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公司都去做社区团购,盯上卖菜这门生意,原因是什么?

by , at 08 December 2020, tags : 团购 社区 生鲜 卖菜 点击纠错 点击删除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知乎用户 王子君 发表

谢邀。

撒下绝户网,搞死普通人。

地摊经济 “芜湖” 一声,砸地上了。

都经历过 O2O 爆发的十年,也还记得当年团购的疯狂。现在的互联网卖菜,本质一样:

烧钱,在烧死自己的前一夜烧死别人,你就胜利了。

望京几个小区已经有小姑娘扑上来向你卖菜(我特么一开始还以为是什么暗号),看着那 0.99 元的一袋蔬菜,恍惚间我感觉:

扶贫办终于发现我了。

而且就这 0.99 元里,一般还有 15% 到 20% 的抽佣。这根本不是那些惠民菜市场能出的价,这就是阿里腾讯美团京东拼多多在对着烧钱。

先烧钱,把区域内对手烧死;然后大数据测算,这片地区的人我最高能收多少,我手上的供应商最高我又能收多少。

收来的钱打个包,包装成一个新金融产品,上市收大钱。

外卖越吃越贵,餐厅越赚越少。垄断就是这样,卡住位后两头吃,只不过现在吃到你家楼下而已。

我比较佩服的,是现在一帮洗地的。

这张黑脸,你们是得打多少层腻子?

说什么 “新业态”、“互联网创新”、“产业升级”,嗬,我啐你一脸。

你是顺鑫还是首农?你是山东寿光还是北京新发地?你在现有的农产品利润结构里能改变啥?你是做了集约化生产还是基壤改良?

说白了,信息流即现金流。没有什么创新,就是互联网资本奔着小区的现金流来了,要在线上线下同时垄断。

生鲜电商和小区购五六年前就火过一波,当年是把新发地和寿光的东西搬到线上卖,现在是靠资本挤走别人然后在你家楼下卖。

没办法呀,中国互联网全面进入存量市场,拼多多阿里京东的用户数量扩张已经明显放缓,一个两个只好冲着 “最后一公里” 来了。

所以就算概念上尬聊创新,买卖不能停,该垄断还是要垄断的。

其实吧,中国资本——尤其互联网资本——的高度垄断,已经是板上钉钉。咱也不装外宾,不虚空输出。

但这次成规模集团军扎穿到小区的操作,国家应该要有一些反垄断的禁止跨业措施。

因为居民点周围的低水平服务业,已经是中高龄失业劳动力最后的去处了。

很多餐厅已经不去菜市场进货了。我热爱广东的大排档,是因为还有不少老板凌晨五点蹲在菜市场里物理摸鱼,追求新鲜。

现在美团那堆网红店(呸),基本是靠美菜网、宋小菜、快驴配送这些餐饮供应链活着。互联网和传统企业一道,联手在餐厅的供应链端已经实现了垄断。

为什么外卖上菜品越来越雷同?你们都用的是同一家供应链,甚至直接用他们研发的菜品,你们本质上懂个锤子烹饪,就是做流量的。

对,这些餐饮供应链多数都会为餐厅配套融资贷款,借你钱也供你食材,靠供应链垄断来收贷款,快和租金贷差不多了。

对当下社区菜市场来说,周边居民才是主要客户。互联网巨头这波操作,基本上是断他们粮。

还有的振振有词:卖菜的可以来做社区 “团长” 嘛,这也是一种创业嘛。

团长,你在干什么啊团长,自主的现金流和平台外包雇佣工能是一码事?

“靠期权和提成实现财务自由” 的大饼忽悠不了互联网社畜,就转去忽悠线下夫妻店,这就是降维打击?

现在就应该有些边界:

互联网已经越来越成为类似水电煤的基础设施,“互联网” 很难再成为一个单独的属性,如同你开个便利店,不会强调自己是 “用电力用自来水的零售店”。

这特么废话。

从这个角度看,很多互联网巨头本质上是 “运用互联网技术、资本驱动型的金融公司”,而且这些金融公司还在流量上实现了垄断。

那他们的扩张是不是该控制一下?

今年中小微企业本来就难,地摊经济也不是乱提的,政策口确实指望开放一些限制,让低水平服务业来消化一部分失业人口。

这时候资本不受控、规划不受控、竞争不受控的一票互联网巨头来撕扯这块市场空间。

还是那句话:可以不为国分忧,别为国添乱行不行?

知乎用户 夜色 发表

所有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意都是好生意。

现在的社区电商让我想起了十几年前的药店大战。十几年前个体药店随处可见,药店大战过后,现在大家去看看周围的药店,还有几家个体药店。

商业套路都是一样的,连锁药店拿到投资,通过部分药品低于进价或者不赚钱销售的模式挤垮个体药店和小连锁,然后再恢复正常价格。

大家也许会在这个商业战争中赚到不少好处,买到价格便宜的东西,大概率战争结束后也只是恢复正常价格,并不会增加多少开支。

但是!

十几年前,一个年轻人,读了个垃圾药学医学本科或者专科,家里条件能拿出十几万二十万的样子,再借一点或者贷点款就能开一家药店,一年大约能够赚大几万到二十来万的样子,当时普通大学本科毕业生一个月 1500 左右。我班上几个同学就是这样赚下第一桶金的。

现在这条路断了,老老实实去药厂,连锁药店打工吧,一个月 3500 到 4000 块。

就是现在,一个年轻人没有什么技能,在读书大战中也卷输了。跑到城市找个小区,盘个门面,开家蔬菜水果店或者杂货店,勤快一点养活一家三口问题也不大。

我楼下一个零食店是一个小年轻刷信用卡刷了 8 万盘下来的,那哥们每天睡到中午才来开门,看店子的时候也基本在召唤师峡谷,进来客人头都不抬,还动不动就出去玩一天不开门。店子开了两年多了,因为就在我家楼下,买了几次东西也熟了,我问他赚钱不,他说不怎么赚钱,但是这两年也把信用卡的账还清了,自己养活自己,不用找家里要钱。他说他要求不高,赚的钱够房租吃饭玩游戏就好,他说他就是不喜欢去打工有人管着,对生活要求不高自由一点就好。

也许社区电商大战结束后,这个小伙子也只能去打工被人管着了。

当巨头们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也许我们会觉得生活更便利了,物价降低了,但是慢慢的你会发现,除了打工,你别无选择!

知乎用户 玉缘​ 发表

可能写的有点敏感,如果不合适,联系我删除。

炒作,一定不能炒到衣食住行上。

说一个大家平时没注意的一家公司,益丰大药房。

有没有发现,现在每家平台都在提什么大健康,送药上门。

其实资本一直在试图垄断药房。套路嘛,跟团购和之前的补贴如出一辙。先降价,把其他零散的搞死,然后再涨价。现在你还能看到不是连锁的药房吗?

你看一个住被炒作的,长租公寓都出人命了,民怨沸腾。小黄车,也从刚开始的一块钱,现在都 1.5 半小时了。谁骑它干嘛?

超市的商品零售价格一直在涨,现在终于把手伸到了最后一块领域,吃。而且是事关民生的吃。

资本不是为了做慈善,今天的补贴一定会通过明天的涨价补回来。

这么多小超市一旦被他们玩死,没人再开超市,最终也是被他们接手过来,然后涨价。因为方圆几公里的超市都是资本的。你拿什么跟他们斗?

所谓的互联网+创新已经变味了,根本不是为了创新。纯粹是恶意竞争。正常的商业竞争下,还不允许赔本经营。但是互联网打上创新的字眼以后,竟然可以赔本竞争!我也是醉了。

不过我说点个人的猜测。有一句话,叫欲使其灭亡,必使其疯狂。

中国的老百姓已经很多年不能够理解资本家,资本主义是什么意思了。

我一直在想,资本就像水,水是善是恶?如果在干旱之地,缺水之地他就是善。但是水如果泛滥了,淹没了两岸之地,他就是恶。

以前的中国是非常缺资本,缺水的现状。资本进来就被使用消化了。现在却有点泛滥了。

适逢改革深水区,千年以来的大变局,有敌国外患才能上下一心,商鞅变法,为何能成?外部在被魏国割地,内部贫困潦倒。民意跟随。老世族敢怒不敢言。

如果没有这种内外条件,往往会适得其反。进入了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后,只有张居正和雍正的改革带来了实效。王莽,王安石,都没搞成。里面的因素之复杂,我相信是会被深深的剖析解读的。只可惜看不到。

现在资本的危害,犹如长租公寓之前的资本,行业里的人看的一清二楚。比如我爱我家的副总裁,就看的一清二楚。但是当他喊出了危险的口号时,既不被大众理解,也被同阶视为叛逆。

如果那个时候就此监管,未必能够争取到支持,也不知道从何着手。但是经历了这一次的长租公寓以后,再贪,反应再迟钝的人也该看得清了。有点常识了。

你在这时候,再出政策,则上下一心,无人会说冷言风语。虽然牺牲了一点利益,看着更曲折了。

很多事就是这样,你看的早了,说的早了,也没用。因为人,不在自身利益受到伤害,感同身受的时候,你说啥他都能跟你抬杠。

改革,就必须有民意的支持。

以前很多小伙伴看那些词,资本主义的尾巴,打到资本主义,并不能理解,这是什么玩意,怎么这么恨资本主义。你看国外的那些资本主义国家都活的很滋润啊!

这几年,民众被教育一番,能够理解什么是资本主义,为什么要割资本主义的尾巴。

所以让这些泛滥的资本到处搞也不是坏事,就当是在可控的范围内,提前引爆了不确定的炸弹。也相当于,人心这大堤到底坚不坚固,得这些泛滥的洪水来验证。

提前演练,才能在更大的洪水来临时,坚不可摧。

知乎用户 柳鹤 发表

谈谈最近在深圳异常火爆的社区团购,今天泼点冷水,说说社区团购的危害性:

1. 各大巨头通过巨额补贴,达到垄断市场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干死了菜市场,超市,便利店,水果店,实体店,经销商,整个市场都赚不到钱

2. 巨额竞争过后,只剩一两家形成垄断局面,消费者养成了网上购买蔬菜水果习惯,平台慢慢加价销售,最后把曾经补贴的钱加倍赚回来,之前滴滴,美团就是这么干的,现在大家发现没有**滴滴打车,美团外卖价格一年比一年贵!**曾经的羊毛,消费者都要加倍还回去!

形成垄断市场后,平台就开始两头赚,对果农菜农压最低价采购,由于其他采购方都没有,果农菜农不得不低价出售,甚至价格一年比一年低。

3. 等全国人民都习惯网上购买生鲜的时候,平台出售自提点代理权,一个点 20 万 30 万,类似于快递的加盟站点,现在为他们使劲吆喝的团长,最后只能喝西北风了,卸磨杀驴是平台最爱干的事。

实体店现在有多难做,大家都知道,社区团购把城市里最后一块处女地: 超市和菜市场直接干懵了!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说得很好听,但其实中间的差价全被巨头赚走了!

中间商整条产业链养活了多少人,不仅仅有司机,有营业员,还有保洁阿姨!

而电商只能够养活程序员和资本家,而不是你我这样没有学历没有技术的保洁阿姨, 营业员和搬运工!

国外的互联网巨头们都在展望星空,为人类的未来积蓄技术,而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们天天想着老百姓口袋里的几块钱,搞钱搞地搞房就是不搞技术,不搞基础科学研究,一个个都在想着如何垄断市场,如何榨取最大的利润和剩余价值。

知乎用户 江睿谨 发表

青年人在长租公寓租房子

中年人用网贷给孩子过生日

老年人用互联网社区团购买药买菜

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互联网经济牛逼!


希望有监管,如果没有,那后果比想象的还要可怕


更新,昨日长文可以参看

[如何看待微众银行公告称:即使蛋壳租金贷不继续还贷,仍能结清贷款,这个处理方案如何?​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3311824/answer/1611823120)


更新

当下的其实中国特别像数十年前的美国,那个光荣与梦想的年代。

从无序到有序,垄断企业托拉斯迸发。

今天的互联网巨头们,与当年何其相像。

-——————————————————————————————————————————————————————————————————-

知乎用户 小霸王学习机​ 发表

作为曾经的第 1 轮社区生鲜 O2O 亲历者,我来聊一聊自己的看法。

最近如火如荼的社区生鲜团购其实并不是什么新现象了,早在 16 年 17 年的时候,其实各路势力就盯上了线上卖菜这块业务。我是 17 年加入了永辉超市,当时做线上社区生鲜零售,我们做的产品是超级物种,永辉生活和永辉到家。

我还记得曾经的热闹不亚于现在,就拿我所在的永辉当时来说,拿到了腾讯和今日资本的投资,美好的故事也助力永辉的股价一路上涨。

当时阿里领衔的盒马鲜生、每日优鲜等互联网企业,雄心勃勃要重建生鲜线上市场格局。永辉超市,大润发等等实体商超感受到了威胁,也纷纷要转型线上。苏宁小店等便利店都开始增加生鲜品类,认为生鲜可以极大的增加流量。

但是很快这些企业都纷纷被现实打脸,领头羊盒马在经历了一路狂奔之后,也说要开始补齐线下的短板,我所在的永辉生活更是经历了快速开店到迅速停滞、裁员。很多资本纷纷纷纷退出。

最近的社区团购可以说已经是第 2 轮线上卖菜的高潮了。当我看到美团拼多多,滴滴等巨头又开始掀起新一轮补贴大战的时候,我真的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咱们这个社会包括商业世界,有时候真的特别短视,感觉就像金鱼一样,记忆只有 7 秒。

首先说结论,互联网大公司盯上社区团购,做线上卖菜这门生意,我认为根本原因是一群互联网精英的高傲和误判,迟早以失败告终。

目前看似火热的局面,实际上是被各家巨额的补贴所推动的,因为生鲜行业实际上是一个价格非常敏感的行业,买菜买肉的人会因为价格的便宜纷纷抢购。一旦补贴的旋律停止,这个行业很快就会一地鸡毛。

互联网公司进入这一领域有一个根本的逻辑,就是认为其他领零售品类线上化程度,现在都已经非常的高,唯独生鲜领域,线上化渗透率还非常低。

动不动就以模型说明高达几万亿甚至是十几万亿的生鲜市场,只要线上化渗透率能够达到百分之多少,那么这就是一个多么有前景的行业和规模。

之所以说这些互联网公司或者精英高傲或者误判,一是因为他们高估了互联网的力量,认为互联网加持可以轻松颠覆任何行业;二是他们低估了零售行业重资产的特性,特别是生鲜零售这个行业,体系之庞大,活之脏之累。

