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评价一下现在的国企改革吗?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作为亲历者,先说结论,国企改革这事无解。 1. 内部改革。你要明白,既得利益者不会放弃到手的利益,他们只会利用改革的机会,拼命扩大自己的利益,而后理直气壮的喊改革。所以你会看到,所有的内部改革,改来改去,受益者还是 …
如果经营的太好,就会有上边人惦记老总的位置,把老总换自己的人来镀金或者驻守。
所以现任老总一定要把它经营的别太好,一直苟延残喘,死而不僵,这种经营要掌握好一个度。不能有太大起色,又不能倒闭破产,就保证自己又能稳坐位置上,又能得到好处几年后顺利升迁。
——————
感谢大家的赞同,这个答案来自我那从国企退休的父亲。他是个普普通通的一线工人,在退休几年后和我聊天,留下了这句话,“国企不可能经营的好……”
我以自己前阵子接触的 X 市地方国资平台做个例子,看官们自己体会一下。为避免被认出,部分人物事件有所编改。
介绍一下背景,为响应做大国资的号召,该市 * 投公司于 201x 年成立,出资来自各县市区一级市一级财政局,自称注册资本规模达到百亿,各县区是掏了老底和市一级 zf 干的。该单位名义为国资委下属企业,但行政级别为正处级,与市一级国资委同级。
公司成立,好戏就开始了。
第一步是进人,原则简单粗暴,不对外社招,优先解决 zf 内部干部亲属。于是各路妖魔鬼怪纷纷登场。X 局领导的儿子、X 委领导的女儿们纷纷回到该国企任职。我接触到该国企一下属企业的时候,该下属企业一把手是 x 投公司董事长的儿子,财务总监是 x 投 X 总助的亲戚。总公司一个投资部门的副职,竟然在下属公司安排了十余亲朋好友,令人很难想象这是在十八大后的国企。这种乱象是什么时候止住的呢?今年上级纪委对该企业进行了人事督查,责令整改,还打压了一大批之前的领导,关系户们才开始适可而止。然而有用吗?并没有,所谓督查无非是政治博弈的幌子,新领导上台后,只不过是换了一班子人继续演戏。
再说企业业务,X 投特意成立了一实业公司,参与实业发展,公司领导人由一破产国企一把手担任。该公司在成立后的几年时间内,实现了重大工作进展:下属近 20 家业务单位,无一家盈利。
如何实现这操作,且听我娓娓道来。
实业公司从事业务较广,不宜置于同一主体内经营,故成立了众多的子公司孙公司,这样有一个的好处是什么呢,就是增加了高管名额。每成立了一家公司,董事长总得有人担任吧,总经理和财务总监也得有人,还得有干活的人。于是该公司每次从事新业务,新公司的人事安排就会产生激烈角逐,为啥还要争,因为市里领导的亲朋好友无穷无尽,总能把坑位填满。该司下设一家从事商贸的公司,在没有任何业务渠道的情况下就着急设立了新公司,而一个没有任何业务的公司,设有连同董事长在内一共 6 个高管岗位,商贸内企业竟然还有总工程师等职位,令人叹为观止,而所有高管工资,都远超当地平均水平。没业务先发钱,能不亏吗?
此外在公司领导开展新业务,纯粹凭领导拍脑袋,而领导个个都是才不配位的土包。该公司前后从事过汽车租赁、教育培训、建材制造、科技产业、能源等行业,结果惊人的一致,无一盈利。为什么,草包子领导连基础的商业规则都不了解,全凭拍脑袋,怎么可能盈利。该司的商贸业务,所有商品都比其他超市贵出不少,为什么?因为国企要求上游企业提供增值税发票,同时也要给下游开票,13% 的增值税一交,价格怎么可能会低?领导不知道增值税吗?是的,他真不知道。这种舔狗废物懂锤子增值税。有人肯定要反驳我,说该企业依法经营,是其他企业应该整改。… 这话建议你和税务总局说去。
这就是大部分地方国企的真实情况,该国企成立几年,每年亏损几个亿,穷了该市各级财政,富了大批领导贵戚。你问国企为什么会亏钱,其实经济学上就一个原因代理成本。zf 是代理成本最高的机构,没有之一,国企异曲同工。我有长辈将地方国企的亏损归结于人事权在地方,容易受到行政干扰。我只能说 naive,那些人事相对独立的央企,其体系内的裙带关系、拉帮结派,一点不比地方少。很多大名鼎鼎的央企,在你扒开底裤前,根本不知道其光鲜外表下藏污纳垢之处。赖小民的 100 个老婆,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嘛
挂一个评论区的天龙人,确实高贵哈哈哈哈
哈哈,这题我会。
由于工作中了解过这个领域,我就说一些地方的国企为什么会亏损吧。
第一、国企求 “稳”,因为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会大步伐改革,因为地方的国企只是地方政府工作推进的一环,它在当地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领导意愿,一个地方国企老总在实权派党政领导面前不重要。一句话:地方国企是地方行政领导的意志体现而不是市场收益率最大化的意愿。
2、国企要解决大量原职工和现职工的生活保障。私企为了成本可以 996、可以裁员、可以所谓的优化,甚至可以提出一系列的规则来获取收益,让老板腰包更鼓。国企老总只要不是二傻子没人干这事,没便宜的事谁干?地方就那么大,抬头不见低头见,开除人夺人饭碗如杀人父母。又不是 90 年代大下岗的大环境,不是说不能开除,但是每个人都会掂量下,这么做收益和风险。现在多少国企老职工大妈敢去一把手办公室拍桌子,哪个员工敢去私企老板那试试?国企肯定存在冗员,每一个都是企业的成本。
3、现在的大城市都在整开发区,商业区是带动周围经济的最重要一环,多少国营企业被一声令下去了这个杂草丛生开发区去 “赌明天”,周围人都在嘲笑在这开商业区一天不见几个顾客,入驻这里的商家脑袋被驴踢了?不是被驴踢了,是国企的责任,你当地国企下属的商业都不先进入冲人气,你指望谁入驻?商业区本来就是一家家填满的过程,商业区发达了才能带动周边经济。
4、我个人觉得现在国企有个潜规则:就是尽量不要生活在镁光灯下,因为一旦成为当地明星国营企业,太多人注意,容易造成太多人惦记,被上级注意后一顿操作猛如虎,大起之后非常容易大落,不符合本单位全体职工的利益。
5、地方国企的盈利点在哪呢?其实根本不是经营,而是。。。房租!厂房、门面、商业区等等,只要不出现大面积的变动,这些老本足够他们完成目标了。至于经营上的亏损,那都是小意思。知友又问了,目标是什么?目标嘛,就是照顾好员工,服务好当地领导班子、人民群众,承担好社会责任,如果还能不违反八项规定的前提下,适当帮领导们机关干部们整点福利那就更完美了。新冠最严重期间我们当地某国企的下属超市把大量防疫物资第一时间倾囊送到前线也够这位国企老总闪亮一波的了。
综上,这就是国企,一个任性傲娇死板又知道承担社会责任的财大气粗老大爷,虽然 ppt Excel word 啥都不会,赚不赚钱不重要,重要的是尽量不犯错,也不想发大财。但是大灾大难面前的时候,你还真会发现国企的可靠。国企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一环,他没有私企的高薪和朝气,更没用私企的 996 和中年裁员危机,但是国企却有属于自己的缺点和魅力。
我希望咱们祖国的国企和私企都能更上一层楼,互相学习和借鉴,毕竟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一朋友的故事
他是某国企项目部的经理,他的项目部总是略微那么亏损一点,但你要说他亏损吧,他分分钟能做到盈利。不比所谓私企的职业经理人管理水平差。。。
然后我就问他你为啥不提高效益,自己的企业分红也高啊?
因为假设项目部超指标完成他们是有分红的。如 2020 年要求完成 1000 万指标,他完成 1100 万,那 100 万拿出 70% 供管理层分红。
他完全可以做到每年拿 30 万以上的分红,但他每年只在年薪之外拿 10 万左右的分红。我就问他为啥?
他就说了,我今年拿 10 万没人眼红,因为并没有比大家多拿多少。
但我要是一年分 30 万 50 万的。明年我就不可能能拿到这 50 万了
为什么??
第二年可能领导一想,这小子能力可以啊,挣不少啊,给加点担子。。
会给他提一个更高的,不太切合实际的盈利指标。然后他累死累活干一年。。干好了,不一定有啥奖励。干不好?干不好你还干啥?换人。。。。
要不就是第一年分红分到别人眼红。。各种关系就把电话打到直属上司那里了,我这里有个谁谁谁。能力很不错,我想让他到某项目部上锻炼一下。。。。
~~~~~~~~~ 分割线~~~~~~~~~
第二弹
上面的故事回复里说是业务部门向上管理的一种方式,还有说私企也是这样,那么再来一个。。。
类似的项目部,他所属的职工 70% 是正式工,30% 临时工。。。
一个正式工每年的成本支出 10 万。临时工 3 万 6。但干的工作相同,甚至正式工干的还不如临时工好。
但你没法随意开除正式工啊。。。
正式工想开除要报批一系列手续。。上级领导出于多种考虑往往不予开除。如。。人情关系问题?保障社会就业和安定问题?
不亏等啥?(国企里面某些正式工,你要真把他开除了,放到社会上,真的,这社会的犯罪率会直线上升。)
先来看一个名词,政策性亏损。
政策性亏损是 “经营性亏损” 的对称。因执行国家政策规定而产生的亏损。如由于执行国家规定的价格,使商品的进价大于销价、进销同价,或者销价大于进价而进销差价不足以支付合理的商品流通费用和销售税金而发生的亏损。
根据国家规定,企业支付深山区和边远地区收购三类农副产品和废品的运费补贴而发生的亏损,为国家负担特殊任务,如为国家储备的战备棉、战备盐、农药和大宗防汛物资等,所支付的银行借款利息以及其他有关费用开支而发生的亏损等。
企业政策性亏损,一般由国家财政拨补,补贴范围和定额申请补贴的手续、以及定额补贴后的奖惩办法和帐务处理等,均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比如国铁集团亏损就是典型的政策性亏损,国家不让赚钱,为什么不让赚钱,因为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建设型型央企,它要赚钱很容易,趋利避害就是,提高票价就是,但是国家就亏大了。
很多国企并不是单纯的企业,不能用市场经济的标准去衡量它,它还承担了很大一部分政府职能,尤其是基础建设和日常必需品,比如交通、电信、水、油、电、煤气、矿、盐等关乎国计民生的行业,如果这些行业全部市场化对普通老百姓将是灾难性的,所以不但我国,不少发达国家这些行业也是国有性质的。水电交通煤气电信等行业的国企属于国家经济职能的一部分,承担了非常多的社会责任,最重要的职能是保障国计民生,可持续发展,其次才是经营和发展,你让民企和外企承担那么多的非盈利职能早倒闭了。
如果完全企业化,提升效率、自负盈亏,那对老百姓将是灾难性的后果,比如中西部大部分地区通不了公路、铁路,用不了网络,喝不上干净的水,很多人坐不起高铁和火车,太亏了谁干?这也算是比较典型的社会主义优越性之一吧。
看了不少高票回答,大致意思是国企承担社会责任,为全民利益着想,所以放弃了自己的利益,由此带来亏损云云。
对吗,对的。
但也不全是。
1、腾讯 2011 年推出微信,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 3g 的推广,很快就有了亿万用户选择用微信发送消息甚至是拨打语音。
由于微信的出现,使得大家对发短信甚至打电话的需求减少了。
于是乎,2013 年,身为国企的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联合向微信开炮,试图逼迫微信向用户收费,是他们为了微信好吗,当然不是,运营商的算盘是要微信向全国人民收费,然后他们再向微信收费,以此来应对短信、语音通话业务受到的冲击。
请问,彼时彼刻,这三个超级巨头国企,考虑的是社会责任和人民福祉吗?
他们在乎的只是自己的利益,什么社会责任,什么人民生活,什么国家互联网 + 方针,他们根本不在乎。
后来,在中央的调停下,各方都做了妥协。微信继续免费,但是弱化了语音通话功能(早期微信语音做到了全流程几乎和打电话一模一样)。
这件事,史称微信收费事件,经历过的人,应该都还有印象。
鉴于评论区已经有人想要洗运营商的,多说几句,
以下信息来自国务院:
工信部坚持 “微信是否收费” 由经营者根据市场决定的原则互联网企业利用了基础运营企业的宽带网络来发展自己的业务,互联网公司、基础电信企业、终端企业、设备制造企业都有参与,这充分体现了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我部认为,推动此类业务的发展对满足社会各界多样化通信需求、提升国家信息化水平、培育新兴信息服务业、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都有积极作用。我部一直在积极关注并鼓励和支持包括微信在内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创新和发展。
二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业务是否收费由市场决定。根据目前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规定,对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业务,政府实行市场调节价管理,即由经营者根据市场情况来决定其是否收费,这也就是媒体报道的苗圩部长所提及的包括微信在内的 OTT 业务有收费可能的说法。互联网业务多数是免费的,但也有收费的,比如说电子邮箱、视频、游戏等。最近,我部也注意到,部分媒体对 “微信是否收费” 问题的报道差别较大,反应不尽一致。
实际上,微信从 2011 年推出以来,该业务是否收费或者怎么收费都是由其经营者依据市场情况自主决定的,政府部门没有干预,未来我们也将坚持这一原则。4 月 11 日,我看到了腾讯公司微信产品团队发布的信息,其中明确表示 “微信绝不会对用户收费”,相信广大微信用户也都看见了。我部对此表示支持和欢迎。“微信收费” 之争:逐垄断小利还是取创新大义?对于收费理由,多位电信运营商负责人先后表示,微信的运行需要持续占用通信网络的信令资源(一种代表用户在线的数据),有 “免费搭车” 的嫌疑,有必要额外收费。
评论区又开始有人拿运营商自说自话的网络信令资源来洗了,看看国务院文章怎么说的:
而业内专家计世资讯副总经理郭海涛则表示,信令资源并不存在紧张问题,“即便真的有问题,相关部门也应该公布数据,不应自行裁判。”
也有多位受访专家认为,信令资源占用并不足以成为微信额外收费的理由。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表示,大量网络信令资源被占用的责任不在微信,而是暴露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技术创新和应用发展。
姜奇平同时认为,微信收费同样涉嫌双重收费。“目前移动数据业务采用根据流量付费的模式,消费者已经为此支付了费用,另外再支付流量费以外的费用显然是不合理的。”
国务院文章进一步指出:
“微信收费,是触动了运营商的灵魂还是利益?” 有公众质疑,不排除微信收费背后暗藏深层利益博弈。
实际上,近年来,三大电信运营商都开发了类似微信的手机聊天软件,如中国移动的飞聊、中国联通的沃友、中国电信的翼聊,公众因此质疑:运营商为何不拿自己的这些产品开刀?况且,微博、QQ等移动社交工具数不胜数,为何唯独针对微信?
运营商要成功实现移动互联网的转型,必须摒弃 “垄断为王” 的思维,投身市场洪流,考虑用户的利益,而非自身利益,“但从微信收费的争议来看,这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说的清清楚楚 “考虑用户的利益,而非自身利益”,所以三大运营商逼迫微信收费这件事情,别洗了。
2、中国最赚钱的是什么行业?
银行业。
整个 A 股,一共有 3000 多个上市公司,其中大约有三十多个银行,占比 1%;
然而,就是这 1% 的银行,净利润,占到了全部上市公司的一半,
可想而知银行有多么赚钱。
绝大部分银行,都是国企。
那么这些银行怎么对老百姓的呢?
你去存钱,默认给你最低的活期存款利率,而且是单利。
你去贷款,给你高得多的贷款利率,而且是复利。
稍微懂金融的,都知道中间差了多少。
2013 年,阿里弄了余额宝,
当时的银行活期存款利率,大约是 0.35%,
而余额宝,给的利息,是 6%,并且没有门槛,随时存取,
老百姓才发现,自己被银行坑了那么多年,
于是乎纷纷把钱从银行拿出来,去存余额宝。
那么请问,那么多年来,拿仅仅百分之零点几的活期利息就把群众打发了的国有银行,
是怎么为人民的钱口袋着想的?而当余额宝出现之后,这些国企银行是怎么体现所谓社会责任的呢?
2014 年开始,各大国有银行,纷纷向余额宝开炮,经历过的人都有印象,
什么余额宝扰乱市场秩序啊,什么余额宝培养民众的投机思潮啊,什么余额宝有金融风险啊…… 并且不断设置余额宝转账障碍。
3、油价,这个懂的都懂。
我曾经有一段时间专门做石油行业的投融资。
眼睁睁的,看着国际石油价格 wti,从 60 多美元一桶,涨到了 100 多美元,接着又跌倒了 30 多美元一桶。
然而,最梦幻的是,这个过程的最后,你会发现咱们的汽油价格,不降反升。
这大概是为了维护全民的利益吧。
4、中国邮政,在知乎上已经是良心和社会责任的代名词。
年纪大一些的人都知道,当年民营快递公司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中国邮政服务差,价格贵,速度慢,而 2000 年之后起来了大批民营快递公司,服务好,价格便宜,速度快。老百姓很快用脚投票,民营快递公司发展迅猛。
然后呢,大家猜猜中国邮政是怎么考虑人民利益和社会责任的呢?
