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台踩了警察這地雷——專訪《頭條新聞》吳志森X曾志豪|端傳媒 Initium Media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theinitium.com - 端傳媒記者 鄭佩珊 發自香港

3月13日下午3時許,香港電台的錄影室終於迎來遲到逾一小時的《頭條新聞》節目主持人──吳志森此刻頂著鳳冠,指尖戴著長長的護甲,在宮廷廠景登場演「太后」,在旁的曾志豪,架上墨鏡,身穿官服,飾演阿諛奉承的太監「小豪子」。錄影開始,他們快語連珠先以朝廷派發「薄口罩」予科舉考生一事展開對談,諷刺香港政府在疫情下如期舉辦公開試,又以「譚生菜」借喻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近日才定性疫情為「全球大流行」,反諷其做事手法「緊貼潮流」。

《頭條新聞》是香港電台(港台)的老牌節目,以嬉笑怒罵形式諷刺時弊,至今已有31年歷史,各國政要商賈,民生小事皆是批評對象,批評無禁區。吳曾二人擔任主持逾十年,連同排練、變裝及忘詞重來的時間,團隊在一個多小時就拍攝了三節短劇,數小時後,新一集《頭條新聞》就在週五晚上八點在港台電視頻道播映

問團隊遲到原因,吳志森解釋,2019冠狀病毒疫情急速變化,短劇稿件變得難以下筆。他笑言:「現在我們每一句也要小心,小心很重要,一向也要小心,現在要額外、份外、更加、十分、一百分小心」,頃刻一面正經地道,「這是會扼殺創作。」

話中有話,只因港台近日風聲鶴唳,各方投訴接踵而來,其中一個矛頭直指最近曾在節目中諷刺香港警方的《頭條新聞》。港台是政府部門,也是本地唯一的公共廣播機構,營運經費來自公帑,在2014年未有自家電視頻道前,節目主要在免費電視台播放。自2月中起,警方以處長鄧炳強名義兩度去信港台總編輯、即廣播處長梁家榮,投訴節目以嘲諷形式抹黑警隊,質疑誤導觀眾。期間,全國政協副主席、前行政長官梁振英在臉書發文,批評梁家榮失職,建議「政府炒、警方告」。3月3日,港台收到警方第二封來信,就在翌日,通訊事務管理局公布,撤銷免費電視持牌機構須播放港台節目的指示,《頭條新聞》等節目翌日開始不在TVB黃金時段播放。

《頭條新聞》自1989年啟播至今,曾被建制派及特首評為「陰陽怪氣」及「低趣味」,每隔幾年,換主持、刪節目之說甚囂塵上,《頭條新聞》逐漸成為體現香港言論自由的寒暑表。邁入2020年,面對各方接二連三的舉動,資深傳媒人吳志森認為,現時已非節目的單一狀況,而是針對港台的「全方位打壓」;曾志豪則慨嘆,《頭條新聞》其實是一支溫度計,「市民、社會好熱,我們如實告訴你有幾度,38度了,火燒山了,你打爛溫度計,不代表社會靜下來,你只不過不相信,或不肯聽溫度計發出來的嗶嗶聲。」

飾演「太后」的吳志森在化妝間戴上頭飾。攝:林振東/端傳媒

頭條新聞的「原罪」

《頭條新聞》在1989年4月4日啟播,屬港台電視部公共事務組製作的節目,以幽默諷刺的手法評論新聞,在本地傳媒響起平地一聲雷。六四事件後,節目曾論及中國保安部隊使用槍彈鎮壓,其中一個原因是橡膠子彈不足,主持人吳明林在節目中問:「為何中國那麼缺乏橡膠子彈?」另一主持回應,「不知是否全用來做橡皮圖章?」

吳明林是首任主持人,身兼公共事務組總監一職。他在《頭條新聞》25周年的訪問中解釋,節目是要做「報紙的漫畫版」,嬉笑怒罵論時政,也可測試當權者的容忍度。吳直接點出,只要看看領導社會的人有多不喜歡,就可以測試到社會的寬容度。

