贴吧。
最后 说点自己的想法
这是一个 很不道德,但很有用 的办法。
不道德 在于:我养老 并不是靠别人,而是因为自己交了钱的。
有用 在于:我已经交了挺多钱了,现在 他就是在用这笔钱来绑架我。
好笑的是,“人质” 还是我自己上交的。
你没有办法,像 30 岁的人 已经交了将近十年养老保险,你一方面 被绑架了,另一方面 你还没办法不继续被绑。
而且 他还从 养老保险的运作机制上,试图跟你讲道理,把自己包装的挺有道理的,当然 他只讲一部分道理,因为如果全讲了,他就不占理了嘛。
比如这句:有质疑提出,这一建议的实质是惩罚不生的人,但换一个角度,其实可以看作是对生育家庭的奖励。
你奖励多生育家庭,我觉得挺好,那你把我交的钱 还我呀。
那,你说普通人能咋办?
能咋办嘛,不就瞎逼逼呗,还能咋办。
您又不戴表。
这看起来是个保证一孩、促进二多孩生育的建议,实际上是个促进社保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逻辑理顺后,站在宏观的角度,非常 “合理”。
你以为丁克的系数是 80%、生育一孩的系数是 120%、生育二孩的系数是 150%、生育多孩的系数是 200%?实际中这系数很可能分别是 60%、80%、100% 和 120%。把高于 100% 系数的条件设置成绝大多数人所达不到的,就可以顺利实现降低发放总量的目的。
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同样是要求 B 岗位的奖金不得低于 A 岗位,过去的思路往往是提升 B 岗位的奖金到 A 岗位的水平,而现在的思路很可能是降低 A 岗位的奖金到 B 岗位的水平。
可能有人并不会马上同意我的观点。所以我又要把这篇论文搬出来了,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并且要看全文,不要只看摘要。
养老金改革的前景、挑战与对策 - 国际经济评论 2021 年 04 期 - 手机知网
以社保体系目前面临的形势,一旦设置和 XXX(任意情况)挂钩的系数,那就注定是要减少发放总量的,别想多了。
非得想成为能拿到 100% 以上的系数的少部分?那就要在其他方面付出更大的代价。算算自己离 65 岁(或 67 岁、69 岁)还有多少年吧。
请把我已经交了的养老金还给我谢谢
我现在怀疑这个赵教授是美国人派来的,他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人口而且还要泯灭人们缴纳养老金的积极性。
只要我们仔细想想就晓得,按照赵教授的说法,生育子女的不见得会增加(毕竟没钱的人还是生不起养不起),但是拒绝缴纳社保的人会大大增加,(毕竟这么一搞就是社保违约,也就是公信力破产了)!
最近这些立场模糊的发言人,要么用印钱催生不管通货膨胀,要么用养老金催逼不管社保破产,看起来他们的水平也不过如此嘛!
这种水平都可以当教授,我们小区门口的保安大爷也可以啊,门口那个卖烧饼的大叔也可以啊!
哈哈!
PS。怪不得有人一直在叫嚷读书无用,就是因为这种教授让人们误以为读书人都是大傻逼,唉!
支持三胎政策的女人,
有几个不是家庭主妇,有个屁的养老金。
男的保住了工作,
要保住养老金,还要靠,忽悠有本来有工作的女人,不要工作,帮他生三个跟男方姓的孩子
才能保住男方的养老金,女的愿意牺牲可能性很低除非是个恋爱脑。
女的生三个,是没有公司能忍的。公务员现在很多也限男,就是生多了同事负担太大。谁都不想要个三胎女同事。
最后造成性别筛选加剧,谁生女儿谁吃亏。生了女儿的,只能找富豪女婿,请得起一个厨师两个保姆那种。才能保住女儿养老金和工资,老两口养女儿才不至于亏本
方向反了:
给年轻人减负担、多发钱!
给年轻人减负担、多发钱!
给年轻人减负担、多发钱!
他年轻的时候都没希望,你还指望他能考虑老了以后怎么样
现在是 2022 年
计划生育是从 1971 年开始的
距今 51 年
也就是说,最早履行计划生育国策的人现在至多 73 岁(男性 22 岁可成婚)
2016 年二孩政策全面开放
也就是按照法律来说,最早生育二胎的女性到现在是 28 岁(20 岁可成婚,21 岁生一胎,22 岁生二胎)
倘若真按这位教授所言
那么面对 28~73 岁这些遵纪守法的公民
这位专家准备怎么給他们一个交代。
养老金的运作方式不是自己交自己领嘛,和孩子多少有什么关系,孩子少也没少交钱啊!
我有一计,不知是否可行,孩子少于 2 个的就不让他们交,只让那些个孩子多的父母交,吓死那些孩子少的!