中国邮政不去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效率和竞争力,先是制造各种舆论说民营快递公司素质差、丢件率高、不安全等等,并且多方运作,在 2009 年,想要通过新邮政法,完全禁止民营快递公司承接同城 50 克以下,异地 100 克以下的快递业务,中国邮政实施专营!史称 “50 克禁令”。
请问,这种做法考虑的是国家、社会、人民的利益,还是中国邮政自己的利益?
最后,因为民愤太大,这项规定才未能实施。
5、王老吉本来是私人品牌,国有企业广药 “收编” 了,搞了 n 年,没搞出啥子名堂。
加多宝找了王老吉的后人买了配方,又花钱买了红罐经营权,接着花了巨大的资源把凉茶搞到全国知名。
王老吉从只在广东地区有人知道成为了全国知名,就在此时广药是怎么考虑社会责任和人民福祉的?
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广药一看生意那么好,就跳出来摘桃子,和加多宝打官司,争王老吉。后来王老吉这个牌子广药拿回去了,运营的如何呢?老百姓用脚投票,加多宝的营业额十倍于王老吉。
广药和加多宝是个典型案例,类似情况举不胜举。
6、我做投资多年,
有一大类项目,是通过科技的进步,来节约成本的。
这一类项目,如果目标客户是国企和 G 为主,而且中间又没有强有力的集成商的话,基本很难做得起来。
为什么?
按照道理,原来做某件事情,需要 1000 万,用了新的技术产品之后,只需要 500 万就可以,这么好的事情,应该很容易推广才对啊?
然而,真实的情况,是除了这家科技企业以外的所有人,根本不希望节约成本。
原本 1000 万的预算,变成了 500 万,意味着什么?嘿嘿,你懂的。
为什么会亏损,你说呢?
说国企不挣钱,那是因为国企有指标。利润率、职工薪酬总额、职工薪酬范围、领导班子薪酬范围都是有标准的,完成指标可能有奖励,完不成那是领导班子一定得扣钱的。这样的框架下,对领导、职工的管理是比较克制的,比如说有一个高新企业,国家规定是 3% 以上的科研经费,你领导说我要完成到 5%、10%,那是不可能的;像什么薪酬总额,那是领导班子和职工一共就那么多钱。你多找一个人,那你就少拿一点钱,你说冗员问题,党政、纪检、工会、审计这些人都是多出来的,你是要翻天,你怕是忘了谁是领导地位。
反之,一个传统行业,利润成本多少钱其实都是可以算出来的,你说国企 3% 的利润率,民企 6%,你是欺负国企审计、财务的硕士博士是傻逼。你说你利润还要更高,那不就是挣了一个断子绝孙的钱么?国企再怎样管理,也是不允许这样干的。
社保公积金知道吧?
养老保险,企业承担 20%,个人承担 8%;
公积金,企业承担 12%,个人承担 12%;
医疗保险,企业承担 7.5%,个人承担 2%;
失业保险,企业承担 2%,个人承担 1%;
工伤保险,企业承担 1%;
生育保险,企业承担 0.8%。
国企说实话我没见过社保公积金上边不全额缴纳的。
其他的,安全生产费用、工会费用、科技创新费用、女职工产假、职工培训等等等等,我就没见过国企在这些地方省钱的,都是上级单位按着脑袋给我足额花出去的。投入不够,那你领导等着扣工资、绩效吧。
民营企业,就问你一个社保公积金全额缴纳了没有?安全生产费用是不是专款专用、足额投入?一个足额交税,多少中小企业就觉得压根挣不到钱了。我自己的公司,给我自己交社保,我都舍不得全额缴。
说到底,所谓某些企业的利润是牺牲员工权益、滥用劳务派遣规则玩的文字游戏罢了。
**扯什么工作积极性的,其实最是工贼。**对于工作,国家是有国家标准的,正常的工作劳动一定是有忙有闲的,大体达到 70% 左右的劳动时间率就是工作积极、工作饱和。脑力劳动,更是需要大把的时间思考,而不是像驴一样没事找事、穷逼积极。任何企业的任何岗位,不管你是写代码还是做前台,如果脚打后脑勺那样的忙,一定是不合格、不持久的。
体力劳动强度分级 (GB 3869-1997):1998-01-01 实施, 代替 GB/T 3869-1983 根据 2017 年第 6 号公告和强制性标准整合精简结论,自 2017 年 3 月 23 日起, 该标准废止。
Ⅰ 级体力劳动 8 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 3558.8 千焦耳 / 人,劳动时间率为 61%,即净劳动时间为 293 分钟,相当于轻劳动。
Ⅱ 级体力劳动 8 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 5560.1 千焦耳 / 人,劳动时间率为 67%,即净劳动时间为 320 分钟,相当于中等强度劳动。
Ⅲ 级体力劳动 8 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 7310.2 千焦耳 / 人,劳动时间率为 73%,即净劳动时间为 350 分钟,相当于重强度劳动。
Ⅳ 级体力劳动 8 小时工作日平均耗能值为 11304.4 千焦耳 / 人,劳动时间率为 77%,即净劳动时间为 370 分钟,相当于 “很重” 强度劳动。
说什么国企喝茶读报过一天的,纯粹就是意淫而已。
中铁、中交、中建、中铁建、中电建,这些公司 007 的项目岗位,风吹、日晒、雨淋、危险源、荒山野岭天天对着民工吼,连个妹子都没有。挖最长的隧道、架最高的桥、承担最终的责任。高大上的说法:这是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你说:艰巨个屁,光荣个六啊?我呆过 3 家国企,两家地方性国企一家央企,三家单位到最后都是忙的不行,感觉收入和付出不成比例然后离职的。
民营企业我一共呆过 3 家软件企业,6 家管理咨询公司。其中控股 1 堆上市公司的 1 家,上市公司 3 家,创业期公司 4 家,稳定期公司 1 家。呆过的第一家民营企业,当年我们在办事处领导带头上班时间拉桌子打麻将,为了打麻将领导专门买了麻将机放在办公室。然后就是读研期间呆的管理咨询公司,号称国内第一、本土最强,哪个不是抠抠索索的死命的把管理风险王员工头上压?后来呆的上市公司略微好一些,也是极力的压榨员工,但是说实话劳动强度也就勉强顶得上三家国企的平均水平,但是工资少、福利保障少啊。
知乎规矩:先说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作为做财报分析的,我导出 2018 年全部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
其中,股权性质为国有和国有控股的,近 4000 家上市公司中,共有 1114 家。
其中,2018 年亏损的,共计 98 家。亏损比例不足 10%,远远达不到频现的程度。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那是因为国企亏损更容易被报道,民企亏损没人关注而已。
另外,还有一部分大型企业,会有分子公司政策性亏损而整体不亏的情况。媒体报道的时候不加以甄别,给大家一种这家公司整体亏损的假象。
比如现在的两桶油,公路上车流量不足以前的十分之一,但还要发着加班费开业,为了保供,这种时候一部分加油站必然是亏损的。
国企分为公益类和商业类两大类,而商业类又可以分为完全市场化和半市场化两个细分类别。
公益类企业在这几类国企中,工资最低,地位也最低,因为亏钱,全靠国资委补贴才能活下去。
为什么会亏钱?
举个例子,挖地铁,以前挖一公里烧钱十多亿,即使现在也要 7 亿上下。
一条线路下来,两三百亿就没了,这还只是建设成本。
地铁开通之日,就是亏损开始之时,能耗成本、维护成本、人工成本没有一个是小数目。
靠票价能不能回本?我们来算算,一天 50 万,人均 3 块钱,一天收入 150 万,一年 5.5 亿,光建设成本都要 20 年才能回本,更别提设备折旧和货币贬值了。
既然亏损,能不能不干呢?
不行。
还记得我国目前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吗?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不能光靠市场经济,必须有一些企业去做一些对它来说亏本的买卖。
对一个公益类国企的亏本,能换来更大的社会效益,相比之下这些亏本都是微不足道的,这就是公益类国企存在的意义。
当然,这类国企也不会任由自己亏损下去,关于国企改革的探索从未停止。
既然主业亏损,就利用自己手中的资源,开拓其他创收项目。
公益类国企,也在努力想办法把自己转变成半市场化类国企。
原来一些国企垄断的行业,开始慢慢出现民营资本。
一些原来只做单一产业的国企,逐渐开始做其他的业务了。
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是动态优化的,这样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
顺便给一些关于择业方面的建议。
如果你想进国企,最好搞清楚这家国企是哪一种类型。
公益类国企大多比较轻松,但是钱也不多。
半市场化类国企,钱多一些,工作压力也会大一些。
完全市场化的国企,工资是最高的,工作压力也是最大的。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结合自己情况挑选,才能走好自己的路。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公众号【三千门】,专注国企、副业和考证干货。
01
国企是干嘛的?
我们直接来看百度百科里的解释;
国有企业,是指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企业、国有独资公司以及国有资本控股公司,包括中央和地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其他部门所监管的企业本级及其逐级投资形成的企业。
国有企业,由国家对其资本拥有所有权或者控制权,政府的意志和利益决定了国有企业的行为。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支柱。
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同时具有商业类和公益类的特点,其商业性体现为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其公益性体现为国有企业的设立通常是为了实现国家调节经济的目标,起着调和国民经济各个方面发展的作用。
看出来什么没有?如果没有看出来,我来告诉你——这三段文字,没有任何一个字,要求国有企业要盈利!
为什么?因为国企具有商业类和公益类的特点。
公益类,那么就要求不以盈利为目的,并且,很可能就是亏损的。
在我们国家,有很多国企是具公益性的,例如:邮政、电力。在我国,只有这两家企业,不管你是住在多么深远的山沟沟里,哪怕他们花费再大的成本,也要将你家那颗灯泡点亮、将你的那几句短语信件送达!
为什么,因为他们是国企!
商业类,也是以追求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请注意,这里的保值和增值,并没有说一定要盈利!即便是增值,也可能是通过其他的手段,例如,品牌价值、不动产价值等等。
02
国企是保障!
大名鼎鼎的京东方,大家想必都如雷贯耳。如果没有京东方,我国的显示屏技术,仍然被国外所制,像电视手机这类电子产品,价格将会长期居高不下。
然而大家可否知道,京东方在初期,亏损到什么程度?
京东方作为国知名柔性 OLED 屏幕生产制造商,它在进入液晶面板行业后,亏损最多时,有近百亿之多,被外界一度称为 “烧钱王”,但现如今,京东方已成为国内的行业领头羊,在国际上,也有了相当的竞争力。
像这样的国企,我国还有很多,尤其是被外国技术垄断搞自主研发的国企,他们常年都是亏损的,但是他们所带来的效益,是钱所不能衡量的,他们是国民经济的保障,也是国家安全的保障!
所以,很多国企并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他们的经营,有时候是只能亏损!
本人就业于南方某 yang 企单位,正儿八经的央企,单位规模在该领域也算全国顶尖。干了将近十年。中间换了几次下属单位,但也是在内部跳。接触的中层和基层单位居多,上层很少,不作评价。看过了很多,也见过很多自命不凡的人最终变得平庸。看了这个问题,就总结了一下个人亲自见闻的感受。
外因内垢都有,裙带关系严重到需要制定亲属回避这种强制措施。即使这样,还是有人会钻空子,让熟人进入到旗下的合作乙方单位。没有背景刚进去的人充满干劲,等到评职称的时候被空降,慢慢也就背磨掉斗志。也会逐渐意识到有大树才好乘凉,逐渐有些作风就会弥漫起来。也有很人,什么都没有,把头削尖,最后做到了自己想做的位置。那些人占的比例是有限的,更多的是老油条或者干了几十年依旧没有大幅度提升的人。
这时候你的疑问来了,如果满单位是油条,咸鱼,庸人,腐人,那岂不是短时间就要倒台。你小瞧那些蛀虫了,他们十分会利用未经世事的大 xue 生和外包单位。你以为自己破天荒的进入了别人进不了的金饭碗,待遇是稳定也不搓。但在有些人眼里,不过是固定干活的苦力,上位,很难轮上你。多数和少数,要认清自己是哪边。
回答这些不是为了打击进入这种类型单位的决心,只是想让大家放平心态。提拔的时候,会经常会见识到一山还有一山高,也不乏手眼通天的人。尽自己的力得到自己的东西就行了,得不到就算了。也见过许多吹毛求疵的领导最后结局惨淡。
总结一句,没有用心经营的人,事,物都会走向倒塌。
国企不太可能搞好,亏损是常态,不亏损倒是挺有意思。我用五个故事来说说亏损的情况吧。
第一种:政府干涉,没盈利空间
这一类国企是国家管控价格,但并不兜底你的成本,所以往往是亏损或者微利而已。某家自来水厂,工人不少,且每年都有安排进来的关系户,队伍日渐臃肿,只能勉强微利。接着几年,政府要求自来水公司加快投入,支持城市新区建设,于是贷款搞建设,铺设自来水管道,更换自来水表等,政府很满意,但亏损挺严重。总经理一看投入这么大,支出这么多,遂向政府提出提高水价,理由是水价已经 10 年没涨,得涨涨了。政府研究后告诉他:不能涨。自来水关乎民生,一涨价老百姓感受不好,肯定不答应,影响社会稳定。于是水价涨价无疾而终,该自来水厂继续亏损。
第二种:挺赚钱,但无效投入太大
这一类国企从主业上看很赚钱,但为了贯彻方针政策或迎合某些领导的喜好,或迎合某重大产业政策等,将大量的利润投入到一些盈利无望、投入巨大的项目中,导致亏损。某省属国企,很牛,资源行业,每年盈利非常大。但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要对某前沿技术进行研究,于是将利润的 1/2 投入到新项目上,设立了工厂搞研究,招兵买马,总算研究出产品来。但该新产品的成本是市面上替代产品的 3 倍以上,完全没有市场前景。但他们还得打肿脸充胖子继续研究、生产。由于新项目的拖累,该大型国企利润被吞噬,赚了名声吃了暗亏。
第三种:能赚钱,但领导没有意愿做好
这一类国企是明明市场很好、业务很好,但就是不赚钱,原因就是主要领导们不愿意做太多业绩。某央企的二级公司投资设立了一家房地产公司,给了 10 个亿让他们开发房地产。初衷是满足公司内部领导、职工住房需要,后来看房地产市场好就市场化了。这家房地产公司做的挺好,在当地(某二线地级市)属于不错的品牌房企。但每年算账,这家房地产公司都不挣钱。后来这家二级公司(房地产公司的股东)感叹:看着挺赚钱,但就是没有回头钱,自从成立来股东就没分过红,本钱也没拿回来。原因呢?主要领导觉得做太好了自己也得不到什么,还是那么点钱。万一领导很眼红,将自己的位子给换掉了就更得不偿失了,所以千方百计将公司搞的不死不活,财务状况一般,他们自己的位子反倒是安全了。
第四种:赚了钱,但都承担社会责任了
这一类国企是赚了钱的,但是花钱远比赚的多。某西部省份的电力企业,政府给的任务是村村通电灯。这家公司效益还可以,但为了完成任务,一个自然村一个自然村的铺设线路,有的自然村只有 3 户人家,其中有 2 户还不用电灯、电器。结果为了 1 户人家也得铺设到位。结果可想而知,利润都回馈了社会,独立核算的话自然也就亏损了。
第五种:赚了钱,但都弄没了
这一类国企是赚钱的,但是内部管理混乱,成本和费用太高,导致亏损。这一类国企的亏损是最可恶的。某国企,做工程建设的,效益挺好。但该国企的领导人对公司管理很混乱,带头搞一些东西,自己经常带女职工出去借开会的名义旅游,招待用酒一买就是一年的,下面的管理层、职工也就是有样学样,都是硕鼠。结果公司眼看着不错,但就是不赚钱。
所以国企亏损完全不是市场原因,而是政企不分、长官意志、代理人困境、管理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造成的。相比而言,民企先天不足,没后台、没资源,但就是有活力。这也充分说明,尊重市场规律,减少政府干预,让市场主体在市场上平等竞争是多么的重要。
我补充一下,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
贵乎眼里 “落后于时代”“靠国家输血”“打压民企”“社会蛀虫”“必然被时代所抛弃” 的国企
纯基建单位
我大哥,在一个非洲的地下一公里深的铜矿当监理,一年里将近十次被人用担架抬出矿井
每天晚上洗澡,鼻孔都是黑的,都是煤油
食堂每天必做从国内运来的黑木耳,说是清肺
水电站项目,室外白天温度 40℃,埃塞流行请意大利监理,其他国家都是德国监理,白人监理的屋子有空调,中企职工宿舍只能干流汗,不允许玩牌,体温哪怕升高一点都必须要打疫苗
我同事,一年打十几次摆子
然而,矿不是我们的
矿的收益也不是我们的
矿是在非洲的铜矿,我国战略储备矿
维护祖国利益也是有代价的
如果有私企敢于挑此担当,请
前提是你别把矿给卖了
国家一次性免除非洲国家 100 亿人民币的债务,我是真的担心你把矿卖了
不明白知乎为什么最近总给我推送这种问题,但我确实有资格在这个问题上做出回答
本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六工程局正式职工
很简单,因为我们为国家做项目,但是国家给的钱却不够
100 块钱的工程,政府出资 120 块钱招标,私企能挤破脑袋,政府出资 95 块钱招标,那些善于压缩成本的私企老板们咬咬牙也能接,不就是无偿 996 么谁不会咋的,政府出资 32 块 6 毛 5 分钱招标,私企:MMP,老子是来赚钱的不是来做义务劳动的
100 块钱的工程,政府出资 32 块 6 毛 5 招标,中国水利水电各局:我们干
100 块钱的工程,政府出资 32 块 6 毛 5 招标,附带要求你虽然在云南施工但必须在云南税务局和四川税务局都纳税而且还得修路,中国水利水电各局:说那么多有啥用就算条件再多再苛刻我们也得干
**国企:**钱该花就要花到,做事要稳,利润是其次甚至有时候可以不考虑,一切按规章制度走保证不出错,把风险管控到最小
**私企:**钱
世界第七大水电站,投资千亿,一大堆国企最多时候七千人在这里,举几个小栗子
1. 我们招了很多会电焊技能基础的民工,请云南理工大学教授给他们上技能培训课,然后统一安排教育机构考试,让他们拿到专业的特种操作证,并参与至少 72 小时的安全培训,然后给他们每个人发质量完全合格的安全帽、手套、野猪嘴等等工具,完全符合国家法律规定
我又不是没见过私企是怎么干活的,抖音那个那俩安全帽一碰就碎的民工火了之后根本就找不到工作了,可以看出来私企的安全用具都是什么质量,我们当时各项目部立马做过碰撞试验检测(实验过程及结果在当天我们局微信公众号里就能看到):所有的安全帽,民工的、职工的、领导的都一样厚重且结实,国家规定上岗强制要求 72 小时安全培训,一天八小时共 9 天,这 9 天我们都是给参与培训的民工发工资的。私企:什么培训?奥,那玩意监理又不查,实在不行摆拍几张再打印几张考试卷签个假签名不就得了?