時至今日,節目形式更加多元,由昔日正經八板的對談,加入自創或彷作廣告、電視劇及電影情節製作而成的短劇。時事MV則是自1989來迄立不倒的環節,以經典流行曲為主調,再剪輯整理本地或國際新聞片段,並配上專家、學者訪問分析。歷年主持人名單則翻了幾翻,各代也有代表作,如盧偉力及古天農化身「盧科長」及「古秘書」,主力諷刺高官問責制。

公共廣播(Public Broadcasting)

以公眾利益為依歸的電台、電視廣播服務,在大多數地區,公共廣播資金由政府補貼,在個別地區,公共廣播也收取來自基金會、商業機構的捐贈。大多數公共廣播提供者為非營利機構。這一模式區別於國營廣播和商業廣播,1920年率先由英國廣播公司(BBC)創建,後在其他地區複製。目前較有名的公共廣播有日本的日本放送協會(NHK)、英國BBC、Channel 4、台灣公視等。香港電台是香港特區中唯一的公共廣播機構,是隸屬政府的一個部門,但同時擁有編採自主。

2006年和2007年,曾志豪和吳志森先後以非公務員形式,成為《頭條新聞》的主持。42歲的曾志豪在大學畢業後,做了半年報紙記者,2000年就轉往港台工作,現時同是電台主持人。61歲的吳志森是資深傳媒人,曾任《風波裏的茶杯》、《自由風自由Phone》等電台烽煙節目主持。二人與監製創作不少膾炙人口的角色,由早年的包租森與孱仔豪,到近年的大帥與徐副官、唐僧與孫悟空,更不用說經典的太后與小豪子。

「一個醜的男人,扮一個醜的女人,為何會受落呢?我都覺得有點意外。」吳志森笑言。搞笑角色的背後,暗含理念。他說,太后代表荒謬天朝,一般用來借喻各地政府,而大帥與軍人近日則可以與評論警察相配合,而新增的縣官和師爺等角色,「理念是找個人來審案,有人申冤,有人要尋求公正。香港是法治社會,好多事都要法庭判斷,就能帶出很多東西。」

這是原罪,因為成日笑政府,(《頭條新聞》)一向被人鬧,久不久一個Cycle(循環)。

《頭條新聞》工作人員

對白辛辣過癮,一言中的,但主力寫稿的曾志豪強調他們有所為有所不為,「過分低俗Bad Taste不會講」。他引述監製,「領導人矮,你不可以笑他矮,他的身高與施政無關」,簡而言之,「笑你不是因你的外形,或你改變不到的事,而是你做出來的事,令人不鍾意。」

反修例運動過去大半年風起雲湧,警方過度使用武力的行為觸發大眾憤怨,坊間開始以「黑警」喚警察,《頭條新聞》則少有採用,除了節目廣播的限制,曾志豪說他更看重的是一個罵人的字眼背後,有沒有更深一層的含義。「諷刺宗旨要留有餘地,有玩味,亦要意有所指,解得通。」

小心翼翼行事,但《頭條新聞》歷年也在箭靶之上。有在《頭條新聞》工作多年的員工看得通透,他向《端傳媒》解釋,「這是原罪,因為成日笑政府,(《頭條新聞》)一向被人鬧,久不久一個Cycle(循環)。」

前全國政協常委徐四民與首任特首董建華。攝:David Wong/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1998年3月北京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常委徐四民直指,《頭條新聞》「陰陽怪氣」。2001年10月,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說,這是「低趣味」的製作。自此,這兩個形容詞成為節目標記。後來,撤換吳志森及曾志豪的消息不脛而走,先後在2010年及2013年流傳,當時的廣播處長分別是黃華麒及鄧忍光。