我说一说我理解的社区生鲜团购,更多的是改变了前端的一种销售形式,通过社区熟人获客,提前一天下订单,然后次日统一送达到某个站点。其本质还是把生鲜购物这个行为搬到了线上。

我们可以来看一下现有的社区团购模式,能不能颠覆传统的生鲜零售。

第一社区团购当中的熟人推荐获客,我认为并不能成为一种持续的获客模式。熟人推荐获客这种模式更加适用于一些小众产品或者知识门槛比较高的产品。就以大家最熟悉的微商来说,从来都是看到微商里面推荐一些化妆品、养生品,因为这些产品品牌比较小众,很多老百姓不容易直接获取这些信息,所以推荐模式相当于运营私域流量有其价值。

但是买菜这件事情可以说是门槛低到不能再低的一个行为,所有的大爷大妈都能够自主的做出买菜的决策,所以说买菜这个行为并不需要别人的推荐,所以可以断定社区团购获客,这并不是一种可持续的模式。

第二,我们来看次日达这种物流模式,我认为也并不适合生鲜购物这个品类。因为次日达的时效性不够强,生鲜购物很多的需求是来源于现场,逛超市,逛菜市场,决定购买什么,并不一定具有提前规划。另外次日达这种方式菜品从仓库送到顾客手上的时候,经过很多环节,比如要在团长的店里面放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可能会大大破坏菜品的品质。

这些看起来是一些细节,但是实际上就是,线上购物无法取代传统线下生鲜零售的重要原因。这个里面我要澄清一点,我说的是社区生鲜团购,现在的模式是不适合生鲜的,但是我认为生鲜外卖这个模式是有其存在价值的,比如说现在京东到家或者是美团主推的线上买菜,然后半个到一个小时之内送达。

这种方式会成为实体店的一个有力补充,从实体店的角度,线上配送的方式可以扩大它的服务面积,增加收入和流量。从顾客的角度可以解决一部分,不想出门或者是因为时间关系来不及到实体店购物的顾客的需求。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趋势,就是当时第 1 轮社区生鲜的这些参与者,现在都在坚定不移的走线上外卖配送这种方式,因为通过前面几年经验教训的积累,他们已经看清楚这个行业的难点和痛点。

最近新一轮这些互联网巨头拼多多、滴滴等互联网企业,可以说是非常盲目的冲进去,还没有探索到这个行业最深层次的东西。

其实这些互联网巨头之所以这么高傲,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他们没有分清楚互联网行业和零售行业的区别。或者简单一点就是说他们没有看到阿里巴巴和京东之间的区别,更没有去永辉这样的实体生鲜企业去调研了解,这个体系要建立起来是多么的困难。

互联网企业更多的是轻资产,是连接商家和顾客之间的一个平台。零售企业,往往是非常重资产,从农产品的供应基地到批发供应商,到自己的供应链管理系统,物流系统建立门店,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

严格来说,互联网企业做的更多的是零售的最后一个末端销售环节。这也是为什么盒马的候毅在经历了一路舍命狂奔之后,说停下来要补课,他补的就是背后庞大的零售系统的客,要向永辉学习。

这里我们可以延展一点话题来说,对于互联网企业进入生鲜零售和传统的生鲜零售的实体企业转型线上,他们都有各自的问题和难点。互联网企业在于没有庞大的系统供应链,门店经验的积累。传统的生鲜零售企业在于没有互联网的基因。

但是你要我说二者我更看好哪一个将来能够成为新鲜零售区域的主导,我更看好那些传统零售龙头企业转型线上,比如永辉。当然也不排除像盒马这样创始人就有很强的物流供应链背景的互联网创业者。原因是现在其实在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已经很完善了,传统生鲜零售企业有了线下多年的积累,其实可以利用这些基础设施很快的转型线上,但是整个生鲜零售系统的建立是非常困难的,壁垒是非常高的。

我知道做预测很容易被打脸,但我相信我们很快就会看到现有的社区团购会落到一地鸡毛,在这个过程中,因为巨额的补贴暂时性的会对传统的线下小商小贩以及生鲜农贸市场甚至商超带来一点点的冲击,但是不会持续太久。

知乎用户 龙牙 发表

我是个非常狂妄而又无知的人,在我愚蠢而且没什么见识的眼里:这几家企业注定失败

几个高赞答案都没有解释清楚 “原因是什么”,我在农业领域也是干了不少年了,做得不好让您见笑,不过还是略知一二的。

互联网大厂并不是唯一盯上卖菜生意的人,还有房地产大佬们其实也来了,只不过这些 “old money” 比较低调,你看不到。根据我前段时间的调查,至少好几个房地产企业也进了生鲜农产品零售市场,包括说是要造车的、儿子比较牛逼的、比较绿的、偶尔也卖大炮的。

这没什么奇怪的,生鲜农产品市场虽然没几个人知道,然而这个市场并不小。中国的农产品市场规模大概在 3.5 万亿,其中粮油产品和生鲜产品基本上对半分,也就是说,蔬菜、水果、肉类、鱼、禽蛋,大致上每年有 1.7 万亿元的交易额。

注意,这是出现在交易市场的金额,而不是全部。实际上,小农经济自己产自己消费的那部分是不算在里面的。目前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 60% 以上,也就是说这 1.7 万亿的交易额就是发生在这 60% 的人里。

做农业这一行算起来也有那么些年头了,农产品市场的痛点在哪里还是看得比较清楚的,平心而论,互联网技术来解决这些痛点并不是不可能,但是看起来并没有人真的关心这些实在的事情,而是都想垄断市场、抓一把热钱。其它回答里提到了垄断市场的事情,这个很好理解,这个无非就是中国特色的 “互联网思维”。但是抓一把热钱的事情并没有人提到。这里我简单讲一下中国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基本形态,顺便谈一谈痛点何在,以及这些大厂进这个市场注定失败的原因。

互联网大厂做社区团购盯上卖菜,烧钱玩游戏其实仅仅是习惯性思维,没有大家想的那么险恶。

2020 年之前,在这个 1.7 万亿的市场里,电商占据的比例全部算起来都没有超过 1000 亿,这在互联网经济里简直是个奇迹:日常小商品零售市场里可不是这个样子。某些人的爸爸在小商品零售市场里占据的份额远远超过十七分之一,但是他一样也早就盯上了卖菜的生意,也做了不少年了,所谓的 “盒马生鲜” 也布局多少年了,却始终无法复制淘宝的辉煌。

同样在烧钱的还有京东、拼多多,烧了也有不少年了,市场占有率一样跟自己的小商品零售平台没法比。没有一个人想在他们的平台上卖菜的,说实话,现在年轻会用互联网的菜贩子、菜市场摊位老板已经很多很多了,他们不会开个网店?这是开玩笑呢,你去菜市场转一圈,那些卖菜的年轻菜市场摊位老板们,搓网游不一定比你差。

那么是什么阻止了互联网大厂在生鲜农产品市场上无法提高占有率呢?

数字鸿沟,digital divide。

那么为什么 2020 年年底,一群互联网老饕餮们,加上几家莫名其妙的房地产商,又跑进来了呢?

这是年初疫情期间送菜上门服务带起来的一股虚火,资本一方面看到了这个以前看不上的市场,一方面觉得有利可图、有途径可以盈利。疫情期间送菜上门服务,很是推行了一段时间,这些资本看到这个事情是可以做到的,在琢磨是不是能够靠这个盈利而已。

昨天,我看到拼多多在搞 “100% 返现”,很是吓了一跳,我滴个亲,这烧钱的力度可是不小啊。但是这个烧钱力度真的能够让老百姓真的就都去拼多多买菜吗?

拼多多还没有这个实力。

1、其商业模式并没有创新。它依旧采取的是 “用户自提” 模式,就是说你买的菜,还是要自己去便利店、小超市自己去拿,是不会给你送上门的。

2、拼多多没那么多钱烧。1.7 万亿的市场,你拼多多烧多少钱才能烧成垄断?

原因我们下面讲。

前面提过,互联网企业无法占据农产品市场的原因,在于 “数字鸿沟”。

目前中国生鲜农产品市场分为两大市场:中老年市场和年轻人市场。其中中老年市场在数字鸿沟的 “那一头”。并不是说中老年人就不会使用互联网产品,有些中老年人刷抖音比我还要 6,但是这没用,他们只是思想上和习惯上不接受互联网产品。尤其是吃到嘴里的东西,他们是不接受网上购物的,他们不愿意通过互联网购买自己要吃的东西。中老年人购买食品,还是希望自己去菜市场、超市,当面看好了再买,你放在网上的图片乃至于现场视频,都不足以让他们相信这玩意儿是靠谱的。

年轻人倒是可以接受,但是,年轻人网购图的就是个方便,你不给送上门,他图个啥?前段时间菜鸟给网购商品扔自提、扔菜鸟驿站,这都闹得沸沸扬扬的,生鲜农产品你给扔自提点,那么年轻人他图个啥呢?这跟自己去超市便利店买有什么区别呢?还省了一道手续,还能眼见为实。

所以我说这是一场虚火,互联网大厂也好,房地产企业也罢,注定失败

当前农产品市场的痛点在于 “价格倒挂”。

价格倒挂指的是农民、农场销售蔬菜的价格偏低,没有利润;市民购买蔬菜的价格偏高,中间环节过多。明眼人一下子就能想到这是为什么,这就是因为中间商批发商太多了,导致中间利润率太高,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无法得利。

某地 11 月实时菜价。大部分蔬菜的溢价率都在 50% 以上,有的甚至超过了 150%。

这不是靠烧钱能够解决的问题,这需要的是真正的模式创新,需要的是真正的技术创新

社区团购这种模式,已经经过了好几年的探索,现在基本上可以说是死路一条了。

我就不信这条臭咸鱼能够靠烧钱烧翻身。有着烧钱的功夫,不如真的想一想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事情,让最广大的群众真正获利,驱逐出去能够驱逐的低效部分。得罪尽可能少的人、造福尽可能多的人,这样才有可能成功。

而烧钱垄断,抓快钱,只能是得罪大多数人、造福少部分人,这要是不失败,我觉得我可以移民了。一个小粉红考虑移民,想一想也挺讽刺的。

社区团购的问题在于既不能解决中老年人生鲜消费的痛点,也没有解决年轻人生鲜消费的渴求。问题就出在这个团购自提上面:反正我要自提,为什么我不去超市菜市场眼看着买呢?

生鲜农产品的电商化,一定不能走自提的路子。

至今我没有看到一家互联网公司和房地产企业真的做出了什么模式创新,也没看到一项新技术引入到这个生意里来,一切不过是在原有的思路里打转,不过都是在烧热钱、炒冷饭

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想过要服务老百姓,要造福大多数人,根本就不想让农民、市民得到利益,驱逐中间商。

互联网经济的活力恰恰来自于驱逐中间商,而不是自己成为最大的中间商赚得脑满肠肥。一天不再驱逐中间商,互联网经济就死了

农产品市场现有中间商分为 5 级,涉及到 3 到 4 个层次的中间商利益。这其中有 3 个是可以驱逐的,有一个不能驱逐,驱逐了就会出大问题,你也没办法真的驱逐掉,这个中间商就是社区菜市场摊位老板。

很遗憾也很搞笑,目前这批互联网大厂和房地产企业,集中火力的正是这个层次的中间商。

农场产出农产品;

一级(产地)批发商收购农产品;

二级(运输)批发商将各个区域的农产品调配到合理的地方;

三级(销售地)批发商收集整理货源,提供充足品种的产品;

社区菜市场摊位老板去三级批发商那里批发,然后连夜拉回社会菜市场,准备早市;

消费者去社区菜市场摊位买菜。

这是目前整个农产品零售市场的现状,我们试着用互联网技术和模式来替换:

农场农民你是不可能替换的,互联网上并不能结出番茄;

一级批发商可以替换,你可以用你自己的采购联系人去替换掉传统的一级批发商;

二级批发商可以替换,你可以用大数据系统和现代物流来调配蔬菜肉类,达到合理化的程度;

三级批发商可以替换,你可以用互联网终端和 B2B 平台直接将产品配送到菜市场摊位老板手里;

菜市场摊位老板无法替换,消费者不会放弃他们。

消费者当然更无法替换,但是消费者也值得研究。中老年才是生鲜农产品消费的主力军,而他们恰恰不相信互联网消费,他们在食品消费上更愿意自己看着挑、看着买。

被互联网大厂和房地产企业集火的菜市场摊位老板反而根本不心慌,我就看你烧钱能烧出多大个市场空间,因为主力消费者信任他们,你再怎么集火都没用。

就是这么神奇。

真正的有用的模式,是利用他们,而不是集火他们。菜市场摊位老板挣的是辛苦钱,半夜 3 点 4 点就要去批发市场批菜,天寒地冻也不能断;完了运回来摆上早市,一直在摊位守着守到晚上 9 点左右,是真的挣辛苦钱。

这个过程不能替换吗?