合理。既然养老这么困难,把养老金退给我吧,我自己给自己养老,不给国家添负担了。
清华女教授杨燕绥说,先 60 退休,5 年后再领退休金,先去当保安、保洁或者环卫工,还能活动筋骨。我怕我活不到领钱的那天。
那国家是不是更应该极大补贴独生子女家庭?
这老师不太行啊,为他的学生担忧。
是不是可以考虑妇女生育后由政府按月发放 24 个月的 5 险补助,基数按照社会中位工资走,想要多缴的可以自行追加。
这样不但补助了全职妈妈,也给想上班的女性一些助力,让没生的也有了生孩子的欲望。
还可以由政府出面购买公共交通费用,比如一天设立专门的公交卡,一天可以免费使用 5 次公共交通。
去奖励,而不是去惩罚,这些基本的套路,作为一个老教授都不懂么?
大家可以思考一个问题?这和直接发钱给多子女的老人,有什么区别?
发钱,用的是政府财政。调整养老金,因为养老金总资金池就那么多,事实上就是是拿一部分人的养老金挪用给另一部分人。政府依然一毛不拔。
结合前一阵子贷款生子,印钱生子的说法,你发现共性了吗?就是要钱没有,但得想办法多生。
所以你以为教授什么都不懂吗?这思路把控得很准啊!
不如把做试管的 钱先免了?
如果养老保险交不交、交多少可选,那怎么建议都行;现在对一个跟工薪阶层收入强制挂钩的东西提歧视性发放的建议,本身就不合理。
为啥如今不管哪个行当的,都想为生孩子献计献策。
前有经济学家任泽平要印钞生娃,后有携程老板梁建章同意而且觉得印少了,现在又出了个厦门大学教授,认为养老金要跟子女挂钩,子女多就多领,子女少就少领。
他不是第一次这么说,去年 8 月份的时候就提出来了,当时就被骂了。结果老头还挺固执,又开始了。
年底到了,奇葩是越来越多了。
本来养老金这事类似于投资,多交多得,虽然收益率并不是非常的多,而且收入高的人会被统筹一部分,但总归是有点收益,而且是强制交的。
赵教授这一昏招出来,真能实施的话我估计很多单身的、丁克的高收入人群会立马放弃社保,图啥呀,自己娃都不想生,还会帮别人养老,以及帮别人养娃吗?自己攒着不香吗?
生孩子固然是好事,但愿意生的就多生,我们支持,只是不生孩子他也没犯罪呀,为啥要惩罚。
赵教授的年代,应该子女还是独生子女的,这可没完成任务呀,建议他努努力,再生个二胎三胎的,否则教授津贴就别发了。
显然不合理啊,我爹妈交了这么多年的高额养老金,就因为我是独子所以不能多分钱?怎么不说那年头他们多生一个直接失业呢?
养娃是人类最原始的储蓄手段,现代社会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现代金融体系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跨期资产配置渠道,养娃的储蓄功能被替代了。私有财产,是最好的避孕药。
赵教授的建议,本质不过是再次强化养娃的储蓄功能罢了。他抓到了问题的关键,但具体能发挥多大作用,就要看多生娃能多领多少钱了,毕竟多领 1 千和多领 10 万,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自古以来,养娃都是一个理性的经济决策。和马尔萨斯声称的人口会无脑暴涨不同,人类一直在进行着有意识的生育管理。
在古代土地资源紧张的地区(例如福建),常出现溺婴现象,多数人家都会选择生养二男一女三个孩子,长子继承家业,女孩用来给长子换婚,次子就是个备胎,长子死了就接盘嫂子,遇上征兵抓丁就推出去顶差。而粮食丰富的地区,会选择多生育子女,原因在于主要经济产品(粮食、布匹)的保质期有限,而又缺乏其它的投资储蓄渠道,生养子女储蓄劳动力就成为了最优的储蓄选择。
从以上的中国总和生育率图可以看到,中国生育最高峰与农村公有化集体化的最高峰在时间上是重合的。当人民公社更倾向于按人头分配、饲养大牲畜和经营产业被严格限制的时候,生娃,就成了当时人们仅存的储蓄手段。于是乎中国的总和生育率攀升到了最高峰。而随着政策的逐步放松,社队企业的发展、自留地的增加、甚至私下分田分地的出现(改革开放以前其实很多地方已经私下把地分了,只是名义上还在集体经营),**私有财产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生育率的急剧下降。**看图可知,在 1982 年开始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也就是所谓的计生干部牵牛扒屋)之前,生育率已经降到了一个很低的水平,以至于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短期内并没有造成出生率的下滑。
张五常说,私产可养鱼千里;而我觉得,私产可抑生育率。
现在教授都快成智弱的代名词了。。
当年就有人说了,人民富了,生育率自然降下来了。你看北京上海的生育率。
刚刚那位任泽平经济学家被封,什么时候也安排一下这位
要不是强制交
你以为我愿意花钱养你这个老__?