據說,黃華麒不滿的理由是吳志森演技差。吳如是駁斥,「頭條新聞之所以好笑⋯⋯就是你演技不好,才覺得好笑。」第二次換人消息來自鄧忍光,他由政務官空降港台,報道稱官方理據是製作團隊曾構思,主持在節目中扮演希特拉等納粹人物,故需問責。

重提舊事,吳志森形容此舉是「搵位入」(藉故找事),因當時只屬初步構思,他個人有保留,強調「沒有人說下一集就這樣做」,「這個idea完全是未成熟的,也無結論,怎知就被人拿出來搞,做到好大。」

儘管每次都是被當權者批評,但玩味細節,吳志森看到的是香港之變。他記得,在徐四民的年代,《頭條新聞》曾邀請對方受訪,徐也樂意在節目中對談,主持人則同時回應針對節目性質的批評。「就算是左派,(當時)都會覺得係有偈傾(可以對談交流)。大家可以有不同的看法,無問題的,講完之後,誰也不能說服誰,那就誰也不能說服誰,當時起碼有對話。」

徐四民是左派人士,有「徐大炮」之名。吳志森的記憶裡,面對其言論,時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還曾經為港台說項,說它作為一個公營機構,應扮演什麼媒體角色,為港台捍衛編採自主。

「已經很久沒有官員出來這樣說,這是已經絕跡了。」

《頭條新聞》新一季找來藝人王喜,化身主持「忠勇毅」,製作「驚方訊息」,兩星期一集。 影片截圖

來自警方的公開投訴:不能碰的地雷

新一波的批評,更來勢洶洶。

《頭條新聞》每年會休息兩次,每次約一至兩個月。今年2月14日開始播映的新一季,節目找來曾在殖民年代任職警察的藝人王喜,化身主持「忠勇毅」,製作「驚方訊息」,兩星期一集。第一次主要介紹「驚方」招募的筍工,談及警方在近來抗疫工作的表現及裝備,第二次則列舉自去年 6 月以來,多宗墮樓及遇溺案被判斷為「無可疑」。

這個新環節,正是點燃投訴浪潮的引信。

節目播映後,警方兩次以處長鄧炳強名義去信梁家榮投訴。首次投訴該環節顛倒是非、分化各政府部門,「多次以嘲諷形式抹黑警隊於抗疫期間工作的努力」;第二次則投訴,「嬉笑怒罵」的演繹會令人認為警察調查不認真、工作不專業,並質疑節目從來無譴責「暴徒」堵路縱火等暴行,警方亦會去向信通訊事務管理局投訴。

通訊事務管理局回覆《端傳媒》查詢稱,就2月14日播映的《頭條新聞》接獲3288宗投訴,隨後的三集投訴數字分別為4、22及0,大部分指節目內容與事實不符、偏頗、誤導、抹黑警隊及帶有仇警訊息。

據《端傳媒》了解,《頭條新聞》團隊亦曾去信警察公共關係科邀約採訪,但警方未有回覆。3月7日,鄧炳強接受港台的電台節目訪問時稱,喜歡幽默感及看該節目,甚至認為扮演他本人亦無傷大雅,但強調不能發放錯誤信息「誤導市民」。

「終於殺到來了」,這是曾志豪當時的感受,「我覺得應驗了,大家說的:當社會靜下來,就是清算的時間。」

《頭條新聞》主持人曾志豪,飾演小豪子、徐副官、悟空、包豪星。攝:林振東/端傳媒

「過去半年,7.21,8.31和10月1,更多的事,我們《頭條新聞》也有批評過他,一樣笑過他,他不出聲?」曾志豪說,當疫情來到,社會靜下來照顧公共衛生,「他真的有餘暇,無論是出來秋後算帳拉抗爭人士,或終於可以針對傳媒,為他挽回聲譽。」

曾志豪仔細斟酌鄧炳強使用的字眼,認為「誤導」是一個大咒語。

意見誤導,即代表了有一個正確意見,才會有一個錯誤引導,這是最危險的。

《頭條新聞》主持曾志豪

他解釋,警方在7.21元朗事件,用了39分鐘才到場處理,若《頭條新聞》說成是兩小時,那就是事實誤導;但若市民或傳媒質疑,其做法不負責任,草菅人命,39分鐘會否太久,那就是意見批評。