可以的。你可以用现代物流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把这个过程替换掉,让菜市场摊位老板头一天晚上就订好菜,第二天一早就通过货运打包送到他受伤,他不用起早贪黑,效率也高了很多。

关键是消费者还认可他们。

互联网大厂和房地产企业,真的是烧香都没找到庙门,烧钱都没找到脉门

这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波热浪,也就仅仅是一波热浪而已,死掉的绝对不会是菜市场摊位老板,也不会是传统蔬菜市场中间商,仅仅是一批规模小、模式旧、资金少的小电商而已,这批小电商本身模式没什么创新,技术力量更单薄,资金跟大厂比起来不值一提,他们才是这波热浪的受害者。

至于农民农场、消费者、社区菜市场摊位老板,该怎么过还怎么过。

真的要改变生鲜农产品电商的现状,只能是用创新模式和互联网技术,去挤掉一级二级三级批发商,让农民和消费者得利,让社区菜市场摊位老板生存,除此别无他途。得罪一二三级批发商,他们数量本来就不多,也有能力转到其它产业去,有一定资本积累,不会破产跳楼,得罪得起。农民、市民、菜市场摊位老板?那是真的劳动人民,说实话,你得罪不起的。

上一个以为他们可以随便得罪的人,后来死在了一个小岛上,现在尸体都没下葬呢。

农村包围城市,小市民包围大电商,相信我,这是生鲜农产品市场电商化的唯一出路。

涉及到吃的问题,没人会跟你含糊的

知乎用户 托卡马克之冠 发表

原因是新的集资模式出现了,又有新的金融创新可以搞了。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本质上是以互联网服务作为掩护的金融企业,它们提供的互联网服务,本质上是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 + 直接面向公众进行融资的渠道 + 品牌推广和文宣部门。

中国历来对金融资本卡的非常严,资本要想进入金融行业,监管和限制极其严厉,然而资本是不可能克制住对金融这块超级肥肉的欲望的,因为金融行业实现了资本基于资本的增殖,而非资本基于财富的增殖,这是资本增殖的最高级形式,资本天然具有向这一行业攀爬的倾向,这是内在本能,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但中国对这一领域卡的极严,怎么办呢?就只能以其它行业做掩护,变相入场了。

上一个用来掩护的行当,是不动产。

需要注意的是,判断一家企业是否是金融企业,并不以该企业是否直接进入现有金融市场或获取金融牌照为准,而是以其资本运作模式是否具有金融行业性质为准,只要这家企业的资本运作逻辑遵循金融行业的基本规律,即: 资本基于资本实现增殖,而非资本基于财富增殖,即可判断该企业为一家金融企业。

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企业由于其互联网服务直接面向每一个个体,因此其集资渠道和集资效率远超传统金融企业,众所周知,集资最高效的方式不是找一个人给你投资十亿,而是找十亿个人每人给你一块钱,互联网服务与公众直接对接,无中间环节,因此天然与这种集资模式亲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更让这一模式如虎添翼。

问题在于这种集资模式具有跑马圈地的性质,某种商业模式出现后,各个大佬 / 新秀各占一块地,新人进不去,大佬不出来,其垄断性质甚至远超传统金融行业,但是渴求增殖的资本多如牛毛,同一商业模式的市场总规模和容量又有限,一个人总不可能点一次外卖还得把所有平台都挨个用一次吧,那么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就成了刚性需求。

这么些年来,基于互联网平台 - 搞互联网服务 - 借互联网集资 - 进入 / 变相进入金融行业 - 跑马圈地 - 养蛊 - 一家独大 - 风口期结束 - 资本退却等待下一个风口成了一种惯性常态和标准模板,新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出现只是增加了新的集资形式,而互联网集资的垄断性强于任何传统金融行业,一座城市可以有七八家银行,一个人可以在三四家银行存钱,但他每次点外卖只会用一家平台,而不会饭用一家点,菜用另一家点,因而新模式出现之初,跑马圈地的效率就变得尤为重要,这直接决定了后期由谁来垄断,这才出现了风口一出现,大佬们如洪水开闸般一拥而入的状况。

谁都想当那个在本商业模式内独一无二的 “银行”,从而垄断该商业模式内的全部集资渠道,进而在最大的基数上,实现资本基于资本的增殖。

全市只能开一家银行,先到先得,换你,你抢不抢?

知乎用户 果酱君​ 发表

形象总结是,以前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紫泥。但是现在大鱼要吃虾米了。

这是《资本论》真理性的一个注脚而已。

有人说一切思想家都是为柏拉图作注脚,那是扯。但是有一点,一切经济现象都是为马克思做注脚,这是真。

怎么看?

几年前吉林大学的食堂,非常有烟火气,承包食堂的,大多是小生意人,那时候食堂的饭菜可以不好吃,但是很便宜。

而现在呢?

首先是日新楼(吃喝玩乐的楼)崛起,各种的充满着市场经济味道的品牌店进入,什么某某米粉,什么某某生煎,工业化味道,品牌连锁加盟味道的铺子越来越多,拉高了进入门槛,已经不是一对农民工夫妻凭借起早贪黑就能干得了的生意了。那个孤零零的大食堂,吃的人越来越少,利润越来越薄。

有一天,大食堂的横幅上,竟然写上了 “外卖可以吃一辈子,可食堂的饭毕业就吃不了” 的横幅,足见被冲击的惨淡。

最终,这个由社会底层小生意人承包的模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了,大食堂变了,变得和日新楼一样,充满着资本主义的味道。

具体的说,把档口全部改变,换上了光彩照人的招牌,用工业化的方式,开成了一个餐厅。

我估计背后应该是某个企业进入了,把这个食堂又原来底层人可以承包的模式,变成了一个光彩照人的充满资本主义味道的餐厅。

价格贵了,口味嘛,怎么说呢,资本主义味道的饭,自然是和食堂不太一样的。

问题在于,为什么前些年这个企业不介入这种生意?为什么现在要介入?

很简单,以前看不上,有其他更赚钱的买卖。但现在不一样,社会整体的利润率降低了。

这背后是什么?这背后是经济周期,也是整个社会平均利润率走低后,大资本下沉挤压中小资本空间,中小资本下沉,挤压小生意人空间。

至于小生意人嘛?某奶茶店主为房租下海色情直播的事情,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

当然了,我不是说所有人都要下海色情直播,只是在说这种利润率走低,市场主体争夺存量空间的事情,不过是资本论的一个注脚而已。

看看资本论吧,看看什么叫社会平均利润率有走低的趋势,看看什么叫失业资本,看看无产阶级的规模为什么必然会不断壮大。也看看这个资本运动的过程有多么残酷。

想一下,如果大资本介入后,还有起早贪黑赚辛苦钱的菜店老板们什么事吗?

很多人不尊重马克思,不尊重资本论,以为这些和你无关,小伙子,你,我,这世界上每个人,甚至每一条狗,每一头猪,都和马克思有关系,都和资本论有关系。

这是宿命,你我皆在其中。

公号:果酱观。

记得关注我哦。

[资本怎么隔绝上升通道的?​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755610/answer/803326721)

知乎用户 vczh 发表

衣食住行什么都已经外包给大数据了,消磨时间也被各大平台占领了。现在只有性生活还没有。

这是下一个蓝海呀!

知乎用户 姚冬​ 发表

互联网公司只会做一种生意,就是高频并且刚需的生意,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缺了一个规模就做不大,两个都缺连投资都拿不到。所以低频非刚需的咖啡和教育 总是被质疑财务造假,不注点水,这生意根本起不来。

而近两年来,纯线上的高频刚需早就挖掘完了,成就了 BAT 和字节跳动,线上线下各一半的也挖掘完了成就了滴滴,美团和拼多多。

剩下一批高频非刚需的,比如 几个视频网站 微博 知乎,属于可以天天上,但是不上也不会死。要不持续亏损,要不营收上不去。

低频但是刚需的也有,但是不能是纯互联网公司,比如硬件手机,一两年买一个但是必须买,可以靠高客单价来盈利。

突然,大家发现还有一个高频刚需场景,那就是买菜,几乎天天要买,而且必须买,本来这部分市场是属于纯线下零售业的,但是疫情期间让各家看到了希望。

于是互联网思维三件套走起,高额补贴,垄断市场,提价收割,这是在外卖和打车大战中总结的成功经验。

线上的流量枯竭,增长乏力,海外市场无法突破,互联网大公司顶着高高的市盈率有巨大的增长压力,线下的高频刚需买菜场景让大家看到了希望,无论最终证明是不是个坑,各家都必须跳。因为其他人跳了你不跳,万一真成了,你就输了,如果真是个坑,大不了一起跳一起死。

知乎用户 望京一只妖​ 发表

想想前几年的共享单车

市场不景气焦虑的想做点啥

不停的找新的增长点好给投资方画饼

这并不是什么真的赛道

而互联网巨头们在被裹挟之下选择的一条无奈之路

看到一个貌似可行的风口

一窝像是 XX 看见了奥利给一样贴上去

年轻人不好割韭菜了

就把目标群体盯在了人口基数在急剧衰减

对于价格及其敏感的中老年群体

毕竟这群人可比一穷二白的年轻人有钱

现在不停的发展团长

肉眼可见都知道接下来会出现争夺资源 诈骗等情况

最后不管结果如何

留给老百姓的是一地鸡毛

那些数以万计没什么技能只能卖菜生活个人

他们以后怎么活

有人在意么

知乎用户 弗兰克扬 发表

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因为美团做外卖做成了,把外卖做成了自己最重要的业务之一。

按照互联网产品的三级火箭理论,你要想做成一个好的产品,就必须要有一个高频使用的 app 作为流量入口,这样才能在流量中获取自己的有价值的沉淀客户,最终在这些沉淀客户身上完成商业闭环。

而美团的外卖业务不仅是每天旗下使用频率最高的 app,而且还能产生盈利,这一点是非常诱人的。

美团现在市值增长这么高,很大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它给自己定位的本地生活服务这个业务,有很大的空间。

但显然,这么大的市场并不是美团一家能吃完的。

社区买菜是最接近外卖的一种业务,在外卖已经被美团饿了么垄断之后,社区买菜 app 显然是最好的一个杀入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的入口,获得了这个入口就等于拥有了和美团一样的竞争优势。

所以现在的资本市场才如此看好这个业务,疯狂投钱去抢占市场。

知乎用户 从不毒舌可达鸭 发表

已经有很多人从 “资本逐利本质”、“垄断经济” 等角度阐释了,从 “道” 的角度来说他们说的都蛮对的,我也没啥必要重复了;我就用一下自己的老本行(VC + 互联网)来试着从 “术” 的角度阐释一下这个问题吧。

自 2010 年 [1] 开始的这波移动互联网的浪潮,随着智能手机和 4G 的普及而兴起,在经过这 10 年漫长的增长之后已经趋于饱和。在网民数量达到 9.4 亿,手机网民数量达到 9.32 亿 [2] 的情况下,我想任何人都无法否认——已经不再有 “全新的未触网人群” 这样一个流量红利了。

这十年里随着网民绝对数量增长→手机网民绝对数量增长→特定领域用户渗透率提高这样的路径,我们见证了微信、qq、抖音这样的 “国民级”app,见证了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这样庞大的交易平台,也见证了美团、滴滴这样触手遍及生活每个角落的 O2O 巨头。

随着巨头逐渐成长成型,我们会发现在当下的中国互联网领域,巨头们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整体红利趋于饱和,同样也有行业细分格局固化、缺乏新的突破口。

可以看到,腾讯、阿里、字节、百度以及紧随其后最具备巨头潜质的美团,覆盖了 To-C 互联网的绝大多数领域 [3],并且每个领域内的格局都相当稳固,很难撼动——阿里多次尝试社交以失败告终,腾讯最后也只是通过投资的方式间接入局电商,字节的几次社交尝试同样并不成功,而腾讯 “围剿” 字节目前看也收效甚微。

**(**PS:这里之所以没有列举游戏,是因为像游戏这样的创作领域,固然腾讯、网易可以凭借体量、流量、IP 等等优势取得一定的强势地位,但是却永远没有办法禁绝掉其他优质内容的出现并且垄断市场——米哈游、叠纸都是很好的例子。)

要么一起卷新用户,要么卷别人,如果这两者都做不到中国互联网公司拿什么去维系 20%-30% 的年化增长(任何维度,最开始可以是用户数 / 业务量 / 交易规模,到后面就必然是收入和利润)呢?

回到问题的开始——流量。如何定义流量是一个非常见仁见智的问题,我这里简单粗暴一点,用一个乘法来阐释流量:用户人数 * 使用频次 * 使用时间。**三者都很长那无疑是最好的流量——如微信、抖音;三个里面占两个也是不错的流量——如视频平台、支付宝。**既然互联网由易到难把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占据了,那么还有哪些领域是他们还没有涉足的么?

我无法穷尽这样的领域,但至少买菜 / 日常购物肯定是其中一个,而且是非常不错的一个:用户基数高,使用频次高,需求接近刚需,离钱很近(直接进入交易环节并且市场规模万亿级别),而且最重要的是——没有成熟细分巨头(2018 年开始的这批社区拼团,多从地域起步,并且规模体量远远没有达到覆盖全国的水平)。

渴望流量,渴望新的增长点的巨头们扑向这个领域,也就不那么令人奇怪了。

并非所有巨头都第一时间下场,目前下场的美团、滴滴、拼多多,和还没有下场的阿里、腾讯、字节,也确实能品出各自的缘由和故事:

  • 腾讯:鹅厂可能是最超然的那个——投资了美团、滴滴、拼多多和兴盛优选,无论谁赢都不会输;自己的微信和支付是所有人想入局社区团购必需的基础设施,可以坐地收钱。自然没有太大的必要亲自下场做这样一个不那么轻松,甚至模式很重、很地面化的事情——也和腾讯一直的业务相性不符。
  • 阿里:阿里想不想做这个业务,我觉得是想的,甚至可以说很迫切——一方面阿里信奉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社区团购显然也是生意;另一方面面对美团、拼多多的步步紧逼,阿里也迫切需要在交易这个领域做出点新东西。然而阿里已有的 BU 里面就包括了天猫超市、盒马生鲜、大润发、饿了么等一系列可能或正在介入社区团购相关业务的存在,短期内招兵买马另起炉灶的可能性属实不大。
  • 字节跳动:我以前暴论过,字节的长处在于分发和效率,以往的成功也都是在 app 领域。这样一个纯粹的互联网团队,除了真的业务增长的压力大到需要尝试每一种可能、每一个潜在风口之外,实在想不出有什么需求一定要亲自下场。
  • 美团:美团所有的业务都围绕 “本地生活” 四个字展开,外卖、到店、酒旅、出行,以及现在的社区团购。我实在想不出美团不来做这个生意的理由——有现成的地面团队,现成的主 app 流量支持,现成的配送网络,why not?
  • 拼多多:作为线上电商的颠覆者,还可以再颠覆的东西也确实不多了。拼多多线上电商的增量空间肉眼可见的缩小——再增长,毫无疑问就是得从京东、阿里口中夺食了,这显然是硬仗。从线上交易延展出来,利用好自己在社交电商这个领域的成熟经验与基建,切入同样万亿级别、高频刚需的社区团购市场,拼多多无疑也是一个 why not 的玩家。
  • 滴滴:说实话,滴滴可能是这六家里面最无奈的一个——打车业务增长空间有限、盈利遥遥无期;无人驾驶属于面向未来的长期投资;再不折腾点新东西出来,股东、潜在投资人、可能的上市怕不是都不满意。