当年计划生育 搞出人口 4 2 1 结构
1 个养 2 个 缺口不断增大 然后搞延迟退休
现在又在这提倡要收单身丁克税
你还真是玩明白了啊 逮着一只羊使劲薅是吧
合不合理暂且不论,但是挺符合国情的。
试想直接发钱发补贴减免学费提供免费的配套医疗这些是我们的国情吗?这都是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才会干的坏事。
我们的国情是什么?我们的国情是想让你干一样事绝对不会以发奖励的正向方式鼓励你去做,而是把你本来就应该享有的权利拿出来绑定上它们想让你做的事然后威胁你不做就剥夺你的基本权利这样的惩罚方式迫使你去做。比如当年的计生就把房子田地工作教育这些人们赖以生存的东西绑定上了。又比如某些地方为了卖房不会以降低房价的方式吸引你,而是把你的教育医疗拿出来,以拆除搬迁你附近的学校,调整学区类似的手段逼迫你买房。
所以说这个 “教授” 的建议无论合不合理,但确实是非常符合国情的,像另一位不合国情的 “专家” 呼吁印钱的不就给封了吗?
所以呀某些 jiu 菜们就算是发现了许多社会问题也不要大声的喊出来,万一喊的太大声了被重视了被当成了迫切解决的问题那只怕又要遭殃了。
好啊,今天就开始,把我在杭州,北京,上海交的钱给我在农村的爸妈,
你们自己领自己儿女的行不?
(⊙o⊙) 啥?你说不行
这一代还是所有年轻人统一交,
领取的资格与比例多数还是城市户口挂钩,
得等我老了从我到下一代开始?
您可真为民族的未来考虑啊,
攒着我交给您的养老金养着自己的孙子,
老了又不让您孙子统一交钱了。
合着您是就看您一家啊?
那您出来说什么呢?
说你屁股决定脑袋的故事?
这些专家为什么老是把最好的方法忽略了呢?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不就是贫富差距比较大吗,那最简单的方法就是:
1、给大家发钱,每年发两万亿,但是钱要从富豪那里出,收资产税也好,遗产税也罢,总之你们富了,先富带动后富理所应当,大力支持。不如就从年薪千万的任泽平吧。
2、领取养老金金额与子女数量挂钩,当然支持啊!但是,钱要从类似于赵教授这样的高收入群体出,多好,为贫富差距的消灭贡献力量。
3、单身税也要收,必须收。但是,要跟资产挂钩。资产一个亿的收 50%,资产 1 万的,收 1%,资产为负 100 万的,收负 20%(即还能领 20%);
**我认为赵教授的思路是对的,只是建议有些差强人意。**在目前网络上这种 “反对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反对” 的大环境下,必定不讨喜被全网群嘲。
首先,为什么赵教授的建议不可行?
如果养老金的领取与子女数量挂钩,本质上他就变成了一种税,**是向不生育、少生育的人收税,补贴有生育需求的人。**这明显和国家现阶段提出来的共同富裕、追求公平的的大原则相违背。
我在答案里看见有人说:这是收穷人的钱补贴富人。其实只说对了一半,中国最有可能生多孩的群体在两端,要么更富,要么更穷。
穷人, 比如: 农村育龄群体。生育最主要的因素在生活成本,比如生育成本、住房问题,而且对其投入不存在 “低生育率陷阱” 的问题,所以,用生育补贴的形式刺激其效果更明显,而且成本还不高。
富人就不用说了,生育的欲望一直很高。
对于城市里的中间群体,提高生育率的问题会复杂许多,资金、时间、观念等多因素交织,不具备共性,因此,“催生” 的措施和效应比较复杂。
所以赵教授的建议其实是得罪了城市中的大部分的中间人群,这些人基本上就是互联网上的主体,因而他的建议被喷成狗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为什么发钱不能提高生育率?
**因为中国太大了,从上海走到甘肃基本上相当于从巴黎走到了非洲,**考虑问题一定要充分认识,地域差异性及文化多样性,千万不能拍脑袋瞎忽悠。
刚才已经说了,发钱的投入产出比只对第一类人有用,把钱投到相对贫困的地区,成本低,产出大,可以激发更大的生育动能,对后两类人基本无效。
以房子为例,很多人不生孩子是因为没有恒产,现在很多中国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也就 20——30 万,如果生娃购房补贴 4 万,再算上二孩和三孩补贴的 5—6 万,零零总总已经小十万,首付就有了,自己再略加点钱还可以再买辆车。衣食住行解决了后两项,生育动能就提起来了。
但是这些钱如果放在北上广的一线城市几乎没什么意义,最多算是小白领们半年的工资,和生孩子的成本完全不成正比。
如果发钱不成,印钱就更不可能了,还会起到反效果!