「意見是沒有可能有標準的。意見誤導,即代表了有一個正確意見,才會有一個錯誤引導,這是最危險的。意見不可能有錯誤,你可以說基於錯誤的事實,」曾志豪說。

《頭條新聞》為批評而生,他擔心,權力要求要有正確的意見,變相淹沒批評的空間。

吳志森則認為,這次批評《頭條新聞》的性質與往日大有不同。

按其理解,過去政府其他部門有意見,會採用內部渠道表達,而不是以敵對的態度公開討論。吳志森解構,「以往講這麼多諷刺的東西,也沒有這麼大反應,正正是因為(這次)辣到了一個最敏感的人,就是我們諷刺警察、揶揄警察」。

「警察,他們是不能鬧的。香港電台正正踩了這個地雷,地雷一爆就炸到你了。」

《頭條新聞》主持人吳志森,飾演太后、大帥、唐僧、有為。攝:林振東/端傳媒

吳志森更加在意的,是警隊連番動作折射的權力變化。

他提及,政務司長張建宗曾就去年7.21事件中,警方的處理手法跟市民期望有落差而致歉,惟惹來警員不滿,警隊員佐級協會主席林志偉公開越級批評;至9月路透社披露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與商界閉門會議的24分鐘講話,「林鄭講的,她只剩下3萬個警察。」

「誰才真真正正在管治香港呢?」吳志森直言大眾觀感,「其實林鄭不是特首,鄧炳強才是特首。」

「政治就是觀感,我的觀感就是,很多第三世界的獨裁政府,軍人及武裝力量會扮演一個特殊的角色,是保護政權很重要的維穩工具,」回到香港,「以往的警察是維持治安,今天的警察是維穩的工具。」

「你的批評,他(警察)會很緊張的,他會用自己的方法去震懾你,很多第三世界的獨裁國家會派軍隊警察拘捕你甚至聲明告你,不過今天的警察未到這個地步。」

吳志森看來,「由一個武裝力量的首領來開聲」,目的在於震懾媒體。「每一次我看見他(鄧炳強)笑笑口,我是不寒而慄的。」

已經在傳媒界打滾了38年的吳志森說,來自公權力的壓力長存,最困擾的還是會否帶來自我審查,「你下次度你所謂gag的時候,你會想很多東西」,「最大鑊的自我審查,是我寫了這一筆會引起什麼反應,不是factually有無錯,不是什麼法律後果,而是哪個哪個會否出聲,哪個哪個又會否寫信來,哪個哪個會否在Facebook說話。」

回到日常編務,吳志森和曾志豪異口同聲說,暫時表面上未有人會在開會期間走出來明言「不准說話」,但多年來越發猛烈的投訴,實在無可避免會讓人有所顧忌。二人在港台的身份是外判服務提供者,與其合作的大多是公務員,「相信有好多壓力,我們不知道的,他連講都不會講給我聽,就頂了下來」,他們說,只能感謝對方為創作保留空間。

2020年3月4日,通訊局公布撤銷免費電視持牌機構須播放港台節目的指示,無綫電視翌日立刻抽起港台節目,《頭條新聞》從此不在TVB黃金時段播放。攝:林振東/端傳媒

小罵大幫忙?動搖人心?

「嬉笑怒罵」和「幽默諷刺」的表達方式惹來爭議,但撇開投訴,到底香港社會是否需要《頭條新聞》?

