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的前世今生》前言:科普转基因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艰难
《转基因的前世今生》前言:科普转基因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艰难 作者:方玄昌 受农业农村部、中国农学会等机构的委托和邀请,最近两三年我在全国范围内做了30余场转基因科普讲座,受众覆盖了官员(包括主管农业的地方官员及主管地方科普工作的科协官员)、科 …
我们的使命、成就与挫败
作者:方玄昌
(根据基因农业网成立五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整理)
5年前基因农业网创立的时候,我给这个平台设立了五项任务:第一,构设科学家发声的阵地;第二,搭建科学家和媒体人之间的桥梁;第三,传播关于农业生物技术、主要是转基因技术的科学知识,批驳关于转基因的谣言;第四,在前三项基础上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技术的产业化;第五,完成前面这些目标后,基因农业网将调整方向,致力于打造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和产业领域的信息交流平台。这个调整,我当年曾经说“以5年为期”。
但现在看来,五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还没有到要调整的时候。我们先梳理一遍,看看这些任务的完成情况。
基因农业网成立后很短时间就与国内上百家媒体建立了联系,包括在京几乎所有中央级媒体,以及部分地方媒体。通过我们的介绍、勾连,科学家和媒体人之间能够有一定的信任,可以比较正常地对话。
网站成立五年,发表的原发文章超过了五百篇,如果加上编译的内容,则多达上千篇。我们系统驳斥了关于转基因的各种谣言,传播科学知识,并且借助于合作的媒体将科学的声音传播出去。与网站成立之前相比,今天的主流媒体已经极少出现妖魔化转基因的内容,转基因的舆论环境已经有了巨大的改观。我们很清楚,这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基因农业网在其中起到了部分关键的作用。
在创立基因农业网之前,甚至是在基因农业网创立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一直认为,中国的转基因舆论环境如此恶劣,是因为我们的科普工作做得太少、做得不够好。但2017年年初,我受美国政府邀请访问美国,23天的行程改变了我的看法。
在这23天中,我走访了美国农业部、美国科学院、联合国粮农组织等重要部门,也拜访了一些NGO组织,以及美国的农场主,包括专门小规模生产有机食品的作坊式小农场,还有有机食品的供应商,共走访了近四十家机构,拜访的对象涵盖了各色人等,甚至包括波特兰那边以捕捞野生三文鱼为生的原住民。
整个过程让我意识到两点:第一,美国普通公众对于转基因的认识并不见得好于中国公众,他们多数不那么关心这个话题,少数反对者对转基因的误解与中国反对者并没有什么差别。
第二,中国科普工作者所做的工作,一点都不比美国同行差,也不比他们做得少。我带着学习的态度去跟他们交流,他们给了我许多建议,跟我介绍他们的经验;我发现,他们想过的方法我们也都想过了,他们做过的事情我们也都做过了;而我们想过、用过的许多途径和方法,他们却压根没有想到过。当然,我们是被迫的,是拜反转人士所赐,因为他们把中国变成了世界反转中心,迫使我们挖空心思去对抗谣言。美国科普工作者的优势在于,他们的主流媒体没有如同曾经的中国一样一窝蜂地去妖魔化转基因、集体充当谣言的传声筒;科学家始终拥有畅通的发声渠道。
在FDA所属的一家研究机构,我跟一帮官员和科学家有一场深入交流。我跟他们剖析了转基因标示与消费者知情选择权之间的关系。我说,现阶段下如果对转基因做简单的强制性标示,那么就不是赋予消费者知情权,而是剥夺了公众的知情权。
当时他们诧异于我的这一观点,我于是做了解释:如果我们仅仅简单标示“本品含有转基因成分”之类的字样,对于百姓而言,就意味着向他们传达了一个错误的隐含信息:转基因食品在本质上有别于普通食品。所谓知情权,“情”就是真相,简单标示转基因实际上是用误导的方式掩盖了真相,这难道还不是剥夺了百姓的知情权?至于选择权,有效的选择必须建立在知情的基础之上,否则就是无意义的选择。我们显然不会认为那些搞传销的、搞诈骗的给了受骗者选择权,尽管“选择”确实是受骗者自己作出的。