物质财富不增长直接印钞结果就是催生通胀释稀人民币购买力推高资产价格,结果就是贫富更加两极化,普通人更生不起更不愿意生。
最后,有没有办法提高生育率?
方法还真有,只不过是个馊招儿,特别馊的招儿。
目前生孩子是个赔本买卖。以前是真的养儿防老,现在是国家养老,养儿只能啃老,养了孩子生活的成本明显下降了,大家都不养了!
所以要扭转这种思想就要从国家的养老政策下手!完善的养老体系降低了民众对孩子的需求。
赵教授的想法是对的。
顺着这个思路,如果国家取消所有的养老制度,把养老推向社会推向私人资本。**老了之后朝不保夕大家就会生孩子了,**最起码要生一个!
美国占领期间,阿富汗人口显著增长,因为只有孩子才靠得住。
现代年轻人,90 后、00 后甚至 10 后都必须要接受一个残酷的现实,无论结婚与否、无论是不是有孩子、无论孩子孝不孝顺,将来大概率都会进养老院。除非有人不介意自己将来死在大街上或者烂在家里。
这个时候有孩子和没孩子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有靠山,后者没有!哪怕孩子不孝顺,只要还能来看你,还能帮你投诉,你也是有靠山的!
养老院人家是看人下菜的,没有子女时不时露个脸,人家会欺负老人,老人总有身体不便的时候,那时候只能花钱求别人对自己好,很快钱就会被外人骗光了。
人老了就会发现自己比谁都珍惜生命,人越老越怕死,养老院,就是任护工摆布,没有亲情,只有苟活。
人老钱多,好比幼童持金,不会让你活的更好。如果有子女经常探望,护工都不敢欺负你!
相信我,养孩子的成本与老了之后接受资本家爆锤的后果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但,全球哪个政府敢这么做?
所以这个问题无解,起码目前无解!
老一辈的这样说的:当年上班时候就把孩子丢单位的托儿所,下班就接回去,也不用教学费。还分房子。
只是这个标准目前已经不适用了,未来啥时候老百姓买房不需要终生背负贷款了,茅台酒大家都喝得起了,那时候才是生儿育女的太平盛世。
或者说实现共同富裕是提高生育率的最优解,现时确实没有好的办法。
子女越多,领的养老金越多,那么,这也就否定子女对于养老的作用了。
谁拿钱,谁发言。
反正养老金肯定给不到大部分农民手里,受利永远是能说话的那些人,至于农村里当年生了七八个的那些人,没人在乎。
学界 养了一群各种 公知,砖家,汉尖…… 不知民间疾苦。
前有任泽平 每年印钞 2 万亿;清华杨燕绥,先 60 退休,5 年后再领退休金,先去当保安、保洁或者环卫工,还能活动筋骨;后有 赵燕菁养老金与子女数量挂钩。
这些人,绕来绕去,都想着惩罚、克扣百姓;就没有给百姓提高收入,降低负担,福利补贴的想法。
看看现在消费率只占 GDP 38% , 这些公知,还要怎样 ?
越没子女的越穷,越没有依靠,抗风险越弱
很明显,这么搞是想子女越多,养老金越高
这不明摆着,惨的越惨吗
厦门大学是厦门高房价的智囊
我只能说这么多
赵燕菁教授曾经为厦门的房价追赶北上广做出了 “卓越贡献”,这次又开始对“养老金” 分配进言了?我不禁打了个寒颤。
在赵教授的这个建议中,我看不到丝毫对个体生育权的尊重、对劳动者凭借自己的勤劳工作和老实交社医保合理合法享受养老金权利的尊重。在赵燕菁教授的眼里,有生育能力的人只是生育工具,而没有生育能力、或者因病失去生育能力的人则是 “废品”?“生育数量” 竟然变成了养老金分配依据,用来瓜分劳动者自己十几年如一日辛苦缴纳、积累起来的养老基金?(本质上是劳动者自己的长期存款)
不管他的这个建议多么冷血、多么奇葩,都建议不要再给他热度。热度给得越多,他的知名度就越高、对上面的影响力就越大。别忘了,黑红也是红,此前他因为另一个奇葩建议已经上过一段时间的热搜,并得到了诸多媒体采访、和很多的座谈会邀请。
最后,现在很多专家、教授提政策建议,是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只要自己这个群体的利益能保护好、能不受损,就不管其他群体的死活。反过来,但凡政策影响到他这个群体的一丁点利益,你看他还能继续云淡风轻,谈笑间,将他人的幸福感、安全感灰飞烟灭么?