曾志豪的答案是肯定的。反修例運動期間,他記得觀眾在節目下留言,「靠你們一個禮拜半小時,才可以令到我喊完後笑返出來(哭完後又笑出來)。」

「過去半年真的壓抑到一個地步,你覺得走投無路。抗爭合法、不合法的手段,無改變過局面,所以人們過了一周,覺得人生無希望和出路。」曾志豪說。

替市民發聲,大膽表達對公權力的質疑,甚至發洩被壓抑的情緒,正是《頭條新聞》與傳媒新聞節目的最大分別,「我們是會幫你出一口氣」。曾志豪說,若正經報道「市民抱怨特首不聽民意」,並不會覺得好笑,但在短劇中,形容意指林鄭月娥的太后難以擔當接線生的工作,因為「要太后聆聽別人說話,這一點最難」,「一來我真的覺得,她不聽人說話,二來好笑,表達得幾抵死,你窒到她(你嗆到她)。」

去年11月,一名交通警員在示威活動期間,駕駛電單車直接撞向人群,最終被訓斥後復職,新聞報導只會平實陳述警察未有停職的事實。曾志豪則在節目中,以扮演常擦馬屁的徐副官唸出改篇的《木蘭辭》:「職職復職職,伙記要停職,停職不離職,訓斥又復職。」他著重的是,抒發人心的作用,「能否突顯荒謬?你可否令人產生無奈?還會有種自嘲,是這樣的啦,他最後還是復職。」

悠悠眾口從何而來?不是我們提出,才動搖人心,我們只是反映民心。

《頭條新聞》主持曾志豪

時局造就,《頭條新聞》去年7月原定放假,但最後發生了7.21事件,團隊史無前例即時加開三集。近來針對節目誤導的投訴湧至,曾志豪反問,警方調查案件有可疑之說,「追源溯本,絕不是有『驚方消息』。悠悠眾口從何而來?不是我們提出,才動搖人心,我們只是反映民心。」

他近來更想起一套舊有論述,有人會指責《頭條新聞》此類節目將大眾對施政不滿化為笑話,笑完就化解心中之氣,日後便不會上街,實際是小罵大幫忙。「想不到諷刺的是:曾在較平靜的時代,我們節目的笑話功能就被評為維穩;到現在變態的階段,人們就說你誤導市民,(讓市民對)對政府失信心。」

曾志豪說,難以估量市民在觀賞《頭條新聞》後會變得犬儒或勇武,但他認為,一個聰明的政府應懂得利用節目來探測民意溫度,若功利先行,也應保留節目,以助「維穩」;當下的政府卻是「霸道虛怯」,「我的權可以令異見聲音也消失,他就會說:為何不用?」

《頭條新聞》錄影廠,曾志豪觀看剛拍攝的片段。攝:林振東/端傳媒

不是宣傳機器的政府部門

引申討論,要回到港台的角色定位問題。

港台在1928年成立,屬政府部門,也是本地唯一公共廣播機構,負責製作電台及電視節目。港台員工是公務員,另有非公務員合約的員工,薪酬全部來自政府公帑,統管內部事務的就是廣播處長,亦是港台的總編輯,屬於D5級官員,月薪逾25萬。

食君之祿擔君之憂是傳統思維,港台批評政府,不時被攻擊為吃裡扒外。

「從建制派來說,這個官是食朝廷俸祿,亦都是一個媒體,自自然然就需要扮演一個宣傳機器的角色。在他心目中,香港電台就是需要為政府講好話,」吳志森分析。

香港電台與其他香港媒體扮演的角色是一致的,它要監察政府,監察有權力的人。媒體的性質,天生就是對權力不信任,不可以擦權力的鞋。

《頭條新聞》主持吳志森

不過他指出,建制派和政府統統找錯對象,政府新聞處才應該擔當宣傳機器的角色;朝廷俸祿之說亦有盲點,因港台營運資金來自納稅人,反而應該「作為市民的喉舌、為市民服務」,尤如其他地區的公營廣播機構,如英國的BBC、日本的NHK等。

吳志森眼中,「香港電台與其他香港媒體扮演的角色是一致的,它要監察政府,監察有權力的人。媒體的性質,天生就是對權力不信任,不可以擦權力的鞋。」

然而,商營媒體多的是,為何政府要花納稅人的錢養活一個公營傳媒機構,還要容許它議論施政和批評自己?他解釋,商業機構不是做不到為民喉舌、監察政府的角色,只是營運需要面對廣告商的掣肘,不時要依客戶面色辦事,公營體系正可以免去這方面的壓力。

