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一天睡400人的床背后,有200万颗被驱逐的肾

使用CN2/CN2GIA顶级线路,支持Shadowsocks/V2ray科学上网,支持支付宝付款,每月仅需 5 美元
## 加入品葱精选 Telegram Channel ##

大家好,我是田静。

去年,我去了一趟柏林,有幸见到两次浩浩荡荡的游行。

不分青年老少的,他们每个人都拉着横幅,喊着口号:「对抗强权,反对压制,拒绝战争。」

今年,我在新闻里看也看到好几次这样,居民白纸黑字联合炸锅抵制的场面。

只是区别在于,后者针对抵制的人群,居然是:绝症病人、残疾人、老年人….

前几天我又了解到一位26岁患尿毒症女孩,她因为生病辞去高薪工作,诊疗过程非常艰难,她离我们很近,就存在生活职场周遭,使我更觉得这更应该是和大家唠唠的严肃话题。

到底咋回事?又有多热闹?

这恐怕还要从近些年频频发生的:拒绝让血透中心进社区的纠纷开始说起….

△居民联名抵制手印

为了透析辞去了

月薪5万块的工作

耗时又耗钱,一次透很可能终生透,总而言之,透析很难。

前一段认识了一位叫婉婷的女孩,朋友的朋友,地点在我家。

「明天我就去面试啦!」一进门婉婷就欢脱得像只小鸟,第一次见面,她的自来熟把我这个社恐吓到。

细问之下,我才知道婉婷即将去面试的咖啡厅服务员,月薪6000块,在上周,她辞去了自己广告公司的执行创意总监的职位。

早就听说在广告公司上班的人没有生活,婉婷说自己最夸张的时候三天三夜没睡觉,不怎么上厕所,一开始是她工作中最大的优势,驻在线下活动场地,她就是下属眼里的铁娘子。

去年年中的时候尿毒症了,一周要去医院三次做透析,人住在朝阳,公司在家附近,医院在海淀,直线距离15km。

那天晚上,婉婷禁不住倒了很多苦水:

_「去一次医院好像到了俄罗斯。」 _

「治疗的时候最怕的时候就是手机响,客户找。」

「虽然事出有因,但每次做完回到公司,总觉得愧疚。」

「搬家去医院附近的话,离公司就远了呀」

后来婉婷辞职了,钱和命之间,她最终还是做出了选择。

我和婉婷交换了微信,她确定工作搬完家的时候,给我发了咖啡厅的定位:

「没事可以来喝咖啡」。

△婉婷邀请我喝咖啡

婉婷的经历或许并不那么艰难,毕竟,工作多年,她还尚有选择。

曾有个江都籍的大学毕业生,查出尿毒症后,因为治疗费用贵,医院距离太远。

无奈之下只能自查资料,买钢管、透明pvc回家,在家隔离出2平方米的空间,自建了无菌透析室。

 △自建简陋透析室 

汉阳的一位单亲妈妈,也在一间5平方米的卧室给女儿做出了「无菌透析室」。

每天睁开眼,她就开始忙碌透析的事,整理床铺、开紫外线等消毒,洗手,热药,给肚子“放水”,再给肚子“灌水”。

一天20个小时,她的精力全部都扑在上面。

一坚持就是7年,苦不堪言。

△隔着门,单亲妈妈帮女儿做透析

血透,就是病人的一次小便

透析肾脏病人,比如尿毒症患者的常见的治疗手段。

当患者肾脏暂停生产尿液的工作时,尿液就留在了他们的身体里。

**患者透析一次就相当于正常人的一次小便,**主要作用是清洁血液,排除其中的尿酸和有毒物质。

而停止透析的话,会导致大量的水分排泄不出来,造成心力衰竭、肺水肿,严重的患者存活时间很难超过三个月以上。

一般来说,透析频次为3次,一次4小时,费用800-1500一次不等,在公立医院透析室,总是一床难求,需求非常大。

 △透析流程图

需求的背后,是逐年在攀升的肾脏病人。不去了解一些数据,你根本不会知道它有多吓人。

早在14年的时候,ESRD[终末期肾病患者]人数就已经达到了200万人,有专家预计在2030年的将达315万,这攸关我们每个人。

除了换肾,ESRD患者常见的治疗手段是做血液透析。

根据CNRDS的统计,我国需要血透的患者近年正在大幅度增加,截止到2016年需要透析的患者就已经达到44.7万。

△在我国,光是登记的就有44.7万患者需要透析

在公立医院血透室,每天大概有400人排在透析室门外,从2017年开始每张床就有几位患者轮流使用,晚上来的患者需要透析到半夜。

再夸张一些的患者,每天早上凌晨3点就起床,在家人的陪护下来医院排队治疗,一些人为了省下返回的交通费,也为了方便,开始举家搬迁到医院附近租房,开始蜗居。

 △人满为患的公立医院透析室外。

情况是这么个情况。

公立医院资源不够,患病人数又一直在上升,那么该怎么办呢?