好像上过这个老师的一门课…
算是一个思路,但是这个提议可行性太差了,以前计划生育生一个也是响应国家号召呀,怎么响应国家号召还要被扣养老金,超生的还能多得养老金?这个问题解释不清楚这个提议就实行不了。
而人口问题其实已经迫在眉睫,火烧眉毛了,哪还有时间去扯这种扯不清的事。
玩游戏的时候如果不练小号,装备爆率就会减半,伤害就会减半,血防也会减半。你以为大家就会拼命练小号了???
玩家会怎么办?会造成什么结果呢?除了少量骨灰玩家死命练小号,怕是大部分人会弃游,也很少再有新人入坑了吧。
养 “儿” 防老?
可是 “社会化养老” 不就是为了不用 “养儿防老” 吗?
庸才为兽
这砖家的研究经费怕不是稀宗政府扶持的反华基金会拨款的吧?
没 40 年汉奸经历提不出这么缺德的政策建议
害怕 这是不是会发生移民浪潮捏?
养老金领取额度应该与名下持有房产数量挂钩,一套房不打折,两套九折,以此类推。囤积房产推高房价,青年人买不起房,生不娃,加大社保基金缺囗,因果关系明确。
这位教授,您生了几个孩子?
那不生孩子的为啥还要交养老金?
所以,“养儿防老” 是对的?
别说以后的事了
现在在领养老金或者将要领养老金的人就能把你扬了
我觉得可以,只不过是要搞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开放 18 岁的男女生育限制。同时对他们进行新的养老标准。以前的该怎么拿还是怎么拿。
教授高见,不愧是专家。
这个提议很合理,建议立刻实行。
所有老人一视同仁,立刻按子女数量领取养老金。
立刻!马上!
作为配套政策,正在工作的人按子女数量交社保。
已缴纳的社保按新规定退回。
我最近和教授一起来完成一项电厂的业务,有了一段时间的业务合作,从而知道现在的部分教授不像以前的教授了,以前的教授好歹还要个脸面,现在有些教授为了利益和职称,真的是起码的脸都不要了。
但是我没想到的是,更难以想象的厦门大学的教授这一次近乎于无耻了,简直就是厚颜无耻,居然提出了一个荒谬的建议,将生孩子与保障房和养老金挂起钩来了,突破了人所能忍受的极限。
这是来自前瞻网昨天下午五点半的报道。
说这话的教授,是来自厦门大学的赵燕菁。
这是他在演讲中的原话。
赵燕菁是在第十八届蓝筹年会上讲这话的。
更可气的是,赵燕菁还提出了这样的观点,鼓励早工作晚退休。
这些都是赵燕菁的原话。
可别小看了赵燕菁,他在国内规划界还是很有影响力的。
这是赵燕菁的规划作品,也算是国内规划界的大咖级别人物。
这是赵燕菁发表过的部分论文。
还被网友夸奖过。
但是这一次,赵燕菁终究还是奈何作贼了,因为这个建议真的会影响到很多普通人的生活。
通过检索发现,赵燕菁讲出这番话的场合,是今年 5 月 25 日召开的第 18 届蓝筹年会。他主旨发言的大意是,从前的年代,家里多一个人口就多了一份工资,所以人们想生。现在人们不想生育,就得要另想办法,从资本角度进行惩戒,然后列举了保障房、养老金这些个人资本形式,建议将其与生育挂钩,愿意生的就能扩大家庭或个人资本,不愿意生的就损失掉,用拿走利益的方式动摇不生的意愿。
看看人们的网上留言
老实说,不愿意生孩子,或者不愿意响应号召生三孩,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社会心态,它是在政策片面鼓励、保障长期缺位、共识一直匮乏的状态下逐渐形成的。政府会计算得失,个人和家庭当然也会。所以,当政策只是纸面鼓励生育,而不是掏出真金白银,将负担转嫁给个人或企业时,人们不抵触才怪。
面对现实中生育意愿的情况,大众认为像赵燕菁这样的人士,本可以将低生育意愿的真问题带到公共讨论场合,对那些影响生育意愿的结构因素加以分析、评判,然后督促政府部门积极调整,创造一个生育友好型政策空间和社会氛围。
哪知道,赵燕菁仍将生育意愿低归咎为个人,他想出的点子不是理解民众,而是惩罚民众,不是为困于生育压力的普通人说人话,而是站在人们的对立面,建议掏出更厉害的鞭子,用奴隶社会用过的令人发指的惩罚策略对待人民。赵燕菁之所以被舆论劣评,遭人们斥责,令人发指,就是人们早就厌恶了他说的那些陈词滥调。
公民的生育权是一项基本的人权,公民的生育权是与生俱来的,是先于国家和法律发生的权利。作为人的基本权利,生育权与其他由宪法、法律赋予的选举权、结社权等政治权利不同,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剥夺的。1968 年联合国国际人权会议通过的《德黑兰宣言》提出 “父母享有自由负责决定子女人数及其出生时距之基本人权”
不排除赵燕菁在说出那番不合时宜的话时,夹杂着一点开玩笑的成分,但这种事不好开玩笑,错误地向公民灌输生育压力,实在不是公共论坛应有的体面发言,你要忘记你是厦大的 “叫兽”。
关于如何正确理解生育意愿走低的现实,大众有切身体会,有历史认知,有现实洞察力,在这一现象上积累的认识水平比赵燕菁只多不少。遗憾的是,赵燕菁在公开场合用荒诞不经的话,建议用老派的计生手段来推行新的生育政策,势必加重全社会的反感,在他沦为笑柄的同时,只会让死结越打越紧。
可以设想的是,如果人们只是因为能分到保障房,能领到养老金而去生孩子,那这个小孩真的很可怜,他不是父母爱情的结晶,而是利益计算下的产物,这样的话,这个孩子能得到多少父爱母爱呢?