這並不代表港台不受限制。港台在2010年與政府簽定《香港電台約章》,列明工作範疇及守則,另設立由行政長官委任的顧問委員會。這個顧委會在近來風波擔當著重要角色,現任主席陳建強是上任特首梁振英的競選團隊成員。他在警隊投訴後,主動去信港台要求解釋,後來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喜歡吳志森及曾志豪,但反問二人主持十幾年,是否要換人;顧委會更預備成立一個三人可開會的「工作小組」。

然而,翻查約章,列明顧委會屬諮詢組織,並無行政實權,亦不會參與港台日常運作及人事,上述事宜及編輯決定由廣播處長負責。香港電台節目製作人員工會多次質疑,顧委會已僭越《約章》所載「向廣播處長提供意見」職能,意圖直接插手港台日常事務,摧毀編輯自主。陳建強回應稱,絕對無意亦不會干預港台的日常工作及人事。

被公開點名,兩名主持立場一致,「從來也沒有說不准換人,一換人就代表無言論自由。我們的說法是,為何要換?換了什麼人?其實才更重要。最緊要,你有無令人信服的理由?」曾志豪說,他們這一季至暑假前仍然繼續為《頭條新聞》工作。

王喜曾指「驚方訊息」環節有六集,按吳志森理解,沒有聽到有任何消息會抽起,「今(上)個星期又有王喜的環節了,我看看會否有第三封信。」

2020年3月13日,香港電台《頭條新聞》錄影廠。攝:林振東/端傳媒

3月4日,通訊局公佈,撤銷免費電視持牌機構須播放港台節目的指示,無綫電視翡翠台已抽起港台節目。消息出街兩日後,主持在《頭條新聞》唱出流行曲《好心分手》的「好心一早放開我」,曾志豪說心裡卻覺得唏噓,節目捱過了中英談判,八九六四,香港的零三七一,「想不到2020年時,會被人宣佈在主流媒介(編按:指TVB)講拜拜。其實,不只是節目的悲哀,這是香港的悲哀。香港還是容不下一個諷刺節目,在主流媒體中出現。」

3月12日,廣播處長梁家榮發出一封「給同事的信」,尤如一張《頭條新聞》的成績單,先形容社會不同群組對《頭條新聞》「意見紛陳」,再重申節目內容特色是諷刺,借此針砭時弊,「絕非新聞報道」,最後羅列數據:自2月1日至3月8日,《頭條新聞》分別獲得逾3.4萬個讚賞及6500個投訴;而在今年首兩個月,YouTube則錄得1311.4萬觀看次數,在港台網站及流動程式收看次數為約688.6萬,分別在眾多節目中排行第二及第三。

成績看來亮麗,兩位主持卻感到悲觀,曾志豪認為,風波不會就此完結。

他憂慮,凡事「有一就有二」,映照內地傳媒狀況,他感慨「如果你心存饒倖,無電視,我看報紙,不看機關報,我看都市報。都市報也沒了,我有微博,我有大V幫我出頭。你發覺一路掃下來,掃到微信群跟阿媽的發言,可以了吧?李文亮造謠。」

吳志森也不敢鬆懈,「一定會得寸進尺,政治就是這樣,這是政治角力,他會咬你很多東西,直至你投降為止,所以缺口不可以被他打開。」

(實習記者陳欣其對此文亦有貢獻。)

‏_Source_ theinitium.com

Сделано ботом @chotamreaderbot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如何进行姿势正确的讨论

一年半以前,我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用事实反驳「没有大陆的支持,港台就得破产饿死」的言论? - 匿名用户的回答。这个问题只实名了两天,意图是让大家了解这种问题是没有争论必要的,因为他并没有一个良好的定义。两天后,没有人再继续纠缠这个问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