严格地说,社区团购现在的形态或许并没有以往的那些业务那么 “互联网”——依赖地面团队,缺乏跨城市的网络效应,需要搞定上游供应链与物流,这些因素都使得社区团购的边际扩张成本显著高于常规互联网业务。

当然,巨头们都很有钱、也都很愿意砸钱——不过除非他们真的干掉所有的线下渠道,不然的话我实在看不出来社区团购的最终成本能比线下渠道低到哪里去。这个领域的用户可没有那么多平台依赖,根据有所了解的一些生鲜电商的情况,一旦价格恢复正常用户会飞速流失,社区团购相比也会这样。

如果社区团购最后真的可以衍生出诸如 C2M 定制、产地直供、物流优化这些效率提升的话,那或许会形成一些新的增长点;但如果还是沿用 14-18 年盛行的那种砸钱→挤压对手→垄断→涨价的话,这庞大又密集的线下销售渠道,恐怕还真没有那么好被打败。

所以说,对于我们消费者,不妨趁有羊毛时多薅一点羊毛,然后静观巨头们表演吧。

参考

  1. ^ 选择这个时间是因为小米、美团、滴滴这些新巨头都创办于这一时间前后
  2. ^ 数据来自 CNNIC 的报告
  3. ^ 中文搜索近乎等于百度,于是不列入表格了

知乎用户 健身小老太 发表

前几天我问我妈把借朋友的钱收回来没有

我妈说还没有,说朋友那群人在京东又要搞什么玩意儿,想要几百万的投资,所以她朋友还没还完之前的钱,又想借大钱了

我妈说不清楚京东要搞啥,我估摸着就是这玩意儿

我妈说朋友热血沸腾,说了一大堆的数据,说可以赚多少多少

我和我妈压根不感兴趣,因为我家里的共识从去年开始就是任何实体创业项目我们不参与,

这两年我俩给自己制定的主要任务是收帐,把外面借我们的能要多少回来就要多少回来,我们俩的说法就是,收回来的钱就相当于我们赚的

我跟我妈说,你跟朋友解释一下,说你没钱了

我妈说,不解释,没必要解释,他本来就该还的钱,都拖两年了

她甚至连钱的利息都主动不要了,就是催着对方还钱,而且给了对方余地,只让他还几万,明年再接着还

而且我俩也想好了对方不还的情况,实在不还最后的几万算了,不想为了钱伤感情,毕竟对方经常会给我妈出点主意

某些巨头总是找各种借口吸金,借口本身不重要,吸的金比较重要

每隔一段时间,就想通过几个鸡蛋骗老年人的退休金

几年前成都大街小巷的金融公司就是这样搞的,经常给社区大妈送免费鸡蛋让她们买 p2p 理财产品

所以我劝过我学生,她快三十了,还以为金融才俊会看上她

成都哪儿来的金融才俊嘛,还不是拿着鸡蛋骗社区大妈的退休金

结果我原来帖子都说了,对不对,这个金融才俊后来被她发现就是个找同妻的。

还好,我妈跟其他老人比,对免费鸡蛋不是很感兴趣

股市救了我,自从我从基金里连续三年实现 15% 以上收益之后,我就不像原来一样热衷参与民间借贷了,每次借出去的钱真是太难收回来了,而且才收回来一天对方又要借回去

我现在特别能理解为啥有的男的到了四十岁就迷恋股市

因为到处都是坑,坑大坑小的区别而已

其实楼市也在一定程度上救过我,我前几年买房使得我在理财平台投的钱减少了,其实那个理财平台是地方政府和大银行以及巨头互联网的合作项目,收益也就比当时银行理财多 2% 而已,都能欠钱不还

如果没买房,我估计套在里面更多,现在也就三十万,不还老子也不会特别气

因为有股市,我可以把三十万弄回来

我发现,自从钱变成数字游戏之后,我心态有了一定的好转,不再绝望了,轴的程度也减少了,因为昨天其他地方亏的钱,我总能在手机上戳一戳又赚回来

股市真的好治愈,比心理学和宗教更治愈

知乎用户 李建秋 发表

唱一下反调,作为老右派,欢迎。

如果一个商业模式是行得通的,那就是行得通的,如果行不通,那就是行不通。

小超市依然还会在,不是因为小超市能提供什么东西,而是因为小超市方便,我家现在炒菜没有酱油了,你告诉我明天再提货点提,我鱼还在锅里你跟我说这个?

如果论便宜,一站式购物,中国到处的沃尔玛,家乐福,武汉满大街的中百仓储,打趴小超市没?也没啊。

下面还有朋友说滴滴司机很辛苦如何如何,是这样的,如果当年的出租车不是那么难打,滴滴没出之前,打个出租车,我得喊声爹,真的难打啊。

“师傅,我去解放公园”

“我这是武昌的车,不去。”

那怎么办?呆着呗。

正当大家觉得滴滴司机很辛苦的时候,那就再说几个,知道出租车公司当年提成,压榨出租车司机多凶么?知道出租车司机的那个车,是要高价买的么,这钱都落到谁的口袋去了?

反正没落到我的口袋,也没有落到出租车司机口袋。

淘宝崛起以后,全国的电脑城卷铺盖走人,怎么就开不下去了?

听说你想去电脑城买电脑 —– 您真有钱。

知乎用户 朱近野 发表

光是讲 “互联网资本必然吞噬一切” 是句废话。

为什么是这个时间点,不如想想如下前置条件:

1,高频小量多点物流的完善:从外卖到送菜。与之对应的,是 10 多年前京沪等地有机农场面向高收入社区的送菜服务——一周送一次或两次,农场主自己开着面包车上门。

2,疫情以来,“社区” 作为一个实体,在我们的概念世界中重新复活。

3,“不在家做饭” 的人群已被寡头瓜分完毕。

知乎用户 前行者 发表

如果在一个时期内看,其实能看出很多系统的走向来。

衣食住行四项基本生活需求:

衣服:网店,网络成衣标准化制造,网红销售引导衣饰潮流。

食物:网店,网络超市,水果,蔬菜,外卖。

住房:网络中介,长租公寓。

出行:网约车,网络自动汽车。

还有精神:制造网红,网络视频、论坛、搜索的信息控制。

还有医疗:互联网医疗,药店。

还有链接:网络电话,生活信息的交互。

科技的发展正在带来一个世界被全面信息化的时代,垄断资本则借助这一潮流而致力于占有这种生产资料,从而把每一个使用网络的人、机构和组织变成被它剥削的奴隶。

在这场战斗中,资本可以在战术上赢无数次,但在战略上注定要失败。其原因是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网络再强大,它和资本一样,都是建立在人类社会生产之上的产物。当网络被资本所扭曲和利用,对多数人的威胁和伤害大于它的益处时,多数人就会形成正面的共识,拒绝使用它,甚至对它进行最本质的纠正:尝试将它公有化,从而将资本及其代言人的负面作用驱除出网络。

这一历史性的反弹,将使这场信息化革命回归到它正常的轨迹:

信息化革命本该是以人为本的,人类通过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将人类社会的合作与互助关系借助信息和数据增强并扩散,从而对生产关系进行革命,以释放信息化革命中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束缚和压制的生产力。

请再坚持一下,夜深的时候,黎明也就近了。

知乎用户 云羽落 发表

我从 “创新” 这个角度分析一下,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

表面原因:依靠创新获得增量的风险太大,而依靠体量、技术碾压其他传统行业相对简单。

根本原因:这是由垄断资本的根本性质所决定的!

注解:我所表述的创新不是高维打低维的创新,而是从无到有的创新。

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么说。

对比一下中、美的互联网企业,你会发现,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没有边界。

这个没有边界,是字面上的意思。

这些互联网企业在垄断本身互联网业务的前提下,可以插足医疗、出行、饮食、房地产等行业,甚至还能拥有金融牌照,涉及部分银行方面的业务。

他们的触角触达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作为民众生活中最基础的行业,也是金钱流通最稳定的行业,自然也要被囊括其中。

这些互联网垄断资本企业,他们能发展出来,都是有共性的。

他们发展初期,在还可以称作是企业的时候,往往凭借某一项创新技术,解决了行业痛点,所以很容易在用户获取上形成指数级的增长。

在发展过程中,他们在吸纳用户的同时,不断完善产品,进行一些创新。这个时候,他们依然有创新精神。

但是当他们的用户规模覆盖到全网的时候,企业的发展就进入了瓶颈期。

体量的膨胀促使他们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垄断资本阶段!

到了这个阶段,企业会改变原先的激进策略,逐渐走向保守,他们会选择更加稳妥的赚钱策略(比如,收购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企业)。

以自身巨大的体量,凭借先进的技术入侵传统行业,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无论是之前的出行行业、点餐行业,还是现在的社区电商,其实都是高维打低维,以互联网技术入侵传统行业,对它们进行开发改造的行为。

本质上而言,这些都是 “产业升级”。

我想看到的创新,是譬如 AR、VR、AI、基因技术、星球开发、聚核新能源等技术,它们才是从无到有的真创新。

这些创新,开发起来成本太高,是否能成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风险较高,垄断资本们自然不愿选择。

而 “产业升级” 就不一样了,依靠互联网新技术,从传统行业从业者手中夺食可就容易多了。

盘子就在那,拿着 “枪” 过来抢走就行。

为了更加简洁明了地理解,我举个简单的例子。

兔国、硬国,两个国家都需要一块土地。
兔国的做法是,填海造陆,从无到有获得土地。
硬国的做法是,当世界警察,到处建基地,把落后国家的人民从土地上赶走,从而获得土地。

(P.s:小小开个玩笑,请勿对号入座。)

互联网垄断资本现在学的就是 “硬国” 的做法,虽然说产业升级大势所趋,但是那个落后国家人民的死活,又有谁去管呢?

(完)

——————

垄断企业处理方案——建议拆分独立运营

别忘了之前的《互联网平台反垄断指南》

[《互联网平台反垄断指南》出炉,平台二选一、大数据杀熟或被认定垄断,如何看待互联网平台「垄断」现象?​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29604406/answer/1568297309)

——————

最后,不关注一下这个小可爱嘛 ~

知乎用户 曹多鱼 发表

看看那还有流量可以收割吧。

首先流量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命门,而经历了时代的更迭,基本上互联网上新增流量已经很少了。

如果把软件作为流量的入口,那我们每天打开的每个软件动作在某种意义上都为流量的入口做了贡献。

比如说我今天打开了知乎,浏览了几篇文章,这就是为知乎带来了流量。

而流量入口这玩意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目前互联网公司的命门。

腾讯的收入并不来源于微信、QQ,但社交板块是决定腾讯游戏、广告的关键。

阿里现在主打的是天猫,它配套的一系列做法都是为了给它的主要收入来源带来流量。

这些流量的入口不一定要赚钱,但只要能聚集来人气,后续就好说了。

而以平台类出家的互联网企业比任何公司都知道他们的命脉在哪里。

电商成为优质资产的原因不在于它本身的平台而在于这些平台背后的用户认可。

如果哪一天用户不认可这个平台了,平台丧失了用户的流量,那么这个平台将会一文不值。

而更残酷的是,流量这玩意从来就没有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的说法。

没有任何同质类型的商业是能和睦相处的,而互联网 “收税” 平台的本质就是有你无我,你死我活。

而且赛道这玩意,谁也不敢忽视。

阿里忽略下沉市场,拼多多异军突起直逼阿里基本盘。

腾讯忽略短视频,头条系的出现挑战了腾讯的基本盘。

对平台来说,如果找不到未来的发展方向,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全部参与。

因为全部参与了不得就是付出点机会成本,但互联网公司家大业大,能够承担。

但假如不参与,付出的可能就是落后于人,再无翻盘之日。

而社区团购说白了就是想办法去市场找全新的流量并把这些流量分配到自己旗下。

但我还得说,这种不加约束的 “平台垄断” 模式是会出事的。

因为这些社区团购涉及到人群太容易给这些资本作恶的机会了。

社区团购搞完之后,菜市场的衰弱必然会导致过往习惯于菜市场买菜的人群被迫选择接受。

阿里有阿里健康,京东有京东健康….

各大互联网公司在过往已经或多或少地涉及到医疗领域。

大家猜猜这些掌握了流量入口的各种系会不会像百度一样利用这些流量给他们这些导流呢?

会不会再次出现某些系代替过往传销、神药出现呢?

不加约束的资本搞出了 P2P,搞出了蛋壳。

大家觉得他们可能会放过医疗、养老、永生这些未来老龄化的 “财富密码” 嘛?

社区团购想要作恶,可是比 P2P、蛋壳要容易且严重太多了。

“一颗金丹吞下肚,我命由我不由天” 宣传语即将到位,一品金丹延寿一年,九品金丹延寿九年,不要 1999,只要 998 的接力棒有人要接过了。

知乎用户 臧大为 发表

大家发现没有,互联网火热了这么多年,社会劳动生产率没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了。

这说明啥呢?这说明互联网巨头是切现有的蛋糕成长起来的,而不是提升劳动生产率创造的蛋糕。

现在盯上卖菜的,也是要切卖菜的蛋糕。

我觉得互联网要好好搞搞反垄断了,否则众多的小商户被收割,损失的大量的就业机会、竞争、还有财富高度集中,这对当前经济可绝对不是好事。

我们要看到,现在这几个所谓互联网巨头,早已不是单纯的网络科技公司,而且成为了金融集团,而且是外资控制的金融集团,是一架架财富收割机,利用对信息的垄断,收割国人财富,源源不断的输送给外国的投机大鳄。

既然互联网巨头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不能促进反因为收割了中小企业而牺牲了就业,垄断信息谋取暴利,受益人还是外国人,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允许这种垄断继续下去呢?