我必须重申一点,所有的孩子都应该是上一代人爱情的结晶,而不是利益的产物,当赵燕菁想用保障房和养老金为条件让人们生孩子,这无异于一种绑架行为了,用物质利益来绑架人们的生孩子意愿。
绑架不可取,尊重人们的意愿和选择权利才是正道,在生孩子这事上,也是这样的。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这个教授到底是蠢还是坏?
合理个毛线,真搞不懂是脑血栓当上专家还是专家得了脑血栓。
对于一般年轻人来说,生不起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还怎么考虑养老金的问题?
对于愿意多生的有钱人来说,有那种养老金的需求吗?
多生的人多领的养老金从哪来?从生不起的人那里拿吗?
这就是为啥专家会这么容易被人骂了原因,这专家说的是画大饼鼓励生育?现在生育主力是 80 后或者是 90 后吧?那 80 后 90 后退休肯定是 65 岁之后的事情了,甚至可能以后延迟退休 70 岁都可能。
你现在说是生育孩子多的可以领多养老金?这不就是画大饼吗? 等到了退休的年纪,即使有钱了,又怎么能有精力去享受人生?等现在的年轻人距离 65 岁还有几十年的时间,到时候整个社会环境都变了,如果突然说不鼓励生娃,又变化了那又怎么办?
要鼓励生育其实就是让年轻人不要活的那么累,现在每天都想着赚钱还房贷还车贷的,我就简单问一句,现在有房贷的家庭,男女基本都要有工作才能保持基本的生活质量吧?而且现在房价这么高,结婚跟房子有捆绑,年轻人都结不起婚,更别说要生孩子,我看专家不是不懂,而是不敢说实话,天天炒作假大空的言论来混淆视听。
专家们就是水平高,之前是直接印钱发钱,现在又开始动养老金的心思。
这不是还是可着我们 80 后坑吗?
要不试试与当年交公粮的数量挂钩?
一天天的不想着实实在在的放利,竟出馊主意,我也是服了这些专家了。
不管是纵向对比,还是横向对比,都有很多方法可以借鉴参考的。
我们人口增长最快的时候,是什么时候,是建国的时候是 4 亿,改革开放的时候是 9 亿,2000 年的时候是 12 亿,现在是 14 亿。显然 49 年到 78 年,人口增长最快,那时候经济条件比现在差多了,多想想大家为什么愿意生。看看还有没有机会。
近的就更不不用说了。年轻人已经把不生的理由,都名牌了,这些专家学者就是不看,不提出意见——不敢还是不知道。
但凡真正的多研究研究问题,也能够提出点有用的主张。
总结:肉食者鄙!
劳动法、房价、房租。
40 岁之前,年轻人的收入至少三分之一给了房——房贷和租金,间接的吃喝玩乐又有三分之一给了房租。这是资金
劳动法不落实,所有的时间都给了工作、加班,怎么进步学习,干不动的时候(35 岁)都只能转型自由职业者了。这是时间
一切的一切,都和房挂钩,医疗、教育、选举权,绑定了这么多内容,这不就是基本的公民权利给剥夺了。
我无法理解这种专家,我不愿意相信他们是这么无知的,所以只能是坏的。
“自宣统皇帝退位以后,鹅城一共来过五十一任县长,他们都是王八蛋、禽兽、畜生、寄生虫,
农村人没养老金咋办
家里两个人交社保
父母一分都领不到
解决一下嘞
我提个建议
凡事正常缴纳社保的
其父母均能正常领取养老
不论农村还是城镇
一视同仁
没有孩子交社保的
一律按最低保障金发放
一视同仁
真的通过,我就不交养老金了。再说, 大多数人也
没打算活到,你考虑几十年后的事也想多了。真以为自己是天选之子, 万世不 x
哦
所以越是有子女帮助养老的越要多拿,越依赖自己养老金的越不能领养老金是吧?