某次即为著名的火电站脚手架倒塌事故之后,不要带血 GDP 的红头文件直接下发到各项目部,严肃检查全部资金的 2% 是否用于保障职工工作安全及生产健康,目测私企单位,这个钱能不能有 0.02%?不好说
我是真的想知道工程预算资金当初到底是怎么计算出来的,一个勤勤恳恳的有特种作业操作证的一天猛干八小时兴许还有加班的施工环境对身体有很大伤害的焊工,按预算表走一天工资是 60RMB,我们给他一天开 300 工资集团能不亏钱?我毕业那年刚转正一个月到手也才四千三四!但我们真的认亏,一天给这种外招的民工开 300
我们挖空整座山,施工的时候甚至还有些位置在打干眼,中午还总有爆破,通风设施杯水车薪,洞内施工时间长了会矽肺,若是按投资表上走,每人只能每两天领一个 3M 一次性口罩,而实际上工人的野猪嘴需要每天都换滤芯,这活你要是让私企干,弄不好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就真的每两天发一个一次性口罩了………… 而实际上,就我看到的,私企只有焊工有呼吸防具,其他的连口罩都没有
这种事情简直不要太多
试想一下,一个小工程一个小包工头辛辛苦苦勤勤恳恳干了半年赚两百万,结果某一天职工突然出事故死了一个赔了一百万,包工头是什么心情?
几年前,仅仅只是几年前还存在的现象,我们在云贵川地区招募到的一些偏远地区的民工(尤其 minority nationality)是真的敢坑老乡,把老乡带到某个江岸或者悬崖或者坑道边上一推就去领钱,故意扣了爆破通知单把人留在非安全区炸完进去哭哭完去领钱,甚至相当长的时间这种事情可以说得上是猖獗,这其中纵然有国企管理不善导致钻漏洞的原因,但是哪个心地正常的领导能想到会有这种现象??私企遇到这种事解决办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国企…… 得先安抚,照顾民族情绪,那个地方的工人该招还得招不能断,国企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
有这样一个大国企,是生产非垄断性民品的,曾经是某行业的龙头企业,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曾连续多年是该行业的产销冠军,后来民营企业的生产许可一放开后,该企业的优势就逐渐消失了,同样生产该民品的其他三个大国企也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本来该企业的老总还是很有两把刷子的,正常经营,继续长期在该行业占据领军地位也应该是没问题的,但后来该企业的老大开始琢磨着自己业绩这么好,是不是该得点奖赏啥的,就想再升一格,没想到没升起来,于是他就忽然明悟了,转而为自己谋福利了,后来搞大条了,被判无期。因为他后期的倒行逆施,企业一落千丈,到 90 年代末眼瞅着就快死了,没想到该企业经营这么多年也不是白给的,还是有人才积累的,2000 年新上任的老总(原来是这个企业的副总)是技术出身,抓产品抓销售,三拨五弄,四年后该企业居然起死回生了!当时在业界都是个神话,要知道 2000 年他刚上任的时候员工工资都差不多欠半年没发了。
然鹅,某些官员没有因为这个企业有了转机去用心的扶植呵护它,而是急于趁这个企业有好转账面没那么难看了赶紧把它转让出去,丢掉这个烫手山芋。找了好几个 “婆家”,都是看看这个企业账面就没后话了,最后还是找了另外一个更大的国企嫁了。超级国企就是不一样,一接手就用审查问题的名义把该企业老总弄走了,换了一个他们的干部,干了每三年,又按照干部轮换的名义,以几乎一年一换的速度连换三次老总,而且换的老总几乎没有一个懂技术的,有的连销售都不懂,一年的研发投入连千分之一都不到,原有的技术积累逐渐老化,给供应商到处赊账,供应商都不给供货了,生产也因此断断续续,而且总经理这样换法,您想想这个企业可能好吗?正好又赶上世界经济不景气,于是该企业又掉到了谷底,从原来的行业一线沦落到三线,几乎成了行业笑话。
后来,也许是感到再折腾下去不好交代了,提了一个该企业原有的副总当老总,美其名曰,本公司出身的人最懂本公司的经营,我呸,早干啥去了?经过这些次的折腾,公司已经元气大伤,于是这个公司就这么半死不活的吊啦着,然鹅更精彩的是,该公司后来又被总公司责令与某外企进行混改,于是公司领导就觉得公司依靠外企技术人员,岂不是直接技术就能与国际接轨?那原有的技术人员岂不就是多余的?于是原本就跟后娘养的似的技研部就更成了没人疼的孤儿了,工资收入比销售差了近 5 倍,甚至比不上二线科室,但是活可一点都不少干,最终技术骨干接二连三离职。企业变成了那种死而不僵,僵而不死的半死企业,就这样靠政策亏损活着。
看到这里,列为看官应该知道咱们的国企为啥搞不好了吧!这就像一锅烂饭,高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打算,就是没有为企业为员工的打算,进到企业后就算开始有些理想抱负,干着干着也就慢慢心灰意冷了,高层都没有为企业谋发展的想法,任凭底层拼命有用吗?所以不想浪费生命的最后就只能跳出去!
梁山泊开年终大会,各部门总结一年的情况,朱贵负责的酒店亏了,宋清负责的招待宴请、林冲负责的军训花费严重超支。。。接着,李逵和鲁智深说他们负责的交通部门也亏损了,宋江听后大怒:“他们亏损我信,你们拦路抢劫还能亏损?
以上是就流传很广一个段子,讽刺收费高速公路公司亏损。以前的大多和大部分看客笑一笑过去了。老天有眼,现在我入职了高速公司,在最苦最累的收费岗位干了五年,诸位所说的体制内各种弊端,正式工与合同工之争,没关系受的委屈,体制僵化对梦想的桎梏,外人艳羡的目光与家人的不理解,林林种种我都经历了。但依旧要说句公道话,最起码就我这个行业,就高速公路(拦路抢劫)这个行业,亏损一点都不奇怪,亏损也并非见不得人的事情,甚至有点光荣。
蹲坑完呀强行结尾:设计院本身不干这个,编制安稳,工作轻松,守着家小没事儿画两张图纸也能赚了大钱。愣是被政府逼着离开娇妻幼儿,跑山沟沟里边一吹就是里面的风。
第一条路是政府强迫设计院向银行贷款修的,这一年欠银行十块钱。修好了开年就净收入一百块钱,于是这条路被政府抵押给银行,贷款一千块修第二条路,第二年亏损九百块。第二条路修好了第三条路,亏两千。第四条路亏五千,八千,九千…
路越来越多了,居民能越来越方便。以前省份之间的货物都是火车送,多用来送煤送铁。现在渠道多了,新鲜水果可以从高速上走,还有快递。居民们在家就能吃上岭南的荔枝温州的菜刀。但是设计院慌了啊,还有完没完啊,一个省份就那么些人那么些车,第一条路是全省的人民挤着用,一年赚一百,第二条路是全省人民二选一,两条路分别一年赚八十,,,修第二十条路的时候现在分摊来每条路分别只赚九块了,不能再修了啊。因为修一条路成本就需要十块,修第二十一条路,肯定亏钱啊。但是政府不同意,说好了村村通就是村村通,差一村一户一个人都不算村村通,亏也得修,没钱贷款给你修!
路越来越多了,居民能越来越方便。以前村里边的农产品出不来村民们赚不到钱,现在村里公路一通村名们搞起来农家乐旅游。以前村里边啥也没有打个柴都得跑一里地,现在路一通了工程车方便进来了,通电通水通通网线,盖房子也方便了,KTV 酒吧应有尽有。可是设计院懵了啊!你说让我们亏钱我们认了。村村通就村村通,可这山里边拢共几户人家也要给修条路吗,有几个人用啊。有那点钱我请他们搬下来一人一顿别墅不好么。但是不行,这是政府工程,村村通就是村村通,村民不想住那是村民自由选择,路必须给修过来,万一过两年村民们回来呢,万一山里边有啥资源没发掘出来呢。一线城市不计划要那么多人,山里边也需要充分开发。差一个山头没有搜索干净那都不算村村通,没钱正好,贷款给你修!
路越来越多了,居民能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多居民买上了私家车,以前旅游大家喜欢跑团,往人堆里跑。现在不一样了,自驾游,寻幽探秘,哪个山头没人去哪里。但是设计院已经开始哭了。搞什么搞啊,村村通就村村通,特么的大海里边有什么村民,一条大路笔直的冲向海里,这路也要修?是的,也要修。不但要修,而且要修的又宽又厚,高标准,坦克知道吧,紧急时刻通行一个装甲师不成问题。需要说一下这不是第一次了,很多城市里主干道中间的隔离墩都是可以拿开的,就是为了紧急时刻军队通行。把国家的控制力贯彻到国土的每一个细胞,这就是我们干的,诸如此类的事情之前想都没想过啊。当然从百姓的角度路多了加强动员能力还是有好处的,平时可能看不出来,但是这次武汉疫情的物资运送,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等等,基础建设就是这样,平时感觉不出来,到实实在在每时每刻都起着作用。至于贷款什么的借口根本提都没发提,原先是十五年还清,政府主动给改成三十年!
。。。。。
。。。
。。
需要说明一下,银行延长我们的贷款是很高兴的。不跑路,每年绝对稳定的还款能力。就是需要我们这样的企业才能对冲掉银行每年大比大比的坏账。而且这种基础设施国家管控很严,收费多少都是高管局与交通厅知指导的,根本不存在什么亏本了就擅自提高费用。许多报道不深入调查,什么收费员高收入一月八万,根本没有的事。且不说辛苦的一线,即使全体员工的工资翻一倍,我们的费用连企业管理费用的一个零头都不够。而我们每年的通行费收入,最起码是企业管理的十倍。当然,每年还银行贷款,比这个通行费收入只高不低罢了!
蹲坑腿麻了最后总结:毛病还是有的甚至很多,但国企也在改革,这其中牺牲了很多人的利益,有很多事不必要的牺牲。也有很多不应该的人受力利太多,这所有的一些相对于经济腾飞不明所以的大众所受利益来说,都是瑕不掩瑜微不足道的一点黑点而已。也有人奇怪每年收那么多钱哪里去了,很简单,那一条条路都是钱啊。当然这是国有资产,不属于高速公司任意一个人,这是全民财富,必然而且也应该为全民所享用!
当手机卡套餐费用涨价,坐火车买不起票,夏天不敢开空调的时候,又该骂国企吸人民的血了。
工程类国企施工单位连年亏损
我待过的几个项目都是血亏,可以说亏的短裤都不剩。
但有个现象,领导层工资待遇依旧,高人一头,各类分包单位削尖脑袋来工程。
见证了他们车从哈佛到宝马到卡宴,嘴里喊着不挣钱,干一半就甩手要工程款。
国企为什么会亏损,低的价格拿标,用高的外包价把工程包出去,中间不亏才怪。
反正亏的不是自己的钱!
国企大体分两类,公益性和商业性。
公益类国企不追求利润
中石油的油价,联通移动变着法各种套餐黑钱,中国烟草的暴利,国有银行各种金融赚钱。这样赚钱的国企您愿意看到么?
有时候亏损可以说有助于民生改善,通过亏本经营的形式将廉价的商品和服务提供给老百姓,再由国家财政补贴国企的亏损。相当于国家的税收又补贴老百姓的衣食住行。
过去我们无论从国家还是民间都抨击国企亏损。结果造成了中石油的高油价(比国际油价高很多),联通和移动不合理的收费,国有银行过分强调盈利性导致老百姓享受不到合理的金融服务种种恶果。
民企亏损经营肯定不行,那就必须国企亏损经营。举个例子,现在房价那么高,如果房地产行业交给国企亏损经营,假设上海市中心房价 20 万人民币一平方,国企亏本卖 1 元人民币一平方,剩下的每平方 199999 元人民币的亏损由国家财政补贴亏损国企。那么算不算国家造福人民那,又不实质拉低房价(房价实际还是 20 万每平方,只是国企故意亏本出售)造成房地产泡沫破裂。
都指责国企赚钱是于民争利,民企赚钱同样是与民争利。虽然民企有活力能赚钱,但是那都是资本家的,跟老百姓没有半毛钱关系。只有国企亏损经营才是利国利民。
商业类国企亏损是由于经营不善或行业低谷。
国企的亏损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如果讨论起来,基本上要写一本书。不过总结起来,无非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方面,国企员工都是铁饭碗,基本上只要不违法乱纪,混吃等死一辈子没问题,这就造成了企业人员大量内部繁殖,老子儿子在同一系统的比比皆是,而且由于占尽地利人和,所以比真正招聘的要更容易获得提拔,长此以往,关系盘根错节根本无法推动改革,大家都一起混吃等死。外因方面,国企承担了国家太多的社会责任,急难险重国家都不放心交给地方企业,所以一股脑的塞给国企,原有的生产被打乱,材料被浪费,但是政治任务又是直管爸爸亲自抓,谁敢有牢骚?浪费就浪费被,反正有国家爸爸兜底,至于亏损,爸爸让我做的,亏一点爸爸也要理解才对呀。
没有亏,特别是那些垄断的,就那么一家,怎么亏?还有邮政、电力这些单位,它们还肩负社会责任,很多都是亏本买卖,都要花钱!您说的亏损,我理解为不必要的成本开支和资源浪费!
-– 以下是我编的故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各位别当真 — 谢谢 —– 就当看笑话 —
成本就说用人成本:多余的人太多、太多,那点工作只要目前 30% 的人就能完成的很好,可现实是,就 20% 的人超额的干,余下 80% 的各种休闲娱乐装模作样,游戏、养生、补瞌睡、唠嗑、股票、购物 … 当然还有喜欢内斗的!所以,忙的忙死,闲的闲死,关系户老油条躺着赢,那么多成本都去养爷了!另外,许许多多的上级,真可有可无,换谁来都一样,只要不添乱就是好的,那些外行领导比专业人员多 10 + 倍收入!大量的用人成本!
浪费就说奇葩信息项目:近几年,信息化是最容易出成绩的,神奇企业又不缺钱,软件又是那么的容易忽悠人,一拍即合,大量的 IT 公司成为神奇企业的外包开发商,花费在这些上面的投资多的吓死人啊!最后得到了啥呢?我打个比喻:**需求是吃虾,最后用吃精品大龙虾的钱吃臭虾皮,外行们坚信大家一定是吃到了优质大龙虾,吃的又好又饱,计划明年再换点别的吃!**上面那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不懂技术、不熟业务的,代码啥样都没见过的,实现原理完全不懂的,甚至很多就不是这个专业的,自以为是的指鹿为马,能弄出啥?开发商呢,很多所谓的大公司其实不如小作坊,售前是很牛,拿到项目才招几个新人,技术陈旧或五花八门,系统漏洞百出,功能脱离业务。但就命令下面的用,是 shi 也只能吃,下级敢说啥? 说:“真香”!太细节的不敢说了!这方面的投入都是天文数字,几千万一个系统都是常见的,反反复复,无尽的浪费~
神奇企业,关系第一,会吹第二,别的都是 “不务正业”!企业本身都很好,有社会责任,拥有非常多人、财、物各种资源!但为啥阿里、华为、腾讯没在这里诞生?万恶之源是那些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浪费资源乱指挥的外行领导,是那些自身平庸但平步青云的关系户,是那些靠一张嘴胡乱吹嘘反被重用的人,是那些吃你用你还踩你一脚的人!