于是,国内便从2011年开始了「独立血透中心」的运营。

正规资质的血透中心,在国内目前数量为4089家。

而根据专家的预测,这还远远不够,应付逐年上升的肾脏患病率,共需要10000家才足够,如今未够一半。

△透析的三种方式:医院透析,独立透析,企业与医药共建

考虑到病人方便, 近些年血透中心一直都有扩张进社区的打算,本来是好事一桩,但最近五年内,抵制的声音却一直都不断,导致工作无法开展。

独立血透中心进社区一直在被搁浅,可极少的人看到这搁浅背后患者渴求的眼神,和生命无情消逝的声音。

血透进小区等于白日做梦

就在上个月, 在哈尔滨一个群力家园小区,一个本来已经建成的血透中心重新变回了原来地下车库的样子。

本来,这里将会拥有22台血透机,同时成立相关病症诊疗项目,可谓是患者福音。

但居民受不了自己附近出现病房、档案室、医疗垃圾和成堆的病人,遂在开业前就开始联名上书,写信举报,白纸黑字的抵制:「坚决反对透析中心建立,保护群力家园生活环境。」

顶不住压力, 项目叫停。

居民又重新拥有了地下车库,毕竟,相比较透析机来说,停车位更是日常刚需。

 △合肥一地区居民抵制现场

不止哈尔滨市民恐惧血透中心,武汉也有居民曾联名抵制血透中心进小区。

比白纸黑字更令人醒目的,是图片上鲜血淋漓的透析过程。

「这!就是血液透析!」短短七个字,透露出无限的歧视和凉薄。

不知道病人看了,心里到底是啥滋味。除了承受生理上的病痛,外界的不理和被迫边缘化也使他们倍感痛苦。

我不认为,这是一名病人需要承受的。

△武汉抵制血透进社区

国内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2019年5月天津紫乐明轩全体业主具体否决了,第一血透中心进小区的诉求。

2020年8月19日,市卫健委又将此血透中心的公示提上日程进行公示,二次公示后仍遭到反对。

居民们,誓将反对进行到底。

△天津居民上书

细究抵制的原因,无非是害怕病毒传染,破坏居住环境,以及,肾病死亡率很高,居民们也害怕血透中心最后变为停尸房。

虽是情理之中,可总觉得缺乏些人情。

只是居民们害怕病毒感染这一点,都不用问专业的医生,动动手指百度就知道,肾脏疾病根本不具备传染性。

医疗垃圾?停尸房?昆明市德倍康血液透析中心的医生针对大家的疑虑也给出过答案:

“因为要社区化,所以感控的处理非常规范,省力也有专门的血液净化质控管理,该有的审核的流程都少不了,污水、医疗垃圾的处理也都是非常规范的,甚至比一些社区医院的处理还要规范。”

△工作人员给出的相关说明

在我看来,如果救人治病的医疗中心,真的是人们众口铄金的怪诞之地,那又如何解释学区房、医院旁边的房价总要比其余地方贵出三分之一不止?

关键的是,血透中心并非医院,病人们只是来透析,4个小时后便会自主离开,所谓「停尸房」也不过是无稽之谈。

不知道大家怎么看,但在我看来,那些抵制的理由脆弱也漏洞百出,除了一些私心和众嗨之外我实在找不出什么逻辑。

**我为什么说,血透中心进社区非常有必要?
**

从源头上来说,国内为什么会有独立血透中心的运营?

其推动力居然是数十名尿毒症患者,在北京通州的一个院子里私自组建了一间透析室,很显然,这是违规操作,但他们想活下来。

△通州自建透析中心被查封

搜索血透中心,可以看到许多患者发问:**「不想去公立医院做透析了,有靠谱的私立介绍吗?」**这其中,又或许牵扯出来私立医院资质不全,违规操作,清洁不到位等问题。

但凡是个投资人都知道,建立血透中心是一门血赚的生意,只是目前这个行业仍旧是一片冷门和蓝海,自营血透中心迟迟不推进,社区无论如何都进不去,倒逼出来的压力,除了病人,还有公立医院。

△一年血透费用

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血透室,在19年的时候出现了大面积感染丙肝的现象,波及人数高达69人。

后来东台市人民医院在做修整复盘的时候,才发现魔鬼全部都藏在细节里面。

问题的关键是:患者多,人力不足,一忙起来,操作就不一定规范了。

 △东台市人民医院的解释

血透中心进社区,解放的不仅仅是公立医院的压力,患者的焦灼,还有作为病患家属的轻松。

毕竟晚期的肾病病人,是需要家属陪同陪护下去医院的,有的还需要坐轮椅。而当下社会这个忙碌现状,4个小时又有几个人能抽得出来?