二战以来,敢于直接宣称 “弱势方应该被剥削” 的人基本已经过街老鼠了
而在大洋和大陆对岸的越南,居然有人连孤寡老人自己账上的钱都要抢走,为了实现什么更伟大的国家政策——反正老头老太也反抗不了。
这波,这波是黑党的百年大复兴. jpg
这个简单,那现在就不交养老保险了呗
这是想搞死年轻人吗?社保基数年年都在调整,交的钱越来越多,退休年龄还要延长,现在养老金认领还得看孩子?
“这也意味着,如果你不生育小孩,未来其实很大程度是靠别人家小孩交的养老金在供养。如果大家都不愿意生育,养老金制度也就成为了‘无源之水’,随着人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而下一代的人越来越少,人口抚养比例失调,下一代的负担也将越来越重。”
这里的逻辑有点问题,年轻的时候我交了社保,年纪大了,我没小孩,就成了别人家的孩子交的社保在养我,那我之前交的社保呢?没啦?养谁了?不能还给我?
那这样,我就不交了,以后我也不领了,免得被你说,我拿了人家的孩子交的养老金,全盘否定前面几十年我自己交的钱,厉害厉害。
这位教授,您这是想搞死谁?
就一个比一个离谱,一个比一个摆烂的节奏。
没事就别瞎建议了,会被骂的。
现在是舆论造势。
单身税很快会出台的。只不过形式不会是直接意义上的税收。
中国的人口形势实在是太过于严峻了,能上的措施都会上的。
养老金的根基之一就是国家信用背书,然而这位厦大教授的建议相当于摧毁养老金的基本信用。养老金的信用一旦坍塌,那么谁还缴养老金?缴纳的钱能活着领到手吗?公平性怎么解决?
现在先别说生育率的问题,你先想办法确保养老金的延续性吧。
别整的社保都没人交。踏实点解决民生别搞歪招了。
老百姓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没点数么
这么多年,看了这么多的建议,这么多的提案。
深深感觉到,同一片天空,不同的世界。
读书多,并不代表这个人就是好的。
而发声大,也不能代表这个人,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
可太合理了
生完之后到养老之前这段时间有没有一些保障类的东西???
看了一圈答案,发现 99% 的答案都在情绪输出,可见知乎在微博化。
赵教授提出这个观点是基于一个客观事实:中国的养老必定是代际养老。
也就是每一个时代的年轻人养同时代的老年人。
这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都在高速的向上发展,每一个时间点创造的价值都大于此前时间点所创造的价值,而靠此前时间点所创造的价值,是无法满足当前时间点以及未来时间点的需求的。
有些自私的人会觉的,我缴纳的养老金是为了保障我未来的养老,凭啥要我养现在的老人。这种想法不仅自私,而且很短视。
举例来说,2000 年全国国有单位月平均工资为 796 元,你们觉的以 2000 年工资标准缴纳的养老金,能让 2020 年退休的工人有保障的养老么?所以,只要经济在向上发展,养老必定是代际养老,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整个社会和经济都不向上发展了,每个人缴纳的养老金才能满足自己养老的资金要求。
实际上不可能存在这样子的经济体,即便很多经济体经济不发展了,社会的发展是不会停止的,他们的需求也会相应的增多,在经济不发展的情况下,需求增多,只会出现一种结果,就是经济体崩溃,进而会不断推动社会崩溃。有兴趣的可以去查一下乌克兰现在的养老现状。
真的想问一句,能不能把这种老年痴呆说胡话的全给封了呀?
如果说养老金领取额度与子女数量有关的话,那建议取消养老金制度,自己负责自己的养老问题。
都工作几十年了,不会一点钱都没有存吧?
或者法律规定子女每个月必须要给父母多少的养老金也行呀!
我觉得这种做法才是真正的符合道义,合情合理。
总比我出钱给别人养老,自己老了却无人问津好吧?
什么脑回路,难道我们会因为害怕领不到养老金而去多生几个孩子?
到不如直接工资发放和子女数量挂钩,死也能死快点。
按他的思路,已经有多几个孩子了,把养老金取消,孩子拿出钱不是比养老金更直接?