是到破除互联网迷信的时候了,没有什么公司是大到不能拆的。

知乎用户 王家 CFA​ 发表

就不说背后的情绪了,捞点干的。

几个问题哈:

1 社区团购和买菜是两件事情。

社区团购的核心还是主打便宜、低 SKU 数量,目标是价格敏感型客户。如果你去看某拼团软件,一直有超低价格的卫生纸、牙刷牙膏。

用少量抄底价格 SKU 抓流量,然后用高毛利商品赚钱这个不是什么新鲜事,有做生意的那天就有这个模式,只不过互联网实现起来更快一些。

至于把生鲜作为社区团购的亮点,因为其他高频日用品已经被直播电商和 pdd 养成习惯了,很难争夺流量。

所以橘子、鸡蛋、土豆、白菜,超低价曝光抓取流量,后面再想办法赚钱。

**电商卖菜不是,目前的几个大玩家要替代的是生鲜超市。**所以如果你注意看,这些平台上普遍价格都比楼下菜市场高——一方面有些城市有 “菜篮子” 工程,背后有补贴;另一方面是菜市场很多租金成本比超市低。

相比社区团购来说,这部分生鲜电商目标人群是——时间值钱的人。就是那种愿意多花钱买快递员时间、买价格稍高但是不愿亲自去挑菜的人。

如果你注意看,这类电商的一个大趋势都是 “自营品牌”,因为这些东西毛利更高,希望让购买者更放心。

**所以总结起来,社区团购卖菜和互联网卖菜不是一个生意模式,**他们的目标并不相同。

2 互联网卖菜为什么被盯上?

早就被盯上了。

2005 年易果生鲜就成立了,就是前两天破产重组那个。2005 年,兄弟们,阿里巴巴是不是能赢还看不出来、腾讯和电商还没毛线关系、东哥刚做一年电商、王兴还在鼓捣校内网、还在美国。

那个时候互联网就已经盯上买菜了。

但是买菜这个生意看着毛利高,但是鱼虾蟹贝、瓜果梨桃、茄子土豆大辣椒存不住啊。

想存得住——就要建冷链;想靠互联网降低货品损失,那时候的量是真没这么大。

后面前赴后继的互联网冲进买菜生意的也多了去了:许鲜、呆罗卜、青年菜君、本来便利。

巨头也不是没试过,美团做过小象生鲜的超市——嗯,反正我家边上那个很快就关了。

卖菜这个生意,不是你想去掉中间商就能去掉的。

那为什么还是有人孜孜不倦地盯上卖菜?

因为放眼望去的电商市场,能赚钱的生意真的不多了,毛利接近 20% 的商品,还是有一个资本市场的故事可以讲——货损率要是从接近 10%,真的降到了 2~3% 呢?(发达市场水平)

3 社区团购为什么被盯上?

社区团购也不是最近被盯上的,2018 年就被盯上了,当时几十个亿的资本已经砸进去了。

除了这几个大厂,当时有几个经过 “烧钱——干死对手——精细化运营 + 减少补贴”,活下来几家。

就是你们在各类新闻上看到的小龙头们。

我问过几个投资人朋友,为什么当时没出手。

不赚钱

社区团购本质上和 pdd 没区别,没有足够大的订单密度,支撑不起来成为一个巨型流量平台。

不是巨型流量平台,就没办法有更多商户来这个地方 “赔本赚吆喝 + 高毛利挣钱”。

确实我们观察到,现在活下来的几个小龙头,都是在一个地区经营,一旦跨区大概率扑街。

小而美,能活下来;但是资本所期待的成为巨头,没实现。

巨头为啥入场了呢?

老实说我不知道。

2018 年的时候巨头们没有入场,你和我说他们的分析师没有测算我肯定不信。

一年拿着那么高工资,社区团购的商业模型肯定算得清楚。

现在进来,无非有两种可能:

**1)当时觉得有更好的项目,这个项目不划算,**现在放眼望去,社区团购吸引力上来了;

**2)觉得疫情过后使用互联网的习惯已经形成了,**前期营销费用可能会下降;

无论哪种考虑,最后的结论其实和别人也一样。

他们算账的时候都会有这种假设:

前期投入 xxxxx;

后期通过提价实现 xxxxx;


以上,供参考。

欢迎关注我,公众号 “家哥的小黑屋”

知乎用户 济南大胖子 发表

《韭菜歌》

作词:济南大胖子(改编)

作曲:济南大胖子

演唱:济南大胖子

加班变成福报,医疗逐渐私化。

疫情全国加班,红会江洋大盗。

明星偷税漏税,饭圈宗教融化。

拒绝加班罚款,强奸少女逍遥。

成都调查辱民,内卷悄悄开启。

一时雄心壮志,持续混吃等死。

作者无奈作词,原油笑话一场。

加速开放市场,歌颂人民富豪。

金融创新无事,控评无人知晓。

人分三六九等,蛋壳跳楼无果。

后浪:前浪后代,后富:先富后代。

真的很对不起,毛爷爷,我以前不懂你。1966 到 1976 我觉得很过分,现在看 996,看金融创新,看蛋壳,看 ofo,看他们侵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你带领我们曾经打倒一头狼,拔了它的牙和爪,你曾经说它始终是条狼,杀了它吧。可有人说,给它栓上链子吧?让它带我们打猎不是更好?你不在了,打猎的狼和主人每次打猎都偷偷的把肉吃了分掉八九成,现在我看它越来越壮,牙齿长了回来,看我们的眼神充满了凶恶,而我们每次打猎都吃不饱,我们太饥饿了,没有力气了,而栓狼的链子似乎已经生锈了…

知乎用户 陈风暴烈酒 发表

资本主义有两次对人的异化。

第一次异化是 “圈地运动”,也就是资产阶级通过“确权” 抢占了所有公地,通过和大地主与贵族的 “深度融合” 占有了“私地”。在那个年代,荒山老林也有主了,人彻底失去了低成本获取生产资料的渠道,于是农村大量劳动力不得不相互压价进入工厂打工。

第二次异化就發生在现在。互联网垄断资本要对消费者进行异化,信息垄断、渠道垄断、大数据分析和 “精准画像”,讓消费者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提款机。大资本扩张时必然要轧死所有小私有者甚至是小资产阶级。

如果互联网资本能垄断 “卖菜行业”,那么涨价是必然的;为了规模化和标准化,那么他们必要对食物“预处理”,这样你永远无法“买菜” 了,你只能买 “预处理食材”。这样外卖平台和“卖菜平台” 就可以交替涨价循环割韭菜。

同样的,控制了时蔬肉蛋奶供应,所有餐厅都会失去自主权,沦为平台的 “包身工”,一辈子给平台打工,而平台根本不需要付出什么义务与承诺,因为 “你只能从我这里买菜”。

“平台”,甩掉一切义务与责任,却垄断了一切资源;两头割韭菜,讓 “两头互害”,它坐山观虎斗。

当 “美丽新世界” 降临时,我们的生活可能就是(被迫)在家办公(无下班概念了),要么吃高价外卖要么吃也不便宜的预处理食物(比蟑螂糕强不了多少)。

我们天天看着云私人电脑屏幕精准推荐的购物节目,不仅把今天的劳动所得全部花掉,还要被 X 呗自动结账,讓我们还账。我们无法掌握任何东西,甚至是数据也不是了。

物联网 + 步态分析 + 人脸识别 + 互联网大数据 + 个人信息精准画像 + 高效无人化的物流网 = 按个按钮就能抹杀任何人,包括物理层面。

看来不仅 “屠龙者变恶龙”,屠龙者还养了一个古神,坐等被反噬。

知乎用户 Jack Wang​ 发表

这个真实需求是存在的,我在上海一个小区,已经习惯了用 xx 连锁店送菜,稍贵些但是比较方便,不用跑菜市场了,网上选选或者电话问问就可以。

这个店在上海还是稍有名气,有自己的农场,开了不多几家连锁。

现在几大巨头盯上这块,又是一阵血拼,希望不要影响到到居民买菜,也希望不要发生类似长租公寓类似事件,这块就要靠监管得力了。

和以前不同,我现在倒是不太希望它们抢的太凶,毕竟影响到自己每天的饮食了,

衣食父母,此言不虚。

知乎用户 养猫的哈士奇 发表

中国式互联网创新:

  • 出租自行车 + APP = 共享单车;
  • 二房东 + APP = 长租公寓;
  • 消费贷 + APP = 互联网金融;
  • 非法集资 + APP = P2P;

互联网 / APP 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将生活中的很多物品互联网化会带来很多的便利性,这本身无可厚非。万物皆可互联网,套个壳起个高大上的名字就是互联网创新,事实上国内的互联网都快没创新了,除了姓马还是姓马。中国的互联网江湖势力范围划分的差不多了,流量也有了,剩下的就是如何把这个流量利用起来,于是就有了上面的种种。

现在的社区团购本质上也是这样的产物,互联网巨头烧钱,底层从业者初期获得补贴,用户获得优惠,非常好,最后剩下的两家开始合并形成垄断,底层从业者没有了补贴,用户没了优惠,开始割韭菜,上市圈钱。

知乎用户 马力在知群​ 发表

互联网大公司需要克制。

现在的信号已经有点敏感,对于互联网平台的垄断、不正当竞争,正在出台政策。

社区团购,本身确实是一个有想象力的空间,好不容易找到的风口,各个公司怎么会放过,你不做等别人做大,你就亏了。

资本层面的扩张,往往不以个体的意志为转移,逐利的过程,最后可能超出了边界。

互联网是带有一定侵略性的,在重塑一些行业、提高效率的时候,也往往意味着可能会影响另一些人的生计。

补贴打法,如果把菜市场里的小贩的生计都砸了,这就是个危险的信号。

其实中国对于互联网的创新,一直宽容度是比较高的。而类似的事情,可能会成为一个临界点。

很多互联网大佬,以为自己已经很厉害了,自己过去的经验没问题。但是很可能会遗漏这个危险的信号,有一天后悔莫及。

如果菜市场的小贩真被消灭了,接下来倒霉的肯定是这么干的几个巨头。等上了七点钟的新闻,再看看谁更厉害。

知乎用户 邵锁 发表

记住一条:不要到网上买菜!!!

年轻人在大城市生活,除了房租这个开销大头就是吃饭。

目前来看,买菜自己做饭的价格比外面店子吃的不仅健康很多还便宜很多。

当买菜被网上巨头垄断后,价格后面绝对会超过周边目前菜店(参考外卖 / 打车)。除此之外,网上买菜很容易买到烂的,发芽的。

尝试用某生鲜一段时间,前面有补贴挺便宜,也懒得去菜场了。

后面一旦没补贴,菜质量也不咋地,开始割韭菜了,后面就基本不会在用某生鲜 APP。现在做饭都是自己去店里买菜。

小区对面就有几家菜店,方便便宜,还能自己选择。出门走几步,看看菜市,感受下生活气息不好吗?

都有时间做饭了,还怕没时间买菜。(看来衣食住行都沦陷了,下一个是啥呢?)

商业的本质原本是互赢共利。感情现在都是:

给点糖,套住羊,狼跑路,

给点糖,套住羊,糖涨价,狼吃羊。

知乎用户 庄明浩(rosicky311)​ 发表

社区团购再这么打下去,咱老百姓是不是能免费买菜了?

1、今天有新闻报道,社区团购公司十荟团融资 1.96 亿美金,中国互联网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和时代资本领投;

这已经是十荟团队今年的第四轮融资了,基本上是上轮融资一结束马上开始下一轮,类似的疯狂情景似乎只有当年的打车软件大战的时候出现过;

2、与此同时,包括美团、拼多多、京东、滴滴在内的,几家不同细分行业的中国互联网的巨头不约而同的在 20 年下半年这个时间点进入社区团购这个战场。

不惜一切代价 不计投入 一定要打赢

类似这样的口号频繁出现在各家公司的内部邮件之中;

似乎社区团购决定了这几家百亿甚至千亿美金互联网巨头的未来一般;

为什么是社区团购?为什么是现在?巨头们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3、首先先说下什么是社区团购,

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释:

社区团购就是真实居住社区内居民团体的,一种购物消费行为,是依托真实社区的一种区域化、小众化、本地化的团购形式。通过社区商铺为周围居民提供的团购形式的优惠活动,促进商铺对核心客户的精准化宣传和消费刺激,实现商铺区域知名度和美誉度的迅速提升。

简单讲,社区团购的整个交易链条有三个角色:平台、团长和消费者;

平台提供商品,多为生鲜类,消费者挑选自己需要的商品在线下单,一般当日下单隔日提货;

而商品最后一公里的服务由在客户附近的 “团长” 完成;

团长多为小区周围的便利店店主或者小区内的宝妈等。

我们从整个,社会消费品从线下转线上的角度看,标准品如 3C、书籍、衣服都基本完成了线上化,而生鲜这个品类因为诸多的原因,前仆后继的无数公司投入进去,直到今天也依然没有很好的做到线上化。

在生鲜这个大的板块,无论是前置仓还是开店的形态,在当下这个时点的效率都没有社区团购高。 “团长”这一特殊的存在,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和仓储,又因为偏 “个人” 的属性,大大降低了用户交易的信任成本;同时优秀的团长还部分解决了平台 C 端用户获取和复购的问题;

加上之前已经被社交电商验证成功的类传销的分账体系已经非常成熟。

所以剩下的事情就是 “策马狂奔” 了。

4、那么这么好的商业模式是为什么今天突然 “又” 火了?

对,是 “又” 火了,因为国内社区团购的生意并非今天才开始兴起;

18 年,国内第一批社区团购的创业公司开始在全国不同省份跑马圈地;

而资本也差不多是在那个时间点开始下注,而当时头部平台的标准不过是月交易额过亿;

这场在初创公司之间的小战役只打了一年的时间,最后以十荟团收购你我您而阶段性结束;

进入 20 年,一场突如起来的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准备,疫情期间的特殊场景让电商生态进一步渗透;而相较于已经偏成熟的传统电商品类,很多用户是真的在今年第一次尝试在线买菜;

一次 “被动” 的,但较大规模的用户习惯的刺激,使得社区团购,这一目前生鲜电商最优解的商业模式再一次得到了快速发展。

5、那么为什么这一次杀进来的大部分都是巨头公司,比如美团、拼多多、滴滴;

看这几家公司,其实如果按照大类,他们都算是 “交易平台” 的公司;

核心的 KPI 都是 GMV、交易订单数、交易用户数;

而对于任何的互联网平台,用户量、用户的时间和用户的钱是所有人都要争抢的东西;

社区团购对于这几家平台公司而言,首先是能够进一步打开下沉人群的用户拓展;

同时因为社区团购的主要商品是生鲜,在电商里属于高频交易且相对刚性需求的类目;

对于所有平台而言,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而又因为过去几年很多线下连锁业态的尝试,供应链和物流体系的逐渐成熟,生鲜这一电商领域最后一块没有被攻破的阵地也开始出现松动。

当然,各家巨头彼此之间的诉求也不尽相同;

美团早年的核心业务是外卖,也就是解决 “吃” 的问题,之后收购了大众点评,又部分解决了去哪吃的问题;但终归很多人还是要在家做饭的,那么从这个逻辑看,美团做买菜业务理所应当。

拼多多早年起家靠的就是水果类的拼团,拼多多一直以来都十分关注助农这个生态,农产品的供应链也早有涉及;

而滴滴,在打车业务基本已经稳定,迫切需要新故事的当下,同样基于线下生态的交易平台社区团购当然是优选。

至此,你也能够理解,为什么倾注了这么多物力人力财力,各家巨头一定要拿下这场战役的原因。

6、“大力出奇迹”似乎一次次的被互联网公司证明成功,但这次在线下买菜生态的 “进攻” 让很多人开始担心是否会冲击原有的生态;

以我个人的经验为例,家附近的两家中型超市最近都关门了,原因都是生意越来越少;

消费者标准品的购买基本已经在线上完成,而原先贡献较多毛利的蔬菜、水果、肉类等产品也受到百果园、钱大妈的冲击,而最近的社区团购似乎又进一次的抢走了他们的生意……

如果发展到最后,真的大家都不在线下购买生鲜,就是好事么?