 △公立医院透析室

****国外真的实现了社区透析

你会赞同血透中心进社区吗?就这个问题,我采访了身边不下10个人。

有人说不——因为自身无需求,有人举双手赞同,这显然是一种人文关怀的进步。

而当我还在和大家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在国外,血透中心设立在社区之内,已经是非常常见的事。

在新加坡和美国基本上70- 80% 的透析患者都是在独立的透析中心来完成治疗,而只有5%-10% 的透析患者是在医院接受治疗。

与国内现在完全相反,在我们这里是,5%-10% 在独立透析中心,70- 80%堆积在公立医院,因为数量跟不上,民意难统一,项目难推进。

其中新加坡的独立透析中心可以说是楷模,他们输出一种家人式关怀,设点在社区,温馨的环境,积极向上的氛围,大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除此之外,他们还提供多维度康复服务,身体复健、心理康复、技能培训等多重护理关怀,对于长期稳定的ESRD,在血透之外,正常工作生活,实现自我价值是非常常见的。

 △独立透析室环境

被挡在社区外,市场供不应求,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中国的平均透析治疗率不到20%,远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

意思就是,100个肾病病人,只有20个人才能得到有效治疗手段。

全球来说,平均透析治疗率为37%,光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治疗率就达到了90%。

△全球各地区ESRD 患者接受血液治疗人数对比

被拦在社区外的,不止血透中心

刷微博的时候看到一句戳心的话,大意是:现在残疾人都不允许上电梯了,讨论期变性人去哪里上厕所简直是高级问题。

一个血透中心背后我发现更大的口子,肾病患者、残疾人、老年人、病危即将离世的人….这一庞大的群体也正在逐渐被正常健全的我们遗忘,抛弃,乃至是歧视。

我这还正在看,「血透中心进社区怎么这么难!」马上又被关联出「养老院进社区为什么这么难!」的新闻。

难难难,到底怎么个难法?

18年的时候,兰州的一家社区里的托老所遭业主断电抵制。

11位老人在熬过了8个没水没电的夜晚后,不得不被迫搬回原处或被家属接走。

为什么连老人都容不下?

原因也很离谱诡异,据说,楼里多一个养老机构,也能会影响安宁。

 △老年社区/托老所

比起血透中心、托老所、更难的还有「临终关怀中心」进社区。

2019年22月,位于杭州市中心的朝晖九区,本来即将打算要建立的临终关怀中心,又因为居民强制抵制,被迫关停了。

居民们反应也是非常之强烈,不仅有联名的“抗议书”还多次向街道、省卫生厅、省政府强烈反映。

“到时候,殡葬车进进出出的,晦气煞了!”

“临终关怀都是关怀快要去了的老人,到时候救护车、殡葬车呜啦呜啦地开进开出,叫我们怎么住?”

“不知道怎么想的,要把这种中心建到小区里!”还有人认为,小区的房价也可能因为“临终关怀”而大跌。

上海的一位女士,听说要建立关怀医院眼泪都吓出来了:**“我们的孩子该怎么办?他们都才只有一两岁啊!”**这个逻辑关系,反正我是顺不过来。

 △知道要建立关怀中心,居民眼泪掉下来

其实,人们抵制的也不是临终关怀中心,朝晖九区的居民说:「建在隔壁小区我们就同意! 」

言下之意,做好事我们赞同,但请不要拉上我。

回过头来,不管是血透、养老、还是临终关怀,我们还是应该反观学习一些做得好国家:

瑞士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探索以社区照料为主的养老模式,政府在资金、场地、税费方面给予优惠,扶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发展社区服务业。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英国颁布了《照顾白皮书》和《国家健康服务与社区照顾法令》,强调社区照顾的目标是在“自己的家或‘像家似的’环境中供养人们”。

不仅仅是进社区,西雅图甚至把养老院和幼儿园建在一起,让老年人和小孩每天一起学习,生活和娱乐。

 △养老和育儿并存

同样在美国,临终关怀机构类型也是社区为基础,不仅如此,临终关怀对他们来讲更像是做慈善,产生费用由联邦政府老年援助。

 △美国社区临终关怀模式

社区之间成立养老院等各种平台,为弱势群体提供方便,给予他们正常生活的权利,在我看来是一种高级的人文关怀。

明明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脑子里第一反应是:**这谁会反对?利国利民啊简直。**但现实情况居然真是,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我不明白,也很难过,甚至无力。

弱势、病人不是用来抛弃和放逐的

我外婆住过养老院,那会我总是想,为什么养老院一定要那么远?