养老金是保障性福利,这说法变成投资结果了,这和炒房没有本质区别。
历史上有连坐制,现在取消了,别用封建制度的思维管理社会主义
我们的经济学家里,奇葩很多,听他们说话的时候,千万留神
没有任何可行性,政策都是变的,除非公开规定年限,就算这样也难以深入人心了,这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
看合订本的人都知道……
不合理。不是说这条建议不合理,而是说这条建议提出的时机不合理。
你打斗地主,你可以在打牌前提出可以三带二,这样大家可以都按着这条规矩打。但是你不能牌拿到手了发现牌不好,临时改规则说现在允许二带一。
养老金同理,你不能在大家都入了局之后改规则,今天你能提小孩多的多拿,明天是不是就可以提城市里要比农村里多拿?要改规则也可以,你好歹把之前别人放进去的砝码退给人家对吧?
但按这专家的意思,大概率是不会退的,也没钱退,甚至连现有养老金都够呛,所以这就是明抢,但问题是你有手拿钱,但专家你有钱买命吗?
什么傻 * 建议,我真是服了。
真要这么搞,我现在就不交养老金了。
所以以后养老金就纯国家出钱,不要个人交保险了?如果不是,请这些教授闭上他们的臭嘴。社会科学就不应该允许假想模型的出现!
这就叫做 缴得多不如生的多
这个专家的逻辑是
我如果子女少,领的养老金一样,就是蹭别人子女交的税
????????????????????????????????????????????????????????????????????????????????????????????????????????????????????????????????????????????????????????????????????????????????????????????????????????????????????????????????????????????????????????????????????????????????????????????????????????????????????????????????????????????????????????????????????????????????????????????????
“这也意味着,如果你不生育小孩,未来其实很大程度是靠别人家小孩交的养老金在供养”
理论上讲养老保险是我购买了这个产品我就能享受到我离休之后的现金流。
这句话要么就是说明国内的养老保险实质破产,要不就是这个教授已经脱离了群众,泛泛而谈。
要让民众觉得有利可图,民众才会主动生育。
仅看标题,我想着现在退休和即将退休的人大都已经无法再生育了吧,那岂不是相当于奖励超生的人。如果说现在制订以后实行,那得四五十年后才能兑现,可二十年后废除了怎么办?
第一:我会立刻断保,反正我躺平了
第二:学习《如何领养小孩》、《如何给领养的孩子上户口》
嘿嘿
明知道大家都养不起的情况下这种教授还要出这种建议是教授不知道现实情况吗?
如果不知道还要说,那这个教授的素养水平是怎么当上教授的?要好好查一查
如果知道还这么说呢?意思很明白了呢,就是要穷人养富人,班你总要上的,养老金总会交,最后给你扣掉养有条件养孩子的人,你看看这什么人
很合理,生的越多越有保障,我们不要孩子的,不交就是了。
挺好的,建议立即执行,这样我爸妈就有养老金了
解决下光棍问题,孩子不就多了??
当然赞同。
但就害怕一点,当我们大生特生后,这些专家又开始说,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孩子还是一个好。然后又有专家说,养老金领取数额应该与子女数量挂钩,子女越少领的越多。到时候该怎么办
普普通通的 80 后,
上着普普通通的班,
领着普普通通的工资,
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
生个娃,
是不是普普通通的娃是普普通通的家长能决定的?
知乎用户 36 氪 发表 我小时候,我父亲傻乎乎给我买了个保险。 一年几百块投入,坚持 5 年。 90 年代,两三百块也真不是个小数目了。 回报很丰厚:我上大学时每个月领 30 块,大学毕业就回本,如果读硕士博士还能血赚。 我退休后,每月 …
知乎用户 万金油 发表 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中国社会保险发展年度报告 2015》数据显示,2015 年全国个人账户空帐规模已经超过 4 万亿元人民币,个人账户基金下降至 3274 亿元,帐户资金不足十分之一。 也就是说,这么多 …
知乎用户 经济观察报 发表 个人养老金账户一般 2 类,代表就是新加坡的公积金 CPF 和美国的 401k,刚好我都有。 大家先要理解一个前提,这个世界上一个脑子正常的人,在没有任何外力的情况下,是不会去充值个人养老账户的。因为自己给自己 …
知乎用户 发表 热议多年的“延迟退休”,这次真的要来了! 根据近日出版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学习辅导百问》(以下简称《学习辅导百问》),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
知乎用户 尹两灿 发表 多年后的我 60 岁的那天早晨 5 点,我起床,去公园晨练,回来后煮了早餐,送完孙子上学,刚好 8 点。 来到地铁站,人很多,一小伙子要给我让座,我看了看孱弱的他,说:不用不用,咱们都是上班族。 来到公司,那条刺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