当然,对于处在战场中的各家平台方而言,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干就完了!

[

互联网巨头集体进入 “买菜” 战场,免费买菜和商贩失业,你选哪个?

庄明浩(rosicky311)的视频

 · 1.8 万播放

](https://www.zhihu.com/zvideo/1318595401021054976)

知乎用户 maomaobear2 发表

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反垄断。

互联网进入生鲜买菜,是提高效率的好事。

类似于电商对传统渠道的替代。

但是,不能出现垄断的情况,资本进入,把线下渠道都挤压掉。

然后涨价。生产方和消费者都没有议价能力。

蛋壳公寓你可以不租,但是菜不能不吃。

应该有一个反垄断的控制。保证一定区域内存在竞争。这样互联网巨头也只是平均利润率。无法完全控制买卖。

知乎用户 互联网创业导师 发表

这让我想起了前不久我老娘遇到的一件事

村里原来有两家超市,我们就叫他们 A 和 B 吧,

A 超市时间成立的时间比较早,所以村里的老人们都比较认可,他们的东西还是比较全的,流量占去了村北头,因为时间比较长所以村里的红白理事会的当家人喜欢和他合作,曾经和红白理事会专用的流动餐厅老板一起喝酒,酒过三巡,这位厨师大哥拍着我肩膀跟我说了这么一句话 “兄弟,我的厨艺能开个餐厅,但是开餐厅没有办红白喜事赚钱多,光买菜这一项就比开餐厅来钱快多了!” 你想想一个红白喜事办下来,除了吃菜还有烟酒啥的,A 的赚钱能力可见一斑。

B 超市开业晚一点点,但是老板后期也是牛 13 飒飒的风格,据说年赚 20 万也是很轻松的,超市老板定价从来都是一口价,西红柿早晨卖 5 毛一斤,晚上还是卖五毛,即使晚上剩下的货也都是些烂货了,老板也曾放话 “东西坏了扔掉我也不降价处理,本来就比 A 还卖得便宜!” 那有人就问了为啥他这么做生意还赚钱呢?因为他的货确实便宜,吸引来周边居民小区的很多城里人来消费,所以他还是有能力年赚 20 万的。

A 和 B,一个在村南一个在村北,本来相安无事的,可是这时候来了一个外来户超市 C,新的故事就是发生了!

C 来了我们村后,每天都是九毛九秒杀,加微信送大盆,晚上打烊免费送,这么干吧对 A 没有啥影响,但是 B 就难受了,他收回了自己当初说的 “扔了也不卖” 得话,也开始在自己的微信群里喊“打折促销”

到这我还是没有看懂这老板的套路,俺们家是城中村,很多快递是不进村的,要到村外几百米的快递超市拿快递,C 来了后,主动联系了三通一达,在自己店里搞了个挺先进的快递模式,专门放了一个员工给人找快递。难道他是准备赚快递的一毛钱代收费?

我想的还是太少了,直到前几天我才发现,C 弄了一个大牌子,《xx 辅导教育机构》!

至此我才明白一个超市为啥要在公交车站(虽然是村里但是也是有公交的),租这么大一个三层楼(面积比 A 和 B 都大)

相信你看到这里应该能抓到一点线索了吧?

流量就是钱!有了流量卖 sh 都能赚到钱!

知乎用户 诗与星空​ 发表

看了很多高赞回答,

恐怕是大家对菜贩子这门职业,

了解太浅了。

真的以为菜贩子都是勤勤恳恳辛辛苦苦的打工人吗?

其实这都是小商贩,他们的工作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无非是换成了团长身份,

收入还可能更高。

真正站在幕后的,是大菜贩子。

这些人控制着资源,姜你军、蒜你狠、向钱葱都是他们搞出来的。

100 公斤菠菜 26:68 岁菜农找菜贩子说好话 老伴一听价钱哭了​news.e23.cn坑骗菜农 “辛苦钱”!寿光 3 名菜贩子被警方提请逮捕_蔬菜​www.sohu.com

我不给平台站台。

但是,回过头来看看滴滴打车,损害了谁的利益?

出租车司机?不用交昂贵的份子钱不香嘛?

消费者?寒风瑟瑟打不到车的情况还有吗?

还有谁?

受损的,只有躺着数钱的出租车公司。

没错,大菜贩子就是那个出租车公司。

他们两头盘剥,一边赚消费者的钱,一边压榨菜农。

平台来干这个事不香嘛?

知乎用户 撸代码的铲屎官 发表

其目的个人认为是: 开发下沉市场,将流量转换为私域流量。

目前的中国互联网任然处于一个人口红利的阶段,据网上资料显示截至 2020 年 6 月中国网民 9.6 亿人口,互联网普及率 67%;中国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 63.78%,是 8 亿人口。这里我就不做具体的数据分析, 只是假设来讲. 假设城市人口都是网民都会使用电脑手机, 这样就是 14 亿人中有 6 亿是城市人口都是网民, 9.6 亿网民中有 3.6 亿网民是农村人口。在假设 3.6 亿中有 50% 是年轻人,经常活动地点是城市中,那么仍然有 1.8 亿的网民人口活动在农村及其周边。而这些互联网巨头做社区团购瞄向的不仅仅是农村而是下沉市场。

首先何为下沉市场,下沉市场泛指三线以下城市、县镇与农村地区的市场。通过上面数据,单纯农村常驻网民就有 1.8 亿,如果加上三四线城市的人口,这些地区又会有多少网民呢?再者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农村的物流业已经得到飞快的发展,其物流速度不亚于一线城市,同样今天在京东下单第二天就可以拿到东西。

这里我们继续假设,假设下沉市场就是 1.8 亿的网民。俗话讲,民以食为天,是人每天就要做饭吃饭,假设每天有三分之一的人通过这些社区团购买菜,而买一份菜这些社区团购除去成本只赚 1 块钱的话,那这样每天还有 600 万的收益,而到这里我们还没讲到所谓的资本市场的事(因为不懂),每天 600 万的收益难道不值得这些互联网大厂去争抢挖掘么?

虽然现在看来,各个社区团购还算便宜,一两块钱就能买到菜,其实在我看来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就像当年的快的、滴滴、Uber,记得那时 3 块钱可以满城跑,现在滴滴一家独大了,打个车我滴滴说多钱就多钱,还想坐 3 块钱满城跑的车,不好意思你想想就得了。所以网约车方面个人觉得滴滴是把所有网民私有化了,想打车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滴滴,黄袋鼠也有打车,但两年了就没见走出那几个城市。所以社区团购想要走到滴滴一样一家独大,还有重要的一步,流量私有化。

所谓的私域流量,通俗来讲就是区域内商家可以任何时间、任意频次,消息都直接抵达用户。简单例子,假设最后社区团购黄袋鼠赢了,你以后想在社区团购买菜,不好意思周围就我一家,你想去楼下超时买菜,也不好意思在我菜卖一块两块的时候就把他干死了。要么你跑远了去菜市场买,要么你就乖乖在我这买。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是黄袋鼠私域流量中的一个点了,但是呢黄袋鼠多你不多少你不少,因为整个片区都是人家的。说是私域流量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大众,其实都明白无利谁起早。

现在互联网的流量已经封顶了,所谓的封顶其实仅限于 BAT 这类的公司,那么在封顶之后就需要找到其他的路径来盈利、来拉投资、来上市、来提高市值。那么随着时间推移下沉市场无非是个很好的地方。在加之 2020 年的疫情,每个社区每个村都会有一个群,其实这个群就是私域流量的流量池,如果谁能把这些群盘活起来,所带来的利益是不可小觑的。

现在社区团购,已经开始榨干所谓团长的人脉了,接下来就要榨商户的,等都榨干了,就要轮到平头百姓了。所以最后的建议,团购不要只在一个平台上,要雨露均沾,只有这样羊毛薅的才能更久。

以上仅个人观点。

-———————– 更新 —————————

聊聊个人感觉在这个社区团购大战中普通人可以有些机会

  1. 普通人。这里指的寻常百姓,没有任何资源的人,其实能做的就是别再一个平台上吊死,买菜多换几个平台,今天拼夕夕明天黄袋鼠,尽可能将团购大战的时间线拉长,这样才有更久的低价菜购买,薅羊毛时间才会更久。
  2. **做个菜贩。**如果你是一个菜贩或菜农,可以在平台 APP 上申请供应商,向各个平台提供蔬菜,可以解决一部分蔬菜销售问题。
  3. 做个团长。如果是开超市或者有门店,可以在平台 APP 上申请团长,除了佣金可以拿以外,就是尽可能留一下每一个团购用户的微信,做自己的私域流量。这些大平台既然帮你提供了流量入口,那就不要错过,用来发展自己的私域流量。
  4. 做个师长。如果你有时间还有精力,就去把你所在地区的所有的团长的微信要到,在我看来各大平台所想拿下的无非就是各个团长下面的用户,这些人购买转换率肯定不低。以袋鼠为例,通过他的 app 定位,你就可以看到你所在定位周边的团长,伪装成官方市场调查员一一加上他们的微信。一个微信可以拥有 5000 好友,如果可以加 5000 个团长,那么你拥有的是什么? 是你与拥有购买能力用户的中间枢纽。假设一个团长可以维护一个地区 50 户人家,5000 个团长是维护了当地地区 25w 户人家,套入知名的二八定律后是 5w 人,那么这 5w 人是什么呢?答案是:你自己的私域流量。

知乎用户 op3721 发表

大量人将会被这些垄断平台变成失业人员,打工都不会有要人的地方,因为毕业生就 900 万,新增就业人口 2000 万人每年,加上这些垄断补贴平台再出来冲击一下,把去年前年前几年的就业人口全部冲到就业市场上来——导致开店就亏本,没有开店装修行业怎么办…… 连锁反应下,东西再便宜也买不起,工资要求降最低也无业可就。

市场上只有:洗东西,包装东西,送东西的工作了。

超市商铺如果不能发挥社区生活作用,那么可以看到大量店铺将没有人租,餐馆没有人租,也就是说中产将会大量被革命了——现在深圳的袋鼠平台上的快餐店大量跑到城中村租民房一楼做菜了。

如果房地产本身不能给购买者产生资金流,那么地产业将会真正迎来暴跌潮

我特意去深圳的公家农贸市场问租金,一楼一个摊位 2000 元,二楼 1500 元,并且还有大量空位

吃饭买菜水果都被互联网公司革命了,而互联网是天然的垄断行业,那么后果就是以后,所有行业都成了平台的打工者。

我可以肯定,以后所有平台都会变成收费厕所:

一、人人都要上,并且一天还不只一次

二、纸巾要收费

三、会发明坑位也是要收费的

三、洗手液,水都是要收费的。

四、快递公司也将会被各平台收购合并,工作人员变成永动机,40 岁将会大量失业,体力精力不够都会被新劳动力更换。

五、大街铺面商场大量冷清,就成仓库了。

六、中产将被革命式的清减

七、产品将会越来越便宜,国内品牌成长环境将几乎清零,人会变得越来越穷,越来越累

建议国家全面打击互联网补贴亏本的经营方式——这种方式完全就是资本游戏,穷公司永远被资本大公司吃,创意再好,再怎么努力,也打不过资本倒贴抢人抢生意。

现在各批发市场,商场的老板,店铺老板,个个穷的连店都开不下去了,国家要是再不手限制这种超级垄断平台作恶,恐怕结果会更糟糕。

知乎用户 路人甲 发表

我们先来聊聊社区团购他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名字起的倒是挺玄乎,但其本质就是拼团买菜,没听错,其实就是买菜。
这种模式其实早就存在,比如小区里面的邻居拉了一个微信群,然后有一个群主帮大家去买一些水果和蔬菜,因为是团购的,所以蔬菜价格会比较便宜。而且群主大多是有蔬菜和水果渠道的,所以是能拿到相对比较低的价格的。
这么一来,就能以低价买到质量还不错的水果和蔬菜。对于整个蔬菜和水果的供应链来说,省掉了菜场和超市这个环节,这个环节节省了之后就会减少很多的成本。
以前买菜可能是这样的:
大棚 - 采购 - 运输 - 市场 - 用户手中
现在买菜可能就是这样的:
提需求 - 采购 - 运输 - 团长 - 用户手中

解释完概念之后,大家应该能懂这个业务概念了,但是听完这个你的第一反应肯定是,这个业务看起来也没有非常大吧,为什么这个事情这么火。
你要说美团和京东以及拼多多去搞这个事情,我是能理解的,本来就有这个团购的基因。但是滴滴是搞出行的,国美是卖家电的,还有搞房地产的,各行各业的公司一股脑都涌进来了,这事情就有点越来越看不懂了。
而且美团和滴滴还分别宣布要作为自己重要的战略方向,实属牛逼。

看不懂?也没事,让路人甲来给你分析分析,大家为什么都在争这个看起来并没有那么吃香的业务,本质上其实有几点原因。

1、前人栽树,有创业公司在前面踩坑了

实际上在今年各大巨头介入这个市场之前,已经有很多中小创业公司进入了这个赛道之中。最早的兴盛优选,2014 年就开始进入了这个赛道,目前平台活跃用户已经达到了数千万,日均订单超过 700 万单,在 2019 年,兴盛优选的年度 GMV 达到了 100 亿元。