难道是为了所谓的宁静?到今天才明白——原来这是一种放逐,对无能的放逐。

最后,她也孤独地在里面去世了。

我还记得,生前她说过最多的话是:我想回家。

血透中心,养老院,残疾互助,临终关怀….设立在社区,解放出来的更是上万个家庭,说到底,这不过就是帮人、救人的地方,过分固步自封和妖魔化实在不应该。

或许正在看文章的你,四肢健全,正直壮年,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亦是觉得和自己关系不大,没有需求。

一开始,我也会有这样的困惑,觉得自己想太多,考虑太远,

但最终。我被两位网友的说的话打动了,其中有位医护工作者。

她说:

「一周三次透析,每次透析都消耗一上午,实习时见到的所有病人都虚弱的躺在床上。紧密的治疗日程使他们被这巨大笨重的仪器积压在原地,从前走遍祖国大好河山的人再也无法远行。为非传染性疾病的血透病人缩减来回三小时的颠簸路程,大概已经是社区最能为他们做的事了。」

 △透析操作

还有一位,她说得和我们息息相关:「大多数人,平庸一生一事无成,并不能保证做什么都能成功,但是,好消息是:有一天你会成功地死掉,体面地生病,从容地老去。」

说到底,我们都会生病,都会老去,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刻,今天,我不帮他们发声,明天,又有谁来帮我?

田静后记:

看到这个新闻,我最大的感受是这不应该是我们现在还在讨论的事。

社会在高度发展,我们拥有了令国人骄傲的「中国速度」、「DF系列东风快递」「抗疫先锋」…

但与此同时,我们好像也一直在失去。

那些有宏大的计划,能听到远方的声音的人在我看来特别了不起。

但能切切实实关注到身边的人,对弱势群体伸出一双手的人更让我尊重。

好在,一些人并没有放弃,临终关怀诊所的负责人王胜苗说:

“建这个护理中心是根据市政府、民政部门的总体安排,不能因为小部分居民反对就停建。”

他会继续努力,他们都会。

而我,也想请大家一起来帮帮忙。

你看,这分明是各个有关机构都赞同的好事,差的仅仅是社会的包容和人们内心的认知。

这篇文章之后,我希望更多人都能树立起对于疾病、生死的健康良好的意识。

尊重并且善待每个、任何形态生命个体。

编辑:姬老爷

视觉:小驴、阿绿、大石榴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最简单好用的 VPS,没有之一,注册立得 100 美金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See Also

停电

1 晚上8点半,武汉天勤花园的居民们发现突然停电了。从后来微信群里的七嘴八舌来看,就至少七部电梯里有居民被困,其中还包括一个1岁的孩子。他们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就在这黑暗的铁盒子里悬着,有人惊恐之下都哭了,而最让人煎熬的是,不知道自己什么时 …

#乌鲁木齐 [超话]# 对于太情绪化的我实在是… 来自東婗婭

__乌鲁木齐超话 对于太情绪化的我实在是忍不住了我知道人和人想的考虑的都不一样所以不接受你们的任何反驳只是出于自己的内心的想法写的文章而已 (希望别被官方删除了谢谢我只是表达了真实想法也没有小题大做🙏🙏)#乌鲁木齐超话# o 就这样 k …

#乌鲁木齐超话# 有人抑郁跳楼了,有人在第… 来自头孢发炎

#乌鲁木齐超话# 有人抑郁跳楼了,有人在第一次疫情卖了车房,回暖两个月后再次一无所有了,有人婚姻散了,有人担心孩子在家关久了不再渴望出去,有人害怕疫情后开始新的生活,因为要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了;有人在不断拨打 12345、从来没通过,有人在 …

封城的 35 天 婆婆去世了

__乌鲁木齐超话#新疆乌鲁木齐疫情# 封城的 35 天 婆婆去世了 她一个人在家 腰椎间盘突出 躺着起不来 又起了荨麻疹 说想去老公小姨家 结果 sq 怕担责任 让克服 没让去 想的也快解封了 就再等等吧 不想给别人添麻烦 老公小姨那边新 …