在我梳理完这个逻辑之后,参与交流的科学家和官员们全都表示了认同。我又跟他们说,美国是世界注目的焦点,强制标示转基因将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希望你们在具体实施方案上要多考虑其负面影响。如大家今天所看到的,2018年美国推出的转基因标记是一张笑脸,他们做了情绪上的平衡。这个标示方案肯定是各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不知道我的那番分析有没有起到一定作用(笑)。不管怎样,基因农业网把科普工作做到了美国,我们的科普走进了FDA(笑)。
然而,我们在第四个目标、即推动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技术产业化这个方面,却没有实质进展。尽管最近几年一直有风声传出,说是转基因玉米即将批准种植,但我们终究没有看到最后一步。与之相对应的,是社交媒体上依然充斥着各种谣言,老百姓依然更愿意相信谣言。
这多少给我们科普工作者带来了一些挫败感。最近有记者在采访转基因话题时遇到了一些意外的阻力:之前比较活跃的一些科学家不愿意再站出来说话了!他们认为,反正说什么也没用,何必再说。我以前论证过,最好的科普方式就是产业化推进,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转基因带来的好处;对科普工作最大的伤害就是产业化迟滞,它会不断加重百姓的担忧。
产业化原地踏步带给科普工作的伤害还在其次,真正遭到致命伤害的是种业公司。据我所知,国内有许多高技术种业企业已经撑不住了,纷纷解散或压缩自己的研发团队。今天的种业研究基本上离不开转基因技术,这项技术尽管高效,但耗资巨大,看不到希望的种业企业解散研发团队实为无奈之举。
受到严重伤害的另一个群体无疑是科学家。假如中国的转基因技术是在正常轨道上发展,今天在座的专家中很可能就有不止一位院士。有相当一部分科学家的半辈子甚至一辈子都被这场反转运动给毁了。
产业化的迟疑还会带来更隐性的危害。由于转基因产业化迟迟不动,许多优秀的学生在选择研究方向时会避开转基因育种领域。这对我们在这个领域未来的竞争力会有深远的影响。
回顾基因农业网的过去五年,我们在一个不可思议的时代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我们也期望,我们的政府,我们的决策部门和决策者,也能有所担当,做好他们应该做的事。
科普尚未成功,同行仍需努力。
(XYS20180719)
◇◇新语丝(www.xys.org)(newxys.com)(xys10.dxiong.com)◇◇
《转基因的前世今生》前言:科普转基因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艰难 作者:方玄昌 受农业农村部、中国农学会等机构的委托和邀请,最近两三年我在全国范围内做了30余场转基因科普讲座,受众覆盖了官员(包括主管农业的地方官员及主管地方科普工作的科协官员)、科 …
科普材料摘抄“转基因谣言”,海口美兰区食药监局致歉 2018-07-31科技日报 记者:马爱平 “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食药监局出现如此的错误,结合之前中小学教科书上曾经出现转基因谣言的现象,说明转基因科学传播‘盲区’非常广泛。”30日,基因农 …
彭博社评论:基因编辑监管需要折中欧美策略 基因农业网(孙滔)报道,彭博社发表评论说,欧美都采取了有缺陷的监管策略,双方的极端监管都可能给基因编辑的发展造成阻碍。双方应该避免采取全有或全无的策略来监管Crispr 作物。 7月25日,欧洲法院 …
解决百姓疑虑的唯一手段就是转基因产业化 作者:方玄昌 方玄昌按:本文根据笔者在9月19日举办的转基因科学沙龙上的讲话节选整理。这次沙龙原本是科学传播工作者之间的一次交流,讲话内容并未打算正式发表,选择在这个时机整理发表,是因为9月27日澎湃 …
学者:转基因玉米水稻每晚一年 放弃收入就达800多亿 工人日报2018-10-19 “转基因并不都是人为的,例如玉米的花斑籽粒就是一种天然的转基因现象。”在日前举办的2018年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大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表观遗传学专家曹晓风在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