只要在那里个位置上,是个石头都有人推着走 … 它们上吹天文,下吹地理,中间还吹大数据!因为他们接触人多,在一起互相吹一点,他们就多多少少能说一点东西,所以感觉他懂的好多!其实上很多都是错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都是半瓶子醋,摇啊摇!当几天领导,膨胀了,真有天神下凡的感觉,在他们眼里什么都是成熟技术,什么都简单!学术、技术真有那么容易么?就几十天,您就跨界成功,您是比别人多几个脑袋吧!
神奇的事情多的很,看下面故事!
说的私人企业就能包赚不赔一样。
举个例子 如果他们不亏损 你买的高铁票票价会至少多个零
不要把国企割裂看,所有国企本质可以当作一个公司看,不同国企代表着不同部门。
一个公司盈利的必然是销售部,给销售部提供产品的是生产研发,而其他杂务支持的则是行政部门。
生产研发没有产出相应的产品,那么,能停止研发吗?不能。
行政部门也无法直接产生价值,是通过服务各个部门让各个部门能有效进行工作,能砍掉吗?
也不能。
有些果企,是真的烂,但还有很多国企的亏损,就在于对其他国企的支持上。
拆东墙补西墙。
不仅仅是用盈利去弥补亏损,同样是用暂时的亏损去谋取长远的利益。
国企其实类似于机关事业单位,机关事业单位就没有赚钱的,但国家亏的只是公务员和事业编的工资。但国企除了要养活人员之外,还承担着一些政策性亏损和公益性亏损。比如这次疫情,央企就得减免租金,这就是政策性亏损。公益性亏损,就像一些民营企业不爱投入的行业,比如足球、篮球、会展中心、体育场之类的产业,背后都是国企在撑着。民营企业可以什么赚钱做什么,但国企不行,要看政府需要做什么。所以,国企的社会责任其实大于机关事业单位,亏损的点还是很多的。
我们这地当年有一国企成立一子公司进入我们这行业,把我们这些小私企都吓坏了,资本大鳄啊,还有国家给的配额,不管进货还是卖货价格不得看他脸色啊?人家拔根汗毛都比我们胳膊粗啊!
一开始就铺的很大,也招聘了几个行业精英进入。真操作起来,我们就放心了,外行啊。所有领导都是从国企各部门各公司空降过来的老资格,那些招进入的行业精英连上会议桌发言的资格都没有,上面怎么安排你就怎么干就行,你一新进来的员工慢慢熬资历吧。
进货权,定价权全是这些不懂行情的人把控着,能有好?半年时间亏损了 5 千多万,国企嘛,允许摸石头过河于是砍掉了一些他们认为没必要的部门继续折腾。出国考察,出国参展那都是领导们的 “工作”,在国外看好的产品大手一挥,签合同打款发货,根本不去了解国内的市场行情。而且眼眶子賊高,一般小客户都看不上眼,什么?要二吨货?不卖,我们是国企,只和大客户合作。少于一个柜的不谈。就这样年年干年年赔。有上进心的要么跳槽了要么辞职了。现在这个子公司还有 5 个人,四位有进货定价权的领导和一位安于现状的小年轻销售。没错,就是一个干活的上面还有 4 个指手画脚的。
我们这帮私企的都和这个小年轻销售很熟,不管谁请客都叫他过来吃喝。为什么啊?因为他们还是有销售计划的,虽然每年都在收缩,现在每年也不少于一个亿。货都进来了,正常价格卖不掉怎么办?挤压库存了怎么办?那就降价呗,所以小年轻销售对我们就很重要,随时从他嘴里了解他公司最近进了什么货,库存有什么货,现在公司定的是什么价格。等你听到他公司有某批货要低于市场价格出售时,你要第一时间跟他签合同打定金,不然你别的同行会截你胡的。然后剩下的就简单了,赶紧找你下面的经销商,你三吨他五吨的把货卖给他们,你既不挤压资金,还赚钱了,连冷藏费都省了。小年轻销售呢?隔三差五的有人请客,顺便还完成了公司的销售计划,稳定的工资奖金拿着,小日子滋润的不要不要的,至于领导们,进货时候的好处早就拿到了。大家羊毛薅的都很愉快,至于国有企业赔钱了,那很重要吗?
真想回到那段全是国企的日子啊
1、不要过分关注国企亏损的消息,国企赚钱的消息兴许更多。这个问题一开始的假设就错了。
2、信息传播的偏差让你感觉得到国企频现亏损,但实际上国企亏损的比例并不高。不信可以查查国资委每年的一些工作报告和数据。
3、政策支持和国企光环都是外力,全球钢铁产能过剩的时候,大环境导致国内钢铁企业都在亏损,你再补贴,也改变不了趋势。最多只是降低亏损金额而已。
4、国企民企现在都是市场经济的参与主体,经营不善亏损都正常的。只是国企有更多的隐形扶持,理应更多的盈利。但同时也要关注到国企所承担的其他社会责任,比如邮政集团,政策要求他覆盖到每一个乡村,到现在有多少乡村的快递站点盈利的?实名使然,他们必须不计成本。
5、当然有些国企不太厚道,在母公司层面做成亏损,降低税收负担。也免得明年被国资委课以更高的目标。
3、
我们公司是市里的自来水公司,一年亏几个亿,年年靠上级单位拨款,但是福利待遇挺不错的。
想不亏损那太简单了,每方水涨一块钱就行了,但是肯定会激起民愤。
有很多钱真的没必要花的。比如说某水管漏水,我们公司管网的人就开车去现场处理,发现是某阀门没关紧,拧紧就行了。但是有规定我们公司的人就不能去拧,就必须找第三方去拧。
我们国企,基层技术人员一年到手 7w 块钱左右,这可是在新一线省会城市啊,领导一年好几十万还有灰色收入… 然后只要不犯事,又不开除人,工资这么低,混就行了呗… 单位赚了钱,又不给我涨工资
我猜亏损的企业,如果这个行当国企不做,而给私企做,那私企大可能只会想办法从老百姓口袋里拿钱给自己盈利,不会考虑给社会做贡献。国企的责任就是服务社会,为社会建设出力。
所以有些国企亏损也会继续做下去,绝不让资本家插手。
1、但凡是国企每年 1 月份都会开一个职工代表大会,宣布管理层的任命以及回顾企业一年的收获并且展望未来。坏就坏在展望未来,企业会给下面的项目或者分公司子公司定一些年度目标。如果你是亏损 100w 就给你定亏损 50w,如果你是不亏损就给你定盈利 100w,如果你盈利那就坏了 100w 要到 200w,国内市场占有率高了就让你突破国际市场。你说你们单位每年都有业务熟练的老职工退休,新入职的又需要培养一到两年,面对越来越高的要求累的可是骨干力量啊,但是骨干力量拿的钱比混子多不了多少。一年可以两年可以,三年四年呢,骨干力量会意难平而离职的,毕竟骨干力量在国企不就图个稳定么,你 996 的用人家人家为啥不出去赚大钱呢。至于升职,你骨干成了领导那谁干活啊?所以一些项目组、子公司就故意玩这种手段。
2、积重难返,一些企业背着重重的的壳。有些落后的产能没法立马释放。比如某企业在 04 年应国家号召并购了一家效益不好的煤炭设备公司,当时煤炭市场好,煤炭设备好卖,所以大量采购物资,突然 08 年国家规范煤炭市场,不许私挖乱采了,小矿都被关了,大矿还没有密切的业务往来,而且大矿都喜欢用国外的设备。你这家煤炭设备公司越来越差,以至于你需要别的赚钱的子公司来养活这个公司的职工。裁员?不可能的,你裁员不是给当地政府找麻烦么…..
3、国企大多数是人情社会。领导子女的安排,业主子女的安排,zf 背景亲戚的安排。不否认这些人的工作能力,但是这一批人的存在让一些出生名牌大学的学生心存不满,大多在认清现实后跳槽离开。这样就导致了新鲜血液供给不足,企业创造力不足。这也是无法盈利的一个原因。
4、政治任务。国企要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比如这几天本来在休假,但是因为出了天大的事。粮油国企、纺织国企、煤炭、电力、运输这些国企要不记盈利的生产物资保证必需品的供给。而且那些因为目前状况停工的项目,也需要给停工的外包队伍人员发工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延误的工期要自己解决。
5、管理层派系斗争。
其他行业不了解,就说说我在的军工制造业。亏损大部分来源于维持庞大的备产能力所需要的人、设备等等,也就是所谓的战争潜力。倘若以盈利为目的,只需要把现实不需要的生产线全停了卖了,暂时不需要的人全辞了就可以了。但这种情况下,国家一旦爆发武装冲突,不管上面再怎么着急,产量也上不去了。
一个是大家诟病的效率,一个是公益属性,一个是给私企留活路。
以电网为例,国家电网会花几千万架杆子拉线,花几十万雇人维护,就为了给几十户的小村子供电,全村一年电费不到 2000。
顺丰能送到十八线村里吗?邮政会,为了一个 10 块不到的挂号,哪怕骑驴步行也会送到。
私企效率高,一是因为不干赔本买卖,二是因为哪怕黄了,因为有国企托底,也不会社会公众生活质量。
还是顺丰为例子,顺丰黄了,生活在城市的人觉得不便,但是邮政黄了,生活在偏远农村的群众基本告别邮寄了。
还有,如果国企不追求社会效益只是追求效益的话,能把私企逼死,体量太大了。
实名反对高赞。
1. 别翻旧账,现在三大运营商服务怎么样,农村里都有 4g,49 块钱无限流量,您摸着良心说,还要怎么样。
2. 余额宝现在 2.7 的利率就别吹了,国有银行随便找个活期理财都有 3+。
3. 没意见,算是您的回答里面唯一有点意义的东西。
4. 您佬眼里新西兰人民没有收快递的权利。
5. 恐怕全国人民都知道王老吉,加多宝广告还特意表明加多宝就是王老吉改名。
6. 您实在人,站在自己立场上思考,很好。
我又来反对了。
首先我要反对
。因为他犯了诛心的错误。
你说国企有没有私心,想不想搞压榨,搞剥削,当垄断资本家,从此走上人生巅峰?废话,他们肯定想,做梦都想。但是,想,有罪吗?如果想想就有罪,那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一个活人了。
什么国企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放弃了利益,这种话根本就是不严谨的,正确的说法是,国企被国家管着,对于国企来说,是否盈利,权重得排后面,而国计民生问题要排更前面。
青山布衣举了很多例子,其实只要换个思路想一想就能明白。我们吧那些案例中的国企都换成私企,大家看看会有什么结果:
比如微信收费之争。这件事的根源在于,电信等部门铺设了网络,享有相关管理权力,且过去长期垄断市场。假设这些部门是私企,结果会如何呢?答案是,腾讯几乎没有崛起的可能,就算是崛起了,私企的电信也不会少赚钱。不信?你看看诺基亚,看看高通,看看苹果。
假设电信是私企,你腾讯要不要用电信的网络?要不要用电信的专利?你微信手不收费关电信屁事,前提是你把电信税交足了。
另外,还记得苹果税吗?如果电信是私企,腾讯不单单要缴纳网络使用的相关费用,电信完全可以参考苹果,搞一个所谓的 “推广费”。凡是在电信网络中跑的业务,必须使用电信公司研发的唯一市场软件,并收取 30% 的推广费。你服不服气?
微信收费之争是从哪里来的?不是从电信等部门围攻腾讯开始的,而是从国家强制要求电信部门提高网络带宽,且降低网络费用上开启的。电信等部门本来是安逸的躺着挣钱,当他的垄断大爷。但是国家一看这不符合国家利益,所以强制用鞭子把这帮大爷抽起来,结果就是传统的垄断业务和新的市场化业务出现冲突,断了电信等国企的财路。
然后,我也要反对那些过度抬高国企的人。
比如,国企中有很多职工,工作是很累的。这是事实,这个事实可以用于反对那些总认为国企人浮于事的人 “印象派” 玩家,但并不能因此就说国企很累很辛苦。
如果国企职工普遍很累很辛苦了,那不是好事,是坏事。至少从国企的制度渊源上看,是坏事。
为什么国企会亏损,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利润这个概念。
国企是从过去的公有制经济发展而来的,在公有制经济中,利润这个东西,和私企的地位完全不一样。国有企业主要作用是生产社会所需要的产品,而不是盈利。我举个例子。假设一个人总共需要 1000 种产品,分为 1000 各国企去生产。这些企业生产了产品,然后上交给国家统一分配,国家将这 1000 种产品分配个需要的人使用,这就是公有制经济。我们假设其中有一个企业多生产了产品,卖了一些利润,请问这利润能私下分了吗?对不起,企业不是属于你个人的,是国家的,就算有盈利,也应该上交国家。
虽然国企进行了市场经济改革,但是从根本上,利润这东西并非国企的第一需求。那么国企的第一需求是什么呢?答案是完成国家交办的任务。第二需求呢?答案是让国企职工,包括老总们的利益得以实现。利润最多排第三。
所以,国企要去干一些赔钱的买卖。所以,国企要去钻山沟沟。这不是因为国企的人高风亮节,而是国企的本职任务。
所以,国企容易产生懒惰的风气。这懒惰要分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垄断地位、管理缺失等问题带来的低效率问题。另外一方面,这是公有制经济的诉求。
对于私企来说,利润是企业家的,工人与企业家之间是合同关系。资本家需要考虑的是,最大化自己的利润,为了最大化自己的利润,他们得想办法让工人们更 “勤劳”。
但是对于公有制经济来说,我们为什么要让自己更累?国家要求的任务,那是本职工作,必须完成。在完成国家安排的任务之后,完成其他工作,主要考虑点应该是解决职工的待遇问题,养活自己,不给社会增加负担。至于利润,有当然最好了,不过谁没事喜欢干 996 玩?谁不想少干活多拿钱?所以,国企干的很多事情,其实就是利用这张皮和上上下下斗智斗勇,让职工过得更舒坦,这里也包括怎么让老总更舒爽。这里的舒坦,主要包括怎么少干活,怎么多拿钱。这种舒坦,显然与私企工人的诉求是比较矛盾的。一方面,私企工人认为国企的舒坦是建立在垄断地位,政策扶持之上的,是对其他人的不公平。另外一方面,私企工人其实也希望获取这种舒坦。
我们不能简单的看这个问题。因为国企与私企是具有根本性不同的,所以评价体系不能混为一谈。你不能拿国企去和私企比利润,正如你不能强制要求私企去山沟沟里做亏本生意。我们衡量国企,它的垄断地位、国家的政策偏斜等因素,应该加入到它的成本中去;完成国家安排的工作、职工的待遇等因素,应该加入到他的产出中去。不能简单的和私企一样主要衡量利润。
那么所有的私企都不亏损是吧?
2019 年
曾今估值几十亿的熊猫 TV 倒闭
市值最高几百亿的暴风影音几近破产
营业额十几亿韦博英语倒闭
融资二十一亿爱屋及屋倒闭
市值曾高达几百亿的富贵鸟集团倒闭
资产量几百亿的汇源果汁董事长失联
五年融资 170 亿的奇点汽车一直在亏损
打开 A 股故事看看多少家企业飘绿。
1、冗员太多,有很多无法创造任何利润,还要占用大量资金和工资的部门、领导、职工。
2、与盈利无关的活动太多太多。
3、赔了是公家的,揣进兜里是自己的,从上到下一起薅羊毛,不亏损才怪。
4、个别重要国企需要为广大群众谋利益,不亏损不行,比如中铁这样的,高铁票比大巴还便宜,它不香吗?一些村村停的绿皮车,几块钱的车票它不香吗?这还不足以体现我国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吗?
说句不中听的话,大部分国企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闲人太多,创造不了利润,完全没必要存在的部门、领导和职工太多,同样劳动效率下私企一百人就能搞定的事情,国企最少要一百大几十人,拿头去竞争啊。哪怕就是阿里巴巴,你让它养上一堆拿着 M1-M5 这种级别管理人员,创造不了任何价值还耽误别人创造价值的人,阿里巴巴也难受啊。
本人中石油某油田一名普通员工,别的企业不太了解,各个油田气田国家每年是要给任务的,这任务不是利润或者税收,而是产量。
原油不仅仅是商品,还是重要的战略物资,为了保证完成国家的产量任务,很多时候亏损也就是必然的。
前些年国际油价低迷时,开采成本已经大于原油本身的价值,就是采油越多亏得越多,要是私人企业,停产才是最优选择,但国企不一样,完成产量任务高于一切。
当然,也不是只要完成任务就可以随便亏损,亏损企业不能涨薪,不能招新员工(只能靠自然减员后,比如退休,才能招同样数量的新员工)
除了那些真正经营不善导致亏钱的以外,国企亏损大概有两种情况,你是要留意到的。
一种是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的经营性亏损。如果你的业绩做得过好,固然是好事,那么明年的预算目标可能就会定得更高。给自己徒增了压力。你的利润多了,必然是成本低成本低,必然该花的钱没花掉。你没花这些钱都能创造更好的利润,那来年的费用预算是不是可以定低一点?作为国企的领导和国企员工,为了自己职业生涯的长期稳定,可不是在这种时候会悠着点吗?何必给来年自己增加不适呢?