一个默默无闻的公司整出了这么好的一个成绩,试问哪个巨头不会眼红,所以这些巨头是肯定不会错过的这个红利的。

创业公司已经铺好了路,巨头凭借着自己的强大的资源去抢占吞并市场就可以了。

2、发现新大陆,现有模式的优化

今年疫情期间各种买菜软件已经火了一波了,而也正是这波疫情让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这种便捷的买菜方式。
但是各位要知道,之前的这些买菜平台的模式是还是传统的市场模式,各大平台需要搭建自己的仓库和配送,这种成本是巨高的,并且规模化也存在问题。随着社区团购的火热,这些巨头和平台发现了:卧槽,原来还有这种玩法。

3、现金流,市场以及利润空间巨大

社区团购本质上是解决人们日常的「吃」的问题,而吃又是所有人最最刚需的东西,不仅刚需而且高频。并且还有前人的证明上,很多创业公司做社区团购这块业务之后都做得不错,盈利也非常可观。
所以社区团购这块盘子是非常大的,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到 2020 年中国社区团购的市场规模将会达到 1020 亿元。

4、未来可期,社区团购是流量入口

但是如果你只把社区团购当成一个低价的买菜平台,你就大错特错了。社区团购不仅仅是一个团购平台,它更是一个流量入口。

上面已经说了,社区团购现在解决的是人们日常吃的问题,所以这就决定了社区团购平台是一个极其刚需和高频的东西,刚需和高频又意味着流量。

从互联网诞生开始,流量入口就是所有人都在争夺的战场,百度垄断的搜索引擎,优爱腾垄断的长视频平台,淘宝京东拼多多垄断的电商平台,这些场景基本都被瓜分的一干二净,再想进去难上加难。

社区团购是电商的垂直领域一个新入口,在获客上因为距离用户近,有着天然的优势,后期把流量入口打通,可以建立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团购、商城、全国包邮,用不同的场景覆盖家庭的所有消费需求,一旦攻下来,躺着吃红利。

所以又有钱赚,而且未来的想象空间有很大,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巨头都扎堆入场了。

知乎用户 林子话险 发表

特斯拉做猎鹰 9 号,做超级高铁,想人类未知的领域进军。

我们的巨头正在琢磨怎么从从菜饭手里夺走最后一枚钢镚。

那些菜饭是众多的最底层劳动者,他们除了卖菜都不会。

巨头们想出来了用 1 块钱 8 个鸡蛋,1 元钱一斤的红提,0.6 元的葱免费送

来抢走底层菜饭手中的最后一个钢镚

曾几何时,共享单车入选中国 “新四大发明”

后来,单车坟墓遍布大江南北,OFO 退押金还有 1 亿人在排队。

曾几何时,滴滴说要解决打车难,叫车难。

后来,滴滴打车,无人应答。高峰时段,雨天,需要额外付调度费。

曾几何时,淘宝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没有实体店租金,运营费更低。

后来,流量费超过租金非,一些产品价格线上的比线下更贵。

曾几何时,PXP 是普惠金融的代名字。

后来,收割了一批又一批中产。

曾几何时,长租公寓 / 房,因为新装修,环境好,价格低,受到 90 后、00 岁的青睐

后来,90 后、00 后欠着银行贷款被赶出来出租房。

曾几何时,依据 28 定律,20% 的人掌握 80% 的财富

未来,2% 的人掌握 120% 的财富,98% 的人掌握 20% 的负债。

曾几何时,互联网 + 说羊毛是出在猪身上。

其实,羊毛是出在未来的羊身上。

趁现在有羊毛薅,就赶紧薅把。

因为,现在薅不好,等巨头成型,不仅没有薅的份,还要被加倍收割回去。

知乎用户 Spontaneous​ 发表

原因是年轻人的韭菜割完了,要割中老年了。

没办法,蛋壳都割得年轻人跳楼了,韭菜根都割完了,只剩土了,割不动了。

芯片生意又不会做又不挣钱,只能割老年人才能维持生活的样子。

这次搞不好又要出大事情。不仅仅是让线下零售从业人员失业那么简单。

社区团购的渠道一旦打通。将不仅用于买菜。

包括但不限于针对老年人的传销、诈骗、保健品、高利贷,以及各种乱七糟八的金融产品。

知乎用户 程墨 Morgan 发表

金钱永不眠。

这里的金钱说的可不是你我兜里那点钱,说的是巨大的、庞大的、已经拥有生命的、成了精的金钱,俗称资本——资本永不眠。

资本会想方设法让自己膨胀扩大,如果现在的『资本家』不能帮资本膨胀,那么这个妖精不惜反噬其主,让『未来的资本家』上位,只要这些人能够帮助自己膨胀,所以,你骂资本家也没用,他们也只是成了精的资本的傀儡。

就说搞社区团购这个事情,我告诉你,不光互联网大厂想要搞,很多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也在搞,我就至少接到过五个电话关于社区团购,以前创业时认识的朋友打来的,想(la)邀(wo)请(xia)我(shui),每一个都说的天花乱坠,说启动资金已经就位,一期规划在哪个区域发力,未来前景一片大好云云。

虽然我不会再重出江湖,但是和这些朋友们聊这个还是挺有意思,这些朋友所说的『前景一片大好』,其实都是基于这样的『互联网产品思维』:

  • 要成功,就要抓住刚需
  • 衣食住行是刚需
  • 食是很重要的刚需,因为人总要吃饭
  • 跨界打劫,彻底改变原有的生态,才有机会
  • 互联网方式颠覆原有的社区卖菜模式,将会带来居民生活习惯的革命,这个故事可以吸引到资本

再这样的思维模式下,再有蠢蠢欲动的资本加持,各路人马都盯社区卖菜这个领域,也不足为奇了。

其实,无论是成了精的资本,还是初出茅庐的创业者,还是人强马壮的互联网大厂,心理都明白,争夺社区团购,入场的很多,但是最后能活到下半场的也就是一两家,和所有其他大部分互联网市场竞争一样,这是一个赢者通吃的游戏。

可以说,既然这么多资本要闯入这个领域,最后社区团购卖菜是肯定会做成的,问题只是哪一家做成而已,哪一家最能够把消耗战打到最后,哪一家就能成。

我们思考深入一点,社区团购卖菜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吗?

当然有影响,也许你还是一个传统生活习惯的秉持者,但是有一天你会发现想自己去楼下逛菜市场也做不到了,因为这个生态系统被颠覆了,你一个人的需求,或者说少部分人的需求,无法撑起这个市场,只要你的社区大部分人都选择团购买菜,那么少部分人的倾向,就撑不起楼下卖菜小贩的生意,他们也会选择去做其他的营生,实际上,现在很多人卖菜人都会被迫寻找其他工作。

这就是『颠覆』和『跨界打劫』思维下的必然结果,你无法责怪某些人这么做,因为他们不做,也会有其他人这么做。

是不是感觉有点不合理?

你可以觉得不合理,但是客观规律才不管你怎么想,资本才不会管你怎么想。

资本永不眠。

知乎用户 千叶真名 发表

想一下,等这些企业把小资都赶出市场后。

我们再把这些垄断企业都公有化,把资本家挂路灯。

那么我们就有了:

公有化的工人公寓(对标 XX 公寓),房子免费住,很容易搬家,反正都是拎包入住式的结构。

保洁公司公有化后所有保洁阿姨都上事业编制。

快递公司纳入邮政系统。

外卖系统和一堆餐馆公有化后,上个世纪革命老前辈们梦想的那种工业区中央有个工人食堂,随时都有专车把熟食送到工作区和生活区的理想也实现了。

只要把资产阶级挂路灯,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知乎用户 凯岩城永不陷落 发表

因为有利可图。

之前我在那个奶茶店老板娘的问题下面说,随着资本逐利活动的发展,小资产阶级的生存空间将被挤压殆尽,他们当中极少一部分会因为踩在风口飞起来,但绝大多数都会因为失去生存空间而 “阶级滑落”,成为无产阶级的一员。

虽然那个奶茶店老板娘的真实故事似乎让我说了一大段的话白说了,但是到了这个问题,我还是要复读这段话。

这些大资本进入这个市场的时候,一定会装作亲民的样子,打打价格战,在短期内让消费者感受到优惠,以此扩大自己的用户群,占领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小资产阶级和体量较小的资本由于体量和大资本存在差距,降价了无法维持公司运转,不降价客户就会流失,两难之下,最后要么被兼并,要么关上卷帘门走人。

激战过后,消费者还是会以原价继续购买蔬菜水果,如果不是刻意提起,很少有人会注意过去楼下的个体户如今都变成连锁店了。

这只是大资本吞并小资产阶级过程的一个缩影,在其他行业里,同样的事情也已经 / 正在 / 将会发生。小资产阶级中的绝大部分,甚至部分体量不够大的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的游戏规则中最终会掉落为无产阶级,而无产阶级的扩大,又会为 xx 资产阶级的暴力 xx 创造基础。

听起来好听,但是全人类的解放不会从天上掉下来,作为无产阶级,最起码你得开始关注这些事情和这个过程,然后开始学习……

不不不没有然后了,再讲然后的事情估计我又要被夹了。

知乎用户 韦伯 发表

我觉得腾讯和阿里应该国有化,至少应该国资委当股东,拍个董事

知乎用户 翔宇情​ 发表

资本进驻

烧钱

普通消费者薅羊毛

个体经营者被吞并或者退出做别的生意去

大公司之间大的不可开交

昨天还在打今天就合并

开始涨价

我们开始怀念当年资本没进入的年代,可惜回不去了

知乎用户 z Cenia​ 发表

每天要买菜
每个家庭都必须要买菜

你还能想得出哪个生意比买菜规模更大的嘛?

大佬们非但都去了,而且是花了大代价冲进去。投入可以说是不计成本。

知乎用户 财经琦观 发表

01

电商买菜照进现实,已经不以在座各位意志为转移了。

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02

“我记得特别清楚。咱以前办公在银丰大厦那边。

在银丰大厦往南,马路对面,有一个窗户。

老头老太太在一层,把他们家后窗户栏杆打开。

早上一起来,后窗户一推,里面有点什么汽水、饮料,电信卡,各种点卡,一个月,赚个几百块钱,贴补贴补家用。

我前两天经过那,我特意去看,窗户已经封死了。”

“电商,没有给国家额外造就一个就业,还给国家造成失业了。是大量的失业!

非常简单的道理,哪怕是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也告诉你: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什么?就是提高效率。先进生产力带来的永远是失业。”

——节选自《刘强东谈马云自称解决就业,说 “我都替他感到丢人”》

03

我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自明的:

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是进入共产主义的必要前提。

共产主义,是值得所有人期待的。

生产力发展之后的生活,永远优于生产力发展之前的生活。

伤春悲秋,怀念过去的人,真把他放回去,恐怕他一分钟也受不了。

滴滴之前我去陌生城市出差,打车到一半,荒郊野外,司机说:加价,要不就下车。

滴滴之前,出租车司机的驾驶座四周,都有铁网围着。

半夜,年轻小伙子,两三个年轻小伙子,没几个司机敢拉。

“停车,我要尿尿。”

半夜时司机一听这句话,裤子立马就湿了。

接下来就是抢车,抢现金,谋财害命。

滴滴也有杀人的。

但行程录音,车牌登记,可追溯,路线记录,均造成犯罪成本的上升,进而带来犯罪率的下降。

美团外卖。

外卖帮我节省了许多的时间。

懒惰使我幸福。

外卖干死了康师傅。

我喜欢康师傅,但更喜欢外卖。

04

菜贩值得同情。

你八成也一样,用不了多久,你可能也会陷入被同情的处境。

“未来 20 年,90% 的全职岗位将逐渐消失,传统的‘上班’概念已经在改变。”——《传统雇佣时代的终结》约翰 · 布德罗,2016 年出版。

“十年后,世界上 90% 的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李开复,2016 年于 WISE 独角兽大会演讲。

发展带来的问题,要用继续发展来解决。

但失业不是问题。

失业是必然结果。

05

依然有很多人分不清楚社区团购和电商买菜。

二者之间,是从属关系。

社区团购属于电商买菜的一种。只是大赛道下的一种玩法。

而生鲜电商这个赛道下,一共有三种主流搞法,代表公司分别、算了,画个图吧。

现在吵得最火的,就是社区团购。

流程是这样的:用户跟 “团长” 建立联系。用户下单。下单次日,平台把菜送到团长那里。通知用户自己去提。

相比传统买菜模式:便宜,相对少走两步。但不能即时获取。菜品信息不可控。

而我更看好的,则是前置仓玩法。

流程是这样的:用户在 App / 小程序上下单。平台仓库就在你家的五公里范围内。半小时到 1 小时内,送货上门。

相比传统买菜模式:方便。

商家角度出发,这种模式的痛点很明显:铺仓库的成本就很高,物流成本同样很高。更气人的是供应链问题,备多少货合适?

这就用上大数据了。

除了备货,网点的选址优化,配送人员的数量优化,这都需要大数据的辅助决策。

再往前一步,产地仓是不是也得控?

所谓产地仓,就是猕猴桃收回来,在当地就得先搞第一批集中,清洗,分拣,包装。都是优化空间。实际运作中,阿里、京东、苏宁在这一领域都有较早布局。

说到这我们基本上就明白了,电商买菜,内涵很大。其本质,是互联网科技的枝蔓,终于伸到了农产品领域。

发展到最后,那最终蓝图就是,从土地播种到最后交给消费者终端手里,整个供应链条都将得到互联网科技的赋能,进而在间隙里挤效率。

规模效应,边际递减。

资源充分利用,生产力进一步提升,相关产品价格进一步下降。

OK,就算价格不下降,那也是企业把利润吃了。但整个社会的生产力,一定是提上来的。

蛋糕先搞大,怎么分的事,你着什么急对不对?

真喊出打土豪了,你把人都吓跑了,伟大复兴靠谁?靠你?靠你喊个口号,抠个键盘?