另一种叫做政策性亏损。这在你能见到的国企亏损当中可能会占大头。我们国家为了养活这么多的农民和农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化肥,大量的化肥,要保证每一个农民都用得起,就需要国企大量生产平价出售,而一旦没有国企出售的话,私营化肥企业必将随行就市提价赚钱,受损失的是农民。
再比如铁路总公司承担着,全国的铁路运输和铁路投资,建设铁总公司是亏损的,但是由于铁路投资和高铁的开通带动了全国的经济,尤其是很多铁路经过的贫困山区,因此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在吉布提,这样的海外,我们的海军有军港可以停,而这个军港是招商局当时以合作建设码头海外投资的名义而建设的。千里迢迢在吉布提投资码头作为投资项目来说可能是亏损的,但是我们的海军获得了海外的基地…………
这些关乎国际民生的事情,首先不赚钱,但总得有人做,你难道让私企亏着钱去做吗?但是你如果让国企做,还要让他从上面赚回利润来,那么受损的可能就是我们的老百姓,我们的军队,我们的国家利益。这种时候国企产生亏损也就亏了。
所以不要老觉得国企人浮于事,大家不干事儿会造成亏损,的确有这样的公司,但手握优势资源的国有企业其实并不含糊
又不影响你的收入,你怕啥?亏有亏的好处。当年送礼争做贫困县呢,理解一下。
盈利了你得往外掏钱,亏损了你不用往外掏钱,还有钱补充给你,换做你,你亏不亏,核算出亏损的会计是优秀的会计,核算出盈利的会计不称职,需要想办法赶走。
民企亏损了会裁员会舍弃这个领域,国企并不会。
私企可能会通过一些手段来降低成本,国企有些没办法用。
来源:刘瑞明,《中国的国有企业效率: 一个文献综述》,《经济研究》2013 年第 11 期。
有关国有企业的效率, 大量文献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了研究。 尽管存在细节方面的争论,但是这些文献所取得的一个共同认识是,相对于其他所有制类型企业而言,国有企业效率较低;不仅如此,国有企业会拖累整体经济增长。
大量文献从技术效率、创新效率等角度来检验和比较国有企业的效率。 姚洋 (1998) 利用 1995 年第三次工业普查的企业资料, 在对 12 个大类行业中的 14670 个企业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与国有企业相 比,集体企业的技术效率高 22% ,私营企业高 57% ,国外三资企业高 39% ,港、澳、台 三资企业高 33% 。 这一结论在姚洋和章奇 (2001) 中也得到了验证。 刘小玄 (2000)利 用 1995 年全国工业普查的数据研究发现,国有企业在各类所有制企业中效率最低。刘小玄 (2003) 还进一步检验了中国转轨经济中产权结构和市场结构对于产业绩效的影响作用,发现国有产权结构变量对于产业绩效具有明显的负效应, 对产业集中率和 规模变量则具有正效应。 胡一帆等 (2006a) 利用世界银行在 1996 ~ 2001 年间对中国 5 城市 6 部门 700 多家公司的调查数据,研究了所有制多元化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他们发现,相比于国有股份,私有股份和外资所有股份对公司生产率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在法人股中,只有私有法人股和公司生产率正相关。 吴延兵 (2012) 进一步指出,由于国有企业的公有产权属性,国有企业不仅存在着生产效率损失,还存在着创新效率损失。 创新的不确定性和长期性导致国有企业不可能通过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方 式激励创新,因而国有企业的创新效率损失大于生产效率损失。 吴延兵 (2012) 利用 中国 1998 ~ 2003 年省级工业行业数据验证了这一假说。 温军和冯根福 (2012) 利用 2004 ~ 2009 年 923 家上市公司的数据也发现, 证券投资基金会对企业创新产生负效应,而且这种负效应在国有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国有企业中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创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另一些文献对企业中国有股权对企业绩效的作用进行了检验。 Zhang 等 (2001) 对中国 26 个行业 1996 ~ 1998 年 1838 个企业的面板数据研 究发现, 对资本结构、税收和福利负担效应调整后, 国有企业依然表现出较差的财务绩 效, 并且, 尽管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在这一时期内进步较快, 但是利润增长依然落后于 其他所有制结构的企业。 Sun 和 Tong(2003)研究了 634 家上市国有企业 1994 ~ 1998 年的数据, 发现国有股对上市公司绩效的负面效应。 Hovey(2005)运用逐年分析法和 对 1997 ~ 2001 年的 3835 个观测值的混合回归发现, 政府所有权与企业绩效有着负向 的相关关系。 Wei 和 Varela(2003)、Wei 等 (2005)、Xu 和 Wang(1999) 也得出类似的研究结论。
从宏观角度看国有企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Lin (2000) 用国有部门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来衡量国有企业部门规模,研究发现,在 1983 ~ 1996 年间,国有部门规模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 Chen 和 Feng(2000) 用国有企业产值占地区收入比重衡量国有企业部门规模, 对 1978 ~ 1989 年的数据估计发现,国有企业阻碍了经济增长。 Phillips 和 Shen(2005) 利用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计量检验, 结果显示, 国有企业规模和省级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稳健的负向关系, 工业产出中国有企业比重每下降 10% 可促使下一年度的 GDP 增长 0. 7% ~ 1. 2% , 国有企业的就业比重每下降 10% 可使经济增长率平均上升 1. 6% ~ 2. 3% 。林毅夫和刘明兴 (2003)的研究也涉及这一点, 用国有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 值的比重来衡量国有企业部门规模, 对 1978 ~ 1999 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发现, 国有 企业部门规模对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负效应。 董先安 (2004 )、刘瑞明和石磊 (2010) 等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刘瑞明和石磊 (2010) 扩展了国有企业效率损失的内涵, 认为国有企业的效率损失应该包含国有企业本身的效率损失和由这种效率损失进一步带来的其他效率损失两种。 国有企业不仅本身存在效率损失, 而且由于软预算约束的存在, 其拖累了民 营企业的发展进度, 从而对整个经济体构成“增长拖累”。 对中国 1985 ~ 2004 年省级面板数据的计量结果表明, 国有经济比重对民营经济增长和总体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 的负面效应。 而且转型时期金融压抑、所有制歧视、市场分割、上游要素垄断等都构成 了对国有企业进行隐性补贴的重要方式, 拖累效应也通过这些途径表现出来(刘瑞明, 2011a、2012; 刘瑞明和石磊, 2011)。
尽管文献普遍认为国有企业的相对绩效较差, 但是在国有企业为什么会效率低下 的问题上理论界却争论不休。 对于中国国有企业效率理论界存在几种重要认识。
现代企业的一大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Berle 和 Means,1932), 形成了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委托 - 代理关系。 正是因为 这一特征, 如何使经营者按照所有者的权益来行动构成了现代企业的一个核心问题。 现代企业中的公司治理结构就是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条件下协调股东和其他利益 相关者关系的一种机制。于 依据现代企业理论和产权理论 ( Jensen 和 Meckling,1976; Williamson,1985;Grossman 和 Hart,1986; 张维迎,1995) 的认知, 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使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相对应, 从而降低代理成本, 保证 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防止经营者与所有者利益的背离。 在中国的转型经济中, 国有企业由于其特殊的企业性质, 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表现出重大缺陷。 石磊 (1995)、郑红亮和王凤彬 (2000)、Clarke(2003)、Lin(2004)、Liu (2006)、Kang 等(2008)、Liao(2009)、Li 等(2011) 发现, 除了现代企业普遍存在的各 公司治理问题外, 中国的国有企业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方面至少存在如下缺陷: 第一, 国有企业面临 “所有者缺位” 和 “虚委托人” 问题, 国有企业名义上属于国有, 但是 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国家中的公民又不能够行使委托人的权力, 不存在真正的委托人, 导致 “内部人控制 " 现象严重。 第二, 因为国有企业不能够有真正的委托人, 从而**没有人为选拔经营者所带来的后果负责, 有效的经营者选拔机制无法实现。 第三, 委 托代理层次太多导致效率损失, 这种庞杂冗长的委托代理关系导致了国有企业的高昂代理成本**。 第四,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未能建立起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害相关者的相互制衡机制, 或者有名无实, 不能够起到真正的激励约束机制。 第五, 股权结构不合理, 国有股一股 “独大” 使得公司治理形同虚设。 所有这些缺陷都严重影响 了国有企业的绩效。
“产权论 " 认为国有企业的低效率根源于国家所有制下引发的一系列委托 - 代理问题和效率损失, 而且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就需要从产权制度入手 (张维迎, 1999、2010)。 与公司治理结构理论相同, 产权论的支持者往往 也主张引入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 但其考虑到国有企业特殊的 “所有者缺位 " 问题, 认 为_引入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仅有助于解决短期激励问题, 而不能解决国有企业内在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和矛盾。 张维迎 (1999) 指出, 企业制度要解决激励机制和经营者选择 机制两个问题, 虽然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在解决经营者的短期激励问题方面是比较成功的, 但是这并没有解决经营者的长期激励和选择问题, 因为国有企业的经理是由政府官员而非真正承担风险的资产所有者_选择。 因此, 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的 激励问题, 就要找到真正承担风险的资产所有者, 从而必须对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进行民营化改革。
在国家赶超战略实施中国有企业承担了大量政策性负担, 从而产 生了逆向选择和软预算约束问题, 导致效率低下 (林毅夫等, 1997)。 林毅夫等 (1997) 认为,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公平竞争的市场能够产生关于企业经营绩效的充分信息, 从而降低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激励不相容和责任不对等问题, 使企业 所有者得以有效监督经营者的行为, 并创造出所有者和经营者激励相容的企业管理制 度。 由于**目前国有企业面临一系列政策性负担, 缺乏公平而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 不能产生企业经营绩效的充分信息, 因此, 经营者侵犯所有者权益的现象难以避免**。 在他们看来, 创造一个公平而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 有了这种外部市场环境, 并改进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 国有企业也可以是有效率的。 这种理论也往往被冠以 “竞争论 " 的称谓。
可以看到, 无论是哪种学说, 它们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事实, 国有企业内部存在大 量的资源误配现象, 这是工业企业长期低效率和经济增长相对滞后的重要原因。
一堆回答文不对题。什么国企要承担社会责任啦,要保障就业啦,就是要赔钱稳社会啦。那开始就把国企建造成福利机构不就行了?干嘛还要做成企业呢?是企业不就要盈利吗?话又说回来,建国初期全是国企,也没听说人就不承担社会责任了。咋还就打下了中国的工业基础呢?
国企亏损的主要原因是体制僵化。所有的国企随着年限增长都会面临这一问题。有的国企还没有亏损是因为他依靠垄断为自己盈利,盈利就或多或少掩盖这个问题。但如果把它垄断的保护伞一撤,立马就会原形毕露。
当年诞生国企的目的是为了对抗经济危机,仅限于此。根据马克思主义学说,每隔 XX 年就会爆发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对人类社会的生产力造成破坏,为了规避资本家的逐利性与盲目性必须依靠国家计划经济,也就是国家控制生产,手段就是通过国企操纵生产。近几年世界范围内爆发了经济危机,国企立马显示了自己的作用。很多答案中的吸收劳动力(经济危机不就是大规模失业?),防止盲目生产(去产能)造成浪费。但是不要忘了他的功能仅是为了保底(对抗经济危机,听话即可),而不是最高效率的提高生产、创造价值(带着镣铐跳舞)。
所以在两个经济危机之间的平稳期或资本主义自由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国企就会失去作用(东北下岗)+ 长时间僵化导致盈利能力降低(没有永恒的体制)。僵化导致盈利能力降低这个我可以给你打个比方,根据马克思主义学说,盈利要靠生产力的发展才能用更小的成本制造更多的产品,才能获得更多的利润。而国企内能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技术员和工程师呢?因为体制僵化基本工资还是十几年前的,根本跑不赢通胀。上升的渠道很窄或者干脆堵死导致没人推动国企的生产力发展。没人发展生产力就顶不住受资本驱动的私企外企的冲击。所以改开后国企纷纷落败,现在残存的 “还不错的” 国企大部分是依靠垄断或国家重点关照用改开后的红利和加入 WTO 后获得的红利驱动他发展生产力,也就是国家投资。毕竟他的利润要上交,国家不投资,就没钱发展生产力。具体见如何看待现在的国企混改?这篇回答。
目前知乎上一片对国企的叫好声。这是因为经济危机已经来临了。国企开始发挥它的作用,在多数公司裁员的大环境下国企不裁员,不制造大规模失业和生产过剩。这是他的历史责任。就像罗斯福新政一样,他被制造出来有他自己的责任,但是这个责任不包括高效盈利。而随着世界生产力的发达,国企体制落后了,没法推进生产了,所以它的产品在国际上没有竞争力。之前闭关锁国的时候还好,好歹有国人消费你的产品。但是改开后国门一开,立马被外国先进产品挤垮。产品没有竞争力就没法盈利,就会亏损。
当代的国企亏损的应该不多了,但是部分低效是存在的,至于亏损可能有政策性亏损(如某类业务定位保本或者以补贴形式经营)的情况,经营不善的也许也有,但在当下国有资产管理逐步趋向严格的大环境下应该不多了,实在是经营不佳的可能早已重组、合并、混改了。
对于拿着一手好牌打到烂的这种亏损,我觉得可以简单的说:
1、PPT 部门的存在,专门汇报,不接地气,不谈实战,大量花俏的 PPT 存在,工作重心在形式上、表面化和过度的战略表述;
2、过度 KPI,方案大全广,员工疲于应付指标,真正的市场导向不足;
3、除了垄断产品和业务,其他参与市场竞争的内容竞争力不足,更多的是依赖了政策和特殊待遇;
4、为了运行风险和管理责任趋于无限小而设置不必要的流程从而增加了不必要的岗位;
5、因为天生的角色地位,导致远离市场,最直接的问题就是过高的采购成本。
因为是个企业都可能会亏损。上世纪九十年代国企普遍经营困难,结果大家也看到了。现在中国最赚钱的是哪些公司,大家也看了,一个中国烟草就能报销全部军费。
为什么私企天天哭喊亏损,国企不吭声呢?因为私企亏损亏没了,就破产了。私企亏损是真的疼,疼了就会叫。国企亏损,亏就亏呗,不疼当然不会叫。反正最后坑的是国有银行,还不上就债转股,你担心啥?那银行也亏损咋办呢?成立几个资产管理公司就好了,最后央妈财爸都会解决的。但如果国企真亏损的要破产裁员了,大家就可以一起唱从头再来了,真疼了一样会叫。你要不去问问下岗的,国企为什么会亏损?他们肯定不会去给你讲什么社会责任。
三十年的国企亏损,和改革开放后的国企亏损,特别是国有上市公司,有各级国资委代持的符合公司法的国企,他们的亏损,是负起社会责任,平压基础物价,维护整个社会基础保障体系,关键时刻,担当保障经济平稳度过!而上市公司灵活的财报披露,可以延缓亏损结果,通过金融市场波动,获得弥补和再生活力!
结语:不用太当真,因为有了这些国企上市公司亏损,关乎国计民生基础物价,通讯保障,交通运输,等等,才能让整个经济运行,良性循环!
因为国有企业的根本任务不是盈利。
根本原因是国有企业的存在不完全适合现在的生产力水平。
大家都知道,刚建国的时候我国通过三大改造把绝大部分生产资料收归国有,从而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从三大改造完成到改革开放,国家是没有私人企业的。这几十年都是国有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直接承担国家经济建设的任务。
当然,在国家指令性的计划经济模式下,市场的作用微乎其微,所以不存在题主所说的在市场经济背景下的 “亏损”。国有企业亏损现象也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才有的。
为什么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公有制呢?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会在生产力极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率先实现,而且要通过多国同时爆发革命的方式实现(全世界的无产者们,联合起来!)
当然,俄国的十月革命打破了多国实现论。新中国的成立又打破了中心城市论。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得到了继承发展。
但是环顾全球,自十月革命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竟然没有一家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爆发革命而建立的!
但马克思的结论是有道理的,推动社会制度变革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水平。按照马克思的设想,无产阶级通过革命(也只能通过革命)方式夺取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打破私有制带来的剥削与贫富分化,从而实现社会主义。
所以社会主义的实现有两个条件:
1. 社会生产力极发达。
2. 生产资料公有制。
那么回过头来你会发现,新中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是不是只满足了第二个条件呢?
如果社会主义国家是按马克思的理想方式实现的,那么国有企业和计划经济的真正作用才会显现!因为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应该是按需分配。
在这种生产方式中,国家将国民的需求汇总,交给国有企业去完成生产任务,这就是计划经济。而计划经济必须在公有制的前提下才能完成。国有企业是执行计划经济的国家经济部门。
政府根据本国国民对产品的合理消耗量,制定生产计划。因为生产力发达,所以生产受生产者积极性影响不大。国有企业承担国家的指令任务进行生产后直接将产品发放给本国国民,不会考虑是否盈利。
而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实际上是不能存在的!如我国在 49 到 78 年这一段时间里,因为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出现了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自然灾害、十年文革。而苏联最后走向了解体。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实际上是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发展生产力。苏联和中国都曾想直接越过资本主义阶段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历史证明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现在我国虽然称为社会主义国家,但生产方式总体上是资本主义的。国有企业在这个阶段的根本任务并不是盈利,而是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国有企业确实存在亏损严重的问题,但是你能看到国家也能看到。那么为什么不私有化呢?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一但脱离了公有制的经济基础,那么其执政基础就不能存在。所以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经济部门,国家必须牢牢把握在手里。
综上,国有企业之所以面临亏损,是因为其作为服务全体公民执行计划经济的部门,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不适应生产力水平的结果。
而我国之所以搞市场经济,是因为无法越过资本主义经济这一阶段,必须用资本主义的方式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共同富裕)
同理,为什么世界上各个国家古代经历了多次反复的封建王朝复辟而不能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也是这个道理。生产力决定一切。
在我看来,如果未来的某一天国家宣布扩大国有企业规模合并私人企业,说明我们的社会主义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如果国家推行大规模私有化,说明我们的社会主义遭到了严重挫折。
国有企业即使亏损也必须存在,我们要警惕那些鼓吹私有化的人,坚持走我们现在的道路。
疫情期间,我国十天建出来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全世界都惊呆了……
那么,创造这个奇迹的过程当中,贡献最大的前 50 个单位里面,民企有?
疫情期间,绝大部分民企除了裁员 + 降薪,还做了?
为什么国企会亏损?因为患难才能见真情。
讲个我经历过的事。
开发区有个大国企破产了,政府主导把这个厂的工人安排分流到各个企业或者街道。过去这个国企红火的时候待遇还是不错的,想进去都得托关系。
这个国企里有一个倒班工人是我一八竿子亲戚,于是就向我打听,原话是这么问的:
你们那倒班上班能睡觉吗?能睡觉我们就报你们单位,照顾照顾我们几个弟兄
我………………
你们还是别来了。
怪不得国企能倒闭。
更新一下,我们这边产线是四班两倒,一班 12 小时。第一天白班,第二天上夜班,第三四天休息。每个月只需工作 168 小时。
对比朝九晚五周六日双休一个月其实是 176 小时。
说句凡尔赛的话,我每天下班后下午 5 点已经到家了。很少加班。每年年假二十天而已。
但是那个国企嘛.~,很多人每天上班就干一两小时活就可以打牌吹牛逼睡觉了。
国企也分什么国企的,但是现存下来的国企,也就是没有被私有化改制什么的国企,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高市场竞争但是关系国家战略利益的,如电信,交通运输,也有天然垄断却关系国计民生的,如自来水燃气什么的。
但是这些国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一只脚踏在市场经济里,另一只脚却被政府控制来为更大的目标服务的。于是国企基本具备了企业与政府的双重人格!这一点很重要!在市场竞争里,需要企业具备灵活快速,高效率赚钱为目的,而到了政府这一属性却要求令行禁止,快速响应国家号召的。由于市场这一属性没有直接而具体的要求,(不是有不管白猫黑猫,只要抓到耗子就是好猫嘛)但是政府属性却把组织架构,人员配置等等向政府部门大踏步靠拢,以上级组织的命令为最优先。这就导致了国企的赢利性和上级组织给的最优先使命密切相关!只要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盈利为先的使命目标,那么国企也是可以盈利的,但是一旦偏离这一目标,就很难说了。但是因为国企的组织架构是为了适应政府使命而形成的,那么不适应市场的盈利要求也是很正常的,难道不是吗?
我分享个很有意思的,说不上亏损,但是也是很无奈的。
前几年国资委要求各大央企要降低资产负债率,降低两金余额(应收账款、存货),本意是提高企业资产质量,提高企业间竞争能力,从政策上来说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执行上。
但是在实际操作很执行过程中,往往两金余额的增加最根本且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是项目工程周期长,工程结算审计时间长,政府财政审计时间长,导致的应收账款长时间无法收回。而且往往不是 1、2 年就能解决的,我见过江西的一个市政项目,11 年开干,13 年完工,到现在还没完全结算,应收账款也一直摆在。
接下来各大国企央企怎么办呢,动歪脑筋,找金融机构,做 ABN,把应收账款置换出去,这样账面上的应收账款下来了,两金好看了,资产负债率也下来了,但是实际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做 ABN15 亿做三年,折价费、中介费一年 6、7 千万,不断蚕食企业利润,但是企业领导要完成指标呀,资产负债率要控制啊,两金要降低呀,怎么办,牺牲利润呗,利润都给各金融机构赚走了。
做 ABN 真的是伤害企业的一件事,放在民营企业,哪个傻子老板会这么做,为了账面好看牺牲利润?!
真是。。。
国企之所以亏损一部分是为了保障就业,还有一部分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真想不亏损办法有的是,人少的地不给你通水不给你通电不给你通路,就连基站都不给你建,各种设备没必要让老百姓用的舒服,啥玩意便宜上啥,你手机能不能有信号关我屁事?铁路票价反手一个超级加倍,再把那些没必要的岗位上的人一顿裁,等到活多的时候咋办?那就 996 呗,年龄大了竞争不过年轻的了上去就是解除劳动合同。
你知道国家电网有多变态么?一座山,就那么几户人家给专门拉一条线路供电,你这放资本主义国家你敢想?做梦去吧。
再说到保障就业,今年参与了一些国企招聘会,来的人学历各种华丽,这部分人也就得亏是被国企收了,真放社会上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得把多少人挤到更低待遇的工作岗位……
我是长三角某地某地方大型国企总经理助理,集团班子成员,兼下属某较大型二级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知乎认识人太多,匿名回答;人在出差,还在火车上,适合回答。公司盘子不小,但是总体微利。
我本人是山东人,长三角地区的国企不像山东某些地方和东北,公司治理体系和工作效率很高的。
我负责任的说,以我们的资源能力及招聘到的员工素质,我们是可以轻松赚到钱的,但是有几个原因。
1、没有激励。集团工资总额限制,高管层基本一年几十万,干的再好也超不过 68 万,而且不能超过集团董事长和总经理,所以基本思路是不出事。而且所有利润上缴国资,不亏就行……
2、不让赚钱。承担了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要求微利保本甚是某些地方要承担亏损,所谓发挥国企担当。
3、承接高成本项目。所谓发挥社会责任,燃气门站,民工子弟学校及幼儿园运营,退伍岗位及公益岗位设置,公园运营等等。
4、部分负债承接。安置房、修城市等等都需要负债,前些年利率高,财务成本很高,今年疫情置换了大量负债,反而利润应该会上来。
其他以后再想想。
我们是大国企,下面有很多儿子、孙子辈的全资或者合资公司。
基本,合资的基本都在盈利,全资的全部亏损。
为啥?有人说,因为合资的外方会查账啊!(这里的 “会”,是双义的。)
因为即便是现在,很多国企的考评考评的依然是产值而不是利润。你仔细品品。
说国企亏损的,还是八十年代的观点,不提央企龙头。就是县里的国企那也是牛逼哄哄。
一说国企我们老生常谈第一就要举例关系户,嗯。是很严重,我曾经在县里面燃气公司呆过,里面关系户占一半儿以上,来的人都是混吃等死的,月薪两三千,经理四五千,总经理六七千。可不妨碍垄断行业强大的背景,只此一家,怎么会亏?而且人员编制都是有数的一个萝卜一个坑,也不会出现超员现象。
我们县里的投资集团,十八线小县城都资产百亿。还有什么市政工程公司,这都是拿着皇粮的,就算被领导吃掉一部分,一年到头也总得盈利才能给大家一个交代不是。
常说的中石油亏欠,也是因为油价倒挂。
无论国企有多不着调,累赘国家该放手的都放了,没放手的基本都是关系国计民生。
亏钱?不存在滴,对领导们来说合理合法的挣钱渠道多的是
现在全国纳税人口才多少?民强不民强网上还有争议,国富可是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是国有企业为第一主体的。
简单举一个例子。
我们南方这边的人很喜欢喝夏桑菊,清热解毒下火。夏桑菊就是夏枯草、桑叶、菊花这种凉茶,有很多药厂都会做夏桑菊这种中成药的冲剂。
这种冲剂工艺简单,有个炉子什么的就能生产出来。包括很多国企、私企都有做。
这个产品价格差距不算很大,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们,国企比如广药集团产出来的夏桑菊比私企的成本要高,而且高很多。售价差距不大而成本高很多,普通私企不能承受但是国企可以。
那成本高高在哪里啊?比方说广药集团用的夏枯草都是夏枯草的果穗,而且都是全部挑过的;而私企呢?那要追求利润啊,夏枯草?不存在的,加点夏枯草根就不错了,反正出来的味道也差不远。
国企的一把手更看重质量啊,不然出了事问责起上来谁都担不起,一把手还要仕途的啊,还有很多领导们都想安安稳稳啊,那你说国企干嘛要追求利润?
因为国企一方面要干很多根本就不赚钱但是必须要去干的行当,这是政治任务,私企不存在。
另一方面有编制的职工隐形福利和政策不是私企可以比拟的,真. 从生到死负责到底。私企出了事陪几个月工资滚蛋了事,倒霉的赔偿都没有就开人的那都不叫事。
当然了贪污浪费过度建设大操大办也客观存在,不过我觉得吧,私企有钱了飘了,上面的毛病一个不少。
这问题太大了,真要是回答好了,起码是去发改委政策研究室的水平。
所以只能从一般的角度谈一些个人看法,欢迎讨论。
盈利的,不一定管理水平一定高,亏损的,也不一定绝对是乌烟瘴气一塌糊涂。四大行盈利水平最高,甚至可以睥睨国际同行,可金融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如何,自己也应该有数,业内人士早就有评价:简直是金融界的 **。同样的道理,有的企业也能在市场化运作中占有国际市场半壁江山,但利润率却不高,比如振华。
国企有几个特点:
1、讲政治。国企是国家公器,控制国家命脉,其主要干部的任命往往是地方组织部及国资委,这就决定了国企的兴衰与国家命运联系极为紧密,国家有难处,国企要不讲条件克服,关键时刻,人财物往上怼,不计代价,不讲报酬。
2、有政策。国企有困难,国家也不能撒手不管,国企是国家的亲儿子,政策上往往有倾斜,靠这种倾斜,国企存在垄断利润,效益往往不错,这样还能亏损,说明垄断产生的利润不足以抵消各种黑洞造成的损失。
3、漏洞多。国企是国之公器,名为公有,实则各方利益纠缠其间,随着经济发展浪潮,个人主义抬头,私利越来越成了可以公开谈论并实施的对象,各路妖魔鬼怪把国企当成唐僧肉,都要来咬一口。上到各级领导,下到门房保管,我不搞你搞,你搞我也搞,既然都在搞,不搞白不搞。
根据以上特点,亏损也可以分成好几种:
1 、政策性的亏损,比如说高铁,我国的高铁票价比起美国日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当不高,如果想把票价按照需求价格弹性理论上浮一波,铁总也不用老拿货运补贴客运。
2、效率低下造成的亏损。国企效率确实一般。国企上班比起私企,相对要人性一些,大锅饭程度高一些,划水比例高一点,加班程度低一点,还不能随随便便开人,在这种情况下,单位时间的单人产出还能达到一个过得去的水准,说明里边还是有人踏踏实实干活的。
3、关键人物能力一般水平有限。国企亏损与一小撮干部契约精神的缺失也有很大关系。国企干部在很大程度上很像地方行政干部,有任职期限,有考核指标,前者的限制权重要高于后者,再加上高育良书记的那句名言:“在当下的 ** 生态下,一把手几乎有用绝对的权威”,如果缺乏道德或纪律约束,在有限条件下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几乎是一种必然。
如何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这里面的表现形式就太多了,徇私舞弊,安插冗员,拉帮结伙,贪污受贿,吃吃喝喝,利益输送,这都是小 case,更狠的是化国为家,搞私有化,转移资金,成立壳公司,用国企的钱把国企买下来,然后据为己有,在这种情况下,要是不亏损,才算见了鬼。
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我觉得首先要找到问题的根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如何改变?
1、 第一条空缺。
2 、全 利只对其来源负责,如果全 利来源于上级,那就对上级负责,完成考核指标,或者和上级同处一个阵营一个山头即可,如果权利来源于下层,则此去省略五百字。总之,少数国企干部对上负责对下不负责,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国企效率低下,活力不足,失去市场竞争力,至于贪污腐败浪费成风不必多说,对这样一小撮害群之马,要坚决予以剔除,如何剔除,则要在制度的设计上改变对上负责对下不负责的现状,办法是有,但很难实施。
3 、国企改革也要看到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也涌现出了很多新的问题,现在社会或机构的管理难度,比起几百年前要复杂的多得多,明清时代,一个几十万人口的县级单位,正编人员百十余,编外人员千余,远比现在少得多,无他,社会结构复杂了,管理人员也随之增多,而现在的国企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以前的干部,可能主要工作就是组织生产,人事管理,财务设备等等,现在则要面临市场并购,金融衍生,业态升级等等更为专业、复杂的任务,对管理人员的水平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而现在很多国企干部,往往转型自政府官员或非技术性岗位,对业务不熟悉,对技术不热衷,最擅长搞圈子文化,山头主义,至于战略规划,产业升级这些管理、技术要求能力极高的业务自然无暇顾及,落伍于时代也不可避免。
要提高管理能力,加强运营水准,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是首当其冲要做好的,但是由于受制于国企的人才选拔制度,掌握人事大全的领导在干部选拔标准是如何实现本人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圈内人员提拔重用,外行领导内行也就稀松平常。
至于如何改变在细节上如何进行制度设计,作为吃瓜群众编外人员,在信息占有、知识储备以及实操经验等各方面欠缺太多,也说不出太多,不过看看中央的政策调整的有多频繁就知道这个问题有多复杂。
站在历史的窗口上,我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有英雄们以无私无畏的胸怀和勇气,以排山倒海的力量排除各种利益集团的疯狂反噬,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开拓一个崭新的未来!
赚了钱没啥大的好处,亏了钱也无所谓,那干什么不亏钱啊?没钱,没钱找银行借啊,反正又不用还的。凭本事借的钱,干什么要还啊???
现在国企的问题不跟 80,90 年代类似吗。00 年左右,由于国企从银行借的钱还不了,导致当时银行坏账奇高,只好搞了个技术破产,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然后借着后面的经济高速发展,才活下来。
结果,08 年之后老毛病又犯了……
其实设身处地的想一下,如果你干活干多干少一个样,赚钱了没好处,亏钱了没啥事,反正没钱了从银行贷款就行了,你也会提前过上退休生活,混日子而已……
zf 给国企 10 亿,国企采购市场价 1 亿的设备花掉了 10 亿,真实的 9 亿各个渠道的人分了。
简称:国有资产流失。
1. 国企不看效益,只看规模,也就是生产总值。
2. 国企赔钱也没有人监管,只要有钱发工资就行,跟银行贷款。
3. 国企人人怕担事,都不是说为了工作怎么样,而且怎么样对自己更有利。
4. 关系严重,没有市场化标准,不会为才是用。
不管什么企业其实都存在,只是比例不一样而已,这就是很多人所说的人情世故吧。
高速,最挣钱的服务区,承包出去,其他亏本的自己拿着,粽子店的老板从一辆破面包车到自己一年换一辆百万豪车,你说呢?
2015 年,钢铁行业
国企鞍钢,民企沙钢,钢产量都是 3500 万吨,结果鞍钢亏损 40 亿,沙钢盈利 20 亿,原因是什么?
鞍钢员工总数 16 万人,沙钢员工总数 3 万人
所以你知道亏损原因了吗?
我说两句吧。
国有企业是党的依靠力量,更多时候服务于大局,服务于民生,比如铁路企业即使亏损,也要坚持开行公益性的慢火车,保障老百姓的出行需求。
一块钱火车票,有很多。
如果有一天国企必然盈利,那才是可怕的。
中国的国企,是为百姓谋利,而不是寡头,否则的话,可聚天下之财。
国企有垄断领域的,也有完全市场竞争领域的。前几年我就在一家完全市场竞争领域的国企当老总,不比私企轻松,框框条条太多,民企可以打擦边球,国企不行,民企可以跨区域经营,大不了罚款,同行一家民企老总跟我说,他一年罚款 500 万,但是能赚 5000 万回来,大老板还要夸奖他,给他奖励,我被罚 5 万,整天惶恐不安,怕巡查,怕审计,怕国企被处罚有政治风险,丢饭碗,那两年 887,干下来,收入超计划 14%,但是因为不可抗因素导致成本上升利润差了 100 多万,没完成指标。
不要老觉得国企就是亏损的,我在国企到目前为止当过 12 年一把手,都是盈利的,除了有 2 年因为整个行业的近乎崩溃的情况下,利润没有超计划完成外,其他 10 年都是超计划完成的。
看到别人的答案,感觉我们单位可能拖了国家的后腿,垄断单位还亏损。
在市场中我们直接面对用户,价格上头给定,然后为了保障用户用到平价产品,上头说是给补贴,但是补贴从来就没到位过。
在市场中,我们面对下游趸售户,单价提升之后,同一集团下的趸售户就玩命向集团哭穷,说提升了价格就面临着亏损,集团和稀泥,一拖拖半年。我单位开始贷款,一贷贷几亿保障流动性。一个月资金成本就估计够大量小公司扭亏为盈了。
国企不仅仅是有盈利的义务,但更重要的是维护社会的稳定。所以不能单纯从经济角度看国企。
我公司面临这样的情况呢,不能停止产品供应,只能怂怂的声讨,
五险一金,这就快工资总额的 50% 了吧。
老员工,得养到退休吧。
退休员工,不能不管吧。
产假,不得加几个月病假。
什么?开除员工?想什么呢。
同样的事,民企做得,国企做不得。
有时候,竞争不平等,是民营更优越。
从这个角度,是不是得让民营也 “亏损” 一下?