06

那回头看,社区团购,手段是原始了一些,用人工的方式解决技术问题。

但它也最现实,成本上来看最划算,可以作为过渡模式搞一搞。

前置仓或前仓后店更有追求一些,但如何平衡投入和回报之间的关系,则是一个考验。

当这一模式真正把成本摸索地打下来后,社区团购很快就分崩离析了。

电商买菜这个事儿,利薄,非标,运输成本高。

唯一的好处,可能就是流量属性较好了:高频高粘性。

07

现在的情况,不是托拉斯吞噬菜农的问题。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其实是科技替代人的问题。

所有人都在跑,然后注定被超越。

目前来说,最有前途的就是选择,也就是像搜狗 CEO 王小川说的那样:“坚定不移地做 AI 的带路党。”

但说真的,只要生产力在往前走,你就没必要太慌。

停滞不前的,传统劳动力,传统职业岗位,是注定要被清洗的。

如何安置这一批人,亟需我们形成新的社会共识。

在漫漫长路上,我们的社会将经历三个阶段:

1 从下至上失业:先是菜农,然后是保安,柜员,然后是会计,翻译,客服,然后是记者,保姆,司机,销售,医生,律师,一直到 AI 带路党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消化失业阵痛将成为社会的一大主命题;

2 极少数人 + 大量机器维持社会高生产力运转,绝大多数人安逸地成为废物。

电影《机器人总动员》中,人类一个个身材臃肿,终日只能躺在悬浮椅,无法站立行走,眼睛只盯着电脑屏幕,时刻都吃着垃圾食品。

这只是一个极端的场景寓言。

为了避免陷入这一境地,人类将在文化发展、教育领域投入极大资源,而形成新的更高共识,将成为这一时期的主命题;

3 工作有了新的含义。人类开始为社会进行不计报酬的劳动。

具有自觉性、普遍性、全面性、乐生性和直接社会性。

马克思说:“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劳动将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

在这一时期回头看我们,这帮只为了俩钱上班的人,觉悟太低。

那么这样的社会,请问在哪里可以买到呢?

唯有往前走。

[什么叫新零售?​www.zhihu.co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8644459/answer/1540410392)

知乎用户 大问号 发表

很多大佬都分析的很不错,但是,却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经常去超市和菜市场买菜的那些人,不是社区团购的目标用户。社区团购的目标用户们,很多人平时又不自己做饭,更不用谈什么买菜了。

DD 买菜在我们社区做活动的时候,社区很多老人都扫码参与活动,并且注册了 DD 的用户。当然,我家老人也参加了。

但是,其他家情况不清楚,我家只是参与活动的时候下了一单。之后,就再也没有用过 DD 买菜了。

平时,不单是我们家老人,小区里比较熟悉的老人,也都是该去超市还去超市,该去菜市场还去菜市场。

有人可能会说,在家下单,送到家门口,难道不是更好吗?

问题是,对于老人们而言,要的是 “摸得着看得见”。更重要的是,线下买菜的乐趣完全是线上买菜没法给予的。

我自己不看好社区团购。

另外,当猫狗的超市的配送速度更快,价格相差不大或者更便宜,配送费用更低的时候,为什么不用猫狗而要用新出现的社区团购?

2015 年前后,已经出现过一批社区团购了,吸引社区用户的方式和现在没有任何区别。但是,最终都偃旗息鼓了。

还有,现在社区周边有不少类似钱大妈,蕃薯藤之类的生鲜店,也是非常方便。

为什么每天八点前后钱大妈有那么多的老人排队买单?因为八点之后有折扣。

年轻人可能觉得浪费时间,但老人会乐此不疲。

我家老人每天准时出门,目的就是要看看这类肉菜或者生鲜店里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且打折的东西可以买。

社区团购,得老人者得天下。

当然,年轻人也会变老的,但是,这得看这些搞社区团购的公司有多长的耐心了。

知乎用户 水陌轻寒 发表

终有一天,我们各行各业所有人,都会成为几个大的互联网巨头的仆役,他们不但作为中间商赚取大量差价,还控制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我们不得不依赖他们。我们的创业道路都会被堵死,所有生产者消费者服务员都会成为他们的 “打工人”,成为他们程序里的一部分。而这一切,他们只要先烧钱,利用人性爱占便宜这一弱点就轻易做到了,我们毫无还手之力。面对这种行业 “百草枯”,除了政府阻止我们毫无办法。

知乎用户 鹤运​ 发表

算法优化正在越来越多地渗入我们的生活。

传统的卖菜中的物流路径规划、劳动力分配等都可以被优化。优化的代价是,做优化的公司和它的物流网络、销售网络会取代原有的网络,盆满钵满;一些人获得利益,同时另一些人失去生计。

作为消费者我们可以从这些优化中获益,但可悲的是,当算法越来越多地渗入生产生活领域,慢慢地我们自己所在的岗位也会成为被优化对象。

后人会像看蝼蚁一样看待我们被优化的过程,并写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作为对这个时代的总结。

知乎用户 勾三补四选五 发表

如果国家要贯彻落实六稳六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不应该任由资本肆无忌惮冲击着底层人民赖以生存的手段;尤其是这种高频线下实体经济,一旦这种场景成为一种习惯,形成垄断赢者通吃,必然会把之前的运营成本和逐利本质转嫁给消费者且没有议价的能力。

带来的社会危害远远高于所带来的经济价值,提供的岗位也必然没有冲击产业链供应链带来的失业多,小商小贩乃至个体经营小型连锁为数不多赖以生存的生存技能被剥夺,压榨他们的生存空间。而且这样的人群在我国人口占比非常之多,我国灵活就业人数多达 2 亿,他们多是家里的顶梁柱,有很多家庭靠着小店养活一家子人;一旦资本形成垄断,造成这些人的失业,而这类人群年龄结构普遍偏大,缺乏竞争力,又没有一技之长,只能从事最底层的工作拿着更微薄的收入生存,而且很多小城市这些资本都是把业务外包压根就不给上交五险,更别提一金,而且收入水平也必然不会高于曾经个体经营时期,还会面临末位淘汰等再次失业风险,随之而来的摆在他们面前还有一个养老的问题,本来就难以维持家庭开销的收入如果自己教社保而企业不分担的话更是会雪上加霜。实际上波及到的人群又何止是这些最直接的冲击对象。

国富体现在藏富于民而不是藏富于 “马” 于“资”,资本应该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敢于创新,促进社会进步,注入新活力提供新岗位;而不是不断压榨抢占底层人民的生存空间,逼迫更多的人失去了多样性的选择,只能沦为给资本打工。资本把蛋糕做大了,但分蛋糕的却少了,当老百姓的财富被直接或间接转移到少数人手里,大概率造成社会的衰落,与基本国策的出发点倒末本置。这样的企业对大国崛起有什么推动作用吗?高新科技领域有壁垒吗?扛得住一轮又一轮的技术封锁吗?除了搜刮民脂民膏做最简单最容易最冷血的所谓“颠覆创新模式”,对社会真的有回馈吗?真的有责任感吗?

“六稳” 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六保” 即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六稳’和‘六保’相互统一、相辅相成,二者都是稳中求进。如果就业,民生都保不住了,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瘪,又谈何安居和乐业?

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句话中国的资本家们现在已经忘的一干二净。现在不仅不带着大家走向共同富裕,还天天费尽心机诱导消费者不必要的超前、透支消费主义理念,甚至现在还来抢老百姓的饭碗,不仅不给吃肉喝汤,现在连骨头渣子都抢。以后的普通老百姓还有上升渠道和空间吗?是不是到时候把这个也得垄断?毕竟大部分打工人并不能给子女最优质的教育条件,寒门出贵子的概率越来越低,出来还是大概率给资本打工,甚至还不如上一代最起码做个小生意人逍遥自在,现在趋势不加以制止,怕是连个体经营的权利都要被剥夺,开即是死。

知乎用户 啊啊啊啊啊 发表

绝户计啊

而且是阳谋的绝户计

这是利用资金流 + 信息流进行垄断做垄断生意!

而且资金流,他们只需要开始少量的就行,他们未来可以压菜钱几个月一结!

用别人的钱占领市场。

假设最后大多数人都使用社区团购,你猜会怎么样?

大家买菜基本只能选择 App 买菜了,且菜价会贵起来

几个巨头私底下协商,保证他们的价格利润,菜价肯定不低,

到时候他们说辞是他们蔬菜绿色环保放心经过多少道认证。

底层人,中低层人买不到便宜实惠的蔬菜。

有人说,我可以去菜市买菜啊,

大多数人都使用社区团购,菜市,生鲜店还可以存活吗?

菜市基本消失,你去哪里买蔬菜?

还便宜实惠?

你要不花费 1,2 小时找到一个便宜菜市,要不只能社区团购。

几百万上千万几千万卖菜人大多数失业,他们许多可是一家最重要收入来源啊。

为什么?

开始的时候社团团购价格比他们进菜的价格底啊。

大家自然竞争不过社区团购啊。

有人说老人不会用手机买菜

因为开始可以节约钱,他们 95% 会使用起来的。

绝大多数人用社区团购,卖菜人怎么做生意?

菜农未来给大公司种菜,以后别想依靠种菜发家致富,你包上百亩田几百田都没用。

因为几家大公司掌握渠道啊,他们只会给菜农劳动力的辛苦费。

菜农只能卖给几家大公司,你爱卖不卖,我就这个价格。

社区小商店很多未来倒闭,这保守又是几百万人的就业。

现在他们推广使用社区团购,许多小商店获利了,许多人很开心。

才开始了,

未来它们会让你们失业的。

未来很多人使用社区团购了,我干嘛使用小商店这群工具人?

我直接让外卖小哥定点定时送到家啊,你只要买菜,每天送一次

而且我还可以配送香烟啊,柴米油盐酱醋茶,小零食啊,花样比小商店多得多。

一个小区,几千住户,只需要几个快递小哥完全足够了。

这些大公司拿着银行给低利率钱,利率也许只有 3% 到 4%,

接着利用这些数据打包找人融资,

最后上市上万亿市值。

可有多少科技创新吗?

对国家真正有利吗?

有人说我买到便宜菜了,你等到他们占领市场后,你再看菜价!

有人说小商店店主收益变多了,你等到他们占领市场后,你再看他们会不会在用小商品店主,

即使用,也是对小商品店主贩卖商品进行提成,

在我社区团购点菜客户,他们点其它东西,

你这家小商品店主上不上?不上我找其它人上!

你上就得给我提成。

说简单点,

这是利用资金流 + 信息流进行垄断做垄断生意!

我利用自己廉洁庞大资金流,压低菜价,让大多数买菜人做不下去,

接下来吃两头,一边吃菜农

你种菜出来总要卖吧,市场就几家大公司收菜了。

我们买菜除非消费大量时间,找一个菜市场,因为菜市场消失很大啊,

只能使用社区团购买菜,价格自然不便宜。

有人说要是没有占领市场,他们失败怎么办?

他们成立一家公司,

他们开始投资一些钱,后面货款可是几个月一结(大公司都这样)。

压一压菜农,蔬菜公司等货款,

这是多少钱?

他们是用别人的钱占领市场

知乎用户 牛奋​ 发表

别怕。互联网大佬们卖菜,干不过菜贩子。

想卖菜的尽管卖。


互联网大公司,那是人精扎堆的地方;

那是亿万、千万、百万富翁扎推的地方;

购物节都办了 10 几年了,

要是卖菜赚钱容易,它们现在才盯上这门生意?

之所以现在才盯上卖菜,

不是因为大佬们早没发现商机,

如果没有 “增长率” 这个 KPI,

如果不是心中充满了奔跑的欲望,

如果不是实在没地方去赚钱了,

大佬们怎么会跑到这个崎岖的市场里来呢?


从目前的力量对比看,

大佬们打不过传统的菜贩子和大卖场,

大佬们在打一场没有把握的仗。

想卖菜的,别怕。

1. 卖菜产业,进入门槛非常低。大佬们想当卖菜的?

卖菜,不需要行政许可,也没有寡头集中,

既不会有专利技术垄断,也不存在渠道控制。

卖菜产业,没有门槛可言。

一个没有门槛的产业,人皆可入,入者皆为对手厮打,

大佬们要进入这样的市场当卖菜的?

2. 卖菜产业,交易成本原来就很低。大佬们能拉得起平台?

首先,传统的卖菜流通渠道,环节很少,功能难以替代。

我们以遥远距离的冬季北方大棚蔬菜为例,流通环节是:

种大棚蔬菜的当地农民,(1)直接把菜卖给山东寿光九巷批发市场收菜的批发商,(2)九巷批发商运输到上海江桥批发市场,(3)江桥批发商到各零售菜市场,(4)到消费者。

4 个环节中,都是现金交易,没有所谓生产厂家节省应收账款的利息费用,各环节没有降价动力,平台能节省什么?

卖菜的 4 个环节中,每个环节承担的功能是运输、储存、承担腐烂损失。

拉平台能节省哪段功能?

卖菜,和卖工业品不一样,流通各环节的功能很难被节省,也没有规模经济。

卖菜要规模经济,就容易烂。

要不是今天时间太晚了,我就把卖菜产业的 “五力结构” 分析个遍。


卖菜的,别怕,把买菜的服务好,菜水灵灵的,性价比高高的,

大佬们就抢不走你的碗。

这是上海教 CPA 的牛奋讲的。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报告】ITIF:技术创新领域,拜登的十大政策立场

【编者按】北京时间2020年11月8日凌晨,美国多家主流媒体公布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当选,将成为美国第46任总统。本文是2020年信息技术和创新基金会(ITIF)对拜登在10个技术创新细分领域的政策立场梳理,主要包括创新研发、互联网和数字经 …

这张一天睡400人的床背后,有200万颗被驱逐的肾

大家好,我是田静。 去年,我去了一趟柏林,有幸见到两次浩浩荡荡的游行。 不分青年老少的,他们每个人都拉着横幅,喊着口号:「对抗强权,反对压制,拒绝战争。」 今年,我在新闻里看也看到好几次这样,居民白纸黑字联合炸锅抵制的场面。 只是区别在于, …

停电

1 晚上8点半,武汉天勤花园的居民们发现突然停电了。从后来微信群里的七嘴八舌来看,就至少七部电梯里有居民被困,其中还包括一个1岁的孩子。他们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就在这黑暗的铁盒子里悬着,有人惊恐之下都哭了,而最让人煎熬的是,不知道自己什么时 …

#乌鲁木齐 [超话]# 对于太情绪化的我实在是… 来自東婗婭

__乌鲁木齐超话 对于太情绪化的我实在是忍不住了我知道人和人想的考虑的都不一样所以不接受你们的任何反驳只是出于自己的内心的想法写的文章而已 (希望别被官方删除了谢谢我只是表达了真实想法也没有小题大做🙏🙏)#乌鲁木齐超话# o 就这样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