因为效率
抛开国企和私企的纠葛,我们不妨探讨一下政府机关的做事风格,昨天看到一个新闻,新闻大意是,中央调查组要求武汉在运送肺炎病人时,救护车必须有党员干部陪同
我们分析一下,如果运送过程中没有做好监督管理工作,就存在感染他人的风险,所以这项保险措施很好,很到位
但是从效率的角度看,陪同人员不是医护人员,没有经验没有防护知识,既有感染风险还要消耗防护资源,这是非常违背效率原则的措施
所以你看政府机关很多时候是不考虑效率问题的,国企也类似,很多时候效率都不是第一任务,国资委这些部门的政治任务更重要,舆情控制投诉量这些也很重要,kpi 个人工资也很重要,等等这些所以做不到也不愿意追求高效率,相反私企如果没有效率,会死的很惨
首先,国企不一定都亏损,私企不一定都赚钱。
我仅仅想从人员使用上谈谈国企的劣势:
国企和私企薪金制度和晋升制度有很大不同,国企由于薪酬模式和工资总额的问题,通常是只能通过升职来奖励优秀的业务骨干,也就是说,在国企中往往升职和加薪这两个词是绑定的。升职才能加薪,所以,只有升职才能起到激励人员的目的。
而私企财务模式,薪酬模式都比较自由,升职和加薪可以分开,通过加薪不升职,直接提高人员待遇,来让人才物尽其用,更大的发挥这个人的特长和价值。
这区别会影响会影响企业对人才的运用,同时也影响着企业内人才的工作意愿,而人员使用方式肯定会直接影响企业经营能力。
下面是讲故事时间:
比如一个优秀人才小明,本科毕业进入某国企总部,岗位平均年薪 10W。
足够优秀的小明,在国企中的职业轨迹是:
用前两年找到自己的定位,开始逐步崭露头角并得到领导赏识。
工作第 3 年,小明熟悉了工作后已经能独挡一面,在业务上游刃有余,出类拔萃,收入基本已经到了同级别上限,持续了 2 年,只有被升职组长,待遇才能继续提升。所以当机会来的时候,小明努力的去争取,如愿当上了组长。
工作第 5 年,小明用 2 年的时间来熟悉组长的岗位,游刃有余出类拔萃后,收入又到了岗位上限,持续 3 年时间后,公司决定将他升职为部门经理。同样考虑到待遇提升,小明欣然答应了。
工作第 10 年,小明用 2 年时间熟悉了部门经理的岗位,虽然很累很有压力,但也是做出了一定成绩,持续了 5 年,被领导看重,准备把他被分派到地方分公司,担任分公司总经理。谈话的时候,小明觉得自己在部门经理的位置已经略有疲惫,而且觉得自身并不太适合分公司岗位,能力上也未必能胜任,但是考虑到总部已经没有位置,留下来上升通道基本等于封闭,自己也年近 40,上有老下有小,收入压力巨大,考虑到晋升和待遇的问题,小明又答应了。
来到了工作第 17 年,小明作为某分公司总经理,一直没有适应分公司一线的节奏,前 17 年的工作经验在分公司感觉都很难直接运用,工作一直没有明显起色,分公司业绩一直也是不温不火,小明也年过 40,身心俱疲,想想自己的年龄,估计在往上升基本没有希望了。想退下来回去做自己能游刃有余出类拔萃的组长工作,但级别在这,自己退下来待遇会明显下降,而且做了这么多年管理,得罪了不少人,谁知道退下来后会不会有人报复清算,只能硬着头皮干下去。反正,只要企业不倒,自己不犯大错,仅仅业绩问题,自己不会被裁掉,大不了被调去个闲职部门养老,待遇不变,自己更是求之不得。
小明想到这,不禁感慨,当年开着主角光环风光无限,顺风顺水的自己,怎么变得现在这么一副颓样?于是,主角小明从新读档了!
忽然天空一道闪电,“波若波罗密”,小明又回到了 22 岁,时间回到了毕业的那一天。
这一次,小明选择了进入私企。由于主角光环加成,小明一样顺风顺水,只是,在组长的位置上,由于业务出色,贡献度高,小明一直在加薪。小明的待遇也逐步涨到了和在国企分公司总经理的水平。这一次,公司老板和小明谈话,准备提拔他为部门经理,小明拒绝了,表示自己能力有限,只想安心多挣点钱,老板也同意,然后公司从外面挖来个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职业经理人,履新的时候几乎无缝对接,带着部门业绩一路领跑,小明的收入也继续水涨船高。
小明 45 岁了,在私企组长岗位,拿着国企分公司总经理薪资,工作游刃有余,他十分庆幸自己读档进入了私企,结果在某一个周一,他被裁了…… 根本原因是年轻他 10 + 岁的小刚,可以胜任同样的岗位,但是薪酬比他低 50%。
这只是小明的故事,一个职业生涯止步于国企分公司总经理的优秀人才。在他的职业生涯中,分别经历了天才般的职员,优秀的组长,称职的部门经理,不称职的分公司总经理这些身份。
国企内比他优秀的人,可能止步于更高的职位,但也有很多人就止步于组长,甚至在职员时期就已经开始不适应或无法游刃有余的胜任岗位,总之是,优秀的人才,在职业生涯中的黄金年龄,相当长时间都被用来适应新的岗位,直至最终停留在一个自己无法适应的岗位上,勉强贡献自己剩下的热量,成为企业的包袱。而私企则通过提升待遇来最大发挥员工价值,再通过裁员来解决包袱,所以相对于国企,从人力资源角度来说,私企更有优势一些。
更一下,2019 年是我国国企航母华润集团 80 周年。大家可以看一下华润纪录片《润物耕心》了解一下国企的责任和担当!
主要是国企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扮演者柱石角色,其与完全市场化的企业最大的区别是不以赚取营业利润为唯一 / 最高目标。
国企是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实者。比如村村通、比如 5G。国家制定了政策,要村村通,那么不管是路还是水电甚至是电信网络都要铺过去。不管这个行政村是在秦岭的大山中还是沿海的孤岛上。这种工程,其获取的营业利润与对应的施工成本相比简直不值一提。5G 也是一样的,要不是国家大力发展和扶持 5G,企业干嘛去升级 / 购买那些设备,4G 不也挺好么?现在 5G 的需求和使用场景大家还都在找,但是国家认为这是大趋势,先铺了再说。
很多冷门行业,赔钱也要做。否则国运就不在自己手上了。民营资本赔不起,只能国企来干。
国企是社会人力资源的海绵。其实国企很多时候还要承担着保就业的重任。有时候宁可工资低一点也要在国家就业压力巨大的时候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就无法提高国企的效率并达成理想的运营利润。实际上你可以理解为国家贯彻自己的意志给国企,通过一部分运营利润换取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时候,国企也会释放一部分人力资源到市场中,搞活某个行业或者某个地区的经济,海绵不是单向的,有时候吸水有时候排水。
国企是社会的稳定器。国家通过国企在市场上的指导作用来调节社会矛盾。比如国家一再降低电信资费,那是要为了配合电子商务的普及和降低 “双创” 的成本。利用油价、电价的调节实现产业布局和民生成本的调整。没错,价格是发改委定的,但是具体执行者是国企。
国企是我国经济外交的重要手段。无论是对外援建还是 “基建狂魔” 那说的都是国企。现在民企的力量还无法担当对外建设和拓展国家海外经济利益的栋梁。都是国字头企业在海外争夺订单实施援建项目。由于民企相对脆弱,遇到有恐怖事件、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民企协调资源的能力比国企弱很多,抵抗风险能力弱很多。
说白了,国企占我国经济中的相对最大比例(已经不是绝对最大比例),同时承担着国家意志、产业政策和社会稳定等多方面责任,获取最大营业利润本就不是国企的主要任务。所以国企亏损很正常。
合理的亏损应当被予以理解,不合理的比如超高职务消费等等有纪委管着。
民企可以辞退员工,国企不可以,除非是犯了错误,要么基本上只能转岗,所以机构臃肿,人员太多,吃饭的多,干活的少,个个好几千的工资,能不亏损吗,而且好多领导都是不太在乎亏损的,反正是国企,又不是自己的公司。
嘿嘿嘿嘿,我来答一个。三个原因:
1**. 承担社会责任,这是最显而易见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某国有大型集团旗下有个上市公司,主要做医疗器械和医药。这次疫情生产了很多口罩,防护用品,医药。我们以为他们赚翻了,结果他们吐槽赚个屁,现在都视为战略物资,基本平价进出,据说口罩每个赚两分钱毛利润,其他的也差不多,算上人力成本,资金成本,赔死了都。但是工人还必须加班加点,而且没有加班费。人都累脱了一层皮。
3. 晋升渠道和待遇限制导致人心不重业绩重关系。国企的高管基本都是上级单位指定,中层又由高层指定。这种情况下,国企内部的人际关系非常复杂,考核机制频繁变动,业绩好远远不如关系好。而且国企的高层也非常容易更换,导致企业政策经常中断,而中层就会不断变更思路去跟进领导的风格,最后根本没有时间研究市场。而且国企的待遇总是高不成低不就,低于 5000 月薪的国企很少见,非领导岗位高于 5 万的也不多,像某些私企给中层底层发千万年终奖金的国有企业,我是没听说过。我猜可能有,但肯定不太多。甚至国企会出现高层薪水被限制,远低于中层甚至底层的事。曾经某万亿级别金融企业,一把手限薪,年薪 60 万,省级领导只好降为四五十万。当时内部笑谈,“谁要是干的不好,我们就提拔他!” 大部分国企待遇都是混吃等死型,激励机制很狼性的国企很少见。这种情况,没人会努力创新奋勇向前。倒是有些心思不纯的人可能歪点子动起来在贪腐路上越走越远。
如果一个企业,要老老实实依法依规经营,高层经常变动,中层天天忙于搞关系,底层混吃等死,遇到事情就开会,一点事要十个人签字审批,我觉得搞好真的挺难的。
国企不仅追求经济效益,还要追求社会效益,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
国企赚钱,有人说是国进民退
国企亏钱,有人说是浪费税收
其实有些国企应该是赚钱的,而主营业务在国内民生领域的国企赚的都是老百姓的钱,他们想盈利还不容易,水费电费涨一毛,利润滚滚而来,但是谁受损失
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全球调度救灾物资,水电气正常供给,加速疫苗研发,公共交通系统确保安全运营,保障生活物资和平抑物价,火车票机票退改签免费,能喊出 “不计成本” 口号的,恐怕只有国企吧。
你可以说,所有的 “不计成本” 最后还不是纳税人买单?但这么说就相当于没有真正理解 “集中力量办大事” 的含义,澳洲山火烧了 4 个月中央政府却无能为力,和无法有效组织协调各州采取一致行动有很大关系,如果我们没有国企这种组织单位,各省救灾各行其是,那么病毒造成的损失还要大十倍百倍。
国企亏损,这句话有点以点概面,现在能亏损的国企估计也只有一些民生基础国企。类似(铁路,工程,燃气,水电,能源之类)。
这些企业都属于民生企业。关系到国计民生,他们承担了很大的社会服务功能,如果用逐利的模式来经营,势必会影响到广大的普通老百姓的利益。
像铁路火车的低票价,还有为了国防保障的军事运输与铁路投资,这些都是影响铁路亏损的重要原因,这些都是民营企业没有办法比较的。
再说说城市公交公司的司机,他们每天的工作量非常大,(因为路况或乘客的缘故)工作压力也非常大,而收入并不算是太高。但是公交车的票价不能随便上涨,不仅于此,持老年卡还可以免费坐车,
所以,这样的企业即使亏损,有哪些民营企业能承担的。国企固然有它的弊端,但是它的性质还是为人民服务,以民生为本,民企是逐利而为。
因为国企宁愿亏损也要在那些不赚钱的地方经营,就好比快递行业,那些偏远地区,四通一达、京东、顺丰没有营业点,但是中国邮政有,民营企业严查裙带关系,同一部门不能有亲朋好友,但是国企可以优先安排企业领导干部职工子女的孩子进入国企,你说说就这他们能不亏损吗?国企经营都是一些特别容易赚钱的行业,那些不怎么赚钱、风险高的行业早就破产重组卖给民营企业经营去了。
若是电力、石油、铁路、烟草等行业交给民营企业去经营,让这些民营企业之间竞争,根本不可能亏损,政府就负责收这些企业的税就行了,再就解决一下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问题,查企业劳动法遵守情况问题就行了,政府又办企业,又制定法律,又查违法违规,怎么有种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的感觉呢。
首先,大部分国企的亏损是因为国企要履行社会责任,稳定整个社会的物价水平,保证大多数人享有国家发展红利的权利,比如电力、铁路、邮政等,国家电网架着塔牵着线把电送到大西北、南方电网把电往深山送,这很明显不赚钱,但是他保证了这些地区的群众可以用上电;绿皮火车也保证了很多经济不那么富裕的人可以相对自由的出行,那个价格简直便宜到令人发指!邮政更不用说,边疆、深山、戈壁,都给你送到!这些行业的服务是不是最好的?不一定,但是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国企的存在,这个市场上才不会被资本完全垄断!
其次,还有些国企的亏损仅仅是账面上的,赚的是比钱更重要的东西。比如基建狂魔别动队的相关企业,满地球的援建是为了啥?莫不是疯了?每个援建算个帐都要亏损,这些企业的决策团队傻吗?他们能力和远见优于知乎上 99.99% 的人!
这个题目很有意思,为什么国企不可以亏损?感觉会让人误会国企很多都亏损一样。
那私企为什么亏损?合资企业为什么亏损?
![](data:image/svg+xml;utf8,)
不扯了,只说我知道的,本人国企某技术组员工,头几年公司要搞闸调器(这名凑合听吧,哈),这东西国外有成熟产品,之前都是买,现在要自己研制生产。
关键是这个破东西利润并不高,试制很麻烦,要来回来的试配合公差,买图纸,外方给的图纸只有公差带,具体公差带内的配合不给你,你只能一遍一遍试。(你还觉得高贵的外国人善良吗?)
最后结果?试制成功,但是钱花了一大堆,年产量并不高,利润不高,赔钱货。
![](data:image/svg+xml;utf8,)
你也可以不花钱试制,但是外方一旦卡你货物你就傻眼。沙雕节奏党:震惊,中国连 xxx 都造不出来。剧情熟不熟悉?
国企为什么重要,因为资本逐利,不会去研制赔钱货,你国家战略对资本家没意义,那就要有人站出来主动赔钱。
说个题外话,之前研制制动装置(这名也凑合来吧),技术中心的同学去外方公司参观,光看有个 P 用,就偷偷拍照,哈哈。
![](data:image/svg+xml;utf8,)
回来根据几个预估比较准确的尺寸,把整个装置的全部尺寸都估出来。画图,生产,组装,改进,两年也搞出来了,强的一匹。
国企的任务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抛开种种问题,没有国企估计绝大多数人通不了勤。高铁地铁你敢坐?我国的每公里高铁运费只有欧美的 25%,日本的 20%,讲道理除了中国,在人均 GDP9000 美元这个序列,哪个国家老百姓能用上高铁,保加利亚?墨西哥还是赤道几内亚?这只是一个例子,国企为什么会亏损呢。
真正的原因在于 非垄断的国企从上到下 实在没有盈利的动力
有些言论真的很奇怪,甚至在矛盾,一方面,嫌弃资费贵,另一方面又嫌弃他们不赚钱。
1、国家不让他们赚钱,很多行业,要是国家不管,要是他们够不要脸,盈利翻一番都不是个事儿。
2、即便是市场化很高的国企,很多时候,做事不是以市场为导向,而是政策为导向的。
3、当企业收入下降的时候,很多民营企业会用辞退员工等方式减少开支来达到盈利的目的,国企不会这么做。
有事,先发出来存着,有空再补
不请自来,国企也不是都亏损,很多国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也能盈利。
我自己目前在四大城市的某个国企制造业干活,以前在同城市同行业私企,合资企业也干过…… 大概可以做出一点见解吧,手机码字,思绪较乱,望见谅
相对来说,国有企业的效益是低一点,为何会低,主要有几点
1. 企业支出成本高很多,国企企业支出成本比私企高很多,这个大概说一下,以前私企,某个设备,一个人持证,全部人操作,国企,全部人持证,那设备操作没有任何危险,也不复杂,但国家要求持证,一个证,培训费 3 万,这里 12 号人…… 其次,住房公积金等等,都按标准交,5000 到手工资,国企可能多交 3000 块,我公司 300 号人,自己算…… 工会活动等,私企基本没有,国企,节日问候特别多,游园会,在纪委合规下,都不缺…… 等等,这些都是钱
2. 国企效率一般低,领导很少愿意独自拍板,都是走流程,走会议,听领导意思,走这个就事多了去,买个设备,没有预算了,不是紧急的不破例,下一年做预算吧……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们召开一个会,大家讨论讨论…… 这个真的低效,以前我在私企很多事私底下就搞定了,在这里被人说我胆大……
3. 国企还承担着很多社会历史当前责任,像我们公司,养着一群你们可能没听过的名词人员,征地工,军嫂,军转人员,都是历史责任,当年因为各种原因,企业接受了,现在还养着,我说实话,他们现在基本不产生价值,就是耗着…… 当前社会责任…… 这个有点难说,街道要宣传垃圾分类,我们出人去帮忙宣传,曰为共建活动,那这活动,公司还是要给这些人发工资的,然而,他们并没有产生价值…… 至于这事怎么评价,不多说了,街道也难办,他们也没人…… 还有就是,我们这里曾经提出我们公司做的产品以旧换新,市民拿我司快过期产品,补丁点钱或多个换一个我司新产品,市民是受惠了,但…… 成本是我们公司负了大部分……
大概就这么多吧,有空更新
日本为什么会被逼着签广场协议。签广场协议时候前 500 强有好多日本企业,为什么现在看不到了,
猪肥了就需要减肥,不然总被惦记。
银行根据要求降利润,号称为民让利:
《大明王朝 1566》里有一段讲严嵩派鄢懋卿南下巡盐,走一趟就多收了 500 万两盐税,你品一品他为什么能巡到这五百万两,再来想国企为什么亏损就透彻了
举个例子,2008 年煤炭价格高企,火力发电厂全线亏损,大约发一度电亏一分钱。
市场经济怎么办:大家停机不发电,等市场缺电了,电费上来了再开机,有钱用电没钱死球。
现实:亏也得发,发电厂亏死就亏死,灯不能灭,不仅要亏,还要多买煤多储备,准备多发电,不管你亏不亏,发电量必须有增长。
感谢国家,
别的不说,我们厂的上网电价只要每度电上涨一毛钱,都不会像去年似的亏得差点儿把裤衩给当了。
凭什么企业就一定能盈利???
实事求是的原则呢
总体上是盈利的,比如说国有的银行们,大家都知道,世界五百强里最赚钱的几家公司就有
国企为啥不能亏损?
私企亏到一定程度,老板就不干了,最多亏到老板发不出工资,没资产抵押,也就破产了;
国企没有这个限制啊,所以刚好相反,国企为啥不能亏损?
国企非但可以亏损,还可以一直亏损呢。
当然了,任何一个行业都是迭代的,有些企业就是在亏损中,最后破产重组
养的人太多,内耗太大。拿钱的人多,干活的人少。
据说有一个煤矿,下井的人少,不下井的人多,而且坐办公室的人收入还高一些。
我知道的一个厂矿单位,不到 1000 人,厂长书记副厂长有 6 个,这正常,但是科长副科长快 100 个了,还有闲杂人等上百个。如:工会有 10 多个人、团委有 3 个人,一个书记、一个副书记、一个干事,纪检室有 4 个人,武装保卫科有 10 多个人,保安是外聘的,党委工作部有 5 个人,还有个党委宣传部 4 人,还有个退休办 3 个人。还有一些职能部门:人事科、财务科、生产科、安全科、设备科、多种经营科、办公室、项目资源科、水电科、劳动服务公司,这样坐办公室的人大约有 150 人。
然后车间只有 4 个车间,平均一个车间 150 人的样子,干活的少,坐办公室聊天的多。
国企也是分领域的,有的国企确实亏损,而有的国企可是不缺钱的,某国企年终奖六万,八万的发,你跟我说亏损,我是说啥也不信的
咱们就来点干货
1. 民企挣钱了收益归老板,所以老板为了赚钱有很多奇葩手段。
2. 国企赚钱了,赚的钱归国家,既然归国家,那和我们大家关系就不大。
假如一个国企,有 1000 人,一年亏了 500 万,这种亏损都不叫亏损,减掉 50 个人就不亏损了。但是即使不干活的有很多人,你也减不掉,你也没动力去减。
国企变革就是说的多,做的少,你让他改变,变了出了责任谁付,公司亏钱有什么关系,哪里有我不背责任重要?
省属国企亏损大多数经营不善
央企亏损大多是因为要承担社会责任
不许提价保障民生 不许裁员保障就业
不能随便开除员工;要应付上级机构的公文和检查;要上缴利润;要承担就业和其它社会责任;要为其它行业让利。
带着镣铐跳舞,能跳得动那都是人才了。
如果是竞争行业的国企,效率是赶不上民营企业的。
首先,企业不是自己的,所以经营者忧患意识很低,除非问题严重导致被撤职,否则一般的普通亏损不会导致经营者自己有什么过度损失。
其次,国企虽然不像早年间那样有行政级别了,但是企业内部论资排辈的情况还是很严重,位置很多时候并非有能者居之,尸位素餐者高居其上,所以企业经营效率低。
再次,有些国企本来就不以盈利为首要目标,例如公共交通企业,承担了相当程度的社会福利责任,既要保证人民日常出行,又不能把票价卖的太贵,导致经营入不敷出,每年都需要当地政府进行财务支持才能活下去,但这样的企业无论如何又不能倒,所以就只能一直亏损下去。
最后,对很多地方政府来说,地方性国企是安置领导家属、子弟、亲朋好友的优良途径,这些人很多时候只吃空饷不上班,也不管企业经营,增加了企业负担,所以企业不赚钱也并不难理解。
管理上也有问题…
2020 年是国企改革关键年…
能装 5 斤水的不锈钢桶 300 多买的。
急停装置买了一箱几十个全是坏的,且售价比正常的高几倍。
营销部门都是谁家亲戚,工资不够油钱。
防盗门 2 万多一个。
因为部分自媒体唯恐天下不乱,断章取义。
只看半年 or 一个季度亏损,就 bbbbbbb
下半年不过了??
中石油是每年都不亏损的。别老看一个短周期亏损。赚钱的时候被你吃了?
因为大多数国企真的遵守劳动法。。。
目的不同呗,国企的老总讲的是政治前途,民企老总讲的是口袋钱途。
地方国企和央企是不同的,是两种生物。
国企亏损是好事啊,根据 “金钱守恒定律”,亏掉的钱没有凭空消失可以造福老百姓啊~ 这也是国家常说的 “不能与民争利” 啊
两多一少,领导多,部门多,基层开的少。
现在亏损原因很多
过去亏损是为了变成自己的
我觉得有以下几种原因:
1. 作为国企,很多时候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特别是涉及到一些民生工程,具体是哪些就不说了。
2. 有时为了就业率,可能会大量招聘一些应届毕业生,导致效率低下。解释一下,不是说应届毕业生工作能力差,而是做一件事的人多导致产出率低。
3. 一些基础研究或者高科技领域,国企舍得投钱,一个国企可能一年营业额只有 10 个亿,但是每年的研发投入要 10 个亿甚至 20 个亿,这是民营企业做不到的。国企领导做出成绩了就可以升官,至于是不是亏损就不那么重要了。
4. 当然也有一些国营企业中饱私囊,大量关系户都招进去,不做事,不会管理导致的亏损,但我相信这不是大多数。
干活 A 奖励 B 提拔 C
国企有很多种,有地方国企有央企,央企如中字头企业本身就是代表国家职能,前几年还禁止央企进入地产行业呢。
地方国企那就是更多是为了赚钱和就业了,是地方的就业和税收来源,因此当然需要经营的好,甚至很多大型民企在有困难时政府都有很多扶持政策。
电力行业,准确来说是火电,地处内地。发电厂多了,装机容量越来越大。以前一个火电厂满负荷生产只能供一个地区用电,现在半负荷运行基本都产能过剩。而且煤炭运输成本的原因。所以处于亏损状态,用前辈的话说是政策性亏损,电网要求你这个月只能发多少度电,你就只能发多少。再加上七七八八的这样那样呢费用,就亏损了。
国企也有赚钱的,所以人都是这样,做生意也是如此,有亏就有赚。
考 0 分和准 60 分和考满分的,其实实力都是一样的,没有好坏只是选择
各种任务还有产值要求,领导可以接受亏损但是不能接受完成不了指标
这样说吧,举例电力,任何一个贫困村的电力投资回报率都是超一千年的,一千年,你没看错我也没写错
个人经历的国企已破产原因:
1. 扩大规模,不注重质量;
2. 低利润或者无利润接单;
3. 采购回扣,产品让步。
本人在国企干过,目前在民企!
国企容易亏损,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行政命令、承担责任等因素,但不是关键因素。
就算前几年的频繁 Shenji、Xunshi 几乎让国企业务停滞,也不是其容易亏损的主要原因。
在我看来,国企容易亏损最大的问题在于两点:
思维方式
国企考虑问题同民企完全不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做事情不是看发展多好,而是看是不是有问题、是不是有风险,在民企看来是机会的地方,国企认为是风险,是地雷阵。
比如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兴起的时候,我跟某电信运营商的人开玩笑:“这些互联网公司有个几百万客户就估值十亿了,你们有七八亿客户咋不利用起来呢?”。
答案是不可能,没人会冒这个风险。
成本负担
国企的成本比民企要高很多,我们做民企知道,一个员工发给他 1 万,社保、福利以及房租水电等公司管理成本摊上去得 1 万 6 甚至 1 万 8,那么国企是多少呢?至少 2.2。因为国企要发补充公积金、补充养老金,各种福利。
国企有一些部门设置民企是可能听也没听说过的,比如退管会,是退休人员管理委员会;什么企业工会、机关工会,监察部,纪委,这都是成本。
国企各种开销也大,不过现在已经降下来了,反腐以来费用减少了不少,人效也提高了不少。
国企里面有多少人干活呢?现在肯定比以前好多了,我接触的电信运营商的客户,很多市场化运作,还是非常专业的,行动力超强,很多部门负责人比我还忙,管理好的地方,下面的人也被催得走路飞快!让人看着提气!如果所有国企都是这样,那该多好!
然而大概就在十年前,人浮于事的情况非常普遍。干活的人不多,现在呢?不干活的人不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
但跟民企比起来,岗位仍然不够精简,这也给企业造成沉重的成本负担。
未来趋势
国企未来可能会越来越强!现在已经有几个趋势,一是投资、二是收编,三是降成本,四是市场化思维,所以民企应该担心,因为一旦国企思维方式改变了,再把不干活的人给裁了,那基本上任何行业都不会有民企什么事情了。
举例来说,三大电信运营商这几年建设了多个能力中心,也有一些厉害的专业子公司,还投资收编了些民企,现在是有本事跟互联网 / 移动互联网公司一争高下的,一旦其开始切入某块应用市场,一般民企多半会被打得落花流水。
但是国企再有市场化思维,仍然可能亏损,因为成本很难精简,业绩不好也不可能裁员,且盈利并不是其唯一考核指标,比如去年投 5G,从市场化角度看是有点问题的,4G 投资正在收获期,5G 应用不明,投资巨大,所以……,但是……
-————————————————
如您有任何人员外包、业务外包和项目外包业务相关的需求、疑惑、想法、思考、机会,希望同我分享(个人微信号: seashine2009,或访问 http://www.flj-tech.com),谢谢!
欢迎大家来知乎圈子【IT 销售圈】,与您一起分享探讨销售技巧,分享行业信息,共同发展!
腐败 我做过某大型国企的项目 他们骗了国家的项目 然后外包给我们 我在他们那出差的时候 那种腐败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基本上有编制 那些人没什么上班的概念 想去就去 不想去就不去 都是一群不学无术的骗子
因为国企老总的目的就不是盈利——注意,不是国企的目的,是国企老总的目的。
一般企业盈利,企业的老总是受益最多的,所以私企老总拼命的盈利,不盈利自己就死了。可是国企的老总不是真正的企业老总,只是任命的职务,盈利他们得到的收益不会多多少,亏损自己也不会死。那为什么要努力盈利呢?
国企老总的目的是什么?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只要大家好,自己的位置就安稳。怎么做到大家好?就是拼命的给大家发福利,为什么这些国企的待遇总是比私企好那么多?因为发的是别人的钱,老总不心疼。不仅不心疼,老总自己也是个大型员工,普通工人奖励 500,我老总奖励 1 万,不过分吧?所以要拼命的发,变着法的发福利、升待遇、发绩效。
除了发福利,还要做什么?政绩,什么叫政绩,XX 村实现全村通网这就是政绩,这个事情你去办。当然,这不是亏损的原因,因为这个花不了多少钱。但是需要做这些事情,给了很多国企权利寻租的空间。因为私企不做这块,所以成本就由着你叫了,明明私企办 100 万能办下来的事情,国企随便开 500 万才办得下来。多花的 400 万在哪里?各种领导的亲戚手里。你好,我好,大家好。谁不好?谁敢说不好?
所以,国企做不好,是肯定的。如果福利发得好,领导亲戚觉得好,还会升迁。是你你也亏损。
全国最小央企的子公司,总公司新任一把手追求个人政绩,定下了到哪年哪年产值要翻几翻的不切实际的目标。
下面各子公司纷纷响应,只要产值不要利润。做 “贸易”,高价买低价买;跟国外签合同把制造的设备低于成本价卖给国外;勤贷款,甚至到各省地级市银行去跑贷款;做假账,虚报生产台数好几倍;跑关系,去其他大央企寻求合作,替人代工,赚产值;裁员,完了还得增加效率,加大对员工的剥削,把五十岁但以前做过很大贡献的老人裁掉,减少工资;不重视研发,科研能力只退不进,大家都忙着跑项目拉产值;生产管理方式老套,没有专业化,领导干部普遍靠骂人式管理,效率极慢,一天形式主义严重,做点啥事都要一群人一起梳理半天没有结果,干点啥谁都怕担责任,但一把手聪明之处就是给现存中层干部及以上的领导全涨了工资;完了到处宣传所谓成功经验,寻求地方政府支持。
在以上 “英明” 措施下,台面上欣欣向荣,产值翻翻,可事实上债台高筑,领导干部人人都知道这样不是长久之计,但每个人都在说这改革真好,产值上升,把企业给盘活了。人啊,真是个复杂的动物。
问这个问题是不是活的太舒坦了??
水电煤气铁路医院都涨点价,省的天天胡思路想
有赚钱的呢,但是太容易一轮游了。华融赖小民辛苦大半生赚钱,最后都属于党和人民所有,自己进了监狱。
2009 年赖小民刚到中国华融时,公司净资产只有 156 亿元,而到 2017 年,中国华融净资产已经达到 1826 亿元。
“天地良心,这八年多,我们赚了 11 个华融,国家当时没有增加资本金,全靠资本运作,全靠利润去赚钱,增加资本,真正实现了国有资产最大限度保值增值,国有资本不断地做强、做优、做大,” 赖小民在位时曾在公开场合表示。
他这是胡扯,其实就是各种影子公司,借壳,违规融资。不违法也做不了这么大。最后一轮游了。
陈树隆当年拿国有资产坐庄,327 国债事件,感觉自己替国家赚了不少钱,膨胀了,觉得自己贡献很大,公务员上报个人资产时间,一冲动,脑子一抽,上报了个三千万(他自己觉得三千万很少),也是一轮游。
多算政治账,少算经济帐。太容易一轮游了,有些是不赚钱那种,也有投赚钱行业,比如房地产那种,一想做大了钱又不是自己的,就算高风亮节不捞,万一被人盯上,莫名其妙被人搞了也不好,为了苟活,混退休,随便搞搞,弄个半死不活,账面看的过去,微微盈利,混就完了。
这么讲,国企里面,牛人是有的。干活认真负责的也是很多的!但是,辣鸡蛀虫也很多!外行指导内行的情况也很多,会干活的比不过会耍嘴皮的!内卷严重,互相抓小辫子。领导是都想从供应商那里搞点好处,自己赚钱再说,无人管一线员工死活!就这么讲,公司中层以上干部,屁股几乎没有干净的!只不过是多少的问题!这么搞,不亏损就是见了鬼了!
知乎用户 匿名用户 发表 作为亲历者,先说结论,国企改革这事无解。 1. 内部改革。你要明白,既得利益者不会放弃到手的利益,他们只会利用改革的机会,拼命扩大自己的利益,而后理直气壮的喊改革。所以你会看到,所有的内部改革,改来改去,受益者还是 …
个人博客地址 flyingpku.com 公号文章均有备份。 亦有其他文章。 目前的战争很容易让人想起二十年前曾经在中国思想界进行过的一场辩论,即,为何前苏东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似乎不如中国成功,造成了极大阵痛?俄国从苏联刚解体时 …
知乎用户 剑哥的职场江湖 发表 什么都听领导的,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什么我都不掰扯,领导怎么说,我就怎么干;领导说一下,我就动一下;领导没说清,我就停那不动。 领导说我不行,我就认不行;领导说要改革,我就坚决拥护,您说怎么改我就跟着 …
知乎用户 三千门 发表 我 30 岁,在国企上班 7 年,最大的爱好就是把国企的活干得跟在打仗一样。谁也没办法磨灭我的积极性,包括时间。 领导安排任务,我第一时间收到,好的,马上落实!然后真的马上去做,做的过程经常给领导汇报进度,并以最高 …
知乎用户 万乃石 发表 孙悟空在刚跟着唐僧取经的时候,一心就是想报答唐僧就他五行山的恩情,见到危险,总是第一个冲上去。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最大去保护唐僧,并为取经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但时间一长,他就发现自己错了。在取经路上劫道吃人的好多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